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exactly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感受世界名校伦敦帝国学院
热度 5 rddbzhang 2011-10-15 00:11
有幸受英国皇家学会和我国留学基金委资助,两度访问伦敦帝国学院,在该学院进行了一年半合作科研,颇有感受。伦敦帝国学院建校以来所经历的时代及其办学规模,与我国好多高等院校相当,因之,该校在办学过程中所形成的一些风格,对我国高等教育创办世界一流名校,或许值得参考借鉴。 庙小神灵大,有仙山自高 伦敦帝国学院( Imperial College London )组建于 1907 年,建校时的校名是“帝国理工学院”( Imperial Colleg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1988 年更名为“帝国理工医学院”( Imperial College of Science, Technology and Medicine ),今年一月启用“伦敦帝国学院”校名。伦敦地皮寸土寸金,该校占地面积小,既没有宽阔的足球场,也没有体育馆,更没有人工湖山;该校现有教职工 5298 人,学生 10125 人。无论从校龄还是从办学规模来看,伦敦帝国学院都算不上是起眼的高等学府,与我国好多高等院校相当。 然而,庙小神灵大,有仙山自高,伦敦帝国学院以其强大的综合实力,跻身于世界名校之林。该校科研成果累累,出了 14 名诺贝尔奖得主,对人类作出了杰出贡献,他们当中的一些成果,如盘尼西林和维他命,直接惠泽人们的日常生活。伦敦帝国学院师资队伍强大,领军人物济济,现有英国皇家学会成员 52 人,皇家工程院院士 56 人(分别相当于我国的科学院士和工程院士)。该校办学资源丰富,办学良性运作,以近三年为例, 1998 - 1999 年度收入 329.8 百万英镑,支出 323.2 百万英镑,盈余 6.6 百万英镑; 1999 - 2000 年度,收入 339.0 百万英镑,支出 327.3 百万英镑,盈余 11.7 百万英镑; 2000 - 2001 年度,收入 389.8 百万英镑,支出 373.4 百万英镑,盈余 16.4 百万英镑。近年来,伦敦帝国学院一直在英国高校中排名第三,仅次于牛桥两校( Oxbridge Universities )。表一节译自英国泰晤士时报 2002 年 5 月 10 日 刊载的英国 2001 年度前百名高校排行表及相应量化指标,从中可以看出,伦敦帝国学院与具有数百年历史的牛桥二校相差咫尺,已达到世界名校的综合实力。 表一 英国 2001 年度高校排行榜前三名及其量化指标(节译自 2002 年 5 月 10 日 英国泰晤士时报) 学 校 名 称 牛津大学 剑桥大学 伦敦帝国学院 名 次 1 2 3 综合得分(满分以 1000 计) 1000 997 987 分 类 量 化 得 分 教学(满分 24 分) 科研(满分 7 ) 入学水准(满分 30 分) 教职员工 图书、计算机投入 设备投入 学位(满分 100 分) 毕业走向(满分 100 分) 学业(满分 100 分) 22.3 6.5 29.5 12.2 1417 184 84.9 95.2 96.0 22.7 6.6 29.7 11.9 959 150 93.4 98.5 98.0 22.0 6.4 27.9 8.1 933 369 93.1 97.7 89.0 追求卓越的开拓精神 伦敦帝国学院由原英国皇家矿业学校和皇家理学院合并组成,建校之初,规模小,学科面窄,然而,经过数十年的不断开拓奋进,现已发展成覆盖理、工、医、农、经、管、文多门类、多学科的综合性高等学府。 伦敦帝国学院的发展壮大过程,不是一种追逐时效的简单膨胀扩张,而是始终把开拓新学科与追求卓越齐头并进。举例来说,该校先后有四人获诺贝尔物理奖,五人获诺贝尔化学奖,五人获诺贝尔生物医学奖,覆盖了所有的诺贝尔自然科学奖项,可见,其学科建设普遍处于高水平。记得笔者前次访问该校时,其管理学科才新办不久,羽毛未丰;然而仅隔数年,该学科现已发展成为世界名牌, 2002 年 1 月 21 日 英国金融时报刊登的 EMBA 专业世界前五十名排行榜中,伦敦帝国学院排名第十一位,欧洲前十名排行榜中,该校排在第五位。 伦敦帝国学院追求卓越的精神,不仅表现在上述个例中,而且,被确立为治校方略,贯穿在办学之中。该校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制定了如下战略目标及任务:“保持在理、工、医学方面科研和教学处于世界顶尖行列;发展学术实践范围,使之满足社会、工业和卫生事业不断提出的需求;继续吸纳和培育世界范围最有潜能的学生和职员;把商务管理学院建成世界领头机构之一;广泛开展科普交流,推广所取得的科技成果。” 事实上,开拓进取与平庸扩张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前者追求卓越。平庸不可能产生世界名校。 管治机构与执行机构分离的管理模式 伦敦帝国学院实行管治机构( Governance )与执行机构( Executive Committee )相分离。 学校管治机构分成“校廷”( Court )和“校府”( Council )两部份。校廷负责批准修订学校典章,任命由校府推荐的学校财政总管和校府成员,审议批准每年度的校府工作报告、校长工作报告、校财政报告,以及讨论与学校有关的任何问题,将校廷意见转告校府。校廷成员由校长及校、院行政官员 29 人,校内民选代表 28 人,从校外聘请知名机构、各类皇家学术机构、地方政府和议会的代表 61 人,从校府推荐的校外人士中聘请 30 人,以及主席及副主席各 1 名(并非校长、副校长),共计 150 人组成。校府负责向校廷推荐校廷的主席、副主席和学校财政总管人选,任命校长,管理校廷不直接涉及的事项(包括学校金融、资产),制定校规,界定校内办事机构、教学机构、科研机构并任命相关官员。校府成员包括主席 1 人、校长副校长各 1 人、校院行政官员代表 6 人、民选教职工代表 6 人、校廷从校外聘请的代表 4 人、校府从校外聘请的代表 12 人、校同学会主席 1 人,共计 32 人组成。 学校的执行机构,是校长主持下的执行委员会( Executive Committee ),其成员由校长、副校长、校财务处长、人事处长、公共事务处长、开发联络处长、校内四大“学部”的首长,共计 10 人组成,负责学校的日常工作、新计划的操办,和关键性决定的沟通。伦敦帝国学院按学科群,把科研、教学机构划分为六大模块:工程、医学、生命科学、物理科学四大“学部”(英文原文是 Faculty ,它与我国大学中下设的学院有很大差别,相当于若干个学科相近的学院的集成,姑且翻译成“学部”)和商务(管理)学院、人文学院 ;学部、学院下设系和中心,学校的教学科研运作实体是系和中心。学部、学院首长的主要责任,是该学科群的战略管理,和在广泛征求教职工意见的基础上任命下属系和中心的主任。 伦敦帝国学院的上述管理模式,具有三个特点:第一、决策权力机构与执行机构分离,避免了本来属于职能部门或办事部门的处、室,变相成为学校的决策机构和权力机构而左右学校大局。第二、决策权力机构组成人员的权威性、广泛性、客观性,有利于避免重大决策失误和杜绝独断专横及腐败。第三、执行机构的成员来自校、院两级,有利于把校级宏观调控与处于科教一线的院系级微观运作有机地联系起来,使整个学校通经活脉,高效运作。 激励机制与保障机制相结合 没有激励机制的单纯保障机制,只会诱发惰性;没有保障机制支撑的单一激励机制,缺乏可操作性。伦敦帝国学院实行激励机制与保障机制相结合。 该校有一支强大的支撑队伍,在全校总人数 5298 人中,占 51.5% ( 2731 人),为科教第一线提供优质管理和辅助服务。系里的人事、财务、教务、学务(包括指导学生选课、择业等)、后勤,由系设专人统一管理。系下面不是按课程性质设置教研室,而是按学科建设需要设置相关研究室,由教授牵头开展教学科研工作,系里为教授和各研究室分配专职秘书,处理事务性工作。这种有力的保障机制,使处在一线的科教人员能够把时间和精力集聚到科教工作中。举一个笔者曾亲身体验的事为例:笔者科研急需的一本参考书在该校图书馆没有,于是笔者将该书的书名、作者名和出版社名告知所在系的图书资料员,不几天,他便从校外借回该书,送到笔者手中。 另一方面,每位科教人员都被一种无形的驱动力激励着。为追思前贤、勉励来者,学校以赫胥黎、布莱克等该校名流学者的名字命名学校的主要建筑物,楼内过厅安放着他们的胸像雕塑,有的诺贝尔奖证书还悬挂在墙上让人瞻仰,营造出一种巍巍氛围,潜意识地激励着人们成才、成名、成家。同时,学校把职称与经济利益和个人声誉紧密挂钩,而职称晋升对教学、科研、奉献三个方面都有具体而严格的要求。一个不搞科研的教师,其教学工作无论多好,只能算一名出色的讲员( Lecturer )或者被评为优秀讲员,但不能当教授,不存在所谓的“教学型教授”。每位教师都被一种无形的力鞭策着,既要搞好教学保住基本职位,还要鼓足干劲搞科研,多出成果,热心校、系的公益活动,多做奉献,才能晋级,得到丰厚回报。这样一来,科教人员在提高自身水平和获取利益的同时,学校的整体实力也得到不断地增强,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 广揽贤能,开放办学 伦敦帝国学院是一所开放型的高等学府。 该校每年都要发布“员工发展计划”,在世界范围招揽能人贤士。学校还留意吸纳海外留学人员到该校任职,据笔者所知,其中不乏我国大陆地区出去的留学人员,有的已晋升为正教授。 伦敦帝国学院十分注重吸引世界范围的优秀青年到该校深造,学生中非英国籍比例相当高。以近三年为例, 2001 - 2002 年度学生总数为 10125 人,其中,来自英国及欧共体国家的学生 8055 人,海外学生 2070 人; 2000 - 2001 年度,学生总数为 9975 人,其中,来自英国及欧共体国家学生 7985 人,海外学生 1990 人; 1999 - 2000 年度学生总数 9441 人,其中,来自英国及欧共体国家学生 7554 人,海外学生 1887 人。从中可以看到,来自英国及欧共体国家以外的海外学生人数占的百分比约为 20 %,如果按非英国籍学生来统计,比例还要高得多。当然,该校也从大量招收海外留学生中,获得丰厚经济效益来增加办学经费。例如,该校 2001 财政年度,从来自英国及欧共体国家的学生收取的学费为 12.632 百万英镑,而从海外留学生收取的学费高达 21.995 百万英镑; 2000 财政年度,从前者收取的学费为 11.810 百万英镑,从后者收取的学费为 20.044 百万英镑。 伦敦帝国学院大量吸引校外专家学者到该校进行学术交流和合作科研。院系中大约有 15~20% 的人员是来自校外的访问学者,其中,不少是学术界的知名人物,例如,现任中国工程院院长徐匡迪教授,就曾到该校学术访问,进行过合作科研。这种互惠交流,无疑对提升该校的知名度和学术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 伦敦帝国学院积极开展与国外知名学校之间的强强联盟,互相支撑在国际上的声誉和地位。例如,去年底,该校与德国亚琛理工大学、瑞士苏黎士理工大学、荷兰德尔芬特工业大学结成四校联盟,共享资源,相互认同学历,建立经常性的互访。 名符其实的研究型高等学府 伦敦帝国学院十分看重通过科研来提升自身品位,是一所名符其实的研究型高等学符。 该校拥有阵容强大的科研队伍和众多将帅人物。 2002 年度全校员工人数 5298 人中,科研人员 1490 人。如前所述,教学人员也要搞科研,因此,实际从事科研的队伍,约有 2567 人,是相当强大的。科技将帅级别的领军人才济济,在理学方面,有 52 名皇家学会会员,在工学方面,有 56 名皇家工程院院士,在医学方面,有 64 名皇家医学科学院院士。 该校有充足的科研经费来支撑其科研运作。表二列出了该校 2001 财政年度和 2000 财政年度的收入情况,从中可以清楚地看到,科研经费在这两年的总收入中,分别占 38% 和 36% ,成为学校之鼎足。从表三数据可以看出,该校科研经费源头多,表明其科研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表二 伦敦帝国学院近两年的财政收入 (货币单位:百万英镑) 收入项目 2001 年度 2000 年度 政府拨款 111.754 103.140 教学经费 40.290 35.825 科研经费 146.428 121.992 其它运作 71.118 65.423 捐赠及利息 2.130 2.668 出售固定资产 18.110 9.924 总收入 389.830 338.972 表三 表二所列伦敦帝国学院财政收入中的科研分类收入(货币单位:百万英镑) 科研经费来源 2001 年度 2000 年度 英国国家研究基金 41.634 36.115 英国政府部、委及地方政府 9.096 8.982 英国工、商界及公立公司 21.602 16.987 英国慈善公益事业 47.262 33.903 英国其它渠道 3.320 4.253 欧盟委员会 7.651 7.925 其它欧盟及海外渠道 15.963 13.827 共计 146.428 121.992 伦敦帝国学院的科研,对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各取其长,从不偏废,基础研究注重起点,应用研究注重效益。例如,该校正在研制一种微微微秒( 10 - 18 秒)级的超快激光,用来俘获和控制原子中绕核旋转的电子的运动,就是一项起点非常高的基础研究,一旦获得成功,将为科技领域带来一系列突破性进展。该校进行的把计算机神经网络反馈技术用来训练人的记忆力的应用研究,据认为可能使人的记忆力提高百分之十,如获成功,将具有极大的推广价值和社会效益。 值得一提的是,伦敦帝国学院通过学校与产业界和社会各界的互动,把科研成果推向社会,来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获得回报,学校自己并不办企业。笔者认为,高等学校和企业各自承担着不同的社会分工,无论是企业办学校,还是高校办企业,都是与各自基本的社会功能相违背的。目前,我国高校办企业看似红火,是因为我国企业过去长期执行计划经济,现在尚处于经济的转轨过程,客观上暂时为高校办企业空出了部份市场。可以预计,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高校办企业的空间会越来越小,特别是挪用挤占学校科教资源办企业,会为学校的发展带来根本性的负面效应。 “未来从这里开始” 刚过去的 2002 年,对于伦敦帝国学院和伦敦大学学院(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简称 UCL ) 两校来说,都是极不寻常的一年,因为新上台的英国教育大臣计划把两校合并起来,成立一所新大学。伦敦大学学院( UCL )比伦敦帝国学院的历史长得多,也是一所世界名校,其教师和毕业生中出了 18 名诺贝尔奖得主,和不少诸如发明电话的贝尔和印度圣雄甘地那样的名人,现有职工和学生 24500 人,其中英国皇家学会成员 35 名,皇家工程院院士 13 人,皇家医学科学院院士 75 名。据说政府的合校计划是基于两种考虑:一是二学院合并成一所大学,可以增强在世界名校中的竞争力;二是合并可以提高办学效益。民间人士也在泰晤士时报撰文,抱怨现在英国很少学校能与美国顶尖大学媲美,并举例说,截止到 2002 年的近五年中,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的 36 名得主中, 26 名出自美国,英国只占 3 名,而且,这三名都不出自英国高等院校。 两校对政府的合校计划反应异常强烈,普遍认为:虽然两校是以学院冠名,但实际上已经是实力雄厚的大学实体,是实在的世界名校,而且,两校仍然处在篷勃发展之中,没有必要合并。那段时间,笔者的合作教授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很抱歉,今天我要去参加一个关于合校的讨论会,不能与你研讨课题了。”终于在去年底的一天,那位教授兴奋地告诉笔者:“政府接受了我们的意见,合校计划取消了!” 今年一月四日是新学期的第一天,该校正式挂出新校牌“ Imperial College London ” ( 伦敦帝国学院 ) ,还在新年第一期校报的头版头条刊登出院长文章:《未来从这里开始》。文中说:我们以“伦敦帝国学院”新校名的正式挂牌迎来了新年。我们差不多用了将近一年的时间来筹措此事。当然,我们不只是赋予新校牌一种视觉上的改观,她是我们的象征,代表着我们的价值,是我们的期望所在。我们学校在学界是很优秀的,先知先觉,超前介入,不怕领头。如果我们大家都怀抱理想,团结一致,去迎接挑战,那么,我们就一定能够做出伟大的事业。 是的,当今国际高等教育,风起云涌,百舸争流,不进则退。伦敦帝国学院曾是过去的世界名校,也是现在的世界名校,而且正努力去做将来的世界名校。 伦敦帝国学院,信你未来更辉煌! 张世昌 2003 年 3 月 29 日 于伦敦帝国学院
3414 次阅读|5 个评论
鲁白访谈:GSK科技创新奖的设立与评审
热度 2 lubai 2011-10-14 20:11
鲁白: GSK 科技创新奖的设立与评审 李辉 "世界科学" 2011年10月 2011 年度 GSK (葛兰素史克) “生命科学杰出成就奖”颁发给了中国中医科学研究院屠呦呦研究员和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张亭栋教授。另有 GSK “神经科学卓越奖”颁给了浙江大学段树民教授,“明日之星奖”颁给了 15 名在读研究生、博士后、助研等青年才俊。几乎同时,来自美国的拉斯克基金也将本年度的拉斯克“临床医学研究奖”颁给了屠呦呦。这让公众在一时间高度关注屠呦呦这样一位之前知名度并不高的科学家的同时,也 对 GSK 奖项充满了好奇。本刊记者日前独家采访了 GSK 研发部生物副总裁鲁白教授,聆听了他关于 GSK 奖项设立的来龙去脉和评奖过程中的各种细节的讲述。 “我们这个奖是独立的,而且是在拉斯克奖之前宣布颁奖给屠呦呦的。” 记者 : GSK “生命科学杰出成就奖”颁发给屠呦呦研究员和张亭栋教授。但几乎同时,美国的拉斯克基金也将今年的拉斯克“临床医学研究奖”颁发给了屠呦呦。很多人都感兴趣,为什么你们会和拉斯克评审一样都选择了屠呦呦? 鲁白 :其实我们颁奖的时候,就听到有两种声音,一种是说我们跟风拉斯克奖的评审结果 , 将 GSK 的杰出成就奖颁给了屠呦呦,另一种是说我们提前知道了 拉斯克奖的结 果然后再评的 GSK 奖。我必须要说明,我们这个奖是独立的,而且是在拉斯克奖之前宣布颁奖给屠呦呦的。”至少有三点我们与拉斯克奖是不同的。 首先,我们在 8 月 16 日全体评审投票,当天通知了授奖人。  8 月 20 日对外正式宣布;而拉斯克是 9 月 12 日对外正式宣布的。 其次,我们表彰的是屠呦呦和张亭栋在中药研究中按照现代科学标准发现和证明中药化学成分的突破性发现。而拉斯克奖表彰的是屠呦呦“发现了青蒿素 —— 一种治疗疟疾的药物,在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我们的侧重点在于表彰用现代的科学方法研究中药,比如张亭栋所用的方法就是现代临床医学和毒理学的研究方法,而拉斯克奖则更在意青蒿素这一有医疗价值的药物的发现。 第三,我们不但评出了屠呦呦,还评出了张 亭栋 。张 亭栋 的贡献并不在屠呦呦之下,所以我们的评奖委员会在经过仔细认真的集体讨论后把今年的 GSK 奖同时颁发给了两位。而且我个人觉得张亭栋也应该获得拉斯克奖这样的国际大奖。 拉斯克奖证实了我们中国科学的水平,证明了中国科学家的水平,同时也证明了我们 GSK 评奖委员会的水平。而且我个人觉得张亭栋,以及王振义、陈竺也应该获得拉斯克奖甚至诺贝尔奖。 记者 :刚才您提到了今年的评奖经过一番讨论后最后将 GSK “生命科学杰出成就奖”同时颁发给了屠呦呦和张亭栋,能否讲一下这个讨论的过程。 鲁白 :在提名阶段,屠呦呦和张亭栋都有被单独提名,但是也有些评委将屠呦呦和张亭栋同时提名,评委之间因而有了一番争论,因为争论激烈,我们决定在投票选出获奖人之外,再加投关于两人是否可以同时获奖的票,结果赞同两人同时获奖的票数最多。因此我们决定将今年的 GSK “生命科学杰出成就奖”同时颁发给他们两人。 记者 :我记得去年的 GSK “生命科学杰出成就奖”也是同时颁给了王振义和陈竺两位科学家。 鲁白 :是的,去年我们把“杰出成就奖”颁给了王振义和陈竺,但是去年的争议比较小。因为针对人类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王振义找出了将全反式维甲酸运用在临床的方法,而陈竺则研究出了其中的分子机制。所以他们同时得奖大家都认为是合适的。 记者 : 陈竺在不同场合也提到他们的工作是在张亭栋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的,那你们为什么首先颁给了王振义和陈竺,然后才颁奖给张亭栋呢? 鲁白 :其实去年张亭栋也被讨论了,但是最后王振义和陈竺的得票数更多。陈竺有两个重要的科学贡献,一个是他解释了其导师王振义全反式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机理。另一个是解释了张亭栋砒霜治疗同一种白血病的机理。我们去年颁奖给他是因为他的第一项工作。当然,他的第二项工作,也是值得再次获奖的。这两种方法一起,治愈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可能性已经达到了 90% 以上,这是很了不起的。 “一项科研成果的重要性通常不会有太大争议。争论的焦点往往是原创是谁。” 记者 :前面您讲了 GSK 评奖委员会这两年的评奖过程,那你们有没有明确的评奖标准? 鲁白 : 有的,具体地说,首先被提名者应当是“中国科学家”,而且“在中国做出”“具有世界影响的研究成果”,这样的研究成果应当是重要的和原创于中国的 。 记者 :怎样来判断“重要性”? 鲁白 :那就是具有世界水平的原创研究。“重要性” 是指有没有解决别人不能解决的重大科学问题,有没有深远的理论意义或者广泛的应用价值。不是单纯的靠院士头衔、或者发表 SCIENCE 、 NATURE 的文章数目,或者论文的影响因子,等。 记者 :就是说,你们破掉了一套标准,但同时建立了另外一套标准。这同样是有难度的吧? 鲁白 :也不是很难,关于一项研究的重要性还是容易判断的,比如饶毅曾经预测过 50 个可能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现在大概已经有一半以上都获得了。所以对于专业领域的一流科学家们来说,一项科研成果的重要性通常不会有太大争议。争论的焦点往往是原创是谁。 “原创性”有时候是很难清楚地划分出来的。我们知道所有的研究都是在前人基础上进行的,每一项研究都会包含别人的 idea ,问题就在于,究竟哪一个人的研究在发展的过程中最具有突破性,迈出了关键的一步。我可以举一个非常经典的例子。 2008 年度的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美国日裔科学家下村修、美国科学家马丁·查尔菲和美国华裔化学家钱永健。下村修是第一位从水母中分离 GFP( 绿色荧光蛋白 ) 的科学家,他发现这种蛋白在紫外线光中呈现亮色。马丁 - 查尔菲的贡献是展示了 GFP 作为各种生物现象的亮光基因标签的价值。钱永健则解释了 GFP 如何发光。但是 Wood Hole 海洋研究所的普瑞舍( Douglas Prasher )曾经早就意识到水母亮光基因的价值,并得到了 GFP 的基因,很可惜他的科研基金没有了,他没能将 GFP 基因表达出来。将 GFP 基因克隆出来是关键性的原创,为什么没得奖,值得商榷。 除了重要性和原创性,还有一个标准就是谁的贡献最大。  2000 年的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阿尔维德 · 卡尔森( Arvid Carlsson )曾开玩笑说,评上诺贝尔奖通常经历三步挑战, 1) 当你做出一个不同寻常的发现时,很多人会说“ This cannot be true ”(这是不可能对的!)。 2) 多年后,你的工作被反复证明是对的 , 人们又会说,“ This is true, but   it is not important ”(这是没错,但这不重要)。  3) 再过很多年,当你的工作已经被证明是非常重要了,又有人会说,“ This is true and important , but it was not you ”(没错,这是很重要,但不是你发现的!)。所以,谁是最主要的贡献者,这需要各个评审作出自己的判断,最后比较多人的看法就可能是一个公论了。 “我们的评奖委员都是很高水平的,……一是具有世界级的水准……二是熟悉中国的国情。” 记者 :您刚才谈了 GSK 评奖委员会的工作,那么可否也谈谈这个评奖会员会本身,由哪些人组成,如何一起工作。 鲁白 : 评选委员会一般来说名单是不公布的,主要是怕游说。比如瑞典的诺贝尔论坛( Noble Forum ),很多人想要挤进去讲,因为通过这种形式,演讲人至少可以让评奖人知道他们在做什么。但经常游说,就给评奖人带来很大的困扰,所以不公开评奖委员会名单有一定的道理。 当然我们的评奖委员是有一定水平的,他们至少符合两个条件,一是具有世界级的水准,表现在他首先必须是知名的科学家,有些自己就得过国际奖项,有些参加过国际重要的评奖活动。我本人在美国的神经科学评奖委员会曾经做过四年的主席,我们的委员会成员也都或多或少有类似的经历。 二是熟悉中国的国情。国外具有世界水准的科学家往往很难读懂中文文献和理解中国的文化,这也就阻碍了他们理解一个项目的创新者到底是谁。比如屠呦呦获奖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路易斯 ∙ 米勒  (Louis H. Miller) 和苏新专 (Xin-zhuan Su) 就在 cell 上发文评论谈屠呦呦的工作,后来一些中国知情人表示不满,认为评论不够准确全面。原因在于国外专家只能凭借已经公开发表的资料和较容易辨别的材料,但是屠呦呦那个年代的很多文献资料是不公开或者是外国人不容易理解的。所以我们要求我们的评委也应熟悉中国学术界和中国国情。 以上是两个基本标准。当然也要公正、独立、专业和公正,这是最起码的。比如有人可能不习惯屠呦呦的个性,但是如果承认青蒿素最关键的工作是她做出来的,那就应该投她的票。 记者 :那么怎么去具体规避这些情感上的倾向性呢? 鲁白 :这个主要靠评审对自己的要求,当然,有时候也会遇到比较明显的利益冲突问题。比如因为我们评委中有人符合参评标准,而且其中有人今年也被提名了,后来都主动退出了我们的评奖委员会。 记者 : GSK 的提名过程具体是怎样操作的呢? 鲁白 :诺贝尔的评奖是由评奖委员会给很多人发信,请大家提名。去年我们也是这么做的,后来我们发现回信不多,而且不见得完全客观。今年我们主要依靠与一流科学家的电话联系和评委内部讨论。 “说到底,我们自己的科学家和我们自己的很多奖项没有自己的品牌。” 记者 : GSK 为什么要设立这些奖项?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计划设立这三个奖项的? 鲁白 :“ GSK 所设的这三种奖项是由 GSK 中国研发中心推动的,它不是我一个人的事情,但是是我来研发中心后策划的。我 2009 年 7 月 1 日来 GSK 上任,不久就开始想这个问题了。国际大公司做这些事情也不少,比如在美国非常热门的高中生的 Intel science 奖,得奖者可以到白宫见总统,对以后选择大学也有很大好处。公司做这类事情通常的目的是品牌宣传、塑造形象。 从 GSK 角度,设奖的初衷是创造跟中国科学家合作的机会,也可以延揽人才。还有很重要的一条,我觉得国际大企业到中国来发展,就应当对中国的科技、教育进步有所贡献。中国的科技创新氛围还有待进一步改善,所以我们也想倡导崇尚科学、尊重创新、推崇人才的氛围。 记者 :那您具体的计划包括哪些? 鲁白 :我们有一揽子计划,包括,提供给研究生奖学金,支持一系列讲座,等等。比如我们支持了北京师范大学的一个系列讲座,目前也正在和上海交通大学商谈支持系列论坛的想法。另外我们还支持一些在中国召开的学术会议,比如中国神经科学年会,青年神经科学家会议,中国海外华人生命科学会议等等。 记者 :最后一个问题,今后有怎样的打算呢? 鲁白 :这里我要谈一个“品牌”的概念。一般来讲,一个商品的价值绝大多数来源于两个方面:即知识产权和品牌。现在国内已经开始比较创新研发,知识产权了。但对品牌的价值还不够重视。品牌所带来的价值已经远远超过生产和营销。比如 iPad ,这个产品固然有很多绝妙的创新设计技术,但苹果的品牌使 iPad 变成一种生活方式,而不仅仅是一种好看有好用的产品了。其实科学领域也有品牌效应。一个科学家是否有品牌效应,往往反映在他有没有被邀请写综述、做大会发言、主持重大研究项目,还有就是到著名大学演讲,参加基金的评审,做杂志的编委 , 和得到国际科学大奖,等等。 但是很可悲的是,我们很多时候要靠外国人的认可来相信自己的影响力。比如我们这次颁奖活动之后,有很多记者打电话来,但是问的问题多是在围绕屠呦呦,因为她得了拉斯克奖。很少有人问及张亭栋,说到底,我们自己的科学家和我们自己的很多奖项没有自己的品牌。 中国的邵逸夫奖,奖金有 100 万美金之多,而拉斯克奖只有几万美金。但是邵逸夫奖的影响力还远远不如拉斯克奖。中国的科学家即便在中国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在世界上还是没有自己的品牌。所以我们希望通过 GSK 这样一个国际品牌,为打造中国科学家的形象尽一份力。同时,我也希望我们这个奖项本身今后也可以成为一个好的品牌,比如像美国的 Intel Science 奖那样。当然这也需要公司总部及各方面继续大力支持和配合。
8069 次阅读|2 个评论
我也可以享受职工休养了
xupeiyang 2011-10-14 11:11
我也可以享受职工休养了,感谢各级领导,感谢共产党,感谢毛主席。 多少年的美好愿望可能要实现了。 不过,还得夫人批准,今天晚上好好与夫人谈判,希望儿子、儿媳、孙子乐乐都能全力支持我。 关于组织 2011 年职工休养的通知 各工会小组: 今年院校工会分配给所馆职工休养名额 25 名,经研究,定于 2011 年 11 月组织所馆职工休养活动,现开始报名,具体事宜通知如下: 一、休养人员范围为所馆在职职工。休养原则:未享受院校第二批休养的职工(第二批从 2008 年开始);年龄大的职工优先; 2010 年 12 月 30 日在职职工(包括 2011 年 1 月至 9 月已办理退休的人员)可享受休养活动。由于院校休养名额较少,本年度可以随带配偶或子女一人。 二、休养地点:福建武夷山、厦门 三、休养时间: 2011 年 11 月 2 日至 11 月 7 日,双卧单飞六日游 四、经费: 每人 3680 元,其中:单位支 2400 元,其余部分由个人自理,随带配偶或子女经费全部自理。 各工会小组于 2011 年 10 月 18 日 11 : 00 之前将名单、身份证号码和自理经费交工会。 附:行程 信息所 / 图书馆工会 2011 年10 月14 日 武夷山、厦门、鼓浪屿、永定土楼 单飞六日游 第一天: 11 月 02 日 北京 t 武夷山 15 : 08 北京西客站乘火车 Z59 次赴 世界双遗产地 — 武夷山。(列车上晚餐请自备) 宿:火车上 第二天 : 11 月 03 日 武夷山 v 06 : 17 抵达武夷山专车接团至酒店用早餐,餐后稍事休息, 9 : 00 乘车前往 大安源景区(车程 60 分钟) ,景区面积 28 平方公里,区内自然生态原始绮丽,素有 “植物王国”、 “天然氧吧”、“亲水乐园”之称,游龙归源、黄岗山大峡谷、水上广场 。游览结束后乘车返回,入住酒店。 宿:武夷山 第三天 : 11 月 04 日 武夷山 t 厦门 7 : 30 叫醒, 8 : 00 于酒店内用 早餐, 8 : 30 乘车前往九曲码头,乘坐九曲溪竹筏漂流(约 1 小时)。 乘竹筏 顺流而下,体会碧水丹山之神韵, 沿途欣赏双乳峰、玉女峰、大王峰及高插于悬崖峭壁之上的千年古悬棺 ; 游览武夷山最早的宫观 : 武夷宫景区 时间约 30 分钟, 名人纪念馆,仿宋古街 ,欣赏品茗 武夷山正袍国茶茶艺表演 , 约 50 分钟。游 武夷山茶博园 “ 茶魂广场 ” ,以特写的手法, 缅怀 神农、彭祖、武夷君 “ 武夷三圣 ” 等茶圣先贤的丰功伟绩。后参观武夷山茶厂,武夷山特产蛇产品,于酒店用晚餐,餐后乘 K8745 ( 20 : 22 )赴 厦门。 宿 : 列车硬卧 第四天: 11 月 05 日 厦门 v 08:16 分抵达厦门接团,早餐、白鹭州公园,闽南第一古寺一南普陀寺、于将军府用午餐、餐后乘轮渡到鼓浪屿,游览海上花园一鼓浪屿 ,游览万国建筑群、林巧稚故居、林巧稚塑像,【 菽庄花园】 , 钢琴博物馆 , 游览结束后用晚餐,餐后入住酒店。 宿:厦门 第五天 : 11 月 06 日 厦门 v 永定土楼 v 厦门 (车程约 3.5 H ) 8 : 00 用早餐,餐后 乘车 (3H) 赴龙岩市永定县 ,抵达后用午餐,(永定土楼午餐由我社安排)餐后游览 永定土楼民俗文化村 、“世界建筑奇葩”的土楼群、 【振成楼】、【福裕楼】、【承启楼】、【奎聚楼】、【馥馨楼 】、【集庆楼】、 游览结束后乘车返回厦门,抵达后于南海渔村用晚餐,餐后入住酒店。 宿:鼓浪屿 第六天 : 11 月 07 日 厦门 Q 北京 用早餐后, 上午乘游船游览海峡与船上观望金门 ,游览结束后用午餐,午餐后游览胡里山炮台,滨海大道,竹炭用品 、 晚餐后送机场,乘 航班回京。结束愉快旅程! 接 待 标 准: 1 、用 餐:全程 5 早 10 正,正餐 10 人 1 桌, 9 菜 1 汤 ( 确保够吃、武夷山 10 菜 1 汤、客人安排馒头或面条) 若不足十人则根据实际人数安排,若超过十人则要加一菜或加量;确保够吃,用餐环境相对优雅(我社要求在台湾团队客人用餐地用餐) 2 、住 宿:武夷山 厦门下榻酒店均为当地最好准四星星级酒店标准双人间 。 鼓浪屿岛上宾馆较少,(宾馆条件不如厦门,)但鼓浪屿风景优美,我社根据众多游客都盼望能在小岛住宿之愿望特地安排一晚。 3 、交 通: t :北京西客站 t 武夷硬卧列车 t 厦门 Q :厦门 Q 北京航班; v 当地新款( 2 年内)旅游空调大巴 37 加 2 4 、门 票:行程所列景点首道门票 5 、导 服:当地优秀导游讲解服务 6 、全 陪:我社优秀陪同全程陪同服务 7 、购 物:全程 3 个正规购物店(武夷山茶厂、蛇制品、厦门竹炭) 8 、赠 送:地接社赠送每人每天 2 瓶农夫山泉矿泉水、每人 1 张 7 寸集体塑封照。组团社赠送航空保险 40 万 / 人; 旅游人身意外险 14 万 / 人
个人分类: 我的日记|2025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卫生部发布2011年9月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
xuxiaxx 2011-10-11 09:31
2011 年 9 月( 2011 年 9 月 1 日零时至 9 月 30 日 24 时),全国(不含台港澳,下同)共报告法定传染病 546932 例,死亡 1390 人。其中,甲类传染病中报告鼠疫 1 例,已死亡 ; 报告霍乱发病 7 例,无死亡。乙类传染病中除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和白喉无发病、死亡病例报告外,其余 23 种传染病共报告发病 317564 例,死亡 1353 人;报告发病数居前五位的病种依次为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梅毒、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淋病,占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总数的 96% 同期,全国共报告丙类传染病发病 229360 例,死亡 36 人。报告发病数居前三位的病种依次为手足口病、其它感染性腹泻病和流行性腮腺炎,占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总数的 95 %。 2011 年 9 月全国法定传染病发病、死亡统计表 * 病毒性肝炎发病数和死亡数分别为甲肝、乙肝、丙肝、戊肝、未分型肝炎报告发病数和死亡数的合计。 ** 通过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报告的死亡数据不作为中国传染病死因顺位的依据。 来源: www.moh.gov.cn
1012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山东理工大学在国家“863”计划项目立项中获得新突破
xuecw 2011-10-10 10:58
我校在国家“ 863 ”计划项目 立项中获得新突破 近期,我校在国家“ 863 ”计划项目立项中获得新的突破。在现代农业技术领域,易维明教授主持的主题项目“纤维素类生物质高效转化利用技术”所属课题 —— “生物质先进裂解制取生物燃油关键技术”获取国拨概算经费 2000 万元。在先进能源技术领域,徐丙垠教授主持的重大项目“智能电网高级分析与优化运行关键技术”所属课题 —— “智能配电网新型量测、通信、保护技术研究与开发”获取国拨概算经费 800 万元。在现代交通技术领域,高松教授主持的计划课题“镍氢动力电容电池系统及浅循环快充电动公交应用示范考核”获取国拨概算经费 400 万元。以上三个课题的经费概算书已经上报,即将正式启动研究工作。另外我校参与的由淄博淄柴新能源有限公司负责的一项国家“ 863 ”计划项目的申报也获得成功。 科技部在去年对农村司所属现代农业技术领域科技计划开展项目入库与组装出库管理试验的基础上,今年在所有技术领域进行项目入库与组装出库的立项模式改革。我校积极应对科技部在此方面的改革工作,组织相关力量依据科技部的要求进行了项目的入库申报工作,取得良好效果。 另外,我校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的申报也取得新的进展:杜瑞成教授负责牵头的支撑计划课题“轮作区玉米生产机械化关键技术与装备研究”获取国拨经费 332 万元;柏雪源教授主持参与的支撑计划课题“生物质热裂解制取生物燃油成套化设备研制与千吨级示范”获取国拨经费 136 万元。 一系列高水平课题的申报成功表明我校在相关技术领域方面的研究处于国内领先地位,产生了重大影响。(科技处)
个人分类: 科技教育|0 个评论
员工违反计划生育处理
shenbinti 2011-10-10 10:32
企业员工违反计划生育政策怀孕、生育的处理 关于企业员工违反计划生育怀孕、生育的处理主要涉及以下两个问题:一、企业能否以此为理由解除劳动合同;二、违反计划生育怀孕、生育的员工能否享受正常的产假待遇?这是目前一些 HR 可能会遇到或者正在关心的问题。北京劳动法专业律师沈斌倜就这两个问题和大家做一个简单的沟通: 一、关于企业是否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问题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和第四十六条的规定可知,企业只有在劳动者有第三十九条规定之一情形的才可以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并且不需要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而劳动者违反计划生育政策是否能够被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关键是在于违反计划生育的行为是否属于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行为。 《劳动合同法》第四条规定:“ 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保障劳动者享有劳动权利和履行劳动义务 ”。因此,用人单位制定规章制度既是一项权利也是应尽的义务。规章制度是立法留给用人单位的自主权利,用人单位有权最大限度行使该权利以保障企业的有效运行。但是,由于规章制度与劳动者关系甚密,其法律效力的取得应当符合一定的条件,否则将不利于劳动者利益的保护。第一,用人单位规章制度内容应当符合法律规定;第二,规章制度的制定和通过应经过民主程序;第三,规章制度只有经向员工公示才能发生效力。 因此,如果用人单位在企业规章制度中明确将员工违反计划生育政策怀孕、生育等行为列为严重违反规章制度的行为,并且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符合上述提到的三个条件,即已生效。此时,用人单位理论上有权依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并且无需向该员工支付经济补偿金。相反,如果用人单位在企业规章制度中没有明确将员工违反计划生育政策怀孕、生育等行为列为严重违反规章制度的行为或者单位的规章制度并不同时符合生效的三要件,则用人单位无权以职工违反计划生育政策为理由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地方有特殊规定的除外)。 关于用人单位是否能够以劳动者违反计划生育政策为由解除劳动合同,在北京市第十二届劳动人事争议案例研讨会上,存在两种不同的意见:第一种意见为,如果用人单位将此规定写入规章制度,而规章制度在程序上又是完全无瑕疵的,那么可以认定为规章制度是合法有效的,可以以此解除劳动合同,理由有二,一是此种规章制度与国家的大政方针引导方向是一致的,从政策的价值取向上及社会效果上看可以更好的保障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二是从企业管理的角度来说,女职工超生不可避免会对企业的正常经营带来很大的影响,如果不能对此进行制约,一旦超生普遍,企业的正常经营秩序无法维护。另外一种意见为:女职工如果违反了计划生育政策,按照相关法规将接受一定的处罚,且分娩期间的医药费和住院费自理,产假期间停止工资待遇,单位还可能给与女职工其他处分,这时候如果用人单位再解除劳动合同就太严厉了。 二、 违反计划生育怀孕、生育的员工能否享受正常的待遇问题 为了维护女职工的合法权益,减少和解决女职工在劳动和工作(以下统称劳动)中因生理特点造成的特殊困难, 我国法律法规对女职工劳动保护有特殊的规定,如 《劳动合同法》,《妇女权益保护法》等。 特别是对于女职工“三期”期间应受的待遇有特别的规定,如 《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就用很大的篇幅来规范企业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间的劳动法律保护 。但值得注意的是, 《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 第十五条明确将违反计划生育规定的女职工排除在该法的适用范围之外。 那么,此类女职工在“三期”期间相关的待遇问题的处理应以何为依据。实践中,各地规范并不相同,如 《北京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第四十条规定:“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的职工违反本条例规定生育的,由其所在单位给予行政处分或者纪律处分;分娩的住院费和医药费自理,产假期间停止其工资福利待遇;三年内不得被评为先进个人、不得提职,并取消一次调级。”《上海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第四十三条规定:对违反本条例规定生育子女的公民,除征收社会抚养费外,给予以下处理:(一)分娩的住院费和医药费自理,不享受生育保险待遇和产假期间的工资待遇;(二)持有《光荣证》的,应退回《光荣证》,终止凭证享受的一切待遇,并退回依据本条例第三十七条规定所享受的奖励;(三)系国家工作人员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系其他人员的,所在单位可以给予纪律处分;(四)系农民的,调整自留地和安排宅基地时,不增加自留地和宅基地的分配面积。 但是从以上两市的规定不难看出,尽管在具体的处理方式上有所不同,但对于违反计划生育政策怀孕、生育的职工不能享受产假期间的相关待遇的规定是一致的。因此,如果员工在怀孕期间身体不适请假,可以以病假处理,但不能享受产假待遇。 引用法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三十九条  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二)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 (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 (四)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六)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北京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第四十条  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的职工违反本条例规定生育的,由其所在单位给予行政处分或者纪律处分;分娩的住院费和医药费自理,产假期间停止其工资福利待遇;三年内不得被评为先进个人、不得提职,并取消一次调级。   农村居民违反本条例规定生育的,在给予农村福利时予以适当限制;聘任为干部的,应予解聘。 ------------------------------------------------------------------ 【沈斌倜律师简介】沈斌倜,女,北京市劳动保障法学会会员,厦门大学法律硕士,北京劳动法专家。沈斌倜律师主要从事劳资纠纷法律研究和劳动人事制度风险防控法律研究及实务操作,专注于劳动争议案件的解决及提供劳动法培训,担任劳动法专项法律顾问。执业地址:北京市东直门南大街甲 3 号居然大厦 18 楼;电子邮件: shenbinti@yahoo.com.cn 业务电话 : ( +86 ) 13661313967; ( +86 ) 15301115671 互动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henbinti
个人分类: 北京劳动法律师沈斌倜劳动法文集|1797 次阅读|0 个评论
水稻创高产,水分是多少?
热度 6 tongpingya 2011-10-7 16:29
媒体报道: 9 月 18 日,袁隆平院士领导的团 队 107.9 亩 超级稻( Y 两优 2 号) 亩产 92 6.6 公斤; 9 月 24 日,谢华安院士领导的团队 135.4 亩 超级稻( 宜优 673 ) 亩产 1005.85 公斤。 祝贺两位院士,在水稻高产栽培研究方面获得了新进展。 但从科学技术的视角,有两点测产内容还请详细交待清楚。 其一,袁院士水稻高产纪录,折算产量时水分是多少?据央视报导: 农业部专家组宣布,按照测产验收规程, 18 块试验田共 107.9 亩,选 2 号点收 502 平方米( 0.75 亩)鲜产 920 公斤; 3 号点收 599 平方米 ( 0.89 亩)鲜 产 1105 公斤, 8 号点收 562 平方米( 0.84 亩)鲜产 1106 公斤(口音听不清,记录可能有小误),按籼稻含水量 13.5% 折算产量,加权平均折合亩产 926.6 公斤。建议专家组公布收获时鲜粒含水量 ? 取样 2.5 公斤烘干后含水量 ? 以及每亩株数、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同时等待谢院士公布这方面的详细资料)。 其二,为什么只选取几分地测产?国内外作物高产纪录测产验收,一般都以定制单位,完全实打实收。如以公顷、英亩或亩为单位,或 1 公顷以上、或 1 亩以上。在中国,至少应该是整片的 1 亩以上或 10 亩或 100 亩,测多少亩就承认多少亩的产量。只选取 7 ~ 8 分地测产?面积太小。把几分地水稻产量代表 1 亩甚至代表 100 多亩的产量,说服力不强,又容易留下悬疑。严格地讲,被称为世界水稻高产纪录,要特别注意科学性,要经得起推敲。我认为,如果时间、人力充足,专家组应实收 10 亩、 50 亩甚至 100 亩,以实产为标准。这既显示院士研究水平,又让科技界信服,更重要的是让农民认可并能学习推广,这才是最终目的。 建议农业部:农业部这几年开展各种农作物“百亩高产攻关基地”或“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田”项目。随便到农业高产区农村走一走,到处都矗立着高大的宣传牌,上书部级、省级“百亩什么地”、“万亩什么田”,很气魄,但叫好不一定叫座。高产可以创建,有 1 亩或几亩就可以了,更重要的是组织科技人员努力提高大面积中产田、低产田的水稻产量,以一个村、一个乡、一个县“整建制”为单位实施水稻平衡增产,普及科学技术,让农民真正从中受益。这才是农业部应当做的工作。 袁院士百亩水稻超 900 公斤高产纪录出来了,拟计划 90 岁时实现的亩产千公斤目标,也由谢院士在 10 天之后水稻超吨粮提前完成了。我建议适可而止吧!因为是用几分地测定的产量就可以代替了百亩连片的产量?那很有可能,明年或后年就会出现万亩水稻超吨粮!。 前车之鉴。请看媒体,这几年已经出现了很多类似“大跃进”年代的“玉米万亩超吨粮”、“百万亩玉米超吨粮”吉尼斯纪录了! 后事之师。如不止之,走着瞧吧! 佟屏亚新浪博客 (或 http://blog.sina.com.cn/cornexpert ) 下一篇:“超级稻”蒙了多少人?
7767 次阅读|6 个评论
[约稿]邢修三介绍:历史上最伟大的10大方程
热度 5 Fangjinqin 2011-10-2 14:47
[约稿]邢修三介绍:历史上最伟大的10大方程
附件: 最伟大的10个方程 .pdf
个人分类: 杂谈评论|6955 次阅读|6 个评论
[转载]转载----胸腺功能发现的故事
lyhong 2011-10-1 09:38
一个神秘的器官—胸腺功能发现的故事 在我们胸腔的前面,心脏的上方有一个淋巴样器官,它有一些古怪的特征:在胚胎时期,它相对于身体的其他器官来讲,重量是最大的,大约有 10-15 克;出生后,它继续长大,到 12 岁时可达到 30-40 克,但到青春期,性成熟以后就开始退化了,体积越来越小,到老年时,它萎缩得比出生时还小,而且大部分都被脂肪组织所取代了。它是一个淋巴器官,充满了淋巴细胞,但它与其他淋巴器官不同,即使机体受强烈的抗原刺激的时候,它也完全“无动于衷”,在结构上不发生什么变化,它的功能始终不清。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有一批学者曾企图揭开胸腺的功能之谜,他们主要从发育生物学的角度去研究的。因为胸腺奇特的生长变化特点,使他们相信,胸腺可能是一个与身体生长发育有关的器官,但他们的研究并没有获得任何有价值的结果。在此后的近半个世纪中,胸腺就很少有人问津,它被认为是一个“退化的器官”,默默地躺在胸腔里。一般的生理、解剖教科书偶尔提到它时,也公认为它是一个功能不清的淋巴器官。到 50 年代,揭开胸腺功能之谜的时机开始成熟了。 1951 年,一个 54 岁的老人被送进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病人奇特的病史引起了该院著名的儿科学和免疫学教授古德( Robert Good )的兴趣。这个患者年青时身体健康,但近几年却不断地发生严重的细菌感染。几年来,他至少已患了 17 次肺炎,这次又因严重肺炎被收入院。一份化验报告发现,患者血清中几乎没有丙种球蛋白,这说明患者体内几乎不存在抗体。显然患者严重的免疫功能缺损正是他反复细菌感染的原因。但是为什么这个老人会出现这种非常罕见的“无丙种球蛋白血症”呢?一张 X- 光片子引起了古德教授的注意:患者胸腺有一个巨大的良性肿瘤。 巨大的胸腺瘤和无丙种球蛋白血症,这二种都是极为罕见的疾病,同时出现在一个病人身上,难道是偶然的吗?古德是位临床医生,但却也是一个造诣很深的免疫学家,他知道胸腺在正常状态下,没有任何证据显示它有什么功能,但是世界上有许多事情都是在“非正常”的情况下才表现出它的真正面目的。譬如我们都知道,在正常体温下,口服阿斯匹林表现不出它的降体温功能,但当我们发烧的时候,阿斯匹林的退烧功能就表现出来了。现在胸腺上长了一个瘤,病人的免疫功能就严重缺陷了。那么胸腺是否实际上就是一个免疫器官呢?古德被头脑中闪过的这一灵感的火花激动了,他十分兴奋,决定要用实验来证明这一设想。 他想,如果患者的免疫功能缺损是由胸腺的病变引起的,那么切除正常动物的胸腺一定会造成这个动物免疫功能的缺损。实验是在家兔身上进行的。切除了胸腺的家兔,用牛血清白蛋白做抗原免疫,然后检查它是否会产生抗体。古德满怀希望地等待着预期的结果,但结果却使他大失所望:切除了胸腺的家兔,对牛血清白蛋白的抗体反应几乎没有受到什么影响。虽然他相信胸腺必定与免疫功能有联系,但是却苦于得不到证明,于是他只好将这个没有成功的实验写成报告公布于世。事实证明,这篇报告自己失败的研究论文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古德对胸腺功能的推测引起了许多科学家的注意。就在古德的报告发表的不久,其他学者又相继报告了七个同样的患者,他们都是胸腺瘤,并且都表现了不同特点的免疫功能缺陷。这些事实使人们越来越感到,胸腺决不只是一个简单的退化器官。这条思路一旦被确认,笼罩在胸腺功能上的迷雾就开始飘散了,谜底的揭开就在眼前。只要智慧的火花一闪,就会澄清迷雾,出现蔚蓝的天空。有趣的是,这点燃火花的引线早已静静地躺在浩瀚的书海之中。 大约在 300 多年前,意大利解剖学家法布雷西斯( Fabricius )研究过鸡的一个隐藏的囊样淋巴器官,它位于鸡的泄殖腔背侧,并与泄殖腔相连。它在鸡胚一周左右形成,逐渐发育成为一个梨形的囊状结构。小鸡出生后,囊继续长大,到 5-12 周龄是达到最大体积,性成熟时开始退化,到 12 月左右,就逐渐消失。这个器官由于法布雷西斯的研究,而被命名为法氏囊。后来发现,所有鸟类动物都有法氏囊。对这个与胸腺一样具有神秘特征的器官的研究,几乎经历了与胸腺完全相同的过程。自法布雷西斯以来,人们对法氏囊的发育生物学,它与激素的关系,以及它对鸟类动物生长发育的影响,都进行过详尽的研究。为了确定法氏囊的功能,一个名叫凯德尔( Kiddle )的鸟类动物学家曾在 1928 年,首次用切除法氏囊的方法,研究过它对鸽子生长发育的影响,但没有获得有意义的结果。 50 年代初,美国密西西比州立大学动物学系教授格立克( Glick )进行鸟类法氏囊与生殖器官发育之间关系的研究。 由于他深知法氏囊生长最快的时期是在出生后的头三周, 于是决定在这个时期将其切除。 1954 年,他分别对 9 只小鸡在出生后的 2 天、 12 天、 19 天和 21 天时,切除其法氏囊,以观察它们对小鸡生殖系统发育的影响。小鸡长大后,除观察到法氏囊切除的越早,鸡的睾丸和卵巢也都略大一些外,并无任何新的发现。这样,这几只新生期切除了法氏囊的鸡就被置之一旁。一个与他一起工作的 Chang 氏正在进行鸟类动物的分类学研究。他用的方法之一是用沙门氏菌 O 抗原注射小鸡,然后再测其抗体产生的情况,以作为鸟类分类的一个指标。非常凑巧的是, Chang 在实验时使用的鸡中,正好有格立克不要的那 9 只初生时切除法氏囊的鸡。此时这些小鸡已经 6 月龄了。 Chang 给这些鸡注射抗原后惊奇地发现,其它鸡都能产生正常的抗体, 但凡是切除过法氏囊的鸡没有任何抗体产生。 这一十分重要的现象立即引起了他的注意。很显然,这些鸡对沙门氏菌抗原不发生免疫反应必定与其法氏囊切除有关。他们进一步的研究肯定了这个结论, 并发现只有在鸟类生长发育的早期切除法氏囊,才会严重一地损害抗体产生能力,而在成年后切除则几乎没有影响。 1956 年他们题为《法氏囊与抗体产生》的论文发表。人们开始认识到,法氏囊控制着抗体的产生,现在我们知道,法氏囊是鸟类动物 B 细胞发育的器官,没有法氏囊,就不会有成熟的 B 细胞,抗体当然就不会产生了。格立克和 Chang 的论文一发表,立即引起古德的注意,于是立即开始对胸腺功能的新研究。实验仍在家兔身上进行, 不同的是在家兔出生后 1-5 天内即行胸腺切除术。 切除了胸腺的家兔长到 7-8 周龄时,用牛血清白蛋白免疫,然后检查血清中抗体产生的情况。实验结果令古德激动不已:新生期切除了胸腺的 7 只家兔几乎都不能产生抗体,而对照组正常家兔的抗体反应都完全正常。 1961 年 4 月 ,在美国免疫学协会的年会上,他们宣布了这一结果,确认胸腺是一个重要的免疫器官。 与此同时,英国切斯特 – 贝蒂研究所的一个刚从医学院毕业的年轻人米勒( Miller )在著名的“柳叶刀”杂志上发表了他的一篇论文,题目是《胸腺的免疫学功能》。他原来是想研究胸腺与小鼠白血病之间关系的,虽然他并不知道格立克和 Chang 对法氏囊的研究,但凭着年轻人敏锐的直觉,他觉得应当在小鼠新生期切除它的胸腺。结果他并没有发现胸腺与白血病的发生有什么关系,却意外地发现小鼠的免疫功能严重受损,表现为外周血淋巴细胞明显降低,淋巴结和脾脏发育很差,特别是对异体皮肤也失去了排斥能力。现在来看,米勒的工作更加准确地揭示了胸腺的功能,因为胸腺是 T 细胞发育的器官,它所影响主要是细胞免疫功能,因此用皮肤移植作指标更准确。胸腺功能的发现将原来认为是均一的淋巴细胞分成了二类,即胸腺衍导的 T 细胞和法氏囊(或骨髓)衍导的 B 细胞。 古德也是幸运的,他选择抗体作胸腺功能的指标是不大准确的,但 B 细胞对某些抗原的反应需 T 细胞辅助。古德应用的正是这种 T 细胞依赖的抗原牛血清白蛋白。这样,胸腺功能受损,不能产生辅助 T 细胞,所以 B 细胞不能活化,抗体也就不能产生了。在胸腺功能发现的过程中,有许多偶然的故事,但是正如马克思讲的:“在表面上是偶然性起作用的地方,这种偶然性始终是受着内部的隐藏着的规律支配的。”实际上,从 50 年代起,免疫学已经进入了它的“革命时期”,许多免疫学的新发现,包括淋巴细胞的功能,免疫耐受的研究,都取得了许多重要的突破,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胸腺这么重要的免疫器官,它的功能被揭示出来,就是必然的了。实际上正如我们已经知道的,即使没有所有这些偶然的事件的启发,年轻的米勒也同时独立完成对胸腺免疫功能的证明,甚至在形式上比古德更为完美。当然,这么多偶然性凑在一起,使胸腺功能的发现过程变得有趣,科学因此而变得更激动人心。认识胸腺这个神秘、怪异而又极端重要的免疫器官也许也真值得有这么一段曲折过程。目前对胸腺的研究已成为一个专门的“胸腺学”,并衍生出了许多与它相关的新领域。譬如它与衰老的关系就是一个正在深入研究的领域。 胸腺功能的发现是免疫学研究中的重大突破,曾多次被提名诺贝尔奖。古德是一位名高望重的免疫学家,曾任著名的斯隆 . 凯特林肿瘤研究所所长,他甚至 做过“时代”周刊的封面人物。米勒是一个刚从医学院毕业的初级研究人员。二人为胸腺功能发现的优先权之争一直沒有停止。但学术界普遍认为,米勒的工作更淮确地证明了胸腺的真正功能。 1985 年古德因手下研究人员作假而辞职,并到佛罗里达卅圣彼得斯堡儿童医院任主任医师,并兼任南佛罗里达大学的研究教授,直至 2003 年去世,按规定,他已不可能获诺奖了。米勒则作为资深科学家长期在澳大利亚墨尔本著名的 Walter and Eliza Hall Institute of Medical Research 工作,现是墨尔本大学 (University of Melbourne) 荣誉退休教授。多年来,他和他的团队都在为他的诺贝尔奖的目标而执着不懈游说。隨着人们对胸腺在免疫系统中的重要作用的越来越深入的认识,他的诺贝尔奖之梦也许总会有实现的一天吧?
2451 次阅读|0 个评论
从“石元春事件”剖析科研教学体系的等级制度
热度 22 tongpingya 2011-9-29 15:42
农业科研院所和农业院校,科研人员、教师和管理人都参照国家公务员管理体制,即便是教授、研究员、农艺师职称系列,也都要参比“行政级别”,相对应地比对为部级、局级、处级、科级等等。 新中国成立前,农业试验场、农业大学都没有“级”。追根溯源,今天的农业科研和院校一整套体制,完全是从 “ 苏联老大哥 ” 那里照搬过来的。 “ 苏联 ” 已经沉没 20 多年了,俄罗斯可能也不搞这一套了,只有中国基本上保持不变。 30 多年的改革开放,农业科研和院校的行政级别巍然不动。别看每年都有校长、院长等花大批公款出国考察,要“取经进宝”与 “ 国际接轨 ” ,但这方面的轨半公里都没有接上。由此可见,所谓的“接轨”是有选择性的,对有损于官员利益的事,没有谁愿意带回来学习。 农业科研和农业院校这一套“级层体制”,其实十分可笑。本人曾在北京农业大学读书,在农业科学院工作,亲历演变愈来愈深刻的等级制度,试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扫描。 其一,按官位排座次。学界名人排座次,可按技术职称排,可按科研成就排,可按社会名望排,可按姓氏笔画排。如若加入政治因素,排座次就成了一门高深的学问。例如某农业科学院召开重要会议(或举行庆典),在会议主席台就座诸公:第一排正中是上级部门莅临的官员或代表,两边是党组成员、院校级领导,依次是院校长、副院校长、书记、副书记。第二排是研究所或院系书记、所长和管理部门负责人。最后一排才是知名研究员、教授代表。有人质疑专家教授为什么落座后排?原来,前两排的官员也都冠有研究员、教授乃至院士称号。因为是“管”研究员、教授的人,自然就位居其前了。 其二,按权力分项目。科研院校有官衔又有学衔的人, 控制着体制内的决策权和研究资源,比如科研项目、课题经费、评职定级、出国考察等 。院校长(或书记)高居科学研究金字塔顶端,其下则是所长、系主任和各级管理官员,具有研究能力和创新精神的研究人员往往位居金字塔底部。通常院校 一把手挂冠国家项目,二把手领衔省(部)级项目,一般研究人员(研究员、教授)只能主持研究课题或参加研究工作。项目获奖或发表论文,无官位的排序靠后,真正在科研一线干工作的普通研究人员甚至不一定能挂上名。 其三,按行政体制设机构。 农业科研院所和院校本无行政职能,但却是按政府级别设立官阶。在计划经济体制下, 政府部门设置的厅、局、处以及 党委、监察、审计、财务、工会、妇联、共青团等,科研院校都要与之对应地设置此类机构。往下还可以再分设处、室、科甚至股,还可以再往下增设“中心”或“分部”,自然就可以称为“主任”或“部长”了,最不济的也给个“秘书”称号,咋听起来你真弄不清楚谁是“几品”了。机构多官员多,每层部门设一正两(多)副官位,有的甚至有“官”无“兵”。上面多层机构多层事,下面就要多出几层机构许多事。为官的都想出政绩,多办几件事,就努力增加人手,于是会议多,报表多。官员整天忙着批文念稿,出会入宴,隔三岔五还要基层巡视,出国考察。 其四,按官场通行“潜规则”。 中国传统规则做官能上不能下,科研院校同样是搭建官道上行的阶梯。 科研院所和院校官员更迭或补充通常有三条途径:一是上级行政部门委派或“精简”下来的官员,一般都身居院长、校长或书记要职。但他们大多是临时“过客”或短时“避风”,随时都有可能升迁飞翔;二是本单位 擢 升的“官学两栖”官员,掌握着重要的人权和财权,成果累累,著作等身,在科研领域评奖晋级有绝对话语权;三是曾经“不称职”或“轮替”或曾被“免职”的官员,就 发明了所谓 巡视员、调研员或助理员的称谓。此类人等在自已的精制名片上,还要在“员”后面加括号注明是局级、处级或科级。因为 “ 官 ” 的社会价值是固定的、是 “ 随身走 ” 的,一直能带到火葬场去,君不见其在撒手人寰之际,也要在悼词中挂上一句“享受副×级待遇”。 在这种等级制度下薰陶的人,还能集中精力潜心研究、教书育人吗? 去“行政化”是科研教学体制改革难以迈过的又必须迈过的“坎” 。 佟屏亚新浪博客 (或 http://blog.sina.com.cn/cornexpert )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1865 次阅读|20 个评论
[转载]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毕业典礼上的演讲
qtf10 2011-8-23 08:37
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毕业典礼上的演讲   史蒂夫 • 乔布斯( Steve Jobs )今年 6 月在斯坦福大学的演讲中谈到了他生活中的三次体验,这三次体验不仅在斯坦福大学的毕业生、也在硅谷乃至其他地方的技术同行中引起了巨大反响。尤其 The Whole Earth Catalog 提到的话,作为杂志,这是一种精神,一种气质。 “好学若饥、谦卑若愚 ”   很荣幸和大家一道参加这所世界上最好的一座大学的毕业典礼。我大学没毕业,说实话,这是我第一次离大学毕业典礼这么近。今天我想给大家讲三个我自己的故事,不讲别的,也不讲大道理,就讲三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讲的是点与点之间的关系。我在里德学院( Reed College )只读了六个月就退学了,此后便在学校里旁听,又过了大约一年半,我彻底离开。那么,我为什么退学呢?   这得从我出生前讲起。我的生母是一名年轻的未婚在校研究生,她决定将我送给别人收养。她非常希望收养我的是有大学学历的人,所以把一切都安排好了,我一出生就交给一对律师夫妇收养。没想到我落地的霎那间,那对夫妇却决定收养一名女孩。就这样,我的养父母 ─ 当时他们还在登记册上排队等著呢 ─ 半夜三更接到一个电话 : “ 我们这儿有一个没人要的男婴,你们要么? ”“ 当然要 ” 他们回答。但是,我的生母后来发现我的养母不是大学毕业生,我的养父甚至连中学都没有毕业,所以她拒绝在最后的收养文件上签字。不过,没过几个月她就心软了,因为我的养父母许诺日后一定送我上大学。    17 年后,我真的进了大学。当时我很天真,选了一所学费几乎和斯坦福大学一样昂贵的学校,当工人的养父母倾其所有的积蓄为我支付了大学学费。读了六个月后,我却看不出上学有什么意义。我既不知道自己这一生想干什么,也不知道大学是否能够帮我弄明白自己想干什么。这时,我就要花光父母一辈子节省下来的钱了。所以,我决定退学,并且坚信日后会证明我这样做是对的。当年做出这个决定时心里直打鼓,但现在回想起来,这还真是我有生以来做出的最好的决定之一。从退学那一刻起,我就可以不再选那些我毫无兴趣的必修课,开始旁听一些看上去有意思的课。那些日子一点儿都不浪漫。我没有宿舍,只能睡在朋友房间的地板上。我去退还可乐瓶,用那五分钱的押金来买吃的。每个星期天晚上我都要走七英里,到城那头的黑尔-科里施纳礼拜堂去,吃每周才能享用一次的美餐。我喜欢这样。我凭著好奇心和直觉所干的这些事情,有许多后来都证明是无价之宝。我给大家举个例子 :   当时,里德学院的书法课大概是全国最好的。校园里所有的公告栏和每个抽屉标签上的字都写得非常漂亮。当时我已经退学,不用正常上课,所以我决定选一门书法课,学学怎么写好字。我学习写带短截线和不带短截线的印刷字体,根据不同字母组合调整其间距,以及怎样把版式调整得好上加好。这门课太棒了,既有历史价值,又有艺术造诣,这一点科学就做不到,而我觉得它妙不可言。   当时我并不指望书法在以后的生活中能有什么实用价值。但是,十年之后,我们在设计第一台 Macintosh 计算机时,它一下子浮现在我眼前。于是,我们把这些东西全都设计进了计算机中。这是第一台有这么漂亮的文字版式的计算机。要不是我当初在大学里偶然选了这么一门课, Macintosh 计算机绝不会有那么多种印刷字体或间距安排合理的字号。要不是 Windows 照搬了 Macintosh ,个人电脑可能不会有这些字体和字号。要不是退了学,我决不会碰巧选了这门书法课,个人电脑也可能不会有现在这些漂亮的版式了。当然,我在大学里不可能从这一点上看到它与将来的关系。十年之后再回头看,两者之间的关系就非常、非常清楚了。你们同样不可能从现在这个点上看到将来;只有回头看时,才会发现它们之间的关系。所以,要相信这些点迟早会连接到一起。你们必须信赖某些东西 ─ 直觉、归宿、生命,还有业力,等等。这样做从来没有让我的希望落空过,而且还彻底改变了我的生活。   我的第二个故事是关于好恶与得失。幸运的是,我在很小的时候就发现自己喜欢做什么。我在 20 岁时和沃兹( Woz ,苹果公司创始人之一 Wozon 的昵称 ─ 译注)在我父母的车库里办起了苹果公司。我们干得很卖力,十年后,苹果公司就从车库里我们两个人发展成为一个拥有 20 亿元资产、 4,000 名员工的大企业。那时,我们刚刚推出了我们最好的产品 ─ Macintosh 电脑 ─ 那是在第 9 年,我刚满 30 岁。可后来,我被解雇了。你怎么会被自己办的公司解雇呢?是这样,随著苹果公司越做越大,我们聘了一位我认为非常有才华的人与我一道管理公司。在开始的一年多里,一切都很顺利。可是,随后我俩对公司前景的看法开始出现分歧,最后我俩反目了。这时,董事会站在了他那一边,所以在 30 岁那年,我离开了公司,而且这件事闹得满城风雨。我成年后的整个生活重心都没有了,这使我心力交瘁。   一连几个月,我真的不知道应该怎么办。我感到自己给老一代的创业者丢了脸 ─ 因为我扔掉了交到自己手里的接力棒。我去见了戴维 • 帕卡德( David Packard ,惠普公司创始人之一 ─ 译注)和鲍勃 • 诺伊斯( Bob Noyce ,英特尔公司创建者之一 ─ 译注),想为把事情搞得这么糟糕说声道歉。这次失败弄得沸沸扬扬的,我甚至想过逃离硅谷。但是,渐渐地,我开始有了一个想法 ─ 我仍然热爱我过去做的一切。在苹果公司发生的这些风波丝毫没有改变这一点。我虽然被拒之门外,但我仍然深爱我的事业。于是,我决定从头开始。   虽然当时我并没有意识到,但事实证明,被苹果公司炒鱿鱼是我一生中碰到的最好的事情。尽管前景未卜,但从头开始的轻松感取代了保持成功的沉重感。这使我进入了一生中最富有创造力的时期之一。 在此后的五年里,我开了一家名叫 NeXT 的公司和一家叫皮克斯的公司,我还爱上一位了不起的女人,后来娶了她。皮克斯公司推出了世界上第一部用电脑制作的动画片《玩具总动员》( Toy Story ),它现在是全球最成功的动画制作室。世道轮回,苹果公司买下 NeXT 后,我又回到了苹果公司,我们在 NeXT 公司开发的技术成了苹果公司这次重新崛起的核心。我和劳伦娜( Laurene )也建立了美满的家庭。   我确信,如果不是被苹果公司解雇,这一切决不可能发生。这是一剂苦药,可我认为苦药利于病。有时生活会当头给你一棒,但不要灰心。我坚信让我一往无前的唯一力量就是我热爱我所做的一切。所以,一定得知道自己喜欢什么,选择爱人时如此,选择工作时同样如此。工作将是生活中的一大部分,让自己真正满意的唯一办法,是做自己认为是有意义的工作;做有意义的工作的唯一办法,是热爱自己的工作。你们如果还没有发现自己喜欢什么,那就不断地去寻找,不要急于做出决定。就像一切要凭著感觉去做的事情一样,一旦找到了自己喜欢的事,感觉就会告诉你。就像任何一种美妙的东西,历久弥新。所以说,要不断地寻找,直到找到自己喜欢的东西。不要半途而废。 我的第三个故事与死亡有关。 17 岁那年,我读到过这样一段话,大意是 :“ 如果把每一天都当作生命的最后一天,总有一天你会如愿以偿。 ” 我记住了这句话,从那时起, 33 年过去了,我每天早晨都对著镜子自问 : “ 假如今天是生命的最后一天,我还会去做今天要做的事吗? ” 如果一连许多天我的回答都是 “ 不 ” ,我知道自己应该有所改变了。    让我能够做出人生重大抉择的最主要办法是,记住生命随时都有可能结束。因为几乎所有的东西 ─ 所有对自身之外的希求、所有的尊严、所有对困窘和失败的恐惧 ─ 在死亡来临时都将不复存在,只剩下真正重要的东西。记住自己随时都会死去,这是我所知道的防止患得患失的最好方法。你已经一无所有了,还有什么理由不跟著自己的感觉走呢。   大约一年前,我被诊断患了癌症。那天早上七点半,我做了一次扫描检查,结果清楚地表明我的胰腺上长了一个瘤子,可那时我连胰腺是什么还不知道呢!医生告诉我说,几乎可以确诊这是一种无法治愈的恶性肿瘤,我最多还能活 3 到 6 个月。医生建议我回去把一切都安排好,其实这是在暗示 “ 准备后事 ” 。也就是说,把今后十年要跟孩子们说的事情在这几个月内嘱咐完;也就是说,把一切都安排妥当,尽可能不给家人留麻烦;也就是说,去跟大家诀别。   那一整天里,我的脑子一直没离开这个诊断。到了晚上,我做了一次组织切片检查,他们把一个内窥镜通过喉咙穿过我的胃进入肠子,用针头在胰腺的瘤子上取了一些细胞组织。当时我用了麻醉剂,陪在一旁的妻子后来告诉我,医生在显微镜里看了细胞之后叫了起来,原来这是一种少见的可以通过外科手术治愈的恶性肿瘤。我做了手术,现在好了。   这是我和死神离得最近的一次,我希望也是今后几十年里最近的一次。有了这次经历之后,现在我可以更加实在地和你们谈论死亡,而不是纯粹纸上谈兵,那就是 : 谁都不愿意死。就是那些想进天堂的人也不愿意死后再进。然而,死亡是我们共同的归宿,没人能摆脱。我们注定会死,因为死亡很可能是生命最好的一项发明。它推进生命的变迁,旧的不去,新的不来。现在,你们就是新的,但在不久的将来,你们也会逐渐成为旧的,也会被淘汰。对不起,话说得太过分了,不过这是千真万确的。   你们的时间都有限,所以不要按照别人的意愿去活,这是浪费时间。不要囿于成见,那是在按照别人设想的结果而活。不要让别人观点的聒噪声淹没自己的心声。最主要的是,要有跟著自己感觉和直觉走的勇气。无论如何,感觉和直觉早就知道你到底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其他都是次要的。   我年轻时有一本非常好的刊物,叫《全球概览》( The Whole Earth Catalog ),这是我那代人的宝书之一,创办人名叫斯图尔特 • 布兰德( Stewart Brand ),就住在离这儿不远的门洛帕克市。他用诗一般的语言把刊物办得生动活泼。那是 20 世纪 60 年代末,还没有个人电脑和桌面印刷系统,全靠打字机、剪刀和宝丽莱照相机( Polaroid )。它就像一种纸质的 Google ,却比 Google 早问世了 35 年。这份刊物太完美了,查阅手段齐备、构思不凡。   斯图尔特和他的同事们出了好几期《全球概览》,到最后办不下去时,他们出了最后一期。那是 20 世纪 70 年代中期,我也就是你们现在的年纪。最后一期的封底上是一张清晨乡间小路的照片,就是那种爱冒险的人等在那儿搭便车的那种小路。照片下面写道 : 好学若饥、谦卑若愚。那是他们停刊前的告别辞。   求知若渴,大智若愚。这也是我一直想做到的。眼下正值诸位大学毕业、开始新生活之际,我同样愿大家 : 好学若饥、谦卑若愚。
个人分类: 励志演讲|2475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CCCCTV10将播出:清华公益事业电视专题片《大同爰跻祖国以光》
Fangjinqin 2011-8-12 15:12
清华公益片《大同爰跻祖国以光》播出通告 发布日期:2011-08-04 中央电视台和中国教育电视台即将播出 清华公益事业电视专题片《大同爰跻祖国以光》 《大同爰跻 祖国以光》清华公益事业电视专题片是由清华校友总会主管、山西校友会发起制作的为清华大学百年华诞献礼的电视专题片,现已制作完成,即将在中央电视台 10 套(科教频道)和中国教育电视台播出,欢迎届时收看。 专题片从教育、科技、环保、赈灾、扶贫济困等公益事业的视角展现清华大学、清华学生和清华校友“爱国奉献”的崇高社会责任和“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爱民亲民的优良传统。 片名“大同爰跻 祖国以光”源自清华老校歌歌词,体现了清华学子热爱祖国、追求大同的崇高理想。片名由著名物理学家何泽慧学长题写。 《大同爰跻祖国以光》专题片共有 12 集,每集 15 分钟,内容框架由四部分组成:以体现厚德载物、教书育人为核心的清华大学(包括在校学生)的公益事业;以展现清华校友爱校感恩文化传承为核心的校友对母校教育的捐赠;以展现清华精神“行胜于言”为核心的清华校友对社会公益事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贡献。 电视专题片内容丰富,片中采访的学校领导、在校学生和校友总计约 60 人。 即将在中央电视台( 10 套)和中国教育电视台播出的是本片的精简版,播出时间如下: 中央电视台( 10 套) 8 月 15 日、 16 日、 17 日、 18 日、 19 日每天 18 : 10 分五集播出。 中国教育电视台 8 月 13 日、 14 日每天 16 : 00 分上下集播出。 清华校友总会 2011 年 8 月8日
个人分类: 信息交流|3604 次阅读|0 个评论
科学时报最近发表三院士《从流体力学发展看科研成果评价》一文
热度 4 chenys1111 2011-8-12 08:17
“唯文章论”是实现外行领导内行的技术需要。不懂得农业生产硬要领导指挥粮食生产当然只能“唯亩产论”。亩产万斤很好,亩产十万斤更好。数字真假并不重要,为了维护外行领导内行不动摇,假也要假到底。‘亩产万斤是可能的’‘所以没有达到是因为自然灾害’。作者将普朗特的成就和发展归之于克莱因,这不符合外行应该领导内行,也许‘应该归功于希特勒’。 最近友人传来 岳南 所写《清华校长梅贻琦的最后岁月》,对比蒋南翔领导清华的作为及其后果,是非曲直何许赘述。‘教授治校’做不到,学校以至教委‘不唯文章’又凭什么来领导? “唯文章论”的根源在于政治专制,‘外行领导内行有理’。中国之大难道就出不了克莱因,出不了普朗特?只是体制不改,有了也没有用。
3054 次阅读|4 个评论
橘子洲头燃放烟花
热度 1 CSpengbo 2011-7-31 00:31
橘子洲头燃放烟花 彭 渤 橘子洲被誉为湖南的客厅,是湖南的名片,也是长沙重要的风景名胜区。不知何时起,每到周六晚上八点三十分,橘子洲上要燃放半个小时的烟花。作为一项节日活动,据说要持续一年的时间。看来长沙市民的节日确实多,因为一般来讲,这样规模的燃放烟花,应该只属于节日的奢品。 记得该项活动刚开始时,有人在红网上发表文章,就环境、花费、安全等问题,拷问有关方面,并建议有关方面不要如此为之。好像有关方面并没有正面作出回答,只是强调燃放烟花的花费由企业承担,便置群众的呼声于不顾,一意孤行到如今,而且还要横行霸道到明年。 我家就住在橘子洲附近的河西岸学堂坡。燃放了这么长时间 ( 大约半年 ) 的烟花,基本没有心思去欣赏。总是觉得被“骚扰”得心烦意乱。为写这篇文章,今晚特意带着相机去“欣赏”了一次。 我提前 5 分钟来到橘子洲对岸的潇湘大道防洪观光堤上。潇湘大道两旁已经摆满了各种小车,堤岸上已经站满了前来观光的市民。远远望着橘子洲,等待烟花燃放。到了 8:30 ,燃放准时开始,只见大的小的、红的绿的黄的蓝的紫的粉的、圆的长的短的扁的、快的慢的跳的射的喷的飞的,各色各样的烟花,竞相绽放。与之相伴随的是烟雾滚滚,长长的烟幕画在不高的天际,布满了大半个长沙的天空。爆声轰鸣,振聋发聩,响彻了整个炎热的夜空。如此热闹的场面,除了热闹之外,我无法感到一丝点儿新意。也许是我看的太多了吧。 半小时之后,我想该回去了。这时,眼下的潇湘大道,布满了长长的车队。我只好再溜达一会。可半小时之后,还是停停走走、走走停停的、亮满红色尾灯的车队。我不知道车上的司机朋友是何种感觉,但这样的塞车肯定给炎热的夏夜增添了一些不安和烦忧。 回到家里,我在想,也许这是某个企业为了推销产品,在这里做广告吧。也许是有关方面要把湖南浏阳的特产通过橘子洲来向世界宣传。也许是某个烟花研究机构研究为研发、改良烟花的制作技术,而在这里做实验吧。也许是有关方面要让长沙市民每周都过一次节日吧。……但是,不论是何种目的或者缘由,这样燃放烟花,难道不是有关方面在自己打自己的嘴巴? 很长时间以来,我们就在进行两型社会建设,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长株潭是全国两型社会建设先导区。我不知道什么是资源节约,什么是环境友好?也不知道这样燃放烟花究竟是符合资源节约,还是符合环境友好?我只企盼我们的有关方面不要只顾把“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喊得比唱得还好听,而在具体的行动上掩耳盗铃,自欺欺人。
6424 次阅读|13 个评论
矿山充填技术,引领安全清洁采矿
glj264 2011-7-16 20:45
北京矿冶研究总院 矿山工程研究所 先进采矿技术的引领者 不断创新,带来最有效、最具成本效率的采矿解决方案,实现可持续发展 北京矿冶研究总院是亚太地区规模最大的、以矿冶科学与工程技术为核心的综合性研究、设计与咨询机构, 1999 转制为国资委直属的大型科技企业。矿山工程研究所是北京矿冶研究总院主体研究设计机构之一。致力于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相关的工程与技术研究,包括 5 大核心专业领域:先进采矿工艺研究,矿山岩石力学,矿山充填技术、资源开发工程咨询、矿山灾害监测及预警系统。 先进矿山充填技术,实现可持续采矿 矿山工程研究所的先进矿山充填技术研究始于 1960 年,是中国研究、发展及应用矿山充填技术的先驱者。矿山工程研究所在矿山充填技术方面提供如下专业服务:创新研究、咨询、项目设计和施工、项目管理和经济评估。具体而言,矿山工程研究所的先进矿山充填技术包括: l 矿山充填项目预可研、可行性研究及设计 l 充填材料测试与分析 l 矿山充填流体力学 l 充填站设计与建设 l 充填系统技术改造升级 l 水力充填与膏体充填输送系统设计 l 先进废石胶结充填技术 l 先进膏体充填系统解决方案研究 l 小型移动式充填站设计 l 矿山充填项目经济评估 l 矿山废料处置与管理 l 矿山充填新材料开发 l 创新课程与培训 总部 地址:北京市南四环西路188号总部基地 邮编: 100070 联系人:郭利杰 电话:010-6329 9666 传真:0 10-68339718 Email:ljguo264@126.com 网址: www.bgrimm.com
8342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集对分析论文发表与索引(31) 2011年1月——2011年6月
lyglxm 2011-7-12 21:41
论文发表与索引( 31 ) 2011 年 1 月 ——2011 年 6 月 〈 1 〉 赵克勤 ,数学危机与集对分析, 非传统安全与集对分析 ,知识产权出版社, 2010 : 213-219 . 〈 2 〉 刘 秀梅、赵克勤 , 基于联系数的区间数多属性决策非线性模型及应用 ,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 2011 , 41 ( 6 ): 57-63 . 〈 3 〉 潘争伟 、 金菊良 、 吴开亚 、 黄琴 , 基于联系函数的系统综合评价模型及其应用 ,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 2010 , 40 ( 23 ): 40-47. 〈 4 〉 王传斌 , 基于联系数的高职院校教师教学执行力评价数学模型 ,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 2010 , 40 ( 22 ): 71-77. 〈 5 〉 王传斌 、 王继顺 、 王子友 , 五元联系数在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的应用 ,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 2010 , 40 ( 24 ): 48- 53 . 〈 6 〉 高晓辉 , 基于联系数势函数的医疗质量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卫生统计, 2010 , 27 ( 6 ): 647-648. 〈 7 〉哈丽阳、杨晓燕、卜让吉, 基于联系数伴随函数的医疗质量发展趋势分析 , 中国卫生统计, 2011 , 28 ( 1 ): 68-69 , 71. 〈 8 〉 李艳红, 基于集对分析的昌赣城际引入枢纽方案研究 , 铁道工程学报, 2010 , 27 ( 12 ): 9-12 . 〈 9 〉 宋志均 、 韩勇 、 薛鑫 、 郭鹏飞 、 贺德先 , 同异分析方法在小麦新品种 ( 系 ) 综合评价中的应用 , 河南农业科学 , 2011 , 40 ( 1 ): 33-36. 〈 10 〉 白倩 , 基于 SPA 的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研究 , 商场现代化 , 2010 ( 31 ) 165-166 . 〈 11 〉 廖瑞金、郑含博、 杨丽君、张镱议、黄飞龙、孙才新 , 基于集对分析方法的电力变压器绝缘状态评估策略 , 电力系统自动化 , 2010 , 34 ( 21 ): 55-60. 〈 12 〉 李必鑫、周庆忠、黄金、林世岗 , 基于集对联系度聚类方法的石油需求预测 , 物流技术, 2010 , 30. 〈 15 〉: 95-96 . 〈 13 〉 郭元利、房桂芝, 东丰县水资源安全评价 , 吉林水利 , 2010 , 30 ( 11 ): 46-48. 〈 14 〉 赵磊 、 陈庆龙 , 基于集对分析和 AHP 的炮兵远程精确打击目标排序 , 兵工自动化 , 2011 , 30 ( 1 ): 47-48 . 〈 15 〉 陈红光 、 敖长林 、 张云鹤 , 基于集对分析技术对拖拉机可靠性维修性的评价分析 , 农机化研究 , 2010 , 32 ( 11 ) : 68-70 , 73 . 〈 16 〉 刘咏梅 , 基于集对分析的公共交通成本规制后评价研究 ,公路与汽运, 2010 , 26(6) : 44-47 . 〈 17 〉 尹志杰 、 管玉卉 、 胡晓雪 , 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系统评价的集对分析模型 , 水资源保护 , 2010 , 26 ( 6 ): 28-31 , 61. 〈 18 〉 叶文忠 、 李林 、 欧婵娟 、 章昆昌 , 基于集对理论的 “ 两型社会 ” 综合评价模型 , 统计与决策 , 2010 , 26(22) : 36-41. 〈 19 〉 王磊 、 张明文 , 基于联系数的输电系统可靠性评估 ,江苏电机工程, 201 0 , 29 ( 6 ): 24-27 . 〈 20 〉 杜保、赵修平, 基于集对同一度的装备研制方案评价模型 , 舰船电子工程 , 2010 , 30 ( 11 ): 134-136. 〈 21 〉 王忠鑫、王航、王庆利 , 露天矿区可持续性综合评价的集对分析法 ,露天采矿技术, 2010 , 26 ( 5 ): 55-58+96. 〈 22 〉 樊艳伟 、 刘春凤 , 不确定信息系统的属性离散化模型 ,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 ( 自然科学版 , 2010 , 32 ( 4 ): 112-115. 〈 23 〉 喻金田 、 吴倩 , 武汉市自主创新政策实施效果评价 , 科技创业月刊 , 2010 , 24 ( 12 ) 122-124. 〈 24 〉 王万军 , 基于联系数 a+bi 理论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法 ,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 2010 , 31 ( 6 ) 508-511+587. 〈 25 〉 王磊 、 张明文 , 基于联系数的输电系统可靠性评估 ,江苏电机工程 , 2010 , 29 ( 6 ): 24-27 . 〈 26 〉 曲云峰 、 张福群 、 肖胜祥 、 张永亮 , 基于集对分析的非煤矿山矿井通风系统安全性评价方法的研究 , 甘肃冶金 , 2011 , 33(1 ) : 71-73 . 〈 27 〉 王泓君 、 赵安川 , 基于 SPA 的人力资源外包服务商评价研究 , 微计算机信息 , 2010 , 27 ( 36 ) : 64-66 . 〈 28 〉 张乐 、 李爱春 、 钟庆 、 徐凌忠 、 李士雪 , 基于集对分析联系数的心理亚健康分型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1 , 24 ( 1 ): 21-22. 〈 29 〉 佟立国,孙爱峰, . 集对分析在碘缺乏病防治效果综合评价中的应用 . 中国医药指南, 2010,9 ( 8 ): 169-171. 〈 30 〉 段大为,孙爱峰 ,联系数在餐饮卫生监督工作质量综合评价中的应用 . 中国医药指南, 2010 , 9(3) : 159-160. 〈 31 〉 林瑞生,孙爱峰, 联系数在食品卫生监督工作质量综合评价中的应用 . 中国医药指南, 2010 , 9(7) : 159-160. 〈 32 〉 张军波 、 郭德勇 、 王立兵 , 煤矿应急救援系统脆性研究 , 煤炭科学技术 , 2011 , 39(2) : 80-83 . 〈 33 〉 谢飞、 王文圣 ,集对分析在汛期分期中的应用研究 ,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 2011 , 35 ( 1 ): 60-63 . 〈 34 〉 鞠巍、 童幼堂、王泽、高永庆, 基于集对分析法的反舰导弹武器作战效能评估,战术导弹技术 , 2010 ,( 6 ): 13-15. 〈 35 〉 薛伟莲、王蕾 , 电子商务环境下供应链信息风险的模糊评价 ,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 , 2011 , 55 ( 1 ): 99-102 . 〈 36 〉 吕明捷、杜云、荣超、杨思波 , 基于相关系数定权的集对分析法在湖泊富营养化评价中的应用 ,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 2011 , 35 ( 1 ): 96-98 , 138. 〈 37 〉 杜宗民 , 基于集对分析的建筑工程评标评价方法 , 四川建筑 , 2011 , 31 ( 1 ); 237-238. 〈 38 〉 李高扬 、 刘明广 , 我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 ,商业时代, 2011 , 30 ( 5 ); 137-138. 〈 39 〉 邱贵江、李祚泳、李霞 , 基于指标规范值的地下水水质评价的集对分析法 , 安徽农业科学 , 2011 , 51(4) : 2209-2211. 〈 40 〉 颜艳、丁健、管雪珍 , 不完备信息系统的一种属性约简,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10 , 46 ( 36 ): 165-8167 . 〈 41 〉 曹会智 、 李帅 、 周启翔 、 王春杰 、, 基于 SPA 和改进熵值法的车辆装备维修机构工作绩效评价研究 ,军事交通学院学报 , 2011 , 13 ( 1 ) 25-28 . 〈 42 〉 郭瑞林、刘亚飞、王景顺、崔瑞峰、王聪 , 小麦品种区域试验同异分析中不确定系数 i 的求解及其应用 , 麦类作物学报 , 2010 , 30 ( 6 ): 1160-1164 . 〈 43 〉 安磊、王绵斌、谭忠富, 基于集对故障树法的输变电工程风险评估 ,华东电力, 2011 , 39 ( 1 ): 12-18 . 〈 44 〉 张晓岚、刘昌明、高媛媛、王红瑞 , 水资源安全若干问题研究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 2011 , (1) : 9-13 . 〈 45 〉 丰功吉 , 水泥混凝土路面使用性能评价的一种新方法, 山西建筑 , 2010 , 36(33) : 299-301. 〈 46 〉 袁伟 、 彭建 , 基于熵权的河流水质评价模糊集对分析模型 , 水利科技与经济 , 2011 , 27(1) : 11-14 . 〈 47 〉 陈群利 、 左太安 、 孟天友 、 张凤太 , 基于 SPA 的毕节水土流失区生态脆弱性评 , 中国水土保持, 2010 , 31 ( 12 ): 53-56 , 61. 〈 48 〉 汪哲荪、金菊良、魏一鸣、吴开亚 , 三角模糊数随机模拟的防洪工程联系数风险评价模型 , 水利学报 , 2010 , 55 ( 10 ): 1173-1178 . 〈 49 〉 李大庆 , 城市应急物流系统中交通运输网络绩效评价体系研究,物流工程与管理, 2011,33(2) : 86-87 . 〈 50 〉 宋纯金,郑育毅,张江山 , 五元联系数在垃圾填埋场地下水评价中的应用 ,环境科学与管理 , 2011 , 36 ( 3 ): 178-183. 〈 51 〉 杨志刚 , 浅议集对分析在频率曲线拟合度定量评价工作中的应用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1 ,( 4 ): 13-14. 〈 52 〉 陈守煜, 质量互变定理的两种表示 —— 兼论集对分析中介不确定性,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0 , 32 ( 5 ): 724-728. 〈 53 〉 王霞 ,多属性决策的 三角模糊函数方法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 32 ( 5 ): 850-853. 〈 54 〉 纪贤标、米虹 ,基于集对分析的人资环态势满意度评价,非传统安全与集对分析 ,知识产权出版社, 2010 : 20-26. 〈 55 〉 高军省 ,基于联系数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评价方法研究,非传统安全与集对分析 ,知识产权出版社, 2010 : 81-88 . 〈 56 〉 秦萌、王润峰 , 基于集对分析模型的新疆 水 资源开发利用评价,地下水, 2011 , 33 ( 2 ): 146-149. 〈 57 〉 潘争伟、吴开亚、金菊良、黄琴 ,湖泊水质富营养化评价的集对分析与三角模糊数耦合模型,非传统安全与集对分析 ,知识产权出版社, 2010 : 89-97. 〈 58 〉 付娟、金菊良、王宗志、蒋尚明 , 基于集对分析动态组合权重的水资源脆弱性评价模型 . 非传统安全与集对分析,知识产权出版社, 2010 : 98-106. 〈 59 〉 汪明武、杨江峰、吴大国 , 集对分析理论在城市工程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及进展, 非传统安全与集对分析,知识产权出版社, 2010 : 168-175. 〈 60 〉曹鸿兴 , 界壳之量化及其应用 ,非传统安全与集对分析,知识产权出版社, 2010 : 190-206 . 〈 61 〉 曹会智 、王亚鹏、李大慧、 薛元飞 、 王春杰 ,非战争军事行动装备保障能力评价方法,非传统安全与集对分析 ,知识产权出版社, 2010 : 197-205 . 〈 62 〉 刘秀梅 , 试论网络环境下大学数学教学危机与应对, 非传统安全与集对分析,知识产权出版社, 2010 : 206-212 . 〈 63 〉 孙宝铁 、 张福群 、 纪德香 , 石化企业安全投资状况评价研究 ,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 2010 , 33 ( 6 ): 71-74. 〈 64 〉 殷志远、彭涛、沈铁元 , 雷达估算和雨量站插值降水精度的对比分析 , 水利科技与经济 , 2010 , 16 ( 9 ): 996-999. 〈 65 〉 岳西杰 、 葛玺祖 、 王旭东 , 土壤质量评价方法的应用与进展 ,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 2010 , 12 ( 6 ): 56-61. 〈 66 〉 陶利民、徐真真 , 基于多元联系数集对分析模型的高校实验教学质量评价,杭州师范大学学报, 2011 , 33 ( 2 ): 168-173 . 〈 67 〉 黄鹏举 、 刘国东 基于集对分析的地表水水质综合评价 , 黑龙江科技信息 , 2010 , 14 ( 34 ): 51-52. 〈 68 〉 谢红燕, 集对分析在第三方物流服务 商选择中的应 用研究, 2010 年信息技术和管理科学国际研讨会论文 . 〈 69 〉 李明 、 陈洪凯 , 隧道健康动态评价模型与应用 , 重庆大学学 报 , 2011 , 52 ( 2 ): 142-148. 〈 70 〉 周飞飞 、 王涛 、 李海华 , 同异反决策法确定应急军事物流中被保障点的优先顺序 , 价值工程, 2011 , 30 ( 1 ): 25. 〈 71 〉 李明昌 、 张光玉 、 尤学一 , 海洋水环境质量评价的非线性隶属函数集对分析方法 , 河北工业大学学报, 2010 , 39 ( 6 ): 81-87. 〈 72 〉 徐怡 、 李龙澍 , 变精度集对势力粗糙集模, 控制与决策 ,2010 , 25 ( 11 ): 1732-1736 . 〈 73 〉 费小立、肖英杰、邵敬礼 , 吴淞国际邮轮码头建设方案比选,船海工程, 2011 , 40 ( 1 ): 132-134 , 139 . 〈 74 〉 耿慧娟 , 延军平 , 陕西省经济 - 社会 - 环境系统协调性研究,资源开发与市场, 2011 , 27 ( 3 ): 199-201 . 〈 75 〉 吴建军、肖英杰 , 基于集对分析的定线制水域航行环境的综合安全评 价,上海海事大学学报, 2011 , 33 ( 1 ): 30-34. 〈 76 〉 刘辉 、 吴 超 、 李孜军 、 阳富强 , 硫化矿石自燃灾害的脆性风险源 , 中南大学学报 ( 自然科学版 ) , 2011 , 56 ( 1 ): 752-757. 〈 77 〉 陈修谦、夏飞, 中部六省资源环境综合承载力动态评价与比较,湖南社会科学, 2011 ( 1 ): 106-109 . 〈 78 〉 黄勇 、 张磊 、 李晓宇 、 常浩 , 基于集对层次分析的备件供应商评估 ,江苏航空, 2011 ( 1 ): 21-23. 〈 79 〉 汪哲荪 、 袁潇晨 、 金菊良 、 王宗志 , 基于集对分析的年径流自组织预测模型 , 水利水运工程学 报, 2010 , 31 ( 4 ): 33-37. 〈 80 〉 冯莉莉 、 高军省 , 基于六元联系数的水质综合评价模型 , 灌溉排水学报, 2011 , 31 ( 1 ): 121-124 . 〈 81 〉 李洪明、 付强 , 基于集对分析相似预测模型的最高洪水水位预报 , 黑龙江水专学报 , 2010 , 29 ( 3 ) : 30-32. 〈 82 〉 刘圣洁 、 李培蕾 、 郭建 , 集对分析在路面性能综合评价中的应用 , 中外公路, 2011 , 36 ( 2 ): 62-64. 〈 83 〉 张传芳 、 刘彦慧 、 王冰 , 一种基于区间型联系数的多指标决策方法 ,大学数学, 2011 , 17 ( 2 ): 30-35. 〈 84 〉 谭乐祖、杨明军、彭伟伟, 集对分析在舰艇编队空中目标威胁判断中的应用, 舰船科学技术 , 2010 , 49 ( 10 ): 73-76. 〈 85 〉 于洋, 基于联系数 A+Bi 的区间多属性决策在炮兵中的运用 , 舰船电子工程, 2011 , 31 ( 2 ): 39-41. 〈 86 〉 贾业明 、 汪明武 、 陈光怡 , 基于集对分析与三角模糊数随机模拟耦合的燃气管道风险评价模型 ,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 ( 自然科学版 ) , 2010 , 20 ( 4 ): 74-77. 〈 87 〉 白向华、陶凤和、贾长治, 基于集对分析的保障能力薄弱环节改进模型研究, 计算机与数字工程 , 2011 , 39 ( 2 ): 6-10. 〈 88 〉 夏臣芝 、 广晓平 、 王飞 , 基于集对分析的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 方案比选研究 ,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 2010 , 52 ( 4 ): 139-143. 〈 89 〉 张寅 、 汪明武 、 陈光怡 , 基于 SPA 与 PTFN 耦合的煤矿安全预评价模型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 , 56 ( 1 ): 98-101. 〈 90 〉 和蕊、 原晨阳、杨思波、吕明捷, 集对分析聚类预测法在城市生活需水量预测中的应用, 水利科技与经济 , 2010 , 16 ( 12 ): 1324-1327. 〈 91 〉 谭乐祖、杨明军, 采用区间数的集对分析目标威胁判断模型,电光与控制, 2011 , 42 ( 2 ): 73-76 , 84. 〈 92 〉 Zhan-wen NIU 、 Bin ZUO 、 Wei-hong LI , Lean Production and Its Application Assessment Using Set Pair Analysis , 2010 IEEE the 17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dustrial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Management.
个人分类: 集对分析相关研究|2210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01:2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