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混乱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第一章 萌芽于混沌之中
热度 3 lvnaiji 2017-1-22 15:31
沿长江、黄河溯流而上,追寻它们的源头,越往前行,发现它们原是潺潺溪水,涓涓细流,以至于滴滴水珠。捷克作曲家斯美塔那著名的《伏尔塔瓦》,在一开始仅用简单的音符来描绘大河的起源。同样,我们若追溯科学史、艺术史、宗教史,或者语言史、文学史,追寻各民族的文化,就会发现,对历史的追溯越是久远,所审视的对象就越是模糊,渐次消失于时间的长河之中。 第一节 科学的萌芽 关于科学的萌芽历来有种种不同意见。 科学萌芽于 18 、 19 世纪。科学要反映事物的规律和本质,要有条理,有完整的理论。 18 世纪以后,人类的自然知识才上升到这一高度。在这之前关于自然的知识是零散的甚至是杂乱的,并未得到整理,未揭示内部联系与必然性。正是在 19 世纪,化学建立了原子论,麦克斯韦统一了电学和磁学,并联系到光学,热力学因第一、第二定律而得到确立,此外还可举出细胞学说、进化论以及地质理论等。然而反驳者可以指出,与 20 世纪科学所取得的成就相比,上面所举到的这些就不能认为是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反映。另一方面,哥白尼的日心说、哈维的血液循环理论、牛顿的力学,难道没有条理和完整的理论吗?在当时的认识水平,不就是对事物本质规律的反映吗 ? 科学萌芽于十五六世纪。正是在这一时期,科学作为宗教的对立物而独立。独立宣言就是 1543 年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同时,科学所特有的实践方式 —— 实验开始得到广泛的应用。 “…… 真正的自然科学只是从 15 世纪下半叶才开始,从这时起,它就获得了日益迅速的发展。 ” 这一观点从科学与宗教的关系来讨论科学的萌芽。可以从以下方面对此提出异议:首先,从逻辑上说,这是用与它者的关系来确定此者,也就是未从科学本身考察其萌芽。于是,也可以从与艺术的关系,与哲学的关系如此等等来谈科学的萌芽,得出不同的结论。其次,实验方法从古即有,如阿基米德的力学。第三, “ 真正的 ” 这一修饰词使这一观点失去普遍性,只是就某种严格定义的科学而言。 科学萌芽于古希腊或 更早时期 。恩格斯认为:“精确的自然科学只是在亚历山大里亚时期的希腊人才开始 …… 在整个古代,本来意义上的科学研究只限于这三个部门。”即天文学、力学和数学。这“三个部门”在古代无疑较之其他学科具有明显的优势。然而在这里,同样给自然科学加上限定词:“精确的”或“本来意义的 ” 。 任何概念的界定在认识的一定阶段都是必要的,然而真实事物并无泾渭分明的界线,而且随着研究的深入,必须打破人为的限定。各种起源问题的一再前推即是明证,科学的起源亦如此。反过来,科学的历史越是前推,也就越能把握具有普遍意义的科学的含义。 从知识的视角来看,第一种观点割断了零散、杂乱的知识与系统、条理知识的联系,科学在一夜之内即告诞生 , 而这一过程恰恰引人注目。第二种观点以与宗教对立判断科学萌芽,而问题 正在于科学为何以及如何与宗教对立 ,宗教和科学如何分野。第三种观点的问题在于知识如何由原来的不精确到希腊化时期的精确,又为何只限于三个部门。所谓“本来意义”只有在比较和联系中方能得以揭示。 科学是人类认识自然的活动,是对自然界客观规律如实正确的反映。古代人类要获取食物,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求得生存繁衍,必须要去认识自然。他们的日常生产活动水平虽然极其低下,一开始往往是无意识的活动,科学与技术不分,但毕竟缓慢地取得了进步,因而必然逐步积累了关于自然的正确认识。科学与人类的历史一样久远。科学从人类文明的源头走来,萌芽于混沌之中。这样来定义科学的萌芽,有助于揭示原始科学的知识形态,追随科学知识形态的演变及其与文化背景的关系,把握科学与文化的足迹。 第二节 原始科学的 n 种形态 原始科学有多种形态:凝聚于工具、发明中的对自然的认识,从生活和生产实践中提炼出来的对自然的正确认识,在原始宗教中对 自然正确 认识的部分,以及文学艺术领域中的科学知识等。 一、火和弓箭 火和弓箭代表了潜在的、凝聚于工具、发明、技艺中的对自然的正确认识。 这类事件往往在一开始起因于偶然发现,尔后便注意到它们的反复发生,从而形成某种潜意识,即主动使之重现,并加以改善,因而其中凝聚有对于自然的正确认识。古人开始使用石器并在以后的年代加以发展的过程即充分说明这一点。 古人看到自然界中有“死灰复燃”的现象,于是便在暂不用时以灰压火。在支配古人这一举动的潜意识中,显然隐含着对燃烧现象的正确认识。弓箭的发明也是如此 , 尖利之物易于戳穿动物的皮,弯曲的树杆会弹起击人或物 , 等等。青铜的冶炼,“与其说是由于手艺、倒不如说是由于污染(即原料中杂有其他元素),古代冶炼的人才找到了较硬也较好的青铜” , 但毕竟其中包含有对若干金属的正确认识。采集者们对农业知识毫无所知,但他们确实知道在何时、何处能找到所需之植物,以及某种植物在什么条件下生长得好等等。即使人类的婚配生育亦复如此,由群内杂交,到按辈划分,再到实行族外婚 。这一漫长的过程就是逐步意识到近亲通婚危害的过程。 必须指出,上面所提及的只是一种潜在的知识,至多也只是支离破碎的、片面的,仅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对此的解释可能通往科学,也可能导致谬误或宗教。例如:“箭之前进是由于害怕真空”,以及炼金术之类 。 由于面对各种自然环境,因而各个原始部落发展出适合于自己生存繁衍的特定的工具和技能。例如长江流域以木料盖房,西北地区发展出窑洞,地中海希腊等地多用石料等,其中潜在的知识各不相同。即使仅就弓箭而言,中国北方游牧民族所使用的也不同于南方民族。这类知识的特征是隐性,以及契合于特定的生存环境即嵌入性。前者决定了这类知识的学习必须经历长期的摸索 ,“做中学”,后者决定此类知识的获得具有强烈的实用性和针对性,不会作无实际用途的思考,也不具有普遍性,难以交流和共享。 隐性知识还影响到原始部落中的人际关系。隐性知识具有某种神秘性,而对于原始部落的生存至关重要则放大了该项技术拥有者在部落中的地位,带上某种神秘光环,成为握有权力的人 , 这或许是福柯所言“知识就是权力”的最早案例。 二、乘法表与历法 第二类是从生产实践中提炼出来的对自然的正确认识。主要限于数学和天文学。 在公元前 2500 年左右,生活在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 已 制定了乘法表。长 × 宽 = 土地面积, 砖堆砖的数字由长×宽×高来计算 。取 π 为 3 ,大概直接测量,为简便起见取整数。几何多通过具体例子表达出来,代数中也是特定的数值和事物。 “ 对原始人来说,去辨认任何个别事物就是相信它与众不同,具有只属于它的个性。” 他们的抽象能力仍十分有限。采用 12 进位制,因为 12 能被很多数整除;又从手指得到十进位,为统一起见,对 60 特别重视。 天文学也是在远古时期即得到发展的学科。游牧民族希望知道他们所处的位置,航海民族更是如此。农业社会也必须确定季节,何时播种、在冬季到来前储备食品以及大河何时泛滥等。所有这些都要求观察天象。巴比伦人在公元前 2000 年即正确记录金星出没,到公元前 16 世纪,可计算日月的相对位置。有些星象家甚至认识到地球是圆的。 医学在古埃及已高度专门化, 有从僧侣学校训练出来的医生 。在公元前 1700 年的纸草书上将病例分为三类:有希望 的、不定的和无希望的或“不应当处理的”。 在远古时期取得的科学知识自然不止这些,可以详见一般科学史著作。 乘法表和历法显然是非嵌入编码知识,但即使数学,在其初级阶段也有嵌入性。例如古代印度的数学著作叙述过于简单,证明常常省略,并且以诗歌形式出现,与希腊的数学著作存在明显歧义。与政权的运作相关的中国历法的嵌入性更大。非嵌入编码知识 得到的 过程也带有嵌入性。一个有趣的案例是数学史上的一大创造 ——“ 0 ” 。虽说被称为阿拉伯数字,但其诞生地却在古代印度,它的起源深受佛教大乘空宗的影响 。首先, 0 具有大乘 空宗“一切皆空”命 题的印记。其次, 0 既代表无,又不完全等同于无。大乘空宗认 为“空”不是“虚无” 、 “ 空即是有” 、 “ 空即不空” 等论述,引导 0 在十进位制中比其他数字具有更丰富的内容。第三, 0 作为原点,与大乘空宗的轮回 —— 不论是由魔鬼到天神还是反之 —— 有相通之处。在古代甚至远古时期,即已见证了当代学者所论的 “ SSK ”( s ociology of s cientific k nowledge , 科学知识社会学) 。 三、蛙鸣和雨 原始宗教中的科学知识也是原始科学的形态之一。 “ 原始宗教的观念是原始人对自然现象和人的行为难以理解的一种理解,难以讲出道理的一种道理。”“在原始宗教的自然观中,包含着某些合理的因素,是当时自然知识不足的表现,又是一种特殊的自然知识 。 ” 原始宗教的一个特点是带有浓厚的人的印记。其最古老的形式是图腾崇拜。“图腾” ( t otem )一词源于北美印第安人 的奥季布瓦语,意为“他的亲属”,即与本部落有亲属或特殊关系。图腾具有某种神力,部落藉此免除恐惧,受到保佑。 原始人学蛙鸣以求雨,表明“巫术假定自然界中是有规则的,人通过适当的行为就可以利用这些规则去控制自然界” 。“模仿性巫术的基础就是相信同类事物可以感应相生 。 ” 弗雷泽归结了巫术的两条规律即“相似律”和“接触律” , 前者相信自然中存在规律,如蛙鸣与下雨间的联系,后者则表明了控制自然的意图,学蛙鸣以求雨 ; 前者接近于科学,后者则与技术相通。“巫术就这样成了科学的近亲 。 ” 巫术有时灵验,多半失败,即转而求助神灵。 原始宗教的主要内容是万物有灵论与自然崇拜,几乎有多少种自然现象就有多少要崇拜的神灵,其中也含有对自然的正确认识。首先,原始人所崇拜的神灵仍具有自然物的某些属性,如雷神能发出轰鸣与闪光,盐神能带来咸味,风神则来去无踪。古埃及水神奥西里斯死而复生的故事则反映了季节循环和植物荣枯的观念 。其次,在宗教仪式中也含有原始人对自然的某种正确 认识。如在山中打猎禁忌喧哗,不然触怒了山神,不会把野兽交出来。鄂伦春人禁忌在火上倒水和用刀、棍在火中乱捣,以免触怒火神,这里包含有保持火种不灭的知识。有些部落在祭祀时要把水道竹槽修理一番,以此博得水神的欢心而使水流畅通,这就完全是实用的形式了。 由此可见,原始宗教在观念与仪式中包含着原始人对自然的某种正确认识。即使错误的部分,大多 也是“出于猜测或错误类比的不正确的科学,这在性质上和宗教是完全不同的” 。“原始宗教将人与自然,已知和未知联为一体,填补了原始社会人们心灵的空虚,也表现了人们 求生存的愿望。 由此,原始科学的影子也得到了某种体现 。 ” 四、普罗米修斯盗火和史前岩画 文学艺术中无疑也有科学的影踪。 关于普罗米修斯的神话涉及技术的起源。普罗米修斯本人是一位能工巧匠,他盗火给人类而受罚,人类因有了火而摆脱上帝自立。在这里,火代表了技术,人因发明技术而不断发展。在荷马史诗和希腊神话中不乏科学的内容。 史前岩画代表了原始艺术,野牛的生动图像表明原始人拥有某种解剖学和运动学知识,甚至利用岩壁的天然凸凹成功地创造了令人惊讶的三维效果。原始音乐则反映了古人对天籁之声的模仿、理解和抽象。反过来看,古人的科学,特别是技术,充溢着艺术气息。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的起源即与技术有关,甚至技术操作本身就是艺术,自娱自乐(古代的技术为 “ 技艺 ” ,西方为 “ art ” ),给人诗意的享受,具有艺术化的倾向,如庖丁解 牛“合于桑林之舞”等。需要指出,“对于旧石器的人来说,艺术是一项严肃的事务。它的实际目的显然几乎全然不是为了赏心悦目,而是希望增加兽类肉食” 。 五、原始科学 n 种形态之间的关系 以上举出原始科学的 4 种形态,还可以举出一些。上述 n 种形态一方面具有相对独立性,同时彼此间又有某种联系。 体现在火和 弓箭中的隐性知识一般与以乘法表和历法为标志的非嵌入编码知识无直接联系。在原始时期,这种知识只是处于工具、器物的制造者、发明者或使用者的潜意识中,至多是初步的经验。到了古埃及时期,工匠们的经验仍得不到重视。在公元 前 11 世纪 的一份纸草书中,父亲劝告儿子“要用心书写,这会使你摆脱一切艰苦劳动,成为一名有名望的官员。书吏不要参加任何体力劳动,他是发号施令的人” 。古埃及制造木乃伊,由此可推断古埃及人应具有一定解剖学知识;然而在医学书中所表示的人体器官的知识均源于动物的解剖,这表明医生与木乃伊制造者并无接触。 需要指出 的是 ,正是这些隐性知识构成各种(正确的或错误的)抽象的重要来源。可以说, 直至 20 世 纪,科学的主要工作就是 在将古人的实践中所蕴含的知识揭示出来。如 19 世纪三大发现之一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只是将古人钻木取火中潜在的知识显现出来。时至今日,科学家们也未曾将古人的知识完全由隐性转化为编码。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认为,古人的隐性知识是无限的 , 或许与其起源于混沌之中一样,由隐性到编码的转化工作将延伸至未来的混沌之中。 虽然从总体来说缺乏联系,但在一些具体部门还是存在某些相关之处。古代在宗教观念支配下大量修造庙宇、陵墓、金字塔、阿蒙神庙,金字塔中的科学和技术令人惊叹。 相对而言,正确的科学知识与原始宗教中的科学知识之间存在较为密切的联系。在古代,由祭司、书吏一类组织掌握和分配工匠的产品。由于种类芜杂、数量众多,就用图形在泥板上刻下记号,再晒干以保存,这就逐步形成古老的记数制、度量单位和象形文字等。如两河流域最早的记录约在公元前 3000 年,记录寺庙里仓库中物品的进出。到公元前 2000 年,巴比伦汉谟拉比王朝设立附属于寺庙的学校,专门培养祭司官吏。正是在这样的学校中,数学得到进一步发展,开始有了分数的符号。反过来,在对数及图形的认识中也形成某种有趣的观念。例如 12 能被多个数整除 , 13 则不能,于是对原始人来说, 12 “ 成了一个高贵、慷慨和熟悉的数目,而 13 却是一个被丢弃和不体面的数目 ” 。这种观念一直波及至今, 12 和 12 的倍数经常被用到,如 12 个为一打,一天 24 小时 ; 相反, 13 则是不吉利的,在世界各民族中似乎都是如此。 占星术本身虽非宗教,也非科学,但与宗教、巫术观念有关,同时与天文学也密切相关。如同前述蛙鸣与下雨之联系一样,古人最初也是看到星象与世上诸事间一些偶然的巧合。由于知识贫乏,又竭力去寻求规律和解释,便逐步相信星宿决定着人间俗事。观念一旦形成,反过来又大大刺激占星术。虽然在错误观念指导下进行,但毕竟要作天文观察,这就积累了资料,出现了专业人员,也掌握了必要的方法。天文学正是在占星术的旗帜下得到了发展。此外,在炼金术与化学的关系上也有类似的情况,因涉及古希腊的自然哲学,故置于第二章中述及。 原始科学的 n 种形态 有两个含义。其一指带有人类形形色色的活动印记的科学;其二,指属于或“嵌入于”不同部落的科学。 科学、技术、文学、艺术以及宗教 ,它们在原始时期并无区别,在主观上,都体现了“一种冲动,要在直接呈现于他面前的外在事物之中实现他自己,而且就在这实践过程中认识他自己。人通过改变外在事物来达到这个目的,在这些外在事物上面刻下他自己内心生活的烙印,而且发现他自己的性格在这些外在事物中复现了”。 “ 这 是艺术以及 一切行为和知识的根本和必然的起源” 。这种冲动出于不同目的,由不同途径投射到同一领域,也就是人类的各种活动及由此得到的各种成果。科学表明智慧,技术显示能力,文学艺术蕴涵情感,宗教折射恐惧和祈望,让恐惧释怀,祈望得以实现。这些方面的综合,大致就构成了真善美,构成一个完整的人。这里仅简略分析了 有限的四种, n 种意为人类活动的多样性。原始时期人类活动的所有动机都集中到生存,没有分化。所以,如果说原始科学有 n 种形态,也可以在同样意义上说原始艺术、原始宗教的 n 种形态。 居住于不同自然环境,从事不同活动,具有不同生存方式,必然形成为部落所特有的隐性知识。在特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 “ 他的亲属”自然与众不同, 鄂伦春人的巫术与尼罗河畔的古埃及人的巫术相去甚远。在古代艺术中,希腊人作品上的线条多为线段,中国人的作品上则喜用曲线。即使乘法表和历法,各地仍有自己的烙印。印度人发明了 0 ,几何学诞生于古埃及人丈量土地的基础之上 , 如此等等。可以说,在远古时期,有 n 个部落就有 n 种科学形态。各部落、各民族的科学与文化都会在人类 而 尔 后的发展中占有一席之地。其中,有些民族的科学乃至文化日后为更多人共享,也就是为人类的文明作出更大的贡献。 n 种科学形态的以上两种含义,前者在于主体向外界的种种投射,它们本是相通的,随人类活动的不断分化而走上各自的发展道路,以至发生科学与文化的对峙;后者在于不同的客观条件,本 来“不可通约”,随着部落、民族之间的不断交往,随着嵌入于部落中的隐性知识和编码知识不断抽象、提炼为非嵌入编码知识而成为人类认识和实践的共同基础,以及随着对不同客观条件的不断超越而日益趋同,走向今日如福山所言“意识形态终结”。 总之,科学萌芽于人类早期,萌芽于混沌之中。原始科学具有 n 种形态,它们既相对独立,又彼此影响,在 尔 后的发展中各自演变而又相互关联。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2 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2 . 418 韦尔斯.世界史纲.吴文藻等译.北京:人民出版社, 198 5 2 , 11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4 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2 . 31 韦尔斯.世界史纲.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85 . 130 , 126 赵慧珠.“ 0 ” 为何起源于印度.文汇报 , 2000.6.3 陈昌曙.自然科学的发展与认识论.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83 . 13 丹皮尔.科学史. 28 亚·泰纳谢.文化与宗教.张伟达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4 . 10 , 14 弗雷泽.金枝.大众文艺出版社, 1988 . 20 , 77 韦尔斯.世界史纲.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85 . 85 韦尔斯.世界史纲.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85 . 125 张猛 、顾昕、张继宗 .人的创世纪.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1987 . 80 伯恩斯.世界文明史.第 1 卷 .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87 . 17 梅森.科学史.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77 . 131 韦尔斯.世界史纲.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85 , 131 黑格尔.美学.第 1 卷,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8 , 38 ~ 40
个人分类: 科技史|4349 次阅读|6 个评论
原始文化:既没有科学,也没有相对于科学的文化
热度 16 lvnaiji 2016-6-21 09:06
吕乃基 虽然有一个粗略的大纲,但反馈的评论令博主做出调整:必须从源头说起。 生活在远古至16、17世纪的人往回看,留恋遵循祖先的传统,18、19世纪的人以为时间驻留在当下,生活在21世纪的人向前看,以未来引导今日,同时又发现远古的价值,频频回首古希腊乃至继续回溯,后现代与前传统,两极相通。 回溯,就是由欧几里德几何回到古埃及尼罗河畔的丈量土地,由阿基米德力学回到杠杆取水,由托勒密天文学回到游牧民族仰观天象,由自然哲学回到希腊神话、原始宗教。一句话,回到远古部落最细微的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之中。 科学、技术、文学、艺术以及宗教,它们在原始时期相互渗透,混杂在一起,体现了人类祖先内心各种莫名的“冲动,要在直接呈现于他面前的外在事物之中实现他自己,而且就在这实践过程中认识他自己。人通过改变外在事物来达到这个目的,在这些外在事物上面刻下他自己内心生活的烙印,而且发现他自己的性格在这些外在事物中复现了”。这“是艺术以及一切行为和知识的根本和必然的起源” 。这些冲动由不同途径投射到同一领域,譬如说狩猎:弓箭(技术)显示能力,背后还有潜在的科学,表明智慧;岩画(艺术)蕴涵情感,图腾及狩猎前后的繁复仪式(宗教)折射恐惧和祈望,让恐惧释怀,祈望得以实现。这些方面的综合,大致就构成了没有分化的真善美,构成一个完整然而尚未开化的人。这就是包含一切的原始文化,一切都处于混沌之中。 梁漱溟述及人的三大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人际关系,以及人与自身的关系。如何在恶劣和凶险的环境中生存,这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因生产力低下以及与其他部落的竞争,部落内需高度凝聚,这是人际关系。所以原始部落对个人的最大惩罚不是死刑,而是驱逐出部落,离开部落的庇护,个人没有存活的可能;个人以全身心投入及感知周遭的一切,身心合一,以及没有自我意识,这是人己关系。在原始文化中,三大关系处于混沌之中,没有分化。 居住于不同自然环境,从事不同活动,具有不同生存方式,必然形成为各部落所特有的文化。这些文化嵌入于特定的部落,嵌入于特定部落所生存的特定环境之中,热带雨林或沙漠、濒海或大河流域、北极圈或赤道,蕴含了日后走上殊异发展道路的种子。在各异的实践活动基础上所形成形形色色的图腾,其本意即“他的亲属”,因“他”的不同而异,鄂伦春人的巫术与尼罗河畔的古埃及人的巫术相去甚远;这是未来的宗教。在某种宗教观念的影响下,尼安德特人并不猎杀所有动物,只是特定地猎杀熊和鹿;此处还有某种生态学的观念。在古代艺术中,希腊人作品上的线条多为线段,中国人的作品上则喜用曲线。即使乘法表和历法,各地仍有自己的烙印。印度人发明了0,几何学诞生于古埃及人丈量土地的基础之上。如此等等。可以说,在远古时期,有n个部落就有 n 种原始文化,千姿百态的原始文化,彼此间处于“混乱”的状态。 这就是原始文化 的两种含义,混沌与混乱,前者在于主体向外界的种种投射,它们原本相通,随人类活动的不断分化而先后分道扬镳,以至发生科学与文化的对峙;后者在于不同的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所限而“不可通约”,随着会有两种可能,有些民族的文化会因种种原因而自我强化,变得越来越“不可通约”,甚至与世界格格不入。在大部分情况下,因部落、民族之间的不断交往,随着各部落文化中的共性部分不断抽象、提炼;由迥异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提炼出普遍适用的科学,由各具特色的人际关系抽象出契约关系,由千差万别的人己关系提炼出天赋人权,这些共性成为人类认识和实践的共同基础,这是后话。 总之,原始文化处于混沌之中,日后由混沌走向分化。原始文化处于混乱状态,日后沿各自的道路,以及在不同程度上走向现代性。在原始文化中,既没有科学,也没有相对于科学的文化。 科学与文化究竟何时分化,以及如何分化,且听下回分解。
个人分类: 简介及学术方向|6146 次阅读|31 个评论
揭露!一个刊号,三份刊物
热度 8 Einstein 2016-1-13 15:38
今天发现一奇怪的事情,我2013年在《百科知识》第8-9期发表的《远去的中国古代科技成就(上、下)》被长春一杂志《国学》2015年第12期转载了。事先没经过我的同意,而且我不知道我的文章和“国学”有什么关系,莫名其妙!我顺藤摸瓜,发现了奇怪的现象。 在维普网上搜到说该杂志主办单位是:吉林炎黄国学书院,但在知网上又说,主办单位是《南北桥》杂志社。搜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期刊名录 http://www.gapp.gov.cn/zongshu/magazine.shtml 倒是有《南北桥》这个杂志,刊号:22-1221/F,并说是长春出版社发行的(截图如下),但知网已经搜不到此刊,维普网有收录,但是到录2012年。 然后搜《国学》,在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搜不到,但是无论是在维普还是知网,其刊号均与《南北桥》一样,是22-1221/F,见下截图: 有没有可能是《南北桥》停刊后,《国学》用了它的刊号(这里姑且不论是否经过正规程序)?不可能,因为《南北桥》2012年还在发行,而《国学》2009年已经创刊,两者肯定存在“一号双刊”的情况,从而说明了它们根本不是正规杂志。 在搜索过程中,竟然发现,此刊号还有另一份刊物《南北桥-幼儿教学研究》,现在可以认定它们完全是违规办刊,因为一刊号,只能对应一份刊物。 我已经通过知网2014年《国学》期刊(目前知网收录的最新一期是2014年第4期)上的联系电话联系了该杂志,接电话者说负责的主编不在,让我留下联系方式。无论如何,我不想让这样的杂志转载,不想与任何有关“国学”的东西产生关系。更重要的是,发现他们是在违规办刊,这也正是我国刊物混乱的现状,许多所谓的学术刊物,正是这样去骗钱的,本来某一个刊物,加一个(学术版)或者别的什么,当心呀!
个人分类: 琐记|1123 次阅读|11 个评论
兰州日报编辑因网上辱警言论被停职调查
热度 2 bioxncai 2015-5-29 22:16
这位编辑太情绪化,感情冲动说出不应该说的话,误导读者,这样的媒体人现在不少,很多认识上的混乱与他们有关。 附: 原标题:《兰州日报》编辑涉嫌侮辱殉职警察被停职调查   赵文此前在网上发文侮辱殉职警察   《兰州日报》社5月28日发布消息称,据有关部门反馈的群众举报信内容,5月27日该社兰州日报编辑部编辑赵文在其个人微博发表不当言论,伤害公安干警及家属的感情,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也损害兰州地区新闻工作者的形象。鉴于赵文个人言论造成的严重后果,经5月28日报社党委(社委)会研究决定:从即日起停止赵文编辑工作,接受报社调查,并做进一步处理。《兰州日报社》 来源:http://bq.society.ynet.com/3.1/1505/29/10113020.html
1489 次阅读|4 个评论
思想混乱-----摧残学生的价值体系
热度 44 lin602 2015-5-14 09:56
中国的教育在思想上是一会儿东南风,一会儿是西北风,都是台风级的。让学生无所适从,不知所措,这是中国教育中一个非常非常严重的问题。 打倒孔家店,文革时期毛泽东掀起的批林批孔运动,而现在又是全世界范围内建立无数的孔子学院,那么大家要问,学生们什么办?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孔子是要打倒,还是要尊为圣上? 经常有师道尊严,古代还有拜师礼,老师用戒尺打学生手心,现在还有老师打学生的现象,而文革是学生造老师的反,批斗老师,甚至将老师迫害致死。文革结束后不少学生到老师家道歉。 一会儿是‘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一会儿说学习好只是书呆子,能力是最主要的。 近期又有让学生从老师身上跨过去的做法。 人的价值体系,经不起这样的折腾。特别是年轻的学生们,年轻的学生们的价值体系是在教育中慢慢建立的。‘传道,授业,解惑’,这其中的传道就是教育学生有正确的思想与价值观,要让他们走人间‘正道’。 什么是正确的‘道’?教育上引起这样大的震动与混乱,你让学生向什么地方去?无所适从! 有时候我都觉得学生们挺可怜的,他们经常成为一种工具。文革时让他们造反,文革结束后让造反派头头们大下牢,我们都是经历文革的,都知道这些人的经历。今天让他们上街打倒孔家店,过段时间就让他们对着孔子像行大礼。 我们的教育怎么了?这其实是教育的功利化与工具化,其后果是对学生思想的摧残。 我们要教育我们的学生:人格平等,有社会责任感,具有科学的批判精神,正确地分析历史中的名人与流派。 只有这样,中国的民族精神与科学技术水平才能走向世界前列。 如果这种思想与教育上的混乱没有改进,可以想象,第二、三、四.....次文革类的运动还会到来,只不过是另一种口号与形式而已。
6298 次阅读|73 个评论
无序的计划带来的混乱和浪费
热度 6 lanxum 2013-10-26 16:57
无序的计划带来的混乱和浪费 131026 李健 前不久去拜访一个客户,提前半个月约好某周三、周四一起讨论项目,我们也按着这个时间订好了周二晚上到、周四晚上回的往返机票和宾馆。结果周一时,突然接到客户电话,问我“你们周二能不能到,我们临时通知周四有会,得往前串一天”。客户这一“临时”变化,我们也得顺应改变,机票马上改成周一去、周三回,匆忙收拾一下,去机场!机票改签两个人多支出1000多,原来已订好周二、周三的宾馆都是信用卡担保支付,现在要改成周一、周二入住,周三的房间只好浪费,又多支出1000多,还有,订的这家宾馆周一没房,只好周一先住另一家,周二再搬过来…… 类似这样无序的计划安排,是我们经常遇到的,“以不变应万变”,在中国,你不变可能吗?计划无序,效率肯定不会高,无形中也制造了很多浪费,这种隐形浪费应该是巨大的和根本无法计算的,其远甚于习主席“厉行勤俭节约、反对浪费”所指的“三公”浪费。 好象很多中国企业的计划都有点无序,特别是一些小事情更是这样。比如中国式的开会,一般只通知时间和地点,开会内容也是大概说明一下,会议开始后要先经过一段客套、带帽式的讲话才能进入主题,与会者呢,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来懵懂般地预热、了解主题、进入角色、发表意见等等,经过这些复杂的工序后还不一定能确定可行的决议来,然后找时间再开会……中国的开会应该是一大特色,应该是很多人的共同感受,政府在开会、企业也在开会,每当打给他们电话时,对方基本都是微弱的说“开会呢”。有人分析过吗,这效率如何?无谓的浪费有多少? 严谨的计划,好象我们得学学德国人。看了一篇“ 看德国人如何做计划 ”的文章,还是说开会,“他们在会前一定会有详细的计划,会议怎样开、谈什么、要解决的问题,一有结果,立即实施等等”。德国人讲究对要做的事做好精确的计划,然后刻板严格地按计划执行。他们的时间观念很强,人们习惯于记事本在手,上面详细记载要做的事的时间安排,有时,这种安排竟达二、三个月之久。我拜访过的一家工厂告诉我,他们生产线部分采用的是德国设备,德国人来安装调试时,每个周末和月底都会工工整整地向他们递交一份工作计划,一旦计划确定下来,是很难改变他们的。在中国,这可能吗?如果一个人被问到一个月之后的某一天他会做什么,他一定会很惊讶,会怀疑这个问题的必要性,因为我们习惯于“看情况而定”,我们骨子里讲的是中庸的“变通”,既不超前、也不落后,我们考虑了很多不确定因素。当然,考虑这些不确定因素是应该的,问题是,为什么在制定计划之前不去考虑这些,而非得“边行进、边考虑”,这会浪费多少时间和付出多少代价?可德国人不这样,他们在做计划之前,会充分预估“行进”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变动或是不确定因素,并制定应对措施,所以事先对计划花一定必要的时间做充分研究,在执行的时候,就会省去很多的无序和徒劳,也创造了高效率。我的一个中国朋友就有亲身体验,他说德国人做计划或是做份标准,中国人看上去非常简单的问题,你看他们且在那研究呢,后来他明白了这是为什么。 无序的计划“一定”会带来混乱和浪费,在许多方面也都有类似的体现。 小事上,比如,一个做装饰设计的朋友,他的每份设计图纸都要比别人花上很长时间考虑,主要是一些今后施工易发问或理解搞错的细节,他说“图纸上多花点工夫不白花,等施工时他们会少找你麻烦,也会避免对图纸理解错误而拆掉重装的浪费,而粗糙的图纸,工人肯定每天都要找你、浪费你时间,因为你事先没充分预估所导致的”。 大事上,比如,中国的很多新项目(如煤化工)国家就缺乏规划,造成各地一窝蜂盲目上马,然后回过头来再抑制产能过剩和项目停建、缓建,这可以说也是无序的计划(规划)所带来的混乱和浪费!
个人分类: 管理idea|3700 次阅读|13 个评论
实例:‘主人’求‘仆人’
热度 2 lin602 2013-2-1 19:28
江苏电视台‘新闻综合’台正在放‘东升工作室’节目(2013年2月1日19时15分),报道南京泰山街道的一小区,三千多户一万多人的小区,乱象百出,垃圾满地,电梯中的电线露了出来长时间没有人修,消防水龙头中没有水,随意将地下室承重墙打通将地下室租给外面人(在镜头中这做生意的人非常凶,甚至对业主有恐吓举止),物业的保安经常晚上带上十多个不认识的年轻人敲住户的门,要找他们‘谈谈’(这么人生人敲有家门,你说害怕不害怕),有的是武力收钱,这都有录像为证,报警了,改变不了这现状。 不少业主说,他们敢怒不敢言。 怪!物业为业主服务的,业主付物业管理费,现在物业管理非常差,还凶,居然业主(主人)拿物业(仆人)一点办法没有。还害怕他们。 怪呀。 中国,还是要靠拳头才能解决问题? 媒体曝光,节目结尾好象有点效果了。 我的天呀,媒体现在成为维护正义与安全的渠道了。
2033 次阅读|4 个评论
“9-18”不平静
chenxlong 2012-9-19 00:12
中新网9月18日电 据外媒报道,联合国和阿盟叙利亚问题联合特别代表卜拉希米18日访问土耳其,并探访了位于土耳其难民营的叙利亚难民,这是他上任后首次探访叙难民营。 新华网快讯:据土耳其媒体18日报道,一伙库尔德工人党武装人员当天在东部宾格尔省袭击了土耳其军用车队,造成7名士兵死亡、56名士兵受伤。 中新社曼谷9月18日电(记者 余显伦)约300名泰国穆斯林民众18日下午来到美国驻泰国大使馆前,抗议美国影片《穆斯林的无知》对其先知穆罕默德的侮辱。 新华网莫斯科9月18日电(记者贺颖骏)俄罗斯总统普京18日表示,鉴于当代国际关系中动用武力情况频频出现,俄罗斯应当时刻做好应对战争的准备。 人民网伊斯兰堡9月18日电(记者 牟宗琮)喀布尔消息:阿富汗首都喀布尔18日早晨发生自杀汽车爆炸袭击,造成包括8名外国人在内的至少12人死亡。 ~~~~~~~~~~~~~~~~~~~~~~~~~~~~~~~~~~~~ 中东乱局从北非西亚集中到叙利亚,现在又扩散开来。 土耳其、以色列、埃及不太平。 阿富汗喀布尔汽车爆炸,多人死亡。17日伊拉克巴格达绿区军警检查站遇袭,多人死亡。 比起那一头,钓鱼岛局势相对平稳。
个人分类: 时评|1970 次阅读|0 个评论
SPSS中分析结果的注释修改
Bearjazz 2012-8-14 10:57
SPSS 中分析结果的注释修改 熊荣川 六盘水师范学院生物信息学实验室 xiongrongchuan@126.com http://blog.sciencenet.cn/u/Bearjazz SPSS 全名 Statistical Package for the Social Sciences ,即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名字虽然如此,如今却越来越多的应用于自然科学领域,当然也包括生物科学。学生物的人,或多或少都用过这个统计软件,许多高校的生物统计课程还常常对之进行系统的介绍。 用过这个软件都知道,它的分析统计结果和数据表是分开的。这种安排当然有优点也有缺点,缺点是当你连续的分析一些数据时,结果往往显示在同一个文件夹中,在你日后查看结果时容易造成混乱困扰。优点就是,只要你注释得当,你可以把所有的统计分析结果保存在同一个文件中,那问题是怎么注释。 一般的结果如下图所示 这是分析我的一组数据中个体 1 和个体 2 之间的差异,如果单独保存为文件,可能会在文件里面说明这个信息,但是如果保存的还有其它分析结果的话(比如我还另外分析物种 1 和物种 2 的差异),那就容易造成混乱了。所以一个很好的习惯就是每作一次统计分析,立刻作相应的注释,操作倒是很简单,在要注释的地方双击鼠标,添加信息即可(如下图)。 添加信息完毕,在其它地方点击鼠标即完成添加操作,这时候记得保存。下次打开就能看到这些注释信息了。 好了,就这么简单,祝您科研愉快。 SPSS中分析结果的注释修改.pdf
个人分类: 我的研究|5464 次阅读|0 个评论
评“外媒称2012楼市输不起 中国政府将面临艰难选择”
deepblue1969 2011-12-15 08:59
“ 但这又不是一厢情愿的事,总得面对现实。当前欧债危机仍在发酵,中国经济增长动力减缓,楼市调控正在考验决策者的智慧:持续调控是否会令中国经济跌入 “ 硬着陆 ” 深渊,保障房能否力挽狂澜,限购令何时可以全身而退 …… 2011 年底的冬天,对于购房者来说是充满憧憬和希望的,他们终于迎来了期盼已久的降价冷风。虽然一些专家泼凉水的声音让他们对未来更加迷茫部分专家认为,目前出现的楼盘降价仍将是局部的、零星的现象,房价下跌幅度料有限;如果中国经济增速继续放缓,或将倒逼房地产调控在明年上半年局部松绑。 ” 不仅仅这一段,整个文章看下来, 中国的 既得利益集团及不良开发商的反扑力度是空前的,而且不是这一次,后续的反扑会一浪高过一浪。这次不是什么 “** 房产报 ” 评论,而是假手洋人,来威胁和动摇政府调控楼市的决心。是可忍孰不可忍。这真让人想起刚解放时,那些不良商人投机倒把,制假贩假,何其相似。所谓既得利益集团和不良开发商亡我社会之心不死。他们利用官商勾结,利用中国百姓的善良和对中央政府的依赖和信任,攫取高额利润,或肆意挥霍,或转移海外,事情来了或跑路,或早已移民,而留下善良的中国百姓吞下社会混乱和经济崩溃的苦果。善良的中国百姓一定要认清这些既得利益集团和不良开发商的真实嘴脸和卑劣手段,决不能上中国出现美国的 “ 两房 ” 和华尔街绑架政府的情况。看看美国一个帝国的衰落, “ 占领 ” 运动的风起云涌,那可能会是中国的明天。当年中国的内战及革命有 “ 主义 ” ,乡间有儒家道德和秩序,文革的混乱也有领袖的威望和军队的稳定,现在的中国,能经得起再一次的混乱吗?如果是那样,将是几千年文明的总崩溃。从这个高度讲,对既得利益集团集团和无良开发商绑架政府,绑架整个社会的滔天罪行要加大挞伐力度,揭露他们的险恶用心和严重的危害,使之不敢兴风作浪,将他们的危害控制在最小的程度和范围内。
2738 次阅读|0 个评论
混乱的参考文献
gaojianguo 2011-8-6 11:56
混乱的参考文献
在七子花的背景资料介绍里一般都会提到“七子花是忍冬科七子花属单种植物,中国特有,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参考文献的头两条一般都是陈灵芝 1993 年主编由科学出版社出版的《 中国的生物多样性 -- 现状及其保护对策 》,在物种 多样性(上)提到七子花是中国特有的植物,而在物种多样性(下)才提到七子花是濒危和受胁迫的植物,没有提到七子花是国家二级保护的植物。 我看到的七子花被确定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的原始文献是 1999 年 8 月 4 日由国务院批准并由国家林业局和农业部发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除了陈灵芝的《 中国的生物多样性 -- 现状及其保护对策》,有作者 还会引用徐炳声 1988 的古董文献,他们认为七子花是中国特有的物种是在徐炳声的《中国植物志( 72 卷)》首次提到的,由于我没有看到徐老的植物志,所以也就无法对这句话进行求证。但如果在文章里介绍七子花是中国特有和国家二级重点保护的植物,应该同时引用陈灵芝的书和《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 当然, 《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 》的作者 不是于永福,于永福在他的文章“中国野生植物保护工作的里程碑——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 ( 第一批 ) 出台”只是提到了名录的梗概,并没有对所有植物物种的濒危等级进行确定,这点在长序榆的背景资料介绍中已经弄错好几次了。 参考文献: Chen Lingzhi. Status and Strategies for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in China. Beijing: Science Press ( 科学出版社 ), 1993, 47-53. (是这个页码吗?我不清楚) State Forestry Administration and the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P. R. C. ( 国家林业局和农业部 ) (1999) List of Wild Plants Under State Protection (First Batch). Decree No. 4. http:// www.gov.cn/gongbao/content/2000/content_60072.htm (in Chinese) ( 这里的页码是 4-11) 于永福 . 中国野生植物保护工作的里程碑——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 ( 第一批 ) 出台 . 植物杂志 , 1999,5: 3-11. 作者姓名被改写: 作者姓名被改写: 出版年限被改写: 相关文献: 物种多样性(上).pdf 物种多样性(下).pdf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_第一批_.pdf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4431 次阅读|2 个评论
【高校管理的“瞎折腾”何时停矣?】
热度 2 zhumengjin 2011-1-2 12:22
【在去行政化还不可能实现的前提下,教育部应加强对高校管理的正常监督作用,而不是完全放任自流。在现阶段,国内高校管理存在很多的问题,处于高校管理最顶层的教育部宜对高校管理的无序性、任意性进行适当的规范】 高校管理应当遵循教育、科研自身的客观规律,但是国内很多高校的内部管理政策和措施都经不起推敲,很多甚至明显违背教育、科研规律。究其根源,官本位思维是导致高校管理出现诸多问题的根源。中国文化传统里的官,实际上等于没有外部监督的地位与特权。 在科研、教育机构中,一旦按照官的思维来做事,如果没有监督和约束,必然会出现很多问题。 对于国内高校的行政人员,除了内部自上而下的约束之外,还没建立来自外部的监督和约束机制。 处长、副处长、甚至科长对教授的优越感在很多高校都能感觉到。 从数十个教授去竞争一个副处长职位的新闻可以看出官本位思维在高校的泛滥。 在去行政化还不可能实现的条件下,依靠自律根本无法解决问题,从上而下的约束力量应该加强,而不是削弱。 中国高校管理之所以出现诸多问题,那就是来自顶层的约束力量还不强,甚至根本就没有。在现行机制下,处于高校管理最顶层的教育部要对国内高校管理的高度无序、任意、混乱的现状负责。教育部虽然不需要对高校管理事事躬亲,但必须对其进行规范,应尽可能地避免高校管理的瞎折腾。国内高校管理有哪些瞎折腾?坐在办公室里挖空心事地想点子,再盖上大红章,今天一政策、明天一文件,瞎折腾的事情多去了。 1. 人员引进 本来,人员引进是在应聘者中评价教学、科研能力的相对优劣。但国内很多高校的人员引进却另辟蹊径,先是非211高校毕业的不要,然后是非985高校毕业的不要,现在又来了个非洋学校毕业的不要。先是看研究生阶段的学校,现在又更上一层楼,倒查祖宗三代(博士、硕士、本科),要看本科生阶段的学校。不知道以后会不会倒查祖宗四代(博士、硕士、本科、中学),要看中学阶段的学校,非省重点中学毕业的不要? 先不说划分211、985的做法是否合理,评价人才是该看个人本身还是看他(她)毕业的学校? 引进人员不就是看他(她)的学术和教学潜力吗? 干吗非要沿用以前文革时查祖宗三代的荒唐做法,搞一个出身的限制? 普通院校的研究生发过6.0、甚至10.0以上文章,难道不比只发过1.0左右、甚至连SCI文章都没发过的211、985博士更强一些?纯土鳖和海龟相比,如果土鳖在科研环境更差的环境中取得的科研成绩优于海龟,难道这个土鳖的学术能力不比海龟更强一些?如果您的学术能力真的优越,还需要依靠出身的优势才能PK过人家? 2. 职称、岗位聘任 和人才引进一样,职称晋升、岗位聘任的实质也是在申报、应聘的人员中评价教学、科研能力的相对优越性。 职称晋升、岗位聘任就是在指标范围内比个人成果(如文章IF和数量、奖励等级和数量、专利推广、教学、课题等),干吗非要弄一些讲究出身(如博士学位、进修经历、留学经历等)的条条框框,而且多是一些不直接显示学术能力高低的条条框框。 即使要通过门槛提高晋升、聘任人员的质量,也应直接针对学术成果本身的质量和数量而设置门槛。 如果人家硕士、纯土鳖拿出来的成果比博士后、海龟更强一些,不反而说明人家更优秀、更值得晋升和聘任吗? 一个好的人才政策一定要给所有的人都留有希望,特别是那些很可能被框框排除在外的特殊人才,不管是新引进的还是现任职的。 如果说人员引进由行政人员把关,如果不依靠条条框框可能不好判断其学术能力,但职称晋升、岗位聘任都基本上是由单位里面知名教授组成的评选委员会来把关,而且在日益追求量化考评的今天,难道教授们也不能客观判断学术优劣么?往大处说,这是不放手行政权力,事事都要横插一杠,让教授们没有独立的决策权,往小处说,这是在侮辱委员会中全体名教授的智商。 3. 其他管理 高校管理的无序、混乱、荒唐基本上是随处可见,本文已超过1,300字,限于篇幅,在科技奖励、教学管理、后勤管理等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就懒得说了。 反正,对于高校管理的瞎折腾,是到了该适当规范化的时候了,或许教育部应该做点事情了。 【后记:本文提到的人才引进政策,博友赵明的 置顶博文 有更生动的阐述】
个人分类: 社会视窗|12325 次阅读|13 个评论
中国科研文化刍议
热度 1 zhumengjin 2010-12-19 21:40
个人分类: 科研时评|11573 次阅读|1 个评论
议乱
陈龙珠 2009-12-1 13:26
一块地方,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单位、一个家,有人,就会有想法。 人越多,心里的想法会越少? 想法和预期目的相关,其中后者有的是主动上进,而有的则是被动防御。 虽然世间许多人的想法停留于纸上谈兵,但总有一部分人会去付诸实施。 当付诸实施的一些行动不墨守成规了,人们于是便会看见并感觉出现了乱。 但在一定的程度内,乱并不可怕,只要有人因势利导,旧乱泯灭,新乱孕育。 愚见 适度的乱和有效的治 ,是自由民主的需要,更 是那块地方 得以 发展和进步的源泉 。
个人分类: 社会思考|2534 次阅读|0 个评论
要开学了
aimeiya 2009-8-26 19:19
真是难熬的八月!天气热得什么都不想做,虽然知道有很多事情要做。 马上就要开学了,开学就有课,心里很着急,尽管我已经完成了一部分课件。我要求自己每次上课都要尽量更新或完善课件,更何况换了单位、调整了学时,变化还是比较大的,因此工作量很大。这学期有两门课,其中一门还是新课,牵扯的精力就更多了。压力大呀!手头其他的活儿还有一点,就等着开学加班了。 这个月的精力几乎都放在了装修上,真的很累人。不仅仅是身体劳累,更是心累,要操心的事儿太多了,大到格局的设计,小到买一根钉子。还常常和老公争吵,经常被老公轻视老公的观点是真正有身份的女人是不会到装修现场的,她们只需要等男人们把房子装修好后优雅地入住即可伤心啊,真是费力不讨好!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954 次阅读|6 个评论
混乱
yanmin5036 2009-8-22 15:03
有些混乱,有些难过,不知道应该怎样去排解,应该做些什么让我不再难过,忘记悲伤 要恨吗?我不想,有爱才有恨,不值得爱的人我不会去恨,忘记是最好的选择,所以我选择忘记 终于放弃了,一个人孤单的面对未来,有种茫然,好像站在十字路口不知道回家的路,那种感觉特别悲伤,特别绝望 想回家了,想爸爸妈妈,爱我的他们一定很挂念我。 早晨哭了,现在擦干眼泪,以后哭的要值得,不能随意的掉眼泪,要坚强的生活,告诉自己上当受骗时常会有,但要记住人不能让同一块石头绊倒两次。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568 次阅读|4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2 14:0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