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内功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xuxfyuwp 2020-5-24 15:41
他强任他强, 清风几时拂山岗? 他横由他横, 明月何日照大江? 他狠随他狠, 可有真气内功藏? 他离看他离, 何须强留扭瓜秧? 他蠢让他蠢 搬石砸脚谁有伤? 他烂归他烂, 岂能比烂怼成双?
个人分类: 诗歌|2256 次阅读|0 个评论
内功者,何?
guoweihehe 2013-8-18 09:23
《你看到的都是招数,不是内功》(附录于后 )是一篇很有启发性的文章。可是“内功”到底是中什么样的功夫,值得扒拉扒拉。在此先抛砖引玉了 细细想来文中所引用的例子,有两种类型。 第一类是使用不同层次的知识、理论来解释、说明相邻层次的知识。 在《社会心理学》一书中, David Myers 教授在导论部分提及“部分学科的层级关系”。除了说明“各种不同 解释可以互为补充”;也提示,在还原论为主的学科体系下,用基础层面的来解释综合层面的,会有利于说明原因、机制;但是,反向,却也有利于解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类才是思维、观念如何运用。 重要的不仅仅是招数,还有如何灵活应用招数以及如何生产招数来克敌制胜。而后者是人的思想活动,或者说是思想的功夫。 “思想也需要有思想的功夫,不然的话,就只能乱想,尽想些没用的事情,或者,即使想到了一些有用的事情,也想不出有用的结果。”——这段话出自赵汀阳先生的《思维迷宫》,很精彩的一本小书。 以下,是据此对金庸武侠小说中的上层功夫的一些领悟。周末,娱乐一把,呵呵。 1 、马钰给郭靖开的晚间补习班,可能搞的是散步谈话教学,谈的是道家思想方式的少儿版或 mini 版。郭靖肯定仅仅是学到些皮毛,很多也是似懂非懂,但是随着自己阅历的增加,能不断的有所领悟。这为以后以后成为大侠,打下了基础。 2 、华山论剑,论的可能是哲学——南帝带来佛家的,中神通讲的是道家,西毒有点自然主义的味道,北丐有些犬儒主义,东邪虽然一生反传统,但可能还是儒家的那一套。历史上,宋朝完成了儒释道合流——主要就是儒家的现实主义立场,加道家思维方式和佛家的逻辑思维。最高武学秘籍《九阴真经》,熔铸了儒释道。 3 、吸星大法:被吸一方就可能是武力比拼下的思想观念的碰撞后的短期内的文化休克状态。象中西相遇时,因为对方武器先进,对于对方思想的全单接收, 很可能是邯郸学步。 你看到的都是招数,不是内功(文 / 王路) 来源: 王路的日志 鸠摩智上少林寺挑衅,使遍七十二绝技,方丈群僧无不骇然。这时,小和尚虚竹跑过来,只瞅了一眼,就说: “ 这位大师用的明明是小无相功嘛。 ” 鸠摩智慌了。一般人看到的是招数,厉害的人看到的是内功。 有个本科读经济的学生考去地理学院读研究生,一开始根本没有老师愿意带,因为这家伙一点地理学基础都没有,一年之后,这家伙发的 paper 超过了所有本科地理出身的学生。然后就有地理学出身的学生向他取经,打开他的论文一看,根本学不来,因为他论文里那些经济学模型在地理系学生看来 “ 数学程度太高深了 ” 。那家伙暗自笑话他们:这些都是很基础的模型,我会告诉你们我是因为数学太差才从经济系转到地理系来的吗? 有个笑话。当年凯恩斯约拉姆齐喝下午茶,想跟他探讨一下经济学问题,凯恩斯说: “ 你是我见过的最有天赋的经济学家。 ” 拉姆齐说: “ 得了吧,经济学哪有什么问题好聊,我下午要去维特根斯坦那儿跟他聊聊逻辑哲学呢。 ” 陆游说: “ 汝欲学作诗,功夫在诗外。 ” 你在一个行当里面学到的都是招数,是行业规矩,它保证你有资格进入这个领域。但是,在这个领域你能达到多深的造诣,这是内功,内功的训练,可能往往要超出这个领域之外。所以,少林寺诸高僧抱着七十二绝技的招数啃,一人啃一门绝技,啃到头最多一人身兼十三门绝技,根本无法和番僧鸠摩智相抗衡。要身兼七十二门绝技,那就要用到内功心法,内功心法在哪呢?不在武学书里,在佛经里。 这就带来一个很严肃的问题。你想走捷径,想从最近的路登上山顶,但当你从山下出发时,根本不知道那条路最短。你看上去最短的那条路可能只是第一段比较短,再往后就非常绕了。 钱穆先生是历史学家,奠定他学术地位的两部书是《先秦诸子系年》和《刘向歆父子年谱》。他因为这两部书而从中学语文老师变成大学历史教授。别人即使可以批评他历史观,和他意见相左,但这两部书的价值没有人能够否认,因为这里体现出来的是硬功夫,是干货,在同一个领域没有人能做到他那么硬。这两部书是钱穆年轻时的作品,可是,他在将近六十岁时说了这样的话,我读了感到惊心动魄 ——“ 吾数十年孤陋穷饿,于古今学术略有所窥,其得力最深者莫如宋明儒。自问薄有一得,莫非宋明儒之所赐。 ” 这乍一看是谦虚得过头了: “ 我没有什么学问,如果一定要说有的话,也就是在宋明理学方面有点小心得。别的成绩都不算啥。 ” 再一想是骄傲得过头了: “ 我在历史领域的那些成果都不重要,跟我在理学方面的研究相比,根本不值一提。 ” 但凡了解的人都知道,钱穆在近百年来的历史学界,是数一数二的人。说出这话来,那不是骄傲是什么? 时间久了,我才慢慢体会到,钱穆先生说这话,是心平气和的,是既不谦虚也不骄傲的,是的论,是金针度人的话,只是一般人察觉不到。为什么察觉不到呢,因为一般人只看得见招数,看不见内功。你读罗素谈幸福的书,读叔本华谈智慧的书,你觉得他们谈的太到位了,但你不知道,人家平时思考的是形而上的问题,内功在那里,有了内功,比划一些招数又有何难。 你去看范文澜编的古代史,一股马列气息扑面而来,跟钱穆的古代史决然不同。别的领域就算了,比如说经济学,我也是读高鸿业入门的,后来读范里安,完全矫正过来了,中毒不深。但是像历史、文学这些领域,先入为主,中了毒再解毒,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情。比如文学史方面,袁行霈的《中国文学史》和龚鹏程的《中国文学史》相去太远。袁行霈认为唐诗是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一座高峰,空前绝后。龚鹏程认为,清末民初才是诗歌空前绝后的高峰。谁对谁错呢?大家都认为是唐朝是高峰,那是因为一般人看的是招数,要看内功,必然是龚鹏程说的对。 看招数,看到头也就是这个境界 —— 你翻开奥古斯丁的《忏悔录》,看到他问上帝的那些话,然后想到张载的 “ 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吾其性 ”—— 这不是很类似的想法吗?对,看招数,看到这个地步就到头了。看内功就不一样,你读《伊川击壤集》,邵雍根本没有大段大段用庄子的典故,但你读得仔细,里面分明是庄子的气味。有次我看到某领导撰写的一幅对联,就对旁边人说,这位领导肯定喜欢读《老子》。他惊讶地问我: “ 你怎么看出来的?该领导案头常备的一本书就是《老子》。 ” 我说: “ 你看这对联里,他和 ‘ 道 ’ 相对仗的字是 ‘ 名 ’ ,这是武功家数,熟悉《老子》的人很自然就这么用了。如果他对儒家更熟悉,他更有可能拿 ‘ 天 ’ 来对仗。 ” 听一个人说话,并不一定能了解他的真实想法,他的真实观点可能不是他想要表达出来的(他不是三体人)。但你如果留意他说话的方式,细心的话,就能抓住他隐藏在话语背后的态度,因为他的表达方式是和思维方式相关的,而思维方式一定会影响到他的真实观点,想隐藏真实观点很容易,但想隐藏思维方式却很难。就像一个习武之人,隐藏招数很容易,但隐藏内功就太难了。 孔子说:视其所由,观其所以,察其所安,人焉廋哉? 所由、所以、所安,这些都是内功。你把招数丢掉,去看内功,这人就没有什么可以隐藏的了。但有一个前提,你的内功要比他高。
个人分类: 深夜读闲书|1980 次阅读|0 个评论
SIMPLEDREAM 2013-1-6 23:00
完成survey, 修炼内功。
2461 次阅读|0 个评论
[求教] 基金的选题问题
entomology 2009-9-9 18:12
我有个小疑惑,不知道大家能否帮忙解答: 您报基金的时候,通常是选择自己()%熟悉或者()%
个人分类: My Work 我的研究|27 次阅读|0 个评论
依然在国家基金的门外
entomology 2009-9-4 11:42
第三次申报国家基金失败,应该意味着依然徘徊在学术圈子的门外。虽然没有收到拒信,我先总结几点经验教训: 1 从本科到博士后到现在,频繁地转换研究方向,在哪个方向的研究积累都不够,很难说服专家; 2 学校小,硬件和相关人员方面还是有所欠缺,但这是我自己就业时所选择的,不能怨天尤人,何况我们学校每年都有中标的。 有失望,有些怨言,但生活还是要继续。想起我的师兄,8年申报方取首金,是我的榜样。基础弱,底子薄,就更应该多付出汗水和辛劳。希望一天,能看到属于自己的花盛开。
个人分类: My Work 我的研究|4308 次阅读|5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9 14:1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