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去行政化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去行政化

相关日志

去行政化与免费的厕纸及上锁的香港厕所
热度 1 windlight 2010-8-13 09:07
赵凤光 我所在的办公室大楼,孵化有50多家企业,工作人员应该在千人左右,建筑面积3万多平米,其中约三分之一为教室和培训用场地,每周的教室利用也很高,大家可以猜一猜这个楼的厕所用纸一年要化多少钱。我会在以后给大家揭晓。大家可以用松鼠会的 费米问题,理科生的脑筋急转弯 来练习练习估算。 很多学校的学生在用水,用电,用厕,洗衣机,空调等都不同程度上要刷卡计量消费。这个是在消费方面杜绝浪费的好方法,一般也提供了较好的服务品质。 而香港的公厕还未发现有收费的厕所,商场到处都是,街道上的公厕也不少,但有不少写字楼或商户的厕所却是上锁的,你必须找到钥匙才能使用。其背后的逻辑自然是内部员工和客户使用,而不欢迎单纯上厕所的人。这个钥匙掌管者肯定是行政人员了,或是某个固定的位置,但不会给陌生者轻易发现。香港的大学或写字楼基本是对外自由开放的,但厕所也通常表明员工专用,也是上锁的居多。 我们所在的大楼其实有不少人是单纯为了使用厕所而来的,我所面熟的附近一个小店老板每天总是拿着几张报纸在不同的门口到不同的楼层厕所。但这种行政管理也没有什么很好的办法,不可能几十个厕所都聘一个人在那看着,还不如去行政化的好。但节水和节约用纸的宣传确需宣传到位。 行政实际上就是资源的非市场化配置,也有成本和产出的问题,但不可能像市场化的交易行为,为每次使用厕所收费,那么厕所的成本谁来买单,厕所的清洁和厕纸的消耗谁来支付就是一个需明确的问题。 实际上,大学的优美风景和公共体育卫生绿地资源总能吸引不少的免费搭车者,如何提供这种公共服务品实际上考量着管理者或行政者的智慧。 http://zh.wikipedia.org/zh-cn/%E5%85%AC%E5%85%B1%E5%BB%81%E6%89%80 付费公厕 位于 韩国 首尔 的自动收费公厕 有些是免费向公众开放,有些按 顾客 人次人头进场费,可能送 纸巾 。但在中国曾经只是付费解手,纸巾须另外购买,价格要大约1元。历史上最早的收费公厕出现在公元 74年 的 罗马帝国 。 欧洲 有公厕是计时的,每15分钟为一时段,超时不投币,厕格门会自动弹开。高级 酒店 或 会所 的公厕内,有服务员协助开水龙头、送上白毛巾或抹手纸,自收小费的。 大厦厕所 在部分商业大厦,其厕所是上锁的, 要向 商户 或 租户 借取 锁匙 才能使用,这类不算公厕 。 大多数城市都有规定所有商业场所必须开放其厕所,例如 食肆 、商场等地方。
个人分类: 思辨|3535 次阅读|2 个评论
中国大学为何设置这么多的学院?
lgmxxl 2010-8-10 09:25
学院是一所大学办学的重心所在,是一所大学组织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地方,是一所大学最为重要的二级单位。一所大学的水平往往通过其学院水平来体现,学院的管理水平也直接影响大学的办学水平。 有关统计资料显示,美国大学内的教学科研实体学院的设置平均数为 9 个以下,英国大学不超过 10 个。而由于种种原因,中国大学在探索“学院制”的进程中,二级实体院系设置数普遍在 20 个以上,不少学校在 30 个左右,少数学校甚至在 40 个以上。 如:耶鲁大学现有 12 个学院;斯坦福大学有 7 个学院;柏林洪堡大学有 11 个院系;柏林工业大学有 7 个学院;德国亚琛工业大学有 10 个学院;巴黎第六大学(皮埃尔与玛利•居里大学)有 10 个学院(教学与研究单位)。设置学院最多的可能是牛津大学,有 39 个学院(但牛津大学的学院与其它大学的学院有较大差别)。 中国北京大学有六个学部, 55 个学院(系);浙江大学有 7 个学部, 36 个院(系);即便是一些名称为“学院”的大学,里面往往也设置有近 20 个学院;清华大学有 14 个学院,有可能是中国大学中设置学院最少的 985 工程大学(没有详细对比过)。 以上大学的教师人数、学生人数大致相当。 中国大学为何设置这么多学院呢?这其中的原因可能有很多,但关键的可能有以下几条: 第一,中国官本位思想。无论是中国古代社会,还是中国现代社会,“学而优则仕”基本是不变的信条。中国政府、各级官员尊重知识分子的基本方式也往往是给知识作出了封个一官半职。到目前为止,中国的大问家、大师、大牛等人,基本上都有一官半职,往往是学问越来,影响越大,官级也就越高。这种文化特征,直接影响当代知识分子的选择。大部分的知识分子还是十分乐意去当个学院院长,作为大学校长,为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也不得不设更多的学院,以满足学院“大牛”和“小牛”们的需要。 第二,中国团队精神较弱。我们常说“一个中国人是一条龙,一群中国人是一条虫”。不管我们是否同意,这一现实是存在的。我们不善于互相合作,不善于互相配合。两个大牛在一起好像基本上难以合作。为了他们的发展,有时学校不得不为他们成立学院,让他们都有个院长当当。因人而设置学院的情况,基本上在每一所中国大学中都存在。 第三,中国大学专业导向较强。建国后,我们一直在学习苏联大学的办学模式,以职业为导向,以专业为中心。每个专业就是一个学院,最多也是三、五个专业成为一个学院。虽然经过 90 年代末的多次合并,但中国专业设置过多的情况并没有得到根本改观。有人戏称中国人建一个厕所需要五个专业的人员,其中至少涉及三个学院。专业多了,大牛们也就多了,都想当院长,校长为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就多设学院吧。 第四,中国大学“学部”难成正果。学院设置过多的情况已经引起中国大学领导的重视,终归现代社会是一个多科交叉的社会,学科交叉是一种趋势,也是一种必然。只有学科交叉成功的大学,才能取得较好的成绩。中国大学为此开始了一些学院设置新探索。这其中之一就是在大学里设置“学部”成为一种时尚。北京大学、吉林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等很多 985 工程大学开始了学部设置的探索。学部本是一个外来语,在其本来意义上,它就相当于中国大学的二级“学院”。但是,中国大学却对它赋予了新的概念、新的理念、新的追求。中国大学寄希望学部可以实现以下目标:充分实施学科综合优势,优化资源配置;去行政化,实施“教授治校”;平衡大学的学术与行政权力,学部的行政职能和学术职能相对分离,担任学部行政领导职务的人员,不再担任学术机构的职务,学术机构负责人通过竞争产生,从而逐步实现高校去行政级别的目标。但经过一年多的观察,我们发现中国大学的“学部”最多是一种“理性的神话”,而根本不是一种使命的诉求。学部没有实现设置者的理想追求,倒是多了一些学部干部。 中国大学里学院的情况看来既有文化上的原因、体制上的原因、专业设置的原因、资源分配的原因,合并大学里的学院决不是容易的事。只是学院多了,中国大学的里当官的也就多了,去行政化也就难了。
个人分类: 大学之道|10489 次阅读|14 个评论
大学去行政化、科研去行政化,其实中学也早该去行政化了!
hhanb 2010-8-9 22:05
按理来说,任何事物之所以被称其为某某事物,大都是有客观标准和鲜明依据的,比如大学之所以为大学,而不是公司亦不是机关,那是因为大学是独立精神的活体,它不依附于政治亦不依附来路不明的金钱,大学就是大学绝不是官场。再比如中学隶属教育系统,办学只要遵循基础教育规律即可,其它的世俗干扰统统不该侵入。至于说科研就更是专业活计,原本不需党政。纵览世界很少中国特色的教育与科研。 这些年人们都把目光集中到了大学与科研的去行政化,备受关注的南方科大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即将诞生。常言说得好希望越大失望越大。我衷心希望南方科大真的能做到去行政化,但是事物的发展常常是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这是举世公认的哲学法则,或许南方科大能杀出一条血路来。但原朱校长别弄得头破血流。 其实,当下中国基础教育的行政化,也到了非常危机的时刻,比之大学与科研有过之而无不及。许多中学骨干老师也是一门心事往行政内钻,说难听点这叫投机钻营,说文明点这就叫好处两头拿。同大学的校、院长和书记支书们没什么两样。许多中学所谓的中层领导干部少说也有三四十号。除了法定的教务处、学生处等专门部门外,名堂多了去了:校务委员会、学术委员会、教研委员会主任,财务中心、网络中心、校园安全中心主任,年级长、副年级长,党委委员、党支部书记。还有的干脆因人设岗,只要是有点贡献的,都要给安排个领导职务。长次以往,中层队伍早就成大肚子了。 别小瞧了中学的中层领导的好处与能耐,尤其是重点中学,那优越性丝毫不比大学的院长、系长们差。好处不少得,象征性的搞点教学就可以交差。于是随着中层职数的急剧增多,老师们的课时也在水涨船高,可就是奖金、福利等却不见增长。因为庞大的中层早已将它们瓜分了。结果老师怨声载道,领导好处多多。老师是凭良心干活,而不是凭教育的激情和理想、也很少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而工作,顶多是为完成教学考核任务而卖命。
个人分类: 未分类|3729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教改纲要力推学校去行政化 高校将可自主设专业
xupeiyang 2010-8-1 06:16
http://news.163.com/10/0801/01/6CVEI2GL00014AEF.html 核心提示:日前正式公布的教改纲要显示,中国将去除学校的行政级别。此外,正式文本在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中,增加了自主设置和调整学科、专业。
个人分类: 教育问题|2014 次阅读|0 个评论
大学“去行政化”的第一步
h123xq 2010-7-7 08:44
近来关于大学去行政化的讨论日益繁荣,颇感欣慰。 个人觉得这确实是一个涉及全社会的系统工程,非一日之功可以完成。 但从目前的现状来看,可以办到的第一步就是学校内部的学术与行政的分离:即凡是拥有行政权力的部门领导及其成员离开学术圈。这样就可以避免每年的科研项目获得者都是高校领导的尴尬局面。
个人分类: 学术规范|3437 次阅读|1 个评论
反腐倡廉应从身边每一件事做起
Yanhaiyan 2010-6-29 08:20
不给贪官滋生创造土壤,人人有责。参与者,随从者,支持者,证言者,每个人的一言一行都是环境。明里或暗里,促进或净化,每个人都有作用。中国的风气是大家创造,每个人都是风的一分子,风的方向和大小,取决于每个人的态度和行动。如果没有支持,贪官就贪不起来。---------因身边事而想。 贪官,贪的内容不仅是钱,还包括名利,工作成果,如果巧立名目,巧取豪夺,李代桃僵,哪怕是一个小小的工作成果或者思路,也是贪!是抢劫,是盗窃!
个人分类: 未分类|2818 次阅读|2 个评论
大学“去行政化”的精髓是转变行政职能
lgmxxl 2010-6-9 10:00
大学去行政化,在今年两会期间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年 ) 》公布时,曾激起全民人民的激情热议。 6 月 6 日 颁布的我国第一个《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 2010 - 2020 年)》,再次提到备受关注的去行政化问题:克服人才管理中存在的行政化、官本位倾向,取消科研院所、学校、医院等事业单位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在科研、医疗等事业单位探索建立理事会、董事会等形式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与现代科研院所制度、现代大学制度和公共医疗卫生制度相适应的人才管理制度 ( 《人才发展规划纲要》 3.1.2 ) 。很多报纸和网站都对此情有独钟,把它单独拎出来,置于头条位置。《人才发展规划纲要》明确事业单位都要摘除官帽,表明中央在这一问题上已有了共识,也表明大学去行政化工作步入了正常轨道。 问题是去行政化的精髓是什么呢?只是取消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吗?显然不是。因为即使取消了大学的行政级别,大学内还是会有很多带长的教授,他们仍可能按原来的模式管理大学;同样,行政化的管理模式也很难取消。因为,随着大学与社会联系的密切,大学越来越多地嵌入到社会大系统之中,大学离开行政化的管理模式可能就会不能很好满足社会要求。我认为大学去行政化的精髓是转变大学行政权力职能,把大学的行政管理、行政决策职能转变为服务教学、服务科研的服务职能,通过大学行政职能的转变,实现大学回复大学的学术性特征、回归大学的治理之道的目的。 首先,大学去行政化后要完善自己的治理结构。 按照分权、制衡、集体协商的原则,合理设置大学的决策主体、行政执行主体、监督主体。不管如何如何设置,在大学这些治理结构主体中,必须体现教授治校、学术本位的理念,使教师成为各项工作的主要决策者、执行者、监督者。大学决不可把权力集中于一个主体之中,必须形成有力的分权、制衡和监督。在我国现行政治体制下,合理的设置应该是党委成为决策机构,但党委委员的人选除书记、纪委书记外,应该主要由大学教授组成;行政委员会和学术委员会成为行政主体,校长成为具体的行政负责人,但两个委员会的人选由全校教师选举产生;纪委和工会改造成为大学的监督委员会,其成员同样由大学教师选举产生。由于这些成员均由教师选举产生,其当然应该对教师负责,对学校负责。 其次,大学去行政化后,大学的各级领导除法律有规定的外,不应该再由上级任命。 即在校一级,除校党委书记、纪委书记外,其它校级干部应该由大学的教师、校友选举产生。学院一级的管理者,由学院的教师选举产生,而系一级的负责人,最好实行教授轮流制。行政负责不在是一级官员,而主要是协调者、服务者、执行者。只有取消任命制,才能取消官化,也才能淡化行政级别,转变行政职能。 第三,大学去行政化后,大学的资源分配、学术评价、学术奖励、学术政策等学术问题均应该由专业的学术委员会作出。 学术委员会主要由本校的教授、学术人员及部分行政人员和学生组成。其它行政工作由行政委员会做出,行政委员会围绕并服务于学校教学、学术中心工作进行。大学校长在行政委员会和学术委员会领导下工作,校长是两个委员会的主席,但委员会成员可以监督校长的权力行使,并可以对校长提出不信任案。 只有如此,大学的行政级别才能真正被取消,大学的学术权力才能张扬,大学才算按学术规律办事。
个人分类: 大学之道|6252 次阅读|1 个评论
高校去行政化的号角终于吹响了!
cwhm 2010-6-8 04:45
高校去行政化是2010年中国社会的热点话题,这是一个关乎国家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趋势的议题。 2月27日,温家宝在与网友的一次交流中明确指出我们现在的教育确实存在许多问题:一是教育行政化的倾向需要改变,最好大学不要设立行政级别;二是让教育家办学,我这里所说的教育家他们可能不是某些专业 的专门家,但是他们第一热爱教育,第二懂得教育,第三要站在教育的第一线,不是一时而是终身。如果两三年一换,那么哪一所学校都不可能办好。 2月28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提出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逐步取消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 3月份两会期间,去行政化成了两会委员热议的话题,但是大部分大学校长都持反对意见,认为单独取消高校行政级别,教育家将得不到社会的应有尊重,今后开会要习惯坐最后一排,坐飞机不能再走VIP通道,失去阅读学习某些文件的机会,去找政府谈事情, 是科长、处长还是市长来接待是不一样的。 6月6日《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 》颁布,纲要称,要克服人才管理中存在的行政化、官本位倾向,取消科研院所、学校、医院等事业单位实际 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在科研、医疗等事业单位探索建立理事会、董事会等形式的法人治理结构。 高校行政化是什么? 就拿985高校来说吧,校长是省部级,副校长是厅局级,教务长、学院院长是县处级。高校的相应职位就和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以及政府机构的相应级别挂钩,一个厅局级的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就可以来大学做校长,一个高校校长就可以去地方政府去做厅长,副省长。 高校去行政化后会是什么样呢? 我们高校想选拔一个校长,就不需要你一定在副校长、院长、处长的位置上干过,而是根据你的学术能力,社会活动能力,教育理念等等来决定你适合不适合这个职位。就如同很多香港的高校采取的理事会遴选校长的模式。这样可能一个普普通通的实验室主任一下子就变成了校长,校长离任后你可以再返回你的实验室去从事研究工作,而不是寻求着什么离任后再到什么相应行政级别的其他教育行政部门或者政府部门去任职。 至于政府部门,何时才能不再是村长,乡长,县长,市长,省长这种模式的升迁,而是像奥巴马那样,即使没做过州长,从一个议员也可以变成美国总统。
个人分类: 我思故我在|2974 次阅读|23 个评论
大学:学术本位还是官本位?
zdwang 2010-6-2 10:00
王振东 一流大学应当是什么样的?我们怎样向一流大学的目标去努力,笔者曾写过一篇博文应当怎样向一流大的目标去努力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10289 ,这里还有点想法提出来交流讨论。 抗日战争时的西南联大,条件异常艰苦,但由于保证了教育独立、学术独立、学术本位的文化生存空间,使这所战时高校涌现出杨振宁、李政道、华罗庚、苏步青、李四光、吴大猷、马寅初、朱自清、闻一多、徐悲鸿等一大批科学文化大师,成为当时公认的一流大学。 我国现在的大学,行政权力对学术的干预,过去的学术本位已为官本位所取代。大学以行政权力为中心,学术权力也行政化了,权力意志在很大程度上成为支配大学运作的基本要素。虽说现在的大学越办越大、教授、博导和院士越来越多,然而科技竞争力却少见提升。 由于官本位的环境,使得钱本位也很盛行,正如温家宝总理2010年1月26日所说:一些大学功利化,什么都和钱挂钩?这是个要命的问题。 官本位、钱本位,使得权术在大学里盛行,学术造假案件不断出现,权术似乎正在压倒学术。 大学的去行政化做得怎样,就是要看官本位是否真的己让位给学术本位 , 关键是要遵循教育规律,营造学术本位和学术自由理念的大学制度。
个人分类: 教育思议|3964 次阅读|2 个评论
谁能告诉我什么叫去行政化?(真心请教)
Synthon 2010-5-22 16:12
无论在科学网上,还是在其他的中文论坛,很多文章在讨论中国教育的时候,都会讲去行政化是很必要的,是中国教育质量提升的关键。 我觉得我大概明白这是什么意思,但不是很能理解去行政化的准确含义,所以在此请教一下,请各位赐教:) 另:前些天手头事情有些多,一直没有更新,粉丝们(如果这个群体存在的话)见谅。。。
个人分类: 科教评论|5541 次阅读|3 个评论
老铁匠的“学术性”和“专业性”
大毛忽洞 2010-5-11 06:33
老铁匠的学术性和专业性 5 月 9 日 10 点,科学网新闻栏目有一篇报道: 教育部拟试点专业硕士教育去学术化 5 月 9 日 12 点,俺写了个短东西: 去行政化骑着驴,去学术化骑着马 培养研究生要搞什么去学术化,荒唐! 本来研究生的学术性就少得可怜, 准学术性或类学术性或假学术性是有的, 真正缺少的就是学术性。 6 月 10 日 11 点人民日报的观点出来了: 人民日报:专业学位教育慎提去学术化 俺没有时间用长篇大论和他们来讨论什么学术性和专业性的关系。 俺只想讲述一个老铁匠的故事。 很早以前有一位铁匠,手艺高超,非常有名气,是打铁专业的鲁班。 铁匠手下有很多徒弟,有的出徒了,有的还没有出徒,他们都希望把老铁匠的看家本事学到家。 有一天,老铁匠病了,所有出了徒的徒弟也都回来看望师傅了。看到徒弟们都到齐了,老铁匠招招手,把徒弟们叫到跟前,语重心长地说: 我现在把一辈子的看家本事都告诉你们: 等铁不烫手的时候,你再去摸它。 徒弟们都点头表示:我们记住了。 老铁匠的看家本事就这么一句话。老铁匠说的话,专业性非常强。 就是用现在金属材料科学的观点看,老铁匠也把话说到了点子上,抓住了问题的实质。对于铁匠来说,再没有什么比用肉眼能看出温度的高低更重要了。 但是,为什么温度就那么重要? 显然,这是个学术性非常强的问题。 老铁匠带了那么多的徒弟(研究生),专业性都很强。唯一缺少的就是学术性。 白天在室内,当温度达到 600 ℃ 以上时,人的眼睛才能看出来。 一般高温比较容易判断,而低温比较难以判断,例如,用眼睛看出 300 ℃ 的铁很困难。如果在 300 ℃ 对某些钢进行回火处理,就容易发生回火脆性,引起质量问题。
个人分类: 思想和方法|4121 次阅读|0 个评论
“去行政化”骑着驴,“去学术化”骑着马
大毛忽洞 2010-5-9 11:59
去行政化骑着驴,去学术化骑着马 你要搞去行政化, 我先给你来个去学术化。 去行政化骑着驴, 去学术化骑着马。 骑驴的看着唱本, 那唱本是骑马的写的。 教育部拟试点专业硕士教育去学术化
个人分类: 以前和现在|3894 次阅读|1 个评论
大学去行政化从哪里入手?
wangql 2010-5-5 20:39
大学去行政化是现在讨论的一个热点。赞成的反对的吵成一团。有的人热赞大学去行政化理念先进,有的人又说大学去行政化是个伪命题。 其实大学去行政化就是大学的行政改革!如果说到大学要进行行政改革,估计就没有这么多的分歧了。 大学行政改革的首要任务就是将大学从全能主义行政改为有限行政。这和政府改革是一致的。 1982年以来,政府的行政改革已进行了5次以上,其目的就是要将全能行政改为有限行政,使其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但是在此期间,大学的行政改革却反反复复,没有取得任何实质性的进展。大学仍然是全能性的社会。大学不仅要负责学生的学习、医疗、生活、就业,还要负责学生思想、意识、政治表现、社会行为,更甚至还要负责学生的家庭矛盾。 如果一个学生因为考试不及格、作弊、甚至犯罪被处分,学校都要负责。校长们无疑已成为当今社会上责任最重大的人物。特别是他们还要负责社会的稳定。这点他们比教育部要压力大的多。一旦出了事,只听说校长被处分的,还没听说过教育部长被处分。 2003年,北京理工大学率先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对研究生的学籍管理进行了改革。在这项改革中,首先使用了学校与学生的关系是法人(学校)与自然人(学生)之间基于教育契约的教育服务关系的概念。学生交了学费(或着国家或其他方替他交了学费),就在大学接受应得的教育服务。仅此而已。 年满18岁的学生作为完全行为责任人应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而不应由学校替其负责。同样,年满18岁的学生的家长,也不应再来学校为自己孩子考不及格的事争论纠缠。 大学也就是一个负责教育的事业单位,它不应再为政府承担那些它更不担负不起的行政责任。 我想这就是大学去行政化的根本意义。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9585 次阅读|0 个评论
大学校长那天能够不由政府任命?
lin602 2010-5-3 11:10
大学的党委书记应该由党的组织部门(中央组织部及省委组织部)任命,当然还有党代会的投票,这是党对高校领导的一个程序上要求。党委的作用不是管理学校的具体事务,而是对高校代表党来进行监督。我觉得学校大事小事由党政联席会议来决定是不合适的。书记们也参预决定事情,谁来监督呢?行政事务及学术,书记们不应该参加决策,而是列席旁听并不参预决定。 但大学校长不应该由政府任命,校长是领导与管理学校的学术与教学工作的,应该由教授会或学校董事会面向社会进行招聘、推荐、投票来进行确定。校长不是对上级部门负责,不是对上级领导负责,而是对全体教职工负责,对社会负责,对学生负责。如果上级来决定校长的任命,可以想象,校长们不让上级领导们烦心是必须的,做事情一定要考虑到领导们的意图,对上级的任何指示都坚定不移地执行。你说,校长的主观能动性是不是被不懂学术整天忙于管理事务的领导们所压制了。 副校长由校长提名,董事会或教授会投票通过。副校长是校长的助手,但责任是校长负!!换校长时副校长跟着换也是正常的呀。 校长不当了,再做自己的学术或其他工作,不是挺好的嘛。为什么不犯错误不下台呢,为什么一定要年龄到了才必须退呢?为什么只能上不能下呢?为什么教师们意见很大,但一点办法没有呢?克林顿不当总统的时候也没有到60岁呀。
个人分类: 未分类|4152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为什么中国的教育培养不出大师” 中科院院士朱清时解读“钱学森之问”
richardbg 2010-4-26 21:44
转自南方周末 作者: 南方周末记者 姚忆江 什么是大学精神?就是大学里的人崇尚什么、追求什么,如果你到麻省理工学院去看,你去的时候发现大家崇尚的就是学术卓越,都憋了劲去竞争做到最好。 现在大学最大的毛病,就是现在都追求官位了,官位就是地位,因为在大学里你只要是官位高了什么东西都有了。 大家时间都花在(这些)没有意义的事情上,这就是学术界的衰退,这种状况还谈什么诺贝尔奖呢? 我当中国科技大学校长之初是大学扩招的时候(我没有扩招),受到很大压力。这是因为大家都忘了最基本的东西了,教师队伍没有加强,你多了一倍学生等于你有效内涵就稀释了一半,不可能保持原来的教学水平。 学校有一个规模效应,并不是你按比例放大就好,而是有一个大小规模效应。 朱清时,中科院院士,现南方科技大学校长  没有崇尚学术卓越的大学精神,就培养不出大师 南方周末 :刚刚故去的科学泰斗钱学森向温总理提出疑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在教育界引起广泛讨论,您怎样看钱学森之问? 朱清时 : 温总理最早提起钱先生对中国教育的这个忧虑,其实是2006年在中南海召开的教育座谈会上,这个会议我也参加了。我在中国科技大学干了十年,钱学森之 问也是我一直想搞清楚的。中国教育投资已经很大,人也很多了,师生比起民国时期多了几百倍。但是,现在基本没有民国时期那些大师,像钱学森这样的科学 家、梅兰芳这样的演员等。钱学森就讲过,加州理工大学风气让他深深难忘,在那里如果有人要做一个报告,很快就会有其他人想以更新的东西超过他。这是一种精 神,一种文化,现代大学学术机构一定要有这种气氛。这个东西看不见,但是你可以感觉出来,大家崇尚什么,尊重什么,追求什么。我当校长以前是搞科学研究 的,1998年当校长的时候意气风发,那个时候我们就感到了中国教育不行,当时就想着教育改革。认识这个问题经历了三个阶段,现在我觉得这个问题认识比较 清楚了。 南方周末 :这应该就是你在中科大十年校长生涯中的反思和总结吧? 朱清时 : 是的。我在国外工作很多年,回来一看,我们大学里课程设置极其落伍,教材也很陈旧,老师想教什么就教什么,有很多老师就是照着书说一遍,学生懂不懂他也无 所谓。我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访问,麻省理工学院就不许用PPT文件,老师得写板书,这是符合认识规律的。我回来以后发现大家很浮躁,都用PPT文件,讲课 讲得学生都坐飞机了,效果极差。我刚担任校长时,带了六七个人到美国欧洲访问多所一流大学,把它们的课程表收集起来,每节课程的教科书也收集起来。然 后回来就宣传我们要改革我们的课程设置、教学大纲、改革教材、改革教学方法。但是搞了一年发现效果不大,为什么?老师不愿意做这件事,学生只要这门课程学 分考够就行了,他并不太在意他学的知识今后有什么用途。归根结底,是我们教育管理制度上有没有压力,大家不需要做这种痴迷的事。所以我发现去检阅课程设 置,引进新教科书,这是表面的事情。第二阶段我就开始反思深层次的东西,鼓动国内很多高校推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过去几年,我年年都在研究、在 讲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现在回头一看,学生的创新气氛还是在衰退,发现这还不是最深层次的问题。我当校长之前,学校里最流行就是老师的讨论会。现在我发 现学术会完全变形了,开学术大会都是官本位,大家都在崇拜权力,作第一个大报告的人,一定是官最大,地位最高,哪怕他学问上大家都知道没有什么。一开大会 就洋洋洒洒长时间作主题发言,随后都是按照级别、权威程度排,真正一线年轻人没有机会表述。大学是个学术机构,一定要一心琢磨怎么把学术搞得最好。这样 (开会),谁都不会去耐心让那些没有真东西的大权威去洋洋洒洒,而是赶快搞清楚同行有什么东西值得我学的。这就是大学的精神,实际上比教学思想、教育制度 还要深刻,比教科书课程设置更深刻。这是我思考的第三个阶段。什么是大学精神?就是大学里的人崇尚什么、追求什么,如果你到麻省理工学院去看,你去的时候 发现大家崇尚的就是学术卓越,都憋了劲去竞争做到最好。大学就好比京剧团,就像以前梅兰芳唱京剧时代的百花齐放,应该是谁的唱功最好、表演最到位、最能获 得观众认可,谁就受到最大的尊敬。梅兰芳跟对手唱京剧,比着看吸引观众,后来京剧团都变成政府机构了,工资国家发,现在没有活力了,现在京剧哪有梅兰芳那 样的大师啊,现在的学校也是一样。 学术在衰退,还谈什么诺贝尔奖? 南方周末 :这是官本位造成的一系列衰退? 朱清时 : 现在中国学术界跟过去不一样,都不愿意别人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怕别人把自己思想偷过去,防止权威占了自己的成果。因为这些地位高的人往往都把底下人的东西 凑起来,包装成自己的。所以年轻人都害怕自己辛辛苦苦的研究都没有了,这就造成大家互相保密。现在大学最大的毛病,就是都追求官位了,官位就是地位,因为 在大学里你只要是官位高了什么东西都有了,这十多年我就知道大学里的领导都很容易评成教授。这一结果就是学术衰退,衰退最大的改变是科学杂志可读性差,即 使偶尔有一两篇可读文章还有好多水分。大家时间都花在没有意义的事情上,这就是学术界的衰退,这种状况还谈什么诺贝尔奖呢?这么多年大家一直在喊素质教 育,要培养创新能力,我在麻省理工学院、剑桥大学、牛津大学,这些学校从来没有人说培养创新人才、素质教育,但是他们培养出的就是创新型人才。 南方周末 :领导可以带来很多其他的,包括课题,有的人当上大学校长后,评院士也容易了。 朱清时 :这就叫做权力通吃。所以大家觉得尊重学术作用没有什么必要。这样学术气氛、文化、精神就全完了,其结果就是只要有点权力的人都能指挥其他人,学术优秀的人反而成为地位最低的,最没有发言权的人。这就是为什么中国大学培养不出优秀人才的原因。 教育改革要和30年前经济改革一样,必须祛除行政化 南方周末 :但正如一位大学校长所言,教育通常是保守的,体制问题很多人解决不了。你怎么办? 朱清时 : 我就做一件事,把学校恢复到它的本原状态,单纯追求学术作用,学术作用在学校有最高发言权,其他人都是为他们服务的。我来主持南方科技大学就是这个想法。 当然,要做到这一点,一定要让这些管理人员待遇高,这样社会精英才愿意做,他就不去想当官了。管理人员要全是精英,但是他不要去干预学术,他不要追求行政 权力,把他的事做好,给教授们整理文件,帮教授做事。 南方周末 :我觉得深圳是个比较合适的土壤,它本身是特区,也靠近香港特区,这个地方应该适合改革尝试。 朱清时 :30年前经济改革的时候,深圳跨出了第一步,其实30年前的经济改革跟我们教育改革很相似,那时候经济改革也是从行政化解放出来的。 教育改革更类似于30年前的农村改革(从公社的行政化管理到包产到户),现在中国教育要发展,还得把中国教育行政化祛除掉,按照教育内在规律办好。 我相信,中国教育如果走这一步,让学校按照自己的规律去竞争最优秀,那就像农村一样,像经济一样,也会蓬勃发展。 南方周末 :南方科技大学的性质仍是深圳市政府全额投资的官办性质学校,在日后的工作中你如何在官办性质学校与去行政化找到一个平衡点? 朱清时 : 南科大今后的前途取决于深圳市领导们的支持,因为南科大是深圳全资办的一所学校,要做到这个需要很大范围的人都理解、支持才行。不是一两个最高负责人愿意 支持就行了,还有很多处长、局长、办事人员也要理解,要不然的话事情就不会能够推进。我觉得我们南科大的使命就是把这种观念、这个目标诠释出来,然后大家 觉得这个确实是很值得推进的事。 南方周末 :南科大要给教授一个追求卓越的土壤,社会要给南科大一个追求卓越的土壤。 朱清时 : 对,它要给我们支持。经费上,目前起码刚开始是政府投入,等以后社会投入就多了,这是良性循环,像西方这些一流大学如哈佛大学,刚开始都是政府投入,以后 才有大量社会投入。我们的理念就是要请世界上优秀人才来建南科大,不能让他们的薪水比过去还低,要做到这个非常不容易。沙特阿拉伯一个阿克鲁拉国王科技大 学(音译),都是理工科,他们的投入力度真是很大,教授的薪水都是几十万美金,助理教授都是十多万美金,招研究生每月奖学金都有两千多美元,住宿免费,医 疗保健免费,什么都免费,然后每年还给学生一张国际往返机票。该校的博士后的薪水每年7万-9万美金,博士后两年如果留校,薪水马上增加70%。中国现在 吸引人才最高的就是百万年薪,它们博士后就可以达到,所以力度相差太大。现在世界上吸引一流人才就是这样。 南方周末 :我听说现在政府准备为南科大立法?情况怎么样? 朱清时 :政府决定要为南科大立法,要写好可能得两三年以后了,我们先要把所有东西经历一下,才能写好。写好之后约束你自己。现在我们会有一个南方科技大学的行政法规做临时立法,我们用这个临时法规作为基础。 南方科技大学要去打破应试教育的缺口 南方周末 :2009年香港教育部门和大学也在开会,寻找机遇和契机,试图在河套地区进行高等教育制度破局,他们认为内地教育资源还是比较丰富,深圳的资源也很丰富,珠三角还是缺高校。 朱清时 : 现在我们的主要问题就是有很多体制的障碍,比如我们设计南科大最好的招生范围,就是开始在国内高二学生中招优秀学生。这个为什么好呢?第一,现在有很多优 秀的学生,不愿意重复应试教育,他们很想闯出一条新路来;第二,我们只要这样一做,声誉高了以后,我们就可以把最优秀的生源在高二就挖掘过来。 南方周末 :您对于中国的高考制度向来颇有微词,一直反对高考。想从高二学生中招收一批新生,操作上有什么考虑? 朱清时 : 我们自己组织考试。这样做可以彻底打破应试教育,我们考试主要考量学生的素质创新能力和知识掌握程度。让教育部意识到今后高考不一定非得是高三应届毕业 生,学得好了高二学生也可以考,只是我们考试成本高一点,但是那样就把很多优秀的人才解放出来了,而且高二考不好高三可以再考,他们压力就少多了,这个毫 无疑问对应试教育打破了一个缺口。2010年我们准备招收50名高二学生。成功之后建议国家教育部今后做一个小的改变,就是高考的人不一定是高三的,高二 也可以申请。 南方周末 :您心目中的南科大学生素质是什么样的? 朱清时 : 还是能力。我如果给学生面试,我会给他讲个故事,比如某个方程,我问他能不能证明,他说太难了不行。然后我就跟他讲用什么方法证明,讲完了问他听懂了么, 如果听懂了就复述给我看看,这个时候他的全部素质就被反映出来:第一是他的理解能力,他能不能听懂我讲的话,当然我讲的话一定是能听懂的;第二是记忆力, 我讲的过程可能就是三五分钟,但是他能够记清楚我的细节;第三是想象力和表达力,因为他要复述,他要用自己的话说。这就可能看到学生综合素质,不是他知识 有多少,而是他本人有没有能力去创造知识。 大学有一个规模效应,并不是你按比例放大就好 南方周末 :很多人认为中国的大学校长似乎不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职业,大学校长更接近于政府官员。您认为大学校长更应该是什么样的角色? 朱清时 : 我觉得校长最关键是要理解教育深层次规律,尊重敬畏这个规律。现在我觉得很多大学校长总想有所作为,新官上任三把火,他们没有去想教育规律是什么。我当中 国科技大学校长之初是大学扩招的时候,受到很大压力。校园里现在还有很多人在骂我,认为当初大扩张的时候中科大应该扩招。但我相信,过几十年后可见分晓, 中科大没有扩招,保持了它(原有)的水平、实力,其它学校大扩张了,但是它质量下降了。这是因为大家都忘了最基本的东西了,教师队伍没有加强,你多了一倍 学生等于你有效内涵就稀释了一半,不可能保持原来的教学水平,如果你保持不了教学水平你还是什么高等教育呢? 这是个很简单的道理,校长面临决策,一个是不捞白不捞,你多招一个学生就多收入一两万,你多招一千个学生就是一千万。但捞了你要付出代价你保证不了教学质量,我觉得这个是一个大学校长经常都面对的考验。 南方周末 :南科大您也想秉承这样的规模? 朱清时 :我们先把小发挥到极致,质量最高,因为规模小有很多优点,每个周末可以把所有教授请到一起,所有教授都会认识。 像加州理工学院现在的学生每年不超过2000人,原因就是建校的时候他们有一个决议。我曾经见过他们的校长,是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我问他怎么没有想过改变,他说这是学校的原则,所以他们都敬畏这个。 他说的话有更深层次含义,教师队伍没有扩大,但是学生迅速扩大,这个就像盐巴放在水里一样,现在水扩大了很多倍,然后盐就淡多了。 加 州理工大学这样做还有一个观念,学校有一个规模效应,并不是你按比例放大就好,而是有一个大小规模效益,像加州理工他们很自豪就是100个教师,所以他们 每个周末吃饭所有教师都在一起,开会所有教师都在一起,要是1000个教师就不行了。加州理工大学教师经常在一起聊天吃饭,有的学院太大了,教师很多,要 聚在一起很难,老死不相往来,所以不是任何东西按比例放大都好。 【南方周末】本文网址: http://www.infzm.com/content/40232 本文引用地址: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88092 本文标签: 中国的教育 大师 朱清时
个人分类: 科学中国|727 次阅读|2 个评论
去行政化
metanb 2010-4-24 20:37
做导师的要是不好好指导学生,就休要提起去行政化 !
个人分类: 大学观察|2332 次阅读|0 个评论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有感于大学去行政化议题
nli2233 2010-4-20 15:28
不知不觉,在科学网已经写了 120 篇博文。今天突然发现,我的博客点击量在不经意间也过了 40 万了。这个成绩其实不算多么显赫,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而已。如今科学网新博客如过江之鲤,高手层出不穷。读他们的博客,每每生出羡慕之情。再看自己,产量越来越低,便有沉舟侧畔千帆过之感。看来我要奋起直追了。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言归正传。这篇文章是谈大学去行政化的。不过,我不想大段论述,只想从一个特定的角度来谈谈家家有本难念的经的问题。 上个月月底,我去华盛顿 DC 开了一个会,是美国南部区域科学学会的年会。这次去 DC 开会,本来是个轻松的差事,我的文章已经交了, PPT 也做好了,大会指定我做一篇 paper 的讨论人,人家的 paper 我也仔细看过了,该给几条 comments 也已经胸有成竹。可是,我的行程并不轻松。原因是,我不得不在会议期间做一件事:完成我们系里两个学位计划的年度评估报告。 大家谈起来去行政化的时候,往往拿海外的学校跟国内的学校做对比,说国外的学校如何如何没有行政的干预,没有那些无谓的考评,没有无休止的上级检查。其实,这些东西,美国的学校一样都不少。比如年度考评,这是每个 faculty member 每个学年结束的时候必经的一道坎儿。不知道别的学校如何,反正我们是每年都要交一篇自我评价报告的,里面要详细列出自己一年来都教了什么课,学生评价如何,在课程发展方面做了什么工作;还要列出自己做了什么研究,发表了什么论文;还要列出自己在学校和社区服务方面都做了什么贡献。这个报告是要交到院长那里,由院长评估的。合格了,才有资格向上浮动工资,否则,就不涨工资。考虑到通货膨胀,不涨工资,就等于工资下降,所以大家对年度考核还是挺重视的。 再说检查。上级单位来检查是几乎没有的,因为大学的上级单位是谁,并不明确。大学归理事会管,大学(我所在的学校是个公立大学)的经费归政府预算(需要经立法机构通过)。他们说实在的,不太管大学的运行。真正检查大学运行情况的,是大学认证机构。 美国最有权威性的大学认证机构,不是全国性的( national )的,而是区域性的。好像全美有四个地区性的认证机构,我所在的大学属于美国西部的认证机构,叫做 WASC ( Western Association of Schools Colleges )。虽说 WASC 是个民间机构,但其权威性可是一点都不差。如果学校失去了 WASC 的认证,那么学校毕业生的含金量就要大打折扣,随之而来的,就是学生数量会大大减少,学校的财政状况就困难了。 我在 DC 期间忙乎的报告,就是部分地为了应付 WASC 的检查的。说是部分地,是因为这个报告还要应付另外一家认证机构的检查。因为我在商业与公共管理学院工作,属于 professional 专业,对于这样的专业,美国还有专业的认证机构。我所在的学院还要经受专业认证机构的检查。 据说,今年是专业认证机构要做实地考察的一年,我们学院上上下下如临大敌。我曾经经历过两次 WASC 工作人员的实地考察,那个时候可以说是全校上下总动员,把应付 WASC 的检查列为重中之重。好在上次 WASC 的检查,给了我们 8 年的认证。等于说, 8 年之内,他们基本上不会再到学校来实地折腾我们了,大家松了一口气。不过,人不来了,学校的评估报告还是要年年送的。 学校的评估报告自然不能做无米之炊,要把各个学院的评估报告综合起来。学院的报告又需要把各个专业的评估报告综合起来。我在 DC 参加会议期间,就在努力完成我们系的两个专业的评估报告。 这样,我就不得不放弃某些会议安排的 session ,跑到旅馆的大厅里写我的评估报告。话说那天正写着,有人过来跟我打招呼,我一看,原来是我母校的公共政策学院的院长 Kingsley E. Haynes 教授。多年不见了,大家分外高兴。聊到参加这次会议的情况,我说您看,来这里参加会议,我还不能专心,还要做一些学校的行政方面的工作。 Kingsley 说,大家都一样。他们上个月刚刚把给 SACS ( Southern Association of Colleges and Schools )的报告送出去。 我觉得,国内教师们反感各种各样的检查,可以理解。但是,如果废除所有的检查,看起来也不是世界潮流。比如,在美国,拿了 grant ,接受中期检查的事儿,也是常有的。 看起来,尽管婆婆不同,但家家都有个婆婆,都有一本难念的经!
个人分类: 科学政策|5749 次阅读|1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9 15:4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