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海子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写给自旋二分之三的粒子
热度 8 zhengchen0 2011-11-12 21:10
我是一颗自旋二分之一的粒子 只能看见你三分之一的美丽 我一直凝视 你奔忙的轨迹 我一直羡慕 你生命的气息 我一直想知道 你那超越时空的生命 有着怎样的风景 在我有生之年 请让我仰望一次 你 世界的美丽 美人鱼为仰望王子 不惜贡献她的声音 我为仰望你 宁愿用我的生命去交易 自己 侥幸 梦里 有 一睹那风景 不由感叹 这景色如此美丽 只可惜啊 这美景 是一支孤独的舞曲 她美丽但却孤寂 我看到这么美好的世界 但却找不到画笔 等我发觉 我已用 我的生命来交易 ———————————————————————————————————— 依稀以前中学物理学自旋,说 自旋为1的粒子旋转1圈,自旋为1/2的粒子必须旋转2圈才会一样。 我就一直相信那自旋为2的粒子能够在 360度的空间看见 720度的风景。 读到海子的《面向大海 春暖花开》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61456do=blogid=506859 我不知道为何心咯噔了一下,酸酸的。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 天涯何处觅知己?诗人,文学家,画家,音乐家,那孤独寂寥更与何人说?他们好比这3/2的粒子,普通人好比1/2的粒子。他们能看见我们看不见的感动和美丽。这首诗就是用第一人称描述一个从普通人变成诗人的故事 。
个人分类: 诗词|3388 次阅读|21 个评论
面向大海,春暖花开
热度 2 seawan 2011-11-11 10:21
这首诗曾被选为中学课本中。作者:海子。 【原文】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   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愿你 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下面是一些网上找到的评论,很有读头,存到这里。】 今天是不幸福的。矛盾着。明天准备像“平凡人”一样生活。 诗人最终从对幸福的渴望中间离出来,将自我和幸福的追求者区分开:“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愿你……”。“给”、“为”、“愿”都是表达祈愿、施与的动词,表明了诗人真诚祝福他人,但自己选择了离开、不介入、拒绝被尘世渗透的姿态和生存方式。诗中的“你们”最终变成了“他们”,成为对“他者”的关照。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难得流露的纯真明快,并不能表明诗人已走出困惑 ,对生存意义和终极价值的追寻以及随后堕入的怀疑已成为诗人无法摆脱的困境。经过了痛苦、漫长的探索,到1989年诗人感到了疲惫,在最后的创作中写了不少抒情诗,最后一首诗作《春天,十个海子》即表达了在春天从“沉睡”中复活的渴望,但是同时又意识到自身的分裂:“十个海子”和“最后一个海子”如此的不同,几乎没有可能在一个人身上体现出来。在《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首诗中同样能够读到这种自我分裂——在情绪的延展中分离出差异化了的诗人内心声音。而诗人认可的最终还是退回到自我世界和主观情境中的那一个:“这是一个黑夜的孩子,沉浸于冬天,倾心死亡/不能自拔,热爱着空虚而寒冷的乡村”——写于1989年3月14日诗人去世前不久的诗句似乎是一个预言。 【按】最后一句话非常明确的将自己与“凡人”(或“世俗”)决裂了。 所以说,诗人都是精神分裂的。 跳跃的思维使他们无法理性地思考。 理性是什么? 从进化历史来说,是一种后期出现的生命特征(能力), 以更好的适应环境和保障个体发展。 理性之前,是感性。 诗人的分裂,可能是面对现实时的无奈和对理想的执着的矛盾产物。 【再按】 同样是对现实的否定,下面的歌曲就委婉而不失坚定,同时具有美感: 有朝一日,有一个地方, 那是我的梦想~~ 有朝一日,有一个地方, 安静而空旷, 我们读书,思想; 有朝一日,有一个地方, 我们关爱,理解,徜徉,放浪; 执子之手,与子共享! (注:上面是我的意译,追求神似,不求精确) 歌词: Someday, somewhere We'll find a new way of living Will find a way of forgiving Somewhere... There's a place for us Somewhere a place for us Peace and quiet and open air Wait for us Somewhere There's a time for us Someday there'll time for us Time together and time to spare Time to learn, time to care Someday, somewhere We'll find a new way of living Will find there's a way of forgiving Somewhere... There's a place for us A time and place for us Hold my hand and we're half way there Hold my hand and I'll take you there Somehow... Someday, somewhere...
个人分类: 博览|1878 次阅读|4 个评论
凤凰男的悲哀
热度 17 xcfcn 2011-10-27 12:51
凤凰男的悲哀 看了 打咬父母深圳公务员认错 称媒体网民都不善良 之后,我作为过来人说几句: 1 、廖同学最大的错误就是叫自己的老妈和老爸来照顾小孩!这是一切争吵的根源。解决办法还是自己请月嫂和保姆来照顾小孩为好! 2 、廖同学在家里家外表现不一的根本原因是他其实还没有长大,在家里还是个“大小孩”。所以事情搞不掂的时候,就武力解决。比如,这次跟他老爸冲突后,他更多的是想到自己要上班小孩又没人带,他肯定没想到自己的农村老爸一个人离家出走怎么办?或许他会觉得他老爸会跟他老妈一样找他同城的姐姐。可是这次他老爸却一气之下跟媒体搭上了线,从此事态就不是他可以掌控的了! 农村人背井离乡来到城市寻找自己的梦想,要么自己不适应城市的生活,如著名的诗人海子一再在诗中表达自己对农村生活的无限眷恋,身体一直漂浮在空中,最后只好卧轨寻求解脱;要么就是理想和现实的落差太大!自己一直紧绷的弦一下子就断了,如 前几年浙大引进的海龟涂序新 回国 半年不到就跳楼 ;还有就是农村人固有的自卑发作,导致夫妻关系处理不好!如 2005 年被枪毙的河南省副省长 吕德彬 。 总之,农村文明和城市文明基本上是两种类型。而凤凰男是两者的桥梁,有时候由于负载过重或自身缺陷,桥梁自己就先塌了。这样的例子不少,我老家早年出去的凤凰男很多就是这样的例子。
个人分类: 杂论|1424 次阅读|34 个评论
幸福其实就是那么简单
热度 14 卫军英 2011-4-21 15:05
中午在看学生们的诗歌朗诵, 有几个留学生朗诵的是海子的名篇《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想到幸福其实就是那么简单: 有一所房子,有一个爱人,有一种美好的心境,自在快乐,平平安安。 可是海子在写完这首诗之后两个月便卧轨自杀了, 看来他的灵魂无法感受到幸福的安宁, 他在自杀之前歌唱的只是他内心的期望。 海子死在1989年的春天,那一年他才25岁, 生命因为短暂而放射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很多诗人都是如此,拜伦、雪莱、普希金…… 他死的时候比他们还要年轻, 诗人会不会是在寻找一种历史的约会? 附: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 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海子,原名查海生,1964年3月生于安徽怀宁县高河查湾。1979年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1983年毕业后任教于中国政法大学。1989年3月26日卒于河北山海关。
个人分类: 诗词歌赋|2855 次阅读|27 个评论
[转载]海子:《七月不远》----给青海湖, 请熄灭我的爱情
fengzhigu123 2011-3-18 21:41
《七月不远》 ----给青海湖, 请熄灭我的爱情 诗/海子 七月不远 性别的诞生不远 爱情不远----马鼻子下 湖泊含盐 因此青海湖不远 湖畔一捆捆蜂箱 使我显得凄凄迷人 青草开满鲜花。 青海湖上 我的孤独如天堂的马匹 (因此, 天堂的马匹不远) 我就是那个情种: 诗中吟唱的野花 天堂的马肚子里唯一含毒的野花 (青海湖, 请熄灭我的爱情!) 野花青梗不远, 医箱内古老姓氏不远 (其他的浪子, 治好了疾病 已回原籍, 我这就想去见你们) 因此爬山涉水死亡不远 骨骼挂遍我身体 如同蓝色水上的树枝 啊! 青海湖, 暮色苍茫的水面 一切如在眼前! 只有五月生命的鸟群早已飞去 只有饮我宝石的头一只鸟早已飞去 只剩下青海湖, 这宝石的尸体 暮色苍茫的水面
个人分类: 转载天地|2071 次阅读|0 个评论
闲扯“忧郁”性格
热度 2 zhangpengju 2011-3-6 20:49
从我开始有理性的那一刻起,说实话,我都在考虑一句很小的时候记下的那句话:性格决定命运。就是在有事没事的闲暇时间里琢磨,也逐渐悟出了一些对性格类型的看法。目前我遇到的最多的是两种性格偏向的人,分裂型和忧郁型。确切地说,忧郁型的人占多数,从高中就知道有人会在大学跳楼而死,一直到得知海子的离去,等等诸如此类的人,基本都是忧郁性格的病态发生,而这种忧郁性格的表征其实是非常明显的,这种人一般都会喜欢时刻被把握,这种把握不是简单的关注,而是一种心灵的交流,他们都喜欢被爱,一种至真的关怀和怜惜,但是,生活毕竟不是他们想的那样时刻、到处都充满了自己想要的情感,于是,在一次次的冲击中,他们会很快学会一种得到种种真挚情感的手段,就是百般的讨好和无休止的忍受,只要通过这样得到他们在乎的人的一丝理解,他们就会坚持把讨好和忍受做的更好,更完美。直到有一天,他们突然发现,这种手段无论如何也得不到那救命稻草般的理解的时候,他们也找不到其他的方式重新再来的时候,自己会彻底,与其说是对生活本身,不如说是对自己的失望,这种失望不是一般人所谓的失望,而是绝望,毕竟之前的上千次的尝试到头来还是一无所获,注意这种一无所获只是他们自己的感受,在绝望的强压下,他们会从常态走向病态,病态表现出来的两种比较普遍的形式就是攻击性和自虐,而攻击性的表征确实很少,自虐的倾向居多,这还是好的,最终的恶果是自尽,自虐的时候还是想得到被人的关注,哪怕是同情,这种情感的需求可以从自虐者故意暴露伤痕的眼神中看出来—满是期待。发展到自尽时的前一段平台期,他们的表现完全可以被最亲近的人得知和感受,只要在这个关键时候想办法让他们走出来就会对他们今后的成长有极大帮助,但结果往往是生命的逝去。自尽是对身体和情感的双重终结,而有一种忧郁性格的常态时自弃,这种自弃是情感和人生态度的自弃,注意由于这种性格的特点是他们一般都缺乏独立自考和潜心理性的能力,因此生存能力相对不足,一旦自弃是很头疼一件事,亲人的疼爱对他们来说是虚假的,这种虚假和分裂性格感受的虚假是不同的,下面再谈,他们会寻求更多陌生的关爱和亲近,对于女孩子来说非常的危险,具体的我就不说了。 我注意到的忧郁性格倾向的年轻人绝大多数都伴随着家庭的不合,尤其是在青春期发育之前,也就是孩子人生观价值观初步形成之前的那段时期,不合的表征分为几种:父母离异;由于各种原因的长期分居等这两种。而这两种里面,母亲的角色的缺失或者定位偏颇的影响更大,尤其是更年期的妇女对女孩子的影响将会更深刻地影响她们性格的发育和健全,这就是为什么他们缺乏简单的,理所应当的爱和保护的背景,即便不是以上的那两种大的类型,母亲在家庭内部的过于强势,强权压迫等都会造成孩子的忧郁倾向,此时他们会觉得在强权之外的关爱是虚假的,至少他们感受到了是一种关爱,而分裂性格的人由于内心的强大和独立,别人对他们的关爱他一直都感觉不到,甚至内心根本没有把外人留有一个位置,这是本质的不同。 忧郁性格的人一旦坠入爱河,就会舍生不弃,若被爱人一次次抛弃他们会一次次地挽回,这不是奴性,是性格唆使,他们内心和行动会让自己做的更容易被接受和理解,因此会有无休止的忍受,表现的软弱和卑贱,一直到最后彻底失去以至于他们认为无可挽回的时候,就走向病态的终点:攻击性和自虐。 关注您身边“忧郁”性格的人,合理的疏导,于人有益,于己快乐。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4627 次阅读|8 个评论
夏天,千万个海子复生
fengzhigu123 2010-4-29 14:06
当夏天来临的时候 阳光拍打着榆树的肩 在柔风的拉拽下 千万个海子从榆叶上跳落下来 他在夏天复生 有些落在了麦地里 有些落在了花圃中 有些则选择飞往遥远的海洋 麦地里苗色正青,茎叶油亮 花圃中群英荟萃,香艳吐芳 大海清了清嗓门,咆哮着歌唱 我想它们是在欢迎它们的君王 在洋流的簇拥下 海子亲吻着大地 然后遍抚群芳 在他的金色帝国里 他是神圣的君王 呵,亲爱的,这是怎样的君王啊? 他能让时光扭曲,并驾着它们翱翔
个人分类: 诗流成河|5291 次阅读|3 个评论
Facing the sea with spring blossoms -by haizi
anhongyan99 2009-5-24 22:27
  From tomorrow on,   I will be a happy man;   Grooming, chopping,   and traveling all over the world.   From tomorrow on,   I will care foodstuff and vegetable,   Living in a house towards the sea,   with spring blossoms.   From tomorrow on,   write to each of my dear ones,   Telling them of my happiness,   What the lightening of happiness has told me,   I will spread it to each of them.   Give a warm name for every river and every mountain,   Strangers, I will also wish you happy.   May you have a brilliant future!   May you lovers eventually become spouse!   May you enjoy happiness in this earthly world!   I only wish to face the sea, with spring blossoms. 海子
个人分类: 喜欢过的(转载)|4445 次阅读|0 个评论
诗人自杀究竟有什么意义?——评刘小枫先生的一个观点兼谈海子自杀事件
zhangqq 2009-5-16 16:37
诗人自杀究竟有什么意义? 评刘小枫先生的一个观点兼谈海子自杀事件 1. 中国政法大学哲学教研室教师查海生,于1989年3月26日下午5时30分左右在山海关附近卧轨自杀。这个事件从事发时起直至今天,在诗歌界、批评界、甚至是学术界一直被议论着。原因在于:查海生就是诗人海子。 海子是个优秀的诗人。一个优秀的诗人自杀当然是很可惜的。作为一个关注中国文化、尤其是关注中国当代诗歌的读书人,我们在海子自杀事件中感到了某种期待突然断裂。这种断裂给我们带来了一种楚痛,甚至是刻骨铭心的楚痛。这种疼痛是实在的,它与我们在阅读诗人作品的美妙文字时的欣喜、暗自心动、狂热的感觉是内在相通的,与我们目击诗人的一切遗留物的伤怀更是息息相关,甚至在诗人吟唱过的太阳、麦地、村庄、河流以及所有世间事物之中,都常常唤起我们这种疼痛。但是,在今天的中国的一些诗歌评论中,我们没有感到这种让人们有切肤之感的疼痛。相反,诗人的死亡方式自杀,却点燃了一些诗评家的兴奋点,引起他们一种莫名的狂热。海子的自杀不仅被说得与众不同,而且被讴歌、赞美、直至神化。当然,这里面似乎有一个普遍的理由,据说就是:诗人自杀有形而上的意义。 限于资料,我们仅从海子去世十周年出版的纪念文集《不死的海子》(中国文联出版社,1999年)便可收集很多对海子之死的上述观点。例如,有人说:十九世纪末叶以降,诗人为形而上的原因自杀已成为西方思想史中一个恒常的主题。而诗人的死亡,则象征着某种绝对精神和终极价值的死亡。这就是诗人之死格外引人关切的原因所在。海子在他达到颠峰状态的诗作《太阳》中表明,他正是在这种生存的危机意识中开始他的人的觉醒的。他发现已经走到了人类尽头,在这种绝境之中一切都不存在。而生存只不过是走进上帝的血中去腐烂。他终于无法忍受这种腐朽而黑暗的存在,而让自己的个体生命毁灭了。中国诗坛的后来者当会记取海子这种前无古人的特殊功业! 还有人说:作为新时期第一个自尽的诗人,海子无可逃避地承担了为诗而死的意义,自我放弃的行为却成为向死而生的壮举。只有海子的死,成为一次诗歌的抗议,一次向死而生的自我重申和决心的实践。 有的文章题目就是《形而上死》,话说得更加玄乎:诗人之死,似乎成了必然。我想海子之死,说透了,是企望于刹那间达成与诗性的等一。死亡是诗人的宿命,也是诗人的至尊。 这些话,很少有根据,也很少有逻辑。我们也知道,诗歌的逻辑与日常语言的逻辑是不大一样的,但诗歌评论毕竟不是诗歌本身。况且,对于海子的诗,我们还没有像面对这些诗评文字那样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就像任何一个杰出人物的自杀一样,除了留给大众以遗憾和怀念外,大概还有一种深深的惋惜甚至善意的责备:那样死,应该么?一个活生生的诗人的自杀,这个流着鲜血的悲惨事件,在这些不乏激情但几乎谁也听不懂的言说中,成了一种诗歌本身的最神圣的活动。最终,这些像是如歌的赞颂由对诗人自杀的礼拜而制造了一个神化:海子是圣徒般的诗人,他捐躯的意志具有不顾的性质,以致当我们返观他的诗作时,竟产生了一种准神学的意义。 于是,海子自杀的具体事件,被一些呓语般的嚷嚷炒作成为一个神圣化的话题,而且也从不着边际的言谈走向实际生活中的具体行动。中国当代的有些诗人似乎已经被诱发出了一种死亡的情绪或情结。近些年中国诗人自杀或非正常死亡者有几十起之多。一个诗人甚至在自杀前公开声称:海子死时25岁,我不能活过25岁。 由此看来,死,特别是自杀,在一些人眼中已经成为诗人的诗歌活动的颠峰或极限冲刺,成为诗歌烈士的祭坛,成为诗歌神化的魔术平台。我想,这股风如果再持续吹下去,那真是当代中国诗歌界的灭顶之灾:因为,这不仅在肉体上消灭了一些诗人,更重要的是,让活下来的诗人感到尴尬、痛苦,不知所措。他们在对自己灵魂的拷问中,大约会重提哈姆雷特的问题:活下去,还是不活? 2. 诗人自杀的所谓形而上意义的说法,在大陆学术界首见于刘小枫先生于20世纪80年代出版的一本流传很广著作《拯救与逍遥》,其绪论的题目即为诗人自杀的意义(这篇绪论曾经单独发表在《深圳大学学报》增刊《青年学者论学集》中)。我们可以看出,很多关于海子自杀的形而上意义的说法,其思想渊源甚至语言都来自于此。 刘小枫先生把诗人自杀的问题当作探讨中西方诗人对待世界不同态度的起点。他说:一般人的自杀可以说是人向暧昧的世界的无意义性的边界所发起的一次最后的冲击。既然生没有意义,那么主动选择的死就是有意义的,其意义就在于它毕竟维护了某种信念的价值。但是,诗人的自杀却是对这种最后发动的冲击的否定。因为,诗人的自杀逼迫人们想到,人发动冲击所必得拥有的价值信念是否是真实的,不仅如此,它甚至第一次迫使人们考虑:人是否应该拥有某种信念。通常的自杀(当然不是指那些因世俗事务的偶然脱节所引起的自杀)是依据某种信念的,它认为世界不应该是这个样子;诗人的自杀却不依据于任何信念,否则他就不会自杀了。因而,诗人的自杀不再是依据某种信念所发起的最后冲击,而是因对信念的彻底绝望而发出的求救的呼吁。一般的自杀是对暧昧的世界感到绝望,诗人的自杀则起因于对自己的信念,也就是自己对世界所持的态度的绝望。要是诗人向这个世界强求意义才是悖理的行为,要是诗人为此而自杀,就是不合理的行为。只有当诗人因自己的信念发生断裂时自杀,才是正当的。正因为如此,刘小枫先生认为:诗人自杀的事件是20世纪最令人震撼的内在事件。(所有刘小枫先生引文均出自《青年学者论学集》。下同。) 虽然刘文西化的句子有些拗口,但意思还是清楚的,即认为一般人为信念而自杀,诗人的自杀却不依据某种信念,而是由于对信念的绝望。但是,刘小枫先生在提出这种观点以后,我们在通篇文章中却没有找到理由和论证。于是,即使我们相信,一般人的自杀是由于既然生没有意义,那么主动选择的死就是有意义的,其意义就在于它毕竟维护了某种信念的价值,我们却自始至终不能明白:诗人自杀为何是由于对信念的绝望?而且,为了信念自杀与对信念绝望自杀有什么本质的区别? 当然,刘小枫先生是有解释的。他说:世界本身的确无意义可言,但世界的虚无恰恰应该是否定的对象。必须使虚无的现世世界充满意义,这正是诗存在的意义,正是诗人存在的使命。诗人存在的价值就在于,他必须主动为世界提供意义。诗人是何许人也?诗人是懂得世界没有意义的人,他们与常人不同之处首先在于,他们是通过主动赋予世界以意义来向世界索求意义的。可是,我们同样不明白:凭什么诗人要给予世界以意义?为什么诗人的价值就在于此?诗人是否就是先知甚至救世者?另外,为什么其他人譬如哲学家、思想家、甚至科学家,就不能给世界提供意义呢?诗人为什么具有这种独特的能力和使命?人间似乎除了诗人,其他人都是思想上的低能儿。如果这样,我们也必须说一句逻辑不通的无法说的话:思想家是思想弱智者。 还有,诗人给予世界什么意义呢?刘小枫先生说:诗人通过诗的象征终于使人在这个可疑的世界之中享受到绝对的价值。在诗化了的世界中,绝对价值时时处处都是内在于人的。但是,诗的这一切成就必得有二个基本的前提,一是我们确实肯定有绝对的价值存在,二是诗人确实对这些绝对价值具有忠诚的信念。好在这一点是不成问题的。中西方的哲学和宗教思想都提供了种种关于绝对价值的理论规定。这里的意思是,诗人就是一种哲学或宗教价值观的代言人。这不禁让人们怀疑:诗人的职能、价值和意义难道就是这种代言人吗?这样一来,我们不觉看到刘小枫先生观点的内在矛盾:一种哲学或宗教已经从根本上为世界提供了意义它自身的价值观念。我们何需又要诗人提供意义和价值呢? 可见所有刘小枫先生的这些说法都难免武断。不过,我们不难看出,他的这些观点并非空穴来风,凭空编造。很明显,刘小枫先生的这些说法受到后期海德格尔思想的影响,或者说就是企图转述海德格尔的后期思想。但问题恰恰在于,刘小枫先生的这种说法,是否准确地表述了海德格尔的思想。 海德格尔后期思想极为丰富,也极为晦涩。海德格尔关于诗和诗人的意义的论述,首先是与他的整个哲学思想相关的。他通过诗和诗人的活动来描述和表达一种哲学的思考。他把诗与真理问题进行内在的沟通,认为只有在真正的诗的言说中,真理才能被昭示出来。由于诗歌具有这种特性和功能,诗人就具有特殊的天职和使命。诗人因此是与这种真理发生的直接相关的。海德格尔说过:在一个贫乏的时代里作一诗人意味着,去注视、去吟唱远逝诸神的踪迹。 贫乏的时代,就是基督的显现及其牺牲死亡的时代,它标志着诸神之昼终结的开始。上帝的缺席预示着,不仅诸神消失,而且神性的光芒在世界的历史中也变得黯然失色。由于上帝的缺席,世界缺乏支撑它的基础。世界悬挂在一深渊之上。在这样的时代,人们必须忍受和体验此世界的深渊。对诗人而言,那就是消失的诸神的踪迹。 具体说来,时代的贫乏在于痛苦、死亡和爱情的本性没有显现。海德格尔认为,在贫乏的时代,诗人用歌唱去言说世界性的生存。他的言说言说了世界生存的健全整体。诗人给人(短暂者)带来了消失的诸神的踪迹,在非神性之中歌唱着福祉的整体。并且将没受保护的存在转向敞开。因而诗歌永不陷入消亡的流逝者。尽管海德格尔的这些表述带有神秘主义的色彩,但我们不难体悟到他的一些基本思想:他把诗的语言看作是揭示世界真理、昭示此在即现实的人的生存的最深沉最本真的意义的唯一手段。语言是存在之家就是这一思想的最直捷、最明确的表述。 由此可见,海德格尔这里所说的诗人和诗,与刘小枫先生所说的也是我们通常所认为的诗人和诗不能简单地等同,因此,更不能化为一种直接的引用。简单的套用无异于阉割。而且,海德格尔也从未论述过诗人自杀的意义。因此,当我们再来审视刘小枫先生的关于诗人自杀的言辞和理论,发现显然是既没有依据,又没有逻辑,只有一些与海德格尔思想和语言似像非像、似是而非的话语。我们找不到任何论据能够说明:诗人自杀的与众不同之处是由于信念的断裂。相反,如果确实有为信念断裂而自杀的,也绝不仅仅是诗人!即使是在海德格尔那里,我们也不能推断出这一结论。可见刘小枫先生所谓诗人自杀的意义的观点,在理论依据和基本逻辑上是不能成立的。 在现实生活中,真正像刘小枫先生所说的实质上是类似于宗教圣徒或哲学家的诗人,能有多少?而像这样的诗人自杀又有几个?自杀中具有殉道意义或可称为形而上意义的则又有几人?我认为,历史上即使有极少数的具有殉道意义的自杀诗人,但他们是不能够在整体上构成所谓形而上的意义的。 可是为了说明自己的观点,刘小枫先生在他的文中列举了一个系列的自杀诗人的名单,如:克莱斯特、格因德多罗、特拉克尔、马克吐温、杰克伦敦、恩托斯、斯茨威格、克劳斯曼、沃尔夫、普拉斯等。但是,在刘小枫先生长达几万字的绪论和几十万字的著作中,我们没有看到哪怕是一个个案分析,以证明达到他的结论。相反,笔者虽然没有查阅这里所有自杀诗人的资料,但根据有限的阅读经验可以肯定,其中杰克伦敦、斯茨威格等人,决不属于刘小枫先生所说的那种形而上的死。杰克伦敦在成名后曾有过豪华、奢侈的享受和挥霍,他的自杀与后来的潦倒有关;斯茨威格是犹太人,在二战中流亡国外,对生活感到绝望而自杀。其余前苏联的自杀诗人,像叶赛宁、马雅可夫斯基、法捷耶夫等,可以说都是因为政治原因。刘文中也引用过帕斯捷尔纳克的话:马雅可夫斯基与法捷耶夫一样,是带着内疚的微笑,从种种政治诡计中走了过来。在最后一刹那,在开枪之前,又带着这种微笑,跟自己告别。(我们可以在蓝英年先生的《被现实撞碎的生命之舟》一书中找到更多的关于前苏联诗人自杀的具体原因,此书书名即点明这些诗人和作家自杀的原因。)因此,刘小枫先生举例所说的这些诗人自杀的原因,很难或至少都不能证明是形而上的。 最滑稽的是刘小枫先生所列举的中国自杀诗人,一个是屈原,另一个是王国维。他说:诗人自杀大都发生在价值观念的信仰危机时代。中西方文学史上第一位自杀的伟大诗人是屈原。屈原的确是中国人的骄傲。之所以值得骄傲主要不在于他的爱国精神,也不在于他的怀疑精神,而是在于他是历史上第一位自杀的大诗人。他的伟大首先在于他敢于自杀。这真是让人啼笑皆非、哭笑不得!众所周知,从现有历史文献材料来看,屈原的自杀完全是由于失意于楚怀王,眼看着国破家亡却报国无门,于是悲愤投江。所有稍有历史常识的人,都会知道是政治的原因直接导致屈原的自杀。屈原曾经受到楚王的重用,当时虽不说春风得意、踌躇满志,也是出将入相,济国经邦的胸有大志的政治家。那时,无论是从他的诗中还是言语中,我们哪里能找到形而上死的一点打算和暗示?至于王国维自杀的原因,学界议论很多,大多数观点认为是愚忠于清廷,一说是对于北伐军的恐惧(因为北伐军在长沙杀了一个顽固的保守派叶德辉),还有人认为是与所欠罗振玉的债务有关。不管怎样,可以肯定地说,王国维投昆明湖自杀,或为政治,或为经济,绝不是为形而上! 从社会贤达到英雄烈女,从帝王将相到市井小民,甚至地痞流氓,绝望,大概是所有自杀者走向死亡之途的最后的真正的动力。我们当然可以把一些诗人(不是全部)归入思想家之列,但尽管如此,所有诗人也都是具有七情六欲的人。当然,刘小枫先生也说:诗人自杀表明他个人与自己过去的信念之间的关系彻底断裂了。诗人的自杀,都事先表现出这种对某种价值和意义的真实的绝望形式。他也认为诗人自杀最终还是因为绝望。而我在这里与刘小枫先生的不同在于,这种绝望,并非只是关于世界的意义这类问题,而是与现实世界的饮食男女、柴米油盐等世俗生活丝丝相关的绝望。这里我们还是得接受加缪的说法:人们极少(但不能排除)因为反思而自杀。(《西西弗斯的神化》)因绝望而自杀的诗人与其他人的自杀一样,并非不食人间烟火,在这里没有根本的区别。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这个结论:从逻辑上说,刘小枫先生所谓的诗人自杀是由于对信念的绝望这一命题无法成立。因此,在整体上不存在所谓诗人自杀的形而上意义。从历史的和现实的生活来看,诗人自杀与其他人自杀没有本质上的不同。无论是逻辑推论还是经验检验,诗人自杀都不是必然具有形而上的意义。 到此,我们看到,一个被说得沸沸扬扬、玄乎其玄的话题,原来是个子虚乌有的假问题!一个关于诗人自杀的说法,人为地绕过一个圆圈后,现在终于又回到了原点。可见,所谓诗人自杀的事件是20世纪最令人震撼的内在事件的说法,实在是有点儿故弄玄虚。 3. 在关于海子自杀的评论中,我认为海子身边最亲近的朋友作出的解释是最接近事实本身的。 海子的密友、诗人西川在海子死后不久就预测:诗人海子的死将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神化之一。关于海子的死因,已经有各种各样的传言,但其中大部分将证明是荒唐的。 1994年,他面对各种关于海子自杀的或危言耸听、或捕风捉影的说法,又发表《死亡后记》一文,认为这些带有个人臆测的评论很难说里面没有围观的味道。对于海子的自杀,他同样也感到意外和震惊,没有任何所谓必然的预感。在痛定思痛之后,他把海子自杀的原因归结为自杀情结、性格因素、生活方式、荣誉问题、气功问题、自杀导火索、写作方式与写作理想等七个因素,应该说是符合实际的。这些看法基本上被《海子评传扑向太阳之豹》的作者所接受、吸收。 海子生前住处最近的朋友苇岸仔细描述了与海子最后一次相聚的情景,可以说无可争辩地说明海子自杀的具体原因(详情见原文,这里不再转述)。即使是骆一禾,他对海子及其诗歌的评论具有强烈的个人感情色彩,虽然他说过:海子用生命的痛苦、浑浊的境界取缔了玄学的、形而上的境界作独自挺进,西川说这是冲击极限。这就是1989年3月26日的轰然爆炸的根源。但是,他毫不犹豫地宣称:我是坚决反对他的自杀的,我更加痛恨死亡了。我反对死亡。 与海子身边的这些朋友看法相反,一些对海子生平一无所知或所知甚少的评论家,仅仅从理论界某一极其个人化(现在看来是荒谬的无稽之谈)的观点出发,便营构虚幻的海子自杀的神圣性、以及形而上的意义,应当说,这里面暴露了中国诗歌和诗歌评论界、甚至文化界的一些深刻的问题。 极力渲染海子自杀的所谓形而上意义,至少表现了一种不正常的病态的心理。诗人韩东一针见血地说:正像有人指出的那样:中国当代先锋诗人还没有自杀的呢!海子是第一人。言下之意,海子死得其所、恰倒好处、正是时候。诗至此可以是身体的艺术、行动的艺术。为了和日常生活区别开来,行动主义者一直在寻求超凡脱俗的行动。他们酗酒、打架、玩女人、四处流浪、培养怪癖,以此来证明自己是一个诗人。 可以说,韩东揭开了诗歌和诗评界的一块疮疤。奇怪的是,一些人的疮疤常常被说成勋章一样辉煌和耀眼,并以此来掩盖下面的污秽和腐烂。(这种文化先锋的偏激和病态,实质上在顾城杀妻的事件中,可以说达到了登峰造极。一切对超凡脱俗和畸形病态的赞美和雄辩,在这个事件面前都显得十分苍白无力,无法立脚。) 其实,人们也十分明晰这样的道理,不能说诗人没有一些特殊性。但是,诗人具有什么样的特殊性?是否怪异离奇、与众不同就是诗人的特殊性? 诗人首先是人,是个具体的人,诗人不是神,也不是人诗。如果说诗人有他的特殊性,首先是他具备写诗的天赋和才能,这确实是非诗人的一般人所不具备的。(没有这种天赋和才能而又附庸风雅,每逢良辰美景即胡诌几行,不管他是何等人物,免不了贻笑大方、让人耻笑。)另外,从个人人格来说,诗人相对比一般人更加敏感,他们无论对外界事物还是内心感受,都比一般人更丰富,容易触景生情,浮想联翩。这就导致诗人的内心比一般人更加脆弱一点。所以,从统计学的角度来说,在知识分子之中,自杀的诗人可能比自杀的哲学家、科学家、工程师要多。但无论如何,自杀不是诗人的专利。相反,自杀的有各色人等,从轰轰烈烈的历史主角到微不足道的芸芸众生,政治家、资本家、投机商、冒险者、军人、学者、教授、科学家、哲学家,其中都有过自杀者,当然也有流氓和黑社会老大。如果说,古今中外的诗人中没有自杀的,这反倒是不正常的。 中国古代的几乎所有的大诗人,都具有良好的公众形象。几乎所有的大诗人都做过官,例如李白、杜甫、王维、苏轼等,而且有的是很大的官,像谢灵运、王安石、欧阳修,包括屈原,等。一些大政治家、大军事家如曹操、毛泽东、包括魏文帝曹丕等,也是杰出诗人。除了在戎马倥偬中写出不朽的诗歌以外,他们审时度势,把握时机,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而且他们对于天文地理、人情世故,无一不通。他们这些方面的智慧、才能甚至个人的意志也远胜出一般人。西方的大诗人如维吉尔、但丁、歌德等,在世俗生活中都担当重要的社会角色,歌德还是魏玛的枢密顾问官。因此,诗人未必一定要怪异,未必一定要疯疯癫癫、与众不同。 有一种观点认为,真正的大诗人是写作一生的诗人,直至自然死亡。人类文明史上最优秀的诗篇常常是一些大诗人晚年的作品,例如但丁的《神曲》、歌德的《浮士德》以及杜甫的诗。这种说法不无道理,当然,也不能成为一种定律。 这里应当还有一种区分,就是诗人有为诗歌艺术献身的精神,与诗人用自杀来实现一种诗歌的意义,是具有质的不同的两个问题。德国诗人里尔克曾提到过一个真正的诗人的写作,是在夜深最寂静的时刻问问自己:我必须写吗?感到自己不写也能够生活时,就可以使我们决然不再去尝试。一件艺术品是好的,只要它是从必要里产生的。 这是一个真正的诗人所具有的为诗歌献身的精神。实际上,一个真正的科学家、哲学家、思想家、艺术家以及一切对人类社会和世界历史具有远大理想和抱负的人物,对于自己的事业都具有一种献身的精神。这是人类一种最崇高的精神。而自杀事件,除极少数具有杀身成仁的殉道意义,一般来说都具有逃避现实的消极因素,不仅与这种精神不同,而且也很难达到这种精神的崇高境界。 总而言之,作为诗人海子与作为哲学教员的查海生的自杀,没有本质的区别。就其自杀本身来说,应该是一件普通的非正常死亡事件。这种死亡的方式在海子身上只具有一些个人化的特征。所谓这种死亡的诗的意义以及形而上意义之说,都是外在于事件本身的。 但是,从海子自杀及其诗歌在中国诗坛被神化的过程,却反映了中国当下的文化人、甚至中国社会的一种精神病态。当然,比起当下中国无孔不入的制假售假(假商品、假药、假党员、假干部、假军官、假军队、假警察、假教授、假学者、假文凭、假身份证,有人幽默地说,中国为什么不造一个假的EP-3电子侦察机还给美国人?)、贪污腐化、文坛的官司、学术腐败、盗版、法轮功、规模走私,还有诸如著名学府法学教授嫖娼不给钱而死于妓女乱棒之下等等这些古今中外空前(但愿绝后)的现实事件,我们对海子自杀事件的神化就不应该大惊小怪。中国,这块热土上正在发生的怪事,往往让任何一个童话大王或天才都为自己的想象力贫乏而羞愧。一切都司空见惯,阿弥陀佛! 2001年7月17日于京西燕东园 2001年12月6日修订 (原载《学术界》2003年第二期)
个人分类: 未分类|5611 次阅读|2 个评论
海子-----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
liudongyang 2009-4-13 10:33
我喜欢它,不知道为什么,跟风? 20年前,海子的诗歌是梦。在房价暴涨的中国,读海子的诗歌,还是梦,只有怀念,无助。 从明天起, 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 劈柴, 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 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 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 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 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陌生人, 我也为你祝福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在尘世获的幸福 我也愿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
个人分类: 读书买书|82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火车站,小姐姐……
jinzhi 2009-4-3 23:33
 火车站,小姐姐     没有人可以伴哭,没有人可在一起回忆          阿赫玛托娃                 1989年3月下旬,海子在山海关卧轨自杀。最早把这一消息传给我的是老木,当时他在文联大楼的文艺报上班,我在他们楼下的诗刊社上班。老木一贯风风火火的,遇到这事更显得火急火燎,他匆匆来到我的办公室,劈头盖脑地告诉了我这一噩耗后,还没有等我反应过来,他的人影已不见了大概去筹备追悼会或其它什么活动去了。       而我楞在那里!怎么会呢?不可能吧?就在大半个月前,海子还来过这里,一如既往地和我在一起谈诗,我们甚至还一起上楼去文联出版公司买书。没有任何征兆,没有任何迹象!唯一的迹象是他在同我的谈话中,谈到了他春节回老家安庆期间的一个发现:黑暗不是从别处,是在傍晚从麦地里升起来的!       但在当时我并不怎么在意他的这个发现,直到后来我在他的遗作《黑夜的献诗》中读到这样的令我颤栗不已的诗句:            黑夜从大地上升起       遮住了光明的天空       丰收后荒凉的大地       黑夜从你内部上升            也许正是在那一刹那,我才如梦初醒般地理解了海子的死。我知道了一个写出如此诗篇的人必死无疑,因为他已径直抵达到生与死的黑暗本原,因为他竟敢用一种神示的语言歌唱,因为他已创造了一种可以让他去死的死!       然而,我却不愿轻易说出这一切。海子的壮烈的死,在我看来,也使一切的言说显得苍白。在此后的日子里,我推却了陈东东的约稿,他将在《倾向》第2期出一个纪念专辑;而在更早,不知怎的,我甚至没有去参加海子的追悼会。我知道我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理解这不可理喻的一切。我在内心里如此执拗,就是不愿相信海子及后来骆一禾的死正如我不敢相信那一年在北京所发生的一切一样!       那是在4月初,海子死后还不到一周。我在家里闷着,但又坐立不安。我似乎也隐隐感到了一禾所说的雷霆(他在整理海子遗作期间写下的诗:今年的雷霆不会把我们放过),但又不知这是一种什么样的雷声。就在这种茫茫然中,我一再想到一个人,那就是诗人多多,想骑车去新街口附近他的家去(那时北京的普通家庭中还很少有电话),想告诉他这一消息,想和他在一起谈论,或者干脆在一起沉默在沉默中默默分担这像雷霆和乌云一样笼罩着我们的一切!       是的,在那时我最想见到的人就是多多。我们认识的时间不长,但相互间却有一种难得的默契。他经常一个人到我家来,一谈就谈到很晚(当时的《天涯》杂志准备出一个多多诗歌专辑,他还特意请我写一篇关于他的文章,但这个专辑后来因故未出,我们的稿子也全被弄丢了)。可以说我热爱多多,不仅喜爱他的诗,还赞赏他的人本身从他那里我感到的是作为一个诗人最优异的品质。说来话长,在那时的北京诗人圈子里,虽然对多多的诗歌天才早有公论,然而对他的人,许多人却敬而远之他的傲气,他的暴烈和偏激,让许多人都受不了。传说有一次他和一个老朋友发火时,在人家的阳台上掂起一把自行车说扔就扔了下去。然而很怪,对他的这种脾性,我却能理解。一次在一个聚会上,多多一来神就亮起了他的男高音歌喉,接着还念了一句曼杰斯塔姆的诗黄金在天上舞蹈,命令我歌唱,然后傲气十足地说瞧瞧人家的诗,这才叫诗人!哪里像咱们中国的这些土鳖!可以说在那一刻,我一下子就喜欢上了多多!       当然,多多的生活中还有着另一面,那就是独自面对命运的黑暗并与它痛苦搏斗的一面。记得有一次在我家,当他看到我的刚过五岁的叫他多多叔叔的儿子(顺便说一句,多多特别喜欢孩子,在他临出国前还不忘要我选一幅他的画送给我的爱画画的儿子),颇动情地问我家新你知道吗,我也曾有个女儿我当然知道,因为多多这个笔名就是他的早夭的小女儿的名字!但我一直没有问及此事,怕触及到他的隐痛和创伤,也不便问他为什么这样做(是为了纪念?还是为了让死亡在他那里活着?)我所知道的是,他一直在以内在的暴力抵御着外在的暴力。可以说从一开始他就是一个顶着死亡和暴力写作的诗人。这就是我所知道的多多。他自己一直为死亡所纠缠,他的性格那样暴烈,他在孤独和痛苦中承受的又是那么多,我怎能把这样的消息传递给他?!       我就这样压下了去找多多的念头。但是,我没有骑车到多多那里,他却到我这里来了!时间是4月初的一个深晚。那时我和我的家人住在西单白庙胡同的一个有着三重院落的大杂院里。夜里11点左右,我听到屋外一个熟悉的叫我的声音,开门一看,正是多多!他在院子里那棵黑乎乎的大枣树下放好自行车,然后像地下党人似的紧张而神秘地走进屋来,还没有坐下,就这样问家新,我听说海子自杀的事了!是不是因为我呵?声调里有一种抑制不住的惶惑和不安,我心里一震,嘴上一面赶紧说不,不,一面安顿他坐下,并赶紧找杯子沏茶。       我当然明白多多说的是什么。他指的是头年在我家举行的幸存者活动。幸存者是80年代后期由芒克、唐晓渡等人发起的一个北京诗人的俱乐部,多多和我都是它的首批成员(虽然多多和我都对幸存者这个名字有异议),海子是后来才加入进来的。那一次,轮到在我家举行活动,去了二三十人,屋子里挤得满满的,根本没有那么多地方坐,人们只好站着或靠着;屋子里唯一的单身沙发,人们留给了多多,多多当仁不让地在那里坐了下来,并点起烟,一付大师的派头。那么,怎么开始?像往常那样侃诗?静默了二三分钟,也没有人挑头,那就念诗吧,有人提议。这一次,海子自告奋勇地打头。他先念了一首,没什么反响,我再念一首吧,接着念了一首新写的比较长的和草原有关的诗。这一首节奏更为缓慢,在我的印象中,只能算是海子的中等水平的诗(我想我还是比较了解海子的诗的)。这之后,依然没有什么反响。气氛有点尴尬。这时,多多说话了:海子,你是不是故意要让我们打磕睡呢?就是这句话,使多多后来深深地内疚不安。但了解八十年代诗歌圈子的人知道,那时的人们就是这样在一起谈诗的,不像现在有那么多的矜持和顾虑。多多这样一说,气氛有点活跃起来。在我的印象中,人们七嘴八舌地提了一些意见,但并没有像后来所传说的那样把海子的诗贬得一无是处。人们也并不是有眼不识天才。如果当时海子念的是像《黑夜的献诗》这样的诗,我想说不定多多会一下子站起来拥抱住这位兄弟(这是多多对他所认同的诗人爱用的称呼)的!多多就是这样一种性情。我了解他对诗的那种动物般的敏锐直觉,更知道他对诗的那种赤子般的热爱(这里仅举一例:多多出国前一直在中国农民报编副刊,一次他很激动地对我谈到一个农村作者寄来的诗稿《我是田野的儿子》:写得好哇,就跟我写的一样!***,我也是田野的儿子呵!)海子可能在当时受到刺激,但我想他并不会因此而对多多和其他诗人有什么看法,或改变他一直对多多所抱的崇敬之情。后来有人把这件事和海子的自杀联系起来,我更是不能同意。那晚人散后,因太晚不能赶回昌平,海子就住在我家。一同留下的还有另一个朋友,他们一人睡在长沙发上,一人睡在折叠床上。我记得在睡前我们又谈了一会儿,海子是有点怏怏不乐,但我想他是在想他自己的诗。他并没有说任何人的不好。他不是那种人。在这方面,他永远单纯得就像一个孩子。       话再回到4月初那天晚上。多多在屋子里坐下后,我关了大灯,开了书桌上的台灯。我的妻子和孩子已在里屋睡了,只有我们俩在外屋低声聊着。夜色的深邃和宁静并不能使人平静。我们都被海子的死深深地震撼了,家新,今年一定有大事发生,你等着吧,一定有大事发生!多多在谈这一切的时候,就像大地震前的小动物一样躁动不安(后来发生的一切才使我理解了他那惊人的预感)。一会儿,话题又回到海子的死上。这一次,多多不解地、若有所思地问我:家新,你说怪不怪,这两天我翻海子的诗,他写过死亡,写到过火车站、小姐姐哎,我也写过这些呀!我这样写过:小姐姐向火车站走来而我抑制着内心的颤栗听着。后来我曾想从海子和多多的诗中找到有关的诗篇,但又作罢,还有必要去找吗?死亡一直就在那里!在童年的铁锈斑斑的火车站上,在小姐姐那贫困而清澈的眼睛里,更在我们自身生命中那不可理喻的冲动里是到了让死亡来造就一位诗人的时候了。如果在那黑夜的深处有一匹布罗茨基所说的黑马,是到了它来到我们中间寻找骑手的时候了。想到这里,尤其是想到近年来我自己也曾经历的那种几乎要越界的精神危机,我这样对多多说:海子是替我们去死的!       一时间多多无语,我亦无语,在十多年前的那个愈来愈深重的夜里。       二个月后,多多去了英国。当我闻知这个消息后,我心中的一块石头落了地。       四、五个月后,西川在到我家的路上、在西单路口碰到一个人,他对那个人说他梦到了海子和一禾,他们一起要他到他们那里去。待他到我家后,我大吃一惊:数月不见,西川一下子变苍老了,配上那付他穿了多年的浮士德式的破旧的蓝色长工作衫,像是刚从地狱里出来似的!     三年后,当我在伦敦的乌云翻滚的天空下再次见到多多后,我更是不敢相信:多多的头发几乎全白了。       而在这之后的第二年春天,也即90年代的第一个春天,仿佛是从寒冬的门口出来,当我经过北京西北郊一片荒废的园林,当我看到一群燕子飞来,在潮润的草地上盘旋并欢快地鸣叫时(是在那里寻找蠕动的小虫子吧),我不由自主的站住了。这就是梦幻般的春天吗?是的,然而生命的复苏却使一种巨大的荒凉感重又涌上了我的喉咙在那一刻,我想起了我们曾经历的苦难青春,想起那曾笼罩住我们不放的死亡,想到我们生命中的暴力和荒凉我想起这一切,流下了眼泪。于是回来后我写下了一首诗:          车站,这废弃的     被出让给空旷的,仍留着一缕     火车远去的气息     车轮移动,铁轨渐渐生锈          但是死亡曾在这儿碰撞     生命太渴望了,以至于一列车厢     与另一列之间     在呼喊一场剧烈的枪战          这就如同一个时代,动词们     相继开走,它卸下的名词     一堆堆生锈,而形容词     是在铁轨间疯长的野草            就这样,我写下了我的哀悼和纪念。现在,当我回想这一切时,已是2001年7月14日。昨夜彻夜的狂欢似乎仍未平息,连我也受到感染。我衷心为这个国家祝福,更为广场上那些因申奥成功而狂欢的青年祝福是的,七年后的中国将属于他们,七年后的他们正是登上所谓历史舞台并大展身手的时候,他们甚至还不知道苦难这个词,为什么不狂欢呢。但同时,就在我这样想时,我更深切地感到了一种寂寞。的确,一切全变了,这已是一个和十多年前甚至三四年前都不一样的时代。然而苦难并没有变为一种记忆,因为没有人记忆。于是,恰恰就在电视中传来的举国狂欢中,我感到一切正离我远去。我再次想起了海子死亡已使舞者和那最后的舞蹈化为一体,使他永远定格在永恒的25岁;想起了多多他现在仍乔居在欧洲的某一个国家,带着一头白发,眺望那已看不见的黑暗田野;想起了新街口马相胡同、前门西河沿街、西单白庙胡同这些我曾居住过的、现在恐怕已逐一从新版北京市区地图上消失的地名。是的,一切已不存在或将不存在,一切甚至还没有来得及化为一支挽歌。唯有不灭的记忆仍留在心中,唯有那不灭的记忆仍在寻找着流离失所的人们。想到这里,我再一次找出多多的近作《四合院》,它写得是多么好呵。我读着它,惊叹于诗人语言天才的再度迸发,同时,又禁不住泪流满面为一位游子的家国之思,为那撞开过几代家门的橡实,为那些在神话的庇护下顶着杏花互编发辫的姐妹,也为那一阵阵为我们所熟悉的扣错衣襟的冷是的,无尽的文化乡愁、多少年的爱与恨、一种刻骨的生命之忆,这一切,找到了一个名叫多多的诗人,            把晚年的父亲轻轻抱上膝头       朝向先人朝晨洗面的方向       胡同里磨刀人的吆喝声传来            张望,又一次提高了围墙            除了久久凝望这些令人颤栗的诗句并梦呓般的重复它外,我还能说什么呢。是的,在这里,在这个寂静的远离市区的燕山脚下的乡村院落里,当我遥想多年前的那个一去不复返的时代,当我怀念着那些光辉的生者和死者,我只能这样喃喃自语地重复说:张望,又一次提高了围墙!                 王家新 2001年7月,北京昌平上苑
个人分类: 散文杂记|3116 次阅读|0 个评论
春天,十个海子
jinzhi 2009-4-3 23:19
作者:海子 春天,十个海子全都复活   在光明的景色中   嘲笑这一野蛮而悲伤的海子   你这么长久地沉睡到底是为了什么?   春天,十个海子低低地怒吼   围着你和我跳舞、唱歌   扯乱你的黑头发,骑上你飞奔而去,尘土飞扬   你被劈开的疼痛在大地弥漫   在春天,野蛮而复仇的海子   就剩这一个,最后一个   这是黑夜的儿子,沉浸于冬天,倾心死亡   不能自拔,热爱着空虚而寒冷的乡村   那里的谷物高高堆起,遮住了窗子   它们一半而于一家六口人的嘴,吃和胃   一半用于农业,他们自己繁殖   大风从东吹到西,从北刮到南,无视黑夜和黎明   你所说的曙光究竟是什么意思 注: 海子,原名查海生,1964年3月26日生于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高河镇查湾村,在农村长大。1989年3月26日在山海关与龙家营之间的火车慢行道上卧轨自杀。在诗人短暂的生命里,他保持了一颗圣洁的心。他曾长期不被世人理解,但他是中国70年代新文学史中一位全力冲击文学与生命极限的诗人。他凭着辉煌的才华、奇迹般的创造力、敏锐的直觉和广博的知识,在极端贫困、单调的生活环境里创作了将近200万字的诗歌、小说、戏剧、论文。他认为,诗就是那把自由和沉默还给人类的东西。(西川撰文)海子的第一首诗是《亚洲铜》,最后一首短诗是《春天,十个海子》。海子是中国新诗史上最优秀的诗人之一。 绝望与重生
个人分类: 美丽诗歌|3330 次阅读|0 个评论
加州阳光之七十三 易中天等落选杰出社会科学家
siccashq 2009-3-28 14:15
有个新闻:《于丹易中天落选2007中国杰出社会科学家》,具体新闻内容见后。我觉得写这篇新闻的记者潜意识里觉得像于丹易中天这样善于向公众传播文化的人应该是很杰出的社会科学家,不过传播归传播,科普归科普,我的见解是于和易等人只是起到传声筒的角色,并没有在传统文化研究中得到更具有学术性的成果。这个和科学家写博客和科普一样,博客写得好不一定就是学术搞得好,这完全是两码事;科普写的点击率高的,不一定就说明对科学现象有更深的认识,这也是两回事。 问题就在于圈内的事情圈外总喜欢讨论一番,实际上这方面记者最喜欢瞎掺乎,掺和的结果就是让当事人为难下不了台。更可气的是科学圈里有些人也喜欢拿圈外人的起哄来说事,比如说什么评上了美国院士没有评上中国院士之类的,都是记者挖出来的新闻。最近还有小道消息说某百家讲坛著名说书人将被某大学荐为长江学者,估计会有更多的人不满。推荐就推荐呗,你等着看评选结果出来再说好了。 学术圈的事情还是回归学术内部评价的好,千万不要拿着新闻点击数做评审材料。写博客的搞科普的也不用总觉得自己是科研中的黄花鱼,总叫嚷着科研经费不够,因为这根本不是搞学术,所以也不用觉得写博客出了名就可以评院士什么的。当然,科学家更不用认为科普是个旁门左道,你走你的道,他走他的道,因为大家都是在 双手劳动/慰藉心灵 。 图片来源: http://photo.blog.sina.com.cn/blogpic/475a894a0100ci5e/475a894at65cdd35df3e0 --------------- 近日,《2007中国杰出社会科学家研究报告》揭晓,公布了2007(首届)中国杰出社会科学家入选名单。 《2007中国杰出社会科学家研究报告》由中国校友会网、《大学》杂志和21世纪人才报等联合完成,是我国首个针对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杰出学者展开的调查研究报告。在该名单中,来自全国高校和科研院所的505名学者入选。统计结果显示,按学者工作单位计算,中国社会科学院入选杰出社会科学家的学者人数最多,有157人,位居全国首位;按毕业院校计算,北京大学校友入选杰出社会科学家的人数最多,有78人,位居全国高校首位。 这次中国杰出社会科学家评选主要考虑六项刚性评价标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优秀成果奖、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同时尽量确保最终的中国杰出社会科学家具有较高认同度和广泛代表性。 人气超旺的易中天、于丹等人,虽然具有极高社会影响力,但因学术业绩没有达到本次遴选的指标,而双双落马,没能入选中国杰出社会科学家。我们强调的是学术成就,而不是社会知名度,没入选,并不能说明他们不优秀。主办方说。 --------------- 重建家园 海子 在水上 放弃智慧 停止仰望长空 为了生成你要流下屈辱的泪水 来浇灌家乡平静的果园 生成无须洞察 大地自己呈现 用幸福也用痛苦 来重建家乡的屋顶 放弃沉思和智慧 如果不能带来麦粒 请对诚实的大地 保持缄默 和你那幽暗的本性 风吹炊烟 果园就在我的身旁静静叫喊 双手劳动 慰籍心灵
个人分类: 加州阳光|4906 次阅读|7 个评论
关于海子的对话
liangjin 2009-3-27 15:00
东平兄贴上了海子的遗作姐姐, 今夜我在德令哈,一下子把我带回20年前的北大。那时各种新思潮汹涌澎湃。翻译诗,现代诗,朦胧诗令人眼花缭乱,好一个百花齐放。我第一次读到校友海子的诗,读前想着不过是些校园诗,读后却有一种被震撼的感觉。他的诗是直击心灵的。然而海子对我就像是流星,就在我开始欣赏收集他的大作不久,就传来了他卧轨的消息,他留下了当时尚未整理的浩瀚的遗作。那种感觉就像是你刚发现了一件珍宝,正当你想捧起来好好欣赏时,他却忽然自爆了。留下了无穷无尽的遗憾。同学们组织了一个追思会,在草地上散散地站满了男女同学,朋友们一首接一首地朗诵他的诗,你几乎可以听见不停的泪水伴随着颤抖的朗诵声轻轻地滋润着小草。我心里一遍一遍地重复:为什么?为什么? 这么多年过去了。我觉得比当年多懂了一点海子。可心底深处仍然固执地不肯原谅他。昨天是他二十年冥辰。贴上我昨天和东平兄的对话以寄哀思。 对话引自: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22374 标题:发表评论人: liangjin 我在北大时,海子卧轨,至今想起,痛彻心肺。 博主回复:严重同感,痛彻心肺! 标题:发表评论人: liangjin 我一直以为,天才的海子不为世俗所容,他生活的世界与现实世界格格不入。他那种灵透的感悟让我们这等俗人怦然心动,却无法说服自己在这个俗界多停留一会。他选择了一种惨烈的方式离开这个世界,这是他对这个世界最后一声呐喊叹息。 博主回复: 80年代,校园里一直唱着我们是80年代的新一辈,但那个年代如此跌宕起伏,多感汁的诗人感受到沉重的痛苦,又一直解脱不了,如此惨烈的选择,对于诗人而言,真是一声呐喊式的叹息! 标题:发表评论人: liangjin 我在想,如果海子生活在今天,会不会做这样的选择离世。可惜的是我的答案并不乐观。因为当时的人们还有激情、有幻想,而现在人们在安逸生活更实际、更庸碌,离海子的内心更远。 博主回复:很可能如此。不过,今天的社会,基本已经不存在产生海子这位诗人的背景与土壤了,因而有可能今天的查海生,便不会成为诗人海子,他就是一个普通的大学老师。补充:这对他本人,与他的家庭,却未尝不是一件幸事,当然,这仅仅是一个假设了。 我很同意东平的观点,今天的浮躁的环境和土壤已不能造就海子这样的诗人,是喜?是悲?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5109 次阅读|2 个评论
海子·德令哈·大话西游(待续)
iwesun 2009-3-27 14:28
海子 德令哈 大话西游   诗,对于我,就是婴儿科。   说是婴儿科,不是说我也写的出,是说我彻底写不出。   记得高中时代,有个舒婷,有个北岛,一时发情,也找个漂亮的笔记本,抄过一两首。   中学,倒是有个美术老师,叫李小波的,后来听说,有一天没带家门钥匙,要从邻居家的凉台上翻过去,一不小心,掉下去了,摔死了。   我根本不知道海子,就像我不知道王小波一样,就记得人民日报有篇社论,《 抓住王小波的黑手 》,要么是记错,或者不是一个人,我也不知道。   海子,玲玲和我提过,说自杀了很多年以后,突然,在大学里流行。   这倒让我想起了《大话西游》,当年《大话西游》刚刚拍出来,估计票房一塌糊涂,最后免费在电视上放。   我当年一看,就爱死了《大话西游》,去中关村跟着抱小孩的妇女,曲里拐弯瞎绕,最后在小黑屋里翻到,珍藏下来,没事儿,就在电脑上欣赏。   谁都没想到,过了几年,《大话西游》突然像火山一样,在大学里爆发了。   我看大话西游,可真的和别人不同,至尊宝原本就是个山大王,还是个有理想的山大王,他的理想,就是一心想娶到没把他当回事儿的白晶晶。   白晶晶,就是大家都知道的白骨精,尽管孙悟空(至尊宝的前世)三打也没打死,反倒是爱上了孙悟空。   人是不是很贱哪?   至尊宝,根本不想去西天,取什么劳什子真经,真经能快乐么?   至尊宝就想当一个山大王,山大王,就的有山大王的样子,少了压寨夫人怎么行呢?   紫霞,佛祖法座前的灯芯,仙子。    曾经有一分真挚的爱情放在我面前,我没有珍惜,等我失去的时候我才后悔莫及,人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你的剑在我的咽喉上割下去吧!不用再犹豫了!如果上天能够给我一个再来一次的机会,我会对那个女孩子说三个字:我爱你。如果非要在这份爱上加上一个期限,我希望是一万年!   这段经典,不知道感动了多少少女的心。    别傻了,女孩,这是逢场作戏,先解了脖子口上的剑再说。    至尊宝,真的不爱紫霞,真的就喜欢白晶晶,这一点,没啥好商量的余地。      这个世界,最最烦人的就是佛祖,偏要以为自己的话,就是真经,连做人之本都忘记了,佛祖有快乐么?    自己不快乐,就想让别人也不快乐,你说这人烦不烦哪。    至尊宝取真经,是被佛祖陷害的,紫霞不过是这场阴谋中的一颗棋子而已。   佛祖自己不郁闷么?其实,大家都不知道,表面上佛祖法力无边,风光无限,但其实最最郁闷的,就是佛祖自己。    猴子就是佛祖自己的真身。    那个人好奇怪啊?    吱,是啊,他好象一条狗! 德令哈   中学的时候,有篇课文,郭沫若?忘记了。   最后有一段,大意如此:   (一段情景描写,山脊上的明月,农夫和狗在归家,沙漠上的落日,一对商旅骑着骆驼前行,等等)   人,是万物之灵,有了人的自然,才有了生命,才有了壮丽的意义。   当年,年轻,说白了,就是傻,这段文字描写,确实让我感动良久,人是万物之灵,只有人才是有意义的。    敞开心扉,拥抱生命,书写生命的壮丽诗篇吧。    后来,才发现,最最讨厌的东西就是人了。    你去哪儿旅游,原本挺好的景色,出现个人在里面,搞得你就兴趣索然。   走吧,人有啥好看的,于是就接着往下一个景点。    走啊走,真是烦透了,啥地方能没有人呢?   旅游完了,回到家,啥感觉没有,就剩下累了。    德令哈,被海子一说,就神圣了。   德令哈,一片荒漠中的绿洲,现在城市化了,你也不到看绿洲的奇妙之处了。   5万人的一条街,是青海的第三大城市,青海就三个市,西宁、格尔木、德令哈,德令哈是三大城市之一。   我写的那个被柴油机把手搅掉战士的故事,以及石油鬼子顿在街边看人的事儿,就是在德令哈。  (先写这么多,下午要外出,待续。。。)
个人分类: 社会观察|1342 次阅读|4 个评论
纪念一个年轻的诗人 — 海子
wangdh 2009-3-27 08:33
纪念一个年轻的诗人 海子 以前不知道海子,也没有读过他的作品。在他的作品受到关注的时候,我们还在苦读,那段日子里没有时间去关注文艺作品,也没有去留恋电影和电视。 差不多十几年后,每到周末喜欢抽点时间读点自己喜欢的书。有一次在书店里买了一本现代诗歌选。在那本集子里,第一次读到了海子的诗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不知怎的,一下子就喜欢上了她。那么朴实,那么美好,那么让人向往,又那么现实,那么容易。想象着海子应该是个幸福的人。可是那么容易朴实的事情,却是要从明天开始。当时疑惑的,也是为什么要从明天开始。后来读了些有关他的介绍,才感叹这位年轻才子选择的归宿。我们无法感受他当时的绝望,无法感受他对美好生活期待的那种绝望。就在他对这种朴素美好生活的绝望期待中, 20 年前在那个春暖花开的季节,他卧在冰冷的铁轨上,去了远方。年轻的诗人走了,留下的是他绝美诗篇的哀鸣和芬芳。 我曾经将海子的这首诗推荐给我的学生们,印刷在我们研究组的通讯上。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再拿起那一期研究组通讯,翻开第一页,望着那首诗。复杂的心情,深深的祝福。祝福年轻的诗人睡得安详,感谢他留下那温暖的诗句。 英年早逝的人,总是让人有些哀叹。在这个日子里,写几句话,纪念他。 ( 王德华 2009.3.26) ******************************************************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海子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 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Pine Lake 的春天,王德华拍摄)
个人分类: 诗歌欣赏|8795 次阅读|4 个评论
现实的梦幻-写在海子二十周年忌日
jinsblog 2009-3-27 06:21
醒来的时候 梦才开始 一粒粒的种子 还挂在树上 怀疑着自由的风 一切都很熟悉 玻璃酒杯 绿草芳香 低吟的歌 曾经见过的是她 还是他 或是它 想去旅行 逆风而动 退行了多少路和时光 从前的那个地方 生命已经前行得无影无踪 挂在树梢上的起点 其实已经都 走过了 梦开始 在醒来的地方 1989年3月26日下午,25岁的海子卧轨自杀,那是他的的生日,也是他的祭日。我从来不读海子的诗,因为我害怕被它们感动、影响而失去自我。我碰巧知道今天是他的生日和忌日,写一点自己的直觉,算是纪念他,一个和我毫无关系的人。我活的时间,是他的两倍还多。
个人分类: 诗歌小说音乐艺术|6902 次阅读|10 个评论
海子:姐姐, 今夜我在德令哈
dongping2009 2009-3-26 21:15
姐姐, 今夜我在德令哈, 夜色笼罩 姐姐, 我今夜只有戈壁 草原尽头我两手空空 悲痛时握不住一颗泪滴 姐姐, 今夜我在德令哈 这是雨水中一座荒凉的城 除了那些路过的和居住的 德令哈......今夜 这是唯一的, 最后的, 抒情。 这是唯一的, 最后的, 草原。 我把石头还给石头 让胜利的胜利 今夜青稞只属于他自己 一切都在生长 今夜我只有美丽的戈壁 空空 姐姐, 今夜我不关心人类, 我只想你
个人分类: 歪诗正词|10459 次阅读|24 个评论
为 诗 歌 理 想 而 死
jlpemail 2007-12-19 17:51
为 诗 歌 理 想 而 死 ——屈原、李白、海子及其他 海子之死,我宁愿相信那是一个遥远的传说,传说了十八年的传说。传说中的事情发生六年之后,我去了一次山海关,却不晓得海子的升天地,也没有从当地人的谈话中听见他的名字。也许,海子早就远离一些世俗人的视线了。但是,追究还有人会记住海子,并且阅读他的诗。海子那凝结于大地,麦田、天空以及山川上的诗魂仍在。 诗人写诗,的确是“一种消极能力”。诗人的作品,经常是不能直接带来政治、经济效益的,甚至是副效益。由于他们的坦诚、直率,往往惹人厌倦;他们的才华,往往让人嫉妒。所以,他们不适于与“虎”做伴。屈原、李白、苏轼,一个接一个地放逐了,这样的名单可以开列很长。所以,我觉得这样说有道理:即使屈原、李白、苏轼的诗词,与左右他们政治命运和人生浮沉的“君子、高人”,有关,他们也不过是激发诗人们创作的外在因素之一。诗人反复歌咏的美人、香草、清风、明月,大地、山川,就是诗人美好愿望和理想的象征物,是远离那些“明君”们的。这些“明君”们的贡献就是,制造了产生诗歌的挫折环境,诗人们的思想更开阔、更深刻了,他们的艺术表现力也更强劲了。 海子的死也一样,与自己的诗歌理想有关。屈原、李白之死也一样,他们也许不是为了诗歌才出世的,却是为了诗歌而离去的,尽管采取的形式不一样。十八年前,就有人想把海子之死这个事件与当时的某些非诗歌环境或者氛围扯上关系,我不以为然。 在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姜涛谈到了海子致力于长诗的悲剧性,文章的标题中“冲击诗歌的极限”,隐含了海子的悲壮色彩。海子曾经有“我以走到了人类的尽头”的句子,诗人已经抵达或者察觉到了人类的局限性。这种局限性,诗人也是无法摆脱的,他冲击诗歌极限的努力,注定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的。 由于阅历不足,诗人的创作灵感,多源于《圣经》、《浮士德》等经典的阅读以及不断的旅行,尽管诗人的想象力超强,语言把握力很强,但操控宏大的空间、描述广阔的地域,仍显吃力。无论如何,海子的努力,以及他区别于同时代诗人的文本,从诗歌的角度出发,都是值得赞许的。 海子以前,我国真正为诗歌理想而死去的诗人不多,海子以后,也同样不多,顾城也许算一个。 ********** 海子的诗我的阅读范围几乎不超过《海子的诗》,其中以短诗为主,从《亚洲铜》到《春天,十个海子》,都十分精致。《春天,十个海子》则让人联想起海子吟咏过的俄罗斯诗人叶赛宁的诀别诗《再见,再见吧,我的朋友》: 再见,再见吧,我的朋友 亲爱的,你已刻在我的心间 今天我们决定分手 是因为我们已约好再见 再见吧,朋友,不必话别和握手 莫悲伤,莫忧愁 在这样的生活中死去并不新鲜 当然,活着,更不稀罕。 的确是这样,年轻的诗人离去多年以后,我们还可以与永远年轻的诗人以及他们的诗歌相遇,在书籍的封面或者扉页相遇,在他们的诗歌中相遇。 而海子最后的诗篇中,有“你被劈开的疼痛在大地弥漫”等句子。海子的短诗中,多次吟咏一些自杀的诗人或者艺术家,或者多次出现他们的名字,多次描述他们的心情也许就是诗人自己的心情和感受。“劈开”这个动词屡次被海子采用,也许不是偶然,他‘在昌平的孤独’中阅读、感受、抒发了那种极致的痛苦或者快乐。那种对于主动死亡的迷恋,也许是其抑郁气质、忧伤心境的合情合理的表达。于是,在“土地”上,“忧郁 死亡”,并且选择山、海交接的地方。他的最终结局就是一首抒情诗,有血有肉、感情炽烈的浪漫抒情诗。 从空间上与海子最接近的一次是 20 年前,假如当时他没有离开昌平的话;(也许,空间上的接近不是在京郊,而是在西部,他的许多诗以西部为描述对象。海子的履历值得研究。)我曾经第一次步行去昌平县城,那是一个星期天。当时,我在昌平境内参加一个短训班,从遥远的西北军营暂时出来的。 昌平,在 20 年前对于北京人来说,恐怕还是偏远的地方;对我来说,却是令人向往的京城之郊。来到昌平,我会兴奋地读诗甚至写诗。而久居昌平的诗人,则喜欢流浪西部,同时吟咏出大量的诗歌。在西部的时候,我不时买些诗集或者诗刊,幸存的《探索诗集》(上海文艺出版社)中收录了海子的《传说——献给中国大地上为史诗而努力的人们》,长诗分为四节,分别引用了李白、王维、老子和庄子的句子。 20 年后,重读这首长诗及其序言依然模糊,但感动于,尤其是序言中的最后一段文字。这些句子,似乎是双关语,不仅讲了史诗,也讲了诗人自己: “······走出心灵要比走进心灵更难。史诗是一种明澈的客观。在他身上,心灵娇柔夸张的翅膀已蜕去,只剩下肩胛骨上的结疤和一双大脚。走向他,走向地层和实体,还是一项艰难的任务,就像通常所说的那样——就从这里开始吧。” 如果你还不了解或者熟悉他, 那末 请捧读《海子的诗》吧。你,不仅会读出海子,也会读出自己。
个人分类: 散文广场|4459 次阅读|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3 09:5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