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材料力学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微生物诱导形成胶结剂
kejidaobao 2013-1-25 15:01
方解石是地球上分布最为广阔的天然矿材,是石灰岩和大理岩的主要成分,含量约占地球地壳重量的4%,是自然界成岩石造丘中形成的主要矿物。近年来研究者们惊喜地发现,自然界中许多微生物都可以在细胞体外完成方解石的矿化形成。经过漫长时间的累积和有机基质的作用,可将其周围的疏松碎屑物质胶结成为坚硬的岩石。Defrage等分别对南太平洋Tuamotu群岛和中太平洋的现代叠层石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其形成和钙化过程为水体盐度、钙离子和镁离子的浓度变化及细菌的生命活动综合效应。Pedone和Folk也曾研究证实了犹他州大盐湖沉积物颗粒内及其间的文石胶结物中存在细菌和微细菌实体。 大量研究结果表明,微生物诱导形成的方解石具有一定的胶结作用,可以将松散的颗粒胶结成为带有一定强度的整体。目前,微生物诱导形成方解石的胶结特性已被广泛应用于诸多领域。例如,改善多孔材料力学性能和渗透性,修复水泥基材料缺陷等,为寻找新的胶结材料提供了一种可能。在节能减排大环境下,新一代水泥——微生物水泥就是利用微生物诱导形成的方解石作为胶结物质,以连接松散砂颗粒或修补水泥基材料缺陷的。但是,对于微生物诱导形成的其他碳酸盐矿物是否同样可以起胶结作用的研究,国内外却未见报道。 《科技导报》2013年第2期第18—21页刊登了荣辉等的论文“微生物诱导形成的碳酸镁胶结松散颗粒”,探讨研究了微生物诱导形成的碳酸镁是否同样具有胶结松散颗粒的作用,同时通过扫描电镜分析了碳酸镁的微观形貌,解释了微生物诱导形成的碳酸镁是如何起到胶结作用的。本期封面图片为一自然生长的菱镁矿原石,下方小图为微生物诱导形成的针棒状菱镁矿型碳酸镁的SEM形貌,可以看出砂柱内部的松散颗粒被微生物诱导形成的菱镁矿紧密地胶结在一起。本期封面由金功博设计。 (责任编辑 张玉肖)
个人分类: 栏目:封面图片说明|3753 次阅读|0 个评论
一个材料力学问题的workbench仿真计算
热度 2 swlx888 2012-5-5 22:01
一个材料力学问题的workbench仿真计算
材料力学 问题理论求解 workbench 仿真计算步骤 workbench 模拟计算: 第一步:根据题目给定的尺寸建立模型。 由于题目中图形非常简单,所以很多种方法建立模型,可以直接在 WB 中建立,也可以利用自己熟悉的三维 CAD 软件绘制。本人比较习惯 solidworks 建模所以利用该软件建模导出至 workbench 。 在此过程中要注意的地方是 : 在 solidworks 建模时切忌不要选择合并,因为此处的铝圆柱与钢套管是两个实体,一旦合并就变成了一个实体,导入 workbench 就会变成一个 part 。另外,由于钢套管厚度相对铝圆柱直径很小,所以当 solidworks 导出 IGS 至 workbench 里面时会产生 face-solid ,这样就是默认的去画成壳单元,为了避免这点,此处选择导出 x-t 格式。(说明:为了避免加载区域与约束区域的影响,适当把模型的长度取大,以便提取的结果更为准确,此处取 400mm 计算)建立模型如下: 图 1 几何模型 第二步:材料定义 第三步:导入模型 第四步:求解前设置 4.1 导入模型 4.2 分配材料属性 4.3 建立局部坐标系 4.4 设置接触 ( 4 ) 接触设置说明:根据题目的意思铝圆柱与钢套管是不分离的,且是开始是两个完全的独立实体,当铝圆柱受轴向压力的时,铝圆柱压缩导致向外膨胀,这样就会造成对钢套管内表面形成挤压,因此钢套管的受力就类似了上面理论计算中提到的薄壁圆筒受内压作用。所以此处 bond 应改为 no separation. 该两种接触设置的区别在于: bond 相当于完全固定在一起,在此处若在采用此设置可以理解为当铝圆柱受轴向压力时外面的钢套管也在受轴向压力和铝圆柱压缩膨胀导致的内压力,显然不符合题目的意思。而若采用 no separation ,钢套管只受铝圆柱压缩膨胀导致的内压力,这是因为 no separation 表示不分离可以滑动。利用经典 ANSYS 中的耦合理解为: bond 将两接触体的节点自由度的所有方向都耦合了,而 no separation 则只是耦合二者接触面的法线方向。 4.5 网格设置 根据自己的需要设置模型的网格。此处模型比较简单,所以只需定义单元大小即可。 4.6 设置边界和载荷 注意:此处只能对铝圆柱进行加载和约束,钢套管自由,其受力是根据前面设置的接触产生的。 4.7 结果: 1. 铝圆柱的轴向应力(理论值: 31.8MPa ;有限元值:如图标签 , 差不多 31.84MPa, 误差: 0.125%) 2. 钢套管的周向应力(理论值为 :28MPa ;有限元值如图标签,差不多 27.70MPa :误差为: 1.07% ) 说明:周向应力提取方法: 首发于: 力学园
13214 次阅读|2 个评论
博导、博士生科研复述和杂谈(11)
热度 1 kejidaobao 2012-5-4 09:39
——你眼中的科研是什么形象? 有问“科研是什么”的,但没听说过问“科研是什么形象”的。当然,我想到这个题目,是因为它似乎值得一问,掰开葫芦看究竟是搞科研的人们的一种本能嘛。 你正在搞科研,假若你是博士生,你称它为“攻博”,假若你是博导,你称它为“带助手”,为此博士生们还要拿一点“助研费”。在我,我通常把博士生理解为我的科研同事。我知道,向大家提出这样的问题,难免被打上“肤浅”的烙印,因为你也许从未见到教科书上有这样不合符“定义”的问题,也不想思考和回答这样的问题。你可能还会加上一句话:这个问题意思不大。 但这是个有趣的问题,至少在我的眼睛中,科研似乎是有形象的。我的大学生活是在1975年到1978年之间,如果要回忆当年学校为我们展示的科研的形象,那也是30多年前的事了。我上过的课程极其丰富,有数学、物理、化学、机械制造、化学工程、电子与线路、激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程序与语言、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公差与配合……写也写不全,除非我手上正好有三年的课程成绩单。1978年到1979年,我又学了满满一年的研究生课程。这些课程反映了科研,是那么有吸引力,我的确爱上了这些课程,尽管我其实学得并不出色。这是事实,因为我当时是以初一的文化程度上的大学,用眼下流行的话语体系,也就正是那种“穷小子爱上了富家女”的境况。但这些课程及课程所代表的不同学科、专业体系,是美丽的,在当时20岁出头的青年眼中,就是一位春天里的姑娘。当年就有文章说,科学是美丽的,我记不得是谁写的了。这展示了科研的形象的重要一面。 有一件事我始终没有想明白。我上大学后,大学给我展示的形象是美的、阳光的,那时把我们这样的学校称为“工程师的摇篮”,言语之中不无赞美之情。现在不大提了,也许是有了更为精彩的赞美之词。但对“科研”,完全不是这样。记得人们经常送给“科研”的是“坐冷板凳”这样的形象。这和我在课程中得到的激励完全不是一回事。科研究竟是什么形象?为什么我们中间许多人满怀激情地“爱”上了科学研究的事业?你想过吗? 科研的美丽是无庸置疑的。它们也不是像人们以为的那样没有形象。就我而言,说到数学,就会有那些漂亮的式子。记得当年有一本64开本的《数学手册》,你翻开手册,每个公式都透着一种逻辑的美。说到物理,你会想到教科书和黑板上简洁明了的示意图像,演示着不容置疑的物理定律、定理和严密的思考,以及那些存在于你周围的无数物理概念,像温度、湿度、压力、速度、加速度、声波……只有身处现代科学体系你才会明白这其中美的奥妙和奥妙的美。说到化学,它的形象又是另一番滋味,你总是和试剂、溶剂、烧杯、搅拌器、反应器等打交道,它们构成了化学的形象。我上过的每一门课程,都有着这门课程给我留下的独特的形象,那么生动,记忆犹新。科学的每一门学科,都是那么的美丽,不管你是穷是富。搞这样的研究,是美丽的。 其实,科研给人们的实际形象是什么,决定于观赏人站在什么样的“坐标系”中(好像相对论中也有这样的语句)。有一位读者,就站在不同的“坐标系”,向科研提出了各方面的问题 ,取题目叫“十问科学研究”。不管你在“攻博”还是在“带助手”,进入到现代科学体系“坐标系”中进行日常工作是十分必要的。回想我经历的小学、初中,那时我身处的“坐标系”,是一种可以被称为“有答案”的坐标系,任何一道由我演习的题,都是有明确答案的,对、错分明。总体说,大学阶段也是这样。到了博士生阶段,一个重大的变化是你的科研进入了“无答案”坐标系,没有你的科研,不可能有问题的解答或解决,答案在之前并不存在。人们比较常见的现象,是博士生在最初往往会以前一个“坐标系”的视野,指导日常的行为。他们表现为被动、等待、不理解、学习热情急剧下降、拨一拨动一动,等等。也许这可以被称为“坐标系效应”。事实上,在不同的坐标系中,你体会到的“科研的形象”是天差地别的。当然,有极个别博士生的问题是他根本没有“进入”科研的“坐标系”。“坐标系效应”有些什么特征,值得研究。这也不会比你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难。作为博士生,不站在现代科学技术“坐标系”中,研究“坐标系”上每个点、线、面的内含,进而被“形象”所吸引,就不可能满怀激情地“爱”上科学研究事业,可以说是“坐标系效应”最为直观的特点。他们的第一个强烈意识,就是和导师十分良好的交往开端,因为这是“进门”。值得指出的是,现代科学技术体系引入中国才一百多年,之前中国历史上的种种“坐标系”,仍在影响着我们对科学技术的认识。先进的和落后的文化同时存在,这是中国的一种特色。作为理、工、农、医等现代科学技术专业的博导和博士生在对科学技术的认识上同时存在不同的“坐标系”是一个事实,也不可避免。但是,把旧的、落后的“坐标系”上的内容,合适地转化为现代科学技术专业“坐标系”上的内容,是我们的当务之急。走了这一步,“多坐标系”反而强于“单坐标系”。 “坐冷板凳”这样的形象,许多年以来已经越来越趋向消逝,因为每年几十万篇论文的发表,背后演义的故事无论如何也不能说是“冷”(许多人甚至说是过“热”了,不管说得对不对)。这说明科研是有时代性的。“科”、“教”,成为兴国的战略,这才是我们今天的时代关于科研的核心形象。 参考文献 黄成. 十问科学研究 . 科技导报, 2012, 30(1): 82.
个人分类: 栏目:主编心语|3201 次阅读|1 个评论
最新讲课心得—高铁箱型梁架设过程中的力学问题
jimhxy08 2012-3-28 11:35
今天讲的是材料力学第四章:弯曲内力(剪力弯矩图)。这部分每次讲解时,学生都是最难接受的。难以接受的主要原因是剪力弯矩图过于抽象,学生很难将其与实际问题联想到一起。 在讲的过程中,突然想到我国高铁建设中所采用的一个先进技术“900吨箱型梁”架设技术中的理论关键就与弯矩图有很大关系。现记录如下: 900吨的箱型梁及运输它所采用的自主设计的超级运输车见图 只要让学生好好思考下面几个问题,就很能够帮助理解与弯矩有关的问题: 1. 车子为什么要这么多轮子呢?这与弯矩有什么关系? 2. 起吊箱型梁时,如何布置起吊的绳索,才能让这个箱型梁的弯矩图画出来后,弯矩最大值最小? 此外,除了弯曲内力问题外,还可以先引出一个与下一章弯曲应力有关的问题: 把梁做成箱型的,除了减小重量外,在弯曲应力方面,能有什么好处? 我提出这么几个问题后,要是有聪明的学生,不用多讲解什么,就应该已经悟出些什么来了。 对于不够聪明的学生,则再介绍一下传统方法假设梁时,梁的受力情形就如同一个简支梁,画一下简支梁的弯矩图,是个抛物线,最大弯矩在梁的中间,为qL^2/8。然后再画一下有这么多轮子支撑后,梁的弯矩图(每个轮子都起到支座的作用),最大弯矩远小于两边简支的情况。通过这样较为生动的例子,就说明了画弯矩图的好处,也更好的帮助理解了高铁箱型梁架设过程中的关键技术问题。 所谓的先进技术,本质上并不神秘,只是最简单的材料力学问题而矣。当然,细节的东西还是很有技术含量的,那是铁路工程师的工作了。
4378 次阅读|0 个评论
看空难视频,学材料力学。
热度 3 jimhxy08 2012-2-23 19:57
国家地理频道空中浩劫特辑中的“失压梦魇”中的案例可帮助理解材料力学(尤其是第一章)中的很多知识。 现整理出来简单列出。 空难视频“失压梦魇”链结: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QKyyhxPs5_4/isRenhe=1 其中的三个案例与材料力学第一章有很大关系。 视频最开始给出的一个数据:现代的空客A320的外壳铝合金厚度不足2毫米。 根据所提到空客的飞机铝制外壳厚度不足2毫米,用基本的压强计算和材料力学应力计算的知识就可在这个厚度数据的基础上估算空客外壳中的应力(根据10000米高度飞行时,舱内压力约为0.8 atm,舱外压力约为0.3 atm,机舱近似看成圆柱体,直径根据有6个并排座位和一个过道来估算,约为4m)。 案例一:彗星号客机空中解体的案例 空难情况是在机舱压力作用下,飞机如同气球一样爆炸。 这个案例主要说明了“应力集中”的危害。此外,可以思考的是,生活中有哪些情况又是利用应力集中的?(例如食品包装袋上的小缺口)。 案例二:阿啰哈航空243班机 空难情况是该飞机突然被机舱内压炸飞35平方米的蒙皮,庆幸的是女机长沉着操作最后降落,只牺牲了一名机组人员。(参见电影“九霄惊魂”) 这个案例主要说明了疲劳和裂纹的危害,可进一步引出疲劳断裂力学。 案例三:英国航空5390航班 空难情况是驾驶舱前挡风玻璃被突然喷出,机长大半个身子被吸出。 这个案例说明了固定前挡风玻璃的螺钉小了半号,必然会造成应力过大(或安全系数降低),因此发生了事故,可用来说明安全系数的重要性。 以上仅是简单记录和分析,不当之处还请各位批评指正。
6177 次阅读|6 个评论
材料力学四大基本变形与家具设计
jimhxy08 2012-2-12 22:17
材料力学的四大基本变形是:1.拉伸(压缩) 2.剪切 3.扭转 4.弯曲 这四种基本变形看似简单,但如果应用到各个领域的设计中,都能发挥异乎寻常的效果。 如用到家具设计中,可产生的效果举例: 1.拉伸:由此可设计出“拉伸桌”,以及带有各种可以拉出的部件的家具。见图1,2。 图1 拉伸桌 图2 座椅上的拉出部分 2.减切:主要体现在家具的五金连接件上。或图3中的变形艺术家具中也含有剪切变形。 3.扭转:见图4中的柜式家具。 图4 扭转变形艺术柜 弯曲:见图5中的茶几。 图5 弯曲艺术造型茶几 此外,还有组合变形的艺术家具,见图6(组合变形也是材料力学中的重点内容)。 图6 组合变形艺术茶几
5310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一本材料力学教材(英文版)
BajieKingofOutm 2011-12-19 13:41
materials mechanics.part14.rar materials mechanics.part13.rar materials mechanics.part12.rar materials mechanics.part11.rar materials mechanics.part10.rar materials mechanics.part09.rar materials mechanics.part08.rar materials mechanics.part07.rar materials mechanics.part06.rar materials mechanics.part05.rar materials mechanics.part04.rar materials mechanics.part03.rar materials mechanics.part02.rar materials mechanics.part01.rar 这本书是原作者放在网上可以免费下载的。
436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为什么啄木鸟头部连续撞击而不受损伤?
lysyxcs 2011-11-17 10:31
头部是中枢神经系统即大脑所在部位,交通、体育运动等领域事故及航空救生中损伤种类研究表明头部损伤是导致人体重伤甚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大自然中的啄木鸟,啄木时其瞬间加速度可高达1000~2000g,每次撞击频率18-22赫兹,每天可撞击12,000次,但在这过程中它却能“毫发无损”。在10月26日出版的网络版美国学术杂志《公共科学图书馆》上(PLoS ONE,6(10):e26490),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生物力学与力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樊瑜波教授的团队揭开了啄木鸟能够高速撞击树干而不受损伤的秘密(发表论文Why Do Woodpeckers Resist Head Impact Injury: A Biomechanical Investigation),该研究发表后立即引起国际科学技术媒体的广泛关注。   经过两年的研究,该课题组利用运动生物力学观测、解剖形态学、材料力学特性分析、有限元应力分析等方法全面分析了啄木鸟撞击树干的过程。该研究全面、深刻、系统地解释了啄木鸟在高速撞击下无损伤的科学原理。该研究比较了啄木鸟及具有类似啄食特点的其他鸟在啄物过程中头部运动方式的差异,发现啄木鸟头部不仅具有线性加速度,还伴有旋转加速度;通过形态学观测手段,发现啄木鸟上下喙部结构具有不等长的特点,其下喙坚硬承载部分比上喙长1.2毫米,这使得撞击时的应力可集中于下颚,从而避免了撞击力转递到脑部造成脑损伤。研究发现啄木鸟特殊的舌骨能够有效地减缓其颈椎受伤风险,啄木鸟舌骨自其鸟喙下侧开始、左右分叉绕到颅骨后侧、延伸到上方,并在前额前方再度交会。啄木鸟啄树干的过程中,不仅需要用力向前撞击,头部向后摆动时的速度、加速度也非常大,而特殊的舌骨此时就好像是“安全带”,有效地避免了颈椎向后折断。此外,Micro-CT扫描显示,啄木鸟颅骨有不同于其它鸟类的海绵状的骨小梁,可使颅骨更有“弹性”,啄木鸟头骨的特殊形态结构可以有效地缓冲撞击。对于啄木鸟头部抗冲击的生物力学机制的深入研究将有助于交通事故、航空救生等领域人体头部冲击性损伤机制的认识及防护措施、设备的改进。
276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橡胶的一些材料力学术语
outcrop 2011-10-30 01:27
老化系数 抗膨润性 裂解温度 玻璃化温度 脆性温度 磨耗减量 磨耗量 曲挠次数 曲挠剥离次数 附着强度 附着力 抗撕裂性 邵尔A硬度 肖氏硬度 邵氏硬度 定伸强力 定伸强度 弹力 冲击弹性 回弹性 回弹率 永久变形 扯断变形 扯断永久变形 伸长率 扯断伸长率 抗拉强度 抗张强度 扯断强度 拉伸强度
个人分类: 机电工程|263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力学界公认的名著或经典教科书:
wangwen6172277 2011-8-25 14:30
力学界公认的名著或经典教科书: 马赫《力学的一般批判发展史》 雅普诺夫《运动稳定性的一般问题》 庞加莱《天体力学新方法》 安德罗诺夫《振动理论》 普朗特《流体力学概论》 谢多夫《力学中的相似方法与量纲理论》 乐甫《弹性的数学理论教程》 阿佩尔《理论力学教程》 汤姆孙《流体力学教程》 瑞利《声学理论》 洛强斯基《理论力学教程》 普赫哥尔茨《理论力学教程》 科钦等《流体力学》 穆什海里什维里《数学弹性力学中的几个基本问题》 哥尔琴文塞尔《弹性薄壳理论》 诺沃日洛夫《非线性弹性力学》 萨博《高等工程力学》 马格努斯《工程力学基础》 阿诺尔德《经典力学中的数学方法》 铁摩辛柯的《材料力学》、《高等材料力学》、《弹性理论》、《弹性稳定理论》、《板壳理论》、《工程中的振动问题》 鹫津久一郎《弹性和塑性力学中的变分法》 鲍洛金《弹性体系的动力稳定性》 路尔叶《弹性理论》 Lamb, Hydrodynamics Batchelor, An Introduction to Fluid Dynamics Vlasov, Thin Walled Elastic Beams Clough et al., Dynamics of Structures Ghali, et al., Structural Analysis-A Unified Classical and Matrix Approach
537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刚度
wangzl1928 2011-4-7 14:47
刚度 是 材料力学 中的名词,定义为施 力 与所产生变形量的比值,表示材料或结构抵抗变形的能力。公式记为 其中 k 表示 刚度 , P 表示 施力 , δ 表示 变形量(变形后的长度减去原长或原长减去变形后的长度) 。在国际单位制中,刚度的单位为牛/米。一般应用于 胡克定律 作系统的振动分析。 与 弹性 的关系 通常, 弹性模量 与刚度不同. 弹性模量是材料组成的性质; 刚度是结构的性质. 就是说, 模量是材料的内部性质; 刚度是固体的外延性质,它取决于材料,形状及边界条件. 例如, 对于一个受压或受拉的元素, 其轴向刚度为 其中 A 为横截面面积, E 为拉伸弹性模量( 杨氏模量 ), L 为元素的长度. 类似地, 其转动刚度为 其中 I 为惯性矩, n 是一个依赖于边界条件的整数(对于固端等于4) 对于无约束单轴受拉或受压的特殊情况, 杨氏模量可以被认为是材料刚度的一个测度. 工程学中的应用 结构刚度在许多工程应用当中非常重要, 所以在选择材料的时候, 弹性模量 是一个经常需要考虑的重要性质. 当需要减小 挠度 时,高弹性模量的材料更适合. 但当需要柔韧性时, 低弹性模量的材料更满足需求.
个人分类: 基本原理|1295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编书怎样才能更加负责?
yan8008 2011-3-19 09:28
这学期,用了刘鸿文等编写的“材料力学”教材,第四版,讲到弯曲内力一节,书中内容已经没有叠加法,和已知内力图倒画出荷载图的例子,可是书后还存在大量的此类习题,这样合适吗?什么原因值得保留这样的习题?编者不是为了多挣银子吧?这样,是不是对使用该教材的学生不负责哪?是否让他们多花银子了?
240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灵机一动的平面刚架的例子
yan8008 2011-3-19 09:20
[转载]灵机一动的平面刚架的例子
昨天,给本科生上“材料力学”,讲到平面刚架,举刚结点的例子,除了举出钻床,门式起重机框架等,突然本人弯下腰说“有时老太太不得不成这个样子,由于“骨质增生”导致腰不能直起,成了“刚结点”。
2224 次阅读|0 个评论
科学网不让暗恋但许离婚!
热度 21 montec007 2011-1-17 10:52
暗恋其实是件很美好的事情,可是科学网改版后,坚决地杜绝了这种很纯情的做法,这似乎有些不太人道。 科学网在刚刚发布的最新说明:“老版的好友功能是单向的,用户可以添加任何一位科学网上其它用户为自己的好友,更像是一些sns网站的“关注”功能。新版的好友功能是双向的,用户在添加好友时需要得到对方的同意,对方在同意后彼此双方都成为对方的“好友”。” 我在旧版中的好友,基本上都是单相思型的,第一位是北大的武际可教授,算是从读材料力学起就景仰的一位高人,终于可以在科学网上“手谈”,没有征得老先生同意,我单相思,加其为我的第一位好友。第二位大概是李泳老师,中外文理兼通,真是让我很是佩服,于是在没事的时候去踩踩他的地盘。总共这般应该有一二十位,实际上那个好友单是我的“常阅榜”。 现在这个新版一改,我就有些麻烦了。第一,我这单相思,还有点心理障碍,被对方知道了也不定是件很好的事情;第二,有些很POPULAR的博主,如李泳、老邪等,如果他们有求必应,那他的好友列表该会有多长?如果不应,这不把他们往火上烤嘛? 我也不建议科学网改回去了,只是提醒大家,在加好友时,要考虑暗恋公开后被拒的风险。不过,对我,大家尽管加我为好友,我肯定都同意。 ---------------------------------------- 刚刚查看一位“好友”的博客,发现在他的图标下有一项“解除好友”,不知道那个是不是也需要“协议离婚”?没敢试。
2281 次阅读|26 个评论
“材料力学”精品课程师资培训班福建中心的体会
林煌斌 2010-7-21 11:56
材料力学精品课程师资培训班福建中心的体会 我来自集美大学,我校对教育部《实施精品课程师资培训项目的指导意见》非常重视,鼓励青年骨干教师都能来参加培训。作为材料力学国家精品课程师资培训班福建中心的学员,我是第一次参加该培训,感触很多。我总结下对参加材料力学培训班的想法和班级总结。 首先,我觉得国家对提高教育质量工程采取该形式是一个非常好的创举,这是非常重要。作为青年教师,在讲授材料力学课程的时候,有很多问题需要向前辈专家请教,但是在本校,没有那么方便的机会。参加了本次培训之后,我认识很多同样讲授该课程的同行,通过交流,得到很大的共鸣,通过发达的网络通信系统,进行这样的交流,这是以前所未想到的,效果也是非常明显,通过网络,学员之间可以很方便的进行交流,在学习之后,大家还可以继续交流,交换信息,讨论问题,感觉非常的方便。特别是能就近省内培训机构,就可以得到国家精品课程建设者的第一手资料和教导,我觉得是非常非常好! 第二,精品课程的建设,很多学校的第一线教师是很难得到具体的信息的,国家通过行政资源,把全国的最优秀的课程建设资源,以最低的成本,将我们建设精品课程的理念最大范围地传播出去,大大提高效率,也能够让我们最大限度地接触到同领域教师们的想法和感受,所有参与培训的教师,都有不程度的收获。网络培训的模型是全新的模式,希望能一直坚持下次,当然作为第一线的老师,我也是希望若干年后也能走上精品课程的主讲教师。 第三,材料力学是工科院校土木、机械和力学等专业非常重要专业基础课程。我所在的专业是土木工程,该课程是本科生接触专业的第一门课程。材料力学逻辑性强、概念抽象,任课教师必须深入了解和掌握材料力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工程背景,才能很好地胜任教学工作。来自西南交通大学龚晖教授主要介绍了:材料力学部分教学内容的调整,提高材料力学课程教学工作的质量和效率的方法;各个章节教学重点、难点和疑点的辨析;材料力学作业手段的改革等内容。主要针对杆件强度与结构强度之间关系;关于杆件连接计算;超静定问题;应力状态分析作用与地位;强度理论与强度计算关系;斜弯曲;压杆稳定;冲击问题等若干方面的难点和重点进行讲解。通过龚晖教授深入浅出的讲解,我们将培训心得体会及时在 http://www.enetedu.com/mycourse_bbs.asp 班级论坛上进行了充分和友好的交流,我收益很大。班级论坛上各位同行对如何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精品课程如何进行建设,材料力学的试验实践教学,难点重点教学,课时和学时调整,教材推荐问题,案例教学,教学方法的实际应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等等方面进行同行交流,部分共同的疑点通过主持人汇总提交给龚晖教授,并得到及时的讲解。 经过交流我们了解到精品课程的建设过程,特色方面,主讲教师对建设精品课程的经验和感悟等。学时的调整,教学比例如何分配,如何解决课时少,内容多的矛盾,如何活跃课堂气氛,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如何进行充分互动,课程的难点重点分布情况,如何讲授让学生更能理解和掌握。这些问题都将很好的提升教和学的水平。我也与龚晖教授交流了关于力学求解器在材料力学未来教学中的结合与运用、材料力学国家规划教材的建设与未来发展趋势和在力学期末考试中引入国家注册结构工程师考试制度等问题进行了充分交流,得到了许多崭新的看法和指点。 通过学习,我强烈感受到国家对培训师资所进行的大量工作,投入大量的经费,我觉得未来国家应该继续投入大量经费建设国家精品课程和通过该平台进行师资培训。通过精品课程这样的平台,全面提升全国高校的课程教学水平。感谢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感谢网培福建省分中心的工作人员在暑假顶着酷暑值班工作,感谢集美大学领导的关心与大力培养。 福建分中心 集美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林煌斌 2010 年 7 月 20 日 于福建师范大学田家炳楼
个人分类: 未分类|6535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0 10:5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