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exactly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exactly

相关日志

[转载]河南省教育厅社会科学处2012年工作要点
tangminqian 2012-3-8 13:04
河南高校社会科学研究信息网 政务信息 http://sk.haedu.gov.cn/2012/03/07/1331086324228.html 社会科学处 2012 年工作要点的通知 各高等学校: 现将我厅社会科学处 2012 年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参考。 中共河南省委高校工委 河南省教育厅 社会科学处 二〇一二年三月 附件:河南省教育厅社会科学处 2012 年工作要点 2012 年工作要点 2012 年工作的总体思路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和全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会议精神,抢抓机遇,创新思路,开拓进取,努力提升科研创新能力和社会服务水平,大力实施深入推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坚实的思想基础和理论支撑。 1 、深入贯彻落实全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会议精神。召开全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会议,安排部署今后一个时期全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按照顶层设计、规划发展、项目带动的思路,制定繁荣计划配套文件,谋划发展项目,深入推进我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 2 、继续实施高等学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建设计划。修订《河南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管理办法》。对现有基地加强管理和指导,按照流动管理、优胜劣汰的要求,完善基地建设的管理评价机制,引导基地提升内涵,发展特色。召开基地成果展示汇报会,结集出版基地研究成果。进一步整合资源,积极培育、支持和鼓励高校重点研究基地向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冲刺,同时以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导向,建设一批新的重点研究基地 。鼓励支持高校建设和培育校内人文社科研究基地。 3 、加强应用对策研究,为党委和政府决策服务。启动实施高校人文社科智库建设,以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为主要依托单位,在全省高校建设若干应用对策研究中心。通过课题资助的形式将高校的有关专家的研究成果汇聚起来,发挥思想库、智囊团的作用。开展咨政策论的征集工作,编印《资政参考》 , 及时将高校社科界的声音传达到省委、省政府领导及有关部门。 4、完善项目体系。修订《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管理办法》,改善项目结构,配优项目资源,在扩大现有项目覆盖面和支持力度的基础上,设立重大攻关项目和后期资助项目,形成覆盖不同职称、不同年龄、不同学科的科学合理的项目体系。着力加强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各类项目管理工作,做好2012年度和2013年度项目的申报、评审和立项工作。启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进一步做好项目申报、评审、中期评估、经费管理和结项审查,提高项目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水平。 5、加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建设。继续实施河南省高校创新人才支持计划,选拔培养一批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青年拔尖人才。启动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支持计划,发挥学术带头人的引领作用,以人才聚集引领创新聚集,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创新团队。设立“杰出贡献”奖,对有重大学术贡献、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哲学社会科学专家学者进行表彰奖励。表彰奖励50名优秀哲学社会科学中青年学者。 6、开展高等学校社科研究优秀成果评奖工作。以质量和贡献为导向,进一步完善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励制度,建立健全成果分类评价标准,探索建立政府、社会组织、公众等成果受益者参与的多元多方评价机制。充分发挥奖励的激励和导向作用,对有重大学术价值、应用价值的研究成果结集出版。 7、实施新一轮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计划(2010—2014年)。与有关部门合作,进一步丰富研修内容,提升研修质量,加强研修管理,2012年拟举办两期研修班,研修规模400余人。 8、加强高校学报、校报建设。巩固高校学报评估成果,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名栏工程,培育若干精品栏目,力争使其进入教育部名栏建设方阵;培育若干优秀栏目,使其在全国学术界享有较大影响力和较高知名度。开展校报评估工作,促进高校校报改善条件,提高质量。 9、召开高校2012年度科技/社科统计年报工作会议,按照教育部要求,部署开展2012年高校科技/社科统计工作。加强统计分析,为社科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10 、打造社科管理平台,加强学术交流。成立河南省高校社科管理研究会和河南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委员会。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在学科建设、学术评价和学术发展中的引领作用。召开全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论坛和青年论坛,打造社科交流平台,促进各高校社科管理部门的沟通合作,提升社科研究管理的水平和质量。实施“走出去”计划,组织高校社科专家和社科管理工作者到境外培训和交流。 11、进一步加强高校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着重加强制度建设,制定查处学术不端行为实施细则。建立论文查真系统,提高结项和评奖质量。组织开展学风建设重点热点问题调研,发挥专家在学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改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评价工作。 12、大力加强处室思想建设和制度建设。不断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理论素养。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深入实际、深入基层,广泛开展调查研究,以实际行动加快推进领导方式转变。落实工作首问负责制,提高工作效率,增强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 13、认真贯彻落实党政领导干部党风廉政建设的各项规定,严格规章制度,以身作则、严于律己,营造风清气正的工作环境和氛围。
个人分类: 社会思想文化|1944 次阅读|0 个评论
“弘扬雷锋精神 体验盲人生活 志愿服务在行动”
bjchc 2012-3-5 08:44
弘扬雷锋精神 体验盲人生活 志愿服务在行动 —— 北京育才学校红十字会学雷锋小组走进盲文图书馆 2012 年 3 月 5 日 ,恰逢学习雷锋精神 50 周年,北京育才学校学雷锋小组同学,来到中国盲文图书馆,开展弘扬雷锋精神,体验盲人生活的学雷锋活动。 活动由中国盲文图书馆公益文化部,北京市红十字会学校工作委员会,北京市科协青少年活动中心,北京市残联活动中心,根与芽北京办公室和北京育才学校科技活动中心联合组织,关注弱势群体、体验盲人生活,把“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在青少年学生中传承,以实际行动践行北京精神。 活动首先由北京市红十字会学校工作委员会副主任郭丽洁女士致辞,中国盲文图书馆志愿者部范兴坤主任带领同学体验盲文图书馆内的图书借阅、公益体验、志愿服务等,接着来到大街,在陈宏程老师的带领下向行人发放关爱盲人的材料,以实际行动开展学习雷锋活动。
3319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电影鉴赏: 巴黎野玫瑰
miran 2012-3-3 13:26
[转载]电影鉴赏: 巴黎野玫瑰
电影鉴赏 : 巴黎野玫瑰 电影鉴赏 : 巴黎野玫瑰 电影鉴赏 : 巴黎野玫瑰 电影鉴赏 : 巴黎野玫瑰 电影鉴赏 : 巴黎野玫瑰 电影鉴赏 : 巴黎野玫瑰 关键词:情爱、理想、迷惘、世俗、逃离 影片资料概述 : 中文名: 巴黎野玫瑰, 37 度 2 英文名: 37 ° 2 le matin , Betty Blue , 37.2 le matin , 37.2 Degrees in the Morning 类别: 剧情 , 爱情 导演: 尚贾克贝内, Jean-Jacques Beineix ( 另译:让 - 雅克·贝奈克斯 ) 主演: 贝阿特丽丝·达勒, B é atrice Dalle ,杰拉尔·达蒙, G é rard Darmon ,, Jacques Mathou , Cl é mentine , C é lari é,尚雨果安格拉德, Jean-Hugues Anglade ,, Consuelo De Haviland ( 另译:让·雨果·安格拉德 / 碧翠斯·黛尔 / G é rard Darmon / Consuelo De Haviland / 克莱门汀·塞拉里耶 / Jacques Mathou) 发行时间: 1986 年 4 月 9 日 片长: 120 分钟 地区: 法国 语言: 法语 等级: Argentina:18 , Australia:R , Chile:18 , Finland:K-16 , France:-12 , Norway:16 , South Korea:18 , Sweden:15 , UK:18 , Peru:18 巴黎野玫瑰的剧情简介 : · · · · · ·   贝蒂(碧翠斯·黛尔 B é atrice Dall 饰)是一个性格自由而极端的女子。她受不得约束,忍受不得心爱的人被别人欺骗和侮辱,才华受不到重视。当桑格(让·雨果·安格拉德 Jean-Hugues Anglade 饰)收容下她以后,她的这些个性如此锋利,让人喘不过气。她跟桑格疯狂的做爱,她近乎疯狂的追求完美主义的爱情。当她发现桑格是个天才的作家时,毅然把他的小说手稿一字一字不分昼夜的打成铅字,交给出版商。然而,没有人愿意接受,绝望也一点点在贝蒂身体里蔓延。她无所顾忌的伤害那些伤害自己和桑格的人们,偏执而不能容忍眼中的污垢。没能怀孕的消息更是给了她当头一棒。于是,贝蒂不可避免的疯了,甚至挖掉自己的眼球……桑格的眼中,贝蒂成了一个生不如死的女子。 巴黎野玫瑰的获奖情况 : 1987 年 法国凯撒奖 (C é sar) Best Poster (Meilleure affiche) 1992 年 Seattle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Golden Space Needle Award) 最佳导演 让 - 雅克·贝奈克斯 1986 年 Montr é al World Film Festival(Grand Prix des Am é riques) 让 - 雅克·贝奈克斯 《巴黎野玫瑰》 - 影片评价 1 37 度 2 ,怒放, then ,死亡 2008-07-10 16:39:28   来自 : 阿佳妮 ( 半农半 X) 37 ° 2 le matin / 巴黎野玫瑰的评论 5    雨天,午后,困意来袭,决定写一下我没敢再看第二遍甚至不敢想的《巴黎野玫瑰》,感觉要清肠清胃,清理头脑中的垃圾,才会给这个电影一个空间,用一颗强大的清醒的心来回忆。突然悲伤,是为那绚烂或者残酷的生与死?还是为平常人生?       贝蒂开始应该是个酒馆女招待吧,再往前,无从追究。她像从梵高的画中走出来,浓墨重彩,肆无忌惮,狂躁无助地伸向天空,想要抓住什么,想要抗争,从规则里跳出来。她如罂粟般俗丽,怒放,少了、适量会是药,多了就成了毒。       她认定他会和别的男人不一样,提着行李走进佐格的住所,就像《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中特丽莎走进了托马斯的住所一样,她们都改变了他们的人生。不同的是,特丽莎是弱迫,她是强迫,她疯狂生长的力量太过强大,呼啸着来,挟裹而去,将佐格连根拔起,扔进暴风雨般的生活。       佐格隐忍,懦弱,逆来顺受,与世无争,他明白自己是这个社会规则里的小人物,乐观妥协。所以,也只有他接纳了贝蒂的疯狂,包容她,说,“女人每个月总有那么几天的。”由着她发脾气时摔所有手边的东西。而她不知道妥协,她外表像“花花公子杂志上撕下的一页”,内心却如孩童般纯净敏感,想要的得不到,碰壁受伤害,就会采取极端的方式。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深渊,想用极端的方式回敬遇到的不公,想要砸烂那些壁垒,撕碎伤害侮辱我们的人,但大多数人如佐格一样,用理性控制着自己不滑向那里,她控制不住。她回头一笑,单纯又邪恶,让人心惊,害怕她又会做出什么疯狂的举动。她把油漆泼向了胖房东的汽车,她把掀她裙子的胖房东推下了楼梯,她把提灯扔进了房间,点燃了佐格的住所,然后他们奔向巴黎,一切都大快人心。“我若不崇拜你该如何爱你?”她读了佐格的手稿,认为他是个天才,她学习打字,将手稿寄给无数的出版商。她要把一个埋没的天才作家引向他应该去的地方。       但她更加速地滑向那个深渊,愈来愈失控,她将叉子刺向了挑剔女顾客的胳膊,将梳子扎向了侮辱了佐格作品的出版商,将自己的拳头伸向了玻璃窗……她把好多人心中想的付诸了行动,所以她跟这个社会格格不入,佐格只有拥着她,让她从狂躁中平静下来。他试图让她相信他就是个普通小人物,过平静的生活他就很满足了。他试图不让她看到那些退稿信,试图不让她受到任何伤害,他爱她,希望把她拉回来,不滑向那里。但她加速地滑进去,当想要一个孩子的希望破灭,她终于失控了。       佐格把抢来的钱给她看,说他要给她任何她想要的,她看他穿上文胸戴上假发的样子,笑了,笑容那样遥远。他带她去旷野,告诉她所有一切都是她的,只要她想要,“天空,草原,夕阳,还有我,都是你一个人的。”他从破车的后备箱里拿出蛋糕,为她过生日。但仅仅佐格的爱是不够的,拉不住她,她的生活不在这里,它们消散在浓重的悲伤中,你会像佐格一样担心,他看着熟睡中的她,心中充满绝望,他知道她在抽离,抽离这个芸芸众生的世界。她挖出了自己的眼球,疯掉了,他要把她从医院带回家,被医生赶走。他不能忍受她不在他身边植物般活着,他又化妆成女人,到了病房,告诉没有意识的她有人肯出版他们的书了,拿枕头捂死了她。他够爱她,必须杀死她。       他为她而改变,一向隐忍的他打了出版商,逼他给警察局打电话放了贝蒂;他想有钱就会满足她的愿望,穿上女人的衣服抢劫了警察局;他杀死了贝蒂。他躺在冰凉的地板上,不再有贝蒂的体温。贝蒂释放了他的樊篱,她的滑落给了他上升的作用力,他终于有了灵感。       《 37.2 ℃》,爱情中的体温,又名《巴黎野玫瑰》,很多人把它列为情色经典,可能是为了好卖吧。影片一开始就是他们在蒙娜•丽莎画像下面的床上 make love ,他们总是一丝不挂在房间里走来走去,但你会忘掉他们穿衣和脱衣的区别,裸露得干净自然,就像河边洗澡的孩子,你会为自己的邪念而羞愧。佐格说很少见过穿得像贝蒂那样随便而又不淫荡的女孩,电影中所谓情色,也没有淫荡暧昧的成分。      ___________ 《巴黎野玫瑰》 - 影片评价 2 《巴黎野玫瑰》 - 剧情介绍 剧情描述管道工人佐尔格性格温和,是个安于现状的人,而女友贝蒂脾气火爆,却充满魅力。贝蒂一直很想帮男友佐尔格出版他的小说,一天,她发现了佐尔格的一部小说稿,并用打字机打好寄出,但一次又一次遭到拒绝。个性极端的贝蒂在漫长的等待中失去了理智,在她弄瞎了自己的眼睛之后,被关进了疯人院。当佐尔格去医院告诉她小说出版的消息时,贝蒂已经完全发疯了。佐格不忍她受苦,忍痛结束了她的生命。 在一个 R 级镜头里,影片开始了。同时画外响起查格的旁白:我认识贝蒂有一周,我们每晚做爱,天气预报说暴风雨即将来临。第二十九分钟 , 贝蒂点燃的一把大火表明影片讲的是一个超逾常规、不循常理的故事(这个情节设计首先刺激了我)。在这样的故事里, 法律被宣布作废——放火可以不受惩罚,同样,杀人也可无妨(片尾贝蒂之死)。社会及其所代表的规则在艺术创作的虚拟空间里成了可笑的东西,想象天马行空般恣意横行——一个超现实的世界出现在我们面前。    二年前,当我无意中借到这张碟——《贝蒂布鲁》(港译《巴黎野玫瑰》),我对它一无所知。而现在也只知它是 1987 年的法国片。影片讲的是贝蒂与查格的情爱故事。查格是一位作家,但他并不认为自己的小说能够发表,也不认为自己在写作上有了不得的才能,反而甘于打零工的平凡生活。一天,失去了工作的贝蒂来投奔查格,并在无意中发现查格原来是个作家。影片中贝蒂没能看见(她后来疯掉了)小说的出版,也许是因为实际上贝蒂并不在意这世俗的成功,表面上她似乎想获得这荣誉,其实她与世俗社会的紧张关系是先在的、无因的(童年的创伤?影片未做交代 )因而是无法逃避和化解的。然而影片并没有着力渲染世俗社会对她的戕害,而更多的是展示她性格里的偏执及其导致的悲剧。有这样一个说法:性格造成的悲剧与偶然事件造成的悲剧相比,其感染力对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效果。据美国好莱钨的有关统计表明,知识分子对于前者总是更为倾心 ( 这种悲剧早已注定的故事模式不知赚了他们多少眼泪 ) ,而后者显然拥有更广泛的人群(《泰坦尼克》即为典型例子)。贝蒂之死应属于性格悲剧。贝蒂总是这么倒霉:工作不如意、恋人事业不顺、怀孕失败做不成母亲。查格也承认她是他“所知最好的事物”,他愿意与社会妥协(意味着随遇而安从不抱怨)以换取与她厮守的片刻安宁,哪 怕从事最底层最粗重的工作。贝蒂认为“仰慕是爱的前提”,她无法与一个平庸、懦弱的男人相爱并且生活。她怒气冲冲打算一走了之,却发现厚厚一叠小说手稿,这发现令她不由对他另眼相看。于是她不但留了下来,而且 , 让小说发表、让查格从平庸的琐事中解脱出来也成了她的神圣职责。她自告奋勇学习打字,一心期望小说能够出版。她固执地相信自己的直觉,尽管再三遇到挫折(甚至上门去挑衅、发泄,找那个有眼无珠的出版商算帐)。由于期望的一次次落空,她失望、烦闷。而查格显然属于怎样都可以活下去那一类,他反而显得安之若素。影片并没有强调他过人的才华和因被埋没的痛苦,故事因而高明地没有转向怀才不遇之俗套(如果查格果然是天才,那么贝蒂的愤世嫉俗也更容易理解,她的死也更令人同情,影片的主题就会发生偏移,成为一部三流的言情电影)。    平心而论,影片的情节过于松散,不够紧凑。所幸的是男女主角的表演十分出色,从而挽救了这部电影特别是贝蒂的扮演者,将角色的那种病态的偏执和歇斯底里表现得淋漓尽致。此外,值得一提的还有影片的配乐。在影片的后半部分,有一处场景,查格弹奏着钢琴,贝蒂也走过去在另一架钢琴上调皮地弹出几个刺耳的和弦外音,而且,随着查格乐句的反复也同样固执地出现。似乎在暗示着二人命运的多桀;而在贝蒂生日一场戏里,这段音乐再次响起,仿佛是个不祥的预兆,果然,不久贝蒂就疯了。影片结尾,在电吉他的伴奏下,这一忧虑重重的主题反复奏响,象一曲无尽的挽歌,为影片最终定下了一个晦暗而荒谬的色调。    贝蒂起初与查格一样执着于性爱,将其作为一种缓冲压力发泄郁闷的手段。然而渐渐地,贝蒂开始对查格漠不关心起来(更谈何肉体狂欢)。她一会儿练瑜珈功,一会儿半夜起来发呆;或者只关心自己能否怀孕。一直以来因小说未能出版而产生的种种焦虑似乎已经烟消云散,她对查格的爱也渐渐如潮水般退去。而查格依然听从情感的惯性,一如往常地爱着贝蒂。直到贝蒂彻底失常,查格对她的这种爱更是演变为一种疾病,他不愿意贝蒂在病床上受苦,不愿意贝蒂这样行尸走肉般地活着(她两眼无神地躺在床上,已不认识查格,对他的声声呼唤充耳不闻)。我感到某种惊栗的伤感,当我看见查格身着紫红色连衣裙,在雨中神色仓惶地走来,他 刚刚乔装混进了医院,用枕头闷死了贝蒂——无疑这是一种最极端的美学表达,你甚至无法判断它是不是太残酷,因为促使查格这样做的原因除了他对她痛彻骨髓的爱,还能找到别的原因吗?    对于查格而言,贝蒂是他的救星。正是贝蒂令他重新找到生命中的意义,所以查格总是小心翼翼地对她呵护有加。例如尽量不让她看见退稿信(以免她失望伤心愤怒);为她的二十岁生日准备一份极其浪漫的礼物——他把她带到一处景色绝佳的地方,用手一挥,告诉她这是属于她的。我觉得其实这也许不过是查格的一个异想天开的玩笑,因为他不可能如此富有,但是,贝蒂显然十分喜欢和欣赏这个富有想象力的玩笑。然而,查格毕竟不可能真的照贝蒂所想的那样生活,贝蒂所反对的世俗生活在查格看来并不是那样可怕。贝蒂对查格说:“如果你喜欢,你可以去赌马,我不会在意,但不要做水电匠。”她不愿睡刚死的人睡过的床(查格则无所谓 ),不是因为晦气,而是暗示讨厌这种死人般陈腐的活法;在拆墙一场戏里,为了不挡住阳光和视线,查格挥着铁锤和汗水(而此时贝蒂就坐在近在咫尺的椅子上尖叫着躲避着飞溅而来的砖石),他自我感觉良好地问贝蒂自己象不象洛基电影里的史泰龙,贝蒂回答说不,象你正在写你的小说。 这里,贝蒂认为拆墙与写作具有相同的涵义 ,二者都是表明一种对平庸的世俗生活的抵抗和超越。与那个平时总是忙于生计不停地干着各种杂活(而不是象个真正的作家那样坐在那儿进行创作)的查格相比,贝蒂觉得眼前的这个挥动着铁锤的查格多么生机勃勃。而她就坐在那儿,双手紧紧抓着身下的椅子(非常性感),在弥漫的尘土中,摇摆着躯体(似乎是她而不是墙在承受着撞击),见证着这个美妙的时刻,享受这拆毁过程中所展示的野性难驯的力量和刺激(影片不失时机地抓住了这场戏中的性感成份加以渲染)。    贝蒂的怀孕失败更令她日趋疯狂。本来,作一名母亲是她与世俗生活和解的最后可能。也许,随着孩子的降生,贝蒂那不安份的心也会渐渐平和,而这也是查格所期待的(既然小说出版不了)。然而命运没有(说导演没有可能更准确)给她这个机会,所以查格只有眼睁睁地看着她一步步地走向疯狂,提心吊胆地等待着末日来临。   也许,早在第二十九分钟贝蒂点燃的那把大火就预示了她的不幸结局——在一个远景镜头里,木屋在熊熊燃烧( 一成不变的世俗生活会不会如她所愿将化为灰烬呢),浓烟滚滚,遮蔽了画面右侧向远方的地平线延伸的道路,二人愈行愈远的身影因而显得模糊难辨,音乐响起,正是那个象征着不祥和灾难的主题。所以,影片接下来不过是将贝蒂的毁灭过程一一展现而已。    贝蒂拒不接受甚至痛恨生活中凡琐和局限的一面,始终坚持追求人生的诗意和激情,正是她的这种彻底不妥协的姿态导致了她的疯狂和毁灭(比之查格的时常压抑自己——他面对水果店老板娘的极力挑逗不为所动,贝蒂敢做敢当,更具有艺术家的气质,她的短短二十年的一生确有一种野玫瑰般的惊艳之美)。然而,这种决绝的态度却打动了查格的心,也拯救了他的人生。在影片末尾,我看见颇有意味的一幕:深夜,查格独坐桌前,只有一只通体纯白的猫陪伴一旁,它问查格(仿佛是贝蒂的灵魂在发问):“你在写作吗?”查格回答:“不,只在思考。”的确,在沉沦而偷生与抗争而毁灭之间,只有不间断地反思才是最重要的,而无论是写作还是干其它任何事,都应只是深深的思考之后的结果。卑琐的人生并不可怕,只要你不放弃思考的权利,因为你一旦思考了,你就开始了抗争。贝蒂死了,而查格的抗争才刚刚开始。 ---------------- 《巴黎野玫瑰》 - 影片评价 3 每个人都在选择独特的爱情——《巴黎野玫瑰》 世界上什么样的爱情才能永恒?肯定有很多人问过这个问题。有一位朋友告诉我说,或许畸形的爱情才能真正的刻骨铭心。我想她有一半是说对的,还有一半就是短暂的爱情都是刻骨铭心的。人们不到爱情过了保质期,已经开始腐烂,是不会去唾弃它的。 也许没有女孩不羡慕法国式的浪漫的,但是有多少人能够忍受那种极端的爱情和疯狂的女孩?人们叹服《两小无猜》中“敢不敢”的游戏,以及用混泥土凝固的爱情;人们也惊异过《天使爱美丽》中的古灵精怪的爱情;人们更加屈服了《新桥恋人》犹如泡在酒精中燃烧的爱情。法国姑娘的神经质像《巴黎野玫瑰》般彻底开放在巴黎的夜空,在此片中女孩的爱情变幻成为一种无助的奢望和焦躁的期待,以至于步了麦克 . 墨菲(《飞越疯人院》的主角名字)的后尘。 在那些法国式的爱情中,最初的主动者一般是姑娘们,而最后的觉悟者却是男人。女人以炙热的爱和任性的身体征服男人,男人们或者是玩起了“禁止的游戏”,或者是“筋疲力尽”,或者跳完了“巴黎最后的探戈”。 本片中的这朵“玫瑰”最初使用肉体征服了男人的心,最后用死亡征服了男人的爱情。“玫瑰”在爱情之路上,似乎有一肚子的忧郁和不服气,始终不停地发泄着情绪,开始是可爱的泼辣,渐渐地演变成自我的摧残的不可救药。本片中的男人,起初是本“玫瑰”美丽的胴体和野性的个性所吸引,最后被她强烈的爱意卷入漩涡之中。 如果没有“玫瑰”的出现,男人或许就一辈子在那个地方漆着房子,藏着自己的书不敢发表,一辈子没有生气但是看似幸福的活着;但是女人和爱情好像是天生一对,爱情和迁徙是孪生兄弟一般,男人有了“玫瑰”之后,爱情也随之而来,男人有了爱情迁徙也随之而来。爱情让人不能停止下来地旅行,旅行却容易让人丢失爱情。因此,在旅行中“玫瑰”会厌倦每天等待的生活,她开始变得“残暴”,她对自己的眼睛施暴,她对自己的神经系统施暴,她逼着男人最后如捏碎自己的心一样把她给掐死。 在法国式的浪漫中,爱情的过程和结局或许不可理喻,但是开始都是有理有据的,因为性,或者因为孤独,或者纯粹是因为爱,或者就像本片中是因为一本书。书,在此片中扮演着爱情催化剂的角色,但同时也是爱情的毒药。这个也不难理解,一般导致爱情的东西,往往在最后会毁灭爱情,比如说性,比如说爱好,比如寂寞,因为人的耐性有限,因为时间会改变每一个人。 但是“玫瑰”对书投入如此大的热情,以至于最后崩溃,却是令人始料未及的。本片中的书,标志着一个女人爱一个男人肯定是有某种原因的,并且一个女人可以爱一个男人到自我疯狂的程度。但是,一个女人爱一个男人的地方最后却会因为没有“方向感”是走向了歧路,就像本片中“玫瑰”从欣赏书的作者,到渴望书的出版,最终在无望的等待中绝望。这是在提醒女性不可太过于执着,这也是在提醒男人要给女人希望,女人在希望中萌发爱情,在绝望中容易死去。 每个人都在选择独特的爱情,每个人都在选择独特的人生,每个人都在选择独特的死亡。玫瑰的凋谢并不稀罕,但是一个人以“玫瑰”的方式凋谢就很独特;死亡并不稀奇,但是一个人用爱人的手去拜访死神就很独特;爱情并不稀有,但是一个人,爱人爱到死就很独特。 《巴黎野玫瑰》 - 影片评价 4 《巴黎野玫瑰》——野性之殇 本片不仅是节奏缓慢的叙事,不仅是松松垮垮的剧情演进,还有文艺片中常见的艰涩难懂的对白和令人不易理解的人物心理。 影片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左格和女朋友贝蒂在一个荒凉厂房给人刷墙,女友性格狂放不羁,忍受不了老板的贪婪和压榨,和老板大吵一架后,把他们寄居的房子一把火烧了精光;贝蒂带着左格来到马恩河畔朋友丽萨的家中,不久丽萨阔绰大方的男朋友艾迪加入进来,这段时间是他们最开心的一段时光,他们一起说笑,跳舞,唱歌,畅饮左格自制的龙舌兰;后来,艾迪母亲去世,四人驱车奔丧,丧事之后,艾迪将母亲的家产和一个钢琴店都送给了左格和贝蒂。左格和贝蒂开始过上了一段安宁幸福的生活,但是很快贝蒂因为不能生育(那个医生诊断是法文没有字幕,猜的),而精神失常,最后疯掉,左格对此手足无措,最后用枕头亲手杀害了贝蒂,回到家后开始继续自己的写作。 开始时,漂亮性感的贝蒂给整天在肮脏繁重的粉刷工作中忍气吞声的左格带来新鲜空气和激情,不久天性张狂的贝蒂对日复一日的刷墙工作厌烦了,和左格发脾气的时候,发现了左格的没有发表的小说手稿,并对此大感兴趣,认为左格是伟大的作家。他们第一次搬家后,在朋友家贝蒂一口气将小说打印出来,此后开始成天寄望各大出版公司,但是都遭到残酷的拒绝。本来不抱什么希望的左格觉得没有什么,但是对贝蒂来说,打击太大,她一怒之下到一个出版商那里用利器划了商人的脸,并因此差点坐了牢。后来,小说出版的事就这样“破产”了。后来,当贝蒂疯了,躺在医院病床上的时候,落魄的左格得到了出版商答应出版小说的消息,带着这个最令贝蒂在乎和朝思暮想的喜讯,左格看着没有直觉的贝蒂伤心不已。 影片中几处出现了社会公职人员的形象,有夜晚巡逻的警察,有监管超速的交警,有保护金融机构的保安,医院里面蛮横和荒淫的医务人员,但是无一例外的是,这些人员都以或滑稽或变态的状态示人。左格两次男扮女装,一次去为了贝蒂冒险抢钱,一次潜入医院扼杀自己的爱人,导演的讽刺可见一斑。 关于主题:探讨爱情的魔咒——相爱的人相互折磨、妥协、认同,刚刚完成认同却又被生活狠狠耍上一把——比如因为生育问题让贝蒂发疯。而疯狂人性的贝蒂,似乎和现实的世界总有格格不入的碰撞,最后以个人的性格疯癫被社会收编,这是个人成长的悲剧性刻画。而左格之所以狠心杀死贝蒂,我想是出于对贝蒂的疼爱,不想她遭受现实更多的打击,索性帮忙让她早点离开人间这个是非之地。 —————— 好电影永远都不会老 ... ... 查看更多博客见: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71135do=blogview=mefrom=space
个人分类: 电影欣赏|155 次阅读|0 个评论
征文通知:2012湿地农业可持续发展--洪山论坛--湿地农业国际研讨
热度 1 wcynnn 2012-3-2 11:58
2012 湿地农业可持续发展——洪山论坛 —— “ 湿地农业与涝渍灾害防治 ” 国际研讨会 2012 年 7 月 7-10 日 中国,武汉 会议主题 尽管湿地农业的存在和发展是一个客观事实,但湿地农业的内涵和一些生产模式还没有获得国内外的普遍共识。当前,湿地农业区生态脆弱化趋势明显,农业面源污染加重,湿地农业资源利用不合理,各种农业灾害频发,农业生产风险较大,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也有待进一步提高。“洪山论坛”是湖北省人民政府为促进湖北社会经济全面可持续发展,委托湖北省教育厅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参加而举办的世界高峰科学家论坛。为进一步加强湿地农业领域的国际共识及技术交流与合作,促进湿地高效利用与生态保护的有机结合,提高湿地农业生产力,推动湿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拟邀请 William J.Mitsch 教授、 Sven E.Jorgensen 教授、李百炼教授、峁智院士等国内外该领域权威专家相聚湖北,就“湿地农业可持续发展”这一主题展开研讨和交流。 主办单位: 湖北省教育厅 承办单位: 长江大学 会议主席: 峁智院士和李百炼教授 会议征文: 会议接受的论文由 ELSEVIER ( Procidia Enviromental Sciences ) 于会后正式出版论文集 ( ISSN : 1878-0296 ) ,并 EI 全文 索引。同时还将从中选择 15 篇左右优秀论文由国际期刊 Ecological Engineering ( SCI Journal , IF 2.89 )全文发表。 论文全文 A4 纸不超过 6 页, EI 全文版面费用为 2500 元人民币, SCI 全文将另外酌收版面费。 征文内容: 本次会议征文涉及湿地农业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的论文,包括 湿地农业生态环境(遥感与监测)、湿地农业工程、湿地植物生产、湿地水资源利用与保护、渔农复合生态系统、湿地水产养殖 等,以及其它与会议主题相关的内容。 重要日期 论文摘要提交截止日期: 2012 年 4 月 30 日 发出论文接受通知: 2012 年 5 月 15 日 论文全文截止日期: 2012 年 6 月 15 日 注册截止日期: 2012 年 6 月 20 日 会议举办日期: 2012 年 7 月 7-10 日 重要提醒 论文内容必须是首次发表,不接受中文论文,文责自负; 论文摘要需要简要介绍背景与目的、材料与方法、主要结果和主要结论,以 A4 纸 2 页为宜,不可太简单,以方便评审; 论文全文 A4 纸不超过 6 页,论文全文模板 4 月中旬另行通知。 投稿邮箱 wasdf2012@126.com 联系方式 电 话: 0716-8066541 , 0716-8066296 , 13797368010 , 15927995582 联系人:朱建强,刘章勇
2617 次阅读|2 个评论
论文有用性的综合计量指标
热度 5 rensl 2012-2-29 07:15
论文有用性的综合计量指标
长期以来,论文的被引用次数是评估学术论文有用性和影响力的最重要、甚至是唯一指标。随着在线出版与阅读的普及,论文的阅读(点击)、下载、评论、推荐等也逐渐成为论文有用性的评价指标。 PLoS 系列期刊自 2009 年开始尝试使用论文价值的综合计量指标,除被引频次外,已积累了如下多项指标: l 使用:通过 PLoS 网站和 PMC 网站的网页阅读、 PDF 和 XML 下载; l 引用:基于 CrossRef,PubMedCentral,Scopus,ISIWebofScience 等统计; l PLoS 的读者评估:评论、附注、评级; l 博客报道:研究性博客、 Nature 博客; l 社交网络工具: CiteULike , Connotea , Facebook , Mendeley( 可以在 windows 、 Linux 、 iPhone 、 iPad 等终端上使用的文献管理工具 ) 。 参考阅读 : Liz Allen . New data sources added to Article-Level Metrics. video , http://www.screenr.com/cNys
个人分类: 文献计量|6052 次阅读|10 个评论
漫向历史寄温情
snzgdushu 2012-2-26 13:54
传统是不能被打倒的。因其不仅是一个民族的“过去”,更是一个民族安身立命的强大经验,寄托了一个民族的共尊共信之心。 近代以来,西潮涌入,中国的局势也如翻江倒海般被全盘搅乱。从辛亥革命到新文化运动,传统被主张西学的知识分子弃如敝履,而今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与国际接轨”的话语甚嚣尘上,人们大谈特谈的都是如何改造国民性去拥抱所谓先进的制度文化,对中国的传统,却用“专制黑暗”四字一笔抹杀。从这个角度讲,钱穆先生是个“逆潮流而动”的人,他对当时胡适等人倡导的力图全盘西化的新文化运动不以为然,偏偏要怀着“对历史的一种温情与记忆”,向故纸堆里寻觅可鉴之经验。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成书于 20 世纪 50 年代,当时钱穆应邀到台北讲座,期间略述汉唐宋明清五朝制度的因革演变,并陈指其得失所在,后来整理演讲稿付梓成书。虽然书中只讲了五个朝代的制度变革,要言不烦,但这五代被钱穆先生称之为“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五个朝代”,大体可以代表传统中国制度发展的全貌。 钱穆在书中提到,中国的立国规模并不是向外扩展,而是向心凝结。“向外扩展”凭借的是武力,“向心凝结”仰仗的是文化。基于文化便衍生出一种对传统的“共尊共信之心”,这是一种强大的心理力量,是政治之稳定、制度之成立的根本所在。故制度的制定、实施需有一定的文化社会基础。有些制度纵使可以从外国移来,也必先与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沟通,才能真实的发生相应作用。从这个角度讲,清末的太平天国运动就是对西方耶教一种浅陋知识的暴露,是一种抛弃根基和土壤的无知嫁接。后世评论太平天国运动时,要么是出于一种政治正确的追求,要么是为了推翻全部传统文化,多半对起义的农民军抱有同情。然而若全部文化被推翻了,民众对于其国家传统的“共尊共信之心”也没有了,何谈政治稳定、制度成立?从戊戌到辛亥,怀有救亡图存之心的近代知识分子力图在作为舶来品的“西方先进制度文化”中寻找新的认同,经历了种种尝试却无疾而终,最终走向一种历史虚无主义——别人的东西都是好的,我们的东西都是糟粕。于是,传统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而新制度又无法建立起来,无异于失根。然而中国是一个大国,治理大国最需要的就是一个不可动摇的重心,辛亥革命本意在重构一个美式的中央政权,以图自强自立,但 20 世纪上半叶,中国却处在一片军阀混战、政治动荡之中。这与中央政府无法集权、失去威信有很大关系,可见文化公信力流失的同时,政权的合法性也被抽离。钱穆亲身经历了这半个世纪的动荡,将局势看得透彻,故他在书中多处强调“革命的本质,应该是推翻制度来迁就现实,绝非推翻现实来迁就制度”。 由于中国近代以来的遭遇,使学者在研究中国政治时,不可避免的将西方模式作为一个潜在的参照系,学界的共识大概是中国重“人治”而西方重“法治”。自西方“法治”话语在民间渗透,人们在谈论起“人治”和“法治”时总带着一些价值判断的色彩,似乎“人治”里就必然掺杂着营私舞弊,私利淹没公益,唯有严格依循法规条框来行事才是真正的“公平公正”。然而钱穆却认为,“制度”与“人事”,二者决不可废此失彼。制度是框架,而人事则为这框架填充进鲜活的内容,若离开人事,制度只是一堆条文而已。制度最终的成败也不全在这条条框框如何划定,而在经人事配合后具体的实施效果。例如汉代制定兵役制度,不仅要考虑男丁的年龄,还要估计他的家庭粮食储蓄情况。因为男丁是家庭农业生产的主要劳动力,若过早的让其离开家庭服役,而家中又没有足够的粮食储备,那么家庭的生产负担就会过重乃至走向贫弱,在外服役的男丁也无法安心踏实的为国卖命。这种制定制度的方式不仅是一种经济的权衡,更是一种道德的决定,是对“人事”的周全考虑。 今人回顾传统社会,最大的误读便是认为政治的目的在于为皇帝一人或皇室一家服务,对“专制集权”四字多是嗤之以鼻,缺乏一种考据探究的态度。皇帝果真历来是专制集权的吗?其实不然。在秦汉时代,皇帝与政府的关系在于,前者是国家元首,象征国家统一,实际的政权则在政府,代表政府的则是宰相。这种关系类似于西方的君主立宪。换言之,皇帝作为一个权力中心,扮演的角色并不是独裁者,而是政治领袖。而皇权与相权后来的矛盾也是一种领袖与统治集团的内部矛盾。 对历代的君主,民间喜欢简单的将其归入“明君”、“昏君”两大阵营。一般认为,开朝皇帝勤政,往往带来盛世善治,而他们的后代则生长于深宫,苟且偏安,精力萎缩,无心于治理,于是外戚当朝,宦官专权,王朝遂没落。然而皇帝的生长环境和秉性素质是决定国家“治乱”的根本因素吗?自秦汉至明清,皇权在形式上确实是逐渐上升的,而相权则被压倒。权力的扩张也意味着庶务的增多,皇帝个人精力有限,宰相又不敢跨越权力界限代为决策,有许多事便需经由宦官之手(明朝便是一个典型),甚至让其代为审阅批奏,久之政务决策大权便落到了太监的手上,且不论太监是否在长久的历练中培育起了政治素养,中央政权的合法性却因此流失了。明代内阁首辅张居正素有大才能大抱负,却因实际权力有限,不得不通过勾结讨好宦官来实现之,钱穆称之为“为目的而不择手段”,因此无论当世还是后世,对其总是褒贬不一、又爱又恨。 再谈基层。传统中国一直是耕读传家,农民阶层通过考试制度进入士绅阶层,成为社会流动的主要模式。故教育——选官制度在中国历史上的作用举足轻重。钱穆在书中也对这项制度着墨甚多。下面简述一下这项制度的演进史。 汉代的选官制度与教育制度还是分离的,地方上推荐人去做官主要通过“察举”,但没有固定的负责机关,对推举人及地区也无限制,只讲察举的标准,即“孝”“廉”。然而地方情况各有不同,地方长官若长期举不出孝廉,则会受到处罚,这样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定期的选举,硬是要选出一个来凑合。许多制度起初制定时,意在灵活变通,看似尽善尽美,发展到后来就变了质,成了一项“任务”和“负累”。中国幅员广阔,地区差异又大,有时实在不能用一条标尺将情势各异的地方卡死。再者,被察举的官员出于个人道德会向察举他的人报恩,甚至荫及其子孙——今年我察举你,明年你察举我儿子——由此便形成了察举者、被察举者两家士族门第的循环。梁漱溟曾总结中国人的伦理观念里“私德大于公德”,因此中国人行事一向公私界限不明,常将个人道德标准与政治行为交叠在一起,别人看了又觉得无可厚非。此处似乎又体现出“人事”的重要性。直到隋唐,科举制度方兴,并由此经历代延续发展,汉代讲“孝廉”,唐代重“文采”,宋明重“伦理”,直至晚晴新政时期,延续了千年的科举制度才得以废止。钱穆对比传统中国的选官制度与西方民主政治下的选官制度,提出了非常精辟的总结,即前者“从贤”,后者“从众”。 科举制度中,值得注意的一点是限制工商从业者报考。中国历来有抑制工商的传统,汉代起就节制资本,并将其列为“士农工商”职业划分之末,也是有其合理性的。因为中国政治是讲义务不讲权利的,为官者必须倾其心力为公家服务,而工商业者喜欢讲私利,这便产生了冲突。然而,一味打压工商也有不可忽视的弊端,这就使历代知识分子只把挤上政治舞台作为光耀门楣的唯一出路,宁愿成为多余的政治脂肪,也不去做大商人。因此工商业者便失去了与政权对接的通道,这也是中国早发资本主义萌芽却最终未能建立资产阶级政权的原因之一。 汉代培人在掾属,唐代在门第,宋代在官阅教理之职,到了明代,进士及第者皆入翰林,虽无实用,却使人才集中在中央,成为政府一个储才养望的阶梯,这才把选官制度与教育制度真正结合起来。但此时为了用统一的标准权衡录取,考的都是八股文,成了真正的“重法而不重人”,科举较汉唐而言失去了选拔的灵活性,也是这项制度滋生的一大弊端。 科举制度下,中国形成了一种“士人政权”的政治形态,政府掌握在读书人手里。这里的“士”是一种流品,而非阶级。“士人政治”的实质则是以知识分子为中心代表民众参与治理,在中央组成一个强大的权力中心,在下层通过乡绅与民众进行对接和互动。中国地域广阔,人口多而人心散,若要全体民众集合起来掌权,亲力亲为的参与每项政务是不可能的,而士人大多由下层农民流动至上层,他们对地方情况颇为了解,与地方利益也有所牵涉,由这个群体所组成的政府,真正践行着一种中国式的代议制。 中国历史的绝大部分是由汉人统治,其中也有少数民族掌权的时期,钱穆把少数民族政治成为“部族政治”,因其背后都有部族力量的拥护,故而这种政权也是包藏“私心”的,是为部族谋利的。因此,钱穆认为所谓“专制黑暗”用来形容清朝政权也确实不为过。但这并不是由于部族统治者的狭隘心理,实在是因为他们本身就处在了不利的地位。“专制”的对立面是“自由”,很多人认为中国人缺乏参政的能力,是因为其没有政治自由。但中国人并非历来就没有政治自由,明代还鼓励百姓上书言事,在政治上是很开明的。但清朝作为一个“少数人”统治“多数人”的异族政权,面对泱泱华夏之众,随时要担心自己的政权受到汉人民族主义情绪的威胁,怎能不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故政府禁止百姓言事、结社、刊刻(这正是近代西方人所要争取的三大政治自由),且大兴文字狱,由此才渐渐扼杀了民众参政的热情和能力。但异族政权只能算是传统中国发展的插曲,并不能代表主流趋势。只因作为异族政权的清王朝恰恰成为了帝制的尾声,便使整个传统政治遭到了全盘批驳乃至误读,实为武断。 通篇来看,钱穆讨论历代中国政治得失,其立足点是很清晰的:“此刻要讨论历史制度,全该注意当时的历史传统与当时人的历史意见,作为主要参考,不该把我们时代的意见来抹杀当时人的历史意见。” 正如李鸿章曾言,一代人只办一代人的事。然而无论哪朝哪代,制度并非一好百好,“兴一利者必生一弊”,所以才有“得失”之说。一项制度若能永远好下去,便会将政治窒息,再不需后代人来努力政治,所以制度才需不断改进发展。一项制度背后原本有其精神所在,即此制度的主要用意不可变,设计者的理想和期待不可变,这样每一项制度便可循其正常轨道发展,此之谓“自然生长”。制度之外则是环境,因此制度也要在不断变动的现实的需要下发展。理念是制度的精神生命,现实是制度的血液营养,一变一不变。钱穆回溯历代政治制度的发展脉络,并不是在发思古之幽情,也不是以一个“卫道士”的角色为传统辩诬,而是试图以一种“理解”的眼光,在变动之中寻找一个不变的本源。历史毕竟不可倒退,但皮之不存,毛将附焉?立本不等于守旧,正如钱穆坦言他著书的目的:“我们现在将如何酌采西方的新潮流,如何拿自己以前的旧经验,来替自己打开一出路,来创新法,运新才,这当然是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 (作者: 安孟竹 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个人分类: 书评荟萃|4215 次阅读|0 个评论
免疫学的发展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吕群燕)
rensl 2012-2-26 08:40
25 年来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通过发挥项目指南的战略导向作用 , 加大投入项目研究经费 , 定期开展免疫学的学科发展战略研究 , 针对重要研究领域设立重点项目 , 积极组织和支持跨学部交叉的重大项目 , 积极扶持地区人才、培育青年人才、造就拔尖人才、吸引海外人才 , 以及通过支持免疫学研究的平台建设等方式 , 全力支持中国免疫学的发展 . 统计数据表明 , 近 10 年来 , 中国免疫学研究的规模迅速扩大 , 国际合作不断扩展 , 国际综合排名明显上升 . 提 纲 1 免疫学科简介 2 免疫学研究的战略地位 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与中国免疫学的发展 3.1 发挥科学基金项目指南的战略导向作用 , 加大投入项目研究经费 , 确保免疫学科全面均衡协调发展 3.2 定期开展免疫学科发展战略研究 , 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科发展战略研究的结果 , 针对已有较好基础和积累的重要研究领域、新的学科生长点 , 设立重点项目招标领域 , 吸引和支持免疫学家开展突破性研究 3.3 积极组织和支持跨学部交叉的重大项目 , 促进免疫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研究 3.4 高度重视免疫学人才培养 : 通过扶持地区人才、培育青年人才、造就拔尖人才、吸引海外人才等措施 , 努力构建可持续发展的高水平创新研究队伍 3.5 全力支持免疫学研究的平台建设 , 营造免疫学研究的良好环境和条件 4 中国免疫学近 10 年来的发展成效 4.1 中国免疫学的研究规模迅速扩大 4.2 中国免疫学研究的国际合作不断扩大 4.3 中国免疫学研究的国际综合排名明显上升 5 结 语 文献来源: 吕群燕 . 免疫学的发展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科学通报 , 2012, 57(6): 397 - 407 吕群燕-CSB-2012-57-6.pdf http://csb.scichina.com:8080/kxtb/CN/volumn/current.shtml
个人分类: 论著分享|6939 次阅读|0 个评论
春山
热度 1 yourjoe 2012-2-24 20:25
山在春雨潇潇里晦明变化着,在烟雾茫茫中缥缈朦胧着。 使山呈现不同景象的是树。不同的树把山装扮成不同的风格,有的开朗明快,有的深邃严峻,但无一例外地展示着春天的信息。 于是,烟雨伴随着春,春催绿了树,树装点了山,山影响了我的心情,我的心情左右了我的文字,我的文字又可能给你增加些伤感。一连串的因果关系。 春山里是否有妙龄少女冒雨采茶?我努力想像着茶农们用大铁铲在大铁锅里翻炒茶叶的情景。我对茶几乎一窍不通,但喝着新采制的信阳毛尖,有些很轻的感觉。虽然是春雨绵绵,但没有人去接那无根水烹茶。据《红楼梦》里说,松树上的雪水烹茶为上品,其次为雨水,然后是好的泉水。水不好时喝茶只是用茶压水中的异味,应是最低品了。但最低品也比无品强。 那棵千年的银杏在半山中参天耸立着。银杏是一种好树,果可食用,叶可入药,庞大的树冠又可遮阳挡雨。银杏可比作祥和的仁者,庇护着他的属民或子孙。相比之下,挺拔伟岸的杉树等则更像品格高尚的君子,个人境界虽然很高,但未免太洁身自好些,只好作为不可企及的榜样,惠及他人则稍嫌欠缺。 没有明媚的春光,没有烂漫的山花。麦苗青油菜黄,梨花带雨桃花秾都是有的,但不成气候。椿芽尚嫩,荠菜已老。鸟语花香的季节或者已经过去,或者还没有到来。 清明时节的雨惹人伤怀,所谓“路上行人欲断魂”吧。“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而在无边细雨里,又是谁在眉凝春山载忧愁?
2976 次阅读|2 个评论
别字种种
xuwenlan 2012-2-24 14:01
俗话说“文如其人”,我看字也如其人,看我的穿戴就会知道我写字的差劲。中学语文老师对我作文的评价是“红花也得绿叶扶。”大学、研究生读物理,远离了语文,龙飞凤舞,不,只能说“鸡飞蛇舞”的字更是嚣张了起来。 丑陋的字让我烦,让我恼!想不到的是救星来了,计算机!用计算机写论文,写总结,写报告,写信,还有就是蠢蠢欲动地给报刊投点不痛不痒的小文章。不用“爬格子”,而是“爬键盘”。君不见,张开的十个手指头活脱就是爬的模样。计算机帮我分清了翘舌、平舌音,前鼻、后鼻音。‘鼠’(鼠标〕和‘猫’( modem 〕相处和谐,伺候我改文章和发文章。“伊妹儿”亭亭玉立,打印文稿眉清目秀。 以前手写字会缺胳膊少腿的,计算机码字后错字不再,别字却是经常会出现的。谁救我?英文不老到的我可以依靠纠错软件写出绝对拼写正确的论文,当然语法的纠错还做不到。可什么时候能有自动纠错别字的中文软件啊?恐怕难! 我看到此地的报纸上经常会把外婆(北方称姥姥)的第三代称为外甥,就非常地不爽,不厌其烦地给报纸去信纠正,但还是会继续出现这种把辈分搞错的事情。打字打错似乎不应该呀,可以把“赴宴”变成“敷衍”,把“写字”敲成“鞋子”,但“外孙”与“外甥”的发音根本不同呀!哦!是不是在上海话里,“外孙”与“外甥”这两个词的的发音有点儿类似?可现在计算机的拼音输入是普通话的呀,尽管有人已经在搞什么上海话的输入软件了。 最近我发现繁体字吃香起来了,小时候学过,认识,但经常会想不起来怎么写了。我家附近有两家商店。一家是理发店,不过写的却是理發店,想發财也不能这么写头髪呀;一家是食品店,店门两侧写着奶油饼幹,饼乾不知道想与谁幹?每天看到大大的别字堂而皇之地在那里秀着,心里真是难过得不行。不知道商店的主人是怎么想的,写繁体字为了表明有文化?那你也得写对呀!这样的别字真是不应该。是汉字简化得太过分了,以至于会出现这样的谬误?我不知道!
3420 次阅读|0 个评论
婀娜裙装
xuwenlan 2012-2-21 11:19
春风轻轻地吹,杨柳依依地飘,姑娘们的裙子争奇斗艳地轻舞飞扬起来。与须眉代表男子相对的是,裙钗专指女人,可见裙子对于女人之重要。裙子的漂亮往往让裤子相形失色。怪不得原本夏天才登场的裙子现在飘扬在一年四季,春的妩媚,夏的张扬,秋的热烈,冬的含蓄。裙子,让生活更美好。 关于裙子有一个传说,四大美女之一的赵飞燕,一天身着紫裙与汉成帝同游太液池,鼓乐声中翩翩起舞,突然刮来一阵大风,将轻盈的她吹了起来,宛若飞燕。幸亏众多宫女们拉住了她的裙子,才把她拽回地面。不过,原本挺括的裙子却被拉出许多皱褶。懊恼之余发现有褶的裙子反而更加漂亮。打褶就从此成为裙子的一种重要元素。 裙子自然要和上衣相配,这搭配可是有点学问的囉。两者的长短最好符合 0.618 的黄金分割。要么上短下长,要么上长下短。有位近三十的同事,身材早就越过了孩提时代,偏偏一袭短衣配短裙,怎么看都觉得有点滑稽可笑,变不成小女生的。也有反其道的,长裙配长衣,那个拖沓哦,真像个挤牛奶的老大妈。除了上下一致的套裙外,在面料和颜色方面,裙子和上衣虽然可以有多种组合,但也要遵循一定的章法。两者的质地还是以比较相近为好,或都轻盈飘逸或都挺括凝重。颜色还要同系列。花裙、花衣可是裙子和上衣搭配的忌讳呃。当然,白裙子和黑裙子是‘大众情人’,和上衣的颜色容易般配。 直身的裙子常常开叉。前面开叉,特别是不开在中间的那种裙子,玉腿似露非露、肌肤若隐若现,有点另类,有点性感。两侧开叉的裙子思路肯定来自于旗袍。有许多不想太前卫的还是喜欢穿后面开叉的裙子。但天再冷,也忌讳内穿煞风景的棉毛裤噢。那么穿长的喇叭裙怎么样?有位女士明明关节不好,却在冬天照样穿裙子,说是可以包含比较多的内容。她撩起裙子给我看,非但棉毛裤、羊毛裤一应俱全,还在膝盖上套了两个护膝,保暖是没问题了,可裙子的婀娜飘逸呢?看来美丽没法不“冻人”。 女士们款款走动时,碎碎的步子,不紧不慢的节奏,衬托着裙子的风姿无限。不过和穿裤子想比,穿裙子的坐姿格外重要。小腹紧收,双腿并拢,还真有点累。须知,美是要付出代价的。至于穿短裙的不小心要走光,穿长裙的不小心会摔跤。裙子让女同胞们多了几分牵挂。 连衣裙是上衣和裙子的合成物件,以其多变的样式受到姑娘们的青睐。其实少妇、老妇们也照样可以挑选到适合自己的连衣裙。如果说一般大裙摆的连衣裙是 A 型服装的话,那么中国传统的旗袍也可以看作是 H 型的连衣裙呢。裙子的另一种变异是裙裤。但原本想集裙子和裤子两者长处的它,处境往往不妙,多年前大街上飘过一种花裙裤,宽大的裤腿张扬着、没多久就被人以睡裤论处而销声匿迹了。
3154 次阅读|0 个评论
说说当年养狗
热度 1 xuwenlan 2012-2-21 11:15
天才蒙蒙亮,狗和狗的主人们已经在小区里跑了好几个来回。狗们把懒散的主人逼得早起,把素不相识的主人串成了好友。爱狗者常常自称为狗爸、狗妈。就见过一中年妇女看着上学远去的女儿,对着手里牵的狗说:快,快给姐姐说再见。虽然爱狗者甚众,但人类创造出来关于狗的词语却不怎么样。从狗头军师,到狼心狗肺,到狗腿子,把狗从头到脚都骂了个遍。所以,姓牛、姓马无所谓,姓佘(蛇)、姓朱(猪)也很安然,惟独姓苟的一家芳邻却忌讳别人把老的叫老苟,称小的为小苟。某地的苟姓居民还纷纷要求改姓,真是的! 文革期间大学毕业后,我在解放军农场接受再教育。虽然已经是反对封资修的年代,也讲究男女授受不亲,因此男女生分别编连队。女性的温柔加上丰富的残羹剩饭,促使附近解放军连队的狗接连投奔到女生连队。食堂里这些狗徘徊在我们的饭桌边。狗的作用可不小,陪我们夜半营地巡逻。看守我们其实很贫瘠的财物……。农场里日晒雨淋的劳作使我们的衣衫也是破旧不堪,但狗们就会区分从连队营地经过的拾荒者,对他们狂吠不止。连里有个上海交大毕业的女生,姓黄,属狗,特别喜欢狗,吃饭时常与狗一起进餐,收工后常和狗一起娱乐。我们就干脆给她起了绰号“黄狗”。 一条怀孕的狗粘上了她,发展到后来,居然晚上趴到了她床下,她和狗成了上下铺的“姐妹”,但同宿舍的二十多个同学却不愿与狗同眠。于是,每天一下工,大家就把锄头、铁锨塞到“黄狗”的床下构筑防御工事。连续几天晚上,孕狗拖着沉重的身子来,露着失望的眼神走。终于,狗不再来了。过不多天,“黄狗”向大家报告,狗生了三胞胎,她正忙前忙后地当月子保姆呢。 就这样,在农场一年多,我们共计有了浩浩荡荡七条狗。狗们陪着大家站岗放哨,给农场枯燥劳苦的生活增添欢乐。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 1970 年是狗年,解放军学生连队要解散了。狗怎么办?不知道是谁提议要杀狗举行告别宴。“黄狗”同学第一个泪水涟涟,而那些平时在人前脚后的狗们,好像有灵性,都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我现在倒是特别惦记着那位“黄狗”同学呢,你好吗?现在养狗吗?
2874 次阅读|1 个评论
穷亲戚,富亲戚
热度 1 yourjoe 2012-2-20 20:57
很久很久以前,朋友介绍说,去听听艾敬的歌吧,挺烦人,也挺有意思。 于是就去听了,果然又烦人又有意思。 艾敬比雪村早,应该是新时期第一个说唱歌手吧。 于是听艾敬絮絮叨叨地唱,唱她如何出生在沈阳,如何去了北京,如何进了东方,如何去了广州,如何交了一个香港的男朋友。 于是艾敬就对香港向往了。她要去红磡体育场,她要去看午夜场,她要被盖上大红章。 但艾敬说的最铭心刻骨的话是,她的朋友可以来沈阳,而她不能去香港。于是她期待 1997 。她以为 1997 你后她就可以随便去香港了。 1997 后,我替艾敬悲哀。 大陆人,香港人,澳门人,台湾人,甚至包括新加波人,大家都是亲戚,但直到今天,仍然只是他们能来看“我”,“我”却不能去看他们。 这些大概都可以归结到穷亲戚富亲戚的范畴吧。 穷亲戚和富亲戚的区别在哪里? 富亲戚可以随时去看穷亲戚,当然前提是他愿意去看。穷亲戚想去看富亲戚就没那么容易了。 富亲戚去看穷亲戚,是要摆威风,穷亲戚去看富亲戚,是要打秋风。当然,也不全是这样。 富亲戚来了,穷亲戚倾其所有来款待,对穷者来说,那是光荣。穷亲戚来了,富亲戚或者他的家人以及奴仆给尽白眼,对富者及其奴仆,那是累赘或耻辱。 我有穷亲戚,也有富亲戚。 我是穷亲戚,也是富亲戚。 但我最不能解怀的,富亲戚看穷亲就那么容易,而穷亲戚去看富亲戚就那么障碍重重? 为什么他们可以来看我,而我不能去看他们? 有次在北京,因为大典,或者因为其它,我被交通管制骚扰了很久。 这伟大祖国的伟大首都,还是我的吗? 这还是我的首都吗?我还能为了拒绝我的首都而骄傲吗?我还要唱我爱北京天安门吗? 那个门,离我是远还是近? 为什么我要被像罪人或嫌疑犯一样被拒绝着,被检查着,被蔑视着? 我喝了酒就不能观赏我的首都吗? 北京真是北京人的吗?如果真这样,我为什么要热爱它? 我只感觉到被富亲戚拒绝的耻辱。 北京啊,香港啊,台湾啊,你们到底是什么,你们到底有多富啊?我又有多穷啊? 想起红楼梦了。王熙凤说,皇帝尚且有三门穷亲戚呢,何况你我。 刘姥姥说,您老拔根汗毛都比我们摇杆粗了。 我的富亲戚,你们的汗毛有多粗啊? 我下载的艾敬唱的我的 1997 十分不严肃,到最后的时候他一边唱一边笑,到最后她自己笑得不能自已。 也可能她自己就知道她在搞笑,她自己知道她在假装伪高潮。 在此我检举艾敬唱歌十分不严肃,台风不正,要封杀她。 雨来是个小英雄,雨来说,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7496 次阅读|2 个评论
有儿子真好
热度 6 hcrm 2012-2-19 17:35
有儿子真好 太晚了 他会叫你睡觉 说话的口气 如同大人 不容争辩 他不高兴时 嘴巴一翘 不睬你 那副神情 真让你 忍俊不禁 这世界 他最明白 拉钩上吊 说了不算 做了才是 他会一个字: 杀! 统统地杀掉 就用他那把塑料剑 还有一把塑料枪 他不是把别人杀死了 而总是说: 我死了! 他兴奋起来 叫个不停 也笑个不停 咯咯咯地 如同银铃: 爸爸! 他叫我爸爸 正是且战尤酣时 他不说投降 也不撒腿跑 站着让你挑衅 直到最后求饶: 爸爸不搞! 每一天 早上他会说: 我不到幼儿园! 每一次 从幼儿园出来 他会拉着我 去超市 买零食 或玩具 不买? 就赖着不走 哭得比谁都伤心 这世界 他最无辜 爸爸 最残忍 于是 我便被他这样绑架 甚至俘虏 他不费吹灰之力 不用如灰太狼 才抓个喜羊羊 就那么吃力 爸爸, 给我讲小猴子的故事! 每天晚上睡觉前 他都会这么说 嘴里还吸着牛奶 而永远是 你才刚刚讲完 他就呼噜声起 小小的脸蛋 小小的鼻子 小小的嘴巴 一个小小的人儿 他是我儿子 我是他爸爸 这一点都不假 不信? 你可以问他! 2012 年 2 月 19 日
个人分类: 科学诗词|3532 次阅读|13 个评论
仰望星空必须脚踏实地 (游苏宁)
热度 5 rensl 2012-2-19 09:39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无论我们是热切期盼,还是忐忑不安,时代的车轮都永不停息, 2011 年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正与我们惜惜作别,渐行渐远。随着 2012 年的旭日东升,新的一年,新的任务,要求我们必须用新的面貌迎接挑战。 2011 年,无论从国家还是杂志社来看,都是喜事连连、硕果累累。举国而论,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周年,辛亥革命一百周年,而且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十周年,更是我国建设文化强国的布局之年。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是党和国家层面讨论文化发展,我们经过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后,开始文化强国。 她以科学发展观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她是以文化的精神价值为魂,物质基础和传播形式为体,构建文化这一人民的血脉和精神家园。党对文化发展与繁荣的基点为:始终坚持社会效益优先,坚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决不能牺牲社会效益换取经济效益。对杂志社而言,不仅摘取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 5 项奖项, 13 种期刊入选 2011 年度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示范项目和英文版期刊国际推广项目, 11 种期刊入围 2011 年度 “ 中国百种杰出学术期刊 ” , 13 篇论文入选 “ 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内学术论文 ” , 24 种期刊入选第二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而且充实了杂志社的管理层,通过竞聘上岗,一批优秀的年轻人脱颖而出,使整个团队面貌焕然一新。 在我们仰望星空,同庆昔日辉煌之际, 2012 年已扑面而来。依照中国农历的说法, 2012 年是一个双春年,一个总是希望好事成双的民族,必定对这样的新年抱有 “ 双春年必是好年景 ” 的美好期盼。 2012 年,党的十八大将召开, “ 十二五 ” 规划承上启下,文化强国战略将全面实施,特别是中央将 “ 稳中求进 ” 定为明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基调,这种脚踏实地的务实精神为今后杂志社的发展指明方向。 仰望璀璨的星空,在中华医学会这个百年老店中,期刊是她的支柱之一,作为学术探讨的前沿、联系专家的桥梁、服务科研的平台,一直是学会引以为荣的资本。从第一本期刊创办之日起,我们就一直将发表创新性论文和向世界展示中国医学研究的最新成果作为办刊的不懈追求。回眸百年历程,我们可以自豪地说:在中国近代医学科学的发展史上,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功不可没。 但随着中国科技的日益发展,国际交流的与日俱增,在我国科技界出现了浮夸和一味崇洋媚外的现象,部分作者以论文投向国外为荣,唯 SCI 马首是瞻;某些办刊人早已忘记为广大中国读者和作者服务的基本目的,为争取被国际著名数据库收录不惜采用非正常手段,完全违背了办刊的初衷。面对近年来愈加严峻的现实,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在中国科技期刊所遭受的内忧外患中,医学领域受到的冲击最大。 有关研究显示: 2000—2009 年 SCIE 收录的期刊共发表中国作者论文 74.7 万篇 ,其中零被引论文占 24.2% ,刊载在影响因子低于 2 的期刊的零被引论文共有 14.9 万篇,占所有未被引用论文的 82.6% 。 2000—2009 年 SCIE 收录的期刊发表我国医学论文由 2000 年的 3774 篇增加到 2009 年的 20 777 篇,增长达 4.5 倍。仅 2009 年在 SCIE 收录期刊上发表的论文就相当于国内 69 本月刊(以每本月刊年刊出 300 篇文章计)年发表论文的总和。 就在有关部门为近年来中国作者发表国际论文数量的飞涨雀跃欢呼之际,优秀的中文期刊被迫采取了 “ 守望 ” 的策略。也许需要在很多年以后,当中国科技界真正意识到中文期刊传承文化的价值,当办刊人回归自己的本源之际,人们才会深切认识到:总有些笑容,是以伤害自己为代价的。 毋庸讳言,科技期刊仅是学术交流的载体之一,将中国今日科技期刊赶不上科技发展的步伐完全归咎于我们是极其片面的,科技的进步和科技工作者的支持是中国科技期刊的立身之本。为此,我们迫切需要强化忧患意识和精品意识,认真学习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精神,以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指导自己的工作。 针对优秀稿件大量外流的现状,我们已经将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的报道宗旨从主要追求论文的创新性向创新性兼实用性转变,并配合国家医疗改革的重点,加强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通过脚踏实地的作风,赢得中国科技工作者的鼎立支持。 权威专家认为,出版业的未来属于那些会观察、努力学习和适应性强的组织。 对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而言,阻碍我们进步的,或许正是那些根深蒂固的过度自信。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历史时期,在改革日益深化的环境中,对于这个拥有辉煌历史的百年老店,实现基业长青的惟一办法就是要正视自己的弱点和局限,通过不断地创新加以克服。正如医圣希波克拉底所言 “ 医生的岗位就在病人的床边 ” ,窃以为,优秀的期刊实际上应该是架设在读者和作者之间的一座桥,出版人的岗位一定是伴随在读者和作者身边。在新的征程中,我们只有携作者同行,与读者同在,才能在脚踏坚实的基础之上,尽情地仰望星空。
个人分类: 论著分享|5848 次阅读|11 个评论
故事-发生在过去的事情(4)手套
xuwenlan 2012-2-16 13:23
看一个人是富是贫,先看他的手,看一个人是否辛劳,也看他的手。于是人们就用手套来护手爱手。 有各种各样劳动保护手套:耐热的厚帆布手套、耐酸的的橡胶手套、 …… , 可最常见的是一种白的纱线 手套。殊不知,这种手套曾异化为衣服裤子。生产萧条的文革时代,上班没事干,就搞 ” 线路斗争 ” 。 勤劳节俭的女人把省下来的一付付手套拆成线,在几根毛衣针上斗来斗去,结成线衣线裤。据说这种 越洗越白的线衣裤还是物质匮乏年代的时髦衣着呢! 冬天是手套登场的季节。早年,上海街头有不少太太双手插在一个和大衣质地一样的手笼里,这个手 笼也是一种手套。虽然臃肿,但那叫雍容华贵。同样臃肿的手套就是北方汉子的手闷子了,这种手套 实在太大、太厚,不用时怕丢,就用根绳子连着挂在脖子上,土气到家。 三四十年代的婚纱照,新郎一手挽新娘,一手拿着付白手套,文雅端庄,新娘捧鲜花的手戴着长及手 臂的镂空花手套,影影绰绰。这两付手套是当年婚纱摄影的必要道具,现在已少见了。现在的小姐们 只上厅堂,不下厨房,在办公室的空调里孵得雪白粉嫩,她们才不愿意把戴着钻戒、涂着指甲油的 纤纤玉手套住呢。因此商店里原本价格不菲的羊皮手套,只好流落到街头的地摊上去呆着。 现在让手套最荣耀的地方是在仪仗队和军乐队里,队员们的白手套随着音乐的律动上下飞舞,配着他 们的服装,让人想起了绿草地上飞翔的白鸽,蓝海洋上凌空的海鸥,我以为这就是手套故事的高潮。
2139 次阅读|0 个评论
故事-发生在过去的事情(1)袜子
热度 1 xuwenlan 2012-2-16 09:52
翻箱底,找出以前发表的系列故事-旧事,我觉得拿到今天也许还可以作为年轻人茶余饭后的消遣。现在开 始一一发布。 眼下形形色色的袜子号称“腿部时装”,成了小姐太太们的心爱之物。你看,漂亮的或不漂亮的女士们不管腿部修长的、短粗的,不管皮肤白皙、黝黑的,都挤在袜子柜台前精心挑选。太透明的不好,一览无余,没有朦胧美;不透明了也不好,一无所见,没有时代感。尽管这些袜子薄如蝉翼、如此不牢,可女士们乐此不疲。 以前的袜子是这样的吗? 书上看到,早先的袜子是用布缝的,没穿过,想必不舒服。我穿过用棉线织的袜子,舒服,但太不结实, 补袜子是三天两天的事。那时我大学的北方同学教我:把新买袜子的袜底剪开,翻到上面缝住,再另外纳 一个袜底缝上。这样,结实倒是结实,可“脚感”绝对不妙。大学里有的男生家在农村,早早地被父母赶 进或逼近“围城”,下乡劳动时,他们喜欢脱鞋上炕,把妻子或准妻子们刺绣的蝴蝶鸳鸯袜底作一番展 览,把我们这些情窦未开的小女生们看得一愣一愣的。 后来呢?有了尼龙袜子,花花绿绿,牢不可破。但如和运动鞋组合就是一颗“摧泪弹”。 再后来呢?有了“二元化合袜”。什么棉麻混纺、什么棉尼混纺 ...... 无非想让袜子既结实又舒服。 至于眼下的什么连裤袜、水晶袜。目标只有一个,漂亮就行。 我们单位有位女士,平时打扮得楚楚动人,回头率比较高。一天发现她穿着两只不同的袜子,她告诉我, 因为两双袜子各有一只寿终正寝了,她重新配的对。还有一位男同事,刚从国外回来,西装革履, 风度翩翩,举手投足还带点洋味。可有一天,走在他后面,忽然看见他随着脚步的起落,脚后跟一闪 一闪发亮。噢!他老兄穿着一双原以为别人都看不见的破袜子。 现代大都市里,穿破衣烂衫的人怕是不多见了。可袜子上有洞的,我敢打赌,决非少数。所以奉献 两条建议:其一,请各位在买袜子时,起码买两双同花式的,这样可以避免那位漂亮女士的尴尬; 其二,如果袜子后跟有洞,不妨把它穿在高帮皮鞋里,隐其卢山真面目,这样可以避免那位英俊男士 的烦恼。
2386 次阅读|2 个评论
对“十二五”国家科技发展目标的期望
zhangjiuqing 2012-2-14 11:23
对“十二五”国家科技发展目标的期望 本刊编辑部 《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给出了我国未来五年科技发展目标的 8 项定量指标,即到 2015 年,研发经费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为 2.2% ,每万名就业人员的研发人力投入为 43 人年;国际科学论文被引用次数世界排名第 5 ,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 3.3 件,研发人员的发明专利申请量 12 件 / 百人年;全国技术市场合同交易总额 8000 亿元,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制造业增加值的比重 18% ;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为 5% 。 每项指标都有解释说明,反映科技发展的各个方面。在我看来,这 8 项指标大致可以分为 4 类,前 2 项为科技投入指标;第 3 、 4 、 5 项为科技本身的产出指标;第 6 、 7 项为科技对经济贡献的指标;第 8 项为科技对社会文化贡献的指标。 用这些指标来判断一个国家科技进展和水平当然有充分的学术依据和准确的统计意义,但对于社会公众来说似乎过于深奥。社会公众更倾于向用一些简单明了的数据来做判断。比如,中国本土科学家能否获得诺贝尔科学奖,科技文献中有没有中国人发现的新现象、命名的新定律、新公式,技术创新上有没有中国人首创的新产品。 日本政府在 21 世纪之初的《科学技术基本计划》里,提出了“要在未来 50 年获得 30 个诺贝尔奖”的目标,多么明确、具体且立足长远,这表明了日本政府对本国科技的信心和发展科技的魄力。遗憾的是,无论是 2006 年出台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2006-2020 年)》里,还是去年出台的《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里,都没有这样的发展目标。有人说,中国不应把获得诺贝尔奖作为刻意追求的目标,因为诺贝尔奖是科技发展到一定水平后的自然产物,但别忘了刻意追求这种目标的后面,政府必定有以人为本的科技管理思想、尊重科技发展规律的科技机制体制做保障;科研人员必定能在这种保障之下潜心研究出成果。 因此,即使到了 2015 年底,我国科技发展的 8 项指标都实现了,也不能说“十二五”期间中国科技取得了巨大成就,数量的实现只能表明中国是科技大国,不是科技强国。或者更准确地说,如果这 5 年受国家资助的基础研究领域的科学家能在今后二三十年内获得一两项诺贝尔科学奖,如果这五年高技术领域的科学家为类似 IPAD 的发明物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撑,我们再回过来说,我国“十二五”科技发展的目标才算是真正实现了。 政府在提高科研经费上下功夫,在高薪引进人才上下功夫,在追求论文数量上下功夫,不能说是不好的举措,但更大的功夫似乎应该是真正改善科研人员软环境,给大家更广阔的自由探索空间、百家争鸣氛围。科技研究不能在管理者任期内带来效益,令人失望,本是一件正常的事,是科学自身发展的规律。用稳定的经费和包容的心态,支持一批痴情于科研的人长年累月、皓首穷经、不受干扰地开展研究,终究会带来属于原始创新的发现和发明。 科研人员在争取科研经费上下功夫,在聘任高薪职位上下功夫,在发表《 SCI 》论文上下功夫,不能说是不好的选择,但更大的功夫似乎应该是用已经到手的经费和已有的研究基础,心无旁骛地做别人没有做过的研究。专注于选定的研究目标,尊重内心的兴趣和好奇心的驱使,不受一时不良的学术评价机制和学界作风的影响,在科技前沿全力跋涉,应成为一个科研人员的工作常态。 风物长应放眼量,政府管理人员对自己、对科研人员多一点耐心,对自己、对科研人员少一点急功近利的管理绩效要求;板凳要坐十年冷,科研人员对自己、对研究多一点耐心,对自己、对研究少一点急功近利的科研绩效追求,都是在为中国科技水平的提高做贡献,都是在为“十二五”科技发展目标的真正实现做贡献。 (张九庆 执笔) 注:本文为2012年第2期《中国科技论坛》卷首文。
2707 次阅读|0 个评论
改变衙门化行政化趋向,推动高等教育健康发展
BJTUcivil 2012-2-14 08:45
改变行政化趋向,推动高等教育健康发展 大学是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为基本职能,独立于政府的教育和学术机构。大学内部的各种组织应按照高等教育和学术研究的规律来组建,并确定与之相适应的管理体制机制。 我国高等教育在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了一套特殊的大学制度,在这种制度下,大学是政府(包括教育行政部门及其他业务部门)的附属机构。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以下简称《高教法》)明确规定了大学自成立之日起就是独立的法人,并规定了若干方面的自主权,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90年代以来政府对大学的干预日趋严重,大学行政化趋势日益明显。最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 1 .政府对大学的行政管理日益强化并渗透到大学各个方面,大学越来越象行政单位而非独立的教学科研机构 一是高校办学自主权不断受到压缩。不仅《高教法》 规定的各项自主权多未落实,而且 政府部门 通过招生计划、专项 教学科研项目及学科建设平台 经费、 学位点、工程立项审批,以及评估、评奖等手段,不断强化对大学的行政干预, 政府 行政力量日益渗透到教学、科研、人事、后勤、外事等大学管理的各个方面,加大了 政府对大学的控制和 大学对政府的依赖。 二是强化大学行政级别。我国大学一直具有行政级别,按照改革要求本应逐渐淡化但实际情况却正好相反。原来本科院校的党委书记和校长是正局(厅)级,近 10 来,位列“ 985 高校”的 31 所 大学先后成为“副部级大学”,其党委书记和校长成为副部级干部。无论这一作法的出发点为何,都表明大学行政化程度的加深,客观上强化了高校的官本位意识,严重制约了中国大学的治理结构和人事制度改革的进行。 三是大学主要领导来源行政化。公立大学的主要领导应由政府任免,但大学书记、尤其是校长应从学界产生,以保障大学的学术地位。但近年来,随着大学行政级别的强化,教育部司局级干部“空降”升任部属重点大学党政一把手,以及省市甚至县级行政官员提拔使用担任高校领导现象明显增多,使大学行政化格局更为严重,大学的学术性受到削弱。 2 .大学内部高度行政化,行政权力凌驾于学术权力之上 一是行政机构成为学校主导部门。大学内部资源由行政权力而非学术能力决定配置,行政部门和人员决定重要事务,扭曲了大学的决策与激励机制,学术权力萎缩。同时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互相转化,缺乏有效规范。很多学术水平不够的学校行政领导,成为重点学科带头人、重要课题主持人和博士生导师,以此支配学术事务,为自己获取学术资源和学术地位。 二 是学术委员会权力被虚化。《高教法》第四十二条规定,大学设立学术委员会,审议学科、专业的设置等有关学术事项。但实际上很少有学校真正落实,学术委员会的这些权力通常被分解到教务、科研等部门,学术委员会的权力被虚化,而教务、科研等部门从具体执行机构变为权力机构。 三是教代会权力被弱化。《高教法》第四十三条规定,高等学校通过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职工代表大会等组织形式,依法保障教职工参与民主管理和监督,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但实际上一些高校负债几亿到二三十亿,教职员工却不知道,最基本的知情权尚得不到保障,更遑论参与管理和监督!在一些学校,教代会和学术委员会一样,徒具形式,教职工仅仅是被管理者和雇员,主体地位无从谈起。 我国大学行政化程度愈来愈深,事实上否定了教师和学术在大学中的主体地位,使真正追求教育工作和学术创新的人才在大学中不断边缘化,致使大学学术研究以及教学水平处于较低层面。类似深圳一个处长职位竟有 40 个教授来竞争的报道之多,充分说明当前学术与官位“追求倒挂”的现象已经到了很严重的程度。在这种情况下,很难想象中国的大学在学术和教育创新方面能够有重大突破。 因此我们看到,当前的中国高校,从人文社会科学来说,缺少在国际上有影响力的学术思想和代表人物,更少率先提出新的思想体系,大师凋零,后继乏人。从自然科学来说,我国大学原创性、基础性研究落后于国际同行,在世界级的学术奖项中,中国学者很少问津。建国 60 年来,尚未有一位中国学者获得诺贝尔自然科学奖。从技术研发来说,我国原创性的发明成果非常之少,在世界各国科技发明竞争中,明显处于落后状态。而从人才培养来看,大学千校一面,教学理念、方式陈旧平庸,培养的人才远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 尽管二十多年来,高等教育的发展与改革取得很大成就,但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大学行政化这个问题上,不但没有被改变和削弱,反而更加强化。改变高校的行政化趋向是高等教育改革的当务之急。为此我们建议: 第一,尽快落实《高教法》,制定相关条例和实施细则。 1999 年 1 月 1 日起实施的《高教法》是目前指导、规范、调节高等教育的主要法律。但该法存在着有关法条比较粗,缺乏实践操作性的缺陷。因此应根据大学发展需要,及时修订《高教法》有关内容,并制定配套的相关条例或实施细则,切实保障大学自主权的落实。 第二,淡化行政权力对高等学校的约束和干预。要改变政府对学校统的过多、过死的弊端,使高校成为依照国家法律和教育规律办学,相对独立的办学实体。一方面,要明确和规范政府高等教育管理的职能是重在政策引导,经费保障,提供服务,管理监督。另一方面,要切实扩大高校自主权,减少项目审批式的资源分配,增加按照学校规模、地位和性质确定的财政拨款基数,为高校自主办学和创新发展创造条件。 第三,明确取消高等学校的行政级别,改变大学校长的产生方式。大学的行政级别是政府行政化管理高校的重要标志,要取消大学的行政级别使高校回归其本位。此外,大学校长人选的决定权应在大学本身,而非上级行政部门。可借鉴欧美国大学做法成立由政府代表、教职工代表、校友代表、学生代表、社区代表组成专门的校长遴选委员会,由遴选委员会负责通过严格的选择程序遴选出大学的校长人选。 第四,逐步建立和完善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明确党委领导和校长负责的关系,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把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原则写入《高教法》。另外,要规范和界定党委职责和校长职权,明确全委会、常委会、校长办公会、党政联席会等重要议事规则。 第五, 制定《高等院校学术委员会条例》, 强化高校 学术委员会的权力。明确学术委员会的职责和议事规则,完善学术委员会在学校重大事务决策中的辅助决策机制,保证学术性权力在学校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此外,应制定《高等院校教职工代表大会条例》, 强化 教代会的权力。 第六,落实《高等院校信息公开办法》,加大信息公开力度。高校应及时将学校基本工作情况和有关信息报告公布,接受师生员工和社会监督,防止出现教育腐败现象,促进高校民主管理。
2814 次阅读|0 个评论
如何全面推进水利跨越式发展----“第29届水科学QQ论坛”会议纪要
zuoqiting 2012-2-12 18:10
2012 年 2 月 7 日 (星期二)晚上 8:00-10:00 ,水科学(专家) QQ 群 (108544773) 、水科学 ( 研究生 1)QQ 群 (109397366) 、水科学 ( 研究生 2)QQ 群 (81081839) 联合组织了“第 29 届水科学 QQ 论坛”的讨论。 水科学(专家) QQ 群主要由国内各高校、科研院所、水管理行业中活跃在 “ 水科学理论与实践前沿 ” 方面的专家、学者、水行政管理人员组成;水科学 ( 研究生 1) 、水科学 ( 研究生 2)QQ 群主要由国内各高校、科研院所 “ 水科学 ” 相关专业的在读硕士生、博士生组成。 本届论坛讨论的主题为 “ 如何全面推进水利跨越式发展 ” ,具体内容包括: 1 )如何看待 2011 年全国水利的发展形势,尤其是 2011 年中央 1 号文件全面关注水利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召开背景下,水利的发展状况? 2 )学习 2012 年全国水利厅局长会议精神,尤其是陈雷部长讲话精神后,有哪些感触和感想? 3 )如何才能全力做好防汛抗旱减灾工作? 4 )“三位一体”建设规划包括哪些内容?如何才能做好这些? 5 )农村水利基础设施的关键节点在哪里? 6 )目前,重点枢纽和水源工程建设还存在哪些问题?哪些地方是其建设的重点? 7 )推进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如何与农名致富增收、生态文明建设更好地结合起来? 8 )如何加强水资源红线管理?尤其是在国务院出台《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后? 9 )提升水利社会管理能力需要做哪些方面的工作? 10 )创新水利发展体制机制包括哪些方面? 11 )什么是水利的基础工作? 12 )如何加强水文化的挖掘、赋予和建设工作? 会议讨论时间两个多小时,与会者积极发言,气氛热烈。下面对讨论内容进行具体介绍,并进行适当小结。 免费下载: 第29届水科学QQ论坛-会议纪要(20120207)-如何全面推进水利跨越式发展 .pdf
个人分类: 科学研究|2966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9 00:5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