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世界科技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科学报告 | 2013年世界科技发展综述—航天科技
热度 3 sciencepress 2014-5-4 13:52
‍ 2013 年,世界各国继续研发和试验先进航天技术,深入探索人类未知的宇宙。 2013 年世界航天发射共进行了 81 次,其中俄罗斯 21 次、美国 19 次、欧洲 14 次、中国 13 次。 2013 年是历年来发射航天器最多的 1 年,共发射了约 211 个航天器,其中 199 个成功入轨工作。除发射通信、导航、遥感、气象、科学、军事等用途的卫星之外,还发射 13 次货运和载人飞船与国际空间站对接。 在航天运载器方面,美国的商业航天运输服务计划进展顺利。美国轨道科学公司成功进行了 “ 安塔瑞斯 ” 运载火箭的首次飞行,将质量 3800 千克的模拟载荷送入倾角 51.6 °、高度 240 ~ 256 千米的近地轨道。由该型运载火箭发射的 “ 天鹅座 ” 飞船成功与国际空间站对接,执行了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 (NASA) 商业轨道运输服务计划下的首次对接试验任务。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成功发射在 “ 猎鹰 -9 ” 火箭基础上改进研制的 “ 猎鹰 -9V1.1 ” 运载火箭,将加拿大 “ 级联小卫星和电离层磁极探索者 ” 空间气象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其间进行了助推器重复使用点火启动验证。该公司的 “ 蚱蜢 ” 火箭在试验中创造了一项新纪录:火箭由发射台点火后飞到 744 米的空中,然后又垂直降落回发射台,这是研发垂直起降、完全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的关键一步。 在卫星导航系统方面,欧洲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的 4 颗在轨验证卫星成功完成首次地面经纬度和海拔高度定位,精度达 10 ~ 15 米。 ESA 完成对 22 颗伽利略完全运行能力 (FOC) 导航卫星中的头两颗卫星的测试,但因为准备工作的延迟,头 4 颗 FOC 卫星未能如期在 2013 年发射。 在深空探测方面,美国迈出构建下一代空间通信能力的第一步。月球大气与尘埃环境探测器 (LADEE) 成功进入 75 千米 /250 千米的椭圆形环月轨道,其搭载的月球激光通信演示 (LLCD) 终端在月球和地球之间 384400 千米的距离上实现创纪录的数据速率达 622 兆比特 / 秒的月地高速激光通信,以及数据速率为 20 兆比特 / 秒的地月无错数据上载,并完成高分辨率视频流的同时双向传输。 ‍ ‍ 我国首次实现地外天体软着陆。搭载 “ 玉兔号 ” 月球车的 “ 嫦娥三号 ” 着陆探测器于 2013 年 12 月 2 日发射升空,并于 14 日成功落月。 “ 嫦娥三号 ” 任务是探月工程二期的标志性任务,其成功标志着我国已经能够克服月面软着陆、月面两器分离、月面自主移动、月面遥操作、月面生存等技术挑战。后续将继续开展月表形貌与地质构造调查,月表物质成分和可利用资源调查,地球等离子层体探测和月基天文观测三类科学探测任务。 9 月 12 日, NASA 正式确认,人类向外层空间派出的首位使者 —— 1977 年 9 月发射的 “ 旅行者 1 号 ” 探测器已于 2012 年 8 月 25 日前后飞出太阳系空间。 36 年来, “ 旅行者 1 号 ” 极大地丰富了人类对于太阳系及太阳系外空间的认知。作为第一个走出太阳系的人造物体, “ 旅行者 1 号 ” 到达了从来没有探测器到过的空间,成为人类科学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在载人航天方面,俄罗斯 “ 联盟号 ” 载人飞船于 2013 年 3 月首次采用快速对接模式,升空 6 小时后与空间站对接。对接时间的明显缩短在技术层面并没有特别之处,只是将地面飞行控制中心的电脑程序由原来设定的飞行两昼夜后对接更改为飞行 6 小时左右后对接。这一调整可以进一步提高人员和物资的安全系数,并可携带更多种类的、对保质期要求高的生物化学试剂。 2012 年 9 月至 2013 年 9 月,美国、日本、欧洲、俄罗斯和加拿大在国际空间站上开展的科学研究实验数量比上一时期增加 25% ,达到 200 余项。同时也取得多项成果,如发现在没有重力的情况下,植物的根系仍向生长液方向生长;航天员首次实时、互动地远程操控位于 NASA 埃姆斯研究中心的 K10 机器人,有望未来用于远程操控深空探索机器人等。 2013 年 9 月, NASA 公布国际空间站自开展科学实验以来的十大科学成就,包括化疗药物新型靶向输送方法被用于乳腺癌临床试验、机器人协助脑部手术、阿尔法磁谱仪实验在暗物质观测方面取得进展、已有 4300 万名学生参与国际空间站的应用与研究活动、了解细菌病原体变得高致命性的途径、发现 “ 冷焰 ” 燃烧新现象、利用电场下胶体自组装制造纳米材料、沿海海洋超光谱成像仪被用于海岸成像和海洋保护、理解骨质疏松症的机理及开发新的治疗药物、通过饮食和锻炼预防在空间中发生骨质流失等。 ‍ ‍ 我国 “ 神舟十号 ” 飞船任务圆满成功,标志着中国空间站建设拉开序幕。 2013 年 6 月 11 日, “ 神舟十号 ” 飞船成功发射入轨,并于 6 月 23 与 “ 天宫一号 ” 目标飞行器成功实现手控交会对接。组合体飞行期间,航天员进驻 “ 天宫一号 ” ,开展了航天医学实验、技术试验及太空授课活动。 ‍ 在空间科学研究方面,各国科学家取得众多新发现。研究人员利用费米伽马射线空间望远镜,发现了作为宇宙线在空间中穿行的高能质子和原子在银河系的云状超新星遗迹中加速的首个直接证据。 2012 年 8 月登陆火星的 “ 好奇号 ” 火星车发现,火星的大气主要由二氧化碳、氩气、氮气、氧气和一氧化碳的混合物组成,而二氧化碳是其中含量最丰富的气体。研究人员利用 “ 卡西尼 ” 号探测器获得的数据绘制了土星最大卫星 —— 土卫六 ( “ 泰坦 ” ) 的首份地形图,显示土卫六上似乎存在着一条长达 400 千米、充斥着液态烃的 “ 水 ” 系。根据太阳动力学天文台 (SDO) 的数据,天文学家发现了长期寻找的太阳炽热表面上存在的巨大喷流,其中一些的长度足以跨越地月距离的一半。该喷流的单元结构比之前观测到的太阳表面上的其他结构更大,由此可以解释太阳在赤道附近的旋转速度比其两极附近快 30% 的原因。 科学家们一直认为我们地球附近只存在两个范艾伦辐射带 ( 即环绕地球的高能粒子辐射带 ) ,但 4 月公布的一项新发现推翻了该认知 —— 地球周围曾短暂地存在过第三层辐射带,这项有可能改写教科书的重要发现对基础科学造成了冲击。来自中国、美国和欧洲的科学家首次揭示了日冕物质抛射在整个日地空间的传播规律,即脉冲加速相、快速减速相和近常速传播相三个阶段。该工作有助于提高太阳风暴研究和空间天气预报水平。 ‍ ‍ 航天科技领域的其他重要进展还包括,美国实施火星大气与挥发物演化 (MAVEN) 探测任务,将在 1 年的任务期内 5 次深入高度达 125 千米的火星大气层中测量其上层大气;欧洲空间局的盖亚空间望远镜升空,将以空前精度绘制银河系 3D 全景图;美国成功发射界面区成像光谱仪 (IRIS) 卫星,开始对太阳低层大气进行观测,以提供更精确的空间天气预报;日本新型固体火箭首发成功,多项新功能备受关注;印度首颗火星探测器成功发射,预计于 2014 年 9 月通过火星入轨机动插入预定的火星环绕轨道,如任务成功将创亚洲第一; “ 罗老号 ” 火箭发射成功,韩国进入太空 “ 俱乐部 ” ;欧洲发射新型通信卫星,多项指标创世界第一。 本文摘选自中国科学院《2014科学发展报告》中《2013年世界科技发展综述》一文“航天科技”部分。2013年,世界科技发展迅速,取得众多重大发现和成果,《2013年世界科技发展综述》从天文学与物质科学、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信息与通信技术、纳米科学技术、能源与环境及航天科技6个方面对其中的主要发现和成果加以综述。全文在科学出版社微信公众号分两期发布完毕,敬请关注: ‍ 一起 阅读 科学 ! 敬请关注 科学出版社 ,搜索 微信ID : sciencepress-cspm 或 “ 科学出版社 ”公众号
个人分类: 科学书摘|8901 次阅读|5 个评论
世界科技未来预测文献分析(2010 - 2050年)
xupeiyang 2010-3-3 15:31
http://trend.cnki.net/more.php?searchword=%E4%B8%96%E7%95%8C%E7%A7%91%E6%8A%80type=future 2010年上海世博会将会为中国提供最好的舞台,向全世界展示强盛的国力和振兴的科技,并由此打开通向中国,甚至 世界科技 新时代的大门。 陈宜瑜说,通过试点工作,到2010年前后,中科院将建设成为站在 世界科技 前沿并具有强大创新力的国家自然科学和高技术的知识创新中心,成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科研基地、高级科学人才培训基地和促进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基地。 基于目前的 世界科技 格局可以粗略地推测,在2010年左右信息高速公路初步建成之前,美国仍占绝对优势,世界仍将维持一超多强的格局。 计划2010年前将韩国科学技术院建成世界前】O位的以研究为中心的教育卡『L构,培养领导 世界科技 发展的高级科技人_才。 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指出:世界各国看好中国市场和经济发展前景, 世界科技 革命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进程加快,亚太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对香港、澳门即将恢复行使主权,给我们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因此,杨振宁预言:港、台、大陆的经济将迅猛发展,在2010年或2020年间超过英国,中国将成为 世界科技 大国,人民收入将是世界最高的。 总的来看,我国高等教育在近20年改革与发展的历程中,深受两个方面社会背景的影响与推动;一是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走向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再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这一转轨过程将持续到2010年;二是 世界科技 和信息革命的迅猛发展以及全球教育改革的滚滚潮流。 最后,世界多极化的发展将形成一从现在起到2010年, 世界科技 进步和产业结构个具有进步意义的结构,它是几个主要国家或国家变化呈现逐步加速之势。 同时,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要求和铁道部统一部署,认真总结经验,分析当今 世界科技 发展的形势和铁路科技发展趋势,研究全局科技跨世纪发展战略,制定我局十五科技发展计划和2015年科技发展长期规划,提出我局推进科技进步和建立科技创新体系的思路和目标任务,扎扎实实地将我局的科技工作推向前进。 《纲要》确定:到2020年,全社会研究开发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将提高到2.5%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力争达到60%以上,对外技术依存度将降低到30%以下,本国人发明专利年度授权量和国际科学论文被引用数均将进入世界前5位,这标志着我国向 世界科技 强国进军的号角已经吹响。 依照中国科学院院长陆甬祥的乐观预测,到2020年前后,中国应该成为 世界科技 大国。 杨振宁对中国的科学发展充满信心,他预言:到2030年或2050年,中国一定会成为 世界科技 大国。 o对于我国科技及科技人才发展的前景,华裔物理学家、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杨振宁作了乐观的预言:21世纪将是中国人的世纪,至2050年,中国将在 世界科技 领域再度处于领无地位。 21世纪将是中国人的世纪,至2050年中国将在 世界科技 领域再度处于领先地位。 21世纪将是中国人的世纪,至2050年中国将在 世界科技 领域再度处于领先地位,再造世界辉煌。 他列举一些具体理由后预言,21世纪将是中国人的世纪,至2050年,中国将在 世界科技 领域再度处于领先地位。 至2050年,中国将在 世界科技 领域再度处于领先地位。
个人分类: 科学研究|4151 次阅读|0 个评论
世界科技历史事件文献分析
xupeiyang 2010-3-3 15:18
http://trend.cnki.net/more.php?searchword=%E4%B8%96%E7%95%8C%E7%A7%91%E6%8A%80type=history 到2005年我国专业技术人员队伍总量将达到5400万左右,在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影响重大的学术技术领域里,造就一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学术带头人,并基本形成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配套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体制到2015年,队伍规模发展到8800万左右,将培养大批从事科技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领导、骨干人才,在一些领域攀登 世界科技 高峰,并建立比较完善的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配套的专业技术人才管理体制。 到2005年,要在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影响重大的学术技术领域,造就一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学术技术带头人,并基本形成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配套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体制;到2015年,队伍规模要进一步发展壮大,培养大批从事科技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领导、骨干人才,在一些领域攀登 世界科技 高峰,并建设比较完善的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配套的专业技术人才管理体制。 2005年,为了推动规范用语、文明用语在手 机短信中的健康发展,由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人 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红色 世界科技 发展中心主办 的德青杯文明手机短信大赛拉开帷幕。   2004年,科技工作实现了三个一的突破,第一家国字号的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基地落户南昌;南昌科技工作第一次融入国际科技合作组织,顺利加盟 世界科技 城市组织;全市第一家以政府资金为引导的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成立。     2004年,韩国科技部提出,要通过对5大要素的改革和创新,逐步由对发达国家模仿、追赶型的研发模式转变为创新型模式,力争今后10年进入 世界科技 八强和经济十强。 2004年韩国科技部提出,要通过对5大要素的改造和创新,逐步由对发达国家模仿、追赶型的研发模式转变为创新型研发模式,在今后10年进入 世界科技 8强和经济10强。 2004年11月:国家广电总局副局长张海涛在21世纪广电传媒高峰论坛上表示:广播电视数字化是 世界科技 发展的必然趋势。 伴随2004年全球经济形势的好转, 世界科技 呈现出喜人局面。 2004年第六届高交会,参展国家和参展跨国公司的数量均创历史新高,本届高交会首次推出了高新技术人才与智力交流会中国高新技术论坛升格为 世界科技 与经济论坛并且启用了占地22万平方米的深圳会议展览中心。 具体说来,2004年 世界科技 发 展有如下主要特点和趋势。 该工程从今年起至2003年,每年将新增选培养对象1000名左右,其中第一层次即能进入 世界科技 前沿并在国际上具有较高知名度的杰出专家10名左右,第二层次即在国内学术、技术界具有重大影响的高级专家100名左右,第三层次即在省内各学科、行业成就突出,具有一定声望的学术、技术带头人1000名左右。 2003年6月,被 世界科技 联 席组织授予能源领域世界技术奖。 2003年,印度政府出台了《新科技政策》这是印度第一个将科学与技术合并制定并发布的政策文件,确定了政府的科技投入预算要达到国民生产总值2%的战略目标,并提出了15项具体的配套措施,以进一步加强印度的科技建设,实现其成为 世界科技 强国的目标。 尤其是2003年10月16日,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获得圆满成功,这是中华民族在攀登 世界科技 高峰征程上完成的又一伟大壮举。 在2003年以前,还曾一度影响着 世界科技 的发展趋向,因为这之前每年一次的COMDEX(即全球计算机分销商大会)均在此举行,微软、英特尔的新产品发布会也多在此时登台亮相。 鉴于《科学》在世界学术界的重要影响,由该编辑部评选的这十大科技突破,无疑是2002年 世界科技 发展真实水平的一项历史见证。 2002年即将过去,这一年 世界科技 尽管在前进的道路上不无波折,但在诸多领域仍取得了一系列的突破。 2002年, 世界科技 发展也遇到了让人头疼的波折,其中以生命科学和航天领域为甚。 2002年, 世界科技 像往年一样在诸多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突破,尽管在前进道路上不无波折和困难。 不过,2002年 世界科技 也遇到了一些较为明显的波折,其中以生命科学和航天领域为甚。 2002年 世界科技 出现的波折是发展过程中的波折,这些波折与科技发展自身的规律、全球经济增长乏力以及9.11事件有着密切的关系。 2002年 世界科技 舞台上,生命科学尽显风流,就是人类不断认识自我的反映。 2002年召开的第三届 世界科技 记者大会通过的《巴西宣言》认为,科技新闻在提高全社会的科学素养方面具有关键的作用。 02002年世界技术峰会22日在纽约闭幕,组织 者颁发了2002年 世界科技 大奖。 中科院确立办院新方针中科院院长路甬祥在中科院2002年度工作会议上指出中科院新时期新的办院方针是:面向国家战略需求,面向世界科学前沿,加强原始性科学创新,加强关键性技术创新与集成,攀登 世界科技 高峰,为我国经济建设、国家安全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不断做出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创新贡献。 在2002年中国信息产业经济年会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邓寿鹏,就 世界科技 创新十大趋势,接受了记者的专访。 在2002年中国信息产业经济年会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邓寿鹏,提出了 世界科技 创新的十大趋势。 在2002年中国信息产业经济年会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邓寿鹏,就 世界科技 创新十大趋势,发表了见解。 2001年是 世界科技 竞争更加激烈的一年,也是各国从战略高度不断加强对科技投入的一年。 但是,从2001年开始,因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举办2008年奥运会、举办2010年 世界科技 博览会等带来的投资环境的改善,以大企业为主,规模比较大的直接投资呈逐渐增加的趋势。 2001年文综卷中围绕中国教育的发展问题以及三次科技革命立意,展示出了一系列问题,仅分数就达60分之多,旨在引导学生感受党和国家科教兴国的战略思想以及奋力追赶 世界科技 发展热潮的重大举措。 为迎接经济全球化和 世界科技 革命的挑战,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国家教育部于2001年9月21日出台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摘自《合肥晚 世界科技 的十大突破备受科学界关注的2001年度 世界科技 十大突破已揭晓。 2001年 世界科技 的十大突破 2加1年12月22日,科学界关注的年度 世界科技 十大突破当天揭晓。 2000年全国面粉及主食品加工新技术、新设备交流会不久前在银川召开,在新世纪即将来临之际,在 世界科技 革命兴起之时,百名专家和中外企业代表聚集一堂,交流经验,研讨对策,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面粉加工之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0月19日,在2000年 世界科技 城市联盟会议(WTA)及中国南京高新技术成果展示交易会上,福中集团与联想集团神州数码宣布强强联合,共同拓展中国电子商务;福中集团与全球最大的企业中间件厂商──美国BEA公司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共同为企业提供全方面的电子商务方案。 本报讯:2000年 世界科技 城市联盟大会暨中国南京高新技术成果展示交易会于10月20日在宁顺利闭幕。 本报讯:2000年 世界科技 城市联盟(WTA)大会暨中国南京高新技术成果展示交易会,将于10月18日20日在南京隆重举行。 本报讯:记者从2000年 世界科技 城市联盟大会暨中国南京高交会上获悉,交易会期间,镇江市将有18个项目签约,总成交额1500多万元。 本报讯:为配合2000年 世界科技 城市联盟(WTA)大会在南京召开,充分展示江苏省内外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成绩和科技实力,促进国际间技术贸易的发展和高新技术成果的交流,国家科技部和江苏省人民政府将于10月18日20日在南京国际展览中心联合主办2000年中国南京高新技术成果展示交易会。 据了解,2000年 世界科技 城市联盟大会的主题是:迈向21世纪的高新技术产业。 从2000年到2001年决不只是纪年的习惯递进和变更,而是世界经济、 世界科技 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随之而来的是各国的上层建筑受到冲击,意识形态产生巨变,法治建设面临着大希望、大冲击。 2000年以来,全球新经济进入寒冬, 世界科技 股普遍表现不佳,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我国科技股的表现。   科技板块:2000年以来,全球的新经济进入寒冬, 世界科技 股普遍表现不佳,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我国部分科技股的表现。 2000年9月,第26届 世界科技 博览会在德国科隆举办。 2000年11月16日,科技部部长朱丽兰的文章指出,目前 世界科技 活动的80%以上掌握在发达国家手中,不断扩大的数字鸿沟,正在使占世界人口近半数的低收入国家远离世界经济的主体。 河南省卫生厅自2000年开始,在5年时间内计划累计投入资金2000万元,大力实施河南省医学科技创新人才工程,每年资助科技创新人才810人,5年培养4050名科技创新人才,在此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扶持培养,造就出若干在国际上进入 世界科技 前沿、有较大影响的杰出医学专家,促进河南省卫生事业的发展。   根据统计,2000年 世界科技 论文产出呈负增长,共1399776篇,较上年下降近1% 2000年, 世界科技 发展成果丰硕,科技与社会经济的联系更加紧密。 2000年五一建成开放的二期展厅以反映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领域和科学技术的前沿、新世纪科技发展的趋势等为主要内容,更加重视 世界科技 发展中具有前瞻性、导向性内容的展示及高新技术的普及。 2000年,朱有勇教授在英国《自然》杂志上发表运用生物多样性控制植物病害的理论文章,引起了 世界科技 界的广泛关注;2001年,朱有勇教授荣获何梁何利奖;2002年,朱有勇教授被中央组织部、中宣部、人事部、科技部授予杰出专业技术人才称号。 2000年 世界科技 论文产出呈负增长,共1399776篇,较上年下降近1% 2000年3月10日,科技部、国家科技理事会、研究与项目信贷局联合推出新千年研究所计划旨在跟踪 世界科技 前沿,依靠本国力量,通过与国际合作,加速提高国家科技实力和国家竞争力;为科技创新营造环境,为科技转化为生产力建立良好机制,依靠先进科技解决重大社会和经济问题;促进研究所与科技部门的联系,培养科技人才。 根据统计,与2000年 世界科技 论文产出呈负增长的趋势相反,我国科技工作者在国际上发表论文的数量保持稳定增长,被国际颇具影响的三个检索系统《科学引文索引》工程索引》科学技术会议录索引》收录的国际论文共达49678篇,较上年增长7.6%国际论文排序从1990年的第15位上升至第8位。 根据统计,与2000年 世界科技 论文产出呈负增长的趋势相反,我国的科技工作者在国际上发表论文的数量保持稳定增长,被国际颇具影响的三个检索系统《科学引文索引》工程索引》科学技术会议录索引》收录的国际论文共达49678篇,国际论文排序从 1990年的第 15位上升至第 8位。 到2000年重点培养出30名能进入 世界科技 前沿并在国际上具有较高知名度的院士级专家,培养出300名在国内学术、技术界具有重大影响的高级专家,培养出3000名各学科、各行业成就突出、具有一定威望的学术、技术带头人。 世界科技 知识近20年的新发现超过了在此之前2000年的科技知识总量。 金泳三执政以来,充分肯定了产业内部结构高级化转型的必要性,同时在原来的基础上又提出了到2000年跃入 世界科技 七强的战略构想。 目前韩国正在实施面向21世纪的科学技术革新规划,提出2000年跃居 世界科技 七强的目标。 计划到2000年,海南油气业的总产值可超过10008 世界科技 研究与发展亿元(按1990年不变价计,下同)规划到2010年将海南建成我国南海油气开发某地【 公元2000年时,台湾已争取到 世界科技 资讯大会在台北举行。 到2000年,要使我国进入 世界科技 强国行列,为我国成为经济强国奠定坚实的技术基础。 根据统计,2000年 世界科技 论文产出呈负增长,共1399776篇,较上年下降近1%。 进入2000年,网络经济经受了严峻的考验,整个互联网产业,具体到各个网络公司都在调整、磨合、阵痛乃至于濒临死亡的过程中度过,Nasdaq以及 世界科技 股出现大幅度下调,中国两大门户网站-网易和搜狐的股票一度跌破5美元。 2000年8月26日,江泽民在听取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试点工作汇报后指出 世界科技 突飞猛进,日新月异。 2000年获中华成功人物奖千禧金奖、世界文化科技促进奖荣誉金奖和世界文化名人荣誉证书;被世界华人交流协会授予荣誉博士;2000年获国务院突出贡献奖(政府特殊津贴)曾被《世界名人录》中国科学家与发明家大辞典》 世界科技 名人录》中华科技精英大典》等45部国内外名人辞典收录。 2000年,理论专题美国养老基金达到11.52万亿美元,其国一直是 世界科技 创新的策源地。
个人分类: 科学研究|193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韩启德:当今世界科技正处在一次新的革命性变革的前夜
yangwenzhi 2009-9-8 23:21
今天(9月8日)上午,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在重庆开幕,中国科协主席韩启德院士致开幕词,很精辟。在开幕词的第一部分,他做出 当今世界科技正处在一次新的革命性变革的前夜 的观点。以下是他开幕词的第一部分,贴出来供大家参阅。 自古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我们国家要真正成为一个伟大的创新型国家,要确立自己的世界强国地位,现在就必须要对科技发展的全局进行谋划。   我们看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的世界经济史,每一次大的经济危机之后,往往伴随着剧烈的生产方式变革和产业结构调整,也往往蕴育着科学技术的革命性突破。   当前的这场国际金融危机,我认为是百年难遇的,从它的爆发强度和波及范围看,甚至可以与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大萧条相比。金融危机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和复杂的,但从本质上来讲,它反映了过去200多年以来世界工业化模式长期积累的内在深层次矛盾。200多年的工业化实际上仅仅使不到10亿人口实现了现代化,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仍然还在现代化道路上努力前行。过去的工业化模式,是少数国家集聚了世界多数资源,破坏性地使用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这样的发展,当然是不可持续的。人类迫切需要创新发展模式和发展途径,创新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开发新的资源。这样的需求和矛盾,强烈呼唤着新的科学技术革命。   从这个角度来判断, 当今世界科技正处在一次新的革命性变革的前夜,而全球金融危机所带来的世界经济、产业格局的大变化,很可能会加快新科技革命的到来。   我们要特别注意,在这一次的金融危机爆发之后,西方国家提出了各种各样的经济刺激计划,但无论欧洲、美国还是日本,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突出特点,就是大幅度增加了科技投入,着力培育新一代的主导产业,努力抢占未来科技和经济竞争的战略制高点。以美国为例,今年2月份,政府提出了总额7870亿美元的经济刺激计划,其中的1200个亿拿来全力支持高科技产业;4月27日,奥巴马到美国国家科学院的146届年会上发表演讲,提出要把研发投入提高到GDP的3%以上,这也将是美国历史上的最高水平。从世界整体来看,在金融危机形势下,新的科学技术不仅没有因为危机而成为奢侈品,反而放到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的地位。   中国作为后发国家,目前仍然还在负重爬坡,哪怕有一点点松懈,就可能再度落后。中国的科学技术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总体上处于弱势地位。但与此同时,我们也面临重大的历史机遇。在金融危机中,我们尽管受到很大的冲击,但是自始至终,我们的党、政府和人民都保持着很强的信心,而且从目前看来,我国经济运行已经出现了明显的积极变化,总体形势企稳向好,复苏的力量十分强劲。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基础,是我们的优势,使得我们可以更加从容、也更有实力来进行新技术研发、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事实上,世界科学技术的中心一直在不断地转移,过去几百年里,在一个时期往往是一国独占科学中心宝座,而未来很可能会形成多个中心。我国如能抓好用好当前的机遇,一定能崛起为世界科技中心之一。   在这样的关键时刻,准确预判新技术革命将在哪一个领域首先取得突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新能源和低碳技术被普遍看好。化石能源时代终究要过去,人类采用的能源结构必然要改变,全球气候变化的压力也将大大催化新能源技术和低碳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的应用无所不在,当前已成熟技术的应用还有很大空间;而一旦网络结构与安全技术、计算技术或芯片技术获得新的重大突破,必将使人类生产与生活方式发生更加根本性的变化。生物技术革命将改革生物体,不仅可能极大改善人类的健康状况,而且可能产生高效农业,保障人类食物安全,利用新型微生物巨大的再生和转化能力,有可能创造出效率最高的新能源。材料技术的突破,则会从根本上改变资源使用格局以及推动先进制造业和国防工业的发展。   面对众多都很重要的领域,及早对人类下一次技术革命的突破点做出判断,将为我们制定科技发展战略提供依据,并能主动筹划与设计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应该承认,要准确预见新技术革命何时发生,首先发生在哪一个领域,是一件非常困难乃至有风险的事情。但是我认为也非完全无踪迹可循,只要能够将科技体系内部矛盾的脉络走向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联系起来,做出相对准确的预判还是可能的。   目前看来,美国人似乎已经选定绿色能源技术作为突破点。奥巴马已经喊出这样的口号:当今世界,能够领导全世界在21世纪发展清洁能源的国家,必定是领导21世纪全球经济的国家。6月份,美国众议院通过了《清洁能源安全法案》,决定用10年时间,投入1500亿美元来支持绿色能源研究。在这一方面,欧盟、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也有紧跟之势。对此,我国正面临很大压力。一旦发达国家在绿色能源技术上率先取得重大突破,我们与发达国家的产业技术差距就有可能从代内差距扩大为代际差距,我国现有的大量技术装备就面临着很快过时淘汰的危险,巨额投资可能变成沉没成本,我国企业的利润空间也会大幅度压缩,我们的出口将受到更大冲击。在当下,看来我们应该在能源和低碳技术发展领域积极参与,加强合作,适应规则,有所作为,互利共赢。   除此之外,在新技术突破点上中国自己还可能有别的选择吗?我们有没有必要、有没有可能另辟蹊径,在别的技术领域取得突破,从而造就中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呢?这是迫切需要我们回答的问题。我想,不管作任何战略考虑,有一个原则是肯定的,那就是如果我们要实现跨越发展,就不能总是按惯性发展,不能总是在跟踪、模仿别人,更不能坐等技术转移。中国的科技工作者应该有信心也有勇气做出前瞻性的判断,协助政府作出战略决策,使我国在新一轮技术革命中取得主动。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就是国运所系。   中国的现代科学,本来就是为了挽救国家危亡而兴起的。我们国家的进步依赖科学技术。没有科学,没有科学知识和科学精神的普及,就没有我们贫弱的国家今天走向强大富裕。我们这一代人,正在经历着世界科技史上的一场大变革,也正在经历着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段关键时期。我们个人能不能在科技史上留下名字不重要,关键是中国能不能被浓墨重彩地写上去。我们各级的科协组织和广大科技工作者,应该更紧密地团结起来,更自觉地把个人的智慧融入到国家发展战略之中。
个人分类: 学术共同体|3756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0 17:3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