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稿件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投稿信:推销你的稿件
热度 1 liwenbianji 2013-1-15 10:12
出版空间以及编辑关注度的竞争异常激烈。将原稿投送给杂志编辑,附上一封信“原稿请见附件”是远远不够的。投稿信是你与拟投杂志直接交流的机会。除了写明你的研究与众不同外,还应直接向总编辑说明为什么你的发现很重要及其应该在此杂志上发表的理由。 投 稿信应含有几个重要内容。具体内容可通过www.liwenbianji.cn/coverletter 链接下载。大家可根据批注中的建议起草你自己的投稿信,选择提出的句子类型替代括号中的句子。投稿信的格式几乎适用于所有投稿;当然,某些类别的论文需要 加入额外的内容。例如,关于临床试验数据的存储信息通常需要附上一份临床试验报告,提供你的序列数据进入公共数据库的信息。 查阅目标杂志 的《稿约》是每篇稿件的既定程序,其中很可能含有投稿信必须写入的内容。另外一个信息来源是杂志的投稿网页。尽管以下列出的内容以及关于“Edanz投稿 信模版”中描述的内容不一定完全都是这些目标杂志所要求的,但所有这些都是投稿信中必不可少的,因为这样做可引起编辑对你的关注。以下方法适用于投稿信的 撰写: • 一些杂志根据其刊出文章领域的不同进行编辑分工,你可以根据不同的领域,有时也可根据编辑的专业背景选择最合适的编辑。直接称呼收信编辑,如:“Dear Dr. Smith”。如果不能找到合适的编辑,可将投稿信写给总编辑。 • 信的开头应写出文章题目,希望文章在杂志的哪一个栏目或作为哪一个文章类别发表,以及投稿杂志的名称。 • 之后简单叙述研究背景与理论基础,说明研究目的以及开展的工作。然后简单描述研究成果。 • 接下来的段落很重要。你需要向研究界解释你的发现的意义,特别是对杂志读者的意义。如果你不能解释为什么该杂志读者会对你的发现感兴趣,你需要选择另一家 更合适的刊物,因为编辑只将他们认为会引起读者兴趣的文章送同行评议。研究一下你准备投稿杂志的“目标与刊出范围”会对你有帮助。 • 投稿信的最后一段应包含杂志所要求的声明或说明。这些通常包括关于利益冲突、基金资助与资助来源的声明,以及所有作者已阅读过并同意文章的内容以及未一稿多投的声明。每个作者的作者资格确认也是需要的。 • 最后,留下详细的通讯方式以及礼貌的结束语。 示例: 英文原文 The cover letter: your sales pitch Competition for publication space and for editors’ attention is now very high, and it is no longer sufficient to send a manuscript to a journal editor along with a letter saying little more than “please find my manuscript attached”. The cover letter is your opportunity to directly address the editor of your target journal. It can be used to set your study apart from others and directly explain to the editor why your findings are important and why they should be published in their journal. There are a number of important components of a cover letter, all of which should be included. These components are described in detail in Edanz Cover Letter Template, which is shown on the following page and can be downloaded from: www.liwenbianji.cn/coverletter. This template can be used to develop your own cover letters by following the suggestions in the comments and replacing the bracketed sentences with the types of sentences explained. The format of this letter is applicable for most if not all submissions, although additional sections may be required for some types of paper; for example, information about deposition of clinical trial data would most likely need to accompany a report of a clinical trial, and information about the deposition of sequence data into public databases would possibly need to be provided where such data has been obtained. As always, the target journal’s instructions to authors should be consulted; these will most likely outline the information that absolutely must be included in the cover letter. Another source of this information is the journal’s submission webpages. Although not all of the components listed below and described in the cover letter template will be described as required on the target journal’s webpages, all should be included in your letter, because to do so will increase your chances of grabbing the editor’s attention. The following principles apply to cover letter development: • Some journals have different editors for the different areas of research the journal covers and you can choose the most appropriate one based on area and occasionally also editor profiles. Address your letter personally to the appropriate editor, e.g., “Dear Dr. Smith”. If one cannot be readily identified, address your letter to the editor-in-chief. • Begin by providing the title of your manuscript, the section/publication type you would like to see it published as, and the name of the journal you are submitting it to. • You then need to provide a very brief background and rationale for your study, explaining why you did what you did. This can be followed by a brief description of the results. • The following paragraph is very important. You will need to explain the significance of your findings to the research community, and specifically to the readers of your target journal. If you find it difficult to explain why the readers of that journal would be interested in your findings, then you may need to select a more appropriate journal. Editors will only send papers to review that they think will be of interest to their readers. Studying the ‘aims and scope’ of your chosen journal might help with this. • The last paragraph of the letter should contain any statements or declarations required by the target journal. These usually include declarations of any conflicts of interest, grant support or other sources of funding, a statement that all authors have read and approved the manuscript and a statement that the same manuscript has not been submitted elsewhere. Confirmation of each author’s qualification for authorship may also be required. • Finally, include details for correspondence and a polite farewell. Example: Dr Daniel McGowan 分子神经学博士 理文编辑学术总监
3457 次阅读|2 个评论
投稿信:推销你的稿件
liwenbianji 2012-10-16 09:55
出版空间以及编辑关注度的竞争异常激烈。将原稿投送给杂志编辑,附上一封信“原稿请见附件”是远远不够的。投稿信是你与拟投杂志直接交流的机会。除了写明你的研究与众不同外,还应直接向总编辑说明为什么你的发现很重要及其应该在此杂志上发表的理由。 投 稿信应含有几个重要内容。具体内容可通过www.liwenbianji.cn/coverletter 链接下载。大家可根据批注中的建议起草你自己的投稿信,选择提出的句子类型替代括号中的句子。投稿信的格式几乎适用于所有投稿;当然,某些类别的论文需要 加入额外的内容。例如,关于临床试验数据的存储信息通常需要附上一份临床试验报告,提供你的序列数据进入公共数据库的信息。 查阅目标杂志 的《稿约》是每篇稿件的既定程序,其中很可能含有投稿信必须写入的内容。另外一个信息来源是杂志的投稿网页。尽管以下列出的内容以及关于“Edanz投稿 信模版”中描述的内容不一定完全都是这些目标杂志所要求的,但所有这些都是投稿信中必不可少的,因为这样做可引起编辑对你的关注。以下方法适用于投稿信的 撰写: • 一些杂志根据其刊出文章领域的不同进行编辑分工,你可以根据不同的领域,有时也可根据编辑的专业背景选择最合适的编辑。直接称呼收信编辑,如:“Dear Dr. Smith”。如果不能找到合适的编辑,可将投稿信写给总编辑。 • 信的开头应写出文章题目,希望文章在杂志的哪一个栏目或作为哪一个文章类别发表,以及投稿杂志的名称。 • 之后简单叙述研究背景与理论基础,说明研究目的以及开展的工作。然后简单描述研究成果。 • 接下来的段落很重要。你需要向研究界解释你的发现的意义,特别是对杂志读者的意义。如果你不能解释为什么该杂志读者会对你的发现感兴趣,你需要选择另一家 更合适的刊物,因为编辑只将他们认为会引起读者兴趣的文章送同行评议。研究一下你准备投稿杂志的“目标与刊出范围”会对你有帮助。 • 投稿信的最后一段应包含杂志所要求的声明或说明。这些通常包括关于利益冲突、基金资助与资助来源的声明,以及所有作者已阅读过并同意文章的内容以及未一稿多投的声明。每个作者的作者资格确认也是需要的。 • 最后,留下详细的通讯方式以及礼貌的结束语。 示例: 英文原文 The cover letter: your sales pitch Competition for publication space and for editors’ attention is now very high, and it is no longer sufficient to send a manuscript to a journal editor along with a letter saying little more than “please find my manuscript attached”. The cover letter is your opportunity to directly address the editor of your target journal. It can be used to set your study apart from others and directly explain to the editor why your findings are important and why they should be published in their journal. There are a number of important components of a cover letter, all of which should be included. These components are described in detail in Edanz Cover Letter Template, which is shown on the following page and can be downloaded from: www.liwenbianji.cn/coverletter. This template can be used to develop your own cover letters by following the suggestions in the comments and replacing the bracketed sentences with the types of sentences explained. The format of this letter is applicable for most if not all submissions, although additional sections may be required for some types of paper; for example, information about deposition of clinical trial data would most likely need to accompany a report of a clinical trial, and information about the deposition of sequence data into public databases would possibly need to be provided where such data has been obtained. As always, the target journal’s instructions to authors should be consulted; these will most likely outline the information that absolutely must be included in the cover letter. Another source of this information is the journal’s submission webpages. Although not all of the components listed below and described in the cover letter template will be described as required on the target journal’s webpages, all should be included in your letter, because to do so will increase your chances of grabbing the editor’s attention. The following principles apply to cover letter development: • Some journals have different editors for the different areas of research the journal covers and you can choose the most appropriate one based on area and occasionally also editor profiles. Address your letter personally to the appropriate editor, e.g., “Dear Dr. Smith”. If one cannot be readily identified, address your letter to the editor-in-chief. • Begin by providing the title of your manuscript, the section/publication type you would like to see it published as, and the name of the journal you are submitting it to. • You then need to provide a very brief background and rationale for your study, explaining why you did what you did. This can be followed by a brief description of the results. • The following paragraph is very important. You will need to explain the significance of your findings to the research community, and specifically to the readers of your target journal. If you find it difficult to explain why the readers of that journal would be interested in your findings, then you may need to select a more appropriate journal. Editors will only send papers to review that they think will be of interest to their readers. Studying the ‘aims and scope’ of your chosen journal might help with this. • The last paragraph of the letter should contain any statements or declarations required by the target journal. These usually include declarations of any conflicts of interest, grant support or other sources of funding, a statement that all authors have read and approved the manuscript and a statement that the same manuscript has not been submitted elsewhere. Confirmation of each author’s qualification for authorship may also be required. • Finally, include details for correspondence and a polite farewell. Example: Dr Daniel McGowan 分子神经学博士 理文编辑学术总监
3154 次阅读|0 个评论
什么是退稿不退人
热度 6 slowlight 2012-7-13 08:47
编辑界有句老话:退稿不退人。 几天前有一位投稿论文的作者给编辑部来电话,说她的文章修改后被退稿了,她认为可以重新修改并提交一次申诉材料。我们的编辑A接的电话。在检查了作者的投稿之后发现退稿的直接原因是因为文章没有充分体现出groundbreaking value。 这一点在初审的时候审稿人就提出来了,但作者在退修过程中没有充分体会到这一点,并做相应的修改。除此之外,文章并没有严重的问题。A建议作者准备申诉材料并重新修改论文,同时也告诉她有了申诉机会也不能保证论文一定能被接收,要有一定的思想准备。可以听得出来,作者是科研领域的新人,第一次投稿。她也提到了学校对研究生毕业的论文要求。 在每一次投稿中遇到这样的情况,她还是有些着急的,也影响了她的学习情绪。在交流完稿件内容的情况后,A编辑又跟她聊了一会研究工作与投稿的问题。 首先A提到,期刊最近几年投稿非常多,期刊对稿件的要求也日益严格,退稿率相对较高。某些退稿的学术质量也不一定很差,有可能是选错了投稿期刊,再投同类的期刊也还是有很大机会发表的。所以,对于退稿也不要有心理负担,这是论文发表过程中比较正常的事情。另外,期刊都是请有限的几个审稿人评审一篇论文的质量,对于论文的错误判断也是可能有的。 A编辑还给她介绍了一下SCI收录的光学期刊,全世界有70多种,每年发表上万篇论文。让她从另外一个角度想,这些论文中学术质量不如这篇论文的肯定有,所以也不要太担心论文发表问题,安心做科研,不要担心论文没有地方发表。 A的电话回复让这位作者非常满意,说话间也轻松多了。我感觉不论这篇文章的最终结局是什么,对于这次投稿过程,她应该会比较满意的。
个人分类: 编辑部的故事|11623 次阅读|6 个评论
劣质稿件坏透了审稿人的心情!
热度 14 rczeng 2012-1-27 23:37
作为审稿人,当阅读一篇好的稿件,好像享用一桌 饕餮 ( tāo tiè ) 大餐 ,心里感觉比吃蜜还甜;当审到一篇劣质稿件,食欲锐减, 心情真是坏透了 。作为审稿人,最大的收获或者快感就是第一个欣赏到了作者倾心而作的传世作品,而不是一堆垃圾。 年前收到国内某国际期刊编辑部的审稿邀请信。2009年曾给该刊审过一次稿件,登录方式已经忘记。编辑部的邮件中提供了我的用户名和密码,可惜是乱码,当时反馈给编辑部,过完年了,也没有再次收到编辑部来信。 过年来一直惦记着此事,昨天晚上终于在文件夹中找到登录用户名和密码。从网站下载了稿件,粗略浏览了一下全文,重点看看图表,睡觉前心底已经有了对此稿件的基本评价。今天上午花了2个小时,写了17条意见,顺利在网上提交了评审意见。 该稿件来自于我们的邻国印度某一流高校,据说曾是亚洲最好的学校。该稿件让我对此校的学术水准有了负面的看法。这是我审稿以来少数 最差的 稿件之一,无论是形式和内容都无法形容。稿件涉及镁合金摩擦搅拌焊的腐蚀。这恰好是我不仅前研究过的领域,论文曾发表在《Corrosion Science》上。该稿件总共仅有8篇参考文献,没有一篇相关文献,当然也没有他人的工作介绍。在前言中还说目前没有人研究过此方面的内容。实验设计存在明显缺陷,漏洞百出,全文文字 如关键词的选用、 格式、图表等不规范,表格乱七八糟,也非三线表。三个极化曲线图可以合成一个图,母材和焊缝的电流密度数据几乎一致,竟说是焊缝的耐蚀性比母材好。金相组织图片竟然看不到任何组织。对图表的说明缺乏科学性,也无任何分析讨论。工作无任何新意,结论也是显而易见的。所以,在评价栏目中除了语言一栏,其他都是很低。 本人认为这种稿件不应该从编辑手里流向审稿人,编辑不仅应该从形式上可以把握稿件的质量,也应该对研究方法内容有一定基本判断能力。这种稿件是浪费审稿人的时间。 希望一流期刊能有高水平的编辑队伍,并能得到高水平专家的合作、支持。
个人分类: 审稿|9558 次阅读|31 个评论
当论文在国际期刊发表之后
热度 8 远行的骆驼 2011-4-10 02:16
梁建华 发表于科学网博客 早期我们课题组的论文主要发表在国内期刊,由于论文很是联系实际,所以逐渐的有许多国内药厂开始联系我们谈技术转让的事情,但是论文发表在国际期刊之后会发生什么,还真不知道。 这几年我们开始把论文投往国际主流期刊,随着时间的发酵,发现有以下现象: 1)越来越多的国际期刊给你发邀稿信,附带宣传他们的期刊,甚至邀请你编辑特刊,原因可能是这几年药物化学期刊的竞争比较激烈,也诞生了许多新的药物化学期刊;(当然所有的期刊都郑重声明邀请不等于承诺接受,必须要同行评审) 2)美国化学会邀请你加入会员;考虑意义不大,就没有参加,尽管申请晋职等还是有用的; 3)who is who也邀请你写简历,加入名录,当然自己对自己还是有数的,就没感冒; 4)增加论文的引用可能性,我觉得大多数国际科学家对低影响因子的论文是持有怀疑态度的,另外语言障碍也使得他们不愿意引用,我们课题组有篇国际期刊的论文被美国化学会会志的一篇论文引用,说明国际期刊确实有助于提高你在国际领域的学术声誉; 5)开始有期刊主动约你审稿,我接到的第一篇审稿邀请就是著名期刊Bioorg Med Chem Lett发来的,并且我的观点和另一个审稿人基本相同(他们的审稿系统是允许你提交意见后可以看见其他人的审稿意见); 6)有些国际期刊开始邀请你成为编委,当然那些期刊没有名气,我也没有精力,就没有答应; 7)相关国际学术会议邀请就更多了,不过人家就是敬业,我收到的会议至少都是专业相关的,反观之国内就十万八千里的会议邀请都会来,什么水处理阿,IEEE,机械阿。。。搞什么搞阿 其实以上许多都不是学术荣誉,广告性质的比较多。但是有些还是有利的,比如引用;有些也是义务也是荣誉的,如审稿等。 国内期刊不是不愿意投,但是有几点确实需要改进 1)这最受诟病的就是审稿周期太长,一般1-2月是比较合适的,最多3个月;发表周期太长,等接受了,还得等发表的序列,好文章都是抢时间的阿; 国内上海有机所的有机化学,化学学报等和高等学校化学学报还是有影响的,审稿周期也可以,但是发表周期不行,这里面有体制的原因(期刊的页码是固定的),国外其实有个叫网上提前公开,publication advance online,这个好,有助于确定知识产权,值得国内期刊学习; 2)审稿意见有时候太无厘头,国外的审稿意见多数是怎么做你的稿件才能提高水平,国内的常常是你这不行你那不行; 3)劣币驱逐良币,宁缺勿滥是好期刊的基本要求,如果不好的稿件多了,坏了名声,好稿件是不会来的,我就知道国内有些期刊干的事情太臭,包括有些SCI和EI期刊。 总之,期刊的现状就在那,研究者都希望自己的论文能发表在合适的期刊上,高水平的论文自然优选高影响力的期刊,这个不能靠行政手段解决的。 我们最近发现抗生素领域的J Antibiotics是日本著名的杂志,也是国际有影响力的杂志,但是现在也开始与Nature出版社合作,由他们开始市场运作。他们这么做还是有危机意识的。 我们国内现在许多好期刊也在走国际化道路,如上海有机所的中国化学(英文)。这说明确实在如今的现实面前,国际化绝对是主流。国家要做的就是扶持真正好的国内期刊,解决他们的期刊生存压力,不要为钱所困,这样就一定程度能坚持学术标准,最终吸引越来越多的好稿件。
个人分类: 观点评述|9179 次阅读|14 个评论
PNAS建议稿件投稿前最好不要online贴出
热度 4 zlyang 2011-3-25 15:14
PNAS建议稿件投稿前最好不要online贴出 网上贴出的稿件,是否还能再投纸张期刊? 真傻一直弄不很清楚。尽管英语很蹩脚,还是向PNAS(The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去email打听。 感谢PNAS好心的回复!现贴在下面。 发件人: PNAS PNAS@nas.edu 主 题: RE: Inquire, ZL Yang 日 期: Thu, 24 Mar 2011 10:21:50 -0400 Dr. Yang, Thank you for your email to PNAS. All published manuscripts are made available online at no charge after 6 months following publication. The surcharge of 1,275 is for those authors who want to make their manuscript available online immediately at the time of publication. Regarding your other question, although PNAS cannot prevent authors from making their papers available online prior to submission, it is strongly advised to not do so. Although PNAS policy only explicitly states that papers may not be submitted to other journals at the same time as PNAS, it is suggested that you do not make the information public prior to official publication. If you do choose to make a manuscript publicly available prior to submission to PNAS, this should be disclosed with the submission. Kind Regards, Mitch Sipus PNAS Editorial Office Sent: Wednesday, March 23, 2011 9:41 PM To: PNAS Subject: Inquire, ZL Yang Dear Editor, If a paper (draft) has been published in a Website, such as the arXiv ( www.arxiv.org/ ) or the Sciencepaper Online ( http://www.paper.edu.cn/en ), can this paper be submitted to PNAS again? I found some authors first published their papers in the arXiv, then submitted papers to some JOURNALS, such as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I wonder if they were no trouble. Besides, "Authors of research articles may pay a surcharge of $1,275 to make their paper freely available through PNAS open access option." If the $1,275 can not be paid, can the paper be published in the traditional papery PNAS only? Thank you! Best regards, Zheng-Ling YANG PhD, associate professor, Tianjin University, Tianjin, China
个人分类: 科研|18566 次阅读|11 个评论
新年新发展:致朋友
zhaodl 2011-1-1 11:10
新年新发展:致朋友 年前,收到朋友的来信。在预祝新年之外,给我出了几道题目。我尽管没有什么经验和研究,但我将这种讨教作为交流的一种方式,总是愿意尽力表达自己的观点,及时回复。今年,不,是去年年底,杂事烦扰,身体感到疲乏,本来想赶在新年来临之前给朋友回信,结果新年的前夜有点感冒,将多年来外出凑热闹的规矩都破了,待在家休息。牙疼、头疼的什么也不想做,自然也就将债拖到了新年。早上8:00起来,将学会的会讯发布以后,赶快回复朋友的提问,也将此作为自己新年给朋友问候。 朋友来信如下:我们新创办了一个英文刊,****,2011年第一期元月10日印出。希望咨询您:如何多渠道拓展高质量稿源?***。 这个问题,显然是不好回答也好回答,不好回答的原因是每个办刊的人都面临这样的问题,都在探索之中,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路子,所以就有干得好和不好之分。有的是平平淡淡,有的是一鸣惊人。 说,好回答,是说也没有什么秘密可言,大家也就是那么几招,名刊主编的经验材料里都讲的清楚,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论述,只是看自己能不能学的来,愿不愿意学或者是有没有条件学。在此,我就没有必要重复,但是大家始终感觉是学不来!总希望让人支几招具体实用的办法,一做就灵,但遗憾的是没有,就是有也是很快被模仿而变得不灵了。比如:引文频次的快速提高,开始发现有人人为操作,还感觉惊讶,但现在已经司空见惯了,而带来许多副作用,也就开始慎重了。世界上没有什么事快速而无副作用的,只有老老实实才是可持续的。 但是,老老实实并不是没有技巧和规律可循,就是在稿源组织方面,就有许多文章可做,并且做与不做大不相同。稿源的组织,具体讲来有许多工作可做,但是我概括起来无非也就是这么三条:利益平衡;权利借用;勤奋主动。 (1)利益平衡。在今天这种世俗社会中,不从利益交换的角度出发,许多事情就很难想出办法。为什么别人要将稿件、将优质稿件给你?能获取什么好处也就是如何实现双赢?包括近期的利益交换和远期的利益交换,如果能够达成这样的平衡就可以实现稿源的质量的提高。奉献,一时可能可以,但是没有效益的投资(哪怕是精神层面的效益)是不可能长久的,赔本的买卖是没有人愿意做的。你能跟什么层次的对象达成交换协议,实现双赢,这就是稿源拓展的渠道。 (2)权力借用。单靠利益平衡,显然是做不到领先的,如果想要领先,就需要有特殊的资源可以利用。对于每一个期刊来讲都有合作和出版单位等各种资源可以利用,而与这种社会资源的利益交换就可以换取稿源质量的改进。如学会对会员的约束?出版单位对单位成员的要求?这些都是不平等的、单方面的、没有道理可讲的,这就是权力的利用。国内的名刊就有这样做的:你要当院士,之前就需要在指定的刊物上发表文章。 (3)勤奋主动。除了前面两种方式以外,主要的还在于自身。利益平衡的实现、权力的利用都需要我们自己勤奋思考、努力做到,等是等不来的。除此之外,就是直接面对作者攻关、跟踪、叨扰,没有行政资源并不一定办不出高质量的刊物,关键是办刊人的付出。勤快、厚脸皮,软磨硬泡,就像企业营销人员那样,将说服别人当作一门学问来研究、来做。那么就可以组织来比别人好的稿源。 整个期刊出版的过程,我认为就是一个经营的过程,就是相关方面的一个博弈结果。诚信是基础,但是奉献是有所图的,利益在动态的平衡中实现。 有好的稿源,并且评价稿源质量的标准是与社会评价相一致,那么影响因子之类的指标自然也就不是问题,什么以进入sci为目标的国际名刊也不是不可能的。关键的问题是稿源质量的评价标准不是科学的评价标准而是按着评价者的评价标准。当然,一般情况下其间具有一定的一致性。但是在追求快速发展的年代,发现之间的不同,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希望我这篇博文能够将去年的欠债还上。祝朋友新年新发展!
个人分类: 编辑出版|5357 次阅读|8 个评论
从《Nature》中国1/3来稿抄袭到方舟子大陆1/3学者造假
热度 1 Eucommia 2010-10-26 18:57
对于 《浙江大学学报(英文版)》(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编辑部主任张月红 9 月 9 日 发表在奶车( Nature 即《自然》)杂志的通信称 Chinese journal finds 31% of submissions plagiarized (《中国期刊发现投稿中 31% 为剽窃》),李小文院士曾发表题为《 请教张月红:打黑还是黑打 》的博文进行驳斥。李小文院士写到: 反抄袭,反剽窃,绝对支持。但是给人定罪要郑重。回顾张月红主任在 科学时报 2009-5-6 发表的文章: 几个月的工作过程中,通过 CrossCheck 对不同体裁论文相似度标准的初步分析和确定,实事求是地说,大多数投向《浙江大学学报》的论文作者是秉着严谨治学的态度的,其论文相似度比较低。然而,确有 20% 的文章由于各种原因具有一定程度不合理的抄用他人之句和自我抄袭等表现,其中约 5% 的文章甚至严重涉及剽窃和版权之嫌,个别文章甚至达 50% 以上的相似度 。 好像还是比较郑重的,怎么过了一年多一点,就变成 31% 的投稿存在剽窃 了呢?张月红主任应该给大家一个解释。 在随后的 《 再请教张月红:n =? 》一文中, 李小文院士 更问: 产生 科学时报 2009-5-6 文章数据和产生《自然》杂志通讯数据的 n 设定是同样的吗 ?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 王德华的博客 发表《 《浙江大学学报》的问题不能代表中国的主流期刊 》,表示 不解为什么这样的稿件会在《自然》发表,更认为文章的题目是完全错误的。 对于 《自然》发表《中国期刊发现投稿中 31% 为剽窃》这样题目的通讯, 张月红作了如下的 说明 : 关于标题的来由: 1. Policing plagiarism in China is helped by innovative software (创新软件帮助中国编辑应对抄袭 ) (这是经作者最后校对的标题及内容:见校对附件 http://www.zju.edu.cn/jzus/download/Correspondence_proof.pdf ) 2. Chinese journal finds 31% of submissions plagiarized (中国某期刊检测出 31%的投稿中有抄袭现象) (这是《自然》编辑在最后一刻改定的标题及内容,见附件: http://www.zju.edu.cn/jzus/download/Correspondence.pdf ,未经作者校对,见《自然》编辑经作者申诉后来信的部分内容: .This was a last-minute change by one of the senior editors. Because your letter mentions only JZUS, we expect it will be clear to the majority of readers that the 31% figure refers only to that journal. I'm sorry that I cannot be of more help. 《Nature》的这篇通讯引发了一场 大争论 《Nature》的这篇通讯引发了一场 大争论 ,而《Nature》编辑 未经作者同意擅改其文章标题的做法更被网友戏为奶车对牛奶进行勾对。 更时髦一点说就是标题党的《 所谓语不惊人死不休 》, 因为这篇通讯只是简单介绍了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使用CrossCheck的情况,而且也没有认定这31%的投稿都是剽窃。那为什么要起这样一个题目啊? 对此,自称求真皇帝的超一流科学家、被方舟子称为高人的刘实一针见血地指出:《 月红妹被人当枪使了,应挺起胸脯反戈一击 》。刘实查证:《 plagiarism是源于西方文化的绅士剽窃 》。刘实还《 建议月红妹Crosscheck《自然》已发文章并报结果 》。 我在 9 月9日 奶车发表通信 的当天就发了 《 Nature 上发了一篇题目荒唐的通讯(Correspondence) 》一文。并主动与刘实联系,表示应写一篇 通信给 《Nature》。而刘实当即就回信,称他已写了个稿子(英文的),但没法投给 奶车,因为奶车已表明了不再收刘奶。他要我看下这稿子,如同意,就由我来修改后投稿。 刘实与 李小文院士 和王德华 研究员 也取得了联系,他们两位也愿当共同作者。 所以,经过大家几个来回的修改,最终我代表大家在9月12日发给Nature编辑部一份题为《Dont blame ancient Chinese culture for modern evils in science》的短信(Correspondence)。9月17日Nature编辑部来函表示接受发表,9月22日我们收到了编辑部发来的校对稿,打开一看编辑修改的短信只剩下了一句话,完全篡改了我们短信的意思。我们当然不同意,经反复协商写出了我们自己的修改稿于9月24日发给编辑部。此后近两周没有任何消息。10月5日我发E-mail查询,10月6日编辑部来信说不发了(详情见《 Nature 如此处理读者来信 》、《 差一点就在 Nature 上发 文章 了 》、《 再说 差一点就在Nature发文章了 》)。 现在看来,我们还是应当克己复礼才是,应当先让《Nature》发个短信,其它事以后再说。(见《 就不当地下奶车向共同作者作个自然的道歉 》),不过 王德华 研究员发表了 《 Nature 拒稿感想:不遗憾,谢博友 》,并进一步指出《 张月红编辑应该让 Nature 进一步认错 》。 其实,让 《 Nature》认错是几乎不可能的事。因为我最近发现战奶车的 刘实恐怕已被 奶车压死(见《 肖案判了、《自然》论了、刘实哑了? 》、《 求真皇帝遇难,造假皇帝称雄 》)。 不过,如果张月红主动去信要求撤稿,可能还有希望消除《Nature》对中国科学腐败的重判。 现在, 《Nature》所称的中国期刊 三分之一来稿抄袭已被方舟子引用并放大到 大陆学术界三分之一人造假 。而这一结论正被方迷们广为传播。如 水博 就 转载 了《 世界日报》发表的《 大陆学术界约三分之一人造假 》一文。而网友在此文下留的一些评论还是有道理的: 标题: 发表评论人: sc z ip:18.82.5.* 《浙江大学学报(英文版)》的论文,有 60% 来自境外学者稿件 ,跟 大陆学术界约 1/3 文造假 两者之间有什么逻辑关联?这是关于两件事情的两个个人陈述。 标题: 发表评论人: jihua0a 方不群还是老实交代在中科大的假侨属证明事情吧。 还有,方不群自己的几次摘抄及翻译别人文章不注明原作者和出处的行为,本身就是剽窃行为,自己先把自己的屁股擦干净吧。 标题: 发表评论人: 抗议 ip:61.185.221.* 张月红已指出,投《浙江大学学报(英文版)》的论文,有 60% 来自境外学者稿件。方舟之还丧心病狂地说:大陆学术界约 1/3 文造假。这简直就是一个疯狗,是一个对中国怀有敌意和不择手段污蔑的疯狗。 标题: 发表评论人: jihua0a 方舟子 博士故意把 (In early trials, doctors in the United States who have done the surgery have found the results to be far more promising.) 删掉。 纽约时报文章这段文章透露:在美国的早期临床试验中,做过手术的医生们发现其结果是很有前途的。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d84b1b90100mou9.html 标题: 发表评论人: 科学发展观 ip:61.138.129.* 方舟子会美国主子哪里去邀功请赏去了,也是接受下一步行动指示。他先把自己的画皮揭下来吧。
个人分类: 未分类|3827 次阅读|6 个评论
《上海地质》稿件处理状态速报
gongshiliang 2010-9-8 23:18
《上海地质》稿件处理状态速报 说明 : 稿件处理情况不再在此公布。 投稿后本刊在7天内给予预审回复,根据预审处理建议,第一作者须在30天内提交初修稿。 初修稿通过后,外审时间为30天。评阅意见会及时反馈。 修定稿请在之后的30天内提交。 稿件处理问询或事务联络请直接电话或邮件沟通。
个人分类: 《上海国土资源(原《上海地质》)》|3395 次阅读|0 个评论
《上海地质》对稿件的规范要求
热度 1 gongshiliang 2010-9-5 09:21
本刊对稿件的规范要求 《上海地质》 创刊于 1980 年 ,是由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主管、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与上海市地质学会主办的科技学术类季刊。 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4-230X , 国内统一刊号CN31-1475/P 。 自2010年第3期起,改版扩容,全彩印刷 。为更好地发挥本刊在学术研讨、科技交流、信息服务等方面的功能和作用,及时反映最新科研成果与工作动态,有效缩短稿件处理周期,进一步提高期刊的规范化水平和内在质量,特此明确稿件要求,敬请参照。 1 征稿内容 本刊以城市地质、国土资源管理为主要报导内容,欢迎与此相关的各类稿件。本刊将根据来稿情况,开设环境地质、岩土工程、土地评价、资源管理、政策导读、方法技术、信息系统、资讯快报、讨论争鸣等栏目。 2 稿件要求 来稿应为未公开发表的最新成果,文责自负,切忌一稿多投。 来稿应论点明确、论证充分,逻辑谨严、说理透彻,文字晓畅、表述清晰,结构合理、层次分明,数据可靠、图表简明。科技学术类文章全文字数 6000 字左右,通讯报导类文章 3000 字左右。 来稿应包括:文题、作者姓名、工作单位、邮编、摘要、关键词、中图分类号、正文、参考文献。 首页脚注处应注明:投稿日期(年月日);基金项目名称及编号;第一作者简介,包括姓名(出生年)、性别、职称、学位、从事的主要工作、电子信箱、联系电话。 请提供第一作者彩色报名照 (JPG格式,单独另发)。文末附详细通讯地址,以便后期联络。 稿件的相关内容须有对应英译,包括:文题、作者、单位、摘要、关键词、图名、表名。除图表的英译置于中文图表名之下以外,其余英文部分均置于全文之后。 稿件文题应不超过 20 字,必要时可加副标题。 科技学术类文章的摘要,采用报道性文摘形式,即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或讨论 4 部分内容,不应有评价性用词,字数在 300 字左右。其它类型的文章,可采用指示性摘要,字数 100 字左右。 每篇文章应有关键词 3~8 个,中间以分号相隔。 根据文章内容的学科分类,从《中国图书分类法》中查找确定文章的中图分类号。交叉学科可选用 2 个,以分号相隔。 正文标题结构层次应适宜,一般最多分三级,各级标题用 1 、 2 、 3 ; 1.1 、 1.2 、 1.3 表示,依次类推,顶格书写。 文稿中的科技名词和名词术语、人名和地名的译文等均应按国家标准的规定使用,计量单位必须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为准,废止的计量单位应换算成法定计量单位。 文稿中只附必要的图表,内容应简洁直观。应先见文字,后见图表。 插图图幅应适当,宽度不大于 7cm 或 14cm ,图内文字及数字最小字体不应小于 6 号字。凡涉及国界的图件必须严格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出版社最新版本地图绘制。 欢迎提供分辨率高、层次清晰、标注合理的彩色图片 。中英文图名置于插图下方。 插表采用三线表格式,中英文表名置于表格上方。 来稿应有一定的参考文献量,并在文中引用处明确标注。采用顺序编码制, 按在文中出现的先后进行编号。建议根据文章内容,适当引用本刊以往文献,特别是最近 5 年内刊文。 参考文献编排格式,须 按照国家标准《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和《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的规定。 纸张载体类型的参考文献分 10 类,以单字母分别标识: 期刊文章 、专著 、论文集 、析出文献 、学位论文 、研究报告 、技术标准 、报纸文章 、专利 、其它 。 电子文献载体类型标识:联机网上数据库 、磁带数据库 、光盘图书 、磁盘软件 、网上期刊 、网上电子公告 。 举例如下,请参阅(著作者只列前三位,期刊卷期号及文献页码不应遗漏,注意按规则要求准确使用标点符号): 陈华文 . 城市地质环境的经济学分析 . 上海 : 复旦大学出版社 , 2004. 魏子新 , 周爱国 , 王寒梅 , 等 . 地质环境容量与评价研究 . 上海地质 , 2009, 30(1): 40-44. 中国地质调查局 . 海岸带地质环境与城市发展论文集 . 北京 : 中国大地出版社 , 2005. 于军 , 方正 , 赵建康 . 长江三角洲(长江以南地区)环境地质调查评价 GIS 管理系统 . 中国地质调查局 . 生态环境地质调查论文集 . 北京 : 地质出版社 , 2003: 122-129. 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 , 上海岩土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上海市地下空间开发的地质条件和环境影响研究 . 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 , 2006. 魏子新 . 长江三角洲东部第四纪沉积环境演化 : 新构造运动、古气候与海平面变化的耦合作用 . 上海 : 华东师范大学博士论文 , 2004. 赵凡 . 责任重大 使命光荣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司长关凤峻谈我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 中国国土资源报 , 2010-07-21 (5). DGJ08-2007-2006, 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 : 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规程 . 顾为栋 , 万贵富 , 蒋家正 . 一种监测地面沉降的引测标体 . 中国专利 : CN2475994, 2002-02-06 . 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 . 上海市地质环境公报 (2009 年 ) . 2010. 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 . 集约节约 , 用好上海每一寸土地 . http://www.shgtj.gov.cn/xxbs/shij/201008/t20100823_410389.htm, 2010-08-23 . 3 稿件处理 凡来稿格式不符上述基本要求,以及文章内容存在明显缺陷者,编辑部将请作者修改完善后,再行进入审理程序。收稿日期以处理后的稿件接收日期为准。 本刊采用双向匿名盲审,编辑部约请的审稿专家只对稿件质量负责。编辑部将根据审稿专家和编委会意见,决定稿件的录用与否。 所有来稿的处理结果,自收稿日起 60 天内给作者明确答复。超过约定期限未收到答复可自行处理。 作者在收到录用通知及退改意见后,务请及时予以修改处理,并在 30 天内将修订稿返回编辑部,逾期未提交视作撤稿。 本刊在不改变文章风格与主体内容前提下,对来稿拥有文字和技术删改权。 稿件一经录用,含纸质印刷版、电子光盘版和期刊网络版等所有版本的版权即自动转让给本刊。来稿发表后, 将给作者寄赠样刊。 来稿请提供电子版,稿件接收专用邮箱为: shdz@vip.sina.com 。 本刊编辑部地址:上海市灵石路 930 号地质大厦 6 楼 610 室;邮编: 200072 ;电话: 021-56065970 ;传真: 021-56612812 。 本规范要求自 2010 年 9 月 1 日起 施行。 《上海地质》编辑部
个人分类: 《上海国土资源(原《上海地质》)》|4197 次阅读|2 个评论
为什么有审不完的稿子?
蒋高明 2009-12-23 08:08
为什么有审不完的稿子? 蒋高明 笔者在做研究生的时候,导师黄银晓只有2个学生,师兄王忠民以及笔者。导师每天都很准时来上班,打来开水(这事应当是我们学生干的,但经常睡懒觉,黄老师一到办公室就去打开水了,我们很不好意思) ,打扫一下房间,然后找来专业书,或摊开报纸,或就手头的科研工作,工作起来了。 其中一件工作就是审稿子。 那个时候,专业的学报只有《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学报》、《生态学报》、《环境科学》等为数不多的学报,导师的办公桌上不时地来一些稿子。笔者好奇,有时趁导师下班也去翻翻,看看都是写了些什么。 黄老师是非常认真的人,每一篇稿子从收发室拿来,登记注册;审稿的时候,还要很认真地记录;一些小的 问题在稿件上注明;审稿意见是逐字逐段看后提出来的。 那个时候的稿子是用方格纸一个字一个字抄的,作者认真,编者认真,审者也认真。记得老师处理一篇稿子约1周左右。全年她处理的稿子也不过10篇,还是算工作量的。 现在轮到她的学生处理稿子了,不过我就没有她那么从容了,显得狼狈多了。经常是稿子被人催多遍后才从 上网电脑里调出来,看题目,内容,找他的科学问题,小的文字错误是作者自己的事情,英文的问题请a native speaker把关。审稿意见也不可能像导师那样,一周内才拟好,往往是一两个小时搞定一篇稿子。 没有办法啊,来稿太多了。 以前导师是一年才处理十多篇稿子,而现在我一个月就得处理十多篇;以前, 导师审稿子,是科技界的荣誉,算绩效(当时的工资并不根据绩效定);现在审稿是我们的义务,不算绩效。甭说绩效了,发表了国内学报不但不添彩,还是很丢人的事呢。人家都高分SCI了,你们还写那个国内学报文章? 我现在担任《植物学报》、《植物生态学报》、《生态学报》的副主编或编委,常规处理稿子的工作量就很大,经常来稿的刊物就有《应用生态学报》、《生态学杂志》、《中国农业科学》、《林业科学》、《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环境科学》、《环境科学学报》,偶尔也有《科学通报》或《中国科学》。要是按照后两刊的来稿频率,自然我是肯花时间认真看的。 一个简单的事实是,现在稿子多了,刊物也多了。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是市场规律,需求大了。什么需求?研究生毕业需要论文,大学教师提职称也需要论文,课题验收也需要论文,经费申请也需要论文,于是论文的制造的速度必须得提高。文章多了,就需要更多的刊物来发表,于是专业刊物增多了,从国家、省 、市乃至县级都有学术杂志。国外还有SCI,他们拒绝了以后再来国内市场转转。 在每个小的专业领域, 每年毕业生数以万计,加上年轻的老师,稿子自然也是数以万计地生产。 于是,我的手头就有没完没了要审理的稿子。 不过,我们自然要问,那里来的那么多科研成果?这些成果都值得发表吗? 不发表不行啊,毕业生不给学位,教师升不了级,科研项目验收不通过。这样的挂钩才奠定了中国论文制造大国的地位。当然了,这样的风气可一路领先到国际去,老外的SCI刊物也有咱中国人大大的论文。 Paper本意是纸,还有一个意思当论文讲,钞票显然也是用纸做的。老外羡慕我们中国科学家道:你们好厉害,我们政府要求我们将paper变成money,你们政府要你们将money 变成paper,那多容易啊。 是了,要是规定研究人员的paper得变money,恐怕就没有这么多文章了。 我们在制造学术垃圾。
个人分类: 科学人生|14246 次阅读|17 个评论
今天感受到了编辑的权力
mqjiang 2009-2-20 15:15
08年11月28日给Acta Mater投了一篇文章,当时推荐了4位审稿人,1位是英国的老院士,2位是美国的领域内知名教授,1位是国内此领域的领军人物。 第二天就送审了(窃喜,第一关终于过了)。 Under review 大概1个月后,状态变了,似乎是审完了,蛮以为马上就能等到decision letter. 结果是又变成 under review了,没办法再等了。 09年2月11号的时候,终于来了Comment. 结果发现就只有一个审稿人,意见是: This is a very interesting paper and is certainly worthy of publication. It would benefit from consideration of the following points: 1.......... 2. p 5 line 7 ....... 3. the authors may very well be correct about 'an alternative mechanism' for shear banding instability (page 6/7 turnover), but have they done any Recht-type calculations to show that the usual mechanism is inappropriate? 4. p 8 top omission of separation energy. .......... ============ 意见总算还行,好好修改还是希望蛮大的。但是,有个疑问,Acta Mater就一个审稿人么? 还是因为前面已经送审,没有实质性意见,同意发表。编辑又找了第3审稿人进行审稿了? 从审稿意见,我马上知道了,这个审稿人就是我们推荐的那一位英国院士。 跟导师讨论了一次后,准备了cover letter, response letter and revised manuscript. 昨天晚上(2.19)通过在线投稿系统提交了过去。 今天早上打开邮件一看,GOOD NEWS!! Ref.:Ms. No. A-08-2015R1 Formation mechanism of lamellar chip in machining bulk metallic glass Acta Materialia Dear ...... I am pleased to inform you that your manuscript has now been accepted for publication. ................. Thank you for publishing your article in Acta Materialia. Yours sincerely, ......... Processing Editor Acta Materialia 这么短时间肯定没有再次送给审稿人看了,这位副主编就作了接受的决定。 看来,以后在投稿过程中,还是不能小视主编、副主编等, 因为他们一般也是科学家,非常熟悉领域动态的。 通过此次投稿还总结了一条成功的经验: 你想你的文章中Acta Mater,那就按Nat Mater来准备吧!
个人分类: 学术研究|11895 次阅读|5 个评论
8天内收到两家期刊的录用通知
yuliping 2009-1-14 00:44
进入 2009 年,最高兴的事情是在 8 天内收到了两家期刊的录用通知, 1 月 6 日 收到了《科研管理》的录用通知,论文题目是科技教育评价中主客观赋权方法比较研究; 1 月 13 日 收到了《统计研究》的录用通知,论文题目是学术期刊多属性评价中指标相关关系修正研究。前者是科技管理领域的顶级期刊,后者是统计学领域的顶级期刊。 最近从事科技评价领域的基础与应用研究,重点做方法论的创新。多属性评价是比较成熟的领域,指标体系被许多大家认为是小儿科,甚至怀疑其科学性,这方面的创新极其困难。正像巴顿将军说过,所有的光荣已被他人所得,我无所事事,只能看着树上的苹果长大但是我就不信这个邪,我偏要钻进去,看看沥青里面能否提炼出一点汽油,呵呵。 一年半来,共撰写论文 29 篇,已经被核心期刊录用 15 篇,其中自己感觉比较满意的期刊有《科研管理》、《科学学研究》、《情报学报》、《统计研究》、《编辑学报》等, 2 篇论文被 EI 检索, 1 篇被 ISTP 检索。 另外以前写的一篇论文也被《中国软科学》录用。有 人们经常开玩笑讲赌场得意,情场失意,我是论文得意,课题失意。 记得以前看过王朔的一篇小说《无人喝彩》,内容全部忘记了,题目映像很深,先自己鼓励一下。这几天扬州气温零下 7 度,似乎也不太冷,呵呵。 2008.1.14日俞立平于邗上
个人分类: 科研心得|7306 次阅读|5 个评论
一稿多投应该被禁止!
zhaodl 2008-11-15 16:43
在科学博客上看到武夷山的一篇发表的规矩不要一刀切文章。结合文章的观点和读者的留言,我想谈一点自己的看法,不妥之处请指教。 一般来讲:一稿多投或一稿多发是指一样或基本一样的内容,在相同语言的不同期刊上同时或先后发表。而如果是在不同语言的期刊上发表这不成为一稿多投或一稿多发,而是平行发表或并行发表。关于并行发表问题我暂不涉及,仅仅谈一下一稿多投或一稿多发的问题。通观文中关于一稿多投的辩护无非是基于:没有个人利益的企图,只是为了使更多的读者了解和学习。这个理由是否成立,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论述。 (1) 在十年前,这样的理由可能还勉强成立,因为不同的期刊有不同的订户、不同的读者,尽管是统一专业领域的期刊也不一定具有完重复的读者。可是,现在的期刊几乎是100%地实现了数字化(特别是学术期刊),读者不可能仅仅依赖于自己或自己资料室的订阅来研究和学习。所以,发表一次与发表多次与文章在读者面前的显示度没有必然的联系。只能说是会在一个检索界面中一稿多投的文章会显示多次。网络的普及已经解决了期刊读者范围的限制,而有没有语言的障碍,那么如何还有一稿多投的必要。 (2) 一稿多投是法律所禁止的行为,而不仅仅是一个道德的问题。尽管我国《著作权法》的法律责任中没有明确一稿多投的法律责任,但对此行为是有所限制的。 第二十三条规定:使用他人作品应当同著作权人订立许可使用合同,许可使用的权利是专有使用权的应当采取书面形式,但是报社、期刊社刊登作品除外。应该可以理解为:报社、期刊社对其刊登作品专有使用权的取得不需要通过订立使用许可合同,只要是著作权人(作者)将作品交给报社、期刊社,就视为许可报社、期刊社专有使。 第三十二条规定:著作权人向报社、期刊社投稿的,自稿件发出之日起十五日内未收到报社通知决定刊登的,或者自稿件发出之日起三十日内未收到期刊社通知决定刊登的,可以将同一作品向其他报社、期刊社投稿。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理解为:在规定的时间之内,作者无权在向其他报刊投稿应该没有错误!换句话说,规定的期限内没有得到通知的,作者才可以想其他报刊投稿。 当然,法律限制一稿多投,但并不限制作者授权其他期刊转载,或者未经作者授权只要向作者支付报酬就可以转载。也就是说,限制了不同期刊分别加工出版同一篇作品,但是可以转载他人(其他期刊)编辑加工过的作品,除了作者声明不得转载的以外。 (3) 一稿多投、重复发表,必然浪费有限的出版资源,包括数据库的存储空间和搜索引擎的结果界面的容量。一页搜索结果中,如果一篇文章出现多次,那么必然降低页面的信息含量。出版资源是出版者的,但也是整个科学研究共同体的,因此浪费的是大家共同的资源,重复发表一次就会减少一篇其他成果的发表。降低了信息量,侵害的是作者的利益、出版这的利益,也包括读者的利益。读者所能看到的信息量减少了,搜索到同一关键词的文章有十篇,其中5篇是重复发表的,并且是同一种语言,读者获取信息时没有任何障碍,如何是为了读者的利益。 因此,无论是从法律上来看、还是从读者利益角度来观察,一稿多投都没有合适的理由,不该提倡和理解,一刀切应该是没有问题的没有人的利益收到伤害除了作者自己的不当利益。
个人分类: 编辑出版|5331 次阅读|3 个评论
随笔:伴我成长的一本书
zhaodl 2008-11-15 13:20
今天接到《中国新闻出版报》总编辑办公室孙主任的E-mail,通知我短文已发表于《中国新闻出版报》2008年11月11日第二版。孙主任与我同乡(我的第二故乡),不知是否对我的文章有所关照才得以发表,我感觉我表达的是一种真实的情感,一本书也反映了改革开放30年中国科技书刊标准化的进程,特别是以陈浩元为首的团队,在此项事业中的贡献功不可没,我与他们在观点上可能有所出入,但在根本出发点和为中国科技书刊发展而努力的赤子之心是相同的。尽管我与陈浩元之间常常是没大没小,但是我对他是打心眼里敬佩和尊重,因为他愿意与年轻人交往,因为他始终保持着年轻的心态。我平日里没有表达过这种敬意,谨以一此篇短文言之。关于陈浩元我没有描述过,在短文中试图留下我的印象,可惜又被编辑给删除了,原来我是这样写的: 提起陈浩元,可能有人认识有人不认识他,高高的个子,嘿嘿的脸庞,快乐的有点疯,整天风风火火地好像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发在这留存。 11日的《中国新闻出版报》我还没有收到,我在网上搜索了一下,找到了发表的文本,转发过来与各位分享。 http://www.chinaxwcb.com/xwcbpaper/html/2008-11/11/content_42502.htm  提起陈浩元,可能很多人并不熟悉。如果提到陈浩元领衔主编的《科技书刊标准化18讲》,相信大多数科技书刊的编辑都读过,它几乎成为科技书刊编辑的工具书,也是伴随我成长的一本书。   1995年3月,我从业务管理岗位转到期刊出版行业当了一名编辑。尽管我有一定的专业背景,但是要当一名学术期刊的编辑,还是有不少怀疑的目光向我投来。开始,我并不以为然,可是,当我编辑的稿件经过一校、二校转到审读编辑的手上以后,又被改得如同我的脸满篇通红的时候,我才知道:作为一名学术期刊的编辑仅有学科专业知识和文字功底还远远不够,还必须按照国家标准和科技论文的规范来进行编辑加工。量和单位,对于理工科出身的我来说并不陌生,但是应用在科技学术论文中则需要区分正体和斜体、需要注意表达的规范却是我没有想到的。从此我也认识到,编辑确实是一门学问。   当年4月,我就报名参加了中国高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主办的编辑业务培训班。从那时起我认识了陈浩元,接触到了《科技书刊标准化18讲》。严格地说,那时的《科技书刊标准化18讲》还没有出版,只是陈浩元等人撰写的一本讲义。而我就是从那本讲义开始,一点一点地掌握了编辑出版的业务知识。量和单位、图表和参考文献的规范表达、语言文字和标点符号的规范使用以及科技论文的编排格式,等等,我几乎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领域。   一些东西初看起来会感觉很容易,可是一旦琢磨起来就会叫你头疼不已。我记得,关于正斜体的区分:物理量的符号一般使用斜体,物理量的单位使用正体,可是一个符号在文字叙述中到底代表的是物理量符号还是名称的西文词头,就曾让我晕头转向。庆幸的是,有那本书在我身边,书里的论述和例句总是可以给我一个满意的解决方案。   1998年5月,《科技书刊标准化18讲》总算正式出版了,当时我接到订单就给每一位编辑配备了一本,也给自己买了两本:一本放在办公室,一本放在家里。每当我遇到编辑方面问题的时候,都会取出来查阅一下,看看书里是如何讲的。   时光流逝,一晃十几年过去了,我也从一名编辑成长为学术期刊的常务副主编、学校期刊中心的负责人,管理着全校21种期刊的出版工作,还直接主办有几本学术期刊。尽管我只是负责期刊的稿件录用和终审终校,已经不具体负责稿件的编辑加工工作了,但是我每当发现稿件中的表达方式存有疑问的时候,还是会取出身边的《科技书刊标准化18讲》来查找对照。在对其他期刊进行出版后审读的时候也是如此。这一方面是我的工作方法,更重要的是我已经习惯于翻阅这本书《科技书刊标准化18讲》。(作者系西安交通大学期刊中心主任)
个人分类: 社会生活|4844 次阅读|0 个评论
“核心”有理“期刊”无罪!
zhaodl 2008-11-12 17:25
也是因发表费而起,国家高层提出要对目前的核心期刊等评价机制进行调研并拿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目前,针对核心期刊的非议主要是借核心期刊 大肆敛财,论文版面费的收费按核心和非核心有不同的收费标准,核心的收费动辄几千元。显然,但从收费的角度来看,罪过不在核心期刊,因为论文收费本身都不 能完全归罪于期刊(以前论述过),更何况核心期刊的评价体系?核心期刊和非核心期刊,无非代表了一个期刊的品牌,代表了期刊在某个方面的影响力。而这种影 响力表现在经济上就被利用在论文的发表费上。这个好像没有什么不好理解的! 至于核心期刊本身的经营情况或借核心期刊之名的一些行为,因为涉及的主要是论文发表费问题,所以解决的办法也应该是论文发表费问题健全学术论文出 版保证体系、制定论文发表费收取的原则、增强期刊出版的自律、加强期刊出版的监管,无论是核心期刊还是非核心期刊,只要是合理合法地经营都应该是值得提倡 的。至于科技论文的交易,则是一种社会毒瘤:有人借期刊牟利、有人借发表论文出名。因此,病源是在我们的社会道德建设和科学研究、专业技术水平和 学位答辩的评价机制上!如果不解决目前的人才评价机制,不可能杜绝论文的买卖现象!就是期刊全部禁止收费,那么,作者为了自己的现实利益、为了发表文章同 样会私下塞钱有人会说这是违法行为,对,是违法行为,就如同医生收红包一样,必须从职业管束和需求共给(包括需求抑制)两个方面来解决问题。目前半 公开的论文有偿代写就是这种社会需求的表现,只是这种交易是私下地、隐蔽的和一对一的,所以才没有造成大的社会影响。 回到核心期刊评价机制上来。核心期刊评价,目前主要有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文核心期刊目录要览、中国科技论文引文索引源期刊和人文社会科 学引文索引源期刊四种,其他的形形色色的核心期刊甚至有的打着全国核心期刊的旗号,都是一些没有影响的杂牌。这四种影响力比较大的核心期刊评价系 统,各自有各自的评价指标和体系。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是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为了统计分析我国科学研究的投入产出情况而建立的,为统计数据提供基本的 统计资料的一个期刊名单。也就是说,以起选定期刊所发表的论文作为中文科研成果产出的指标。为了能够保证统计结果的科学性和代表性,对期刊的学科范围、学 科代表性和影响力等有一定的评价。因此,办刊人员以能够成为统计源为荣,所发表的论文才能计算入国家的科学研究的产出中。这一点没有什么不合适的吧?! 中文核心期刊目录要览是以北京大学图书馆为牵头的高校图学馆协会组织研发的一套,为图书馆的图书采购提供指导的一个期刊目录,目的是使图书馆根据自己的 馆藏需要,使自己的采购在最少的花费情况下最大限度地覆盖学科的研究领域和研究内容。对于单个学科来说,采购到最能代表本学科的期刊是提高经费使用率的最 好办法。能够被图书馆优先采购并被读者阅读和利用,这也是学术期刊出版者应该追求的!这也是无可厚非的吧! 中国科技论文引文索引源期刊和人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源期刊是中国科学院科技信息研究和南京大学文献评价中心分别开发的,基于高水平中文期刊来统计分 析科学研究动态一个类似于sci的一个论文引文分析系统。这两个系统往往被应用在高端成果的评价和人才的考评之中。同样,期刊出版者在办刊之中根据自己 的办刊定位,努力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和影响力,成为高端人才发表成果的园地也是应当可以理解的。 可怕的是,我们的科学研究管理和科学研究基金审查部门将是否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作为评价一个人的科学研究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指标,因此科学研究人员就争 相在核心期刊上发表文章!否则,发表在非核心期刊上就失去了价值。因此,作者才热捧核心期刊,不管是文章的水平如何都希望能够使自己的研究成果在 核心期刊上发表,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如果学术水平不行或者是学科内容不符,就千方百计地调动自己的资源包括人缘关系和物质资源来打通发表的渠道,有时我们的各级领导也 同样是有意无意之中被利用而卷入其中,给期刊打招呼!而期刊出版者中的部分人也难以坚持自己的办刊原则而参与这种权钱交易之中。因为期刊的水平不仅仅决定 于论文的学术水平,也与期刊的办刊条件紧密相关,如果得罪了相关方面办刊就会招来麻烦或阻碍。从办刊的角度来讲也不能不食人间烟火!我就是在这种压力 下不得不思考如何才能在保住自己的品牌情况下尽量搞好周边的关系,包括关系稿接受的原则以及如何表白退稿的理由和无奈,目的就是争取各种关系者的理 解! 如果看得到目前问题产生的原因,那么解决核心期刊和发表费所造成的不良社会影响的方向和办法就会变得容易一些。据我理解,上层希望能够促使各评价系统联合 起来,研究开发一套权威的评价系统,改变目前的诸侯割据状态,以便规范评价行为。我在不同场合都听到过这种呼声建立一套我们自己的权威而全面的评 价系统,希望能够代替sci的同时规范国内的评价体系。 我认为,这种愿望是良好的,是值得追求的。将自己国家的科学研究方向交给外国来评价不仅是可悲也是危险的,特别是随着我国科学研究水平和实力的增强,这种 需求也应当上升到国家战略和政治的高度来重视。但是,重视归重视也不能脱离现实。目前我们的科技实力还没有达到这个程度,还不能脱离国际的大环境,还需要 在国际的夹缝中寻求突破,所以国际的游戏规则还不得不采用。当然,并不排除提出我们自己的评价标准,至少应该体现我们的导向! 国家的导向,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来体现,投入方向、政策指引、评价标准、财政税收等等各种措施都可以体现国家的科技导向。我们也应该看到,国家在政策的具体 落实上也需要有一套权威、科学、体现政策导向的成果和人才评价的指标体系。从这个角度来说,的确需要对现在的评价体系进行规范或改造,将现在的分散地、缺 乏权威的评价体系整合提高。科研管理机构的评价往往落脚在期刊论文上,所以核心期刊的评价系统就成为政府高层关注点。但是,我不主张:停止现有的评价系统 的运作而整合成为一个系统,这种计划色彩浓厚的垄断行为,不仅不利于评价系统的科学性而且也会使目前核心期刊的社会弊端更加加剧!我们看,目前通行的核心 期刊评价体系,都是基于一定的需求而建立的,其目的各不相同。所以,如果希望建立一个体现国家政策导向的、满足落实国家政策的评价指标体系,应该是一个新 的需求。针对新的需求就会、也应该产生一种新的评价指标体系。 我建议:针对这种新的国家需求,国家应当设立新的基金项目组织人力来开发建立,这种开发应该吸收现有的国际国内评价系统的经验积累。所以,就可以采用招标 的方式来分派任务,根据其方案与国家政策目标的一致性来确定开发团队,甚至可以以某个团队为主吸收其他团队的加入。对于最后建立的新的评价体系,经过 论证和修改后应用于国家项目的评定和政策的落实之中。在使用中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和科学研究政策的导向逐步完善和提高。而至于民间的各种研究应该给予鼓 励,不应该禁止。只有在大量的研究人员和机构参与、百家争鸣的环境下,才能产生出新的更加科学和权威的评价系统。 这样的新的、体现国家政策导向的评价系统,首先应该应用于国家行为的项目评定和人才评价中,包括国家级优秀学术期刊的评价。随着其权威性的增强,地方甚至单位的评价也必然会走向趋同。同时,也不能代替图书馆的期刊采购等特殊需要而存在的评价体系
个人分类: 闲思偶得|4387 次阅读|2 个评论
关于零引用的逆向思考
zhaodl 2008-11-12 17:10
如 果仅统计论文、综述和简讯类文章,1984年ISI中各学科零被引论文的百分率分别为:自然科学22.4% (美国作者14.7%,非美国作者28.0%),社会科学48.0%, 艺术与人文科学93.1%。据国际知名文献计量学家Moed博士统计,1990-1999年SCI光盘版收录中国作者的论文有65%为零被引,其中在中国 中文版期刊发表论文的零被引率为90%,在中国英文版期刊发表论文的零被引率为86%,在中国大陆以外期刊发表论文的零被引率为58%。这是任胜利博士的 一篇博文(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42720 )中提供的数据,更加引人的是他的一句感慨:其中84种期刊(占总数的75%)自创刊以来所发表的全部论文在2001年的总被引频次少于50,如果剔除作者自引和期刊自引......实在是不忍卒度了。 引文频次不能完全代表文章的被利用程度,但是目前最能够衡量论文不利用的的最好指标。论文发 表以后是否能够被引用,相关的因素很多,我认为:在引用中的误区和不公正性起到一定的作用。单讲人们引用中重视名刊轻视普通刊、重视名人轻视普通人、重视 核心刊轻视普通刊、重视欧美等外刊歧视中文刊等心里和意识,就可能对统计数据产生相当大的影响。 我也大胆地估计一下,国外英文刊的零被引如果是22%的话,我想至少可以给他增加一倍,也就 是同样论文如果署名是非美国人被引用的可能性就会降低一倍(美国作者14.7%,非美国作者28.0%),更何况中国办的的期刊和外国办的期刊可能也要差 一倍,中文和英文也要差一倍,这都是比较是在的估计。那么,回过头来看看:中国那些零被引的数字就不是那么可怜了不是?90%的数字扣减三倍如果是30% 的话是一个什么概念! 所以中文期刊的办刊人,在看到我们目前差距的同时也没有必要过度悲观!在大环境和形式没有改 变或者不平等的情况下,努力是应该的但不是在一种悲凉的情绪下的发奋。我们完全可以满怀自信地走向向世界,当我们的努力一天天地得到承认,科学的引用没有 那么多误区和歧视以后,我们的真实情况会得到公平的评价。
个人分类: 编辑出版|3649 次阅读|0 个评论
论文并行发表时应注意的问题
热度 4 zhaodl 2008-11-12 17:08
2007年我在《中国研究生》第8 期 发表关于发表国际论文的建议以后,网上网下不少朋友向我咨询和质疑:论文以汉语在中文期刊发表以后,还可以翻译成其它语言再次发表?我记得我是建议将 研究的初期成果在中文期刊发表,以后进一步的研究成果投向国外期刊,这样一方面可以提高投稿国外期刊的命中率,另一方面可以将国内期刊介绍给国外读者;或 者将成果首先投给中文期刊,即使是被退稿,也可以根据审稿意见修改后再行决定投稿的方向;如果不幸被中文期刊录用了也不要紧,翻译成外语投给国外的期 刊也并不违反法律的规定。根据著作权法的规定:以不同的语言发表不属于一稿两投,因为著作权人享有论文的翻译权。这种以不同的语言发表的行为称为并行发 表。并行发表虽然是法律所允许的,但是也有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所以我感觉有必要进一步阐明,以免产生误解或误导。 一般来说,期刊并不喜欢 发表其他期刊发表过的文章,所以通常申明拒绝一稿两投,因为大家都希望占有优先报道权,对于高水平的期刊更是不愿意发表已经在其他期刊已经发表过的文 章,包括用不同语言发表的论文。但也不是绝对的,一般期刊常愿意将高水平期刊上发表的论文,即按照法定转载:作品刊登后,除著作权人声明不得转载、摘编的 外,其他报刊可以转载或者作为文摘、资料刊登,但应当按照规定向著作权人支付报酬。如国内的一些中文期刊就专门将国外期刊以外文发表的高水平的论文,在征 得著作权人同意的情况下翻译成中文再次发表,即所谓的翻译作品;一些名人专家的文章常常被使用同一种语言多次发表,这并不一定是作者多次投稿而是期刊之间 的转摘或转发。在冷战时期,美国为了了解前苏联的科学研究进展也曾专门对一些俄文期刊进行翻译出版。 由此可见,是否喜欢翻译 作品或者接受并行发表并不存在法律上的障碍,而是读者的需要决定着期刊的好恶。随着中文科技期刊水平和读者外语阅读能力的提高,这种翻译作品在中文期刊论 文中所占的分量越来越少,因为读者可以直接阅读原文献而没有必要通过别人的翻译来了解国外的科学研究成果。因此,我们在决定将自己的论文进行并行发表 时,应该注意一下问题。 首先,并行发表需要具有 翻译权,论文的著作权归作者所有,一般情况下作者自己有权利决定自己的作品是否需要翻译成其他语言进行二次发表。但在出版过程中,期刊出版单位的版权 意识越来越强,为了保证论文出版后的信息传播往往要求作者将论文的部分著作权转让给期刊出版单位。如果作者一旦与期刊出版单位签订了著作权转让协议, 那么协议所涉及的著作权就归期刊出版单位所有。所以,作者如果要对一次发表的论文进行翻译并实行二次发表,就需要了解自己的翻译权是否包含在著作权转 让协议之中。如果已经转让给了期刊出版单位,那么作者就无权实行并行发表。如果作者已经将翻译权转让给了出版单位,那么作者实行并行发表之前则需要征得著 作权所有人出版单位的同意 http://zhaodal.blog.163.com 。 其次,应当在二次投稿时 向投稿的期刊编辑部明示,以适当的方式明示二次发表的事实和一次发表的期刊:所投论文全部或部分已经在什么期刊上以什么语言发表过。这不是法律的规定,这 应该是职业道德的要求。为了避免出现论文发表中的欺瞒行为,或给二次发表期刊的编辑造成误会,维护作者的学术声誉,所以应当以适当的方式向二次发表期 刊明示。 再次,应当注意,二次发 表期刊的读者对象或读者群应当与一次发表期刊是不同的。如果两种期刊具有相同或基本相同的读者对象或读者群,那么二次发表就失去了发表的意义记载、传 播和交流,反而会造成出版资源的浪费。出版资源不仅仅是出版单位的也是整个科学共同体的,相同的信息占用了有限的版面必然影响到其他研究成果的发表,所以 有背科学精神和科学共同体的职业道德规范。 最后,论文二次发表是为了扩大科学成果的传播范 围而不是为了谋取利益,尽管是因此可能会作者带来一些现实的好处,但这不是并行发表的目的。并行发表的目的是使不同语言的读者能够共享作者的科学研究成 果,使科学研究成果得到更大范围的传播,所以论文并行发表以后,作者在自己的成果统计和工作考核时只能计算一次,而不能重复计算。 发表于 中国研究生 2008年 第10期
个人分类: 编辑出版|8981 次阅读|10 个评论
科技论文写作讲座提纲
zhaodl 2008-11-12 17:07
这是我刚整理好的明天要出去用的讲座提纲,发出来与你分享。 1 科技论文的特点与分类 1.1 科技论文的概念 对创造性成果进行理论分析、实验验证以及科学总结,并通过公开发表或通过答辩的文章体例. 科技论文必须完整回答: 为什么研究(why)? 怎么样研究(how)? 结果是什么(what)? 研究工作(或实验)总结与科技论文不同,总结在内容上可能更详细,不一定有创造性,也不一定要发表,格式上要求也不十是分严格和统一。 1.2 科技论文的特点 (1)创造性或创新性 科技论文报道的主要研究成果应是前人所没有的。原则上是不能重复别人的工作,可以改进但不能照抄。没有新的观点、见解和结论,就不成其为科技论文。方法、材料、结果、理论或解析几个方面实现 (2)理论性或学术性 理 论性指一篇科技论文应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表现内容的专业性和系统性,有2个方面的含义:对实验、观察或用其他方式所得到的结果,要从一定的理论高度进行 分析和总结,形成一定的科学见解,包括提出并解决一些有科学价值的问题;对自己提出的科学见解或问题,要用事实和理论进行符合逻辑的论证与分析或说明。 (3)科学性- 内容可靠,数据准确,实验可重复。 (4)逻辑性-思路清晰,结构严谨,推导合理和编排规范。 (5)有效性-公开发表或经同行答辩。 1.3 科技论文分类 研究方法分: 实(试)验研究 理论分析(仿真分析) 数学推导 设计制作 综合论述 幻灯片 8 按写作形式分: ?学术性论文, ?技术性论文, ?学位论文。 本讲座是以学术论文为主。 1.4 科技论文发表的意义 科学研究的组成部分: 确定选题研究实施整理发表 总结自我反思和完善。 记录知识积累和保存。 交流相互促进和提高。 评价用于考核和评价。 2 科技论文的写作要求 2.1 写作的一般要求 不 同的问题,有不同的写法,一般一篇论文论述一个核心问题(综述除外)选题是关键。一定要选择具有一定理论深度的题目,可拓展性强的领域。应该跟踪前沿,但 不要盲目追随热点,强调独立选择。元部件和系统,理论分析和实验,系统特性和测试,方案设计和实现等。新思想,新概念,新理论,新途径,新方案,新进展, 新方法。 2.2 科技论文的结构 题目 摘要和关键词 引言 正文 结论和致谢(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等 2.3 科技论文的篇名 用简洁恰当的词组反映文章的特定内容,明确无误。语句简短,最好不超过20个字。避免用非公知的简称、缩写和公式等。题目太大、太泛《能源新技术的研究》。忌乱用研究、基于等词 2.4 科技论文的署名 在投稿时,署名应慎重,以后不宜更改。应写出单位全称,单位的顺序应当区分。作者在自己撰写的论文中署名有以下3个方面的意义: 1)署名是一种权利的声明。 著作权属于作者;包括署名权。 2)署名是文责自负的承诺,署名即表示愿意承担责任真实性、创新性和保密义务。 3)署名便于读者同作者联系。读者阅读文章后,若需要同作者商榷,或者要询问、质疑或请教,以及求取帮助,可以直接与作者联系。 2.5 科技论文的摘要 以 提供内容梗概为目的,不加评论和补充解释,简明、确切地记述文献的内容的短文。用第三人称写,说明文章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没有必要给出本文、作 者作主语,也应避免使用首先、 最后、首次 等修饰词。文摘是一篇独立的短文,可以脱离原文而存在,应有独立性和自明性,不得使用公式、引用文献。常识、背景性内容不宜写入。分为指示性和报道性摘 要,为200~400字。 2.6 科技论文的关键词 主题词+自由词 3-8个反映论文特征内容,通用性比较强的词组。第一个为论文的主要工作或内容,或二级学科;第二个为论文主要成果或若干成果、类别名称;第三个为论文采用的研究方法、手段的名称;第四个为论文采用的研究对象的事或物质名称。避免使用分析、特性、计算等普通词组 2.7 科技论文的引言 主要回答为什么研究(why)。通过介绍论文背景、相关领域研究的现状,指出本文研究目的和思路,确立研究的必要性!一般不要出现图表,视内容的需要定 1)研究的理由、目的和背景(重点)。 2)理论依据、实验基础和研究方法。 3)预期的结果或地位、作用和意义。 2.8 科技论文的正文 论 文核心,主要回答怎么研究(how)。一般正文应有下述几个部分组成;研究基于的理论或原理分析;采用的方法或方案(根据内容而定);数值计算,仿真分析 或实验结果(根据内容而定);讨论,主要根据理论分析,仿真或实验结果讨论不同参数产生的变化,理论分析与实验相符的程度以及可能出现的问题等。 2.9 科技论文的结论 文章的小结,要回答研究出什么(what) 以正文为依据,简洁、概括。由研究结果所揭示的原理及其普遍性。研究中有无例外或本论文尚难以解决的问题 与已经发表的论文的异同。在理论与实际上的意义。对近一步研究的建议 2.10 科技论文的致谢 对给予本文研究的选题、构思、实验或撰写等方面给予指导、帮助或建议的人员致以谢意。由于论文作者不能太多,所以部分次要参加者可不列入作者,在此表示致谢。一般资助单位应在文章首页下脚加注,所以不在此致谢。致谢非必须。 2.11 科技论文的参考文献 文章中引用他人成果或文章内容应注明参考文献,应按国标或编辑部规定的格式格式著录。责任者.文献题名 .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并在文中标注。文献 ,现有的研究 2.12 科技论文的附录 附录不是文章的必要组成部分,但可为深入了解论文的研究基础、论证过程提供参考。主要提供论文有关公式推导,演算以及不宜列入正文的数据和图表等。附录A,附录B.,其中序号为:A1,A1.1,图A1表A1 3 科技论文的审查评价 3.1 科技论文的评审机制 科技论文的三审制 1. 编辑部初审 2.同行专家评审 3.主编终审 科技论文的录用与否重点在专家评审,但是否送给专家或主编审查的决定权,往往在编辑的手上。 3.2 论文评价的形式标准 论文题目的准确性和吸引力。 作者以及作者的单位信息。研究项目的受资助情况。论文参考文献的著录情况。 语言表达和行文的规范化程度。材料的组织和逻辑性。 3.3 审稿人的审稿重点 1. 选题不新,意义不大。 2. 内容陈旧,缺乏创新性,重复偏多。 3. 思路混乱、逻辑不清、重点不明。 4. 内容有重大错误或缺陷。 5. 论证不严密、缺乏说服力或自说自话缺乏可信的证据。 6.文献占有量偏少、偏旧、代表性不强。 3.4 编辑的审查重点 1. 写作无层次、形式不规范。 2. 用词生僻、语言不流畅,读起来生硬。 3. 语句错误,用词不当,标点符号乱用。 4. 图文不符,符号标识模糊不清。 5. 参考文献著录项目不全,过多或过少。 6. 篇幅太长,基本原理说得太多。 3.5 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3.5.1 西文字母的使用 (1)缩写词:摘要和正文中的缩写词第一次出现都必须写出全称。 (2)外文字母的正斜体和上下角 斜体:物理量等变量符号:时间t,长度L,速度v,坐标 x、y 正体:单位符号(cm, kg)以及其他非变量的符号,ln, log, sin、物质名称的缩写词(出口压力Pout) (3)一个符号不能表示两个或多个物理量,如用C不能在一篇文章中同时表示常数和电容 3.5.2 图表的规范 图表内容及含义、坐标名称和量纲要清楚 图和表内容不应重复,文字也避免重复 按顺序连续编号 图 1, 图 2, ;表 1,表2 图标随文字出现,先文字后图标 3.5.3 量和单位 使用国际标准和国家法定计量单位 首次出现(公式)的符号应说明物理意义:Nout满足; Nout(输出功率)满足或者输出功率Nout满足 量的符号一般为单个字母,如阈值电压 (Threshold Voltage) 不能用TV ,应当用 Vt 组合单位的斜线不能多于1个,W/m2/K应为W/( m2 K)或Wm-2K-1 3.5.4 论文长度 文章长度并无明确规定 一般科技期刊论文的篇幅在4000~8000字(含图表、参考文献和摘要)左右。 根据期刊性质、学科性质和论文类型的不同而不同。 长短不是衡量水平的标准。 版面是有成本的,过长过短信息密度。 4 与论文发表有关的不端行为 4.1 欺骗发表造假 将不完整的实验数据修改成为更完整 保留符合期望的数据,抛弃不合期望的 修改或伪造論文的一部分甚至全部的数据或照片 4.2 剽窃和抄袭 把別人的观点或研究成果据为己有。 別人已發表的研究成果,未依照规定方法引用,注明出处。 引用不恰当,尽管列入参考文献,但淡化或含混不清,或者是整段、整个模型地引用,或者主要的证据引用他人以公开的数据或图片。 4.3 重复发表 以一样或基本一样的资料、实验,以同一种语言多次发表。 内部出版物发表后可以再次发表于公开出版物。未作声明,期刊间的转摘不属于作者行为。 一样或基本一样的资料、实验,以同不同的语言多次发表(并行发表)。 翻译者享有翻译权或取得翻译权。 第二次发表时应当以适当的方式明示。 两种刊物之间具有不同的的读者群。 发表间隔在2周以上。 考核时不得重复计算成果。 4.4 不受欢迎的发表方式 拆分发表,将一项研究成果拆分成多篇论文发表,不利于读者阅读和信息传播的完整性。 对已发表过的论文,添加新的对象而没有新的结果再次发表 即使是不同语言的发表也要视期刊的喜好而定。 引用图表和照片,应当征得原著作权人的同意,特别是作为自己的证据使用时。 5 科技论文的投稿建议 为什么感觉论文发表那么难? 作者享有发表权、期刊享有出版权,发表权依赖于出版权而实现。 高水平是相对的,建立在退稿的基础上,没有一定的退稿率就没有高水平期刊。 排除关系稿和金钱稿,可做的就是提高水平,包括投稿的策略。 5.1 做实基础 好东西人人都喜欢要,不被录用,只是没有足够好,如果能够做的足够好也就不愁发表了。 高水平的期刊也求人!我们能做的是尽力好 研究本身是基础:产生出高水平的成果。 形式规范是保证:使成果的水平得到充分表现,甚至使成果看上去高水平。 5.2 选准对象 学科类型的选择 期刊性质的选择 读者对象的选择 期刊档次的选择 写作风格的选择 编辑作风的选择 期刊规定的研究 5.3 积极配合 自我推销,话忌过头。 追求科学,忌过媚俗。 领会意图,忌讳偏执。 及时反馈,主动沟通。 5.4 基本原则 分开层次 不同层次稿件投向不同层次的期刊。 保住重点 保证符合条件的数量之后再行攀高。 避开热点 顶尖的期刊影响大而竞争也激烈。
个人分类: 编辑出版|8276 次阅读|2 个评论
我是如何处理自然来稿的
热度 1 suqing1961 2007-10-30 15:10
旧作: 发表于 1993 年第 1 期《期刊编辑研究》 与大部分刊物一样,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国家教育委员会研究生办公室主办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大量稿件都是自然来稿。如何处理好自然来稿,尽可能地利用每篇稿件的有效部分,最大限度地保护作者的积极性,这是关系到刊物稿源是否丰富,作者队伍是否庞大,稿件质量是否上乘的大问题。我在编辑实践中,总结出了如下几种处理自然来稿的办法。 一、 成熟的稿件一经录用,立即通知作者。 有些作者很擅长写文章,他们投寄给编辑部的稿件观点鲜明、立论正确、文字流畅,我们只需稍作编辑处理即可发稿。这类稿件质量一般比较高,其作者应该作为刊物的固定作者长期稳定下来,以保证刊物稿件有固定的来源。编辑部与这类作者定期保持联系,并建立详细的作者卡片,了解他们的特长、工作的侧重面、研究的重点等,在适当的时机有针对性地约稿。我刊在收到这类稿件时,一经确定录用,立即给作者发稿件录用通知书,让作者放心,不再将稿件投寄其它刊物。一般来说,这类稿件的处理是比较容易的,编辑部与这些作者也比较熟,相互之间容易达成默契。 二、 还不很成熟的稿件,提出具体的修改意见后,退作者修改、补充,视具体情况再作处理。 编辑部收到的大部分稿件属于这类。许多作者寄来的稿件或是有新思想,或是能提出新问题,并有相应的对策,但同时稿件又有这样那样的缺陷,或是语句不通顺,或是段落结构不紧凑,或是论据不足,说明不充分。对待这类稿件,责任编辑经过认真审定后,应提出具体的修改、补充意见,再退给作者重写。重写后的稿件如符合发稿要求,我刊立即给作者发稿件录用通知书。如还不能完全达到发稿条件,此时责任编辑负责帮助作者修改、补充,并作文字润色工作,以达到发稿水平。由责任编辑修改、补充的稿件还要退作者过目认可,再发稿件录用通知。因为有的作者尽管没有声明,但他们不愿意编辑对其稿件改动。如果编辑自作主张修改,反而会好心办坏事,稿件最终在刊物上登了,还落了个作者的埋怨。我认为,将编辑修改过的稿件退作者过目审定是一道不可省略的手续,这既是对作者的尊重,也可避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三、 整篇稿件只有部分有刊登价值,则将这一部分摘登在来稿摘登栏目中。 我刊辟有来稿摘登栏目,就是专门为刊登这类稿件而设立的。有相当一部分稿件,从全文来看是不具备录用的条件,或是内容陈旧,或是讨论的问题分散,没有重点等,但文章中的某一段落或是某一部分有新意。为了鼓励作者写稿的积极性,珍惜作者的劳动成果,我常常精心地挑出稿件中的有价值部分,进行适当的编辑加工,然后将其刊登在来稿摘登栏目中。实践证明,这样做深得作者的欢迎,许多作者由此也更积极地为本刊撰稿。 四、 具有新闻价值但不宜作为长篇文章录用的稿件,将其改为简讯、消息用。 这类稿件往往是某个学校或学校某个部门研究生教育工作的总结报告,常常篇幅长,谈的工作又琐碎,全文录用显然不合适。但是,只要编辑细心,一样能从这类稿件中找到有刊登价值的东西。如,吉林大学的一作者写了一篇稿件,题目是我们是如何开展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通篇文章讲的是该校马列教研部恢复研究生招生以来方方面面的工作成绩,完全是一本流水账。从文章中我发现,该校马列部十几年来在承担全校学生繁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任务的同时,还培养了一大批中共党史、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原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四个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并且毕业研究生成果显著,受到了用人单位的欢迎。于是,我将该文重新组织,进行了大幅度的删减、修改,改写成一篇题为吉林大学马列部培养研究生成果显著的简讯,并及时在刊物上登出。作者和吉林大学马列部的同志对我这样处理稿件都非常满意。 五、 不适合本刊刊登的稿件,经与作者协商,负责推荐到其它刊物选用。 有些作者对我刊的性质、宣传的范围不了解,常常把一些与学位和研究生教育工作无关的稿件投寄到本刊来。我认为,凡是给本刊赐稿的作者,都是对我们工作的支持,也是对我们的信任,我们没有理由轻率地处理任何一篇来稿。对那些与本刊性质不符的稿件,如一些谈论大学教学方法的稿件,一些涉及成人教育的稿件等等,我在征得作者同意的情况下,一般都推荐到那些相应的并与本刊有业务联系的教育刊物供选用。几年来,我推荐给《吉林高等教育》、《兵工高等教育》、《教材研究》等刊物录用的稿件就有十几篇。这样做,作者满意,那些被推荐的刊物也感谢我刊为他们提供了稿源、争取了作者。当然,这种推荐必须以稿件质量过关,接受刊物一方乐意为前提。 六、 一些很有见地的稿件由于种种原因不便见诸于我刊,将其写成报告转给上级部门参考,或摘登在本刊《内部通讯》上。 这类稿件或是将引起强烈争鸣,有关部门怕刊登出来引起思想混乱;或是反映某方面问题有可能激化矛盾,因而不宜见诸公开发行的刊物。但是,这类稿件提出的问题毕竟是有意义的,也应该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面对这种情况,我或是经领导批准将其刊登在本刊专门为兼职编辑和通讯员主办的《内部通讯》上,或是摘其要点写成报告向上级有关部门汇报,供领导参考,并将对稿件处理的结果告知作者。 七、 对经常投稿不中的作者,写信鼓励并帮助他们,使其提高写作水平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有些作者对本刊有很深的感情,工作中每有所得就写成文章投寄本刊,但这些作者由于写作能力以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等方面的能力有限,投来的稿件常常离发稿的要求相距甚远。对这类作者,如果不很谨慎地处理其稿件,长期不与他们联系,也不说明其稿件不被录用的缘由,就会冷他们的心,失去他们对刊物的关心和支持。我在工作中,注意保护这些作者的积极性,定期与他们建立联系,诚恳地指出他们稿件中的不足之外,并邮寄一些写作方面的书籍给他们,供他们学习提高;有时还帮助他们修改稿件,并将质量稍好的文章推荐给那些不是公开出版的、比我们低一级的研究生教育刊物发表。由于以诚相待,这些作者尽管没有在我们刊物上发表文章,但仍然很高兴,认为自己还是大有收获,并和我交上了朋友。一些作者经过努力,最终也实现了在本刊刊登文章的心愿。 我觉得,对待自然来稿的作者应该和专稿、特约稿件的作者一样,不能分亲疏厚薄,三六九等。我还设想,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在我刊开辟一个观点综述栏目,就自然来稿中集中讨论的某一具体问题,将各位作者最精彩的观点汇集在一起刊登,以达到最大限度利用自然来稿价值的目的。 当然,保护自然来稿作者的积极性,并不是一味地迁就作者、顺从作者,也不能为了讨好作者、拉拢作者而降低发稿要求。爱护作者的积极性和保证刊物的质量是矛盾的辩证统一体,只有爱护了作者的积极性,才能保证高质量稿件的来源;同样,刊物质量提高了,作者也更愿意投稿,也更能吸引更多的高水平的作者。
个人分类: 编辑心得|5100 次阅读|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23:1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