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西医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刘翔复出,应当感谢谁?
cooperlin 2009-9-21 10:37
周五,刘翔复出,取得13.15秒的好成绩。刘翔复出的功劳,要归功于好朋友姚明的机灵推荐,以及火箭队的专业医生Dr. Thomas Clanton。最初,他们本想用中医和按摩来解决问题,但是失败了。姚明的及时推荐,医生一个小时的手术,直接取出了几块增生的小骨头,好了!教练孙海平都承认,如果不做手术,刘翔就不可能回到训练场和参加比赛。具体可以参考 http://www.usatoday.com/sports/olympics/2008-12-05-liu-surgery_N.htm。
个人分类: 未分类|3177 次阅读|2 个评论
“郑人买履”新说
sheep021 2009-9-18 09:57
【原文】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译文】   有个想要买鞋子的郑国人,他先量自己的脚,并把量好的尺码放在了自己的座位上。到了集市,却忘了带量好的尺码。已经拿到鞋子,才想起自己忘了带尺码,于是就说:我忘记带量好的尺码了。就返回家去取量好的尺码。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于是就没有买到鞋。 有人问他说:你为什么不用你的脚试鞋呢?他说: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评论: 这个郑国人犯了教条主义的错误。他只相信量脚得到的尺码,而不相信自己的脚,不仅闹出了大笑话,连鞋子也买不到。而现实生活中,买鞋子只相信脚码而不相信脚的事,也许是不会有的吧?但类似这样的人,倒确是有的。 在这种人看来,只有科学化、数字化、标准化的东西的才是真理,否则就不是真理。 这样,思想当然就要僵化,行动就要碰壁。 其实,尺码就是真理吗?不是吧。谁见过真理长啥样子呢?估计没有吧。 世界上可能有两把完全相同的尺子,但肯定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脚。难道我能因此说:XXX的脚长错了吗?
个人分类: 世说新语|1017 次阅读|1 个评论
西医治病,中医养生,有啥可争?
danfouer 2009-9-18 08:54
看我的同事郑波尽老师在网上跟许多人打得热闹,我也来插一句。观点如题。还有一点补充的就是,将来能让人类灭绝的是西医培育的病菌,能让地球毁灭的是西方创造的科技,中医和中国的哲学,在这方面是无为的。参看旧作 与天斗乎?与人斗乎?(原奥运的精神便是与人斗)
个人分类: 思考评论|4141 次阅读|3 个评论
中西医之争——其本质是天道与人道之争
famingkuang 2009-9-17 09:04
从神农尝百草而得治民于病之法,我们知道中医的试验靶场就是人体本身,用自身做试验品,这是中医最伟大之处,堪称天道。 西医就不一样了,每一种西药问世都以不知道要牺牲多少小动物的生命为代价换来的,西医讲究的是人道。 天道讲究的是人与万事万物的和谐共存共荣。 人道讲究的是人类凌驾于一切之上,为了人的利益可以牺牲任何它物的利益。 天道是博爱的,人道是自私的,以天道战人道,谁输谁赢,还没有开始比赛我就已经知道结果了。 现在的中西医之争,太过于肤浅,远未触及本质,更象是一场中西医的粉丝们之间的意气之争。 中医案例: 我的亲舅舅,得了骨质增生,腰都抬不起,由于经济等原因在家用中草药医治,吃过不计其数的中草药(当然方子也是无数了),最后奇迹般地好了,十多年了再无复发,但是具体是哪付药见的效,却无从知晓。 依我看,不是中医不中用,而是中医的试验用靶场太少了,所以中医想在人道的社会里有立足之地,必须抛弃天道的精神,多用动物做试验,对古药方来一次去伪存真,只有这样中医的太阳才会在东方升起。
个人分类: 智慧点滴|1435 次阅读|23 个评论
我的中医观
热度 3 nli2233 2009-9-15 23:36
第一,中医不是科学,中医是技术 技术的产生远在现代科学产生之前。中医有上千年的历史,而现代科学的产生,不过几百年历史而已。就算仅仅看这个时间差,也可以判断中国历史上传统的中医不是依照现代科学的方法发展起来的。因此,从现代科学的角度看,中医不是科学,或者说,中医的知识体系,不是科学的知识体系。 说中医不是科学,不等于应该在现代社会打倒或者废除中医。因为中医是技术,是有用的技术。针灸的功效是神奇的,有用的。中医里面的推拿和正骨,也很有效。西方发展起来的 chiropractic (脊椎指压法)技术,跟中医的推拿和正骨就有相同之处。中药也是有效的,尽管可能不是所有的中药效果都是那么明显,但是中草药能治病也是被证实的。因此,就算批中医很猛的人,也只是主张 废医验药 。如果肯定中药没有用,那连 验 也不要 验 了。 为什么反对中医的人要主张 废医 ,因为在他们看来,中医的理论基础不是科学的。什么经脉循环、五行八卦之类的,医学上解破的结果,是没发展这些说法有科学事实依据。不过,非科学的理论指导下,也不一定就产生不了有用的技术。加上中医理论也不是全都都没有道理,比如其整体论的思想,至少听起来是那么回事儿,跟西方发展起来的系统论,还有相同之处。因此,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发展历史中,中医技术还是起过不少治病救人和养生的作用的。 其实,我有个未经证实的猜想。我觉得,与其说中医技术是在非科学的理论指导下发展起来的,还不如说,它是在不断的 试错 ( trial and error )过程中不断发展起来的。传说中的神农尝百草,不就是个试错的过程吗?尽管这是医疗技术,历史上拿人做实验,不符合人道精神,但实验的结果,的确是认清了了一些中草药的功用。这是历史的局限,谁让那个时候没有那么多精密仪器呢。 其实,试错法有用,并不难理解。在科学发展的水平还没有达到一定高度的时候,很多技术就不是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就算到了今天,科学已经高度发达了,这个 试错 法的传统,依然有生命力。我这里举两个例子。 第一个例子,是 INTEL 公司开发芯片的做法。根据 Moore (就是提出摩尔定律的那个人)自己说, INTEL 公司是按照 Noyce 最小信息法则运作的(注: Noyce 是 INTEL 的创始人之一)。根据这个所谓的法则, INTEL 在解决问题的时候,追求的是速度,而不是对该问题完全透彻的科学分析。一旦有一个可能解决问题的方案,就算科学理论上还没有解释清楚, INTEL 也会马上去尝试。他们追求的是努力利用最少的信息解决问题。 另外一个例子是美国在上世纪三十年代飞机上用的埋头平铆钉( Flush Rivet )技术的发展。有一篇很有名的论文,叫做 没有科学的技术知识 (引文: Walter Vincenti, Technological Knowledge Without Science: The Invention of Flush Riveting in American Airplanes, circa 1930-1950, Technology and Culture , Vol. 25, 1984, pp.540-576. ),就讲述了这个故事。埋头平铆钉的在不同飞机制造商家的开发与应用,走的技术路线不一样,但都是用 试错法 完成的,而不是建立在精密的科学计算基础上的。 需要说明一下的,其实咱们的中医老祖宗也是做过一些利用科学方法发展中医的努力的。比如李时珍,就对草药进行了分门别类的研究。他的研究成果,还得到了达尔文的赞扬,据说达尔文自己还引用过李时珍的研究成果。当然,李时珍的研究不是在现代科学体系下做的,这是历史局限,不能怪李先生。 第二,中医与西医的交锋 因为的确能够治病的原因,中医在历史上长期存活下来,这并不奇怪。奇怪的是,在民国以后引进西医,并且西医渐渐在中国占据了医疗事业绝对统治地位之后,中医依然存在。 不用说,西医的理论基础,是现代科学。西医的诊断手段,高出中医很多。西医对病症的疗效,整体上超过中医很多(不排除个别中医手段比相应的西医强)。西医的医药开发,有很规范的指南,从而保证了尽可能安全。就算西药有副作用,也都明文标出,这样保护了消费者的知情权。一句话,西医的市场,是很规范的市场。 相比之下,中医的市场,可就问题多多了。声称自己是中医能治病的人很多,有的真能治病,有的是骗子。要规范市场吧,比如要中医们考个执照才能上岗,但人说 了,那些真能治病的人未必文化水平就高,可能他们还考不下个执照呢。所以,这个执照问题,并不好解决。此外,因为中医的传授,更多地是靠经验而不是靠书本,也就是说,其中的隐性知识( tacit knowledge )的比例很大,师徒之间传帮带的效果,要好于课堂教学的效果。由于这个原因,中医技能的传播效率就打了折扣。更不消说,还有传儿不传女之类的传统。最后,更恶劣的是,中医里面号称能治百病,能治疑难症的骗子太多了。他们败坏了中医的声誉。 这么说起来,好像中医在西医面前应该是节节溃败,很快退出中国的医疗市场才对。事实并不是如此。我认为,除了国家有保护传统的政策以外,其实主要原因还是市场因素在起作用。比如,西医不是什么病都能治的。在西医治不了的时候,大家往往是愿意试试中医的。也的确有尝试中医后,疗效不错的个案。这是中医得以生存的一个原因。另一个原因是,看西医太贵了,而看中医相对就便宜;在农村看西医比较麻烦,要跑很远的路到医院去,而看中医则相对简单。由于经济上和方便程度的原因,人们明知道西医更好,也愿意先试试中医。 这么说来,西医争取占领更多的医疗市场的战略,也就清楚了。第一,西医要好好发展自己,让自己能够治疗越来越多的疾病。这样,西医的市场份额才会不断加大。第二,西医不要收费那么高,尽量让老百姓都能看得起病(注:在这一点上,国家发展经济,提高人民收入水平,健全医疗保险制度,能起到的作用更大)。第三,西医也别不理中医,而是要采取积极的态度,用西医的手段去研究中草药,这样只会让西医发展更全面。 中医呢?要想好好生存下去,也需要向西医学习,比如学习西医的诊断技术,学习西医的科学理论。此外,同样重要的是,中医要学会规范市场,要惩治骗子,改善自己的形象。反正医疗市场就那么大,西医的名声好,疗效高,就自然会占领更多的份额。中医要想生存下去,不改造自己不行,纵容骗子们败坏自己的声誉也不行。 总而言之,中医灭不灭,还是让市场去做决定吧。中医要想不被市场淘汰,就要一方面保持自己的独到之处,另一方面要舍得扬弃,把错误的部分丢掉,不能抱着老祖宗的东西不放手。如果有可能的话,可以尝试用现代科学理论去解释中医药的机理。不断创新的中医,才可能有更好的生命力。 也许,未来哪一天,我们发现,中医西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那样,世界大同,中西医之争也就可以完结了。 . (2009年9月15日)
个人分类: 公共政策|6712 次阅读|29 个评论
中医与中华民族的命运
famingkuang 2009-9-12 23:20
从长远的历史角度来看中医和中华民族,我们发现,两者是根本无法割裂开来讨论的,二者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而两者的命运也是荣辱与共、休戚相关的。 几千年来为何上帝独宠中国?在科学尚未发达的时代,人口是压倒一切指标,也是一个国家最重要的力量 。是什么原因使中国的人口在世界总人口中总是占有1/4~1/3这样的一个无人能望其顶背的优势呢。我想不是我们的地理环境最好、也不是我们的人最勤劳,而是我们掌握了当时人类最伟大的智慧我们的先人理解了自然的智慧,一种草一种木能够生存下来,那是它们能在生存竞争中依靠本能的力量总结出智慧并经由基因传承给它们的下一代。而中医的本质就是理解并应用了这种植物中的智慧为人类的健康服务,就是我们今天所谓的科学不也只是在寻求或揭开自然的智慧罢了吗? 我一点也不担心中医的命运,中华民族的掘起必然带动中医的振兴,现在的困难只是暂时的。所以如果没有卖国贼能将中国卖了的话,大家大可放心中医绝不会灭亡的。
个人分类: 反思|1620 次阅读|19 个评论
医学,人文与技术
sheep021 2009-9-7 15:27
张大庆:论医学的人文精神 http://hps.phil.pku.edu.cn/viewarticle.php?sid=1497st=0 摘要并评: 1. 历史上医学是最具人文精神传统的一门科学,然而,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在享受医学技术提供服务的同时,却对医学的非人性化趋势提出越来越多的批评。 评论: 动辄手术伺候、换骨头换肉,甚至打钢钉,放疗、化疗、甚至电疗,的确是没把人当人看啊。据说有个外科医生的外号叫铁匠 2. 在中国古代,医学被称为仁术,医生被誉为仁爱之士,行医治病、施药济人被认为是施仁爱于他人的理想途径之一。在西方,古希腊医学家希波克拉底认为医术是一切技术中最美和最高尚的。强调人体的整体性、人体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是古代东西方医学思想的共同特征, 评论: 头疼医头、脚疼医脚也是当今东西方医学思想的共同特征,不独西医使然,很多中医也不例外。 3. 正如德国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普朗克所指出:科学是内在的整体,它被分解为单独的整体不是取决于事物的本质,而是取决于人类认识事物的局限性。实际上存在物理学到化学,通过生物学和人类学到社会科学的连续链条,这是任何一处都不能被打断的链条。 评论: 往往有人喜欢用对事物的局限性认识成果,来排除异己、一统天下。
个人分类: 感悟中医|635 次阅读|1 个评论
西医“打败”中医是利益战胜良知,与科学无关(真实)
famingkuang 2009-8-25 11:18
2009年8月23日晚上,从石家庄打来电话说:老板,晚饭的时候老黄跌碎了脚后跟。 我问现在怎么样了?他们说在省三院检查呢。 三、四个小时过去了,又是X光,又是CT后,折腾到半夜,结果出来了,脚后跟粉碎性骨折,骨质酥松症。 医生建议:交10000元后,立即住院手术;手术方法:打钢钉固定。 他们打电话向我请示,要不要立即住院。在与他们交谈的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个疑点: 他们说在诊断的时候,两个医生一个主张用中医接骨术,不用手术,费用相对要低得多,5000元以下;另一个医生主张手术治疗,费用大,15000元以上。但最后两个医生都统一了意见:手术治疗。 我终于明白为什么医疗行业被中国网民列入《 中国十大缺德行业 》排行榜了,也终于明白, 西医战胜了中医其实不过是利益打败了良知罢了, 与科学无关 。 我打电话给他们立即坐飞机回桂林中医治疗,因为我知道桂林有个很好的骨伤科医院。过一会后,我灵光一闪,难道诺大个石家庄就没有中医院?到网上一搜,嗨,还真给搜出了两个。 一个是: http://www.sjzhqzg.com/index.htm 另一个是: http://ws.peoplexz.com/27577/20090613144833.htm 立即打电话给他们,不用回桂林了,告诉他们第二天去这两个地方看看。 第二天他们去看了,嗨,好家伙,还门庭若市呢,赶快住院,只要交三四千呢。 西医好,还是中医好? 只要你有真实本事,又为患者着想就是最好的!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278 次阅读|19 个评论
略论中医药抗病毒的科学性
热度 9 yindazhong 2009-8-19 17:30
略论中医药抗病毒的科学性 “ 中医治本 ” 为本博客 “3+X 理论 ” 的第一论,可认为是中医补充(拯救)西医露的 “ 第一手 ” 。 这样本文“论中医药抗病毒的科学性”应该算作‘第二论’。这一论猛一看似乎不那么惊心动魄,细思量其实价值连城!轻松一论能顶亿万科研基金,能救千万人性命 ! 其实无论 SARS , 艾滋 , 禽流感还是今年出现的‘猪流感’都属于这‘第二论’问津的范畴。因为艾滋病毒、 SARS 病毒、以至多种流感病毒均属于 RNA 病毒。而 RNA 病毒善变,所以临床上很难对付。西医研发疫苗永远是跟踪追击,劳民伤财,总是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这是西医永远的痛,也是现代生物医学顾头不顾腚的无奈之处——又一处‘软肋’! 然而今年应对猪流感中国有关部门表面上如临大敌,实际上从容不迫。中国‘外紧内松’,而美国则相反‘内紧外松’,深怕给金融危机雪上加霜,造成巨大动乱。为何如此 ? 中医抗病毒的科学道理已在两年前一举突破,正式文章在‘猪流感’发作之前已及时的问世。下面请看本博客的中医理论 ‘第二论’:“从模糊数学看中医药抗病毒的科学性”。文章 发表在《医学与哲学》 2009 年 2 月,第 30 卷第 2 期, 78-79. 因为本博客的第一论给中医治本的千年难题作了科学解读,在发表第二论时,本博客已被广东省中医药科学院(广东省中医院治未病中心)特邀为客座特聘教授,因此署名有了双重身份。(合作作者卢传坚为广东省中医院副院长) 下面请欣赏: 从模糊数学看中医药抗病毒的科学性_.pdf 从模糊数学看中医药抗病毒的科学性 ——中医药理论研究及发展的新视野 印大中 1,2 卢传坚 2 1. 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 长沙 410081, 中国 湖南 2. 广东省中医院,广州 510120, 中国广东 摘要: 由于病毒身体较小,且在不停地变异,有点类似物理学微观世界中电子的“测不准”状态,西医应用疫苗抗击病毒的战役往往被动艰辛,防不胜防。应用模糊数学的理论和概念,本文提出,中医药物中所含的成百上千种“不确定” 、 “干扰态”生物成分正是其拮抗善变病毒的优势所在,所谓以干扰态打破常态,以模糊应对变异,以“不测准”对付“测不准”。此类中医实践以系统生物学思维见长,既“扶正”又“驱邪”,尤以广谱“驱邪”为特色。该理念亦为“鸡尾酒疗艾滋”战略的延伸,只要调控适当,便可显现出中医药治疗病毒性疾病的特殊功效及其科学价值。总之,模糊医学有望成为中 - 西医学理念衔接的“立交桥”。 关键词 病毒,变异,测不准,中医 Scientific Explanation on Anti-virus Potenti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Based on Uncertainty Theory YIN Dazhong 1 , LU Chuanjian 2 1. College of Life Sciences, Hunan Normal University, Changsha 410081, Hunan, China 2. Guangdong Provincial Hospital of TCM, Guangzhou 510120, Guangdong, China Abstract : Due to their mutability and variability, infective viruses existed and developed in a manner of uncertainty, which is analogous to the uncertainty of electrons in physics. Human’s battle against viruses is therefore very difficult. With the concept of uncertainty mathematics, this paper suggested for the first time that thousands of unknown chemical components of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may play an inhibitive and disruptive role in conquering viruses. Such using uncertainty of chemicals to direct disturbances against non-predictive mutation of viruses may act as an advanced cocktail treatment on viruses. A rational manipulation of such uncertainty strategy with the advantages of systems biology may prove to be efficient as well as scientific to prohibit virus-based diseases and establish a theoretical bridge connecting the TCM with modern medicin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基金项目 : 科技部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亚健康状态中医辨识研究 ( 2006BAI13B02 ) 和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 (863) 计划 : 针对亚健康的药物分子设计 (2008AA02Z411) Key words : Virus, Mutation, Uncertainty,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至细则迷,多变则惑,以细微精确见长的现代生物医学在千变万化的生命体活动营造的迷惑中徘徊挣扎。本文提出模糊哲学指导下的中西医学理念大结合,愿能为“后现代生物医学”回归宏观,处变不乱提供有价值的战略思路。 从模糊数学说起 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精确数学在描述自然界多种事物的运动规律中,获得了显著效果。但是,在客观世界中还普遍存在着大量的模糊现象。随着现代科技所面对的系统日益复杂,模糊性终于伴随着复杂性频频出现在科学家的面前。许多复杂系统,如航天系统、尤其是人文社会、生物医学及其它 “ 软科学 ” 的数学化、定量化趋向不断地把数据处理的模糊性问题推向前台 。 1986 年,司岩在《大科学的模糊观念》一文中讲叙了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将以计算机控制的摄像机把某人的生物学参数摄取,并储入信息库中,当需对此人实施辨认时,则按程序进行信息核对,参数对了便显示 “ 是 ” 的报告。然而第二天电子计算机系统却否认了受试人的合法身份,原因是因为一夜间受试者脸部长出了一粒粉刺。试想,即便是一个婴儿,也不会因妈妈脸上长了一颗粉刺而失认。过份地追求精确反而失去了真实!现实世界其实有成千上万这样的事例。 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模糊数学已被初步应用于模糊识别、模糊评判、模糊控制、模糊决策、系统理论、信息检索等诸多领域。在气象、生物、心理等许多方面获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生物的可变性 上文所述的“脸上长了一颗粉刺”是生物体的宏观变化,实际上生物体时时刻刻都在整体,器官,细胞和分子水平发生着改变。 生物细胞中的遗传物质在复制时也很容易出错,也就是会发生变异。高等生物有一套检查修补机制,可以把出错的概率降低,然而诸多 RNA 病毒仅为单链的 RNA 结构,没有像双链 DNA 那样拥有另一条可以用来校对检修的复制版本。艾滋病毒、肝炎病毒、 SARS 病毒、以至多种流感病毒均属于 RNA 病毒。因为它们的善变,所以临床上很难对付 。 流感病毒基因每隔几年便可能会发生一些个碱基位点的突变 。例如近五年来,科学工作者已经研究鉴定出了十多种基因型的 H5N1 禽流感病毒,主要包括 H5N1 的 A , B , C , D , E , G , V , W , X , Y , Z 和 Z+ 基因型等。面对如此状况,人们每年都该重打一次新的疫苗,以防御流感病毒可能的入侵。 近百年来,现代医学对抗微生物的战役尽管历经艰辛,却也频频告捷,急性传染病对人类造成的死亡威胁已大大降低。然而大自然中的微生物群体从来就不甘束手被擒,它们不断地改变身体“形状”,躲避人类的反击。细菌的变异令人类使用抗生素的功效每况愈下;病毒的快速变异更是让现代医学的免疫研究被动应对,捉襟见肘 。 例如,因为艾滋病毒通过反转录酶等(图 1 )将其 RNA 转录成 DNA 而整合入宿主细胞。现代医学针对艾滋病毒的药物则有:反转录酶抑制剂、蛋白酶抑制剂、 HIV 整合酶和 Tat 酶抑制剂,以及针对核衣壳蛋白的锌指结构和糖蛋白 gp120 的药物等。这些药物在应用初期往往有显效,但 HIV 很快便表现出抗药性,就是由于病毒相应基因发生了突变,使得种种针对性单一的药物效果越来越差。何大一教授开拓设计的“三合一”制剂以采用针对多靶点的同时干预疗法,所谓 “鸡尾酒疗法”而著称,显示出了中西医学理念结合的潜力与优势,但 HIV 病毒还是发生了新的变异,又逐渐重新逍遥法外。 图 1. 艾滋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 )及其内部结构 上述情形在现代医学拮抗那些身体结构与 HIV 类似的感冒病毒和 SARS 病毒时也大同小异。令人啼笑皆非的是,现代主流医学在小小的病毒性感冒面前居然无所作为,让大家“一周以后自愈”……。因为现代医学一般认为:病毒性感冒“治与不治一个样”,治也几乎白费力气!据有关资料统计,目前已知的人类感冒病毒已多达百种,相关的免疫抗战似乎永远只能是被动挨打之后的“跟踪追击”。 值得注意的是,中医药在防治流感,战胜 SARS ,医治艾滋等病毒性疾病时,有些时候却似乎能“草草”了事,化险为夷 。但对于解释为什么“一把小草”就能出现广谱的疗效还缺少站在哲学高度的医学理论的指导。 中医药“模糊疗法”的科学性 现在我们应用模糊数学的理论和相关概念,来看看中医药在某些状况下是如何通过不那么精确的方法来实现科学治病的目的的。 中医药物不说复方,就是单味药也含成百上千种“不确定”的,并且可能在炮制过程中不断变化着的生物成分。所谓良药苦口,从这些苦得让人打颤的药液,我们可以自然而然地想象,病毒在我们体内也同样会遭遇“四面楚歌”,“险象环生”的“药难”。 事实上,与正常人体内的“血液营养”相比,这些稀奇古怪的药物成分堪称病毒生长繁殖的“复合干扰素”,或可比作“喷砂枪弹药流”。所谓以变制变,以乱治变。病毒纵然千变万化,仍是生物大分子,仍服从生化反应的诸多必然规律。千奇百怪的 中医药成分对 DNA 、 RNA 在复制衍生过程中的转录翻译 、 表达代谢和生化平衡,尤其是对其体内各种生物酶类的“工作环境”,造成了极大地干扰。这些突如其来的生理生化状态改变,对于整个人体也许只是一时的“添乱之变”,但对于偶而外来的,或者那些乘虚发作的捣乱分子,应该是灭顶之灾(这些微生物本来就属寄人篱下,在苟且偷生)。此时此刻“倒霉(酶)的病毒”即使不能全军覆没,也差不多十去八九,成不了什么气候了(一如人体的正常状态,病毒无能力攻入人体的细胞组织)。如此“药难”,越早越有成效,越怪越出精彩。因此有些及时应用了中成药的病毒性感冒往往只有两三天的病程,便迅速得以康复 。 上述以模糊应对变异,以干扰态打破常态,以“不测准”反制“测不准”,似喷砂枪打苍蝇,电网拍掳飞蚊,只要辨证施治,对药物调整合理,便可显现出中医药治疗病毒性疾病的奇效 。病毒再变也翻不出中医药有针对性的模糊疗法的“如来手心”。事实上,人体本身的免疫体系在抵抗疾病过程中分泌的细胞因子也往往应用了同样的干扰战术——表达分泌多种干扰素,以扰乱病毒增殖的途径和过程,问题只是人体表达干扰素的反馈过程需要时间,因此不如人工用药迅即。 如此针对病毒的“测不准变异”的模糊疗法的有效性及科学性决非空穴来风。有关实验室已经做了大量地研究,发现在细胞培养体系加入的种种病毒以至病菌可被多种中草药或中成药混合成分高效杀死 。这早已不是什么难题或新闻,例如目前获得公认的具有广谱杀菌抑毒作用的中成药有:大蒜、柴胡、鱼腥草、双黄连、清开灵等等。 许多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其实要 抑制千变万化的感冒病毒的生长往往并 不一定需要去寻什么“灵丹妙药”,调控环境的 酸碱度(如,醋疗法)、调控身体的温度(如,热水浴疗法)、合理补充抗氧化物质的“阴阳”平衡疗法等就是一些切实有效的措施。当然大量中成药中富含的多糖、黄酮和皂苷类的药物还能够从“扶正”的角度提高机体的免疫力,进而从“治本”的层次改善我们身体的抗病能力。 如果说“科学主义”的僵化思维只习惯于承认“可道之道”,如今对“中医药治病毒有特效”的哲学解释无疑将有助于把中医药从“非常道”中解放出来,这里有模糊数学的功劳,也有“易学”思想的 精髓,“易”者“变”也!生命万物时时在变,科学岂能一成不变?病毒在变,西医药跟在后面追之不及,中医药却早已在前面设好了天罗地网,只是我们缺少火眼金睛! 如果说《 相对论》让我们意会出了“时空之变”;《大陆漂移说》令我们感悟到了“大地之变”;《模糊医学》则提醒了我们应该如何应对“生物之变”。关注模糊医学将为人类成功地应对充满变数的生物世界提供科学思维的睿智,本文提出的“不测准”理论或将建立起一个整合还原论和系统论的医学大框架 ,在拮抗微生物的医学领域建立起一座衔接中西医学理论的“立交桥”。 参考文献 1. 陈可冀,主编.中国传统医学发展的理性思考 .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16-21. 2. Yin D Z, Chen K J. The essential mechanisms of aging: irreparable damage accumulation of biochemical side-reactions . Exp . Gerontol . , 2005, 40(6): 455-465. 3. 蒋永光,陈波,胡波,刘娟.从抗HBV到抗SARS——试论中药抗病毒的研究思路 .医学与哲学,2004,25(2): 50-51. 4. 沈丕安.中医抗病毒感染的治法与体会 . 世界临床药物,2007,28(11): 646-650. 5. 彭胜权.中医药治疗病毒性感染性疾病的优势和特色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4,21(5): 336-339. 6. 罗云坚,罗翌,李际强.中医药治疗病毒性传染病的研究现状与思考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4,21(5): 336-339. 7. 邓玉群. 柴胡解毒汤在体外细胞培养中抗HBV活性的研究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O): 1535. 8. 程献.治疗SARS药物的研发思路与进展 .中国药师,2004,7(3): 168. 9. 王伟,张燕萍,王书臣,等.中医药治疗流行性感冒研究进展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5,12(8): 102-104. 10. 骆燕宁,孙彩霞.针灸配合刺络放血、走罐治疗西南非流感186例 .中国针灸,2001,2l(2): 105-106. 11. 李大喜.鱼腥草水蒸气蒸馏物的抗病毒作用及其对HSV一1、流感病毒和HIV作用的成分 .中成药,1996,18(11): 49. 12. 贺玉琢,高英杰,富杭育.正柴胡饮抗病毒作用的实验研究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1996,2(1): l2-l5. 13. 曾祥英,劳邦盛,董熙昌,等.阔叶十大功劳根中生物碱组分体外抗流感病毒试验研究 .中药材,2003,26(1): 29-3O. 14. 杨志强.板蓝根提取物抗病毒机制的研究 .世界健康文摘(医学月刊),2007,4(9): 94-95.
个人分类: 中西医集合|6702 次阅读|22 个评论
西医离‘绝对真理’仅一步之远
热度 2 yindazhong 2009-8-16 18:14
西医离绝对真理仅一步之远 ( 转录自本博客写在武夷山老师关于中医问题的讨论的讨论,略改 ) 以现代生物医学为基础的西医, 以分析还原为方法论, 以物质 第一 为世界观, 从宏观(整体研究)到器官, 再从器官到微观, 借显微技术看到细胞, 终而走进分子世界里面。 可怜这分子世界的天地太大, 现代生物医学因不识庐山而踌躇满志,迷失茫然。 有趣的是该处离绝对真理仅一步之远, 迈出了这一步, 便可回归自然, 回到宏观。 中西医学便可颠峰向遇,握手言欢? 这一步的准确描述暂时还是稍加保密, 请各位参与竞猜与竞选。 并非是因为说破不灵,道破不验; 似乎是要考虑鸡蛋一站,天下大乱。(注:哥伦布的鸡蛋) 芝麻开门吧 芝麻开门吧 ... 现代老年学和老年医学研究已经率先突破, 解读生命奥秘的大门已经打开。 涉浅水者享鱼虾,入深水者博蛟龙。 浩瀚的西医知识正在被用来解读中医, 举一反三,我们看到一连串的骨牌效应。 在前面的几张骨牌里, 我们可以看到本博客粗略勾绘的中医的曙光 3+X 理论!,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41682 。 例如 仰望 中医治本 的生命科学道理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48574 等等等等。 同志们,本博客潜水去也。回见! (近期本人将可能离博一段时间,因 3 天后,前往瑞典卡罗林斯卡及英国剑桥参加SENS4。注:去见儿子及参会,不是别的,哈)
个人分类: 中西医集合|4054 次阅读|3 个评论
生的英明,死的糊涂
sheep021 2009-5-20 12:15
摘自:孙中山的最后日子(下) http://space.tv.cctv.com/article/ARTI1239254175500720 2 月 17 日 ,在连续使用镭锭放射治疗八九天后,孙中山的病情仍无好转。当天晚上 11 点,代理院长刘瑞恒,代表协和医院院方,发出《致 孔庸之 先生转孙中山家族暨国民 党员诸 君的信》。信中说: 孙 先生之生存已无希望,因为镭锭其用 48 小时为限,而先生今用已 40 余小时仍无效果,故断为绝望。接到通知,随侍在孙中山身边的人都主张改用中医治疗。...... 罗家伦在《国父年谱初稿》下册里,记录了这段经过:胡适找来中医陆仲安,与他一同前往铁狮子胡同,胡适先进去见孙中山。孙中山称呼胡适的字说:适之,你知道我是学西医的人。胡适回答:不妨一试,服药与否,再由先生决定。这时,在旁边的宋庆龄急忙说: 陆 先生已在此,何妨看看。说完就握着先生的手腕,孙中山点点头,神情凄婉,似乎不忍心让夫人难过,乃伸手把脸转向里侧,宋庆龄即转身往床的内侧坐下,目光与先生对视。 孙中山病危时,任北京大学校长的蒋梦麟,也来到了铁狮子胡同。他记下了孙中山对看中医一事所说的话:他说,他本身是医生,他知道现代医药束手时,中医的确有时也能治好疑难病症。 他说:一只没有装罗盘的船也可能到达目的地,而一只装了罗盘的船有时反而不能到达。但是我宁愿利用科学仪器来航行。 朋友仍旧一再劝他吃点中药,他不忍过于拂逆朋友的好意,最后终于同意了。但是这只没装罗盘的船却始终没有到达彼岸。 ------------------------------------------------------------- 这里再举一个小插曲:汪精卫在主持国民政府行政院期间,是一个铁杆的废止中医派。其间有一次,汪精卫的岳母患痢,泄泻不止,西医未能奏效,行将不起。有人建议请名医施今墨诊治。汪精卫无奈,只好同意一试。汪精卫岳母仅服数剂,病竟痊愈。汪精卫要送匾以示谢意,施今墨说,不要送匾了,你只要看看中医能否治好病。最后,汪精卫还是题字送匾美意延年予施今墨。
个人分类: 感悟中医|1131 次阅读|1 个评论
由中医治病的另外空间景象——看医德的重要性(转)
热度 1 sheep021 2009-4-20 11:55
来自: http://www.shanghan.com/bbs/thread-57386-1-1.html 中医治病不同于西医治病,中医治病不仅有三维时空的变化,而且还有另外空间的变化,这是西医理论所无法理解的现象,其实西药也有另外空间的表现。 中医治病,关键在于中医医生的德行,其次才是患者的疾病轻重。也就是说,患者预后的好坏除了自己的业力宿命因素以外,主要是看医生德的大小。如果这个医生的德行高尚,他治病的能量与功能就大,如果这个中医德行小,那么他治病的能量和功能就小。如果医生没有德,那么他治病的效果就一落千丈,即使方证相印。这是为什么呢? 中医治病,首先是定病位。 在另外空间,真实的情况是,中医有一种功能,类似于法海和尚拘白蛇和青蛇时的钵,其实那就是一个法器。中医的功能就是治病的法器。这个法器拘住病灶的邪气,然后才可以立法处方用药,进行治病过程。但是中医本人可能并不知道自己有这种功能,一小部分人可能知道,但仅知道而已,更多的就不知道了。这种功能多是先天带来的,也有后天熟练形成的,但都是先天的因素促成的机缘,所以,在这一点上,无论西医、中医,身上都有治病的功能和护法,但发挥的好坏,就看个人的德行了。这种法器的功能可以拘住病灶上的邪气、病气,不让它扩散,但这只是表象而已,如果天目层次开的低的话,只能看到一团黑气,如果天目层次开的好的话,就可以看到,那团黑气的性质就发生了改变,会看到一个一个、一群一群的不好的灵体及灵体的形状,这个灵体的形状可以是各种动物,也可以是各种另外空间的动物或各种其他生命体,这种说法,可能有人接受不了,或不能理解,认为这纯粹是迷信或唯心的说法,关于辩证唯物主义的唯物与唯心的逻辑谬误,我已经驳斥过了,在这里不想多说, http://www.shanghan.com/bbs/thread-51205-1-1.html 只想说一点具体的,我们大脑思维时发出的各种脑电波,即思维波,是物质的吧,但那不就是人的意识吗!唯物与唯心有什么绝对的区别吗?中医有一个形神理论,现代中医都把形神理论中的“神”理解为意识思维活动而已,还有更深层次的解释吗?没有,有那么简单吗,如果那么简单,中医早就被现代科学“破译”了,可是现实呢?越译越破!有点中国传统文化常识的人都会理解这里“神”的意思,其实不管唯物,还是唯心,起码应该理解为一种不同于三维时空的“生命体”吧,被洗脑的人还是不能理解,我们也没办法 ,学习中医是需要悟性的,没有悟性,就不配学中医, 学了中医也是滥竽充数, 嘴上喊着中医万岁,其实就是最大的中医破坏者。这样的中医学人太多了,他们的中医理论就是现代中医的歪理学说。我们都知道一个成语:熟能生巧。为什么呢?巧到可以无意识下,就可以做成千篇一律的动作或事情,这是为什么呢?就是因为熟练以后,已经形成了一种小功能,这种功能就是一个生命体,它也有自己的意识和思维,但它是主生命体的一部分,所以它必须服从于主生命体的意识,所以主生命体的意识一想到要做什么,那个功能在另外空间早已经出去了,所以我们就有了“熟能生巧”的无意识状态。这里其实又说了一个秘密,前些年,许多人鼓吹的特异功能等等,认为是人练出来的,其实人身先天自带一切功能,只是因为能量小,没有形成法器,或形成法器而没有能量启动,等到机缘成熟,能量到位,法器或功能的威力就显示出来了,即功能根本就不是练出来的,而已修心修德修出来得。说到这,可以看到,只有修德才有能量,有了能量中医治病的法器和功能才会起作用。所以没有德的人治病根本不好使!德大的人治病效果好,越大越好,德行小的人同样病人同样方剂,但效果就不同,各位临床不知有否此种疑惑。 90 年代中国出了无数气功大师,刚出山的时候确实威力无比,但是到后来都销声匿迹了,为什么,因为刚出山时没有名利情的侵蚀,心性德行都不错,能量充足,所以功能、法器威力尚可,但是到后来掉到名利情中浸泡,心性德行一落千丈,惟利是图,色心大起,七情六欲泛滥,六根不净,所以功能法器没有能量充实,也就完蛋了。如同电动汽车没有电了,车也就不走了,成了一堆废铁一样。中医与气功皆同此理。所以经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这里的正气就是道家的德,佛家的慈悲,儒家的浩然正气,基督的忏悔。所以我们看到有的人治病,不是用草药,而是靠说话,一般人不理解,其实就是同那个致病的另外空间的灵体讲道理,最后化干戈为玉帛,同世间谈判道理无异。 中医治病的第二步骤就是定病性, 即寒热、虚实、表里。寒热是阴阳层次的外在表现,经曰“水火者,阴阳之征兆”,水火者,寒热也。虚实是五行层次的外在表现,即五运六气的胜复郁发,即五运的胜复、六气的胜复,五运与六气之间的郁发,经曰“邪气胜则实,精气夺则虚”,这里邪气胜与精气夺,就是指五运六气的太过不及对藏象经络的时空影响。 神与德的层次是治病的最高境界,即治神,神属于德的层次。而阴阳五行、五运六气是治病第二境界,在另外空间中,属于气的层次,佛道的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既是超出这个阴阳五行的境界,所以阴阳五行不是宇宙的最高时空境界,只是气的时空机理。在气的时空中,天地阴阳之气是最大的象数模型。 《 内经》中只有五运的胜复、五运与六气的郁发,而没有六气的胜复,这是王冰运气的不足,内经认为人是倮虫,是自然界五虫之一,与其他动物没有根本区别,万物平等。而五虫是五运六气的演化结果。所以经曰:德流气薄而生者也。 中医治病的第三步骤是用草药组成方剂。 中医有句古话:用药如用兵。诚如斯言,治病如同打仗,方剂配伍如同排兵布阵,中国最高超的兵法不仅是孙子兵法,不仅是太阴兵法,不仅是武经七书,更是《内经》的药物配伍规律,是《汤液经法》中的五行图。我们以为草药不过是草药而已,其实在另外空间里,却是真的发生着惊天动地的正邪大战,有文有武,君臣佐使,将帅兵卒,如同世间。每一味中药都有自己的思维与功能,所以每一味中药都是一种法器,一种功能,对付不同的邪气与灵体,或单兵,或配合, 中国自古有中药布局风水及破解方法,为什么,就是因为中药有阴阳五行力,可以改变另外空间的时空布局。 中医治病,大抵如此,德不仅是中医医生治病成功与否的关键,更是患者患病轻重的关键所在,整个治病过程也是德的转化过程,所以现今社会上那些惟利是图、招摇撞骗、无德无能的中医们,亟待需要提高自身德行素质,这不仅是精神层面上的事情,更是性命攸关的做人大事。 电影《无间道》有一句:出来混的,迟早要还。
个人分类: 时间空间|3049 次阅读|2 个评论
一个西医对中西医的看法
kxwzhaoxia 2009-3-16 00:09
医学简单讲就是治病的科学,无论西医还是中医,目的是一致的,没有必要把它们对立起来。西医注重逻辑分析,中医注重哲学分析;西医注重微观的影响因素,中医注重宏观的相互作用和联系;而中西医治疗的结果的好坏,都是看人体各系统是否达到平衡。作为西医行医近30年,没有对中医有什么研究,近来学习太极,其中的哲学道理我觉得和中医理论有些相近。而什么是科学?实际上,科学行为的标志是甚至对自己最珍爱的理论也持某种怀疑态度。盲目虔信一个理论不是理智的美德,而是理智的罪过。(引自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因此,即使一个理论似乎非常有理,每一个人都相信它,它也可能是伪科学的,因为评价是否有理的依据和体系会随着时代而变化。而一个理论如果没有人理解它,更不用说相信它了,但它也许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因此,希望中医和西医以病人为中心,停止对立,携手为我国的医疗事业作出贡献。
个人分类: 医学科普|5281 次阅读|7 个评论
我看中医--西医
baibing 2009-3-11 21:01
我们中国搞科研的人最爱干的事情就是什么呢? 就是喜欢对外行的事情品头论足,我也喜欢。 我不懂中医,也不懂西医,我就敢说几句。 但是这的确是我这半年来的切身感受。 父亲走了,西医没有留住他。 我后悔,后悔没有去尝试中医。 但是我受够了,受够了西医那一套水来土掩,兵来将挡的方法论了,丝毫没有优化,丝毫没有辩证看问题的能力,完全是一套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思维。到最后,各种问题出来了,把人弄没了。 什么是中医,我真的不懂,但是我听说中医特别强调哲学,强调辨证施治,强调整体看问题,强调疾病的根源。 那一天,在医院了,我忽然有了一种领悟,那就是什么是中医? 什么是中医,我认为,中医就是一套方法论,不是说中医就是把脉,不是说中医就是中药,也不是说中医就是完全排斥检查,也不是说中医不能手术,其实中医就是一套以人体为研究对象的辩证施治的思维方式,如果需要,西医完全是中医的工具,是中医的子集。 西医只能处理简单问题,西医只能线性地处理问题,或者说西医必须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一旦医生不会简单化,那么西医就束手无策了,事实上,中国的大部分西医只会在那里背诵治疗方案,只会在那里拿着病人做实验。不会辩证思考。 对于危重病人,或者对于疑难杂症的病人,这能不害人么?毕竟人体能够给你几次试验的机会。 我认为中医存废之争真是胡说八道。因为中医是一套代表着优化思维的方法论,何谈存废。你可以废除中药,废除诊脉,但是你永远废除不了这种带有优化思想的思维方法论。
个人分类: 人文&社会|5271 次阅读|2 个评论
对中、西医的哲学思考
可真 2009-3-9 11:58
西方哲学有一个原子论的传统,由此形成了原子论思维模式。在此思维模式支配下,西方人惯于从物体的构成要素上去把握事物的性质,于是,生物学便从生物体的构成要素(生物细胞、生物分子等等)上去把握生物的性质,这些要素都是属于哲学原子范畴的实体性的存在。循着这样的思路,西医对病理的分析,是从找寻病源体入手,于是就有了细菌、病毒之类的概念。细菌、病毒等等的病源体,亦是属于哲学原子范畴的实体性的存在。西医的病源体概念表明,在西医看来,致病的原因必是某种实体性的存在。这种医学思维路向,是与西哲的原子论思维路向相一致的。 与此相较,中国哲学则有一个元气论传统。这种元气论所谓的元气,是至小无内,至大无外而弥漫和充塞于天地之间的东西,它与西哲原子论所谓的原子形成了鲜明对比:原子是实体性存在,是可以分割的粒物质;元气是非实体性存在,是不可分割的波物质。中国人受元气论哲学传统的影响,形成了整体论思维模式。在此思维模式支配下,人们惯于从构成物体的各个要素的相互联系方面去把握事物的性质,于是,中医就有了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论。 中医所谓五行,就是构成人体的一些基本要素;所谓相生相克,就是构成人体的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即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据此,中医对病理的分析,就不是象西医那样从找寻病源体入手,而是从找寻五行关系性质入手。中医并不把致病原因归于某种实体性的东西,而是把它归于某种功能性的东西,这种功能性的东西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存在于五行关系中,并通过五行之间特定的相互作用方式表现出来所谓生病,就是这种相互作用方式显示出五行之间的关系不协调或失去平衡。 中医的这种病理分析思路,同样是受到中哲元气论思路的影响,因为元气论所谓的元气被认为是内在地包含着阴与阳两个方面的,这两个方面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矛盾关系构成了元气内部阴阳之间相互作用的运动,由此导致元气在永恒的运动中产生宇宙万物,由于元气内部运动永无休止,故宇宙万物生生不息。而整个宇宙万物的运动状态是受元气内部阴阳之间相互作用关系制约的,当元气处于阴阳平衡的太和状态时,整个宇宙万物就显示出其动态平衡万物相互和谐状态。而元气的太和状态,就是所谓太极。在元气论中,太极概念就是表示元气内部阴阳和谐。这种和谐关系是宇宙万物维持其动态平衡的根据,也是每一物体维持其动态平衡的根据,亦即这些物体之所以存在的根据,故物物有一个太极,乃是物物都存在的根据。人体也有太极,就是作为人的生命本原的元气内部阴阳和谐。这种人体内部的太和状态即太极是维持人体五行动态平衡的根据。 中医正是根据中国哲学特有的元气论宇宙观来看待人的疾病和分析人体病理的。中医对人体五行关系性质的分析,本质上是为了达到对人体元气内部阴阳关系的认识。中医的病理概念,就是认为人体元气内部阴阳不和或失其太和而导致五行关系失调,于是疾病生焉。所以,中医的医理就是通过调整和协调人体五行关系来恢复人体元气内部阴阳之间本有的太和状态。一般的中医是用药物来调整和协调人体五行关系。 不过,药物治疗的方式,并非是中医的唯一医术。从中医与道教之间的密切联系方面看,药物治疗的方式是与道教的炼外丹之术联系在一起的。道教的炼外丹之术是服务于其成仙的宗教目的,而中医药物治疗的方式是服务于其袪除疾病的医学目的,这是它们的根本区别,但是它们之间也有内在联系。道教的炼外丹之术至宋代发生转折性变化,即由炼外丹变而为炼内丹了,即不再借助于药物而仅仅靠内炼精、气、神来达成其成仙目的了;与此相应,中医的医理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即不再把药物治疗的方式作为其唯一的医术,同时更把内养心性作为其重要的医疗手段,这种医疗手段与宋明理学的涵养功夫浑然一体了,于是医理与哲理融合了。 这意味着中医发展到宋代有了一个转折性的变化,即其医学理念不再囿于人体这个小宇宙,而是扩大到了大宇宙(包括人身在内的整个自然界),把原来仅仅致力于人体元气内部阴阳太和状态的维持,扩大到致力于大宇宙元气内部阴阳太和状态的维持,而维持大宇宙元气内部阴阳太和状态,就是要达到天人合一之境。所谓天人合一,就是不但小宇宙(人体)的太极得以显现,而且大宇宙(整体自然界)的太极也得以显现这样一种人体内部阴阳关系和谐与人体与外部自然之间阴阳关系和谐的全面和谐状态。 由此可以说,中、西医是朝着两个不同的方向发展的:西医的医学眼光是越来越微观,即对病源体的观察层次越来越深刻;中医的医学眼光是越来越宏观,即对五行关系的考察视野越来越广阔。这两种不同的医学发展趋势,导致西医的医术越来越精,其自然科学含量越来越高,而中医的医术越来越粗,其人文科学含量越来越高。从这角度来讲,似乎可以把西医纳入自然医学范畴,把中医纳入人文医学范畴。 中、西医所本的哲学理念的不同及其发展趋向的不同,似乎表明了它们是可以也应该互补的。其道理或在于:物质存在是粒物质与波物质的统一或实物要素与实物关系的统一,相应地,原子论思维模式与元气论思维模式(整体思维模式)也应该统一。人是自然界的一个组成部分,人体与其他一切自然物体一样,都是实物要素与实物关系的统一,故对人体的思维方式也应该是中、西医两种不同思维模式的相互结合。随着世界历史的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人类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密,从而人类社会的整体性越来越强,于是作为这个整体中的各个部分或要素(包括每一个个人及其身体)对其整体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强,换言之,人体与整个社会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越来越密切了,所以,对人体的治理与对整个社会的治理也应该统一起来。对人体的治理是自然医学之事,对整个社会的治理则是人文医学之事,自然医学与人文医学相互协同作用,才能维持整个社会内部各个要素之间的动态平衡。 博主按:本文是作为一个医学外行的妄见,仅供医学行家批判之用。
个人分类: 科学之思|6922 次阅读|4 个评论
关于中医与西医的一则寓言
刘玉平 2009-3-8 22:51
中医与西医之争,一直未平息过。这几天, 可真 老师好几篇文章都涉及这一话题。本人虽然不是医学科班出身,但小时候多病,加上父亲也喜欢弄些中草药,咱也就略知些 皮毛 。自己关于中医与西医的一点粗浅认识:中西医都是科学,不过对人体疾病思考的角度和解决的方式有较大的差异而已。 它们都是用来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而不是用来迷信的。 比如象对待哮喘等一些共同的疑难杂症,看过一则比较形象的寓言故事,记得的大致内容如下: 房间里有一些垃圾,滋生了一群苍蝇。先后来了两位环卫清洁工人:西医甲和中医乙。 甲君来后,喷了杀虫剂,苍蝇基本死掉了。过了几天,又繁殖出新的一批苍蝇来,又用杀虫剂杀掉一大半。到后来,苍蝇对杀虫剂产生免疫力,杀虫剂的效果越来越差 乙君来后,把垃圾基本清扫干净了。苍蝇缺少了滋生的环境,数量自然就有所减少。可总有一些角落清扫不到,苍蝇虽然没有多起来,却总是绝不了(原文喻体为苍蝇,将蚊子更正过来。2009-03-15)
个人分类: 典故寓言幽默|4458 次阅读|7 个评论
中、西医的差异是医学科学领域的时代性差异
可真 2009-3-8 20:27
有网友在我的博文《中医为 伪科学 的 科学判决 是 宗教判决 的一种翻版》下留言:教授也开始逆潮流而动,力挺中医了。我回复道:不是力挺中医,而是力挺科学!要是以打压中医来显示中国科学的生机,那末,中国科学还有生机吗?这里再作进一步的申论。 中国科学如果真有本领,就应该去认真反思和研究既有的科学理论,探索未知的领域,以攀登科学高峰。 在目前中国医学领域,中、西医完全可以并行不悖。如果西医认为中医不行,也不当把中医打成伪科学,而应该用自己的实践来证明自己的医术远比中医高明。努力提高自己的医学科技水平,攀登世界医学科技高峰,才是有进取精神的西医学者或西医科学家所应有的科学态度。 但目击世相,如今中国的医者以及医者的管理者心目中似乎只有钱字,赚钱成为了医学实践领域的主题曲。由此使我产生了这样的怀疑:把中医打成伪科学,是否不过是打着科学的幌子来打压中医,以断中医的财路,从而实现西医的独家经营? 如果现在的中、西医之争真是一场科学的学术之争的话,则并无理由认为中医是伪科学。其道理很明显,一定的科学概念是同科学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的。科学发展了,科学概念就要发生相应的变化。自古及今科学一直都在发展,科学概念也一直都在变化。这也就是说,科学概念和科学一样具有历史性,科学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在历史上是不确定的,它们仅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其变化则是绝对的。所以,对究竟什么是科学和科学究竟是什么的问题,不可能有一个终极答案,也就是说,根本就不存在一个永恒不变的科学概念。如此历史地看问题,那末,只要尊重历史,尊重历史的科学与科学概念,就没有任何理由把中医判定为伪科学虽然不能排除如今的中医领域有以假乱真的伪科学现象,就象如今的西医领域也有以假乱真的伪科学现象一样。定断中医为伪科学,这分明是一种非历史的从而也必然是非科学的观点。把这种非历史、非科学的结论当作科学的结论,这恰恰是所谓伪科学的一种典型表现。 笔者反对把中医判定为伪科学, 其旨不在于力挺中医,而在于力挺科学! 科学不仅仅是科学的观察、实验、分析、抽象以及一系列的推理等等,科学首先是一种世界观,一种把包括人类自身在内的自然界理解为一个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并且把包括科学精神、科学观念、科学知识在内的人的精神过程理解为这个自然过程的反映的世界观,离开了这种世界观,就不可能有科学的探索活动,也就没有科学的一切。按照这种世界观,科学当然也是一个过程,一个科学的物质活动与精神活动具体地和历史地相互统一的过程,只要人类还存在着,这个过程就永无穷期,永不终结。用这种世界观来看待中医,则中医是中国人或中华民族为了战胜人类疾病,为了过健康生活而进行的科学探索活动。不管这种探索活动至今已达到了何种水平,它都无疑是发生和发展于中华民族历史进程中的医学科学,其迄今为止所达到的水平,乃是中华民族依靠自己的力量而在医学领域中所业已达到的科学发展水平。 如果说科学无国界的话,那末,至今西医与中医之间所存在着的差异决不是什么科学与非科学的区别,更不是什么真科学与伪科学的区别,而是先进的科学与落后的科学的区别,这种区别是医学科学领域中的时代性差异。正是这种时代性差异,才造成了相对落后的中医医术的医疗效果远不及西医医术的医疗效果,也正是这个原因,才导致中国越来越多的人信西医而不信中医。 但是,无论中医如何落后于西医,其有限的医疗效果是不容否定的,事实上正是中医具有这种有限的医疗效果,才使中国人在西医传入中国以前的几千年中有限地战胜了人类疾病而使自己获得了有限的康健生活。 在今天,中医既不是非科学,更不是伪科学,而是低水平科学。 低水平科学的存在并不妨碍高水平科学的发展,这是不言而喻的。低水平科学有其适用的范围,在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如此。从经济角度看,低水平科学的价值是低于高水平科学的价值的,因此,在医学领域的服务价格定位上,中医服务价格应低于西医服务价格,这是合理的定价。但现在人们不去探究这类问题,却打着科学的幌子,以宣判中医为伪科学的手段来使西医取得医疗市场的垄断地位,这不能不说是一种不正当的竞争行为,实质上是属于欺行霸市的无赖行为。宣判中医为伪科学作为一种典型的伪科学表现,是与医疗市场竞争中的这种无赖行为相辅相成的。
个人分类: 科学之思|4623 次阅读|3 个评论
中医存废争论:问题的提出与破解
suqing1961 2007-10-15 09:39
注:本文将发表在《科技导报》2007年第20期 0 引言   《科技导报》2007年第10、11、12、14、16期连续刊载了有关专家学者在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主办的主题为中医药的科学研究学术沙龙上发表的观点后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申素玲遂致函本刊编辑部(见2007年第16期《科技导报》读者来信栏目),表达了她对此问题的兴趣,以及对本刊刊载不同领域专家学者各种观点做法的赞许。之后陆续有读者来信,希望本刊介绍近期有关中医存废争论问题的具体情况。本文力图给读者提供历史上有关中医存废争论问题和21世纪新一轮存废问题的背景材料,相关人士和政府主管部门对此问题的态度和立场,以及国家对促进中医药发展、创新的有关对策。    1 中医存废问题争论的始末及主要观点反映 2006年4月,中南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研究所张功耀教授在《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杂志上发表告别中医中药一文 ,声称从文化进步的角度看,中医中药没有寻求到自我进步的道路,约束了人们对病理和生理的理解;从尊重科学的角度看,中医中药既缺乏经验基础又缺乏逻辑基础;从维护生物多样性的角度看,中医中药在倡导不科学施治的同时,破坏了生物的多样性;从人道主义的角度看,中医中药蕴含着装腔作势的医理解释,推行毒物、异物、污物入药。因此,我们有充分的理由告别中医中药。由此点燃了21世纪我国中医存废问题争论的导火索。 同年9月8日,张功耀在他的博客上又发表文章再论告别中医中药 ,号称以资源有效利用的名义,以向国际医德标准看齐的名义,以弘扬科学精神的名义,以紧跟医学科学进步的名义,重申我们有充分的理由告别中医中药,为中医存废问题的争论继续推波助澜。   2006年10月7日,张功耀联合美国纽约康复科医生王澄,在医学捌号楼网站发起《关于征集促使中医中药退出国家医疗体制签名的公告》 ,要求修改《宪法》,删除《宪法》第21条有关中医的内容;采取适当措施,让中医在5年内全面退出国家医疗体制,回归民间;立即停止缺乏科学原理、违背科学精神、没有安全保障的中医中药研究;善待已经取得相关执业和职称资格的中医师,引导他们主动转向主流医学。 遂把关于中医废存问题的争论推向高潮,导致了延续至今的各界人士热点关注的中医废存争论事件。   张功耀的言行在社会尤其是中医界引起激烈争议,有人附和,有人坚决反对。在科学界,赞同张功耀观点的科学家代表恐怕要数何祚庥院士。他认为,评判中医理论是否科学,首先应看它是否符合科学的原理和精神。从这个方面来说,他支持批评中医,并认为那些呼吁取缔中医的言论大多数有根有据。何祚庥认为中医的理论落后,其中的虚、实、气、补等概念都不准确,阴阳五行、金木水火土这套理论也不科学。为此,他把中医的这套理论称为伪科学。与此同时,何祚庥院士对张功耀等人说要废止中医还是有保留的。他认为马上废止中医是不现实的,他之所以现在批评中医是为这种落后的生产力将来退出历史舞台创造条件 。   著名科普作家方舟子在《北京科技报》上撰文指出 :中医理论与现代科学格格不入,虽然有许多人幻想将来有一天中医理论会被纳入科学体系,甚至被用来拯救现代医学,但那仅仅是一种幻想,我不认为它有可能实现。世界上的各个民族(包括西方民族)在历史上都有过自己的一套医疗理论,它们也都被排斥在科学体系之外,我们没有理由认为自己民族的传统医学就会是个例外。他同时也认为,否认中医理论的科学性,并不等于全盘否定中药。中医的某些疗法就像其他民族的传统疗法一样,可能有其价值,值得用现代医学方法进行挖掘、研究。   在新浪网组织的中医该不该退出历史舞台的调查中,超过80%的网友认为中医是科学的。反对张功耀的人认为,张将中医存在的个别问题上升到普遍层面,进而得出偏激化的结论。他们同时也对张功耀视西医中存在的负面效应而不见表示不满。   在中医药界,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程丑夫教授率先公开反击张功耀。他认为,张功耀关于取消中医药的论断犯了3个大的错误,即所采用的推理方法违背了逻辑学,其认识方法违背了辩证唯物论,并采用了臆造诬陷的手段。他还指出,张关于取消中医药的结论基本上都是采用举例的方法进行推理的,因而是站不住脚的,也是不能成立的 。   对于中医药究竟是不是科学这个问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朱清时院士认为,中医药是科学,但不同于西医的还原论,而是复杂性科学。他还曾在第二届中国中医药发展大会上所做的用现代科学观看中医和中国传统文化报告中强调,20世纪后期诞生的复杂性科学,使现代科学的观念发生了重大转变,开启了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包括中医药的科学性的大门。   医学界也有专家把这场争论看成是一场不同医学理论体系的争论。现年76岁的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会长危北海教授既做过西医,也做过中医,他认为中医、西医的理论体系完全不同,但都能解决实际问题,无法比较哪个更好。如果一定要对这两个体系进行比较的话,危教授认为,只能说西医是对微观领域的具体研究,而中医则是对宏观问题的把握,中医是整体论,而西医是个体论。至于谈到中西医理论体系的关系,危教授认为,中医理论体系是建立在中国传统哲学基础上的,所谓阴阳五行实际上是探讨人体内的一个对立、统一、矛盾、平衡的唯物辩证思想,而西医体系则是建立在实证和解剖基础上的,二者有着本质性的区别 。   钟南山院士也不认同取消中医的言论。他认为,太多的江湖医生以中医的面貌出现,由此诋毁了中医的信誉;中国医学要在社会上稳固自己应有的地位,还需切实加强自身的发展;中医要加快现代化的发展,要用现代方法来发掘中医药的宝库 。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会长、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院长张大宁教授号称是一位中医药坚定的支持者、研究者和实践者。他说,中医药属于应用科学的范畴,带有传统文化的色彩,它是建立在长期经验和文化积累上形成的一种特殊体系,中医药能够绵延数千年,靠的是实实在在的疗效。中医药要想站得住脚,不能只是靠民族特色,而是要靠疗效方面的优势 。   著名中医药学专家陈可冀、李连达、张伯礼、石学敏、程莘农等院士认为,仅凭中医或西医一支力量是不可能担负起中国13亿人的医疗保健任务的,中国近半数人口接受中医服务并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已经形成完善的中医药医疗网,在农村也形成了县、乡、村三级医疗服务网,其中40%的乡村卫生院、70%的乡镇医院、89%的城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100%的城市大医院都可以提供中医药服务,中医药在中国卫生事业中的地位已不可替代。他们同时提出,应促进中西医优势互补,使其共同为全国人民的医疗保健和世界医学的发展做出贡献 。 ?那么,国际主流医学界又是怎么看待类似于中医废存这样的问题呢?2002年,世界卫生组织在190多个会员国间广泛磋商的基础上,首次制定了全球《传统医学战略》,指出传统医学是重要的卫生保健资源,将帮助会员国制定和实施国家传统医学(补充和替代医学)政策和规划,酌情将其纳入国家卫生保健体系。该组织为避免人们对传统医学持错误态度,在《传统医学战略》中专门强调,对传统医学盲目的热情和无知的怀疑都是不可取的 。   面对这场波及面广、影响重大的争论,国家有关主管部门先后公开表态,明确表达了政府主管部门支持中医药的立场和观点。2006年10月10日,卫生部新闻发言人在该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明确表示,坚决反对取消中医的说法。这位发言人表示,中医药既是我们的国粹,同时也是目前我国医药卫生领域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的优势和特色;在历史上,中医药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和健康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至今在现实生活中仍是我们解除病痛的一个重要选择。他斥责征集取消中医签名的行为是对历史的无知,也是对现实生活中中医药所发挥的重要作用的无知和抹煞。 同年10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新闻发言人也明确指出,取消中医是对科学的肆意否定。他强调,中医药经历了几千年的实践验证,深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和信赖。实践和历史将证明,这次征集取消中医的签名活动和历史上其他否定中医药的事件一样,只是一场不得人心的闹剧 。   2007年1月11日,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出席2007年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并专门强调她出席这次会议并讲话主要是基于两点考虑:一是当前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比较突出,中医药对于缓解这个问题是大有可为的;二是我注意到近一段时间以来,个别针对中医药的极端言论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我来参加这次会议,就是要表明坚定支持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态度。 吴仪还强调,要切实推进继承创新,充分发挥特色优势,坚定不移地发展中医药事业。同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专门指出 :要大力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的发展,充分发挥祖国传统医药在防病治病中的重要作用。这是社会上长时间争论中医存废问题以来,我国最高一级政府给出的最为郑重的观点和态度。 2 历史上关于中医存废问题的几次交锋   中医存废问题的争论由来已久,张功耀之说并非首创专利,只不过由于他来得更为极端,因而引起的争论相对更激烈,造成的社会影响相对更大。《南方人物周刊》实习记者郑廷鑫2006年11月曾撰文详细介绍了近百年来我国关于中医存废问题的几次重大论争事件 。   1879年,清末国学大师俞樾先后发表《废医论》、《医药说》,提出医可废,药不可尽废的观点,成为近代中国主张废除中医的始作俑者。1912年,北洋政府在颁布《中华民国教育新法令》时,以中西医致难兼采为由,没把中医药列为教育学科,只提倡专门的西医学校,造成了近代史上著名的教育系统漏列中医案。为此,中医界人士纷纷表示抗议,扬州中西医学研究会创始人袁桂生率先愤责:教育部定章,于中医学校之课程,删中医科目,是可忍,孰不可忍。 1913年颁布的第二个《中华民国教育新法令》依然把中医排斥在教育体系之外,致使该年10月上海神州医药总会会长余伯陶等联合全国19个省市中医药界人士组织医药救亡请愿团,要求教育部设立中医药专门学校 。   1925年,中国教育界决定将中医纳入学校体制中。以余云岫为代表的西医界人士上书教育部予以抵制,教育部以此为由拒绝了中医进入大学学系的要求,导致中西医矛盾、冲突进一步加深,继而引发了20世纪最大的一次中医存废之争。1929年2月,南京政府卫生部讨论通过的废止中医案《规定旧医登记案原则》一公布,立即遭到中医界的强烈抗责,引起社会各界强烈反响。3月17日,全国281名代表在上海召开全国医药团体代表大会,要求政府立即取消议案。社会舆论也支持中医界,提出取缔中医就是致病民于死命等口号。主张废止中医的余云岫、汪企张等,纷纷发表废止中医的言论以回应中医界的批评。卫生部长薛笃弼为化解与中医界的冲突,公开表示并无废止中医之意。不久,国民政府文官处批示撤销一切禁锢中医法令,但仍禁止中医参用西法西药、中医学校立案、中医开设医院,再次引起中医界的抗争。1934年,傅斯年发表所谓国医和再论所谓国医,在舆论上掀起了又一场激烈的中西医之争 。   1950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又一次拉开中西医论争的帷幕。余云岫在会上提出改造旧医实施步骤的草案,提出将中医改造成西医。不久,卫生部副部长王斌提出,中医是封建医学,应随封建社会的消灭而消灭,并规定中医不许进医院,要进医院必须学习西医知识等。因政府和毛泽东主席大力扶持中医,王斌和贺诚两位卫生部副部长被撤职,但中西医结合说法开始兴起,并引起废存双方新的争论。文革后,中医在政策层面上获得支持。1982年修订的《宪法》提出国家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现代医药和我国传统医药,从法理上给予了中医、西医同等地位。与此同时,医学界提出中医药现代化口号。之后,中西医结合和中医药现代化成为新时期中医存废双方的争论焦点 。   2006年,张功耀再次挑起了新一轮中医存废争论。 3 中医药的发展与创新   尽管中医界和主流媒体对张功耀等关于告别或废除中医的言行基本都持否定态度,政府主管部门更是坚定不移地支持发展祖国传统医学,但是,这次大范围的论争也促使中医界及其政府主管部门开始反思,正视目前中医药发展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认真探讨如何更好地促进中医的发展和创新。   2007年1月,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组织专家学者召开主题为中医药的科学研究学术沙龙,来自中医、西医、自然科学史、物理、考古、微生物、化学等学科的专家学者为中医研究会诊。与会专家指出,当前中医研究要走出3个误区:① 不能再简单地用现代科学语言对中医进行翻译或证实,而需解析和分化; ② 应提倡中医和西医互相借鉴学习而不是结合; ③ 世界上医学只有一门,中、西医殊途同归,不能过分强调中西医之间的壁垒 。同年3月18日,刊载张功耀告别中医中药论文的《医学与哲学》杂志社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共同举办了中医深层次思考研讨会,邀请争论双方的核心人物和有关学者进行理性的学术讨论,会议讨论的议题主要涉及:① 中医药目前存在的问题及革命性批评;② 如何坚决维护并恢复中医的传统;③ 怎样促进中医的改革和创新。 2007年3月21日,由科技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16个部门共同制定的《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正式发布。这是继2002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药现代化发展纲要》后,国家为支持中医药全面发展制定的又一个纲领性文件和全局性规划。?针对一段时期来有关中医存废问题的争论,《纲要》开宗明义指出,中医药是中华民族在与疾病长期斗争的过程中积累的宝贵财富,其有效的实践和丰富的知识中蕴含着深厚的科学内涵,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和人类健康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继承发扬中医药优势特色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推动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以满足时代发展和民众日益增长的医疗保健需求,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   《纲要》还清醒地指出了我国中医药目前正面临的以下3方面的挑战:① 医疗保健服务能力不高:中医学未能充分吸收近代科学的成果而始终保持着具有自身特点的发展方式,相对于现代医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普及水平的快速提高显得发展比较缓慢,还不能很好满足现代生活条件下不断增长的社会需求;② 现代产业基础不强:我国中医药产业缺乏优质高效的产品,研发和创新能力薄弱;中药产业链尚待完善,中药农业刚刚起步,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与合理利用及相关生态环境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中药工业生产工艺和工程化技术落后,生产效率和综合利用能力相对低下,缺乏标准化的专用制药工业装备;中药出口以原料为主和依赖老品种的局面没有明显改观,中药产品在发达国家进行药品注册尚未取得实质性突破,而洋中药返销进口有增长趋势;③ 现代科学基础薄弱:集中体现在用传统概念表达的中医药理论的科学内涵,难以被现代社会普遍理解和接受;复方中药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理等现代研究一直未获突破;适合自身特点的研究、评价方法和标准规范体系尚未建立,自主创新体系尚未形成,制约了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进程。   为此,《纲要》明确提出了坚持继承与创新并重,中医中药协调发展,现代化与国际化相互促进,多学科结合的基本原则,确定了继承,创新,现代化,国际化4个方面的基本任务,提出了统筹协调、全面推进,加大投入、科技支撑,积极加强中医药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强化对中医药创新发展的政策支持4项措施,以求切实推动中医药的传承、创新与发展。   相信中医药现代化这一功在民族、利在国家、造福人类、继往开来的伟大事业,必将得到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和支持,并将取得丰富的成果。 参考文献(References) 黄龙祥,方晓阳,谷晓红. 中医药的科学研究(Ⅰ) . 科技导报,2007,25(10):73-74. 廖育群,刘力红,张开逊. 中医药的科学研究(Ⅱ) . 科技导报,2007,25(11):74-75. 梁茂新,屠志涛,徐延豪,等. 中医药的科学研究(Ⅲ) . 科技导报,2007,25(12):73-74. 刘士敬,程 伟,韩建平,等. 中医药的科学研究(Ⅳ) . 科技导报,2007,25(14):82-83. 郑金生,杨镜奎,刘志明,等. 中医药的科学研究(Ⅴ) . 科技导报,2007,25(16):84-85. 张功耀. 告别中医中药 . 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 2006, 27(7): 14-17. ZHANG Gongyao. Farewell to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Remedies . Medicine and Philosophy(Humanistic & Social Medicine Edition) , 2006, 27(7): 14-17. 张功耀. 再论告别中医中药 . 2006-09-08 . http://zhgybk.blog.hexun.com/5520147_d.htm . 张功耀,王 澄. 关于征集促使中医中药退出国家医疗体制签名的公告 . (2006-10-07). 医学捌号楼网站. http://www.med8th.com/humed/6/20061015gyzjcs.htm . 路 琰. 何祚庥:中医阴阳五行是伪科学 . 环球人物,2006-10-31. 方舟子. 中医是伪科学吗,我们应该怎样面对? . 北京科技报,2006-11-28. 张冉燃,王思海,李 文. 取消中医抖出中医沉疴. . 瞭望新闻周刊, 2006(43): 8-10. 王淑军. 发展中医,无须彷徨 . 人民日报,2006-10-26. 李艳. 中医废存争论背后的启思 . 科技日报,2006-12-05. 唐伟杰.中国政府最郑重的表态:不放弃中医中药 . (2006-03-13). 人民网. http://culture.people.com.cn/GB/27296/5465023.html . 朱 玉,刘奕湛. 卫生部明确表示坚决反对取消中医的说法 . (2006-10-10). 新华网.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6-10/10/content_5186257.htm . 朱 玉,刘奕湛.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取消中医是对科学肆意否定 . (2006-10-18). 新华网. http://news.xinhuanet.com/health/2006-10/18/content_5216665.htm . 吴 仪. 推进继承创新,发挥特色优势,坚定不移地发展中医药事业 . 求是,2007(11):3-6. 温家宝. 政府工作报告 . 人民日报,2007-03-18. 郑廷鑫.百年存废,三次论争 . 南方人物周刊,2006(28):37.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学会学术部. 中医药的科学研究 .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CAST. Scientific research on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 Beijing: 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ess, 2007.
个人分类: 科坛漫步|3180 次阅读|3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14:4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