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等离子体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等离子体

相关日志

撩一撩等离子体
热度 1 zhan6666 2020-9-22 10:13
等离子体一词被大众知晓,大约始于20年前问世的等离子体电视机(PDP),只是现今PDP几乎销声匿迹,虽然等离子体电视机比液晶电视机具有更多的优点。不过,也许将来PDP又会东山再起,卷土重来。 等离子体究为何物: 等离子体不是一种新发现的物体,而是指物质的一种状态,也就是和固态、液态、气态相并列的一种状态,亦称物质的第四态,例如,给以不同的条件,水将呈现固态水(冰)、液态水、气态水(水蒸气)和等离子体水等四种状态。等离子体物质的特点是其充分电离、而总体又保持无电的中性状态。所以,把等离子体理解为“电离态”似乎更为直观。 同一物质的四态的重要区别是:等离子体的温度最高,气态次之,液态再次之,固态温度最低。因此,要获得某个物质的等离子体,必须对其施加更高的能量。在地球温和的自然条件下,如果不对物体施加足够的能量,则等离子体不能存在。 超过一定温度的物体都会发射可见光。所以,等离子体大都发射自身固有颜色的可见光谱。常见的氖气霓虹灯在通电工作时,管内氖气吸收电力能量,形成氖等离子体,发出绚丽的红光。如果切断电源,则氖气等离子体立刻退回常规的气态,不再发光了。 对等离子体之名吐个槽: 早在100年前,物质等离子体态即已被发现,直译为电浆体。但何时开始使用等离子体一词,尚不可考。 坦率地说,“等离子体”大名取得不够科学,容易误导。不妥有五: 1、用四字命名一个物质状态,实属冗长,以致人们通常更习惯地简称为等离子、等体。 2、等离子体既为状态,则不宜用“体”字来命名。“等离子体”容易让人联想到一种新的、纯离子性的物质。实际上,等离子体中,离子和电子二者等量并存,且电子更为活跃。 3、等离子体作为第四态,其名没有固态、液态、气态等名称之简洁明了,而且很难与固态、液态、气态产生关联。 4、等离子体的“等”字让人难以理解。“等”是相等、等待,还是未尽的省略?“相等的离子”并不是等离子体的特点。 5、“等离子体”最后二字均为第三声,根据普通话发音规则,“子”字需要变调,因此读起来不够顺口,此为取名所忌。 当然,对于科学概念并不能顾名思义,但若称之电离态,或离态,则简洁直观,似无不可。 等离子体最重大的应用: 虽然地球上等离子体难以存在,但在浩瀚的宇宙物质中,等离子体占99%以上,因为所有的恒星都是等离子体。比如太阳就是等离子体,太阳质量占太阳系所有质量的99%以上。所以,等离子体是研究宇宙、太空的重要内容。 但凡一项技术的局部使用了等离子体,那么,开发者更乐意将其归属于等离子体应用,甚至直接用等离子体为之冠名。如等离子体电视机,只是其中的发光系统使用了惰性气体等离子体(发光特性),其余的硬件系统与普通电视机并无二致。 照此划分,等离子体的应用非常广泛,如等离子体芯片工艺、等离子体消毒杀菌、等离子体诱变育种、等离子体化学、等离子体镀膜、等离子体焊接,等等不一而足。 等离子体似乎成为高新技术的亮点标志。 等离子体最重大的应用,当属可控性的核聚变研究,其目的是获取几乎无限的、洁净的能源。将氢气或氦气变成等离子体是实现核聚变的首要条件。安全可控的核聚变装置俗称“人造太阳”,这个威武的名字并未言过其实,因为太阳源源不断的能量正是源于核聚变。现已建成的核电站均采用核裂变技术。核裂变和核聚变只有一字之差,技术上却有天壤之别。实现核裂变较为容易,但原材料有限、存在核废污染;实现安全可控的核聚变极其困难,但原材料丰富,取之于海水,不产生核废污染。如果在地球上实现安全可控核聚变,人类将彻底解决能源危机。 核聚变历经70余年的研究,至今尚未变成现实,主要原因是,目前未能制造出极高温度、极高密度、足够持续时间的超高能等离子体,致使核聚变不能启动点燃。并且,长期安全地储放如此极端状态的等离子体火球也是难点所在。所以,臣妾实在做不到啊!但研究工作始终在进步。欣喜的是,我国核聚变研究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个人分类: 小科普|4764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等离子体电磁流体力学 chapter0-流体力学简介
YUNJU 2020-6-29 16:08
1.1 流体力学基本概念 流体的基本性质 研究流体运动的两种方法 1.3 应力张量
个人分类: 科研笔记|2199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等离子体电磁流体力学绪论
YUNJU 2020-6-29 12:49
等离子体的定义 等离子体物理研究的基本问题 等离子体物理的几种理论描述方法: 本学期的教学内容
个人分类: 科研笔记|2128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COMSOL热等离子体
YUNJU 2020-5-30 16:30
简介 低压放电的特征在于 电子温度远高于中性气体温度 。随着气压增大,电子与中性粒子 之间的碰撞数增加。 在足够高的气压下,电子温度逐渐与气体温度相同 。此时,等离 子体处于局部热力学平衡状态,可以使用简单得多的 MHD 模型对等离子体进行建模。 本例模拟中等压力 (2 torr) 下的等离子体,此时不能假定气体温度恒定,且等离子体仍 处于局部非热力学平衡状态。图 1 绘制了电子 (蓝色)和气体 (黑色)温度随压力变 化的情况。在低压下,两个温度解耦,但是随着压力的升高,温度趋向于相同的极限。 由于精确的温度和压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讨论的气体,因此绘图中没有给出确定的 坐标轴。 由于以下原因,分子气体比原子气体更容易加热: • 分子持续解离和重组,电子碰撞反应可将分子解离成原子成分。当发生这种反应 时,电子损失的能量在复合过程中以热能的形式返回给气体。 • 振动激励和松弛。振动激励的阈值能量比解离的阈值能量小得多,分子的持续振动 激励和松弛会导致气体温度升高。 模型定义 通过求解一组电子密度和平均电子能量的漂移扩散方程来计算电子密度和平均电子能 量。由于流体运动而引起的电子对流被忽略了。有关电子传输的详细信息,请参见 Plasma Module User’s Guide 中的 Theory for the Drift Diffusion Interface。 等离子体化学 电激励 结果
个人分类: COMSOL|4129 次阅读|0 个评论
等离子体粒子模拟及应用 第1讲-绪论
YUNJU 2020-5-10 18:59
参考书目 主要内容 第一章绪论 等离子体维持的条件(易忽略验证) 等离子体模拟的方法(上学期学了基础的MHD模拟) 粒子模拟方法概述 和MHD模拟的不同之处 粒子模拟历史 粒子模拟的一些概念 粒子模拟的基本方程 有限粒子大小对碰撞的影响 一些定量的结果 原文链接: https://asipp.yunjunet.cn/58232.html
个人分类: 科研笔记|2135 次阅读|0 个评论
俄罗斯科学院光谱研究所:首次在双金属纳米层中实现长程表面等离子体电激发
nanomicrolett 2020-3-20 23:00
Electrical Excitation of Long‑Range Surface Plasmons in PC/OLED Structure with Two Metal Nanolayers Valery Konopsky*, ValeryProkhorov, Dmitry Lypenko, Artem Dmitriev, Elena Alieva, Giovanni Dietler, Sergey Sekatskii Nano-Micro Lett.(2020)12:35 https://doi.org/10.1007/s40820-020-0389-7 本文亮点 1 长程表面等离子体 首次在包含两个金属纳米层的光子晶体/有机发光二极管混合结构中被激发。 2 这些表面等离子体在 没有任何外部激光的情况下 被激发,通过两个金属纳米层注入电流,这两个金属纳米层充当层间有机发光微膜的薄金属电极。 研究背景 至少20年来,人们对表面等离子体放大和激光有关的问题产生了广泛的兴趣,这是由电子和光学器件小型化的实际需要所驱动的:降低功耗,增加工作频率范围,要求增加集成度。从2003年的SPASER提案开始,在表面等离子体激光领域进行了深入的科学研究,技术研究以及随后的实验实现都是这个方向的关键研究步骤。但是,任何能够在未来光子学领域工作的表面光源或其与电子器件的接口都不能依赖于提供光学泵的外部激光器。 内容简介 本文报道了一种双金属纳米层上的长程表面等离子体的电流驱动源。在一个有机发光薄膜夹在两个用作电极的金属纳米层平面结构之间,实验观察了长程表面等离子体的电激发。为了实现长程表面等离子体在金属纳米层中与空气界面的传输,将一维光子晶体(PC)作为发光结构的边缘。由两个薄金属电极组成的光子晶体/有机发光二极管结构(PC/OLED)发出的色散光中检测到明显的长程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峰。 图文导读 I 实验装置介绍 本工作中研究对象 被置于石英直角棱镜的斜边上。采用薄层浸油的方法,实现了薄膜基板间光子晶体和棱镜的光学连续性和折射率匹配。多层结构发出的光通过多模光纤采集,输入面刚性地附着在自制螺旋齿轮装置的旋转臂上。 图1(a)实验装置的布局;(b)具有两层金属纳米膜的PC/OLED结构。 II 长程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信号的检测 图中的红色曲线展示了记录的配准角度光谱shy;(ρ=n 0 sin(θ)=1.005)的典型情况。长程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峰在575 nm处,而527和630 nm处的两个局部极大值对应于被研究结构的带隙边缘。 图2 (a)在两个金属纳米层之间夹有Super Yellow发光层的一维光子晶体的电致发光光谱。标准Super Yellow发射光谱以青色曲线表示以供比较;(b)OLED层能级图。 III 发光结构的二维色散图 在与空气接触的外部界面附近,光场增强的幅度用对数色标的色调表示。这一场增强是针对一个包含27层SiO 2 /Ta 2 O 5 真实结构计算的一维光子晶体。图3a中两条黑色曲线是半无限一维光子晶体结构的色散曲线。从图3a可以看出,两个对应的模态是反交叉的,其中一个模态被移到了光谱线上。 图3(a)无限一维光子晶体的外表面强度增强(对数色标)和表面模态的色散曲线;(b)29个不同角度参数的电致发光实验光谱叠加图;(c)Super Yellow层中光电场的积分图;(d)叠加的实验光谱和Super Yellow层中光电场积分合成图。 IV 发光结构的外层的电场分布 图4光场分量在结构外层的空间分布。 作者简介 Valery Konopsky 本文通讯作者 俄罗斯科学院光谱研究所 ▍ 主要研究领域 光子晶体结构及性质研究,有机发光二极管,生物传感,光学器件,表面等离子体。 ▍ Email: konopsky@gmail.com 撰稿:《纳微快报》编辑部 编辑:《纳微快报》编辑部 关于我们 Nano-Micro Letters是上海交通大学主办的英文学术期刊,主要报道纳米/微米尺度相关的最新高水平科研成果与评论文章及快讯,在Springer开放获取(open-access)出版。可免费获取全文,欢迎关注和投稿。 E-mail: editorial_office@nmletters.org Tel: 86-21-34207624
3499 次阅读|0 个评论
螺旋波等离子体研究现状调研报告
YUNJU 2019-12-9 04:31
螺旋波 等离子体 研究现状调研报告 一、 调研总结: 概括介绍自己对这个领域现状、前景、主要方向、主要团队的一个认识(半页到一页纸即可) 螺旋波是在径向约束的磁化等离子体中传播的右旋极化波,最早于 1960 s 被人们发现。 Klozenberg 是 19世纪60年代早期研究螺旋波的理论家,对螺旋波做了较完整的论述( Klozenberg ,1965)。在 Klozenberg 的螺旋波理论基础上,后来许多学者继续做了大量工作,其中一位做出较大贡献的学者是英国的 Boswell 。 1970年 Boswell 用一种新型天线 (现在称为 Boswell 天线 )做了一个小型放电装置实现了螺旋波放电 ,获得电子密度高达10 -12 cm -3 、完全电离的等离子体( Boswell ,1970)。 Boswell 还通过螺旋波等离子体源实验发现了放电模式转化现象,随着功率不断增大,发生了容性耦合射频放电模式( E Mode )向感性耦合射频放电模式( H Mode )跳变、感性耦合射频放电模式向螺旋波放电模式( W Mode )跳变的现象( Boswell ,1996)。很多学者对高电离效率的物理机制这一研究热点进行了探究, Chen ( Chen ,1985)提出螺旋波是通过朗道阻尼加热电子的, S hoji ( S hoji ,19 91 )等人 对朗道阻尼理论进行了实验论证 。 Chen 还通过实验证明了右旋极化天线优于左旋极化和平面极化天线( Chen ,19 95 )。后来 Arnush 等人发现,在低约束磁场下除了朗道阻尼的方式还存在 TG 模式( Trivelpiece – Gould mode )加热电子的方式。至今关于螺旋波等离子体源的物理机制还没有完全弄清楚,仍有很多学者通过多种方法研究和论证螺旋波等离子源电离效率高、右旋极化天线优于左旋极化天线、低场峰效应等问题背后的物理机制。 国内对螺旋波等离子体源的起步较晚,成果相对较少。 1999 年,房同珍较详细的地综述了国外的研究进展,并通过实验得出螺旋波放电的密度跳跃现象是是由天线耦合的某种不确定导致的 , 此后逐渐有更多的学者开始研究螺旋波。姜帆等对以氢等离子体为工质的螺旋波放电过程中的由密度跳跃引起的放电模式转换现象进行了深入研究,并从 Nagoya type Ⅲ型天线电场耦合作用和电子与氢分子的相互作用两方面解释了密度跳跃现象;李波等人进行了 VASIMA 中螺旋波等离子体源的简明设计和初步试验;北京印刷学院的陈强团队进行了螺旋波等离子体源的特性研究和低场峰效应的相关研究;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国防科技大学等高校对螺旋波等离子体源做了相关的数值模拟研究 ;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孙斌等人进行了 4KW 的螺旋波等离子源诊断试验研究。总体来说,虽然没有取得重大理论突破,国内学者短短 10 几年在螺旋波等离子体源领域还是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现在螺旋波等离子体源在材料处理和已经成为一个活跃的领域,在空间推进、薄膜沉积、亚纳米电路制造等领域得到关注和应用,已经发表了超过 2700篇论文。20世纪90年代呈现在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兴起大规模的研究浪潮,发表该领域论文的主要期刊有 Plasma of Physic 、 Plasma Sources Science Technology 等,该领域主要的贡献者是 Boswell 、 Scimeetal 、 Shinohara 、 Chen 和 Shamrai 等人 ,此外,世界各地许多国家的许多研究人员和团体也为深入了解螺旋波等离子体源做出了努力。 二、信息收集与调研 1. 明确写下自己的调研的方向和调研目的, 以及 1 - 2 句话解释为什么想了解这个主题 本次调研的目的是想了解螺旋波等离子体 领域的研究现状 , 快速搜集该领域的游泳信息,了解领域内的大牛作者实验室,找到领域的核心论文和期刊及主要研究方向,用于指导以后的文献阅读和科研 。 2. 写下自己检索所使用的关键词 说明:关键词可以通过三种方法确定。一是通过网页搜索了解,二是通过 cnki . net 、百科等完整的提示,三是利用 endnote 等做关键词分析。 本次调研的关键词是 : helicon 、螺旋波等离子体 3. 了解该方向相关基础知识、新闻报道和最新动向,重要网页建议收藏到为知笔记等软件中,以便进一步整理 说明: 通过网页搜索(谷歌、百度, bing );新闻报道(谷歌新闻,百度新闻);微信文章( sogou . com )等 3.1 所查询到的相关网页 5 个 ( 列出标题和网址,并用一句话对内容进行评述 ) Helicon ( physics )– Wikipedia —— 螺旋波是在磁场存在下存在于有界等离子体中的一种低频电磁波。 https :// en . wikipedia . org / wiki / Helicon _( physics ) Numerical Investigation of Power Deposition and Transport Phenomena in Helicon Plasma Sources ——开发了一种由两个软件组成的工具,分别研究电波传播和等离子体传输,分别是 ADAMANT 和 COMSOLMultiphysics ® 的 Plasma 模块。 https :// cn . comsol . com / paper / numerical - investigation - of - power - deposition - and - transport - phenomena - in - helicon - p - 36331 螺旋波等离子体推进研究进展 —— 螺旋波等离子体推力器是一种新概念磁等离子体推进装置 ,以其电离率高、无电极烧蚀、寿命长、比冲高等优点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该新型推力器在未来长寿命深空探测器和卫星的动力系统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http :// mall . cnki . net / magazine / Article / TJJS201106020 . htm 基于 FHN模型的螺旋波模拟Matlab程序,非常难得 – MATLAB中文论坛 https://www.ilovematlab.cn/thread-37994-1-1.html Plasma Diagnostics of a High Power Helicon Source ——试验结果表明:离子密度在放电管中心区较高,沿径向逐渐降低 http :// www . tjjs . casic . cn / tjjs / ch / reader / view _ abstract . aspx ? file _ no = 20190327 flag = 1 3.2 列出国内外重要相关新闻报道 5 条 ( KW : helicon plasma ) 39 天到达火星? VASIMR 发动机技术说可以 _网易订阅 http :// dy . 163 . com / v2 / article / detail / ECIO0V5J05119RIN . html Helicon Radiofrequency Plasma Thrusters / ACT / ESA —— ACT 正在研究两种不同的等离子推进器概念,即 RF Helicon 推力器(实验和建模研究)和 Helicon 离子回旋加速器共振推力器(建模和初步设计研究)。 http :// www . esa . int / gsp / ACT / projects / helicon . html 启动 更长的太空任务 - ScienceDaily https :// www . sciencedaily . com / releases / 2019 / 08 / 190820130936 . htm 螺旋等离子推进器性能下降的机理 https :// phys . org / news / 2015 - 05 - degradation - mechanism - helicon - plasma - thruster . html 螺旋波等离子体推进器中双层形成的 PIC 模拟 http :// www . opticsjournal . net / Articles / Abstract ? aid = OJ151130001209rXu1w4 3.3 列出 5 篇微信公众号文章 我与博士面对面 系列活动之螺旋波等离子体源实验特性研究 https :// mp . weixin . qq . com / s ? src = 11 timestamp = 1575803148 ver = 2022 signature = hsA0IiPKr0HyrwttB7YI0YtQ1X1hJy - 7mGjpIUNuinilcamhvaa1 - W8b3mJ - hzwCcOQXc9ih37bX9gvlGC3fGD3Qn5Tam1NJvX6eVM * 8S6zYvPQVTkPA0e0ui86BLZNn new = 1 iDncXGH * FIc7EqkzI2 new = 1 等离子推进器 -- 面向深空探索的次世代发动机(上) https :// mp . weixin . qq . com / s ?__ biz = MzUyNzg 0 OTQ 2 NA == mid =2247484143 idx =1 sn =9 e 6587 b 796 dbdf 6 d 6 d 37 ab 3 f 5085 a 499 chksm = fa 780078 cd 0 f 896 e 8111 bd 14151 ef 6 c 82 e 193 dc 8 db 62 f 98447 b 63283198 f 5 fe 518 e 737350 a 3 b scene =21# wechat _ redirect 等离子推进器 --面向深空探索的次世代发动机(中) https :// mp . weixin . qq . com / s ? src = 11 timestamp = 1575803148 ver = 2022 signature = C9w4 - Bj0wC4lCFoJkeRJQs01iUGUwJurlGgDnEbDE1eEUFpqkcSe4cWJj937aaEzdIlmOh4a2fWRyZiJLUwjb3OG6yXCnRyFk0nKlT9XauGOEWFatvpLtVzwh7L8VaWx new = 1 前沿技术中的射频等离子体 https :// mp . weixin . qq . com / s ? src = 3 timestamp = 1575803902 ver = 1 signature = XCRKy5Gy4X3AJr9SB3ubAtS4yzbLSv97ejPMZe - HNAyIdzxOzeLZWKSblT8o5qGPmRStRUd2PxRMSjGcsUwOuKYecUKVhQ5DkpeG * 6sXctTP1GF8biYANB5p9IZ0VD54CBxtCiF * ru * Rs1RzbIFZqQ == 黑科技:疯狂工程离子发动机,到底有多疯狂? https :// mp . weixin . qq . com / s ? src = 3 timestamp = 1575804426 ver = 1 signature = 9rqIbZBm9luZu3TUhHMb - xIeXQm7RbPc53aeShK1pRZyNpzG5XtM3bI9nggaSA2wLhzkEdxfLF70BJa1Ie337iGZWfYrKkhDZcifM4bStAJe7uJkWEDx9gMRXiJPU * 15IUySnC1iOrwmt0Mbg5UXaHSTMTf2vVw1OSbPn4UZdpM = 3.4 列出相关的 5 张图片(如果有密切相关的话) 3.5 列出 3 - 5 个相关视频(如果有请列出) https :// v . qq . com / x / page / c13092dzagk . html https :// v . youku . com / v _ show / id _ XODQ1NjQ0ODQw . html ? spm = a2h0k . 11417342 . soresults . dposter https :// v . youku . com / v _ show / id _ XMzc4MTMxOTc2NA ==. html ? spm = a2h0k . 11417342 . soresults . dposter https :// vdse . bdstatic . com //308 b 0 b 88 e 2726 f 1 bc 031708 d 12 a 0 db 72. mp 4? authorization = bce - auth - v 1/40 f 207 e 648424 f 47 b 2 e 3 dfbb 1014 b 1 a 5/2019-11-30 T 18:20:24 Z /-1/ host / d 9 ee 8 b 9 eaa 661718 e 2 e 002 ad 4 edfa 6 f 07127 c 7 fddb 5 e 4 c 357 c 37337 c 42 f 4 cc 3 c 3.6 列出 3 - 5 本相关书籍(如果有请列出) 帕斯卡 ·夏伯特等著 . 射频等离子体物理学 . 科学出版社 , 20 18 . 迈克尔 A ·力伯曼,阿伦 J ·里登伯格. 等离子体放电原理与材料处理[ M ]. 蒲以康译. 北京 : 科学出版社, 2007 等离子体物理学,李定等,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年版 . 4. 发展 趋势进行分析(利用数据库完成) 说明:可以在数据库中检索,然后利用数据库 ( web of science 或者 scopus ,如果没有相关数据库权限,可以使用谷歌学术、百度学术等 ) 的分析功能得到结果,可以截图放在作业中。如果论文数量太多(如 10 万 +),建议优化关键词。 4 . 1 该领域的文章随年度变化的情况 4 . 2 该领域研究国家的分布情况 4 . 3 发表该领域论文的主要期刊有哪些 5. 从 WOS 下载相关文献,并利用 histcite 进行分析 说明:如果文献数量太多,建议先按被引次数排序,下载前 1000 篇进行分析,并把重要的前 30 - 50 篇文献( LCS 最高的)输出至 endnote 中。需提供 hiscite 和 endnote 截图。 图 1 图 2 图 3 6.了解该方向有哪些大牛,以及他们的主要研究方向 说明: l 数据库中检索后,分析作者的产出,通常文章数最多的几位,应该也是该领域影响力较大的作者 l 检索会议 , 特邀报告人( keynote speaker )一般都是该领域公认的大牛。搜索会议的方法,国内的用:关键词 + 研讨会 或 大会 或 论坛;国际会议可以使用:关键词 + conference symposium seminar workshop 等 l 可以访问大牛的实验室网站,进一步了解他们的研究动向 l 直接搜索某个作者相关的网页或新闻,有时候也能了解到他的动向 要求 6 . 1 查找专业会议、列出相关会议和特邀报告人 3 人以上 3rd Asia - Pacific Conference on Plasma Physics ( AAPPS - DPP2019 ) keynote s peaker : BOSWELL RW , SHINOHARA S , Richard Sydra 6 . 2 列出 3 - 5 位大牛科学家实验室网站(根据数据库分析结果, 或者大会 keynote speaker 报告人) 1 、 UCLA ' s Low Temperature Plasma Technology Laboratory ~ CHEN FF http :// www . seas . ucla . edu / ltptl / 2 、 Professor Rod Boswell | ECI https :// energy . anu . edu . au / about - us / participants / rod - boswell 3 、篠原研究室のホームページ ~ Sinohara http :// web . tuat . ac . jp /~ sinohara / index . html 3 . 3 列出 2 - 5 位你欣赏的专家和团队 CHEN FF Arnush , D . BOSWELL RW SHINOHARA S 7.了解该方向的研究前沿 说明:通常比较宏观的热门领域,国家会发布相应的申请指南;学术会议的探讨主题,会议通常能够紧跟时代热点;前面检索新闻中,也可以了解到最新的研究热点和动向 7 . 1 列出 国家发布的科研课题申请指南 ( 1 - 5 项),列出其中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方向 1、 国家磁约束核聚变能发展研究专项 2018 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 氘氚聚变等离子体中 alpha 粒子过程对等离子体约束性能影响的理论模拟研究 2、 “科技冬奥”重点专项2020年度定向项目申报指南——“氢能出行”关键技术研发和应用示范 3、 “主动健康和老龄化科技应对”重点专项2020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征求意见稿)——膳食营养评估和干预技术研究 4、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 / 港澳台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 2019 年度第二批项目申报指南——中国和芬兰政府间科技合作项目:能源互联网技术经济评价理论与评价方法 5、 “ 可再生能源与氢能技术 ” 重点专项2019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新结构太阳电池研究及测试平台(共性关键技术类) 7 . 2 列出一年内该领域资助的项目 ( 不少于 5 项,不足 5 项全部列出即可 ) http :// fund . sciencenet . cn / 1 、 螺旋波等离子推进器中等离子体与波相互作用和输运过程的研究 负责人:田滨 申请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研究类型: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项目批准号: 51907039 批准年度: 2019 金额: 25 . 00 万 2 、 螺旋波放电的模式转换、羽流特性和相似性 负责人:欧阳吉庭 申请单位:北京理工大学 研究类型:面上项目 项目批准号: 11975047 批准年度: 2019 金额: 65 . 00 万 3 、 CFETR 螺旋波电流驱动数值模拟及螺旋波天线和等离子体耦合机制研究 负责人:杨宇晴 申请单位:江南大学 研究类型: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项目批准号: 11905084 批准年度: 2019 金额: 17 . 00 万 7 . 3 列出 5 个美国资助的项目 (通过海研全球科研项目数据库进 行查找) http :// www . hiresearch . cn / 1 、 Unraveling the Link Between Radio - frequency Wave Propagation and High Ionization Efficiency of Helicon Waves 项目来源: U . S .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 资助年度: 2019 资助金额: 131728 美元 项目负责人: Oliver Schmitz 2 、 Advanced Simulations of Helicon Antennae and Sources 项目来源: Small Business Innovation Research ( SBIR )美国中小企业创新研究基金 资助年度: 2018 资助金额: 1009133 美元 项目负责人: Name : David Smithe 项目负责机构: TECH - X CORPORATION 3 、 Physics and Simulation of Helicon Plasma Sources 项目来源: U . S .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 来源类别: Standard Grant 资助年度: 1996 资助金额: 207300 美元 项目负责人: John Scharer 项目负责机构: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 Madison 4 、 Helicon Wave Studies 5 、 High Power Helicon Plasma Propulsion 7 . 4 搜索结题报告 5 个 (列出网址,如果找不到 5 个仅列出部分 即可) 国家科技报告查询系统 https :// www . nstrs . cn 1 、发散磁场中螺旋波等离子体双电层加速机理研究详细信息 https :// www . nstrs . cn / xiangxiBG . aspx ? ts = id = 139846 flag = 1 2 、螺旋波等离子体特性及与材料相互作用基础研究详细信息 https :// www . nstrs . cn / xiangxiBG . aspx ? id = 113496 三、附件 、 7 .1 manictime 过程记录(附上 manictime 的截图, 必须) 7.4 manictime 的所有使用记录列表导出,贴在下方。 1. 选中作业期间的所有记录,右键单击, copy ,然后贴在文末即可 (必须) Microsoft Office 专业增强版 2016 下午 6:07:12 下午 6:07:27 0:00:15 离开此网站? 下午 6:07:27 下午 6:07:34 0:00:07 云炬导航 | 让搜索更高效! - Google Chrome 下午 6:07:34 下午 6:07:40 0:00:06 Windows 资源管理器 下午 6:07:40 下午 6:07:59 0:00:19 桌面整理 -文件搜索 下午 6:07:59 下午 6:10:12 0:02:13 api 下午 6:10:12 下午 6:10:17 0:00:05 Windows Installer 下午 6:10:17 下午 6:10:30 0:00:13 Cortana (小娜) 下午 6:10:30 下午 6:10:53 0:00:23 Office 下午 6:10:53 下午 6:11:01 0:00:08 Cortana (小娜) 下午 6:11:01 下午 6:11:15 0:00:14 标红 -螺旋波等离子体源设计及VASIMR发动机的热力学分析.docx - Word 下午 6:11:15 下午 6:11:47 0:00:32 www.yunju.net + 科大云炬 +螺旋波电离过程仿真模拟的调研报告V1.docx - Word 下午 6:11:47 下午 6:12:02 0:00:15 另存为 下午 6:12:02 下午 6:12:09 0:00:07 Microsoft Word 下午 6:12:09 下午 6:12:15 0:00:06 Word 下午 6:12:15 下午 6:12:21 0:00:06 另存为 下午 6:12:21 下午 6:12:27 0:00:06 api 下午 6:12:27 下午 6:12:36 0:00:09 标红 -螺旋波等离子体源设计及VASIMR发动机的热力学分析.docx - Word 下午 6:12:36 下午 6:12:51 0:00:15 Windows 资源管理器 下午 6:12:51 下午 6:12:57 0:00:06 标红 -螺旋波等离子体源设计及VASIMR发动机的热力学分析.docx - Word 下午 6:12:57 下午 6:13:10 0:00:13 Windows 资源管理器 下午 6:13:10 下午 6:13:15 0:00:05 knight 下午 6:13:15 下午 6:13:32 0:00:17 QQ邮箱 - Google Chrome 下午 6:13:32 下午 6:13:57 0:00:25 QQ邮箱 - 搜索结果 - Google Chrome 下午 6:13:57 下午 6:14:11 0:00:14 QQ邮箱 - 附件夹 - Google Chrome 下午 6:14:11 下午 6:14:34 0:00:23 ManicTime - TRIAL 下午 6:14:34 下午 6:14:46 0:00:12 您要做什么工作 下午 6:14:46 下午 6:14:52 0:00:06 ManicTime - TRIAL 下午 6:14:52 下午 6:15:12 0:00:20 您要做什么工作 下午 6:15:12 下午 6:15:17 0:00:05 ManicTime - TRIAL 下午 6:15:17 下午 6:15:39 0:00:22 云炬导航 | 让搜索更高效! - Google Chrome 下午 6:15:39 下午 6:16:03 0:00:24 www.yunju.net + 科大云炬 +helicon.docx - Word 下午 6:16:03 下午 6:17:30 0:01:27 云炬导航 | 让搜索更高效! - Google Chrome 下午 6:17:30 下午 6:17:37 0:00:07 https://www.google.com/search?q=helicon - Google Chrome 下午 6:17:37 下午 6:17:42 0:00:05 helicon - Google 搜索 - Google Chrome 下午 6:17:42 下午 6:18:05 0:00:23 www.yunju.net + 科大云炬 +helicon.docx - Word 下午 6:18:05 下午 6:18:14 0:00:09 helicon - Google 搜索 - Google Chrome 下午 6:18:14 下午 6:18:19 0:00:05 helicon plasma - Google 搜索 - Google Chrome 下午 6:18:19 下午 6:18:47 0:00:28 A Helicon Plasma Source | SpringerLink - Google Chrome 下午 6:18:47 下午 6:18:58 0:00:11 云炬导航 | 让搜索更高效! - Google Chrome 下午 6:18:58 下午 6:19:13 0:00:15 www.yunju.net + 科大云炬 +helicon.docx - Word 下午 6:19:13 下午 6:19:47 0:00:34 无标题 - Google Chrome 下午 6:19:47 下午 6:19:52 0:00:05 螺旋波等离子体 _百度搜索 - Google Chrome 下午 6:19:52 下午 6:20:00 0:00:08 百度资讯搜索 _螺旋波等离子体 - Google Chrome 下午 6:20:00 下午 6:20:22 0:00:22 https://www.google.com/search?q=螺旋波等离子体 - Google Chrome 下午 6:20:22 下午 6:20:27 0:00:05 https://www.google.com/search?q=螺旋波等离子体newwindow=1source=lnmstbm=nwssa=Xved=2ahUKEwi3nPqD6qXmAhW1JaYKHZ-HDjgQ_AUoA3oECAwQBQ - Google Chrome 下午 6:20:27 下午 6:20:32 0:00:05 螺旋波等离子体 - Google 搜索 - Google Chrome 下午 6:20:32 下午 6:20:57 0:00:25 螺旋波等离子体 - Google 搜索 - Google Chrome 下午 6:20:57 下午 6:21:11 0:00:14 https://cn.bing.com/search?q=螺旋波等离子体 - Google Chrome 下午 6:21:11 下午 6:21:16 0:00:05 螺旋波等离子体 - 国际版 Bing - Google Chrome 下午 6:21:16 下午 6:21:24 0:00:08 螺旋波等离子体 - 国内版 Bing - Google Chrome 下午 6:21:24 下午 6:21:31 0:00:07 螺旋波激发等离子体源装置 - 百度文库 - Google Chrome 下午 6:21:31 下午 6:22:14 0:00:43 无标题 - Google Chrome 下午 6:22:14 下午 6:22:19 0:00:05 螺旋波等离子体推进研究进展 -《推进技术》2011年06期-中国知网 - Google Chrome 下午 6:22:19 下午 6:22:52 0:00:33 www.yunju.net + 科大云炬 +helicon.docx - Word 下午 6:22:52 下午 6:23:50 0:00:58 螺旋波等离子体推进研究进展 -《推进技术》2011年06期-中国知网 - Google Chrome 下午 6:23:50 下午 6:24:16 0:00:26 任务切换 下午 6:24:16 下午 6:24:21 0:00:05 www.yunju.net + 科大云炬 +helicon.docx - Word 下午 6:24:21 下午 6:24:51 0:00:30 螺旋波等离子体推进研究进展 -《推进技术》2011年06期-中国知网 - Google Chrome 下午 6:24:51 下午 6:24:56 0:00:05 螺旋波等离子体 - 国内版 Bing - Google Chrome 下午 6:24:56 下午 6:25:02 0:00:06 螺旋波等离子体能量耦合的研究进展 - 论文- 百度文库 - Google Chrome 下午 6:25:02 下午 6:26:07 0:01:05 螺旋波等离子体 - 国内版 Bing - Google Chrome 下午 6:26:07 下午 6:26:16 0:00:09 螺旋波等离子体放电三维直接数值模拟 _物理论文_笔耕文化传播 - Google Chrome 下午 6:26:16 下午 6:26:36 0:00:20 螺旋波等离子体 - 国内版 Bing - Google Chrome 下午 6:26:36 下午 6:26:46 0:00:10 高密度螺旋波等离子体源的应用进展 - Google Chrome 下午 6:26:46 下午 6:26:56 0:00:10 螺旋波等离子体 - 国内版 Bing - Google Chrome 下午 6:26:56 下午 6:27:18 0:00:22 https://wenku.baidu.com/view/5c750a0916fc700abb68fc5e.html - Google Chrome 下午 6:27:18 下午 6:27:26 0:00:08 螺旋波诱导氢等离子体的密度跳跃研究 - 论文- 百度文库 - Google Chrome 下午 6:27:26 下午 6:27:42 0:00:16 www.yunju.net + 科大云炬 +helicon.docx - Word 下午 6:27:42 下午 6:27:52 0:00:10 螺旋波诱导氢等离子体的密度跳跃研究 - 论文- 百度文库 - Google Chrome 下午 6:27:52 下午 6:27:57 0:00:05 www.yunju.net + 科大云炬 +helicon.docx - Word 下午 6:27:57 下午 6:28:18 0:00:21 桌面整理 -文件搜索 下午 6:28:18 下午 6:29:00 0:00:42 www.yunju.net + 科大云炬 +helicon.docx - Word 下午 6:29:00 下午 6:30:03 0:01:03 桌面整理 -文件搜索 下午 6:30:03 下午 6:30:58 0:00:55 VASIMR 下午 6:30:58 下午 6:31:36 0:00:38 Word 下午 6:31:36 下午 6:31:42 0:00:06 Microsoft Office 2016 下午 6:31:42 下午 6:31:47 0:00:05 Microsoft Setup Bootstrapper 下午 6:31:47 下午 6:31:53 0:00:06 www.yunju.net + 科大云炬 +helicon.docx - Word 下午 6:31:53 下午 6:32:11 0:00:18 打开 下午 6:32:11 下午 6:32:32 0:00:21 bishe.doc - Word 下午 6:32:32 下午 6:32:39 0:00:07 Windows 资源管理器 下午 6:32:39 下午 6:32:56 0:00:17 Word 下午 6:32:56 下午 6:33:08 0:00:12 bishe.doc - Word 下午 6:33:08 下午 6:34:25 0:01:17 www.yunju.net + 科大云炬 +helicon.docx - Word 下午 6:34:25 下午 6:34:36 0:00:11 Microsoft Word 下午 6:34:36 下午 6:34:41 0:00:05 www.yunju.net + 科大云炬 +helicon.docx - Word 下午 6:34:41 下午 6:35:16 0:00:35 bishe.doc - Word 下午 6:35:16 下午 6:35:37 0:00:21 www.yunju.net + 科大云炬 +helicon.docx - Word 下午 6:35:37 下午 6:36:14 0:00:37 螺旋波诱导氢等离子体的密度跳跃研究 - 论文- 百度文库 - Google Chrome 下午 6:36:14 下午 6:36:32 0:00:18 螺旋波等离子体 - 国内版 Bing - Google Chrome 下午 6:36:32 下午 6:36:39 0:00:07 螺旋波等离子体 - 国内版 Bing - Google Chrome 下午 6:36:39 下午 6:36:54 0:00:15 高功率螺旋波等离子体诊断试验研究 -Plasma Diagnostics of a High Power Helicon Source - Google Chrome 下午 6:36:54 下午 6:37:11 0:00:17 bishe.doc - Word 下午 6:37:11 下午 6:37:20 0:00:09 www.yunju.net + 科大云炬 +helicon.docx - Word 下午 6:37:20 下午 6:37:35 0:00:15 任务切换 下午 6:37:35 下午 6:37:41 0:00:06 高功率螺旋波等离子体诊断试验研究 -Plasma Diagnostics of a High Power Helicon Source - Google Chrome 下午 6:37:41 下午 6:37:46 0:00:05 www.yunju.net + 科大云炬 +helicon.docx - Word 下午 6:37:46 下午 6:38:07 0:00:21 高功率螺旋波等离子体诊断试验研究 -Plasma Diagnostics of a High Power Helicon Source - Google Chrome 下午 6:38:07 下午 6:39:09 0:01:02 www.yunju.net + 科大云炬 +helicon.docx - Word 下午 6:39:09 下午 6:41:01 0:01:52 www.yunju.net + 科大云炬 +helicon.docx - Word 下午 6:41:01 下午 6:41:41 0:00:40 https://www.esa.int/About_Us/Corporate_news - Google Chrome 下午 6:41:41 下午 6:41:52 0:00:11 www.yunju.net + 科大云炬 +helicon.docx - Word 下午 6:41:52 下午 6:42:04 0:00:12 ESA - Corporate news - Google Chrome 下午 6:42:04 下午 6:42:26 0:00:22 云炬导航 | 让搜索更高效! - Google Chrome 下午 6:42:26 下午 6:42:35 0:00:09 helicon - 国内版 Bing - Google Chrome 下午 6:42:35 下午 6:42:44 0:00:09 helicon plasma - 国内版 Bing - Google Chrome 下午 6:42:44 下午 6:43:07 0:00:23 Windows 资源管理器 下午 6:43:07 下午 6:43:13 0:00:06 Helicon Radiofrequency Plasma Thrusters / ACT / ESA - Google Chrome 下午 6:43:13 下午 6:43:39 0:00:26 www.yunju.net + 科大云炬 +helicon.docx - Word 下午 6:43:39 下午 6:43:48 0:00:09 helicon plasma - 国内版 Bing - Google Chrome 下午 6:43:48 下午 6:43:55 0:00:07 www.yunju.net + 科大云炬 +helicon.docx - Word 下午 6:43:55 下午 6:44:23 0:00:28 正在翻译 … 下午 6:44:23 下午 6:44:32 0:00:09 Google Chrome 下午 6:44:32 下午 6:44:37 0:00:05 Helicon(物理学)-维基百科 - Google Chrome 下午 6:44:37 下午 6:45:04 0:00:27 Helicon (physics) - Wikipedia - Google Chrome 下午 6:45:04 下午 6:45:11 0:00:07 www.yunju.net + 科大云炬 +helicon.docx - Word 下午 6:45:11 下午 6:45:32 0:00:21 Helicon Radiofrequency Plasma Thrusters / ACT / ESA - Google Chrome 下午 6:45:32 下午 6:45:48 0:00:16 www.yunju.net + 科大云炬 +helicon.docx - Word 下午 6:45:48 下午 6:46:19 0:00:31 任务切换 下午 6:46:19 下午 6:46:25 0:00:06 Helicon Radiofrequency Plasma Thrusters / ACT / ESA - Google Chrome 下午 6:46:25 下午 6:46:51 0:00:26 Helicon Radiofrequency Plasma Thrusters / ACT / ESA - Google Chrome 下午 6:46:51 下午 6:47:32 0:00:41 www.yunju.net + 科大云炬 +helicon.docx - Word 下午 6:47:32 下午 6:48:14 0:00:42 helicon plasma - 国内版 Bing - Google Chrome 下午 6:48:14 下午 6:48:24 0:00:10 helicon plasma 新闻 - 国内版 Bing - Google Chrome 下午 6:48:24 下午 6:48:55 0:00:31 39天到达火星?VASIMR发动机技术说可以_网易订阅 - Google Chrome 下午 6:48:55 下午 6:49:32 0:00:37 www.yunju.net + 科大云炬 +helicon.docx - Word 下午 6:49:32 下午 6:49:57 0:00:25 39天到达火星?VASIMR发动机技术说可以_网易订阅 - Google Chrome 下午 6:49:57 下午 6:50:12 0:00:15 helicon plasma 新闻 - 国内版 Bing - Google Chrome 下午 6:50:12 下午 6:50:22 0:00:10 helicon plasma 新闻 - 国内版 Bing - Google Chrome 下午 6:50:22 下午 6:50:56 0:00:34 Numerical Investigation of Power Deposition and Transport Phenomena in Helicon Plasma Sources - Google Chrome 下午 6:50:56 下午 6:51:20 0:00:24 www.yunju.net + 科大云炬 +helicon.docx - Word 下午 6:51:20 下午 6:51:37 0:00:17 翻译此页? 下午 6:51:37 下午 6:51:43 0:00:06 螺旋等离子体源中功率沉积和输运现象的数值研究 - Google Chrome 下午 6:51:43 下午 6:52:21 0:00:38 www.yunju.net + 科大云炬 +helicon.docx - Word 下午 6:52:21 下午 6:52:48 0:00:27 Microsoft Word 下午 6:52:48 下午 6:52:53 0:00:05 www.yunju.net + 科大云炬 +helicon.docx - Word 下午 6:52:53 下午 6:53:29 0:00:36 helicon plasma 新闻 - 国内版 Bing - Google Chrome 下午 6:53:29 下午 6:53:37 0:00:08 云炬导航 | 让搜索更高效! - Google Chrome 下午 6:53:37 下午 6:53:53 0:00:16 螺旋波 推进器 _百度搜索 - Google Chrome 下午 6:53:53 下午 6:54:02 0:00:09 百度资讯搜索 _螺旋波 推进器 - Google Chrome 下午 6:54:02 下午 6:54:09 0:00:07 螺旋波 推进器 _百度搜索 - Google Chrome 下午 6:54:09 下午 6:54:16 0:00:07 螺旋波 推进器 新闻 _百度搜索 - Google Chrome 下午 6:54:16 下午 6:54:23 0:00:07 螺旋波 推进器 今日头条 _百度搜索 - Google Chrome 下午 6:54:23 下午 6:54:32 0:00:09 helicon plasma 新闻 - 国内版 Bing - Google Chrome 下午 6:54:32 下午 6:54:39 0:00:07 helicon plasma 今日头条 - 国内版 Bing - Google Chrome 下午 6:54:39 下午 6:55:00 0:00:21 螺旋波推进器 新闻 - 国内版 Bing - Google Chrome 下午 6:55:00 下午 6:55:13 0:00:13 螺旋波等离子体推进器 新闻 - 国内版 Bing - Google Chrome 下午 6:55:13 下午 6:55:42 0:00:29 螺旋波等离子体推进器 科学网 - 国内版 Bing - Google Chrome 下午 6:55:42 下午 6:55:58 0:00:16 螺旋波 推进器 今日头条 _百度搜索 - Google Chrome 下午 6:55:58 下午 6:56:10 0:00:12 科学网 —构建全球华人科学社区 - Google Chrome 下午 6:56:10 下午 6:56:21 0:00:11 螺旋波 _百度搜索 - Google Chrome 下午 6:56:21 下午 6:56:53 0:00:32 科学网 -啊哦,等离子体!-科学出版社的博文 - Google Chrome 下午 6:56:53 下午 6:57:37 0:00:44 螺旋波 新闻 _百度搜索 - Google Chrome 下午 6:57:37 下午 6:57:54 0:00:17 螺旋波 新闻 _百度搜索 - Google Chrome 下午 6:57:54 下午 6:58:11 0:00:17 螺旋波 新闻 _百度搜索 - Google Chrome 下午 6:58:11 下午 6:58:24 0:00:13 螺旋波 新闻 _百度搜索 - Google Chrome 下午 6:58:24 下午 6:58:30 0:00:06 螺旋波 新闻 _百度搜索 - Google Chrome 下午 6:58:30 下午 6:58:36 0:00:06 螺旋波 _百度搜索 - Google Chrome 下午 6:58:36 下午 6:58:50 0:00:14 螺旋波等离子体 _百度搜索 - Google Chrome 下午 6:58:50 下午 6:59:06 0:00:16 螺旋波等离子体推进器 _百度搜索 - Google Chrome 下午 6:59:06 下午 6:59:19 0:00:13 螺旋波等离子体推进器 科学网 - 国内版 Bing - Google Chrome 下午 6:59:19 下午 6:59:27 0:00:08 螺旋波等离子体推进器 新闻资讯 - 国内版 Bing - Google Chrome 下午 6:59:27 下午 6:59:43 0:00:16 云炬导航 | 让搜索更高效! - Google Chrome 下午 6:59:43 下午 7:00:14 0:00:31 https://www.google.com/search?q=helicon plasma 推进器 - Google Chrome 下午 7:00:14 下午 7:00:19 0:00:05 helicon plasma 推进器 - Google 搜索 - Google Chrome 下午 7:00:19 下午 7:00:29 0:00:10 helicon plasma 推进器 - Google 搜索 - Google Chrome 下午 7:00:29 下午 7:00:52 0:00:23 https://www.google.com/search?q=helicon+plasma+推进器newwindow=1biw=1511bih=695source=lnmssa=Xved=0ahUKEwj06JiJ86XmAhWpBKYKHesmC7EQ_AUICSgA - Google Chrome 下午 7:00:52 下午 7:00:58 0:00:06 helicon plasma 推进器 - Google 搜索 - Google Chrome 下午 7:00:58 下午 7:01:05 0:00:07 无标题 - Google Chrome 下午 7:01:05 下午 7:01:15 0:00:10 www.yunju.net + 科大云炬 +helicon.docx - Word 下午 7:01:15 下午 7:01:29 0:00:14 helicon plasma 推进器 - Google 搜索 - Google Chrome 下午 7:01:29 下午 7:02:01 0:00:32 https://patents.google.com/patent/CN104405603A/ko - Google Chrome 下午 7:02:01 下午 7:02:09 0:00:08 Windows 资源管理器 下午 7:02:09 下午 7:02:14 0:00:05 www.yunju.net + 科大云炬 +helicon.docx - Word 下午 7:02:14 下午 7:02:35 0:00:21 CN104405603A - 螺旋波等离子体电推进装置 - Google Patents - Google Chrome 下午 7:02:35 下午 7:03:19 0:00:44 helicon plasma 推进器 - Google 搜索 - Google Chrome 下午 7:03:19 下午 7:03:26 0:00:07 www.hplpb.com.cn/CN/abstract/abstract10996.shtml - Google Chrome 下午 7:03:26 下午 7:03:33 0:00:07 螺旋波等离子体推进器中双层形成的 PIC模拟 - Google Chrome 下午 7:03:33 下午 7:03:46 0:00:13 helicon plasma 推进器 - Google 搜索 - Google Chrome 下午 7:03:46 下午 7:03:55 0:00:09 螺旋波等离子体推进器中双层形成的 PIC模拟—中国光学期刊网 - Google Chrome 下午 7:03:55 下午 7:04:01 0:00:06 www.yunju.net + 科大云炬 +helicon.docx - Word 下午 7:04:01 下午 7:04:49 0:00:48 螺旋波等离子体推进器中双层形成的 PIC模拟—中国光学期刊网 - Google Chrome 下午 7:04:49 下午 7:04:54 0:00:05 无标题 - Google Chrome 下午 7:04:54 下午 7:04:59 0:00:05 helicon plasma 推进器 - 搜狗搜索 - Google Chrome 下午 7:04:59 下午 7:05:13 0:00:14 搜狗搜索 - Google Chrome 下午 7:05:13 下午 7:05:26 0:00:13 helicon plasma 推进器的相关微信公众号文章 – 搜狗微信搜索 - Google Chrome 下午 7:05:26 下午 7:05:49 0:00:23 螺旋波 等离子体 推进器的相关微信公众号文章 – 搜狗微信搜索 - Google Chrome 下午 7:05:49 下午 7:06:23 0:00:34 螺旋波 等离子体 推进器的相关微信公众号文章 – 搜狗微信搜索 - Google Chrome 下午 7:06:23 下午 7:06:29 0:00:06 螺旋波 等离子体 推进器的相关微信公众号文章 – 搜狗微信搜索 - Google Chrome 下午 7:06:29 下午 7:06:36 0:00:07 https://mp.weixin.qq.com/s?src=11×tamp=1575803148ver=2022signature=hsA0IiPKr0HyrwttB7YI0YtQ1X1hJy-7mGjpIUNuinilcamhvaa1-W8b3mJ-hzwCcOQXc9ih37bX9gvlGC3fGD3Qn5Tam1NJvX6eVM*8S6zYvPQVTkPA0e0ui86BLZNnnew=1 - Google Chrome 下午 7:06:36 下午 7:06:47 0:00:11 我与博士面对面系列活动之螺旋波等离子体源实验特性研究 - Google Chrome 下午 7:06:47 下午 7:07:39 0:00:52 www.yunju.net + 科大云炬 +helicon.docx - Word 下午 7:07:39 下午 7:08:33 0:00:54 Windows 资源管理器 下午 7:08:33 下午 7:08:42 0:00:09 螺旋波 等离子体 推进器的相关微信公众号文章 – 搜狗微信搜索 - Google Chrome 下午 7:08:42 下午 7:08:52 0:00:10 螺旋波 等离子体 推进器的相关微信公众号文章 – 搜狗微信搜索 - Google Chrome 下午 7:08:52 下午 7:09:02 0:00:10 https://weixin.sogou.com/link?url=dn9a_-gY295K0Rci_xozVXfdMkSQTLW6cwJThYulHEtVjXrGTiVgS0ZKpGtIQOm7DNrI9JvfyZmenF2URcekAlqXa8Fplpd96Eo7GUcQ8ieM0MAy7EwMBWQr7wn1dup93dPXdOIQIFQp8Ibbs2DxlmkbgDMbyoknA9Zo9eqiARoWQtRO8J73O5QpEeQX5Ds5bawlPIhZmr5gCde-lI79lh56dWjtJNRnhfW59epmN9QSBKBZoLjZSqH0K-1dpu8R7CvJdvmmj2LyPfCoem7FzA..type=2query=螺旋波 等离子体 推进器k=92h=E - Google Chrome 下午 7:09:02 下午 7:09:09 0:00:07 https://mp.weixin.qq.com/s?src=11×tamp=1575803148ver=2022signature=C9w4-Bj0wC4lCFoJkeRJQs01iUGUwJurlGgDnEbDE1eEUFpqkcSe4cWJj937aaEzdIlmOh4a2fWRyZiJLUwjb3OG6yXCnRyFk0nKlT9XauGOEWFatvpLtVzwh7L8VaWxnew=1 - Google Chrome 下午 7:09:09 下午 7:09:25 0:00:16 等离子推进器 --面向深空探索的次世代发动机(中) - Google Chrome 下午 7:09:25 下午 7:10:21 0:00:56 www.yunju.net + 科大云炬 +helicon.docx - Word 下午 7:10:21 下午 7:10:48 0:00:27 等离子推进器 --面向深空探索的次世代发动机(中) - Google Chrome 下午 7:10:48 下午 7:10:56 0:00:08 www.yunju.net + 科大云炬 +helicon.docx - Word 下午 7:10:56 下午 7:11:01 0:00:05 等离子推进器 --面向深空探索的次世代发动机(中) - Google Chrome 下午 7:11:01 下午 7:11:14 0:00:13 TIM 下午 7:11:14 下午 7:11:22 0:00:08 www.yunju.net + 科大云炬 +helicon.docx - Word 下午 7:11:22 下午 7:11:28 0:00:06 等离子推进器 --面向深空探索的次世代发动机(中) - Google Chrome 下午 7:11:28 下午 7:12:07 0:00:39 另存为 下午 7:12:07 下午 7:12:12 0:00:05 等离子推进器 --面向深空探索的次世代发动机(中) - Google Chrome 下午 7:12:12 下午 7:13:15 0:01:03 knight 下午 7:13:15 下午 7:13:26 0:00:11 等离子推进器 --面向深空探索的次世代发动机(中) - Google Chrome 下午 7:13:26 下午 7:13:50 0:00:24 任务切换 下午 7:13:50 下午 7:14:08 0:00:18 Windows 资源管理器 下午 7:14:08 下午 7:14:15 0:00:07 www.yunju.net + 科大云炬 +helicon.docx - Word 下午 7:14:15 下午 7:14:22 0:00:07 knight 下午 7:14:22 下午 7:14:29 0:00:07 www.yunju.net + 科大云炬 +helicon.docx - Word 下午 7:14:29 下午 7:14:45 0:00:16 等离子推进器 --面向深空探索的次世代发动机(中) - Google Chrome 下午 7:14:45 下午 7:15:01 0:00:16 TIM 下午 7:15:01 下午 7:15:18 0:00:17 www.yunju.net + 科大云炬 +helicon.docx - Word 下午 7:15:18 下午 7:15:37 0:00:19 等离子推进器 --面向深空探索的次世代发动机(中) - Google Chrome 下午 7:15:37 下午 7:15:52 0:00:15 www.yunju.net + 科大云炬 +helicon.docx - Word 下午 7:15:52 下午 7:16:04 0:00:12 插入图片 下午 7:16:04 下午 7:16:11 0:00:07 www.yunju.net + 科大云炬 +helicon.docx - Word 下午 7:16:11 下午 7:16:38 0:00:27 Microsoft Word 下午 7:16:38 下午 7:16:43 0:00:05 www.yunju.net + 科大云炬 +helicon.docx - Word 下午 7:16:43 下午 7:16:50 0:00:07 等离子推进器 --面向深空探索的次世代发动机(中) - Google Chrome 下午 7:16:50 下午 7:17:03 0:00:13 www.yunju.net + 科大云炬 +helicon.docx - Word 下午 7:17:03 下午 7:17:42 0:00:39 螺旋波 等离子体 推进器的相关微信公众号文章 – 搜狗微信搜索 - Google Chrome 下午 7:17:42 下午 7:18:10 0:00:28 搜狗搜索 - Google Chrome 下午 7:18:10 下午 7:18:23 0:00:13 无标题 - Google Chrome 下午 7:18:23 下午 7:18:29 0:00:06 https://mp.weixin.qq.com/s?src=3×tamp=1575803902ver=1signature=XCRKy5Gy4X3AJr9SB3ubAtS4yzbLSv97ejPMZe-HNAyIdzxOzeLZWKSblT8o5qGPmRStRUd2PxRMSjGcsUwOuKYecUKVhQ5DkpeG*6sXctTP1GF8biYANB5p9IZ0VD54CBxtCiF*ru*Rs1RzbIFZqQ== - Google Chrome 下午 7:18:29 下午 7:18:39 0:00:10 前沿技术中的射频等离子体 - Google Chrome 下午 7:18:39 下午 7:18:51 0:00:12 www.yunju.net + 科大云炬 +helicon.docx - Word 下午 7:18:51 下午 7:19:00 0:00:09 螺旋波 等离子体 推进器的相关微信公众号文章 – 搜狗微信搜索 - Google Chrome 下午 7:19:00 下午 7:19:20 0:00:20 螺旋波 等离子体 推进器的相关微信公众号文章 – 搜狗微信搜索 - Google Chrome 下午 7:19:20 下午 7:19:41 0:00:21 第 205期泰山科技论坛—— 航空航天助推新动能 人才教育服务新动能 - Google Chrome 下午 7:19:41 下午 7:19:57 0:00:16 螺旋波 等离子体 推进器的相关微信公众号文章 – 搜狗微信搜索 - Google Chrome 下午 7:19:57 下午 7:20:14 0:00:17 前沿技术中的射频等离子体 - Google Chrome 下午 7:20:14 下午 7:20:24 0:00:10 www.yunju.net + 科大云炬 +helicon.docx - Word (未响应) 下午 7:20:24 下午 7:20:30 0:00:06 bishe.doc - Word 下午 7:20:30 下午 7:20:36 0:00:06 任务切换 下午 7:20:36 下午 7:20:48 0:00:12 等离子推进器 --面向深空探索的次世代发动机(中) - Google Chrome 下午 7:20:48 下午 7:20:57 0:00:09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yNzg0OTQ2NA==mid=2247484143idx=1sn=9e6587b796dbdf6d6d37ab3f5085a499chksm=fa780078cd0f896e8111bd14151ef6c82e193dc8db62f98447b63283198f5fe518e737350a3bscene=21#wechat_redirect - Google Chrome 下午 7:20:57 下午 7:21:04 0:00:07 等离子推进器 --面向深空探索的次世代发动机(上) - Google Chrome 下午 7:21:04 下午 7:21:59 0:00:55 TIM 下午 7:21:59 下午 7:22:04 0:00:05 www.yunju.net + 科大云炬 +helicon.docx - Word 下午 7:22:04 下午 7:22:39 0:00:35 等离子推进器 --面向深空探索的次世代发动机(上) - Google Chrome 下午 7:22:39 下午 7:22:47 0:00:08 前沿技术中的射频等离子体 - Google Chrome 下午 7:22:47 下午 7:22:53 0:00:06 www.yunju.net + 科大云炬 +helicon.docx - Word 下午 7:22:53 下午 7:23:25 0:00:32 任务切换 下午 7:23:25 下午 7:23:40 0:00:15 等离子推进器 --面向深空探索的次世代发动机(上) - Google Chrome 下午 7:23:40 下午 7:25:57 0:02:17 螺旋波 等离子体 推进器的相关微信公众号文章 – 搜狗微信搜索 - Google Chrome 下午 7:25:57 下午 7:26:12 0:00:15 VASIMR推进器的相关微信公众号文章 – 搜狗微信搜索 - Google Chrome 下午 7:26:12 下午 7:27:02 0:00:50 VASIMR HPT的相关微信公众号文章 – 搜狗微信搜索 - Google Chrome 下午 7:27:02 下午 7:27:09 0:00:07 https://weixin.sogou.com/link?url=dn9a_-gY295K0Rci_xozVXfdMkSQTLW6ft3wfAVofsP5Peu-UiA4DDnLVVG-blFmPs-X8HjQlAWVgrFeYQugDpDgKV6r21jz8jS-1L47etzpBFvUjjoflCdbXzK45UXlfuQ_XOKQLFP_GARQc_Ssk0aH6HkBHahWTRxSlpEa-Z0utJdKzy2bYyonBQvPD0tt1aqDU3J-SnutkqsLcmfOas7D9BQP78MtFE7-CwwwqGYBVCB1lgT2Tne0SxByV6NTTEdjVGySu524ffDIku1xb08R6Z_0AZXn476XF-0b31Zx5vfr0pi-HOVBH-62TLfniZqwg0yoRFw.type=2query=VASIMRk=37h=G - Google Chrome 下午 7:27:09 下午 7:27:14 0:00:05 https://mp.weixin.qq.com/s?src=3×tamp=1575804426ver=1signature=9rqIbZBm9luZu3TUhHMb-xIeXQm7RbPc53aeShK1pRZyNpzG5XtM3bI9nggaSA2wLhzkEdxfLF70BJa1Ie337iGZWfYrKkhDZcifM4bStAJe7uJkWEDx9gMRXiJPU*15IUySnC1iOrwmt0Mbg5UXaHSTMTf2vVw1OSbPn4UZdpM= - Google Chrome 下午 7:27:14 下午 7:27:21 0:00:07 黑科技:疯狂工程离子发动机,到底有多疯狂? - Google Chrome 下午 7:27:21 下午 7:27:50 0:00:29 www.yunju.net + 科大云炬 +helicon.docx - Word 下午 7:27:50 下午 7:28:04 0:00:14 云炬导航 | 让搜索更高效! - Google Chrome 下午 7:28:04 下午 7:28:16 0:00:12 VASIMR的相关微信公众号文章 – 搜狗微信搜索 - Google Chrome 下午 7:28:16 下午 7:28:21 0:00:05 射频等离子体五行力学 - 搜狗搜索 - Google Chrome 下午 7:28:21 下午 7:28:31 0:00:10 黑科技:疯狂工程离子发动机,到底有多疯狂? - Google Chrome 下午 7:28:31 下午 7:28:37 0:00:06 射频等离子体物理学 - 搜狗搜索 - Google Chrome 下午 7:28:37 下午 7:28:47 0:00:10 云炬导航 | 让搜索更高效! - Google Chrome 下午 7:28:47 下午 7:29:06 0:00:19 黑科技:疯狂工程离子发动机,到底有多疯狂? - Google Chrome 下午 7:29:06 下午 7:32:30 0:03:24 www.yunju.net + 科大云炬 +helicon.docx - Word 下午 7:32:30 下午 7:32:46 0:00:16 黑科技:疯狂工程离子发动机,到底有多疯狂? - Google Chrome 下午 7:32:46 下午 7:33:17 0:00:31 VASIMR的相关微信公众号文章 – 搜狗微信搜索 - Google Chrome 下午 7:33:17 下午 7:33:32 0:00:15 VASIMR-搜索页 - Google Chrome 下午 7:33:32 下午 7:33:48 0:00:16 VASIMR-搜索页 - Google Chrome 下午 7:33:48 下午 7:33:56 0:00:08 黑科技:疯狂工程离子发动机,到底有多疯狂? - Google Chrome 下午 7:33:56 下午 7:34:12 0:00:16 VASIMR-搜索页 - Google Chrome 下午 7:34:12 下午 7:34:22 0:00:10 api 下午 7:34:22 下午 7:34:30 0:00:08 云炬导航 | 让搜索更高效! - Google Chrome 下午 7:34:30 下午 7:34:36 0:00:06 射频等离子体物理学 - 搜狗搜索 - Google Chrome 下午 7:34:36 下午 7:34:43 0:00:07 无标题 - Google Chrome 下午 7:34:43 下午 7:34:48 0:00:05 射频等离子体物理学 - 国内版 Bing - Google Chrome 下午 7:34:48 下午 7:34:55 0:00:07 射频等离子体物理学 - Bing 学术 - Google Chrome 下午 7:34:55 下午 7:35:25 0:00:30 射频等离子体物理学 - 搜狗搜索 - Google Chrome 下午 7:35:25 下午 7:35:41 0:00:16 www.yunju.net + 科大云炬 +helicon.docx - Word 下午 7:35:41 下午 7:35:50 0:00:09 bishe.doc - Word 下午 7:35:50 下午 7:36:50 0:01:00 www.yunju.net + 科大云炬 +helicon.docx - Word 下午 7:36:50 下午 7:37:25 0:00:35 射频等离子体物理学 - 搜狗搜索 - Google Chrome 下午 7:37:25 下午 7:37:31 0:00:06 《射频等离子体物理学 (法)帕斯卡·夏伯特等著;王友年等译 科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9787030459190》 【简介_书评_在线阅读】 - 当当 - 正瀚图书专营店 - Google Chrome 下午 7:37:31 下午 7:37:53 0:00:22 bishe.doc - Word 下午 7:37:53 下午 7:38:05 0:00:12 Microsoft Word 下午 7:38:05 下午 7:38:10 0:00:05 bishe.doc - Word 下午 7:38:10 下午 7:38:16 0:00:06 《射频等离子体物理学 (法)帕斯卡·夏伯特等著;王友年等译 科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9787030459190》 【简介_书评_在线阅读】 - 当当 - 正瀚图书专营店 - Google Chrome 下午 7:38:16 下午 7:38:22 0:00:06 www.yunju.net + 科大云炬 +helicon.docx - Word 下午 7:38:22 下午 7:38:31 0:00:09 bishe.doc - Word 下午 7:38:31 下午 7:38:36 0:00:05 《射频等离子体物理学 (法)帕斯卡·夏伯特等著;王友年等译 科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9787030459190》 【简介_书评_在线阅读】 - 当当 - 正瀚图书专营店 - Google Chrome 下午 7:38:36 下午 7:38:57 0:00:21 www.yunju.net + 科大云炬 +helicon.docx - Word 下午 7:38:57 下午 7:39:21 0:00:24 bishe.doc - Word 下午 7:39:21 下午 7:39:26 0:00:05 射频等离子体物理学 - 搜狗搜索 - Google Chrome 下午 7:39:26 下午 7:39:31 0:00:05 云炬导航 | 让搜索更高效! - Google Chrome 下午 7:39:31 下午 7:39:40 0:00:09 螺旋波 - 搜索结果 - 哔哩哔哩弹幕视频网 - ( ゜- ゜)つロ 乾杯~ - bilibili - Google Chrome 下午 7:39:40 下午 7:40:09 0:00:29 螺旋波等离子体 - 搜索结果 - 哔哩哔哩弹幕视频网 - ( ゜- ゜)つロ 乾杯~ - bilibili - Google Chrome 下午 7:40:09 下午 7:40:21 0:00:12 螺旋波推进器 - 搜索结果 - 哔哩哔哩弹幕视频网 - ( ゜- ゜)つロ 乾杯~ - bilibili - Google Chrome 下午 7:40:21 下午 7:40:30 0:00:09 云炬导航 | 让搜索更高效! - Google Chrome 下午 7:40:30 下午 7:40:43 0:00:13 螺旋波 推进器 - 国内版 Bing - Google Chrome 下午 7:40:43 下午 7:40:49 0:00:06 螺旋波 推进器 - 国内版 Bing video - Google Chrome 下午 7:40:49 下午 7:41:08 0:00:19 helicon - 国内版 Bing video - Google Chrome 下午 7:41:08 下午 7:41:18 0:00:10 helicon - 国内版 Bing video - Google Chrome 下午 7:41:18 下午 7:41:39 0:00:21 helicon plasma - 国内版 Bing video - Google Chrome 下午 7:41:39 下午 7:41:48 0:00:09 helicon plasma - 国际版 Bing video - Google Chrome 下午 7:41:48 下午 7:42:06 0:00:18 helicon thruster - 国际版 Bing - Google Chrome 下午 7:42:06 下午 7:42:25 0:00:19 bishe.doc - Word 下午 7:42:25 下午 7:42:37 0:00:12 www.yunju.net + 科大云炬 +helicon.docx - Word 下午 7:42:37 下午 7:42:50 0:00:13 任务切换 下午 7:42:50 下午 7:42:56 0:00:06 helicon thruster - 国际版 Bing - Google Chrome 下午 7:42:56 下午 7:43:12 0:00:16 bishe.doc - Word 下午 7:43:12 下午 7:43:17 0:00:05 www.yunju.net + 科大云炬 +helicon.docx - Word 下午 7:43:17 下午 7:43:30 0:00:13 bishe.doc - Word 下午 7:43:30 下午 7:43:58 0:00:28 www.yunju.net + 科大云炬 +helicon.docx - Word 下午 7:43:58 下午 7:44:16 0:00:18 bishe.doc - Word 下午 7:44:16 下午 7:44:33 0:00:17 helicon thruster - 国际版 Bing - Google Chrome 下午 7:44:33 下午 7:44:44 0:00:11 helicon thruster book - 国际版 Bing - Google Chrome 下午 7:44:44 下午 7:44:51 0:00:07 helicon thruster book - 国际版 Bing - Google Chrome 下午 7:44:51 下午 7:45:14 0:00:23 云炬导航 | 让搜索更高效! - Google Chrome 下午 7:45:14 下午 7:45:27 0:00:13 VASIMR-搜索页 - Google Chrome 下午 7:45:27 下午 7:45:35 0:00:08 VASIMR-搜索页 - Google Chrome 下午 7:45:35 下午 7:45:41 0:00:06 诊断教学 PPT - Google Chrome 下午 7:45:41 下午 7:45:55 0:00:14 www.yunju.net + 科大云炬 +helicon.docx - Word 下午 7:45:55 下午 7:46:26 0:00:31 云炬导航 | 让搜索更高效! - Google Chrome 下午 7:46:26 下午 7:46:31 0:00:05 载中加 - Google Chrome 下午 7:46:31 下午 7:46:38 0:00:07 中加载 - Google Chrome 下午 7:46:38 下午 7:46:43 0:00:05 https://www.scopus.com/search/form.uri?display=basic - Google Chrome 下午 7:46:43 下午 7:46:51 0:00:08 Scopus - 文献搜索 - Google Chrome 下午 7:46:51 下午 7:47:13 0:00:22 Scopus - 文献搜索结果 - Google Chrome 下午 7:47:13 下午 7:48:35 0:01:22 https://www.scopus.com/term/analyzer.uri?sid=7545bc699ead73635be3e26f25fb24e3origin=resultslistsrc=ss=TITLE-ABS-KEY%28helicon%29sort=plf-fsdt=bsot=bsl=22count=2476analyzeResults=Analyze+resultstxGid=7ce445d581b3d3eec0ff25b7ecd4748e - Google Chrome 下午 7:48:35 下午 7:48:49 0:00:14 Scopus - 分析搜索结果 - Google Chrome 下午 7:48:49 下午 7:49:04 0:00:15 bishe.doc - Word 下午 7:49:04 下午 7:49:09 0:00:05 www.yunju.net + 科大云炬 +helicon.docx - Word 下午 7:49:09 下午 7:49:21 0:00:12 任务切换 下午 7:49:21 下午 7:49:34 0:00:13 无标题 - Google Chrome 下午 7:49:34 下午 7:49:43 0:00:09 www.sciencenet.cn - Google Chrome 下午 7:49:43 下午 7:49:49 0:00:06 云炬导航 | 让搜索更高效! - Google Chrome 下午 7:49:49 下午 7:49:58 0:00:09 云炬导航 | 让搜索更高效! - Google Chrome 下午 7:49:58 下午 7:50:06 0:00:08 VASIMR - 搜索结果 - 哔哩哔哩弹幕视频网 - ( ゜- ゜)つロ 乾杯~ - bilibili - Google Chrome 下午 7:50:06 下午 7:50:28 0:00:22 电推进 - 搜索结果 - 哔哩哔哩弹幕视频网 - ( ゜- ゜)つロ 乾杯~ - bilibili - Google Chrome 下午 7:50:28 下午 7:51:00 0:00:32 NASA电推进 - 搜索结果 - 哔哩哔哩弹幕视频网 - ( ゜- ゜)つロ 乾杯~ - bilibili - Google Chrome 下午 7:51:00 下午 7:51:11 0:00:11 云炬导航 | 让搜索更高效! - Google Chrome 下午 7:51:11 下午 7:51:23 0:00:12 VASIMR - Google Chrome 下午 7:51:23 下午 7:51:47 0:00:24 任务切换 下午 7:51:47 下午 7:51:52 0:00:05 Microsoft Word 下午 7:51:52 下午 7:51:59 0:00:07 任务切换 下午 7:51:59 下午 7:52:04 0:00:05 VASIMR - Google Chrome 下午 7:52:04 下午 7:52:13 0:00:09 www.yunju.net + 科大云炬 +helicon.docx - Word 下午 7:52:13 下午 7:52:33 0:00:20 Windows 资源管理器 下午 7:52:33 下午 7:52:39 0:00:06 VASIMR - Google Chrome 下午 7:52:39 下午 7:52:45 0:00:06 任务管理器 下午 7:52:45 下午 7:52:57 0:00:12 Windows 资源管理器 下午 7:52:57 下午 7:53:07 0:00:10 任务管理器 下午 7:53:07 下午 7:53:14 0:00:07 Scopus - 分析搜索结果 - Google Chrome 下午 7:53:14 下午 7:53:44 0:00:30 bishe.doc - Word 下午 7:53:44 下午 7:54:14 0:00:30 Scopus - 分析搜索结果 - Google Chrome 下午 7:54:14 下午 7:56:03 0:01:49 TIM 下午 7:56:03 下午 7:56:11 0:00:08 www.yunju.net + 科大云炬 +helicon.docx - Word 下午 7:56:11 下午 7:56:35 0:00:24 Scopus - 分析搜索结果 - Google Chrome 下午 7:56:35 下午 7:57:15 0:00:40 https://www.scopus.com/results/results.uri?numberOfFields=0src=sclickedLink=edit=editSaveSearch=origin=searchbasicauthorTab=affiliationTab=advancedTab=scint=1menu=searchtablin=searchterm1=heliconfield1=TITLE_ABS_KEYdateType=Publication_Date_TypeyearFrom=Before+1960yearTo=PresentloadDate=7documenttype=AllaccessTypes=AllresetFormLink=st1=heliconst2=sot=bsdt=bsl=22s=TITLE-ABS-KEY%28helicon%29sid=7545bc699ead73635be3e26f25fb24e3searchId=7545bc699ead73635be3e26f25fb24e3txGid=89d9be8487b6ae31ef1549e4c9e39954sort=plf-foriginationType=brr= - Google Chrome 下午 7:57:15 下午 7:57:20 0:00:05 Scopus - 文献搜索结果 - Google Chrome 下午 7:57:20 下午 7:57:55 0:00:35 Scopus - 分析搜索结果 - Google Chrome 下午 7:57:55 下午 7:58:23 0:00:28 Web of Science - Web of Science 核心合集 基本检索 - Google Chrome 下午 7:58:23 下午 7:58:38 0:00:15 Scopus - 分析搜索结果 - Google Chrome 下午 7:58:38 下午 7:58:45 0:00:07 Web of Science - Web of Science 核心合集 检索结果 - Google Chrome 下午 7:58:45 下午 7:59:02 0:00:17 Scopus - 分析搜索结果 - Google Chrome 下午 7:59:02 下午 7:59:18 0:00:16 Web of Science - Web of Science 核心合集 结果分析 - Google Chrome 下午 7:59:18 下午 7:59:24 0:00:06 Web of Science - Web of Science 核心合集 结果分析 - Google Chrome 下午 7:59:24 下午 7:59:56 0:00:32 TIM 下午 7:59:56 下午 8:00:01 0:00:05 www.yunju.net + 科大云炬 +helicon.docx - Word 下午 8:00:01 下午 8:00:26 0:00:25 Web of Science - Web of Science 核心合集 结果分析 - Google Chrome 下午 8:00:26 下午 8:00:31 0:00:05 Scopus - 文献搜索结果 - Google Chrome 下午 8:00:31 下午 8:00:37 0:00:06 Scopus - 文献搜索 - Google Chrome 下午 8:00:37 下午 8:00:43 0:00:06 www.yunju.net + 科大云炬 +helicon.docx - Word 下午 8:00:43 下午 8:01:01 0:00:18 Scopus - 文献搜索 - Google Chrome 下午 8:01:01 下午 8:01:23 0:00:22 Web of Science - Web of Science 核心合集 结果分析 - Google Chrome 下午 8:01:23 下午 8:01:52 0:00:29 Web of Science - Web of Science 核心合集 结果分析 - Google Chrome 下午 8:01:52 下午 8:02:00 0:00:08 任务切换 下午 8:02:00 下午 8:02:08 0:00:08 TIM 下午 8:02:08 下午 8:02:26 0:00:18 www.yunju.net + 科大云炬 +helicon.docx - Word 下午 8:02:26 下午 8:02:51 0:00:25 Web of Science - Web of Science 核心合集 结果分析 - Google Chrome 下午 8:02:51 下午 8:03:02 0:00:11 Web of Science - Web of Science 核心合集 结果分析 - Google Chrome 下午 8:03:02 下午 8:03:31 0:00:29 Web of Science - Web of Science 核心合集 结果分析 - Google Chrome 下午 8:03:31 下午 8:03:48 0:00:17 TIM 下午 8:03:48 下午 8:03:55 0:00:07 Web of Science - Web of Science 核心合集 结果分析 - Google Chrome 下午 8:03:55 下午 8:04:23 0:00:28 knight 下午 8:04:23 下午 8:04:28 0:00:05 www.yunju.net + 科大云炬 +helicon.docx - Word 下午 8:04:28 下午 8:04:48 0:00:20 Web of Science - Web of Science 核心合集 结果分析 - Google Chrome 下午 8:04:48 下午 8:04:53 0:00:05 Scopus - 文献搜索结果 - Google Chrome 下午 8:04:53 下午 8:05:36 0:00:43 Scopus - 分析搜索结果 - Google Chrome 下午 8:05:36 下午 8:05:46 0:00:10 Web of Science - Web of Science 核心合集 结果分析 - Google Chrome 下午 8:05:46 下午 8:05:53 0:00:07 Web of Science - Web of Science 核心合集 结果分析 - Google Chrome 下午 8:05:53 下午 8:06:05 0:00:12 Web of Science - Web of Science 核心合集 结果分析 - Google Chrome 下午 8:06:05 下午 8:06:17 0:00:12 Web of Science - Web of Science 核心合集 结果分析 - Google Chrome 下午 8:06:17 下午 8:06:24 0:00:07 Web of Science - Web of Science 核心合集 检索结果 - Google Chrome 下午 8:06:24 下午 8:06:29 0:00:05 Scopus - 分析搜索结果 - Google Chrome 下午 8:06:29 下午 8:06:36 0:00:07 TIM 下午 8:06:36 下午 8:06:49 0:00:13 www.yunju.net + 科大云炬 +helicon.docx - Word 下午 8:06:49 下午 8:07:13 0:00:24 Scopus - 分析搜索结果 - Google Chrome 下午 8:07:13 下午 8:07:33 0:00:20 TIM 下午 8:07:33 下午 8:07:44 0:00:11 密码本 - 为知笔记: 收藏知识,分享快乐 下午 8:07:44 下午 8:07:49 0:00:05 任务切换 下午 8:07:49 下午 8:07:54 0:00:05 www.yunju.net + 科大云炬 +helicon.docx - Word 下午 8:07:54 下午 8:08:01 0:00:07 Scopus - 分析搜索结果 - Google Chrome 下午 8:08:01 下午 8:08:48 0:00:47 TIM 下午 8:08:48 下午 8:09:08 0:00:20 www.yunju.net + 科大云炬 +helicon.docx - Word 下午 8:09:08 下午 8:09:36 0:00:28 Scopus - 分析搜索结果 - Google Chrome 下午 8:09:36 下午 8:09:41 0:00:05 www.yunju.net + 科大云炬 +helicon.docx - Word 下午 8:09:41 下午 8:09:46 0:00:05 Web of Science - Web of Science 核心合集 检索结果 - Google Chrome 下午 8:09:46 下午 8:11:10 0:01:24 Web of Science - Web of Science 核心合集 - Google Chrome 下午 8:11:10 下午 8:11:32 0:00:22 www.yunju.net + 科大云炬 +helicon.docx - Word 下午 8:11:32 下午 8:11:40 0:00:08 云炬导航 | 让搜索更高效! - Google Chrome 下午 8:11:40 下午 8:11:50 0:00:10 WOS中的Hotpaper_百度搜索 - Google Chrome 下午 8:11:50 下午 8:12:06 0:00:16 Web of Science - Web of Science 核心合集 检索结果 - Google Chrome 下午 8:12:06 下午 8:12:15 0:00:09 Scopus - 分析搜索结果 - Google Chrome 下午 8:12:15 下午 8:12:31 0:00:16 Web of Science - Web of Science 核心合集 检索结果 - Google Chrome 下午 8:12:31 下午 8:13:04 0:00:33 任务切换 下午 8:13:04 下午 8:13:10 0:00:06 WOS中的Hotpaper - 国际版 Bing - Google Chrome 下午 8:13:10 下午 8:13:16 0:00:06 高被引论文 hot paper 怎么查_百度知道 - Google Chrome 下午 8:13:16 下午 8:13:35 0:00:19 如何查 esi高引用论文 第二作者_百度知道 - Google Chrome 下午 8:13:35 下午 8:13:53 0:00:18 怎么查询一篇 SCI 论文是否是“高引论文”_百度知道 - Google Chrome 下午 8:13:53 下午 8:14:06 0:00:13 Web of Science - Web of Science 核心合集 检索结果 - Google Chrome 下午 8:14:06 下午 8:14:28 0:00:22 Web of Science - Web of Science 核心合集 检索结果 - Google Chrome 下午 8:14:28 下午 8:14:55 0:00:27 www.yunju.net + 科大云炬 +helicon.docx - Word 下午 8:14:55 下午 8:15:41 0:00:46 高被引论文 hot paper 怎么查_百度知道 - Google Chrome 下午 8:15:41 下午 8:15:46 0:00:05 怎么查询一篇 SCI 论文是否是“高引论文”_百度知道 - Google Chrome 下午 8:15:46 下午 8:15:54 0:00:08 Windows 资源管理器 下午 8:15:54 下午 8:15:59 0:00:05 www.yunju.net + 科大云炬 +helicon.docx - Word 下午 8:15:59 下午 8:16:18 0:00:19 怎么查询一篇 SCI 论文是否是“高引论文”_百度知道 - Google Chrome 下午 8:16:18 下午 8:16:23 0:00:05 Web of Science - Web of Science 核心合集 检索结果 - Google Chrome 下午 8:16:23 下午 8:16:33 0:00:10 Web of Science - Web of Science 核心合集 检索结果 - Google Chrome 下午 8:16:33 下午 8:17:11 0:00:38 另存为 下午 8:17:11 下午 8:17:26 0:00:15 云炬导航 | 让搜索更高效! - Google Chrome 下午 8:17:26 下午 8:17:41 0:00:15 Histcite - 搜索结果 - 知乎 - Google Chrome 下午 8:17:41 下午 8:17:48 0:00:07 https://zhuanlan.zhihu.com/p/20902898 - Google Chrome 下午 8:17:48 下午 8:17:54 0:00:06 文献引文分析利器 HistCite 详细使用教程暨 HistCite Pro 首发页面 - 知乎 - Google Chrome 下午 8:17:54 下午 8:19:23 0:01:29 NASA电推进 - 搜索结果 - 哔哩哔哩弹幕视频网 - ( ゜- ゜)つロ 乾杯~ - bilibili - Google Chrome 下午 8:19:23 下午 8:19:28 0:00:05 Web of Science - Web of Science 核心合集 检索结果 - Google Chrome 下午 8:19:28 下午 8:19:54 0:00:26 另存为 下午 8:19:54 下午 8:20:03 0:00:09 文件资源管理器 下午 8:20:03 下午 8:20:08 0:00:05 文档 (E:) 下午 8:20:08 下午 8:20:19 0:00:11 HistCite Pro 2.1 下午 8:20:19 下午 8:20:27 0:00:08 TXT 下午 8:20:27 下午 8:20:44 0:00:17 HistCite Pro 2.1 下午 8:20:44 下午 8:20:50 0:00:06 Windows 资源管理器 下午 8:20:50 下午 8:20:55 0:00:05 www.yunju.net + 科大云炬 +helicon.docx - Word 下午 8:20:55 下午 8:21:05 0:00:10 E:\\HistCite Pro 2.1\\HistCite Pro 2.1\\main.exe 下午 8:21:05 下午 8:21:16 0:00:11 www.yunju.net + 科大云炬 +helicon.docx - Word 下午 8:21:16 下午 8:21:21 0:00:05 Web of Science - Web of Science 核心合集 检索结果 - Google Chrome 下午 8:21:21 下午 8:21:28 0:00:07 HistCite - Loading File... - Google Chrome 下午 8:21:28 下午 8:21:39 0:00:11 HistCite - savedrecs.txt - Google Chrome 下午 8:21:39 下午 8:21:58 0:00:19 HistCite - savedrecs.txt - Google Chrome 下午 8:21:58 下午 8:22:05 0:00:07 HistCite - savedrecs.txt - Google Chrome 下午 8:22:05 下午 8:22:33 0:00:28 www.yunju.net + 科大云炬 +helicon.docx - Word 下午 8:22:33 下午 8:22:40 0:00:07 TIM 下午 8:22:40 下午 8:22:57 0:00:17 www.yunju.net + 科大云炬 +helicon.docx - Word 下午 8:22:57 下午 8:23:07 0:00:10 无标题 - Google Chrome 下午 8:23:07 下午 8:23:12 0:00:05 HistCite - Graph Maker - Google Chrome 下午 8:23:12 下午 8:23:23 0:00:11 HistCite Pro 2.1 下午 8:23:23 下午 8:23:31 0:00:08 www.yunju.net + 科大云炬 +helicon.docx - Word 下午 8:23:31 下午 8:23:53 0:00:22 任务切换 下午 8:23:53 下午 8:23:58 0:00:05 HistCite - Graph Maker - Google Chrome 下午 8:23:58 下午 8:24:22 0:00:24 www.yunju.net + 科大云炬 +helicon.docx - Word 下午 8:24:22 下午 8:24:28 0:00:06 HistCite - Graph Maker - Google Chrome 下午 8:24:28 下午 8:25:59 0:01:31 TIM 下午 8:25:59 下午 8:26:22 0:00:23 HistCite - savedrecs.txt - Google Chrome 下午 8:26:22 下午 8:26:27 0:00:05 360安全卫士 下午 8:26:27 下午 8:26:36 0:00:09 HistCite - Graph Maker - Google Chrome 下午 8:26:36 下午 8:26:41 0:00:05 360安全卫士 下午 8:26:41 下午 8:26:48 0:00:07 TIM 下午 8:26:48 下午 8:27:02 0:00:14 www.yunju.net + 科大云炬 +helicon.docx - Word 下午 8:27:02 下午 8:27:16 0:00:14 TIM 下午 8:27:16 下午 8:27:24 0:00:08 HistCite - Graph Maker - Google Chrome 下午 8:27:24 下午 8:28:19 0:00:55 鲁大师 硬件防护中心 下午 8:28:19 下午 8:28:40 0:00:21 TIM 下午 8:28:40 下午 8:28:56 0:00:16 www.yunju.net + 科大云炬 +helicon.docx - Word 下午 8:28:56 下午 8:29:19 0:00:23 HistCite - Graph Maker - Google Chrome 下午 8:29:19 下午 8:29:36 0:00:17 TIM 下午 8:29:36 下午 8:29:55 0:00:19 www.yunju.net + 科大云炬 +helicon.docx - Word 下午 8:29:55 下午 8:30:03 0:00:08 HistCite - savedrecs.txt - Google Chrome 下午 8:30:03 下午 8:30:15 0:00:12 HistCite - savedrecs.txt - Google Chrome 下午 8:30:15 下午 8:30:32 0:00:17 HistCite - savedrecs.txt - Google Chrome 下午 8:30:32 下午 8:30:41 0:00:09 另存为 下午 8:30:41 下午 8:31:02 0:00:21 Cortana (小娜) 下午 8:31:02 下午 8:31:09 0:00:07 Windows 资源管理器 下午 8:31:09 下午 8:31:17 0:00:08 桌面整理 下午 8:31:17 下午 8:31:23 0:00:06 任务管理器 下午 8:31:23 下午 8:31:33 0:00:10 EndNote X9 - 下午 8:31:33 下午 8:32:04 0:00:31 Save A Copy 下午 8:32:04 下午 8:32:14 0:00:10 EndNote X9 - 下午 8:32:14 下午 8:32:20 0:00:06 New Reference Library 下午 8:32:20 下午 8:32:28 0:00:08 EndNote X9 - 下午 8:32:28 下午 8:32:33 0:00:05 EndNote X9 - 下午 8:32:33 下午 8:32:48 0:00:15 打开 下午 8:32:48 下午 8:33:39 0:00:51 Import File 下午 8:33:39 下午 8:33:49 0:00:10 EndNote X9 - 下午 8:33:49 下午 8:35:11 0:01:22 TIM 下午 8:35:11 下午 8:35:21 0:00:10 www.yunju.net + 科大云炬 +helicon.docx - Word 下午 8:35:21 下午 8:35:42 0:00:21 www.yunju.net + 科大云炬 +helicon.docx - Word 下午 8:35:42 下午 8:35:48 0:00:06 EndNote X9 - 下午 8:35:48 下午 8:37:35 0:01:47 任务切换 下午 8:37:35 下午 8:37:44 0:00:09 bishe.doc - Word 下午 8:37:44 下午 8:37:58 0:00:14 www.yunju.net + 科大云炬 +helicon.docx - Word 下午 8:37:58 下午 8:38:30 0:00:32 云炬导航 | 让搜索更高效! - Google Chrome 下午 8:38:30 下午 8:38:35 0:00:05 Histcite - 搜索结果 - 知乎 - Google Chrome 下午 8:38:35 下午 8:38:47 0:00:12 星辰大海 - 知乎 - Google Chrome 下午 8:38:47 下午 8:38:57 0:00:10 无标题 - Google Chrome 下午 8:38:57 下午 8:39:03 0:00:06 研究螺旋波的大牛科学家实验室网站 - 知乎 - Google Chrome 下午 8:39:03 下午 8:39:32 0:00:29 写文章 - 知乎 - Google Chrome 下午 8:39:32 下午 8:39:46 0:00:14 www.yunju.net + 科大云炬 +helicon.docx - Word 下午 8:39:46 下午 8:40:14 0:00:28 任务切换 下午 8:40:14 下午 8:40:19 0:00:05 新标签页 - Google Chrome 下午 8:40:19 下午 8:40:25 0:00:06 Home Page - Google Chrome 下午 8:40:25 下午 8:40:32 0:00:07 People - Google Chrome 下午 8:40:32 下午 8:40:51 0:00:19 Research - Google Chrome 下午 8:40:51 下午 8:40:57 0:00:06 Presentations and programs - Google Chrome 下午 8:40:57 下午 8:41:04 0:00:07 History - Google Chrome 下午 8:41:04 下午 8:41:18 0:00:14 People - Google Chrome 下午 8:41:18 下午 8:41:57 0:00:39 Home Page - Google Chrome 下午 8:41:57 下午 8:42:05 0:00:08 People - Google Chrome 下午 8:42:05 下午 8:42:32 0:00:27 Research - Google Chrome 下午 8:42:32 下午 8:42:40 0:00:08 History - Google Chrome 下午 8:42:40 下午 8:42:49 0:00:09 Publications - Google Chrome 下午 8:42:49 下午 8:43:02 0:00:13 Presentations and programs - Google Chrome 下午 8:43:02 下午 8:43:17 0:00:15 MEDUSA - Google Chrome 下午 8:43:17 下午 8:43:22 0:00:05 Research - Google Chrome 下午 8:43:22 下午 8:43:35 0:00:13 TIM 下午 8:43:35 下午 8:43:43 0:00:08 www.yunju.net + 科大云炬 +helicon.docx - Word 下午 8:43:43 下午 8:43:51 0:00:08 写文章 - 知乎 - Google Chrome 下午 8:43:51 下午 8:44:46 0:00:55 研究螺旋波等离子体的大牛科学家实验室网站 - 知乎 - Google Chrome 下午 8:44:46 下午 8:45:23 0:00:37 www.yunju.net + 科大云炬 +helicon.docx - Word 下午 8:45:23 下午 8:45:52 0:00:29 云炬导航 | 让搜索更高效! - Google Chrome 下午 8:45:52 下午 8:46:03 0:00:11 无标题 - Google Chrome 下午 8:46:03 下午 8:46:08 0:00:05 螺旋波 眼讨论 - 国际版 Bing - Google Chrome 下午 8:46:08 下午 8:46:27 0:00:19 螺旋波 眼讨论 - 国际版 Bing - Google Chrome 下午 8:46:27 下午 8:46:34 0:00:07 www.yunju.net + 科大云炬 +helicon.docx - Word 下午 8:46:34 下午 8:46:43 0:00:09 螺旋波 推进器 研讨论 - 国际版 Bing - Google Chrome 下午 8:46:43 下午 8:46:55 0:00:12 螺旋波 论坛 - 国际版 Bing - Google Chrome 下午 8:46:55 下午 8:47:01 0:00:06 www.yunju.net + 科大云炬 +helicon.docx - Word 下午 8:47:01 下午 8:47:12 0:00:11 螺旋波 论坛 - 国内版 Bing - Google Chrome 下午 8:47:12 下午 8:47:25 0:00:13 基于 FHN模型的螺旋波模拟Matlab程序,非常难得 – MATLAB中文论坛 - Google Chrome 下午 8:47:25 下午 8:48:09 0:00:44 bishe.doc - Word 下午 8:48:09 下午 8:48:17 0:00:08 www.yunju.net + 科大云炬 +helicon.docx - Word 下午 8:48:17 下午 8:48:24 0:00:07 为知笔记 - 为知笔记: 收藏知识,分享快乐 下午 8:48:24 下午 8:48:35 0:00:11 3.1 相关网页 - 为知笔记: 收藏知识,分享快乐 下午 8:48:35 下午 8:49:01 0:00:26 螺旋波 论坛 - 国内版 Bing - Google Chrome 下午 8:49:01 下午 8:49:18 0:00:17 螺旋波等离子体 论坛 - 国内版 Bing - Google Chrome 下午 8:49:18 下午 8:49:31 0:00:13 螺旋波 等离子体 研讨会 - 国内版 Bing - Google Chrome 下午 8:49:31 下午 8:49:49 0:00:18 螺旋波 等离子体 论坛 - 国内版 Bing - Google Chrome 下午 8:49:49 下午 8:49:55 0:00:06 螺旋波 等离子体 电推进 大会 - 国内版 Bing - Google Chrome 下午 8:49:55 下午 8:50:04 0:00:09 https://www.baidu.com/s?wd=螺旋波 等离子体 电推进 大会 - Google Chrome 下午 8:50:04 下午 8:50:10 0:00:06 螺旋波 等离子体 电推进 大会 _百度搜索 - Google Chrome 下午 8:50:10 下午 8:50:32 0:00:22 螺旋波 or等离子体or 电推进 and 大会or论坛or研讨会_百度搜索 - Google Chrome 下午 8:50:32 下午 8:51:32 0:01:00 (螺旋波 | 等离子体 | 电推进 | 大会 | 论坛 | 研讨会)_百度搜索 - Google Chrome 下午 8:51:32 下午 8:51:52 0:00:20 (螺旋波 | 等离子体 | 电推进 | 大会 | 论坛 | 研讨会) and_百度搜索 - Google Chrome 下午 8:51:52 下午 8:52:07 0:00:15 (螺旋波 | 等离子体 | 电推进) and ( |大会 | 论坛 | 研讨会)_百度搜索 - Google Chrome 下午 8:52:07 下午 8:52:15 0:00:08 (螺旋波 | 等离子体 | 电推进) and ( 大会 | 论坛 | 研讨会)_百度搜索 - Google Chrome 下午 8:52:15 下午 8:52:21 0:00:06 https://www.baidu.com/link?url=TyuoU50yi8D4j9Vx5pAdtusAraa9mupSja1y6Kw8kTmklCt6Rc0aZeuQUZLNItilwd=eqid=85a291b6004f9225000000035decf1fc - Google Chrome 下午 8:52:21 下午 8:52:26 0:00:05 2019年11月29日 五室第127研讨会 – 等离子体物理理论与数值模拟研究室 - Google Chrome 下午 8:52:26 下午 8:52:46 0:00:20 成员介绍 – 等离子体物理理论与数值模拟研究室 - Google Chrome 下午 8:52:46 下午 8:53:26 0:00:40 (螺旋波 | 等离子体 | 电推进) and ( 大会 | 论坛 | 研讨会)_百度搜索 - Google Chrome 下午 8:53:26 下午 8:53:51 0:00:25 www.yunju.net + 科大云炬 +helicon.docx - Word 下午 8:53:51 下午 8:54:34 0:00:43 EndNote X9 - 下午 8:54:34 下午 8:54:56 0:00:22 www.yunju.net + 科大云炬 +helicon.docx - Word 下午 8:54:56 下午 8:55:29 0:00:33 EndNote X9 - 下午 8:55:29 下午 8:55:43 0:00:14 www.yunju.net + 科大云炬 +helicon.docx - Word 下午 8:55:43 下午 8:57:23 0:01:40 ManicTime - TRIAL 下午 8:57:23 下午 8:57:28 0:00:05 www.yunju.net + 科大云炬 +helicon.docx - Word 下午 8:57:28 下午 9:12:01 0:14:33 Windows 资源管理器 下午 9:12:01 下午 9:12:18 0:00:17 www.yunju.net + 科大云炬 +helicon.docx - Word 下午 9:12:18 下午 9:13:42 0:01:24 (螺旋波 | 等离子体 | 电推进) and ( 大会 | 论坛 | 研讨会)_百度搜索 - Google Chrome 下午 9:13:42 下午 9:13:50 0:00:08 https://www.baidu.com/link?url=bqDCZNyInnC-uNX5GOGyUVFHx_3HcCqY_tRGHyBT2WP5wyezexRMoPWAPCjSwUoFwd=eqid=9330b5e00055e76a000000035decf70c - Google Chrome 下午 9:13:50 下午 9:13:55 0:00:05 雨课堂网页版 -登录 - Google Chrome 下午 9:13:55 下午 9:14:29 0:00:34 雨课堂网页版 - Google Chrome 下午 9:14:29 下午 9:14:35 0:00:06 雨课堂网页版 - Google Chrome 下午 9:14:35 下午 9:16:16 0:01:41 www.yunju.net + 科大云炬 +helicon.docx - Word 下午 9:16:16 下午 9:16:46 0:00:30 文档 (E:) 下午 9:16:46 下午 9:18:11 0:01:25 www.yunju.net + 科大云炬 +helicon.docx - Word 下午 9:18:11 下午 9:18:24 0:00:13 打开 下午 9:18:24 下午 9:18:33 0:00:09 www.yunju.net + 科大云炬 +螺旋波等离子体研究现状调研.docx - Word 下午 9:18:33 下午 9:18:51 0:00:18 文档 (E:) 下午 9:18:51 下午 9:18:59 0:00:08 雨课堂网页版 - Google Chrome 下午 9:18:59 下午 9:20:12 0:01:13 另存为 下午 9:20:12 下午 9:20:18 0:00:06 雨课堂网页版 - Google Chrome 下午 9:20:18 下午 9:20:23 0:00:05 bishe.doc - Word 下午 9:20:23 下午 9:20:29 0:00:06 打开 下午 9:20:29 下午 9:20:45 0:00:16 正在打开 - Word 下午 9:20:45 下午 9:20:51 0:00:06 20191128 学号 姓名 调研主题.docx (受保护的视图) - Word 下午 9:20:51 下午 9:21:00 0:00:09 任务切换 下午 9:21:00 下午 9:21:07 0:00:07 www.yunju.net + 科大云炬 +helicon.docx - Word 下午 9:21:07 下午 9:21:15 0:00:08 20191128 学号 姓名 调研主题.docx (受保护的视图) - Word 下午 9:21:15 下午 9:21:31 0:00:16 20191128 学号 姓名 调研主题.docx - Word 下午 9:21:31 下午 9:21:50 0:00:19 bishe.doc - Word 下午 9:21:50 下午 9:21:57 0:00:07 Windows 资源管理器 下午 9:21:57 下午 9:22:05 0:00:08 www.yunju.net + 科大云炬 +helicon.docx - Word 下午 9:22:05 下午 9:22:17 0:00:12 文档 (E:) 下午 9:22:17 下午 9:22:28 0:00:11 www.yunju.net + 科大云炬 +helicon.docx - WPS 教育版 下午 9:22:28 下午 9:25:23 0:02:55 bishe.doc - Word 下午 9:25:23 下午 9:25:58 0:00:35 www.yunju.net + 科大云炬 +helicon.docx - WPS 教育版 下午 9:25:58 下午 9:26:03 0:00:05 查找和替换 下午 9:26:03 下午 9:26:25 0:00:22 替换字体 下午 9:26:25 下午 9:27:06 0:00:41 查找和替换 下午 9:27:06 下午 9:27:20 0:00:14 WPS 文字 下午 9:27:20 下午 9:27:25 0:00:05 www.yunju.net + 科大云炬 +helicon.docx - WPS 教育版 下午 9:27:25 下午 9:27:52 0:00:27 查找和替换 下午 9:27:52 下午 9:28:30 0:00:38 查找和替换 (未响应) 下午 9:28:30 下午 9:28:45 0:00:15 查找和替换 下午 9:28:45 下午 9:29:37 0:00:52 www.yunju.net + 科大云炬 +helicon.docx - WPS 教育版 下午 9:29:37 下午 9:30:14 0:00:37 bishe.doc - Word 下午 9:30:14 下午 9:30:30 0:00:16 www.yunju.net + 科大云炬 +helicon.docx - WPS 教育版 下午 9:30:30 下午 9:30:36 0:00:06 bishe.doc - Word 下午 9:30:36 下午 9:30:47 0:00:11 www.yunju.net + 科大云炬 +helicon.docx - WPS 教育版 下午 9:30:47 下午 9:36:13 0:05:26 EndNote X9 - 下午 9:36:13 下午 9:36:28 0:00:15 www.yunju.net + 科大云炬 +helicon.docx - WPS 教育版 下午 9:36:28 下午 9:36:45 0:00:17 雨课堂 _百度搜索 - Google Chrome 下午 9:36:45 下午 9:36:51 0:00:06 www.yunju.net + 科大云炬 +helicon.docx - WPS 教育版 下午 9:36:51 下午 9:39:25 0:02:34 雨课堂 _百度搜索 - Google Chrome 下午 9:39:25 下午 9:39:30 0:00:05 bishe.doc - Word 下午 9:39:30 下午 9:42:09 0:02:39 www.yunju.net + 科大云炬 +helicon.docx - WPS 教育版 下午 9:42:09 下午 9:42:33 0:00:24 bishe.doc - Word 下午 9:42:33 下午 9:45:15 0:02:42 www.yunju.net + 科大云炬 +helicon.docx - WPS 教育版 下午 9:45:15 下午 9:45:23 0:00:08 bishe.doc - Word 下午 9:45:23 下午 9:47:31 0:02:08 www.yunju.net + 科大云炬 +helicon.docx - WPS 教育版 下午 9:47:31 下午 9:47:42 0:00:11 bishe.doc - Word 下午 9:47:42 下午 9:48:10 0:00:28 www.yunju.net + 科大云炬 +helicon.docx - WPS 教育版 下午 9:48:10 下午 9:49:19 0:01:09 HistCite - Graph Maker - Google Chrome 下午 9:49:19 下午 9:49:28 0:00:09 bishe.doc - Word 下午 9:49:28 下午 9:50:43 0:01:15 HistCite - Graph Maker - Google Chrome 下午 9:50:43 下午 9:51:15 0:00:32 EndNote X9 - 下午 9:51:15 下午 9:51:24 0:00:09 bishe.doc - Word 下午 9:51:24 下午 9:52:21 0:00:57 雨课堂 _百度搜索 - Google Chrome 下午 9:52:21 下午 9:52:26 0:00:05 HistCite - savedrecs.txt - Google Chrome 下午 9:52:26 下午 9:52:33 0:00:07 HistCite - savedrecs.txt - Google Chrome 下午 9:52:33 下午 9:53:01 0:00:28 HistCite - savedrecs.txt - Google Chrome 下午 9:53:01 下午 9:54:03 0:01:02 bishe.doc - Word 下午 9:54:03 下午 9:58:35 0:04:32 www.yunju.net + 科大云炬 +helicon.docx - WPS 教育版 下午 9:58:35 下午 9:59:43 0:01:08 bishe.doc - Word 下午 9:59:43 下午 10:00:49 0:01:06 www.yunju.net + 科大云炬 +helicon.docx - WPS 教育版 下午 10:00:49 下午 10:01:01 0:00:12 bishe.doc - Word 下午 10:01:01 下午 10:01:11 0:00:10 www.yunju.net + 科大云炬 +helicon.docx - WPS 教育版 下午 10:01:11 下午 10:01:25 0:00:14 bishe.doc - Word 下午 10:01:25 下午 10:01:40 0:00:15 www.yunju.net + 科大云炬 +helicon.docx - WPS 教育版 下午 10:01:40 下午 10:02:02 0:00:22 bishe.doc - Word 下午 10:02:02 下午 10:02:09 0:00:07 www.yunju.net + 科大云炬 +helicon.docx - WPS 教育版 下午 10:02:09 下午 10:04:53 0:02:44 bishe.doc - Word 下午 10:04:53 下午 10:04:59 0:00:06 www.yunju.net + 科大云炬 +helicon.docx - WPS 教育版 下午 10:04:59 下午 10:05:22 0:00:23 bishe.doc - Word 下午 10:05:22 下午 10:05:33 0:00:11 EndNote X9 - 下午 10:05:33 下午 10:05:45 0:00:12 www.yunju.net + 科大云炬 +helicon.docx - WPS 教育版 下午 10:05:45 下午 10:20:35 0:14:50 Windows 资源管理器 下午 10:20:35 下午 10:20:41 0:00:06 EndNote X9 - 下午 10:20:41 下午 10:20:47 0:00:06 Windows 资源管理器 下午 10:20:47 下午 10:20:52 0:00:05 www.yunju.net + 科大云炬 +helicon.docx - WPS 教育版 下午 10:20:52 下午 10:29:37 0:08:45 插入附件 下午 10:29:37 下午 10:29:42 0:00:05 www.yunju.net + 科大云炬 +helicon.docx - WPS 教育版 下午 10:29:42 下午 10:29:54 0:00:12 插入超链接 下午 10:29:54 下午 10:30:05 0:00:11 www.yunju.net + 科大云炬 +helicon.docx - WPS 教育版 下午 10:30:05 下午 10:30:28 0:00:23 插入超链接 下午 10:30:28 下午 10:30:35 0:00:07 www.yunju.net + 科大云炬 +helicon.docx - WPS 教育版 下午 10:30:35 下午 10:30:53 0:00:18 编辑超链接 下午 10:30:53 下午 10:31:03 0:00:10 www.yunju.net + 科大云炬 +helicon.docx - WPS 教育版 下午 10:31:03 下午 10:35:05 0:04:02 雨课堂 _百度搜索 - Google Chrome 下午 10:35:05 下午 10:35:17 0:00:12 螺旋波 _百度视频搜索 - Google Chrome 下午 10:35:17 下午 10:35:30 0:00:13 螺旋波 瑞近期 _百度视频搜索 - Google Chrome 下午 10:35:30 下午 10:35:38 0:00:08 螺旋波 推进器 _百度视频搜索 - Google Chrome 下午 10:35:38 下午 10:35:53 0:00:15 螺旋波 推进器 _百度视频搜索 - Google Chrome 下午 10:35:53 下午 10:37:23 0:01:30 www.yunju.net + 科大云炬 +helicon.docx - WPS 教育版 下午 10:37:23 下午 10:37:41 0:00:18 云炬导航 | 让搜索更高效! - Google Chrome 下午 10:37:41 下午 10:37:50 0:00:09 螺旋波 推进器 _百度视频搜索 - Google Chrome 下午 10:37:50 下午 10:38:05 0:00:15 www.yunju.net + 科大云炬 +helicon.docx - WPS 教育版 下午 10:38:05 下午 10:42:04 0:03:59 螺旋波 推进器 _百度视频搜索 - Google Chrome 下午 10:42:04 下午 10:42:12 0:00:08 成员介绍 – 等离子体物理理论与数值模拟研究室 - Google Chrome 下午 10:42:12 下午 10:42:18 0:00:06 成员介绍 – 等离子体物理理论与数值模拟研究室 - Google Chrome 下午 10:42:18 下午 10:43:36 0:01:18 www.yunju.net + 科大云炬 +helicon.docx - WPS 教育版 下午 10:43:36 下午 10:50:23 0:06:47 bishe.doc - Word 下午 10:50:23 下午 10:50:45 0:00:22 20191128 学号 姓名 调研主题.docx - Word 下午 10:50:45 下午 10:51:11 0:00:26 任务切换 下午 10:51:11 下午 10:51:16 0:00:05 www.yunju.net + 科大云炬 +helicon.docx - WPS 教育版 下午 10:51:16 下午 10:58:46 0:07:30 3.1 相关网页 - 为知笔记: 收藏知识,分享快乐 下午 10:58:46 下午 10:59:44 0:00:58 创建群组 下午 10:59:44 下午 10:59:51 0:00:07 3.1 相关网页 - 为知笔记: 收藏知识,分享快乐 下午 10:59:51 下午 10:59:56 0:00:05 1 - 为知笔记: 收藏知识,分享快乐 下午 10:59:56 下午 11:02:25 0:02:29 www.yunju.net + 科大云炬 +helicon.docx - WPS 教育版 下午 11:02:25 下午 11:04:43 0:02:18 查找和替换 下午 11:04:43 下午 11:05:08 0:00:25 www.yunju.net + 科大云炬 +helicon.docx - WPS 教育版 下午 11:05:08 下午 11:13:18 0:08:10 1 - 为知笔记: 收藏知识,分享快乐 下午 11:13:18 下午 11:13:24 0:00:06 3.1 相关网页 - 为知笔记: 收藏知识,分享快乐 下午 11:13:24 下午 11:13:34 0:00:10 www.yunju.net + 科大云炬 +helicon.docx - WPS 教育版 下午 11:13:34 下午 11:14:32 0:00:58 编辑超链接 下午 11:14:32 下午 11:14:37 0:00:05 www.yunju.net + 科大云炬 +helicon.docx - WPS 教育版 下午 11:14:37 下午 11:14:48 0:00:11 编辑超链接 下午 11:14:48 下午 11:14:55 0:00:07 www.yunju.net + 科大云炬 +helicon.docx - WPS 教育版 下午 11:14:55 下午 11:15:09 0:00:14 插入超链接 下午 11:15:09 下午 11:15:15 0:00:06 www.yunju.net + 科大云炬 +helicon.docx - WPS 教育版 下午 11:15:15 下午 11:17:30 0:02:15 任务切换 下午 11:17:30 下午 11:17:36 0:00:06 海研网 -全球科研项目数据库|科研项目|申报信息|最早最权威门户网 - Google Chrome 下午 11:17:36 下午 11:17:46 0:00:10 海研科研项目 - 科研项目查询 - 科研项目检索 - 全球科研项目 - 海研 - 整合世界资讯,分享学术知识 - Google Chrome 下午 11:17:46 下午 11:17:54 0:00:08 3.1 相关网页 - 为知笔记: 收藏知识,分享快乐 下午 11:17:54 下午 11:18:00 0:00:06 Windows 资源管理器 下午 11:18:00 下午 11:18:05 0:00:05 海研科研项目 - 科研项目查询 - 科研项目检索 - 全球科研项目 - 海研 - 整合世界资讯,分享学术知识 - Google Chrome 下午 11:18:05 下午 11:18:10 0:00:05 www.yunju.net + 科大云炬 +helicon.docx - WPS 教育版 下午 11:18:10 下午 11:18:32 0:00:22 螺旋波 推进器 _百度视频搜索 - Google Chrome 下午 11:18:32 下午 11:18:45 0:00:13 螺旋波 or等离子体or 电推进 and 大会or论坛or研讨会_百度搜索 - Google Chrome 下午 11:18:45 下午 11:19:04 0:00:19 https://www.baidu.com/link?url=c3HRChETt12J2x885vzzYGaVTlVZCvNdeCjurH2QvLaIqIlJgb8d0_ysMbKIGC_4eLOu_9lQS3lgBI31fW8pPawd=eqid=868588540046ba0d000000035ded1465 - Google Chrome 下午 11:19:04 下午 11:19:11 0:00:07 2019年项目指南 - Google Chrome 下午 11:19:11 下午 11:19:20 0:00:0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2019年度项目指南 - Google Chrome 下午 11:19:20 下午 11:19:46 0:00:2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2019年度项目指南 - Google Chrome 下午 11:19:46 下午 11:19:59 0:00:1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2019年度项目指南 - Google Chrome 下午 11:19:59 下午 11:20:27 0:00:28 国家科研指南 _百度搜索 - Google Chrome 下午 11:20:27 下午 11:20:39 0:00:12 https://www.baidu.com/link?url=c1B5DbCE3znxwK-JeuGmNHawj_YntI0n5WWcE91mTlX4gLXzpZdkmg5qTRHOVy6mwd=eqid=9dc150c0006ee253000000035ded14c6 - Google Chrome 下午 11:20:39 下午 11:20:46 0:00:07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 Google Chrome 下午 11:20:46 下午 11:20:57 0:00:11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站内检索 - Google Chrome 下午 11:20:57 下午 11:21:24 0:00:27 关于征集 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项目的通知 - Google Chrome 下午 11:21:24 下午 11:21:32 0:00:08 无标题 - Google Chrome 下午 11:21:32 下午 11:21:37 0:00:05 关于征集 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项目的通知 - Google Chrome 下午 11:21:37 下午 11:21:50 0:00:13 360安全通知 下午 11:21:50 下午 11:22:06 0:00:16 W020190711669335315041.doc - WPS 教育版 下午 11:22:06 下午 11:22:46 0:00:40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站内检索 - Google Chrome 下午 11:22:46 下午 11:24:08 0:01:22 ManicTime - TRIAL 下午 11:24:08 下午 11:24:17 0:00:09 关于对 “科技冬奥”重点专项2020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征求意见的通知 - Google Chrome 下午 11:24:17 下午 11:24:23 0:00:06 另存为 下午 11:24:23 下午 11:24:31 0:00:08 关于对 “科技冬奥”重点专项2020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征求意见的通知 - Google Chrome 下午 11:24:31 下午 11:24:44 0:00:13 W020191030353723752033.doc - WPS 教育版 下午 11:24:44 下午 11:25:33 0:00:49 3.1 相关网页 - 为知笔记: 收藏知识,分享快乐 下午 11:25:33 下午 11:25:40 0:00:07 www.yunju.net + 科大云炬 +helicon.docx - WPS 教育版 下午 11:25:40 下午 11:25:50 0:00:10 3.1 相关网页 - 为知笔记: 收藏知识,分享快乐 下午 11:25:50 下午 11:25:56 0:00:06 W020190711669335315041.doc - WPS 教育版 下午 11:25:56 下午 11:26:02 0:00:06 W020191030353723752033.doc - WPS 教育版 下午 11:26:02 下午 11:26:25 0:00:23 任务切换 下午 11:26:25 下午 11:26:30 0:00:05 W020191030353723752033.doc - WPS 教育版 下午 11:26:30 下午 11:26:35 0:00:05 www.yunju.net + 科大云炬 +helicon.docx - WPS 教育版 下午 11:26:35 下午 11:27:36 0:01:01 W020191030353723752033.doc - WPS 教育版 下午 11:27:36 下午 11:28:41 0:01:05 关于对 “科技冬奥”重点专项2020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征求意见的通知 - Google Chrome 下午 11:28:41 下午 11:28:46 0:00:05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站内检索 - Google Chrome 下午 11:28:46 下午 11:29:12 0:00:26 关于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主动健康和老龄化科技应对”重点专项2020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征求意见的通知 - Google Chrome 下午 11:29:12 下午 11:29:18 0:00:06 无标题 - Google Chrome 下午 11:29:18 下午 11:29:25 0:00:07 W020191030353723752033.doc - WPS 教育版 下午 11:29:25 下午 11:29:36 0:00:11 360安全通知 下午 11:29:36 下午 11:30:46 0:01:10 W020191030353723752033.doc - WPS 教育版 下午 11:30:46 下午 11:30:56 0:00:10 任务切换 下午 11:30:56 下午 11:31:01 0:00:05 www.yunju.net + 科大云炬 +helicon.docx - WPS 教育版 下午 11:31:01 下午 11:31:25 0:00:24 关于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主动健康和老龄化科技应对”重点专项2020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征求意见的通知 - Google Chrome 下午 11:31:25 下午 11:31:36 0:00:11 W020190930630666095575.docx - WPS 教育版 下午 11:31:36 下午 11:33:33 0:01:57 www.yunju.net + 科大云炬 +helicon.docx - WPS 教育版 下午 11:33:33 下午 11:33:49 0:00:16 W020190711669335315041.doc - WPS 教育版 下午 11:33:49 下午 11:33:55 0:00:06 W020190930630666095575.docx - WPS 教育版 下午 11:33:55 下午 11:34:03 0:00:08 任务切换 下午 11:34:03 下午 11:34:08 0:00:05 W020190930630666095575.docx - WPS 教育版 下午 11:34:08 下午 11:34:18 0:00:10 www.yunju.net + 科大云炬 +helicon.docx - WPS 教育版 下午 11:34:18 下午 11:34:50 0:00:32 任务切换 下午 11:34:50 下午 11:34:55 0:00:05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 Google Chrome 下午 11:34:55 下午 11:35:05 0:00:10 无标题 - Google Chrome 下午 11:35:05 下午 11:35:11 0:00:06 科技部关于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港澳台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2019年度第二批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 - Google Chrome 下午 11:35:11 下午 11:35:21 0:00:10 科技部关于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港澳台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2019年度第二批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 - Google Chrome 下午 11:35:21 下午 11:35:29 0:00:08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站内检索 - Google Chrome 下午 11:35:29 下午 11:35:38 0:00:09 关于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大科学装置前沿研究”重点专项2020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征求意见的通知 - Google Chrome 下午 11:35:38 下午 11:35:46 0:00:08 另存为 下午 11:35:46 下午 11:35:51 0:00:05 关于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大科学装置前沿研究”重点专项2020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征求意见的通知 - Google Chrome 下午 11:35:51 下午 11:35:56 0:00:05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站内检索 - Google Chrome 下午 11:35:56 下午 11:36:05 0:00:09 科技部关于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战略性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2019年度联合研发与示范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 - Google Chrome 下午 11:36:05 下午 11:36:28 0:00:23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站内检索 - Google Chrome 下午 11:36:28 下午 11:36:44 0:00:16 JisuWorkCommon 下午 11:36:44 下午 11:37:10 0:00:26 W020190930512082504475.pdf - 极速PDF阅读器 下午 11:37:10 下午 11:37:56 0:00:46 www.yunju.net + 科大云炬 +helicon.docx - WPS 教育版 下午 11:37:56 下午 11:38:17 0:00:21 W020190930512082504475.pdf - 极速PDF阅读器 下午 11:38:17 下午 11:38:31 0:00:14 www.yunju.net + 科大云炬 +helicon.docx - WPS 教育版 下午 11:38:31 下午 11:38:40 0:00:09 W020190930512082504475.pdf - 极速PDF阅读器 下午 11:38:40 下午 11:38:47 0:00:07 选择性粘贴 下午 11:38:47 下午 11:38:52 0:00:05 www.yunju.net + 科大云炬 +helicon.docx - WPS 教育版 下午 11:38:52 下午 11:39:06 0:00:14 Windows 资源管理器 下午 11:39:06 下午 11:39:11 0:00:05 W020190806547287188399.pdf - 极速PDF阅读器 下午 11:39:11 下午 11:41:12 0:02:01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站内检索 - Google Chrome 下午 11:41:12 下午 11:41:43 0:00:31 科技部关于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可再生能源与氢能技术”等重点专项2019年度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 - Google Chrome 下午 11:41:43 下午 11:42:17 0:00:34 科技部关于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可再生能源与氢能技术”等重点专项2019年度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 - Google Chrome 下午 11:42:17 下午 11:42:25 0:00:08 360安全通知 下午 11:42:25 下午 11:43:13 0:00:48 科技部关于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可再生能源与氢能技术”等重点专项2019年度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 - Google Chrome 下午 11:43:13 下午 11:43:34 0:00:21 科技部关于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可再生能源与氢能技术”等重点专项2019年度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 - Google Chrome 下午 11:43:34 下午 11:43:48 0:00:14 W020190619561763435669 (1).pdf - 极速PDF阅读器 下午 11:43:48 下午 11:44:31 0:00:43 W020190621526499064130.pdf - 极速PDF阅读器 下午 11:44:31 下午 11:44:41 0:00:10 任务切换 下午 11:44:41 下午 11:44:48 0:00:07 www.yunju.net + 科大云炬 +helicon.docx - WPS 教育版 下午 11:44:48 下午 11:44:56 0:00:08 W020190621526499064130.pdf - 极速PDF阅读器 下午 11:44:56 下午 11:45:03 0:00:07 www.yunju.net + 科大云炬 +helicon.docx - WPS 教育版 下午 11:45:03 下午 11:45:09 0:00:06 W020190621526499064130.pdf - 极速PDF阅读器 下午 11:45:09 下午 11:45:41 0:00:32 选择性粘贴 下午 11:45:41 下午 11:45:47 0:00:06 www.yunju.net + 科大云炬 +helicon.docx - WPS 教育版 下午 11:45:47 下午 11:46:06 0:00:19 ManicTime - TRIAL 下午 11:46:06 下午 11:46:18 0:00:12 www.yunju.net + 科大云炬 +helicon.docx - WPS 教育版 下午 11:46:18 下午 11:50:34 0:04:16 ManicTime - TRIAL 下午 11:50:34 下午 11:51:47 0:01:13 www.yunju.net + 科大云炬 +helicon.docx - WPS 教育版 下午 11:51:47 下午 11:52:27 0:00:40 ManicTime - TRIAL 下午 11:52:27 下午 11:53:25 0:00:58 www.yunju.net + 科大云炬 +helicon.docx - WPS 教育版 下午 11:53:25 下午 11:55:02 0:01:37 WPS Office 下午 11:55:02 下午 11:55:07 0:00:05 新建 - WPS 教育版 下午 11:55:07 下午 11:55:15 0:00:08 ManicTime - TRIAL 下午 11:55:15 下午 11:57:05 0:01:50 TIM 下午 11:57:05 下午 11:57:27 0:00:22 ManicTime - TRIAL 下午 11:57:27 下午 11:57:38 0:00:11 TIM 下午 11:57:38 下午 11:57:46 0:00:08 W020190930630666095575.docx - WPS 教育版 下午 11:57:46 下午 11:57:52 0:00:06 www.yunju.net + 科大云炬 +helicon.docx - WPS 教育版 下午 11:57:52 下午 11:59:16 0:01:24
个人分类: 科研笔记|5124 次阅读|0 个评论
研究螺旋波等离子体的大牛科学家实验室网站
YUNJU 2019-12-4 14:29
1、UCLA's Low Temperature Plasma Technology Laboratory~CHEN FF http://www.seas.ucla.edu/ltptl/ 2、Professor Rod Boswell | ECI https://energy.anu.edu.au/about-us/participants/rod-boswell 3、篠原研究室のホームページ~S inohara http://web.tuat.ac.jp/~sinohara/index.html
个人分类: 科研笔记|2217 次阅读|0 个评论
石墨烯促进骨细胞分化
nanomicrolett 2019-4-18 23:49
【引言】 调控细胞行为,发展 细胞治疗 是近年来生物医学工程的研究热点,纳米材料的发展为此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石墨烯 具有丰富的衍射结构且表面易于化学修饰和改性,在生物医学工程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石墨烯表面纳米结构和化学基团组分的不同,使得与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存在很大差异。 本文亮点 1 碳纳米墙(CNWs)的水平和垂直取向对细胞的分化行为造成影响。 2 石墨烯基表面具有无毒性,可作为细胞黏附与生长的载体。 3 水平CNWs可增强骨细胞早期分化,垂直CNWs能促进细胞后期分化。 4 CNWs与分化培养基的协同作用增强了细胞矿化现象。 内容简介 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K. Ostrikov教授 等人用 等离子增强CVD方法 制备了垂直和水平分布的类石墨烯CNWs结构,通过调控CVD工艺参数可以调控CNWs的密度和取向。将此结构作为Saos-2骨细胞分化的培养平台,研究了水平和垂直分布两种表面形貌对细胞粘附、增殖和分化的影响。 研究表明:1. 石墨烯表面无毒性,可作为细胞粘附和生长的基体; 2.水平分布的CNWs可增强细胞早期分化行为,垂直分布的CNWs能促进骨细胞矿化和后期分化行为。 这项研究表明石墨烯表面具有 生物相容性 ,其表面拓扑形貌影响细胞行为,在未来组织工程领域具有应用前景。 图文解读 1 类石墨烯CNWs的形貌 使用等离子增强CVD方法制备了两种石墨烯表面结构:第一种是稠密、垂直分布的CNWs表面(图a),第二种由水平分布的薄CNWs和少量垂直分布CNWs构成的杂化石墨烯表面(HGL,图b) 2 石墨烯表面形貌对骨细胞增殖的影响 CNWs和HGLs的表面形貌直接影响细胞的行为响应:HKL表面对细胞具有生物相容性,细胞能迅速增殖,然而其粘着点显著少于CNWs和空白对比样表面。 3 骨细胞在不同表面的矿化行为 通过监测粘附细胞25天内的碱性磷酸酶(ALP)和钙元素含量来分析Saos-2在不同表面的 分化/矿化行为 。在分化/成骨条件下,HKL表面细胞产生的ALP量比CNWs和空白对比样表面高出25%。 作者简介 K.Ostrikov, 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 、 澳大利亚国家科学机构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 (CSIRO)和 悉尼大学 等离子体纳米科学领域 的首席科学家和国际著名教授。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 他将 等离子体纳米技术应用到医药领域 并使其发展成为一个独特的研究领域( Rev.Mod. Phys. 2005, 77, 489 , 影响因子 45.0 )。 该领域的诞生被世界公认为物理学上的一大进步( Adv.Phys. 2013, 62, 113, 影响因子 34.3 ) 主页: http://staff.qut.edu.au/details?id=ostrikok 相关阅读 1 NML研究论文 | 牛血清白蛋白耦联磁性Fe3O4 纳米颗粒 提高生物相容性与磁热疗性能 2 NML 综述 | 微纳结构器件制备及其在 生物组织工程领域 的应用 3 NML研究论文 | 生物功能化导电聚合物改性的石墨烯-CNTs纳米复合材料用于 蛋白质检测 的电化学阻抗分析 4 NML研究论文 | 用 金纳米棒SERS探针 早期检测炎症巨噬细胞的粘附分子 5 NML研究论文 | 植入式生物电子器件:自供电可植入式 电子皮肤血糖仪 用于体内血糖水平的实时监测 关于我们 Nano-Micro Letters是上海交通大学主办的英文学术期刊,主要报道纳米/微米尺度相关的最新高水平科研成果与评论文章及快讯,在Springer开放获取(open-access)出版。可免费获取全文,欢迎关注和投稿。 E-mail: editorial_office@nmletters.org Tel: 86-21-34207624
3289 次阅读|0 个评论
趣谈《星球大战》系列中的“光剑”
wusaite 2019-2-27 11:58
光剑( light saber )是源于《星球大战》系列的一类虚构道具,曾被推选为电影史上最著名的武器,在《星球大战》相关的衍生作品中,几乎都可见到其身影。 根据官方宣称,光剑的剑体能量来源为一团等离子体,受到很强的磁场作用被束缚成剑的形状,因此称光剑为“激光剑”( laser sword )是不恰当的。 不可否认,正反派间的光剑对决是星战系列作品的重要看点之一。笔者为此开个小小的脑洞,如果现实中真的有这类以等离子体作为能量来源的光剑,当两把光剑剑体相切会发生什么事情呢,是否也能像现实世界中的固体剑一样进行格挡? 答案显然是不行的,等离子体是由部分电子被剥夺后的原子及原子团被电离后产生的正负离子组成的离子化气体状物质,其在受到微小剪切力的作用下必然会出现连续不断的变形。由此可知,如果现实中真的有类似光剑的两束等离子体,其二者发生相切必然会出现相互穿透的现象,无法进行实时格挡。 但电影毕竟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有时无需完全参照现实中的诸多科学原理及相关条条框框,方可彰显其艺术性。
个人分类: 趣事杂谈|3284 次阅读|0 个评论
托卡马克中的粒子轨道动画1
plasmascience 2019-2-17 05:48
蓝线是包含回旋运动的全轨道在极向平面上的投影, 红线是导心轨道。 这是一个动能为23keV的俘获离子, 漂移轨道形状像个香蕉, 香蕉的端点是离子平行速度为零的位置, 从动画可以看出, 粒子在香蕉的端点附近逗留的时间要比在其他地方长得多。全轨道是用Boris算法得到,动画中用的时间步长是回旋周期的16分之一。磁位型为EAST放电真实位型#59954@3.03s. 下图是一个完整的香蕉轨道,漂移轨道周期约为回旋周期的1453倍。
4984 次阅读|0 个评论
科学家发现一种稳定聚变等离子体的过程(附原文)
热度 2 zhpd55 2019-1-9 20:46
科学家发现一种稳定聚变等离子体的过程(附原文) 诸平 Physicists Allan Reiman, left, and Nat Fisch. Credit: Elle Starkman/PPPLOffice of Communications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 phy.org )2019年1月9日报道,来自 美国能源部(DOE)普林斯顿等离子体物理实验室( Princeton Plasma Physics Laboratory, PPPL) 的消息,该实验室的科研人员已经发现了一种稳定聚变等离子体的过程。 科学家正在寻找能够引起聚变反应的外力,就像太阳和星星为地球提供的能量,必须保持超高温等离子体不受破坏。现在,美国能源部(DOE)普林斯顿等离子体物理实验室(Princeton Plasma Physics Laboratory,PPPL)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能够有助于控制中断被认为是最危险的聚变等离子体的方法。 复制融合(Replicating fusion)可以为城市和工业提供实际上是无限的清洁能源,但是,复制融合释放出的能量就是等离子体物质态的原子核聚合过程中释放出的能量,这种能量几乎是无限的。然而,捕捉和控制聚变能是全球科学与工程研究人员面临的一个关键性的挑战。 PPPL的发现已经在《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Letters)于2018年11月30日发表——A. H. Reiman, N. J. Fisch.Suppression of Tearing Modes by Radio Frequency Current Condensation.Physical Review Letters,2018, 121: 225001.DOI: 10.1103/PhysRevLett.121.225001. 2018 Suppression of Tearing Modes by Radio Frequency Current Condensation.pdf 更多信息请注意浏览原文或者相关报道 Scientists discover a process that stabilizes fusion plasmas January 9, 2019 by John Greenwald, Princeton Plasma Physics Laboratory Scientists seeking to bring the fusion reaction that powers the sun and stars to Earth must keep the superhot plasma free from disruptions. Now researchers at the U.S. Department of Energy's (DOE) Princeton Plasma Physics Laboratory (PPPL) have discovered a process that can help to control the disruptions thought to be most dangerous. Replicating fusion, which releases boundless energy by fusing atomic nuclei in the state of matter known as plasma, could produce clean and virtually limitless power for generating electricity for cities and industries everywhere. Capturing and controlling fusion energy is therefore a key scientific and engineering challenge for researchers across the globe. Creating magnetic islands The PPPL finding, reported in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focuses on so-called tearing modes—instabilities in the plasma that create magnetic islands, a key source of plasma disruptions. These islands, bubble-like structures that form in the plasma, can grow and trigger disruptive events that halt fusion reactions and damage doughnut-shaped facilities called tokamaks that house the reactions. Researchers found in the 1980s that using radio-frequency (RF) waves to drive current in the plasma could stabilize tearing modes and reduce the risk of disruptions. However, the researchers failed to notice that small changes—or perturbations—in the temperature of the plasma could improve the stabilization process, once a key threshold in power is exceeded. The physical mechanism that PPPL has identified works like this: •The temperature perturbations affect the strength of the current drive and the amount of RF power deposited in the islands. •The perturbations and their impact on the deposition of power feedback against each other in a complex—or nonlinear—manner. •When the feedback combines with the sensitivity of the current drive to temperature perturbations, the efficiency of the stabilization process increases. •Furthermore, the improved stabilization is less to likely to be affected by misaligned current drives that fail to hit the center of the island. The overall impact of this process creates what is technically called RF current condensation, or concentration of RF power inside the island that keeps it from growing. The power deposition is greatly increased, said Allan Reiman, a theoretical physicist at PPPL and lead author of the paper. When the power deposition in the island exceeds a threshold level, there is a jump in the temperature that greatly strengthens the stabilizing effect. This allows the stabilization of larger islands than previously thought possible. Beneficial to ITER This process can be particularly beneficial to ITER, the international tokamak under construction in France to demonstrate the feasibility of fusion power. There is worry about islands getting large and causing disruptions in ITER, Reiman said. Taken together, these new effects should make it easier to stabilize ITER plasmas. Reiman worked with Professor Nat Fisch, associate director for academic affairs at PPPL and coauthor of the report. Fisch had demonstrated in a landmark 1970s paper that RF waves could be used to drive currents to confine tokamak plasmas through a process now called RF current drive. Fisch points out how it was Reiman's groundbreaking paper in 1983 that predicted that these RF currents could also stabilize tearing modes. The use of RF current drive for stabilization of tearing modes was perhaps even more crucial to the tokamak program than using these currents to confine the plasma, Fisch said. Hence, he said, Reiman's 1983 paper essentially launched experimental campaigns on tokamaks worldwide to stabilize tearing modes. Moreover, he added, Significantly, in addition to predicting the stabilization of tearing modes by RF, the 1983 paper also pointed out the importance of the temperature perturbation in magnetic islands. Underappreciated feature The new paper takes a fresh look at the impact of these temperature perturbations on the islands, a feature which has been underappreciated since the 1983 paper pointed to it. We basically went back 35 years to carry that thought just a bit further by exploring the fascinating physics and larger implications of positive feedback, Fisch said. It turned out that these implications might now be very important to the tokamak program today. The theoreticians began their recent work with a simple model and advanced to more complex ones to address the key issues. They now plan to produce a more detailed picture with still-more sophisticated models. They are also working to suggest experimental campaigns that will expose these new effects. Support for this research comes from the DOE Office of Science. Explore further: Team wins major supercomputer time to study the edge of fusion plasmas More information: A. H. Reiman et al, Suppression of Tearing Modes by Radio Frequency Current Condensation,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2018). DOI: 10.1103/PhysRevLett.121.225001
个人分类: 新科技|3741 次阅读|3 个评论
华中科技大学:一种新型等离子体静电纺丝机及对纺丝纤维的处理方法
ucalery 2019-1-2 15:51
易丝帮讯 近日, 华中科技大学熊紫兰 等人公开了 一种新型等离子体静电纺丝机及对纺丝纤维的处理方法,添加了DBD装置,突出二者电场的独立性,使得静电纺丝过程不受其它影响,保证对静电纺丝的均匀处理 ;此外该发明能实时对纺丝进行处理,在纺丝纤维还未成型时令等离子体充分与纺丝液接触,使纺丝纤维在纳米量级时即受到处理,处理范围由以往的纺丝表面扩展到纺丝的内部。该发明仅调节等离子体源参数或气体的压强、成分、浓度来改变活性粒子的组分与浓度,可处理多种静电纺丝纤维;控制变量更为容易,可变量较为明晰,易于实现重复试验,同样易于控制变量进行探究性试验;便于实现对不同要求的静电纺丝进行处理。   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纳米纤维的需求量逐渐增大,静电纺丝法是一种有前景的制备纳米纤维的方法。采用等离子体处理纳米纤维将会增加纳米纤维表面的极性和亲水性,利于后续应用。因此使用等离子体处理纳米纤维是一种环保高效的方法。由于等离子体穿透能力有限,处理纺织成型后的材料往往只能对纳米材料表面进行改性,对于一些三维材料特别是医用骨架材料并不能达到要求。如果能在纳米材料纺织的过程中同时对纳米丝进行表面改性,则将大大利于厚度较大的材料性能改性。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该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等离子体静电纺丝机及对纺丝纤维的处理方法。在静电纺丝泰勒锥的垂直方向添加一种网状DBD等离子体发生器,在保证二者电场互不干扰的同时通过调节等离子体装置的功率以及气体组分、浓度等参数在纳米量级对材料进行整体改性,以克服材料纺织成型后等离子体改性穿透深度不强的影响。    该发明的优点及积极效果为 : 图1 介质阻挡放电DBD装置图。图中:1、DBD装置外侧电极;2、DBD装置内侧网状电极;3、DBD装置介质层。 图2 静电纺丝机接线结构示意图。 图中:1、DBD装置外侧电极;2、DBD装置内侧网状电极;3、DBD装置介质层;4、DBD装置底板;5、通气管;6、螺栓。 图3 实验装置结构图。 图中:1、DBD装置外侧电极;2、DBD装置内侧网状电极;3、DBD装置介质层;7、注射器;8、纺丝液;9、静电纺丝机高压电源;10、DBD电源;11、收集板。    附:专利信息    专利名 一种新型等离子体静电纺丝机及对纺丝纤维的处理方法 申请公布号 CN 109112645 A 申请公布日 2019.01.01 申请号 201811346645 .5 申请日 2018 .11 .13 申请人 华中科技大学 发明人 熊紫兰 陈星宇 陆晨 邹振平 韩睿 链接地址: http://www.espun.cn/news/detail-613.html 文章来源: 易丝帮
1202 次阅读|0 个评论
聚变60年
热度 6 等离子体科学 2018-10-8 17:11
聚变 60 年 六十年前,第二届国际和平利用原子能大会于 1958 年 9 月 1 日至 18 日在日内瓦召开;来自 69 个国家、地区和 9 个专门机构的代表和顾问 2692 名、观察员 3651 名和新闻界代表 911 名出席了大会。 这次大会第一次在国际上解密、公开了受控核聚变能源研究的进展情况,堪称 国际受控核聚变元年 (要到 1960 年代,才有激光的发明、惯性约束聚变概念的提出)。这次会议中国派出了代表团参加,在回程经过西伯利亚的漫长旅途上,聚变界的前辈王承书先生在翻译会议资料时,第一次把 “ plasma ” 这个词翻译成 “ 等离子体” (参见拙作 《三八节、女科学家及 “plasma 的汉语译名 ” 的来历》 )。所以 1958 年也是 中国等离子体物理元年 。 六十年来,最值得聚变人骄傲的一点,就是聚变研究(严格来说是磁约束聚变研究)堪称国际合作的典范。 1980 年代,美苏开始结束冷战、签署大规模削减核武器条约,提到同时也该为和平利用核能做一点事情。当时双方想到唯一可以合作的就是磁约束聚变研究;并与欧日一起发起了 “ 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 划( International Themonuclear Experiment Reactor Project ;简称 “ ITER 计划 ” )。也是 1980 年代,中美签订了科学技术合作协定。 30 多年了,唯一坚持下了来的项目,也是磁约束聚变研究。在中美贸易战的背景下,今年的双边会议在西安召开。但合作热情不仅不减,而且进一步深入。 当然, ITER 计划也是几经风雨: 先是 1990 年代初期苏联解体、美国经济衰退,当年的这两个发起国 都退了“群” ,剩下被拉进来做陪衬的欧日反而坚持下来,直到 2006 年中美同时加入(相差一天),俄韩印再凑成七方,开始新的 “ ITER 计划 ” ;后来则是两届日方干事长“当政”期间将计划一再延期,引发全世界质疑声 —— 还引起了国际上关于 “ 聚变三、五十年就实现” 的调侃: 30 年前就说: “ 聚变三、五十年就实现”, 30 年过去了还是说“聚变三、五十年就能实现”! 其实最早( 1950 年代)的说法是:聚变三、五年就能实现! 传说当年美国聚变界的领袖人物(仿星器的发明者、普林斯顿等离子体物理国家实验室( PPPL )创始人) Spitzer 教授对刚刚进入聚变领域的年轻人说:这是一个非常令人鼓舞的工作!但是很可惜,过几年你又得找工作了 —— 因为再有三、五年聚变就实现了! 这反映出人们对最终获得聚变能源的艰难程度的逐步认识过程:从过分乐观到过于悲观。事实上,国际合作聚变研究距今也不过 60 年而已, 且“三、五十年实现聚变”也 只是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才提出的。当时正是中东石油危机威胁西方经济发展, PPPL 大规模招收年轻人开展聚变研究。目前世界上现存或者曾经有过的最大聚变研究装置 TFTR 、 JET 、 JT-60(U) 等也都是那时候开始设计、建设的。如果从这些装置运行开始算,距今也就是三十多年。 国际聚变研究的第一个十年( 1958-1968 )是 “ 百家争鸣” 时期。主要的磁约束聚变概念:托卡马克( Tokamak )、仿星器( Stellarator )、磁镜( Mirror )等等都是这一时期大行其道的。紧接着则 是“独尊儒术”的 托卡马克时代。 世界上第一个托卡马克装置(苏联的 T1 )也是在 1958 年开始运行的。所以 1958 年也是 托卡马克元年 。托卡马克的第一批实验结果在 1965 年正式发表,可惜美国的 Spitzer 先生根本不相信( dismiss the results )! 1968 年,托卡马克的第二批结果出来了:远远好于当时所有其它装置的结果!担心西方国家的同行们继续采 取“不相信”的 态度,苏联人邀请了英国科学家去 Kurchatov Institute 独立地诊断、测量这些参数。欧美人对这 一“打脸”结 果的阿 Q 式解嘲是这样说的:因为苏联人的诊断仪器落后、测量精度不够,英国人测到的结果比苏联人自己宣布的还要好! 这开启了聚变研究的托卡马克时代:直到现在正在建造的 ITER ,仍是一个托卡马克装置。 1970 年代,一批托卡马克装置开始建造、运行(包括中科院物理所的 CT-6 ); 1980 年代,在前 10 年的研究基础上,一批从今天的尺度看仍然是大型的托卡马克装置(如美国的 TFTR 、欧洲的 JET 、日本的 JT-60 )开始建造、运行; 1990 年代, JET 、 TFTR 相继做了氘氚聚变实验、且以验证稳态氘氚聚变运行、获得聚变净能源为目标的 ITER 开始设计。。。 —— 基本是 10 年一个台阶,其发展速度甚至比芯片技术发展的 Moore’s Law 还要快!如果不是 1990 年代美国聚变研究计划的大规模“下马”和后来的“退群”, ITER 可能早已经氘氚运行了。 这是国际聚变研究 60 年给我们的第一个教训:像聚变能源这样长期的、关系全人类未来的大科学工程,必须有长远的、连续性的规划,而不能急功近利。这一点,欧洲人、中国人、日本人做得都比美国好。——这是方向性问题。 当然还有技术路线上的问题。 1990 年代美国聚变研究计划的大规模“下马”,一个重要原因是 TFTR 的失败。 TFTR ,全称: Tokamak Fusion Test Reactor !顾名思义,这个装置就是奔着实现获取聚变能源去的,与我们的 CFETR ( China Fusion Engineering Test Reactor )近乎“同名”: Tokamak 现在已经不需要强调了(反而不是托卡马克的需要体现出来),我们只是改成“中国”、再加上了“工程”一词,强调侧重点。反而是后来建的 JET 和 JT-60 ,在名称上更加保守( Joint European Torus 和 Japan Torus-60 )。但是 TFTR 的致命弱点是圆截面设计、且不能改装偏滤器,所以在相对物理参数上一直不如晚些时候设计、建造的 DIII-D 、 JET 、 Asdex-U 这些装置。作为第一个提出以“ Fusion ”为目标的装置,其第一次氘氚聚变实验是 1994 年。反而是设计、运行更晚的 JET 率先在 1991 年进行了氘氚聚变实验。 TFTR 得到的 10.7 MW 的聚变功率也被 JET 得到的 16 MW 所超过。而 Q (输出的聚变功率与输入的加热功率之比) = 0.67 (聚变功率 16 MW/ 加热功率 24 MW )的世界纪录,目前也是被 JET 保持的。【需要说明的是: JT-60 进行的氘氘聚变实验,按照其折算的氘氚聚变功率,可得到 Q = 1.25 。但是,这只是一个理论估计;真正在这个温度、密度和能量约束条件下做氘氚聚变实验,得到的聚变功率很可能没有那么高。所以国际上仍认为目前的聚变研究还没有达到 Q = 1 的 breakeven 条件。】 比较一下: TFTR 的环向磁场是 6 T (特斯拉),最大加热功率 51 MW ;而 JET 的环向磁场是 3.45 T ,最大加热功率 38 MW 。所以 JET 胜出,主要原因是其用了 D 形截面、偏滤器设计。 这是国际聚变研究 60 年给我们的第二个教训:技术路线要对头! 美国在 1990 年代后期,因为 TFTR 的问题,开始强调“替代(即替代托卡马克)概念”( alternative concept )。记得当时笔者到等离子体所,见到当时的所长霍裕平院士,提到这一趋势;霍先生斩钉截铁地说:“什么“替代概念”?!不要信他们!还是要坚持托卡马克的技术路线!”当然在坚持中也不断提出新概念:沿着这条路,苏联人提了超导、德国人做了偏滤器、中国人实现了全超导、 MIT 强调了强场。。。一路走下来。 ——这是路线性问题。 如今在 ITER 计划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在欧方(法国)干事长的推动下,终于做到 “ 按时间表” ( on schedule )推进,计划 2035 年实现氘氚运行;中国的 CFETR 也完成了概念设计、进入工程设计。但是,就托卡马克时代来说,比起 1968-1998 年这前 30 年, 1998-2018 这后 20 年的进展步子确实慢下来了。关键问题就是 1980 年代之后没有建造新的大型装置(后来建的 Asdex-U 、 EAST 、 KSTAR 等等都是中型装置)。 1990 年代到 2000 年代本应该是 ITER 时代,却成了“蹉跎岁月”。这 20 年的 ITER “蹉跎”,形成了聚变研究的低谷,是“三、五十年实现”成了调侃的主要原因。但是正是这段时间,成为中国磁约束聚变研究的机遇期,给了我们弯道超车的机会。把握住,就走在世界前列;到 2058 年,国际聚变研究百年之时,再回顾,我们就可以骄傲地说:人类驾驭聚变能源的梦想,在我们手里实现了! 同行们,努力!
个人分类: 学海无涯|11441 次阅读|11 个评论
关于《磁约束等离子体实验物理》一书的出版
热度 2 dujunfu 2018-3-12 16:47
关于《磁约束等离子体实验物理》一书的出版 我原来在所里工作时,曾设想过 50 岁以后到学校教书,后来自然未能遂愿。但是大概 2002 年吧,华中科技大学想引入美国的 TEXT 实验装置,建立等离子体和受控聚变专业,但缺乏师资。他们从合肥的科大调入我的同学胡希伟。但缺乏熟悉实验的,就通过胡与我联系,叫我到那儿讲课。我就去了两次,每次一个月,每周讲两次。当时我写了个比较简单的讲义。 2006 年,北大物理学院也决定建立这个专业,当然也缺乏老师,就从外边请了几位,我也在内。后来那几位来了一次就不来了,只有我讲了三次,算是他们的研究生正式课程,在《北大物理百年》这本书上有记载。后来我也不去了,由他们学校的李湘庆老师讲。我后来不去了,除去嫌累外,交通也不便。北大虽离我家不远,但不好乘车。北大东门是个很乱的地方,不好打车。 在北大讲的几次,边讲边修改讲义。后来又在四川大学和西南物理研究院各讲了一次。讲的目的,也是为了征求意见,好修改讲义。 2016 年,西物院的严龙文教授还拿其中的第8章作为暑期学习班的教材。在这之前,我还把部分章节给科大的俞昌旋院士和西物院的袁宝山教授看过。他们均提出了一些宝贵的修改意见。 后来,北大的郑春开教授将我这讲义推荐给北大的一项“中外物理学精品书系”,在 2013 年获得通过。但是很奇怪,到了 2014 年 7 月,北大出版社才通知我,叫我当年 10 月底交稿。我按时交了,后来进度却搁浅了。原因是,这批资助规定到 2014 年底为止,而出版社原来以为,拖一点时间没关系,却不料上面要求年底出齐。这自然办不到,于是这本书就出不成了。这当然是他们工作上的失误,也不算新鲜,但是他们当时竭力想掩盖他们的错误,想把责任推给我,就很不应该了,所以我对这个出版社印象很不好。 当然,另一方面,我对出版这书也不很积极,因为感觉不成熟。我虽在此领域工作多年,但一直忙于具体事务,对业务钻研不深,总感到这讲义有很多问题,想进一步修改。但是从 2016 年起,感觉身体大不如前,很怕以后再没精力了。于是我想找科学出版社联系,因为感觉他们的书比较正规,装帧也大方。因为该社负责物理的钱俊原来是物理学会的,比较熟悉。前几年刘寄星领导我们翻译《 20 世纪物理学》,他也是责编。和他联系以后,他建议我申请资助。我按程序填了表,想请李建刚院士推荐。李建刚知道此事后,决定由他那里资助,就无须申请了。这样做的好处是出书能快一点。其实我在所里理论上也能找到这钱,但手续上麻烦一点。如果申请资助,要今年申请,明年审批,后年出书。 但李建刚此举也遇到困难。他们的财务说我不是他们所的,不能资助。其实我还算他们的 EAST 科技委员会成员,能说得过去。后来解决的方法是在合同上写明,著作权属于我和李建刚,但作者只署我的名。原来出版社能签这样的合同。 当时踌躇书名叫什么。因为主要针对托卡马克,又因为侧重实验,内容庞杂得很。跟一些朋友征求意见。一次大概是开什么学术会的机会吧,他们几个商量,给我建议了这个书名。 这事解决了,就进入实施阶段。出版社法外开恩,允许不再审稿,进度就快些了。但是仍很麻烦,因为是实验的书,插图很多。这方面没经验,稿子毛病很多。 合同是前年年底签的,规定 2017 年 3 月底交稿。我是 3 月 20 日 交的, 8 月 28 日 取回一二连校清样, 10 月 17 日 返回,连同两个附录。 12 月 7 日 取回三校清样, 19 日返回。今年 3 月 5 日拿到书。一共折腾了一年。 这书中有两外文名词,原来没有标准译名。一个是 blob ,是一种介观尺度相干结构,密度较周围高。其字面意思是“斑点”、“一滴”。我翻译为“凸斑”,自觉比较合适且传神,因为还有相对的“凹斑”( hole ),指密度较低的结构。另一个是 streamer ,也是相干结构,为长条形,我译为“幅带”。“幅”指其尺度较大,“带”指其形状。但是英文词有“流”的意思,没有体现出来,所以感觉不很传神,但找不到更好的解决方法。
个人分类: 科技漫谈|4180 次阅读|2 个评论
等离子体聚能环波动力发动机研制成功!
热度 2 yinbo99 2018-2-19 15:19
(等离子体聚能环波动力发动机-原理型实验样机) 我研制的是一款等离子体聚能环波动力发动机,采用纯等离子体波动力原理,不使用任何石化,化学燃料和动力电池,零排放、低噪音、安全可靠,效率接近100%。可长时间连续运行,故障率低。 目前有两种形式: 第一种是界变冲程普通机械式,可设计成用于飞机、高铁、汽车、舰船等所有需要传统动力场合的动力设备,这种形式我已于2017年9月9日设计出原理型实验样机,如上图所示。 另一种是电磁晕环发射式,可用于航天、火箭、飞碟反重力等场合。目前正处于基础实验阶段。 动态图像链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b5e5820102xr6z.html
个人分类: 基础研究|4031 次阅读|6 个评论
探秘宙斯之杖——球状闪电之谜
热度 21 Penrose 2016-7-16 22:58
图1 宙斯的雷霆之杖 探秘宙斯之杖——球状闪电之谜 武慧春 1 罗会仟 2 1 浙江大学聚变理论与模拟中心 , 浙江大学物理系 2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神秘的球状闪电 在古希腊神话中,天神宙斯掌握了一把雷霆之杖,可放出威力无穷的闪电,象征着至高无上的神权。这实际反映了人们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因为早期地球气候变幻多端,闪电是最常见,也是最震撼的自然现象之一。直到如今,地球上的每一秒钟,都将发生约 100 次的闪电现象,一年中闪电出现次数最多的地方在非洲的刚果。闪电的颜色多姿多彩,取决于空气中元素含量的不同;闪电的形状也是各式各样,主要是因为形成环境不同。在每年的 30 多亿次闪电中,少部分闪电的形状呈现出非常奇特的球形,又称球状闪电(以下简称球闪)。在雷雨交加的天气,人们会看到一个火球,伴随着耀眼的光芒和剧烈的霹雳之声,无不令人胆战心惊,这就是神秘的球闪。 图2 全球闪电分布 球闪的记录最早见于公元前古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和波希多尼的书中,他们记载了包括球闪在内 6 种不同类型的闪电。早期 都尔的圣额我略主教在公元 500 余年时,详细记载一次球闪事件——在他自己主持的一次宗教仪式中,一个耀眼的火球突然出现,在场的所有人看到了这个火球,并都被吓得趴在了地上。中国古代也有对球闪的一些记载,比如沈括的《梦溪笔谈》和张居正的《张文忠公全集》,其中张居正如此写道:“天微雨,忽有流火如球,其色绿,后有小火点随之,从雨中冉冉腾过予宅,坠于厨房水缸之中,其光如月,厨中人惊视之,遂不见。”对球闪的形态、颜色、光强、运动方式都有清楚的描述。 图3 球状闪电目击事件 从科学角度来看,球闪的存在长期没有牢靠的实物证据 , 对其真实性一直有质疑之声。 170 多年前, 阿拉戈就对这种怀疑论进行了强有力地驳斥。事实上, 2014 年 1 月 , 中国西北师范大学的科学家就从科学角度报道了球闪的视频记录, 为球闪存在提供了首个实物证据,该结果发表在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上,还被美国物理学会选为年度进展之一。 目前,正式发表的球闪目击报告有近万份,其中不乏身为科学家或工程师的目击者。韦斯科夫在一次关于球闪的讲座中提到其导师玻尔就是一名球闪目击者。科学家们从大量目击报告统计出了球闪的主要特征 : 跟普通闪电紧密相关;维持球体 (20-1250px) 超过 1 秒; 在空气中悬浮并水平运动;可在飞机和密闭空间内形成 , 还可传过玻璃;产生刺激性气味和发出嘶嘶或嗡嗡声;安静或爆裂消失。这确立了球闪的真实存在性,同时又体现它和普通闪电许多不同的神秘之处。 球闪的早期研究 闪电实际上是云层中电荷释放到地面的一种现象。 雷电云的底端往往聚集着大量的电子, 与地面之间电压高达百兆伏特。 由于某种触发机制,这些电子向地面俯冲下来, 形成先导。 先导发出的光很弱,肉眼看不见。通过高速摄像机可以揭示, 先导一步一步下行, 每一步在 1 微秒内形成, 停顿约 50 微秒后开始下一步。先导接近地面时, 先导和地面之间的电场已经很大, 这时地面上的一些突起就会发生尖端放电。 放电产生的离子受先导吸引而上行, 离子与先导接触后就连通了云地之间的等离子体通道, 之后电流迅速增加,通道得到加热并剧烈膨胀, 发出耀眼的光芒和轰隆声。一般整个闪电过程持续约 0.1 秒。 受阿拉戈影响,电磁学先驱法拉第在他著名的《电学实验研究》中表示他不否认球闪存在, 但是他认为寿命较长且行动缓慢的球闪与一刹那的闪电可能没有必然联系。 法拉第指出的正是球闪和闪电的本质区别,也就是说球闪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闪电。 我们知道雷击点会诱发火灾和物质溅射,因此,马森布罗克和阿拉戈猜想球闪是一种燃烧火球,建立了球闪的化学模型。其他人认为球闪是土壤溅射形成的硅蒸汽或者消融后的金属。 但是,燃烧反应和硅蒸汽并不一定呈现球状, 消融的金属球也不能在空气中悬浮;另一个事实是这些化学火球都不能轻易穿过玻璃。他们的解释并不令人信服。 图4 球状闪电的真实视频记录 照片(PRL,2014中国观测) 1900 年左右, 大家都在用直流放电来模拟闪电过程, 试图产生球闪。 该时期电学怪才——特斯拉提到自己制作出了疑似球闪的火球。 几十年后其学生分析了他的实验记录,发现这种火球的能量极低, 不大可能是球闪。 后来,在研究放电的过程中, 人们把放电产物定义为等离子体。作为物质第四态 , 等离子体由电子和离子组成, 占到可见物质的 90% 以上。 等离子体一般很热, 成千上万度,譬如太阳就是一个不断发生核聚变的巨大等离子体。有些人认为球闪很可能就是一团等离子体。因为等离子体的行为很像流体, 不太稳定。 为了解释球闪的稳定性,人们必须假设等离子体团是旋转的。 但是, 这种等离子体也难以穿越玻璃。 为了解释球闪, 人们还提出了其他更加离谱的解释, 譬如: 暗物质, 黑洞,磁单极,超导等。 1987 年, 闪电物理权威乌曼说 : “ 球闪毫无疑问是存在的, 但是很不幸,大部分理论只能说是垃圾。 ” 目前,关于球闪文献已有 2000 多篇,在 1971 、 1980 、 1999 年都有不断出版的球闪专著,球闪的理论模型也已有几十种,但没有一个能合理地解释球闪特征并得到广泛承认。实验上, 1999 年, 金兹堡在一篇物理综述中指出只有在实验室中成功复制球闪后, 才可能建立一个成功的球闪理论。遗憾的是,直到现在, 还没有人能在实验室成功产生类似球闪的火球。 图5 球状闪电形态(再现图) 微波空泡和闪电的微波辐射源 回顾 2014 年中国科学家对球闪的观测,可以发现球闪光谱同时包含空气分子和土壤的谱线。 假如球闪是由电离的空气组成, 该等离子体贴在地面上, 等离子体中的电子激发土壤元素使它们发光。 球闪的球体结构非常类似于在强激光领域观测到的一个有趣现象: 一束强激光在等离子体中传输过程中, 一小部分能量会被约束在等离子体中,自然演化成个球状的等离子体空腔, 空腔内部的电磁波是一个半周期的电磁驻波。这些激光等离子体空泡只有微米尺度量级。 那么, 对于一个波长为 30 cm 的微波 , 形成的空泡就跟球闪相仿。为此,中国科学家提出了基于等离子体微波空泡机理的球闪理论模型,该理论论文发表于新近一期的 Scientific Reports 上(详见 H.-C. Wu, Relativistic-microwave theory of ball lightning,Scientific Reports 6, 28263 (2016) )。 实际上,卡皮查在 1955 年就提出了微波导致球闪的建议 ( 洛奇在 1892 年也提出过类似的建议 ) , 他认为在一个共振腔里微波形成了稳定的驻波, 波节部位击穿空气形成了等离子体火球。 但是他并没有说明微波怎么产生, 而且实际中也不存在这样一个共振腔。 由于卡皮查的地位, 他的提议引起了很多人对球闪的兴趣。日本科学家做了金属波导内微波产生火球的实验, 演示了火球穿过瓷板的特性。 有人在 1969 年同样提出了球状等离子体空腔内约束微波的球闪猜测。 等离子体是一个电荷系统, 对电磁波非常敏感。倘若闪电的微波辐射也能形成微波空泡,那么首先必须找到闪电的微波辐射源, 并且模拟证实其能自然演化为一个球状等离子体空腔。从闪电通道弯弯曲曲的图片可以猜测在闪电拐点处由于电流的剧烈转向可能辐射出了微波。可是拐点处对应闪电先导停顿的位置。继续疯狂猜测下去——云地之间电压超过百兆伏特, 电子加速应该可以到差不多百兆伏特的量级, 这样就可以轻易产生微波! 可是记载道闪电就是一个巨大的火花,是一个低温等离子体, 温度只有几个电子伏特 (1 电子伏特约等于一万度 , 相比常规物质温度很高 , 但是相对于几十上百万度的等离子体则很低 ) 。如何从微波空泡的假说得出球闪的等离子体模型,似乎遇到了困难。 2014 年一篇关于闪电物理的综述给了新的启示: 云对地闪电可以产生 x 射线, 为了解释这些 x 射线需要 7 MeV 的相对论电子, 而且数目相当可观。 的确如此! 高能电子产生的过程是先导头部形成一个超强的电场, 克服了空气的最大阻尼力, 使得电子得以从几个电子伏特加速到相对论能量。因此, x 射线观测打破了上百年来认为闪电只是一个纯粹低温等离子体的传统认识。对于相对论电子,一切都变得很简单。电子脉冲的自场在纵向上压缩, 很类似于一个半周期电磁波。界面反射会形成渡越辐射, 反射后的波快速演化为一个单周期的微波。(注:关于渡越辐射,金兹堡提出了第一个理论, 之后除了加速器领域, 应用最多的就是激光等离子体领域。) 图6 球状闪电产生的等离子体机理(假想图) 球闪形成和新理论对其特性的解释 上面理论初步预言的是单周期微波, 可是打入到激光等离子体空泡对应的等离子体条件, 并不会形成微波空泡。 这是因为等离子体是一个对外界电磁波非常敏感的电荷系统, 初始条件不一样,结果就完全不同。 在特定参数范围内,即使在单周期微波下也可以变成了一个空泡。球闪的形成机理也变得非常简单: 被微波辐射压排开的电子回流会很快包围微波, 形成一个微波空泡,就像打个洞钻进去。 离子动作很慢, 等电子空腔形成后, 才会在电子牵引下慢慢跟进。当然,这个打洞现象需要微波功率达到一定相对论阈值才会发生。此外,在微波情况下还得考虑与中性空气分子的碰撞。加入了空气阻尼力影响进行数值模拟表明, 空泡照样可以形成,而且空气最大阻尼力与相对论微波阈值相匹配。 在新的球闪理论模型下,我们可以成功解释许多球闪的典型特征。如: 1. 跟闪电紧密联系。先导产生相对论电子脉冲, 电子脉冲打击地面产生单周期微波,单周期微波在空气等离子体中形成球状空腔。 2. 维持球状 (20-1250px) 超过 1 秒。激光空泡就是一个完美的球状 , 相似体微波空泡没有理由不是球状;球闪直径约等于电子脉冲长度, 电子脉冲长度又等于观测到的 x 射线脉冲长度, 后者在闪电和实验室放电测量中可短至 1 纳秒 (750px) ; 一个纯粹的等离子体在空气中很快会通过复合消失, 这一点对所有等离子体球闪模型的构成了致命的威胁。 但是有一种情况可以除外, 就是所谓的内能球闪模型 , 就是要求等离子体有可供消耗的驱动源 , 俘获的微波就是这个能量源。 有人计算过百焦耳的微波可以维持等离子体空腔超过 1 秒,而实验表明微波产生的火球在切断源会寿命长达 0.5 秒。 3. 在空气中悬浮并水平运动。 首先微波空泡质量可以完全忽略, 但是其等离子体热效应会加热空气诱导对流,假设热功率 100W , 得到的对流速度远小于球闪的水平运动速度 (~2m/s) 。 4. 可在飞机和密闭空间内形成, 还可传过玻璃。 7MeV 的电子可以穿透飞机表皮进入飞机, 渡越辐射机制在出射面也可以辐射微波,效率对电子能量不敏感,同样的方式可以进入密闭空间或穿过玻璃 . 5. 刺激性气味和嘶嘶声、嗡嗡声。 空气等离子体合成臭氧和二氧化氮是气味的来源,微波听觉效应导致了声音的出现。 6. 安静或爆裂消失。 空泡结构有爆裂功能。 可以说,微波空泡等离子理论第一次成功地解释了球闪形成,并成功解释其他球闪特征现象。有意思的是,该理论同样表明电子打击点 ( 球闪形成地 ) 和雷击点没有必然关系,球闪完全可以远离雷击点形成, 这是和基于雷击点和闪电通道产生球闪的理论极不相同的地方,也和目击报告十分相符。 由此看来,球闪的神秘面纱也不是那么神秘! 【作者注】本文与2016年7月16日发表于“知社学术圈”,扫描如下二维码可以关注。文章内容根据 武慧春 近期发表于Scientific Reports论文撰写,具体参考文献和论文内容请查阅如下原文。 Relativistic microwave theory of ball lightning srep28263.pdf
个人分类: 水煮物理|19582 次阅读|49 个评论
中科院地球环境研究所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实验室
hemaoylzu200 2016-4-15 13:26
实验室介绍: MC-ICP-MS 实验室针对地学和环境领域的科学问题,研发了一系列非传统稳定 同位素(硼、锂和镁)分析方法,并将这些方法广泛应用于环境示踪、地表风化过程及特殊的地质构造事件 。 实验室保持高效、开放、合作的工作模式,吸引了大批国内外知名学者来实验室开展分析与合作研究。近五年来,先后有澳大利亚、美国、英国、德国、印度、台湾等 国家和地区的科学家来实验室进行合作研究,并取得了大量突出的成果。 使 MC-ICP-MS 实验室逐步成为国际B、Li和Mg分析的重要基地,不仅提升了我国在该领域国际上的地位和影响,也为国内外地学科学家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现代地球化学化学分析技术平台。 实验室建设思路: 1. 针对科学问题,拓展和发展新的测试方法; 2. 培育既能进行技术研发、又能进行科学研究的人才队伍; 3. 建成以溶液方法为主、激光方法为辅的国际水平的实验室。 分析方法: 1. 硼同位素分析测试方法 2. 锂同位素分析测试方法 3. 镁同位素分析测试方法 实验室及仪器简介: 1.超净实验室 2.酸纯化系统 3.超纯水系统 4. MC-ICP-MS 5.ICP-MS仪器
个人分类: 实验室介绍|2891 次阅读|0 个评论
啊哦,等离子体!
sciencepress 2015-11-24 08:20
✲ 从微电子工业到航天器推进系统乃高效光源,低温射频等离子体在各种前沿技术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且它是物理学、化学及工程学之间相互交叉的一个学科。 等离子体是一种包含自由运动的电子、离子的电离气体。 等离子体通常非常接近电中性,也就是说,等离子体中的负电荷粒子的数密度等于正电荷粒子的数密度,正负电荷的数密度偏差在千分之几以内。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是相互耦合的,因此它们的运动会对外加电磁场作出集体响应。在低频电磁场中,等离子体表现为导体;当外加电磁场的频率足够高时,等离子体的行为更像电介质。在弱电离等离子体中(工业应用中大部分属于这种情形),除了电子和离子之外,还存在大量中性粒子,如原子、分子和自由基团等。 从质量和体积两方面来看,等离子体是宇宙中可见物质的主要存在形式。 恒星是由等离子体构成的,同样,星际空间也充满等离子体。这两种等离子体有很大差别:恒星的星核是高温稠密的等离子体,而星际空间则是稀薄的冷等离子体。 地球上人造等离子体也有同样的差别:既有高温高密度等离子体,也有低温低密度等离子体。 受控热核聚变堆就是一种高温高密度的人造等离子体,它是完全电离的。 目前,对于受控热核聚变研究,其挑战性的问题是如何长时间地约束这种高温高密度等离子体,从而使其发生轻核聚变,释放出巨大的聚变能。 另一类温度较低的弱电离等离子体,又被称为低温等离子体,包括从照明到半导体工艺等各种工业应用等离子体。低温等离子体可通过气体放电来产生,放电电源的频率可以从直流(Direct Current, DC)到微波波段(GHz)。放电气压可以在小于1Pa到数倍大气压( 10 5 Pa)之间。 表 等离子体源的频率范围 等离子体发生器常常使用交变电源驱动放电,其频率范围在1 MHz到200 MHz之间。这个频率范围属于射频波段,射频波段是特别有意义的。 对于低频端的射频放电,除了重离子外,等离子体中的其它各种粒子的运动均可以跟上射频电磁场的变化;而对于高频端的射频放电,等离子体中只有电子可以响应射频电磁场的变化,离子由于惯性较大,只能响应时间平均的电场。在射频的整个波段,电子都能即时响应射频场的变化。特别地,频率为13.56 MHz及其谐频通常被工业及医疗所选用,而其它射频频率被分配至通讯领域。空间等离子体推进器所用的螺旋波等离子体源的工作频率也在射频波段,通常为13.56 MHz。材料处理工艺所使用的等离子体还可以采用直流和低频放电产生,也可以采用微波放电。 对于具有金属电极的大气压直流放电,通常是工作在强电流区,其中在由带电粒子和中性粒子组成的等离子体中形成了一个狭窄的电流通道。在这种直流大气压等离子体中,带电粒子和中性粒子接近热平衡(各种粒子大致处于相同温度,大约10 000 K)。相似的情形也可以在巨型闪电及用于焊接和切割的电弧等离子体中看到。由于中性气体组分的温度过高,电弧等离子体不适于软材料表面的处理。 但是,如果可以抑制达到热平衡的条件,就可以避免大气压放电中气体的过度加热,从而产生一大类被广泛应用的等离子体,即非热(平衡)等离子体。 在这种等离子体中,电子的温度远远高于离子和气体原子的温度。 产生非平衡等离子体的方法之一是射频 (RF)激励介质阻挡放电(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DBD)。这种放电装置中,在电极表面覆盖一层电介质,这样在电极产生弧光放电前,电介质表面的电荷积累会自动终止放电。短脉冲介质阻挡放电通常工作在丝状放电模式,每个丝状放电通道的电流很小,但其中的电子密度及电子温度足以使相当一部分中性气体解离和电离。中性气体仍处于低温状态,而且在一个电流脉冲内,等离子体中的各种组分来不及达到热平衡状态。DBD等离子体在低成本工业应用中的重要性日益增加,例如在医用材料的消毒,以及空气中可挥发有机化合物的去除等方面的应用。 在一些情况下,某些气体的放电会呈现出比DBD更强的扩散模式。对于这类气体放电,由于约束等离子体的空间过于狭小,以致等离子体各组分之间难以达到热平衡。在大气压下,这种放电形式被称为微放电,其特征放电尺度小于1mm 。 射频等离子体发生器。 可以用很多方法产生射频电磁场,射频电磁场能量耦合效率,以及等离子体的均匀性,均强烈依赖于射频激励电极、线圈或天线的设计。工业中应用的两种典型射频等离子体发生器分别为:电容耦合等离子体(Capacitively Coupled Plasma,CCP)发生器,如图中(a)所示,以及电感耦合等离子体(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ICP)或变压器耦合等离子体(Transformer Coupled Plasma,TCP)发生器,如(b)所示。 在低气压下更易于产生大面积低温非热平衡等离子体。低气压放电系统通常由真空室(典型尺度为几个厘米)、配气系统及馈入电能的电极(或天线)构成。在低气压下,放电过程发生在所谓的辉光区,此时等离子体几乎占据整个放电室,这与大气压丝状放电模式下观察的现象形成鲜明的对照。低气压辉光放电中,放电室中大部分区域充满准中性等离子体,在等离子体和放电室器壁之间有一层很薄的空间正电荷层。这些位于器壁表面的空间正电荷层,或者称为“鞘层”,其空间尺度一般小于1cm。鞘层源于电子和离子迁移率的差别。等离子体中的电势分布倾向于约束电子,而把正离子推入鞘层。 由于电子首先吸收电源的馈入能量,然后被加热至数万度,而重粒子几乎处于室温。正是由于低气压等离子体具有这种非热力学平衡的特性,使其在工业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在温度高达10,000 K的电子能量分布中,有相当一部分能量用于解离工作气体分子,使之成为活性物种(原子、基团和离子)。因此,非平衡等离子体实际上是将电能转变为工作气体的化学能和内能,并且可以将这种化学能和内能用于材料表面改性。等离子体鞘层在材料表面改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这是因为,鞘层区中的电场可以将电源的电场能转变为轰击到材料表面的离子的动能。轰击材料表面的离子能量是材料表面改性的一个主要工艺参数,这个能量可以轻易地增加到小分子及固体原子结合能的数千倍。正是低温等离子体的这种非热力学平衡现象,带来了等离子体处理技术的多样性,这种多样性可以从高分子材料的表面活化一直到半导体离子注入等一系列应用中看出。 等离子体处理技术在很多制造业中得到应用,特别是在汽车、航空及生物医用部件的表面处理方面。因为减少了有毒液体的使用,等离子体技术在环保上显示出优越性。同时,由于兼容纳米制造,等离子体技术在大规模工业制造中也具有优势。 等离子体技术对制造业的最大冲击体现在微电子工业上。如果没有等离子体的相关技术,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制备就不能实现。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中多层金属介质互连 。 集成电路中包含精心设计的多层半导体、电介质、导体薄膜,并由具有复杂架构的金属布线相互连通。首先是借助于等离子体工艺来沉积这些薄膜,并进一步使用反应性等离子体对其进行刻蚀,最终形成尺度为数十纳米的图形。集成电路中各种薄膜刻蚀的特征尺度小于人体头发直径的百分之一。 本文由刘四旦摘编自 帕斯卡·夏伯特、 尼古拉斯·布雷斯韦特 著, 王友年、徐军、宋远红 译《 射频等离子体物理学 》一书。标题为编者所加。 ISBN 978-7-03-045919-0 《 射频等离子体物理学 》主要聚焦在物理学方面,不仅对射频等离子体的前沿进展进行了综述,同时也包括了一些等离子体物理基础知识,如有界等离子体的输运及电学诊断。本书的风格有助于激发读者学习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物理图像和数学分析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将理论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并留有超过100道的简答题,让读者能够快速掌握新知识,有信心解决与实验相关的物理问题。主要适用于应用物理及电子工程专业的研究生及科研人员。 用您的手指点亮科学! 欢迎转发分享朋友圈, 您的鼓励是我们前进的动力! 点击文中 书名、作译者、封面 可购买本书。
个人分类: 科学书摘|9123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铸造国产大飞机“防雷服”
woshi147 2015-11-16 11:44
铸造国产大飞机“防雷服”   尽人皆知,在雷雨气候,飞机易遭受雷电,灾难性结果即是坠毁,因此飞机 防雷 电技能至关重要。上世纪90年代,中国在飞机雷电防护范畴的研讨简直一片空白。 1992年,正在承当要点飞机类型研发作业的一家研讨所,在全国寻觅能够为飞机进行雷电防护试验研讨的单位,他们找到了段泽民当时地点的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讨所。段泽民和搭档暂时拼凑起试验室,关起门来干了40多天,完成了中国历史上初次飞机雷电防护试验。也恰是这次试验让他意识到开展中国航空航天事业,有必要独当一面树立自个的飞行器雷电防护试验室。从此,他抛弃了安稳而待遇优厚的作业,专注投入飞行器雷电防护试验研讨,变成国内这一范畴的开拓者。   2008年,国产大飞机C919项目正式发动,段泽民团队承接下C919的 防雷 防护作业。和传统飞机相比,C919采用了碳纤维复合资料制作,这种资料能够大大减轻飞机自重,但也带来了显着的缺点:耐温特性低、更怕雷击。为解决这个对立,试验室首要提出想象:在碳纤维复合资料内部加一些金属结构件,在不增加分量的前提下,这个金属结构件刚好能契合电子设备接地接零的请求,这样就能够满意飞机雷电安全和不增加飞机负担的两层请求。试验室里进行了几百次试验,最终研发出在飞机机翼中规划雷电分流条肋的技能计划,解决了大尺寸复合资料雷电防护难题。段泽民自傲地通知记者,在这套防雷体系的保护下,C919能够接受住200千安以内雷电的冲击,抗雷才能十分强。从安全视点来说,国产大飞机防雷电规范完全契合世界请求,和欧美技能没有差距。   北京防雷工程|防雷工程|防雷施工|防雷接地|避雷工程|避雷施工|避雷接地
284 次阅读|0 个评论
直观看微观——等离子体演化过程视频!
热度 1 pkcheng 2015-9-30 16:58
最近实验中顺道拍摄制作的小视频。
个人分类: 科研心得|3086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科学名人,看到了钻石生长的巨大潜力
jackiemwd 2015-2-4 11:13
Scientific Luminaries See Great Potential for Grown DiamondsDynamic discussion, hosted by IIa Technologies, aims to bring grown diamond industry to greater heights SINGAPORE, Jan. 30, 2015 /PRNewswire/ -- Singapore-based IIa Technologies , a global leader in diamond growing technologies, recently hosted a roundtable meeting, ' The Future of Grown Diamonds ' on grown diamonds technologies and their potential across hi-technology industries. The closed-door meeting was attended by 14 eminent scientists and professors working and researching on diamond technologies-based applications. IIa Technologies was represented by its Chief Technology Officer, Dr Devi Shanker Misra. The gathered intelligentsia from top universities across US, Belgium, Russia and Taiwan agreed that the grown diamond industry is poised for greater success. Among the topics discussed, the group deliberated on the present practice of using the terminology 'synthetic' to describe grown diamonds. It was generally agreed that the term 'synthetic' is technically and scientifically incorrect. During our discussion, with regards to the definition of the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CVD) process and diamonds grown using the process, the overall consensus was that a more accurate descriptor would be grown diamonds as the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of a grown and mined diamond are congruent, said Dr Misra, CTO of IIa Technologies. It was also felt that there was a need to improve the quality and size of grown diamonds so as to extend their usage across a range of scientific applications. Held during the 2014 Materials Research Society's (MRS) Fall Meeting and Exhibit in Boston, Massachusetts, the roundtable meeting was centred on the latest scientific developments, milestones and challenges of the grown diamond world. One such important milestone was achieved by IIa Technologies in Sept 2014, when it announced the creation of large size (7.5 mm x 7.5 mm) high quality, single crystal diamond plates of unsurpassed quality after 8 years of extensive research. The breakthrough opened up unprecedented opportunities for use in highly versatile applications such as radiation dosimeter used in cancer therapy, X-Ray detectors, X-Ray dosimeters, high power electronic devices and various other sophisticated technological devices. Dr Misra said , We have a research-led approach at IIa Technologies and are currently working to develop larger diamond plates, 15mm x 15mm, twice the current dimensions, for single crystal diamonds. Our goal is to not only raise the quality of the plates but also keep it cost-effective. Larger diamond plates will enable making integrated electronic high power and high frequency circuits on diamonds, leading to potential breakthroughs in using diamonds for electronics. Following the success of this first roundtable meeting, IIa Technologies plans to host several such discussion forums in the near future with reputed scientists and professors who are interested in the grown diamond field.
1509 次阅读|0 个评论
为什么大功率的微波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金刚石膜系统难-难在哪
热度 1 jackiemwd 2015-1-28 17:20
关键词:微波 等离子体 化学气相沉积 金刚石 薄膜 产业化 资金 进口 补充链接: 金刚石薄膜的性质、制备及应用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57140-231983.html 补充链接: 微波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 —— 一种制备金刚石膜的理想方法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57140-232233.html 这里只是提供一些 别人的 相关的信息和观点,欢迎各位专家、朋友交流,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但是不要说敏感的内容,谢谢!
4793 次阅读|2 个评论
2014年SCI收录流体与等离子体期刊31种目录
wanyuehua 2014-4-26 12:33
2014年SCIE收录流体与等离子体期刊31种,其中SCI收录19种。 2014 年 SCI 收录流体与等离子体期刊 31 种目录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PHYSICS,FLUIDS PLASMAS - JOURNAL LIST Total journals: 31 1. ANNUAL REVIEW OF FLUID MECHANICS 《流体力学年评》 Annual ISSN:0066-4189 ANNUAL REVIEWS,4139 EL CAMINO WAY, PO BOX 10139, PALO ALTO, USA, CA, 94303-0897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2.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2. BIOMICROFLUIDICS 《生物微流控技术》 Bimonthly ISSN: 1932-1058 AMER INST PHYSICS,CIRCULATION FULFILLMENT DIV, 2 HUNTINGTON QUADRANGLE, STE 1 N O 1,MELVILLE, USA, NY, 11747-4501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2.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3. COMMUNICATIONS IN NONLINEAR SCIENCE AND NUMERICALSIMULATION 《非线性科学和数值模拟快报》 Monthly ISSN: 1007-5704 ELSEVIER SCIENCE BV , PO BOX 211, AMSTERDAM, NETHERLANDS , 1000 AE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4. CONTRIBUTIONS TO PLASMA PHYSICS 《等离子体物理论文集》 Monthly ISSN: 0863-1042 WILEY-V CH VERLAG GMBH, BOSCHSTRASSE 12, WEINHEIM, GERMANY, D-69469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2.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5. EUROPEAN JOURNAL OF MECHANICS B-FLUIDS 《欧洲力学杂志; B: 流体力学》 Bimonthly ISSN:0997-7546 GAUTHIER-VILLARS/EDITIONSELSEVIER, 23 RUE LINOIS, PARIS, FRANCE, 75015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2.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6. EXPERIMENTAL THERMAL AND FLUID SCIENCE 《实验热力和流体科学》 Bimonthly ISSN:0894-1777 ELSEVIER SCIENCEINC, 360 PARK AVE SOUTH, NEW YORK, USA ,NY, 10010-1710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7. FLUID DYNAMICS 《流体动力学》 Bimonthly ISSN: 0015-4628 MAIKNAUKA/INTERPERIODICA/SPRINGER, 233 SPRING ST, NEW YORK, USA ,NY, 10013-1578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8. FLUID DYNAMICS RESEARCH 《流体动力学研究》 Bimonthly ISSN: 0169-5983 IOP PUBLISHINGLTD, TEMPLE CIRCUS, TEMPLE WAY, BRISTOL, ENGLAND , BS1 6BE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9. HIGH ENERGY DENSITY PHYSICS 《高能密度物理学》 Quarterly ISSN: 1574-1818 ELSEVIER SCIENCE BV , PO BOX 211, AMSTERDAM, NETHERLANDS , 1000 AE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10. IEEE TRANSACTIONS ON PLASMA SCIENCE 《 IEEE 等离子体科学汇刊》 Monthly ISSN: 0093-3813 IEEE-INSTELECTRICAL ELECTRONICS ENGINEERS INC, 445 HOES LANE, PISCATAWAY, USA , NJ, 08855-4141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2.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11. 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NUMERICAL METHODS IN FLUIDS 《国际流体数值方法杂志》 BiweeklyISSN: 0271-2091 WILEY-BLACKWELL, 111 RIVER ST, HOBOKEN, USA , NJ,07030-5774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2.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12.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国际计算流体动力学杂志》 Monthly ISSN:1061-8562 TAYLOR FRANCIS LTD, 4 PARK SQUARE, MILTON PARK, ABINGDON, ENGLAND, OXON, OX14 4RN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13. JOURNAL OF FLUID MECHANICS 《流体力学杂志》 Semimonthly ISSN: 0022-1120 CAMBRIDGE UNIV PRESS, 32AVENUE OF THE AMERICAS , NEW YORK, USA ,NY, 10013-2473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2.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14. JOURNAL OF MATHEMATICAL FLUID MECHANICS 《数学流体力学杂志》 Quarterly ISSN:1422-6928 SPRINGERBASEL AG, PICASSOPLATZ 4, BASEL, SWITZERLAND, 4052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15. JOURNAL OF PLASMA PHYSICS 《等离子体物理学杂志》 Bimonthly ISSN: 0022-3778 CAMBRIDGE UNIV PRESS, 32AVENUE OF THE AMERICAS , NEW YORK, USA ,NY, 10013-2473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2.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16. JOURNAL OF TURBULENCE 《湍流学报》 Weekly ISSN: 1468-5248 TAYLOR FRANCIS LTD, 4 PARK SQUARE, MILTON PARK, ABINGDON, ENGLAND, OXON, OX14 4RN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17. MAGNETOHYDRODYNAMICS 《磁流体动力学》 Quarterly ISSN: 0024-998X UNIVLATVIA INST PHYSICS, MIERA 32, SALASPILS, LATVIA, LV-2169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18. MICROFLUIDICS AND NANOFLUIDICS 《微流体动力学与纳流体动力学》 Monthly ISSN:1613-4982 SPRINGERHEIDELBERG, TIERGARTENSTRASSE 17, HEIDELBERG, GERMANY, D-69121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19. NUCLEAR FUSION 《核聚变》 Monthly ISSN: 0029-5515 IOP PUBLISHINGLTD, TEMPLE CIRCUS, TEMPLE WAY, BRISTOL, ENGLAND , BS1 6BE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2.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20. PHYSICAL REVIEW E 《物理学评论 E 辑:统计、非线性和软体物理学》 Semimonthly ISSN: 1539-3755 AMER PHYSICAL SOC,ONE PHYSICS ELLIPSE, COLLEGE PK, USA , MD,20740-3844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2.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21. PHYSICS OF FLUIDS 《流体物理学》 Monthly ISSN: 1070-6631 AMER INST PHYSICS,CIRCULATION FULFILLMENT DIV, 2 HUNTINGTON QUADRANGLE, STE 1 N O 1, MELVILLE,USA, NY, 11747-4501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2.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22. PHYSICS OF PLASMAS 《等离子体物理学》 Monthly ISSN: 1070-664X AMER INST PHYSICS,CIRCULATION FULFILLMENT DIV, 2 HUNTINGTON QUADRANGLE, STE 1 N O 1,MELVILLE, USA, NY, 11747-4501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2.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23. PLASMA CHEMISTRY AND PLASMA PROCESSING 《等离子体化学与等离子体处理》 Bimonthly ISSN: 0272-4324 SPRINGER, 233SPRING ST, NEW YORK, USA ,NY, 10013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2.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24. PLASMA PHYSICS AND CONTROLLED FUSION 《等离子体物理学与受控聚变》 Monthly ISSN:0741-3335 IOP PUBLISHINGLTD, TEMPLE CIRCUS, TEMPLE WAY, BRISTOL, ENGLAND , BS1 6BE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2.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25. PLASMA PHYSICS REPORTS 《等离子体物理学报告》 Monthly ISSN: 1063-780X MAIKNAUKA/INTERPERIODICA/SPRINGER, 233 SPRING ST, NEW YORK, USA ,NY, 10013-1578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2.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26. PLASMA PROCESSES AND POLYMERS 《等离子体处理与聚合物》 Monthly ISSN: 1612-8850 WILEY-V CH VERLAG GMBH, BOSCHSTRASSE 12, WEINHEIM, GERMANY, D-69469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2.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27. PLASMA SCIENCE TECHNOLOGY 《等离子体科学和技术》 Bimonthly ISSN:1009-0630 IOP PUBLISHINGLTD, TEMPLE CIRCUS, TEMPLE WAY, BRISTOL, ENGLAND , BS1 6BE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28. PLASMA SOURCES SCIENCE TECHNOLOGY 《等离子体源科学与技术》 Bimonthly ISSN:0963-0252 IOP PUBLISHINGLTD, TEMPLE CIRCUS, TEMPLE WAY, BRISTOL, ENGLAND , BS1 6BE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2.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29. PROBLEMS OF ATOM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原子科学技术问题》 QuarterlyISSN: 1562-6016 KHARKOV INSTPHYSICS TECHNOLOGY, NATL SCIENCE CTR, 1 AKADEMICHESKAYA ST, KHARKOV, UKRAINE ,61108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30. RADIATION EFFECTS AND DEFECTS IN SOLIDS 《辐射效应与固体损伤》 Monthly ISSN:1042-0150 TAYLOR FRANCISLTD, 4 PARK SQUARE, MILTON PARK, ABINGDON, ENGLAND, OXON, OX14 4RN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2.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31. THEORETICAL AND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理论与计算流体动力学》 Bimonthly ISSN: 0935-4964 SPRINGER, 233SPRING ST, NEW YORK, USA ,NY, 10013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2.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个人分类: SCI投稿|12458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2014-06-10】【日本福冈】【4th APTWG】
ArvayHou 2014-3-21 11:55
4th Asia-Pacific Transport Working Group Meeting (APTWG) Dear colleagues, I am very happy to inform you that the 4th Asia-Pacific Transport Working Group Meeting (APTWG) will be held from June 10 to June 13, 2014 at Chikushi Campus, Kyushu University in Fukuoka, Japan. The meeting website will be available soon. Here I would like to let you know basic information about the meeting. If you need any further information and clarification, please e-mail to aptwg2014@nifs.ac.jp . 1. Date: June 10 (Tue) -13 (Fri), 2014. 2. Venue: C-CUBE in Chikushi Campus of Kyushu University (No.22 in http://www.kyushu-u.ac.jp/access/map/ch ... shi-e.html ) 3. Registration fee: 15,000 JPY for regular participants 10,000 JPY for students 5,000 JPY for accompanying persons 4. Important dates: 11 April Deadline for VISA application 02 May Abstract submission deadline 16 May On-line registration deadline 5. Registration and VISA application Each of registration and VISA application will be done through an on-line service. The web pages for those will be available soon. Necessary information for the VISA is as follows; Name, Birthdate, Age, Nationality, Affiliation, Position, Address, Zip-code, Country, Telephone number, Fax number, E-mail address, Flight schedule (To/From Japan, Flight number, Departure/Arrival(Airport, Date(YYYY/MM/DD), Time(HH24/MI))), Itinerary (Date(YYYY/MM/DD), Travel schedule, Accommodation) Please get an early start on gathering information for VISA application if you would like to join the APTWG conference. 6. Meeting Structure Special Plenary Topical Contributed Sessions Working Group Sessions A. Turbulence suppression and transport barrier formation B. Effect of magnetic topology on MHD activity and transport C. Non-diffusive contribution of momentum and particle transport D. Non-local transport and turbulence spreading and coupling E. Energetic particles and instability Poster Sessions Young Researcher’s Forum Summary Sessions The Conference organizers greatly encourage your participation and submission of abstracts for this meeting. We will bring you the up-to-date information on this meeting by e-mail. Sincerely yours. Shigeru Inagaki and Naoki Tamura (Local Organizers) on behalf of Conference Organizeres
个人分类: 会议|1982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2014-11-02】【南京】【LIMIS 2014】
ArvayHou 2014-3-7 14:12
第三届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国际会议(LIMIS 2014)将于2014年11月2日至5日在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南京举行。大会将聚焦最新、最前沿的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相关主题,包括:激光辐照效应与机理、激光等离子体物理、激光光谱技术与应用、高功率激光器、非线性光学、激光加工与制造等。届时,多位该领域国内外知名专家将对上述主题开展大会报告、分会报告、口头报告、张贴报告,并提供会后旅游活动。LIMIS 2014期待您的到来! 重要日期 摘要提交截止时间:2014年6月1日 全文提交截止时间:2014年11月20日 大会日期:2014年11月2日-5日 http://www.limisconf.org/dct/page/70019
个人分类: 会议|2069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2014-04-21】【杭州】【IWLS-LPI 2014】
ArvayHou 2014-3-7 14:11
The 8th International West Lake Symposium – Laser Plasma Interactions (IWLS-LPI 2014) will be held at Hangzhou, China, April 21-25, 2014. IWLS-LPI 2014 will be hosted by the Institute for Fusion Theory and Simulation (IFTS), Zhejiang University. The mission of IFTS, established in 2006, is to carry out cutting-edge research in fusion, space, and other plasma physics. Significant advances have recently been made in the high-intensity short-pulse laser technology. The availability of tera- and peta-watt lasers has opened up the relativistic laser-plasma interaction regime and led to many new concepts and promising applications. The upcoming ten-petawatt lasers would certainly further enhance the interest in laser-plasma interactions.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the extreme dynamics involved is also challenging. IWLS-LPI 2014 calls for current research results and discussions on the following topics: Novel radiation sources Advanced particle accelerators Laser-driven nuclear fusion Radiation reaction effects Computational plasma physics Laser-plasma applications http://ifts.zju.edu.cn/lpi/index.php
个人分类: 会议|2778 次阅读|0 个评论
德国莱布尼茨低温等离子体研究所诚招CSC公派博士生
zhuangjie007 2013-11-5 23:46
德国莱布尼茨低温等离子体研究所(INP Greifswald)诚招CSC公派博士生 莱布尼茨低温等离子体研究所(Leibniz-Institute for Plasm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P Greifsfwald) 是欧洲在低温等离子体基础研究以及技术应用领域规模最大的研究所,也是世界同领域水平最高的研究机构之一。目前有近200名工作人员,40多间实验室,年预算约为1500万欧元,重点研究领域包括生物医学应用,环境与能源,以及材料与表面处理。 目前Prof. Juergen F. Kolb研究组(Bioelectrics, 生物电)以及Prof. Thomas von Woedtke研究组(plasma medicine, 等离子体医学)希望通过国家留学基金委(CSC)项目招聘优秀的中国博士生。加入Bioelectrics组的博士生可获得罗斯托克大学(Universität Rostock)应用物理系博士学位(Dr.rer.nat),加入Plasma Medicine组可获得格赖夫斯瓦尔德大学医学院(Universität Greifswald)博士学位(Dr.rer.med)。 申请人需具备的条件: 1. 符合CSC公派德国攻读博士学位的各项要求,德国方面录取后明年下半年可以赴德入学。 2. 语言:应聘者应具有良好的英语沟通能力,INP的工作语言是英语,熟练使用德语会方便与德国同事的交流但不是必须。 3. 专业背景:由于生物电与等离子体医学均为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领域,具有物理,化学,生物医学以及电子电气工程研究背景的学生较为适合,但是我们也欢迎其他相关专业背景的学生申请,会根据具体情况决定申请人是否适合研究课题的要求。 4. 优先考虑在主流学术期刊上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过文章的申请人,如果文章还未发表,请提供本人研究或导师的详细信息(研究方向等),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做评估。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将英文简历(CV),发表的论文等证明个人研究经历与能力的相关材料发到下面邮箱: jie.zhuang@inp-greifswald.de INP和Prof. Kolb的主页 www.inp-greifswald.de www.pulsedpower.eu
893 次阅读|0 个评论
等离子体技术,数值模拟,超级计算机以及创新(一)
热度 1 soifaint 2013-9-29 10:26
集群仍然没有到位。所以目前还是只能做算法分析和求解器建造的节奏。所以现在的情况是说忙不忙,说不忙又很烦。正好上次关于超级计算机的内容没有讲完,现在继续扯几句闲话。 等离子体技术算是现代材料和电子技术的支柱了,基本上所有新型表面处理技术都要靠等离子体来提高工效,尤其是微电子技术(甚至不那么微的电子工艺),几乎百分之百依赖于等离子体工艺。没了等离子体技术,整个微电子就会变成有设计有版图但是光刻后做不出器件来。其他方面,只要用到薄膜工艺,等离子体都是首选的强化技巧。 相比于电子技术和材料科学,其他方面的等离子体科技往往叫好不叫座。最典型的来说,等离子体科学其实是从天体物理和聚变能源发展出来的,但是聚变科技一直是砸钱听不见水响,天体就更不用说了。可能电气工程是个例外,那里面为了防止放电和等离子体的出现,要做相当程度的研究和设备投入。 和其他学科相比,等离子体科学技术可能是最少创新难度最高同时对基本工业技术影响最大的分支之一了。没错,等离子体科学技术的最大问题就是难以创新,在等离子体技术方面尤其如此。举个例子来说,等离子体源很多就是几个电极往介质表面上一焊,那么对于这种常用等离子体源,典型的“发明创新”是什么呢?你用圆片电极,我用栅格,你把俩铜片平行排列,我做一个角度,你用的是 13.56MHZ 电源,我改成 60HZ 工频高压,诸如此类。若干年前微电子行业用的等离子体源的一个“重大”改进是把原来的单电源供电变成两个不同频的电源供电。这是实践中难以创新,你可以说“我们的创新可以在理论研究中”。好吧,等离子体理论是到今天为止最缺少新意的物理科学方向之一。原理上,等离子体中的基本物理只有两个东西:一个叫电磁场,一个叫牛顿运动定律。神马量子力学神马凝聚态相变都太高深了,等离子体不关心这些东西。当然,在考虑放电的情况下,问题稍微复杂一点,这时候好歹有点准化学反应,比如电子和原子碰撞把外层电子打飞出来离子之类,不过你放心,这东西就是一个反应系数,或者说碰撞截面。直到目前为止,等离子体理论基本就这样。有些人在研究量子力学效应的等离子体,不过那东西并不是主流,因为它们普遍依赖于非常昂贵的实验设备,或者某些难以接触的天体目标。 让人哭笑不得的是这种缺乏创新的枯燥问题还相当困难。等离子体是宇宙中组成最简单的物理体系,但其行为远远超出了一般所谓“复杂性科学”的深度。说到等离子体研究的困难程度,你只要做一个简单的对比就清楚了:流体力学湍流问题被认为是最困难的问题之一,每个人都在说这事多难多难多么重要;可是可压缩流体力学中的的一切困难在等离子体中都会出现,并且(!)等离子体中还会出现比湍流更严重的困难:波 - 粒子相互作用和快粒子问题。 关于快粒子行为,我想可以做几句评注。你考虑一个管子,从一头注入水流,另一头排出,你可以很容易地预期,只要管子够细,那么先注入的水一定先流出;如果是空气,行为大致差不多。但是如果你是注入等离子体,那问题就来了:等离子体中的带电粒子之间完全是电磁相互作用,一般来说我们可以看成一个连续的集体电磁场和少数情况下的近距离碰撞。当一个高速电子注入的时候,集体电磁场会让前面的粒子给它让开道路;而近距离碰撞使得这个电子不会钻透前面的粒子层。然后,近距离碰撞的截面基本上和入射电子能量负相关,所以如果电子能量够高,它就基本不会发生碰撞,于是它会直接穿过前面的电子和离子,于是可能出现后进先出之类的事情。问题是流体力学本身的基本方程都依赖于连续流动模型,因此这种快速逃逸粒子的出现会使得流体力学方程不再成立。 当然,逃逸粒子需要很高的能量,在常规流体中,粒子满足麦克斯韦分布,所以高能粒子的数目总是很少的。但在等离子体中,尤其是稀薄等离子体中,电子常常会严重偏离麦克斯韦分布。原因非常简单,就是碰撞太少。尽管这时候高能粒子其实比率还是很少的,但是其贡献不一定少,因为射程太长,此外等离子体蓄能和输入能量的比例也会影响效果。 这里举两个基本的例子来显示一下高能粒子行为的基本特性。一个是已经基本解决的,称为随机加热。你弄两片金属板,加上高频电压,中间抽到比较低的气压(比如说几个 Pa )。按照一般的想法,电功率应该是通过电子定向迁移输入到气体内。但是实际上,在气压较低频率又比较高的情况下,到极板的电流会非常小,整个电路表现得像一个电容。问题是这时候还是有可观的能量送入气体,并形成放电。原因其实很简单:电子在一侧受到电场作用往另一侧运动,然后到另一侧的时候正好被反向的电压撞回来,像碰球一样被加速,这个过程中电子能量会越来越高,直到它轰击到原子上产生电离。电子这样获取能量是低气压放电中的常见行为之一,而且很多时候远比常规的欧姆定律行为更重要。遗憾的是,这个东西基本只能通过数值模拟才能给出正确的量级。 另一个行为更有趣一点,以前有人说“用低频信号搞出高频辐射是个非常重要非常困难的事情”。事实上,它不是。你知道在介质里面可以用各种方法起电,尤其是摩擦,然后形成电火花,电火花的能量是非常弱的,大部分能量以热和光的方式释放了。但是你开一个 X 射线探测器,你会发现就这种电火花就能产生出 X 射线。当然 X 射线计数并不多,但是你仔细想一下就会发现问题,正常的发光机制是不可能出来这种 X 射线的,只有一种可能,就是电子的韧致辐射。问题是 X 射线的能量几乎等于电火花的总电压,而这就意味着电子需要越过整个放电距离来获得加速(整个电压是分配在全部放电距离上的),可是大气压下的电子自由程太短了,电子穿过这个距离不被碰撞损失掉的几率非常非常小,所以问题就来了,电子怎么飞过空气不受到碰撞的?目前大家比较平凡的解释就是高能电子的散射截面小,所以一旦有少数电子逃过了碰撞阈,碰撞几率就越来越小,最后飞行极长的距离。几年前曾经有一篇文章讨论撕开胶带的时候出现的 X 射线,比较可能的机理也是这种逃逸电子的韧致辐射:撕胶带导致应变充电,然后击穿空气发生放电,最后出现韧致辐射。在雷暴中,军事观测卫星可以看到强烈的 gamma 射线爆发,据信也是这种韧致辐射。所以你看,尽管韧致辐射和电子 - 原子散射都是理论上研究得非常透彻的问题,一旦集合到一起,仍然会出现非同寻常的行为。 (PS: 以前某人专门写基金申请,就是针对这个高能逃逸电子问题,但是被直接打回来,理由就是“毫无新意”,我想评审人这么说也有道理,因为这里确实没什么本质上新的物理或者新的技术) 前面解释了等离子体研究的一些困难,事实上这些困难都不涉及真正的物理,但是定量理论却几乎不可能完成,甚至传统流体力学的方法也不能应用。因此,最后一个出路就是数值模拟,毕竟等离子体中的基本物理是清楚的:电磁场理论和粒子运动方程(不是流体力学方程!)。所以,原理上(!!!!!),只要计算机够猛,我们应该可以算出一切等离子体行为。
4621 次阅读|1 个评论
美造等离子体超级火箭一个月可抵火星
热度 1 可变系时空多线矢主人 2013-8-17 10:56
美造等离子体超级火箭一个月可抵火星 来源:腾讯科学 等离子体火箭可:节省燃料、速度更快、飞行时间更短,宇航员仅一个月可到火星。 国外媒体报道:艾德 · 阿斯特拉火箭公司( Ad Astra Rocket )正在研制一款新型航天动力系统,该公司的创始人是美国前宇航员富兰克林,他计划使用一种新型的飞船动力系统将宇航员送入太空,可使未来太空任务更有效率,如果前往火星的宇宙飞船安装了该动力系统,可以在一个月内抵达火星,与原先将近 500 天左右缩短很多。 这款动力系统也被称为 “ 可变比冲磁等离子体火箭动力 ” ( VASIMR ),通过炙热等离子体喷射产生反向推力,推动飞船前进。 根据相关研究人员介绍,新型等离子体火箭动力比传统的火箭发动机拥有更快的喷射速率,这意味着宇宙飞船可以在短时间内加速到较大速度,长距离的空间飞行任务中可大大缩短飞行时间。 富兰克林有麻省理工学院等离子体物理博士学位,在 1980 年成为一名宇航员,共执行了七次航天飞机任务,他于 2005 年开始组织研制可变比冲磁等离子体火箭动力系统,试图改变未来航天旅行的方式。他说:我们的目标是通过革命性的技术改变空间运输的方式,现在该技术可以用动画和视频的形式表现出来。 可变比冲磁等离子体火箭动力采用电磁力,炙热的等离子体流可产生高效的推力,随着时间的推移,速度会越来越快,从理论上讲,这款动力系统可以用于执行火星任务,只需要不到四十天的时间就能抵达火星。 该火箭动力也可以带来巨大的用途,比如:装配在捕捉小行星或者偏转小行星轨道的宇宙飞船上,也可以用于清理太空垃圾的轨道飞行器,还可以对接国际空间站,使该动力成为国际空间站的临时动力,提升空间站的轨道高度。 ()等离子体超级火箭.doc
个人分类: 物理|1929 次阅读|4 个评论
常用的光学、等离子体光子学和物理杂志链接、影响因子和投稿指南
w2001jq 2013-8-13 17:22
* Nature # Science(China) Science SciAm ( Top journal) Journal (单击可链接到杂志网站) 2012 IF About the Journal(投稿领域) Optical Society of America (OSA) Applied Optics 1.689 A highly regarded, premium quality must read for everyone in the optics field that offers applications-centered research in optics, photonics, imaging, and sensing. Topics germane to the journal include optical technology, lasers, photonics, environmental optics,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3 issues per month Applied Spectroscopy 1.663 Applied Spectroscopy covers applications in analytical chemistry, materials science, biotechnology, and chemical characterization. Monthly issues Chinese Optics Letters 0.968 Chinese Optics Letters (COL) is one of the leading journals for optics in China. Published in English, it promotes the generation, application, and archiving of knowledge in all fields of optics. Monthly issues Journal of Lightwave Technology 2.555 The Journal of Lightwave Technology (JLT) contains theoretical and experimental papers on such topics as fiber and cable technologies; active and passive guided wave components such as light sources, detectors, repeater, switches, and fiber sensors; integrated optics and optoelectronics, systems, and sub-systems, networks; and switching. JLT is a joint publishing effort of the IEEE and OSA. J. Opt. Soc. Am. A 1.665 The Journal of the Optical Society of America A (JOSA A) is devoted to developments in any field of classical optics, image science, and vision. JOSA A includes original peer-reviewed papers on such topics as atmospheric optics, clinical vision, coherence and statistical optics, color, image processing, machine vision, scattering, and visual optics. Monthly issues J. Opt. Soc. Am. B 2.210 The Journal of the Optical Society of America B emphasizes scientific research on the fundamentals of the interaction of light with matter such as quantum optics, nonlinear optics, and laser physics. Topics include atom optics and cold atoms, metamaterials, nanophotonics, photonic crystals, spectroscopy, THz optics, ultrafast phenomena, and other related subjects. J. Opt. Soc. Korea 1.022 The Journal of the Optical Society of Korea (JOSK) publishes papers reporting recent advances, state-of-the-art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results in all areas of opt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OSK is published in English by the Optical Society of Korea (OSK) and is made available through OSA's Optics InfoBase. Bi-monthly issues J. Opt. Technol. 0.245 The Journal of Optical Technology (JOT) is an English-language translation of the Russian journal, Opticheskii Zhurnal, which originates from the S.I. Vavilov State Optical Institute. JOT publishes design details of a diversity of optical instruments, along with a strong section on computational optics useful to engineers, mathematicians, and physicists, as well as optical scientists. Monthly issues Opt. Mater. Express 2.616 Optical Materials Express is OSA's newest all-electronic, open-access optics journal. The journal primarily emphasizes advances in novel optical materials, their properties, modeling, synthesis and fabrication techniques; how such materials contribute to novel optical behavior; and how they enable new or improved optical devices. monthly issues Optics Express 3.546 The original all-electronic, open-access optics journal, Optics Express (OpEx) is known for its rapid time to publication and high Impact Factor. OpEx publishes peer-reviewed articles that emphasiz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s in all aspects of optics and photonics. Bi-weekly issues Optics Letters 3.385 Optics Letters (OL) provides rapid dissemination of new results in all areas of optics and photonics with short, original, peer-reviewed communications. The articles often describe research-in-progress, thus reflecting the leading edge in the science of light. With an ISI Impact Factor of 3.399, OL is among the top-ranked journals in the Optics category. issues twice monthly Photonics Research (New in June 2013) 0 The Optical Society (OSA) and the Chinese Laser Press (CLP) have partnered to launch a new peer-reviewed journal publishing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research progress in optics and photonics.Photonics Research will debut in June 2013. Bi-monthly issues American Institute of Physics (AIP) Appl.Phys.Lett . 3.794 Applied Physics Letters, published by the AIP Publishing LLC, features concise, up-to-date reports on significant new findings in applied physics. Emphasizing rapid dissemination of key data and new physical insights, Applied Physics Letters offers prompt publication of new experimental and theoretical papers bearing on applications of physics phenomena to all branches of science, engineering, and modern technology. Content is published online daily, collected into weekly online and printed issues (52 issues per year). J.Appl. Phys. 2.210 Journal of Applied Physics is an influential international journal publishing significant new experimental and theoretical results of applied physics research. The journal also publishes special collections focusing on research of particular current or emerging interest. A key component of this journal is Applied Physics Reviews—these articles vary in scope and length from relatively short but authoritative state-of-the-art summaries to comprehensive, critical, monograph-length reviews. AIP Advances 1.349 AIP Advances is a fully open access, online-only community-led journal, covering all areas of applied physical science, including those topics not currently covered by the existing AIP journals. As an open access journal with advanced web 2.0 tools, the global research community will be able to find, share, evaluate, and discuss scientific research in new ways. AIP Advances puts relevant content and discussion tools in the hands of the community to shape the direction of the physical sciences. APL Materials 0 APL Materials is a new journal which will feature original research on significant topical issues within the field of materials science. Emphasis is given in the quality and timeliness of the publications, in order to highlight ongoing cutting-edge science. Content is published online daily, collected into monthly online issues (12 issues per year). (2013 年第一期 ) American Physical Society (APS) Phys.Rev. Lett. 7.943 PRL featured short, important papers from all branches of physics, and quickly assumed a place among the most prestigious publications in any scientific discipline. Today PRL is the world's foremost physics letters journal, providing rapid publication of short reports of significant fundamental research in all fields of physics. International in scope, the journal provides its diverse readership with weekly coverage of major advances in physics and cross disciplinary developments. PRL's topical sections are devoted to general physics (including statistical and quantum mechanics, quantum information, etc.), gravitation and astrophysics; elementary particles and fields; nuclear physics; atomic, molecular, and optical physics; nonlinear dynamics, fluid dynamics, classical optics; plasma and beam physics; condensed matter; and soft-matter, biological, and interdisciplinary physics. Phys.Rev.A 3.024 Physical Review A (PRA) provides a dependable resource of worldwide developments in the rapidly evolving area of atomic, molecular, and optical physics and related fundamental concepts. The journal contains articles on quantum mechanics including quantum information theory, atomic and molecular structure and dynamics, collisions and interactions (including interactions with surfaces and solids), clusters (including fullerenes), atomic and molecular processes in external fields, matter waves (including Bose-Einstein condensation), and optics, both quantum and classical. Phys.Rev.B 3.767 Physical Review B is the largest and most comprehensive international journal specializing in condensed matter and materials physics, publishing important papers on a wide range of topics Institute of Physics (IOP) Chinese Physics B 1.148 Chinese Physics B covers the latest developments and achievements in all branches of physics. Chinese Physics Letters 0.811 Chinese Physics Letters provides rapid publication of short reports and important research in all fields of physics. EPL (Europhysics Letters) 2.260 EPL publishes original, high-quality Letters in all areas of physics, ranging from condensed matter topics and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to astrophysics, geophysics, plasma and fusion sciences, including those with application potential. Articles must contain sufficient argument and supporting information to satisfy workers in the field, and must also be of interest and relevance to wider sections of the physics community. Journal of Optics 1.990 Serving the whole of the optics community, Journal of Optics covers all aspects of research within modern and classical optics. Journal of Physics B: Atomic, Molecular and Optical Physics 2.031 Journal of Physics B: Atomic, Molecular and Optical Physics covers the study of atoms, ions, molecules and clusters, and their structure and interactions with particles, photons or fields. Nanotechnology 3.842 Nanotechnology encompasses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fundamental physics, chemistry, biology and technology of nanometre-scale objects. New Journal of Physics 4.063 New Journal of Physics publishes across the whole of physics, encompassing pure, applied, theoretical and experimental research, as well as interdisciplinary topics where physics forms the central theme. All content is permanently free to read and the journal is funded by an article publication charge. Elsevier Photonics and Nanostructures - Fundamentals and Applications 1.792 This journal establishes a dedicated channel for physicists, material scientists, chemists, engineers and computer scientists who are interested in photonics and nanostructures, and especially in research related to photonic crystals, photonic band gaps and metamaterials. The Journal sheds light on the latest developments in this growing field of science that will see the emergence of faster telecommunications and ultimately computers that use light instead of electrons to connect components. Optics and Lasers in Engineering 1.916 Optics and Lasers in Engineering aims to provide an international forum for the interchange of information on 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optical techniques and laser technology in engineering. Emphasis is placed on contributions dealing with the practical use of methods and devices, the evaluation of results and developments and enhancement of solutions and new theoretical foundations for experimental methods. Optical Materials 1.918 Optical Materials :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n the Physics and Chemistry of Optical Materials and their Applications, including Devices. The purpose of Optical Materials is to provide a means of communication and technology transfer between researchers who are interested in materials for potential device applications. The journal publishes original papers and review articles on the design, synthesis, characterisation and applications of optical materials. OPTICAL MATERIALS focuses on: Optical Properties of Material Systems; The Materials Aspects of Optical Phenomena; The Materials Aspects of Devices and Applications. Optics Laser Technology 1.365 Optics Laser Technology aims to provide a vehicle for the publication of a broad range of high quality research and review papers in those fields of scientific and engineering research appertaining to 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the technology of optics and lasers. Papers describing original work in these areas are submitted to rigorous refereeing prior to acceptance for publication. Optics Communications 1.438 Optics Communications considers only original and timely contributions containing new results in various fields of modern optics. Manuscripts may discuss fundamental or applied issues, and should offer clear evidence of novelty and significance. Papers devoted, for the most part, to mathematical and computational issues, with limited direct connection to current trends of optics research, are generally not suitable for publication in the Journal. Similarly, small technical advances, or papers concerned only with engineering applications or issues of materials science may not be considered favourably. Optik 0.524 Optics design, geometrical and beam optics, wave optics Optical and micro-optical components, diffractive optics, devices and systems Photoelectric and optoelectronic devices Optical properties of materials, nonlinear optics, wave propagation and transmission in homogeneous and inhomogeneous materials Information optics, image formation and processing, holographic techniques, microscopes and spectrometer techniques, and image analysis Optical testing and measuring techniques Optical communication and computing Physiological optics As well as other related topics. Springer Optical and Quantum Electronics 0.987 Optical and Quantum Electronics publishes papers on the following topics: semiconductors, solid state and gas lasers, op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s, fibres and planar waveguides, non-linear optics, optoelectronic devices, ultra-fast phenomena, optical storage, optical materials, photonic switching, optics in computers and coherent optics. Photonic Sensors EI Photonic Sensors is a peer-reviewed open access journal published under the brand SpringerOpen. It presents original, peer-reviewed articles that report on new developments of interest to members of the photonics and sensor communities in all fields of photonic sens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journal's coverage includes optical fiber sensors, planar waveguide sensors, laser-based sensors, and biophotonic sensors and more. Photonic Sensors focuses on experimental contributions related to novel principles, structures or materials for photonic sensors. Plasmonics 2.425 Coverage includes theory, physics, and applications of surface plasmons in metals, and rapidly emerging areas of nanotechnology, biophotonics, sensing, biochemistry and medicine. The journal covers the theory, synthesis and optical properties of noble metal nanostructures, patterned surfaces, continuous or grated surfaces and devices. Applications include surface-enhanced spectroscopic properties, such as Raman scattering or fluorescence, as well developments in techniques such as 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 and near-field scanning optical microscopy. Applied Physics B 1.782 Applied Physics B covers the broad field of laser physics, linear and nonlinear optics, ultrafast phenomena, photonic devices, optical and laser materials, quantum optics, laser spectroscopy of atoms, molecules and clusters, and use of laser radiation in biophotonics, chemistry and biochemistry Journal of Optics EI The Journal of Optics publishes research papers on results of original and applied research of sufficient merit in all branches of optical physics and technology such as science of vision, colour, photometry, illumination, optical/opto-electronic materials and devices, optical testing and standardisation, spectroscopy, lasers, holography, fibre optics, non-linear optics, optical and opto-electronic systems and instruments, image processing, optical computing etc. Review articles and literature citations on various aspects of optics are also welcome. Nano Research 7.392 Synthesis, characterization and manipulation of nanomaterials; Nanoscale physics, electrical transport, quantum physics; Scanning probe microscopy and spectroscopy; Nanofluidics; Nanosensors; Nanoelectronics and molecular electronics; Nano-optics, nano-optoelectronics and nano-photonics; Nanomagnetics; Nanobiotechnology and nanomedicine; Nanoscale modeling and simulations. Journal of Infrared, Millimeter, and Terahertz Waves 1.120 The Journal of Infrared, Millimeter, and Terahertz Waves offers a peer-reviewed platform for the rapid dissemination of original, high-quality research in the frequency window from 30 GHz to 30 THz. The topics covered include: sources, detectors, and other devices; systems, spectroscopy, sensing, interaction between electromagnetic waves and matter, applications, metrology, and communications. Manuscripts submitted to the Journal should discuss a significant advancement to the field of infrared, millimeter, and terahertz waves. Journal of Nanoparticle Research 2.175 The Journal of Nanoparticle Research is a monthly peer-reviewed journal that explores the specific concepts, properties, phenomena and processes of structures at the nanoscale size range. Coverage includes synthesis, assembly, transport, reactivity, and stability, and emphasizes realiz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systems, structures and devices with novel functions obtained via precursor nanoparticles. Frontiers of Optoelectronics 0 Frontiers of Optoelectronics seeks to provide a multidisciplinary forum for a broad mix of peer-reviewed academic papers in order to promote rapid communication and exchange between researchers in China and abroad. It introduces and reflects significant achievements being made in the field of optoelectronics. Its coverage includes most main branches of optoelectronics and some aspects of optics. Science China Physics, Mechanics and Astronomy 1.169 Research papers report on important original results in all areas of physics, mechanics and astronomy. Frontiers of Physics 1.591 The journal spans a wide range of topics, reporting experiments, techniques and ideas that advance the understanding of physics worldwide. Among the fields covered are physics of quantum mechanics and quantum information; gravitation, cosmology and astrophysics; elementary particles and fields; nuclear physics; atomic, molecular and optical physics; statistical and nonlinear physics; plasma physics and accelerator physics;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nanostructures and functional materials; and soft matter, biological physics and interdisciplinary physics. Nanoscale Research Letters 2.524 Nanoscale Research Letters (NRL) is a peer-reviewed open access journal published under the brand SpringerOpen. It is providing an interdisciplinary forum for communica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dvances in the creation and use of objects at the nanometer scale. The journal spans disciplines, emphasizing research that seeks to uncover the underlying science and behavior of nanostructures and further the goal of unifying nanoscale research in physics, materials science, biology, chemistry, engineering, and their expanding interfaces. Original research papers which appear rapidly following submission are published as Nano Express. Nano Ideas is a new format that focuses on well-founded and conceptually substantiated ideas which need neither elaborate theoretical verification nor experimental realization. NRL also publishes invited personal perspectives as Nano Commentaries, addressing general concerns of the nano community and highlighting new areas of science. Optics and Spectroscopy 0.559 Optics and Spectroscopy (Optika i spektroskopiya), founded in 1956, presents original and review papers in various fields of modern optics and spectroscopy in the entire wavelength range from radio waves to X-rays. Topics covered include problems of theoretical and experimental spectroscopy of atoms, molecules, and condensed state, lasers and the interaction of laser radiation with matter, physical and geometrical optics, holography, and physical principles of optical instrument making. Optoelectronics Letters EI he purpose of this journal is to promote international academic exchange in the fields of Photonics and Optoelectronics in China and abroad, through the rapid reporting of new and important experimental results. This journal represents an important window into Chines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the field of photonics and optoelectronics. Coverage includes new functional materials and devices; micro– nano– structure and quantum optoelectronics; optoelectronic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ensing, measurement and inspection; storage and display; image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Optical Review 0.702 Optical Review is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presenting top results in opt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scope of the journal includes general and physical optics; quantum optics and spectroscopy; information optics; photonics and optoelectronics; lasers; nonlinear optics; optical systems and technologies; optical materials an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ies; environmental, biological and space optics; vision; infrared and short wavelength optics; and other optical methods and applications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 ACS ) Nano Letters 13.025 ano Letters reports on fundamental research in all branches of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nanoscience and nanotechnology, providing rapid disclosure of the key elements of a study, publishing preliminary, experimental, and theoretical results on the physical, chemical, and biological phenomena, along with processes and applications of structures within the nanoscale range. Among the areas of interest the journal covers are: Synthesis and processing of organic, inorganic, and hybrid nanosized materials by physical, chemical, and biological methods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of synthetic, assembly, and intera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zation of size-dependent properties Realiz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novel nanostructures and nanodevices ACS Nano 12.062 ACS Nano publishes comprehensive articles on synthesis, assembly, characterization, theory, and simulation of nanostructures (nanomaterials and assemblies, nanodevices, and self-assembled structures), nanobiotechnology, nanofabrication, methods and tools for nanoscience and nanotechnology, and self- and directed-assembly. The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C 4.814 The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C (Energy Conversion and Storage, Optical and Electronic Devices, Interfaces, Nanomaterials, and Hard Matter) publishes studies on energy conversion and storage; energy and charge transport; surfaces, interfaces, porous materials, and catalysis; plasmonics, optical materials, and hard matter; physical processes in nanomaterials and nanostructures. The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Letters 6.585 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Letters covers all topic areas currently included in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A, B, and C. 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 ( IEEE ) Photonics Technology Letters 2.038 Original contributions are welcome which relate significant advances or state-of-the-art capabilities in the theory, design, fabrication, application, or performance of-- Semiconductor optical devices; -- Optical fiber and waveguide technologies -- Optical filters, control, and switching devices; -- Free-space and fiber-optic transmission systems and subsystems; -- Optical sensors; including bio-photonics, remote sensing, fiber-optic gyroscopes, etc. -- Other photonic technologies; including THz waves, plasmons, etc. Photonics Journal 2.356 IEEE Photonics is an online-only rapid publication archival journal of top quality research at the fore-front of Photonics. Photonics integrates quantum electronics and optics to accelerate progress in the generation of novel photon sources and in their utilization in emerging applications at the micro and nano scales spanning from the far infrared/THz to the x-ray region of the electromagnetic spectrum. Original short and full length contributions to IEEE Photonics are welcome. Contributions can address issues ranging from fundamental understanding to emerging technologies and applications. Optoelectronics 0.849 IET Optoelectronics covers but is not limited to the following topics: Optical and optoelectronic materials; Light sources, including LEDs, lasers and devices for lighting; Optical modulation and multiplexing; Optical fibres, cables and connectors; Optical amplifiers; Photodetectors and optical receivers; Photonic integrated circuits; Nanophotonics and photonic crystals; Optical signal processing; Holography; Displays. Society of Photo-Optica lInstrumentation Engineers (SPIE) Optical Engineering 0.88 Optical Engineering publishes papers reporting o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 optic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nd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s of known optical science,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Journal of Nanophotonics 1.644 The Journal of Nanophotonics (JNP) is an electronic journal focusing on the fabric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nanostructures that facilitate the generation, propagation, manipulation, and detection of light from the infrared to the ultraviolet regimes. The scope extends to theory,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experimentation, instrumentation, and application Journal of Photonics for Energy 1.00 The Journal of Photonics for Energy (JPE) is an e-journal that covers fundamental and applied research areas focused on the applications of photonics for renewable energy harvesting, conversion, storage, distribution, monitoring, consumption, and efficient usage Other journals Journal of Modern Optics 1.163 General topics covered include: • Optical and photonic materials (inc. metamaterials) • Plasmonics and nanophotonics • Quantum optics (inc. quantum information) • Optical instrumentation and technology (inc. detectors, metrology, sensors, lasers) • Coherence, propagation, polarization and manipulation (classical optics) • Scattering and holography (diffractive optics) • Optical fibres and optical communications (inc. integrated optics, amplifiers) • Vision science and applications • Medical and biomedical optics • Nonlinear and ultrafast optics (inc. harmonic generation, multiphoton spectroscopy) • Imaging and Image processing Welcome to add the other optical journal! Email:junqiaowang@126.com 也可以访问: http://teachers.zzu.edu.cn/teacher/Default.aspx?tabid=21107ctl=Detailmid=22246aid=1378language=zh-C N ——————————
1919 次阅读|0 个评论
我国已进入等离子体动力学研究前沿领域
热度 1 xiaguangqing 2013-7-19 10:55
 http://www.chinadaily.com.cn/hqsj/hqlw/2013-07-05/content_9501625.html 空军工程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何立明近日表示,近几年经过科研人员的共同努力,我国等离子体技术的研究队伍和研究平台已初步建立,我国已经进入等离子体动力学研究的前沿领域。何立明介绍说, 等离子体在航空领域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减阻增升,提高推进效能,材料表面改性等方面 。     ■ 寻找突破 空军工程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何立明近日表示,近几年经过科研人员的共同努力,我国等离子体技术的研究队伍和研究平台已初步建立,我国已经进入等离子体动力学研究的前沿领域。 何立明介绍说,等离子体在航空领域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减阻增升,提高推进效能,材料表面改性等方面。我 国首个等离子体动力学国家级实验室,于2011年5月12日在空军工程大学挂牌成立 。该实验室的建立是推进我国将等离子体动力学在航空飞行器及动力领域的应用,实现理论和技术创新的重要举措,也为国内相关领域开展学术研究和交流活动提供了共享平台。 近年来,等离子体强化燃烧技术研究团队,在课题组组长何立明的带领下,开展了在燃烧室中产生等离子体的条件、机理、方法的理论分析、参数控制及实验测试方法的研究,等离子体助燃效果计算、等离子体点火与助燃过程的数值仿真和影响因素分析,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等离子体点火与助燃实验系统,设计了原理性和基础性实验的等离子体点火器;联合研制了等离子体点火驱动电源,进行了等离子体点火器特性和助燃激励器的激励特性及点火与助燃特性实验,为等离子体强化燃烧技术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研究奠定了一定的技术基础。 该课题研究团队自2007年起,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其他相关项目的资助下,结合重点实验室建设,在国内率先开展了 航空发动机燃烧室等离子体点火与助燃技术研究,探索等离子体点火与助燃的机理及在燃烧室中实现的技术途径,还开展了发动机尾喷口等离子体红外隐身技术、等离子体气动激励改善燃烧室气膜冷却效果的探索性研究,和等离子体点火起爆脉冲爆震发动机以及加力燃烧室等离子体点火探索性研究,为推动我国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何立明说, 等离子体在航空动力上,可以有效地增强燃烧稳定性和提高燃烧效率,降低排气污染,且能极大改善航空发动机压气机增压比升高后的工作稳定性;而在飞机气动力上,等离子体可以减少飞机阻力,增加升力,提高战机的失速攻角和机动性,而且还具有隐身能力。 美国、前苏联等军事强国上世纪60年代便开始了等离子体研究。何立明课题组以等离子体动力学、燃烧学和飞机推进系统原理为理论基础,围绕 提高航空发动机动力装置燃烧室的点火可靠性,扩大稳定燃烧范围,开展等离子体强化燃烧技术研究,极大地推动了国家重点学科“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的建设和发展。 2005年,以课题组成果为重要支撑的“建设特色鲜明学科专业培养新型军事航空工程人才”教学成果荣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同时也提升了《飞机推进系统原理》课程建设的水平。 “目前看来,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确实存在不小差距,但要想成为后起之秀也不是不可能,这需要有上至国家,下至科研院所、高校的支持和共同努力。我国未来应大力发展航空等离子体动力学与技术研究,从而为航空装备研制和维修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何立明说,“我们相信,随着我国在等离子体动力学研究上的不断深入,中国在研制大推重比先进航空发动机的技术积累方面,将会更为深厚,从而也会为先进战机、航天飞行器等装备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4711 次阅读|1 个评论
第二十届气体放电及其应用国际会议征稿-法国奥尔良
热度 1 xiaguangqing 2013-7-17 09:31
 Dear Colleagues, the 20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Gas Discharges and their Applications will be held in Orléans from July 6 to July 11, 2014. The abstract submission is now open. Please follow the instructions given on the conference website and submit your contribution before October 15. The list of Invited Speakers is available here For any other information, please visit GD2014 website http://gd2014.sciencesconf.org/ or contact us at gd2014@sciencesconf.org We are looking forward to seeing you in Orléans next year. The Local Organizing Committee Dunpin Hong, Chair of GD2014 Maxime Mikikian, Secretary Jean-Marc Bauchire, Program Chair Hervé Rabat, Coordinator It is a great pleasure to invite you to take part in the 20 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Gas Discharges and their Applications , which is to be held in Orleans, France, and exceptionally in July (from 6th to 11th) instead of September. We are confident that this conference, like previous editions, will be a forum of discussion for our community. All aspects of electrical discharges will be explored from advanced models to emerging applications . We expect that new challenges and recent breakthroughs in this field will be presented during this conference. We will update this website with lots of information about the conference, as well as practical information about travel and accommodation. If you need additional information, do not hesitate to contact us at gd2014@sciencesconf.org . We are looking forward to welcoming you together with your guests in Orleans in July 2014. We hope you will enjoy the scientific presentations and the atmosphere of our city along the royal Loire River. Local Organizing Committee Dunpin HONG (Chairman), Maxime MIKIKIAN, Jean-Marc BAUCHIRE, Hervé RABAT 
4134 次阅读|2 个评论
哈哈,学习了下3D打印!
热度 7 xcfcn 2013-5-25 22:18
王飞跃一直鼓吹3D打印,我就一直没搞明白。最后还是度娘让我搞明白了3D打印到底是怎么回事。 3D打印让我想起了(冷)等离子体技术,我们搞等离子体的人都会忽悠说等离子体怎么怎么好,甚至可以改良种子、提高催化活性、表面改性、消毒等等,几乎等离子体无所不能。别人就质疑,等离子体是狗屁膏药啊? 所以无所不能其实就是无能,不符合社会分工/物种分化的这个浩浩荡荡的趋势。 至于3D打印的未来怎么样,我作为外行还是不说话为好!我从化学的角度来看,觉得大概成本是个问题,毕竟要把颗粒的东西组装起来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化学合成好像最近也有一个很热的什么“点击”合成,我想人类还不是上帝。我表示谨慎乐观。 但是这个玩意主要还是技术集成,没啥科学含量。技术的东西还是市场才有发言权,就是奥巴马起哄也是没用的。
个人分类: 杂论|1704 次阅读|7 个评论
[转载]昂贵的微波等离子体沉积金刚石膜设备(英文)
jackiemwd 2013-5-10 19:34
Increasing applications of chemical vapour deposited (CVD) diamond have raised the need for efficient and robust microwave plasma reactors which are optimized for the large area deposition of diamond films and wafers. On the basis of extended numerical simulations Fraunhofer IAF has developed a novel microwave plasma CVD technology. An ellipsoidal cavity is used to focus the microwave energy into an intense and extended plasma. These ellipsoidal plasma reactors exhibit a combination of beneficial properties including Large area deposition: homogeneous deposition of CVD diamond on 3 (2.45 GHz) and 6 (915 MHz) substrates possible. Stability: Long-term operation possible, no plasma instabilities. Versatility: The reactor can be run under various conditions (pressure, power etc.). Growth of high-purity diamond: Properties of CVD diamond disks are identical to those of perfect single diamond crystals. This patented reactor technology has been successfully commercialized. The two figures show ellipsoidal plasma reactors which are fully computer controlled and equipped with all the safety units necessary for the operation in an industrial environment. The reactors are operated at 2.45 GHz, 6 kW (upper figure) and 915 MHz, 30-60 kW (lower figure), respectively. 东西绝对是好东西,价格也绝对的好!呵呵! 英文不好不是偶的错,希望大家看的开心。有兴趣可以加入“人造金刚石”QQ群: 152384182
2729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等离子体炬——高速制备CVD金刚石膜的理想方法(全英文)
jackiemwd 2013-5-10 19:26
Diamonds - Rapid Production of Synthetic Diamonds Using a Plasma Jet Reactor Topics Covered Overview Background Microwave Production of Synthetic Diamonds Using A Plasma Jet Reactor to Increase Deposition Rates Improving The Process Overview A plasma jet reactor is used in place of the conventional microwave reactor to speed up artificial diamond synthesis by 10-100 times. Diamond layers are used for wear-resistant coatings, infrared cameras, drill bits and laser diodes. Background For the past 20 years scientists have successfully been making thin films of ‘artificial’ diamond in the laboratory by a process called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CVD). Applications for such material include tough coatings for drill bits, windows for infrared cameras such as those used to detect survivors buried in rubble after earthquakes and heat dissipators for high power electronic components like laser diodes. Now, Professor Mike Ashfold and his team in the School of Chemistry at the University of Bristol and De Beers Industrial Diamonds, are unravelling some of the complex chemistry involved in the rapid growth of diamond films. Microwave Production of Synthetic Diamonds Diamond is a form of carbon and in nature it is usually found as single crystals. However, CVD diamond is ‘polycrystalline’ – it consists of many very small crystals fused together. One way of making polycrystalline diamond in the laboratory is to place a mixture of methane (which contains the carbon) and hydrogen in a microwave reactor. The microwave energy splits the hydrogen into highly reactive atoms which, in turn, react with the methane, generating reactive carbon-containing molecular fragments called radicals. This gas mixture, which also includes many electrically charged or ionised species is called a plasma. The carbon-containing radicals alight on the material that is to be coated and given the right conditions, the carbon atoms form the appropriate chemical bonds to create crystalline diamond. Using A Plasma Jet Reactor to Increase Deposition Rates “In this way it takes about an hour to make a layer of diamond a micrometre thick,” says Professor Mike Ashfold. “For making wear-resistant coatings, one might typically want a layer tens of micrometres thick; for a window on an infrared camera millimetre-thicknesses would be preferable.” One way to accelerate the process is to use a device called a plasma jet reactor. A jet of argon plasma is passed at high velocity through an aperture of about 2 millimetres in diameter. Hydrogen and methane are added. The system produces a very high velocity jet of plasma at very high temperature. The plasma jet offers a brute force approach: the gas pressures and flow rates are higher, and the power input is larger, resulting in diamond film growth at rates 10-100 times greater than with the microwave reactor. However, the crystalline quality is generally less good. Improving The Process Now, using sophisticated spectroscopic techniques the team has been able to map the concentrations of various of the key carbon-containing species within the plasma jet in order to gain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process, and thereby optimise the experimental conditions needed to produce higher quality diamond layers at many times the rate of conventional systems. Source: The Engineering and Physical Sciences Research Council. 原文出自: http://www.azom.com/article.aspx?ArticleID=2207 英文不好不是偶的错,希望大家看的开心。有兴趣可以加入“人造金刚石”QQ群: 152384182
248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微波等离子体生长金刚石-挑战技术前沿
jackiemwd 2013-5-10 11:57
Frost Sullivan: MPCVD Diamonds - Challenging the next frontier for technologyConsistent availability of high-quality diamonds to benefit gem, scientific high-tech applications SYDNEY, April 22, 2013 /PRNewswire/ -- The microwave plasma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MPCVD) diamond growth process has witnessed significant technological advancements, widening the prospects of lab-grown diamonds in gem applications as well as in scientific and high-tech applications. While the MPCVD technique has been used over the last decade to successfully grow small single crystal, colorless diamonds at various research facilities around the world in a limited scale for scientific studies, scalable growth of consistent quality diamonds has been almost impossible to achieve. New analysis from Frost Sullivan ( http://www.industrialautomation.frost.com ), Grown Diamonds - Shaping the Future Of the Diamond Industry , finds that leading industry firms have now been able to integrate high-end research with effective management of formidable supply-chain and cost-related challenges, enabling the scalable production of high-quality, single-crystal, colorless lab-grown diamonds. Mr. Tom Chatham, Chatham Created Gems Diamonds Inc. notes that success in scaling-up production of diamonds using CVD technology requires scientific know-how, continuous flow of funds and a passion for years of research. There are several aspects - and not all are related to Chemistry - that need to be optimized in order to achieve successful continuous production. Like any new and potentially disruptive technology, MPCVD grown diamonds have been perceived both as an opportunity and as a threat. As a direct consumer product, the challenge faced by the grown diamond industry is to eliminate terminologies aimed at reducing its acceptability and to educate consumers about the reality and benefits of grown diamonds. In scientific and high technology applications, consistent supply and commercial viability will lead to rapid uptake. The confusion in terminology of grown diamonds may have an impact on end-buyers in the gem application market, noted Mr. Mike McMahon, CEO of SCIO Diamond Technology Corporation. In this regard, marketing campaigns and a consortium message from industry participants that comprehensively cover the benefits of lab-grown diamonds would be a welcome step. He goes on to add that for the customers in scientific high-tech applications, consistent availability of diamonds suited to thei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is paramount. Industry participants will be able to overcome these challenges by effective marketing campaigns that increase awareness of grown diamonds among consumers. MPCVD doesn't involve synthesis at any stage of the diamond growth process, and leads to the formation of diamond in its native element form, just like earth-derived diamonds. Grown MPCVD diamonds, unlike diamond simulants such as Moissanite, are identical to earth-derived diamonds in terms of physical, chemical and optical properties. In fact, these diamonds are high-quality Type IIA diamonds, which is a very pure, very rare type of diamond, comprising less than two percent of the world's earth-derived diamonds. The report may be downloaded through registering at this link: http://www.frost.com/sublib/display-market-insight.do?id=276747662 For media queries or if you are interested in more information on this research, please send an email to djeremiah@frost.com Corporate Communications, at djeremiah@frost.com , with your full name, company name, job title, telephone number, company email address, company website, city, state and country. About Frost Sullivan Frost Sullivan, the Growth Partnership Company, works in collaboration with clients to leverage visionary innovation that addresses the global challenges and related growth opportunities that will make or break today's market participants. Our Growth Partnership supports clients by addressing these opportunities and incorporating two key elements driving visionary innovation: The Integrated Value Proposition and The Partnership Infrastructure. The Integrated Value Proposition provides support to our clients throughout all phases of their journey to visionary innovation including: research, analysis, strategy, vision, innov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The Partnership Infrastructure is entirely unique as it constructs the foundation upon which visionary innovation becomes possible. This includes our 360 degree research, comprehensive industry coverage, career best practices as well as our global footprint of more than 40 offices. For more than 50 years, we have been developing growth strategies for the global 1000, emerging businesses, the public sector and the investment community. Is your organization prepared for the next profound wave of industry convergence, disruptive technologies, increasing competitive intensity, Mega Trends, breakthrough best practices, changing customer dynamics and emerging economies? Contact Us: Start the discussion Join Us: Join our community Subscribe: Newsletter on the next big thing Register: Gain access to visionary innovation Contact: Donna Jeremiah Corporate Communications, Asia Pacific D: +61 (2) 8247 8927 E: djeremiah@frost.com Carrie Low Corporate Communications, Asia Pacific D: +603 6204 5910 E: carrie.low@frost.com Jessie Loh Corporate Communications, Asia Pacific D: +65 6890 0942 E: jessie.loh@frost.com 原文出自: http://finance.yahoo.com/news/frost-sullivan-mpcvd-diamonds-challenging-025100296.html;_ylt=AwrNUbBKboxRy2gAckzQtDMD 英文不好不是偶的错,希望大家看的开心!有兴趣可以申请加入QQ群: 152384182(人造金刚石),单纯刷广告的不太欢迎!
2199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佛光普照三千界,法水长流五大洲 揭开“等离子体云块”神秘面纱
热度 1 crossludo 2013-3-31 21:08
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地球南北两极产生许多奇异的自然现象。在极区高空大气中,飘忽不定的“等离子体云块”常常对人类通讯、导航、电力设施和航天系统等造成危害。一个由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主导的国际合作团队,首次揭开“等离子体云块”的神秘面纱。国际顶级学术期刊《科学》3月29日在线发表了这一研究成果。 太阳时刻喷射着大量能量巨大的“太阳风”高速等离子体,不断撞击着包括地球在内的太阳系所有行星的大气层。地球之所以能免为伤害,是因为拥有天然屏障——全球性磁场。它可以有效阻挡和偏转大多数太阳风带电粒子,防止与地球大气层发生直接相互作用。 据论文第一作者张清和博士介绍,由于极区的恶劣自然环境和观测数据的缺乏,等离子体云块的“身世”一直是个谜,尤其是在恶劣空间天气环境下如何形成和演化,是困扰国际空间天气和通讯导航等领域科学家的一大难题。 该团队分析了大量数据,从中挑选出200多个灾害性空间天气事件加以深入分析,并开展相应的计算机模拟实验。利用国际超级双子极光雷达网和全球定位系统地面接收机的联合观测数据,首次直接观测到2011年9月26日一次强磁暴袭扰地球期间,极区电离层等离子体云块的完整演化过程。研究人员首次发现,磁力线的“相遇与重组”(夜侧磁重联)在等离子体云块演化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开关”角色。所谓“磁重联”,是太空中常见的一种物理现象,是指当两条磁极方向相反的磁力线无限接近时,分别断开并“重新联结”的物理过程。当夜侧磁重联发生时,携带云块运动的开放磁力线因重联而闭合,相当于“开关”打开;当夜侧磁重联停止时,“开关”关闭。 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主任杨惠根研究员表示,该成果将为极区电离层建模和空间天气预报提供重要物理依据,具有很高科学价值。
个人分类: 气象地理|1665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太阳等离子体喷流
baolintan 2013-2-7 18:18
太阳等离子体喷流(图片来源:NASA)   这是一幅紫外波长下拍摄的太阳北极特写照片,此时的太阳表面被大量针状物覆盖。所谓的“针状物”是指相对较小的等离子体喷流,持续不断从太阳表面喷出。这幅照片由美国宇航局太阳动力学观测卫星项目组公布,是呈现这种常见太阳特征的细节最为丰富的照片之一。   宇航局表示,在任何给定时间,太阳表面喷出的等离子体喷流大约在6万到7万个左右,喷流高度平均在1800至6200英里(约合3000至1万公里)之间,有些喷流的高度可能达到这一平均值的10到20倍。
3516 次阅读|0 个评论
北京大学核聚变与等离子体学科建立发展的历史回顾
xcfcn 2013-2-5 15:17
北京大学核聚变与等离子体学科建立发展的历史回顾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 郑春开 受控热核聚变研究旨在探索新能源,因此它是当代倍受世人瞩目的重大研究课题之一。在早期,这一课题的诞生经历了几十年的漫长时间。二战末期,前苏联和美、英各国曾出于军事上的考虑,一直在互相保密的情况下开展对核聚变的研究。 经过了多年各国独立、秘密的研究,其结果远未达到当初的期望,理论上估计的等离子体约束时间与实验结果相差甚远。人们开始认识到核聚变问题的复杂和研究的艰难。在这种情况下,苏、美等国感到保密不利于研究的进展,只有开展国际学术交流,才能推进核聚变的深入研究。另外,磁约束核聚变与热核武器在科学技术上没有重大的重叠,而且其商业应用的竞争为时尚早。于是,1958年秋在日内瓦举行的第二届和平利用原子能国际会议上达成协议,各国互相公开研究计划,并在会上展示了各种核聚变实验装置。自这次会议后,研究重点转向高温等离子体的基础问题,各种相关的论文、书籍也相继公开发表。 我国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研究起步不算太晚。1958年,中国科学院原子能所(现在的中国原子能研究院)建立了等离子体物理研究室(代号14室),在室主任王承书教授和兼职研究员、北大胡济民教授等的带领下,组织学习等离子体物理、培训年青干部、进行理论研究,并建造了角向收缩装置。中国科学院物理所在孙湘研究员的带领下,建造了小型直线Z收缩装置。这是中国最早开展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研究的单位。 北京大学也是我国最早开展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研究的教育单位。1955年8月,为研制核武器和创建核工业,经周恩来总理批准建立北京大学物理研究室(技术物理系前身),为我国培养急需的核科技人才。在物理研究室成立初期,我国核科学研究领导者和组织者钱三强先生就和北大物理研究室主任胡济民先生提出任务,要他关注核聚变研究。为此,胡先生就注意收集阅读核聚变资料和订阅购买有关图书。在五十年代中期,胡济民先生就积极倡导开展核聚变和等离子体物理的研究,并给部分学生讲授核聚变和等离子体物理,为推动我国核聚变和等离子体物理学科建立做了开创性的工作。 1956年在周恩来总理主持制定我国12年科学发展规划时,经与会的钱三强、王淦昌和胡济民等几位核科学家积极倡导和建议,终于将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研究列入国家发展规划。 1957年夏,科学院选派北大的胡济民和原子能所的李整武两位核科学家出席在意大利召开“等离子体物理与受控热核反应”学术会议,目的是为在我国开展核聚变研究做准备。胡济民和李整武后来都为我国在这一领域做了开创性的工作。钱三强、王淦昌、王承书、胡济民、李整武等是我国开展核聚变和等离子体物理研究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1958年在中国科学院原子能研究所建立核聚变研究室时,胡济民先生就兼任研究室顾问,与室主任王承书先生共同开辟我国核聚变研究方向,并大力培养和指导年轻科技人员,学习等离子体物理,开展研究工作。为我国培养了第一批从事受控热核聚变研究的急需人才,这批人才后来都成为我国热核聚变反应研究的重要骨干力量。 1959年8月,胡济民先生在北京大学原子能系就挑选了当年毕业生郑春开,在北大开辟了“受控热核聚变反应”研究方向,并亲自指导他与原子能所14室的年青科技人员,一起学习核聚变和等离子体物理、开展核聚变研究工作。 1959年底,由二机部副部长、原子能研究所所长钱三强先生主持召开了“全国第一次电工会议”(实际是全国第一次核聚变工作会议,因保密关系而取名为“电工会议”),会议讨论我国开展核聚变研究工作规划、布点并希望有条件单位开展此项研究工作。胡济民、郑春开代表北京大学参加了会议。 1960年初,在此次会议推动下,由胡济民先生牵头、郑春开协办,联合北大物理系(光学教研室的李赞良、张丽珠)、地球物理系(空间物理的濮祖荫)、力学系(流体力学的李润堂等),并与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孙湘先生领导的科研组(洪明苑、叶茂福等)共同建立中关村地区协作组,学习并交流开展受控热核聚变研究情况。同时,在技术物理系建立了核聚变教研室(代号“16教研室”),胡济民先生亲自指导,任命郑春开为核聚变教研室副主任,后来从莫斯科大学毕业回国的颜一鸣也充实到16教研室,担任党支部书记。由于教师少,当时就抽调一批高年级学生江栋兴、唐国有、许方官、姚良骅、李泽等8人参加科研,并拨原先是加速器教研室的离子源实验室作为实验基地,着手准备核聚变研究所需的离子截面测量工作。当时正值北大要在昌平建立理科分校,于是我系计划在昌平分校建设一个3000多平米的核聚变研究实验楼,规划方案由郑春开向周培源副校长汇报后,获原则通过。后来,由于我国遭遇三年经济困难,以及毛主席又指示北大建三线分校(后确定在汉中建设),技术物理系在昌平分校的建设项目全部停止了。虽然原先的建设计划没能实现,但人才培训及学习工作都没有停步。这样,就为我国后来开展核聚变和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播下了种子。例如,北大地球物理系(现为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空间物理专业濮祖荫教授,就是由此发展建立起来“空间等离子体物理”的学科方向,现在取得丰硕科研成果。技术物理系16教研室重点放在等离子体理论研究上,也取得重要成果。1960年底,为研制氢弹做理论准备,我国在原子能研究所建立了由钱三强、黄祖洽、于敏等组成的“轻核理论小组”,其任务就是氢弹原理的预研工作。钱三强先生在他的寓所亲自向胡济民、郑春开布置等离子体物理研究任务,就是氢弹原理预研小组提出的热核聚变相关的课题。经过近1年多的努力,很好完成了预定任务,取得重要成果,其中否定了法国科学家提出的一种链式聚变理论模型,并为我国氢弹理论设计提供了较为精确可靠的“带电粒子在高温等离子体中减速”的一套参数(实际是氚在高温氘锂等离子体中减速)。当时这项研究是高度保密的,所写的几篇论文都直接交钱三强先生,转给核武器研制部门使用。因此,我们的第一项研究课题,就为我国核武器研制事业做贡献。在胡济民先生的培养和指导下,郑春开很快成为我国最早从事这一领域研究的年青学者之一。 1961年底,技术物理系16教研室做了调整,放弃了原来开展实验研究的计划,明确了核聚变研究的重点在理论方面,于是并入核理论教研室(代号12教研室)。为加强力量,在12教研室组成了等离子体物理理论小组,有胡济民、郑春开、钟云霄、杨伯君。积极开展等离子体输运理论研究,并以毕业论文课题形式带领学生学习等离子体物理,进行核聚变反应研究。 1963年胡济民先生率先在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讲授等离子体物理课,可以说这是在我国高校第一次正式开讲这门课程,第一次开课除了本系1958 级6年制学生外,还有一些外地(如天津)、外单位的研究人员来听讲,约150人。以后等离子体物理都作为6年制学生必修课。1963年秋,胡济民先生开始招收等离子体物理研究生。 到1966年前的几年间,听等离子体物理课的学生有数百人,以毕业论文课题形式参加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研究的学生有六、七十人。其中1958年入学的就有20多人输送到二机部新建立的东北技术物理研究所(称503所,1965年成为新组建的585所主要部分),从事核聚变研究,后来许多人成为我国核聚变研究学术带头人或院所的领导者。1965年,二机部在四川乐山成立的西南物理研究所(即585所,现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先后有60多位科技骨干是技术物理系培养输送的,他们中有许多是学术带头人和院所领导人。 1973年,在北京大学汉中分校,胡济民先生仍不忘热核反应与等离子体的研究工作,他鼓励当时担任原子核物理专业主任的郑春开,带头组织一些人把等离子体物理学科方向恢复起来,原来搞等离子体理论的郑春开、钟云霄积极响应。胡济民先生自己带头写等离子体讲义的“序言”和比较困难的“稳定性问题”,让郑春开与钟云霄参考1963年胡济民的讲课笔记写其他部分内容。一本包括“单粒子运动”、“电磁流体力学”、“带电粒子的输运过程”、“稳定性问题”等内容的讲义很快就完成了,并印发给学生学习,在核物理专业72届部分学员中讲了这门课。为了了解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发展新情况,加强与585所的联系与合作,1973年胡济民、郑春开首次应邀去四川乐山585所参观访问,并与他们进行学术讨论、商谈合作。 此后,585所赠送汉中分校四个大型电容器和一些器材设备,我们就组织核物理专业的几位老师(何玉明、张敏钊、蒋继旺等),在汉中分校艰难条件下,自己动手搞一个小型的等离子体实验室。经过一番努力,还进行气体放电试验,测量了初步数据。1975年我们安排两位教师张敏钊、蒋继旺,带领4名72届毕业班学生(刘志欣、张亚伟、崔怀智、杨志高)去四川乐山585所进行毕业实践,参加585所的核聚变研究工作,其间,汉中分校马石江校长还专程去四川乐山看望他们。 1979年汉中分校撤消,搬回北京,由于回京后技术物理系面临繁重的实验室重建任务,而且又接受了二机部的核参数任务和研究生《原子核理论》教材编写任务,胡先生只好把主要精力放在原子核理论教学和教材编写工作。由于当时急需培养新人才,开始规模招收研究生,而且原子能所(还专门在中关村建个小楼)、兰州近代物理所、清华大学的研究生和一些老师都来我系听课,所以胡先生没有精力再分散到等离子体方面来。郑春开也因转到核理论课教学和研究工作、而且主讲电动力学并准备编写教科书,繁重的教学工作使他也无暇顾及等离子体物理,于是这一学科的教学就中断了。 1991年开始,郑春开在技术物理系开讲“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选修课(每周4学时),听课的有本系学生、还有物理系、地球物理系及外单位等的学生。直到1999年他退休,这门选修课才暂停了。 20世纪80年代以来,仍有少量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毕业后输送到西南物理研究院(原来585所),这批年青的后起之秀,现在都成为西南物理研究院的学术骨干。现在有的还回校读核聚变方向在职博士学位。 我校物理系在开展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方面也做出了重要贡献。赵凯华先生在前苏联留学期间,就学习和研究等离子体物理,1958年回国后,他积极参与中国科学院物理所孙湘先生主持编译出版的专刊《物理译报》(1958年,第5卷5期,人工控制热核反应),这是在我国第一次介绍国外核聚变和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情况,普及核聚变和等离子体物理知识,推动我国开展核聚变和等离子体物理研究起了积极作用。20世纪70年代,理论物理教研室部分教师(胡慧玲、黄昀、张承福、夏蒙棼、赵志涌等)经过调查研究,把核聚变和等离子体物理作为新开辟的研究方向,在核聚变和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方面也取得重要成果。由于物理系雄厚的基础和高质量教学,为我国核聚变研究输送了一批高水平人才。 40多年来,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物理系、地球物理系,为我国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空间等离子体物理事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现在我们又面临开发、研究、发展新能源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决心重新组织力量、恢复和发展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学科,并且联合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共同为我国培养高质量等离子体物理与核聚变研究人才做出新贡献。 http://www.phy.pku.edu.cn/~fusion/history.php
个人分类: 杂论|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半导体所PECVD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淀积设备
chnfirst 2013-1-15 13:03
http://oa.semi.ac.cn/upload_files/cn/jcjsyjzx/contents/503/8025.html   首 页 技术特色 集成技术中心特色工艺 PECVD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淀积设备 集成技术中心特色工艺介绍 设备联系人:李艳 电话: 010-82305045 Email : liyan@semi.ac.cn 常春 电话: 010-82304478 Email : changchun@semi.ac.cn 设备一 工艺名称 PECVD 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淀积设备 工艺目的 采用 PECVD 淀积氧化硅、氮化硅和氮氧化硅薄膜。在低温下( 30 0℃ )即可淀积高质量的薄膜,淀积速率高,应用范围广泛。 工艺过程 传入样品 —— 淀积 —— 传出样品 工艺结果 ( 图片说明 ) 8 寸片均匀性小于 ±2% BPSG 波导上包层 折射率 连续可调 的 SiON 薄膜的淀积 工艺特色 ( 创新点 ) 1. 30 0 ℃ 低温即可淀积高质量薄膜, 均匀性和重复性好 。 2 . 氧化硅膜 厚度任意可控:从几十纳米到几十微米都可淀 积,膜厚控制精确。 3. 可 以 淀积掺 Ge 的 SiO2 , BPSG 等 ; 折射率可以精确控制 ± 0.000 3 以内。 4. 可以淀积极低应力 的氮化 硅 膜 。 5. 可以 实现氮氧化硅( SiON )薄膜 的折射率 从氧化硅的折射率平滑改变到氮化硅的折射率( 1.5~1.9 )。 设备二 工艺名称 AOE 氧化硅 ICP 刻蚀设备 工艺目的 ICP 刻蚀氧化硅、氮化硅和氮氧化硅 膜。 和湿法刻蚀及传统的等离子刻蚀相比,具有很多优点:刻蚀速率高,各相异性高,选择比高,大面积均匀性好,可进行高质量的 精细线条刻蚀,并获得较好的刻蚀面形貌。 工艺过程 传入样品 —— 淀积 —— 传出样品 工艺结果 ( 图片说明 ) 波导刻蚀 (台阶 5um ) 特定倾斜 角度刻蚀 光子晶体刻蚀 工艺特色 ( 创新点 ) 1. 刻蚀速率高 ( 2500A /min ) ,选择比高(光刻胶: 4:1 ) 。可实现超过 20um 的氧化硅刻蚀。 2. 陡直度好:即使 掩膜陡直度较差,也能刻出较好的陡直度。 3. 特定倾斜角度刻蚀:有利于台阶处金属电极的制备。 4 . 低损伤、高选择比的 纳米尺度刻蚀。
个人分类: 材料、专业|0 个评论
石墨烯等离子体:检测体内微量药品(毒品)快而准
热度 1 zhpd55 2013-1-15 10:35
石墨烯等离子体:检测体内微量药品(毒品)快而准
据 Phys.Org 网 站 2013 年 1 月 13 日 报道, 英国曼彻斯特大学(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 )的研究人员已经发现,利用神奇材料石墨烯可以帮助检测体内是否存在毒品或毒素,可以显著改善机场安全问题。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研究人员与来自法国 Aix-Marseille 大学( Aix-Marseille University ) 的科学家合作, 已经创建了一种通过一个简单的光学系统,会潜在地看到一个分子的装置,能在几分钟内完成对其组成的分析。这种快速分析技术使用了表面等离子体激元学( plasmonics ),也称之为表面电浆光学,是奈米光学领域最重要的议题而且也是电浆物理研究的最新领域,研究在不同材料中电子的振动。这项突破可能会允许快速和更准确地对职业运动员是否服用兴奋剂等违纪药品进行测试 , 因为这种技术能察觉到甚至存在是微量的某种物质。它也可以用在机场或其他戒备森严的场所以防止潜在的恐怖分子隐藏爆炸物或者利用人体走私毒品。另一个可能的使用就是检测人体可能感染的病毒。更多信息请浏览:《自然材料》( Nature Materials ) 杂志网站的相关文献: More information: " Singular phase nano-optics in plasmonic metamaterials for label-free single-molecule detection, " by V. G. Kravets, F. Schedin, R. Jalil, L. Britnell, R. V. Gorbachev, D. Ansell, B. Thackray, K. S. Novoselov, A. K. Geim, A. V. Kabashin and A. N. Grigorenko, Nature Materials , 2013.
个人分类: 新科技|5316 次阅读|3 个评论
[转载]借助激光激活等离子体纳米气泡
crossludo 2012-12-8 18:00
借助激光激活等离子体纳米气泡 科学家发现杀死病变细胞新方法 据每日科学网站近日报道,美国莱斯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发现,能够借助激光脉冲激活等离子体纳米气泡快速杀死病变细胞,而不会使周围的健康细胞受到伤害。同时,这种 多任务化纳米气泡 还能治疗样本中的其他细胞。相关研究报告发表在《美国化学学会·纳米》杂志上。 这种比人类头发细1万倍的等离子体纳米气泡能够导致微小的爆炸。气泡会在等离子体黄金纳米粒子周围形成,并因外部的短波激光脉冲激发升温,蒸发掉粒子表面的一薄层液体。纳米气泡会快速地扩展和崩塌,从而逐个地杀死病变细胞,而不会伤害周围的健康细胞。这一过程比只使用黄金纳米粒子具有更高的精准度和选择性。 一系列实验证明,单束激光脉冲能够在中空的黄金纳米壳周围制成较大的等离子体纳米气泡。这些气泡会选择性地杀死癌细胞等不想要的细胞,而同样的激光脉冲还会在固态黄金纳米球周围制成较小的纳米气泡,在细胞壁上凿开一个暂时性的小孔,通过纳米喷流将药物或基因快速注入其他细胞中,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 在实验中,研究团队放置了60纳米宽的中空纳米壳在癌细胞模型中,并将其染成了红色。另一方面,科学家也将同样尺寸的纳米球放入了同类癌细胞中,并将其染成蓝色。在使细胞悬浮在绿色荧光染料中后,研究人员将单束的激光脉冲照射在样本上,随后洗净绿色燃料,并在显微镜下对细胞进行了观察。带有中空纳米壳的红色细胞被大型等离子体纳米气泡炸开,蓝色的细胞则未受损伤。由于这一切都发生在转瞬之间,每分钟有高达100亿的细胞会被穿流式系统有选择地处理,其或可为促进细胞和基因疗法以及骨髓移植等提供帮助。 大多数基因疗法都需要体外处理,如通过人体细胞移植去除不要的癌细胞等,并从基因上修改其他细胞以提升它们的治疗效果。此项研究的长期目标就是改善体外细胞处理的过程,使病患享受到更好的治疗。未来他们还计划构建一个细胞测试原型,使其成为细胞和基因治疗以及干细胞移植的通用平台。
个人分类: 医学前沿|1251 次阅读|0 个评论
山东大学空间科学研究院诚聘博士后及访问学者
talentblog 2012-11-27 14:10
山东大学空间科学研究院成立于2008年。研究院位于山东大学威海校区,坐落在“最适宜人类居住”的美丽滨城威海,校园景色怡人,山、海、湖、林皆具,自然环境秀美,生活设施便捷。 经过几年的快速发展,山东大学空间科学研究院在空间物理与空间天气、实测天体物理、行星科学、核天体与粒子宇宙学等若干学科方向已初步形成良好的学科架构,科研环境优越。其中,空间物理与空间天气学科方向瞄准日地系统科学研究前沿和国家空间灾害战略需求,深入广泛地承担了国家各类科研计划,重点针对日地空间中的基本等离子体物理过程、空间天气灾害事件的起源和发展演化过程、空间探测技术等方向组织科学研究。该方向现有师生及研究人员20余人,详细介绍请参阅网站:http://space.wh.sdu.edu.cn 。 现在空间物理与空间天气学科方向诚聘相关领域的长短期访问学者(名额不限、访问期限和待遇面谈)及博士后(3-6名)。博士后有关事宜说明如下: 一、 基本条件 1、 近三年内,在国内外获得相关专业博士学位(含应届博士), 相关专业为:等离子体物理学、空间物理与空间天气学、太阳物理学、计算流体力学等。 2、身体健康,具良好的沟通、协调及独立工作能力。 3、具有良好的英文阅读与听说能力,具有独立撰写科研论文的能力。 4、有独立申报研究课题经验者将优先考虑。 二、研究方向 1、太阳爆发现象相关物理过程研究(CME、耀斑、激波与重联、粒子加速、射电爆发等),课题负责人:陈耀教授 2、日冕与太阳风物理学的数值模拟与观测研究(多组分太阳风的加热与加速、日冕物质抛射的热力学等),课题负责人:李波教授 3、太阳大气基本物理过程的多波段观测研究(过渡区物理、太阳风起源等),课题负责人:夏利东教授 三、待遇与聘期 博士后招收工作将依托山东大学物理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进行;待遇情况按照国家博士后、山东大学相关规定、山东大学空间科学研究院特殊政策以及申请者的研究资历确定,将确保年薪不低于10万元(含1.5万元住房补贴)。首聘期限为两年,根据科研工作和项目经费情况可申请延期一到两年;成绩优秀者可推荐申请研究院固定岗位。 四、应聘方式 请将应聘材料(个人简历、论文列表、科研经历、技术专长、研究计划等),两名推荐人的联系方式发送至如下邮箱:yuhui516217@sdu.edu.cn(于惠 0631-5673637)。 2012月12月1日起开始受理申请材料,并报院学术委员会评审,直至岗位被填满为止。
2906 次阅读|0 个评论
周四讨论班:等离子体物理(二)及核聚变简介(张弛)
热度 1 GrandFT 2012-11-14 09:22
题目: 等离子体物理(二)及核聚变简介 主讲:张弛 时间:2012年11月15日星期四下午4:30-6:10 地点:16教学楼308室 提纲 (一) 磁流体力学(续) 1. 抗磁性漂移 波尔茨曼关系及等离子体近似 2. 磁流体力学波基础 (二) 核聚变简介 1. 基本核聚变反应方程简介 2. 聚变反应截面分析 3. 磁约束反应及惯性约束反应基本原理 4. 托克马克及仿星器简介 5. ITER计划简介 参考书目 : 李定 等离子体物理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Jeffrey Freidberg 等离子体物理与聚变能 科学出版社 2010
个人分类: 周四讨论班|3695 次阅读|0 个评论
周四讨论班:等离子体物理概论 (张驰)
GrandFT 2012-10-23 18:56
题目:等离子体物理概论 主讲:张驰 时间:2012年10月25日星期四下午4:30-6:10 地点:16教学楼308室 提纲:(一)等离子体物理基本参数 朗道长度,德拜势,德拜长度。 (二)磁流体力学简介 1. 流体力学方程 2. MHD方程及理想MHD方程 3. 双流体模型 4. 广义欧姆定律 5. 磁压力与磁张力 磁扩散和磁冻结效应 6. 抗磁性漂移 波尔茨曼关系及等离子体近似 7. 磁流体力学波(选讲) 参考书目 : 李定, 等离子体物理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个人分类: 周四讨论班|3224 次阅读|0 个评论
磁流体力学中的洛伦兹力是如何做功的?
热度 4 Yaochen 2012-10-20 22:50
注:由于在等离子体物理学中,通常将作用于电流之上的磁场力称为洛伦兹力,而非安培力,这给理解 磁流体力学 中洛伦兹力可以做功的问题带来了困扰。在高中,或许初中物理之中,我们便知晓磁场作用于运动电荷之上的力 与速度垂直,故洛伦兹力是不做功的。学过电磁学之后,大家也都知道,作用于电流之上的安培力是可以做功的,做功的本质与电子、离子运动差异造成的霍尔电场有关,本质上是电场力做功。等离子体中的洛伦兹力做功的原理在物理本质上也与上述安培力做功的原理相同,但需要使用等离子体物理的词汇恰当理解和描述。 首先,明确两点:( 1 )在磁流体力学描述下,由磁场作用于运动带电粒子形成的电流之上的洛伦兹力不仅可以“做功”,而且是实现磁能向等离子体动能转化的最主要途径。在日地物理学中,磁场以洛伦兹力做功的形式将能量交予等离子体(动能)是非常重要的基本物理过程。( 2 )洛伦兹力做功的物理本质其实仍是 ( 霍尔 ) 电场在做功。 我们从磁流体力学运动方程的由来说起。对于尺度较大、变化较慢的等离子体物理学问题,常可将不同种类的带电粒子处理成不同的流体。如最简单情形下,是由电子流体和质子流体组成的双流体体系,两种流体的受力方程可以写为(忽略重力) \ 对于尺度更大、变化更慢的等离子物理学问题则可将电子流体和质子流体合二为一处理成一种流体,或者讲,当尺度大到、变化慢到让我们无法觉察电子流体和质子流体之间的差别时(即两者差异可以被平均掉),可引入单流体描述,相应的学科体系称为磁流体力学( MagnetoHydroDynamics : MHD )。 MHD 的控制方程由粒子质量守恒、动量守恒、能量守恒以及 Maxwell 方程组共同给出。这里只讨论动量方程。注意,在大尺度下,等离子体满足准中性条件,即在有意义的观测精度上有n e =n p =n 。将上述电子和质子运动方程相加,略去电子惯性项(电子质量远小于质子质量),可得 \ 电流密度表达式为: \ 。 也可以将v p 写为v (相当于质心速度) ,nm p 写为 \rho (质心质量密度),得: \ 在 MHD 下,洛伦兹力指的就是上式右边第二项,第一项是质子分压与电子分压的梯度之和,即总压梯度力。细心的读者会发现,在所得磁流体运动方程中,电场不再出现。这是等离子电中性决定的,电子流体与质子流体所受电场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电场力作为内力抵消。 然而,欲理解洛伦兹力做功的问题,还必须要正确理解此时已然隐身的电场力这一内力所起的关键作用。 首先,电场是电子流体和质子流体的粘合剂,是之所以能将二者合二为一处理成一种流体的关键物理因素。电场在等离子体内部的存在,使得电子和离子在整体上相互牵制,二者亦步亦趋,在大尺度、慢变化过程中致使电子、质子流体相濡以沫、携手并行。尽管电子很轻而可以快步如飞,但她们永远要承受电荷分离所引起的电场力的牵制,使她们可以运动很快、但事实上又极难离开带正电荷的离子。 其次,上面推导也可如下理解:通过电子运动方程可求出电场表达式(此即所谓广义欧姆定律),代入质子方程中,略去电子惯性项后可得到上述 质子运动方程。在物理上,这实际上表示:通过内力(电场力),作用于电子流体之上的热压梯度力、洛伦兹力可以传递到质子流体之上。 一般,v e 与v p 并不平行,则电流J 与v p 也一般不平行。故 洛伦兹力 JXB 可包含与v p 平行的分量,因而该力 可以改变 v p 大小而做功。 可见, 电子与质子的巨大质量差异使得:等离子体动量主要由质子携带,而电流主要由电子携带,这对理解洛伦兹力如何做功的问题是很重要的。 换一个方式来理解,等离子体质量承载者:质子流体受到了电场力作用,该力可通过电子运动方程求出,在所得电场表达式中含有电子流体的洛伦兹力项 v e XB 。所以,该 项是以电场力形式作用于质子之上的,而能做功的也正是该项,故可言本质上对等离子体做功的仍是电场。通常, MHD 中该电场力项构成广义欧姆定律中的霍尔效应项。 由此,等离子体中洛伦兹力做功与通常电磁学中讲的安培力做功在物理本质上是完全相通的。理解上的困扰可能主要来源于两个学科体系对概念的混用。也正因为如此,很多同行和同学并不清楚等离子体物理中“洛伦兹”力做功的基本重要性。 洛伦兹力做功这一过程在日地物理中是非常基本的重要物理过程。例如,在磁场重联过程中,所产生的高速喷流就是通过洛伦兹力做功实现的。该力做功可使出流区等离子体被加速成为具阿尔芬速度量级的高速喷流。再如,在太阳爆发过程中,向外抛出高速运动的大质量等离子体团的动能便主要是通过洛伦兹力做功方式,由日冕磁能转化而来的。因此,洛伦兹力做功与磁场重联过程中的焦耳加热 ( 即电流烧蚀过程 ) 同是 MHD 框架下磁场能量向等离子体能量(动能 + 内能)转化的两种重要途径,而显然,洛伦兹力做功是实现磁能向动能转化的最主要的途径。
13466 次阅读|6 个评论
[转载]X射线激光实验研究温稠密物质获得重要进展
crossludo 2012-10-8 11:34
了解核聚变有了新工具 X射线激光实验研究温稠密物质获得重要进展 温稠密物质(warm dense matter)是在宇宙星体、地幔内部、实验室 核聚变内爆 过程中广泛存在的一类物质。因此,在实验室生成温稠密物质,研究它们的特性对 模拟惯性约束核聚变 、超新星爆炸和某些行星内部结构、地幔的物质演化和成矿机理等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温稠密物质范围很宽,可以定义为热能小于或稍超过费米能状态的物质,是通常凝聚态物质和高温完全电离等离子体之间的一类物质,其电子处于部分电离、部分束缚的状态,成分包括自由和束缚电子、离子、原子、分子以及它们组成的 束团 ,一般处于高压状态。通常这类物质具有高的能量密度特征。 极端X射线探测极端物质 内布拉斯加-林肯大学物理与天文学教授唐纳德·乌姆斯塔德说,要在实验室造出稠密等离子体,一般方法是迅速加热一个固体密度物质,如一薄层金属箔。如果加热速度足够快,就能达到使密度保持相对恒定,接近于通常固体密度值。 超短脉冲激光是能将固体快速加热到稠密等离子体的首选。 最近,一个由牛津大学奥兰多·希瑞克斯塔和英、美、德、澳等国科学家组成的国际研究小组利用目前世界最强的X射线激光源——斯坦福大学的直线加速相干光源(LCLS)将铝箔在约80飞秒(1飞秒=10-15秒)内加热到70到180eV(约80到200万开氏度)。由于这么短时间内加热,压力达到几千万大气压, 铝箔来不及膨胀,还几乎保持着原来固体密度 ,生成了温稠密等离子体,研究小组对其内部的电离情况进行了直接检测,并将相关结果以论文形式发表在《物理评论快报》上。 在以往实验中,所用激光只有近红外到紫外波长的激光,新实验用了完全不同的激光: 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XFEL)。 相干X射线能量很高,达到千电子伏特以上,能将铝核K壳层电子直接击出原子,而红外光基本上只能激发外壳层电子。X射线还能更深地穿透材料, 均匀照射 整个目标,将其加热到100eV(百万开氏度以上),生成 固体密度等离子体 。 正如研究小组领导、牛津大学的贾斯廷·瓦克所说:“X射线激光非常关键,我们无法在别的地方进行这种实验。”LCLS为实验提供了特需条件:用于检测极端现象的严格受控的环境,相干X射线能量极高而且能精确调整,精确检测特殊固体密度等离子体属性的方法。 希瑞克斯塔等人检测了铝箔系统内高电荷离子的K壳层电离电子的荧光,反推内部压力电离下有效 电离势 连续降低的变化,发现实验结果和广泛使用的Stewart-Pyatt模型(1965年提出,简称SP模型)所预测的结果不符,却和更早的Ecker-Krll模型(1963年提出,简称EK模型)吻合的较好。研究人员指出,从研究核聚变能源到理解恒星内部的运行机制,这一结果将对许多领域产生重要影响。 两种模型的含义 推翻沿用半个世纪的模型意味着什么?理论的改换将会对哪些研究产生影响?为此科技日报记者还专门采访了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应用物理与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贺贤土。 贺贤土解释说,温稠密物质中存在复杂的电离效应,精确了解不同粒子的电离程度,可以很好了解强耦合下温稠密物质内各种粒子和束团的状态和成分,这对研究温稠密物质特性,如局部热动力学下状态方程和输运系数十分重要。 目前还没有一种满意的理论能很好描述温稠密物质性质。虽有好几种压力电离模型,但很难判断它们准确性,如何实验诊断难度很大。目前国际上很多数值模拟程序中都采用SP模型,它是用离子间距作为考虑有效屏蔽的平均离子模型的参量;而EK模型是用 离子和自由电子密度之和表示粒子间距,作为考虑有效屏蔽的平均离子模型的参量。 希瑞克斯塔等人用两种模型预言温稠密物质的有效电离势发生连续下降的特性,表明了EK模型给出更大的下降,这对精确研究温稠密物质状态方程、电导系数和热导率、离子辐射等性质都有重要意义。 实验的重要性还在于他们筛选出了更好的模型。实验数据与EK模型吻合的更好,表明在计算等离子体密度时不能忽略电子的影响,考虑电子数量的模拟效果更好。但EK模型仍有不符合实验的地方,还需要更多实验和细节上的修正。这也体现了等离子体内部电离的复杂性。 贺贤土说,我国目前还没有像可调谐的千电子伏特以上能量相干的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器,上述实验由于条件的限制还无法开展。我们主要利用我国神光Ⅱ和神光Ⅲ原型激光器从整体上进行温稠密物质的状态方程等研究;理论上研究温稠密物质主要从量子统计出发研究它们的电离度、等离子体相变(PPT)、化学势、 自能 等物理量,并在密度泛函和Green函数等框架下理论研究它们的粒子数密度,进而获得了状态方程和输运系数,精确了解通常要从第一性原理出发进行数值模拟研究。 温稠密物质研究有广泛应用 热核聚变能源是人类理想的清洁能源。目前,实现可控核聚变主要有两种技术途径。一种是用托卡马克装置开展 “磁约束聚变” 的研究,另一种是激光驱动的 惯性约束聚变(ICF)。 ICF研究除了应用于聚变能源之外,还可用于国防和高能量密度物理基础科学研究。ICF靶丸在内爆过程中受压缩的燃料就是温稠密物质,因此,更好的模型对于指导我国的实验也是重要的参考。同时ICF研究使用的高功率、大能量纳秒脉冲激光器,以及能产生相对论等离子体的超短、超强皮秒和飞秒激光器,可以提供高能量密度物理研究的重要实验条件。它们不仅对ICF研究,而且对建立地球上天体物理模拟实验室、推动超高能精致台式加速器研究、地幔特性和成矿机理研究、超高能核物理研究等都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贺贤土还指出, 高能量密度物理 是目前国际上快速发展的新兴学科。在我国,北京大学应用物理与计算研究中心在这一领域中重点开展了以下五个方面的研究:一是高能量密度状态下物质的特性,尤其是温稠密物质的研究;二是强场作用下原子的电离;三是强场下带电粒子加速研究;四是可压缩流体湍流与流体力学不稳定性研究;五是相关数学模型研究和计算机程序开发,目前已获得了大量有国际影响的成果。今年10月北京大学应用物理与计算研究中心还将主持召开高能量密度物理国际会议,国际上很多这一领域的著名科学家将来华参加这一盛会,进行学术交流和讨论合作研究。
个人分类: 博览视界|1558 次阅读|1 个评论
和“好奇”号一起看宇宙
kejidaobao 2012-9-13 09:11
文/杨书卷 在宇宙中,99%的可见物质(即不包括“传说”中的暗物质)是以什么状态存在的? 气体?液体?固体?都不对,是被称为物质第四态的“等离子体”。 平时我们所见的火,就是等离子体的一种表现形式。其实,如果仔细研究一下太阳系,我们对这个结论就不会惊讶:太阳系中,99.9%的物质都归于太阳,而灼热的太阳就是一团巨大的等离子体。 当绕原子核运动的电子获得足够的能量从原子中“逃离”出来,成为自由运动的电子时,物质就变成了一团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电子组成的“离子浆”——等离子体。一般来说,将温度升高至数千、数十万度,或加大电压击穿分子时,都会产生等离子体。 在宇宙中,大部分发光的星球与太阳相似,内部有着极高的温度和压力,差不多都处于等离子体,只有那些昏暗的行星和分散的星际物质里才是我们在地球上常见的固体、液体和气体物质的天下。 据印度天体物理学家沙哈的计算,99%的宇宙物质,即我们能看到的“满天星斗”,都是这种至今都颇为神秘的“等离子体”。而且有科学家认为,大部分的所谓不明飞行物“UFO”,其实也是明亮的、有特殊形状并能快速移动的大气等离子体。 对这种宇宙中极平常、地球上却罕见的物质形态,科学家们已经孜孜不倦地“追求”了几十年,因为超高温等离子体其实就是我们梦寐以求的最清洁而又取之不尽的能源——“人造太阳”核聚变的形态,但至今为止,由于其形成条件对地球上的环境来说太过苛刻,科学家始终处在“雾里看花”的阶段,无法破解这种物质形态的终极秘密,更不用说“人为控制”它的产生。 近日,这一局面似乎有了转机。一个由英、美、德等多国家人员组成的国际研究小组利用一台直线加速器LCLS,首次对超高温等离子体进行了受控研究,实验结果却出人意料:它推翻了一个50年来被科学界广泛接受的等离子体内有关离子相互作用的模型。 这是世界上首次对高温致密等离子体进行的详细属性分析的实验。研究人员用X射线射击超薄铝箔,就会生成密度极高的铝等离子体,如果改变X射线的光子能量,生成的等离子体的属性就会发生变化,在探测出这种变化的基础上,研究人员再用复杂的算法和计算机代码来模拟实验环境无法达到的超高温等离子体行为,构建出了不同以往的核聚变过程模型。 实验的关键在于LCLS——它为实验提供了精确的特需条件后,才能推断出正确的数据。而且,在此过程中,更多的“细节”也浮出水面:电子击出等离子体的高电荷原子需要多少能量,紧压在一起的原子会失去自主能力……研究小组领导、牛津大学教授Justin Wacker认为,从研究核聚变作为能源到理解恒星内部的运行机制,模型的修改都将产生难以预知的重要影响(8月7日物理学家组织网)。 成功似乎已不太遥远。据科学家们估计,到2025年以后,核聚变发电厂有可能投入运营,2050年前后,受控核聚变发电将广泛应用,而届时,大大小小的“满天星斗”也会如同在宇宙中一样,布满整个地球。 8月6日,人类有史以来最为精密复杂的宇宙探测器“好奇”号历经9个月零10天,跨越5.6亿公里的距离,冲过惊心动魄的“恐怖7分钟”降落,终于成功登陆火星表面。“曾经人类迈出伟大的一小步,现在我迈出了6个轮子。”仅几分钟后,“好奇”号便已开始向地球传回火星表面的高分辨率画面,并发出这条让人忍俊不禁的微博。 形似一台越野车、重达900公斤、携带10种“科学武器”的“好奇”号无疑就是一个“酷”毙了的野外探险家,先进的核燃料动力足够让它在火星上至少“工作”两年,它能利用机械臂末端的钻头钻入岩石内部取样(这可是前无仅有的一项本领),有目标地进行探索、采集、化验、分析那里的客观环境和气候条件,以及更为人们所关注的——寻找宇宙中另一种生命形式的存在,连美国总统Obama都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如果发现了火星人,一定要第一时间通知我,千万别管我是不是在睡觉。” 和“好奇号”一起耍“酷”的,还有坐在控制室中一位留着淡红色“莫西干人”发型、染上黄色星星的“潮爆”科学家——Bobak Ferdowsi,他的另类头型随着好奇号登陆火星的画面直播,也霎时蹿红了整个世界。“每次任务时,我都要改变一下发型。”一夜成名的Ferdowsi得意洋洋地摆出了十足的“摇滚明星”范儿。 美国现任航天局局长Charles Bolden本人就是一名资深宇航员,曾四次飞往太空。在他成长的年代,正值阿波罗号登月成功,宇航员成为男孩子们最向往的职业,“NASA”在他们心中,宛如科学“圣地”的标识,承载对未来的美好梦想,但如今,这一光芒已逐渐暗淡,Bolden对此也深有体会。他曾在参观一些学校,并询问有谁愿意长大后当宇航员时,过去的踊跃举手已变为应者寥寥。Bolden认为,要振兴美国的航天事业,必须吸引年轻一代,重塑航天局的声望。耗资25亿美元的“好奇”号项目被美国宇航局渲染成一部好莱坞大片,并给予众多的“有趣”插曲,就是激发人们强烈的兴趣,让整个世界更为广泛地理解到探索宇宙的价值,鼓励更多的年轻人投身航天事业。 而承载着人类智慧与决心的“好奇号”,即将展开漫漫的探索之路,创造另一星球——火星的历史。■
个人分类: 科技风云|2301 次阅读|0 个评论
托卡马克边界等离子体与器壁相互作用
热度 1 sangcf 2012-8-28 15:01
托卡马克边界等离子体与器壁相互作用
边界等离子体与器壁相互作用是可控核变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此方面研究直接涉及到聚变能否持续稳定的长时间运行。在托卡马克运行过程中,不但内部会有一些不稳定性(MHD等),其外部对运行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正所谓“不稳定性大多是由边界因此的”。在等离子体与器壁相互作用研究当中,主要关注几方面研究:1. 器壁的侵蚀,直接关系到装置的寿命; 2. 杂质的输运和再沉积,器壁被侵蚀会产生杂质,杂质粒子(包括灰尘)在等离子体当中的输运可能会引起等离子体熄火;3. 氚滞留问题,氚是一种放射性元素并且及其昂贵,氚在器壁中的滞留将会带来严重的安全问题,并且导致燃料的浪费。 这三方面的研究通常包括边界等离子体方面的研究和器壁材料的研究。边界等离子体方面研究主要是为了尽可能减小达到器壁的能流,同时保证聚变反应产生的杂质粒子顺利排出装置。通常使用偏滤器来排除能流和杂质,这样就产生了比较复杂的偏滤器等离子体物理,包括偏滤器脱靶,辐射偏滤器等等。另外,由于在H-mode情况下运行,通常会伴随ELMs(边界局域模)的产生,ELMs是极短的时间内产生大的能流,很有可能导致器壁收到损坏,因此阴极H-mode和ELMs也是边界等离子物理的重要内容。 对于材料方面,主要涉及到材料的选取,理想的情况是材料具有耐高温性,高的热传导性,良好的机械性能,低的溅射率,小的氢同位素滞留性,并且属于低Z材料,但是现实总是很难找到理想中的材料。现在比较热门的器壁材料包括碳、铍和钨,碳材料具有耐高温性,机械性能也比较好,但是其化学溅射太严重,氢同位素滞留量也多;铍材料属于低Z材料,氢同位素滞留量也比较小,但是熔点太低,侵蚀率也比较高;钨材料似乎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器壁材料,其具有高的熔点,良好的热机械性能,小的氚滞留性。但是,钨材料也存在固有的致命缺点,钨属于高Z材料,少量的钨杂质(1e-5)进入芯部等离子就会引起熄火。另外,钨材料经过高能粒子辐射后内部会形成大量缺陷,导致氢同位素滞留量急剧增加;于此同时,钨材料中的起泡现象也是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因此针对材料方面的研究是非常关键的。最近EAST使用锂处理器壁,就起到了一个很好的效果。Li是一种低再循环材料,使用Li处理器壁以后边界层的杂质被Li吸收,从而提高等离子体运行参数,实现H-mode。 个人认为边界等离子与器壁相互作用的最终研究目标:很好的控制边界等离子体,使得入射到偏滤器靶板(第一壁)的能流非常小(不至于导致器壁融化和发生溅射侵蚀),同时使得ELMs和disruption得到控制。并且寻找到良好的器壁材料使其满足耐高温,低溅射率,低Z,低的氢同位素滞留性。 边界等离子与器壁相互作用研究涉及到等离子体物理,材料学,化学等领域,因此需要多方面合作共同研究。而且由于很多方面的实验和诊断非常难以实现,这就要求必须实验研究和数值模拟研究合作的方式来深入研究。
8003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科学家首次对极热致密等离子体进行受控研究
crossludo 2012-8-8 11:19
科学家首次对极热致密等离子体进行受控研究 实验结果推翻了沿用半个世纪的理论模型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8月7日(北京时间)报道,一个由英、美、德等国家研究人员组成的国际研究小组利用美国斯坦福直线加速器中心(SLAC)的直线加速器连贯光源(LCLS),首次对极热、致密物质进行了受控研究,实验结果推翻了50年来人们广泛接受的模型,此模型用于解释致密等离子体内的离子行为及其相互影响。从研究核聚变作为能源到理解恒星内部的运行机制,这一结果将对许多领域产生重要影响。相关论文发表在本周出版的《物理评论快报》上。 研究人员利用LCLS的X射线检测了极热致密等离子体的详细属性,首次实现了等离子物理学中的基本实验。实验结果与目前科学家用了半个世纪的模型并不符合。“X射线激光非常关键,我们无法在别的地方进行这种实验。”研究小组领导、牛津大学的贾斯廷·瓦克说。 LCLS为实验提供了特需条件:用于检测极端现象的严格受控的环境,能量可精确调整的激光束和精确检测特殊固体密度的等离子体属性的方法。改变X射线的光子能量,能生成等离子体并对其进行探测。研究人员用X射线射击超薄铝箔,生成了固体密度的铝等离子体,并用复杂的算法和计算机代码来模拟超热物质行为,构建出聚变过程模型。论文作者、牛津大学奥兰多·希瑞克斯塔说,我们将这些代码用于1966年以来就一直在用的旧模型中,模拟等离子环境产生的效果,发现模型预测与我们的实验数据不符。但返回到更早的1963年的模型时,却符合得相当好。可这一模型并没有得到广泛接受。 在此过程中,他们还确定了将电子击出等离子体的高电荷原子需要多少能量。“这个问题以前没有人能准确地测出来。”希瑞克斯塔说。 研究人员指出,最新分析解释了在聚变实验和有着超浓聚联合原子内核的恒星释放能量过程中的一些重要问题,这一过程中,随着相关电子轨道的重叠,紧压在一起的原子会失去自主能力。随着深入研究获得更多细节,可能对聚变模型的某些方面带来改进。 瓦克说,希望这一发现能在等离子物理学界产生“重要影响”。在许多领域中,用1963年的模型更容易做出改进。“我们不能说,当前的每个模型在任何条件下对任何事物都管用。希望人们能回顾这一问题,看它们是否符合更精细的条件。” 【圈点】 等离子态在宇宙中最为常见,因为恒星中的物质普遍处于等离子态——气体在极度高温下,电子脱离了原子核的束缚,等离子体就产生了。但对于遍布宇宙的这种物质状态,人们对之的理解还非常有限。等离子体太变幻莫测了,科学家几乎无法预知,稍长一点的时间段里,它会如何变化。正因为如此,研发实用的托卡马克核聚变装置,很大程度上就是对等离子体的研究和利用。此次新技术手段的应用,帮助科学家确定了几个关键的物理值,让人们对等离子体的运动规律更有把握。
个人分类: 博览视界|1711 次阅读|0 个评论
2012等离子体物理暑期学校开学
热度 1 等离子体科学 2012-8-4 12:22
今天是开学典礼。 等离子体物理暑期学校是1985年由蔡诗东先生倡议在中国科大举办的。当时是基本是每隔一年一次,坚持到90年代中期。2007年国内外同行们组织了新的筹划委员会之后的第一次暑期学校也是在中国科大举办的。经过第一个四年循环,这次重新招收新学员后的第一次也是在中国科大举办。当年参加过1985年暑期学校现在还在这个领域工作的学员们,除笔者之外,也都是中科大的毕业生。 感谢这些年中国科大对中国的等离子体物理教育和科研做出的贡献。 暑期学校的宗旨是:把等离子体物理的根扎在中国。——印在学员的T恤衫上,也写在学校的章程里。 这是蔡诗东先生当年的话。蔡先生是1971年在美国参加保钓运动,回到祖国大陆的。今天钓鱼岛海域再次风起云涌,回忆起蔡先生当年为国家、为科学事业做的事情,有着格外的意义。
个人分类: 学海无涯|5140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198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相变理论
热度 1 xiehuasheng 2012-7-21 13:11
昨天翻郭奕玲沈慧君编著的《诺贝尔物理学奖1901-2010》,看到1982炸药奖K.G.Wilson工作的介绍,才知道重整化处理相变这么强大,似乎确实有望解决多尺度如湍流问题。转载一篇介绍文字。 ============================================================= 198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相变理论 198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美国纽约州伊萨卡康奈尔大学的K.威耳逊(KennethG.Wilson,1936—),以表彰他对与相变有关的临界现象所作的理论贡献。 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从经典物理学中,我们知道,物质可以存在于不同的相中。我们还知道,如果改变压强或温度之类的参数,就会发生从某一相到另一相的转变。只要足够地加热,液体就会变成气体,也就是从液相转变为气相。金属达到一定的温度会熔化,永久磁体达到一定温度会失去磁性。这些只是几个关于相变的大家熟悉的简单例子。 物理学中相变的研究经历了很长的时间。人们对很多系统进行过研究。相变的特点往往是某些物理特性的数值发生突变,也有一些情况是变化比较平稳。例如,在临界点上液态和气态之间的相变,铁、镍、钴之类的金属从铁磁性转变为顺磁性,其变化过程就比较平稳。这些平稳的相变在临界点附近往往会出现一些典型的反常性。当接近临界温度时,有些量会超过极限值。这些反常性通常称为临界现象。当接近临界点时,往往会发生非常大的涨落。 19世纪末、20世纪初就开始对某些特殊系统的临界行为,例如液气之间的相变和铁磁性与顺磁性之间的转变作过定性描述。苏联物理学家朗道在1937年就发表了关于相变的普遍理论,他把早期理论所得结果作为特例纳入他的理论中。二极模型的热力学特性是经常讨论的课题,1968年获诺贝尔化学奖的昂塞格尔(L.Onsager)对此得出了精确解。这为临界现象的进一步认识奠定了基础。朗道理论和以前所有的理论在预言临界点附近的行为时几乎都得到完全一致的结论。然而,当人们对许多系统作了广泛而详细的研究之后,惊奇地发现临界行为和朗道理论的预言相差甚远。用各种不同的理论模型进行数值计算,也显示对朗道理论有很大偏离。美国康奈尔大学的费塞尔(M.E.Fisher)对实验数据的分析,起了指导作用。康奈尔大学另一位物理学家维丹(Widom)和苏联物理学家巴达辛斯基(A.Z.Patashinskii)、波克罗夫斯基(V.L.Pokrovski)以及芝加哥大学的卡达诺夫(L.P.Kadanoff),都在理论上作了重要贡献。卡达诺夫提出了非常重要的新思想,对以后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然而他的理论无法对临界行为进行计算。 1971年K.威耳逊发表了两篇有重大影响的论文,明确而深入地解决了这个问题,随后的几年他又发表了一系列论文。K.威耳逊认识到,临界现象与物理学绝大多数其它现象不同的地方在于人们必须在相当宽广的不同长度尺度上与系统中的涨落打交道。在通常的情况下,人们对某一给定的现象只和某一给定的尺度打交道,比如无线电波、水波、可见光、原子核、基本粒子等等,这里每一个系统都以某一特定的尺度为特征,我们无需涉及范围宽广的尺度。除了大尺度的涨落可大到与整个系统的尺度同数量级之外,还有幅值更小的涨落,一直小到原子尺度。我们也许会有幅值为厘米量级的涨落,同时也会有幅值更小的涨落,一直小到厘米的百万分之一。所有这些涨落在临界点附近都是重要的。在进行理论描述时,要考虑到整个涨落谱。用直接方法作正面处理,即使有最快的计算机帮忙也无济于事。 K.威耳逊成功地找到了一种方法解决了这个问题,不是正面处理,而是把问题分解成一系列简单得多的问题,其中每一部分都是可以解决的。 K.威耳逊的理论是在理论物理学中所谓的 重正化群理论的基础上作了实质性的修改后建立的 。重正化群理论在50年代就得到发展,并且已经成功地运用到各种不同的问题上。 K.威耳逊关于临界现象的理论对临界点附近的行为作出了全面的理论描述。他还提出在数值上计算这些临界量的方法。他的分析证明,当足够趋近临界点时,系统的大多数变量都将成为多余的。临界现象基本上决定于两个数:系统的尺度和所谓的量级参数。量级参数在朗道的理论中就已引用。这是从极大的普遍性引出的物理结论。它表明,许多相互无关的不同系统,在临界点附近会显示相同的行为。我们可以举出如下的实例:液体、液态混合物、铁磁体和二元合金,都显示同样的临界特性。60年代以来的实验和理论工作都证明有这种形式的普遍性,但K.威耳逊的理论从基本原理上给出了一个有说服力的证明。计算所得的临界参数和实验结果相符得很好。 K.威耳逊是第一位物理学家为同时显现宽广的不同长度尺度的现象发展了普遍且可操作的方法。这个方法经过一些修改,也可以用在一些其它的重要而尚未解决的问题上。液体和气体中的湍流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在这一现象中出现了许多不同的长度尺度。在大气中可以找到从最小的尘埃旋涡到地球表面的飓风这样一些尺度的湍流。K.威耳逊的新思想在粒子物理学中也有应用。他把他的理论作些修改,成功地运用到粒子物理学的前沿问题,特别是夸克囚禁问题。K.威耳逊的理论方法代表了一种新的理论形式, 它可对相变的临界现象这一经典问题给出了完全的解答,不仅如此,看来它还有很大潜力可以用于解决其它一些重要、而直到今日还未解决的问题。 K.威耳逊1936年6月8日出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的沃尔瑟姆(Waltham)。他的父亲是哈佛大学的化学教授。在上高中之前,就在父亲的帮助下学习物理和数学。他当时学的数学是微积分,而物理是采用微积分的。他从这时起就决心当一名物理学家。在上大学前,K.威耳逊就跟父亲学习符号逻辑。 他父亲还试图教他群论,但不太成功。 1952年,这时K.威耳逊才16岁,就进入哈佛大学主修数学,但同时也学了许多物理,几个暑假都参加课题组研究。他的研究生阶段在加州理工学院渡过,其中有两年是在核物理实验室里工作,并 跟随盖尔曼做博士论文 。 在加州理工学院K.威耳逊和物理系一位名叫马休斯(J.Mathews)的助教很谈得来,马休斯教他使用学院的计算机。 有一个暑假他参加通用原子能公司,从事等离子体工作。 第二年回到哈佛,当一名临时工作人员,然后再回到加州理工学院完成博士论文。当时哈佛的理论活动较少,于是K.威耳逊就去了MIT,以便利用那里的计算机做理论工作,在那里和MIT的理论组成员联系很多。 1962年K.威耳逊来到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参加肯德尔和布约肯的小组, 研究场论和粒子物理学,他的兴趣在于用重正化群方法来处理强相互作用的模型。 1963年9月K.威耳逊到康奈尔大学当助理教授,1965年受聘为副教授,1971年升教授,以后他就一直在康奈尔大学,除了几次休假和访问。有一次是去SLAC,有一次是去普林斯顿高等研究中心,又有一次是去加州理工学院当访问学者,还到IBM苏黎世实验室工作过一年。 1971年,他把重正化群的方法用于统计物理学中的临界现象的研究,建立起二级相变理论。 在这个理论中,准确地计算了低温下热容对温度的线性关系式中的系数。 K.威耳逊 最早从事的并不是统计力学,而是量子场论 。早在40年代末,贝特、施温格、朝永振一郎、费因曼、戴森(Dyson)等人发展了重正化理论。1953年彼德曼(Petermann)等人发表过论文,第一次讨论了重正化群。K.威耳逊的工作就建立在这些基础之上。 K.威耳逊是怎样从量子场论走向统计力学的呢? 1954年盖尔曼和劳(F.Low)发表了题为“小距离的量子电动力学”一文,比卡达诺夫对K.威耳逊更早地起了激励作用。 1956年K.威耳逊进入加州理工学院研究生院,当时大多数优秀的学生都不愿意从事基本粒子的理论研究,但K.威耳逊与众不同,反而积极参加。 他主动地到通用原子能公司工作了一个多月,为罗森布鲁斯(M.Rosenbluth)做等离子体物理研究。 他向盖尔曼要题目来做。盖尔曼首先建议他在弱相互作用领域内研究相互作用较强的K介子。几个月后,K.威耳逊又请求盖尔曼给一个直接与强相互作用有关的题目,因为他觉得这类作用很值得做。盖尔曼建议他用劳氏方程研究K介子-核子散射,只要取一个介子的近似。K.威耳逊对求解劳氏方程的方法不是很满意,于是就反复探讨用不同的方法求解更简单的π介子-核子散射的情况。尽管一个介子的近似只是对低能有效,K.威耳逊还研究了高能限,并进而研究了重正化群的问题。 1960年K.威耳逊向加州理工学院交出博士论文。这时劳氏方程已被S矩阵理论所取代,K.威耳逊发明了(应该说是重新发明)“弦近似”方法,又研究了多生成理论,甚至倒过来做固定源介子理论的强耦合近似。 到了1963年,K.威耳逊已经清楚地看到,他应该做的课题就是把量子场论用于强相互作用。他撇开了S矩阵理论,因为S矩阵理论的方程即使能够写出来,仍然过于复杂,不像是一个理论,而固定源介子理论可以作弱耦合近似,又有强耦合近似,因此他相信量子场论是可以搞清楚的。 在做固定源介子理论时,K.威耳逊运用微扰论取得了一些成果。他第一次发现重正化群方法的自然基础。 在这以后,K.威耳逊努力思考的问题是“什么是场论”?他认识到必须考虑自由度的作用。他还发现如果能够把正确公式化了的场理论用计算机求解,只要有足够计算能力的计算机,就可以得到任意的精确度。在60年代里他手头没有这种计算机,因此只能做一些简单的特例。 1966年K.威耳逊在康奈尔大学出席一次讲演会,听到了维丹所作的标度不变状态方程的报告。他认为维丹的方程缺乏理论基础,当时他还不了解使维丹的工作成为重要发展的有关临界现象的背景。但是他受到维丹报告的启发,认识到应当把重正化群的思想运用到临界现象。1966年夏,他就在阿斯品(Aspen)的会议上与一些固体物理学家讨论,人们建议他看看苏联学者卡达诺夫的预印本。就这样,K.威耳逊第一次接触到了卡达诺夫的工作。 卡达诺夫的思想是这样的:在临界点附近,应该想到一大群磁矩。例如:每群中有2×2×2个原子,组合成一个单独的有效磁矩。而这些有效磁矩对其最近的邻居有简单的相互作用,就像简单的模型一样。其唯一变化是系统的有效温度和外磁场与原来的系统不一样。更一般地说,有效力矩是作用在间距比原来原子间距大L倍的晶格上。卡达诺夫的想法是:会有L相关的温度变量T L 和场变量 h L ,而T 2L 和h 2L 会是T L 和h L 的解析函数。而在临界点上,T L 和h L 具有与L无关的固定值。根据这一假设,卡达诺夫推导出了维丹等人的标度无关定律。 于是K.威耳逊把各种场论的思想运用到晶格和临界现象上。他知道欧几里得的量子场论和用于统计力学模型的“变换矩阵”方法,并且发现这两个不同领域的方法极为类似。他了解场论要是相对论性的,则相应的统计力学理论必须具有很大的相关长度,即接近于临界点。于是他想到把卡达诺夫、维丹等人的标度无关理论用于量子场论的含义。再考虑到瑟林(Thirring)模型解答的标度不变性和马克(Mack)等人对量子场论标度不变性的讨论,K.威耳逊认识到标度不变量至少可以用于小距离上。但场算符应与临界现象中非同寻常的指数一样具有非同寻常的标度量纲。K.威耳逊在这些标度无关性的思想上重新构筑了短距离膨胀理论,很快发表了结果。尽管这一结果与基本的实验思想似乎不大相符,但还是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他的理论方法很快被理论家用于分析各种临界现象。从研究临界现象发展起来的一系列新的概念与理论方法,现在不仅对连续相变的理论,而且也对凝聚态物理与统计物理的许多分支,以及量子场论和粒子物理学都有深刻的影响。因此198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给了K.威耳逊。 K.威耳逊1975年遇到布朗小姐,1982年两人结婚。布朗小姐在康奈尔计算机公司工作,他们两人合作,在计算机软件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在这以后,K.威耳逊以很大精力投身于大规模运用计算机作科学计算的研究之中。 ============================================================= 以上,转载自百度文库( http://wenku.baidu.com/view/9aac21126c175f0e7cd13721.html )。 早期(1980s),章扬忠在Austin做论文时,就是把重整化用到plasma,后来的工作也一直与此有关,如,2011年的一份讲义,《Tokamak湍流理论》,SWIP( http://ifts.zju.edu.cn/forum/viewtopic.php?f=10t=579 )。P.H.Diamond的湍流理论中就有不少重整化的影子。最近,F. Zonca的工作也在考虑用重整化来处理EPM的非线性。尽管,重整化引入plasma也三十年左右了,尚未完全解决问题,但看来希望也还是蛮大的。 Wilson竟然也做过等离子体(尽管只几个月),在Rosenbluth手下干过活。再看其其他经历,也十分丰富。游学、访学,挺不错的一种方式嘛,有助于打开思路。 另,此Wilson就是量子场论(教材)中大名鼎鼎的那个Wilson。 终于为自己找到该认真研究量子场论及重整化的理由了。 xiehuasheng 2012-07-21 13:01 原文:http://hi.baidu.com/hsxie/blog/item/1ccfebf5c8422b03730eec45.html
5249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东方超环”创造两项世界纪录
crossludo 2012-7-12 13:50
“东方超环”创造两项世界纪录 标志我国在稳态高约束等离子体研究方面走在国际前列 中科院等离子体所的东方超环(EAST)超导托卡马克2012年物理实验7月10日顺利结束。在四个多月的实验期间,科学家们创造了两项托卡马克运行的世界纪录:获得超过400秒的两千万度高参数偏滤器等离子体;获得稳定重复超过30秒的高约束等离子体放电。这分别是国际上最长时间的高温偏滤器等离子体放电、最长时间的高约束等离子体放电,标志着我国在稳态高约束等离子体研究方面走在国际前列。 托卡马克是一种利用磁约束来实现受控核聚变的环性容器,最初是由苏联的阿齐莫维齐等人在20世纪50年代发明的。中科院等离子体所在成功建设中国第一个超导托卡马克HT-7的基础上,提出了“HT-7U全超导非圆截面托卡马克装置建设”计划,该计划在国际上通称EAST,即“东方超环”。 “东方超环”于2007年建成并开始科学实验。在国家科技部ITER专项、国家基金委、中科院等部门的支持下,科学实验不断深入,近年来已吸引大批国外科学家来华开展科学实验,美国能源部已将EAST列为未来美国磁约束聚变合作的首选装置。自今年2月开始本轮EAST科学实验以来,超过100位的国外科学家来华开展广泛的合作研究。实验中,国内外科学家们围绕高参数长脉冲等离子体相关科学技术问题开展了大量的科学实验,取得了一系列新结果和大量的科学实验数据,为未来更高参数的长脉冲物理实验奠定了很好的科学技术基础。 据科研人员介绍,高参数、高约束模式偏滤器等离子体是未来聚变托卡马克放电的最基本的运行方式。我国参加的最大国际科学合作项目——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首要目标是实现400秒的高约束等离子体,但实现该科学目标尚面临众多科学和技术(物理和工程)上的挑战。目前,国际上大部分托卡马克的偏滤器等离子体持续时间均在20秒以下,欧盟和日本科学家曾获得最长为60秒的高参数偏滤器等离子体。本次实验,我国科学家针对未来ITER400秒高参数运行的一些关键科学技术问题,如等离子体精确控制、全超导磁体安全运行、有效加热与驱动、等离子体与壁材料相互作用等,开展了全面的实验研究,获得了411秒的中心等离子体密度约2×1019m-3、中心电子温度大于两千万度的高温等离子体。 长期以来,实现长时间高约束放电一直是国际聚变界追求的目标和挑战极大的前沿课题。目前正在运行的托卡马克的高约束放电时间大都在10秒以下。2003年,日本JT-60U装置(已退役)曾利用强流中性束加热实现一次28秒的高约束等离子体放电,这是目前放电时间最长的一次。在本轮EAST实验中,我国科学家利用低杂波与射频波协同方法,在低再循环条件下实现了稳定重复的超过32秒的高约束等离子体放电。我国科学家所用的方法独特、经济、有效,为未来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提供了一条高效实现高约束放电的新途径。
个人分类: 物联工程|1229 次阅读|0 个评论
等离子体辅助燃烧应用前景广阔
热度 1 kejidaobao 2012-7-9 14:33
现代战争的需求推动了美国高超声速飞行器的研制步伐,2010年美国成功试飞了X51,飞行速度达到了6.5马赫数。“在飓风中点燃并维持一根火柴燃烧”,《基督教箴言报》这样形容超燃冲压发动机中点火和稳定燃烧的难度。可见,超声速点火和燃烧是超燃冲压发动机研究中的一项关键技术,世界上多个国家对其高度重视,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开展研究。对于超声速燃烧,流体驻留时间短成为困扰学者的一大难题,如101kPa下温度为1000—1500K时,乙烯/空气的点火延迟为30ms—20?滋s,而马赫数为2—3的流体在长1m的燃烧室驻留时间仅为1ms,流体留驻在燃烧室的时间与化学反应时间处于同一量级,很难达到充分燃烧。 采用等离子体点火和助燃会有诸多好处,等离子体不仅能快速加热气流,而且非平衡等离子体还会产生大量化学活性物质,如处于激发态的分子和自由基,可以实现大范围点火、减小点火延迟、改善火焰稳定性、拓宽可燃极限等。近年来,等离子体点火和助燃成为国际上应用基础研究领域颇受关注的一个研究方向。 多年来,俄罗斯在等离子体点火和辅助燃烧方面的研究一直保持国际领先水平。莫斯科科学院高温所的Leonov,莫斯科物理技术学院的D.V. Roupassov、S. M. Starikovskaia、A.Yu. Starikovskii,俄罗斯中央空气动力研究院的Efimov是其中的佼佼者,他们开展了大量开创性工作,引领了等离子体点火和助燃的发展方向。 俄罗斯科学院高温研究所是俄罗斯在能源和热物理领域的顶级研究机构,该机构在1960年创建之初就开始了低温等离子体的研究。该所主办的刊物High Temperature(《高温》)最近几年每期中都会报道等离子体点火和助燃方面的研究。 跟踪学习俄罗斯的研究成果,并与之开展国际合作与学术交流,无疑是加快中国在该领域发展的有效方式。《科技导报》2012年第17期66—72页刊登了李钢等的综述文章“俄罗斯等离子体点火和辅助燃烧的研究进展”,对俄罗斯在等离子体点火和助燃方面的研究进展,以及相关的研究机构和出版的刊物进行了介绍。本期封面图片为X51飞行器(源自 http://www.google.com.hk/search?q=X51hl=zh-CNnewwindow=1safe=stricttbm=ischprmd=imvnssource=lnttbs=isz:lsa=Xei=w77nT9uDCq-viQeMldlYved=0CCcQpwUoAQbiw=1065bih=617 ),本期封面由金功博设计。 (责任编辑 齐志红)
个人分类: 栏目:封面图片说明|6324 次阅读|1 个评论
EAST的新世界纪录
热度 1 等离子体科学 2012-6-28 14:54
昨晚收到等离子体所朋友的短信,EAST刚刚有又取得了一项世界先进水平的成绩:400秒放电期间,电子温度达到2keV(两千万度)。 按照世界上几个超导托卡马克目前的水平看,这个纪录可以保持相当长一段时间。而在这段时间里,EAST的NBI(中性束注入)和ECRH(电子回旋共振加热)会投入使用。有这些加热手段,EAST取得400秒H模(能量约束时间会大大提高)都是可能的。 祝贺! 中国等离子体物理界还有另一桩喜事,会在11月APS Plasma Division年会上宣布:陈骝教授被授予今年的James Clerk Maxwell Prize for Plasma Physics。这是国际等离子体物理学界的最高奖项之一(另一个是EPS的Hannes Alfven Prize,陈骝老师在四年前已经获此殊荣)。 陈骝老师的主要贡献之一是关于Alfven波的。 笔者在这里有一些介绍。 双喜临门! “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 把酒同祝!
个人分类: 学海无涯|4066 次阅读|2 个评论
还在想的事情,别人已经做了
热度 2 caihaoyuan 2012-6-26 18:12
还在想的事情,别人已经做了
在科研中,大家是不是经常有这种感觉?当然,理论水平的缺乏,也是一个主要原因。 这两天看到Nature 6月刊上发表的石墨烯等离子体谐振现象的研究论文“ Optical nano-imaging of gate-tunable graphene plasmons ”,利用AFM探针绘制出石墨烯表面传播的等离子体波的图像,并且利用栅极实现电场对等离子体波的调谐,对其摘要翻译如下: Chen, J., M. Badioli, et al. (2012). "Optical nano-imaging of gate-tunable graphene plasmons." Nature . 摘要-------------------------------------------- 操控光场及其能流的手段日渐成为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的焦点,与之相提并论的,还有量子信息处理方法。然而,由于光子本身并不包含电荷,利用电的手段来有效控制光子的方法,截止目前为止,还难以实现。一种有前途的方法是利用存在于石墨烯中的等离子体激元( Plasmon Polaritons, PP )与入射光子耦合的方法来有效的控制光场。 在这种 2D 的单层碳原子结构中,预计可以通过电场调节石墨烯的载流子浓度去调控等离子体激元和光场的相互耦合作用。虽然最近石墨烯的等离子体谐振现象可利用光谱的方法观测到,迄今为止,尚无实验能够直接获得在真实空间中等离子体波的传播。本文中,我们开发了近场散射显微镜,对近红外光源激发的石墨烯中的光学等离子体激元的传播进行了检测,获得了真实空间中的等离子体波的图像,并且发现等离子体波长比激发波长要短 40 倍。我们研究的这种强光场约束结构,它把石墨烯变成了一个可调谐的等离子体谐振腔。这个谐振腔的只有少数几个模式。该谐振腔可原位的通过石墨烯栅极进行调谐,特别的,还可以通过栅极对谐振模式进行开关操作。这一发现为基于石墨烯的光晶体管铺平了道路。 这一纳电子学与纳光子学的成功联合,使得发展亚波长级别的主动光学器件和许多新型的纳光电子器件,例如可调谐超材料、纳米光学处理器件和基于增强型光 - 物质相互作用材料的量子器件和生物传感器成为可能。 图1. 石墨烯等离子体激发与检测
个人分类: 石墨烯|5945 次阅读|3 个评论
[转载]科学家在石墨烯表面激发出等离子体振子
crossludo 2012-6-22 11:33
科学家在石墨烯表面激发出等离子体振子 中国科技网讯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6月20日报道,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科学家借助 红外线光束,沿石墨烯表面激发出电子波 ,并证明他们能通过简单的电路,控制这些被称为 等离子体振子 的振荡波的长度和高度。相关研究报告发表在6月21日《自然》杂志网络版上。 这是首次在石墨烯上观察到等离子体振子, 也是在无法使用光的紧密空间内,利用等离子体振子进行信息处理 的重要一步。就像光能够通过光纤携带复杂的信号一样,等离子体振子也能被用于传输信息。但等离子体振子仅能在更紧密的空间里携带信息。该校物理系教授迪米特里·巴索夫说:“每个人都怀疑等离子体振子会不会出现,但眼见为实,我们拍摄的图像能够证明它们的传播,以及外界对其的控制。” 为了制造这个设备,科研人员从石墨中剥离出了石墨烯,并将其放置在二氧化硅芯片上揉搓。随后将红外线激光照射在石墨烯表面以激发等离子体振子,并利用超灵敏的原子力显微镜悬臂对这些波进行测量。 虽然发射的波基本无法测量,但当它们到达石墨烯的边缘时,能够反射出像水波纹一样的波。从边缘返回的振荡将增加或抵消随后而来的波,创造出独特的干涉图样,从而揭示出这些波的波长和振幅。此外,科学家还能通过控制附着在石墨烯表面的电极以及芯片下的纯硅层形成的电路,来改变干涉图样。 研究人员表示,因为光的波长就有数百纳米,因此不可能将光限制在纳米级别内。但利用光却能激发长度范围在100纳米左右的表面等离子体,其能以超高的速度从芯片的一边穿越至另一边。科学家称,这是测量到的最短的等离子体振子波长之一,然而这种波却可以像它们在黄金等金属中传播得一样远。与基于金属的等离子体振子不同,石墨烯等离子体振子能够按需进行调整。 通过监控石墨烯等离子体振子,研究人员能够了解电子在这种新形式的碳中发挥什么作用,其基本相互作用又将如何管控它们的特性。巴索夫强调说:“石墨烯光电子学与信息处理非常具有前途,我们希望此次的研究能为未来相关技术的发展提供帮助。”
个人分类: 物联工程|2082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等离子体激元为光电探测器披上隐身衣
zsunnywell 2012-6-11 22:01
等离子体激元为光电探测器披上隐身衣 作者:Mark L. Brongersma 来源:《自然—光子学》 发布时间:2012-5-29 14:08:33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报道,美国斯坦福大学和宾夕法尼亚大学组成的一个联合工程师团队首次使用等离子体激元创建出一个可以探测光同时也可以隐形的新设备,应用于先进的医学成像系统和数码像机中,可生成更为清晰、更准确的照片和影像。该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光子学》在线版上。 等离子体激元,即在光激发下的金属纳米结构中自由电子气集体振荡,是目前可以突破光的衍射极限来实现纳米尺度上对光操纵的新型量子态,为光学元器件和芯片的小型化以及未来信息领域超越摩尔定律带来了曙光。 新研究首次将等离子体激元这一概念用于光电子探测隐形设备。研究人员称,在其上的反光金属涂层可使一些东西看不见,使这种设备不可直观,由此创建出一种隐形的光检测器装置。该设备的核心是由薄薄的金帽覆盖硅纳米线。研究人员通过调整硅中的金属比例,即一种调谐其几何尺寸的技术,精心设计了一个“电浆斗篷”,其中金属和半导体中的散射光相互抵消,从而使该设备不被看见。该技术的关键在于,在薄金涂层中建立一个偶极子,与硅的偶极子在力量上可对等。当同样强烈的正负偶极子相遇时,它们之间相互抵消,系统就会变得不可见。 研究人员说:“我们发现,一个精心设计的金壳极大地改变了硅纳米线的光学响应。在金属丝中光吸收略有下降,而由于隐形效果,散射光会下降100倍。实验同样证明,在计算机芯片中常用的其他金属如铝和铜也会具有同样效果。之所以能够产生隐蔽性,首先是金属和半导体的调整。而如果偶极子没有正确对齐,隐形效果则会减弱甚至失去。所以只有在适量材料中的纳米尺度下,才能做到最大程度的隐形。” 研究人员预测,这种可调的金属半导体设备在未来将用于许多相关领域,包括太阳能电池、传感器、固态照明、芯片级的激光器等。例如,在数码像机和先进的成像系统中,等离子体激元的隐形像素可能会减少由于相邻像素之间破坏性串扰产生图像模糊的状况,从而生成更清晰、更准确的照片和医学影像。(来源:科技日报 华凌) 更多阅读 《自然—光子学》发表论文摘要(英文)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个人分类: 隐身技术/材料|1399 次阅读|0 个评论
等离子体物理(2011-2012秋季学期)讲义
热度 1 DynamoChina 2012-4-19 11:55
周次 讲座 主题 一 1 等离子体基本性质 2 带电粒子运动及不变量 二 3 动理学矩方程 4 冷等离子体波 三 5 MHD 方程与平衡 6 磁约束与稳定性 四 习题课 1 7 磁流体波 五 8 发电机与磁重联 9 温等离子体波 六 10 Vlasov 方程与 Landau 阻尼 11 热等离子体波 七 习题课 2 12 碰撞算子与 BBGKY 方程 八 13 等离子体非线性波 14 有界等离子体系统 九 15 复杂等离子体集体行为 习题课 3 十 期末考试 等离子体物导论课程计划( 20120220 ) 教材阅读: BP= :Bellan, Paul M., Fundamentals of Plasma Physics, Cambridge University, 2004 PA=: Piel, A., Plasma Physics: Laboratory Space Fusion Plasmas, Springer, 2010 三个压缩文件一起解压: PhysPlasma11_12.part1.rar PhysPlasma11_12.part2.rar PhysPlasma11_12.part3.rar
5156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iphone 4s采用视网膜显示屏
liyadong 2012-3-28 20:38
作者:汤姆•西蒙奈特 发稿时间:2012-03-26 10:05:19 点击:1220 采用等离子体增强的化学气相沉积法,把铟镓锌氧化物薄膜材料沉积到表面,制作显示器的晶体管层,可控制像素,提高分辨率。 一些公司正在采用一项生产工艺,制作小装置,供给消费类技术大公司,今年晚些时候,这项工艺会有助于极大地提高电视和平板电脑显示器的分辨率。 应用材料公司(Applied Materials)制作电子产品生产设备,这家公司已引进一些机器,可以使用先进的方法,生产显示器,这些方法以前仅限于研发,现在可大规模采用。这会使消费电子公司把分辨率高得多屏幕安装到许多小装置上,应用材料公司说。 更高的显示器分辨率已经成为小装置买家欢迎的功能,苹果iPhone 4和最新版本的iPad都具有分辨率非常高的“视网膜显示器”(retina display)。苹果的一些竞争对手已经推出几款手机,具有类似的高分辨率显示屏,但是,没有其他市售平板电脑可以媲美最新的iPad的清晰度。苹果的竞争对手都急于赶上。微软的一位工程师本周在网上发了一篇文章,谈到要努力准备好Windows 8,就是公司旗舰操作系统的下一个版本,可用于分辨率非常高的显示屏。 应用材料公司的新设备采用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PECVD:plasma-enhanced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法,这个工艺可以把薄膜材料沉积到表面。这种机械可以生产显示器,使用不同的材料制作显示器的背板,也就是晶体管层,它在显示器后面,可控制像素。这种材料称为铟镓锌氧化物(indium gallium zinc oxide),或IGZO,可以更简易更便宜地制备显示器,而且具有非常密集的像素,就像苹果在最新的iPad中安装的那种显示器一样。使显示器具有这样的分辨率,而且对角线要大于七英寸,那就不可能不采用铟镓锌氧化物,应用材料公司声称。 “我希望今年看到这种产品,”道格•海登(Doug Hayden)说,他是应用材料公司显示器部门全球产品管理高级总监,这一部门也叫美商业凯公司(AKT)。“很可能,平板电脑之后会是电视,但它会很接近。”在电视中,这种新材料就意味着更高的分辨率和更快的刷新速度。 海登说,虽然应用材料公司是在本周发布这种新的生产设备,但是,有五家大客户已经安装了这种新机器,在用它们生产显示器。他没有透露这些客户的名称,但是,都知道应用材料公司把这种显示器生产设备提供给三星(Samsung),夏普(Sharp)和LG,而且都相信,夏普和三星给苹果供应显示器,用于iPad平板电脑。 液晶电视和显示器和移动设备一样,都有一些显示屏要依赖背板上的许多薄膜晶体管(TFT:thin film transistors),每个晶体管打开或关闭一个像素。这种薄膜晶体管层通常在制备时要使用一层非晶硅,这样命名,是因为它的原子没有排列成整齐的晶体。然而,海登说,非晶硅没有适当的电气性能,难以控制非常大或分辨率非常高的显示屏。 电子在非晶硅中传导速度不够快,不能使大型电视有非常高的刷新速度,他说,这同样的局限性对于较小的薄膜晶体管也是一个问题,因为需要用这些晶体管,制成像素非常密集的高分辨率显示器。虽然新的iPad确实使用非晶硅,但是,一些报告表明,这种设备明显会变得更热,超过以前的型号,这是因为它把低效率的背板推到了极限。海登说,要在这种尺寸制造同样密集的显示器,最佳途径是采用不同的背板材料,使显示器的像素密度匹配新的iPad,但是,在更大的尺寸,就需要使用铟镓锌氧化物。“非晶硅是一种局限,”他说。 有一种非晶硅替代品,称为部分结晶硅,或低温多晶硅(LTPS :Low Temperature Poly-silicon)已用于iPhone4S和其他智能手机,但是要贵两倍,是用作背板非晶硅。铟镓锌氧化物仅贵三分之一,海登说,这就足够便宜,可以使大量电视和平板电脑采用显著改进的显示片。铟镓锌氧化物甚至会变得更便宜,几乎和使用非晶硅一样便宜,因为应用材料公司和它的客户会提高产量,海登说。 查尔斯•安尼斯(Charles Annis)是显示器搜索公司(DisplaySearch)的分析师,跟踪研究显示器制造技术,他表示,在今年年底之前,苹果公司生产的iPad可能会采用铟镓锌氧化物显示屏。“我们相信,夏普的铟镓锌氧化物液晶显示器(LCDs)目前正在苹果接受评估,它们机会很好,今年可能被采用,”他说。 这会使iPad成为首款采用新设计的小装置。安尼斯说:“虽然有几家公司很快就要商业化推广铟镓锌氧化物显示屏,但是他们还没有推广。他说,应用材料公司的新设备有助于改变这一点,铟镓锌氧化物也有助于使电视画面质量实现下一步升级,也就是所说的“超高清”,它有四倍的分辨率,属于1080像素的高清图像。 然而,安尼斯指出,应用材料公司推出的新设备不能完成这一工艺中的每一个步骤,这一工艺就是采用铟镓锌氧化物制成显示器背板。这些设备更容易制备所需的各层材料,但它们不能用于刻制背板上的实际晶体管。也有一些方法可以制备这些晶体管,安尼斯说,但是,它们仍然需要改进。 展望未来,应用材料公司的海登说,要更容易地使用铟镓锌氧化物,也应该使柔性显示屏的制作更加实用。这个工艺要在室温下进行,需要兼容塑料,制作柔韧的显示器。目前使用的非晶硅和其他技术需要几百度的高温。 http://www.mittrchinese.com/single.php?p=182872
个人分类: 研究生培养|2413 次阅读|0 个评论
《等离子体物理原理》修订版(马腾才、胡希伟、陈银华)
热度 5 ustcpress 2012-3-8 16:51
《等离子体物理原理》修订版(马腾才、胡希伟、陈银华)
出版日期:2012年1月 出版社: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书号(ISBN):978-7-312-02781-9 正文页码:354页(16开) 字数:437千 定价:39.80元 编辑邮箱: edit@ustc.edu.cn (欢迎来索要目录、样章的PDF) 当当网购书链接: http://product.dangdang.com/product.aspx?product_id=22608695 图书内容简介 :本书深入浅出而又系统地介绍了等离子体物理的基本概念、基本性质及相应的描述方法.第1章力图让读者对等离子体物理有一个完整统一的物理图像.以后的各章分别介绍了等离子体的单粒子轨道模型、冷等离子体波动理论、弹性碰撞理论、非弹性碰撞过程及输运方程组、磁流体理论、辐射现象及不稳定现象,最后简述了等离子体的一些应用领域.本书还附有较完整、便于查用的一些数学和物理附录.本书可作为大学物理系高年级本科生及工科院校研究生的教科书,对等离子体物理有兴趣的教师和研究人员的入门参考书,以及从事高温和低温等离子体研究人员的工具书. 图书特色 :①本书作者阵容强大,由大连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三所重点大学的资深教授编写;②本书第1版出版于1988年,是当年国内第一本关于等离子体物理的高校教材;③本书新版继承和发扬了原版的优点,并对相关数据、理论和方法进行了更新,与同类选题相比,它概念清晰、论证严谨、注重基础、用词准确,是一本极为经典的教材。
个人分类: 物理图书|10498 次阅读|12 个评论
三八节、女科学家及“plasma的汉语译名”的来历
热度 19 等离子体科学 2012-3-8 10:42
马腾才、胡希伟、陈银华三位老师编著的《等离子体物理原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一书今年年初修订再版了。 胡希伟老师写的跋(附在下面)中提到, plasma 的汉语译名“等离子体”是1958年王承书先生提出的。 王承书先生是中国科学院凤毛麟角的几位女学部委员之一,著名的统计物理学家。她与清华大学的第一位女教授王明贞先生都曾在美国密西根大学师从电子自旋的发现者 Geroge E. Uhlenbeck 教授,在非平衡态统计物理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Uhlenbeck教授是 Paul Ehrenfest 的博士研究生,而后者的博士导师是非平衡态统计物理学的奠基人 Ludwig Boltzmann 。所以 王承书先生和王明贞先生都算得上是 Boltzmann学派的“嫡系”传人。 王承书 与Uhlenbeck合作的 “On the transport phenomena in rarefied gases”(1948;1970年在《Studies in Statistical Mechanics V. 5. 》(North-Holland Publishing Company, Amsterdam) 中正式出版)一文更是扩散法分离同位素的奠基之作【注】。这一方法曾是世界主要核大国浓缩铀的主要手段。 王承书先生回国之后,不仅参与领导建设我国第一个扩散工厂为自力更生发展我国战略武器做出了特殊贡献,而且是我国受控核聚变和等离子体物理研究的开创者之一。 九年前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刘寄星老师曾在《物理》上撰文介绍王承书先生和王明贞先生:《 两位中国女物理学家对非平衡态统计物理学的重要贡献 》。今天又是三八节,特转载胡希伟老师文章,纪念王承书先生对我国等离子体物理学研究的开创性贡献。 【注】:离心法分离同位素的效率与质量比有关(正比于1-m/M)。因为铀同位素的质量比接近1(m/M=235/238),所以离心法分离同位素的效率非常低。而文中著名的Wang-Chang Uhlenbeck方程(WCU Equation)得到多原子(可用于多同位素)输运的扩散系数与质量差成正比(238-235=3),所以这篇文章提出了更先进的扩散法分离同位素的可能性。王承书先生当时在美国使用C. S. Wang-Chang的名字,“Chang”是她的丈夫张文裕先生的姓。 【附】 《等离子体物理原理》跋二 --- 关于 plasma 的汉语译名 物质第四态 --- 由带电粒子组成的多粒子体系 --- 的命名 , 无论在英文 ( 因而在除中文的所有语种 ) 中还是在中文 ( 包括少数民族语种 ) 中都是令人困惑的事情 。 英文中的 plasma 来源于希腊文 plasma , 在拉丁文 ( 因而英文 ) 中它已经被用来表示 “ 血浆 ”。 但这和物质的这种特殊状态 ( 即所谓的第四态 ) 有什么关系 ? 近百年来一直无法说清楚 。 所以 , 只能说 plasma 是一个约定俗成的命名 , 它的原意和第四态的形态 、 组成或特性没有令人信服的联系 。 既然如此 , 中文的译名也不需要刻意与第四态的形态 、 组成或特性相联系 。 这是我们在为它的译名苦恼多年后 , 为求得译名的解决 、 可以采取的最好思路 。 Plasma 的中文译名 “ 等离子体 ”, 在大陆是由王承书先生在 1958 年提出的 。 当时 , 由于美 、 英和前苏联达成协议 , 将各自的磁约束核聚变方面的资料解密 , 而公开了大量涉及 plasma 的文献 . 我国组织了中国科学院和一些大学的学者来翻译 、 消化并跟踪这一崭新的科学技术领域 。 在翻译这些资料时 , 将 plasma 译成了 “ 等离子体 ”。 可能当时考虑到 , 由中性气体被电离而产生的物质第四态中 , 正 、 负电荷(正 、 负离子 ) 的各自总量是相等的 。 因此 , 这一译名虽然 ( 在当时物理学名词中 ) 长得出格 , 也不和物质实际的性质完全相关 , 但还是被大家采用了 。 但实际上 , 在真空容器中 , 通过放电将部分或全体中性气体电离成 plasma 时 , 总有一部分带电粒子 --- 通常是电子 --- 被放电打到器壁上并被吸附 , 这样放电形成的 plasma 整体上并不呈中性 , 在失去电子的情况下 , plasma 呈正电性 --- 即相对于器壁 , 它带有所谓的正悬浮电势 . 而在放电中有电流通过的情况下 , plasma 的悬浮电势也可能是负的 。 台湾的同行将 plasma 译为 “ 电浆 ”, 这明显是受到了英文中 “ 血浆 ” 含义的影响 。 但本来 “ 血浆 ” 这词无论在形态 、 组成和性质上都已经完全不能表征这个物质第四态了 。“ 电浆 ” 这个词也难有改善 。 上世纪 80 年代以来 , 虽然也陆续有大陆的学者建议将 “ 等离子体 ” 改成 “ 电浆 ” 但一直很难得到同行的认可 。 其原因并不是先入为主 , 或面子考虑 。 对于合适的译名 , 我们向来是乐于接受的 , 这只要看看汉语中有极多的来自日本的汉字名词和直接音译的汉字名词就可以证明的 。 但就 plasma 而言 , 先不用说它的汉字音译绝难接受 ( 日文中就是用假名直接把英文 plasma “ 音译 ” 的 )。 就是“电浆 ” 也不够 “ 雅 ”, 让相关的学者和学术机构有堕入 “ 引车卖浆者流 ” 的隐忧 。 情何以堪?心实难平 。 所以 , 于理于情这个改名都很难被接受 。 但 “ 等离子体 ” 这个由四个汉字组成的名称太长 , 不但与另外三态的两字名称不相配 , 而且频繁使用 ( 包括口语和书面 ) 起来非常不便 。 特别是由它衍生出的其他名词 , 如非中性等离子体 ( nonneutral plasma ), 等离子体子 ( plasmon ) 就更拗口了 。 从上世纪 70 年代开始 , 由于等离子体从业人员开始不断增多 , 对这个名词的修改呼声就没有停止过 。 在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 1996 年公布的 《 物理学名词 》( 实际上它成了国内出版物的国标 --- 所有的物理学名词应该遵守的标准名称 ) 中就曾推荐 ( 但不是规定 )“ 等离体 ” 作为 “ plasma ” 的中文译名 。 但这一推荐并未能被国内同行采用 , 反倒是工商界通过 “ 等离子电视 ” 的广告 , 使得 “ plasma ” 的商业译名 “ 等离子 ” 妇孺皆知 。 但如果采用这样的译名 ,“ plasmon ” 又该如何称呼是好 ? 作者曾听到一些年轻的同行在口头把 “ plasma” 说成为“等体 ”, 这不但可以和其他三态的称呼顺口地并列 , 而且它的衍生名词 , 如 “ 带电 ( 非中性 ) 等体 ”,“ 等体子 ” 也自然而生 。 称 “ plasma ” 为 “ 等体 ” 虽然失去了物理上联想的功能 , 但英文的“ plasma ”,中文的 “ 等离子体 ”、“ 电浆 ” 又何尝能让人正确地想到这个第四态的形态 、 组成和特性呢 ? 不如换个思路 , 把 “ 等体 ” 当成约定成俗的命名好了 ! 胡希伟 2011 年 11 月 20 日
个人分类: 燕园夜话|12281 次阅读|50 个评论
新科CBHD高清播放机体验(图)
zxczxc0417 2012-3-4 11:48
转载请注明出处 电脑报( http://www.shudoo.com ) 2009年第30期C版 责任编辑:吴新   “高清”是目前家庭影院市场中非常火热的话题,尽管很多消费者都在期待蓝光早日普及,但居高不下的设备价格、价格高昂的碟片,让蓝光在中国的普及之路显得非常漫长。其实,在我们国内是有一套可以与蓝光媲美的高清碟片技术的机型——CBHD高清播放机。在目前的形式下,也许通过CBHD可以比蓝光更早地享受到高清影片。    小知识: CBHD源自于东芝推广的HD-DVD联盟的中国标准,原名为CHDVD,含义为中国版的高清DVD,而在日东芝宣布退出HD-DVD后,中国高清光盘产业联盟就将此标准更名为了CBHD。现在CBHD是中国高清光盘产业联盟所全力推广的高清碟片标准,目前已有众多国产大型影碟机厂商加入到此标准的推广中来。 image001.jpg (135.11 KB) 2009-8-3 15:58 优点: 支持CBHD光盘、支持普通1080P高清视频文件(USB)、支持字幕文件加载 缺点: 价格较高 产考价格: 2999元 测试平台: 新科CBHD播放机(视盘机) TCL 46英寸液晶电视 色差端子连接   近日,我们拿到了新科所推出的CBHD播放机,该播放机使用了蓝光激光技术,所以也可以称为CBHD蓝光播放机。这款产品是在中国高清光盘产业联盟的极力推广下,国内家电厂商中研制出的第一款CBHD播放机产品,对国内的高清事业也有标志性的意义,并且此款产品目前已经进入批量生产的环节。那么新科CBHD播放机性能究竟如何呢?下面让我们来尝尝鲜。   新科CBHD-9100有着和高端DVD播放机相似的外观,采用黑色的镜面面板,能够很好地与客厅中的其他影音设备搭配。在连接方面,此款播放机的接口也是非常齐全的,能够符合顶级数字家居的需要。CBHD-9100的前置面板上还加入了USB接口,支持外接存储设备。 image002.jpg (24.18 KB) 2009-8-3 15:58 支持外接存储设备,令该机的兼容性大大加强 image003.jpg (32.17 KB) 2009-8-3 15:58 色差、HDMI接口齐全   CBHD-9100播放机支持1080P影片播放,可通过HDMI接口和色差分量接口直接连接电视机。我们测试采用了随机赠送的CBHD高清碟片,如《投名状》、《宋祖英肯尼迪演唱会》等碟片,并对CBHD-9100的画质进行了观察。在电影的播放中,CBHD-9100能够展现细节丰富、层次感强、色彩艳丽的高质量画面;并且在激烈变化场面中,保持了很高的稳定性和流畅性,完全排除了电脑播放高清视频时较易出现的迟缓现象。而在音乐碟片的播放中,CBHD-9100能够直接提供数字音频输出,能够对声音进行高保真还原。   更值得一提的是,CBHD-9100还可以对移动存储设备(USB闪存)中的高清视频进行直接播放。在测试中,我们播放了闪存中的《金刚》、《范海辛》等高清大片,此款播放器表现非常出色,对于此类H.264格式的1080P高清电影能够完美地呈现出来,并且画面流畅、细腻。该机同时也兼容RMVB、AVI、MKV等众多常见格式电影的播放,并且还能够很好地支持字幕文件的加载。但有一点遗憾的是,该机目前仅支持外接闪存,不支持移动硬盘,相信后期固件升级后兼容性能够更强。 image004.jpg (49.14 KB) 2009-8-3 15:58 文字表现锐利、清晰 image005.jpg (34.87 KB) 2009-8-3 15:58 连接平板电视播放大片,画面细腻、震撼 image006.jpg (49.88 KB) 2009-8-3 15:58 CBHD-9100高清画面细节丰富 image007.jpg (34 KB) 2009-8-3 15:58 对人像的表现相当到位 工程师观点 产品评测中心 黄善挺: 1.CBHD-9100仅是一个开始   在CBHD的推广中,CBHD-9100播放机的发布只是一个开始。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该类机型会越来越成熟和易用。而在片源方面,目前虽然CBHD碟片并不丰富,但CBHD-9100所具有的USB外接存储器功能,很好地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目前我们可以通过网络获得大量的片源。 2.CBHD比蓝光更适合中国国情   中国是目前DVD碟片生产的大国,因此DVD影碟的价格足够便宜,成为了每个中国家庭都消费得起的商品。而蓝光光盘的生产工艺需求很高,并且生产技术被索尼严格掌控,因此我们并不指望蓝光光盘能够在近几年内,把价格调整到普通中国消费者能够接受的状态。   而CBHD光盘,在中国比蓝光光盘有更大的优势,因为生产成本便宜。CBHD光盘是在DVD光盘的基础上开发研制的,因此一条普通的DVD生产线稍加技术改造,就能够顺利的生产出CBHD光盘。再加上我国已经拥有数量众多的DVD碟片生产企业,只要CBHD技术得到推广,市场上就可迅速地涌出大量CBHD光盘。 3.CBHD,在走中国当年的DVD之路   CBHD是中国人自己的标准,这也让我们想起了在我们流行了十几年的VCD和DVD。而今天的CBHD,仿佛又处在了一个与当年VCD和DVD相似的位置上。成本便宜的CBHD,在性能上并不比昂贵的蓝光逊色,那么CBHD在接下来在中国普通家庭中的发展,理应更让我们期待。 更多报纸文章请点击新版电子期刊: http://www.shudoo.com/newslist. html
个人分类: 思考在物理风暴前|3531 次阅读|0 个评论
俄罗斯将“福布斯-土壤”火星探测器故障归咎于太空辐射
xiaguangqing 2012-2-6 22:08
http://news.mod.gov.cn/tech/2012-02/02/content_4342019.htm 俄罗斯联邦航天局局长波波夫金1月31日表示 ,“福布斯-土壤”火星探测器任务失败很可能是太空辐射所致 。 同时还指责,造价1.65亿美元的“福布斯-土壤”火星探测器上装有外国假冒或残次的微芯片。 计算机系统中有两个部件可能因强烈的太空电子影响,而重启并转入待机模式。 故障调查小组组长俄罗斯前航天局长尤里-科普托夫(Yuri Koptev)表示,火星探测器上62%的微芯片质量不足以应对太空飞行。 俄罗斯曾经暗示,“福布斯-土壤”任务失败是因外国破坏所致。在一系列模拟探测器经历最大电磁辐射的试验后,“美国雷达说”成为无稽之谈。有专家称,俄罗斯以将火星任务失败归咎于外部因素,来掩盖其航天工业的长期以来的下滑现象。俄罗斯没有为“福布斯-土壤”探测器2年的行星任务设计抵挡辐射的功能。他们不该没有考虑到这一点。波波夫金表示,涉及探测器建造的官员将因管理不当而面临惩罚。 这种现象经常发生在火星或金星周围(换句话说是在深空中)的行星探测卫星上,平均每一到两年一次,而在低地球轨道中却很少看见。 俄航天局局长波波夫金1月31日表示,如果欧空局(ESA)决定不将俄罗斯纳入其“地外火星”项目中,俄罗斯将再向火卫一“福布斯”发射一次样本采集任务。俄罗斯曾表示,将于2016年使用“质子”火箭发射欧洲火星通讯轨道器和一套欧洲和俄罗斯传感器。(中国航天工程咨询中心 陈菲)
3335 次阅读|0 个评论
磁流体发电
zjzhang 2011-12-16 18:07
普通发电机,能量的转换为 初级能源(化学燃料,核燃料)- 热能 - 机械能(线圈在磁场中转动)- 电能; 而磁流体发电机是直接对等离子体加热,后等离子体进入磁场产生电动势,能量转换为 初级能源(化学燃料,核燃料)- 热能 - 电能。 1959 年, 美国阿夫柯公司建造了第一台磁流体发电机。
个人分类: 数学|2861 次阅读|0 个评论
回旋动理学理论
热度 1 plasmascience 2011-11-24 12:02
回旋动理学应该是我们做磁约束等离子体理论的基本工具,可惜到今天为止我还没有看懂过一篇回旋动理学的文章, 请教了Xu师弟后,他给了我以下建议: "建议先看Brizard在07年review of modern physics上写的一篇综述。他是基于李变换扰动方法的现代回旋动理学理论,这篇能看懂应该就能看懂大多数回旋动理学的文献了。李变换扰动方法可以看文献:Cary,1983,annal of physics,littlejohn,1982,journal of mathematical physics。最后一篇需要对微分流形有一些简单的了解。" 有懂的同学可以在这留言告诉我你的心得,谢谢!
5556 次阅读|4 个评论
[转载]无极灯启动特性研究
chvacuum 2011-10-26 23:11
  为了研究提高无极灯光效的方法, 本文测量了无极灯启动阶段的电参数和发射光谱, 分析了点灯后阻抗、Hg 原子光谱强度、Ar 原子光谱强度、等离子体参数和放电模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 在启动阶段, 无极灯阻抗发生了升-降-升的变化;Hg 原子谱线强度在某稳定位置附近做相对稳定的波动; Ar 原子光谱强度迅速下降到某稳定值; 电子浓度迅速下降到某稳定值, 中能电子温度相对稳定; 放电处于H 型放电模式。这为进一步设计电子整流器和提高无极灯的光效奠定了基础。   无极放电光源是一种低气压放电光源, 由于没有电极, 因此它与传统光源相比有诸多优势, 例如寿命长, 在寿命期间光衰十分小, 而且发光物质和电极不会出现相互作用, 因而得到广泛的研究 。无极放电是指放电腔中没有内置电极的一种放电形式, 腔体内可以填充一种、两种或多种放电气体气氛。尽管无极放电已经被发现了130 多年 , 并且在1891 年Tesla 采用无极放电原理首先设计了照明概念灯, 但采用无极灯放电制成更加实用的无极灯才是近20 年的事情。1991 年松下公司首先推出了采用1356 MHz 高频电流驱动的Everbright 无极灯, 这种灯的功率为27 W, 光效是37 lm/W , 平均寿命是40000 h。同年, 荷兰Philips 公司生产了一种梨形的QL 无极灯, 这种灯采用凹腔式的腔体结构,驱动频率为265 MHz, 光效为70 lm/W, 平均寿命是60000 h。1994 年, 美国GE 公司推出了一款称为GENURA 的紧凑型一体化无极灯, 其驱动电流的频率也是2.65 MHz, 光效是50 lm/W , 寿命是15000 h。随后1996 年德国Osram 公司推出了工作在250 kHz的环形ENDURA 无极灯, 其光效达到了75 lm/W, 平均寿命是60000 h。   近年来, 随着能源紧张和环境恶化的不断加剧,节能环保的无极灯和LED 灯成为目前研究的热门光源。因为LED 灯具的散热是目前LED 的一个重要障碍, 而散热对无极灯要简单得多。因此, 与LED相比, 无极灯在大功率方面占有绝对的优势。因而研究影响无极灯光效的各种性能对进一步提高其光效和应用领域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无极灯存在的电磁辐射问题可以通过提高高频发生器的工作稳定性、给发生器增加金属屏蔽外壳以及给泡壳增加导电金属膜来有效降低。无极灯与以前研究的大气压介质阻挡放电相比, 有很大不同, 前者主要是低气压下的H 型放电, 而后者是电容耦合的E 型放电 。对无极灯而言, 由于启动性能影响其启动光效和稳定性, 因此本文主要研究影响无极灯启动阶段的电学和光学特性。 1、实验装置   为了测量无极灯的启动特性, 采用一种50 W橄榄型的无极灯进行实验, 实验原理如 图1 所示。该无极灯包括电子镇流器( 也称高频发生器) 、高频馈线、耦合器和泡体四部分, 通常高频馈线、耦合器和泡体做成一个整体称为无极灯的灯泡。实验中采用的镇流器是商用无极灯电子镇流器。实验中采用陶瓷管来限制光纤探头测量的光强度。TektronixTCPA300 电流探头、Tektronix P6015A 高压探头和Tektronix TPS 2014( 100MHz, 1Gs/ s) 四通道示波器测量电子镇流器输出端的电压、电流和功率等电参数。采用Avantes 2048 光纤光谱仪测量无极灯的发射光谱强度。 图1 实验原理图 3 、结论   无极灯的启动特性对无极灯的光效和稳定性非常重要。通过电参数和发射光谱的测量研究, 发现无极灯启动阶段, 电子镇流器输出的电压、电流和功率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无极灯阻抗经过一个升- 降- 升的过程; 发射光谱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Hg 原子发射光谱强度在小范围内做相对稳定的波动变化,Ar 谱线强度降低很快, 在10 s 达到一个稳定值; 电子浓度随放电时间的变化迅速减小到某一稳定值,中能电子相对稳定, 放电工作在H 型放电模式。 参考文献    陈大华, 陈育明. 无极放电光源的进展 . 中国照明电器, 2008, (3) : 1- 5    王长全, 张贵新, 董晋阳, 等. 无极灯的温度特性研究 . 中国照明电器, 2010, (7) : 1- 4    Hittorf W. Ueber die Elekticititatsleitung der Gase . Annual Physics, 1884, 21: 90-139    Tesla N. Tesla珜 Experiments with Alternating Current at High Frequency . Electrical Eng ineer, 1891, (7) : 549- 550    王长全, 张贵新, 方志, 等, 常压介质阻挡放电对聚苯乙烯表面改性研究 .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2009, 29(6) : 695- 699    Yu Chen, Guo Zhigang, Zhu Ximing, et al. Spatially Resolved Optieal Emission Spectroseopy Investigation of E and H Modes in Cylindrical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s . Journal of Physics D: Appllied Physics, 2007, 40(7) : 5112- 5116    Daltrini A M, Moshkalev S A, Monteriro M J R, et al. Mode Transitions and Hysteresis in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s . Journal of Applied Physics, 2007, 101(7) : 073309    龙奇. 高频诱导无极光源的发射光谱学诊断 . 博士学位论文, 2008: 49    Czerwiec T, Graves DB. Mode Transitions in Low Pressure Rare Gas Cylindrical ICP Discharge Studied by Optical Emis珜椀漀渀 Spectroscopy . Journal of Physics D: Appllied Physics, 2004, 37(4) : 2827- 2840
个人分类: 真空|1703 次阅读|0 个评论
Magnetoplasmonics 磁等离子体光子学(II)
热度 1 gxdu 2011-10-1 10:45
Magnetoplasmonics 磁等离子体光子学(II)
光驱动下,贵金属纳米结构中电子的集体震荡模式有偶极子模式和多极子模式。偶极子模式最常见,是一辐射模式,单个偶极子的辐射分布在电动力学中有严格的数学描述,可参考杰克逊的《经典电动力学》。多极子模式均不是辐射模式,其对远场辐射贡献为零。在等离子体光子学中,有模式之间的耦合,也有贵金属纳米结构之间的耦合,二者均非常重要。 电偶极子的辐射分布中有远场球面波分量,球面波是一种传输波,其电场和磁场分量满足自由空间的比例关系;但近场分量不是一种传输波,其电场分量站主要,而磁场分量小得多。当自由空间中有两个贵金属纳米粒子受光照射,他们辐射的电磁波会作用到对方。特别是当二者靠近到他们可以通过其辐射的近场分量相互作用时,这种相互作用会大大增强,这就是贵金属纳米结构之间的耦合。 例子是,考虑一维纳米粒子链,粒子半径是 40 纳米,粒子之间的距离是 60 纳米,当其中一个粒子收到光辐射,自由电子集体震荡时,链上其他粒子也会通过彼此之间的近场耦合而发生同频率的震荡。但由于金属的欧姆热损耗和偶极辐射损耗,这种震荡的幅度随远离激发粒子的距离迅速指数衰减。 如果加入磁性材料,电子的集体震荡行为就受磁矩的影响,具体如何影响,能多大程度的影响。首先,由于自旋轨道作用,磁矩会诱导与磁化方向相反的旋度电流(楞次定律)。这种旋度电流反过来能翻转磁矩吗?考虑圆偏振光作用于磁性材料上,电子会是怎样的运动轨迹呢? 简单的考虑自由电子在光场中的运动,光电场在 xy 平面内, Eq.(1) 电子轨迹为 Eq.(2) 第一项为光诱导的回旋运动,考虑光周期为飞秒量级,在一个光周期内,可以忽略电子受到的散射,认为电子是自由的。这样,一个光周期内,电子在一个圆偏振光中的运动轨迹为圆周运动和平移运动的合成。圆周运动分量的旋度和光的旋度相同。
个人分类: 科研笔记|3883 次阅读|1 个评论
祝贺王晓钢老师当选美国物理学会会士(APS Fellow)
热度 2 phenixd 2011-10-1 09:11
王晓钢教授(科学网博主--等离子体科学)刚刚当选2011年美国物理学会会士(APS Fellow),已肯定他在磁重联和复杂等离子体方面的贡献。这是继蔡诗东院士我国第二个等离子体物理学家在大陆获得的APS Fellow。证书上的嘉奖词(citation)是: “For seminal contributions to the theory of magnetic reconnection with broad applications to fusion and space plasmas, and to studies of waves and instabilities in complex plasmas.” 当选APS Fellow 还是很不容易的。 以前看过APS DPP的Fellow名单,发现只有L.CHEN, G.FU等几位华人在,大陆本土竟然一个都没有,太悲催了。9.16号刚刚在杭州CPS秋季会议上见过王老师。再次祝贺王老师,望大陆有更多人成为APS Fellow。
9270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磁重联
热度 1 hqsong 2011-7-30 06:38
本文转自王晓钢的博客 磁重联漫谈 (1) 屈指数来,笔者研究等离子体中磁力线的“重联”现象已整整 20 年了。 磁重联( magnetic reconnection ),或磁力线重联( magnetic field line reconnection )——也有叫“磁场重联”的,取描述磁力线“断开”( break )再“重新连接”( reconnect )的物理过程的意思。这一过程早期就是用 magnetic field line broken and reconnected 这样的语言来表述的。(既然是“连接”,应该译作“磁重连”的;不过既然大家都这么用着,就先这么写着。) 磁重联的理论,在实验室、空间、与天体等离子体物理领域里都有重要的应用。很多“快尺度”的大规模能量转换过程如实验室中磁约束等离子体的各种撕裂不稳定性( tearing instabilities )、空间物理中太阳风等离子体与地球磁层之间的耦合、天体(太阳)物理中耀斑( solar flares )、日冕加热( solar coronal heating )、日冕物质抛射( coronal mass ejections, CME )等现象,或是典型的、或是伴随着磁重联的物理过程。而且基于磁重联理论发展起来的“磁场拓扑”理论对几何与拓扑研究也有很大的推动。 磁重联的模型,起源于天体(太阳)物理的研究。最早的“磁重联”概念是一位澳洲的物理学家为解释日耀斑现象而提出的( Giovanelli, R. G., 1946: Nature 158 , 81 )。但是那时他用的 terminology 不是“ magnetic reconnection ”,而是“ magnetic annihilation ”——磁“湮灭”。就是说,当两条方向相反、相对运动的磁力线在一点“相遇”时,会产生磁“湮灭”而放出光——用此来解释日耀斑观测看到的强辐射。 这个简单的模型,开创了等离子体物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磁重联理论、实验、与卫星、天文观测。以至于最近美国专门以磁重联研究为主要目的连续发射了五颗卫星(即所谓 THEMIS 计划)。什么叫“原创性研究”( original work )? Giovanelli 的这个工作就是典型的例子。 当然,现在看来这个模型还非常粗糙。不过,开创性的工作常常是简单的、但是抓住了关键。 磁重联漫谈 (2) 当然,现在看来这个模型还非常粗糙。 首先,通过现代计算机模拟我们可以看到,磁力线的电磁“湮灭”是在真空中发生的现象。即磁力线只有在真空中才能以光速运动并“湮灭”。而在等离子体中,因为要“携带”环绕其旋转的带电粒子(特别是离子)一起运动,所以磁力线是有“质量”的,即使是电磁扰动引起的磁力线运动,其速度相比光速来说也是缓慢的——大约在 Alfven 速度的数量级。因此,后来人们改用“ reconnection ”来代替“ annihilation ”。 而且我们知道,磁场的散度为零,所以磁力线是不会“断开”的(至少在真空中)。实际上,在等离子体的理想磁流体( ideal magnetohydrodynamics, or ideal MHD )近似下,等离子体与磁力线是“冻结”( frozen in )在一起运动。形象地说,就如我们小时候喜欢吃的“棒冰”的冰冻结在中间的棍上一样。更准确的比喻是串在中间的杆儿上的算盘珠:可以很容易的沿着杆儿运动或者“回旋”运动,但是没法“跨越”这一根杆儿到另一杆儿上去。当然,如果等离子体中有不均匀性,还是会产生横越磁力线的“漂移”( drift ),但是如果磁场限制在有限的体积内,这种“漂移”运动仍然限于同一磁力线所螺旋缠绕成的磁面上:不过是“抄近路”到同一磁力线的另一部分而已。就像调皮的孩子在螺旋滑梯上直线地从“一层”跳到“另一层”。 理想磁流体的这一重要性质可以用来实现在物理测量上“追踪”( tracing )磁力线( A. Newcomb, 1960: Ann. Phys. (N.Y.) 10 , 232 );并且保证了磁力线在其演化过程中拓扑性质不变。这种不变性对应的守恒量叫做“磁螺旋度”( magnetic helicity ),定义为磁矢势 A 与磁感应强度 B 的点乘积的空间积分(一般积分域为一条“磁力管”)。 当等离子体中的耗散效应(比如电阻)很小的时候,也就是说,磁力线在等离子体中的扩散时间远大于磁力线运动的特征时间、或者耗散效应起显著作用的特征空间尺度远小于磁场变化的特征空间尺度,上述性质还可以继续应用。所以对于空间以及实验室中的磁约束等离子体来说,理想磁流体的这些性质基本上都是适用的。 但是,当两条磁力线足够接近,到了“非理想”效应( non-ideal effects ,比如耗散或者其它破坏理想磁流体条件的动理学效应如有限 Larmor 半径等效应)显著影响物理过程的尺度,随它们一起运动的“等离子体元”便分辨不出自己到底属于哪一条磁力线。这可以有两种情况:或者(当碰撞很弱的时候)两条磁力线之间的距离小于带电粒子环绕磁力线运动的回旋半径( Larmor 半径);或者(当碰撞足够强的时候)一条磁力线上的电子被“碰出”自己的回旋轨道后可以被另一条磁力线“捕获”,甚至完全“丢失”了(不知道跑到那条磁力线上去了)。 这时反过来我们也可以说(因为我们只能做粒子运动的测量)磁力线“丢失”了自己的 identity ,也就是说我们无法 identify 磁力线了。人们把这个磁力线“迷失”的区域叫做“扩散区”( Diffusion Region )。因此,在这个区域里磁场的拓扑可以发生改变。一旦这种改变发生,“走出”这个“扩散区”的磁力线就已经不再是原来的磁力线了。它们之间的连接形式发生了“重组”。我们把这个磁力线进入扩散区、“迷失”、重新连接,最后“走出”扩散区的整个过程,叫做“磁力线重联”或者简称“磁重联”。显然,磁重联伴随着磁场拓扑的变化(比如等离子体中的撕裂模就是一种典型的磁重联过程,“撕裂”就有原来磁场拓扑被改变的意思),因此导致磁场能量的快速释放。所以实验室、空间、天体等离子体中很多快过程、特别是“突发”( Onset )过程,如太阳耀斑、日冕物质抛射、磁暴( Magnetic Storms )、磁层亚暴( Magnetosphere Substorms )、锯齿崩塌( Sawtooth Collapses )、破裂不稳定性( Disruptions )等都与磁重联有关甚至是磁重联主导的物理过程。 磁重联漫谈 (3) 一场秋雨一场凉。终于告别炎热的夏天,迎来了秋季学期。校园里又充满了年轻人的欢声笑语。 周末,不谈学问,说点轻松的: 说起“磁螺旋度守恒”,想起在 Graduate School 的一些往事。 我的博士导师曾经对“磁螺旋度守恒”的发展做过一些贡献。前面说了磁螺旋度定义为磁矢势 A 与磁感应强度 B 的点乘积的空间积分。他名字的英文缩写正好是 A. B. ,所以一些同行戏称他“ A dot B ”(即 A 点乘 B 的英文读法)。我第一年上他的《流体物理》,有时会到办公室问些问题。当时读文献看到“磁螺旋度守恒”觉得挺有意思的,就去问: “物理学中的守恒量都对应着一种不变性。比如能量动量守恒对应时空平移不变性。那么 Helicity 守恒对应什么不变性?” 记得他当时扬了扬眉毛,看了我一下,不无赞叹地说:“中国的大学里还学这些?”暑假考过 Qualify 以后,他便鼓励我到他那里做,并建议我申请 JHU/APL 的 Fellowship ——大概相当于国内学校的“宝钢奖学金”一类的,但是条件很丰厚,比当时博士后的 salary 还多:因为包括了每年几万美元的学费。到我手里的 stipend 当然没有那么多,但是还是比学校助研奖学金( Graduate Research Assistantship, GRA )多不少。而且包括每年参加两次学术会议及论文版面费的研究经费。我在磁重联方面的工作,就是在这个 Fellowship 的支持下起步的。当然,现在翻出那时写的文章,会觉得很幼稚。可是当时写的时候,还是信心满满地,说:“一劳永逸地解决了”( once for all )某某问题。结果被 referee 狠狠地教训了一通 :p 那篇文章是关于地磁亚暴的,发在 JGR 上。接着做的是关于太阳物理的,发在 ApJ 上。再接下来却是一篇流体的( finite time singularity )、一篇磁约束聚变( sawtooth crash )的。没几年的时间,等离子体物理的主要领域都走了一遍,有点踌躇满志的感觉吧。直到毕业那一年在 Gordon Conference 上(第二年又在 UCSB 的 ITP )与一位有名的前辈科学家 John Greene 深入讨论磁重联的基本概念,才知道我的一些理解不仅肤浅,有些甚至根本就是错误的。 在 New Hampshire 和 Santa Barbara 与 Greene 先生的那些讨论,让我受益至今。当时他就非常强调磁重联的零点,其重要性我到后来也才渐渐明白。前几年我们通过卫星观测数据分析得到了有关的证据,并看到了很多相关的物理现象。但是那时他已经失去记忆了。否则,有很多我至今仍想不明白的卫星观测结果在他那里一定会有清晰的答案。 Greene 先生在去年去世了。作为等离子体物理方面国际最高奖项之一 Maxwell 奖的得主( 1992 ),他的名字通过“ BGK 波”留在了物理教科书上。但是,我个人认为,他在磁重联方面的贡献,也许更重要;至少应该不逊于著名的 Sweet-Parker 模型。他的 Maxwell 奖获奖报告就是关于磁重联拓扑理论的。与 Eugene Parker 教授一样,更可贵的是他对科学真理的不懈追求。记得他说过:他那些关于三维磁重联基本理论的文章送出去以后,每次一开始都被 Referee 们打了回来。提起这件往事他开玩笑说:每次 rejected ,他就再送。次数多了,那些人也 tired 了,就让他发了。同 Parker 教授一样,他也说:越是真正的有科学思想的文章,越容易被 rejected ;反而是一些平庸的文章容易发表。你们年轻人不要怕文章给人家 rejected ,要 keep trying ! 把这句话转述给刚开始自己 career 的年轻人。 磁重联漫谈 (4):Sweet-Parker模型 Giovanelli 的理论只是一个定性的、初步的想法。而要解决物理问题,需要定量的研究。最早试图定量研究磁重联的模型应该是 1957 年提出的 Sweet-Parker 模型。 这个模型应该被称为磁重联的“一维”模型:因为假设了在等离子体携带磁力线进入“扩散区”的方向(“入流”方向,通常选作为 x- 方向)上的特征尺度远远小于磁力线重联以后携带等离子体离开“扩散区”的方向(“出流”方向,通常选作为 y- 方向)的特征尺度。至于另外一个方向( z- 方向),我们可以称之为“ transparent ”方向。也就是说,这个方向上的特征尺度更长,所以可以看成是“透明”的,即任何一个 z= 常数的横截面都应该是相同的——完全忽略了沿着这个方向的变化。 可能有人会问:忽略了 z- 方向上的变化,那应该是二维模型呀?不错,是二维的。但是因为“出流”方向( y- 方向)的变化也是大尺度的,我们在实际的计算中只考虑了这个尺度特征尺度,而没有计入具体的空间变化形式。 这个模型的物理图像是这样的:如果在等离子体中存在一个沿着 z- 方向的“电流片”,那么电流的方向显然可以看成“ transparent ”方向。既然是“片”其宽度一定远远大于厚度。于是我们又可以简化其在宽度方向的变化。如果其厚度很薄,在流体近似下可以忽略,那我们就有了电流奇异性( current singularity ),而这个奇异性正是 Sweet-Parker 模型的关键(不过,这一点人们在三十多年后才认识到)。 显然,电流片两侧的磁场是反向的。如果这些反向的磁力线因为外界的驱动或者磁场自身的自由能而相互“靠拢”( merging )。磁重联就发生了。 Sweet-Parker 模型假设电流片外的物理过程是“稳态”的( steady state ), dF/dt = 0 —— 这里和后面 d/dt, d/dx 都应该是偏导数,可惜没有相应的符号。那么磁通量的变化率(单位时间流入电流区的磁通)应该等于 v x dF/dx ,这里 v x 显然是等离子体“入流”的速度,这里的 F 是磁通。在模型的二维几何下,某一点的磁通定义为:从该点到原点连一条截线,通过这条截线的磁力线根数。根据这个定义,我们有: v x dF/dx = v x B y 。这在物理上很明显:就是单位时间在 x- 方向被带进电流片区的沿着 y- 方向的磁力线的根数! 这就是S weet-Parker 模型的“外区解”( outer region solution ),再简单不过! 那么,电流片内呢? 因为电流片很薄,两边的磁力线 merging ,所以电流片内 v x 趋近于零!磁通的变化只有 dF/dt 这一项。从磁感应方程, DF/Dt = dF/dt = h J = h B y / D 。这里 D/Dt 用来表示全导数, h 是电阻率, J 是电流密度, D 是电流片的半厚度。后面两个等号前面应该还有常数,为简单起见我们把它们无量纲化了。这个方程就是 Ohm 定律:电场等于电阻乘电流——因为磁通 F 显然就是磁场的矢势的 z 分量,其时间微分就是没有静电分量的电场(差一个光速因子),又是再简单不过!关键点在于把电流 J z = dB y /dx (无量纲化了前面的常数因子)简化成 B y / D 。这很明显:横跨电流片 D B y / D x=2B y /2 D 。 D 趋向零就等于 dB y /dx 。 另一个关键点是将“内区解”( inner region solution )的磁通变化率 DF/Dt = h B y / D 与“外区解”的磁通变化率 DF/Dt = v x B y 相“匹配”( matching ),得到电流片的半宽度 D = h /v x 。 这是 Sweet-Parker 模型的神来之笔!就这么一个等号,可以写整整一厚本数学书,名字叫:《渐进方法》( Asymptotic Methods )。具体到这里,用的是“边界层”理论( boundary layer theory )。当然,这么“匹配”会有人不同意的。更严格的理论是在 60 年代中期发展的。而 Sweet-Parker 模型真正适用的非线性电阻磁重联理论里,严格的理论一直就没有发展!!(有志气的年轻人不妨做一做。 )可是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都证明了这个简单模型的正确! Amazing ! 再下面的就是简单的不可压缩性: v x L y = v y D 。这里 L y 就是电流片宽度方向的特征尺度, v y 则是“出流”的速度(物理上可以证明等于当地的 Alfven 速度)。带入 D = h /v x ,我们得到 Sweet-Parker 模型最重要的结论:磁重联的速率(磁力线进入电流片即“扩散区”的速率) v x ~ D ~ h 1/2 这个结果,虽然屡受挑战,但在电阻磁重联理论中“独领风骚”的地位至今难以动摇。 这再次告诉我们:只要抓住了关键,就可以用最简单的模型(这个模型仅仅是个一维模型——另一维的 info 仅仅是在不可压缩性里引入了一个尺度 L y )得到最重要的结果。 我们常说:某个工作有“物理”。这就是“物理”! 这个模型是 1957 年 Sweet 在一次会议上提出的几何模型和设想(会议文集 1958 年发表);同年 Parker (就是提出“太阳风”理论的那位)在 JGR 上发表了第一篇有上述推导过程的论文。 当然,这个模型仅仅是一个“半定量”的“ scaling ”模型。“严格”的理论是后来才发展起来的。 磁重联漫谈(5):Sweet-Parker模型(续) Sweet-Parker 模型看起来很完美,特别是其给出的 v x ~ D ~ h 1/2 的磁重联速率。 记得当 年在 UC Santa Barbara 的 ITP 做访问的时候,一位 Fields 奖得主来讲 Knot 理论,举了一个有意思的例子: 假设有 N 条平行的高速路,再在其上架设另一方向(与下面的路成一个角度)的 N 条平行的高速路。这样“上面”的交通和“下面”的交通相互独立。所以可以看成分属两个拓扑结构。如果上面任意一条路上的交通要到下面去,就要进行 N 个“操作”,即与下面的每条路都要交叉一次。我们把每个操作定义为一次“ crossing ”。那么整个拓扑的改变(上面的交通全部转到下面去)就需要 N 平方个“ crossing ”。 另外一个数学家站起来说:有一个办法可以减少“ crossing ”的数目!这些“高速路”构成一个有 N 平方个可能做“ crossing ”的点的网格。只要我们沿着其中的一列(或者行)做这样的操作:在每个交叉点上把要“交汇”的上下两条高速路“断开”,然后再把上面的右半条(或者平面顶部半条)与下面的右半条(或者平面顶部半条)“重新连接”起来;把上面的左半条(或者平面底部半条)与下面的左半条(或者平面底部半条)“重新连接”起来;则只需要N次操作,所有上面的交通都可以“下去”,所有下面的交通也都可以“上来”! 物理学家们起来说:第一种情况是“扩散”:把上面的交通都“扩散”到下面去,下面的也“扩散”上来;而第二种情况是“重联”:不同拓扑结构通过“断开”和“重新连接”而联通起来! 这是个典型的二维重联问题! 有意思的是,我们知道磁扩散率是和电阻率 h 成正比的。根据上面的拓扑理论,这对应 N 2 ——而其“重联”率是 N ——正是“扩散”率的平方根!! 这就是 Sweet-Parker 模型的结果:磁重联速率正比于 h 1/2 ! 另外,可以看出:“扩散”可以随处发生,但是“重联”只发生在一个特殊的“列”或者“行”。物理上,这个选择不是任意的,而是在一定的拓扑结构“ separatrix ”上。(等离子体物理学界的同行们通常翻译成“分形线”( 2D )或者“分形面”( 3D )。) 磁重联漫谈(6):简短几句 无碰撞磁重联应该最后谈,因为 很多重要问题没有解决。但是有读者问起,就简单说几句笔者个人的看法。 问题1 : 您说过,电阻磁重联中电子和离子是从一根磁力线被 “ 碰撞 ” 到另一根磁力线。在 Hall 重联过程中,在扩散区电子离子运动分离,只有电子冻结在磁力线上。这样磁力线带着质量轻的电子会运动更快、重联更快,这应该是 Hall effect 加速磁场重联的物理图像吧。在这里我想问电子从一根磁力线跑到另一根磁力线的机理是什么? Hall effect 并不是耗散项(磁通扩散项),在 Hall reconnection 中,若是没有电阻项重联还会发生吗?因为我看到别人做 Hall MHD reconnection 时,电阻项都被保留。 第一:是的,电阻磁重联是因为碰撞引起带电粒子从绕着一条磁力线转“变换”到围着另一条磁力线转; Hall 磁重联是因为离子的非磁化使得磁力线在 Hall 效应起作用的离子惯性区得以“甩掉包袱(离子)”,“轻装前进(只携带电子)”,或者说,磁力线的“惯性”突然变小,速度突然变快! 第二:但是如问题所说,到底是什么机制“ break the field line ”,或者说使得电子从一条磁力线跳到另一条(所以我们不再能 clearly identify a field line ),还是一个 open question 。今天上午笔者在这里的 International Substorm Workshop 上 lead 磁重联 session 的讨论时,这正是 outstanding issues 之一。一个可能的 candidate 是波对电子的散射引起的所谓“反常电阻”效应,比如低混杂波(一种频率介于电子与离子回旋频率之间的静电波)对电子的散射。 问题2 : 那么,在托卡马克中的 collisionless reconnection, 往往是电子惯性项被保留,而不是 Hall 项。这里想请王老师谈一谈电子惯性项加速磁场重联的物理图像是什么;在这里(有电子惯性项没有 Hall 项),离子的运动特征是什么?在 m=1 kink-tearing 和 m1 tearing, 电子运动特征的主要差异是什么 ? 这里是好几个问题: 第一:托卡马克磁重联研究中, m=1 的 kink-tearing研究一般投影在磁场方向,所以 没有 Hall 电场项,但是有沿磁场方向的电子压强梯度项(而非电子惯性项); 第二:对磁重联的加速体现在沿磁力线的电子压强梯度。但是,如果电子没有惯性,这一项会很快将电子加速到速度无穷大!这又是一个遇到奇点的时候必须把丢掉(忽略)的物理效应再捡起来的例子。注意:电子惯性反而是“减慢”的效应! 第三:对于标量压强,其梯度是没有贡献的(因为在磁感应方程里 ,it is the curl of the term that really matters );所以只有压强张量的非对角项有贡献。而这些非对角项一般认为是 turbulent Reynolds stress ——我们再一次看到电子运动与湍流谱相互作用的贡献!这可能给我们指出一条最后明白这个问题的路。 至于 m1 tearing modes ,其本征函数是 localized ,与 m=1 kink 的 globalized 本征函数有根本的不同,所以本质上是慢时间尺度的电阻磁重联。 这些问题的具体物理图像,我们会慢慢讨论。 磁重联漫谈(7):Petschek模型 Sweet-Parker 模型虽然很成功,但是存在一个致命的问题:磁重联的速率太慢。事实上,太阳大气等离子体的电阻率大约在 1/10 10-12 ,由此得到的重联率 v x ~ h 1/2 ~ 10 -5 -10 -6 Alfvén 速度,远远不能解释像日耀斑这样的快过程。 人们注意到 Sweet-Parker 模型重联率所以相对比较慢,原因是其重联区的拓扑结构近似是一维的,即我们前面说的:“等离子体携带磁力线进入‘扩散区’的方向(‘入流’方向,通常选作为 x- 方向)上的特征尺度远远小于磁力线重联以后携带等离子体离开‘扩散区’的方向(‘出流’方向,通常选作为 y- 方向)的特征尺度。”这样,由于“出口”太小、“进口”太大,导致已经“ merging ”到扩散区附近的磁力线的“排队等候”,物理学家用的词汇叫 magnetic flux “ piled up ”。(这样的过程会在重联区形成很薄的强电流片,其物理效应我们以后再谈。)因此,有人( Petschek , 1964 )提出一种“快”磁重联模型:认为重联区的拓扑是呈具有 X 分形线的二维结构,这样入流区(在 y- 方向上的)长度与出流区(在 x- 方向上的)宽度大约在同一个数量级。而出流的“喇叭口”形状会形成一个如钱江潮的“慢激波”(道理相似,但相对运动方向相反)。根据这个“ slow shock ”(慢激波)上下游的连接条件,可以得到磁重联的速率 v x ~ - ln h h 1/2 h 这个几乎与电阻无关的重联率基本上可以很好解释日耀斑这样的快过程。 但是人们后来发现,在 Petschek 模型的物理讨论所依赖的电阻磁流体框架下,无法得到 X 型的磁场几何结构,除非电阻很大—— h 10 -3 ( W. Park, et al, 1984: Phys. Fluids 27 , 137; D. Biskamp, 1986: Phys. Fluids 29 , 1520; Z. W. Ma et al, 1995: Phys. Plasmas 2 , 8 ) 。而对于这么大的电阻, - ln h 与 h 1/2 的重联率几乎没有可以明显区分的差别!而在对应实际物理世界的电阻很小、 Sweet-Parker 和 Petschek 这两种模型的结果有可以明显区分的差别的情况下, 1980 年代以后发展的高精度的数值模拟结果告诉我们:即使初始条件取 Petschek 模型的磁场分布,我们也总是得到 Sweet-Parker 的电流片几何位形和 h 1/2 的重联率! 后来人们才意识到:尽管 Petschek 模型的磁场拓扑结构是出于增大重联率的正确考虑,但是使用的电阻磁流体的物理模型是错误的!正确的快磁重联模型依赖于 1990 年代无碰撞磁重联理论的发展。 磁重联漫谈(8):Tokamak的“有理”磁面 (一位朋友批评说:应该多写点托卡马克 !写这么多磁重联,年轻人都去做磁重联了! (写的时候没有想到这一点 :p 。无非是觉得自己对这个问题还有一些心得而已。这就做一点改正。其实等离子体物理的研究方向确实很宽。大家看了主要还是学习分析问题的出发点和方法。至于选择的具体方向,不妨根据自己的喜好、国家的需要、和单位的情况。) 笔者前面说到:“正确的快磁重联模型依赖于 1990 年代无碰撞磁重联理论的发展。”但实际上无碰撞磁重联理论早在 1966 年就与电阻磁重联的理论(而非模型)同时发展起来了。但是在介绍无碰撞磁重联的早期理论之前,我们先介绍电阻磁重联的理论发展。 前面说到的 Sweet-Parker 模型也好、 Petschek 模型也好,都还是半定量的模型,算不得定量的“理论”。电阻磁重联的线性理论最早是 1963 年由 Furth, Killeen, Rosenbluth 提出的( Phys. Fluids 6, 459, 1963 ),被称为 FKR 理论。这个理论是针对在 Tokamak 位形下有理面上因为磁重联引发的“撕裂模”( Tearing modes ),利用渐进方法中的边界层( Boundary Layer )理论,第一次得到电阻磁重联(撕裂模)的线性增长率。 笔者不打算在这里谈具体的数学计算,只是强调几个要点。 首先,介绍一下“有理面”: 磁约束等离子体的 Tokamak 环形装置看着像“轮胎”,或者“ Donut ”。里面的等离子体被约束在一层一层套着的“轮胎”(或者“ Donut ”)形状的“磁面”上——每个磁面都是一根磁力线绕成、并用一个物理量 q 来表征。显然 q 是随着“轮胎”小环半径 r 连续变化的—— q=q(r) 。这个物理量人们称之为“安全因子( safety factor ),数值上等于磁力线绕大环的圈数和绕小环的圈数之比。 因为 q 是连续变化的,所以一定是由分立的有理数和这些有理数之间的连续的无理数组成。那么在那些具有有理数 m/n 的 q 值的磁面(我们称为“有理面”( rational surface ))上,磁力线绕大环 m 圈同时正好绕小环 n 圈!所以有理面上的磁力线有下述性质: 1 )首尾相接的闭合曲线, 2 )只覆盖磁面上一个“测度”为零的部分。 这两个性质非常重要! Tokamak 等离子体中千变万化的各种模式,大都是因为这两个性质或其中之一引起的。 我们先来看分立的有理面之间的那些连续分布的无理面( irrational surface )。很显然,因为这些面上 q 是无理数,所以磁力线不会在绕大环有限圈之时正好也绕小环有限圈,而只能这么无限地绕下去——铺满整个磁面。因为在等离子体中磁力线自身的“张力”,所以这些“无理”磁面非常“结实”。这就是为什么 Tokamak 整体约束还是不错的。但是那些磁力线“只覆盖磁面上一个测度为零的部分”有理面,特别是“低模数”( m 、 n 很小)的、磁力线只绕那么一两圈的有理面,就显得格外“软”。而且更重要的:因为磁力线的周期性(首尾相接的有限长闭合曲线),则对于任何局域的扰动——沿着磁力线传播的都会传回来;垂直磁力线传播则总会有一个模数为( m, n )的本征模与这个有理面( q=m/n )上的磁力线的几何结构“共振”!从而引起各种不稳定性的增长。所以 Tokamak 上的有理面也称“共振面”( resonant surface )。 对于 Tokamak 中的磁重联过程来说,我们强调两点:第一,有理面是磁场的“拓扑分形面”( topological separatrix );第二,有理面上的磁力线满足周期条件。这两点非常重要。后来的所谓“分量重联”理论忘掉了这两点(特别是最后一点),导致一些荒谬的结果。 磁重联漫谈(9):有理面上的奇异性 前面说到: FKR 理论“是针对在 Tokamak 位形下有理面上因为磁重联引发的‘撕裂模’”。但是 Tokamak 的有理磁面都是轮胎形状的曲面。这样几何位形下的问题,处理起来是有一定难度的。 事实上,我们在研究等离子体的“宏观”尺度(一般指装置的特征尺度)约束时,理想磁流体理论是很好的近似。如我们在《磁重联漫谈( 1 )》中所说:“ 在等离子体的理想磁流体( ideal magnetohydrodynamics, or ideal MHD )近似下,等离子体与磁力线是‘冻结’( frozen in ) 在一起运动。形象地说,就如我们小时候喜欢吃的‘棒冰’的冰冻结在中间的棍上一样。更准确的比喻是串在中间的杆儿上的算盘珠:可以很容易的沿着杆儿运动或者‘回旋’运动,但是没法‘跨越’这一根杆儿到另一杆儿上去。当然,如果等离子体中有不均匀性,还是会产生横越磁力线的‘漂移’( drift ),但是如果磁场限制在有限的体积内,这种‘漂移’运动仍然限于同一磁力线所螺旋缠绕成的磁面上:不过是‘抄近路’到同一磁力线的另一部分而已。就像调皮的孩子在螺旋滑梯上直线地从‘一层’跳到‘另一层’。” 但是在这一近似下,等离子体磁通( Magnetic Flux ,相当于磁矢势的主分量)的本征函数解在有理面上产生“奇异性”——其一阶导数(相当于磁场)产生阶跃;二阶导数(电流)产生 delta 函数奇异性。正如我们在前面(《物理学中的奇点》)讲到的: “数学物理方程的奇点表明,原来赖以得到这个方程(或者这组方程)的物理假设或者近似在这一点及其邻域不再成立,需要引进新的物理效应甚至新的物理模型。 。。。 “为了 resolve 这个‘奇点’,在物理上我们或者引进耗散效应(如粘滞或者电阻)、或者引进构成介质的微观粒子本身的‘分立’效应(如带电粒子的回旋半径这样的动理学( kinetic )效应)。” 如果我们在有理面附近非常薄的一个薄层里(在理想磁流体极限下这个薄层的厚度为零!)引进耗散(电阻)效应,导致电阻撕裂模理论(即 FKR 理论和 Rutherford 理论);如果引进动理学( kinetic )效应,则给出无碰撞撕裂模理论。 正因为这个薄层非常薄,给我们处理问题反而带来极大的方便:第一,我们可以把轮胎形状的有理面沿着“赤道平面”切一刀,再沿任一环向角切一刀,展开成一个平面;第二,我们可以利用“边界层”理论来处理这一问题。 那么,有理磁面为什么会有这种奇异性? 这是因为,连续变化的无理磁面的集合中嵌入一个具有分立性质有理磁面,相当于在连续变化的磁场结构中引入了拓扑不连续性。在理想磁流体图像中,磁场和等离子体是“冻结”在一起的,这种拓扑不连续性便转化成物理的不连续性(和更高阶导数的奇异性)。 这种理想磁流体图像中拓扑不连续性与物理不连续性的“不变性”,应该可以用一个数学定理或者物理量守恒定律描述。 磁重联漫谈(10):有理面上的边界层 前面讲到有理面上的奇异性,提到:“正因为这个薄层非常薄,给我们处理问题反而带来极大的方便:第一,我们可以把轮胎形状的有理面沿着‘赤道平面’切一刀,再沿任一环向角切一刀,展开成一个平面;第二,我们可以利用‘边界层’理论来处理这一问题。”这两点是研究像磁重联这样在大尺度下存在“奇异性”的数学物理问题的关键。 其中“第一点”将复杂的三维问题变成了“一维”问题! 把有理面展开成一个平面,则在两个延伸方向(大环和小环方向)上都有周期条件。做相应的 Fourier 展开之后,在每个特定的有理面上只有一个 Fourier 分量。且对应的微分符号变成代数符号。这样三维的微分方程在两个方向上“代数化”了,只剩下小环径向的变化。在物理上,这是由于有理面上的奇异性导致垂直有理面的特征尺度远远小于其它两个周期条件方向的尺度。 而“第二点”则为解决这样的问题提供了常用的方法。 我们知道,对连续介质中没有外部驱动时物理量 F 随时间演化的典型数学物理方程基本上都是带有耗散项的“抛物型”方程,比如 dF/dt = DF/Dt + vDF/Dx = l D 2 F/Dx 2 这里 D 表示偏微分。方程的右边是所谓耗散项, l 是耗散系数。如果 F 是磁通(磁矢势的某一分量),则这个方程就是欧姆定律:左边是“电场”(包括 v x B 部分), l 是电阻, D 2 F/Dx 2 是电流。等等。如果耗散很弱,耗散系数 l 非常非常小,则我们可以做“理想情况下”的近似,令 l = 0 。物理上就是,如果系统的特征尺度是 L ,那么,对应耗散( dissipation )的特征时间显然就是 T D =L 2 / l 。 l 趋于 0 对应于物理量 F 被 dissipated 的时间趋于无穷大。所以近似有 dF/dt = 0 ,或者说, F 基本保持不变。 这样的近似在绝大多数区间是适用的。但是如果区间里存在着奇异性,问题就来了:这个奇异性存在于一个很小的区间,引进一个非常小的特征尺度 D 。则其对应的特征时间尺度 t D = D 2 / l 成为一个可以和系统特征运动时间 T 0 相比拟的有限值!相应的,在这个奇异面上,方程右边的耗散项就不能忽略。这时,理想近似下得到的所谓“奇异面”因为这个耗散效应的存在变成了“奇异层”。显然这个“奇异层”的厚度 D ~ ( l T 0 ) 1/2 (我们又看到了 Sweet-Parker 模型的 1/2 方关系)。 这样一类在 “奇异层”外部可以用“理想近似”求解,但是在其内部必须考虑耗散项的数学物理问题,我们称之为“边界层问题” ( Boundary Layer Problems )。求解的方法称为“边界层方法”。 磁重联漫谈(11):边界层方法 前些日子收到空间中心一位研究生的来信,谈到他们组织了一个讨论班,每周开一次讨论会。笔者的这几篇“磁重联漫谈”也是他们讨论的内容。 第一个感觉是:我们做学生那会儿的钻研科学的风气还是一直传承下来了。前些年听到过好多同事感慨,学校的科学讲座没有多少人听,有时还要通过学工部的人组织学生去、或者是把听讲座作为得学分的要求。听说这些学生自己组织起来学,很高兴——不仅为他们的钻研精神,更为中国科学事业的发展前景。所以他们的组织者提出让我去讲一讲,没二话就答应了。 昨晚去玉泉路。大概有二、三十位研一的学生吧。都是很认真、好学的。而且很聪明,物理的直觉很好。这个“漫谈”即使只为这些年轻人写,也值得! 继续说磁重联。 上一次讲到处理有理面上奇异性的“边界层方法”。数学上这种方法属于“渐进方法”( Asymptotic Methods )的一种。具体作法是:将所研究的物理问题分成两个区来讨论,一个是我们原来所研究的、理想磁流体近似成立的、但是“抠去”了奇点的“外区”( outer region );一个是理想磁流体解的奇点的“邻域”所形成的“内区”( inner region )。在外区仍然使用理想磁流体方程,得到原先的有奇点的理想磁流体近似解。但是因为“抠去”了奇点(“拓宽”为内区),所以在外区理想磁流体近似解是“解析”的。而在内区,或者引入耗散(电阻),或者引入动理学效应(带电粒子回旋、电子惯性、乃至湍流效应等),得到 resolved 奇点的“内区解”。 数学上这样比较严格的表述听起来很“绕”,但是物理图像很简单:大尺度下理想磁流体是很好的近似,但是在小尺度下物理量(比如磁场、电流)的显著变化使得这个近似不再成立,必须把原来忽略的物理机制“找回来”。 在数学上马上遇到一个问题:外区和内区之间的界面在哪里?使用何种“边界”条件来连接这两个区的解?这是“边界层理论”的关键所在。 因为内区和外区使用不同的方程:比如内区使用电阻磁流体方程组,外区使用理想磁流体方程组,所以两个区的解无法在“边界”上平滑地连接。所以,任何直接做这种连接的企图都会导致解的一阶微商在连接点的不连续及二阶微商的奇异性。也就是说:这样做其实就是把原来的奇点分成两个隔开一点的奇点而已!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具体作法是:如果原来的奇点作为坐标(比如 x )原点,我们可以将外区解与内区解“匹配”起来,即令外区解在 x à ±0 时的极限等于内区解在 x à ±∞ 时的极限相等,作为连接内外区的“边界条件”——数学上称为“匹配条件”( Matching Condition )。 这在严格的数学意义下显得有点匪夷所思。可能这也是“渐进方法”至今只是应用数学的一个分支,而不登数学的大雅之堂的原因之一吧。但是在物理上这很好理解:从大尺度的外区看过来,在趋近小尺度( x à ±0 )的时候,非理想磁流体的效应正是将要显现而没有显现;而从小尺度的内区看出去,在趋近大尺度( x à ±∞ )的时候,非理想磁流体的效应正是将要消失而没有最后消失。 这就是“边界层理论”的精要所在。 大家周末愉快! 磁重联漫谈(12):撕裂模的线性理论 前面介绍了“边界层方法”。这里我们利用这个方法来讨论 Tokamak 等离子体中的“撕裂模”。 “撕裂模”( Tearing Modes )这个名字,最初是用来形容这个不稳定模式发展起来以后“电流片”被“撕裂”(或者说,“丝化”)的现象。现在看来这个想法是“ Too nave, sometimes too simple ”。事实上,电流并没有如人们开始想像的那样聚集到磁岛的中心( O- 点附近),而是分布在磁岛的“边缘”,也就是“磁分形线”附近。因为这些“磁分形线”在 X- 点交汇,所以 X- 点反而是电流最强的地方。当然“撕裂模”这个名字还是被沿用下来了,不过现在是表示“磁场拓扑结构”被“撕裂”。 在理想磁流体近似下我们已经得到了“外区”的磁场不连续、电流奇异性的解。由边界层理论知道,只要我们知道了“内区”的解的形式,再利用 matching 条件把内、外解“连接”起来,问题就解决了。 对 Tokamak 等离子体中的“撕裂模”(除了 m=1 的扭曲 - 撕裂模)来说,内区解满足所谓“常数磁通”( Constant- y )近似。即对于空间变化来说,磁通函数 y (相当于垂直磁重联过程所在平面的磁矢势分量)在“内区”近似地是一个常数,即仅随时间变化。这个空间分布的近似常数,表示在某一特定时刻有多少条磁力线被“重联”。“常数磁通”近似的物理实质是,相对于磁通函数来说,磁场在不连续处的跳变是有限的。 在“常数磁通”近似下得到电阻磁流体方程组的内区解,然后利用前面介绍的边界层理论方法与理想磁流体方程组的外区解“连接( matching )”, Furth , Killeen ,与 Rosenbluth 第一次得到了托卡马克等离子体中电阻撕裂模的线性增长率( Phys. Fluids 6, 459, 1963 )。这个增长率的标度是电阻率的 3/5 次方,比 Sweet-Parker 的重联率(标度为电阻率的 1/2 方)要慢得多(考虑空间及实验室等离子体中电阻率一般是 10 -10 的数量级)。后来人们发现, Sweet-Parker 的重联率实际上是“非常数磁通”( Non-constant- y )电阻撕裂模在非线性阶段的时间尺度。 与电阻撕裂模线性理论发展的同时,无碰撞(零电阻)撕裂模线性理论也发展起来( Laval, Pellat, and Vuillemin, 1966: in Plasma Physics and Controlled Nuclear Fusion Research 2 (IAEA), p259 ; Coppi, Laval, and Pellat, 1966: Phys. Rev. Lett. 16, 1207 )。被称为 LPV 撕裂模理论。 我们知道,磁重联的物理本质是等离子体在重联区的“退磁化”。这种“退磁化”效应或者是碰撞引起的,或者是带电粒子的有限 Larmor 半径效应( FLR , Finite Larmor Radius )引起的。前者适用电阻撕裂模理论;后者适用无碰撞撕裂模理论。对于前者,内区物理过程用电阻磁流体方程来描述;而对于后者,内区物理过程应该用带电粒子的动理学( kinetic )方程来描述。 因为电子的回旋半径远远小于离子的回旋半径,所以在电子回旋半径的尺度范围,离子早已“退磁化”了。 LPV 理论就是基于这样的图像,在内区只考虑电子的动力学,而只把离子作为中性背景。在此假设条件下,得到内区解;然后与外区的理想磁流体解连接,最后得到无碰撞撕裂模的线性增长率。这个增长率显然与电阻无关,而与电子回旋半径的 3/2 次方成正比。 磁重联漫谈(13):撕裂模的线性理论(续) 上一篇提到,因为电子的回旋半径远远小于离子的回旋半径,所以在电子回旋半径的尺度范围,离子早已“退磁化”了。 LPV 理论基于这样的图像,在内区只考虑电子的动力学,而只把离子作为中性背景,得到无碰撞撕裂模的线性增长率与电子回旋半径的 3/2 次方成正比。 这一结果很快被 U Maryland 的李逸群( Y C Lee )教授和 J F Drake 博士推广到了强磁化的 Tokamak 等离子体中。他们首先利用简单的物理分析估算出线性无碰撞撕裂模的增长率,然后从由 Vlasov 方程来推导。“严格”的理论结果和物理的估计符合得很好。堪称如何“做物理”的一个范例。 但是, 90 年代托卡马克物理实验进展和更快速的计算机的高精度大规模数值模拟手段的发展,使得人们认识到 60 年代开始发展起来的那些以电子动力学为主的无碰撞 撕裂模的线性理论是不完全的。事实上,在理想磁流体过程主导的“外区”和电子动力学主导的“内区”之间,存在着一个“离子惯性区”。在这个区域内(宽度近似为“离子惯性尺度”),离子“退磁化”的结果,使得磁力线卸去了沉重的离子惯性而只携带着依然磁化的电子运动。因此,磁力线运动的“惯性”突然降低了 3 个数量级。导致在这个区域里磁力线(及磁化的电子)的突然“加速”。而“退磁化”的离子则继续减速——和电子运动互相“解耦”。这是典型的 Hall 效应。所以“离子惯性区”也被称为“ Hall 效应区”。这样,原来的“内外区”边界层理论必须分成三个区来求解: MHD 区(外区), Hall 区(中间区),电子动力学区(内区)。 可是实际上相应的理论并没有发展起来。主要原因应该是由于 Hall 效应起重要作用的地球空间等离子体中, Harris 电流片的厚度(相当于“外区”宽度)常常薄到“离子惯性尺度”。所以渐进方法失效。而且对于空间等离子体过程来说,线性稳定性并不重要。由于数值手段的发展,人们现在基本上是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来对这一问题开展研究。因此发展起来的研究领域,被称作 Hall MHD Reconnection(Hall磁流体磁重联) 。 这里的所谓“离子惯性尺度”是由光速与离子等离子体频率之比 c/ w pi 来定义的。相应于我们熟知的电子趋肤深度 c/ w pe ,这一尺度的物理意义并不直观。如果考虑离子的“退磁化”,对应的特征尺度应该是离子回旋半径 V i,the / W ci ——离子热速度与离子回旋频率之比;或者“离子声”回旋半径 c s / W ci ——离子声速与离子回旋频率之比。但是我们如果重写“离子惯性尺度”就发现: c/ w pi =V A / W ci !即等离子体的 Alfvén 速度与离子回旋频率之比。因此“离子惯性尺度”具有“ Alfvén ”回旋半径的非常直观的物理意义!而且这个尺度有一个特殊的性质:与磁场强度无关!这就是为什么这个尺度适用于磁零点附近的区域。事实上,离子惯性尺度只与等离子体密度有关(其它参数如光速、基本电荷、圆周率等都是自然界的基本常数)。 磁重联漫谈(14):“离子撕裂模”迷雾 说起无碰撞撕裂模的线性理论,有一段历史值得一提。 前面说到 无碰撞撕裂模线性理论,即 LPV 理论,在发表时主要针对在地球磁尾等离子体中的应用:将地磁尾磁场简化成东西方向流动的“越尾电流片”( cross tail current )南北两侧、地 - 日连线方向上的反向磁场。而磁重联则被看成是零磁面( neutral plane )附近“非磁化”效应引起的。但是实际上地磁尾是地磁“偶极场”在 night side 被太阳风拉伸的结果——也就是说,无论拉伸得多厉害,在所谓的“零磁面” neutral plane 上总是存在的一个垂直该面、南北方向的非零“ normal ”磁场分量。因此电子在 neutral plane 上仍然是被磁化的。而且由于在这种情况下磁力线变成一组抛物线型的曲线,磁扰动引起形变在 neutral plane 上表现为磁力线的疏密变化;而环绕磁力线的电子的密度也被压缩和拉伸。这时,磁场扰动能量被转换成压缩电子密度的能量,撕裂模被稳定。 这种磁场分布的稳定性的本质,是原来被 零磁面分隔成两个不同拓扑区域的 磁场结构,因 neutral plane 上的“ normal ”分量联系起来。因此,扰动磁场只是使得磁力线变得疏密相间,但不再引起磁场拓扑的变化。 可是这样简单的物理图像当时却没有人想到! 70 年代对这样的磁场位形下的撕裂模稳定性的解释是:电子压缩效应( Electron Compressibility )。因此有人提出:虽然电子被磁化了,但是如果 normal 磁场分量足够小,离子仍然是非磁化的,有可能提供不稳定性的自由能。 于是就有人来看色散关系: 1/ g =1/G e +1/G i 。 这里 g 是撕裂模的增长率, G e 是电子的贡献,是 G i 离子的贡献;分别同各自的质量的平方根成正比。所以 G e G i , 1/G e 1/G i 。近似有 1/ g =1/G e , g =G e = g e 。 人们就把色散关系改写成: 1/ g =1/ g e +1/ g i 。 这样写不是不可以,只要记住 g e 和 g i 的物理意义,把它们看成代表不同粒子贡献的参数。可是有人就误解(或者说“偷换”)了这一概念:既然电子对不稳定性没有贡献了,就简单地把它的那一项拿掉。于是把电子磁化、离子“非磁化”条件下的色散关系写成: 1/ g =1/ g i ,则 g = g i 。 并把这一新的“不稳定模式”称为“离子撕裂模”。因为 g i 比 g e 至少大 40 多倍,所以“离子撕裂模”反而变成了更快增长的不稳定性!! 尽管 1986 年, LPV 三人中的 Pellat 和另一位法国物理学家 Lembege 指出了 “ 离子撕裂模 ” 的错误 。但是没有打中要害。致使这一理论竟然统治了磁尾磁重联研究 20 年之久!到 90 年代初期甚至有所谓 “ideal tearing” 的理论出现。可见当时对磁重联的物理图像的理解上的混乱。 其实,问题的本质在于我们前面说过的:扰动磁场只是使得磁力线变得疏密相间(即激发沿 neutral plane 传播的磁声波),但不再引起磁场拓扑的变化。 陈省身先生说得好:几何物理是一家。对物理过程的拓扑直观,往往能够更清楚地看到其物理本质。对磁重联研究来说尤其如此。
6092 次阅读|2 个评论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热度 3 等离子体科学 2011-7-24 17:55
这是白香山写割麦子的。但笔者觉得用来比我们的暑期学校也许更合适。 2011年中国等离子体物理暑期学校今天结业。我们这一届筹划委员会四年来的努力也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中国等离子体物理暑期学校”是上世纪80年代初期,由我国已故著名等离子体物理学家蔡诗东院士倡议并由中国物理学会等离子体物理分会的前身“中国等离子体研究会”组织的,其目的是为了在中国推进和发展等离子体物理研究,培养聚变与等离子体科学研究人才,实现“把等离子体物理的根扎在中国”的理想。 记得20多年参加第一次暑期学校,在火车上巧遇蔡先生。第一次见面就被他一连串的问题问倒。还是郭世宠老师出来解围:怎么能一见面就把人学生问住了?但是蔡先生治学的严谨、认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当时蔡老师说:20年后中国的等离子体物理要你们来做。他特别希望我们出去以后,早些回国,为中国的等离子体物理事业做贡献。这也是促成我后来回国工作的原因之一吧。 今天笔者代表筹划委员会做总结,就想到当年蔡诗东老师说的:20年以后,中国的等离子体物理要靠你们。今天看到来自全国的100多位学员,说的也是这句话:ITER 2018年放电,在座的那时候基本都是高级职称了。ITER 15年的运行,要靠现在正在听课的这些学员们——如李建刚几年前在杭州说的,这是ITER Generation! 而且,我们中国自己的聚变工程堆也在这个时期建设。我们希望的是,这些年轻人会比我们做得更好! 30年前,蔡老师就开始注重研究energetic particle modes,这是ITER Regime燃烧等离子体物理要关心的。我们现在才开始重视——比蔡老师已经落后了30年! 希望下一代的年轻人,有蔡老师那样的vision,经过“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的努力,超过我们!
个人分类: 学海无涯|6090 次阅读|10 个评论
[转载]科学家确定从普通物质到夸克物质相变温度
热度 1 yshimp 2011-6-25 18:04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paper/201162517283230417688.shtm 记者6月24日从中国科技大学获悉,中美印科学家合作烹制了宇宙大爆炸“夸克汤”,从而在世界上首次确定从普通物质到夸克物质的相变温度。6月24日出版的《科学》杂志以“量子色动力学相图的标度”为题,发表这一研究成果。 据悉,中美印科学家联合研究确定了从强子物质(即普通物质)到夸克胶子等离子体的相变(即状态转变)温度约为175百万电子伏特,相当于2万亿摄氏度。中方研究人员罗晓峰介绍说,宇宙初生时,亿万物质是一锅由自由的夸克和胶子组成的浓稠的“汤”,俗称“夸克汤”,即夸克胶子等离子体。寻找夸克胶子等离子体存在的证据并研究其基本性质,对研究早期宇宙具有重要意义。 他说,在通常情况下,夸克和胶子被强相互作用力禁闭在强子中。通过对普通原子核“加热”,有可能使强子“融化”而形成夸克胶子等离子体。2000年以来,科学家们利用美国布鲁克海汶国家实验室中的相对论重离子对撞机(RHIC)进行实验研究,发现了一些夸克胶子等离子体形成的证据。但是从强子物质到夸克胶子等离子体的相变温度尚不清楚。 日前,RHIC对撞机将两束金原子核加速到接近光速,使其发生碰撞,形成高能量密度和高温的夸克胶子等离子体,冷却后产生大量粒子。中美印科学家组成合作小组,研究分析对撞机上STAR探测器采集到的大量实验数据,在世界上首次把测量到的净质子数分布的特征,与格点量子色动力学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从实验上直接确定了重子数密度为零的情况下从强子物质到夸克胶子等离子体的相变温度。(来源:中国新闻网 吴兰) Scale for the Phase Diagram of Quantum Chromodynamics Sourendu Gupta 1 , Xiaofeng Luo 2 , 3 , Bedangadas Mohanty 4 , * , Hans Georg Ritter 3 , Nu Xu 5 , 3 - Author Affiliations 1 Department of Theoretical Physics, Tata Institute of Fundamental Research, Homi Bhabha Road, Mumbai 400005, India. 2 Department of Modern Physics,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Hefei 230026, China. 3 Nuclear Science Division, Lawrence Berkeley National Laboratory, Berkeley, CA 94720, USA. 4 Experimental High Energy Physics and Applications Group, Variable Energy Cyclotron Centre, 1/AF Bidhan Nagar, Kolkata 700064, India. 5 College of Phys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Wuhan 430079, China. Matter described by quantum chromodynamics (QCD), the theory of strong interactions, may undergo phase transitions when its temperature and the chemical potentials are varied. QCD at finite temperature is studied in the laboratory by colliding heavy ions at varying beam energies. We present a test of QCD in the nonperturbative domain through a comparison of thermodynamic fluctuations predicted in lattice computations with the experimental data of baryon number distributions in high-energy heavy ion collisions. This study provides evidence for thermalization in these collisions and allows us to find the crossover temperature between normal nuclear matter and a deconfined phase called the quark gluon plasma. This value allows us to set a scale for the phase diagram of QCD.
1352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转]Plasma Physics Books(非常全的等离子体物理书单)
hangmuyang 2011-6-17 22:02
General Public P. I. John, Plasma Sciences and the Creation of Wealth , Tata-McGraw-Hill, New Delhi, 2005. Yaffa Shalom Eliezer, The Fourth State of Matter , Hilger, Bristol, 1989 (2nd edition, 2001). John W. Freeman, Storms in Space, Cambridge, 2001. Kenneth R. Lang, The Cambridge Encyclopedia of the Sun, Cambridge Press, 2001. Hans Wilhelmsson, Fusion: A Voyage Through the Plasma Universe , IOP, 1999. Steven T. Suess and Bruce T. Tsurutani, From the Sun: Auroras, Magnetic Storms, Solar Flares, Cosmic Rays, American Geophysical Union, 1998. T. Kenneth Fowler, The Fusion Quest , Johns Hopkins Press, 1997. Kenneth R. Lang, Sun, Earth and Sky , Springer-Verlag, Berlin, 1995, 1997. Gareth Wynn-Williams, The Fullness of Space , Cambridge, 1992. Paul D. Thompson, Gases Plasmas, Lippincott Company, Philadelphia, 1966 (out of print) Introductory Plasma Science: Basic Physics of the Local Cosmos , National Academy Press, Washington D.C., 2004. A. A. Harms et al., Principles of Fusion Energy, World Scientific, 2000. R. Hazeltine and F. Waelbroeck, The Framework of Plasma Physics , Perseus Books, 1998. Plasma Science: From Fundamental Research to Technological Applications , National Academy Press, Washington D.C., 1995. R. J. Goldston and P. H. Rutherford, Introduction to Plasma Physics , IOP, 1995. Richard Dendy, Plasma Physics , Cambridge, 1993, 1995. Francis Chen, Introduction to Plasma Physics and Controlled Fusion , Plenum Press, 1974, 1988. Basic Plasma Physics Nonequilibrium Phenomena in Plasmas, A. Surjalal Sharma and Predhiman Kaw, eds., Springer, 2005. Takashi Fujimoto, Plasma Spectroscopy, Clarendon Press, Oxford, 2004. J. Goedbloed and S. Poedts, Principles of Magnetohydrodynamics: With Applications to Laboratory and Astrophysical Plasmas, Cambridge, 2004. T. Tajima, Computational Plasma Physics with Applications to Fusion and Astrophysics, Westview Press, 2004. William Kruer, The Physics of Laser Plasma Interactions, Westview Press, 2003. Y. Elskens and D. Escande, Microscopic Dynamics of Plasmas and Chaos, IOP, 2002. Per Helander and Dieter J. Sigmar, Collisional Transport in Magnetized Plasmas, Cambridge, 2002. Paul Gibbon, Short Pulse Laser Interactions with Matter , Imperial College Press, 2000. R. Davidson, The Physics of Nonneutral Plasmas , Imperial College Press, 2001. V. A. Rozhansky and L. D. Tsendin, Transport Phenomena in Partially Ionized Plasma, Taylor Francis Group, London, 2001. H. Wilhelmsson and E. Lazzaro, Reaction-Diffusion in the Physics of Hot Plasmas, IOP, 2000. J. T. Mendonca, Theory of Photon Acceleration, IOP, 2000. Paul Gibbon, Short Pulse Laser Interactions with Matter , Imperial College Press, 2000. J. Weiland, Collective Modes in Inhomogeneous Plasmas, IOP, 1999. S. S. Moiseev, V. Oraevsky, and V. Pungin, Non-Linear Instabilities in Plasmas and Hydrodynamics , IOP Press, 1999. Vladimir Fortov and Igor Iakubov, The Physics of Non-Ideal Plasma , Imperial College Press, 1999. Plasma Chemistry , L. S. Polak and Yu A. Lebedev, eds., Cambridge, 1999. V. V. Antsiferov and G. I. Smirnov, Coherent Radiation Processes in Plasmas , Cambridge, 1999. M. Brambilla, Kinetic Theory of Plasma Waves: Homogeneous Plasmas , Oxford, 1998. Hans R.Griem, Principles of Plasma Spectroscopy ,Cambridge, 1997. W. Horton and Y-H Ichikawa, Chaos and Structures in Nonlinear Plasmas , World Scientific, 1996. The Physics of Dusty Plasmas , P. Shukla, D. Mendis V. Chow, editors, World Scientific, 1996. Toshiro Ohnuma, Radiation Phenomena in Plasmas , World Scientific, 1996. C. S. Liu and V. K. Tripathi, Interaction of Electromagnetic Waves with Electron Beams and Plasmas , World Scientific, 1995 E. A. Oks, Plasma Spectroscopy , Springer-Verlag, 1995. W. Lochte-Holtgreven, Plasma Diagnostics , North-Holland, 1968, APS 1995. Dusty and Dirty Plasmas, Noise, and Chaos in Space and in the Laboratory , H. Kikuchi, editor, Plenum Press, NY, 1995. Sanborn C. Brown, Basic data of plasma physics , AIP Press, 1994. V. Shevelko and L. Vainshtein, Atomic Physics for Hot Plasmas , Oxford, 1993. Setsuo Ichimaru, Statistical Plasma Physics , Vol. 1. Basic Principles, Vol. 2. Condensed Plasmas, Perseus Books, 1992, 1994. Thomas Stix, Waves in Plasmas , AIP Press, 1992. Nonlinear and Relativistic Effects in Plasmas , V. Stefan, ed., AIP, 1992. A. Mikhailovskii, Electromagnetic Instabililties in an Inhomogeneous Plasma , IOP, 1992. R. A. Cairns, Radiofrequency Heating of Plasmas , IOP, 1991. Ronald Davidson, An Introduction to the Physics of Nonneutral Plasma , Addison-Wesley, 1990. W. Manheimer and C. Lashmore-Davies, MHD and Microinstabilities in Confined Plasmas , IOP, 1989. R. C. Cross, An Introduction to Alfven Waves , Hilger, Bristol, 1988. A. Galeev and R. Sudan, Basic Plasma Physics , North-Holland, 1989 (selections from Handbook of Plasma Physics , Vol. 1 2, 1983, 1984) J. P. Freidberg, Ideal Magnetohydrodynamics , Plenum Pr., NY, 1987. Plasma Waves and Instabilities , C. L. Grabbe, ed., American Assoc. of Physics Teachers, 1986. Dwight Nicholson, Introduction to Plasma Theory , Wiley, 1983. E. Lifshitz and L. Pitaevskii, Physical Kinetics: Volume 10 , Elsevier, 1981. N. Krall and A. Trivelpiece, Principles of Plasma Physics , McGraw-Hill, 1973. Fusion Plasmas Jeffrey Freidberg, Plasma Physics and Fusion Energy, Cambridge Univ. Press, 2007. Plasma Physics: Confinement, Transport and Collective Effects, A. Dinklage et al., eds., Springer-Verlag, 2005. G. McCracken and P. Stott, Fusion: The Energy of the Universe, Elsevier, 2005. J. Wesson, Tokomaks, 3rd ed. , Oxford Univ. Press, 2004. C. Braams and P. Stott, Nuclear Fusion: Half a Century of Magnetic Confinement Fusion, IOP Press, 2002. R. Davidson and H. Qin, Physics of Intense Charged Particle Beams in High Energy Accelerators, Imperial College Press, 2001. P. C. Stangeby, The Plasma Boundary of Magnetic Fusion Devices , IOP Press, 2000. Paul M. Bellan, Spheromaks , Imperial College Press, 2000. M. Liberman, J. Degroot, A. Toor, and L. Spielman, Physics of High-Density Z-Pinch Plasmas , Springer, 1999. M. Wakatani, Stellerator and Heliotron Devices , Oxford Univ. Press, 1998. J. Lindl, Inertial Confinement Fusion , Springer, 1998. A. B. Mikahilovskii, Instabilities in a Confined Plasma , IOP, 1998. Laser Plasma Interactions 5: Inertial Confinement Fusion , M. Hooper, ed., IOP, 1996. Physics of High Energy Particles in Toroidal Systems , T. Tajima and M. Okamoto, eds., AIP Press, 1994. M. N. Rosenbluth, New Ideas in Tokamak Confinement , Springer, 1994. B. Kadomtsev and I. Kurchatov, Tokamak Plasma: A Complex Physics System , IOP, 1993. M. Nezlin and I. Kurchatov, Physics of Intense Beams in Plasmas , IOP, 1993. H. L. Berk, Fusion, Magnetic Confinement , in Encyclopedia of Applied Physics, Vol. 6, pp. 575-607, VCH Publishers, Inc., 1993. Richard D. Hazeltine and James D. Meiss, Plasma Confinement , Perseus Books, 1992. High-frequency Plasma Heating , ed. A. Litvak, AIP, 1992. K. Nishikawa, and M. Wakatani, Plasma Physics: Basic Theory with Fusion Applications , Springer-Verlag, 1990. Kenro Miyamoto, Plasma Physics for Nuclear Fusion , MIT Press, 1980, 1989. J. Reece Roth, Introduction to Fusion Energy , Lincoln Rembrandt, Charlottesville, 1986. Weston Stacey, Fusion: An Introduction to the Physics and Techniques of Magnetic Confinement Fusion , Wiley, 1984. Space Plasmas The Mars Plasma Environment, C. T. Russell, ed., Springer, 2007. Cosmic Magnetic Fields, R. Wielebinski and R. Beck, eds., Springer-Verlag, 2005. Wolfgang Kundt, Astrophysics: A New Approach, Springer-Verlag, 2005. D. A. Gurnett and A. Bhattacharjee, Introduction to Plasma Physics with Space and Laboratory Applications, Cambridge, 2005. James Lequeux, The Interstellar Medium, Springer-Verlag, 2005. A. C. Das, Space Plasma Physics: An Introduction, Narosa Publishing House, New Delhi, 2004. Gunther Rudiger and Rainer Hollerbach, The Magnetic Universe: Geophysical and Astrophysical Dynamo Theory , Wiley-VCH, 2004. Gerd W. Prolss, Physics of the Earth's Space Environment, Springer-Verlag, 2004. Solar and Space Weather Radiophysics, Astrophysics and Space Science Library, Vol. 314, Dale Gary and C. Keller, eds., Kluwer, 2004. J. Goedbloed and S. Poedts, Principles of Magnetohydrodynamics: With Applications to Laboratory and Astrophysical Plasmas, Cambridge, 2004. M-B Kallenrode, Space Physics: An Intro to Plasmas and Particles in the Heliosphere and Magnetospheres , Springer-Verlag, 2001, 2004. Toshi Tajima, Computational Plasma Physics: With Applications to Fusion Astrophysics, Perseus, 2004. Markus Aschwanden, Physics of the Solar Corona, Springer-Verlag, 2004. Exploration of the Outer Heliosphere and the Local Interstellar Medium, NAS/NRC, National Academies Press, Washington, DC, 2004. Space Plasma Simulation, Jorg Buchner et al., eds.,Springer-Verlag, 2003 Alan C. Tribble, The Space Environment: Implications for Spacecraft Design, Princeton, 2003. Arnoldo O. Benz, Plasma Astrophysics: Kinetic Processes in Solar and Stellar Coronae, Kluwer Academic Publ., 2002. Syun-Ichi Akasofu, Exploring the Secrets of the Aurora, Kluwer Academic Publ., 2002. Arnold Hanslmeier, The Sun and Space Weather, Kluwer Academic Publ., 2002. H. Kikuchi, Electrodynamics in Dusty and Dirty Plasmas - Gravito-Electrodynamics and EHD , Kluwer, 2001. Space Weather, Paul Song, Howard J. Singer, and George L. Siscoe, eds., Geophys. Mono. 125, American Geophysical Union, 2001. Plasma Astrophysics, B. Coppi et al, eds.Vol. 142, Int'l School of Physics Enrico Fermi, 2000. E. Priest and T. Forbes, Magnetic Reconnection: MHD Theory and Applications, Cambridge, 2000. F. Verheest, Waves in Dusty Space Plasmas, Kluwer, 2000. A. Choudhuri, The Physics of Fluids and Plasmas: An Intro for Astrophysicists , Cambridge, 1999. Jorg Buchner, Plasma Astrophysics and Space Physics, Kluwer Academic Publ., 1999. Vinod Krishan, Astrophysical Plasmas and Fluids , Kluwer Academic Publ., 1999. Magnetic Helicity in Space and Laboratory Plasmas, M. R. Brown, R. C. Canfield, A. A. Pevtsov, eds., Geophys. Mono. 111, American Geophysical Union, 1999. Sun-Earth Plasma Connections, J. L. Burch, R. Carovillano, S. Antiochos, ed., Geophys. Mono. 109, American Geophysical Union, 1999. Measurement Techniques in Space Plasmas, Particles, ...Fields, R. F. Pfaff, J. Borovsky, D. Young, eds., Geophys. Mono. volumes 102, 103, American Geophysical Union, 1998. D. Bryant, Electron Acceleration in the Aurora and Beyond , IOP, 1998. M.-B. Kallenrode, Space Physics: Plasmas and particles in the Heliosphere and Magnetosheres , Springer, 1998. T. Tajima and K. Shibata, Plasma Astrophysics , Addison-Wesley, 1997. R. A. Treumann and W. Baumjohann, Advanced Space Plasma Physics , World Scientific, 1997. J. F. Lemaire, D. Heynderickx, and D. N. Baker, eds., Radiation Belts: Models and Standards, Geophys. Mono. 97, American Geophysical Union, 1996. W. Baumjohann and R. A. Treumann, Basic Space Plasma Physics , World Scientific, 1996. V. V. Zheleznyakov, Radiation in Astrophysical Plasmas , Kluwer Academic Publ., Dordrecht, 1996. The Physics of Dusty Plasmas , P. Shukla, D. Mendis and V. Chow, eds., World Scientific, 1996. Plasma Astrophysics and Cosmology , Anthony L. Peratt, ed., Kluwer, 1995. Margaret Kivelson and Chris Russell, Introduction to Space Physics , Cambridge, 1995. J. Buchner, Physics of Space Plasmas, MIT Press, 1995. Charles F. Kennel, Convection and Substorms , Oxford Univ. Press, 1995. Leonard F. Burlaga, Interplanetary Magnetohydrodynamics , Oxford Press, 1995. P. Sturrock, Plasma Physics: An Intro to the Theory of Astrophysical, Geophysical, and Laboratory Plasmas , Cambridge, 2004. J. G. Kirk, D. B. Melrose, and E. R. Priest, Plasma Astrophysics , Springer-Verlag, 1994. Sergei Sazhin, Whistler-mode Waves in a Hot Plasma , Cambridge Univ. Press, 1993. S. Peter Gary, Theory of Space Plasma Microinstabilities , Cambridge, 1993. Anthony Peratt, Physics of the Plasma Universe , Springer-Verlag, 1992. George Parks, Physics of Space Plasmas , Addison-Wesley, 1991. Modeling Magnetospheric Plasma Processes , G. Wilson, ed., American Geophysical Union, 1991. F. Curtis Michel, Theory of Neutron Star Magnetospheres , U. Chicago, 1991.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Space Plasmas , B. Lembege and J. Eastwood, eds., North-Holland, 1988. Donald Melrose, Instabilities in Space and Laboratory Plasmas , Cambridge, 1986. Eric Priest, Solar Magnetohydrodynamics , Reidel, 1985. Plasma Technology Plasma Technology for Textiles, R. Shishoo, ed., Woodhead Publ., Cambridge, 2007. The Physics and Technology of Ion Sources, Ian Brown, ed., Wiley, 2004. A. Fridman and L. Kennedy, Plasma Physics and Engineering, Taylor and Francis, 2004. Emerging Applications of Vacuum-ARC-Produced Plasma, Ion, and Electron Beams, E. Oks and I. Brown, eds, Kluwer, 2003. Bundesministerium fur Bildung und Forschung, Plasma Technology, BMBF (www.bmbf.de), Germany, 2001 (in German and English - www.bmbf.de/pub/plasma_technology.pdf) J. Reece Roth, Industrial Plasma Engineering, Vol. 2 - Applications, IOP, 2001. E. Bazelyan and Y. Raizer, Lightning Physics and Lightning Protection, IOP, 2000. K. Muraoka and M. Maeda, Laser Aided Diagnostics of Gases and Plasmas, IOP, 2000. Yu. M. Aliev, H. Schluter, and A. Shivarova, Guided-Wave-Produced Plasmas, Springer, 2000. W. N. G. Hitchon, Plasma Processes for Semiconductor Fabrication, Cambridge, 1999. Dusty Plasmas: Physics, Chemistry and Technological Impacts in Plasma Processing, Andre Bouchoule, ed., Zukov and O. Solonenko, eds., Lavoisier, 1999. Thermal Plasmas and New Materials Technology , vol 12, M. Zukov and O. Solonenko, eds., Cambridge, 1999. H. Zhang, Ion Sources, AIP, 1999. M. Sugawara, Plasma Etching: Fundamentals and Applications, Oxford, 1998. Microlithograph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J. R. Sheats and B. W. Smith, eds., Marcel Dekker, NY, 1998. I. C. E. Turcu and J. B. Dance, X-Rays from Laser Plasmas , Wiley, 1998. Gener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High Power Microwaves , R. Cairns and A. Phelps, eds., IOP, 1997. Environmental Aspects in Plasma Science , Sugiyama, L., T. Stix, and W. Mannheimer, eds., AIP Press, 1997. Y. P. Raizer and J. E. Allen, Gas Discharge Physics, AIP, 1997. Plasma Science and the Environment , W. Manheimer, L. Sugiyama, and T. Stix, eds., AIP, 1996. R. Geller, Electron Cyclotron Resonance Ion Sources and ECR Plasmas , IOP, 1996. Dynamics of Transport in Plasmas and Charged Beams , G. Maino and M. Ottaviani, eds., World Scientific, 1996. 12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Plasma Chemistry , J. V. Heberlein, D. W. Ernie, and J. T. Roberts, Int'l Union of Pure and Applied Chemistry, Univ. of Minnesota Pr., Minneapolis, Aug., 1995. Rimini, E., Ion Implantation: Basics to Device Fabrication , Kluwer Academic Publishing, Boston,1995. Stephen O. Dean and N. Poltoratskaya, " Applications of Fusion and Plasma Device Technologies ," in Plasma Devices and Operations, Vol. 4, 1995. J. Reece Roth, Industrial Plasma Engineering, Vol. 1 - Principles, IOP, 1995. Michael Lieberman and Allan Lichtenberg, Principles of Plasma Discharges and Materials Processing , Wiley Sons, 1994. Alfred Grill, Cold Plasma in Materials Fabrication , IEEE Press, 1994. J. C. Miller, Laser Ablation , Springer-Verlag,1994. Plasma Spraying: Theory and Applications , ed. R. Suryanarayanan, World Scientific, 1993. Non-thermal Plasma Techniques for Pollution Control , B. M. Penetrante and S. E. Schulteis, eds., NATO-ASI Series G, Vol. 34, Parts A and B, 1993. Plasma Technology: Fundamentals and Applications , eds. M. Capitelli and C. Gorse, Plenum Press, 1992. Dry Etching for VLSI , eds. A. J. van Roosmalen, J. A. G. Baggerman, S.J.H. Brader, Plenum Press, NY, 1991. Handbook of Plasma Processing Technology , eds. S. Rossnagel, J. Cuomo, and W. Westwood, Noyes Publications, 1990. Plasma Polymerization and Plasma Interactions with Polymeric Materials , ed. H. Yasuda, Wiley Sons, 1990. Plasma Diagnostics , eds. O. Auciello and D. Flamm, Academic Press, 1989. Plasma Etching , eds. D. Manos and D. Flamm, Academic Press, 1989. A. Chambers, R. Fitch, Walmley, S. Coldfield, and B. Halliday, Basic Vacuum Technology , IOP Publ., 1989. Russ Morgan, Plasma Etching in Semiconductor Fabrication , Elsevier, 1985. Plasma Diagnostic Techniques , eds. R. Hudlestone and S. Leonard, Academic Press, 1978. Techniques and Applications of Plasma Chemistry , eds. J. Hollahan and A. Bell, Wiley Sons, 1974. Computational Plasma Physics T. Tajima, Computational Plasma Physics: With Applications to Fusion and Astrophysics , Addison Wesley, 1989. C. K. Birdsall, and A. B. Langdon, Plasma Physics via Computer Simulation , McGraw-Hill, 1985, 1991. Hockney and Eastwood, Computer Simulation using Particles , Adam Hilger, 1988.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ew and Special Sources Plasma science materials from Russia and other FSU states are a specialty of Cambridge International Science Publishing . William Beaty's Nikola Tesla and Tesla Coil page and resources on ball lightning Vladimir Rokov and Martin Uman, Lightning Physics and Effects, Cambridge Press, 2003. http://www.plasmas.org/references.htm
4839 次阅读|0 个评论
等离子体物理导论讲义
热度 3 DynamoChina 2011-6-3 07:44
等离子体物理讲义06_磁流体力学及静平衡.pdf 等离子体物理讲义07_磁约束与稳定性.pdf 等离子体物理讲义08_磁化等离子体波.pdf 等离子体物理讲义10_非磁化热等离子体.pdf 等离子体物理讲义14_波-波相互作用.pdf 等离子体物理讲义13_波-粒非线性效应.pdf 等离子体物理讲义12_碰撞算子BBGKY理论.pdf 等离子体物理讲义11_磁化热等离子体.pdf 等离子体物理讲义09_RMHD与磁重联.pdf 等离子体物理讲义08_磁化等离子体波.pdf 等离子体物理讲义07_磁约束与稳定性.pdf 等离子体物理讲义06_磁流体力学及静平衡.pdf Bellan_FundamentalsPlasmaPhysics.pdf 等离子体物理讲义01_等离子体基本性质.pdf 等离子体物理讲义02_电磁场中的带点粒子.pdf 等离子体物理讲义03_绝热不变量磁约束.pdf 等离子体物理讲义04_动理学理论矩方程.pdf 等离子体物理讲义05_冷等离子体波.pdf 课程编号: 312019Z 课时: 40 学分: 2.0 课程属性: 专业基础课 主讲教师: 马石庄 课程名称: 等离子体物理导论10-11春季 教学目的、要求 等离子体是物质的第四态,虽遍及宇宙空间,在地面上却不能自然存在。人类在对太空不懈探索的同时,寄厚望于受控热核聚变以免遭化石能源枯竭的困境,这一切都有赖于等离子体物理学的进展。 本课程是等离子体物理、空间物理、天体物理以及核物理与技术专业研究生的基础课,同时也可作宇航科学与工程、电子与通讯、材料科学与技术等专业研究生的选修课。 本课程采用国际著名的教科书为教材,讲解等离子体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描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强调物理概念和物理原理,也做必要的数学描述和基本推导,为学生的进一步的自主学习勾勒一副知识地图。 预修课程 普通物理,高等数学; 教材 Bellan, Paul M., Fundamentals of Plasma Physic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4. 主要内容 第一章 绪论(1)等离子体在自然界的存在,等离于体的定义,温度的概念,Debye屏蔽,等离子体参数,等离子体判据 第二章 单粒子运动(2)均匀的电场和磁场,非均匀电场,非均匀磁场,随时间变化的电场,随时间变化的磁场,导向中心漂移,绝热不变量 第三章 作为流体的等离子体(2) 等离子体物理学与普通电磁学的关系,流体运动方程,垂直于磁场的流体漂移,平行于磁场的流体漂移,等离子体近似 第四章 等离子体中的波(3) 波的相速度与群速度,等离子体振荡,电子等离子体波,声波,离子波,等离子体近似的有效性,离子波和电子波的比较,垂直于磁场的静电电子振荡,垂直于磁场的静电离子波,下杂化频率,的电磁波,垂直于 的电磁波,截止和共振,平行于 的电磁波,磁流体波,磁声波,基本等离子体波与CMA图 第五章 扩散和导电性(3) 弱电离气体中的扩散和迁移,扩散引起的等离子体衰变,稳桓态解,穿过磁场的扩散,完全电离等离子体中的碰撞,单流体MHD方程,完全电离等离子体中的扩散,扩散方程的解,Bohm扩散和新经典扩散 第六章 平衡和稳定性(3)磁流体平衡,β的概念,磁场进入等离子体的扩散,不稳定性的分类,双流不稳定性,“重力”不稳定性,电阻漂移波 第七章 动理学理论(2) 分布函数的意义,动理学理论方程,流体方程的推导,等离子体振荡和Landau阻尼,Landau阻尼的意义及物理论证,BGK和Van Kampen模,离子Landau阻尼,磁场中的动理效应 第八章 非线性效应(2)等离子体鞘层, 离子声激波,有质动力,参量不稳定性,等离子体回波,非线性朗道阻尼,非线性等离子体物理方程 参考用书 1. Francis F. Chen, Introduction to Plasma Physics and Controlled Fusion, Vol.1 Plasma Physics, 2ed Edition, Springer, 2006. (第一版中译本,陈,F.F., 等离子体物理学导论,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0.) 2. Boyd, T. J. M. Sanderson, J.J., The Physics of Plasma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世界图书,2003.(中译本,科学出版社) 3. Bittencourt, J. A., Fundamental of Plasma Physics, 3rd Edition, Springer 世界图书,2004. 4.Gurnett, D. A. Bhattacharjee, A., Introduction to Plasma Physics with Space and Laboratory Applicati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5. 5. N. A. 克拉尔,等离子物理学原理,超星图书馆. 7. 郑春开,等离子体物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8. 胡希伟,等离子体理论基础,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10974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我国首个航空等离子体动力学国家级实验室成立
zqh2002 2011-6-2 22:39
新华网专稿(新华军事评论员 郑文浩)5月12日,中国首个航空等离子体动力学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在空军工程大学成立。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等离子体这种宏观的中性电离气体距离他们的生活实在是太遥远了。即使是热爱军事的网友,很多对这方面也仅仅是表面的了解。等离子体与军用航空的关系,流传最广泛的就是所谓的“俄罗斯战机使用等离子体隐身”这个说法了。 说到“等离子体隐身”,就要提到人类的载人航天。在一次次飞船、航天飞机返回地球的过程中,由于他们和大气层的剧烈摩擦,飞船表面产生了等离子层,形成了电磁屏蔽。很多中国人都会记得几次神舟飞船返回地球的时候都会有一段时间和地面暂时中断联系,就是这种现象的反映。当然,这种现象早就受到了军事技术人员的注意,就是有可能通过这种等离子体的电磁屏蔽来实现作战飞机的主动隐身。然而设想并不等于工程实践,实际上通过等离子体来实现隐身从工程角度来讲很难实现。因为想实现覆盖几十米长作战飞机的等离子层,要么会牺牲飞机的气动外形,要么会对飞机的电源和燃料提出了很难实现的要求。 现在对等离子体的研究,基本上已经可以确定。那种大气摩擦产生的热等离子,是不可能应用于飞机隐身的。即使在俄罗斯,现在也没有没有确凿的证据来证明有实用的等离子体飞机隐身技术。唯一在技术界流传广泛的,就是有传闻美国在B-2轰炸机上使用了一些由稳态电源或者微波产生的冷等离子体来实现隐身。这种传闻,和美国公开B-2采用飞翼和涂料来实现隐身的说法差异很大。由于B-2轰炸机涉及到美军的核心机密,等离子体隐身的说法只能是个疑问 。 除了等离子体隐身,那么等离子体和军用航空的契合点又在哪里呢? 我们不妨再看看原来的那条新闻。不难发现,这个实验室的全称是“航空等离子体动力学国家级重点实验室”,里面有动力学这个关键词。而新闻中还提到:“这个实验室的成立,是推进我国在航空动力发展领域实现理论和技术创新的重要举措,并为解决制约航空装备发展和空军战斗力生成的瓶颈问题提供了重要的研究平台……”答案已经很明显了,等离子体研究与“航空动力”这制约中国航空装备发展和空军战斗力生成的瓶颈问题有着直接的关系。 一些公开的资料表明,等离子体在航空动力上,可以有效地提高燃烧稳定性和燃烧效率,极大改善航空发动机压气机增压比升高后的工作稳定性,从而实现推重比10甚至更高涡扇发动机的生产;而在飞机气动力上,等离子体可以减少飞机阻力,增加升力,提高战机的失速攻角和机动性。 例如在航空发动机上,风扇、压气机是航空涡扇发动机的核心部件。提高航空涡扇发动机的推重比,只能增加压气机的增压比,而随之带来的问题就是压气机出口面积急剧缩小、效率严重降低。而通过在压气机的特定位置上布置等离子体激励装置,则会有效改善发动机内气体的流动效果。 毫无疑问,等离子体动力学的研究在全球范围内都是一个非常超前的领域。以至于在公开的资料中,只知道等离子体对空气的流动会产生作用,但是其作用的机理却不清楚。那么国外的一些先进航空动力,例如F-119、F-135发动机,是否使用了等离子体技术,也是一个谜。不过这次我国成立等离子体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显示我国在航空动力、飞行器气动力研究方面,已经进入了最前沿领域。随着我国在等离子体动力学研究上的不断深入,中国在研制推重比10以上的先进航空发动机的技术积淀,将更为深厚,从而为先进战机、空天飞行器、大型军用运输机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3040 次阅读|0 个评论
航空等离子体动力学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成立
xiaguangqing 2011-5-28 19:12
http://mil.news.sina.com.cn/2011-05-12/1427646855.html 优美的环境为科研创造了良好条件。谭超 摄 领导和专家为航空等离子体动力学国家级实验室揭牌。谭超 摄 空军工程大学隆重举行航空等离子体动力学国家级实验室揭牌仪式。   中广网西安5月12日消息 (记者谭超 刘小红)今天,我国首个航空等离子体动力学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在空军工程大学挂牌成立。这是空军院校首次实现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零的突破,将从根本上提升我国航空等离子研究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   来自国家,总部、空军机关领导,著名院校研究所的专家参加了揭牌仪式。等离子体是一种宏观电中性电离气体,在航空工业上有着重要的用途。这个实验室由空军工程大学该学科的带头人教授李应红任主任,在他的带领下将为我军航空领域培养一支技术水平高、攻关能力强的科技创新团队。这个实验室的成立,是推进我国在航空动力发展领域实现理论和技术创新的重要举措,并为解决制约航空装备发展和空军战斗力生成的瓶颈问题提供了重要的研究平台,同时也将成为国内相关领域发展学术研究和交流活动的共享平台。   这个实验室将充分利用国内优势研究资源,紧盯世界航空动力学发展前沿和适应我国航空等离子体动力学技术发展需求 ,在装备论证方面、承担国家和军队重点研究课题,造就科技领军人才,产出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打造引领大学科技创新的重要研究基地, 推动我国航空事业的跨越式发展。   据了解,自60年代以来,美国、前苏联等军事强国就开始研究等离子体的性能。近年来,等离子体技术在俄罗斯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其研究领先于世界。
8926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2011年度“中国等离子体物理暑期学校”
phenixd 2011-4-24 14:21
(Chinese Summer School on Plasma Physics,CSSPP11) 第一轮通知 “中国等离子体物理暑期学校”(英文为Chinese Summer School on Plasma Physics;以下简称暑期学校或CSSPP)是上世纪80年代初期,由我国已故著名等离子体物理学家蔡诗东院士倡议并组织起来的,其目的是为了在中国推进和发展等离子体物理研究,培养聚变与等离子体科学研究人才,实现“把等离子体物理的根扎在中国”的理想。 为了发展我国的受控热核聚变和等离子体物理事业、支持ITER大型国际合作计划及国内的EAST和HL-2A大科学工程项目,大力培养核聚变和等离子体物理方面的高层次人才已成为中国等离子体物理界的迫切任务。在相关研究所和高校的支持下,经海内外专家反复讨论,决定从2007年起恢复举办“中国等离子体物理暑期学校”。2007年8月,恢复后的第一届暑期学校在成都成功举办。 2007年10月“中国等离子体物理暑期学校筹划委员会”正式成立,确定暑期学校每年举办一届,主题将根据学科发展和国内受控热核聚变研究的需求,每四年为一个周期进行长期规划。2008年由中国科技大学承办第二届暑期学校,2009年在浙江大学举办第三届暑期学校。2010年的第四届暑期学校由东华大学承办。2011年的第五届暑期学校将由大连理工大学承办。 现将CSSPP11有关情况首轮通知如下: 2011年度暑期学校以“总结前四期的内容和介绍新的前沿领域”为主题。 (1) 授课对象:等离子体物理和受控热核聚变领域的研究生、青年研究人员(为了保证暑期学校的质量,经筹划委员会讨论决定,本次暑期学校限定120名学员,其中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和 中科院等离子体所各30名 ,其它单位60名)。 (2) 授课地点:大连理工大学校区内(教室待定) (3) 授课时间:2011年7月15~24日;7月14日(14:00-20:00)在大连理工大学专招二部报到。 (4) 会务简况:免收注册费;住宿:大连理工大学专招二部。食宿费、交通费自理。 (5) 联系人:刘悦(Email: liuyue@dlut.edu.cn ,13941156545)、王德真(Email: wangdez@dlut.edu.cn ,13052718903)。 暑期学校开展“学员论坛”活动,欢迎学员在课程学习的同时,相互交流学习和研究工作情况,具体时间安排见日程表。愿意在“学员论坛”作报告的学员请作好相应的准备。 等离子体所学员报名,请于2011年5月31日前发回执到: zhaodan@ipp.ac.cn 。 2011年度“中国等离子体物理暑期学校” 组委会 2011年4月11日 From: http://www.ipp.cas.cn/tzgg/tz_yjs/201104/t20110420_74472.html
3329 次阅读|0 个评论
燃烧等离子体-高能粒子物理
热度 1 phenixd 2011-4-12 12:48
燃烧等离子体-高能粒子物理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4118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科学像花儿一样 浙大“材料微结构摄影比赛” 科学即美学
热度 1 沈海军 2011-4-2 16:15
图1:揭秘金字塔——新型硅基太阳电池原型器件 作品简介:本作品为新型单晶硅太阳电池原型器件的界面扫描电镜图片。将两种金属材料的纳米结构(薄膜和硅衬底之间以及薄膜表面的金属纳米结构)产生的表面等离子体激元与传统的单晶硅片表面织构化(单晶硅衬底腐蚀后得到的“金字塔”结构)相结合,共同增强电池的陷光作用,以期提高太阳能利用效率。 李喆(07级博士) 摄 图2:你是我的眼——铟掺杂氧化锌 作品简介:这是由透射电镜在放大4000倍的情况下拍摄的。整个画面主要由四部分构成:眼睛上部、眼球、眼睛下部和右下部分的点缀物。其中眼球是重点,它非常圆,其实它是由一圈纳米颗粒围成的,这些纳米颗粒在高放大倍数下基本呈正六边形,是铟掺杂的氧化锌。被圈在里面的纳米颗粒同样是掺铟的氧化锌,它们呈随机分布,远看就像眼睛里面的一些血丝。陈栋栋(08级硕士) 摄 图3:一代天骄@牡丹——氧化铜纳米花薄膜 作品简介:这是化学沉积制得的氧化铜薄膜的扫描电子显微镜照片。图中氧化铜具备等级结构:一级结构呈现出三维的牡丹花形貌,二级结构为二维的薄片,形状酷似花瓣,每片花瓣厚20—50纳米。这种特殊结构的氧化铜花状薄膜结构稳定,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具有非常好的电化学性能。 相佳媛(06级博士) 摄 图4:知——氧化铜 作品简介:这是用简单的湿化学法合成的氧化铜粉体的透射电子显微镜照片。CuO粉体呈二维片状结构,长约500纳米,宽约200-300纳米,厚20-50纳米,从外形上看酷似“叶子”。该种特殊结构的纳米片状CuO,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具有非常好的电化学性能。落叶纷飞,有一种凄凉的悲怆,却更有一种坚强的美丽,美丽中带有希望。张冬(09级博士) 摄 中科院院士张泽去年4月从北方来到杭州,在浙江大学材料系开始了他新的学术生涯。工作之余,他会开一辆墨绿色的吉普车出发,去欣赏杭州美景。这几天,他正准备充当司机, 带材料系的同学们一起出游。但搭车的人要符合一个条件——必须是在刚刚结束的“材料微结构摄影比赛”中的前三,或者是最后一名。 因为科学 所以艺术 张泽院士是材料科学领域的著名科学家,他常说,“材料的结构决定了它的性能”。在他的研究工作中,常常要给材料拍照。用的不是我们通常说的相机,拍的也不是我们平常所见的照片,而是把材料放在电子显微镜下,放大几十万倍甚至几百万倍后,拍到的纳米级的成像,可以看到原子的分布。其实不光是张泽院士,这是材料系的老师和研究生们都常要做的事。目前,浙大有4台高倍电子显微镜,是师生们做科研的热门设备。 张泽院士来到浙大作的第一场讲座是“材料性能与显微结构间关系”。他对着一张张材料微结构照片发出一次次由衷的赞叹:“大家看这个结构,真是美啊!”“我的一位研究生做了一个非常漂亮的材料,你们看这个曲线……”,过路人一定会误以为这位眉飞色舞的教授是在作一场美学报告。他加盟浙大之后,正在筹建浙大电镜研究中心,学校投入了4500万元人民币用于购置国际最高端电子显微镜,张泽院士期望把中心建设成为浙大乃至长三角地区材料、物理、化学、化工和机械等学科的科学家的高端共用平台。这不是一件买设备、用设备这么简单的事,首先要设计建一个安安静静的地方安置它。高倍的电子显微镜,连过路汽车产生的震动也会影响它的效果。 浙大材料系的系主任叶志镇教授也坐在席间听讲座,那段时间他正在想着,如何让学生对材料学科更有兴趣。张泽的讲座很打动他,让他想起自己读博士的时候,导师曾教导他,电镜观察很重要。“我在麻省理工学院访问的时候,发现那里经常会举办一些竞赛,培养学生创新和艺术创作能力。”叶志镇想到了微结构摄影,系里有得天独厚的设备,为何不让同学尝试一番,来一场微结构摄影大赛?大家来比比谁的研究做得好,再比比有没有艺术细胞,能不能从微观世界中看出点美学元素,读出点人生哲理? 因为艺术 所以科学 “要避免学生将来成为‘有知识,没文化’的人。”张泽院士很赞同叶志镇的想法,“确实应该开展一些积极向上、崇尚真善美的人文活动。”材料系其他几位教授想法也很一致,于是,大教授们兴致勃勃地开始操办起第一次微结构摄影大赛,张泽是大赛组委会的主任。比赛还设立了很丰厚的奖金,一等奖有4000元,相当于本科生年度的奖学金。 比赛要求,每个同学都必须拍摄自己参与的研究成果,除了提供照片和说明文字,还必须有指导老师对作品的原创性作证明。“有的同学为了照片更加美观,希望能做一些PS处理,我们规定,除了上色,其他一切PS的修改都是不允许的。”叶志镇说。 材料系党委书记王东虽然不是材料学科出生,但对每幅作品都是如数家珍。“有幅获奖的作品叫‘金字塔’,我们评委会给它的一句话点评是‘因为艺术所以科学。”王东介绍,这幅作品拍摄的新型单晶硅太阳电池原型器件的截面扫描电镜图片,一种把光能转化存储为电能的材料。如果一种材料的表面非常光滑,那就会反射很大一部分光线,而这种材料的微观结构正好是一个个“金字塔”,太阳光照到这里,就能在内部相互反射,而 “逃”不出去。学术上称之为增加了电池的“陷光”作用,这就提高了光能的转换效率,很有应用前景。 “很多照片,就像野生动物摄影一样,要等待,要抢拍。”王东介绍,获得一等奖的杨叶峰的照片就是一幅因“技术和学术结合得相当精美”而征服评委的照片。“一开始我们认为他是把镜头‘钻’近了‘央视大楼’的底部拍出来的,但这个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后来才发现杨叶峰同学是抓拍了一个很有学术意义的瞬间。“就像摄影师在一个风景秀丽的地方等待一群藏羚羊的出现,科学工作者也在等待某个激动人心的时刻。这种心情应该都是相通的。” 艺术就是人与自然交融 参加微结构摄影大赛的作品,在浙大材料系面向本科生的专业介绍会上派上了大用场。材料系面向大类学生举办专业介绍会的那天,本科大一大二的同学们对学长们拍摄的照片充满了好奇,学弟学妹们对着一幅“一代天骄@牡丹”的照片议论纷纷:“这不就是一朵西湖边的牡丹吗”王东在一旁笑着解说:“这当然是西湖边的牡丹,但它是盛开在西湖边的一所大学的实验室里。而且才几十纳米大。”这幅牡丹是06级的博士生相佳媛拍的。两年前,她通过多次试验制备出了一种电容量较大的氧化铜材料,在显微镜下观察微观结构,她惊喜地发现这种氧化铜材料像一朵盛开的牡丹。“当时我拍下了这张照片,还写了一篇关于这种材料的论文,我是这样形容它的,它就是‘flowerslike’(像花一样)”。 08级硕士陈栋栋用透射电镜,把铟掺杂的氧化锌放大了4000倍拍了照片。“当一只‘眼睛’活生生地映入我的‘肉眼’时,那种震撼是很难描述的,当‘双目’相对的时候,我感受到了科学与艺术结合的力量,人与自然交融的力量。”小陈把这张照片起名为《你是我的眼》,他说:“非等价半导体的掺杂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通过这只‘眼睛’,让我们看到了一片光明和希望!”决赛现场,小陈把“眼睛”的照片做成了一副眼镜,邀请了10多位同学来帮助做“模特”,各拍一张墨镜照。出场的阵势立刻征服了台下的观众,评委们听到雷鸣般的掌声,就一致决定把 “最佳人气奖”颁给了这双“眼睛”。 杨叶峰是2006年的直博生,他的获奖作品《央视大楼》是一张比较难懂的照片,之所以被评委相中,很重要的原因是对其学术价值的肯定和对他坚持不懈的科研精神的鼓励。在杨叶峰最初开始研究生生涯的两年间,没有特别激动人心的研究进展,但在2010年7月,他的论文终于被权威化学期刊接受,《美国化学会志》上全文刊载了他14页的研究论文,这是件很不容易的事,他因此获得了浙大学生的最高荣誉——竺可桢奖学金。 杨叶峰的研究领域是半导体纳米晶合成。目前,学术界对纳米四脚针状结构 (tetrapod) 的形成机制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对它核心区域进行结构表征还存在很大的困难,多个分支的空间阻碍,很大程度上妨碍了核心区域的结构观察,因此,有关核心区域原子级分辨率的高分辨电镜照片仍十分罕见。通过潜心研究,他在国际上首次合成了Mg掺杂的ZnO纳米四脚针状结构,通过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拍下了照片。为了拍到这张照片,杨叶峰选了夜深人静的一刻,因为外界的震动、电磁波辐射等干扰都会影响成像质量,样品要在电镜腔体内事先稳定若干时间。“最重要的是要在拍摄过程中保持耐心,坚持!很多时候坚持和放弃只是一念之间的事情,尤其是原以为这几乎是不可能做到的。”杨叶峰说。 决赛现场,浙大紫金港校区东区的教室挤满了学生和老师。张泽院士的即兴致辞让场内的同学都很兴奋。“我在这里发出邀请,这个比赛的前三名和最后一名,都可以搭我的车出去玩一天,我随时接受你们的预约。”张泽说,“参与”是最重要的,所以,最后一名也是值得和应该鼓励的 http://www.mememama.cn/2011/0115/1812_2.html
4409 次阅读|1 个评论
2011-3-25学术
stillme2010 2011-3-25 09:35
非热等离子体技术是烟气处理的发展趋势之一。本文采用 FeCu/zeolite 作为催化剂对微波催化去除 NOx 及 SO2 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带有 FeCu/zeolite 的微波反应器可用来微波催化氧化 91.7% 的 NOx 为硝酸盐, 79.6% 的 SO2 氧化为硫酸;带有 FeCu/zeolite 以及 NH4HCO3 作为还原剂的的微波反应器去除 NOx 以及 SO2 的反应效率分别为 95.8% 以及 93.4% 。微波的加入可以加速催化还原 SO2 以及 NOx ,微波的加入可以提高 SO2 的去除效率从 14.5% 至 18.7% , NOx 的去除效率从 13.4% 提高至 18.7% 。 FeCu/zeolite 采用 XRD, XPS, SEM, BET 进行表征。微波催化去除 SO2 以及 NOx 采用 L-H 动力学模型拟合。
1865 次阅读|0 个评论
ITER——即将升空的“人造太阳”
kejidaobao 2011-2-21 15:01
目前,全球面临环境污染、气候变暖、能源紧缺等危机,导致各国纷纷加入寻找新的可持续发展能源的行列。作为地球上众多能量的来源,太阳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核聚变反应堆,其内部有大量氘和氚,在高温高压的环境下,氘和氚不停撞击而进行聚变作用,产生巨大能量。如何使核聚变过程变得可控,并收集释放的能量,成为解决全球能源环境问题的重大任务,人类开启了设法“人造”小太阳的征途。 国际热核实验堆(International Thermonuclear Experimental Reactor,ITER)计划于1985年由美国与前苏联提出,历经20年不断发展与演变,如今成为欧盟、美、日、中、印、韩、俄7国合作的国际项目。ITER的设计目标为实现点火的聚变实验反应堆、验证聚变发电的物理和工程可行性以及产氚工艺研发,其目的就是要建造一个“人造太阳”,涉及的关键技术有堆设计、芯部等离子体、包层材料 相关技术等。中国主要承担的任务有屏 蔽包层、实验包层、超导磁体、高压变电 站、真空泵和加料、远程控制以及核分 析等。 包层实验是ITER的关键任务之一,是ITER与DEMO的决定性纽带。在ITER实验包层(TBM)计划中,共安排了3个窗口、6个模块,中国主导一个窗口,并提出固态TBM和液态TBM的概念,基本确定以固态为主(由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西南核物理研究院负责),参与法国的ITER实验;以液态为辅(由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研究所负责),跟踪国际研究,作为固态的备用。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物理与化学研究所承担了验证在线氚增殖-提取循环技术的可靠性的工作,以避免在TBM及锂铅回路中造成很高的氚渗透量及滞留量。本期第69~73页刊登的谢波等的“ITER中国液态锂铅实验回路中的氚技术”一文,综述了2004年以来中国液态锂铅回路中氚技术的研究进展。封面图片为巨大的核聚变堆——太阳,由谢波提供;本期封面由严佳君设计。 (本刊记者 刘志远)
个人分类: 栏目:封面图片说明|3145 次阅读|0 个评论
元宵、灯谜、等离子体
热度 4 等离子体科学 2011-2-17 14:46
正月十五元宵节。东亚地区还守着中国古时的习俗,称“上元节”。西方则用“灯节”( Lantern Festival )的俗称——不仅因为“东风夜放花千树”的上元花灯,也因为“元宵灯谜”的传统民俗。比如《红楼梦》第二十二回:《听曲文宝玉悟禅机 制灯谜贾政悲谶语》就记述了当时元宵制灯谜的风俗。 想起做学生时猜过的一个灯谜:望儿归(打一物理名词)。 谜底正是:等离子。 等离子体被称为物质的第四态。当初中文命名时,等、离二字应取自“整体呈准电中性的电离状态”。“子”从何来,就不得而知了。名字起得虽好,但是有点长,比起其它三态:固体、液体、气体,长了一倍,说起来有些绕口。以至于很多学生(以科大为甚)干脆简称其为“等体”! “等体”二字,叫起来虽然与其它三态“对等”,但是全无科学性。而且,现代科学的发展已经对“等离子体”中的这个“等”字发起了挑战——各种非中性等离子体( Nonneutral Plasmas ),甚至单分量(仅有电子、或者仅有离子)等离子体( OCP , One Component Plasma )的出现,导致“准电中性”的完全破坏。 其实若想减字,笔者觉得“子”字是可以不要的,因为原来就没有实际意义。而且“等离体”的量子( plasmon )直接叫“等离子”,方便自然。如今通常的叫法是“等离子体激元”,即不方便也不自然——比如 Phonon 称为“声子”而不是“晶体激元”。 但是如果考虑上面提到的“等”字的狭义性,则只剩一个“离”字可用。但是“离体”这个名称不仅物理意义太模糊,而且非常容易引起歧义。 台湾地区仿照“血浆”,将物理上的 plasma 译成“电浆”( plasmon 则称“电浆子”)。赵凯华老师觉得这个名字好一些——因为 Langmuir 先生当初想到 plasma 这个名字的时候就是觉得它与“血浆”有些类似——他即将出版的新书就叫:《电浆基本理论》。 总之,物理学会再讨论中文物理学词汇的时候,应该考虑给“等离子体”正名了! 不管新名字是什么,元宵制灯谜的时候,会少一条。对喜欢“射虎”的朋友来说,是个小小的遗憾 :p
个人分类: 燕园夜话|3919 次阅读|11 个评论
[转载]分析测试仪器相关英文简称
Alisa 2011-1-26 10:32
紫外:UV 原吸:AAS 高效液相色谱:HPLC 气相色谱:GC 薄层色谱:TLC 离子色谱:IC 原子荧光:AFS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扫描光谱仪:ICP 质谱:MS 红外光谱:IR;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 核磁共振:NMR 近红外 :NIR 示差扫描量热仪:DSC 动态热机械分析仪:DTMA X射线荧光光谱仪:XRF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场电子显微镜:FEM 场离子显微镜:FIM 低能电子衍射EED 光电子能谱:ESCA 扫描隧道显微镜:STM 原子力显微镜:AFM 横向力显微镜FM 扫描探针显微镜:SPM BOD:生化耗氧量 COD:化学耗氧量 TOC:总有机碳 TIC:总无机碳 AOX:可吸收卤化物 仪器中文名称 仪器英文名称 英文缩写 原子发射光谱仪 Atomic Emission Spectrometer AES 电感偶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 Inductive Coupled Plasma Emission SpectrometerICP 直流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 Direct Current Plasma Emission Spectrometer DCP 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 UV-Visible Spectrophotometer UV-Vis 微波等离子体光谱仪 Microwave Inductive Plasma Emission SpectrometerMIP 原子吸收光谱仪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scopy AAS 原子荧光光谱仪 Atomic 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 AFS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 FT-IR Spectrometer FTIR 傅里叶变换拉曼光谱仪 FT-Raman Spectrometer FTIR-Raman 气相色谱仪 Gas Chromatograph GC 高压/效液相色谱仪 High Pressure/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 离子色谱仪 Ion Chromatograph IC 凝胶渗透色谱仪 Gel Permeation Chromatograph GPC 体积排阻色谱 Size Exclusion Chromatograph SEC X射线荧光光谱仪 X-Ray Fluorescence Spectrometer XRF X射线衍射仪 X-Ray Diffractomer XRD 同位素X荧光光谱仪 Isotope X-Ray Fluorescence Spectrometer 电子能谱仪 Electron Energy Disperse Spectroscopy 能谱仪 Energy Disperse Spectroscopy EDS 质谱仪 Mass Spectrometer MS 核磁共振波谱仪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meter NMR 电子顺磁共振波谱仪 Electron Para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meter ESR 极谱仪 Polarograph 伏安仪 Voltammerter 自动滴定仪 Automatic Titrator 电导仪 Conductivity Meter pH计 pH Meter 水质分析仪 Water Test Kits 电泳仪 Electrophoresis System 表面科学 Surface Science 电子显微镜 Electro Microscopy 光学显微镜 Optical Microscopy 金相显微镜 Metallurgical Microscopy 扫描探针显微镜 Scanning Probe Microscopy 表面分析仪 Surface Analyzer 无损检测仪 Instrument for Nondestructive Testing 物性分析 Physical Property Analysis 热分析仪 Thermal Analyzer 粘度计 Viscometer 流变仪 Rheometer 粒度分析仪 Particle Size Analyzer 热物理性能测定仪 Thermal Physical Property Tester 电性能测定仪 Electrical Property Tester 光学性能测定仪 Optical Property Tester 机械性能测定仪 Mechanical Property Tester 燃烧性能测定仪 Combustion Property Tester 老化性能测定仪 Aging Property Tester 生物技术分析 Biochemical analysis PCR仪 Instrument for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DNA及蛋白质的测序和合成仪 Sequencers and Synthesizers for DNA and Protein 传感器 Sensors 其他 Other/Miscellaneous 流动分析与过程分析 Flow Analytical and Process Analytical Chemistry 气体分析 Gas Analysis 基本物理量测定 Basic Physics 样品处理 Sample Handling 金属/材料元素分析仪 Metal/material elemental analysis 环境成分分析仪 CHN Analysis 发酵罐 Fermenter 生物反应器 Bio-reactor 摇床 Shaker 离心机 Centrifuge 超声破碎仪 Ultrasonic Cell Disruptor 超低温冰箱 Ultra-low Temperature Freezer 恒温循环泵 Constant Temperature Circulator 超滤器 Ultrahigh Purity Filter 冻干机 Freeze Drying Equipment 部分收集器 Fraction Collector 氨基酸测序仪 Protein Sequencer 氨基酸组成分析仪 Amino Acid Analyzer 多肽合成仪 Peptide synthesizer DNA测序仪 DNA Sequencers DNA合成仪 DNA synthesizer 紫外观察灯 Ultraviolet Lamp 分子杂交仪 Hybridization Oven PCR仪 PCR Amplifier 化学发光仪 Chemiluminescence Apparatus 紫外检测仪 Ultraviolet Detector 电泳 Electrophoresis 酶标仪 ELIASA CO2培养箱 CO2 Incubators 倒置显微镜 Inverted Microscope 超净工作台 Bechtop转载请注明出自( 六西格玛品质网 http://www.6sq.net ),本贴地址:http://www.6sq.net/thread-135803-1-1.html
个人分类: 转载材料|3404 次阅读|0 个评论
第三十届国际电离气体现象会议征文
xiaguangqing 2010-12-24 21:18
Dear Colleagues, The International Scientific Committee and the Local Organizing Committee are pleased to invite you to participate in the XXX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henomena in Ionized Gases (ICPIG), which will be held in Belfast, Northern Ireland, on August 28th September 2nd 2011 . The XXX ICPIG will cover a wide range of fundamental and applied aspects of ionized gases. This conference emphasises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and fosters exchange between different communities. All interested participants are kindly invited to present the latest results of their scientific work in one of the ICPIG subject areas. The first announcement is attached and more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regularly updated website: http://www.qub.ac.uk/sites/icpig2011/ We wish you enjoyable Christmas holidays and a happy new year, Timo Gans on behalf of the LOC. ----------------------------------------------------------------------------------- 30.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henomena in Ionized Gases ICPIG Belfast 2011 Queen's University Belfast, Northern Ireland, UK 28. August - 2. September 2011 http://www.qub.ac.uk/icpig2011 icpig2011@qub.ac.uk Local Organising Committee Chair: Timo Gans Queen's University Belfast, Northern Ireland, UK International Scientific Committee Chair: Ursel Fantz Max-Planck-Institut fuer Plasmaphysik, Garching, Germany Secretary: Nicholas Braithwaite The Open University, Milton Keynes, UK Topics A. Fundamentals 1) Elementary processes and fundamental data Reaction paths, plasma chemistry, cross sections, swarm studies and data 2) Thermodynamics and transport phenomena Distribution functions, kinetic theory, transport models, dissipation, heating mechanisms 3) Plasma wall interactions, electrode and surface effects Secondary emission, wall erosion, surface reactions, edge plasmas in fusion devices 4) Collective and Nonlinear Phenomena Boundary sheaths, flows, waves, shocks, instabilities, self-organization, chaos, plasma-beam interaction, magnetized plasmas. B. Modelling, Simulation, and Diagnostics 5)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techniques Analytical techniques, numerical methods, codes, visualization tools 6) Plasma diagnostic methods Optical, electrical, particle and laser-assisted diagnostics. Other plasma diagnostics methods C. Plasma Sources and Discharge Regimes 7) Astrophysical, geophysical and other natural plasmas Cosmic plasmas, interstellar nebula, magnetospheres, ionospheres, lightning, sprites 8) Low pressure plasmas DC glows, magnetrons, pseudo-sparks, edge-physics of fusion devices 9) High frequency discharges Radio-frequency and microwave driven discharges 10) Non-equilibrium plasmas and microplasmas at high pressures Breakdown, streamers, sparks, coronas, surface discharges, 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s, high pressure glows, microplasmas 11) Thermal plasmas Arcs, thermo-ionic arcs, thermal plasma torches 12) Complex and dusty plasmas, ion-ion plasmas Particle dynamics, plasma crystals, structure formation, negative ion dominated plasmas D. Applications 13) Plasma processing of surfaces and particles Plasma etching and deposition, surface activation, thin film technology, generation, coating and deposition of nano-particles 14) High pressure and thermal plasma processing Torches, plasma synthesis, combustion, plasma spraying, pollution control 15) Plasma lamps and radiation sources Low and high pressure lamps, flat-panel plasma displays, X-ray sources, medical imaging, resistive plate detectors, gaseous photomultipliers. 16) Medical, biological, environmental and aeronautical applications Plasma sterilization, bio compatible coatings, diffusion barriers, plasma actuators and igniters 17) Plasma power and pulsed power technology, particle sources MHD and other plasma generators, circuit breakers, plasma switches, high power electron beams, Hall thrusters, Z Pinch, Theta pinch, and Plasma Focus apparatus
个人分类: 未分类|3785 次阅读|0 个评论
第十五届全国等离子体科学技术会议征文通知
xiaguangqing 2010-12-24 17:47
中国力学学会等离子体科学与技术专业委员会、中国物理学会等离子体物理分会、中国核学会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学会联合主办的 第十五届全国等离子体科学技术会议将于2011年8月7日- 8月10日在安徽省黄山市举行,会议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承办。 全国等离子体科学技术会议为每两年一次的全国性学术会议,迄今已成功地举办了十四届。本届会议将全面展示近两年来中国在等离子体科学技术各个领域所取得的成果及最新进展,深入探讨等离子体科学和技术所面临的机遇、挑战及未来的发展方向,致力于加强等离子体科学技术界同行之间的学术交流,促进本领域与其它学科领域以及产业界的沟通和联系,推动我国等离子体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大会组委会诚挚地邀请全国从事等离子体相关领域研究的学术界同行和相关产业界人士参加会议,同时热忱欢迎从事相关研究的海外华人同仁莅临。 本届会议拟设立全国等离子体科学技术大会优秀研究生论文奖,并颁发荣誉证书及奖品,以鼓励优秀研究生参会进行学术交流。 一、会议主题 . 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及其应用; . 低温与基础等离子体物理; . 磁约束聚变等离子体物理; . 惯性约束聚变等离子体物理; . 等离子体国防高技术应用; . 其他等离子体科学技术相关主题。 二、会议征文 凡未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和会议上发表过的论文均可投稿。论文内容符合上述主题和国家及各单位保密规定。会议论文的详细摘要将汇编成册。会议征文的其它要求见第二轮通知。 三、重要日期 . 第一轮会议通知:2010年12月28日; . 第二轮会议通知:2011年2月20日; . 论文摘要提交截止日期:2011年5月31日; . 住宿登记截止日期:2011年6月30日; . 会议报到日期:2011年8月7日; . 会议召开日期:2011年8月8-10日。 四、会议组织 (1)大会顾问委员会名单(以姓氏拼音为序): 陈 骝、陈 熙、董家齐、葛袁静、郭文康、贺贤土、霍裕平、胡希伟、马腾才、宁兆元、潘 垣、邱爱慈、邱孝明、任兆杏、石秉仁、万元熙、王 龙、吴承康、谢纪康、俞昌旋、张 杰。 (2)大会执行委员会名单(以姓氏拼音为序): 主 席:刘万东 成 员:陈 强、陈 伟、丁永坤、段旭如、李 定、李建刚、李儒新、李星国、李玉同、李正宏、梁荣庆、刘昌俊、刘万东、刘 永、卢新培、 孟月东、潘传红、潘文霞、蒲以康、秦 宏、盛正卯、盛政明、童洪辉、万宝年、王少杰、王友年、王晓钢、王德真、吴雪梅、徐跃民、杨 涓、夏维东、于达仁、曾正中、张 菁、朱少平、庄 革 (3)大会组织委员会名单(以姓氏拼音为序): 主 席:郑 坚、朱晓东 秘书长:李 弘 成 员:蔡辉山、岑 丹、陈 曼、崔红霞、兰 涛、李 弘、刘阿娣、马锦秀、王晓方、谢锦林、叶林秀、张文禄、赵 斌、郑 坚、周海洋、朱晓东
个人分类: 未分类|6928 次阅读|0 个评论
简说H-模
等离子体科学 2010-11-18 09:33
有网友问何为 H- 模? 等离子体物理的一个特点就是模( mode )非常多:有表示波动模式的各种简正模( normal modes )和本征模( eigenmodes );有表示不稳定性的各种模式,最著名的比如扭曲(撕裂)模和交换(气球)模;更有表示不同放电形式或者运行方式的模,比如大气压辉光放电的所谓 a - 模和 g - 模。特别是托卡马克等离子体的 H- 模和 L- 模其中 H 是 High 之意, L 是 Low 之意。 这里 H- 模和 L- 模都是运行模式( operation mode ): H- 模是 high-confinement mode , L- 模则是 low-confinement mode 。 H- 模是 1980 年代末在德国的 ASDEX 上最先看到的:在托卡马克等离子体边缘处形成自组织的、非常高的压强(温度、密度)梯度(被称为边缘输运垒 edge transport barrier , ETB ),使得 主体等离子体( core plasma )的温度、密度成倍增加,等离子体能量约束大大改善。目前世界上主要的先进托卡马克上都看到了 H- 模放电。基于 H- 模的 ITER 设计,预计经费比原来基于 L- 模的设计大约减少一半。 H- 模等离子体边缘很薄的区域里很大的压强梯度,导致称为边缘局域模( edge localized modes , ELM )的不稳定性。这种不稳定性是 H- 模放电的特征,所以 H- 模又被称为 ELMy H-mode 。 引起边缘输运垒的原因至今仍不是很清楚。这是当前等离子体物理研究的重要前沿之一。 。
个人分类: 学海无涯|10932 次阅读|1 个评论
IBEX-ribbon1
ferraro 2010-10-26 08:24
这几天来为一个科学难题而迷惑,我试着描述一下。 IBEX是NASA为了探测日球层(Heliosphere)以及其与周围的星际介质(Interstellar medium)相互作用而发射的一颗卫星。它探测的是空间中的具有较高能量的中性粒子(Energetic Neutral Atom,ENA)。其原理是,太阳风粒子向外吹,而这些带电粒子有一定的几率和星际空间中的中性粒子发生电荷交换,在这个过程中,只有电荷发生交换,而其他物理量,例如动量,则基本保持不变。由于由这个过程中太阳风离子(能量在keV量级)得到电荷变为中性,它就不与周围的电磁场产生作用,它们的轨道即变成直线式的。IBEX就能将它们观测到并记录它们的速度方向。 IBEX的观测结果是一个surprise,它并没有被任何人,被任何model提起过,它观测到了一个ribbon,在天空的某一个方向画了一道弧线。在这条弧线附近,观测到的ENA比其他区域大1-2倍。具体的结果大家可以到其网站去一看究竟。 http://www.ibex.swri.edu/ 很快,有一些科学家就提出了他们的解释,其中最被广为接受的是University of Alabama Huntsville的 Heerikhuisen,J.等人提出的。其原理非常简单,在太阳风中,会有一些所谓Pickup ions,它们是由于星际介质的中性原子失去电子,被太阳风的电磁作用拾起(pick up)因此与太阳风具有相同的动能,长话短说,它们经过数次电荷交换以后,将移动到Interstellar medium的星际磁场的附近,相对日球层的尺度来说,这种Interstellar magnetic field是很规则的,Pickup ions在这种磁场中做回旋运动,它们有一定的几率再次变成中性,并射向地球。而我们看到ribbon的地方,就是星际磁场和我们视线垂直的地方。 Paper在这里:http://adsabs.harvard.edu/abs/2010ApJ...708L.126H 然而这个理论有一个缺陷目前无法修补,这也是我现在头痛的问题。这个理论实际隐含了一个假设:大部分pickup ions的速度主要在垂直于磁场的方向,这样才能产生我们观测到的ribbon现象。换句话说,必须有一个速度分布anisotropy,问题在于,这种速度分布会激发不稳定性。不稳定性激发的波动会很快地抹平这种anisotropy。 paper在这里:http://adsabs.harvard.edu/abs/2010ApJ...719.1097F 据我所知,暂时还没有方法来克服这种isotropization地过程。大部分的科学家都相信,这个解释ribbon的理论是可行的,然而,我们需要找出这个难题的答案。
个人分类: 未分类|3492 次阅读|0 个评论
妈妈的问题:什么是等离子体?
H2 2010-4-21 22:57
妈妈的问题:什么是等离子体? 实际上一直在考虑这个问题,怎么让一般人也能清楚地知道这个概念?也想过几种回答。 我晕了晕,酝酿了下,然后回答,加了点科普元素,要点如下:固液气外的第四态,(EAST)如同一个超级(磁力)高压锅,将某种物质,高温高压下(产生核聚变)释放出能量还准备进一步介绍,温度要到达太阳核心温度的100倍,稳定状态时间要达到1000秒看老妈的眼神已经迷离到其他地方去了。 解释彻底失败。嘎嘎!不过这个工作一定要做成功,老爸老妈一定是我的第一读者,第一个目标是搞定他们吧! 呵呵,我认为,除了研究,科普也是我们责任之一
个人分类: 未分类|3171 次阅读|3 个评论
等离子体中的参数概念
fqoo 2010-3-3 16:45
朗道长度:等离子体中两粒子能接近的最短的距离。 德拜半径:表示带电粒子产生的场能被屏蔽掉的空间尺度。 电子回旋半径:电子在磁场中圆周运动的半径。 离子回旋半径:离子在磁场中圆周运动的半径。 阿尔芬时间: 电阻扩散时间: 能量约束时间: 振荡频率对应时间: 碰撞频率对应时间:
个人分类: 科研点滴|7 次阅读|0 个评论
第十届亚太等离子科学技术大会暨第二十三届等离子科学材料大会征文
xiaguangqing 2010-2-19 20:58
The 10th APCPST (Asia Pacific Conference on Plasm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23th SPSM (Symposium on Plasma Science for Materials) will be jointly held for July 4 - 8, 2010 at Jeju island in Korea . The conference details can be found in the attached 1 st circular or on the web homepage ( http://www.apcpst2010.org ). Important deadline: Abstract submission by March 28, 2010 The submitted regular manuscripts will be published in a SCI-rated journal, Thin Solid Films (Elsevier Science) as a special issue after peer review Topics 1. Basic plasma physics generation - Atmospheric/thermal/low-temperature plasma - Plasma sources, simulation and modeling, plasma diagnostics, plasma sources - Plasma chemistry, plasma-surface interactions 2. Material synthesis etching by plasma - Surface modification etching by plasma - Synthesis of thin films nano-structured materials - Large-scale plasma processing 3. Various applications of plasmas - Plasma process for semiconductor, display, and energy conversion devices - Plasma process for transparent, flexible, or stretchable electronic devices - Plasma for fusion energy - Plasma for bio medical application - Other applications We hope you could join the conference as we feel your participation will provide a strong contribution to the program. Yours Sincerely, Chi Kyu Choi, Conference Chair
个人分类: 未分类|4080 次阅读|0 个评论
15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n Plasma Physics (ICPP 2010) call for abstract
xiaguangqing 2009-12-31 09:52
It is our great pleasure to inform you that the 15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n Plasma Physics (ICPP 2010) will be held in Santiago, capital of Chile, during August 8-13, 2010,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13th Latin American Workshop on Plasma Physics (LAWPP 2010). We invited all of you to be part of this great scientific event. For more information, visit www.icpp-lawpp-2010.cl Leopoldo Soto (chairman) and Local Organizing Committee Topics Fundamentals of Plasma Physics Fusion Plasmas Plasmas in Astrophysics and Space Physics Plasma Applications and Technologies Complex Plasmas High Energy Density Plasmas Quantum Plasmas Laser-Plasma Interaction ITER Project NIF Project Schedule: Early registration March 15th June 15th Abstract submission March 15th April 3th Desk registration (School) August 1st (Sunday) School on Plasma Physics August 2nd August 6th Desk registration (ICPP-LAWPP-2010) August 8th (Sunday) ICPP LAWPP 2010 August 9th August 13th
个人分类: 未分类|4028 次阅读|0 个评论
等离子体危险废物处理法(二)
NNtoone 2009-12-17 08:37
固体、液体、气体是大家所熟悉的物质三态。实际上宇宙中99.9%以上的物质是以等离子体的形态存在的。所谓等离子体,可简单理解为电离了的气体,诸如蜡烛火焰、日光灯管中氩等离子体、明亮刺眼的电弧、闪电、太阳等。 电离了的气体与通常所说的气体运动规律截然不同, 这篇文章旨在宣传,考虑对象是普通网民,争取让会识字的人都能看懂,并着重回答以下问题: 焚烧法原理,好处,与适用范围,目前存在的难点与差距,提供部分思考 等离子体处理废物技术是什么,处理原理, 某些废物的处理为什么要采用非焚烧技术? 等离子体技术的适用范围,列入国家名录的,从经济性角度考虑
个人分类: 未分类|23 次阅读|0 个评论
图解等离子体搬运过程数值模拟——COMSOL Multiphysics
COMSOLFEM 2009-9-14 02:03
小结: 利用COMSOL化工模块与反应实验室协同工作,可以提供对化学物种时空行为的可视化描述。 对于理解实验结果,COMSOL是一个非常好的工具。同时,COMSOL还可以对反应器的结构进行设计。 技术咨询可到如下网址咨询,请注明来自科学网博客: http://feedback.cntech.com.cn/content.php/3060.html
个人分类: 等离子体|5147 次阅读|1 个评论
图解等离子体放电过程数值模拟——COMSOL Multiphysics
热度 1 COMSOLFEM 2009-9-14 01:37
放电过程 重要的物理过程:电离-》吸附-》再结合 电子与离子的产生是一个雪崩式的链式连锁反应 模型的描述: 模 型 的 描 述 (LFA*) 用于求解玻尔兹曼方程的数据 玻尔兹曼方程的解 电离系数随E/N的变化 (仿真准确性检验) 电子漂移速度随E/N的变化 (仿真准确性检验) 求解两个流体方程以及泊松方程 电子密度 离子密度 电势分布 电 场 强 度 (dphi/dx) 电离率 电子密度 电势 电场强度 电离率 电子密度 离子密度 电场强度 电离率 一维仿真扩展成二维仿真非常容易 (需要占用更多的内存) 电子密度 离子密度 电离率 电 场 强 度 (dphi/dx) 小结: LFA模型的缺陷 在QTE问题和RCT问题的处理上的有效性还需要尝试。 LFA模型的优势 有利于对等离子体物理中Ne,Ni,EF等物理量的理解。 (非常适用于教学用途) COMSOL通过求解PDE方程解决物理问题 既可以处理LFA模型,也可以处理其他模型。 技术咨询可到如下网址咨询,请注明来自科学网博客: http://feedback.cntech.com.cn/content.php/3060.html
个人分类: 等离子体|15315 次阅读|7 个评论
图解等离子体放电过程模拟——COMSOL Multiphysics
COMSOLFEM 2009-9-14 01:35
放电过程 重要的物理过程:电离-》吸附-》再结合 电子与离子的产生是一个雪崩式的链式连锁反应 模型的描述: 模 型 的 描 述 (LFA*) 用于求解玻尔兹曼方程的数据 玻尔兹曼方程的解 电离系数随E/N的变化 (仿真准确性检验) 电子漂移速度随E/N的变化 (仿真准确性检验) 求解两个流体方程以及泊松方程 电 子 密 度 离 子 密 度 电 势 分 布 电 场 强 度 (dphi/dx) 电 离 率 电 子 密 度 电 势 电 场 强 度 电 离 率 电 子 密 度 离 子 密 度 电 场 强 度 电 离 率 一维仿真扩展成二维仿真非常容易 (需要占用更多的内存) 电 子 密 度 离 子 密 度 电 离 率 电 场 强 度 (dphi/dx) 小结: LFA模型的缺陷 在QTE问题和RCT问题的处理上的有效性还需要尝试。 LFA模型的优势 有利于对等离子体物理中Ne,Ni,EF等物理量的理解。 (非常适用于教学用途) COMSOL通过求解PDE方程解决物理问题 既可以处理LFA模型,也可以处理其他模型。
个人分类: 未分类|22 次阅读|0 个评论
等离子体材料处理技术
COMSOLFEM 2009-9-14 01:27
常见产品 处理设备 反应器内部 重要参数 技术咨询可到如下网址咨询,请注明来自科学网博客: http://feedback.cntech.com.cn/content.php/3060.html
个人分类: 等离子体|3365 次阅读|1 个评论
第十四届全国等离子体科学技术会议暨第五届中国电推进技术学术研讨会
xiaguangqing 2009-7-6 17:20
中国力学学会等离子体科学与技术专业委员会、中国物理学会等离子体物理分会、中国核学会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学会 联合主办的 第十四届 全国等离子体科学技术会议暨 第五届中国电推进技术学术研讨会 将于 2009 年 7 月 20 22 日在大连举行,由大连理工大学承办。 大会邀请报告 序号 时间 报告人 工作单位 报告题目 8:30-9:00 开幕式 1 9:00-9:35 段旭如 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所 HL -2A 装置实验进展 2 9:35-10:10 潘文霞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减压热等离子体特性研究 茶歇 30 分钟(合影) 3 10:40-11:15 李星国 北京大学 直流电弧等离子体和 RF 等离子体合成纳米结构物质及其性质 4 11:15-11:50 王友年 大连理工大学 双频容性耦合等离子体研究进展 午餐及休息 5 14:00-14:35 胡立群 中国科学院 等离子体物理所 EAST 长脉冲偏滤器等离子体实验 6 14:35-15:10 汪建华 武汉工程大学 微波等离子体技术应用进展 7 15:10-15:45 刘昌俊 天津大学 等离子体化学工艺:机遇与挑战 茶歇 20 分钟 8 16:05-16:40 于达仁 哈尔滨工业大学 霍尔效应推力器中的电子传导机制 9 16:40-17:15 石建军 东华大学 常压脉冲调制射频辉光等离子体研究 10 17:15-17:50 谢锦林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线性磁化等离子体装置中低频带状流的实验研究 分会报告共设 5 个分会场:第一分会场(聚变等离子体)、第二分会场(等离子体模拟 / 聚变等离子体)、第三分会场(等离子体源 / 放电 / 诊断)、第四分会场(等离子体应用)、第五分会场(等离子体电推进)。
个人分类: 未分类|5318 次阅读|0 个评论
求助
zhanglp426 2009-5-25 17:53
各位等离子体方面的专家,如何具体解释typical dusty plasmas,以及typical dusty plasmas,是什么样的等离子体?
个人分类: 未分类|2334 次阅读|0 个评论
作为连续介质的等离子体
等离子体科学 2009-4-16 15:36
Landau的理论物理教程中,专门有一本《连续介质电动力学》。加州大学的 陈骝 教授(也是浙江大学光彪讲座教授)在接受 Alfvn 奖的演说中提到:他在研究等离子体物理的过程中,最受启发的是把等离子体看成 continuum 的物理思想。中国科大的 刘万东 教授也几次说到:因为其独具的电磁介质性质,等离子体本身就是一种新材料。意大利国家能源、环境与新技术局( ENEA )的 Zonca 教授在他关于 磁约束聚变等离子体物理 的讲座中则提出一个观点:至少在低频区,漂移波湍流(如层状流 zonal flows ),以及静电的测地声波( Geodesic Acoustic Mode , GAM )和电磁的 Alfvn 波等这些看上去不同的物理现象都可以在一个统一的框架下看成等离子体这个 Alfvn continuum 对低频扰动的响应。 这些观点,都是强调 把等离子体作为连续介质来研究 。 对于开始学习等离子体物理的年轻人来说,最头痛的是等离子体中名目繁多、花样百出的各种 modes 。这些 modes ,有的是运动模式本征模( eigenmodes )或者简正模( normal modes ),有的是不稳定性(如扭曲模、交换模、撕裂模、快粒子模),有的是装置的运行参数区间或者运行方式(如 H 模、 L 模);有的同波动性质联系在一起(如 Alfvn 本征模、测地声模),有的同几何性质联系在一起(如环形 Alfvn 本征模、螺旋模),有的同物理参数联系在一起(如壁模),有的同扰动形状联系在一起(如腊肠模、气泡模、凹槽模),等等。而这些模式引起的波的传播、截止、与共振,不稳定性及湍流,以及输运与耗散过程等,更是不胜枚举。初学者很容易被这些令人眼花缭乱的名称和概念搞得昏头转向。 物理学的特点,应该是简单、明了、完整。比如一个最小作用量原理(或 Hamiltonian )就可以涵盖物理学的基础;一个各态历经假设,就可以搭起平衡态统计力学的架构。所以,看上去杂乱无章的物理,是理论发展不成熟的表现。 因此,笔者认为,把等离子体作为连续介质来研究,是梳理等离子体物理理论脉络的关键点之一。 这个想法可以这样来归纳: 1. 非均匀介质是一种 continuum 。这种 continuum 中的本征模式的谱是连续的。等离子体就是一种典型的 continuum 。 2. 在低频参数区,磁化等离子体可以看成具有连续的 Alfvn 本征模谱的 Alfvn continuum 。因此, Alfvn 本征模在等离子体中会受到连续谱阻尼( continuous spectrum damping )衰减效应。 3. 不同连续谱分支能级简并,会引起这些分支的耦合和能隙以及能隙间分立谱本征模( discrete eigenmodes )的形成。 4. 同时,这些连续谱本身(尽管存在连续谱阻尼)可以响应外界的驱动(这个过程可以看成阻尼谐振子的受迫振荡),激发如快粒子模( energetic particle modes , EPM ;比如 fishbone modes )这样的不稳定振荡;以及 GAM 或者 zonal flows 这样的长波结构。 (笔者会继续详细逐点讨论。) 这些思想还只是对低频区物理现象的一种解读。对于离子回旋频率以上、以至更高频区的物理现象的深入理解,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的研究。
个人分类: 学海无涯|7368 次阅读|4 个评论
解读等离子体天线
元宵 2007-12-1 10:55
解读等离子体天线 刘红 魏佳羽 近日科学网上发布了一则关于等离子天线的报道 ( http://www.sciencenet.cn/htmlnews/2007112281030111194869.html?id=194869 ),此消息来源于美国物理学会等离子体物理分会的年会 : http://meetings.aps.org/Meeting/DPP07/Event/69787 上的报告 , 《 Plasma Antenna Shielding 》 . A method and calculation have been developed to protect space based antennas using plasma Frequency selective surfaces radom. The antennas we are trying to protect are currently metal but could be plasma. The scattering process of the electromagnetic waves has been investigated in a plasma antenna tube; this process is of self-important value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studying wave propagation and absorption. When electromagnetic waves propagate in media with random inhomogeneities, there appear waves with frequencies and wave vectors which are different from the frequency and wave vector of the fundamental wave. Here, the so-called scattering process occurs. If the medium is spatially homogeneous but parameters defining its electromagnetic properties experience fluctuations, then scattering must occur on these fluctuations, the latter being random inhomogeneities. Induced charges and currents leading to radiating new scattered waves emerge in a medium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 fundamental wave, thereby initiating the appearance of scattered waves. However, within the linear approximation induced charges and currents in the homogeneous medium represent only the modification of wave propagation characteristics in a medium, as compared to vacuum, i.e., modification of the complex refractive index. The results may be generalized for physical understanding of the scattering process in plasma. 文中提到这种新型天线非常适合军事用途,并且将在移动电话网络中大显身手。同时比较金属天线的一些“缺点”:低频天线体积很大;高频天线虽然体积很小,但其在发射高频信号时却很容易暴露它们的位置;金属天线容易受到干扰和抑制,指出这种新型天线巧妙的克服了这些问题。我们将结合等离子体的性质针对上述特点给出一些解释 , 既然谈到等离子体,那么总要先说清楚究竟什么是等离子体?众所周知我们身边的物质绝大多数处于固态,液态,气态这三种状态,但无论是固体,液体还是气体它们都是由中性的原子组成 , 而原子又可以进一步分解为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核外电子在通常情况下会被束缚在原子核周围 , 但是如果核外电子获得了较高的能量,它们将会逃离原子核的束缚,(我们称该过程为电离),从而成为自由电子,当有足够多的电子从束缚电子电离成自由电子之后,就会出现大量电子和原子核相互作用的集体行为 , 成为整体电中性 , 而局域带电的特殊态 , 我们称处于该种状态的物质为等离子体态 , 由于等离子体态在地球的自然界中不能存在 , 一旦出现带电体 , 马上就会被中和掉 , 所以 , 在初、高中课本中没有出现这个态 , 但它的确是物质存在的第四态。 等离子体态大多存在于宇宙空间 , 地球上只有实验室里或极端天气情况下才会有等离子体的存在 , 太阳里没有固态、液态、气态物质的存在 , 因为那里的高温不允许中性物质存在 , 只有氢等离子体、氦等离子体等等。等离子体的特殊组成形成了它的特殊性质 , 最显著的行为之一就是等离子体的震荡 , 这是一个集体行为 , 处于正电的原子核和负电的电子若应若离 , 永不停息地震荡 , 而震荡所带来的等离子体频率是我们非常感兴趣,看看这个等离子体天线的装置图 : 照片来源 : http://www.groupsrv.com/science/post-2454354.html 这里的等离子体显然要被束缚在那根弯曲的管子 ( 玻璃管或者陶管 ) 里 , 要弄清楚等离子体天线发光的原理,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日光灯管的发光原理,在日光灯管两端加上强电压时,灯管两端的微细白热灯丝便会放出电子 , 电子从一端移至另一端,形成非中性等离子体。这些等离子体中的电子每秒能产生上百次的闪光(韧制辐射),发出肉眼看不见的紫外光 , 灯管中的水银,由于高温而蒸发成气体,由于灯光壁温度较低,他们会覆在灯管的内侧壁,这种带电的蒸气能将紫外线转换成为可见光 因此灯管发光。而在等离子体天线中等离子体的形成可能也类似于日光灯管中等离子体的形成(但具体技术手段可能是商业甚至国防秘密) , 所不同的是等离子体不仅发出紫外线,而且还要对外加电磁场做出响应 , 由等离子的基本性质可知,当等离子的振荡频率和电磁场的频率一致时,等离子体会在临界密度处有共振,使信号得以放大。而等离子体的振荡频率取决于等离子体的密度 , 它与电子的电荷和质量有关。我们知道,能够产生的等离子体往往不可能是均匀分布的,有一定的密度梯度和密度范围 , 如果知道最大的密度,我们就可以知道相应的等离子体振荡频率,因而也就知道了等离子体所能响应的最大电磁波频率。低于此频率的电磁波,由于等离子体中有相应的密度区域存在,因而也能做出响应;但如果电磁波频率超过了此范围,等离子体中没有这么高的密度,因而不能做出响应。 等离子体天线的工作原理大致可以总结如下,等离子体天线,一般来说由内部填充了一定气体的玻璃管或者陶管所组成,通过将其内部的气体电离从而使天线处于工作状态,在电离过程中可以对调控气体的密度,控制电磁场对其结构进行动态重构,使其适应不同的传输频率,方向,增益,传输带宽等,因此一个等离子天线可以承担几个不同的金属天线的功能,使得组建天线阵列所需的天线数量大大减少,其体积和重量也一并减少。相对于金属天线,等离子天线可以不需要很大的体积就可以进行低频信号的传输(注:传统金属天线需要尺寸与所传输或接受信号的波长相当,这里我们猜测等离子体天线进行低频信号传输的时候应该是利用等离子体自身的电磁震荡进行传输,否则按照传统天线理论,天线的尺寸应该只与所需传输信号的波长相关。)同样由于等离子的性质,等离子天线将只会对低于或等于等离子体本身震荡频率的电磁波进行响应,高于该频率的电磁波,将可以自由穿过等离子体天线,并不会对等离子天线产生影响,从而大大降低了等离子天线之间的干扰。 综合上述性质,一方面等离子天线在不工作的时候只是一些填充了气体的玻璃管或者陶管,使其不会被对方的雷达所发现。伴随着天线数量的减少,也极大地消除了天线之间彼此的干扰,并且较难被对方的雷达发现,所以等离子天线十分适合与军事用途。另一方面对于组建同样天线阵列,等离子天线需要的天线数量较少,从而是天线阵列的体积和重量大大降低,容易被应用在移动设备之上。 《中国科技信息》2008年第2期第269页.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811 次阅读|9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3 04:1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