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边缘盆地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老照片:标志着继经典的板块构造之后地学领域又一重大成就诞生
热度 12 nwpacific 2009-10-8 15:50
老照片:标志着继经典的板块构造之后地学领域又一重大成就诞生
西北太平洋边缘各边缘海(见 博主的博客 的相册)的起源和演化是地学界重大问题之一,有百余年探索和争 论的历史。下面的 老照片 (2005年7月19日摄) 是在一场特邀的学术报告会上,报告者阐述西北太平洋边缘各边缘海起源和演化时的情景。这篇比较完整的学术报告是在西方结束此百余年论战的正式开始,预示着这场百年论战将是后起的中国人取得最后胜利 。这项成就是地学领域有史以来与中国地域大国和政治大国地位相适应的、也是应有的成就。 国外一名匿名评审专家最近(21/09/2009)对作者“十年磨一剑”的长达91页有关论文(对2005年的报告作了进一步改进)的评价 (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57403 ) 是恰当、中肯的,内容上,任何偏离这个总体评价都是没有深入思考的和带有情绪色彩的。 欢迎质疑,欢迎讨论。 法国著名教授 P.Tapponnier 和一大批追随者倡导应用“逃逸构造”解释南中国海等的起源和演化。 这个解释是在一个错误的大前提下的误解,是充斥理论、实验和事实错误的“美丽谎言”,尽管他们制造了一大批发表在包括Nature 和Science 在内高级别杂志上的论文。正如牛津大学 Prof. P. England (1990) 在 Nature 撰文反驳:Tapponnier 的“逃逸构造”是个“幻觉”(但 P. England 没有提出边缘海起源的自己见解)。这是法国科技界一个历史性悲哀,也是地学发展历史上的一大悲剧或曲折。 法国人很爱国,在科学上取得了许多影响科学进程的杰出成就。但是,他们有时会犯错误,他们的爱国热情加剧了他们的错误。他们应用“ 逃逸构造 ”解释南中国海等的成因所犯的错误很象他们在历史上发现“ N射线 ”所犯的错误,这个“ N射线 ”后来被证明是子虚乌有的。请见:“ 这种射线( N射线 )看来要比X射线神秘得多,也重要得多。(法国的)布朗洛迫不及待地发表论文宣布其发现,在三年内发表了26篇相关论文和一部著作。其他法国科学家也纷纷跟进,到1906年时已有120多名科学家发表了近300篇研究N射线的论文。190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获得者(法国的)贝克勒尔也凑这个热闹,写了10篇有关论文。最神的是布朗洛的同事、南锡大学医学院生物物理学教授查彭蒂尔,他发现兔子、青蛙、人体都能发射很强的N射线,而且N射线不仅能增强人的视力,还能增强嗅觉、味觉和听力。这种“生理射线”还能通过电线传导。查彭蒂尔为此发表了38篇论文,光是1904年5月一个月就发表了7篇有关论文。”( 此段是摘自方舟子的博文 “ 科学史上著名公案——神秘的N射线 ”)。 上述这段文字希望对从事有关研究的科学家(特别是年轻科学家)有所启迪。 The below pictures were taken by Dr. Schettino on July 19, 2005 相关联接: (1) 牛津大学教授对中国学者科研工作一针见血的总体评价 (2) 中国博士对美国科学院院士(2010 AGU Fall Meeting in SF,USA) (3) “土鳖”与世界著名学者共同被邀撰稿于“精品文集” (4) 2011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极不平常”经历的6点启示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5282 次阅读|38 个评论
一位匿名外国专家对一位中国学者论文稿的评价
热度 3 nwpacific 2009-9-23 20:11
“ The manuscript by Xu and Ben-Avraham is a very important contribution to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tectonics of the NW Pacific Ocean. The authors have succinctly summarized the key geometrical, kinematic, age relations within the marginal basins of the NW Pacific Ocean. They have proposed a unifying model that links the development of marginal basins in this region. Their model may be controversial in some localities, but their model is testable by future research. .......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1393 次阅读|1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 11:0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