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鄙视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感觉被鄙视了,好伤心呐!
热度 5 zywsict 2014-12-9 18:25
如题!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574 次阅读|8 个评论
最后一篇博文-我忍受不了了
热度 1 wuyan5962 2012-11-12 17:01
不知道科学网什么样的博文就是该删除,今天上科学网,莫名其妙的又有一篇博文被删除了。 这是第二次,第一次我觉得合理。因为我转了一篇茅于轼的文章,叫什么“论红太阳的落下”,名字不是这个。主要是讲毛泽东的,确实比较偏颇。我没有意见。 不过有一点不爽的是,,自从那次之后,我貌似上了黑名单似的。那个“科学网”会来我的博客,仿佛是例行检查似的。 这一次,非常的莫名其妙。我想了半天都想不出哪一篇有删除的理由,查看了一下,并不是最近的博文。并且是一个月之前的。说实话,我想骂人。 科学网的编辑是哪些人啊?是以什么标准删的?什么叫做“不合适发表啊”?你给个标准啊? 强烈建议不要再用“科学”这两个字了。这两个字比较神圣,你们不合适。科学是鼓励讨论的,你们不配!! 你们去自娱自乐去吧。最后致以最强烈的鄙视! 对了,欢迎删帖。
1653 次阅读|1 个评论
杂说“鄙视”
热度 13 boxcar 2012-5-28 19:15
刚才看吴国清老师的博文“ 作科研,要经得住 “ 鄙视 ” ”,感到这是个值得一跳的“坑”,于是就不顾可能遭到的各种鄙视,义无返顾地决定开始“填坑”。填坑方法照旧——撷英! 在“文人相轻”的时代里,做科研的普通人,被人“鄙视”一下或者时不时地“鄙视”一下别人,可能都是比较司空见惯的。因为,在多数时候,挑毛病总要比做事情容易些。面对不做事专挑毛病的人给予的那种“鄙视”,踏踏实实做事情的人大可以马上“反鄙视”一下——好歹我做了这些事情,你还没做呢,哼!不服气,光“鄙视”没有用,在实打实的“比试”中去见真章。事实上,真的能用这种心态对待“鄙视”的,内心是比较强大、比较自信的。 不过很遗憾,不是每个人都拥有足够强大的内心,更别说每个人都敢于去鄙视一切无端的和武断的“鄙视”了。当没有胆力和勇气去面对“鄙视”时,有些人没有选择“反鄙视”或“比试”,而是选择了“避世”。有些人能够在“避世”中不断地“闭思”——闭关思考,然后忽然豁然开朗,再次重出江湖之时,已然强大得几乎无人再能鄙视之。也有些人,在一连串咄咄逼人、不依不饶的“鄙视”中彻底崩溃,觉得自己所做之事全无意义和出路,是“必死”无疑的,结果,就真的给“逼死”了。当然,所谓“逼死”的和“必死”的,倒不一定是人的生命,而是人的心思和所做之事,例如一个研究方向啥的。所以,“鄙视”的眼光还是很有杀伤力的。 “鄙视”的另一个撷英,是“比斯”。这是一个音译过来的词,见于苏联产的某些战斗机型号,例如米格 -15 比斯,米格 -17 比斯等等。这些“比斯”,在我看来就是现在所谓的“升级版”,当米格 -15 在朝鲜半岛和鸭绿江畔被美国的 F-86 “鄙视”不久,米格 -15 比斯就杀上来“鄙视” F-86 了。可见,如果面对“鄙视”马上就回去拿出“比斯”来 PK ,也绝对是很给力的。如果前面说的是心态问题,这个可就绝对是实力问题了。 参考: 【1】 吴国清: 作科研,要经得住 “ 鄙视 ”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41954do=blogid=575857
个人分类: 科研|4237 次阅读|26 个评论
有点被鄙视,我要努力
liangqunlu 2010-5-26 20:58
一句话,有点被鄙视了。回答只能是,我要努力了。虽然,一直觉得努力这个词很朦胧。 在写毕设的背景部分,要按照自己的逻辑来写,来查资料,却是见鬼的,好像默认大家都知道了似地,都没有人来写一个稍微总结靠谱的东西。 MS,EAE的症状,机理,模型构建,这方面的总是很散。下午,向小boss要了一些文献,结果还是没有我要的东西。 要系统的写一下免疫系统,从固有免疫--适应性免疫调节性T细胞,这中间的平衡问题。写detail了,很有教科书般无味,写抽象点,又不知道要怎么写。 文献大部分是研究型的,研究了某个细胞因子的作用之类的,综述方面的还挺难找。 脑子一直盘旋着,几年前LY无意间说的一句话,会查文献是一种能力。 我还是要接着查~
个人分类: 生活|2109 次阅读|0 个评论
被别人鄙视了
yangfangimr 2010-5-4 09:24
( 一 ) 某次寒假回家,六岁外甥女问我:蛇是冷血动物,那它怎么把蛇蛋孵成小蛇呀? 我口瞪目呆,思考良久,回答:不知道。 外甥女用很看不起的眼神看我一眼:哼,你还博士呢,这都不知道。 低头,汗,没法跟她讲道理。 郁闷,我一研究材料的博士我还非得懂生物学呢,我不知道的东西多的去了。 教训 :这年头啥都懂点吧,不然连黄毛丫头都能训你。 ( 二 ) 某天晚上给老爸打电话。 博客上几篇文章在市里的报纸上刊发了。 老爸说:唉,我看你的文章写得很一般呀。 我这边不住点头:随便写写的,跟写日记差不多,没那么多讲究。 挂了电话,气得躺在床上开始反驳: 你以为你闺女学中文呢,写得跟红楼梦一样好看呢!学工科写这样就不错了,有本事你也写点让我瞅瞅。 教训: 做啥都做好点吧,不然连亲爸都看不上眼。 ( 三 ) 香港,地铁。 我走哪都拿张地图,怕坐错车。 站我旁边一中年妇女,普通话问我:我去元朗怎么坐车? 我赶紧低头给她查地图。 人家一脸鄙夷,很不满的指责:你到底知道不知道? 我刚刚找好,告诉了她正确路线。 人家认为我应该啥都知道,我竟然不能在第一时间答复人家。 我心里想:大婶,你出来干啥的,就你这态度,俺告诉你是你幸运,没人告诉你是公正的命运。 教训 :下次再碰到这样的,就装没听见,找好也不告诉她。
个人分类: 众生百态|4484 次阅读|18 个评论
有些出国留学生,我从心里鄙视他
lin602 2009-8-26 00:09
我的同学同事出国是比较多的,许多人我非常尊重他,无论是学术还是人品。有的同学在国外大学工作,我们还合作科研。 但有些出国的人,有些行为让我非常难以接受,甚至鄙视他: 八十年代中后期,我到我校财务处报销,总是看到不少多少年前出国的本校教师的借款条,其中有的是美元,有的是人民币。有的是借了用于考托福的,有的是借了买出国机票的。上面都有主管副校长的签字 。但多少年过去了,这些借款永远没有人来还,是一笔烂帐,因为他们再也没有与学校联系,也再也没有回来。即使回国,也没有回到学校来过一次。 八十年代,我校用世界银行贷款资助了几批出国留学的青年教师,这是国家的钱。这些教师脱产到其他高校参加英语学习,拿学校工资,出国机票是国家的,出国第一年工资照发。国家的本意是让他们出国学习,回国工作,促进中国科学事业发展。但他们出去后,永远与学校没有任何联系。 到了八十年代末期,国家要求出国生要有人担保,是为了国家出钱,回来工作。我们的部分同事,请老教师进行经济担保,这些教授为了培养人才回来为学科服务,担保了(公证的哟),他们走了,没有任何信息,甚至与担保的教授都没有任何联系。这是发生在我们学科的事情,而且不是一个二个。 还有这样的教师,1992年左右,人在国外,骗学校说马上回来工作,让学校解决副教授、教授职称,当时教授与副教授职称指标是比较紧张的,他们人在国外将材料寄回来,学校为了吸引他们回来工作,将其他教师的职称指标卡下来给他们,结果,他们职称得了,人却没有回来。得到教授的那位现在在北欧,得到副教授的那位现在在北美。许多当年的升职称被卡的同事们,一提起这事情,总觉得不太舒服。尽管后来陆续解决了职称。 有个别出国的教师,前几年(近几年可能还来国内)回来利用出国者的身份,回来进行赚钱甚至骗钱活动,具体赚了多少,我们不知道(我们熟悉的人哟)。他们回来可牛了,总说国内空气不好,教授没有水平,实验室如何不行,厕所脏,中国人的素质太差,总之,国内一无是处。他们公然讲在母校读书是糟蹋他们的青春,不合格的教师,耽误了他们。真是觉得他生在中国有点太对不起他了。 其实我们也知道,他们刚开始多年在国外刷盘子,在餐馆做帮厨,开出租车,也是心甘情愿的(自己挣钱自己花也是光荣的)。为什么,国外人不听他的抱怨。一旦有了点资本,回来这也不是,那也不是,好象自己是天外来客。何必呢? 还有这样一位同事,90年代初到德国,是留学基金,到国外后,没有进行任何进修,直接到餐馆做帮厨挣马克(当时还没有欧元)。期间回国几次,因小家安排在学校,所以回国除看自己父母外,基本住校内家中,离办公室只有三百米之遥,但回国几次,没有到办公室一次,没有主动见同事一次。期间学校也写信与他联系过,要求他回校工作,但他没有回来。过了七八年,国外混不下去了,与系里联系,要求回来做教师。当然学校没有再让他来校做教师。 呵呵,这都是我们身边的事情,都是曾经的同事与同学,有的是自己的学生。 不管怎样,做人还是要有点原则的。
个人分类: 未分类|8075 次阅读|1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2 00:5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