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顶级期刊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关于学术论文写作的点滴感悟
热度 1 haz6526 2019-4-28 19:00
作者: 高天茹 题注:高天茹为我指导的2016级科学学位硕士生,她为第一作者撰写的论文“ 职场排斥对员工知识隐藏行为的影响机理研究:一个被调节的链式中介模型”,被 国家自科基金委管理学部A 类期刊、教育部A类期刊、中国社科院权威期刊《南开管理评论》2019年第3期发表。以下是她写作此论文全过程的感悟,征得她本人同意,在本博发表。 从 2017 年 3 月选题、到 2018 年 9 月定稿、再到 2019 年 4 月采稿,这篇学术论文陪伴我度过了研究生生活的三分之二。六百多天的时间里,有过不知所措的迷茫与心酸,也有过解决难题之后的喜悦与兴奋,其间滋味繁多自不消说。恰临毕业前夕,谨怀诚意,愿与大家一同分享在整个过程中的点滴感悟,以共思共进。 Part 1 定题阶段 ( 1 )抓思维,找方向。 研一刚开始时,我们几乎每天都在与数不清的课业任务作斗争。虽然其苦难言说,但现在回想起来,当时所阅读的每一篇文献其实都在无形中帮助我们初步形成学术性思维,以至于后来即使是在生活中碰到不同类型的问题,我们都有可能从学术角度分析其背后隐含的逻辑原理,从而在不断的积累当中逐渐捕捉到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方向。 ( 2 )深挖掘、广探索。 一般在研究方向确定之后,我们便会兴致勃勃地投入到文献阅读当中,憧憬自己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找到一个既有趣又有价值的研究问题。然而回望我们所走过的路,如果并没有深厚的学术积淀或者敏锐的洞察力,要想在找到研究方向之后迅速实现这一梦想实非易事。后来经过反思,我发现在文献阅读过程中,我们既需要踏踏实实深入挖掘当前领域内的已有文献,清晰把握这一研究热点的来龙去脉;同时也需要适当拓展所阅读文献的广度,根据时间精力选择恰当的方式阅读与该热点类似或相对的研究话题的权威文献,按照可接受能力随时调整文献阅读的深度与广度。毕竟对于之前从未做过研究的我们而言,如果一门心思仅仅扎入某一研究领域当中,很容易会桎梏思维止步不前。 ( 3 )扎根理论,结合实际。 记得当时在构建理论模型时,有一段时间我们沉迷于将各个新鲜奇特的变量凑到自己的研究当中,但后来发现这样的做法无异于东施效颦。他人探索的变量虽然新颖,但不代表能够在自己的研究中形成有价值的理论模型,所以说模型构建既需要扎根理论基础,也需要结合实际现象,否则可能会出现逻辑不够严密、实践意义不足等问题。 Part2 实施阶段 由于我所完成的这篇学术论文采用的是问卷调查法,因此我仅就自己在研究过程中利用问卷调查法时出现的问题作以讨论。 一是问卷设计一定要严格遵循方法论中的各项规定,凡是问卷设计过程中没有注意到的问题,后来都会通过数据结果反映出来。因此,问卷调查看似简单,但小到每一个题项的翻译是否准确合理、开场语是否全面完整,大到问卷的结构分布,每一个部分都不能将就马虎。二是在确定数据收集对象和方法时既要有科学严谨的理论支撑,也需要根据自己的资源情况酌情调整。对于我们每一个采用问卷调查方法的学生而言,如何精准寻找被试、如何收取有效问卷都是困扰我们推进研究进程的关键问题, “ 磨得下脸皮、耐得住性子、舍得用严格的标准审核每一份问卷 ” 便是我在此期间的真切感受,宁愿放弃速度也定要保证质量,尽量减少给下一环节留下的隐患。 Part3 写作阶段 初稿写作阶段前后大概 100 天时间,各部分耗时长短与难度感受基本成正比。首先,在我的整个论文中,耗时最长的当属实证分析部分,从 2018 年 5 月 10 日持续到 6 月 18 日。这部分耗费的时间之所以比想象中要长,是因为我的研究模型本身较为复杂,前 10 天在尝试用 SPSS 和 AMOS 软件进行分析之后发现,这两种软件均会导致整个论文的实证分析过程步骤繁琐,结果不尽如人意。因此在经过进一步的文献阅读之后,最终发现 Mplus 软件能够有效对各个路径以及全模型整体进行检验,在我的研究中以此方法进行实证分析再合适不过。所以在之后的 20 多天我便重新投入了对 Mplus 的探讨之中,最终用一个月时间完成实证部分。所以说,每一种实证分析方法都各有特色,我们需要根据自己的研究重点选择最合适恰当的方法推进研究,如果能够提前掌握不同分析软件势必会节约一部分时间。 其次,理论推导部分耗时基本与实证分析部分相近,大概 30 天左右。在撰写这一部分的时候我发现,顶级期刊权威文献中的理论推导依靠的往往不是大量的文献堆砌,而是扎实的理论基础。以已有文献推导,只能够表明 “ 与此类似,是这样 ” ;而若以理论为基础,便能够表达清楚 “ 根据理论内涵,为什么是这样 ” 。所以说,写作的确是一个创作的过程,创作想法与思路尤为重要。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审视清楚自己整个研究模型所探讨的问题与重点,而且要清晰把握理论基础的核心观点,从而融会贯通、有理有据、条理清晰、逻辑严密地推导出研究模型,而不是简单提出研究路径。 此外,引言部分的耗时仅次于实证分析与理论推导部分,大概 20 天左右。为了在限制篇幅内解释清楚本研究的问题和价值所在,清晰的研究想法与明确的写作思路仍为重中之重。为此,我们一方面可以根据本研究话题内的文献确定当前研究的关键价值,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阅读优秀论文的引言部分把握引言的内容结构,进而根据自身研究重点形成撰写引言的思路并逐步成文。 Part4 投稿阶段 从开始投稿之后的 8 个月里,我前后共投过 3 个期刊。第一个是在 2018 年 9 月 3 日投稿,两个月后由于 “ 风格不符 ” 退稿。第二个是在 10 月 10 日左右投稿,大概 20 天后被拒稿,但无评审意见。之后 11 月 11 日改投《南开管理评论》,两轮返修之后 4 月 4 日采稿。经历过整个过程之后,有三点感悟想与大家分享: 一是期刊风格是投稿与否的关键参考条件之一,论文研究内容与期刊要求的匹配程度越高,投稿的价值相对越大。 二是被拒稿之后无需气馁。当时被前两个期刊拒稿之后,我其实并不想再投太高水平的期刊,后来经过贺老师的鼓励决定改投《南开管理评论》,最终在 5 个月内经历两轮返修之后获得采稿通知。 所以说,无论在任何阶段,信心、耐心与恒心都必不可少。三是在返修阶段,初次面对评审专家的问题时难免心生抗拒,我们可以在适当冷静几天之后一鼓作气,调整心态,不急不躁,对症下药,逐一解决。常言道,好文章都是不断修改出来的,因此有机会得到本专业领域内资深学者的评审并获得修改机会,本身已是一种 “ 福利 ” 。 所以即使投入大量精力修改之后仍有可能被拒稿,也一定要把握机会努力一搏,不断提升文章质量才是根本目标。其中,分析方法上的问题,只要能够完善便不能因为难度而放弃,因为后面可能存在连修改方法都没有的评审意见;写作方面的问题,可以考虑跳脱出原有框架根据新思路重新撰写;实在无法推翻重来的问题,则需要详细解释说明。总之,所有的问题要么修改、要么解释,不可避重就轻、顾左右而言他。 言及至此,思绪斐然,回想起走过的每一步,顿生感悟 “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 。整个研究的每个阶段都是环环相扣的,每一个环节都绝对需要多读文献,使自己脑海中的文献库不断更新;同时,在每个阶段我们都要步步为营,勤于思考、多加实践、轮番修改,在无法确定该如何做的时候,动手试错的效果往往优于不着边际的想象与无休无止的焦虑。 与众多投身学术研究多年的师长们相比,我其实只是完成了一个很小的目标,不敢妄谈经验或方法,今日所言仅为自己在学术论文写作期间的点滴感悟,希望能对大家带来些许帮助。祝各位在未来的学术征途中,所思皆随心,所想皆如愿。 高天茹 2019 年 4 月 25 日 从2017年3月选题、到2018年9月定稿、再到2019年4月采稿,这篇学术论文陪伴我度过了研究生生活的三分之二。六百多天的时间里,有过不知所措的迷茫与心酸,也有过解决难题之后的喜悦与兴奋,其间滋味繁多自不消说。恰临毕业前夕,谨怀诚意,愿与大家一同分享在整个过程中的点滴感悟,以共思共进。 从2017年3月选题、到2018年9月定稿、再到2019年4月采稿,这篇学术论文陪伴我度过了研究生生活的三分之二。六百多天的时间里,有过不知所措的迷茫与心酸,也有过解决难题之后的喜悦与兴奋,其间滋味繁多自不消说。恰临毕业前夕,谨怀诚意,愿与大家一同分享在整个过程中的点滴感悟,以共思共进。
12002 次阅读|1 个评论
张生家的论文被cell等顶级期刊引用
热度 24 gaoshannankai 2016-12-21 21:34
张生家为了首发权,在《科学通报》抢发了开创磁遗传学的第一篇论文 Magnetogenetics:remotenon-invasivemagneticactivationofneuronalactivitywithamagnetoreceptor ScienceBulletin,2015,Volume60,Number24,Page2107 下面是我查到的7篇引用他工作的文章,其中不乏cell等顶级期刊 Cre-LoxNeurogenetics:20YearsofVersatileApplicationsinBrainResearchandCounting? JoeZ.Tsien Journal:FrontiersinGenetics,2016,Volume7 Geneticallytargetedmagneticcontrolofthenervoussystem MichaelAWheeler,CodyJSmith,MatteoOttolini,BryanSBarker,AartiMPurohit,RyanMGrippo,RonaldPGaykema,AnthonyJSpano,MarkPBeenhakker,SarahKucenas,ManojKPatel,ChristopherDDeppmannandAliDGüler Journal:NatureNeuroscience,2016,Volume19,Number5,Page756 Identificationofmedakamagnetoreceptorandcryptochromes YunzhiWang,JianbinChen,FengZhuandYunhanHong Journal:ScienceChinaLifeSciences,2016 MagnetometryofIndividualPolycrystallineFerromagneticNanowires NaveenShamsudhin,YeTao,JordiSort,BumjinJang,ChristianL.Degen,BradleyJ.NelsonandSalvadorPané Journal:Small,2016 TargetingNeuralCircuits PriyamvadaRajasethupathy,EmilyFerencziandKarlDeisseroth Journal:Cell,2016,Volume165,Number3,Page524 Moleculartoolsforacutespatiotemporalmanipulationofsignaltransduction BrianRoss,SohumMehtaandJinZhang Journal:CurrentOpinioninChemicalBiology,2016,Volume34,Page135 ExperimentalquantumsimulationofAvianCompassinanuclearmagneticresonancesystem JasonPearson,GuanRuFeng,ChaoZhengandGuiLuLong Journal:ScienceChinaPhysics,MechanicsAstronomy,2016,Volume59,Number12 老张有水平,对我们国家也有贡献啊,清华不厚道啊,有关部门是否给张生家老师换个单位, 好歹这个引进人才上来就交了一个“投名状”,以后这个领域的开拓者和首发就是中国本土的了。 张生家主席,我估计不久你也会被招安,希望你不要学宋江啊,我们科研人员要学李逵。 张生家老师的故事值得我们大家深思,如果按照常理出牌,从IF高分向低分投,要么遇到 剽窃,要么打压;张老师绕开了各种阻力,抢到了首发权,不用这个工作算工分,但是长远来看, 成果还是自己的,当然也是给国家做了贡献。值得学习,我正在思考,是否我们的重大发现 也发表在一个非SCI的期刊,让国际反动势力的阴谋无法得逞,嘿嘿。 公布 南开大学 一项 重大突破 请各位验证(一)-高山的博文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907017-1007380.html 中国科技如果想发展,必须坚定的反腐败,才能保护原始创新,不然就会出现逆淘汰,李鬼打李逵,老张不就被打掉了么。 张生家的事情,如果不翻案,影响很坏,我们应该呼吁给张生家翻案。 将来万一张主席获得了什么大奖,还背着被学术不端处理的名义,实在说不过去,说不过去啊。
6090 次阅读|38 个评论
春哥(韩春雨)亦不能超凡脱俗
jiangming800403 2016-10-11 16:15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岸高于滩,水必湍之 jiangming8004032016-10-1115:10 韩果如果是发表在《中国科学:生命科学》上面也不会惹出这么大的动静 博主回复(2016-10-1115:36):这下事情搞大了闹出国际影响了。 -------------------------------------------------------------------- 赵建民 2016-10-1116:07 顶级期刊中的生命科学论文一大半是难以重复或者难以完全重复的,这里面大多数并不是中国人写的 论文有风险发表需谨慎。 但是不能用大批判代替正常的学术争论。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赵建民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95119-996239.html
个人分类: 科研八卦|3043 次阅读|0 个评论
向牛文章看齐
Enago 2013-12-18 14:35
发表的文章是评价一个科研人员学术能力的重要指标,除了文章数量,更看中的还是文章的质量。如果发表的文章都是一般的期刊,而没有什么顶级期刊的话,那就很难让人(特别是非相同领域的人科研人员)相信是一个在研究方向上具有举足轻重的的人,在申请新工作或者是申请项目的时候,同样也会评审的人留下疑虑的第一印象。而实际上,每篇发表的文章都可能是作者经过长时间的思考、实验和分析才得到的。只是因为不善于组织研究结果,而不能很好得展现科研工作的真正价值。或者是缺少了那种生花妙笔,无法给读者或者审稿人那种高瞻远瞩的感觉,导致文章无法发表在好的期刊上,最终只能降格发表在一般的期刊上。 学学牛人们的思考方式跟写作方式是很重要的,除了有助于提高自己的科研境界,写出来的文章甚至是可以提高一个档次。想想看,那些重要的物理也就那么几个,这么多年来,早给人翻来覆去的用啊写啊滥了,出一个很重要的新东西那是相当的难。另一方面,那些好期刊每个每年年都刊登了成百上千篇文章,要是骗骗都是重要的突破的话,人类现在都已经可以移民火星了。所以很客观的说,并不是每篇文章都有那么多的创新点的。最近这几年《物理评论快报》( Physical Review Letter , PRL )上发表了很多关于激光跟等离子体相互作用的文章,当下也是跃跃欲试,思考着要不要转行去跟踪一下这个研究热点。然而老板却有点不以为然,说在 90 年代的时候,很多基础的理论就已经在做了,从理论上并不是很新的东西。只是现在激光器的功率越来越高,稳定性越来越好,价格越来越便宜,他们可以做以前做不了的实验。但是在理论上也并没有什么太大的突破。只是他们那个 community 非常团结,互相帮助,所以发表很多文章。 从这个事情上可以学到两个东西。一个就是别的团队对你工作的支持是很重要的,就是说得有很多朋友,这就涉及到 social network 了,以后有机会会说说它的重要性。当然如果你的结果是突破性的,也就不用考虑这些因素了。如果文章本来就处于可发可不发之间,那么在圈内有混一个脸熟还是很有用的。另外一个是把文章写好是很重要的。话说烂泥敷不上墙,要想让人扶一把,至少自己是得有一定成色的。否则即使运气很好,遇到关系还不错的审稿人,结果却因为文章写得太糟糕而想帮都不能帮。 本博客内容皆由英论阁资深学术专家团队撰写提供 § 英论阁专业团队提供 英文论文编辑 、 SCI 论文润色 、一站式编辑、出版协助 http://www.enago.cn §
4503 次阅读|0 个评论
顶级期刊之数学界四大天王
热度 3 Enago 2013-3-5 10:28
英论阁 Enago 博文目录 数学领域的期刊有四大天王,是数学界影响力最大的,他们分别是《数学年刊》 Annals of Mathematics ,《数学新进展》 Inventiones Mathematicae , Acta Mathematica 以及《美国数学会杂志》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athematical Society 。据不完全统计,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大陆研究机构在四大国际数学权威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有 30 篇左右,其中完全由中国大陆研究机构完成的论文为 10 篇左右 。在以前,能在这几个杂志上发表一篇文章的甚至被认为有资格参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最近几年,经过国内数学家们的不断努力,发表在这几个期刊上的文章数量不断地增加,但是能在这些期刊上发表文章仍然是一件非常骄傲的事情。 数学领域的期刊跟计算机领域一样,影响因子都很低。可能也是因为曲高和寡吧,数学中多数是纯理论的文章,这些文章别说领域外的人了,就连同样是搞数学,但是不同方向上的学者都不一定能看懂,就更别提要用到这些理论发展出很吸引眼球的应用了。所以这些数学期刊除了影响因子低外,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文章被引半衰期很长,大于 10 年。这也是 由于 别的领域要花很长时间才能消化这些结果,发现其应用价值。 《数学年刊》 Annals of Mathematics ,一开始由哈佛大学出版,在 1911 年的时候迁到号称是世界数学中心的普林斯顿大学 (Princeton University) ,现在是普林斯顿大学跟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 the Institute for Advanced Study) 共同出版。或者是搞数学的人都不喜欢噱头的东西,崇尚简洁就是美,它的官方网站 http://annals.math.princeton.edu/ 看起来非常简洁,就提供了编辑信息,投稿指南,联系方式和订阅价格等基本的信息,没有半点顶级期刊应该有的气势。 Annals of Mathematics 的影响因子并不高, 2011 年才 2.928 ,然而这丝毫不能动摇它在数学界的地位。 2011 年发表的文章数量有 83 篇。 《数学新进展》 Inventiones Mathematicae 由 Springer Verlag 出版,是另外一本权威期刊。影响因子比 Annals of Mathematics 稍低。中国数学家们在这个期刊上发表的文章数量要比 Annals of Mathematics 多一些。 Acta Mathematica 由 Gösta Mittag-Leffler 出版社创刊于 1882 年,隶属于瑞典皇家科学院, 2011 年的影响因子为 3.333 。 Acta Mathematica 是季刊,每年发行 2 卷,每卷有 2 期。内容覆盖了数学所有研究方向。 《美国数学会杂志》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athematical Society 是美国数学协会所办的期刊,也是季刊。 2011 年的影响因子是 3.841 ,发表文章数量为 32 篇,等于说每期 8 篇文章。对众多数学方向的研究人员来说,能在这么少的文章数量中占有一席之地那是多么的艰难啊。 [1 http://www.ccnu.com.cn/jujiao/jiangshu/2012/0330/902.html --- 英论阁 Enago 作者讨论 : www.enago.cn 上一篇: 顶级期刊之JACS《美国化学会志》 下一篇: 文章被拒的理由1- 没有做好期刊调研 博文系列一: 英论写作发表 博文系列二: 用英语写论文 英语论文修改 英论阁 Enago 博文目录
个人分类: 期刊选择|139710 次阅读|4 个评论
顶级期刊之《物理评论快报》PRL
Enago 2013-2-19 21:43
英论阁 Enago 博文目录 上面说到的《现代物理评论》( Reviews of Modern Physics )都到了神级了,一般人是摸不到那个槛的,那么《物理评论快报》(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就还算是“在人间”。虽然很难中,但是至少人家接受投稿,所以理论上都还有中的可能的。 在物理这个方向上,除了《现代物理评论》( Reviews of Modern Physics ),当属《物理评论快报》(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了。虽然它的影响因子一直在 7.5 左右,跟 SCIENCE 和 NATURE 差了好几倍,但是文章的深度,确实 SCIENCE 和 NATURE 无法相提并论的。 能中 PRL 是大多数搞物理的人的梦想,毕竟它是物理领域的标尺。找工作、评职称的时候,有了一篇甚至几篇 PRL ,事情就变得容易多了。什么叫做硬资本,那个叫做岗岗的硬。按老板的说法,发 10 篇一般的文章还不如发一篇 PRL 管用呢。 54 年前,为了快速发表重要的物理研究成果,美国《物理评论》主编塞缪尔·古兹密特( Sam Goudsmit )做出一个决定:将《物理评论》中的一个栏目——《给编辑的快报》——分离出来,办一份新期刊,刊名就是《物理评论快报》( PRL )。 1958 年 7 月 1 日 ,第一期含有 25 篇论文的 PRL 正式出版,这也是世界物理学界第一份快报类期刊。到现在,它已经成为国际物理学界最权威的期刊之一。 LETTER 型的期刊审稿都比较快,审稿周期一般是 2 个月。两个或者三个审稿人,两个审稿人意见有分歧的话,有时编辑会把意见返回给作者,有时会直接找第三个审稿人作为仲裁。由于审稿人都是领域内的专家,所以审稿意见通常是一针见血,刀刀见肉。看了之后想哭却又哭不出来,最后还得耐着性子改自己文章中的不足。当然也有不卖审稿人帐的,一个同事跟审稿人来回论战几回,每次 comment 都差不多跟文章一个长度,后来赢了这场论战。我想,这种论战对人应该很有帮助的,因为怎么看都觉得人家的水平是蹭蹭的往上涨的。 PRL 很注重文章的原创性,一些重要但是原创性不高的文章会以观点不新颖拒稿之后推荐到 PR 系列期刊上。而且 PRL 讲究理论跟实验的结合,缺一边都容易给审稿人揪住辫子不放,所以导致现在审稿越来越严,命中越来越难。按照现在网站的说法,录用率在 20% 的样子。实际上,在 2009 年前,录用率还是 30% 的样子的。 2009 年的时候, PRL 决定限制文章数量,只发表那些很重要的文章。在大部分期刊选择扩张的时候, PRL 反其道而行,更加严格的筛选文章的质量,让人觉得更加值得敬佩,也进一步巩固了期刊的声誉。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08/7/209450.html --- 英论阁 Enago 作者讨论 : www.enago.cn 上一篇: 顶级期刊之《现代物理评论》Reviews of Modern Physics 下一篇: 顶级期刊之《美国化学会志》JACS 博文系列一: 英论写作发表 博文系列二: 用英语写论文 英语论文修改 英论阁 Enago 博文目录
个人分类: 期刊选择|63668 次阅读|0 个评论
顶级期刊之《现代物理评论》Reviews of Modern Physics
Enago 2013-2-18 10:20
英论阁 Enago 博文目录 说少林跟武当是武林两大最大的门派,武林中人不会有啥意见。但是要是说少林或者武当武功天下第一,那很多人就不干了。就算少林有 72 项绝艺,可练武也得有天赋的,不见得有武林秘籍就可以成高手的。 SCIENCE 和 NATURE 发表的文章的确都很新颖,都是很重要的发现,但是在具体研究方向上的深度却不及很多专业期刊。 在物理方向上,创刊于 1929 年的《现代物理评论》( Reviews of Modern Physics )就跟神话一般的存在,它是国际物理学界最权威的综述性评论杂志,有物理学“圣经”之称。虽然讨论它的影响因子有点俗,它早就超越了影响因子。不过话说回来, 44 的影响因子还是要比 SCIENCE 跟 NATURE 高出那么一截的。 SCI论 文修改 《现代物理评论》( Reviews of Modern Physics )并不接受投稿,只是由杂志编辑邀稿, 2011 年一共刊登了 38 篇文章。能在这个杂志上发文,基本都是公认的国际大师级的权威。到目前为止,中国一共在上面发表了 3 篇文章, 1985 年一篇, 2012 年 2 篇,分别是: The representation group and its application to space groups Jin-Quan Chen, Mei-Juan Gao, and Guang-Qun Ma Rev. Mod. Phys. 57, 211 – Published 1 January 1985 Multiphoton entanglement and interferometry Jian-Wei Pan, Zeng-Bing Chen, Chao-Yang Lu, Harald Weinfurter, Anton Zeilinger, and Marek Żukowski Rev. Mod. Phys. 84, 777 – Published 11 May 2012 Colloquium: Phononics: Manipulating heat flow with electronic analogs and beyond Nianbei Li, Jie Ren, Lei Wang, Gang Zhang, Peter Hänggi, and Baowen Li Rev. Mod. Phys. 84, 1045 – Published 17 July 2012 每篇文章都是当今物理研究热点的总结,动辄几十上百页,也只有领域内的大牛才敢执笔。对咱们这种小菜鸟来说,这真的是高山仰止了。就笔者所在的专业的一篇文章来说,短短几年时间,引用率已经 1000 多了,所以说是“圣经”也不为过。 据江湖小道消息,能在上面发表的课题将来是潜在的诺贝尔奖。所以呢,诺贝尔物理学奖一直跟中国没啥关系,也可以从咱们的发文章数量体现的出来。就靠 1985 年的那篇顶了这么多年啊。不过以后好了, 2012 年出来了 2 篇,说不定以后会越来越多呢,所以大伙儿不必灰心,每年 10 月份至少都还是有点盼头的。 --- 英论阁 Enago 作者讨论 : www.enago.cn 上一篇: 顶级期刊之《细胞》CELL 下一篇: 顶级期刊之《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Letters 博文系列一: 英论写作发表 博文系列二: 用英语写论文 英语论文修改 英论阁 Enago 博文目录
个人分类: 期刊选择|26265 次阅读|0 个评论
顶级期刊之《细胞》CELL
Enago 2013-2-4 14:37
英论阁 Enago 博文目录 SCIENCE 和 NATURE 都有上百年的历史,有着令人瞩目的影响是很正常的。然而《细胞》 (Cell) 可算是后起之秀。自 1974 年本杰明 . 列文( Benjamin Lewin )在麻省理工学院出版社( MIT PRESS )创办以来,经过短短的 30 年,《细胞》已经成为生物科学领域最好的期刊,在国际学术界的影响可以与 NATURE 和 SCIENCE 相提并论。 CELL 的成功与最近数十年来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是分不开的。 1986 年,列文从 MIT 出版社购买了《细胞》 (Cell) 所有权并创建了细胞出版社( CELL PRESS ),之后创办了《神经元》 (Neuron , IF 14.736 )、《免疫》 (Immunity , IF 21.637 ) 和《分子细胞》 (Molecular Cell , IF 14.178) 三份期刊。 1999 年,细胞出版社社加入爱思唯尔( Elsevier )出版社。 Elsevier 是世界上最大的科研出版社之一,属于爱思唯尔集团旗下,总部位于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它成立于 1880 年,每年有 250000 篇文章发表在爱思唯尔的期刊中。有了这么庞大的公司的支持,细胞出版社的运作能力大大增强。在短短的 7 年内,陆续创办了一系列期刊,其中有 : 《癌细胞》 (Cancer Cell, IF 26.566) 《细胞-干细胞》 (Cell Stem Cell, IF 25.421) 《发展细胞》 (Development Cell, IF 14.030) 《细胞新陈代谢》 (Cell Metabolism, IF 13.668) 《细胞宿主与寄生体》 (Cell Host Microbe, IF 13.500) 《当代生物学》 (Current Biology, IF 9.647) 《结构》 (Structure, IF 6.347) 《化学与生物学》 (Chemistry Biology, IF 5.829) 等期刊。在期刊数量上,虽然还比不上 NATURE ,但是其阵容要比 SCIENCE 强大了。 从 1974 年迄今的 30 多年间,细胞出版社旗下期刊共发表了 59 篇诺贝尔奖获得者的论文,其中 10 篇论文为作者的获奖论文。这些丰硕的成果也进一步巩固了 CELL 在生物领域的地位。 2011 年,细胞出版社推出一本在线出版的开放获取期刊《细胞报告》( Cell Reports ),刊登生命科学领域的文章。 开放获取期刊是个好事,但这些生意人是不做亏本买卖的, CELL REPORT 的版面费高达 5000 美元。人家网站上还加一句: This publication charge is the only fee that authors will pay. 那也是自然的,大头都收了,零头就算了。这个事情加上 NATURE 也整了一个 5000 美元的版面费的 NATURE COMMUNICATION ,开放获取期刊成了今年 6 , 7 月份的时候的热门话题。结果怎么样?看呗。反正就是读者、作者、期刊、出版社的利益的博弈。最后总会达到一个动态平衡的。 http://www.cell.com/cellpress/impact --- 英论阁 Enago 作者讨论 : www.enago.cn 上一篇: 顶级期刊之NATURE 下一篇:待 顶级期刊之《现代物理评论》 博文系列一: 英论写作发表 博文系列二: 用英语写论文 英语论文修改 英论阁 Enago 博文目录
个人分类: 期刊选择|15631 次阅读|0 个评论
顶级期刊之NATURE
Enago 2013-1-25 10:56
英论阁 Enago 博文目录 武林至尊,宝刀屠龙,号令天下,莫敢不从,倚天不出,谁与争锋。当今武林,说起 SCIENCE ,就不得不说到 NATURE 了。 若是论资排辈的话, NATURE 是要比 SCIENCE 资格老的。 NATURE 是世界上最早的科学期刊之一, 1869 年约瑟夫•诺尔曼•洛克耶爵士创建。跟 SCIENCE 一样, NATURE 覆盖了所有的研究方向,以报道学术界中的重大发现、重要突破为使命,不但要求研究成果新颖,而且该项研究还需要能引起广泛的兴趣。同时做为一个杂志,还包含了社论、新闻、研究资助等信息。所以在期刊的主要方向上, SCIENCE 跟 NATURE 是直接竞争的对手。 跟 SCIENCE 不同的是, NATURE 并不是免费开放的。它的出版商为自然出版集团,这个集团属于麦克米伦出版有限公司,最终是属于格奥尔格•冯•霍茨布林克出版集团。在两个杂志的区别上,笔者觉得用 LINUX 跟 WINDOWS 的区别来比喻是比较合适的。总体上来说, SCIENCE 的主体还是一群学者,相对于 NATURE 背后的强大的出版集团,组织性是要差了些。对利润的追逐,使得 NATURE 对市场需求十分敏感,对新学科发展的感触十分敏锐。看看下属刊物, SCIENCE 拿得出手的就一个本刊,但是 NATURE 除了本刊之外,还拥有一系列的子刊,而这些子刊的水平都不低,而且还在不断地推出新的子刊。就跟微软除了 WINDOWS 之外,用 OFFICE , VISUAL STUDIO 等产品构建起一个强大的阵营。 怎么评价 NATURE 的体系不好说,因为一个东西一但扯上商业、利润之类的事情,就都变得不纯洁了。 NATURE 新推出的《 Nature Communication 》的影响因子挺高的,虽然版面费也是超高,但是仍然吸引了不少作者。这个期刊事情半年前也引起了不少人的吐槽 。事情本身自不评价,只是觉得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吧。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还是挺佩服 NATURE 的主编,他就敢收这么高的版面费,而且还确信这个市场是有的。这里头的商业运作的水平,那是相当的高的。 NATURE 下面的部分子刊 : Nature Genetics(1992 年创刊 ) Nature Structural Molecular Biology ( 原名为 Nature Structural Biology 1994 年创刊 ,2004 年 1 月更名 ) Nature Medicine ( 1995 年创刊 ) Nature Biotechnology ( 原称 Bio/ technology ,1983 年创刊 , 1996 年更名 ) , Nature Neuroscience(1998 年创刊 ) Nature Cell Biology (1999 年 5 月创刊 ) Nature Immunology ( 2000 年 7 月创刊 ) Nature Materials (2002 年 9 月创刊 ) 还有一堆 REVIEW 类型的刊物,有兴趣可以看看这个列表: http://www.nature.com/siteindex/index.html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2/6/265044.shtm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17889-587169.html http://www.nature.com/siteindex/index.html --- 英论阁 Enago 作者讨论 : www.enago.cn 上一篇: 顶级期刊之 SCIENCE 下一篇: 顶级期刊之《细胞 》CELL 博文系列一: 英论写作发表 博文系列二: 用英语写论文 英语论文修改 英论阁 Enago 博文目录
个人分类: 期刊选择|10986 次阅读|0 个评论
评:钟南山:《自然》论文80%是没用的
热度 1 hucs 2012-12-30 22:52
评:钟南山:《自然》论文 80% 是没用的 作者:子在渊 来源:广州日报 发布时间: 2012-12-30 14:57:16 科学网(转载):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comment.aspx?id=273411 首先,支持钟院士。 预防是临床医学中最重要的环节。“早预防是最好的治疗”。 医学的目的是什么?提高生命质量,让人们的生命更健康更长寿。 基础医学研究的目的是什么?就是要围绕上述医学目的进行研究,将研究成果转化为为医学目的服务,而不是仅仅追求在 CNS 等顶级期刊发表论文。若不能转化应用,即使 CNS 等顶级期刊也是毫无意义的。 因此, CNS 等顶级期刊编辑应把好“论文成果的可转化性”这一关,优先、重点或仅仅发表具有转化价值的文章,才能使 CNS 等顶级期刊名至实归。因此,在 CNS 等顶级期刊编辑和审稿队伍中,应有从事临床工作者,而不仅仅是基础同行研究者。更希望看到基础与临床合作(临床为转化把关)研究署名的文章。这应成为未来的趋势和方向。 我们研究、总结、提出的“种子法则”、“ E ( e )种子法则”基础的健康生活方式被命名为“ 胡氏健康生活方式 ”(也是一项治国良方,其现实意义和价值不言而喻),就能很好地满足这一医学目的。因此,作者一直在呼吁筹建“ 胡氏健康生活方式中国发展研究中心( CCRDHHL )” ,希望通过这一机构深入进行临床研究和逆转化 — 进行相关基础研究,同时积极宣传并推广现有成果,更好地为医学目的服务。 建议现在的基础医学和生命科学研究要直接围绕“生活方式”进行研究,为有效提高人们的生命质量和更健康更长寿服务,而不是走弯路,浪费人力、财力和物力。为什么美国的很多医学和生命科学基础研究经费已经开始削减?就是在这些领域,他们已经认识到应用和转化的重要性。我们国家每年投资数千亿或更多进行基础医学和生命科学基础研究,为什么不能投入千分之一或万分之一用于我们呼吁筹建的“胡氏健康生活方式中国发展研究中心( CCRDHHL )”?真诚地希望国家重视作者的呼吁。这里提请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认真考虑,或者可以列入明年的全国人大或政协提案?也真诚地希望钟南山院士能帮忙说一说。 CCRDHHL 可以率先建立国家级或省级中心(例如,以作者所在的南昌大学为依托),围绕新世纪新阶段越来越常见、影响越来越明显的“生活方式病”开展相关基础与临床研究,为宣传、推广和普及“健康生活方式”提供深入的理论依据,最终为人类医学目的服务 -- 提高生命质量,让人们的生命更健康更长寿;同时,为美丽中国永续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 共有的“中国梦”服务。 当然,这些都需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可能一夜之间一躇而就。 胡春松 (南昌大学 在职博士)
个人分类: 博士研究|1860 次阅读|2 个评论
生物学顶级期刊
热度 3 JRoy 2012-4-8 08:05
1 Nature 2 Science 3 Cell 4 Neuron 5 Plant Cell ?
个人分类: 科研笔记|6086 次阅读|4 个评论
[转载整理]顶级化学领域期刊
JRoy 2012-4-8 07:55
可能首先还得是Science 和Natural两大全领域公认冠军,然后真正纯化学领域的就要JACS领头了。 1. Science (Impact factor:24.380) 1880年,电灯的发明人、 世界最著名的科学家——托马斯·爱迪生 (Thomas Alva Edison) 创办了Science 周刊。 如今, Science 周刊已成为世界上订户最多的综合性科学刊物。Science 周刊每星期都以高超的编辑手段,向世界各地的16万订户提供两种不同的科学信息:该星期有关科学和科学政策的最重要的新闻报道以及报告全球科学研究最显著突破的精选论文。在这个意义上, Science 周刊既是一个传统的学术刊物也是一个新闻杂志 。 2. Nature (Impact factor:28.830) 一共有十一种刊物在Nature 这个大家族里:周刊Nature(1869年创刊);月刊Nature Genetics(1992创刊);Nature Structural Biology (1994创刊);Nature Medicine (1995创刊); Nature Biotechnology(1996创刊);Nature Neuroscience (1998创刊);Nature Cell Biology (1999创刊);Nature Immunology (2000创刊);及另外三份综述性期刊Nature Reviews Genetics,Nature Reviews Molecular Cell Biology and Nature Reviews Neuroscience (2000创刊)。创办这些期刊最主要的目的是要发表业界内最高质量的科学论文 (不限领域)。同时也发表一些评论性文章,新故事,简述等。投稿形式也可以是信件,新闻,综述等。 3. J.A.C.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J.A.C.S.创刊的宗旨是想通过发表全世界化学领域最好的论文,来追踪化学领域的最新前沿,其中包括对一些重要问题的应用性方法论,新的合成方法,新奇的理论发展和有关重要结构和反应的新进展。 J.A.C.S. 创刊于1879年,是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的旗舰刊物,在业界有极高的声誉。每年可以发表13,000有关化学的科学论文。作为一分周刊,J.A.C.S.对化学领域做出的贡献的不可磨灭的。主要发表科学论文,通讯,新书综述,及电脑软件综述。 4. 《德国应用化学》( Angew. Chemie) 该刊收录有简讯类文章(有时有小型综述), 主要分布在有机化学、生命有机化学、材料学、高分子化学这几块,比较冷门的无机化学、物理化学基本没有,这也是它的一个办刊方针。其影响因子很高。 5.Tetrahedron Tetrahedron发表的是具有重要性和及时性的实验及理论研究结果,主要是在有机化学及其相关应用领域特别是生物有机化学。期刊包含领域为有机合成,有机反应,天然产物化学,机理研究及各种光谱研究。来稿必须是全文,且是原著。同时也发表一些综述性文章。 6. Tetrahedron Letters Tetrahedron Letters 集中了所有体现有机化学领域的最新进展的文章。期刊属于周刊,囊括了实验和理论有机化学在技术,结构,方法研究的最新进展。研究结果的快速发表使得研究者们可以在全世界范围内迅速交流科学资讯,从而推动研究的深入进行。 7. J.O.C.(The Journal of Organic Chemistry) 创办The Journal of Organic Chemistry 的目的是为了与最新的激动人心的有机进展保持一致,从而向全世界的化学工作者展示有关有机化学领域的所有的最先进研究结果。J.O.C.收录除了正规的论文,还有小的专题综述及国际会议文集。 8. Synthesis Synthesis 是一份报导有机合成进展的国际性刊物。主要发表有关有机合成的综述和论文,包括金属有机,杂原子有机,光化学,药物和生物有机,天然产物,有机高分子和材料。有关机理,光谱研究,分离技术的发展等能对有机合成造成影响的内容也是Synthesis感兴趣的方面。 9. SYNLETT SYNLETT 报导有机合成研究结果和趋势,短篇幅的个人综述和快速的工作简报。所有有机合成领域的成果都在被收录的范畴内。 10. Organic Letters Organic Letters 是提供最新有关有机化学重大研究的简报,它的内容是所有有机化学领域最先进发展的浓缩,包括生物有机和药物化学,物理和理论有机化学,天然产物分离及合成,新的合成方法,金属有机和材料化学。 11. Natural Product Reports NPR 是双月刊,主要目的是通过发表对生物碱,类固醇,脂肪酸及杂环类的,脂肪族的,芳香类的,酯环类等天然产物的研究结果,来刺激对天然产物的研究。为了反映天然产物与各学科之间日益加强的渗透,它也收录有关光谱的最新发展和生物学研究的综述。另外,某些著名科学家的前瞻性的论文也被收录。 12. Polymer Polymer 发表所有高分子科学技术领域的原创性的研究成果,其重点在于对分子结构解释的研究。新兴领域的研究成果也是 Polymer 喜欢发表的文章类型。除了正规的文章和通讯外,它也发表综述类文章,但通常是由编辑约稿。 13. Chemical Reviews Chemical Reviews 的宗旨在于发表广泛,专业,可读性强的研究成果,这些工作涉及有机,无机,物理,分析,理论及生物化学等各个化学领域,其文章来自于全球的化学工作者。它从1985年也开始发表有关某一主题或方向的研究综述。目前生物题材的综述不多,但是其主编表示今后会逐渐增加这一重要领域文章的比例。 14. Organometallics Organometallics 被誉为世界上 最好的有关金属有机 的期刊。收录的是有机金属,无机,有机和材料化学等最活跃领域的文章。其形式包含论文,通讯,小综述,内容涉及合成,结构,成键,化学反应和反应机理及有机金属化合物的应用。应用范围包括有机和高分子合成,催化过程及材料化学的合成方面的问题。 15. J. M. S. The Journal of Mass Spectrometry J.M.S. 涵盖的范围很广,包括质谱的所有方面。如仪器设计和研发,离子化过程,离子反应机理,离子结构,生物分子分析,质谱方法论的建立,元素分析的应用和环境化学等所有可以使用质谱法的领域。主要发表科研论文,通讯和综述。 16. Carbohydrate Research 1965年创刊,Carbohydrate Research 以它发表高标准和宽范围的论文而被业界称道。范围包括碳氢化学和生物化学。主要内容是化学合成,结构和光谱研究,反应机理,天然产物分离,大分子活性,酶的活性,酶的催化机理等。文章形式包括论文,展望,快报和综述。 17. J. C. C. (The Journal of Carbohydrate Chemistry) The Journal of Carbohydrate Chemistry 是一个便捷,国际化的论坛性期刊。内容涵盖碳水化合物新奇合成方法,碳水化合物的反应机理,药学,糖抗体,糖类和多糖合成,糖的分子模型,糖类转化的分析,分离方法,糖的光谱和晶体结构。 18. Heterocycles 从1973年创刊始,Heterocycles为有机化学,药物化学和分析化学等领域的杂环化合物研究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期刊发表综述,通讯及一般的科研论文。论文在被接受日起两个月内将被发表,这样就保证了科学工作者可以得到最新的有关杂环化合物的资讯。
个人分类: 科研笔记|16278 次阅读|0 个评论
Nature, Science等顶级期刊和一般期刊的写作体会
热度 13 chenbinmse 2011-6-4 10:17
科研和做学问当中一个重要的步骤就是发表论文,而要发表一篇论文是离不开好的写作的。我们渴望自己的成果能够发在诸如 Nature, Science 等顶级期刊上,虽然更多的时候是发表在一般的专业杂志上。诚然,这两类杂志最本质的区别是 成果本身的重要性和 general interest ,然而 不同的写作风格 也是它们的一个重要区别。了解了这种区别,在我们的实验结果很好的情况下,我们就能往 Nature, Science 等顶级期刊上投稿并增加潜在的成功率。 想到要写这个方面的体会,是源于下面的两件事:( a )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准备往 Nature 的子刊 Nature Materials 投稿,然后把稿件发给了老板,心中暗暗高兴老板这下肯定会夸我啦。因为为了准备这篇文章,我花了很长时间来研读 Nature 等杂志的写作风格。没想到等老板看过稿件后,老板诡秘的一笑说,你的写作水平怎么反而下降了啊?( b )实验室的一个师妹有一天拿来一篇发表在 Nature Materials 上的文章,说道:实验结果怎么都在 introduction 介绍了啊?是不是文章的逻辑出了问题? 由于自己亲自动手写过 Nature 等风格的论文,平常也阅读上面的相关文章,因而对其有那么一点点的体会。同时,自己也发表过研究领域内的一般专业杂志,所以这里简单谈谈这两类杂志的不同写作特点。即是说,同样的实验结果,如果你想往 Nature 等杂志投稿,你要采用和一般杂志不同的写作风格。为了便于比较,还是从习惯的四个部分来谈: Abstract, Introduction, Result and Discussion, 和 Conclusion 。需要说明的是,一般 Nature, Science 等顶级期刊是不出现上述四个部分的明显标记的,一般专业杂志的 letters 也是不出现的,但我们在读的过程中是很容易区分出它们来的。对于 Experimental 实验部分,写作风格差不多,只不过有些顶级期刊会把该部分放在论文的最后,下面就不再详述了。 (1) Abstract 部分:一般期刊的写作模式是, In this paper, …… was investigated by using 某某方法,然后说出得到了什么实验的或理论的结果。但对于如 Nature 等的顶级期刊, 头一两句一般说明背景 ,如某某问题非常重要,但一直没有得到解决。然后话锋一转,说 Here we report 什么非常有趣的现象,有哪些重要的发现等等。一般期刊写到这里差不多可以结束了,但顶级期刊会在 最后用一句话来说明此发现的 general interest ,会给相关领域或学科带来什么前景和建设性意义 。 (2) Introduction 部分:一般期刊的逻辑是这样的,先谈该论文的研究背景,然后概括一下在此领域内已经有哪些发现,还有哪些问题是需要解决的,最后就提到本文用某某方法研究其中存在的一个问题。对于顶级期刊,差不多可以按照这个逻辑,当中可以写得更 interesting 一些,但是在 introduction 的最后部分 一般都会把该论文的最后得到的结果摆出来,并说明该结果的 general interest 。这也就是为什么当初我的师妹会有那样的疑惑。 (3) Result and Discussion 部分:对这部分来说,一般专业期刊和顶级期刊的写作差异是比较小的。但如果注意一下下面的两点,可能更有利于提高往顶级期刊成功的几率。一是, 每段的开头最好用一个过渡句 ,从而引出下文,而一般专业期刊你可以第一段写 Figure 1 shows ,第二段写 Figure 2 shows ,依此类推。二是,讨论的时候, 适当提及一下该结果的 general interest ,而一般期刊可以就事论事,不必延展。 (4) Conclusion 部分:一般专业期刊就可以直接写我们用什么方法得到了什么实验结果,对于其中的有关结果进行了相关讨论等等。对于顶级期刊,这是不够的, 一般都会在最后的一两句点明此结果的重要性,对相关领域或学科有哪些建设性的意义 。 以上是我个人在写作过程中的一点体会,有兴趣的朋友,欢迎来讨论,并祝愿我们都能做一流的成果,发一流的文章。
个人分类: 论文故事|22293 次阅读|26 个评论
NCIM真是二流会议?学术腐败的利益及动机[转载7]
冯用军 2009-8-7 16:33
转载自:长江日报 版权作者:李佳 熊琳晖 瞿凌云 网络地址: http://www.chinanews.com.cn/edu/news/2009/08-05/1804375.shtml 提示:转载仅为传播更多信息,请勿人生攻击、谢绝污言秽语、欢迎学术讨论 附言:我中心CAAPSC(中国315反学术腐败调查中心)本以为通过转引的方式能适当淡化中国科学院候选院士、武汉理工大学校长、教授、博导周祖德在NCIM2008会议上发表剽窃自IEEE高级会员已发表论文的事件,也就算暂告一段落,没想到中国青年报、中新网在事后介入(是否有涉嫌人借机出名不再转载考量之中)后,《长江日报》记者李佳 熊琳晖 瞿凌云采访疑似学术腐败者周祖德并公开发表抄袭论文事件,这是否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全社会打击学术造假和学术腐败的决心和信心,特转载张国记者的2篇报道,以警示那些敢于学术造假和学术腐败的学者赶紧悬崖勒马、以告诫那些善于学术造假和学术腐败的学者赶紧迷途知返。先贤曰: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也,人皆见之,及其更也,人皆仰之。抄袭了、剽窃了,就立马、勇于承认错误,求得原作者的原谅和全社会的宽容,方不失一个男人的本色、一个候选院士的本色、一个大学校长的本色、一个博士生导师的本色、一个教授的本色,学界不断创造有自由的对事不对人的自由批评精神、风气和环境,这才是中国学术新希望的应有道路。 转头0:武汉晚报记者:学校认为,周祖德对抄袭论文毫不知情,有什么证据?    武汉理工宣传部:当时谢鸣所写的论文,由于要支付版面费,所以必须先过学校这一关,但最终学校这一关没有通过,也没发现抄袭行为。后来也就没有确认署名者问题。 周校长他本人也不知道。这个会议(指第二届全国智能制造学术会议)本来就是个 二流会议 ,作为在业界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周校长,本来就完全可以不参加。因此,他抄袭论文在论文集上发表,对他毫无意义。从动机上来说,抄论文总要有点好处吧。 1/ 第一届全国智能制造学术会议( NCIM 2006)在我校成功举办 12月7日至10日,第一届全国智能制造学术会议在我校召开。来自国内外近百位智能制造领域的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共收到学术论文六十余篇。 该学术会议由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制造专业委员会(筹)主办,由我校和浙江理工大学联合承办。中国科学院院士、智能制造专业委员会(筹)主任委员、华中科技大学熊有伦教授,我校副校长肖瑞峰教授,浙江理工大学副校长朱泽飞教授分别在开幕式上致辞。   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熊有伦教授,美国密西根大学首席教授、上海交通大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密西根联合学院院长倪军教授,加拿大 Calgary大学终身教授、加拿大工程院院士、汕头大学副校长顾佩华教授,国家863计划专家、浙江大学祁国宁教授,国家863计划专家、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学院院长邵新宇教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工程与材料学部机械学科主任雷源忠教授,北京交通大学查建中教授,智能制造专业委员会(筹)常务副主任委员、华中科技大学李斌教授,英国赫特福德郡大学刘雄伟博士,中南大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香港城市大学李涵雄博士,我校彭伟教授,浙江理工大学胡旭东教授分别在会上做了主题报告,与参会代表共同研讨了国内外智能制造与数字制造的发展方向等。   三十余篇论文在会上进行了交流。会议评出了优秀论文一等奖4篇,二等奖、三等奖多篇。 来源: http://www.zjut.edu.cn/zjut/xyw/news/news_show.jsp?newsid=1876 2/了总结智能制造与数字制造科学技术的新进展,交流我国智能制造与数字制造科学技术工作者自主创新的成就,研讨十一五计划期间我国智能制造与数字制造科学技术的主攻方向,第二届全国智能制造学术会议NCIM2008(NationalConferenceonIntelligentManufacturing)将于2008年12月12~14日在被誉为海滨邹鲁、美食之乡的中国广东省汕头市召开。会议由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制造专业委员会主办,汕头大学和广东工业大学联合承办。 会议目的在于交流智能制造、数字制造领域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和新装备方面的进展和研究成果。会议期间,将举办论文交流、专题讲座、参观等活动。大会将邀请著名专家做学术前沿报告。提交本次会议的论文必须是尚未正式发表或正在审稿的论文。会议录用论文将正式出版光盘版论文集,优秀论文将推荐给《机械工程学报》、《中国机械工程》、《装备制造技术》、《智能系统学报》、《WSEASTRANSACTIONSONSYSTEMS》、《WSEASTRANSACTIONSONCOMPUTERS》等期刊。欢迎智能制造、数字制造领域的专家、学者、研究人员、工程技术人员踊跃投稿和参加会议。 会议期间将召开智能制造专业委员会委员会议,希望专业委员会委员出席会议。 主办单位: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制造专业委员会 承办单位:汕头大学、广东工业大学 大会名誉主席:杨叔子熊有伦钟义信 大会主席:顾佩华陈新李斌 学术委员会主席:查建中邵新宇秦世引张宪民 组织委员会主席:沈民奋李昇平吴波高健 来源: http://ncim08.stu.edu.cn/ http://www.meeting.edu.cn/oemui/newsinfo/newsshow.asp?news_id=6645 此文有可能获得会议论文一等奖,并在机械工业的顶尖核心期刊《中国机械工业学报》上发表。 教育部已介入调查武汉理工大学校长抄袭事件 昨日,武汉理工大学刚毕业的本科生王兴(化名)不无伤心地将QQ个性签名修改了,周校长还是我毕业证上敬爱的校长   她所说的周校长,是武汉理工大学校长周祖德,64岁;今年5月,刚被中国科学院公布为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昨天,则他与博士生谢鸣涉嫌论文抄袭的新闻,经媒体披露,迅速被网络疯传,在武汉乃至全国引起震动。    学术委员会成员:愚蠢而大胆的抄袭!   2008年12月18日,第二届全国智能制造学术会议在汕头大学举行。大会之前,组委会收到3篇以周祖德为第一作者的论文。学术委员会初评时,大家对他作为第一作者的论文《Diese1GeneratinUsingDub1yFedInductinMachines》,评价颇高,初定为一等奖。   此次会议学术委员会成员、武汉理工大物流学院教授陈定方昨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如果把关不严,此文有可能获得会议论文一等奖,并在机械工业的顶尖核心期刊《中国机械工业学报》上发表。   问题出在例行的核验环节。为核准论文的绝对独创性,学术委员会将选出的论文在网络上搜索。结果发现,仅在百度上一搜,就发现几乎一模一样的一篇论文标题。   陈介绍,在网络上找到与其几乎同名的论文由智利麦哲伦大学等校5位科学家完成,2008年3月已发表,咱们的只少了个wind,(风)!。   评委发现,两文所有公式和图完全一样,连参考文献的前8个也都丝毫没有改动。这是愚蠢而大胆的抄袭!陈定方说,现场的评委感到很震惊。   记者昨日给这位被抄袭的教授罗伯特卡迪纳斯发出一封电子邮件,至昨晚8时,他尚未给予回复。   发现此事后的17日晚,陈定方找到周祖德的秘书,希望能将这个麻烦消息尽早知会本入,但始终无法联系上周。   第二天,大会召开当天,周祖德大约排在第三个发言,所幸他发言的内容不是那篇有问题的文章。报告结束后,陈定方和大会主席之一、华中科技大学教授李斌,一同找到周祖德,提出论文抄袭问题。周祖德第一反应是,没有把好关,并称论文曾由本校另外两位教授把关。 当事博士生谢鸣被媒体歪曲报道伤害   学术会议后大约5个月,周祖德被中国科学院公布为院士增选有效候选入。   就在这时,网上开始有入举报,其中据称有位北大博士。武汉大学一教师昨日告诉记者,此事早已在一些学术性网站和论坛上小范围讨论。不久,中国青年报记者收到一封举报电子邮件。   记者昨日联系上这位首度在媒体上曝光此事的中国青年报记者张国,他告诉本报记者,我采访的入要求严格保密,不愿再接触媒体。   记者随后联系上周祖德的博士生谢鸣,在这篇涉嫌抄袭的论文中,他是第二作者,今年6月刚被武汉理工大授予博士学位。   据悉,他曾作为优秀博士研究生安排毕业后留校工作,并已签订留校合同。后来,因发生上述事情及有关教授反映学术造假问题,该生没能留校。   记者昨日拨通谢鸣的电话,听到一片孩子的哭闹声。记者说明来意,但听不清对方的说话声,电话持续了一两分钟,对方挂机,再也没接电话。   稍后,谢鸣来短信,我已被中国青年报的歪曲报道伤害,现在我不相信媒体,此事自有公论。   此前,他在天涯论坛上发帖称:2008年8月我向第二届全国智能制造学术会议NCIM组委会投了3篇论文,都收到了录用通知。当找导师(课题组)申请论文发表费、定稿(包括论文作者确定)和准备正式提交论文时,没有通过审查。因此,我没有交会议注册费(论文出版费),应该被视为自动放弃出版;并且在会议举行当天向大会正式提交了撤稿申请。我的所有论文没有进人NCIM2008出版的会议论文集光盘版(正式版)。   谢鸣在帖子中还说,因此事,他也得到了处罚(虽然我的论文并没有公开发表)。而事情过去了近一年,却被别有用心的入拿出来恶毒炒作,深深伤害到周祖德教授,在此,他深深地道歉,并将用毕生的努力让导师和武汉理工大学以他为荣。    校方称:教育部已介入调查   周祖德论文涉嫌抄袭事件曝光后,武汉理工大师生甚为震惊。不少入在网络上留言,看到这个消息,我第一反应是震惊,然后是心里不是滋味。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毕业生对记者说,以后不好意思回学校了。   不过更多学生怀疑,我觉得里面应该还会有隐情,真希望真相能大白于天下   武汉理工大一教师告诉记者,这个事情发生大半年了,这时举报背景复杂。   该校相关负责入告诉记者,昨日上午学校正商量对策,并向校长周祖德提出建议,希望能对外作出适当回应。   昨日下午5时许,记者获悉,该校已将此事向教育部汇报,教育部已正式介入调查。   记者随后致电教育部新闻处,一接电话男士说,具体情况领导正在商议,但他不很清楚此事。当记者进一步想与其领导取得联系时,他说,领导不在,要想进一步采访此事,可以发个采访函过去。 学术造假者迟早要吃亏   尽管周祖德和博士生谢鸣的这篇论文是一篇没有发表出去的论文,但在长期跟踪和研究学术抄袭的武汉大学一教师看来,尽管没有正式出版,不管怎么样,抄袭行为发生了。   他告诉记者,高校一些教授和领导的论文一般都是学生整好,导师再签个名,这已成了高校一个现象。   年初浙江大学何海波论文造假事件曝光,最近史上最牛的硕士论文抄袭事件曝光,随后西南交大副校长黄庆论文抄袭事件曝光等等,如今周祖德与学生共同署名论文涉嫌抄袭又成社会热议,学术造假愈演愈烈。   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别敦荣认为,并非学术抄袭越来越多,而是大家关注度提高了;过去也存在学术造假,如今各种检测手段不断完善,打假工具强大起来,发现的造假行为也增多了。   他认为,学术造假者,做学问存有功利、侥幸心理,迟早要吃亏的。    链接:周祖德其人   周祖德,54岁时担任武汉理工大学校长,迄今近10年。已培养毕业和正在培养的博士后、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近百名。   1946年生于湖南省。1970年毕业于华中工学院电机工程系。1984年1986年赴英国伯明翰大学进修,曾任英国Bolton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大学客座教授,回国后任华中理工大学教授、副校长。2000年任武汉理工大学校长、武汉理工大学机电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涉事各方避而不谈   事件曝光专家观点   记者试图了解更多情况,但涉事各方都在躲闪,避而不谈。记者拨通周祖德的电话,一直无入接听。与其秘书李峰联系上后,对方说正在外地出差,目前还不了解这个事情,等问清楚了再给予回复。该校一位副校长说:这事别问我,跟我没有任何关系,我躲都躲不及。   华中科技大学熊有伦院士是此次学术大会的名誉主席,据中国青年报报道,正是在这位中国科学院院士的力主之下,组委会决定向作者通报论文抄袭问题。   70岁的熊有伦在机械制造学科领域,享有较高威望,学术严谨。记者拨通其宅电,接电话的是其夫入。当说明采访意图,并涉及周祖德论文抄袭一事,熊夫入说:为这个事,很多入都在找他,他不知道这个事情,你不要再找他了,他已出差了。   对记者提到的中国青年报采访过熊有伦院士,夫入说,报道不准确。随后记者拨打熊院士手机,显示关机。   中国入工智能学会智能机器入专业委员会主任、华中科技大学黄心汉教授告诉记者,会上的确出了点事。他介绍,学术委员会的陈定方曾和熊有伦院士,一起找到周祖德,就这篇有点问题的文章,询问过周。 (李佳 熊琳晖 瞿凌云)
个人分类: Life Comments|4451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3 06:4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