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低碳经济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转载]低碳经济
maokebiao 2010-6-12 22:21
引自: http://baike.baidu.com/view/1494637.html 低碳经济 百科名片 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 新能源 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 温室气体 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发展低碳经济,一方面是积极承担环境保护责任,完成国家节能降耗指标的要求;另一方面是调整经济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益,发展新兴工业,建设生态文明。这是摒弃以往先污染后治理、先低端后高端、先粗放后集约的发展模式的现实途径,是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双赢的必然选择。 /**/ 目录 提出背景 历史发展 学者观点 重要途径 面临挑战 四大挑战 低碳产业 无氟变频空调低碳产业链 经济藻及能源藻产业 创意设计产业 产业革命 节能低碳的意义 提出背景 历史发展 学者观点 重要途径 面临挑战 四大挑战 低碳产业 无氟变频空调低碳产业链 经济藻及能源藻产业 创意设计产业 产业革命 节能低碳的意义 lemma.catalog.start()       低 碳 经 济 提出背景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是国际社会应对人类大量消耗化学能源、大量排放二氧化碳 ( CO2 )和二氧化硫( SO2 )引起全球气候灾害性变化而提出的能源品种转换新概实质是解决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低碳经济定义的延伸还含有降低重化工业比重,提高现代服务业权重的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内容;其宗旨是发展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本特征的经济,降低经济发展对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影响,实现经济活动中人为排放二氧化碳与自然界吸收二氧化碳的动态平衡,维持地球生物圈的碳元素平衡,减缓气候变暖的进程、保护臭氧层不致蚀缺。广义的低碳技术除包括对核、水、风、太阳能的开发利用之外,还涵盖生物质能、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油气资源和煤层气的勘探开发、二氧化碳捕获与埋存等领域开发的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新技术,它涉及电力、交通、建筑、冶金、化工、石化、汽车等多个产业部门。 低碳经济提出的大背景,是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严峻挑战。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诱因不断地为人们所认识,不止是烟雾、光化学烟雾和酸雨等的危害,大气中 二氧化碳 (CO2)浓度升高带来的 全球 气候变化也已被确认为不争的事实。   在此背景下,碳足迹低碳经济 低碳技术 低碳发展低碳生活方式低碳社会低碳城市低碳世界等一系列新概念、新 政策 应运而生。而能源与经济以至价值观实行大变革的结果,可能将为逐步迈向生态文明走出一条新路,即:摈弃20世纪的传统增长模式,直接应用新世纪的创新技术与创新机制,通过低碳经济模式与低碳生活方式,实现社会可持续 发展 。   作为具有广泛社会性的前沿经济 理念 ,低碳经济其实没有 约定俗成 的定义。低碳经济也涉及广泛的产业领域和管理领域。 历史发展   低碳经济最早见诸于政府 文件 是在2003年的英国能源 白皮书 《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作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先驱和资源并不丰富的岛国,英国充分意识到了能源安全和气候变化的威胁,它正从自给自足的能源供应走向主要依靠进口的时代,按目前的消费模式,预计2020年英国80%的能源都必须进口。同时,气候变化的影响已经 迫在眉睫 。    2006年 ,前 世界银行 首席经济学家尼古拉斯?斯特恩牵头做出的《斯特恩报告》指出,全球以每年GDP1%的投入,可以避免将来每年GDP5%20%的损失,呼吁全球向低碳经济转型。    2006年底 ,科技部、中国气象局、发改委、国家环保总局等六部委联合发布了我国第一部《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    2007年6月 ,中国正式发布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    2007年初 , 保定 市政府已经提出了太阳能之城的概念,计划在整座城市中大规模应用以太阳能为主的可再生能源,以降低碳排放量。    2007年7月 ,美国 参议院 提出了《低碳经济法案》,表明低碳经济的发展道路有望成为美国未来的重要战略选择。    2007年7月 , 温家宝 总理在两天时间里先后主持召开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和国务院会议,研究部署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组织落实节能减排工作。   2007年9月8日,中国国家主席 胡锦涛 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15次领导人会议上,本着对人类、对未来的高度负责态度,对事关中国人民、亚太地区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福祉的大事,郑重提出了四项建议,明确主张发展低碳经济,令世人瞩目。他在这次重要讲话中,一共说了4回碳:发展低碳经济、研发和推广低碳能源技术增加碳汇促进碳吸收技术发展。他还提出:开展全民气候变化宣传教育,提高公众节能减排意识,让每个公民自觉为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做出努力。这也是对全国人民发出了号召,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期待。胡锦涛主席并建议建立亚太森林恢复与可持续管理网络,共同促进亚太地区森林恢复和增长,减缓气候变化。   同月,国家科学技术部部长万钢在2007中国科协年会上呼吁大力发展低碳经济。    2007年12月3日 ,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印尼巴厘岛举行,15日正式通过一项决议,决定在2009年前就应对气候变化问题新的安排举行谈判,制订了世人关注的应对气候变化的 巴厘 岛路线图。该路线图为2009年前应对气候变化谈判的关键议题确立了明确议程,要求发达国家在2020年前将温室气体减排25%至40%。 巴厘岛路线图 为全球进一步迈向低碳经济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具有 里程碑 的意义。    2007年12月26日 ,国务院新闻办发表《中国的能源状况与政策》白皮书,着重提出能源多元化发展,并将可再生能源发展正式列为国家能源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再提以煤炭为主。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确定2008年 世界环境日 (6月5日)的主题为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经济。    2008年1月28日, WWF正式启动 中国低碳城市发展项目 ,以期推动城市发展模式的转型, 保定 和 上海 是首批入选的2个试点城市。 根据WWF和保定签订的《合作备忘录》,在新能源产业带动城市低碳发展的原则下,双方的合作将重点集中在: 新能源 产业及 低碳经济 发展方面先进理念和经验的引入;保定市成功经验的国内外推广;保定市新能源产业发展的能力建设。 WWF将通过项目促进保定可再生能源及能效产品的出口和应用,对项目进行国内外宣传和推广,并为项目提供部分资金支持。保定市政府则将为项目提供相应的配套资金和人力物力,以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2008年6月27日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上强调,必须以对中华民族和全人类长远发展高度负责的精神,充分认识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措施,全面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为我国和全球可持续发展事业进行不懈 努力 。   2008年,应低碳经济的趋势,深圳市宗兴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技术研发中心开发了新的项目《减碳技术咨询服务》,并与服务企业近百家。项目包括评估减碳空间、实施减碳措施、评价减碳效果、形成减碳报告。    2008年7月 ,日本北海道G8峰会上八国表示将寻求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其他签约方一道共同达成到2050年把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减少50%的长期 目标 。   系统地谈论低碳经济,还应追溯至1992年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1997年的《京都协议书》。    2008年两会 ,全国 政协 委员吴晓青明确将低碳经济提到议题上来。他认为,中国能否在未来几十年里走到世界发展的前列,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应对低碳经济发展调整的能力,中国必须尽快采取行动积极应对这种严峻的 挑战 。他建议应尽快发展低碳经济,并着手开展技术攻关和试点研究。    2009年1月 , 清华大学 在国内率先正式成立低碳经济研究院,重点围绕低碳经济、政策及战略开展系统和深入的研究,为中国及全球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出谋划策。    2009年 ,深圳市能博特科技有限公司受邀参加沃尔玛2009年供应商能效提升项目启动大会并作大会发言。与会者对提出的低成本节能思路和方法非常感兴趣,给予了积极评价,纷纷咨询。 作为世界500强之首的沃尔玛,实施了一项可持续发展计划,作为计划的一个部分,要求其供应商2009年相对2007年单位产品能耗下降7%,2012年下降20%。 鉴于大多数供应商对达成节能目标可能缺乏方案,沃尔玛本次大会也邀请了十几家能源服务商为供应商提供节能咨询服务。 深圳市能博特科技有限公司凭借顾问多年的服务经验,可以为企业的节能减排,提供优质的服务。   中国社会科学院6月在北京发布的《城市蓝皮书:中国城市发展报告(NO.2)》指出,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发展低碳经济正在成为各级部门决策者的共识。节能减排,促进低碳经济发展,既是救治全球气候变暖的关键性方案,也是践行 科学发展观 的重要手段。   在低碳经济问题上,人们需澄清一些认识上的误区。首先,低碳不等于贫困,贫困不是低碳经济,低碳经济的目标是低碳高增长;第二,发展低碳经济不会限制高能耗产业的引进和发展,只要这些产业的技术水平领先,就符合低碳经济发展需求;第三,低碳经济不一定成本很高,温室气体减排甚至会帮助节省成本,并且不需要很高的技术,但需要克服一些政策上的障碍;第四,低碳经济并不是未来需要做的事情,而是应从现在做起;第五,发展低碳经济是关乎每个人的事情,应对全球变暖,关乎地球上每个国家和地区,关乎每一个人。    2009 年9月, 胡锦涛主席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承诺,中国将进一步把应对气候变化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并继续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一是加强节能、提高能效工作,争取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有显著下降。二是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核能,争取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左右。三是大力增加森林碳汇,争取到2020年森林面积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13亿立方米。四是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研发和推广气候友好技术。    2009年12月, 深圳市高交会中,深圳市宗兴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作为我国第一家专业从事节能减排诊断服务、节能量验证、ISO14064GHG温室效应气体排放量盘查、减排、验证服务商也参加在其中,有5年历史的宗兴环保是首次参加高交会,他们原来服务对象主要面向专业市场,现在要面向大众市场了。刘董解释说:就象我们每年要做体检一样,企事业单位的节能减排设备同样需要经常体检,而我们扮演着体检医生的角色,帮企业查出病源,然后向他们推荐最新、最可靠、最合适的换代设备。目前中国大多数企事业单位能源管理还处于初级阶段,基本上每个企业都有30%以上的节能空间。我们诊断过的300余家企业,百分之百存在不同程度的节能、节水空间,在实施了改进方案后不但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还取得了良好的环境效益。我们将以低碳经济导航为经营使命,矢志成为低碳技术服务行业的领先者,企事业单位身边的节能减排医院。2010年由深圳市宗兴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举办的ISO14064-1:2006GHG温室气体排放盘查、验证研讨会将于3月12日在深圳市留学人员(龙岗)创业园召开,欢迎低碳技术服务者踊跃报名参加。    2010年3月11日, 中国国际经济合作学会 杨金贵 在《北京财经周刊》发表文章《2010,以低碳经济为核心的产业革命来临》,指出:一场以低碳经济为核心的产业革命已经出现,低碳经济不但是未来世界经济发展结构的大方向,更已成为全球经济新的支柱之一,也是我国占据世界经济竞争制高点的关键。引起广泛关注。    2010年3月, 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成为两会的主题,全国政协一号提案内容就是谈低碳环保。温家宝政府工作报告在今年要重点抓好八个方面工作中指出:国际金融危机正在催生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抢占经济科技制高点,决定国家的未来,必须抓住机遇,明确重点,有所作为。要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信息网络和高端制造产业。    2010年4月 ,当各大国际会议开始关注地球健康、探索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当地球一小时吸引越来越多的世界城市参与,4月22日第41个世界地球日的到来,又一次唤起了人们爱护地球母亲的拳拳之心。 学者观点    张坤民 :采用低碳经济的战略应对气候变化,如果能在中国付诸实施,许多环境与发展问题都可能迎刃而解。    钱志新 :继农业化、工业化、信息化浪潮之后,世界将迎来第四次浪潮,即低碳化浪潮。走向低碳化时代是大势所趋。    牛文元 :建设低碳城市,需要加快以集群经济为核心,推进产业结构创新;以 循环经济 为核心,推进节能减排创新;以知识经济为核心,推进内涵发展创新。   李旸:作为一个高能耗国家,我们需要从节能减排、低碳发展的内在规律出发,找到中国巨大社会浪费和环境污染的本源。必须摒弃只关注诸如建筑节能、煤的高效利用等用的层面的具体技术问题,而忽视体的层面存在的痼疾,比如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理论的负面影响,城乡空间布局、国民生活方式等方面存在的巨大浪费等。因此,创新思维、改变观念,坚持体用结合,从全局观、系统论的角度出发,才能正确认识并加快低碳经济发展。    叶文虎 :中国文化中,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由来已久,即所谓前人种树,后人乘凉。企业经营,应当遵循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古训,肩负起社会责任。   陈佳贵:保护气候已经刻不容缓。我们所面临的问题不在于是否应当,而在于谁和如何采取行动。实现低碳经济要求人类行为方式上的转变,以避免奢侈和浪费的碳排放。   何建坤:低碳经济时代的到来不可逆转,低碳经济将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它将与全球化、信息技术一样,成为重塑世界经济版图的强大力量。   夏堃堡:低碳经济主要是两种:一种是低碳生产,一种是低碳消费,低碳生产是一种可持续的生产方式。    潘家华 :中国正处于工业化进程中的关键时期,不可能在减排方面唱高调,应强调节能优先,从节能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一致性上,强调低排放发展。   胡鞍钢:中国有可能成为世界最大的碳交易市场,最大的环保节能市场,最大的低碳商品生产基地和最大的低碳制品出口国。   张世秋:发展低碳经济是一种经济发展模式的选择,它意味着能源结构的调整、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技术的革新,是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途径。   庄贵阳:低碳经济区将成为中国下一次工业革命的示范区、未来中国大规模经济转型的实验地。低碳经济区的建立与否及如何建立,考验着各级政府的政治远见和政策水平。   张世钢:转变生产和消费方式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各利益悠关方应当 建立创新型伙伴关系,并发挥积极的作用。   林辉:低碳经济是生态文明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战略思想的要求,也是中华传统文化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仁信礼德与当代社会经济发展的价值通道。   鲍健强等:我们既要从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调整入手,转变高碳经济发展模式;也要从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上,产品设计、生产、消费的全过程中寻求节能途径,推广节能技术;大力开发可再生能源,大力发展 低碳产业 、低碳技术、低碳农业、 低碳工业 、 低碳建筑 、低碳交通等,把低碳经济的理念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形成良好的发展低碳经济的社会氛围和舆论环境。   邹骥: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召开在即。联合国气候谈判中国谈判代表、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副院长邹骥接受大公报专访时指出,碳排放是未来世界经济发展稀缺的战略资源,中国必须像扞卫领土一样寸土必争,扞卫碳排放的「新边疆」。同时,中国发展低碳经济面临很多挑战,必须冷静对待,防止大跃进。   杨金贵:低碳经济将逐步成为全球意识形态和国际主流价值观,低碳经济以其独特的优势和巨大的市场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热点。一场以低碳经济为核心的产业革命已经出现,低碳经济不但是未来世界经济发展结构的大方向,更已成为全球经济新的支柱之一,也是我国占据世界经济竞争制高点的关键。 重要途径   低碳经济的理想形态是充分发展阳光经济风能经济氢能经济 生态经济 生物质能经济。但现阶段太阳能发电的成本是煤电水电的5-10倍,一些地区风能发电价格高于煤电水电;作为二次能源的氢能,目前离利用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提取的商业化目标还很远;以大量消耗粮食和油料作物为代价的生物燃料开发,一定程度上引发了粮食、肉类、食用油价格的上涨。从世界范围看,预计到2030年太阳能发电也只达到世界电力供应的10%,而全球已探明的石油、天然气和煤炭储量将分别在今后40、60和100年左右耗尽。因此,在碳素燃料文明时代向太阳能文明时代(风能、生物质能都是 太阳能 的转换形态)过渡的未来几十年里,低碳经济低碳生活的重要含义之一,就是节约化石能源的消耗,为新能源的普及利用提供时间保障。特别从中国能源结构看,低碳意味节能,低碳经济就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   戒除嗜好!面向低碳经济的环境日主题提示人们,低碳经济不仅意味着制造业要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后生产能力,推进节能减排的科技创新,而且意味着引导公众反思哪些习以为常的 消费模式 和生活方式是浪费能源、增排污染的不良嗜好,从而充分发掘服务业和消费生活领域节能减排的巨大潜力。   转向低碳经济、低碳生活方式的重要途径之一,是戒除以高耗能源为代价的便利消费嗜好。便利是现代商业营销和消费生活中流行的价值观。不少便利消费方式在人们不经意中浪费着巨大的能源。比如,据制冷技术专家估算,超市电耗70%用于冷柜,而敞开式冷柜电耗比玻璃门冰柜高出20%。由此推算,一家中型超市敞开式冷柜一年多耗约4。8万度电,相当于多耗约19吨标煤,多排放约48吨二氧化碳,多耗约19万升净水。上海约有大中型超市近800家,超市便利店6000家。如果大中型超市普遍采用玻璃门冰柜,顾客购物时只需举手之劳,一年可节电约4521万度,相当于节省约1。8万吨标煤,减排约4。5万吨二氧化碳。   转向低碳经济、 低碳生活方式 的重要途径之二,是以关联型节能环保意识戒除使用一次性用品的消费嗜好。今年6月全国开始实施限塑令。无节制地使用塑料袋,是多年来人们盛行便利消费最典型的嗜好之一。要使戒除这一嗜好成为人们的自觉行为,单让公众理解限塑意义在于遏制白色污染,这只是单维型环保科普意识。其实限塑的意义还在于节约塑料的来源石油资源、减排二氧化碳。这是一种关联型节能环保意识。据中国科技部《全民节能减排手册》计算,全国减少10%的塑料袋,可节省生产塑料袋的能耗约1。2万吨标煤,减排31万吨二氧化碳。关联型环保意识不仅能引导公众明白限塑就是节油节能,也引导公众觉悟到节水也是节能(即节约城市制水、供水的电能耗),觉悟到改变使用一次性用品的消费嗜好与节能、减少碳排放、应对气候变化的关系。   转向低碳经济、低碳生活方式的重要途径之三,是戒除以大量消耗能源、大量排放温室气体为代价的面子消费奢侈消费的嗜好。今年第一季度全国车市销量增长最快的是 豪华车 ,其中高档大排量的宝马进口车同比增长82%以上,大排量的多功能运动车SUV同比增长48。8%。与此相对照,不少发达国家都愿意使用小型汽车、小排量汽车。提倡低碳生活方式,并不一概反对小汽车进入 家庭 ,而是提倡有节制地使用私家车。 日本 私家车普及率达80%,但出行并不完全依赖私家车。在东京地区私家车一般年行使3000至5000公里,而上海私家车一般年行使1。8万公里。国内人们无节制地使用私家车成了炫耀型消费生活的嗜好。有些城市的重点学校门口,接送孩子的一二百辆私家车将周围道路堵得水泄不通。由于人们将现代化生活方式含义片面理解为更多地享受电气化、自动化提供的便利,导致了日常生活越来越依赖于高能耗的动力技术系统,往往几百米的短程或几层楼的阶梯,都要靠机动车和电梯代步。另方面,人们的膳食越来越多地消费以多耗能源、多排温室气体为代价生产的畜禽肉类、油脂等高热量食物,肥胖发病率也随之升高。而城市中一些减肥群体又嗜好在耗费电力的人工环境,如空调健身房、电动跑步机等进行瘦身消费,其环境代价是增排温室气体。   转向低碳经济、低碳生活方式的重要途径之四,是全面加强以 低碳饮食 为主导的科学膳食平衡。低碳饮食,就是低碳水化合物,主要注重限制碳水化合物的消耗量,增加蛋白质和脂肪的摄入量。目前我国国民的日常饮食,是以大米小麦等粮食作物为主的生产形式和南米北面的饮食结构。而低碳饮食可以控制人体血糖的剧烈变化,从而提高人体的抗氧化能力,抑制自由基的产生,长期还会有保持体型、强健体魄、预防疾病、减缓衰老等益处。但由于目前国民的认识能力和接受程度有限,不能立即转变。因此,低碳饮食将会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工作。不过相信随着人民大众普遍认识水平的提高,低碳饮食将会改变中国人的饮食习惯和 生活方式 。   人们要实现宏大的节能降耗战略,或许要取决于很多细微之处。人们应看到,这细微之处不只是制造业、建筑业中许多节能技术改进的细节,也包括日常生活习惯中许多节能细节。对于世界第一人口大国来说,每个人生活习惯中浪费能源和碳排放的数量看似微小,一旦以众多人口乘数计算,就是巨大的数量。科技工作者和社会科学工作者都有责任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向公众开展低碳经济、低碳生活的创意活动和普及工作,使党的十七大提出的 节能减排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为保护全球气候做出新贡献的科学发展决策,变为全民的实际行动。发展低碳经济,是 中国 的 世界公民 责任担当,也是中国可持续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的难得机遇。推行低碳经济,需要政府主导,包括制定指导长远战略,出台鼓励科技创新、节能减排、可再生能源使用的政策,减免税收、财政补贴、政府采购、绿色信贷等措施,来引领和助推低碳经济发展;但也需要企业认清方向自觉跟进,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集体行动。只有更多企业改变目前的被动状态,自觉跟进低碳经济的发展步伐时,中国向低碳经济转换才有现实的基础和未来的希望。 面临挑战 四大挑战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以低能耗、低污染为 基础 的低碳经济成为全球热点。欧美发达国家大力推进以高能效、低排放为核心的 低碳革命 ,着力发展低碳技术,并对产业、能源、技术、 贸易 等政策进行重大调整,以抢占先机和产业制高点。低碳经济的争夺战,已在全球悄然打响。这对中国,是压力,也是挑战。    挑战之一: 工业化、 城市化 、 现代化 加快推进的中国,正处在能源需求快速增长阶段,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不可能停止;长期贫穷落后的中国,以全面小康为追求,致力于改善和提高13亿 人民 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带来能源消费的持续增长。高碳特征突出的发展排放,成为中国可持续发展的一大制约。怎样既确保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又不重复西方发达国家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谋发展的老路,是中国必须面对的难题。    挑战之二: 富煤、少气、缺油的 资源 条件,决定了中国能源结构以 煤 为主,低碳能源资源的选择有限。电力中,水电占比只有20%左右,火电占比达77%以上,高碳占绝对的统治地位。据计算,每燃烧一吨煤炭会产生4。12吨的二氧化碳气体,比石油和天然气每吨多30%和70%,而据估算,未来20年中国能源部门电力投资将达1。8万亿美元。火电的大规模发展对环境的威胁,不可忽视。    挑战之三: 中国经济的主体是第二产业,这决定了能源消费的主要部门是工业,而工业生产技术水平落后,又加重了中国经济的高碳特征。资料显示,19932005年,中国工业能源消费年均增长5。8%,工业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约70%。采掘、钢铁、建材水泥、电力等高耗能工业行业,2005年能源消费量占了工业能源消费的64。4%。调整经济结构,提升工业生产技术和能源利用水平,是一个重大课题。    挑战之四: 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经济由高碳向低碳转变的最大制约,是整体科技水平落后,技术研发能力有限。尽管《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规定,发达国家有义务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技术转让,但实际情况与之相去甚远,中国不得不主要依靠商业渠道引进。据估计,以2006年的GDP计算,中国由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变,年需资金250亿美元。这样一个巨额投入,显然是尚不 富裕 的发展中中国的沉重负担。   数字说话   二氧化碳与碳的换算 :   一吨碳在氧气中燃烧后能产生大约3.67吨二氧化碳。其计算是这样的:碳的分子量为12,二氧化碳的分子量为44,44/12=3.67。   CO2排放量的计算:   CO2排放量计算关系式 Q=(EA-B) R44/12   其中:Q CO2排放量(t);   E 能源消费总量(MJ);   A 单位能源含碳量(t-C/MJ);   B 固碳量(t);   R 氧化率。   能源消费实物量折算为能量单位,即 E=E0   其中:能源折算系数(MJ/t)   E0 能源消费实物量(t)   能源含碳量=E   其中:能源潜在排放系数(t-C/MJ)。   根据能源含碳量= E=EA,所以=A   固碳量=固碳产品产量单位产品(能源)含碳量固碳率   净 碳排放量 =E-B=EA-B   实际碳排放量=(EA-B)R   实际二氧化碳(CO2)排放量=44/12(EA-B)R   能源折算系数,我国能源的地位发热值是以Kcal / kg(kcal / msup3;)为单位进行计算的,现在我们要换成GJ/ t为单位或GJ/ msup3;为单位进行计算,这样我们要按1cal=4.1868J 关系式进行折算。 低碳产业   到 2020 年,我国单位GDP的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并制定相应的国内统计、监测、考核办法。据摩根士丹利预测,中国潜在的节能市场规模达8000亿元。   长期以来,我国不少地区一直单纯强调GDP的增长,如今减排目标公布后,这种局面就需要在短时间内得到有效控制,由此也需要新能源行业更快地发展与成熟。   现在国家正在制定新能源行业的振兴规划。规划将全面提升和发展新能源行业,包括创新能力,产业应用。中国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风电、太阳能产业链,形成了产业的群体,   比如,光伏电池从最前端的硅材料,到生产多晶硅的原料,到铸锭、切片,生产电池,到生产组件,到建立电站,有完整的产业群,通过政府宏观政策推动和市场机制的导向下,我们的基础力量已经开始形成了。   但是,与此相对应,传统行业的既有发展模式将遭到严峻挑战。除了传统的钢铁、水泥、电力、铝业等排放大户外,航空业也将可能遭受挑战。鉴于全球航空业每年大约排放6.5亿吨二氧化碳的现实,欧盟已经做出规定,在2012年以前,所有进出欧盟市场的全球2000多家航空公司都必须承担减排责任。这意味着包括国航、东航、南航在内的11家拥有欧洲航线的国内航空公司都将付出巨额成本。   因此,我们需要要打造新的低碳产业链来解决这一问题,目前我国产业链的价值分布是向资源型企业倾斜的,低碳经济的发展将改变这一分布。   首先是缩短能源、汽车、钢铁、交通、化工、建材等高碳产业所引申出来的产业链条,把这些产业的上、下游产业低碳化;其次是调整高碳产业结构,逐步降低高碳产业特别是重化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推进产业和产品向利润曲线两端延伸:向前端延伸,从生态设计入手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向后端延伸,形成品牌与销售网络,提高核心竞争力,最终使国民经济的产业结构逐步趋向低碳经济的标准。   同时,要推进全球碳交易市场的发展。历史经验已经表明,如果没有市场机制的引入,仅仅通过企业和个人的自愿或强制行为是无法达到减排目标的。碳交易市场从资本的层面入手,通过划分环境容量,对温室气体排放权进行定义,延伸出碳资产这一新型的资本类型,而碳市场的存在则为碳资产的定价和流通创造了条件。   碳交易将金融资本和实体经济联通起来,通过金融资本的力量引导实体经济的发展,因此它本质上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动力机制和运行机制,是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有机结合,代表了未来世界经济的发展方向。   总之,节能环保、新能源产业必将是未来各国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和新的利润增长点。我们必须通过各方面的不断努力,大踏步向低碳经济迈进。 无氟变频空调低碳产业链   有中国制造业巨头海尔率先发起全球低碳行动,主导组建了全球首条无氟变频空调低碳产业链。首批加盟成员共八家,均是拥有全球顶级研发能力的供应商,包括三菱、霍尼韦尔、金龙、三花、菱电、松下、台达、瑞萨等。这一全球性产业链,以双百方针(即定频空调100%一级能效、变频空调100%无氟)为指导,彻底颠覆了传统供需模式,代之以用户需求为起点、即需即供的模块化新模式,将全面加速普及无氟变频空调,为全球用户提供舒适空气最佳解决方案。   对此,作为目前中国可对企业减碳状况进行测量、报告、核证资质的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做出高度评价。陈伟副主任表示:海尔空调的这一举动不仅是助力全人类、全球实现低碳经济发展的一次伟大创举,标志着中国企业成功向低碳经济进军的开始,更将为国内企业发展低碳经济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经济藻及能源藻产业   藻类的养殖是对二氧化碳最快的消耗,比如说生产天然 虾青素 而养殖的 雨生红球藻 (一种单细胞的经济藻),每100ml的藻液要消耗18g左右的二氧化碳,藻类是一种浮游植物,在其生长繁殖的过程中除了少量的氮、磷、钾外绝大部分需要的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转化为藻类的 细胞壁 、以及 脂类 和 多糖 类,因此大力发展经济藻以及产油的能源藻是消耗二氧化碳变废为宝的一个非常重要而有效的途径,煤、石油是碳氢化合物经过千万年的演变而来,养殖藻类就是缩短这个变油的进程。在太阳能的作用下充分利用CO2光合作用变成生物柴油,好处是消耗了CO2,变成了储藏的我们急需要的能量,关键是其效能远远大于普通植物对CO2的消耗量以及对太阳能的利用。荒山滩头均可养殖经济藻和能源藻类,而且可以立体养殖。因此值得大力发展。 创意设计产业   工业设计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现代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绿色智力产业,具有与生俱来的低碳经济优势。文化创意产业,工业设计公司凭借智力创造附加值,处于产业链上产品设计研发领域,通过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与设计附加值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进而提高产品的利润空间。但当产品科技含量不高时,企业只有靠加大产品工业设计含量来提高产品的附加价值。引入工业设计,延展工业设计产业链,构建产品完整生命周期产业链,促进整个产业集群的产业升级。良宇工业设计增加产品附加值提高产品竞争力提升品牌价值。   工业设计是在市场竞争中实现综合品牌价值的关键手段。对低利润的制造业来说,工业设计不仅可以为企业提升品牌美誉度,同时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对市场环境的应变能力,工业设计甚至可以成为一个品牌维系其消费者忠诚度的工具。当技术同质化时代来临,工业设计将开始代表着企业的质量水平技术水平,成为制造企业提升品牌形象的重要工具,制造企业市场策略的重要延伸。工业设计已经越来越成为企业竞争的重要筹码,工业设计已经成为制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产业革命    以低碳经济为核心的产业革命来临   在2010年两会上,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成为两会的主题,全国政协一号提案内容就是谈低碳环保。温家宝政府工作报告在今年要重点抓好八个方面工作中指出:国际金融危机正在催生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抢占经济科技制高点,决定国家的未来,必须抓住机遇,明确重点,有所作为。要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信息网络和高端制造产业。   同时指出要打好节能减排攻坚战和持久战;要大力开发低碳技术,推广高效节能技术,积极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建设。   这都为2010年中国经济发展的低碳之路指明了方向。   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的召开,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低碳经济呈现在世界人民面前,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倡导低碳消费也已成为世界人民新的生活方式。   世界各发达经济体都把发展低碳经济,把发展新能源、新的汽车动力、清洁能源、生物产业等作为走出国际金融危机新的增长点。奥巴马上任之后就在美国国内积极推动气候立法,令众议院通过了《清洁能源安全法案》(ACES)。欧盟提出在2013年前投资1050亿欧元,用于环保项目和相关就业,支持欧盟区的绿色产业,保持其在绿色技术领域的世界领先地位。英国在2009年7月公布的低碳转型规划中,明确提出企业要最大限度地抓住低碳经济这一发展机遇,在经济转型中确保总体经济资源和利益的公平分配。日本则制定了最优生产、最优消费、最少废弃的经济发展战略。   由此不难看出,低碳经济将逐步成为全球意识形态和国际主流价值观,低碳经济以其独特的优势和巨大的市场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热点。一场以低碳经济为核心的产业革命已经出现,低碳经济不但是未来世界经济发展结构的大方向,更已成为全球经济新的支柱之一,也是我国占据世界经济竞争制高点的关键。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迅速提高,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明显增强,越来越多的目光投向中国,国际社会要求中国承担大国责任的呼声日盛。我国在低碳经济时代的大国责任,重要的体现在减排与发展低碳产业方面。   2009年9月,胡锦涛主席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承诺,中国将进一步把应对气候变化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并继续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一是加强节能、提高能效工作,争取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有显著下降。二是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核能,争取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左右。三是大力增加森林碳汇,争取到2020年森林面积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13亿立方米。四是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研发和推广气候友好技术。   这个承诺,充分反映出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的国际责任,作为能源消耗和生产大国,这一承诺无疑为我国未来的发展敲定了经济的发展方向--低碳经济,但同时也给中国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   但是,需要看到的是,在我国,由于低碳技术涉及电力、交通、建筑、冶金、化工、石化等部门以及在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油气资源和煤层气的勘探开发、二氧化碳捕获与埋存等领域,几乎涵盖了GDP的支柱产业。而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快速发展阶段,重化工业发展迅速,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不可能停止,能源需求的快速增长也一时难以改变。   因此,能源结构的调整、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技术的革新就成为未来一段时间我国经济发展重点问题。国家也势必将出台一系列扶植政策,以继续加快淘汰落后产能、遏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过快增长,推动重点领域节能减排,同时逐步在税收、财政等方面加大对低碳经济的支持力度。   在即将出台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振兴规划中,资源能耗低也是关键的选择条件,目前已经将新能源、节能环保、电动汽车、新材料、新医药、生物育种和信息产业作为未来的战略性产业,给予重点扶持。企业需要做好一切准备迎接这一变化,将低碳经济纳入战略规划。   做好低碳经济规划在未来将关乎企业的生死存亡,企业如果期望在此次转型契机中获得先机,就必须现在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定位和发展战略。   发展低碳经济是企业义不容辞的责任,也将给企业带来巨大的商机和广阔的发展前景。根据汇丰(HSBC)的一项研究显示,2008年,全球气候变化行业中的上市企业(包括可再生能源发电、核能、能源管理、水处理和垃圾处理企业)的营业总额达到了5340亿美元,超过了5300亿美元的航天与国防业的营业总额。   尽管全球出现了经济衰退,但低碳行业2008年的收入仍大幅增长了75%。这一增长速度更超过了《斯特恩报告》(Stern Report)中的预测。这份里程碑式的报告预测到2050年时,低碳商品和服务行业的年收入将达5000亿美元。   在《2009年胡润低碳财富榜》上,低碳榜上榜人数达20人,低碳经济的财富效应已经显现。   企业在发展低碳经济、应对气候变化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发挥着不同于政府和民众的作用。低碳技术涉及电力、交通、建筑、冶金、化工、石化等多个行业,包括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油气资源和煤层气的勘探开发、二氧化碳捕获与埋存等领域开发的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新技术。企业应关注国家气候方面的政策,并在低碳经济方面进行战略性投资。要大量应用减少排放的技术,同时跟踪国际制度、国内政策的发展,并对可能制定的制度超前部署。   气候变化和经济危机为中国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契机,我国将通过转变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落实节能减排目标,在发展和低碳中找到最佳的平衡点。2010年,在中国低碳经济之路上,企业须未雨绸缪,积极准备,以迎接未来更大的挑战。。(作者:杨金贵,现任 中国国际经济合作学会 中国企业走出去研究中心 常务副主任、兼跨国商务精英俱乐部秘书长、跨国在线总策划、《世界杰出华人与商业文化》副主编、《中国国际经济合作年鉴》编委、高级商务策划师。) 节能低碳的意义   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各项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也付出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趋尖锐,群众对环境污染问题反应强烈。这种状况与经济结构不合理、增长方式粗放直接相关。不加快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资源支撑不住,环境容纳不下,社会承受不起,经济发展难以为继。只有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才能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同时,温室气体排放引起全球气候变暖,备受国际社会广泛关注。进一步加强节能低碳工作,也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迫切需要,是我们应该承担的责任。 参考资料 1. 低碳经济有什么好出 http://blog.doudouditu.cn/post/ditanjingji.html 扩展阅读: 1. http://www.gov.cn/zwgk/2007-12/26/content_844159.htm 《中国的能源状况与政策》(全文) 2. http://news.ifeng.com/opinion/200806/0604_23_579461.shtml 低碳世界中的中国:地位、挑战与战略 3. http://zhiku.ditan360.com/xsyj/48.html 《低碳世界中的中国:地位、挑战与战略》 4. http://zhiku.ditan360.com/xsyj/49.html 《发展低碳经济,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5. http://zhiku.ditan360.com/ 低碳文库(综合) 6. http://env.people.com.cn/GB/7260667.html 2008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及标识(环保部) 7. http://theory.southcn.com/jcck/content/2009-07/28/content_5432758.htm 低碳化:第四次浪潮 8. http://www.gotohui.com/special/xinwen/ditanjingji.html 低碳经济专题研究 9. http://zhiku.ditan360.com/gdpl/46.html 推进低碳经济发展应对气候挑战 10. http://zhiku.ditan360.com/xsyj/50.html 11. http://shishi.ditan360.com/gn/796.html 12. http://zhiku.ditan360.com/gdpl/794.html 13. http://shishi.ditan360.com/gn/792.html 开放分类: 社会 , 经济 , 能源 , 环保 , 科学发展观
个人分类: 星星点灯|2077 次阅读|0 个评论
听众招募:陆佑楣院士北大开讲“水能利用与中国的低碳之路”
热度 1 ScienceNews 2010-5-7 21:15
您知道在提倡节能减排、低碳经济的大环境下水能利用的挑战与出路吗? 您知道大坝建设与反坝活动的真相吗? 您知道三峡水利工程的困难与贡献吗? 快来关注和参与中国科学大讲堂联盟启动仪式暨陆佑楣院士水能利用与中国的低碳之路全国巡讲! 本次演讲将借助中国科学大讲堂联盟的平台,通过面对面的互动为广大科研人员、在校师生和关心环境问题的各方人士带来最新的水电利用发展动向、三峡水利工程背后的故事;帮助相关专业的青年学者以及低碳环保人士拓展视野、了解水能与低碳最新动态。 活动时间: 5月18日14:0016:30 活动地点:北京大学百年大讲堂 报名截止日期:5月15日17:00之前 所有参与者都有机会抽取价值100元的精美奖品,期待您的参与! 北京地区报名人数超30人的院校,我们派专车接送。 报名邮箱: sciencenews-forum@stimes.cn 报名电话:010-82614585, 82619191-8228 联系人:彭颢舒 赵楠 王晓磊 主办单位:科学时报社科学新闻杂志( http://www.science-weekly.cn/ )
个人分类: 访客茶馆|3792 次阅读|0 个评论
煤的清洁利用是中国低碳经济的关键
niweidou 2010-4-27 10:45
煤的清洁利用是中国低碳经济的关键 (本文发表于 《光明日报》 2010 年 4 月 15 日) 4 月 14 日 ,为期三天的 2010 中英能源与电力论坛在苏州西交利物浦大学闭幕。包括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等在内的中英电力能源领域的专家,与西门子、 ABB 等国际知名企业代表 100 余人齐聚独墅湖畔,共同探讨节能与新能源开发、可再生能源与低碳能源等前沿科技,聚焦中国能源战略和改革发展的热点议题。记者专访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倪维斗。 记者:目前我国的能源利用面临怎样的现实? 倪维斗: 中国是煤炭大国, 75% 的发电装机来自火力发电, 80% 的电量来自火电, 80% 以上的二氧化碳排放来自煤炭燃烧;未来二三十年之内,中国对煤的依赖度很难降到 50% 以下,因此煤现在是、将来仍是中国的主力能源。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世界留给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空间已经非常小,面对二氧化碳减排问题中国应当早行动,争取更大的主动。 记者:中国低碳能源的核心问题在哪里? 倪维斗: 煤是当前的主要能源,其直接燃烧已经引起了严重的环境污染。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在急剧增长,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在 2020 年以前很难解决我国能源的主要问题,因此,未来一段时间内煤的低碳利用就是低碳能源的核心问题,尽管社会节能、总量控制、发展可再生能源都是实现低碳经济的道路,但最后低碳经济必须要落实到煤的清洁利用上。 记者:对于煤的低碳利用,我们有怎样的解决思路? 倪维斗: 以煤气化为核心的多联产能源系统是实现煤的清洁利用的重要方案。煤气化主要采用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 IGCC )技术,它是指在煤燃烧前先去除烟气中的污染物,这样可以减少常规污染,提高效清洁率;所谓多联产即煤气化后先通过一个反应器去做甲醇和其他液体燃料等化工产品,剩下的尾气再去燃烧发电。 多联产相当于把化工和发电两个过程结合起来,能量利用效率可以提高 10%~15% ,同时化工产品的销售收入可以降低发电的成本,发电量和化工产品的产量也可以按需求互相调整。 记者:如何评价多联产能源系统? 倪维斗: 以煤气化为核心的多联产能源系统是可持续发展的能源系统,技术上有良好继承性和可行性,同时也具有良好经济效益和环保性能,也是实现未来二氧化碳减排的重要途径之一,是综合解决我国能源挑战的重要方案。 实施多联产能源战略刻不容缓,延误发展以煤气化为核心的多联产技术,将会显著增加将来中国治理空气污染的成本和减排温室气体的成本。 记者:目前多联产能源战略在我国的实施情况如何? 倪维斗: 多联产能源战略已经提了多年,目前中国发展 IGCC 多联产的阻力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发电和化工行业结合思想阻力较大,实际上中国五大电力公司现在也在做化工产品,只不过是发电和化工分开做,资源匹配程度低。二是产业政策上支持不够,国家能源局对 IGCC 持过度谨慎态度,目前为止只批了一个示范电厂即华能天津的 IGCC 电站示范工程。 目前政策层面的认识误区在于 IGCC 电站的建设成本较高,做 IGCC 不如直接做核电站。但我认为这实际上混淆了两个命题,一个是核电站毫无疑问是要建的,要加速建,这个没有反对意见。但是现在我们面临的另一个命题是, 从目前到 2050 年中国还要累计利用近 1000 亿吨煤, IGCC 多联产就是针对这 1000 亿吨煤更加清洁利用和减排二氧化碳所提出的,不能将两个命题混为一谈。 记者:你对我国能源产业和二氧化碳减排工作有何意见与建议? 倪维斗 : 我国的能源领域面临总量需求大、液体燃料短缺、环境污染严重、温室气体排放和农村清洁能源供给等五大挑战,我们应及早调整能源利用结构,建立完善、全面、具体的能源战略体系。 中国的能源产业必须和我国广义资源禀赋相适应(诸如自然资源、经济发展阶段、技术水平、人才教育等),国家有限的资金应该用在最迫切、最能解决国计民生的重要方面。从这个角度,目前我国的新能源定义除了核能、可再生能源外,还应该包括煤的现代化利用,如以煤气化为核心的多联产系统等,如果这方面的问题不解决,所谓的低碳经济将是一句空话。 中国应当按照国情走自己的路,从现在开始考虑分阶段减排的问题,我国二氧化碳的利用和埋存按从易到难,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先处理从天然气井中分离出的二氧化碳并加以利用;第二阶段是从我国已经大量发展的煤化工(甲醇、二甲醚、直接煤变油、间接煤变油等等)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加以收集和利用,因为这部分二氧化碳已经具有较高的浓度和压力,属于 capture ready ,而现在的情况是这些现成的二氧化碳都直接放入大气,通过对这部分二氧化碳的收集和利用,可以积累经验、提高技术;第三阶段是从电厂烟气中捕捉二氧化碳,这是很困难的,需要耗费大量的能源和投资,当然在这方面我们也需要做研究和小规模示范,但是大规模的商业实施还需要观察一段时期。其中,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是马上就可以实施的。总之,从易到难,积累经验,逐步推进,而不是一蹴而就。
个人分类: 未分类|5417 次阅读|0 个评论
低碳农业调研
tarimriver 2010-4-12 12:52
低碳农业调研 低碳农业即 生态农业,是指在保护、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遵循生态学、生态经济学规律,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和现代科学技术,集约化经营的农业发展模式。也是农、林、牧、副、渔各业综合起来的大农业,又是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综合起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现代农业。 低碳农业是低碳经济的重要方面,是充分发挥生态系统功能,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缓解土地紧缺,解决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带来的环境污染、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途径。 2010年4月10日我们对山东省临清市的低碳农业情况进行了调研,在临清市人大副主任、民盟聊城市主委匙永春的带领下,我们首先来到山东丁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参观, 它是集野生中华鳖(甲鱼)原种保护、优质中华鳖良种繁育、自然生态生物绿色养殖、丁马甲鱼深加工及丁马甲鱼养殖专业合作社四位一体的科技创新型山东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该养殖企业将盐碱涝洼地开发成养甲鱼的池塘,将以水体中的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为食的白鲢、花鲢与甲鱼混合放养,形成立体养殖。池塘的淤泥可用来肥田,田里的植物秸秆通过加工又可成为饲养甲鱼的饲料,这样形成循环经济模式,年效益 2 亿多元。该模式降低了养殖成本,节约了土地资源,保护了生态环境,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高度统一。 临清鑫兴银杏大观园林场将风沙肆虐,荒凉贫瘠的黄河故道建成了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面积达1380亩的生态园。该生态园以种植银杏树为主,采取以银杏树梨树套种、银杏树山茱萸套种,全部树间采取套种特色地瓜,花生,蔬芽等农作物,形成了立体多样化种植模式。每亩地年效益近2万元,为黄河故道荒沙地的开发起到了良好的示范效应,为新农村建设和缩小城乡差距起到了强有力的带头作用。 我们还参观了松林镇林下养殖基地、临清市乐盛养鸭基地和九圣庙无公害韭菜种植基地参观学习。通过交流发现,这里的领导和群众对发展低碳经济和生态产业的热情高涨,正像九圣庙村支书所说的,老百姓只要听到哪里的专家来讲农业科技知识就会蜂拥而至,表现出对新的生产知识和技术的强烈渴求,这从一个方面展现了低碳农业和生态经济的广阔前景。
个人分类: 触景生情|4155 次阅读|2 个评论
请教:低碳经济??
purplelab 2010-3-30 09:48
低碳经济?? 低碳,少排碳,目的是解决气候变暖问题(冷暖派不在考虑之内)。 我的问题: 1:低碳(减少CO2)与减少环境污染(常规污染:污水、垃圾),交集有多少?? 2:低碳、减少常规垃圾污染,是同样重要,还是有主次??
个人分类: 观点请教|2833 次阅读|3 个评论
[转载]低碳经济下对新材料产业的战略性思考
yngcan 2010-3-24 00:18
低碳经济下对新材料产业的战略性思考(王德禄) 王德禄高级咨询师,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所长,现任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企业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市人民政府专家顾问团科技发展顾问组组长、中国企业联合会管理咨询委员会副主任等职。 备受世界瞩目的2009年哥本哈根会议虽然未能达成任何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却已然在全球掀起一股热烈的哥本哈根环保风,低碳经济已成为当下社会各界最为关注的热门词汇。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2009年9月召开了3次新兴战略性产业发展座谈会,明确提出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电动汽车、新医药、生物育种和信息产业7个我国未来重点发展的战略性行业。如何把握时代需求脉搏,推进我国新材料技术和产业的升级发展,成为当前必须破解的重要议题。 1低碳经济对新材料产业发展的要求 低碳经济是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现阶段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展望世界经济的未来,低碳经济将从两方面带动实体经济的发展,一是加速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二是对传统产业的低碳化升级改造。无论是哪一方面,都离不开相关新材料产业的支撑。 低碳经济对新材料产业发展提出的总体要求是:为推动经济向低消耗、低碳排放转型提供物质基础。具体包括如下3个方面的需求。 (1)产业结构调整升级需求  低碳经济的背景下,根据传统产业的低碳化升级改造和新兴战略性产业发展的需要,我国新材料产业需要加速调整产业结构,压缩初级材料加工业产能,推动产业链向精深升级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 (2)技术创新和产业化需求  制造业的升级对新材料的需求层出不穷,因此,必须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来推动产业发展、满足市场需求的变化。只有这样,才能占有产业的技术主导权,增加产业的柔性和生命力。 (3)商业模式创新需求  低碳经济要求材料企业的商业模式从单纯的产品功能设计理念向系统优化设计转变,从设计、生产、市场推广、销售模式向需求、设计、生产、销售转变。 2低碳经济形势下新材料产业的发展趋势 受资源短缺、气候变暖和金融危机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国际新材料产业呈现许多新的特点,诸如研发周期缩短、产业化进程加快,轻质材料、环保材料、高性能材料需求旺盛等。 2.1 战略地位显著提升,政策环境日益完善 在低碳经济形势下,为保持其经济和科技的领先地位,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都十分重视新材料技术的发展,把新材料作为科技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制定国家科技与产业发展计划时,将新材料技术列为优先发展的关键技术之一,予以重点支持。 美国新材料科技战略目标是保持本领域在全球的领导地位,支撑信息技术、生命科学、环境科学和纳米技术等发展,满足能源等重要部门和领域对新材料的需求。为此制定的与低碳经济相关的新材料发展计划主要包括:光电子计划、光伏计划、下一代照明光源计划、先进汽车材料计划、建筑材料计划等。2003年布什政府提出的国家氢燃料研发计划(HFI)主要集中在生产、储存和氢的配送技术开发,及驱动汽车的几乎无空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的燃料电池技术开发上。2005年HFI的经费是2?28亿美元,比2004财年增加43%。美国在21世纪纳米技术研究开发法案中批准在2005年以后的4年中,投入约37亿美元用于纳米材料与技术的研究开发。另外,美国AFT计划和IHPTET计划将通过增加先进高温结构材料在宇航发动机中的使用,把发动机的推重比提高到20。 德国自1994年就启动了跨世纪国家级新材料研究计划,实施周期为1994~2003年。该计划目标是通过产品创新和技术创新,在新材料制造装备、加工和应用3个方面确保德国在国际上的领先地位;进入21世纪后,德国在9大重点发展领域均将新材料列为首位,通过开发新材料以解决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的问题,德国还将纳米技术列为科研创新的战略领域。 欧盟各成员国都有自己的新材料发展规划。欧盟在2007年3月通过的一项能源战略计划中承诺,到2020年将其温室气体排放量在1990年的基础上至少减少53中国材料进展第28卷20%,到2020年将可再生清洁能源占总能源的比例提高到20%。这将给新能源材料的应用提供巨大的市场。欧盟委员会2009年3月宣布,欧盟将在2013年之前投资1050亿欧元支持欧盟地区的绿色经济,促进就业和经济增长,保持欧盟在绿色技术领域的世界领先地位。这笔巨额款项将全部用于环保项目以及与其相关的就业项目,其中540亿欧元将用于帮助欧盟成员国落实和执行欧盟的环保法规,280亿欧元将用于改善水质和提高对废弃物的处理和管理水平。无疑这为低碳新材料的发展带来了巨大商机。 日本新材料科技战略目标是保持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注重实用性,在尖端领域赶超欧美。日本对新材料的研发与传统材料的改进采取了并进的策略,注重于已有材料的性能提高及回收再生,并在这些方面领先于世界。在21世纪新材料发展规划中将研究开发与资源、环境协调的材料以及减轻环境污染且有利于再生利用的材料等作为主要考核指标。 2.2 节能减排形势紧迫,结构调整迫在眉睫 新材料产业作为基本物质的生产行业,本身就需要消耗大量能源。消耗的能源品种涉及到:煤炭、燃料油、电力、热力等一、二次能源,同时排放大量二氧化碳。面对资源和环境的双重压力,世界各国开始关注新材料生产本身的节能降耗,通过不断地调整产品结构,加大绿色环保材料的开发与应用,并把生态环境意识贯穿于产品和生产工艺设计中,提高新材料产业资源和能源的利用率,降低制造过程中的环境污染。 2.3 绿色标准日益提高,纵向联合成为主流 随着低碳经济的发展,世界各国对产品节能环保指标要求越来越高,故而对所用材料要求越来越严格。美、欧等国纷纷提出产品绿色指令,如WEEE指令、ROHS指令等。随着环保标准的日益提高,电子信息、汽车以及建筑等领域对材料的轻质化、绿色环保的要求越来越迫切,新材料企业与下游用户联合开发新技术的需求不断加大,纵向联合开发模式日益成为主流。例如,以德国联邦科技教育部资助的MATALE计划,主要参加单位有Reiloy?Metall公司、GKSS研究中心、大众汽车集团、WalterHengst公司、Duisburg大学金属学研究所、RobertBosch公司等产业链上下游各个环节的单位,项目的目标是开发新的低能耗铸造方法以及用于汽车动力系统部件的新的抗蠕变镁合金。 2.4 技术转化速度提高,产品热点日益突出 随着低碳经济带来的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对新材料种类和数量的需求日益增加,新材料技术研发成果转化速度不断提高,而且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半导体照明、新兴显示技术和材料、电池新材料、稀土功能材料、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高性能轻合金及粉末冶金新材料等逐渐成为市场热点。半导体照明方面,白光LED和大型MOVD装备成为今后半导体照明企业发展的热点;新兴显示材料和技术中,激光显示技术、有机发光材料、三维显示和FED材料和技术将是厂商关注的重点领域;电池新材料方面,锂电池隔离膜、燃料电池材料、晶体硅太阳能电池、薄膜太阳能电池、高性能储能电池等材料国产化、规模化的进程加快;稀土功能材料方面,稀土发光材料、稀土催化材料将是今后产品发展的重点;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方面,PAN碳纤维、芳纶、聚乙烯等高性能纤维将是今后产品发展的重心所在;另外,轻合金也将有大规模发展和应用,如快速凝固、粉末冶金铝合金和喷射沉积铝合金,耐热镁合金、耐蚀镁合金、阻燃镁合金、高强高韧镁合金和变形镁合金等。 2.5 产业频现投资热点,资本运作逐渐盛行 随着哥本哈根会议的召开,低碳、环保成为世界各国政府主导的政策方向,支撑低碳经济发展的新能源、新材料成为资本市场角逐的热点,新材料板块异常活跃。热点领域包括:新能源电池材料、磁性材料、超硬难熔材料、化工新材料及显示材料等。分析表明,能够在新能源、低碳经济、节能减排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新材料企业,将会是市场持续关注的热点,投资价值由高到低,依次是电池材料、磁性材料和化工新材料,如多晶硅、单晶硅、高性能存储材料、吸碳材料等。以2009年10月为例,除化工新材料与其他新材料行业走势与大盘同步外,其余3个行业涨幅均远超大盘。 2.6 跨国公司影响加强,产业整合趋势明显 一方面,跨国公司瞄准低碳经济发展机遇,凭借强大的研发实力和资本优势,通过战略联盟、加大研发投入、制定产业技术及市场标准、控制知识产权等手段,在新材料产业中不断寻求竞争优势和垄断地位。由于看好中国新材料市场的发展潜力,国际材料巨头也纷纷调整其在中国的战略布局,杜邦、拜耳、巴斯夫等跨国企业纷纷增加投资,寻求与中国本土企业的战略合作。另一方面,近年来成长起来的一批新材料上市公司也开始运用资本杠杆,通过收购、重组业内其他企业,实现扩大自身经营规模、巩固产品市场份额的目标。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日益成熟,新材料企业将越来越多地通过资本市场进行产业整合,实现规模和效益的增长。 3政府推进新材料产业绿色发展的着力点 我国发展新材料产业具有两大优势:一是资源优势,二是市场优势。我国许多地区的新材料产业发展较快,并已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和集聚优势。但目前新材料产品仅仅停留在基础产品方面,缺乏处于领先地位的产业以及高附加值的技术与产品;在技术力量与技能人才方面,缺乏强有力的储备与配套等。低碳经济恰恰为我国新材料产业的转型发展提供了大好机会,需要政府通过财政、税收等手段加大支持力度。 (1)明确目标和方向,引领新材料产业跨越式发展  我国在未来新材料发展计划中,要引进一批项目,改进扩建一批项目,实现新材料产业在工业总产值以及在整个工业结构中的比例跨越式上升,为下一步的快速发展奠定基础。初步形成新材料产业集群,尤其是在新能源等重点新材料产业领域形成规模优势,并带动其他新材料领域的协调发展。 (2)创新机制和体制,加强组织领导和推进工作  我国各级政府应成立新材料行业领导小组,负责新材料领域发展规划的制定和落实。同时,设立低碳型新材料服务平台,负责协调新材料领域各环节、各部门的工作与重大资源配置,为制造业和新材料产业的提供对接空间。由新材料专家委员会和管理小组遴选确定若干单位,建设一批具体的工程中心,负责具体科技项目的实施。加快低碳型新材料产业聚集基地建设,推进技术成果的产业化和集聚发展。 (3)完善政策和标准,构建持续发展的动力机制  作为高新技术产业的主要组成部分,新材料产业的发展依赖于持续的技术创新和大量的资金投入等多方面条件。政府要通过制订必要的法律、法规和资金支持,引导、支持、鼓励新材料研究和生产企业按照市场认同的原则,从产业整合的思路出发,加快制定与国际接轨的材料标准体系,形成高起点的产业化技术基础;重视对战略投资者的作用,鼓励研发、人才和资本等方面国际合作,整合各类产业资源,扬长避短,密切配合,协同发展,增强产业化发展水平,增强新材料企业的创新和竞争意识,构建新材料产业的持续发展机制。 4新材料企业低碳发展的商机无限 中国新材料企业在新的经济环境下如何取得突破,并实现跨越式发展,商业模式创新是关键。新材料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基本路径:第一是独立技术经营,第二是提供集成解决方案,第三是向材料的深加工发展。 (1)立足技术优势,向专精发展  出现技术经营公司是新材料产业走向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中关村目前仅有一家材料独立研发机构。作为技术经营公司,企业要会技术授权、技术经营。有评价说:中国的企业还不会确权,一不会经营授权,二不会通过法律维权。而不会确权导致的结果就是知识产权流失。 (2)立足资本优势,向服务发展  低碳经济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对节能技术服务的需求。新材料企业应该抓住市场需求,利用资本优势或资本整合优势,创新发展路径,成为服务型公司,即方案提供商。比如成立合同能源管理公司,通过所掌握核心材料技术,在此基础上把其他公司的材料、设备、系统地整合在一起提供给大客户,促进客户能耗的下降;通过提供集成服务的方式,与客户签订长期合作协议,共享利润空间。 (3)立足资源优势,向纵深发展  新材料产业未来的发展,朝硬的方向发展就是发展深加工。只要材料企业再往深处发展,与制造业的亲和力就会得到加强,材料的价值就会得到大幅度提升。如经济危机前,在我国的晶体硅太阳能产业发展中,获得原料长期供应协议的赛维企业受益匪浅,取得了长足发展,并因此而构筑了足够的产能优势,可以在危机后与境外优势企业构筑更紧密的上下游联盟体。在中国晶体硅产能逐渐释放后,随着供应和市场的稳定,调整后的中国太阳能产业将逐渐摆脱资源控制,向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基板方向发展,争取更大的市场主动权和盈利空间。 低碳经济是全球经济的一次重大变革,它将为众多产业带来机遇和挑战。新材料产业既是实体经济的支撑性产业之一,同时又代表着高新技术的尖端领域,再加上与低碳经济的高度协调一致,已经成为当今世界重点关注的领域之一。在这样的大好形势之下,我国的新材料产业唯有抓住良机,开拓进取,才能占领新兴战略性产业的高地。 本文已发表于《中国材料进展》第12期
个人分类: 专利|177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吉林市成东北首个“低碳样本”
杨学祥 2010-3-21 13:41
吉林市成东北首个低碳样本 2010-03-21 01:19:00 来源: 华商网-新文化报(吉林)  3月19日,中国社科院公布评估低碳城市的新标准体系,吉林市成为适用此标准的东北首个案例。 低碳城市样本为何选择吉林市?吉林市离低碳城市有多远?昨天,记者进行多方采访发现,相对于中国社科院的高调选择,吉林市却显得有些低调。 低碳青睐吉林市 基础好转型相对容易 吉林市颇受低碳的青睐。 2009年8月份,国家发改委批准吉林市为第一个低碳经济示范区项目。相关负责人表示,该研究项目旨在通过吉林市案例研究,为国家政策制定积累经验和提供实践支持。此外,许多措施将写入吉林市的十二五规划当中。 今年1月21日至22日举行的低碳中国论坛首届年会上,吉林市成为首批10个获得最具竞争力的低碳产业基地城市称号之一。获得该称号的理由是:重视国家产业发展政策,大力推进资源循环利用,发展低碳经济,为创建低碳生态城市作出了不懈的努力。 吉林市为何如此受青睐?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自然气候专家杨学祥给予分析。 他认为,选择吉林市在于它是一座特大型城市,而在城市发展中有关碳排放的工业比较少,转型起来比较容易些。 为此,他进行了详细的列举:吉林市森林覆盖率高达55%,这使得吉林市具有非常大的森林碳封存潜力;吉林市水资源拥有量丰富,松花江穿市而过,还有着丰满水电站,基本属于碳零排放 采访中,记者也了解到,在建筑节能标准执行率方面,吉林市有个好的起点。从2008年初开始,吉林市就在市区新建筑上推广节能建筑目标,建筑节能标准执行率也达到了100%。 这些都为吉林市发展低碳经济打好了基础。此外,杨学祥表示,作为老工业基地,吉林市偏重石化的发展模式长期存在,单纯依靠传统的现行经济增长模式已不可持续,只有调整发展战略,发展低碳经济,才是实现吉林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此外,杨学祥也提到,就吉林省而言,松原市也符合低碳经济的发展要求。 吉林市官员很低调 转变成本会很大 面对低碳的青睐,记者昨天在对吉林市的采访中,感受最多的却是低调。 目前,我们还在统一思想。采访中,吉林市相关部门一负责人坦言,发展低碳经济,不是拍脑门子,尤其吉林市还是座工业城市,转变的成本会很大,还是向前推推,等有了效果,再谈。 政府工作报告很明确 抓住发展低碳经济的机遇 与此相对应的却是,今年1月,吉林市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鲜明地提出低碳经济,并有着如此表述: 牢牢抓住大力倡导发展低碳经济的重大机遇,突出具有低消耗、低排放、低污染、可循环特征的产业项目能源产业,重点推进江南热电厂新建、松花江热电厂扩建、吉林热电厂扩建、丰满大坝重建、油页岩综合开发、核电、中广核及龙源风电等项目开发和建设,达到年销售收入410亿元的产业规模。 高调与低调的矛盾根源 政策和钱缺一不可 一高一低的两种调子之间,思想不统一的矛盾浮出水面。到底差哪? 政策和钱!杨学祥指出,这是吉林市发展低碳经济最急需解决的,缺一不可。他说,要想低碳,就得淘汰产能,就得对现有设备进行改造,引进环保设备,这需要大量的资金和相关的优惠政策,仅靠吉林市完成不了。 《吉林市低碳发展计划》也提到,吉林市的石化行业是最大的用能行业,拥有吉林石化、吉林化纤等200多家石化企业,生产1000多种化工产品,其能源需求占能源总需求的一半以上。 一个明显问题是,吉林市使用的生产设备中,仅有不到10%可称得上国际或国内先进水平。 同样,在发改委能源研究所为吉林市所作的低碳经济路线图课题中,内容涉及电力、化工、钢铁、造纸、汽车、交通等,几乎囊括吉林市所有支柱产业。这些领域无一例外,均需先淘汰产能,其次需大规模的改造现有设备,引进环保装置。 此后,吉林市政府对这一规划进行了补充修正,提出的低碳经济规划称,2010年~2030年期间,吉林市新增千万千瓦级清洁电力的总投资需求约1100亿元;新增乙烯生产能力的总投资需求约550亿元左右;新增钢铁生产能力的总投资需求约90亿元。 对于经济相对落后的吉林市而言,这无疑是个天文数字的投资计划。 提示 低碳不等于上新能源项目 有一点,我需要提醒的,就是低碳不等于上新能源项目。杨学祥说,这不仅对吉林市,其他想发展低碳经济的城市,都需注意。目前,很多地方认为发展新能源项目,就是发展低碳经济,这是片面的,有些项目也是高碳的。此外,应注重挑选适用于本地的节能减排项目和技术,逐步加以推广运用。 此外,他也提到一些城市发展中出现的细节,与低碳发展的理念格格不入,诸如私家车无节制增长,住房面积追求越大越好,没有自行车道,不惜代价大规模拆旧翻新建高楼,建超高层建筑和标志性建筑等等 延伸 我省应争取低碳经济试点 应将吉林省列为国家低碳经济试点省,并给予相应政策支持。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证券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吉林监管局局长江连海提出建议。 江连海认为,从传统能源角度看,吉林省煤炭等一次能源短缺,且火电比例占65%,电力耗煤占48%,减排压力大,必须加强传统能源升级改造。而吉林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呈现很好的发展前景,加上吉林又是国家生态省,具备搞低碳经济试点省的条件。本报记者王小野 (本文来源:新文化报。 更多精彩内容,请登录华商网 http://www.hsw.cn/ ) http://news.163.com/10/0321/01/628TPI6H000146BB.html
个人分类: 科普文章|2014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国农民是“低碳达人”——对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的思考
flowerofmay 2010-3-20 11:06
中国农民是低碳达人 2001 年底的冬天我曾在河北遵化一个平静的小村庄居住过一段日子,当时住在农民家里,睡炕。这是我第一次见到炕,却几乎惊呆了,因为通过了解炕的工作原理我发现,这差不多应是生活当中最最科学的能源利用方式了。这时候我才真正理解到 炕 与 床 到底有啥区别,什么叫 炕 ,以及汉字里炕字为什么要是这样的写法。 炕实际上是利用炉灶里产生的热量将床和暖气二合一了。西方人原先冬天取暖靠烧壁炉,壁炉虽高大气派,但考察其原理却不难发现,其实大量的热量从烟道直接走了,并且当烟道不太通畅时房屋里会很呛(我一直想为什么圣诞老人要从烟囱里进入房间,也许最初实际上他是来帮这家人来掏烟囱的,这是冬天最好的礼物);另外,一个壁炉基本上只能管一个房间,而且热量并不均匀,靠近壁炉炉火的地方会比较热。而在中国北方较寒冷地区的农村,人们将做饭、取暖、睡觉三位一体地集中在一起来,建立了独特的 炕 热系统,热效率却高得多。这个 炕 热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是,烧饭的炉灶直接砌在有炕的房间后面,为提高热效率炉灶一般只与炕一墙之隔,炉灶的烟道直接通到炕下面用砖头所砌出的空间,烟带着炉灶里产生的热到了这个大空间,经盘桓之后再通向连接到室外的烟道,实际上这个空间形成了一段特殊的烟道,大量的热经过这段特殊烟道时留在了这个空间,成为一个贮存热量的大 热宝 ,热通过炕板及炕的砌墙源源不断地向房间里输送着热量,由于热辐射面很大,像个大暖气,整个房间里都暖和和的,持续数小时没有问题。每个房间的炕都通过烟道连接,那么做饭的时候利用余热就能顺便就把所有的房间都烧暖和了。 我天生体质虚寒,最怕冷。我开始还怀疑过,只靠做饭时产生的热量,热气能坚持多久,不会天不亮就冻醒了吧。然而事实让我很服气,农民家里晚饭吃得早,一般 6 点之前就吃完了,吃完饭没有事儿, 7 点多点大家就都睡了,炕上如果不垫厚一点,你还会觉得太烫了,睡到早上 7 点醒来,却发现炕居然还是暖和和的,真比家里的床还舒服。我在这个农民家里前后加起来约有三个多礼拜,却一直没有觉得房间里冷,没有在房间里要搓手什么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让我至今怀念在那里度过的日子,尤其是那些温温暖暖、舒舒服服、香香甜甜的夜晚。 在农村,烧火做饭一般是不花钱的,他们不用煤,而用自己地里收获的庄稼的秸秆,或果树修剪下来的枝条,废弃的秸秆或果树枝变成了做饭和取暖的能源,烧成的灰又变成了种地需要的草木灰肥料。真是奇妙,因为一切皆找到其归属。在冬天这样的热系统所产生的碳排放,却比夏天的做饭多不了多少。 由于断断续续跟他们一起生活了有月余时间,我对农民的生活习性和特点有了一些深入观察和了解。没有受工业文明影响的传统中国农民的生活一般是非常节俭的,节俭的生活方式使他们尽可能消耗最少的生活资源,产生最少的生活废物。有一位朋友跟我一起在农民家同住,我曾经跟她感叹说,我们都应该感谢中国农民,由于他们的生活方式这个世界还不太可怕! 实际上传统的中国农民的生活就是今天人们所热炒的标准的 低碳达人 的生活。 低碳达人 其实我们早就有了,我们有的往往不会被发现,因为至今我们中国人的眼睛还是往外看的!幸好这样生活着的 低碳达人 还占我们人口的大多数,否则中国早就遭了,这块土地的承载力早就崩溃了。 也许城市人以及接受了工业化文明 熏陶 的新型农民看上去传统的中国农民的生活简陋,但是我们的祖辈,即使是孔子,也以低碳的生活方式生活着,低碳并不意味着简陋。由于占中国大多数人口的中国农民的低碳生活方式,减少了多少废物排放。今天,倘若农村每个人都像城市人那样的生活方式,那样的消费,中国每天的能源消耗岂不太可怕,产生的废弃物也太可怕!现在我还想说,全世界也都应当感谢中国农民,他们的节俭生活使这个世界还可以忍受,如果所有中国农民都像美国人那样生活,地球非爆炸了不可! 不过,我们迅速推进的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却在逐步将 低碳达人 变成 高碳达人 ,今天,在农村新成长起来的年轻人已越来越多地抛弃了 低碳达人 生活,他们以所谓承载着 工业化文明 的城市人的生活方式为榜样,迅速追赶,甚至超越,新的方式迅速在农村大地蔓延发展,成为取代传统生活方式的新的生活模式。然而,这些新模式令人担心。 我几乎每年都要到江苏过年,那里 10 年前还是长江边一个小镇,但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使相邻的几个乡镇在 10 年间就连成片并变成了令人瞠目的新兴的城区。楼房、街道、商场、娱乐设施,原来的乡野不见了,令我最为惊异的是,原来的简朴生活也在消失,脱离土地而从事工业或第三产业的农民的生活方式迅速改变了,即使年龄大的人也难挡这趋势。快速的城镇化进程和致富让这里原来的农村人很快学会了消耗和扔弃,他们的眼睛看着城市(就像中国的发展在过去 100 年间一直看着西方),因为他们周围没有别的模式目标。 曾经的小镇,原来是宁静和简朴,今天却充斥着各种蠢蠢欲动。有两件事情是令我印象深刻。一是那里的人几乎家家都想买私家车了。乡野迅速变成了道路、楼房,原来的街道由窄变宽,路上越来越车水马龙,处处呈现出介于城市和农村的一种中间状态。我发现一个现象,尽管农村在很快往城市转变,但承载城市功能的公共交通发展却严重滞后,尽管新的城区道路都建成好几年了,但因为线路少几乎见不到公交车。城市的发展令人们活动空间变大了,然而人们出行只能依靠摩托车或私家车,因此,实际上有许多人家已经拥有了自己的车,需求与攀比大大带动了原来的镇上人的购买欲。可以预见,不远的将来,那些新建的道路很快就会被填满,并且出现塞车。为拉动经济,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曾盲目发展汽车消费,造成今天难以承受的交通压力和愈来愈严重的环境污染。新兴的城市发展是否也要走大城市的老路?先污染、先造成问题,然后再治理、再解决问题? 第二是,整个春节期间人们在吃饭方面的浪费是惊人的。致富的人们尤其想在过年期间显示他们的实力,挣到面子,因此当地饭店几乎家家爆满,每个包间的餐桌上都堆砌着满满当当的饭菜,但吃客们即使把肚皮塞得鼓鼓的,也往往只能吃掉其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剩下的一半以上都干什么用呢,当然大都倒掉;可为什么要点这么多呢,因为主人要撑面子。我在当地参加过一些具有民俗特点的上梁、做寿等活动,核心内容就一个字 吃!而且不止吃一顿,吃三顿。一般一个普通寿宴请客都要在 20 桌左右,浪费可想而知,关键浪费的不止是钱,是土壤里生长出来的粮食。这里不久前还是农村,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的古训似乎没有人知道了,中国农民原来的节俭品质哪里去了呢?也许虽然他们大都还是农村户口,但从事的已是第二产业或第三产业,因此早已不是农民?! 随着城镇化从事农业的传统农民必然在减少,但难道传统农民的 低碳 生活方式要随之消失?今天,农村的年轻人越来越融入以现代城市为模板的生活方式,因为工业化和城镇化没有提供别的模式,他们的目标是要把自己迅速变成城市人,像城市人那样生活,像城市人那样消费。难道这样的想法有错吗?一点错也没有。错的是什么呢?是模式导向。 现代城市发展模式本身就是错误的,它造成了高消费、高污染、高能耗,以一种错的模式为导向,显然这样的大规模模仿是很危险的,至少对于国家来说。工业革命后西方工业化国家的崛起,使他们成为全世界模仿的榜样,尤其是二战后迅速推进的全球工业化,使西方模式几乎成为唯一发展模式,也使地球今天陷入了能源、环境等危机。 中国今天面临新的发展,中国农村会更大规模地受到发展的影响,是按照现有城市的模式发展农村,先发展成高碳,再下大力气改造,还是寻求新的模式?进一步大规模发展之前我们不得不思考,什么是中国尤其是广大处女地的农村的未来工业化发展模式。 我曾在美国学习过一段时间,对美国模式有一些切身体会。有一次看到图书馆主管把一车的靠背椅往门外推说不要了,我很惊异,因为这些椅子摇一摇都很稳固结实,椅座也没有任何破损,甚至连腿上的一点漆也没有掉,在我眼里至少有 7 - 8 成新。我好奇地问为什么要扔掉?她说就是感觉这些椅子腿似乎有点不太平。旁边一位华人学生马上拿下两张椅子坐了坐,说都很好啊!随后她羡慕地说,美国真是太有钱了,这么好的椅子都要扔,干脆让我拿回家吧!的确,美国的富有曾是我们中国人最为羡慕的。在美国,每月有一天是专门扔家具的,这一天如果你好好寻摸可能会用美国人丢弃的旧家具配备一个设施不错的公寓房,很多初到的中国留学生就是这样开始美国生活的。 美国人的大手大脚还体现在无处不在的暖气空调。美国纬度跟中国差不多,我所在的首都华盛顿地区温度比北京稍暖和些,然而我发现快到五月份了,室外已是春意盎然,女学生们已经穿着吊带装走来走去或者在草坪上晒太阳了,而办公楼里的暖气居然还不停,室内的热会让人会觉得空气闷,但你也无法让外面的清凉舒适的新鲜空气进来,因为所有的窗子几乎是做死的,至少我试图打过,被主管制止了,说打不开。然而突然有一天,在楼里我觉得冷死了,怎么回事?原来放暖气的空调突然之间改放冷气了,美国人正式从冬季运行模式转到了夏季运行模式。我在想,也许是美国太富有了,他们不需要自然,他们愿意把什么都做成人工控制的,连气温都是。而这样的结果是,一年 365 天,我所在的工作大楼每天都要消耗额外的能源来维持人工温度,而美国有多少座这样的大楼,无时无刻不在消耗能源。难怪美国人能够消耗全世界将近一半的能源 不客气地说,真是吃饱了撑的! 处处以工业发达国家为学习榜样的中国的暖气空调系统也无处不在了。今天在中国,带封闭式空调的大巴车和列车几乎普及,这些交通工具都跟美国的空调楼一样无法开启窗子,里面的人无时无刻不需要通过需要消耗能源的换气系统来呼吸空气。我想也许就是跟美国模式学的。夏天说实在的我和许多老人一样都是怕做这样的车的,因为太冷。科技部与美国合作在玉渊潭南路上建了一座号称 节能楼 的 样板 办公楼,据说楼里面春夏秋冬四季恒温,我去过里面,几乎可以说楼的建设完全采用了美国式思维,即 整个大楼任何时候都是靠空调系统来换气和调温,虽然窗子还是可以开启的,但是大楼的使用说明却是要求不要开窗,因为全楼使用的是美国提供的一种特殊玻璃,据说具有非常特别的透光但隔热功能,因此如果开窗则这种玻璃就不能发挥作用了。在这样的环境里你无法跟自然接触,并无时无刻不在消耗能源,因为即使是通风也需要消耗能源,而室外温度适宜的时候本来依靠门窗自然通风就可以达到了。罪过!至于为什么这样一座无时无刻不消耗能源的楼被称为 节能楼 呢?原因是,第一在同样的室外温度条件下,该楼采用的调温系统比普通的暖气系统和空调系统所能达到的室内温度都节能;第二楼里采用的是一种智能灯,可以根据光线强弱调节其强度,无人时会自动关闭。这样的思维实际上很奇怪,不知道最终有没有一个对比数据,说明全年下来这样的楼消耗的能量比普通楼少?! 我们将来可能变成城镇的农村难道要建这样的楼吗?当然永远不要!农村的发展要保持低碳思维。比如冬天供暖,也许我们在农村要推行的,不是让所有农民都住上像城市里那样供暖方式的暖气房子,而是创建或改造成一种新型的高热效率的 炕 系统,让将来的炕更舒适,炉灶更方便、干净,炉灶和炕的连接设计更合理、科学和卫生,做饭的燃料的提供和废灰等的收集成为一种社会服务。 我在这里写这篇文章,所希冀的只有一点,就是城市在向低碳转变的同时,让进入新时代的中国农民继续成为世界模范的 低碳达人 !
个人分类: 先天下之忧而忧|4064 次阅读|1 个评论
从绿色经济、低碳经济角度看夏令时
黄安年 2010-3-16 09:13
从绿色经济、低碳经济角度看夏令时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3 月 16 日发布 今年 3 月 14 日 , 是美国夏时制的开始日。依据美国国会通过的能源法案,为加强日光节约,自 2007 年起延长夏令时间,开始日期从每年 4 月的第一个星期日,提前到 3 月的第二个星期日,结束日期从每年 10 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延后到 11 月的第一个星期日。 进入夏令时以后,美东纽约时间和北京时间相差 12 个小时 , 而不是以前的 13 个小时了 , 例如现在北京时间是 3 月 16 日 9 : 00 分 , 纽约时间则是 15 日 21 : 00 分,美西时间则是 15 日的 18 : 00 分了。我们在和美国亲友通话时首先需要搞清楚不同地区的时差。 是否实行夏时制是各国权衡利弊的老问题 , 目前只能是多元化选择,是否实行夏时制是由各国的具体情况来确定。在美国各州有权是否决定本州实行夏时制,我在一次前往拉斯韦加斯途中 , 在亚利桑那州的拉夫林不实行夏时制,而一过拉夫林进入内华达州境内就实行夏时制了。在幅员辽阔的我国两度实行过夏令时后又中止,其利弊在黑龙江、海南、新疆、北京的感受是不同的 ,2007 年 9 月在新疆的半个月 , 就感受到采光时间的不同。 一个基本的发展趋势是随着绿色经济、低碳经济的升温,充分利用阳光的决策将再次提上日程 , 因而是否实行和怎样实行夏令时又会浮出水面。 另一个基本的事实上 , 习惯成自然 , 实行了夏时制并未对交通极其发达的美国社会带来混乱,而且一个能源富国还实行夏时制,对于一个能源贫国来说的中国 , 应该从中获得某些启迪。 附笔者在 2007-2009 年间博客上发布的相关文章: 3691 美国的时差和夏令时 * 今年美国夏令时开始于 3 月 11 日 ,黄安年的博客, 2007 年 3 月 14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581 ) * 关于时差和日期差的历史考订思考 , 黄安年的博客 , 2007 年 3 月 16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646) * 今天美国开始施行冬令时( 2007 年 11 月 4 日) , 黄安年的博客 ,2007 年 11 月 4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10222) *2008 年美国夏令时开始于 3 月 9 日 , 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3 月 2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16723) * 今天美国已经实行夏令时 , 美东时间和北京相差 12 个小时( 2008-03-09 ) , 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3 月 9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17609) * 今年三八美国开始夏时制:附《春天的气息》 , 黄安年的博客 ,2009 年 3 月 11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19737) *11 月 1 日美国进入美国冬令时 , 黄安年的博客 ,2009 年 11 月 7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69265)
4259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低碳经济面临四大挑战
xupeiyang 2010-3-13 19:40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以低能耗、低污染为 基础 的低碳经济成为全球热点。欧美发达国家大力推进以高能效、低排放为核心的低碳革命,着力发展低碳技术,并对产业、能源、技术、 贸易 等政策进行重大调整,以抢占先机和产业制高点。低碳经济的争夺战,已在全球悄然打响。这对中国,是压力,也是挑战。    挑战之一: 工业化、 城市化 、 现代化 加快推进的中国,正处在能源需求快速增长阶段,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不可能停止;长期贫穷落后的中国,以全面小康为追求,致力于改善和提高13亿 人民 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带来能源消费的持续增长。高碳特征突出的发展排放,成为中国可持续发展的一大制约。怎样既确保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又不重复西方发达国家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谋发展的老路,是中国必须面对的难题。    挑战之二: 富煤、少气、缺油的 资源 条件,决定了中国能源结构以 煤 为主,低碳能源资源的选择有限。电力中,水电占比只有20%左右,火电占比达77%以上,高碳占绝对的统治地位。据计算,每燃烧一吨煤炭会产生4。12吨的二氧化碳气体,比石油和天然气每吨多30%和70%,而据估算,未来20年中国能源部门电力投资将达1。8万亿美元。火电的大规模发展对环境的威胁,不可忽视。    挑战之三: 中国经济的主体是第二产业,这决定了能源消费的主要部门是工业,而工业生产技术水平落后,又加重了中国经济的高碳特征。资料显示,19932005年,中国工业能源消费年均增长5。8%,工业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约70%。采掘、钢铁、建材水泥、电力等高耗能工业行业,2005年能源消费量占了工业能源消费的64。4%。调整经济结构,提升工业生产技术和能源利用水平,是一个重大课题。    挑战之四: 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经济由高碳向低碳转变的最大制约,是整体科技水平落后,技术研发能力有限。尽管《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规定,发达国家有义务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技术转让,但实际情况与之相去甚远,中国不得不主要依靠商业渠道引进。据估计,以2006年的GDP计算,中国由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变,年需资金250亿美元。这样一个巨额投入,显然是尚不 富裕 的发展中中国的沉重负担。 http://baike.baidu.com/view/1494637.html  
个人分类: 经济问题|1130 次阅读|0 个评论
低碳并不是全部,要发展低碳循环型经济
fuyuncas 2010-2-22 15:49
我本人是从2007年开始关注低碳经济的,当时国内的文献少之又少,甚至到2008年也没有几篇。但到了2009年,借着媒体对哥本哈根会议的炒作以及国家对节能工作的重视,低碳成为了研究的热点,一直成为家喻户晓的名词。我在街头闲逛时,发现广告栏里的广告词不乏低碳之词,有些公司甚至将自己的产品标榜为低碳产品。如果让更多的老百姓了解低碳经济、低碳产品,那倒无可厚非,反而会促使老百姓养成低碳的生活方式,但是如果什么产品都称自己是低碳产品(就像滥用纳米概念一样),就会让消费者感到迷惑,甚至会对低碳之词产生厌倦情绪。当然,这些只是媒体在宣传上的过度,企业在利用上的失度而已。 我个人认为,低碳只是我国经济发展的目标之一,并非全部。它是在全球气候变暖和能源危机的背景下产生的。如果一味地强调低碳,将不利于经济的发展。其实,不发展,不消耗能源,最低碳,但这样的发展模式也被证明是失败的,也不是老百姓和政府所期待的。我已经说过,低碳并非方式,它只是目标。我们绝不能把低碳经济捧的太高,过犹不及谁都知道。 另外,循环经济是实现低碳的重要方式,低碳(节能)是循环经济的目标之一(节能、节水、节地和节材)。循环经济不仅能解决低碳问题,同时它还关注资源利用的效率问题,以及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问题。当然,低碳的范畴要大于节能,节约能源能实现低碳,改变能源结构、增加低碳能源比例也可以大大降低碳排放。所以,本人建议将低碳和循环经济统筹起来对待,将低碳循环型经济作为实现经济结构转型、产业升级和经济低碳的重要模式。对于什么是低碳循环型经济,它的特点是什么,它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间的关系是什么,本人将另文分析。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056 次阅读|2 个评论
低碳经济与污水处理
wehovo 2010-2-5 10:30
对城市污水处理的关注,更多的是污水的处理效率,并没有关注污水处理过程二氧化碳的排放。 处理城市污水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包括两部分:将污水中的碳源( BOD )转化为二氧化碳,以及相应的动力消耗折合成二氧化碳排放。经测算,处理城市污水所产生的二氧化碳量为 0.29 公斤 CO2 / 吨水天(参见《给水排水》2007(5):对水处理技术发展的重新认识)。 减少或吸收污水处理产生的二氧化碳是污水处理面临的新的挑战。利用植物吸收二氧化碳,将植物引入城市污水处理也许是一个不错的减排选择。有人研究用藻类等。
个人分类: 环境科学|4690 次阅读|3 个评论
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汇编:气候谈判各国立场(2)
杨学祥 2009-12-7 07:10
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汇编:气候谈判各国立场(2) 点评:气候问题的政治化使科学问题退居次要地位,公平和公正正在拭目以待。印度年人均碳排放量为2吨,而美国是20吨。鉴于印度的发展水平,任何降低碳排放量的举措都会导致贫困的加剧。1/3以上的印度人目前仍没用上电。眼看着西方因高碳饮食而发胖,如今印度却被要求减肥。 0 推荐 气候谈判各国立场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2月07日05:04 华龙网-重庆晨报   背景链接   哥本哈根大会召开在即,在各自的现实利益面前,世界各国依然各有各的打算,在谈判过程中,两大阵营壁垒分明,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一直存在严重分歧。在大会到来之际,各国纷纷推出自己的减排计划,只是能否真正落实,还得看全人类的努力。   中国:减排40%~45%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1月25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决定,到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   美国:减排17%   白宫11月25日宣布,美国将在会上承诺2020年温室气体排放量在2005年基础上减少17%。专家测算,这约为在1990年基础上减排4%。   欧盟:减排20%   欧盟早在2007年3月就承诺,到2020年将其温室气体排放量在1990年的基础上至少减少20%,并且愿意和其他主要排放国一道将减排目标提高到30%。   日本:减排25%   据法新社报道,日本首相鸠山由纪夫表示,到2020年将日本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到1990年时25%的水平。   印度:较2005年减排24%   经讨论,印度到2020年,使废气排放比2005年少24%,到2030年,减少37%。   澳大利亚:比2000年减排25%   澳大利亚虽承诺减排25%,但这个数字却是以2000年的排放水平为基础的,而并非像其他发达国家那样以1990年为基准。   非洲国家:拒绝讨论碳排放交易   非洲国家此次要求37个发达国家承诺在2012年以后,更大幅度地减排温室气体。它们拒绝讨论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衡量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新标准等边缘性议题。   岛国联盟:呼吁提高减排至45%   马尔代夫等全球气候变化中11个最脆弱的岛国组成联盟并发出联合呼吁,希望发达国家将2020年的减排目标提升至45%。   (注:以上减排幅度均以各国本国在规定年份的排放量为标准。)综合 http://news.sina.com.cn/o/2009-12-07/050416728529s.shtml 关键问题存在严重分歧 哥本哈根恐难如愿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2月07日 02:31 经济参考报   欧洲可能面临新的冰河时代、马尔代夫等岛国将面临灭顶之灾这是气候等方面的科学家在考虑温室气体排放后给地球开出的诊断书,气候变化已经使拯救地球的行动刻不容缓。   12月7日至18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5次缔约方会议将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举行,会议将重点讨论2012年《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结束后的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框架。也许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次会议的结果将改变人类未来的轨迹。然而,由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减排目标、资金和技术支持等关键问题上依然存在严重分歧,对于哥本哈根会议的期望被不断调低。多方观点认为,会议形成一个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气候协议的希望非常渺茫。   发达国家的承诺留有余地   根据2007年底的巴厘路线图,哥本哈根大会探讨的未来新的气候协议应包括的两大核心内容之一就是,确定发达国家在《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2012至2020年,又称中期减排目标)的温室气体量化减排目标。   而在减排目标这一谈判焦点问题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分歧严重。发展中国家要求发达国家2020年应当在1990年的水平上至少减排40%,而发达国家极力减轻甚至推卸自身的减排责任,目前只有挪威承诺减排40%。不仅如此,发达国家还将提高本国减排承诺作为向别国施压、争取国际气候谈判话语权的一种手段。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潘家华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发达国家的承诺表现是留有余地的,比如美国将基准年从1990年变为2005年,并且允许20亿吨的非实质减排抵消额度;另外,发达国家的承诺讲条件,比如欧盟30%的减排目标就是以哥本哈根达成国际协议为前提。   另一方面,发达国家还试图更改《京都议定书》中关于发展中国家没有具体量化减排义务的规定,试图抹杀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将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混为一谈,迫使部分先进的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印度、巴西等国家也承担量化的减排义务。   法新社报道说,欧盟认为中国必须在气候变化上展示领导者角色,瑞典首相赖因费尔特说,没有中国担任领导角色并承担义务,我们不能解决人类气候问题。   分析人士指出,排放问题本质上就是发展问题,如果在气候变化谈判中,发达国家一味要求发展中国家承担在维持正常经济增速下无力承担的减排重任,那就等于剥夺了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权,这无疑是不公平的。   英国《金融时报》指出,印度年人均碳排放量为2吨,而美国是20吨。鉴于印度的发展水平,任何降低碳排放量的举措都会导致贫困的加剧。1/3以上的印度人目前仍没用上电。眼看着西方因高碳饮食而发胖,如今印度却被要求减肥。   中国哥本哈根气候谈判代表吕学都认为,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减排目标而言,发达国家叫做减排义务,发展中国家叫做减排行动。这两个如果从法律角度来讲是完全不一样的,发展中国家的减排行动是自主行动,全部是减排行动,而且是以发达国家提供资金和能力建设作为条件的。   除此之外,发达国家内部之间对减排目标也莫衷一是。欧盟作为气候谈判的发起者,始终希望扮演气候变化领域的领导者,希望在哥本哈根会议上建立一个类似于《京都议定书》的国际协议,来约束各国拟定减排时间表,以实现减排目标。   欧盟对美国实行的单方面以自愿为基础而不是以有约束力的国际气候协议为基础的国内减排规则表示不满。法国环境部长让-路易博洛公开批评美国是哥本哈根大会上达成协议的主要障碍。   欧盟并不打算新增资金   哥本哈根大会探讨的未来新的气候协议应包括的另一核心内容就是,加强对《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全面有效和可持续的实施,就发达国家履行公约所规定的向发展中国家转让环境友好技术并提供资金支持做出具体安排。   一些发展中国家提议,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的应对气候变化资金应该达到国民生产总值的1%左右。由此估算,单是美国就要拿出超过1400亿美元。美国官员表示这一提议是不切实际的。欧盟预计,发展中国家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适应气候变化的灾难性影响,每年需要约1000亿欧元资金。   然而截至目前,国际社会尚未就如何筹措这笔巨资拿出具体的策略,甚至尚未就出资国名单和出资份额达成一致意见。   英国《卫报》报道说,双方在新的资金支持规模上的立场近乎不可调和,发展中经济体要求在2020年之前每年得到4000亿美元,而发达经济体只同意付出1000亿欧元(约1646亿美元)。   美国《华盛顿邮报》刊文说,哥本哈根会议面临的最大障碍就是发达国家能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多少资金,以帮助它们应对全球变暖的影响并获得控制排放所需的技术。负责此次气候会议的丹麦气候与能源大臣康妮赫泽高说,财政方面的决定是发达国家面临的最紧迫问题。   迄今为止,欧盟既没有确定具体的援助金额,也没有确定各成员国的具体出资比例。英国《卫报》一篇题为《欧盟的气候变化资金援助立场受到指责》的报道指出,一份机密文件显示,欧盟希望使用现有的海外援助资金来帮助穷国应对气候变化,而并不打算新增资金。这份文件曝光了欧盟气候谈判团的资金援助立场,使欧盟面临给全球气候谈判增加障碍的指责。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副研究员陈迎还指出,欧盟此前在气候问题上的立场是别人不干,我也干,但是现在欧盟在资金问题上变得越来越带有前提条件,强调所有国家都要出钱,都要承担义务。   其他发达经济体对于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问题所需的援助资金如何安排也尚不明朗。我们需要数字,不只为了降低温度。哥本哈根会议需要发达国家为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这件事现在就要开始做,法国总统萨科齐说。   另据了解,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的用于温室气体减排的资金主要是来源于发达国家政府的官方发展援助资金(O D A ),这些资金的增加是以削减对发展中国家其他领域比如教育、医疗、等方面的援助为代价的。   此外,在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减排温室气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技术转让方面,吕学都强调,《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京都议定书》所确定的是发达国家应以减让、优惠条件或无偿向发展中国家转让先进的应对气候变化技术,现在发达国家表现得不尽如人意。   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蒋大和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则表示,技术的转让还是要靠市场来实现,知识产权掌握在企业手里,或许国家之间的技术合作(这里先不说转让)可以通过企业间的技术引进来实现,比如前不久拜耳和中国蓝星公司在北京签署的合作协议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这样的方式。   形成一个国际气候协议的希望非常渺茫   由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减排目标、资金和技术支持等关键问题上依然存在严重分歧,对于哥本哈根会议的期望被不断调低。多方观点认为,会议形成一个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气候协议的希望非常渺茫。   陈迎认为,哥本哈根会议成败的关键在于美国的立场,美国能走多远,哥本哈根就可能走多远。但是美国能走多远呢?陈迎说:显然走不了多远。首先,美国提出的17%减排目标仅相当于在1990年的基础上减少4%;其次,美国也要承担国会能不能批的风险,奥巴马承诺得再多也没有用。美国其实是在重蹈京都气候谈判的覆辙,奥巴马只是把这个未批准的东西拿了出来。   丹麦首相拉斯穆森上个月建议,峰会应以达成一项政治协议为目标,而推迟约束性协定的缔约时间,美国总统奥巴马及亚太地区一些领导人均接受该提议。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执行秘书伊福德布尔表示,他赞成至多推迟6个月,到2010年年中的波恩会议上达成一项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定。   但陈迎指出,哥本哈根会议达成政治共识是没有问题的,但如果仅仅是一个空洞的政治宣言的话,这是不能接受的,无法向整个国际社会交代。她认为,哥本哈根会议和巴厘路线图的使命完全不一样,性质不一样,它不能再是一个路线图了,一定要达成一个可操作性的框架,一些技术细节可以日后再往里面补充。   潘家华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对哥本哈根会议的未来做了分析,认为哥本哈根会议以后的挑战会更严峻。如果会议达成一个框架性的政治协定,还有很多细节要在会议以后通过谈判加以明确,例如发达国家的量化中期减排目标、资金和技术管理机制等。   潘家华还指出,对于2020年以后的减排承诺问题,中国的压力进一步加大,仅有减缓行动可能不足以满足国际社会,尤其是发达国家的要求。届时,一些战略性的问题,如温室气体排放的峰值问题、减排路径问题、非化石能源的比例问题,都会被提上议事日程。   谨防华丽外衣下的贸易保护主义   为联合国气候大会而撰写的《哥本哈根诊断》报告指出,从当前的温室气体排放情况看,本世纪全球气温平均可能提高7摄氏度。   另外,世界自然基金会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计算了到2050年全球海平面上升50厘米对港口城市带来的危险。就全球而言,136座沿海大城市价值28.21万亿美元的财产将受到影响。仅在美国东部沿海地区,如果海平面上升50厘米,且当地暴雨降雨量达15厘米,那可能将使价值7.4万亿美元的资产陷入危险之中。   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难题,气候和贸易挂钩的趋势也愈加明显。发达经济体担心,如果本国工业面临比新兴市场国家更为严格的碳排放限制,那么它们将会丧失竞争力。因此,欧美等国家纷纷打着环境保护的旗号,制定各种各样的贸易保护政策。   据报道,美国气候变化特使托德斯特恩曾警告中国和印度等国家,如果它们不在国际减排措施上予以合作,就更有可能遭遇美国国会实施的保护主义举措。   美国众议院今年6月份通过的《美国清洁能源安全法案》以应对气候变化之名将碳关税正式纳入世人视野,授权美国总统从2020年起针对一些快速发展却没有尽足够努力减少自身温室气体排放的国家,采取边境调节措施课征惩罚性的碳关税。   法国总统萨科齐也是碳关税的积极拥护者。分析人士指出,如果法国推动欧盟实施了碳关税,美国等其他国家也会跟进,从而有可能改变全球贸易环境,征收碳关税这种环境保护掩盖下的贸易保护行为将严重损害全球贸易。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国际组织与国际法研究中心副主任于宏源曾分析说,气候谈判归根结底是场政治谈判,并且指出,在当今世界还未就减排责任达成一致意见的情况下,碳关税很可能只是一个发达国家限制发展中国家的借口。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公共政策研究中心气候变化问题专家许方洁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达了较为乐观的看法,认为全球贸易保护主义不会出现大规模的爆发,小范围内来看,如果美国对中国进行碳关税的征收,那对其国内自身也会有重大的损害,况且中国也会有相应的反击手段。 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091207/02317063908.shtml
个人分类: 全球变化|3905 次阅读|0 个评论
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汇编:碳的南北战争(1)
杨学祥 2009-12-7 06:39
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汇编:碳的南北战争(1) 0 推荐 哥本哈根:碳的南北战争 2009年12月07日00:1521世纪经济报道   市场的确立,理性主义将人类引入最大化的竞逐,强者愈强 http://finance.qq.com/a/20091207/000002.htm 争议背后:各国抢占低碳经济控制权 2009年12月07日02:22 来源:  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注定将成为本次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各方争议的焦点,从会前东道主丹麦提出的一份仅强调共同责任的气候草案引发发展中国家的强烈不满就可窥见一斑。但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杨洁勉指出,气候谈判表面层次是关于温室气体排放额度的谈判,更深层次则涉及到各国竞争能源创新和经济发展空间。   据新华社报道,根据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发达国家要对其历史排放和当前的高人均排放负责,要率先减排,并给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而发展中国家则在得到发达国家技术和资金支持下,采取措施减缓或适应气候变化。   上周丹麦提出一份气候草案提议,要求2050年减少全球一半的温室气体排放,并把2020年作为碳排放的顶峰年。这意味着什么?反对这份草案的南非代表一语中的,这意味着剩下的缺口将由发展中国家来承担。   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组长、首席科学家王毅指出,丹麦草案只划出减排容量,没按各国国情分配排放空间,更没有资金、技术等保障机制配套,这不科学,也不公平。   出于各自利益的不同,当前的气候变化国际谈判分成三股力量:欧盟、伞形集团(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日本等)、发展中国家(77国集团+中国)。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能源与气候经济学项目组成员王克博士在接受媒体访问时表示,这三股力量将在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中角力。   国际非理性经济制度理论学会会长、北京理工大学中国产业投资基金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崔新生在其文章《碳币时代,得规则者得天下》中指出,从美国对哥本哈根会议的游移态度,多少说明美国的疑虑:对欧洲主导的这一所谓低碳经济形态,美国应该处于什么角色,以及能够占据何等地位。   从这个角度我们不难理解,为何最不积极的美国在奥巴马上台后态度有所转变?为何奥巴马政府把能源改革放在其政策的优先位置上?一切皆在抢占低碳经济控制权。   奥巴马参加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的行程安排,也成为美国博弈的工具。奥巴马5日突然改变赴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的行程安排,由原定10日领取诺贝尔和平奖之前出席会议,现改为18日专程赴会出席闭幕会议。据美国媒体报道,奥巴马临时改变行程是一次政治计算,旨在从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捞取尽可能多的好处,更何况正是对气候变化问题的承诺,才助他赢得诺贝尔和平奖。 【作者:梁敏 来源:上海证券报】 (责任编辑:徐军程(实习)) http://stock.hexun.com/2009-12-07/121929649.html 不管希望哈根吹来怎样的风 全球变暖也是公民自己的事儿 本报特派记者 王尧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9-12-07 在未来的两周内,丹麦首都哥本哈根(Copenhagen)能变成希望哈根(Hopenhagen)吗? 12月7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就要在丹麦首都召开。在这个欧洲城市开会讨论的问题,其实和生活在中国的你有关,无论你在中国北京等大都市,还是中国四川彭州的乡下;无论你是干部,还是农民。 喜欢创意的丹麦人根据自己首都的名字哥本哈根(Copenhagen),发明了这个新词:希望哈根(Hopenhagen)。关注全球环境未来的部分主流人群,希望能在这里,就气候变化这个目前最热的全球议题,各国政府能够进一步达成希望,用行动落实协议。 但是,从目前的情形看,达成希望困难重重。英国《金融时报》发表评论员文章预测说,哥本哈根会议难以达成目标。 这个漫长的国际会议持续到18日结束,来自190多个国家的1万多名政府代表、媒体、非政府组织和科学家等参加。作为主办国丹麦,甚至为会议专门设立了部长级的职位:2009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大臣。 中国总理温家宝、美国总统奥巴马和德国总理默克尔等全球政界巨头都承诺要参加。目前,美国作为最大的发达国家,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是温室气体最大的两个排放国。 中国政府在会前承诺,到2020年实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至45%。这被称为是负责任的行动。 无疑,对政治家来说,这次大会是个博弈的大会。政治家们能否在哥本哈根达成一份新协议是最大热点。1997年签署的《京都议定书》为发达国家规定了到2012年的减排目标,哥本哈根会议要为这个时间点以后的减排行动作出安排。近来的预备会议中各方分歧较大,许多人开始怀疑哥本哈根会议能否达成这样一份协议。分歧主要集中在减排目标和资金上。 另外,要不要继续坚持《京都议定书》,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博弈焦点。《京都议定书》为发达国家规定了2008年到2012年的总量减排目标,而对发展中国家没有作出强制的量化减排要求。近年,一些发达国家提出抛开《京都议定书》,另外签署一份新协议,这是发展中国家不希望看到的。 今天,在哥本哈根,开幕前一天的会议现场,中国代表和发展中国家的77国集团,联手在安徒生会议厅召开了一个封闭的关门会。 别以为气候变化只是政治家的事儿,别以为这是离你遥远的事儿。这是一些学者的共识。 北京大学教授吕植曾对中国青年报记者说:气候变化,不仅仅和南极的冰、北极的熊有关,更是你身边的事儿,你怎么出行,怎么吃饭,都有关。 中国著名科学家秦大河曾任中国气象局局长。他公开答中国青年报记者提问时说:有科学家认为,极端天气变化的增多,和气候变化有关。学者说的极端天气变化,是普通人能够感受到的,比如百年不遇的大风、干旱,甚至比过去来得更早的大雪。 在中国,气候变化也变成了自WTO之后最热的国际词语之一。普通民众用不同方式表示着对这个问题的关切。 离开北京前,首都机场的出境检查官员对我说:你到丹麦后,跟那些发达国家的人说说,他们发展那么多年了,现在我们中国要发展,他们却不许排放了,这道理说不通。等我们发展到他们的水平,我们再说减少排放的事儿。 在北京到欧洲的航班上,记者的邻座是北京一个航天领域的科技工作者。他的疑问是:气候变化是不是让南极的冰都化了?他感慨说:我家买了两辆车,现在孩子大了,准备要买第三辆。我也知道这对环境不好,但是人们在商家的刺激下,消费欲望越来越高。你说,现在的人家里有空调,出门有车,我们的幸福指数能比唐朝的人高? 气候变化同时也是个有争议的话题。有些环保人士称,哥本哈根会议是人类集体行动拯救地球的最后一次机会;也有来自中国和西方科学家的怀疑论者,认为全球变暖这个话题科学依据不足,有不确定性;甚至还有少部分人群认为,全球变暖说是发达国家不希望发展中国家赶上来的一个阳谋。 但是,别管希望哈根吹来怎样的风,全球变暖也是公民自己的事儿。政治家谈他们的,科学家辩他们的,公民行动自己的。从小处说,咱们自家随手关灯,从小细节处行动节电,省的是自己家的钱,你的小行动也拯救了像马尔代夫那些怕淹掉的国家。 今天在会场,来自台湾的民间人士顾卓雄指着他名片上英文的老子曰,对中国青年报记者说:我们中国的思想家老子说过,常善爱人则无废人;常善爱物则无废物。这些环保理念,我们应该和西方沟通交流。 本报哥本哈根12月6日电 http://zqb.cyol.com/content/2009-12/07/content_2969946.htm 极端性天气再创纪录 2009年12月05日19:26合肥在线   合肥晚报讯 寒潮、大雪,让11月天气十分异常。果然,这些极端性天气又创了个历史纪录:11月,安徽气温为近30年来同期最低。   据省气候中心监测:11月份我省气候异常,全省平均气温为7.7℃,比常年同期异常偏低2.7℃,为历史同期第二低(最低为1976年,7.1℃),也是近30年来同期最低。全省平均降水量为107毫米,比常年同期(56毫米)偏多1倍以上,为1998年以来同期最多的一年。全省平均日照时数为112小时,比常年同期偏少42小时。   11月初,安徽出现今秋以来首个寒潮天气,48小时最大降温幅度为近10年来同期最强,同时伴有初霜冻出现,为1998年以来最早的一年;上旬末,安徽南部出现强对流天气;中旬全省性暴雪天气呈现出现时间早,降雪范围广,过程来势猛,积雪深度大的特点,对各行业造成了较严重损失;月内大雾多发影响交通。(毛晨)   (合肥在线-合肥晚报 毛晨) http://news.qq.com/a/20091205/001373.htm 三大阵营角力哥本哈根(组图) 2009-12-07 02:10:00 来源: 东南快报(厦门)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5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5次缔约方会议将于12月7日至18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这一会议也被称为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   与以往各次气候会议相比,这次大会吸引了最多的关注,将有近200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与会,与其说对环境和全人类未来发展的讨论是即将召开的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的焦点,不如说这背后各国之间的博弈才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实际上,以碳排放额为核心的博弈的背后是政治和经济利益。   三大看点   1.能否在哥本哈根达成一份新协议?   1997年签署的《京都议定书》为发达国家规定了到2012年的减排目标,哥本哈根会议的目的便是要为这个时间点以后的减排行动作出安排。但是,在近来的一系列预备会议中各方分歧较大,分歧主要集中在两个核心问题上,即减排目标和资金。   2.要不要继续坚持《京都议定书》?   《京都议定书》为发达国家规定了2008年到2012年的总量减排目标,而对发展中国家没有作出强制的量化减排要求。为此,一些发达国家近来提出抛开《京都议定书》,另外签署一份新协议,这个企图遭到广大发展中国家的一致反对,指出2012年《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到期,按道理应该续签第二承诺期,继续根据相关原则确定减排方案。   3.众多重量级领导人出席,是否会做出新的表态?   包括美国总统奥巴马和中国总理温家宝在内,至少90位总统或总理表示出席这次会议。他们是否会做出新的表态,也是人们猜测最多的问题之一。   奥巴马最后一天出席   发挥临门一脚领导角色   美国白宫4日宣布,总统奥巴马将于12月18日参加联合国哥本哈根气候大会最后一天的议程,而不是按原定的12月9日出席会议。   白宫方面表示,奥巴马决定改变行程是因为他相信,在经过多日讨论后,会议达成了相当的共识。他最后出席,可以发挥临门一脚的领导角色。不过,美国代表将参与全部议程。   重要日程安排   12月7日开幕式   12月7日《京都议定书》缔约方大会   12月10日-11日非正式团体会议   12月17日国家发言、高级别会议   12月18日结束:通过决定和结论   三方角力 谈判前景不乐观   当前的气候变化国际谈判分成三股力量欧盟、伞形集团(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日本等)、发展中国家(77国集团+中国)。   欧盟:在节能减排立法、政策、行动和技术方面一直处于领先地位。欧盟强调美国应承担减排责任。但金融危机暴发后,欧盟的谈判态度走向消极,在资金和技术转让问题上,欧盟尤其缺乏诚意。   伞形集团:各国立场类似,中期减排目标低,且以一些发展中国家参与减排为前提条件。美国迄今拒绝接受《京都议定书》。   发展中国家:11月28日,中国、印度、巴西、南非以及77国集团主席国苏丹的代表发表声明,坚持《京都议定书》继续有效,要求发达国家承担第二承诺期减排指标。本次会议成果应涵盖长期合作共同愿景、减缓、适应、资金和技术转让等内容,应考虑最不发达国家、小岛屿发展中国家和非洲国家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特殊需求。   减排:发展中国家积极努力 发达国家裹足不前   一方面,以中印等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为减排作出积极努力。中国政府于11月26日公布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到2020年全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至45%。专家表示,中国此次正式表态是迄今为止对哥本哈根会议最大的推动。12月3日,印度宣布减排目标,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20%到25%。   另一方面,发达国家在担当减排责任时裹足不前。据估计,发达国家需要到2020年前,在1990年排放量基础上减排25%至40%,才能避免给世界带来灾难性影响。发展中国家据此要求发达国家到2020年,应在1990年的基础上减排40%。然而发达国家的减排水平不能让人满意。美、日等排放大国在减排承诺上要么做口头文章,如美国11月25日宣布减排目标,比2005年减排17%,换算成1990年基准,实际上只减排4%;要么开空头支票,如日本虽提出25%的减排目标,却同时要求所有主要排放国都参与减排,与联合国确立的原则相悖。即使是对气候谈判最积极的欧盟,也只承诺20%到30%的减排目标。   金援:发达国家不愿出钱解决问题   此外,发达国家在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应对气候气化所需资金和技术援助方面始终没有给出具体承诺。欧盟预测,为实现全球中长期减排目标,从2020年起,发展中国家每年至少需要1000亿欧元资金用于应对气候变化,其中一半需要国际社会的援助。然而,今年10月欧盟秋季首脑会议就气候变化问题形成的文件绝口不提欧盟早先达成的提供资金的具体数额,特意模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界限,强调所有国家都要贡献。   联合国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政府间组织77国集团主席国代表迪平近日指出,发展中国家没有得到应有的专有知识和技术。他说:所有问题的根源在于,手中有钱的国家不愿意出钱解决那些实际上是由他们造成的问题。   博弈:发达国家企图转嫁历史责任   哥本哈根前的多次气候谈判中,发达国家屡屡在强制性减排指标等问题上向中印等发展中国家施压。部分西方国家不顾18世纪中叶以来,发达国家累计碳排放量占总排放量80%的现实,要求中国在减排问题上做出更多承诺。10月及11月,接连在曼谷和巴塞罗那举行的联合国气候谈判中,欧盟甚至提出要废除或抛弃《京都议定书》,改变国际气候谈判的基础,搭建新的谈判框架。   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副院长邹骥表示,中印等发展中国家在哥本哈根会议前夕达成重大一致,正是为了反对发达国家转嫁历史责任的企图,捍卫自身正当的发展权益。   气候变暖将带来什么?   喜马拉雅冰川加速融化,印度恒河20年后可能干枯。   2050年全球6亿人将成气候难民,1.5亿人将被迫离开家园。   未来50年,一些国家会失去所有领土,有的国家会失去主要领土,比如图瓦卢、斐济、所罗门群岛、马绍尔群岛、马尔代夫及小安的列斯群岛。包括孟加拉国、肯尼亚、巴布亚新几内亚、索马里、也门、埃塞俄比亚、乍得及卢旺达在内的其他很多国家,会出现大量人口迁移。   2100年,海平面将升高1.4米,非洲将成为最先受创以及受到影响最严重的大陆,加尔各答、达卡等沿海城市将被毁掉,而伦敦、纽约以及上海这样的大都市,将被迫耗费数十亿美元的资金用于防洪。 (本文来源:东南快报 ) http://news.163.com/09/1207/02/5PT72LS9000120GR.html 美国因素使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峰会前景暗淡 本报驻美国记者 鞠辉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9-12-07    美国与中国近日相继公布本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中期目标,重新激起世人对治理全球气候变暖问题的信心。 但也有不少气候问题专家认为,美、中两国的承诺,尚不足以弥合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严重分歧。尤其是美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仍然裹足不前、实质进展不大,因此不应对联合国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抱过高期待。 中美减排承诺让世界重拾信心 nbsp; 皮尤全球气候变化中心的气候问题专家迪林格日前在美国布鲁金斯学会举行的研讨会上表示,中、美两国减排承诺的最大意义就在于让世界重拾信心。 迪林格说,尽管两国提出的数字低于一些人的期待,但仍应被视为气候变化谈判进展中的一个非常非常积极的信号。 他说,奥巴马访华期间,美、中两国就已展现出在推动气候变化难题上的积极合作意愿。两国当时签署了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源和环境合作的《谅解备忘录》,也达成有关可再生能源、煤炭更清洁地使用、电动车和液燃器的相关协议,并正式启动中美清洁能源联合研究中心。这不仅为两国应对节能减排难题提供了现实支持,而且也为未来在清洁能源技术共享等领域的合作奠定了互信基础。尽管有些人认为两国提出的减排目标让人失望,但这确实是一个重大进步,因为这两个国家是世界上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没有他们的积极参与和推动,任何全球性的减排目标都不可能实现。 美国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主任芭芭拉菲纳摩说,尽管美、中两国都对对方的承诺目标不尽满意,但鉴于各自的具体情况,这些目标仍应被视为双方作出的显著承诺对中国来说则尤为如此。 她说,我们应该记得,中国还是一个处在上升阶段的发展中国家。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和城镇化水平的迅速提升,其碳排放量自然也会迅速增加。因此,中国已作出的承诺应该得到充分肯定。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气候变化问题专家罗斯格瑙特指出,中国大幅度提高在清洁能源和节能减排技术领域的投资,努力调整经济增长与碳排放之间的关系,极大地增强了世界各国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信心。 格瑙特不赞同有关对中、美两国减排承诺目标过低的批评。他说,金融危机极大地增加了世界各国实现和承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难度。现在,中、美提出的减排承诺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提供了积极信号和重要动力,其他国家也应积极行动起来,为推动哥本哈根会议取得积极进展作出各自的贡献。 国内政治制约奥巴马减排努力 没人会否认美国的减排承诺对于缔结新的全球气候变化条约必不可少。 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召开前夕公开表示,他将积极寻求使美国2020年的碳排放量在2005年基础上减少17%。但这仅相当于在国际社会公认的1990年基础上减排4%,与欧盟在1990年基础上减排20%的承诺差距很大。作为碳排放全球第一大国,美国的减排承诺与其身份地位相差甚远。 更重要也更让人担心的是,即使这个让很多人失望的减排目标,都不见得能在美国国会获得通过。 今年6月,奥巴马力挺的《清洁能源安全法案》在美国众议院仅以7票的微弱优势勉强通过,但在参议院却遭遇了更大的阻力。 该法案的核心是限制碳排放量,主要方式是采取碳排放总量管制与交易制度通过设定碳排放上限,对美国的发电厂、炼油厂、化学公司等能源消费密集型企业进行碳排放限量管理。 美国各州在温室气体减排问题上存在严重分歧。以加利福尼亚为代表的新兴高科技产业州积极支持温室气体减排法案,但另一些经济发展严重依赖能源开采以及能源消费密集型企业的州则持坚决反对态度。 众议院法案的联合提案人之一、加州民主党人亨利维克斯曼将该法案称为为了我们的国家安全、为了我们的就业机会的一次历史性机遇,能够让我们再次引领国际社会潮流。 共和党保守派则宣称,该法案将严重削弱美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损害美国的经济利益尤其是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更不可接受。 美国传统基金会的研究报告更扬言,威胁美国国家利益的不是气候变化,而是气候政策。 参议院环境和公共工程委员会主席芭芭拉博克瑟不久前承认,在联合国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召开前,美国各界无法就2020年的温室气体减排目标达成一致。 参议院外交委员会主席约翰克里也表示,民主党人将在参议院通过医改和金融改革法案之后,于明年春季推动表决《清洁能源安全法案》。 分析人士认为,由于美国国会明年将进行中期选举,因而反对法案的参议员更不可能轻易作出妥协。法案在参议院获得通过的前景不容乐观。 美国国会能源独立与全球变暖特别委员会资深研究员哈兰瓦茨曼日前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法案至少需要60张赞成票才能在参议院获得通过,因此民主党很难像在众议院那样依靠压倒多数席位的优势而强行过关。 碳关税:行贸易保护之实 中国提出的减排承诺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但恐怕还不能说服美国国会以及参加哥本哈根会议的美方代表迈出实质性的一步。 美国东西方中心高级研究员张忠祥表示,虽然中国自愿承诺到2020年使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二氧化碳排放量(碳强度)较2005年下降40%至45%,但仍有不少美国国会议员要求把向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对美出口产品征收碳关税作为美国同意减排的先决条件。 所谓碳关税,主要是指如果某一国生产的产品不能达到进口国在节能和减排方面设定的标准,就将被征收特别关税。已获美国众议院通过的《清洁能源安全法案》便采纳了向国外进口商品征收碳关税的相关条款。 有关法案现已移交参议院审议。以哈里里德为首的10名美国共和党参议员声称,如果不把碳关税条款纳入法案,他们将坚决抵制《清洁能源安全法案》在参议院获得通过。 美国气候问题专家瓦茨曼认为,最终法案如能在参议院通过,将不可避免地包含碳关税条款。 值得注意的是,法国日前率先提出,将从2010年开始对从那些在环保立法方面不及欧盟严格的国家进口的产品征收碳关税。 很多分析人士认为,这种碳关税实际上是以环境保护为名,行贸易保护之实。 凯托研究所贸易政策专家萨莉詹姆斯表示,碳关税支持者的理论依据是希望借此保护美国的国际竞争力,但实际上这种变相的贸易壁垒根本起不到实效,而且还将违反世界贸易组织的相关法律,从而引发新一轮的国际贸易争端,实属损人不利己的做法。 僵局未破 哥本哈根前景暗淡 联合国哥本哈根应对气候变化会议的目的,是要协商制定一项新的、标准更高的国际性条约,以取代将于2012年失效的《京都议定书》。但各国各界普遍对这一目标能否实现表示怀疑。 皮尤全球气候变化中心的气候问题专家迪林格说,哥本哈根峰会的最大看点就是能否弥合各国在减排目标上的分歧,并朝着统一的、正确的方向前进。他期待此会能达成政治和财政两个层面的承诺,为未来形成一个具有约束力的协定建立起架构。 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能源安全与气候变化项目主任迈克尔列维则认为,尽管中国作出了自愿减排承诺,但这仍不足以打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气候谈判僵局。 美国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主任芭芭拉菲纳摩也指出,广大发展中国家仍希望美国和其他国家能在2020年时将温室气体排放量从1990年时的水平减少40%。另一方面,美方则希望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能在减低碳排放密度方面设定一个更高的目标,使温室气体实际排放量尽快由上升转为下降。 谈判的路还很长 美国国会能源独立与全球变暖特别委员会资深研究员哈兰瓦茨曼称,很难指望世界各国通过一次哥本哈根会议就能在气候变化问题上取得突破性进展,谈判的路还很长。 12月2日,澳大利亚参议院第二次否决了政府提出的碳减排计划法案,使澳总理陆克文携减排法案参加哥本哈根大会的计划成为泡影。这无疑是对气候变化谈判的一大打击。有媒体评论认为,法案再次遭遇否决进一步证明,即使在减排计划广受欢迎的澳大利亚,就气候变化问题达成统一意见也并非易事。 鉴于世界各国在减排责任以及资金和技术援助方面的严重分歧,各界人士正在降低对哥本哈根会议的期望值。 联合国气候变化纲要公约执行秘书德波尔日前在接受英国《金融时报》采访时说,即便哥本哈根会议达不成正式法律协议,希望至少能建立一个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政治框架。 德波尔说,各国领导人现在需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切实可行的问题上。 本报华盛顿12月6日电 http://zqb.cyol.com/content/2009-12/07/content_2970026.htm
个人分类: 全球变化|2899 次阅读|0 个评论
我看低碳经济
longfo 2009-11-6 15:39
2008 年国际金融危机暴发以来,全球化呈现出的新特点之一就是气候变暖、温室效应问题凸显,全球气候变暖严重影响人类环境和自然生态,导致水资源失衡、农业减产、生态系统严重损害,对人类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巨大冲击。为应对气候变化,低碳经济正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认同,我国很多地方也积极提出了大力倡导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科学发展模式。低碳经济成为网络热议。 第一、 发达国家需要为发展中国家的低碳经济发展买单。发达国家的低碳经济是建立在发展中国家基础上的,比如发达国家的太阳能电池很多都是中国进口的,绿色留给了发达国家,污染却留给了中国,政府应该采取措施,让发达国家为这一切买单。让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同为低碳经济受益方。 第二、 国家对低碳经济要出台具体措施。中国面临发展问题,也面临着环境保护的问题,双重压力急需具体责任,把发展和保护具体化,既要发展,也要保护环境,这需要一个量化的体系来支撑。 第三、 整合资源,防止产能过剩。新能源有很好的发展前途,长期来看,新能源产业没有出现过剩。但是在前期的发展过程中,如何利用市场对低碳经济进行调控,实现优胜劣汰也是发展低碳经济的一个重要课题。 第四、 制定切实可行的长期规划。一些发达国家开始制定长远规划来规范低碳经济的发展,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中国也应该制定相应措施,加大投入科研力度,全方位为新能源开绿灯,保驾护航。 第五、 环境教育势在必行。低碳经济不仅仅是新能源开发,也是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教育。低碳经济不仅是政府的事情,是每一个具有环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公民的义务。所以加大环保意识教育是势在必行,需要中国教育做出巨大努力。 第六、 政府要作为。一切重大决策都需要政府主导,低碳经济也不例外。政府要拿出负责的态度来对待这件事情。从舆论导向、政策制定、宏观调控各个方面进行全面调控,保证在低碳经济发展中不落后于发达国家,争取领先发达国家。 低碳经济是一个新名词,在学术界、政治界都存在着很大的争论,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低碳经济是今后国家实力的重要体现,要大力发展,重点投入
个人分类: 未分类|3192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 低碳经济之路:新的绿色长征
qlms 2009-11-5 12:20
本文转载于中国新能源网,网址 http://www.newenergy.org.cn/html/0097/7200928709.html 最新CO2排放量世界地图 编者按   最新数据显示,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已超过美国,成为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大的国家。专家预测,如果不加以控制,到 2030 年中国每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将达到 8 兆吨,相当于目前全世界的排放量的三分之一。此前,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李俊峰在世界自然基金会亚太低碳经济论坛上明确表述: 低碳之路并非要从碳税开始,碳税征收暂无时间表,发展低碳经济在中国是一条艰难道路。 在 7 月 4 日闭幕的首届 全球智库峰会 上, 加大引导低碳经济的投入,促进可持续发展 作为的重要议题得到了专家们的广泛响应 发展低碳经济是我们的必然选择,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近日表示,只有发展低碳经济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我们国家能源安全的保障能力。更重要的是,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一旦成为强制性目标,将给中国的经济增长模式带来革命性的转变,低碳经济也将真正走进中国人的社会生活。   正视低碳经济    低碳经济提出的大背景,是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的严峻挑战。作为具有广泛社会性的前沿经济理念,低碳经济其实没有约定俗成的定义。低碳经济与循环经济和绿色经济的核心都是一致的, 发改委研究员能源所能源经济与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主任高世宪对《中国能源报》记者说: 都是高利用、低排放。低碳生产是一种可持续的生产模式。要实现低碳生产就必须实行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 而全球气候变化应对计划主任杨富强博士则认为,把低碳化简化为怎么样利用低碳能源、可再生能源来保证经济的发展,这样理解比较片面。 低碳化发展之路就是在总结以往的环境和生态保护、资源供应安全和节约的经验教训,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条件下,一种简洁的提法。 杨富强博士这样解释低碳经济。   多数人对欧美国家城市的向往造成了对低碳经济的误解。从资源消耗量来讲,美国等发达国家,并不能称为低碳型社会。世界自然基金会( WWF )的 人类碳足迹 测算显示,按照美国的生活方式,养活人类需要六个地球,养活欧盟的生活方式需要四个地球,而养活中国目前的生活方式则只需要一个地球。无可否认,中国经济增长的同时能源需求总量增长过快。本世纪头几年,能源弹性系数达 1.0 左右,总能耗从 2000 年的 13 亿吨标准煤达到了 2008 年的 26 亿吨标准煤,这足以表明中国的经济增长方式是资源消耗型的。近年来,中国二氧化碳的排放逐年增长,人均排放都已经超过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总排放量更居世界首位。    如果我们的经济还是按照目前的模式去发展,恐怕再过十几年就发展不下去了,因为资源环境和气候变化因素限制死了。那时的衰退恐怕比我们现在碰到的金融危机还要厉害。更重要的是,到时候即使你想转型肯定要付出高昂的代价,结果很可能就是社会动荡。 杨富强博士坚定地告诉记者, 而低碳经济既是后危机时代的产物也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机遇。要改变我们的经济发展模式、对自然资源索取的方式以及人们生活的习惯和思维方式,这些都是革命性的转变。这种转型不亚于革命前辈所走的长征之路,长征使中国革命产生了根本性的转折,现在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同样面临这样一个转折。   发展新能源科技与提高能效并举   无论何种定义,事实上中国的低碳经济之路已经在走。中国近年来在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发电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截至 2008 年底,中国累计风力发电装机容量已超过印度,成为全球第四大风电市场,同时也提前实现了可再生能源 十一五 规划中 2010 年风力发电装机容量 1000 万千瓦的目标。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光伏发电的第一生产大国。 明年是国家 十一五 计划最后一年,从目前情况看,20%左右的节能目标能够完成。在此基础上,国家将会继续关注节能, 十二五 可能会提出气候变化战略和碳排放强度(每万元 GDP 的碳排放量)这样一些新的量化指标。 杨富强博士说: 两年前中国财政部已经开展有关碳税的研究,所以说,碳税不是子虚乌有,而是推出的政治时机的问题。如果在年底哥本哈根会议上中国开始承担发展中国家的减缓行动方案,政府可能会推出碳税推动国内的节能和碳减排。在 2012 年哥本哈根协议生效之后,政府基于国际和国内政治的考量后会推出碳税。碳税推出以后,能源税将会取消。 即便如此,早在 2002 年,中国国家统计局和挪威统计局就曾联合做过一个课题:《征收碳税对中国经济与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研究表明,征收碳税将使中国经济状况恶化,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将有所下降。受发展阶段的制约,现在的中国工业占有绝对的主导地位。产业结构的变化有其自身规律,简单的谈调整产业结构绝对是一种误导。那么具体如何发展低碳经济呢?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潘家华认为,在工业化阶段,提高能源效率是减少碳排放的最为有效的手段。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工业能源效率的提升空间极大,最先进的技术与最落后的技术同时并存。 十一五 规划中涉及到的淘汰小火电、小水泥就是最好的例子。同时在交通和建筑行业,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能效提高大有可为。 到 202 0 年,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目标是:单位 GDP 能耗比 2005 年降低 40%60% ,单位 GDP 的二氧化碳排放降低 50% 左右。如果采取较为严格的节能减排技术和相应的政策措施,并且得到充足有效的国际技术转让和资金支持,则中国的碳排放可争取在 20302040 年达到顶点,之后进入稳定和下降期。 低碳消费是文明的消费   作为一种经济模式,低碳消费方式是其重要环节。 节能型城市并不是低碳城市,低碳消费式城市对低碳经济进程更为关键。 天津环科院总工程师包景岭告诉记者说: 适度消费、多样性消费,软硬消费结合,运用消费的梯级拉动来提升第三产业的比例才是低碳经济的保证。 很多人认为一旦搞低碳经济我们就不能开好车、住大房子、享受空调了。其实这是对低碳消费的误解。以交通为例,从北京到天津,乘坐城铁只需要半小时,何必浪费时间自己开车呢?建筑节能越来越成熟,室内一年四季恒温恒湿满足了人体舒适度的要求,这是消费的进步而不是牺牲。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李俊峰也曾有过类似表述: 不应把低碳经济更多地关注在一些科学技术层面上,而是要改变一种生活方式,将低碳经济作为生态文明重要的技术选择。   在日前中国北京国际环保展上公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 , 中国消费者对气候变化的关注程度更甚于美国和英国消费者。其中有 69% 的人愿意改变生活习惯来应对气候变化。在不少专家看来 , 中国消费者愿意为低碳产品 埋单 的姿态 , 将会带来众多商机。
个人分类: 媒体的文章|4403 次阅读|3 个评论
《中国低碳生态城市发展战略》成果新闻发布会在京召开
fuyuncas 2009-10-20 08:43
2009年10月19日下午,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召开了《中国低碳生态城市发展战略》成果新闻发布会。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武寅研究员发表了讲话,她指出全球正面临着气候变化和资源环境的巨大压力,外延增长式的城市发展模式已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的发展要求,世界城市发展模式面临着转型的抉择。中国城市需要积极实践、探索一条新的发展道路低碳生态城市发展道路。中国政府多年来提倡的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新型城镇化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等思想,均反映了坚持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下协调发展、环境和气候变化问题的一贯立场。世界自然基金会全球气候变化应对计划主任杨富强和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秘书长李迅分别介绍了《中国低碳生态城市发展战略》研究成果的主要内容,包括低碳生态城市发展目标、实施路径和实施措施。具体内容包括:发展遵循城市功能和低碳生态城市发展要求的城市工业;科学规划、合理引导低碳生态城市发展,完善规划指标体系,推行规划环评保障城市可持续发展;以全方位的可持续交通系统引导城市高效节能运转,构建可持续城市交通系统;研究推广节能技术,推广绿色建筑技术和清洁生产技术,为低碳生态城市发展提供技术保障;推进体制创新,改革财税体制和考核体系,为发展低碳生态城市营造制度环境,改革城市政府行政管理体制,转变和优化城市政府职能,促进低碳生态城市发展。   《中国低碳生态城市发展战略》项目始于2007年5月。在大卫与露茜尔派克德基金会、威廉与佛洛拉休利特基金会和能源基金会的联合资助下,由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牵头,组织了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公共政策研究所、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国际合作发展部、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能源所、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交通研究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交通工程技术中心等单位开展了 2007年中国可持续城市项目( CSCI) 的研究。课题研究从2007年 6月至2009年3月,历时1年多 ,先后成立了项目顾问委员会和核心专家组,召开了六次核心专家组会议,其中第五次核心组会议是国际市长高层论坛。项目经过初稿讨论、专家集中评议、评审和送审四个阶段,最终形成一个主报告和十个分报告,即主报告:中国低碳生态城市发展战略;分报告一:中国城市化战略的低碳之路;分报告二:基于主体功能区的中国区域和城市发展战略研究;分报告三:可持续城市的规划策略研究;分报告四:中国城市化发展中的公共治理与政府职能转变研究;分报告五:生态城市规划原则与国际经验;分报告六: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环境问题及环境管理研究;分报告七:中国绿色建筑发展战略研究;分报告八: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背景下的工业发展道路研究;分报告九:中国公共交通引导城市发展策略研究和分报告十:中国BRT规划设计导则。研究成果于2009年8月由中国城市出版社出版。 责任编辑:小华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670 次阅读|0 个评论
最新报道:徐匡迪在MIT作“注重气候变化,发展中国的低碳经济”的报告
毛宁波 2009-10-8 04:14
美国东部时间10月7日下午1:30(北京时间10月8日凌晨1:30),中国工程院院长徐匡迪院士在美国波士顿市,麻省理工学院(MIT)用流利的英文作了题为注重气候变化,发展中国的低碳经济的精彩报告,会场座无虚席,报告结束时掌声不断,报告最后徐匡迪院士风趣地回答了MIT教师和学生的提问。整个报告阐述了世界的能源现状,论述了中国的能源利用的现状,向世界传达了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各种举措和未来的发展规划。我来MIT访问一个月来,聆听了大致总统、诺贝尔奖获得者,小至MIT学生的学术报告,徐匡迪院士的报告是最精彩、最亲切、最振奋中国人士气的报告。以下是本人从现场拍摄的部分照片,请大家欣赏! 在MIT的各处教学楼一周前就粘贴了徐匡迪院士10月07日来做报告的广告(毛宁波拍摄,转载敬请注明) 徐匡迪院士报告的第一张多媒体(毛宁波拍摄,转载敬请注明) 报告会现场一角(毛宁波拍摄,转载敬请注明) 讲到关键处徐匡迪院士慷慨激昂(毛宁波拍摄,转载敬请注明) 徐匡迪院士回答MIT教师提出的问题(毛宁波拍摄,转载敬请注明) 徐匡迪院士回答中国学生提出的问题(毛宁波拍摄,转载敬请注明) 徐匡迪院士报告会结束后许多中国留学生和MIT师生上前表示祝贺(毛宁波拍摄,转载敬请注明) 附录: 徐匡迪简介 徐匡迪, 男,汉族,1937年12月生,浙江桐乡人,1983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9年9月参加工作,北京钢铁工业学院冶金系钢铁冶金专业毕业,大学学历,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 1954年至1959年北京钢铁工业学院冶金系钢铁冶金专业学习。1959年至1963年北京钢铁工业学院、北京钢铁学院冶金系助教。1963年至1971年上海工学院冶金工程系助教、炼钢教研室副主任。1971年至1972年下放安徽省凤阳五七干校劳动。1972年至1980年上海机械学院、上海工业大学冶金工程系助教、讲师、炼钢教研室主任。1980年至1986年上海工业大学冶金工程系副主任、主任、副教授、教授(其间:1982年3月至1983年2月英国帝国理工学院做合作研究、访问学者;1984年3月至1985年6月赴瑞典斯堪的那维亚兰塞尔公司任副总工程师、技术经理)。1986年至1989年上海工业大学常务副校长。1989年至1991年上海市教卫办公室副主任兼市高教局局长、党组书记。1991年至1992年上海市计委主任、党组书记。1992年8月至12月上海市副市长兼市计委主任、党组书记。1992年12月至1994年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长。1994年至1995年上海市委副书记、副市长。1995年至2001年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01年至2002年中国工程院党组书记。2002年任中国工程院院长、党组书记。2003年3月在全国政协十届一次会议上当选为第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同年9月兼任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 2006年6月连任中国工程院院长 。 中共第十四届中央候补委员,十五届、十六届中央委员。第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2003年5月当选瑞典皇家工程院外籍院士。还是英国皇家土木工程师协会荣誉会员和英国皇家工程院荣誉院士。 2006年9月获瑞典皇家北极星大十字司令官勋章 ,以表彰他为促进瑞中友好做出的杰出贡献。2007年8月, 徐匡迪被日本铁钢学会授予荣誉会员称号 。2008年6月, 被授予英国皇家工程院国际奖章 。
个人分类: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见闻|5319 次阅读|4 个评论
2009 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探索中国特色的低碳道路
fuyuncas 2009-8-20 09:25
《2009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的主题是探索中国特色的低碳道路,感兴趣的朋友可以下载看看。 低碳道路
个人分类: 未分类|3368 次阅读|0 个评论
一报告涉嫌严重抄袭
fuyuncas 2009-8-12 10:09
报告中的第3部分与《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年第3期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研究》目录和摘要完全一样,涉嫌严重抄袭。 报告网址: http://www.51report.com/research/detail/1332626.html 论文目录: 1.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紧迫性 1.1 中国面临巨大的温室气体减排压力 1.2中国能源安全面临严重威胁 1.3 自然资源超常利用,生态环境恶化 2. 低碳经济理论与实践综述 3. 低碳经济发展模式 以低碳发展为发展方向] 以节能减排为发展方式 以碳中和技术为发展方法 4 我国实施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政策措施 ☆节能优先,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化石能源低碳化,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 ☆设立碳基金,激励低碳技术的研究和开发 ☆确立国家碳交易机制 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09) 2009-4-17 共有 人次浏览 文字显示: : 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09) : 2009年3月,2个工作日 : 113页 : EMAIL电子版或特快专递 : 印刷版:9000元 电子版:9300元 印刷+电子:9600元 : 02 : 010-84872298 下载 订购合同 : 010-64986059 68444499 document.write(" "); : 13720053987 〖 目 录 〗 1. 导言 2. 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机遇研究 【提示】 在21世纪,攸关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和气候变化问题是人类社会面临的最大挑战,而低碳经济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最新的解决方案。低碳经济将成为减缓气候变化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和必由之路。根据爱因斯坦的理论,如果说循环经济使可持续发展进入汽车时代,那么低碳经济将把可持续发展带入航空时代。毋庸讳言,低碳经济是对包括中国在内的所有国家的巨大挑战,但是低碳经济却为人类社会提供了通过国际合作,共建低碳经济、创建和谐世界的一个千栽难逢的机遇。 3. 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研究 【提示】 当前,全球正发生着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并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危机和挑战。低碳经济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应对全球变暖的最佳经济模式。本课题从温室气体减排压力、能源安全和资源环境等三个方面分析了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紧迫性。在对国内外低碳经济理论和实践综述的基础上,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次论证了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和发展方法,即以低碳发展为发展方向,以节能减排为发展方式,以碳中和技术为发展方法。最后提出了我国实施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政策措施。 【研究重点】 [国内外低碳经济理论和实践综述] ☆国外综述 ☆国内综述 [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紧迫性] ☆温室气体减排压力 ☆能源安全 ☆资源环境 [以低碳发展为发展方向] ☆宏观 ☆中观 ☆微观 [以节能减排为发展方式] ☆宏观 ☆中观 ☆微观 [以碳中和技术为发展方法] ☆宏观 ☆中观 ☆微观 [我国实施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政策措施] ☆节能优先 ☆化石能源低碳化 ☆设立碳基金 ☆确立国家碳交易机制 4. 低碳城市的构建途径研究 【提示】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背景下,低碳经济和低碳城市的概念应运而生。其核心为降低能源消耗、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揭示低碳经济是世界发展的趋势,低碳城市是低碳经济发展的必然过程。说明低碳城市的构建途径:新能源技术应用、清洁技术应用、绿色规划、绿色建筑和低碳消费。并阐述了低碳城市在中国的实践。 【研究重点】 ☆低碳城市在中国的实践 ☆新能源技术应用 ☆清洁技术应用 ☆绿色规划 ☆绿色建筑和低碳消费 5. 我国向低碳经济转型的准备 【提示】低碳经济是发达国家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而提出的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它强调以较少的温室气体排放获得较大的经济产出。目前它正成为一种新的国际潮流,影响着各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国作为发展中的温室气体排放大国,在向低碳经济转型的过程中,面临着特定的制约因素,同时也具备一定的潜在优势。中国需要在复杂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中,建设性地参与应对气候变化的进程,在发展战略、政策机制、技术创新等方面,积极做好向低碳经济转型的准备。 【研究重点】 ☆发展战略 ☆政策机制 ☆技术创新 6. 技术进步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 【提示】发展低碳经济、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已经成为世界密切关注的主题。本课题围绕当今世界发展低碳经济的大环境,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发展低碳经济的瓶颈等问题,分析指出向低碳经济转型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化石能源消费将持续增长,温室气体减排形势严峻;发展低碳经济刻不容缓,而技术进步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但技术瓶颈问题还长期存在。 7. 发展国家低碳经济的发展历程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提示】在气候问题备受关注的国际大背景下,发展低碳经济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发达国家对于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应对全球气候问题的进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找到适合中国自己的低碳经济之路,是当今所面临的关键问题。本课题介绍了发达国家近几年的低碳经济发展历程,分析了他们对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启示。 8. 积极实施节能减排, 促进低碳经济发展 【提示】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是人类社会的一大进步,国外已采取多种措施发展低碳经济。而环境恶化和能源短缺将是今后我国发展过程中最大的瓶颈。中国积极实施节能减排,促进低碳经济发展,构建生态文明社会,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趋势。我国如何在未来的发展中实现低排放、低能耗的增长,需要有积极的战略规划和对策措施,特别是要在政策上、法律上予以支持和保障。 9.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重点 【提示】 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仍然需要把重点放在实现低碳导向的新型工业化(生产模式)、新型现代化(消费模式)以及具有整合作用的新型城市化上。 10.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和清洁发展机制的对策研究 【提示】针对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气候变化和碳减排问题,课题介绍了低碳经济、清洁发展机制以及实现低碳经济的基本途径,量化了碳减排潜力,分析了电力、钢铁两大行业的碳减排途径,最后从项目技术开发因素和项目外部环境因素两方面具体提出了发展低碳经济和清洁发展机制的对策。 11.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举措 【提示】根据我国的能源消耗及CO2排放现状,提出应从产业结构调整、能源结构调整、科技创新、消费过程优化及政策法规支持5个方面开展工作,阐述了各方面所能采取的举措。 【研究重点】 [我国能源消耗及CO2排放现状] ☆能源消耗现状 ☆CO2排放现状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重点] ☆产业结构调整 ☆能源结构调整 ☆科技创新 ☆消费过程优化 ☆政策法规支持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举措] ☆产业结构调整 ☆能源结构调整 ☆科技创新 ☆消费过程优化 ☆政策法规支持 12. 专题研究 12.1我国生态工业园在低碳经济中的作用 【提示】 近年来,CO2浓度增高,气温上升,已经给全球代理不少问题。低碳经济就是减少碳排放,解决此问题的关键环节。而生态工业园却是实现低碳经济的一种重要方法。 12.2我国低碳建筑技术的发展与创新 【摘要】低碳经济源于节能但高于节能。低碳经济是对我们的挑战,但同时也是将建筑节能发展到更高阶段的机遇。我们要不断研究低碳建筑的各项技术,并且思想方法、设计思路、技术措施和行为准则也要随之而登上更高的台阶。这样,一旦中国不得不承担减排义务时,我们就不至于陷于被动,也不至于靠提高建筑成本、降低生活质量来实现二氧化碳减排。 【说明】本报告为本网独创的高端报告,为防止抄袭恕不提供详细目录。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701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11:1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