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建议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建议

相关日志

[严肃内容] 2012-04-13,《增加SI prefixes的建议》,可能属于“0到1”原创
热度 3 zlyang 2020-10-5 12:56
汉语是联合国官方正式使用的 6 种同等有效语言之一。请不要歧视汉语! Chinese is one of the six equally effective official languages of the United Nations. Not to discriminate against Chinese, please! 2012-04-13,《增加SI prefixes的建议》,可能属于“0到1”原创 一、核心 增加 SI prefixes 的建议: 第一类方法是设计新的符号;或将现有的符号左右镜像、上下镜像之类,如、;Ω、℧ 等等。 第二类方法是使用大家熟悉的符号,如英文、希腊文、俄语等有“大小写”的字母符号,而且避开已经被常用的字母。 二、《增加SI prefixes的建议》,可能属于“0到1”原创 2012-02-06,在武警医院(天津)做了阑尾手术。前后住院大约10天?后几天躺在床上, 创新: (1)变形床板,防治褥疮; (2)建议修改 SI 安培定义; (3)增加 SI prefixes (前缀); …… 回到学校后,2012-04-12 先整理了“安培定义”,后来在《科学智慧火花》贴出。2012-04-13 写完《增加SI prefixes的建议》,可惜没有找到地方贴出。 2012-04-19,《增加 SI prefixes 的建议 (Suggestion to add the SI prefixes) 》在科学网贴出。感谢科学网! 建议SI prefixes (前缀),虽然不是惊天动地的大事,但毕竟是一件有一定意义的事情。昨天夜里(2020-10-04)The International System of Units (SI) 的“SI prefixes”截图如下,看上去还没有增加新的prefixes (前缀)。所以,再次建议一下吧! https://www.bipm.org/en/measurement-units/ 《增加 SI prefixes 的建议 (Suggestion to add the SI prefixes) 》,详见 2012-04-19 的科学网博文: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561082.html 三、可能的意义 考虑这两件与SI相关的事情(新安培定义,增加 SI prefixes),可能属于“进入教材”量级的内容,所以,请大家给点建议吧! 为了中国人!“文化自信”、“原始创新”。 真傻年事已高, 行将就木 ,这些都无所谓了。 2008年11月的南开大学《科学素质教育课程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大会发言,应该进入官方记录吧?俺公开了两个重要观点:修改 SI 安培定义;***(吓死人,不敢在这里公开说出来)。 参考资料: 华春雷,2019-02-14,《自然》发文揭开大科学背后的沉重真相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910327-1162214.html 但是令人深思的事实是, 那些科学领域中的 不知名的 独立学者或小团队 , 却在科学和技术的最前沿的天际线上在拓荒和耕作. 他们在选择研究课题上, 往往 更重视真正的难题和最尖端性问题 , 因此, 他们才真正承担了科学前沿区的最大的风险性, 正是他们的努力和工作, 才 维持了科学的后驱力, 维持了科学的生命力 . 但是, 他们却往往得不到舆论的关注, 没有记者的注意, 无法被聚光灯照射, 在资金上也往往更困难 . 这就是该论文所揭示的 当今科学界原始森林中的沉重的生态真相. Lingfei Wu, Dashun Wang, James A. Evans. Large teams develop and small teams disrup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Nature volume 566, pages378–382(2019), 2019-02-13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19-0941-9?wpisrc=nl_sciencewpmm=1 Small teams disrup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y exploring and amplifying promising ideas from older and less-popular work. Large teams develop recent successes, by solving acknowledged problems and refining common designs. Some of this difference results from the substanc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at small versus large teams tackle, but the larger part appears to emerge as a consequence of team size itself. 刘全慧,2020-09-22,开学第一课,丘成桐给大学生指出一条成材捷径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377-1251601.html 念好大学里的每门课程的基础上, 集中精力把两门以上的专业课程学到通透的程度。 达到通透的必由之路是:认真做习题、特别是困难的习题。通 透的一个判据是:“当你在一门课里面把基本功夫搞扎实以后,你就发现书里面很多是错的”。 相关链接: 2019-07-02,记忆:南开大学2008年《科学素质教育课程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187783.html 2017-11-24,真傻的学院网页介绍更新(2017-11-23)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086643.html 蹉跎岁月、痴心不改: 2012-04-19,增加 SI prefixes 的建议 (Suggestion to add the SI prefixes)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561082.html 2018-04-03,增加 SI prefixes 的建议 (Suggestion to add the SI prefixes)”再回首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107140.html 2020-03-05,扩展 SI prefixes 的建议(Suggest to extend the SI prefixes)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221975.html 感谢您的指教! 感谢您指正以上任何错误! 感谢您提供更多的相关资料!
个人分类: 痛苦的人生|3043 次阅读|15 个评论
关于典型实验区和实验性调水工程的建议
热度 1 zhgatcl 2020-7-25 09:57
关于典型实验区和实验性调水工程的建议 1 建设实验性调水工程的必要性和实验目的 到目前为止,全球还没有人为改变区域气候的成功范例,更没有超深盆地的 调水强度 这样的设计参数 (就是受水区超深盆地每平方公里每年需要的调水量)。要策划和实施跨流域调水工程来彻底改变西北的干旱气候,是一项挑战性很大又极有价值的艰难探索。 面对这样的挑战,只能用创新来应战,在战略上要藐视敌人,要敢于应战,勇于创新;在战术上要重视敌人,要脚踏实地,理性实践。 增加受水区降水量的跨流域调水工程,人为设定的目标是改变区域气候,这样的跨流域调水工程必须 脚踏实地、稳扎稳打 ,首先实施若干实验性调水工程,只有实验性调水工程证明实际增雨效果确实显著,才能全面规划实施特大规模跨流域调水工程。通过实验性调水工程取得的 调水强度 等设计参数,才是最可靠的,只有这样,特大规模长距离跨流域调水工程的规划设计才能做到理性科学。 2典型实验区的比选 西北干旱区有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和柴达木盆地等超深盆地。在以上三大超深盆地中,哪一个作为典型实验区最合适? 塔里木盆地南面是昆仑山脉,西面是帕米尔高原,北面是天山山脉,但东面是海拔很低的罗布泊地区。即塔里木盆地的南面、西面和北面都是高原和高山,但东面是低海拔地区,所以,塔里木盆地不太象盆地更象 簸箕 ,也就是说,塔里木盆地东面的缺口很大,并且缺口处海拔很低(位于缺口处的罗布泊海拔仅 780m 左右),致使塔里木盆地的封闭程度变小了。把研究区域塔里木盆地扩大,扩大到罗布泊以东的 库姆塔格沙漠、疏勒河流域、天山以南的吐鲁番盆地、哈密盆地和以上地区分水岭范围以内的所有山地,把它们统统纳入研究区域,统称为 大南疆盆地 ,那么,大南疆盆地就包括天山山脉以南、昆仑山脉以北、马 鬃 山(山顶海拔 2583米)以西、帕米尔高原以东的广大地区,这个大南疆盆地只有三个小缺口,一是马 鬃 山与天山托木尔提峰之间的缺口,二是马 鬃 山与南面的青藏高原之间的缺口,三是大南疆盆地与柴达木盆地之间的缺口,以上三个小缺口处的海拔较大,与盆地最低处(罗布泊或者艾丁湖)有一定的高差。大南疆盆地的封闭性比较好,但面积很大,需要的调水量很大,按《 四两拨千斤 , 西北内流区巨型超深 盆 地有极大的调水倍增效益 , 十七论 … 》表 1的初步估算,需要的调水量大约为122+36=158亿吨 / 年,不适合充当实验性调水工程的典型实验区。 准噶尔盆地西面有几个山谷缺口,东面有一个比较大的缺口,封闭性比大南疆盆地要差一些,比柴达木盆地也要差一些,并且距离调水工程的水源区最远,不适合充当实验性调水工程的典型实验区。 柴达木盆地的封闭性比较好,面积比大南疆盆地的面积小得多,也小于准噶尔盆地的面积,在西北三大超深盆地中面积最小,并且距离调水工程的水源区最近,适合充当实验性调水工程的典型实验区。按《 四两拨千斤 , 西北内流区巨型超深盆地有极大的调水倍增效益 , 十七论 … 》表 1的初步估算,柴达木盆地需要的调水规模大约 40亿吨 / 年 ,这样的调水规模比较容易得到满足。 3实验性调水工程的设想与技术可行性的分析 水利专家、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魏剑宏发表过《 东水西调开发西部地区,拓展我国生存与发展空间 》的论文,该文推荐从通天河经柴达木盆地向塔里木盆地调水,对这个调水方案稍加修改就能实现从通天河向柴达木盆地调水。 该调水工程从长江上游通天河引水,引水枢纽位于无人区,淹没损失很小,有条件设计成为多年调节水库。 “通天河引水枢纽坝址选择在楚玛尔河口下游约29km处,坝址河道高程4160m,坝址年平均径流量65亿m^ 3,初步考虑年引水量 50亿m ^ 3 ,引水量占径流比例 79%。水库正常高水位4275m,引水高程4260m,水库大坝最大坝高130m。 调水线路全程自流,通天河~格尔木河隧洞线路长 90km”,水源区水库水位与柴达木盆地之间1400多米的水位落差除满足调水所需以外,还能利用水位落差产生大量电能 。 该调水工程主要有二大水工构筑物,其一是 130 m 高的水库大坝,在海拔 4160米的青藏河谷建设这样的水坝,有一点难度,但对中国水电施工企业来说,肯定能够完成;其二是90km的水工隧洞,在青藏高原建设这么长的水工隧洞肯定有难度,克服困难也能完成(引汉济渭的水工隧洞长98.3km)。 该工程的可调水量大概能满足柴达木盆地用水所需,如果未来调水量大于柴达木盆地的用水所需,多余的调水量就能向塔里木盆地输送;如果未来调水量小于柴达木盆地的用水所需,可想方设法进一步增加调水量。该工程的调水规模适中,工程量较小,投资较省,见效快,有望实现有关的实验目的,有望获得我们想要的 设计参数( 超深盆地 的 调水强度 ) , 建议国家早日规划实施。 4工程成效与风险分析 该工程有望实现以下成效: ⑴ 向柴达木盆地调水,受水区能得到实实在在的外来水源。 ⑵ 在调水的同时,利用水位落差发电,能够得到实实在在的水电能源。水源区的水库水位与柴达木盆地之间有 1400多米的水位落差,每吨水大概能产生2~3千瓦时的发电收益,仅此收益就非常可观。 ⑶向柴达木盆地调水以后,受水区的降水量能不能明显增加?该工程能给出真实的评判,能够实际检验超深盆地调水增雨的假说。纬度相当,一山相隔的青海湖盆地降水量明显大于柴达木盆地的降水量,所以,向柴达木盆地调水、沙漠变绿洲以后,受水区的降水量明显增大的可能性很大,有望为超深盆地调水增雨提供客观事例。柴达木盆地有22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东中部1~2个省区的面积,如果全部变成绿洲,将对我国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 ⑷ 该工程有望获得我们想要的 设计参数( 超深盆地 的 调水强度 ) ,这就能为后续的特大规模调水工程提供可靠的决策和设计依据。 ⑸ 在《超深盆地调水增雨初步研究》中,部分论点挑战了传统认识,争议很大,该工程有望平息这方面的争议,有望为崭新的水汽相变理论提供强壮的证据材料,崭新的科学认识就能为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提供新的理论武器。 以上实验性调水工程实施以后,因为它给受水区柴达木盆地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外来水源、利用水位落差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水电能源,所以,即使受水区的降水量没有明显增加(这种可能性应该很小),该调水工程也不能列入失败的工程行列,所以,风险很小。总的来说,调水工程的策划遵循着 先进行典型实验、再总体规划与设计实施的先进理念 ,客观合理,科学可信,建议国家早日规划实施从通天河向柴达木盆地调水的实验性调水工程。 (写于 2020年7月24日) 关于典型实验区和实验性调水工程的建议(定稿) .doc 预印本下载网址: https://preprint.nstl.gov.cn/preprint/main.html?action=showFileid=8a8b8a9872e384e80173839c57ce014a
个人分类: 博客导读和总论|3140 次阅读|9 个评论
工业互联网发展的一些瓶颈及建议
热度 2 lhj701 2020-7-19 21:26
工业互联网发展的一些瓶颈及建议 工业互联网发展存在诸多共性瓶颈问题需要解决与突破,但如下问题需要引起进一步的关注与重视: (1) 工业互联网创新人才不足,关键核心技术有待突破 。工业互联网的建设,离不开人才,而目前工业互联网不仅高层次领军人才匮乏,并且基础层次如工业互联网APP开发人才也明显不足。工业互联网专业人才队伍的不足,导致在工业互联网方面的创新能力及核心技术积累不足,进一步制约了我国工业互联网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与发展,影响我国未来工业互联网的建设、布局与发展。 (2) 工业互联网生态链仍然薄弱,纵横综合发展能力有待贯通加强 。工业互联网的未来发展,要结合我国企业工业自动化发展的新历程,而目前我国工业互联网生态链仍然薄弱,在产业功能布局、基础配套等方面有待加强。而加强营造工业互联网新的生态链,聚合上下游相关利益要素资源,利用新生态产业链的聚合效应及对资源的优化配置,将促进工业互联网的产业平衡布局,打破工业互联网标准碎片化及分割壁垒,贯通工业互联网横向及纵深发展能力,打通企业“研、产、供、销、服”全链条,通过深耕服务于企业的转型升级及智能制造赋能,为企业发展注入新动能,也是工业互联网持续发展的重要创新引擎。 (3) 工业互联网的发展模式创新探索不足,内驱力变革能力有待进一步挖掘与释放 。工业互联网以信息要素作为内在变革驱动,虽以变革性新技术为主要特征,但工业互联网的未来发展要求对其创新发展模式进行新的探索与实践,促进生产要素、技术要素及社会要素的深度融合,营造颠覆性技术创新产出环境,促进工业从生产职能向服务职能升级进化,创新工业互联网商业发展新模式,提高新业态的激发能力,推动工业互联网对知识创新应用模式的提升,进一步挖掘并释放工业互联网的内在发展驱动力,增强其边际红利及外溢效应,实现工业互联网的健康快速跳跃式发展。 工业互联网建设的一些建议: (1) 瞄准工业互联网未来发展前沿,聚力攻克关键核心技术 。在突破与完善工业互联网平台共性技术的基础上,重点瞄准工业互联网的未来发展,融合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机器人、5G、区块链等技术,在5G边缘智能计算、人机混合智能感知与协同、机器深度迁移及自主持续学习、工业互联网混合安全等前沿领域布局,促进工业互联网从感知驱动、数据驱动,向智慧驱动的未来发展。 (2) 创新工业互联网产学研用协同发展新模式,助力工业互联网的建设步伐 。工业互联网产学研用协同发展模式的创新实现企业、科研院所、高校多方智力资源围绕工业互联网协同创新及共同发展。探索围绕工业互联网平台为中心,以工业互联网企业发展需求为主导,实现工业互联网的协同研发和协同创新的工业互联网产学研用发展新模式。 (3) 加强工业互联网高层次领军人物引进,大量培养垂直型短板人才 。进一步加强全球顶尖工业互联网领军人才及团队的引进,增强领军人才的引领及辐射带动效应,积极打造“工业互联网人才高地”。以产学研合作联盟为纽带和平台,集中高校、科研院所、工业互联网企业等优势资源,围绕工业互联网目前短板人才需求,以企业为主导,深化校企合作,培养大量复合型、垂直型、多层次的各类工业互联网专业人才。通过创新人才培育模式,促进工业互联网开放平台生态的创新发展,构建具有活力的工业互联网创新生态系统,强化工业互联网人才智力支撑作用,加快具有工业互联网产业关键技术、共性技术等高层次创新人才梯队的建设。 PS:引用请注明来源科学网博客,谢谢!
个人分类: 物联网|8937 次阅读|4 个评论
疫情新形势下我国农业生态安全体系建设对策建议(连载之一)
蒋高明 2020-7-10 07:51
疫情新形势下我国农业生态安全体系建设对策建议(连载之一) 蒋高明 新型冠状病毒来势凶猛,对国家、社会、家庭造成了各种各样的影响。很多奋战在一线的医护人员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疫情爆发有内外两方面的因素,内因即病毒来源问题;外因则表现在生态环境退化与人体免疫力下降等方面。疫情还暴露了粮食安全隐患,一些粮食出口国为了自保,纷纷禁止粮食出口,社会上一度出现了粮食囤积潮。在党和各级政府的努力下,疫情在我国得到了基本控制,但国外疫情依然十分严重,且有可能病毒与与人类长期共存。 我国在疫情控制方面有两大法宝,即中医与生态农业,这两大法宝今后需要加强。只有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尤其是保障农业生态系统健康,提高人体免疫力,才能变被动为主动。长期以来,我国十分重视粮食的数量安全,忽视质量安全,造成了农产品价格低廉,农民纷纷撂荒,数量安全方面对进口依赖度大。目前,我国生态农业目前发展较为缓慢,亟待加强政策引导与扶持。 一、我国农业生态安全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 农田生态退化 近年来,我国粮食连年丰收,实现了“十三连增”,我国用占世界耕地面积不到1/10的土地生产出了世界1/4的粮食。然而,目前我国粮食生产方式依然较为粗放,实现粮食连年增长,消耗了大量的耕地资源,环境压力很大,过大的承载也给土地带来超强负担。长期以来,我国农业生产一直坚持“高投入、高产出”模式,耕地高强度、超负荷利用,耕地质量呈现出‘三大’‘三低’态势。‘三大’指中低产田比例大、耕地质量退化面积大、污染耕地面积大;‘三低’指的是有机质含量低(多地耕地有机质不足1%)、补充耕地等级低、基础地力低。   农业农村部发布的《全国耕地质量等级情况公报》(以下简称《公报》)把全国耕地按质量等级由高到低依次划分为一至十等。其中,评价为一至三等的耕地面积为4.98亿亩,占耕地总面积的27.3%;四至六等的耕地面积为8.18亿亩,占耕地总面积的44.8%;评价为七至十等的耕地面积为5.10亿亩,占耕地总面积的27.9%。我国现有耕地中,中低产田占耕地总面积的70%,耕地退化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40%以上,南方土壤酸化,华北平原耕层变浅,西北地区耕地盐渍化、沙化问题也很突出;全国耕地土壤点位污染超标率达到19.4%,南方地表水富营养化和北方地下水硝酸盐污染,西北等地农膜残留较多。 我国很多地方,庄稼生产几乎全靠化肥“当家”。国际公认的化肥施用安全上限是每公顷225千克,但目前我国农用化肥每公顷面积平均施用量超过400千克,是安全上限的1.93倍。土壤pH下降了0.3-0.8。我国化肥使用量一度高达5900万吨/年。一方面是化肥使用量大,另一方面是化肥的利用率低,肥料没被农业植物吸收,很大部分(60-90%)变成了污染。我国工厂化养殖动物每年产生大量动物肥料,但因养殖业与种植业分离等原因,这些本可成为很好肥料的动物肥料并未用到应该用的地方。
个人分类: 建言新农村|2038 次阅读|0 个评论
这个逻辑要不得
热度 1 dfedhw 2020-7-5 07:34
最近,看到几篇关于火灾中逃生的报道:一家人在遭遇楼下起火后,冒险穿过滚滚浓烟和灼人热浪,沿着楼梯逃生,当然所有人都不可避免地受伤(吸入烟气及烧伤)。作者因此给出的建议是:火灾发生后,不要盲目跑。通常的情况,不是自己家起火,一般不要跑;特别在楼梯间发生火灾,或楼梯间有大量烟气的时候,千万不要跑。 首先有几个问题:什么情况属于“盲目”跑?哪些情况下叫“通常”?“一般”该怎么理解和操作?哪种浓度下的烟气属于“大量”? 要知道,当火灾发生时,普通老百姓可不会有时间坐在这里细细推敲,然后再审时度势看看到底要不要跑,他脑子里也许只会闪过唯一隐约的印象:记得专家说过,火灾时不要跑,等待救援。因为他很有可能忽略掉“盲目”二字(其实这次本可以跑);也不理解什么叫“通常”(通常情况是什么);“一般”尤为让人抓狂(今天这次起火算一般还是特殊);烟雾缭绕中,自然也更分不清“大量”还是“少量”。 发生火灾的建筑结构千差万别,即便是家庭住宅也同样如此(如自建房),可燃物的分布情况也不尽相同,如果不跑就能解决问题的话,此前也就不会出现较多伤亡包括被大火逼至阳台等。错过逃生时机,老老实实等在家里,而最终导致救援失利的因素也有很多:发现火情及报警过程滞后、行车距离远及信息有误导致走错路或绕远、通道堵塞导致消防车无法近前、火场地形侦查耗费时间、装备展开需要时间、附近消火栓无水或水压不足、破拆过程中花费时间、救人也分先后顺序、火场中潜在危险源、其它各种意外情形阻碍耽误救援。 遭遇突发状况,如何获知火情全貌并预判火势发展趋势?由于完全无法掌握周边信息,当事人一点都不冒险是不可能的,要想每次在火灾中都能毫发无损,从容脱身,那也只是一种理想。每一次火势发展蔓延的过程都不尽相同,每一次的救援失败,可能都卡在一些“特殊”的点上,然而相关的分析报道并不多见。 两害相权取其轻,受伤总比致命强,如何选择逃生也不可能写成标准版的教科书,也不可能去追求每一次“完美”的逃生,只要有人员被困,又可能增加后续救援人员的风险,也会影响到整体救援部署, 绝不能因为有人受伤就否认“逃”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前述的出发点也许没错,但是易给普通人留下一知半解的含混认知,无意间有可能害人,因为,死人再没机会说话。总体来看,这就是一种幸存者偏差,最终我们所能看到的未必就是事情的全貌,更不能以事后诸葛亮的结论去指导下一次火灾, 既然涉及到消防安全宣传,就一定要强调结论来源及适用的局限性 ,同时充分考虑到普通人的接收及理解记忆能力,如果历史能重新来一回(不跑),两相对比之后,估计原有的看法又会改变。 该跑的一定要跑(当然这句话也不严密), 平时提前关注一下周边消防安全环境 (包括可燃物的分布、提醒邻居的不良习惯、防护栏必须留逃生窗口、尽量考虑紧急备用逃生通道、家中常备一两根带钢丝内芯的逃生绳、时不时操练一下、邻居间相互留个电话等),逃生的选择权与主动权始终在自己手中,君子不立危墙之下,因生命只有一次。 当然,如果我的逻辑和看法是错误的或是同样存在主观“偏差”,欢迎拍砖,理越辩越明。 不跑该咋办?
1787 次阅读|3 个评论
读完博士,过来人的血泪教训
NatureResearch 2020-6-23 14:47
读博路上,过来人的6条血泪教训。 我的博士项目是在在南金斯敦罗德岛大学Dwyer实验室研究分析传感器,在这期间我犯了很多错误——其中一些成为了宝贵的经验。 若你是在读或即将入学的研究生,这里有6条博士避坑建议。 来源:Getty 1. 切莫与他人比较 我遇到许多科研人员因为觉得自己不如别人而备感压力和失望。 但事实上,每个研究领域,每个博士项目,每个研究生都是独一无二的。 有的领域可能数十年才会有值得发表的突破性发现; 而有的领域发表论文则会相对容易。 读博第三年,我开始担心,自己似乎要花费比其他人更长的时间才能完成研究项目并发表论文。 我的确花了差不多六年的时间才完成博士项目,但是所有这些努力都是值得的,我的一项重点项目的成果发表在了《自然-通讯》上,另外几个项目也产出了十来篇论文和两项专利。 不要事事与周围人比较,把更多精力放在自己身上,在错误中成长,提高学习工作效率。 2. 切莫盲目相信你的数据 博士期间我学会了质疑自己的数据。 面对数据的时候想想哪个环节可能出错——尤其是哪里看着奇怪或者异常的时候。 我曾经设计过一款用激光检测微量化学物质的传感器。 有一天,实验信号看起来非常棒: 激光功率一直上调至最高而不是我平时惯用的设置,而且激光功率越高,信号强度越大。 虽然这个结果看起来非常好,但最终结果却证明设备显著高估了传感性能,因此产生了大量无用的数据。 随时注意样品污染、标注错误或仪器校准错误等问题。 不要盲目相信数据,即便它们是你亲自做实验获得的。 3. 切莫独自苦恼 读博并非易事。 失败更是家常便饭。 遇到问题不要独自苦恼,向经验更丰富的人,比如高资历同事、博士后或者导师寻求帮助和建议。 读博期间我遇到很多看似无解的问题。 有一次,我更换了一种自然多糖的供应商,结果却和预期的不一样。 经过几天反复实验,我非常困惑: 明明是同一种多糖,为什么信号不同呢? 当我带着这个问题咨询导师的时候,他提出了一种我未曾想到的技术,帮助我发现了信号不一致背后的多糖成分的差异。 4. 切莫沉迷工作 我们都对最新的实验数据充满期待,因此常常会连续熬夜或周末加班就为获得完整结果。 有一次,我和另一位同事尝试了各种工具方法,却仍无法确定我们的纳米传感器是否正常运作。 绝望中,我们暂时放下手头的任务,进行了休息调整。 休息有助于整理思路: 短暂休息之后,我们重新恢复了精力去寻找新的解决方案。 长时间不间断地工作容易造成思维局限和精力耗竭。 必要的时候,暂时放下手头工作,休息调整,然后重新开始。 5. 切莫随意乱丢研究记录 像大多数研究生一样,我用实验记录本记录实验进程和结果。 这种方法适合短期工作,但并不适合庞大的博士项目 (特别是需要同时处理多个研究内容时) 。 保存好清楚的实验记录,利用Excel表格和Word文档定期更新实验日志。 建一个详细的附录,加上链接,链接到相应的文件夹——待发表的数据、分析结果和图片。 当我博士毕业时,我一共写完了19本实验室笔记本,如果没有Excel表格、附录和索引,我肯定会迷失在茫茫数据中。 从项目一开始就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归纳,免得到头来大海捞针。 6. 切莫执着于一次失败 放弃一个自己长期为之努力的实验或理论很痛苦,但知道 何时该改变方向 对于博士项目的顺利推进至关重要。 我读研究生的第一个项目并未成功,当时我已经辛辛苦苦做了18个月,意识到失败不可避免的时候,说老实话我心里非常失望。 但后来和我的导师进行沟通后,我转而开始另一个项目。 学会如何“缩短失败周期”,才能将时间投入到有望带来巨大成功的项目上。 学会快速调整的我 最终发表了多篇颇有影响力的论文,也获得了多个研究奖项和奖学金。 ⓝ 原文以 What not to do in graduate school 为标题 发布在 2019年 7月 19日《自然》职业版块上, 原文作者:Buddini Karawdeniya Nature| doi: 10.1038/d41586-019-02255-7 自然科研论文编辑服务 科学编辑服务 : 自然科研标准的编辑对科学文档进行 全面检查 ,包括结构和论证,提供详细的建议和编辑服务,帮助研究人员尽可能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额外 包含语言润色和投稿期刊建议 等内容。) 语言润色服务 : 母语为英语的编辑将纠正语言错误,调整句式表达,提升行文流畅度,改善行文风格,帮助缺乏英语写作信心的研究人员。 (质量保证:经过我们语言润色的论文仅因为语言质量问题而被期刊拒绝,将 免费获得一次重新编辑服务 。) 扫描以上二维码获取 科学编辑9折和语言润色88折优惠 点击 此处上传文稿,查看报价 版权声明: 本文由施普林格·自然上海办公室负责翻译。中文内容仅供参考,一切内容以英文原版为准。如需转载,请邮件China@nature.com。未经授权的翻译是侵权行为,版权方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 2020Springer Nature Limited.All Rights Reserved
个人分类: 职业专栏|3083 次阅读|0 个评论
出版纸质《文明火花淘金》的建议(要点)
热度 3 zlyang 2020-6-16 13:25
“ 一切真理开始时总是在少数人手里,总是受到大多数人的压力。这是一个规律。 ” 为我国2070年开始 的诺贝尔 科学奖“井喷”清除障碍、铺平道路! 客观规律是客观的;独立于人而客观存在。 出版纸质《文明火花淘金》的建议(要点) 淘金的工人,连续挖掘一百掀,不一定挖出一粒真金。但是,TA必须坚韧不拔地挖下去,尽管泥沙远远多于黄金。 先有金矿;后有金库。 1905年到1946年,爱因斯坦证明质能方程 E=mc 2 时共出现七次错误。 正如克莱因(Morris Kline)教授在《古今数学思想 Mathematical Thought from Ancient to Modern Time》的序言中写到: “课本中的字斟句酌的叙述,未能表现出创造过程的斗争、挫折,以及在建立一个可观的结构之前,数学家所经历的艰苦漫长的道路。学生一旦知道这一点,他将不仅获得真知灼见,还将获得顽强地追究他所攻问题的勇气,并且不会因为他自己的工作并非完美无缺而感到颓丧。实在说,叙述数学家如何跌跤,如何在迷雾中摸索前进,并且如何零零碎碎得到他们的成果,应能使搞研究工作的任一新手鼓起勇气。” 科技文化创新,人类社会的共同责任。 一、出版纸质《文明火花淘金》的建议 为了现实地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建议: (1)出版连续性的正式纸质书籍或期刊《文明火花淘金》。 (2)《文明火花淘金》,纸质出版前随时进行网络出版。类似现行的“(录用定稿)网络首发”。待积累待一定数量时,再纸质出版。 二、《文明火花淘金》稿件写作建议 类似中国科学院《科学智慧火花》栏目。只出版“核心要点”。 (1)所属学科、领域、方向等; (2)证明“创新”的主流参考文献。即“主流”里没有的新看法。 (3)核心的创新点,最好配上一两副图片。 (4)不要详细的论证,只要核心要点。这样既保证了优先权,又尽力避免将来在主流学术发表或活动中的“重复发表”的麻烦。 投稿时需要两个资料:一个《文明火花淘金》纸质出版稿“要点版”;另一个是稿件的“完整版”,用于评审等。 (5)纸质《文明火花淘金》对应的网络电子版:可由投稿人自行选择“要点版”和“完整版”,或更详细的版本、补充资料等。 三、为什么要纸质版? 网络版的电子文件,太容易丢失了。 真傻曾经将20多个“创新点”汇集在《科学网·群组·综合·个人学术展示》。随着科学网的改版,它们“鸟儿已经飞过,天空没有痕迹”。我点一点鼠标,找不到一点痕迹。 真傻不是“美第奇家族(Medici family)”。真傻年事已高、身患数十种疾病。行将就木,“被”挫骨扬灰了。 赫胥黎( 1825-05-04 ~ 1895-06-29 )在1880说: “历史告诫我们说,一种崭新的真理惯常的命运是:始于异端,终于迷信。” Thomas Huxley: History warns us that it is the customary fate of new truths to begin as heresies and to end as superstitions.——The Coming of Age of the Origin of Species, 1880. https://www.brainyquote.com/quotes/thomas_huxley_403887 https://todayinsci.com/QuotationsCategories/H_Cat/Heresy-Quotations.htm 参考资料: 科学网,2008-11-13,《探索》杂志:爱因斯坦一生中的23个错误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08/11/213197.html 中国科学院《科学智慧火花》栏目 http://idea.cas.cn/ 科学创新,社会的责任——读《居里夫人文选》有感 ,科普研究,2010,5(2):82-85。第5 卷总第(025)期。 http://qikan.cqvip.com/Qikan/Article/Detail?id=33866424 http://g.wanfangdata.com.cn/details/detail.do?_type=perioid=kpyj201002013 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dbname=cjfd2010filename=kuyt201002018 中国科学报,2020-06-16 第5版 大学周刊,盲目推崇论文引用率后果严重 http://news.sciencenet.cn/sbhtmlnews/2020/6/355871.shtm 以论文引用率来评判论文水平的“高低”,最大的问题是极易扼杀原始创新,令原创夭折。 原始创新、高深理论成果论文,一开始“曲高和寡”很正常,而且还有可能因其思想独特、超前而受到排斥。 197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谢尔顿来华访问时提到,他的那篇1961年发表并获得诺贝尔奖的重要论文, 发表后好些年几乎没什么引用,而且在开始被引用的时候也并不完全是正面的。 像这种获得诺贝尔奖的论文在获得诺奖前引用次数很低的情况并不少见。 相关链接: 2020-06-04, 科普自己的主要创新观点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236400.html 2020-06-15,科技创新基本方法入门《科研原创群》微信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237961.html 2019-06-09,科技成果依赖于研究条件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183968.html 感谢您的指教! 感谢您指正以上任何错误! 感谢您提供更多的相关资料!
2670 次阅读|20 个评论
建议:全国景区对教师群体实行门票优惠政策
热度 1 d289390715 2020-4-12 11:31
建议提出的理由如下: 1 、落实政策的可行性 2018 年 1 月 20 日,国务院出台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 ,其中明确提出“ 五、不断提高地位待遇,真正让教师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 ”,其中的具体措施包括“ 20. 明确教师的特别重要地位。21.完善中小学教师待遇保障机制。22.大力提升乡村教师待遇。23.维护民办学校教师权益。24.推进高等学校教师薪酬制度改革。25.提升教师社会地位。加大教师表彰力度 ”。从这些具体措施而言,基本还停留在待遇保障、维护权益等方面,待遇提升在经济不断发展的情况下应该是正常现象,权益是一个法治社会中公民生存的基本保障,保障权益本身应该是法律健全、社会公平的一部分。如果教师待遇得不到非常显著的提升,那么怎么落实“真正让教师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 给教师群体一定的政策福利,可能有助于实现“真正让教师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 给予教师群体景区门票优惠,就是看得见、摸得着、感受的到、朋友圈晒的出来的福利,因此具备一定的政策可行性。 2 、提升教书育人水平的客观需求 在一些语境当中,谈到读书人,就是“书呆子”。之所以产生这样的看法,与读书人读死书、死读书有关,旅游恰恰是理论联系实践的重要平台,对中小学老师、大学老师都同样重要。通过旅游,可以脚踏实地的去考察、去感受,那种只有自身经历过才有的感受,是仅仅依靠读书无法获得的。古往今来的大文豪、大教育家,往往也具备穿越千万里的“旅游”经历,比如李白、杜甫、苏轼等等,这些人之所以能把秀美山川吟咏的独具一格,和他们自身的切身感受是分不开的。 在现代社会,尽管学科分类越来越细化,但旅游带给人的不仅仅是放松身心,而是更近距离的去感受生活、感受生命。 我一直认为,先读万卷书,然后行万里路,然后再读万卷书……这种知行合一、理论联系实践是极好的学习方法。 教师群体自己有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在给学生讲授的时候,会更生动、更传神,也能更加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对于提升教书育人水平是有益的。 3 、教师群体目前的工资收入水平还不高,景区门票会显著增加旅游成本 举例而言,某高校副教授一个月拿到手的工资仅有 5000~6000 元左右,但全国 5A 级景区门票价格却并不温柔。贵州的黄果树大瀑布旺季 160 元 / 人 / 次、淡季 150 元 / 人 / 次,其中还不包括景区观光车票: 50 元 / 人、黄果树奇石馆: 70 元 / 人次、黄果树大扶梯: 50 元 / 人(往返双程), 30 元 / 人(单程)、天星桥索道票: 10 元 / 人次、石头寨景区门票: 40 元 / 人次、黄果树生态科普体验馆 80 元 / 人 / 次 。如果你把黄果树景区全体验完,一个月将近 20% 以上的工资就没了,这还不包括往返的交通、住宿、餐饮等费用。全国类似的景区并不鲜见,比如玉龙雪山,仅仅从丽江出发去旅游一次,加起来的费用在 500 元左右。根据统计,到 2019 年,所有 5A 景区门票平均价格为 86 元 ,这个价格也是不便宜的。至少去一次是可能的,但让我天天去,估计是不太现实的。我上学的时候,景区门票超过 40 元,我都要考虑一下。在北京有一个好处,有公园年票, 200 元就可以逛非常多的景区,但全国范围内如北京这般的不是大多数,这其中还需要旅游介体的配合。 给予教师群体门票优惠,至少可以让教师资格证的福利更加实惠。 4 、相对而言教师旅行时间灵活,此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可刺激消费,并可缓解黄金周旅游人群拥堵现象 教师群体的工作时间是相对灵活的,除需要坐班的群体外,一般工作时间较灵活。因此,教师群体可以更加自由的选择出行时间。因门票开支节省后,也可刺激教师出行意愿,由此带来其他的消费。西湖免费的故事我就不讲了,大家都听过很多遍。门票只是旅游经济中的一环,减少门票之后,有可能在其他方面刺激消费。另一方面,近年来黄金周出行体验不佳已经是人所共知了,但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黄金周出游?一部分原因是平时没时间。我在上学的时候,黄金周几乎都是老老实实呆着,或者就在附近转一转,几乎不会去热门景点。 根据 2019 年的统计 ,全国有各级各类专任教师 1673.83 万,如果这一部分人能在自由的时间旅游,而不是黄金周出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黄金周旅游人群过多的现象。也许不是非常明显,但至少能缓解一点就缓解一点吧。 如果有志之士、有提议案权的同志看到,如果认同的话,可以进一步把建议提给有关部门,推进“真正让教师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 主要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 . http://www.gov.cn/zhengce/2018-01/31/content_5262659.htm 2 、黄果树景区门票 . http://www.hgscn.com/v5/article/tools/20161222101610616.html 3 、我国 5A 级景区门票票价到底降没降? https://www.traveldaily.cn/article/131765 4 、中国教师人数 35 年增长近八成 工资收入大幅提升 http://news.cri.cn/20190910/77c23b0d-8380-d457-6c7e-28bfa4f064db.html
个人分类: 社会观察|3302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中国科协办公厅关于征集2020重大科学问题和工程技术难题的通知
lulingkxw 2020-3-22 10:55
中国科协办公厅关于征集2020重大科学问题和工程技术难题的通知 各全国学会、协会、研究会,部分中央企业和非公企业科协: 为研判未来科技发展趋势、前瞻谋划和布局前沿科技领域与方向,瞄准世界科技前沿,推进世界科技强国建设,中国科协通过各全国学会、学会联合体、部分中央企业和非公企业科协,面向广大科技工作者征集“2020重大科学问题和工程技术难题”。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 征集时间 即日起至2020年4月25日止。 二、 征集领域 原则上征集范围覆盖所有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领域,重点征集数理化基础科学、生命科学、地球科学、生态环境、制造科技、信息科技、先进材料、资源能源、农业科技、交通运输、空天海洋、医学健康等12个科技领域。 三、 征集内容 征集对面向未来科技发展具有引领作用的前沿科学问题、工程技术难题。加强对关系根本和全局的科技问题的征集,尤其是基础研究、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科技、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卡脖子”技术、科技攻关重点方向、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科技等方向,重点关注交叉融合领域的相关问题难题。包括:问题题目、所属学科、关键词、问题描述(含问题背景、最新进展、重要意义)。正文长度为2000个汉字左右。除标题及关键词以中英文双语对照撰写外,其余内容均以中文撰写(附件1)。不按照规定格式撰写的问题、难题将不能进入遴选环节。 四、 征集方式 面向中国科协所属全国学会、学会联合体、企业科协(以下简称推荐单位)组织征集。每个全国学会(学会联合体)可联合相对应的国际组织共同推荐或自行组织推荐重大前沿科学问题3-5个,工程技术难题3-5个;鼓励企业科协参与问题难题推荐,每家可推荐重大科学问题1-3个,工程技术难题1-3个。 五、 工作要求 推荐单位应按如下程序组织推荐工作: 1.制定推荐方案。明确推荐原则、推荐标准、推荐流程等事项。鼓励在方案中加大相应国际组织的参与力度。指定专人作为学术秘书、联系人,负责推荐工作推进落实。 2.组建专家推荐委员会。推荐单位成立能代表本领域、本学科学术水平的专家推荐委员会,专家不少于15人,在学科覆盖面以及部门、地域等方面具有一定代表性。联合相应国际组织推荐的,应有国外相关领域专家参加专家推荐委员会。专家推荐委员会负责确定推荐问题、难题,把握问题难题颗粒度,审核推荐文稿,对推荐结果的专业性、科学性负责。 3.推荐题目确定。推荐单位以高层次专家推荐、线上线下会议研讨筛选、专家推荐委员会议定等形式,确定可推荐的问题难题。应加强调查研究,面向重大需求,鼓励国外同行参与,鼓励青年专家参与。 4.理事长负责制。全国学会、学会联合体理事长,企业科协主席牵头主持本领域的问题难题推荐工作。相关全国学会协同国外相关学会或科技组织推荐的问题由相关学会负责推荐,由理事长或企业科协主席签字后提交。 5.问题难题要求。以问题的形式提出重大问题和工程技术难题;聚焦“点”上的问题,原则上应细化问题颗粒度至少到三级学科以下;对于既需要科学原理创新也需要工程技术应用创新的问题难题,可考虑进一步细化问题;对于跨领域、跨学科、交叉融合的问题难题,视情况考虑明确应用领域和场景。 六、 其他事项 (一)2020年4月25日前,各单位将所推荐问题难题推荐方案、推荐表、推荐报告经理事长或相关负责人签字后通过活动专题网站(scique.cast.org.cn)按照相关要求上传提交。 (二)中国科协将组建学术评议委员会及有关学科组,通过科技工作者初选、学科专家复选、学术评议委员会终选三个环节,对推荐问题进行遴选评议,遴选出10个对科学发展具有导向作用、10个对技术和产业创新具有关键作用的问题难题面向社会发布。 1.通过终评遴选的20个问题难题拟于第二十二届中国科协年会上发布。中国科协将邀请相关问题、难题撰写者以及推荐学会或学会联合体负责人、联系人作为嘉宾出席发布仪式。 2.通过终评遴选的20个问题难题将与其文献计量分析报告结集出版为《2020年重大科学问题和工程技术难题》。 3.围绕征集、遴选的重大科学问题和工程技术难题召开系列高层次研讨会,研讨问题难题的机遇挑战、重要进展、主要问题、应用前景与政策建议等内容,形成建议报告。中国科协将选取其中部分问题,通过“科技工作者建议”等渠道,呈送国家有关部门提供决策参考。 4.对联合相应国际组织开展推荐工作的全国学会给予经费支持。支持入选问题难题的全国学会,围绕重大科学问题和工程技术难题召开高层次研讨会并形成建议报告。 联系人:杨梓 联系电话:010-62539197 010-68524993 电子邮箱:chinakx@mail.las.ac.cn 附件: 1:重大科学问题和工程技术难题撰写格式模板 2:重大科学问题和工程技术难题推荐表 3:问题难题遴选推荐报告模板 中国科协办公厅 2020年3月6日 来源:中国科协网
个人分类: 其他|1163 次阅读|0 个评论
扩展 SI prefixes 的建议(Suggest to extend the SI prefixes)
zlyang 2020-3-5 18:53
Key words: BIPM, SI prefixes, extend, Factor, Name, Symbol, Multiplying Factor 扩展 SI prefixes 的建议(Suggest to extend the SI prefixes) 本来是要解释一下2019新安培定义的理解,去BIPM看看准确的资料。 https://www.bipm.org/en/about-us/ 不经意发现 SI prefixes (国际计量单位制前缀) https://www.bipm.org/en/measurement-units/prefixes.html 还是以前的,到10 ±24 。 作为人类中的一员,还是将2012年增加 SI prefixes 的建议扼要回顾一下吧!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107667do=albumpicid=989299 建议用剩余的英文、希腊文字母,按照字母表顺序依次表示更大的、更小的国际单位制词头(SI prefixes)。如上图,大写字母表示正次方的词头,用对应的小写字母表示负次方的词头。为方便,新词头的名称和发音(Name/Symbol)合一,正的次方发音为现有发音增加a,负的次方发音为现有发音增加o。类似现有的从M(mega)、μ(micro)到Y(yotta)、y(yocto)的发音相关。 相关链接: 2012-04-19,增加 SI prefixes 的建议 (Suggestion to add the SI prefixes)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561082.html 2018-04-03,增加 SI prefixes 的建议 (Suggestion)”再回首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107140.html 2012-04-13, SI基本单位中安培定义的两种可能缺陷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558804.html 2012-04-12,SI基本单位中安培定义的两种可能缺陷,中科院科学智慧火花 http://idea.cas.cn/viewdoc.action?docid=4681 2019-08-21,国际单位制 SI 的安培 2019 年新定义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194625.html 2019-09-11, 关于2018年安培新定义的修改或补充建议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197586.html 感谢您的指教! 感谢您指正以上任何错误! 感谢您提供更多的相关资料!
个人分类: 各类科技猜想和建议|4451 次阅读|5 个评论
[抗疫备课日记] 06 同学们网上注册名称的建议
热度 2 zlyang 2020-3-3 15:19
06 同学们网上注册名称的建议 建议同学们今后养成习惯: (1)区分“工作”、“娱乐”两种状态。 (2)在“工作”,一般使用“实名”或指定的“严肃名称”。 “工作”,一般不宜自称“西施”、“哪吒”、“白雪公主”、“白马王子”之类。 (3)简单说:我们的课程属于“工作”; 所以不应该以“娱乐”的方式进行。 我们上课,不是去“化装舞会”,不是过“万圣节”。 (4)天津大学邮箱有“垃圾”过滤。假如你们“太娱乐”(姓名、邮件里的内容),可能会被“天大邮箱反垃圾系统”当做“垃圾”自动阻断联系。 相关链接: 2020-02-17, 05 不同的书籍写作风格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218990.html 2020-02-15, 04 学什么都不易(网上在线课程,下大雪)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218642.html 2020-02-14, 03 OBE(基于学习产出的教育模式)有没有弊端?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218466.html 2020-02-13, 02 今年会是科技“奇迹年”吗?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218321.html 2020-02-12, 01 遇上好人了!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218179.html 感谢您的指教! 感谢您指正以上任何错误! 感谢您提供更多的相关资料!
个人分类: 本科-研究生教学|2376 次阅读|6 个评论
[转载]献计献策:政府正在征集新冠肺炎防控建议
lulingkxw 2020-2-19 22:31
关于征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问题线索及意见建议的公告 2020-01-24 11:16 来源: 中国政府网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要决策部署,切实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按照有关工作要求,国务院办公厅从即日起在 国务院“互联网+督查”平台 面向社会征集有关地方和部门在疫情防控工作中责任落实不到位、防控不力、推诿扯皮、敷衍塞责等问题线索,以及改进和加强防控工作的意见建议。 国务院办公厅将对收到的问题线索和意见建议进行汇总整理,督促有关地方、部门及时处理。对涉及缓报、瞒报、漏报疫情,落实防控措施不力,导致疫情扩散等严重后果的重要问题线索,国务院办公厅督查室将直接派员进行督查。经查证属实的,将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国务院办公厅    2020年1月24日
个人分类: 其他|1085 次阅读|0 个评论
建议在线教学提前录制视频
热度 3 outcrop 2020-2-17 09:49
最近很多老师因疫情原因采取了线上视频直播的教学方式。但随着全国参与直播教学人数的急剧增加,很多当前最强劲的直播互动平台也无法承载爆发的高网络流量,导致视频直播卡顿严重,影响线上教学效果。另外学生客户端(电脑、平板电脑、手机等)所处的网络环境差异也很大,保证大部分学生在线视频直播流畅的困难较大。 因此建议老师们提前录制教学视频,提前分发教学视频。上课时播放本地视频的同时,辅以在线语音或文字互动、答疑。相对视频直播,语音直播所占用的带宽较小,文字交流占用带宽更小。 学生数量不太多的专业课程视频可以直接通过网盘、微信、QQ群以及上传视频网站等形式分享。 对于公共课等学生量很大的教学视频,文件的分发目前最优的选择是通过ipfs,BitTorrent等点对点(P2P)的传播方式:下载的人越多,速度越快;但操作门槛较高,这里我会尝试做一些UI方面的优化。 科学网的 赵明老师(博客) 已经尝试用PowerPoint的录制幻灯片演示功能录制课程视频,很方便。通过微信或上传视频网站发给学生;准备线下以录播课为主,线上直播以答疑为主。 也可以通过WPS的演讲实录、屏幕录制等功能方便录制教学视频。
个人分类: 计算机应用技术|4455 次阅读|7 个评论
[转载]黄奇帆:新冠肺炎疫情下对中国公共卫生防疫体系改革的建议
qujiangwen 2020-2-12 13:16
黄奇帆:新冠肺炎疫情下对中国公共卫生防疫体系改革的建议 第一财经新闻频道 02-11 21:01 截至2月10日24时,全国新冠肺炎现有确诊病例37626例,疑似病例21675例,累计追踪到密切接触者428438人。这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中国社会与经济带来了巨大冲击。 国家高度重视此次防疫工作,成立了由李克强总理任组长的中央领导小组,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多次对防控疫情做出重要指示。自2020年1月20日起,中央政府建立起来的防控疫情体系正在发挥巨大的作用,体现了中国在如此巨大公共卫生灾难面前的应对能力、大国担当。目前防控疫情战役正进行得如火如荼,全国严防死守的管控模式正在发生效果,虽然感染数量还在上升,但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央政府能够率领全国人民救感染民众于水火、彻底战胜疫情。 但是,面对如此巨大的公共卫生事件我们不得不反思,我们有没有可能从根本上杜绝这样大的疫情的发生、把疫情消灭于萌芽状态呢?这是不是说明我们现有的公共卫生体系、传染病防治工作有很多系统性的问题呢?有很多专家学者对湖北武汉的疫情应对已经提出了大量意见和建议,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我从宏观上来看,武汉的防疫应对问题不是湖北独有的,公共卫生与传染病防治领域是中国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落后领域、甚至是盲点。从2003年的非典到2020年的新冠肺炎,中国公共卫生体系的短板始终没有很好补上,整个公共卫生系统在人员、技术、设备各方面都远远落后,这才是导致我们缺乏防控大疫能力的根本性的原因。 大疫当前是坏事,也倒逼我们深刻反思,国家应该大力加强公共卫生、传染病防治领域供给侧的全面改革,解决该领域方向性的问题、系统性的问题、基础性的问题,让该领域成为推动中国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政府要扩大对公共设施的投资,提高公共卫生领域的供给质量 中国经济经过四十年改革开放已经进入到一个发展的关键时期,1978年中国GDP是3679亿元,2018年达到90万亿元。四十年来,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引擎就是不断释放各种消费,高度重视消费拉动经济的发展。在2010年,消费拉动、出口拉动、投资拉动差不多各占三分之一的贡献率。最近5~10年,中国经济通过供给侧结构性调整,消费拉动快速增长,到2019年消费拉动已经占GDP的60%左右,出口和投资占了另外的40%。 如果要进一步保持国家经济的长久增长,形成新的增长动能,就必须要继续保持或扩大消费对GDP的拉动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发展包括个人消费和政府公共消费两部分,个人消费虽然还有一定的上升空间,但增长空间的比重不大,有巨大潜力的是政府的公共消费。以往的政府投资在基础设施领域占比比较大,公共设施投资和消费比重不足。 公共消费包含教育、卫生和文化等方面,政府在这方面的投资比重往往比较低。以医院为例,1978年全国医院数量为9293个,2018年为33009个,增长了3.55倍。在这四十年GDP增长240倍的背景下,我们看到卫生方面的投资就显得很不够了,2018年中国卫生领域政府财政支出1.6万亿元,占GDP比重不到1.7%。 所以,疫情之后,国家要加大对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设施的投资,尤其是加大公共卫生服务设施的投资。这里有个概念,如果政府财政拿1000亿元投资在高速公路、铁路这些基础设施项目上面,这1000亿元转化为当年的GDP一般最多只有30%左右;但是如果这1000亿元投资在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及其设施上面,其转化出来的GDP可以达到60%~70%。就这个意义而言,同样的财政投入,如果投入到公共卫生领域,对GDP的拉动反而更好。同时,它还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形成社会服务的平衡。 为此,政府财政应该把原有投向基础设施的钱,转移一部分到公共卫生等公共设施领域里面来,提高公共卫生领域的供给质量,用这一政府消费促进中国经济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中国医疗及公共卫生系统整体质量提升的投资空间巨大 这次的新冠肺炎疫情表现出我国现在的医疗与公共卫生系统,除了北上广深杭等医疗设施比较发达的大城市以外,整体上普遍存在各种医疗设施还不够健全的情况。许多大城市三甲医院数量配置都不到位,中等城市、小城市各级医疗机构的配置也很不充足、不合理、不平衡。为什么大城市的大医院忙得不得了呢?实际原因是整个城市的医疗资源设立不齐全、不合理,已有的各级医疗机构设施差别太大,小医院的设施太差,所以老百姓就都往大医院跑了。 我们对比发达国家的医疗体系可以看到,美国、日本即使是小医院,配备的设施也是和大医院一样的。所以对各个城市医疗防疫系统的补全以及高质量设备的投资,就是公共设施消费的具体内容,政府投入的每一台设备也就变成了方便民众的公共服务设施。国家要像修铁路、高速公路一样,修建中国公共卫生领域的基础设施,中国33000多家医疗机构可能会变成5万家、6万家,而政府主导的医疗机构的高质量设备投入就是一个巨大的增量市场,能够极大带动经济的发展。 另外,除了硬件配置不到位以外,医护人员的配置也远远不够。现在很多医院,医生和护士普遍缺员,一般医院里的编外的医生和护士相当于编内的50%,也就是说一座医院里面医护人员三分之二是编内的、三分之一是编外的。那我们为什么不增加十万、二十万个编制,让这些编外的医生护士进入编内呢? 进入编内,表面上看起来是要增加政府的财政支出的,但事实上,这一方面是我所说的扩大政府公共卫生消费投资;另外一方面,政府给予的编制补贴,是有一个杠杆效应的,要知道医护人员并不是完全吃皇粮的,现在的医生在医院里面给人看病,政府在编制上的投入往往只占医院实际收入的五分之一,所以从总体上看,政府这个编制投入是理所应当的公共投入,更何况它还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 全国2000多个县、400个地市州大都存在着各级医院等医疗体系不健全、人数也不到位的现象,如果我们健全体系、扩大编制,通过财政对公共卫生服务的支出,不仅可以大大缓解14亿中国人医生护士不足的现象,同时还可以拉动政府消费,比基础设施投资更高效率地带动了GDP增长。到2018年末,我国卫生人员总数有1230万人,按照美国1900万卫生人员总数来看,我们国家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如果通过政府投入让卫生人员总数达到6000万~8000万人,将会极大推动我国未来GDP的提升。 预防型的公共卫生防疫体系建立是百年大计,具有长远投资效益 虽然国家现在也有传染病防治的相关机构,但从社会系统治理的角度来看,中国各个城市目前都还缺少一套完善的公共卫生体系、传染病防范体系、ICU重症隔离资源管理体系。这三个概念你可以说每个常规医院里都可以有,但是常规医院毕竟是常规医院,它往往不具备控制传染的基础设施。为什么2003年的非典、现在的新冠肺炎,大量感染人员常规医院无法收治,就是因为他们的基础设施,比如空调、排污等,没有办法控制传染,也就没办法收治传染病人了。 所以一个国家、一座城市需要一个独立的公共卫生防疫体系,包括按照收治传染病标准来设置的具有足够床位数的各种医院,也包括与控制传染相关的其他基础设施。这些投资很多人看起来,可能是一种浪费,因为可能有一些设施我们十年都不会用。但对一个国家、一座城市来说,有了这些设施就能够避免百年一遇的对城市毁灭性的打击。 就像是上海黄浦江的防洪大堤,我们必须要按300年一遇、500年一遇的洪水标准来建,否则一旦真有了大洪水,是数以千万计的老百姓的生死问题。所以建立这样一个公共卫生防疫体系,就是要做到防患于未然,你就得把百年一遇的事情当做现实的事情,把这套系统高质量建设好,搞好以后宁可有部分闲置浪费,比如花掉了1000亿元,它的折旧利息都很高,但这是社会整体运营质量的提高,是社会公共保障能力的提升。 这个概念就和我们花了几千亿元去做环保、绿化、保护生态是一个道理,你不能急功近利去看当前的投入产出比的,也不是说你有了这个系统就希望每年来一次瘟疫来让我发挥伟大作用。而是要长远看到这个体系的投资效益,它是一个国家面对巨大公共卫生灾害时的强有力的保障。作为公共服务的这样一个系统,当然不能完全靠市场、靠民间、靠企业来建设,而是要依靠国家、城市的公共投资来建设。因为公共消费是政府,特别是中央政府该做的,尤其是今年更是如此。 美国的这套系统是直属总统管理的,公共卫生系统有事情汇报,是直接向总统的卫生安全委员会汇报、并报给总统的,它已经跳出了常规的医疗卫生管理系统,是一套独立的体系。所以,中国也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社会应急组织体系,一旦出了应急防疫问题,从一个县到一个地市、到一个省、直到整个国家的紧急防疫应对系统就启动了。就像是国家的灾害委员会,一旦出事的话,几个层次一报就报到国务院的应急办去了。所以国家的公共卫生防疫系统也应该直接上升到国家层面,由国家和各级政府主导投资建立。 整套公共卫生防疫系统具有一套独立的治理体系,这个治理体系包含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应急响应体系,就是层层拉警报、层层预警的报告制度和紧急行动的预案与落实措施;第二个层面是用于防疫的物理设施的管理与使用方式,比如那些隔离病房,可以10000张床位集中放在几个定点医院,也可以各个医院都分散有一些。这样,一旦有疫情发生,病人可以马上得到集中隔离,避免扩散传染;第三个层面是疫情时期的紧急征用机制,一座城市一旦出现疫情,就相当于进入战时状态,一些民用设施可以被政府按照预案征用,包括酒店宾馆、体育场馆、展览馆、房产商闲置的房产等,用于隔离大量疑似、密切接触的人群,通过广泛隔离人群,来控制传染源。这三个层面都不能是临时决策,而是有预案、有准备的。 这个公共卫生与防疫系统不是每个城市的卫生局、或者哪一家三甲医院,兼顾着就可以建设起来的。这个系统是社会公共卫生事件的“战备”职能,跟医院本身的基本诉求是不一样的,所以必须由中央统筹规划、各级政府投资建设。通过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到这笔投资对政府来说各方面都是值得的,具有长远的投资回报。 国家要大力加强公共卫生与防疫的人才培养和基础科研工作 从湖北省的疫情中不难看到,公共卫生防疫人才是多么短缺,黄冈市一个外行的卫健委主任被火线撤职,从一个点上说明我们必须要尽快解决公共卫生与防疫人才不足的问题,解决问题最长远有效的方法就是办教育。 在我国的高等教育三千多个大专院校的学科设置中设有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专业、设立公共卫生学院的大学比重很低,仅有80余家。但这些公共卫生学院往往重预防、轻应急。一旦涉及到应急防疫,就涉及到文、理、医、工、经的融合,涉及政治、经济、公共管理等多个学科的交叉,所以各所现有公共卫生学院的课程设置应该做大调整,重视应急防疫方面的教育。 公共卫生与防疫人才的培养一定要扩大规模、提高质量,要鼓励高校设立公共卫生学院,尤其是传统的文理工科强校,要加强公共卫生学院的建设,据我所知即使是清华大学也没有公共卫生学院,只是在清华大学医学院下设有清华大学公共健康研究中心,很多双一流大学也没有公共卫生学院。 所以我第一个建议,就是教育部要鼓励双一流大学(原来的985、211大学)设立高质量的公共卫生学院,而不是只有医学院校来设置这一专业。财政部要有专门的投资来建设这种类型的公共卫生学院,这样才能快速培养一批既懂得公共卫生,又懂得系统防疫、应急响应的人才队伍。 第二个建议是应该建设一所国家重点的单体公共卫生与防疫大学,比如叫做“中国公共卫生大学”,类似于美国的“卫生与公众服务大学”和“国立卫生研究院NIH”。该所大学要教学与科研并重,为国家培养高端的公共卫生与防疫人才,同时集中力量建立公共卫生与防疫的研究体系、实验室体系,汇集全球高端科技人才,承担中国乃至全球的公共卫生领域的前沿研究工作。 建设公共卫生学院与公共卫生大学,要打开大门、加强国际合作,可以跟国际知名机构合资、合作建设整个学院或大学,也可以在一个公共卫生学院里面某个实验室跟国外公共卫生学院或研究机构合作。也就是说在这个问题上要开放,一切瘟疫是人类共同的敌人,必须站在全人类的角度来研究和解决这一问题。这方面不要格局太小,而是要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角度,破除阴谋论,真正发挥中国在全球公共卫生与防疫领域的引领作用。 此外,对其他现有的公共卫生与防疫研究机构要进行梳理,加强公共卫生、防疫研究的体系性、针对性,政府要加大这方面的投入。现有的很多研究机构,比如一些病毒所,还没能真正发挥作用、研究水平比较低。政府所建立的新型研究机构要不仅仅研究中国的病毒,也要研究世界其他国家的病毒,让中国在病毒和防疫研究方面走在世界前列。 在各级政府制定“十四五”计划时,建议加大公共卫生与防疫的比重 这次新冠疫情应该是给我们各级政府上了很重要的一课,我们一定要痛定思痛、引以为戒,加大公共卫生与防疫基础设施、运营体系、专业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工作力度,在“十四五”的五年时间里,从中央到地方花上2000亿~3000亿元把整个中国的公共卫生系统的短板给补上,善莫大焉。 所以,我建议各级政府在今年制定“十四五”计划时,一定要充分重视公共卫生与防疫基础设施、运营体系、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投资与管理运营规划。要意识到补上公共卫生这个短板无论从短期还是长期来看都是不亏的,我们前面专门讨论了投资公共卫生类基础设施对GDP的高效率拉动作用,也就是说,只要我们规划合理、落实有力,这个投资将会是中国经济全面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标志。 新冠肺炎疫情牵动万民之心、牵动全球经济,这次疫情给中国带来经济上的损失是不可避免的,我们现在重中之重还是要在党中央领导下,打赢这场防疫保卫战,通过一系列宏观、微观政策的迅速调整尽量避免对经济(尤其是民营经济)造成太大的冲击。 不管怎样,我们已经看到这样一个公共卫生事件所带来的数以万亿计的经济损失。所以我们用5~10年时间投入几千亿元来建立和完善一个国家级公共卫生与防疫体系,是非常值得的。通过该体系做到防患于未然,尽量避免今后再在中国出现非典、新冠肺炎这样破坏力巨大的传染病的流行。 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就体现在公共基础设施的水平上,过去的一段时间中国在住、行方面的政府投资巨大,现在到了必须要在卫生、防疫这类的基础设施上加大投资的时候了。中国有制度的先进性,有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体系,我们有充足的理由相信,在党中央的领导下,通过“十四五”乃至更长时间的建设,我们一定能够建立一套完善的国家公共卫生与防疫基础设施,从容应对各种疫情,让疫情对社会经济的影响降到最小。 (作者系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产业转型顾问委员会主席) 责编:任绍敏 https://c.m.163.com/news/a/F54PMQQV053469QZ.html?spss=newsappfrom=groupmessagespssid=e09f82268e9f7b4b18c7e5879136684aspsw=1isFromH5Share=article
个人分类: 科学研究|1970 次阅读|0 个评论
尘埃落定话职称
热度 2 fanxiaoyingz 2019-11-20 11:52
尘埃落定话职称 每年的十月份和十一月份,对于知识分子和工程技术人员来说是非常难活的两个月,因为这两个月是评审职称的时间,一个人半辈子的心血和努力就在这两个月结出果果,得到社会的承认,同时也希望能够借此增加一点个人收入。然而,几家欢喜几家忧,到底有多少人笑到最后呢?有什么样的机制就有什么样的结果。这使得我想起了钱学森之问,科技强国不仅仅是科技大家的事情,也是数量众多的基层科技和工程人员的事情,解决好基层科技工作者的问题,也就是解决好了科技创新的基础动力问题,不可忽视。现在就说说我发现的问题和看法。 1, 首先来说说,职称是单位认可,还是社会认可?我认为这是一个根本问题。教授、工程师是单位财富,还是社会财富?目前的机制认为高级人才是单位财富,而不是社会财富。其结果就是 “关起门来评职称”,在单位内部哪些人容易评上职称呢?一般来说领导喜欢的人,平时喜欢上跳下窜的人,喜好讨好迎奉的人,直接管理职称的人,这四类人的评审材料就容易上交,就有审批的机会。这类人被评为高级职称以后,社会上不认可,导致这几年高级职称的人在社会上并不吃香。而社会上有许多人,虽然技术很高,理论水平也很高,但是没有社会认可机制,所以这些人常常不为外界所知,也得不到回报。例如,今年我有一个老同学在陕西省职业农民技能大赛中得了金奖,得了第一名,但是当地政府没有任何表示,连应得的几百元的奖励也不给,更不要说政策和资金扶持了,这让我这位老朋友非常失望。他的名字叫刘云建。像刘云建这样的民间人士能不能得到职称,会不会得到社会和政府的承认和支持?我认为目前国家还是缺乏这样的机制。当然,象刘云建这样的人要发表论文的可能性不大,因为他有知识,有技能,有经验,但是不会写作论文,缺乏这方面的培训。那么是不是国家应该掏钱培训一下他们这方面的能力呢?似乎没有政策。正因为没有这方面的政策,所以大量的基层经验不能转化为学术成果,出现了理论界和实践界的断层和鸿沟,能不能填补这个鸿沟呢?其实,象刘云建这样的民间科技人员,他们也接受过良好的教育,高中毕业,农广校职业学习,他们完全有能力进一步学会论文的写作,但是这些论文费用谁来买单?总不能让这些人因为发表论文而更加贫穷吧?总不能让这些人因为搞科研,因为购买科研设备而无法生活吧?国家能不能给这些人报销材料费、设备费、论文稿费、交通费?国家能不能允许他们获得技师、工程师甚至教授资格?国家能不能允许他们也申报科研项目,获得项目资金或者资助? 2, 论文、发明、知识技能的要求不能随便降低。职称不同于业绩、职称不同于官职,你不能说你干得多就能够评审职称,也不能说你职位高就能够评审职称。职称应该是业务能力的体现,职称应该是知识水平的体现,职称是智商高低的体现,职称应该是职业素质的体现。现在许多基层职称管理部门降低了评审职称的硬性要求,导致的只能是混乱和营私舞弊。例如,过去评审工程师首先需要英语及格过关,办公软件考试过关,要在省级以上期刊发表论文两篇。而现在呢?许多地方取消了这些硬性指标,导致工程师质量下降,许多事情拿不出手,也没有搞科研的能力。而且这个是一个极坏的导向,工程师的关注点不再是自身业务能力的提升,不再努力地去学习,不再去搞科研,而是陷入了投机取巧迎奉巴结的漩涡。而且,由于取消了硬指标,能够达到条件的人一下子多了起来,这些人之间的无序竞争突然增加。无序竞争的结果是基层单位另外搞一套指标,很多基层单位没有办法就另外增加指标,达到条件就可以申报,可是这些附加指标往往与业务能力没有关系,他们搞的另外一套指标往往是从出勤率、听话程度、干活多少等等方面去考虑,而这些规定则往往加剧了职工内部的分裂,加剧了不团结,加剧了迎奉巴结,同时也挫伤了有真才实学的人积极性,出现了消极怠工。所以,高要求是一个导向问题,导向错了大家都不去努力搞科研了,导向错了大家都不去实践一线了。而硬指标降低以后,职称的社会认可程度降低,可信程度下降也是一个严重问题。一个高级工程师原本让他去讲课,他讲得乱七八糟,还不如农民的水平,那谁以后请他去讲课呢?一个教授别人让他看看工程设计方面的问题,他找不到问题所在,导致施工出现事故,那还有谁请他呢? 3, 要切实解决搞科研越搞越穷的问题。我一般不发表论文,因为我发现,论文发表的越多我付出的资金越多,所有的论文都需要我自己掏腰包,一篇论文的版面费少则几百元,多则上千元,还不算为了写稿子购买的电脑、打印机、软件、耗材的费用,更不能算付出的劳动。基层科技工作者在科研领域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会导致越来越穷:第一论文发表得越多穷,版面费无法报销;第二,不敢搞科研,基层单位往往没有这一项业务,如果去搞就违反了岗位纪律,出现缺勤情况;第三,不敢搞项目,一方面立项困难,立项必须挂靠领导和一批不相关的人员,真正的实施者到了最后往往排名靠后,一场徒劳。第四,追查审计、资金挪用、领导乱指挥现象十分明显,这让科研人员根本没有精力和心思去搞科研。第五,干活不记名出力不讨好现象非常明显。我曾经搞过六七个项目规划,而且这些规划基本都实施了,后来我发现做这些规划从来没有制定规划的人员名单,几年以后没有档案存档,甚至没有给与加班补助,从此以后我就不敢接活了。 4, 复合型人才评审职称不被认可,评审困难。目前社会上有许多人才有这样一种现象,他的本专业是一个,但是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主要是就业压力就业机会不同导致他从事的是另外一个与自己学习没有关系的专业,但是他们往往不愿意放弃自己本专业的研究,在进行职场工作的同时还出产许多不相关专业的科研成果,但是往往这部分成果不被单位和社会认可,这种人由于跨了两个行业,职场专业的成果反而不突出,所以他们无法评审职称,游走在边缘。这部分人其实很委屈,他们的成果不一定比专职的差,他们的付出不一定比专业的少,但是他们从来没有得到过单位机构或者国家的奖励,例如檀成龙,甚至还要受到许多委屈和质疑。又例如在高校中,许多搞行政的人原本也是专业出身,有的还有高学位,但是由于岗位不同,他们的研究成果就不被接受。今年,我有一个朋友申报高级职称,她是一名教学秘书,但是她是从林业大学毕业的硕士研究生,在任教学秘书期间也没有放弃林业方面的研究,发表了四篇林业方面的核心期刊论文,但是她不在岗位上,只是走的 “非主体职称系列”,她申报的是图书管理员系列,而且为了这个系列申报,她不断学习图书管理方面的知识,在图书管理方面发表了五六篇论文,而且有两篇发到了核心期刊,按理说职称水平很高了,但是却被无情淘汰了。这对于这类人员的打击是很大的。 5, 基层单位擅自改变评审标准,双重标准,甚至标准模糊现象比较明显。许多基层单位领导为了彰显权威另搞一套标准。把绩效、出勤、守纪律、工作年限,是否在岗、在岗年限等等指标假如评审资格当中,导致正真有业务能力的人得不到高级职称,科研能力大幅度下降,甚至有些科研业务不能开展。有些高校单位对是否在岗十分在意。职称岗位甚至变成了领导的人情岗位,送温暖岗位,扶贫岗位,增加工资岗位,变相升官的岗位。 6, 基层职称的指标数量限制也是导致基层科研能力下降的原因之一。有些单位指标很少,但是被一些人占用,稍微年轻一点的人没有指标,就没有科研积极性。当然,目前许多大学已经取消了指标限制,只要发明论文数量达标、质量达标就能够晋升,这个比较好。我认为基层单位的评审应该加强个人素质的硬指标,而减弱指标数量限制,这样对于单位资质也有好处。 7, 应该赋予高级职称的人员更多的研究自主权和资金支持,项目支持。让他们在主持项目上独当一面,让他们获得更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让他们更多地获得研究项目,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独立研究,在考勤、任职、兼职、讲学、考察、学习等方面有更多的资金支持和政策支持。 对于职称,我原来的确不太关心,经过一些事情以后才有以上的认识。职称实际上就是知识分子和技术人员的一种荣誉,为了这个荣誉,为了社会认可,知识分子才会非常努力。有了恰当的职称才会有努力的动力,而这个社会才会进步。
个人分类: 社会科学|2954 次阅读|4 个评论
[建议] 中国建立“安乐死”机构
热度 4 zlyang 2019-10-13 18:43
中国建立“ 安乐死 ”机构 (1)一位伟人在临终前留下遗嘱:“我得病的时候,或我临死的时候,千万不要抢救,那时候抢救没有什么意义,只能延续那么一两天的生命,搞得医生和病人都痛苦。我看报纸上说美国有一个安乐死医院,人老了,该办的事都办完了,就可安静地没有痛苦地死去,我看这才是真正的人道主义!” (2)科学网,2010-03-18,著名肾脏病学家***院士逝世 享年84岁,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0/3/229656.shtm 网传:2010年3月16日,84岁国际著名肾脏病专家***在在自家14层高楼纵身跃下,当场身亡。遗书写到:自己身患不治之症,不愿意也不需要浪费与占用国家的医疗资源。如果采取其他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在抢救中会导致产生更大的代价。 向该院士致敬! 真傻以为:几乎人人总有一天会死亡的。当生命没有意义时(失去工作能力、生活不能自理、身患绝症……),自己愿意“ 幸福地死亡 ”不失为一种人道的选择。 希望安乐死机构和火化、丧事办理等进行一条龙服务,一次交费,后事安心地完成。 感谢您补充“安乐死”机构的相关服务项目! 以上文字大多来自互联网,感谢原作者! 感谢您的指教! 感谢您指正以上任何错误! 感谢您提供更多的相关资料!
7708 次阅读|12 个评论
第七届基础力学青年教师讲课比赛:见闻
热度 1 Mech 2019-9-16 22:34
这届讲课比赛原则上要求参加者独立讲过三轮,并是学校的优秀教师。但组织者确实无法控制是否真是各校的优秀教师参赛。参与者非常踊跃,报名晚了不仅不能参赛,连观摩都没有机会。毕竟有宾馆等限制。到会的包括评委和观摩者共有三百多人。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各有二十位评委,共四十位。据主办者说,邀请评委比较难,大家都很忙。我是第一次参加,但评委中熟人很多。 因为参赛人数多,所以先进行笔试,考基础知识,这样也可以减少讲课比赛的参赛人数。试题类型为选择题和填空题,至少填空题是需要计算的。通过考试,在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两个学科,各选拔 48 名进入初赛。按比赛成绩择优选拔前 48 名。如果成绩相同,看前面填空题分数;如果填空题总分相同,看最后一题;仍相同,依次前推。考试成绩没有公布。未经证实的传闻成绩不太理想。命题时找教师试做,成绩接近满分。实际考试结果,两张卷子都有得个位数分数的教师。不管怎样,两门课各选出 48 人,进入初赛。 初赛每门课有 8 套题目。参赛者抽,每个题目有 6 个人,两个题目编为一组,每组 12 位参赛者。评委的分组我不太清楚,主要原则应该是回避,不会评审本单位的参赛者。另外,参赛者在讲课全过程中,不能以任何方式提到自己的单位和姓名。 5 位评委独立打分并排序。主办者计分是取得最高分和最低分,然后算保留 3 个分数或序号取平均。每组有两位入围复赛。 每门课有 8 人入围复赛。复赛题目都相同。每人有一小时准备。讲课时 20 位评委都独立打分。最后确定一二三等奖。如果有特别优秀的,可以有特等奖,但不是每届都有。 整个程序方面我觉得公正性没有什么问题。但初赛分组有一定运气成分。有些评委建议,每个组有 3 位参赛者进入复赛,而复赛可以有三分之一的参赛者不授奖。这也有一定道理。 有些参赛的青年老师抱怨,获奖人数太少。当初通知上说,获奖不多于 30% ,人们往往理解为略少于 30% ,实际可能只要 10% 左右。当然,控制获奖人数也有道理,如果不是讲课确实不错的获奖,就砸了比赛的牌子。 综合上面两种意见,我觉得可以每组有 4 位参赛者进入复赛,而对其中四分之三授奖。这样可以对分组不均匀的情况有些修正,也稍微扩大些获奖面。另外,通知也应该更明确些,例如获奖者不超过报名者的 20% ,以 24 位为上限。 与一些参加或观摩的青椒聊天。他们觉得这个基础力学青年教师讲课比赛比较“原生态”,参加者似乎都没有经过专门的准备。这与教委系统组织的比赛不同,那边表演性更强些。 第七届基础力学青年教师讲课比赛:初赛 第七届基础力学青年教师讲课比赛:复赛
个人分类: 教学行思|3804 次阅读|2 个评论
焦点教练过程中给空间还是建议的边界问题
Gaodeming 2019-8-7 13:57
--- 爱语传统文化 --- 焦点过程的某个空间没有用上,很正常   有时候,我们焦点教练过程的某个空间没有用上,或者某个空间的某些过程没有用上,其实这是正常的。   就像我们在讲教练督导的时候说过, 一开始你用焦点只能用 20% 左右,这 20% 它也是有效的 ,因为只要是你用上焦点的任何一个问句或过程,其实就是在给对方机会,给对方空间,在挖对方的潜能,也会起到一个最简单的赋能作用。不管用了多少,都会起到作用。   当然我们在练习的时候,还是要全面的练习,应用的时候可能就有一些更多的灵活性,有些是条件性,不可能完全都用上,也就是说应用的时候不可能完全用上,有可能只用其中的一个技能,但也会给对方带来好处。   如果四个过程没有全部用上会任何呢?如果第二个空间少了,能不能解决问题?我们讲督导课的时候,曾经画了个图,图示说明,有的时候第一个空间就可以解决问题,不需要后边的空间了。   我们练习的时候要全面,应用的时候,就是跟着对方走的同时,只要他在说,他就会有收获。    最简单的就是赋能总是会有的,当然随着我们问句的不断练习,我们问句不仅可以打开他的话匣子,也会引领目标方向;不仅有目标方向,还可以更加高效,问句可以越来越精练。   开始,我们在应用的时候,有的时候只要给对方空间,只要我们不强加给对方东西(如我们的建议和看法),对方他就有解决自己问题的能力,在他诉说过程中,他一定会有收获。只是收获大小、收获的快慢,跟你运用这个问句的熟练度有关系。只要给他空间,他就会有收获,所以大家放心用就可以了,不必太十全十美地要求自己,一定要在哪个空间做得多、好不好。 关于给建议和给空间的边界问题 在这个问题上,遇到类似问题我是怎么处理的呢?比如说我发现“说话时打不打断别人”这个很重要,“向日常生活学习”的时候,我平时就观察了十多个人,他们是在什么时候打断别人说话的,什么时候他没有打断别人说话,然后我又做了现象学的采访,访谈了很多人,“什么时候你会打断别人说话”,“什么时候不打断”,他们就说了自己打断别人的原因和想法。 通过这样的反思和分析观察,我就总结出了有几种方式打断别人,什么时候不应该打断别人,哪些打断别人是你的猜想的错误打断,哪些是正确打断。 现在我给大家提出一个,以后日常观察的问题: “你什么时候需要给他建议,什么时候你不是给他建议而是给他空间,让他自己去思考?” 你平时要去观察,观察别人给建议的时候,效果好不好,为什么好,为什么不好,什么时候给建议是好的,哪种情况下我们不要给建议,先给他空间,或根据他在空间里的诉说情况我们再给建议,把他作为我们日常语言工作中的一个反思方向。 带着这种思考之后,我们就会慢慢地建立一个认知,就是说我什么时候应该给对方空间。什么叫给空间?就是通过问他问题,让他自己诉说,让他自己解决问题; 什么时候应该给建议,什么时候给空间,在这个界线上,在这两个语言日常经验上,不断地积累,反思和观察,我们就知道什么时候应该用焦点问句,什么时候我们应该当一个专家去指导别人,慢慢地就清楚了。 我期待大家带着这个问题来生活,什么时候应该是给对方建议,什么时候应该给空间,带着这样的思考去跟对方交流,去工作,不用一个月的时间,我们就能够建立自己的这种“边界”了。 给建议,怎么给,什么时候给,给什么人,对不对;给空间,不给建议是哪种情况,哪些人,慢慢在自己的生活中建立这样的一个边界。 焦点可以随时练习、应用   对我来讲,任何一个人每句话都可以反思,“这句话用焦点的方式怎么来表达?”如果每句话都用焦点的思维给与反思,给我们会带来什么不同?这是普遍的应用。    如果说硬性的应用,只要你的同事、身边的人或者是家人,思维卡住了,遇到卡的事情了,卡在那里了,或者他遇到烦恼问题的时候,你都可以用焦点的方式来帮助他。 或者你都不想帮助他,你也可以假设,假设你是他的话,那你怎么用焦点来解决这个问题,你会如何思考和解决。我觉得在日常生活中到处都是练习和应用焦点的地方,到处都可以用到的。   比如,今天上午的时候,我口气非常强硬地跟一个人说关于乘车安全的问题,态度不是很好。我心中想这是我对他的关心。之后,我问自己“ 你想想车上有蜘蛛的话,这个蜘蛛会看到什么? ”   其实就是用焦点的一个外在显现,蜘蛛看不到我心里想的什么,蜘蛛看不到我对他的关心和对安全的重视,只能看到我说什么、听到我的语气,实际上这就是一个焦点的很好的应用,按焦点思路来,看不到我很重视安全,只能外显我对他某个行为大声说话了。   当时我就反思这个蜘蛛是看不到我心里想的,我很重视安全,这个蜘蛛只能看到我大声说话,所以他的感受就不好,他也看不到我心里是因为重视安全所以大声说话的,他只能看到我态度不好。    所以,这样用 SF 一问之后,我就知道了,如果下次我大声说话,我会把我大声说话的原因也说出来,然后再大声跟他说话,可能这样他就容易接受了,而不单单地认为我态度不好了。    实际上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都可以用上焦点的一句话,或者一个方法,一个技能,只要应用就能给对方带来空间,这个空间给他了,我们相信他的碗里,一定会装到他自己想要的内容,所以我们只要去应用就会有收获。
个人分类: 焦点解决实践|1665 次阅读|0 个评论
美国数值天气预报批判
热度 4 xuxfyuwp 2019-5-19 16:02
美国华盛顿大学的 CLIFF MASS 教授在网络上也算是个大 V 级人物了,常针对一些问题发表尖锐观点,引起诸多关注,特别是对于政府机构的低效,总是毫不留情。这不,在 2019 年美国气象学会年会上,这位老兄又对美国政府部门的海洋大气管理局( NOAA )开炮了,主题是为什么美国在发展数值天气预报进程中,科研开发与业务应用总是不能协调? 虽是探讨科研转化的效率问题,但明眼人不难看出 MASS 教授批评的目标实际上剑指美国数值天气预报水平的落伍。在演讲稿首页的附图上,四名运动员健步扎推奔跑在前,唯有一名步履略显蹒跚,被甩落在后,图上没有明示是谁,根据上下文无疑是指美国自己了。 教授如此揶揄自己国家的预报水平,是否有足够依据呢?他给出了一个排名曲线图,在美国之上的国家或机构确实不少,包括一枝独秀的欧洲中期数值天气预报中心,英国,加拿大等。 CLIFF 直言不讳地指出,无论是全球数值天气预报还是区域高分辨率预报,美国都远落后于所应达到的水准,美国海洋大气局的科研向业务的转化是低效的,科技资源的使用也是低效的。不知是否有 NOAA 的官员坐在下面恭听,成绩不够靓丽,恐怕也难以辩驳。 实际上,在经历了一些因灾害性天气造成的巨大损失后,美国国会已了解到问题的存在,批准了经费支持,并通过了“天气研究与预报创新法案”。而 NOAA 也在努力,近期通过多家参与招标竞争选定了新的模式 FV-3 作为下一代全球系统模式的核心框架,希望能扭转目前相对落后的局面。但 MASS 教授似乎并不认可,认为仅靠 NOAA 自身无法解决现存的问题,需要开放,调动更多的资源,由科研部门、私营企业与业务部门共同参与研发下一代模式。教授的想法有一定道理,但是否可行还需实践检验,多方参与要求更有效的协调管理和机制设计。正如教授所指出的,目前的新模式无法进行众创式开发,存在缺乏共同研发的框架结构,没有协同支持平台、文档也不健全等问题。 美国联合预报中心的模式发展咨询委员会也曾对发展滞后的原因提出了看法,美国天气局科研、开发与业务化之间的组织和结构存在严重缺陷,从美国的实际能力看,占有着巨大资源优势,包括科技实力、人力和财力,但没能采取协调、有效的方式去发展数值预报模式,若这种工作机制上的问题不解决,仅是解决一些表象问题不可能出现显著改观。 那么,所谓结构性问题又有哪些呢? CLIFF 举例说,美国天气局内部的各研发机构都是独立发展的,游离于主流业务模式的研发之外,如地球系统研究实验室( ESRL )、地球流体动力实验室( GFDL )。 ESRL 研发了两个模式, NIM 和 FIM ,但将永远不会被应用。模式后处理和 水文预报也与联合数值预报中心不在一起,而天气局的科学与技术集成办公室与预报中心之间则缺乏有效协调。这种发散的组织结构又怎能形成合力、推动进步呢? 另一个问题是 NOAA 和美国政府对发展数值预报缺少具体的战略规划,而其竞争对手都有。 NOAA 有一个战略规划组,但并没有开展实质性工作,通常是列出一个很长的清单,都是需要做的事,但没有实际约束力,他们既不管经费也不管发展,只能是纸上谈兵,说说而已。 不但负责海洋大气事务的 NOAA 被指责,负责航天事务的国家宇航局( NASA )也未能幸免,被罗列的罪状是不务正业,不是协助 NOAA 发展大气海洋业务,二是独自发展很复杂的天气模式,开展气候变化研究。美国的联邦发展计划通常存在重复投资和碎片化问题,不是缺钱,而是十个机构在做相同的事。 由于 NOAA 长期在运转落后的预报模式,迫使许多私营企业开发了自己的高分辨率数值模式,且已出现私营企业运行或计划发展全球模式,如松下、 IBM 公司就已开始这样做。 批评了一通后,该怎么做呢? MASS 教授给出了他的几条改进建议。一是重组美国数值天气预报的管理机构,需要一个能统一负责的数值预报模式科研与业务管理组织,该组织要能够在 NOAA 、 DOD (国防部)、 NASA 、 NSF (国家科学基金会)、农业部等部门之间疏通运作,形成一致;二是 NOAA 要负责提供一个统一的共享模式开发平台,包含不同时空尺度,可供各研究机构和私营企业便于使用和改进,目前 NOAA 的模式系统过于庞杂,必须简化;三是要强化对基础物理问题的研究,包括模式物理过程、大气边界层稳定性、对流运动发展等问题;四是要加强跨机构的研究与业务间的协作。 如果 NOAA 能够从内部文化到组织结构加快改变,转机将有可能出现。 MASS 教授尽管批评严厉,但对美国的实力仍充满信心,认为 ECMWF 绝不是罩在我们头上无法突破的天花板,强大的美国科技实力一定能支持我们做得更好。 按照中国人的说法,信心比黄金更重要, MASS 教授最终表现出的自信心还是很鼓舞人的。的确,美国在科技实力上的强大不可否认,没能做好也确实需要听取各方面的批评和意见,一家之言可能会有局限性或片面性,但能给批评者提供表达的机会和平台显然是值得称道的。 ECMWF 有句很牛的话:“一直被追赶,从未被超越。”既体现了有追兵在后的危机感,也反映出长期处于领先地位的自信心。居安思危,也是保持优势的重要因素。 客观地讲,美国数值天气预报的水平虽与国际顶尖水平相比尚有差距,但整体水平还是处于领先行列之中。我国的模式发展水平还明显不如美国,该如何加快改进,也需要有紧迫感。数值天气预报模式技术水平在整个地球科学中也应是关键的核心能力之一,应纳入国家发展战略,且应得到各相关部门的协同支持。美国 NOAA 遭受的批评对我们而言也有可借鉴之处,能听到各方面的批评与建议对改进工作、科学发展是必不可少的。
个人分类: 文章|8260 次阅读|6 个评论
为什么我的建议只适合美国?
热度 1 jiangjiping 2019-2-12 08:59
为什么我的建议只适合美国? 蒋继平 2019年2月12日 前天在微信朋友圈读到同行朋友转发的一篇文章。 文章的的标题是:“农民因滞销血本无归,超市买菜却贵翻天?为何!” 文章的出处是【农财网种业宝典】。 文章一上来有如下的陈述:“春节前后, 农财君每次去超市买菜, 都会被蹭蹭上涨的蔬菜价格吓倒! 农财君也经常听到身边的人对此抱怨, 令人不解的是,菜农也没因此提升收入, 辛辛苦苦种出的蔬菜不少难逃滞销命运, 烂在地里, 有苦说不出。” 文章中列出了导致这种不正常现象的几种原因, 其中谈到从菜农到超市要经过多个中间环节, 正是这种中间环节增加了蔬菜的成本。这些中间环节也是导致信息不对成, 供需不匹配的原因, 从而导致农场品滞销的结果。 看到这篇文章, 我立即写了一个评论:“这个我在15年前就提出来了。 现在美国的大农场都采用我的方略!” 同行朋友看到我的评论立即回复说:“请教蒋老师”。 我也立即回复说:“您客气了。 其实就是文章说的那些事,中间环节。 在我到大型蔬菜生产公司任职时,公司是将产品销售给中间商(批发价格)。我向董事会提出直接与超市和餐馆连锁系统建立生产和销售合作关系。 公司立即采用我的建议。现在整个美国几乎都是这样的生产经营模式。 这就是我们公司第一行政长官当着沃尔曼和麦当劳的高官一连给我三个90度的鞠躬的原因。” 大型蔬菜农场直接与超市和餐馆连锁店建立生产和消费关系有许多好处: 一是信息简明扼要, 及时准确。 二是减少运输的中途捣腾。 三是减少了中间商的额外利润分享, 使菜价控制在适当的水平。 四是能够确保农场主种植的蔬菜有销路。 五是能够保证超市和餐馆有即时的蔬菜产品供应, 不会造成缺货的境况。 但是, 我的这个建议只适合美国采用, 不适合目前中国的国情。 这是因为中国的菜农还是个体经营模式, 生产规模很小, 而且更重要的是没有规范化的产品加工包装处理。超市和餐馆很难接受个体经营的,非常分散的菜农提供的没有经过加工包装处理的农产品,这个给建立直接的生产和销费合作关系造成了不可行的障碍。 我工作的美国蔬菜生产农业公司,年产值在几十亿美元和拥有耕地面积几十万亩,生产基地和农产品加工包装车间分布在北美洲三个国家的许多不同经纬区域, 可以确保终年有农产品供应。生产经营模式从自主研发, 到工业化育苗, 机械化栽种,自动化灌溉和施肥, 飞机喷药,专业化运输车队,智能化加工包装处理,大型冷冻储藏仓库,和信息化运作管理等一系列的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技术。尤其是自动化加工包装系统将农场品加工包装后可以直接在超市出售。 这个大大地方便了菜农与终端消费链建立直接的合作关系。
个人分类: 万花镜|1974 次阅读|2 个评论
请教科学网此文去哪儿了?
热度 1 bioxncai 2018-12-31 19:47
新发出来的博文忽然不见了,请教科学网编辑里面有什么敏感词吗?
131 次阅读|5 个评论
建议发射太阳活动监测卫星
x2t6j8 2018-10-31 17:16
我国将从航天大国走向航天强国,空间活动日益增多,为了防止某些太阳活动对航天安全和空间活动的影响,确保空间活动的正常开展和各项空间仪器的正常运转, 建议发射太阳活动监测卫星。 因为太阳活动监测卫星时刻密切监视太阳活动,让有关部门随时了解并掌握太阳活动的动态信息,巧妙合理安排空间活动,避开太阳活动高峰,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多一些成功的可能。 我国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完成交会对接、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实验室飞行任务的收官之战圆满完成。表明我国的空间站建设顺利,空间实验也将全面展开,并在国际上实施空间实验一带一路,航天员也将由前几次的来去间隔式转向常驻式。借鉴国际空间站和俄罗斯空间站经验,太阳活动时航天员不出舱活动,这就需要太阳活动监测部门随时提供太阳活动实时信息。 我国在轨运行的卫星已超过 200 颗,太阳活动对卫星造成影响。为了保证卫星的正常运转,延长使用寿命,这就需要把太阳活动的动态信息提供给卫星管理户,让他们适时采取防护措施,尽量减少损失。 在此不妨举几个外国卫星的被太阳活动损坏例子,如: 1994 年1月20日-21日,太阳上的一次耀斑活动,致使两个加拿大通讯卫星发生故障。 1997 年 1 月 6 日 -11 日,太阳发生日冕物质抛射使 ATT 公司通讯卫星报废 。 1998 年5月19日,太阳上的一个耀斑爆发,带电粒子冲到地球磁场,致使美国银河四号通讯卫星失效,同时德国一颗科学卫星报废。 2000 年7月14日,太阳的日冕活动,致使欧美的GOES、ACE、SOHO、WIND等重要科学研究卫星受到严重损害,日本的ASCA卫星失控,AKEBONO卫星的计算机遭到破坏。 2003 年10月28日,太阳上的日冕与耀斑同时活动,导致欧美的GOES、ACE、SOHO、WIND等重要科学研究卫星受到不同程度损害,日本“回声”卫星失控。 仅这几例,足以说明太阳活动监测的必要性。 同时,我国的电网设施;地上燃气管道设施;炼油设施等都需要太阳活动风暴信息。例如: 1989 年3月13-14日, 太阳活动 冲击加拿大魁北克电网,造成大面积停电。又如:1991年4月29日, 太阳活动 冲击美国缅因州核电厂,导致灾难性破坏。为了防患于未然,需要对太阳活动实施监测,及时提供太阳风暴信息,提前采取防范措施尽量减少损失。 当前,我国有怀柔、南京、云南等三个太阳活动监测站,但由于地面监测受大气干扰、阴雨天云层阻挡、白天可看而黑夜又看不到的制约,监测资料是零碎的,难以完整。 为了我国各项建设事业顺利发展,尽量减少灾害损失。应全面获取太阳活动的详细资料,建议发射太阳活动监测卫星。
个人分类: 防灾减灾|764 次阅读|2 个评论
关于试制人参果(蕨麻)豆奶粉的建议
ghzcljz 2018-10-13 13:27
关于试制人参果(蕨麻)豆奶粉的建议 李俊臻(甘南州农林局) 1994年9月,我们有辛参加了首届全国林业名特优新产品博览会,我州参展的人参果在博览会上荣获银奖。为了尽快使这一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1995年我们在《林业科技通讯》上发表的论文中提出了生产人参果营养粉的建议。最近,我们一直从事天保工程的规划工作,在国营林场的转产项目安排上,我们又提出了建立蕨麻人工栽培基地、生产人参果豆奶粉的设想,并在省科技情报所进行了检索和查新,结论为“未见有人参果豆奶粉的相同专利文献报道”。为此,提出试制人参果豆奶粉的建议。 1.市场前景:目前市场上奶粉种类很多,有低脂奶粉、全脂奶粉、加锌奶粉、母乳化奶粉、豆奶粉等等。人参果豆奶粉应用生长在青藏高原的牦牛鲜牛奶、蚕豆、人参果为原料加工而成,使营养更丰富,保健效果更佳。加上甘南奶粉在市场上信誉较好,市场前景应该很好。 人参果,俗称蕨麻,为蔷薇科委陵菜属植物,学名为曲尖委陵菜(Potentilla anserina L.),是生长在青藏高原的野生无污染绿色食品,食用部分为其膨大根。甘南蕨麻个大、味甜,富含人体所需18种氨基酸、多种维生素及铁、锰、锌、镍、钙等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具有较高的营养和医疗价值,近年来被国家列为保健食品。药理研究证明,长期食用有延年益寿及减肥抗癌的作用。人参果是甘南州名优土特产品,深受各族人民的喜爱,称其为“人参果”、“长寿果”。民间食用历史悠久,1994年曾荣获全国林业名特优新产品博览会银奖,1995年又荣获首届丝路节展销产品银奖。 由于目前仅以人参果原料或罐头形式供应市场,因食用习惯的限制,人参果尚未被更多的人所接受。生产人参果豆奶粉的目的就是为了改变这一现状,使这种极富营养的食品为更多的人,特别是老人和儿童的健康服务。 2.建议方案及同一构思下的多种实施方案: 第一方案:(1)将鲜人参果在清冼设备内清冼干净后,烘干备用。(2)生产前两天,将干人参果和蚕豆分别用凉开水浸泡,发软后在磨浆机上分别磨浆,过滤后备用。(3)按鲜牛奶40%、人参果浆40%、蚕豆浆20%的比例混合后在喷浆设备上生产奶粉。(4)在喷粉干燥过程中使成品熟化。(5)包装,每袋400克。 第二方案:按50%人参果浆、50%鲜牛奶生产人参果奶粉。 第三方案:按90%人参果浆加10%白沙糖饱和溶液生产人参果营养粉。 第四方案:按90%人参果浆、10%白沙糖饱和溶液生产无菌包装鲜奶(鲜饮料)。 3.有益效果: 经济效益方面:甘南州人工栽培蕨麻以年产人参果240吨计,其中200吨用于加工生产人参果豆奶粉,按每吨成品需鲜牛奶4吨,人参果0.5吨,蚕豆0.4吨计算,即可生产成品400吨。以原料鲜牛奶每吨1600元,人参果每吨10000元,蚕豆每吨 3000 元计算, 加上加工成本每吨约3400元,则每吨成品的总成本为16000元,总产值可达640万元。如以每吨成品24000元(即每袋10元)销售,则销售总收入可达960万元。利税收入达300万元左右。 社会效益方面:通过人参果豆奶粉的生产,首先可以安排100名左右下岗职工就业,减轻社会就业压力;其次,为牛奶、蚕豆、人参果生产者增加收入;第三,为社会提供一种全新的保健营养品,促进老人和儿童的健康。 一九九九年元月十五日
1837 次阅读|0 个评论
进一步加强大夏河林区森林资源保护工作的建议
ghzcljz 2018-10-13 12:01
进一步加强大夏河林区森林资源保护工作的建议 李俊臻(甘南州林科站 747000) 大夏河林区是大夏河的水源涵养防护林区,是大夏河的源泉。大夏河森林的兴衰直接关系到林区十多个乡(镇)广大群众的生产和生活,也影响到下游地区的工农业生产。由于种种原因,大夏河森林长期遭到不断地破坏和蚕食,致使林线大幅度后移,森林资源锐减,大夏河水量减少,自然灾害频繁。长期以来,地方政府、林业部门和林区群众为保护大夏河的森林进行了不懈的努力,有的同志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对保护和发展大夏河的森林资源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1993年底,夏河县政府在曲奥林场和隆瓦林场施业区的曲奥、麻当、王格尔塘、达麦、唐尕昂、卡加曼六乡施行“将森林划定到村民小组或村委会,在国家所有权属不变的前提下,实行集体经营管护”的林业体制改革试点。从九年多的实践看,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乡、村、村民小组三级护林组织作用发挥的不够好,其主要原因有:领导责任心不强,没有形成一级抓一级的态势,各级脱节;制定的护林措施落实不到位,由于多为亲戚邻家,护林人员畏难情绪大;林区群众没有得到较大的实际利益;二是林缘区群众进林破坏以及林缘地区木材市场的诱惑;三是林政管理上有漏洞;四是对毁林案件查处不严;五是执法力度不够,尽管县上每年召开护林会议,搞调查,听取群众呼声,完善护林制度,但林改区毁林状况仍是时伏时起,1994年就通过清林、刹风没收木材716.0288立方米;1995年清林、没收材450立方米;林改以来,林改区共发生泉沟、羊浪沟、来浪沟、达连木沟等毁林案件数起;1997年5月2日至26日,夏河县通过武装清山查林共查获非法木材180余立方米,其中林改区120多立方米,立案三起8。 按照1995年完成的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夏河县当时的三个国营林场的森林资源比1985年大幅度下降。其中疏林蓄积下降62.6%,活立木总蓄积下降23.83%,林分蓄积下降6.11%。林线后移,林分质量下降,林分蓄积由1985年的每公顷61.16立方米下降到了1995年的每公顷53.09立方米。 在实施天保工程以前的几年中隆瓦林场抚育采伐后的作业区,附近村的群众又进行第二遍盗伐,仅者会沟1996年伐区中就有盗伐的木材250余根,伐根高达80—100厘米,一片狼籍。 从合作到拉卜楞公路沿线的下卡加、唐尕昂、达麦一带,许多地段的林木基本砍光。进入隆瓦沟、麻隆沟、崖玉沟,森林同样遭到破坏,甚至到天保工程实施4年后的2002年元月仍有群众锁起山门在拉擦沟监守自盗,大肆砍伐树木、盗运木材。据2001年甘肃省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第四次复查,夏河县境内大夏河林区的有林地固定样地减少了5个,代表面积约3000公顷,占全州有林地样地减少总数的45%。目前,大夏河林区的许多坡面已沦为疏林地或无林地。 事实表明,大夏河林区实行林改区的隆瓦林区毁林现象是相当严重的,为了进一步加强大夏河林区森林资源保护工作,我们建议: 一、林区各级领导要把保护森林资源作为一项重要的、长期的工作来抓,正确处理好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 恢复和发展大夏河林区的森林资源已经成为夏河县林业工作的首要任务,林区各级领导特别是乡场领导要充分认识森林资源锐减的严峻局面,落实领导干部保护森林资源任期目标现任制,采取切实可行的办法搞好护林和植树造林工作。 鉴于大夏河林区目前资源趋于枯竭的现状,县、乡领导要转变观念,经营管护好仅存的这点资源,进一步教育群众改变“砍树致富”的错误观点,使林区群众在发展林业中获得利益,解决温饱。真正从保护大多数群众的长远利益出发,采取强有力措施,扭转森林保护工作上的不利局面。 由于林业生产周期长,投资见效慢,林区群众得不到直接利益,难以调动群众爱林、护林、造林的积极性。针对这种情况,要给林区广大群众广泛、深入地宣传保护森林的政策和法规,宣传森林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让大家正确处理好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为子孙后代保存下这片绿色。要积极引导和帮助群众广开门路,用科学技术和多种经营解决温饱问题并逐步奔小康,以改变“要想富、多砍树”的错误观念,减轻对森林资源的压力。 目前,在大面积盗伐迹地上仍有许多幼苗和小树,这是恢复大夏河森林的希望所在,要制定措施予以保护。 二、整顿护林组织,强化国营林场在营林护林工作中的作用。 林改后,林区乡、村、村民小组都建立了护林组织,根据目前实际,应重点加强乡林业站的工作,使乡林业工作站直接置于县农林局的领导之下,以根本解决林业站职工身兼数职的现状,让林业站职工一心一意、全力以赴的开展护林工作。乡林业站要配合乡政府和林场管理好村委会、村民小组护林组织。对各级护林组织中工作不主动,不称职的要坚决撤换,把那些爱林而有威望的同志充实到护林组织中来。 大夏河林区的森林权属绝大部分为国家所有,各国营林场要在保护和培育森林资源中发挥主导作用,要恢复和加强护林队伍,制定和完善各项护林制度,搞好巡山护林,管好源头;林业派出所也要充分发挥森林卫士作用,同破坏森林的不法行为作斗争。国营林场、林业派出所和乡林业站要互相配合,互相支持,定期、不定期地深入林区清山查林,及时查处破坏森林的违法活动。切实做到林有人护、山有人管。 林业规模经营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林业又是关乎国计民生的社会公益事业,这就要求我们把保护和发展大夏河森林资源着眼于集约化经营上,要保护国营林场的合法权益,使国营林场真正做到自主经营,自我发展。 隆瓦林场、曲奥林场都属于生态型林场。建议县上加大国营林场营林护林投入,将上述林场真正按事业单位对待,拨足天保经费,使林场真正成为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的主力军。 为了鼓励林区群众爱林护林的积极性,森林管护费要坚持集中使用的原则,奖给那些管护区未发生乱砍盗伐的农牧民护林人员,对管护区经常发生毁林问题甚至监守自盗的要分别情况给予经济制裁,情节严重的要追究刑事责任。 三、加强林政管理工作,严格森林效果的监督检查。 1 、林区民用材生产限额也要严格执行,州局下达的民用材指标不得突破,同时要加强对民用材的生产管理。旧房材、旧架杆的外运要坚决控制。 2 、林政处罚统一由县农林局实施,或由县农林局委托的单位实施。乡政府、乡林业站、村民委员会和村民小组在护林工作中仅以补交育林费处理盗伐木材的作法,不仅行政处罚的主体不合法,而且这种作法会助长毁林歪风。 3 、建议进一步加强对木材检查站的管理,督促检查站搞好林政执法工作。 4 、继续呼吁,早日取缔林缘地区的木材市场。 本文写于2001年8月18日
1849 次阅读|0 个评论
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蒋高明 2018-10-11 18:10
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蒋高明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这里我们所指的生态农业是,完全不用农药、化肥、农膜、除草剂、添加剂和转基因 ( 六不用 ) ,和仅使用少量化肥而不用其它五项要素的农业模式 ( 五不用 ) ,分别相当于国家认证的有机和绿色标准,或略高于其标准;我们所指的高效生态农业模式为 “ 六不用 ” ,是实现了的有机农业,其附加值高,农户、经营者、消费者、管理者、生态环境都受益,农业因提高了经济效益,农民就会向土地上多投入劳动,农业就会后继有人。通过 12 年研发,我们成功探索了一种重要农业模式,即高效生态农业。高效生态农业有助于解决农业提质增效、产业扶贫、振兴乡村、农田面源污染、大学生就业、全民大健康工程等一系列关键问题。我们认为,高效生态农业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试分析如下: 第一,中国当前限制农民种地积极性的主要因素是重数量、重品相、轻质量 农产品价格低迷,由此引发的农产品滞销事件连年不断,造成大量水资源、农资、生态资源与餐桌浪费。由于种地不挣钱,农业靠老人和妇女大军惨淡经营。 “70 后不愿意种地、 80 后不会种地、 90 后不考虑种地 ” ,农业后继无人现象令人堪忧。 第二,很多环境污染来自化学农业模式 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地膜、激素、抗生素,造成的严重环境与健康问题,可以通过发展生态农业来解决。我国约 27 亿吨畜禽粪便、 8 亿吨秸秆、 4 亿吨可降解城乡生活垃圾、还有屠宰场废弃物、酒糟、中药渣、果树剪枝、烟草加工废弃物等等,均可以通过生态农业的办法,化废为宝;其所含有的氮、磷、钾等营养元素可大幅度替代化肥,从源头减少环境污染。人类搞的第一次绿色革命并不是绿色的,中国人应当发起真正的以生态学为主导的绿色革命。 第三,生态农业模式可促进耕地固碳 利用生态农业技术,可以少使用化肥,尽量不用农药、激素和地膜,这就从源头减少了碳排放。在温室气体方面,现代农业模式是净排放的,而生态农业模式是净吸收的,提高有机质并恢复地力。我们的实验结果显示:暖温带农田耕地固碳潜力可达 11.5 吨 /CO 2 当量 / 公顷 / 年。 第四,人民群众健康的源头在健康的农业 当前很多疾病的爆发与食物环境恶化有关,食物品质下降与有害物质残留是工业化农业造成的,健康的食物中是不应当含有农药残留的。在资本话语权下,消费者已被先入为主地告知,食物生产是离不开农药的。其实,吃饭离不开农药是西方人灌输给中国人的错误理念,因为他们走的农业路线从根本上就是错误的。目前,农药中的鸡尾酒现象非常严重。国外科学家研究认为,单独一种农药对人体的影响可能不大,但多种农药混合起来,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健康后果。 第五,生态农业产量并不低 长期以来,有人认为生态农业产量低,不能满足大量人口的需求,这是一个严重的误区。通过 12 年的科学实验,在山东有机农业模式下,我们已成功将低产田改造为吨粮田(小麦、玉米周年产量);在河南,大面积种植的有机小麦平均 750 斤 / 亩,是在丘陵低产田上获得的(见附件)。很多人担心的产量问题,因为优质优价,农民愿意多投入劳动生产,产量并不会减少甚至提高。实验证明,有机冬小麦、夏玉米、大豆和花生产量,分别超出山东省平均水平 42.6% 、 60.9% 、 32.2% 和 38.1%. 。 第六,利用互联网 + 优势,优质农产品可迅速销往经济发达地区 优质优价食品销售,可让经济发达地区的钞票,流向经济不发达但环境良好的乡村地区,实现生态产业扶贫。目前我国的互联网技术突飞猛进:电子商务、支付宝和微信支付、便捷的物流等,已实现优质产品从偏远山区销往到发达城市,由此带动了种养业、加工业、物流业、生态旅游产业发展。中国是生物多样性大国,陆地与海洋生态系统类型全球最多,且有悠久的农业历史。通过不懈努力,将自己的饭碗端在自己手里,我们是有各种有利条件的,并科学回答布朗之问。 从理论上、技术上,以及市场销售上,中国人已经迈出了艰难的第一步 —— 人类告别百年农药将从中国开始。我们认为,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契机,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引领人类走可持续发展的农业道路,既满足粮食安全,又解决环境污染问题,还带动全民大健康工程实施。具体建议如下: 第一, 国家用于扶贫、农业补贴、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乡村振兴、土地治理等的资金向高效生态农业倾斜 在全国大力推广高效生态农业模式,可发挥国家涉农、涉环保、涉健康资金使用的有效性,还可以促进精准扶贫,提高农产品的经济附加值,保护生态环境。 第二,扶持优质 “ 零农残 ” 产品销售,向符合要求的销售平台提供必要的资助 生态名优农产品的网络销售,进一步释放了城市居民的购买力,是发展生态农业的巨大推动力。如果 1 亿个城市家庭每年消费 3 万元的生态优质农产品,即可带动 1 亿个农村家庭从事生态农业。围绕生态种植、生态养殖、生态加工与生态农产品的销售,会增加就业机会,引导农二代、大学生二代进入生态农业领域,吸引年轻人回乡就业。 第三,建立高效生态农业实验示范区 选择有良好条件的县或市,大范围推广高效生态农业技术。如果农民积极参与,利用相对较少的土地,同样可以保障国家粮食数量安全与质量安全,促进农业良性循环与可持续发展。食物是用来吃的,不是用来看的,必须对各地搞的所谓现代农业产业园、反季节设施等做法进行反思,对用国家政策资金搞形象工程的做法必须尽快禁止。 第四,促进乡村生态环境保护,恢复农业生态系统健康 优质食品生产对生态环境有严格的要求,水、土、空气都不能污染,从源头减少化肥、农药、除草剂、农膜、人工合成激素,通过市场作用倒逼工厂少生产有害化学物质,帮助国家保护生态环境。高效生态农业其实是一种环保产业,更是最大的公益产业。生态农业还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促进耕地固碳,发挥农业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第五,跟踪示范区人群健康指标,获得第一手健康大数据 从源头遏制重大疾病年轻化趋势,为今后实施全民健康工程寻找合理的途径。病从口入,疾病与农产品质量关系密切。在试验示范区内,生态农业减少了化肥,农药,除草剂对食物和环境的污染,从源头保证了食品安全,实现从 “ 吃饱 ” 向 “ 吃好求健康 ” 的突破,为中华民族的崛起奠定坚实的健康基础。
个人分类: 建言新农村|2918 次阅读|0 个评论
进一步搞好甘南生态资源保护和建设的几点建议
ghzcljz 2018-10-1 11:34
进一步搞好甘南生态资源保护和建设的几点建议 刘惠斌 1 李俊臻 2 (1 夏河县农林站747100 2 尕海则岔保护区管理局747200 ) 甘南藏族自治州 位于青藏高原东北边缘,境内海拔高度在1073——4920米之间,复杂多样的气候条件和高原地貌孕育了丰富的森林资源和湿地资源,丰富的森林资源和湿地资源又孕育了成千上万条溪流,众多的溪流汇集成了。 全州现已建成小水电站119座,总装机容量达到14.53万千瓦,占可开发量的5.86%,年发电量3.93亿千瓦时,总投资5.81亿元。今年该州计划完工和实现部分机组发电的水电站有12座,计划新增装机容量达8.98万千瓦,投资达14.3亿元。预计2007至2008年计划竣工和部分机组发电的水电站有40座,总装机容量37.67万千瓦,总投资达26.49亿。 近年来,甘南州立足州情和水情,将农村水电资源开发利用作为辐射和带动全州经济增长的支撑点,提出了“以水兴电、以电兴工、以工强州”的发展思路,通过政府引导、政策扶持、市场运作、多元化投资等方式,不断加快农村水电建设步伐,农村水电建设成效显著。目前,全州已建成水电站119座,总装机容量14.53万千瓦,实现年发电量3.93亿千瓦时。在建水电站35座,装机容量76.09万千瓦,投资规模约62.1亿元。 甘南州境内有黄河、洮河、大夏河、白龙江,是该省水能资源的丰富区。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361万千瓦,占全省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1811.8万千瓦的19.9%;可开发量247.9万千瓦,占全省可开发量1096.9万千瓦的22.7%。农村水电的开发利用,已成为甘南州地方经济的增长点和农牧民脱贫致富的着力点,为全州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是加快了甘南州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变步伐,为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财源。据统计,目前全州各县(市)农村水电业及相关产业的税收收入已经占到了财政收入的30%以上,个别县达到了70%。 二是延伸了产业链条,扩大了就业门路。在农村水电的带动下,甘南州形成了包括黄金开采、硅铁冶炼等资源开发以及农副产品、畜产品加工的产业链,拓宽了就业门路。据统计,全州每增加1万千瓦的水电装机,水电及相关产业至少可创造100个就业岗位。 三是改善了当地群众的生活条件,推动了全州各项事业的发展。农村水电的发展,加快了民族地区农牧民的脱贫步伐,带动了全州教育、科技、文化、卫生、广播电视等各项事业的发展,促进了民族地区的政治稳定和社会进步。 四是解决了农牧民的燃料问题,保护了生态环境。农村水电的发展,解决了全州退耕还林区、天然林保护区和自然林保护区内的4.1万户农村居民的生活燃料,年可减少生活用薪木材20万立方米,对保护长江和黄河上游地区水源涵养和生态环境起到了积极作用。 甘南州地处长江、黄河两大流域上游,境内“一江三河”水能资源丰富,水资源是甘南州五大资源优势之一,仅水能资源可开发量就占全省的27.63%,目前,已开发14.5万千瓦,占可开发量的5.8%。“十五”期间,甘南州水务水电局认真落实州委把开发水资源作为加快发展的突破口和工业强州的首要任务,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水资源开发利用,取得了辉煌的业绩。 “ 十五”期间,全州共开工建设46座电站,总装机容量达到78.3万千瓦,项目总投资达到61.5亿元。截至目前,已建成21座大中型电站,投产装机容量6.8万千瓦,全州共建成农村水电站119座,装机容量14.53千瓦,年发电量达3.9亿千瓦时,比“九五”末增长33.3%。 甘南州通过对水能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使全州的固定资产投资大大增加,也加快全州经济从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水电建设更是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目前,甘南州经济产业链进一步发展为产品开采冶炼和农副产品畜产品加工相关的联合产业链,带动了全州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水电建设解决了甘南州95%以上农牧民生产生活用电,极大改善了农牧民群众的生活质量。进一步加快了农牧民脱贫致富的步伐,甘南州水电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对保护长江和黄河上游地区的水资源涵养和生态环境起了积极作用。 2005年是“十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甘南州水电工作取得辉煌成绩的一年。在这一年中,甘南水电人在州委州政府正确领导下加快了水电站建设步伐,2005年全州开工建设水电站11座,新增装机容量8.25万千瓦,总投资5.50亿元。同时对各流域水能资源普查和流域规划编制工作有了新的进展;白龙江干流尼什峡至沙川坝河段梯级开发调整规划于2004年9月完成;洮河干流古城以上河段补充规划于2005年4月完成;大夏河干流桑科至土门关段水能梯级开发规划于2005年7月完成;黄河干流玛曲段规划省发改委进行梯级开发规划优化工作;水能资源普查工作基本结束,现已进入州发改委评审阶段。 甘南州水电人本着从大局出发、协调发展的原则,在狠抓项目建设的同时,注重软环境的建设,改变过去的机关作风,进而成为项目建设的服务者、各项工作的协调者,从群众利益出发,既保证了项目建设进度,又改变了单位整体形象。在施工中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大了对安全生产的监督检查,由于监管到位,措施得当,去年未发生一起水电安全事故。 甘南水电人在抓建设的同时,也加大对甘南州水资源开发规划图的绘制工作,为项目业主服务,也为州委、州政府各县委政府提供了实施参考,做到自己家底心中有数。 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起始年,甘南水电人将在州委州政府的领导下,再接再厉,谱写一曲高原水电建设之歌。 现就进一步搞好甘南生态资源保护和建设工作,提出几点建议: 1 搞好重点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 江河源头是大江大河的发源地和主要水源补给区,江河源头的有林地、疏林地和灌木林地对涵养水源作用十分巨大,江河源头理应划为重点公益林生态补偿的重要区位,而目前的补偿范围仅限于洮河、大夏河等重要支流两岸两公里范围内的森林,从而造成碌曲、玛曲、夏河等县重点公益林很少的不合理现象,建议将江河源头的所有有林地、疏林地和灌木林地全部划为重点公益林进行生态补偿。 2 搞好天保工程、巩固天保成果 按照天保工程实施方案,到2010年底天保工程实施期届满,为了使天保工程区森林资源永久发挥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及减少温室气体等重要的生态效益,建议将工程区有林地、疏林地、未成林地和灌木林地整体纳入国家重点公益林进行生态补偿。 3 实施湿地低产草场生态效益补偿 湿地同森林一样具有强大的生态效益,目前国家重点公益林的生态补偿已经开始在全国实施,上游地区森林的生态效益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补偿,使森林经营者的管护费有了保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最近召开的若尔盖国际泥炭地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会议上,笔者提出了进行湿地生态效益补偿的想法,得到了若尔盖保护区管理局等单位的赞同。 对湿地低产草场进行适当的生态效益补偿,一是国家对湿地生态效益肯定的一种重要形式,能够得到全社会的高度重视;二是湿地低产草场所有者由于增加了收入,也会把湿地保护当作一种增加财富的产业来经营,湿地禁牧的决定才能得到真正的落实;三是湿地保护的经费的紧缺局面也会得到缓解。 4 改变传统饲养观念 在一些高原牧区,由于尚未完全实行定居,人们显示财富的形式仍然表现为牛羊数量的多少,而不完全是金钱的多少,牧民群众一味追求牛羊数量而不注意科学经营和利用草场资源,所以造成草场超载、过度利用和草场退化的严重局面。应通过政府官员、科技人员和宗教人士进行教育,改变传统的饲养观念,测算合理的载畜量,按合理的载畜量确定牛羊数量,以草定畜,科学利用,实现草地资源的永续利用。 5 科学利用草场 在高原牧区,普遍存在群众惜售牛羊的现象,由于牛羊的饲养年限过长,资金周转慢,还造成了草地资源的低效利用和浪费。应通过派出牧民到内地牧区考察学习、科技人员深入牧区搞示范等形式,向牧民群众传授科学利用草场和科学养畜知识, 加快出栏,加快周转。同时,还要大力推行农牧互补战略,重新协调农业与畜牧业之间的关系,以农养牧、以牧兴农,形成了农牧互补的养殖模式, 提高畜牧业整体经济效益。 6 退化草场改良 植物的生长发育能力受土壤渗透性、土壤肥力、供水能力等因素的限制。要全面地恢复草地的生产力,就要因地制宜采用综合培育改良措施,如划破、补播、施肥等,以改善土壤的通气状况、水分状况,个别退化严重的草地还要进行草地补播。补播是在不破坏或少破坏原生植被的情况下,在草地上播种一些适应性强、饲用价值高的草种,以增加草群种类成分,增加地面覆盖,提高牧草的产量与质量,这是草地改良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植被恢复与改良的一项有效措施。 7 鼠害防治 减少对环境的危害,鼠害防治要采用生物防治与机械防治相结合的措施。一是利用鹰类喜欢生活在悬崖峭壁的特性,在鼠害发生区安装招鹰架和鹰槽,给鹰类提供繁殖、栖息的场所,吸引鹰类来鼠害区栖息捕鼠。二是应用捕鼠夹、捕鼠笼、地弓、地箭、捕鼠钩、杆套、石板塌、电子捕鼠器等各种工具直接捕杀。 8 生态补水 一是借鉴尕海湖生态补水的成功经验,给萎缩的湖泊进行生态补水。建议在天鹅湖下方再修筑一个拦水坝、扩大天鹅湖水面,有利大天鹅的栖息;二是填埋人工排水沟,通过生态补水措施,扩大湿地面积;三是对兰郎公路改建时取砂留下的大坑进行补水,增加水面、提高水位、供牛羊饮用。 9 野生动植物资源调查及自然资源的监测监测 在保护区本底调查的基础上,经常性地开展对动植物资源的监测,并适时开展全面的资源调查,掌握动植物资源的消长变化。同时,通过气象站、水文站和生态定位站的观测了解环境条件的变化。尕海则岔保护区管理局正式成立以来,调查和监测发现的鸟类分布新记录就有 42 种,主要有中杜鹃、白眉地鸫、鸲岩鹨、灰椋鸟、小嘴乌鸦、渡鸦、火斑鸠、玉带海雕、黑耳鳶、毛脚鵟、栗头虎斑鳽、普通秋沙鸭、鹊鸭、凤头鸊鷉、白腰草鹬、矶鹬等。 10 开展自然保护区的科学研究 建立保护区科研教学实习基地,组织或者协助省内外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在保护区开展科学研究。近两年,武汉大学、兰州大学、甘肃农业大学、中科院鸟类研究所等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十多名师生和专家来尕海湿地长期从事教学实习和科学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科研成果。
1847 次阅读|0 个评论
进一步搞好青科村帮扶工作的建议
ghzcljz 2018-9-30 13:06
S17 进一步搞好青科村帮扶工作的建议 李俊臻 ( 尕海则岔保护区管理局 甘肃甘南 747200 ) 摘 要: 经过入户宣传政策、了解民意和收集资料,在认真分析青科村自然地理、社会经济、人口素质和存在困难的前提下,对致贫原因进行了分析,疏理了贫困户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围绕如何促进发展和增收致富,提出了“立足实际、发挥优势、调整结构、多种经营、示范推广、搞好服务、自主造血、稳定脱贫”的帮扶基本思路及调整种植业结构、调整养畜业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林下经济、搞好技术培训、搞好服务、充分利用绿色能源等7条帮扶工作建议。 关键词: 联村联户 为民富民 帮助 扶持 脱贫致富 工作建议 Proposals to further helping in doing well in Qingke village Li Junzhen ( 1. Luqu County Shuangcha forest farm , Gansu Gannan ,747200 ; 2. Tao River Forestry Bureau, Gansu Gannan ,747600; 3.Gahai-Zecha National nature authority, Gansu Gannan ,747200 ) Abstract : After Home publicity policy, and understanding public opinion and collection information, in seriously analysis Green section village natural geographic, and social economic, and population quality and exists difficulties of premise Xia, on to poverty causes for has analysis, thinning acting has poor urgent needs solution of problem, around how promotion development and increase rich, made has based actual, and played advantage, and adjustment structure, and multiple operating, and model promotion, and do well service, and autonomous hematopoietic, and stability poverty of helping basic thought and the adjustment planting structure, and adjustment raising livestockAdjusting industrial structure, development of forest industry structure, economic, good training, good services under article 7, take advantage of green energy help suggestions. Key words : associated villages and farmers services to farmers to get rich help support Shaking off poverty Work proposal 为了加快全省贫困村脱贫致富步伐,推进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甘肃省委决定从 2012 年起在全省开展以单位联系贫困村、干部联系特困户为主要内容的“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按照甘肃省林业厅的安排,我们在碌曲县双岔乡青科村开展“双联”帮扶工作。经过入户宣传政策、了解民意和收集资料,在认真分析青科村自然条件、人口素质和存在困难的前提下,对致贫原因进行了分析,疏理了贫困户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围绕如何促进发展和增收致富,提出了“立足实际、发挥优势、调整结构、多种经营、示范推广、搞好服务、自主造血、稳定脱贫”的帮扶基本思路,现就进一步搞好帮扶工作提出建议。 1 基本情况 1.1 自然地理 青科村位于洮河北岸,距县城 45 km ,距双岔乡政府 12 km 。境内海拔在 2980 m 以上 ,年降水量 634 mm ,平均气温 2.3 ℃,属青藏高原高寒气候类型 ,自然灾害主要是霜冻,此外还有冰雹、干旱等,但不太频繁。 1.2 社会经济 人口。 青科村委会下辖亚藏、加热布、更地、更古、青科 5 个村民小组,共 183 户 985 人,其中低保户 69 户 331 人、五保户 11 户 13 人、扶贫户 93 户 591 人,非扶贫户仅 10 户 50 人。全村居民均为藏族,文盲率高达 84.3 % , 90 % 以上人员不会讲汉语,劳动力仅占 37 % 。 土地。 青科村土地总面积 94532.3 亩,其中:耕地 1472 亩,人均 1.49 亩;草场 60200 亩 ,人均 61 亩, 草场尚未承包到户;林地 32860 亩,全部由碌曲县双岔林场经营。 经济。 受高寒干旱等自然条件的制约,除种植青稞、油菜籽、 豌豆、 洋芋等适合高 寒气候的农作物外,主要是养殖业,但规模较小 ,牲畜存栏仅 3600 头(只)。 受传统习惯影响和语言交流的障碍,全村很少有人外出打工或从事其他产业。 该村 2011 年人均纯收入仅为 1800 元,是碌曲县双岔乡贫困面最大的半农半牧区,被列为省级重点贫困乡, 群众生活拮据,贫困面大, 生活来源除种植、养殖外,主要是政府的种粮直补、危房补贴、草原生态补偿、贴息贷款等。 基础设施。 近年来国家加大了扶贫攻坚力度,青科村的教育、饮水、道路等基础设施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青科小学在校学生 252 名,学龄儿童入学率 100 %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养老保险参保率 100 % ,安全饮用水实现 100 % ,广播、电视覆盖达到 97 % ,移动电话和固定电话使用率 73 % ,各村之间通了道路,三轮车、摩托车等交通工具拥有率 92.9 % ,近三年房屋维修率达到 32 % ,移民搬迁率占总户数和总人数的 26 % 。 2 致贫原因分析 2.1 自然条件差 由于海拔在 2980 m 以上,自然条件严酷,加上耕地和草场面积少,农业收入很低。 2.2 受教育程度低 全村文盲率高达 84.3 % , 90 % 以上的人员不会讲汉语,与外界沟通、交流少, 基本没有人外出打工或从事其他产业 , 信息闭塞,思想观念陈旧滞后。 2.3 劳力严重不足 全村劳动力仅占总人口的 37 % ,且以外出游牧为主,老弱病残和未成年人留守家中,劳动力严重匮乏。 2.4 疾病 据调查,在我们帮扶的 52 户贫困家庭中因病致贫、使生活陷入困境的就有 6 户,占 11 % 。 3 贫困户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3.1 暖棚养畜 绝大多数贫困户希望在暖棚养殖上给予扶持。 3.2 住房改造 大多数贫困户希望在住房改造上给予扶持。 3.3 林业育苗 一些贫困户希望发挥我们林业行业优势,帮助他们发展育苗产业,增加收入。 3.4 就医、就学和务工 有些贫困户提出在就医、就学和就近务工等方面给予帮助。 4 进一步搞好帮扶工作的建议 在尽力解决村上提出的美化、绿化村委会和小学,扶持建设青科村村办示范苗圃,森林、草原防火道路建设,通过实施林业建设项目增加农牧民收入,协调解决青科村暖棚养畜、藏药材种植、村委会卫生室基础设施建设、亚藏村通村桥梁建设及青科小学电教设备等项目的基础上,提出以下建议。 4.1 调整种植业结构 据调查,青科村青稞产量为 175kg/ 亩,按 2 元 /kg 计算,产值为 350 元 / 亩;豌豆产量为 125kg/ 亩,按 3.6 元 /kg 计算,产值为 450 元 / 亩;油籽产量为 100kg/ 亩,按 5.0 元 /kg 计算,产值为 500 元 / 亩;洋芋产量为 1000kg/ 亩,按 0.8 元 /kg 计算,产值为 800 元 / 亩。洋芋是农牧民的基本蔬菜,又可供应碌曲县城,销售成本不高,应克服鼠害和猪害,尽力增加播种面积,同时通过引进良种、推广地膜覆盖来增加产量、提高质量;油籽产值较高但病虫害较多,应在搞好病虫害防治的前提下引进良种并适当增加播种面积;豌豆虽然产值不太高,但其枝叶是上好的饲料。 在搞好农作物栽培的同时,应试验种植中药材、藏药材和大棚蔬菜,待试验成功后进行示范推广,使种植户的种植业收益有个较大的提高。 4.2 调整养殖业结构 发展蕨麻猪。 蕨麻猪也叫合作猪,是甘南州的特产,其肉质鲜嫩、无腥不腻、汁多味美,蕨麻猪肉售价高达 200 元 /kg 左右。应适当增加蕨麻猪饲养规模,同时改变放养陋习,实行圈养舍饲。 扩羊减牛。 由于牧场山高坡陡,试验扩羊减牛,以适应草场,减少对草场的无效利用和冬季掉膘。 驯化养殖。 试验驯化养殖野鸡、马鸡和马鹿等野生动物。 4.3 调整产业结构 在发展农业、牧业生产的同时,搞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创收: 务工。 由于该村人均牧地仅 61 亩,理论年收入 1500 元,人均耕地仅 1.4 亩,理论年收入仅 400 元,农牧业理论收入仅 1900 多元,而农牧业商品收入仅 1000 元左右,只有通过务工才能有效增加纯收入、实现脱贫。以平均每 10 人中 1 人去打工,年打工 6 个月、月纯收入 2500 元计、年总收入可达 15000 元,人均纯收入就能增加 1500 元左右。 务林。 主要是通过参加双岔林场和尕海则岔保护区管理局的人工造林、中幼林抚育、封山育林、防火道路建设等林业生产,增加经济收入。同时充分利用本地海拔高,苗木萌动晚、造林成活率高的优势开展云杉苗木培育,通过培育上山造林苗和城镇绿化大苗增加经济收入。 旅游。 随着碌(曲)—麻(路)公路的建设,洮河沿线将成为重要的旅游线路,可在交通便利的青科村试办农家乐。 4.4 适当开发林下土地资源发展林下经济 在坡度较缓的阴坡、半阴坡疏林下试验种植黄芪、红芪、独一味、桃儿七(鬼臼)、党参、独活、羌活、秦艽等中药材和藏药材,增加经济收入。 4.5 搞好培训工作 务工培训。 包括语言培训、劳动技能培训及生活、工作、观念等方面的培训,使劳动者适应输入地的生活和工作。 农业技术培训。 包括作物良种、地膜、测土试肥、病虫害防治等栽培技术和蔬菜保鲜贮藏技术,动物良种、疫病防治和养殖技术,通过科技进步来增加农业产量和产值。 农业技术经济。 包括投入产出、利润等经济帐的计算方法,让农牧民通过算经济账来发展经济。 4.6 搞好服务 政府主管部门应广泛搜集用工信息,组织劳务输出;同时组织和兴办农林牧业技术等各类劳动技能的培训;搞好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生活照顾,在每个村民小组兴办规模不等的养老院和幼儿园,解除外出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组织村委会和村民小组的领导、青年骨干去外地考察,通过参观学习他们发展农牧经济、旅游经济和村办企业的先进经验,搞好青科村的脱贫致富。 应充分发挥基层党政组织和驻村干部的作用,引进农作物良种和畜禽良种及先进种(植)、养(殖)、加(工)技术,鼓励通过承包、入股等形式将耕地和草场集中到种田能手和养殖能手,以便将更多的劳力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对青壮年进行登记,按照年龄、文化程度、兴趣、经历及意愿介绍相应的工作。 4.7 充分利用绿色能源 以电代薪。 青科村地处林缘区,群众拾烧柴的量很大,建议给帮扶户每户解决 1 台电磁炉,同时建议政府利用水电资源开发的收入在电价上给予优惠,体现开发资源致富地方群众的理念。 太阳能利用。 青科村地处高原,寒冷期长,应帮助群众充分利用太阳能,以减少由于取暖等对森林资源的利用。如每户解决一套电阳能热水器或太阳灶等。 沼气。 每个村民小组试验示范沼气 1 处。 参考文献 中共甘肃省委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协调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 强农惠农富民政策选编. 2012 : 190 — 192 . 中共甘肃省委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协调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 联村联户为民富民手册 .2012 : 1 — 7 . 李智.榆中县小康营乡红寺村帮扶工作取得初步成效.甘肃林业 .2013 年.第 1 期: 9 . 此文曾于2013年在有关帮扶会议上发表。 作者简介: 李俊臻、男、农学学士、正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林业技术工作、电话 13893982122 、电子信箱 ghzcljz @ 163 .com 。
695 次阅读|0 个评论
甘南州野生悬钩子栽培的建议
ghzcljz 2018-9-29 11:10
甘南州野生悬钩子栽培的建议 李俊臻 (甘南藏族自治州农林局 747000 )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全面实施和中国入世及“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在林业领域的集中体现,是新世纪林业发展的重要指南。这给我州林业生态建设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在2002年3月初召开的全国“两会”上提出如何把林业生态建设同农业、农村、农民三者紧密相联系,开拓一条农民脱贫致富的途径,即恢复植被、保护生态环境、增加农民收入,是当前为人民谋利益最紧迫的任务,也是林业工作者的当务之急。 甘南州地处青藏高原东部边缘, 地理坐标东经100°45′45″—104°45′30″,北纬33°06′30″—35°34′00″,沟谷纵横,气候复杂,形成多样性植物类群,野生可利用植物种类十分丰富。悬钩子在我州分布极广,并且野生悬钩子食用和药用价值相当高,通过林科所技术人员的实地调查和搜集有关资料,经过充分论证,再根据我州实际情况,结合退耕还林(草)工程,合理驯化繁育野生悬钩子,创造野生悬钩子生长的环境条件,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而且此项资源的开发从未有过,所以有较大的市场潜力。 一、目的意义 悬钩子在甘南分布广泛,主要分布在迭部县的多儿、阿夏、达拉和腊子,舟曲县黑峪沟、沙滩,临潭县的冶力关以及碌曲县、夏河县、卓尼县有零星分布。查阅相关资料,我州分布蔷薇科悬钩子属7个种和1个变种都可食用或药用,为重要的果品资源和药用资源,海拔在2100米—2500米之间,品种为多腺悬钩子,美丽悬钩子,疏刺悬钩子,二花悬钩子(粉枝莓),茅莓,腺花茅莓,西藏悬钩子,菰帽悬钩子。 悬钩子果实味甜,非常可口,并富含对人体十分有益的胡萝卜素、氨基酸、VC及镁、铁等人体必须的矿质元素,可加工各种果类产品,如果酱、果汁、饮料等,悬钩子营养成份丰富,而且具有生津益气,开胃健脾的功效,经常食用可延年益寿。其根可供药用,能活血止痛,清热解毒,主治盗汗;带叶的茎枝也可药用,有消毒、利尿等功能。 在我州高海拔地区,由于受自然地理条件的制约,苹果、梨、花椒等传统经济林品种发展受到限制,在这些地区应充分体现高原自身优势,发展人无我有的经济林品种成为我州经济林发展的支柱产业,成为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对我州林业生态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与指导意义。 二、试验示范区自然、社会、经济条件 迭部、舟曲地处甘南州东南部,地处白龙江中游的高山峡谷地带,白龙江从西向东横流其中,表现为强烈切割的浸蚀构造,相对高差达3700米,形成高山峡谷地带。气候属于暧温带气候,气温较高,年降雨量400—550毫米之间,土壤呈现出比较明显的水平与垂直分布,土壤有高山草甸土、黑钙土、灰褐土,棕壤、褐土等。舟曲、迭部交通条件较差,少数民族聚居区,文化落后。迭部、舟曲主要农作物为青稞、小麦、玉米等。白龙江沿岸农民仅靠粮食维持温饱。 三、主要内容 (一)试验示范地点选择:迭部县益哇乡和舟曲县憨班乡,两郎公路贯穿全境,便于开展工作。 (二)建设规模:结合退耕退还林(草)工程,试验示范驯化繁殖野生悬钩子20亩,待成功后,辐射推广2000亩,以后林区群众逐渐接受,自行推广。 (三)驯化野生悬钩子栽培造林试验前准备工作 (1)开展资源调查:为了弄清悬钩子资源状况,需要对其分布面积单株产量进行详细调查,筛选出果大、刺少、利用价值较高的悬钩子的种质资源,并化验测定其营养成份,为选优创造条件。 (2)在多腺悬钩子、美丽悬钩子、疏刺悬钩子、二花悬钩子、茅莓、腺花茅莓、西藏悬钩子、菰帽悬钩子,选择生长性状好,优质变异品种进行繁殖,并应用于生产,将大大提高悬钩子开发的经济效益。 (3)采种:选择生长健壮粒大籽饱的优良品种,进行调制、晾晒、保存是是实验示范的关键。 (4)开展造林试验:悬钩子为纯野生植物资源,了解摸清其繁殖是驯化的核心问题。具体方法是:分别采用种子实生及分根根蘖方法育苗,试验示范无性扦插育苗,摸索出最为理想的育苗技术,育苗成功后,进行造林,尽可能使实验示范点的土壤环境跟野生环境的土壤一致,有利于幼苗的健康生长,株行距1 m×2m。 (5)抚育管理:在幼树生长期间,及时割去杂草、按时浇水,开花前施追肥,每株10g左右,以提高产量,并进行病虫害防治。在试验示范的过程中,建立苗木生长情况记录表;野生悬钩子无性繁殖与有性繁殖观察表;野外种子采集记录表;栽培记录表等。 (6)采收:通过实验示范后,选择既不影响产量和品质的前提下及时采收,利于运输,保鲜时间较长的最佳采收期。 四、年度计划 1 .2004年开展资源调查,选择优良品种,并对选择的优良品种进行种子调制、晾晒、贮藏。 2 .2005年进行种子育苗,扦插育苗和分根根蘖繁殖,并适时总结育苗技术经验并为下年育苗采种打基础。 3 .2006年按最佳方案育苗,每一示范点10亩,并且进行幼树抚育,割除杂草等日常管理。 4 .2007年对示范点的苗木进行观察、记录、精心管护待挂果后,进行采收。 5 .2008年推广区辐射推广2000亩,提交成果,撰写完成项目规定的技术报告及总结报告。 五、效益概算 1 .社会效益 通过本项目的试验示范,首先给试验区群众创造一条开发野生果品资源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其次待条件成熟后通过悬钩子果汁、罐头的加工增加地方财政,扩大就业门路。 2 .经济效益 到2006年野生悬钩子挂果后,每亩按300株计,平均每株产果量3斤,按市场价3元/斤计,每亩收入2700元,20亩共计收入5.4万元。经过推广2000亩,每年为林区群众增加收入80多万元。 本项目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通过项目的实施,将资源优势转化经济优势,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引导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显著提高农民群众的经济收入,为地方财政增收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项目建设规模适当,建设条件成熟,可行性强,建设投资经济合理。
527 次阅读|0 个评论
对甘南州发展大果沙棘经济林的建议
ghzcljz 2018-9-28 17:11
对甘南州发展大果沙棘经济林的建议 李俊臻 1 徐亚玲 2 (1.甘肃尕海则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747000 2.兴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甘南州位于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地区,嘉陵江的支流白龙江、黄河的支流洮河、大夏河都发源于我州境内。我州是国家实施“天保工程”、“退耕还林”工程和长防林建设工程等生态环境建设的重点地区。建立综合林业生态模式示范基地,切实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林业基础设施建设,及时调整农村产业产品结构,加速适生名优特农林牧新品种的的推广,大力发展地方特色品牌增效创收,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是我州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内容。 结合林业生态环境建设工程积极引进和培育优良树种,也是当前我州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增效增益,尽快实现农牧民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策略和根本途径。 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全面实施,在加入WTO的新形势下,农村的经济建设开始向多用途、高效益、规模化、产业化、深层次的方向发展。同时随着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对种植业发展的要求进一步向多样化、优质化、良种化和商品化的方向发展。 优质大果沙棘是近年来一些科研单位从国外引进后自己选育的优质品种,主要特点是果型大,单果可达0.5克左右,丰产园亩产可达500—1000公斤,无刺或软刺,果柄长、易采摘,已在华北、华东等地推广,经济效益很好。生态工程建设和农林业高效经济开发相结合的理想树种,寒营建沙棘林基地对防止水土流失、涵养水源、改善生态环境、增加农民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均有着重要的长远意义和现实意义。大果沙棘开发是一项符合当前西部大开发形势,科技含量高,市场销路好,在甘南州具有创新价值的事业。 1 .发展大果沙棘经济林的必要性 1 .1是农村产业产品结构调整的需要 随着农村产业产品结构战略性调整,经济林产业基地建设不断向深度和广度发展。但是,除了农作物和藏中药材外,我州经济林发展目前尚未形成规模,大部分树种产品质量不高和名优特新品种数量不足,成为影响我州经济林示范基地建设的重要因素。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名优特新经济林推广和良种供应水平都远远不能适应新形势下产业基地发展的需要。原有的沙棘资源,虽然适应性强,生态效益较好,但因果实小、果柄短、针刺多、产量低、难以采摘等,致使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和发展,经济效益不高。 在我州大搞生态环境建设,利用退耕还林条件,,加强科技支撑,按照现代化、良种化、规模化和商品化的要求,建成10万亩高标准优质沙棘经济林示范基地和栽培基地,对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沙棘系列产品对增加经济总量是十分有益的。 1 .2是加入WTO后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中国加入WTO后,我国的农副产品、经济林产品在价格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我州农林业产品销售要与市场接轨,因此本项目的实施对提高当地农民的质量意识、引导农民由单纯追求产量向追求质量和商品效益的目标转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 .3是生态环境建设的需要 国家正在大搞以天保工程、退耕还林工程等六大林业工程为主的生态环境建设,而沙棘林在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护岸、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等方面有着很大的生态效应,加上它耐干旱瘠薄、还可以改良土壤等优良特性,成为适生区荒山造林和陡坡耕地造林的重要树种。 1 .4是增加农民群众收入的需要 甘南州绝大多数地方气候恶劣,适应生长的经济林树种很少,而沙棘地理分布可达3000米左右,发展优质沙棘品种,能丰富高寒地区的经济林树种,发挥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沙棘浑身都是宝,特别是沙棘果是食品、保健品、药品的重要原料,经济价值很大。在保护好现有沙棘资源和新造林地的基础上,合理地、科学地开发利用沙棘果,会大大增加农牧民群众的收入。 1 .5是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 甘南州地处少数民族地区,自然条件恶劣,农业基础差,工业底子薄,加上科技水平落后等原因,经济条件相当困难,特别是1998年国家实施天保工程后,占地方,财政收入42%以上的林业收入没有了,农牧民参加林业生产的收入也没有了,一大林业职工下岗了,造成了群众的返贫,林业职工生活的贫困化和地方财政进一步困难。建立10万亩优质大果沙棘基地及配套加工企业,待发挥经济效益后将会增加地方财政收入,促进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维护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 目前,国家正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这对西部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无疑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大好机会,建设10万亩优质大果沙棘基地,建立沙棘加工企业,发展沙棘产业,应该是我州实施西部大开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 我州沙棘林天然分布面积达110多万亩,占全省沙棘资源的40%以上,甘南的土地资源和气候资源是发展沙棘产业的优势资源.利用这一人无我有的优势资源大力发展优质大果沙棘林,开发沙棘产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2 .可行性分析 2 .1在生物学特性上可行 我州中国沙棘和西藏沙棘的天然分布面积约110多万亩,根据有关资料,大果沙棘是中国沙棘的优良品种,其生长速度快,结果早,产量高,垂直分布可达海拔3500米,生长期可耐45-60℃的高温,休眼期可耐-40℃的低温,在年降水量400mm左右的地区可正常开花结果。栽培第三年即可结果,盛果期可达500——1000公斤/亩。沙棘鲜果每公斤售价可达1元,加工增值后效益是很高的, 在我州夏河县已经过小面积引种试验,取得了成功经验,再经过较大面积的试验示范后就可以大面积营造、建立10万亩栽培基地。 沙棘为固氮树种,一亩沙棘林一年的固氮能力相当于25公斤尿素,加之它的根系发达,萌蘖能力强,只要生境适合,就能很好生长。 甘南是天然沙棘的主产区,而大果沙棘是在甘南分布十分广阔的中国沙棘的优良品种,所以大果沙棘在我州3000米以下地区的适应是没有问题的。 2 .2有适合栽培的土地资源 长期以来,由于采育失衡,甘南林区形成了大量采伐迹地和荒山荒地,目前,甘南州各县市每年的造林面积在4—5万亩,这些宜林地大多适合沙棘生长,所以土地资源是充足的。 甘南州大部分地区高寒阴温,发展农作物受到很大限制,但这样的气候恰恰有利于沙棘生长,只有扬长避短,才能有利经济发展。 2 .3有大量剩余劳动力 实施天保工程后,林业职工相对剩余,数百名一次性安置的职工和下岗待安置的职工找不到就业门路,生活没有保障,通过兴建沙棘加工企业,可以安排一部分职工再就业。 天保工程和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后,林区农牧民劳动力相对剩余,营造沙棘林采摘沙棘果的劳动力是没有问题的。 2 .4产品销路好 根据甘肃源坤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资料,目前沙棘籽油等沙棘产品货源紧缺,产品的销路没有问题。 2 .5产区群众愿意接受 甘南州农牧民平均纯收入仅1046元,远低于全国水平,也低于全省水平,农牧民群众急切盼望脱贫致富的愿望是搞好沙棘基地的重要动力。只有广大农牧民群众将沙棘基地建设看作是为自己谋利益的事业才会不遗余力的去干好。此外沙棘生长速度快,结果早,能较快的产生经济效益,农牧民群众能尽快取得经济收益,所以群众是非常愿意接受的。 2 .6有栽培和开发沙棘的经验 根据我州夏河县的试验,优质大果沙棘在我州3000米以下的海拔范围能正常生长结果,在示范取得经验的基础上,建立以大果沙棘为主的优质沙棘基地,发展特色创汇农业,培育支柱产业,实现产业规模化,通过基地带动农户,使发展沙棘产业成为农村调整产业结构的有效途径,以强带弱,以公司加农户的形式推动千家万户联起手来,共同发展。 甘南州有成功开发沙棘果汁等沙棘产品的历史,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这些人员和经验是我州搞好沙棘加工产品的重要条件. 2 .7州县(市)地方政府重视 长期以来,特别是国家实施天保工程以来,地方政府一直在深入研究振兴甘南农林经济的好办法,提出了发挥气候资源优势,扬长避短,压粮扩经,发展中药材、蔬菜等经济作物的战略,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建立大果沙棘基地,发展沙棘产业的思路也是州政府领导结合甘南的实际提出来的,政府的重视是搞好沙棘基地的重要条件。 3 .生产布局及发展规模 3. 1 良种育苗基地 优质大果沙棘良种繁育基地:在处于基地中心位置,能代表基地自然条件,交通条件好的合作市南郊和卓尼县叶儿林场分别建立优质大果沙棘良种繁育基地各150亩,共计300亩,以两年出圃计,每年可育苗150亩,出圃苗木690万株左右,可造林2万亩。 3.2 生产基地 在合作那吾、临潭城关、夏河王格尔塘、卓尼洮砚、碌曲双岔分别建立优质大果沙棘生产基地2万亩,共计10万亩。 4 .营造林技术 4.1 整地方法 采用鱼鳞坑整地方法,鱼鳞坑为半圆形,外高内低,坑的直径不小于40cm,坑深30cm,这种方法能很好的达到蓄水保土的效果。 4.2 栽植密度 根据沙棘基地各县市的地形地势状况,为了早日发挥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考虑甘南气温相对较低,沙棘生长速度低于兰州的实际,参照相关造林标准,决定采用的栽植密度为333株/亩,株行距1.0m×2.0m 4.3 栽植方法 在十分注意起苗、假植、运输保湿的前提下,严格按“三埋两踩一提苗”的技术要领操作,即先将表土起到穴的一侧,后将底土起到穴的另一侧,栽植穴挖好后放入幼苗,并将表土回填,将幼苗扶正并稍向上提一下,以保持根系舒展,之后踩实,再回填底土,填好后再踩一下,最后再履上一层薄土,目的是防止水分蒸发,作到包栽保活。 4.4 设置围栏 由于基地多与农田、牧地相间分布,而沙棘叶又是牲畜喜食的饲料,为了有效防止人畜践踏,就要在造林地周围设置铁丝网围栏,围栏规格为:水泥桩高为2.0m,8道铁丝网,水泥桩间距20m,丝网主铁丝粗3mm,桩宽桩厚各12cm。 4.5 造林地管护 沙棘地被物多,易引起林火,沙棘果易遭人破坏,所以要加强管护工作。按每人管护500亩造林地的标准确定管护人员,并设置管护用房,确保造林地的安全。 4.6 抚育管理 沙棘萌蘖能力强,为了保持沙棘结果对光照、水肥的最佳要求,就要进行抚育管理。到沙棘林老化后,还要通过平茬等方法进行复壮。 4.7 防治病虫害 沙棘基地为纯林,易遭受病虫害的侵害,护林人员要经常观察沙棘林的病虫害发生情况,并经常向主管部门报告,做到早防早治。沙棘主要虫害有危害枝干的光肩星天牛、 黄斑天牛,危害枝叶的大灰蟓,危害根系的沙棘木蠹蛾,以及严重影响沙棘生长发育的干缩病。在害虫的防治上可采用黑光灯诱捕,平茬灌药、树干注射农药、叶部喷药等方法,主要农药有呋喃丹、涕灭威、久效磷、氧化乐果、扑虱灵、磷胺、杀灭菊脂等;病害的防治主要是采用选育抗性强的品种,防治农药有多菌灵等。 5 .管理技术 5.1 开展科学试验 林业科技部门要在沙棘基地建设的各个环节搞好技术服务。做到科学决策,科学施工,科学管理。同时,科技部门还要在良种选育、现有天然沙棘林的改造和增产措施等方面进行科学试验,将全州现有的部分经营条件较好的天然沙棘林改造成沙棘园产量提高,增加农牧民群众的收入。 5.2 生产技术管理 林业技术部门要积极参与沙棘基地建设,搞好各项生产的现场指导。要严格按设计进行作业。验收工作要贯穿于基地建设工作的始终,在主管部门的统一领导下,分期抽检、验收,确保造林质量。建立准确、快捷、反馈建设成果的检查验收管理体系,为工作成果考核提供依据。建立起设计─施工─验收─管护─科学试验─建档为主要的内容的工程管理体系。 (1)引种试验,慎重选用适合当地气候土壤条件的大果沙棘品种,同时要积极开展对现有资源的利用途径,通过嫁接改造、施用肥料、灌溉等一系列措施的试验,为增加产量、提高质量进行探索。 (2)在1000亩示范基地的建设中,搞好记载、分析,为10万亩基地建设提供资料、搞好技术支撑。 (3)根据自育、自用的原则,搞好育苗基地建设,通过日光节能温室快速育苗,组织培养等先进技术,保证基地建设对苗木的需求,做到造林用苗良种化,种苗生产基地化,种苗质量标准化。 (4)林业科技人员要在10万亩沙棘基地建设中进行技术承包,通过举办培训班等形式把技术传授给农牧民群众,使知识资源变成经济资源。 (5)林业勘察设计队伍要搞好年度作业设计,对造林季节、整地方法,苗木来源、株行距、配置方法、栽植穴规格、栽植方法、苗木来源及规格等进行详细的设计,同时,对抚育措施,管护措施等有关技术内容也要进行详细的设计,使设计真正起到指导生产的作用。 5.3 信息管理 项目建设单位要建立示范基地和10万亩栽培基地信息管理系统,采集和汇总包括工程规划、设计、上级批复文件、计划、财务等有关的调查、施工、进度、资金投入、效益等示范基地建设相关信息,同时作好科技信息收集、整理和档案管理工作。对技术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强化管理知识,提高管理水平,掌握专业管理技能。 5.4 技术档案管理 沙棘种植基地技术档案是科学档案的一种,是基地管理的内容之一。种植基地档案记载的内容有:示范基地所在地的自然、社会等基本情况, 建立完善的档案制度。土地利用情况,包括宜林荒山荒地面积和退耕地面积、土质、对土地的合理利用等;示范基地造林树种成活率、幼树生长情况、病虫害发生情况等。对这些资料要及时分析、总结。所有材料要作为技术档案归档保存。 6 .效益分析 6.1 生态效益 优质大果沙棘具有野生沙棘抗寒、抗早、耐盐碱、耐瘠薄的特性,造林成活率高,栽培容易,垂直分布可达海拔4000m,生长期可耐45—60℃的高温,休眠期可耐40℃的低温,在年降水量400mm左右的地区可正常开花结果,适应的土壤PH值为6.5—8.5,能在含盐量6. 4—6. 6%的土壤中生长,根系发达,萌蘖能力强,成年沙棘根系深可达2m以上,每年能萌生10—50株根蘖苗.可减少8 0%以上的径流,表土水蚀和风蚀可减少75%以上。 所以沙棘是干旱、严寒地区,生态建设的先锋树种,是防风固沙、保持水上、护岸固堤、改良土壤、美化环境的最佳树种. 6 .1.1涵养水源的效益 据有关资料,一亩沙棘林地比无林地多涵养水源10吨,按修建小型蓄水池投资每立方米库容10元计,10万亩沙棘林涵养水源的间接效益每年可达100万元。 6 .1.2水土保持效益 每亩灌木林地每年可减少土壤流失1吨,按水保工程造价每拦截1吨土壤的工程造价8元计,10万亩沙棘林的水保间接效益每年可达80万元;另外,以每吨土壤N、P、K含量3㎏、每㎏2元计,10万亩沙棘林可减少N、P、K损失60万元。 6 .1.3固氮效益 每亩沙棘林每年固氮相当于25㎏尿素,价值25元,10万亩沙棘林的固氮价值可达250万元。 6.2 经济效益 沙棘的枝、叶、果实中,含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营养丰富,是食品、药品、保健品、化妆品和饲料的好原料。沙棘果实中所含的生物活性物质达200余种多,是生态效益与经济开发相结合的最佳树种。间伐、平茬的枝干还是良好的薪柴。 6 .2.1沙棘果效益 按盛果期每亩产果250㎏、每㎏鲜果售价1元计,10万亩沙棘林的果实产值可达2500万元。 6 .2.2深加工效益 以深加工1500万㎏、加工增值80%计,其加工产值可达1200万元。 6 .2.3薪柴效益 以每年每亩抚育出柴50㎏、每㎏售价0.1元计,10万亩沙棘林的薪柴价值可达50万元。 6 .3社会效益 一是可以解决2000—3000名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二是可以解决200名林场下岗人员和一次性安置人员再就业;三是能够带动民族地区的工业发展。 此文写于2002年,曾在省级学术会议上发表。
2538 次阅读|0 个评论
论甘南林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ghzcljz 2018-9-27 14:11
论甘南林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李俊臻 甘南州农林局(甘肃合作 747000 ) 甘南州位于甘肃省西南部,森林面积达 1100 多万亩。浩瀚的森林,犹如一块块耀眼的翡翠碧玉,镶嵌在白龙江、洮河、大夏河流域的幽谷山巅。甘南森林不仅是阻挡北沙南侵的天然屏障,又是涵养长江、黄河水源的天然水库,对甘南人民来说更是调节气候、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保证。 新中国成立后,甘南林区进入了大规模开发利用阶段。森林资源的开发,大力支援了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在促进林区经济繁荣、社会进步和各项事业的发展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由于 40 多年的过量采伐,甘南林区的森林资源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不仅林线后移 30 多公里,而且林分质量下降,可利用资源急剧减少,从而导致了严重的生态恶果:诸如气候渐趋恶化、雨量减少、江河含沙量增加、泥石流增多、水土流失严重、山体滑坡、水患增加、旱象严重、河水干涸。 如此严重的的生态问题,还没有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特别是近年来由于受木材高额经济利润的诱惑,一些靠破坏森林致富的暴发户仍在变本加利的盗伐盗运木材,使一些毁林“热点”地区乱砍滥伐森林的歪风时起时伏,屡禁不止。由于无节制的索取和极少的给予,我们的生态环境日趋恶化。 除了盗伐盗运外,森林资源急剧减少的原因还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没有实行限额采伐以前,是国家、集体、个人三把斧子无休止的采伐。实行限额采伐以后,林业企业以各种形式和名目向上争取指标,造成森林资源的过量消耗;第二,我们的一些干部、群众没有充分认识到森林在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改良土壤、减少污染、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多种生态功能,没有把改善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和当作一项重要的工作去做;第三,我们的一些领导存在短期行为,分不清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一味地强调经济困难,有的地方甚至把护林刹风当作创收的来源。 鉴于森林资源大幅度锐减,生态环境严重恶化的现象,去年,江总书记和李鹏、朱傛基等中央领导都对林业工作作出了重要指示,要求我们“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西北地区”,为我国大西北未来的生态环境建设描绘了一幅宏伟的蓝图,与此同时,国家还启动了长江、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林业重点治理工程和天然林保护工程。朱傛基同志 1997 年 12 月 24 日在“传达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及当前经济形势的报告”中还严肃地指出“长江中上游的树也砍得差不多了,这样砍下去,三峡、小浪底水库就不是蓄水库将成了蓄沙库,修了还有什么用!树砍了,雨不下了,土地慢慢就沙化了……” 为了早日实现甘南林区生态的良性循环,当前应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提高生态意识,增强保护观念。森林固然是我州主要的资源优势,但只利用,不培植、不保护不行。因此要进一步加强保护和管理工作,在培育和保护的前提下进行有限的合理利用,以确保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当前必须在全体人民中广泛宣传保护森林就是保护我们自己生存环境的科学道理,努力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生态意识,同时要建立健全必要的乡规民约,充分发挥乡规民约在护林中的作用。把森林资源的消长变化作为考核领导政绩的重要内容,年年加以考核和评比,抓典型,树先进。让林区早日重新恢复绿色的世界,使林区人民得到绿色的效益。   二、强化管理措施,确保资源增长。首先应尽快递减森林采伐限额,并对各县和省属林业企业执行森林采伐限额的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坚决杜绝在林区进行以限额外“特批”指标材的现象,维护森林采伐限额的严肃性;同时应建立征占用林地总量控制制度,严肃查处非法侵占林地的行为;还要把全民植树造林,变为成片成片的造林工程,抓好规划、实施和长远的管护。   三、搞好野生动物保护,使大自然充满生机。通过增设自然保护区,划定禁猎区、禁猎期和禁猎动物种类,改善野生动物繁衍和栖息的生态条件。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特别应重点保护好我州境内栖息的珍奇国宝大熊猫、金丝猴以及猕猴、梅花鹿、白唇鹿、雪鸡、红腹锦鸡、黑颈鹤等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使大自然林茂草旺、鸟兽欢歌、生态平衡、充满生机。 四、加强林政管理,作到依法治林。首先,要严防假票、空票、抽票、无证等非法运输木材的现象。今后,凡是涉及票证的案件都要一查到底,严肃查处,不论涉及到哪里,涉及到谁,都要严格按党纪国法严肃处理。彻底杜绝因票证管理不严而造成的乱砍滥伐等混乱现象;其次,要加强对木材检查站的管理。要通过理论学习进一步提高木材检查站执法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搞好廉洁自律、文明执法、秉公办事。对林政执法队伍中极个别腐化堕落、里勾外连、贪脏枉法的行为,要严肃处理,确保林政执法队伍的纯洁;第三,应充分发挥各护林防火点护林的重要作用。各县和省属企业应进一步充实护林队伍,明确他们的职能职责,明确奖罚制度,增加必要的护林经费,从而管好自己的施业区,今后一旦发现非法盗运木材或失火现象,要追根溯源,追究护林防火人员的责任,做到奖罚分明,打击歪风邪气,伸张正义;第四,应加大林政稽查工作力度。稽查重点应放在林区源头,要从源头、沟系抓起,清理源头,内查外堵;州林政稽查队应把稽查的重点放在对木材检查站执法工作的监督检查上,采取突然抽查的方式对各检查站的执法情况进行稽查,对私放“黑料”和超方运输处罚明显偏轻的有关人员进行严肃查处。 五、加大执法监督力度,提高执法权威。林业公安和林政执法队伍是保护森林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维护林区社会治安秩序、保障林业改革和建设顺利进行的一支不可替代的重要执法力量,是实现依法治林的重要保障。为此,今后我们要进一步加强林业公安和林政执法队伍的力量和作用,要坚持从严治警,提高执法队伍的政治、业务素质,努力把林业公安队伍建成一支忠实可靠、训练有素、精通业务、纪律严明、作风过硬、反应敏捷、秉公执法的队伍。要以《森林法》、《行政处罚法》、《国家赔偿法》、《行政诉讼法》、《行政复议条例》等法规为依据,进一步规范我们的林业行政执法工作。林政执法人员要一律凭证上岗,亮证执法,秉公办事,依法行政,提高执法权威。要接受地方党政部门的监督,接受各级政法部门的监督,接受当地企业和用户的监督,接受当地群众的监督。 总之,我们应放眼未来,使甘南林区的经济型林业尽快转轨到生态型林业上来,以确保甘南林区的生态环境向好的方向发展,让我们的后代永远繁衍生息在充满生机的绿色世界。 注: 1998 年 5 月 7 日、 9 日发表一于《甘南报》   
526 次阅读|0 个评论
说了多余的话
热度 13 zywsict 2018-9-27 09:28
昨晚第一次给 2018 级大一新生上了《高等代数》课,本来不想说一些无关紧要的引导式的话,但可能是出于职业习惯,且抱着“不说白不说,说了也白说”的心态,还是忍不住说了多余的话。 祝贺你们在高考的洪流与激烈竞争中挤进 XX 大学。从你们进入 XX 大学的那一刻开始,无论你们是出于何种原因来到这里,你们的过去都已经清零,现在都处于同一起跑线。可能你们高中老师和你们说过:大学是天堂,想做什么就可以做什么,无拘无束,自由自在。但我可以明确地告诉你们,高中老师说的话,只对了一半。大学确实可以自由探索,可以放飞自己,但这一切都是有限度的。因为无数的事实证明,有的人在大学堕落了、沉沦了、失控了,以至于科科挂彩,最后不能按时毕业,甚至被退学。当然也有不少同学在大学生活中扩展自己的视野,提高自己能力,丰富自己的学识,在他们最美妙的人生时光中,写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你的大学生活完全掌握在你自己的手中,你完全可以选择自己想要的大学生活。但要提醒你们的是:你们已经成年或者即将成年,需要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无论你选择怎样的路,你都得为自己负责。 作为你们的老师,我觉得还是有必要给你们提一些建议,以供你们参考。 你们应该像古人吾日三省吾身一样,得时时问自己你来大学的目的是什么?当然每个人的目的可能不一样,可能有的人会说毕业之后找个好工作;而有的人会说来大学就是为了玩游戏,谈恋爱;还有人可能会说是来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等等。不管你们的目的怎样,但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你们现在还是学生,学习才是你们的第一要务,因为不学习拿不到学分,连最起码的毕业都成问题。在明确自己的目的之后,你还需要时刻提醒自己如何去实现自己的目的?要知道光有理想是不够,还需要强有力的执行力,才能实现理想。 你们除了得时刻思考这两个问题之外,还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做出转变。 第一,学习方式从被动到主动转变。大学不像高中,老师能够时刻催促你学习,可能你不来上课,老师也不知道。而且大学课堂与高中相比,课上所讲的内容繁多,如果你不主动学习,主动思考,很可能会适应不了这个节奏。掌握好课堂的知识那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它仅仅能够帮助你通过考试而已。试想,作为软件工程专业的学生,如果仅仅是学习几门语言的理论课,而不去自己主动动手做一些实践类的项目,那你的动手能力就可想而知了。一言以蔽之,大学的学习必须靠自己主动,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提问,主动实践。 第二,生活方式从被动到主动转变。可能你们在高中阶段的生活有家长以及老师的安排,你们只要认真按照他们的要求做即可。但在大学一切都变了,你得学会合理的安排自己的生活,合理地规划自己的时间。大学的生活是极其自由的,如果不合理安排,养成良好的自控力的话,也许你可能经常熬夜打游戏、追剧;这样做不仅浪费时间,而且还会伤害身体。大学的活动繁多,如果你不合理的安排好自己的时间,可能会顾此失彼,搞得身心俱疲,最后的结果可能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第三,思维方式从盲从转变为独立思考。无论对老师,还是对社会事件都不要盲从,不要人云亦云,随主流;而要学会独立思考,要有自己的判断,甚至要有独立的见解。独立思考这个能力是最重要的,但也是很难培养的。需要不断地积累知识,不断地汲取营养,不断地去质疑,不断地去尝试,不断地去探索。它只能在日积月累中逐渐形成的,而不是一蹴而就的。如果你在大学中学会了独立思考,那恭喜你,你掌握了一项很重要的技能。 以上这些经验,希望对你们有帮助,希望在这一学期里,我们能够愉快地相处,同时也希望你们都不要挂科,尽管这是梦想,但万一见鬼了呢? 更多精彩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文忆天下”或搜索ZYWHQU
个人分类: 精选|9280 次阅读|30 个评论
进一步搞好尕海湿地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建议
ghzcljz 2018-9-26 10:59
《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8 野生动物、湿地与自然保护区论文集》 2009年 进一步搞好尕海湿地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建议 袁峰晓 李俊臻 【摘要】: 本文介绍了通过采取筑坝引水、围栏育草、休牧禁牧、草场改良等一系列保护和恢复措施后,尕海湿地面积扩大、野生动物增加的可喜局面,就进一步搞好尕海湿地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议。 【作者单位】: 甘肃尕海则岔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分类号】: X37 阅读全文请点击 https://wenku.baidu.com/view/c58b756f192e45361066f5ff.html 或者 http://www.bbcyw.com/p-5111024.html?sehwxw=axfy73
1352 次阅读|0 个评论
关于加强甘南尕海湿地资源保护工作的几点建议
ghzcljz 2018-9-25 21:30
\0 \0 \0 \0
1242 次阅读|0 个评论
沉 思
ghzcljz 2018-9-20 10:01
\0 \0沉 思 多少亲人因病逝, 音容宛在泪沾衣, 既然你是有心人, 不学医术待何时?! 李琳 1984 年 12 月 7 日 夜
1101 次阅读|0 个评论
写给二班小鲜肉的一封信
热度 8 zywsict 2018-9-8 09:15
大家好,很高兴能成为你们的班主任。请允许我调皮的叫你们一声小鲜肉。因为在我这个老腊肉的眼里,你们是那么朝气,那么青春同时又那么的阳光。你们的美好人生才刚刚开始,你们的未来可以有无限种可能。所以想对你们说声:年轻真好!同时也希望你们好好把握青春,去创造属于你们自己的青春奇迹。 大家来自五湖四海,今天能够同聚一堂,不得不说这是一种缘分!虽然可能有个别同学是不情愿被动地来到此地,但不管过去的你如何优秀抑或过得并不怎么如人意,既然都已经来到这了。送大家一句话:把过去的一切归零,现在一切从头开始,既来之则安之! 如果你对现在的一切都不满意,那么你就去改变你无法接受的。当你无力改变时,那么你只能去接受你无法改变的。在此,我不想以班主任的角色,而是以一个比你们年长的过来人,给大家提几点要求或者说是建议吧! 很多人认为高考结束,就意味着苦逼的学习生涯的终止,但我想说,大学才是你人生真正的开端!在这里你除了学习,还要学会处理人际关系,学会独立生活,独立思考,独自面对和处理各种突发事件! 以下是我给大家的几点建议: 第一,任何时候都不要放弃学习! 作为一名大学生,你可以有很多自己的兴趣爱好,有很多自己的想法,你想要拓展人脉,你想要参加各种社团活动,锻炼自己各方面的能力!ok,这些,你都可以有。但是有一个前提,你必须时刻谨记:你现在的角色是一名学生,你的任务首先应该是学习! 我不反对大家全方位多渠道的拓展自己的能力和兴趣,但必须在保证完成学业的前提下!我不要求你对专业知识掌握多么牢固,但你总得保证顺利毕业吧!至少不要科科挂红灯吧?? 巴菲特老爷子就曾经说过:我所认识的智者,没有一个是不热爱学习的!我希望,大家业余时间尽可能多的涉猎课外书籍,丰富和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你要相信,你所走的每一步路,都不会白走的。你所读的书可能一个星期,一个月,甚至是一年,你看起来和别人没什么区别,但是三年,五年,甚至十年积累下来,你和别人之间,就会有一条无法跨越的鸿沟!这就是你远远优于别人的地方!你的气质里含有你所读过的书! 第二,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养成锻炼的习惯! 可能大家都觉得年轻就是资本,有大把可以挥霍的青春。这一点我不否认!但在这里我还是要提醒大家,不要太任性,太肆意挥霍透支你的身体。有句话说的好:欠的总是要还的!如果你现在随意糟蹋自己的大好青春,透支自己的身体,可能在短期内,你毫无觉察也看不到其中的利害,但时间久了,你的身体便会说话,等到身体发出了抗议,很多时候就已经是无法挽回了! 所以,大家千万不要熬夜伤身(尤其是男生打游戏,或是女生熬夜追剧)能到食堂吃饭就不要叫外卖,能自己动手的,就不要劳烦他人,能有机会锻炼的时候,就不要偷懒! 第三,树立安全防范意识。 在座的各位几乎都是从小娇生惯养,你们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是他们的心头肉。相信很多同学都是第一次离开家人,到远方独自生活的。你们都还很天真,很单纯,缺乏社会经验。但是社会,不会因为你们的无辜就放开他们的爪牙!相反,社会的很多不法之徒恰恰把你们锁定为他们的目标。网络诈骗相信大家都听过不少,但是没有人想过这样悲剧会发生在自己身上。但是很多时候往往不经意间,你们就会中了不法分子的圈套。所以,在此提醒大家:但凡涉及到金钱的不明交易,一定要慎之又慎。 如果不能自己做决定的,多和同学或父母交流!任何时候记住这两条原则:其一.不要贪小便宜,天上不会无缘无故的掉下馅饼,就算是掉下馅饼,凭什么就砸向你啊?其二,只要自己行的正,坐得直,任何人都不能耐你何~还有,在你不熟悉的环境下,尽量不要单独行动。如果实在不得不独自出行,也一定告知你的舍友或者是和父母通个气。另外,你们现在正处于青春荷尔蒙发育期,我不反对你们大学谈恋爱,但是一定记住:男生,不要让你喜欢的女孩子受到伤害。女生你记住:一定要学会保护自己! 第四,学会独立自主的思考。 高中的时候,每天有各科任老师在你们身后挥鞭督促,有你们的父母在耳旁苦口婆心,有长辈成天的嘘寒问暖。而现在到了大学,一切都变了,你们要学会适应!没有人会告诉你今天你要完成什么任务,也不会有人去检验你的劳作成果,更不会有人督促你早起晚睡,按时吃饭……在这里,你很自由,你有绝对的自主安排的时间。所以,如果你的思维还停留在高中,等人安排任务,那你就会过得很被动,也会过得很狼狈! 所以,你要学会自力更生,独立自主。你要慢慢学着去安排自己的业余生活。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是大学里很重要的两个能力!作为成年人的大学生,你要有成年人的思考模式,不要人云亦云,凡事要有自己的自主批判性的思考。你们不仅在学习上要独立,在生活上也要学会独立!你们要让自己在四年后踏入社会前,让自己变得羽翼丰满!现在年轻就是你们的资本,不要怕犯错,大胆去尝试,因为现在你们的试错成本还很低!你现在跨出的每一个艰难的步履,日后,都将是你走得更远,更久! 好了,唠叨了这么多,总之一句话,希望你们在大学四年里能够平安,健康,快乐,充实地顺利度过。 更多精彩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文忆天下”或搜索ZYWHQU
个人分类: 精选|13051 次阅读|22 个评论
硕士生入学之前做些什么?
热度 1 Mech 2018-7-8 11:01
目前硕士生入学的推免和审核方式,使得有些优秀本科生在大三结束或者大四开始不久就确定了研究生阶段的学校甚至导师。这些学生在研究生入学前该做些什么?我个人有如下建议,供他们参考。 1 学好专业相关课程,包括选修课程。 高年级课程是教学计划不可或缺的部分。不仅涉及较为专门的新知识,同时也是先修的基础性课程的综合应用。通过课程学习,发现基础知识的欠缺,及时复习。 2 做好毕业论文 本科毕业论文,是科研工作的模拟和预演,是职业性研究的起步。不论本科论文选题是否与硕士专业一致,都是基本的科研工作训练。通过毕业论文,熟悉研究的全过程,选题、调研、研究、结果的表达与呈现等。 3 自学研究生阶段的专业核心课程 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自学专业核心课程,便于研究生阶段早进入课题。例如,我希望自己的研究生钻研非线性振动,可以学习刘延柱教授的《非线性振动》。不仅要看书,而且要做部分习题,至少重新独立做例题,检验学习效果。 4 熟悉常用软件 各个专业甚至方向对软件的要求不同。我自己从事的专业,主要需要符号推导软件如 Mathematica 和数值计算软件语言如 Matlab 或 VC 等,还需要有限元软件。要动手算题。符号推导和数值计算软件的掌握可以结合《非线性振动》的学习,把书中的推导或算例软件实现。 5 阅读专业或职业相关的非专业资料 专业研究人员,除了专业知识外,还需要所谓“支援意识 (subsidary awareness) ”,获得某种“专业成熟性”。可以阅读些美国大学低年级课程的英文书籍,例如振动基础知识方面可以读 Engineering Vibration by DJ Inman ,更基础的动力学可以阅读 Engineering Mechanics: Dynamics by A Pytel J Kiusalaas 。除了复习熟悉的科学知识外,要注意英语表达。也可以阅读一本论文写作书籍,例如 Scientific Writing: A Reader and Writer’s Guide ;以及综合性的如何当好研究生的指导性书籍,例如 The Unwritten Rules of PhD Research 。这些书都能找到 PDF 版本。还可以结合个人兴趣,阅读些力学史或者力学家传记。 6 培养假期工作的习惯 原则上,研究生与教师一样,并不像本科生有很长的假期,虽然我们课题组不会额外要求研究生假期仍在学校。但作为研究生个人,应该在假期休闲同时仍有一定合理的工作时间。假期的工作包括学习和阅读等,能出于兴趣最好,不能就需要进取心和责任感。 如果上述建议让读到的学生觉得亚历山大,我很抱歉。毕竟这只是对有志于学的优秀学生的建议,绝非是对所有学生的要求。
个人分类: 教学行思|9294 次阅读|2 个评论
关于建立我国图书馆网的建议
kongxiangrui 2018-4-6 11:42
关于建立我国图书馆网的建议 1.政府应明确图书馆的信息服务职能,满足读者的知识信息需求。 2.坚持图书馆的公益性,秉持平等开放的服务理念,。 3.政府建立图书馆网,合理配置国家社会资源,充分发挥各图书馆的作用,扩大图书馆的社会影响力,提高图书馆人的社会地位。 4.根据图书馆的信息服务职能,图书馆事业应定性为信息事业。 5.国家应从立法,行政方面建设图书馆网。 6.国家应完善图书馆法律体系。以图书馆法为基本法,下含公共图书馆法,民办图书馆法,高校图书馆法,图书馆馆员法。 7.政府应成立信息部,管理信息事业和信息产业。 8.将国家图书馆和各级公共图书馆改造成政府机构,隶属信息部,管理图书馆事业和图书馆网。同时承担公共图书馆的服务职能 9.暂设中国图书馆事业管理局(以下简称中图局)集中领导统一管理我国的图书馆事业。做好图书馆网的顶层设计,统揽全局。坚持对各图书馆的直接领导,坚持对图书馆人财物的统一管理。统一调度各图书馆馆藏,建立图书馆网。 10.待图书馆网良性运作时,可将中图局撤销,图书馆事业管理移交信息部,图书馆网管理由国家图书馆和中国图书馆学会负责。 11.政府应加强对图书馆学教育和图书馆的联系。 12.中图局和中国图书馆学会加强对图书馆学教育和图书馆学研究的指导。 13.资助扶持社会力量举办的图书馆学教育,探索图书馆学专业分类培养的途径。 14.做好图书情报硕博士与职业资格考试的衔接工作。 15.控制图书馆学专业学位论文质量,提高图书馆人才培养质量。 16.图书馆学教育机构应将学习图书馆职业道德贯穿教学的全过程。 17.图书馆学专业学生一律免缴学费,住宿费,补助生活费,每生每年6000元。 18.建立图书馆职业资格考试制度。 19.中图局统一任命图书馆工作人员。 20.开展图书馆学继续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 21.建立图书馆学校和图书馆学图书馆,完善e线图情,资助图书馆学著作出版。 22.不将发表论文作为毕业和评职称的硬性要求。 23.版权局并入中图局。 24.国家图书馆和中国版本图书馆合并。 25.完善呈缴本制度,建立国家总书库和国家数字中心。 26.图书馆尊重知识产权。 27.加强对商业数据库的管理。 29.形成以图书馆工作为中心,图书馆事业为指导,图书馆学研究和教育为支撑的图书馆事业管理体制。 30在不改变图书馆隶属关系的前提下,加强图书馆之间的横向联系。 31.建立以公共图书馆为总馆,其它图书馆为分馆的总分馆制。合理布局图书馆,形成图书馆网。 32.扶持民办图书馆和专业图书馆。 33.发展基层图书馆和中小学图书馆。 34.开放高校图书馆和科研院所图书馆。 35.宣传图书馆的作用。 36.普及图书馆学的知识。 让更多的人了解图书馆,让图书馆走进千家万户!
个人分类: 图书馆网|1664 次阅读|0 个评论
对一份人大代表建议的答复
nyj 2018-4-3 23:18
每年区里开完“两会”后都会收到政府督查室转来的有关区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并要求限时答复。今年收到转来的区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各一件,其中人大代表建议见下图。 从所提建议的水平可以看出代表个人的水平。有些人听信网上一鳞半爪的吹嘘,听风就是雨,也不管实际情况,就提些不切实际的建议,反映不出选民的心声,这样的建议还不如不提。以下是我撰写的答复。 ×××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物理农业政策性扶持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物理农业作为近十多年新发展形成的一种概念农业,是物理技术和农业生产的有机结合,是利用具有生物效应的物理因子来调控农作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及其生长环境,改善农作物生长发育条件和环境条件,减少农业投入品使用,达到农产品优质、高产的目的。 农作物作为复杂的生物体,其生长、发育、繁殖既受本身遗传因素控制,同时也受外部环境物理、化学条件影响,更是建立在物质与能量交换基础之上的。农作物与外部环境是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任何一种条件、技术都不能孤立地单独发挥作用,农作物产量是各种内外条件综合影响的体现。 近几十年来,随着化肥、农药、植物生长调节剂、农膜等化学投入品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农作物产量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但随着化学投入品的不断增加,投入产出比却不断下降,生态环境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于是人们尝试寻找对环境更友好的农业生产新技术,包括物理农业在内的一些新技术开始崭露头角。 由于物理农业范围比较宽泛,作为基层政府很难出台政策对其扶持。将来上级政府部门制定出台扶持物理农业的政策后,我们一定会结合我区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个人分类: 管窥工作|2750 次阅读|0 个评论
增加 SI prefixes 的建议 (Suggestion)”再回首
热度 2 zlyang 2018-4-3 11:39
汉语是联合国官方正式使用的 6种同等有效语言之一。请不要歧视汉语! Chinese is one of the six equally effective official languages of the United Nations. Not to discriminate against Chinese, please! 增加 SI prefixes 的建议 (Suggestion to add the SI prefixes)”再回首 2012年春节期间,意外发现国际单位制SI里的前缀很快就不够用了。 You are here: measurement units SI prefixes Decimal multiples and submultiples of SI units can be written using the SI prefixes listed in the table below: https://www.bipm.org/en/measurement-units/prefixes.html 于是心血来潮,做了下表的建议: 转眼6年过去了。怀旧一下吧! (1)增加 SI prefixes 的建议 (Suggestion to add the SI prefixes) 已有 10169 次阅读 2012-4-19 09:47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关键词:增加,SI,prefixes,建议,词头,前缀,new,definition| 建议, 增加, 词头, prefixes, 前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561082.html (2)群组?数学物理科学区?物理综合?增加SI prefixes的建议 增加SI prefixes的建议,zlyang,发表于 2012-4-19 09:33:29,本帖最后由 zlyang 于 2012-4-19 10:02 编辑 http://bbs.sciencenet.cn/thread-551300-1-1.html (3)增加 SI prefixes 的建议 国家科技成果网,杨正瓴的个人空间 http://www.tech110.net/?11851 (Suggestion to add the SI prefixes) 已有 7024 次阅读2012-4-19 09:39 |系统分类:科学探索 http://www.tech110.net/home.php?mod=spaceuid=11851do=blogid=64076 \0 \0 感谢并祝福科学网! 感谢并祝福国科网! 感谢您的指教! 感谢您指正以上任何错误! 感谢您提供权威的资料! 2012-04-19 科学网—增加 SI prefixes 的建议 ( Suggestion to add the SI prefixes ) -.pdf 2012-04-19 科学网—增加 SI prefixes 的建议 - 物理综合.pdf 2012-04-19 增加 SI prefixes 的建议 ( Suggestion to add the SI prefixes) - 杨正瓴.pdf
3545 次阅读|8 个评论
给科学网的一点个人建议
热度 3 jiangjiping 2018-2-11 20:05
给科学网的一点个人建议 蒋继平 2018年2月11日 尊敬的科学网领导和编辑们:你们好! 自从2008年在科学网注册以来, 我一直是科学网的一位忠诚访客。一开始三年, 我主要在科学网论坛发表文章, 后来在2011年2月1日在科学网注册个人博客, 到今天个人在科学网开博已经7年多一点, 已经发表了1500多篇博客, 也有好友1500多位。这些数据与一些科学网的优秀博主相比, 仍然有很大的差距。 当然, 我来科学网发表博客不是为了跟人比击点量的, 更不是为了什么排名, 而是展示我的人生价值观和分享我的人生经历和故事。 说实话, 我对科学网的关注比其它任何网站都重视, 也就是说, 我花在科学网的时间和精力比花在其它任何一个网站的都多, 连美国的CNN也要排在后面。 这足以说明科学网办得不错, 很有特色。 不过, 最近以来, 我觉得科学网的人气不足。 当然, 这个人气问题很可能有其它原因, 尤其是微信的广泛应用很可能会影响到来科学网的访客数量。 说了这么多, 绕了一个大圈子,言归正传,我觉得科学网虽然办得很好, 但是, 是不是还可以办得更好一点呢? 也就是说, 还有改进的余地吗? 我个人认为是有可能的, 至少我们可以试一下看看结果如何。 我发现科学网现在采用的置顶, 精选和热门博客经常出现重复放置的现象。 具体地来说, 就是同一篇博文一旦被置顶, 然后过了一段时间, 它将出现在精选部分, 再后来又被放到热门博客板块。 这样一来, 同一篇文章在科学网的最显眼的三个板块占了很长的时间。 这样的布局很可能引起大家的审美疲劳,而且即使不是因为审美疲劳, 也不会有人在置顶板块读了这篇文章, 又到精选板块和热门板块继续读同样的文章, 会有这样的读者吗? 所以, 很明显, 这样的设计布局对最有效地利用好科学网有限的精选版面资源是一个很大的浪费。而据我的观察分析, 科学网的人气主要考精选博文来提升。 鉴于这样的个人认知, 我建议科学网在博客的首页设计上做一些调整: 同一篇博文只能在一个板块出现一次, 不用在其它板块再次出现。 将精选博文的时间限定在12小时,一旦超过12小时, 就将其从精选板块拿走。 尽量让更多的博主, 尤其是新来的博主的博文出现在精选板块, 让他们产生一种被重视的感受, 因而, 可以提升他们对科学网的热情和关注。 精选博文的主要指标应该是精而好的文章, 这包括政治正确,思想丰富,具有知识性,故事情节真实生动, 文笔流畅,等等具有正能量的内容。属于广告之类的博文尽量不让其出现在精选板块, 人们心理上最讨厌广告。 要是我的建议不适应中国国情, 那么就算我吃了饭没事干瞎烦心。 要是可以参考的话, 就算是我提前送给你们的一件新年贺礼吧。
个人分类: 个人建议|3488 次阅读|7 个评论
基金助我静心科研(续)
热度 6 qsqhopeiggcas 2017-12-12 11:21
昨天,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我的大学母校)董教授告知我们,他们和我们联合申请的 2017 年度“ NSFC - 河南联合基金”重点项目“ 豫西锁固型滑坡演化机理及其动态追踪预警方法 ”获批啦。这是我们自 2009 年开始研究 “ 锁固段脆性破裂与失稳机理” 以来申请到的第 4 个基金项目。 在基金项目的连续资助下,锁固段脆性破裂理论的发展已渡过了艰难的初创岁月,从最初多数人的激烈反对到目前多数人的热情支持,历经坎坷历程现已趋于完善。大家晓得,做科研,除了有新想法,还得有经费支撑,人可不是活在“真空”中。在 2009 年前,那时我真算得上“土豪”,每年拿到的横向项目能达到数百万元,开基坑、边坡工程项目评审会拿到的专家费也不是少数。然而,自从一头扎到“锁固段”中,被“锁固段”的各种有趣力学行为“锁住”了,自此一发不可收拾。后来,横向项目基本不做啦,各种评审一概拒绝,各种会议能推的就推掉,有了“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春夏与秋冬”的感觉。 有了基金的支持,科研经费基本够用,继续静心做科研没有后顾之忧。 在 2015 年,写过一篇博文《基金助我静心科研》(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75926-914209.html ),看到这篇文章后,不少“青椒”与我联系,说有启发,希望多写点这方面的博文,我所的同事看到后也给予我精神上的鼓励。 若基金申请经验能对别人有所帮助,何乐而不为呢?关于如何写好基金申请,好多科学网博主提出了很好的建议,皆可借鉴。我仍然认为,写好立项依据与凝练出非空泛的科学问题,是基金申请的关键。 下面晒晒我们 2015 年面上基金项目 《 多层嵌套锁固段自相似破裂机制与失稳物理预测研究 》 中的立项依据部分,可供打算申请基金的青年朋友们参考。 先写个导读,以便于大家能厘清立项依据写作的脉络。 导读: 在岩石破裂过程研究中,我们发现了一种不同寻常的现象。简言之,在浅源强震孕育过程中,锁固段被加载至膨胀点时, Benioff 应变开始出现加速现象,但加速持续一段时间后,大部分震例普遍出现不同寻常的现象——应变速率急剧降低。这与室内岩样剪切蠕变试验揭示的破坏特征完全不同,也与锁固型滑坡监测位移曲线反映的锁固段破裂加速至宏观破裂阶段的变形特征不同。 进一步的分析认为,只有多层嵌套锁固段概念可以合理解释自膨胀点蠕滑加速开始、向峰值强度点演化过程中出现的整体急剧减速和局部加速现象。本项目拟采用理论分析、力学试验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技术路线,阐明岩石破裂膨胀点与峰值强度点的表面能关系,揭示主锁固段加速蠕变开始后次级锁固段的破裂模式,并提出其破坏准则。在此基础上,构建多层嵌套锁固段自相似破裂的失稳预测模型,为提升地质灾害失稳时间的预测精度提供基础依据。 项目的立项依据: 岩石作为地球浅表层的主要介质,其破坏失稳造成的各类地质灾害,如岩爆、崩塌、滑坡与强震等,常给人类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对地质灾害的准确预测,是防灾减灾的关键,也一直是学者们长期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尽管诸多学者 在地质灾害研究中已做出了巨大努力,但对世界上许多灾难性地质灾害屡屡预测失败的现实表明,脱离物理机制的经验或统计预测无能为力,解决途径是走物理预测之路。 诸多岩体失稳致灾的演化方式是蠕变破坏或近似蠕变破坏,即在长期缓慢的构造应力加载或环境因素作用下,岩体微裂隙丛集形成宏观破裂面的过程,强震孕育过程是典型实例。申请人及团队近 5 年的研究表明 ,掌握蠕变加速阶段的破裂规律,是实现岩体失稳物理预测的关键。目前用于描述蠕变加速阶段的模型,如粘弹塑性屈服面模型 、内蕴时模型 和细观力学模型 等,或存在原理上的缺陷,或表达复杂难以应用,都无法准确描述蠕变加速阶段的力学行为。 自 2009 年以来,申请人及团队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 斜坡失稳的广义临界位移准则与预测方法 ” ( 41030750 ),在地质灾害预测研究中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 ( 1 )在崩滑灾害预测研究方面,认识到滑面锁固段是锁固型斜坡稳定性的主控因素,发现锁固段被加载至膨胀点时开始出现位移加速现象,对诸多锁固型崩滑灾害实例分析表明,这是崩滑灾害发生前必须出现的唯一前兆;提出了多锁固段崩滑灾害临界位移指数律 ,对 Vaiont 滑坡、盐池河崩塌与新滩滑坡等诸多实例的回溯性分析,证实了其正确性。 ( 2 )在强震预测研究中,发现锁固段被加载至膨胀点时,震群事件开始发生,震群事件是强震发生前可识别的唯一前兆;提出了孕震断层多锁固段脆性破裂理论 ,对中国及邻区 、环太平洋地震带 历史大震孕育过程的回溯性预测效果良好,对中缅边境地震区 、昭通地震区 、汶川地震区 、海原地震区 、于田地震区 和普洱地震区 的前瞻性预测已得到实际验证。 在强震预测研究实践中,我们发现了一种不同寻常的现象。简言之,在浅源强震孕育过程中, 锁固段被加载至膨胀点时, Benioff 应变开始出现加速现象,但加速持续一段时间后,大部分震例普遍出现不同寻常的现象 —— 应变速率急剧降低。这与室内岩样剪切蠕变试验揭示的破坏特征完全不同,也与锁固型滑坡位移监测曲线反映的锁固段破裂加速至宏观破裂阶段的变形特征不同。 原理上,岩石被加载至膨胀点时,微破裂丛集,应变局部化开始,此时即使荷载保持恒定,蠕变也会急剧增长,非稳定破裂亦将不可抑制地发展下去,导致岩石在短期内发生宏观破坏(图 1 , A 1 B 1 段)。对锁固型滑坡位移监测曲线的分析亦表明,岩质锁固段膨胀变形开始后,位移将持续增长至锁固段发生宏观破坏(图 2 , A 2 B 2 段),通常不会出现减速现象。而浅源强震的孕育过程则不同,除个别震例(如 1966 年邢台地震)外,当锁固段被加载至膨胀点(图 3 , S c * )后,通常会出现应变急剧减速这一特殊现象(图 3 , A 3 B 3 段),直至锁固段岩体的损伤累积到临界阈值(图 3 , S f * (1) ),才发生宏观破裂。这一客观现象的存在致使主破裂发生时间大大迟滞,可达数年乃至数百年之久,极大地增加了预测时间窗口的不确定性。 将室内实验、崩滑灾害与浅源强震的环境因素进行比较,可看出浅源强震与前两者的区别在于其锁固段尺寸更大,且所承受的温度和围压更高。尺度、温度与应力水平对破裂速率有何影响呢?现分别予以讨论。 ① 岩质锁固段被加载至膨胀点后,其尺度与之前相比变化并不显著,难以解释破裂速率的急剧减缓。一般材料尺度越大,因包含更多缺陷其强度性质趋于劣化,破坏过程应更加迅速,不可能出现迟滞现象。 ② 试验研究 表明,在常温 ~600 ℃ 范围,其他因素不变时,温度越高岩石的粘滞系数越小,热破裂越剧烈,也不能解释蠕变速率的急剧减缓。 ③ Heap 等 和 Brantut 等 的试验结果表明,围压恒定时,差应力变化 10% ,蠕变率可变化 2.5 个量级,失稳时间随之成数十倍的跃变。由此推测,若此时出现构造应力减载,可迅速降低蠕变速率,有可能导致破坏延缓。但申请人近期的研究 表明,构造应力卸载只有在特定地震区每轮孕育周期主震事件发生后才出现,在锁固段被加载至膨胀点后构造应力仍处于缓慢增长状态,因此也不能从应力因素角度合理解释这种急剧减速现象。 图 1 砂岩在阶梯荷载下的蠕变曲线 图 2 Vaiont 滑坡位移监测曲线 (可看出在锁固段膨胀点至峰值强度点之间 ( A 2 B 2 段) ,位移出现持续加速现象。在峰值强度点后,坡体变形破坏进一步加剧,但由于锁固段还有残余强度,坡体仍不能整体下滑。当锁固段变形破坏至残余强度点时,可认为坡体开始整体下滑。) 图 3 普洱地震区 1964.1.31-1982.12.18 累积 Benioff 应变与时间关系 ( 1973/8/16 M S 6.3 级地震与 1979/3/15 M S 6.8 级地震,分别是锁固段在膨胀点与峰值强度点的标志性事件;横坐标对应的时间减去 3000 年为实际年份。) 因此,欲合理解释这一现象,应重新回到锁固段这一概念上来。锁固段是地质体滑动面或剪切带上应力集中、积累应变能的载体,往往尺度较大。例如,分布在活动断裂带上的锁固段尺寸可达数千米甚至数百千米,在这样大尺度的岩体中,应考虑其本身非均质性,即其内部也存在局部高强非均质体,可称之为次一级尺度的锁固段。在大尺度锁固段的变形破坏过程中,若存在次级锁固段,则其会阻挡已有裂纹的传播,这就容易解释急剧减速现象的出现。若这种理解正确,也能很好解释某地震区较大震群事件发生后,向临界状态演化过程中,发生的 preshock 或 foreshock 次级震群事件(减速后的局部加速,图 3 )。现在看来,只有这种多层嵌套锁固段概念可以合理地解释自膨胀点蠕滑加速开始、向峰值强度点演化过程中出现的整体急剧减速和局部加速现象。 针对地壳岩体局部非均质体的破裂过程研究,已有一些成果报道。岩土力学研究领域常用 Lajtai 剪切破坏准则 、 Jennings 抗剪强度准则 和 Einstein 结构面扩展模型 分析节理面岩桥的剪切贯通过程,但分析时岩桥与围岩的力学性质没有明显区别,其力学表达仍采用线弹性力学。在岩石细观断裂力学研究方面,谢和平 用分形理论修正了 Griffith 和 Irwin 的裂纹临界扩展应力准则,结合 Lung 的研究建立了沿晶断裂、穿晶断裂和沿穿耦合断裂的表面能模型,但其研究仅限于晶体层面,未考虑非均质体的尺度、强度影响与界面效应。在地震学领域,这类高强非均质体称之为包体、障碍体或凹凸体。 Das 等 提出了断层面上的障碍体模式,认为这种应力强度高于围岩的块体是断层破裂面的起始区域、阻力区域和集中区域,但未给出裂纹穿越或绕过这些区域的力学准则。 Brady 和 Rice 完善了软包体模型,从实验、理论角度论述了软包体在地震发生和前兆机制中的作用,但这一模式不能解释强震孕育过程和前兆的统一机制。 Dobrovolsky 等 以半无限介质中三维硬包体(球体或旋转椭球体)作为孕震体,导出了空间任意一点的位移、应变及其相应地电、地磁场的弹性解析解,对多种前兆异常机制作了一定解释,但不能解释加速蠕变或震群现象。梅世蓉 根据板内地震空区与前兆场的时空演化特征,提出了坚固体孕震模式,认为地壳中一定规模坚固体的存在是积累高应力的必要条件,也是导致裂纹由稳态扩展走向失稳或锁住断层的基本条件。该认识与申请人对断层中锁固段是积累高能量载体的认识一致,但未考虑坚固体内部次级非均质体的力学作用。许昭永等 和张智等 分别对包体与障碍体进行了一系列颇有价值的试验研究,包括高强非均质体的刚度、强度、数量、尺寸、分布方式和围岩接触性质以及裂纹系形态,但未从理论层面进行分析。刘庭金等 则用 RFPA 2D 软件对以上试验进行了数值模拟。 由热力学定律可知,物质破坏是能量驱动下的一种状态失稳现象。因此,从能量角度解读岩石的变形破坏规律,更能反映岩体失稳的本质特征。例如,对 Griffith 微裂纹模型可理解为,脆性材料的破坏起始于消耗能量最少的缺陷。这是对最小耗能原理的直观认识。热力学 对这一原理的叙述是,系统在某些约束条件下处于平衡态或稳定态时,其能量或耗能率为最小值。周筑宝 提出瞬时稳定态的概念,将这一原理的适用范围推广到了耗能全过程的任意时刻,并从这一角度给出了 Griffith 理论的证明。左建平等 依据这一原理,并结合谢和平等 对岩石变形过程中的能量耗散分析,导出了与塑性耗散能和温度耗散能有关的深部岩体失稳准则。 以上研究工作皆是非常有益的探索,对本项目研究有重要参考价值,但存在以下共同问题: (1) 未从最小耗能原理出发,给出较大尺度岩体中裂纹穿越或绕过局部非均质体的力学准则; (2) 研究重点非针对蠕变加速阶段; (3) 未考虑局部非均质体与围岩的界面效应; (4) 弹性理论适用于描述岩石稳定破裂阶段前的力学行为,不适用于描述岩石非稳定破裂阶段的非线性行为; (5) 未建立多层嵌套锁固段自相似破裂的失稳预测模型。 针对以上问题,申请人拟采用理论分析、力学实验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技术路线,开展系统研究。探讨并解决以上问题,有助于深化对地质体失稳预测问题复杂性的认识,对提高失稳预测时间精度有重要作用。本项目研究是对我们已有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其研究结果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 后记: 我们在上述基金项目的支持下,提出了“次级锁固段破裂的时间域与空间域自相似模式,用之可预测某些标志性预震,特别对地震危险性评估大有裨益。尽管后续的研究与当时写申请书时的想法有所不同,但次级锁固段概念的提出,无疑开启了揭示大地震演化过程之谜的另一扇大门。” 参考(略)
个人分类: 基金杂谈|15847 次阅读|11 个评论
为解决上公厕“内急排队”,应该设计女性站立使用的小便池
热度 5 rongqiaohe 2017-7-11 15:01
不少的女士,外出上街,害怕内急上公厕,排长队,而不敢喝水。 排队等候,有的人就是不挪窝;数着一分一秒,漫长的苦等,身心难受! 为了解决“内急排队”的问题,这里有一个建议(网址): http://rongqiaohe.blog.163.com/blog/static/12728274120176105270553/ 大家看看效果如何?
个人分类: 浅谈|1134 次阅读|6 个评论
关于南开大学教代会我提的一些建议
热度 16 gaoshannankai 2017-5-27 21:00
作为一名普通教师,向学院和学校提出个人一些不成熟的想法,还请 领导和各位同事给予批评指正: 1.当前,各科研机构都有自己的成果发布平台,中科院不必说了,清华北大更不用讲, 我们南开的成果连天津市的电视台和媒体都听不到。希望各位领导重视对南开大学 科研成果的宣传。双一流第一阶段是抢经费,抢人才,下一阶段就是抢成果,希望我们 在下一阶段不至于落后太多吧。 2.关于天津市的科研经费方面,还请学校方面搞一些共建之类的活动,我们一些 小老师如果没有什么关系,基本拿不到,也没法为天津市建设出力。 3.关于国际化方面,希望我们学校能够扩大理工科研究生的招生,特别是对 欧美国家白人的招生。我们学校理工科与文科汉语要求一样,非常不利于吸引 想来中国做科研的研究生。我们专业去年招了一名很优秀的印度女博士生, 该同学来了一年,一直在学习汉语,就怕时间一长逐渐丧失科研动力,混混日子就过去了。 我个人认为汉语教学主要是文化上传播和提高国际对中国的认可,不应该让汉语 成为外国留学生来华学习的障碍。去年我去美国交流,忽悠了好几个名校的白人 本科生差点来读硕士,人家一看中文要求就不来了。我个人认为,对于一些热门专业, 比如xx大数据,美国那边师资不足,如果开设课程合理,完全有可能吸引一些欧美 白人来读理工科学位。中国导师能够指导欧美发达国家优等白人读理工科学位, 不仅有效提高我们科研水平和科研,而且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 4.硕士研究生生源逐年下降,我们的优质生源不仅被中科院北清挖走,而且同类的大学 也逐渐对南开进行蚕食。我建议以后奖学金等好事与保送本校等挂钩,研究生考试专业课 不要设单科线,复试人数提高比例到1:2。对于有科研基础的优质本科生,如果考外校失利, 能否考虑可以调剂。 5.最后一点建议针对生命科学当前就业形势不好的情况,能否大学入学搞一个实践课, 主要是让学生深入了解生命科学是做什么的,最好是走到企业、医院等单位,培养学生 从事生命科学,对社会有所贡献的责任感。对于双修和兼修应该有所控制,现在有些学生 为了多获得一个本子好找工作,盲目双修凑数,到了大四还有课,毕业也不好好做, 最后变成了纯混本子,这点也值得我们注意。
2924 次阅读|19 个评论
科学网影响力进《红旗文摘》:解决人畜争粮问题的几点建议
蒋高明 2017-5-16 05:36
解决人畜争粮的几点建议 蒋高明 【本博按】求是杂志社主管主办的《红旗文摘》2017年总第63期第83页,摘录笔者发表在《科学网》2016年8月16日文章《人畜争粮何时休》,对具体建议进行了摘录。 《红旗文摘》(月刊)是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和思想理论战线的大型理论文摘杂志,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弘扬主旋律、汇聚正能量,着眼把握时政大势、反映理论热点、揭示思潮动向,摘编精选国内重要报刊和学术期刊文章,以反映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为主、具有较高参考价值的重要思想理论平台。《求是》杂志为中共中央机关刊物。发表在科学网博客上文章能够被《红旗文摘》这样的大型理论文摘杂志引用,说明科学网影响力已经越来越大了。趣味与严肃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国际与国内相结合,希望中国科学院领导继续大力支持科学网,编辑人员多付辛苦汗水,多发表一些对国家决策有参考意义的文章。 解决人畜争粮问题需要从源头调整,即动物们该吃粮的少吃粮,不该吃粮的坚决不给它们吃粮,在生态空间里用天然的饲料喂养,再加上农区大量的秸秆合理利用,解决粮食短缺问题。具体建议如下: 人与动物们吃的粮食用不同方法生产,提高口粮的附加值 。为动物生产饲料粮,因为是利用的地上部,可适当放宽对杂草的控制,少用或停用除草剂和农药,但可以使用部分化肥。这些动物们消费饲料粮后,其排泄物为优质的有机肥,进入为人类生产食物的农田,发展有机农业或绿色农业,为人类生产优质食物。为人类生产食物的农田里,要尽量避免或停止化学物质的投入,优质优价,释放城市人群的消费潜力,保护自然环境和农村生态环境。通过合理的消费带动国家生态环境保护,同时满足粮食安全。 将部分动物蛋白的生产还原为天然野生 。淡水鱼 、淡水虾、蟹、泥鳅、黄鳝以及海洋鱼,是以天然食物为主的,其食物的获取是通过食物链逐级将营养传递到到那些物种体内,人类只是保护它们即可,天然的水产具有更好的市场,质好价优,没有人工饵料,江、河、湖泊、海洋可避免水土污染,告别水华和赤潮危害,这些生态空间同样可以地宫丰富的食物。 草原空间的合理利用 。我国辽阔的草原,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 41% ,理应在保障饲料安全和生态安全方面发挥主导作用,但目前草原的生产和生态功能远没有发挥出来。草原可适度开展自由放牧,同时考虑利用生态空间养殖鸡、鹅等禽类,减少粮食的投放。这些空间生产出来的肉、蛋、奶等食物宜以有机或绿色为主,区别于农区集约化养殖的动物产品——因为那里的动物本身就以天然的植物营养尤其植物蛋白、植物纤维、植物脂肪为主,不仅节粮,还保护了草原生态,使得草原能够繁茂,为国家提供更丰富的光合产物,发挥草原的生态功能。 我国 60 亿亩草地仅承载 1.6 亿人口,而 18 亿亩耕地却供养着近 8 亿人口,并为 4 亿城市人口提供绝大多数的粮食、蔬菜、肉、蛋、奶等;全国耕地生产的地上生物产量(秸秆 + 粮食)高达 14 亿吨,而草地生物产量仅 3 亿吨,为农田的 25% 。测算表明,我国草地的生活供给能力仅为耕地的 4~5% ;如果将其提高到耕地的 10% ,那么就相当于新增 “ 耕地 ”6 亿亩,能养活 3.5~4 亿人。因此,我国草地的生产潜力巨大。 农区秸秆部分替代粮食 。我国农区秸秆约 7-8 亿吨,大量秸秆经过一定的技术处理,可以转变为动物的优质饲料,可替代很多粮食。除此之外,在一些边际农田,人工种植一些优质牧草如苜蓿、桑树等粗蛋白含量高的植物,也会减少人畜争粮压力。我们进行过粗略的计算,如果将农区能够利用的粗饲料养牛养羊等反刍动物,可得到 1 亿吨的活牛重,以 54% 的出肉率计算,可获 5400 万吨牛羊肉,或 2.7 亿吨粮食( 1 斤肉等于 5 斤粮的营养和热量),扣除育肥过程中消耗的 1 亿吨粮,净增加 1.7 亿吨粮食。 因此,通过反刍动物向秸秆要粮,其潜力也是巨大的。 调整动物养殖比例 。 2015 年, 我国肉类总产量为 8500 万吨,但肉类生产以猪肉为主,每年消耗猪肉 5487 万吨,占 64.5% ,而消耗秸秆或天然草的牛羊肉的比例不到 15% 。每生产一斤猪肉平均需消耗 3.5 斤粮食,其对粮食的消费是非常大的,约占 1.6 亿吨粮。这就是说,在中国猪吃的粮食已逼近人类消费的粮食。因适度发展反刍动物,压缩猪的数量。当然,这与中国的传统饮水文化传统有关,需要做非常细致的工作才能够适度调整。即使不能一下子减少下来,恢复喂养猪粗饲料的生态养殖传统 ( 猪可吃三分之一糠 ) ,可减少粮食 5432 万吨,节粮的空间也是很大的。 科学饮食,少肉多素 。美国高热量、高蛋白的农业生产其实造成了很多健康问题与社会问题,他们的农业模式是不可持续的。我们的主流农业科学家,总是希望事事要学美国,即将土地连片种植,让少数人养活多数人,这是有很大风险的。其实美国的农业模式是失败的,美国高达三分之一以上的肥胖人群,说明了该国的农业模式与食物结构都是不合理的。既然美国失败了,我们就不要在盲目学了。我国人均肉类消费量已超过国际平均水平,但还有专家认为我们的肉类消耗是还不到美国的一半,还有很大的追赶空间,难道将中国肥胖人口也超过美国才是成功么?其实科学的膳食应以五谷杂粮、蔬菜为主,配合适当的肉蛋奶,少肉多素才是科学的。 到 2030 年时,我国人口如能控制在 15 亿,人均粮食消费量如能控制在 500 公斤,则需要粮食 7.5 亿吨,与现有产量相差 1.8 亿吨,即使可以进口 0.9 亿吨 ( 约占世界粮食贸易量的 40% ,几乎是进口极限 ) ,仍需要国内增产 0.9 亿吨。这样大的消费需求,如果没有足够数量的耕地作保障,几乎是无法满足的。 人畜争粮的核心是对动物蛋白的刚性需求造成的,然而这种刚性需求可能原本不存在合理性,在狭小空间里以粮食换回来的肉可能本身就是不健康的,多吃肉增加了肥胖人群还会造成其他的健康问题和社会问题。解决人畜争粮问题,必须从源头解决动物蛋白来源问题,让动物该吃草的吃草,而对于人类本身,少肉多素、调整养殖动物的数量比例,也是解决人畜争粮的一些具体做法。 本文原始博文如下: 人畜争粮何时休 蒋高明 一、问题的严重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加上大量化学物质使用,耕地里生产出来的粮食越来越多了。据农业部的说法,我国已经实现了粮食十二连增, 2015 年中国 18 亿亩耕地上产出了 6.2 亿亩粮。 然而,奇怪的是:一方面我们宣布粮食逐年增多,一方面人吃的粮食在减少,可另一方面还要大量进口粮食。这是怎么回事呢?据笔者分析,一个原因很可能我们没有生产出 6 亿吨粮来,另外一个原因可能就是人吃得少了,但动物们实实在在吃得多了。 对于第一个话题,前文已经专门论述过,不再赘述。这里来探讨一下人畜争粮问题。到底动物们吃了多少粮呢?让我们来看一组数据。 1978 年以来,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我国居民的膳食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 , 其显著特征是粮食等主食显著减少。过去 30 年来,年人均消费粮食由 227 公斤 减至 119 公斤 ,减少了 47% ;而肉奶蛋等动物性食品显著增加,年人均消费量由 18 公斤 增至 47 公斤 ,增加了 161% 。在粮食总消耗中,居民粮食消耗量逐年减少 , 2015 年仅占 27% ,很 大一部分粮食作为饲料被消耗了。 当前,老百姓餐桌越来越丰盛,大部分国人的餐饮结构已从温饱型跃入小康型,主食消费逐年下降,肉蛋奶酒等副食消费逐年上升。副食是由更多的主食转化而来,不知不觉中,我们的粮食消费猛增。 2003 年,国产粮食 4.3 亿吨,粮食进出口基本持平,人均粮食消费量为 334 公斤,超过国际平均水平。 2015 年, 国产粮食达到历史最高峰的 6.2 亿吨,人均粮食占有量为 476 公斤,反而却不够吃了。 2015 年净进口粮食 1.2 亿吨,加上我国已有的 6.2 亿吨,人均粮食消费量已突破 569 公斤,早已突破了世界粮农组织认为“人均 400 公斤即可满足营养均衡”的目标了。我们的粮食哪里去了?有专家估计,每年全国 40% 的粮食被牲畜吃了,我们自产的 6.2 亿吨粮 ( 如果有的话 ) ,再加上进口的 1.2 亿吨粮,共 2.96 亿吨粮进入了动物的肠胃,远远高于人类的消耗的 2 亿吨粮。 有人说,目前中国人均动物性蛋白质摄食量目前相当于日本 1960 年代水平,韩国 1980 年代水平,今后 15 ~ 20 年内还将快速增加,然后进入缓慢增长期;当前中国人食物构成是 1 份人用口粮和 2.5 份畜用饲料,即口粮与饲料的比例是 1:2.5 。以此概算,我国的农业结构应是 2 亿吨口粮, 5 亿吨饲料。动物们吃掉的粮食,因对肉蛋奶等动物蛋白的需求增加,已经远超人类,实实在在的人畜争粮事实出现了。 目前,我国存在人畜争粮的尴尬。 2015 年,我国大豆进口 8169 万吨,如果不进口,饲料就不够用,中国就没有肉吃,没有奶喝。在现代农业模式下,人类仅取作物光合产物中的 40% 左右 ( 粮食 ) 用作饲料,造成了地上生物产量的巨大浪费。人畜争粮趋势仍将持续下去,显然会让 18 亿亩耕地不堪重负的。 我国的农业结构和生产方式并未适应这一变化,仍沿袭过去 “ 以粮为纲 ” 的生产方式,即强化口粮生产,却忽视了动物饲料粮的供应问题。我国有占世界 22% 的人口,却只有占世界 7% 的耕地和 8% 的淡水资源,资源约束和人口压力对我国的农业生产提出了严峻挑战。 长期以来,我国农业政策过分重视谷物生产,过度施用农药化肥,导致了水土流失、风蚀沙化、土壤肥力下降等生态问题。生产耗粮型家畜要耗费的粮食数量已超过了口粮,并将随着我国对肉蛋奶等动物性食品需求的持续增长而继续增加。中国粮食安全的真正压力来自于饲料用粮,且人吃的粮食和动物们吃的粮食都是用同样的方法生产的,都是在大量化肥、农药、除草剂使用基础上生产的,这样的做法本身就存在食物安全问题和生态环境退化问题。必须寻找给动物生产食物的途径和空间,将人吃的粮食与动物吃的 “ 粮食 ”( 饲料 ) 分类生产。 失衡的农业结构产生的后果是极其严重的。第一,导致动物饲草(饲料)严重不足,只能用营养效能低下的谷物即主粮来替补,这不仅严重浪费我国本来就十分匮乏的水土等自然资源,导致我国优质饲料严重依赖进口,影响我国食物安全;第二,在追求粮食增产过程中,过量使用化肥、农药、除草剂,对江河湖泊和土壤造成污染,我国的农业生态环境付出了沉重代价;第三,对草业重视不够、投入过低,导致草原牧区生产力十分低下;草原牧区的 “ 三牧 ” 和 “ 三生 ” 问 一直未能得到根本解决, “ 吃肉难、吃肉贵 ” 已成为一些牧区社会不安定的重要因素。 二、料肉比算法科学吗? 中国工程院院士、兰州大学任继周教授是最早关注 “ 人畜争粮 ” 这个问题的。他以以饲料转化效率最高的猪为例 ( 鸡、鱼转化率更高,但不属畜类 ) ,算了一笔账。肥猪的肉料比大约是 1:3 ,即每 1 千克 猪肉,需花费 3 千克 饲料的 “ 食物单位 ” (包含粮食和牧草)。要维持一个可以产生足够数量肥育猪的群体,即包括大、小、公、母,其肉料比约为 1:3.5 。我国 2011 年人均猪肉消耗 38.9 公斤, 39.9×3.5=139.6 公斤,这就是人均消耗的猪肉所需饲料的 “ 食物当量 ” 。如果全用粮食做饲料,仅此一项就比人均粮食消耗量 124.7 千克还要多出 11% 。我国城乡居民年还消耗牛羊肉 7.8 千克,禽肉 21 千克,蛋 20 千克和牛奶 33.5 千克,这些动物蛋白的获得都要通过粮食转化。 任先生认为,自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我国的食物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国人对肉蛋奶的需求快速上升,而对粮食的需求急剧下降,食物结构正在与世界接轨。中国是全球历史上唯一一个在多数历史时期不饮奶的古文明类型,如今也要开始消耗更多的牛羊肉了。几千年来,我们大部分时间以农耕为主,强调我们的人体结构生来就适合吃素食,这才保障了粮食的基本供应,而今天大量肉类需求,客观造成了人畜争粮。 在养殖行业有个说法叫料肉比,这个比例有两种算法。在养殖户那里的算法是以市场标准为主的,即吃下每斤料可以换成的动物活体重,因为他们是出售活的动物的;在专家那里,就在真正的料肉比,即能够换回的真实的肉重。有人说,要吃一斤牛肉需要消耗 8 斤粮食,育肥牛的料肉比是 1:8 ,这是严格意义上的料肉比。 关于料肉比,养殖户们关注的是如何提高,而不是减少,这就催生了集约化养殖动物或填鸭、速生鸡、育肥牛羊产业,在工厂化养殖动方面,鸡的料肉比已经下降到了 2:1 甚至 1.6 : 1 ,但这样生产出来的动物肉存在抗生素、重金属含量超标的问题。一味提高料肉比的代价是人类的健康代价,儿童性早熟、肥胖、心脏疾病乃至癌症的发生,不能不说与工厂化养殖动物有很大的关系。 养殖户们关注的料是什么呢?主要是两类,一是玉米,增加的是能量或者热量;二是豆粕或棉籽粕,增加的是植物蛋白;三是各种添加的矿物盐类或微量元素或维生素;四是动物蛋白直接添加到饲料里面,如骨粉、鱼粉等。这样的料以粮食为主,饲料粮是人畜争粮最初的来源。 其实,很多动物们原本是不吃粮食的,牛羊鸭鹅很少吃粮食,猪也吃三分之一的粗饲料。现在生产方法改变了速生需求,对粮食的需求也增多了。现在问题出来了,动物们是否需求那么多粮食?给喂养他们什么食物?谁规定的料必须是粮食呢?草料也是料啊,以粗饲料为主的动物,是不是应当减少粮食的供应呢?还有,那些原本不吃玉米、豆粕的动物们,为什么要喂养它们那么多的粮食? 三、几点对策 人与动物原本就不是在一个锅里吃饭的,也根本不会在一个槽子里吃饭,甚至很多动物根本就不是吃粮的,食草动物根本不会吃什么乱七八糟的动物蛋白,动物消耗大量的粮食是人为造成的,是盲目学西方造成的。自然界中的野生鱼类、螃蟹类、蚯蚓类、海洋鱼类是原本不吃粮的,然而集约化养殖方式,将大量的豆粕和玉米面喂养了这些动物,草原上自由放牧的牛羊也基本以天然草为食,它们原本也很少吃粮,即使猪也会消耗 30% 作用的粗饲料即糠,而今它们吃 100% 的粮食。猪消耗的粮食几乎达到了人类的一半。有人还嫌不够,要发展 10 万头规模的养猪场,弄得生态环境臭气冲天,这样的养殖动物消耗粮方式需要反思了。 解决人畜争粮问题需要从源头调整,即动物们该吃粮的少吃粮,不该吃粮的坚决不给它们吃粮,在生态空间里用天然的饲料喂养,再加上农区大量的秸秆合理利用,解决粮食短缺问题。具体建议如下: 第一,人与动物们吃的粮食用不同方法生产,提高口粮的附加值 。为动物生产饲料粮,因为是利用的地上部,可适当放宽对杂草的控制,少用或停用除草剂和农药,但可以使用部分化肥。这些动物们消费饲料粮后,其排泄物为优质的有机肥,进入为人类生产食物的农田,发展有机农业或绿色农业,为人类生产优质食物。为人类生产食物的农田里,要尽量避免或停止化学物质的投入,优质优价,释放城市人群的消费潜力,保护自然环境和农村生态环境。通过合理的消费带动国家生态环境保护,同时满足粮食安全。 第二,将部分动物蛋白的生产还原为天然野生 。淡水鱼 、淡水虾、蟹、泥鳅、黄鳝以及海洋鱼,是以天然食物为主的,其食物的获取是通过食物链逐级将营养传递到到那些物种体内,人类只是保护它们即可,天然的水产具有更好的市场,质好价优,没有人工饵料,江、河、湖泊、海洋可避免水土污染,告别水华和赤潮危害,这些生态空间同样可以地宫丰富的食物。 第四,草原空间的合理利用 。我国辽阔的草原,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 41% ,理应在保障饲料安全和生态安全方面发挥主导作用,但目前草原的生产和生态功能远没有发挥出来。草原可适度开展自由放牧,同时考虑利用生态空间养殖鸡、鹅等禽类,减少粮食的投放。这些空间生产出来的肉、蛋、奶等食物宜以有机或绿色为主,区别于农区集约化养殖的动物产品——因为那里的动物本身就以天然的植物营养尤其植物蛋白、植物纤维、植物脂肪为主,不仅节粮,还保护了草原生态,使得草原能够繁茂,为国家提供更丰富的光合产物,发挥草原的生态功能。 我国 60 亿亩草地仅承载 1.6 亿人口,而 18 亿亩耕地却供养着近 8 亿人口,并为 4 亿城市人口提供绝大多数的粮食、蔬菜、肉、蛋、奶等;全国耕地生产的地上生物产量(秸秆 + 粮食)高达 14 亿吨,而草地生物产量仅 3 亿吨,为农田的 25% 。测算表明,我国草地的生活供给能力仅为耕地的 4~5% ;如果将其提高到耕地的 10% ,那么就相当于新增 “ 耕地 ”6 亿亩,能养活 3.5~4 亿人。因此,我国草地的生产潜力巨大。 第五,农区秸秆部分替代粮食 。我国农区秸秆约 7-8 亿吨,大量秸秆经过一定的技术处理,可以转变为动物的优质饲料,可替代很多粮食。除此之外,在一些边际农田,人工种植一些优质牧草如苜蓿、桑树等粗蛋白含量高的植物,也会减少人畜争粮压力。我们进行过粗略的计算,如果将农区能够利用的粗饲料养牛养羊等反刍动物,可得到 1 亿吨的活牛重,以 54% 的出肉率计算,可获 5400 万吨牛羊肉,或 2.7 亿吨粮食( 1 斤肉等于 5 斤粮的营养和热量),扣除育肥过程中消耗的 1 亿吨粮,净增加 1.7 亿吨粮食。 因此,通过反刍动物向秸秆要粮,其潜力也是巨大的。 第六,调整动物养殖比例 。 2015 年, 我国肉类总产量为 8500 万吨,但肉类生产以猪肉为主,每年消耗猪肉 5487 万吨,占 64.5% ,而消耗秸秆或天然草的牛羊肉的比例不到 15% 。每生产一斤猪肉平均需消耗 3.5 斤粮食,其对粮食的消费是非常大的,约占 1.6 亿吨粮。这就是说,在中国猪吃的粮食已逼近人类消费的粮食。因适度发展反刍动物,压缩猪的数量。当然,这与中国的传统饮水文化传统有关,需要做非常细致的工作才能够适度调整。即使不能一下子减少下来,恢复喂养猪粗饲料的生态养殖传统 ( 猪可吃三分之一糠 ) ,可减少粮食 5432 万吨,节粮的空间也是很大的。 第七,科学饮食,少肉多素 。美国高热量、高蛋白的农业生产其实造成了很多健康问题与社会问题,他们的农业模式是不可持续的。我们的主流农业科学家,总是希望事事要学美国,即将土地连片种植,让少数人养活多数人,这是有很大风险的。其实美国的农业模式是失败的,美国高达三分之一以上的肥胖人群,说明了该国的农业模式与食物结构都是不合理的。既然美国失败了,我们就不要在盲目学了。我国人均肉类消费量已超过国际平均水平,但还有专家认为我们的肉类消耗是还不到美国的一半,还有很大的追赶空间,难道将中国肥胖人口也超过美国才是成功么?其实科学的膳食应以五谷杂粮、蔬菜为主,配合适当的肉蛋奶,少肉多素才是科学的。 到 2030 年时,我国人口如能控制在 15 亿,人均粮食消费量如能控制在 500 公斤,则需要粮食 7.5 亿吨,与现有产量相差 1.8 亿吨,即使可以进口 0.9 亿吨 ( 约占世界粮食贸易量的 40% ,几乎是进口极限 ) ,仍需要国内增产 0.9 亿吨。这样大的消费需求,如果没有足够数量的耕地作保障,几乎是无法满足的。 总之,人畜争粮的核心是对动物蛋白的刚性需求造成的,然而这种刚性需求可能原本不存在合理性,在狭小空间里以粮食换回来的肉可能本身就是不健康的,多吃肉增加了肥胖人群还会造成其他的健康问题和社会问题。解决人畜争粮问题,必须从源头解决动物蛋白来源问题,让动物该吃草的吃草,而对于人类本身,少肉多素、调整养殖动物的数量比例,也是解决人畜争粮的一些具体做法。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75-997465.html
个人分类: 自然与社会|4304 次阅读|0 个评论
建议研究生复试前将考生资料发送给招生老师
热度 6 gaoshannankai 2017-4-26 13:48
对于当前研究生招生,我也是写了很多篇博文, 提到的主要问题是考试题目过死,培养了死记硬背的考研专业户, 复试比例过低1:1.2,或者因为专业课判分动态范围过大,导致上线很困难, 最后实际复试人数也就是1:1,这样的话,结果就是就这么几个人,你爱要不要。 因此,此前提出的主要建议是: 1.研究生考试初试理工科统一考英语、政治、数学(1234)和逻辑; 2.初试全部用选择题,成绩保留5年; 3.复试根据所报专业再考专业课,保证面试人数1:3 4.研究生报名应仿效高考全国范围进行调剂,调剂依据是统考成绩。 刚才看到生物信息学天空qq群张帆涛老师也讲到了想看看本科生毕业论文, 以此看看这个同学大学四年的学习态度等情况。 其实,这个问题我也注意了,现在研究生复试形式化意义太大,导师没有 时间具体考察学生的能力。因此,建议 复试名单确定后,各系或专业应该统一要求考生提交个人简历以及本科 毕业论文等详细资料电子版,提供给导师,以便导师有足够时间对考生 的科研等潜力进行评估。应届毕业生没有毕业论文可提交开题报告和 本科毕业论文进展。我这一招让一心考研或出国狗屁不干的人立刻暴露 原形。 我们的各种人才计划不就是这么搞的么,现在研究生招生质量一年不如 一年,因此研究生招生也应该当做人才计划一样重视。 实际面试其实并不重要,只要有足够的时间看这些材料,完全可以 改为视频面试,减轻学生负担。 此前,科学网上多名老师建议取消本科毕业论文,我本人也是认为这个东西 没有任何意义,纯粹为了走形式。如果一时改不了,不如变废为宝,我们看了 本科论文可以通过这个了解该同学学习乃至做事的态度。
2225 次阅读|8 个评论
读《教育部不鼓励挖人,有效机制呢?》一文有感
热度 7 rongqiaohe 2017-2-11 16:31
读《教育部不鼓励挖人,有效机制呢?》一文有感。原文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1251036do=blogid=1032987 为了发展我国的科学和技术,国家和高校从国外引进高端人才。 从国外引进某一人才的时候,国家花掉了一笔引进经费,接收单位给予一笔经费等等。 人才回国后,到了某高校,如果又被其他高校“挖走”。国家又花掉一笔钱,引进单位也花一笔钱! 站在国家的层面,来看高校之间相互重金“挖人”。 结果是:人才从这所学校到那所学校,国家就花掉了几百,甚至千万的资金。国家并没有因此而增加了人才,只是不断为“挖人”而买单。 如果人才再被另一个学校“挖一次”,国家又花掉一笔钱,接收单位再花一笔钱。 然而,人,还是那一个人。 : 国家在每年统计人才引进情况的时候,不要统计引进人才的“人次”,而要统计到“人”。
个人分类: 浅谈|3684 次阅读|8 个评论
[转载]你知道香港诗词大会——全港诗词创作比赛吗? 
Fangjinqin 2017-2-11 09:29
你不知道的香港诗词大会 周末阅读399.pdf (陈关荣) 文| 老鼠记者 本文首发于“老鼠记者”微信公号 2017年02月09日 博主推荐按语:这篇文章很好,很及时,正是我要向中央电视台大赛组委会提出的建议之一(不谋而合):今后《中华诗词大会》应该增加诗词创作比赛环节,向香港学习,这样能够更加体会中华诗词的魅力和动力所在,并且会更加丰富多彩,生机勃勃;建议之二:增加插入电视台内外的观众对选手的提问环节,添加会场内外互动环节,这样真正考验选手的诗词功底和应变能力。 “中国诗词大会”正成为热点话题。可以预期,由于电视这种强势媒体的引导,中国大地上,会掀起一个阅读古诗词的小高潮。这是好事。期待源远流长的诗教传统能慢慢得到恢复,尽管这是一桩难度很大的事。 这里,我要介绍一下香港的诗词大会。从1991年,也即回归之前开始,香港诗词大会每年一届,已经坚持了26届了! 重要的是,它不是比赛背诵,而是创作。香港诗词大会的正式名称,是“全港诗词创作比赛”,由香港特区政府康乐与文化事务署中央图书馆联合举办,横跨回归前后。 我查阅了历届比赛的资料与作品,发现几乎每一次,主办者都要欣喜地宣告:是届参赛者的作品水准甚高。起初以为这是鼓舞士气之词,后来发现,还真不是主办者在为香港人王婆卖瓜。诗词作为最正宗的国粹之一,在人们匆匆搵食的香港,发达而烂熟的资本主义的香港,不但被如此顽强地接续,且生机勃勃,令人对港人不能不刮目相看。 先看看两首香港中学生写的律诗。 其一题为《赠人移居国外》,作者是圣公会曾肇添中学学生林梓凤: 幽女万里一身孤,静看千星坠剑鑪。 霜积月轮迷旷漠,风凌鹏背泣穷途。 恒娥药炼青烟冷,姑射龙回夜气纡。 寒影徘徊徒对叹,相忘尔我在江湖。 诗的写作时间是1994年,九七香港回归前,港人曾掀起一波移民浪潮。从诗中看,应 该是同学好友成为这浪潮中的一分子。诗中描写的话别气氛凄凉惨淡,颔联“霜积月轮迷旷漠,风凌鹏背泣穷途”对仗工稳,造句奇崛,出自一个女中学生之手,令人惊讶。 再看一首,题为《过车公庙》,作者是浸信会吕明才中学学生黄令时: 绀墙香火沥源乡,六百年前旧战场。 一死宋臣留姓氏,千秋古庙耿辉光。 廊花剑血红疑染,风树干戈哭有殇。 感慨读碑斜日暮,还将此意咏沧桑。 车公庙位于香港沙田,为纪念传说中的南宋名将车工而建。除了“风树干戈哭有殇”这句令人印象深刻外,说不上多么精彩,只是一首合格的律诗,但考虑到作者不过是一名中学生,我们最好额手称庆,不能再有更高的要求了。 上面的两首诗,分别获得1994年律诗创作比赛的冠亚军。 “全港诗词创作比赛”分学生组与公开组,单年赛诗,双年赛词。学生组包括大中学生,公开组包括社会各阶层。应该是因为它已囊括了大中学生,因此后来就不再单独举行学界的诗词比赛了。 那么,怎样保证诗词创作比赛作者的真实性,防止出现代笔? 这个并不难。香港诗词创作大赛的做法是,学生组的入围者,要在评委面前做对联,然后再确定是否获奖,以防作品非出自学生之手。再以第二十三届全港诗词创作大赛的部分作品为例,来管窥一下香港诗词大赛的风貌吧。 据主办方介绍,该届参赛作品共一千两百多件,为此前历届之冠。学生组的冠军作品,题为《重游东海崂山》,是一首七律,作者是香港中文大学的柳含青,诗云: 重峰迭秀海云浮,自古仙家此境幽。 高壁时题高士咏,故山昔与故人游。 悬泉瀑布飞如练,积水潭清冷欲秋。 尚许翠微多妩媚,有情好景为君留。 平心而论,这是一首中规中矩的律诗,比较起来,我更喜欢沙田崇真中学学生黄希如的这首仅获特别奖的《世雨》: 乱绪雷霆惊嫩叶,滂沱堕地入清晨。 床边凛冽流苏曳,宇内悠扬韵律新。 总见污泥遮璞玉,唯持一帚了斯尘。 休言愁世多磨折,风雨飘摇莫当真。 诗中流溢着莫名的烦乱心绪。香港正步入多事之秋,或许是大背景的动荡飘摇在一片小小心海中掀起了波澜吧。因为有真情,所以打动人。诗中表达的情绪,与公开组也即学校之外的社会组的这首获得优异奖的《春望》可谓异曲同工。 史实无瞒黑白真,变迁陵谷漫寻真。 桃园久历沧桑事,鲤海曾翻劫难尘。 创业艰难唯魄力,功成点滴忆酸辛。 春光不与人留恋,海角纷争困小民。 香港繁荣世所称道,然而其身世坎坷,身份焦虑挥之不去。香港今日繁华,有国际大环境的因素,但没有香港人血泪打拼这个内因,机遇绝不会垂青这个蕞尔小岛。如今政治纷争喧嚣不已,普通民众困惑彷徨,对未来信心逐渐走低。近年来,港人继回归前的移民潮之后,掀起回归后的第一波移民热,正是一部分港人在用脚表达困惑。关怀世道人心、民生疾苦,是中国旧体诗的优良传统,观全港诗词大赛的获奖作品,可以明显感受到这一脉传统仍在这座国际大都市中活泼泼跳跃。请看这首获得本届公开组特别奖的《见长者拾纸皮赠钞感赋》: 翁妪凄凉小巷头,纸皮堆叠待回收。 蹒跚蹇足俱残障,憔悴弯腰两佝偻。 愧我穷寒施薄赠,怜渠辛苦换微酬。 问言何事甘劳苦,儿女嫌贫怨代沟。 香港富甲一方,但贫富悬殊,由于住房紧张,养老成为社会难题,经常能看到一些耄耋老者仍在从事保洁工作,甚至当街捡拾垃圾补贴家用。此诗是香港的一帧浮世绘,读来令人鼻酸。再来看一首2005年第十五届学生组的冠军作品《自由行》,作者是香港中文大学的学生黄令时(应与《过车公庙》是同一作者,彼时作者尚是中学生,此时已是中文大学学生,甚或研究生),诗云: 西装革履挟地图,红灯转绿要招呼。 新循国策来行旅,喜听乡音满路途。 大市一时翻妙著,愁城七载付长吁。 且看游侣星光道,可证春风又海隅。 2003年SARS事件,香港遭受重创,使受金融危机冲击的香港雪上加霜。事件过后,中央政府启动内地赴港自由行政策,为香港带来生机。诗中描述了自由行初始阶段的情景与感受,作者对内地人的同胞之情,对自由行给香港带来生机的欣悦之意,跃然纸上。可惜,后来事态的演变,竟使内地民众与港人在情感上有渐行渐远的可悲趋势。 怎么样?读了这些诗,是不是从习惯的红尘滚滚的香港背后,摸索到一个诗意淋漓的香港?持续了26届的香港诗词大会有力地说明,香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情,不但丝毫不输内地,甚至比内地做得还坚实、具体。香港著名专栏作家林燕妮在一篇文章中说,希望中央政府相信港人。其实,飘荡于这座国际大都市高楼大厦间的平平仄仄声告诉我们,这信任还应该在两地间更扩大一些,扩大到民众中去。闻弦歌而知雅意。但愿诗——这优美地排列在一起的汉字,能化解不信任,冲淡各种猜疑、傲慢和阴谋论。
个人分类: 诗词欣赏|2113 次阅读|0 个评论
我向政府建议一个全新的科研经费分配办法
热度 20 gaoshannankai 2017-1-15 12:22
此前多篇博文,多次提到,目前科研经费的管理重点应该是分配, 分配是源头,源头不解决,你控制报销,控制发票,明显是避重就轻,转移视线。 我这里一贯阐述我个人的一个小小看法,中国当前环境下,不要照搬西方管理经验。 科研管理乱象都是 照搬西方 模式惹的祸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907017-846639.html 我这里向政府建议一个简单有效的科研管理办法,对于50万以下项目,根据 申请者以往成果,计算投入产出比,优先资助投入产出比高的申请者,通过计算机 系统打分予以评价。 对于100万以上的项目,由申请单位根据本单位优势自行拟定,并垫资进行预研,预研取得一定进展, 根据已有成果或结果,进行后续更大资助比如500万,这样优胜劣汰。同一类项目,最开始多资助几家,然后慢慢变少,最后剩下实力最强的连续资助。对于预研失败的单位,根据实际投入,给予一定的补贴,其百分比要根据经费使用合理性设定,这个可以不用那么严格,但不应该超过50%。 科研经费的使用不设周期,一步完成再进行下一步,完不成,此类项目不能申请。 科研管理,管的还是人,只要紧紧抓住人的心理,治 大国 若烹小鲜。 骗经费的,如果先投入,能不能报销是个不确定因素,一大批人就会知难而退, 只有真的有实力的,或者关系铁硬的敢上,嘿嘿,厉害吧。 对于最后一小部分关系铁硬,或者随便能从国家要钱的(比如杂交水稻那个人),极少数人, 我看就忽略不计把。水至清则无鱼。 我这样的新方法,迫使各单位集中力量自己内部整合,拿出最有实力的科研团队, 集中力量出一些成果,然后再去要经费;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各单位集中力量 想办法去搞经费。
2804 次阅读|30 个评论
骚扰电话的提醒与举报的建议
热度 1 dsm9393 2016-11-9 13:20
骚扰电话的提醒与举报的建议 都世民 近日笔者惊奇发现手机来电显示有骚扰电话提示,並有举报骚拢电话人数。这是网络整治以来出现的新鲜事。很多老年人为防诈骗,对陌生电话都 “拒之门外”。一是不接;二是拿起立即挂断。这么一来,有一个坏处,如果亲朋好友电话号码变了,想打电话会遭到拒绝。这也是无奈之举。 如今手机出现骚扰电话提示就可 “解放”人们对骚扰和诈骗电话的烦恼。可是座机能否有提示呢?尚未见到。能否让电话经营商解决这一问题。 说实在话,笔者经常受到电话骚扰,主要有 贷 款、代开发票、代办证、股票等,来自全国各地。有的电话连号码都没有。在座机上有来自境外的骚扰电话。如果电话可以告知举报方法,就可以让更多人免受骚扰和诈骗的烦恼和侵害。网络诈骗主要经过电话网络,电话经营商是有责任有能力防止这类事情的发生。 我们应该加大投资,保护互联网和电信网络安全,让有志从事网络安全的中青年人,增加他们就业机会。相反让从事网络诈骗的公司关门,让他们从业人员全部失业。如果让电信网络都有举报骚扰和诈骗电话功能,而且操作简便的话,就等于发动群众解决电信诈骗难题。这是一个有效地解决方法。 当然这个方法有一个问题要注意:如果有坏人搞恶作剧,假举报,以假乱真,这就要有监听、识别、排假软件来辨别。否则会被恶意炒作所破坏。 总之,防骚扰和防诈骗与网络安全技术水平的提高紧密相关。事在人为,只要有关部门认真去解决,会为民解决烦心事!
个人分类: 博客|2847 次阅读|2 个评论
命名建议:历史学的“中国定理”
热度 2 zlyang 2016-10-10 21:39
命名建议:历史学的“中国定理” 在1980年代 ,我国历史学家广泛考察了人类的历史,发现: 新制度首先产生在旧制度“薄弱环节”的国家是一个必然规律。 建议将该发现命名为历史学的“ 中国定理 ”。 理直气壮地自信!中国人! 相关链接: 刘昀献,2013-10-15,《百年困惑的破解——论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首先实现社会主义的必然性》 http://theory.people.com.cn/n/2013/0105/c40531-20094621.html 社会主义首先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取得胜利有无历史必然性,这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上长期存在争议。从历史发展实践来看, 人类进入文明时代以后新旧制度的三次交替都不是首先发生在旧制度最发达的国家,而是发生在旧制度相对不太发达的国家。这说明新制度首先产生在旧制度“薄弱环节”的国家是一个必然规律 。因为,旧制度比较成熟的国家,国家政权的力量过于强大,代表新制度的阶级力量难以得到充分发展并战胜它,而国家政权力量相对弱的国家,新兴阶级就容易战胜它。同时,旧制度比较发达的国家,统治阶级积累了丰富的统治经验和方法,而且拥有丰富的物质的和精神的统治资源,可以维持政权的运转和社会的稳定。由新制度首先产生在旧制度不太发达的国家这一规律所决定,社会主义制度代替资本主义制度将是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 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2014-05-26,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发布《追求卓越科学》宣言 http://www.cas.cn/xw/zyxw/yw/201405/t20140525_4126367.shtml 科学文化的历 史积淀不够,科学价值观存在一定偏差, 科学原创自信心尚显不足 ,正在成为制约中国科学走向卓越的深层次因素。 感谢您的指教! 感谢您指正以上任何错误!
3561 次阅读|6 个评论
向“北京加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议
热度 1 可变系时空多线矢主人 2016-10-4 22:45
向“北京加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议 根据中央明确北京新的城市战略定位,北京已召开科技创新大会,部署:建设加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总体方案。 9 月 1 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北京加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总体方案》。 鉴于现今国内、国际,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 ` 建议: 物理理论是一切科技的基础。 但是,现有物理理论,实际存在,必须重视解决,而尚未解决,的可变系时空多线矢算、相应的坐标变换,以及相应的时空多线矢“相宇”的统计,问题,因而,出现种种严重错误,例如: 一切实际观察和实验都表明:一切物体都是粒子,而波,只是大量粒子的集体表现或统计结果。 带电粒子从高能态跃迁到低能态,就,也才,辐射出静止质量 =0 的光子;受到相应的电动力,或吸收相应的光子,就,也才,从低能态跃迁高到能态。 电中性粒子从高能态跃迁到低能态,就,也才,辐射出静止质量 =0 的声子;受到相应的振动力,或吸收相应的声子,就,也才,从低能态跃迁高到能态。 只是大量粒子的集体表现或时空相宇统计的几率特性就,也才,是“波”。现有物理理论,却把大量粒子动能几率表现的“德布洛意波”,错误地认为, 个别粒子,既是粒子,又是波,的所谓“波、粒 2 象性”。 把“德布洛意波”,加上相应位能,的所谓“波函数”,作为粒子的“运动态”,而建立起量子力学、量子场论。 因而,错误地认为量子力学和场论是个别粒子的运动力学和场论。就把量子力学中,例如: 由大量粒子位置和动量矢量相应各分量模长的均方差不能同时为零的效应,看作是测量个别粒子的位置和动量,总有一个的误差不 =0 ,而得出,粒子有所谓“测不准关系”; 由大量粒子能够有一定的几率穿过某种通常个别粒子不可逾越势垒,而得出,所谓个别粒子有所谓“量子隧道效应”; 大量粒子在通常应为真空的位置也会有一定几率出现,而得出,个别粒子有所谓“量子真空能量涨落”; 不同的大量粒子,时空相宇统计,各自的最可几分布函数,必然,相互联系、彼此影响,而有远程也相互关联,而错误地得出,个别粒子有所谓“量子粒子缠结”,等等, 甚至得出,粒子的“不确定性”,“粒子相互感应”,而产生诸如:“颠覆认知哲学”,“不确定的世界”,甚至粒子有所谓“心灵感应”等,否定“因果论”、“决定论”,甚至走向“唯心论”,等错误哲学观点的一系列争论。 而只要认识到这些都是大量粒子的时空统计特性,这些问题就迎刃而解,错误就不攻自破。 现有物理理论,不能正确解决与强力、弱力和波,有关的问题,造成诸多严重错误,例如: 将 6 维的电磁粒子、介子等误认为 2 个 3 维的所谓禁闭成团的“夸克”;将 12 维的强力和弱力粒子等误认为 3 个 4 维的所谓禁闭成团的“夸克”,造成基本粒子的所谓以“夸克”为基础的所谓“标准模型”。 一切粒子都有质量,光子和声子虽无静止质量,仍有运动质量,所谓“量子场论”错误地导出所谓无质量的粒子,而要用根本不可能存在的所谓“希格斯机制”、“希格斯粒子”给所有的粒子赋予质量,并硬要把高能对撞机产生的一种新粒子认定为“希格斯粒子”,却根本不能说明它是怎样给粒子赋予质量的。等等,诸多严重错误论点。 6 维时空电磁力 2 线矢能形成带电粒子在其间跃迁的不同能级。大量带电粒子由相应的高能态跃迁到相应的低能态,的集体表现就形成电磁波,并放出光子,大量光子时空相宇的统计,就形成光波。 2 种基本粒子在 12 维时空 22,1 线矢的强力作用下,形成激发态的新粒子,经一定弛豫时间后,在弱力作用下,成为非激发态的该粒子,并辐射出相应频率的光子,不含时的分量的做功得到的动能 = 含时的分量减少的结合能 ( 静止质量乘 c^2) ,达到能量守恒,大量光子在时空相宇统计就表现为光波。 任何“时空多线矢力”,都是相互作用的粒子间距离的函数,当粒子间距离的变化不大,即相应的力不大时,除引力外,包括 4 维的运动力的,其它各种力,就都有,粒子间相互作用力与粒子间距离成正比的弹性力方程。它们各分量的解,都是其相应的谐振子,相应的粒子就都集体表现出波的特性。 因此,除引力外,所有的力都可以由各自的方式,形成或产生波。 只有引力运动方程,却是 d^2 r(3)/dt^2=a=km/r(3)^2 。 按此矢量方程,由相应的初始和边界条件, v(3)0 、 r(3)0 ,积分,就只能解得:其各维运动轨迹都为:圆锥曲线 ( 椭圆、双曲线的一支、抛物线 ) ,或其特例 ( 圆、直线 ) 。而不可能同时形成或产生不同的能态。 因而,只有引力,与其它各种力不同,不可能同时形成任何不同的能态,因而,不能形成和产生任何波。 激光干涉引力波观测站(LIGO)及其合作者,根据他们设想的模式,按爱因斯坦的非线性“引力场方程”导出的所谓“引力波”波形,却宣称测到 13 或 14 ,亿年前,各两个黑洞合并,产生的“引力波”。 但是,爱因斯坦的非线性“引力场方程”是考虑到有引力作用的牵引运动,有时空弯曲,不变系的矢量已不适用,而放弃使用矢量,采用曲线坐标直接表达时空各点的位置,并找到数学中已发展了的黎曼空间微分几何、张量运算作为工具,利用黎曼时空“度规张量”的各“元”作为参量,类比由库伦 (Coulomb) 静电定律转变到马克斯威尔 (Maxwell) 方程组的变换规律,建立的。 因而,是混淆了引力与其它力的不同矢量特性,特别是,类比由库伦 (Coulomb) 静电定律转变到马克斯威尔 (Maxwell) 方程组的变换规律,就在所谓“引力场方程”中,混进了电磁力的相应特性。 因此,采用能反映时空弯曲特性的可变系矢量,能证明:按“引力场方程”得到的,对广义相对论的“ 3 大验证”引力问题,的准确性、正确性,以及,引力不可能形成、产生任何波。 爱因斯坦起初确曾由“引力场方程”提出过“存在引力波”的预言,但不久,于 1936 年 6 月 1 日,就也已明确地指出: “…,引力波并不存在,尽管在初级近似下它们的存在曾被认为是确定无疑的。这表明非线性的广义相对论波动场方程可以告诉我们更多东西,或者更确切地说,对我们的限制远多于我们迄今为止所相信的。”。 但因他并未能矢量地分析到“引力波”就是因为在“非线性的广义相对论引力场方程”中,混进了实际是电磁力的“更多东西”,而,在 1936 年 10 月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为爱因斯坦安排的一个学术报告会演讲结束时,无可奈何地总结道:“如果你们问我引力波是否存在,我必须回答:我不知道。但这是一个极为有趣的问题。”,既不能肯定,也并未否定,他“引力波并不存在”的观点。 因此,无论LIGO及其合作者根据什么模型、模式设计,由爱因斯坦引力场方程,计算出的所谓“引力波”,就只能是:爱因斯坦指出的“更多东西”。 特别是,两个巨大质量黑洞,碰撞、融合,释放巨大能量,成为一个黑洞。按照相对论,它只能是:其中的各基本粒子相互作用反应、演变,前后,其静止质量乘 c^2 的差值,所释放的“光波”。 这就必须考虑到碰撞过程中各种基本粒子演变可能产生的各种光子的所有频率,怎么可能仅有 0. 几毫秒( ms )的一段波形? 而且, 13 亿和 14 亿年前,传来的各光波频率,都有显著的各自不同的红移变化,而且,现在所使用的判定它们牵引运动红移量的“都普勒公式”,是仅适用于惯性牵引运动,都不能用于非惯性牵引运动的各星系,他们又是如何能解决其变化后的波形? 仅由这几点,就足以判定:他们观测的,既根本不可能是引力波,甚至,也不可能是 13 亿和 14 亿,年前,两个黑洞合并,而必然产生的大量频率,并经红移变化后的光波。 却仍要花大量资金、人力,去探寻根本不存在的所谓“引力波”。 现有物理理论,没有非惯性牵引运动光频率变化的正确公式,因而,造成严重错误,例如: 错误地将仅适用于惯性牵引运动的光频率变化的“都普勒公式”,用于判定远非惯性的各星系、星体的运动情况。 造成所谓“宇宙膨胀”、“宇宙大爆炸”、“宇宙加速膨胀”,等等,严重错误论点。 并因此,不能正确计算宇宙大量存在的巨大质量的“黑洞”。 而得出“宇宙质量大量缺失”,而认为有;反引力的所谓“暗能量”粒子,等等,严重错误论点。 并且,要花大量资金、人力,去探寻根本不存在的所谓“暗能量粒子”。 现有国内、国际主流,对存在的诸多严重错误,顽固、不改,并阻止对有关错误、不足,进行,纠正、弥补。 这种情况,根本违反我国科技创新的宗旨,充分显示第 3 次科学革命,已迫在眉睫。 因而,建议,“北京加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充分重视解决: 科技刊物、科技会议,对科技学术的公开、公平、公正,的自由讨论。 以符合客观事物的客观特性、客观规律,为判定是非、正误,的唯一标准。 抓紧大好时机,努力消除一切阻碍创新的阻力,组织坚强团队,积极促进创新。 争取领跑第 3 次科学革命,造福我国和世界人民!
个人分类: 物理|1146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美国教授对中国学生写英文文章的建议
liwenbianji 2016-9-10 13:49
最常见的英文写作问题 ――源自200多篇由中国科技类研究生撰写的英文论文 作者:Felicia Brittman 本文目的 中国学者的英文科技论文写作中,最常见的写作问题:语法错误、口语化、格式组织问题(大多数情况下,格式的不当组织妨碍了作者意思的清晰表达)。本文仅作为一个指南服务于中国作者编辑其科技论文。 本文结构 分两节:第一节列举一些在我看来最需注意的问题;第二节列举一些其次要注意的问题,这些问题对于了解一些英文表达的细微差别非常有用。 第一节 “ a , an, the” 最常见的错误是漏写。 使用错误包括:1)该用的时候漏写,2)不需要的时候却出现或画蛇添足,3)正确的冠词用在错误的地方。 冠词,又称限定词或名词标记,包括a, an 和the。 冠词的出现指示一个名词将尾随其后,或者,在冠词及所修饰名词之间还有其他修饰语。a,an修饰一个泛指的名词,the修饰一个特指的名词,名词之前的the,表示该名词是一个已知的、特定的名称。 过长的句子 很长的句子在中国人的英文写作中特别常见,这是中文直译为英文的后果。把几个说明性内容写在一个句子中以表示它们(内容)之间的关系,这在中文写作中是可以接受的,但是,在英文里,每一个主要意思通常都由一个单独的、只包含一个支持性内容的句子来表达。 人们意识到一个句子太长,通常是因为它的长度――60个单词甚至更多,但是,较短长度的句子也可能“太长”,如果它包含了多重陈述并使主要意思模糊不清。怎样避免长句呢?可以把每个句子限定为一个或两个主题。如果作者确实想用一个句子来强调几个主题之间的关系,这时应该使用分号。 另一种类型的超长句子也经常出现在科技论文中,那就是列举。作者给出了大量的数据(通常是各种参数值)并把它们安排在一个句子里,这就制造了一个长句――足足与一个段落长度相当的长句。然而,表达这一类包含大量信息的句子的最好方式却是表格化――用平行排列的着重号或字母开头来列举这些信息。 在一个句子中,先写目的、地点或原因,再写主题 中国作者在引出主题之前,习惯于首先陈述目的、地点、原因、例子或条件(在句子中用作先行状语)。这样做的效果却是,降低了主题思想的重要性,并使读者认为作者喜欢兜圈子。正确的做法是,把主题放在句子的开始,然后说明地点、原因等等。 习惯于把指示时间的词组放在句子的开始 把最重要的主语放在句子的开始以示强调 (即使研究了原文中的2个例子,仍不十分明了作者的意思――译者注) “which / that” 指代不明,引起混淆 “respectively”and “respective” 通常用在句末 “in this paper”,”in this study” 两个错误。首先是使用过多。在一些中国人的文章中,这些短语甚至在一页中出现2次。而母语为英语的作者的文章中,这些短语的使用主要限定于2处: 1. 用在引言和总结中强调文章的内容; 2. 在正文部分出现的in this paper / study,是在提及他人的工作(发表在其他期刊或出版物上的论文)之后。 所以,如果一篇文章中如果3次出现这些短语,它的使用是有问题的。实际上,读者明白文章所展示的工作是由作者完成的(除非作者是另类),所以,没理由重复这些短语。 “study”指作者所完成的工作,而“paper”指这一工作用文字所展示出来的形式,是读者正手持的或阅读的实体。记住,作者还可以用其他短语,比如“in this research”,“this paper presents”,来表达同样的意思。 数字和等式 两个非常常见的错误是有关阿拉伯数字和等式的出现形式。中国作者通常用阿拉伯数字取代其英文拼写。尽管阿拉伯数字本身的使用没有错误,但它们绝不应该出现在句首。 另外,阿拉伯数字往往被过多使用。阿拉伯数字应该用在科技类文章中提供数据,而不应该用来表示一般的数目信息。 这类错误的出现,可能源自普通话是一种符号语言而不是字母语言。因此,中国作者习惯选择写简单的数字符号而不是字母拼写。特别是同时又有等式占据文字位置的情况下,错误使用阿拉伯数字的问题更加严重,英文为母语的人是不会把等式写在文字位置上的。 格式1. 段落 所有的英文段落的第一行都缩进约1英寸,或2个段落之间空1行,后者在商务写作中更常见。 中国学生经常为段落的分合而困惑,他们可能会犯2个错误。其一,他们未能把2个段落区分开来。尽管新的段落以新的一行开始,但新的一行没有缩进。其二,一个新的段落之前有单一的句子独占一行(该行有缩进)(不懂原文意思,作者是想说,一个短句不能单独作为一个段落?――译者注) 格式2. “Figure”和“Table” 二者的缩写分别是Fig和Tbl。但是,Table的缩写很少见于正文。你可以用Figure,也可以把Figure简写为Fig,但在一篇文章中,你应该始终保持一致。你不应该在Figure,figure,Fig 或fig之中随意变来变去。另外,缩写不能用在句首,单词或其缩写与数字之间应有一空格。 格式3. 变量符号 变量符号,特别是那些英文字母的变量符号,在科技类文章中应该用斜体,以区别于英文单词。当然,这取决于一个杂志所规定的风格。 格式3. 大写 注意大写不能出现在句子中间。 “such as”和”etc.” 二者经常被中国作者误用。Such as意思是“例如”并提示其后有一个不完全的列举;etc.意思是“等等”,用在列举的最后以表示那个列举是不完全的。所以,同时用such as和etc.就重复了。 Such as的出现意味着其后将有一个不完全的列举,所以当给出了全部的列举时,就不能用such as了。 第二节 1)一些单词的单复数形式相同,所以不需要再加s把它们变为复数形式,例如:literatue, equipment, staff, faculty. 2) 避免重复。下列短语形式经常在中国作者的英文中出现: Research work,(要么用research, 要么用work,下同――译者注) Limit condition Knowledge memory Sketch map Arrangement plan Output performance Simulation results Knowledge information Calculation results Application results 3) 一些单词修饰的名词需要改为复数。这些修饰单词包括:different, various, 数字单词 different nodes 而不是different node various methods 而不是various method two advantages而不是two advantage 4) 绝对不要以单词的缩写形式(如Fig.)或阿拉伯数字(如8)开头写英文句子 5) 不要写“by this way”,取而代之的应该是“by doing this” 或“using this method”。 6)千万不要在句子的开头写“how to ……”(也不要这样讲) 7)要这样写:“the results are shown in Figure 2”,而不是“the results are showed as Figure 2”。 8)在正文中变量符号要用斜体,以示它们与单词的区别。当变量符号是英文字母时,斜体尤其重要。要写“The graph shows t (斜体), a (斜体), and C (斜体) as a function of time”. 不要写 “The graph shows t, a, and C as a function of time”。 9)在科技类论文中,单词obviously要避免如下例子中的使用: 错误:Obviously, detecting regimes by means of PMH maps is a novel method. 正确:Detecting regimes by means of PMH maps is a novel method. 10) 国际出版物中的论文不应该使用诸如“at home”,“abroad”,“here”,“our country”等指定不确定的地方性术语,因为读者很可能不是中国人或并不生活在中国。取而代之的应该是“in China”。 11)避免过多使用短语“that is to say”和“namely”. 取而代之的是,要尽量把你的意思用一句话来表达。 12)不要在句末用“too”,特别是在科技类论文中尤其要避免在句末用“too”。 文章转载自科学网董仕勇博客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2049-47853.html
3387 次阅读|0 个评论
结合自身经历略谈对基层共青团工作的看法及建议
wdzwjs 2016-8-24 11:17
题记 三年前(2012年7月~2013年8月)在宁夏参加过为期一年的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期间有幸在当地一县级团委服务过几个月,对基层团组织的工作有一些感触,于是有过一些调研,写了这篇文章。不清楚这篇文章的风格是否跟科学网博客相符,不过还是拿出来凑凑热闹。文章稍长,所以我把目录放在前面。 目 录 一、序言 .. 3 二、本区基层团组织日常工作说明 .. 3 (一)县区级团委 .. 3 (二)乡镇团委 .. 7 三、基层共青团工作分析 .. 8 (一)青少年状况分析 .. 8 (二)基层团组织分析 .. 17 (三)基层团干部分析 .. 18 四、基层共青团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 21 (一)政策落实书面化 .. 21 (二)活动开展形式化 .. 21 (三)服务青年口头化 .. 22 (四)底层组织虚无化 .. 23 五、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23 (一)客观上 .. 23 (二)团组织方面 .. 26 (三)团干部方面 .. 28 六、对基层团组织的建议 .. 29 (一)全面深入地摸清本地区青年、团员及团组织的基本情况 .. 29 (二)进一步健全实际的组织关系,指导下级团组织开展工作 .. 30 (三)明确团组织供应和青年需求之间的关系 .. 31 (四)积极加强与社会各界人士的联系 .. 32 (五)开展富有实效的活动 .. 33 (六)将工作真正深入到青少年中去 .. 33 (七)适当兼顾共青团工作的全面性 .. 33 (八)与各级党政部门良性互动 .. 34 七、对同级党政部门的建议 .. 34 (一)加大对团干部的政治关注 .. 34 (二)加大对团组织工作的支持 .. 35 (三)加强对团组织和团干部的指导 .. 35 (四)适当减少非业务性的工作安排 .. 35 八、对上级团组织的建议 .. 36 (一)加大资金支持 .. 36 (二)与各级党政部门协调沟通,使其加强对同级团组织的重视 .. 36 (三)加强对下级团组织的指导,但不要干涉下级开展工作 .. 36 (四)在考核时不要 “ 一刀切 ” ,鼓励下级团组织 “ 因地制宜 ” 地开展特色工作 37 九、后记 .. 37 一、序言 大学时期,即对政府部门的工作和公务员的生活很好奇,只可惜一直没有过报考公务员的打算,也就只能通过网络或者传言去探求答案,只是网络上众说纷纭,不知谁对谁错,而传言又多有夸张,不知该信几分,也就只能看着听着,依然好奇着。 一段不在计划中的经历让我有机会切切实实地融入行政单位、每日干着公务员的工作、成天与公务员打交道。三个月,对于了解整个政府部门的工作,是在算不得长;三个月,对于认识一个小部门的工作,也不算太短;三个月,对于适应一种生活方式,完全足够了。 2012年7月至10月,因为参加西部计划,我在宁夏某区团委工作了近三个月。在此期间,我参与了团委的一切日常事务。 现结合个人经历,以本区为例,谈一谈对基层共青团工作的看法。 二、本区基层团组织日常工作说明 (一)县区级团委 团委属两级管理机构,既属上级团组织管理,又受同级党委领导,这就决定了团委在日常工作中的双重性,即既要完成上级团组织交付的工作,又需执行同级党委、政府的相关安排。同时,为了有效履行团委职责,贯彻执行上级团组织及同级党政部门的政策,团委需开展一系列符合自身职能的活动。这样一来,团委的日常工作大体有三类: 1.上级团组织交付的工作 ( 1)报表类:团中央(小额贷款、见习基地、“两新”团组织建设等月报表)、自治区团委(志愿者情况月报表)、市团委(一些临时报表); ( 2)工作总结类; ( 3)会议类; ( 4)项目类:希望工程、青年中心、YBC等; ( 5)主题活动类:青少年服务月、学雷锋、植树、清明、五四、儿童、建党、12·5、12·9等主题活动; ( 6)其他工作。 2.同级党政部门的安排 ( 1)报表类:人事、组织、招商、能源等方面月报表; ( 2)工作总结类; ( 3)会议类; ( 4)主题活动类; ( 5)其他工作。 3.自身组织安排的工作 ( 1)会议:自2012年1月至2013年7月,本区团委共组织召开各类会议40余次。(见附表1) ( 2)接待及陪同:自2012年1月到2013年7月,本区团委共接待(陪同)各类来访(各级调研、考察)共20余次。(见附表2) ( 3)主题活动:2012年1月至2013年7月,团委组织(参与)开展各类活动50余次。(见附表3) ( 4)业务工作:希望工程、志愿服务、“两新”团建、乡镇实体化“大团委”建设及新媒体建设是团委日常业务工作的重点。 ①希望工程:在团委的日常工作中,希望工程大体细化为两个部分:希望小学及各类助学项目。 2012年内,本区共建成希望小学4所。团委负责其中的申报、接洽和项目监督等方面的工作。 本区如今正倾全区之力打造慈善城市,号称 “黄河善谷发源地”。在这样的背景下,慈善助学成为本区团委的一项重要日常工作。除了完成宁夏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下拨的助学任务,自2008年起,当地团委还设立本区专项理事会,负责筹集各界善款,协调本区内的慈善助学活动,资助各类社会助学金没有覆盖到的大学生。2012年,本区慈善助学已经做到二本以上大学生资助全覆盖,并开始在小学、中学提供对家庭困难学生的资助,还发展了类似公益书屋等项目。而在上述的会议、接待、活动中,有相当一部分都是围绕慈善助学在开展。 助学工作的重点在资金募集、名额下拨及材料审核。 ②志愿服务:志愿服务应该是团委的一项常态化工作。在本区团委,志愿服务大致有几个部分: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以下简称“西部计划”)志愿者的管理,大型赛会志愿者的招募、培训及管理,日常志愿服务的组织。 西部计划志愿者的管理是团委的日常工作。一般,志愿者会被分配在行政及相关事业单位。在志愿者正式走上工作岗位后,团委有专门的例会制度,并安排专人负责定期联系。 2012年,规模最大的志愿者服务活动是第二届宁夏(本区)航空旅游节上的志愿服务,为期5天,动用志愿者500余人次。 准确地说,本区并没有常态化的志愿服务。所谓的日常志愿服务基本是一些会议或主题活动的志愿服务(如 3·5学雷锋日、12·5国际志愿者日及针对一些主题宣传、推广活动的志愿服务)。 ③“两新”团建:这应该是团委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团委会按时按要求上报新增两新团组织情况,并在一定时候办理建团工作。 ④新媒体建设:这里的新媒体指手机报和微博。本区团委每周五都会向全区的电信手机用户发送手机报一则;团委的相关动态都会发送到实名认证微博上。 ⑤YBC(中国青年创业国际计划):团委有专人负责参加YBC相关培训,组织本区内的项目申报、联系及考察。 ( 5)其他工作。 (二)乡镇团委 根据乡镇团委的性质,其日常工作也应该有类似县区团委的三部分: 1.上级团组织交付的工作; 2.同级党政部门交付的安排; 3.自身组织安排的工作。 但根据笔者的实际了解,乡镇团委基本只有上级团组织交付的工作,如本区,乡镇团委的主要工作就是夏季的希望工程助学活动和临时交付的零散任务。 (三)学校团委 本区现设高中 1所、初中3所。学校团委的日常工作如下: 1.完成上级团委交付任务,协助上级团委组织与学校、学生有关的活动;2.学校交付的安排;3.自身组织安排的工作,如学生入团、学生会组织、宣传栏布置、学生会组织等。 (四)机关团支部 据了解,机关团支部也只在一些临时活动中配合县区团委的安排,参与活动,而日常的团工作开展的效果并不理想。 (五)村团支部 各村在名义上设有团支部,但基本没有日常工作开展。 (六) “两新”团支部 除配合上级团组织开展一些合作工作外,基本不开展团工作。 三、基层共青团工作分析 (一)青少年状况分析 在这边呆的一年多时间里,我并没有对青少年做系统的调查,只能结合我所接触到的一些人的情况来说一说我对这边青少年状况的理解。 1.公务员 作为一名志愿者,我所接触的公务员都是底层工作人员。他们的入职经历一般不长。 ( 1)入职3年内的公务员:这部分公务员因为刚入职,对职业生涯十分渺茫,对工作环境和工作性质处于一个由生到熟的过渡期,工作压力成为他们面临的主要问题。但不可否认的是,处于这一阶段的公务员往往都有很高的工作热情,工作态度的可塑性特别强。这一阶段养成的工作习惯和工作态度对其整个职业生涯都有很深的影响。因此,对于他们,主观上最大的需求是如何来进入新的角色,怎么规划好整个公务员生涯,怎样养成好的工作习惯,怎样缓解工作压力等。 ( 2)入职3年到6年的公务员:这部分公务员在工作上已经获得相当的经验,工作态度基本稳定,由态度确定的能力也基本成形,工作上的整体状况基本定型,不过,这部分公务员基本上都会面临着婚恋和家庭的问题,因此,对他们而言,工作压力依然存在,但相对前一阶段,已经不是最主要问题,生活上的压力(包括恋爱、婚姻、家庭及与之相关的需求等)成为影响青年不可忽略的因素。对于他们,最急迫的需求就是在缓解工作压力的同时,解决个人生活上的那些问题。 ( 3)对于入职年份再多些的公务员,因为工作关系,接触得相对较少,也就不好对其工作现状及工作需求做分析。 2.教师 这一年的志愿者生活,除了在团委工作的三个月,剩余的时间都是在学校从事基础教育工作。作为一名临时教师,我对教师的生活和工作有切身的体会。同时,通过与不同层级教师的接触,对教师的整体状况也有一定的了解。 ( 1)入职3年内的教师:类似于公务员,这部分教师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对职业生涯的渺茫,在业务能力上的不足等,为了尽快熟悉环境,在教学上取得成绩,获得学生、家长和领导的认可,他们面临很大的工作压力。相同地,他们有着很高的工作热情,有较强的求知欲望,有积极的工作态度,可塑性很强。他们需要有专门的职业生涯指导和业务指导,尤其是对于特岗教师,这方面的需求更是迫切。一般来说,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在这方面都有比较细致的安排,团委可以联合教育部门开展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同时,可以发挥团委的特长,在缓解工作压力和解决生活问题上,起到一些积极作用。 ( 2)入职3年到6年的教师:在工作上基本稳定之后,生活问题上升到主要层面。当然,因为教学上的评比时刻存在,工作压力依然存在,当然,因为对工作的熟悉以及业务水平的提高,教学上会相对轻松。而生活上的需求(婚恋、家庭及与之相关的需求),对于这阶段的教师更显重要。 ( 3)入职6年以上的青年教师:对于这阶段的教师,工作经验已经比较丰富,家庭生活也趋于稳定。但是随着工作年限的增长,逐渐会出现职业倦怠等现象,同时,家庭中子女的培养也逐渐成为问题。 ( 4)特殊教师群体:现在的教师群体除了正式在编的外,还有“特岗教师”、“三支一扶”中的支教教师和临时雇用教师。“特岗教师”在入职三年后可以转为正式编制教师,于是,在这三年中,他们不仅面临着类似一般教师的工作压力,转正所面临的各种问题他们也必须面对。“三支一扶”教师最多期限为两年,所以他们还面临着再就业的压力。临时雇用教师也同样面临着就业压力。对于这两个特殊群体,给予适当的就业指导是当务之急。 3.企事业单位 对于企业这个群体,到目前为止,我接触得都比较少,无论是管理者还是普通员工,这里也就不适合去做太多分析。 4.个体经营户 对于个体经营户来说,青年从业者大多处于经营的起步阶段,这一阶段,资金周转和业务开拓成为他们面临的主要问题,团委可以试着在这方面给青年个体经营户提供帮助。 5.农民(工) 农民是接触较多的一个群体。在年轻的群体( 18~30岁)当中,传统意义上的农民几乎已经不存在了,即便是年纪稍长(30岁以上)的群体中,农民也基本是半工半农。 ( 1)未成年农民(工) 在西部(至少在本人服务的地区),辍学的现象比较普遍,未完成高中教育即踏上社会的现象更是普遍,这样就出现了一个特殊的群体 ——未成年农民(工)。对他们,没有太多的生活压力,即便是工作不顺利,家人也会予以一定程度的供养。这个群体大多处于青春期,社会经验普遍不足,而且很容易受社会影响。于是,对他们的引导和保护,成为团委(乃至整个社会)的责任。一方面,对于适龄青少年,团委应通过工作(主要是基层团干部及志愿者)对青少年家庭予以敦促,并通过与青少年本人及相关学校接触,为这部分青少年提供就学机会。另一方面,对于无心向学的青少年,应积极联系相关培训机构或就业单位,予以适当安置。 他们不仅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重点,也是保障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的重点。所以,这部分农民(工)的引导和保护,应该成为基层团委的一项长效性工作。 ( 2)18~22岁农民(工) 这部分农民(工)的主要来源是不同时期辍学的学生。这部分青年已经开始面临生活压力,但是他们面临的最主要问题还是来自社会的影响,而需要团委注意的是社会给予这部分青年的不良影响。预防这种不良影响的方式有很多:首先,是定期的集体教育;其次,是安排合适的培训机会;另外,就是联系合适的就业机会;还可以通过联系金融机构予以贷款支持,鼓励农民(工)自主创业。 ( 3)22~25岁农民(工) 这部分农民(工)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成家。当然,对于没有太多职业技能的农民(工)而言,工作的问题自始至终都存在。在工作方面,对于从事传统农业的青年人,可以给予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支持,令其在农业方面有所成就;而对于务工的青少年,主要还是要安排技能培训的机会,联系合适的就业单位。在生活问题上,可以通过基层团组织间的相互合作,为青年的婚恋提供信息和平台。 ( 4)25~35岁农民(工) 农民(工)的婚姻问题在 25岁左右能基本解决,而紧接着,他们面临的问题是孩子供养及教育。工作上的问题可以参考以上几项。至于家庭教育能力的培养,是大部分农民(工)存在的问题。对传统的农民,需要加强他们的家庭教育意识,进而培养他们的家庭教育方式;对于农民工,由于常年不在家,自家孩子都成为“留守儿童”,社会,尤其是团委,更应该承担起孩子的教育责任,并积极搭建平台,为父母的远程家教提供条件。 6.学生 学生是国家和社会的希望。无论这些学生处于哪一阶段,地方基层团组织都可以有所作为。 ( 1)大学生 大学生是地方人才储备的基础,但是很多地方都没做好当地大学生的工作。当然,大学生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基本都在外地上学,只有假期(主要是寒暑假)能在家乡呆着。一般大学生的两个假期加起来有近三个月,如果地方基层团组织能在这段时间把返乡大学生组织起来,那也是一直不可小觑的力量。 大学生在假期有自己的需求,概括地说,大致三方面:经济需求、实习需求、社会实践需求。 ①经济需求:现在的大学生都有很强的独立意识,希望能利用假期的时间打工获取一定程度的经济独立。于是提供临时岗位信息、帮忙联系临时岗位可以为这部分返乡大学生服务。 ②实习需求:有些大学生由于社会资历较浅,在需要实习时靠个人能力不能联系到合适岗位;另有些大学生希望到某些对口单位实习,但由于人际上的生疏,不能接触到相应岗位。在这时,可以通过团委的适当联系,为这部分大学生创造适当的实习机会。 ③社会实践需求:现在大学对学生都有假期社会实践的要求。根据我的了解,很多学生希望能有实践的机会,但由于各种条件所限,只能在临近开学时到团委盖个章。而在这方面,基层团组织确实有很多事可以做,至少提供一些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机会。比如,由学生参与的各类主题调研活动,由学生参与的行政宣传活动,由学生参与的志愿服务活动,由学生参与的短期支教活动等。 ( 2)中学生 中学时期是大部分团员的入团时期,可以说中学生的团工作是基层共青团工作的重中之重。 中学生的主要需求在学习上,而这方面的工作是学校日常工作的重点,基层团组织在这方面开展工作的空间不大。 但是随着家庭和社会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日益增强,家长对孩子的期望也越来越高,而教师由于工作绩效的要求,对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与这些相适应的,孩子的学习压力越来越大,初高中的高年级学生更是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用于学习。因此,学习所造成的心理压力是这部分学生面临的重要问题。当然,有些学校由于过于重视学习,而对学生的其他方面发展不重视,这就导致了学生的不全面发展和学生的课余生活单调。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助力学生的全面发展就成为基层团组织(尤其是中学团委)可以开展的工作。 同时,中学是青少年成长的重要时期,思想上的正确引导对于青少年的终身发展都有着极重要的意义。 ( 3)小学生 小学生大都还处于家庭的保护之下,再加上学校这层保护网,他们的生活环境比中学生要好很多。由于升学压力不大,他们的心理压力也不是什么主要问题。个人认为,小学生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由于一些陈旧教育观念的影响,小学的教育还会采用类似填鸭的教学方式,这样对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包括认识事物、思考问题等方面的习惯)是一种阻碍。这就要求基层团组织从三个方面开展工作:教师、家长和学生本身。联系教育行政部门,培训教师树立科学的教学观念;联系村镇团组织,对家长开展教育,使其树立科学的家教意识;通过学校的少队组织,组织学生开展各类活动,锻炼小学生的能力,促进小学生的习惯养成。 7.特殊青少年群体 特殊群体是上述各类群体中需要特别提出的一些人,对他们的工作不能完全等同一般青少年。 ( 1)闲散青少年 闲散青少年是社会不安定因素的重点,也应该成为基层共青团工作的重点。闲散青少年的成因主要在失学和失业 ——这也是他们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因此,联系就学机会、安排培训机会、提供就业机会是解决他们问题的主要途径。 由于失学、失业,加之在社会中 “漂泊流浪”没有着落,他们在心理上可能会对社会有一些不良情绪,这些情绪得不到有效化解,即便是就业了,他们对社会有不满。因此,化解他们的心理问题也是一项重要工作。 ( 2)残疾青少年 残疾青少年由于自身存在的生理缺陷,无论工作还是与人相处,都会遇到诸多问题。他们属于社会弱势群体,对他们的工作体现着社会公平。 他们面临的问题是工作生活不便(甚至受歧视)和与人交往不自信。 ( 3)流动青少年 流动青少年的工作是各地方团组织工作的一个短板。这有其客观原因:流动青少年的管理困难。青少年流动的主要原因在就学和就业。对于就学的那部分青少年,地方团组织要考虑做好其假期的组织工作;而对于因就业而造成的青少年,地方团组织需要考虑一套细致的工作方案,要尽力做好服务工作,为他们排忧解难。 ( 4)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是近十年来日益凸显的一个社会问题。留守儿童是各级团组织关注的一个重点。他们的问题和需求也比较简单:思念和监护。这方面的工作可以联合妇联和教育、民政等部门共同开展。 (二)基层团组织分析 1.县区团组织 本区团委年行政经费 15万余元。工作人员4人(正、副书记各1人,办公室负责人员1人,志愿者1人),开展工作如上所述。 2.乡镇团组织 据了解,本区乡镇团组织没有专项经费,工青妇每年共享经费约一万元,另外有活动需要经费时,可以向上级组织申请。工作人员 2人(书记1人,副书记1人),主要开展上级团组织下派任务。 3.学校团组织 学校团委在经费上没有明确规定,根据一位中学团干部介绍,学校团委经费主要来源于学生团员上交团费(一部分上交上级团组织,剩余部分则为本组织经费)及学校支持,一般每年花费在 5000元左右。工作人员2~3人(正副书记各1人,干事),主要配合上级团组织开展相关活动,组织本校与共青团有关的学生工作。 4.机关(直属)团支部 机关(直属)团支部没有明确的经费来源及限额规定,一般在开展工作时由所在单位直接拨付。工作人员 1~2人,主要配合上级团组织参与相关活动。 5.村团支部 据了解,目前本区内各行政村的团支部没有专门的经费。工作人员 1人,主要完成上级团组织布置的任务。 6.“两新”团支部 “两新”团支部由于多为新建,目前还没有获得上级团组织直接的经费支持。工作人员若干(一般为3人,分别为书记、委员等),根据组织内部安排开展相关活动。 (三)基层团干部分析 1.县区团组织 本区团委共有团干部 4人(公务员3人,分别为书记、副书记、办公室主任;志愿者1人)。各团干部情况如表1所示。 表 1 本区团委干部情况统计表 职务 性别 年龄 民族 工作经历 书记 女 30 汉 教师、政府办公室、乡镇副职、团委副职, 2008年任现职 副书记 女 28 汉 教师、劳保局科员, 2012年任现职 办公室主任 男 32 回 大学生村官、市政协办公室、乡镇计生干事, 2012年任现职 志愿者 女 24 回 2013年任现职 从表中可以看到,县区团委的主要团干部年龄都在 30岁左右,是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很高的阶段;男女比例合适;各人也均有比较丰富的工作经验;提拔年龄相比其他单位干部相对较早(书记提拔时是全区最年轻的正科级干部、副书记提拔时是全区最年轻的副科级干部)。但是,主要团干部在岗位上滞留时间较长。 2.乡镇团组织 本区 4乡镇团委各有团干部2人(书记1人,副书记1人,均为兼职团干部),具体情况如表2所示。 乡镇 职务 性别 年龄 工作经历 兼职 乡镇 1 书记 男 45 乡镇科员, 2013年任现职 副乡(镇)长 副书记 女 34 乡镇事业工作人员, 2013年任现职 工青妇干事 乡镇 2 书记 女 31 区编办、妇联、乡人大副职, 2012年任现职 副乡(镇)长 副书记 女 28 教师, 2011年任现职 工青妇干事 乡镇 3 书记 女 29 乡镇科员、发改局科员, 2011年任现职 副乡(镇)长 副书记 女 27 教师, 2011年任现职 工青妇干事 乡镇 4 书记 女 30 教师、招商局副职, 2012年任现职 副乡(镇)长 副书记 男 30 教师、事业单位秘书, 2012年任现职 工青妇干事 表 2 本区各乡镇团干部情况统计表 从表中可以看到,乡镇团干部的年龄也基本在 30岁左右,这保证了乡镇团干部队伍的活力;在性别上以女性为主;一般书记都有比较丰富的工作经验,而副书记大都是新近任职的公务员,工作经验方面相对欠缺;乡镇团干部中都存在明显的兼职现象。 3.学校团组织 本区四所中学各有团干部 2人(书记、副书记各1人),具体情况如表3所示。 表 3 本区各中学团干部情况统计表 中学 职务 性别 年龄 任教科目 中学 1 书记 男 30 体育 副书记 男 30 数学 中学 2 书记 女 33 政治 副书记 女 30 美术 中学 3 书记 男 30 体育 副书记 女 26 语文 中学 4 书记 女 30 音乐 副书记 男 31 体育 从表中可以看到,各中学团干部年龄都在 30岁左右,这依然保证了团干部队伍的朝气与活力。从性别比例来看,男女各4人,其中两所学校为纯男纯女组合,另两所学校为男女搭配组合。另外,从统计情况看,本区四所中学的团干部大部分由副课教师担任,这种安排有其合理之处: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正课教师面临着相对较大的教学压力,而副课教师的业余时间相对较多、应试压力相对较小,他们有相对充足的精力来组织开展学校的共青团工作。 4.机关团组织 这里没有对机关团干部的情况做具体统计,但是除了教育局有 2名团干部(兼工青妇工作)外,其他行政单位及事业单位都只有1名团干部(均为兼职)。这些团干部的年龄都比较合适,基本在30岁以下或者30岁左右,工作经历相对丰富,工作能力比较突出。 5.村级团组织 如上所述,村级团支部只完成上级团组织布置的任务,工作并不多,因此团干部多由支部委员兼任(有大学生村官的村多由大学生村官负责共青团工作)。 6.“两新”团支部 “两新”团支部的团干部基本由本组织主要负责人担任。 四、基层共青团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政策落实书面化 在行政单位,这是一项通病。因为年终考核的载体基本都是纸质文件及相关纸质材料,因此把书面材料做好比把政策本身落实好、把活动开展好更重要。 身处政务大楼中,团组织自然难落这一窠臼。对于上级的工作, “具体要求的具体干,大体要求的大体干,随意要求的随意干”。除非有明确的规定,细致的检查,一般的工作都只会在要求的阶段内甚至年终考核时以文件及相关材料的形式呈现。 (二)活动开展形式化 从后附表中可以看到,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县区团委开展的活动确实不少,但细细考察活动内容,会发现,真正有实际意义的并不多,而且活动的开展也很表面化。 活动开展的目的在于服务更多的青少年、让更多普通百姓了解团委的职能,从活动的主题看,确实属于团委的日常工作,也对青少年的发展有积极作用,但从活动开展的过程看,其实际作用有限:以宣传活动为例,无论是禁毒、消防还是其他宣传,只是由本单位人员(有时由志愿者)在人口密集区发放传单,而接受传单的对象大都为不识字或识字很少的农民,说到底,就是不能很好地抓住不同群体的接受方式,一味地用 “形式”换“图片”,“有图片有工作”就是这类工作的逻辑。而各类仪式的开展则更显示了其形式性,仪式流程凸显仪式主体(如捐方等)和领导的作用,反而对真正需要考虑的受众(大部分为青少年)的实际感受考虑不多,最重要的要求是这些受众需要完全按照仪式流程来表现,“不能出乱子”。这样的仪式对捐方能有一点广告效应,但由于受众只是被动地接受,所以,真正能起到的广告作用并不大,而仪式的实质效用在受众当中也难有明显效果。 (三)服务青年口头化 服务青年是共青团的基本职能之一,是各级团组织经常挂在嘴边的话,但基层团组织的服务工作可以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从团委开展的活动来看,大部分都是有助于青少年发展的,但是由于活动开展的表面化、形式化,所以真正影响到青少年的并不多。在其他的日常工作当中,除了希望工程和部分志愿服务活动直接作用于青少年,对青少年有直接影响外,大部分活动难起到直接作用,而满足前述各类青少年需求的更是屈指可数,且实际效果并不明显。 (四)底层组织虚无化 乡镇有成形的团组织,但开展的工作相对县区级团组织就要大打折扣。因为团委书记由副乡(镇)长兼任,副书记由工青妇干事兼任,撇开工青妇的事不说,他们还要负责乡镇其他事宜,所以有限的精力使得他们只能拣上级团组织布置的硬性任务予以完成,而团组织的其他日常工作则开展得相当有限,甚至没有。 各行政部门均设有团的机构,除个别较大的部门,其他部门的团组织在开展团工作方面所发挥的作用十分有限。 各行政村也设有团组织,但由于村务繁杂琐碎,加之村级工作人员有限,共青团意识不强,共青团业务水平有限,所以村级团组织几乎不能正常履行团组织的只能。 “两新”团组织是为响应上级团组织的号召而成立的,由于建团工作相对粗糙,导致这些团组织往往有名无实,至于“定期开展团工作”更是沦为口号。 五、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客观上 1.经费不足 经费不足是决定很多基层团组织无法很好开展工作的重要因素,也是很多基层团干部经常抱怨的问题。如前述,县区团委的年行政经费为 15万余元,乡镇一级团组织在实际工作中没有专项经费,而机关、村级团组织则更是经费紧缺。 2.团干部数量不足 本区各级团干部数量在前面已经详细地列出。从工作任务看,工作人员存在明显的缺口,而且越往底层,团干部的兼职情况越是严重,也极大影响了基层团干部开展团工作。 3.相关领导不够重视 各级党政领导的日常工作比较繁忙,加之基层共青团的工作相对于党政其他部门工作而言,性质上相对务虚,而且在党政领导的考核中不占重要位置,所以,基层团组织的工作不太受重视也就在意料之内了。这一点在乡镇以下表现得尤为明显。据一位乡镇团干部介绍,能完成上级团组织布置的任务已属不易,对于自身开展活动,他们不敢多言,因为领导更关心团干部所兼职的其他实务性工作,不太会过多关注他们作为团干部所做的工作。 4.百姓不够重视 老百姓对共青团工作的不重视表现在以下 3方面: ( 1)除了青年学生,普通老百姓对共青团及其开展的工作了解不多。中学及以上的学生都基本会经历入团的过程,所以他们知道有团委这个组织,但是很多学生并不知道团委具体做哪些工作、有什么职能。而对于普通老百姓,很多人并不知道团委到底是什么,很多时候给普通老百姓打电话,在介绍自己的单位时就得解释一会儿。至于说团委开展的工作及职能,可能受过希望工程资助的家庭会知道团委是助学的。 ( 2)普通老百姓对共青团开展的大部分工作响应不积极。在团委所开展的工作当中,老百姓响应最积极的是希望工程助学活动。暑假期间,每天都有很多老百姓来团委咨询助学的事宜,而在平常时候,几乎没有老百姓会到团委办公室。其他工作(比如仪式、宣传、志愿服务等),即便是通知了,也有不少缺席的。 ( 3)普通老百姓对共青团的认可度不高。不了解,自然谈不上什么认可。然而即便是那些了解共青团的,甚至曾经做过共青团工作的,对如今的共青团都不十分认可。一位私企老总以前做过国企的团工作,但谈起现在的团工作时,他表现出了很多不满。一位村干部在谈起共青团的工作时,也表示“团委就没有太多事干”。 5.青年流动性大 青年群体是流动性最大的群体,就学、外出务工都是以青年人为主力军。青年群体的频繁流动使得许多基层团组织不稳定,也使得上层团组织在评估青年状况时出现偏差,这就导致团组织在组织和服务青年方面的难度会相对增加。 6.青年思想变化快 由于受互联网和其他各类传媒的影响,现在青年的思想状况变化非常快,这就要求各级团组织要时常进行调研,了解青少年的思想动态。对于经费和人员都有限的团组织,这无疑又增加了工作难度。 (二)团组织方面 1.基本情况不够明确 对当地青少年及团员的基本情况不够了解是团组织工作开展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就青少年和团员数量而言,基层团组织的数据多来自公安部门的统计和下级组织的上报,而下级组织的统计也并非完全准确,所以就最基本的数量问题都会出现不明确的现象。其他类似不同类别青少年的数量、青少年的需求等更深层次的问题,基层团组织的掌握情况更是有限。有一次,上级团组织要求团干部结对帮扶闲散青少年,四个乡镇,经过几次催要之后,最后报上来的只有 7人。 2.组织关系不够健全 上文已对基层各级团组织的情况进行了分析,可以说,除了乡镇和学校有比较健全的团组织、按要求或自行开展一些活动外,各村、其他组织的共青团组织大多有名无实。许多社会青年被问及自己是否团员时,都只知道上学时入过团,离开学校后就不知道团的事了,也就不知道自己是否还算团员了。没有健全的组织关系,组织青年这一基本职能就只会限于口号。在团组织开展工作时也遇到过这样的尴尬: “团员喊不动,青年叫不来”。 3.供需关系不够清楚 服务青年是共青团的又一基本职能。服务,首先要知道对方需要什么,其次要明白自己能提供什么。在基本情况不够明确的条件下,要了解分析青少年有什么需求,这似乎更不可能;对于自身能提供的,许多团组织也并不明确,或者由于不了解青少年的需求,而不能很好地发挥自己的所长。 4.社会联系不够积极 上面讲到团组织需要明确自身能提供什么,这些自身能提供的,除了法定的各项权限外,最重要的是积极利用团组织广泛联系社会、联系青年的特点,争取更多的社会联系。而现在的基层团组织在争取社会联系方面还有很多可以提升的空间。 5.活动开展不够有效 基层团组织不能得到社会普遍认可的重要原因在于它所开展的活动不具有针对性,对青少年群体的实际作用不大。当然,这又有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举国 “向上看”的行政体制下,团组织也难免会“抬起头”来办活动,这样就不太会考虑青少年的实际需要,而是更多地考虑活动有没有新闻报道,领导是不是看到了。 6.工作开展不够深入 工作开展的深入程度直接表现为工作的影响力。由于各级组织、部门安排的工作繁杂,团组织本身的特色品牌活动较少,所以团组织只能以活动的数量来赢得领导的关注,这就导致了许多工作的开展只是停留在表面或者一时,很难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这也直接导致了共青团在一般人眼里都没有实际作为。 (三)团干部方面 1.理想信念不够坚定 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的集体谈话中指出, “ 要提高团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关键是要高举理想信念的旗帜。共青团要做好青年思想引导工作、增强吸引力和凝聚力,必须站在理想信念这个制高点上。 ”而许多基层团干部自身的理想信念就不够坚定,如何能够做好青年的思想引导工作呢? 当然,基层团干部的理想信念不够坚定有其深层次原因:( 1)社会整体的浮躁风气对基层团干部自身正确观念的形成有不利影响;(2)工作和生活压力让基层团干部逐渐丧失了原有的理想信念;(3)政治地位不明确导致基层团干部逐渐失去工作的积极性;(4)团组织在群众中的认可度低使基层团干部对自身的工作产生质疑。 不够坚定的思想信念直接导致基层团干部责任意识淡薄、创新精神缺乏,这也极大地影响了基层团组织的活力。 2.服务热情不够饱满 服务是共青团的基本职能,也是各级团干部,尤其是基层团干部必须具备的意识和能力。然而,很多基层团干部并没有养成服务青年的意识,即便是做了一些服务工作,很多团干部的服务热情仍然不够。当然,这也存在着一定的客观原因:( 1)行政体系内长期以来“向上看”的思维制约了基层团干部服务意识的养成;(2)待遇不高让基层团干部的服务热情逐渐消退;(3)群众的消极反应严重打击基层团干部的服务热情。 3.工作能力有待加强 县区、乡镇、机关及各中学的团干部学历都在大专以上,而各村及其他组织的团干部大多只有中专甚至更低学历。在团组织的业务工作上,各村及其他组织的团干部很少从事专门的共青团工作,对共青团的业务工作熟悉程度极低,在组织、引导、服务青年及维护青少年权益方面的工作能力相当有限。而乡镇团干部由于兼职工作相当繁杂,对于上级团组织布置的任务也只能勉强完成,至于共青团的其他日常工作,由于精力和能力的限制,很少有机会顾及。 六、对基层团组织的建议 (一)全面深入地摸清本地区青年、团员及团组织的基本情况 毛泽东同志很早就指出,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对于共青团的工作,如果连青少年、团员及团组织的基本情况都不了解,那各项工作的开展就一定不会有针对性,工作成效也可想而知。 对青年及团员的基本情况的把握,不仅要全面而且要深入。既要考虑最基本的总数,还要考虑不同性别、年龄、职业的青年状况;既要了解青年及团员的生活现状,还要知道青年和团员在生活和工作中有什么需求;既要把握青年及团员的思想现状,还要把握青年及团员的思想动态;既要明确下级团组织的数量,还要明确实实在在能开展工作的团组织有多少;既要掌握下级团组织存在的问题,还要分析下级团组织存在问题的原因;既要关注下级团干部的工作水平和积极性,还要关心下级团干部的工作、生活状况。 这些情况必须通过认真细致的调查才能获得,因此,基层团组织有必要甚至是很迫切地需要开展一次针对团员、青年及团组织的大型调查活动。由于工作人员有限,可以考虑借助假期返乡大学生的力量,将调查活动与大学生的假期社会实践相结合,完成调查活动。 (二)进一步健全实际的组织关系,指导下级团组织开展工作 团中央开展的 “两新”团建和乡镇“实体化”大团委工作都旨在推进基层的团组织建设,但从基层的实际情况来看,效果并不明显。所以,建议基层团组织切实地把下级团组织进一步健全完善。 对于团组织比较健全的乡镇和学校,县区一级团组织需要做的是更多地加强业务指导,更多地与乡镇及学校党政领导协调共青团工作的空间。对于存在团组织,但团观念相对薄弱的机关单位,更多的是需要给予团干部工作和政治上的支持,关注他们的发展,关注他们所在团组织的发展,让虚化的团组织在团干部的带动下逐渐走向 “实体化”。对于有名无实的村级团组织,首先要用实际行动给各村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让村干部、村民看到并相信共青团的力量,使他们愿意参加共青团的活动,愿意参加共青团,其次要选好团干部,给予实际工作指导,以使团的工作能够持续。对于新建的“两新”团组织,对组织的人员情况进行仔细调查,对不符合要求的予以坚决撤销或合并,对符合要求的组织,要认真分析该团组织所在群体的实际问题,并通过自己的关系为该群体解决问题,使群体负责人意识到共青团的能量,也使团组织在上级的指导下能够在该群体真正站稳脚跟,发挥更多的正能量。对于待建的团组织,一定要避免盲目,首先要掌握待建组织所在群体的基本情况和实际需求,用自身行动去吸引这些群体,而不是“追着建团”。 (三)明确团组织供应和青年需求之间的关系 供求关系就是市场的关系,也是组织与个人的关系。团组织需要青年,因为青年能为组织提供组织想要的能量;青年需要团组织,一定是因为团组织能给他们提供他们想要的。团组织能提供什么,就能凝聚什么样的青年;团组织能提供多少,就能凝聚多少的青年。既然团组织的宗旨是最广泛地组织青年,那团组织要反思的就不只是 “我能给什么”了,而应该是“你们需要什么”。只要青年需要的,团组织都应该设法给予。 青年(包括少年)的需求需要通过调查才能明确,这属于青年基本情况的范畴。至于团组织能提供的,如前面说过的,首先是自己权限能直接给予的,然而这相当有限,更重要的还是团组织通过自身建立起的关系所搭建的平台 ——为不同相互之间有需求的青年与青年群体或青年与其他群体所搭建的平台。 (四)积极加强与社会各界人士的联系 青年是团组织服务的对象,但是如果仅仅把眼光放在青年身上,也会让共青团的工作 “有心无力”。青年不可能孤立于其他群体,那共青团的工作就不可能排斥其他群体。 如上所述,共青团能为青年与社会各界搭建起广阔的平台。搭建平台,我们的目的是促进青少年的发展,更好地服务青少年,但是这其中离不开其他社会人士的支持。如何能搭建起这样的平台?在明确青少年需求的基础上,首先就是要联系到愿意响应的社会人士。而这联系工作,就需要团组织来进行。对于这种联系,一拍即合的自然是少数,更多的还是需要团干部的不懈努力。过程可能会很艰辛,但结果很值得。如果能联系到一家企业,就可能会解决很多人的就业和实习问题,可能会多一家希望工程的捐方 …… (五)开展富有实效的活动 活动开展得有效果,才会有意义,才会有影响。没有认真分析过青年需求而开展的活动一定是虚无的、形式的,也是没有太大作用的。这样的活动只会浪费时间、浪费精力、浪费人民币。 找准青年的关注、把握青年的思想、洞悉青年的需求,根据青年的关注、思想和需求,按照国家和社会对青年的要求,参考世界各国青年发展的状况,开展对青年发展有实实在在作用的活动。多开发有利于青少年发展的品牌活动,多开展这些品牌活动,少搞形式主义。 (六)将工作真正深入到青少年中去 即便是用心开展的工作,即便找准了青年的关注、把握了青年的思想、洞悉了青年的需求,也兼顾了国家和社会的要求,参照了国际经验,只要工作没有深入青少年中去,那一切都是枉然。 深入青少年,必须保证工作以青少年为主体、为中心;深入青少年,必须保证工作有青少年积极主动的参与;深入青少年,必须保证工作对青少年有积极向上的意义。 (七)适当兼顾共青团工作的全面性 在做好品牌工作的同时,要注意共青团工作面对的是青少年的所有问题,要铭记共青团的基本职能,要兼顾共青团的其他工作。做到既重点突破,又全面推进。 (八)与各级党政部门良性互动 各级党政部门是各级团组织的直接领导。在团组织的日常工作中,各级党政部门既是支持者,也可能成为制约者。于是,就要求各级团组织与党政部门保持良性互动。 对于同级党政部门,团组织接受其领导,按照其要求开展活动,同时,团组织应该积极争取自身地位和话语权。基督教中一句话, “你只有自救,上帝才会救你。”通过“自救”,即通过工作证明自身的能量,证明自己可以为统计党政部门分忧,这样才能获得同级党政部门更多的认可和支持。对于下级团组织所在的党政部门,首先是尊重其工作安排,为其解决一些力所能及的困难,在适当的时候可以给予建议。 七、对同级党政部门的建议 (一)加大对团干部的政治关注 尽管基层团组织中存在不少问题,团干部队伍也良莠不齐(尤其是最底层),但是团干部中始终有一批充满朝气、充满活力、工作热情高、工作能力强的青年人。这批青年人是团干部的精英,是各级团组织的中坚力量。党政部门应该高度关注这批团干部的成长,给予更多的政治关注,提供更多的工作平台和提升空间。 (二)加大对团组织工作的支持 团组织的工作需要党政部门的大力支持,尤其是当基层各级团组织开展更多实效工作时,党政部门的支持更是必不可少。支持团组织的工作,尤其是支持团组织开展的有利于青少年发展的工作,这对团组织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三)加强对团组织和团干部的指导 团干部中有很多青年人,所以团组织往往是充满活力的,但也正是因为年轻,很多团干部无论是政治上还是工作中都表现得不很成熟,这就需要同级党政部门的指导。团组织开展的工作怎样才能满足党和国家对青年人的要求?这也需要同级党政部门予以指导。所以,离开了党政部门的指导,团组织和团干部的工作开展就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指引。 (四)适当减少非业务性的工作安排 据我在县区团委工作的经历,团委几乎每天都要参加党政各部门召开的会议。这些会议中,许多跟团委没有直接的关系,但仍要求团委必须到场。对于工作人员紧缺的团组织,这无疑是浪费资源。类似的非业务性工作安排还有很多,如果能适当减少这些非业务性的工作安排,那么团委会有更多的时间来开展自身更有意义的工作。 八、对上级团组织的建议 (一)加大资金支持 经费是制约基层团组织发展的主要因素,上级团组织需要协调各部门加大对基层团组织建设的投入。 1.加大组织内投入,利用自身经费重点扶持一些落后地区、落后团组织的建设;2.加强与各级政府、各部门的协调,争取各级政府、各部门对团组织的支持;3.加强对各级财政的督促,保证每一批团建专款能真正用在团组织身上;4.加强对各级团组织财政运行情况的监督,使下拨经费真正用在办实事上。 (二)与各级党政部门协调沟通,使其加强对同级团组织的重视 基层团组织受上级团组织和同级党政部门的双重领导,但是决定团组织工作环境和条件的是同级党政部门,因此,上级团组织要积极与各级党政部门协调沟通,为下级团组织争取较好的工作环境和条件,争取满足工作需要的经费,争取党政部门的重视。 (三)加强对下级团组织的指导,但不要干涉下级开展工作 共青团的业务工作归根到底还需要上级团组织的指导,很多基层团干部很高的工作热情和办事能力,但很多具体工作不知道如何开展,这就需要上级团组织的指导。而且,上级团组织对共青团工作的认识更加深入,体会更加深刻,上级团组织的指导对提高基层团干部的认识有很重要的作用。上级团组织的一些经验指导可能会让基层团组织更好更快地发挥本职工作。当然,指导不代表干涉。对于基层团组织的一些创新做法,上级团组织要予以鼓励和支持。 (四)在考核时不要 “一刀切”,鼓励下级团组织“因地制宜”地开展特色工作 考核成绩是上级团组织评价下级组织的依据,如果上级团组织在考核上搞 “一刀切”,那下级组织的特色工作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状况,如果按照统一要求搞工作,那很多工作都会陷入虚无化、形式化。鼓励并支持各基层团组织结合本地具体情况开展特色工作,最后根据实际工作成果考核,这样对于基层团组织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创新是一种极大的鼓励。 九、后记 经过一段时间的修改,这篇自称调研报告实际不伦不类的文章总算是成形了! 团委的工作是我走上社会后的第一份工作,虽然与之前的计划有些差异,但我还是很用心地去做好分内的每一件事。在做事的过程中,我渐渐发现基层团组织中存在不少问题,至少与上级团组织的号召、共青团倡导的基本职能有些出入。在与一些团干部交流之后,我萌生了写作这篇文章的念头。 文章是对自己在县区级团委三个月工作经历的一些思考和总结。我尽力用比较客观的语言来描述总结三个月的经历,但毕竟在行政机关呆的时间有限,对很多情况没有很细致的了解,加之对整个行政系统的运转没有深入的理解,所以文章在很多地方难免有些主观。 文章写作过程中,就一些资料咨询过很多团干部,团委工作人员对这篇文章的写作、一些篇幅的修改和取舍提出了宝贵意见。在此对他们表示最诚挚的谢意!
4155 次阅读|0 个评论
[建议] 滚筒式洗衣机增加“手动开门”按钮
热度 2 zlyang 2016-7-26 10:19
滚筒式洗衣机增加“手动开门”按钮 自动的滚筒洗衣机,洗衣完成后(甩干后),可能会出现门不自动打开的故障。因此,洗涤好的衣物,不能被拿出来 。洗衣机的核心是“衣服”。 衣服损坏、不能拿出来,是最大的故障。 建议增加“手动开门”按钮,用于强行开门,取出洗好的衣物。“手动开门”按钮可以安置在专门的盒子里(凹进洗衣机里),因为平时不用。 今天洗衣遇到该故障,只好又“快洗”了一遍。感谢上帝!快洗后门自动打开了。 感谢您的指教! 感谢您指正以上任何错误!
3825 次阅读|4 个评论
再次给国内期刊提几条建议
热度 16 gaoshannankai 2016-7-10 11:13
最近陆续收到国内一些期刊的审稿邀请,正如我此前发表博文表示的一贯态度。 对于国外的审稿评审,我基本没精力搞;对于国内的尽力支持,未来5到10年, 是我们国家科技发展的一个关键时期,所有人都应该参与这个过程。再次引用 我的一篇博文, 中美争霸的关键是科技领域,科技领域的关键是反腐败。 未来世界 发展的两条主线-你我都能看到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907017-861742.html 中国的科研突破异常艰难 ,要依靠被压迫的广大科 技农民工。 国内的中青年科技工作者不仅要搞好业务,更要注意阶级斗争。 国内外反动势力联手压制中国科技创新,因此,我们任重道远。 韩春雨老师的成功,也印证了我此前发表的一篇博文。 科研经费要多设 小项目 ,少设慎设大项目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907017-767449.html 星光大道 等节目能否对科技界有所启示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907017-869120.html 科技突破不会因为大量的大经费大项目而成比例增加; 更可能出现在一些不在“指南”中,或被毙掉的标书里。 过几年,大家回过头来看我这段话,准不准。 给国内期刊提几条意见,仅供参考: 1. 关于审稿标准的把握,建议期刊根据前5年引用量和知网下载量, 结合作者投票,选出每个领域的优秀论文作为标准,审稿人大致了解 当前这个期刊的整体稿源情况,再作出判定。 2. 评审回复中,同时要求作者对审稿人进行评价,简单分为abcd四个等级, 非常专业,专业,不够专业和不懂装懂,四个级别。打分累计进入审稿人 数据库,以备将来更新。 3. 期刊国际化,是重中之重,我看中科院旗下期刊做的最好,比如《科学通报》 要求一个500-700字大英文摘要,不与中文摘要一一对应,其实就是对文章内容介绍。 第二,规范英文引用,以便sci文章可以引用到国内核心期刊。比如 引用格式 : 任毅鹏 , 张佳庆 , 孙瑜 , 等 . 基于 PacBio 平台的全长转录组测序研究 . 科学通报 , 2016, 61: 1250–1254 Ren Y P, Zhang J Q, Sun Y , et al.The study of full-length transcriptome sequencing on PacBio platform(in Chinese). Chin Sci Bull, 2016, 61:1250–1254, doi: 10.1360/N972015-01384 不过我这里给科学通报提一个意见,你们这个(in Chinese)的增加有些迷惑,以为你这一期都是中文文章, 所以(in Chinese)是否 要跟随 Chin Sci Bu ll,主要是你们有中英文两个版本,所以是否 Chin Sci Bu ll(chinese edition)这个区分一下,否则会认为你们中英文期刊是在一起不分开 如果 Chin Sci Bu ll代表英文版,那么中文那个要注释为 Chin Sci Bu ll(chinese edition),表示这个期刊单独成期,里面文章自然都是中文的,文章后面就不用跟in chinese了。 对于大部分国内期刊,只有中文文章,所以一般是期刊后面跟 (in Chinese),文章后面跟(in Chinese)是不对的。 中文期刊国际化,先与英文接轨,借助他们的系统做大,直到最后中文期刊独立发展,是完全有可能的。 当前欧美期刊已经穷途末路,少数大牌期刊实际上是一些利益集团把持,反复发表相关的工作,特别是 已有突破工作的续集,实际上就是不敢冒风险,苟延残喘。plos one等开放期刊,利用这个时机对他们进行 了第一次冲击;中国或中文期刊的接轨,将对他们进行新的冲击。 希望国家层面一视同仁,不要仅仅支持中科院系统的各类期刊, 所有期刊应该同等水平竞争,优胜劣汰。 此前的博文最担心就是,国家层面把大量资源豪赌到中字头期刊上,所谓重点发展。 我们国家有多少重点发展,重点失败的教训,出了问题,就是因为资源集中不够,太过分散, 需要更加集中,进一步整合,然后就是超级大佬进一步瓜分资源。
3112 次阅读|23 个评论
[建议] 《科学网》10年:回顾、展望与“寻找前十”
热度 2 zlyang 2016-7-3 10:52
《 科学网 》10年: 回顾、展望 与“ 寻找前十 ” 2007年1月18日,科学网对外发布,下设新闻、论坛、博客、分类信息、资料贴吧、科学家、实名举报等频道。 2017年1月18日,是科学网开通10周年。搞点纪念活动吧! 在《科学网》最早 的前 100 注册用户里,开博客的是: (1)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12 方芳的博客,管理员,注册时间 2006-12-19 22:03 (2)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5 科学网的博客,管理员,注册时间 2007-1-5 15:18 (3)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7 注册时间 2007-1-8 (4)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69 张楠的博客,注册时间 2007-1-9 20:40 (5)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84 刘杨的博客,注册时间 2007-1-12 17:26 (6)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85 http://blog.sciencenet.cn/u/爱好者2004 雷永青的博客,注册时间 2007-1-12 18:11 (7)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93 何运良的博客,注册时间 2007-1-13 21:55 (8)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98 刘子鸿的博客,注册时间 2007-1-14 21:33 (9)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99 胡祖权的博客,注册时间 2007-1-14 22:16 其余的用户,都是谁?现在在做什么? 目前《博客总排行》前十: 1 黄安年 • 注册时间 2007-3-8 00:41 2 许培扬 • 注册时间 2009-7-6 11:19 3 杨学祥 • 注册时间 2007-6-9 20:03 4 陈 安 • 注册时间 2008-6-10 22:04 5 武夷山 • 注册时间 2007-4-25 13:54 6 孙学军 • 注册时间 2008-3-29 08:10 7 王鸿飞 • 注册时间 2007-1-20 10:56 8 饶 毅 • 注册时间 2007-6-7 14:09 9 王德华 • 注册时间 2008-4-7 13:45 10 喻海良 • 注册时间 2008-12-24 22:11 里面有 5 位是 2007 年来科学网的。 看来,成功与坚持有密切的关系。 抛砖引玉吧! 相关链接: 关于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aboutus/ 科学网《大事记》 http://www.sciencenet.cn/aboutus/default.aspx?id=4type=1 2007年1月18日,科学网对外发布,下设新闻、论坛、博客、分类信息、资料贴吧、科学家、实名举报等频道。 科学网博客排行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php?mod=list 陈昌春,2015-2-2,本科1981级或1985届博友们看过来,秀秀你的人生感慨----30年忆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50729-864759.html 毁树容易种树难 【笔会“高考1981”】 众人:魏东平、祖乃甡、王德华、鲍得海、余昕、庄世宇、 刘苏峡,2009-08-02,之未去篇之想念篇 ——“高 考1981 ”博友及 嘉宾聚会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055-246994.html 感谢您的指教! 感谢您指正以上任何错误!
3450 次阅读|4 个评论
博士后基金评审有感
热度 2 xluan 2016-4-9 17:40
很荣幸参加中国第59批博士后基金的评审工作。 和前面几次的感觉差不多,这次想把建议也写下来,供参考。 基本感觉: 1、博士后的基本情况相差不多,都很优秀,个别的特别优秀,评审时极难权衡取舍! 2、博士后阶段是出成绩的阶段,时间安排的好,可以作出期望的,甚至更好的成绩。 3、博士后基金额度太低了。 建议: 1、博士后目前的时间是2年,建议更改为3年。 博士后基本的原则是不允许在博士所在地继续做后的。博士后进入一个新的团队后,需要一个选题和磨合的时间,这个时间一般需要半年左右。另外,还需要一个技能和经验的培养的过程,比如,博士及以前没有接触过海洋,博士后进入海洋领域,一般情况下跟着出个航次是最起码的,这又需要3个月到半年的时间。所以,2年时间有点短,3年比较合适。 2、博士后基金太少了,8万块钱确实做不了什么。这个数额也和我国目前的现状不相适应了。鉴于其他基金经费提高的幅度,鉴于博士后普遍的基本素质和预期成果,建议博士后基金分为3个档,1档120万元,2档100万元,3档80万元。 请各位博士后,博士后导师,博士后管理部门,以及相关领导指正。
10769 次阅读|5 个评论
油价低迷的机会,中国不要错失!
xluan 2016-3-4 10:50
油价大跌。 原油价格最低跌破了30美元每桶,现在依然在36美元每桶低位徘徊,这在几年之前简直不敢想象。石油价格暴跌,最大的受益人是谁?显然,应该是最大消费国中国——想想前些年,国家领导人到非洲和拉丁美洲搞石油外交的苦日子吧。 可惜,中国并没有赚到想象中那么多的便宜。一个简单的道理:应该趁着石油价格低迷,赶快进行大量储备。但事实却是,我国的石油储备量少得可怜。 国家统计局此前公告称,至2015年年中,共建成8个国家石油储备基地,总储备库容为2860万立方米(石油比水轻,每立方米不到一吨)。 2860万立方米是个什么概念?听上去好像很大,但是按照中国每年石油消费量的总量来看,这是九牛一毛:2014年,中国消费石油达5亿多吨。2015年7亿吨! 国际能源署设定的一国石油储备的安全标准线是90天。按照这个基本标准,我国应有的石油储备量,按照2014年的消费水平计算,应该是1.27亿吨。现有的原油储备量,连标准线的零头都不到。 赶快存储? 我国的能源储备主要分为国家战略储备和商业储备两种,存储太少,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国家储备油库建设非常缓慢,原油如果买来了,也没地方存放;二是民营的商业油储备体系几乎没有启动。 对于前者,国家储备油库由国家主导建设;后者情况很复杂,目前还没有形成成熟的市场机制体系,民企存储原油还缺乏商业模式,不过有一点:民营企业想要进口原油,必须由国家批准。 建立国家石油战略储备早就引起了重视。早在2001年,“十五”计划就明确提出建立国家石油战略储备,维护国家能源安全。中国从2003年起开始建设储备基地,规划用15年时间分三期完成油库等硬件设施建设。储量计划是第一期1000万吨至1200万吨,约等于中国30天的净石油进口量,第二期和第三期分别为2800万吨。 2001年至今,已经15年了,国家石油战略储备建设进度? 按照当年的计划,三期工程到2018年建完,总共存油6600万~6800万吨。时间过去了这么久,进展缓慢。 这还是2015年冲刺的结果,2014年之前动作更慢。国家统计局2014年11月份公布的信息称,国家石油储备一期工程包括舟山、镇海、大连和黄岛等4个国家石油储备基地,总储备库容为1640万立方米,储备原油只有1243万吨。 石油价格随时可能突变,一旦石油价格涨上去,中国就真的错失机会了。 这一轮油价突然暴跌,并非石油供需基本面发生了逆转,而是有国际政治较量这一短期因素。俄国入侵乌克兰不久,欧美开始对俄国实施经济制裁,油价就开始暴跌。不难理解,这是压垮俄国财政的一个强有力的经济武器。如今石油价格这么低迷,沙特阿拉伯的石油出口量却在创新高,与此同时,美国已解禁出口。 如果仅从供需基本面来看,其实石油作为基础工业资源,需求量一直在稳定上升:中国的石油消费量已经上升到每年7亿多吨,印度也变成石油消费大国,而且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三。美国的页岩气革命固然增加了许多能源供应,但并不能改变石油资源有限不可再生的基本面。 由此不难预见,一旦俄国与西方关系变化,油价随时可能绝地反弹。中国的代价就大了。留给我们的时间机会窗口很有限,这么便宜的原油价格,抓住就抓住了,抓不住可能就会永远错失。 石油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人人皆知,无需过度强调——石油供应不足,是二战时日本未能打败中国的重要原因之一。中国的战略石油储备系统如此薄弱,为什么就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国家曾经提出的、建议吸引民资进行战略原油储备的构想,实际上一直也进展缓慢。原因很多,就是国家限制太多也是原因之一。 自建国家石油储备慢得像蜗牛,商用石油储备体系又充满了管制。 趁两会之机,特提建议: (1)有些忽悠国家的项目动辄百亿的资金,百亿的规模可以建设一个储油基地。要把石油储备建设的重要性上升一个高度。 (2)尽早研究启动民营储油。这个力量不可忽视。
1612 次阅读|0 个评论
推广高效生态农业:保护生态环境,助力精准扶贫
蒋高明 2016-3-3 18:52
专家呼吁推广高效生态农业:保护环境、助力精准扶贫 2016-03-03 16:03:07 来源:中国广播网 本文链接:http://www.cnfood.cn/n/2016/0303/80359.html   “为国家贡献了70%以上粮食的800个种粮大县中有110多个是贫困县。如何让种地农民的劳动取得合理回报?如何将扶贫与产业结合起来?”在2日召开的生态农业调研成果发布会上,中科院教授蒋高明如是发问,他进一步表示:针对中国经济下滑、农民工可能大量返乡等现实问题,高效生态农业或许是破解农村贫困、消除乡村环境污染、带动农民和农二代大学生就业等系统问题的捷径。 高效生态农业是指在尽量少使用或基本不使用化学投入物的前提下,保证作物产量基本不下降甚至高产。多位与会专家表示,高效生态农业是解决环境保护、粮食安全、 食品 安全等多项问题的“领头羊”。 但是,近年来,生态农业却叫好不叫座,社科院教授邢东田认为,价格过高是主因之一。“价格过高,加之信任缺乏,不断曝光的有机产品造假丑闻令消费者望而却步。生产者想卖卖不出去,消费者想买不敢买。”邢东田说。陈进 与会专家表示,将生态与扶贫有机结合,是在中央扶贫攻坚战和生态文明建设大背景下提出的战略性思路。基于此,蒋高明等专家作出如下建议: 一、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解决农民就业与脱贫; 二、将人类吃的粮食与动物饲料粮分开,分类生产口粮与饲料粮; 三、保护城市消费人群的知情权,将有机和绿色认证机构收回国有; 四、相关经费的使用要与精准扶贫和高效生态农业结合,发挥国家指挥棒导向作用; 五、建立大型高效生态农业试验示范区。
个人分类: 建言新农村|1987 次阅读|0 个评论
纯电动新能源汽车的几个误导之处及建议
热度 1 wya 2016-2-25 16:48
1、行驶里程: 如某纯电动汽车手册标明一次充电行驶150公里,一般是指理想状况下的最远距离。电动汽车最怕冬天和高速行驶。在北京元旦后的最冷月份,不开暖风空调,按照时速90公里在高速行驶里程只有90公里左右。如果开暖风则会更低,续航不知是否能够达到60公里?因为暖风消耗电力非常大,一般不舍得开启,而且纯电动汽车几乎没有发动机散热进入车厢,因此冬天车内会异常寒冷。如果冬季车窗封闭不开暖风,还容易出现玻璃起雾,影响行车安全。 2、快速充电速度 :如某纯电动汽车手册标明快速充电满80%需要两个小时,一般是指直流快充桩的输出电流设置在24A以上时的充电时间。如果快速充电桩的输出电流只有12A,那么快充则需要4个小时。一般家用的慢充交流电流为6A左右,需要8小时左右可以充满。 3、充电车位: 纯电动汽车充电线5米左右,如果充电桩附近车位被占则无法按时顺利充电,影响出行。目前北京很多小区都不是专用车位,即使物业同意安装了充电桩,车位上也不允许安装地锁独占使用,因此会经常会出现被非电动汽车占用而无法靠近充电桩的情况。公共充电车位更是容易被非电动汽车所占用。因此,即使充电桩有了,也未必能够及时顺利充电。 4、优惠政策的负面影响: 政府对纯电动汽车的限行政策优惠越多,越容易引起非电动汽车车主的嫉妒,即使停在车位内充电,偶尔也会被心里不平衡者划伤车辆,或者毁坏充电设施。 5、充电桩安装困难: 北京很多小区物业以车位不足、不固定等理由不允许安装私人充电桩。即使勉强同意安装,也不一定允许就近安装,有时会选择离家较远的偏僻角落,甚至小区之外的车位安装,导致日常用车非常不便。 6、充电电费价格不统一: 北京个人充电桩电费每度0.48元左右,目前北京国家电网充电每度1.2元,天津1.7元左右,河北2元,上海和浙江2.3元左右。有些公共充电桩建在大学、小区等内部,需要按时间缴纳停车费,如果考虑到五年后花一半车费更换电池的费用,总体支出比燃油车便宜不了多少。 7、建设商用充电桩盈利很难 。私人充电桩的充电费用每度不足5角,目前北京国家电网商业充电桩每度收费1.2元,接近家庭充电费用的三倍,如果加上大城市寸土寸金的停车费支出,恐怕很少人主动选择在外面充电,除非电少得迫不得已。因此,商用充电桩单纯靠充电服务费盈利几乎不可能。 http://auto.163.com/16/0303/08/BH7HJG5500084TV1.html 此外,由于充电服务费抬高了充电价格,这不仅削弱了电动车产品使用成本上的优势,还让部分车主倾向于自行充电,这进一步加剧了充电桩经营企业盈利困难。 建议如下: 1、必须规定纯电动新能源汽车明确标注最短行驶里程!即北方冬季室外零下10度时,开启最大暖风,以最高时速行驶的实际续航里程。 2、必须规定快速充电桩的输出电流标准!比如强制规定快速充电桩的输出电流不低于24A。 3、必须规定燃油车不得占用私人或公共充电车位!在所有充电车位划定统一标识,非充电车辆不得占用,公共充电车位充电完成20分钟内必须把车开出,以让位给后来充电车辆,违者按照违章停车处罚。 4、必须规定物业就近安装充电桩,且充电车位须有摄像头监控,以免有人故意破坏公私充电设施。 没有这些配套规定,新能源汽车如何能被市场消费者真心喜爱?? 可见,纯电动汽车更适用于: 1、家中已经具有燃油车的备用车。此种情况会加剧交通拥堵和停车难问题。 2、车位相对充足的二三线城市。 如果政府认为新能源车很受市场欢迎,不妨将购车用户类型、地域、政策优惠等分类比较一下,看是不是这些汽车多数被政府部门及所属企事业单位买走,或者卖给了受限行限购政策影响明显的刚需群体了?前者花的是国家钱,后者花的是自己血汗钱,就当为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做贡献吧! http://news.163.com/16/0224/23/BGKI6D0M00014PRF.html 当天会议的第一个议题,是确定进一步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措施,以结构优化推动绿色发展。李克强着重强调,“新能源汽车”是“新经济”在工业领域一个标志性行业。 “这两年,传统汽车产业的产销增速持续走低,但与此同时, 新能源汽车产业却实现了‘爆炸式’增长 。这既表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生命力,也表明‘新经济’正在孕育产生巨大的‘新动能’。” 有关部门负责人在汇报中介绍了一组数据:2013年以来,随着国家各项支持政策密集出台,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已从1.7万辆跃升至目前的37.9万辆,年均增幅近400%。 “ 这说明社会和市场对新能源汽车产业有巨大的需求 ,各部门应顺势而为,积极推动‘新经济’,培育中国经济发展新动能!”李克强说。 http://news.163.com/16/0225/10/BGLNTR3N00011229.html (原标题:北京女白领讲述“穷游”之旅: 只是看上去很美 ) 一组“穷游”者的旅游照片,让北漂“白领”胡佳(化名)向往不已。 2015年年初,两个25岁女生的“穷游”之旅拉开序幕。在旅途开始之时,胡佳绝对不会想到事后会用“心酸”“屈辱”来形容这场说走就走的“穷游”之旅。 http://news.163.com/16/0225/16/BGMDUVII00011229.html 从南宁市区到马山县城有100公里,从马山县城到夫妻俩山里的家有50公里。 张家的房子在一片河谷之中,挨挨挤挤,巷弄之间开了个小门。三间平房,一间住着爸妈、 弟弟,一间住着两个妹妹 ,最左边的住着夫妻俩。 新京报:现代社会,人们用法律缔结婚约,你们到了法定年龄会去补办结婚证吗? 张家乐:会吧, 我们现在虽然暂时未达到法定领证年龄,但到了年龄就会去领证。 辍学 村子里,十六七岁的男孩们的头发长到遮住眼睛,有的染了红色、黄色,有的打着摩丝,高高拱起。 女孩们,嫁了人的,往往一只手抱一个孩子,另一手还牵个孩子。没嫁人的,则出现在男孩们的摩托车后座上。 邻居说,唯一的例外,是张家乐的大妹妹——她每次都考年级第一名,家里贴的全是奖状。不过,她也几乎不搭理那些村里的同龄人。 新京报:听说你以前成绩很好,为什么会退学? 吴明敏:曾经好过,初二的时候还考过全班第三名。退学也是我自己做的决定,当时青春期,比较厌学,学校吃住条件也不好,又加上谈恋爱。还有就是,我的朋友们都离开了学校。 新京报:朋友们都去了哪里? 吴明敏:有两个嫁了人,现在已经有了孩子,还有一个去了广东打工。我们还讨论过,都没想到自己会这么快结婚生子。如果不结婚,我可能现在也是一个广东的工厂女孩。 新京报:你退学时,爸妈和老师都劝过吗? 吴明敏:劝也劝过, 老师一直跟我讲,读书有补助 ,但我不愿为补助去读。爸妈劝我去读卫校,但我对护士这个职业没有向往。我从小跟着爷爷奶奶长大,跟山里野草一样,和爸妈一年才见一次面,对我的教育不多,他们也很后悔吧。 新京报:在你们这里辍学很普遍吗? 吴明敏:我们初中班级里的同学, 据我所知,已经有一半的人都没有再继续念书了 ,现在要找他们,就得去南宁的各大建筑工地,或者广东东莞的各个厂子。我知道以前读书的,有些人读到20多岁,家里爸妈要养,但还是在做啃老族,还不如早点出来打工。
个人分类: 社会观察|927 次阅读|1 个评论
给国内期刊及基金评审与评定的一些建议
热度 5 gaoshannankai 2016-1-27 14:42
2016年开启科研反腐-与你我都有关系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907017-941236.html 看过我这篇博文的老师们,都应该引起注意了。 今年真的有可能开启科研反腐,对于乱评审乱开绿灯,会 逐渐建立倒查机制,科研管理部门,再也不能让你们胡搞了。 根据我的一些审稿以及编辑工作经验,向给国内期刊(包括英文版) 提一些具有可操作行的意见,同时也可以对基金或人才项目评审也有借鉴意义。 1. 一定要建立科研人才数据库,根据ORCID记录该人才的所有发表成果, 一旦有不良记录,例如撤稿,学术不端被处理,即刻列入黑名单。 关于《各位老师,你们发表文章用ORCID了么》,大家看看我此前博文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907017-869929.html 2. 对于投稿文章,一定对每个作者(学生除外),特别是第一与通讯作者 仔细审查,但凡涉及到学术腐败的,无论是责任作者,或普通作者,只要 连带上,宁可错杀一千绝不放走一个。对于没有学术记录的新作者,除非 内容非常新颖,否则不要为好,最大限度减少风险。新作者的文章至少要 3个审稿人对内容审理。而且新作者要发文章,至少找到两名有资历的老作者 推荐,并追究连带责任。 科学研究需要积累,突然冷不丁冒出某个医院 或者某个搞农业服务的同志整出一篇sci文章,您不觉得可疑么? 3. 对于审稿也应该有记录,乱审稿或者有过过失,也要拉入黑名单。 4. 责任作者必须在稿件发表前,做一个诚信声明: 内容要严谨,大意是 我是xxx一文的通讯作者,我代表全体作者 向xx期刊保证所有作者已向xx期刊如实反映了此前涉及到的学术 不端行为,并且保证此项研究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以及 学术xx管理规定,全部科研成果是自己完成而且是真实的。 如果出现xxx行为,本文作者承担一切法律后果,相应行为视同 对xx期刊欺诈。签名 总之一个原则,文章越来越多,内容越来越广泛,找到合适或者同一个领域的 审稿人难度太大。因此在内容不可控制的前提下,对于国内这些新期刊, 一定要把主要精力放到对作者进行审查。 基金或其他人才的评审也是如此,科研内容看不懂也就算了,但是,人 是最关键的因素,把人盯住,建立连坐机制,就不出问题。连坐机制, 我们老祖宗搞了几千年,简单有效,对于中国人口大国是唯一可行而且有效的。 各位,不相信我说的话,或者不认真对待,将来吃了亏,再回来看我的博文吧。
1568 次阅读|5 个评论
大数据分析中提升R速度的几点tips
热度 1 zhumengjin 2016-1-12 23:10
基因组学的处理对象一般都是大数据。在基因组学领域,R语言以其易理解、好学、上手快、免费、网上可借鉴资源多的特点,越来越受到广大普通科研工作者的青睐。对于统计分析,相对于其他软件和工具,目前全世界R的用户规模应该是排在第一位的。在发表的各类科研论文中,R经常亮出其靓丽的身影,R在世界范围内产生的巨大影响力不容小觑。事实上,很多学者也意识到这一趋势,很多分析工具的开发者,想提高其工具的影响力,扩大其工具的使用范围,都不得不开发出相应的R版本,比如统计基因组学领域的经典分析软件DMU、ASREML都开发出了相应的R版。 不过,R的缺点也很明显,那就是相对于C/C++、Fortran等,R的计算速度相对更慢。当然,对于计算速度,算法才是王道。不过,即使在算法没有大的改进的情况下,适当掌握R的编程技巧,即便是处理大数据的基因组学问题,速度也不是个问题。统计基因组学领域最普遍使用的是线性模型分析技术。经过一些R爱好者的努力,在线性模型的计算领域,目前已基本实现了C语言与R的无缝对接,如Rcpp、RcppEigen、RcppArmadillo等包的出现,极大地提升了R处理线性模型的速度,一些基于Rcpp、RcppEigen、RcppArmadillo包的处理特定线性模型问题的“二级”包也越来越多。所以,对于一般数据的处理,甚至是Big data的处理,R已经完全可以胜任。当然,对于矩阵维数达到数千万维的超大数据集,R目前仍然有些乏力。 下面是提升R速度的几点tips: (1)对于估计线性模型参数的包,直接或选用依赖于Rcpp、RcppEigen、RcppArmadillo的packages,因为这些包通过调用C library进行计算,速度更快。 (2)避免使用for这样的显式循环语句,尽可能改用向量化(vectorization)的语句,只要能最大化地实现R计算过程的向量化,R的计算速度绝对不容鄙视。如按列求矩阵的和,循环命令for (i in ncol(X)) {A -mean(X )},要慢于apply(X, 2, mean)或者colSums(X)。这里需要说明的是,for循环语句慢的问题,只是在大数据的时候才能体现出来,对于一般的数据,在某些情况下for循环命令甚至有可能更快。 (3)可以完成同样任务的命令,一般优先使用base包提供的命令,因为base包的命令是经过优化的,速度有保障,除非是专门优化过(如利用C library)的命令。 (4)另外,base包中有些primitive functions经过.Primitive定义之后,新定义的函数有可能比原来的函数快5-10倍,比如:mysqrt - .Primitive(sqrt),相较于原来的sqrt,mysqrt的速度会有明显提升: (5)关于加()提升R速度的小技巧,正常情况下,在一个计算公式中,对于需要计算的中间变量,适当加上()可以略微提升速度,比如(B*C)/(abs(A))要比B*C/abs(A)稍微快那么一丁点儿。特别是在大数据的统计基因组学领域,这个“一丁点儿”在几百万、几千万的循环中的累积效应不可忽视。 (6)循环中适当地释放内存,也可以提升速度。比如在适当的位置插上rm(object)、gc()命令,可以释放内存,加快速度,提高内存利用效率,避免普通机子的frozen现象。 (7)在处理大数据时,对于很多循环结构,不能或较难向量化(vectorization)处理,这时也不要用for这样的显式循环语句,而是用多核并行运算的方式来处理(现在一般普通台式机都是多核的),这样既解决了循环的问题,又用到了并行运算,速度自然会有明显的提升。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并行计算在结束后内部有一个“合并”结果的过程,这需要耗费时间, 对于一般规模的数据, 其速度并不一定会有提升,并行计算适合大数据。现给出一个并行计算的例子,如用固定线性模型(fixed linear model)在基因组范围内开展SNPs对表型的线性回归(相当于PLINK),R至少有数十个packages可以实现,但速度最快的是调用了C library的RcppEigen、RcppArmadillo等packages,要比regress等常规packages快N个数量级,再加上多核并行运算,速度会有质的提升: library(doParallel) library(foreach) num-detectCores() cl - makeCluster(num) registerDoParallel(cl) dd-foreach(i = 1:ncol(X), .packages= 'RcppEigen', .combine = 'rbind') %dopar% { Model- fastLmPure(y = y, X = as.matrix(cbind(rep(1, length(y)), X ))); c(Model$coefficients )} stopCluster(cl) (8)提升R运算速度的另一小技巧,程序中所用函数的parameter option尽可能给出,省去R运行时判断是否用default选项,这也可能提升速度。 (9)矩阵初始化到位的问题。如果循环中涉及矩阵的储存,那么A-matrix()不如A-matrix(0, nrow, ncol),循环中A-cbind(A, c)要比A -c慢很多。 (10)初级的常识性的东西,但R的初学者往往忽略,在循环或重复时,对于不需要动态更新的中间变量,不要放到循环、重复过程中去处理,而要放在循环或重复外,这样可以节约大量的时间。 因为统计基因组学的分析对象一般都是大数据,所以任何一丁点儿微小的提升,最后的效果将是很可观的。
个人分类: 科学研究|22530 次阅读|1 个评论
我在南林大促成的几件‘小事’
热度 14 lin602 2015-12-11 07:41
本人只做了十多年现在叫‘系主任’以前叫‘教研组主任’,所以基本上是个普通教师(在学校处级一走廊,科长一礼堂的今天,应该归在没有出息的人群中)。网上绝大多数博主都是学校的普通教师,所以大家知道普通教师能够起多大作用了。 没有权就没有决定甚至管理权,唯一的只有建议权或提意见权,所能达到的是‘促成’。想想还真促成了几件‘小事’。 1 大约在2003年前后,学校召开二、三十人规模的研究生工作会议,本人有幸参加,在会上,我建议我校应该搞‘硕博连读’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当然说出一些理由,大家议后主管校长当场拍板,让研究生院散会后立刻启动这项工作。好象是第二年(2004年)正式实施。 2 2010年国家开始实行‘专业硕士’学位的培养工作,我校是二年制,我们院有‘化学工程’专业硕士的培养计划。如果最后一学期学生要找工作,第一年如果学习课程,那完整的科研时间只有第三学期,而且按照国家培养要求,专业硕士要到企业去实践,这样让导师没有办法带。通过与当时的主管研究生的校领导及研究生院长电话及短信联系,强烈建议将我们这个专业(其他专业我就不清楚了)的专业硕士的学习课程时间在一学期内完成,第二学期开展科研工作。当然沟通了好多次,他们同意!后来副院长与我协商制定了我院‘化学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现在还在实行的培养方案,将课程在第一学期全部完成。导师与研究生都说这个方案非常好,否则他们科研时间太短了。 3 现在大家用互联网都非常方便,2002年前后学校还没有正式普及互联网,我们都还用电话线‘拨号上网’(年龄大点的人可能都使用过),当时美国与欧洲专利(好象中国专利也可以了)可以在网上检索与下载,当然其他数据库还很少,但可以到网上看美国化学会及英国化学会的杂志目录,这在当时也非常不错的了。一个办公室只有一条电话线,只能一个人上网,而且费用很高,一个办公室几个人,基本上都用不起来。在一位知情实验员提供信息的基础上,我正式向院长强烈建议通过电信接入互联网,包月使用,当时好象是一千元费用一个月,院领导开明同意了,立刻放装,几天内完成。当放装网络线的时候,院办主任将全院的第一个接口装到我的办公桌上。全体教职工全部可以上网。我们全校当时好象只有我们院第一家这样做了,过了一、二年吧,学校开始普及互联网(当时每个IP都收费的),当然后来不收费了。尽管提前一、二年,但这对科研人员来说也是非常值得的。 4 2003年院里通知我们申报硕士点,当时定的是‘化学工程’二级学科,因为化学工程相对来说就业人数少,加上我们是精细化工系,经过与院领导沟通,申报了‘化学工艺’,当年获批。事实证明,化学工艺比化学工程专业无论是从就业还是科研,都更为合适。2012年我院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成为硕士点,化学工程也自然包含在内。 5 我于1997年接手当时的教研组主任(后来叫系主任),精细化工专业属于我们系,当时毕业实习一半人参加,有时候超过一半人不去,最后一学期的毕业论文按时到校的只有几分之一,有的学生晚几天甚至有晚十多天到校的,导师叫苦不迭。请示教务处与院,他们考虑学生最后一学期要找工作,没有任何答复。没有办法,只有自己想办法了,使用了一点系主任权力,制定了‘酷法’,实习少一次必须补一次,否则没有实习成绩。第八学期的毕业论文开学第一天8点钟全体学生集中点名(教师没有课也参加),没有特别原因事先没有电话请假点不到名的学生最后要降论文等级,晚来一个星期的,取消这学期的毕业论文资格。而且毕业论文期间必须实行坐班制。十多年来,执行得非常好,毕业生最后都说从毕业论文学到了许多东西。想想,胡萝卜非常好,但有时候还必须配以‘大棒’才能进行有效的管理。 6 我校二村26幢住房都是二室一厅的房子,36套,我校年龄大的教师都知道这叫‘李鹏楼’。1990年因为年轻教师住房(当时还是分房没有买房之说),我们联系几十个年轻教师向学校提意见(当时的林业部蔡副部长及教宣司二位都姓张的正副司长都为这事与我们对过话解决此问题),同时写了一封给国务院的信反映年轻老师住房困难问题,我是第一签字人,当时李鹏任总理,国务院居然给我校、北京林业大学与东北林业大学各批一幢楼,而且专门下达一个批文规定,只准建二室一厅的,基建处长还专门找我们开个会传达文件精神及征求建房意见,这房子按学校方案排队分房,我们也住了七年。 除了第5件小事上有点权外,其他事情都只有‘促成’权。当然,还有许多其他事提了建议没有‘促’成功,还有许多小事促成了,但都真正是微小事了。 其实从实用的角度来看,提建议与意见个人代价不小!真的。慢慢被边缘化是一个最直接的后果。但临近退休,现在再进行反思,不后悔。 说实话,本博文的意思,作为教师,有时候不能‘不做声’,有的东西需要争取的。决定权没有,有时候还是有可能有建议促成权的。
3207 次阅读|16 个评论
几点电脑安全建议
热度 2 smallland 2015-10-23 15:11
有人邮件出了问题(使用Foxmail),我总结的一点安全建议: 关于Foxmail,近几年我用过,用PopPeeper替代客户端,功能少很多,但也方便。Foxmail在国内很著名,不排除有木马专门针对foxmail。Foxmail安全问题在于,黑客不用破解密码,只要把您电脑的foxmail配置文件拿到,他就能在他的电脑上用您的邮箱收发邮件(这个很早以前我试验过,如果您在本地保存了密码,根本不用破解--现在可能改进了?)。所以,使用foxmail,最好不在本地保存密码。 其他安全防范。关于杀毒,360卫士相当于保安,杀毒相当于破案;360在防御和维护方面可以,杀毒就不行了;个人觉得国产的杀毒软件大多不可靠(不是技术不行,而是敬业精神问题);卡巴斯基、avast,小红伞,用的比较多。免费的,Avast目前可以正常更新。 有的病毒木马会藏在引导扇区,怎么杀也没用,重开机又出现。这个我遇到一次,用360的系统急救(强力模式)可以解除。用磁盘工具重写主引导扇区应该也行。 关于邮件,相对安全的还是gmail,世界上最有实力的公司,您在不同的地方登陆会有警告,自己可以调整安全级别(一个问题是,不用代理,暂时还不行,希望以后会开放)。 关于浏览器,尽量不用ie(ie是windows自带的,很容易受攻击)。firefox,chrome,opera都比ie好(chrome现在好像无法正常升级)。有许多人的木马都是通过ie进入的。360安全浏览器应该也可以,其极速模式使用chrome内核,兼容模式使用ie内核。几个主流的浏览器,都能通过插件实现切换兼容。--IE的份额应该不到10%了,但我认识的许多人依然在用ie,或使用基于ie内核的浏览器。
2762 次阅读|8 个评论
农民:城市的萍,农村的根
热度 1 ncepuztf 2015-10-19 00:43
反应农村凋敝的文章已经很多了,我前一篇就说的是这事。 从前面博文可以看到照片中的景象丑陋,很容易让人误以为现在的农村比建国后的前三十年还贫穷。 尤其是容易被那些不明真相的人利用,比如某台湾专家说大陆人吃不起茶叶蛋,看看这些照片还真可能相信。 其实现在农民的收入的的确确大大提高了,种地国家给补贴,打工还能挣外快。 但是由于 多数农民家庭过着城乡两栖生活 ,其维持成本大大增加,在与城里人收入和政策待遇还有一定差距的情况下,难免日子过得捉襟见肘。那么显然,农民也被迫很现实,只能顾一头: 为了后代,舍去农村 。这就有了以下刚刚发生的故事。 十一期间因帮忙同事小孩的一场婚礼,没能外出。 正好老婆的朋友一家要出去游玩,老婆和孩子搭车一同去内蒙,同时回老家把我母亲接来住一段时间。 原想我姐姐和弟弟都在老家,能够接待他们一下,不想10月5日当他们要到达时,姐夫和我弟弟都下了乡,晚上才能回来。 他们解释说,县里突然来了通知 要求干部下乡包村蹲点,去盯着工程队给村里砌墙 。经了解,情况是这样的: 今年秋天上级下了通知要求进行 “十个全覆盖”, 按理说是好事:政府给提供免费的砖块,农民自己出工或雇人砌墙和修房。 可是1个多月过去了,除了少数留在村里有劳动能力的农民修墙外,大多数人家即使房倒屋塌也没有做任何修缮,没有表现出预期的积极性。其实原因很简单, 即使修了也不 会回去住了,何况还要搭时间、精力和金钱去做这些对自己显然没有多大意义的“然并卵”事。 但是如果不建设就没有新农村,沿着道路的破败景象会影响农村的社会形象,也不利于反映我们取得的成就。于是一道死命令下来,农民自己不建,政府组织工程队建设,主要是沿村道有房屋的院墙全部改为实心砖墙,院子外面的小院子(一般有猪圈之类的小型建筑)靠乡道侧全部砌成花栏墙,村里的道路实现硬化,不能见土。于是乎,十一长假,浩大的工程开始了。 按理说,政府帮农民砌墙和修路是好事。但一开始就暴露出一些让人不解的问题。 (1)砌墙不通知外出的住户( 做好事不留名,强拆的反方向强建 )。很多人家已经没有人住,只留下破败的院墙和旧房,工程队在砌墙时不通知户主,直接就实施(不是没有联系方式,基层说任务太重管不了那么多)。 (2)砌墙没有规划。工程队按村里的自然状态施工,导致重新建设的墙各家参差不齐(竖平面/前后,高度是规定了的),影响整体美观并给之后的道路硬化留下麻烦。 (3)砌墙修路没有评估必要性。有的村不大可能再有人烟,这样的村也要砌墙修路,实在浪费人力物力。 (4)资金来源何方(这个有点闲操心,不过地方政府欠债太多,再打白条可能引发问题),开始不执行据说是因为没有资金。有队里干部以缺资金为由不执行,结果被通牒:若不执行则撤职。现在执行了也不清楚资金来源怎样解决的,有的农民说是政府从贪官手里弄出来的钱。 乡道能看到村落的花栏墙。【漂亮的花栏墙】 正在修建中的院墙,从村道可见到院落的破败。【修建院落的新旧对照】 院墙修好了村道上行走就看不见里面的危房了,之后道路也会硬化。【砌好的院墙】 农村是农民的根,不能让农民成为城市的浮萍。 他们虽然进了城,但他们没有户口,很难享受到和城市居民一样的保障和待遇, 农民工子弟的教育不足也屡爆出新闻, 他们的境遇像水面上的浮萍。心底里仍然无法获得和城市居民同样的安宁,认为农村才是他们的根,等老了便叶落归根。 人口流动的规律是人往高处走,于是国内一线大城市向发达国家移民,二线向一线迁入人口,三线向二线城市迁入人口,......,最后乡村人口迁入小城镇。 现在城市似乎不再需要那么多人,但他们已很难回去,他们已习惯了城市生活,不少人已经买了房,且战且走的孩子教育也勉强有了着落,反观农村中小学几乎撤尽,就算回村,镇里也要买套房作为结婚的标配,孩子未来上学的根据地。 为了把根留住,需要把农村建设得如城市般便利,本着好事也要认真办的原则,给出几点建议,供老家的政府参考: (1)砌墙修路要评估,如果村子人少屋倒没有存在必要和可能,则随它去或推平还田。 (2)一些农村如果还能继续维持和发展则做好规划工作,户籍制度和教育设施等因素要综合考虑。对无人住的宅基地实施征收(当然是户主同意情况下,政府出资征收)或允许农民流转宅基地,但要规定无论是谁接手必须有人维护并按规划建设。 (3)在以上工作完成后再进行砌墙修路工作,效果应该会好很多。 有心人用短词描述如下: 沁园春●十个全覆盖 北国风光 千里扫院 万里碴墙 望乌盟大地 到处施工 干部职工 成天下乡 你拆猪圈 他去抹房 我到院外去烧荒 已两月 假期全无 一脸栖惶 覆盖如此繁忙 让所有单位人走光 全摞下工作 无人在岗 儿女丢家 等爹盼娘 农民兄弟 叉手一旁 打着麻将说风凉 睡梦里 盼王君书记 早来观光
个人分类: 生活|1621 次阅读|2 个评论
国自科条例该做哪些修改?
热度 1 yangjianjun 2015-9-25 18:19
今天注意到学校科技处发布一则通知:征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条例》修改意见。 该《条例》自 2007 年颁布实施以来,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不断面临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需要对《条例》的内容进行修改和完善。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务院 2015 年立法工作计划的通知》,《条例》已经列入了 2015 年国务院立法计划,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政策局牵头的《条例》修改工作于 2015 年正式启动。为了尽快完成对《条例》修改工作的研究论证,欢迎各依托单位和广大科技工作者对《条例》修改提出宝贵的意见。请及时将有关意见和建议反馈给校科研部,由校科研部汇总后统一提交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政策局。也可将有关意见和建议直接反馈给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政策局。 基金、基金、那可是偶等命根。被它蹂躏太久了,今天终于逮到机会,我也来虐它一下。在下以为,如下几个方面应予以修正。 1 、 应最大限度坚持同行评议的规则 。《条例》第五条,“确定资助项目,应当充分发挥专家的作用…”,这个提法可能大大不妥,哪个是专家?哪个是非专家?这潜台词,似乎有天然的评审者。申请者和评审者都可能是专家,关键是哪方面的专家,什么样的专家?造导弹的专家有绝对资格评议制卤蛋的专家?帝王将相宁有种乎?申请者和评审者应居于平等的主体地位,在科学的阵地上,是不该有神灵的。实际上,科学评议的最基本原则是“同行评议”,这才是最应该坚持的,只有特定科学专题的同行,才更有资格进行评议。 2 、 真正落实自主申请的机制 。第十条中对无依托单位的申请人员有特别规定:“从事基础研究的科学技术人员具备前款规定的条件、无工作单位或者所在单位不是依托单位的,经与在基金管理机构注册的依托单位协商,并取得该依托单位的同意,可以依照本条例规定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依托单位应当将其视为本单位科学技术人员,依照本条例规定实施有效管理”。这种规定无疑是对“自主申请”机制的践踏。如果申请人找不到依托单位怎么办?如果依托单位不愿意接收编外申请人怎么办?实际上可能有很多科研人员并不在“体制内”,他们有参与竞争的权利,却可能缺乏现实的途径。是否可以为此类人员建立一种切实可行的通道,比如委派几家可供选择的专门的管理公司代管? 3 、 应考虑评审人的限项评审规定 。有次和几位同行喝酒聊天,其中一位提到前期完成近十几项的基金本子函评,在那里直喊累人。如此高强度的评审,本人对其评审的精力投入十分怀疑。在座的诸位都是主持过国自科项目的人,一了解,绝大部分(超 80% )当年并无评审任务。由此分析,是否函评专家太过集中?忙的忙死,闲的闲死,鸡蛋能否多分配几个篮子呢? 4 、 应考虑建立评审人对评审意见的互评机制。 每年评审意见下来,申请人喊冤叫屈的声音不绝于耳。固然有“痛声大于欢音”的客观事实,但过分草率的评审意见也并非没有。信任不能代替机制,应参考一些先进的同行评议方法,比如适当扩大函评数量,然后评审人可以对评审意见匿名互评,如果一份评审意见其它评审人均不认可,那是否可以考虑剔除呢?这样更能促进评审的合理性,也对评审人有谨慎做出客观评价的压力。 就先想到这些, CEO 喊吃饭啦!
5219 次阅读|1 个评论
安全专业学生的技能创新竞赛作品制作建议
热度 2 Greg66 2015-9-20 08:40
安全专业学生的技能创新竞赛作品制作建议 是学生本人做的,和指导老师的科研课题内容切割清楚 要明确表达作品的题目、类型(是软件、动画、模型、硬件产品还是什么)、主要内容、 创新性 、 (对预防事故的)实用价值、推广应用情况,文字要简短、明确,有则写,无则不写,不要有废话,实事求是地表达 作品要蕴含安全(事故预防)知识,也就是要有理论根据 外观或者界面要整齐、美观、清楚 要形成作品,而不是停留在想法阶段 强力展示事故原因比展示事故案例更有价值 参考博文: 安全专业的学生展示创新作品的方法建议
个人分类: 12|2836 次阅读|2 个评论
师说•什么是大学(答问)
热度 1 Mech 2015-8-25 05:31
说明:本文是命题作文。 26 日上海大学举行新生开学典礼,其中有个“师说·什么是大学”环节,主办方邀请教师寄语新生,谈谈对大学的理解和对新生的期望。我正在奥克兰大学机械工程系学术交流。用邮件回答了主办方提出的三个问题。三个问题 ( 黑体 ) 和我的回答如下。 读大学的意义是什么? 读大学的意义对每个学生可能不同。不考虑完全个人化的原因,读大学的意义通常包括下列三个方面: 1 大学是青年人成长的一个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中,通过自己的阅读和思考,以及与教师和同学的交流,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认识社会、认识世界。知道自己志趣所在,形成个人生活愿景。分析社会运行的机理,形成与周围环境形成积极的互动关系。 2 大学培养学生做事情的方法。这种培养更多的是在做事情的过程中。作为学生,尤其要关注获得知识的方法。个人获得现有的人类知识的方法,就是学习方法。人类发现新的知识方法,就是研究方法。就学习方法而言,要特别重视培养自学能力。 3 大学提供学习知识的机会和条件。通过由专家设计的培养计划,规划学生应该具有的专业知识结构。以优秀的研究者为师资,为学生示范,共享获得和传授知识的快乐。与智力水平相当的同龄人互动,扩展课堂学习。对于理工科学生,学习还提供必要的实验设施等。这一切,都能帮助学生学习基础和专业知识。 简言之,大学阶段对于学生的意义在于:努力使自己活得清楚明白,开始关注处理事情的方法尤其是学习方法,继续扩展知识为今后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坚实知识基础。 如何平衡大学生活中的热闹和寂寞? 首先要找到每个人自己的平衡点。这种平衡既取决于自己的志趣性格,也取决于外部条件如专业课程等。其次,通过意志、兴趣、纪律等内在动机和外部约束,实现个人的平衡。最后,通过培养个人感受使之更丰富和更敏锐,超越简单化的热闹 - 寂寞的非此即彼两极对立,体验热闹中的寂寞和寂寞中的热闹。 除了学习之外,您认为大学生活中最应该做的事情是什么? 每个人情况不同,很难说到底什么是最应该做的事情。对于多数较为普通的人,如果有必要,先补上从幼儿园到高中应该学会的事情:尊重他人,特别是处于弱势地位的人,与自己成长背景不同的人,与自己看法不一致的人。 最后说说对新生的寄语:进入大学,面对多种选择,更应该明轻重知先后。用《礼记·大学》中的话说: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焉。
个人分类: 发言报道|2744 次阅读|1 个评论
给中国来美人员的一点小建议
热度 9 jiangjiping 2015-8-3 01:11
给中国来美人员的一点小建议 蒋继平 2015年8月2日 在美国生活的30年中, 由于工作和社交活动的原因, 接触了许多从国内来美的人士。 这些人士的身份地位和专业不一样, 来美的目的也不一样。有的是学者来美参加会议, 交流访问, 有的是经贸合作, 参观访问, 有的是私人访客, 畅叙友情。 有些情况下, 作为东道主的我, 会主动或者在对方的要求下带领他们参观一些实验室,温室, 人工气候箱或者公司的工业流水线。 我本来的出发点是帮助中国学者多掌握一些美国农业和食品行业的最新动态,并且能够亲临第一线, 以耳问目睹的现场经历获得第一手信息资料。 可是, 有的时候, 我的好意却给我带来难以适从的尴尬。 出现这样的局面, 主要是因为一些中国人对美国的行业规则不重视, 总是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在美国私人企业就职的研究人员, 也许都知道一些实验室和工业流水线的设备资料是属于机密性质的这个规定, 他们不容许来访者照相和任意获取带走。可是, 有些中国人在明明已经知道了这个规定后, 仍然我行我素, 采取照相和索取的行动。 这给我造成了极大的压力和困境。 现在让我用两个实例来说明这一点。大约10年前, 我前任公司举行全球青椒和辣椒研讨会,会议地点就在我工作的研究站的城市。我们的研究站就是这次会议的重点活动场所。 作为公司北美洲蔬菜抗病筛选的负责人,我负责蔬菜抗病研究方面的相关内容。 我当时接待了几位从中国大陆来的学者和企业家。 当他们得知我有高抗的品种后, 其中的一位就向我索取这个品种的种子。我当时确实很为难。因为这个属于个公司的资产, 不是属于我个人的, 所以, 我当时请他向公司的有关人员索要。 我知道, 像我这样的人,很可能受到美国联邦政府的严密关注, 要是我用公司的资产做个人的交情,那就是一种渎职,严重的可以说是经济科技间谍。现在一些媒体报道一些中国人受到美国政府的指控。这些指控的内容就是窃取机密信息的资料。第二个例子是,几年前我接待了一个与我们公司有合作的来自北京的一个种子公司的负责人。来访期间, 我作为东道主,主动为他们夫妻俩安排与研究站负责人会面, 并带他们到公司的大型工业流水线参观。在进入这个现代化的大型流水线的大门时,我提醒他们大门和厂房的墙上都有明确的标识,就是来访者不能带照相设备进入这个区域。不过,门卫对我和研究站的负责人很熟,在我们的说情下, 门卫网开一面, 让他们带着照相机进去了。 在进入厂房后,他们看到如此先进的自动化设备和运作系统, 就要照相。当我企图阻止时, 那个女的对我说, 你的老板说可以照相的。 当时我的老板确实在我的旁边, 可是, 厂房内机器轰鸣, 我根本听不到老板在说什么。在这种情况下, 只能任由她自己。 她也真的照起相来。 后来, 他们回国了,我的老板受到公司的严厉批评。他们哪里知道, 厂房内都有自动监控设备的。我们从此也终止了与这家公司的种子生产合同。 以上的事例说明一些中国人不顾美国企业的规定,或者不考虑对方的利益所在,凭着自己的愿望,做出有违规则的事。这在国外造成了相当不好的影响。所以, 我建议来美的中国人, 首先要养成遵守所在国法律法规的习惯, 要多了解美国社会的行为准则,遵守当地的规则,做到遵纪守法,这是最起码的做人素养,不管你是学者, 企业家或者旅游探亲, 做一个遵纪守法 的人是最起码的要素。 仔细想一下, 你连最起码的遵守规则都做不到,哪能认真履行合同?
个人分类: 故事感想|4852 次阅读|16 个评论
同行评审之前你需要知道的10件事
热度 1 WileyChina 2015-6-30 09:55
近期,Wiley在作者资源平台的新领域增加了关于同行评审的全面指南(点击查看 http://exchanges.wiley.com/authors/reviewers_686.html ) 。本指南以全球编辑和经验丰富的审阅者的贡献为基础,旨在提供 最佳的实践总结和操作指导 来支持审阅。这是一个逐步成熟的资源,我们将持续为它的发展助力。 以下是给审阅者的10点建议: 1. 迅速回应邀请 当您收到审查邀请后,文章的摘要将帮助您确定该文章是否符合您的兴趣,是否在您专长范围内。记住要 及时回复 ,否则您可能会推迟整个进程。 2. 展示你的诚信 对您所审查的论文内容 保密 ,像您所期望别人对待您文章的方式检讨自己的工作。更重要的是,如果您自己的研究和您要审查的文章类似,或者您已经为别的期刊审查了同类文章,您需要让编辑知道这其中有利益冲突。为了谋取私利而做的审查是不道德的。 3. 评论契合文章 评论时,需要确保你的观点在论文的讨论范围之内,不要偏离了主题。如果您不清楚范围或是编辑的法则、介绍或提交要求,请和编辑讨论或者阅读作者指南。 4. 提供建设性的意见 您的建议最终应该帮助作者 提高论文质量 。即使建议可能会被拒绝,您也一定要提供建设性的意见。 5. 分配足够的时间 利用 大块的时间 认真分析和评论论文。在开始审阅之前,需确保您有足够的时间。 6. 保持一致性 通过 编号 来罗列您的意见,这可以使编辑的工作轻松许多。您也可以将它们分为 主要问题和次要问题 ,以帮助作者确定更正的优先顺序。将给作者的评论和给编辑的分开,但要确保您的意见符合保密审查和评估清单。 7. 专注于研究本身 如果您审查的文章是英语的,但是作者不是来自英语国家,您最好有耐心地指出用词不当的地方,而不是对他们的英语水平问题缠住不放。 8. 首先阅读结论部分 结论 部分可以明确地让你知道这篇文章在领域内是否足够吸引人。 9. 检查数据的稳健性 如果您能针对 统计分析的数据 发表评论,编辑会觉得它很有用。强大的统计数据是决定结果是否稳健至关重要的证据。 10. 给予肯定 如果您正在审阅的论文是非常出色的,并且能极好地补充现有文献,不要害怕说出来。 作者信息: Verity Warne Senior Marketing Manager,Author Marketing 点击阅读英文原文: http://exchanges.wiley.com/blog/2015/04/21/10-things-you-need-to-know-before-you-peer-review/
个人分类: 同行评审|2575 次阅读|2 个评论
警惕以新农村改造名义破坏乡村大树
蒋高明 2015-6-4 22:11
警惕以新农村改造名义破坏乡村大树 蒋高明 前段时间到山东某地级市出差,发现某县大量砍伐对乡土树木,而种植所谓的绿化树木,打着乡村改造的名义。这个问题如果不加以制止,将会在全市乃至全省泛滥。为此,我连夜给该市市委书记写信,所幸的是,领导接受了我的建议,迅速制止了对乡土树木的不当做法。下面是我给市领导写信的大概内容: 某某书记: 我是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的一名研究员,因最近到某某市出差,了解到一种情况,特向您汇报,希望能得到重视。贵市某些县市,打着村镇改造的名头,对一些本地大树进行大量砍伐,栽植一些城市常见的园林绿化种树,如雪松、紫叶李、樱花等,以为这就是理性的乡村绿化改造,殊不知,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这对乡村本地树木又是一场浩劫。 美好的东西多在乡村,唯有进城农民被人称为 “ 土老冒 ” 。曾经有一段时间,昔日人们瞧不上眼的 “ 乡土树木 ” 被城里人看上了,顿时身价倍增,纷纷被人挖出来卖进城。连农民们自嘲: “ 城里人不稀罕俺,可俺家的树有了城市户口 ” 。山东一带乡村的大树遭到了 “ 大炼钢铁 ” 、大树进城的多轮破坏,能够保留到今天实属不易,必须果断制止各地打着 “ 乡村改造 ” 或 “ 广场建设 ” 而损毁本地大树的行动。那些生长了半个多世纪的大树,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树木生长很慢,破坏容易,恢复困难。 很多人看不起乡村树种,以为本地树种就是土的,是上不了台面的,这是非常错误的观点。乡土树种的不是土的,是符合生态的,是科学的,而从外地引进的树种,在原产地也是土的。目前,国家提倡绿色化发展,对物种的选择是本土为主的。 中国历代是有保护本地大树的传统的。清乾隆至嘉庆年间避暑山庄的管理,就在 “ 广仁岭南山一带松甚是茂盛者,将树高一丈之内者移于热河 ” , “ 钟鼓楼沟松树岭一带山上自生小树林内,起刨一百五十余棵移于园内,至于杂树,照旧采买补栽 ” 。但是清朝皇帝移栽树木的目的仅是补栽而已,树木移动的距离几乎与避暑山庄 “ 一墙之隔 ” ,山东孔林,因有大量的本地乡村树种,尤其一些自然生长的树种,才成为重要的风水文化景点。今天一些地方搞的跨县、跨市甚至跨省的 “ 大树进城 ” ,或破坏生长好好的大树而种植小树,否则孔林里面将无大树、古树可留给后人。 每一棵大树都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它与周围的土壤、土中的生物、树下的地被、树上的鸟兽昆虫,形成了良好的依存关系,将大树挖出并 “ 截肢 ” 处理,完整的群落生态必将遭到严重破坏。直接的恶果是水土流失,鸟兽失去家园,与其改善的城市局部环境相比,可谓得不偿失。中国北方乡村中的槐、榆、椿、白蜡、松、柏;南方乡村中的樟、楠、杉、银杏、相思等大树,是乡村一道道美丽的风景线,大树老树还是乡村的标志,如今,大树老树被卖进城市,乡村美景为之失去颜色。乡村没有了老槐树, “ 我找不到回家的路 ” ,许多返乡的 “ 贺知章 ” 们叹息道。 破坏本地大树群落,种植外来树种,实质上助长了形象工程、浮躁工程蔓延。树木生长是有一定规律的,一些乡土树种寿命大都很长,符合当地生态,但是生长很慢,这本是自然规律。乡村的树木因适应周围环境,很少有病虫害,因其生物多样性复杂和大量天敌存在,不易爆发。如果乡村绿化建设搞“依旧换新”,破坏原本的乡村大树,则北方乡村生态危矣。因此,我们强烈呼吁,立即制止上述做法,具体建议如下: 第一, 果断叫停发生在贵市的乡土树种破坏行为,对相关责任人批评教育,乃至行政处罚; 第二, 对一些特殊的北方乡土树种如楸树、国槐、白蜡、枫杨、家榆、本地杨,以及长期驯化成功的刺槐等建立档案,实施严格保护;对 50 年以上的所有乡土树木,不能以绿化名义更换;对 100 年以上的古树要以法律名义保护下来; 第三, 对乡镇生态建设或农村改造,绿化树种以本地为主,科学规划,不能以外来物种为主,尤其要防治生物入侵。
个人分类: 建言新农村|4191 次阅读|0 个评论
北京地下蓄水池曝光:关注地下蓄水空间的建议见实效
杨学祥 2015-6-1 15:45
北京地下蓄水池曝光:关注地下蓄水空间的建议见实效 杨学祥 我在2004年3月30日指出,地下水污染和枯竭一方面说明我国水资源危机的现状,另一方面也表明有巨量地下蓄水空间未被利用。2000年以来,我多次呼吁:利用一切最先进的技术,最大限度地提高地下水位,扩大地表蓄水面积,退田还湖,退田还林,已是刻不容缓的应急对策。这是多数专家的共识,至今收效甚微,关键在于经济政策不到位:抽取地下水受经济利益驱使,明令禁止也无济于事;补充地下水是一种公益事业,国家不出资鼓励,个人无力解决。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20164.html 6月1日-9月中旬是北京的汛期,大雨来袭,如何抵挡?快看下图!这个约3层楼高的地下空间,“藏”在南二环左安门桥下,它的超级“大肚”能“喝”下8026m3的雨水。目前全北京有34个此类蓄水池,今年还要改造27座下凹式立交桥。“海绵城市”对付雨水,关注地下蓄水空间的建议见实效。 相关报道: 北京地下蓄水池曝光 3层楼高可装8千方雨水(图) 2015-06-01 13:46 来自微博 weibo.com   【京城“地下宫殿”曝光】6月1日-9月中旬是北京的汛期,大雨来袭,如何抵挡?快看下图!这个约3层楼高的地下空间,“藏”在南二环左安门桥下,它的超级“大肚”能“喝”下8026m3的雨水。目前全北京有34个此类蓄水池,今年还要改造27座下凹式立交桥。“海绵城市”对付雨水,你怎么看?(央视记者张颖) 编辑:SN064 http://news.sina.com.cn/c/p/2015-06-01/135131900048.shtml 填补河北两地下漏斗:关注地下蓄水空间 已有 1806 次阅读 2008-4-2 06:40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 推荐到群组 据石家庄新闻网——燕赵晚报报道,河北人均水资源量307立方米,仅为全国平均值的1/7,每年不得不超采地下水。目前,超采面积已逾4万平方公里,分布着21个大小不等的漏斗,其中以沧州漏斗和冀枣衡这两个深层地下水漏斗最严重,程度世界罕见。专家大胆设想,引长江水回注地下漏斗,既节约资金,又可减少地质灾害。两年后,南水北调,30亿立方米长江水将从“天”而降。专家设想,引长江水回注地下漏斗,既可以节约修建调节水库的巨额资金,又可以治理我省的地下漏斗,减少地质灾害 。 关注地下蓄水空间 我在2004年3月30日指出,地下水污染和枯竭一方面说明我国水资源危机的现状,另一方面也表明有巨量地下蓄水空间未被利用。2000年以来,我多次呼吁:利用一切最先进的技术,最大限度地提高地下水位,扩大地表蓄水面积,退田还湖,退田还林,已是刻不容缓的应急对策。这是多数专家的共识,至今收效甚微,关键在于经济政策不到位:抽取地下水受经济利益驱使,明令禁止也无济于事;补充地下水是一种公益事业,国家不出资鼓励,个人无力解决 。 由于人口逐年增多,扩大地表蓄水面积的可用空间有限;而地下水位的不断降低,为蓄存地下水开拓了巨量的可用空间。地表水可明确所有权;地下水流动去向不明,所有权难以界定,只能由国家统管。国家在丰水年通过回灌井提高地下水位,以备枯水年急需,企事业单位和个人抽取地下水均需按用水量交纳回灌费,这相对地下水位降低所造成的水井报废而言,既经济又安全。各地根据地形地貌和地下蓄水构造特征,建立蓄水塘和回灌井,在丰水期将水贮存在地下,以备枯水期使用。水存于地下,不易蒸发,比地表蓄水有更高的经济价值。地下水的维护、生产和开发,将形成一个大有发展前途的淡水产业,可将在洪水期白白排入大海的淡水充分应用起来,暂存于地下,使地下水位保持在合理高度之内 。 自然蓄积地下水的速度太慢,人工蓄积地下水的事业大有前途。它不仅可以避免地下水位降低产生的各种灾害,而且可以扩大大陆的蓄水空间,形成可靠稳定的淡水资源。如此利国利民的绿色产业,必须引起相关部门和有识之士的高度关注 ! 河北水利专家建议,利用南水北调引长江水回补地下漏斗;这一大胆设想是解决河北缺水的良方,我们必须认真对待、充分讨论、缜密设计、科学调度、合理利用和有效管理。这是关系我国水资源合理利用的百年大计。以下问题值得研究。 自然补水的规模和速度难以满足实际需求 有关部门最新分析数据表明,今年上半年,河北省可供水量持续减少,水资源供需比仅为0.67,缺水51.28亿立方米。其中以唐山市缺水10.77亿立方米为最多,省会石家庄缺水居第二位。为了满足各地对水资源的需求,今春,河北不得不继续超采地下水。石家庄市水利局有关专家曾表示,石家庄浅层地下水正以每年1米的速度下降,个别地点埋深已达50多米。“如不采取有效措施,10~20年内地下100米以上含水层基本抽干。”目前,河北省平原区浅层地下水距地表已达15.7米,2007年地下水蓄存量比上年减少了22.27亿立方米。地下水位下降造成了地面沉降、咸水入侵等问题。目前,河北深层地下水超采面积已逾4万平方公里,分布着21个大小不等的漏斗。据有关统计报告显示,河北平原地区已发现地裂482条,影响到近7个地区的近70个县市。其中以沧州漏斗和冀枣衡这两个深层地下水漏斗为最,严重程度世界罕见。像天津、德州、沧州的地下漏斗,几乎连成了片。因为深层地下水开采过于严重,想要补上很难 。 由抗大旱急剧转到抗大涝,由极度缺水突然变为洪水灾难,大自然的恶作剧不仅在考验人类的忍受程度,而且在检验人类的调控能力。旱魔肆虐,天灾还是人祸? 抗旱打井,抗涝排洪,这是人类传统的抵抗自然灾害的方法。其结果是导致地下水和地表水资源的日渐枯竭,全球土地沙漠化不断加剧。 研究表明,差不多30%的热带雨林降水通过林木的根和叶得到再循环,砍伐林木会造成类似引发撒哈拉现象这样的恶性循环。在自然界的旱涝循环中,雨期把大陆变成到处是沼泽湖泊,地下水也得到最大限度的补充。旱期到来的时候,动植物就可以靠丰富的地表水和地下水来维持生存,直到下一个雨期。人到来之后,与淡水争夺生存空间。旱期排水造田减少了陆地蓄水面积,雨期为保护农田则修堤筑坝,让淡水沿江河白白流回大海。久而久之,地表水被排尽,地下水被抽干,它们都得不到自然的补充而失去流动与自净化能力。水草肥美的草原最终变为沙漠。自然界是生涝以备旱,人类是排涝以生旱。违反自然规律必然受到自然的惩罚。不仅撒哈拉地区是这样,中国的沙漠随都城的东迁而东移,埃塞俄比亚首都随土地沙漠化和干旱而八次南迁,都表明人类活动加剧了土地沙漠化。其主要原因是大面积热带雨林、地表水和地下水遭到严重破坏,使植被失去了生存的基础。要恢复自然界的旱涝平衡,就必须给人类生存必需的物质—淡水、空气和其它生物留有足够的存在空间,如中国目前实行的退田还湖、退田还林的措施。变排水工程为蓄水工程,这是水利工程建设在新形势下的必然转变。 中国和世界历史都有关于创世之初发生大洪水的记载,大禹治水是变堵截为疏导而获得成功的典型范例。疏导意味着大量地表水白白地流归大海,他虽然给人类留下了大量陆地空间,但最终导致地表水的流失和沙漠化的逐步发展。在人类的自我保护意识中,排涝保护农田是自身生存的需要,随之而来的沙漠化却同样威胁人类的生存。这样看来,大禹治水的成功恰恰表明人类对沙漠化负有责任。恩格斯曾对人类盲目的实践作过精彩深入的分析:“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每一次胜利,在第一步都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效果,但是在第二步和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意料的影响,常常把第一个结果又取消了。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他各地的居民,为了得到耕地,把森林都砍光了,但是他们夢想不到,这些地方今天竟因此成为不毛之地,因为他们使这些地方失去了森林,因而也失去了积聚和贮存水分的中心。”这一精辟的分析同样适用于人类对洪水的胜利。土地沙漠化是自然界对人类破坏地表水资源的惩罚。我们必须改变与水源争地的旧观念,在相互依存中求得发展 。 地下水的自然补充需要周期性的洪水泛滥和广袤的地表蓄水面积:河流、湖波、沼泽、湿地。人类与蓄水争地的趋势已经不可逆转,要恢复大面积蓄水地表面积已经难以实现,利用地下空间蓄水是唯一可行方案。自然蓄积地下水,是通过地层渗漏,速度慢,时间长。人工地下蓄水可通过深水井回灌,与开采地下水的速度相同。 “地下水库”的蓄水条件利弊分析 首先,利用地下空间蓄水即可涵养地下水源,又可不增加地表蓄水面积,减轻人水争地的矛盾。按照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两年后,中线工程将全线完成。按照规划,5年内,河北省将调蓄30亿立方米长江水,补充城市生活及工业用水。引水工程惠及18个县级市、70个县城、11个省级以上重点工业区、4个市级重点工业区以及2个农场等112个供水目标。作为地表水体调蓄的主要手段,目前我省现有的地表水库,由于库容有限,并不能完全解决水资源的丰枯调节问题。要迎接30亿立方米的调水量,还需要新建二三十个平原小水库,预算投资需300多亿元。为此,省水利专家河北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总工程师,“河北省利用地下水库调蓄引江水可行性分析报告”课题负责人刘克岩提出了一个大胆设想――利用“地下漏斗”建地下水库调蓄长江水资源。 其次,污水渗透到地下比流到河流湖泊的速度相对减慢,地表水比地下水更容易受到污染。回灌井可人工控制,污染发生时可关闭回灌井,防止污染水进入地下。因此,地下蓄水比地表蓄水更安全。 第三,地表水特别是水库的蒸发量是很大的,相比之下,地下蓄水可避免蒸发损失。 第四,要避免和预防地下河道和漏水层的水量流失。河北省目前已形成面积近4万平方公里的罕见的“地下漏斗群”。这个漏斗群有着几百亿立方米的空间,其中可以用来调蓄水资源的空间有七八十亿立方米。而且,太行山前平原区各河道渗透能力强,地下水含水层疏干后,具备了理想的储水空间和储水地质边界条件,相当于现有大中型水库总库容的4倍。在此基础上建地下水库优势得天独厚。不过,这些疏干的含水层未必是完全是封闭的,特别是古河道直通大海,可能导致地下水的大量流失。因此,在利用地下空间蓄水之前,必须探明地下地层结构,将水蓄存在封闭的地下空间。 第五、要建立完善严格的地下水蓄积、利用和回灌制度,保障用水的可持续性和安全性。 参考文献 1. 清泉。河北两地下漏斗世界罕见 专家设想用长江水填补。2008年03月31日01:29 来源:石家庄新闻网——燕赵晚报。http://news.sohu.com/20080331/n255996648.shtml 2. 清泉。河北两地下漏斗世界罕见 专家设想用长江水填补。2008年03月31日01:29 来源:石家庄新闻网——燕赵晚报。http://news.sohu.com/20080331/n255996648_1.shtml 3. 杨学祥.关注地下蓄水空间 (2004-3-30) .光明网.光明观察。http://www.gmw.com.cn/03pindao/guancha/2004-3/30/1170001.htm 4. 杨学祥. 气候波动周期、沙漠化与人类知识结构. 中国学术期刊文摘, 2000,6(8):1003-1005 5. 杨学祥. 全球变暖、构造运动与沙漠化. 地壳形变与地震. 2001, 21(1):15-23 6. 杨学祥. 冷静看待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 人民政协报, 2001年9月4日第6版 7. 杨学祥. 土地沙漠化——全球性环境问题. 科学新闻周刊. 2000,(46):18 8. 杨学祥. 中国北方干旱趋势与水资源开发利用. 科学新闻周刊. 2001, (32):14 9. 杨学祥,杨冬红。解决中国北方干旱问题的百年机遇。2005-1-31光明网论文发表交流中心。http://www.gmw.cn/03pindao/lunwen/show.asp?id=2917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20164.html http://guancha.gmw.cn/2010-03/30/content_1082174.htm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3696 次阅读|0 个评论
期刊编辑给同行评审员的12条建议
WileyChina 2015-5-19 09:54
转载自: ChemistryViews 英文原作者: Dr. Brian Johnson Brian Johnson 博士是 Wiley 期刊 The Chemical Record 的总编辑。 Brian Johnson 博士从编辑的角度提出了同行评审员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 1. 考虑期刊的水平 就我所知,很多化学期刊会收到大量的投稿以至于只有很小的一部分会被录用,编辑们通常会在评审邀请中直接说出他们只录用前百分之几的稿件。 2. 总是对评审邀请做出回应 如果你因为研究领域不同或者缺乏时间而不得不拒绝评审邀请,简单快速的回应会给每一个人节省时间,特别是稿件作者的时间。简单快速的回应保证了整个审稿系统有效地运作。 3. 提高稿件质量 稿件的同行评审不仅能帮助编辑决定是否接收稿件,同时也能帮助提高稿件的整体质量。当你做同行评审时,不论你是建议接收还是拒绝稿件,都请指出稿件里不清晰的论断或者论证的逻辑漏洞,并提供建设性的方法优化研究结果的展示方式。 4. 解释你的判断 即使是类似于“好文章,建议发表 ” 这样的话也需要一些解释,例如:这篇文章哪里很好。 5. 语言问题 如果稿件的语言差劲但你能明白基本信息,那么请看看你是否能指导作者,指出需要提高的部分。你可以指出哪些部分需要更清楚的表达,例如是在讨论的哪一部分。如果你建议稿件在提高语言水平后再给同一本期刊投稿,那么请你也考虑再评审那篇稿件。 如果稿件的语言差劲到不能被理解,那么你也不能做什么了,直接建议编辑不接收稿件。 6. 每篇文章都应拥有均衡的参考文献 均衡的参考文献对读者来说很有帮助,也对相互竞争的作者公平,而且提供引发所评审文章的原始发现和相关文章。对每一个评审员来说,即使没有仔细查看参考文献的每一篇文章,也应该评估参考文献是否达到上述标准 7. 不告知编辑的委托行为是不诚实的,也违反了出版道德 如果你要委托他人进行同行评审或者要拒绝邀请并推荐他人,请告知编辑。委托行为能为积极进取的科研人员提供直接感受同行评审过程的机会。同时,请你确认你要委托的审稿人拥有足够的相关知识和经验来胜任同行评审并能保证评审公平。 8. 每个编辑都会欣赏诚实的利益冲突声明 很多同行评审员都会因为在相似的领域进行研究或同属于一个小群体而熟知稿件作者。很多时候,同行评审员和稿件作者是朋友或竞争者关系。虽然同行评审员确实能对朋友或竞争者的文章做出公正的评价,但是任何利益的冲突都应该让编辑知道。 9. 评断稿件,而不是写稿件的人 编辑可能会过滤掉包含明显个人批评的报告。同时,作者也更乐意看见对稿件内容的建议的中立评论。 10. 不要告诉稿件作者你正在评审他 / 她的文章 不要告诉稿件作者你正在评审他 / 她的文章,因为这可能会诱使稿件作者在你提交评审报告之前有意识地或无意识地影响你的评估。然而,对大多数期刊来说,你可以决定你是否要在评审报告里写上你自己的名字,如果你不愿意,这么评审报告就是匿名的。 11. 告诉编辑你是否怀疑有抄袭 如果你怀疑有抄袭现象,包括自我抄袭,但是你不能找到确切来源或抄袭的证据,请告知编辑你的怀疑。很多编辑有检查抄袭的软件,但是只有在稿件被怀疑时才使用。如果文章发表后被发现有抄袭,那么会对作者和读者产生更坏的影响,因为这 时期刊不得不撤回文章。 12. 让编辑提供缺失的信息 评审一篇稿件时,你可能会发现你缺少进行适当评估的必要信息。你的要求会帮助提高稿件质量,因为你的要求会让作者考虑是否扩展辅助信息文件。 点击阅读原文
个人分类: All Sub|2724 次阅读|0 个评论
给科学网提一个小小建议
热度 8 ailincnj 2015-5-9 17:12
  经历科学网几年的风风雨雨,阅尽其间是是非非,笑看红尘中熙熙攘攘,品位生活的五颜六色。那些现实中衣冠楚楚的大知识分子,在虚拟世界也都是些喷青、小天真和老顽童,这就真实,也没有什么不好的。不过争吵注意风度,因为多为绅士、淑女,而且这里并非完全虚拟。   言归正传,经过本人的观察和感受,给科学网编辑部提一个小小建议: 除了诗歌、图片外, 能否限制发表200字甚至500字以下的博文 。其理由如下:   一、厘清博客与微博的关系。个人理解为一个是长篇大论,一个是有感而发。   二、有利于提高博文质量。一篇好的博文从题材选择、结构构思和成文风格,应该是精心思考、认真写作,反复修改,最终形成自己认为是最好的作品而面世。   三、避免标题党,赚取点击率。 有时看到一个 很雷人的标题或者是很有创意的标题,点进去方觉上当,这也包括有的过百万、千万的博主。   四、有利于共享版面资源。因为写的容易,有时在某栏目中,某人连发数篇,把别人辛苦写的博文都挤走了。   这只是个小小建议,如感觉可行,请笑纳;也许有技术难度,在下次网站更新考虑;也许不愿限制博主过多自由,如果不能采纳也无妨。希望有的博主千万不能对号入座,此文对事不对人,欢迎讨论,可以拍砖,但谢绝攻击。
3147 次阅读|17 个评论
做同行评审前你应该知道的10个小贴士
WileyChina 2015-5-7 09:45
英文原文来自: Exchanges 原作者: Verity Warne 今天, Wiley 将在这个作者资源平台上为你展示全面的评审指导。我们提供最佳实践案例的总结以及 Wiley 编辑和全世界资深评审员共同完成的 how-to 指南。我们希望能通过发布这个指南支持我们的评审员。这个指南我们会随时更新。 以下是编辑们和资深评审员精选的给评审员的 10 点秘诀 : 1. 及时回应评审邀请 当你接到评审邀请时,该文章的摘要会帮助你决定是否该文章在你的专业研究领域范围内。请记住及时回应邀请,否则你可能会耽误审稿过程。 2. 刚正不阿 请为你正在评审的稿子保密,因为你也会期望其他人为你的稿子保密。而且,如果你已经提交了你自己的类似研究,或者你已经在其他杂志上评审过相同的文章,请让编辑知道这些冲突。为了个人利益而同意担任同行评审员不是道德的行为。 3. 处在 范围之内 当你评论一篇文章时,请确保你的评论是在该篇文章的学科领域之内,不要偏离了该领域。如果你不清楚该领域、编辑政策、展示和提交要求,请和编辑交流或者参阅《作者指南》。 4. 有建设性 你的评审应该从根本上帮助文章作者提高自己的文章。请确保提供有建设意义的反馈,即使你的建议可能不被采纳。 5. 分配足够的时间 仔细分析和评论一篇文章可能会花费评审员大量的时间。请确保你有足够的可支配时间完成评审。 6. 保持连贯性 通过给你的评论编号让你的评论结构性更强,同时也能让编辑的生活变得更简单。你也可以把你的评论分为主要问题和次要问题,从而帮助作者按优先顺序改正自己的文章。把给作者的建议和给编辑的机密建议分开,但是同时请确保你给作者的建议和你给编辑的机密建议是相互呼应的。 7. 关注研究本身 如果你正在评审的文章是由非英语母语的作者完成的,请容忍语言缺陷并指出会改变意思的用法而不是评论英文水平。 8. 先看结论 文章的结论会让你大体了解该文章的研究在该领域现有基础上有哪些发展。 9. 检查文章事实是否强有力 编辑们发现评审员评论研究重复次数、控制组和统计分析将大大帮助他们审稿。有力的数据对决定研究成果是否强有力是至关重要的。 10. 给予信赖 如果你正在评审的文章真的很棒而且是对现有文献不错的补充,请不要害怕说出来。 您认为 同行评审过程中还 有哪些有挑战的事情?您还有哪些有益的或有用的资源? 请不要吝于与我们分享,直接回复我们或在 Exchanges 原文页面回复。 点击进入Exchanges阅读原文
个人分类: All Sub|1702 次阅读|0 个评论
科学网可以出手了
热度 5 cgh 2015-4-24 11:21
科学网可以出手了 建议: 1 、将博文“ 科学网注册用户需认真阅读法律文件 ”放到博客首页头条 理由: a 、切合当下博主关注的话题; b 、符合科学网的正能量; c 、对科学网的具体问题有突出贡献; d 、避免科学网亲自出口的尴尬; 个人对此博文的看法是: a 、没有人因为没有认真阅读注册协议和相关法律而违规违法,以此为理由违规违法的人,绝对是托词; b 、没有人反对科学网,甚至其他网络的管理和执法,反对的最大声是“选择性执法”和“个性化执法”; c 、既然博主和科学网签的是平等使用协议,科学网有没有义务公开科学网基本运行的情况?比如主管、编辑的情况和变动。就像期刊编辑部一样。这些情况可能部分影响了博主的发博行为。我大胆猜测,最近是有人事变化的。精选博文列表还有两天前的博文,这是以前很少出现的。 2 、开辟专栏,名曰“管理信息” 将“新博推荐”合并过来,公告新博加入信息,违规处理信息等等,涉及到和科学网博主管理相关的信息,因为很多博主经常发现自己的博友“失联”,造成恐慌。只涉及科学网内部事务、和大部分博主关系不大的信息,依然归于公告栏。 3 、澄清几个概念 封博,按汉语意思,“封”的意思暗含保留原样,以后仍然可以恢复,比如贴个封条,指不定哪天可以揭开封条。“封”还意味着从原样可以调查线索。如果科学网对某博主封博,按理应该在其页面显示,“此博主博客已封,目前不能访问!”。提示某被封博主为未开通博客,是不符合事实的。 科学网博主们目前风传的,其实不是严格意义的“封博”,而是“清除”某博主的博客。目前意见最大的,也在于清除博客中有巨大价值的博文,是科学网、原博主以及博友看客的损失。没有赢家的结局是最不可取的。 目前出手澄清,可以消除争议,平息风浪(当然,有些人见的风浪多了)。
个人分类: 杂谈|2968 次阅读|6 个评论
关于科学网管理匿名发帖或者评论的建议
热度 6 gaoshannankai 2015-2-5 12:12
最近出现了多起因为匿名发帖或者评论而且产生对骂的事件, 一些老师建议取消匿名发言, 还有一些建议,保留其登陆信息,等待以后追究, 等等,我看了一下,有些不管用,有些不可取,会产生侵权。 我个人意见是: 科学网必要的管理是必须的,但是科学网不是特务组织,即使 是匿名的,也不要搞监控,你能监控匿名的,那么监控我们这些实名 的岂不是更容易。如果大家知道被监控了,或者大家早就知道没当回事, 但是追究一个人,其他人就不敢说话了,以后也不好了解知识分子思想动态了。 所以, 科学网能做到的就是在匿名发帖者的旁边同时显示其登陆IP , 这样,一个人换几个马甲骂人,大家就能看到了,起码不那么容易了, 能做到的尽量做到,不该管的不要管。 这样,也等于给一些乱发言,甚至散布谣言者以警告,告诉你们,我们不是 不作为,更不是没有手段,只不过不到时机,所以你们请自重。
1510 次阅读|6 个评论
建议陈昌春别八卦李小文
热度 3 outcrop 2015-1-23 18:21
在陈昌春老师之前的某篇博文中,我就委婉的提醒过陈老师和老邪在博客都不是很熟识——不过陈老师似乎没意会到我想说的话,还是在坚持不懈的挖掘和八卦李老师。 感觉今天陈老师的一篇博文就过于涉及李老师私生活了,所以我还是把话说明:建议陈老师八卦起来还是适可而止,也算是对逝者和其家人的尊重。 有意整理李小文老师的相关资料的话,不妨和陈安、吕秀齐等老师合作;我想他们也很缺人手。 至少在爆料李老师私生活的时候,考虑下对李老师及其家人的尊重。 再说本来都没怎么熟识和来往的博友,这时候不停的博文八卦我觉得也没意思。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96 次阅读|5 个评论
为计算机学会的建议点个赞
热度 63 outcrop 2015-1-22 10:07
2015年1月21日,中国计算机学会(CCF)发布了一篇题为《 CCF建议政府退出国家科技奖励评审 》的公开建议;业内业外引起较大的反响。一般认为,这次建议是针对业内某不靠谱项目获奖事件的。细心的读者会发现,《建议》的落款日期是2015年1月15日,也就是一周之前,而非21日;说明这份建议是认真准备,谨慎发布的。 《建议》发布之后,业内叫好声一片;比如CCF微博留言中目前被赞最多的是一句“做得好!有知识分子的骨气! 总不能让全国搞计算机的人都跟着一起丢脸吧!”。昨晚发布的微博,点赞和转发量都很大,可见CCF的建议获得了业界的强烈认可。 在这个“暴风眼”,CCF发布如此建议意味较多。除了字面的建议之外,也可能声明学会与获奖的关系——毕竟评审及被评审人员,都可能有CCF的人;引起如此广泛的业内质疑,确实可能丢了整个行业的脸——计算机学会用自己的方式,来告诉公众获奖背后的东西。当然,仅仅是字面的建议,已经相当不错,值得称赞。 回头看建议本身,也写的相当激烈、直接和深入,指出了问题的根源和可行的出路;作为一个学会,能如此直言,实属不易。但《建议》涉及的,是一个系统性、历史性的问题,改变需要很大的决心和勇气。真要能以此为契机而改变的话,计算机学会所做的,也算是善莫大焉。 建议最后有一句话也写得意味深长,“……必将加强我国科技奖励的公信力和权威性,使之回归科技奖励的本质。”,说明积弊已久。 最后,再次为计算机学会的建议点个赞。 附:《CCF建议政府退出国家科技奖励评审》网址: http://www.ccf.org.cn/sites/ccf/xhdtnry.jsp?contentId=2843422966657
个人分类: 计算机应用技术|8028 次阅读|154 个评论
建议《国家科学评论》增加汉语标题、摘要、关键词等
热度 17 zlyang 2014-12-1 11:47
建议《国家科学评论》增加汉语标题、摘要、关键词等 《PHYSICAL REVIEW LETTERS》等美国顶级期刊,都提供东亚文字姓名服务了。 Victor W. Brar (韦小宝) 1,2 , Sebastian Wickenburg (魏烈钢) 1 等作者真幸福! 因此,建议《国家科学评论》(National Science Review, NSR) 对发表的论文增加 汉语 的 标题 、 摘要 、 关键词 、 作者姓名 、 单位 等! 即对应下图里英文的内容: 为不影响外国人阅读,可以将所有汉语信息放在文章的最后部分。 敬请考虑! 相关链接: 科学网,2014-01-20,全英文综述类期刊《国家科学评论》正式推出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4/1/287728.shtm 科学出版社,2014-01-22,National Science Review 创刊号整期内容正式上线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28739-761255.html National Science Review http://nsr.oxfordjournals.org/ Victor W. Brar ( 韦小宝 ), Sebastian Wickenburg ( 魏烈钢 ) ,等. Observation of Carrier-Density-Dependent Many- Body Effects in Graphene via Tunneling Spectroscopy .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104, 036805 – Published 22 January 2010 http://journals.aps.org/prl/abstract/10.1103/PhysRevLett.104.036805 孟津,2014-12-01,百年寂寞——从中国《科学》到《国家科学评论》 精选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699-847562.html 赵美娣,2014-12-01,支持并附议杨正瓴博主的建议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9474-847714.html
7495 次阅读|40 个评论
[建议] 安培力定律与洛伦兹力的高精度现代检验
热度 4 zlyang 2014-11-28 19:28
汉语是联合国官方正式使用的 6 种同等有效语言之一。请不要歧视汉语! Chinese is one of the six equally effective official languages of the United Nations. Not to discriminate against Chinese, please! 安培力定律(Ampère's force law) 与 洛伦兹力(Lorentz force) 的 高精度现代检验 在宏观低速情况下,用高稳定性高精度的现代实验, 重新进行安培力定律(Ampère's force law)与洛伦兹力(Lorentz force)的实验检验。 万一当初的实验精度与稳定性不够,里面有某些偏差怎么办? 起因: 统一场! 引力相互作用和电磁相互作用, 至今未见公认的良好统一。 有没有下述可能: 即 安培力定律(Ampère's force law) 洛伦兹力(Lorentz force) 等 经典实验的精度不够 , 我们现在看到的方程形式不是很准确? 物理学, 归根到底是实验科学。 理论, 归根到底来自实验。 参考文献: Williams E R, Faller J E, Hill H A. New experimental test of Coulomb's law: a laboratory upper limit on the photon rest mass . Physics Review Letters, 1971, 26(12): 721-724. http://journals.aps.org/prl/abstract/10.1103/PhysRevLett.26.721 基础课的精华性(引力磁),《高教研究与探索》,1997,2:pp34-36. Lorentz force - From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http://en.wikipedia.org/wiki/Lorentz_force Ampère's force law - From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http://en.wikipedia.org/wiki/Amp%C3%A8re%27s_force_law Newton's law of universal gravitationw - From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http://en.wikipedia.org/wiki/Newton%27s_law_of_universal_gravitation 安培力定律 (Ampère's force law) 与洛伦兹力 (Lorentz force) 的高精度现代检验 http://bbs.sciencenet.cn/thread-2276084-1-1.html
11583 次阅读|15 个评论
向科学网建议
热度 3 SLLee19 2014-11-27 20:41
今天看到黄安年老师的博文 《 给署名单位博主提个建议 》, 写了点给科学网的建议,也放在这里备份,顺便连带几宗事,一并发表。 单位博主署名建议 如果是科学网编辑个人发布的文章,应在真名后面加(科编)。 如果是整个科学网编辑委员会决定同意发的,属于公告、消息、新闻类,另设一欄,无须加热加精。 加热、加精是希望读者注意,编辑应该有一定的评选标准,不是随兴而发。我的理解是:加热是自动以点击量,评论量为准,由博主读者和数据库客观决定;加精是编辑组决定,应该公布编辑加精的标准,以免误会为个人主观、徇私、偏袒,给人觉得编辑权限过大。尤其觉得题目内容有争议性的,编辑个人经验不足判别的,交由博客们讨论。这是我曾经建议增加的栏目(如中药,转基因,气候暖化,科技史等) 三条红线 我曾经写过一篇询问科学网规章的博文: 《向科学网编辑与博友请教有关规章问题 》 2014-8-31 07:32 搜索一下,原来 科学网的三条红线 是 2009 年 10 月就有 。 多年前就有人评论过“三条红线”:《 科学网 — 科学网 “ 三条红线 ” 批评 - 王铮的博文》 最近,再读科学网的使用条款,没有找到三条红线。是否取消?还是迁到其他别处?如果我没找到,而三条还存在,应该还是放在显著的地方(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条款 )。如果取消,什么时候生效,是否可以告知博主们? 举报抄袭行为: 我这篇关于三条红线的文章被 《老衲杂谈》 转载 ,并未注明出处和原作者。该网站低俗广告满篇,看来不属于科学网。科学网可能要作出反应,通知该网,以免影响声誉。 潜在利益冲突? 科学网有一篇文章 《国外出版商给了科学网多少钱?答王志明先生》 , 其中一段: “ 目前,已经相继有 ELSEVIER/SPRINGER/LIWENBIANJI/THOMSON REUTERS/WILEY 等公司与科学网合作。无庸讳言,这些合作也都是有资金支撑的 ” 。 科学网接受外方资金登广告,以维持营运是无可厚非的。不过,这些盈利的出版社和其他单位,与科学网发表的文章是否会发生利益冲突,很难预料。是否会受这些单位左右意见,会不会影响编辑组的独立性,例如对加精的取舍?如何避嫌,划清界限,科学网是否可以发布规章澄清? 更新 看到科学网的博主成员统计, 50% 是教授 / 研究员, 80% 是副研究员 / 副教授以上,近 89% 是助理研究员 / 助理教授以上( http://www.sciencenet.cn/aboutus/default.aspx?id=7type=1 )。这是2008年的统计,在信息迅速发展的时代,似乎有点过时。此类资料,是否可以利用数据库自动更新? 科学网是中国科学院的官方网站,中国科学人的网站,代表国家,代表所有参与的科学人,站在生产力的最前线。大家有义务去护卫,改善。这里小小的建议,是个人一点心意。
个人分类: 学思碎语|2668 次阅读|7 个评论
[向科学网建议】举行一次博主(+委员会)恳谈会或座谈会
热度 3 Fangjinqin 2014-11-27 09:27
科学网总编: 科学网成绩有目共睹,长期以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存在一些教训和问题。 我认为,需要发动广大博主,特别是博主委员会委员们,进行广泛而深入的总结,以利进一步发展。为此,我 建议: 今年或明年适当的时候,科学网编辑部出面举行一次博主(+委员会)恳谈会或座谈会,如果全国范围也许太大,至少可以召集在北京地区的博主们愿意者 来参加,进行推心置腹和实事求是的恳谈,发表大家的看法和建议,加强科学网与博主以及网友之间沟通,进一步开拓创新,办好华人最大的科学社区。 当否? 请示! 方锦清
个人分类: 信息交流|2463 次阅读|3 个评论
昨天看了一份让人抓狂的青基申请本子
热度 27 qsqhopeiggcas 2014-11-5 16:53
有些高校动手早,申请明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本子已开始写了。有位高校的青年讲师昨天打电话给我,说他准备申请明年的青年科学基金,初稿写好了,让俺看看把把关。对这种事儿,即使俺再忙,也得支持。 考虑到越早看完,越能腾出更多的时间让他修改。在收到他发来的电子邮件后,俺昨天下午花了两个小时的时间细读本子。看完后,接到一朋友打来的电话,说“有一个多月没见到老兄,想你了,晚上一块吃饭吧。”我说,好吧。 吃饭时,我说今天下午有件事儿让我抓狂。朋友问,什么事儿能让老兄这样?您一直都很淡定啊,没见您对什么事儿动过怒啊? 我说,别的事儿不会让我抓狂,但一个在院士指导下拿到博士学位、具有一定科研能力的青年讲师,怎么会写出这样乱七八糟、毫无章法的东东?这样的青年学者不是一两个,而是好多,深为他们的科研能力担忧啊。如果此人拿着纸质本子让我看,我看完后会当面撕掉扔到垃圾桶。 朋友说,熄熄火,干了这杯再说吧。 我接着说,我今儿情绪不好,影响食欲。这样吧,你们俩把小葱拌豆腐和拍黄瓜咪西了吧,我来对付那个干锅啤酒鸭,俺这人食欲不好时,喜欢吃肉,木法,呵呵。 吃完饭回家后,俺耐住性子,写下了如下反馈意见和建议,希望他能认真修改,写出好本子。 一、总的看法 关于XX应变局部化,前人研究的已经很多了,要选准突破口。 应变局部化过程中,裂纹的扩展过程如何实时观测?剪切带宽度如何测定? 题目是否改为: XXXXXXXXXXXXXXX ,可能是个方向,可以利用 CT 试验、 AE 监测等进行研究,自己再琢磨琢磨。如果这样,你重新写一个本子。目前写的根本不行。 你找些申请到基金的本子参考,可少走弯路 青年基金不要求大求全,能搞明白一件小事就不错了。 二、立项依据部分 你这是文献的堆砌,乱七八糟,没有主题,恐怕你都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 研究意义要写的简明扼要。文献评述要写:别人做了哪些工作,哪些已解决的比较好,哪些还未解决。为何解决不了,难度在哪里?然后提炼出具有普遍性的 1~2 个科学问题。 三、项目的研究内容、研究目标,以及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 题目定了,想好自己要干什么了,重新组织内容、目标等。 四、建议 1 、 立项依据部分 在研究意义部分,不要忘记写: 尽管前人在XX方面已开展过较深入的研究,但在XX方面研究较少,对XX问题认识不清,这些问题如不解决,会制约……的进展和认识,因此开展XX方面的研究有重要理论意义与实际应用价值。 在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方面,不少青年学者经常写成前人研究工作的流水账,写某某人做过什么研究。我的建议是:把与拟申请项目有关的前人研究工作分门别类梳理一下,哪些问题解决了,哪些问题没有解决或没解决好,让评审专家一目了然。如果你过去对某问题做过研究,应围绕你过去研究发现的新问题或未解决的问题来写,一方面让评审专家知道自己过去有一定的研究基础,另一方面让评审专家知道申请书要解决的问题有针对性,容易说服专家。 2 、 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部分 应写能反映申请书研究目标的具体问题,不要写笼统的、宽泛的大问题。关键问题是申请书的灵魂,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应反复凝练。 3 、 研究内容部分 研究内容应简明扼要,详细的做法宜放到研究方案中,研究方案越详细越好。 4 、 可行性分析部分 除写你过去的研究在某个问题方面有较丰富的科研积累外,重要的一点是写明对拟解决科学问题的研究预案或解决途径,表明自己对难题已有初步的想法或高招。
个人分类: 基金杂谈|53330 次阅读|58 个评论
建议博客降低马甲推荐权重
热度 18 outcrop 2014-11-3 08:11
科学网有几个马甲专业户,发一篇博文后,马上就一群匿名小马甲围上来了,推荐和留言的热闹,然后出现在“热门博文导读”栏目。也有卖力的,上了首页的热门博文栏目——但这是一种不正常或者说作弊的推荐方式。 因此建议科学网降低马甲用户推荐的权重,比如限制单IP推荐的权重等。 更公平点的话,可以根据用户活跃度、IP地址等信息设计一个马甲识别算法,防止众多马甲故意推荐制造热门,毕竟也有很多匿名用户是严肃交流的。
个人分类: 科技八卦|3772 次阅读|72 个评论
给中共18届四中全会的一点个人建议
热度 3 jiangjiping 2014-10-14 03:27
给中共 18 届四中全会的一点个人建议 蒋继平 2014 年 10 月 13 日 根据有关信息, 中共将在本月下旬召开 18 届四中全会。 我相信这将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会议, 会议的内容必将对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产生重要的影响。 在我的心目中,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确实是中华民族的精英们组成的集体,这个委员会的绝大多数, 虽然不能说 100% ,都是优秀和杰出的炎黄子孙。 这些人虽然不是民选出来的, 但是, 可能是天意, 也就是属于天选的。所以, 我非常希望这些天选的精英们 能够不负天意, 为人类社会作一些有实质贡献的大事 。 据我的观察, 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已经这样做了, 而且还在继续这样做。 我不是在逢迎拍马, 逢迎拍马不是我的个性, 也对我没有任何好处, 我只是实话实说,好的就是好的, 不对的地方应该指出来。非常客观地说, 中国近几十年的巨大变化, 包含了这些精英的心血和汗水。 这应该是有目共睹的事实。 有关这点, 我就不多说了。 我一直非常关注中国社会的事态发展, 我注意到中国政府近来一直提倡开拓创新。 以习近平为首的中央高层要求科技界创新, 要求全体人民走创新之路。 这种倡导是好的, 是对民族有利的。 不过, 我认为要使 这样的倡导更有效, 我觉得中共高层首先应该身先士率, 带头来个创新的举动。 我希望中共能够在一些传统的做法上来一些改进。 在我看来,改进也是属于一种创新。我认为中国应该在外交礼仪上来一些变革, 首先作出一些改进。 我的意思是, 目前世界上流行的外交礼仪, 已经延续了很长时间。 这种外交礼仪, 花费了老百姓的不少血汗钱, 规格高档, 场模很大, 花费很大。 这种礼仪能够给普通民众带来什么实际利益呢? 说穿了, 还不是各国领导人为了显示自己身份地位的一种做法。 也就是像苏共一位退休的高官所说, 是政治家们互相吹捧, 互相利用的一种合法的借口而已。 而且, 从逻辑上来看,这种外交礼仪不但没有任何实际价值, 也不符合伦理规范。 我的意思是,日本人侵略中国, 杀害了无数的中国人, 是中华民族不共戴天的敌人, 可是, 在日本领导人来访时, 中国政府还得用高规格的外交礼仪来欢迎。 这真使人难以理解和接受。 还有, 在我年轻的时候, 我接受到的教育都是美国是野心狼, 是我们最大的敌人。 可是, 1972 年美国总统访华时, 中国政府居然以最高规格的外交礼仪欢迎尼克松总统来访。 让我很难理解这种做法。 这也是民众对政府失去诚信的一个最主要方面, 嘴上说一套, 行动上另一套。 再从安全方面来考虑, 这种外交礼仪存在着一些潜在的安全风险。 要是某个仪仗队队员发生神经方面的问题, 在接受检阅时突然行刺, 哪会是什么后果? 这种情况随时都可能发生, 尤其是当代脑神经科学的发展更可能导致这样的不测事件发生的概率。 说到这里, 我相信读者们能够理解我的意思了。 我的意思是, 中共中央应该首先精简外交礼仪的一些做法。 不要仪仗队, 不要礼炮队, 不要举行隆重的欢迎仪式, 派一两个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到飞机场接机就行了。 我想中国政府应该从这些方面把钱节省下来用来改善民生。 首先确保中国的公众场合的厕所都有手纸。 一个连手纸都供不起的国家外表上最怎么光鲜 也是说服不了人心的。 我认为这样做有几个好处: 首先对民众有好处, 让改革的成果实际上惠及到普通民众。 其次是改变外国人对中国人的看法。 再者是让老百姓看到中国领导人的胸怀和决心。 还有是, 这是真正的变革和创新, 是引领世界潮流的一个举措。 我想中国政府首先这样做, 其他国家也会跟着这样做的。 我认为中国共产党完全有理由有能力做到这一点。 一个 13 亿人口的大国,本来就应该是世界舞台的主要角色, 应该具有引领世界潮流的决心和勇气。 以前国力薄弱, 可能心有余而力不足, 现在今非昔比, 国力强盛,是该发挥大国影响的时候了, 也是展示大国风范的最好机会。 我想要是中国真能做到这点, 那么, 中共会更得人心, 因而执政党的地位会更加牢固。
个人分类: 国家时事|1370 次阅读|5 个评论
调研并早日规划实施南水北调西之西线工程的建议
热度 5 zhgatcl 2014-10-12 17:18
调研并早日规划实施南水北调西之西线工程的建议 各位老师: 不谦虚地说,我的研究可能是原始创新,对国家可能有很大作用。我的研究结论是 特大规模调水能彻底改变西北干旱少雨的恶劣气候。 向西北调水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新南水北调大西线工程在水源区和受水区都具有技术可能性,但工程极其艰巨、投资大、工期长、见效慢,工程所涉及的问题极其复杂, 短期内 对工程的预期效果难以彻底研究清楚,那么 能不能找到一个规模小、投资小、见效快的工程项目作为实验项目呢? 答案是南水北调西之西线工程( 从藏西诸河向塔里木盆地调水) 符合以上要求。 黄河、长江、澜沧江、怒江、雅鲁藏布江均发源于青藏高原的东南部,流量大,名气大,人们自然而然地把调水工程的水源地投向于此。实际上,青藏高原的西面是印度河的发源地,在我国境内它包括 印 度河的主支森格藏布(狮泉河)、朗钦藏布(象泉河)和奇普恰普河,在我国的水资源公报中将它们统称为藏西诸河。藏西诸河与塔里木盆地相距较近,又因为当地海拔高,从藏西诸河向塔里木盆地调水的同时,还能利用高差发电,即“调水与调电”能同时进行。作者主张从藏西诸河向塔里木盆地调水,为了探讨这个问题,作者写了一篇这方面的论文,标题是 《调研并早日规划实施南水北调西之西线工程的建议》 ,下面是内容摘要和附图,欢迎质疑,请提宝贵意见。有兴趣审阅全文的,请到 “ 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 ” 下载,网址是 http://www.nstl.gov.cn/preprint/main.html?action=showFileid=2c928282476d060b0148e2e9a08101a3 内容摘要: 从青藏高原的藏西诸河到塔里木盆地的南水北调工程简称为 南水北调西之西线工程或西之西线调水工程。 与南水北调大西线工程相比,西之西线调水工程规模小、 投资少,见效快,还能起到大西线工程的试验田作用 。 该工程能显著改善塔里木盆地的生态环境,也能改善藏北高原的生态环境。 该工程在调水的同时,还能起到调电的作用;能起到促进西北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作用;能起到调水治沙、人造绿洲的作用;还能起到促进民族团结、维护西北边疆长治久安的作用。该工程有12项突出优势,建议尽早规划实施。
个人分类: 调水工程|3246 次阅读|76 个评论
关于硕士研究生培养的一些建议(2007年)
热度 27 youmingqing 2014-9-25 08:30
因一件特殊事情触发, 2007 年9月10日 教师节上午向学校领导提交了一份建议。建议共有6节,已在博文 “ 因材施教——也说双语教学 ” 和 “ 教师在大学里得到尊重吗 ” 贴出两节。下面贴出第4节(对人名已作处理). “硕士研究生申请学位需要发表论文”的要求应尽快取消 今年 6 月份的学位评定会上,我建议应尽快取消“研究生申请学位需要发表论文”的要求。因为部分同学达到这一要求有些困难,他们得将不成熟乃至编造、抄袭的结果成文投稿;某些人害怕退稿,还采取一稿多投的策略。这对学校的损害极大。 学校制订这样的政策,出发点可能是 让研究生锻炼论文写作,或给指导教师压力使他们做出更多的成绩;但结果可能是逼(少数)人学坏。这就失去了大学培养人、教育人的本意。在学位评定会上我已经说了 L 教授有许多一稿多投的文章,其合作者一稿多投的文章也不少。 现在学校的政策 是,研究生第一作者、导师第二作者的文章,可以用于计算导师的业绩点;导师第一作者、研究生第二作者的文章,可以用于研究生申请学位。 这 更加鼓励了论文的一稿两投 。 这样事情全国都有,河南理工大学也是有的。不敢以一般教师为例,那当然是万万不敢的,只能随信附上 W 教授一稿三发的文章(附件 0 , 1 , 2 )。 W 教授学术地位颇高,区区小事不会影响其清名令誉。现在是网络时代,没有什么能够保密的。只要想知道,绝大部事情都是能够知道的。 关于研究生培养工作,我曾两次给研究生处递交意见,随信附上(附件 3 , 4 )。 河南理工大学研究生处: 承蒙邀请参加“河南理工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创新基金”资助项目的评审,因为出差、上课和诸多杂事,只是阅读了几份申请书、参加最后讨论评审,未能出席研究生的报告会,失去了一次学习机会,实在可惜。 这两天又翻阅了一些“立项申请书”,颇有感想。 不揣浅陋,写出来供领导参考,以期我校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我理解的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是: 使研究生具备本学科的基础知识和独立研究的能力。 现在学校要求硕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具有创新性,当然是好的; 但创新不是容易的事情 。 可能部分同学误解了“创新”的含义,把许多常规工作都当成了创新。 某些同学可能对所在学科的研究现状还没有充分了解,就提出了许多创新点。如一位同学在申请书列出的“创新之处”有 4 条,第 4 条是“使得地球运动方位的测量理论精度提高 1~2 个量级”。依常识想来, 当然只是依常识想来, 现今通信卫星等的发展都依赖于地球运动的精确测定,要想在预定的 1~2 年时间内使测量精度提高 1~2 个量级,这可不是容易的事情。 某些同学对所要进行的研究工作似乎还不太理解。如“ 2007.08 — 2007.10: 制作模型,进行层状复合岩体的单轴、双轴和三轴实验室实验;根据实验结果,建立层状复合岩体在单轴、双轴及三轴应力状态下的应力 - 应变曲线规律和强度特征和破坏准则”。依我从事岩石力学试验的经历,且不说难度,单说时间,这样的工作似乎也不是两三个月能完成的。 我想,要求硕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具有创新性,部分同学可能感到困难。我们应该坚持研究生要认真读书,勇于探索,努力解决学习中的各种疑问。只要这样就一定能写出有价值的研究文章。我对研究论文的理解是: 自己对某一问题不清楚,查阅文献之后觉得他人也不清楚,自己想方设法把问题搞清楚了,为了告诉他人而写出来的文章。 另一个问题是,要求研究生在毕业前发表论文以证明其研究水平。这固然是好,但可能少数同学要实现这一目标有些困难。有些同学将一些不成熟的研究内容撰文投稿,有些同学因时间紧迫、担心退稿,可能采取一稿多投的策略。此外,学校关于论文业绩点的计算方法,可能也会鼓励导师指导研究生发表论文。某位导师指导的多位研究生在两年半完成学业,都发表了多篇文章,有一位同学发表 7 篇文章,其中第一作者 4 篇(记忆如此,请核实一下)。这是个案,并不是一般同学所能达到的。查维普期刊网,这位导师在 1989~2004 年的 16 年间发表论文 20 篇(第一作者 16 篇), 2005 和 2006 两年发表论文 22 篇(第一作者 11 篇)。 近来我国一些重点大学的导师、研究生发表的科研论文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全国著名的 LHL 教授论文事件。我也曾讨论 XWY 教授的论文(参见附件)。类似问题不能说我校就肯定没有,或许只是没有得到他人的注意。 我们固然难以使大量的研究生作出创造性成果,但最好不要制定某些规定使少数的研究生偏离应有的学习和研究准则。 学校不能诱人出错或逼人出错。 容我直言,我校少数研究生基础知识略有欠缺,如高等数学的入学成绩低于 75 分(满分 150 分),需要的是学习和研究,而不是创新和匆忙地发表论文。 随信再送上 2005 年初所写的意见 ,自认为仍有参考价值。 此致 敬礼 尤明庆 2007 年 5 月 29 日星期二 (参加研究生处召开的 推荐河南省优秀硕士论文评审会 后所写) 研究生处: 谢谢两位处长的关照,能够与大家欢聚一日,值得珍惜。因而将一些浅陋的感想写下来,一是供领导参考,二是为逝去的时光留下一个纪念。此外,我并不适合这样的工作,今后请不再安排类似的任务。多多拜托。 以前我也读过一些硕士论文。这次各个系提交的 12 篇硕士论文,或许代表了我校近两年研究生培养工作的水平。不过,为了实现“培养研究生独立从事研究工作的能力”,有些论文的质量似乎仍有提高的可能。列述如下。 1) 题目要小,研究内容也不要太多,关键要进行研究。不是简单地做一次现场测试、几次数值模拟或室内试验。这些都是技术性的工作,并不是研究。学术论文的质量主要体现在研究的深度。 2) 研究不能预定结论,不能挑选证据,有几分证据说几分话。当然,更不能修改、编造证据。一些重要的原始记录最好能作为附件纳入硕士论文。 3) 硕士论文中必须明确哪些是引用他人的工作,哪些是自己做的研究工作,使阅读者能够清楚地知道研究的过程和研究的结果。公开发表的文献乃至教科书都可能有错,相关内容必须读懂之后才能引用。 4) 文献综述应与研究内容相关,而参考文献最好是亲自阅读,直接引用。 5) 论文应以简单的叙述、直接的论证、肯定的句式来介绍所作的研究工作,不要作自我评价。 6) 研究生在答辩前应根据评审专家的意见对论文再进行一次修改,以提高论文的质量,不管评审专家是否要求“修改后答辩”。 7) 研究生署名发表的论文应该是自己的研究、自己参加的研究,不要在无关的论文上署名。 8) 研究生在硕士论文“致谢”中应感谢导师,而不是评价导师。给导师送高帽子不是科学的态度。 9) 导师应审阅研究生投稿的论文,最好担任与编辑部的联系人,不管导师是否在文章上署名。 10) 研究生的研究内容如果超出了导师的知识范围,这也是不可避免的事实,那么导师要非常慎重,与研究生联名公开发表论文时尤其要慎重。 11) 如果硕士研究生的学制缩短,研究生毕业前发表论文的要求最好取消,转而坚持研究生不得以其他单位的名义发表硕士论文的相关成果。 12) 我指导的研究生还很少,没有什么经验。上面所说只是自己的一些想法。研究生处最好收集更多导师、研究生的想法,归纳成文,供大家参考。 尤明庆 2005 年 1 月 16 日星期日 相关博文:什么是大学呢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75648-828781.html
个人分类: 教学|12124 次阅读|82 个评论
[转载]美国学界建议提高科研投入促进创新
redtree 2014-9-23 12:23
“恢复预算:实现梦想的基石” 美国学界建议提高科研投入促进创新 作者:段歆涔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4/9/23 6:59:05 图片来源:ROBERT SCOBLE 美国为科研领域游说的人究竟会为科研事业付出多大的心血?增加科研预算减少阻碍创新的壁垒是否是美国经济繁荣的保证?原先对科研领域持冷淡态度的人能否在游说者的活动下转变态度? 由美国艺术与科学院牵头,学术界和工业界的领导者成立了一个座谈小组撰写报告,9月16日,两位著名的科学政策决策者Neal Lane和Norm Augustine在华盛顿提交了这份报告。报告总计152页,警醒决策者迫在眉睫的危机并给出解决方案。 在文章中,以上两点核心思想由一个醒目的标题体现:“恢复科研预算——保障美国梦得以实现的关键。”报告指出,中国和其他国家正在科研创新领域成为美国的强劲对手,最好的应对方式就是增加基础研究预算并改革美国当前的创新体系。 为了增加文章说服力,学术界聘请了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前负责人、前总统克林顿的科学顾问Lane以及军工业巨头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前总裁Augustine加入到座谈小组中。不过,座谈小组成员心里都很清楚接下来的战斗仍然非常艰巨。 小组成员、工程师、密歇根大学荣誉校长James Duderstadt说:“有些时候我感到力不从心。”他曾于2012年供职于美国国家科学院委员会,致力于增强美国令其他国家无比嫉妒的研究型大学系统。Duderstadt说:“不可否认,以前确实有很多研究非常类似,但我认为应当将这些研究整合在一起争取获得更大成果。” 现在,科学领域的游说者认为科学事业又进入了一个衰退周期。2005年,Augustine是美国国家科学院小组的负责人,他曾于当时撰写报告要求美国政府提高科研预算。本次发布的报告极力游说国会通过《美国竞争法》,该法案于2007年提出,要求政府将拨给基础物理科研领域的资金加倍。《美国竞争法》法案确实为一些研究机构增加了不少预算,但是它从来没有得到全面实施,并且在2010年更新一次之后已于去年过期。 在本轮总计323亿美元的政府基础科研预算中,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分得了一半。国会此前用了5年时间将拨给NIH的预算加倍。但在那之后,NIH的预算陷入了停滞,除了2009年至2010年度有所增加,因为政府当时为了扭转2008年财政危机的影响而加大了各项投入,用以刺激经济。 这种过山车式的待遇对科研领域造成了危害,专家和学者们的不满导致了本次研究报告的诞生。莱斯大学物理学家Lane说:“如果仍然按照传统的游说方式,我们不会成功。人们一直在反复地向决策者诉说同一件事情,但是这并不能说服他们。” 尤其是,新报告呼吁政府拨给基础研究的资金从现在的323亿美元,在2032年之前增加到占国内生产总值的0.3%。当前,科研资金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已经连续20多年维持在0.19%不变,即便在NIH的预算加倍的情况下也只是小幅增加到了0.22%。Lane本人也承认目标有点远大,但他强调这是必须的,因为科学和工程对保持经济增长来说正变得越来越重要。 为了确保游说能够成功,座谈小组成功游说一些立法者也加入进来。参议院商业和科学委员会负责人——参议员Jay Rockefeller已经提出一项草案,要求延长《美国竞争法》的有效时间,包括稳步增加基础科研领域的资金、设立国家科学和工程政策、改变现有的大学科研商业化现状、帮助理工科学生在非科研领域就职、放松对大学科研的各种限制,研究者认为这些限制代价高昂,使科研工作背负了沉重负担并阻碍了创新。Rockefeller的这份法案赢得了美国专家和学者的一致掌声。 近日,Rockefeller写了一份专栏,题目是:“国会必须恢复《美国竞争法》的7大理由。”在文章中他提到,自己提交的S. 2757法案是以原来的成功法案为鉴,能够确保美国的竞争力,确保研究机构不断涌现出具有创造力的成果,最终帮助美国走向成功。 但Rockefeller今年底就将卸任,而他的同事基本不可能支持他的法案。此外,如果学者们的预期是正确的,共和党人将在明年执掌参议院,到目前为止,没有一个共和党的参议员认可Rockefeller的法案。 另一个让专家和学者感到担忧的现实是,Rockefeller的竞争对手、众议院议员Lamar Smith提出了一个针锋相对的H.R. 4186法案,如果该法案成为现实将是绝大多数科学家的噩梦。Smith在法案中提出改变NSF的同行评审规则,并降低NSF的预算。 Lane立场鲜明地反对H.R. 4186草案。他在报告中明确写道,希望白宫和国会重新明确一项原则,即只有将同行评审的权力交到有竞争力的专家手中才能确保得出杰出的成果。Lane还断言,科研奖励的授予权应当在联邦机构手中。 作为一名在政界历经风雨的“老兵”,Lane明白当前的现状对科研非常不利,很难说服立法者为何要在全面紧缩开支的大背景下还要额外提高科研预算。此外,公众对科研也是漠不关心。 Lane说:“我们一直努力让候选者讨论科研领域的话题,但是没有人这样做。这些候选人之所以不怎么讨论科研领域的话题是因为选民对此漠不关心,讨论该话题不会给自己加分。” 学院官方打算在全国范围内召开一系列会议用以声援Lane的报告,第一步就是改变公众对科学研究的态度。Lane说:“我们希望这份报告能够让人们把一些关注的目光投给科研事业 。”(段歆涔) 《中国科学报》 (2014-09-23 第3版 国际)
个人分类: 科技新闻|1342 次阅读|0 个评论
关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的一些认识和几点建议
热度 50 freefloating 2014-8-30 22:54
首先非常感谢诸位老师 的关注、关心、开导、鼓励、支持、意见、建议…… 也要郑重感谢科学网 给了我一次做访谈嘉宾的机会( http://talk.sciencenet.cn/?s=/Index/finish/id/93 ),虽然我是作为中枪者的身份加入的,更多的是提问学习,而不能像其他评审专家那样答疑解惑。但至少表明了科学网的一种导向,就是认可这样一种将自己的工作置于科研共同体下接受监督的举动,希望大家对改进目前的科研现状畅所欲言。 我为什么一再强调“ 将自己的工作置于科研共同体下接受监督 ”,是因为我感觉很多朋友认为我晒评审意见,是出于一时激愤对评审专家发泄不满,或者一时犯傻(我是坚持犯傻)觉得此举会有助于我获得基金资助。而其实我是知道的,晒自己的科研工作是件很让人提心吊胆的事情,晒评审意见更是一些聪明人不会去做的事情,正如很多人的常识认为,可能会得罪一些过去的评审专家,也可能会给未来的评审专家带来不好的印象。 况且,在很多时候,虽然我希望通过列出了自己之前系列博文的链接得到大家更多的理解,但在很多常识和背景之下,同时自己的措辞也欠思虑,一些误解在所难免。 其实我对任何个体评审专家没有意见,我若是评审专家,也极大的可能给出类似的评价。 我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心存感激,而且印象最好。 我完全同意申请项目第一要务就是, 做好自己,做强自己, 认清自己,调整心态。 那么我为什么还坚持这样做呢? 这里万请原谅我拿出李小文老师的一段评论来解释自己,我本不敢挟以自重,更担不起浓墨重彩。 李小文 2014-8-2511:26 因为天平 mm 晒本子时,就贡献了意见的,结果还是没中。不好意思再多说什么。总之一句话,佩服博主的勇气,开创了一个很好、很有意义的先例。希望不要泄气,不要怕讥笑。屡败屡战,不管最后中与不中,反正在中国科考史上也是浓墨重彩的一笔吧。 我只是想说明,我本来第一要自我审视就是,我的举动对于科研界是不是件好事,会不会带坏风气,会不会助涨戾气。我可能做得不好,但我本意是好的,因为我一直相信“本来科研就是应该拿出来讨论的,学术上就是应该公开的嘛。” 王汀 2014-8-2506:36 赞成把评审意见晒出来, 1. 评审者看看别的同行意见,找出自己不足; 2. 对于评审者形成压力,将敷衍塞责率降低; 3. 看博文的人也提供了参考; 4. 有益而无害,如果评审者都做到公平、公正、负责任的话,又何惧别人晒自己的评议? 而我第二要考虑的就是:对于自己是不是坏事呢? 其实我看得很开的,我觉得要做科研,就做真正的科研,否则不如纵情山水、琴棋书画,陶冶情操还不浪费纳税人的钱。当然我自认为我做的是真正的科研,但还需要在大家的公开讨论监督下,以防止自不量力。如果被论证值得资助,值得尝试,我自不敢懈怠;如果我不过是自以为真,不是啥有意义有价值的工作,有人对我当头棒喝,那就不浪费纳税人的钱,不浪费我的时间在错误的事情上,对我是件大好事。我又在意那些虚名浮利作甚呢? 所以我觉得公开讨论对己对人对国家都应该是好事,可以成为好事。 “让做正直的人成为每个聪明人最明智的选择,是社会进步必须导向。” ------------------------------- 那么接下来的讨论首先基于一个 假设 “目前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评审工作还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如果您认为此假设不成立,请跳到文章结尾直接评论。 如果您认为假设成立,那我们是否可以通过一些讨论(无论是暴戾的还是伤情的),总结一二不成熟的建议: 第一、刚刚收到一个好消息: cloudyou 2014-8-30 20:04 好消息:基金委正在讨论引入 rebuttal 机制, 6 月中旬网评结束后,申请人将收到网评意见,对离谱网评意见进行反驳,时间为 5 天。所有网络评审专家都可以看到其他专家的评审意见和反驳意见,由此修正自己的意见,也可以坚持自己的意见,这一过程 6 月底结束。 7 月中旬会评时由会议主审专家介绍情况,全体专家投票决定。 我觉得这个机制太好了,比我想的还好,我就不用说我的了。其实想在一个本子中解释清楚一个并不热门的工作或者比较奇特的思路并不容易,所以被误解有时既不是申请人的问题,也不是评审者的问题,问题就是没有交流沟通嘛,给了这样一种申诉机制,就可以解决这一问题,而且好像工作量并不会加大很多的哦。 第二、关于“加大面上项目的资助范围,适当减小资助力度”的建议 想当初我刚刚做完青年基金,打算申请面上项目的时候,得到的消息是现在国科金要涨钱了,我立刻很失望,我觉得钱一多,我们小学校更没戏了。其实大牛们都不缺钱,多几十万少几十万,他们工作都一样做,而我们可不一样,有就能做起来,没有就举步维艰啊。 很多人都提,你要真有本事,真有技术,没有纵向,也可以海阔天空,做横向去吧。谈何容易啊。比方说我的项目最该和油田结合,人家油田和北大清华科学院合作顺利成章,写报告写上和知名院校合作多少多少项, 看着也好看 。可人家要和潍坊学院合作,那需要多么相信你的技术才能抵得上人家怕招惹是非的顾虑啊? 当然我们也可以跟其它院校的人合作,我也一直在做。但是我最想做的我那一块儿呢,机会还没来呢? 所以我替我们省属院校的老师们说句话:真的,平台的问题真是问题,还请评审专家在其它方面相似的情况下,想到我们更不容易而支持一下。而不是在其它条件相似的情况下,歧视我们而怀疑一下。 当然,改变别人的歧视最重要的是要靠自身的努力,但同时也需要制度的保障,所以,是否可以考虑 kexuegzz 的建议:“ 基金委把项目分成三等 : 重点项目 (200~300 万 ), 面上项目 (80~100 万 ), 普通项目 (40~50 万 ) ,所有项目执行期均为 4 年,”在青年项目和面上项目之间多一个过度呢? 第三、关于“关于负面意见必须具体明确”的建议 高山老师的建议:“你指出人家的思路或者技术没有创新性,必须给出文献,至少给出一篇文献,来说明这个思路或者技术几年前就做烂了。” 当然我也知道要求负面意见的具体证据有难度,难度在于很多人对这些领域并不了解,隔行如隔山,除了那些热门领域,作为大同行,只能凭感觉。但我觉得基金委应该有要求,这种要求的作用在于增加评审的严肃性, 当然我并不支持对评审专家的意见做苛刻规定或制定惩罚措施,因为客观难度在那里摆着, 但是指导方向必须清晰,就是要以力求以事实为依据。而评审专家也可以写这样比较感性的评语,比方说“我不是小同行,但我认为在这个领域内至少你的前期基础有 3 篇二区的文章是必须的。”这样的评语至少是表明了评审专家对申请人的一种要求,即使是个体主观意见,也是负责任的,也让申请人有了努力的方向或者申诉的依据。 当然也的确存在一个评审专家可能不好找的问题,比方说,我申请的地学部一直是三个评审专家,基本上一票就能否决了。我考虑是不是可以建立一个这样的制度,就是对待评审意见,可以有个反馈打分机制,当然也要求如果给评审专家打 C ,必须提供具体证据,必须有一定的比例等等的控制,这样,对于那些获得的 A 比较多的评审专家中,可以有一票决定权,不需要占用很多评审专家的时间。而其它的情况,就需要多个专家评审意见的综合。而对于得 C 过多的评审专家,就应该考察他评审资格。这样我觉得能增加评审的公正性,也减少工作量。因为有些有水平有道德的评审专家,他一个人很认真的看了,就够了,不用其它人的意见来消减或重复他的努力。 第四、关于“不能重评审而轻结题、虎头蛇尾”的问题 我认为:基金委既然已经开始公开结题报告了,我觉得也应该公开申请书。当然对于某些需要保密的研究,可以申请保密,这个很容易操作。而大部分人,既然用了纳税人的钱,应该公开交代。这就跟国外实验室的数据都要求公开一样,当然有些人会找些借口,比方说数据需要修正啊等等延迟公开,但规定增加了技术壁垒的代价,增加了透明度,这个导向是必须有的。虽然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那也必须首先完善上面的政策。 当然我仍然不主张过激的口诛笔伐或严厉的考核惩罚,因为毕竟作为探索项目,不能按照原设想进行是很有可能的。只要不是有意造假,蓄意抄袭,倾吞资产……这些违法乱纪的事情,应该允许大胆探索。 我觉得只要公开,知识分子大部分都是要面子的,都会对自己的行为有所顾虑,有所约束。 补充两条更不成熟的建议: 第五、 关于“申请2年停一年”的问题 唉,这个不说了,反正明年我要停一年了。 第六、关于“取消简历,只评价项目本身” 玻色有什么身份,人家爱因斯坦怎么就认可他呢? 摘自百度:“ 玻色于1924年写了一篇推导普朗克量子辐射定律的论文,当中并没有提到任何古典物理。在开始时未能发表的挫折下,他把论文直接寄给身在德国的艾尔伯特·爱因斯坦。爱因斯坦意识到这篇论文的重要性,不但亲自把它翻译成德语,还以玻色的名义把论文递予名望颇高的《德国物理学刊》(Zeitschrift für Physik)发表。就是因为此次赏识,玻色能够第一次离开印度,前往欧洲并逗留两年,期间与路易·德布罗伊、居里夫人及爱因斯坦工作过。 ” 随心而写,不当之处,还请海涵,敬请批评指正。
个人分类: 把问科研|32492 次阅读|162 个评论
由高分二号发射想到我国的遥感事业
lijianguo531 2014-8-19 16:54
今天获悉我国高分二号高分辨率光学遥感卫星发射成功,心底由衷的为我国遥感事业的快速进步感到高兴。高分二号最高空间分辨率达到1m,标志着我国也将进入亚米级遥感行列。但是我感觉中国的遥感事业还有几个亟待去完善的地方,需要新一代遥感人继续努力。 首先,我不知道我国的军用光学侦察卫星分辨率达到多少,从目前的民用卫星的分辨率看应该也不会太高。目前达到1m左右的也只是全色波段,希望能尽快将多光谱数据也能提高到1m的级别。从高分一号单景宽幅大800km的覆盖范围来看,我国在长焦距和大孔径成像技术上已经来到了世界先进行列。但是图像的质量来看,和发达国家还有一些差距。我们在资源卫星和环境卫星获取的图像上可以看到,我国的卫星成像图像信噪比还相对较低,总体感觉图像中条纹、黑点和无效值较多,需要进行大量的研究进行赶超。我国的高分率光学卫星发展总体要晚于亚洲强国6-8年,更不要提美国和欧盟,像印度和日本在2005-2006年就发射了类似高分率光学卫 星(CartoSat-1和ALO S)。 CartoSat-1 和 AL ) 。 其次,总体感觉我国对地观测星座较少,国家的“十二五”规划也仅仅发射5-6颗左右,应对突发事件不足,特别从鲁甸地震抢险救灾、MH370搜救和981平台事件来看,还远不能满足我国实时监测的需要。从我国目前的星座大轨道设计也多考虑中国内地及亚洲资源观测的需要。这是我国对地遥感观测初级阶段的必要步骤,但是今后的星座发展还是要从全球的角度出发。 再次,光学遥感卫星只是遥感观测的一部分,目前雷达成像卫星和高光谱卫星还比较落后。雷达成像卫星多用于军事目的。印度2012年就发射了 Risat-1卫星,最高成像分辨率达到2m,日本的 雷达4号 也已经发射成功。我国的高分率雷达成像卫星值得期待。 从我掌握的数据来看,我国目前的高光谱卫星平台除了载人工程和天宫系列附带试验的一些高光谱星座就只有环境星和气象卫星的风云系列了。总体来看,存在的问题比较多,以环境星为例,环境星的幅宽50km,空间分辨率100m,光谱分辨率为4nm。但是图像质量很差,图像上有很多条纹,是否和推扫式的成像方式有关还不得而知。同时光谱分辨率达到4nm已经很了不起了。但是覆盖的光谱范围仅限于可见光范围,这极大的限制了卫星的应用前景。发展新型高空间分辨率和覆盖可见光、近红外的高光谱成像星座很有必要。 最后,目前我国的航空航天事业发展主要有军队系统推进,这存在一个缺点就是商业化进程缓慢。体现在遥感卫星发展与市场需求有脱节,商业化应用受限,这与欧美的发展模式相比还是有很大的差距。我国目前能够公开获取的卫星数据极为有限,只有环境星和资源星是可以的,其他卫星数据获取极为困难。建议可以成立国家卫星应用服务中心,将所有卫星资源进行集中整合,一方面有利于国家在应急事件上的数据获取,另一方面有利于卫星遥感事业的商业化拓展,实行公开获取和有偿获取,这也有利于促进我国科研事业的发展。 个人观点,欢迎批评指正! 文献来源: Li J, Pu L, Zhu M, et al. Monitoring soil salt content using HJ-1A hyperspectral data: A case study of coastal areas in Rudong County, Eastern China .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2014: 1-11.
个人分类: 学术视野|3162 次阅读|0 个评论
一个科学网信息安全建议
热度 2 outcrop 2014-7-9 12:48
最近出现百度科学网博客,报警存在安全问题的情况,应该会影响浏览者,罗老师也提到了: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3948-810260.html 解决方法比较简单,科学网管理员不妨在“安全联盟”网站 http://www.anquan.org/ 认领科学网,然后根据其发现的安全漏洞和安全建议,处理相关漏洞。 科学网博客的相关漏洞信息在: http://www.anquan.org/s/http://blog.sciencenet.cn 百度之所以提示风险,就是根据“安全联盟”等合作方判断的。 科学网web安全问题我之前在博文《科学网几个网络安全小建议》也提到过: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750-681379.html 这样处理方法比较简单直接,毕竟百度还是个大搜索引擎。
个人分类: 计算机应用技术|2477 次阅读|6 个评论
WWW协同创新?
热度 3 ailincnj 2014-7-9 00:25
江苏省民盟科技委员会开会,准备搞个论坛。有人提出现在各高校申报获批了“协同创新平台”,但接下来不知如何操作,想以此为主题搞一次活动,集思广益,到时搞个提案,也好为此项工作的实施献计献策。 诸位不要笑话,我这个土冒还是第一次听说。感觉很新鲜,如是了解一下什么( What )是协同创新 ?  为什么( Why )协同创新?怎样( How )协同创新?所以简称为 WWW 协同创新,也可以说是三问协同创新。经过百度查阅了解,现可以回答前两问,第三问希望广大读者和科学网的高人来回答,最好能提出好的建议,我们会深表谢意!如点子独到,办法具体,且具可操作性强,到时敬请参加今年 8 月举办的论坛。    什么( What)是协同创新 ? 协同创新,全称是是 2011协同创新计划,是教育部提出新的口号,其实,他们也不知道该如何创新,但是,教育部背后有高人,提出口号以后让全国人民动员起来研究什么是协同创新。初步理解是协同创新指围绕创新目标,多主体、多因素共同协作、相互补充、配合协作的创新行为;其主要形式就是产学研协同创新,特别是高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产业、地方政府进行深入融合,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与模式;特点是参与者拥有共同目标、内在动力、直接沟通,依靠现代信息技术构建资源平台,进行多方位交流、多样化协作。   为什么( Why )协同创新?创新是一个复杂的工程,单靠专 一人才和专业结构是很难取得重大突破的,所以需要协同创新。创新能力不足既是我国教育、科技与世界发达国家的主要差距,也是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长期以来,我国创新力量自成体系、分散重复、效率不高,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经济社会发展相互脱节。国家创新能力的提升已经不再是某一个体、某一领域、某一方面的孤立发展,迫切需要突破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性障碍,推动社会创新力量的协同共进,从而实现国家创新能力和竞争实力的根本提升。个人理解是以“两弹一星”的手法,集全国之力,攻克科技难关,提高科技效率。 怎样(How)协同创新?这是个难题,因为此事本身就是创新,做一件前无古人的事,需要全社会参与,在此恭候大家的金点子。
3201 次阅读|7 个评论
对中科院科技创新机制改革之管见
热度 5 qsqhopeiggcas 2014-7-6 13:28
从不同渠道得到消息,科学院在科技创新机制改革方面要有大动作了, 一把手在“南征北战”搞调研,据说在研究所整合、考核与评价体系等方面有诸多“抓手”要出台。改革是好 事儿啊,但怎么改是大问题啊。下面,俺谈谈自己的一孔之见。 1 、记得刚开始搞知识创新工程的时候,科学院兴起了研究所整合之风,十多年的实践表明,此法对提高研究所的创新能力作用不大。创新,尤 其是基础科学创新,不是搞一窝蜂的“人海战术”就能实现大跃进的,科研突破不是“人多力量大”的事儿。俺认为,科研更需要发挥个体的“灵感”,科研突破往往是学者们单打独斗时靠“灵光闪现”实现的,这样的 例子不胜枚举。要实现这一点,就需要:( 1 )给科学家们创造静心的 “ 快乐科研” 环境,让有想法的学者不为斗米折腰;( 2 )改革考核体系,以成果价值而不是 SCI 论文论英雄,让有创新思维的学者们坐得住冷板凳。俺认为,科学院的改革要围绕以上两点做文章。 2 、创新不能急功近利,重大创新突破往往需要长期的探索过程。因此,如何合理评价学者们的研究成果,是科学院创新机制政策改革的重中之重。看一个学者的贡献,是看一世,而不是看一时。 3 、在某种程度上说,创新就是冒险,因此要宽容失败。有了这种宽松的环境,估计多数学者们就会自发地瞄准重大的科技难题攻关,去做原创性研究,而不是甘做当前环境下那 种“逼良为娼”式的 跟风研究。 4 、给有想法的学者们足够的科研经费,而不是目前环境下主要都给了那些仅会指手画脚、夸夸其谈的大牛们。减少或取消那些所谓的重大项目,从我国 973 项目的实施情况看,大项目并不意味着大成果,结题时所谓 “ 国际先进” 的成果都是 “ 包装” 出来的,对科技进步的促进作用微乎其微。从科学发展史看,重大创新往往是从突破一个小问题开始的,起到 “ 牵一发而动全身” 的作用, “ 眼高手低”的“好高骛远” 式做法要不得。
个人分类: 建言献策|2260 次阅读|5 个评论
本人打算在沈阳做扁桃体切除术,术前术后需要注意什么?
热度 6 zywsict 2014-5-14 21:22
本人体质不好,一直受扁桃体的困扰,经常性的化脓,严重影响自己的生活。现打算将其切除,在沈阳进行手术。请各位高人给点术前,术后的建议。在此拜谢了。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513 次阅读|17 个评论
对中国狂犬病问题的若干看法和建议(摘要)
热度 9 yanjx45 2014-4-14 08:40
前言:在 中国科协 、 农业部 、 原卫生部 、 世界卫生组织(WHO) 的支持下,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 、 中华预防医学会 、 中国微生物学会 …… 为交流近来年人畜共患病领域的研究进展,促进多部门、多学科的信息沟通与合作,三学会经协商,拟于 2014年5月27-29日 在长春召开“ 第四届全国人畜共患病学术研讨会 ”。 旨在促进我国狂犬病防控工作的“ 中国狂犬病年会” 是集学术交流、技术培训、政策研讨、经验介绍等内容为一体的综合性学术会议,2012年、2013年分别在北京和成都成功举办了两届,2014年将与 第四届全国人畜共患病学术研讨会 一同召开。 (参见: http://nsz2014.acmis.com.cn/  ) 以下为本人向2014年“ 中国狂犬病年会”投稿的论文: 对中国狂犬病问题的若干看法和建议( 发言稿摘要) 严家新 (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 WHO 于2013年7月3日正式发布了 《 WHO 狂犬病专家磋商会第二次报告 》 ( WHO Expert Consultation onRabies (Second report).pdf ),这是指导全球防控狂犬病的纲领性文件。 (1) WHO 再次充分肯定狂犬病的“十日观察法”: “ 如果动物(狗和猫)在10天的观察期内,仍然保持健康,或经可靠的实验室使用正确的诊断技术证实动物为狂犬病阴性,则可以终止处治(接种疫苗) 。”数十年来, WHO一直充分肯定并大力宣传,从未有过怀疑和动摇。 国内官方媒体也已明确肯定 “十日观察法”。 (2)《第二次报告》 对狂犬病潜伏期的表述和分析: “ 潜伏期从5天至数年(通常2-3个月,极少超过1年),这取决于进入人体的病毒数量、在伤口部位运动终板的密度、以及病毒进入处与中枢神经系统(CNS)的距离。 ” 任何有关人的狂犬病“超长潜伏期”的证据都很难排除近期发生再次感染的可能性。 (3)全球的老鼠都不传播狂犬病。 《第二次报告》 认定:“ 老鼠在全球都不是狂犬病的储存宿主。…被老鼠咬伤都不用接种狂犬病疫苗”。 (4) 狂犬病疫苗的保护期: “ 迄今为止,在中和抗体浓度达到或高于0.5 IU/mL的个体中,从未报告过狂犬病病例。健康个体在完成了WHO推荐的免疫接种程序后,抗体滴度高于这个最低值的实际上达到了100%” (WHO,2004年)。    1) 不承认 绝对保护期; 2)  相对保护期 无限长 ; 3) 有效保护期相对固定。 (5) 科学评估狂犬病的风险 ,避免疫苗滥用。 中国每年因接种狂犬病疫苗而生命得到挽救的人数不会超过当年狂犬病实际死亡人数 。 (6) 中国只有约一半国土是狂犬病高风险区。中国各地狂犬病的风险等级是不同的。 狂犬病毒在中国部分地区可能自然消亡。 在这些地区消除狂犬病,应当采用不同的策略。 (7) 在中国,立法禁食狗肉应当缓行。 在疫区的狗肉市场中,疯狗所占的比例可能高达2%-10%。 中国每年有超过1千万只狗登上了餐桌 。 综合评估,中国吃狗肉的习俗在客观上极大地缓解了中国的狗患,降低了中国的狂犬病发病率 。
个人分类: 狂犬病防治|10507 次阅读|14 个评论
Richard Hamming的研究建议
bigdataage 2014-4-6 23:38
Richard Hamming的研究建议 Richard Hamming 有一个叫 You and Your Research 的演讲,PG 推荐过,BV 推荐过,很多 Professor 在他们的个人主页上推荐过,影响力可见一斑。 举例子的方式无外乎两种,一种是举名人轶事,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有说服力,但真实性值得商榷,比如华盛顿小时候砍没砍过樱桃树至今仍是个未解之谜,不排除很多事情是民间杜撰或夸大其辞的可能;另一种是举周围人身上发生的事情,这种方式可参考性强,但底气不足,毕竟搬出“邻居家小红”的名字还是比较难以服众的,换成居里夫人就好多了。 而在 Hamming 的演讲中,他的例子全部来自他身边的人,同时这些人也大有来头。Hamming 曾在 Los Alamos 和 Bell 实验室与很多了不起的科学家一起工作过,他在这些人身上找到了很多共同的特质,他试图总结一些东西,于是有了这个 talk。 他的中心论题是:要做出一流的工作,一个人需要具备哪些素质? 运气 Hamming 首先排除的就是运气,他认为能做出一流工作绝不是靠运气,最好的证据就是那些好工作的作者通常不只做出了一个好工作,比如 Shannon 在提出信息论之前就已经有各种专利在身了。如果真的有运气这样东西,那它也只会垂青有准备的人。 聪明 很多人“聪明”是做出一流工作最重要的条件,但 Hamming 不同意,因为不同领域对“聪明”的要求是不一样的,比如在数学中,“聪明”的衡量标准是处理符号的能力,但其他领域可能情况有所不同。 胆量 一天,一个叫 Bill Pfann 的小伙子跑来请教 Hamming 几个问题,并提出了自己模糊的想法,虽然 Hamming 觉得他是个菜鸟,但他的问题还挺有意思,所以决定帮助他,还教会了他使用计算机,等 Pfann 上手以后 Hamming 发现他的胆怯消失了,而且变得“聪明”起来,不久就变成了那个领域的专家。 Pfann 身上最宝贵的东西是胆量,因为有了勇气,他就能迈出第一步,一次成功会给他带来更多的自信和胆量,在迈第二步时就能迈得更大。Shannon 在研究信息论的过程中也并非一帆风顺,但每当他陷入迷雾时,他都会大胆地提出一个新的想法,这才柳暗花明又一村,而其他人可能连想都不敢想这些问题。 出名趁晚 因为一旦成名之后要再做一些“小事”就难了,很多物理学家在得到诺贝尔奖后被拉入各种委员会,基本也就没空干别的事情了。而且人们对大人物的心理预期很高,时不时地指望他们发表惊天动的研究成果,但一个伟大想法在一开始可能只是一个很小的萌芽,这时候大人物不得不揠苗助长了。 Hamming 举了两个例子,一个是 Princeton 高级研究院,他认为“普高”毁掉来无数好科学家苗子,有点学术圈的皇家马德里的意思。另一个例子是诺贝尔奖得主 Brattain,当日他在发表诺奖获奖感言时老泪纵横地说:“我知道诺贝尔奖会对人产生很大影响,但我不会让它影响我,我还是那个老 Brattain。”听到这句话时,Hamming 感动万分。结果几天以后他就变成那种生活在闪光灯下只解决“大问题”的大人物了。 外在条件 Hamming 最早在贝尔实验室时,公司里没有几个程序员,所以脏我累活都要他自己干,在用穿孔纸带连写了几个晚上的代码以后,他一度萌生了离职的念头。直到有一天,他开始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不让计算机自己写程序?”,一不小心成为了“自动化编程”的先驱。 有的事情看起来是缺陷,但是只要稍微换个角度去看,就会变成一个人最大的财富。所以 Hamming 说理想的工作条件往往是那些看起来不怎么好的条件。 滚雪球 某日, Hamming 妒气冲天地跑到老板 Bode 的办公室,问他:“像我这把年纪的人怎样才能知道得和 John Tukey 一样多?”, Bode 笑笑说:“如果这些年你像 John 一样努力,一定会被自己所学到的东西震惊的!”。 两个相同能力的人,如果一个人比另一个人每天多思考一点点,那么几年之后,那么他最终能够想到的东西将是另一个人的几倍,甚至几十倍。因为一个人知道得越多,就学得越多,学得越多,就做得越多,做得越多得到的机会也更多,这个过程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将信将疑 Hamming 说他花了很久时间才发现它的重要性。世界上很少有东西是绝对的,对于一种理论或者方法,因为如果相信到了迷信的地步,便会对它的缺点视而不见,若过分怀疑,就无从起步。这时好的科学家会采取一种“将信将疑”的态度,既不过分亲近,也不至于太疏远。 投入感情 只有一个人当投入感情时,他的潜意识才能发挥作用。当你完全投入到一个问题中,日复一日,你的潜意识除了做这件事之外不会干其他的事情了,于是在某个早晨,你一觉醒来,大叫一声:Aha! 重要问题 在 Bell 实验室,Hamming 属于那种在饭桌上不受欢迎的人,原因是他总是喜欢在吃饭的时候问别人:“你们领域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你所做的事情在你那个领域重要吗?”,如果发现那个人没有在做他那个领域最重要的事情,Hamming 就会追问:“既然你做得事情不重要,那还做它干什么呢?”。 有人会误以为“困难”的事情就是“重要”的事情,但在物理学中,“时间旅行”就不是重要问题,因为它不可能实现。 解决重要问题往往需要一个想法,很多科学家会同时在脑袋里装很多重要问题,然后等到一个想法出现时,他们会和脑袋里的问题进行比较,如果 match 就开始一门心思专攻这个问题。 扩展性 有两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一种是出现一个问题,解决一个,这样很容易陷入一种疲于奔命的状态,因为今天解决一个问题,难保明天不会出现另一个问题。另一种方法是提取问题的特征,提出通用方法,这种方法解决的是一类问题,而不仅仅是眼前出现的“某一个”问题。 销售 光有好的思想还不够,还需要通过某种途径让别人知道。所以写作、演讲、唠嗑是科学家的三项基本功。写得好别人才愿意读你的文章,讲得好别人才会 care 你的工作,而日常的每次交流其实都是一次自我推销的过程,告诉别人你很靠谱。 妥协 自负表现在当与系统发生冲突时的一意孤行和拧巴,Hamming 认为既然知道了系统是什么样子,与其斗争,不如去适应它,利用它更好地满足自己的需求。 不修边幅的 John Tukey 每次作报告时都需要花一段很长的时间才能让听众相信站在他们面前的是一个专家,Hamming 觉得这是不必要的麻烦,虽然这些事情看起来是小事,但是累积起来将成为巨大的阻力。 不过也不能一味地妥协,该反抗的还是得反抗,Hamming 提到很多科学家都喜欢挖苦他身处的系统,但这种嘲弄的本质还是爱。 人性的弱点 Hamming 充分地洞悉了人性,并善于利用人性中的弱点。比如每次他在休假前都会把自己的写作计划告诉所有人,一休假面对滚滚红尘、花花世界心里防线难免坍塌,但一想到自己曾夸下的海口就不得不抽自己一个巴掌,然后开始赶进度了。 人人都有懒惰、脆弱的时候,但聪明的人会用一种弱点去克制另一种弱点 ,这样原本的缺点就变成优点了。 看到这里你是否认为在某种程度上 Hamming 描述的完美科研工作者形象和老罗有几分相似呢?比如工作时忘乎所以的投入,懂得利用个人和环境的特点,深谙销售之道,大器晚成,而且在不同领域做成了好几件事。 所以 Hamming 说重要的不是一个人在做什么,而是他是如何做的。 最后 Hamming 话锋一转,说世界上有很多碌碌无为的科学家,如果总结他们失败的原因,要么从来没有思考过“什么是重要的问题”,要么没有投入感情,要么没有把坏的条件转化为好的条件,要么喜欢找借口。无非就是这么几点。 原文: http://blog.chengyichao.info/2013/04/22/you-and-your-research/
3326 次阅读|0 个评论
建议“科普”科研人员
wonsure 2014-3-14 13:31
科学网科普专家刘立先生提议在“国家科技报告服务系统”中增加“科普板块”用通俗易懂语言介绍成果内容 ,以方便公众理解有关科技成果,紧跟时代。 又闻刘立先生转“正”了,首先表示祝贺(礼节上,与刘立先生生活、工作没交集),然后发表下自己的一点联想。 其实人们有时候不仅想要了解科学技术,还想了解科学家,对于参与某些评审(被评)并胜出的科研人员,可能有人更想迫切知道,所以建议普及高层次科研人员的信息(简称“科普”),在有关部门比如人事部门的门户网站上公示时,把个人业绩(论文、项目、奖励等非隐私信息)做个链接加上去,让大家知道这些“成功者”之所以成功的“资本”,便于模仿和复制。 因为在参评时一般都上交业绩资料电子档,所以实现起来并不费事。 这也算政务公开吧。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71079-774139.html
2283 次阅读|0 个评论
建议给教学人员配备勤工助学学生
热度 2 wonsure 2014-3-12 21:00
因很多学生家境困难,难以顺利完成学业,所以国家和高校出台了不少扶贫政策,其中一条就是为学生提供勤工助学岗位。 现在的勤工助学岗位,多数是打扫卫生之类的体力活儿(打扫教室、打扫实验室、打扫办公室),对学生的经济或许有些帮助,但对学业帮助不大。 某些高校,可能会有少数同学能参与实验室建设和教师的科研工作,但并不多,特别是一般院校。一般院校教师很少有自己专门的科研实验室(实验室是本科生做课程实验的实验室),很多教师缺少科研项目,教师都很难参与,学生更难,他们多也没有参与的基本知识储备。 感觉让学生给教师当“助教”是一种方式,帮助教师完成一些教学上的琐碎工作,比打扫卫对学习帮助要大些。 现在搞的办公自动化、网络化,目的是减轻管理人员负担,但有意无意中却加大了教师的工作负担。比如要在网上录入成绩(手工录入,要仔细审核,避免手误)、打印成绩单等,以前手写份成绩交给教学秘书就行了,成绩由教学秘书录入。 实验报告、作业的批改也很占教师时间,班级人数越多工作量越大,且批改次数也有要求,这些工作很多学校不算工作量,属于教师份内工作。比如一门课30学时,这30学时你不仅要讲30学时的课,还要出卷改卷出成绩、批改作业和实验报告、每周安排答疑(至少2学时/周,15周的话又是30学时)等,加上备课(熟悉课本内容,编写教学日历,设计教案,制作课件,整理讲稿等),30学时的工作量要专门抽出二三百学时时间去工作才能得到。(另外每学期还有5-6次的义务监考,又占去不少时间) 除了备课,这些额外的工作对教师来说是浪费时间,无助于教学和科研水平的提高。如果把这些时间用到科研或者备课上,可能会更好。科研高压下,很多教师为科研疲于奔命,能好好备课上课就不错了,与其让他们应付不如让学生“学”“利”双收。 学生能帮助教师做些诸如批改作业和实验报告、答疑、批改试卷等工作(需高年级学生,低年级学生暂时还扫地擦桌子吧,一步一步来),效果可通过教师监督来保证。这些工作,能帮助学生加深对课程的理解和认识,对考研也有利(可能助的正是考研要考的课程)。 现在的高校,助教越来越少(并且只有教授才能配备助教),一进学校聘副教授的不少,让学生勤工助学做“助教”,也是给教师减负的一种方式。
2998 次阅读|4 个评论
给赴美考察华工建设中央太平洋铁路遗址朋友的建议
热度 1 黄安年 2014-3-9 08:23
给赴美考察华工建设中央太平洋铁路遗址朋友的建议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 2014 年 3 月 9 日 发布 2015 年我们将迎来华工建设北美太平洋铁路的 150 周年。 2019 年 , 我们又将迎来太平洋铁路建成的 150 周年纪念。无论从历史或现实 , 学术研究或文化交流的角度,系统深入开展北美铁路建设华工的基础性和专题性研究都很有必要。 近年来 , 赴美考察华工建设中央太平洋铁路遗址的研究人员、媒体人员、自愿爱好人员增多,沿着当年华工参与建设中央太平洋铁路的足迹考察,把历史遗迹考察、口述史调查、古今变迁、后裔追访等活动集合起来,很有意义。 昨天下午 16 : 00-18 : 30 ,南方日报记者赵杨先生来访,要求提供一些建议。 我的希望是 : * 做好功课:对于华工参与建设北美太平洋铁路的历史研究与现状需要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功课做的愈充分,知己知彼,争取做到事半功倍。 * 加强沟通:对于媒体工作者来说 , 除了和专业研究人员保持必要沟通外 , 最重要的是要和同样计划或者已经考察该线路的媒体沟通,借鉴经验教训,避免重复。 * 抓住重点:一次考察时间有限 , 务求重点明确,尽可能深入一些,有所收获。 * 突破难点:突破难点是关键 , 难点的选择需要做足功课。 * 联系协会:到了铁路沿线需要和当地的历史协会工作者和志愿者取得联系 , 也许能获得意外的惊喜。 *************************************** 中美机构合作 将再现 150 年前美国铁路华工悲惨历史 2013-12-23 09:15:46 中新网 22 日消息, 19 世纪中期,数以万计的中国广东移民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参与北美首条跨州铁路修筑,广为流传的“每根枕木下面都有一具华工的尸骨”绝非夸大其词。然而,这段华工史却难以在书本上找到记录。美国斯坦福大学两年前设立铁路华工研究项目, 21 日又与美国亚太公共事务联盟和中国山东影视传媒集团携手,成立中美国铁路华工 150 周年纪念筹备委员会,希望中美合作再现一段不应被遗忘的历史。 斯坦福大学东亚研究中心提供的资料显示, 2015 年是华人劳工参与修筑北美铁路第 150 年。 1865 年,美国首条横跨大陆的铁路由联合太平洋公司从圣路易斯往西修建,以爱尔兰铁路工人为主力,中央太平洋公司从加州首府沙加缅度往东修建。由于美西地区严重缺乏劳力,从中国引进大批劳工,每年人数保持在 1 万至 1.5 万,占铁路工人总数的 80% ,这些华工在在极其危险的工作环境下作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打通了贫瘠的内华达山脉,从而帮助重塑了美国西部的地理及社会版图。不讨论华人,根本就没有办法讨论美国西部经济、政治与文化的崛起。 项目负责人、东亚研究中心主任张少书指出,对于创办斯坦福大学的铁路大王利兰•斯坦福而言,正因华工辛勤劳作,以生命和健康做代价,他才得以拥有大量财富并创办世界名校。然而这些劳工从未得到过应有的重视,就连在斯坦福大学校园内或任何地方,都找不到关于华人劳工的历史记录。 两年前,斯坦福大学的学者及校友们为此发起了一个长期研究项目,设立在在东亚图书馆内。主要人员包括历史系教授张少书,人文中心教授约瑟夫•阿萨授、英文系教授暨北美研究斯坦福项目主任费雪金,布朗大学教授、斯坦福大学校友胡其瑜以及前斯坦福大学东亚图书馆馆长、现任美国国会图书馆亚洲部主任邵东方等。此外,多名美国及亚洲著名学者也参与研究。 张少书说,北美铁路华工的历史至今对美国社会仍然是一个谜,只知道大部分工人来自珠江三角洲的四邑地区。两年前开始研究时,一个华工的名字都没有,现在已找到数百人姓名,有的名字还不完整,大部分死于异乡的工人遗骸都被送回中国下葬。 学者们还呼吁社会各界人士和华工后代提供信息和资料,参与合作。 计划内容包括制作网上多语种档案,历史图片及文物。 2015 年将在中国和斯坦福大学召开学术会议,出版学术著作。 中国山东影视传媒集团国际合作交流中心计划出版铁路华工纪念画册,拍摄纪录片,电视剧和电影。 历史回顾:美国大铁路,华工贡献大 1. 白人工人干不下去 在今天的美国,花上 4 天时间,乘火车横穿东西部是件惬意的事情。进入西部后,你甚至可以中途下车,欣赏西部的壮美风光,遥想当年印第安人在此狩猎野牛的豪迈场面。 但在 19 世纪中叶,这趟旅行得花 6 个月时间!因为当时美国中西部没有通铁路,人们只能靠马车长途跋涉。美国南北战争结束后,“西部大开发”进入高潮,加利福尼亚州的“淘金热”使成千上万的移民从美国各地涌向西部。这时候,交通的落后明显拖住了西部开发的后腿。美国联邦政府决定修建连接东西部的铁路。 1864 年,联合太平洋铁路公司和中央太平洋铁路公司开始修建一条横贯东西的铁路干线,东起内布拉斯加,西至加利福尼亚海岸。可是两家公司在施工进度上相差甚远:东段工程由于地形平坦,进展顺利;可中央太平洋铁路公司承包的西段工程地形复杂,气候恶劣,不少白人工人应聘后因为受不了恶劣的条件而纷纷甩手不干,工程进展之慢只能用蜗牛爬来形容——开工一年铺轨竟不足 50 英里 ( 约合 80 公里 ) 。 在无计可施的情况下,中央太平洋铁路公司的高管克劳克建议雇用华工。管理层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在加利福尼亚州雇用了首批 50 名华工。 1865 年 2 月,华工在众人怀疑的目光中走上了铁路建设工地。 2. 华工改变美国人看法 出乎美国人的意料,第一批华工的表现就让美国人惊喜。 第一天,他们抵达工地时天色已晚,他们下车看了看周围的莽莽群山,便从容地搭起帐篷,开做第一顿饭——米饭和干墨斗鱼…… 第二天,东方破晓,他们已挥起镐铲,推着独轮小车开工了。 12 个小时后,美国老板既惊讶又满意,克劳克赞叹:“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中国的万里长城不就是他们建的吗?” 此前,不少美国人认为中国人体质弱,不堪重活,现在他们不得不承认华工吃苦耐劳。于是,尝到甜头的公司开始广招华工,甚至派人专门到广东省雇工。 1868 年,中美《蒲安臣条约》又为美国在中国招募华工提供了法律依据。所以,华工比较稳定地保持在 10000 人左右,占工人总数的 90 %,他们大多来自广东和福建两省。 铁轨在工人们的劳作中一米一米地向前延伸。 1866 年,华工们开始挑战工程中最大的拦路虎——塞拉岭通道,被称为合恩角的花岗岩石墙是这里最难攻克的险关,它的下部是垂直光滑、深达 1000 英尺 ( 约合 304.8 米 ) 的悬崖峭壁。华工们腰系绳索、身悬半空,硬是开出一条行驶车辆的通道。 在与东段公司展开筑路竞赛的最后阶段,西段华工还创造了一天铺轨 10 英里 200 英尺 ( 约合 1.6154 公里 ) 的世界纪录! 如果以为华工们只会苦干那就错了,他们的智慧连美国工程师都不得不叹服。 1867 年冬天,气温降到摄氏零下 23 度,工程因运输困难而陷入停顿,工程师们也束手无策。还是华工点子多,他们铺了一条 37 英里 长 ( 约合 59.5 公里 ) 的冰雪道,利用光滑的路面拖运物资,这样不但恢复了运输而且加快了工程进度。 3. 华工尸骨筑就大铁路 除了汗水和智慧,华工们还付出了生命。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大铁路是华工用生命铺就的。 1865 年底到 1866 年初,接连 5 个月的暴风雪使雪崩频繁发生,有时候整个营地的华工都被埋没。几个月后,冰雪融化,人们才找到遇难华工的尸体,他们的双手依然紧紧握着工具; 1866 年冬,在塞拉岭通道施工中,有 500 到 1000 名华工死于雪崩; 1868 年,工程延伸到内华达山——今天的美国人把这段铁路称为“内华达山上的中国长城”,约有 1000 名华工死在这里。 1970 年,人们从当地沙漠中挖出 2000 磅 ( 约合 907.2 公斤 ) 的华工尸骨。 广为流传的“每根枕木下面都有一具华工的尸骨”,这句话绝非夸大其词。 除了恶劣的工作环境,更让人愤怒的是华工所受的歧视。他们付出了巨大的牺牲,拿的钱却比白种工人少。铁路公司每月付给白种工人 35 美元,还提供食宿;付给华工的却只有 26 美元,还不供食宿。再者,华工全部没有人身保险,公司还不承担对工人家属的任何义务。 2003 年 4 月,后来自杀的华裔女作家张纯如的《在美国的华人:一部叙述史》在洛杉矶出版,该书揭露了早期华工所受的歧视,在美国引起强烈的反响。 4. 竣工仪式上没有华工 美国大铁路是 19 世纪人类文明的一座丰碑。当年,华工用血肉之躯为这座丰碑奠下基石。但是,其贡献却没得到应有的承认。 1869 年 5 月 10 日 ,横贯北美大陆的大铁路在犹他州的普洛蒙托莱正式接通,美国各地教堂钟声齐鸣,欢庆这历史性的一刻。此后,从纽约到旧金山的行程从 6 个月缩短为 7 天,美国作为连结太平洋和大西洋的大国迅速崛起。 也是在这一天,在加州萨克拉门托举行的庆祝铁路竣工的庆祝活动中,游行队伍里竟然连一个华工代表也没有。 只有当初力主雇用华工的克劳克在庆典上说了句公道话:“我愿意请各位注意,我们建造的这条铁路能及时完成,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贫穷而受鄙视的中国劳动阶级——归功于他们所表现出来的忠诚和勤劳。” 美国大铁路的通车是一个全球性的大事件。 1869 年 8 月 10 日 ,身在英国伦敦的马克思也提到这个事情,他在写给恩格斯的信中说,美国大铁路的建成和“输入中国的苦力”分不开。数万华工用古老的工具,提前 7 年完成了如此伟大的工程,他们的巨大贡献有目共睹。然而,这些浑身疲惫的华工们万万想不到:铁路竣工了,噩梦却开始了。 5. 美国会通过排华法案 大铁路的通车给美国经济带来了强劲的推动力,却没给建设者——华工带来相应的利益,相反却点燃了当地排华暴行的烈火,这颇具讽刺意味。 铁路建成后,工地上的华工全部被解雇。为找条生路,他们和东部地区新涌入的劳动力一起进入西部就业市场,造成了就业市场的高度饱和。由于华工能吃苦,适应能力出众,不难找到工作。相反,人数众多的白人劳工则常常挑三拣四,不是不屑干就是嫌工资低,因此就业率相对不高。在这种情况下,失业的白人劳工对华工的仇视更加刻骨铭心,认为华工抢了他们的“饭碗”。 祸不单行, 1873 年美国爆发的经济危机使就业形势雪上加霜。恰好此时华人移民也达到了 19 世纪的最高潮,华人同白人之间的就业矛盾更加尖锐。于是,部分白人喊出了“不给华人一个工作机会”口号,恶性排华事件日益频繁。 1880 年 10 月 31 日 ,丹佛市的白人暴徒围攻当地华人,焚掠唐人街,造成 1 人死亡、数人受伤,华人财产损失达数万美元。虽经中国驻美公使陈兰彬全力周旋,但美国政府拒绝惩办凶手、赔偿损失。 在种族主义者发动的强大社会舆论攻势下, 1882 年 5 月 6 日 ,美国国会通过了历史上第一个禁止自由移民的法案,规定 10 年内暂不接受华工移民,并且对非美国出生的所有华人后裔的国籍不予承认。中国人变成美国排斥外人的惟一对象。 法案通过后,排华暴行不断发生。 1885 年 9 月 2 日 ,在怀俄明州的石泉镇,约 150 名武装白人围攻华人居住区,开枪射击,纵火焚烧房屋,来不及逃跑的华人或被枪杀,或被烧死在家中。旁观的白人拍手喝彩,甚至参与抢劫。结果华人死亡 28 人、重伤 15 人,财产损失达 14.7 万美元。 此外,还发生了槐花园、姑力煤矿、阿拉斯加等暴力排华事件,华人或被杀,或被驱逐,处境极为悲惨。清政府虽一再试图通过外交努力解决这些事件,无奈弱国无外交,在这些交涉中清政府大多是失败者。 1896 年 8 月,李鸿章访美,他表示“排华法案是世界上最不公平的法案” ( 见 1896 年 9 月 3 日 《纽约时报》 ) ,但是清政府直到灭亡也没能让美国废止这个法案。于是这一公然侵犯人权的民族歧视法案,竟一直执行到 1943 年才被废止,当时的中美两国已经是同一个战壕里的反法西斯盟友了。 6. 白宫迟到的感谢信 时过境迁,美国人终于开始公正地评价华工。 1969 年,在美国太平洋铁路贯通百年的纪念仪式中,美国白宫向旧金山华侨总会发来这样一封信:“现今中央政府全体同仁,深知华裔先民流血流汗,以最大之牺牲精神,在极艰苦的环境下,移山辟路,筑成横贯东西方铁路,此项丰功伟绩,吾人永世难忘。” 1976 年 9 月,南加州华人历史协会在加州铁路线上立起一块金属牌匾,上面言简意赅地刻着 16 个字:“加州铁路,南北贯通,华裔精神,血肉献功”。 那些如今仍长眠在异国墓地、殷殷等候亲人拜祭的华工亡魂,在得知这样的评价之后,应该会感到些许欣慰。 (观察者网综合中新网、新浪网消息) http://www.guancha.cn/history/2013_12_23_194536_2.shtml
个人分类: 纪念沉默道钉(07-11)|3688 次阅读|1 个评论
建议少推荐拿项目、发文章之诀窍博文
热度 4 黄安年 2014-2-23 17:02
建议少推荐拿项目、发文章之诀窍博文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 2014 年 2 月 23 日 发布 一些博主以亲身经历撰文介绍自己怎么拿到科研项目经费 , 怎样写申请报告之类,一些博主介绍自己怎样在国际知名杂志上发表文章的诀窍,这些都是经验之谈,且有启迪或参考意义。不过依笔者一管之见 , 这类博文 , 编辑部还是少推荐为宜,现在给人的感觉推荐此类捷径话题的博文多了些。 在这个学术浮躁的年代,我们还是需要多叙述一些踏踏实实、潜心治学的例子。
个人分类: 学术问题研究(10-11)|3766 次阅读|6 个评论
[转载]恳求拯救中医中药:一位老中医给中央领导的信
热度 1 蒋高明 2014-1-18 10:51
恳求拯救中医中药:一位老中医给中央领导的信 http://www.szhgh.com/Article/news/society/2014-01-18/42814.html 2014-01-18 08:48:16 来源: 何新新浪博客 作者:吕炳奎 点击:1348 评论: 0 (查看) 分享到: 4    停止接轨西方,恳求政府拯救中医中药:    一位老中医、卫生部老干部给中央领导的信   作者:吕炳奎      XXX总书记:   现向您报告有关中医药学当前遭遇到有史以来没有过的灾难的事实。   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中国文化的宝贵遗产,是一流传了数千年未中断的、至今仍在发挥作用的学科。它又是一活文物,中医药学没有因为它的古老而在现今丧失治病的功能和极高的疗效,因为它是在中国哲学方法指导下创立的学科,具有超时代的内涵所致。中医药学与西医药学一样,理论和内容中都有精华、有糟粕。但是,精华为主,疗效就是证明,许多西医所断定的绝症中医药可以神奇地辨证治愈。说到保护文物,对文物保护有整旧如旧、原汁原味的要求,这个要求,同样适用于中医药学。而现今,卫生部等部委对中医药采取了以全盘西化所谓现代化的方针去强行改变和改造它,要对中医药按照外国的标准和规定进行改造,这将破坏中医药的特色和本色,最终将毁灭中医药!全盘西化中医药这是一条错误的路线。   中医药学在现今,不存在国际化的问题,而只有坚持走继承、发扬和提高之路。但是现今,中医药学在高等教育上已完全被西医化,按照西医的标准教学、研究,传统医药学的继承都已经成为问题,又如何去创新?   建国53年来,党中央和中央政府对中医药一直是十分关注和保护的,谁反对和要消灭中医药学,就会给予严厉的批评、直至撤职处分。   解放初期,就有对当时卫生部第一副部长、党组书记贺诚和副部长王斌的消灭中医药政策的行为,给予行政撤职处分的先例(当时的部长是民主爱国人士李德全)。但是,由于在行政上并未将中、西医在行政管理权上给予分开,使得中医在卫生部内长期受到西医的排斥和压制。可以说,中医被西医压制了多年!   目前,某些反对中医药的势力,采取了打着发展中医药学、弘扬中医药学、中医现代化的旗帜,进行着反对和消灭中医药学的勾当。由于卫生部长期以来均是西医掌权,现今,在消灭中医药学的进程中,已经获得节节胜利。2002年11月6日,中国中医药报刊登了《中药现代化发展纲要》,这个纲要将中医药学彻底的破坏了,是西医消灭中医药学的重要证据,也是它蔑视中医药学的一块耻辱牌。   对西医消灭中医的做法,或者说以西医改造中医的做法,庄子在《应帝篇》中有一很恰当的比喻,其谓:“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倏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倏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中医药与西医药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医学体系,实行中医药现代化,其意就是要中医药西医化,这与倏和忽为浑沌凿七窍异曲同工。   由于中医药学在中国人心目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是中国人的民族感情的促发剂。当今,中国在世界的影响开始增大,在许多国家政府以及人民也开始承认和接纳中医药学的时刻,中国的卫生行政部门却在做着过去连殖民主义者和汪伪汉奸都未做到的事--消灭中医药学。这不光是广大中医药从业者所不能容忍的,一旦真相大白,全中国人民也是不能容忍的。故针对当今这种打着发展中医药学,中医现代化的旗号,干着消灭中医药学的行为,党中央及中央政府应当顺应中医药界以及中国人民的心声,采取有利于中医药自身发展的行政措施,即将中西医在行政上分开,各自独立管理,真正让中医药学在没有西医干扰的前提下重新获得生机。这对提升中国文化在国人的心目中的地位,以及国人对党和政府的拥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为挽救中医药学不被消灭,特提出以下解决办法,望能充分考虑,给予实施,真正以中华民族和中国文化的生死存亡为基点去挽救中医,也必然会得到中医药界和中国人民的拥戴。   一。解决办法   为能使中医药学真正按照自身发展和存在规律弘扬起来,针对现时对中医药学的错误认识和一切以美国医药标准为中药标准的错误做法,防止用中西医结合和中医药现代化为幌子,去消弱和消灭中医,我的建议如下:   1.建议中央以保护中医药学为由,将卫生部一分为二,设立中医与西医两个在行政等一切方面平等的行政机构,终止建国53年来西医统领管理中医的行政模式,使中医能够独立管中医,能够和西医平等竞争,相互补充。现今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完全是被不懂中医药的西医统治的,故没有起到设立它的应有作用。(我个人愿推荐现任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市场司司长骆诗文同志负责中医药的领导职务,他是中医药学徒出身,对中医药学有着深厚的感情和知识,并有在中央机关工作的经验,现年57岁,是中医药界不可多得的人才);   2.为能使分治后的中医药行政部门真正按自身发展规律存在下去,应加强和扩大中医药行政部门的相应权力,与现行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权力有着本质的区别。这个中医药行政部门至少应有以下权力:   (1)首先将中医药的教育权从教育部移交给新的中医药行政部门;   (2)由新的中医药行政部门起草有关中医药的各个方面的法律法规,上报人大批准;对以前限制中医药的法律法规宣布它不适宜中医药界,只适用于西医药界;   (3)有确立中医药的研究课题的权力,可与科技部协商,如确立中药自身的符合中医药的鉴定标准,废除以美国医药鉴定标准为中医药的标准的规定和做法;   (4)中医行政部门有按照中医药学自身发展规律审批中医师职称以及设置临床机构的权力;   (5)确立中医药和西医药在行政上,医疗上,地位上的平等原则及法律,使它们在为人民治病上获得同等地位;   3.应在中央或国务院成立一支持中国文化中各个学科发展的小组或委员会,保障包括中医药学在内的各个学科独立发展和存在。如,在此框架下,成立中医药专家委员会,人员由中医药界著名老中医、老药师、和坚决支持中医药学独立发展的行政官员和教授、讲师组成。其负责监督指导和协助中医药行政部门的领导工作,防止偏离中医药发展的正确路线。   二。现时状况   经过调查,中医药界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关心中医药存亡的人已不局限于中医药界,如,现代教育报编辑郝光明,年仅28岁,对中医药的处境做了调查,在2001年10月写出了“救救中医吧”的系列报导,对中医药学的失落痛心疾首,虽然文章上有些偏激和不熟悉新中国中医发展的历史,但是,他从此不知去向。   现将各方面的现实汇报如下:   1.现今虽已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但其在行政上仍隶属于卫生部,加上其现行司局长以上官员从未对消灭中医药学的行为和法律法规进行过抵制,没有起到促使中医药学独立发展的作用。这是西医统治中医的管理模式所造成的;   2.现今中医药学的管理权已被各大部委瓜分,如科技部、经贸委、教育部、农业部、药监局、卫生部、商业部、计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都有权插手中医药学,造成中医药学在管理上多头而无序,并且大多部委全是不懂中医药学的人在管;   3.《执业医师法》规定,必须有4年以上医学院校的学历者,方能参加资格考试,而中医药界大量的医师均没有这种学历,基本上是学徒出身,造成大量的中医师失去了行医资格;   4.取消中药店内的坐堂医师的传统,不顾中国百姓的治病习惯和方便就医,既伤害了百姓的感情,又增加了他们治病的麻烦,也使大量的中药店倒闭,大量中药从业人员流失;   5.中医师现今就是具备了开设门诊部的资格,也无法申办,全国已停止批准新设置个人门诊部,而且,就是准许设置,其硬件及注册资本也会令人望而却步:门诊部必须大于300平方米,注册资本也不菲;   6.中医师临床用的自制药是每个中医师都必须掌握的技术,而对中医师自配药的限制,约束了中医师治病的手脚,并且,经常被执法部门随意扣上销售假药的罪名;   7.将中药定性为农产品,将其种植权放开,由农民自行决定,并不顾中药产地的特点,随意改变具体中药种植的产地,这对中药的药性带来了破坏性的结果,造成中医治病的疗效大降,给患者造成痛苦,也使假药充斥中药市场;   据国家药监局文件〖国药监市(2001)497号〗中披露,对全国17个中药专业市场的抽检结果,不合格率最高的竟达到95。1%,最少的也有25%,总体看,17 个市场中不合格率在50%以上的有11个,其中超过90%的有6个;   8.中药饮片是中医治病的主要物质基础,它是经过数千年实践而来的,是中医中非常科学和方便配药的物质基础。现今所推行以颗粒饮片来代替实物饮片的方法,破坏了中医师配药的规律,颗粒饮片的药性远不如实物饮片,况且它还给储药、配药、病人冲服带来了大麻烦。颗粒饮片的强行推广,并将此说成是中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这将把中医药破坏至尽;   注:颗粒饮片:是把中药单味药提取浓缩,然后加入淀粉糊精制成颗粒,分小包装装入塑料袋内,服用时根据处方的各味药的颗粒饮片混合起来冲服。这种剂型同传统中医开处方用中药饮片煎煮成汤药有很大的区别。……并且,这种颗粒的价格比普通中药饮片平均价格高出2~3倍,直接增加了消费者的经济负担和公费医疗的支出;由于工艺简单,全国所有中成药厂都能生产;由于把有形的饮片变成了细小的浓缩颗粒,肉眼不能分辨其所用药材的真伪,因此极易被假冒仿制,市场上又很难监管,……因为生产中加了糊精淀粉,且用塑料袋包装,因此又很容易受潮变质,存放期短,占空间大……等等。   9.在中医药学的教育上,西医化已成为事实,并且中医药学理论被否定,大学里培养出来的学生,已不会用中医的望闻问切方法来诊断疾病了,大多学生毕业后,根本不相信中医,中医药大学的教授对他们的评价是:中医药学的掘墓人。可见中医药学在教育上已到了后继无人的境地了;   10.中药出口以及对中药的鉴定标准,不按中药自身的标准鉴定,反而以美国的标准,从而从根本上动摇了中药的地位,在客观上否定了中药的药性;   11.贬低中医药学的学术地位,以及在中医药学教育上的随意性,使中医药学成为一部分人骗医的招牌。如有关部门举办的针灸学习班,时间只有1~3个月,就可以拿到盖有卫生部大章的结业证书,很多学员拿此在国外开起了诊所……,败坏了中医药学的名声;   12.中西医在行政上的不平等。长期以来中医一直受到西医的统治,在经费上的分配就可以看到,中医的经费只占有很少一部分;中医的人数,1950~1958年时近50万,1978年时只有25万,现今也只有38万,而西医人数则由1930年时的4000人,到现今的200万人,中医药学由于在各个方面都与西医药学不平等,中医已接近被消灭的边缘;   13.中医院说是中医,实质上仍是以西医治疗手段为主,中医为辅。全国几乎没有一所纯中医医院,中医成了西医的附属品。这还不如韩国,韩国对中西医有明确的规定,即西医不得使用中医方法和中药,中医也不得使用西医方法和西药,这个规定我国是可以借鉴的。   总之,中医药学在现今的状况,可以说已经被西医消灭了,只是掌握有纯中医技能的中医师们还没有死绝,人还在,但是这些人也都是50岁以上的人了,50岁以下的会纯中医的几乎为零。照此下去,再有10年,中医药学要翻身就难于上青天了。中医药学是中国文化的根基之一,现代西医学是无法与它相比的,如果现在不去纠正对中医药学的错误做法,不断然将中西医在行政管理上分开,还延续现今的管理模式,那么,中医药学将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失落,如果这样,那我们将是中华民族的罪人。   三。新中国中医药事业的有关历史情况   1950-1951年间,中央卫生部召开了第一次卫生行政工作会议,这个会议还邀请了汪伪汉奸余云岫参加会议,他在会上发表讲话,提出“中医是封建社会产生的封建医”。卫生部错误地轻信了余云岫的话,把中医的行医资格取消了,全国各地办起了进修学校,把中医集中起来学习西医,来改造中医师。因此,全国的中药店也都关门停业,中医药界一时一片混乱。不久,中央的钱俊瑞同志发现了这个问题,中央政治局对此进行了讨论,毛主席立即撤消了卫生部党组书记兼第一副部长贺诚与副部长王斌的职务,中医药重新开业。   1953年初,我在南京,时任中共江苏省统战部副部长兼省政协秘书长。当时,中央政治局常委、江苏省委书记柯庆施刚从北京开完政治局会议回来,正值年关。由柯庆施出面在其家里邀请南京的各方面专家学者吃年夜饭(当时的中科院尚在南京,还未迁来北京),在席间,柯庆施传达了中央对卫生部轻视排斥中医的错误,撤销了卫生部党组书记贺诚和副部长王斌的职务。并把我介绍给大家:“咱们新四军中还真藏龙卧虎呢,吕部长是名医出身,叫'中医司令',那时兵荒马乱,名不副实,现在该归队了,中医的事业让他来搞吧。可以先办一家中医院,并成立一个中医学院。”这样,大家纷纷表示赞成,我也很高兴重操旧业。   过年后,年初五,省委开会做了正式决定。任命我为江苏省卫生厅厅长兼党组书记。   我即利用卫生厅原有的中医学习西医的进修学校改为中医师资进修学校,把学员培养为师资,集体编写中医教材,这所学校共培养了二百多名中医药师资,编写出第一套中医药系统教材。这二百多名学员(师资)以后支援到北京40多名,其中大多成为日后北京有名的中医师,有董建华、程莘农、杨甲三、王绵之等,还支援了河北、河南、内蒙等省区的中医院校。中医药学的第一批师资与教材,全是我在南京办起来的。   1956年,我调任卫生部中医司任司长,此时,李德全部长,徐运北副部长对我的工作非常支持,郭子化副部长具体领导我我日常工作。中医工作在这个时期(大约一年多)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开始建立中医高等教育院校,由于有南京中医药学师资和中医药学教材的基础,北京中医学院经过半年的调整,进入正规教学。以后,为了团结西医,响应毛主席的中西医结合的指示,中医司又进行了西医学习中医的工作,简称西学中,卫生部的西学中报告是我起草的,毛主席对此有著名的批示:“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整理,提高。”这是中医工作的一个历史性事件。另外,为使西医能学好中医,专门让南京又编写了“中医学概论”,并推向全国使用。后来的全国数十所中医学院,全是我一手推动办起来的。   中医药学受到毛主席的直接关心,有了很大发展。1962年,由于三年自然灾害,国家经济困难,对各个行业进行了精简,教育系统也同样面临40%的精简。根据精简精神,卫生部教育司提出,全国23所中医学院只留5所,即南京、北京、上海、成都、广州。对此,我心急如焚,多次与教育司协商,得到的结果是留12所。此后,国务院文办在有关教育系统精简大会上(开了40多天),仍宣布中医学院只保留5所。我立即给周恩来总理写信报告,并恳请徐运北副部长亲手交给周总理。徐副部长将信交给周总理时,还将我的意见直接转达给了周总理:“中医学院问题,中医司不同意砍掉10多所!”得到周总理“中医学院问题再考虑”的一句话。在教育系统精简大会总结会上,文办主任林枫宣布:“中医学院不动”,就这样,经过我的力争,中医学院全部保留了下来,只是河南洛阳正骨学院和河北中医学院因省里坚持下马,实际保留下来21所。   但是,由于中医管理部门一直是在卫生部领导之下即西医领导之下,到了60 年代,卫生部某些领导仍然对党的中医政策阳奉阴违,为此,自1964年9月7日,1965年1月13日,7月12日,我针对卫生部对中医政策的错误做法,连续给毛主席写了三封信,向他直接汇报和反映这些问题,使中医事业又得到了一时的发展。   文革期间,中医药事业遭到了破坏,文革后,中医药界大减员,由1958年的50多万,锐减到1978年的25万多人,中医药学面临着失落的危险。中西医学术上的偏见,影响到卫生部行政领导,中西医的不平等地位就是这种偏见的状况。虽然在解放后,我们党和政府极为重视中医药学,提出了团结中西医的方针和继承发扬中医药学的政策,把中医药学从绝境中解放出来,旧中国那种“中医饱受欺凌摧残,祖国医药学日趋湮没”的境况得到改变,中医药学得到了新生,中医药事业有了发展。但是,由于学术上存在着严重的偏见,而且根深蒂固,对中医药学的科学性没有足够的认识和了解,采取鄙视、歧视中医药学的错误态度和把中医药学体系放在医药体系的最低位置的做法,始终没有解决。1980年,经过几年的调查研究,我提出了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三支力量都要长期发展长期并存,把三者置于同等的地位,三支力量的方针,可以说在理论上解决了几十年来遗留下来没有解决的问题。三支力量的方针,在1982年衡阳会议上被确立为中国医药发展的方针。会后我即退居二线,当时的部长崔月犁同志虽然竭力支持中医,弘扬中医,对中医药发展作出了一定贡献。但是,卫生部对中医药学的偏见和压制,已经无法改变,三支力量的方针没有得到执行。中医被西化的倾向愈来愈严重,虽然此后成立了中医药管理局,但又是主张中医西医化的人在掌权,中医想走按自身发展规律的道路无法实现。而中医药学的教育大权又放到了教育部,也是中医教育走向西医化的一个原因。   如果现今不去纠正中医西医化和中药现代化的错误做法,不给中医药学独立的行政管理权,那么,不出十年或再长些时间,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中医这个名词永远存在着,中药中的植物、动物、矿物也都存在着,只是会用这些药物的中医师没有了。如果真的到了那个时候,再去纠正就为时太晚了,后人将会骂我们这代人是消灭民族文化和民族瑰宝的罪人。中华民族独有的宝库也就形同虚设了。中华民族连自己最值得骄傲的中医药学都保护和继承不了,将无颜面对全人类!我作为新中国中医事业的奠基者和见证人,只要还有一口气,就要为中医药学的复兴大肆呼吁,希望总书记注意到这一关系到中华民族自尊心,和代表了比现代西医学水平更高的学科--中医学的命运,认真考虑这一有关中医药学生死存亡的建议。       此致       我,一个曾为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流过血,负过伤的老战士;一个为中医药事业奋斗了大半生的老中医;一个不愿看到中华民族文化科学瑰宝--中医药学失落的中国人寄与厚望的敬礼!   吕炳奎   原卫生部中医司司长   89岁抗日老战士、老中医
个人分类: 精神历程|3307 次阅读|1 个评论
对今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几点想法
热度 12 zhumengjin 2014-1-17 16:17
不论从哪个方面讲,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都是迄今为止国内做得最好、最具有公信力的科技项目。特别是近几年,在主要考察、研究和吸收美国自然科学基金、NIH基金等的运行、管理机制的基础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展开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改革力度非常之大,令人赞叹。今年不申请国家基金,但也抽空浏览了一下今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一些新变化,粗略谈几点想法: (一)新增规范的关键词条目 今年申请书中增加了关键词的下拉菜单。这些关键词条目主要由本领域的活跃专家编制,多数条目都是本领域高频、热点关键词,而且比较新,少部分甚至是最近1年才出现的最新概念,这对于提示、引领和规范申请者选题、制订方案等均有着明显的帮助。不过,基础研究的发展是非常迅速的,这些条目要处于实时更新的状态之中才行,最好是每年都要更新。 (二)新指南中申请入口变窄的利弊 指南的一个特点就是多数学科都在指南中明确规定了有些“打擦边球”内容不能在本学科申请。这种规定有积极意义,杜绝了投机者。曾碰到过清华大学研究模式动物遗传学基础问题的申请人把申请书投到农业口畜禽遗传育种这种应用基础研究学科的例子,因为通过基金委初审,通讯评议只能客观评议,人家一大把高IF的文章摆在那儿,申请书也写得不错,没办法只能全A通过,但在评议意见中也明确提出,虽然预期研究结果对畜禽遗传育种问题的解决可能有潜在的借鉴意义,但本身要解决的基础问题与本学科相去甚远。在申请者的主阵地上可能没有优势,转投另外的学科优势明显,在个人看来这是一种投机行为,这种投机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可能破坏基金的公平性。基金委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所以指南编制工作也更细致了。但任何东西都是双刃剑,这种规定虽然杜绝了恶意的投机者,让各学者以自己的主阵地去竞争,也使通讯评议往小同行评议方向更接近,但也极有可能遏制了交叉创新,甚至有扼杀新兴研究方向出现的可能,因为有少数极有创新性的交叉、新兴研究很可能找不到申请的入口。 建议所有的学科都留一个“前沿、交叉、新兴研究”的入口,只是以这个入口投的申请书需要额外评估一下是否属于恶意投机行为。 (三)重点项目指南明显带有学科歧视 重点项目指南将同时受理两种模式的重点项目申请(立项领域+自由申请)的学科、不受理自由申请的重点项目的学科都列出来了。虽然不能否认不同学科之间确实存在某种程度上的差别,但这种规定明显带有学科歧视,本身是不妥的,因为这有违自然科学基金公正、公平的精神,毕竟从事什么学科的工作很大程度上带有“天生”的成分,学者自由选择的余地几乎没有。相对于青年基金、面上项目等其他数量众多的项目申请书而言,重点项目数量很少,不会实质上增加基金委的工作量,只需要各学科主任控制二审数量就行了。
个人分类: 科研时评|22866 次阅读|21 个评论
给科网网页设计者一些建议
热度 9 cissyludai 2013-12-6 12:51
亲爱的科网网页设计者: 您好! 感谢您的辛苦工作使得俺们有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在此俺们能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先表示下感谢哈! 最新的“我的中心”的界面将版面设计成3大块,我想您的初衷可能是希望大家关注新增的“微博”功能。 您不觉得部分功能有所重复么? 右面的版块除了在“微博”这块,其他的都能在左面的版块上点击获取。 这样的雷同便相应的减少了我们在“动态”这一部分的信息获取量。 此外,在“动态”这一块,当点击到“更多”这里后出现的界面中,除了“近期热点推荐”是博友们的博文外,以下的全是博主自己对别人的评论。这样的话,使得这一版面所获得的信息量就更少。记得以前是好友的动态而非自己的动态。 您看是否能在以上2个问题上有所改进,以便于我们在“我的中心”中获取更多信息? 再次感谢!
596 次阅读|14 个评论
先看相关博文,然后再提问__博友的好建议
热度 2 yanjx45 2013-11-30 21:30
在我11月25日的博文( 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2014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后,网友 小玩子 发表评论,建议网友们在本博客中提问前,先看相关博文。这是个好建议: 小玩子 2013-11-29  15:43 严教授好,看完本篇博客,我有一个想法。可否请严教授发一篇博文, 请网友提问前先看博文,对于和该篇博文相关,但又没有写到的问题提问 。否则不予解答。 您的这篇博文是转载的招生简章,留言的博友没有一个针对招生相关问题提问的。如果博友能先仔细阅读博文,其实很多问题都能自己解答,如果没有解答的,再留言询问,这样有相同问题的博友就不用再重复提问了,直接看博文下的提问就可以解决,这样既节省严教授的时间和精力,也节省了自己的时间。如果严教授的博文中没有提到的问题,再在留言板提问,这样严教授就可以针对共同性问题写新博文解答。这只是我个人的想法,不当之处还请严教授和各位博友谅解。 本博主再次重申: 今后不再直接回答狂犬病的具体问题。 常见问题答案见: 1)    狂犬病常见问题解答---博文选辑和链接 2) WHO关于狂犬病的主要指导文件(含中文版) 3)    狂犬病知识宣传册下载 如有新的问题,在提问前应 先看相关博文,实在找不到答案然后再提问。请尽量在主题相关的博文下提问。 每次最多提一个问题。不要重复提问,尤其不要将同一个问题到处反复粘贴。 为避免浪费其他博友的时间,今后将及时删除各种“违规”或重复、荒唐、无价值的提问。
个人分类: 狂犬病防治|7072 次阅读|3 个评论
给科学网管理团队的感谢和一点建议
热度 2 jiangjiping 2013-11-28 21:38
给科学网管理团队的感谢和一点建议 蒋继平 2013 年 11 月 28 日 尊敬的科学网管理团队: 感恩节快乐! 今天是美国一年一度的感恩节,我休息在家, 利用一点个人时间给您们一个衷心的感谢和提一个个人建议。 作为一个科学网的忠诚会员和一位年轻的博主(不到三周岁),也是一位海外华人科学家,我对科学网倾注着自己的感情,我感谢科学网为我提供一个免费的交流平台,让我畅所欲言,抒发情志,结识同行,找到心灵上的知音。因而,让我可以发挥一些人生的剩余价值。 鉴于这样的缘由,我真心希望科学网越办越好,为此, 我总是尽己所能, 从我做起,为科学网提供一些自己认为可以起到正能量的文章。 说实话,我真的很关心科学网上的一举一动。 在这些关注中,我发现科学网做的很不错。 同时, 我也觉得有改进的余地。 具体地来说,科学网作为一个交流的平台,网友之间的直接交流是很关键的因素。但是, 我发现,科学网只是把注意力放在击点率上, 而忽视了评论和回复的功能。我的论据是, 许多博客的评论数很低,而有的博主的回复也很少,甚至根本不回复。 这样的博客起到的交流作用是很有限的。 进一步来说,写评论和回复都需要一定的时间,这对科学网的利用率有很大的帮助,我想科学网的管理团队对这点更有体会。 鉴于这样的认知,我建议您们在博客的击点率上, 除了实际击点数外,也应该给博主加上获得評论数的信用度数, 比如说,一个评论等于 10 击点率,再加上回复的信用度数,一个回复等于 20 个击点率。与此同时,也应该给每个评论者一个信用度数, 这个信用度数应该与博主获得的度数一致。 我认为这样做一定会激发读者发评论的热情。这是因为他们的付出有一定的认可和回报。这样做也可使一些博主多做些必要的回复。而两者合起来的后果就是博主和读者的真正交流。 当然,被科学网和博主删除的评论不能获得任何信用。 这样的话,可以避免一些不负责任和恶意的评论。 我知道,这样做肯定会给科学网管理团队增加许多工作量,会给员工造成额外的工作负担。不过, 要是能够设计一个程序, 自动地记录和统计这样的数据,就会轻松一些。 我预计,要是科学网能够做到这点的话, 科学网的访问量,击点率,評论数和回复数一定会有所增加。这样也许对提高科学网的影响力有利, 同时也使科学网更具有社会价值。 仅是一点个人建议,目的是为科学网的繁荣昌盛献计献策, 如有不对之处,请原谅。
个人分类: 节日感言|3100 次阅读|4 个评论
给教育部的一封建议信---征意见与合签人
热度 45 lin602 2013-11-28 11:26
教育部: 这二天就研究生招生过程中,已经保送、录取的研究生放弃学习选择就业而浪费研究生招生指标一事,科学网上来自全国甚至世界各地、各高校的教师与研究生们进行了热烈的讨论甚至争论。为此我们提出一条建议: 在目前研究生招生制度与程序的前提下,增加一个补录程序。目的是为已经录取的研究生们因为身体、家庭、就业及其他原因放弃读研,浪费了研究生招生单位及导师的招生指标而采取的后续补救措施。在招生录取时,可以征求考生意见是否愿意‘补录’,甚至可以开学后一周内在专门网站公布补录指标再度报名联系。 补录时间可以定在研究生入学后一周内。 目前因为学生弃学浪费招生单位及导师的研究生招生指标的事已经成为正常现象,也时常引发考生与招生单位、导师之间的矛盾,也打乱了导师的科研计划与正常科研项目的完成。如果允许在满足国家招生标准与指标的情况下,增加一个补录程序,将会大大缓解由此而出现的矛盾甚至不幸。 以上建议,供参考。(是不是内容太少了?求增补内容) 建议人:林中祥 (附网上推荐人名单及本帖评论中明确同意同签人的名单) 如果有博主能够帮助写出更好的建议书文本,请辛苦一下写好,发我邮箱中:13951797016@163.com。谢谢哟。 (愿意同签的博主,可以推荐,也可以在下面跟帖。如果有一定人数,我负责打印签上我名后寄给教育部,如果同签人数少,说明没有必要,就算了) 以上建议,受如下跟帖启发与建议: 王喜军 2013-11-28 10:53 支持,感觉“退一补一”是对目前机制来说最好的解决办法。导师对弃读的抵触会大大减小。教育资源也不会被浪费。学生也可以做到真正的自由选择。 务必请林老师给教育部写封建议信。有枣没枣打三竿。一不小心就推了历史一把。 博主回复(2013-11-28 11:02) : 我想想,写个初稿上网征求意见后寄送教育部,如何?哈哈。
9699 次阅读|81 个评论
[转载]贾绍凤:关于改进城市内涝防治的若干建议
热度 1 jiasf 2013-11-22 14:17
文章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3-11-18.   近年频发的城市内涝,与中国迅猛的城市化进程有关。由于发展快,各地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管理者也普遍缺乏特大城市的洪涝防治经验,因而忽视了对城市洪涝防治重要性的认识与科学防治措施的落实。   近年来,每当汛期我国城市内涝频发,常出现“城市看海”,甚至人员遇难的情况。据《人民日报》报道,2008年到2010年三年间,全国62%的城市发生过城市内涝,内涝灾害超过3次以上的城市有137个。    城市内涝频发的主要原因   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宏观背景下,中国的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展非常快。近年频发的城市内涝,与中国迅猛的城市化进程有关。由于发展快,各地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管理者也普遍缺乏特大城市的洪涝防治经验,因而忽视了对城市洪涝防治的重要性认识与科学防治措施的落实。    1.城市防洪排涝水系规划不完善,河道、湖泊被挤占   不少城市在规划过程中,没有很好规划城市的防洪排涝水系,甚至挤占破坏原来排蓄洪水的天然河道和湖泊,在城市的规划过程中就埋下了城市内涝的隐患。   曾经号称“百湖之市”的武汉,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心城区湖泊有100多个,锐减至目前的38个,近30年,武汉市湖泊面积减少了228.9平方公里。原来的湖面变成地面,建起一栋栋楼盘。失去湖泊的容纳,洪水就要淹没街区。   北京也是如此。半个世纪之前,北京的二环内除了现在的什刹海、龙潭湖之外,还有太平湖、菱角坑、万柳堂、莲花泡子、南太平湖以及金鱼池等几十处湖河水面。在这几十年中,北京二环内消失的大大小小湖泊就达到20多处,地域面积更大的三环四环就更多了。海淀、望京原来都是湖淀密集的低洼地。这些被挤占的河湖洼地,常常变成城市内涝的重灾区。北京西三环上的莲花桥几乎逢雨必淹,原因在于道路修建在莲花池旁边的低洼地上,而下凹式的桥洞比原本低洼的地面还要低,下雨时周边的雨水顺势聚集到桥下,而泵站抽排积水能力远远不足,必然逢雨必淹。    2.城市排水管网、泵站设计标准不适应中国多强暴雨的情况   中国城市排水系统设计主要借鉴苏联时期的浅埋管网系统,只有个别城市如青岛曾经采用了西欧的地下廊道系统。由于位于欧亚大陆北部温带、寒带地区的前苏联暴雨强度较低,因此城市排水系统适于采用造价相对低廉的浅埋排水管道。但位于欧亚大陆东部的中国,大部被东亚季风所覆盖,夏季暴雨强度很大,采用浅埋的排水管道具有先天的局限性。加之为了降低造价,很多城市的管道、泵站的排水设计标准偏低,其排水能力难以排泄增大的洪水径流,受灾区域的抗洪应对能力不足,造成城市频频受淹。   美国的排涝防洪设计标准也是痛定思痛后一直在提高,目前对于街道和社区是十年一遇,也有二十五年一遇,大型河道工程几乎全是百年一遇。而北京市排水管网排水标准为:一般地区的标准是一至三年一遇,重要地区是三至五年一遇,全市仅天安门广场和奥林匹克公园公共区管网排水标准达到五年一遇。相比之下,中国的排涝标准太低了。    3.城市建设忽视洪水削减,城市雨水利用未能推广   城市建设,从土地利用的角度而言,就是把原来各种松软透水的农地、林地、草地、水域变成透水性很弱甚至完全不透水的城市建筑、道路、广场。城市建设对地面的硬化,极大削弱了土地对暴雨洪水的削减作用。   德国、美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都有城市建设项目不能增加洪水风险等相关内容的法规,要求城市建设项目通过就地入渗、就地调蓄等措施尽可能把雨水留在当地消化利用,而不能增加周边地区的洪水风险。中国虽然也提倡城市雨水利用,但还缺乏城市建设项目应当减少洪水风险的法规。在实践中,不少城市建设项目急功近利,忽视项目建设对周边洪水的影响,使得在同样的雨量下,洪水大大增加。   我国已有鼓励城市雨水利用的政策,但还缺乏系统、一体化的规范和法规,尤其是在概念上把城市雨水利用狭义地理解为雨水资源利用,而缺乏对城市雨水利用在防止洪涝灾害、保护生态环境方面的巨大作用的理解。关于城市雨水利用,在政策体系中除了大力宣传号召之外,还应增加经济激励政策。    4.城市暴雨洪水综合应急能力不足   目前,我国暴雨预警已经比较成熟。但发生暴雨后的灾情应急处理却显得薄弱。这需要城市水务、交通、消防救援等部门的通力合作,综合应对。但频繁发生的城市道路积水阻碍交通,甚至发生人员遇难,说明我们城市应对暴雨洪水的综合应急能力不足。首先是实时监测能力不足,对发生积水的情况掌握不及时;其次是发送水情、警示的能力不足,一旦发生较严重的积水,不能及时提醒行人和车辆绕行,避免车淹人亡的悲剧;三是应急处置能力不足,一旦发生车辆被淹等紧急情况,明显缺乏应对的专业技能和办法。    防治城市内涝灾害的主要对策   城市内涝的防治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把河湖水系规划、排水管网建设和面上每个小区的雨水利用、洪水削减结合起来,并协调多部门的力量提高综合应急能力。    1.城市规划必须以水系规划为基础,并禁止天然水系被挤占   2008年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虽已规定了“水源地和水系”是城市及镇总体规划的强制内容,但对城镇水系规划缺乏具体的规定。应进一步明确城镇水系规划在城镇规划中的优先地位,并禁止城镇规划建设挤占天然水系,水域用地只能扩展、不能缩小。    2.城市建设应以不增加洪水风险为重要设计原则   首先,要充分认识城市雨水的水资源利用、防洪和生态保护的多重功能,树立城市建设的“低影响设计”理念,确立建设项目不能增加洪水风险的观念。其次,要在防洪法和城市规划法等有关法规中应对城市规划、建设项目应提出明确的雨水利用要求,明确提出城市规划必须包含雨水利用规划,为雨水及洪水的调蓄、利用留下足够通道和空间,强制规定新的建设项目必须同步设计、施工、投产雨水利用设施,老的项目也应逐步改造。第三,制定鼓励雨水利用的政策,尤其是建立激励机制,如对雨水利用设施进行补贴等。    3.制定城市排涝标准,提高城市排水管网、泵站建设水平   我国目前尚无城市排涝标准,城市建设的规划实践中,排涝设施的标准设计也普遍偏低。因此,尽快制订并出台城市排涝规划设计标准,适当提高城市排水管网、泵站的排涝标准,是当务之急!    4.增强城市的暴雨洪水应急处置能力   充分利用自动监测等技术,在易发洪涝灾害的地区布设实施监测设备;及时发布警示信息,避免车辆行人进入水淹阻塞路段;提高内涝应急抢排能力,尽快疏通交通,减少内涝损失;增加快速救援设备,训练专业救援人员,增强生命救援能力。   (作者系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研究领域为水资源管理、流域综合管理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个人分类: 水是杂谈|2049 次阅读|2 个评论
建议积极努力利用化学能转换为电能使污染物变废为宝
热度 2 可变系时空多线矢主人 2013-9-2 09:37
建议积极努力利用化学能转换为电能使污染物变废为宝 全世界的发电站在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时候,每年都会释放出 120 亿吨的二氧化碳,而家庭和商业供热设备释放出另外 110 亿吨。这些排放,造成空气污染。 最近,荷兰一个科学家团队,将矿物燃料发电站烟囱中的空气含有高达 20% 的二氧化碳,注入到装有多孔电极的水溶液中,使反应形成碳酸的含水电解质在多孔电极之间获得源源不断的电力供应。 这种方法既净化了被污染的空气,还能够产生 1750 兆兆瓦小时(大约是胡佛水坝输出量的 400 倍)的电量。 而且他们还发现,使用单乙醇胺电解质液替代水溶液时,还能获得更多电量。 各种能量彼此交换,而总量守恒。因而,这种利用化学能变换产生电能是可能的。 特别是, 能使污染物变废为宝的治污方法,值得重视。 看来,这类方法的关键在于: 1. 选择适当廉价液体,与污染排放物混合能有效形成产生正、负离子的电解液。 2 ,选择适当的廉价导电材料,制成能分别有效接受正、负离子的负、正电极。 3. 使产生的电解液流经能分别有效接受正、负离子的,彼此绝缘而网状接近的负、正电极。 4. 使电解液的正、负离子分别在两极去电后,成为非污染物而分别富集于两极。 如此,就既能利用化学能变换为电能,产生电力,又能把污染排放物变为有用的,甚至宝贵的物质,收集起来。 我国现在空气、水质都有严重污染。 应特别重视,各种污染物的廉价、有效治理方法。 建议有关领导安排、督促,各种污染排放单位,认真参考、研究有关方法,积极创新,治理污染、变废为宝。
个人分类: 物理|2957 次阅读|34 个评论
关于科研项目管理的一点建议
热度 3 yuliping 2013-8-31 17:49
自从有了中庸之道或者有了辩证法,加上中国的传统文化,我们就不能说 XX 不重要了,任何事情、任何环节都重要,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可以讨论科研项目管理过程中的一些问题了。 立项:立项本身又包括许多环节,设计出很好的科学问题,交给最适合的团队,当然重要了。存在的问题有:重复立项、乱立项、非科学问题、经费分配不合理…… 团队:团队负责人在团队中最重要。现在有个不成文的做法,即团队成员至少 4-5 人以上,这没有必要。对于社会科学的一些学科,大多数活都是团队负责人一人干的,我认为这没什么不对,学科特点不一样。再比如数学,一些研究恐怕一个人也就够了,干嘛申请课题时要列团队成员?此外社科研究中团队成员中有一些是不怎么干活的,比如成员中的部分正高职称人员,没办法,为了申请课题必须列。当然很多课题团队负责人也不怎么干活,不要轻易对这种现象肯定或否定,我赞成有能力的团队负责人适当少干活,当然能多干活更好,没有什么能力的团队负责人千万不要给他立项。 成果:成果形式多种多样,成果必须与课题目标尽可能一致。现在的垃圾成果太多,目前的成果鉴定体系问题不少。 经费使用:一般在课题设计阶段就设计了经费使用计划,对于纵向课题国库支付的存在很多滑稽的事情,比如科研经费推迟半年到达,然后半年后就要结题,凭什么保证科研的工作的良性开展?完不成任务课题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要不要承担责任?科研过程中特殊情况很多,只有神仙才能保证经费开支比例合理。 环境:主要指单位的工作环境,包括实验条件、软环境等。软环境其实很重要,比如科研本来计划 2 年完成的,但由于职称评审单位规定教师必须出国 1 年,他怎么能完成课题? 科研项目是个微观问题,背后的宏观问题暂不考虑。对于科研项目,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成果,结题应该比立项重要,问题是现在是立项难,结题易,正好反过来了。 提几点建议: 第一,对于年轻学者,应该根据其在研究生阶段的表现,国家大面积给予一定的科研经费补助,比如资助刚参加科研工作的 50 %的科研人员,不要限制研究方向,经费数额根据国家财力和学科特点综合平衡,比如每人 3 - 5 万,然后 3 年后观察其研究成果,从中筛选出 20 %的杰出青年,再给予科研项目补助,这基本上可以筛选出优秀的苗子。 一般任何科技机构每年新增员工数量不会太多,国家每年毕业的博士估计5万人 左右,这些博士进入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估计3万人左右,如果每人资助5万,也就15亿,财政上负担不重。 对于刚毕业到高校做老师的硕士,人数本来就不多,适当提高一些要求,资助率比如10%,我认为优秀硕士的水平并不比博士的平均水平差多少。 第二,关于科研成果与科研经费的关系,建议从两个方面入手:第一是采用动态的科研经费体系,对于科研成果优秀的,给予一定比例的科研经费奖励。第二是对于科研成果优秀的,其科研经费使用计划可以允许一定程度的机动,打破各种经费的使用限制。既然国家出钱让他做研究,他能做出优秀研究成果就可以了,干嘛规定他怎么做? 说穿了,讨论微观离不开宏观,背后的体制机制问题怎么办? 2013.8.31 俞立平 于宁波
个人分类: 科研心得|10532 次阅读|2 个评论
建议中央电视台慎用大V说
热度 2 黄安年 2013-8-28 07:51
建议中央电视台慎用大 V 说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 2013 年 8 月 28 日 发布 最近中央电视台在打击网络谣言活动和报道中 , 频繁使用大 V 之说 , 使许多人搞不清楚这大 V 指的是哪些人 , 怎么界定大 V ?迄今甚至连百度都没有一个明确的解释。 从 CCTV 所说大 V 来看 , 我理解指的是发网络微博有影响的人物,这些人物往往原来是不知名的草根。但是就微博来讲无论是正能量还是负能量,其影响力往往大于文长的博文,其发文速度也超过文长博文 , 而凡是名人 ( 如各种明星和大 “ 人物 ”) ,只要在微博上发文 , 哪怕是一两次,一般说来都是有影响力的 , 因为他 ( 她 ) 们原来都有相当数量的粉丝,其影响力远不限于草根微博名人,既然这样,大 V 事实上并不限于草根网络名人,为何专指某些网络草根名人呢。 至于说到网络谣言,网络大 V 造谣就是大谣 , 如果明星在微博上散步或传播谣言,他 ( 她 ) 不同样是大谣吗?不管大谣还是小谣 , 都是谣,不能管大不管小。 任何谣言包括政治谣言和严重影响社会生活的谣言,清楚谣言,都是需要付出很大成本的,不能谣言传多了就变成事实 , 戈培尔专事造谣的时代已经过去,就老百姓来说 , 凡事经过自己的脑子三思而后行,不要宁可信其有 , 不可信其无。宁停三分 , 不抢一秒 , 自己都不清楚的事,传他干什么 !
个人分类: 三言两语简评(07-11)|3806 次阅读|3 个评论
我国职业安全健康统计方法建议
热度 1 Greg66 2013-8-20 23:38
我国职业安全统计方法建议(征询意见稿): (1) 统计主体。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其行政管辖范围内统计范围的职业安全健康数据的统计、上报、发布,以月、年为统计、发布周期。 (2) 统计范围。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全部合法组织内所有用工类型的雇员为统计范围,不考虑行业特点。 各个社会组织要向当地的安全生产管理部门报告其职业安全健康数据。 (3) 统计内容。以组织的职业安全健康数据为统计内容,包括雇员为其组织工作过程由于工作原因、以任何方式造成的致命伤害,非致命伤害与疾病发生人次数,损失工作日数,它们分别叫做职业伤害人次数、损失工作日数。 (4) 安全指标使用致命职业伤害人数、非致命职业伤害人次数、工时损失日数作为职业安全健康绝对指标,以 10 万员工致命职业伤害率、 20 万工时非致命职业伤害率为相对指标。 为执行上述统计建议,具体操作时需以下规定: (1) 职业伤害中所患疾病,不限于我国 2002 发布的职业病目录中的 115 种职业病。 (2) 伤害是指误工时间超过 30 分钟及以上的事件。 (3) 致命伤害是指受到伤害后 1 年之内的医学死亡或者失踪 1 年的人员。 (4) 统计 误工天数时,损工时间不足 1 个标准工班( 8 小时)的工时损失,不计入统计,误工天数按照 GB6441-1986 、 GB/T 15499-1995 的规定进行折算。离岗、转岗、工作受限都叫做误工。 (5) 上下班途中发生的致命与非致命职业伤害,原因比较复杂,不进行统计。 (6) 组织报告数据时,不论其业务在国外还是国内的任何地理位置,均由其直接法人向其管辖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进行报告。 (7) 军队、警察、专业救援、保卫等组织的雇员不在统计之列。 (8) 经本组织同意的外来正式业务人员在本组织办理业务时受到的伤害,由于原因有多方面,折算为本单位伤害人次数的 1/2 ,这样有利于促进本组织保护外来业务人员的安全和健康 。 (9) 我国现存的专项事故统计可以依然存在。
个人分类: 2|4563 次阅读|2 个评论
建议
deepblue1969 2013-8-8 10:39
建议**政府把所有定点 **的酒店度假村的监控视频资料全部销毁,以防对 * 在**的统治带来毁灭性打击。其它地区建议照此操作。
1624 次阅读|0 个评论
科学网的评论、回复、留言如果能够增加“修改”功能就更好了
热度 6 hillside 2013-8-3 10:06
写帖、看帖、回帖可能是科学网博友们的常规动作。 我个人认为,科学网的评论、回复、留言如果能够增加“修改”功能就更理想了。 因为博文允许作者修改,可以逐步完善与提高、更准确地表达博主的想法与见解。 评论、回复也是博友们思想的撞击或火花,允许修改的话,可能锤炼得更加坚实与有力。
个人分类: 建议与感想|2942 次阅读|10 个评论
“笑”话一则——《爱情的位置》与“开口大笑”表情的缺失及建议
热度 1 hillside 2013-7-28 12:05
——谨将此文献给在文革期间进入青春期的50后、60后们 撰写博文时偶而手痒,想加个表情符,我最喜欢的是“开口大笑”,可惜在外网唾手可得的“笑容”在科学网“编辑博文”的表情选项中竟成传说之物、奢侈之品。在可选的表情符中,张大嘴的仅有两幅是“亲吻”与“大哭”,且“亲吻”符号高居“脸符”之亚军、“大哭”叨陪老九,名列榜首的仅是“微”笑而已。 我认为,科学网博友中爷们居多,“亲吻”的施舍者与受众极其有限。就是女士们在科学网抛洒或接受“亲吻”的机率可能也并不高企。 尽管科学网追求做高知们的月老,但我仍觉得应当淡化“亲吻”,强化“大笑”。起码给大笑一个老九的座次,而不是“大哭”居老九、“大笑”落孙山。 科学网的写博表情符为何没有大笑?我觉得这是一个缺憾。现向编辑们建议补上大笑,让博友们多个乐子。笑一笑,十年少嘛。 下面提供一些可操作性建议:将“编辑博文”中缺失的“大笑等”表情”使用“回复”中的表情进行增补。同时建议在“回复”中的“半圆”“大笑”基础上增加椭圆“大笑”乃至“正圆”大笑,给科学人更多开怀大笑的机会。 由“大笑的位置”我不由联想到改革开放初期风靡一时的小说《爱情的位置》。真是此一时,彼一时,“爱情”由禁苑秘物、不可言传变成了俯拾皆是、甚至随意送人的点缀,思之顿有恍若隔世之感。顺便将为释放强加于中国人心头的精神紧箍咒、解脱文革时期登峰造极的爱情原罪感立下汗马功劳、曾经令人怦然心动、可称改革开放小说经典的《爱情的位置》作者刘心武的感慨及其他相关文字附之于后,以飨年过半百的朋友们。 另外,本文也献给包括李小文博友这样在文革期间进入青年的的40后们。 附件1:科学网“编辑博文”中的表情们(“大笑”去无踪) 附件2:科学网“回复”中的表情们(“半笑”在其中) 附件3: http://www.china.com.cn/book/txt/2008-12/12/content_16936199.htm 刘心武:1978年,为爱情恢复位置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08-12-12   发表评论 改革开放被确定为国策,虽然是1978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才实现的,但是,从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开始,普通老百姓就以各种方式,表达着变革的诉求。这些合理的诉求遭到过“两个凡是”等保守思想与禁锢政策的阻拦甚至打击,但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推进社会变革最终成为思想主流。从那以后30年来,虽然经历了一些曲折,这个大方向始终没有变,绝大多数中国人都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潮流里,程度不同地受益,这益处不仅体现于物质方面,也体现于精神方面,包括情感方面。 我在1977年夏天写出了《班主任》,以短篇小说的形式,发出了“救救被‘四人帮’坑害的孩子”的沉痛诉求。作品在当年《人民文学》杂志11月号刊发后,引出了一个纷纷以小说形式表达清算“文革”恶果的潮流。1978年5月卢新华在《文汇报》发表了《伤痕》,使这个潮流获得了一个恰如其分的符号:“伤痕文学”。《班主任》、《伤痕》以及这个文学潮流引起的强烈的社会反响,共鸣者很多,也有为之担心“犯错误”的,更有直斥其犯了大过错的,但“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在这个文学潮流达到高潮时,理论界开展了真理标准的讨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个命题被绝大多数人所认可,为年底在党的会议上确定改革开放的新路线,奠定了更坚实的群众基础、思想基础。 1978年春天,因为《班主任》带来的巨大反响,激发出我更强烈的写作欲望。应该对各方面说明的是:写作和发表《班主任》时,我已经不是中学教师,我在1976年时已经调到北京人民出版社(即现在北京出版社)文艺编辑室当编辑。那时出版社和北京市创作研究部在一个院子里。创研部的负责人赵起扬“文革”前是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党委书记,是一个文艺内行,“文革”中遭迫害,到创研部后,时逢“四人帮”垮台,他那里就成了北京市许多业余作者串门的地方。因为他开明,大家聚集聊天也就越来越口无遮拦,后来他索性组织座谈会,让大家通过畅言解放思想。 记得在一次座谈会上,大家说起“样板戏”,我在大家的启发下,也就畅所欲言,说“样板戏”里不仅把爱情斩尽杀绝——比如歌剧《白毛女》、电影《红色娘子军》里原来男女主人公还有爱情影子,但据之改编的“样板戏”里生怕观众“误会”,强调两人之间只有纯净的“革命战友关系”——连夫妻关系也都淡化、净化到讳莫如深的地步:《红灯记》有祖孙三代,却绝无夫妻、恋人的踪影;《沙家浜》里只有阿庆嫂,说阿庆跑单帮去了,尽量让观众想象阿庆只是个以丈夫身份掩护自己的地下工作者,与阿庆嫂并无“男女之事”;《海港》女主人公从造型上看老大不小了,却绝无涉及爱人、子女的言辞细节;《龙江颂》女主人公也不见其丈夫,只是她家门楣上有“光荣军属”字样,但观众也可以理解成她家其他男子在部队服役;《智取威虎山》、《奇袭白虎团》里当然更没有爱情、夫妻的影子。难道一提爱情,甚至一涉及夫妻,一表现完整的家庭,就是不革命吗?正是由于这种首先从“革命文艺作品”里取消爱情的做法,使得社会生活里爱情乃至正常的夫妻关系也都只能转入地下,而一些年轻人甚至也就懵懂到完全不晓得男女之间除了“共同把革命进行到底”以外还可以发生什么关系。我就知道一位到生产兵团“屯垦戍边”的女青年,新婚当晚,忽然衣衫不整地跑到连指导员那里去哭诉:“他跟我耍流氓!”她竟只知道男女结婚要戴大红花、接受许多套“红宝书”的礼物,然后就在一起“斗私批修”,而不知道丈夫和她可以在床上做什么,甚至也就不清楚小孩子究竟是怎么冒出来的。这不是笑话,而是真事,我们听了,可能先会笑,然后可能就再也笑不出来!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我决定构思一篇作品,主题先行,题目一定要定为《爱情的位置》,为爱情在文学艺术领域里面恢复名誉,获得应有的位置。1978年春天,我们出版社的同仁,决定创办一份大型的文学双月刊,以《十月》命名,当时无法立即获得期刊号,就先以丛书名义“以书代刊”,在筹备过程里,我写出了《爱情的位置》。编辑部和创研部联合召开座谈会,把《十月》创刊号拟定的目录拿给大家征求意见,一见其中有《爱情的位置》,都很兴奋,记得参加座谈会的老作家严文井不禁喟叹:“爱情总算又有位置了!” 现在不要说“80后”对我讲到的这些情况会目瞪口呆,就是一些“70后”恐怕也会觉得匪夷所思。但“四人帮”推行的文艺专制就是达到了那样的程度,而突破那种在公开话语中对爱情禁绝的局面,竟必须“从零开始”! 《十月》创刊号正式发行以后,虽然那上面有若干远比我《爱情的位置》更出色的作品,但《爱情的位置》引发的轰动不仅超出了创刊号其他作品,也超出了此前几乎所有作品,强烈到不可思议的程度。《班主任》那时已经使我每天得到超过10封的读者来信,而《爱情的位置》经过许多报刊转载和电台广播以后,短短一个月里我就收到了超过7000封的读者来信!有封来信寄自遥远的农村,是一位“插队知青”写的,他说是在地里干活的时候,听到村旁电线杆上的高音喇叭传出“现在播送短篇小说《爱情的位置》”的声音,当时他“觉得简直是发生了社会剧变”,当然后来他知道那是良性的政治变化的“前兆”。还有一位海边的渔民给我写信,说听了广播激动得不行,才知道原来自己藏在心底的爱情并不是罪恶,他现在可以跟女朋友公开来往了,为了感谢我的文章给予他们的解放感,他们决定寄给我一个巨大的海螺。不久我收到了他们寄来的大海螺,现在这海螺还放在我书房里,不时让我重温新时期30年文学发展初期那离奇的轨迹。 不待方家评说,我自己早就一再检讨:《爱情的位置》就文学价值而言是不足道的,那时的轰动完全是特殊历史时期的特殊现象。但我曾以《班主任》、《爱情的位置》、《醒来吧,弟弟》等作品参与思想解放的进程,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大胆以小说形式承载呼唤社会变革的民间诉求,并且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也算为推进改革开放贡献了绵薄之力。这毕竟是我人生中的亮点,我为之珍惜,并愿在步入老年之后,继续把自己这一滴水,融汇进民族复兴的洪流之中。 附件4: 1. 爱情的位置(刘心武).doc 2. 爱情的位置.exe (连环画) 3.网络连载(因下载的“爱情的位置.doc”文本文件不一定准确,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核对阅读连载页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c2501bb0100m5h7.html 附件5:实话实说一则 搜狐创业者、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张朝阳(1964.10-)在陈鲁豫的访谈中声称初恋情人是冬妮亚,作为比张朝阳年长1岁的我,相信他说的完全是真实感受。就我个人而言,对在苏联小说与中国社会中视作落后的小资冬妮亚并不热衷,健康向上的革命者丽达的音容举止在我脑海中则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下面粘贴该次访谈视频的网址: 听刘心武论爱情 11岁的张朝阳脸红心跳 http://v.ifeng.com/e/200812/3848c423-00ad-4ea6-bfb2-792a8d5a475d.shtml 附件6:以下篇段摘自刘小枫的随笔集《这一代人的怕和爱》 记恋冬妮娅       二十多年前的初夏,我恋上了冬妮娅。   那一年,“文化大革命”早已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但革命没有完,正向纵深发展。   恋上冬妮娅之前,我认识冬妮娅已近十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我高小时读的第一本小说。一九六五年的冬天,重庆的天气格外荒凉、沉闷,每年都躲不掉的冬雨,先是悄无声息地下着,不知不觉变成令人忐忑不安的料峭寒雨。 这一代人的怕和爱.txt
个人分类: 建议与感想|2597 次阅读|2 个评论
关于开展北美华工铁路后裔口述史调查的建议
热度 1 黄安年 2013-7-21 07:05
关于开展北美华工铁路后裔口述史调查的建议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 2013 年 7 月 21 日 发布 在北美铁路华工项目的深度研究中 , 开展北美华工铁路后裔口述史的系统调查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十天前,笔者在博客上发文《 呼吁抢救北美铁路华工口述遗存》(全文见下),提到抢救北美铁路华工口述遗存的必要,最近看到一本在研究美国中央太平洋铁路建设中华工博士学位论文基础上出版的同名著作(2010年10月中西出版社),作者提及对“铁路华工后裔进行了访谈”,并在此基础上得出研究结论。但书中除谈及和华工后裔赵耀贵联系外,没有具体谈及这些华工后裔提及的铁路华工确切名字。调查、认定和口叙记叙当年铁路华工的经历是件十分艰巨而仔细的工作,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广泛调查中认定华工后裔的身份及其参与的活动。 现在就做好这一工作提出如下建议: 一,系统征集和收集散见于海内外的 北美华工铁路后裔名单,这是名单是具体的 , 需要有姓名、性别、籍贯、生卒年龄、赴美时间、在中央太平洋铁路工作时间和地段、证明人、所存遗物、后裔基本情况,联系地址等。 二,对于现有 海内外的 北美华工铁路后裔名单,进行情况的了解和分析及甄别与整理。这里很重要的一点是对于华工后裔身份需要进行专家的确认和网上公示。 三 , 分别情况,选择部分有条件的,分期分批 北美华工铁路后裔,进行科学的口碑史料调查,这些调查需要有录影资料、文字署名资料、相关文献背景资料,调查者评估意见。 四 , 调查的首选是年事已高的口碑史料确认者,欢迎他本人撰写或授权记录相关回忆确认华工后裔的资料。 五 , 为开展好此项工作期望在美国、中国学者通力协作进行 , 呼吁高校师生和热心的志愿者积极参与,呼吁有关研究项目和企业家、慈善家给予财政援助,呼吁有关影视媒体参与资料实录。 六,有关网站开辟北美铁路华工后裔口述史专栏。 ***********************88 呼吁抢救北美铁路华工口述遗存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 2013 年 7 月 11 日 发布 2015 年是北美铁路华工开始参加建设太平洋铁路的第 150 周年,建成横贯北美大陆第一条铁路的时间是 1969 年,如果华工当年参加筑路的年龄是 20 岁 , 那么到 2015 年时 , 年龄就已经 170 岁了,如果他离世时是 70 岁 , 那就意味着距今离世已经超过 100 年了,相当于间隔少则两代 , 多则四代。如果这位铁路华工能够给自己的子孙口头流传当年在美国的苦难经历的话,那么现今留下记忆的老人也都在七八十岁以上了 , 这还得以这些老年头脑清晰,身体健康才行 , 具备这样条件的老人在老龄群体中是很少的,所以在广东籍台山一带的有着在美国有着建设北美铁路经历的先人的后裔老人中,抢救华工口述遗存就具有特殊意义了,这样的老人有没有呢 ? 从普查的角度讲是有的,问题是找到这样的老人并及时进行口述遗存的调查 , 再寻找文献资料来核对,是件困难但又很重要的事。这样的工作仅仅靠专业人员来进行是不够的 , 需要在专业工作人员的指导或协助下 , 发动志愿者来广泛收集和集中 , 只要大家重视了 , 关注了 , 积极行动起来了 , 我们就是见证人或者记载人。 老吕有位中学老同学,现在一直保持联系 , 她是广东东莞人 , 据她不止一次谈到,她爷爷(祖父)尹华是当年去旧金山的伐木工人 , 后来做裁缝生意 , 还取了一个外国老婆,育有儿女,后来他独自回国一趟,在国内的奶奶将他的护照等文件烧了 , 他也去不了美国 , 就在虎门做月饼生意等,这些都是她听说的 , 也缺少文献资料佐证。她和她的其他亲人能否提供更多证据 , 有待继续发掘,这至少可以提供一个例证,只要留心,一次偶然的机会也可能发现需要的珍贵资料。 虽然只知尹华不知出国的具体时间,既然有了真名实姓,真是要查,还是可能查得出来的。 老吕有一位祖籍台山的音乐老师 , 她说起 , 自己家乡很多亲人的先人去过美国打工 , 也有修铁路的,表示愿意帮助回忆 , 很可惜的是去年 10 月间, 88 岁的她病故了 , 可见抢救遗存的必要。 本文引用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5-707065.html
个人分类: 纪念沉默道钉(07-11)|3671 次阅读|1 个评论
“解决煤矿安全新建议”
热度 9 Greg66 2013-7-18 18:11
最近看到有这样的解决煤矿安全的建议: 1. 开大煤矿不开小煤矿(关闭小煤矿) 2. 提高机械化水平 3. 不开采或者少开采受水、火、瓦斯、顶板、水灾等威胁的煤。 看看网友们咋说?
个人分类: 1|3585 次阅读|15 个评论
漫谈江苏高考之利弊
热度 6 ailincnj 2013-7-13 22:14
2008 年江苏省在全国率先实行高考改革,将原先统考 5 门(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或文科生后两门为历史、地理),总分 750 分,改为 3+X 变为 480 分(方案见后),经过 6 年实践,取得了一些成绩,也暴露出不少问题,确实到了该总结的时候了。庆幸的是民盟南京市委将《江苏高考和“小高考”科目设置与成绩评定》作为今年的调研课题。在这次调查团队中参加的有南京外国语学校、南京市第十三中学、南京市第九中学、南京市三十四中学、玄武区外国语学校等名校一线教师。南京林业大学民盟委员会、学生处参加了这次座谈会。本文吸取了他人部分意见,只代表个人之观点。 江苏高考改革的初衷是希望减轻学生负担,将一些副课提前考试并按等级记分,高考时只考语、数、外。其次,让学生平衡发展,提高综合素质。但好像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记得刚开始两年,很多人到省考试院闹事,确实反映出一些不公平和严重问题。具体表现在: 1、 把高中课程压缩到高一,高二突击“小高考”课程,打乱了教学秩序,反而增加了老师和学生压力。 2、 两门选考科目,只要一门得 B 的同学就难进入重点大学;只要一门得 C ,就难跨入二本大学的校门。 3、 由于总分数值低,在某一分数段,同一分数的人数较多,录取难以判断,只有附加条件录取,不利于人才挑选和公平。 4、 物理、化学等主要课程在高考分数中加分比重过轻,不利于人才专业特质的甄别,进入高校后,又因当时物理、化学只选了一门,不利于工科学生的课程学习。 5、 对外省而言,好像江苏分数太低, 400 分不到就能上重点大学,其实其分数含量是不一样的。 6、 在这种考试模式下,学生要综合平衡发展,平衡发展的人多数后期表现平平,不利于拔尖和有特长的人才选拔和培养。 鉴于以上问题,本人认为改革总比固步自封好,出现问题并不可怕,关键要针对新的问题进行改进,不断完善,改革让更多人受益,在全国带个好头,那就真正达到了改革的目的。上述问题要靠大家献计献策,本人思考不多,加之是专业教师,仅有几条愚见供参考,不对之处都不作数。 1、 增加学业水平课的比重,可按等级折算分数,加入总分。解决这种等级既重要,又不重要的状况。让物理、化学等课程成绩好的学生也不吃亏。 2、 高考分数可按系数折算或概率计分。前者的系数是 750/480 = 1.56 ,如江苏考生考 400 分,换算成 400*1.56 = 625 分,这样与外省好比较。另一种就是托福考试的概率计分法,每年考试录取分数是固定的,根据当年考生成绩分布换算修正的,如今年本科招 16 万人,录取分数是 320 分,依据人数定线,然后按比率调整到录取线以上,或降至录取线。 3、 引导高校灵活录取,不拘一格选人才,在降级的条件下要加附加条件,如总分高,或某一单科高,克服爱面子和攀比心态。如等级考 AC 的二本都进不了,我校(南京林业大学)当年不拘一格招 AC 的,录到了不少高分学生。今年我校有位女生被英国五所著名大学录取,在校期间发表 5 篇 SCI 论文,其中两篇打头的优秀学生,当年就是 AC 进来的。遗憾的是可能因面子撑不住,后来又改到 2B 了。据我所知,有不少 AC 考生进了专科,又转本,最后考研的。可怜的南京中学老师,都在人人争 2B ,因为它是作为考核衡量的重要指标。 又到高考升学季,回头看看江苏高考改革所走过的历程,真是几家欢乐几家愁,考试影响到考生的一生,希望认真对待。也希望民盟南京市委的调研课题能为省教育厅考试院提供决策依据,我代表江苏的考生谢谢你们! 附:江苏高考方案: http://wenku.baidu.com/view/241d62ef551810a6f524861d.html
5416 次阅读|12 个评论
他们得经费,我得个快乐
热度 3 lin602 2013-6-29 10:20
大前天,接到二个年轻教师电话,他们第一时间告诉我好消息,其中一个中了‘江苏省自然科学青年基金’(可能有20万),另一个中了‘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得青年基金项目的这位年轻教师,在国内著名高校硕士毕业后到国外一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又到另一个国家做了博士后,刚刚回来。结合他国外研究积累,写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省基金申请书(研究内容是很好的)。承蒙信任,将他申请书发给我提提意见。他毕竟没有写过申请书,所以要点及表达技巧上还有不少问题。既然他对我信任,俺也不保守也不客气,提了不少意见与建议,又对他申请书的第二稿提了建议。 另一年轻教师工作了多年,与我关系也比较好,他将他申请书给我看看,也提了些建议。 要说明的是,他们申请书的研究内容及创新点完全是他们自己的。 咱们可能‘创新’不一定行了,但写作技巧还是有点经验的。这二项不算,我给提意见的申请书,这几年已经有五项中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有校内也有校外的,有本院的也有外院的,有本系的,也有外系的。都是我的学生、朋友或对我信任的教师。 他们获知基金被批准非常高兴的时候,基本上立刻第一时间打个电话给我,一是感谢‘提意见’,二是让我分享他们成功的快乐。 他们得到项目与经费,我得到了‘快乐’!
2916 次阅读|6 个评论
做好人文社科研究的几点建议
热度 3 yuliping 2013-6-28 03:58
这个问题太大了,以前也写过不少相关博客,想到哪儿写到哪儿,很难全面。 第一,打好理论基础 打好理论基础,包括做好基础理论的研究。在人文社科研究中,目前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是,对基础理论研究不重视,对应用研究重视过度,从而导致人文社科研究基础不牢,也影响了应用研究。几乎没有看到领导重视基础理论研究的批示,光明日报从来看不到基础理论及方法论方面的文章,因为除了科技管理部门的领导外,其他领导也不太懂基础理论研究的重要性,长期下去,必然影响人文社科的发展。 做好基础理论研究,其实也没有什么诀窍,在方法论层面多进行思考,认真剖析研究方法的优点、不足,寻求可改进之处。因为大家几乎都不研究这个东西,反而可以在这个领域做一些有意义的创新。何况,方法论很大程度上是通用的,研究的门槛似乎也不高。 第二,紧跟时代的脉搏 凡事都是相对的,光做理论是不够的。人们之所以重视应用,因为应用是面向问题的,大量的资源都集中在应用上,所以从事一些应用研究一方面可以解决问题,另一方面也容易获得研究资助,从而使人文社科研究可持续。 应用是个非常广泛的概念,有的问题研究了 10 年、 20 年、 30 年,还是老样子,几乎没有进展,在人文社科中,这样的现象太多了。当然随着社会发展的发展,也不断会涌现出一些新的问题。老问题之所以没有解决,有其必然性,并不全是学者的无能,在这种情况下,还不如研究一些新问题,容易吸引眼球。 第三,不要过早地紧盯着一个方向 对一些年轻的学者而言,其研究方向远没有最终确定,不妨围绕自己的兴趣爱好,适当放宽研究的面。我看到一些年轻的学者,抱着同一个申请书申请市级课题、省级课题、教育部人文社科、国家课题,如果一年申请不中,第二年修改修改继续申报,还是这个方向。不能简单地将这种现象理解为执著,至少 60 %的情况是不合适的。通常的做法是,围绕 2-3 个不太相近的方向,写几套申请书进行申报。 这样做的另外一个好处是,因为围绕几个方向做研究,能提高自己知识的宽度和方法论的深度,从而提高自己的水平,也能提高命中率。 第四,做好学科交叉 这个问题与第三个问题有点接近,但又不完全相同。人文社科研究主要面向应用,而不同学科的方法论又是相通的,围绕某个学科的某个问题,可以采用其他学科的方法手段来进行全新的研究,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比如研究企业创新,可以将医学、心理学、数学、统计学、经济学、情报学、系统科学等学科的方法和理论揉进来,开辟一块新的天地。 所以,看文献其实是有讲究的,比如研究公司金融,一般只看经济管理类文献,对不对呢?很对,但是这样是不够的,思维容易僵化,做不透,或者说,走进去,出不来。研究一个问题,既要入世,也要出世。何谓入世?用该学科的思维和方法来分析问题,何谓出世,站在其他学科的角度,重新审视这个问题。 第五,学点定量研究方法 这个问题我以前讲过很多,现在人文社科研究总体上定量研究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如果不学点定量研究方法,很难保证自己的学术生涯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但是不同学者的特长是不一样的,兴趣爱好也不一样,对一些偏文科的学者而言,学计量简直是噩梦,正如偏理科的学者给领导写报告一样。我认为这并不矛盾,偏文科的学者学会用方法,偏理科的学者可以尝试改进方法。方法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时间,慢慢积累,时间长了就很丰富了。 第六,把握申报课题的类型 课题对学者太重要了,先不说单位考核,开会、调研、论文版面费……没有课题经费支撑,想做好学问太不容易了。 该报社科课题的申请书应该报社科,该报自然科学的申请书应该报自然科学。软科学的申请书和社科申请书基本可以互通,但自科和社科的套路就不一样了,除了极少数情况外,总体上是不通用的。教育部人文社科的包容性较大,无论社科课题风格的申请书还是自科课题的申请书都可以申报。 第七,数量×概率=成果 无论是发表论文还是申报课题,都有个成功率的问题,在研究水平尚不够高的情况下,怎么样能出成果?没有诀窍,研究水平相当于概率,概率较低的时候唯有通过增加数量来进行弥补。一些年轻学者感叹,职称申报还差一篇 B 类论文,问题是一年就写一两篇论文怎么能中 B 类?这种概率太低了。课题申请也是如此,当年最艰苦的时候,我是一年申报 15 个以上课题,而且基本上 6 、 7 个方向以上,最后中一两个小的。在论文写作的顶峰,我一年最多写过40多篇论文,后来全部在CSSCI以上期刊上发表了。做学问有时急不起来,多年前,我跟以前一位同事聊天时讲过,当你感觉到你快坚持不住的时候,你想要的课题就下来了。 第八,注意提高效率 大家都太忙了, 这已经成为共识, 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工作琐事、家庭过日子……。在有限的时间内,如何做好研究?唯有提高效率。建议首先做一个全面系统的文献综述,感觉到几个研究方向和切入点,这样在论文写作和课题申请时就不需要再做系统的文献检索了,其实这就是规模经济效应。其次,在论文写作时,最好能抽一段时间集中做,比如正常写一篇论文,如果用零碎的时间来写,虽然实际写作用了一周,但前后跨度可能用了两个月,感觉时间很长。但如果集中在没有课的时间或暑假寒假写, 2 周说不定能写 3 篇论文。平时零碎的半天干嘛呢?想思路,看文献,学方法,查数据…… 人不是神仙,如果没有一点兴趣爱好,想在学术道路上走远是不可能的,我发现身边有几个这样的例子,可能受传统观念影响,一些读书读得好的年轻人有一种读书情节,这本身没有问题,终身学习很好啊。问题是读书情节异化成文凭情节就不对了。研究生毕业后工作了,工作也不错,自己也感兴趣,但莫名其妙又辞职读博士,最后走上惨淡科研之路,生活质量和收入不知下降多少。要知道,读书是一回事,做学问是另外一回事,相差太大了。正如知识多并不代表水平高一样,以前我有一朋友,喜欢玩电脑,我教他什么,他就会什么,凡是我教他的,他都会了,但他就是自己不会发现新东西。你说他电脑知识多嘛?对,是不错,你说他水平高嘛?我认为不高。我对读书的看法是,到硕士研究生阶段,读书可以改善人生。但继续读博士,这话就很难说了,只能说读博士可以改变人生,但不一定改善人生,似乎跑题了,呵呵,结束。 2013.6.28 俞立平 于宁波
个人分类: 科研心得|6870 次阅读|4 个评论
专家观点之二:新能源对整个能源体系的新要求
mhchx 2013-6-8 16:12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战略中心副主任姜鑫民博士在发言中首先肯定了新能源在我国能源发展战略中占据重要地位。 然后分析了新能源发展的一些关键制约因素。一是成本相对较高;二是基础设施配套不到位;三是体制机制尚待理顺。 最后提出加快我国新能源发展的建议:一是出台相应的鼓励扶持政策;二是加大技术研发投入粒度,培养和储备新能源人才;三是建立健全有活力的新能源市场;四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发展相适应的电网体系;五是全面发展新能源产业链,形成“研发——制造——传输——销售”四位一体的产业模式。
个人分类: 观点|2182 次阅读|0 个评论
科学网几个网络安全小建议
热度 3 outcrop 2013-4-18 10:56
blog.sciencenet.cn/upload/blog/file/2010/4/2010428143722199477.1.rar里的crack文件被多个杀毒软件确认为病毒,这个附件影响了blog.sciencenet.cn在安全联盟(www.anquan.org)的评价;不过这是很难控制的。 http://www.anquan.org/seccenter/search/blog.sciencenet.cn 根据安全联盟的分析,科学网主站可能存在两个轻微的常见漏洞: http://www.anquan.org/seccenter/search/www.sciencenet.cn 不过我不能认领科学网,也无法查看漏洞细节,不知道什么问题。建议科学网认领下安全联盟的科学网网站,确认或者修复下。 安全联盟这个联盟在国内做网络安全的影响比较大;百度,腾讯都参考了他们的结果。 另外,知道创宇这家公司推出了分布式加速、抵御DDOS以及CC攻击的系统“加速乐”,感觉这款产品思路比较独特,可能也适合科学网。 不过这款产品我也刚接触,不了解细节,觉得思路不错,就顺手推荐下。 http://www.jiasule.com/
个人分类: 计算机应用技术|3664 次阅读|8 个评论
王鹰老师送给师兄的几句话
热度 2 senior 2013-4-14 10:55
打开电脑习惯性的点开王老师的博客,看到最近的一篇置顶博客。读罢文章,看到了送给一位即将毕业师兄的几句话,提出来与大家共享,谢谢老师的意见,同时也时刻警醒自己以身作则,做一个心胸宽广,能屈能伸的人,要深刻理解并践行以退为进和厚积薄发的道理! 1、把看不顺的人看顺;2、把看不起的人看起;3、把不想做的事做好;4、把想不通的事想通;5、把快骂出的话收回;6、把咽不下气的咽下;7、把想放纵的心收住; 附:原文链接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9176do=blogid=679602
个人分类: 个人感悟|3908 次阅读|4 个评论
针对中学生开展科研活动的几点建议
热度 1 jphuang 2013-3-31 16:55
我经常应邀担任中学生(包括初中生和高中生)科技创新大赛的评委。我佩服于现今的中学生从事科学技术研究的能力与热情,远非 20 年前的我所能比拟的,但是,担任评委多了,发现不少中学生及其作品存在一些比较普遍的问题,这里简单罗列如下,希望能够起到一些提醒的作用。 问题一:不了解研究背景 很多中学生在向我讲他自己的作品时,头头是道,但是,一旦问他国际上这个领域的最新进展时,不少人不知如何回答。这说明,这些学生在从事科研创造时,他们没有对相关背景调研,或者,即便调研了,但是,可能因为调研技术的不够齐全、不够先进,未能准确调研。这个问题比较严重,这个问题如果不克服的话,不少中学生做的研究基本上就是重复别人的劳动,这是智力和财力的浪费,很可惜的。所以,我建议任何一位中学生在确定自己的课题前,务先做好背景调研,如此,才能确保自己在正确的跑道上起跑。 问题二:不了解自己作品中的科学原理 这让人觉得有点尴尬,声称作品是自己创造(设计)出来的,自己却不了解其中的工作机制或原理。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作品不是自己设计、创造的,或,更恰切地说,自己的原创性不够,别人(例如老师或家长)代劳太多。对于这类作品,作为评委,我通常是不会支持的。 问题三:作品远远超出了中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范畴 不少中学生拿出来的参赛作品,一看便知,属于国家级研究项目的子课题,这是很恐怖的一件事情,因为这样的作品拿出来无疑是直接告诉评委,这个作品不是参赛者自己做的,即便参赛者能够讲清楚其中的工作机制和原理,但是,评委若问些延伸性的问题,这些学生通常回答不出,很显然,这样的作品他本人的原创贡献远远不够,即便他了解其中的原理、但对基本的延伸问题却不能回答,这只说明,参赛者之前做了足够多的排练。对于这样的作品,评委的评价一般不会正面的。 问题四:夸大研究意义 很多中学生在展示自己的作品时,常常会“王婆卖瓜,自卖自夸”,把作品的意义提升到非常高的地位。这也是非常不恰当的,一件作品的意义通常评委一看便知,中学生在叙述意义时,若能保守一些说,倒反而能够给评委一个“谦虚”的印象,否则,夸大地叙述却会给评委“浮夸不实”的印象。我建议,所有中学生在陈述作品的意义时,尽量保守一些。——因为任何应用在成为真正的现实之前仅仅是期望。 问题主要就这四点。可能有同学会问: “那么,你能否告诉我,我们中学生该如何选择课题呢?” 这个问题很好,我的答案很简单: “从生活中找。” 是的,你在生活中遇到的每一个难题或困境都可能孕育着新的科研课题(或机会),如果你运气和能力都很好的话,你的好运会让你找到这样的课题,你的能力则会使你如愿获得新结果。对于这样的课题,因为它很有中学生的生活气息(或,恰切地说,就发生在中学生身边!),所以,从问题的提出、到执行的过程、以及最终的结果,都将很容易打动评委。试举二例: 一、你出门堵车了,你是不是想:怎么样才能不堵车呢?然后可以从各个方面设想解决的可能,例如,设计新奇的、优化的轨道交通?通过先进的通讯工具统一管理?...... 二、你买到假鸡蛋了,你是不是想:怎么样才能在购买时就检测出假鸡蛋,而不必等到回家后打开才知道?然后,你可以从各个方面设想解决的可能。例如,从材料方面检测、从色素方面检测……
4333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怎样吃盐才不过量?哈佛研究者给中国人的建议
bioxncai 2013-3-26 11:57
Calo 2013-03-2211:52 美研究者称,过量摄入食盐、含糖饮料和能量饮料可能引发心血管疾病。 2010 年,全球有 2300 万例心脏相关疾病死亡病例可能与钠盐摄入过量有关。日常生活中如何控制摄入量?果壳网就此采访了哈佛研究者。 友情供图: Shutterstock 过度摄入含糖饮料、能量饮料以及钠盐可能与心血管疾病相关,控制摄入量以预防心血管疾病迫在眉睫,美国心脏协会( AHA )在今年春天召开的 2013 年 “ 流行病与防治暨营养、体育活动与新陈代谢科学大会 ” 上指出。 其中,钠盐摄入过量尤其值得注意。 2010 年,全球有 2300 万例心脏病、中风和其他心脏相关疾病致死的案例可能与钠盐的过量摄入有关,占据了全部死于此类疾病案例 15% 。 在与过度摄入钠盐相关的心血管病死亡案例中,约 100 万人是 69 岁之前死亡的,占案例总数的 40% 。心脏病发作致死的案例占 42% ,中风则占了 41% 。 全球最大的 30 个的国家中,与过度摄入钠盐相关的死亡率最高的国家是乌克兰。美国排在这 30 个国家的第 19 位,每 100 万人有 429 人死因与过度摄食钠盐有关。 就此,果壳网对此项研究的负责人、布莱根妇女医院、哈佛医学院和哈佛公共卫生学院的副教授 DariushMozaffarian 进行了专访。 果壳网:哪些食物相对含有更多钠盐?现代人能通过什么方式减少食盐摄入呢? Mozaffarian : 在大多数中高收入国家,钠盐主要来自加工食品和包装食品 —— 面包、乳酪、加工肉类、罐头食品以及其他包装食品是钠盐的主要来源。在很多例子中,钠盐主要用作防腐剂,以增加食品的保质期,而非单纯用作调味。像中国和日本这些亚洲国家,大多数钠盐来自于烹饪时所使用的酱油和食盐。这使得在亚洲地区控制钠盐摄入量会相对容易些,因为他们可以直接控制主要的摄入来源。 果壳网:在与钠盐摄入过多有关的死亡率排名中,中国在参与调查的 30 个最大国家中排在第几位? Mozaffarian : 中国排在第 7 位。文章中将呈现各个国家的详细数据,现在我们正在准备投稿,因此不能提供多方面的细节。 果壳网:根据 2010 全球疾病负担研究的数据,中国最主要的两种致死疾病是中风和缺血性心脏病。鉴于过度摄入钠盐和这些疾病的相关性,可不可以给中国的读者一些建议? Mozaffarian : 在中国,大多数钠盐的摄入都来源于烹调时用的食盐和酱油,人们还是可以控制自己的钠盐摄入量。我的建议是,将食盐和酱油使用量都减少一半,在一到两周之内,这样不仅仅会习惯了新口味,还会发现食物的味道更好了。之前天津在教育和政策方面的努力(注:天津开展过低钠盐推广项目,并编制宣传手册教育市民 “ 少吃盐、吃好盐,预防高血压 ” )充分说明,钠盐摄入量及其导致的高血压情况,是能够通过教育和政策明显改善的。这些做法需要在全中国进行推广实践。 果壳网:随着越来越多人了解钠盐摄入过量和心脏相关疾病之间的关系,你觉得在将来钠盐摄入的相关的趋势会是如何? Mozaffarian : 人民和政府会意识到,过度摄入钠盐所带来的巨大健康负担正在危害到他们的健康、家庭和经济状况。食物中的钠盐含量将随着积极的公共卫生政策实施而得到下调。 美国心脏协会网页上列举的日常饮食 6 大高盐食品:面包、加工肉制品、披萨、鸡肉制品、罐头食品和三明治。虽然以上数据是依照美国饮食的标准,但对中国城市居民也有借鉴作用。图片来源: AHA 本届会议还讨论了含糖饮料和能量饮料对心脏健康的影响。研究表明,每年全球有 18 万例死亡可能与含糖饮料相关,而饮用能量饮料可能使血压升高研究表明并打乱人的自然心律。这一结论是利用 2010 世界卫生组织全球疾病负担研究( 2010GlobalBurdenofDiseasesStudy )的资料得出的。 “ 由于我们专注于慢性病的死亡案例,目前的研究主要针对成年人。 ” 哈佛公共卫生学院学院的博士后研究员吉檀迦利 · 辛格( GitanjaliM.Singh )表示,今后的研究将会评估全球未成年人的含糖饮料摄入量,以及糖饮料摄入对未成年人健康的影响。 研究能量饮料摄入问题的研究者,分析了 7 篇不同的观察研究及干预性研究文献,以评估 能量饮料的饮用会如何影响心脏健康。太平洋大学的助理教授萨钦 · 沙阿( SachinA.Shah )表示, “ 有高血压或 Q-T 间期延长综合征的患者,饮用能量饮料前应该慎之又慎。 ” 转自果壳网: http://www.guokr.com/article/436830/
1751 次阅读|0 个评论
关于转基因食品安全性旁证的三个建议
热度 1 蒋高明 2013-3-24 11:14
蒋高明   针对 转基因 作物,尤其作为食物的转基因作物,本人从所掌握的生物学知识及生态学常识出发,有理由怀疑其安全性,坚信其对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具有难以逆转的破坏性,曾经撰写大量文章予以披露,但至今没有得到有关方面的重视,现在依旧在转基因农业这条错误路线上前行。再者,超市上的转基因食品没有依据中国有关法律规定进行转基因标识,而是在消费者不知情的前提下,偷摸出售。既然转基因那么好,为什么怕见阳光呢?    鉴于此,笔者提出三个安全性旁证的建议,希望能够得到有关方面的积极回应:    建议一,由转基因专家带头长期吃转基因食品。    转基因专家及其鼓吹手认为转基因食品是安全的,“与传统食品实质等同”。“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笔者希望转基因专家联合起来,带动其家人及其科研团体,将一日三餐中的90%以上食物改为转基因的,从粮食、蔬菜、肉、奶、水产、水果以至于猪羊等动物,至少连续吃十年以上。试验在媒体监督下进行,这样所有对转基因食品的怀疑将不攻自破。目前,每一个搞转基因食物的都说食品没有问题,那么他们应当带头食用。仅食用自己的转基因食品还不能说明问题,还必须食用其同行搞的转基因食品。我们担心的是,目前搞转基因大跃进,将人类适应了上万年的食物几乎全部转基因了(目前已经对上百种农作物进行了转基因手术,包括中草药,颁发转基因安全证书达1110件),其综合效果是大大降低食物的安全性,降低了人类的免疫能力,造成灾难性的健康后果。    建议二,把转基因安全性动物试验超过90天。    我们知道,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试验,除了志愿者,用人做试验是必须严格按照法律规范,否则也不道德(除非自愿试吃的转基因 科学家 ,见上面的要求),只好用试验动物来做。用试验动物喂养转基因食物,我们要求试验动物的周期尽量长,最好在一代以上,不能停留在转基因公司无理要求的90天以内。转基因食品肯定不是剧毒农药,不会吃下去几天或几周就有生理反应吧?    建议三,向大众公开转基因作物利弊真相。    请转基因生物技术专家,不要仅说转基因技术的好处,还要客观地向公众说明该技术用于人类食物的潜在风险或者弊端。目前,公众只听到转基因专家讲它的好处,只字不提它的坏处,这就很难使人相信,转基因技术是否为有利于人类进步的科学技术。    如果有关专家没有底气回应上面三个建议,那他们所承诺的“转基因食品与传统食品是实质等同的”,“转基因食品比普通食品更环保、更安全、更健康”,就根本上是臆想之词,可能是有意误导大众,是非常不负责任的表述。
个人分类: 建言新农村|2211 次阅读|1 个评论
导师-研究生的互选
whoiswho 2013-2-23 05:13
新学期开学了,研究生成绩也出来了,开始陆续收到研究生找导师的信件,有学生问到我选学生的依据和标准,其实一个普通教师也没啥要求,大体有三点,第一,较为勤奋,有上进心;第二,一定的专业基础;第三,善于沟通。诠释,所谓较为勤奋,能保证每天工作8小时的效率即可,加班根据自己情况也不反对;第二,专业基础至少本专业基本概念原理和实验方法要知道,专业外语也要略知一二,第三,善于沟通交流,我不是特别擅长,所以提一点点要求。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生不同。每年这个时候直到开学都是学生导师互选的季节,其实所谓双选应该在开学后的见面会上,可现在的学生都比较聪明,一般分数刚出来或者没出来就开始练习导师了,在此有几点建议,1,确定你所选的方向是你喜欢的或者说符合你的规划;2,看导师简历,更要跟教师、同学、师兄弟等多了解,从学生视角的一般更符合学生的口味;3,说话注意礼节和分寸。(这里解释下第三点,很多学生不拘小节,联系好像探路,没有称呼和署名,可能有自己的考虑,但显得真诚度不够。另外学生一般联系多个,我就听说很多老师都收到一个学生的申请邮件,每个邮件都说特别喜欢这个老师和方向,也显得不真诚,老师每年都遇到的话,自然了解一些客套话,不要过头就好。)4,本校的学生有优势,一是老近水楼台先得月,二是人望高处走,从学校所谓的“档次”来讲,本校的学生已经算好的了(虽然不准确,我就招过一般院校的,但工作很出色),不管观点对不对,有此观点存在且会影响招生;5,谨慎选择,自己挑选,国内换导师相对较难;6,最后一点,都能找到导师,不要太担心,有些青椒没人选的也不错,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个人分类: 生活经历|4523 次阅读|0 个评论
关于促进特殊领域容纳应用数学家的建议
热度 1 metanb 2013-2-21 21:59
广义而言,特殊领域可以是任何非数学以外的领域,其中有些领域比较偏门,比如天文、地质、石油勘探,等等,给人生僻的印象,不像计算机与信息领域那样广为人知。这些特殊领域有他们自己的方法和技术,但在先进数学技术方面比较薄弱。通常而言,在特殊领域工作的学者数学方面不会太强,否则就去做数学了,而有一大部分人员正是想躲开数学才进入这些特殊领域。然而,先进的数学方法与技术总是推动科学和行业发展的幕后力量,而且在特殊领域中做到领军的人物,他们的数学能力要高于同行的平均水平。尽管如此,由于精力所限、行业划分等原因,随着时间的推移,特殊领域中领军人物的数学能力和知识也会衰减或落伍,甚至有了能解决他们关键问题的新的数学方法都不知道。另一方面,能看出问题的应用数学家,又缺乏中介平台,主动找上门又有推销的意味,存在心理障碍(除非像我这样脸皮比较厚实)。毕竟,成年人的世界里是很忌讳“主动”的,因为主动往往意味着被动。 针对这种局面,国家基金委员会可以设立一种中介机制,使得特殊领域中的学者和应用数学家能够以对等的方式匹配起来(开展类似于婚恋中介的活动),并辅以经费方面的倾斜和博弈设计(比如有应用数学家搭档的经费提高50%),这样应用数学家有更多用武之地、有充足的经费,特殊领域中的学者也多了强有力的合作伙伴。特别地,有时候特殊领域中退出竞争的模型,在数学这边却会有很大的用途,这样一来特殊领域中的成果又有了新的发展空间,能够延续其影响。如果这样的机制能够建立起来,那对中国科学界将是奇功一件,功德无量,而且这本身就可以作为国家基金委员会的重大创新和创举,可谓善莫大焉。
个人分类: 教学研究|4279 次阅读|1 个评论
健全我国当代学人学术资料档案的建议
热度 1 黄安年 2013-2-21 17:12
健全我国当代学人学术资料档案的建议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 2013 年 2 月 21 日 发布 目前我国并没有当代国内学人完整系统的学术资料档案库,这样的学术资料档案库应以完备为第一要务,这里指的是必须包括以下内容: 第一,全部的纸媒中文著作和译作。这里的全部不仅仅限于公开出版物,而且包含非公开出版社或者被指“非法”出版物,以及那些内部交流、个人印制的出版物。而时下无论国家图书馆或者其他著名图书馆的收藏均不足以满足这个需要。把那些非公开出版社或者被指“非法”出版物,以及那些内部交流、个人印制的出版物排除在“学术资料”之内 , 这样的学术是不完整的,更不用说 , 某些即使公开出版的著作却不被学术单位“量化”学术所认同的内容。 第二,全部纸媒论文、文章、评论和信息等资料。这里说的是全部资料,而非某些学术机关或者刊物、资料编辑部门按照自己的评估标准划定的“学术论文”标准。文章用纸媒方式发表出来被称为已经发表的文章 , 但这文章是否“学术”,是否被“量化成果”所认同,是否是具有“学术贡献”的论文,则见仁见智,取舍标准不同,就必然各取所需。例如有些单位和个人以是否纳入“量化”和“项目”指标体系为取舍标准 ; 有的以是否刊登在核心期刊的文章为取舍标准;有的将论文集的论文全部排除在学术范围内;有的则将内刊或提交论文研讨会的论文稿排除掉;有的将已经退休的学者学术文章排除在学术之中。这就涉及怎样评估学术质量的含量问题,或有人称之为“学术贡献”资料,因而突出“贡献”或在职或退休的实际结果将某些学术文章排除在外。在我看来学术文章是不分体制内外、项目内外、“量化”内外、公开和非公开的。 第三,全部网络学术的论著。这是健全我国学术资料的一个重要方面,目前在这方面有大量工作要做,第一步是将全部网络论著进行资料收录、整理编辑分类和索引,在这个基础上逐步界定其含量。以科学网上发表的非转载个人撰写的博文为例 , 几乎没有做什么资料整理和索引工作 , 如果各个主要门户网站和学术性网站做了这些基础工作 , 那么整合全国的就相对容易而且意义重大,既便于检索,也减少低水平重复 , 更易于发现抄袭之作。 第四,港、台、澳的全部中文纸质和网络媒体论著资料。 第五,海外华人和外籍人士用中文发表或网络发布的论著。 上述资料健全的基础在个人和各个学术研究单位及网络媒体。建议全国建立一个我国当代学人学术资料档案网站 , 滚动定期发布最新索引,这个索引可以按学术分类、单位分类、个人分类、著译著分类、纸质文章资料分类、网络媒体文章资料分类编排,健全了这项资料工作将造福于学术界。这项工作需要从自己做起、从单位做起、从现在开始 ! 逐步完善!
个人分类: 学术问题评论(07-11)|2875 次阅读|2 个评论
文人相轻?-饶李争议的建议再思考
热度 1 whoiswho 2013-2-21 09:54
前面光看热闹和学习的,看冷静了就掺和了下,发了一篇博文“学术争论转化成学术贡献-饶李学术讨论的建议”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9766-662999.html,这两天读了闵应骅老师的“三氧化二砷治疗白血病成果归属的争论该划句号了(130221)”博文突然感觉我的建议听稚嫩的。 难道是我们的传统?小时候就学习我国合成胰岛素的科学故事,可是后来知道争议很大,又听说因为是“集体贡献”,所以未能授予国际的奖项,再有挖掘出青蒿素,好像也争议不断,现在又谈三氧化二砷,居然知道了还有打官司事宜,看来早就有争议了,只是没通过现在这样的学术争论来进行,进入法律程序了。 即使授予诺贝尔奖的,还是在国外授予的杨振宁和李政道先生,也闹翻了,而他们二人本身贡献挺大,现在一把年纪也都在为国家出工出力,可怎么就不能一小抿恩仇呢?所以突然感觉上次建议写篇综述和好,并一起宣传我们国家的成果是幼稚的,即使写估计也是各说各话。 所以就深入思考,这一切的文化根源是什么呢?难道是柏杨先生说的“丑陋的中国人?”外国其实也有很多的成果争议,一般没这么普遍和离谱,或许这是因为他们有良好的学术制度作为保障,另外突出个性,讲究所谓的权利,用我们的话说,他们比较“自私”,而我们从小被教育什么事情都是集体的功劳,从“总是有理的哲学”来讲有道理的,比如你发现了一种新材料,肯定有原材料准备,制备,表征等等步骤,再见上各级带头人和主管领导,这样参与每个环节的都有贡献的,如果不能挑出关键的“节点”,这个人物是找不出来的, 按照我们的习惯只能是集体贡献了。改善的机制 可能还得从学术生态的建设逐渐进行,如同污染环境三五,治理三五十年也不一定行。让我们逐渐做学术生态中的小树,慢慢长大就好了。 突然感悟,有时候感觉来外挺笨的,一板一眼的,很多可以省略的步骤也要坚持,看来按照程序做事还是很有必要的。 希望这稚嫩的建议有朝一日能起作用。
个人分类: 评论感想|3149 次阅读|4 个评论
学术争论转化成学术贡献-饶李学术讨论的建议
热度 1 whoiswho 2013-2-19 00:49
经过文献挖掘、机理和应用的阐述甚至对当事人及其同事的采访,关于张廷栋教授贡献评价的讨论热度降下来了,作为外行可以说专业的东西基本没看懂,倒是学习了大家们的严谨及钻研、论述能力等,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我们这种也只能从热闹中学习一些大家的思路。 经过文献、事实等论证,整个研究脉络基本清晰了,我这个外行的想法是既然中国有这么好的成果,为何不哪个大家出面把整个研究的来龙去脉,药品及机理等的研究做一个完整的review,发到Nature Science或者其他相关的科技期刊上呢?甚至一些不同的理解和争议也可以写入么,由于语言和年代等问题,本身我国的科技贡献得到世界的认可相对困难,通过这个事件由哪位大牛来向世界系统的宣传下这个成果,也接受国际同行的检验和认可。 外行不懂,也没想掺和,看大家冷静了,提这个建议,望考虑! 对人类认识世界的科学事业做出贡献重要,也重视对我国已有的重大贡献,尤其被忽略的挖掘和宣传。 不过有个问题,这个争论和挖掘除了最初的饶李教授,其他很多人也做了很多工作,如果写可以协作,合作署名?岂不也能化解争论中的一些误解和消除看问题角度不同引起的争论?古代的英雄们讲究不打不相识,各位争论大家也可以合作起来,宣传这一重要成果!
个人分类: 科研笔记|3929 次阅读|2 个评论
给科学网领导和编辑的建议
热度 6 jiangjiping 2013-2-17 07:10
给科学网领导和编辑的建议 蒋继平 2013 年 2 月 16 日 作为科学网的一位会员, 我真心希望科学网能够办得越来越好, 能够起到更大的影响力。 我也一直为达到这个目标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尽到一个会员的责任。 鉴于这样的理念, 在这新春节日之后, 我向科学网领导和编辑们提一些个人建议。 当然, 科学网办得很有特色, 也有很多优点, 这些我就不多说了。 我在前不久发现科学网有一个地方的做法很不好。 这个地方就是给会员们的自动回复通知。 这个回复通知的内容很不好, 对广大博主是一个麻烦和打击。 具体地来说, 这个自动回复是在科学网进行系统维修或者系统调正时期给会员的通知。 可是, 这个自动回复的内容却跟这个维修和调正没有任何关系。 这个自动回复说会员用错了帐号和密码, 而不说由于系统在进行维修和更新导致暂时的功能不正常。 在这样的回复下, 会员不断地重新输入正确的帐号和密码, 但是, 得到的仍然是同样的回复。 这使得会员非常不解,为什么明明是正确的帐号和密码, 科学网却说是错误的?在我看来, 这样的回复既不科学, 也不符合实际, 而且容易造成对会员的伤害,浪费会员的时间,影响会员的情绪。 因而, 在我看来, 这种做法是不负责任的行为,应当得到纠正。 另外, 希望科学网的编辑能够对所有的博主和博文进行公平的推荐和精选。 这种公平应该根据博文的社会价值而不是对博主的个人成见。 我不知道科学网的宗旨和性质是什么。因而, 我最近用自己的一些文章做一个比较试验, 看看科学网和其他网站对一些社会问题的立场和价值观。 下面是我同时发表在科学网和中国新闻网的 6 篇同样内容的博文。 一般我是先发表在科学网, 然后是中新网。 这些数据是博文的实际击点量(到发稿为此)。 表一。 博文击点量之比较。 博文内容 发表日期 科学网击点量 中新网击点量 战略展望 科技 01/28/2013 219 3227 我为春运困境支招 01/29/2013 514 4597 战略展望 教育 02/05/2013 144 4339 献给习总的一点个人见言 02/07/2013 238 6418 战略展望 医保 02/08/2013 142 4672 战略展望 文体 02/12/2013 132 3277 总计 1389 26580 比例 1 19 备注 博客板块 社区论坛 中新网属于政府官方网站。 它的一大特点是所有的博文都要经过严格的审查才能发表。 我的战略展望博文一共已经发表了 12 篇, 全部都被中新网审核通过。 大家一定可以从上面的表格中看到我的同样的博文在中新网的击点量大大地高于科学网。 我以上选出的六篇文章, 照理来说应该在科学网受到更大的关注。 这是因为这些话题与科学文化和医疗等有关, 而这些正是在科学领域工作的知识分子应该关心的话题。 可是, 令我感到非常不解的是, 事实却却相反, 科学网的击点量很低。 我分析了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 我发现中新网的编辑非常认同我的观点, 他们总是推荐我的博文, 把它们放在显著的位置。 这样的话, 就会有更多的人可以看到。 而科学网的编辑们却采取了想反的做法, 对我的所有这些博文采用冷处理, 尽管有一定的推荐人也是如此(我希望不是因为系统的自动回复对我造成的伤害, 我在电邮中发脾气骂了科学网后,编辑们给我“穿小鞋”造成的这种局面)。 大家也一定注意到, 我的这些博文都是对国家建设提的一些中肯的建议, 是为国家建设献计献策的举动。 在科学网编辑的眼里不是那么回事? 备注: 借此博文, 再次谢谢光明网和沈阳编辑将我的这些博文登载发表在光明网上。
个人分类: 观点交流|2799 次阅读|15 个评论
要让不同的声音成为常态
热度 4 ailincnj 2013-2-14 16:02
  最近,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共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中南海邀请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新老领导人和无党派人士代表欢庆新春的茶话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对中国共产党而言,要容得下尖锐批评,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对党外人士而言,要敢于讲真话,敢于讲逆耳之言,真实反映群众心声,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希望同志们积极谏诤言、作批评,帮助我们查找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帮助我们克服工作中的不足。中共各级党委要主动接受、真心欢迎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监督,切实改进工作作风,不断提高工作水平。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要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政府、监督政府。   总体来说,现在的中共领导人还是想接受不同意,听到不同声音的。本人作为一名老民盟盟员,谈谈个人感想和体会。    一、没有不同声音是一种不正常现象。 人大会、政协会和由中共主持召开的各种座谈会,如果没有不同声音绝对是一种非正常状况,近几年政治有所开明,在每年两会还有点不同声音,但到了具体基层单位就不一样了。领导永远都是伟光正,开会吹捧起来让你肉麻,与民主党派的征求意见会变成通报会,而座谈会变成效忠表态会,空话、假话、套话一大堆的务虚会。本人认为:如果表决100%地通过,那一定是有问题的;如果开会听不到不同声音那一定是领导比较专制或独裁。    二、怎样才能听到不同声音。 自从反右打断了知识分子的脊梁骨,文革让知识精英患上了失语症,所以中国社会进入了一个病态时期。现在更多地是听到那些御用文人成为政治需要的吹鼓手,所以民众强烈不满,将专家、教授称之为“砖家、叫兽”。因此,怎样才能听到不同的声音是一种政治智慧。 关键要从法律制度上予以保证 ,使提意见者没有后顾之忧,不担心会遭到打击报复,更重要的是要有一种民主的氛围,领导是愿意倾听不同意见的,对敢于提出诚恳的不同意见,且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和效果,要充分肯定和尊重。就是提得不对也应该事后沟通,不象某些领导在会上就气急败坏地反驳。曾经有段时间(1986-1989)还是不错的,民主党派提出的意见,件件有回复,那些进行了改进,那些暂时不能改进或者是改进不了,必须进行说明。   自从政协主席李瑞环提出“帮忙不添乱”后,大家都知道尽量不去添乱了,从而听不到铮言。所以现在有些领导常自以为是,容不得不同意见,认为异议是丢面子的,就不知道“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愚者百虑必有一得”,甚至打压言论。就河南省政协常委赵克罗因反对平坟而被拿下,起了个不好的示范效应,可见当今说个真话有多难。再如本校教代会开会第一次将收集的意见和谐了(不公开),这是好象有点倒退,本来听听教职工的呼声,让大家知道那方面呼吁比较强烈,促进和改进学校工作,是件有意义的事,也许是因为面子而为之,这样做反而会适得其反。   要想听到不同声音,就要广开言路,放开新闻自由,网络从不删贴子做起。把权力关进笼子,不因长官意志做决定,不因领导的好恶论是非。真正象毛泽东所说的那样(他没有那样做)“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如果我们有缺点就不怕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    三、怎样发出不同声音。 经过多年的参政议政的经历,捂出了一些道道。首先,批评要是善意的。批评不是搞对抗,不是靠态度激烈、嗓门粗,要抓住一些热点、要害的问题,特别是具有面上的战略意义的问题,最好是中共想解决又要借助民主党派来推动的问题。有的人怕意见得不到重视,用一种情绪化的“放炮”式来提出批评,往往是达不到效果的,因为态度就让人反感,你的意见是很难被人授受的。因此,批评应该是有理有据的,在批评之后应有改进的建议和措施。其次,应变批评为建议,批评往往是在事后,建议多数是在事前。有些领导要推行某项计划或政令常常事先不愿征询意见,把方案定好了再拿出来走过场,当然会引来批评,最后可能走过场的程序都不要了。记得南京城西干道的立交桥拆毁改遂道规划,我们民盟还想提点建议,还没来得及就已开工实施了,仅是为美观,多少个亿被浪费了。此外,过于敏感的问题不能碰。如公安、司法,还有政治体制、国家管理等等,这些都是敏感性问题,搞不好会有麻烦的,所以只有等到温总说的条件创造好了再说。   十年前我们期待胡温新政,十年过去了,好象没有实现李瑞环讲的中国民主要“迈小步,迈稳步,不停步”。今天我们再次期待习李新政,来点实实在在的,进行政体改革,让不同的声音成为常态。而不是将这辆老式车换个司机,不进行大修,仅涂层油漆,只允许挂一个档,带领我们奔向幸福的远方……。                                    2013.2.14于石头城
1734 次阅读|4 个评论
[转载]对畜牧业存在深层问题及对策的思考
热度 1 zhang8999 2013-1-15 21:52
本文是当时应《中国动物保健杂志》主编彭电子女士约稿而完成,彭主编给予很多修改和建议。最近因速成鸡问题揭示我国快大型肉鸡饲养中存在的弊端,而实际上我国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存在的问题更多。本人撰写这篇文章只是从我个人的角度看畜牧业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一管之见。 生产力的增强放大器:专业科学普及 ——对畜牧业存在深层问题及对策的思考 导读:进入 21 世纪后,现代技术大量、普遍地应用在畜牧业的各个领城中,科研成果如雨后春笋取得了一系到骄人的业绩。然而,要将这些成果尽快转化为有效的生产力,却离不开专业科学普及工作的再“消化、提纯、传递”。众所周知,畜牧业发展实际是由生命科学技术发展支撑的,生命科学体系领域很广,有动物学、植物学、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生物信息学、神经生物学、发育生物学、生理学、免疫学、遗传学、生态学、水生与海洋生物学等;并采用了众多现代新技术手段,如,分子生物学技术、转基因技术等等。 专家指出 ,以生物制品领域为例,随着 生物技术的发展,不断涌现新生代产品,如基因工程重组疫苗、重组活载体疫苗、基因缺失苗、亚单位疫苗等。而且每种疫病的疫苗种类繁多,如新城疫有 I 系、 Ⅱ 系、 Ⅲ 系和 Ⅳ 系,传染性支气管炎疫苗有 H120 、 H52 等,如何使这些新生事物的概念内涵让使用者明白,不至于使用时不知所措。因此,科普推广不仅是行动,必须有通俗易懂的科普教材,能把这些难记,但必须将应用的知识简化成普通养殖者能阅读明白的科普著作。世界著名的天体物理学家霍金撰写的《时间简史》曾风靡全球,能把天体物理的知识写的让大众都明白,为何我国兽医界不能有一部适合我国养殖者的科普著作?而现实是,我国畜牧业的从业者甚至是管理层、决策者在接受新知识、技术系统运用更新方面,能跟上产业研发脚步的却极少。这就势必会严重制约了我国科技生产力的及时高效释放,制约畜牧业大产业向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安全、高效、优质,可持续性发展跨越。当务之急,要落实党中央十七大提出的科学发展观,若没有现代科学普及工作的及时、系统的跟进和传播模式的变革,并在制度、机制上激活各领域科学工作者做科学工作的积极性,从而争分夺秒用各种有效形式投身了科普工作之中,以达到加速、准确地将科技能量转化 “核聚变”释放的效能。各级政府及专业主管职能部门、科学界、企业管理层都应该清醒认识到,当今的科学普及工作对于现代畜牧业“又好又快”发展的积极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她是我国畜牧业摆脱疫病“围追堵截”,扭转一切逆境走向“和谐”坦途,而迫切需要“添加”的科学“强壮剂”。 近 30 年来我国畜牧业在强大的科技研发力和转化实用技术的支撑下,发展速度令世界瞩目,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肉、蛋生产国 , 禽肉、猪肉和鸡蛋产量均居世界第一。其中科学技术的贡献率在 40 ﹪以上。特别是进入 21 世纪后,现代技术大量、普遍地应用在畜牧业的各个领城中,科研成果如雨后春笋取得了一系到骄人的业债。然而,要将这些成果尽快转化为有效的生产力,却离不开专业科学普及工作的再“消化、提纯、传递”。众所周知,畜牧业发展实际是由生命科学技术发展支撑的,生命科学体系领域很广,有动物学、植物学、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生物信息学、神经生物学、发育生物学、生理学、免疫学、遗传学、生态学、水生与海洋生物学等;并采用了众多现代新技术手段,如,分子生物学技术、转基因技术等等。更何况我国的国情是,全行业产值的 60 ~ 70 %是由农村分散养殖所创造,尤其是全国养猪总量的 80 %以上是由农村分散养殖所创造,甚至比例更高。因为公司加农户和一些养殖小区大多情况下是计算在集约化养殖业里面。其中从业者甚至是管理层、决策者在接受新知识、技术系统运用更新方面,能跟上产业研发脚步的却极少。这就势必会严重制约了我国科技生产力的及时高效释放,制约畜牧业大产业向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安全、高效、优质,可持续性发展跨越。当务之急,要落实党中央十七大提出的科学发展观,若没有现代科学普及工作的及时、系统的跟进和传播模式的变革,并在制度、机制上激活各领域科学工作者做科学工作的积极性,从而争分夺秒用各种有效形式投身了科普工作之中,以达到加速、准确地将科技能量转化释放“核聚变”的效能。否则,不仅是会造成大量已研发的技术产品难于转化为生产力,更可怕的是会因生产者不会科学使用或把握的不准确而导致使技术产品其向负面效应方向加速发展,从而殃及畜牧大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甚至危及国家生态系统安全。各级政府及专业主管职能部门、科学界、企业管理层都应该清醒认识到,当今的科学普及工作对于现代畜牧业“又好又快”发展的积极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她是我国畜牧业摆脱疫病“围追堵截”,扭转一切逆境走向“和谐”坦途,而迫切需要“添加”的科学“强壮剂”。 1. 当前我国养殖业存在问题 1.2 动物疫病和畜产品质 我国养殖业疫病防不胜防,畜禽死亡率居高不下。 目前,猪、牛、羊、禽的死亡率分别达 8 %、 1 %、 4 %、 18 %,每年因发病死亡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 200 ~ 250 亿元,约相当于畜牧业总产值的 2.5 %~ 3.1 %,农民人均损失 25 ~ 35 元。因发病造成的动物生产性能下降、畜产品品质下降、饲料消耗增加、人工浪费、防治费用增加、环境损害及相关产业的经济损失就更加巨大, 其间接经济损失据推算高达 800 亿元~ 1000 亿元 , 每年为防治畜禽疫病所需经费高达 100 亿元。 不仅是疫病方面的影响,我国畜禽品种和畜产品品质也存在较大问题,据 FAO 统计资料, 2002 年我国牛胴体重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 2 / 3 ,发达国家的 53 %;每头产奶母牛的年产奶量只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 94 %,发达国家的 45 %;猪肉、羊肉、禽肉、禽蛋的单产水平也大体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而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仍有相当大的差距。发达国家商品猪的出栏率已经达到 160 %以上,肥育猪体重达 90-110 千克的饲养天数缩短到 150 ~ 165 天,饲料报酬 3.0:1 以下, 胴体瘦肉率 60 %以上,每头母猪年提供商品猪 20 头以上;我国猪出栏率比世界发达国家低近 50 个百分点。 因疫病和畜产品品质造成我国畜产品价格远低于国际市场平均价格,如我国的猪肉价格低于国际市场 40 %、牛肉低 50 % 、羊肉低 80 % 、禽肉低 30 % 、禽蛋低 30 % 。 即使有价格优势,但由于长期以来畜禽疫病和产品质量的影响,造成很多国家怀疑我国畜类和禽类产品卫生状况,从而设置贸易壁垒。如欧盟至今仍未解除对我国主要动物源性食品及禽类产品的进口禁令,甚至,海湾国家进口量也大为降低。从而造成近年来我国畜产品出口步履维艰,屡屡受阻,肉类出口仅占国内肉类总产量的 1.3 %,占世界肉类出口总量的 3.6 %,严重阻碍我国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1.2 生态问题 “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在党的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新的奋斗目标,对我国畜牧业及时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新思路和新方向。 我国畜牧业发展中长期以来忽视了环境友好型产业的建设,畜产环境存在着亟待解决许多问题。 国家环保总局 2000 年对全国 23 个规模化畜禽养殖较集中的省、市进行调查显示, 80 %的规模化养殖场建在人口密集区域; 90 %的畜禽养殖场未通过环境影响评估; 80 %左右的规模化畜禽场缺乏必要的污染治理投资,直接对公共卫生和环境造成巨大的危害。 2000 年仅 COD (化学需氧量)一项据专家推算就达 7118 万吨,已远远超过工业和生活污水污染物的 COD 之和,环境压力已经成为制约畜牧业持续发展的瓶颈。据估算,一个万头猪场每年要排放 3 万吨粪尿,其中粪 1.26 万吨,尿 1.74 万吨,全年将向猪场周围排放 107 吨氮(相当于 375 吨尿素)和 31 吨磷(相当于 375 吨过磷酸钙),按最高水平施肥量计算,至少需要 1300 公顷~ 4000 公顷农田。如此大量的粪尿排放量单纯依靠土壤等自然生态消化是不可能的。中国畜禽粪便的总体土壤负荷警戒值已达 0.49( 以小于 0.4 为宜 ) ,动物养殖场排放物已成为环境的最大污染源。 2003 年全国畜禽粪便年产生量据估算超过 24 亿 吨 , 约为同期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量的 2.4 倍 , 其中约 70% 产自非集约化养殖 ; 集约化畜禽养殖场排放的粪尿污水化学需氧量 (COD) 平均超标 53 倍 , 悬浮物 (SS) 超标 14 倍 , 氨氮、总 磷 等指标超标 20 倍以上 。 畜禽粪便除带来严重的恶臭污染和对水体造成有机污染外 , 其中所含大量 氮和磷 是造成河湖、水库富营养化污染的主要元凶 , 所含有的病原微生物、寄生虫 ( 卵 ) 及孳生蚊蝇存在严重的环境卫生隐患 , 且因其处置不当已经对自然环境和居民健康带来巨大危害。但集约化畜禽养殖场污染问题目前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 污染物排放在相当程度上处于放任“ 流”状态。由于未经发酵处理的畜禽粪便含水量大且恶臭 , 处理、运输及施用既不方便也不安全卫生 , 加之种、养分离 , 畜禽粪便因此很难通过还田消纳。大量畜禽粪尿及冲洗混合污水直接排入自然环境 , 甚至经过渗透而污染地下水 , 畜禽粪尿因此由宝变害。 1.3 人兽共患病问题 病畜和畜禽场废弃物所携带的病原微生物也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畜禽场废弃物中可携带 100 余细菌、病毒,这些病原体可随灰尘进入空气,造成空气污染;养殖场所排放的污水平均含 33 万个大肠杆菌 /ml 和 66 万个肠球菌 /ml 等,污水流入溪河污染水体,目前水传人兽共患病病原已达 150 种以上,给公共卫生体系造成很大的威胁。 戊型肝炎病毒( HEV )可以感染人和其它动物,对人主要感染青状年,其症状、病变均比甲型肝炎严重。尤其孕妇一旦感染戊型肝炎病毒,其病死率可达 10 ~ 25 %。复旦大学姜庆五课题组发现在我国华东地区,有 9.6 %的猪群出现粪便排毒。从事接触生猪相关行业的职业人群、位于猪场下游的一般人群比位于猪场上游的一般人群分别高出 74 %和 29 %的戊肝感染风险。基因 IV 型戊型肝炎病毒可在人群和猪群中传播,由于猪群数量及其病毒数量更大,这种传播更可能是从猪到人,人群可因直接接触这些动物或其排泄物而感染。 四川资阳人感染猪链球菌病 100 例,死亡 20 例等流行病学特点表明:感染途径为直接接触病(死)猪等,发病呈高度散发,无人群和村庄聚集性,无续发病例,无人传人现象。 乙型脑炎病毒是一种急性传染性人兽共患病,是引起母猪繁殖障碍的重要病原体之一, 2003 年广东省部分地区出现较严重的人乙型脑炎疫情,发病 290 例,死亡 24 例。 2006 山西运城市发生蚊虫叮咬引发流行性乙型脑炎疫情导致 19 人死亡。 乙脑的隐性感染率很高,曾有调查报道,每有一个发病者,便会有 200 ~ 1000 个隐性感染者。发病的多为免疫力低下的儿童和幼龄动物。猪最易发病,是重要的扩增宿主。本病的发病率与种猪的来源,猪群更新情况,猪场规模大小等有一定的关系。 1999 年苏皖等地发生的大肠杆菌 O 157 :H 7 的大规模流行,造成急性肾衰患者 195 人,死亡 177 人,病死率达 90.8 %。国内福建省调查表明 O 157 :H 7 大肠杆菌主要宿主是猪,采集龙岩市 3 个规模化猪场,取 359 份猪肛拭子,分离到 14 株 O 157 血清型。 据我国 1985 、 1987 年两次奶牛结核病抽样调查结果,患病率分别 5.83% 和 5.43% 。 1990 年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结果表明,我国患牛型结核菌病的比例为每百例肺结核病人中有 6.4 个、福建省为 4.0 个。 陈焕春院士实验室检测包括 10 个省市上千猪场送检的 1 万多份血清和 500 多头患病猪只,弓形虫病达到 21.52 %( 424/1970 )。 在我国流行的动物源人兽共患病主要有禽流感、非典型性肺炎、狂犬病、结核病、日本乙型脑炎、戊型肝炎、猪链球菌病、猪弓形虫病、猪囊虫病、旋毛虫病、猪隐孢子虫病等。 2. 原因 2.1 养殖从业人员专业素养和专业知识、技术的缺乏 我国养殖业快速发展近 30 年,在量的增长方面 60 %~ 70 %是由农村分散养殖所创造,甚至在养猪业超过 80 %,如果考虑“公司+农户”模式中农村分散养殖的数量,则这个比重更大。我国农村从事养殖人员绝大多数文化平水不高,有些甚至是文盲或半文盲,阅读专业书籍很少,即使阅读也难以理解透彻。对饲养动物品种特点、饲料营养不甚了解,对动物疫病知识的了解往往停留在道听途说,有些甚至是以讹传讹。据统计调查资料我国 农村中 15 ~ 40 岁的青壮年文盲半文盲有 7200 万人,占 22.5% ;小学文化程度 2.07 亿人,占 45.4% ;初中 1.13 亿人,占 24.76% ;高中和中专 0.33 亿人,占 0.73% ;大专以上仅 36 万人,占 0.08% 。 诚然 ,在中国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中, 养殖业是处于家庭副业的地位。 然而,当今的 养殖从业者 、管理者甚至是政府及专业主管职能部门仍在 用传统农业的意识来对待现代集约化生产的养殖业 , 其实 不论从指导思想、生产模式和生产技术等各方面 都已 相距甚远 , 首先 是思想意识方面不能适应现代养殖业的需要,因为现代养殖技术是一种含有多学科先进科学成果组合而成的 , 技术含量很高的复杂而实用的综合技术 , 不是靠一招一式或一个措施就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 就可以成功致富的。但在 我国农村的养殖技术多来自模仿别人,跟着干,还有一些出于个人想象。据《农村养殖技术》调查,在农村治疗动物疫病依靠自己的占 84% 。防病措施靠疫苗预防的占 96% ,购买用品的依据:同行推荐占 39% ;根据广告占 50% ;自己想象占 11% 。由于对养殖业特点和对客观形势了解甚少,又缺乏最基本的养殖技术知识、 原理的掌握 ,所以在从事养殖业生产中具有很大的盲目性,往往搞养殖赔了钱还不知道赔钱的真正原因在哪里, 更有甚者是已踏入“沼泽”还不知危险和自救。 在近 30 年的养殖业发展中,我国养殖业从业人员基本上是在自学专业知识,没有哪个机构公益性地系统培训养殖人员的专业技术知识。他们所掌握的专业技术知识,主要来自口头转述、短期培训班、饲料厂、动物品种销售或兽药企业为推销产品,在基层所作之讲座和散发的资料、媒介传播的零散知识。有的养殖户养鸡近 10 年仍然不能清楚识别鸡的内脏器官,仍然不能区分细菌、霉形体和病毒,仍然不明白活毒疫苗和灭活疫苗的差别,甚至一位长期做药物销售并指导养鸡户用药的门市部经理,也分不清驱线虫药物和驱绦虫药物的使用范围。笔者在高校工作,在上世纪 90 年代中期参加培训班组织和讲课、受企业之邀到基层举办讲座以及有关机构组织的专家下基层活动和假期社会实践活动等。笔者认为上述活动对推动畜牧业发展,提高养殖者的积极性起了较大作用,但是从提高养殖者专业素质角度来说作用不是很显著。因为缺乏学习专业知识的系统性,而且这些活动大多带有一定的功利性目的,仅仅起到调动积极性的作用。使听讲人员似懂非懂,仍然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自主准确 解决问题。如果要解决我国畜牧业可持续性发展,必须遵循“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对从业者进行系统性的专业知识培养是根本问题,针对我国农村养殖人员的文化现状,委派实践经验丰富的科研技术人员编写培训教材,首先培养一批能在农村开展科普宣讲的教师,随后以乡镇为单位举办半年至一年的培训班,从基础知识开始系统地进行人员培训,效果考核可由第三方进行。围绕“提高-巩固-再提高”这样一种模式开展公益性职业教育,从而提升养殖者的科学素养。 授人以鱼 , 不如授人以渔 , 提高农村养殖者的素质和专业技能极为重要 。 2.2 不当养殖方式的炒作和推广 当前,在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畜牧业生产中人畜混居,畜禽散放散养、混放混养等落后的养殖方式还普遍存在,养殖环境差,畜禽发病率高,管理困难,制约着畜牧业持续、健康的发展。转变和完善养殖方式是实现畜牧业持续性发展迫切需要的解决的问题,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强做大畜牧业的必然要求。因此,推进畜禽养殖方式科学、健康地转变,有利于控制动物疫病,完善公共卫生防疫体系,确保人畜安全;有利于达到严格的畜禽养殖、卫生防疫和环境控制标准,促进畜产品质量的提高,提高市场竞争能力;有利于先进科学技术推广应用,从而提高畜禽养殖的生产水平和生产效率,增加农民收入;有利于促进养殖、加工、经营、销售各环节联接和一体化,从而进一步缓解小生产和大市场之间的矛盾,提高畜牧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推进畜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有利于改善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环境,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 但是,养殖方式的转变不能作为一种运动,也不能作为一项政绩来做,要有一定的前提条件,如人员培训和技术培训。比如,作为重点推广的科技入户工程-畜禽养殖小区建设以及循环养殖模式、生态养殖模式、立体循环养殖模式等,不同养殖和管理水平、不同来源的动物和不同种类的动物集中在各家各户有限的庭园空间内 , 生产环境不能封闭隔离 ; 很多养殖户饲养密度过高 , 又缺乏消毒清洁 , 预防措施不力 , 增加动物疫病的快速、大面积传播的机会 ; 在执行生态养殖的过程中 , 为了最大限度提高猪对鸡粪的利用率 , 一些养殖场鸡舍就设在猪圈之上 , 鸡鸭排泄物直接落入猪的食槽中 。 拥挤的饲养条件 , 粪便循环饲喂,很容易造成某些病原的跨种传播,同时也 增加了不同种属病毒的混合变异和传播机会。禽粪便不经处理直接饲喂家畜,畜禽粪便喂鱼等,人为地构成一些病原的传播环,如一些寄生虫其虫卵进入水中,虫卵孵化出幼虫很容易在水里找到中间宿主;一些病毒病可以畜禽之间传播、重组,如流感病毒。再者,目前畜禽养殖用药量较大,一些药物或代谢产物随粪便排出,很容易进入下一轮循环动物体内,造成富积或动物不断接触少量药物容易诱导抗药性;第三,粪便中积存较多代谢废物,如臭味物质、氮和磷,容易在下一轮饲喂动物中富积。 不当的养殖方式,虽有一时之风光,这种风光也仅仅是对于组织者,带来的是养殖户的损失和长久的痛。传染性疾病控制困难,公共卫生安全难以保障,存在着 极 大的食品安全风险。 因此,养殖小区建设不能一阵风,养殖小区的管理也非常重要,养殖小区要有一定的准入制度,进驻的养殖户要经过适当的培训,养殖小区要有专门技术服务机构。当前很多地方行政机构公务员为彰显政绩,不论可行与否都征地建小区,先把动物集中在一起,检疫和隔离均不严格,养殖小区往往成为“发病小区”。 循环养殖模式、生态养殖模式、立体循环养殖模式等在养殖业发展早期 (如, 20 世纪 70 年代之前) 可以推广,因为过去 全国养殖密度不大,环境中少有耐药菌,病毒、细菌量也少更少变异,动物群普遍是健康群,而且 在饲喂动物饲料配方中各种成份很少有替代品,很少有饲料添加剂, 而现在的各种情况却已发生了很大变化,如养殖密度大、环境中耐药菌无处不在,病毒、细菌量大且变异加快,动物群普遍是亚健康群, 甚至是隐性带毒、排毒。而且 饲料中有各种饲料添加剂,多种矿物质,饲料生产厂家为降低成本不断寻找蛋白替代品,如羽毛粉,甚至皮革下脚料都经过分解加工添加到饲料中;动物疫病不断,各种药物长期添加。在这种饲养状况下,各种新的饲养模式推广一定要慎之要慎,这些新的饲养模式往往是在农村推广,我国农村养殖业又是我国畜牧业的主体。在这种状况下,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如何保证?食品安全如何保障?而且很可能造成环境的逐级污染,也很可能催生出超级细菌。即使我们现在能够给食品加产地标签,但是出现问题受损最大的仍然是养殖从业者,或许他们根本就是无意识地造成这种后果,因为 缺乏对科学技术原理系统的掌握,使其无法辨别和评估及规避其中隐藏的巨大安全风险,再加上 缺乏成本或成本不足进行养殖, 最终使他们收获的不是盈利而是灾害和巨大的损失。 因此,如果要推广一种模式, 当地政府专业主管部门首先要组织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认真细致的 体系性 安全评估,并 对养殖从业者进行业务培训,提高对饲养模式的认识和注意事项;其次政府必须进行质量把关,提供给农民的各种原材料必须经过慎重筛选,必须实施准入制;第三如果产品质量出现问题,各级政府必须承担监督不力责任;第四各级地方政府必须为推广区域建立必须的配套服务机构,如技术服务,产品销售渠道等。 养殖和疫病专业知识的科普不仅是对养殖者,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对于 各级政府相关专业职能部门公务员和管理者, 不断进行一定程度的 更新 专业知识培训。国家领导人在近几年内已经进行 40 多次各种专业的报告,我们的省、市、县、乡领导人是否也应该不断进行专业知识培训?尤其是依据当地养殖发展特点,开展国内外行业发展趋势和市场行情方面的讲座,对于管理层面更好地服务当地群众应该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内容。 这对于提高管理层专业性科学决策和提高执政水平都大有益处。 2.3 养殖从业者专业知识缺乏,难以辨别兽药的良莠 我国兽药生产厂家在一段时间内曾经有很多家庭作坊式车间,甚至 2 间房就能生产出几十个品种。自施行 GMP 认证以来,这种现象大为改观,但是由于门槛较低, 在通过 GMP 认证企业中,生产粉散剂企业比例最大,其中不少是单纯生产粉散剂、预混剂的企业,粉散剂、预混剂一般仅使用于家禽及规模猪场。生产粉散剂型企业居多,意味着禽药竞争会更加惨烈。养猪业集约化规模猪场出现,粉散剂市场容量有所扩大,但总体仍供大于求。 禽药企业主要集中在山东、河北、河南、江苏、广东等省份,而这些省均是家禽养殖大省,有养殖基础,认证后 GMP 企业就相对集中。但由于兽药产品的严重同质化,因此在有效含量、有效成份上做手脚,以降低成本,降低价格,以达到价格竞争获得优势的目的。从而还衍生出一系列的“怪胎”:一品多名与文号多用, 一个批准文号多用与一品多名是孪生兄弟,凡是一品多名必然存在一个批准文号的问题。许多无兽药生产许可证、无批准文件(文号)的企业或经销商通过签定所谓的联营或委托加工合同,订做产品合同,交给有兽药生产许可证、有兽药批准文号的企业加工,逃避国家兽药监管。 目前兽药中违反规定最普遍的一项就是随意更改产品说明书。据资料分析,现在 80 %的厂家, 90 %的产品都不同程度存在着不按已获批准的说明书印制,而是纯粹从“市场”角度扩展或篡改。国内一些小的兽药生产企业把随意编写说明书,作为自己增强自身竞争力和战胜对手最常用的手段,均想把自己产品变成“万能药”或“专用药”,以此来说明自己的产品科技含量高。在这方面最为严重的是抗感染药物、解热药物、消毒药物和中草药类产品,驱虫药相对轻一些。 兽药经销商看中的往往是价格,有利可图,同类产品只要价格低。生产厂家大多是初始做守法公民,市场打开后因利益驱动,往往开始做手脚,以次充好,更换原料药物,或者降低有效成分含量。而最终直接的受害者是动物的安全和健康,受损失的是养殖户;间接受害者是区域乃至国家的生态系统和公共卫生安全,受损失的是地方畜牧经济和国家产业经济发展。因为动物的生命是靠实实在在的营养来维持的,动物的疫病是靠真正有效的药物来控制的,劣质兽药无异于谋财害命,给养殖业“雪上加霜”。 养殖者是兽药产品的终端用户,兽药市场的混乱受损失的是养殖者,受害的是整个畜牧业市场。试想,药物无效或效果不理想,必然使养殖户频繁更换药物或加大药物用量,其带来的最终结果是药物残留超标,如果有非法添加药物则使食品成为毒品,过去几年瘦肉精中毒曾多次发生就是显著事例;药物用量不足或用量过大很容易诱导细菌耐药性,如果是人兽共患病原则会带来人发病时无药可治的局面,畜产品药物残留超标使食用者不断接触低剂量药物也很容易诱导人体细菌的耐药性。 最近媒体报道一种名为耐甲氧苄青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超级细菌在英国每年夺走大约 5000 名住院者的生命。《美国医学协会杂志》报道耐甲氧苄青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 MRSA )的超级细菌在 2005 年大约导致 19,000 美国人死亡, 94,000 人出现严重疾病。金黄色葡萄球菌是非常常见的病菌,据调查,大约 25% ~ 30% 的人的鼻腔中都生长着这种病菌,在健康人的皮肤上也经常发现,有时候它会进入人体内而引起感染。既然欧美发达国家会出现超级细菌,那么,我国兽药市场的混乱和养殖者专业知识的缺乏或许会很快催生一批超级细菌。我国养殖业曾经催生出超强度马立克病毒、超强毒蓝耳病病毒和超强毒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因此,必须加强戒备,延缓超级细菌的出现。第一要务是规范兽药市场,加大监管力度;第二要务是对养殖从业者兽药基本知识和兽药使用规范的普及,提高他们对伪劣兽药的鉴别能力以及兽药使用不规范带来的严重后果;第三要务是畜产品质量在法律层面上予以规范和加强。 2.4 商家的重利和管理及监察的失衡 在我国养殖业的不断波动中一些商家的炒做给养殖市场带来很大的危害,尤其在动物品种炒做方面,因为养殖户科学素质较低,信息来源渠道很少,导致辨别能力弱,很容易轻信一些不法商人天花乱坠的炒做。从獭兔、海狸鼠、小尾寒羊、波尔山羊、山鸡等等一系列的炒“动物品种”(中草药品种和药物动物品种也均有此类炒做),把价格抬高到不可思议的高度,有些打着回收的招牌,实际上把钱骗到手后,一走了之,或一倒了之,最后吃亏的是养殖户,影响的是对养殖业的信心和持续发展。 不仅仅是上述经济动物品种的炒做,鸡、猪品种炒做无非更为高明,有专家称“我国引进了世界上最广泛的商业品种,堪称世界猪鸡品种集中地”,品种的引进不单浪费国家许多外汇,而且引进了许多“洋病”。如,上世纪 90 年代才为人所知,引起专家重视而展开研究的蓝耳病,当今已成为引起国家最高决策机构重视的一个具有重大经济意义和社会意义的疫病。 究其原因是养殖从业者只能从商家得到动物品种的各种知识,商家往往隐匿不利于他们销售的信息,而仅提炼出对他们有利的资料,加大宣传力度,鼓动养殖者购买。比如,曾从以色列引进一种蛋鸡品种,在宣传时高调宣传其抗热性能,强调其在炎热夏季的优越性,但根本不提其抗寒冷能力。该品种在河南曾经占有较大市场,但很快即销声匿迹。但养殖者的效益肯定受到影响。波尔山羊的炒做给人一种像炒股票的感觉,甚至一些基层政府机构也加入炒做行列,当然这是由于某些管理者对专业知识不了解,急欲帮百姓致富,从而彰显自己的政绩。因此,在一些地区推广新的动物品种过程中必须让养殖者了解其性能。在科普推广活动中与当地畜牧业相关的动物品种知识一定作为主要推广内容之一。在管理层面上,加大监管力度,引进推广新的动物品种,其宣传材料必须经过管理部门严格审核。建议动物品种保护、引进和推广从法律角度进行控制,从而保护养殖者的经济利益,同时也保护我国动物遗传资源的保存、开发和利用。 一些动物疫病传入我国后,总能发生意想不到的变异,如马立克氏病毒超强毒变异株、传染性法氏囊病毒超强毒变异株、新城疫基因型 Ⅷ 和当前众人所熟知的超强毒蓝耳病病毒。在国际上效果非常好的抗球虫药物-地克珠利( Dicalzural ),仿制成功后不到 3 年,球虫产生的抗药性已使抗球虫指数降低到无效的水平。究其原因:其一是曾经一段时间内,生物制品研发、销售混乱,家庭式作坊就在生产疫苗,仅仅有超净工作台就分离禽流感。作坊式生产疫苗后的废弃物随意放置,或随意处理,如抽过尿囊液的鸡胚卖给养猪的作饲料,使之长距离运输,或有的疫苗生产者前边看病,后边制作疫苗,从而通过看病的养殖户把病毒带回场内,老病刚除,新病又发。疫苗免疫随意加大剂量,新城疫疫苗加大到 10 倍量,这其中有疫苗质量原因,也有使用者不懂科学的原因。某些兽医工作者违背职业道德推波助澜的作用也不容忽视。其二是对病死动物处理始终难以监管。许多养殖业将病死动物低价卖给加工者,而这些加工者往往是作坊式熟食生产企业,在私宰过程中扩大了疫病传播范围。 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关键是环保,建议国家 与地方联合 出资在 各养殖大省、大区域分别 建立现代化的废弃物处理厂,各养殖单位必须配备病死畜禽专用运输车辆,将病死畜禽集中焚烧,随意处理病死畜禽者加大处罚力度和设立 举报热线电话、举报者重奖等制度 。一段时间以来我们不断制定法规条例,但对于这些法规条例执行则缺乏相应的配套条件、 制度 和措施,往往使条例执行成为空谈, 从而使病原微生物到处泛滥,使我国畜牧业蒙受惨重损失。 兽药抗药性产生如此之快的原因很多,生产厂家有不可忽视的责任。含量是否达标?不科学的复配制剂、使用混乱,都是促使抗药性很快产生,大大降低使用周期的成因。 生物制品生产的混乱目前基本得到控制,但伴随生物技术的发展,不断涌现新生代产品,如基因工程重组疫苗、重组活载体疫苗、基因缺失苗、亚单位疫苗等。而且每种疫病的疫苗种类繁多,如新城疫有 I 系、 Ⅱ 系、 Ⅲ 系和 Ⅳ 系,传染性支气管炎疫苗有 H120 、 H52 等,如何使这些新生事物的概念内涵让使用者明白,不至于使用时不知所措。因此,科普推广不仅是行动,必须有通俗易懂的科普教材,能把这些难记,但必须将应用的知识简化成普通养殖者能阅读明白的科普著作。世界著名的天体物理学家霍金撰写的《时间简史》曾风靡全球,能把天体物理的知识写的让大众都明白,为何我国兽医界不能有一部适合我国养殖者的科普著作? 3. 对策探讨 1 建立科普学学科和科普传播体系的建议 国家统计局根据 2005 年全国 1% 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推算, 2006 年底中国大陆城镇人口为 5.77 亿,农村人口为 7.37 亿。中国仍然是农村人口占 56% 的农业大国。中国的国情决定了科普在我国的重要地位,也决定了我国科普工作不能照抄和模仿西方发达国家的科普体系。提高我国国民的整体科学素质,农村科普工作应该而且必须是一个国家 公益性公共财政 重点倾斜区域。 因为她关乎着我国现代农业及现代畜牧业发展的品质、效益、成本,以及从业者、管理者、决策层的整体科学素养的加速提升,从而实现畜牧业资源优化节约、环境友好、生产高效优质,“又好又快”发展的目标。 目前我国科普工作组织机构的设置和工作模式, 难以适应现代农业生产大军从事现代生产对日新月异知识和技术要求的迫切需要,更难以跟上现代畜牧业发展应用先进技术的需要。 在我国 蕴藏科普推广巨大潜力和能量的应属 高校和科研院所,科协 主管机构应该创新机制和政策启动这支科普工作的生力军, 营造出做科普工作光荣的社会氛围,并给予做科普工作等同于做研究工作的待遇, 使其释放传播科学的能量,从而引发现代农业及现代畜牧业生产的“核聚变”,成为我国加速现代高新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助推器”。 ㈠建议政府责成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专门的科普传播机构,高校和科研院所应该把科普作为一个学科进行建设,专门从理论方面研究科普人才培养、科普传播理论和科普传播体系,从学术领域确立我国科普工作的重要地位。 各单位的科普专门机构具体负责科普课程、科普课题和人才体系建立和实施,科协负责检查和督促科普项目的完成质量和实施进度,把科普工作绩效作为评估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指标之一,也作为高校和科研院所各学科考核和申报各类各级部门和实验室的重要指标之一,从而提高科协的权威性,提高其职能地位。国家重大基础项目和重大科技支撑项目以及 863 等在完成项目过程中必须提供研究项目的科普内容,或电影,或书籍或短剧目,把这些作为项目完成的重要指标。花纳税人的钱,为什么纳税人不能了解呢?纳税人需要知道这些项目是做什么内容,到底做了那些内容,数目庞大的经费到底做出什么东西,有什么意义和价值。除非涉及到国家机密不能公开。申报省级和国家级科技成果,科普推广内容应作为重要组成部分。 ㈡转化成果 本身要包括 有科普推广和培训内容。 成果转化的 视角和重点是落在技术层面,而科普推广的重点和视角是在受传者对知识理解上, 不应把两者混淆。我国目前成果多、转化少的原因之一,实际上就是在知识 传播 的衔接上 缺失了重要而关键的一环,即科普推广工作 。成果转让单位往往在技术上转让之后, 对应使用该项技术的人群却缺乏传播相应技术及知识的热情或被忽略,致使下个环节,即使用该项技术的人群无法正确掌握和驾驭,不能灵活运用,只能机械地按照说明使用。 如果 使用技术者 对相关知识不理解则很难灵活应用, 势必会 给产品工艺放大之后带来很多问题, 甚至是造成意料不到的,人为驱使下加大了其负面作用。 一位生物制品企业的总经理曾经和笔者说过这样的事情:买一项专利技术进行企业化生产,但是一段时间内总是不成功,培养细胞容易污染,细胞生长不好。所幸总经理名牌大学硕士毕业知道问题出在那里,到国内一些相关企业请技术人员进行示范操作,找到问题症结,很快正式开始生产。因此,转化成果 本身应该包括 有科普推广和培训内容。 ㈢科普著作的写作和出版应该作为出版社的一项职责和任务,国家对科普著作的出版应该给予一定的补贴,从而降低著作的价格,有利于在基层销售和推广。 我们曾经采取不少政策,如推广教授、科普著作申报国家级奖励、奖励科普推广人员和技术能手带头作用等。笔者认为这些措施系统性差,难以持续性开展。应该从学科建设、成立机构、人才培养,纳入各种考核机制等持久性进行我国的科普推广。 总之,我国科普推广重点在农村,提高农民的科学素质是我国各高校、各类科研院所的重要职责,否则无论如何之费力,科研成果和各种理论只会成为阳春白雪、只会从出版社到图书馆。 2. 农村兽医科技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 农村科技人才培养是一个老问题,长期以来为解决农村科技人才花费不少时间和经费。但培养的人才很少能留在农村,农村目前最缺乏的仍然是懂专业技术的人才,尤其是养殖方面和疫病防治方面的人才。 ㈠农村科技人才培养的政策倾斜 :对农村人才培养关键是青少年,一方面是家长对孩子上学有要求,想培养孩子成才,另一方面青少年可塑性强,接受能力强。但是目前各种非学历性质培训班,收费很高,基本超出普通农村家庭的支付能力。农村青壮年的培训应该是中短期的学习班,如养殖学习班。建议政府指定一些高校作为办学内容的一项主要任务为农村举办培训班,如师资培训本,养殖培训班,种植培训班,国家补贴一部分经费,学员自己出部分经费,学制可以 1 ~ 2 年。在 3 ~ 5 年内使每个村能达到 5 %左右的人经过专业培训。再者,在招生时某些专业,如畜牧兽医专业,针对农村考生施行倾斜,本来现阶段教育资源分配就不均衡,如果能对农村考生施行倾斜政策,指定降分录取,从而一定程度弥补教育资源分配不平衡。这些学生对农村很了解,即使他们毕业不回原籍,但其中大部分人毕业后从事的工作很容易使他们进入农村市场,为养殖者服务。各出版社及影视等传播煤介,应以农村青少年 ( 毕竟农村青少年占多数 ) 为对象,出版一些农村风味的科普读物和影视作品,向农村青少年宣传科学知识。 因此我们应转变观念,正确认识农村科普工作,把农村科普教育作为提高农民素质,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并将其列入目标管理系统和地方经济发展总体规划中,改善广大基层科技工作者的生活条件,使他们发挥在农村科普教育中主力军的作用。 ㈡科普材料的多元化 :国家在农业科普推广方面在政策、措施和资金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如 2007 年 “ 科普惠农兴村计划 ” 的奖金总额已达到 1 亿元。而且采取向西部倾斜,新增的资金全部用于奖补中部和西部的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和农村科普带头人。 有关部门也曾经组织出版一套《院士科普丛书》,但是中国科协 - 清华大学科技传播与普及研究中心某位教授在广州的科普论坛上曾经对媒体宣称 “ 虽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但《院士科普书系》基本上是一套失败的书! ” 。在目前状况下,如果说这套丛书失败,充分说明我们国家缺乏科普推广的专业人员,也缺乏科普作家,在我国也曾经出过几个著名的科普作家,如高士其、叶永烈以及现在的方舟子,但在经济大潮下似乎他们的风光远远比不上“ 80 后作家”,或许当前的价值取向真的出现问题了。建议国家出资组织行业专家结合真正能够了解农村的专业技术人员,编写出农民能够看得懂的科普著作。某些出版社在科普著作编写方面已经有很好的经验可以借鉴,如金盾出版社。但这些书如何能让农民买的起?如何能使这些书进入农村市场?笔者出身农村,在乡村很少看到像样的科普著作。所以,好的科普著作还必须有好的推广渠道。科普工作重要性应置于解决温饱之后的第一位。试想一个 13 亿人口大国,农业人口占 70 %之多,如果不把科普工作放在重要位置,整体科学素质如何提高?先进技术如何推广使用?养殖从业者如果仍然停留在盲目追风的现状,畜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就难以实现。笔者认为这应该引起决策部门的高度重视,我们不能仅仅把规划停留在数字阶段,应该重点考虑如何突破制约发展的主要瓶颈,而强化专业体系的科学普及工作则是为当今畜牧大产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科技能量释放的基础。 ㈢加强农村成人科普教育的投入力度 农村科普教育是一项社会性公益事业,在实际工作中,对科技和教育的投入,特别是对农村成人科普教育的投入仍是少之又少,使许多应该做的农村科普教育工作根本无法开展。各级政府应把 “ 科教兴国 ” 的战略落实到实处,增加对农村成人科普教育的经费投入。 这才叫“好钢用在刀刃上”,从而让农村科普教育工作发挥出“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使国家的各类“资源”得以在遵循科学规律的基础上良性循环,最终达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高效、高质,和谐、共赢的局面。 农村科普对象应有选择和侧重,并针对不同层次,选择最佳教育形式,授以不同的内容。对农村青少年要充分利用正规教育阵地 ( 主要指农村中小学 ) 向学生施以科学教育;对农村干部党员偏重于科学决策能力提高方面的科普教育;对农村一般成年农民侧重于依靠科技发家致富为主要内容的科普教育。终极目的是针对不同层次的农村公众的需求,迎合其口味,激发其科技意识,提高整个农村公众的科学素养。成年农民是农村建设的主力军,对农村的科普教育应有所侧重,农村经济相对落后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运用科学技术帮农民摆脱贫困应是农村科普教育的重要内容。 建议在高校专门成立科普教育学院,其职责应该是设计负责区域的科普推广课程体系、科普推广形式和组织科普推广活动。我国高校也有责任和义务作为科普教育的主力军。科普教育学院应该开设适合中国农村国情的教育课程。电大和远程教育目前不适合在农村推广,毕竟农民的工作性质和 8 小时制上班不一样。科普教育学院的任务针对乡村农民的受教育程度不同而开设不同的培训班,施行巡回式授课,有一定数量的专职教师任课。科普教育不能停留在形式上,不能停留在政策上,要采取具体的措施,要有一个有效的教育体系。 3. 养殖与疫病防治科普宣传体系 农村科普可采用“政府出资、院所承担、建设基地、长期开展”的科普管理和运行机制。在农村科普工作中 , 强化政府的组织协调职能 , 做好全局规划 , 适当放权 , 将一些工作下放给基层 , 调动科普基层单位的工作积极性 , 促进科研机构、企业、学校、科普部门的合作沟通 , 发挥科普品牌效益 , 做到有的放矢、目的明确。具体实施建议如下: ㈠ 高校成立科普教育学院(或科普传播学院),由该学院和学生组织结合建立各种科普协会,国家投入一定资金。利用寒暑假到乡村举办培训班,散发资料、放映科普电影、防疫示范和饲养示范。针对乡村养殖中出现的问题,开设培训班,时间以 20 ~ 30 天为宜,教师带队,学生必须参加,以社会实践学分计入成绩中。目前我国畜牧兽医专业在校大学生已近 15 万人,加上相关专业能达到近 100 万人。这是一支庞大的科普大军,我国科普工作应该以此为主要中心进行设计,大学生有知识、有热情、有时间、有组织。应该重新考虑我国科普推广的组织体系。 ㈡ 与农业科技相关的国家级、省级科研机构,如科研院所、重点实验室、科学技术中心和工程中心等要求必须在乡村建立基地,作为科研单位在农村的一种延伸机构,作为科普教育基地和成果转化的孵化期。这些单位有很大的知识辐射能力,养殖者也相信这些科研人员,设立基地很容易形成科技下乡,而且基地是沟通院、所和中心与农村彻底接轨的一个很好的桥梁。如中国农业大学的曲周基地基本辐射一个邯郸地区,而且其社会影响责更大。 ㈢农村职业中学和农业中专的科普教育 这两类学校一般都开设畜牧兽医专业,可以定向招收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农村青年。经过 3 年在校系统学习取得毕业证书,由地方安排就业或回乡、村自谋职业。与基础教育后期引入职业技术教育结合的科普教育采用 “3 + 1” 的形式,对受过初中教育不能升入上一级学校的毕业生,留校再学习 1 年畜牧兽医专业技术知识,取得相关证书,使这类学生走出校门后,可以在生产中应用所学的专业知识。 ㈣ 组织养殖领域相关企业,由企业出资设奖学金,成立“某企业班” 学习施行淘汰制,优秀者可以由企业接纳,在当地为企业做技术服务或产品销售。 ㈤ 纸质媒体和平面媒体的职责 媒体在科普宣传上有着重要的作用,国家应该规定媒体必须拿出版面和频道进行科普宣传,科普宣传应侧重农村。目前媒体注重的是知识分子群体,是白领阶层,媒体喜欢城市话题。媒体在科普宣传方面应该适当关注农村、关注农民,如果我国农民的科学素质提高了,那么整个群体的科学素质自然就提高了。国家也应对主动热心承担公益性科普宣传的媒体给予政策、税收扶持,以其示范,吸引让更多的媒体跟进。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对科学发展观全面而深刻的论述,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为我国科普工作指明了发展方向。首先科普要立足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民仍然是我国人口的主体,科普工作工作应该向农村倾斜,与农业科技有关的知识和技术是我国科普工作的重点,因此,与农口有关的高校和科研院所是我国科普工作的主力军,调动起这些单位对科普工作的重视及其积极性是我国科普工作成败的关键。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发展则需要科学技术做支撑,科学技术的发明创造需要科技精英,但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尤其需要掌握先进科学知识和科学技术的广大人群。因此,科普在国家发展中的作用致关重要,只有踏踏实实做好科普工作,提高全民,尤其是农民的科学素质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拥有了 全民科学素质的提高, 才 会形成良好的科学氛围和学习氛围, 从而 促进更多的科技精英出现,助推国家科技的加速发展。大力发展科普工作是以人为本的集中体现,科学、科技、科研以及成果必须与科普结合,才能 释放出其内含的“核聚变”能量和更强的服务国家经济建设的 生命力,才能更强劲地推动社会的发展。一段时间内,似乎科学研究知情权仅仅停留在参与人员的圈子里,上千万、上亿的科研项目做什么、由谁做,大众没有知情权,从根本上讲 这 是没有科普意识。建议 国家有关职能 部门对于耗费纳税人数目巨大经费的项目,应该象“探月工程”那样进行科普宣传,甚至更通俗地进行科普宣传,笔者认为这样才能造就出全民关心科学、全民向往科学的良好氛围。 综上所述,科学是双刃剑,核聚变可以民用,也可以造原子弹;药物能治病,但使用不当也能诱发细菌的耐药性,何况某些药物 本身就有 很强的副作用。化工厂可以生产实用的产品,也可以排泄严重污染环境的废物;养殖业能将粮食和草转化成肉、蛋和奶,但畜禽排泄废物已经成为我国环境的最大污染源。昆明的滇池,江南的太湖,因为污染而富营养化从而造成藻类的大量繁殖,不仅影响到其秀丽的山水风光,更大的影响是居民家里的水不能饮用了; 这两件事情引起媒体关注是因为其位于文化发达的城市,而因养殖业排泄物污染地表水而使一些农村地区饮用水水质严重下降,因文化传播之弱势尚未引起重视。美国威斯康星州密尔奥基市因隐孢子虫卵囊污染水源造成 40 多万人发病,是美国有史以来发生的规模最大的一次水传疾病,其病原来源也有人认为是养殖排泄物污染 。水是我们的生命线,如果没有可饮用之水,可以想象人在沙漠中如何生活?科学发展观提出: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而反省我国畜牧业 长期以来发展中,却往往忽视统筹兼顾,从而发展的同时带来很大的社会隐患。为此我们付出巨大的代价,如江苏省政府为治理太湖水推出八类重点工程项目,总投资达到 1085 亿元。 与之投入相比,科学普及工作是一项投入小、回报率高、见效快、无损耗,且能长久利国利民的大工程,而且也是国家整体实力参与国际竞争的必备条件。所以 , 科学是为大众服务的,科学不能停留在科技局,不能停留在高校、科研院所的实验室,科学必须进入千家万户。我们不仅仅让大众知道科学有益的一面, 而且 必须让大众知道有害的一面,这样才能真正地遵循科学发展观发展社会和发展经济。 总之, 实现科学发展观,科普工作无疑具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 而且, 科普工作 对于破解我国畜牧业面临的错综复杂难题,也必将起到“点石成金”、“雪中送炭”的支撑作用。当务之急,是畜牧业界上下要达成共织,即 生产力的增强放大器,源于专业科学普及。因此,为了畜牧业可持续性发展,要“只争朝夕”共同为加速专业科普工作体系的建立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22 篇
3225 次阅读|2 个评论
建议及时撤下过期标语
热度 1 黄安年 2013-1-15 21:48
建议及时撤下过期标语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 2013 年 1 月 15 日 发布 今天上午我在天通苑环岛站候车时正好来了一辆快三支线的区间车。车出天通苑大门向左转向东小口进发前往立水桥北 , 在北方明珠的路北,我看到一条大幅标语 : “ 喜迎十八大的召开 ”。 十八结束已经快两个月了 , 为什么有关单位还在 喜迎 , 难道他们还要迎接党代会召开?或者以为时间越长越好! 今天没有带相机,但是这个标语没有看出 , 尤其是喜迎两字 , 因为车辆停在那里等待交通灯变绿。
2718 次阅读|3 个评论
致科学网编程员:能否在博文的各段之间自动空一行?现在密密麻麻
热度 2 hj58 2013-1-15 17:27
致科学网编程员:能否在博文的各段之间自动空一行?现在密密麻麻,看得太累。 我自己上传之前,在每段之间空两行(两次回车),发表后变为空一行。
个人分类: 传播学|1474 次阅读|5 个评论
微博传播的启示,给科学网编辑大神的几个小建议
热度 1 xiao1234 2013-1-10 11:52
科学网是我最爱上的中文网站之一。经常潜水,看各方大神的佳作。为了让很多好文章传播得更快,更广,提高科学网在中文媒体的影响力,个人有几个小小的建议。 1),能不能搞搞类似 TIMES经常搞的10大文章 之类的。比如我在学习写英文paper的时候,反复读 马臻老师以及各位神仙 的神作。比如“2012年 最受欢迎的论文写作指导文章”的 实名推选 。让好的文章传播更快~~ 2), 不知道能不能增加 @功能 。虽然个人很少灌水,但是也喜欢看大神互掐(心态啊...)。增加这个功能,让大神们的博文关联更强~~ 3),能不能开发 iphone或者android 的app 啊。方便大家阅读和旅途打发时间。 完全是媒体外行。提建议的目的是,希望科学网越办越好,在中文媒体影响力也越来越大~~
4154 次阅读|3 个评论
给俄罗斯“红翼”航空公司及其他企业的安全建议
热度 2 Greg66 2012-12-30 16:53
一架俄罗斯“红翼”航空公司的客机(图-204飞机)2012年12月29日下午在莫斯科科伏努科沃机场着陆时冲出跑道、在一条公路上断成3截,8名机组成员中4人丧生,机上没有乘客。 该公司应该在决定使用此机型之前,做风险评估。我相信这个工作肯定是做了。但是评估的结果肯定是,运营经济性战胜了安全性。也就是认为,该机型过去的运营记录说明(上面链接的报导最后一段已经给出了),运营有可能出事故,但是可能性并非那么大,但如果不运营或者购买安全的飞机(如空客、波音等),在经济上会很划不来,这几乎是整个俄罗斯航空业的做法和看法,这从其目前实际情况可以得知。事实上,连同我国的一些企业也是这样做或者认为的,因此导致了事故的发生。评估过后,他们忘记了或者没有深入地认识到安全文化32元素的第一条“安全是企业运营的第一要素”,安全性是优先于经济性的,这是从这起事故看到的安全文化建设不到位的事实。 目前的报导尚未涉及这起事故的具体原因,动作、状态和行为上都还没有任何信息,还不能从个人行为上来分析。上面的“安全文化原因”属于组织层面上的事情。 和其他事故一样,这起事故也有侥幸心理,那就是“红翼”公司管理层决策时的 侥幸心理 (一线员工当然也需要决策)。侥幸心理是以客观世界的偶然性、决策者本人的主观愿望(这起事故的主观愿望是“不出事故”)为基础进行决策的一种思维、决策方式,非常不可靠、不科学、不确定、不符合客观规律。应该用的决策方式是根据客观规律办事。如果时刻记得墨菲定律(只要有可能发生的不利情况,那么这个不利的情况就会发生),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侥幸心理。通过大量了解客观事实、科学知识也能够帮助克服侥幸心理。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知,培训就有其特别的重要性了。据此,对“红翼”公司开出的“药方”是:(1)安全文化尤其是其中第一要素的培训;(2)统计、列举、用各种方式展示大量的图-204机型的事故事实,目的是证明这种机型的安全文化很多,出事故的可能性很大,克服侥幸心理;(3)详细培训墨菲定律,从墨菲定律的产生、作用、案例来讲述,这样能使受训者扎实记住以用其克服侥幸心理;(4)克服侥幸心理过后,再确认图-204客机发生事故的原因“饱受诟病的质量问题”是否有了实质性解决,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是否已经消除,如果没有,那么就不会决定使用其运营。 这个培训“药方”可能得政府来执行,不然公司老板通常也“没有时间”参加培训,他听了会改变决策,因为他也不愿意出事故,关键得有人让他听才行!
个人分类: 10|6308 次阅读|4 个评论
人人内心都有当“上帝”的意愿
热度 2 cutefay 2012-12-23 14:52
我认为,每个人内心都有一种想当“上帝”的意愿,就是希望能够让别人听自己的话,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对于一般的“控制欲”不是很强的人来说,会喜欢给别人提一些建议,希望别人能接受自己的建议,要是对方接受了,会很高兴。我认为这种情况,“当上帝”的欲望是最轻的。 而还有些控制欲比较强的人,会非常嗜好给别人提建议,并且有强烈的控制别人言行的欲望。要是别人不听自己的话,就会通过一些方法来打击对方。例如,会挥舞着道德大棒,认为对方做事情不道德;或者给这个人贴个“傲气”、“不虚心”、“不友善”、“无能”、“平庸”等的标签。这样控制欲强的人,如果当对方没听自己的建议而不顺利的时候,就会幸灾乐祸地说,看吧,这就是你不听我话的后果。如果对方对自己的建议产生反感情绪,则又会装成一副好心的样子,说我这么好心帮你,你还不领情……控制欲比较强的人甚至还有这样的情况:把某个人想象成什么样子,然后要求对方要按照他心里设定的这个形象去表现,否则就攻击之。
个人分类: 菲亦所思|3645 次阅读|5 个评论
关于成立“中组部健康局”的建议
热度 2 hucs 2012-12-10 17:25
关于成立“中组部健康局”的建议 胡春松 昨晚,中央电视台又一次播出罗阳同志的感人事迹。多个中央国家机关已经授予他“报国英模” 、 “优秀党员”等荣誉称号。这是对罗阳同志工作成绩和献身精神的充分肯定,也是对后人的教育和鞭策。然而,无论多高的评价,都只能感动后人 、 激励后人,失去的终归不可复得。另外,凤凰网此前已经发表一篇关于高中级干部英年早逝的综合报道( http://news.ifeng.com/mainland/detail_2012_10/16/18290973_0.shtml )。痛定思痛,管理部门应当怎样改进今后的干部和人才工作?更加注重各级各类人才的健康与安全( 胡春松胡永新:健康与安全:科学人才观新视角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71966-629840.html )?我们应以亡“阳”补“牢”的心态全面思考现实工作的不足。所幸,国家对此高度重视,中组部已下发通知,要求加强特殊一线人才保健工作( http://news.xinhuanet.com/hr/2012-12/02/c_113875891.htm )。这里,我们还要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即在中组部和各省(市)组织部分别成立一个新的工作局(处): 健康局(处) 。其职责: 1 负责干部与人才健康考察; 2 负责干部与人才健康评估; 3 负责干部与人才健康保健指导工作; 4 下辖几个相关机构(例如:健康体检 、 健康培训以及健康生活方式研究机构)。 健康局(处) 的这些工作将为组织部门考察和任用干部与人才奠定基础并提供参考和指导意见。例如,作者在心血管临床实践工作中就常常告戒高血压等患者牢记不要熬夜 、 不宜开车 、 不要过劳等事项( 相关文章: 胡春松胡大一:中年人切记:不会休息就不会工作。光明日报, 2007-1-1 )。 总之,我们的建议就是要为各级各类干部和人才的健康与安全服务。当然,普通百姓也不例外。我们要以胡锦涛同志科学发展观作为一切行动指南,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首的党中央周围,为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小康社会目标,为美丽中国永续发展( 胡春松。 美丽中国:从健康生活方式开始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71966-636323.html ),为中华民族新的伟大目标而努力奋斗! 相关链接: 胡春松,吴清华,胡大一。 世界心脏日:如何维护心健康?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71966-617663.html ) ---- 作者单位:胡春松(南昌大学在职博士) 1 南昌大学医院(南昌市八一大道 461 号, 330006 ) 2 南昌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原江西医学院心血管病研究所) 3 胡氏健康生活方式中国发展研究中心(筹)
个人分类: 博士研究|1651 次阅读|5 个评论
北京技术转移现状问题与建议
热度 2 lgjszy 2012-11-29 10:07
2012 年 11 月 2 日 上午,我应中科院北京国家技术转移中心主任彭玲的邀请,在中科院北京国家技术转移中心会议室作讲座,题目是“北京技术转移现状问题与建议 — 以美国高智发明为例”。 讲座由 彭玲主任主持。许红英副主任参加了会议。 北京中心还邀请到中科院遥感所、物理所技术转移工作人员参加了会议。 首先,我以江苏省开展科技成果转化—设立江苏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为典型案例,介绍了国内以政府为引导的,以产学研为主要特色的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典型模式。江苏省通过创新项目管理机制,优化资金资助方式;突出转化关键环节,从产业发展组织遴选项目;严格把握规范程序,努力实现科学决策;推进科技金融互动,撬动全社会共同投入;全面落实管理责任,确保项目取得预期成效等方式,极大地推动了江苏省的科技成果产业化,取得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其次,我以高智发明在世界范围经营专利的案例,为 中科院北京国家技术转移中心 未来发展提出了建议。应该以知识产权经营为重点,借鉴高智发明在科技产业发展中的自我定位—“发明引路人、天使投资人、专利代理人”,将北京中心建设成一个专业化、高规格、低风险的技术转移商业化平台。 最后,在上述典型案例基础上,我将北京市技术转移现状进行了简单概括,为北京中心未来如何服务科技北京建设,提出了建议。 讲座进行中,我同与会者互动,讨论气氛较为热烈。高智发明案例的介绍,对于我国技术转移工作提出警醒,具有较强的实战和借鉴意义。据悉,北京中心将持续举办相关科技成果转化实战案例、项目运作实务等讲座活动。
个人分类: 技术转移|3118 次阅读|4 个评论
美国CDC关于预防狗咬的建议
热度 16 yanjx45 2012-11-6 13:43
目前狗对人类最大的危害是传播狂犬病,每年造成全球 5 万多人因狂犬病死亡。除了狂犬病以外,狗还可能对人造成直接伤害。由于 狗与狼从生物分类的角度看其实是同一种动物 ( 可相互交配并产生有生育能力的后代 ) , 狗也 天生具有较强的攻击性, 狗将人咬成重伤甚至直接咬死的事件在世界各国都经常发生。通常生活水平的提高会伴随有宠物 ( 主要是狗 ) 数量的迅速增加,这是一个必然的趋势。所以今后在全球狗直接咬伤人的问题会更加突出,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美国已消除了家犬中的狂犬病,在美国被狗咬伤是不会感染狂犬病的。但据美国最新统计,美国狗的数量已达 7500 万,狗与人的相对比例高达 1 : 4 ,是全球最高的 ( 全球平均比值在 1 : 10 左右 ) 。狗作为“人类最好的朋友”,在给人类带来各种好处的同时,也会带来一些危害。 美国 CDC 针对被狗咬伤这个问题,提出了如何进行有效防范的建议;这些建议已经过多年的修改和完善,值得我们借鉴: 1. 美国狗咬人的问题有多严重? 都说狗是人类最好的朋友,但在美国,每年大约有 450 万人被“最好的朋友”咬伤,其中大约 1/5( 约 88.5 万人 ) 伤情严重,需要请医生进行处治。在 2006 年,美国有超过 3.1 万人因被狗咬伤太严重,以至需要接受整形外科手术。 2005 年 -2010 年的 6 年间,美国每年直接被狗咬死的人数在 23 人到 34 人之间 ( 平均为 28.5 人 ) 。 2. 谁面临的危险最大? 儿童: 在儿童中, 5 岁至 9 岁的儿童被狗咬伤的发生率最高。在被狗咬伤后,儿童比成年人更多地需要接受医疗护理。 成年男性: 在成年人中,男性比女性更容易被咬伤。 被狗直接咬死的人中,小孩和老人占总数的 80%以上 。 家中养狗的人: 在儿童和成年人中,家庭中养了狗的被咬伤的发生率较高。家中养狗的数量越多,被狗咬伤的发生率越高。与家中不养狗的成年人相比,家中养了两只或更多狗的成年人被狗咬伤的发生率增加 5 倍。 3. 怎样防止被狗咬伤? 狗咬伤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预防的公共卫生问题,成人和儿童可以学会如何降低被狗咬的机率。 3.1. 在你将狗引进你的家以前首先要考虑: 咨询专业人员(例如,兽医、动物行为学家,或负责任的饲养员),以了解什么品种的狗最适合你的家庭。 有孩子的家庭不适于引进过去曾有攻击行为的狗。 注意发现一个孩子是否特别害怕或担忧与狗相处。如果一个孩子似乎特别害怕狗,在携带犬只进入您的家庭前要多观察、等待一段时间。 在购买或收养一只狗之前,花些时间熟悉狗。有婴儿或刚学走路的幼儿的家庭在引进狗时要特别当心。应当对所有的狗进行阉割或卵巢切除 ( 可降低其攻击倾向 )。 永远不要让婴儿或幼童单独与任何狗呆在一起。 不要与狗玩打斗性的游戏(例如摔角)。 对进入你的家庭的任何狗应进行培训,使之有正常的社会交往能力。教狗学会表示顺从的行为(例如,翻滚至将腹部暴露、可放弃食物而不咆哮)。 如果狗突然出现攻击性或不良行为,立即寻求专家的意见(如兽医、动物行为学家,或专业的饲养者)。 3.2. 给儿童的安全提示 为了防止儿童被狗咬,应当让儿童了解以下基本安全提示,并定期重复对儿童进行提醒: 不要接近陌生的狗。 不要从狗的身旁跑过同时发出尖叫。 当一个陌生的狗向你靠近时,要保持绝对静止状态(“静如松”)。 如果被狗扑倒,尽量将身体卷曲成球状,并静静地躺着 ( 装死 ) 。 如无成人监护,不要与狗嬉戏。 首先要确保狗能看到你并能对你进行嗅探,然后才能开始与狗嬉戏。 如发现流浪狗或显示出异常行为的狗,要立即向成年人报告。 避免眼睛直接与狗长时间对视 ( 可能被误解成是赌气、挑战 ) 。 不要打扰正在睡觉、吃东西或照顾小狗的狗。 如果被狗咬伤,要立即告知家长或其他成年人。 据中国 CDC 相关部门今年 4 月发布的调查资料估计,中国犬只数量为 1.3 亿只,已稳居世界第一位。中国人与狗数量的比例大约为 10 : 1 ,与全球平均比值相当。 中国狗的数量继续不断增加的趋势不可逆转。如达到美国目前的水平 ( 人与狗的比值为 4 : 1) ,中国将拥有 3 亿多只狗。中国作好应对 3 亿只甚至更多狗的准备了吗?如何做好狗的计划生育和全面管理,防止狗引发的狂犬病和其他各种可能的危害,是对中国各级政府部门的一项严峻挑战。
个人分类: 防控战略|25069 次阅读|50 个评论
建议立案侦破“歌华有线欠费” 诈骗案
黄安年 2012-11-5 09:41
建议立案侦破“歌华有线欠费” 诈骗案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2 年 11 月 5 日 发布 “歌华有线欠费” 电信诈骗案是一件在群众中影响恶劣、严重 扰乱社会秩序的群发性案件,但是这样的案件是否立案侦查 , 我都表示怀疑。 昨天北京晚报《 “歌华有线欠费”?老太 200 万卖房款险被骗光》报道(见下文)重点在 “ 避免上当受骗”,丝毫没有立案侦查的意图,因而也无法起到震慑作用。我的博文《 “ 强制关闭电视 ” 恶搞电话扰乱社会秩序》( 2012 年 10 月 21 日 ,见下文)也涉及这个问题 , 可见绝非孤立事件,如果这样的严重问题 , 公安机关不主动侦破,难道等待“奉命”侦破不成。 前不久 , 有朋友告诉我 , 某小区汽车管理公司收了车主 2013 年全年停车费后卷 款而逃 , 管理方更换了中介管理者还要继续收费称这 2013 年的停车费和他们无关 , 无奈车主报警,结果答复是“够不上刑事犯罪 , 建议你们自己走司法程序”。可见这公安恐怕也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和谐了之 , 像这样明明是诈骗事实 , 公安部机构居然不立案 , 现在你上当受骗未遂,岂能立案侦破? ****************** “歌华有线欠费”?老太 200 万卖房款险被骗光 2012 年 11 月 04 日 15:37:24 来源: 北京晚报 “ 电视欠费 ”“包裹认领”成新骗局 海淀警方日前连续拦截了两起电信 诈骗 ,两位被骗的老太一个被“包裹认领”套出了身份证和银行账号,另一个被“歌华有线欠费”险些骗光 200 万卖房款。 “ 包裹认领 ”要骗老太 5 万 10 月 28 日 11 点多,万寿寺附近一家银行,一位办理汇款的老太始终打电话,不理睬银行工作人员的询问和提示。 万寿寺派出所民警接银行报警后赶来,见老太表情十分严肃,还举着手机打电话。民警上前询问,拿出防范电信诈骗宣传单,向老太解释常见的行骗手段,她才半信半疑地挂了电话。 老太姓郑,今年 73 岁,常年跟两个女儿在国外生活。这次刚回国 10 天,准备过几天就走,不料早上接到“邮局工作人员”的电话。“你是否有包裹没领?”对方以“提供详细信息才能查看包裹内容”为名,套出了郑老太的身份证号,随后告知包裹是“一张 3 万元贷款的催款单”。 “我没在国内贷款呀!”郑老太说。“邮局工作人员”便“好心”告诉她“报警电话”。郑老太拨通电话,“办案民警”告知郑老太的银行账户异常,被人盗用,因此要把钱转到“公安机关”指定的“安全账户”,否则所有存款将被冻结!震惊的郑老太忙到银行汇款 5 万,所幸被民警拦下。 “电视欠费”险骗 200 万 而此前一天,家住花园路附近的吴老太险些因“有线电视欠费”,将自己卖房的 200 万元寄给骗子。 早 8 点半,花园路派出所民警赵俊峰接到银行报警后赶来,但吴老太仍坚持汇出巨款,“我被一桩大案牵连了,自家也被监控,不把钱汇了,自己回不了家不说,所有存款也全没了!” 民警反复劝说半天,老人的态度缓和了。原来,她早上接到“歌华有线通知电视欠费”的电话。“我一直按时缴费呀。”吴老太把姓名、身份证号都报给对方。不料对方称:“这身份证号与一宗诈骗大案有关,号码正被团伙 2 号人物使用!” 吴老太慌了神,对方让她拨打 110 。但吴老太没挂电话,就按下“ 110 ”,转到了所谓的“公安局”。“办案民警”准确说出了吴老太的名字、身份证号,深信不疑的吴老太恳求警方帮她澄清。 “办案民警”问她存款,吴老太说有卖房款 200 多万。其间,电话里传来警笛声,对方催吴老太赶紧将 200 万汇到指定的“安全账户”,并称要去她家监控,随后冻结其所有存款。 银行里,吴老太叙述完又要汇钱。民警告知“外地警方”根本没来,又劝了 40 多分钟,但吴老太仍执意汇款。民警提议开警车送她回家,看看有没有人监控,吴老太才同意暂时不汇。 警车在她家附近“搜寻”了好几圈,吴老太才下车回家,民警赶紧联系其家属。为防止她再汇款,民警留下联系方式,告知再接到骗子电话或去汇款,一定先跟自己联系。 10 月 27 日一天,吴老太给民警打了 10 通电话,直到 28 日终于意识到被骗,表示再不去汇款。 警方提示: 老人遇事要冷静 海淀警方提醒广大市民:近期,以“歌华有线”工作人员名义的电信诈骗较多,受骗者以中老年人为主。事主郑老太常年居住在国外,没接触过防范电信诈骗的宣传,遇事没找人商量、盲目的相信电话里骗子所说的话,才让犯罪分子钻了空子。所以,遇事冷静、多找人商量,才是避免上当受骗的好办法。 另外 , 家里如果有独居的老人,亲属一定要多与老人交流,向老人宣传各种安全防范知识,提高老人防范意识,避免上当受骗。(记者 林靖 通讯员 孙玢) http://news.xinhuanet.com/legal/2012-11/04/c_113600463.htm “ 强制关闭电视 ” 恶搞电话扰乱社会秩序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 2012 年 10 月 21 日 发布 今天中午 12:40 左右 , 我接到一个恶搞电话录音称 “ 你因欠费 , 今天下午 4 点将强制关闭的电视收看节目 ” 。对于这个电话恶搞可能性我 100% 认定,只是为了了解这类电话的波及范围。 12 : 55 分我立即到位于东二区的歌华有线营业厅核实情况 , 营业员告诉我这是骗子电话 , 不用相信。与此同时,营业厅有五位顾客都异口同声地诉说接到同样的电话。在营业厅,营业员查询了我的交费记录说根本不存在欠费问题,下午 4 点后 , 我打开电视照常播出,这就彻底揭穿了骗子电话的谎言。 问题是我还是搞不清楚,这恶搞电话想达到什么目的,我们的管理部门有无办法对付这类恶搞和欺诈行为? 本文引用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5-624835.html 当前推荐数: 2 推荐人: 吴国清 吕喆 发表评论 评论 (4 个评论 ) 删除 回复 吕喆 2012-10-21 21:48 ) :一般听到这些电话就挂了 , 不会和他多缠 ~~~~~~~~~~~~~~~~~~~~~~~~~~ 我估计,不会平白无故地打电话骚扰大家的,骗子们至少也要把电话费赚出来。 删除 回复 吕喆 2012-10-21 21:43 后边就没给你提供个电话号码,。。。最后让你往某个银行卡里转钱(或者让你把银行卡号和密码都告诉 ta )么? 博主回复 (2012-10-21 21:46) : 一般听到这些电话就挂了 , 不会和他多缠 删除 回复 吴国清 2012-10-21 21:38 海淀! 博主回复 (2012-10-21 21:41) : 谢谢回答。 删除 回复 吴国清 2012-10-21 19:44 我也接到了 博主回复 (2012-10-21 20:25) : 你也在北京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5-624835.html
个人分类: 民生问题小议(10-11)|4596 次阅读|0 个评论
建议[科学网]也设个迎接党的十八大专题专栏
热度 3 可变系时空多线矢主人 2012-11-3 10:28
建议 也设个 迎接党的十八大专题专栏 全国网络媒体都在隆重热烈迎接党的十八大 近日起纷纷开设迎接党的十八大专题专栏 。 年初以来,各网站就已精心组织“科学发展 成就辉煌”重大主题宣传。 是否更应在科学发展方面 设个 迎接党的十八大专题专栏?! 请见: 网络媒体隆重热烈迎接党的十八大 2012 年 11 月 02 日 19:55:01 来源: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11月2日电 全国新闻网站和主要商业网站近日起纷纷开设迎接党的十八大专题专栏,全方位、多角度开展喜迎十八大报道,宣传报道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宣传报道广大干部群众以实际行动和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的精神风貌,宣传报道十八大代表在各自岗位践行党的宗旨、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的时代风采。网站充分发挥网络特点和优势,都在首页显著位置开设了十八大报道专区,融入党旗、党徽、天安门等元素,主要网站浓墨重彩,营造隆重喜庆热烈的氛围。 人民网在首页开设了喜迎十八大专题,专题页面内容全部套红标识,并开设了“寄语十八大”、“党建关键词”、“理论关键词”、“为中国加油”、“党代会知识竞答”等栏目,形式多样,引人入胜。新华网在网站首页顶部推出十八大报道专区,刊发“党的十六大以来经验与启示”系列报道、“党的十七大以来大事记”等重要稿件,专题页面制作精美、内容丰富,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中国网络电视台在专题中突出推荐大型文献纪录片《科学发展铸辉煌》宣传片、献礼党的十八大重点剧目《焦裕禄》以及《党的旗帜高高飘扬》、《纵情放歌》、《聚焦十年》等特别节目。千龙网、北方网、东方网等地方重点新闻网站突出地方特色,推出系列报道,从不同侧面全面展示本地区十年来落实科学发展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群众生活显著改善的喜人变化,报道广大干部群众喜迎十八大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中国青年网结合青少年网站特点,对十八大代表中的青年代表进行突出宣传。新浪网、搜狐网、网易网、腾讯网等商业网站也都拿出首页和新闻中心首页要闻区的重要版面用于迎接十八大报道,重要报道用大字体套红突出处理,搜狐网还推出《夜中国里的灯光》图集,用图片的形式展示全国主要城市的美丽夜景,展示十年来我国城市的和谐发展。 各手机媒体也纷纷开展迎接党的十八大宣传报道。中国移动开设了十八大手机报特刊、《新闻早晚报》十八大专栏、无线WAP网站十八大专区等专栏,中国电信、中国联通手机报开设了“见证十年”专题,推出“寄语十八大”、“科学发展”等短信互动活动,吸引了广大网友参与。人民网、新华网手机报开设了“手机党课”、“手机访谈十八大代表”等专题,中国网络电视台发挥自身优势,融合手机电视、CNTV移动客户端、视频手机报、手机央视网等平台,并运用多种语言,推动了迎接十八大在互联网上的全球传播。 迎接党的十八大是今年网络媒体宣传报道的突出亮点。年初以来,各网站精心组织“科学发展 成就辉煌”重大主题宣传,积极开展“最美中国——全国大学生摄影及微电影创作大赛”、“平凡的感动”、“爱传百城”、“‘拍凡人善举 树榜样拍客’微视频网络征集展播”、“劳动·创造·奋斗——青春励志故事”、“‘十年发展 点滴印记’网络作品征集”等丰富多彩的网络文化活动,在互联网上唱响了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的时代主旋律,推动迎接党的十八大网上宣传报道不断升温、形成热潮。
个人分类: 其它|1362 次阅读|5 个评论
关于完善技术合同法律制度的思考(一)
lgjszy 2012-10-15 14:16
2007年12月30日,我应中国科技法学会的邀请,参加了在重庆召开的“中国技术合同法律制度实施20周年座谈会”并演讲,题目是《关于完善技术合同法律制度的参考》。 重新登出略作修改。 关于完善技术合同法律制度的思考 — 北京技术市场为例 今年是我国技术合同法律制度施行二十周年。在总结我国技术市场丰富经验基础上, 1987 年 6 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的具有中国特色《技术合同法》,按照技术转移规律和现代合同原理,设计和规定技术开发合同、技术转让合同、技术咨询合同和技术服务合同等四种类型的技术合同,其调整范围覆盖当今技术转移的主要形式。技术合同法明确了当事人的权利、义务与责任,解决了在技术转移中有关技术成果及其知识产权的归属和分享、研究开发风险的分担、技术秘密的维权与处理等特殊问题,并把技术培训合同、技术中介合同列为技术服务合同。 1999 年,《技术合同法》的主要条款纳入我国《合同法》,成为其第十八章 “ 技术合同 ” 并补充适用于国际技术转移的技术进出口合同。 在技术转移基本法制方面,我国知识产权立法已与国际接轨,技术合同立法已经走到发达国家前面,其科学性、前瞻性和实践性得到欧美国家和台湾、香港地区专家的高度评价。 我国技术转移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执行情况成绩显著,问题突出。 一、技术合同法律制度的问题 1. 高校、科研院所科技资源潜力亟待挖掘。 科技资源社会共享程度很低;研发活动相对封闭,科技产出自我循环的现象还大量存在。拥有十分丰富的成果和专利,但很多仍集中实验室阶段,离产业化要求有较大的差距。原因是高校、科研院所的技术转移责任不明确,未纳入考核指标。 2. 产学研结合机制不健全,技术市场发展不平衡 。中关村近 40% 的企业,很少或没有与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合作。农业和远郊区县技术市场发育水平低、差距大。 2002 年农业技术合同成交额 1.40 亿元 , 仅占北京技术合同成交总额的 0.63% 。 10 个远郊区县的技术合同成交额 9.56 亿元,仅占北京技术合同成交总额的 4.32% 。 3. 技术商品有效供给不足 。北京尽管每年科技成果累累,但真正能够实现转移转化和形成产业规模的成果不多。专利技术合同额在北京技术合同额中占比例较小, 2001 至 2006 年,专利技术合同额占北京技术合同额的比重不足 1% 。专利技术转移合同占专利授权量的比重平均不足 5% 。原因 , 知识产权保护和应用意识淡薄;政府科技计划项目立项与应用脱节;技术研究开发项目市场化程度不高;技术中介服务能力不足。 4. 技术转移机构发展滞后、人才匮乏。 总体服务水平低,职能交叉、结构不合理;手段落后,质量差,人员素质低。缺乏竞争力。 法律地位不明确,经济地位、管理体制、运作机制不合理。缺少必要的扶植政策和资金投入。专利和成果经营能力弱,对现有技术和成果筛选、评估、集成以及产业化等深度开发,提高专利和成果经营能力。技术转移人才匮乏,缺乏技术经纪人和技术市场管理人才。 5. 技术交易信息渠道不畅通。 技术交易的信息严重不对称。技术市场基础设施建设薄弱,投入不足。 6. 技术交易融资渠道不畅。 从国际经验看,研究开发、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三阶段的资金投入比例约为 1 : 10 : 100 。北京技术成果转化资金和产业化资金远未达到。 技术交易项目投入不足,融资渠道不畅,风险投资十分薄弱。 7. 技术市场监管薄弱。 技术市场行政执法依据不充分,没有国家级法律依据,地方性法规监管内容不同,描述不准确,执法难度加大。监管机构尚不健全。地方科技行政管理部门由于机构和人员编制限制,使技术市场监管被边缘化,没有专管机构和专管人员。监管活动经费严重不足,绝大多数地方科技行政管理部门没有技术市场监管活动工作专项经费。核心技术外流,没有技术转移中的技术秘密合同的审查制度。 8. 技术市场法规政策不完善。 缺乏针对技术转移,规范技术转移主体、客体和转移行为的法律、法规。现有政策条件过严,实施难度较大。高校、科研院所、高新技术企业呼吁多年的软件技术的开发和转让,至今未得到与其他技术开发、转让合同相同的优惠政策。现有政策只针对技术卖方。直接采用科技成果的技术买方得不到相应的优惠。优惠政策落实不到位,并有收缩的趋势。 奖酬金问题。用以奖励技术研究、开发、咨询和服务人员的奖酬金不允许列入成本,要求在税后列支,对于卖方主体为法人的组织,此项奖励实质上已经没有意义;为技术成果转化做出贡献的个人所获得的奖酬金被视为薪金所得,与工资合并计算交纳个人所得税,对个人来讲已经没有鼓励作用。计算机软件开发被视为软件销售,交纳增值税。 (未完待续)
2673 次阅读|0 个评论
编制科学网博文目录的建议三年半前就提出了
黄安年 2012-10-14 17:31
编制科学网博文目录的建议三年半前就提出了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 2012 年 10 月 14 日 发布 5 天前 , 笔者撰文《就博文目录给科学网编辑部提点建议》 (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 2012 年 10 月 9 日 发布)提到 : “现在向编辑部提些具体建议 : 第一,“弄个日历让人能够点击日期看博客”的建议希望编辑部进行研究 , 这样在现今 62 万多份 ( 篇 ) 博文中 , 可以从点击日期查看相关博文 , 方便检索了。 第二,在现有的五个排行(博文周排行、博文月排行、周总排行、总排行、均排行)中,最好增加博文量排行,我们不能只注意点击量 , 不注意博文量,设想如果现在的 10 万博主平均每周写一篇博文,那么仅仅一年就该是 520 万份 ( 篇 ) 博文,即使三万博主,一年也有 156 万 , 远高于现在的 62 万 , 就算这 62 万博文全部是一年内发出的,那么才等于 5 万博主每月写一篇。所以鼓励常写,持之以恒地写是很重要的。 第三 , 创造条件逐步推出和完善科学网博文的分类目录,这项工作具体而繁琐但是功在千秋 , 资源共享,避免重复 , 在前人成果基础上发展 , 是件很重要的事情。”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5-620777.html 其实类似的建议早在三年半以前就提出来了。 我们没有理由要求编辑部一定要采纳博主的建议 , 问题是这样的问题需要给予负责的答复,即使否定也有个否定的理由。 今天上午笔者撰文《 编辑部“感谢您的建议”之后做什么 ? 》(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 2012 年 10 月 14 日 发布),编辑部答复: admin 2012-10-14 12:23 您好,您和各位博主的意见我们已经收到,关于博文检索功能我们已提交到下一步的改版计划中以期得到改进解决。 博主回复 (2012-10-14 12:42) :如果这个答复在我这篇博文前回答不知有没有难处 ? 既然如此,笔者干脆将三年半前同类的两篇博文一并附上 , 敬请批评指正。而且笔者希望这样的建议能够在页面上出现以便举一反三,对于科学网改版将会利多弊少 , 集思广益何乐不为? *****************88 科学网博文的博与约 ---- 兼谈建议编制科学网博文目录索引 已有 1075 次阅读 2009-4-28 08:55 | 个人分类 : 学术问题研究(09) | 系统分类 : 观点评述 | 关键词 : 科学网博文 博与约 科学网博文目录索引 推荐到群组 科学网博文的博与约 ---- 兼谈建议编制科学网博文目录索引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 2009 年 4 月 28 日 发布 科学网迄今发布的博文究竟有多少篇 , 恐怕难以精确计算 , 因为科学网博客目前显示的数字是包括大量评论和留言、回复在内的 , 并没有博文总数的显示,也没有这方面的排行。按照头一年日均发布 50 篇 , 第二年日均发布 150 篇估算,则自科学网博客创办以来,也就是 80000 多篇 , 对这 8 万多篇内容的检索就是一个很大而且很重要的统计分类研究工作 , 从这里可以看出科学网博文内容的概况,看出一个大体的轮廓,博主关注的是些什么内容 , 博文涉及博与约的方方面面,也可以看出博文的薄弱环节和编辑部需要引导的环节。 博文内容是和博主的学术背景分不开的 , 要真正逐步建立大科学网家园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对于现有博文有一个科学的分类和分析 , 这就需要建立和完善随时滚动的科学网博文目录索引。 对于博主来说 , 有一可供随时检索的科学网博文目录索引是很重要的 , 博主可以全面了解已经发布的博文 , 其中那些是自己关注的或者和自己的专业密切相关的 , 可以避免低水平重复 , 事实上我发现有些话题早已说过 , 如果说些有新意或者新情况的话也许效果更好。 目前这项功能科学网提供的联结功能无法满足 , 有的重要文章没有联结,有的则是无效联结,这恐怕和联结的关键词缺乏依照科学索引分类联结有关 , 这其实图书馆学专业人员的工作 , 交给博主自由进行选择,造成杂乱无章的效果难以避免 , 基本上现在的联结根本起不到检索的作用,即使 Google 也一样。 现在科学网兴起圈子热 , 圈子热是科学网内容向博的方向充分拓展后简约的需要 , 人们发现内容太多太广 , 需要同行内的小范围交流 , 所以圈子的出现不是偶然的。然而恕我直言 , 这圈子也解决不了真正约的需求 , 因为圈子是按照自愿原则建立的 , 有些没有参加圈子的博文恰恰和圈子有关,你收不收 ? 圈子如果要把科学网上发布过的和圈子内容相关的都放进去,这本身就是目录学的事,而且费时费工 , 圈子版主有无时间和兴趣做就是个问题 , 是否做得好更是个问题 , 因为这涉及科学分类。 我强烈主张科学网编辑部考虑在适当时候组织力量编制一份可滚动使用的适合科学网博文特点的博文目录索引,有了这份博约兼备覆盖面宽的目录索引将嘉惠于学界、博主和编辑部。我本人曾编制了一份中国美国问题的目录索引条目 , 编制一份博文目录索引条目比编制一份中国美国问题的目录索引条目要复杂 , 但是不是可望而不可即的是 , 只是历来我们的目录学是滞后的 , 作为第一步 , 首先有个目录提要 , 提出初稿来大家集思广益逐步完善 , 只有用心 , 目标会一步一步地向我们靠近的。 本文引用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5-228647.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5-228647.html 博文 发表新博文 方便检索 , 资源共享 -- 再谈建议编制科学网博文目录索引 已有 1246 次阅读 2009-4-30 08:18 | 方便检索 , 资源共享 -- 再谈建议编制科学网博文目录索引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09 年4 月30 日 发布 两天前 , 我写了一篇《科学网博文的博与约 ---- 兼谈建议编制科学网博文目录索引》的短文(见附),现在从方便检索 , 资源共享的角度再来谈谈这个建议。 博文多了 , 特别是累积了数以近 10 万计的科学网博文 , 自然有个检索问题 , 目前的科学网的检索可以从博主名字、两种推荐博文、最新博文、博文 10 项分类、博文搜索,还有新近创办的十来个圈子等角度来寻找,然而要就相近细目来检索几乎难以做到,这就难以满足同行博主、同类兴趣和关注的文章的快速检索,也难以和通常的全国图书索引之类的分类检索途径相衔接。 科学网的博文兼有随意性和个性,随笔评论与学术性 , 博主写博文时很少会去检索和博文相关话题的文章,不过如果事前了解相关已经发布的文章不无坏处 , 往往可以锦上添花或者雪中送炭,至少可以避免低水平重复和雷同。一个提供全方位的资源共享的检索功能其益处是不言而喻的。 笔者 20 年前在编著《百年来美国问题中文书目( 1840-1990 )》(中国美国史研究会、北京师大历史系, 1990 年 3 月出版)的《后记》中曾写道 : “编者在多年的美国史教学和研究工作中,深感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美国史必须对国人的美国史译介和研究成果有系统深入的研究,同时也深知建设富有时代气息的美国史必须对与历史学相关的经济学、政治学、哲学、社会学、文学、教育学等领域以及科学技术成果有相当系统的研究。在史学研究跨入 90 年代并呈现综合、整体史学发展趋势的今天,美国史研究已和美国问题研究结下了不解之缘。本书的出版期望推进从事美国问题教学、研究工作者间的跨学科联系。五年前,美国史研究前辈杨生茂先生在为《南开大学图书馆馆藏美国美国史(英文)目录》所写的前言中有一段很精辟的话:‘书目是为科研服务的基本工具之一。书海浩瀚,探索费难。读者若手执书目,库中宝藏尽收眼底,确为一大快事。编辑也因能臻进阅读便利而感到无限欣慰,数月按首劳粹虽称繁琐,实为裨益于莘莘学子的业绩。’对此,笔者深有同感。这部《百年来美国问题中文书目》分上、中、下三册,共 1150 多页, 78 万字,开始奔走抄录,到整理编辑,校录付印,不避风霜雨雪,终日埋头于北图等地,可谓案首辛劳逾载,只求省却读者的检阅之劳和求索之苦,便也心安理得了。” 现在我们能够借助网络,编著目录索引比起当年的手抄方式要方便快速得多 , 但是要真正做好这项基础性的建设工作并非一件容易的事,需要我们一步一步地踏踏实实地做起来,做总比不做好 , 早做总比晚做好 , 目前还很少有网站下苯功夫做这样的事的 , 只要我们看准了 , 带头做起来,相信将嘉惠于学人和网友的。 ***************************** 科学网博文的博与约 ---- 兼谈建议编制科学网博文目录索引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09 年4 月28 日 发布 ( 2012-10-14 按;见上文 , 这里略)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5-229029.html
2229 次阅读|0 个评论
就博文目录给科学网编辑部提点建议
热度 5 黄安年 2012-10-9 16:31
就博文目录给科学网编辑部提点建议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 2012 年 10 月 9 日 发布 昨天的博文提到博文分类目录编辑问题, 勁松 评论说 : “编辑部应该提供便利的搜索工具啊! ” 德华 说 : “这是个很迫切的问题。记得老版科学网,每个博文目录中有多少篇博文是显示出来的,也很容易查看。现在只能查看总数,自己的分类目录中就无法知道了。建议黄老师题目上加上:兼给编辑部的建议,促进一下这个工作。 ” 迎晓 说 : “以前用过 wordpress 博客,检索功能挺强的,可惜被国内封了,更新起来太不方便,只得放弃。国内用过几个博客,但检索功能都比较弱,但相比之下,科学网这方面更弱些,起码可以弄个日历让人能够点击日期看博客呀。我现在只得把博客本地备份一个,在自己电脑上用检索软件做检索。 ” 不过 , 编辑部对此并无反映 , 不知有无难处,或者根本是多次一举。 现在向编辑部提些具体建议 : 第一,“弄个日历让人能够点击日期看博客 ” 的建议希望编辑部进行研究 , 这样在现今 62 万多份 ( 篇 ) 博文中 , 可以从点击日期查看相关博文 , 方便检索了。 第二,在现有的五个排行(博文周排行、博文月排行、周总排行、总排行、均排行)中,最好增加博文量排行,我们不能只注意点击量 , 不注意博文量,设想如果现在的 10 万博主平均每周写一篇博文,那么仅仅一年就该是 520 万份 ( 篇 ) 博文,即使三万博主,一年也有 156 万 , 远高于现在的 62 万 , 就算这 62 万博文全部是一年内发出的,那么才等于 5 万博主每月写一篇。所以鼓励常写,持之以恒地写是很重要的。 第三 , 创造条件逐步推出和完善科学网博文的分类目录,这项工作具体而繁琐但是功在千秋 , 资源共享,避免重复 , 在前人成果基础上发展 , 是件很重要的事情。 ************************ 我为什么要辑结自己的博文目录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 2012 年 10 月 8 日 发布 自 2007 年 3 月 7 日 我的博客落户科学网以来,迄今发布的博文已经 8888 篇(份)了。 2012 年 9 月 13 日起 ,我陆续发布这些篇 ( 份 ) 的全文目录。每次 100 篇,发完为止。按照平均每天发 100 篇博文的目录计算 , 需要 88 天 , 即近三个月的时间,争取在 2012 年内发完。 博文写多了不可避免的有一个编目分类的问题,没有编目分类 , 就会对所写博文没有清晰的了解 , 也不可能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写好博文,而没有可供快速检索的博文目录,就会发生不必要的困难。本来指望现代科技手段来解决这个问题 , 问题是科技手段需要人来设计和操作 , 如果没有这个设计的欲望,那么这份目录是出不来的,个人如此 , 对于整个科学网博客来说更是迫在眉睫的事 , 今天的统计数字告诉我们,科学网上的博文 ID 已经有 62 万多份(篇),这 62 万份 ( 篇 ) 中,你能够快速查阅同类题目内容的博文吗?肯定做不到,原因没有提供这类优质服务。为什么四五年以前已经谈过的老问题 , 现在被编辑部置顶或推荐,为什么有的博主所谈内容别人早已说过 , 而且讨论过 , 如果同类问题的快速检索,也许重复现象就不会出现,而且也会快速地了解他人的见解。 就我个人而言 , 现在要找自己前几年发过的博文就很困难 , 目前科学网提供的检索方法无法一次确定某篇博文 , 只能一次查 4 篇 , 例如就查第 6888 篇博文的内容 , 就得点 50 次( 25 次为 100 )才能够看到这第 6888 篇 , 如果要查第 4888 篇博文则点 100 次才能看到,请问,谁有这个耐心和时间来查 , 这不等于很难很难查阅了吗? 个人如此 , 你现在要查 62 万份 ( 篇 ) 博文中的前 60 万篇博文都很难,这就是个很大很大的问题了。 至少我自己花苯功夫来做自己的这件工作算是便于查询、资源共享、问心无愧了。不过这只是全部博文目录还不是分类目录,在这个基础上再做分类目录则是 2013 年第一季度的事情了。 本文引用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5-620305.html 当前推荐数: 12 推荐人: 赵凤光 刘旭霞 蔣勁松 王德华 苏德辰 朱晓刚 王号 梁进 杨正瓴 张焱 王春艳 徐迎晓 发表评论 评论 (5 个评论 ) 删除 回复 徐迎晓 2012-10-8 22:42 同感。以前用过 wordpress 博客,检索功能挺强的,可惜被国内封了,更新起来太不方便,只得放弃。国内用过几个博客,但检索功能都比较弱,但相比之下,科学网这方面更弱些,起码可以弄个日历让人能够点击日期看博客呀。我现在只得把博客本地备份一个,在自己电脑上用检索软件做检索。 删除 回复 王号 2012-10-8 13:58 有点乱,是需要理一理 删除 回复 王德华 2012-10-8 11:54 这是个很迫切的问题。 记得老版科学网,每个博文目录中有多少篇博文是显示出来的,也很容易查看。现在只能查看总数,自己的分类目录中就无法知道了。 建议黄老师题目上加上:兼给编辑部的建议,促进一下这个工作。 删除 回复 蔣勁松 2012-10-8 11:35 是的,我想查自己的博文都很难,虽然我的博文比黄老师少很多。编辑部应该提供便利的搜索工具啊! 博主回复 (2012-10-8 11:42) : 我估计具有浮躁心态的人是不会来做的 ! 删除 回复 赵凤光 2012-10-8 11:13 做词典很辛苦 博主回复 (2012-10-8 11:19) : 得有人来做 . 不做对谁都不方便 , 而且不利于学术发展 !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15do=blogid=620305
3329 次阅读|9 个评论
建议尽早重新开放天通苑东一区东北侧的地下停车场
黄安年 2012-9-17 07:47
建议尽早重新开放天通苑东一区东北侧的地下停车场
建议尽早重新开放天通苑东一区东北侧的地下停车场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2 年 9 月 17 日 发布 天通苑东区的私家车辆车满为患 , 车位短缺而乱停车显现愈演愈烈,可现存的天通苑东一区东北侧的地下停车场,原本是开发的 , “ 7 · 21 ”特大暴雨后关闭 , 起劲一直没有重新开放 , 不知为和不再开放 , 希望管理部门给出个理由来 ! 照片三张是 16 日早晨拍摄的。
个人分类: 民生问题小议(10-11)|3614 次阅读|0 个评论
强烈建议一篇【精选博文】修改标题
热度 15 outcrop 2012-8-28 08:13
《 阳明滩大桥事故原因已明 》这篇博文只是博主个人的 推测 ,具体分析也只是基于 可能 ,但用了明确的结论式标题。 作者是土木工程相关专业,但如此标题,实在是对自己的专业很不负责,同时也是对同行的不负责。 无论博主结论对错,我个人都反对这种拍脑袋式的专家结论。 涉及人命的严肃的科学问题也不宜玩标题党博眼球骗点击。 因此建议作者修改博文标题;或者科学网撤销这篇精选博文,避免不必要的误会。 对事不对人,请张老师不要介意。 延伸阅读 对科学网博客一条精选博文标题提个小建议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5-606386.html
个人分类: 科技八卦|3940 次阅读|30 个评论
关于科学普及的一些看法与建议
热度 2 可变系时空多线矢主人 2012-8-27 20:50
关于科学普及的一些看法与建议 什么是科学? 科学是“符合客观事物的特性及其运动规律”的思想、行为体系。 它包括:科学知识,即这样的认识;科学精神,即这样的行为准则和活力;科学方法,即这样的措施。 但是,必须注意:“客观事物的特性及其运动规律”是随时间、空间、条件 而变化的,对它的认识、行为要做到能够与它“符合”,就会,也要,随之而变化。 什么是普及? 普及就是使其普遍化、大众化。 就是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使广大群众都乐意接受并积极参与。 什么是科学普及? 科学普及就是将科学普遍化、大众化。 为什么要普及科学? 人类必须使自己的认识符合客观事物的特性及其运动规律,并按之实践,才能利用和改造客观世界,以满足人的需要。否则,就会失败、碰壁。 这也就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这就必然,也必需,是广大人民群众共同的事业。也就是要普及地为科学事业努力奋斗。对于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就更是如此。 又例如,各种水、旱、地震,传染病,等等灾害,的应急管理也都需相应的、及时的科学普及工作。 前不久,日本核事故引发我国某些地区“抢盐”事件,就非常典型地突出显示了科普的重要性。 要对谁普及科学? 通常认为只对中学生、大学生、小学生,普及科学,其实,所有的人都需接受不同层次、一定问题的科普,即使是研究员、院士,对于他们专长外所需的知识,就也要接受科普,即使是他们专业内的,但是新的发展、创新就也要接受科普! 当然,不同文化程度,需要和接受的内容与方式会各有不同,而且,从我国目前文化程度的普及情况,大量、广泛需要的确会处于大、中、小学文化程度。 怎样才能有效地普及科学? 既要普及,就必须受众能接受、能懂得,就要通俗易懂、深入浅出。 通常认为:要采用喜闻乐见的形式,讲故事的方法。这当然好! 但是,关键还在于:必须了解、分析,受众在理解所普及内容,存在的问题和达到理解的规律性,根据受众的具体情况,引导解决。 而最重要的还在于所普及的内容是否科学? 不要迷信所谓“主流观点”! 特别是,现在许多主流的观点,存在大量,不实、不确,甚至虚假、错 误,例如: “大爆炸宇宙论”, 把无边无际、无始无终,不断演变、发展的宇宙万物说成是由 137 万年前的一次“奇点”的爆炸形成。 “暗物质、暗能量”, 所谓“暗物质”是因已观测到的各星系团内各星系的运动状态,安已知的引力规律分析,推断其总质量比其成员星系质量的总和大 10-100 倍而产生。 虽经发现例如:非可见光星体、中微子、黑洞等,仍远未能弥补这种质量缺失。 却仍以错误分析观测结果,而认为宇宙在加速膨胀,并设想有所谓“反引力”的“暗能量”充满宇宙各处。 但经多方探测, 所发现的都是具有普通引力的物质。 而对引力公式和红移测速公式由相对论和时空可变系多线矢物理的深入认识与发展, 特别是,由周围星体运动状态可按改进的引力公式和红移测速公式推断其间黑洞的质量,已可为弥补所谓“宇宙质量缺失”,应能解释各种观测事实,为 否定存在不同于通常物质的 所谓“暗能量”提供了条件。 “‘夸克’禁闭成团组成各种基本粒子” 认为各种基本粒子都是由彼此不可分离的几个“夸克”成团地组成。 但是,既没有实际观察到 任何的“ 夸克”,也不能证明它们能在时空中彼此禁闭地不可分离。因而,它的存在性本身就成问题。 “波、粒 2 象性” 认为一个粒子同时又有波的特性。 但 是,一切宏观物体都只能是粒子,任何单个粒子都不可能有波的特性。只有大量粒子的集体表现和统计结果才是波。 而这些显然错误的观点,却都作为真理,甚至以所谓“诺贝尔奖”推崇,写进各种教科书,并在各种媒体广泛宣扬,当成科普,造成很坏效果。 又例如,最近出现的著名科研单位众多科学家参与的所谓测得“中微子超光速”的报导,虽然,连参与实验者也大多不敢相信,但都只是质疑其精确度,和影响其精确度的因素,而想用提高其精确度或消除可能影响其精确度的因素来证实它。 原实验单位并确实又显著地改进了对中微子超发射时间的测量精度,得出原有同样结果,似乎认为已能验证“中微子超光速”。 还有其它著名科研单位准备如此进一步验证。 虽然,最后仍发现所测数据的错误而得到否定。 但是,实际上,问题根本不在“精确度”,而是对高速运动物体速度测量方法的根本错误。至今并未解决速度与真空中 3 维空间光速相比不可忽略的中微子的速度。 特别注意所普及内容的科学性! 因而,必须注意所普及内容的科学性! 根据科学性的特点,就必须:正确反映所普及的客观事物的特性和运动规律;注意其在不同时空条件的不同状态和变化, 应特别强调科学问题的公开、公正、公平的学术讨论! 对不同认识的争辩,应实事求是、具体分析,分别说明:其依据、正误、得失和发展,而通过实践,表明:是否“符合客观事物的特性及其运动规律”为判断是非的唯一标准。决不能片面、武断。
个人分类: 哲理|3969 次阅读|37 个评论
放宽对科学网“准入”门槛的建议等
热度 19 lvnaiji 2012-8-11 17:33
吕乃基 其一。 常常有朋友和学生向我说起,看博文易,加评论、留言难,于是就难以交流。难,就难在注册。以下是一份邮件中的一段话: 到科学网上找到了老师的实名博客,看着看着,也想跟帖发言,可惜,注册太麻烦了,我们不是在校研究生,也不是教职人员,没法注册,更没法跟帖交流。 给老师这封信的本意是希望老师在别的博客平台开个博客,同步发布您的博客,方便我们校外人士访问,参与交流。谢谢! 科学网的门槛高,其优点是,“来者皆善”,问题讨论相对集中,水准较高,至少编辑部希望如此,各位网友,不论是博主,还是过客,也都希望如此。 不过也有缺点,而且不仅是如博主收到的这封信上所言。 问题还在于,博主成分相对单一,会使讨论难以发生碰撞而不易扩展和深入。 有资格参与者寡,博主和网友往往混成熟人,你来我往,投桃报李。虽然这种情况既难以避免,也无可厚非,但一般来说,大网因其大而无足轻重,对于科学网这样相对较小的网来说,就可能会混淆视听,遮蔽眼界,甚至影响网的正常运行。 当然,这里的症结依然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此处博主的建议是,请编辑部适当偏向“另一方面”。 其二。 或许是因为圈子小的缘故,如同交通拥堵易于发生事故和冲突一样,博主、网友间掐架事端屡见不鲜。对于一些指名道姓的博文,编辑部倾向于加精甚至置顶,一时也吸引不少眼球。如果指的是圈外名人,倒也无妨,如果冲突双方都是科学网的博主,若是随意处置,例如,若是给甲方攻击乙方的博文加精,甚至置顶,那么乙方回应甲方的博文是否也应享受同样待遇?否则就可能造成不公。 当然,事情并非这样绝对,万事皆有例外。此处博主的建议只是“原则上”。
个人分类: 杂谈|4129 次阅读|42 个评论
我对中共18大的五点个人希望
热度 14 jiangjiping 2012-8-1 09:23
我对中共 18 大的五点个人希望 蒋继平 2012 年 8 月 1 日 据说中国共产党在今年 10 月份要举行第 18 次全国党员代表大会,简称 18 届党代会。 我相信这是一次意义非同寻常的大会,必将对中华民族未来的发展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我坚信这将是一次意义重大的大会,是一次胜利的大会, 是一次非常成功和圆满的大会。 为了使这次大会开的更好,更有成果, 我以一个游子之心, 斗胆向大会提出几点个人的希望。 第一,希望大会的公报不要用“最好,最高”等最高级形容词 。在我将近 60 年的人生生涯中,阅读过许多重要的党的公报和中央政府的工作报告,我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那就是这些文章中经常出现最好,最高等最高级形容词。 这使人感到一种满足现状的味道,已经没有改进的余地了。 要是我们在 18 届用这个词, 到 19 届怎么说? 我相信也希望 19 届比 18 届更好。 所以,我希望能够用更好, 较好等比较级的形容词来表达已经取得成就。有些人可能会说, 那是指一个特定的时段, 在这个时段内,也就是说,到现在为此是最好的。这话也是有道理的。 不过,时间是没有中止的宇宙运动规律。因而,人为地切断时间的连续性,是一种人为的中止行为,是不符合宇宙运动规律的, 因而,是不吉利的。 第二, 希望大会成为一个体制变革的开端 。 最近以来,以胡锦涛主席为首的中央领导在全国范围内积极提倡革新,倡导与时俱进。 我真心希望全国广大的党员代表能够充分利用这次难得的历史机遇, 来一个大胆的革新运动,对中国的现行社会体制来一个实质性的改革,给全国人民做一个创新的好榜样。具体地来说, 共产党应该对外宣布, 今后她只是一个政治组织, 与其他政治组织享有平等的地位,参与平等的竞争, 为社会,为国家尽心尽力,积极地为国家的富强,人民的幸福而努力奋斗。 许许多多革命先烈为此奋斗的目标就是如此,而不是为了一党的私利,是不是? 因而,我希望 18 届党代会能够展示更加开放的政治气围, 为共建中华民族的大业提供更加有利的环境条件。 第三, 希望中共对世界负起更大的责任 。 全体党代表同志们, 我以一个科学家的身份, 向你们科普一下一个科学常识, 那就是, 形象一点来说, 我们生存的地球,也就是我们生活的世界, 其实就相当于在天上飞行的一架大型客机。这架大型客机的航线就是太阳系的地球轨道。 中国在这架大型客机中占有一个固定的区域。 中国共产党有 8 千万左右的会员。 这是一个相当大的数字, 就人口而论, 世界上许多国家的总人口也没有这么多。 世界上两个大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加起来的总人口也没有这么多。 由此可见, 要是你们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和才能, 团结一致,那这个力量一定是惊人的。更进一步来说, 你们中的绝大多数,除了那些混进党内的投机分子, 都是民族的优秀分子, 被称为社会的精英,人中龙凤。 所以,你们要树立起比一般人更高更远的理想和信念,要勇于承当更大的责任,在全球化时代, 要对世界负起更大的责任, 要把整个地球看成是一个整体, 而不是一党一国的利益。你们这样做,可能会影响到一时一地的短期利益, 可是, 对你们的子孙后代, 对党的千秋功业是更有利的。 第四,希望每个党员代表首先做一个优良公民。 我知道, 你们中的大多数都是权力在握的人士。 据民众反映,现在的中国官本位现象很严重。 有一种权力腐败的倾向。 这对国家,对社会, 对广大的民众都没有好处。 当然,对党更没有好处。 对你们来说, 权力是一种资源。 在我看来, 如何对待这个资源, 有三个结果。 第一, 没有才能, 不能有效地利用好这个资源,但是却占着这个资源, 那就是对资源的浪费。 第二,把这个资源当成个人的财产, 为自己谋利益, 更有甚者, 把这个资源用来对付人民, 整治竞争对手, 损害他人利益, 结果是既害人又害己。 第三, 充分利用好这个资源, 展示自己的理想,抱负和才能, 全心全意地为国家,为社会, 为广大民众谋求福祉, 做一个真正有贡献的清官。 要做到第三点, 可能比较难。 其实,也只要做到一点就行了, 那就是极力控制自己的私心和欲望。 要是每个党员代表都能做到这点, 社会风气一定会明显好转的。 第五,给全国人民做一个创新的典范。 现在举国上下都在兴起创新的热潮。所谓创新,就是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 想别人没有想到的,做大家不敢做的事。 我希望新一届党的领导和全体党员能够大胆地打破党的一贯作风,来一个真正的党内民主, 直接选举各级党委领导班子。 在我看来,党员的素质,不管是从受教育程度, 还是个人的人品素质,都远远高于一般普通民众。在这个档次上, 民主选举的条件已经成熟。 要是共产党内还不能实行民主的直接选举,那这个国家的民主进程就遥遥无期了。 作为一个局外人, 以一个旁观者的心态等待着这个具有历史意义的大会的召开。真心希望这次大会能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个承上启下,开创未来的具有实际意义的里程碑。
个人分类: 国家时事|2657 次阅读|17 个评论
令人失望的Science
热度 47 neilchau 2012-6-19 08:00
令人失望的 Science 为了避免某些人的闲话,本来不想再说为 Science 审稿的事了,但审完之后感觉有很多话又不吐不快。有些感想,说出来也许有助于大家更好地认识所谓顶级期刊的真面目;有些问题可能也是我们自己投稿时,常出现的。 首先想说, 传说中的 CNS 中的 S ( Science )跟其他学术杂志本质上没什么两样 。它的审稿人有时候可能只有两个(至少我接的那篇包括我只有两个审稿人)。以前听朋友说,号称环境领域最好的杂志 EST ( Environmental Science Technology )有 5 个审稿人,只要有一个审稿人拒稿,文章就会被拒。我就在想,那作为所有领域的顶级期刊 Science ,它的审稿人可能更多,审稿也会更加严格。所以当接受 Science 审稿邀请时,那可是怀着膜拜之情,抱着学习的目的去的,不过结果相当失望:当接手二审时,发现只有另外一个人的审稿意见,有些问题还没问到点子上(可能只是个大同行)。 关于主编对审稿意见的最终决定, Science 的做法也让人失望,甚至还不如 JMS ( Journal of Membrane Science )。为 JMS 审稿时,主编还会把对稿件的最终宣判结果给审稿人的邮箱里都发一份,这样一个审稿人可以看到其他审稿人的意见,以及编辑对文章的宣判结果。而为 Science 审完稿后,除了系统自动发了一份感谢信之外,后面的事情一概不知。就像你 Lend someone a hand (给人帮忙)之后,被帮助的人是否用了你的 hand ,你的 hand 是起了正作用还是副作用,帮忙的人一概不知。个人感觉,这对义务帮忙的人来说是一种不尊重的行为。 以上只是自己审稿过程中遇到的两种截然不同的做法,不知道其他杂志是哪种情况? 其次, Science 是美国人办的期刊,在接收或拒稿的决定上会不会有偏袒美国人的成分 ?自己详细列出了 13 条审稿意见(足足两页),给了个大修改;另外一个审稿人给了 7 条审稿意见后,直接拒稿。面对这样的结果,一般的杂志主编可能都会做出拒稿或重投的决定;而 Science 杂志居然给个修改后二审,很难说没有偏袒的成分。 再说说个人审稿的原则。说实话,自己没有审过太多稿子,所以不知道太多的审稿潜规则,也没有太多的审稿经验。个人认为: 审稿,本质上就是审稿人提问题,投稿人接受挑战的过程(跟论文答辩类似),通过发现的问题,最终目的是让作者把稿件的质量提升上去(哪怕文章将来投了其他杂志)。审稿人提出的问题多了,文章发表后读者的问题自然就少了。 至于文章的正面意见,审稿意见里说上一两句就可以了,除非观点或方法确实非常新颖,让人看后有一拍脑门的冲动。 作为审稿的新手来说,态度一般都比较认真、严谨。自己的做法是,认真阅读稿件,包括作者引用的部分文献,客观地找出自己能发现的所有问题(大牛们可能只挑核心问题提)。一认真就发现了些有趣的现象:( 1 ) 胡乱引用参考文献 。这个现象在很多已发表过的文章中都非常普遍,所以审稿时自己也懒得一一指出,除非特别明显的错误引用;( 2 ) 文章结果报喜不报忧 。这种现象在整个学术界也非常普遍,跟新老板说起这事,他还开玩笑地说:“我们不都是这样吗?” 最后站在审稿人的角度说说给投稿人的建议: (1) 天下可能没有哪种方法是完美的,所以不要把自己的方法或结果吹得天花乱坠,让人听起来完美无瑕。那样很容易引起审稿人的质疑,甚至反感 。虽然没必要强调自己方法的不足,但在讨论部分,稍稍提下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就可以轻松化解审稿人的质疑。如果试图掩盖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重大问题(文章中只字不提),稿件到了大同行手里可能安然无恙(不容易被发现),但到了小同行手里,让审稿人提出来了,难免会留下不诚实的坏印象。 (2) 回复审稿意见时,不要一味跟审稿人辩论或解释,而要充分借助审稿人的合理意见,使自己的文章让更广泛的读者易于理解和接受。 这次遇到的审稿回复很让人反感,审稿人的所有意见都被作者或驳回或解释(诡辩?)。有些与文章非常相关的重要细节,被审稿人问到后,作者在回复中都给审稿人解释了,但在原文中却没有任何改动,留下了很坏的印象。要知道,任何一篇文章的读者都不仅仅是审稿人,更是其他相关研究人员。所以, 面对审稿人的意见,不仅要逐条回复,更要在文章中做出必要的改动或补充(除非审稿人的意见确实与文章的主题内容不相关) 。 (3) 细节问题: (a) 文章要标上页码和行数,便于审稿人给出意见 。不然让审稿人数数第几页第几行有问题,再写审稿意见,太浪费时间;或者审稿人也干脆稀里糊涂地提问题,投稿人自己也不知道说的在什么地方。 (b) 返回的文章中修改过的地方,一定要 Highlight 一下 。否则让审稿人再找半天,看你哪里修改了哪里没修改,浪费时间;有些审稿人如果懒得仔细看,直接给个拒稿说你没修改,多冤枉呀。这两个细节问题,相信一般人都不会出现;一旦出现了,虽然不是致命的问题,但却给审稿人带来了麻烦,进而可能给自己带来麻烦。
个人分类: 科研共享|40445 次阅读|92 个评论
行博主委员会之责——给科学网的两点建议
热度 14 liangjin 2012-6-9 08:35
作为博主委员会的成员,自我感觉更多的是个花瓶。参加过一次由编辑发起的投票,最后以争执双方各打五十大板结束。被邀请参加博客大赛投票,忙忙闲闲地逛过赛区,投过一些票,不知权重多少。得到过科学网赠送的礼物,心存感激也因没做什么事而惶惶,谢谢了! 最近看到诤网友曹大虾和科网起争执,很想当个和事老,但所处位置和大虾同位,没有这个资格。于是想起了这个博主委员会的头衔。这才发现这头衔不能帮助什么。具体分析曹大虾的事,我觉得也许科网编辑部有不便公布注册用户信息的理由,但这事实上造成了对实名博主的不公,特别是在讨论平台上。既然如此,为何不赋予实名博主关闭他们不屑对话的注册用户的评论通道?这样不就可以保护双方的权利了吗? 我很想以此提案,发动博主委员会投票,可惜没有这个权力,但建议权还是有的。于是在能行责的地方给与建议: 1。建议赋予实名博主关闭某特定注册用户的评论的权力; 2。建议扩大博主委员会的权限,让博主委员会更大程度地参与科学网的建设,使科网更健康地发展壮大。 谢谢科网的答复,建议的第一条的功能已经具备。我已找到:我的中心-〉好友-〉我的黑名单。不过有点不大直接。最好可以看到评论不爽,直接点击评论人名字,拖下菜单,点击加入黑名单。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4227 次阅读|40 个评论
给民科的一点建议
热度 10 skylark1981 2012-5-14 07:56
首先说明一下,民科就是民间科学家,不是贬义词。 昨天浏览网页,无意看到民间科学家给我们取了一个名字,叫做官科。我很反感民科这种针尖对麦芒的做法,尽管我也钦佩他们的契而不舍的精神。我所了解的民科大概有这几个优点 1. 对他们的工作无比热心,会努力去宣传自己的成果。 2. 投入很大。我见到过一些民科,为了能够宣传他们的理论,不惜自费到美国来参加各种会议 ( 每次 1-2 万人民币 ) ,而且自费出书。对于大部分来说,这不是一笔小的投入,毕竟大部分民科没有得到政府的资助。 这些精神值得我们这些官科学习和尊重。 但是他们往往有更大的缺点, 1. 低学历。很多民科都是高中数学和物理水平 , 而且毫无疑问学得不好,但是却敢否认高等数学和物理中最高深的东西。 2. 逻辑能力很差,所以他们的证明 ( 无论是理论和实验 ) 中都有很严重的逻辑错误。 3. 否则所有反对他们的东西,也不主动去学习别人的东西,固步自封。 4. 固执,或者叫做偏执,不愿意接受别人的批评和指正。 5. 缺乏严格而系统的科学训练,不接受现在的科学范式,也不接受别人的检验。 无论是数学和物理,我们人类所取得的每一个进步,都不是很容易的。有些进步经历了好几代人 ( 好几百年 ) 的努力。任何一个新的理论的提出,往往不被科学界所 接受,但是经历了大量的科学实验验证 ( 包括具体物理化学实验,以及数值计算 ) ,才逐渐被大家所认可。 有很多经典的理论,比如热力学定律,牛顿定律,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广义相对论,量子力学,数学中的三等分角等, 这些都是经历过无数次怀疑和检验的 , 不可能出错。当然任何一个理论都有它的适用范围,比如经典物理如果在相对论极限下就不对了,量子力学在相对 论极限下也不正确了,热力学定理在量子力学中也有问题了。这些我们都知道,也在努力去研究这里面新的物理问题,这是现在有趣的研究方向。 所以做科学研究,首先最关键的是要有科学精神。我总结的科学精神包括几个部分,第一,努力学习新的知识,不断修改自己理论的不足。 第二,在正式期刊上发表自己的工作,接受大家的质疑和检验。第三, 接受现在的科学范式,有错就改正。 如果中国的民科可以踏踏实实地学习基本知识,努力去吸收最近的科学进展,去发现和弥补他们的理论的不足,我不敢说它们不可能对科学有贡献,但 是总会做出一些不错的发现的,这些发现值得发表,他们的努力也值得尊重。当然,他们所需要的经费也值得国家资助。 我认为每个人都有做研究的权利,只要你有这个能力。这是我对民科的一些建议,因为科学网上有很多民科,我希望他们可以看到,并且好好反思反思。
4200 次阅读|10 个评论
科学网要咋样?——编辑们请hold住
热度 13 taol 2012-5-10 00:58
科学网要咋样?——编辑们请hold住
看到赵老师的博文《 再次请求科学网博客进行精选博文的改革 》,很多方面说得非常到位,既有框架又有具体内容,提出了很多很好的建议,有些建议我很赞同。正如文中所述,这几天确实也有很多老师对科学网推荐、加精的门槛和范围等提出了非议和质疑。另外,这两天的某个极其敏感的话题也使得这种质疑甚至是指责达到了一个高潮。 有一些不成熟的想法也说一下:) 1、 科学网是否要做成“科普网”? 我基本同意目前赵老师说的科学网上被推荐的科普博文相对较少这一事实。然而,我觉 得未必一定要把科学网变成“科普网” 。 科普文章 最大 的受众还是学生、青年学者(我不确定这种说法是否准确,暂且这么说吧)。而年轻人喜欢什么风格的科普文章?可读性强的、科学的、诙谐幽默的……虽然说科普文章最基本的要求是其具有科学性,准确、严谨。但是 可读性 是“吸引人”来阅读、读完第一位的因素。 目前国内这类文章最多、质量最好的有两家(隐去网站名),这类文章科学网上相对少一些。这也许与科学网上的活跃人群有一定关联。 科学网一个非常突出的地方是活跃人群中研究员、教授等学术上突出的人占的比例很大,专业论文中的稳重严谨的写作风格也随之而来 ,这与上面提到的科普网站中年轻人占绝大多数诙谐幽默、活泼的写作风格完全不同。 所谓强扭的瓜不甜,吸引人的地方毕竟有其特色,必然是“广大受众喜闻乐见”,故有好文章编辑也不会不推荐,但科学网变成以宣扬科普知识为主的“科普网”貌似有些勉强。 补充 :我一直觉得 科学网上很多老师的博文为年轻的学生、青年学者“传道、授业、解惑”方面做得非常出色,无论是科研工作还是人生道路。这一点恰恰是科学网的主流风格和特殊,其他网站难以望其项背 。 2、 “八卦还是不八卦,这是个问题” 八卦还是不八卦?八挂什么,怎么八挂。 师生那点事 ,有些八卦,但八无妨。 不爆粗口、文明八卦,有话好好说 ,即使有些怨念又何妨,谁还不发发牢骚?至于造成师生矛盾,我觉得关系不大,若是有情绪一直就有,若是没有看了也未必能有。 正如偷情的人未必看西厢记,做强盗的也未必看水浒传;看了水浒传的人也不是要做强盗。 科研生活中的八卦在科学网“八”更能“八”出共鸣来。 在别的地方八卦这些,没人理。科研生活中的八卦在科学网“八”是最合适的地方了。科研生活很多时候枯燥无趣,需要科研生活的八卦: 有什么不开心的事情说出来让大家开心开心 3、如前文提到,这些天一些博主对科学网编辑的质疑很强烈,尤其是在敏感话题发生后。我觉得有些事情尤其是建议甚至是质疑完全可以给“科学网”留言或者发邮件反映说明。公开“讨伐”总不是个办法,让编辑们没有任何余地,人很难做。建议也是,都是好心为科学网提出改进建议,一股脑的“push”编辑们,编辑们是做还是不做?接受建议得有时间,首先得思考这建议是否中肯(无意冒犯任何人,不可能有人总是对的,所以这里假设建议不全中肯,有那么“一小撮”可以再商量 ),另外编辑们肯定要商量,具体怎么做更是要仔细考虑,而且还得考虑其他人的意见和感受。完成改进总是要多听听不同的声音,谋而后动,赶鸭子上架总觉得不是那么回事:) 相关: 再次请求科学网博客进行精选博文的改革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02444do=blogid=568805
个人分类: 看法|4119 次阅读|29 个评论
赞几个期刊
热度 5 yuliping 2012-4-25 10:41
我的一篇稿子 2011 年 11 月 16 日投稿到《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经过了 3 轮修改,本以为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审稿专家还是不满意,刚才又收到修改通知。审稿专家认为我结论部分写作不好,还需要提炼提高。非常敬佩北理工学报这种认真的态度,不管这篇稿子能否录用,以后我都会向这样的杂志继续投稿。类似的杂志还有《中国科技期刊研究》,我的一篇稿子审稿专家是手写的,好几页纸,邮寄往返修改了 3 次,最后还是退稿了,但我认为这没有什么问题,应该的。 一些杂志处理稿件的速度较快,也比较认真负责,比如《统计研究》、《财贸研究》、《图书情报工作》、《现代图书情报技术》、《情报杂志》、《华东经济管理》等,一般不超过一个月就能知道论文的大致结果。 根据我这么多年的经验,各杂志在处理稿件时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有些杂志编辑的工作量大一些,这样作者的工作量就少一些,一般录用后作者就不要管它,等着拿杂志就可以了。有些杂志录用后在正式出版之前,会让作者再校对一次,我认为这样处理有利于提高编辑出版质量,比如《统计与信息论坛》、《情报杂志》等期刊,虽然会增加一些工作量和费用,但采取网上校对的方式是可以大大降低成本的。 有些杂志是不要版面费和审稿费的,在当今世界,这一点很不容易,我碰到的《财贸研究》就不收取版面费。此外,《情报杂志》对审稿专家优惠收取版面费,每篇 500 元,这一点也值得提倡,可以鼓励审稿专家在该刊上发表论文。 我不敢对杂志说一些负面的东东,提几点建议: 第一,希望没有开通网上投稿的杂志尽量开通。 第二,希望半年内给出论文初审结果。 第三,希望少收点版面费。 第四,希望别收审稿费,如果要收,等论文录用后一并收取。 第五,希望版面费开发票。 第六,希望论文录用后 1 年内能够刊出。 第七,希望杂志寄2本。 第八,如果论文送审,不管能否录用,希望给出专家审稿建议。 第九,…… 让我们一起希望吧,呵呵。 2012.4.25俞立平于宁波
个人分类: 科研心得|5034 次阅读|11 个评论
增加 SI prefixes 的建议 (Suggestion to add the SI prefixes)
热度 4 zlyang 2012-4-19 09:47
增加 SI prefixes 的建议 (Suggestion to add the SI prefixes)
汉语是联合国官方正式使用的 6 种同等有效语言之一。请不要歧视汉语! Chinese is one of the six equally effective official languages of the United Nations. Not to discriminate against Chinese, please! 增加 SI prefixes 的建议 Suggestion to add the SI prefixes 目前国际单位制(The International System of Units,SI)中被批准的国际单位制词头(SI prefixes)如下图1。即,BIPM(Bureau International des Poids et Mesures)的《SI brochure, Section 3.1》: http://www.bipm.org/en/si/si_brochure/chapter3/prefixes.html 表1. 现有国际单位制词头(SI prefixes)。 Table 1. The SI prefixes at present. 这里面只有10的正负24次方的词头。 近二十年,计算机硬件技术飞速发展。硬盘的存储容量在1990年代先从M比特到G比特,本世纪以来则再从G比特到T比特。每10年大约增大10的3次方。照此发展速度,再过大约40年,存储容量将用Y(10^24,yotta,10的24次方)来表示。又如,科学家猜想,宇宙中的原子数目约有10的80次方个。 所以,建议用剩余的英文、希腊文字母,按照字母表顺序依次表示更大的、更小的国际单位制词头(SI prefixes)。如图2,大写字母表示正次方的词头,用对应的小写字母表示负次方的词头。为方便,新词头的名称和发音(Name/Symbol)合一,正的次方发音为现有发音增加a,负的次方发音为现有发音增加o。类似现有的从M(mega)、(micro)到Y(yotta)、y(yocto)的发音相关。 表2. 建议新的国际单位制词头(SI prefixes)。 Table 2. New SI prefixes are suggested as the unused alphabetical letters of English and Greek alphabets. 相关链接: 《 SI基本单位中安培定义的两种可能缺陷 Two possible defects in the definition of Ampere in the SI base unit 》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107667do=blogquickforward=1id=558804
18234 次阅读|13 个评论
十八岁与第二胎——为人大代表建议撰联
热度 3 龚胜生 2012-3-6 02:11
“两会”的召开,是每年春季政治生活的大事。今年两会代表、委员的建议、提案也是五花八门,其中两个建议太有意思了,以我阅历和理解,真是不得不佩服! 其一,人大代表李兴浩建议:穷人可将二胎指标转赠给富人! 其二, 人大代表黄细花建议:将法定结婚年龄降至18周岁! 对于第一个建议,我有点评:“以后天下就是富人的,穷人富人将成为世仇,中国会自己毁灭自己,和中国有利益冲突的国家可高兴了!” 对于第二个建议,我亦有点评:“ 18岁正是上大学的年龄,以后大学就是新婚的教堂,每个高年级学生都带婴孩上学,那种景象将何等有趣! ” 记住,这是全国人大代表,不是县乡甚至省人大代表。全国人大代表应该具备怎样的素质,这个问题值得思考。选择什么样的人去做人大代表,以及人大代表应该怎样发挥代表作用,更值得我们深思,深思,再深思! 有感于这两位某市场经济发展走在全国前列的省份的全国人大代表的建议,心血来潮,试撰此联,以飨读者。 上联:黄细花花红十八岁 下联:李兴浩浩转第二胎 横批:代表建议
个人分类: 时事新闻|3954 次阅读|7 个评论
我对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建议
热度 8 jiangjiping 2012-2-7 08:53
我对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建议 蒋继平 2012 年 2 月 7 日 2012 年 2 月 1 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 http://cpc.people.com.cn/GB/64093/64094/16995781.html 。 这个文件被称为中央一号文件。这个文件一共谈了六个大的方面和 23 个具体的措施。 为了给大家一个基本的信息, 我把这六个大的方面简要地归纳如下: 一、加大投入强度和工作力度,持续推动农业稳定发展 二、依靠科技创新驱动,引领支撑现代农业建设 三、提升农业技术推广能力,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 四、加强教育科技培训,全面造就新型农业农村人才队伍 五、改善设施装备条件,不断夯实农业发展物质基础 六、提高市场流通效率,切实保障农产品稳定均衡供给 读完这个文件, 我个人的感觉是, 这是一个国家的纲领性文件, 涵盖的面很广, 涉及的层次很深, 因而,给人一种只有政策性的语言, 没有具体的实施标准的感觉。 在这种感觉下,我觉得作为一个在农业战线工作了几十年, 对国内外农业行情有充分了解的科技人员,有责任为政府提供一些具体的建议。 本着这种想法,我借用科学网的平台,向国家的政策制定者们提一些我个人的建议,仅供参考。假如对中国的农业有一些价值的话,算是我对国家送我出国深造的回报。 培育良种。 农作物的生长开始于种子,这是大家都知道的基本知识。 所以,优良品种是确保农作物高产稳产的最基本前提。 中国的情况很特殊, 农村人口多, 人均土地面积很小, 又是分散经营。 要确保粮食的高产稳产, 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是唯一的选择,使用良种是最经济和有效的途径之一。 据我本人的所见所闻, 目前中国的种子行业还处在不成熟的阶段, 没有形成一个正规的体系。 因而,尽快建立一个规范的种业体系, 大力培育高产优质的农作物新品种是国家和农业科技人员的首要任务。培育高产优质新品种可以通过许多途径来达到,包括传统的方法和现代的生物工程技术, 但是,最关键的还是需要政府的政策的支持。 节水灌溉技术。 据我所知,在中国的许多地区,尤其是大西北的甘肃,宁夏,内蒙古和新疆, 水资源是很大的一个问题,尤其是农业用水更是短缺。 现在的农田灌溉仍然是洼灌, 这是原始的农业灌溉技术, 对水的利用是低效的。 因而,要有效的提高水的利用率,必须采用高效节水的灌溉技术。这些新的技术包括滴灌和喷灌。 其中滴灌加上薄膜覆盖是最先进和高效的节水灌溉技术。这是一次性的投资, 从长远来看,是很经济实惠的。 食品储藏设施和技术。 农产品生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大自然, 因而,受到季节性和自然环境尤其是自然灾害的影响。为了尽量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对食品供给的负面影响,国家应该尽最大的努力来建造足够多的食品储藏设施。 这些储藏设施应该有先进的相关配套技术。 这些储藏设施应该包含粮食作物,主要是谷类,但是重点应该是肉类,水产品和新鲜蔬菜类的超低温冷冻储藏设施。在供过于求的情况下,把这些产品大量的储存起来, 在供不应求的时候,从库存中提出来。 这样做的好处有很多,最主要的是一方面解决了食品的供应问题,另一方面可以起到调节食品价格的作用。 蔬菜专业化生产和加工基地。 随着中国的城市化进程, 城市人口在快速增长。大量的城市人口需要消费大量的蔬菜。 不像主粮中的谷类, 蔬菜是一种新鲜食品,不可以长期保存,即使有冰箱,也是短期的保鲜。 因而, 对大城市的新鲜蔬菜的供应是一个日常的重要任务。要确保这个任务的顺利完成, 在大城市的郊区建立蔬菜专业化生产和加工基地是十分必要的。 这种基地必须达到三个基本要求:即大型化,专业化,和程序化。 只有达到这三个基本要求,才能确保提供高质安全的农副产品。 建立这样的基地,将使中国的农业迈上一个新台阶。 这也是农业工业化的一个标记。 流通调控机构。 商品的合理流通是提高商品利用率的关键因素之一。 因而,国家应该通过各种手段和途径来有效地调节全国范围内的食品供应。 最好的办法是建立一套大型的和专业化的食品运输队伍。现在的个体分散经营,造成很多社会问题, 第一是造成交通拥挤, 第二是街道的杂乱无章,需要很多城管来维持秩序。 这种流通调控措施应当包含专门的食品运输车队和专职人员, 这些车辆必须是大型的。食品的销售必须在国家和当地政府部门规定的地点进行,以确保食品的安全性。 凡是进行食品销售的人员,必须要有合格的行业执照。 高级专业和管理人才。 说到底, 一切事务都必须靠人来执行, 所以,人才是成败的关键。 国家应该在体制上实行任人唯贤的策略,真正起用有真才实学的人。这样的人才必须懂得农业的方方面面, 对农民有深厚的感情, 最好是在农村长大的, 学的专业是与农业有关的。但是, 最主要的考核指标是人才的价值观。 这种人必须是顾全大局,顺应天意, 尊重自然,体察民情, 洁身自律和善于运筹帷幄的战略家。 以上是我的一点个人浅见,算作是对一号文件的读后感。如果不符合中国社会实际, 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个人分类: 国家时事|4598 次阅读|15 个评论
建议科学网设立SCICN系数,激励科学工作者开展合作
热度 2 hillside 2012-1-19 16:52
科学网博主闵应骅发表了博文《网友真正是朋友吗?》( 2012-1-19 ),文中称:“社会的交互由于网络而扩大,但是,近年来增长趋势在下降。我们知道,网络技术,像Facebook, QQ, Skype, 包括我们的科学网,以及国内的许多软件都使人们随时随地可以互相联系、交换看法。一个人可以在网上有几千朋友。但是,他们也许并未见过面,互相也不了解。据牛津大学教授邓巴(Dunbar)研究,他提出了一个邓巴数150,就是说,由于大脑皮质的大小和社会群组的平均大小,人类有这种关系的人数是150。事实上,对Facebook的统计数据表明,平均的朋友数在120到130之间。” 比起邓巴数,在数学圈中,Erdos系数令人眼热与神往。 Paul Erdös是二十世纪一个著名匈牙利的数学家。他最大的特点就是多产,而且涉及的数学领域非常之广,也都有不错的贡献。他一生和无数同时代的数学家 (大概500个左右)在不同的领域内进行过合作,发表了大约1,500篇论文。 因为他的合作者很多,于是在数学界内,就流行起了一个Erdos Number的说法。Erdos自己的Erdos Number就是0,那么直接和Erdos一起写过paper的co-author的Erdos Number就是1。那么Erdos的co-author的co-author的Erdos Number就是2, 以此类推。Erdos Number越小,说明此人和Erdos的学术关系越近。据说,当今世界90%的还活跃的数学家的Erdos Number小于8。到了今天,数学家们聚在一起,还会互相炫耀一下自己的Erdos Number。 由Erdos系数我想到SCICN系数,科学工作者通过科学网结识并合作,合写1篇,SCICN系数就是1;合写2篇,SCICN系数就是2;依次类推。当然,也可以制定更加明确的规则与层次,如SCI合作者等。 科学网目的的好友认可功能已经很好地体现了科学网的联络与交往作用。 具体用SCICN系数还是SCCN系数、SCIC系数、SCN系数可能还需要科学网决定。目前相关网站已有: http://www.scicn.net/ 中华自然科学网 http://www.scn.com.cn/ 东方有线 http://www.sccn.net.cn/ 四川资本市场网 http://scncn.com/ 维护阶段的中华石雕网,无内容,网站改版中 http://sncn.net/ 域名目前是一个个人保健品网站,科学网可否收购? 附:本人与闵应骅老师的对话(见于闵老师原帖评论): hillside 2012-1-19 17:16 “科技论文作者的连接,已经有人做过了”?是想过了还是做过了?什么媒体?名称是什么?案例在什么地方?还望指示一二。 博主(指闵)回复(2012-1-19 17:25):我审过一篇这样的论文,好像是一个HK人做的,记不清了。你到Google上查查吧! hillside 2012-1-19 16:55 受闵老师此文的启发,我撰成《建议科学网设立SCICN系数,激励科学工作者开展合作》短文,有暇不妨一阅。 博主(指闵)回复(2012-1-19 17:11):我看了,写得很有趣。用科技论文作者的连接,已经有人做过了。
个人分类: 建议与感想|3816 次阅读|4 个评论
让我们一起把科学网办的更好
热度 4 jiangjiping 2012-1-18 09:03
让我们一起把科学网办的更好 -- 为科学网五周岁而作 蒋继平 2012 年 1 月 18 日 首先声明一下, 照理来说, 这样的话题应该由科学网的领导和编辑们来说, 我是没有资格来说这样的话的。 因而,这个话题仅是我个人的一点建议, 不是号召, 更不是指示。 五年前的今天 , 科学网正式成立, 所以,今天是科学网的五周岁生日。 借此机会, 祝科学网生日快乐! 我与科学网结交是 2009 年 1 月, 但是, 一开始只是偶然地在论坛发表一些文章,并没有开通自己的博克。我在科学网正式开通自己的博克是 2011 年 2 月 1 日, 到今天还不到一年。 所以,对于科学网而言,我算是一个新生。 虽然在科学网的时间不算长, 但是,我对科学网的印象还是不错的。 我以前主要在雅虎,中国新闻网, 国际在线和新浪网等活动。 想比之下, 我觉得还是科学网比较适合我的兴趣爱好。 我这样说是有一定的根据的。 就拿最近在网上闹得很厉害的休博事件来说,一些博主因为各种原因, 声明要离开科学网,可是, 大多数还是一而再, 再而三地回到科学网。这充分证明科学网的无比强大的吸引力, 对不对?虽然,也经常听到一些抱怨之声, 但是, 世界上任何事物都不是完美无缺的,有缺点错误总是难免的,关键是, 在比较中觉得好一点就行了, 不是吗? 所以,我本人觉得科学网还是办得比较成功的, 科学网的领导和编辑们还是有才能的,是负责任的(不是拍马之说, 但有行贿之嫌?)。还有, 许多博主也为科学网的成功作出了很大的奉献。 由于篇幅关系, 这里就不一一指出来啦, 不过,我在另一篇博文中会专门来谈谈我对科学网一些博主的印象。 话说回来, 作为科学网的一个成员, 我们都希望科学网办得好一点, 具有较大的影响力, 是不是? 我自己认为既然是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 就有责任, 也应该为这个大家庭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正是基于这种想法,所以, 我希望我们大家一起来把科学网办得更好一些。下面是我的一些具体建议,仅供科学网的领导,编辑和各位博主参考。 特色鲜明。 全国恐怕有几万个网站, 要在这众多的网站中立于不败之地, 必须有自己的鲜明特色。在这一点上, 科学网已经做得不错。据我个人的感觉,科学网还是比较有专业特色的, 不像许多网站的纯娱乐和商业意图。正是因为这一点,科学网吸引了一批兴趣爱好相同的专业人士。因而,我们应该保持和发扬这个光荣的传统。 要做到这一点,希望并强烈支持科学网的领导和编辑们在必要的时候, 严格把关, 把一些很低俗的评论和文章及时除去, 尤其是一些明显带有个人恩怨, 蓄意进行人身攻击的文章和评论应当及时删除, 以保证科学网的专业性,与此同时, 也可使科学网显得更加有气度,有风范和有品位, 从而使科学网成为一个高档次的网站。 引领潮流。 科学网应当争取做引领潮流的典范。 要敢于让不同的观点表达出来,要鼓励发表新的想法, 新的观点, 不管是哪方面的都行, 除了科学外,宗教, 政治也要一视同仁。 这是因为科学不是孤立的领域, 而是与其他领域息息相关的。 科学往往是在宗教和政治的作用下向前发展的。 科学网要对那些具有前瞻性的观点给与特别的关照。要有打破陈规, 勇于创新的勇气和胆量。 何谓创新? 就是走别人不敢走或者还没有走过的路! 公正平等。 在具体的操作上, 要做到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一个成员,尤其在精选博文这一点上,更应该如此。 在精选博文时, 要综合考虑博文的内容和网友的反应。但是, 最关键的是要针对文章的内容而不是文章的作者和推荐人的数量。 因而,在做精选时, 不要顾及一些知名博主的面子, 也不要受推荐人数的影响, 而应该根据博文可能产生的社会影响和价值来做决定。 凭我的感觉, 到现在为止, 科学网的编辑在这一点上做的还是不错的, 被精选的文章大多数还是高质量的。 可是, 还有待改进的地方。 假如仅凭推荐人的数量, 那么会在科学网形成一股拉帮结派的不正之风, 从而不看文章的内容,相互推荐。 从长远的目光来看,这不但对科学网没有好处,对大家都没有好处。 包容共存 。对于广大博主, 我们应该抱有包容共存的心态。 我们要容许别人发表不同的看法和言论。对重大的社会事件和自然的认知, 每个人的立场不同,处境不一样, 其观点就会不一样。 我们可以争论, 但是必须就事论事, 不是对人, 不要进行人身攻击, 不要蓄意排挤他人。 我们要尽量多地引导更多的人来参与科学网, 而不是导致一些人休博而去。人数多, 影响力自然就大,对不对? 分享交流。 我们不但要勇于分享自己的经验,经历,看法和观点, 还要养成乐于与人交流的习惯。 我们把自己的故事和感想写出来,多少有点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同或者反应。 假如我们只是把文章发出来, 但是对于网友的评论置之不理, 那就起不到交流的作用, 是不是?所以,我想, 要是我们大家能够及时认真负责地回复每一个评论, 那么, 可能会有更好的效果。 欣赏享受。 除了发博文外, 我们也应当花一些时间欣赏别人的观点和想法, 从中学习新的知识, 了解人情世故, 从而帮助我们增加见识, 陶养性情, 与此同时, 解除忧闷和寂寞。 以上是个人的观点,算作献给科学网五周岁生日的一份小礼物, 希望科学网笑纳。
个人分类: 观点交流|5095 次阅读|8 个评论
给科网博客的建议
热度 7 gaojianguo 2011-12-29 22:36
给科网博客的建议
科学网过一段时间就迎来了自己五周岁的大喜日子了,很高兴看到科学网的成长,也很高兴在科学网结识了很多有趣的人。科网改版之初迎来一片叫骂声,包括我也 表达了对科网改版的不满 ,但适应之后感觉新版还是不错的,功能上是齐全了。但我也注意到,不只是科网博客使用现在的这么个博客平台,至少还有两个以上的网站使用同样的系统,这未免是科网博客走自己发展特色之路的不和谐的地方。科网的领导或许有野心开发完全是自己的博客平台? 改版后的博客适应了也就喜欢上了,我曾经花了不少时间装扮自己的博客,直到每个细节都达到让我满意的地步。我就是这么一个人,任何事都想尽善尽美,如果不能也会做一些无谓的挣扎,表明自己的态度。如科网的一些小 Bug 就有时让我觉得不完美,曾经反应给科网编辑,他们也都虚心接受,但问题一直还没有解决,现重提, 希望能够看到更完美的科网博客。 1. 关于博文计数器,好像存在漏洞,如我现在实际发文 242 (不算这篇),但博文计数器显示 252 ,多了 10 篇。这 10 篇有我自己删除的,也有由于抵触科网红线而删除的博文。即使有时上传图片失败而删除博文,这相当一个测试,但博文计数器还是 一直计数 。这个 Bug 让我有点不爽。 2. 关于博文字体,我写博文一般情况都是先在 word 中写好再复制的,这有很明显的好处,如字体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 微软雅黑 ”, 2011 年 11 月 27 日之前还可以随意修改字体,但之后统统变成了“宋体”。每次发博文都得花费时间修改字体,我不太喜欢宋体,目前是这样的,一般中文我会选择楷体,而字母和数字喜欢“ Times New Roman ”。在字体复制之后能保留原格式是一件令人轻松愉悦的事情,但现在要修改字体显然已成负担,再说 科学网博客的字体中没有我喜欢的“微软雅黑”。 字体到底有没有差异,请看: 3. 最后还有好像是今天刚加上的“本文引用地址”,看着非常不爽,显得冗余。科网突然加上这么一道杠,估计与苏老师的博文被剽窃有关,我想科网编辑是打算提醒不太守规矩的人,给他们一些警示。但这真的有用的?显然毫无用处。放在网上的东西,如果有人想“据为己有”一般情况是没什么法子的,要么打官司起诉,要么忍着,要么就不要放在网上。我在我的博客首页就有声明,至于遵守不遵守,我觉得这完全是看个人修养的。科网在每篇文章加上这么一个小尾巴太多余,建议删除, 最起码请求从我的个人博客中删除 。还有,加上的这个小尾巴其实也就是这篇文章的链接,文章的地址栏本来就有的啦,再说小尾巴的字体还是我不喜欢的宋体,特碍眼。 最后,祝福科学网的全体工作人员身体健康,工作顺心,爱情甜蜜,家庭幸福美满!同时也祝愿广大博友老师和网友新年快乐!祝愿科学网和科学网博客的明天更加美好!!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4074 次阅读|13 个评论
如何让科学网更social一点
热度 5 sivaxin 2011-12-20 12:57
最近看到大家热议科学网即将推出姐妹婚恋网站的新闻,惊讶之余,确实觉得有点不靠谱,不过也没特别反感,毕竟出发点是良好的。只是感觉师兄师妹网这个名字,有点雷人,透着点东北二人转的乡土气,是否应该起个更有点意境的网名,暂且想到一个,是否可以叫“灵犀网”,同是科研工作者的男女产生感情可能更重视的是精神层面的默契和心有灵犀吧。一点抛砖引玉,希望能够通过众多博友的群策群力想出一个别致又贴切的网名吧。 上篇博文提了博文草稿保存的意见后,不少博友都评论提了些好意见,不禁让我考虑科学网能否增加些更social的功能呢: 功能一:评论回复再追加回复功能。目前我如果评论某篇博文,博主给我回复后,如果我想再就博主的回复进行追问的话,就要再重新进行评论,把我的原评论和博主的回复粘贴进来,再在后面追加我想回复的内容,如果要往复好几次对话的就有点麻烦了,是否可以在博主的回复后再追加一个回应功能呢,可以形成一连串的对话,而且除了博主和评论者之间的对话,是否别的博主也可以加入对某个评论的评论中呢。现在的现象是有时在评论中会引起一个大家关心话题,引发新一阵的热议,但对刚进来的读者,有时不知道这场议论产生的来龙去脉,如果有这个评论再追加的功能,就知道是从那条评论引发新的议论了。当然在统计博文评论数时应该也把对评论的再评论也计算在博文的总评论数之中。 功能二:进一步丰富好友动态功能。现在的动态中可以看到我关注的博主发表了哪些新博文,与谁成了朋友,评论了哪些博文,分享了哪些博文等等。但我必须要进到某个好友的主页再查看他的动态,是否可以把所有好友的动态进行汇总,了解所有好友的动态情况,当然这样的话可能也会有很多我不太关心的信息,所以还须再进行一定的分类汇总,比如可以分为发表博文,评论博文,分享博文,上传照片,更改个人资料,交友状态等等类别。 功能三:高级搜索功能。目前科学网的搜索功能真是有点差强人意,只有一个好友查找功能,而且只能通过注册名查找,没有其他的搜索方式。是否可以科学网博客主页添加一个博主搜索和排序功能,比如说可以通过博主的实名进行查找(既然科学网的博主都是实名注册的,应该可以实现),通过博主所属的单位进行查找,通过博主所在地域进行查找等等呢?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5313 次阅读|8 个评论
给袁隆平院士的一条建议
热度 8 jiangjiping 2011-12-17 23:43
给袁隆平院士的一条建议 蒋继平 2011 年 12 月 17 日 昨天在科学网的首页看到一篇报道, 作者是曾鸣, 来源是南方周末,题目是: 钟南山会诊袁隆平: 袁老, 千万不要抽烟了。 该报道说钟南山院士给袁隆平院士颁发致敬奖时顺便劝袁老不要抽烟。 袁老是我最为敬重的中国人之一。 这是因为他是在农业战线工作的科学家, 与我是同一个专业。 我原来在中国水稻所工作时,就知道袁老的大名, 深受他的影响。 我知道袁老在中国科技界和中国全体人民心中的影响是很大的。 我也知道, 袁老今年已经 81 岁高龄。 我知道 81 岁对人生意味着什么。 尽管袁老一直坚持体育锻炼, 身体很好, 可是毕竟是 81 岁的人了。 因而, 我建议袁老尽量减少公共场所的活动, 真正地从公务上退下来,让年轻人担负起应有的重任。 袁老应当尽情地享受晚年的生活。 至于要不要抽烟,那是他自己的个人兴趣爱好。 袁老要是这样做的话,他就不但是一位使中国人吃饱的育种家,还会成为一位不图名利, 德高望重的公民样本。 这是真正的见好就收,急流勇退的榜样。 这样的榜样比杂交水稻的功用还大。 是福在自身,利在下代,功在千秋的创举。 这也是中国科技界急需解决的一大难题。 我本人在国外,与袁老无任何关联, 只是出于敬重, 出于敬意,出于关爱, 出于对中国科技界的关注, 所以, 才提出我个人的建议。希望袁老能看到我的建议, 能考虑我的建议, 以袁老的人格和声望为中国科技界作出表率, 再为中国作出另一个重大贡献。
个人分类: 观点交流|4200 次阅读|18 个评论
给中科院一个建议
dongzg101 2011-12-10 07:30
地方大学招了很多硕士,一个老师可以招好多个,没做什么实验,中科院应该和教育部、地方大学签署合作协议,到中科院做硕士毕业论文。这样,中科院只需要通过增加博士名额就行了,这样,和教育部就能达到双赢的结果!科学研究在大学发展是世界的趋势!我们西部的大学都没有几个中科院的毕业生!都去哪了呢? 中科院要想发展,要先帮大学发展!
1641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转载--关于院士评选的几点建议
barrysugar 2011-11-14 17:45
一、可考虑引进一些国外的专家来参与评选,特别若在一些领域,国内的专家比较欠缺,可考虑直接委托外国专家进行审查和评选。   二、建议取消无记名投票,应当所有环节都采用记名投票,谁给谁投了,让大家都清楚,这样也有利于监督投票人的机会主义行为。   三、尽可能给与同行评议更大评选的权限,也就是说要尽可能减少大兵团式的集体投票。科学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领域,隔行如隔山,让不同学科的人集中到一块投票,无异于外行给内行投票,就是投票人没有私心,产生的误差也是很大的。应当针对提名人的学术贡献,选几个在此领域最有学术研究的几个国际最权威的专家来鉴定和参与评选。   四、建议取消国家每年集中评选的办法和限定名额的办法,而是制定一个学术标准,达到标准的就上,没有达到标准的就不能成为院士。国家应实现院士评选的日常化,而不是季节化和定期化。有条件成熟的,就评选,没有条件成熟的,就不评选。   五、国家应允许个人申报,应当将推荐和个人申报结合起来。   六、院士评选也要讲质量,不要讲数量。要减少院士评选的数量,每年应一个学科评一人,有些学科没有突出成就的,就空缺。   七、院士也要实行淘汰制。对于已评选上的院士,若年龄在70岁以下,而在院士选上后连续5年没有什么成就者,应当给予淘汰。对于70岁以上的院士,若连续5年没有新成就,可给予荣誉院士待遇。   八、建议设立一个关于院士评选的监督机构。这个机构主要负责落选院士的申诉,若确实发现落选者要比选上的成就突出,就需要追究相关评选人的责任,必要时,可诉诸法律手段。若是院士的,就需要取消院士资格,若是外聘的,就要扣发评选费,并可通报对方单位要求处理。   总之,院士评选,事关国家科学发展,是一项重大的事,国家应积极借鉴国外的好的评选办法,但制度引进也要考虑我国的人文国情。目前,人们注重拉关系,官本位,潜规则,等等,都是需要在制定规则时需要考虑的,否则,制定出的规则就是失效的。
2089 次阅读|0 个评论
给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主任的一个建议——请编辑部推荐
热度 14 王铮 2011-11-14 08:25
尊敬的主任同志: 今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在做一个大事,规范学科关键词。这件事很好,但是好中有不足,不应该另起炉灶,因为国家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在最近几年刚刚公布了“ 科学技术名词”,这部名词,据我所知,经历了专家们的几轮反复讨论,中英文对照,每个都有简要解释。比我现在看到的自然科学基金委搞的学科名词严谨、规范 。恕我直说,现在我见到的基金委的部分就不够严谨,有的简直是太不严谨了,例如,我在地理学名词里,居然发现有“身体”这个关键词。而且其它学科的一些名词采用新的翻译,容易引起混乱。还有采用台湾的某些翻译,台湾某些翻译时还不准确的,如 computer ,台湾翻译为电脑,就不如大陆的计算机,又如,……。细的就不一一指出了,免得得罪具体的人。哈哈,没有为科学而牺牲的精神。因为小鬼难缠哟。 我认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学科关键词应该以 国家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发布的名词为标准(如果已经公布的话),考虑到最近几年的发展,适当增删,不要超过 20% ,以保持学科名词的规范,对尚在发展中的定义不清楚的科学技术名词,一般不要列入。 敬礼 王铮 博士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 附:中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名单: 主任:路甬祥 副主任 于永湛 朱作言 刘青 江蓝生 赵沁平 程津培 常委 马阳 等 14 人 委员 马大猷 等 87 人 问题重大,呼吁推荐!谢谢编辑部。
个人分类: 为科学而科学|7379 次阅读|23 个评论
對AQSIQ第119號公告的一點異議
LEOLAND 2011-11-10 15:51
對 AQSIQ 第 119 號公告的一點異議 曲津華 AQSIQ 是國家質檢總局的英文簡稱。 日前在琢磨 AQSIQ 的一件公文《关于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监督检查规定的公告 ( 国家质检总局公告 2009 年第 119 号 ) 》時,發現由此文頒行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监督检查规定》(发布日期 2009-12-23 ,生效日期 2010-03-01 )之題目有所不妥。 察其內容,實為 AQSIQ 對其屬下各級政府監管部門之要求;而看其題目,主語又為“食品生產加工企業”,其后謂語為“落實”。如此,顯然有題目與內容不相符之嫌——似為要求“食品生產加工企業”去“落實”某某“規定”。 對此,試修改此項“規定”的題目為“ 落实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监督检查规定 ”——將原題目之“落實”二字提至最前面。 不知當否?就教於方家。 2011-11-10
个人分类: 食品安全|2097 次阅读|0 个评论
对小提琴钢琴大赛评分程序的两点建议
热度 1 lvnaiji 2011-11-5 22:26
吕乃基 差不多在 3 年前, 2009 年初,上一届小提琴钢琴大赛结束,也是博主初涉科学网,涉世未深,写了 一人一题一评一分 。不经意间,今又大赛。程序有所完善,没有了一人一题一评一分(希望是因博主此文之故,呵呵!),增加了选手与他人合作的项目等。不过似乎仍有改进的余地。 其一,最后决金银铜奖时的评分不宜只是由 这一场 的分数定,可以加上选手进入决赛( 5 进 3 )阶段的各场的评分,至少上一场的评分,也就是上一场的评分应该带入最后决赛,以使最后的分数更加全面。 其二,倒数第二场,由钢琴选手所伴奏的歌唱家,与小提琴选手合作的弦乐家,以及最后一场为选手伴奏的乐队指挥,拥有对不同选手配合与演奏情况的 直接感受 ,似乎更有资格参与评分。 今日查看, 一人一题一评一分 的点击是 1660 ,有林白音先生一份评论。这份成绩是在 2 年零 9 个多月后。不知此文在贴出后,以及同样隔这么长时间(到下一届大赛),会受到什么“待遇”? 有这样的期待,做这样的比较,会饶有兴味。
个人分类: 音乐|3539 次阅读|2 个评论
给科学网“反丝”们的建议
热度 3 qsqhopeiggcas 2011-10-22 22:46
文体明星有许多粉丝( fans ),这些粉丝们是明星们的追随者、崇拜者,有了他们,明星们自然会找到高高在上、众星捧月的感觉。 反丝或烦死( fans 的汉语拼音直译)的概念,最早可见于陈安博士某篇博文评论中的回复,专利属于陈博士。 反丝的定义是:不管你写的或说的东西是否靠谱,反丝们的评论就是再简单不过的东东——谩骂,属于无厘头的攻击性言论。张口就是“胡说”、“扯淡”,闭口就是 SB 、 TMD 的言论。其特点就是看问题极其偏执,故意找茬,不知道去辩证、全面地看待与分析问题,或断章取义、或无理取闹、或以偏概全、或指桑骂槐。 某些不学无术、靠谩骂攻击别人的反丝们,或许属于纯正的愤青,或许属于看什么都“七个不服、八个不忿”的好汉们,或许属于自认为“高,实在是高”的异类们。 其实每个人的观点不管对错、不管全面或片面,大家都希望听到理性的批评、质疑的声音,这样有助于提高自己的认识、完善自己的观点,甚至还可从有益的辩论中找到灵感。 无疑,敢于质疑值得鼓励,但对质疑者,也不要“无厘头”的冒充“智者”或“贤者”。 如果反丝们确有高见,不妨摆摆事实、讲讲道理,以理服人是上策。如果对某一科学问题有不同看法,实属正常,即使争论的面红耳赤,大部分人还是希望如此的。 如果你是诸葛亮,看问题比臭皮匠们高出许多,不妨把你的观点讲出来,给大家亮亮剑,也让臭皮匠们知道你高在哪里不是更好吗? 为此,给反丝们建议: ( 1 )多学点专业知识武装自己,不要不懂装懂、装傻充愣,这样在和别人辩论时也显得自己有“档次”,非混混也; ( 2 )多学点社会道德知识,明白孰是孰非的基本道理,若无范本可读,可参考胡主席的《八荣八耻》; ( 3 )提高自己的自身修养,把流氓或盲流的身份升级到“合格的公民”乃至“绅士”; ( 4 )为遏制社会浮躁、净化学术环境做点力所能及的事儿。
个人分类: 趣谈|3654 次阅读|5 个评论
对973项目评审工作的建议
热度 7 qsqhopeiggcas 2011-9-21 10:33
“我现在特别忧虑的就是社会上急于求成的浮躁状态。有的弄虚作假,有的为追求论文数量而不管质量、效果,结果就是只跟着别人走。” 9 月 16 日 , 在第五届 973 计 划专家顾问组成立大会上,顾问组荣誉组长、中国科协名誉主席周光召 发出感慨:“ 我们科研跟踪的速度是越来越快了,国际上出了新成果,我们半年或一年就能跟进,可为什么我们不能率先突破、开辟一个新领域呢? ” 其实,周光召在多个场合不止一次地表达这样的忧虑:中国的科研跟踪能力越来越强,但整体缺乏开创性、引领性的工作。 是啊,周先生说的没错,国内诸多科研人员确实做的是跟踪、模仿式的研究工作,真正原创性的工作实在太少了。 我看过大量不同学科申请到 973 项目的本子,也做过 973 项目的会评专家,总体觉得多数申请项目的创新性不强,那么为何这些项目通过最终评审了呢?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理由: 1 、申请 973 项目前,申请与合作单位已在横向项目、基金项目资助下,做过类似的研究,有一定的研究基础。在以前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过去工作改头换面的“升华”,函评时容易蒙骗大同行专家。大同行专家由于不明白具体学科的研究现状及热点和难点问题,主要根据过去的研究基础判断项目的可行性,容易做出误判。 2 、就我所熟悉的资源与环境领域这几年申请到的有关地质灾害项目看,多数项目是在地质 + 力学 + 数值与物理模拟老套技术路线的基础上,通过引入一些时髦名词,如“多场耦合”、“多尺度模拟”、“灾变控制”等,进行“有技巧”的装潢,答辩汇报时多数专家(小同行专家很少)听的云山雾罩,感觉“有创新”,应该予以支持。其实研究方法还是老套路,要解决的核心问题还是过去的老问题,对关键问题仍缺乏药到病除的“灵丹妙药”。 为使真正有创新的项目脱颖而出,我对项目评审工作提出如下建议: 1 、函评应邀请 5-7 名国内外顶尖同行,对申请项目是否属于开创性、引领性的工作进行审定,实行一票否决制; 2 、会评时,小同行专家占专家总人数的比例应不低于 60% ,小同行专家看其科学问题的凝练程度和解决方案是否可行;其他学科的专家则从“旁观者”角度看其科学性和创新程度究竟如何,因为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每个项目汇报结束后,专家们讨论 30 分钟以获得共识,获得 80% 以上赞成票时可获资助,这样项目成熟一个上一个,不成熟的不能上。 3 、现在 973 项目的评审周期是每年一次,为使科研人员不把大量时间用于项目申请的准备工作,让大家静心从事学术研究、做好踏实的科研积累、扎扎实实凝练科学问题,建议将评审周期改为两年一次。 参考 周光召:我特别忧虑的是急于求成的浮躁状态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1/9/252706.shtm
个人分类: 建言献策|4651 次阅读|16 个评论
推荐了两位博主委员会侯选人兼总结建议展望
热度 3 outcrop 2011-9-14 20:24
1、推荐了两位博主委员会侯选人 推荐理由 :虽然两位目前还是硕士生,但对事物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可能形成独特的风格;而且目前硕士顾问博主数量少。 2、半年来作为博主委员会顾问博主的 总结 有幸成为了第二届博主委员会顾问博主,期间积极参与科学网博客的活动;并做到了: 夸奖科学网博客时不脸红,批评科学网博客时不心软 。 3、建议 就我的了解,世界范围内科学网这般尝试顾问博主制度的网站很少。 因此,希望博主委员会成员更主动的发挥互动功能,积极的参与和引导。 如果在一个博客平台尚不能尝试去享受或创造公平,那在生活中更是妄谈。 4、展望: 接下来继续完善一下博客的定位;继续尝试一些有意义的事情,比如“科学网大学”等。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012 次阅读|6 个评论
新农村建设的前景
热度 3 jiangjiping 2011-9-6 02:20
新农村建设的前景 --- 十八天的惊与喜( 8 ) 蒋继平 2011 年 9 月 5 日 这次回家乡, 带着一家子, 主要目的是让孩子们了解一下故乡的风土人情,增加一些亲情感。 因而, 不像前几次, 这次没有惊动当地的政府部门, 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花在与亲人们的团聚沟通上。 其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到已故的祖宗坟上烧香磕头。 八月 10 号上午, 我们一家子一到蒋家村, 首先去祖宗的墓地行使祭拜活动。 在母亲的引领下, 带着必要的祭祀物品,我们通过乡间的泥泞小道来到了太婆, 祖父母和父亲的墓地。 墓地在一片杂草和农作物之中, 要找一个放祭品和跪拜的地方, 首先要清除杂草。 因而, 我问母亲, 为何不经常给墓地以必要的维护。 母亲告许我, 这些墓地马上要拆迁,要搬到山上去。 乡政府已经在山上建立了一个公墓, 所有在田野中的坟墓都要移到公墓中去, 以后的殡葬都必须进入公墓。 听了母亲的话, 我想起了 4 年前与市领导的一次谈话。在这次谈话中, 我向市有关领导提出了三个建议。 第一个建议是:要把露天厕所除掉, 改成室内厕所。 我对他们说:“现在的露天厕所实在不符合现代文明的趋势, 男人们在光天化日下,在大路旁蹲在露天厕所上, 上学的女生们经过那里, 是一种精神污染。 我有一个女儿,我很想带她到故乡来探亲访友, 可是, 在这种环境下, 我是不会带她回来的。”市领导认真听取了我的意见, 并立即采取了相关措施。 2008 年,我再回家乡时, 再也没有看到任何露天厕所。 我的第二个建议是:把所有田野中的墓地集中起来, 在山上建立一个公墓。 我对领导们说:“这样做有几个好处,首先是可以节省一些土地, 用于生产粮食; 其次是改善环境, 分散于田野中的各种墓地不但不雅观, 而且给人心理上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第三, 建立公墓, 便于统一管理, 也可体现出后人们对先祖们的敬重, 也是后辈们的一种责任和荣誉。”领导们当时表示要认真考虑我的建议。不过, 四年过去了, 田野中的墓地仍然在杂草中时隐时现。 现在,随着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 我的这个建议有可能很快得到实现。不过, 我认为当地的乡镇府有点儿自私, 当土地还是属于农户时, 他们不在意墓地占用耕地, 当他们收购了农户的土地后, 他们就要让墓地立即搬家。 我的第三个建议是:适当减轻中学生的学习负担。 领导们听了我的第三个建议, 当场立即表示做不到。 他们告许我, 中国的教育体制是中央决定的,是教育部直管的,地方政府在这事上无能为力。 有关这次会见, 常州网已有报道 ; 溧阳市领导会见美国植物病理学家蒋继平博士 http://czqw.changzhou.gov.cn/ViewNews.aspx?id=832 跪在祖宗们的坟前, 我请求祖宗们能保佑家乡朝着新农村建设的大道顺利前进, 在不远的将来, 使家乡变成一个城乡结合的新型社区。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459 次阅读|5 个评论
给基金委的一个建议:给申请者一个交流和申辩的机会
热度 35 wangdh 2011-9-5 12:32
给基金委的一个建议:给申请者一个交流和申辩的机会 (王德华) 今年的基金申请是我们研究组历史上最悲惨的一年,全军覆灭,非常悲壮。我的重点项目的专家评审意见有 2 位专家明确建议不予资助,专家提出的“ … 但本研究的创新性并不突出”、“ ….. 但前期工作缺乏标志性成果”等质疑,对任何一项申请都是最致命的。 6 位专家很辛苦,感谢他们的宝贵意见和建议。 从研究所今年的申请战绩看,我们组出现这种情况也可以说非常不正常,但又的确是非常非常正常的。我们不去猜测评审专家的心态,我们不去纠缠专家评审意见是否合理,但基金委的宗旨就是依靠专家。相信专家是我们必须遵循的,所以我们接受现实,但我们的确深感遗憾。每个人都有抱怨和发泄的权力,维持自己的心理健康也是很重要的,但是我们也要清楚,除了心理平衡外,抱怨没有任何用处,漫骂不起任何作用,积极备战才是应该做的。有些中肯的专家意见应该采纳,有些明显有偏差的专家意见和建议可以不用去理会。相信只有自己才是本领域的专家。 不管基金委的评审存在哪些问题,凭良心说话,在今天的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基金评审还是相对公平的了。不管评审意见中肯不中肯,不管合理不合理,不管正确不正确,不管水平高还是差,至少每个获得博士学位或高级职称的学者都有机会参与,每个申请者最后都能知道评审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当然,我们可以去质疑基金委选择的评审专家是否真的就是这个领域的专家,是不是一位合格的有良心的正直的专家,这些问题只有基金委去回答、去解决。 公平地说,只要有较好的工作积累(基础),有较强的工作潜力,获中的机会是一定会有的。很少有工作做得很出色的青年学者连续多年都得不到资助的。从我熟悉的和了解的情况看,青年学者只要有出色的工作,有连续的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发表,只要坚持申请,一定会获得资助的。 所以,我们希望基金委的评审更科学,评审专家更负责,评审过程更规范,让更多的有潜力的青年学者能尽早获得资助,让基础较好、积累较丰厚的学者能够持续(延续)自己的工作。 从专家对我申请的重点项目连续三年的评审意见看,专家们的很多意见或疑问是很容易当面回答的。有些问题的确属于申请书中的表述问题,有些问题则完全属于专家的学科领域和知识背景所限导致的。所以,如果给申请者与评审专家或基金评审委员会一个沟通交流的机会的话,很容易就会解决问题。 所以,鉴于评审专家的学科领域和业务水平、公正性和责任心等各方面的原因,建议基金委在汇总杰青项目、重点项目、重大国际合作项目等专家的函评评审意见以遴选将参加现场答辩的候选人之前,对于通讯评审中专家们的一些质疑要点,可以返回给申请者,给申请者有一个申辩和答疑的机会,这样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误判,更重要的是可以大大节省一些科学家们每年花费在撰写基金申请书上的时间。 附 1 :我今年重点项目的两位专家的主要评审意见: 意见 1 :“ … … 该研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揭示恒温动物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生理学机理,促进和丰富有关人员对环境生理学与动物地理学之间、环境变化与动物生理学功能调节之间关系的理解,具有较为重要的科学意义和价值。项目立项依据充分,科学问题明确,总体研究方案较好,具备一定的研究基础和工作条件。但前期工作缺乏标志性成果。同时,项目中涉及的功能基因的研究基础较为薄弱,尚需进一步加强。建议不予资助。 ” 【 回应 : 1. 感谢专家对我们项目的肯定和对我们以前工作的肯定。 2 、 ”…. 但前期工作缺乏标志性成果”。 如果说标志性成果以 CNS 文章为标准的话,我们很惭愧,尚没有达到这个水平。实际上我们的工作这几年有较大的进展,在主流学术期刊上我们连续发表了一些列质量不错的论文,如 American Journal of Physiology, Journal of Physiology B,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iology, Physiological Biochemical Zoology, Hormones and Behavior, Physiology and Behavior 等。这些工作应该是不错的。 3 、“ 项目中涉及的功能基因的研究基础较为薄弱,尚需进一步加强”。 关于功能基因的研究基础,我们研究组刚开始涉及,一个博士后在大鼠上已经进行了初步工作。我们研究所有很多老师在这方面有很好的基础,可以完全解决我们的方法问题。】 意见 2 :“ 该项目拟通过整合生理学的方法来解决动物在若干层次上适应环境变化的生理机制问题。其中,设计的研究内容诸如测定 UCP1 、 NPY 、 AgRP 、 POMC ,以及瘦素受体( Ob-Rb )和细胞因子 SOCS3 的季节性含量变化,是解决项目关键科学问题的核心内容之一。然而,要保证预期的研究目标,其生物化学方面的含量测定技术又是其关键。通过阅读申请书,完成该部分研究内容的实验方案和技术路线不够清晰,其前期工作基础也不够充分,难以相信项目能够按计划完成,建议不予资助。 ” 【回应:谢谢专家意见。专家提到的这些参数的测定方法我们实验室已经很成熟,也已经有一些列文章发表。我们的前期工作基础在项目书中有具体描述,在“上一个基金的完成情况”中也有比较详细的说明。如果实验方案和技术路线没有描述清楚,是我们的过错。但完成该项目的所有技术条件,我们研究组都已经具备。同时我们研究所其他实验室的大型仪器设备都是共享的,设备也没有问题。】 附 2 : 2010 年我的重点项目两位专家的评审意见: 1 同意资助的理由是:( 1 )本项目研究设想、目的性、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的撰写和表达清楚,进入学科研究的前沿,有显著地创新性。( 2 )申请书中较完满阐述和答复了研究本项目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及其理由。这里特别要强调的是将小型哺乳动物在变化环境中的生理适应机制与气候变化联系考虑进行研究,增添了环境生态生理学的内容并与其内分泌调控机制相联系,从整合生理学观点研究代谢稳态的机理,是创新性的一个表现。( 3 )瘦素是最近发现一种调节机体能量平衡和摄食的激素,申请人能够利用于研究哺乳类适应环境的机制,说明本申请研究内容可行,技术路线既有宏观,又有分子技术,有机结合,是本申请另一个特色;( 4 )通过申请人前期工作积累和长期承担和完成研究的成绩,以及课题组的研究实力,表明申请人将能够承担和完成本项目的能力和水平。 2 本项目在 2008 年完成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的基础上开展四种不同环境和生态类型的小型啮齿动物在变化环境中的生理适应调节,有较大的科学意义和一定学术思想创新。研究内容大体合适,所选择的拟解决两个关键问题(内温动物对环境生理耐受能力的地理差异,内温动物对环境生理耐受能力的变化趋势),都很重要,前一问题涉及地理差异,这和申请人选择的四种研究对象来自不同的地理环境和生态类型有直接联系,应是比较有把握解决的;但后一问题涉及今后的变化趋势,由于尚缺乏较长时期的检测对比和数据积累,特别是和不同时期的气候变化会有怎样的联系?还难以了解清楚,因而,申请者对这一关键问题如何解决,还需做进一步安排。总体研究方案基本合理、可行,但动物的野外取样(包括质量和数量)是很关键的,因为所有的测定都以采回的动物样本来进行,申请者提到如有意外,将只测定长爪沙鼠和高原鼠兔,那么,少了两个种类还能保证实现研究目标吗?!项目组有较好的研究基础和实验条件。综合评价为良,可以资助。
个人分类: 个人观点|12397 次阅读|35 个评论
科学界并非世间净土,学术人更应沉浸学术!
热度 1 chudegen 2011-9-1 21:27
今天在宝钢研究院,谈到院士发布二榜,生命学科的科学家饶毅落选....云云。 姑且不谈论中国的院士制度是否合理和公平,但就学术的本质来说:做学术是一种人生选择,抑或可以说好好做学术是对人类的贡献,我们需要献身科学的斗士能够超自己的目标迈进,沿途的花花绿绿可以看一眼,未必粘手。 饶毅教授的博客我看了几篇,他确实是一位在生命细胞领域功勋卓越,并且是一位有血性的科学人。如果对时弊的过度关注,会影响其科研精力的。 如果饶教授想在管理领域有所造诣,倒可以花去三分之一的精力,研究中国的厚黑学,在有突破以后,可以对中国的院士制度提出能够被接受的见解,当是幸事啊! 我会在有生之年看好饶教授的。
个人分类: 只言片语|3168 次阅读|1 个评论
关于我国技术市场释义、发展意见及建议(五)
lgjszy 2011-8-26 16:27
关于我国技术市场的释义、发展意见及建议(五) 北京技术市场管理办公室 李明亮 林 耕 (2003年10月) (接上篇) 五、发展我国技术市场的意见和建议 (一)制定《国家技术市场条例》,使我国技术市场尽快走上法制化建设轨道 在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进步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成果转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等法律中,建立健全与优化技术市场环境、规范技术交易行为、促进技术市场发展等相关的国家和地方性法律法规体系,使我国技术市场步入法制化建设轨道。 尽快由国务院主持研究制定《国家技术市场条例》,使我国技术市场建设和发展有法可依。各地区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技术市场的地方性法规文件。形成系统配套的技术市场法律、法规体系。 (二)长期稳定技术市场税收优惠政策,营造良好的技术市场发展环境 在未来 20 年,我国应当加大对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鼓励力度,尤其是对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计算机软件开发以及自主知识产权成果的转化等,应重点给予税收方面的优惠,必要时政府还应给予财政上的支持。对于为科技成果转化做出贡献的有关人员,其由此获得的收入在缴纳个人所得税上应予减免,以鼓励广大科技人员积极投入到科技成果转化的伟大事业。长期稳定技术市场税收优惠政策,营造良好的技术市场发展环境,为我国在国际科技竞争中获得长期优势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使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得到科技支撑。 (三)国家科技部应设立技术市场司,充分体现政府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技术市场的监督与管理 大力发展技术市场,建立公平使用技术商品资源的环境是党和国家落实科教兴国的大政方针,国家科技部是我国技术市场的最高行政管理机关,在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过程中,应当坚持把发展技术市场、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作为突破口,将技术市场工作纳入科技部的重点工作内容之一,努力 实现适应国际化发展要求的技术市场管理创新。建议国家科技部组建“技术市场司”,充分体现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的政府职能转变与宏观调控。 (四)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为科技中介发展拓宽空间,积极推进科技中介市场化发展进程,建设组织网络化、手段现代化、功能综合化、服务社会化的技术市场创新服务体系 建设多元化、运转协调高效的技术商品转化发展创新服务体系是新时期技术市场发展和建设的重要课题。 目前在我国由于体制上改革不够深入,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加上人们对中介这一社会经济行为认识还不深刻,在主观上和客观上都给科技中介的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主要表现为科技中介的有效需求不足,中介机构门厅冷落,经营惨淡。因此,今后发展科技中介的主要任务是扩大科技中介的有效需求。建立健全以国家、省直辖市级国际技术转移中心、技术交易机构、生产力促进中心、中小企业发展中心等为主的技术市场发展创新服务体系,实现组织网络化、手段现代化、功能综合化、服务社会化的发展目标,具备参与国际竞争的综合实力,同时鼓励各类社会组织积极加入科技中介中来。 同时,结合技术市场和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建设,建立严格的考核和资质认证制度;把技术市场各类人才培训作为促进技术市场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尽快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素质,造就一批懂技术、懂法律、懂管理、懂经营的复合型高素质的技术市场和科技中介服务队伍。 (五)加强技术市场行业组织建设,建立技术市场信用体系 根据技术市场发展的需要,鼓励各地建立技术市场行业组织(技术市场协会)。技术市场协会要采取行业与市场需求同政府推动相结合的方式,以促进技术市场行业的规范、健康发展为宗旨,以会员制为主要形式,按照自愿、平等、自律的原则进行自我建设、自我发展。充分发挥其服务、协调、代表等作用,使之成为政府、科技中介机构、企业、科研单位彼此联系的重要渠道和桥梁。 指导行业协会建立科学、民主的决策程序和行之有效的内部管理机制,形成行业内部的激励机制和监督机制。切实提高技术市场行业协会的服务能力,逐步确立科技行业协会在行业中的威信和地位。各级技术市场行业协会应当全面了解和掌握国家方针政策,为行业发展提供及时、准确的政策咨询和指导;推动同业交流;建立行业专家数据库;为会员提供市场调研和预测;开辟国际合作渠道和市场;引进先进技术、人才和项目;组织跨行业的分工协作等。要通过高质量的服务来凝聚行业队伍,促进行业建设,成为政府引导技术市场发展的得力助手。 通过技术市场行业协会积极探索建立技术市场的社会信用体系和科技中介机构的信誉评价体系,使信用、信誉不仅成为技术市场和科技中介机构的行为道德准则,而且形成制度,切实在技术市场发展中形成重合同、守信用的氛围。 (六)国家设立中西部地区技术市场发展专项资金,有效地发挥技术市场在西部大开发中的核心作用 我国农村技术市场、中西部技术市场发展相对比较落后,增长潜力比较大。在确保经济较发达地区间技术贸易稳定快速发展的同时,结合农村现代化建设和西部大开发,有针对性地加快适用技术成果向农村、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速度,推动农村和中西部地区技术市场的建设和发展,以发达地区带动相对落后的地区,实现整体推进,共同发展。 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市场发展除需要相关体系保障以外,必要的资金支持也是不可缺少的。国家各级政府应当建立技术市场发展基金,同时接受国内外各界的捐赠与资助,用于发展我国技术市场建设和发展的公共事业。重点支持农村技术市场盒中西部技术市场的发展。 (七)建立和完善反映技术市场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巨大作用的统计指标体系,为各级政府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建立技术市场统计指标体系的重要性已经不容置疑,关键是在于如何确立科学、有效、及时、准确的技术市场统计指标体系和管理体系。建议国家科技部技术市场管理促进中心设立专门调研课题,开展调查研究,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组织地方技术市场管理部门,研究建立和完善反映技术市场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巨大作用的统计指标体系,以为各级政府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八)建立区域技术市场联盟,有效整合区域、行业和领域的科技资源,带动技术市场整体发展 按照科技体制改革的方针,积极研究和探索跨区域、跨行业、跨领域技术扩散、科技成果转移、技术组合等一些共性问题和市场需求,在科技部的统一领导下 建立区域技术市场联盟, 通过各地区、各行业、各领域的科技中介服务组织, 有效整合相关的科技资源 ,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迅速提高技术转移速度,带动我国技术市场的整体发展。有条件的区域要探索开展国际间技术贸易,将中国的技术市场融入世界技术经济贸易中去,开拓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谋求更大的发展机会。 (九)开放柜台交易,促进技术产权交易 为适应以技术产权作为权益资本进行投融资的发展要求,有计划地建立区域性技术产权交易市场,探讨适合于技术产权特点的交易方式,适时、适度放开柜台交易,使之有效地广泛吸收和利用民间资本,通过交易为科技风险投资提供进入与退出的通道,开劈高成长性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实现以技术产权融资的渠道,努力实现与资本市场相联接。 (十)推动 “网上技术交易服务平台”的建设和发展,提升技术市场的总体水平 在计算机技术与现代通讯技术迅速发展的基础上,建设与世界各地相联的技术市场信息网络体系,在有条件的地区开办网上技术市场,加快信息的传播速度,创造技术市场主体平等获得信息的条件,有效降低技术交易成本,提升技术市场整体水平。 总之,技术市场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生产要素市场之一,在科技资源配置上发挥着基础性作用,也是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突破口。过去 20 年的发展历史已经证明,技术市场是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渠道。通过近 20 年的努力,我国的技术市场体系已经基本形成,尽管这个体系还不够完善,运转还不是很协调,还存在着这样和那样的问题,但是,技术市场作为市场经济的组成部分,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的必然结果,技术市场的发展是时代的需要,是客观经济规律发展的必然反映,其对我国的科技、经济快速发展的支撑作用是有目共睹的。相信,在党中央、国务院制定的“科教兴国”战略方针指引下,在改革浪潮的推动下,我国的技术市场将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猛发展,成为国家科技、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本文针对我国技术市场所面临的新的形势和科技经济全球化激烈竞争的要求,按照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结合我国建设小康社会的远景目标,提出了今后 20 年技术市场发展的方针和目标,论述了技术市场与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科技中介与技术市场等的关系,剖析了我国技术市场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实属抛砖引玉。 另外,本文形成过程中参考了国内外近年来业内部分同行专家的有关论文与著作,文中正确的观点应该说是业内同仁共同智慧的结晶,不正确的说法、观点纯属作者个人理解不同。 (完)
个人分类: 技术转移|2898 次阅读|0 个评论
关于北京技术市场优惠政策落实的情况与建议
lgjszy 2011-8-20 14:38
旧文重温:关于北京技术市场优惠政策落实的情况与建议 北京技术市场管理办公室 林 耕 李明亮 ( 2003 年 9 月 20 日) 一、与技术交易相关的优惠政策 (一)减免营业税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贯彻落实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决定 有关税收问题的通知》(财税字[ 1999 ] 273 号文件) 规定,单位和个人(包括外商投资企业、外商投资设立的研究开发中心、外国企业和外籍个人)从事技术转让、技术开发业务和与之相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业务取得的收入,免征营业税。 《北京市技术市场条例》第二十六条规定,从事与技术开发、技术转让相关的技术中介的收入,经认定,可以视同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收入对待,享受国家及本市规定的税收优惠政策。 《北京市关于进一步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若干规定》第十二条规定,对从事软件著作权转让业务和软件研制开发业务,比照技术转让与技术开发业务免征营业税。京地税企 694 号文第五条的规定:对经国家版权局注册登记,在销售时一并转让著作权、所有权的计算机软件,凡符合技术转让与技术开发税收优惠条件的,可按技术转让与技术开发业务免征营业税。 (二)减免所得税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财税字 001 号《关于企业所得税若干优惠政策的通知》的规定:对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服务于各业的技术成果转让,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所取得的技术性收入暂免征收所得税;企业事业单位进行技术转让,以及在技术转让过程中发生的与技术转让有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培训的所得,年净收入在 30 万元以下的,暂免征收所得税。 《北京市关于进一步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若干规定》的规定,高新技术企业当年发生的技术开发费比上年实际增长 10%( 含 10%) 以上的 , 当年经主管税务机关批准 , 可再按技术开发费实际发生额的 50% 抵扣应纳税所得额。 (三)技术市场奖励政策 《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二十九条规定,科技成果完成单位将其职务科技成果转让给他人的,单位应当从转让该项职务科技成果所得的净收入中,提取不低于 20% 的比例,对完成该项科技成果及其转化做出重要贡献的人员给予奖励。 根据《北京市技术市场条例》的规定实行如下的技术市场奖励政策: 1. 经认定登记的技术合同,属于职务技术成果的,卖方应当从技术交易的净收入中提取不低于 20% 的比例,奖励直接参加技术研究、开发、咨询和服务的人员; 2. 经认定登记的技术合同,买方可以在实施该项技术的新增收益中提取一定比例,奖励为实施技术做出重要贡献的人员; 3. 奖励费用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列支,凭技术合同登记机构出具的“技术交易将酬金领取单”和本单位的现金支票到单位基本帐户银行提取现金。 二、技术市场相关优惠政策的落实情况 (一)税收优惠政策落实情况 近三年来,认真落实技术市场各项税收优惠政策,不断优化技术市场的环境。 2000 — 2002 年市税务部门受理申报减免税技术合同 16855 项,审批减免税额 6.39 亿元。 2002 年共受理申报减免税技术合同 4223 项,减免税 2.57 亿元。其中,受理涉外技术合同 25 项,审批减免营业税 9868 万元。市国税局共受理申报减免税技术合同 2594 项,审批减免税 1.10 亿元。比上年下降 8.72% 。另据统计, 2001 年共受理申报减免税技术合同 5574 项,减免税 2.22 亿元; 2000 年受理申报减免税技术合同 7058 项,减免税 1.60 亿元。 2003 年北京技术市场各级管理部门,认真贯彻“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的意见”,尤其是在“非典”期间,北京技术市场管理办公室要求全市各技术合同登记处,简化办事程序,尽最大努力减轻企业负担。配合海淀区科委、海淀区地税局在海淀地区建立技术交易减免税优惠政策落实的快速通道。并与市地税局、海淀区地税局、朝阳区地税局、丰台区地税局、宣武区地税局、西城区地税局等召开了技术市场优惠政策落实协调会,在优化环境、有效落实优惠政策方面不仅达成了共识,而且落实到了实际工作中。 (二)奖励政策落实情况 近三年审批奖酬金数额不断增加。 2002 年审批单位奖酬金 14.89 亿元,比上年增长 13.14% 。 2001 年审批单位奖酬金 13.16 亿元,增长 40.55% 。 2000 年,北京技术市场审批单位奖金额 9.37 亿元。 2000 — 2002 年共审批单位奖酬金 37.42 亿元。 通过各级科技行政部门与税务机关等的通力合作,技术市场的税收优惠政策基本上得到了落实。但是,在计算机软件开发的认定、奖酬金能否在交纳所得税前列支、个人获得的奖酬金如何交纳个人所得税、扶持技术中介机构发展以及如何提高税收减免办事效率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希望进一步扩展与完善技术市场的各项优惠政策。 三、税收优惠政策落实中存在的问题 (一)技术市场税收优惠政策有收缩的趋势 主要表现在: 1. 用以奖励技术研究、开发、咨询和服务人员的奖酬金不允许列入成本,要求在税后列支,对于卖方主体为法人的组织,此项奖励实质上已经没有意义; 2. 为技术成果转化做出贡献的个人所获得的奖酬金被视为薪金所得,与工资合并计算交纳个人所得税,对个人来讲已经没有鼓励作用。 (二)关于样机 技术合同认定规则允许的作为载体与技术共同转让的 1 — 2 套设备,国税部门一般都被认为是混合销售,征收增值税。 (三)关于计算机软件开发 以一对一的计算机软件开发为主的技术开发,通常都被视为软件销售,征收增值税。 (四)关于“先征后抵” 落实技术市场税收优惠政策中,按照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贯彻落实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决定 有关税收问题的通知》(财税字[ 1999 ] 273 号文件) 规定,实行先征后抵的办法进行减免,使当事人应当享受的优惠政策延迟或不能享受到。 (五)关于改制的国家部委的科研院所 实行改制的国家部委的科研院所,到 2004 年改制过程中仍享受科研院所在“四技”活动中的税收优惠政策, 2004 年以后即按一般企业对待,而这些研究院所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仍发挥着重要的支撑作用,需要在税收上继续给予扶持。 四、希望出台相关政策的建议 (一)扶植技术中介发展的政策 由于技术中介在我市属于一个亟待发展的新兴行业,尚处在弱势地位,需要培植与发展。因此,应该制定具有导向性的扶持政策,主要应体现在资金和税收优惠方面的支持上,具体的如: 1. 对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为高新技术企业服务的科技中介机构, 经政府相关主管部门认定,享受高新技术企业的有关优惠政策,并允许人员薪金进入经营成本等。 2. 对为技术成果转化提供中介服务所取得的业务收入,免征营业税; 3. 对在技术中介工作中表现突出、成绩显著的技术中介机构和从事技术中介的相关人员,以其应交纳的税金额为限进行奖励或适当减免个人所得税。 (二)鼓励计算机软件开发应完善的政策 在软件开发方面,对有特定用户开发的、一对一形式的软件开发应视同技术开发,享受有关减免营业税的优惠政策。 (三)保持完善鼓励科技成果转化的技术奖酬金政策 按照《北京市技术市场条例第二十七条》规定的,用以奖励技术研究、开发、咨询和服务人员的奖酬金,可以视同软件人才成本,应当给予在企业核定应纳税所得额前列支的优惠。 另外,发给个人的奖酬金部分不与个人工资奖金合并,在单独扣除 800 元之后,按工薪收入税率扣除个人所得税。 (四)按照我国加入 WTO 的议定书,履行有关技术转让税收优惠的承诺 在我国加入 WTO 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加入议定书》中,附件 5A —根据《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定》第二十五条作出的通知的第二十条“技术转让企业优惠所得税待遇”,关于“提供补贴的对象和方式”的表述为:对于自技术转让或技术咨询、培训等获得的企业收入,如此种年净收入低于 30 万元人民币,则应免征所得税;但是,如收入超过 30 万元人民币,则对于 30 万元以上部分,应照常征收所得税。 (五)对于已经转制的科研院所,继续享受国家给予科研院所 “四技”活动所获收入的税收优惠政策 总之,涉及技术市场的鼓励性政策落实基本到位,在个别的政策落实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其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政策本身与客观现实相脱节,难以兑现;另一方面,多个行政管理部门联合审批,在对政策理解上不尽一致,同时延长了审批时间。但是,在营造发展环境的大势推动下,行政主体多方联合互动,并已经取得明显的效果。针对政策落实的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仅供参考。
4330 次阅读|0 个评论
对院士评审制度的两点建议
热度 5 qsqhopeiggcas 2011-8-18 10:15
能否做出真正具有重大意义的原创性工作,应是科研人员能否当选院士的重要标准。怎样判断是否做出了这样的工作呢?从目前的院士增选工作步骤(提名候选人、归口部门遴选、院士评审和院士选举)看,还存在缺陷,不能杜绝学术水平不高但“关系硬”的人混进院士队伍。为此,建议在院士选举结束后,增加一项“聘请国外 5 名顶尖同行评审”的程序,因国外同行不考虑你是否与国内院士有“关系”,更注重你的学术水平,能客观反映候选人的国际学术地位,能得出较为客观公正的评价。 再者,院士增选每两年(奇数年)进行一次的间隔时间太短,试想上届你没当选上,在间隔较短的时间内也不太可能做出重要成果,既然如此,你只能把大量的时间用于“跑关系、找路子”,想在下届评选中胜出,既害人又害己。建议将院士增选每两年一次改为四年一次,这样可使想当院士的学者静下心来,踏踏实实做些创新性工作,为下届院士的评选做好准备。
个人分类: 建言献策|3866 次阅读|8 个评论
“中医的现代实证研究”课题建议
热度 13 zlyang 2011-8-17 22:11
“中医的现代实证研究”课题建议 目前 真傻 的想法是: 筛选3~5个可能的“便于采用现代科学定量验证的、很具体的”课题。 请现代科学专家推荐MRI(fMRI)等比较合适的现代检测设备。 中医在现代实证方面的研究,是中医走向世界的重要前提。 真傻 的推荐: 阿是穴 、 病灶在对应穴位形成的淤结 请您批评指正! 这可能是相对孤立,便于现代检验的研究课题。 并且和“催眠暗示”、“生物反馈”关系不密切。容易进行“双盲”实验。 (1)不要研究很复杂的问题:如果影响因子太多,则难以获得足够的、系统的现代科学数据; (2)要能用现代医学或生物成像、测量手段直接检测的。 痛则不通、通则不痛。从现代足部按摩等实践看,身体的病灶的确在一定条件下在相应的穴位或反射区形成“用手可以触摸到的不规则淤结区域”。 由于真傻不是职业医生,所以不清楚这类反映与病灶关系的随时间的整个变化过程。 真心希望职业医生给出一些详细的案例。 欢迎您骂俺,挨骂有理! 真傻 在《中医杂志》发表的观点 : 《内经》中“女七”、“男八”周期的天文成因 ,《 中医杂志 》,1998, 39(3):187–188. 体表形状及某些穴位与器官的相关性 ,《 中医杂志 》,1999, 40(3):188. http://blog.tech110.net/?uid-11851-action-viewspace-itemid-50854 相关链接: “科学网”博主里的职业中医,都有谁?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107667do=blogid=475696 浅论中医方法在人类科学体系中的地位 http://bbs.sciencenet.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01587 “金元四大家”医学观点差异的气温变化成因 http://bbs.sciencenet.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01158 关于“五运六气”的争鸣观点选摘 http://bbs.sciencenet.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01696 真傻猜想“科学家的创造最佳年龄是双峰的” http://bbs.sciencenet.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79722
7585 次阅读|58 个评论
我写博客的目的、失败、期望、担忧
热度 1 yue 2011-8-1 12:45
目的:我本来就有些日记的习惯,过去已经写了200多万字的日记,当然主要是学习笔记,思想心得,很少记事。写博客,是真正的写日记。当然,隐秘性稍差点。 失败:写博客是为了写电子版的日记,目的是易于检索,检索自己的博客。但是这个目的失败了,检索仍然是困难的。 期望:科学网能不能开发软件,给博主成批下载自己的博客文章提供便利。 担忧:黑客多,病毒多,会不会哪天博客被破坏,文章丢失?博客可是博主的心血,感情投入、时间投入甚多。希望科学网对资料的备份更加完善。
个人分类: 生活 THE EDN|2223 次阅读|4 个评论
我的学生给养生提纲提出的建议
热度 5 张三火 2011-6-18 21:39
三省身(网名)是我比较中意的学生之一,本科时我教他《中医运气学》课程。他在大学五年学习非常刻苦,看了很多书,也买了不少中医书,所以中医根底很扎实。毕业后他应聘去了河南的一个中医院,本想当个正规中医好好干一场。可是,不久便发现那里并不是能够施展中医的地方,就毅然决然的辞职了。一边工作,一边复习考研,今年他以优异成绩考上研究生,昨天收到录取通知书。刚知道成绩的时候,我曾问过他是否考虑改报北京中医药大学,我可以帮助他联系导师。他说:我只读老师的。呵呵,他做什么都比较坚持。对了,他还会中国武功呢! 下面是他在QQ上给我留下的关于“白领养生提纲”的建议,我感觉还真的挺有见地的呢! 三省身2011/6/1812:31:45 在吗,老师 三省身2011/6/1812:32:37 我给您留言吧,呵呵 提纲看了,觉得很贴近白领的生活状态 不知道,老师在讲座的开始是怎样设计的? 如果可以的话,我觉得应该给观众确立两个概念——一个是“慢生活”,另一个是“学习传统文化可以养生”。 三省身2011/6/1813:20:18 慢生活是针对人们日趋加快的生活节奏,学习传统文化,我想让您有机会就要凸显《黄帝内经》的影响。 三省身2011/6/1813:22:10 但树中医这面旗,不要单独出来,否则很快会引起西医或所谓科学人士的辩驳。我们将中医放在传统文化之中一起拔高,会效果更好。 另外,我觉得情志致病方面应该再着重强调。当今人们身体状况很大程度来自他们的身心状况。要是在讲座中,援引古今相关病案,我想其警示作用会更强。 三省身2011/6/1813:25:38 一点不成熟的想法,仅供您的参考。 呵呵
个人分类: 教与学|3508 次阅读|12 个评论
健康社会,“批评”就足够了
seawan 2011-6-5 08:46
林老师 的博文 批评容易!建立难! : 科学网上许多博文对现实中的教育、科研、经济、管理甚至政治提出批评,有些还有些揭露,这些批评文章是可贵的。但是,提出自己的主见,提出建设性可操作的实在建议,那是更为可贵也更难的事情。 评论: wgq3867 2011-5-31 07:59 是啊,牢骚的作用只能自己缓缓气,不能回报社会,有时副作用还很大。 应该做一个践行者,哪怕是极少数,做了,就有带头作用,说不定就有人跟进。 boxcar 2011-5-31 04:59 给瓶子贴标签,比做出瓶子及其里面的东西容易得多。 说的都很好,只是 操作起来有些困难 。 对任何一个事情, 1. 外行总是比内行多。 2. 和这个事情有关的基本上是外行。 3. 和个体有关的事情,绝大部分不是该个体自己的“内行”。 例如:到饭店里吃饭的,大都不是厨师;到医院治病的,是医生可能性很小。 而大家都需要吃饭、看病、坐车、缴税、受教育、住房、以及和各级政府官员交互。 所以, “合理化建议”不容易 啊。 但是, 批评总是容易做到的: 我不会做菜,我可以批评你的菜味道不好; 我不会医病,但我可以批评你的诊疗效果不好。。。 而如果一个社会,是 健康的、有监督的、有竞争的 , 那么,被批评者总会受到批评的鞭策,从而使得社会整体上向着更为良好的方向发展。 所以,我觉得,在这样一个健康的社会中,只有批评就足够了。 建议嘛,留给专家和人大代表就可以了。 (至于“他们如果失职”怎么办?——大家狠狠的批评,让他下岗。) (再至于“如果社会不健康,缺乏监督等”怎么办?——你说呢?另外在这种情况下,“建议”也一样不顶用。)
个人分类: 周围|2515 次阅读|0 个评论
科学网博客的“分享”按钮的技巧与建议
热度 2 outcrop 2011-6-1 11:10
在每一篇博文的左下方,看样子是引用的是jiathis的脚本。 刚刚才发现,挺好的。 这么做的好处是可以把博文便捷的一键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之类的地方,便于推广宣传。 一个技巧: 默认只有分享到四个网站的按钮,实际上目前可以分享到108个网站:鼠标悬停在“分享到”处即可发现。 两个建议: 要是有时间和精力的话,科学网不妨自己整理一个自己的分享脚本;虽然直接引用方便,但毕竟第三方网站的脚本加载的同时,也可能完整的统计了每一页的访问和用户浏览情况等信息。也便于脚本和博文的同步加载,排除外部的不稳定因素。 打算方便宣传的话,不妨再增加一个复制文章地址的按钮,一键复制文章标题与网址,直接可以发在QQ群之类的地方。
个人分类: 计算机应用技术|2530 次阅读|14 个评论
诚邀院士走下神坛
热度 8 Nancyback 2011-5-30 11:04
在我们读书的时候,中国科学院有学部委员,但人数很少。记得天津大学只有一位,是业绩辉煌的老校长史绍熙先生。化学化工两个大领域,全国学部委员共 20 多人,有近三分之一在南开大学化学系,化工的在石油部和科学院各有几位,其他的就零散了,比如原在天津大学任教,后来到核工业部的汪徳熙先生,到清华的汪家鼎先生等。当时年轻,不是特别懂得学部委员的含义,隐约听来的印象,是科学院学部委员参与制定国家科技政策和规划。直到 86 年以后,当时最年轻的一位科学院学部委员,讲了很多从科学和科学家的角度认识社会的话语,科学院学部委员才在当时的学生中,特别是在博士生中成为大家都知道的一个特殊群体。该先生后来移居美国,在 Tucson 的 University of Arizona 任物理学教授至今 , 去年偶然注意到,老先生近年还不断有高水平论文发表,不愧是一流的物理学家。 1991 年,科学院学部委员改名叫中国科学院院士,并被定义为中国科学家的最高荣誉,也一下子增补了比较多的人。我们化工界熟悉的受人尊敬的几位前辈,比如余国琮先生等成为了院士,当时对其它领域的新院士和老院士都不熟悉,甚至对化学的院士,也多不熟悉。同行们偶尔谈论,也都只是景仰而已。但对化工界的余国琮、郭慕孙等先生们的事迹还是知道的,特别是郭先生还兼任国际一流期刊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nce 的亚太主编,余先生出身名门University of Michigan,还曾经在Pittsburg做过Faculty。老先生在天津大学不仅课程讲的好,研究做的好,英语也说得好、写得好,每次参加学术活动,都是风度翩翩,演讲都深入浅出,引人入胜,因此他们早就理所当然的成为当时立志报国的年轻学子们学习的表率。 91 年有了另外一个变化,也许以前也是一样的,只不过公众不太知道而已,是在这一次,明确了院士的副部级待遇,并且明确了两年增选一次的制度。 1993 年和 1995 年都有增选。记得 93 年增选,天津大学入选的是力学家周恒先生,他在我们读研究生时期任研究生院院长。 95 年增选,天津大学入选的是彭一刚和张春庭两位先生,另外一个记着名字的是化工部科技委的老前辈陈鉴远先生。彭先生是建筑学家,是著作等身的谦谦君子,也是普遍受到年轻人尊重的名人。张春庭先生当选院士,非常有戏剧性。张先生在物理系工作,物理系当时的研究条件较差,在国家资助体系中,人们认为天津大学的物理系主要是教学工作,因此,物理系的老师们申请经费很困难。张先生那时候经费很少,天津大学评博士导师,手上的研究经费是一个重要指标。当然,张先生评上院士,也不是学校推荐的,学校领导是在科学院公示的时候才知道张先生成为候选人的。张先生在生物学界当时已很有影响,主要的贡献,是他关于 DNA 结构解析的一个理论模型。他是在生物学界的老院士们的推荐下入选的。可贺的是,张先生是同一年做的院士和博士生导师。 97 年初,学校开会布置提名院士候选人,想到了已经入选的余、周、彭、张四位先生的事迹,特别是张春庭先生的入选,表明没有背景的科学家也可以当院士。就去做张鎏先生的工作,建议张先生参选。老先生说,我回归报国,本就不是为什么待遇,现在岁数大了,更不必去争待遇,再说我已经 77 岁,也做不了更多的实际工作了,还是不参与了。张先生是我国无机化工和工业催化两个骨干学科教学体系的奠基人、课程体系的设计者和建设者,无论在研究方面,还是在教书育人方面,都是公认的受人尊敬的楷模。我本人多年追随张先生,对张先生的学术和实际贡献,特别是对张先生的工作精神、科学态度,是非常崇敬的,认为张先生理所当然的应该享有中国科学家的最高荣誉。于是转而去和余先生讨论,余先生说,我们这些老朋友都没反应过来,早就该推举张先生做院士了。余先生说,先不必争取张先生同意,你整理材料替他填表就可以了,到后期再告诉他。张先生果然被化工界老院士们推举成了候选人,但是据说,那年科学院学部强调年轻化,张先生年纪大了,是那一届年纪最大的一位候选人,最终没有入选。后来遇上余先生,谈起来这件事,我们都为在张先生晚年骚扰他而不安。余先生也感叹,早一届你反应过来找我就好了。当然也是我们这些老同学,老同事们反应太慢了,张先生对科技教育进步这样勤恳一生,建树这样多的人,晚年没能获得中国科技界的这一荣誉,是很遗憾。 97 年院士增选,出了件出乎意料的事。记得是到山西和陕西旅游,到了太原,顺便去拜访尊敬的彭少逸先生。在彭先生家里聊了一会天,先生说,你看现在有这样的年轻人,才 35 岁就想当院士了,结果被别人举报了,说他的博士论文是抄来的,你看,科学院学部和教育部学位委员会让我们鉴定,老先生拿出一摞材料来,说,你看,这还真是抄的,整个博士论文没有自己的数据,全是从文献中抄来的,人家把原文都复印了附上。后来这件事揭晓,当事人被取消了博士学位、教授职称和教师资格。这个当事人,是第二批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还是全国十大杰出青年 ( 好象是 95 年 ) 称号获得者。那一年的十大杰出青年,有两个科技界代表入选,号称北有陈章良,南有胡黎明。 正像彭先生说的, 35 岁就要被推荐承受中国科学家最高荣誉,太邪乎点了。院士的荣誉和待遇太高,是会被不良分子盯上的。 在 90 年代,事情的演化很有趣。实际上在 90 年代初,院士很少,多数学术会议没有院士参加,那时科技界的公共经费也少,虽然论证会不少,但是遇到院士的概率还是不多。院士们岁数也都比较大,在我们那一代人的心目中,都神仙似的,有时候出门到有院士的单位,去拜访一下老先生,聊一聊,从得道高人那里沾点仙气,余氤多日,但好象也没有感觉神仙们离人间多远。 后来,逐渐院士多了,年轻的院士也多了,特别是从 95 年开始,科技界的钱多了起来,事也多了起来,论证会,专家会也多了起来。那个时候,一个有趣的现象出现了,在论证会上,主持人往往要请几位院士出来,开会时把院士抬得高高的,先让院士发言,有的时候,请出来的是多数年轻人并不认识的老神仙,老神仙们本来就糊涂了,一讲话就刹不住车,后面的专家代表说话的机会就没有了。记得在一次香山会议上,一位纯化学的老先生在一个讨论复杂系统的论证会上发言,讲了很长很长时间,基本上不靠谱,和会议主题不搭调。大家半天时间就报销了。 到了新世纪,各个单位就都明白了,原来院士多,有这么个好处,于是各单位在推举院士上,也都更热心了起来。科技界的钻营分子,也看明白了门道,院士增选成了小华山论剑,熙熙攘攘,离科学越来越远了。要不是出了个方舟子,多位肖传国之类的宵小,弄不好就成了院士了。 当然,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被曝光的不端行为很快多了起来,社会上对院士群体议论纷纷,科学院学部一度压力很大,对院士的增选体制,也有改革, 2007 年的增选,得票数的要求,由1/2改为 2 / 3 ,所以那一年选出了 91 年以来人数最少的一批新院士。但名单一公布,就被方舟子抓住一个抄袭的。看了各种报道和争议,奇怪的是,该先生可以说毫无科学建树,仅仅发表了很少量的文章,还是抄来的。那位活宝,据说自认为实际贡献很大,已经冲刺了5次工程院。荒唐,这院士荣誉居然成了冲刺的目标。自然科学的根本属性之一是传播和公知,应该相同领域公认的才算是建树,那就要有论文和专著做载体。看来科学院院士的评选依据,也就是构成所谓中国科学家最高荣誉的 Credit 是常常和国际学术界不一样的。 无论社会、同行和学术界有多少非议,院士群体的社会地位是越来越高了。有一些院士俨然成了政府代言人,政府无论有什么活动,都被举在前面,他们也拿到了大部分资源。记得前年网上披露出一个专项资金的分配, 50 几个亿,有相当大部分去了四川大学和南开大学。院士中,当然也有一批老先生,是不大和官员配合的,这些老先生也和我们一样,多年来也得不到什么资源。 说到院士,还有几个有趣的故事。 一次参加在中国的一个半国际性学术活动,有几位外国客人参加,会议开幕式之前,组织者要排主席台上的座次,说院士要坐主席台,问那一位外宾是院士。正好凑巧,来宾中有一位是一个小国家的工程院院士,就被安排坐在了主席台上。另外一位,是一个国际大领域学会联合会的主席,却没有被邀请上坐。当然人家也并没有要坐主席台的意思,但可气的是,开幕式上的开场白,似乎说,主席台上坐的,都是学术贡献卓著、学术地位崇高的院士和政治地位崇高的领导。后来,那位没坐主席台的国际联合会主席,来中国的次数就越来越少了。 一次到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和该校的中国留学生聊天,一留学生讲了个中国院士的故事。说看来中国很有钱了。前不久一位中国的院士来访问,参观了相同领域教授的实验室,该教授当年任该领域国际学会的主席。参观完实验室,晚上中国留学生请吃饭,老先生说,这个实验室条件不好,我们不要与他们合作。该留学生说,看来国内的实验室条件好到了比国际学会主席的实验室好得多的程度,都不屑与国际一流实验室合作了。 。。。。。。 这几年,有多位同龄朋友做了院士,他们似乎也逐渐被捧上了神坛。有一次参与组织一个活动,和一位老朋友新院士开了几句玩笑。过后另一位朋友正色道,永丹,你以后见了院士要尊重点。 这里,真诚的发出邀请,请院士们走下神坛,和我们共同走科学研究的路! 前几天收到赵彦总编的来信,邀请评论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和 CAS 概念上分不清,这些天又在如火如荼的选院士,先拿这一篇凑数。作为征文上传 2011 年 5 月 29 日于天南大联合楼。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2666 次阅读|16 个评论
【征文】对中科院的今后发展,院外百姓进一言
热度 14 pukin 2011-5-21 20:14
最近,科学网组织了“我心中的中国科学院”征文活动,科学网一些名博积极响应,比如武夷山老师的博文“ 院外人士进一言 ”、曹聪老师的博文“ 海外人士进一言:应该论证中国科学院的定位 ”、凤琼mm的宝哥哥写的“ 关于科学院研究生培养学制的一些看法 ” ,以及刘立、曾庆平、许培扬、孙学军等老师的精彩博文;当然更早的还有王铮、陈安两位老师的有关献计中科院的博文。 说实话,浏览这些博文的时候也就是作为一个看客的心情吧,因为俺既不属于 院外人士 (武老师所在的单位原来就隶属于科学院,而且武老师认识的中科院系统的朋友不计其数),也不属于 海外人士 (曹聪老师和中科院渊源颇深,它是曹老师的饭碗,曹老师靠它拿了博士,发了Science。),充其量也就是曲里拐弯沾了一丝科学院的仙气而已,就算是院外百姓吧 承蒙科学网编辑部厚爱,昨晚俺也不小心收到了邀请(出乎意外,因为像曹聪老师这样有影响的博主都没有收到),为中科院的发展献计献策。我一虾米级博主,实在无计可施,无策可献,但如果一个字也不写吧,又显得不识抬举了。唉,真是夜不成寐、食不甘味,怎一个愁字了得啊 先回忆一下和科学院的那点仙气吧 。 话说20多年前吧,那时候大学生还是国家分配工作,我被分到了江苏一所大学的计算中心工作。我们学校正好获得了一笔世行贷款,要购买一批计算机和外围设备。我们一帮新参加工作的年轻人就在中心领导的带领下,分次分批到北京参加这批设备的购买谈判。 当时谈判地点就在北京饭店和长城饭店(因为外商来北京大都住在这两个饭店),谈判的主要对象就是IBM公司、Calcomp公司(一家生产滚筒、平板绘图仪的公司,后来听说被别的公司合并了)。 顺便插播一段幸福时光: 【 20多年前从外地来北京相当不容易,火车票特难买(甭说卧铺了,硬座都难),我第一次来北京的时候,晚上一直站了十几个小时,当然好处是不坐卧铺者学校给夜间补助。我第一次往返北京,夜间补助了20几块钱,要知道那时候工资才50多块啊 。】 废话少说,我们最后的谈判结果是购买IBM-4341型号的中型计算机,其中带50台终端;购买了Calcomp公司滚筒绘图仪一台。当时的价格全部算下来大概是600多万,这些设备装备计算中心以后,学校还自豪了一把,号称是当时华东地区最大的计算机。那个年代个人电脑很少很少,计算机中心主要工作就是提供全校师生的教学和科研用机。 因为当时国内也有几家单位购买了Calcomp公司的设备,其中就有中科院计算中心。记得是那年的冬天吧,我和另外一个年轻老师去计算机中心参观学习待了几天。那时候的中关村啊,真是名副其实的中关村,空旷的很,零零星星的有几座楼,一刮风,黄沙蔽日,街上一大风景就是很多女士脸上都蒙着纱巾,如果再穿上长袍,仿佛置身于阿拉伯国家 。 在中科院计算中心,偶然认识了两个去上机的大气所的老师。一位是 张学洪 老师,一位是 袁重光 老师。张老师当时40岁出头,袁老师大概有50岁左右,现在两位先生也70多岁了。闲聊中得知他们有大量的气象预报方程需要高档计算机进行运算,但在北京地区,满足他们要求的大、中型计算机少,而且用机的单位和人也多,他们需要提前好多天预约排队,很不方便。 俺当时脑子灵光乍现,何不把他们拉到俺那嘎达去上机呢,一来他们对我们来说是个大客户,二来俺们价格也便宜,三也省得他们排队预约耽误宝贵时间了,一举多得吗。 请示中心主任后,领导高兴得合不拢嘴了,就这样,俺们计算机中心历史上最大的一个客户被我在北京就搞定了,张老师和袁老师带着他们的研究生包宁和小梁多次赴俺们那嘎达计算机中心上机。和小梁小包熟悉了以后,聊天中得知张、袁两位老师一心扑在事业上,一直未成家,是青年人的良师益友。一晃20多年过去了,不知现在两位老先生生活一切可好(相信科学网上有认识两位先生的老师和学生,当然两位老先生肯定记不得我这当年的毛头小伙子了)? 最近几年,和科学院某研究所也有点关系,就是他们主持的一个863和科技支撑项目,我们参加了一点点,两个项目已经结题。 啰啰嗦嗦说了这么多,下面言归正传。 ------------------------------------------------------------------------------------- “我心中的中国科学院”征文活动组委会有博大的胸怀,特别欢迎科学网的博主能对中国科学院的发展“说三道四”。我在高校工作,就一普通教师,在科学网也是一虾米级的博主。如果说有些好的建议,还想贡献给教育部和所任教的学校。可惜不知教育部的大门开向何方(去过两次方位也记不清了),俺也不知道校长的电话,不像科学网 林中祥 老师那样,可以直接给他们校领导发短信提建议 。 好建议还是留给教育部和学校吧,就是烂在肚子里也不说,至于给中科院的吗,就出几个馊主意吧 科学院和教育部向来是冤家对头,从上世纪50年代建国之初,中科院第一任院长郭沫若先生和教育部第一任部长杨秀峰为争夺人才上演了“二聋夺珠”的好戏,最终中科院略胜一筹。在中央的支持下,中科院迅速凝聚了一批海内外优秀科学家,挖走了高校N多的人才,组建了高水平的研究机构,在“向科学进军”中发挥了先导和主力军作用。 像钱学森、钱三强、华罗庚、郭永怀、彭恒武、赵九章、李四光、王淦昌、叶笃正、王大珩、邹承鲁冯康等一大批杰出人才汇聚到中科院。建国以来的标志性的重大科技成就,如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从陆相成油理论到人工合成牛胰岛素、哥德巴赫猜想到有限元方法,从国产第一台计算机的研制成功到北京正反电子对撞机,这些成就的取得无不深深镌刻着中科院的烙印。 所以在上世纪,中科院占有自然科学领域的制高点,是名副其实的科研国家甲级队,高校充其量只能是科研国家乙级队。中科院能成为甲级队最重要的一条原因就是杰出人才多于大学,所以人才是第一位滴!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此一时彼一时,风水轮流转。进入21世纪,世界变天了。 最近这十年,随着中科院老一代杰出学者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尤其高校“985”工程的实施,中科院和高校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在近十年,从人才引进的力度、高等级获奖数目、科研经费的数量、国际顶尖论文的数量、博士生培养质量等诸多方面来比较的话,高校略胜一筹。其中很重要一条原因是归功于高校的人才引进的环境和待遇比中科院要好。 所以,我给中科院的第一个馊主意是: 1、为了吸引一流的人才,投巨资,建立几个一流的幼儿园、小学和中学 这年头,上至80岁的诺奖得主,下至30、40岁的一流才俊,无论是海龟还是土鳖,为了吸引他们加盟科学院或高校,除了票子、房子、位子以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孩子的教育问题! 不要小看这个问题,这个问题有时候对人才的流向会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经常在新闻报道中看到科学院某位杰出人才或院士加盟某大学了,而极少看到大学某教授或院士加盟科学院了。比如麻生明院士加盟华东师范大学,生物物理所唐世明研究员加盟北京师范大学。。。 在北京和上海,几乎所有最好的幼儿园、小学、中学都隶属于大学,比如北京的人大附中、师大附中、清华北大附中。而中国人对子女的教育是一个家庭的重中之重。在这方面,大学处于天然的优势,自然也比中科院能吸引到更优秀的人才。 另一方面,海龟大多数是来自大学,所以回国以后,大学的环境更适合他们。 所以如果在今后十年、二十年之内,中科院不能比大学吸引到更优秀的人才(在培养人才方面已经占下风了),那么中科院甲级队位置只好彻底让位于大学,现在能不能保住甲级的位置都很难说了。 幼儿园、小学、中学很重要,这是吸引凤凰、稳定军心的重要外部条件! 中科院经过六十年的发展,已经成长为一个巨无霸了。如今的中国科学院,共拥有12个分院、100家直属研究机构、100多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以及近千个野外观测台站网络,全院科研人员达5万余人。这个规模基本相当于985大学教师的总和了。 中科院太肥大了,需要瘦身和健身,需要强壮的肌肉。所以我的第二个馊主意是: 2、剔除中间保两头 中科院的优势主要在基础学科(数学、物理、生物等)和事关国家国防安全的战略高科技。比如航天、深空探测、核聚变、超级计算机、战略武器等。 为了扬长避短,集中优势兵力,中科院应当把从事基础研究和战略高技术研究的研究所做大做强,其余的和国民经济密切相关的研究所,就自由发展吧。能合并的就合并,不能合并的就并到大学里,或者划归到企业里。地方12个分院,除了保留3-5个分院以外,其他分院一律取消,划归到大学里或自己成立新的大学。 不要肥大要强大,中科院要要打出两记重拳,不要高千手观音 博主刘进平老师一出手好建议就是六六大顺,俺这馊主意不能出得太多,事不过三吧,最后再来一个吧。 最后这个馊主意是想看掐架。上世纪50年代的上演的郭杨“二聋夺珠”留下一段佳话,中断了六十年,希望白春礼院长和袁贵仁部长再接着来一段“白袁挣博”吧 3、中科院争取独立招收博士生的权利 中科院在招收研究生、博士生方面,据说要教育部给名额。在名额问题上,教育部肯定是胳膊肘子往内拐了,生源,尤其的博士生的生源和数量肯定制约中科院的发展,这个问题如何解决?取决于院长和部长谈判的结果。 “二聋夺珠”是在毛主席的调解下告一段落。主席对郭沫若和杨秀峰风趣地说: “ 从现在开始划一条【三八线】,到此为止,以后科学院不得再从高校中挖人 。” 有关博士生招生名额问题,如果谈判不成功,白、袁也可以在涛哥面前干一仗? ----------------------------------------------------------- 后记: 编辑部邀请俺对中科院“说三道四”的博文算是写完了,出了三个“馊”主意。实际上还有一个好建议,但怕惹众怒,所以就不写了。如果谁要想知道,我可以悄悄告知 这篇博文也不算正式的征文,就发在自己的博客里。如果全文发到征文网站上,可能也不妥,因为说了很多废话。不过节选几句话发到征文网站上,俺倒是没意见。
个人分类: 观点评述|4684 次阅读|27 个评论
建议科学网给每个博主增加一个《发表列表》页面及学术讨论功能
热度 3 mleoking 2011-5-3 20:23
如题,建议科学网给每个博主增加一个《发表列表》页面,使博主可以把自己发表过的论文引用放在里面。 浏览科学网的文章,我发现很多博主在介绍自己发表文章经验与工作的同时,还是很希望相关领域的同行能够多引用自己的文章。很多作者会把自己新文章的内容和引用方法放在博文里面,希望借助科学网宣传自己的工作。但,我感觉,把文章零散的写在每篇博文里面,效果要比我们有一个单独的页面把所有的作品都集合在一起差的多。 这个发表文章列表页面可以考虑增加一些互动的功能,比如评论与回复等等。我觉文章作者应该都很乐意与同行一起讨论自己的文章吧。这个公开的讨论与单独邮件来往的区别在于,这些评论和回复大家都能看的见。这样够使更多的人了解研究争论的细节(当然,讨论参与人自己能够把持需要公开和保密的度),同时博主的文章也被更多的现有的同行以及将来的同行(刚入门的研究员)所了解,进而提高论文的影响,帮助提高引用率。 这些讨论对于刚入行的研究员尤其有帮助,通过了解已有的研究者都在讨论些什么,能够使新人快速入门,找到研究方向。这其实也是双赢的过程,因为对于愿意贡献学术讨论内容的学者,他们的工作很早便被新人所了解,将来便会有更多的研究员投入他们所在领域的研究,他们可能会成为所在领域的领军人物。具体来说就是,他们的工作将不断有新人来引用和推广。 其实早就有关于到底是应该 开门 (共享的自己的资料与代码) 还是 关门 (研究资料代码仅在自己的小圈子里共享,对公众保密) 做学术的讨论。我感觉国内学者往往倾向于关门研究,而国外则很多自喜欢开门研究。我不想,也不够级别来评论到底哪个更好,但是我觉得开门研究的话,你的工作会有更大的影响,被更多的人引用。当然,这里面不论怎么研究都会有个度,比如,老外也不会开放到把自己还没发表的文章或想法都与你共享,国内研究者也不会封闭到发表的文章都不给你看。 最后,重复一下开头的建议:科学网给每个博主增加一个《发表列表》页面及相应的对于本人作品的学术讨论功能。 个人想法,请大家拍砖。
个人分类: 其他|3116 次阅读|5 个评论
科学网上是否应该多讨论些自然科学中的新思维?
热度 10 drYZZ 2011-4-27 22:47
看了文双春先生在博客中写到:“ 本博主总结科学博客网四件事:考研、读研、做研、怨研。 离开这四件事,尤其是前三件事,就不是大事或正事,博文基本不会上‘头条’和‘精选’”。本人也感觉到科学网的科学氛围实在不浓,甚至说太淡。尽管建立这一科学网的初衷很好,要构建全球华人科学博客圈。但是,上了一段科学网之后,发现上这个网与其他网区别并不大,上得多,浪费的时间多,收获却很少。还不如看些专业网站有收获呢。本来想从中得到点儿思维上创新的启发,或者就某些自然科学的新观点进行讨论,或者听听别人的奇思妙想。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希望越来越暗淡了。 本人想提一点儿不成熟的小小建议:本网站能否开辟一个或几个与自然科学新思维有关的栏目?分不同学科,大家把在本领域或相关领域中的奇思妙想、新假设、新理论、新观点,或者思想火花用比较简明的语言发表出来,供同行以及其他有兴趣的人一起讨论。只要是自然科学中的新想法,都可归到这个(些)栏目中,不与其他的博客进行点击率或推荐率等的热度比较。刚提出的想法不一定成熟,不一定能站得住脚,甚至可能是很幼稚的,都没有必要怕别人笑话(本网站的实名制也许会给不少人增加一些思想顾虑)。希望大家都不要去笑话别人。相反,都应该鼓励别人提出新思维,哪怕别人说错了,你给善意地指出来,对他/她也是一个帮助和提高。对一些有价值的观点,经过热烈的讨论,甚至争论,很有可能发展出先进的思想、概念,或者真正有重要意义的新理论(学说)等,当然也可以是具有实践应用性的技术、思路等创新。这会很好地促进我国的科学发展,也会使科学网更好地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当然,本人也看到过一些新的提法,只是大都冠之以“终极理论”,“解决了千古之谜”等比较大的口气,使人看了总有些不舒服。希望大家只提想法、见解,至于有无价值,以及价值大小,让别人来评论,没有必要自己定论。 下面我就先抛块砖,看看能不能引出玉: 1、近几十年来,医学上发现了许多与线粒体DNA突变相关的疾病,一般称之为线粒体病。本人认为:某些(或多数)线粒体DNA的点突变或片断的缺失(或重复)很可能是(相应)疾病的结果(或伴随结果),而不是疾病的直接原因,更不是唯一原因。 就如比较常见的雷伯氏遗传性视神经萎缩症(Leber Hereditary Oppitic Neuropathy),95%的患者线粒体DNA上都有三种点突变(G11778A, G3460A, T14484T)之一或之二。但这并不说明一个人的全部线粒体DNA都具有这三种点突变的一种或两种就一定会发病。有些人的(从目前的检测水平上看)全部线粒体DNA都是突变的,但并不发病。而患这种病的人的线粒体DNA中也不一定都有这类的点突变(大约5%的患者线粒体DNA中不含这三种突变的任何一种)。而且,即使全部线粒体DNA都有这类点突变,也发病,但却几乎都是在成年以后发病(即使少年儿童时期的突变水平比成年时的水平不低,但也少年时也不发病)。诸多现象表明,这三种点突变并不是致病的根本原因,更不是唯一原因。本人认为核基因组背景、转录组(transcriptomics)、代谢组(metabolomics)、基因相互作用组(interactomics)里边某些特殊因素,以及环境影响等才是其发病的主要原因。当然,这里边,哪一条是最主要的原因,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许多资料也使人怀疑很多其他线粒体疾病也不是由线粒体DNA突变直接引起的。
个人分类: 自然科学新思考|3059 次阅读|21 个评论
国际会议类型
热度 1 vcitym 2011-4-3 10:56
中国财政部、外交部联合发出《 关于严格控制在华举办国际会议的通知 》(财行〔2011〕2号),要求严格控制在华举办国际会议的总量;不得在同一时间或短时间内举办主题相同或类似的国际会议;严格控制会议规模;不得擅自对外承诺提供任何免费服务…… 但是,这个通知没有包括所有的国际会议类型。关于国际会议类型,我这里简单给了一个概括,希望对下次修改《 关于严格控制在华举办国际会议的通知 》时有参考作用。 相关链接: 关于严格控制在华举办国际会议的通知 http://www.gov.cn/zwgk/2011-02/14/content_1803242.htm 学术会议产业化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3347do=blogid=409123 北京科技报:我国国际会议是否泛滥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1/3/245610.shtm?id=245610
4063 次阅读|1 个评论
政协委员王平建议的正面价值
热度 3 outcrop 2011-3-10 13:10
乍一看这个建议,和大家一样,感觉不可思议。 后来随着对这件事了解的深入,感觉这建议还是有积极的意义, 最起码的一点是,说出了农村孩子念大学的负面影响 ——任何选择都有两面性;这个建议,我们也可以多角度的去解读。 也许谴责之后,我们该静下心来思考一下:目前的大环境下,农村人牺牲一代留城里,还是返乡做鸡头?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远虑。 皇帝的新衣,有人说出来也许更好。 ========== 延伸阅读 ========== 指桑骂槐,话里有话——政协委员王平高超的骂人艺术 ——引人思考的解读。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697 次阅读|6 个评论
安全工程专业女生就业的谋略和智慧
热度 2 After50 2011-3-7 20:08
安全工程专业女生就业的谋略和智慧 经常有安全工程专业的女同学问及就业的事。在此写篇小文章回答这一问题。特此说明,这里所说的仅仅是个人之言。 一、概述 目前安全工程专业招生女生比例在所有工科类专业中算比较高的,因为很多职业安全工作都适合女生去做。总的说来,安全工程专业女生找工作比大多数工科专业还是比较容易的。近年,博主指导的许多安全工程专业的女生(本科生和研究生)好像都能找到不错的工作。 然而,在我们这个宪法明确规定男女平等的国度里,实际还是存在许多男女不平等的事实。可不是吗,我们的矿山安全法就规定女性不能下煤矿井工作,而不是规定煤矿井的作业条件要能适合女性工作。即使是最神圣的高等学府,一些院系的教师招聘广告中还有明文注明招聘男性的,许多国有大企业的用人招聘广告标注限招男性的事也比比皆是,更不用说小企业、特别是高危小企业了。这种情况在欧洲和北美是不允许的,如果出现这种歧视女性的招聘,将会被起诉。总的说来,现在女生找工作比男生难是不争的事实,对所有工科专业都是如此。 由于女性生理因素的原因,比如体力较弱,受生孩子和家务活的拖累等,这些原因让某些用人单位对女性产生偏见,而忽略她们其他方面的长处。还有的单位甚至认为女生缺乏创新意识,实际工作能力差。这些严重带有偏见的传统意识严重影响了女生在求职竞争中的公平性。 既然如此,那么下面就面对这种事实的前提下谈谈安全工程专业女生的就业。 二、安全工程专业女大学生就业的优势 与男生比较,女生一般有以下优势: (1)女生的细腻、耐心、有亲和力、懂礼、表达能力强等特征,非常适合从事安全管理工作。 (2)女生语言表达能力一般更出色,如果从事安全教育、安全培训等教师工作,女生可以做得很出色。 (3)女生的亲和力一般比较强,在从事安全管理、在处理问题和待人接物中会更加得体,她们更懂得根据不同的场合、不同的情况和不同的人而选择最适宜的沟通手段和交流技巧。 (4)女生的耐心一般比较强,安全管理工作需要很大的耐心和持久性,在这个优势使得女性可以孜孜不倦地从事安全管理工作和承受相关的压力。 (5)女生的细致品格很适合做安全检测和查找安全隐患等工作。 三、女大学生就业应克服一些困难 (1)要合理定位,根据自己的性别优势,选择自身具有优势的职业安全岗位,如安全管理、安全检测、安全评价、安全培训等。 (2)要克服自身生理、心理的弱点,要坚持依赖自己,克服缺乏主见的通病,有吃苦的心理准备。 (3)不要过于求稳,怯于挑战。高危行业一般有更多的安全就业岗位,对于那些有一定风险、条件艰苦的工作不要望而止步。实际上到了单位绝大多数领导还是能够关照女性的。博主曾在北欧和美国参观一些矿山看到,一些开着数百吨大汽车的就是女性司机,这些女司机还很为自己能够开大卡车而十分自豪! (4)目前有些工作确实是女生较难胜任的,如煤矿井下作业、野外作业、经常上夜班等工作,总的说来还是尽量少涉及。 (5)适当规划结婚和生小孩的时间。女生不可避免地要结婚生子、哺育小孩,这无疑会耽误工作,分散精力和时间,打乱单位的正常人事安排。如果做好时间规划,也能够尽量减少这些不利影响。 (6)树立较强不断进取心。毕业参加工作后,尤其是结婚生子以后,不能完全将注意力和重心转移到自己家庭上,同样对工作和自身事业发展要关注和投入精力。 四、为就业提前做好准备 (1)在学校期间,安全工程专业女生就要提高自己的就业竞争力。除了学习好安全工程专业的有关课程和实践环节之外,还要针对女生的身心特点,辅助学习一些有利于自己以后就业的课程,如与安全工程专业比较密切相关的环境类课程、管理类课程、计算机类课程;如果允许,安全工程专业的女生在大学期间还要辅修一个自己喜欢的专业,不管是英语、计算机、金融、化工、机械,等等,什么专业都可以,有双学位更好,这样不论是在找工作还是在实际工作中,就更加有竞争力,更能够得到晋升和发展。 (2)要加强自身综合素质的训练与培养,全面提高自己的开拓能力、领导能力、管理能力、综合知识水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注意锻炼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动手能力、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 (3)要培养有人格上的自尊,能力上的自立,专业上的自信以及敢于竞争奋斗的自强不息精神。 最后,祝安全工程专业女生与男生一样,同样能够找到顺心满意的工作!
个人分类: 教学资源|8658 次阅读|0 个评论
再给科学网博客-上-点儿建议
热度 5 wangxh 2011-2-28 12:29
第一,“草稿”最好不要设置文章编号,否则正式发布时就不是“最新博文”了,这样再好的博文也不会出现在首页《最新博文》栏目中; 第二,建议不要把“最新转载博文”与“最新原创博文”一起放在《最新博文》栏目中,因为有些 对博主可能有“新意”,但实际上并没有太多“新意”或价值。当然也要给予展示的机会,给一行“最新转载博文”超链接应该可以了吧? 第三,首页《最新博文》栏目上面的“图片”栏目,是不是占地方太大了,能够分辨即可,多省些版面给《最新博文》栏目,比如可以设置7-8篇,甚至10篇最新博文。 第四,“连续发布博文”是否可给予时间间隔限制,比如至少2小时或4小时,这样有利于“憋出”好文章。
个人分类: 未分类|3093 次阅读|5 个评论
[转载]广东专家提出七条建议 防控候鸟传播禽流感
qujiangwen 2011-2-28 09:03
近日, 广东 省昆虫研究所?华南濒危动物研究所的专家提出今春禽流感的发生极可能与候鸟有关的观点,并提出三四月间候鸟北飞经过 广东 时,要密切注意其动向并采取相应对策。       据专家介绍,野生鸟类是禽流感病毒的一个巨大病原体蓄积库和传播媒介。至20世纪90年代,美国已在88种野生鸟类中分离到A型流感病毒。因此,禽流感除家禽传播外,也能通过野生鸟类进行传播。由于野生鸟类的迁徙性,控制和预防野生鸟类传播是防治禽流感最困难的环节。专家针对候鸟有关特性提出以下防控措施:       第一,对3~4月间候鸟迁飞高峰期可能出现的禽流感疫情高峰期要进行预警。因为春末—夏初期间是候鸟北迁的高峰期,届时东南亚鸟类将在 广东 大量出现。因此要密切关注该时段出现的禽流感,预先做好充分准备。建议在 广东 省建立监测网络,重要地区设立监测点,同时在各自然保护区开展有关监测工作,及时了解和掌握新情况;       第二,密切注意迁飞鸟类向当地鸟类传播禽流感。事实上,候鸟极易将禽流感病毒传染给当地鸟类,从而形成以当地鸟类为主的近距离传播和以迁飞鸟类为主的远距离传播模式。而真正经常与家禽和人畜接触的,正是当地鸟类,特别是那些已适应人居环境的鸟类。所以,在疫情发生地区除注意迁飞鸟类外,还要留心当地鸟类与家禽和人畜的接触,特别是那些常出没于人居环境的鸟类。因为当地鸟类不迁飞,很有可能延长疫情出现的时间,要提醒民众不要和鸟类进行亲密接触;       第三,重视禽流感对野生鸟类的影响,采取特别措施保护珍禽,尽可能使其与人畜、家禽和其他野生鸟类分离。同时促使有关部门及时发现和清理死亡鸟类,密切关注野外死亡鸟类的潜在危害?如对水源污染,有条件时要进行病毒检测;       第四,水源丰富地区的养禽场要重点监控,尽可能搬迁。由于候鸟多分布于水源丰富地区如沿海、大型内陆湿地?如水库、沼泽等?,因此以上地区周边养禽场要严格监控,若有条件尽可能取缔或搬迁;       第五,严格禁止野外捕鸟、猎鸟和吃鸟,可以避免和减少野生鸟类与人接触的机会;       第六,尽可能减少鸟类在养殖场附近的活动。要求养殖场加强卫生措施,及时严格处理排泄物、饲料残渣和垃圾,严防与鸟类直接接触;第七,提倡省际合作,进行候鸟传播禽流感控制和合作研究,在较大范围内监测候鸟途经的路线与区域,做好防范措施。(摘自:科学时报)
个人分类: 科普宣传|0 个评论
我推荐的科研指导文章/书籍
热度 5 flyinghero 2011-2-20 10:51
2016年3月29日更新:将 STVR 的审稿指导意见换成了OOPSLA的审稿指导意见。 2013年9月17日更新:添加了You and your research。 2012年1月12日更新:添加了论文Rebuttal写法的推荐。 2011年2月23日更新:添加了科研基本方法文章的推荐。 相信各位做科研的同学都多多少少读过一些应该如何做科研的指导文章。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能看到的指导文章不是太少,而是太多了。比如,在软件工程/程序语言领域著名的 Tao Xie's Advice Collection 中就包含了400多条方方面面的科研建议。相信没有人看过全部的文章,就算看过,真正能记住并对自己科研起指导作用的也就是一两篇文章。对于初学者来说,应该从那篇看起就成了很大的问题。 在本文中,我将列出我读过的各种指导文章中最好的部分文章,尽量做到覆盖科研的各方面而互不重叠。希望能给初入科研领域的朋友提供帮助。 本列表将随着我读的文章数增加和科研经验的积累不断更新。如果大家觉得有更好的文章推荐,也请在下面留言。 小熊推荐的最佳论文写作建议: How to write a great research paper Simon Peyton Jones http://research.microsoft.com/en-us/um/people/simonpj/papers/giving-a-talk/writing-a-paper-slides.pdf 除了23页论文结构段落的建议有些极端外,其他部分都很棒。我的早期论文基本都是按照这份胶片的模式写出来的。Simon Peyton Jones是当今Haskell圈子里当之无愧的头号人物,在微软的 最近五年程序语言研究人员排名 中排第一。 小熊推荐的最佳英文写作指导书籍: Style: Lessons in Clarity and Grace Joseph Williams, 2006 http://www.amazon.com/Style-Lessons-Clarity-Grace-9th/dp/0321479351 这本书现在都出到第九版了,我看的应该是第二版。这本书最大的优势是全书只围绕一个简单的理论,非常容易掌握和应用,同时书中又通过大量的例子展现该理论确实是有用的。说到英文写作可能很多人会推荐The Elements of Style,我没有读过那本书,但是考虑到我现在实验室的很多人读了后写出的论文还是很难懂,我还是推荐Style: Lessons in Clarity and Grace。 不过比较搞笑的是,这本书教会了很多人如何写简单易懂的文章,但这本书本身却写得晦涩难懂。学习了书中的理论后,可以发现这本书的写作充满了违背自己理论的地方。希望我读了之后的七次再版已经在这方面有所改进。 (北大软工所的同学:所里有一本第二版的复印版,是梅老师05年去美国的时候带回来的,找不到的同学可以问问高年级的师兄师姐) 小熊推荐的最佳研究报告陈述建议: (空缺) 这个项目列在这里是因为如何做研究报告确实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也确实包含很多技巧可能通过阅读指导文章学习。但我没有可以推荐的,因为我做报告技巧不是读文章学来的。我的博士导师做研究报告非常精彩,他自己得了两次日本全国最佳研究报告奖,而他指导的博士生很多人也得过。听过他们的报告之后,我再看任何文章都觉得too simple, sometimes naive,所以只好推荐一个不可操作的方法了。 小熊推荐的研究报告发表替代学习途径: 实地聆听日本国立情报研究所胡振江教授的研究报告或者日本东北大学森畑明昌助教授的日文研究报告 小熊推荐的最佳研究报告发表建议候补: How to give a good research talk Simon Peyton Jones, John Hughs, and John Launchbury, 1993 http://research.microsoft.com/en-us/um/people/simonpj/papers/giving-a-talk/giving-a-talk-html.html 如果大家有其他推荐的文章也欢迎在下面留言。 小熊推荐的最佳论文审稿指导文章: OOPSLA 2013 Call for paper Cristina V. Lopes, 2013 http://splashcon.org/2013/cfp/1019 OOPSLA会议多年来一直采用的四个方面的审稿标准,包括原创性、重要性、可信性和清晰性。这四个方面简单清晰,同时又覆盖了一篇优秀论文应该具备的主要属性。除了OOPSLA之外,一些兄弟会议也逐渐开始采用,比如ECOOP。描述这四个方面的词语在每年的征文通知中常常被更换,但核心内容一直没有变化,我上面列举的是我自己在审稿委员会的OOPSLA 2013的征文通知。从容易记忆的角度,我个人更喜欢把这四个方面称为NICE,即Novelty, Importance, Clarity, Evidence。 在一些PC Chair写的审稿意见中还有对这四个方面的详细解释,不过我没有找到网上公开版本的。如果有其他老师同学知道的话欢迎贡献一下。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审稿指导意见其实并不是审稿的时候才会用到,更重要的是他告诉我们一篇优秀论文的质量属性是什么,而我们自己在写论文的时候就要注意去提升这些质量属性。 小熊推荐的最佳会议论文Rebuttal写法文章: Patterns for writing good rebuttals Andreas Zeller http://www.st.cs.uni-saarland.de/zeller/onresearch/rebuttal-patterns.php3 计算机领域的会议论文比期刊论文好是大家都知道的,而会议的组织本身也越来越想期刊发展,很多会议都引入了Rebuttal机制。所谓Rebuttal,就是在程序委员会委员写完评审意见之后,给论文作者一个回复的机会,回复的内容(称作Rebuttal)将在程序委员会会议的时候被用作参考。 由于是一个新生事物,这方面的指导文章一直比较欠缺,本来我想自己写一篇的,但看到这篇觉得我不用写了,这里面包含很多比我自己想的更有深度的东西。 小熊推荐的做研究基本方法指导文章 : 如何做研究? MIT人工智能实验室, 1988 中文翻译: 柳泉波 http://bbs.sciencenet.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5645 英文版:http://www.cs.indiana.edu/mit.research.how.to.html 这篇文章是用wiki的形式让实验室所有学生提建议写出来的,里面有很多好的建议。可能很多同学不熟悉MIT人工智能实验室,MIT的实验室跟普通大学的实验室概念不一样,MIT跟计算机相关的总共也就2个实验室,学术界知名度最高的也就是人工智能实验室。里面包含100名教授,从做程序语言到数据库,软件工程到网络,各种各样的人应有尽有。所以这篇文章实际上是MIT整个计算机学科的经验总结。 不过这篇文章最精彩的部分还要算“情感因素”。相信各位读完后都会会心一笑,果然只有博士生才最理解博士生啊。 小熊推荐的最佳科研生涯指导文章: You and Your Research Richard Hamming, 1986 http://www.cs.virginia.edu/~robins/YouAndYourResearch.html 这篇文章是12年去参加FSE的时候Zhendong Su老师推荐的,作者是大名鼎鼎的海明码发明人,图灵奖获得者Richard Hamming。这是一篇教你仰望星空的文章,作者回忆了他在的人生中与各种不同的大牛相处的经历,分析为什么有的人得了图灵奖/诺贝尔奖有的人没有。读了这篇文章,就算我们仍然没有得图灵奖诺贝尔奖的本领,但至少让我们有勇气有方向去做一些伟大的事,或者至少向着伟大的目标努力。 小熊推荐的最佳科研生涯指导文章候选 : 有了博士学位还不够 (A PhD is not enough) Peter J. Feibelman, 2006 http://book.douban.com/subject/1926932/ 这本书只进入候选没有进入推荐的原因是因为我觉得他的质量并没有达到前面几篇文章/书的标准。我是临近博士毕业的时候读的,感觉里面讲的大多数东西我都知道。但另一方面,对于初入科研的新人来说,除了科研方法本身,多了解一下这个学术圈子的整体情况或者说是潜规则是非常重要的。这本书虽然是讲的物理学的情况,但书中讲的大多数东西都能适用于计算机科学。另外,虽然这本书作者声明是写的博士毕业之后的建议,但其实刚入学的博士就应该看,甚至在入学之前就应该看。
14448 次阅读|5 个评论
三谈建议编制科学网博文目录索引
热度 1 黄安年 2011-2-14 11:04
三谈建议编制科学网博文目录索引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1 年 2 月 14 日发布 近两年前 , 笔者撰写了《科学网博文的博与约 ---- 兼谈建议编制科学网博文目录索引》和《方便检索 , 资源共享 -- 再谈建议编制科学网博文目录索引》两文 ( 均见附文 ) ,说的是:“对于博主来说 , 有一可供随时检索的科学网博文目录索引是很重要的 , 博主可以全面了解已经发布的博文 , 其中那些是自己关注的或者和自己的专业密切相关的 , 可以避免低水平重复 , 事实上我发现有些话题早已说过 , 如果说些有新意或者新情况的话也许效果更好。”“我强烈主张科学网编辑部考虑在适当时候组织力量编制一份可滚动使用的适合科学网博文特点的博文目录索引,有了这份博约兼备覆盖面宽的目录索引将嘉惠于学界、博主和编辑部。”“博文多了 , 特别是累积了数以近 10 万计的科学网博文 , 自然有个检索问题 , 目前的科学网的检索可以从博主名字、两种推荐博文、最新博文、博文 10 项分类、博文搜索,还有新近创办的十来个圈子等角度来寻找,然而要就相近细目来检索几乎难以做到,这就难以满足同行博主、同类兴趣和关注的文章的快速检索,也难以和通常的全国图书索引之类的分类检索途径相衔接。”“一个提供全方位的资源共享的检索功能其益处是不言而喻的。”“现在我们能够借助网络,编著目录索引比起当年的手抄方式要方便快速得多 , 但是要真正做好这项基础性的建设工作并非一件容易的事,需要我们一步一步地踏踏实实地做起来,做总比不做好 , 早做总比晚做好 , 目前还很少有网站下苯功夫做这样的事的 , 只要我们看准了 , 带头做起来,相信将嘉惠于学人和网友的。” 对我自己来说 , 由于经常注意积累美国问题领域的目录检索,所以查找起来相对方便些,而其中对于科学网上涉及美国问题的目录是自己一篇一篇阅读后按月集中起来的 , 如果分类还要费一番功夫,所以仅仅建立一个涉及科学网博客中美国问题目录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一份辛劳收获一份成果 , 做到资源共享何乐不为。笔者进一步联想到如果有博主将个人专业领域里的目录检索做好 , 各个专业领域里的目录索引综合起来,加上涉及时政的、公共的、社会的、学术的、教育的话题,整合起来就比较全面了 , 这样集思广益,众人齐努力有可能逐步完善起来,岂非一件乐事善举。但是最后还是要落到实处,落实到人头上。 笔者刚刚发布的博文《科学网博文还是一体多元好》提到 : “笔者以为为了使现有数以十万计的博文发挥作用,做好专题性博文的资料分类目录索引工作很有必要,笔者提出过这方面建议不知有何实际进展,这一步如果真正做好了并且是滚动式运行 , 那就功德无量,造福于各种各样的专家学者和社会各界人士,其中就包含专业化的资料库,这项工作要做好首先需要有一个比较全面的博文资料目录细目的分类索引。这项工作需要广大博主共同努力来做 , 目前的粗线条分类解决不了这样的问题。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什么事需要一步一个脚印地做起来才是。”(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15do=blogid=412727 ) 现在的这篇博文是篇补充说明。 **********************8 科学网博文的博与约 ---- 兼谈建议编制科学网博文目录索引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09 年 4 月 28 日发布 科学网迄今发布的博文究竟有多少篇 , 恐怕难以精确计算 , 因为科学网博客目前显示的数字是包括大量评论和留言、回复在内的 , 并没有博文总数的显示,也没有这方面的排行。按照头一年日均发布 50 篇 , 第二年日均发布 150 篇估算,则自科学网博客创办以来,也就是 80000 多篇 , 对这 8 万多篇内容的检索就是一个很大而且很重要的统计分类研究工作 , 从这里可以看出科学网博文内容的概况,看出一个大体的轮廓,博主关注的是些什么内容 , 博文涉及博与约的方方面面,也可以看出博文的薄弱环节和编辑部需要引导的环节。 博文内容是和博主的学术背景分不开的 , 要真正逐步建立大科学网家园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对于现有博文有一个科学的分类和分析 , 这就需要建立和完善随时滚动的科学网博文目录索引。 对于博主来说 , 有一可供随时检索的科学网博文目录索引是很重要的 , 博主可以全面了解已经发布的博文 , 其中那些是自己关注的或者和自己的专业密切相关的 , 可以避免低水平重复 , 事实上我发现有些话题早已说过 , 如果说些有新意或者新情况的话也许效果更好。 目前这项功能科学网提供的联结功能无法满足 , 有的重要文章没有联结,有的则是无效联结,这恐怕和联结的关键词缺乏依照科学索引分类联结有关 , 这其实图书馆学专业人员的工作 , 交给博主自由进行选择,造成杂乱无章的效果难以避免 , 基本上现在的联结根本起不到检索的作用,即使 Google 也一样。 现在科学网兴起圈子热 , 圈子热是科学网内容向博的方向充分拓展后简约的需要 , 人们发现内容太多太广 , 需要同行内的小范围交流 , 所以圈子的出现不是偶然的。然而恕我直言 , 这圈子也解决不了真正约的需求 , 因为圈子是按照自愿原则建立的 , 有些没有参加圈子的博文恰恰和圈子有关,你收不收 ? 圈子如果要把科学网上发布过的和圈子内容相关的都放进去,这本身就是目录学的事,而且费时费工 , 圈子版主有无时间和兴趣做就是个问题 , 是否做得好更是个问题 , 因为这涉及科学分类。 我强烈主张科学网编辑部考虑在适当时候组织力量编制一份可滚动使用的适合科学网博文特点的博文目录索引,有了这份博约兼备覆盖面宽的目录索引将嘉惠于学界、博主和编辑部。我本人曾编制了一份中国美国问题的目录索引条目 , 编制一份博文目录索引条目比编制一份中国美国问题的目录索引条目要复杂 , 但是不是可望而不可即的是 , 只是历来我们的目录学是滞后的 , 作为第一步 , 首先有个目录提要 , 提出初稿来大家集思广益逐步完善 , 只有用心 , 目标会一步一步地向我们靠近的。 (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28647 ) ******************* 方便检索 , 资源共享 -- 再谈建议编制科学网博文目录索引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09 年 4 月 30 日发布 两天前 , 我写了一篇《科学网博文的博与约 ---- 兼谈建议编制科学网博文目录索引》的短文(见附),现在从方便检索 , 资源共享的角度再来谈谈这个建议。 博文多了 , 特别是累积了数以近 10 万计的科学网博文 , 自然有个检索问题 , 目前的科学网的检索可以从博主名字、两种推荐博文、最新博文、博文 10 项分类、博文搜索,还有新近创办的十来个圈子等角度来寻找,然而要就相近细目来检索几乎难以做到,这就难以满足同行博主、同类兴趣和关注的文章的快速检索,也难以和通常的全国图书索引之类的分类检索途径相衔接。 科学网的博文兼有随意性和个性,随笔评论与学术性 , 博主写博文时很少会去检索和博文相关话题的文章,不过如果事前了解相关已经发布的文章不无坏处 , 往往可以锦上添花或者雪中送炭,至少可以避免低水平重复和雷同。一个提供全方位的资源共享的检索功能其益处是不言而喻的。 笔者 20 年前在编著《百年来美国问题中文书目( 1840-1990 )》(中国美国史研究会、北京师大历史系, 1990 年 3 月出版)的《后记》中曾写道 : “编者在多年的美国史教学和研究工作中,深感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美国史必须对国人的美国史译介和研究成果有系统深入的研究,同时也深知建设富有时代气息的美国史必须对与历史学相关的经济学、政治学、哲学、社会学、文学、教育学等领域以及科学技术成果有相当系统的研究。在史学研究跨入 90 年代并呈现综合、整体史学发展趋势的今天,美国史研究已和美国问题研究结下了不解之缘。本书的出版期望推进从事美国问题教学、研究工作者间的跨学科联系。五年前,美国史研究前辈杨生茂先生在为《南开大学图书馆馆藏美国美国史(英文)目录》所写的前言中有一段很精辟的话:‘书目是为科研服务的基本工具之一。书海浩瀚,探索费难。读者若手执书目,库中宝藏尽收眼底,确为一大快事。编辑也因能臻进阅读便利而感到无限欣慰,数月按首劳粹虽称繁琐,实为裨益于莘莘学子的业绩。’对此,笔者深有同感。这部《百年来美国问题中文书目》分上、中、下三册,共 1150 多页, 78 万字,开始奔走抄录,到整理编辑,校录付印,不避风霜雨雪,终日埋头于北图等地,可谓案首辛劳逾载,只求省却读者的检阅之劳和求索之苦,便也心安理得了。” 现在我们能够借助网络,编著目录索引比起当年的手抄方式要方便快速得多 , 但是要真正做好这项基础性的建设工作并非一件容易的事,需要我们一步一步地踏踏实实地做起来,做总比不做好 , 早做总比晚做好 , 目前还很少有网站下苯功夫做这样的事的 , 只要我们看准了 , 带头做起来,相信将嘉惠于学人和网友的。 (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29029 )
个人分类: 学术问题评论(07-11)|2958 次阅读|2 个评论
科学网博客走向专业化和国际化的建议
热度 13 lhj701 2011-2-13 13:37
科学网博客走向专业化和国际化的建议 (罗汉江) 来科学网博客安家已经8个月了,对科学网博客也有了些了解。自己根据观察,总结一下科学网的主要内容和主要阅读人群(网内指科学网7000多位博主,网外指没有在科学网开博的人群): 1. 科普 。主要是网外。 2. 科研规律、科研技术和科研精神 (包括科研方法、科研手段和技能、科研励志等,如科研选题、科研申请、科学项目实施、论文写作、科研工具等等),这块内容最受网内和网外人群的欢迎和关注。 3. 科学体制、科研环境、科研方向 等。这块主要是网内,由于这涉及科研的大的方向和趋势,对于7000多博主甚至整个社会的科研环境都有一定利益关系和影响,因此也最为普遍关注,并讨论热烈。 4. 科研娱乐 。科研人不是机器人,有压力、有情绪,也需要放松。尽管科研人员不是娱乐的高手,但科研人自己娱乐也与其它领域有不同的趣味。这块最受网内欢迎。 缺乏专业化: 感觉科研网缺乏一个 科研人员专业互动功能 。这个互动主要是指 同行的互动 。科研网上信息科学博主2500多人,但至今我搞不清楚谁在和我研究类似的方向。 尽管有圈子,但感觉圈子专业范围太大,功能上较弱,没有多少互动和影响。 建议: 个人觉得可以学习下ResearchGATE( http://www.researchgate.net/ ), 组建灵活而充满活力的Group (比如无线网络领域就有多个很细的group,每个group都比较活跃,新的信息通过email通知)。 Group功能的强化,能够促进科研深层次交流和互动,弥补仅仅通过主页头条、专栏选择博文的不足。另外,目前的方式类似新闻网页模式,专业交流功能较弱,缺乏专业交流平台“ 自我组织、自我流动、自我繁荣 ”的平台优势。 科学网博客平台在国内作为科研博客平台做得最好,但如果能够在科研人员专业交流和互动上做足功夫,相信不仅能够吸引更多的博友和读者,对于科研事业发展本身也会有很好地促进作用。 缺乏国际化: 另外,如果能够进一步开拓 科学网博客国际专栏(英文博客专栏), 相信不仅仅能吸引国际一流科研人员的加入与交流,提高我国科研人员国际交流水平,还能为成为国际一流科研博客平台迈出坚实的一步。 以上建议,请指正。 陈飞:【谈谈科学网的定位】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98369do=blogid=412004 罗汉江:【建议科学网建个家谱】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51666do=blogid=400634
个人分类: 观点建议|5077 次阅读|27 个评论
高校办学中的一些误区(一)
热度 4 王震洪 2011-2-12 00:48
中国的高等教育办学中存在不少问题,因此很多教育工作者呼吁进行教育体制改革。 这里根据个人观察,提几个问题供有关人士参考。 (1) 在长江学者选聘上,目前实施的政策是必须有岗位的学校学科才能选聘。这种政策对弱势大学是不公平的。因为这些大学好不容易有达到长江学者级别的人才,由于没有岗位,这种人才只能到强势大学应聘,结果弱势大学高级人才总是在流失,被“抽血”。事实上,长江学者不应该按岗位招聘,而是要因有达到这一级别的人才设置岗位。这样,弱势大学高级别人才就会因自己培养或引进长江学者级别人才就可设岗,导致人才慢慢增加,提高学校实力。科学研究特别是基础研究,基本上是个人独立思考而创新,没有必要长江学者一定要在有比较强实力的大学重点学科设置。 (2) 大部分本科专业教学计划学习的课程多,学习基本知识的课程多,而使学生学习后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课程设置和建设不足。目前一般设置校级公共课、院级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课程体系太泛,核心不突出。对于理科学生,在校级公共课如政治、语文、历史、美学等方面的课程、专业课程中的一些课程可直接设置成讲座课程,由大学中有深入研究的学者讲课,减少学时但开拓视野,对专业的关键几门课程增加学时、实践课程,提高学生本专业的竞争力。 (3) 大学的治理结构比较混乱,管理人员太多,活力不足。一般大学管理机构有党委、行政、各处级单位,院一级也是一样。各种管理措施都是从上边往下传达和执行。作为大学中最有知识的人——教授没有发挥主观能动性。大学应该减少管理部门和人员,放手让教授按它们的意愿开展各种教学和科研活动,学校党委和行政在旁边看着,在背后间接考察不同专业的办学水平和办学的政治方向即可。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各具特色。 (4) 目前研究生数量增加太快,已经引起了培养质量下降,就业难问题。研究生招生计划应该压缩,提高培养质量。数量减少,可提高研究生在读期间待遇,毕业的研究生,应从财政给予博士 10 万元,硕士 3 万元的科研启动费让他开始从事科学研究事业。这笔开支也不太大。本科生可以不断扩招,因为发挥了教授的能动性,本科生的教学质量会不断提高。本科生可不断扩招,实际上是为提高国民素质,减少农民数量服务的。中国的问题仍然是农民问题。一个农村孩子读了大学,尽管可能毕业一两年找不到工作,甚至回乡务农,但他已经不是传统的农民了。通过不断扩招,在 15 年内让务农人口减少到占国民总数的 10% 强,中国的整个社会结构引起的社会进步将发生突变。
3230 次阅读|5 个评论
我对科学网博客升级改版的感受与建议
热度 3 nipy 2011-1-29 11:39
我对科学网博客升级改版的感受与建议
我对科学网博客升级改版的感受与建议 科学网博客升级改版已近一月,开始确实有些不适应,感觉不如老版,但使用一段时间后,感觉新版还是有许多比老版改进和值得称道的地方,例如: ( 1 )通过装扮空间功能可以对版面布局、风格和模块取舍可以进行很方便和多样化、个性化的调整安排; ( 2 )发博文的编辑功能有所改进和加强, WORD 文本格式可直接使用而不必像老版那样进行不方便地转换,修改自己博文,也可在博文下点击 修改 进入,很方便。 ( 3 )交友功能增加了一些双向互动功能,有利于博友之间更广泛和方便地联系和交流信息。 ( 4 ) 提醒 和 动态 使博主能及时了解与自己相关的情况,很有用。 几点改进建议: ( 1 )博客首页上是否可增加 发新博文 的点击窗口,现在要进入某一篇博文页面或进入 博文 窗口才能发新博文,不方便,似也不合理。 ( 2 )建议 博文分类 恢复放到首页的一个模块,以便访客进入首页后,直接可以分类浏览他感兴趣的博文。 ( 3 )老版首页中 最新评论 和 我的评论 都是博主进入自己首页最关心的,现在没有了,希望恢复。虽然动态中可能有所反映,但不集中,不方便,而且似有滞后。。 ( 4 ) 我的收藏 最好也放在首页,这也是博主最常用的,现在的 收藏 藏在 家园中 很难找到。 ( 5 )改新版后,科学网的人气明显下降,博文的点击率也下降,是否与新版地址改变,许多非科学网博主的老客户找不到门,新老版同时用,许多用户可能还钻在老版中乱撞。能否老版干脆关掉,老版地址直接映象到新版地址? ( 6 )原博文中链接的科学网内其他博文的地址仍为老版的博文,无法评论,能否同时映射到新版去? ( 7 )能否在评论栏中提供简单编辑和链接功能以加强讨论问题的气氛。 ( 8 )新版中新增的一些东西如金币、威望、积分、活跃度等似没有多大意义,反而影响科学网原来简洁的科学特色,建议去掉。 ( 9 )科学网博客首页中可否增加 热点关健词 栏,以便把近期内使用关键词频度较高的博文集中显示,以便讨论,如孔子。 ( 10 ) 相关博文 显示近期的相关博文数量是否可适当增加,或用 更多 延伸,以便使早一些的相关博文也能参与,这对集中主题讨论问题可能有好处。 已经看到科学网编辑部的同志们正在根据大家反馈的意见对新版在不断改进,希望群策群力使我们科学网的家园越办越好,越办越红火。 感谢科学网编辑部同志的辛勤劳动,祝你们: 新春快 乐 1.30 补充 * 新版编辑器似乎还有些问题?上面新春快乐四个字,我在word编辑器中用的是一号红色隶书体,考贝过来显示是对的,很大,很显眼,但保存发布成博文后,字号、颜色、字体都变了,必需再修改,用你们的编辑器重新设置字号、颜色和字体,但你们最大的字体,只有上面显示的那么大(相当word3号字),把原来对你们新春快乐的祝福大大缩小了,很遗憾啊!不知是我使用的问题还是编辑器问题?请帮助。 2.12补充 * 我的收藏我用自定义模快链接把它放到我博客首页了,可供博友参考!当然最好由编辑部统一处理! 2.14补充 * 最近访客统计是否有些问题?有些已经对我博文写了评语或推荐首页的博友,应该是访问过的,但在最近访客中去往往没有反映? * 提醒中的信息如他人对我博文的评论,我对他人评论的回复及有短消息等应该也是重要动态,但在动态栏中却没有反映,建议提醒的信息在动态中同步反映。
个人分类: 有感而发|1676 次阅读|3 个评论
对改版的建议
热度 1 可变系时空多线矢主人 2011-1-17 22:29
对改版的建议 应在旧版基础上改进! 改进应着重,有利于学术和思想的交流\讨论! 促进自主创新 形式应力求简便!
个人分类: 其它|1877 次阅读|1 个评论
新版科学网的感受及建议
热度 8 outcrop 2011-1-16 18:57
科学网新版上线了,刚好对DiscuzX这个系统比较熟悉。 博客、论坛以及圈子,均是基于DiscuzX这款比较成熟的社区系统,做了一定的二次开发。在用户体验方面,科学网做了较大的努力:比如宽松的用户权限、丰富的模板以及不少像推荐这种科学网自己开发的功能。 Web Server好像是nginx软件+Mac操作系统,没用传统的apache。使用的过程中偶尔出现502错误,可能负载较大造成。nginx高效、适合做负载均衡,不知道为什么还会出现这种502情况。不了解Mac服务器的性能优化,也不清楚性能瓶颈和如何优化。 一个建议: 把过去的好友以及友情链接数据,以某种形式展现给用户,不一定每个人都备份了这些信息。
个人分类: 计算机应用技术|2632 次阅读|16 个评论
奇梦解析与精神修炼——给鲍海飞老师的忠告与建议
pww1380 2011-1-14 16:10
此梦应该是你内心对疾病和健康状况的担忧和潜意识中的自我判断转化和呈现出来的物象。 (详见本文参考文献鲍老师博文) 毋须为此担忧烦恼。忠告和建议如下: 眼下,你的第一要务就是解除思想和精神压力。其次是足够的休息、合理的饮食,规律的作息时间和适当的运动。 注意, 这里所说的适当的运动不是仅仅指体育运动,应包括精神运动(修炼)和体育运动两个方面,而且精神运动(修炼)的重要性应该置于体育运动之前。 精神运动和修炼我提倡 冥想 。这既不是气功,也不是瑜伽,而是 精神和意识彻底放松式的自我精神保养。 体育运动我提倡太极拳。打太极拳要注意的是 务必把握太极拳的本质和特点。 太极拳的本质是武术形态所体现的中华传统哲学理念 。它 强调形与意的统一,习练者与格斗对象的统一,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 这一点你务必在日日修炼的同时悉心体会其中的奥妙。当你恍然大悟之时,就是你修成正果之日。 太极拳的特点除了体现在其本质上之外,主要体现在动作上和修炼方法上。 太极拳动作的最基本要领一是中正,二是从肉体的物质层次到意识的精神层次的完全放松。 因此,真正懂太极拳的人,应该注意实现 从外在的筋骨皮的锤炼到内在的精气神的保养和修炼的统一。 太极拳的一般性要领你可以从其他方面很容易就能够找到,不再赘絮。 祝你早日康复!把你内在的潜能和高度文明的精神价值通过你的诗作和你对生活的热爱充分释放出来,贡献给你所深深热爱的这个世界。 参考文献: 1 . 鲍海飞 . 梦-疾病 .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404034
个人分类: 海内天涯(Mutual Understanded Friendship from|4056 次阅读|4 个评论
远离亚健康的十条建议
xupeiyang 2011-1-9 15:54
亚健康知识讲座 一滴水 ... 传统中医与亚健康 _青岛新... uni 亚健康已成为IT人常态 I... rgb 九种食物帮你吃掉亚健康 Janyse 远离亚健康的十条建议 无言3166 对症亚健康的18个小窍门 云深无迹 亚健康的典型表现 暖 心理压力过重导致亚健康 豬頭 防亚健康从办公室做起 香浓 心理调节可摆脱亚健康 快乐依然 亚健康症状自测_亚健康自测 春雨 饮食调养对付亚健康 云想衣 速解做爱后疲劳的小窍门 2007-01-28 sallypeng 亚 健 康 (Sub-health)--- 疾病的信号 2010-02-26 广东李 你有病 不是乱说的 2007-12-09 园明居士 亚健康原因及预防 2010-01-23 安一安一 揪出居室健康杀手 2008-11-25 学海泛舟 第一本营养与健康打油诗歌 2009-11-15 舞动的朱雀 世卫组织:亚健康状态约占人群总数的75% 2007-11-16 嘉海 解析人体 2009-10-16 zhcng缘份
个人分类: 医学科普|6703 次阅读|0 个评论
再谈建议媒体纠错机制常规化
黄安年 2011-1-8 07:14
再谈建议媒体纠错机制常规化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1 年 1 月8 日发布 笔者在《建议媒体纠错机制常规化》(黄安年的博客 2011 年 1 月 7 日)提到现在凤凰卫视节目不出错是很少的。即使很严谨的何亮亮也难免,就在昨天晚上的一次节目中何亮亮将载沣念成了戴沣(音),这是很不该发生的常识性错误 , 如果他事前看过稿子的全文,我估计是怎么也不该念错的。主播们,你们大概太累了。本文引用地址: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401879 遗憾的是何亮亮在 7 天晚间的播报节目中又出错 , 宣统年号仅有三年( 1909-1911 ),但是他竟然将 1913 年称为宣统五年 , 又将愤懑念成了 愤满 ,将(懑念成了满),真的令人遗憾。
个人分类: 国内所见所闻(10-11)|2926 次阅读|0 个评论
科学网改版的一些建议
outcrop 2011-1-5 16:31
最近测试了下科学网新版,DiscuzX的系统,算是比较熟悉,就写个粗浅的试用建议。 技术细节建议 主要是搜索引擎优化一些技术细节。科学网在搜索引擎的权重已经相当高,稍做优化的话,流量应该能更进一步;要是预算足,找专业的SEO公司优化,效果可能更好。具体可能优化的地方有: 设置论坛、群组的标题。 比如单独设置论坛标题为科学网论坛或者科学论坛等,都行,算是个有特色品牌;群组也是如此。 统一URL 。现在版本系统做的不大好,一个博客,多种URL,虽然有的作了301跳转,但还是无可避免的分散了博客的权重。更换系统后,这个似乎不是问题,自行修改的地方注意下就行了。 伪静态化 。和前面的两条一样,也是为了优化科学网在搜索引擎的搜索效果,不过目前搜索引擎对DiscuzX的动态网址识别也不是问题。 改版后网址的跳转 。改版后要是对原来博文和论坛网址进行跳转的话,一般301跳转对搜索比较友好,尽量避免因改版带来的流量下跌。 保留相关博文功能 。现在版本的博客系统根据关键字匹配的相关博文对阅读者很方便,新版好像没有,建议保留这项功能。 考虑用Linux或者FreeBSD系统 。PHP+MYSQL的话,Windows下容易出现一些莫名其妙的问题,执行效率也不大好。如果网站技术人员精通Win的话,优化好不更换也无所谓。 方向性建议 明确论坛的定位 。目前论坛定位应该是吸引人气阶段,下一步论坛要发展,可能需要进一步明确细化定位,具体应该体现在每个专业版块的内容的分类与整理规则上。 流量?思想? 。科学网作为国内最大的媒体+学人的网站,也是目前最成功的一个。虽然网站的流量可以通过大众话题、人数和技术手段等来提升;但一些思想和人,一旦失去,可能就难以追回。之所以提到这个话题,是因为发现 傻帮不少帮主 都匿了,他们有些话可能让科学网管理人员感觉不好,但这个时代愿意说、敢说一些话的学者,太值得珍惜了。希望科学网在新的一年里, 在压力承受范围内 ,更多的宽容博主们的讨论;流量、思想双丰收! 怎么想就怎么说出来,不当之处请见谅。
个人分类: 计算机应用技术|3920 次阅读|11 个评论
省委书记没有回信-县域大学建设建议
热度 1 lxchencn 2011-1-4 21:32
关于大力建设县级区域本科高等院校的建议 ---省委---书记 : 您好 ! 根据对湖南省教育和社会发展的思考 , 对比世界其他国家的教育发展状况 , 本着对教育事业的热情和关注 , 特向省委省政府提出关于大力建设 县级区域本科高等院校 的建议 , 供您决策参考实施 .. 县级区域本科高等院校 指的是把本科高等院校建设在县级区域 , 把以前的高等院校主要建在大中城市延伸到县级区域 , 如果每个或每 2-3 个县级区域都有一个或更多本科高等院校 , 此将对湖南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科技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 其益处主要有以下几点 : 1. 增加高等教育资源 , 提高群众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 2. 提升县级区域的文化社会科技发展水平 , 缩小城乡差距 . 3. 充实基层人才储备 , 促进人才多向流动 , 减轻中心城市人才高度聚集的压力 . 4. 促进就业 , 促进当地相关产业和服务业发展 . 5. 大学在基层 , 读书不出门 , 教育支出留在当地 . 6. 减轻大学生读书费用 , 减轻家长送小孩上大学读书的经济压力 . 7. 降低高考录取分数 , 减轻高中应试压力 , 促进素质教育发展 . 8. 促进新旧大学和学生学者的互动交流 ,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 9. 促进新思想新文化的均衡快速传播 . 10. 促进好学上进的良好风尚的形成 , 促进社会风气和社会价值观的发展 . 不足之处 : 1. 投入大 , 启动难 , 见效慢 . 2. 认识不一 , 有推行阻力 . 3. 人才缺乏 . 倡议者 : 陈临溪 博士
个人分类: 未分类|3576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在2011年你应该做的15件事情
热度 1 gl6866 2011-1-1 22:17
下面是对你的2011年的一些建议。你也可以自由的添加自己的计划。 1.步行。即使这意味着你要在远离你办公室的地方停车和要步行到办公室大门。我犹豫是否用锻炼这个词,因为这个词对人们有负面的含义。概括起来:步行是好的。它使你大脑中多巴胺处于一个高的水平,它使你感觉良好。就是这些了。 2. 关上你的电视。当你看电视的时候,你正在遭受着暴力、悲伤和消极气氛的影响。害怕错过了你喜爱的足球/篮球比赛吗?你可以去朋友家看电视,那会导致....... 3. 花更多的时间在与人面对面的交往上。对于简单的评论和提问,文字是很好的途径,电子邮件是快速交流的一个途径,但是面对面的与人交流是最真实的。 4. 保证有足够的睡眠。 我的叔祖父在他的一生中都会午睡,在他98岁的时候还很清醒,也很健康。这就足以说明一些问题了。 5. 扪心自问,这真的很重要吗?赢得了这场辩论会帮助你感觉良好么?它会给你更好的满足感吗?记住,这只是短暂的。 6. 扪心自问,这是我最感兴趣的吗?然后倾听自己内心的答案,并且实施它。 7. 相信自己的直觉。直觉在99.9%的时候都是正确的,那么剩下的0.01%呢?那就是你不确定是否要听从你直觉的部分。几个月、几年后你会意识到你做出了正确的选择。 8. 每一天抽出一定的时间来沉思。关掉音乐、电视机等任何产生噪音的东西。只需静静的坐在那里沉思。 9.阅读。如果你不想阅读的话,那就用iTunes、MP3、CD等播放器来收听有声读物吧。 10.建立预算。你知道还有什么比遵循预算更可怕的事情吗?没有任何事情可以与之相比。我不是说要制作一个非常精细的预算,只要知道你每个月都买了什么,都花了多少钱就可以了。 11.选择处方药来治疗。如果你没有这么做的话,建议看第七条。 也许你没有采取这样的措施是因为没有找到好的理由(比如说处方药有副作用、没有疗效等等)。去看你的私人医生,与他或她坦诚不公的谈谈。 12.认识到事物的短暂性。你一旦认识到生命中的任何事情都不是长久的事实之后,你会学的更加珍惜它。 13. 旅行。即使经费紧张,也要找一个方法来解决它。即使你经常在你所在的州或者所在的城市观光。人么总是想要去别的地方参观,这会使人神经变的愉悦。 14.列出一生要实现的目标。有一些人称呼它为人生目标清单。听起来对我有一点不是很顺耳,不管你怎么称呼它吧,写下你一生中要完成的事情不管在别人眼中是多么的古怪。事实是一旦你写下自己的目标,意味着你要采取努力的行动来完成它。 15. 去掉多余的障碍。每天至少要远离你的iphone、黑莓、笔记本等任何的电子设备两个小时以上。听起来非常的容易,不是吗?请尝试一下。
个人分类: 杂谈散论|2122 次阅读|1 个评论
关于多渠道设立中国古植物学发展基金的建议
livingfossil 2010-12-21 04:37
古植物学的故事(83): 关于多渠道设立中国古植物学发展基金的建议 孙启高 2010年12月17日星期五 古植物学的学术历史、学术思想和学术道德的综合体系研究 的基本出发点是:既要回顾历史又要直面现实,既要面向世界又要展望未来。总的来看,中国地区的古植物学研究基础十分薄弱与脆弱,急需优秀的人才。但是,中国地区的古植物学研究是不可或缺的,具有很大的潜力,其未来发展和历史命运关系到世界古植物学的命运。为了推动古植物学研究在中国的全面崛起,我建议多渠道设立中国古植物学发展基金。数年前,我在实际工作中产生了这种想法,并一直在思考可行性等问题。如今,它仍然是 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学术理想。本期《古植物学的故事》将直面现实放眼未来,简述国际与国内古植物学的基本情况以引起广大有识之士的关注和支持,阐述本建议的必要性和基本原则,指出设立 中国古植物学发展基金的几个可能途径。 一、国际古植物学的基本情况 我在以前的工作中花费了不少时间和精力简述过欧洲、北美、南亚和澳大利亚等地区的古植物学研究概况。 欧美地区古植物学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史,已形成了符合古植物学自身发展规律的研究体制和维系模式。从国家层面看,一些 高水平的、研究型的著名博物馆在古植物学研究的国家体系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例如, 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伦敦)、德国柏林和法兰克福自然历史博物馆、瑞典斯德哥尔摩自然历史博物馆以及 位于美国首都华盛顿的史密松国立自然历史博物馆 都是世界一流的研究型博物馆。这些博物馆收藏有丰富的植物化石标本,同时也是古植物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我们应该看到,美国一些大学的古植物学研究也博物馆化,即在大学所属博物馆进行,如: 耶鲁大学 Peabody 自然历史博物馆、佛罗里达大学自然历史博物馆等,从而构成美国古植物学研究的国家体系或研究平台之重要组成成分。 从国际范围看,古植物学是一个世界性的冷门传统学科,经费申请困难也是一个世界性通病。欧美古植物学的发展是如何维系的呢?客观情况是:研究型博物馆为欧美古植物学的长远发展提供了相对稳固的研究平台,为维系古植物学之学科生存与发展提供了现实性的可能。相对稳定的学术体制和发奋图强的学术领袖对于古植物学的稳步发展至关重要。例如, 1982 年古植物学家 Leo Hickey 到耶鲁大学 Peabody 自然历史博物馆工作,后来他主持该馆古植物部工作,至今已有 28 年之久。 1987 年古植物学家 Else Marie Friis 被任命为瑞典斯德哥尔摩自然历史博物馆古植物部主任,至今有 23 年之久 。 二、中国古植物学的基本情况 关于中国古植物学的历史与现状,我在有关文章中已作论述。目前,中国古植物学的研究人员 (包括标本采集人员)主要分布在中国科学院、高等院校、地质矿产、博物馆诸多部门。半个多世纪以来, 中国科学院作为中国古植物学研究的国家队发挥着火车头的作用。但是,各部门、各单位的古植物学发展水平与发展规模极不均衡,而且极不稳定。 中国古植物学研究力量的分布格局呈现体制上和管理上的脆弱性和不稳定性。实际上,中国古植物学研究的国家体系尚未完全建立起来,主要表现在两大方面:一是高水平的、研究型博物馆的严重缺失;二是相对稳定的学术体制的严重缺失。我认为, 中国古植物学的未来发展迫切需要符合古植物学 自身发展规律的研究体制和维系模式。 在中国古植物学的学术共同体里,有两个重要的专业社团长期并存:一个是中国植物学会古植物学分会,另一个是中国古生物学会古植物学分会。根据我的了解,目前尚无专门的活动经费维系学会工作,从而极大地影响了学会事业的健康发展。关于这两个古植物学分会的情况,《古植物学研究的软实力学会历史与问题(专辑)》已作专门探讨,不再赘述。 三、设立中国古植物学发展基金的必要性与目的 如果我们对科学研究的历史与文化过程有所了解,我们会得到这样的共识:没有充足而持续的研究经费支持,很多基础研究工作是很难深入进行的;我们也会得到让人如此沮丧的认识:不论是有限的还是大量的经费投入未必造就像样的人才和成果。就中国古植物学事业而言,半个世纪以来有关部门、或有关学术机构、或有关基金组织已投入的人力和物力之总量是可以统计或估算的。从国家层面看,中国已投入古植物学研究的总经费虽远不及三峡工程的投入,但也不是一个小数目,而且主要来自国家财政。然而, 当前中国古植物学的实际情况客观上要求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率急需逐步提高。从科研管理的角度来说,定性与定量研究中国古植物学的总投入与总产出以及中国古植物学教学与研究人员的实际生存状况是一个很有价值的课题。 目前,中国科学院是中国古植物学研究的主力军。从人事管理看,中国科学院系统内的古植物学研究人员可以分成 3大类:正式编制、项目聘用和临时工。在我看来,在读研究生属于临时工作人员,即临时工。所谓正式编制似乎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现在,3类编制研究者的人员工资和科研支出主要依靠项目经费。从多年的实际情况看, 古植物学研究获得的资助渠道非常有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是古植物学家的一条生命线!这的确是一条崎岖艰难的羊肠小道。基金申请的形势似乎永远是僧多粥少,竞争日趋激烈。有人一年或连续多年没有申请到经费,工作和生活都受到影响。 为了拓宽古植物学研究的经费申请渠道,有必要积极筹措资金及并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以设立多种形式的中国古植物学发展基金,根本目的是促进中国古植物学的稳步发展。 四、设立中国古植物学发展基金的原则和途径 1. 设立中国古植物学发展基金的原则 必须遵循有关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如税务政策)进行筹集资金; 必须注意资金来源的合法性; 必须树立学术诚信; 必须坚持公开公正; 必须建立一套透明的、可以与国际接轨的、可操作的管理办法,如:建立章程、理事会和项目遴选细则等; 必须接受新闻媒体监督。 2. 设立中国古植物学发展基金 (1) 利用全国性专业社团建立多种形式的古植物学奖励基金 美国植物学会古植物学分会已设立如下奖励基金: Michael Cichan Award http://www.botany.org/paleo/paleoawards/cichan.html The Isabel Cookson Paleobotanical Award http://www.botany.org/paleo/paleoawards/cooknew.html Remy and Remy Award. http://www.botany.org/paleo/paleoawards/remynew.html MOSELEY AWARD http://www.botany.org/paleo/paleoawards/moseley.html 我们应该吸取国内外同行已有的成功经验,建立冠名奖励基金。 (2) 利用有声誉的全国性或地区性基金组织设立古植物学发展基金 (3) 争取在有关研究部门内建立古植物学发展基金 (4) 利用其他途径设立古植物学发展基金 五、展望 在人类探讨自然历史的进程中,古植物学是不可或缺的内容。它的理论价值主要表现在:对探讨植物进化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的应用价值主要表现在: 对寻找矿产和探讨含有煤炭、石油等矿产地层的分布、划分和对比等具有很实际的作用。中国疆域辽阔,是古植物学研究不可或缺的地理与地质区域。 气候变化问题是当前各国政府和科学界不得不面临的重大科学问题和社会问题。运用生物学思想方法及多学科的研究手段,利用化石植物在大时间尺度上深刻理解全球气候变化的历史过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 中国古植物学的兴起与发展与 国家需求、综合国力、经费投入等因素是密不可分的。 中国正处在和平发展与全面崛起的历史新时期,经济高速发展,社会快速转型。对于中国古植物学的未来发展来说,机遇和挑战并存。多渠道设立中国古植物学发展基金,全面推动中国古植物学的稳步发展,这显然是很重要的发展举措。我期望海内外有识之士热情关注和大力支持中国古植物学事业,大家共同努力,逐步将设想变成现实。 相关资料: 古植物学的故事( 6): 残酷的现实与严峻的挑战:看看中国与美国古植物学综合实力的巨大差距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52455 发表于 2009-8-31 13:14:47 古植物学的故事( 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是古植物学家的一条生命线!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55716 发表于 2009-9-15 12:04:32 古植物学的故事( 26 ):古植物学有什么用 ?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88048 发表于 2010-1-17 15:01:42 古植物学的故事(32 ): 简述中国古植物学研究力量的分布格局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91308 发表于 2010-1-30 6:22:37 古植物学的故事(66):走近古植物学 岌岌可危的中国古植物学 将走向何方?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53788 发表于 2010-8-17 10:48:04 古植物学的故事(65)走近古植物学 掀开古植物学的神秘面纱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52495 发表于 2010-8-13 2:27:56 古植物学的故事(67): 谁敢梦想成为古植物学家?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54912 发表于 2010-8-21 4:52:59 古植物学的故事(69): 为什么要编写《古植物学的故事》? 原题:Story of Palaeobotany---The starry heavens above me and the moral law within me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60204 发表于 2010-9-7 6:34:19 古植物学的故事(70):古植物学之问与我们的学术使命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63493 发表于 2010-9-16 3:09:33 古植物学的故事(专辑) 古植物学研究的软实力 --- 学会 历史与 问题专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94382 发表于 2010-12-17 5:53:57 《古植物学的故事》资料补充与更正(第5次) 关于美国植物学会古植物学分会的几个奖励项目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95597 发表于 2010-12-21 0:55:12
个人分类: 古植物学的故事-Story of Palaeobotany Ser ...|3985 次阅读|0 个评论
高层建筑火灾预防方法的建议
fmjzzh 2010-12-19 00:41
高层建筑火灾预防方法的建议 1、高层建筑内部应当设置独立的房间消防隔离门; 2、禁止可燃物品家具和易燃物品进入高层建筑,推广钢制家具; 3、隐蔽工程的线缆穿线管道和暗盒采用金属材料; 4、逐级设置漏电保护装置; 5、线缆竖井逐级设置灭火装置。
个人分类: 无人机|1982 次阅读|0 个评论
缓解天通苑交通严重臃堵的建议
黄安年 2010-12-11 19:16
缓解天通苑交通严重臃堵的建议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12 月 11 日发布 天通苑街心花园 丽水园 -- 天通西苑段交通在高峰期往往出现臃堵状况,每当星期六日 10 : 30-18 : 30 间,这种状况就是成为经常,人们在一年前就说 : 不堵才是怪事。有时这里一堵好几个小时。 街心花园 丽水园 -- 天通西苑段堵车的情况 , 我已经历了好几次 , 今天算又给我碰上了。今天中午 12 : 10 分我由天通苑环岛乘坐 620 公交车 ( 原 849) 去丽水园附近办事,谁知 12 : 15 分车到街心花园站被堵塞无法动弹,无奈于 12 : 25 分下车步行到丽水园西单商场,沿途发现几十辆公交车和几百辆小汽车从街心花园一直堵到天通西苑段,许多公交车上的乘客纷纷下车步行到天通西苑站乘坐 5 号地铁或换乘公交车进城。等我 13 : 30 办完事后 , 我发现那辆 620 公交车依然在丽水园附近等待通行,而车上已经没有乘客了,我顺便问了几辆公交车的司机(他们已经下车散心了),这种情况是否经常 ? 司机说每当周末就这样,没办法。见搭乘公交车返回无望,于是我不走天通苑西门而步行从丽水园北向天通苑东大门返回,这条路绕过了街心花园 丽水园的堵塞高峰路段,途中打车返回家中。司机告诉我 , 丽水园段从 11 点前就开始堵了 , 车子无法进出。我问司机,有没有看到交通警察来疏导交通 , 司机说 , 没有看到一位交通警察来这里。 对于缓解天通苑街心花园 丽水园 -- 天通西苑段交通在高峰期臃堵状况,笔者观测良久,提出几条建议询问司机是否可行,获得他的肯定答复。 一 , 在高峰时段 ( 如上午 8 : 00-19 : 00) 在由南向北的东小口站到天通苑街心花园路段,实行由南向北 , 由天通苑西门到天通苑街心花园路段单行交通线 , 这样有利于大大缓解交通压力。几年前 , 自东小口站到天通苑西门就是单行线 , 现在恢复单行线有利于环节交通压力,对附近居民出行不会造成巨大困难 , 因为从天通苑西门到天通苑街心花园路段不足 200 米,可以步行抵达多条公交线路车站转乘,而通过此段出西门的 620 、快速公交 3 号线原本还得由西门绕过丽水园到天通西苑,公交车由丽水园北直接驶向天通西苑,对于大多数乘客来说 , 反而节省了路程和时间 , 不必走迂回路。 二,北京市交通警察局将天通苑地区的网络视屏交通监控纳入本职范围之内,交通警察需在交通堵塞的第一时间抵达现场指挥疏导,切实改变整个天通苑社区交通堵塞无人问津的情况。 三 , 迅速开通天通苑东段跨清河通北苑桥工程 , 该工程已经开工两年多 , 早已具备开通条件,如果及早开通将改变走立水桥独木桥的状况,许多小汽车可以通过北苑桥分流 , 大大缓解进出天通苑西门的压力。 四 , 如果上述情况交通堵塞的压力仍未能够得到缓解,则建议将实施汽车单双日制的规定范围扩大到天通苑北一线。
个人分类: 民生问题小议(09)|4817 次阅读|0 个评论
在加强淮河文化研究的根基上进一步发展蚌埠文化产业
caotiansheng 2010-11-18 09:03
蚌埠是安徽省,同时也是淮河流域的重要城市,东西交通,南北交汇,八方汇聚,五方杂处,其地理位置之重要,其发展前景之看好向被人们所看重,所期待。蚌埠人民追随时代,谋划发展。借安徽新一届徽商大会召开之际,亦就蚌埠市文化产业的发展略呈管见,有一言被决策者所看重,实亦万幸。我意以为,蚌埠市要进一步发展文化产业,就要将文化产业的发展建立在加强淮河文化研究的根基上,就要支持蚌埠市淮河文化研究会做强做大做出特色,力促其建成全流域文化研究中心,从而奠定蚌埠市在全流域的文化领军地位的基础。 一、 我市研究淮河文化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及其分析 应当说,我市的淮河文化研究在省内外具有相当的地位。限于篇幅,这里仅举几个事例证明: 第一, 20 世纪 90 年代初,蚌埠市社科联为引导社会对于淮河文化的重视和研究,改《蚌埠社会科学》为《淮河学刊》,突出地方特色。随后在《淮河学刊》专设淮河文化栏目,组织专家发表研究性和资料性文章,意在为系统搜集编写淮河文化研究的专项资料,以此推动蚌埠市专家学者在广泛占有材料的基础上,拟出理论研究课题,试图从学术和应用方面出成果。蚌埠市社科联倡导淮河文化研究的做法得到了中共蚌埠市委、市政府和淮委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从此,淮河文化研究被列入《蚌埠市 1996 2000 年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规划》和《蚌埠市旅游事业发展规划》。此也得到安徽省社科联的重视,将淮河文化研究列入和新安文化、桐城文化同等重要的位置,给与了大力扶植。 这个事例说明,在 20 世纪 80 年代中后期中国文化热的席卷下,蚌埠市专家学者开始将视角转向本土文化,显示出他们的睿智。他们得到政府等的支持,一方面说明社科界工作和学术研究的成效,另一方面也说明各级领导已经从政治、经济思维开始转向文化关注。 第二,安徽省第一届淮河文化研讨会 1998 年 11 月在蚌埠市举办。这次淮河文化研讨会虽然是安徽省社科联、淮河水利委员会和蚌埠市社科联联合主办,但会前酝酿、提出会议主旨者主要为蚌埠市学者。会议收到论文 48 篇。大多数作者为蚌埠市学者和专家。时任安徽省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社科联主席和副主席、淮委主任等出席会议。会后,组织者将主要论文编辑成 1998 年《学术界》(增刊)。 第三,与第二个事例相关联的是,蚌埠市学者专门撰文探讨淮河文化概念问题。该作者认为:所谓淮河文化实质为淮河流域文化;淮河流域文化其定义为:是域内各种文化样态的总和,是千百年来生活在淮河干支、流地域的人们日积月累而形成的主要以流域文化为特质的,以水利文化为核心的,以淮河干流区域文化为代表的地域文化。 接着,作者还就淮河流域文化研究内容的分类,淮河流域文化研究中应特别注意的几个问题进行了阐述。 这是作者参加安徽省第一届淮河文化研讨会会上的发言,也是目前所能找到的最早一篇关于专门探讨淮河文化的专题论文。此文在后来的专家学者的论文中受到关注和重视。虽然关于淮河文化在目前和今后仍是一个常议常新的话题,但作为首次正式探讨淮河文化定义的论文,无疑具有其学术地位,其贡献在于为后来者的研究提供了一个起点。 第三, 2000 年安徽文艺出版社《淮河文化概观》出版。该书从宏观层面介绍了淮河两岸传统文化的资料性著述。作者们力求学术性、知识性、可读性相统一。全书按专题设立各篇,冠以概述,纵向展现淮河流域历史文化发展脉络,论述对淮河文化的基本认识。在体例严整统一的形式中,尽可能做到了生动活泼。达到了作者们设想的既可为学术研究提供较系统的参考资料,又可向一般社会读者普及淮河文化知识。 《淮河文化概观》在我市淮河文化研究学术史上也有一定地位:一是探索了淮河文化研究类著作内容和写作结构、体系;二是为研究者的研究和普通读者了解淮河文化提供了资料;三是写作手法上做到雅俗共赏,具有可读性,实际上更起到了普及淮河文化知识的作用。 第四, 2010 年蚌埠市淮河文化研究会成立。在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力量整合,短暂的沉寂后,到 2010 年 5 月,蚌埠市淮河文化研究会成立。 14 日研究会成立是日,安徽省社科联、蚌埠市委宣传部、是社科联、驻会单位蚌埠学院领导到会祝贺。第一届理事会历史有 42 人,会员登记有 140 余人。 蚌埠市淮河文化研究会的成立和第一届理事会的产生,标志着蚌埠市淮河文化研究走向新阶段。研究会宗旨十分明确,就是不断推动蚌埠市淮河文化研究,为推动淮河流域地方经济文化一体化发展,为蚌埠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献计献策,提供智力支持。研究会有一支老中青结合且具规模的研究队伍。他们发挥各自优势,有的对淮河文化有全面系统的研究;有的单科独进,不断挖掘深井;有的在开掘淮河历史文化的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成果丰硕,一市三县同仁参加、各条战线知交相聚的格局,可谓生机勃勃。有这样开局,将昭示今后一定会收连理枝相交通,嫁接果相覆盖之效。 根据初步统计估计,字 20 世纪 90 年代初来,我市(含驻蚌各单位)专家学者出版的淮河文化研究专著和资料性著作约有 30 部,发表的学术论文和资料文章约有 500 篇。这些都表明,我市淮河文化研究在省内外的相关研究上处于领先和主导地位,属于淮河文化研究第一方阵。只要坚持不懈努力,我市淮河文化研究一定会出精品成果,出硕大成果。 二、 加强我市淮河文化研究是发展我市文化产业之根基 为何说加强淮河文化研究是发展我市文化产业之根基呢?不妨稍加摭列其理由: 第一,文化产业之形成,其产业必须建立在对文化研究的基础上。按照一种划分法,文化可划分为器物文化、制度文化和思想文化。由此可知,文化产业之形成,最终文化产品要体现在器物上,这时的器物,既是一种文化产品,又体现了思想文化,也是制度文化的反映。同时,在文化产业的形成,一定程度上也必然产生一种制度文化。因此,不对文化进行研究,不使文化产业打上深深的文化烙印,往往是产业有余,文化不足,温吞水,既非文化,亦非产业,就难得打动人心,就难得长久。我市文化产业,理所应当要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文化产业,不能急功近利,要兼顾长远利益和近期效果,就必须立足本土,在加强淮河文化研究的基础上,参悟透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去发展文化产业。 第二,文化是一个系统,是林不是木。往往是,说到产业,在一般人的意识中,总是自觉不自觉地和某项十分具体的文化具体工作,或某项具体文化开发项目联系起来。须知,一种文化是一连串、一系列的内生文化单元组成的。因此,文化产业的开发,要有整体设计,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割裂开发产业,即使取得有短期效益,到头来还是兔子尾巴难长长。 第三,文化是历史,历史上积淀下来的东西形成文化,一定程度上,历史和文化是不分的。文化产业的开发,不能割断历史,不能编造历史。这里就有一个问题,在发展文化产业时,要处理好历史文化和当代文化塑造的问题。不能随意嫁接,防止不伦不类,更不能伪造历史(哪怕是善意的)以误导民众。 第四,文化是精神,精神是不能直接用金钱来衡量的,它不像产业,一旦形成,直接带来可以看得见的效益。但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它又可给社会带来莫大的利益,可以转化为物质和物质力量,带来持久的精神动力。这使有识者看到,投资文化研究是一本万利的事情。它即可避免某种说教无效而陷入的尴尬,又可直接为现实服务,慰藉和安抚现实中部分躁动不安的心灵趋于平静,这种精神的作用对社会稳定所起的作用可能比刚性维稳效果更好。这要求我们,在文化产业的开发中,要注意充分挖掘产业文化中精神文化层面的东西,充分发挥文化产业潜移默化的教化作用。 第五,文化是创造,文化是创造在传承和叠加过程中积淀而流传下来的东西。创造应视作文化的精髓。在开发文化产业中,要处理好继承和发展的关系,要内质要以继承为主,形式要以辅以发展,切忌相反而得不偿失。 淮河文化博大精深,就文化理论层面来说,就要研究淮河文化的对象、任务、作用、结构、体系、方法论、历史地位等;就文化实态研究方面来说,就要研究流域文化特质和特色,其它如涉及人类学的内容、大家关注的大禹文化、双墩文化、淮夷文化、民间艺术、古代方国、历史文化名城、新兴城市文化研究等;就人物研究方面,就要研究淮河流域各类人群各难以尽数的各种代表性人物;此外,还要加强淮河流域旅游文化资源研究、各种思想文化研究等。可见,产业的发展必须建立在文化研究的基础上,在参透淮河文化精神的基础上做文化产业链,否则便是本末倒置。 三、 支持淮河文化研究会将淮河文化研究建成全流域文化研究中心 我市淮河文化研究会成立,是我市学术界的一件大事。它表明我市淮河文化研究开始有了一个正式的研究组织;开始表明淮河文化研究真正开始登入学术殿堂;开始表明蚌埠市的专家学者作为一个整体明确了通过研究服务担当服务地方经济社会文化建设的历史使命。 淮河文化研究会具有雄心壮志,也具有相当实力,争取若干年的努力,要将这个组织建设成为全流域文化研究中心,直接为蚌埠市和全流域经济文化发展提供政策建议、咨询等智力支持。这个研究会有实力和能力将会办好。研究会中有一批研究骨干,骨干中有教授、研究员博士等富有学养的学者,有一批富有组织团队科研经验的组织领导层,有一批长期从事淮河流域实际工作的专家,有一批有着丰富且和在省内外有影响的学术成果。研究会得到驻会单位蚌埠学院的大力支持,有单独小楼作为资料存放、学术交流等活动场所。更重要的是,作为同仁的结合,研究会成员团队成员特别是核心成员精神强固,他们将淮河文化研究既看做是责任的担当,也是志趣的投合,在目前的社会环境中,有这样一个群体,实在难能可贵。 为了扶持淮河文化研究会的成长,帮助研究会办成一个特色学会,品牌学会。建议蚌埠市政府和有关单位给与关注、支持和帮助。 第一,给与经费支持。该会创始,主要依托蚌埠学院。蚌埠学院拨付创办经费 2 万元,凭该学院现状,已是大力支持了。同时,蚌埠学院专门拨给研究会和该校淮河文化研究中心一幢三层专门小楼,有完全内部装修,有大会议室,有资料室,有工作室 8 间。今后的发展,研究会准备以研究成果唤起社会关注,征得社会支持,但目前尚缺乏最必须的研究经费,靠研究者个人之力,难以出大成果,难以快出成果。所以,恳切希望市政府给与一定资金扶持,主要用于初批研究成果的迅速出台。该会最近所做的工作主要有:编辑《淮河文化研究会简报》;组织集体撰写《淮河文化引论》专著;搜集整理《淮河文化研究文献目录索引》;分撰《怀远石榴文化》、《龙湖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蚌埠市文化产业链开发研究》、《淮河流域民俗研究》专著;搜集一批淮河文化研究工具书和学术专著;组织骨干研究人员考察四省淮河流域文化等。 第二,给与项目任务。为了充分发挥蚌埠市淮河文化研究会的作用,建议市政府和各有关单位,给淮河文化研究会以项目支持。这一方面可以使研究会发挥作用,也可使研究会获得支持,得以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各类人才皆有,可以说是一个专家库,只要给与项目任务支持,他们会很好完成所给与的研究任务。 第三,邀请研究会专家学者参与文化产业建设的考察、论证。目前,研究会中积聚了一批各类专家,有水利专家、考古发掘专家、文化学者、文学艺术专家学者、历史地理专家、旅游文化专家、工艺美术专家、退休老干部等等,可谓形形色色,人才齐备,他们都是本市各自领域顶尖级或专家级人物,对蚌埠市和淮河流域情况熟悉,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具有一定参考价值,邀请这些专家参与蚌埠市文化产业建设的考察、论证,相信会给决策带来更多的科学性。 第四,与淮河文化研究会建立持久联系。由于淮河文化研究会是一个地方特色研究会,应当受到各级领导和机关单位、企业组织的更多关注。如市委宣传部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主管单位,尤其要支持该会的活动。社科联作为社会学术团体的管理者,应多给淮河文化研究会以更多的指导。淮河水利委员会最为国家治理淮河的专门单位,驻在蚌埠地方,支持蚌埠市淮河文化研究会开展工作,也是其全局性工作之一,有他们的支持,会给研究会以莫大的便利。与淮河文化研究会建立联系,当然不会是单边起作用,淮河文化研究会将以辛勤劳动和辛勤工作赢得尊重。 第五,发挥淮河文化研究会的组织协调作用。将淮河文化研究纳入蚌埠市社会科学研究计划,并通过淮河文化研究会发布面向全市乃至全流域的研究课题,责成淮河文化研究会为蚌埠市淮河文化研究作出规划性研究。 蚌埠市淮河文化研究会再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关心下,潜下心来,决心用 3 5 年的时间,将研究会办成淮河全流域内最具影响力的特色学会,用学术研究成果说话,用服务社会成果说话,用社会影响说话。到 2015 年 5 月研究会成立 5 周年时,所要达到的几个主要指标是: 学会理事达 100 人以上; 专业学术委员会达到 5 个; 出版系列学术专著 5 部; 发表论文 50 篇(国家正式刊号); 社会服务项目完成 3 项; 争取社会资金支持 20 万元; 举办学术研讨会 6 次; 与各省市相关政府机构、学术研究机构等建立交流协作联系; 创明显社会效益; 图书积累 0.5 万(本、部、册、期)。 届时,淮河文化研究会将真正初步成为淮河全流域文化研究的学术研究、社会服务和资料中心,并成为蚌埠市淮河文化产业开发和发展的思想库和咨询中心。在此次基础上继续发展,也就奠定了蚌埠市在全流域的文化领军地位的坚实基础。 作者联系: caotiansheng@163.com 刘苹:进一步加强淮河文化研究,载《学术界》 1998 年增刊;又见编委会:《淮河文化概观》,后记,安徽文艺出版社 2000 年版第 263 页。 曹天生:关于淮河流域文化定义问题的探讨,载载《学术界》 1998 年增刊。
个人分类: 呼吁建议|2830 次阅读|0 个评论
[科学网] 博文怎能如此“勃发”?
热度 2 xqhuang 2010-10-30 13:40
也许是科学网的新博,少见多怪? 最近经常看到一些博主一口气发表多篇博文,有时候最新博文几乎被某个博主垄断,我不想去揣测这些博主的意图,但你们这么做不仅伤害科学网读者和其他博主的利益,最终受伤的是你们自己。 这种情况能否避免?靠博主自觉?不现实,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 科学网应该加强软硬件管理,杜绝此类现象的发生,可否通过软件限制每个博主每天发博文的数量和连续发博文之间的时间间隔?个人认为,每个博主每天最多发表十篇博文,太多了只能是灌水,另外,连续发表博文的时间间隔1个小时为宜。 个人建议,仅供参考。
个人分类: 科人网事|3628 次阅读|16 个评论
[转载]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brbaba 2010-10-28 19:39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Word和Pdf格式在附件中,可下载学习。 十二五规划pdf 十二五规划.doc
个人分类: 科研资料|2868 次阅读|0 个评论
2010年6月11日 给文化部非遗司领导的信(存录)
caotiansheng 2010-10-16 11:23
2010年6月11日给文化部非遗司领导的信(存录) (说明:2009年6月,文化部非遗司公示将浙江省龙游县申报宣纸制作技艺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征求社会意见。我于当日也给文化部非遗司领导打电话和写本电子信表达个人的认识。后来,文化部及专家组采纳了社会意见,将龙游县宣纸制作技艺改为皮纸制作技艺。笔者经过这件事感到,文化部公示这件事做得好,而且听取了社会的正确意见,并且最后的结局对有关方面也很好,可以说是几赢:文化部赢,文化部聘请的专家赢,宣纸产地泾县赢,皮纸产地龙游赢。我作为意见表达人之一,也感到欣慰。我的感受:作为领导决策,要真心听取群众意见,不匆忙做决定;作为我们这些群众,向领导反映问题,将问题说透也很重要。透过这件事,我还是看到了国家高层工作作风的转变。) 先请阅北京材料材料: 宣城传统制作技艺申遗之争尘埃落定 发布者:管理员发布时间:2010年9月17日作者:来源:泾县农委
个人分类: 宣纸研究|2638 次阅读|0 个评论
来自博主委员会的建议
longfo 2010-10-14 10:55
《 人性的光辉 》《 对生命垂危,紧急求助鲍曼不动杆菌的建议 》《 生命垂危,紧急求助 》 ,曹老师带着感谢回到了科学网,说明科学网上还是好人多,还可以做很多好事的。我把曹老师的求助信息发到了我校BBS,没有感谢我,看来是疏忽了,哈哈。不过,努力过了,总归得到了好过程,我觉得结果也会是好的。 想到昨晚,我接了一个本科生的电话,说是要跟着我做实验,一个大二的学生,这份心真的是感动了我,在这个纷飞的学术世界里,我希望可以用我的努力帮助他。 但是,还有多少非复旦大学的学生想早日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东西啊,或许半路就逐步的放弃了自己的理想。科学网,如果在这里做做文章,暑期,寒假能带带这些求知若渴的学子,那么,对科学的发展真的是做了一件大好事。 我计划在寒假做做氢气前处理对于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先在此发个信息,各位大牛,别吝啬了,该出手时候就出手啊。还有我想接触一下中医临床,有上海的名老中医也帮我一把啊。 科学网,这个正轨可要进入哦,我也是博主委员会的委员哦,这个建议可要采纳啊。
个人分类: 呼吸生理和社会|2431 次阅读|1 个评论
建议将口述史列为社科“十二·五”历史研究规划
黄安年 2010-10-4 12:38
建议将口述史列为社科十二五历史研究规划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10 月 4 日发布 我国现行学术研究体制基本上属于中宣部主管下的项目规划主导机制,其优点是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短期内出学术政绩,但是缺点也明显 , 多元创新少 , 有些项目为少数机构所垄断,具有排他性 , 颇有官方史学的味道。 口述史历来是我国史学领域里的薄弱环节,几乎极少见到我国学人有影响的口述史研究成果面世。口述史主要是健在的国人见证近代现代的活的历史,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很少有人愿意专门从事口述历史研究 , 不仅鉴于人们对于新兴的口述史、社会史、个人史、群体史的重要认同不足 , 我们的学术档案保存和管理问题成堆,也鉴于项目和经费不落实 , 极大影响了学人的研究积极性。 现在,我们的口述史已经到了需要抢救学术遗产的程度 , 别的不说 , 仅仅列举几种人的口述史的研究对象 , 就值得给予太多的重视: *90 岁以上 ( 含重病中 80 岁以上 ) 学术造诣较深的专家学者和具有绝技的人才; * 南京大屠杀中的幸存者( 2006 年时仅 400 多人) * 日本侵华战争中细菌战的受害者 * 百岁老人( 2010 年统计超过 40000 人) * 类似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人 * 我国周边地区 90 岁以上 ( 含重病中 80 岁以上 ) 居民 这是一项庞大的理应可持续的口述历史研究规划,因为如果五年过去原来 85 岁的老人就进入了 90 岁的行列,我们需要有一个可持续研究的学术机构,来持续地组织这一研究工作。 各类相关研究会和学会、协会需要积极参与推动口述历史工作,大学和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和大学生、研究生,各地教研室和社会机构热心口述史学人 , 各级档案馆、博物馆、文史馆、地方志馆应积极参与这一工作。有了规划、有了组织、有了人才 , 我们就有可能做好口述史工作 , 而目前最重要的就是将口述历史研究列入社科十二五历史研究规划。 附文: ***************** 南京大屠杀死亡人数新增 1240 名 又发现 7 名幸存者 2006 年 09 月 04 日 15:26:09  来源:新民晚报 南京师大 11 名硕士研究生地毯式调查又发现 7 名幸存者 昨天(3日), 2006 年暑假以江宁区为中心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调查数据终于整理出来。结果死亡人数新增 1240 名。 本次江宁地区侵华日军暴行调查由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 11 名硕士研究生负责进行,从 7 月 1 日正式开始,历时近两个月。是战后以来历史上规模最大、时间最长、内容最详实的调查。调查组逐镇逐村地毯式调查了南京郊区江宁九个镇区、街道,走访了 1038 位老人,形成口述文稿 512547 字。 结果查明有确切姓名的死亡人数 1343 人,比以前新增 505 人;不知名死者 6018 人,比以前新增 735 人。总死亡人数是 7361 人。 张连红教授认为:南京大屠杀已过去 69 年,当时的目击者、幸存者如今都已进入古稀之年,抢救性记录他们的口述历史,对于维护和平和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意义都很大。这是一场挽救性工程。志愿者们收集到的新证言使人们对日军在南京城郊的暴行有了更清楚的认识。 此次调查还在江宁区发现了 7 名幸存者。 他们分别为:新民村烈山村 25 号的夏登仓、横溪镇西塘社区桥西村的范锡贵、秣陵街道东南社区的张勤义、禄口街道陈巷社区前陈巷 52 号的周庆双、淳化镇滨淮社区祝家庄的甘道兴、建中官山 16 号的何德发、汤山街道孟塘行政村白家庄村的胡正宽。 这 7 位幸存者在接受调查时,按捺不住心中的愤恨,让调查者看昔日的伤口。张勤义脖子上的 3 个枪口,周庆双残缺的中指和无名指、头上的刀疤,甘道兴腿部、肚子上的枪伤身体的伤口愈合了,但心中的伤口却永远无法愈合。甘道兴说:这么多年了,阴天下雨伤口还会痛,像刀子挖一样,有时痛得爬不起来。但最痛的还是心里的伤。 据悉, 1987 年,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还有 1756 名。到 2006 年,幸存者就只有 400 多名了。 ( 黄霞 )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6-09/04/content_5046566.htm
个人分类: 学术问题研究(10-11)|4046 次阅读|8 个评论
[转载]报道:海淀区科委召开促进专利技术转移座谈会—林耕应邀参加
lgjszy 2010-9-27 10:11
发布日期:2006-02-27 来源: 北京市海淀区科学技术委员会(海淀区知识产权局) http://www.hdkw.gov.cn/hdkw-web/technologyNews/kjdt/xl/kjzx1111.html 为加强大学、科研院所与企业的合作,促进专利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及时转化,提升区域竞争力,海淀区科委于2月24日上午召开促进专利技术转移座谈会。海淀区科委王鲁豫主任、王际祥副主任、北京市技术市场管理办公室的林耕主任,以及清华大学、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北京合纵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沃克斯科技有限公司等大学、科研院所、企业的代表参加了座谈会。 会上,王鲁豫主任介绍了海淀区专利技术转化率低、大学、科研院所与企业在专利技术转移方面合作少等问题,谈到了海淀区科委拟制定专利技术转移计划的初衷和希望达到的目标,并恳请与会人员在如何促进海淀区专利技术转移方面献计献策。 王鲁豫主任的讲话引起了与会人员的深刻思考,大家结合专利技术转移存在的问题和海淀区科委的工作实际,对如何促进海淀区专利技术转移工作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和交流。大家一致认为海淀区科委制定促进专利技术转移计划是一个很好的工作设想。 会上,大家还对专利技术转移计划支持的主体以谁为主、应当支持专利技术转移哪个阶段、项目如何遴选、支持的力度应为多大、支持的时间应为多长、项目自 投资金比例应为多少等具体环节问题发表了自己的意见。
个人分类: 技术转移|1925 次阅读|0 个评论
高等数学学习建议
zuozw 2010-9-11 14:49
闲暇之余,发现以前为一个考研同学写的关于高等数学学习建议。五年之后再读感觉当时写得很幼稚。不管怎样,贴出来晒晒,别发霉啦(字写得比较烂,凑合看吧呵呵)。同时也找到大学时参加数学建模比赛的获奖证书和高中时参加竞赛的获奖证书。至于数学建模经验,请参见我以前的博文: 三次数学建模总结 。
个人分类: 课程学习|4120 次阅读|2 个评论
建议慎用学术“打假”一词
黄安年 2010-9-10 09:08
建议慎用学术打假一词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9 月 10 日发布 记得前些年在学术界对于揭露涉嫌抄袭剽窃等恶行很少使用打假一词,不知什么时候把揭露涉嫌抄袭剽窃等恶行习称为学术打假的用语多起来了 , 以至将热衷于或者专门从事揭露涉嫌抄袭剽窃等恶行的人士称为打假斗士。对此用词,笔者一直表示异议,笔者建议还是回归为学术批评或者学术批判的用语为好。 事实上在学术是非问题上并不是非真即假,非假即真那么绝对,判断学术是非真伪不能如此简单了断。认定学术是非真伪 , 既不能靠舆论声援和民意测验投票决定 , 也不能靠诉诸司法来裁判 , 更不能诉诸武力来了断。如果到了需要雇佣保镖来安全打假的程度,那么不是我们的和谐出现严重危机 , 就是这打假本身也需要认真反思了。 一件学术公案涉及学案本身的历史还原和实事求是的分析研究,不能为找假、打假而攻其一点,不及其余,在真假之间还有当时条件下的规范及其主观故意与否等复杂情况 , 学术批评或者学术批判属于学术争议范畴也涉及学术道德问题 , 而打假或假打均仅限于学术道德范围。对于学术不端学术抄袭剽窃等恶行必须揭露,目的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而不是棍子打死。
个人分类: 学术问题研究(10-11)|3081 次阅读|3 个评论
可否标注博文字数?——给科学网编辑部提个小建议
nli2233 2010-9-7 13:01
我的建议很简单,即:能否在最新博文栏目增加博文字数的信息?可以在每篇博文后面用括弧内数字标注,也可以增加一个单独的项目,作为一栏。 我个人认为,增加博文字数信息,可以达到利国利民的效果。 前两天,我写了一篇博文,太长,不少朋友对此有意见。我想,如果增加博文字数信息的话,有的朋友就不用点进来看我那篇裹脚布博文了。同时,我在写博文的时候,也会有意识地提醒自己,别弄得太长,影响别人的阅读情绪。 另一个极端是博文太短。有的博文的内容就是重复了标题一遍,再无别的话。往往这些博文你看见题目的时候就想看看作者是怎么论述这个话题的,结果你点进入,自然有一种上当的感觉。有的博文不是简单重复标题,但只有寥寥百字,是对标题意思的简短解释,没有讨论,没有论证。别人的感受我不知道,但我每次点进去这样的博文,还是有上当的感觉。 我明白现在流行微博,我也无意贬低微博的价值。但是,人各有偏好,有人喜长,有人喜短。如果编辑部能够多提供一点儿信息,把博文字数标出来的话,就可以在这方面照顾到大家的不同偏好。标注博文字数,应该不会有技术上的问题。 以上建议,供编辑部参考。
个人分类: 心有所感|5017 次阅读|10 个评论
怎样找到一个适合你的博士后老板?一个老板的建议 (博士后系列1)
热度 1 yaoqizhou 2010-9-3 03:30
找博士后老板就象找对象最好是互相看对了眼。但现实生活中这和找对象一样难。你喜欢他,他不一定喜欢你。他相中你,你却看不上他。名校大教授对今后找工作有极大的作用,但不是所有的名师都能出高徒。有的可能还很自私。如果你的独立能力强,对该领域有一定的了解,论文好而多则无须考虑太多直接申请。相反,烂校小教授接触时间多,言传身教可能比较细,也许你会学的更多一些。所以在计划申请博士后之前请考虑以下几点: 1。首先想想你在博士后期间要干什么。千万不要再做类似的项目。做一模一样的课题,会使你变成技工。学不到新东西是做博士后的大忌。你的前途和发展将会受到极大的限制。最好是你的未来老板做的和你现在做的有部分重叠。这样既可以利用你已有的知识又可以掌握新的能力。 2。根据你要做的方向,搜寻阅读相关网页和文献,从中筛选你喜欢的教授。如果网上有的话,注意分析他最近文章的发表量及引用率,学生毕业去向和时间长短。名教授不一定在名校。名校的教授不一定都有名。有名的教授也可能处于半退休的状态。这些可以从他的近况分析得出的。 3。对你相中的教授,不管有否招聘广告,直接投你的申请信。你的信必须简短但又要有针对性地描述你的独创历史及具体技术能力并体现出你的个性。你的简历特别是论文数量和质量必须支持你信中的描述。一封毫无个性的申请信还不如不送。没人会对你感兴趣。多发掘一下自己的优点。 4。除了直接投信之外也要至少提前半年跟踪招聘广告。因为你相中的大多数可能不在招人而且你的名单也可能漏了不少。 5。收到面试通知后,积极准备。事先想好可能的问题及答案。要实事求是地介绍自己的个性,贡献,和才能。 6。收到聘用信后,比较各个利弊,要从自己长期发展的角度来做决定。 最后,就如找对象那样,对想象中的老板要求不能太高但也不能将就。毕竟不管你愿意与否,他(她)将会对你的一生带来及其重要的影响。 实用好文推荐: 留美读博士后如何选择老板?
个人分类: 学生培养|19829 次阅读|8 个评论
建议“十二·五”社科规划重大选题网上公开征求意见
黄安年 2010-8-31 10:44
建议十二五社科规划重大选题网上公开征求意见 黄安年文 黄安年博客 /2010 年 8 月 31 日发布 据说十二五社科规划重大选题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之中。这项规划关系科研资金的分配 , 如何避免相关利益单位和利益者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的尴尬局面出现,真正做到规划为公 , 出于公心 , 不谋私利和小团体的小利,是需要十分重视的问题。如何真正集思广益,做到花钱少 , 办好事,办大事,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笔者建议 , 在基本拟定课题草案后 , 在网上公布 , 广泛征求专家学者意见。
个人分类: 学术问题研究(10-11)|2991 次阅读|0 个评论
万万警惕蔬菜中“残留”农药!!!
wangxh 2010-8-24 23:20
今年四月中旬曾写过一文:《 千万不要买貌似新土豆 》,提醒大家注意以防中毒。 今天又有新情况向大家报道:今儿晚爱人回来,一同做饭并聊今日各自见闻。爱人说:一个同事昨天买一卷心菜(又名大头菜),家里养了一只小兔。看见家里回来人就要吃的,同事顺手从卷心菜上扒下两个稍老绿叶喂。当自己换完衣服,准备下厨房做晚饭时,顺便有意无意瞟了一眼小兔,结果发现已经蹬腿了......同事立马目瞪口呆。这世道还敢买菜做饭、吃饭吗? 听了之后我们有意无意把菜多洗了好几遍,心里总是咯咯愣愣的。记得那篇文章后, 冷学礼老师 评论说: 实在是没有办法, 我打算在家里养几个实验鼠了 。看来这个办法真也可能奏效,要不那天挂了的就不是小兔了,而是我们自己。 强烈建议有条件的同志们养些小动物吧,每次买回菜来,先让它们帮忙检验一下,只是不让动物保护组织知道就行。 【后注】原标题为强烈建议家里养些小动物!!!遭到几个朋友的强烈谴责与反对,所以更换了。其实俺的本意不在此,正所谓醉翁之意不在酒,有些事情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嘛。
个人分类: 未分类|5847 次阅读|8 个评论
对科学网博客的建议:栏目要增加二级分类
zhangxw 2010-8-20 12:54
对科学网博客的建议:栏目需要增加二级,三级分类 目前科学网上有的博客主人的文章已经很多。编辑部为大家搞了栏目分类是好事。但是我发现分类太细,栏目栏就太长,分类太粗,一个类内的文章又太多,不便查找。这是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例如, 2010.8.20 的黄安年博客有文章 4949 篇,这些文章分为 45 类,平均每个类是 100 多篇文章。最多的一类有 511 篇文章。吴中祥的博客有 1875 篇,分为 5 类,最多的物理类有 868 篇文章。现在的问题是从分类中找一篇文章就得翻很多网页。这对读者是很不方便的。 为此,我建议科学网编辑部对博客主人的文章分类再增加二级,三级分类,(如何嵌套,链接、显示是编辑要解决的问题)以便于大家查找、使用。
个人分类: 生活滴点.2.|3360 次阅读|1 个评论
建议开辟思念郭预衡先生的网站专栏
黄安年 2010-8-11 22:45
建议开辟思念郭预衡先生的网站专栏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8 月 11 日发布 这个题目仅仅是建议,相信不是我一个人的想法。现在北京师范大学校方和文学院网站还看不到这样做。 为什么提出这个建议?道理很简单 , 只要仔细阅读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2010 年 8 月 6 日印发的《郭预衡先生生平及学术成就简介》,就懂得这样一位有着渊深学识和崇高的人格真正无愧于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因而受到广大师生的爱戴和敬仰的先生,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不开辟思念专栏来怀念他 , 我们需要为各种各样的由衷敬仰先生的人们提供抒发自己感情的场所。 昨天上午在八宝山殡仪馆兰花厅举行了向郭预衡先生遗体告别仪式 , 出现了数以百计的白发老人 ( 同学和学生 ) 前来送别的动人场面 , 他们都是怀着发自内心的真情前来和先生见上最后一面的 , 不是为郭先生的 帽子 和名气而来,更不是为媒体铺天盖地地称郭先生是 1977 级高考作文命题人而来看先生的。事实上 , 昨天来向郭先生作最后告别的年轻学生并不多 , 郭先生 1990 年离休后 , 在十分困难的条件下出版了 19 部著作 , 其中包括三卷本的中国散文史这样在一个时期里难以企及的个人巨著,先生的为学、为人堪称我们教育和学术工作者的楷模和学习的榜样,也是北京师范大学和文学院的骄傲。 昨天,我无法分身只能请启祥代我向先生送别 , 我想如果学院设立纪念先生的临时灵堂也就有可能选择可以安排的时间在先生的灵堂前诉说我的心情,像我这种情况的人不在少数 , 有人无法在那天参加在八宝山向先生告别。例如中国艺术研究院一位德高望重的 87 岁高龄的老专家打来电话说 , 因身体原因不能参加八宝山的向先生告别,感到很遗憾。今天上午谭得伶教授也打来电话专门谈到她因腿伤无法久站难以去八宝山告别,我想如果学院设立灵堂不就可以满足许多人向先生告别的愿望吗。 不过在学院设立的灵堂的事恐怕也是论资排辈的 , 不是学院自身可以破例做主的。和我曾在北师大学报共事过的同事 王炳照教授年仅 75 岁 , 去年 10 月 5 日不幸病逝,他的灵堂就设在北京师范大学英东楼 318 室,自 10 月 6 日至 10 月 10 日,每日 9 : 0017 : 00 开放,供各界人士前来吊唁。 93 岁的陶大镛先生今年 4 月 18 日不幸病逝。讣告称 为方便社会各界朋友对陶大镛先生的哀悼,特在北京师范大学主楼 B 区 524 室(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会议室)设立悼念灵堂。可见设立 灵堂有章可循。 王炳照是校方今年刚刚宣布聘任的资深教授,陶大镛先生则是 90 年代初校方宣布的资深教授,而郭预衡先生尽管学术声望很高 , 但并非资深教授,甚至连博导也不是。尽管这种做法遭到越来越多的人的质疑,但是在这个按位、按衔安排后事的社会里 , 校方和学院不为郭先生设 悼念灵堂恐怕有其难言之苦,只能维持非资深待遇了。 既然不设悼念灵堂,那么在学院的网站上开辟一个纪念先生的专栏该总该是没有什么问题了吧。我查阅文学院的网站上有纪念已故匡兴先生的文章,只是文学院的网站正处于新旧更新阶段 , 自 7 月 6 日起未发布任何信息 , 自然连先生逝世的消息也没有刊登,这不能不说是件极其遗憾的事。 在笔者看来 , 网上专栏悼念是没有时间限制的 , 且有许多优点,快速便捷、经济实用、资源贡献、容量和方式不限,影响面广 , 受惠更多师生和社会各界 , 人们看到了大量的悼念留言,也不至于被现在的众多人云亦云的媒体误导为先生仅仅是 1977 年作文高考命题人。 当然,现在不能开辟思念专栏,我们可以积极创造条件开辟,对先生发自内心由衷敬仰的人有足够的耐心等待,先生是永远活在我们心中的。
3197 次阅读|0 个评论
致:科学网
lin602 2010-8-11 10:02
科学网编辑部: 自从到这里落户近一年以来,在网上看到不少有关对科学网博客主页面进行调整及管理上改进的帖子,当然那些有价值,那些没有价值,就不一概而论了。 但是,大家提了建议不少,科学网也经常给了谢谢可以考虑的跟帖,但好象这么长时间,主页面没有改进(一年前有没有改我不知道),管理上增加了顾问博主委员会,其他好象变化不大。 我觉得,科学网是不是抽个时间辛苦一下,将所有大家写的改进博客页面及管理的帖子内容归纳综述一下(类似于学术论文中的文献综述),再根据科学网考虑的想法作个回答,一是让提建议人觉得有个回答心里舒服一点,二是让大家了解编辑部的想法及后续做法,大家也更好地进行配合。一举几得。如果长期写的建议帖没有任何回答,大家也会心里不太舒服的。 谢谢!是否合适,仅供参考。
个人分类: 未分类|3115 次阅读|3 个评论
给科学网提个建议(关于专题博文选编)
boxcar 2010-8-3 17:56
科学网的编辑部能很敏锐地捕捉到一些热点话题,及时开辟专题展开大讨论,这很好。但还有点儿美中不足之处,那就是专题中收录的博文基本都是热议这几天内出现的新博文,以前的相关博文可能被遗忘,以后的相关博文也可能被漏掉。例如,最近在热议的博士生延期毕业的专题,收录的都是近4天里的新博文。刚才看王松鹤的博文(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49679 ),里面就提到他以前(7月16日)写的关于博士生延期的博文(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44491 )没有被收进这个专题而小失望了。其实我在一年前曾写过的为何有时硕博连读生不易按期毕业?(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44204 )也和这个话题有关。我估计,类似的博文以前肯定也还有一些,如果都能收入到专题讨论中,让读者一览无遗该有多好。 不过,要让科学网的编辑们在承担着已经很繁重的工作的同时再专门花很多时间去从过往的大量(数十万计)的博文中搜索一个专题的相关博文不太现实,所以我冒昧地提个建议: 在专题开辟以后,可以允许博主自荐专题博文,再由负责该专题的编辑核准后加入到专题的列表当中 。希望编辑部予以考虑。
个人分类: 科学网|3317 次阅读|5 个评论
对森林法第四十一条的修改建议
zhguoqin 2010-8-3 17:46
对森林法 第四十一条的修改建议 老森林法( 1984 年 9 月 20 日 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 根据 1998 年 4 月 29 日 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的决定》修正)第四十一条内容为: 违反本法规定,超过批准的年采伐限额发放林木采伐许可证或者超越职权发放林木采伐许可证、木材运输证件、批准出口文件、允许进出口证明书的,由上一级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责令纠正,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有关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未予纠正的,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可以直接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在实际工作中,不少基层林业机构,尤其是县级林业局、乡镇林业工作站、木竹检查站等,为了经济利益,违规发放木材运输证件屡见不鲜。 在这里,他们主要是钻法律空子和管理上的漏洞,他们不会去超限额发放采伐证,而是明知是非法来源的木材,还是为其办理木材运输证,或者无证放行。其中最为突出的是,不少地方林业局为了增加林业基金收入,制定相应的口头政策,鼓励一些木材经营商,从外省、县非法收购非法采伐的木材,进入本地进行加工,收取远远低于应征标准的林业基金,然后为其办理合法的运输手续,非法木材就这样在这些林业主管部门操纵下,摇身一变,变成了合法木材,造成了外省、县的森林资源的严重破坏。 老森林法第四十一条显然没有堵住这一巨大的、自己人制造的漏洞,并且有明显淡化林业部门自己的违法责任的嫌疑, 由上一级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责令纠正, 这一规定,就目前我国管理体制而言,显然带有部门法律的痕迹。 因此,笔者建议,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四十五条,按照罪刑相当和法律平等原则,将老森林法第四十一条修改为: 有下列行为之一,涉及木材数量小于 5 立方米 的,由上一级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责令纠正,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有关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未予纠正的,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可以直接处理;涉及木材数量超过 5 立方米 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超过批准的年采伐限额发放林木采伐许可证的; 超越职权发放林木采伐许可证、木材运输证件、批准出口文件、允许进出口证明书和森林植物检疫证的; 没有合法采伐手续,发放木材运输证的; 没有木材运输证,木竹检查站予以放行的; 为非法采伐木材出具合法采伐证明的; 没有产地检疫合格证,发放森林植物检疫证的; 省际调运森林植物及其制品,没有检疫要求书,发放森林植物检疫证的。 上述行为涉及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公益林、森林病虫害重点预防区的森林或者其他林木的,从重处罚。 本条所涉及的木材数量,是指责任人任期内所涉及的木材材积数量。 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四十五条 第三百四十五条  盗伐森林或者其他林木,数量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量巨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量特别巨大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违反森林法的规定,滥伐森林或者其他林木,数量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量巨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以牟利为目的,在林区非法收购明知是盗伐、滥伐的林木,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盗伐、滥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森林或者其他林木的,从重处罚。
个人分类: 发展学|2827 次阅读|3 个评论
如何让一个建议或者一项方案得到实施
cutefay 2010-8-3 15:26
人们生活中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某人或者某群人向领导或者其他人提了一些建议,但领导或其他人并没有采纳。 在企业界还经常存在这样的问题:某个企业请咨询公司做咨询,最后的咨询方案却没有得到实施。 为何别人没有采纳自己的建议?有一种原因是别人觉得这个建议不好不愿意采纳这个建议;另一种原因是建议虽好但是在目前的情况下没办法实施。同理,为什么咨询方案得不到实施,有一种原因是咨询方案不好企业不愿意实施,另外一种原因是,咨询方案虽好但是实施起来很有困难。 下面说一个小故事来说明一下: 我认识的一位管理学方面的老师的妻子去一个商厦买鞋子,她看中了一双鞋子,七百多元钱,无奈那双鞋子没有合适她的尺码,导购员里的人跟她说这款鞋子过几天才能够再进一批,让她过几天再来买。结果是大家都能猜到的了老师的妻子没有再回来买这双鞋了。对于这店面而言,是到手的鸭子又飞了。而刚好这老师是这品牌鞋子的咨询顾问,他分析了这件事情,并向该品牌公司提出了一个好的建议:遇到这种情况,导购员可以跟潜在的顾客这么说:您看中的鞋子缺货实在很抱歉,您是否能够留下联系方式和地址,等我们货到的时候把您要的鞋子给您快递过去。老师的这个建议是非常好的,这种办法不仅仅能够抓住到手的鸭子,并且能够让这只鸭子成为这个品牌忠诚的客户。并且,如果进行成本分析,卖掉这双鞋子可以赚好几百元钱,而只需要额外付出几元钱的快递费,非常合算。而当这位老师跟企业的负责人谈过之后,企业的负责人说:您有所不知,这办法我们实行不了。因为要多付出的几元钱的快递费我们不知道该由哪个部门来出,任何部门都不愿意多出这几元钱的快递费。 我们分析一下这个小故事:这位老师提出的建议虽然很好,对企业也很有利,但是企业却因为内部管理和利益分配等问题,没办法实施。要让这个建议得到很好的实施,就需要调整企业内部管理和利益分配的问题,需要大费一番波折。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有些建议虽然看似简单,但建议的实施却很困难。 因此,一个好的建议或者方案,并不仅仅要看起来好,最重要的是这个好的建议或方案真正可实施。局外人在提出一个建议或做出一个政策方案的时候,可能并不知道内部的真实情况,因此,提出的建议或方案没办法实施。并且,即使是局内人,有些隐藏得比较深的一些阻碍也未必能够考虑到,因此局内人提出的建议或者方案也未必可以试试。 什么是真正的可实施?一方面,这个方案要能实施下去;另一方面,实施下去之后不能产生其他的负面影响。就像医生给病人治病,一方面要能够治好病,另一方面是治好了别产生其他的副作用。 哪些是阻碍方案实施的最关键的因素?一个是利益问题,另一个是流程问题。如果一项新的方案损害了某个人或者某群人的利益,这个人或者这群人肯定会千方百计阻止这方案的实施。如果一项新的方案与现有的工作流程相冲突,那也实施不了,只能改变或者修正现有的工作流程。然而有的时候工作流程的改变不是很容易的,需要再增加或者调整一些内部的制度才能够实现,这个过程中可能又会引发其他问题。而往往流程问题虽然麻烦,但是却是通过努力可以解决的,而利益问题,有时候很难解决。 要解决阻碍方案实施的利益问题,有以下两种方法: 1、找到双赢的方法,让原本会在方案实施中失去利益的人们得到其他的补偿。例如,可以给反对者一些其他方面的利益补偿,或者实行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的制度,让他们的利益不受损。大家皆大欢喜。 2、上面的方法虽然好,但是很多情况下不容易找到这样的双赢的办法,并且有的时候双赢意味着需要投入的成本更高。这个时候就只能采取措施,让反对者失去决策权,例如调到其他部门去等等。 无论是上述哪种办法,只要反对者的实力足够强大,要实施一项方案都是很困难。这就要看想实施这项方案的最高领导者们对实施这项方案的决心如何,能够付出的代价如何。因此,我觉得我们现在的一些黑暗的社会现象的整治,不是没办法整治,而是看领导整治的决心如何。 结束语:我们在给别人提建议的时候,或者在网上写一些建议性的文章的时候,要多考虑一下建议使用者的情况限制,考虑到建议本身实施的可行性如何,是否会产生副作用,如果产生了副作用可以辅助采取哪些措施,这样的建议的实操性更强。如果建议不具有可实施性,那么说了跟白说一样。
个人分类: 菲亦所思|5774 次阅读|10 个评论
[转载]给新入学研究生的几点建议
agri521 2010-7-17 16:10
注:转载自水语的博客 http://hohcn.info/2009/09/suggestions-to-new-graduate-students/ 最近在读一本书《Mastering Your PhD: Survival and Success in the Doctoral Years and Beyond》。其中关于给新生建议的那部分让我这个已经读了一年的博士生也很有收获。值此开学之际,借鉴一二,献给新入学的研究生们。 首先,了解你的研究组。 有些系所的导师在入学前是不指定的。你可以在入学后多方考察看是否适合自己。大部分研究生入学时已经选好导师。所以更多的是自己如何适应研究组 而不是怎样的研究组适合自己。在书中,将研究组分为这么几类: 1. 创业型:导师刚刚开始指导研究生,你是他的第一批或第二批学生。加入这种研究组的好处是导师会花很多的精力来亲自指导你,这样不仅能够学到很多东西,而且 如果自己表现好,也会得到导师的器重,对你未来发展有好处。坏处是导师为了自己的职业发展,通常压力很大,对学生催得很紧;同时又缺乏指导研究生的经验, 也许他的带学生方式并不适合你的发展。而且研究组在学界尚未有足够的地位,仪器和各种学术资源也许会比较匮乏。 2. 上升型:导师已经成功指导过一两届学生。此时,你在这个组中更多的时候将会和其他研究生一起工作。研究组正处于蓬勃发展时期,资源相对丰富;前几届学生如 果成果丰硕,也会给你打下良好的基础。不过,在这样的组中,导师往往忙于开会上课,未必有足够的时间来指导你。 3. 小而成熟型:导师已经有足够的指导研究生经验,研究组也有丰富的学术成果。有些导师更乐意在此时承担一些行政任务,你的大部分时间要靠师兄师姐的指导;有 些导师热衷学术,故而控制研究组的规模,让自己有足够时间来和学生探讨学术问题。如果你能与导师和同学相处和睦,这是个更容易让你取得成果的环境。 4. 帝国型:一些特别成功的导师有足够的经费来支撑一个很大的研究组。在这样的研究组中,你也许很难与导师谋面,基本上都是和师兄师姐切磋。在这类研究组中, 导师对学生的要求相对宽松,压力较小。各类学术资源丰富,导师的名声对你未来的职业发展也有相当的好处。但如果你对自己要求不严,很可能临近毕业却一事无 成。 我认为:如果你发现自己所在的研究组并不适合自己,除了及早换导师,也许应该好好重新定位自己,塑造自己。比如一向缺乏自律却在帝国型,不能因 为环境宽松就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你的师兄师姐中,也许有自律用功的榜样,可以让你效仿。 其次,熟悉环境。 学校环境和系里的环境,都是你要留意的。图书馆有哪些资源?自己专业方面的书籍是否丰富?文献数据库如何进入?系里是否有公用的仪器?是否有专人看 管?如何才能获许使用这些仪器?如果你是留学生,可能还要花时间了解体育馆、校车、学校打印复印设施等杂事。 再次,了解毕业要求。 研究生的毕业要求往往不会全部明文写在什么手册上。系里也许有相关的规定,导师可能有自己的标准。这些都需要一开始就做到心中有数。 此时,可以为自己未来三年设定一些目标。 根据毕业要求,也根据对自己未来的设计,你需要及早设定研究生期间的目标。打算发表几篇论文?打算提高自己哪方面的技能?暑假是否参加实习?三年时 间转瞬即过。无论你毕业后是继续做研究还是求职,早做规划都有好处。 不要忘了,建立起良好的学习研究习惯,准备好一本实验记录本。 准备好一本记录本记下每天的学习研究活动,或者建立电子档案。养成这个习惯不仅仅让你的努力不至于被遗忘,辛苦获得的数据不至于乱放以致丢失,也能 起到提醒监督自己的作用。另外,记录表也是回顾和反省的好帮手。当你忙忙碌碌一学期后,看看写满的记录本,更会感觉到自己学有所得,并非瞎忙。 考上研究生应当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开始。祝愿大家毕业时都能成为一名优秀的研究生!
个人分类: 博文转载|2487 次阅读|0 个评论
丁香园管理建议系列一
windlight 2010-7-14 20:31
赵凤光 丁香园的是一个比较有特色的论坛,几年来志愿在上面参与了一些管理工作的讨论,正逢丁香园推出一个新的管理办法,丁当体系。特将之前的相关讨论整理到这里。由于篇幅较长,将会系列整理,并适当修改。欢迎各位博友讨论,但请勿转载其他网站。 系列一:
个人分类: 思辨|12 次阅读|0 个评论
给科学网编辑提个建议
wangxh 2010-6-30 13:09
为增加有效阅读,不放过某位博主的好文章,建议列上上一篇、下一篇博文的标题。不知道在操作上会增加多少麻烦,如果真的很麻烦,算俺多嘴,请谅解! 图1 现在的模样 图2 修改后的模样
个人分类: 教之道|3849 次阅读|3 个评论
一所美国小学对于一年级学生暑期英语作业的建议
黄安年 2010-6-25 01:17
一所美国小学对于一年级学生暑期英语作业的建议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6 月 25 日发布 这里说的是美国一所学校对于小学一年级学生暑期英语作业的建议 , 不要求必需 , 但有明确建议,这样的建议值得我们的小学语文暑期作业对比和思考。 The following is the suggestion from School: 1. Retell a story (for fiction) from the beginning to the end; By asking, What happened at the beginning, in the middle, and at the end of the story? (can also be used nonfiction) (Retells should include important details about the characters, setting, problem, events, solution to problem, and ending.) 2. Talk about personal opinions - Did you like this story or book (nonfiction)? Why or why not? What is your favorite part and why? 3. Make connections - Which part of this story is most interesting or surprising to you? Why? Show how something that happened in this story is like something that happened in your life. 4. Make predictions - What do you think will happen next? What makes you say that? 5. Questions About Story Elements: 1. How did ____ feel when _______? 2. What is ____'s main problem in the story? 3. How did _______ solve his/her problem? 4. What is the setting (time place) in this story? 5. What lesson does _____ learn in this story?
个人分类: 教育改革思考(07-11)|5773 次阅读|0 个评论
对科学网博客的一些建议(随意写来随意看)
longfo 2010-6-5 07:43
最近科学网上关于某名博主被封杀的消息漫天飞扬,打开全是。我很少看科学网的博客,就是界面上的打开看看,但是却也学习了很多,毕竟里面有大牛,有时候懒得去找一些关于科学的东西,这里倒也是集中,很多转载来的文章,看的也兴意盎然。也有一些牢骚,抱怨这抱怨那,我也会写一些抱怨的东西。看了以后了解了别人的难处,但是自己能力有限,所能帮助有限,但是武夷山老师帮了我一把。 我在政府宣传部门工作的,在学院党委办干过一段时间的勤工俭学,写过一些稿子,后来在奥运会上海赛区做志愿者,也和媒体打交道,现在在重庆,正儿八经的在政府宣传部干,干的是舆情监控工作。 发发牢骚是没问题的,但是要看发在何处。温家宝总理听取了某高校研究生的苦衷以后,增加了对于研究生的补助,这个牢骚发的好。但是五四青年节,温家宝总理去某著名高校调研工作,就没人发牢骚,歌功颂德的多了,这就失去了一个好机会。科学网也是可以发发牢骚的,但是科学网却具有权威性,虽然运作不如其他博客。我看我的几篇文章就被转载到他出,作为精选博文。所以作为科学人,我们的言辞要慎重,我的一篇博客还在大家的建议下对于言辞和标题作了修改。有时候,网络的效力很大,超出了我们的想象范围,而且文字不同于语言,不同的口气说同一句话,产生的效力也不同。发发牢骚是好的,但是要考虑产生的影响,这才是科学人,至于一些尖锐问题,我们也要从科学的角度出发,来认识和阐述。 科学工作者要互相帮助,通过博客的形式交流思想。我们国家的科研现在最缺乏的就是交流,我去开一些学术会议,看到的都是一些外国的教授坐在一起交流,很少看到国内的教授就一些重大问题合作问题进行交流。科学网,孙学军老师一直致力于氢气的传播,我认为这倒是一个学习的榜样。毕竟,我们还是需要很多科研信息和合作对象的。我曾经发过一篇博文,就是寻找科研合作伙伴,结果竹篮打水一场空,没有了后文。我想,这么正经的事情怎么就在科学网上不受重视呢。昨天我也发了一篇博客,关于搜集医学知识需求和保健知识的,也没有人回应。我想做科研的人,脊柱疾病,压力问题应该很突出,怎么就没人回应呢,是不是我们氛围营造的不对,这个倒是需要考虑的。 科学网要帮助后学,发展科研的潜力就是发展后学。科学网应该作为一个平台发布一些985高校的信息,比如暑期交流的信息。我想科学网如果能像人人网一样吸引到本科生来关注,这也是很美好的事情。可以帮助他们考研,读书学习。我本科时候的教授,中医药界的权威,省中医内科的主任就在人人网上建了博客。但是为什么没有选择科学网呢,或许他看到的就是人人网的本科生资源,因为他的教学很大一部分的受众是本科生。我想这些人也应该拉进来才应该是科学网的风格。我写了一篇博文是关于科学网和人人网的不同的,被转载了很多个地方,但是在科学网的影响不大,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这一块是要好好考虑的。 加强科学网的舆情监控工作。所有的问题都是要解决的,不是封杀的。我在宣传部门工作了一年多了,我认为一旦出现问题,越堵越乱,还不如去引导。因为问题摆在那里,大家都知道,有人开头了,就会有人跟风。这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在发展中,问题多,而且多如牛毛,我一个小小的基层科研人员就深深感受到了,何况那些有些知名度的科学家呢。他们谈了问题,我认为很多都是有道理的,要提倡的,百家争鸣应该是科学的本质。但是有一些人会无端的攻击博主,比如我就被骂了很多次,还好我就是个乞丐出身,被骂习惯了。但是科学家的精神却是需要传播和发扬的,如果失去了这个精神,那么我们国家如何前进,这是一个问题,需要思考。所以联合有关部门把科学网博客作为一个舆情搜集资源,我觉得是很好的,中宣部应该很乐意,因为就科学问题他们搜集到的舆情是全中国比较高级的。而且是正在做科研的人的心理感触,具有代表性。我相信,运作得当的话,中宣部会拿钱出来的。 以上乱七八糟的说了一堆,有对有错,不一而足,希望大家看的时候有所选择,但是大的方向还是有的,就是希望我们的博客多走人文路线,多追求科学的发展,多提供有用的信息,多纳入著名的博主,多提倡自由言论,多引导科学问题,多帮助后学,多给中宣部提供舆情信息,不要随意封杀堵塞言论。
个人分类: 未分类|2749 次阅读|2 个评论
第三届博客大赛的建议
yangfangimr 2010-6-4 12:08
这几天科学网够闹腾的!几杆大旗接二连三的走了,我还没反应过来怎么回事,接近尾声的博客大赛又开始火拼了!我本来想保持安静,啥都不说,可是看这阵势愈演愈烈,还是忍不住要劝劝架,你就当我是典型的中庸主义吧!各位兄弟该干嘛干嘛,坚持几天博客大赛就结束了,咱都别闹腾了行不行? 第一届博客大赛远远去了,早就看不出踪影,我也只是偶尔从字里行间看出过小钱的气愤和大宝的不平。时过境迁,烟消云散,大家记住了罗会仟和大宝的名字。第二届博客大赛据说改进了很多,咱先谢谢编辑部,但这一路走来,却也是好戏不断!从最初的马甲军指控让文得兄心灰意冷,到小丛公然马甲军对抗被编辑部从比赛大军里踢出,再到如今张旭老弟看不惯老师的权利和马老师对张旭以后能否找到工作的质疑,天呀,大家伙都累不累?是不是这博客大赛还是太清闲了,不找点气不足以发泄年轻人旺盛的生命力?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争斗,特别这争斗还和荣誉连在一起,外加还有物质的刺激,刘畅兄早就看穿了比赛的本质,不就是红屁股猴子爬树吗?爬得越高,丑陋的屁股就暴露在越多人面前,我都被躁地脸都抬不起来了,我这是何苦来着,一个女生非要跑来和一伙男生华山论剑,进行爬树比赛?入了局,就是上了贼船,上得来下不去,只能随着大家伙群蛇乱舞,说实话,俺真累了,就苦苦等着大赛结束呢! 不过回头看看走过的路,如果还真能有第三届博客大赛的话,我得给编辑提几条建议了: 1. 加大评委票数的比重,这个十票限制也应该适当改改!你说一个评委投 50 票和 10 票的性质相同吗? 2. 网友投票数是否可以像评委票数那样来点限制?比如有效票只有 10 票。我感觉编辑部本末倒置了,该限制的不限制,不该限制的管得很严! 3. 评论数怎么算?是否可以开博的非自己的评论才算入有效评论。 4. 点击量怎么算?以前的影响力是否可以打个折扣? 我没有任何恶意,纯粹是出于让博客大赛顺利进行提一些建议!大家伙就甭给我拍砖了,咱有一说一吧。
个人分类: 科研工作|3940 次阅读|19 个评论
很高兴看到中国农科院在博士研究生毕业论文前面附上论文评阅人和答辩委员会名单
zuoqiting 2010-6-2 09:01
本人曾经在2009年5月28日,发表一篇博客,提议在博士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网上)后面附上答辩委员会名单。主要是约束一些答辩走过场,对评阅人和答辩委员有个约束。今天,在盲审中国农业科学院一篇博士论文时,很高兴看到中国农科院在博士研究生毕业论文前面附上论文评阅人和答辩委员会名单(看到空这一页位置)。我非常支持这一做法,建议其他高校和科研单位借鉴。 附: 《提议在博士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网上)后面附上答辩委员会名单》这篇博客的详细情况可点击: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34666 欢迎讨论!
个人分类: 教育在线|5341 次阅读|2 个评论
有关回农村创业给大学生朋友们的一些建议
fanxiaoyingz 2010-5-24 03:09
有关回农村创业给大学生朋友们的一些建议 我在科学网上写了一些农村实用的科学技术,都是我在理论的指导下经过大量的体验写出的经验,从原理到技术细节上有一些心得与大家共享,得到了一些朋友的支持,有个叫农夫子的陈才永同学和我一起讨论了关于回农村创业的事情,引起了我的思考。 其实我和陈才永同学一样准备摸索着回乡创业,单调的城市生活使得我有宠物化、迟钝的趋势了,而且年过四旬却依然没有建树,没有自己的事业使得我有了更大更多的内心恐慌,所以就很着急的思考了有关回农村创业的问题,现在和大家分享一下: 首先不要以为自己资金少就不能回农村创业,恰恰相反,只要能发挥自己的优势,回避自己的弱势,就能成功,而且做强。大企业有大企业的资本优势,就象股市上的大机构庄家主力,但是也有船大难掉头的系统风险,而没有钱的大学生就象散户一样有机动灵活、独到新颖,以及技术高、头脑活、闯劲大、知识丰富的优势,所以大学生到农村创业的资本不比别人差,要有信心。而且在农村有许许多多的节省资金的窍门。 俗话说知彼知己,百战不殆,所以大学生回乡创业必须做到了解情况,不要以为自己是农村人就对农村很熟悉,这是自以为是,是会犯大错误的,必须积极地了解农村,积极地积累经验。就象毛主席那样谦虚地、主动地了解农村情况的变化,制定出正确的对策。 了解什么情况呢? 第一,要了解自己,针对农村来说,大学生的优势在什么地方,劣势在什么地方?一般说:大学生的优势在于头脑灵活、信息灵通、知识丰富,更重要的一点我认为就是必须有自己独到的技能和系统化的见解(当然许多雏儿并不具备这一优势,但是应该具备),否则就没有自己的优势。为了有自己独到的技能,大学生在校期间必须做到对自己将来要做的事情的有关知识做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和训练: A 、了解历史,了解该行业的发展历史,总结各种经验教训; B 、网上搜索全国有关的情况,有哪些大企业,有哪些先进技术,有哪些可以利用的设备,有哪些可以咨询的专家; C 、全面了解这方面的知识; D 、做出全面分析,做出评估材料; E 、有计划地展开训练,准备材料; F 、和社会有关方面联系了解甚至参与; G 、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 了解自己还必须了解自己的不足。大学生和农民相比有以下不足: A 、吃苦能力很差,按时吃饭睡觉,不能依照劳动需求作息和用餐; B 、早上迟起,晚上熬夜; C 、干活下不了力气,这在农村叫不服力,这实际上是一种力气的生理反应,肌肉和骨骼适应过程; D 、没有韧性、没有横劲,关键时候掉链子; E 、冲动多,毅力少,做什么也不能持久; F 、不善于反向思维,不善于在不利的境况中看到有利的一面; G 、不善于系统地、辩证地分析,所以出了问题不会处理,预防也不够; H 、遇到失败承受能力弱。等。以上缺点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解决的,但是要有思想上的准备。 第二,大学生要了解农村人的特点。总括起来,农村人,尤其是贫困地区的农村人有以下特点:第一,对钱看待很重,但是对东西看得很轻。就是说农村的流动资金很少,不要想着从农村人手里面弄钱,但是他们的物件、资产和多余的生活资料他们却很慷慨,也包括力气,农村人讲力气是个斜纹子,就是说越是干活力气越大。按理说,在在高度商业化的社会中,资产通过服务也可以转化为钱,但是在农村就不一样:农村由于缺乏商品的全面高速流通,缺乏流通货币,所以在农村人心目中,资产和服务不值钱,只有现金值钱,它可以换来他们需要的物品。所以一定要注意农村人心目中的穷富概念和城里人和大学生完全不同。农村人的第二个特点是:表面热情,内心防御心理很强,对陌生人很敌视,只有真正和他们打成一片,才能有效益。农村人的第三个特点是:穿衣、饮食标准以及卫生标准和城里人有很大区别。城里人按照自己的标准来要求农村人既不现实,也会招来农村人的敌视。农村人的第四个特点是他们有大量的不科学的、甚至是迷信的观念和风俗,这是进入农村后最难处理的问题。要发现它们,令人信服的解释它们,努力地改变他们是大学生的一项重要任务。农村人的第五个特点是他们一般睡得早也起来早,力气大,耐力好;但是脑子不够灵活,知识不够系统。等等。 知道了农村人的特点就能够扬长避短,利用这些特点,避免别人反感。 第三要全面了解农村。农村人不是农村的全部,而了解农村还必需调查了解农村的资源、环境、气候、物产、机构、生产形式、经济模式等等。只有了解了这些,才能知道哪些是市场需要的,哪些是不能利用的,哪些是有潜力的。从现在来看,农村的资源优势有: A ,氧气,农村风景秀美,氧气充足,污染少,是大氧吧; B ,阳光,阳光是就是太阳能资源,不仅被绿色植物利用,而且能够进行太阳能发电; C ,风能,北方尤其能够利用,但是目前小型企业和个体户很难组装风力发电机; D ,水,农村尤其是山区的水质优良,比较城市及其周围日益污染严重的水资源来说,农村的水实在好。有些水可以养鹅养鸭子养鱼;有的泉水可以直接做泉水、离子水、矿物质水和纯净水等,甚至可以做冰块; E ,土地,利用土地搞养殖、种植,搞冷库; F ,沙石,用来搞建筑,铺路,烧砖等,城市周围的沙石产业很大; F ,土特产,例如蜂蜜、茶叶、枣、苹果等,这些特产的深加工在农村甚至在整个中国都不是很发达,有很大的潜力; G ,有大面积的土地搞养殖种植,我以为无论任何时候人都要吃,所以与食品有关的养殖和种植都可以大力地搞。最近两年种植蔬菜的人少了,蔬菜价格居高不下;养殖鸡鸭鹅、牛羊鱼等大有可为,只要农村消费市场也启动了,钞票可以大把的赚,而且永远不会过时。所以,我以为养殖种植只要加进了高技术,只要搞设施养殖种植,只要巧妙地打开市场,是有很大潜力的。就象大家都认为农业是修地球,没有啥搞头离开的时候,伟大的科学家许多却出在了农业上面。每个地方都有其独有的资源,例如有些地方风景秀美,风景旅游,例如汉中菜花节;有些地方有特色菜肴,就可以搞农家乐,搞餐饮,例如岐山民俗村;有些地方果业发达,就可以搞采果旅游,例如北京樱桃节;有些地方历史悠久就可以搞有特色人文旅游,例如孔庙,法门寺等,所以,风景、文化、特色食品、特色建筑等都是创业的好资源,要善于发现,善于利用,善于宣传。 第四是要了解有关农村的法律和有关三农的政策,尤其是扶植政策,优惠政策,尤其要利用好这些政策。现在的政策很多,种粮补助,栽树补助,养殖补助(养牛、养羊、养猪、养鸡等),购买农具也补助,栽大棚蔬菜补助,购买家电补助,买化肥补贴;养殖防疫;森林法、水保法、基本农田保护、水利法、防疫法、种子法等等。 第五,要了解农业体系和农村市场规律。我国的农业体系大概有: 其一是农业科学研究体系,其二是农技人才培养体系,其三是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其四是农业服务体系,其五是农业配套体系,其六是农业生产体系。 农村市场规律是什么呢?农村的劳动力市场、农资市场、农产品市场和消费市场有以下基本规律:第一,流通资本很少,即就是人们常说的没钱,但是没钱并不是说没有资源,没有产品,没有市场,恰恰相反。农村人仅仅是流通资本少,货币化资本少,并不是他们的资产少,而是货币化的少,利用的少。农村人用什么方式补充流通资本少的缺点呢?在劳力上,以互相帮忙代替货币付出,即以劳动换取劳动;在物资上以物易物,用我多余的东西换取别人多余的东西,在生产资料上可以赊欠。所以,以物易物和以劳换劳和赊欠可以节省大量的资金,这是大学生到农村创业的一个优势。农村的消费市场的特点是以物易物,基本上是通货紧缩型市场,有待于大力开发。大学生在创业中要启动农村市场,应该采取通胀性消费措施,积极启动农村消费。如何启动专门研究,我认为大体应该是采取抬高价钱,以物易物,按质论价,区别对待。就是说价钱标得很高,实际是针对城市人和有钱人的价钱,而针对农村人实际价钱很低,你的物资标价很高,把他们的富余物资也以高价收购,但是必须以物易物;把他们的富余物资完全收购过来为你所用;把收购来的物资要么当地消化,要么在外地寻找市场卖出。按质论价,区别对待就是按照质量分别标明价格,有的甚至按照包装,按照大小,口味,颜色,干净程度等,只有这样才能多赚钱;农村人一般不按照分类标价,这是错误的,分类报价也是针对不同的消费者采取的措施,有的富有的消费者就是喜欢买椟还珠,注重包装和干净,你没有办法只能适应他们的需求。此外,还要了解农村信用合作社等农村金融机构,农资公司等服务机构,农业科学推广站等农技机构,农村经济合作社等经济机构,农民委员会等组织机构,农业消费合作社等消费机构,农村卫生所、电力管理站服务机构等。 毛主席在农村的大变革和大建设时期都积极主动深入地了解过农村,写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调查报告,有力地指导了农村革命和建设。我们大学生要创业就必须深入扎实地了解农村,积极采取对策建设农村,因为不同时代农村也是不断变化的,所以只有了解才能利用,也才能创业成功。 了解完农村后,必须选择合适的创业项目,充分利用农村。如何利用农村呢,利用农村的什么呢? 第一,有效地利用国家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坚决做国家鼓励做的事业,例如节能环保,循环经济等。你做国家法律不允许的事情只能使你蒙受巨大损失,例如有人想盗伐木材致富,结果林业派出所收缴了全部木材,收缴了全部生产器材,判了一年徒刑,罚款 5000 元,补植树木 300 株,这样此人损失在几万元以上。相反,另外一个人相应中央号召退耕栽植核桃,结果国家在 8 年内每年补助粮食 100 公斤,钱 20 元,八年以外每年补助粮食 50 公斤,钱 10 元,栽植树木的苗木钱 50 元,此人 10 亩地的收入足够一家人吃穿, 8 年后核桃产量达到每亩 150 公斤,每年增加收入 7500 元,此人的收入在几万元以上。又比如,现在国家对许多农业产业进行资金和金融扶持,不仅有补助、小额贷款、还有无息贷款,甚至大的项目还有扶贫专项资金,大户补助等。 第二,充分利用农村特有资源,例如风景、特产、工艺品、民俗、建筑、泉水、夏季清凉、冬季温暖等等。具体情况,具体对待。 第三,充分利用农村闲置资产。例如现在的农村许多房子是不住人的,公民工外出打工,在外上学工作,甚至在外居住,房子都是空闲的。可以以很廉价的代价租来利用,不用自己修建厂房居所。例如农村有很多闲置的水泵、电机、机器、管道、拖拉机等。农村人有许多富余的粮食,蔬菜,果品等农产品可以利用。 第四,充分利用农村多余劳动力。农村的劳动力往往是不能离开家的,农村妇女,农村有劳动能力的老人,这些人可以以比较低的劳力成本雇佣,所以要充分利用他们。对双方都有好处,他们没有购买生活用品的生活资金,而创业者没有劳力。两者往往容易结合。 第五,充分利用农村替代品。许多在农村创业的设备其实除过极其关键的东西以外都有替代品。这些替代品包括木材替代刚才,绳子替代铁丝;土方代替水泥;拖拉机代替汽车;人力代替机械;自制代替购买等等。总之,可以替代的东西很多,多发现替代品就多节省资金。当然,有些关键东西绝对不能替代,例如你用煤油灯孵化机替代电孵化机,那么你就要损失许多鸡蛋,而且很麻烦。 第六,充分利用季节和气候,例如在夏季赶紧做速干蔬菜,冬季储备冰块做冷库;春季孵化小鸡;秋季储备水果等。 充分利用农村是好创业的开端,但是大量的具体工作必须逐步去做。投资在没有实力和经验的情况下可以分步走,逐渐完善投资,逐步加大投资。我最近见了好几个在没有充分了解农村和利用农村资源进行投资失败的实例。一个是一个城里人到农村去孵化小鸡,办养鸡场,失败了,两年损失了二十万。他就没有很好地利用农村,技术也不过关。首先,他租了一个大院子,每年 3000 元;其次,它没有用当地附近,例如杨凌鸡场的鸡蛋孵化小鸡,而是从外地以每个种蛋 4 元钱的价格购置种蛋,结果孵化出来的小鸡很少;第三,他在没有充分掌握技术的情况下盲目购买设备,它买的孵化机很费电,一次能孵化 4 万只小鸡,而且通气不好,出来的小鸡就少,成本大幅度提高;由于温度过高缺乏维生素,孵化出的小鸡有嘬肛等毛病。第四,他没有掌握好孵化季节,他在冬季就开始孵化,结果雏鸡需要大量的煤来加温,浪费了很多煤,而且他不懂热力学,对热的传导方式缺乏理解,浪费了很多煤。第五,他没有利用农村饲料,自己不会配合营养饲料,没后购买预混料,而是购买全价饲料,使得饲料成本大幅度提高,养了 5000 头鸡,四个月用了 50 吨饲料,多花了上万元;第六,浪费严重,他把孵化出来的公鸡雏鸡没有放进市场,而是直接倒掉了。所以,在一段时间( 3 年后),他终于支撑不住退出市场了。另外一个实例是有某个公司买了一万亩地专门种植扁桃(巴旦杏)( PrunusamygdalusStoleS ),用来做油料。由于购买的土地都在陡山上,投资巨大,而且周期太长,结果公司坚持了五年,浪费了 1000 多万元,最后不得不转卖,其原因就是租地资金大,雇佣劳力资金大,修建设施资金大,最后是长期不受益。其实还有气候风险、土壤风险和管理风险带来的损失,这个公司最致命的错误是在没有种植经验的情况下购买土地太多,用资金太多。以上两个实例前者买的孵化机太大,后者买的地太多,都是在没有经验的情况下想一口吃个胖子,结果损失更大。 大学生创业者应该努力避免这种现象,规模和技术和资金和资源和劳力等一定要配套,做到恰如其分。例如你孵化小鸡,需要一亩地就不要两亩地,需要四间房就不要租赁 6 间房,需要小型孵化机就不要大型孵化机,需要 20 个饮水器就不要买 30 个饮水器,需要雇佣一个人就不要两个人,只能卖掉 3000 个小鸡就不要孵化 4000 个小鸡,只需要 100 斤预混料就不要买 300 斤全价料等等。只有配套才能节省成本。 投资的重点是必须有自己全面独到的计划,这个计划涉及很多东西,必须熟悉这些东西,按照计划慢慢发展,形成自己特有的技术系统。例如孵化小鸡,首先要购买孵化机,其次要购买种蛋,再次要购买照蛋器,购买温度计湿度计,要购买放鸡蛋的蛋盘,要购买消毒的消毒水;小鸡孵化出来要购买各种防疫药,要购买食器、饮水器、盛小鸡的篮子,搭建鸡舍,处理鸡粪,供暖用的设备,包括锅炉,煤,照明用的灯具等等,非常多,非常杂乱。这些必须在事先有个大概的计划,然后在具体操作中不断增加完善。最后才能把事情做完美。否则,小鸡孵化出来没有供暖,白白冻死;没有吃的,饿死;用具不够,挤死;没有防疫,病死。每一个东西都有多种选择,还要注意最经济实惠的选择,同时质量最好的选择,这是个精密的多元方程计算题。 创业的关键是技术,但是决定成败的是如何开拓市场。首先开拓市场必须寻找必要的用户,不能对牛弹琴,不能搞错对象。例如你孵化出了小鸡,你卖给谁呢?不能卖给建筑公司,不能卖给城市居民,你要卖给农村养殖妇女,卖给养殖大户,卖给做豆腐的。假如你自己养出了肉鸡,就要卖给饭店,鸡市场、孕妇病人等,要开拓农村市场就要以鸡易物。另外要有平抑物价损失的设施,例如冷库;要有平抑物价的措施,要信息快捷,例如在猪肉贵的时候卖猪;春季的农产品都比较贵,秋季是收获季节农产品一般便宜,所以要秋储春卖。例如,一般冬季北方缺乏蔬菜,要南菜北运;夏季南方炎热,要北冰南运等等。市场是千变万化的,必须不断地研究市场,紧跟市场才能有好的收益。 好了,今天就说这么多,不知所云,但求有用!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7677 次阅读|6 个评论
給科学网博客编辑的小建议
zhangxw 2010-5-20 11:54
今天翻查我过去的博客文章,点了某分类以后,就立刻列出过去的文章清单。这是编辑为大家提供的方便。 可是当我看这些文章清单时,我再追问它们是哪个分类下的文章?遗憾,我自己竟然忘了,我寻找这个页面有没有提示其分类,遗憾,没有看到。于是我建议: 在提供博客的分类文章清单的页面时,在适当的地位把该分类的名称同时列出在醒目位置。
个人分类: 生活滴点.2.|3020 次阅读|3 个评论
对所在单位未来发展的三点思考与建议
mpmhpu 2010-5-17 08:35
1. 围绕正、实、活三字下功夫 此时此景的机械学院要振兴,要优质发展,需要强化一股由上而下形成的正气,即:公心、守信、原则,以形成更强威信力、感召力和向心力;需要一股全体老师都忙做事,做实事,做事实的务实之风;需要布一盘思想开放、政策灵活、资源活用的活棋。 要以正促实,以实求活。具体而言,要在管理队伍品质建设、决策机制、用人进人、资源分配、利益导向等方面作深层次的反思与改革。 2. 再造煤矿机械学科特色 立院之基的煤矿机械学科特色的丢失与缺失,是机械学院至今没有形成自己核心竞争力和广泛社会影响力的根本原因。 而有点偏离实际地对局部方向优势的坚持捍卫,将可能使机械学院未来的路越来越艰难。机械学院要尽快果断地在强化现有方向优势的同时,顺应民意,超越狭隘利益思维,汇聚智源,盘活资源,把再造煤矿机械学科特色作为决策意志,活用校院优势社会资源,创建研究所室,竭力为老师们搭好桥,造好平台。 3. 完善公共资源支配与管理方式 机械学院一边是实验室房间空置、设备静置、办公室闲置、经费积量控制,一边是实验室不足、科研平台极少、办公场地紧缺、教师正常教学科研支持经费严重紧缩,这有其深层次原因。机械学院要进一步增强共有资源代理人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完善公共资源的支配与管理方式,扩大基层支配权、知情权和管理权,以提高其共享性、公益性、现实性与效益性,让有限的公共资源真正成为推动机械学院整体优质发展、实现共同利益的物质基础
个人分类: 信息发布|7998 次阅读|0 个评论
线性代数------学生之音
热度 1 metanb 2010-5-10 12:58
学生或老师若想提供线性代数教学方面的意见与建议,请使用博文下方的评论框(见发表评论)。提出意见或建议时要注意礼貌。不适当的意见或建议将被搁置或删除。谢谢合作! 李毅伟
个人分类: 课程专栏|2838 次阅读|3 个评论
珍惜员工的建议!
honluo 2010-5-9 07:53
近来常有员工向我反映一些问题,有关于专业内容的、有关于管理的、也有关于对人际看法的。许多建议都提的在理,但要解决却并非是易事!如何完成从实现到理想之间的过渡是一个管理者需要思考的! 焦点解决之道非常强调小改变力量,正所谓勿以善小而不为。只要能够朝着既定目标前进一步,那么就要毫不犹豫坚定地迈出这一步!这一步有多大,可以视情况而定。 现在体会做管理者的一个难点在于如何找到宏观和微观之间的平衡点。管的太多,会影响事物的自然变化规律,这就如同教育孩子,老是要求孩子这么做那么做,未必是一种好的教育方法。管的太少,会担心偏离既定目标,同时让一些有正义感的员工看不到希望。而把握这个度便是管理者每天的职责所在! 反思下来,对于员工的合理化建议或者意见,大体有三个面对的原则:1)不涉及大局的,能解决最好立即解决;2)涉及大局的,能找到解决切入口的,从切入口入手,让员工看到问题解决的希望;3)暂时不能解决的,和员工做沟通,增加员工的理解,共同经历风雨,培养革命友谊! 昨天给老同志讲乐活人生之道时,大谈要常怀感恩之心!其实对人对已都是如此,所以,从心底珍惜员工的建议!
个人分类: 工作点滴|3124 次阅读|1 个评论
建议设立健康奖
xu782219 2010-5-5 08:12
建议设立健康奖 近年,国家连续出台了一系列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政策,逐步扩大了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覆盖面,在不断缓解 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这无疑是社会福利事业的重大进步,但这仍然属于对待疾病的被动举措。 如果让居民不生病,当然就不存在看病问题,但当前这是无法做到的事。如果让居民少生病,从而少看病,还是可以做到的,那就是要加强疾病预防工作,这才是积极主动地对待疾病的措施。 中国医学经典《黄帝内经》在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中说: 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治未病是 《黄帝内经》提出来的防病养生谋略,是我国卫生界最早的预防为主的战略思想。 治未病就是积极提前预防疾病,防患于未然,历来是智者战略上的高瞻远瞩。 唐代大医家孙思邈极重视治未病,他在所著《千金要方》一书中说, 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 。要 消未起之患,治病之疾,医之于无事之前 。 他论治未病的方法,主要从养生防病和欲病早治着眼,书中载有一整套养生延年的方法和措施,很有实用价值。 预防疾病有官方的措施(国家已实施了一些),更有居民个人的措施,主要是生活科学化,积极参与健身健心的保健养生活动。为了鼓励居民保健的积极性,建议国家设立居民健康奖。根据居民在一年内的健康水平,年终给予不同的精神和物质奖励,越健康的奖励越高。居民保健积极性的提高,生病者必然就会大大减少,这不仅减少了居民生病的痛苦,还会为国家和个人减少经济开支,还会促进各行各业的发展,强民强国,富民富国,一举数得。
个人分类: 未分类|3260 次阅读|2 个评论
给科网博客的建议
gaojianguo 2010-5-1 12:54
我来科网也快一年了,在这将近一年的时间里,借助科网和科网博客的平台确实学到了不少东西,也认识了不少好朋友。 科网把自己定位为 构建全球华人科学社区 【科网的企业责任】是一个很好的品牌策略,希望科网的发展越来越好。但科网博客也有待提高的地方,如无法上传高质量的图片。互联网之所以那么快的发展,除了其快速的优点之外,我觉得最主要的品质是信息的丰富度,如包含了声音、视频、图片等,这些媒介都能最大限度的激发人们的想象。事实上,任何一个高质量的网站无不重视其传达给读者的信息内容和强度,而清晰的声音和高清图片就承担者信息强度的责任,国外的网站这方面做的都不错,科网可引进学习。如 维基百科 2~3兆大小的图片是最普通的了,6、7兆的图片也是应有尽有,方便供人传播分享。但科网博客要求长传图片小于1.5兆和附件小于5兆的规定确实不利于科学思想的交流! 我的相机一般拍摄的照片大小都在2兆以上,所以每次上传自己辛辛苦苦照的相片还要先修改大小,以便满足这个硬性要求,不知其他老师有没有这种烦恼。随着 科网博客 吸引越来越多的精英,科网博客的影响力也必然越来越大,说不定若干年后成为了世界上访问量最大的科学网。科网博客的魅力所在是让人来了之后就不想离开,即使短暂休博或关闭博客也会经常以游客身份访问,用 徐磊 的话说:科网是个很棒的地方!我衷心地希望科网博客能打破这个瓶颈,成为中国最广大人们群众接近科学、了解科学、发现科学的窗口【科网的社会责任】。 或许多年之后科网的决策者会发现打破这个瓶颈限制是多么的英明,因为届时科网和科网博客富集了大量的高质量的、珍稀的各色物种和特殊材料的照片和资料,真正构建了这样的科学社区。最后建议科网最好还不要擅自修改照片和文件的属性(如拍摄人和时间、以及相机类型等),不要出现%5b%e7%a7%91%e5%ad%a6%e4%b9%9f%e7%96%af%e7%8b%82%5d.(%e7%be%8e)%e9%87%8c%e5%90%89%e6%96%af.%e6%96%87%e5%ad%97%e7%89%88和201046165235309168这样的文件名,这算是对作者的尊重【科网的法律责任】。 附: 维基百科对博客的定义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5283 次阅读|4 个评论
给中国地震局提个建议:以地震信息公开取代地震预报(取消地震预报及辟谣)
harmonism 2010-4-29 21:20
给中国地震局提个建议:以地震信息公开取代地震预报(取消地震预报及辟谣) 曾纪晴 (博主按:没有料到,本人的博文《 国家地震局:一张令人恐怖和震惊的索命清单! 》 引起了大家广泛的共鸣。我无意中还发现,该博文已被网络广泛转载,跟帖讨论也很热烈。不过,我发现跟帖几乎都是表达一种强烈的不满情绪。可见,此博文影响很大,但似乎也很坏。由于写该博文的时候,原本是要给地震局提个建议的,只因为发现那个经费预算表后打消了提建议的念头。鉴于该博文造成了巨大的不良影响,看来还是有必要给中国地震局提一个建设性的建议,以挽回博文造成的严重后果。) 我的建议如下: 一,鉴于地震预报是世界性的难题,本人建议中国地震局取消地震预报。 由于地震辟谣也属于地震预报,即预报地震在何时何地不会发生何种强度的地震,因此也建议废除。但是,取消地震预报并非意味着要取消地震监测和研究,相反而是应该加强地震监测和研究。有消息说,地震局的老刘澄清,地震局经费预算中的地震预测预报的 270 万元是专门用来会商震情与发布地震报告(包括辟谣报告)用的。果如此,那么这 270 万元就可以节省下来用于加强地震监测和研究了。 二,建议地震局以公开地震信息取代地震预报。 由于地震无法预报,一旦预报失误将可能造成社会巨大的混乱和损失,因此地震局几乎从来没有真正发布过地震预报。这从专业角度来说,由于目前地震科技水平还无法准确预报地震,因此不发布地震预报是科学而审慎的。然而,公众不满的并非是地震局没有发布预报,而是因为地震局没有公开地震信息,而且还发布地震辟谣报告。人们注意到,就在汶川地震之前不久,地震局还召开过地震信息保密会议。我非常不理解为什么地震信息要保密,不让人们知道?以为老百姓知道了地震信息就会发生社会恐慌,天下大乱?殊不知,正是因为地震信息的缺乏,老百姓才会听信谣言。因为老百姓无从获得地震信息,一旦谣言起来,人们头脑中只有这么一个地震谣言信息,没有任何其它地震信息作为参考和判断的依据,因此,人们采取宁可信其有的态度来保全生命。这其实是一种理性的选择,因为生命只有一次,是最为宝贵的。但是,当地震局随时公布各种地震信息的时候,人们面对很多信息时就会自己去选择,去判断和分析。由于某个单一的地震前兆信息很难与特定的地震取得唯一性的联系,因此,人们通过多学科、多来源的多样性信息做出分析和判断,就能做出最优选择。其实,地震局就是各种地震信息的汇总地,地震局在面对各种个样民间和机构的所所谓地震预测(即地震局称之为谣言的地震信息)时,都能够做到沉稳自若,不会听信谣言而恐慌预报,原因就在于地震信息的多样性以及相互关联的复杂性让地震局对于是否做出预报而犹豫不决。因此,公开地震信息,老百姓同样不至于专门听信某个单一地震预测信息而不会受到其它相互矛盾信息的牵制。可见,担心公开地震信息会引起社会不稳的想法实在是太幼稚了,因而是毫无必要的。 三、建议从地震局机构运行费 2.1 亿元或者行政运行费 1.8 亿元里头拿出一个零头来,比如几百万?上千万?用于支持全国地震预防群防群测工作。如果实在不行,就 建议在地震局网站上开设一个地震论坛 ,让民间地震监测和预测爱好者有一个直接反映地震前兆信息和发表看法的渠道。地震论坛发布的地震信息,属于地震信息公开和地震问题讨论的范畴,不属于擅自发布地震预报。这样,就可以给群防群测预留一个空间,也不至于追究其造谣惑众的罪责。对地震局地震论坛的唯一要求就是,不要随意删帖。 四,如果地震局的科学水平够高的话,也建议学习美国和日本等先进国家,建立地震临震预警系统。根据地震发生概率,分别用黄色预警、橙色预警和红色预警等发布地震预警信号。人们可以根据这些预警信号,自我采取各种预防措施。不过,首先要让人们知道,地震预警是一个地震发生概率的预报,不一定会发生,但有一定的发生概率。可以选择人口稀少的西部地震频发地区进行试点,发布几次地震预警信号均无地震发生之后,人们对地震预警也是习以为常,不会感到恐怖啦。所以,担心地震预警会知道恐慌也是没有必要的。地震预警期间让大家提高警惕,严加防范,总比采取辟谣措施,让人们放松警惕、疏于防范、麻痹大意要好吧。 五、地震局未来的工作重点,应该是地震研究多学科信息的综合分析,集中研究中长期地震预测,搞好全国地震烈度区划,以指导全国建筑设施的抗震设计。同时,根据中长期地震侧与的结果,做好各种防范措施:包括地震科普宣传,地震逃生演练等。 这方面的工作应该好好向我们的邻国日本学习。 2010-4-29 参考链接: 李小文院士: 要给群测群防留条出路 嵇少丞 教授: 四川道孚发生 4.5 级地震 , 前震 ? 警惕为好 ! 葛肖虹教授: 对玉树 7.1M 地震成因、背景的分析与思考 陈龙珠教授: 应全面重新审视我国地震烈度区划标准
个人分类: 未分类|5382 次阅读|3 个评论
给全国青年科学博客大赛的选手一点小建议
nevergu 2010-4-24 02:53
按照 CN域名杯第二届全国青年科学博客大赛评分规则: 个人博客得分由参赛期间的评委推荐数、网友投票数及博客评论数、点击数等综合评出。个人博客最终得分计算方法(满分100分) 个人博客得分=(本博客评委推荐数/所有博客中最高评委推荐数)*100*0.4+(本博客网友投票数/所有博客中最高网友投票数)*100*0.4+(本博客所有评论数/所有博客中最高评论数)*100*0.1+(本博客点击量/所有博客中最高点击量)*100*0.1 从规则上看评委的推荐非常重要,如何让评委了解你的博客,从而推荐你的博客,一个捷径就是经常浏览评委们的博客,多评论,多推荐,至少会把评委吸引到自己博客。不要说我推荐作弊方法。有来有往,人之常情,来而不往非礼也。更和况我们中国人讲人情,讲关系。当然我知道我们评委们是讲原则的,不会循私舞弊,可是在同样优秀的情况下呢?何妨做一顺水人情。 其次就是我们广大普通博友的推荐和评论,如何让广大博友认识你,知道你,进而推荐你, 上面的窍门同样适用。 尽管金子总要闪光,土豆总要发芽,酒香不怕巷子深,可那是长期才有效。在短短的时间内,让大家了解你,我的窍门还是会有一定作用的。 当然,我不否定博客的内容和思想最为重要。
个人分类: 未分类|3561 次阅读|2 个评论
使用科学网博客感受
yestin 2010-4-20 04:17
最近注册了科学网的博客,这是一个实名的博客群,面向的是广大的科研工作者。就博客的内容而言,这是一个相当优秀的博客群。但我个人认为,就可用性而言,科学网博客还是有很大的改进的空间。 以下的一些问题是我在使用的过程中发现的,不分先后,会不断添加。 1.不支持所见即所得的外观设置。现在网站支持两种外观样式的设置。一种是自定义的风格模板,另外一种是通过设置颜色或图片参数进行外观设置。两种设置都需要在确定后才能预览效果,如果对设置后的效果不满意,还需重新设置,不能很容易的返回到原状态。 2.没有版式的概念。下图是新浪博客在自定义外观的时候提供的版式的种类,而科学网博客只提供了默认的版式(应该是图中最左边的一款)。 3.对文章编辑的功能不足。网站对文章编辑提供了两种模式:普通模式和编辑器模式。普通模式就是直接编辑;编辑器模式即使用html语言对文本进行编辑。对第一种模式而言,网站不提供基本的文本编辑功能,如字体大小、字体颜色等。而且在两种模式之间切换的时候,会有很明显的bug。 4.文章的自动保存功能有限。不提供对非草稿文章进行自动保存,对草稿内容如果需要自动保存,需要用户设定自动保存的时间。个人认为,自动保存功能应该是随时进行的,也就是用户任何有意义的编辑后自动保存,否则很容易因为网络故障导致信息丢失,这是用户非常不愿意看到的。(记得有个同学在抱怨,每次提交的时候总是先在notpad里写好,然后才敢粘贴进来提交)。(当然,网站现有的设置可能是因为实现机制的问题,我会在后边就我所掌握的知识来提供一些实现方面的建议) 5.文章管理和分类功能不足。文章分类功能简洁明了,但删除功能很危险,网站对删除操作的后续操作是删除该分类下的所有文章,这显然是相当危险的。我认为比较健康的操作应该是提示删除后删除分类,将该分类下的文章转移到默认的目录下。另外,对文章的各种修改都需要通过点击"修改"后进入编辑状态进行,但是如果想要修改文章所属的分类,完全不需要进入编辑状态,直接从文章的列表中进行修改即可。 我使用csdn的技术博客,很喜欢里面的文章分类功能,介绍一下供参考:分类由用户创建,并设置“可见|不可见”状态;每篇文章可以指定多个分类,每个分类都可以单独过滤文章。 6.刚刚发现,不支持png格式的图片上传~~ 7.在"文章管理"、"友情链接管理"、"草稿管理"等功能界面中,第一栏属性为ID。对于用户来说,这个ID是没有意义的数字串,我认为该属性完全可以删除,或者以一个更为有意义的数字来代替(如1,2,3,)。 --- 网站使用asp+javascript技术开发,满足博客绝大多数的功能需求。在技术上,参考使用ajax(异步javascript和xml)技术来实现局部刷新,可以很容易的解决上述自动保存问题;各种开源的文本编辑模块,可以帮助完善网站的文章编辑功能。 对于1,可能决策者因为网站的定位等问题不提供各种所见即所得的编辑模式;对于5,则属于设计上的问题,尚需讨论且见仁见智。
个人分类: R&Others|3237 次阅读|0 个评论
对科学网博客的几点小建议
andyco 2010-4-17 15:28
近来在使用科学网博客时,注意到几个小细节,用户体验稍稍欠佳。如果在技术上与实际操作上方便可行的话,恳切希望科学网管理层能改进下。笔者在这里先代表科学网博客全体用户致谢了。 1.关于博文评论部分 有关评论浏览的友好性与便捷性,孙常全教授已提出建议,我这里就不再提了。详见原博文: 红花绿叶- 建议科学网编辑部改进博客评论的可读性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12875 。 但我想指出的是,科学网现有评论回复模块存在不能及时通知原评论人的瑕疵。具体来说,比如我先浏览了别人的某篇博文,并且我在其博文后面做了评论,评论完之后可能有的博主对我的评论事后做了回复,但是我却无法及时知道这点(假如我未及时回访对方博文的话)。因为科学网博客目前并无评论回复的通知机制,如校内网那样的XXX回复了您的留言或评论,或设置一个站内消息通知栏及时通知评论人。因为有的时候对方博主对评论人的回复内容可能对你来说是很重要的,如果能设置好这样的及时沟通交流机制,个人觉得对于活跃交流讨论气氛是颇有益处的。 2.关于是否能够设立投票模块的建议 其实发现自己有时写博文时,是很想有投票功能的。这样一来,科研工作者可能会借此功能进行部分数据的调研与收集;普通用户也可以发起某些投票,引导大家就某些话题进行交流讨论等等。个人认为这是一项很实用的互动功能。只是不知道在科学网博客上开放此功能是否合适。 临时想到这两点建议,就及时提了出来,是否可行,还得由科学网的管理层来论证。如果出于某些特殊原因不便实行,作为科学网用户,我们是完全理解与支持的。非常感谢!
个人分类: 科普杂谈|3070 次阅读|4 个评论
建议在博客中增加博文自选功能
陈小斌 2010-3-30 02:41
科学网博客主页的显示总体上是不错的,信息量比较丰富。但我这里向科学网编辑建议再增加一个小功能:博主自选集功能,允许博主将其自认为得意的博文推荐成集。 就是将一些文章自荐为精,网站为每一个博主自动生成一个博文精华集目录。 博客里的东西什么都能写的。很多文章只是发发牢骚,泄泄闷气,因此各自博文中难免鱼目混杂,博文一多,就难以有效阅读。自选集功能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能够让读者集中阅读各人的精品博文。
个人分类: 一孔之见|3703 次阅读|0 个评论
建议编辑部在首页增加按评论数排名的栏目
famingkuang 2010-3-29 12:34
科学网博客是一个比较和谐的社区,相对于别的网站,这里还算是很温馨的。所以发发宁愿当反反复复的小人还是选择了回来。 发发知道自己人微言轻,但既然在这里呆就应该为这个社区出点力,哪怕没人听,也发出点声音,贡献自己的一点想法,如果不当,权当笑料。 流量是一个网站的生命,所以科学网编辑部以点击为指挥棒指挥博主们冲锋陷阵没什么不对,但如果把点击当做唯一的指挥棒,我觉得似乎不很完美。因为在这根唯一的指挥棒下,科学网博客出现了一些令人费解的奇怪现象: 1,有的文章点击过千、过万,却几乎没有人评论。 2,有的博客没有新文章发表,在周排行上却出现十几万的点击。 3,科学网首页上晃来晃去都是那几张让人熟得生厌的老面孔。 4,有的博客总排行前N名,文章数千,评论数却只有数十条,评论数与文章数的比是3%。 我暂时就只想得到这些了。欢迎大家补充。 为了让新人,特别是有思想的新人浮出水面,有必要对现在的首页进行了一些适当的调整。 如果在首页增加一个以评论数的多寡为依据的排行,我想,好文章就更容易浮出水面。事实上点击高的文章不一定是好文章,这样的文章一般是面子文章: 一,是编辑部的面子,因为编辑部推荐上了首页,于是大家点击。 二,是众博主的面子,因众博主推荐上了首页,于是大家点击。 三,是 大人物的面子,因为是公众人物,于是文章被慕名点击。 但是点击了并不代表这文章是好文章,甚至于不能说明这文章具有可读性。但如果游客要做评论,至少他要大致的看过博文,这说明文章是有一定的可读性的。所以我觉得评论多的文章相对来说,更具有可读性和思想性。相对来讲,评论数多的文章比点击量大的文章更有可能是好文章。 当然任何事物都有好的一面,也会有坏的一面,任何制度都会有漏洞一样,以评论数排名也有它的问题,那就是有的博主喜欢在博文后面聊天,对这种情况编辑部在编写程序时应想好法子应付才是。
个人分类: 博客风云|3646 次阅读|13 个评论
科学网博主中有多少女性?----建议科博用户名录注明性别
黄安年 2010-3-7 19:34
科学网博主中有多少女性 ?---- 建议科博用户名录注明性别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3 月 7 日发布 明天是确定国际妇女节劳动 100 周年的日子,在此 , 向科学网博客中群体女博主致意。 科学网四千博主中有多少女性 ? 我们并不清楚 , 编辑部是否统计过,不知道。我们有必要作一个比较清晰的统计 , 即科学网博客中开博的女性究竟占全部博主的比例有多大 ? 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们的学术和科技工作者中女性的参与网络博客的程度。按照惯例,即使学校的学生名单中注明性别的。
个人分类: 三言两语简评(07-11)|3880 次阅读|5 个评论
“关于大力支持高校创建大型高水平研发机构的建议”的书面意见
pikeliu 2010-2-1 04:18
http://www.stcsm.gov.cn/RDZXSITE/RDZXDetail.aspx?proposalId=c30c3767-745f-4914-9383-1a902f201270 类别:书面意见 文号:R-299 对市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第299号代表书面意见的答复 办理结果:解决采纳 丁光宏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大力支持高校创建大型高水平研发机构的建议的书面意见收悉。意见中详细说明了大型高水平研发机构应建立在高校的诸多优势,并由政府、高校、企业多方共同建设,这样会把基地建设、科学研究、产学结合和人才培养等各项工作充分结合起来,并提出了四项建议:①在加强评估的同时,建议加大对现有运行良好的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研发基地的投入,保障其有相对充足的人员经费和科研经费等;②积极鼓励本市各研究院所与大学联姻;③鼓励本市高校到浙江、江苏和西部地区创建研究院,支持国内外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来沪创办研发机构;④建议支持新建产学合作的大型研究中心。我们认为您的建议很重要,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本市现有国家重点实验室31个,其中依托高校建设的有18个;有70个上海市重点实验室,其中依托高校建设的有50个;有38个教育部、卫生部重点实验室,全部依托高校建设;有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3个,其中依托高校建设的有9个;有上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5个,其中依托高校建设的有6个。   关于建议①,2008年3月,科技部和财政部在北京联合召开了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作(视频)会议,并联合印发的《关于设立国家(重点)实验室专项经费的通知》。通知指出,为进一步加强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中央财政决定设立国家(重点)实验室专项经费,进一步提高对于实验室建设的经常性投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国家(重点)实验室当前建设发展中存在的竞争性支持过多,稳定性支持不足的问题,加速提升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自主创新能力。专项经费将依据实验室所处领域,结合绩效评估的结果,按照600-900万元不等的档次下发,主要用于补充实验室的开放运行费、科研业务费和科研仪器设备费,并于去年6月份下拨了当年的运行经费。   结合科技部的做法,市科委于2008年也修订完善了《上海市重点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办法》和《上海市重点实验室评估实施细则》,制定了《上海市重点实验室运行经费使用实施细则》,根据绩效考核和评估结果,对上海市重点实验室每年度下拨运行经费和设备更新费,探索稳定长效的运行经费支持政策,并对当年通过评估的36个上海市重点实验室下拨了2360万元的运行经费,以提升上海市重点实验室持续的创新能力。   关于建议②和③,各类重点实验室的定位是两基地一中心,即(应用)基础研究基地、人才培养基地和学术交流中心,市科委一直鼓励包括依托高校、研究院所和企业的各类重点实验室围绕应用和需求,广泛开展国内外的合作交流,如院校合作、校校合作、校企合作等,这些合作内容也是重点实验室评估和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   关于建议④,本市的各类研发基地定位有所不同,如重点实验室的定位是(应用)基础研究,主要依托高校和研究院所建设,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定位是围绕企业需求,对实验室的研究成果进行中试放大,为生产提供技术支撑,主要依托企业或企业联合高校共同建设,在沪的各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均为这种类型的研究机构。市科委在批准建设各类研发基地时,在鼓励合作的同时,会根据各自的定位和研究特色,分类指导和建设。   此外,我们已将如何推动本市各类研发基地更紧密地与本市相关产业的结合,为产业的发展壮大提供更强大的技术和人才支撑纳入了今年的工作计划重点。   感谢您对本市科技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二00九年三月五日 来源: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关于大力支持高校创建大型高水平研发机构的建议 近年来,我国各级政府高度重视高水平研发机构在提升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作用。 2008 年中央政府专门设立了国家重点实验室专项经费,这将改变了以往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运行依赖于竞争性项目经费为主的状态。 与北京(京津地区)相比,上海市(长三角地区)的国家级研发机构(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数量不到前者的二分之一。我市作为长三角的研发龙头,特别是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 颁布以来,要把支持高校创建大型的、高水平的研发机构的工作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这些大型研发机构可以这样定位:与传统院系相比,有较高的独立性,例如在人事和财务方面有一定的自主权;把研究生培养、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技术推广等多项功能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构建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化的相对完整的价值链;达到集聚高端人才,服务地方经济的目的。 我们认为,高校在国家(区域)创新体系中的重要作用是通过依托于高校的研发机构得以发挥出来。经过多年的扩招之后,高校已到了提高内涵的时候。通过建立大型的高水平研发机构,可以释放和提升高校的科研能力,可以提高教师个人的学术水平,将有利于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二是,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如 211 工程、 985 工程的支持,高校的科研条件已得到极大的改善。但是相比较发达国家的高水平大学来说,我市高校的科研条件和科技人才培养环境还是薄弱的,需要进一步的投入。各级政府如果把高水平的研发机构设置在高校,就可以利用现有的一些基础设施和研究设备,而不必从零开始。三是,有利于大学生的培养,特别是研究生培养。培养具备自主创新能力的人才,需要有一种科研文化和创业文化的氛围,需要有跨学科、跨越大学围墙的培养方式。四是,有利于提高高校的知名度,促进国际交流。如果把高水平研发机构设置在高校,可以快速地提高相关学科的实力和知名度,也会吸引国际学者和国际学生,促进留学生教育的多元化。五是,虽然教师个人的科研工作和教学工作的时间安排上会有些冲突,但是,如果研发机构的研究方向变更或者重组,或者教师个人的研究兴趣变化,依托于高校建设的研发机构的人员队伍流动相对会灵活一些,如到院系承担相对更多的教学任务。总之,我们认为,大型的高水平研发机构应建立在高校,由政府、高校、企业多方参与共同建设,这样会把基地建设、科学研究、产学结合和人才培养等各项工作充分地结合起来,发挥每一份资源的最大效率。 具体建议如下: 一是,由市科委的组织协调,先对调研和评估我市各类科研项目和研发基地的基本情况。根据科技发展和我市(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尽可能集中现有科技资源和科研项目经费,加大对现有运行良好的高校大型研发机构的投入(有相对充足的人员经费、科研经费等)。可根据具体情况,联合或重建现有的研发机构,或者新建高校研发机构。 二是,积极鼓励我市政府各部门下属的研究院所与大学联姻,或者挂名到某所大学的名下。 近年来美国州级政府大力支持公立大学与产业界一道创建巨型的跨学科研究中心,如纽约州立大学( SUNY )的纳米科技与工程学院( CNSE )得到了州政府、产业界的巨额支持,各类投资的总额将达到 30 多亿美元。 CNSE 虽然附属于 SUNY ,但是有相当高的独立性。可以说,实施了一校两制的政策。 三是,支持产学合作建立大型研究中心。应该说,长三角三省市的产学研合作相当活跃。根据《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 2006-2007 》,长三角三省市的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活动经费中来自企业的资金比例分别是上海 18.52% 、江苏 2004 年来自 26.84% 、浙江 28.49% 。但是,产学研合作的效果总是不明显。这也反映了来自企业的经费大都支持一些短平快的科研项目,只是要解决企业产品生产过程中的一般性问题。我们认为,市政府(以及长三角三省市政府)要围绕本区域产业发展所需的关键共性技术或前沿技术,支持企业和大学共同建设若干个大型研究中心,将非常有利于长三角地区的技术创新。我们要对企业和学校牵头成立的产学合作研发机构给予实质性的配套经费支持。而且,根据国内外经验,只有在政府指导和支持下,大学参与下,竞争性企业能走到一起开展合作。 四是,鼓励我市高校到浙江、江苏和我国西部地区创建研究院,支持国内外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来沪创办研发机构。近年来研发力量相对薄弱的浙江省 为了加快提升当地的技术创新能力,积极引进大院名校共 建创新载体,集聚国内外优质创新资源。浙江省已累计引进清华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科院、诺基亚等国内外大院名校、大企业共建各类创新载体 530 家,总投资 61 亿多元。 2003 年启动建设的苏州独墅湖高教区吸引中国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东南大学等 10 所大学在该高教区设置了苏州研究院。我市政府应更为积极地鼓励高校 地方研究院的进与出。(丁光宏)
个人分类: Yangtze River Delta|141 次阅读|0 个评论
问题与建议
chenfap 2010-1-17 12:54
问题与建议 问题: 最新日志中全是一个人转载的文章(见下表),对寻找和发现他人的最新博文造成了影响和不便。 建议: 对某些要发表较多博文或转载文章的人设立专栏。 最新日志 标题 作者 浏览 评论 时间 hottest biology papers Latest Articles F1000 Biology R... 许培扬 26 0 2010-1-17 10:45:43 HIDDEN JEWELS | ALL OF BIOLOGY | calculated on 15 Janua... 许培扬 25 0 2010-1-17 10:41:06 MOST VIEWED PAPERS | ALL OF BIOLOGY | calculated on 15 J... 许培扬 24 0 2010-1-17 10:34:45 ALL TIME TOP 10 | ALL OF BIOLOGY | calculated on 17 Jan... 许培扬 25 0 2010-1-17 10:26:09 TOP 10 | Structural Biology | calculated on 17 January 2... 许培扬 25 0 2010-1-17 10:21:59 TOP 10 | Molecular Biology | calculated on 17 January 2... 许培扬 29 0 2010-1-17 10:18:46 TOP 10 | Microbiology | calculated on 17 January 2010 许培扬 29 0 2010-1-17 10:15:53 TOP 10 | Immunology | calculated on 17 January 2010 许培扬 25 0 2010-1-17 10:13:00 TOP 10 | Genomics Genetics | calculated on 17 January... 许培扬 23 0 2010-1-17 10:11:00 TOP 10 | Developmental Biology | calculated on 17 Januar... 许培扬 22 0 2010-1-17 10:08:42 TOP 10 | Cell Biology | calculated on 17 January 2010 许培扬 23 0 2010-1-17 10:05:14 TOP 10 | Biotechnology | calculated on 17 January 2010 许培扬 24 0 2010-1-17 10:02:22 TOP 10 | Biochemistry | calculated on 17 January 2010 许培扬 22 0 2010-1-17 9:56:11 TOP 10 | ALL OF BIOLOGY | calculated on 17 January 2010 许培扬 33 0 2010-1-17 9:50:38 教育部责令郑州大学交代 许培扬 53 0 2010-1-17 9:32:47 眼检可提前20年预知老年痴呆 许培扬 34 0 2010-1-17 9:14:58 中国网民3.84亿 许培扬 29 0 2010-1-17 9:05:34 谷歌首席执行官:去意未定 许培扬 56 0 2010-1-17 9:01:49 真爱难寻 找到理想伴侣的几率只有28万分之一 许培扬 43 0 2010-1-17 8:32:01 史无前例的灾难 联合国呼吁各国停止向海地派搜救队 许培扬 58 0 2010-1-17 8:25:10 讨论区
个人分类: 未分类|2863 次阅读|0 个评论
建议清理公园里的“飞地”
黄安年 2010-1-13 09:12
建议清理公园里的飞地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1 月 13 日发布 我国的公园本来就少 , 在这些少至又少的公园里还有各种名目飞地,这些飞地往往又是公园的宝地,但是作为人民公园普通老百姓只能望而却步。这些飞地成为飞地,往往 存在着一些非公共利益的因素。笔者希望有关当局能够主动清理公园内的哪些飞地让老百姓在公园内能够畅行无阻,真正想人民所想。下面是学术交流网上发布的一篇文章《成都望江楼公园里的圈地》 **********************88 成都望江楼公园里的圈地 四川大学一退休教师文 学术交流网 / 学术问题讨论 /2010 年 1 月 13 日首发 ( 学术交流网按 : 四川大学一退休教师来信反映了成都望江楼公园里的圈地损害群众公共利益现象 , 对此成都望江楼公园管理当局自然会有自己的见解 , 这涉及保护作为公园性质的群众公共利益和公园管理当局的正当权益之间关系的厘清 , 问题是我们的人民公园该不该有 飞地 ,而各种名目的飞地在我们所见的公园里并非个别现象。 ) *********************************** 2010 年 1 月 12 日 星期二下午,我去了成都市的望江楼公园。从地图上,我们可以看到,成都市的中心地区,可供公众休闲的绿地非常有限。而中心地区的人口密度很大。由于其他的公园比较远,望江楼公园是附近地区老年人能去散步休息的一个好去处。 四川省和成都市为老百姓,特别是老年人。做了不少好事和实事。比如说,发了老年证,进公园无需买门票,满了七十岁的老年人,有坐公共交通车的优待证。所以去公园休息的老年人不少。当我在望江楼公园里散步时,经过一个有围墙的小院落,门上写着宽坐二字,门敞开着,里面有走廊,走廊上有坐的地方。刚好也有点累了,就坐了下来,另外还有四位老年人也进来歇歇腿。里面出来了一位女同志,对我们说,你们不能坐在这里。我感到很奇怪。我在四川大学工作多年,以往,望江楼公园是常去的地方。公园里从来没有什么禁区。近几年来,因病没有怎么到这个公园来,竟然有这样的变化。 我只知道为了保护文物,公园里辟出了一块地区,一般游人进入文物区要另外买票,这是完全无可厚非的。而我们老年人则是免票的。但是,这个小院落却是个禁区。正在纳闷之际,里面又出来了两三个男青年,要我们离开。并说,这里是他们的老板买下来的。我想,大概他们也不清楚,国家的公园里的土地是不可以买卖的。很可能是他们的老板是承包或租下来。这个小院落,四面有围墙,里面有餐厅。我就问这几个小青年,为什么我们就不能在走廊上休息一会儿。他们说,坐在这里是要给钱的,而我们坐在这里,会影响他们的营业,他们每个客人的消费要两三百元。原来这里叫宽坐河鲜馆。 在绿地如此稀少,而面积已经很小的公园里,是何方神圣能在公园里挖出一块地方,建立一个只有高消费的人,才能进来的餐馆。出于好奇,我就问他们的老板是谁。他们说,不知道,他们只是从经理那里领工资。我又问,是否可以见见经理。他们说,经理不在。公园里一般都有可供游人喝茶吃饭的去处。但是,那些地方是谁都可以穿越而过的。而不可能是用围墙隔出一个小院落,只有高消费的人才能进入。 公园,公园,乃是供公众休息之园。在公园里挖出一块地方,就使游人活动的范围变得更小。这很明显是损害了公众的利益。在老板这一方,当然是无利不起早。但是,是谁批准这样做的呢?是什么让这个老板有如此之大的能量?这背后有没有一根利益链条呢? 一月十二日,胡锦涛同志在中共十七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上指出,要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我希望成都市望江楼公园的主管当局,能够很好地贯彻胡锦涛同志的指示,把绿地还给成都市的老百姓。如果有利益链条的话,也该好好查查。 四川大学一退休教师 学术交流网 (www.annian.net)/ 学术问题讨论 /2010 年 1 月 13 日首发
个人分类: 民生问题小议(10-11)|2553 次阅读|0 个评论
给编辑部公正推荐博文提个建议
黄安年 2010-1-12 09:08
给编辑部公正推荐博文提个建议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1 月 12 日发布 科学网博客编辑部对于博文导向最大影响在于头条置顶的选择和精选博文的推荐 , 这是编辑部的权力 , 博主可以表达不满以至抗议 , 但无权行使编辑部这一特权。由于博主对推荐博文的异议,往往成为招致一些网友质疑编辑部公正性或者偏心的一个重要动因,笔者在此提个公正推荐博文的建议供编辑部考虑。 第一 , 开辟头条置顶博文的查询功能。这样做在技术处理并不困难 , 但效果较好。一来有利于编辑部自身清晰有哪些文章在头条置顶,其中现在看来哪些争议较大,哪些不见得需要置顶 ,哪 些效果很好;二来也便于博主查询,以便做出自己的判断。 第二 , 对于因头条置顶博文引发较大争议或者属于两种不同见解的博文 , 原则上也 希望同时或者接着刊登,这有利于体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精神 , 也会减少了对于公正性的怀疑。 第三 , 精选博文虽有全部目录可供查询,但是如果有精选目录的排行榜可以让网友在短时间内一目了然。例如目前精选博文有 10381 篇(自 2007 年以来) , 笔者用笨办法对于 2009-01-122010-01-12 一年间的精选博文作了不完全统计 , 结果显示王鸿飞博友被推荐的精选博文为 100 篇 , 笔者文章滥竽充数不仅数量多而且被推荐的也仅 34 篇 , 可见鸿飞博文受编辑部重视和欢迎的程度 , 他在全部推荐博文中是否首屈一指,我没有统计 , 而编辑部是清楚的。 笔者以为对于博文的社会评价、学术评价、编辑部评价不是一回事,所以对于编辑部推荐博文不必太在意,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在三种评价之间划等号,比优劣。
个人分类: 个人所思所想(09)|4722 次阅读|12 个评论
欣闻火车票可以实名
morrison 2010-1-10 11:46
Notes: 新华社北京 1 月 8 日电(记者齐中熙) 8 日从铁道部获悉,今年春运期间,铁路部门将在广州铁路集团公司和成都铁路局部分车站试行火车票实名制。 目前,准备工作已经到位。 广州铁路集团公司和成都铁路局在部分车站试行火车票实名制范围和时间为: 节前, 2010 年 1 月 30 日- 2 月 13 日,在广铁集团公司的广州、广州东、广州北、佛山、深圳、深圳西、东莞东、惠州、汕头 9 个车站试行火车票实名制(广深线动车组列车、广九直通车、武广高速铁路动车组列车除外)。节后, 2010 年 2 月 14 日- 3 月 10 日,在广铁集团公司的岳阳、长沙、株洲、衡阳、耒阳、郴州、张家界、吉首、怀化、铜仁、常德、益阳、娄底、邵阳、永州、溆浦、新化 17 个车站试点火车票实名制。在成都铁路局的成都、成都南、重庆、重庆北、南充、达州、贵阳、遵义、内江、万州、攀枝花 11 个车站试行火车票实名制。 实名制火车票的预售期为 10 天,自 2010 年 1 月 21 日 7 时起,开始发售 1 月 30 日及以后的实名制火车票。 旅客凭有效身份证件购买试行实名制车站车票。旅客在全国各火车站购买在试行实名制车站上车的异地、联程等车票也需要凭有效身份证件。试行实名制的车票票面上增印旅客身份信息,旅客进站要持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和车票,车站核对相符后,方可进站上车。 有效身份证件包括:居民身份证、临时身份证、军官证、武警警官证、士兵证、军队学员证、军队文职干部证、军队离退休干部证和军队职工证,护照、港澳同胞回乡证、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中华人民共和国来往港澳通行证、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大陆居民往来台湾通行证、外国人居留证、外国人出入境证、外交官证、领事馆证、海员证。 1.5 米以上 16 岁以下没有办理身份证的未成年人可凭户口簿、户口所在地公安机关出具的户籍证明信或学生证购票。其中,户籍所在地公安机关出具的户籍证明信只允许购票,进站前须在车站公安制证口补办临时身份证明。儿童车票不实行实名制。 铁道部运输局负责人表示,此举是为了维护售票公平。这位负责人同时表示,对试行火车票实名制可能给旅客购票、验票、进站乘车等方面带来的诸多不便,请予以谅解,并配合支持铁路部门工作。 9-10日,各网络媒体讨论热烈。 前不久,刚刚写了关于火车票实名制的建议,今天上网发现媒体发布国家在广铁和成都试行实名制,为明年全国推广做准备。听到这则消息,欣慰之至,尽管这次试行的实名制为了适应现状,存在有着许多漏洞,如仍允许1证购买多张票;可以购票的证件高度多样,达到20多种;还可以使用他人证件代购等等。但毕竟这是从正式讨论火车票实名制6年来,终于迈出了第一步,可喜可贺。 诚然,火车客流量巨大,如果如同飞机场那样检票,确实给火车站的检票带来巨大的压力。但由于我们的居民身份证已经可以自动识别,有了较好的科技基础,而且互联网也有了很好的发展。因此如果引入自动识别系统,还是可以加快检票速度的,压力也就可以减轻了。更何况现在实名票还没有全部推行开来。 试行火车票将会考验火车站管理水平,首先考验的是实名制管理办法,确保实名制旅客的权益,即能够保证旅客很方便的实名买票、退票和改签,以及乘车的快捷和顺利。其次是要有良好的实名售票系统和售票渠道,方便旅客购买,手续不宜繁琐。 第三是要有良好的检票系统,这是最复杂的、最重要的环节,在这里既要能够保证真正的实名购票旅客能够快速方便地通过检票,又要能够识别出假冒票。 有了这些,才能保证旅客的方便出行和乘车权益。但在试行阶段,为了让旅客购买实名票,我建议还需要一些鼓励措施。如购买实名票可以适当优惠;建立实名票的特别通道,并可以优先乘车;为实名票留出足够的票源,保证优先购买实名票;实名制车站将实名售票和非实名票并轨实施,不宜一刀切,待一段时间后可以禁止非实名票等等,这些都是良好的推广策略。 最后祝愿火车票实名制能够成功,并真正大行其道,全面推行。
个人分类: 科研笔记|3735 次阅读|0 个评论
建议凤凰总编辑时间节目调整定位
黄安年 2009-12-23 22:35
建议凤凰总编辑时间节目调整定位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09 年 12 月 23 日发布 笔者喜爱在晚间 9:00-10:30 分工作同时 , 边听凤凰卫视的时事直通车节目和总编辑时间节目 , 听多了感到凤凰总编辑时间的节目 ( 半小时 ) 内容中有一半以上是引用时事直通车节目的新闻片断 , 从而形成了严重的重复 , 尤其是吕宁思主持时更为明显 , 给人感觉是主持人对于全天的重要信息所做总编辑评论的充分准备不足 , 往往用转播时事直通车时间的节目来打发 , 当然吕总编辑对于社会新闻的评论尤感兴趣 , 说话酸溜溜 , 讽刺挖苦颇得某些人士青睐 , 不过笔者倒是欢迎何亮亮平实就事论事的评论和充分准备的职业精神。笔者希望在 2010 年来临之际对总编辑时间节目重新定位。
个人分类: 个人所思所想(09)|4099 次阅读|1 个评论
耶鲁大学著名生态学与进化生物学教授写给研究生的一些忠告
robinchn75 2009-12-19 23:51
Stearns教授的一些犀利的观点,你认同吗? ------------------------------------------------------------ 准备坏的结局。 没人(包括有些教授)会在乎你;主动接近导师。 应该明确为什么你的研究重要。 心理问题会成为最大障碍。 不要选修课程:太低效。 找人批评你的研究计划。 管理你的导师:让他知道你的存在。 在不同的论文形式中选择适合你的挑战方式。 早发文章(署名、合作等有技巧)。 不用小看硕士论文。 经常性发文章,但别太多。 @Zurich ------------------------------------ Some Modest Advice for Graduate Students by Stephen C. Stearns Always Prepare for the Worst. Some of the greatest catastrophes in graduate education could have been avoided by a little intelligent foresight. Be cynical. Assume that your proposed research might not work, and that one of your faculty advisers might become unsupportive - or even hostile. Plan for alternatives. Nobody cares about you. In fact, some professors care about you and some don't. Most probably do, but all are busy, which means in practice they cannot care about you because they don't have the time. You are on your own, and you had better get used to it. This has a lot of implications. Here are two important ones: 1. You had better decide early on that you are in charge of your program. The degree you get is yours to create. Your major professor can advise you and protect you to a certain extent from bureaucratic and financial demons, but he should not tell you what to do. That is up to you. If you need advice, ask for it: that's his job. 2. If you want to pick somebody's brains, you'll have to go to him or her, because they won't be coming to you. You Must Know Why Your Work is Important. When you first arrive, read and think widely and exhaustively for a year. Assume that everything you read is bullshit until the author manages to convince you that it isn't. If you do not understand something, don't feel bad - it's not your fault, it's the author's. He didn't write clearly enough. If some authority figure tells you that you aren't accomplishing anything because you aren't taking courses and you aren't gathering data, tell him what you're up to. If he persists, tell him to bug off, because you know what you're doing, dammit. This is a hard stage to get through because you will feel guilty about not getting going on your own research. You will continually be asking yourself, What am I doing here? Be patient. This stage is critical to your personal development and to maintaining the flow of new ideas into science. Here you decide what constitutes an important problem. You must arrive at this decision independently for two reasons. First, if someone hands you a problem, you won't feel that it is yours, you won't have that possessiveness that makes you want to work on it, defend it, fight for it, and make it come out beautifully. Secondly, your PhD work will shape your future. It is your choice of a field in which to carry out a life's work. It is also important to the dynamic of science that your entry be well thought out. This is one point where you can start a whole new area of research. Remember, what sense does it make to start gathering data if you don't know - and I mean really know - why you're doing it? Psychological Problems are the Biggest Barrier. You must establish a firm psychological stance early in your graduate career to keep from being buffeted by the many demands that will be made on your time. If you don't watch out, the pressures of course work, teaching, language requirements and who knows what else will push you around like a large, docile molecule in Brownian motion. Here are a few things to watch out for: 1. The initiation-rite nature of the PhD and its power to convince you that your value as a person is being judged. No matter how hard you try, you won't be able to avoid this one. No one does. It stems from the open-ended nature of the thesis problem. You have to decide what a good thesis is. A thesis can always be made better, which gets you into an infinite regress of possible improvements. Recognize that you cannot produce a perfect thesis. There are going to be flaws in it, as there are in everything. Settle down to make it as good as you can within the limits of time, money, energy, encouragement and thought at your disposal. You can alleviate this problem by jumping all the explicit hurdles early in the game. Get all of your course requirements and examinations out of the way as soon as possible. Not only do you thereby clear the decks for your thesis, but you also convince yourself, by successfully jumping each hurdle, that you probably are good enough after all. 2. Nothing elicits dominant behavior like subservient behavior. Expect and demand to be treated like a colleague. The paper requirements are the explicit hurdle you will have to jump, but the implicit hurdle is attaining the status of a colleague. Act like one and you'll be treated like one. 3. Graduate school is only one of the tools that you have at hand for shaping your own development. Be prepared to quit for awhile if something better comes up. There are three good reasons to do this. First, a real opportunity could arise that is more productive and challenging than anything you could do in graduate school and that involves a long enough block of time to justify dropping out. Examples include field work in Africa on a project not directly related to your PhD work, a contract for software development, an opportunity to work as an aide in the nation's capital in the formulation of science policy, or an internship at a major newspaper or magazine as a science journalist. Secondly, only by keeping this option open can you function with true independence as a graduate student. If you perceive graduate school as your only option, you will be psychologically labile, inclined to get a bit desperate and insecure, and you will not be able to give your best. Thirdly, if things really are not working out for you, then you are only hurting yourself and denying resources to others by staying in graduate school. There are a lot of interesting things to do in life besides being a scientist, and in some the job market is a lot better. If science is not turning you on, perhaps you should try something else. However, do not go off half-cocked. This is a serious decision. Be sure to talk to fellow graduate students and sympathetic faculty before making up your mind. Avoid Taking Lectures - They're Usually Inefficient. If you already have a good background in your field, then minimize the number of additional courses you take. This recommendation may seem counterintuitive, but it has a sound basis. Right now, you need to learn how to think for yourself. This requires active engagement, not passive listening and regurgitation. To learn to think, you need two things: large blocks of time, and as much one-on-one interaction as you can get with someone who thinks more clearly than you do. Courses just get in the way, and if you are well motivated, then reading and discussion is much more efficient and broadening than lectures. It is often a good idea to get together with a few colleagues, organize a seminar on a subject of interest, and invite a few faculty to take part. They'll probably be delighted. After all, it will be interesting for them, they'll love your initiative - and it will give them credit for teaching a course for which they don't have to do any work. How can you lose? These comments of course do not apply to courses that teach specific skills: e.g., electron microscopy, histological technique, scuba diving. Write a Proposal and Get It Criticized. A research proposal serves many functions. 1. By summarizing your year's thinking and reading, it ensures that you have gotten something out of it. 2. It makes it possible for you to defend your independence by providing a concrete demonstration that you used your time well. 3. It literally makes it possible for others to help you. What you have in mind is too complex to be communicated verbally - too subtle, and in too many parts. It must be put down in a well-organized, clearly and concisely written document that can be circulated to a few good minds. Only with a proposal before them can they give you constructive criticism. 4. You need practice writing. We all do. 5. Having located your problem and satisfied yourself that it is important, you will have to convince your colleagues that you are not totally demented and, in fact, deserve support. One way to organize a proposal to accomplish this goal is: a. A brief statement of what you propose, couched as a question or hypothesis. b. Why it is important scientifically, not why it is important to you personally, and how it fits into the broader scheme of ideas in your field. c. A literature review that substantiates (b). d. Describe your problem as a series of subproblems that can each be attacked in a series of small steps. Devise experiments, observations or analyses that will permit you to exclude alternatives at each stage. Line them up and start knocking them down. By transforming the big problem into a series of smaller ones, you always know what to do next, you lower the energy threshold to begin work, you identify the part that will take the longest or cause the most problems, and you have available a list of things to do when something doesn't work out. 6. Write down a list of the major problems that could arise and ruin the whole project. Then write down a list of alternatives that you will do if things actually do go wrong. 7. It is not a bad idea to design two or three projects and start them in parallel to see which one has the best practical chance of succeeding. There could be two or three model systems that all seem to have equally good chances on paper of providing appropriate tests for your ideas, but in fact practical problems may exclude some of them. It is much more efficient to discover this at the start than to design and execute two or three projects in succession after the first fail for practical reasons. 8. Pick a date for the presentation of your thesis and work backwards in constructing a schedule of how you are going to use your time. You can expect a stab of terror at this point. Don't worry - it goes on like this for awhile, then it gradually gets worse. 9. Spend two to three weeks writing the proposal after you've finished your reading, then give it to as many good critics as you can find. Hope that their comments are tough, and respond as constructively as you can. 10. Get at it. You already have the introduction to your thesis written, and you have only been here 12 to 18 months. Manage Your Advisors. Keep your advisors aware of what you are doing, but do not bother them. Be an interesting presence, not a pest. At least once a year, submit a written progress report 1-2 pages long on your own initiative. They will appreciate it and be impressed. Anticipate and work to avoid personality problems. If you do not get along with your professors, change advisors early on. Be very careful about choosing your advisors in the first place. Most important is their interest in your interests. Types of Theses. Never elaborate a baroque excrescence on top of existing but shaky ideas. Go right to the foundations and test the implicit but unexamined assumptions of an important body of work, or lay the foundations for a new research thrust. There are, of course, other types of theses: 1. The classical thesis involves the formulation of a deductive model that makes novel and surprising predictions which you then test objectively and confirm under conditions unfavorable to the hypothesis. Rarely done and highly prized. 2. A critique of the foundations of an important body of research. Again, rare and valuable and a sure winner if properly executed. 3. The purely theoretical thesis. This takes courage, especially in a department loaded with bedrock empiricists, but can be pulled off if you are genuinely good at math and logic. 4. Gather data that someone else can synthesize. This is the worst kind of thesis, but in a pinch it will get you through. To certain kinds of people lots of data, even if they don't test a hypothesis, will always be impressive. At least the results show that you worked hard, a fact with which you can blackmail your committee into giving you the doctorate. There are really as many kinds of theses as their are graduate students. The four types listed serve as limiting cases of the good, the bad, and the ugly. Doctoral work is a chance for you to try your hand at a number of different research styles and to discover which suites you best: theory, field work, or lab work. Ideally, you will balance all three and become the rare person who can translate the theory for the empiricists and the real world for the theoreticians. Start Publishing Early. Don't kid yourself. You may have gotten into this game out of your love for plants and animals, your curiosity about nature, and your drive to know the truth, but you won't be able to get a job and stay in it unless you publish. You need to publish substantial articles in internationally recognized, refereed journals. Without them, you can forget a career in science. This sounds brutal, but there are good reasons for it, and it can be a joyful challenge and fulfillment. Science is shared knowledge. Until the results are effectively communicated, they in effect do not exist. Publishing is part of the job, and until it is done, the work is not complete. You must master the skill of writing clear, concise, well-organized scientific papers. Here are some tips about getting into the publishing game. 1. Co-author a paper with someone who has more experience. Approach a professor who is working on an interesting project and offer your services in return for a junior authorship. He'll appreciate the help and will give you lots of good comments on the paper because his name will be on it. 2. Do not expect your first paper to be world-shattering. A lot of eminent people began with a minor piece of work. The amount of information reported in the average scientific paper may be less than you think. Work up to the major journals by publishing one or two short - but competent - papers in less well-recognized journals. You will quickly discover that no matter what the reputation of the journal, all editorial boards defend the quality of their product with jealous pride - and they should! 3. If it is good enough, publish your research proposal as a critical review paper. If it is publishable, you've probably chosen the right field to work in. 4. Do not write your thesis as a monograph. Write it as a series of publishable manuscripts, and submit them early enough so that at least one or two chapters of your thesis can be presented as reprints of published articles. 5. Buy and use a copy of Strunk and White's Elements of Style. Read it before you sit down to write your first paper, then read it again at least once a year for the next three or four years. Day's book, How to Write a Scientific Paper, is also excellent. 6. Get your work reviewed before you submit it to the journal by someone who has the time to criticize your writing as well as your ideas and organization. Don't Look Down on a Master's Thesis. The only reason not to do a master's is to fulfill the generally false conceit that you're too good for that sort of thing. The master's has a number of advantages. 1. It gives you a natural way of changing schools if you want to. You can use this to broaden your background. Moreover, your ideas on what constitutes an important problem will probably be changing rapidly at this stage of your development. Your knowledge of who is doing what, and where, will be expanding rapidly. If you decide to change universities, this is the best way to do it. You leave behind people satisfied with your performance and in a position to provide well-informed letters of recommendation. You arrive with most of your PhD requirements satisfied. 2. You get much-needed experience in research and writing in a context less threatening than doctoral research. You break yourself in gradually. In research, you learn the size of a soluble problem. People who have done master's work usually have a much easier time with the PhD. 3. You get a publication. 4. What's your hurry? If you enter the job market too quickly, you wont be well prepared. Better to go a bit more slowly, build up a substantial background, and present yourself a bit later as a person with more and broader experience. Publish Regularly, But Not Too Much. The pressure to publish has corroded the quality of journals and the quality of intellectual life. It is far better to have published a few papers of high quality that are widely read than it is to have published a long string of minor articles that are quickly forgotten. You do have to be realistic. You will need publications to get a post-doc, and you will need more to get a faculty position and then tenure. However, to the extent that you can gather your work together in substantial packages of real quality, you will be doing both yourself and your field a favor. Most people publish only a few papers that make any difference. Most papers are cited little or not at all. About 10% of the articles published receive 90% of the citations. A paper that is not cited is time and effort wasted. Go for quality, not for quantity. This will take courage and stubbornness, but you won't regret it. If you are publishing one or two carefully considered, substantial papers in good, refereed journals each year, you're doing very well - and you've taken time to do the job right. Acknowledgements Thanks to Frank Pitelka for providing an opportunity, to Ray Huey for being a co-conspirator and sounding board and for providing a number of the comments presented here, to the various unknown graduate students who kept these ideas in circulation, and to Pete Morin for suggesting that I write them up for publication. http://www.yale.edu/eeb/stearns/index.htm
个人分类: Science|7470 次阅读|1 个评论
关于“胡氏健康生活方式中国发展研究中心”的进一步建议
hucs 2009-12-19 22:02
您好! 建议 胡氏健康生活方式中国发展研究中心( CCRDHHL ) (筹备)由 胡氏健康生活方式 三位同等贡献的作者(胡春松大夫、胡大一院士、胡盛寿院士)所在大学(南昌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 - 北京协和医学院)为依托和支持,多方筹资、完善设置而成立,隶属机构待定。 若正式成立,未来将考虑设立海内外分支机构。 胡氏健康生活方式中国发展研究中心( CCRDHHL ) (筹备) (南昌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 China Center For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Hus Healthy Lifestyles Sponsored jointly by Nanchang University , Peking University and Tsinghua University 此致敬礼, 谨颂冬安! 胡春松 副主任医师 副教授 胡氏健康生活方式中国发展研究中心( CCRDHHL ) (筹备) 南昌大学医学院门诊部心内科 南昌大学医学院心血管病研究所 南昌市八一大道 463 号(南院大门旁) 南昌 330006 Tel: 18970816800 Email: chunsong_hu@yahoo.com.cn or cs_hu@yahoo.cn Dr. Hu CS' Blog: http://i.cn.yahoo.com/chunsong_hu 科学网博客: http://www.sciencenet.cn/blog/hucs.htm 发展大事记 2005 年 - 创造性总结并提出 健康的种子法则 , 论文发表于《太平洋论坛杂志》 2005 ;撰写相关宣传词,并进行广泛宣传和推广;并向省委省政府提出相关建言献策,例如:拍摄相关科教纪录片等。 2007 年 - 在健康的种子法则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并提出 健康的 E(e) 种子法则 , 发布于胡春松雅虎博客;以雅虎博客为平台,撰写了一系列相关文稿以及宣传词,并进行广泛宣传和推广;撰写相关著作 《心脏策略》 ( 系列套书十二分册 ) 、 《 健康的种子法则 》( Doing )和教材《 E(e) 种子学 》( Doing )等;提出了 E(e)SEED i 的概念和实践,并在临床应用;向省委省政府提出相关产业化建议,例如:设立相关网站,创办专业杂志,成立相关学会等。 2009 年 - 在 健康的 E(e) 种子法则 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总结并创造性提出 E(e) 种子法则基础的健康生活方式 ,命名为 胡氏健康生活方式 ,发布于胡春松雅虎博客。 2009 年 - 以 雅虎博客 为平台,为 胡氏健康生活方式 撰写了一系列相关文稿以及宣传词,并进行全球广泛宣传和推广,力图产生更广泛的社会意义和巨大的经济价值;撰写相关著作《 胡氏健康生活方式 -- E(e) 种子法则基础的科学实践 》( Doing );向社会广泛征集 胡氏健康生活方式之歌 作曲( Doing )。 2009 年 - 以 科学网博客 为平台,进一步为 胡氏健康生活方式 撰写一系列相关文稿以及宣传词,并进行全球广泛宣传和推广,力图产生更广泛的社会意义和巨大的经济价值;撰写相关著作《 胡氏健康生活方式 -- E(e) 种子法则基础的科学实践 》( Doing );向社会广泛征集 胡氏健康生活方式之歌 作曲( Doing )。 2009 年 - 向国务院及相关部委和省委省政府提出相关建议,并筹备 胡氏健康生活方式中国发展研究中心( CCRDHHL ) 。 ---- 胡氏健康生活方式中国发展研究中心( CCRDHHL ) ( 筹备 ) (征集意见) ( China Center For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Hus Healthy Lifestyles ) 中心设置 领导: 名誉主任: 国家主席胡锦涛 党委书记: 主 任: 常务副主任: 机构: 推广普及部 科学研究部 临床治疗部 预防保健部 相关成果: 1 研究项目和研究成果,包括 PPT/ 论文 / 科普 / 著作等; 2 教材 3 科教纪录片 4 网站 5 专业杂志 6 相关学会 / 会员 7 海内外分支机构 附件:个人简介 胡春松 , 男 , 1968- , 江西进贤人 , 汉族 , 中共党员 , 医学硕士 , 国家留学基金委( CSC )公派赴美(新泽西医科齿科大学 / UMDNJ 波士顿 Tufts 大学圣 伊丽莎白医学中心)访问学者 (2000.6-2001.6), 欧美同学会会员 (2004-), 现任南昌大学医学院副主 任 医师 (2002-) 、 副教授 (2003-) , 2005 年通过主 任 医师(正高)资格考试(人机对话),硕士生导师资格 (2006- ), 从事心血管内科教学、科研与临床工作,兴趣爱好广泛。在本专业领域合作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成果,如 E(e) 种子法则 、 OOH 综合征、 RT-ABCDEF 策略、 高 - 刘氏 原则( SeCP )等;提出了 发展冲突论 ;共同提出了 人才就是 GDP ;共同创造性总结并提出了胡氏健康生活方式等。 已在《健康报》《光明日报》《家庭医生报》《科学时报》等发表一系列科普文稿 / 编译文稿 / 点评文稿,是《遗传》、《中华高血压杂志》、《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BMJ (英国医学杂志)、 Hypertension (高血压)等审稿人 , 江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二届心血管专业委员。 以博客为平台,传播健康知识,服务大众健康。 科学网博客: http://www.sciencenet.cn/blog/hucs.htm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673 次阅读|1 个评论
研究生科研现状调查
xin 2009-12-18 12:26
2008 年年底,我在我们学校图书馆看全国研究生院科研排名,我们学校排名不佳。我心生不甘,很想能为之做点事情,做点贡献。我认为研究生是科研主力军,是最富创造性的群体,是科研的未来和希望。如果能通过科学、合理的引导,提高研究生的科研热情,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肯定可以帮助我们学校研究生院更快、更好发展。这不仅对我校研究生院的发展是大有好处,对研究生个人的人生事业发展也至关重要。因此,如何提高研究生科研热情的问题,成为我魂牵梦绕的思考问题。 我觉得要是想激活、激发、提高研究生的科研热情,首先要摸清目前研究生的科研状态。知道他们需要什么、担心什么?制约他们进行科学研究的因素在那里?那些是不易改变的社会性的,那些是容易干预的个人主观性的?这就需要问卷调查,根据问卷调查对目前我院研究生科研状态进行分析,然后,根据问题提出应对策略,或许能潜在的对我院、甚至我校研究生的科研有所帮助。以上就是我的大致的研究思路。 今天下午我设计了个调查问卷。自己感觉已穷我所思,但难免将很多重要方面忽略。现在贴到这里,想征求一下大家的高见。在倾听诸位的高见之后,我会在进一步地修改、完善我的调查问卷。 2009年12月21日-2010年1月3日出差,因此,一时可能无法回复您的建议。出差回来后,我一定逐条恢复,会认真考虑您的意见。我的邮件是 xinzhongbao@126.com ,可以给我写邮件。另外,为了能让更多的人知道,你的推荐非常重要。 【 Ⅰ 基本情况】 1 .性别:( 1 )男;( 2 )女 ; 年龄 岁 2 .您现在是研究生几年级 ( 1 )硕士一年级; ( 2 )硕士二年级; ( 3 )硕士三年级; ( 4 )博士一年级; ( 5 )博士二年级; ( 6 )博士三年级; 3 .您的入学方式是: 1 )免试推荐; 2 )公开招考; 3 )硕博连读; 4 )直接攻博 4 .您攻读研究生的培养方式是: 1 )全日制脱产; 2 )非全日制在职 5 .您攻读北京林业大学学位的生源单位性质为: ( 1 ) 985 工程或 211 工程院校 ( 2 )普通院校 ( 3 ) 科研机构 6 . 除向学校交纳的学费、住宿费之外,您平均每月的学习/生活费支出 元。 7 .您认为研究生在读期间,可安心读书的保障性最低收入为 元。 8 .目前您的学费(含住宿费)、日常学习生活费的来源是:(按百分数计算) 家庭支付 亲友借款 国家助学贷款 奖、助学金和学费减免 勤工俭学 参加课题助研收入 其他: 合计 9 .您毕业后最想去以下哪种性质的单位工作: ( 1 )外资企业; ( 2 )国有大中型企业; ( 3 )私营企业; ( 4 )党政机关; ( 5 )高等院校; ( 6 )科研单位; ( 7 )出国; ( 8 )其它(请注明) 10 .您毕业后最想去以下哪些地区工作: ( 1 )京津沪; ( 2 )东部地区; ( 3 )中部地区; ( 4 )西部地区 【 II 关于激发研究生科研态度】 11 .您选择攻读研究生的最主要动因是: ( 1 )因为热爱科研,所以选择攻读研究生; ( 2 )就业难!为了工作需要才攻读研究生; ( 3 )个人原因,比如博士是人生既定规划; ( 4 )家庭原因,家里人都很想让我继续读; ( 5 )其他,因为 12 .您对科学研究的热爱程度: ( 1 )热爱,愿意成为职业科学家; ( 2 )喜欢,感到很有乐趣; ( 3 )一般,科学研究是研究生的天职; ( 4 )低落,要毕业就要做点东西; ( 5 )冷漠,实在没意思,毕业就是解脱; 13 .您对您的学位论文研究内容的热爱程度: ( 1 )热爱,我会为之付出所有激情和想象; ( 2 )喜欢,很有趣味,乐此不疲; ( 3 )一般,马马虎虎,能毕业就好; ( 4 )低落,要毕业就要做点东西,非我所愿; ( 5 )冷漠,实在没意思,正在犯愁是不是换题呢; 14 .您课程学习时间占整个学习时间的比例大约是: ( 1 ) 10% 以下( 2 ) 10-20% ;( 3 ) 20-30% ; ( 4 ) 30-40% ;( 5 ) 40-50% ;( 6 )大于 50% 请给出具体数: 15. 您认为学位课程的课程量: ( 1 ) 很大; ( 2 ) 较大; ( 3 ) 一般; ( 4 ) 较小; ( 5 ) 很小 16 .您的导师目前指导博士生 ____ 名,硕士生 名,您认为: 1 )太多; 2 )适中; 3 )太少 17 .目前您接受的是以下哪种指导方式: , 赞成哪种指导方式: 1 )单一导师制; 2 )双导师制(正副导师); 3 )指导小组集体指导制; 4 )其他(请注明) 18 .您研究生学习期间总共参与了 项课题研究,您认为参加的导师课题与您的学位论文的关系是否密切: 1 )有密切关系; 2 )相关; 3 )略有关系; 4 )毫无关系 19 .您的科研思路与科研方法的主要获取途径 : ( 1 )导师; ( 2 )其他学者; ( 3 )同学; ( 4 )网络; ( 5 )其他 20 .您认为导师对您撰写(发表和学位)论文的帮助 : ( 1 )很大; ( 2 )较大; ( 3 )一般; ( 4 )较小; ( 5 )很小 21. 您认为影响您科研积极性的主要因素在于: ( 1 )实验室硬件条件 ( 2 )缺乏充分的监督机制 ( 3 )缺乏激励机制 ( 4 )与就业兴趣不一致 ( 5 )对科学研究缺乏兴趣 ( 6 )其他(请注明) 22 . 与导师交流学术的意愿态度: ( 1 )强烈渴望;( 2 )非常愿意;( 3 )一般;( 4 )较小;( 5 )对学业没帮助,不关心 23. 您与导师就相关学术问题平均每月交流 次 ,您认为 次最为合适。 ( 1 )每周 1 次;( 2 )半月 1 次;( 3 )每月 1 次;( 4 )每学期 1 次;( 5 )没必要 24 .您认为论文奖励对您的科研积极性影响程度: ( 1 )很大;( 2 )较大;( 3 )一般;( 4 )较小;( 5 )没有 25 .您目前发表论文情况: SCI 篇; EI 篇;中文核心 篇。 26 .您认为发表论文奖励多少比较合适? ( 1 )每篇 SCI 奖励 元; ( 2 )每篇 EI 奖励 元; ( 3 )每篇中文核心:一级学报 元,一般核心 元; 27 .您研究生学习期间参加国际学术会 次;国内学术会议 ____ 次。您对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的意愿态度: ( 1 )强烈渴望;( 2 )非常愿意;( 3 )一般;( 4 )较小;( 5 )不关心 28 .您对出国留学(包括短期访问)的意愿态度: ( 1 )强烈渴望;( 2 )非常愿意;( 3 )一般;( 4 )较小;( 5 )不关心 29 .您目前主要忧虑的事情是 : 1 )发表学术论文; 2 )学位论文; 3 )未来工作; 4 )个人感情问题; 5 )经济紧张; 6 )其他(请注明) 30 .您最想得到的帮助是: ( 1 )增加生活费; ( 2 )降低论文发表要求; ( 3 )增加与导师交流和参加学术的机会; ( 4 )提供出国机会; ( 5 )扩展就业渠道 ; ( 6 )其他(请注明) 31. 根据您的感受,简要说明 影响 您科研积极性的主要因素 32. 根据您的感受,简要说明 调动 您科研积极性的主要措施 研究生科研状况调查问卷
1738 次阅读|5 个评论
纪念胡先骕(30):关于追认胡先骕先生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的建议(
livingfossil 2009-12-1 05:53
纪念胡先骕(30): 关于追认胡先骕先生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的建议(全文版) 关键词:追认;胡先骕;中国科学院;院士;建议 ----------------------------------- 关于追认胡先骕先生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的建议 (全文版) 中国科学院第六届学部主席团及执行委员会: 值此2009年度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之际,我谨以一名科学工作者的名义向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及执行委员会建议:启动一项特别增选程序以追认已故著名植物分类学家胡先骕先生(1894-1968)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本项提议的目的在于:充分肯定胡先骕先生为发展我国植物科学事业所做出的杰出贡献,认真贯彻中国科学院唯实求真、协力创新、科学民主、爱国奉献之办院方针,大力弘扬追求真理、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大力提升学术公信力,永远激励我国科学工作者发奋图强,为不断提升我国科学研究的综合实力与国际竞争力而勇于创新。鉴于胡先骕先生系中正大学首任校长和中央研究院首批院士之特殊身份,本项提议对促进海峡两岸科学与文化的交流和合作亦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胡先骕先生生平简介 胡先骕(1894-1968),字步曾,号忏庵,祖籍江西省新建县。1909-1913年在京师大学堂预科学习。1913-1915年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农学院森林系学习,获农学学士学位。1916-1918年任江西省庐山森林局副局长。1918-1922年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农林专科教授。1922-1923年任东南大学农科教授,兼生物系主任。1923-1925年赴美国哈佛大学学习,专攻植物分类学,获硕士和博士学位。1925-1928年任东南大学教授和中国科学社生物研究所植物部主任。1928-1932年与秉志先生合作在北京创办静生生物调查所(系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前身之一),任该所植物部主任。1932-1940年任静生生物调查所所长。1932年协调静生生物调查所与江西省立农业院合办庐山森林植物园。1933年发起建立中国植物学会,1934年任该学会会长。1940-1944任中正大学校长。1946-1949年任静生生物调查所所长。194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1928-1949年还曾兼任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生物学系教授。1950年,静生生物调查所植物部和刘慎谔领导的国立北平研究院植物研究所合并,组建中国科学院植物分类研究所(1953年改名为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1950-1968年任中国科学院植物(分类)研究所研究员。文革期间胡先骕遭受严重冲击而中断研究。1968年7月16日胡先骕在北京逝世。1979年胡先骕获得平反。1984年7月10日胡先骕先生的骨灰安葬于庐山植物园。 二、胡先骕两次落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的历史遗憾 胡先骕先生是国际著名的植物分类学家,我国现代植物科学事业的组织者和奠基者之一。他是文理兼通、博古通今、学贯中西的学者,堪称名副其实的学术大师。 胡先骕先生著作等身,出版著作20多部,发表有关植物学论文140多篇(附件1)。他在文学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诣,特别是在诗词方面著述颇多(附件2)。1948年他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批81名院士之一(附件3)。1949年北京和平解放之后,胡先骕留在北京,继续他的科学研究。然而,由于反对李森科的非科学理论和有关政治倾向,胡先骕在1955年和1957年的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遴选中落选(附件4、附件5)。这种结果在某种程度上真实地反映了冷战时期中国科学院早期学部工作不得不面临的种种客观形势。 根据1954年1月28日政务院第204次政务会议之精神,中国科学院正式启动成立学部之工作。自1954年7月起全国开始学部委员的推荐工作,历时1年。1955年5月9日,中国科学院在最初上报的一个238名学部委员名单中本来是有胡先骕的,但在最后确定的233人名单中拿掉了胡先骕等几个人。现在看来,胡先骕这次落选与他不畏高压而公开反对李森科的伪科学有关,这是可能的直接诱因。虽然在20世纪50年代初,前苏联已有科学家对李森科的非科学理论进行了批判(如苏卡高夫等),但在中国科学界,公开对李森科理论进行批判,胡先骕是第一人。 应四川大学方文培先生和西南师范学院戴蕃瑨先生的联名函请,胡先骕于1954年开始编写《植物分类学简编》一书,作为学生攻读植物分类学的入门教材,也适作中学教师和农林干部的参考书。该书第一版于1955年由高等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虽名为《简编》,但内容极为翔实,涉及的理论问题也较多,并附有精美插图164幅,是一部较理想的植物分类学教科书。 可是,《植物分类学简编》出版后不久,却引起对胡先骕的一场批判。原因是,该书在第12章植物分类学的原理有关种的新概念一节中,评论了当时苏联农业科学院院长T.Д.李森科(Лысенко)发表的《关于生物学种的新见解》。胡先骕认为:李森科的错误见解所以能风行一时,是由于政治力量的支持。他认为苏联不应接连报道黑麦产生雀麦,橡胶草产生无胶蒲公英,作物产生杂草,白桦产生赤杨,鹅耳枥产生榛,松产生枞,甚至向日葵也能产生寄生植物列当等错误内容。胡先骕是针对李森科一些不符合现代科学的所谓新见解而加以评论的,很难看出有什么欠妥之处,后来的调查研究也证实了李森科的这种新见解的虚伪性。但当时胡先骕却遭到严厉的批判。在批判会上,一些人批判《简编》具有严重的政治性错误,说他鼓吹唯心主义思想,是一个坚持摩尔根反动遗传学的科学家,并进而上纲为诋毁苏联共产党和政府,反对共产党领导科学等;有人甚至责难中国科学院和高等教育出版社也犯了错误。发行1年的《植物分类学简编》也因此而被禁止出售。但胡先骕对这一过左的论调置之不理,始终未承认自己的学术观点有任何错误。 1956年4月,毛泽东同志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为了贯彻这一方针,中国科学院和当时的高等教育部联合在青岛召开了遗传学座谈会。不同学派在会上各抒己见,对几十年来世界上两个学派争论不休的理论问题进行了缜密的讨论。从此,中国遗传学界一家独鸣的沉闷空气被冲散了。此前,胡先骕曾上书党中央,建议在高等学校恢复讲授摩尔根学说的理论。在毛泽东同志召集的最高国务会议上,胡先骕应邀列席听取了毛主席《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初次报告。会上,毛主席说:谈家桢、胡先骕关于在大学恢复讲授摩尔根学说的建议,有利于学术上贯彻双百方针。随后,青岛遗传学会议便决定在大学正式恢复开设摩尔根学说的遗传学课程和开展对这一理论的研究。不久,胡先骕应上海复旦大学聘请在生物系举办讲座。《植物分类学简编》经一年修订补充后,也于1958年改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再版问世。 1957年中国科学院增选学部委员,胡先骕又被列为候选人,但再次落选。一个人的命运与他(她)的性格和他(她)所处的历史时代息息相关。胡先骕性格直率,锋芒毕露,不畏高压而公开反对李森科的伪科学,反映出先生学术广博、求实唯真的科学精神,值得后学敬仰和学习。 三、胡先骕先生的科学贡献 1.植物(生物)分类学的重要贡献 (1)大规模调查、采集植物标本 为了合理开发和利用我国的丰富植物资源,1919年秋,胡先骕决定进行一次大规模采集标本和调查植物资源的活动。此次调查得到了北京大学、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沈阳高等师范学校等7所高等学校和24所中学的支持。他在浙江天台、雁荡、松阳、遂安、西东天目山一带采集大量植物标本。翼年春季,他来到江西吉安、赣州、宁都、建昌、广信和福建武夷山区,在历时半年多、行程万余里的考察与采集中,获得多以万计的植物标本。胡先骕是继钟观光之后进行大规模野外采集和调查的第二位学者。全部腊叶标本经整理鉴定后,于1921-1922年相继写出《浙江植物名录》、《江西植物名录》(附福建崇安县植物)和《江西、浙江植物标本鉴定名表》,并陆续在《科学》杂志上发表。 (2)编著《中国种子植物属志》 1923年秋,胡先骕再次赴美入哈佛大学深造。他在哈佛大学阿诺德树林园(ArnoldArboretum)用两年多的时间(1923-1925)把该园自1899年起从中国西部和中部采集并运走的植物标本,以及国外各期刊杂志中登载有关中国植物的科属记录逐个进行检索,整理编写成一部《中国种子植物属志》,作为博士学位论文。该论文成为我国植物学者开始学习研究植物分类重要文献。 (3)创立被子植物分类的新系统 1950年,胡先骕根据多年的研究,提出并发表了《被子植物分类的一个多元系统》。他对被子植物亲缘关系的研究进行了大胆的探索,不仅在目与科的排列上有重大的变更,而且对若干科的分合,也有新的处理。此外,他还整理出一幅被子植物亲缘关系系统图。其主要论点是被子植物出自多元,即出自15个原始被子植物。这是首位中国植物分类学家提出有自己独立见解的被子植物分类新系统。胡先骕认为这个分类系统并非完美无缺,希望在古植物学和植物形态学研究有新的发现时,再继续加以修改。这体现了他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 (4)生物大类群的新分类系统 1965年胡先骕在国际著名的生物分类学刊物Taxon发表《生物大类群的新分类系统》(Themajorgroupsoflivingbeings:anewclassification)这篇研究论文。根据当时的研究工作进展和生物学理论,他认为应将生物界划分为两个超邦:①Protobionta(原始生物超邦):包括立克次氏体、病毒、噬菌体等;②Cytobionta(细胞生物超邦):包括细菌邦、真菌邦、植物邦(藻类亚邦、苔藓亚邦和维管束植物亚邦)和动物邦。 2.古植物学的贡献 胡先骕先生不仅对现代植物分类学有很深的造诣,而且对古植物学也情有独钟。他是我国第一位从事化石植物研究的现代植物分类学家,是古今结合的典范。位于山东省临朐县境内的山旺盆地中新世(距今约1500万年)硅藻土地层富含动植物化石。1935年我国著名地层古生物学家杨钟键教授(1897-1979)和他的同事们在该地层采集到大量动植物化石,杨钟键将植物化石交给胡先骕研究。1937年6月,即在抗日战争爆发前夕,美国加州大学伯克莱(Berkeley)分校的钱耐教授(R.W.Chaney)(1890-1971)应邀访华,赴山东省临朐县采集山旺植物化石标本。胡先骕和钱耐合作,共同研究了山旺植物化石,发表中国新生代植物研究的第一本专著《中国山东省中新世植物群》(AMioceneflorafromShantungProvince,China)。该专著的第一部分研究成果曾于1938年11月在美国卡耐基研究院第507号出版物上发表,第二部分成果于1940年10月在该研究院第527号出版物上问世,同年,中国古生物志新甲种第1号重印了这两部分研究成果。该专著是系统研究山旺中新世植物群的奠基之作,开拓了我国古植物学研究新领域,是我国乃至远东地区新生代植物研究的划时代性巨著,至今它在国内外仍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3.活化石水杉的重大发现震惊世界 1948年胡先骕和郑万钧(1904-1983)在《静生生物调查所汇报》上用英文对活化石植物----水杉之重大科学发现进行了研究报道。毫无疑问,这一重大科学发现是我国植物学家对20世纪世界植物学和古植物学所做出的最杰出的贡献之一。活化石水杉的发现并非纯属偶然,它在某种意义上体现了胡先骕注重古今结合的学术思想。 1941年,日本古植物学家S.三木茂博士(ShigeruMiki)(1901-1974)根据日本上新世地层中的植物化石,在日本植物学杂志上发表了一个当时以为已经绝灭的化石植物新属---水杉属。 1946年胡先骕在《记中国老第三纪的一种水杉》(NotesonaPaleogenespeciesofMetasequoiainChina)一文中对化石水杉和现存水杉进行了比较,该文于同年12月在《中国地质学会汇报》上发表。值得注意的是,胡先骕在这篇文章中还特别提到他将和郑万钧联名发表一篇有关水杉现存种(alivingspeciesofMetasequoia)的研究论文。 1948年9月,胡先骕在《美国纽约植物园园刊》上发表《活化石水杉在中国是怎样发现的》(HowMetasequoia,thelivingfossil,wasdiscoveredinChina)。这一重大科学发现引起了全世界植物学家和古生物学家的震惊。 4.植物学科建设的贡献 (1)创办科研和教学机构 为了发展我国的近代生物学事业,1922年他与秉志(1886-1965)、钱崇澍(1883-1965)等在南京共同筹建了我国第一个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社生物研究所。胡先骕任植物部主任,主要领导并参加华东和长江流域各省的植物采集和调查研究工作。1923年,国立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并入国立东南大学,胡先骕任农科的植物学教授,创办了中国大学第一个生物学系,并兼任系主任。 1928年,胡先骕与秉志等人在尚志学会和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的支持下,于北京创办了静生生物调查所。建所初期,秉志任所长兼动物部主任,胡先骕任植物部主任。自1932起胡先骕任静生生物调查所所长。该设有动物标本室、植物标本室、陈列室、图书室和动植物实验室,并定期出版《中国植物图谱》(胡先骕、陈焕镛)、《中国蕨类植物图谱》(胡先骕、秦仁昌)、《河北习见树木图说》(周汉藩)和《静生生物调查所汇报》。科学研究人员已由成立时的10余人发展到50余人。胡先骕历年派人到河北、山西、吉林、四川、云南和海南等省去调查和采集标本,并进行鉴定研究。静生生物调查所成为20世纪上半叶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的自然科学研究机构之一。 为了创建我国自己的植物园和发展我国的经济植物,1932年,在胡先骕的倡议和亲自指导下,得到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的赞同和支持,静生生物调查所经与江西省立农业院协议合办庐山森林植物园。1934年,园址最后决定建在含鄱口北麓。植物园原占地面积近万亩,为亚热带山地最理想的园地,也是我国最大的植物园。不仅有天然林、人工经济林,也有风景林和生态区,既可用作开展林木的利用和研究,又是研究植物学的一个良好基地。胡先骕委聘秦仁昌为第一任庐山森林植物园主任,并及时派陈封怀赴英国进修2年,回国担任园艺技师。经秦仁昌和陈封怀的辛苦经营,数年后,庐山森林植物园成为我国研究园林植物的重要基地。同时也培养了一批优秀的植物园科技人员。 1937年7月7日,芦沟桥事变爆发。年底,北平成立了临时政府。这时,有人邀胡先骕出任伪职,遭他拒绝。但静生生物调查所的大楼被日军看中,恐难以保存。胡先骕于1938年急派蔡希陶等人,赶赴云南找到俞德浚共同组织后方基地,获云南省政府教育厅的资助,在昆明黑龙潭创建了云南农林植物研究所(即现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的前身)。抗日战争时期,该所成为静生生物调查所部分员工的聚集点,甚至庐山植物园的大部分员工后来也疏散到云南。由于胡先骕的远见卓识,保留住了一支造诣很深的科研队伍及一大批珍贵的图书、标本和科研资料。 (2)成立中国植物学会 中国植物学会(TheBotanicalSocietyofChina)的成立不仅是我国植物学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世界植物学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中国植物学会的发起和组织工作开始于1933年仲夏。发起人有胡先骕、辛树帜、李继侗、张景钺等19人。胡先骕先生认为,成立学会的目的是互通声气、联络情感、切磋学术、分工合作,以收集腋成裘之效,并普及植物学知识于社会,以收致知格物,利用厚生之效。1933年8月20日,在重庆北碚中国西部科学院召开中国植物学成立大会。1934年8月21-27日中国植物学会在江西庐山莲谷举行第一届年会,与会代表推选胡先骕为中国植物学会首任会长。在这次年会上,胡先骕提议用自己的力量着手编纂《中国植物志》,可惜由于种种原因这个重要议案迟迟没有付诸实施。 中国植物学会的成立标志着我国近代植物学的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标志着我国植物科学工作者开始独立自主地从事祖国的植物学研究事业。 (3)创办植物学期刊 1929年在北京创办《静生生物调查所汇报》(BulletinofFanMemorialInstituteofBiology)。震惊中外的活化石水杉经过胡先骕和郑万钧的仔细研究于1948年在该刊正式发表,这篇杰作至今仍在科学界广泛引用。 我国第一份中文植物学季刊《中国植物学杂志》创办于1933年,胡先骕为总编辑。1934年3月《中国植物学杂志》第1卷第1期在北京正式出版,该刊由中国植物学会编辑发行。总编辑胡先骕先生为刊物的正式出版撰写了《发刊辞》,刊物的定位是半通俗式,主要任务是普及植物科学知识,培养公众对植物学的兴趣。《中国植物学杂志》的出版有利于促进现代植物学在中国本土化的历史进程。 西文植物学期刊《中国植物学汇报》(BulletinoftheChineseBotanicalSociety)创办于1934年,该刊发表的一切著作限用英语、德语或法语撰写;研究论文(originalarticles)的接受与发表极其严格,要求研究论文的内容与各国重要植物学研究内容相等。这份刊物的出版为我国植物学走向世界创造了条件,也为当前我国学术期刊如何实现国际化与本土化提供了有益的历史借鉴。 胡先骕为该刊积极撰稿,他的论文《中国和北美东部木本植物的比较》(AcomparisonoftheligneousfloraofChinaandeasternNorthAmerica)于1935年底在该刊发表。这篇研究论文至今仍被广泛引用,属于研究东亚北美植物间断分布的一个经典之作。东亚北美植物地理关系问题是一个重大的科学问题,胡先骕是研究这一科学问题的第一位中国学者。 (4)植物科学教育与人才培养 1918年,年仅24岁的胡先骕受聘为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农科教授,讲授植物学,从此开始他漫长的植物科学教育生涯。他先后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东南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正大学(南昌大学和江西师范大学之前身)、复旦大学从事教学工作,为发展我国植物科学事业培养了大批栋梁之材。 ①编写植物学教材 为了使中国的大学生能够读到由自己国家的科学家编写的大学教材,胡先骕与邹秉文、钱崇澍于1922年共同编著了我国有史以来的第一部专供大学生物系学生使用的中文《高等植物学》。该书于1923年由商务印务馆出版,全书462页,插图306幅,书末附有英汉名词对照表。书中的内容比较新颖,还改正了以前从国外植物学版本中转译过来的欠妥名称和名词。当时,我国还没有中文本的《植物学》教科书,该书即成为国内各大学的主要教材,在教育界的影响很大。 1951年胡先骕编写了《种子植物分类学讲义》,由北京的中华书局出版。1954年胡先骕编写的《植物分类学简编》一书,是一部优秀的植物分类学教科书。 ②主持中正大学 1940年,原江西省主席熊式辉在江西省兴办中正大学。胡先骕于同年10月赴江西泰和就任该校首任校长职务。全校设有11个学系和行政管理、师范、税务3个专修科。在教育上,胡先骕积极倡导科学救国、学以致用;独立创建、不仰外人的教育思想。 ③培养科研精英 胡先骕对青年蔡希陶和助教俞德浚不止一次谈到:自17世纪以来,中国的植物不断被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和俄国的传教士、探险家、专业采集队、商贩和园艺家大摇大摆地采走,上万号的植物标本,成千种的花卉、果木种苗,都被他们带回各自的标本馆、博物馆等研究机构和大学标本室收藏,或在植物园内加以驯化。仅英国E.H.威尔逊(Wilson)一个人,20世纪初在我国湖北、四川、贵州旅行11年,共收集6500号植物标本,约有5000种,并把1500种植物果木运回到美国和英国。在他的《一个带着标本箱、照相机和火枪在中国西部旅行的自然学家》一书中,承认中国的植物最丰富。中国的花卉是世界上最富丽的,特别赞赏中国杜鹃花的品种之多。在160多个品种中,他就采集80多个品种,其中60多个品种被他送往美国、英国去了。这怎不叫我们痛心!所以我们决心要创办静生生物调查所,以抵制他们,尽快发展我国的植物学。世界上只有中国的植物最丰富,中国的植物又以云南省最丰富。此人没有到过云南,还不知道我国云南的情况呢,我们应当到云南省去。胡先骕的鼓励与支持奠定了蔡希陶一生献身于云南植物王国的科研事业。 为了加速中国植物分类学的科研工作,1930-1931年在静生生物调查所植物部经费不多的情况下,胡先骕支持秦仁昌到收藏有世界各地500多万号植物标本的英国邱园(RoyalBotanicGardensatKew)工作。后来,秦仁昌从该园精选出18,300余号中国植物的模式标本,并将其拍成照片带回中国,以解决国内研究者的迫切需要。从此以后,中国植物学家不必再依靠西方人就可以鉴定自己的植物了!如今,这批照片已成为中国现代植物分类学历史的珍贵资料,也构成中国植物图像库的重要内容。 四、胡先骕的文学成就 胡先骕是五四新文学革命派的诤友,他曾在吴宓(雨僧)先生主编的《学衡》杂志上发表《中国文学改良论》、《文学之标准》等文,与鲁迅先生和胡适先生论战。他在诗词方面著述颇丰。晚清著名诗人陈三立(字伯严)对胡先骕的诗极为欣赏,评价是意、理、气、格俱胜。1960年胡先骕整理其诗作,印成《忏庵诗稿》。钱锺书先生为之校订并作跋,谓其诗旁搜远绍,转益多师,堂宇恢弘,发山水之清音,寄风云之壮志。 为了纪念活化石水杉这一重大发现,1961年胡先骕写成一首500余字的科学诗《水杉歌》。他曾将《水杉歌》诗稿寄请时任副总理的陈毅校正。陈毅读后很有感慨,并在稿后写下读后记:胡老此诗,介绍中国科学上的新发现,证明中国科学一定能够自主且有首创精神,并不需要俯仰随人。诗末结以东风伫看压西风,正足以大张吾军。此诗富典实,美歌咏,乃其余事,值得讽诵。一九六二年二月八日。后将此诗稿转交《人民日报》。《人民日报》于1962年2月17日将《水杉歌》和陈毅副总理的读后记全文发表。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陈毅在其读后记所说的一句话:中国科学一定能够自主且有首创精神,并不需要俯仰随人。这句话不仅高度赞扬了胡先骕先生的杰出成就,也激励着我国科学工作者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勇于创新。 五、不朽的精神、不倒的旗帜 综观20世纪中国植物科学的发展历史,胡先骕先生和他的同事们及学生们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不畏艰难,创办中国早期的植物学研究机构和学术团体,为独立自主地发展我国植物科学事业而披荆斩棘,背城借一,为推动我国现代植物科学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胡先骕先生自青年时代就怀着科学救国的宏愿两次赴美国留学,为发展祖国的科学事业他数十年如一日,高瞻远瞩、苦心孤诣,表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在极为动荡的社会环境中,他八方奔走呼号,不辞辛苦,先后在北京、江西和云南建立植物科学机构,调查研究我国丰富的植物资源,不仅积累了大量珍贵的标本和资料,而且还培养了大批植物学人才。胡先骕先生倡导科学救国、学以致用;独立创建、不仰外人的教育思想。他在长期的教学工作中,除亲自讲授植物分类学、经济植物学等课程外,还为青年学生编写具有较高水平的教科书、植物学教学法和学习指导等。 胡先骕的科学贡献和文学成就是有目共睹的。胡先骕先生是国际著名的植物分类学家,是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的楷模,他是我国现代植物科学史上绕不过去的代表人物之一(附件6),他是一位不该遗忘的学术大师。我认为,仅凭活化石水杉这一重大科学发现,胡先骕先生也理应成为中国科学院无可争议的学部委员或院士!现呈上我的万言书----特别建议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及执行委员考虑追认胡先骕先生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恳请考虑。 六、特别鸣谢 本项建议书中的史料引自陈德懋、胡宗刚、施浒、马金双、张大为、胡德熙、胡德焜、周葱秀、谢泳、李真真、张素亮、DavidBoufford、WilliamHaas等先生的相关研究资料,限于篇幅文献从略。Dr.L.Zhang怀着极大的兴趣和耐心审读初稿并提出修改意见,在此一并致谢。 孙启高博士敬上 2005年8月5日初稿于北京 2009年5月14日定稿于美国 -------------------------------------- 附件1胡先骕先生科学研究重要论著 胡先骕.中国西部果品志.科学,1919,4:1010-1019 胡先骕.浙江植物名录.科学,1921,6:70-101 胡先骕.江西植物名录(附福建崇安县植物).科学,1921,6:1144-1171;1232-1247 胡先骕.植物教学法.科学,1922,7(11):1181-1191 胡先骕,邹秉文,钱崇澍.高等植物学.上海:商务印书馆,1923;再版1925 胡先骕.论国人宜注重经济植物学.科学,1924,9(7):723-729 胡先骕.增订浙江植物名录.科学,1924,9(7):818-847 HuHsenhsu.Newspecies,newcombinationsandnewdescriptionsofChineseplants.Contr.Biol.LabSci.Soc.China,1925,1(2):1-5 HuHsenhsu.PreliminarysurveyoftheforestfloraofsoutheasternChina.Contr.Biol.LabSci.Soc.China,1926,2(5):1-20 胡先骕.种子植物分类学近来之趋势.科学,1928,13(3):315-323 HuHsenhsu.ProdromusFloraSinensis.Contr.Biol.LabSci.Soc.China,1929,5(5):1-77;Bull.FanMem.Inst.Biol.1:11-47 胡先骕译.世界植物地理.上海:商务印书馆,1933 HuHsenhsu.DistributionofTaxadsandconifersinChina.Canada:Proceedingsofthe5thPacificSci.Congress,1933 胡先骕.植物分类学研究之方法.中国植物学杂志,1934,1:306-317 HuHsenhsu.AcomparisonoftheligneousfloraofChinaandeasternNorthAmerica.BullChinBotSoc.,1935,1:79-97 胡先骕.植物学小史.重庆:商务印书馆,1935;第二版1945;重印1948 胡先骕.如何充分利用中国植物之富源.中国植物学杂志,1936,3(3):1069-1078;科学,20(10):850-858 胡先骕.中国植物区系的特点与亲缘关系.中国植物学杂志,1937,4(1):7-25 HuHsenhsu.ConstituentsofthefloraofYunnan.Proceedingsofthe6thPacificSciCongress,1939,4:641-653 胡先骕,ChaneyR.W.中国山东中新世植物群.中国生物志(新甲种),1号(总号112).1940,重印(英文专著) HuHsenhsuandChengWanchun.OnthenewfamilyMetasequoiaceaeandonMetasequoiaglyptostroboides,alivingspeciesofthegenusMetasequoiafoundinSzechwanandHupeh.BullFanMemInstBiol.,newseries,1948.1:199-212 HuHsenhsu.HowMetasequoia,thelivingfossil,wasdiscoveredinChina.JournalofNewYorkBotanicGarden,1948,49:201-207 胡先骕.被子植物分类的一个多元系统.中国科学,1950,1(11):243-254 胡先骕.水杉及其历史.中国植物学杂志,1950,5(1):9-13 胡先骕.种子植物分类学讲义.北京:中华书局,1951;再版1954 胡先骕.经济植物学.北京:中华书局,1953 胡先骕.中国崖豆藤属六新种.植物分类学报,1954,3(3):355-361 胡先骕.植物分类学简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5;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58 胡先骕.经济植物手册.北京:科学出版社,上册,第一分册,1955;第二分册,1955;下册,第一分册,1957 胡先骕.中国云南山茶科二新属.植物分类学报,1956,5:279-283 胡先骕.中国鹅耳枥属志资料.植物分类学报,1964,9(3):281-298 HuHsenhsu.Themajorgroupsoflivingbeings:anewclassification.Taxon,1965,14(8):254-261 《胡先骕文存》(下卷)(张大为、胡德熙、胡德焜编),1995年8月江西高校出版社 附件2胡先骕先生文学著作代表作 诗集 《忏庵诗稿》钱钟书编选,1964年出版 《胡先骕先生诗集》(附年谱)台湾国立中正大学校友会编印1992年出版(非卖品) 《胡先骕文存》(上卷)(张大为、胡德熙、胡德焜编),1995年8月江西高校出版社 论文 胡先骕.中国文学改良论,1919年,东方杂志,第16卷,第3期 胡先骕.欧美新文学最近之趋势,1920年,东方杂志,第17卷,18期 胡先骕.评尝试集,1922年,学衡,第1-2期 胡先骕.浙江采集植物游记,1922-1923年,学衡,第1-4,7,10,12等期 胡先骕.论批评家之责任,1922年,学衡,第3期 胡先骕.说近日教育之危机,1922年,学衡,第4期 胡先骕.评赵尧生香宋词,1922年,学衡,第4期 胡先骕.评朱古微强村乐府,1922年,学衡,第10期 胡先骕.评胡适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1923年,学衡,第18期 胡先骕.文学之标准,1924年,学衡,第31期 胡先骕.评亡友王然父思斋遗稿,1926年,学衡,第51期 胡先骕.评钱基博现代中国文学史,1933年,青鹤,第2卷,第4期 胡先骕.寒光诗集序,1940年,国立中正大学文史季刊,第1卷,第1期 胡先骕.如何获得丰富快乐之人生,1940年,国立中正大学校刊,第1卷,第6期 胡先骕.教育之改造,1945年12月发表于江西南昌大众日报丛书 科学诗 胡先骕.水杉歌.人民日报,1962年2月17日 附件3 1948年中央研究院首批院士名单(共81人) 数理组(含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地学、技术科学) 28人 姜立夫 许宝騄 陈省身 华罗庚 苏步青 吴大猷 吴有训 李书华  叶企孙赵忠尧严济慈 饶毓泰 吴 宪 吴学周 庄长恭 曾昭抡  朱家骅 李四光 翁文灏黄汲清杨钟健 谢家荣 竺可桢 周 仁  侯德榜 茅以升 凌鸿勋 萨本栋 生物组(含生物学、农学、医学、药学、人类学、心理学) 25人 王家楫 伍献文 贝时璋 秉 志 陈 桢 童第周 胡先骕 殷宏章  张景钺钱崇澍戴芳澜 罗宗洛 李宗恩 袁贻瑾 张孝骞 陈克恢  吴定良 汪敬熙 林可胜汤佩松冯德培 蔡 翘 李先闻 俞大绂  邓叔群 人文组(社会科学) 28人 吴敬恒 金岳霖 汤用彤 冯友兰 余嘉锡 胡 适 张元济 杨树达  柳诒徵陈 垣陈寅恪 傅斯年 顾颉刚 李方桂 赵元任 李 济  梁思永 郭沫若 董作宾梁思成王世杰 王宠惠 周鲠生 钱端升  肖公权 马寅初 陈 达 陶孟和    附件4 1955年中国科学院首批学部委员(1993年改称院士)名单(共233人) 数学物理学部 (30人) 马大猷 王竹溪 王淦昌 王湘浩 叶企孙 华罗庚 江泽涵 许宝騄  苏步青李国平严济慈 吴有训 余瑞璜 张钰哲 陆学善 陈建功  周同庆 周培源 柯 召胡 宁赵忠尧 段学复 饶毓泰 施汝为  钱三强 钱伟长 钱临照 黄 昆 彭桓武葛庭燧 化学部 (22人) 卢嘉锡 庄长恭 纪育沣 杨石先 李方训 吴学周 汪 猷 张大煜  张青莲柳大纲赵承嘏 侯祥麟 恽子强 袁翰青 钱志道 唐敖庆  黄子卿 黄鸣龙 梁树权傅 鹰曾昭抡 虞宏正 生物学部 (60人) 丁 颖 马文昭 王应睐 王家楫 贝时璋 邓叔群 叶桔泉 冯泽芳  冯德培朱 洗伍献文 刘承钊 刘崇乐 汤佩松 杨惟义 李庆逵  李连捷 李继侗 肖龙友吴英恺吴征镒 沈其震 张孝骞 张景钺  张锡钧 张肇骞 陈 桢 陈凤桐 陈文贵陈世骧陈焕镛 林 鎔  林巧稚罗宗洛 秉 志 金善宝 周泽昭 郑万钧承淡安胡经甫  赵洪璋 钟惠澜 侯光炯 俞大绂 秦仁昌 钱崇澍 殷宏章 涂治 诸福棠黄家驷 盛彤笙 梁 希 梁伯强 童第周 蔡 翘 蔡邦华  潘 菽 戴芳澜戴松恩魏 曦 地学部 (24人) 尹赞勋 田奇 乐森 许 杰 孙云铸 杨钟健 李四光 何作霖  张文佑 武衡竺可桢 孟宪民 赵九章 侯德封 俞建章 顾功叙  夏坚白 涂长望 黄汲清黄秉维斯行健 程裕淇 谢家荣 裴文中  技术科学部 (36人) 王大珩 王之玺 石志仁 叶渚沛 朱物华 刘仙洲 刘敦桢 孙德和  杨廷宝李 强李 薰 李文采 李国豪 严 恺 吴学蔺 汪胡桢  张 维 张光斗 张德庆邵象华茅以升 周 仁 周志宏 孟昭英  赵飞克 侯德榜 钱令希 陶亨咸 黄文熙章名涛梁思成 程孝刚  靳树梁 雷天觉 褚应璜 蔡方荫 哲学社会科学部 (61人) 丁声树 千家驹 于光远 尹 达 王 力 王亚南 王学文 向 达  艾思奇何其芳吴玉章 吴 晗 吕叔湘 吕振羽 李亚农 李 达  李 俨 杜国 沈志远 狄超白周 扬 季羡林 金岳霖 侯外庐  胡乔木 胡 绳 范文澜 茅 盾 夏 鼐马寅初马叙伦 张如心  张稼夫 许浟新 郭大力 郭沫若 陈伯达 陈 垣 陈寅格陈望道 陈翰笙 陶孟和 汤用彤 冯友兰 冯 至 冯 定 黄松龄 杨树达  杨献珍刘大年潘梓年 翦伯赞 邓 拓 郑振锋 黎锦熙 钱俊瑞  骆耕漠 鲍尔汉 薛暮桥魏建功罗常培 附件5 1957年中国科学院增选学部委员(后改称院士)名单(共18人) 数学物理学部(6人)  吴文俊 汪德昭 张文裕 张宗燧 钱学森 郭永怀 化学部(2人) 赵宗燠 蔡镏生 生物学部(5人) 王善源 冯兰洲 刘思职 汤飞凡 张香桐 地学部(3人) 王竹泉 冯景兰 傅承义 技术科学部 (2人) 吴仲华 汪菊潜 附件6中国植物分类学学部委员或院士名单 胡先骕1948年选聘为中央研究院院士 钱崇澍1948年选聘为中央研究院院士,1955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吴征镒1955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陈焕镛1955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秦仁昌1955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郑万钧1955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张肇骞1955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林镕1955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俞德浚1980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洪德元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王文采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End)
个人分类: 纪念Hu Hsen-Hsu|7170 次阅读|0 个评论
关于创造性的建议
icstu1 2009-11-24 14:21
关于创造性的建议 关于创造性的建议
个人分类: B 主题分类信息与解说|484 次阅读|0 个评论
给我国大学创新的一个小建议
zhangshufeng 2009-11-4 18:40
中国人总是做不出象样的成果,总跟着人家屁股后面没出息,这是大家的共识。 有识之士献策不计其数,我不出大主意,那也不现实,只能一步一步走,我给中国大学提一个不成熟的小建议。 上大学到目前为止还是(将来很长一个时期也会是)考试+选学校和专业这个模式。对大多数人,在读大学前未必知道自己究竟适合什么专业。一个人如果读了自己不擅长、不感兴趣的专业,不但做不出什么成果,本身就很痛苦了,而且,以后很可能还要从事相关工作,痛苦可能伴随其一生,因此,这甚至都不是人才浪费的问题了。可是,矛盾在于,一个人往往是读了才知道自己应该读什么、研究什么。在现有体制下完全实行入校后自由选择专业是不现实的,更有不少人是在读了一两年甚至两三年后以后才知道自己最适合做什么。怎么办? 我的建议是:读任何一个专业的学生,都可以在本专业外通过自己的研究写出论文,一般而言,对一所大学,完全有能力组成一种松散的评审组织,对学生申请的本专业外论文进行答辩评审工作。只要该学生的论文水平达到创新性等要求,就可以授予其相应的学位。同时,只要其愿意并达到要求,也可以取得本专业学位。 这个建议的目的是充分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不拘于专业限制,将天赋、才能最大程度发挥出来。对大多数人,学习了基础课程后,其实具体做哪个方向已经不是问题了,所以,我认为这种操作具有可行性。
个人分类: 未分类|664 次阅读|6 个评论
教育大改观,设置工程院——建议成立中国教育工程院
mg 2009-11-3 15:12
致教育部袁贵仁部长的公开信!教育大改观,设置工程院建议成立中国教育工程院! 作者:郭世胜。 教育的发展,有赖于教育科学的进步,也有赖于教育技术的提高,更离不开教育工程的自觉。对于教育科学、教育技术和教育工程三者之间的关系的认识水准,是现代科学教育观水平提高的显著标志。目前,人类对教育发展要依靠教育科学进步和教育技术提高的认识非常明确,并且十分重视。但是就整个社会而言,对教育首先是工程、教育是社会工程的认识明显不到位。特别是教育工程意识淡薄,严重缺失用教育工程思维来指导教育工程实践。因而在指导思想和实践中导致影响教育现代化的进程。 科学是对自然规律的认识,技术是对科学认识的利用的手段,工程是对科学技术的手段的综合的、系统的运用。三者内在联系密切,但不能构相互替代。自然科学、技术和工程的关系是这样。社会科学、社会技术和社会工程的关系也是这样。教育科学、教育技术和教育工程的关系同样如此。面对教育发展的众多问题难题,特别是进行教育结构调整的迫切任务,抓住了教育工程这一根缰绳,就牵住了教育变革的牛鼻子。因此,特建议:尽快批准成立中国教育工程院,并把中国教育工程院的建设列入国家十二五规划。以增强全民的教育工程意识,以促进和加快教育的发展。同时建议在高校和师范院校建立教育工程学院、开设教育工程学课程、设置教育工程学专业和培养教育工程师、教育工程学学士、教育工程学硕士、教育工程学博士。如有必要,也可考虑建立和规划中国教育科学院院士和中国教育工程院院士的社会结构机制体系。(郭世胜,13691530978, twna8@sina.com )
个人分类: 人文社科|927 次阅读|1 个评论
也说科学网上的建议
weijia2009 2009-10-12 00:05
刚坐定下来读了几篇博文,其中金拓老师的《从明治维新到南方科技大学》的博文让我忍俊不禁,我在上周的博文中把南方科大扯到北伐时期的黄埔军校,结果他老兄更厉害,一使劲给整到明治维新时期去了。金老师在博文中说曾在数年前提出深圳发展的第一要务是建立一个研究型科技大学,顿遭匿名网友们的一阵拍砖。我想拍砖的原因岂不是很简单,谁让你当时不识时务,提出如此幼稚的想法呢?老金同志是我以前在交大药学院的同事,还记得他刚加入学院时并未像我预料的那样夹着尾巴诸事小心,而是经常拖着尾巴发一些宏论,其中有个理论(大意)是中国不会只能出口些鞋帽和轻纺类的产品,不远的将来一定也会从技术进口国向技术出口国转变。当时有没有被拍砖我不记得了,但不得不承认他的一些理论在今天看来是有点先见之明的,这些年来常有跨国医药企业和国外知名大学主动到学校找上门来探求合作。虽然跟国际制药领域相比我们国内的平均线还很低,但这么大个领域,大家都在发展,或许在局部地区就会出现犬牙交错的状况,甚至在某些地方会冲到前面去。只要我们足够幼稚地相信自己,坚持自己的好思路,总有一天会彻底地高过别人一筹。 科学网上的博文似乎说事的多,给建议的少,可能的一个原因是怕挨批评,提得不好则贻笑大方。我上周的博文为南方科大也提了点建议,有网友说永远行不通,终于也有人给了我一个幼稚的评价。说这个不行那个幼稚,多半也是过来人的看法,并无恶意。但今天金老师的博文又让我沿着这个方向多想了几分钟。我所在的研究大楼的一楼的走廊里曾挂过几十幅儿童画,挂了半年左右,是参与我们营养研究的一批当地孩子们的比赛作品。我常会在午餐后到他们的作品前转一圈。老实说这些画很幼稚,在成人眼里无非是些乱七八糟的涂鸦。以前我从没考虑过这么一个问题,一个小孩从基础学起 静物素描、速写、透视、人体结构、然后是水彩、油画等各种技法一步一层楼,但当他成人以后再回过头来,恐怕永远也画不出我们面前的幼稚的作品了。要知道这些完全没有章法、但容易解读的儿童涂鸦其实也是一种世界观的表述方法,也是一种章法。这种幼稚的境界对于我们成人来说不知是很低呢,还是很高?反正它离我们已经是很遥远了。 用幼稚的眼光从事物的原点出发来考虑解决问题,或许是连小孩子们都知道的事,我们成年人现在有多少还敢去想呢?如果我们正视中国高等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实事求是地反思教育基本制度,就可以看到我们有很多问题出在基线上,我们的人文环境下一些是非被颠倒了!难道因为很难,我们就不能想着去把它们再颠倒回来了吗?这方面,也许我们近邻的日本、香港甚至是海峡对岸的台湾的高等教育发展历程就值得我们认真看一看。南方科大目前处于出发的原点,如果在一张白纸面前我们都不敢想去画好这幅作品的话,我们还敢尝试什么呢?有人说这个世界上有太多复杂的事物,也有人说其实没啥复杂的东西,怎么看就要取决于我们的智慧了。我们其实要像担心智慧缺乏那样去担心大脑中的智慧出现过饱和状态,太多的智慧往往让我们不断地处于一种否定状态从而什么都不会去相信了。 唐人元稹有诗云: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我的理解是这里有两个层次,能够欣赏一片湖水之美丽,一片云霞之多姿,是一种境界;而见了沧海之水和巫山之云,叹为观止以后,天下之水和天上之云从此黯然失色,从此失去观赏意义,一切归于风轻云淡、胸无波澜,这是第二个层次。这是有阅历有智慧人之所在 藐视第一层次的幼稚和平凡!那么后面还有没有别的层次了呢?我觉得应该还会有第三个境界!那就是一片湖水又成了一片湖水,重又在你的眼前美仑美奂起来;推开窗户,你依然能感受天边那片晚霞的美丽多姿。在这个境界下的你除了有大阅历、大智慧,心中还有信念,还是个有生气的鲜活的人。 或许我们今天缺乏的就是幼稚!
个人分类: 未分类|6650 次阅读|7 个评论
给科学网的几个建议
zhangshufeng 2009-10-4 20:15
我给科学网提几点建议: 1、 建立电子预印本栏目,采用类似美国arxiv系统的方式,可以采用科学网会员评审机制。中国应该有象样的电子预印本系统,目前我国的电子预印本主要有奇迹文库和中国电子预印本服务系统,由于采用自由发表方式,中国电子预印本服务系统基本成了民科园地,已经失去了其应有的作用;奇迹文库相对较好,但由于其主办主体、宣传力度、版面设置等因素,论文数量少,影响小。 目前,科学网的影响日益增加,应该有能力承担这项工作,这对于科学新成果的快速传播、促进科研人员的学术交流有很重要的作用。 2、 栏目设置清晰化,主要是博客圈,例如,是否可以明确为物理圈、化学圈、数学圈、生物学圈、地质学圈等等,当圈子人数较大时,又可以设置子栏目。既然是科学网,应鼓励更多交流与学术有关的内容。 3、 设置在线交流窗口,同时,以列表方式显示当前在线会员及游客。 4、 如有必要,设置经费赞助栏。 5、 给全国的每所大学设置一个栏目,主要用于报道该校最新研究成果和研究进展,当然具体内容可以由高校自己定。这一方面有助于扩大科学网的影响,提高科学网的号召力,另一方面,可以争取大学的经费赞助,为科学网的持续发展提供经济来源。
个人分类: 未分类|373 次阅读|0 个评论
教授们有意见与建议到那里反映?
lin602 2009-9-26 22:14
教授应该说是高校的核心,他们肩负着教育、教学、科研、学科发展、学校文化等重担。一个大学办得好不好,教授的素质是最为关键的。 一般来说,教授们都是在高校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多年的,不象刚从事高校工作的年轻教师,教授们都对许多事情经历过,思考过,与国内外大学的教育情况多多少少都进行比较过,即使没有去过国外,但相关文章与报道还是知道的。许多教授都有自己的想法与看法,其实这些想法与看法,尽管有分歧,但总体上是学校的宝贵财富。 但教授们许多建议与意见,反映的途径到底在那里?说起来有教代会、党代会、工会、学术委员会、学位委员会,还可以上书各位领导,但在高校工作多年的教师们都知道,这些路基本上是不通的,或者说不太通的。许多意见根本没有人听,或者说,在一些会上,也让你说了,领导们也不表态,事情过后,许多意见与建议一点反映没有。 我讲的只是总体,不排除一些教授们的反映是管用的。但从统计来说,管用的很少。 如果是牛教授,例院士(大学校中的院士也不一定就管用,太多了),有重要职位的教授,例政协,人大中的副职(一般委员可能也不怎么样),有亲戚位居高职的教授等。还有嘛,就是非常特殊的人了。 给教授们一个正常反应意见与建议的途径吧。这是中国高校是否能够办好的核心。
个人分类: 未分类|3538 次阅读|3 个评论
“科技基金漫谈”: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中的若干问题与改进建议
Fangjinqin 2009-9-22 16:55
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中的若干问题与改进建议 按语:这是我正式发表在 科技导报基金漫谈 栏目上的文章,由9月6日我的博文改写的.吸收了广大网友的许多宝贵意见,如果还有不够,请继续提出来. 以便将另外反映给基金委员会. 请看附件Pdf文件. 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中的若干问题的探讨与建议
个人分类: 学术文章|4039 次阅读|1 个评论
最新定稿(pdf)(《中国科技资源导刊》):探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网络及对若干问题的思考
fangjinqin 2009-9-18 17:32
按语:这是我将给《中国科技资源导刊》的一篇约稿,前面博文提过,这里给出初稿,征求网友意见。因为文中有许多图形,我这里只能附上pdf文件,请大家看. 探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网络及对若干问题的思考 方锦清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北京 102413 摘要: 中国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NSFC) 是我国基础研究最重要的科研资源之一, NSFC 立项 审批及其经费管理一直是令人关注的一个问题。本文应用网络科学方法,构建和探讨了两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网络的拓扑特性,分析了项目评审及经费资源管理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并提出了今后改进的若干建议。 关键词: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网络,拓扑特性,项目评审,资源管理,建议 探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网络及对若干问题的思考 探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网络及对若干问题的思考 探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网络及对若干问题的思考.pdf 探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网络及对若干问题的思考
个人分类: 学术文章|4319 次阅读|0 个评论
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网上查询的一点建议
yuliping 2009-9-6 18:2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最近开通了网上项目查询,但是有一点小小的瑕疵,比如项目名称是:发达国家科技期刊建设同经济实力、科技发展的关系研究,根据名称查询时,不能同时查询两个以上关键词,比如输入:国家 期刊,查询结果是 0 。其实,实现两个以上关键词查询的程序语句非常简单,举手之劳,希望予以改进。 2009.9.6 俞立平于邗上
个人分类: 科学计量|9033 次阅读|1 个评论
已致函基金委及科技导报约稿: 探讨国家基金评审中的若干问题与建议(略谈对基金评审结果的看法和改进建议)
fangjinqin 2009-9-6 15:17
已致函基金委及科技导报约稿: 探讨国家基金评审中的若干问题与建议 方锦清 致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陈宜瑜主任等委领导和各学部: 您们好! 这是我 2009 年 9 月6日 在科学网( http://www. sciencenet.cn/blog/ )上粘贴的一篇博文略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结果的看法与改进建议,引起广大网友的积极反响和支持,正在展开热烈的讨论,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他们希望及时向贵委反映。因此,为了帮助贵委改进工作,促进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好、更大、更高的发展。我进行了初步综合整理,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中存在的若干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提出若干建议,期望能够引起贵委的重视,以推动进一步深化改革。 请看附件:《科技导报》约稿: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中的若干问题与建议 当否?盼复。 此致敬礼! 方锦清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Email:fjq96@126.com ; Tel.: 60386433;69357429. 希望网友可以继续畅所欲言,发表高见! 原博客最新按语 各位网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任胜利同志来信已经向我约稿给科技导报,我已经全面改写成文发给他了。他是应《科技导报》副主编苏青博士的邀请协助主持了该刊的科技基金漫谈栏目。因此,肯定可以把我们意见和要求反映给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谢谢关注!另外,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主办的《中国科技资源导刊》,编辑屈宝强(资源共享促进中心)也来信邀约类似的稿件,我准备从网络科学的观点进一步更深入探讨这个问题,目前正在分析和撰写中.非常感谢大家的宝贵意见和建议, 并希望大家继续提出建设性意见与改革建议. 最后,我会将大家建议书面汇总后提交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有关领导和部门.请你们留名,以便我在报告或文章中致谢你们,或者考虑请大家签名联合上报基金委,如何更好?我这里诚恳征求大家的想法和建议. 为了清楚阅读,请可查看我附件PDF文件. 方锦清2009、9、10 补充于 2009、9、12 《科技导报》约稿: 探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中的若干问题与建议 方锦清 摘要:我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评审一直是令人关注的问题。本文探讨了迄今国家基金项目评审和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进行了简要分析和评论,提出了今后改进的若干建议。 关键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评审制度,建议 Some Problems and Suggestions on Review of National Nature Science Fundation of China Fang Jin-Qing China Institute of Atomic Energy, Beijing , 102413 Abrtact Review result of project applications for National Nature Science Fundation of China have been a burning question . Some problems of review system and management are discussed as well as several suggestions are proposed. Key words National Nature Science Fundation of China, project applications, review system, suggestions . 20多年来,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NSFC) 为我国基础研究提供了最重要科研资源和广阔的研究平台,对于发展我国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对于国家的科学技术和国民经济的长远、持续、自主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保证和促进作用,一直受到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并取得了巨大成功,不仅科研成果辉煌,而且造就了大批杰出人才。因此, NSFC 基金委的成就,倍受赞扬,誉满国内外。同样,我个人也从中受益匪浅。从NSFC委员会创办第一年,我就申请获准了一项资助项目:等离子体现象的复杂性研究,截止今年 2009 年 7 月完成一项结题验收的重点项目:非线性网络的动力学复杂性研究,可以说, 20 多年来,主要依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支持,使我能够从原子能科技领域的研究转向复杂性科学及新兴交叉课题的研究,诸如非线性科学,混沌控制与同步,网络科学等,获得和完成了八项科学前沿课题(除其他部委项目外),在我院及中国核科学和工业系统的园地里独树一帜,顺利地实现了对交叉新兴科学的跨越。这当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功不可没,我心中一直充满了感激之情。为此,每年我也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各学部的评审了各类项目,包括:杰出青年基金、重点项目、面上项目、科学部主任基金、理论物理专项,等等,每年评审的各类型基金项目少则十几项,多则几十项,如今年评审了约 40 项。可以说,我亲身经历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从申请、评审、研究到结题的全过程,积累了一些工作经验、感想和体会,因此,我在科学网上写了博文略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结果的看法与改进建议,受广大网友的热情支持、热烈讨论,令我感动和启发。本文在此基础上,现整理成文,并应科技导报编辑的邀约,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存在的若干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提出若干建议,以进一步促进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好、更大、更高的发展。 1.问题的提出 我国每年 9 、 10 月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陆续公布当年基金申请项目评审结果,无不引起巨大的反响。就拿今年来说, 根据基金委网站报道:截止到 9 月 1 日 ,共收到各类申请 100778 项,与 2008 年同期相比,项目申请数量增加了 17896 项,增长 22.41% ,增长幅度超过了 2007 年的 11.12% 和 2008 年的 13.48% 。在各类项目申请中,青年科学基金申请量近年来增长率始终超过 25% , 2009 年更达到 34.98% ;面上项目申请增长 16.67% ;地区科学基金增长 44.46% 。面上项目、青年科学基金和地区科学基金三类项目经费合计占自然科学基金总经费比例达 66.8 %,同比提高了约 4.3 个百分点, 青年科学基金和地区科学基金同比均增加了 29% 。 为科学技术人员在广泛学科领域自由探索提供了有力支持。这确实是我国科学教育界的一件可喜的大事。 同时,我们要看到:评审结果是:少数人(平均约 17.78% )获得资助,兴高采烈,但是大多数人申请未获批准 , 约占 82.22% ,高达近 8 万 2 千 8 百多人群落败,大失所望。 这是 多么庞大的知识人群啊,其中不泛有许多创新项目和大批优秀人才!他们什么心情和反响都有,苦、辣、酸、甜,应有尽有。有一个朋友在第一时间写信给我说: 得知没有获得资助 , 心情特别难受 . 这可恶的自然科学基金委 , 象个势力眼的银行 , 越缺钱者 , 越在它那里贷不了款 . 这是体制的问题 ! 。确实,哪是 几家欢乐?几家愁? ,简直是 几家欢乐?万家仇 啊!正如,网上一些博客说的,来年再战者有之、义愤填膺者有之、彻底绝望者有之。我觉得,第一种态度是很正确的,虽然今年申请失败了,但是动力更强大了,把功夫用在真正做出一流科研成果上。我十分同情和支持他们并完全表示赞同正确的态度。虽然有一大批基础好和发展潜力大年轻人一时还没有获得批准,但是我坚信:只要再接再厉,他们今后总有一天能够获得成功!因为很多科学工作者几乎都经历了类似的过程,包括我自己、同行(同事)和许多朋友们,就是沿着与科学攀登一样崎岖的道路前进的。 与参加评审项目的专家一样,我们感到作为一位科学工作者参与评审其实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应尽的义务。但是,说实话,我每年承担评审的任务过多,负担实在太重了。尽管如此, 我们都必须认真负责,严肃对待,严格按照基金委提出对各类项目评审的标准行事,要求自己尽量把握好标准尺度,但是由于目前资金(比例)的限制和各类标准不同,各项目熟悉程度不一,最后肯定难免出现偏差,也不得不对有些申请者割爱。其实,我审查同意资助项目的比例超过 30% 。即使这样,我认为:总体上说,评审结果大体上做到比较公平、合理和公正。事实上,我过去和现在的学生就多次没有申请到项目,与我合作实力很 强的 教授也一样屡遭不被批准结果,打击之大,可想而知。可以说,一般科研工作者哪能做到一开始百分之百申请成功?确实成功机会(概率)非常少。特别是,刚步入的科研大门的年轻人成功的难度就更大,通常少则 2 次,多则 3-5 次。这就需要年轻人树雄心、立壮志,多下苦、大、深、搏的功夫,真正做出一流科研成果,闯出新路,开辟创新项目,在一定能够在不远将来达到既定的目标。 多年来,我一直感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评审过程和管理中确实存在一些问题,并需要深入解决。为此 , 我在这里结合问题,略作分析,并提出几点改进建议。 2. 评审专家资格和标准问题 选准同行专家和依靠同行专家是搞好基金评审的一个最重要前提和基础,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做到公平、合理和公正。因此,一方面必须选学术水平高的同行专家,另一方面还要专家品德高,具有长远眼光,最好具有伯乐精神,以发现科研的千里马。 评审专家应该是推荐那些项目完成获得特优和优等项目的负责人和重要成员,以及由各专业学会专业委员会推荐的符合条件的专家。 严防不熟悉不合格的外行充当专家,避免误择非同行专家参与评审工作。因为确实发生过,也有同行反映过,出现一类令人啼笑皆非和牛头不对马嘴的评审意见。网友指出: 有很多工业性院所的所谓专家被选为评审专家,这些人脑子里的产品和产值观念是与自然科学研究的探索性格格不入的,不适合当评审专家。,当然也不宜一概而论。网友说,有的基金评审者看不懂申请书,意见总是官话套话,什么前期工作缺乏课题组不够大等,其评论意见并不是针对课题的关键问题,这样的同行评审 太令人疲倦了!如此等等。我认为, 如果评审的专家自己一旦遇到不熟悉项目,你就应有自知之明,主动拒绝审查,我就曾经拒绝过一些不熟悉的项目。不要怕面子、硬撑着,更不能有不良动机,以真正确保评审查的准确性和高质量。 另外建议,一个专家不宜审查过多项目,数量上作个规定,比如,每人审查项目不超过 10-15 项。希望不要搞能者多劳,曾经有学部领导就这么对反映意见的专家这么说。希望不要对专家层层加码,搞疲劳战术。必须给专家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评审。否则,必然影响评审质量。同时,也必须严格执行回避规定,凡申请者提出的回避专家和基金委规定的回避制度,应该得到尊重,切实执行回避制度。我曾经指出过某学部某学科负责人,没有完全执行回避专家的规定,当时此人不承认,后来不得不离开了学部。 2. 项目的自主创新性问题 我国正在建设 一个立足四个现代化的创新型的 国家。无疑,坚持自主创新是我国科研的核心和灵魂,走我国自主创新的科研道路也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一条根本原则。 对于一个创新型项目,不能提出过分的十全十美的要求,例如,要求完善的实验技术和整套系统的理论研究方案,等等。因为既然是一项创新探索性的科研课题,在研究前不可能做到机理、研究方案、技术路线等什么都解决了,谁能那么能够了如指掌?!如此这样,那还需要我们去探索和研究什么新东西?这是很不现实的要求,并不符合科研发展的一般规律。最关键点的应该是看:项目是否是真的值得探索的创新性、前沿课题,并具有发展潜力。不要一票否决。例如,有一些异想天开的青年基金项目、重大研究计划中培育项目和离经叛道的新思想、新方案和新理论,应该允许和提倡勇于探索。不必责备求全,导致失去难得的探索和发展机会,防止把刚刚诞生的 婴儿被扼杀在摇篮里。 为此,保护申请书的主自创新的知识产权问题尤其必要 , 需要遵守我国知识产权法 , 一旦发现申请书中创新思想、内容和方案等被人剽窃 , 应该依法追究责任 , 进行严厉制裁 . 对此 , 基金委也应制定相关措施 . 4. 改革二审制度 现有的二审做法是各学部召开一揽子项目评审会议,邀请各路 神仙,大有八仙过海,各现神通、劳民伤财、破费财力、人力和时间精力之势,结果也不尽满意。可以说, 二审会议对于面上项目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 反而起反作用。首先 , 一审专家往往是同行,而且有机会认真仔细地阅读申请书,查阅资料,做出相对公正的评价,二审专家则不同了,来自各个领域,怎么能在短时间内对众多的申请书做出正确的判断呢?我过去亲身参加过二审会议 , 感到时间匆促 , 材料来不及看完,主要凭主审人介绍的意见,加点自己判断来给许多项目打勾(打分) . 这样 , 确实会出现上面所说的不合理的情况 . 第二,二审没有给申请人答辩的机会,往往做出的结论并非正确,出现错误。因为既然二审专家来自不同学科,不熟悉非同行的申请领域,往往会凭着错误的感觉,受各种各样利益的驱使,轻率和不负责任地将自己不熟悉的人或自己的竞争对手给否定了。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 建议增加一审专家人数从 5 人到 7-9 人 ( 可含海外华人专家 ) ,采取 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 然后由计算机自动统计专家意见和评分结果,进行自动排名, 根据总分排出名次,划出分数线,留出部分名额, 按此录取前面 20-30 名或 40% 更好,留有余地, 争取可能其他的机会。另外,对于有些项目(如某些学科和突出创新项目等)一审可以试行匿名评审,试点成功后进一步推广。 除了重点、重大研究计划等部分学科项目进行答辩和二审外,大部分学科按照排名顺序录取即可 , 取消二审,避免中间层次可能产生的上述不合理问题。 另外,对于一些学科和项目在一审时可以考虑试点实行匿名评审,一旦成功后,可以推广。 5 .完善 补救办法 评审结果公布后,对于被否定的项目,需要采取必要的和可能的完善多种补救办法。例如,允许申请者进行复审和上访等要求,现在已经有了复审规定, 按照自然科学基金委《条例》设立复审工作程序,目的是对项目评审过程中出现的违反《条例》、相关类型项目管理办法等规定的程序性失误进行纠正。,这确实是一个进步 。但是,特别需要指出的是: 根据《条例》的有关规定,对评审专家的学术判断有不同意见,不得作为提出复审的理由。,这条规定就奇怪得很!难道对于个别专家出现的一类 啼笑皆非和牛头不对马嘴的错误的评审意见也不允许纠正和澄清吗?难道也不允许必要的学术争鸣吗?同时, 《条例》中还 缺乏提供进行必要的答辩机会。目前一般项目没有什么答辩,今后也应视项目的重要性和具体情况,能够适当考虑特殊情况。 同时, 考虑允许和鼓励极少数申请者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专设机构(有关部门)或学部进行必要的上访讨论和沟通,希望有一些以人才为本的举措。 6 .评价论文与成果问题 曾经遇到过有些评审专家对于研究基础的要求:申请者必须在国际著名刊物上发表过一定数量的 SCI 论文,非此不可 , 否则不于考虑资助 . 这是一个格外苛刻的要求,实际上也是不适当的 . 因为不论国内还是国外发表的论文关键是看有没有创新性、应用性和引用情况 , 而不是盲目崇拜国外刊物 . 我认为 , 中国人在国内取得的科研成果应该立足发表在国内刊物为主 , 这样才是合情合理的 , 并且应该大力鼓励,以不断增加国内诞生的优秀论文和成果,扩大对国际科学界的影响。例如,陈景润和吴文俊的创新性的论文都是发表在我国科学通报和中国科学上,影响了全世界。因此,我们需要改变观念,应该强调和提倡国内刊物为主,至少不要轻视国内刊物和国内成果,只要这样才能逐步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科研大国的实际地位 . 对于刚刚回国不满 2-3 年的海归,除了本单位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也要采取一定的鼓励政策,让他们当中尚未被国内同行充分认识的富有创新精神者给于必要的基金资助,这对于稳定海归和发展我国科研队伍、提高整体水平也是必要的。 7 . 统一整合各方基金资源 自然科学基金是国家级的,虽然级别很高,但经费很少,比起一些行业项目,农业部和科技部等专项研究,简直是九牛一毛。于是,提出问题:为何不可以将国家各部委的基金项目和经费适当合并到一起呢?建议需要 整合我国政府各部委的基金资源 , 统一申请评审同类课题的项目及其经费,避免同类研究项目重复和浪费 税金人的收入 与各种资源。 可以适当增加重点项目,或者设些专项,以避免重复拿钱,既然都是来自国家人民的税金收入,必须把经费用得最合理和最有效。显然, 目前整合起来难度很大 , 但是我们希望尽量得到国家有关部委的理解和支持,今后能够做出彻底改革的举措 . 另外,为了克服国家基金投入不足,应该吸收和鼓励民间资金,筹集包括民营(企业、财团等)与大型国营企业的资金,这些民间基金可以与国家基金联合评审,是否统一管理应由民间基金组织讨论拟定,目的是切实用于扩大基金资助项目的比例,使整个资助比例达到或接近 40% 左右 , 使那些基础好有创新的项目获得批准,至少可以解决那些优秀学者经费的燃眉之急。这些资助的民间团体与申请者也可以双向选择 , 为企业创新作出贡献,互利互惠 , 达到双赢效果 . 具体做法在实践中不断创造和完善。 8 . 严格项目结题评估 目前, 基金委对于重点项目、杰青项目和重大研究计划项目等结题工作相当重视,有明文详细规定进行严格的评估和审查答辩工作,也有打分制,这是很好的做法,希望切实贯彻执行。但是,面上项目等不少类型项目就缺乏类似的做法,今后需要加强。特别规定:对于项目完成不好者,在 3 - 5 年内不得申请,以示警告!对于完成特优和优的项目负责人和重要成员,实行一定的鼓励政策和措施,例如延续、滚动项目,优先考虑新项目,推荐他们为评审专家等。 另外,对于一些学科和项目在一审时可以考虑试点实行匿名评审,如果成功后进行大范围的推广。 致谢:作者在科学网上的博文得到许多网友热情支持、有益的评论与建设性建议,我这里已经吸收他们的意见。但是,他们或没有留名或看不出来,只好在此一并致谢。 参考文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网站, http://www.nsfc.gov.cn/ 方锦清, 最新补充 : 略谈对基金评审结果的看法和改进建议,科学网地址: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53820 方锦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非线性网络的动力学复杂性研究的突出进展和创新成 果 ,中国科学基金杂志, 2009 , 23 ( 3 ): ,152-157 。 最新补充: 略谈对基金评审结果的看法和改进建议 最新补充摘要:受博客网友献言献策的感动与启发,把建议从8点增加到10点,现在再扩大到14点.最新建议包括:改革二审制度,整合各部基金资源,吸收民间资金扩大资助比例(40-50%),筹备基金专题论坛等.请大家群策群力,继续评论,完善建议,推动改革. 近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开始陆续公布今年申请项目评审结果,引起了巨大反响。因为在 2009 年度共受理项目申请 93839 项中,决定资助只有 17858 项,不予资助 72964 项,当然还有一些类型项目正在评审过程中。可见:少数人( 19.03% )兴高采烈,大多数人 80.97% ,有近 7 万 3 千人未获批准 , 令这么庞大人群(其中必有许多优秀人才)大失所望,当然什么心情和反响,苦、辣、酸、甜,应有尽有。我就有一个朋友第一时间写信给我说:得知没有获得资助 , 心情特别难受 . 这可恶的自然科学基金委 , 象个势力眼的银行 , 越缺钱者 , 越在它那里贷不了款 . 这是体制的问题 ! 依我看:哪是几家欢乐?几家仇?,而简直是几家欢乐?万家仇!啊。正如,网上一些博客说的,什么情况都有, 失败者确实反应不一,来年再战者有之、义愤填膺者有之、彻底绝望者有之。,我觉得,第一种态度最正确的,虽然今年申请失败了,但是动力更强大了,把功夫用在真正 做出一流科研成果上。我完全表示赞同, 我确实十分同情 和支持他们, 特别是基础好和发展潜力大年轻人一时没有获得批准,但是我坚信: 只要再接再厉, 他们今后总有一天能够获得成功! 因为我和很多同行也经历了类似的过程。 今年,我也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各学部不同类型项目(六类,具体从略)评审了共约 40 项申请书,说实话,我感到负担太重了。差不多每年少则十几个,多则几十个。我都必须认真负责,严肃对待。虽然按照基金委提出对各类项目评审的标准行事,要求自己尽量把握好标准尺度,但是由于资金(比例)的限制和各类标准不同,项目熟悉程度不一,最后肯定难免有偏差,也不得不对有些申请者割爱,但是我同意资助项目的比例超过30%。即使这样,我认为:总体上说,评审结果大体上是公平、合理和公正的。事实上,我过去和现在的学生就多次没有申请到项目,与我合作实力很 强的 教授也一样屡次遭到不被批准结果,打击之大,可想而知。可以说,一般科研工作者没有能做到百分之百申请成功?确实非常少见。特别是刚步入的年轻人难度更大。这就需要年轻人多下苦大功夫, 真正做出一流科研成果,闯出新路,开辟创新项目。 多年来,我一直认为,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并需要深入解决,为此,这里结合问题略提几点建议。 (1) 首先评审专家要选准确,品德和专业水准都要高,还要有眼光,或伯乐精神。千万防止不熟悉项目的专家参与,被请评审的专家自己一旦遇到不熟悉项目,要有自知之明,主动拒绝审查。我就拒绝过一些项目。 (2) 一个专家不宜审查过多项目,数量上作个规定,比如,不超过 10-15 个项目。希望不要搞能者多劳(有个学部领导就这么对反映意见的专家这么说),必须给专家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评审。否则,必然影响评审质量。 (3) 严格执行回避规定,凡申请者提出的回避专家应该得到尊重,切实回避。我曾经指出过某学部没有完全执行规定,有人不承认,后来此人离开了学部。 (4) 一个创新项目不能过分要求十全十美(完善的实验或 理论方案等)。因为既然是 一项创新探索性的科研课题,在研究前不可能做到机理、研究方案、技术路线等什么都解决了,谁能那么能够了如指掌?!如此那还研究什么?这是很不现实的要求,完全不符合科研发展的一般规律。最关键的应该是看:项目是否是真的值得探索的创新性课题,有发展潜力。一些青年基金项目和培育项目等往往被责备求全,失去难得机会。 (5) 评审结果公布后,需要采取必要的多种补救办法,例 如允许申请者进行复审要求,现在已经有了。但是缺乏进行必要的答辩机会。一般项目目前没有什么答辩,今后也应视不同情况加以考虑。 (6) 考虑允许和鼓励极少数申请者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专设机构(有关部门)或学部进行必要的上访讨论和沟通。 (7) 对于刚刚回国不满2- 3 年的海归,除了本单位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要采取有一定的鼓励政策,让他们获得必要的基金资助,这对于稳定海归和发展我国科研队伍、提高整体水平也是不必可少的。 (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各部门需要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和政策水平,特别是每年临时招去的工作人员和办事员。 (9) 曾经遇到过有些评审专家非要申请者必须在国际著名刊物上发表过SCI论文不可,才能考虑资助.这个格外苛刻要求也是不适当的.不论国内还是国外发表的论文关键是看有没有创新性、应用性和引用情况,而不是盲目崇拜国外刊物.我认为,中国人在国内取得的科研成果应该立足发表在国内刊物为主,这样才是合情合理的,并且应该大力鼓励,以不断增加国内诞生的优秀论文和国际影响,也只要这样才能逐步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科研大国的实际地位. (10) 申请书的知识产权问题也必须得到保护,需要遵守我国知识产权法,一旦发现申请书被剽窃,应该依法追究责任,进行严厉制裁.对此,基金委也应制定相关措施. (11)改革二审制度. 如网友所述,现有的二审劳民伤财,花费众多的经费、人力和时间精力,结果不尽满意。我同意增加一审专家人数目到7-9人(含海外华人专家),专家意见和评分由计算机自动统计结果,进行自动排名,按此录取前面30-40名。除了重点、重大研究计划等部分学科项目进行答辩和二审外,大部分学科应该按照排名顺序录取即可,避免中间层次可能产生的问题。 (12) 整合各部委的基金资源,统一申请评审类似课题的项目,避免同类研究项目重复和浪费经费与各种资源。也许难度很大,但是应该尽量力争有关部委的理解和支持. (13) 吸收民间资金,筹集包括民营(企业、财团等)与大型国营企业的资金,这些民间基金可以与国家基金联合评审,是否统一管理将来应由民间基金组织讨论拟定,目的是切实用于扩大资助的比例,使整个资助比例达到或接近40-50%,使那些基础好有创新的项目被批准,解决有些优秀学者经费的燃眉之急。同时,这些资助的民间团体与申请者也可以双向选择,互利互惠,达到双赢效果. (14) 可以考虑筹备适当的时间,拟举办一次中型基金改革专题论坛,或网上专题论坛,大家群策群力,集思广益,敞开思想,进一步完善基金评审制度,以促进和提高我国整体科研水平。 约稿:探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中的若干问题与建议 探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中的若干问题与建议 《科技导报》约稿:探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中的若干问题与建议 《科技导报》约稿:探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中的若干问题与建议
个人分类: 信息交流|16406 次阅读|23 个评论
让“最新博文”和“推荐博文”滚动起来、“丰满”起来
刘玉平 2009-9-4 17:52
关于推荐的那些事儿,小刺猬曾写过 说说 精选博文 :顺致新博友 和 就 注册用户推荐 说几句 。 不管是编辑部推荐的精选博文,还是注册用户推荐博文,科博里已是几番争辩了。结果都是无果而终,说明尽管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也有其合理的一方面。其实,许多事情并不是是非、对错所能承载, 需要的是改进,而不是否定 。被推荐的文章,不论内容或体裁,不少属于用心之作、可读之作。当然在没有被推荐到首页和没有被推荐的文章,也不乏精品。 博主和博文都越来越多,来的都是客,谁上谁不上,编辑部也有他们的苦衷。小刺猬冒昧地提几条建议(曾经多次提过此类建议):( 1 ) 让最新博文和推荐博文滚动起来、丰满起来 。首页的图片早已实现了滚动,最新博文和推荐博文(特别是注册用户推荐博文)能否也滚动起来、增加容量?( 2 )恢复原来的 表情符号 ,可以此替代 推荐 的部分功能;( 3 )在已经实现宽屏的情况下, 充分利用版面 。其中,第一条是比较现实和可行的,如能与第三条结合起来,则可让更多的文章得以及时展示,而不是藏在深闺人不知。 最后,谬说几句。作为科学网的一个重要组成,科博应该提倡科学,但也不应该排斥其他的一些话题,和而不同, 科学而不主义 。作为释放心情的自留地,点击和排行,看淡些;作为思想的交流,关键是,写博文和读博文,您用心了没有
个人分类: 时评闲论|4591 次阅读|7 个评论
因为爱科学网,所以希望她更好
cwhm 2009-8-11 00:10
相信很多博友八小时外说的话最多的就是科学网,在这里费劲脑筋码字,就为了发篇好博文为博一览,所以科学网就是我们大多数人的第二情人。因为爱他,所以喜欢她完美无瑕,李敖说过,他喜欢的女人要满足五个条件“瘦、白、秀、高、嫩”,我希望我们的博客情人也是五星级的。 使用科学网博客有段时间,中间通过留言向科学网提过些建议,比如“个人简介里不超过30个字符,对英文却苛刻多了,一个字母算一个字符”。科学网的编辑人很好,很快就修改了这个bug,才使得我的个人简介里可以码上三个英文单词 “ Mechanics Material Micro-Nano ”。 除了这些小问题,还有些个人使用上觉得不太完美的地方,相信其他博友应该也还有更多更有价值的感受,我们写出来如果被科学网编辑部注意,不是为我们博客共同体创造了更好的博文环境吗? (1)更多信息? 博客管理—管理文章部分是否可以除了点击再加上回复一栏,还有发表时间等信息? 博客管理—管理评论部分是否可以看到评论就直接回复而不用再转到原文次才能回复? 文章分类: 全部 未分类 ID 文章标题 操作 删除 排序 点击 248599 怎么谁都欺负“溃疡面”? 修改 删除 0 38 248342 呼应饶教授博文:国外博后回国应该从助教做起么? 修改 删除 0 2711 248290 这些案例!触目惊心!女生万万小心!一定要转载! 修改 删除 0 416 248286 生物钟 修改 删除 0 117 248282 学术造假可耻,新闻造假更疯狂 修改 删除 0 195 248262 第三次生命科学革命之力学与生物结合 修改 删除 0 100 248084 12:34:56,07/08/09神奇的时刻 修改 删除 0 74 247991 欧盟第七研发框架计划(FP7)zz 修改 删除 0 107 247977 德国的科研系统zz 修改 删除 0 255 247919 陈刚成功的背后 修改 删除 0 230 247915 Google即将推出新科研工具Lgor 修改 删除 0 407 247910 一美科学家因与研究生分享敏感数据坐牢 修改 删除 0 359 247454 谁可以做这些发明? 修改 删除 0 107 246887 科学网发现:上午发博文更容易获得较高推荐和点击率 修改 删除 0 322 246755 做科研也需要有始无终(Quitters Sometimes Win) 修改 删除 0 1373 246361 他们谢绝(declined)了诺贝尔奖 修改 删除 0 247 246357 诺贝尔奖中的家庭兵团 修改 删除 0 196 246354 最年轻和最年长的诺贝尔奖获得者 修改 删除 0 202 246231 谷歌和百度为何不优先收录原创博文? 修改 删除 0 465 246203 产业链的长度 修改 删除 0 129 记录总数: 36 总页数: 2 当前页: 1 9 3 4 : !------------------------------- AspNetPager V5.0 End -------------------------------- (2)表格的首页显示? 我发表了一篇博文《生活节律钟》,正文中是很好的表格,但到了博客主页上却以文字的形式来显示,很不美观。 http://www.sciencenet.cn/m /user_content.aspx?id=248286 (3)信息真实性? (1)博文的点击次数统计是否可以再加上IP一项,因为之前看到有博友提出只要刷屏就可以增加一次点击,试了下,果真如此哎,不排除过分在乎点击次数的人疯狂刷屏,据不确切估算,一分钟可以刷30次是没问题的? (2)避免马甲账号,我在一个QQ群里告诉之前的朋友们在科学网写博客了,博文多有推荐,但是推荐次数多数是可怜的单身汉(1次)。有人就开始给我支招了说注册马甲,呵呵说他在科学网都有10个账号,要不要他帮忙,感谢惊讶之余,当然我不会做那样的事情。 所以有法律,还会有法律的空子,会钻空子和漏洞的人或许真的是得利者,但是还是为了大多数,让漏洞少点,营造公平的博文环境。 (4)相册的问题 (1)相册名的长度不能超过10个汉字,但对于英语确实不能超过10个字母? (2)相册简要说明无法设置,即使设置后,再次打开,敲的字符全没了! (3)相册可否设置二级目录? (4)图片描述中,不支持段落格式! (5)图片是否也设置点击与回复次数设置,容易让博主知道那些图片比较受关注 (5)还有更多么!请其他博友补充
个人分类: 我思故我在|1350 次阅读|3 个评论
建议中科院、社科院推行院院体、自自制、智慧情
mg 2009-7-25 17:38
建议中科院、社科院推行院院体、自自制、智慧情 中科院、社科院多年来实行院所结构体制和倡导学术自由原则,为中国乃至全人类的科学事业,发挥了巨大的、历史性的作用,功不可没。随着社会变革、历史变化、时代变迁,已不再能够难以满足新的诉求。回顾历史,从整体上说,中科院、社科院的结构体系和学术机制,与中国的社会历史进程,基本上一致和相适应的。展望未来,新的世界格局,科技全球化态势,又对中国科学形态提出了建立前沿、新型、新兴研究体、共同体的更高要求。立足现实,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意识形态的确立,信息时代网络执政和治政方式特征,赋予中科院、社科院的历史性任务更加繁重,科学工作者肩负的神圣使命更加任重道远。因此,中科院、社科院的体制改革、体系创新已时不我待。在这里,抛开自然与社会科学的区别、中科院与社科院的特点与不同,仅就其共同点而言,并且仅限于结构性体制体系、学术机制系统和科学人核心价值体系及主流价值观这三个方面,管窥蠡测,提出极不成熟的个人的观点和建议。谨以从献给中科院建院六十周年和社科院成立三十一年。愿祝中科、社科比翼齐飞!引领科学工程前沿! 特建议中科院、社科院推行院院体、实行自自制、奉行智慧情。 院院体 :即院中院体系。或称院院结构体,又称院集合序列。多年的院所结构,功不可没。星转斗移,难足新求。院院体势在必行。现虽有个别院中院。但整体上,还不是院院体。加快院院体进程,利于科研力发展,新兴研究体创立。尤为迫切。以院院体序列,来整合资源,益于优化利用,优势转向。开辟新时空,推行院院体,是生产力新境界。是生产方式变革,生产关系调整,结构体系更新。院院体的显著功能之一是,有利于干细胞研究体的形成和诞生。(干细胞研究体,是指具有多功能结构自觉表达机制的科学工程体)。 自自制: 即自律自由机制。或称学术自觉机制。学术自觉,既是机制系统,也是学术意识、学术观念,学术自觉观。所谓学术自觉,是学术自律与学术自由的统一。实行自自制,是学术发展的内在逻辑,是现象,也是规律。学术自觉,是学术自律的习性、学术自由的升华。多年来,倡导学术自由,正确但不全面。自由自律结合,才完全、才完整。学术,是学风的骨骼,学术自觉,是学风的基准。学术自觉境界,是学术自由的伟岸。学术,是学风的轨迹,学术自觉,是学风的聚焦。学术,是学风的根蒂。学术,是学风的生命,学术自觉,是学风的生机,是学风的核心。一定意义上讲:抓学风,先要抓学术,树立学术自觉观。学术自觉,是优良学风的硬道理、硬指标、硬杠杠。因此,学术自要自由,首先要自律。 智慧情: 即奉献和获汲智慧情结。或称智慧劳动观。智慧情,是学人价值观,一种内在力量,内动力。为科学献智慧,从科学获智慧。劳动创造财富。科研工作者,劳动智慧含量高。信息化时代,呼唤更新劳动观、智慧观。勤劳智慧不可分,勤劳智慧融一体。智慧决定劳动质量,劳动体现智慧水平。智慧就是力量,智慧就是能量。没有无智慧劳动,也没无劳动智慧。智慧情、智慧观,是奉献与索取、付出与回报的互馈,是得与失的同一,是学术人的生活、生计和生存方式。科学给我以智慧,我用智慧报科学。智慧情,将使智慧人,成为响亮品牌。(情结,即情襟、情操和胸怀) 总之: 院院体、自自制、智慧情,是生产方式变革、生产关系调整、生产力新境界、核心价值体系完备、学术自觉水准提升、战略性和战术性结合的 强院工程 。 (郭世胜 2009 年 7 月 1 日 于北京通州, 13691530978 , twna8@sina.com )
个人分类: 人文社科|583 次阅读|0 个评论
纪念胡先骕(4): 关于追认胡先骕先生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的建议--
livingfossil 2009-7-10 12:57
To:中国科学院院士工作局并转呈 中国科学院第六届学部主席团及执行委员会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邮编:100864 传真:010-68597258 电子邮件:master-oau@cashq.ac.cn 主题:关于追认胡先骕先生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的建议 院士工作局局长先生: 您好!附件为《关于追认胡先骕先生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的建议》(下简称《建议书》),请转呈中国科学院第六届学部主席团及执行委员会,谢谢! 由于《建议书》比较长,我特别写了一个摘要,即形成一个摘要版。《建议书》(全文版)可供有关专家(包括科学史专家)审阅。关于这项工作的目的和意义,请参见《建议书》,在此不作赘述。 另外,我将《不朽的精神、不倒的旗帜---名副其实的学术大师胡先骕》也发送给贵局。该文包含胡先骕生平等资料,可供参考。 人们常说:身微言轻。有位朋友建议我在生物学界找几位院士联名建议,效果可能会好些。这确实是世人常用的好办法。我记得,几年前曾有11位院士联名上书高层,建议在北京办个国家植物园,当时颇为轰动。我认为,院士不是神,并非无所不知。就本项建议而言,由于胡先骕先生的学术贡献非常大,我不准备花工夫找若干院士签名----搞一场联名建议或运动了。 祝工作顺利! 孙启高 2009年5月16晚 --------------------------- P.S. 此信是我的一个工作记录。今晚我把它放进我的博客里。 2009年7月9日晚
个人分类: 纪念Hu Hsen-Hsu|4547 次阅读|3 个评论
(6年前)关于研究生培养的几点改革建议
wangdh 2009-7-7 00:49
(6年前)关于研究生培养的几点改革建议 我从 2000 年开始在我们研究所负责研究中心的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 周末在家里找资料,翻到了 2003 年研究所考核时的任职报告PPT。发现6年前提出的一些关于研究生培养的建议,部分内容今天仍然有些实际意义。 我当时关于研究生培养和招生存在的问题提出了4点意见: 1)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是个问题,并指出这个问题需要从研究所层面进行调整,从中心的角度也很难进行相关调整。 2 )研究生的学术活动开展得不好。学活动是研究生生活中的一件重要的事情。 3 )曾经提倡的研究生培养指导小组制度没有推广。 4 )研究生招生方面宣传做得不是很好,需要加大力度。 关于 研究生培养和管理,明确提出研究生培养要改革,并提出了7项建议: 1 )减轻研究生导师的压力(费用太高):住宿、研究助理金、创新补贴等。 2 )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从长远看,维护动物所的声誉、为国家负责)。 3 )所有由导师支付的费用,应该给导师权利,由导师自己支配,所里只起协调作用。 4 )研究生毕业的条件不要只看发表论文数量,要全面衡量。重视研究生的论文质量和科研能力、科研道德、个人品质、团结协作精神等。 5 )研究生导师也要进行考核。导师:要导,不是放! 6 )研究生招生数量要限制,要严把质量关。不能放羊! 7 )研究生考核要严肃、严格,不是走过场。优秀的比例要压缩!研究生要有淘汰制!不适合做科研的学生,可以用适当的方式让他们早些摆脱科研的烦恼! (王德华  2009.7.6 ) (选自2003年考核报告)
个人分类: 研究生教育|9544 次阅读|3 个评论
对台湾地球科学界的一些批评和建议[zz]
weah0500 2009-6-15 15:38
孙贤鉥 李昭兴 前言    前年 (1996 年 ) 八月初 吴大铭 先生从美国到纽西兰安排一些和地震、大地构造研究相关的工作之后到堪培拉的澳洲联邦地质调查所来访问五天。在这几天中他和我们常在一起 反刍 回台湾办事的经验,交换各人对目前台湾地球科学界的情况和发展的看法。我们一致认为目前是台湾地球科学研究、发展的大好机会。我们最关心的是如何能够使人们在工作精神上有高度的改善,使得研究成果能有急速和稳定的进步。有些人指出台湾地学界的许多情况和大陆相似, 百废待举 加上 冰冻三尺 ,两岸如同难兄难弟,只是五十步与百步之别而已。大陆的许多问题在台湾一样存在,只是程度上有所不同。我们觉得这是很值得警惕的。因为近五十年来,台湾的发展环境和条件比大陆有利多了。既无 1957 年打断全国知识分子脊椎骨的反右派运动,也没有 1966 至 1976 年反文化的 文化大革命 所造成的 十年浩劫 。近年来政府大力支持科学研究,研究员 和 教授们可以定期申请出国进修,何况还有许多获有博士学位的留学生和学有专长的学者归国工作。按道理,研究成果应该不难比现在的情况好很多。我们试图去探讨问题的根源以及可能解决的办法。三个臭皮匠在一起虽然并没有真的看透其中的玄机,但多少也有些心得。于是我们本着 心中有愧 和 作乌鸦 的心情写出一些包括了 事后有先见之明 的想法,就教于 身历其境 的师友、同行和后生之辈们,并希望能得到各种不同的回响。往事己矣,亡羊补牢,犹未为晚。写这篇文章时,我们不敢冒充有能力去系统地对国内研究机构、大学和私人做不同层次的批评和建议。因为那样做须要有深入的调查和研究后,才有资格说话。那将是超过了本文的通俗性和我们目前的能力范围。    几位在台湾的青年朋友们看了本文的初稿之后,指出着墨太多于过气的老人,以及陈年旧帐,有些脱离现实。他们认为和孙贤鉥写的批评中国大陆地学界的四篇杂文(地质, 14 卷第 2 期, 183 - 200 页, 1994 )比起来,显得过分的 温和 并且未击中要害。因此他们提供了一些现实情况的描述和建设性的修改建议,希望能使本文更能反映出一些今日台湾地球科学界的 现实 。我们不提这些青年朋友的姓名,是为了 文责自负 ,并避免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但我们要强调:他们的意见是非常有建设性的。   我们感谢 余树桢 先生指出:这篇文章前半部只说坏的一面,象征性地以少数几件事和几个人的行为去扒粪揭发,和过分地批评台湾地学界的阴暗面,但忽视了数十年来众人努力的成果,以至于全文失去了平衡。我们接受并承认他的批评是有道理的。明显地,台湾今天的许多成就,是许多人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环境很困难和不利的情况下,不断地挣扎努力,默默地耕耘所造成的结果(爱拼才会赢!)。我们不难举出一些地学界有成就的例子:包括了许多地学系所的成立,许多地学期刊和学会的创设,全省地震监测网,各种有相当规模的同位素实验室的建立,大型地学研究计划的规划和执行 。这许多人的努力,也显示于近年来在国际杂志上发表文章的台湾作者大量增加,参加国际会议的台湾人数大量增加,在台湾召开的国际会议,加入国际合作的项目也越来越多 。藉此机会,我们对这些人的努力和成就,表示由衷的欣赏和佩服。此外我们也想指出:许多年来在国外地学界有成就、有能力帮忙台湾的 留学生 和 海外学人 之中,真正很热心、全心全意、积极投入去协助(而不是去占人便宜)台湾的例子虽然有,但不很多。回想起来,我们自己也感到惭愧。   我们也要感谢 地质 编委们对这篇文章提出了有建设性的修改意见。我们需要强调文中的评批不是针对某一个人、某一个团体或单位。但有些地方不免要犯不实的错误。在此,先致我们的歉意。 台湾地球科学的新纪元   去年三月二十二至二十三日在台北开中国地质学会年会时邀请九十多位大陆的同行参加。研讨会的总标题是 开创中国地质学的新纪元 (好大的口气!)。在那段期间我们曾听到一些主、客双方蛮有深度的批评。有人指出许多更值得邀请的大陆同行没有被邀请或因故无法参加。在开会前一个多月我们听说中国大陆地矿部提出意见,认为这个会应该和它 联合主办 ,同时中国大陆的代表中若干比例(~ 70 %)应当是地矿部的人。到了这个时候,已经没有时间办好入境手续,才提出如此不恰当的 无理要求 ,我们觉得很荒唐。开会期间主、客双方较杰出的人都对报告内容感到有些失望,发现许多论文的程度平凡或为小品文,有的真差劲,以至于很难让人感到有 新纪元 的气氛。大陆来的客人发现台湾的地学界狗屁叼糟、滥竽充数的人似乎也真不少。有人照着以往的惯例,发表了好几个讲题、报告。虽拥有美国名大学的学位,所讲的内容肤浅,明显地与先进的研究脱节。 这种情况是否真的无法理解吗?关键的问题在哪里呢?我们认为台湾的地学界虽然有许多人在国外取得博士学位,在西方社会中呆过几年,但缺乏继续作多年研究的经历。回台湾后如果能振作起来,努力上进,有决心和毅力不断地认真做研究和教学,则大有展望(不少人的确是如此)。但也有许多人没有振作心或积极性,对科学发展已经没有兴趣,以至于长年靠吃老本,甚至靠耍嘴皮维生。不需要很长的时间他们就遗忘了该如何去做有深度的研究,讨论问题和做思考。其结果美国名校的博士学位和台湾的大学教授头衔只是唬人的玩意儿。一个大学教授一个星期只需上几小时的课,和学生谈谈天、吹吹牛、提提过去在国外的见闻。平时关心买股票,回家去种种花草,打打麻将,批评政治、社会问题 。他们往往对 捉鱼摸虾 的事务比本行的正事更热心地投入以至于把高尚的 传道、授业、解惑 的职业变成了混饭的工具。他们有大学的终生职,别人拿他们没办法,只好任他们长期地误人子弟,混下去。有些人年纪大了之后,行为更加地乖张,我行我素。由于缺乏自信和自律,以至于对于别人的批评过于敏感,容易恼羞成怒。   有一些资深、五十岁左右 青壮派 的教授实在该打屁股。他们平时做一些应景的 滥竽充数 的 研究 ,甚至根本不做研究,却自以为有能力去批评别人的工作。这些教授照样指导研究生(也怪很多学生自己 不争气 ,目标只是文凭?),开大学部的必修课(内容 古典 ,数十年如一日)。除了误人子弟之外,更把学生们弄得没了士气,对地球科学完全失去了信心和兴趣。这些人年青时往往自己也是受害者。然而 媳妇熬成婆 之后,他们的脑子里大概很少想过要如何鞭策和扶植年轻的后进,超越自己去竞争于国际。反而唯恐后辈超前,有损颜面和 威风 。他们相互之间不但不能合作、共享,反而不时互扯后腿,勾心斗角,争权夺势,背后批评。有些人当了官之后,上门的学生大量增加,他们也 照单全收 ,其结果只能 误人子弟 。他们虽然已无心或无能力做学术研究,却仍要在国科会每年的研究 奖励 上分一杯羹,利用研究生不成熟的论文充当专题计划报告去申请。居然也都能得奖。    有些留学生归国后,成了 独行刀客 (因为缺乏 见义勇为 和 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的义气不能称之为 侠 ),只顾自己,无法与别人合作,并让同事们讨厌。许多归国学者、留学生回去后很快地就升成了教授。有些人的确很努力振作、令人欣赏和佩服。但一大部分归国学人似乎对台湾地学界学风的改善没有什么贡献,他们只是在过日子(反身自问,如果我们自己回去工作,大概也是如此吧?!)。    购买新仪器是归国学人的特长。但如果缺乏合作研究的热忱,则仪器的使用往往采取很保守的态度,不求进取,以至于浪费投资,不能将仪器的功能推到它的极限。等而下之者, X- 光荧光分析甚至连主量元素都测不好,且管理森严,以至于外人无法(也不愿)插手。过一阵子仪器老了,新人又回来了,只好又申请经费,重新再装设一台。在这情况下为了如何有效地购置和使用仪器不断地产生争议,浪费时间和财力。    生活的大环境和学风对身居其间的人能有很大的、甚至决定性的影响。但,果真是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吗?真的非跳进大染缸中和许多人酱在一起,才能 混 得好吗?我们不同意如此的想法。我们认为台湾目前的许多变革,包括政治上的,很有利于学风的改善。中研院是 纯研究 的地方,经费充足,有第一流的仪器,图书及其它的设备,研究人员都有专任的研究助理(这情形在西方也不多见),不断地有新人加入,国际上旅行和交流也方便。如此的环境和条件看了令人羡慕。然而除了有特别杰出的人才之外,为什么有些人仍不能全心地投入工作呢?缺乏好的课题?没有精明能干和有创业能力的人领导?缺乏为生存而努力的心理压力?缺乏对研究的热忱和敬业的精神?这情况当然不是中研院单独的问题,其它的地方可能更严重。主事的人值得找一些有批判能力,敢说良心话的年轻研究员谈谈他们的看法。 问题的根源之一可能是和做研究计划时的构想和执行的策略有关:整合型的大计划领导人将子计划分配给组中的成员时,如果没有很周到的考虑现有数据的分析,子计划对整体计划的重要性,组员的能力,非组员的替代性,以及世界上其它机构是否有人己在做类似的研究等等,则容易导致一些不良的后果。一旦子计划分配好了以后,紧接着来的不良后果往往有: 1. 非指定的人不能去碰那子计划,以及相关的野外实验和其它有关的数据; 2. 缺乏竞争性。被指定做那子计划的人可以慢慢地来,不必急着去做研究和分析,拥有资料和设备变成一铁饭碗,慢慢地做,慢慢地拖,反正没有人和他(她)竞争,说得难听一点就成了 占着毛坑不拉屎 。旁观的同事对这种情况往往采取消极的嘲笑和蔑视的态度;但因为事不关己,所以也不伤脑筋去思考解决那子计划的问题。在这情形下,须要有高度积极性,争取时间和密切配合的整合型研究计划,受到严重的打击。它对研究人员的士气也有很不好的影响。 或许问题的主要根源在于地学界缺乏科学研究的良好风气,加上社会上功利主义盛行,中学教育和社会教育不重视地球科学,大环境所造成的不利影响。不久前在报上看到有人提出台湾地球化学研究的成绩可以自豪,已远超过了日本。除了可能是被访者顺口失言,或记者报导失误以外,这是 不知己 也 不知彼 所造成的结果,令人感到哭笑不得。    不可否认的,许多地球科学从业人员可能因为素质不够好,对本行并没有特别大的兴趣,以至于做研究往往只是二点连成一线,浅尝则止,无心追问到底,没完没了的去做深入思考,热心地投入。再加上研究地球科学的人数不多,很难达到 临界质量 ,基金申请的竞争又不激烈。在没有研究的诱因下,靠大家的兴趣与良心去抵抗外界功利的引诱,是相当辛苦的。在这么一个情况下,国科会维持其计划的高通过率(今年~ 85 %的成功率,世界记录!),显然有不得己的苦衷。国科会的主持人可能担心降低通过率,除了能造成有益的竞争之外,也会导致一些有展望的人干脆去做 建教合作 去了,使得 精简 变成 精减 。事实上 建教合作 未必就是没有深度的研究。台大海洋所是全台大(可能也是全台湾) 建教合作 最多的研究所;其中有很好的,但也有见不得人的。这完全取决于 顾客 的需要。许多人 出此下策 多少是受了国科会限制只准每个教授有一项主计划和加入别人的合作计划,其中研究助理只能有一位。有展望的人为了维持计划的顺利进行(多助理、多研究生)只好去 建教合作 。这个问题很类似在日本的问题( Nature, v. 379, p.567 p. 573, Feb. 1996 )。在这种情形下,造成国科会对经费申请支助过分地 平均分配 。它的 苦心和善意 也能导致令人失望的结果:日子太好过了,以至于许多人不力求上进。到时候凑合写一些东西作为 成果 交帐了事,敷衍一下就能过关,并能不断地继续得到支持。大家于是可以习以为常。目前国科会所采用的 吃大锅饭 和 削足适履 (提高通过率)是所谓的 不是办法的办法 。这种作法其结果也能造成 均贫 。也许要到那一天国科会计划的通过率达到了国际上的水平(~ 20 %)时才能酿造出一个集中支助少数 精英 ,做国际前缘科学研究的时代。但国科会一天不改变由 资深 人员担任决策或评审的地学界 传统 ,以上的弊端就无法根除。因为他们和 资深 的申请人可能形成一个 共犯结构 ,互相掩护支持,使得 资深 成了评判的标准之一。我们希望这种批评可能是错的,但真相如何,许多人心里有数。    古人说: 士三日不读书则面目可憎,言语乏味 。或许不读书使得思想不活泼,缺乏新意吧?但事实上也有很多人每天读书、看报,却仍不长进。有人可能会说对台湾和大陆目前的情况我们不能,也不应该以西方的高水平去衡量。从混浊、黑暗到清明总有那么一段过渡的混沌时期。我们不能同意如此的说法。我们认为台湾已经渡过了那混沌时期。但为什么仍然让人觉得在过渡呢?台湾有不少有展望、有成就的地球科学人才,政府对科学发展所须的研究经费很支持,许多人有好的看法和构想。但除了少数人是国际上一流的、很杰出的之外,我们急需要有更多精明、能干的领导和好的榜样,和团结的精神。有能力带头的人常常不勇于承当。很少人善长于作领导的修养,大多数人缺乏有效率的行政管理经验。有多少人会想到把研究生和毕业后留在自己身边的弟子当作 同事 般平等地对待?由于 地质 不是很严格的科学,以至于 人 的因素、效忠、派别和权威,加上 近亲结婚 常常成了科学发展的大障碍。一旦 帮主 失职,其结果往往牵扯并带坏了周围的二代人。实例的确是存在的。    有些人少年得志、精明、蛮有行政上的工作意愿和能力,可能成为蛮好的通才。但因杂务太多,分心太广,但却又要享有 学术权威 的尊严以至于伪装为 专家 (其实只是业余的票友),以至于自欺欺人,不时拾人牙慧,断章取义,隔雾看花地炒出 读书报告 ,号称为 专题研究 ,并自作聪明地加上一些自以为是,其实是很离谱的发挥。其结果写出一些 四不像 的东西,唬唬外行人和年青的学生。一些有影响力的人曾经私人受惠于他,只好放水让他不断地发表 论著 (其实只是一些肤浅并且有问题的东西),自唱自捧,藉此维持他在学术界的崇高地位。这些人往往曾经或仍旧握有大权,长期地玩弄权力和权术,在学术和事业的发展上成为挡路人(此山是我开,此树是我栽 ),让后生感到无奈和憎厌(大陆的情况大概也是如此吧?)。大家只好私下抱怨和咒骂。写到这里我们必须强调,许多这类的丑事早已是陈年的老帐。但严重的后遗症却使许多人有无力感。听说现在有一些五十岁左右的人,甚至继承了许多我们所批评的老一辈人的行为,他们思想上 已成气候 ,但却又保守,无大志,缺乏专业精神,令人看了叹气却又无可奈何。以上陈述的目的在于追踪历史的遗迹,希望能找出一些现在问题的根源。 不像在中国大陆,文章由别人来写,领导挂头名的情况在台湾已经难得见了。但所谓的 荣誉 作者的出现却仍是常见。关心此问题的人值得去阅读一下 E-an Zen 在 Geology 上发表的短文论 abuse of co-authorship (v .16 ,p .292 , 1988 及v .17 ,p .578 - 579 , 1989 )。许多人看了之后可能会产生共鸣,另一些人应感到惭愧。有人指出台湾地学界 评奖 的情况和大陆的也差不多。有影响力的人、做决定的人,往往已不是真正做学问、研究和在行的人。一些人莫名其妙得了大奖之后还不断地得奖。在行的人往往只能摇头苦笑,怪自己命不好,评奖的人不识货。 野人献曝:丹青画的是精神   以上虽然做了一些不见得恰当的批评,我们认为台湾的地球科学研究不难有稳健的改善。我们关心的是:如何能阻止一些不负责任的教师继续为害,误人子弟;国科会如何能订出真正公平,并且具有严格要求的研究计划补助和奖励办法,使得许多人感到有做深入研究的必要;如何能使年轻人对地球科学,包括和社会问题相关的地震、资源、环境、全球变迁等大问题,真的有兴趣,以至于他们能有新阶段的敬业和专业精神;如何能抓紧并有效地利用目前教育体系改革的机会,去办好地球科学的中学教育和社会教育,去改善人们的心态。我们相信 事在人为 如果大家能把握各种有利的机会,作些思想上的基因工程,产生一种共识,并在精神上振奋起来,不难大有作为,并影响学风。许多有作为、有展望的人须要下决心不酱入染缸与之同流合污。值得试试一反文人相轻的传统去联合一些同志互相尊重,互相鼓舞斗志,重视自省和自律并积极地参与国际上重要的合作课题。大家合作努力、自强不息,并设法去创造出到达 临界质量 的研究环境。这样可以引起旁观者的欣赏,以至于也热心地参与。希望一些有能力、为年轻人所寄望的人能勇于承当,不要只为自己着想。短期内可能造成他们个人的损失,但长远些大家都是赢家。好的学术研究风气可能从此而出。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我们觉得这是有道理,但没志气的话。如何能在大学或研究机构中做好管理,值得大家的关心,甚至值得去上课学习或找专家来讲授。好的领导人精明能干,有改革的心态,能够人事公开化、制度化,极力避免黑箱作业。他们为人直爽、热忱、有大的气度、有诚意而不装腔作势;有人情味、公平、果断、敢承当(在其位必谋其事),令人觉得可以信赖,乐于到有麻烦的地方去面对问题、帮忙解决、乐于助人一臂之力;信赖别人、常常听取别人的反应意见和不同的看法;自重但不轻人,把应有的功劳归之于出主意真正做事的人而不是自己(戒之在得!);勇于认错并善于谅解别人。如此的领导也能鼓舞士气,常会思考如何能使每个人能够发挥他(她)的所长;如何能用 质变 的办法逐渐地以杰出的新人取代旧一代的人。   很明显地大众的事要有能干、有作为的人去承当和发展。从发展学术和事业的观点出发,做好事业的 学术官僚 往往比许多人做好 研究 更为重要。然而, 学 和 官 两栖,除非是特别杰出有能力和才气的人,常容易出毛病。许多做官的人要有自知之明,觉悟到自己已无能力带(谈不上指导了)研究生。因此,不必继续误人子弟,勉强为之。有些人缺乏做研究的激情但却是做 学官 很好的材料。他们能为许多人的梦想(往往也是自己的梦想)创造实现的机会。如果能本着正直、为人民服务的诚心和 在其位必谋其事 的敬业精神(贵在于行),则不难能做出好成绩。如此有 事功 的 学官 应当得到人们的鼓励和赞赏。他们自己也应当以此为荣。我们相信当海外的许多华人同行看到台湾的同行们振作的情况会深受感动地乐意参与这种努力。此外,这时也提供了给他们一个能解除心中焦虑(心中有愧?)的机会。   一些近年来回去的 归国学人 ,高薪争取回去以及尚未回去的,在事业上已有成就的人值得偶尔想起同事们对自己的期望以及自己的责任。有一些人首先须要从个人经历中的阴影里解脱出来,以新的、开阔的精神进到新的环境里。首先在策略上必须想到自己先能被同事们欢迎,接受之后事情才可能大有作为,自己才可能对同事们有大的影响力并能鼓舞士气。因此,回去后要能提出可行、有效的、有建设性的改革方案。这样才能得到同事们的支持、欣赏并产生共识,大家同心协力去做努力,改善目前的情况,发展新的精神。这样做也能帮助他们自己从经历中的阴影里解脱出来。当自己认为是好的设想一时不能得到同事们的支持,不妨考虑一下是否是自己在策略上和方法上有问题,不够成熟;以及自己是否缺乏做好领导的知识和能力;该如何去加强这方面的能力和修养。遇到困难、反对意见时要避免 翻脸 和意气用事、一意孤行,以至于造成自己和同事们的 对立 ,甚至被众人讨厌;不能过分地急躁以至于 弄巧成拙 ,适得其反;须要考虑如何做好长远的投资而不是个人的急功近利。只有建设性、可行的方案才可能把旁观者、反对者 赢过来 (而不是 臣服 )。大家一同努力热心地去改善现况。 丁文江先生在民国初年对留学生在中国政坛上的表现曾带批评地指出: 我们是救火的,不是趁火打劫的! 。我们希望在西方社会中生活的华人,特别是那些学术上已有成就的(已无生存问题的威胁)、已退休或接近退休年纪的人到台湾去要本着公平交易、互利互惠的精神并准备慷慨地拉后生小辈一把(想当年不也是别人拉我们一把吗?);要避免玩弄手腕,自以为聪明地去占后辈们的便宜(不难!)。我们不愿意看到政府做的大投资,许多人多年的努力刚出一些成果时半途杀出个程咬金,拦截了新的成果归功自己,以维持或制造自己在国际学术界的地位。孔夫子告诫老年人,退休的人 戒之在得(贪) ,应设法保持些 优雅 的身段,让后生小辈们有好的印象。从长远上看,个人的名声、成就迟早要被批判、 盖棺论定 的。我们不妨偶尔想起文天祥的那句问话 读圣贤书(东西双方的)所学何事 ?同时,台湾的同行们值得对这些来人近年在国际上的名声和表现,人品的变化情况花些时间去收集数据和了解,以增加一些警觉性,搞清楚他们来台湾之前在其它的地方是否有烂摊子没收拾好;是否到处胡吹,不认真准备演讲、讨论内容,以至于使观众失望,却要求高价演讲费。这样才能避免被一些已经过气, 渐入荒唐 ,但却又不甘寂寞的人, 智慧 已被 自作聪明 、 语不惊人死不休 、 自我膨胀 所腐化的人迷惑和愚弄。 心怀大陆,放眼世界   从几年前开始台湾地质界同行到大陆去发展的人数大为增加。我们关心这现象的象征性和实质上的意义。我们认为不论赞成 独 或 统 或 其它的构想 两岸同行的来往都应 以诚相待 。双方的国科会和基金委应支持自己的一边打出最好的牌,并在经费上大力支持双方杰出人才,有高效率地做好合作。有一些容易丢人现眼的人要请他们藏拙。我们担心有一些台湾的同行的行为学 台商 惟利是图,专找地方上的人、学术能力较差的人去合作。这样做他们容易占优势,能使他们在台湾继续 混 的蛮好。不幸的是由于双方合作者都不是学术研究上的强者,以至于容易被大陆古老的 学派 思想所迷惑。所谓 学派 者在中国大陆似乎是 画地为牢,整自己 的别称。我们希望双方的有识之士能看清这种情况的严重性,并积极地采取有建设性的行动。双方的科委值得考虑加强课题内容的严格评审,邀请对方的专家作为评审员,决不轻易地 放水 通过低水平的 研究 申请。值得考虑由双方较杰出的人联合培养年轻的学生和研究员,并为有作为、有潜力的人创造合作的机会,以显示出双方的诚心和善意。甚至值得鼓励他们和海外的一些华人同行联合起来发起自救活动和双方的恶势力和坏学风搏斗。不妨先设法联合创造出一些有利的 小气候 并等着大环境的改善。台湾的国科会值得考虑在经费上支持大陆杰出的合作者;值得考虑同意一些大学或研究所招收大陆地区一些素质很好的研究生以及博士后研究员参与有关大陆地质的整合计划研究。如果能把前锋科学研究和研究生的培养结为一体,使他们对中国地质成为 乐之者 ,并让研究生积极参与国际合作项目,则一些杰出的年轻人不难很快地出人头地。   参与国际合作研究计划对台湾的工作者能产生挑战性的刺激。研究工作的合作者和竞争者往往是在行的高手,因此这情况对台湾的地球科学研究和发展是很有利的。此外,也能使台湾的参与者思想国际化以至于能避免研究大陆问题时受大陆一些属于 板块理论 出现前的古老思想或自成一派的思想的困惑。同时,国科会值得考虑对一些思想上已不活跃,对科学研究已无激情,但是资深人员,大大的减少,甚至不再给他们经费支持。很明显地,这些新的,有挑战性的研究工作不能再照着恶劣的地学界传统(马上联想到中国大陆?)抬出一个资深,但已无热心、活力、积极性和现代科学研究能力的人当 领导 。不然,不但是 整自己 ,也将成为国际上广为流传的笑话。   除了目前已有的一些整合型研究计划之外,我们认为应特别重视地震波加上其它地物方法(如遥测)海陆联合研究台湾的深层地壳构造,以及其它大架构上的问题,包括复杂的弧陆碰撞历史,沉积盆地的演化史。此外,环境保护相关的地质研究,是地球科学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研究火成岩的人值得重新思考新生代火成岩的分布,化学及同位素特征和这些研究的相关性。这种整合研究可以产生出有世界性影响的成果。好的研究员到能做出令人振奋的科学研究的地区去工作,不必限制在台湾。譬如说,中南半岛有许多全球性并且和中国中、新生代地质演化唇齿相关的大问题。到那里去工作和到大别山区去凑热闹,研究华南的花岗岩同样是很有大区域性的意义。   海底钻探ODP国际整合型研究大计划是前沿研究的领域。现在台湾和中国大陆都将分别加入成为 1 / 6 会员。它将提供许多人机会参与研究当前地学中许多重大的课题,并增加大家对 全球性气候变迁 的重视。同时也对各种大规模地质作用增加了解。它也提供年轻地球科学研究员一个极好的训练和参与国际合作的机会。同行们如果能抓紧并充分利用这个大好机会,我们相信不难进入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较高的思想境界。这个时候学风的改善也自然地容易办到了。 能源开发和全球性的探勘研究 为了国家的大局着想,我们值得考虑仿效邻国,韩国和日本,订立 石油法 ,让石油探勘的经费从目前的石油营业额 1% 提高到欧美各大石油公司 3-5% 的标准。如果能有效地利用探勘经费的增加,去带动台湾地学界热心地参与全球性资源的研究和评估,将会是很振奋人心的。 我们认为中油的 机密 档案应当可以逐步开放(先总统的大溪档案都己经开放了,中油实在不必继续保密)。值得仿效其它国家:基本数据保密二年,解释资料保密五年。让各大学研究所有志于资源探勘的地学界同仁加入作业,并鼓励年青的研究生到世界各地去研究,探讨资源形成的环境和成因。一旦风气开了,中油本来只有自己公司的人在研究和评估世界各地的资源,一下子增加了好几个大学和研究所在这方面的支持。 目前台湾所使用的各项能源之中: 99.9% 的石油、 99% 的煤、和 60% 的天然气仰赖从国外进口。为了确保来源不断,以及为了国际政治的考虑,供源要分散,我们要到国外去投资、探勘能源。这种情形己经是 不争的事实 。然而台湾的地球科学界为了这项 不争的事实 究竟提供了多少研究支助?很遗憾的,我们发现各大学和中研院的研究计划书里,几乎找不到这类研究相关的计划。到国外去投资,探勘能源,既然是我们生存所必须仰赖的,同时能源的探勘需要有一大群地球科学的热爱者长期地、努力不断地去探讨和研究。今天我们不做,将等待到何时呢?    据我们了解:数十年来中国石油公司或者它的上级单位认定:石油探勘的资料(特别是震测、钻井、和地球化学数据)都是属于 机密 ,不可泄漏给外人。甚至自己国内的地球科学同仁也是见不到的。在这种 保持距离,以策安全 的政策下,大学和中油的地学界同仁缺乏学术研究和资料的交流。以至于各自为政,几乎老死不相往来。大学和研究所的地球科学同仁二、三十年来,也曾试着发展这方面的研究,但进展不大。一些回国的海外学人也都曾经在海外石油公司或研究所担任这方面的研究工作。但到了台湾之后,总是经费不继,人员不继,国科会没有项目,加上数据都在中油的 机密 档案里,只好不去碰,不敢碰。因此大家失去了机会为台湾的能源做出应有的贡献。 ( 转自: http://www.shensusun.net/xiansheng/taiwan_01.htm )
个人分类: 观点评述 |8879 次阅读|6 个评论
纪念胡先骕(2): 关于追认胡先骕先生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的建议(
热度 1 livingfossil 2009-6-1 23:54
关于追认胡先骕先生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的建议 (摘要版) 中国科学院第六届学部主席团及执行委员会: 值此2009年度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之际,我谨以一名科学工作者的名义向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及执行委员会建议:启动一项特别增选程序以追认已故著名植物分类学家胡先骕先生(1894-1968)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本项提议的目的:充分肯定胡先骕先生为发展我国植物科学事业所做出的杰出贡献,认真贯彻中国科学院唯实求真、协力创新、科学民主、爱国奉献之办院方针,大力弘扬追求真理、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大力提升学术公信力,永远激励我国科学工作者发奋图强,为不断提升我国科学研究的综合实力与国际竞争力而勇于创新。鉴于胡先骕先生系中正大学首任校长和中央研究院首批院士之特殊身份,本项提议对促进海峡两岸科学与文化的交流和合作亦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项提议的缘由:胡先骕先生是国际著名的植物分类学家,享有崇高的声誉,他是我国现代植物科学事业的组织者和奠基者之一。胡先骕先生是文理兼通、博古通今、学贯中西的学者,堪称名副其实的学术大师。胡先骕著作等身,出版著作20多部,发表有关植物学论文140多篇(见附件1)。他在文学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诣,特别是在诗词方面著述颇多(见附件2)。1948年他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批81名院士之一(见附件3)。1949年北京和平解放之后,胡先骕留在北京,继续他的科学研究。然而,由于反对李森科的非科学理论及有关政治倾向,胡先骕在1955年和1957年的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遴选中落选(见附件4、附件5)。这种结果在某种程度上真实地反映了冷战时期中国科学院早期学部工作不得不面临的种种客观形势。 胡先骕先生的科学贡献 1.植物(生物)分类学的重要贡献 (1)大规模调查、采集植物标本 (2)编著《中国种子植物属志》 (3)创立被子植物分类的新系统 (4)生物大类群的新分类系统 2.古植物学的贡献 胡先骕和美国古植物学家(R.W.Chaney)钱耐合作,共同研究了产自山东临朐的山旺植物化石,发表中国新生代植物研究的第一本专著。 3.活化石水杉的重大发现震惊世界 1948年胡先骕和郑万钧(1904-1983)在BulletinofFanMemorialInstituteofBiology(《静生生物调查所汇报》)上用英文对活化石植物----水杉(Metasequoia)之重大发现进行了研究报道,这篇杰作至今仍在科学界广泛引用。 4.植物学科建设的贡献 (1)创办科研和教学机构 创办我国第一个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社生物研究所 创办中国大学第一个生物学系,并兼任系主任 创办了静生生物调查所(系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前身之一) 创办庐山森林植物园 创办云南农林植物研究所(即现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的前身) (2)成立中国植物学会 中国植物学会的成立标志着我国近代植物学的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标志着我国植物科学工作者开始独立自主地从事祖国的植物学研究事业。 (3)创办植物学期刊 1929年在北京创办《静生生物调查所汇报》(BulletinofFanMemorialInstituteofBiology)。震惊世界的活化石水杉经过胡先骕和郑万钧的仔细研究于1948年在该刊正式发表。 我国第一份中文植物学季刊《中国植物学杂志》创办于1933年,胡先骕为总编辑。 西文植物学期刊《中国植物学汇报》(BulletinoftheChineseBotanicalSociety)创办于1934年,该刊发表的一切著作限用英语、德语或法语撰写;研究论文(originalarticles)的接受与发表极其严格,要求研究论文的内容与各国重要植物学研究内容相等。这份刊物的出版为中国植物学走向世界创造了条件,也为当前我国学术期刊如何实现国际化与本土化提供了有益的历史借鉴。 (4)植物科学教育与人才培养 ①编写植物学教材 ②主持中正大学 ③培养科研精英 从此以后,中国植物学家不必再依靠西方人就可以鉴定自己的植物了! 胡先骕的文学成就 1962年,陈毅在校正胡先骕的名作《水杉歌》的读后记中颂称:中国科学一定能够自主且有首创精神,并不需要俯仰随人。 不朽的精神、不倒的旗帜 胡先骕的科学贡献和文学成就是有目共睹的。胡先骕先生是国际著名的植物分类学家,是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的楷模。他是中国现代植物科学史上绕不过去的代表人物之一(附件6),是一位不该遗忘的学术大师。仅凭活化石水杉----这一项重大科学发现,胡先骕先生也理应成为中国科学院无可争议的学部委员或院士! 特别鸣谢 孙启高博士敬上 2009年5月14日定稿 ------------------------
个人分类: 纪念Hu Hsen-Hsu|2948 次阅读|2 个评论
少点悲观牢骚,多一点实际行动
chyq721 2009-6-1 11:13
读柏杨的《丑陋的中国人》,心情一点都不糟糕,反而当作自己行为的反思教材,有了它,日省三遍起码有方向。当然,我真切的体会到柏杨对中华民族的拳拳之心。 今日,读了嵇少丞老师的博文《白岩松炮轰中国人的人性》。一方面读出嵇老师对国家民族的深爱,另一方面我读出一份无奈,以及这份无奈背后的悲观。 而我最讨厌悲观,难道就不能化悲愤为力量? 柏杨先生以为导致中国人丑陋本性的根源之一就是上一辈人总是将自己的理想交付给下一辈人。凭什么要将民族振兴的理想交付给下一辈人?自己不尽到瞑目的努力,就没有资格将理想交付给后一辈人!!! 尊敬的长辈们,您可以抒发您对现实的不满,那也仅仅是现实与您心目中美好期望的差距而已,您可以因为这个差距而心生悲观,但是为什么就只能传递这份悲观,而不能传递将悲观化为力量的决心呢?其实白岩松先生正是在寻找将悲观化为力量的路径,为何要说他是悲观的,为何要认为他是在炮轰中国人的人性? 年轻人要的是长辈们鼓励的眼神,不是亘在眼前大谈未来之艰难。难又怎样!!作为一个知识分子,没有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辛劳,那就应该承受住现实与理想之差距的痛苦,就应该承担将这份差距缩短的无边际工作。 我真的越来越佩服李小文老师,他并不是对现行制度的悲观,而是用实际行动推动科技评价体系朝着好的方向发展。这里这么多号称是大牛的老师又有几个付出了实际行动?李老师才是对国家爱过之后,付出实际行动的。 所以,科学网并不要科学界的牢骚,不需要知识分子将自己理想横亘在现实面前时不切实际的抱怨,科学网就是需要实际推动中国科学发展的想法与建议。我是一个在读博士生,没什么太大的影响力,但是我有选择积极向上,努力奋斗的权利,为的是将来中老年时,不像现在科学网的老师们一样只有抱怨和牢骚。实际行动起来吧,让科学网推出一个民间科技评价体系,方是科学网知识分子对中国真正的爱!!!
个人分类: 胡思乱想|5086 次阅读|10 个评论
建议
wdfzacw 2009-5-11 09:25
黄所长:你好!谢谢电邮。 看了你们的技术方案,有几点意见请参考。 1. 指标不高。不确定度可以参照德国 PTB 的,要求到 0.01%~0.02%. 因为现在普遍都达到了 0.05% ,作为计量系统自己的标准装置,担负着流量量值统一的任务,不确定度的指标低了不好。 2. 缺少技术特色。在技术方案中没有看到自己的创新。建立一个有水平的装置,花了很多金钱和时间,起码在十年内是技术先进的。在国内外可以拿出去比较的。并且作为南京计量研究院的,一个技术发达的省里的,技术水平低了不行。没有特色和创新也不行。建议:从精细上下功夫。提高稳定性,提高控制水平。可分步实现。 DN200 以下口径,要求流量控制,温度控制,压力控制,动作控制; DN250 以上可以只作压力控制、流量控制。起码达到德国的水平。 3. 建议你们到德国和美国参观考察一下。借鉴先进技术,建立自己的先进装置。 4. 建议多多集思广益,发动大家献计献策。 如上意见当否请作参看! 王建中 2009 年 5 月 11 日 星期一
个人分类: 未分类|2806 次阅读|0 个评论
向国家应急管理部门提个建议
famingkuang 2009-5-5 22:25
我国的应急管理是如何运作的?好象总只是东边有火就一窝蜂的去东连救火,西边降水就又一窝蜂往西边抗洪。怎么就没有一个长远的计划呢? 比如关系到全国人民切身利益的猪肉问题,当猪肉价格高得离谱的时候,国家扶持农民养猪是对的,给养母猪的发放补贴也是对的,但为什么不加限制的一味的鼓励下去呢?既然是给每一头母猪都发补贴那么全国有某一时段有多少头母猪应该有比较准确的统计数字吧?而全国应该有多少头母猪就能满足中国人对猪肉的需求,这也应该清楚吧?为何不在适当的时候叫停呢?还是一味的鼓励猪家养下去呢?农民兄弟常说政府管一行就会垮一行。果然到今年初就已经看出猪肉价格一路的往下滑了,到现在竟与白菜同价!于是大量屠杀母猪的行动又开始了。明年政府又再出钱补贴大家养母猪?既然政府要介入,为何不做得漂亮点?不在适当的时候出手呢?为何政府管一行就垮一行呢?真的值得政府部门深思。 国家应急管理部门们,又要到你们管事的时候了,在母猪被杀到一定的程度的时候就该出手保护那些没有被杀的母猪了,这样也许才是你们真正该做的事情吧?
个人分类: 反思|1053 次阅读|4 个评论
建议数学家带头搞起个[数学圈]!
可变系时空多线矢主人 2009-5-5 21:56
建议数学家带头搞起个 ! 数学家高斯说: 数学是 自然科学的皇后, 笛卡尔也曾说 : 数学的概念和证明 , 能够而且必须应用于一切世俗科学 , 兰 德尔还曾说: 科学产生于用数学解释自然这一信念。,马克思也说过: 一种科学只有在成功地运用数学时,才算达到了完善的地步! ,实际上任何科学,甚至任何的日常生活,都 离不开数学。 这些都充分说明了数学的重要性。 有不少数学家,许多博客也都有很精彩的数学博文,和相应的数学评论和讨论。 但是至今还未建立起个 ,不利于有关数学问题的科普和深入的讨论,和促进其创新与发展。 建议数学家带头搞起个 !
个人分类: 其它|5737 次阅读|7 个评论
人生步步高——对孩子教育的几点建议
jxz1963 2009-4-27 23:05
现在的孩子都很聪明,从小在家长的培育下就会背唐诗宋辞,更有甚者,更是在学前就完成了许多超前知识的学习。我所在的小区,就有一位年仅四岁的小男孩,在四岁时就能认识多达近 4000 汉字了,而且现在都已把四大名著囫囵吞枣般地读过一遍了。 这就是典型地超前教育,要提倡对孩子进行科学合理的教育,但这种拨苗助长的教法我是不赞成地,也是不应大力提倡的! 从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的发展近看,中国青少年的智力还是有很大潜力可以挖掘的,对于大多数青少年的教育是乎都在超前,而我们的教育行政部门还是老一套的做法,这种局面有必要进行改革! 首先,我认为小孩上中小学的 学制应缩短 ,应该在孩子 4 岁时就上小学一年级, 小学以四年制为好 ,别把 1+1=2 让孩子写上几页纸,这种教法根本就没有必要。也没有把一个生字让孩子写上 20 遍之多,这纯粹是在浪费孩子的智力和体力。 其次, 初中和高中都以两年制为好 ,这样孩子利用 8 年的时间就能完成了小学到高中阶段的学习,算下来这时孩子高中毕业时才 12 岁,如果顺利的话,大学 4 年毕业,孩子才 16 岁,再上 3 年研究生,也就 19 岁,正常情况下博士毕业时也就 22 岁, 23 岁结婚成家,对孩子的人生来说可谓一帆风顺了。 23 岁 成家 20-23 岁 博士 17-19 岁 硕士 13-16 岁 大学 9-10 岁初中 11-12 岁高中 5-8 岁 小学阶段 0-4 岁 学龄前 我经常在想,如果孩子大学毕业两年后就结婚,年龄刚好是 18 岁,也是成了一个大人了,这是完全有理由结婚的。 试想想,如果我的这个设想能够得到推广的话,中国的好多实际问题就会在一夜之间解决的,如优生优育问题、教师工作时间过长问题、学生负担重问题、学生就学时间过长的问题、社会就业问题、犯罪问题(主要指强奸)等都可以得到一些解决,说到最差处,最起码也能得到部分改善。 这仅仅是我的一种设想而已,有待社会学家进行讨论!
个人分类: 科研报告|4048 次阅读|7 个评论
给编辑部提建议:让游客也行使推荐博文的权利
famingkuang 2009-3-27 14:49
目前科学网博主大约有 2000 位吧?注册但没开博的用户有多少我就不知道了,就算它 8000 位吧,这两项加下来也不过 1 万,每天浏览科学网的净人数(每人只算一次)恐怕不下十万吧?减去注册用户那么纯粹的游客就有 9 万。 按照目前推荐制度的做法则是忽视了游客对科学网博客的贡献,也极不尊重游客的权利,这对科学网的发展极为不利。只有让纯粹的游客也有当主人的感觉才能长久的留住这些游客,而博文推荐功能无疑是最具有这一性质的。 之前科学网也是允许游客推荐的,但由于某种原因,后来取消了,依我的看法,不是这一功能不好,而是这一制度没有完善。 通过思考我觉得游客推荐功能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得到完善: 1, 增加另一独立板块为游客推荐板块,以区别于注册用户推荐板块。 2, 时间限制为 24 小时内游客推荐最多的博文,当该博文在注册用户推荐显示后,游客推荐板块便不再显示。 3, 游客推荐人以 IP 前三位显示在博文末尾处,注册用户推荐人下方。另行显示,以区别于注册用户推荐人。 4, 如果某 IP 已经用作注册用户推荐了某博文,便不能再以游客身份再推荐该博文。 目前我只想到这么多,权当做抛砖引玉,希望大家都想一想怎样把游客推荐功能进行完善。如果能推出游客推荐板块,必能吸引更多的人加入科学网,必能为科学网兴旺发达发挥巨大的作用。
个人分类: 智慧点滴|918 次阅读|13 个评论
《科学网》应该更成熟些
wangdh 2009-2-21 10:45
《科学网》应该更成熟些 (王德华) 没有在这里开博前,就很喜欢科学网的新闻报道栏目。自从应邀在这里开博以来,自己的心理也经过了一些波折,感觉是很喜欢科学网,有机会就会上来溜达一下,有点上瘾。 之所以同意在这里开博,很大的原因就是冲着这里是科学网,是由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主管,科学时报社主办的公益性网站,还有一个原因是实名制。这里的博主和网友应该多数是科学教育工作者和大学生、研究生。 来这里快一年了,感触很多。失去了很多业余时间和休息时间,熬了很多夜;当然也收获了许多,思考的问题多了,兴趣广了,工作累了头脑发蒙的时候有地方放松了。更多的是在这里将自己的一些随感与同行们进行了交流,得到了许多回应。从各位博主那里学到了很多,长了不少见识,领略了各位的才华。这里也成了我与学生交流的一个平台,我在博客里讲过的一些事情,在研究组里就很少再花费时间了。 最让我吃惊的是,几次外出开会,很多同行们和朋友们一见面就告诉我:看我的博客了,关于研究生培养的博文写得不错,都推荐给研究生了。我的老师们也当面支持和赞美过,也希望我将对一些问题的思考写出来,起码让本研究组(无论在学的,毕业的,还是将来的)的学生体会一下我们的一些传统,学会一些规矩。在我的博客里留言和评论的研究生们和同行们,就更使我感动了,觉得几天不写点东西,就对不住人家似的。最最让我吃惊的是这次在美国访问,朋友一家赶来与我们全家相聚,朋友的一个亲戚的孩子在这里读书,也随着过来了。闲聊中,这孩子跟我说:王叔叔其实我早就知道您。我问怎么会呢?她说:她的同学给她传过一篇文章,是关于如何写学位论文的,她打开一看作者是我。她就对她的同学说,这还是我舅舅的好朋友写的。我问:你的同学读的多吗?她说:都传遍了。我还真没有想到,一篇文章会有这么大的影响力。当然,本单位的同事们也是经常拿这个开玩笑的,时不时告诉我,又给我点击了。也有的悄悄问我:科学网给你多少钱?我说:做什么梦啊,人家给你地盘不收费就不错了,咋会给钱?人家还不相信。 好了,说了这么多,无非想说,《科学网》的影响在逐渐扩大,我自己也受益良多。 但我还是想说:《 科学网》还应该更成熟些,敞开胸怀,接受善意的批评和建议 。我以前说过: 出现争论才是好现象,有不同的声音,编辑们应该高兴!之所以大家非常关心科学网、科学网博客的发展,希望这块宝地健康发展,才有了这些争论。如果有一天,大家都不再关心了,不再关心编辑们选什么博文作为精选,推荐哪些博文为首页文章了,想想看,就知道命运了。 ( 如果有一天我们不再关心《科学网博客》了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6422 ) 。 《科学网》肯定是以科教文化为主体,但也肯定不排斥音乐诗词。我倒是觉得科学网上的诗词派和人文科学派是很好的风景,时不时驻足欣赏一下,也满心喜欢。当然科学网有自己的历史使命,应该普及宣传和推广积极、正确的科学理念,弘扬科学精神,树立科学规范,抵制学术不端等不良行为。我很赞 成王志明 老师今天的博文 《科学网博客的三个层面》 (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16301 ) 中关于后两个层面的论述,如果能达到这个目的,还是我那句话:科学网是被写在历史上的。科学网对于中国科学文化教育的发展功不可没!我相信会有这一天。 不管是否成立圈子,建议各位博主无论在推荐博文还是评论博文(交流)时,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真正达到扬长补短,共同进步。我倒是不希望看到,你好我好大家好,大家一盘和气,结果大家都没有进步。我们中国人喜欢爱面子,人和事有时候不愿意分清楚。怕自己得罪人,由于自己没有一个基本原则,最后一定会得罪人的! 希望《科学网》更加成熟,越办越好,让每位博主上瘾。 (王德华 2009.2.20 ) 相关阅读: 如果有一天我们不再关心《科学网博客》了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6422 我喜欢听到中肯和建设性的不同意见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49141
个人分类: 个人随感|6073 次阅读|10 个评论
对高考改革的思考和建议
chensh 2009-2-9 23:32
我是1982年参加高考的。当时,我是理科生,考试科目有政治、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共计七科。政治100分,语文120分,数学120分,英语70分,物理100分,化学100分,生物50分,共计660分。虽然是理科考试,但与现在相比,考试科目并不少。现在看来,当时各科的设置和分值分配,还是比较合理,突出了语文和数学两门核心主课。重视了主要课程,也对一般素质提出了要求。 目前的高考据说已经不靠政治科目了,我觉得比较合适,不是说政治知识不重要。从考试的角度来说,不需要单设科目。其实,政治科目在当时对理科生来说,对补充文科素养起到一定的作用。另外,那时候,高中分科很晚,基本上是在高考前2个学期。因而,对理科生来说,偏科现象不太突出。再说,那时录取比例很小,如果偏科,总分就上不去了。很难达到大学录取线。 随着自己在大学里学习、工作的时间延长,觉得高中文理分科对人才成长还是很多不好的影响。特别是现在,科学发展,不管文科还是理科,相互交叉得很厉害。 不少理科专业在研究社会问题,比如控制科学、计算机科学、统计学,甚至物理科学都在研究社会现象。而不少文科专业也在大量应用理科知识、方法研究社会问题,比如数理统计、计算机模拟、网络试验等等,没有理科知识,还是非常困难。经济学没有不说它不是文科,但经济学的数学要求比理工科要求还要高。其实,文科一词只是一个通俗说法,是简洁的统称,文科覆盖的范围很宽,除了文学、新闻和艺术创作类等专业外,绝大部分文科专业应该属于社会科学的范畴。 因此,以我个人的感受来看,高中不要文理分科,高考必须改革。可以参考1982年的高考方案,参考该方案的思路进行改革。假如高考不分文理科,像1982年那样考7个科目,可以做如下具体设置: 总分660方案:语文120分,数学120分,英语70分,物理100分,化学100分,生物50分,史地100分 总分800方案:语文150分,数学150分,英语100分,物理120分,化学100分,生物60分,史地120分 语文、数学对文科、理科都很重要,是基础中的基础。英语重要,但不应放到与物理、化学相提并论的地位,何况对大多数中国人而言,英语主要是会使用就行。物理化学主要属于自然科学,史地主要属于人文社会科学,生物具有一些交叉特征。 有人可能说,考试科目可能比目前多,学习负担重。其实是没有必然关系的。关键是如何考的问题。真要考难,即使只考语文和数学两科,设计出考上3天的题目丝毫不难。 以上是自己对高考的体会,愿与大家交流。毕竟高考对大家都很重要而又确实需要改革。
个人分类: 社会观察与思考|4443 次阅读|0 个评论
集思广益:能否出一本《“科博”诗语》
刘玉平 2009-2-4 13:36
2008 年 3 月,集录了 2007 年度精选博文的《 智者不惑 》一书正式出版发行,小刺猬从出版界的博友那里,了解到该书的发行情况还不错 J J 一年之计在于春。新春佳节刚过,时逢立春节令,昨天又见赵总广而告之 2008 年度博文出书,欢迎推荐! 。众多博友积极响应,不到 20 个小时点击已达 500 左右,好不热闹! * J * 诗词是一种流传久远、喜闻乐见的文学艺术形式。随着社会的发展,诗词对于国人而言,已经远远超越了文学艺术的范畴,成为民族思想和精神的重要载体之一,是中华文化里一种优秀的形式和传统。根据小刺猬的切身感受, 诗词雅集 是关注程度较高的一个板块,更可贵的是众多诗词文学爱好者那份渗透于字里行间的真诚交流和友善砥砺,无疑是对 和谐 理念的一种较好的诠释和执着追求,俨然科博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鼠末牛初,绥君应 Lisong 兄之请,立春为题征集诗词体裁的博文。众多诗朋词侣响应倡议,反响不错 * J * 。 绥君 于前日选取鹧鸪天词牌之作,集以 《鹧鸪天 立春》兼谈立 春 由此,想到一个未尽之愿。在北京奥运会前后, 小 刺猬 曾与 考兄 商议:能否选取 诗词雅集 之部分佳作妙篇,无论格律诗词、抑或新体诗和散文诗,出一个诗词集? 如果在 2010 年 1 月 18 日 科学网博客 上线三周年之时能出版此书,不但可望提高 科学网博客 的知名度,而且有助于促进学科交叉通融,更将是思想和观念的一次解放与飞跃! 鉴于融别燕归来,建议由赵总牵头,可请当今诗词大家为顾问、予以点评和把关,由 凤 兄 、 绥君 、 俊明兄 、 燕清姐姐 和 钟先生 等 诗词派 领军人物具体组织,加上亦好诗词的 武夷山 老师等编辑出版界大家指导策划,出版此诗词集。小刺猬暂时想了一个名字 《科博诗语》 ,并建议以下一些主题: (1) 灾难砺众志 (主要涉及雨雪冻灾、川北大地震等自然灾害,以及矿难、黑奶粉事件等非自然灾害) (2) 奥运欢五洲 (主要是北京奥运会) (3) 文理乐融融 (主要为表现自然科学、技术工程等的诗词) (4) 亮丽风景线 (主要包括祖国河山、人文景致、托物咏志) 咱小刺猬早就说过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在业余时间屡屡不务正业,不怕再当一次出头鸟,以上个人浅见,欢迎各位博友提出更多具体的好见解,群策群力、集思广益,共同推进此事 J J 。
个人分类: 思考与品读|6249 次阅读|5 个评论
对研究生教学的一些体会与思考
heyujian 2009-1-5 00:06
一.问题的提出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是我国最早的研究生院,至今有30周年历史了。她的成立和发展在国内外是一个有目共睹的模式和较成功的例子。它现每年招硕/博研究生1万多人,占全国研招中的重要份额,举足轻重。 世界上大多数大学,学生可以白天科研而晚上上课(或相间完成),教学与科研在时间和空间上可以协调统一。然而,对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一个客观的事实是,学生来自于全国各地的120余个培养单位,大多数学生第一年来研究生院本部进行理论学习,这与回到研究所(哪怕在京的研究所)做学位论文研究之间毕竟在时空上是分隔的,这必然也会产生某些特有的问题或冲突。 有何主要问题,如何解决问题并更有效地培养学生?在此抛砖引玉,与有兴趣者特别是中科院系统的导师和研究生们商讨。 本人自2004年底至今任教于化学与化工学院,主讲专业基础课<化学生物学>和<分子修饰与化学标记>,并兼教授<生命起源与化学进化>及<色谱与光谱学实验>等课程,同时也负责和组织夏季学期部分讲座或高级强化课。本人在四年来的教学实践中,通过自身的工作体会及与培养单位导师、学生和被邀请专家们的沟通与交流,综合起来,大家普遍对下列三个问题有较大的困惑: 1.学生在京时间长度的问题 大部分京外导师和学生认为,一年的理论教学时间相对较长,对京外培养单位的硕士生如何在余下的二年时间内按质按量完成论文研究在时间上有难度。因除去学生从京回培养单位后熟悉环境和课题的时间以及最后一学期写毕业论文和寻找工作的时间,真正意义上可用于科研的时间不到一年。大家期望学生能在较短时间内完成教学大纲和学分要求,尽早回到培养单位参与实验。 2.夏季学期的选课问题 尽管夏季学期(注:6月初至7月中旬,邀请各领域国内外知名专家以讲座为主的一个学期)的课程非常精彩和高水平,投入也较大,但同上原因,由于学生本身或导师要学生归所心切,学生的选课积极性不高,或出现选前期课程比后期课人数多许多的现象—学生为了赶紧完成选课要求离京。降低了应有的教学效果,也间接浪费了部分宝贵的教学资源。 3.本部教师教学与科研时间比率问题 由于职能所在和其它各种原因,研究生院科研条件和科研资金来源相对薄弱,不能较好符合大多数本部任课教师想在教学之余从事科研提高自身专业能力和竞争力的需求。另外,由于教师除了120课时的教学工作量还有学生管理、公共服务等工作,相当一部分老师遗憾本校除没有较好的科研硬件外也没有足够的时间从事教学教法研究和科学研究,感到与其它院校的同行相比越来越没有竞争力。这很不利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国内一流国际知名”办学目标的实现。 二.部分高校学分情况与夏季学期授课专家时间调查 1.国内外知名高校学分/学时情况 以化学学科为例,国内化学名列前茅的北京大学化学院的本科与研究生学分均是每15课时1学分,45学时/3学分。 另外,经联系调查,武汉大学化学院、厦门大学、苏州大学化学院等为18课时/学分,即54学时/3学分。 在美国高等院校,学生的学习程度以“学分(Credit)”来衡量,一个学分表示学生在整个学期里,每周上一个小时的课,所以学分又称作“学时分”(CreditHour)。以美国典型的9月1日入学到圣诞节前结束的秋季学期的课程为例,三个半月14-15周的授课时间,3学分即上42-45小时的课。国外知名大学,如美国哈佛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宾州大学,普渡大学等基本如此。 对于学位总学分的要求,国内外基本上是硕士学位30-35分,博士学位40-45分,硕博连读72-74学分(含论文学分)。 2.对夏季学期课程受聘专家授课时间可调性的调查 同样以化学学科为例,我们本周内随机抽样,与20余名上年度来校讲授夏季学期课程的学者电话联系调查,无一例外,他们(特别是京内专家)均表示,不限于6-7月才可以来研究生院授课。事实上,如果其它时间也可以的话,他们会更有选择性和灵活性。对于来参与仅二个小时讲座的在京专家更是乐于有秋季或春季的时间选择。 三.建议 根据以上情况,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基础上,在不增加资源和教学成本的情况下,为有助于缓解客观矛盾和更有效地为培养单位服务,特提出下列教改建议供参考: 1)参照国内外大学(尤其国外知名大学)的通例,以45-50学时/3学分(具体学时数可另行讨论)来完成教学大纲,而不是本校现在的60学时/3学分。 这样会至少有两大好处:让学生较高效地得到3学分,腾出时间进行其它学分的学习。另外,让任课老师的讲课更加高效和言之有物,也多出时间从事科研或其它公共服务—如安排组织夏季课的讲座。 2)将夏季学期课程根据受聘主讲专家授课时间适当安排在春夏秋各学期。 这样也会有两大好处:让学生能在一入学即开始接受来自国内外一流专家学者的言传身教,教学效果会相当显著,以免这些课程均集中在6-7月夏季学期导致学生“消化不良”“审美疲劳”,更避免了学生急于(或其导师急于要其)回培养单位而学生在夏季学期无心选课的资源浪费现象。 3)如需要和条件成熟,可实施Quarter制(一年四学期连续排课,放假仍是传统的寒暑二次假期)。 课程安排“流水席式”,学生可灵活连续选修课程,完成规定的学分和其它要求即可离京回培养单位进入学位论文的科研,在研究生院本部时间或半年或一年,依情而定。学生也可录取后先到培养单位进行论文工作半年后再来京进行理论课学习,等等,也依情而定。这在将教学改成15-17课时/每学分(而不是现在的20课时/学分)的条件下,在时间上是可行的。 四.教改可行性分析 1.是否会增加教学运作/资金成本? 因为只是学时上和上课时间的调整,绝对工作量和人力无需增加,应不会增加教学/资金成本。 2.相关教育工作者们是否支持? 正如调查反馈的,培养单位的导师们大多表示支持。 对本部任课教师来说,因总体工作课时相对下降,完成教学大纲也要相对增加工作强度,但本部老师可多一些时间从事科研,这对他们是一个好事。综合考虑,他们将是最理解和支持的人员。 而进行教学管理的教师/工作人员因要将已成熟的课表进行改动,可能开始会因不适应而导致这些人员的工作强度增加,但从工作和长期效应考虑,相信他们也会理解和支持。 3.本部教师是否能满足学校规定的工作量? 当然。事实上,国内外大多数大学的教师是半年教学半年科研。 以化学院为例,现在每位教师每年要上120课时的课,另外,平均每人每年平均联系和接待夏季学期来校专题讲座学者6人次,还有学生班主任、研究生入学考试出题和阅卷等等繁杂的公共服务。如将课时减为45-50课时/3学分,本部老师的工作量仍是相对饱满的。 但假如改为45-50课时/3学分,学校要另要求教师加上一课以补齐每年120课时的上课课时标准,这将更为激化教师教学与科研时间的相对矛盾。相当一部分教师可能会宁愿保持现有60课时/3学分之状态。 4.学生是否支持? 对于上进和讲究效率的学生,他们将与他们的导师们一样支持上述教学改革。但,他们中的一部分可能相对消极,因为对他们来说在京慢腾腾享受一下相对悠闲的大学后时光可能是不可多得的,他们可能与导师出发点不同而不急于回培养单位。然而,教育是一个相对强制性的过程,应以教学效率和目标为准,不能迁就事倍功半的做法。 5.是否符合教学规律,是否能完成教学任务和目标? 当然没问题,因只是教学时间改成与国内外大学普遍执行的接近,而没有对教学大纲和要求放水。研究生应与本科生不同,他们的心智更成熟,也应更独立。教学过程中应更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对于大多数研究生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程,45-50课时/3学分是能完成教学任务和大纲要求的,也是符合教学规律的。国内外的大多数知名大学的经验也表明这是具有科学性的并合理可行的。 考虑到本校的学生来自不同水平的学校,部分学生基础较差,为弥补这部分学生的不足,对于某些“基础理论课”可仍保持60课时/3学分。 对于夏季学期的课分散到其它学期上,因教师和教学内容未变,只调整了时间,不会影响教学质量,相反,由于让学生在不同时间里分散享受这份教学“大餐”,学生们会更积极参与,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五.可能结果 如按上述方式进行教学改革,在不用增加教育资源和成本的情况下,相对于现在的从9月入学到次年7月中旬离京共10个月余,学生可能只花6-8个月左右即可保质保量完成理论课程的学分要求回培养单位进行学位论文的科研工作,将明显减缓上面提到的三个客观问题的激化。 六.小结 在遵守教学规律和保障教学质量的前提下,面对客观问题以效率为优先、灵活多样为手段和各取所需为境界,必能使在京的理论教学和在研究所的论文科研之间的关系更协调与更统一,培养出更高质量的研究生。 总之,进行较小的教学改革,就可一举多得,皆大欢喜,何乐不为?! 以上为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欢迎对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学有兴趣的学者和同学们献计献策并批评指正,谢谢! 2008.9.20初稿,2009.1.5修改 (注:此稿曾作为教学建议递交学校有关部门供参考.为集思广益,现贴在此处供指正和讨论..)
个人分类: 随思随想|4865 次阅读|1 个评论
建议六小时工作日
liuxiaod 2009-1-2 12:20
我们现在采用的八小时工作日始于 1886 年芝加哥工人大罢工,距今已有 122 年了,在 1886 年以前,工人普遍工作 10 小时以上, 12 小时甚至 15 小时的工作也很常见。即便在当时,八小时工作日也是工会与资方妥协的产物,是当时资方可以接受的下限和工会可以接受的上限,这个标准并不是天经地义的。现在 122 年过去了,科学技术和社会结构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需要重新审定一下多少时间的工作才是更合适的。 首先我们看科学技术的进步方面,现在的劳动生产率比 122 年前提高了几十倍甚至几百倍,在相同的时间内,我们可以生产多得多的产品和服务,这为进一步缩短工作时间提供了技术保证。 再看社会结构,现在的人口是 122 年前的 4 到 5 倍,受教育程度得到极大提高,以致劳动力过剩,失业率上升,在这种情况下,缩短工作时间,可以相应提高就业人口,让职工获得更多的休闲时间,对社会的稳定和谐有极大的作用。 事实上,现在的八小时已经与过去的八小时不一样, 122 年前,城市规模小,工人上下班时间不长,而现在人们平均上下班在路上要用两个小时,甚至三个小时或者四个小时,这就减少了个人可以支配的自由时间,在冬季,天不亮就要出门,天黑以后才能回家,两头不见太阳,这种情况极为常见。很多人早上 5 点就要起床,为家人准备早餐和午饭,晚上 6 , 7 点才能回家,做饭,吃完晚饭赶紧睡觉,这样的生活比 122 年前还辛苦。 把八小时工作日改为六小时工作日,可以给我们提供 2 个小时的自由时间,可以用于学习和休闲,生产企业可以从三班倒改为四班倒,降低劳动强度,改善生活质量,扩大就业人口。 在政治上,我们可以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以往西方国家总是指责我国的人权,如果我们首先实行六小时工作日,我们就可以批评西方的人权了。既然缩短工作时间是世界趋势,何不抢个先机,占领道德的制高点,让西方国家仰慕呢?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642 次阅读|2 个评论
关于改进中国度量衡制度的建议
zhangqy 2008-11-27 20:08
中国现在法定的度量衡制度,是采用国际单位制,即公制。长度的单位为米,千分之一为厘米;容积的单位为升;重量的单位为千克。等等。1991年起,取消了原来广泛使用过的市制。 市制取消后,民间仍然广泛使用市制:斤(500克),两(50克),钱(5克);尺(三分之一米),寸(3.33厘米),里(500米)。问题就来了,人们到市面上去买东西,都是用市制。买东西都是以斤、两计。明明在电子秤上显示的是550克,却说成是1斤1两。体育的举重,都是用公斤而不用千克。万米长跑不说成按规定的10千米长跑,马拉松长跑也是用公里而不用千米。人们都说是几里路,或几公里,很少有人用千米。米和尺也在混用。于是,出现了很多混乱现象,造成很多不便。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混乱现象呢?根本原因是国际单位制和我国几千年的传统习惯不一致,用我国的语言说起来也很别扭。1000千克,1000千米,念起来就是1千千克,1千千米,十分别扭。如果念成1千公斤,1千公里,就十分顺当了。 民国初 期的度量衡制度传承了清朝的制度。 唐、五代的 1 尺= 0.933 市尺,宋元 1 尺= 0.9216 市尺,清代 1 尺= 0.960 市尺,清末营造尺 1 尺= 0.96 市尺= 32 厘米。 10 尺 =1 丈。 1 里 =576 米。 1.0355 升 =1 市升, 1 升 =10 合。 明朝和清朝一斤分别相当于 590 克和 596.8 克。 而 1 市尺为 33.33 厘米, 1 市里 =500 米, 1 市升 =1 公升,都和旧制十分接近。民国时期, 引入公制以后,法定的制度采用国际单位制,考虑到中国人的传统习惯,创立了和旧制接近的市制,决定采用市制作为过渡性的度量衡制度,将来再统一用公制,这是十分聪明的决定。但是,由于长期使用和符合中国人的传统习惯,市制已经在中国人中生根了。 市制除了不会有语言上的障碍以外,它是十进制,十分合理,而公制有时是百进制,有时是千进制,和中国人的十进制的个十百千万不同,所以中国人不说10千米而说万米,更不会有1千千米的别扭说法了。体育界就用公斤而不用千克,听起来公斤比千克顺耳。 另外,米/秒用读成西洋化的米每秒,这和中国的语言习惯很不协调。现在人们有时把米/秒说成每秒若干米,一秒若干米,有时又说成米每秒,十分混乱。我们总是说时速若干公里,而不是说速度为若干公里每小时。 我国早先制定市制的目的,是作为一种过渡性的措施。可是,现在市制已经深入人心,人们使用起来也很方便,所以不可能一纸命令就会消失的。我认为,为了中国人的方便,为了不致长期混乱下去,是使市制合法化的时候了。关于此事,以前我曾经和一位老同学、前中国计量局法规司副司长罗振之提过意见,我主张现在市制已经不是过渡性的制度了,大家都习惯了,也十分符合我国的传统,而且是十分先进的十进制,名称很简洁,很好记,应当保留,和公制同时使用。他不同意我的观点,认为还是和国际接轨好。2007年,我因事到北京,又和他提起此事。他说,现在不是允许使用市制吗?他认为事情已经解决了。我不同意他的观点,我认为事情并未真正解决,还没有得到官方的正式承认,所以市制还是不合法的,市面上的秤和商品的包装,都是用公制,而群众又常常使用市制,需要用心算将公制换算成市制,十分不方便。他认为这样就可以了,没有必要再发文了。我和他的认识不能达成一致。我现在仍然坚持我的观点, 非有政府的文件定下市制的合法性不可。 英美现在仍然在使用英制,国际来往十分不便。市制和英制不同,和公制是简单的换算关系,是兼容的,实际上是公制。在商品包装上,可同时注明公制和市制。如500克的商品,可印上1斤(500克)。既方便了外国人,更方便了中国人,皆大欢喜。现在有的小型的圆形弹簧秤,外圈是公制,内圈是市制。今后,所有的弹簧秤和电子秤,都可同时标示出公制和市制,就十分方便了。 我国现在不是规定用公历吗?可是,也保留了阴历。我国的传统节日如端午节、中秋节和春节,大家照样过,连外国人也喜欢上中国的传统节日了。 市制比公制有很多优点,我强烈建议,是让市制成为国家规定的合法和常用的度量衡制度的时候了,不要再这样别别扭扭地混乱下去了。让外国人也和中国的市制接轨,喜欢上优越的中国的市制吧!
个人分类: 未分类|22 次阅读|0 个评论
关于改进中国度量衡制度的建议
zhangqy 2008-11-27 20:07
中国现在法定的度量衡制度,是采用国际单位制,即公制。长度的单位为米,千分之一为厘米;容积的单位为升;重量的单位为千克。等等。1991年起,取消了原来广泛使用过的市制。 市制取消后,民间仍然广泛使用市制:斤(500克),两(50克),钱(5克);尺(三分之一米),寸(3.33厘米),里(500米)。问题就来了,人们到市面上去买东西,都是用市制。买东西都是以斤、两计。明明在电子秤上显示的是550克,却说成是1斤1两。体育的举重,都是用公斤而不用千克。万米长跑不说成按规定的10千米长跑,马拉松长跑也是用公里而不用千米。人们都说是几里路,或几公里,很少有人用千米。米和尺也在混用。于是,出现了很多混乱现象,造成很多不便。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混乱现象呢?根本原因是国际单位制和我国几千年的传统习惯不一致,用我国的语言说起来也很别扭。1000千克,1000千米,念起来就是1千千克,1千千米,十分别扭。如果念成1千公斤,1千公里,就十分顺当了。 民国初 期的度量衡制度传承了清朝的制度。 唐、五代的 1 尺= 0.933 市尺,宋元 1 尺= 0.9216 市尺,清代 1 尺= 0.960 市尺,清末营造尺 1 尺= 0.96 市尺= 32 厘米。 10 尺 =1 丈。 1 里 =576 米。 1.0355 升 =1 市升, 1 升 =10 合。 明朝和清朝一斤分别相当于 590 克和 596.8 克。 而 1 市尺为 33.33 厘米, 1 市里 =500 米, 1 市升 =1 公升,都和旧制十分接近。民国时期, 引入公制以后,法定的制度采用国际单位制,考虑到中国人的传统习惯,创立了和旧制接近的市制,决定采用市制作为过渡性的度量衡制度,将来再统一用公制,这是十分聪明的决定。但是,由于长期使用和符合中国人的传统习惯,市制已经在中国人中生根了。 市制除了不会有语言上的障碍以外,它是十进制,十分合理,而公制有时是百进制,有时是千进制,和中国人的十进制的个十百千万不同,所以中国人不说10千米而说万米,更不会有1千千米的别扭说法了。体育界就用公斤而不用千克,听起来公斤比千克顺耳。 另外,米/秒用读成西洋化的米每秒,这和中国的语言习惯很不协调。现在人们有时把米/秒说成每秒若干米,一秒若干米,有时又说成米每秒,十分混乱。我们总是说时速若干公里,而不是说速度为若干公里每小时。 我国早先制定市制的目的,是作为一种过渡性的措施。可是,现在市制已经深入人心,人们使用起来也很方便,所以不可能一纸命令就会消失的。我认为,为了中国人的方便,为了不致长期混乱下去,是使市制合法化的时候了。关于此事,以前我曾经和一位老同学、前中国计量局法规司副司长罗振之提过意见,我主张现在市制已经不是过渡性的制度了,大家都习惯了,也十分符合我国的传统,而且是十分先进的十进制,名称很简洁,很好记,应当保留,和公制同时使用。他不同意我的观点,认为还是和国际接轨好。2007年,我因事到北京,又和他提起此事。他说,现在不是允许使用市制吗?他认为事情已经解决了。我不同意他的观点,我认为事情并未真正解决,还没有得到官方的正式承认,所以市制还是不合法的,市面上的秤和商品的包装,都是用公制,而群众又常常使用市制,需要用心算将公制换算成市制,十分不方便。他认为这样就可以了,没有必要再发文了。我和他的认识不能达成一致。我现在仍然坚持我的观点, 非有政府的文件定下市制的合法性不可。 英美现在仍然在使用英制,国际来往十分不便。市制和英制不同,和公制是简单的换算关系,是兼容的,实际上是公制。在商品包装上,可同时注明公制和市制。如500克的商品,可印上1斤(500克)。既方便了外国人,更方便了中国人,皆大欢喜。现在有的小型的圆形弹簧秤,外圈是公制,内圈是市制。今后,所有的弹簧秤和电子秤,都可同时标示出公制和市制,就十分方便了。 我国现在不是规定用公历吗?可是,也保留了阴历。我国的传统节日如端午节、中秋节和春节,大家照样过,连外国人也喜欢上中国的传统节日了。 市制比公制有很多优点,我强烈建议,是让市制成为国家规定的合法和常用的度量衡制度的时候了,不要再这样别别扭扭地混乱下去了。让外国人也和中国的市制接轨,喜欢上优越的中国的市制吧!
个人分类: 未分类|6122 次阅读|3 个评论
科学网应该尊重评论者的知识贡献
siccashq 2008-11-24 12:11
我没少给科学网出过一些建设上的馊主意,所幸科学网编辑海纳百川,很多建议都得到正面的反馈。 今天我再上书科学网一次,希望科学网能够尊重评论者的知识贡献,从来没有哪个博客网或者论坛能够做出这样举动,而科学网之所以有必要而且急需对于评论者的留言给出专有链接,这是由于以下几个独特性所决定的: 1,科学网上的文章无论是学术探讨还是思想争鸣,都可以看作这一个特殊的群体思想实验工作的展示,而评论者则相当于审稿人,他们可以公开地对网络版文本作出自己的评价和判断。审稿人的意见也可以看成是后续实验的一部分,所以也成为被评论的对象。 2,很多科学网的博友,如吴光恒等,所留下的评论字字珠玑,如果不给予链接地址实在是可惜。 3,给留言给出和博文同等的链接地址,有利于追踪、存取和评论。 4,博文是博主思想的承载体,留言和评论也是博友思想的承载体,尊重评论的思想贡献对于评论者来说会更加珍惜自己评论的权利。 5,对于恶意评论,科学网不用删除,可以考虑在评论后给出网络IP地址。 总而言之,希望新版或者修订版中的科学网能够充分尊重评论者的知识贡献,展现一个科学群体民主胸怀。
个人分类: 其他|3180 次阅读|8 个评论
精心设计、提早准备、预约成功 ——致大学新生朋友的一封信
jesonlee 2008-10-22 11:54
精心设计、提早准备、预约成功 致新生朋友的一封信 又是一个火热的季节,看到有那么多青年朋友满怀激情地走进大学校门,充满理想、踌躇满志,准备大干一场,让我想起几年前自己刚刚走进大学校门时候的样子。一晃离开学校已经两年了,回首大学生活,很多心得希望与学友们共同分享。 有人说,学生和学校好比是产品和工厂的关系。学校就像是工厂,通过教育方式制造出他的产品学生,产品投入市场,是否能够销售出去,一方面要看企业的生产水平,生产技术,另一方面要看产品本身的品质和特点。经过高考,大家都是佼佼者,到了大学,彼此又会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共逐高下,以前我们面对的是高考分数同一条标准,进入大学,人才的标准更加多元了,学业成绩、实践经验、交际能力、社会关系、创新才能都是衡量我们的标准。 面对现在的社会形势,我不想过分美言你们所取得的成绩,毕竟是你们用自己十几年的寒窗苦读换来的今天幸福结果,我更愿意以一名过来人的身份和大家共同探讨走进大学的发展规划。进入大学,不仅是年龄段、学历上的变化,更是角色上的转换,对于一个大学生而言,最重要的能力也许已经不再是只记理论,考出高分的能力,而是运用知识,不断实践、塑造人格的能力。古语《大学》开篇就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就是这个道理 进入大学,就要学会积极主动地融入到新的氛围中,大学的学习课程比高中多很多,难度增加了很多,课程管理也大有不同。在高中,我们被当作孩子,老师宠着我们,不顺心的地方也可以向父母撒娇。大学里,大家都是成年人,老师与学生更应当是朋友的关系。学习之余,要学会自立,培养自信,特别是那些异地求学的同学,远离父母家人,就需要自己担当责任,学会与周围人相处,所以大学里面更加突出的是个人的能力。 现在大学多采用学分制的弹性管理方式,同一个专业,同一个班级的同学,会学习不同的科目,也会出现不同的结果。有的学业有成,满载而归,有的成绩惨淡,难于就业。客观地讲,当前的大学生已经不再是昔日象牙塔里的宠儿,人数众多使我们不得不面对就业的压力,你希望有一个怎样的前途,就需要有怎样的设计,所以很有必要从入校起始就很好地规划一下大学生活,所谓以就业为导向进行学业规划设计,就是这个道理。 这里所说的就业不仅仅包括到机关、企业单位等具体的职业选择,而是指面对毕业的宏观计划和安排,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就业从业、自主创业、继续深造(比如报考研究生、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出国留学等)。 就业从业和自主创业是终结性的选择,意味着个人告别了学生时代走向了正规意义的职场,而继续深造则是过渡性选择,意味着把选择留给了以后。这三种选择各有各的精彩,无所谓优劣高低之分,作何选择主要看个体情况,哪一条路更适合你。    选择一:就业从业    1、面对就业的压力 随着高校扩招,每年有更多的学生进入就业大军,同时以前选择继续深造的学生毕业后也加入进来,使得每年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2006年统计地区预计需求高校毕业生1665044名,与2005年各地已吸纳的2141233名相比有大幅度降低,降幅为22%。据有关部门统计,2007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413万人,与上年相比增幅达到22%,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以致于学生们不停地奔波于参加招聘会、网上投简历、托亲友联系工作    就业压力的增大,必然导致毕业生的薪金标准的降低。据统计,今年大学毕业生的期望薪金是1000元/月,而同样标准的农民工的期望月薪为1100元,于是很多人发出了读书无用论的叹息。 其实,这正是市场机制下的正常方式,按照优质优价的原则,我们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实力,夯实学习基础、加强锻炼、不断实践、丰富经历、转变观念,从进入大学伊始就主动从大学生就是精英的观念中走出来,以积极务实的心态应对挑战,争取离开大学会有一个比较满意的结果。其中我想着重说的是,考上名牌大学不等于一劳永逸,进入一般院校也万不可自暴自弃,因为现在用人单位越来越现实,他们招聘的不是院校,而是个人,只要个人能力出色,就会被认可,况且我一直认为不是名校早就名人,而是一个一个的名人通过不懈的努力在打造一所所名校。 2 、要明白社会需要怎样的人才,作好充分的准备 大学学习的周期很长,学习的科目也很多,但是是不是要同样用力呢?学习一定是要有所选择的。进入大学之后,要仔细考虑自己的兴趣爱好,结合自己的兴趣选择知识,基础科目一定要扎实学好,只有打好基础才能更好的学好其他科目。英语学习尤为重要,国际接轨的大背景下,英语作为一种必备的沟通工具,会有助于我们接收先进信息,适应社会需求。 3 、为了理想的工作而作完全的准备 在和很多就业者以及招聘单位的交流中,我发现,决定一个人能否找到合适工作的原因不仅仅在于你究竟拥有什么,而在于你为之准备了什么。大学里,最优秀的学生也许并不是学习成绩最好的学生,很多学习优异、出身名门的大学毕业生未必找到自己理想的工作。相反,很多成绩一般且毕业于并不十分著名学校的学生却找到了很好的工作,这决不仅仅是运气好坏的问题。要知道,证明个人价值的一项重要标准是得到别人认同的能力,你既要学会把工作和学习做好,更要学会如何让自己的工作得到别人的认可,这是一门重要的学问。 4、 考证:为就业增加一个砝码 大概从90年代中期开始,大学校园里就兴起了一股考证热。时至今日,考证依然是大学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而且,随着就业市场的变化,现在大学生考证也有了新的特点。有时候,考证不仅是学生证明自己价值的自主性选择,甚至成为学校的必须性要求,比如很多学校将英语四、六级和计算机等级证书视为学生能否毕业的必须条件。目前考证种类繁多,鱼龙混杂,这必然造成考证的泛滥,证书的含金量下降等问题。因此适当的选择自己适合的证书是一个必须正视的问题,以免花费大量没有必要的时间和金钱。 选择二:自主创业 面临就业择业的压力,不少学生改变以往的等待心理而选择了主动出击,进行自主创业。其实从宏观上来说,无论是就业还是自主创业都是一个创业的过程,无非是自己在这个过程中的地位和角度有所不同。 大学毕业,最重要的是尽快适应社会,转变自身的观念,为以后更好地融入社会,实现自身价值做好准备。大学期间,可以进行一定的尝试,学着接触社会,做一些兼职,也可以参加一些能够把所学的成果转化成为现实的生产力的活动,比如每两年一度的创业计划大赛,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竞赛,等等,也可以留心于一些大公司的暑期实习生计划,到优秀的企业中感受成熟的工作理念的良好的工作环境。不过,不管怎么说,大学期间最重要的还是要把专业知识基础打牢,不可舍本求末,荒废了学业。 选择三:继续深造 很多学生从进入大学开始就规划好了,本科完了读硕士、再读博士其实继续深造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在于为将来能够从事更好的职业积累知识,增加技能。但是学历并不等于能力,要从实际情况出发。现在继续深造的主要途径是提高学历水平和增加技能培训,都包括接受国内培训和国外培训两种方式。 1 、出国留学 很多学生对国外的教育寄予厚望,期望得到国外教育的机会。近年来大学毕业后出国读研的人也越来越多了,从统计数据上来看,2001年至2004年,半数以上留学生出境攻读硕士学位。并且随着留学市场的日益开放和各国留学政策对中国留学生的倾向性,出国读研呈稳步上升趋势。近年来,香港、澳门等地大学也向内陆敞开大门,吸引了一定量的毕业生。 国外的研究生教育差别很大,每个国家都在学制、费用、申请条件等方面有自己的相关规定。并且,相对国内研究生教育而言,出国读研市场存在着一定的信息不对等性和非透明性,选择到国外求学,一定要慎重选择适合自己的国家、学校和专业。同时要仔细选择合适的中介公司,问清楚出国求学的相关政策、要求、费用、奖学金制度,实习机会等相关问题,以免被骗。 2 、考研 很多学生鉴于本专科学历不够、学校牌子不响、就业平台不高而期望继续提高学历,报考研究生。通过读研来改善境遇,其实这只是将就业的时间推后了一段时间。从现在的就业形势看,很难对未来的研究生学历的就业前景表示乐观,特别是今年,本专科就业率首次超过研究生及以上的学历。2007年报考研究生入学考试,考生的总量来看几乎没有增加,而且其中往届生的比例超过应届生,这也说明更多的学生对于考研的选择越来越理性。所以,在选择考研之前一定要明确自己的定位,确定自己的目标,坚定个人的信念,不随波逐流,仅为考研而考研。 考研要有一个明确的目的。在你考虑是否要考研的时候,你应该考虑这样一个问题:考研到底能为你带来什么,你选择考研的真正目的是什么?一旦你发现考研其实对于你没有太实际的意义,那还是找一条更适合的道路去走。要知道,社会本身就是一个大学堂,很多时候,特别是达到本科之后,决定个人是否成才的最重要因素就不仅仅是学历和知识了。 综上所述,我个人认为,条条大路通罗马。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长处和成功的独特条件,大学对于我们也不仅仅只是一个学堂或者乐园。社会竞争的压力无时无刻不在给我们提出要求,因为努力,我们走过了黑色高考,那么我们要把这种努力和坚持延续下去,提早准备、预约成功、赢得我们的未来! (作者邮箱ljsh_sd@126.com)
个人分类: 未分类|3183 次阅读|0 个评论
松嫩平原盐碱地开发过程中面临的法律保障问题与建议
kerer009 2008-10-21 09:25
  草原既是一种重要的生态要素,又是一种重要的生产资料,在遵循生态学规律下的草地资源开发既有利于环境保护,又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但松嫩平原西部盐碱化草地开发过程中也面临着缺乏法律保障的问题。   2002年的《草原法》虽然规定了草原犯罪,但对于危害草原的犯罪行为,当前我国刑法立法的现状基本是有规范而无效力,草原亟待法律的有效保护,尤其是对于越界乱采滥挖、越界过牧等越界经营问题有法可依、处罚无力,导致草地承包者不愿对自己承包的草场进行保护性经营,该问题在生产中极为突出。   鉴于此种情况,依附刑法中有关法律,如对越界经营行为等同于故意毁坏公私财物罪,由省级以上部门颁布修改或补充规范性文件来健全草原保护的法律法规,与此同时还应明晰草场产权、落实草场使用权,完善草场土地流转制度,促进外部资金流入,将有利于提高草原承包者保护草地利用草地的积极性。
个人分类: 学术观点|3604 次阅读|1 个评论
制造快乐的4点建议
麦立强 2008-9-3 23:26
  1、多运动。适当运动以及像带孩子和做大扫除这样的劳动能延缓5羟色氨的衰变和提高它们的活力。即使是干了一份自己最不爱干的活儿,之后也会感到情绪有所高涨。   2、多笑笑。面部肌肉和大脑有一种神经逆向联系。 也就是说,一个人在笑的时候绷紧面部肌肉,他的心情会有所改善,因为强笑也跟好心情时欢笑一样,同样能促进5羟色氨的分泌。笑时大脑的紧张度便会提高,供血自然也就增加。因此,一个人只要装出快活的样子,他一定会感到快活。 3、舒展双肩。在我们心里不痛快时,一般都是垂下双肩,驼着背,勉勉强强地挪动脚步。而不正确的姿势有碍血液的自由循环,压迫神经末梢并抑制5羟色氨的分泌。如果一个人挺胸,舒展肩膀,走起路来步伐矫健,那他的心情一定舒畅很多。 4、多吃快活食物。有些食物能帮助身体分泌更多的快活荷尔蒙。其中应首推巧克力,此外,香蕉、梨和葡萄干也有促进分泌作用。吃芹菜或者喝上一杯桃汁,也有助于振奋精神。
个人分类: 健康保健|2912 次阅读|0 个评论
科学网建议——友情连接
entropy 2008-8-20 12:30
友情连接栏目,在首页时能正常显示,并自动显示内容。 进入具体某一篇博文时,就不能自动显示了。 对比如下图。
2554 次阅读|0 个评论
对中国教育的十条建议
lingfeng 2008-7-16 23:44
1, 教育投入增加一倍 我国教育经费投入低是不争的事实,不仅是绝对数量低,而且占GDP的比例也低;不仅低于发达国家,甚至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教育经费总额占GDP比例世界平均水平为4.9%,发达国家为5.1%,欠发达国家为4.1%,而我国上个世纪末,教育经费投资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在2.5%2.3%之间波动,2003年是3.28%,2006年是接近3%。比重最高的是2000年,4.3%,但是国家预算内的教育经费也只占教育经费总量的54.19%。也就是说政府只承担了一半,另外一半的教育经费是由老百姓自己承担的。印度和中国一样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并且也是人口大国,可以说国情相似,但是虽然印度GDP只占我国一半稍多,我国的教育经费无论是按人均还是学生数平均都不及印度。 所以对于中国教育的第一条建议就是大幅增加政府对教育经费的投入,应该增加到占GDP的6%到7%。再穷不能穷教育,教育要优先发展不能仅仅喊在口头上,而应该落到实处。增加经费可以提高教师待遇、改善办学条件。我国教育经费的投入绝大部分集中于城市和高等教育,农村基础教育投入严重不足,所以应该首先增加农村教育和基础教育的投入。 2, 改变教育评价体系 中国的应试教育之所以成为一种难治的顽疾,其实是由不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所决定的。教育部门评价学校、学校评价老师、老师评价学生、家长及社会评价学校和老师都是以升学率为核心指标,而升学率又是由考试成绩决定的,所以考试成绩成为评价整个教育系统的关键指标并与学校老师的利益和学生的奖罚息息相关。在这样一种大背景下,又有哪个学校哪个老师会牺牲自己的利益去实行虽然对于学生的长期发展有利但是却不能提高成绩和升学率因而对自己不利的教育呢?即使会有也绝对是少数。 所以教育改革的关键是改变教育评价体系,建立一套能够与学生能力及日后发展密切相关的评价体系,无论是政府评价教育部门,还是教育部门评价学校,学校评价老师或老师评价学生都以这个评价标准为基础。这样的一个评价体系建立起来虽然比较困难,但却会对中国的教育产生深远的影响。我认为应该包括健康水平、基础知识、创新能力、成功素质、心理健康及正确的人生观等多个方面。 3, 重视教师的再教育 教师的素质同样有待提高,无论是高校还是中小学,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教师的素质都难以满足教育的需要。有多少教师会熟练的利用网络查找资料?有多少教师会熟练地进行文献检索?有多少教师能熟练的操作电脑,会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和进行科学实验?在提倡终身学习的今天,教师的再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应该有计划的让每一位教师每隔一定时间例如三年就去接受培训学习,可以去高校、研究所、开设的培训班、国外的中小学、比自己学校更好的学校等。此外还可以建立教师岗位轮换的制度,例如农村教师和城市教师交换工作岗位一段时间。 4, 重视民办教育 在国家的投入不足的今天,民办教育不需要政府投入但却可以为社会提供教育资源,是有利于社会的,应该值得提倡,同时国外的经验也表明,只要发展得好,民办教育完全可以赶上和超过公办教育。中国的民办教育刚起步不久,确实存在一些问题,但是只要规范管理并且在政策上加以扶持,假以时日,肯定可以为中国的教育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5, 改革高考 似乎中国基础教育的终极目的就是为了高考,所以高考对于基础教育而言起着一个指挥棒的作用,正因如此,高考的改革至关重要。现行高考的不足是过于重视记忆知识和解题技巧的考察,对于批判性思维创新等考察不足。所以改革的方向就是设置一些没有标准答案的题目来考察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给出一则材料,看完后提出尽可能多的问题;或给出一个实际问题,要求提出n种解决方案,或者为了解决某个科学问题设计实验等。语文可以模仿GRE的argument来考察学生的逻辑严密性及批判性思维。 6, 对父母进行家庭教育培训 家庭教育是与学校教育并重的教育组成部分,而目前家庭教育同样存在诸多缺点,许多家长缺乏基本的家庭教育知识,因而在教育小孩存存在许多误区。常见的有溺爱小孩,例如给小孩太多的零花钱,不让小孩做一点家务,对于小孩的要求不管是否合理有求必应;给小孩太重的学习压力,过于重视学习成绩,小孩回家后除了完成学校布置的大量家庭作业还要完成家长额外的学习任务,小孩基本没有玩耍时间;强迫小孩学习自己不感兴趣的东西,例如钢琴、围棋、舞蹈等;强迫小孩完成自己当年没有实现的愿望而不顾小孩自己的兴趣等。所以对于家长进行必要的教育,告知他们一些家庭教育常识及常见的错误教育方法,将可以起到一个很好的作用。 7, 课程改革 减少记忆方面的知识,增加网络资源利用、研究性学习、演讲、礼仪及人际交往、发明创造、人物传记、人生规划和成功学等方面的课程。 8, 废除奥林匹克竞赛 上中学时我没有参加过几次奥林匹克竞赛,不多的几次也战绩不佳,当时还稍有遗憾,现在却庆幸不已。奥林匹克竞赛虽然需要一定天赋和思维能力,然而其训练过程却正是一个完美的扼杀天才和创造力的工具。更可悲的是我们总是津津乐道于中国学生在国际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得了多少金牌而全然无视落后的科技。所以在一定意义上说奥林匹克竞赛还成为了一种麻醉品,我们用它来麻醉自己的虚荣心并逃避科技的竞争。因此强烈建议废除奥林匹克竞赛! 9, 广泛开展研究性学习 我们总是以为做研究那是研究生的事情,在小学中学大学只要老老实实地学习基础知识就可以了,殊不知真的到了读研阶段却往往已经丧失了研究的能力了!其实研究要从娃娃抓起。从小学阶段开始就进行研究性学习,让小学生就会提出问题并通过查找资料设计和进行试验等方法来解决问题。 10 ,基础教育走出国门 著名生物学家、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饶毅教授曾说道中国的教育体系在高等教育,特别是在研究生教育层次在过去20年与世界其它国家有较多交流,与之形成巨大反差的是:中国的中小学教育却在过去50年中缺乏国际交往。与此不无关联的事实是,中国现在的中小学教育从内容到方法与50年前没有本质的差别。在中国和世界各方面急速发展的今天,如果说要检讨和改革中国的中小学教育,似乎为时不早。派一批中小学教育人员到国外花一些时间深入了解一下,可以为中国中小学教育改革提供借鉴。吸取行之有效的宝贵经验,激励中国中小学教育系统出现新颖的思想,有助于制定符合现代和未来中国社会发展要求的、好的教育改革方案。饶毅教授此言极是。中国的基础教育确实处于一种闭目塞听、坐井观天的状态,其结果就是进步缓慢。所以派遣中小学老师去国外中小学参观学习,肯定可以启发思维,发现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的。
个人分类: 教育杂谈|11485 次阅读|5 个评论
建议设立知识分子健康日
suqing1961 2007-10-9 08:31
旧作:发表于 1994 年 7 月 1 日《 中国科学报》 自从蒋筑英、罗健夫 50 多岁事业正日当空之际不幸病逝后,知识分子尤其是中年知识分子的健康问题就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但是,我认为这个问题还没有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以至于近几年知识分子英年早逝现象仍然非常突出。 知识分子英年早逝,既是死者及其亲属的不幸,同时也是我们整个民族的悲哀,因为它缩短了知识分子为国家为民族创造财富的时间,造成极大的智力浪费。知识分子英年早逝既有社会的客观原因,如知识分子的待遇还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善等,也有知识分子自身的原因,如责任心强工作投入大,不注意劳逸结合,不注意爱护身体、锻炼身体等。为使全社会都重视知识分子的健康问题,最大限度地减少知识分子英年早逝的现象,我建议在全国设立知识分子健康日。社会各界在知识分子健康日这一天,可以开展向知识分子宣传卫生保健知识,为知识分子义务检查身体,评选知识分子健康老人等活动。通过设立健康日,体现党和人民对知识分子的关心和爱护,促使知识分子待遇的进一步改善,增强知识分子的健康意识。知识分子健康日可以选定一个有意义的日子,通过法定的程序予以确定下来。
个人分类: 科坛漫步|3584 次阅读|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3 16:5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