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三个世界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由低层到高层的规律性变化(之三):涨落与有序
热度 2 lvnaiji 2018-10-13 11:15
吕乃基 “之二”未涉及世界3的情况,原因之一是,由系统与要素的关系并不适合于探讨世界3。此处引进普里戈金的耗散结构理论,既与系统论有交叉,又可应用于讨论包括世界3在内的三个世界。 1.“充分必要条件” 在普里戈金的耗散结构理论中,要素的随机涨落与系统的有序,要素的 “错误”与系统的进化,前者是后者的必要条件。 没有要素的随机涨落,系统不可能有任何变化。所谓 “涨落”,就是对平衡位置的偏离。在无机世界,在材料的内部,原子被严格束缚在所处的位置上,不得越雷池一步, 大 多是有限的热运动。一旦出格,就会给整体带来隐患,甚至毁掉系统。在有机界进而生物界,涨落为系统走向有序提供可能,由 “内部”来到“表面”,原子全方位表现自己,纳米材料显示出神奇的性质。 没有要素的 “错误”,系统不可能进化。试想,最原始的生物,其DNA如果丝毫不差地遵循上一代的指令复制,会有生物的进化,会有 现在的 人类吗?人类社会的发展同样如此。以科学技术为例,不知经历多少次失败,付出多少惨痛代价,方有今日之进步。 由此可见,涨落与错误是有序和进步的必要条件。不允许涨落和错误,系统就不可能走向有序和进步。 然而,要素的涨落未必走向有序,错误未必意味着进步,也可能走向混乱与倒退,例如吸毒、作弊、倒行逆施。 即使 “正能量”的涨落也未必带来系统的进化。要素的涨落需要其他涨落与之匹配,否则这些个别的涨落将因“惯性回归力”而回到原来的平衡位置。自然界、人类社会和客观知识,这三个世界中的绝大部分涨落都属此类。譬如微信群里的绝大部分议论就属此类 ,只是水面的涟漪,随即归于平静。 这就涉及到涨落的幅度、频率、范围,以及彼此是否同步。只有更多涨落之间的耦合才可能汇成巨涨落,在新的平衡位置上稳定下来。此处涉及到协同学的原理。 必须看到,负能量的涨落,如果要素本身位高权重,以及得到其他要素的呼应,也会发生系统整体的退化。这一点在生物界和人类社会中并非罕见,所谓波浪式螺旋式、跌宕起伏、艰辛探索,在某种意义上只是一种遁词,倒退就是倒退。即使在 21世纪,这种情况依然在身边发生。 系统对要素的涨落进行选择,也未必是系统有序、进步的充分条件。这是因为系统具有层次。在这一尺度看是系统,在更大尺度就是要素。在小尺度看是系统对其要素的选择,在大尺度看无非是要素的随机涨落,有待更大系统的选择。 人类社会是否可能在更高层次上淘汰个别国家做出的错误选择, 尚 未有定论。在某种程度上,当下的人类正在走到某个分岔点。或者,人类将期待他者 ——奇点人或外星人的拯救。科幻小说《三体》提出的问题不是科幻,不容回避。 涨落,是有序进化的必要条件。然而,笔者没有发现能够保证系统走向有序和进化的充分条件。 2.随机与锁定 有必要强调 “涨落”前面的定语“随机”。既然涨落“随机”,由此导致的变化就是难以预料的“涌现”。换言之,不可能如那些“穿越”小说那样事先知道“天机”,再回过头来引导事态的发展。 随机的程度似乎与层次有关。 无机界的随机涨落导致的结果几乎无规可循,地震、火山、台风, ……以至不时有人提出取消地震局。 DNA的随机涨落毕竟限定在一定范围,其结果大致还是在种系内 。 涨落随机的另一面是路径依赖。袁隆平的科研 即 与此有关。 人类社会的随机涨落,低层需求相对刚性,或曰 “刚需”。越是高层需求,越是多元,越是活跃;与此同时,也越容易受到环境更大影响。 为了遏制、避免 “负能量”的随机涨落,人类社会做了大量制度设计,既有不可逾越之底线,负面清单,向上开放;也有正面引导的伦理道德和宗教情怀,还有终极关怀。由此,将随机涨落束缚在某个范围, 不过即使如此,依然难以预料何时何处会出现何种涨落,以及由此导向何种不可逆的巨涨落。近代以降,高歌猛进的科技,双刃剑如影随形。 当代世界一些国家的实践表明,即使在 21世纪,即使经历巨涨落,依然有逆历史潮流而动的事例。 3.当代中国的涨落与有序 以上述观点来讨论当代中国,有趣,有价值,也有风险。此处仅是蜻蜓点水。 计划经济年代,经济、政治、文化全都在 “计划”之中,没有或很少涨落,一次次运动 ,名目繁多,目标一致: 都旨在打压各种类型的涨落。 1978年后, 思想解放, 各色涨落喷薄而出 ,被称为 “激情燃烧的岁月” 。 之后的 深圳特区, 相当于 各地的 “内部原子”前往深圳,成为“表面原子”,得以如纳米材料那样充分展现自己,深圳因 这些移民,也就是新要素的随机涨落与彼此耦合 而 欣欣向荣, 成为改革的排头兵。 中国 在经历了若干震荡后,大致形成目前的格局: 在某些领域 保持一致,严控涨落;经济上随机涨落盛行。各路神仙各显神通,你方唱罢我登场,各领风骚数百年。哪里有什么 “百年”,数年,或更短。在娱乐界、普罗大众,耸人听闻违背常理之事,几乎就是“日常”。用刘瑜的话来说,就是“中国多复杂啊!”以至有人笑言,可以到中国治疗忧郁症。 令人担忧的是,其一,经济、日常生活和娱乐界中的涨落往往突破法律的底线和道德的规范,导致人性与社会的无序和堕落。其二,这些领域的涨落与 某些领域 的严控,彼此间难以协调。 年年诺奖,今又诺奖。每年此时颁布获奖人,都会在此间掀起一阵不大不小的某风,今年依旧。诺奖,有重大价值的科学成果,其源头当是科学前沿的随机涨落。不知科研领域,是被严控而死水微澜,还是随机涨落突破底线,抑或二者兼而有之,还是恰好处于某种没有产出的特殊地带?
个人分类: 交叉|4199 次阅读|9 个评论
由低层到高层的规律性变化(之二):系统与要素的关系
热度 2 lvnaiji 2018-10-4 08:15
吕乃基 “之一” https://mp.weixin.qq.com/s/_0Lil8MFJMgvwYvkPvansg 谈到,在空间上,低层次单一刚性封闭,属于“低维”;高层次复杂多样柔性开放,相应于“高维”。 在时间上,一是低层次稳定不变,高层次流动变化;二是在历史与未来的关系上,低层在较大程度上由在先的因素所确定,表现为必然性和一致性。高层在较大程度上受各种目标(和环境)的影响,受未来因素的影响,显示出不确定性和多样性。 “之二”讨论,层次由低到高,系统与要素关系的变化。考察对象是世界1客观世界、世界2主观世界,拙文中转义为人类社会,以及世界3,源于世界2对世界1和自身的认识,由客观知识及其物化构成的世界。 一、世界1 在量子阶梯上的层次越高,系统的要素结构会变得越来越宽松,同时要素的随机性、主动性提高。如,在较低层次的氢分子或者氢原子里面,电子牢固地束缚在核的周围。在相对较高层次的DNA、RNA或者蛋白质中,电子、甚至氢离子在不断地离开原来的位置,又有替代者补充。在生物体内,核苷酸和氨基酸等川流不息,且不断与其他物质结合、分开。层次越高,组成系统的要素的自由度、随机性、主动性提高。 然而与此同时,要素越是独立,反过来对系统的依赖性也越强。例如,一旦离开生命体,DNA、RNA和蛋白质不仅不能发挥作用,自身也会降解。 没有主动性,系统静止,而没有依赖性,系统分崩离析。要素的主动性和要素对系统的依赖性,这两个方面的同步增长和有机结合是系统整体提升的根据。 表面材料给出另一个视角。一块材料,有位于内部的原子,有处于表面的原子。内部的原子处于周围其他原子的严格束缚之中,根本没有机会表现自己。材料的表面之所以具有特殊的性能,是因为其“要素”也就是原子直接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得以全方位呈现其几乎所有的性质,而纳米材料之所以特殊因为其要素全都在表面。 二、世界2 在人类社会,上述规律依然存在,又有新的内涵。 其一,系统和要素的双向选择。 在世界1,虽然在高层,要素具有更大的流动性,但总体而言毕竟是系统控制要素,选择要素(譬如食物),限定要素所处的时间和空间,例如生命和生态。在世界2,作为要素的个人,在一定程度上拥有对系统的选择权,譬如择校、毕业时的双向选择、升职、换职业、跳槽,乃至出国。 换言之,在世界1,要素越是独立,反过来对该系统的依赖性也越强;在世界2,高层次的要素会改造、突破原有系统的限定,选择更广阔的舞台,甚至自己构建一个系统,如乔布斯之于苹果、比尔盖茨之于微软、马云之于阿里巴巴、马化腾之于腾讯,等等。自由不是摆脱一切,而是依赖乃至创造一个更大的舞台。 最好的系统尽可能为每一个要素,主要是处于系统中的个人,提供最适宜(包括竞争与合作)的舞台和发展空间,系统的发展与要素的发展同步推进。次之,自己的舞台有限,不过允许个人去更适宜的舞台。末位,自己的舞台有限,又画地为牢,不准许个人离去。 其二,人类社会的早期大致延续动物界的状况,只是在近代以降,经过文艺复兴人与自然的解放,特别是科学革命之后的启蒙运动,确立了以天赋人权为核心的普适价值和个人本位,更多的“要素”——个人,得以 由“材料”的内部来到表面 。 联系到中国的改革开放,有两点感悟。 其一,在“量子”阶梯上由低到高。 在计划经济年代,中国社会作为系统,可以认为在量子阶梯的低层,对系统的每一个要素严格控制。系统中的要素,个人的主动性唯一地沿着“组织上”的安排,既没有随机性,也没有主动性。一切组织上都安排和计划好了,不需要任何主动性,人的主观能动性在组织的“温水”中丧失殆尽。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沿量子阶梯上升,从低层走向了高层,从无机界到有机界,有机界到生物界,生命界到人类社会。系统、社会对要素的束缚减少,要素的主动性提高,使系统富有活力,反过来,个人越是主动就越是依赖所在的系统,系统也就具有了更强的凝聚力。凝聚力源于活力。 其二,在内部与表面之间。马云切割与阿里巴巴的关系 在世界各国,虽然期间也有外族入侵和融入,中国是典型的“原住民”国家。小农经济,重农抑商,全民皆农。金字塔一统天下,再加上儒家文化全面浸润。中国人,从血缘、经济、政治到文化,像极了材料内部整齐划一的原子。 计划经济年代,集体本位,个人的地位是“昆仑山上一棵草”,或者是可以被拧到这里或那里,以及可以被替代的标准化的“螺丝钉”,如同材料内部整齐排列千篇一律的原子。 改革开放,出现了形形色色的个体户,思想解放,自我设计,相当于更多的内部“原子”变成了表面的“原子”,纷纷展现自己的功能。 作为移民城市,深圳的市民几乎全都是“表面原子” , 以及这些要素彼此间的平权 。 要素由功能与功能之间的相互耦合形成系统。 眼下,中国仍在集体本位与个人本位之间摇摆,个人在“内部原子”和“表面原子”之间摇摆。 一方面是系统最优,要素服从系统整体的需要,不能为所欲为;另一方面,一个良好发展的系统应该创造这样的一种条件——使每一个要素,特别是个人,能够在更高更大以及更适宜的舞台,达到一个更高的境界,由此也推动系统整体的进化。如果一味要求要素服从整体,必将限制束缚要素的发展,到头来也难以实现系统的目标,更遑论推动系统发展。 问题的关键在于,在世界潮流中系统对于自身的定位,由此将对系统中的要素,个人和民营企业等等,以及对系统本身乃至世界未来的走向产生深远的影响。 在目前的境况下,马云致力于切割其本人与阿里巴巴的关系。作为阿里巴巴最重要的要素与系统之间的联系,这一引人注目的“切割”,显得突兀,乃至诡异,意味深长。 关于世界3系统与要素的关系,笔者将另文述及。
个人分类: 交叉|3223 次阅读|4 个评论
层次2.由低层到高层的规律性变化(之一):阶梯与“维”
热度 1 lvnaiji 2018-9-19 21:00
吕乃基 在一般的意义上,在“三个世界”中都存在有“阶梯”:“世界1”自然界的量子阶梯,“世界3”的知识阶梯,以及“世界2”人的需求层次。三个阶梯由低层到高层,显示出规律性变化。 在空间上,低阶单一刚性封闭,属于“低维”;高阶复杂多样柔性开放,相应于“高维”。 世界1:量子阶梯 由低层到高层,越是高层,结构越是复杂,对称性破缺,所含的信息量越大。 氢原子中心对称、轴对称、平面对称,所有的全都对称;氢分子的对称性下降;水分子的对称性又进一步下降。层次越是升高,对称性越是下降。细胞没有对称性。对称性越高,相对来说层次越低,处于低维;而对称性越破缺,层次越高,处于高维。 世界2:需求层次 人的生存需要彼此雷同,对水和空气的需求是强制的,不会因人因时因地而异,因而才可能有“食品标准”,而作为自然演化的最高产物,心理需求则各具千秋,没有“标准”,因人而异。 意识作为自然界演化的最高产物,最美的花朵,不能要求只是一种颜色,而且是灰色。 世界3:知识阶梯 自然科学:理化天地生。物理学概念严谨、边界清晰;生物学进而生命科学概念模糊,与其他学科交叉。 人文社会科学:人类学-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心理学、伦理学、宗教学和艺术学等等。经济学相对严谨,市场经济普遍适用,并非资本主义专利。伦理学、宗教学和艺术学,各种流派纷呈,同台竞技。 对称与一致是万物存在的前提,非对称创造世界。相对而言,无论是哪个“世界”,位于低阶者侧重一致和对称,位于高阶者强调非对称和创造。 古希腊原子论者伊壁鸠鲁的一句话,“原子本来是直上直下的,偶尔的偏斜创造了世界。”这就引出了“时间”。 在时间上有两个视角。 一是低阶稳定不变,高阶流动变化。 世界1:低阶物质相对稳定,由原子、分子、生物大分子到生命, 古人把生命比作火,强调的就是流动。人体中的一切都在流动当中, 食物、空气和水,川流不息。人,还要加上信息和知识。 世界2:人的生存需求基本上不变,精神需求流变,有相当大的主动性和可塑性,譬如喜新厌旧。 世界3:学校里教授的欧氏几何、牛顿力学延续数百年或更长时间,少有变化,社会学、伦理学等与时俱进。 二是在历史与未来的关系上 ,低层在较大程度上由在先的因素所确定,受制于因果决定论或上向因果关系,因而在“行为”(广义)上更多地表现为必然性和一致性。高层在较大程度上受各种目标(和环境)的影响,受未来因素的影响,在下向因果关系或“目的引导论”的作用下,行为更多显示出不确定性和多样性。 人的生理结构,决定了人对空气、水、食物和适宜的环境等生存需求。在高层,人因其自己有目的的行为塑造自身。 个人、组织、国家无不处于稳定与流动之间,均衡于历史与未来的谱系之间。相对而言,位于低阶者侧重稳定和历史延续,位于高阶者强调流动和未来引导。 平台型公司的价值在于,提升所有依托互联网的个人与组织在原先阶梯上的层次,也就是升维。不上网者将受到降维攻击。
个人分类: 交叉|3247 次阅读|3 个评论
当今时代三个世界新的划分和内容
热度 1 jiangjiping 2014-6-14 04:07
当今时代三个世界新的划分和内容 蒋继平 2014 年 6 月 13 日 在著名的冷战时期, 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将世界分成三个层次, 即第一, 第二, 和第三世界。 在这种划分中, 毛泽东是以国家的强弱为根据的。 他把美苏看成是第一世界, 把欧洲和日本这些工业化程度和生活水平较高的国家排在第二世界, 把世界上大多数生活水平低下的国家排在第三世界。 毛泽东非常谦虚地将中国排在第三世界。 毛泽东的三个世界理论曾经受到世界的关注。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 今日的世界已经与冷战时期有了显著的不同, 加上苏联的解体, 欧盟的成立, 美国国情的变化, 中国的崛起,印度, 巴西和俄罗斯的经济发展, 给这个世界带来了新的变化。 这种变化已经将毛泽东的三个世界理论变成历史的资料。 为了适应时代的变化, 今天我也来谈论当代世界的划分。 不过, 我谈论的 视角不是从国家立场出发的。 这是因为我不是国家领导人, 没有这个能力和责任来进行这样的划分。 我是以当代信息化和全球化为背景, 从个人的视角来划分世界的。 我的感觉是, 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 我们每个人就是一个世界的中心。 所以, 我的新的三个世界的划分和内容是以个人为标准的。 换句话说, 就是“个人的三个世界”。 我将今日世界分为: 1 。 身边的世界, 2 ,信息的世界, 3 。虚构的世界。 身边的世界 就是与你生活有直接关系的真实的世界,就是你脚站立的周围环境, 包括但是不限于家庭, 学校, 办公室,实验室, 医院,商店, 交通工具内, 和山野等等场所。 这个世界属于你的第一世界, 是你能够凭个人感官直接感觉到的世界。这个世界其实是你脚下的世界!因为每个人都属于这个世界的一员, 所以, 你在这个世界中的地位关键取决于你脚下的能力。 你在世界上走的地方越多, 你对世界的认知就会越多, 因而, 你在这个世界中的地位就越高。 信息的世界 是与你生活有间接关系的环境。 这个环境主要是由各种现代化信息网络造成的。这个世界属于你的第二世界。具体地来说, 这个世界是由广播电台, 电视, 电脑, 智能手机和报纸等新闻媒体组成的一个信息世界。 在这个世界中, 你可以知道世界上发生了什么事, 但是, 通常情况下, 你不在场, 因而,你不知道事件的具体细节。 这是你的遥感世界。这个世界是你的视闻意识世界。 你在这个世界中的地位主要取决于你的信息资源拥有量,假如你有时间和精力经常关注电视新闻, 懂得熟练地运用电脑和智能手机, 有广大的微信圈朋友, 经常通过短信交流信息, 那么, 你在这个世界中的地位就比较高。 这个世界也可称为视频世界(电视,电脑和职能手机)和手中的世界(智能手机)。 虚构的世界 是指由文艺界一些人用虚构和夸张的手法制造的一些虚幻的文艺作品。 这些作品包括但是不限于神鬼故事小说, 当代科幻作品, 一些虚构的历史故事等等。 这个虚构的世界是与我们的实际生活环境有很大的差异的。 这些环境只是人们意识中的一种幻想而已。 因而 , 这个世界只是一种纯娱乐而已。 假如你是一个非常喜欢看像“星球大战”, “星际旅行”和“封神演义”这样的文艺作品的人, 那么, 你的思想意识可能比较善于幻想。一个人要是处于幻想的境地, 那么, 他可能对现实生活感到厌倦。 在虚构世界花很多时间和精力的人一般是想逃避现实生活的人。这个世界是一个意识世界。 现在我将我的三个世界的划分简化如下: 身边的世界 = 脚下的世界 = 第一世界 信息的世界 = 手中的世界 = 第二世界 虚构的世界 = 意识的世界 = 第三世界 每个人都拥有这三个世界, 只不过每个人拥有的第一, 第二和第三世界的程度和比例不同。 这些不同的程度决定了我们的人生旅途或者说我们的人生成败命运。 从我个人的经历体会来说, 一个人的第一世界对人生的影响最大。一个人在人生过程中走过 的地方越多越广, 他的经历必然越丰富。 俗语云: 见多识广。 因而, 你的脚下的世界记录着你的人生轨迹, 体现着你的奋斗历程。 不管是学习和工作的开会和移居, 还是度假旅游观光和探亲访友的游览和奔波, 要是你到过在世界上的大多数地方, 那么, 你一定是个生活很充实的人,无论成败与否。
个人分类: 个人观点|2177 次阅读|2 个评论
谈谈人的三个世界
热度 4 张能立 2014-4-22 22:28
提起“世界”这个字眼儿,国人一般下意识的反应是“大自然世界”和“人的世界”。一方面,受老子道家学说的影响,国人向往到大自然中去“乐山”和“乐水”,过一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隐士生活,谓之“出世”;另外一方面,受孔子儒家学说影响,国人更加向往名利场,期待过一种“门庭若市,车水马龙”的“建功立业”生活,谓之“入世”。人到底是该“入世”呢,还是该“出世”呢?这个问题在中国争论了五千年之久也没有结果。不过,从历史典籍可知,即使像李白、苏东坡这样的“出世”人士,也是因为“入世”生涯不顺利,才不得已而为之。事实上,生活中很少见到一出生,就立志要“出世”的人。 图1 “乐山”、“乐水”的“出世” 图2 入朝为臣的“入世” 五十岁左右的同胞,看到“三个世界”这几个字眼,多半会回想起太祖曾经的“三个世界”理论。在1974年2月22日会见赞比亚总统卡翁达时,提出了关于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太祖说道:“我看美国、苏联是第一世界。中间派,日本、欧洲、加拿大,是第二世界。咱们是第三世界”。虽然太祖曾经干过“破四旧”这种忤逆的事情,但是仍然没有逃过祖宗遗产的局限,以“宁肯当鸡头,也不当凤尾”的革命豪迈气概,自诩为第三世界的领袖,带着一帮非洲兄弟与美苏周旋,一时也是风光无限。可惜,他老人家“数英雄人物,还看今朝”没有说多久,就撒手人寰。要是论财富的话,太祖的接班人干的远比他老人家强,要是论朋友的多寡,太祖的继承者远比不上他老人家。这一点也许印证了一句古话:人一阔就变脸。 图3 毛泽东会见赞比亚总统卡翁达 其实,不论是祖宗的“入世”、“出世”好,还是太祖的“三个世界”也好,都是一个世界--“现实世界”。笔者本博文所言的“三个世界”除了“现实世界”外,还有“抽象世界”和“神的世界”。伟大的德国哲学家康德曾在《纯粹理性批判中》说道:“人的认识是从直觉开始,再从直觉上升到概念,最后形成思想”(Thus all human cognition begins with intuitions, proceeds from thence to conceptions,and ends with ideas.) 。对比康德的认知论,“现实世界”即为其“感觉世界”,“抽象世界”即为其“概念和思想世界”,也就是哲学、现代数学及科学的世界,“神的世界”是笔者从黑格尔《美学》著作中感悟到的。 图4 现实世界:频频发生的各种“强拆”事件 图5 抽象世界:数学及科学公式 图6 神的世界: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 “现实世界”、“抽象世界”和“神的世界”,依次构成了人类认知范畴的三个不同的域。每个域中难以解决的难题,必须要到更高一级域中寻求解决办法。例如,现实世界中的各种痛苦,仅仅是在现实世界寻求答案是不可能被解决好的,只有在抽象世界,也就是哲学、现代数学和科学世界中寻找解决办法才行。哲学、现代数学和科学,所需要的抽象思维,也必须追求神的足迹才能获得启迪。 肯定有不少的读者朋友看到笔者这番见解,不禁纳闷:你这样说有何依据?其实,笔者提出上面的这个认知观点,是受了数学发展史的启迪。通过数学发展史,我们不难认识到,有理数域难解的问题,必须要到实数域才能获得认知和解决,实数域难解的问题,必须要到复数域才能获得认知和解决。例如边长为1的正方形的对角线的长度问题,在有理数域是无论如何都不可能获得答案的。再者,指数函数和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通过欧拉公式简洁、深奥、美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图7 无理数与欧拉公式 此外,天才数学家哥德尔证明了以他名字命名的哥德尔不完备定理:“任何相容的形式系统,只要蕴涵皮亚诺算术公理,就可以在其中构造在体系中既不能证明也不能否证的命题(即体系是不完备的)”、“任何相容的形式系统,只要蕴涵皮亚诺算术公理,它就不能用于证明它本身的相容性。” 。哥德尔不完备定理除了启迪笔者认识到现实世界中的难题,必须要到抽象世界中分析和寻求解决之道外,对于哥德尔不完备定理带来的“认知乌云”,也许只能发展出比复数更高一级的数域,才有可能被驱散。 肯定有人会接着发问:强拆、腐败、两极分化、高房价、入学难、看病难等等各种难题,如何在抽象世界中寻求解答的呢?从事计算机软件编程工作,或者学习过这个方面课程的读者,就会明白,各种软件难题,最终要在软件工程等抽象世界层面寻求解决问题之道。现实世界中的各种难题,仅仅只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空谈误国,实干兴邦”、“集中优势兵力”这类“算术脑袋”思维是无法并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难题的,即使碰运气解决一个,也是按下葫芦浮起瓢。复杂的具体问题,必须采用抽象分析,找出多个具体问题背后彼此关联的抽象概念,基于抽象概念设计范式,然后再将范式运用于现实世界。 这种“具体问题、抽象分析,联动解决”思维模式,才能并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难题。 如何运用抽象思维解决具体问题,笔者会进一步写博文,阐释自己的一点陋见。 “现实世界”、“抽象世界”和“神的世界”,这样的三个世界划分,有两个方面的益处:第一,人类现实世界中的各种问题,最终还是要回到抽象世界,采用哲学、现代数学及科学智性思维来解决;第二,哲学、现代数学及科学因受“神的世界”启迪,一方面,能够提供这些学问发展所需要的“绝对的抽象性”;另外一方面,也可以最大限度保证科学和技术不被人类所乱用。人类对科学和技术的乱用,将会危害人类的和平和前途。 受“中国元素”(中医思维、汉语和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华民族整体思维要么是“纯白的实用主义”现实世界思维,要么是虚无缥缈类似“阴阳”这种臆想式抽象思维,不是现代数学和科学所发展起来的抽象思维。 什么是圆满的人生?如果一个人的一生认知,最终要是能够从“现实世界”出发,经过“抽象世界”,领悟到“神的世界”,那么,这个人的一生可以称为圆满的人生。因为这种人生,可以在“现实世界”中体验到人生的悲欢离合,可以在“抽象世界”中体会到追求科学真理带来的智性发展的愉悦,可以在“神的世界”中感悟到“上帝”(科学真理)的神圣性和庄严。 中国的前途在于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先进的知识分子的世界,必须是上述所言的三个世界,而不仅仅只是“现实世界”。先人曾言: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如果中国的知识分子,人人眼中只有“现实世界”,而无“抽象世界”和“神的世界”的话,那么,中国现实问题不可能有解。即使采用朱元璋式剥皮反腐败这种高压政策,最终也是无法解决现实世界中的各种复杂问题。 以上是笔者胡思乱想之作,欢迎科学网各位师生批评指正。谢谢! 注:文中图片均来自网络。 参考文献: 1、康德著,《纯粹理性批判》,1978英文版,p429 2、哥德尔不完备定理: http://zh.wikipedia.org/zh-cn/%E5%93%A5%E5%BE%B7%E5%B0%94%E4%B8%8D%E5%AE%8C%E5%A4%87%E5%AE%9A%E7%90%86
个人分类: 政论|5422 次阅读|13 个评论
特别值得关注和推崇的理念
aloofgk 2010-1-2 10:02
特别值得关注和推崇的理念 于宏义 什么 是特别值得我们关注和推崇的理念?须从 三个世界说起。 说起 三个世界,作为科技工作者自然会想到 【波普尔论三个世界】 : 世界 1 ,即有物质宇宙,及其最重要的亚宇宙活的有机体。 世界 2 ,即有意识的经历的世界,作为由有机体世界的进化产物而出现。 世界 3 ,即人类心灵产物的世界,作为世界 2 的进化产物而出现。 (详见 http://tieba.baidu.com/f?kz=187138052 ) 说起 三个世界,作为政治工作者自然会想到 【毛泽东论三个世界】 。 1974 年 4 月 10 日,经毛泽东批准,邓小平在联合国大会第六届特别会议上的发言中,按毛泽东的原意,对三个世界的战略划分作了确切的阐述: 从国际关系的变化看,现在的世界实际上存在着互相联系又互相矛盾着的三个方面、三个世界。美国、苏联是第一世界。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和其他地区的发展中国家,是第三世界。处于这两者之间的发达国家是第二世界。 (详见 1974 年 4 月 11 日《人民日报》邓小平在联合国大会第六届特别会议上的发言 ) 因为 苏联 已不复存在, 毛泽东关于三个世界的 战略划分 已缺乏针对性。但是,应对气候暖化等全球重大问题,已完成工业化的发达国家和正在进行工业化的发展中国家,有分别的合理分担责任是非常必要的。 关于 卓越而独特的 卡尔波普尔 的三个世界,可简括为物质世界、精神世界、知识世界。 波普尔 是 一个深刻而清澈的思想者,一个徘徊在科学与哲学之间的学者,一个反资本主义的自由主义者,一个以偏执的风格竭力宣扬审慎与开放的雄辩者,一个享有盛名又在流行中倍受误解的知识分子,。他一生无穷的探索,最终将苏格拉底 我一无所知 的箴言作为自己思想的墓志铭。他以最有力的方式告诫人们知识的局限性,以警惕理性自负的危险。 (详见 http://baike.baidu.com/view/114119.htm )   上述 三个世界 ,无论是前者或是后者,都不是此刻我们要在这里关注的。 从超然的视野看,我们面对着 必然 世界 、实然 世界 、应然 世界 (参见《 公信力观控实验 》 http://www.sciencenet.cn/upload/blog/file/2009/12/200912283057621813.pdf )。 必然世界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既律定又随机的客观存在。如:时间、空间、物质、能量、信息,任何一元都不能单独存在,而且既随机又律定地互联、互转、互导、互生、互克。因此,基于这五元五互的整个世界,既相当有序,又富有生机活力。 实然世界是我们已经和正在经历体验的现实世界。实然世界的真善美与假恶丑同存并在;时时处处的是非、利害、荣辱、功过、苦乐、兴衰,屡见不鲜。 应然世界是被人们视为理所当然并愿为之奉献的理想世界。媒体宣传和人们想像中的应然世界,往往受信仰正确或政治正确左右,往往将应然世界混同于必然世界。 争斗多在实然世界,问题多在应然世界,结果依归必然世界。 只有当我们面对的应然世界、实然世界、必然世界足够切实地逼近大统一,人类社会才可能趋近足够的完美和谐。 哲学和宗教,以及科学、美学、法学,务须切实应对实然世界、必然世界、应然世界。 什么理念可以在必然、实然、应然三个世界中都能自如地立足生根开花结果而且会切实有效地促使必然、实然、应然三个世界趋近统一? 我的答案是: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若另有高见,恳请赐教! 各尽所能,各得其所是 必然世界的本质属性。无机界如此,有机界亦如此;非生命体如此,生命体亦如此;植物动物如此,人类亦如此。我们关注的必然世界,是因其需要才有各位的存在 世界绝对不需要的东西是绝对不可能存在的正因为必然世界需要 各位存在,于是有 各尽所能,各得其所。 各尽所能,各得其所是 实然 世界的实质属性。无机界如此,有机界亦如此;非生命体如此,生命体亦如此;植物动物如此,人类亦如此。我们经历体验的 实然 世界,是因其需要才有各位的存在,才有足够大概率的 各尽所能,各得其所之所以只是 大概率的 各尽所能,各得其所,是因为人对实质的认知和把握不能不受现实历史发展阶段的局限。这种制约正是人类进化的内在机制因不圆满促使人的观控(即知与行、认识与实践)能力不断深化升华! 各尽所能,各得其所是 应然 世界的理想属性。无机界如此,有机界亦如此;非生命体如此,生命体亦如此;植物动物如此,人类亦如此。我们期望和追求的 应然 世界,是因其需要才有各位的存在,才有足够理想的 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并激励我们心地愉悦志愿 为之奉献一切! 各尽所能,各得其所 在必然、实然、应然三个世界中自然自如地生根开花结果,并且促使必然、实然、应然三个世界朝着趋近统一的方向持续演进各尽所能,各得其所的理念是否应该特别值得我们关注和推崇呢?!
个人分类: 超然观控|2877 次阅读|0 个评论
认知过程的基本信息分析
nipy 2009-8-26 18:14
认知过程的基本信息分析 三个世界与知识问题补充讨论之一 在与吕乃基老师关于三个世界和知识问题的讨论中,涉及知识与认识的关系,需要信息这个中介把它们联系起来,为此,摘录我在关于信息定义与本质概念讨论的我见一文中认知系统的信息分析一段,以供讨论、参考。 ***************************** 认知过程的基本信息分析 人是在自然界长期演化和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具有生命和大脑思维功能的高级自组织体,但他仍然是客观世界中的一个客观物质实体。所以在客观世界事物之间普遍相互联系和作用的过程中,人与他周围的客观事物之间也必定存在着各种联系和相互作用。客观事物的属性通过各种力、场、光、声及分子物质扩散等物质的传输介质作用于人的各种器官并传递给大脑。在大脑中产生对这些客观事物属性的印记或反映,就形成了人对客观事物的初步感性认识。由此可见,所谓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实际上就是对客观事物属性的认识,是表征客观事物属性的信息。所以,在人类的主观认识世界中,我们可以把信息的基本概念直接归结为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它是客观事物属性在人脑中留下的印记,或者说,是在人脑属性中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属性。这与本体层次属性信息的概念是基本一致的。人脑的反映属性是物质反映属性的高级形式。 为了进一步研究客观事物属性是如何反映到人的大脑中去的,我们构造了如图2所示的个人认知系统模型。如图所示,人的各种外部器官,如眼的视觉、耳的听觉、鼻的嗅觉、舌的味觉、皮肤的感觉及皮肤的触觉等都具有信息采集功能,大脑具有信息处理和存贮功能,遍布人全身的神经系统具有信息传输功能,口、手、足在大脑信息控制下的动作,则体现了信息的利用功能。人的自然器官所具有的这些功能被称为人的自然信息功能。人正是利用这些自然信息功能来开始认识客观世界和适应、改造客观世界的。 我们以眼看到事物的过程为例:当光线照射到被观察的客观物体时,光将产生反射和折射,并使光的频谱特性因此产生变化,光谱特性的变化正是被观察事物的形状、颜色和质地等属性的反映,也即被观察事物的某些属性信息被反映到光的属性变化之中。光是具有流动性的物质,它携带被观察事物的这些属性传递给人眼,眼的特殊感光作用把光谱中所反映的事物属性又反映给眼神经系统并引起眼神经的某种属性变化传递给大脑,大脑又以脑神经网络的某种属性变化存储了所观察事物的属性信息,从而使客观事物的属性信息间接地传递到人的大脑之中;耳闻客观事物的声音信息、是发出声音的事物以它音频的震动推动空气的振动而形成空气波,空气波的振动频率与幅度变化反映了声源事物的震动声音属性,空气波携带着声源发出的声音属性信息扩散到人的耳朵并推动耳膜产生同步的音频震动,耳膜震动再通过耳神经系统把声音信息传递给大脑;鼻嗅客观事物的气味信息,如嗅到花的香味,是花所含的某些具有香味属性的气体分子通过空气扩散直接作用到人的鼻子,通过鼻的嗅觉神经传递给大脑;皮肤触摸客观事物的表面,则直接把该事物表面的硬度、光滑程度等质地属性信息通过感觉神经传递给大脑。由此可见,人脑对客观事物的认识,确实是客观事物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是客观事物属性信息传递给人脑的结果。所以人脑对客观事物认识应该属于信息的范畴,我们把它称为 认识层次的信息 。 ************************************* 几点补充讨论: ( 1 ) 从世界1到世界2,即从客观自然的物质世界到主观认识的精神世界,是由认知信息系统的信息活动建立的信息联系,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之间只有信息才能建立联系。 (2)认识的实质就是人的认知信息系统通过对客观世界本体属性信息的获取、传递和处理而在人脑(认知主体)中产生或反映的对客观事物(认知客体)的映像,这个映像我们也称为认识层次的信息,它是世界2 认识世界或精神世界中的主要内涵。 (3 ) 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过程通过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理性认识是经过人脑思维的信息处理产生的对客观事物相对比较正确的认识(当然还包括人与人之间信息的交流和学习),我们把它称为知识。所以知识属于认识范畴,也属于信息范畴,是认识层次信息的重要的内涵,因此,我们也把认识层次的信息称为认识层次的知识信息。。 (4)人脑的高级思维能力即人的智能是人的认知信息系统的核心,也是人区别于其他动物能够较深刻认识世界并产生世界3 人造科技世界并通过世界3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基本原因。 以上个人观点,欢迎批评讨论!
个人分类: 人与自然|4171 次阅读|1 个评论
与吕乃基老师进一步探讨三个世界问题
nipy 2009-8-21 12:07
与吕乃基老师进一步探讨三个世界问题 . 吕乃基老师对我基于信息联系的三个世界划分博文发表了评论,我作了回复,转刊于此,以利于更多朋友参与和展开讨论。(博文评论字体太小,回复兰色字也看不清楚,可否请编辑部考虑适当改进,以利讨论问题) 发表评论人: lvnaiji 删除 回复 倪老师你好!大作粗粗拜读,英气逼人啊。读文章是会感到一种气场的。 有两点商议。其一,走进世界3主要意图就是不涉及主客体关系,不涉及主客体各自与知识即世界3 的关系。我觉得从认识论等角度讨论已经两千多年了,很难超越,否则或者从神经心理学角度,或者跳出认识论的圈子。所以要走进。其二,世界3不仅是科学和技术。倪老师这一限定,把文学艺术建筑之类都排除在外了。如果说科学尚可如此,那么技术就离不开这些知识。就拿电脑来说,外型、人机界面、鼠标。既然如此,信息就未必都是客观的,同一个客观事物,在主体心中激起的美感就不同。当然,此处我的本意并非又要回到知识与主体的关系虽然最终是免不了的我的意图依然集中于各种知识及其关系。 有倪老师和英老这样的大家关注知识论及其相关问题,颇感欣慰。 期待进一步交流 回复: 很高兴与吕老师讨论问题: (1 )关于世界3 的名称和内涵 。 我想,世界1指包括自然人在内的自然界、世界2指人脑的认识和精神世界,我们(包括波普尔)似乎具有基本的共识,那么世界3的内涵,如果我们指除世界1和世界2以外的那个非自然和非精神的世界,包括科技、知识、及基于知识创造的一切人造的东西,我们似乎也并没有本质的分歧?问题似乎是给世界3取一个什么更恰当的符合其内涵的名称,波普尔的客观知识世界我认为不妥,理由已在文中指出,我的人造科技世界如吕老师所说能否涵盖文化、艺术等,也确实值得进一步探讨。 (2 )关于知识与认识的关系 。 知识的经典概念:知识是人类实践经验的总结、是人类认识的成果及结晶,知识属于认识范畴。我不知道是否能与吕老师就此知识经典概念取得共识?如果是,认识是产生知识之源,从认识论研究知识及研究知识与认识主体和被认识客体的关系似是必由之路,我不太理解为什么吕老师一直强调研究知识问题要跳出认识论的圈子,要不涉及主、客体的关系,也不太清楚吕老师所说本体论意义上的知识论以及从本体论进入世界3是指什么具体含义?愿闻其祥! (3 )关于知识与信息的关系。 我是从搞信息技术、信息工程引入对信息本质的探讨并由此涉及对知识问题的思考,所以我是比较重视从信息与知识关系上来研究知识的,我甚至认为:进入世界3应从信息进入,还要从信息走出。信息是唯一能把三个世界有机联系起来的东西,我认为,世界3的研究,知识的研究应该放在与世界1与世界2的关联中研究,不应孤立的研究。我也注意到吕老师的系列知识沦中也谈到一些信息与知识的关系问题,如第三次浪潮、信息或知识社会,但似乎没有展开,愿在这方面与吕老师进一步交流! 8.23 吕乃基再评论 关于倪老师所说的第一点,我想没有什么分歧。我通常对于概念本身的名称并不十分在意。 第二点,就是想超越传统的认识论对于知识的定义,研究知识本身,也就是把知识作为本体来研究,由此确实可以发现新东西。倪老师不知是否知道姜奇平?在这方面,他有深刻的见解 第三点,由信息切入是很好的视角。奈斯比特有言,我们被信息淹没,但却缺乏知识。 期待与倪老师进一步交流 8.25 回复 继续与吕老师探讨: (1)还是希望吕老师具体说明如果你超越传统的认识论对于知识的定义,那么你从本体论究竟是如何定义知识的?我从你系列的知识论博文中,似乎也未能明确看出。 (2)超越认识论来研究知识,我还是觉得有问题,同一事实,不同人,由于不同经历、不同视角、不同观点、不同立场可能产生很不相同的认识,如对十年文革同一史实,有人认为是一场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为防止资本主义复辟的革命;而有人认为是一场扭曲人性、破坏经济发展的动乱和灾难。而且这种不同的认识已经分别被写入不同时期的党的决议文件中,形成反映同一史实但内容很不相同的编码知识!社会科学如此,自然科学也有不同学派、不同理论反映对同一客观事实的不同认识。 (3)我们被信息淹没,但却缺乏知识。隐寓我们要从大量信息中挖堀知识、提练知识,是否也说明知识源于信息,而认识层次的信息是由人的认知信息系统从客观世界获取、传递和处理信息而得,所以无论世界2和世界3中的知识都是基于认识、通过信息活动产生的,事实上,知识就是一种信息。我认为:信息分为本体层次信息与认识层次信息两大类,而知识是认识层次信息中最重要的一种信息。很难理解本体论意义的知识是什么含义? (4)姜奇平,以前不知道,从网上搜索粗略地浏览了几篇文章,他从网络研究联系信息经济、知识经济等问题,我还是比较感兴趣的,容后进一步了解。
个人分类: 人与自然|2807 次阅读|0 个评论
基于信息联系的三个世界划分
nipy 2009-8-16 11:20
基于信息联系的三个世界划分 . 与吕乃基老师探讨知识和三个世界划分问题 吕乃基 老师在他的 走进世界 3 知识论之一 的博文中介绍了卡尔波普尔的三个世界理论,并分析为什么不走进世界 3 、为什么要进入世界 3 、如何进入世界 3 等有关问题,很受启发。 吕 老师还有许多有关知识论文章,我也多已下载学习,很感兴趣,以后有机会再 向吕 老师讨教,共同探讨! 我对波普尔的三个世界理论并没有专门研究,但在这几年研究信息本质问题中,无意中也构造了基于信息联系的三个世界,似与波普尔的三个世界划分有点相似。现作一简单介绍,并试与波普尔的三个世界理论做一些比较,欢迎 吕 老师指正,并欢迎科学网上对此有兴趣的朋友讨论。 我的基于信息联系的三个世界划分如图所示,我把它也称为人类社会发展系统模型。 世界 1 :客观自然世界。 包括一切生物和非生物的自然物质世界,它是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人本身就是从自然界进化形成的,因此人和人类社会从一开始就是客观自然世界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系统科学研究表明,世界万物存在着普遍的联系,自然物质世界是以系统的形式存在和发展的。人与人类社会从自然界演化形成,自然也具有系统性,社会就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一种系统结构形式。因此,在人类社会产生以后,客观自然世界实际上应包含自然系统与社会系统两个子系统,它们之间也是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自然界的自然属性与人类社会的社会属性(包括社会经济状况、生活水平和生产关系等)都是主观认识世界的认识之源。 世界 2 :主观认识世界 主观认识世界是人类所有个人思想认识的集合,我们也可称它为人类思维系统,它是人类能够在认识世界的基础上能动地改造世界并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关键要素。它的系统特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人类社会中每一个人在同一社会时空条件下对客观事物认识有一定联系,表现为人类对客观世界认识的整体性;二是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对自然界系统属性和人类社会系统属性的反映,因此人类主观认识世界对客观世界属性的认识也具有系统性,表现为人类知识的体系特性。主观认识世界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能力称为人的智能,是主观认识世界的基本系统属性。 世界 3 :人造科技世界 人造科技世界是人类社会形成以后产生的一个新的系统要素,是直接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人造科技世界包含数据世界和技术世界两个子系统:数据世界是一个人类社会可以共享的知识库,它是认识世界中知识的直接输出,但通过在客观世界中的交流、积累和处理,使它从整体上更能反映人类社会对客观世界本质属性相对正确的认识,形成科学知识体系,因此更具有系统性,是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重要资源;技术世界包括人类进行生产所使用的一切工具和设备,它们都是人利用科学知识设计和构造出来的,也是认识世界中知识输出的结果。技术世界的属性直接表现为人类社会发展经济的生产力,它是与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知识水平密切对应的,是各种相关技术综合形成的能力,因此,技术世界也具有系统的整体性。数据世界与技术世界之间也是密切联系和相互制约的。 图中所示的人类社会发展系统模型还给出了客观自然世界、主观认识世界和人造科技世界三个子系统之间的基本关系。首先,由于三个基本子系统首尾相联,形成认识与改造客观世界的主控系统环,它体现了人类在认识世界基础上通过科学技术改造世界并推动社会发展的基本进程,也反映了人类社会中智能、知识、科技与经济相辅相成的基本发展规律。其次,模型还给出了三个辅助系统环:在客观自然世界与主观认识世界之间的实践考察环,体现了人类亲自参加社会与生产实践的作用;在主观认识世界与人造科技世界之间的学习与科学实验环,体现了人类利用科学技术进行学习交流和科学实验以提高科学知识与技术水平的作用;在人造科技世界与客观自然世界之间的生产自动控制环,体现了人类直接利用科学技术进行生产自动控制的作用。正是这些辅助系统环与主控系统环的复杂协同作用,不断推动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到现代文明社会的发展。 下面与波普尔三个世界理论做一些比较和讨论: ( 1 )关于世界 1 。 波普尔把他称为物理世界,包括物理对象和状态,包括地球在内的全部宇宙自然界。我认为,物理的概念比较含混,它可能包含自然界,也可能包含世界 3 中产生的人造物理的东西(如房屋、车辆等),而且用物理世界还会引起是否还有化学世界的疑问?所以我用了 客观自然世界 ,一方面强调它的自然性以区别世界 3 中人造的东西,一方面强调它的客观性以区别世界 2 的主观认识。也没有用客观物质世界,因为世界 3 人造的东西也有物质的。 ( 2 )关于世界 2 。 波普尔称为精神世界,包括所有人的心理活动、心理状态、心理素质、意识状态、主观经验等。我认为用精神的概念过于抽象和哲学化,所包含的心理、意识等内涵也比较杂乱。我用主观认识世界特别强调和突出了认识的作用,因为人脑中一切精神的东西,包括心理、意识、思想、知识等都是基于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而产生的,是对客观事物属性的反映,而且认识的过程也正是人们从客观世界获得信息和产生知识的过程。认识是一切精神活动的基础,也是产生一切知识的根源,包括世界 2 中个人大脑中的知识和输出到世界 3 中的社会共享知识,都是基于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而产生的。突出了认识,世界 2 的内涵也比较具体和容易理解。强调主观认识则是强调人脑这个认识主体认识客观事物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主观性,也即人脑反映客观事物属性只有相对的真实性,从而也进一步明确了认识主体与被认识客体之间的主客观关系。主观认识世界就其认识的内容而言当然属于非物质的精神世界范畴,但它仍然是由客观自然世界这个物质世界(人和人脑)来承载。这也体现了世界 2 与世界 1 的一种关系。 ( 3 )关于世界 3 。 波普尔称为客观知识世界,包括人类所创造的语言、文艺、宗教、科学、技术等。我认为,如果按照知识的一般概念, 知识属于认识范畴,是人类对客观世界认识的成果 ,因此知识首先应该产生于世界 2 ,产生于每个个人的大脑中,在人脑中产生的这种知识我们可称为个人隐型知识,个人大脑中的隐形知识以各种语言编码结构形式输出,在人类社会中通过交流、处理、积累逐渐形成可为人类共享的显型知识。如果这样来理解知识,波普尔把世界 3 称为客观知识世界就有些问题值得商权:第一、既然知识源于世界 2 而后进入世界 3 ,如果把世界 3 称为客观知识世界,那么是否该把世界 2 称为主观知识世界呢?这样把知识划分为世界 2 中的主观知识和世界 3 中的客观知识可能也不妥吧?而且知识概念应窄于精神或认识概念,它也难以涵盖精神世界或认识世界的更广泛内涵;第二、波普尔强调世界 3 知识的客观性实际上是指以语言编码结构形式用某种客观世界的物质介质(如纸张、磁盘、光盘等)承载的知识,它确实脱离了人脑的主观认识世界,但这种客观性只是 知识存在形式 的客观性,实际上,人脑中的知识,虽然我们目前还不太清楚它是以何种编码结构形式存储于大脑中的,但人脑也是一种客观的特殊物质介质,因此, 就知识存在形式而言,世界 2 和世界 3 中的知识都需要以某种客观物质介质来承载和存储,如果知识的客观性是指此,则二者并无本质区别 ;而就知识的本质、知识的内容而言,无论是世界 2 或世界 3 中的知识都是基于认识产生的,而认识的本性必定具有主观性,无论是个人或人类整体对客观世界的认识都只有相对的正确性(相对真理), 如果把知识的客观性视作知识内容对客体事物认识的真实程度,由于认识存在主观性,知识也具有先天的主观性,永远也只能有相对的客观性,无论是世界 2 或世界 3 中的知识,这也是一样的 ;第三、波普尔的客观知识理论还特别强调了客观知识的自主性,认为客观知识是脱离了认识主体和没有认识主体的知识,是具有生命可以像树一样自主生长的知识。我认为,虽然个人大脑中基于认识产生的知识,输出到世界 3 后借助包括具有人工智能的电脑、计算机网络等各种信息技术的处理、积累,尤其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相互学习、交流,还包括利用前人通过文字等留下的知识,可以使世界 3 中的 客观知识不断提高和发展,更加全面、本质、深刻地反映客观世界的真实,但这似仍不能说是客观知识脱离认识主体的完全自主性的发展,因为对知识信息进行处理的各种信息技术本身,仍然是基于人类认识的物化的知识,而且信息处理过程需要新的知识信息输入和对信息处理的管理控制等也都离不开人,因而也必定受人认识主观性的影响, 世界 3 中的智能和生命仍然是人工智能和人工生命。 基于以上认识,我的世界模型中把世界 3 称为 人造科技世界 ,科学是人类长期积累形成的知识体系,是知识中的精华,技术是知识在人类生产领域的物化,所以用科技实际上体现了世界 3 中知识的核心地位,但又不至于与世界 2 中个人隐型知识混淆;用人造突出了世界 3 是人基于知识构造的世界,也以此区别于世界 1 的客观自然世界。人造科技世界,既包含知识、科学这些基于认识的精神产品,也包含生产工具与科技创造的一切体现人类文明的物质产品。所以它是在人类社会形成、人类智能发展后产生的一个崭新的世界,是推动人类社会系统发展的一个关键要素。 ( 4 )三个世界的信息联系。 波普尔的三个世界理论虽然也指出了三个世界之间的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也指出先存在世界 1 ,然后在更高层次上出现世界 2 与世界 3 ,但他没有进一步指出如何联系和作用,更没有从现代信息理论和信息科学的高度来分析三个世界之间的联系。我们在信息本质研究中,基于事物之间普遍存在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辫证唯物主义哲学观,认为: 信息正是在事物之间相互作用使一事物属性内容反映到另一事物属性之中而形成的 , 信息是被反映的物质属性 。因此我们强调, 信息并不是在人类社会产生以后才产生的,信息与物同在,信息在人类社会产生以前的世界 1 客观自然世界中就客观存在 ,并且在自然世界的演变、生物进化和人类社会的形成中就起着重要作用。人大脑的高级思维能力,也即人的智能,也是在自然世界的这种演变进化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所以世界 2 主观认识世界也是在世界 1 客观自然世界的演变进化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世界 2 的形成过程,也是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过程, 而人的认知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从客观自然世界荻得信息的过程,是从客观物质世界到主观认识世界的信息传递、处理和存储的过程,以大脑为中心的人体就是一个有特殊智能处理能力的信息系统 。而世界 2 的主要内涵,基于认识产生的思想、意识、心理等整个精神世界的本质都是信息,我们称为认识层次的信息,它与本体层次客观物质世界中的信息具有本质相同的概念,但也有不同的特殊性。知识基于认识,是认识的结果,而认识过程是一个信息的传递和处理过程,所以知识也应该是一种信息,而且是认识层次信息中最重要的一种信息,所以我们也把认识层次的信息称为知识信息,或广义知识。世界 2 中的知识信息通过直接知识输出和间接技术输出而形成世界 3 人造科技世界, 现代计算机网是现代科技发展的突出体现,它综合了信息采集、处理、存储、传输和利用的等技术于一体,不仅高效地推动了人与人之间个人知识信息的交流,也加速了人类社会共享知识的集累和提高,可以说是人造科技世界最重要的信息系统,是世界 3 的核心。 科学技术产生的生产力,我们可以看成是一种 广义的信息力 ,它一方面不断丰富和发展世界 3 本身,另一方面也在改变和改造自然世界, 所以三个世界之间的联系,信息联系和信息作用是最主要的,虽然在信息作用过程中,必定也伴随着物质能量的作用 。还应指出,三个世界之间的这种信息联系,如图所示,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的,相互都有作用的。三个世界联系涉及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的联系,如果不引入信息概念和进行深入的信息分析,是很难说清楚的。而有关物质、属性、能量、力、认识、精神、知识、科学、技术等等这些构成三个世界的许多重要的但看似不相关的元素和概念,也只有通过信息这条红线把他们进一步联系起来,融合在三个世界之中。 ( 5 )三个世界的系统发展观。 我们认为,系统观与信息观都是建立在事物之间普遍存在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辩证唯物主义哲学观基础上的,因此划分和研究三个世界的过程中我们一直强调要用系统的思想和方法来分析,不仅客观自然世界是系统,而且由客观自然世界演化形成的主观认识世界和人造科技世界也都是系统(思想体系、知识体系等等),并且三个世界的三个系统又通过信息的联系构成复杂的人类社会发展系统。只有用信息和系统观点来划分和分析三个世界,才能使三个世界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并在系统之间通过信息、物质和能量的相互作用推动人类社会发展,并进一步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轨迹和规律。这方面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更深入探讨。 以上个人观点,欢迎批评、讨论。 有关链接: * 关于信息定义和信息本质问题讨论的我见 * 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系统分析 * 信息本质探讨中若干重要概念的广义拓展 * 信息与知识、科技关系的进一步探讨 * 信息要从知识与数据的夹缝中跳出来
个人分类: 人与自然|3815 次阅读|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9 20:0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