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20周年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史无前例的巨额折扣来袭-- 20周年特别折扣
liwenbianji 2015-9-9 17:25
理文编辑20周岁啦! 为了回馈作者们长期以来的支持,理文编辑现推出周年特别优惠活动,截止到10月31日,快快行动起来吧。 理文编辑 (Edanz Editing China) 为北京精锐理文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旗下注册品牌。创始于1995年,2006年在中国北京设立独资公司。因为身处中国,我们十分了解中国科研作者所面临的挑战,帮助他们将科研成果与国际同行共享是理文编辑的服务宗旨。 理文编辑致力于帮助科研作者更好的与世界沟通自己的科研发现,根据作者的不同需求,提供学术论文语言润色、翻译、期刊选择、专业学术评审、协同作者改写等服务。至今20年间,已帮助500多个学科领域41000余位作者进行了稿件质量提升,在各学术领域作者中拥有良好口碑。在中国,我们乐于看到更多的学术及科研工作人员的科研成果能够在全球范围得以传播,这已成为我们的最大使命。 折扣使用说明:20%折扣可使用于理文编辑所有服务项目,仅限您本人使用一次。 详情可致电学术顾问咨询 010-65287470. 本次活动最终解释权归理文编辑所有。 ​ 点击了解20%折扣 点击了解预存赠礼 ​ 理文编辑 | Since 1995
3608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国钱币 – 内方外圆
benlion 2012-6-22 13:04
20 年前,我在湖南,经过了中国北京、广州和海外以色列、德国和英国一圈,现在江苏。 从久远的历史来看,湖南的道家、江苏的墨家是亚文化背景,用现代的观点看是哲学与科学,或科学与工业,这段路程走了 20 年。 从学术到商业,如果以中国古代钱币为象征,那就是内方外圆、德才兼备的现代科技向产业发展所要走的中国未来道路。 即,探索科学与文化研究 - 论文、数据的期刊和资讯等知识产业 - 技术开发与艺术创意 - 工程、设计的产品和影视等制造产业 - 科学与文化研究的创新型模式。 如下是关于科技与社会的科学网博文我的评论: ( 武夷山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557-584256.html ) 1992 年科协首届青年学术年会,湖南的年会 10 月在长沙,同年 4 月广州不是这个会却也涉及到医学的哲学问题,同样是 4 月的南开大学是科学社会学(即 STES 的领域,印象很深的是北大孙小礼),还是同年的 10 月在太原的系统科学与经济学领域的会议(印象很深的是清华的魏宏森),我要说的是:那个年代中国的科学与哲学、社会学等不同学科领域的交叉交流是非常重要的学术活动。 (刘立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71079-584619.html ) 如同社会是政治与教育(和宗教)、行政与商业的分立体制 - 法制监督、知识创新、市场经济的现代文明模式,在文化上也是科学的求真求知、艺术的唯美和娱乐和起源于宗教的伦理求善和仁义,这是一种文化的分工,同样,科学的基础研究与应用的开发研究也是一种分工体制。 社会的分工协作正是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本质特征,在生物界就体现出生物进化从小型到大型,然后是社会性动物的进化,所谓恐龙型社会是个体的急剧膨大,却缺陷了群体协作的机动与创造性能力,引申到人类社会的发达程度应该体现在社会分工的细致定位和协作的和谐。 在西方社会的文化,借助端午节的赛龙舟来说 - 分工的个体能力和精力的发挥与群体协作的力量是赢的基础,在欧洲海洋型文化中体现的协作精神就可能来源于此,而群体的协作的前提就是个体之间的讲信用,可见当今社会的问题就根本上在于诚信和协作 - 这是一种群体智慧的匮乏。
2303 次阅读|0 个评论
人类学:知道与不知道
benlion 2011-9-5 15:32
人类知道的:人都是会死的, 人类不知道的:人死后的灵魂; - 因而,人类设立了宗教。 人类知道的:太阳也是会消失的, 人类不知道的:人类迁徙到哪个星系; - 因而,人类发展了科学。 人类知道的:制造复杂的机器, 人类不知道的:未来人类的形态; - 因而,人类展开了幻想。 金色季节:9-11月 ◆1991年 - 10月我的专论“科学的结构与中国的未来”发表,探讨轴心文化模式和二维度的科学,系统科学与人工智能、基因工程的“太阳能-生物-电子(SBE)”技术。 ◆1996年 - 11月北京“第一届国际转基因动物学术研讨会”(email有美国Hood - 在做转基因),我的论文“基因(genes)自组织系统与特异性表达”,讲演了生物系统论(biosystem theory)与遗传学、转基因和生物工程研究。 ◆2001年 - 9月Wolkenhauer(modelling)、Hood(omics experiment)同时发表系统生物学论文,10月Kitano(computation, 日本e-cell课题组)的2000年11月国际会议论文发表。 - 10月是北京“第一届国际系统生物科学与工程会议”我计划召开的时间(1999年建立“Genbrain biosystem network”网站 - 称生物系统为“information control systems”开始筹备会议和协会*)。 ◆2009年 - 9月是我回国后申报北京香山会议“系统遗传学”计划召开的时间(同行评论未成功),10月荷兰召开了国际系统遗传学会议。 ◆2011年 - 8月底9月初,第12届国际系统生物学会议在德国海徳堡召开,1999年我在德国开始筹办北京2001年国际会议(2000年邀请了日本e-cell课题组 - 10月发布11月召开会议)。 *:1996-1999年我从“biosystem theory, systems bio-engineering”转换到“biosystem science engineering”,并定义为“生物系统(结构)论和实验(experimental)、计算(computational)与工程(engineering)方法的生物系统研究” - 其中,结构论,包括:1)系统的结构整合(integration)- 分析与综合、2)功能适应(稳态与调控)- 实验与计算方法和3)层级建构(construction)- 工程与设计。 (至今,20年历程回顾 - 总结) (个人日记)
个人分类: 2011|1801 次阅读|0 个评论
回忆20年前我的高考
热度 12 xiegming 2011-6-6 11:45
明天王老师的闺女就要参加高考了,虽然和我关系不大,但是总有一种特别的感觉。回想一下发现自己参加高考已经过去20年了,时间真是过的太快了。 高考在我一生当中占有绝对重要地位,影响了我一生的走向。影响实在巨大,以至过后很长时间,我还经常做梦梦到高考相关的事情,特别是经常重复一些又去高考的恶梦。 高考于我的压力是空前的。首先压力来自我自身的两次重大失败。第一次是小升初,我报的是离家最近的101中学,考之前很自信,结果分数不高,没有考上。第二次是中考,考之前过于雄心勃勃,报的第一志愿是人大附中住宿班,第二志愿不考虑其他学校,就写的本校,最后分数我也确实是年级第一,但是还是落榜了,而年级第二名考到了清华附中,我痛苦了好久。从上高中开始,我就想事不过三,高考不能再失败了。 其次,压力来自家里和村里。我虽然家在北京海淀区,但是其实还是农村,家里的人口少,经济状况很不好。我即使上了高中之后,也还要承担一些家里的各种活儿。家里人一直希望我能够考出去,不再当农民。我们那个时候,上高中的人比较少,我在村里一直被认为是一个又会读书又懂事的好孩子,即不耽误学习,还能够给家里分担负担。家人的期望和在村里传扬的名声是我肩上的两块重石。 最后,压力来自学校的重视。初中的时候我不是很受重视,初一结束的时候,我是年级第三名。初二也是这样,没有变化,直到初三第一学期结束,我上到了年级第二名,但是和第一名差距不小,一直没有追上,包括几次模拟考试,直到最后的中考,我才把他超过。但是他考到了清华附中,我只能还留在原中学。而进入高中以后,我受到了空前的重视,因为当时普通高中上的人很少,初中时我们有200多人的规模,而高中只有不到50人的规模,最后分为文理两个班,每个班才20多个人。学校把高考的收成基本上寄托在了我的身上,我成了重点关注对象。进入高三后,恨不得整个学校都知道了,有个谢广明准备考清华。 当年的高考还是在7月举行,俗称黑色的7月。我们学校没有资格设考场,我们要到北大附中去考试。其他同学一般是父母陪同,我家情况特殊,是当时已经66岁的奶奶陪着我去的。从我家到考场没有直达的公共汽车,要倒一趟车,行程大约要1个小时,车上人很多很挤,你不挤根本就上不去车。 最最不堪回首的是高考第一科——语文。前面答的还比较顺利,到了写作文的时候,我看错了表,以为只剩半个小时的时间了,人一下子就急了,人生第一次眼前发黑,浑身冒汗,裤裆都湿了!当时监考的老师已经注意到我的异样状况,不停的给我递毛巾擦汗,真的很感谢她。我当时脑子里面真的在想:这可真是高考啊,这可真是高考啊,不能考砸啊。还好没有彻底昏了过去,我又挺了过来,于是开始拼命构思作文。当时的作文是写“近朱者赤”或者观点相反的议论文,我写的是“近朱者未必赤”,内容就不记得了,不过构思和完成的很快。写完了才发现还有很多时间,心情算是平静了下来。考完出来的时候,我故意最后才出来,并把外套围在腰间,以掩饰我的尴尬。 把第一科挺过之后,其他科就好过了。记得第三天下午要考两科,我已经非常的从容,外面电闪雷鸣,风雨大作,很多考生纷纷撤退,我仍然仔细检查,坚持到最后才交卷。 我们当时考七科,总分710,其中语文、数学各120,英语、政治、物理、化学各100,生物70。最后我的语文成绩是我高三以来的最高分,其他也不错,只有政治最不理想,只有60多分。我当时也不知道考多少才能上清华,只是自己凭感觉估计如果能够比班里第二名超过100分就有戏了。结果她没有发挥好,我比她多了160多分,最终我们中学当年理科就我一个考上了大学。而清华附中的那个初中校友总分比我多了1分,他上了北大。 我想之所以以后经常梦到高考,主要是因为高考对人生的影响确实太大了,我无法想象如果我的高考失利,我会是一个怎样的人生轨迹,今天的我在做什么事情。无论如何,我觉得自己非常非常幸运,人生的重大关卡,我非常侥幸地闯了过去。 祝今年参加高考的每一个同学好运! 更希望今后年轻人的出路不只是高考! 后记 高考之后,我本以为会松口气,结果接踵而至的大学的生活又给了我带来了新的痛苦和磨难,这个以后再慢慢写。
个人分类: 记忆·感触·工作|9702 次阅读|10 个评论
[转载]中国改革开放排头兵——上海浦东的英姿——纪念浦东开发开放20周年
pikeliu 2010-4-21 10:41
中国改革开放排头兵上海浦东的英姿(1) 纪念浦东开发开放20周年 2010 年 4 月 18 日,是上海浦东开发开放20周年的纪念日 。1978 年 12 月 1822 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标志着我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代。 1990 年 4 月 18 日,党中央、国务院宣布开发开放上海浦东,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上海浦东的历史自此掀开新的一页。回首 20 年,上海人民共同为浦东改革建设努力奋斗,也共同分享着改革发展的成果,共同拥有了美好的回忆。   正如新华社在《在改革开放的伟大旗帜下前进》为纪念浦东开发开放 20 周年而播发的长篇通讯终所指出的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排头兵的浦东,已经在开发开放中走过了20个年头。浦东20年,以沧海桑田的历史巨变、以放眼全球的勃勃雄心、以永无止境的创新活力昭示世界:浦东走的是一条不断解放思想、解放生产力之路,是一条探索中国特色、上海特点之路,是一条面向世界、扩大开放之路,是一条艰苦创业、共建美好家园之路。 上海浦东的开发的 20 年所取得的巨大成就,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上海浦东的巨变,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缩影;上海浦东的 20 年,是改革开放 32 年的结晶。最近,上海《浦东时报》特别发表了一组有关上海浦东开发开放 20 周年的纪念文章共三篇,我觉得写得很好,现分三次推荐转载如下: 【转载】之一 一张面向世界的王牌 纪念浦东开发开放20周年之改革篇 (转自2010年4月9 日《浦东时报》) 关于浦东先行先试的最新一条信息,来自一周前。随着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一期)日前通过由国家十部委联合验收,这个综合保税区有望成为中国首个实际运作的空港保税区。 先行先试,在浦东开发开放 20 年的历程中贯穿始终。改革,始终是浦东开发开放的最强音。 创新行政架构 1990 年的春天,中国的一位老人向世界打出了一张王牌浦东开发开放。 那年年初乱云飞渡,中国在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国内稳定以及国际关系方面同时遭遇严重困难。这种三碰头的严重局面,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罕见的。 老人认为发展是此时的关键,总设计师邓小平的视线越过层层迷雾,穿透历史和未来,转向了上海东部那片土地,崭新的思路已形成:浦东开发开放要成为一项跨世纪国家战略。酷爱桥牌的邓小平打了一个比方:比如抓上海,就算一个大措施。上海是我们的王牌,把上海搞起来是一条捷径! 1990 年 4 月 18 日,党中央、国务院宣布开发开放浦东。 春天的阳光照亮了浦江之东的土地,也照亮了上海的锦绣未来。 浦东从此沧桑巨变,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一张王牌,一张面向世界的王牌。 站在改革开放的最前沿,浦东从一开始就大胆探索,在行政管理体制方面首先进行改革。浦东在全国最早进行了小政府,大社会模式的实践。 1993 年 1 月 1 日,浦东新区政府成立之初就确定了大部门制度,党政机构所有职能局仅有 10 个,全部人员编制800名,是上海其他区机构的 1/3 ,人员的 2/3 。后来由于发展需要,适当增加了一些部门,南汇划入浦东前也仅有 13 个部门, 1000 名公务员,政府机构和行政人员是全国最精简的。与浦东的局长们交谈,常听他们说换频道一词,因为他们一个局长往往对接市政府几个部门,有时候一天内向几个部门领导汇报工作,报告内容、对话方式、言语风格都要相应调整。 小政府、大社会,还意味着,不需要政府干预的事,减;不需要政府掌的权,放;不需要政府管理的事务,转。浦东的社会组织是中国最发达的。比如乐群社工服务社是中国第一个民间社工组织,罗山市民会馆是中国第一个市民会馆。此外,浦东还在全国率先探索出了第一套社工职业标准。 开放现代服务业 1995 年 3 月,一批专家、学者 30 余人在浦东川沙一家宾馆里,头脑风暴三天三夜,最终形成了一份报告,提交中央,请求浦东在服务贸易领域对外资先行先试开放。 其时浦东开发开放建设者们都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浦东的下一轮开发的重点是什么?浦东改革与发展研究院秘书长杨周彝回忆道,专家们讨论认为,应该发展以金融业为首的现代服务业。但那时,中国改革开放最初只是制造业对外开放,服务业不对外开放,浦东如能率先开放,这将是一个突破。 1995 年 4 月 18 日,朱镕基到浦东来视察,看到了那份经过三天三夜讨论出来的请示报告,极为满意,当即作了批示,便形成了后来的国务院 61 号文件。 该报告的核心内容是建议中央允许浦东新区在服务贸易等领域对外资开放,先行先试。包括:一、允许外资银行在浦东试营人民币业务;二、允许在浦东建立中外合资外贸公司;三、允许在浦东设立中外合资的保险公司;四、允许内地其他省份的外贸公司到浦东设立子公司;五、在外高桥保税区实行某些自由港的政策。 这个文件奠定了浦东发展金融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基础。浦东成为国际金融中心核心区的大幕也随之掀起。 当时有关部门规定外资银行不能经营人民币业务, 61 号文件出台后,允许外资银行在浦东进行经营人民币试点,促进了我国金融业的对外开放,这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改革。杨周彝认为,致力于服务业的改革与开放,这是浦东开发开放最成功的经验之一,是我国加入世贸前服务业领域对外开放的一次重要探索,对全国具有明显的示范效应。 发生在浦东的先行先试,也是中国进入 WTO 前夜的预演。而这场预演让浦东再次站在了新一轮改革开放前沿。 试点综合配套改革 2005 年 6 月 21 日,一个平常的星期二。新华社一则电讯稿使浦东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浦东将在中国改革进程中三个最艰难的地方实现三个变转变政府职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改变二元经济与社会结构。 那时,向中央申请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区的不止浦东一家,还有深圳、天津滨海新区等。但中央又一次把机遇给了浦东。 2005 年的初夏,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批准上海浦东进行综合配套改革试点。 这年正好是浦东开发开放走过 15 年之后,浦东以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的特殊身份开始了下一个 15 年。与以往以政策优惠为主不同的是,国家这次更重视浦东自己体制创新的作用浦东要把改革和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把解决本地实际问题与攻克面上共性问题结合起来,把实现重点突破与整体创新结合起来,把经济体制改革与其他方面改革结合起来,率先建立起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推动全国改革起示范作用。 随后,一系列重大改革事项陆续出台。国家外汇局批准浦东首家试点美元、欧元、英镑等 15 个币种的特许兑换业务;率先设立成长型中小企业创业投资基金;率先建立引导社会资金参与自主创新的投资体制;率先探索以设计公司为龙头的集成电路产业链保税监管新模式、将集成电路设计企业视同为生产性企业对待;率先试点生物医药材料检验检疫新模式、缩短审批时间、缩减审批范围;率先出台海关新十条;率先试点进口无纸化通关、特殊监管区功能整合、强化口岸中转功能 记得当年浦东向中央申请成为试点区时的理由是,积累经验,以点促面,为有效解决改革中的共性问题提供范本;另一方面,把改革风险和试错成本控制在区域范围内。而现在,浦东的许多的改革举措都已成为样本推广到全市乃至全国。 开辟两个中心主战场 2009 年 4 月,走过近20年的浦东要再创辉煌。于是,党中央、国务院把目光投向浦东宣布批准上海建国际金融和航运中心,浦东是核心功能区。随后,又批准上海南汇区划入浦东新区,浦东的区域面积整整扩大了一倍。 两区合并后,浦东不仅拥有着陆家嘴、外高桥、金桥、张江四大传统国家级开发区,又增加了洋山保税港区、上海临港新城等正在快速发展的新的国家重要产业集聚区,如虎添翼。 改革创新,再次成为浦东的主旋律。南汇划入浦东前,原浦东计入机构个数的政府工作部门为 13 个,是上海其他区县的二分之一左右。新浦东到底应该设置多少个政府部门?在区级机构改革方案制订之初,浦东首先考虑的就是要适应大区域特点,坚决守住两条线:一条是水平线,政府尽可能地小;一条是垂直线,管理层面尽可能地扁平。在对机构进行设置时,曾有过若干备选方案,一类备选方案中委办局的数量少于 20 个,一类备选方案则超过20。现在的方案是 19 个,体现了浦东坚持小政府管理体制的决心。 浦东的区级机构改革的核心是实现政府职能转型。机构有增有减,增加的是需要政府更多承担起的责任,不能简单地看数字多少。而且改革是一个过程,一些领导班子的人选在今后适当机会通过公开选拔、内部竞争上岗等方式,选人用人,择优配强。 更远的目标已经提出,围绕建设成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核心功能区的战略定位,计划用 10 年时间到2020年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之际,地区生产总值占上海市比重超过三分之一,真正成为联系国内外经济的重要枢纽。 时间正在实现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当年的战略 :上海是我们的王牌,把上海搞起来是一条捷径。 上海浦东开发前情景 政府浦东开发办公室和浦东开发规划研究设计院正式挂牌,举手致意者为中共上海市委书记上海市市长朱榕基. 浦东新区新貌 华灯初上的上海浦东陆家嘴(2005年11月10日摄) 上海浦东东方艺术中心 1991年2月18日,邓小平视察上海时指出抓紧浦东开发,不要动摇,一直到建成. 陆家嘴金融区 世纪大道 世纪广场 金桥立交桥 【转载】之二 一张可持续发展的王牌 纪念浦东开发开放20周年之转型篇 (转自2010年4月13日《浦东时报》) 浦东开发开放 20 年,经济总量从 1990 年 60 亿元跃升到 2009 年的 4000 亿元,占上海市经济总量的比重由约 1/12 上升到 1/4。 可喜的数字背后最经典的表象是一片农田的陆家嘴成为摩天大楼林立的金融城,广袤的农村转变成一个外向型、多功能、现代化新城区的转变。 在开发开放的过程中,浦东的建设者高举转型的大旗,在功能、能级和创新等领域先行突破,身先示范。浦东开发也推动上海的产业结构大转型,第三产业比重上升,开始形成三产与二产共同推动经济增长的格局。 从功能起步:制造转身智造 浦东开发开放起步,就牢牢牵住转型这一牛鼻子。浦东的建设者提出了金融先行、高科技先行的理念。那时,正是全球产业大转移,在梯度推移中,浦东抓住了机会。 正如上海市老领导徐匡迪所说,浦东开发的思路,核心是要抓住国际经济全球化的机遇,依托长三角的地缘优势和人才资源,主动承接发达国家的产业梯度转移,并根据上海的基础与条件,把承接产业的水平定在中高端,从而可以把浦东新区建成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交汇点与聚合区 于是,我们看到 昔日一片农田的陆家嘴,转身成为高楼林立的金融城。如今,作为全国唯一一家以金融贸易命名的功能区已集聚了近 600 家金融机构,金融产业对全区 GDP 增长贡献率已经超过 54%。12 万金融白领进进出出,构成了金融城一条靓丽的风景线。 昔日的出口加工区金桥,出现了一条通信产业链。随着中国电信业界的国家队大唐电信的落户,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国际广播电台、央视网新媒体业务等一批国字号的内容提供商也跟进。由中国电信 IPTV 、手机视讯、互联网视讯等构成的产业链成为新的增长极。 昔日以加工贸易为主的外高桥,正向国际贸易和现代物流转型。适时推出的功能性平台营运中心,让这里的企业远离了经济寒流。营运中心建设不到两年的时间,就呈现出经济生活中常见的二八效应:占保税区企业不到 1% 的 65 家跨国公司营运中心,创造了区内三分之一强的贸易销售额。 其实,早在 2000 年,外高桥就对区内经济进行战略性调整。如今,紧紧抓住跨国公司转型升级这一难得机遇,成功搭建了营运中心这一功能性平台,正是外高桥保税区又一次成功转型。 经济结构质量效益增长速度发展后劲是可持续发展的一根链,浦东沿着这根链从制造转向智造。 从创新发力:实现两翼起飞 浦东转型的一大特色就是以制度创新和自主创新为路径,两者就像新浦东起飞时的两个强有力的翅膀 一方面,浦东借力综改。从 2005 年 6 月起,浦东以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的身份进行制度创新。按照三个着力的要求,重点推进政府管理创新、两个中心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化、城乡统筹等 4 个方面的 10 项改革任务。 这些创新为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提供了保障。 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外高桥保税区、洋山港保税区就是制度创新的受惠者。三港三区 在海关、商检、税收等方面进行制度创新,并实现政策、资源、产业和功能的联动、互补,发挥更大的集聚效应。这种创新将大大推动上海两个中心建设的进程,向产业高地转型。 另一方面,浦东加大了自主创新的力度,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化领域。 目前,新区正规划构建 6 个重点领域的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总占地面积约 30 平方公里,包括在南汇工业园区构建新能源产业化基地;在康桥工业区南区构建新药生产基地,以承接张江园区新药研发的成果转化;在上海国际医学园区构建医疗器械与医疗服务产业化基地;在临港、祝桥周边地区构建航空配套产业化基地;在临港构建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在金桥构建网络视听和下一代移动通信产业化基地。 在张江,整合园区企业资源,打造包括移动终端产品集成、数字内容与互联网技术等十大战略平台,将高科技园区转型为高科技产业园区。 在金桥,一大批科技型企业的落户,在助力高新技术成果的落地和转化的同时,进一步优化了产业结构。而加强基地建设,提升科技园区的核心竞争力,更让科技推动转型的能量进一步放大。 20 年沧桑巨变,浦东高举转型的大旗,逐渐形成了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新型产业体系,三次产业比重由 1990 年的 3.7:76.2:20.1 调整为 2009 年的 0.8:42.6:56.6。 展开新浦东的地图,在原先的陆家嘴、外高桥、金桥、张江四大国家级开发区之外,新浦东又拥有了洋山保税港区、临港新城等国家重要产业集聚区;在浦东开发开放、综合配套改革、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等诸多重大目标聚焦之下,一批承载着国家战略发展重任的改革先行先试政策将汇聚到新浦东重大要素资源的进一步汇拢和整合,重要产业集聚和引领功能的大大丰富,一片全新的热土呼之欲出。 正如新加坡《联合早报》一位记者写的报道:上海及其浦东新区的转型及改革计划如果能如期在 2010 年落实,它所要建立的港口与航空交通枢纽和国际金融中心的愿景,将改变东亚的格局。 从能级提升:推进优二进三 回顾中国改革开放的历程, 20 世纪 80 年代的开放,主要是以第二产业为主。尽管市场经济发展有了长足发展,但在资本、土地、房产、产权、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市场尚未取得关键的突破,经济运行的货币化程度仍然很低。尤其是服务部门的大多数行业还处于对外封闭的状态。 20 世纪 90 年代,浦东开发开放所肩负的国家使命之一就是要在第三产业领域有所突破,推动中国的改革开放进入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的新阶段。 于是,浦东在现代服务业领域率先突破。优二进三战略的实施,加快制造业优势产业提升发展,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产业交叉和边缘领域的突破。这一切都在提升浦东产业的能级。 令人欣慰的局面出现了: 2009 年 8 月,大飞机总部入驻陆家嘴; 11 月,大飞机总装制造中心落子浦东机场南端; 12 月,中国商飞设计研发中心正式在张江揭牌。大飞机三大重要基地一年内齐聚,就像一个龙头,项目不仅仅大大提升制造业的能级,也了带动一个贯通二三产业的产业集群。 同年 10 月,上海迪士尼乐园项目被批准落户浦东。上海正在通过实施六个方面的措施来加快上海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这其中第一大措施就是大力发展服务业。而落户浦东的迪士尼正是一个理想的载体。上海财经大学应用统计研究中心主任徐国祥教授称,上海是资源紧缺城市,因此本地经济必须转型,上海迪士尼乐园将为上海发展服务业提供更多机遇,将大大提升浦东现代服务业的能级。 相关链接 截至 2009 年底,累计有 1.7 万多家外资企业落户浦东,利用合同外资 511 亿美元, 260 多家世界 500 强企业在浦东投资项目,经认定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达到 135 家。 浦东八大重点领域高新技术产业为:生物医药、新能源、电子信息制造业、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先进重大装备、海洋工程装备、民用航空制造业、新能源汽车。 浦东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全景 繁忙的浦东 浦东在奔腾 浦东国际机场第二航站楼远眺 浦东绿色农业 浦东旅游新景观 上海世博会吉祥物-海宝 上海世博会的主题馆 张江高新科技 【转载】之三 一张面向未来的王牌 纪念浦东开发开放20周年之展望篇 (转自2010年4月16日《浦东时报》) 浦东选择在开发开放 20 岁生日时,亮出未来发展新蓝图探索新的生产力布局和城市空间布局。 4 月 14 日, 7+1 的全新板块设计在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第一次由官方发布。 7+1 是体现产业发展导向的格局,是新区核心竞争力所在。 7+1的全新板块设计 生产力布局的 7+1 ,着力提升产业能级。 7 具体勾画如下: 上海综合保税区板块: 规划面积 22.76 平方公里。包括外高桥保税区、洋山保税港区和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的主要载体。为了加强三个保税区的联动发展、整合资源,去年上海市政府成立上海综合保税区管理委员会,实行市级区管的体制,已经开始正式运作。 临港产业区板块: 规划面积 240 平方公里。包括重装备产业区、物流园区和主产业区等,重点布局海洋工程、大型船用曲轴、石油平台、发电机组等高端制造、极端制造产业。上海市政府也已成立了相应的管理委员会,实行市级市管体制,已经开始运作。 陆家嘴金融贸易区板块: 规划面积 31.78 平方公里。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主要载体。截至去年底,已建成商务楼宇面积 860 多万平方米,完成各类税收超过 300 亿元。这一区域还将新增上海中心、上海船厂地块、世纪大道两侧等 300 多万平方米的商务楼宇。 张江高科技园区板块: 规划面积 77.45 平方公里。整合张江高科技园区、康桥工业区和上海国际医学园区,将成为浦东一个新的重要增长点。其中张江园区目前已集聚 128 个国家重大科技专项、 42 个国家市区三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金桥出口加工区板块: 规划面积 67.79 平方公里。把金桥与南汇工业园区、空港工业园区整合在一起,将形成一个先进制造业组团。板块的北部主要发展 2.5 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制造业往南部转移, 形成产业发展梯度。去年这一板块的工业总产值超过 2300 亿元,约占浦东新区的三分之一。 临港主城区板块: 规划面积 74 平方公里。重点发展商业商务、文化教育、旅游居住等功能,着力打造低碳、生态、宜居的新城。当前主要进行基础设施开发,通达新城滴水湖的轨交 11 号线南段已经开工,将在 2012 年建成。 国际旅游度假区板块: 将以迪士尼主题乐园项目为核心,包括三甲港海滨旅游度假区和临港滨海旅游度假区等。 在上述 7 大板块之外,还有 1 : 后世博板块: 指包括上海世博园区浦东部分、后滩、原环球地块等区域在内,今后将发展金融、会展、商务、文化等现代服务业。具体功能定位、发展规划、管理体制等都还在进一步明确中。 同时,还对城市空间进行了布局。围绕浦东的城市肌理,将形成四个圈层:第一层是内环以内的中央分区,第二层是外环以内的中心城区,第三层是外环以外的疏朗区,第四层是郊环周边和以南的生态区。 记者 洪浣宁 跨越空间的资源整合 金桥和周浦、张江和康桥、外高桥和洋山,这些在地理空间上看似遥远的地方在 7+1 里瞬间拉近了距离。浦东开发之初作为开发龙头的四大开发区这次又成了主力军。 我们是子弟兵。几位开发区管委会的负责人,也就是四大开发公司的老总常这样评价开发公司在浦东的身份。 浦东开发开放之初,相继成立了陆家嘴、金桥、外高桥、张江四家开发公司,这四大开发公司作为土地开发的主体,根据区域功能性质编制规划,划分地块,将生地转化为熟地进入土地二级市场,并运用转让的收入进行再投入、再转让,直到区域建成。进入发展稳定期后,四大开发公司先后成立了股份公司并陆续在 A 股市场上市。 20 年后,浦东选择让子弟兵再次挑起大梁,做强区域功能。 7 中的陆家嘴金融贸易区板块、张江高科技园区板块、金桥出口加工区板块单从名字就能看出明显的开发区引领作用,而他们实际上担负起的则是国际金融中心、先进制造业功能,发挥创新驱动的作用。 7 中的上海综合保税区板块从去年诞生之日起就是一个大规模整合空间资源的范例。在大浦东格局下,外高桥、洋山、机场三港以及洋山保税港区、外高桥保税区、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联动发展,一个地方的优惠政策可以惠及其他几地,一个地方的率先探索成功后马上即可复制到其他几地。这里聚焦的则是国际航运中心。 以上 4 个板块,除上海综合保税区板块略为特殊外,基本都是以开发公司为主导促进功能开发的格局。 大浦东格局出现后,临港的发展成为浦东新的看点。临港产业区板块聚焦的是先进制造业,其布局的产业虽为二产,但级别却都是国家级的,不论核岛设备和风力发电设备,还是钻井平台、船用曲轴,都是中国工业产品皇冠上的明珠。临港主城区则是个名副其实的未来之城,在未来 5-10 年内,这里会成为一座拥有 50 万人口的生态城生活舒适、产业低碳、规划高端,并且具有优雅的艺术气质。 后世博的利用 世博会大幕还未拉开,浦东早已开始考虑后世博的发展,此次将后世博单列为 1 ,即可见深谋远虑。 世博园区浦东部分规划面积 3.93 平方公里,附近还有后滩1平方公里和原环球地块的3平方公里。这一区域已经完成了前期基础建设,并且有 5 条轨道交通经过。世博后这一板块聚焦的是现代服务业,主要发展金融、会展、商务、文化等。 根据国际展览局的规定,为了减轻政府财政负担,世博会举办的所有场馆只能是临时性的,不允许保留。而上海世博会作为一个特例,经过向国际展览局申请,被获批可以留下百分之四十的建筑,这就是目前已确定的一轴四馆。除此之外的其余众多建筑都将拆除,但现在已经有一些场馆开始讨论继续保留的可能性。 场馆的保留无疑将为会展业提供更多发展空间。有专家建议,相关部门可以谋划在会后将浦江两岸的整个世博会园区进一步开发成中国世博国家公园。按照国家公园的最高标准,实施进一步的规划和再开发、利用,使其与迪士尼项目构成相媲美、相呼应、相联动的最具海内外影响力的世界级现代城市旅游、博览、会展黄金产业链。 卢浦大桥夜色 浦东创新港 休闲的张家浜 新型有轨电车与2010年1月1日在上海浦东张江正式运营 群众文体艺术 充满书香味的文化新年 繁忙的外高桥港区 上海浦东第二航站楼夜景 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 上海世博会标志
个人分类: Yangtze River Delta|16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迎接浦东开发开放20周年系列报道
pikeliu 2010-4-21 10:15
在解放思想中解放生产力 迎接浦东开发开放 20 周年系列报道之一 ( 2010 年 4 月 13 日 ) (一)序曲 春风得意马蹄疾。 世博之年,浦东这片热土的磁场效应似乎也格外强大:首批消费金融公司获批试点;摩根士丹利中国总部落户于此;又有欧姆龙、日月光等 29 个国内外知名企业投资项目集中签约。 浦东应该兴奋。 4 月 18 日 ,就是浦东开发开放 20 周年纪念日。 20 年前这天,党中央、国务院掷地有声做出开发浦东的决定,铭刻成中国改革开放的里程碑。 20 载时不我待。抓紧浦东开发,不要动摇,一直到建成。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的话言犹在耳。把上海建设好,搞好浦东的开发,将对全国的发展起重要作用。江泽民同志拳拳期待。 20 载春华秋实。浦东已是上海社会经济发展绝对主力,每天为上海创造着逾四分之一经济总量。放眼战略转型,胡锦涛同志更殷切嘱咐:要继续搞好浦东开发开放,加快体制创新,不断提高外向型经济层次,努力在更高的起点上实现快速发展。 是什么,令浦东而今成绩斐然?又是什么,能让浦东再领风气之先?一条清晰主线一以贯之在解放思想中解放生产力。    20 年弹指一挥,浦东从基础开发走向功能开发,直至在全国率先实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探索不断,创新不止。对于这一国家战略,党和国家领导人寄予厚望。邓小平同志不顾高龄 3 次视察浦东,江泽民同志先后 20 次到浦东指导,胡锦涛同志迄今 7 次莅临浦东。去年 3 月,国务院又提出加快推进上海国际金融和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设想,浦东作为承载国家战略的核心功能区,重任在肩,新一轮解放思想、解放生产力的雄壮交响开始起奏。   (二)高起点的思想引领   历史性战略决策的诞生,就是解放思想的产物。   浦东开发,从最初酝酿到最终决策历时七年。作为共和国长子,上海一直是全国经济的重要支撑,而改革开放事关全局,因此,中央对于浦东开发,既关注又谨慎。    1984 年,上海市委、市政府上报《上海经济发展战略汇报提纲》,正式提出开发浦东设想。对此,国务院在 1985 年 2 月的批复中提出,要创造条件开发浦东,筹划新市区的建设。 1986 年,上海将修改后的《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方案》上报中央,其中设想,在陆家嘴附近形成新的金融、贸易中心,成为上海市中心的延续部分。国务院又批复指出,要特别注意有计划地建设和改造浦东地区。   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在中央领导关心支持下,上海做足功课。汪道涵、江泽民、朱 ?基、吴邦国等历任市领导及各界社会贤达,都对浦东开发倾注全力。 1987 年后,上海先后成立开发浦东联合咨询小组和领导小组,并多次举行国际研讨会。上海一系列战略研究,为中央决策提供了基础,也为中央高层的政治决策提供了契机。    1990 年 4 月,李鹏同志正式宣布,党中央、国务院同意上海加快浦东地区开发。   由大局思考做出的战略决策,反映了中央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的政治胸襟,也体现了巨大的解放思想的勇气。与上世纪 80 年代初开放 5 个特区不同,浦东开发,打出上海这张王牌,这不仅是在建设一个新城,更是在探索一条新路。这一重大举措准确把握了经济全球化机遇,足以证明中国把改革开放推进到新阶段义无反顾的决心和信心。   正是思想的高起点,奠定了浦东开发开放成功的基础。邓小平同志指出:浦东开发比深圳晚,但起点可以更高,我相信可以后来居上。   陆家嘴集团总经理杨小明,外高桥集团总经理舒榕斌都是首批参与浦东开发的元老级人物。在他们看来,浦东开发初期最可贵的精神品质之一,就是解放思想,敢想敢说敢做敢闯。开发之初成立的陆家嘴金融贸易区,至今仍是全国唯一的以金融贸易为内涵的国家级开发区,外高桥保税区建设也是摸着石头过河一路走来。   即使以今天的眼光来看,浦东开发的一系列思想战略依然充满睿智。浦东改革与发展研究院院长万曾炜回忆:当时中央问上海开发浦东需要什么资源,我们的回答不是要钱,而是要发展市场经济的要素。   国家战略运筹帷幄,开发开放思想领先,浦东以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为坐标,开始了在地球仪边思考的坚实迈步。   (三)高水平的生产力布局   解放思想的过程,也是高水平生产力布局的过程。    2009 年秋,全球最著名娱乐项目迪士尼宣布花落浦东。在此之前,中国商飞公司的大飞机项目已落户新区。   一池春水吹皱。在经济学家眼里,这两大重量级项目择址浦东,是中央对浦东坚持发展高水平生产力的又一次大手笔布局。   面向世界的浦东开发,犹如一张白纸,可以画最美的图画。   浦东的生产力布局,坚持金融贸易、基础设施和高新技术三个先行,集中体现了国家战略的要求和先进生产力的前进方向。陆家嘴金融贸易区、金桥出口加工区、外高桥保税区、张江高科技园区,多功能的国家级开发区一一亮相,打开了集聚世界经济精华的黄金棋局,成为上海建设四个中心的前沿阵地。   一系列战略布局,离不开中央重大决策、重大项目的支撑。通过财税政策的支持、浦发基金的设立,有力推进了浦东开发初期两轮十大基础设施建设。更为重要的是,中央赋予浦东一系列先行先试待遇,为产业升级、功能拓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高水平的生产力布局,同样需要自身大胆尝试的勇气和智慧,有时甚至需要突破在那个时期被视为禁区的领域。开发初期,通过土地空转,实现资本和土地的结合,破解了钱从哪里来的难题;不断探索扁平高效的管理体制,使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共同托举起先进生产力的发展。   在解放思想中解放生产力,浦东开发具有全国范围的示范推广意义。万曾炜认为可以从四方面来理解:实现了改革突破;提升了开放水平;激发了投资信心;创新了城市建设管理模式。   (四)变与不变的辩证   解放思想、解放生产力永无止境。   当开发开放的列车沿着时光隧道隆隆驶进第 20 个春天,浦东开始了二次创业的新征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浦东又将开始在转方式、调结构上快上加快的转型。事实上,浦东早已感受到前有标兵,后有追兵的紧迫,二次创业,将使浦东开启自我突破的崭新历程。   一路走过,不变的是始终承载国家战略的改革开放内涵;不断变化的,是国家战略在不同历史时期所特有的时代需求。变与不变,有机统一在解放思想、解放生产力这条主线上。   早在浦东开发开放 10 周年时,黄菊同志就提醒大家:面对成绩,没有任何理由骄傲自满、止步不前,切不可有小进则满、小富即安的思想,要大变思源,不断思进。   当浦东开发进入改革深水区,习近平同志再次强调,一定要按照中央精神,以一往无前的勇气、克难攻坚的胆识和先行一步的锐气,努力取得突破性进展。   当金融危机让中国悟到转变的深刻道理,俞正声同志指出,浦东新区要在上海建设四个中心、提升城市功能上走在前列,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在制度建设、环境配套等方面加大力度,率先形成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   当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经成为上海在新起点上实现更高水平发展的战略行动,韩正同志明确,浦东要成为全市调结构、促转型,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排头兵。   作为浦东新区主要负责人,徐麟深知浦东转型的迫切。他认为,当今国家战略,对中国谋篇布局已经基本完成,浦东要更好地承载使命,就必须从实际出发,在更高起点上走出新路。   转型之路何在?在他看来,浦东转型空间其实很大。中央批复把原南汇行政区划入浦东新区,为转型带来了更广阔的空间和更丰富的资源。未来,浦东将凸显与四个中心建设相关的核心功能;促进产业定位更加高端、高效、高新;推动涉及制度层面的改革继续深化。   岁月如歌,回望浦东开发之路,就像阅读一部历史巨著,气势磅礴,华章绚丽。   遐想无限,转型之舟已经扬帆,站在更高的起点上,浦东又将开始在解放思想中解放生产力的新征程。这是前 20 年成功开发的经验,也必将是后 20 年再创辉煌的基石。 开放格局下的自主创新 迎接浦东开发开放 20 周年系列报道之二 ( 2010 年 4 月 14 日 )   陆家嘴,拥抱奔腾向前的黄浦江;南汇嘴,面对波澜壮阔的太平洋。从 1990 年开发开放伊始,浦东这片土地始终保持着开放的胸襟,张开双臂,海纳百川。   在兼收并蓄、融会贯通的发展历程中,深埋在浦东这片热土的创新的种子迫不及待地破土萌芽,努力地汲取养分,茁壮成长。如今,从金桥到外高桥,从张江到洋山港,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的潮流奔涌不息,推动着浦东走向下一个 20 年的新征程。   胡锦涛同志在视察浦东时明确指出:要继续搞好浦东开发开放,加快体制创新,不断提高外向型经济层次,努力在更高的起点上实现快速发展。   回首过往,展望未来,浦东开发开放的每一位参与者和见证者都深有体会,博大开放的胸怀与自主创新的推动,正是浦东腾飞的两翼。昨天是,今天是,明天也依然是。   开放中起飞:   站在地球仪旁思考   一位浦东的老开发经常说,要站在地球仪旁来思考浦东的开发。浦东的目标是建成能够与世界经济对话的国际化中心城区,从一片阡陌纵横的经济处女地起步,如果没有开放的视野,不汲取世界范围内的经验、知识和资金,如何站上国际经济大舞台?   开放,促成了一连串的全国第一落子浦东。每一个第一的背后,都是开放推动下的对原有机制、政策、规定的突破和创新。先行先试,将开发刚起步的浦东迅速推向了潮头浪尖,带动整个上海从中国改革开放的后卫跃身为前锋。    1992 年 7 月 26 日 ,全国第一家在中国境内保税区从事进出口贸易的外国公司日本伊藤忠商事有限公司,经国家批准注册外高桥保税区。    1992 年 9 月 25 日 ,全国第一家外资保险公司美国友邦上海公司经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批准在浦东注册开业,为外资保险公司进入上海打开了大门。   还是 1992 年,全国第一家中外合资物流企业上海外红国际物流有限公司在外高桥保税区诞生。      如今回头来看,这些还只是序曲。中央赋予了浦东一系列先行先试的功能性政策,零售、外贸、保险等服务业领域的率先开放,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外资银行法人化试点,口岸、外汇、科技等重要领域创新试点的不断推出,都为浦东的产业升级、功能拓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20 年来,浦东共吸引外商直接投资项目约 1.7 万个,合同利用外资约 500 亿美元,世界 500 强企业中有 260 多家在浦东投资了 800 多个项目。浦东,已成为全中国对外资吸附力最强的城区之一。 2009 年,浦东的外资企业创造了 4000 亿元工业产值,占新区工业总产值的 56.8% 。   开放中成长:追赶世界科技的脚步   如果说张开臂膀迎进来是开放的第一步,让外来的客人扎下根来,与本土共生共荣,实现双赢,才能实现开放中的成长。   坐拥实力雄厚的长三角经济腹地,面向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世界潮流,浦东成为连接国内国际两大市场的黄金枢纽。开放,促成了浦东机制和模式的刷新,更掀起了浦东技术创新的大潮。   进入开发开放的第 2 个 10 年,踏准经济发展的节拍,依托中国经济的强劲表现,浦东开始引导和协助诸多跨国公司把在浦东的布局从微笑曲线的底部制造,向两端研发和营销拓展。   通用电气、德尔福、柯达、杜邦、霍尼韦尔在浦东设立研发中心的知名跨国公司不断增加。落子浦东的这些研发中心,规模不断扩大不少已拥有数千中高端研发人员,地位不断提升从中国研发中心到亚洲研发中心再到全球研发中心,辐射不断增强从最初引进外籍专家指导针对中国市场的产品研发,到中外专家携手将智慧结晶输往全球市场。   通用电气无疑是个典型的例子。它的 CEO 杰夫伊梅尔特提出了反向创新的概念:原先许多新产品都是在美国创新研发并首先发布,然后进行改动调整,进入中国市场;而今后的趋势是产品在中国创新研发首先发布,然后输出到其他国家,在他眼里,中国将是通用电气未来的创新基地。事实上, 2003 年落户浦东的通用电气全球研发中心已经推出一批反向创新的成果,在中国研发的最新 B 超设备等已成功推向日本和美国市场。   在研发中心蓬勃生长的过程中,跨国公司带来了大批海外高端人才,也培养了大批本土的科研人才;在中外头脑的脑力激荡中,产生了科技创新的累累硕果,也提升了浦东各产业的整体研发水平。   创新促转型:用头脑拓展新的上升空间   如果只有开放只有跟随而没有自主创新,浦东不可能实现从世界经济的追随者到平等对话者的转变。对这一点,浦东一直有清醒的认识,自主创新一直在使劲。浦东努力在全球范围内集聚和配置技术、资本、智力等各类资源,探索走出一条开放条件下产业发展、自主创新的路子。聚焦张江是浦东自主创新的一面大旗,在大力引进中科院等科研国家队的同时,张江注重引进集聚跨国公司全球研发机构以及各类留学生创新企业,努力在机构国际化、人才国际化上下功夫,注重跨国公司研发本土化和留学生企业研发全球化相结合,充分发挥技术和人才的溢出效应,集成电路、生物医药、软件等高新技术产业的规模能级和国际竞争力大幅提升,在若干领域打破了国际技术垄断、产业垄断。   留美博士常兆华 1998 年带着科研成果和种子基金来到张江创办了微创医疗,如今已在微创伤介入医疗器材产品开发与生产方面硕果累累,火鸟冠脉支架等创新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平均每两分钟左右,就有一个微创产品在全球的某一个地方用于救治患者的生命或改善其生活品质。在创新海归队中,这样的例子层出不穷。曾在硅谷奋斗多年的 钱学煜 博士去年 8 月在张江成立了理想能源设备公司,专注于研发生产用于制作高端薄膜太阳能电池的两种关键设备,其中之一下月就可交付客户,另一种 10 月也将交付。与国际巨头的产品质量相当,价格却不到一半,理想能源的产品前景未可限量。   在国家队和海归队发展风生水起的同时,创新本土队也加快了前行的脚步。张江拥有一大批中小型科技创新企业,是软件、生物医药、文化创意等三大产业板块的绝对主力,正是这些蚂蚁雄兵支撑着张江在金融危机中逆风飞扬。自主创新的三支队伍不断壮大,推动着浦东在金融危机发生之前就率先启动了转方式、调结构,步入了经济发展的新阶段。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浦东画出了一条漂亮的上扬弧线。   创新的互动:共同绘就浦东的未来   综合配套改革,自 2005 年 6 月 21 日 在浦东率先试点后,已化为生动实践,并逐渐向全国各地推广。内源式的综合配套改革,意味着对自身制度的主动调整。在综改的框架下,浦东坚持先行先试,不断优化创新环境:积极推进科技孵化器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有效促进产学研合作,努力降低企业的研发成本;积极构建覆盖企业生命全周期的投融资服务体系,充分发挥政府资金对社会资本的撬动作用。   扎根浦东的科技创新企业,无不强烈感受到这里机制的灵活务实和服务的创新。鹏昆科技在即将陷入贷款逾期窘境时,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平台张江企业易贷通伸出了援手。辉源生物科技公司等三家企业成为浦东生物医药研发外包企业便捷通关新模式的首批受益者。   浦东灵活务实的机制是技术创新的土壤,技术创新又进一步激发了机制创新和模式创新的动力。 2009 年,张江集团与园区内最成功的生物医药研发外包公司桑迪亚医药技术(上海)有限公司签署合作框架协议,政府引导资金和风险投资( VC ) + 拥有核心知识产权的中小型医药研发企业( IPC ) + 专业研发外包公司( CRO )的 VIC 模式破茧而出。在这个全国乃至全世界都属创新之举的 VIC 模式哺育下,中小企业成为下一个辉瑞和诺华的梦想有了现实支撑。   回顾浦东的 20 年发展历程,浦东始终坚持的是高效务实的问题导向在开放中发现旧有机制和技术基础的问题,然后通过学习、借鉴、突破来寻求解决之道。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层层递进,推动了浦东的改革与创新。    20 年的成功实践证明,机制创新与技术创新的良性互动促使浦东加快形成创新驱动为主的内生增长模式,与高层次外向型经济发展相得益彰,将共同绘就浦东的美好未来。 天机云锦人雕琢 迎接浦东开发开放二十周年系列报道之三 ( 2010 年 4 月 18 日 )   浦东奇迹令人震撼。   曾经阡陌纵横乡间田野,变身华厦通衢风姿绰约。站在外滩凭栏远眺,浦东华美尽现:东方明珠、金茂大厦、环球金融,每一座拔地而起的建筑,几乎都已成为浦东象征、上海地标,乃至亚洲标志。    20 年筚路蓝缕,浦东再造了一个上海。 GDP 增了 60 多倍;财政收入涨了 120 余倍。若放到国内 100 个大中城市中比较,浦东经济总量可以位列 12 。    20 年感人付出,浦东动迁了一座城市。没有广大百姓的识大体讲大局,浦东开发建设进程也许不会这么快。干了十几年动迁活,浦东新区土地资源储备中心常务副主任韩乃林感慨万千。   人心要比黄金贵,这已是浦东领导层的共识。正所谓天机云锦人雕琢,浦东开发所创造的辉煌,就是人民群众之伟力所缔造。普通百姓、各级干部、人才英杰,就是成就浦东开发开放的三股伟力之源。正因为此,以人为本,培育好服务好伟力之源,自然成为浦东开发开放 20 年的核心价值观。   难忘百姓心声   以人为本,首先要执政为民。   今年 2 月 20 日,虎年春节长假后首个工作日,浦东新区近千名处以上干部,走进全区 1109 个居(村)委,听群众心声,求解题之道。   一个多月后,浦东干部收集上来的 3862 条百姓心声,或由相关区委办局落实解决,或结合实际解释答复,没有一条停留在纸面上。   浦东没有理由不把群众的事放在心上。没有他们理解支持,何来 20 年动迁一座老城?又何谈 20 年再建一座新城?区委常委、组织部长张华讲得实在:从一个地区发展逻辑上讲,硬件方面的突破,若没有软件支撑,是不可能有力度和根基的。而人民群众就是根基。   群众甘于奉献,但他们的牺牲不该被忘记。有的动迁对象,甚至为浦东的建设动迁了 3 次。   浦东发展好了,百姓生活理应更好。对于事关民生的动迁问题,浦东亮出安置为先的理念。即动迁之前,先考虑好、规划好安置安居问题,一方面,浦东去年集中解决了万余户居民逾期安置问题,另一方面,在新的动迁安置建设方面做到宜居,配套设施、房型结构、环保用材一样都不能马虎。浦东新区区长姜睴说得明白:动迁决不仅是为项目开道,更重要的是让群众生活得更好。   而新春里走千听万的活动也已从制度安排上化为长效机制,以进一步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密切联系好群众,真心服务好群众。   与城市建设同步,浦东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也日益提高。 2009 年,新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 29116 元,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达 12401 元。两区合并后,浦东又在思考尽快填补落差,镇保水平、征地安置标准等的接轨已经到位。   燃烧创业激情   以人为本,需要各级干部用心投入。世博之年,浦东开发所一贯秉承的创业精神,再度被激发,成为原动力。    3 月春暖花开,浦东四套班子远赴天津滨海新区考察,两天踏点 17 处。返沪之后第一个区委常委会,说说滨海之感被列为重要议题。   其实,风尘仆仆滨海行,找差距只是目的之一,更重要的是感受那股曾经熟悉的艰苦奋斗的干劲和开天辟地的气势。浦东二次创业,需要重燃激情和勇气。   开发之初,洋溢的不就是这股劲吗?   开发办开张第一天,老记们去采访,喝不上一口水,眼里满是创业者们忙进忙出的身影;吃饭没有食堂,所有干部不分职务高低,一样端着搪瓷碗到附近买碗拉面凑合,要不就到对面原黄浦区浦东中心医院(现在的东方医院)搭伙。陆家嘴集团老总杨小明还记得,他当时每天换两部公交车到开发办上班, 48 路坐到连云港路,下车买好两个包子上隧道五线,车子到站,包子正好吃完。   怀揣着美好理想,无数人热情激荡。浦东开发办门口,要求参与开发建设的干部曾排起长队,甚至愿意放弃在市中心工作的舒适便捷和较高待遇,到当时还荒芜一片的远郊去当拓荒牛。   一批批干部前赴后继投身浦东开发,而浦东开发这一世纪机遇,也为有理想有才华的人搭建了自我历练和职业发展的良好平台。开发之初,浦东主要通过三个一批方式招贤纳士:选择精兵强将,从全市调集一批;打破地域限制,面向国内吸引一批;加大培训力度,通过各种途径培养一批。   开放的事业必须有开放的视野。在干部培养选择上,浦东不断强化针对性培养和竞争性选拔的力度,进一步提高干部在开发开放条件下全面领导现代化建设的能力。一方面通过各种外向型培训,让他们拓展国际视野;一方面坚持不断把年轻干部送到基层锻炼,为他们积累基层阅历。   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永葆激情又成为现实的课题。浦东已经敏锐觉察到干部身上因为日子越来越好过而滋生的惰性。浦东已把今年确定为作风建设年,力推勤政优政、治庸治懒。年初启动的走千听万活动,其成效将纳入干部作风考评和年度绩效考核,要让各级干部重新寻回昔日的创业激情和开拓勇气。   临港新城,一片播撒创业梦想的新空间。刚从陆家嘴调任到此任管委会专职副主任的顾晓鸣,正勾画着未来新城发展十大产业。他每天一清早从市区家中赶赴临港上班,单程就要 90 多公里,记者问他是否感觉辛苦,他笑答:许多在陆家嘴没有做到的事,在这里或许就能实现,自己现在的感觉是兴奋,觉得自己好像年轻了 20 岁。   全球智慧汇聚   以人为本,更要海纳百川,以各种人才的需求为本,吸取全球智慧为我所用。   浦东开发成功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拥有一支优秀的海内外人才队伍。浦东开发开放的历程,也是集聚人才的过程,这人才,不仅仅是上海的人才,更是全国的人才,世界的人才。   浦东引力,无法抗拒。    2001 年,新区开始实施千人回归工程,三年内吸引了上千名海外留学人员投身浦东,许多人已经成为开发建设的主力。现任浦东新区金融服务局局长的施海宁,创办龙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并担任新区妇联副主席的李嫚,曾任浦东首席规划师、现任设计未来上海有限公司董事长的吴越,都是佼佼者。   原辉瑞制药高级研发副总裁杜莹,原戴尔公司全球采购副总裁于刚,原 IBM 公司全球副总裁刘英武,原美国应用材料全球副总裁王宁国,原美国应用材料全球副总裁尹志尧,   这些具有世界级影响力的重量级人才,也纷纷来到浦东开创新事业。建设世界级的浦东,不正需要这种以天下之才为我所用、集全球智慧争创一流的气概和能力吗?   浦东引力,无法抗拒。   新区组织部副部长黄钟充满自信:浦东是一方能让各类人才梦想成真之地。   有目共睹,浦东鼓励人才创业的环境日臻完善。为留学人员申办高新技术企业,提供各种税收优惠;建人才公寓,筑人才金港,为他们生活学习提供最大便利;构扶持平台,从孵化器、天使基金,到种子基金,风投基金,对企业成长的每一步都细心呵护。   十年聚焦,张江业已成为名扬国内的创业者摇篮。先后有 900 多家留学生企业在此创办,背着书包进来,百万富翁出去的故事频频上演。张江集团常务副总经理刘小龙告诉我们,张江高科技园区,已成功打造新药研发、芯片检测等 42 个公共服务平台,原先创业企业一次实验经费不下 2 万元,现在利用公共平台,平均花费只需 1600 元。   在浦东创业,你所能享受的服务是最优的。 15 年后转战上海,把家搬到浦东,中兴派能董事总经理袁巍感受真切。   浦东引力,无法抗拒。   香格里拉大酒店,市委常委、浦东新区区委书记徐麟与哈佛商学院院长杰莱特会面,正考虑如何说动对方来浦东办学,对方竟抢先一步,坦言心仪浦东四点理由。   又何止哈佛一家?目前有多所国际顶尖商学院都考虑来浦东设培训机构。 着眼未来发展,浦东大胆提出到 2020 年建成国际人才特区的战略构想,并在人才管理体制、政策法规、公共服务和综合环境等方面再推力举。 浦东引力,未来也许更加无法抗拒。 新版图上续写新里程迎接浦东开发开放 20 周年系列报道之四 ( 2010 年 4 月 19 日 )   序言   在大浦东最前端的东海之滨,一座蓝图中的现代化综合性海滨城区临港新城承载着所有浦东人又一个新的梦想。   遥想当初,浦东正是从上海的一块处女地上起步,历经 20 年,以旁人难以想象的干劲与速度,神奇地实现了将纸上规划变为现实场景的辉煌奇迹:曾经的阡陌农田现已高楼林立,往昔的冷僻乡间今朝成了一片繁华不夜城   几百台推土机同时作业,浦东开发开放之初热火朝天的建设壮景如今或许不会重现,但浦东人二次创业的豪情壮志更胜 20 年前。曾参与规划建设陆家嘴区域的临港新城管委会专职副主任顾晓鸣告诉记者,他要在临港新城这块崭新的土地上重新出发,完成再次创业的理想。   大浦东正是如此,站在新的地理版图上,凭借着释放出的新空间与新能量,一段新的锦绣里程即将续写。   新版图:地理空间的能量释放   从以农业、乡镇工业为主的川沙时代,发展到外向型、多功能的浦东时代,再到承载着上海双中心建设使命的大浦东华东 师范大学 教授、中国行政区划研究中心主 任刘 君德说,浦东的地理版图前后经历了两次最为重大的改变。    1990 年 4 月 18 日 ,这是所有浦东人都铭记于心的日子。这一天,中央宣布浦东开发开放,在浦东实行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某些经济特区的政策。 3 年之后,浦东新区管委会成立,川沙县的建制撤销,同时收回三林乡,浦东新区由此诞生。历史将浦东推到了改革开放和中国经济发展的前沿,告别小渔村样貌的川沙县,浦东的崭新一页翻开了。   这是一个大开放的时代,这是一个大建设的时代。随着上海市外高桥保税区开发公司、金桥出口加工区开发公司、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开发公司、张江高科技园区开发公司等相继挂牌成立,集聚了金融产业、航运产业、高端制造产业、高科技产业等,整合了多种功能的浦东以惊人的速度崛起。资本、产业、资源的高密度配置与运行,上海浦东独一无二。张江集团常务副总经理说。   抓紧浦东开发,不要动摇,一直到建成。希望上海人民思想更解放一点,胆子更大一点,步子更快一点。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对浦东的开发开放寄予厚望。   浦东没有辜负期望。 1990 年,浦东的生产总值只有 60 亿元,占上海市的 8% ;而到了 2008 年,浦东新区的生产总值已达到 3151 亿元,在上海总量中超过四分之一。与此同时,区域内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比重由 1990 年的 3.7 : 76.2 : 20.1 ,提升到 2008 年的 0.8 : 47.4 : 51.8 。    2009 年 4 月,走过近 20 年的浦东要再创辉煌。党中央、国务院再度把目光投向浦东,宣布加快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而浦东是核心功能区。随后,批准南汇区划入浦东新区。   这又一次地理区划上的战略变革带来数据上的直观变化。划并南汇后,大浦东的区域面积整整扩大了一倍,超过 1200 平方公里,生产总值扩充至 4001 亿元。这更是一个释放空间、释放能量又聚合功能的大手笔。截至 2009 年末,入驻浦东的金融机构达到了 603 个, 260 多家世界 500 强企业在浦东投资项目,洋山保税港区集装箱吞吐量达到 784.9 万标准箱,外高桥保税区全年完成增加值 985 亿元,实现商品销售额 5523 亿元。   抽象的经济数据背后,鲜活生动的场景正一一呈现:大浦东道路的对接正在加快。去年浦东把南北对接道路的规划、建设和推进列为首要任务,确定先行实施 8 路工程、 14 个项目。 8 路由东向西均匀分布在南北交界地域,总里程约 65 公里 ,总投资约 67 亿元。目前,川南奉公路(南段)已经竣工,其余道路也已陆续开工。   大浦东的城市规划正在统一。通过统筹协调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浦东将加快构筑南北地区一体化的基础设施体系,发挥规划对城市发展的龙头和导向作用。   校园周边的环境越来越漂亮,回市区的公共交通也越来越方便了,校区在临港新城的海洋大学学生丁伟辰已感受到南汇并入浦东带来的变化。随着申港 1 路社区公交专线开通,临港新城大学共享区综合客运交通枢纽正式启用。至此,临港新城主城区已引进 9 条公交线路,公共交通配套设施进一步完善。   新优势:资源整合的效应凸显   在陆家嘴设总部、在金桥或张江设研发中心、在康桥或者南汇工业园区设产业区如今,对于每个想在大浦东大展拳脚的企业来说,这样的模式完全行得通。最近的一个实例是大飞机项目:总部在陆家嘴、研发中心在张江、总装基地在祝桥。   两区合并后,大浦东不仅坐拥陆家嘴、外高桥、金桥、张江四大国家级开发区,又新添了洋山保税港区、上海临港新城等正在快速发展的新的国家级重要产业集聚区。   打破空间制约,带来的是资源整合效应的新优势。今年初,浦东实施了开发区管理体制调整。据此,张江园区管委会的辖区范围由 25 平方公里扩大到南汇国际医学园区和康桥工业园区,形成了崭新的发展格局。通过张江集团与国际医学园区公司的资本联动,张江品牌价值得到有效发挥。   张江高科技园区管委会副主任、上海国际医学园区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黄俊告诉记者,张江园区与康桥工业园、南汇医学园已通过行政联动、资本联动,让一个地理上南北完全衔接的生物医药核心区实现融合发展,将有望大大提高创新成果产业化的速度。   先行先试的空间更广阔,资源整合效应的魔力为大力发展高端高效的创新型经济奠定了基础,大浦东的新产业布局也逐渐浮出水面。去年底,上海迪斯尼项目申请报告获国家有关部门核准,落户在浦东新区;与此同时,中国商飞公司总装制造中心项目也落户浦东新区,规划用地 265 公顷 ,总建设面积约 115 万平方米。这两个重大项目相继落户无疑为大浦东的未来增添了绚烂的一笔。   新高度:双中心建设的历史使命   一座城市在新时期的定位,取决于这座城市的抱负。   从去年开始,作为上海推进两个中心建设的核心功能区,浦东新区再次承担起新的历史使命。站在又一个时代的关键点,大浦东肩负着上海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任。浦东将迎来 7+1 新的生产力格局上海综合保税区板块、上海临港产业区板块、陆家嘴金融贸易区板块、张江高科技园区板块、金桥出口加工区板块、临港主城区板块、国际旅游度假区板块以及后世博板块,优化整合空间资源和战略要素,形成推进上海四个中心建设和转方式、调结构的强大引擎。   纵观大浦东崭新的地图东线,上海综合保税区下辖的洋山保税港区、外高桥保税区及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正在绵延 100 公里 的东海黄金岸线上为上海建设国际航运中心全力运作;中线,金桥开发区、张江高科技园区和临港装备制造业基地加快发展,构成体现国内一流产业能级和科技实力的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带;西线,沿黄浦江一带,以陆家嘴金融城为代表的产业区域正在不断集聚金融要素,优化软件配置,为上海打造国际金融中心添彩。   全力以赴,这是浦东的承诺。陆家嘴软件园正悄然转型,依托陆家嘴金融资源高度集聚的地利优势和总部经济发展的导向优势,由原先单纯的软件园区升级为一个金融软件企业总部的集聚地;上海综合保税区日前宣布了 10 项先行先试突破目标,海关、检验检疫、外汇等部门联手推出 27 条支持政策,探索向具有自由贸易区功能的海关特殊监管区转型升级   浦东需要一个新的战略定位。上海市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周振华表示,浦东的发展不是一个区域的发展,而是一个辐射,在上海和长三角要有示范、引领的作用。   对于大浦东来说,美好的远景已经展现围绕建设成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核心功能区的战略定位,打造开放枢纽、智慧都市和宜居家园,计划用 10 年时间即到 2020 年浦东开发开放 30 周年之际,地区生产总值占上海市比重超过三分之一,真正成为高端产业集聚、联系国内外经济的重要枢纽,而且将更加注重城市功能和服务的提升,使经济与社会发展更加协调,推动社会全面进步。
个人分类: Yangtze River Delta|213 次阅读|0 个评论
大学毕业20周年聚会【图】
wqb 2009-8-4 15:08
2009年7月31日到8月2日,我们安庆师范学院化学85级迎来了毕业20周年的聚会。在安庆同学的热情周到地筹备下,聚会非常成功。全班45人,联系上了44个,从全国各地返回,实际到会32人。校领导张副院长,老校领导(原化学系主任)陈院长,化学化工学院的吴院长、夏书记等,以及20余位曾经教过我们的大学老师也很高兴地参加了我们的活动,最长者马老师已经88高龄了。老班主任陈教授60多岁了,甚至吃住都和我们在一起。我将这次聚会的部分照片整理出来,留在这,作为纪念。感谢筹备和积极参加这次聚会的各位同学。
个人分类: 家乡风情|4006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9 21:4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