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麦积山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冯国瑞、于右任、冯国璘、霍松林与麦积山(修订)
热度 1 xjtuhyg 2020-4-19 07:56
冯国瑞、于右任、冯国璘、霍松林与麦积山 霍有光      众所周知,麦积山石窟与敦煌莫高窟、龙门石窟、云冈石窟并称为我国著名的四大石窟。然而建国前,由于岁月沧桑,麦积山石窟地处西秦岭北麓,交通不便,致使“艺术瑰宝,以僻处深山、悬空万仞而沉睡千数百年,艺苑学林,莫知其异”。能使今人开始认识麦积山石窟的历史文化价值之发端,得益于著名学者冯国瑞先生及其著述《麦积山石窟志》。         麦积山风光(远景)         麦积山风光(远景)      冯国瑞(1901-1963),字仲翔,陇上文化名人、天水籍学者。1926年考入清华国学研究院,师从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等著名大师。1949年前,冯先生曾任甘肃省通志局分纂、青海省政府秘书长、国立西北师范学校教授等职。1949年之后任兰州大学中文系主任、省文物管理委员会主任、省文史馆馆员和省政协委员等职。主要著述有 《壮游草》、 《张介侯先生年谱》、《绛华楼诗集》、《守雅堂稿辑存》、《麦积山石窟志》、《秦州记》、《天水出土秦器考》、《炳灵寺石窟勘察记》等。   冯国瑞先生调查家乡麦积山石窟,事出有因。“闻异国人窃取麦积壁画,悚然于莫高、云冈、龙门之前车,欲唤醒当局,思有以维护之。”1940年,冯先生自重庆归故里,开始潜心研究地方文献,发现了一批麦积山石窟史料。1941年农历四月八庙会之际,冯先生和朋友赵尧丞、聂幼莳等同行首次到麦积山实地考察,以“对证古本”的方式去找古迹,抄录碑文,勘察地理环境,并对洞窟做了编号,共计编号122个。发现以前未有人谈到的壁画,收获颇丰。随后写成《麦积山石窟志》,由天水陇南丛书编印社石印300本发行 ( 竹纸线装本 ) 。刊印后流传海内,引起学界关注。《大公报》、《益世报》、《燕京学报》等报刊专题报道,《说文月刊》全文登载。1944年2月,冯先生偕同刘文炳教授再次上麦积山石窟考察,主要完成石窟的编号及草图测绘工作。随后写成《调查麦积山石窟报告书》,提出研究和保护方案,并呈报国民党甘肃省政府。1946年,冯先生请吴稚晖先生题写“麦积山馆”并建设山馆五间,供来往学者和游客参观考察时办公住宿之用,后又请于右任先生撰写了楹联“艺并莫高窟、文传庾子山”(当年未能刻碑)。1948年,在冯先生倡议下,地方人士联合成立了“天水麦积山石窟建修保管委员会”。1951年,冯先生赴永靖实地考察,写下了《炳灵寺石窟勘察记》。从此,炳灵寺石窟也向世人揭开了神秘面纱。1961年,麦积山石窟与炳灵寺石窟,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关于麦积山石窟长期湮没的历史原因,《麦积山石窟志》分析:“近代未显著于世者,盖有二因:(一)远在天水城东南百里外,林壑深邃,山迳崎岖,未若敦煌千佛洞之距城较近,彬州石室之近在道旁。(二)宋以后之记载,未能详见胜迹之真面目,仅有题名及览胜之题咏,未能引人入胜。且匪警常有……而沉寂西陲,亦为幸事。”   《麦积山石窟志》共有2.4万余言。刘文炳教授在此书序中写道:“千数百年以来,波斯、乾陀逻、印度宗教艺术之文化影响于中土之造作而人多弗之顾。必等文物劫余之后而始有‘敦煌学’之成学,必等文物劫余之后而始有云冈、龙山之审存。故在外人未有所著之先,国人皆未之及。惟秦州麦积山石窟之有志,则自天水冯公仲翔始。”全志对麦积山石窟历史沿革、造像、壁画、建筑及有关碑刻铭文作了较全面的介绍和考证。包括12部分:1.甘肃诸石窟中之天水麦积山佛龛。2.秦汉间麦积山之史迹。3.西魏大统时之再建麦积山佛龛。4.北周李允信之建造麦积山七佛阁与庾信之作铭。5.散花楼遗迹间之六朝壁画与藻井画。6.造像。7.建筑。8.六朝唐宋明人之摩崖。9.宋明清人之石刻。10.瑞应寺。11.胜迹。12.艺文附录。   《麦积山石窟志》(冯国瑞著,1941年版,天水市地方志办公室藏书)   《麦积山石窟志》1941年由 陇南丛书编印社 仅石印了区区300本,经过“反You”、“文Ge”,历时半个多世纪,世间已很难一睹此书。正是“历劫散佚,鲜为人知,良可慨已!”有心者自然希望抢救并重印此书,这就是台湾一位退休老人——冯国璘先生。   冯国璘先生是冯国瑞先生的胞弟。冯国璘先生与霍松林先生,既是同乡,又是中央大学 的同学,亲如手足。 冯国璘1947年中央大学毕业后即被于右任聘为秘书。 1949 年4月霍松林中大毕业,同样受到于右任先生 殊遇, 聘为监察院科员, 实际上也是给于老当秘书 。1949年8月,霍先生与冯国璘先生自重庆分手,霍先生留在了大陆,冯先生跟于老去了台湾。霍先生回忆说:“随于老去台湾的冯国璘,是我的同乡、同学兼好友。能文能诗,写得一笔好字。他的长兄国瑞先生曾是清华研究院的高才生,深受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诸大师器重。……所以国璘刚从中央大学毕业,于老就任他为秘书,十分信赖。去台湾后,又升为主秘和参事,一直追随于老”。(《松林回忆录》)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受益于两岸关系逐渐缓和,1990年 2 月3日 ,霍松林先生终于收到冯国璘先生寄的特快专递,内有长信并附于老亲自签名的照片及墨宝,信中除谈及个人已 身患癌症在家疗养 和于老轶事外,还提到有志重印《麦积山石窟志》 和《绛华楼诗集》 。霍先生回信说:《麦积山石窟志》初版之时,自己正在天水读高中,“故得先睹为快”。由此与朋友“入山揽胜”,“作五古六十四韵,中有‘北朝精绘塑,此间留菁英,沧桑几变化,光彩尚飞腾’之句,实受惠于此书之启迪也。”认为若能重印此书,“将与麦积石窟艺术互映相辉,共传天壤也”。    霍松林与冯国璘先生在西安合影( 1992 年 5 月)   霍先生了解到门人、天水马宏毅先生珍藏一册《麦积山石窟志》,“秘不示人,及驰函求复制,不料竟以原书相赠。国璘获睹喜极,拟扫描刊行,而命序于余”。十月下旬,霍先生便写成《 麦积山石窟志 序》。兹将序文照录如下:      天水麦积山石窟,始凿于十六国晚期,扩建于西魏北周,历隋唐宋元明清而屡有营造。山为石质,于松桧翳日、严壑竞秀处拔地而起,高插云表。千龛万窟,远望若蜂房。今存佛像七千余,多为泥塑,高达一米以上至十数米者约一千尊,端丽壮严,栩栩欲活。壁画及藻井画皆六朝作品,精妙绝伦。摩崖多北魏唐宋书迹,有字大一米者。崖阁凡七座,为研究北朝建筑留稀有物证。如许艺术瑰宝,以僻处深山、悬空万仞而沉睡千数百年,艺苑学林,莫知其异。知之,则自《麦积山石窟志》之流布始。   1941年春,乡前辈冯国瑞仲翔先生倦游旋里,闻异国人窃取麦积壁画,悚然于莫高、云冈、龙门之前车,欲唤醒当局,思有以维护之,乃实地考察,证以载籍,撰成此志,楷书石印。不旋踵而传遍各地,报刊评介,学人争读。张大千、罗家伦、高一涵诸公闻风而至,作诗撰联,绘图画像。影响所及,遐迩闻名。越半世纪而至今日,麦积石窟艺术已光耀寰宇。万国衣冠,日络绎于石级栈道,遍历诸窟,瞻仰赞颂。而《麦积山石窟志》一书,却历劫散佚,鲜为人知,良可慨已!   前奉国璘兄台北手札,嘱觅此志再版。余知门人马宏毅君珍藏一册,秘不示人,及驰函求复制,不料竟以原书相赠。国璘获睹喜极,拟扫描刊行,而命序于余。因忆此书初印之时,余正在梓里读高中,故得先睹为快。假日偕好友入山揽胜,作五古六十四韵,中有“北朝 精绘塑,此间留菁英,沧桑几变化,光彩尚飞腾”之句,实受惠于此书之启迪也。   日月如梭,当时风华正茂,今已两鬓飞霜,垂垂老矣!初刊本原有刘耀藜教授序及仲翔先生自序,博赡精审,文彩斐然,又奚用余之喋喋?顾惟仲翔先生乃余之师长,其介弟国璘尝与余同学于中央大学,亲如手足;况复麦积乃旧游之地,此志为导游之书,游踪时现梦境,觉后尚有余欢。故乐缀芜辞,以志因缘。切盼国璘扫描本早日问世,工楷精印,文图并茂,将与麦积石窟艺术互映相辉,共传天壤也。(霍松林1990年10月)      1992年8月,《麦积山石窟志》由冯国璘先生自费在台北的天水冯同庆堂印行,布面精装,工楷精印。“目次”有刘文炳教授序、作者冯国瑞自序、霍松林教授序。除刊印原《志》全文外,增加霍序与现代艺文。附有:霍松林诗两首;靳志诗两首;丁楠《冯国瑞先生发掘甘肃诸石窟艺术之业绩》一篇;冯国璘印记一篇,插图11帧。台北版《麦积山石窟志》出版后,对促进新时期麦积山石窟历史文化研究与景区建设产生的非常积极的影响。之后,2002年4月,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了《麦积山石窟志》;2015年,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了张克源、冯晨的《麦积山石窟志校注》。   台北版《麦积山石窟志》(1992)书影    台北版《麦积山石窟志》(1992)目次与版权页        同年,冯先生自费在台北冯同庆堂刊印了精装本《绛华楼诗集》,正集收1928年以来诗作100余首,分4卷。吴宓题词、谢国桢作序,柳诒徵题鉴。续集收诗45首、词18首,有霍松林先生序及编后识、冯国璘《重印绛华楼感赋》。       冯国璘先生一直“心系家乡,神驰麦积”。早在辛未(1991年)初春,冯先生自台北来信致霍先生,“追述抗战时期于翁获睹冯国瑞先生新著《麦积山石窟志》,喜撰‘艺并莫高窟,文传庾子山’一联,亲笔书写”之事。当时冯国璘在重庆读大学,谒见请益于老时将楹联取回,远寄天水故乡。“国瑞先生接国璘寄件,初拟摩崖,因赴兰州讲学”,遂将楹联“存于麦积山馆”。岁月沧桑,两位先生都以为“中经浩劫,未知存毁”,“至今未闻刻石,则必早化劫灰无疑矣”。但是,霍先生又不甘心,“于翁为一代宗师,万国景仰,此联既亲自撰书,洵足与六朝绘塑争辉,倘尚在人间,岂有不刻碑建亭为麦积添一人文景观者乎”!况且,于老对霍先生有知遇之恩,此联又与冯国瑞《麦积山石窟志》攸关。因此,一面建议冯国璘先生重新题写于老楹联(冯先生长期担任于老秘书,能写一笔很好的于体字);另一面捎话请麦积山石窟馆看看能不能找到这幅楹联。数月后,冯先生寄来了手书楹联,而万幸的是,麦积山馆工作人员“遍发馆藏,而此联俨然尚在”。冯先生“知此联历劫犹存,喜不自胜,乃捐资谋树丰碑。天水各界亦乐助厥成,诚盛事也。”由于得到了天水市委宣传部、麦积山文管所等天水各界的大力支持,邀请霍先生专门撰写了《于右任撰书麦积山石窟楹联碑记》,1993年9月22日,正式在麦积山石窟为于老楹联“艺并莫高窟,文传庾子山”以及霍先生撰写的《碑记》立碑,天水邮政专门发行了“于右任为麦积山撰联揭碑仪式暨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建所四十周年纪念”首日封。于老楹联在淹没沉睡四十多年后,通过各方努力,重见天日,这在中国 文化史与书法史上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于右任撰书“艺并莫高窟、文传庾子山”碑刻(冯国璘立) 《于右任撰书麦积山石窟楹联碑记》前合影(左四、左五霍先生夫妇,左三天水市宣传部长霍想有先生)   “于右任为麦积山撰联揭碑仪式暨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建所四十周年纪念”首日封      万分遗憾的是,冯先生未能亲自参加“艺并莫高窟,文传庾子山”的揭碑仪式。据霍先生在《忆髯翁答中国书法记者李廷华问》一文中回忆:“1993年5月,他(冯 先生)自知来日无多,便由夫人照料飞来西安,一是为了看望我这个阔别四十余年的同乡、同学、老朋友,二是要把于先生的一件墨宝交给我,了却他最后一桩心愿。……他回到台北,又在5月23日写给我的信中说:‘右老手书《呻吟语序》全国仅此一件,弟老矣,后人又不重视此物,多次思量,送兄最妥,希珍藏之……’不久,便接到国璘的讣告! ”   麦积山石窟以南200米处,有一座红墙灰瓦,古色古香的寺庙,这就是有着千余年历史的瑞应寺。寺庙面积约2500平方米,坐北向南。现存山门、大雄宝殿、天王殿、东西配殿及钟鼓楼、东西厢房等建筑。麦积山石窟开凿之初,便有寺院。据碑碣记载,东晋时寺庙名为无忧寺;北魏名为石岩寺;到了隋代,由隋文帝赐名为净念寺;唐代更名为应乾寺;宋代因为有人进献灵芝,于宋徽宗大观元年(1107年)赐名“瑞应寺”,沿用至今。       瑞应寺山门匾额(一九五五年春三月重建,冯国瑞敬题)      2002年,适值瑞应寺修缮竣工,其西配殿背壁恰临山径,为登览石窟者必经。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拟利用岩壁,邀请海内外书法家题写古今咏麦积佳什,镶嵌于岩壁间,命名为“麦积丛帖”。邀请霍先生为丛帖写《序言》,霍先生欣然命笔。称赞镌刻古今华章,足以为山灵生色,此名山之盛事也。可提高旅游质量与繁荣旅游事业,为游客增添历史文化知识,激发诗情画意。《麦积丛帖》若能与天水另一名胜古迹的《二妙轩帖》一并精拓而精印,可传之于天壤。霍先生还为 瑞应寺撰书了一副楹联:瑞应启禅林,松涛万壑烟浮翠;麦积开净土,佛影千龛雨洗尘。   同年春,霍先生还专门为麦积塑像与天水人的渊源题写了赞语:麦积妙像,慈秀英伟,谁是模特,天水人美。   1997年麦积山石窟邮票   壬午(2002年)春霍松林撰书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与建设,如今麦积山石窟已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建设成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麦积学步敦煌学,正在走向世界。麦积山石窟历史文化,已成为丝绸古道黄金旅游线上一颗十分灿烂耀眼的明珠。    @@@@@@@@@@@@@@@@@@@@@@@@@@@@@@@@@@@@@@@@@@@@@@@@@@@@@@@@@@@@@@ 附录1:于右任撰书麦积山石窟楹联碑记 (霍松林1993年3月)   于右任翁“众香丛里过秦州”诗,久已脍炙人口,而其《题麦积石窟楹联》则湮没不彰。辛未初春,冯国璘先生自台北来函,追述抗战时期于翁获睹冯国瑞先生新著《麦积山石窟志》,喜撰“艺并莫高窟,文传庾子山”一联,亲笔书写。其时国璘游学渝州,于谒见请益时取回,远寄故里,中经浩劫,未知存毁。余回书略谓:于翁为一代宗师,万国景仰,此联既亲自撰书,洵足与六朝绘塑争辉,倘尚在人间,岂有不刻碑建亭为麦积添一人文景观者乎!至今未闻刻石,则必早化劫灰无疑矣。因建议国璘代书,并与天水市有关领导函商立碑事宜。时逾数月,国璘以手书联见寄,而麦积石窟艺研所转寄于翁真迹影片亦接踵而至,不亦奇乎!盖国瑞先生接国璘寄件,初拟摩崖,因赴兰州讲学,乃存于麦积山馆,遂沉睡至今。因国璘提及,当事者遍发馆藏,而此联俨然尚在。其升沉显晦,亦有时耶?国璘心系家乡,神驰麦积,况卒业南雍,即在于翁门下供职,由秘书而主秘而参事,时深知遇之感。而于翁此联之撰书又与其兄之著述攸关,且亲手投邮,渴望刻石。及知此联历劫犹存,喜不自胜,乃捐资谋树丰碑。天水各界亦乐助厥成,诚盛事也。余倩国璘撰书碑记,为乡邦文苑留一佳话。而国璘屡以与余同里、同学、同受知于翁为由,坚以碑记见委。余既不获辞,因粗述崖略,距同侍于翁于金陵已半世纪矣!(参见《霍松林选集》)    《于右任撰书麦积山石窟楹联碑记》    《于右任撰书麦积山石窟楹联碑记》上部      《于右任撰书麦积山石窟楹联碑记》中部    《于右任撰书麦积山石窟楹联碑记》下部    @@@@@@@@@@@@@@@@@@@@@@@@@@@@@@@@@@@@ 附录2:浴佛前一日晨偕强华宝琴由街子口出发,午后登麦积山,遍游诸佛窟。日暮始下山,诗以纪之,得六十四韵(霍松林1 945 年5月 )   东出街子口,两山若为门。行行入门里,绿草铺如茵。   野花媚幽独,山鸟间关鸣。牧童逐群戏,农夫歌耦耕。   曲径转更幽,双眸豁又新。绕足千溪水,入眼万壑云。   好山争秀异,奇峰竞峥嵘。不辨仙源路,何处问迷津?   停杖正踌躇,忽闻清磬音。前山如麦积,积麦知几层①?   夙昔劳梦想,今兹奋登临。石栈凝瑞霭,铁锁湿翠云。   猿猱犹绝迹,鹰隼亦惊魂。探幽心不馁,履险气益增。   攀登万仞梯,问讯六朝僧。石窟敞蜂窝,金相耀鱼鳞。   面壁坐欲化,拈花笑可闻。慈航渡隐隐,爱水波粼粼。   智灯明不夜,慧眼睡犹醒。北朝精绘塑,此中留菁英。   沧桑几变化,光彩尚飞腾。不思良工苦,匠心费经营;   浪传天界物,呵护赖吉神。残碣嵌绝壁,摩娑字转明。   杜甫山寺诗②,庾信佛龛铭③。照耀足今古,清风资朗吟。   白日灿衣袂,男女来纷纭。香花结贝叶,宝烛动梵声。   如何云雾窟,犹多世俗民?佳节值浴佛,灵湫期洗心。   禅光昭觉路,法雨滋善根。欲证罗汉果,来种菩提因。   徙倚立多时,山风吹我襟。飘飘若霞举,抖落万斛尘。   俗怀于焉淡,凡虑为之清。浑欲空色相,真疑无我人。   频穿深深洞,屡过巍巍厅。耸身牛耳堂④,俨如立玉京。   下见九霄翼,俯闻三界经。檐前低落日,户外小乾坤。   仙山不易得,如斯更可珍。那能拾瑶草,放旷终此生?   许由耕箕山,严光钓富春。高节傲王侯,脱略谁能驯?   生逢圣明世,岂为避帝秦?仁智乐山水,动静足天真。   及遭丧乱际,至道悲陆沉。大厦势将倒,一木宁可擎!   种桃武陵叟,采芝商山翁。洁身逃泥滓,浩然歌隐沦。   举目观斯世,三岛纵长鲸。毒舌卷巨野,妖氛动昆仑。   拳岑涂血肉,勺水潜酸辛。纵有高蹈志,奈无乐土存!   兹山冷西鄙,幸免污臊腥。山水锺灵秀,岩壑养凤翎。   倘有垂钓者,俊彦与结邻。回首画卦台⑤,极目清渭滨。   俯仰难忘世,低徊愧多情。良时苦易逝,桑榆隐日轮。   明霞西天散,新月东岭升。松涛涨林莽,浮光耀星辰。   阴森难久留,搔首别山灵。芳草迷归路,幽香不忍行。   注①麦积山,以山形如农家积麦得名。《秦州地记》云:“麦积山者,北跨清渭,南渐两当,五百里冈峦,麦积处其中。崛起一石块,高万寻,望之团团,如民间积麦之状,故有此名。其青云之半,峭壁之间,镌山成佛,万龛千室,虽自人力,疑其鬼功。”   ②杜甫《山寺》诗,系写麦积山瑞应寺者。诗云:“野寺残僧少,山园细路高。麝香眠石竹,鹦鹉啄金桃。乱水通人过,悬崖置屋牢。上方重阁晚,百里见秋毫。”   ③据《秦州地记》,庾信《秦州天水郡麦积崖佛龛铭并序》原“刊于岩中”,今遍觅未得,故就《庾子山集》卷十二录全文如下:“麦积崖者,乃陇底之名山,河西之灵岳。高峰寻云,深谷无量。方之鹫岛,迹遁三禅;譬彼鹤鸣,虚飞六甲。鸟道乍穷,羊肠或断。云如鹏翼,忽已垂天;树若桂华,翻能拂日。是以飞锡遥来,度杯远至,疏山凿洞,郁为净土。拜灯王于石室,乃假驭风;礼花首于山龛,方资控鹤。大都督李允信者,籍于宿植,深悟法门,乃于壁之南崖,梯云凿道,奉为亡父造七佛龛。似刻浮檀,如攻水玉。从容满月,照耀青莲。影现须弥,香闻忉利。如斯尘野,还开说法之堂;犹彼香山,更对安居之佛。昔者如来造福,有报恩之经;菩萨去家,有思亲之供。敢缘斯义,乃作铭曰:镇地郁盘,基乾峻极。石关十上,铜梁九息。百仞崖横,千寻松直。阴兔假道,阳乌回翼。载檋疏山,穿龛架岭。糺纷星汉,回旋光景。壁累经文,龛重佛影。雕轮月殿,刻镜花堂。横镌石壁,暗凿山梁。雷乘法鼓,树积天香。嗽泉珉谷,吹尘石床。集灵真馆,藏仙册府。芝洞秋房,檀林春乳。冰谷银砂,山楼石柱。异岭共云,同峰别雨。冀城馀俗,河西旧风。水声幽咽,山势崆峒。法云常住,慧日无穷。方域芥尽,不变天宫。”   ④牛耳堂,乃麦积石窟中最高一石窟,窟前“悬崖置屋”,凭栏俯视山底,目为之眩。   ⑤画卦台,在天水城北三十余里卦台山上,渭河从山脚流过。相传伏羲画八卦于此,为秦州八景之一。    (参见《霍松林选集》) @@@@@@@@@@@@@@@@@@@@@@@@@@@@@@@@@@@@@@@@@@@@@@@@@@@@@@@@@@@@ 附录3:《麦积丛帖序》(霍松林2002年)   鲜为人知之幽景古刹,往往因名宿品题而蜚声四海。王维之赋辋川、张继之咏寒山寺,即显例也。天水之麦积,于松桧翳日岩壑竞秀处,突起奇峰,高插云表,千龛万窟,妙像纷呈。其风光之秀美,与绘塑之精卓,固不待名流之题咏而始见称于世。然文豪庾信之铭,诗圣杜甫之诗,亦足为山灵生色。明人甘茹游麦积诗之,地因庾碣重,寺以杜诗雄,岂虚语哉!自庾、杜迄今,墨客接踵而至,赞颂屡见华章。乡贤冯仲翔先生《麦积山石窟志》已有辑录而流布未广,游人殊难寓目。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诸公有见于此,欲有以补救之。适值瑞应寺修缮竣工,其西配殿背壁恰临山径,为登览石窟者必经,乃选抄古今咏麦积佳什,约请海内外著名书法家书写,勒诸贞珉,嵌于壁间,命名麦积丛帖,诚名山之盛事也。自兹而后,游山经此者,必留连观赏,既足以长识解而助游兴;亦足以激流感而发诗情,其提高旅游质量与促进旅游事业繁荣之功,实非浅鲜。倘精拓而精印之,则与《二妙轩帖》互映相辉,并传天壤矣。   霍松林并书时年八十二   《麦积丛帖序》(1)    《麦积丛帖序》(2)    《麦积丛帖序》(3)
4583 次阅读|2 个评论
五一小长假,从西安到青海(3):麦积山,伏羲庙,天水呱呱叫
gaoguanzhong 2019-5-16 04:26
0681 ,天水伏羲庙留影 0634 ,天水呱呱 0639 ,天水文庙。 0623 ,天水城隍庙 0656 ,城隍庙大殿 0655 ,城隍庙内院 0658 ,庙内牌匾。 0660 ,纪信像 0651 ,胡氏民居 0662 ,伏羲城大牌坊 0664 ,伏羲路文化街。 0670 ,广场舞 0672 ,伏羲庙牌坊 0676 ,伏羲庙内 作者 高关中(德国汉堡) 2019/5/15 离开炎帝陵,已是下午5点,想争取晚上赶到天水住宿,到甘肃要进山区,再走国道翻山越岭太费时间,于是上了连霍高速(G30),汽车不时穿越隧道,过省界收费站,交了30多元过路费,继续前行,到天水东出高速,又交了60多元,平均一公里5毛钱。 天水古城揽胜 天水城区沿渭河及其支流耤(ji)河谷地向东西延伸,像个哑铃,东为麦积区,西为秦州区,两地相距十几公里,以河北的成纪大道和南面的羲皇大道相连。我们从马跑泉镇进入麦积区,沿羲皇大道西去,沿途建筑尚未连成片,直到进入岷山路,才到了秦州主城区。我们在最热繁华的主街民主路找到一家小旅馆住下。趁夜出去逛街。附近的中华路已辟为步行街,还有夜市。天水的中心广场就在那一片。这天行车350公里。 晚饭吃了一碗鸡丝碎面。又叫鸡丝小面,是天水人喜爱的风味小吃。鸡丝碎面因面小汤多,吃法与面条有别,不用筷子而用小勺,汤与面同时入口,既充饥又解渴。 最典型的天水美食小吃,则是呱呱。早餐我们就去有名的常记呱呱店,想不到店前竟排着长队,生意格外红火。呱呱的原料是荞麦,先把当地盛产的荞麦粉制成“荞珍子”,入水浸泡、加工、取其淀粉,然后将淀粉加水入锅,用小火烧煮,直到锅内形成厚厚一层呱呱时,方可取出装入盆内加盖,经过回醒,色泽紫红,即可食用。吃时配上辣子油、芝麻油、芥末、酱油、醋、蒜泥等调料即可。天水呱呱历史悠久,相传是西汉末年隗(kui)嚣割据天水时的御食。隗嚣兵败于刘秀后,御厨逃离皇宫,在天水租了一间铺面专门经营呱呱,就这样,御食便进入民间,成为当地名小吃。 吃过早饭,顺便逛街。民主路上,发现有好几处名胜,如文庙,秦州城隍庙。文庙祭祀孔子,各地都一样。古老的大成殿,树龄千年的国槐,令人感到历史的厚重。而秦州城隍庙,祭祀汉将军纪信,故牌坊题名“汉忠烈纪将军祠”(于右任所题),这在全国是少有的。历史记载,纪信是刘邦手下的将军,由于身形及样貌恰似刘邦,在荥阳城危时假装刘邦,向西楚霸王诈降,汉王趁机逃走,而纪信被项羽烧死。天水人念其忠义,以其为城隍,作为当地保护神,大匾题词“庇荫边陲”,“惠保全秦”正是这样的意思。如今这里用作天水文化馆。 附近大街上三间门面,挂着大红灯笼,檐下彩绘,透着富贵人家的气象。这是当地名胜胡氏民居的北宅子,始建于明代万历四十三年(1615),曾为太常寺少卿署正卿胡忻的府第。是西北民居的精美之作,隔街相望的南宅子是其父,四品文官,山西按司副使胡来缙的私宅,年代更早,现辟有民俗博物馆。我国建筑学家梁思成说过,“中国古民居欲求三四百年以上之古宅,殆无存者。”但因西北地区的干燥气候,使得天水这一砖木结构古民居得到了很好的保存,所以愈发显得珍贵。2001年胡氏民居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 游览过老城景致,我们驱车到城西。西关外伏羲路口,耸立着巨大的三门石牌坊,上书“伏羲城”。整条街道辟为仿古文化街,游客云集。路北中央坐落着伏羲庙。2011年我作为德国华侨代表,参加过公祭伏羲大典,现将亲历记转载如下: 公祭伏羲大典亲历记 2011 年夏至时节,在我国甘肃省天水市举行隆重的公祭中华人文始祖伏羲大典,中国侨联组织海外侨领等各方面人士参加了这一盛典。笔者有幸与几十位各国侨界人士一起参加了整个活动,心情十分激动振奋,现将亲历公祭伏羲大典的有关情况介绍一下,与大家共享。 羲皇故里颂伏羲 说到中华人文始祖,许多人都会想到炎黄,其实在炎帝、黄帝之前还有一位伏羲氏。有一种说法,把他们并称为三皇,即天皇地皇和人皇。三皇是指中华民族远古时期的三位领袖。传说伏羲仰观于天,俯察于地,通阴阳而兼三才,始作八卦,后被尊为天皇。炎帝神农氏尝遍百草,开创农耕,他也分辨出许多草木的性质和治病的疗效,有本古医书就叫《神农本草经》,后人尊其为地皇。黄帝轩辕氏统一了我国黄河流域各分散部落,建立起中华民族的雏形,开始了对人群的管理,被尊为人皇。 传说中的伏羲生于成纪(今天水附近),所以天水被誉为羲皇故里,这里建有气势恢宏的伏羲庙。据说从伏羲才开始了观天地之象,有了历法,又画八卦,教人民知礼节,从事渔猎畜牧生产,而且还造出琴、瑟乐器等。数千年来,伏羲被列为三皇之首。黄河渭水流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传说中的伏羲人面蛇身或鳞身,这显示古时这个部落以龙为图腾,因此华夏民族自认为是龙的传人。有关伏羲的记载和传说,是研究探讨先秦古代文化的重要线索。近代的文史学家闻一多著有《伏羲考》。英国学者李约瑟也曾到天水考察驰名中外的伏羲庙。 为了帮助参拜者进一步了解伏羲氏筚路蓝缕、初创文明的光辉业绩。天水市政府安排我们在大典前夜来到秦州大剧院,观看了大型多场主题舞蹈剧《伏羲颂》。 第一场《洪荒时代》描绘八千年前的天水,洪水肆虐,猛兽出没,蒙昧初开的人类在恶劣的自然环境里艰难地生存,脆弱的生命随时受到无情的摧残和严重的威胁。洪水吞噬着一切弱小的物种。 《天作之合》一场根据唐代李冗《独异记》编成。传曰:昔宇宙初开,洪浪滔天之时,有伏羲,女娲兄妹二人,而天下未有人民。议以为夫妻,又自羞耻。即上卦台山,咒曰:“天若遣我二人为夫妻,而烟悉合。若不,使烟散。”于烟即合,人类由此开始繁衍生息。这个故事堪称中国版的亚当夏娃。 《佃渔狩猎》据唐代司马贞所著《三皇本纪》表演,伏羲结网罟以教佃渔,养牺牲以充庖厨。从此华夏进入渔猎畜牧时代。 《钻木取火》赞颂伏羲于木中钻取火种,以利苍生。至此,文明的曙光于烈烈火焰中开启。《炼石补天》叙说天倾西北,地陷东南,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的故事。 《古埙悠悠》讲早在八千多年前,伏羲女娲就用黄泥烧制出人类社会最早的乐器——古埙,吹奏出美妙动听的乐音。 《俪皮为礼》反映人文始祖伏羲制嫁娶,以俪皮为礼;定人伦,革除群婚,人类从只知有母,不知有父的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过渡,从蒙昧走向文明。 《一画开天》记叙伏羲始作八卦,纷繁复杂的自然现象在伏羲的目光里变得简单浅显;乱若烟云的大千世界在伏羲的智慧中变得井然有序。 最后一场《追怀远祖》表达“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画衍万物”的思想。大哉羲皇,万世之君! 演员们曼妙的舞姿,乐师们悠扬的乐曲,使观众们如痴如狂,深化了对中华民族初创时代艰辛历程和人文始祖伏羲丰功伟绩的了解。 公祭大典掀高潮 伏羲是中华民族敬仰的人文始祖。如同亚当、夏娃创造西方文明一样,伏羲、女娲点燃了中华文明薪火,对中华文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伏羲因其在中华文明史上的巨大贡献,千百年来被尊称为“三皇之首”、“百王之先”,受到中华儿女的称赞和共同敬仰。天水作为羲皇故里,自古就有祭祀伏羲的习俗。从 1988 年起,恢复了公祭伏羲的大典, 2005 年升格为甘肃省主办的祭祀活动,时间定为 6 月 22 日 ,在一年白昼最长的夏至祭奠被尊称为天皇的伏羲。 天水历史悠久的伏羲文化光照寰宇,海内外华夏儿女寻根问祖,拜谒伏羲,纷至沓来。我们有幸应邀参加大典,心情十分激动。早 9 点,海外侨胞们乘车从下榻的麦积山植物园山庄来到伏羲广场,人人身着正装,身披黄锻长巾(印有八卦图案,为拜谒伏羲专用),走向气氛庄重热烈的大典会场。迎面的伏羲城大牌坊上悬挂着红底金字巨幅对联“中华儿女共祭始祖”,“羲皇故里诚迎嘉宾”,横幅为“同根同宗”,道出了海内外华夏儿女的共同心声。 这时,伏羲广场上已聚满了参加祭祖大典的人群,约有 5000 人之多,来自海内外。 9 时 50 分,主持公祭大典的甘肃省委书记陆浩宣布公祭大典开始,典礼按公祭标准程序进行。 第一项,伴随祭祀音乐,全体来宾肃立。 第二项,击鼓鸣钟。广场左侧大鼓敲击 34 响,代表全国 34 个省市区崇敬先祖的共同心声。广场右侧巨钟鸣响 9 下,象征中华民族的最高礼数。 第三项由甘肃省省长刘伟平恭读祭文。全文如下:“惟公元二零一一年六月二十二日,时逢夏至。中华儿女,汇聚天水,谨以太牢雅乐之仪,虔敬之心,致祭于中华民族人文始祖太昊伏羲故里。曰:陇底苍苍,渭水泱泱;太昊伏羲,成纪发祥。 三皇之首,肇启炎黄;继天立极,道传百王。维吾 始祖,圣迹昭彰; 一画开天,文明之光。仰观俯察,辨析阴阳;首演八卦,奥理蕴藏。开物成务,赡民制器;初作网罟,渔猎有倚。驯养家畜,庖厨充济;地穴建屋,寒冷以避。烧制彩陶,日新其艺;广被教化,刻划书契。推定历度,建分节气;以龙纪官,分部治理。始制嫁娶,俪皮为礼;造瑟作曲,乐民庆喜。伏羲文化,经天纬地;日月同辉,万代承继。中华古国,龙脉永昌;羲皇儿女,开来继往。改革开放,民富国强;科学发展,腾飞高翔。以人为本,齐奔小康;众心归一,血浓情长。九州和融,盛世共勷;和谐社会,福祉无疆。巍巍中华,屹立东方。民族团结,前景辉煌。 吾祖伏羲,德泽流芳;崇功报德,爼豆馨香。今日公祭,告慰 羲皇;肴馔敬陈,来格来尝。伏惟! 尚飨!” 第四项乐舞告祭将仪式推向高潮。今年的乐舞告祭包括童声吟诵《伏羲颂》和乐舞祭祀两个乐章。上百名大小演员庄严虔诚,伴随悦耳的钟鸣,缓步走上祭台,舞姿优美,勾勒出公祭伏羲的盛大场面。 第五项为敬献花篮。在琵琶和古筝的优雅乐声中,各界参拜人员,包括中国侨联领导,亚洲、欧洲、美洲和大洋洲 24 个华人社团组织的代表和台湾中南部乡镇民意代表,先后敬献花篮并鞠躬致礼,表达对人文始祖的缅怀之情。 伏羲庙里敬伏羲 公祭仪式最后一项,是全体参祭人员分批列队步入伏羲庙内先天殿,瞻仰伏羲圣像,行三鞠躬礼。 伏羲庙又称太昊宫,占地 3. 5 万平方米 。这是一座两门三进的庙堂建筑群,有牌坊、庙宇、月台、碑亭和主殿,院内苍柏古槐成荫。这是我国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整的纪念伏羲氏的古建筑群。伏羲庙始建于明弘治三年( 1490 )。 500 多年来,历经多次强烈地震,曾几次修复,但仍基本上保持着明代建筑的风格。 伏羲庙门口,庄严雄伟的三间式牌坊凌空耸立在 2 米 多高的石筑台基上,上书“开天明道”四个大字。紧挨牌坊是大门。大门面阔五间,通长 17 米 ,进深两间,为悬山顶建筑,高挂着巨匾“与天地准”。进门后入前院,长 52.6 米 ,宽 32.8 米 。再进为仪门。仪门面阔五间,进深两间。进仪门为中院,长 58.6 米 ,宽 32.8 米 ,为建筑群的主体部分。这里坐落着高大雄伟的先天殿。 先天殿,面阔七间,进深五间,重檐歇山顶,琉璃瓦顶,饰以螭首。脊饰缠枝牡丹、龙、兽、鸱尾。门扇饰透花金线艾叶纹。圆窗透花,刻二龙戏珠,障水板刻松鹿图,雕刻精美。门额为“一画开天”匾。殿内立有金柱两排八根,上部绘河图。藻井顶棚分为六十四格,绘六十四卦。大殿巍然屹立在院子正北长 26 米 、宽 13 米 、高 1.8 米 的砖筑月台上。月台宽敞平广,古柏苍劲挺拔,殿堂稳坐其间,更显得雄伟魁梧。殿内供奉伏羲泥塑彩绘像,浓眉大眼,炯炯有神,身披树叶,威仪古朴,手托太极八卦图,像高 3 米 ,为我国保存最大的明代塑像。参拜者就在这里 瞻仰伏羲圣像,行三鞠躬礼。 伏羲庙内还有太极殿,朝房,碑房,庑殿,鼓乐亭等建筑。庙东北有池,跨池有桥,池畔有亭,名曰见易亭。庙内西部设有天水地方史博物馆,介绍天水的悠久历史和著名人物,其中有秦代先祖秦襄公、汉飞将军李广、诸葛亮后继者姜维、唐高祖李渊之父李虎等。 庙内殿宇亭台排列对称整齐,布局规则严谨,屋顶皆饰有琉璃筒板瓦,雕梁画栋,雄伟壮观,绚丽夺目。殿堂亭宇间原植有柏树 64 株,合六十四卦,现存古柏 37 株,还有唐代古槐一株。据说昔日曾有白鹤栖息其上,并为此建有“来鹤亭”。苍柏古槐与殿宇穿插掩映,无论冬春四季,绿叶常青。“伏羲卦台”为秦州十景之一。 公祭伏羲大典圆满结束后,中午12点,天水市委,市政府举行了迎宾宴会,侨界代表们应邀参加,我们深深感受到了天水人的浓情厚意。 下午,侨界代表们参观了在天水举行的第二十二届中国西部商品交易会。据交易会介绍, 天水位于甘肃省东部,渭河两岸,是中国古代的文化发祥地之一,被定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古迹伏羲庙、名胜麦积山遐迩闻名。天水接近中国的地理中心,向为陇东南重镇,今天,天水市辖 2 区 5 县,面积 1.4 万平方公里,人口 358 万,其中秦州、麦积两个市辖区面积 5894 平方公里,人口 123 万。农业方面,号称甘肃小江南,物产颇丰。工业以电子电器、机械制造、轻工纺织为主导,雕漆工艺品闻名于世。城市自古为甘陕川交通要道,地处陇海线上,交通称便。如今天水成为关中天水经济区的一部分,有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天水也是值得侨商们关注的投资商贸新热点之一。 麦积山观石窟 提起天水,不少人以为只是一个黄土高原上的小城,殊不知天水竟然像江南一样美丽,特别是石窟奇观麦积山,很值得游览一番。我们以前都参观过。弟弟2001年在宝鸡出差时,周末来过。我则是2011年随侨团来的。 麦积山位于天水东南 45 公里 ,是秦岭西端小陇山中的一座孤峰。山形成锥体,中间粗大,底部收缩,状似农家的麦垛,故取名麦积山。当年我们就下榻在麦积山植物园山庄,周围郁郁苍苍,绿树葱茏,清泉瀑布,流水潺潺,环境极其幽美,几疑到了浙江天目山、福建武夷山。 麦积山更以石窟闻名。远在公元四、五世纪,随着佛教艺术传入我国,麦积山就开始享有盛名。据有关碑碣记载,石窟的开凿始于十六国时期( 304-439 ),后来经过西秦( 385-431 )、北魏( 386-534 )直到明清等十多个朝代的不断开凿,遂成为我国著名的大型石窟群之一,与云冈、龙门、敦煌石窟齐名,并称我国四大石窟。现存洞窟 194 个,保存了从四世纪到 19 世纪 1600 年间的泥塑 6000 多件和石雕造像 700 余尊,还有壁画 1300 多平方米,被称为“东方雕塑艺术馆”。我们有幸登山参观了麦积山石窟。 麦积山石窟的惊险陡峻,在我国现存石窟中是罕见的。洞窟大都开凿在二三十米乃至七八十米高的悬崖峭壁上,最大洞窟横宽 31 米 ,最小洞窟仅能容身。洞窟之间全靠架设在崖面上的凌空栈道通达。悬崖上的千佛阁,七佛廊最为人称道。麦积山石窟艺术,以其精美的泥塑艺术闻名中外。历史学家范文澜曾誉麦积山石窟为“陈列塑像的大展览馆”。著名雕塑家刘开渠曾说:“敦煌如果是一个历代壁画的大画馆,麦积山则是我国历代的一大雕塑馆。”这里的塑像,大的高达十五六米,小的仅 20 多厘米,体现了千余年来各个时代塑像的特点,系统地反映了我国泥塑艺术的发展和演变过程。不论是北朝时期的“秀骨清像”,或是后来丰满圆润的艺术造型,都显得神采飞扬,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在中国著名的石窟中,以麦积山石窟周围风景最为秀丽。山峦上密布着翠柏苍松,野花茂草。攀上山顶,极目远望,四面全是郁郁葱葱的青山,只见千山万壑,重峦叠嶂,青松似海,云雾团绕,远景近物交织在一起,构成了天水八景之首的“麦积烟雨”。除麦积山石窟外,这里还包括曲溪、石门和仙人崖等景区。麦积山风景区总面积 215 平方公里,不仅是极为重要的塑像宝库,同时也是令中外人士神往的旅游胜地。推荐大家不妨到天水一游,相信您一定会惊叹赞叹这甘肃的小江南,伏羲的纪念地!
个人分类: 中国各地|3031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国四大石窟之一:麦积山石窟
热度 1 yaoweijian 2015-3-6 09:20
麦积山石窟为中国四大石窟之一。麦积山石窟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闻名世界的艺术宝库。麦积山位于甘肃省天水市东南约35公里处,是我国秦岭山脉西端小陇山中的一座奇峰,海拔1742米,但山高离地面只有142米,山的形状奇特,孤峰突起,犹如麦垛,因此人们称之为麦积山。 其它三窟为:龙门石窟、云冈石窟和敦煌莫高窟。
3179 次阅读|1 个评论
麦积佛崖 2008-05-24 14:21
taodeng 2014-2-6 21:09
麦积山 景色陇南殊,深山有宝珠。 佛龛悬石壁,栈道接天都。 力士神盈目,菩萨雪满肤。 北朝风韵在,凝望赏心舒。 山中梨花 梨花带雨新,树下草茵茵。 远野芳菲重,城中绿满荫。 仙人崖 松色青葱惹逸思,悠扬鸟啭日迟迟。 峰回路转惊发现,百丈悬崖隐古祠。
个人分类: 行旅之诗|1899 次阅读|0 个评论
国庆长假甘肃行:在天水(2)——麦积山
热度 1 jxz1963 2012-10-15 21:38
国庆长假甘肃行:在天水(2)——麦积山
在来 甘肃天水 麦积山之前,经常听一些朋友说,天水麦积山没有一点意思,一点儿都不好玩,几乎都没有多少人去麦积山旅游 的 。我想:“麦积山真的不好玩吗?试一下子!” 10月5日下午三点时,在参观完天水伏 羲 庙后,我们自驾从天水向麦积山进发。 从天水到麦积山要经过一段不太正规的“高速公路”时,我感觉车子都有一种异样的抖动,而且车的右后轮发出的响声也有些与众不同,我心想:“咋回事呢?是不是车 子的 右后轮 让籽瓜给压的 没有汽了?”想着就停下车子仔细检查了一番:“好好的,没有呀!”女儿还不放心地在右后轮上“踹”了一 脚 :“没事儿,再听听。” 当车子驶离了那段“高速公路”进入较宽阔的公路后,一切异样都没有了,夫人高兴地说:“刚才的声音是麦积山对全国人民来这里的特殊欢迎鼓掌的声音呀!”而我想,那种声音更像是汽车在公路上碾麦子的声音,麦积山、麦积山,山的形状象一个麦积子,而路上多多少少会有一些麦菅的 声音 。 在麦积山的景区大门口,我们 首次 领略了“十一”黄金 周 的热闹:“人多、车多 、路堵 ”,不到两公里的路硬是走了近三十分钟的时间。 还好,麦积山的管理比较好,虽说慢一些,但车子还是朝前走着 的,当然,接下来就 和其他景区一样的流程 了 : 排队 买门票—— 排队 坐电瓶车——排队进入 核心 景区。 麦积山的景区有武警在维持着上山的秩序,每走一个地方都有人给予提示或警示。 在麦积山我还首次发现了人们对佛的崇敬: 无论壁画前的 小木 门关的有多 么 严实,但人们总是会把一些纸币 想方设法地给 投进去; 还有一些铁丝网的孔很 细 小,但人们也是想尽 一切 办法把一些纸币卷成小 棒 棒状 给 投进去。 还有一种现象,那就是人们用一个小小的木棍 儿 将一元 钱 或伍元 、十元的纸 钱顶起来放在石头下 。对此, 我不解地 询 问当地的一位老先生:“这是什么意思?”他笑笑了:“这就是顶钱(天)立地么!”我愕然无语了。 从麦积山下面的石阶一步一步向空中走去,几乎每一步都是脚挨着脚,人挤着人,几乎没有办法与女儿拉 上 手。 麦积山真的有些“人满为患”了,山上、山下、 楼梯上、 台阶上 ,到处是人,当我站在山上水泥板上时,腿部是有一些发抖,但我没有说出来,生怕影响了其他人的情绪,给景区添乱。 从 麦积山 顶向南望去,围绕着 麦积山 的正南方的景色还是很不错的,特别是围着一圈都是低矮的群山小峰,显得 麦积山 特别高大、特别地悠然自得。 在 麦积山 的“ 麦积 烟雨”时,我发现 麦积山 的四周有一种灵气存在,特别是在雨过天晴的午后,有一层薄薄的云雾时,更能显示出 麦积山 的神来。 麦积山 ,一个耐人寻味的、迷一样的圣地!
个人分类: 人生阅历|3996 次阅读|4 个评论
麦积烟雨
陈龙珠 2012-8-2 18:37
麦积烟雨
赴天水、陇南地区东部调查农村民居回程顺访雨中的 麦积山 (2012年7月21日,受与北京暴雨同一气象过程影响)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4234 次阅读|0 个评论
苏幕遮•麦积山
热度 6 Flyingriver 2012-7-26 09:50
苏幕遮•麦积山
苏幕遮 • 麦积山 二十六年前曾访天水麦积山,但见麦积山屹立于陇山翠峰中,岩壁千顷,栈道惊心,数百岩窟内保存了历代的雕塑佳作、壁画瑰宝,将历史故事定格于雕塑绘画中,让今人观之如履当朝。再游之愿油然而生,遂以小词记之。 麦积山,天水畔。 壁画石雕,瑰丽无双现。 岩壁千窟连木栈, 往事成形,却在胸中展。 海天遥,空自叹。 极目苍穹,但见归雁远。 千里相思图再见, 欲跨云天,化作离弓箭。 1 2 3
个人分类: 诗歌——有待雕琢|5151 次阅读|17 个评论
麦积山的美景
热度 2 zhpd55 2012-6-16 18:11
麦积山的美景
麦积山,地处 天水市 东南方50公里的 麦积区 麦积山乡南侧,是西 秦岭 山脉小陇山中的一座孤峰。麦积山风景名胜区总面积215平方公里,包括麦积山、 仙人崖 、石门、 曲溪 四大景区和街亭古镇, 麦积山石窟 为中国四大石窟之一,其它三窟为:敦煌莫高窟, 龙门石窟 、云冈石窟。麦积山石窟属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也是闻名 世界 的艺术宝库。   麦积 山 ,又名麦积崖,始创于 十六国 后秦( 公元 三八四年至四一七年)时期。区内松竹丛生,山峦迭麦积山翠,周围群峰环抱,麦积一秀崛起,古称“秦地林朱之冠”,是 中国 秦岭山脉西端小陇山中的一座奇峰,海拔1742米,距 天水 火车站三十公里。山高只142米,但山的形状奇特,孤峰崛起,犹如麦垛,人们便称之为麦积山。山峰的西南面为 悬崖 峭壁,著名的麦积山 石窟 就开凿在这峭壁上,有的距山基二三十米,有的达七八十米。在如此陡峻的悬崖上开凿成百上千的 洞窟 和佛像,在中国的石窟中是罕见的。地处天水市东南方50公里的 北道区 麦积山乡南侧,是西秦岭山脉小陇山中的一座孤峰。 “麦积山者,北跨清渭,南渐两当,五百里岗峦,麦积处其半,崛起一块石,高百万寻,望之团团,如农家积麦之状,故有此名”。它位于 甘肃省天水 市火车站东南约35公里的 秦岭山脉 之中。周围山奇 林郁 ,溪石联映,风景优美,有小江南之称,素有“秦地林泉之冠”之美誉。 麦积山石质皆为紫褐色之 水成岩 ,其山势陡然起独峰,最初有许多天然之岩洞。它的海拔1742米,山顶距地面142米,现存佛教窟龛194个, 泥塑 石雕 、石胎泥塑七千二百余身, 壁画 一千三百余平方米,全部窟龛开凿在山崖峭壁之上,分布于东、西两崖。东崖现存54个洞窟,西崖现存140个洞窟。   由于麦积山山体为第三纪沙砾岩,石质结构松散,不易精雕细镂,故以精美的泥塑著称于世,绝大部分泥塑彩妆。被雕塑家 刘开渠 誉为“东方雕塑陈列馆”。它的开凿年代,大部分学者认为始于后秦,历经 北魏 、西魏、 北周 、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历代都有不断地开凿和修缮,现存造像中以北朝造像原作居多。
个人分类: 风景如画|6214 次阅读|3 个评论
东游西逛之古风甘肃
热度 2 zhangt10 2011-6-29 10:55
东游西逛之古风甘肃
看了孟津老师在兰州附近拍的照片,想起了飞机降落兰州之前看到那一片片裸露的黄土-从江南的六月黄梅天飞到这里,真的是反差太大了。 这样的感受,也许是因为兰州机场离城70公里那么远的缘故,城里还是绿意葱葱的。 其实对兰州印象最深的,是堵车和开车的彪悍-从火车站到甘肃博物馆的几公里而已,出租堵了45分钟,据说还没有别的选择。去博物馆过横道线,我观望了好些分钟,六条道的大马路,车子飕飕的开过去,只好一头埋进车流里,到马路对面后有捡条命回来的庆幸。 甘肃博物馆让人印象最深的,不单是它的丝路展厅里的精美青铜和丝绸,还有这里史前的仰韶,马家窑,马厂系列的彩陶展,这是我见过彩陶最多的系列展。 仰韶归属陕西,陕西博物馆的主展只选了些个代表作,没有象这里单独拿出来详细展示。 几千年前的灿烂文化哪,太让人眼眩了! 没有时间去敦煌,就顺路去了天水看了下以雕塑著名的麦积山石窟。夜班火车离开西宁,一早到了天水。到了麦积山景区大门七点半,连工作人员都没到,就沿着山路走上去,空气清新,不知名的鸟儿唧唧喳喳。石窟要九点才开门,我就和另一个台湾来的游客在下面闲聊。他在国内跑了十年,这次的行程表有伏羲庙,贺兰山古画,成吉思汗陵,武当山等等,要跑的地方可不少,时间安排很紧凑。他上山时还被带小路走忽悠了二十块的领路费,我和门卫都称他为贵客-买更贵门票的游客,哈哈。 不多说了,上照片! 仰韶的猪头罐,很Q的 马家窑彩陶 马厂彩陶 麦积山石窟 唐朝的Hip Hop歌手? 唐代的菩萨都有点胖 很喜欢这个风格 笑得多美呀! 麦积山确实有点象麦堆 这只鸟儿也很漂亮
个人分类: 东游西逛|1364 次阅读|3 个评论
旅游名胜之天水麦积山
lxwang 2010-5-25 11:06
麦积山石窟为中国四大石窟之一,窟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闻名世界的艺术宝库,其位于甘肃省天水市东南约35公里处,是我国秦岭山脉西端小陇山中的一座奇峰,海拔1742米,但山高离地面只有142米,山的形状奇特,孤峰突起,犹如麦垛,因此人们称之为麦积山。该山峰的西南面为悬崖峭壁,石窟就开凿在这峭壁上,有的距山基二三十米,有的则高达七八十米。在如此陡峻的悬崖上开凿成百上千的洞窟和佛像,在我国的石窟中是罕见的。天水号称小江南,而麦积山周围更是风景秀丽,山峦上密布着翠柏苍松,野花茂草。攀上山顶,极目远望,四面全是郁郁葱葱的青山,只见千山万壑,重峦叠嶂,因此,在我国的著名石窟中,自然景色以麦积山为最佳。石窟的开凿年代,大部分学者认为始于后秦,历经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历代都不断地开凿和修缮,现存造像中以北朝造像原作居多。
个人分类: 风景名胜,旅游经历|3252 次阅读|1 个评论
石窟胜境:麦积山
热度 1 lixuekuan 2009-9-11 22:08
麦积山,地处甘肃省天水市东南方50公里的北道区麦积山乡南侧,是西秦岭山脉小陇山中的一座孤峰。麦积山风景名胜区总面积215平方公里, 麦积山为典型的丹霞地貌,因形如农家麦垛而得名,山崖拔地而起,高80米,山势险峻,周围绿树成林,环境清幽。西汉末年,麦积山已成为天水名将隗嚣的避暑宫。这里松桧阴森,横云飞渡,烟雾团绕,碧水长流,其青云之半,峭壁之间,镌石成佛,石龛千室,荟萃着后秦、西秦、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等十多个朝代的塑像7200余尊,壁画1300多平方米,分布在194个洞窟里,与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岗石窟、洛阳龙门石窟一样,有着珍贵的艺术宝藏。如果就艺术特色来分,敦煌侧重于绚丽的壁画,云岗、龙门著名于壮丽的石刻,而麦积山则以精美的塑像闻名于世。正如我国雕塑家刘开渠所赞美的:麦积山是我国历代的一个大雕塑馆。
个人分类: 美图欣赏|4039 次阅读|6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0 08: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