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购书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购书

相关日志

忆来唯把旧书谈:购《罗丹艺术论》
Mech 2019-10-30 22:53
重读《罗丹艺术论》 ,是人民美术出版社 1987 年第二版的第二次印刷。有图有真相。 从发票上看, 1988 年 9 月 4 日购于上海淮海路上的新华书店卢湾区店,定价 1.50 元。 那应该是我漫长的新婚之旅倒数第二站。走过了沈阳、北京、长沙、张家界、长沙、杭州,到了上海,然后就经大连回鞍山了。当年任何旅行都要逛书店。上海的书店主要有南京东路上的新华书店,福州路上的科技书店、外文书店、古旧书店等,淮海路上的新华书店。还有些更小的书店,如老西门徐家汇等都有。 价格比正常价格贵些,可能是因为后面有黑白照片页。那时候我的月收入也就七十多元,这样的书能买 50 本。按现在刚入职青椒的收入,大致相当于定价 100 元。 艺术类的书我买的看的都比较少。我一直觉得自己缺少艺术细胞。妻子或许有些艺术的天分,所以我也尝试补课。《罗丹艺术论》就是补课用的读物。艺术类的书,我先睹为快,然后再送太太。《罗丹艺术论》没有送,似有些枕中秘籍不可示人的意思。有些艺术鉴赏的读物,看过后就作为礼物送出。有句自撰的题辞还记得, The art of living is living with arts. 但写在什么书上记不准了,可能是傅雷先生的《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 忆来唯把旧书谈:开篇词 回望三十年的阅读潮汐 ( 转载,附个人感受 ) 雯雯的故事 曾读过的“必读书” 有所读有所不读 忆来唯把旧书谈: “ 有史以来最佳小说 100 种 ” 忆来唯把旧书谈: “ 有史以来最佳科学图书 100 种 ” 忆来唯把旧书谈: “ 百种传记 ” 忆来唯把旧书谈:校园中读校园长篇 忆来唯把旧书谈:校园中读校园短篇 忆来唯把旧书谈:王安忆笔下的校园 忆来唯把旧书谈:校园中读校园中篇 1 忆来唯把旧书谈:校园中读校园中篇 2 忆来唯把旧书谈:少年闭门读禁书 忆来唯把旧书谈:三打白骨精故事 忆来唯把旧书谈:最初的世界知识 收藏的杨绛作品 我读过的杨绛作品 忆来唯把旧书谈:《理性主义》 忆来唯把旧书谈:小诗《我不要那样的生活》 购书旧事 1 忆来唯把旧书谈:萨特的文学和哲学 购书旧事 2 忆来唯把旧书谈:加缪的文学和哲学 忆来唯把旧书谈:《邓肯自传》 忆来唯把旧书谈:德 • 波伏瓦的书与人 忆来唯把旧书谈:三十年前曾读禅 收藏的王小波作品 本溪购书旧事 忆来唯把旧书谈:哲学窥门 忆来唯把旧书谈:金庸的武侠小说 忆来唯把旧书谈:《傅译传记五种》 忆来唯把旧书谈:美术欣赏启蒙 忆来唯把旧书谈:《外国现代派文学作品选》 忆来唯把旧书谈:文史哲选本 忆来唯把旧书谈:傅雷先生的译序 忆来唯把旧书谈:《自私的基因》 忆来唯把旧书谈: 《合作的进化》 忆来唯把旧书谈:传统评书随想
个人分类: 休闲阅读|2322 次阅读|0 个评论
人之病札记2
Mech 2019-3-20 13:18
入乡随俗,知易行难。上课前就出了个小问题。没有教材。上课前一天想到领教材,被告知要自己买,新开课报销额度 1000 元。报销一千元参考书我知道,已经买了,好像还略超过些。 对铁摩辛柯所倡导的工程力学教材兴起前的教材感兴趣,好奇如何从开尔文勋爵和 Appell 等的体大虑周的专论过渡到通俗易懂的教材。用贾宝玉改《西厢记》的词儿,“是几时梁鸿接了孟光案?”这一段时间大致是上世纪初。除了些名气较小美国作者的教材,我见过名著《理论流体力学》作者 Lamb 的理论力学教材。还有物理学大师普朗克作为理论物理第一卷的 Allgemeine Mechanik 。内容基本上与后来的理论力学差不多。第二卷是连续体力学,没有细看,似乎差别不小。顺便一提,都说“一般力学”这个说法来自德国,总算见到个出处了。 还买了本名著弹性力学专论作者 Love 的理论力学教材,以及两本名气不大作者的书。都是所谓 Classic Reprint 丛书。可惜虽然下了单,并不能保证到货。外国教材还是比国内的贵,在 200 元左右。还买本航天动力学数学方法的汉译本,比外国教材还贵, 300 多元。其它几本都很便宜,朗道的《力学》及其配套的教辅,还有教材的教辅。就是没有买教材,我以为会发。 原则上,用学校的购书经费买国外教材,需要事先审批。但对理工科网开一面,教师自己参考,可以先购书,报销时审。如果通不过,当然就不能报销了。其实自己出钱也无所谓。学生用外国书当教材,一定要事先审,但这个规定与我无关。 后来请研究生助教在网上为我买了本教材,他自己也需要买了本。他本科是这个学校毕业,但用的是较老版本。内容虽然差不多,还是与学生版本一致方便些。
个人分类: 教学行思|3669 次阅读|0 个评论
本溪购书旧事
Mech 2017-12-14 09:41
先前提到计划去本溪,想到购书的事情。三十多年前那次去,除了游览水洞,还利用途中停车之机去了趟新华书店。 记得买了 4 本书。两本精装本。一本是《狄慈根哲学著作选》,当时就觉得没有什么意思,现在全忘记了。另一本是黑格尔的《小逻辑》。当年这种学术书印数极大,《小逻辑》,五万多册,如果没有记错。所以 82 年出的书, 85 年我去的时候还有。正襟危坐地看了几遍,却基本没有看懂。我现在推测,难懂,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语言翻译。读 Hume 和 Locke 的英文原著,平白流畅。当然,黑格尔比他们难些。虽然后来学了德文,但远没到能读哲学书的程度。 两本平装本,黑格尔《哲学史演讲录 ( 四 ) 》和蔡尚思的《中国传统思想总批评》。四卷本的《哲学史演讲录》到现在还缺了一本。比起罗素的《西方哲学史》难懂多了。黑格尔的哲学史 现在除了早期东方哲学和希腊哲学外已经 没有什么印象,罗素的印象还比较深。《中国传统思想总批评》挺好玩。从经史子集中收集孔子等大儒的负面材料,例如孔子诛少正卯。不可尽信,但兼听则明。 当年买书不便,四处寻觅。偶有奇遇。在本溪买《小逻辑》是一例。还有一例,导师刘延柱教授的《陀螺力学》, 86 年出版,我是 89 年暑假,在宜昌买到。当年到峨眉山开会。与妻子同行,去时从北京到西安再到成都,上峨眉山;下山到重庆,乘船过三峡,在宜昌换火车到北京。
个人分类: 往事钩沉|2987 次阅读|0 个评论
购书旧事2
热度 2 Mech 2016-8-13 09:33
前些天说的《 包法利夫人 》,其汉译本多到 2 位数,假以时日,或许能上 3 位数。 我那次读李健吾的汉译本,收入《外国文学名著译丛》。初版于 1958 年,我手里的是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4 年重印本。购于沈阳古旧书店的二手书, 0.90 元。原价 1.25 元。品相尚好。 推测是读硕士生时所购。当年住在东工的大院,没事常骑着自行车去马路湾的旧书店。按现在的脚力,那是步行范围之内。当时还是自行车,晚上另行跑步。或许不能天天去,但每周三、四次应该差不多。 去旧书店倒也不是图便宜。当年很多书,只能在旧书店买到。所谓旧书店,很多时候只是二手书,品相很好。至于价格,后来可能比定价贵。印象比较深的,在灯市口的中国书店,买秦元勋等《运动稳定性理论与应用》,列入《纯粹数学与应用数学专著第 8 号》,科学出版社, 1981 年版。精装版原价 3.95 元。我在旧书店买用了 5.00 元。 现在在孔夫子等网站上购旧书,价格通常也远超过原价。我曾经买全了手里缺的当年从俄文翻译成汉语的所有《理论力学》教材。
个人分类: 休闲阅读|3513 次阅读|4 个评论
购书旧事1
Mech 2016-7-29 20:41
前些天说的 Alice’s Adventures in Wonderland · Through the Looking-Glass 的 Bantam Classics 版合订本,发票还在。有些有意思的信息。 定价人民币 3.41 元。 Bantam Classics 的 paper edition 在国外应该是最便宜的书,一般每本 2 刀左右,这种篇幅小的也许只有 1 刀出头。当时的官方汇率, 1 刀是人民币 2 元多,但一般不能自由兑换,因此有价无市。真正交易只能在非法的黑市,可能要 8 元左右。买书是极少数普通人能享受人民币高汇率的事情,事实上是我知道的唯一事情。尽管如此,这本书仍然占我月收入的 5% 左右,不是小数目。现在让我拿出月收入的 5% 去买本书,或许舍不得。老了就庸俗了,更看重眼前的苟且,而不是远方和诗。 购书时间是 1986 年 2 月 25 日 ,地点是辽宁省外文书店,在沈阳。是不是硕士生入学复试?我记不清了。也许只是硕士生笔试结束,到沈阳去转转玩玩。 在我的记忆中,这本或许是我最早的国外原版书。这个说法不是在版本学意义上的初版之类,只是说在国外发行和印刷。许多人把英文的书都称为原版书,其实当时那些内部影印后来是“光华”影印的书只能称为影印书或者盗版书。即使后来世图以及其他出版社有了合法影印版,似乎也不能称为原版,至少印刷质量不同。
个人分类: 休闲阅读|3177 次阅读|0 个评论
伯克利购书记
热度 8 Einstein 2015-10-4 08:59
昨天注意到伯克利校园主页关于“校友返校日”的活动安排,其中有一项是在主图书馆Doe Library303房间的售书活动,一本只要1刀。今天早晨起来乘Bart直奔主图书馆而去,到那里已经有不少人了。英文书的书脊需要把头侧向右方才容易辨识,所以看一会就很累,挑选了一个半小时,选了8本,如下: The Construction of Morden Science: Mechanism and Mechanics, by Westfall 1971 此书已有中译本,《近代科学的建构:机械论与力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年。 Charles Darwin and T.H.Huxley Autobiographies,edited by Gavin de Beer 1974 Researching and Writing in History: A Practical Handbook for Students, by F.N.McCoy 1974 Great Scientific Experiments: Twenty Experiments that Changed our View of the World,by Rom Harre 1983 Early Civiliztion in China, by William Watson 1966 Mao's China: A History of the People's Repubic,by Maurice Meisner 1977 这是该书最早的版本,现在新版本有中译本《毛泽东的中国及后毛泽东的中国》(已经写到20世纪末,比旧版多了一章) Historical Writing on American Science,edited by Sally Gregogy Kohlstedt and Margaret W. Rossiter 1985 美国科学史学会HSS专门有以后者命名的罗西特奖——支持科学史中的女性研究;前者现为明尼苏达大学科学史教授,研究方向为美国科学史与科学中的性别研究 Prolegomena to History: the Relation of History to the Literature, Philosophy and Science, by Frederick J. Teggart 1916 最后这本《历史绪论》很有纪念意义,首先它已经出版100年了(在国内肯定要按善本对待了),而且当时作者塔格特是伯克利的副教授及Bancroft Library的馆长,还有书的封二贴有一张书票:Gift of Prof.Merriam。我不确定这里的Merriam是不是古生物学家John Campbell Merriam?从后者在伯克利的任职时间上看,可能性很大。 顺便拍了一些照片,包括几张在Sather Tower(钟塔,今年是它建成100周年,最近有一专题展览在Bancroft图书馆展出)附近“安营扎寨”的校友们。 1、Doe Library 一楼的引导牌 2、读者在选书 3、选书场景之一 4、我淘到的书 5、校友正向钟塔下聚集(Homecoming Headquarters设在那里,注意右侧灯柱上的海报) 6、钟塔下的Homecoming活动 7、场景之一(北向拍摄) 8、西向拍摄 9、伯克利主页截图
个人分类: 琐记|9778 次阅读|16 个评论
我的购书原则
热度 12 geobob 2014-11-5 10:00
今年的天气有些反常,作为火炉的南京整个夏天却很凉快,而才入十月份便已秋寒逼人了,怕是连第一场雪也要比以往来得更早些了吧?独立寒秋,看万山红遍,栖霞山的红叶怕是也快红了,晨钟暮鼓,千年古刹,立于大江之畔,见证了千年的钟山风雨,像个安详的历史老人。我来宁几年一直不曾在深秋去过栖霞,今年打算前往一观,冬衣未备,有些不适应这提早而来的寒冷,其实北方人比南方人更畏寒些。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不愿出游便只好宅在屋子里看书,初中看到鲁迅叔叔的这句诗,我总会毫无道理地想到在大雪纷飞的严冬于火炉边捧读的情形。中国的读书人大抵是不能算作幸福的,从秦朝的焚书坑儒到清朝的文字狱,多数时间里都是在带着枷锁跳舞或者穿着棉袄洗澡。读西方史的时候,尤其惊讶于十二世纪那个宗教至上的时代便有不少学者批评教会势力干涉学术,而差不多同时代的中国精英知识分子却在为皇帝的老爸该叫啥而吵得不可开交,这点微妙的差异或许也是几百年之后近代中国饱受屈辱的部分解释。 当代的读书人,有一件事情是很幸福的,那就是书足够便宜,买件衣服的钱便可以换来厚厚的一摞书,要知道先贤巨匠们呕心沥血之作而今往往仅用一两碗刀削面的价格便可买来,请问世界上还有比这更便宜更划算的事情么?亚马逊、京东、当当三大书商经常“恶斗”,而它们的“恶斗”常常使我坐收“渔翁之利”。最近一段时间以来似乎是京东渐占上风,亚马逊退出了恶斗模式,有时候活动往往能以低于 4 折的价格买到喜欢的好书,便宜得都让我有些不好意思了。 我奉行‘书非买不能读也’的原则,喜欢的书尽量买纸质版,借阅或电子版都不大喜欢。这次活动买到了鲁迅叔叔强烈推荐的《唐才子传》,“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为了防止为书所累,我购书的时候遵循几项基本原则: 1 、基本不买畅销书籍。 诸如于丹阿姨易中天叔叔南怀瑾老爷爷的书我都没买过也没读过,特别是与其读于丹阿姨的心灵鸡汤还不如去看本风水迷信书籍或者古代低俗小说。为什么是古代低俗小说而非当代低俗小说呢?因为古代的低俗小说尽管屡遭禁毁而能够保存下来,必然有其经受得了时间考验垂史不朽的独特之处,起码文笔一定是相当优美的。近年来买过的畅销书好像只有一本《狼图腾》。 2 、尽量不买翻译的书籍。 对于先秦之后的古籍,凡是涉及翻译部分则坚决不买;对于外国译著,只要看到有几个评论称翻译太烂则坚决不买。我觉得,特别是文学一类的书籍是不可能“翻译”,无法想象诸如‘白发三千丈’怎么翻译,翻译会保留故事情节,但是文字本身营造的美很难保留,甚至文言文翻译成白话文很多意境之美也就荡然无存了,更别说是不同语言之间的翻译了。 很多文学作品的翻译,与其说是‘翻译’,不如说是根据和参照原著进行的‘再创作’,所以我觉得诺奖文学奖很多情况下应该是原著者和译者共同分享才对。 3 、尽量不买成书于学术环境严重畸形扭曲的特殊时代的人文社科书籍。 比如好端端一部《红楼梦》,序言来了篇分析小说主人公的阶级立场并且还预示了封建社会必然走向灭亡的解读,莫名其妙没头没脑地扫了阅读兴味。比如郭院长的诗,《女神》和《两个太阳》哪个适合读呢?民国四大史学家作品似乎也比新四大史学家作品卖得更好,散文新四大家也远不如周作人、林语堂、梁实秋等人作品更受人欢迎。 4 、基本不买全集。 无论怎样优秀的歌手也不会所有作品都是一流的,我听歌只听喜爱的歌,而不会去听一个人的全部歌曲,否则就是所谓的铁杆粉丝了。李白的诗也不是总比某不知名唐人的代表诗作更优美,基于同样的道理,我只看选集或者杂集,不会看个人全集,只看代表经典之作,好书太多,何不取其精华呢?唯一例外的是,我很有兴趣看看苏轼的全集。 假如每个中国人的个性都是儒道释三者按照一定比例调和而成的话,‘儒’的比例太高则容易纠结劳悴失却活泼轻松,‘道’比例太高未免脱离现实而难以立足世俗,‘释’的比例太高则遁入虚无而难享俗世之乐,我觉得苏轼拥有近乎完美的黄金比例,同时也是中国古代罕见的幽默大师,心态之超然,人生之豁达,才情之纯粹,通透明澈,潇洒乐观,不役于物,千古一人也。 当然了,孔孟和毛主席老人家都强调了原则与灵活的辩证统一关系,以上四项基本原则仅是大致而言。畅销书尽管大部分昙花一现,但是也会有经典产生,比如《红楼梦》甫一问世便成为畅销书,才子李渔就是清初畅销书作家。严酷时代的书也未必不好,比如竹林七贤,比如文革中的日记笔记。全集除了苏轼,若是某个人的集子很薄,不是等身巨著,也在观览之内,比如诸葛亮、李清照等。先贤巨匠留下了如此丰富的精神财富,浸淫其中,慨当以慷,我辈能不勤勉乎? 读书的意义 (图片转自网络无商业用途)
个人分类: 梧桐疏影--翩翩我怀|7924 次阅读|22 个评论
淮河文化研究中心购书
胡业生 2013-4-27 21:40
蚌埠学院淮河文化研究中心需要购买一批十万元图书,希望各位老师帮助推荐。希望科学网提供博主们德出的书;把书名和出版社发给我;2006dnf@163.com。请推荐您读过德好书。
个人分类: 生活感悟|1851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3 05:1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