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人类简史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转载]《人类简史》作者尤瓦尔·赫拉利 : 每一次危机也是一次机遇
lifeng9038 2020-5-10 17:33
《人类简史》作者尤瓦尔·赫拉利 : 每一次危机也是一次机遇 来源:中国日 报网 2020-05-09 15:31   色列历史学家、《人类简史》的作者尤瓦尔·诺亚·赫拉利。图片来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网站 中国日报网5月9日电 对新冠疫情一直保持密切关注的以色列历史学家、作家尤瓦尔·赫拉利近日接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信使》杂志采访,分析了当前新冠疫情可能造成的后果,并强调需要加强国际科学合作和国家间的信息共享。尤瓦尔·赫拉利提到中国可以和美国交流在抗疫过程中的宝贵经验及应对方法,同时也提到曾在2014年埃博拉疫情和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担任起全球领头羊的美国已经放弃了这一(坚定的全球引导者)责任。 本次重大健康危机与过往的危机有何不同?我们可以从中得到什么经验教训? 尤瓦尔·赫拉利: 说实话,这一次并不一定是我们面临过的最严重的全球健康危机。1918-1919年的大流感更为严重,艾滋病也很可能更为严重,其他时期也曾有过流行病大肆虐。事实上,与其他全球性大流行病相比,这一次是比较温和的。在八十年代初期,如果感染了艾滋病就必死无疑。(在1347年至1351年间肆虐欧洲的)黑死病感染人口的死亡率是四分之一到一半。在1918年的大流感中,一些国家甚至有十分之一的人口丧生。 COVID-19目前的死亡率低于5%,除非发生危险的突变,否则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太可能有百分之一的人口死于该疾病。 另外,如今的我们拥有对抗此次流行病所需要的科学知识与技术工具,但以往却并非如此。比如,黑死病肆虐之时,当时的人们手足无措,他们不了解致死原因,也不知道如何保护自己。1348年,巴黎大学医学院认为,黑死病是由于不吉利的天体运动星象引发,即“三颗行星在水瓶座交集导致了致命的大气污染”(引自罗斯玛丽·霍洛克斯的著作《黑死病》,曼彻斯特大学出版社,1994, p. 159 )。 相反,当COVID-19出现时,科学家仅用了两周时间就辨别出了造成该流行病的病毒,对其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并开发出针对该疾病的可靠的检测方法。我们知道采取怎样的行动能够制止疾病蔓延。很可能在一两年之后,针对该疾病的疫苗也将被研发出来。 但COVID-19不仅仅是一场健康危机,也导致了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与病毒相比,我更害怕的是人类内心隐藏的恶魔:仇恨、贪婪和无知。如果人们指责外国人及少数群体是病毒的传播者,如果贪婪的企业唯利是图,如果我们误信五花八门的阴谋论,我们势必很难战胜新冠病毒,我们生活的世界将会被仇恨、贪婪和无知所侵蚀。相反,如果我们在抗疫过程中团结一致、各国互帮互助,如果我们相信科学而非阴谋论,那么我相信我们不但能战胜危机,并且还会变得更加强大。 保持社交距离在多大程度上会成为常态呢?这将对社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尤瓦尔·赫拉利: 在危机期间,采取一些保持社交距离的措施是至关重要的。病毒是通过人类最高级的本能来传播的。人类是社会性动物。我们喜欢与人联络,在艰难时期更甚。当我们的家人、朋友或邻居生病时,我们会同情他们,并希望能够帮助他们。病毒正是利用了这个本能来攻击人类,病毒就是这样传播的。因此,我们更应该遵循的是理性,而不是随心而行。尽管困难重重,我们也应尽量减少与他人接触。病毒是不具有理性的基因信息,而人类可以用理性来分析目前情况并调整我们的行为。我认为危机结束后,人类的本能并不会有长期的改变。人类还是社会性动物,还是喜欢建立联系,我们还会继续帮助我们的家人和朋友。 我们可以看一看艾滋病毒流行之后,LGBT群体(女同性恋者、男同性恋者、双性恋者与跨性别者)中发生了什么。当时,艾滋病对于同性恋者来说是十分可怕的,因为他们中很多人被国家完全抛弃。但艾滋病并没有导致这一群体的孤立,与此相反,在艾滋病危机最为严重之时,LGBT群体的志愿者创建了多个组织来帮助患者,宣传可靠的信息,并争取自身的政治权益。九十年代时,在艾滋病流行最严重的时期过后,很多国家的LGBT群体比以前更加强大。 您认为疫情过后,科学及信息领域的合作前景如何? 尤瓦尔·赫拉利: 面对病毒,人类的主要优势在于其有效合作的能力。在中国的病毒和在美国的病毒并不能相互交流如何感染人类的心得,但是中国可以和美国交流在抗疫过程中的宝贵经验及应对方法,甚至可以派遣专家、寄送医疗物资及设备直接帮助美国,美国也可以帮助其他国家。而这样的合作,是病毒无法完成的。 信息共享很可能是最重要的合作形式,因为如果没有准确、具体的信息,我们就会束手无策。没有可靠的信息来源,也无法研发药物。甚至面对疫情的自我保护也取决于信息。如果人们不了解疾病如何传播,又怎么会采取居家隔离的方式对抗疫情呢? 比如,艾滋病的防护方法与COVID-19的防护方法差别很大。预防艾滋病感染,需要在发生性关系时使用避孕套,但完全可以与艾滋病毒携带者面对面聊天、握手甚至亲吻。COVID-19病毒则完全不同。若想了解如何预防某一流行病,首先需要掌握关于该疾病病原的可靠信息。致病源是病毒还是细菌?是通过血液传播还是呼吸道传播?对于儿童和老人来说是否危险?病毒是只有一类毒株还是有多种变异毒株? 近年来,专制及民粹主义领导人不仅采取措施阻止信息的自由流通,还试图破坏民众对于科学的信心。一些政治官员将科学家描述为可怕的、与民众隔绝的精英群体。他们促使自己的支持者不要相信科学家们关于气候变化及疫苗的言论。如今,这些民粹主义言论的危险性显而易见。在危机时期,信息的自由流通至关重要,民众需要相信科学专家,而非煽动人心的政客。 幸好在目前的形势下,我们观察到大多数人是相信科学的。天主教会要求教徒不再去教堂,以色列关闭了境内犹太教堂,伊朗对所有违反规则去清真寺的人进行了惩罚。寺庙及各类宗派都暂停了公共仪式。这一切举措都是因为科学家进行了分析计算,并建议关闭宗教场所。 我希望在疫情结束后,人们能够记住科学信息的重要性。若想要在危机时期能够得到可靠的信息,就需要平常在该领域做出努力。科学信息并不会从天而降,也并不会在天才的头脑中凭空产生。科学信息取决于是否存在大学、医院及报刊等独立机构。这些机构不仅仅求真,而且能够自由地将真相告知民众,而不会受到专制政体当局的制裁。建立起这样的机构需要多年时间,但这是值得的。如果一个社会能够向民众提供可靠的科学信息,并且得到独立、强大的科学机构的支持,一定会比一个希望时时刻刻控制无知的群众的专制政体更为有效地抗击疫情。 举例来说,怎样才能让几百万人口每天用肥皂洗手?我们可以在所有洗手间中派一名警察或安装监控,惩罚那些不洗手的人。但我们也可以和小学生们解释病毒是什么,细菌是什么,并解释肥皂可以去除或消灭病原体,之后信任民众,让他们形成自己的观点。您觉得哪种方法更有效呢? 那么国际合作对于传播可靠信息来说有多重要呢? 尤瓦尔·赫拉利: 各国不仅需要在医学问题上共享信息,在其他许多问题上也需要信息交流,从经济损失到公民的心理健康。假设某国目前正在就需要采取的隔离方式进行辩论,则不仅需要考虑到病毒的传播,还需要考虑到居家隔离带来的经济损失及心理健康问题。其他国家或许已经面临过这一两难问题,或者已经尝试过不同的政策。那么该国就可以避免根据纯粹的推测重蹈覆辙,而是分析在中国、韩国、瑞典、意大利和英国采取的不同措施及其实际效果与后果。这样,该国便可以采纳最佳方案。但如果希望达到这样的效果,则需要所有国家都能坦诚公布感染人数与死亡人数,并公开隔离措施对于该国经济及公民心理健康产生的影响。 人工智能的出现与对于技术解决方案的需求使得私营企业发挥了作用。在这一背景下,是否还有可能创建全球道德准则并恢复国际合作呢? 尤瓦尔·赫拉利: 私营公司的参与使建立全球道德准则及恢复国际合作更为重要。有些私营公司的目的更多是在于盈利,而不是团结,因此有必要制定一系列规则来使这些公司更为规范化。甚至一些非盈利公司也不是对公众直接负责的。因此,赋予这些企业太多权力是有风险的。 在监控方面更是如此。目前,我们正见证着全世界范围内,无论是国家还是企业,都在采取新的监控举措。目前的疫情可能标志着监控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首先是因为疫情会使得一些国家大规模使用监控工具合理化、常态化,而此前这些国家原本是拒绝使用这些监控工具的。第二个理由更为重要:此次疫情可能会导致监控无孔不入,导致从外部监控到内部监控的根本性转变。 从前,政府和企业主要监控我们的行动,去哪里,遇见谁。如今,他们更感兴趣的我们身体内部发生了什么,比如健康状况、体温、血压。这些生物特征的信息让政府与相关企业对我们的了解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您可以列举一些规范这些监控系统的道德准则吗? 尤瓦尔·赫拉利: 理想情况下,监控应由专门的卫生机构而非私营企业或情报部门进行。该卫生机构的目标在于预防流行病,而非商业或政治利益。当我听说有人将当前的疫情与战争相提并论,并要求情报部门控制时,我感到十分震惊。这不是一场战争,而是一次健康危机。人类并不需要杀死敌人,而是需要治疗病患。当我们想到战争时,通常会想到士兵持枪的画面。在当前情况下,我们应该想到的是护士在医院更换床单的场景。士兵和护士的思维方式截然不同。若想控制住这场疫情的话,我们需要的不是士兵,而是护士。 相关卫生部门应收集预防流行病这一具体任务所需要的最少数据,并且不应与其他政府机构,特别是警察共享所得数据。卫生部门也不应与私营企业共享这些数据,而是应当确保这些从个人那里收集来的数据绝不会用于伤害或操控这些个人(比如,不能以数据为由解雇某人或扣除他的保险金)。 卫生部门可以将这些数据提供给科学研究,但前提必须是研究成果需免费提供给全人类,并必须将可能获得的任何附带利润投资于改善公共卫生系统。 而对个人来说,作为共享个人数据的补偿,他们应该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掌控关于自己的信息,他们应该有权自由查询自己的个人数据并可以从中受益。 最后,尽管这些监控系统可能是由国家机构或部门运行,各国卫生部门必须合作才能真正成功地预防流行病。要知道,病原体并不会因为受到国界的限制。如果不把各国数据放在一起共同分析,将很难检测和铲除流行病。如果国家的监控工作是由一个无商业及政治利益的独立健康部门来负责的话,各国之间的合作就会更加顺畅。 您提到最近观察到民众对于国际体系的信心急剧下降。那么您认为哪些深层次的变化可以影响多边合作呢? 尤瓦尔·赫拉利: 我无法预测未来,因为未来取决于我们当前做出的选择。各国既可以选择争夺稀缺资源,奉行自私和孤立主义的政策,也可以选择全球团结,互帮互助。这个选择将决定当前危机的走向以及国际体系的未来。 我希望各国的选择是团结与合作。如果没有世界各国之间的密切合作,我们便无法成功抗疫。就算有一个国家在一段时间内在其领土上遏制住了疫情,只要疫情继续在其他地方蔓延,就还是可以在任何地方卷土重来,甚至比以前更为严重。因为病毒在不断变异,病毒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发生突变都有可能变得传染性更强,致死率更高,危害全人类。真正能保护自己的唯一办法,就是互相帮助,使全人类都得到保护。 面对经济危机也是如此。如果每个国家仅捍卫自己的利益,将会导致波及全世界的严重经济衰退。美国、德国和日本这样的富裕国家可以某种方式摆脱危机。但是非洲,亚洲和拉丁美洲一些贫穷的国家却面临完全经济坍塌的危险。美国可以部署2万亿美元用于救助经济,但是厄瓜多尔、尼日利亚和巴基斯坦并没有同样的资源,我们需要一个全球经济援助计划。 不幸的是,我们需要的那个坚定的全球引导者尚未出现。曾在2014年埃博拉疫情和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担任起全球领头羊的美国已经放弃了这一责任。特朗普政府已经明确表示,美国政府只会对美国负责,甚至放弃了西欧最亲密的盟友。即使美国现在决定制定某个全球计划,谁会相信他们,谁又会紧随其后呢?谁会支持一个口号为“我优先”的领导者呢? 但是每次危机也是一次机遇。我们希望这次疫情能够帮助人类意识到世界不团结带来的严重危害。如果疫情加强了国际合作,这将不仅是对抗冠状病毒的胜利,也是抗击威胁人类的一切从气候变化到核战争的其它危险的胜利。 您解释说现在我们的选择将影响未来几年内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这些选择是什么呢?由谁来负责? 尤瓦尔·赫拉利: 我们面临着许多选择。不仅有民族孤立主义和国际团结之间的选择,同样重要的是要知道在危机到来之时,公民会支持独裁政权的兴起,还是会继续相信民主政治。如果政府斥资数十亿来帮助陷入困境的企业,会选择拯救大型企业还是小型家族企业?远程办公和线上交流是会导致工会制度的瓦解,还是会更好地保护工人的权利? 所有这些选择都是政治性的。我们必须意识到,当前的疫情不仅是一场健康危机,也是一次政治危机。媒体和公民一定不能完全被疫情分散注意力。当然,关注有关疫情本身的最新信息很重要:今天的死亡人数是多少?感染人数是多少?但是,关注政治并督促相关责任部门做出正确选择也同样重要。公民需要向领导者施加压力,要求他们本着国际团结的精神行动,与其他国家合作而不是互相指责,督促他们公平分配资金,即使在紧急情况之下,也要坚持各民主力量之间的平衡。 我们应该从现在开始就做出这些努力。在接下来的几年中,无论哪个政府当选,都无法推翻如今做出的决定。在2021年当选总统,就像是聚会结束才来,能做的只有刷碗。在2021年当选总统,意味着发现上一任政府已经分配了数百亿美元,并在重重债务之下面临崩溃的边缘。上届政府届时已经重组了就业市场,不可能从零开始。上届政府将已经引入新的监控系统,不可能一夜之间全部废除。因此,等到2021年行动就晚了,我们需要监督当今领导者们的决策。
1822 次阅读|0 个评论
初观《天地玄黄》
lvnaiji 2017-11-5 08:12
吕乃基 近日,网上看到:“这部 20 世纪最伟大纪录片,无一句台词,却震撼得让人哑口无言 http://www.sohu.com/a/199512618_168330 ” 面对如此的评价,必须“第一时间”观看。 震撼。确实,甚至每一个镜头。 不过,不至哑口无言。第一时间,先说几句。 其一,可以说是影像版另类《人类简史》。 自然之恢宏,时间之永恒。人虽肉身如蝼蚁,而精神可以超越。这种“超越”,既蕴含在影像中某些人物深邃的眼神中,更体现在影片本身的拍摄和意境中。 影片主要述及人与人,以及人与自身的关系,特别是后者。体现了浓厚的宗教气息。 其二,影片的东方色彩和人类情怀。 这部由西方人拍的纪录片,从内容到音乐几乎看不到西方色彩,因而实际上不是《人类简史》,可以说只是《东方人类简史》,而且是与西方无直接联系的《东方人类简史》。因而也没有常见的东西方价值观之争。 间接联系还是有的,那就是科技的影响。小鸡与人的类比,机器与人类活动(交通)的联想,令人毛骨悚然。还有人类活动对自然和对自身的影响,这些镜头无一不震撼。 因而,虽然内容多为东方,但整体构思处处可见人作为“类”的价值。 为何影片的制作者以西方的眼光看东方,以东方的内容看人类? 其三,否定之否定。 同样,可以认为拍摄的思路打有西方的印记:否定之否定。不过这样的三阶段具有世界性。 开始时的宇宙、自然、宗教,中间是短暂的现代,最后又回到宇宙、自然、宗教,甚至依然用开始时的镜头再放一遍。 凯撒有言:我来,我见,我征服。何其狂妄。我征服,然后呢?第三阶段。“我离去”。 其四,黑屏。 影片中最令我震撼的镜头是“无”。一位僧人的背影、后脑。随着镜头拉近,后脑越来越大而充满整个画面,满屏之后是“黑屏”。 面对人工智能的风起云涌,这或许是人与自身关系的尽头。 自然依然恢宏,时间仍然流淌。虽然,人类或已“离去”。 天地玄黄。 以上只是“初观”。
个人分类: 杂谈|3008 次阅读|0 个评论
阳台乱翻书杂记之一:人需要知道自己在哪儿
热度 1 tian2009 2017-7-1 23:39
(发表于《辽宁日报》, 2017 年 6 月 12 日 A07 版,《辽宁日报》微信公众号 6 月 11 日刊出。) 阳台乱翻书杂记之一 人需要知道自己在哪儿 田松 不久前接受采访,关于《人类简史》和《未来简史》,记者问,为什么这两本书如此流行,以及为什么历史书经常会成为焦点。我的回答是:因为人民需要历史。 人类的自我意识一旦形成,就会追问,“我”从哪儿来?作为个体,每个孩子都要问这个问题,我从哪儿来?作为群体,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创世神话——创世神话讲述的不仅是宇宙的由来,也是人类自身的由来。人知道自己的来处,才觉得踏实。有些人每到一座新的城市,就需要找一张地图确定自己的位置,也是同样的心理。不过有了智能手机,地图已经容易多了。人似乎很容易就能找到地理上精确的位置。 要知道自己的位置,先要有一个地图。但是地图从何而来?有些人接受了一个给定的地图,把它视为确定的、绝对的、永恒的框架。也有人不能安心于标准答案,他们试图自己走过大地,一边核实被给予的地图,一边描绘自己的地图,建立此地与彼处、家园与异乡的联系。 人们读史,也可以有这样两种态度。在中小学的时候,我们要背下来很多历史年代、年代大事,通过各种标准化考试,获得一个给定的历史框架。这个框架是僵硬的,抽象的。人们也常常会忽然发现,从小背诵的某一个标准答案,可能是一个误会,或者谎言。比如,导致当下日益紧张的朝韩中 - 东北亚局势的那个重要事件的起因。 不过,当我们都明确地知道,历史总是有一个作者,我们就很难再把它作为一个确定、绝对、永恒的框架了。于是读史,就便成了一个探险。每一位作者都是一个向导,他指引我们他所看到的历史。不同的向导,会引导我们看到不同的史实,在史实间建构起不同的关联。 读史是一个多重任务。一方面,在读史的过程中,通过一件又一件史实,获得一个宏观的历史框架。另一方面,每一件史实,需要在这个宏观框架中,才能获得意义。 一边阅读,一边审核。从清楚到迷茫,从漂泊到任运。 2017 年 4 月 24 日 2017 年 5 月 8 日 北京 向阳小院
个人分类: 书评|3076 次阅读|1 个评论
自圆其说——《人类简史》读后
热度 5 entangle 2017-4-10 22:19
不知道从哪里看到了关于《人类简史》这本书的介绍,就买来一看。说是历史书,其实不是,虽然有不少的依据,但更多的是作者的猜测,比如人类社会的早期部落是靠八卦结合在一起的,但是即使是诸如此类的看起来很荒谬的说法,作者总能够利用证据再加上论证让你相信这确实就是这么回事。从这方面来说,作者的论证能力,或者说忽悠人的能力是一流的。 文中除了很多各种科学的基本知识点,在专业的人看来无疑就是最基本的知识,但是作者能把如此多的专业基础知识在恰当的地方来恰当地使用,即使是看起来有利用这些知识来炫耀自己的嫌疑,但是对于那些非这个专业的人来说,了解这些东西对于增加自己的知识面还是有帮助的。 作为一本科普书,把人类发展的历史简化成从动物到上帝的历史,读起来也是比较容易理解的,也不枯燥,让我这个理科男也能够坚持读下来,确实是非常不错的一本科普书。 但是,如果仅仅靠上面几点,并不能说明这本书有多好,真正能够说明这本书的质量的是在书中有很多自己的思考,在此就举一个例子: 在文末探讨生命的意义的文字中,在引用了尼采的话 “正如尼采所言,只要有了活下去的理由,几乎什么都能忍受。生活有意义,就是在困境中也能甘之如饴;生活无意义,就算在顺境中也度日如年。” 在接下来对比了中世纪的人和现代世俗子民对生活意义的理解,觉得中世纪的人可能更具有幸福感,因为他们认为生活充满了价值和意义,而不是像现代世俗的人觉得人就是生老病死,没有来生,迟早会被遗忘,没有任何意义。 有意思的是接下来的一段话:
个人分类: 读书|5034 次阅读|10 个评论
《人类简史》读书笔记
ecoliugy 2017-2-6 17:36
年前花了几个月,断断续续读完了《人类简史》这本书。作者很多想法相当独特,把人类历史说成是“从动物到上帝”,理念构思得巧妙,证据也令人信服。特别是结合了很多生态环境历史,更具有顺服力。读完此书,一些观念令人醍醐灌顶,感触颇多。在这期间断断续续在微博上写了十七八篇或长或短的读书笔记,一起贴在一起,与大家分享。 所有人的祖先都是非洲的智人 http://m.weibo.cn/3266008302/4052387750670067 人类洪水:智人是最危险的物种 http://m.weibo.cn/3266008302/4053119128250018 农业是人类史上最大的坑? http://m.weibo.cn/3266008302/4053449756133349 人类的想象力和文明 http://m.weibo.cn/3266008302/4053880252107538 人类史:四海一家,都吃老干妈 http://m.weibo.cn/3266008302/4054202034602813 金钱的魔力 http://m.weibo.cn/3266008302/4054210112974181 历史的铁律 http://m.weibo.cn/3266008302/4055278397670155 科学的伟大之处 http://m.weibo.cn/3266008302/4057834772120122 科学与帝国 http://m.weibo.cn/3266008302/4057841477971589 科学的前提是承认自己的无知 http://m.weibo.cn/3266008302/4059220665783444 阿兹特克帝国的奔溃 http://m.weibo.cn/3266008302/4059248385742351 经济是一场骗局,但我们在这条路上已经走远 http://m.weibo.cn/3266008302/4059478573242054 甜点的血腥历史 http://m.weibo.cn/3266008302/4059563474747170 人类文明变好还是变差了 http://m.weibo.cn/3266008302/4060013654040596 为什么说未来人类文明的冲突会减少? http://m.weibo.cn/3266008302/4060019626332488 你幸福吗?埃及倒台的启示 http://m.weibo.cn/3266008302/4060528793938637 快乐不过是一种错觉 http://m.weibo.cn/3266008302/4061808794599016 《人类简史》牛,人类更牛 http://m.weibo.cn/3266008302/4061824632571417
7405 次阅读|0 个评论
历史,在偶然和必然中流淌:《人类简史》读后感
热度 3 cherrylu1960 2016-7-14 23:35
大约花了一周的时间,认真读完了赫拉利的《人类简史》。书有点厚,有 400 多页,计划三天看完,结果还是因为这样那样的诱惑,没有如期。这类哲学性很强的书,总是需要一气呵成读完为好,思路多少需要跟随作者的步伐进行连续的思考,拖的时间长了,思路断了,效果总归不是很好,这是我个人的体会。 言归正转。《人类简史》的确称不上“史”,比较确切地形容,应该是一部人类或者说智人发展历程思辨,或者说脉络梳理。哲学味道浓厚。 该书的副标题用了“从动物到上帝”,试图用不到40万字,厘清智人,也就是今天包括你我他的人类,从数万年前战胜同类,以智人的角色在地球上繁衍生息,经历了认知革命、农业革命、工业革命、科技革命,成为可以离开地球、走向宇宙,自认为可以主宰一切之“上帝”的漫长演化过程。最初的演化显得那么漫长,又缺乏证据,以致于我们看到的这部“简史”在叙述史实上并不连贯。重点是在农业革命之后的一万年。 缺乏重大的历史事件,也没有那些吸引人眼球的重要历史人物的故事。所以,这不算一本史书。我首先想到的是,作者要表达什么?为什么要写这样一部不是史书的“史书”。 透过一条条脉络,从不同的角度反思人类的过去,思考未来,是当今针对人类发展问题研究的理智选择,这也许是作者因此书一举成名的重要原因。无疑,作者的思考角度有其独特之处,某些方面也不能不说有一定深度。一部能够启发人们思考的书,无疑是值得一读的。 作者试图按照他的思路构成相对完整的一根链条,串起人类发展演化的大致过程 , 从中寻找某些规律。认为,自从人类有了独立的思考能力,就一步步被各种虚构的“想像”,编织的各种动人的故事牵着鼻子向前,包括共同的信仰、金钱的魅力、不可或缺的资本,对未来的憧憬,等等,从而构成了人类发展演化的基本动力。尽管这其中也包含了善意的谎言。 书中提出了许多为什么。比如,为什么名不见经传的基督教会成为主要的宗教,为什么最早向外扩张、征服世界,掀起工业革命、科技革命的不是亚洲,而是欧洲?为什么郑和下西洋比哥伦布环球航行早了近百年,却并没有征服一快土地,人们的思维方式,包含宗教信仰在内的多元文化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如何理解人类的善与恶?这些问题,其实在这本书中并没有清晰的答案。 留给我们的是无尽的思考空间。关于人类的演化规律,还有许多未知的东西,也许永远没有定论的东西。承认我们的无知,才会不断的进取,独立的思考,也许会带来新的境界。历史上善于承认自己无知的民族,往往比妄自尊大的民族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 作者的有些论断,其实有些我并不能完全认同。比如,关于农业革命的骗局。 不知何时,过惯了随意采集、狩猎,风餐露宿,自由自在生活的原始智人,开始种植植物、驯化动物,定居下来,资源的扩大,生活条件的改善,给了智人种群迅速夸大的条件,人口的爆炸,使得人类花费更多的精力养活自己,无形中给自己套上了枷锁,也彻底改变了人类的发展方向。 当我看到作者把农业革命形容成“史上最大的骗局”,我笑了,相信很多读者也笑了,有些幽默。作者写到“农业革命所带来的非但不是轻松生活的新时代,反而让农民过着比采集者更辛苦、更不满足的生活 ...... 普遍来说,农民的工作比采集者更辛苦,而且到头来的饮食还要更糟”。 话不惊人语不休。作者开始拿今天的主粮小麦开涮,想像是它操纵了智人的生活方式的变革,及至身体的进化(大部分是坏的进化,比如容易受伤的脊椎)。人类如果停留在采集时代,没有这场所谓农业革命的骗局,又会如何演化?人类的发展历程,难道不该是不断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为我所用的过程吗?人类与小麦的结缘 , 难道不是互相选择的结果 ? 农业革命是史上最大的骗局,为何下此结论?这是不是臆想?人类每前进一步,难道不是满足自己的欲望 , 让自己生活的更好吗?农业革命让人类有了固定的生活方式,包括能遮风挡雨住所、相对有保障的饮食,生活水平大大提高。难道就因为可能遭遇的天灾带来的饥饿风险、以及食物的日趋单一化,就否认生活方式的革命吗?照此推断,人类的发展历史,就是制造一个又一个骗局,包括工业革命和科技革命,导致人口爆炸、资源短缺、物种加速灭绝、环境恶化。人类在享受者一系列革命带来的新生活的同时,也在不断抱怨生活一代不如一代。欲望无止境 , 永远不知足 , 怀旧 , 也许是流淌在人类基因中抹不掉的东西。 一定程度上,历史上的一个个看似巧合的事件促成了人类演化的历程,或者说引领了世界的变迁。巧合很难预测,也许,我们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但人类最喜欢谈论的话题就是明天会怎样,其实这也不是毫无意义,因为今天的预测,一定会多多少少影响明天事件的发生。这点,作者说的没有错。 人类的历史,总是在偶然和必然的交织中前行,当我们的目光关注于某些事物的巧合时,我们往往忽略了与之相关的多重因素,综合地看待一切所发生的,我们就能找到其中的必然规律。我们看不惯很多事情,然而我们并不了解这些事情背后的很多东西,就像我们看到了一幅美妙的照片,主体那么动人,但并不知道为了造就这不一样的环境,作者动了多少心思,每一个细节,都会影响总体的效果。 对于我们这些普通人,我们很难掌握全面的信息,进行综合的思考,全面地看问题,所以,也许许多争论,就显得缺少些真正的意义。 当人们为了那个一文不值的南海仲裁案引发的后果争的脸红脖子粗,为了明天到底会不会打仗绞尽脑针思考的时候,也许,我们应该透过纷繁的世事,比如国与国领土之争,看清其中蕴含的资本大战的本质。今天的世界已经不同于以往的世界,人们的思维方式发生着重大的变迁。 从物理学的角度,熵总是趋向于增大,事物会变得越来越无序,仿佛世界会变得越来或糟糕混乱,但物理学的规律,能否适用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呢?纵观近代历史,人类似乎总归是向着和平的方向迈进。也许,我们的负面感受,多来自于传播的效应。但和谐一定是暂时的,不和谐是永久的主题,人类在追求和谐的过程中努力,也许这就是获得幸福的源泉之一。 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混沌的历史,同意作者的这一说法。 作者根据新技术革命的种种迹象,预言智人不久的将来会向着超人的方向发生重大的演化,新的人类历史将代替智人的历史。如此看来,我们都是生活在智人和超人交叉的时代,幸运吗? 如果把人类比喻为地球上越来越不负责任、不断走向自我毁灭的生物,那么,为什么会有今天,我们需要怎样的明天?如何把故事编得更好、更精细、更令人信服?激发人类发展新的动力? 人类历史的长河仍然在流淌着 ...... 我们能够主宰自己的命运吗?也许,我们要做的,就是把握必然中的偶然,接受偶然中的必然,让心态变得更好一些 , 前景变得更光明一些。
个人分类: 读书笔记|11470 次阅读|4 个评论
《必然》读后感悟--未来已经到来,只是尚未流行
xiangxing 2016-3-5 19:27
“未来已经到来,只是尚未流行。”这句话是《必然》整本书的一个基调, 凯文 · 凯利用十二个动词,指明了科技新物种变迁的 12 条道路 ,下面结合罗胖的关键字点评,附上我的一些个人感悟 : ①Becoming 形成:机器将会更新自己,随着时间慢慢改变自己的功能 。感悟:科技进化升级,然后拐点出现,基因突变 : 嗓子喊 - 狼烟 / 旗语 - 大哥大 -Nokia-iPhone-Android Family-? 每一次的更新升级都是一次商业的洗牌,形成一个新的机体,看不起 - 看不懂 - 追不上。 ②Cognifying 知化:把人工智能置入普通事物之中,才能带来真正的颠覆 。感悟:人工点刹车智能化后变成 ABS 防抱死系统, Nokia 智能化成就了三星与苹果,纸质地图智能化巩固了百度、高德的护城河。 把还没有人工智能化的东西添上人工智能 是这个时代的必然趋势。 ③Flowing 流动:想要在全新领域中成功,就要掌握新出现的流动性 。感悟:在巨大的流动性趋势面前,贬值是历史的必然,不可替代的东西或者技能才更凸显价值所在。以下八点是不可替代的价值所在: ① 即时性; ② 个性化; ③ 解释性; ④ 可靠性; ⑤ 获取权; ⑥ 实体化; ⑦ 可赞助; ⑧ 可寻性。 二战以来,黄金的流动性越来越差,黄金又那么不可代替,投资黄金是件极有价值的事情。 ④Screening 屏读:屏幕无处不在,持续扩展着人类的阅读量和写作量;世界上所有的书终将由互联的词语和理念连接起来 。感悟:从触觉的实物,听觉的言语,发展到视觉的书本,再到视觉 + 听觉 + 触觉混合的屏幕,果然是一个重混加工的过程,功能更强大。至于 VR 是未来吗?看不出个所以然,或许只是昙花初现。 ⑤Accessing 使用:对事物的使用变得比占有更为重要 。感悟:高品质的长租公寓已然处在风口,不知哪些猪能飞起来,能飞多高,飞多远,飞多久?滴滴与优步的火拼还远远没有结束。 ⑥Sharing 共享:将从未被共享过的东西进行共享或者以一种新的方式来共享,是事物增值最可靠的方式;未来 30 年最大的财富会出现在这一领域 。感悟:亚马逊的高级会员服务在中国招人买马了,你入伙了吗? ⑦Filtering 过滤:内容扩张得越多,就越需要过滤,以便使得注意力聚焦。注意力流到哪里,金钱就跟到哪里 。感悟:赶集与 58 的合并,没有降低过滤信息的需求,也没有优化信息过滤的杂音,堪忧?有效信息才是价值所在与我们追求的目标。 ⑧Remixing 重混:对已有的事物重新排列以及再利用;未来 30 年最重要的文化产品和最有影响力的媒介将是重混现象发生最频繁的地方 。感悟:土豆优酷,还是赶集 58 是重混吗?抱歉,都不是。汽油与电力混合汽车才是真正的重混,重混只是暂时的折衷与过渡,电力驱动才是这个时代的趋势。能源技术一旦突破,燃油汽车厂家一日倒闭那完全就是板上的钉子与鱼肉。 ⑨Interacting 互动:未来所有的设备都需要互动;如果有什么东西不能实现互动,就会被当作 “ 坏掉 ” 了 。感悟: VR ?投影?触摸屏?体感?没有完美的解决方案,互动潮流将沿着重混的车辙前行。 ⑩Tracking 追踪:自我追踪的范畴将涵盖人类的整个生活 。感悟:手环记录的步数,人体的各项指标,工厂的各种 KPI ,个人的网络浏览痕迹, XX 到此一游的劣迹,自驾游异地的违章信息均在大网中央,等待蜘蛛的采食,最终价值是转变成垃圾等待排出体外,还是转化为丝结成更大的网来网住更多的信息? ⑪Questioning 提问:答案变得廉价,提问将比回答更有力量 。感悟: 7 个 Why 可以追踪到工程的异常原因,更多的 Why 以及其答案构建了今天世界的格局。除非没人再有疑问,否则必然会持续变化。 是为什么更重要还是答案更重要?或许还是问鸡与蛋去吧! ⑫Beginning 开始:已经开始了,当然,也仅仅是个开始。 感悟: PDCA ,无始无终,循环永生。 感谢罗胖的分享!建议与《人类简史》一块读,期间看看《自私的基因》与《浪潮之巅》。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7408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18:4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