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讨论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讨论学术问题“五项基本原则”
zhangshufeng 2009-11-26 22:47
从事科研教学的人一般都会喜欢讨论问题,可以说,这是职业必修课。但是,很多学术讨论都是没效果的,为什么会这样?我想,是因为没有按照有效的方式进行。 我认为,有效的讨论应该按照一定的方式进行: 1、要参与讨论的人应该对所参与的问题相当了解。这一点至关重要,离开这个前提,就没必要讨论了,因为讨论不是讲课。 有些参与讨论的人对所参与的问题不懂可是他自己以为懂,这是很难办的,一般而言,其外行言论很容易被发现,可是大多数人即使看到了也不说:不愿得罪人、不想伤害人、看笑话、明知道说出来对方也不会接受(或达不到接受的水平)、懒得解释等等。所以,出现参与讨论的人说出很外行的话时,最好就不和他讨论了。 2、提出问题的人作为答辩人,将关键点逐次列出来,参加讨论的人从第一点开始,按次序将问题提出,每提出以个问题,答辩人做一次答复。 3、最好采用一对一方式,因为在网上讨论不同于面对面的讨论,在网上同时提问的人一多就容易乱套,最终可能导致讨论没法进行。如果科学网能建立一个多窗口界面(一个博主可以同时打开多个独立的窗口,每个窗口可由博主设定一对一或一对多进行讨论),那就方便多了。 4、发现讨论不会有结果时(大多数讨论恐怕如此,所以,普朗克说:新理论不是通过说服旧理论的支持者而取得胜利的,新理论的胜利是因为支持旧理论的人都死了,支持新理论的人成长起来了),就放下,有兴趣的继续思考,直到想出眉目。 5、把讨论不决的问题利用业余时间和同行面对面交流,或许会有新的收获。 以上五项基本原则仅供参考。
个人分类: 未分类|372 次阅读|7 个评论
学术讨论会上的‘马屁’
lin602 2009-10-19 17:40
近期参加一个学术会议,本来讨论学术问题,大家都是平等的,可以互相探讨一些科技上的事情。但在这个会上,有的报告人所做的学术报告挺好的,但有的专家,在讨论会上,就直接拍起一些权威专家的马屁来了。 为了什么,就是为了能够取得权威的高兴,拉拢关系,在评审课题,立课题指南等方面给予本人及单位以照顾。而且不是一个人哟,让我想起毛泽东时代的个人崇拜时的气候了。
个人分类: 未分类|3023 次阅读|4 个评论
交流\讨论,商榷\批评与掐架!
可变系时空多线矢主人 2009-10-16 23:10
交流\讨论,商榷\批评与掐架! 网上开展交流\讨论,商榷\批评, 是必要的!也是很好的!应该支持! 应该赞同/支持正确的意见,批驳/反对错误的观点! 不能不分是非,一概否定,各打50大板! 更不应坚持错误不改,或偏袒\纵容\助推错误!! 但是,那种无聊的低劣的掐架\骂街, 就应该批评\禁止\删除! 必须如此明确的区别对待!
个人分类: 其它|3443 次阅读|2 个评论
水库地震历史观(三)
zhushiao 2009-10-10 09:31
水库地震历史观(三) 朱诗鳌 3. 水库地震讨论与研究史略 ( 1) 水库地震讨论史略 到上世纪 60年代, 先后在中国的新丰江水库、津巴布韦的卡里巴水库、希腊的克瑞马斯塔水库和印度的柯依那水库 , 发生了 6级以上的破坏性地震, 此后,水库地震便在全世界引起了关注,举行了多次有关讨论会。 ● 1967年柯依那水库发生7级大地震后,鉴于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印度政府曾请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派出研究代表团对柯依那水库地震作了考察。 ● 197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立了大型水库地震现象研究工作组。 ● 1970年12月,上述工作组召开了第1次会议,对30个大型水库作了评议。 ● 1971年,上述工作组召开了第2次会议。 ● 1973年,上述工作组召开了第3次会议,并决定召开一次国际讨论会。这次国际讨论会即: ● 1975年9月15日至19日,在加拿大阿尔伯达(A lberta)省班夫(Banff)市召开的第 1届国际诱发地震讨论会。 这次会议是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加拿大国家科学研究委员会和加拿大能矿资源部的协助下,由 8个国际科学团体(国际大坝会议、国际工程地质协会、国际地震工程协会、国际地震与地球内部物理协会、国际岩石力学学会、国际土力学与地基工程学会、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欧洲地震工程会议)主办的。会议除主要讨论水库诱发地震外,还讨论了地下核爆炸诱发地震、采矿活动诱发地震、深井注水抽水诱发地震,以及灌溉诱发地震等问题。参加这次会议的代表来自22个国家,共101人。中国代表在会上宣读了《 新丰江水库地震的震源机制及其成因初步探讨》和《新丰江诱发地震的强震观测》两篇论文。 ● 1976年,教科文组织主持召开了政府间地震危险性评定及减缓会议,该会也讨论了诱发地震问题。 ● 1980年10月1日至2日,在伦敦召开了题为大坝与地震的国际讨论会。该会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由英国土木工程师研究所、国际大坝委员会英国分会、地震与土木工程动力学会、国际地震工程学会英国分会联合主办,有20多个国家的140多名代表参加。中国代表提出的论文为《中国水工建筑物抗震研究工作三十年》。 ( 2) 水库地震研究史略 从第一次发现水库地震以来,世界上不少国家对水库地震作了大量系统的研究工作。 ● 在印度,在柯依那水库地震之后,便对该水库所在的印度西部边缘地区的 9个水库作了系统的研究。 ● 在瑞士,曾制定了对阿尔卑斯山区所有大坝进行地震监视的计划, 1973年2月,首先在埃摩逊 (Emosson)湖设台观测,仅在当年夏季就在库区 20km半径范围内记录到 M=1.0左右的微震 30次。 ● 在罗马尼亚 , 1974年11月曾与当时的西德协作,有计划地对各大水库进行地震监视,1975年便设台观测。 ● 在美国 , 于 70年代, 在垦务局等单位协助下 , 由国家海洋调查局地震分局搜集了美国各地水坝 30多年的地震资料, 从中提出了夏斯塔(Shasta)等水库地震问题。 ● 在中国 ,1961年和1965年在广州先后召开了第一次和第二次水库地震研讨会。1976年6月在湖北省丹江口水库召开了丹江口水库地震科研规划会。1981年11月, 在武汉召开了全国第一次诱发地震学术会。 1990年3月, 也是在武汉 , 召开了全国第一届水库诱发地震学术讨论会。中国对新丰江和丹江口等水库地震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 取得了不少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附于全文末)
个人分类: 坝工|4826 次阅读|1 个评论
思辨——从这里开始
cuibinggan 2009-9-25 11:06
曾经的学生生涯,留给我最多的记忆是学习,听老师讲课,独自做作业,考试就是检验学习效果的唯一方式。 和老师的互动就是上课时的提问和回答,能得到这个机会的机会也不多,那么多举起的手中只有一个是幸运的。所以越来越不愿举手,终于到干脆不再举手,害怕被叫起来,因此也忘记了怎么提问,以及思考。 曾经的一小段回忆中,有一丝的甜蜜,因为几位老师的错爱,每堂课上,不管我举不举手,都会被点名站起来回答问题,或者背诵。虽然有时候因为准备不足,有些紧张害怕,但认真地学习和思考还是对我有重要的影响。 搜索遍了我的记忆,讨论这个词对我好陌生,即使是在相对宽松和自由的大学期间,讨论也是个奢侈的想法。因为,我们都不会讨论,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更不要说什么激发灵感,诱导深刻思考什么的。 不知道缺少了讨论的思考失去了什么。现在看到的满眼都是科研人员,多如牛毛的载满文章的期刊,可是创新在哪里,独特的视角在哪里,闪光点在哪里? 不否认是个人的因素使然,有些人天生或者受身边人的影响,很会思考,很会提问,很喜欢讨论,他们会给整个组或团队带来一丝光亮。 希望这丝光亮越来越亮,能够照耀到科研的每个角落,让我们对科研抱有憧憬和希望。 网络和博客,也许是应时而生的东西吧,在没有面对面的尴尬情景中,引发了众多沉默者的讨论和思考,光从这一个意义上说,网络和博客功不可没,也将流芳百世。 科学网,一个我不经意中看到的地方,从开始的弃之废物箱,到认真看完每一期,不能不说我的墨守陈规开始有所改变。这里有老师有学生,大家放下一切不自然和羞涩,平等地发表自己的观点,激烈或平和地评论和讨论。 科学无国界这句话总让人觉得科学是漂浮在我们上空的,现在终于感觉它也是有落脚点的,这里就是它的一个家。 思辨从这里开始。
个人分类: 未分类|2288 次阅读|1 个评论
人文社会科学评价体系和标准问题大讨论
xupeiyang 2009-9-14 14:37
http://www.cass.net.cn/file/20090430231660.html 人文社会科学评价体系和标准问题大讨论 人文社会科学评价体系和标准问题大讨论 2009年首届人文社会科学评价学术研讨会综述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形成了繁荣发展的局面,但与此相应,人文社会科学评价却成为颇具争议性的课题。如何科学、客观、公正、合理地评价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工作、成果、人员和机构等问题,是人文社会科学在发展中面对的迫切问题。为了这一问题的解答,学术界不断探索,尝试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其中包括引文分析法、同行评议法、学术期刊评价等等,但直到目前,中国人文社会科学评价的科学标准问题依然处于探索中。围绕这一主题,2009年4月2425日,南京大学中国人文社会科学评价国家创新基地、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召开了2009年首届人文社会科学评价暨第5届科研绩效评价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包括:《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结构性危机》、《学术期刊与中国社会的知识转型社会科学期刊的当下使命》、《人文社会科学评价的多元化和国际化标准》、《人文社会科学评价中若干亟待矫正之问题》、《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评鉴特性及指标探讨》、《基于SSM分析的哲学社会科学科研评价研究》、《学科知识图谱的绘制方法及在人文社会科学评价中的应用》、《引文的本质及其人文社会科学评价功能辨析》、《论被引频次评价的适应性、局限性和不合理性》、《H指数与大学文科测评探讨》、《基于SSCI的中国社会科学研究国际合著分布研究》、《我国大陆高校SSCI论文定量分析:19782007年》、On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Wos impact factor, the Eigenfactor, the SCImago Journal Rank, the Article Influence Score and the journal h-index、《多指标加权值对多学科学术期刊排序初探》、《法学期刊的修正h指数分析》、《管理科学期刊影响因子评价比较研究基于国内学术期刊引证数据》、《基于ESI的国家/地区高水平科研产出与影响比较分析》、《长尾分布、幂律的产生机制和西蒙模型》等等。 此次会议是首次人文社会科学评价学者与自然科学评价学者共同参与的人文社会科学评价问题研讨会,议题涉及人文社会科学评价理论与方法、引文评价与同行评议、学术期刊与论文评价、科技研究绩效评价等,既有国外科学计量学和文献计量学的研究,也有国内人文社会科学评价方面的成果;既有对引文本质和引文索引作用的思考,也有对同行评议制利弊的分析;既有对人文社会科学特点及其评价体系的探讨,也有涉及国外评价领域前沿问题的研究。此次会议的主题研讨,将有利于推动科学的人文社科评价体系的建构与完善,有利于公正合理的学术秩序和学术环境的逐步建立。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张异宾教授致开幕词指出,这次会议是学术链中的学者、编者、索引编制者、图书情报管理者、科研管理者就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交流,这是一件非常重要且具创新意识的事情。他提醒大家注意,如何科学客观公正地评价人类的精神劳动成果是国际性难题,主要难点在于如何用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指标体系来衡量人类复杂的精神产品质量。学术评价的导向不仅影响着科学研究导向,更为重要的是它也决定着科学研究的创新动力和源泉。知识创新或科学研究创新迫切需要改进评价体系中的不合理部分,让评价推动和引导科研活动朝着更具创新力的方向发展。 人文社会科学评价中的 若干问题及应对方法 目前,中国人文社会科学评价在理论上还不成熟,在实践中又遇到了极其复杂的现实环境,因此需要谨慎对待。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刘大椿认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评价中存在的错位问题,主要是把人文社会科学评价视为对象存在价值的绝对判断,忽略了它们实际上是对评价的评价,不可能完全客观,但又必须寻求共识性。他提出,目前亟待矫正的评价问题是对人文社会科学评价本土化的忽视问题。人文社会科学总是要受到所在文化情景的文化限定的,人文社会科学评价也是无法脱离本土化的文化土壤的。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的本土化是将人文社会科学的一般理论、概念和方法与中国的文化传统、价值观念和具体实践相结合,描述、解释和说明中国的人文现象和社会问题,预测中国社会的未来发展,形成自己的理论特色。因此,我们不能照搬SSCI、AHCI及ISTP的标准,把它们作为我国人文社会科学论文评价的指标,而要建立并使用属于我们自己的引文索引和评价指标。人文社会科学的本土化是人文社会科学发展成熟的重要标志。中文人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的建立,标志着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的评价正在走上一条符合自己需要的发展道路。所有这些,都是我国社会科学发展逐渐成熟的标志。然而,现在人文社会科学成果评价的有关本土化问题尚未引起人们足够多的关注。就这一观点,记者曾采访 中国 社会科学院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主编姜晓辉,他也谈及了相同意见,相对国外的统计方法、采集方法而言,我们的统计手段应该本土化一些,因为学术环境、实际情况都有所不同,比方说通过问卷,了解期刊在学者中的口碑如何。如果一味采用现成的量化统计手段,不做调研工作、不对指标进行调整、不做符合中国期刊实际的统计分析工作,那就不能客观反映中国学术期刊的情况,那么核心期刊、核心区也就都是不准确的。 来自中国台湾大学图书资讯学系的黄慕萱教授认为,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议题具有本土性及引用较旧的文献资料等特征,因此进行学术评价时应注意不能仅就英文期刊文章数及其被引用次数进行评价,同时必须考虑较长时间的出版品数量和品质。此外,为了能符合人文社会科学的特定性,必须结合同行评价与数目计量指标,以多元指标进行评价。 中山大学任剑涛教授认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存在结构性危机,需要一个多元的制度平台;清华大学王宁教授认为,在全球化时代,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国际化是非常重要的,并提出了一种多元评价标准除了重视在SSCI、AHCI来源期刊上发表论文外,人文学科的学者还应当在国际著名的出版社出版专著,同时注重自己文章的被引用率和实际影响力。此外,来自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青岛大学等单位的自然科学研究者,也从定量分析的角度提供了论文评价指标的测算方法。 引文评价及同行评价 在目前普遍采用的人文社会科学评价方法中,将引文分析应用于评价学术成果及其影响力,无疑是最有代表性的一种方法。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评价基地副主任叶继元教授提出,为了准确理解和利用引文的评价功能,利用概念分析法和社会学原理,可以通过分析引文、参考文献、文献注释概念的异同,考察引文的含义和类型的多样性,来论证在一定条件下引文的有序性和层次性,探讨引文的本质及其一定的评价功能。同时,他对目前片面利用引文的评价功能的现象,提出了对策性的建议。 来自中南大学的学者,就通过被引频次评价来进行成果评价的方式进行了深入探讨。他们认为,被引频次评价是指用学术论文发表以后被引用的次数来评价以学术论文形态表征的研究成果,是评价与学术论文有关的期刊、学科、国家、单位、个人的一种方法。被引频次评价是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倡导的、以学术论文为载体的研究成果评价体系。目前,被引频次评价似乎已成为评价期刊学术论文质量和科学等学术水平的唯一方法,其实,它不是万能的。被引频次评价只适应于基础研究,不适于开发研究,在应用研究方面有很大的局限性。 在同行评议问题的讨论中,有学者认为,我国目前虽然也有一些高等教育评价中介机构,但主流的评估还是由政府职能部门组织的。从执行情况来看,缺陷不少。首先,为评估而评估,使高校不堪重负;其次,形式主义、弄虚作假现象比比皆是。现有的评估指标过多强调数量和规模,这种导向本身存在引导有误的问题。有鉴于此,重视中介机构的社会化评价,坚持同行评议原则,将有助于解决上述问题。同时,这也是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一步,使教育部门能集中精力加强宏观管理,而不必再担心中介机构的社会化评价不够准确和科学。只要坚持将定量指标和同行评价的专家定性分析相结合,将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程序和结果对外公开,增强透明度,并接受大学和公众的质疑,大学评估甚至各种科学奖励,也可以交给经过批准委托的中介机构去做。当然,中介机构也有越轨、腐败行为,但克服起来,成本较低。 此外,来自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单位的学者,从定量分析的角度探讨了评价领域的一些前沿问题,如h指数、g指数等用于评价学术机构、学术期刊和学者等方面的问题。 学术期刊及论文评价 学术期刊评价作为人文社会科学评价的一个重要范畴,既取得了一定的科学性发展,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唯核心论、评价指标单一、小众化评价等等。在这个问题的探讨中,有的学者认为,学术期刊的一个重要使命是要引领中国社会科学研究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一是从那种因西方化倾向所导致的中国之缺位中解放出来,重新找回或发现中国。当然,这里的中国不是意识形态视野中的中国,也不是中国传统知识视野下的中国,更不是西方知识视野下的中国,而是一个基于中国自己的文化身份与政治认同、具有后发发展经验并处于世界结构中的当下中国。二是从那种唯学科化倾向所导致的肢解化的中国中解脱出来,用问题导向的、综合性的交叉学科或无学科性研究去解释处于变革中的整体性中国。中国社会科学期刊只有引领中国社会科学实现了这样两个根本性转变,进而促进中国社会科学的知识转型,才能够用综合性研究成果使西方社会比较确切地认识整体的中国。 有学者指出中国社会科学期刊目前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是,中国社会科学期刊不仅在国际,而且在国内的学术影响力也很有限。比如研究者个人在学术论文或专著的撰写过程中,一般征引的都是其他论者的个人专著或论文集,而很少引用或不引用散见于各种学术刊物中的研究相同论题的论文。有相关统计数据可以证明:法学研究方面,中国法学研究者著作的他引率要比他们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的他引率高得多;哲学研究也是如此,20002007年,各类哲学期刊的h指数相对较低(最低为1,最高仅为12),这说明,哲学学者特别注重著作引用,尤其是经典书籍,而论文引用相对较少。 针对核心期刊存在的问题,有学者提出治理建议:要调整评选机构,确保评选结果科学公正;明确核心期刊的使用方向,加强对核心期刊的监管力度;净化科研环境,使核心期刊健康生长。 从期刊及论文评价定量分析的角度出发,来自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的几位学者,以一段时期内的引文数据为基础,对不同学科领域的学术期刊h指数进行了计算,并从h指数排名、与期刊被引篇次、与影响因子的对比等方面对计算结果进行了深入地分析研究,以此揭示不同领域学术期刊的学术影响及分布规律。 文章出处:中国社会科学院报
个人分类: 科技评价|1923 次阅读|0 个评论
关于热电性能随温度变化趋势--问题讨论
xwang0822 2009-8-1 00:36
开门见山,简而言之: 关于热电材料随温度变化的曲线走势,特别是电导随测试温度变化,以及Seebeck系数随温度变化的走势,常常出现一些较难解释或者证明内部机制的现象(比如在重掺杂半导体中,Seebeck系数随测试温度升高有先升后降的现象),如果解释,并提出有说服力的证据? 诸位热电科学领域的专家、学者,你们在讨论该类问题时,是否把重费米子与轻费米子在能带中位置---热电疏运过程的关系作为考虑的一个要点呢,还有,在温升过程中或者在外场作用下,栽流子在不同能谷间的散射机制呢,是否也经常用来解释实验结论和现象呢,如果做此类探讨的话,更直接和有说服力的证据如何提出呢? 请过路的专家学者们畅所欲言,多多指点!
个人分类: 未分类|4127 次阅读|0 个评论
思考,讨论,再思考,再讨论
weihuayi 2009-7-23 20:06
下午是暑期班的习题课,内容是一个小测验。一个大题,共有四小问。做的很艰难,最终只做出前两问。总结原因:一,知识不熟练;二,没有认真分析题目,对题目在说什么很模糊。说实话,那是一个极其痛苦的过程。 其实,从另外的角度看,测验本身的首要目的是发现问题,其他那些功利的目的都是次要的。既然发现了自己的问题,自己应该高兴才对。 下午最大的收获不是顺带吃了一顿免费的晚饭,而是在饭后与那么多高手的讨论中获取的知识。在讨论中,我更加清晰的理解了测验题目的意思;知道了剩下的题目该怎么去想,怎么去解;最重要的是,我更加明确了自己的一个信念:自己遇到的所有问题,都可以通过思考,与别人的讨论或者说交流,来获得完美,更加快速的解决。如果这样说有点过,那我也可以说这是解决自身绝大部分问题的现有的最好的途径。 因此, 我会在北京呆的更久一点,花钱 不是问题。参加许老师的讨论班,与那些优秀的人讨论。这次北京之行会是我学习的一个转折点。
个人分类: scientific computing|137 次阅读|0 个评论
学术论坛
热度 4 anley 2009-6-18 20:09
可拓学初创,欢迎大家积极参与,发表自己的看法和建议,一起建设好这 一中国人创立的新学科。
个人分类: 可拓学最新学术交流|5655 次阅读|0 个评论
怎样指导学生??
scichina 2009-6-17 22:04
每年的六月,是学生收获的季节,也是盘点老师成果的季节。这大家都知道,我也知道。但如何把一个学生指导成为一个有用的学生,我的确不知道。 可能很多老师面临与我相同的问题,因为在答辩过后,总有很多评委说那个学生很差,哪个学生不错;很差的不一定是导师没名气,学生也不一定比其他人苯。但总有些遗憾。怎样指导学生呢?我觉得要考虑到以下的因素,综合评价。 1 选题是导师参考的还是自己为主考虑的? 2 实验过程或者调查过程是否完整参与,并从中找到了一些以前没有预计的东西? 3 是否独立分析了问题并撰写了论文?
个人分类: 未分类|28 次阅读|0 个评论
复数与复空间大小的讨论
可变系时空多线矢主人 2009-6-2 19:15
复数与复空间大小的讨论 有人认为:不能定义复数与复空间的大小。但没能说出:为什么不能? 有人认为: 给复数定义大小可能是有点问题,说成定义一种 序 ,即 字典序 好点。但也没说出:可能是有点什么问题?说成 序 即 字典序 ,为什么会好点?怎么样的好? 有人解释说: 复数如果看作矢量,其点乘是 AC+BD ,如果做叉乘,就跑到复平面外面去了。 序结构与复数通常的乘法运算(即复空间的那种运算)不能兼容。 如果按字典序定义序结构, i 与自身乘一下就会出问题, 通俗点说,实数中诸如 AB,C0 可以推出 ACBC 等性质不再成立。 因此在复平面内定义序结构没有多大意义。 为此,须作如下讨论: 1. 所谓序、字典序是什么? 序是按某种原则,排列的事物的顺次。 对于不同的事物,分别有不同的恰当的排序原则,而会得到不同的顺序。例如: 人们排队,可按到达的先后、身材的高低(还有高先与低先的不同);人名的排序可按姓名顺序的笔画数或拼音首字母的顺序,等不同的原则排序,就都分别有不同的结果顺序。 字典序就是一般序的一种特例。是按各字笔画的某种顺序规定,或各拼音字母的顺序等等的原则,对所有的字进行的排序。 可见:它们都是必须有明确的排序原则才能进行。如果没有明确的排序原则,又怎能,和如何,进行排序或字典序?! 2. 所谓大小的含义。 通常所用大小是表达了广泛而确定的含义:包括:数量的多少,线度的长短,面积的广狭,体积的肥瘦,时间的久暂,乃至年龄的老幼,职位的高低,等等, 对于数来说,就应是明确表示:其所代表的数量的多少。 用数轴表达数的大小,就明确地应是:用数轴上的相应长度表示各该数所代表的数量的多少。 可见,对于所有的数,只能以其大小作为排序的原则才能排出其序。否则,是没法排序的。 如果 不能定义复数与复空间的大小,又能按什么原则,来给它们 排序或字典序呢?! 3 .如何确定 复数与复空间大小和序? 对于实数,其数值的大小是确定的,完全可按其数值的大小, 排定其序,也能排定其在实数轴 上的序。 虚数是各相应的实数乘以 i ,也完全可按其相应的实数数值的大小, 排定其序,也能排定其在虚数轴 上的序。 而 复数与各种复空间,就可分别如下排序: ( 1 )实、虚两正交数轴组成的 2 维复平面 在此复平面上 4 个相限内的具体表达,例如: A+iB;-A+iB,-A-iB,A-iB ,它们就相当于复平面上 4 个相限内的 4 个矢量。 它们的模长就分别是它们的自乘积开平方。 与矢量运算一样,同一矢量的叉乘 =0 ,它们的自点乘积就是它们的自乘积,即: 它们的模长均为: (A^2-B^2)^(1/2), A+iB 与 -A+iB 的点乘: -A^2-B^2, 叉乘: 2iAB A+iB 与 C+iD 的点乘: AC-BD, 叉乘: i(AD-BC), 它们的大小都与相应的矢量的大小相类似地确定,只是还需注意虚数因子 i 的运算。 在此,它们的模长 (A^2-B^2)^(1/2) 与实数矢量的模长 (A^2+B^2)^(1/2) ,当然应该不同,因为有虚数因子 i 的平方存在。 这正反映出这种类复空间应有的特点,怎能反而,以此,认为: 叉乘就跑到复平面外面去了。、 与复数通常的乘法运算(即复空间的那种运算)不能兼容。 、 在复平面内定义序结构没有多大意义。 呢?! ( 2 )闵可夫斯基 4 维复时空矢量 对此复时空矢量, 时轴分量的模长为虚数的 1 维: ict , 空间分量的模长为实数的 3 维: r1 , r2 , r3 , 此矢量的模长为它的自乘积即自点乘积开平方: (-(ct)^2+(r1)^2+(r2)^2+(r3)^2)^(1/2) , 由于 4 维的矢量已能形成 各种多线矢 ,它们的矢量表达与矢算就已与通常 3 维空间的显著不同,需创建相应的矢量表达与矢算。而通常 3 维空间的是它的低维特例。但是,都能确定各种多线矢的相应大小(模长) 详见本博客有关博文。 ( 3 )通常 1 维空间的复数 通常的复数可看作在 1 维空间既有实数部;又有虚数部的数。 那么,是否就不能确定其大小呢?! 例如:复数 A+iB 与 C+iD , 对其实数部:可由 A 与 C 的大小确定其大小。 对其虚数部:可由 B 与 D 的大小确定其大小。 它们各自模长的大小可分别如下表达: (A^2-B^2)^(1/2) , (C^2-D^2)^(1/2) 复数 A+iB 与 C+iD 的乘积可表达为既有实数部;又有虚数部的: AC-BD+i(AD+BC) , 当然,复数的运算结果会与实数或纯虚数的运算结果不同。 但是,也都完全能确定其大小。 ( 4 )多维复数的空间矢量的大小 只是各维的模长都是相应的复数。其各多线矢的矢算和大小(模长)都与相应实空间的类似,只是也须注意其中虚数因子 i 的作用。
个人分类: 数理|6768 次阅读|0 个评论
高效的课题组运作模式讨论
luoweijun 2009-5-17 18:00
当今之中国,一个导师招数十个研究生(硕士和博士)已不是新鲜事,而一般这种导师又身兼数职,自然,分配给每个学生的时间就少之又少。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现在社会上诱惑太多,如游戏和其他各种玩乐的东西,很多年轻人(80后)管不住自己,从而玩物丧志,这将导致学生的科研开展难以顺利,最终影响到导师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以至于影响到国家的科技攻关。基于此,二老板(一般是导师的大弟子)们就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但是在此也会遇到一些问题,如怎么有效管理师弟师妹们,使整个课题组高效运转?因为不是直接的老板,部分学生不一定听二老板们的安排。 因此,我们拟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总体协商讨论,明确要解决的具体问题和思路 这部分工作由导师提出具体问题(对硕士生)或方向(硕博连读生),根据要求寻找或理解问题,思考解决的办法, 查阅文献追踪相关问题的解决思路,比较各自的优缺点,结合自己问题的具体情况 确定最佳研究思路,形成书面报告提交各方向二老板,逐级汇报,最后以各种形 式(如答辩、小组讨论、书面反馈等)对研究思路的可行性进行评价。若可行则开 展下一步工作,不可行则需要进一步完善。这一阶段硕士和硕博士(硕博连读)一般分别需半年和1年时间; 问题的任务细化和时间节点布置 针对可行的研究思路,首先对研究内容进行分割,确定出部分内容预期目标,整体安排 时间,时间节点的设置以半年至一年为宜,针对具体情况可以缩短,时间节点的设 置应包括具体的可考核指标,如完成某一方面的分析测试,得到初步结论,论文发 表等等,最终研究方案提交二老板。且定期课题组成员轮流在课题组内开展学术报告; 督促和考核 参照研究方案时间节点对研究进度进行定期考核,对连续两个时间节点都未能达成目标 者提出警告,对连续三个节点都不能达成者由二老板向导师汇报 。此外,每年年底需向二老板 提交进展报告,由各二老板汇总各方向进展集中安排时间向导师每年进行 一次汇报,课题组全体成员参加。 希望通过上述方案的实施,在课题组内形成一个好的学术研究风气,促进课题组的团队 建设,能更快更好地取得更多的科研成果。 由于实施过程中可能会碰到诸多问题,尤其是监督和考核部分。因此,请有相应经验的高人们指教,同时希望大家参与讨论,为我出谋划策!小生在此先感谢大家!
个人分类: 科研动态|4504 次阅读|0 个评论
试剂打假、造福科研
penrose 2009-3-30 15:46
这两天科学网贴出关于 假试剂危害 的调查问卷, 据编辑部称起因于某科学家举报称其购买的假名牌试剂严重干扰了其实验,经正规厂商验证,目前已经确认该试剂确实为假。 故而开展此次新闻调查。 虽然这只是一起并未被多少人关注过的事件,但在看完这个问卷后,忽然觉得,这或许是我们一直忽视的一个问题。学术造假、论文造假事件能被炒的热火朝天,人们对生活中的假货也是群情激愤。可是,对于科研工作者来说,谁来给他们遇到的假试剂买单? 材料、化学、物理、生物、医学等等科研工作恐怕都离不开化学试剂,如果你也是其中行业之一,并正在做一些很重要的基础研究的话,那恐怕你会注意到一个现象咱们一般不买国内化学试剂,实在不得已或者为了省钱省事,才会将就。 便宜不是没有道理的!省事也可能会误事。 个人来讲,我并没有购买到过假冒伪劣的化学试剂,因为我们即使买国内的产品也只会去正规的大厂商处买,因为我们单位之间有长期的合作历史,给假货那也太对不起彼此了吧?但是就我身边的朋友却真实遇到过假试剂。记得某研究组一直购买国内试剂做实验,可是很奇怪的是,他做出的实验结果一直和别人的对不上。起初他怀疑自己实验方法有问题,于是不断花时间和精力去改进实验方案,如此一年过去了,人被整的精疲力竭,实验却没有任何进展。最后只能怀疑来怀疑去落到原料问题上了,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原来一直信任的某个金属二价氧化物里竟然大量含有一价氧化物,怪不得实验不成功!后来该研究组吸取教训,从此不再购买国产化学试剂,咬牙买那些暴贵的国外产品,很快就顺利完成了实验。 这同样只是一个小小的案列。实际上,现在国产化学试剂大部分都是80年代以前生产的,从我们许多人购来的试剂瓶上标签就可以看到。这些化学试剂里,纯度是糟糕的大部分是分析纯、化学纯,里面有啥杂质虽然标明了,可未标出的还有哪些很难说。包装也是低劣的,大部分都是塑料瓶或者玻璃瓶,有的连瓶口塞都没有就直接加瓶盖了,如果此试剂怕水分和氧气之类,加上放它二十年,你还敢用么?粉末试剂买来后发现里面是一坨坨结团的块块,放开块下面还有个迷路的小强,这恐怕是常事。记得有次师姐买来一包金属粉末,结果用来一压片发现冒水,很是奇怪。后来质问厂商,说是某天仓库暖气管破了漏水很多天把试剂都给泡了。我们当初都拿出来晒过的啊,怎么还有水?金属粉末泡水后晒太阳,有常识的人都知道,这玩意儿还能用么?假如用这些过期的、粗劣的化学试剂做出来一些新奇的实验结果,你会信么? 做科学实验讲究的就是精确无误,这要求每一步都不能有差池,而糟糕的化学试剂状态从一开始就奠定了你的实验有麻烦了在美国做实验的同学告诉我,他们所用的化学试剂一般只从一两个公司买,而且至少都是高纯的(99.99%以上)甚至是超高纯(99.99999%以上)的,虽然也贵,但保证了实验的准确性。有些原子量级上的实验,的确不容许一丁点儿瑕疵,否则前功尽弃。没有一流的化学试剂作为基垫保障,又如何谈做一流的科研? 以上说的还只是某些稍微正规的大厂商,所遇到的试剂也无非是过期或者纯度不高而已。其实还有些可恶的小厂商,完全就是用假试剂冒充国内外名牌,如果您一不小心买到这些试剂,耽误科研不说,要是本没有毒的结果里面含有剧毒物质,小命也许都会搭上。 面对国内化学试剂行业的糟糕状态,打假势在必行。希望更多的国内科研工作者来关心这个问题,而不仅仅只是参与这个调查。从试剂打假开始,造福我们的科研。 【附】 调查问卷页面: http://www.sciencenet.cn/oqss/file/2009327104217.html
个人分类: 科学评论|6179 次阅读|3 个评论
如何应对水资源短缺危机?
zuoqiting 2009-3-1 12:11
水是人类生活的基础,在保证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自 2008 年 10 月下旬到 2009 年 2 月中旬,降水明显偏少,部分地区已接近或突破历史极值,我国北方小麦主产区出现严重干旱。 根据国家防总办公室的统计显示,至 2009 年2月7日旱情最严重时受害面积达到 1.61 亿亩。 如何应对水资源短缺危机?我们能做什么? 讨论内容: ( 1 )面对干旱、水污染等这些水资源短缺危机,作为一名高校学生或将来成为一名水利科技工作者,我们应承担什么样的义务?能做些什么?应具备哪些素质? ( 2 )如何面对抗旱中出现的问题?如何看待抗旱?得到什么启示? ( 3 )在大学阶段,我们应该做什么?我们能做什么?需要在高校如何做才能在将来有所作为? ( 4 )假如你成为一名大学教师,如何做好教学工作?你期待什么样的老师? 引自: http://www.waterscience.cn/bbs/publish/showtopic.asp?ThreadID=282
个人分类: 教育在线|4474 次阅读|0 个评论
科学网的本色
buffer 2009-1-20 14:25
发表评论人: juscojack 很好的学术争论,这才是科学网的本色所在。 希望多一些观点的争论,少一些人身的攻击。 上面两句话是来自博主蒋钧(juscojack )的留言评论。我很赞成! 希望在科学网上看到更多关于学术的争论。科学网编辑在推荐博文的时候考虑什么最多,牛人的?吸引眼球的?八卦娱乐的? 如果不能很好地留给学术争论或讨论一个天地,那么这也足以凸显浮躁之风气! 科学网团队里专业人士有多少,都有哪方面的,如果没有,不妨下次多招聘些(编辑大人休怒,俺想知道近期招聘吗?)。 哈哈,知道这样写一定会让一些人抓狂。
个人分类: 自然与社会|3973 次阅读|1 个评论
关于量子干涉的部分精彩讨论
热度 2 yunping 2009-1-7 17:03
上篇博文 中,我们提出了三个有关干涉的量子力学原理,结果引来了很多朋友过来讨论,而且有些朋友提了一些非常好的问题。在此我非常感谢所有来访朋友的支持。这些讨论有可能对其他网友也有参考价值,我选取部分,贴在下面: abc: 我不知道哪位量子光学专家真正解释了光子与自己发生干涉?或者说光子是如何与自己发生干涉?举最简单的单光子双缝干涉吧,一个光子是通过一条缝,还是同时通过两条缝?狭缝在实验中到底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它真的能使光子一分为二?很多人喜欢拿EPR佯谬旁证所谓的超距相互作用,这点很值得推敲。实验中是两个光子吗?显然不是!即使是所谓的两个光子,由于大量的光学器件和传输介质的引入,这两个光子根本就不是所谓的没有相互作用的纯光子。 博主回复: 很高兴跟你讨论!量子光学专家不是要解释光子如何与自己发生干涉,而是认为单光子干涉是光子与自己发生干涉的证据。物理上不是任何实验现象都可以得到很好解释,但不排除人们把这些实验现象作为判断理论正确与否的依据。到目前为止,我们仍然不知道吴健雄的实验中究竟什么机理导致左右分布不对称,说它是宇称不守恒,实际上仅仅是就事论事地表述事实而已。同样道理说单光子干涉的结论是自己和自己干涉,也是在就事论事地表述事实而已。你可以有不同的表述,如果表述更好,完全可以采用你的表述,但我们没有看到之前,请允许我们使用现有表述。 干涉过程中光子到底怎么回事,到目前为止,是没有搞清楚的事情。至于一分为二的说法,我认为是比较机械的想法。量子力学要是这样理解,就全无味道了。 最先Aspect做出第一个EPR实验后,也有人提出和你一样的疑问会不会通过各种测量引起的相互作用实现关联呢?。后来有人做了更严格的实验,保证两个光子之间不可能通过小于光速的相互作用传递实现关联。事实上宇称不守恒的实验,也会有实验设备会不会破坏空间反演对称性的问题,实验只能保证一个小环境相对对称,考虑到整个实验室肯定无法对称,即使实验室对称,做实验的人还不对称呢,人对称了,地球,太阳系一样不对称。另外,至少到现在,科学上没有提供两光子之间传统相互作用会引起这种关联的途径。 我觉得,如果追求哲学意义上的严密性,肯定会导致不可知论。 entangle: (1)目前不知道有没有真正用单光子源验证单光子干涉理论的,但是通过通过无限衰减光强是永远不能获得单光子态的,进而也没法证明光子只跟光子本身干涉。关于这方面的论文可以参看Alain Apect的论文Europhys.Lett,1 173(1986)。 (2)第一个双光子试验并不是他们完成的,在此之前的1988年,类似的试验就已发表在PRL上了,参看Phys. Rev. Lett., Vol. 61, 2921 (1988). 正好在做这方面的东西,所以对这方面很感兴趣,也读了一些东西,所以就写写了自己了解的。 博主回复: (1)严格来说,你说得对,不可能通过无限衰减光强获得严格的单光子态。即使光减弱到每个光脉冲中,有千分之一的几率存在一个光子,那么存在两个光子的几率仍然有百万分之一,所以双光子的几率永远不为零。但是如果真的是光子之间的相互干涉导致的干涉条纹,那么再减弱若干倍,干涉程度应该会明显改变,一定会在干涉结果中反应出来,但实验上并没有看到这种效应。另外,请参见对abc的回复。 (2)那有那么晚啊,最早的双光子实验是1981年Aspect等人做的【PRL47,460(1981)】。 草民书生: 我看博文的讨论中光子的自干涉最多!如果你把这个理解了量子力学基本过关(思想上,但是具体掌握得花费功夫的!)实验的测量是应该是某一量子态上的平均值问题!如果你预先知道光子将通过杨氏双缝中的某一孔,那不与子弹打双缝同样吗!所以在某一缝附近的测量必将破坏粒子波动性的干涉机制!这都与波函数(描述量子态的态函数)的e的指数形式的复数域的相因子作怪之故!若不相信或者反对光子的自干涉机制,那么我们现有的量子理论得全盘改写了!!!量子力学不好学,因我们人类生活在经典思维空间及经典世界之故!若是,我们像齐天大圣孙悟空似的能变成电子那么大小并与电子质量差不多再带有逻辑思维能力,那么我们理解量子力学非常容易接受,反过来经典物理就不容易接受的!这都因我们所处的环境(人与外界构成的系统)格格不入之故!!! 博主回复: 谢谢你很形象的解释 tdcao: 超导源于电子配对可能没有问题,但到底如何配对\配对后与玻色子的差别还值得思考,但从量子力学单体论去思考是不够的. 博主回复: 你提了一个很好的问题,你的问题与我碰到的国际超导牛人的问题差不多。看看双光子干涉和单光子干涉遵循一样的量子力学原理,就不会有此一问了。可惜搞超导的都没有真正了解量子光学中双光子干涉的。 量子力学没说复合粒子和单体粒子可以遵循不同的原理,谁要说这两者在干涉上有本质差别,那么谁就有义务拿出证据来。而有关的超导理论是没有经过严格推导的,基本上是猜出来的,更不可能证明复合粒子和单体粒子可以遵循不同的原理。 法律上有个原则,就是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同样也适用科学领域。 另外,我们如此确信这些理论错,还不仅仅因为它们违背量子力学原理,更重要的是它们的理论是自相矛盾的,这在我们论文的第一页上就明确证明了的。 tdcao: 呵呵,电子配对并非两电子粘在一起、不能真的作为一个粒子看,因此超导必然是一种集体行为。 博主回复: 问题是量子力学没有规定粘在一起才是一个粒子,双光子干涉实验表明,两个远隔十万八千里的粒子组成的复合粒子的干涉行为跟所谓的单体粒子一样。 tdcao: 这就是说,双光子干涉就类似于电子配对,不知我这个猜测对否。 博主回复: 你想的很对,双光子干涉类似于电子配对而成的Cooper对的Josephson干涉。它们之间自然而然是存在共性的。巴丁尽管是BCS理论的创立者,但他没有真正理解Cooper对是什么东西,所以当Josephson的文章让他评审时他把它看成了垃圾,而事实上Josephson效应产生了超导最大的应用。 双粒子干涉还不是最复杂的干涉现象,事实上量子干涉可以发生在不同量子过程中间,也就是说两个不同路径上发生不同的量子效应,只要原则上无法知道究竟发生哪个效应的话,依然可以看到干涉效应。还有的干涉效应中,粒子可以在路上变成两个粒子,然后到干涉点或之前再变回来。
个人分类: 量子物理|13037 次阅读|24 个评论
一生不醉醒
考槃在涧 2008-10-17 15:18
9 月 28 日晚才从杭州飞回北京,第二天美美睡了一觉。 9 月 30 日小刺猬抵京,约好中午一起吃饭。 老祖他们 12 点已经到了汉拿山,小刺猬因为车晚点,故而等到 1 点才到,应宽开车接他。我们把东西放好就去了汉拿山,老祖他们已经聊得热火朝天,说是二傻亚辉已经给大家洗了一遍脑。 老祖比照片更有艺术家的气质,我很喜欢,二傻还带了哥哥大傻,大傻也是个了不得的人物,谈吐不俗且有霸气。平时意气风发的二傻在哥哥面前乖得像小羊。可惜小苹果去度假了没能来,我们没有喝成拜师酒,下次得补过。 我带了两瓶白酒,后来发现这是个错误。主要我带了两瓶不同的白酒,其实我有两瓶同样的二十年陈汾酒。可惜有两瓶五粮液被我贪杯喝掉了,要不肯定就带五粮液了。 于是开始喝酒。说实话我真是高兴,能亲眼见到这么多朋友,大家推杯换盏,好不热闹。老祖、大傻和我,我们三个人喝白酒,二傻喝了一点便喝啤酒,很快我们就喝掉了一瓶,嘿嘿,就再喝一瓶。 大傻说,你们科学网,现在有点像当初文艺复兴,还是有不少思想,就是还需要继续深入和坚持。然后大傻开始批评,说你们的社会责任感还是差了些,现在中国这么多问题,你们束手无策,照说你们作为科学家和学者,应该具有超出常人的思想和责任感,但有时候让读者觉得失望。 我想,作为科学网的博主之一,尽管我当然不能代表其他任何博主,我还是感觉大傻说得有道理,并且觉得很惭愧。 当然,我是科学网博主中比较普通的一个,但我仍然感到,无论是在科学领域还是在国家、社会领域,我和在科学网开博的其它科学家和学者同样都是心有余而力阙兮。我们必须承认,有很多博主尽管发文不很多,但是在他们的领域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我认为,我们对国家和社会的贡献,相对于我们的能力来说,是远远不够的,这既有体制和文化的原因,也有我们自己的原因。 很多时候我发现,科学网博客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这种境地和中国知识分子的境地完全相同,几乎就是中国知识分子地位的折射。我们上不能达天听,影响不了决策者;下不能娱民救民,既很少给平民带来欢乐,也很少给他们解决实质性的问题。那些能够影响决策者的人或言论,往往被认为是御用;而那些和民众打成一片的,又往往被认为是异端。 很多时候,我们是在自娱自乐。尽管我不认为在博客里自娱自乐有什么不对,我还是得说,真正比较文艺复兴乃至西方资产阶级革命前夜和美国独立前后,这些国家的知识分子为人类文明,为人民开启心智所做的贡献,要远大于我们所做的贡献。今天中国知识分子对世界文学、艺术、思想、科学的贡献在哪里? 如果是单纯的自娱自乐,我们为什么不去选择更娱乐又不招人骂,不会给自己带来麻烦的方式呢? 中国的知识分子太孤独、太孤单了。甚至,在学术上,往往一个知识分子也是孤独的,处于这样那样的文化和潜规则包围之中,我们又有多少真正的、开诚布公的、心平气和的、就事论事的学术交流、研讨和批评?而我们在纯粹的学术交流之外,更缺乏那种基于社会的、人性的、艺术的、伦理的、思想的交流,这种交流是跨学科的,它不能像学术交流那样直接带来论文和研究;但是它却是研究者开阔视野和心胸,获得灵感与自我启迪的源泉;它更是学者从象牙塔的孤芳自赏和政治科学的鸡毛蒜皮中走出来,思考人间百态、天地万物的契机。 我不知道有多少思想、研究乃至诺贝尔的火花是在无趣的、形式主义的、令人昏昏欲睡的学术研讨会后,几个学者躲在会场旁边的小饭馆、咖啡馆里聊出来的;但我深信:我们的学者走出实验室,真正的像古希腊、文艺复兴的那些哲学家、思想家、科学家那样,真正无遮地讨论问题的时间真是太少太少了。 我没有办法反驳大傻,于是只好喝酒,很抱歉怠慢了小刺猬和应宽。下午近 5 点我们才散伙,大傻喝得急,也有些多了。不得不佩服老祖的酒量,先喝了不少啤酒,又喝了不少白酒,一点事也没有。 我在送走大家的时候还没事,送小刺猬回酒店后就觉得不舒服了,赶紧回家,倒头就睡。从来没有喝到这么过,这一次是真的醉了,平生第一次。后来傍晚小刺猬发短信说陈安大哥要请唱歌,可是我实在动弹不得了,只好对不住陈安了。再后来吐了三次,很难受,遭到了家里领导的批评,只好保证以后再也不喝这么多了。 第二天早上醒来已经不大记得昨天都说过什么了,只是记得大傻批评科学网的社会责任感的话和老祖对美的见解了。 这一阵子我一直在想,在斗争,要不要写这样的文章,说这样的话。老庄说,不知是庄周梦蝶呢,还是蝶梦庄周。也许我们一辈子都在醉中而不自醒,反倒是醉里乾坤最撩人。 记得《射雕英雄传》里丘处机对因母亲惨死、黄蓉失踪而陷入人生观价值观迷惘的郭靖说,他一生最佩服的不是才艺超群黄老邪,也不是九五之尊段皇爷,甚至不是他的师傅王重阳,而是嘻哈半生、似醉似醒、嫉恶如仇而又立场坚定的九指神丐洪七公。 去年年底今年年初我曾说,我想组织一个中国思想联盟,想给那些希望在彼此眼中看到自己、愿意超越正统学术讨论进行思想交流和讨论的人们一个平台;在茶馆里、在公园、在百望山脚、在蟹岛、在长城上,我们不谈政治不谈风月,只谈哲学、科学、思想、艺术、伦理;只谈老庄、孔儒、存在主义、现象学、维特根斯坦、库恩;只谈 LHC 、 Higgs 玻色子、时空、 和人工智能;我们没有任何功利的目的,参与和退出完全自愿,我们只是要激荡思想,走进民间,在我们各自都能养活自己而又学有余力的基础上,饕餮知识、思想、求知、探索的盛宴。 这是我的梦想,以前总认为时候未到,现在看来再经过半年的积累,也许可以真正的开展了。二傻问我,你写博客,写就写了,有什么大家可以帮助你的。我说,我想把这件事情做成、坚持下去,请二傻,请大家帮助我,我们一起,在思想和科学的海洋里,一生不醉醒。 因为种种原因,这次聚会有的北京博友没能通知到,请原谅。照了几张照片,半醉的时候照得不好,就不贴出来了。 张学友 一生不醉醒 (《南帝北丐》主题曲) ( 南帝 ) 问天此生所爱是谁下决定 梦一生怎么醒了没余剩 大地为我安静而为何难续我情 傲慢一生但心中多冷清 ( 北丐 ) 没利禄却丰盛无浮名怀内有情 穷途一生但心中不冷清 ( 南帝 ) 笑傲尘世心中爱海偏未静 ( 浪千声 ) 嘻哈半生真我是本性 愿一生不醉醒 啊 ~~~~ 啊 ~~~~ ( 抛生与死也为了情 ) ( 南帝 ) 爱恨是谁定 ( 相思不竭风越劲 ) ( 北丐 ) 云游苍海在天边总有星 ( 南帝 ) 迷迷痴痴 ( 北丐 ) 狂狂癫癫 ( 合 ) 愿一生不醉醒 啊 ~~~~ 啊 ~~~~
个人分类: 明志|5763 次阅读|23 个评论
科学研究与讨论班
sunon77 2008-8-15 04:58
以前觉得科学研究就是头悬梁,锥刺股般的刻苦钻研,现在越来越感到科学研究与志趣相同的人进行讨论时非常重要的科研一环。为什么在波尔周围能形成一个哥本哈根学派,这和他基本上与每一个来访的年轻人都有非常深刻的讨论(这在海森堡的自传中有详细地记载)。而卡文迪许实验室能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炸药奖的获得者,这与其自由讨论与思想深刻交锋是分不开的。我所在的马普所的所长 Frank Julicher ,是德国生物物理的几个巨头之一。他的办公室最显要的地方是一块大黑板,他的绝大部分科研时间是与不同的合作者讨论。经常是我们一帮年轻的合作者精疲力尽的走出办公室, Frank 还精力充沛的对这门口喊:下一个!。一位阿根廷的博士后刚刚拿到一个位置和一笔数目不小的启动经费,回国后建立了自己的课题组。现在还非常郁闷,不是经费和人员的问题,没有这样的科研与讨论的氛围。 最近所里我们几个年轻人自发成立了一个讨论班,把从 1993 年以来所有有关 Non-equilibrium Statistical Physics 的重要论文全部研读一遍。从 Evans 和 Cohen 最早发现的 Fluctuation Theorem (这是对热力学第二定律最重要的推广),到 Jarzyski Equality, 以及后来 Gavin Crooks 对 Fluctuation Theorem 推广到随机动力过程,和关于验证负熵存在的物理实验等等。没有计算机,没有投影仪,一个人拿着粉笔在黑板上把这些经典论文中的每一个公式及其细节都推演出来,下面的人则像拿着放大镜的福尔摩斯,随时打断和提问。同时有人会提供背景,有人会引申,有人会提出新的更为广义的问题。这样的情况下如果你搞懂了一个问题,那你肯定是真正的懂了。往往是讨论前对这些论文一大堆疑团,反复讨论和争执后对问题产生的顿悟和清晰地认识,那份欣喜,难以言表。 Walter Kohn Walter Kohn 是 1998 年的化学炸药奖,他的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连接了量子力学与宏观物性,开创一个全新的时代。当有记者问道 , 如果把他流放到孤岛上,配备最先进的计算机和实验设备,他是否会做科学? Kohn 沉吟片刻,可能不会。由此可见与志趣相同、思想深刻的人进行讨论,对科学研究何等重要。 访谈 Walter Kohn 录像见; http://vega.org.uk/video/programme/23 END
个人分类: 写在科学边上|5542 次阅读|6 个评论
勿以貌取人、勿以金牌论英雄……
刘玉平 2008-8-14 09:14
勿以貌取人、勿以金牌论英雄 有一句俗话 狗不嫌家贫、子不嫌母丑 。若刨根问底,用现在的标准去评判,我们的祖先 北京猿人相貌又如何呢? 2000 年 青歌赛 决赛期间,小刺猬正好与几位师长一起在滇西跑野外,晚上最开心的事情就是看 青歌赛 。一晚,正值业余通俗唱法决赛,当容宗尔甲一曲深情悠扬的《神奇的九寨》余音未尽时,我就跟几位老师说他应该拿金奖了,但最终他以 0.02 分之差与桂冠失之交臂的结果,却在瞬间就粉碎了我从第一届就培养起来的对 青歌赛 的一贯热情,我们当时就发问: 这是选美还是赛歌 近一时期,某些媒体对演艺界、特别是女明星的评价,其才艺和人品已不作为重点,而从比脸蛋发展到比 三围 、甚至比 绯闻 给我们附带而来的岂止是 审美疲劳 和 视觉污染 。 美貌 不完全等同于 美丽 ,世界小姐比赛也不仅仅是国色天香的展示。 但令人担忧的是,以貌取人的风气已扩散到下一代、渗透到生活的许多方面。孩子是祖国的花朵,他们都是父母心中的美丽天使 四年一度的奥运会是人类 更高、更快、更强 精神的展示,是五大洲运动员的盛会和全人类的节日。尽管他们 / 她们听不到,这几天,我不但为祖国健儿呐喊助威、欢呼雀跃;也为其它国家运动员的精彩表现加油喝彩。前天晚上,中国男篮面对实力强大的西班牙男篮,虽然由于西班牙及时调整战术和随姚明累计犯规五次被罚下场等诸多因素而最终落败,但小伙子们在前三节里的表现可圈可点,甚至可以用气势如虹、酣畅淋漓来形容。我不但为中国队的表现欣喜喝彩,也赞赏西班牙队成熟老道的技战术素养。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比赛要分出胜负,一个单项的金牌只有一块, 胜利和金牌固然重要,但精神比金牌更重要。过程胜于结果,只要他们 / 她们顽强拼搏、积极奋进,赛出了风格、赛出了水平,他们 / 她们都是胜利者、都是 冠军 。 有时候,我想,是否可以给精神风格最好的运动员也颁发一面与冠军 含金量 一样的奖牌;甚至想,奥运会能否在将来取消奖牌 同样的还有很多,比如,勿以成败论英雄、勿以人论文、勿以文论人 * * * * * * 歌曲真心英雄,词曲:李宗盛 演唱:周华健、成龙、黄耀明、李宗盛 URL: http://bt9.lonelylive.cn/BzJVNAc1XDwHN1Q6VG9XM1N6W1hWbFBuUzRVdgAoVXIEMQZ4VDAKM1I7Vm4Fe1dWAhQFegNgAGkCLVU2UzEHeQcyVTwHNlw1BzJUYFQ/VzBTN1tuVmZQZFNgVWcANlU2BDIGYVQwCmVSM1Y0BWxXNwJhBWEDYwBnAjFVYFNiB28=.mp3
个人分类: 时评闲论|6536 次阅读|6 个评论
拷问科学家的社会责任
suqing1961 2007-10-1 10:17
半月科技风云 科学家的社会责任,主要应该体现在对科研工作负责、对同行负责和对科学研究的社会影响负责 3 个方面。 随着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影响的与日俱增,作为从事科学研究主体的科学家究竟应该承担什么样的社会责任,成为当下人们日益关注并不断受到舆论追考的热点问题。或许,中国科协主席韩启德院士 9 月 26 日 在中美科学家社会责任研讨会开幕式上的致词能给我们提供一个参考的答案。在韩主席看来,科学家的社会责任,主要应该体现在对科研工作负责、对同行负责和对科学研究的社会影响负责 3 个方面( 9 月 27 日 《科技日报》)。 科学研究的本质是求真。它要求科学家勇于探索未知世界的客观规律和内涵本质,并不断地去发现,去开拓,去创新。探求真理既是科学家职业角色最重要的社会职责,也是科学家对科研工作负责的具体体现。 9 月中旬,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近地天体课题组负责人赵海斌发现了一颗新彗星,并得到国际小行星和彗星中心确认。按照惯例,该彗星以发现者的姓氏被命名为 P / 2007S1 ( ZHAO ) ( 9 月 23 日 新华网)。同样令人欣慰的是,黑龙江省血液中心发现了 2 个人类白细胞抗原 (HLA) 新等位基因,并被世界卫生组织 HLA 命名委员会命名为 DRB1* 1216 和 B* 5621 。自 1958 年发现第一个 HLA 抗原至今,全世界已检测出相关 HLA 等位基因 2 100 个。我国科学家的这一发现,为世界 HLA 系统数据库又增添了 2 名新成员( 9 月 27 日 中国新闻网)。 候鸟在长途迁徙中如何准确辨认出方向?这既是公众感兴趣的问题,也是科学家力图破解的难题。德国奥尔登堡大学的 Dominik Heyers 及其同事通过分别向园莺( Sylvia borin )的前脑区和视网膜中注射两种不同的追踪器( tracer )后发现,这两种不同的追踪器伴随着园莺迁徙的意向最终都停在了丘脑负责视觉的区域。研究人员认为,这种解剖学上的联系表明,候鸟很可能是用视觉来感受磁场,用眼睛来看方向的( 9 月 26 日 美国《公共科学图书馆 综合》)。该研究成果也支持了之前的科学家认为候鸟眼中的某种蛋白分子 蓝光受体( cryptochromes )可能在确定飞行方向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的观点。 求实是科学研究的本质特征之一,也是科学家对同行负责的必然要求。它意味着在攀登科学研究高峰的征程上,科学家 必须 诚实守信,自觉恪守科学道德准则,客观、准确地描述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所获得的研究结论; 也意味着科学家 既能享受到成功的无比喜悦,还必须承受失败所带来的巨大痛苦。成功固然可喜,失败也尽可欣然。又有哪一项成功不是在吸取无数次失败教训的基础上取得的呢? 随着 9 月 19 日 中巴(西)第三颗 资源一号 卫星顺利升空,我国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已成功将 38 颗国内外卫星送入太空,航天发射成功率达 100% ,居世界前列( 9 月 25 日 《 解放军报》) 。 9 月 25 日 ,由俄罗斯、英国、希腊、意大利、德国 5 国科学家共同开发的 太空邮局 项目,借助俄罗斯 光子- M 3 卫星进行了首次通邮试验。但因直径仅 0.5 mm 、由高强度聚乙烯制成的超长绳索在展开过程中出现故障,当作邮件的 Fotino 密封舱未能从太空送达到地球上的指定地点,从而宣告 通邮 失败( 9 月 27 日 新华网) 。 伟大的科学家牛顿曾谦逊地感言:如果说我能看得比别人更远一些,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科学研究是一项积累性的接力活动,既有继承,又有交流;既会被认可,也可能有争鸣;既需验证,还应有质疑。遵循科学研究的这些规律,也是科学家对同行负责的重要体现。 早在 100 多年前,科学家就发现了决定泥土气味的土味素( geosmin ),并知道它主要由细菌制造,但对土味素的生物合成机制却长期知之甚少,对新鲜泥土为何散发出清香气味更是感到困惑。美国布朗大学化学系 David Cane 和 Jiaoyang Jiang 的一项最新研究解开了新鲜泥土清香气味的形成之谜。他们发现,微生物体内一种名为 germacradienol / geosmin 、具有两种不同功能的蛋白酶在土味素的合成过程中起了关键作用,并能影响土壤的气味( 9 月 16 日 英国《自然化学生物学》在线发表)。 弗洛里斯人( Homo floresiensis )生活于大约 1.8 万年前印尼的弗洛里斯岛,是否可将其列为独特的人种,科学家一直存有争议。许多科学家趋向于不把弗洛里斯人列为一个单独的人种。美国国立自然史博物馆古生物学家 Matthew Tocheri 和同事,通过对弗洛里斯人腕骨的研究,提出了更多的证据支持弗洛里斯人是一个独特的人种。但是,这项研究也受到很多科学家的质疑。哈佛大学人类学家 Daniel Lieberman 认为,该研究的确证实了这些腕骨较为原始,不过这并不能证明弗洛里斯人就是一个独特的人种。他认为,只有找到直立人( Homo erectus )的腕骨进行比较,才有可能解决这一问题( 9 月 21 日 美国《科学》杂志)。 科学研究的本质是造福人类。科学家通过其创造性的艰辛劳动,不断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的提高,并以此对其研究活动和研究结果的社会影响负责。 9 月 16 日 英国《自然 生物技术》网络版报道,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 EPFL )生物工程研究人员开发出了一种新型纳米粒子,利用这种纳米粒子能更有效地传送疫苗,且副作用更少,成本也比现有疫苗技术低得多。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罗利军领导的项目组,通过对大量的抗旱资源进行筛选与转育,育成了首例节水抗旱杂交稻 旱优 3 号 。 9 月 18 日 的现场测产考评显示:该节水抗旱杂交稻比一般杂交水稻节水一半左右,实际产量达每亩 561 . 6 kg ,且用农药少,生育期短,可减少面源污染和水土流失,目前已开始大面积推广( 9 月 16 日 新华社)。鉴于干旱已成为中国粮食生产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这一成果对保障中国粮食安全、缓解水资源危机无疑具有重大意义。 To be or not to be, it is a question. 科学家究竟应该承担什么样的社会责任?这或许像莎士比亚笔下哈姆莱特的深沉思考,永远都将拷问并检验古往今来国内外科学家的道德良知和职业操守。
个人分类: 科坛漫步|4440 次阅读|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7 09:5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