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投稿经验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发表SCI期刊文章三个方面的建议
热度 1 LetPubSCI 2020-7-14 13:32
三年的博士生活,陆陆续续也发表了 2 篇文章,这里我将与诸君分享我在发表 SCI 文章时的经验,给出有关写作心态、实验设计和写作过程以及写作陷阱等三个方面的个人建议,希望能对诸君有所帮助。 01 首先,写作心态决定了最终文章的格局,好的心态非常重要。作为一名学者,必须坦诚的是,发表 SCI 期刊文章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这其中许许多多的困难在所难免。我自己在写作后期,反复查看自己的文章,有时候甚至“想吐”,产生了非常强烈的抵触心理以至于想放弃……这都很正常,因为这是做难事的规律,做难事一定会很艰难,甚至有放弃的想法。 反复强调这个规律,我是想告诉诸君,很多非人力所能改变的事情,我们必须去理解、接受和适应。遇到了困难,就从战略上轻视它,战术上重视它,而没必要抱怨它,坦然地接受它、分析它、解决它可能更有意义。 同时,发表 SCI 期刊文章关系到我的博士毕业,我相信,诸君发表 SCI 论文,也会关系到很多方面,所以我们刚开始会紧张焦虑,功利心特别强。于是,我们可能会很容易陷入 what-how-why 思维路径,这可不是好事。 What-how-why 思维路径会导致文章格局变小,我们会想,我要写一个什么东西?如何写呢?为什么写呢?例如,我要写一篇关于某某的文章,按照以下几个步骤来写,因为我要发表一篇 SCI 文章,这是毕业要求。这种路径看似逻辑清晰、正确,实则危害很大。 第一次写 SCI 时,我自己就陷入这个 what-how-why 思维怪圈,因为格局变小了,所以越写越累。反省后,我将这个路径反了过来,变成 why-how-what ,一开始就要求自己先想清楚为什么写,再想如何写,最后写出某种文章是非常自然的过程。 Why-how-what 路径会让我们一直保持非常高的创作热情,我们也会将它当作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来完成,同时“副产品”和创新点也会很多。 例如,我们为什么写呢?因为我有某种想法,我觉得这个想法很有创意,对我们这个行业会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一定要将我这个想法研究透彻,然后非常清晰地表达出来。我们内心深处首先要有这种强烈的责任感,才会激励自己沉下心来,用心创作。 我要如何写呢?写成什么呢?首先要将思路形成一个大纲,然后尽量多地阅读相关文献,再通过一些数字模拟实验和实验操作来验证得到相关数据结果。至于最后写成什么,那就要根据最终研究出的结果而定了,不必刻意为之。即使最终的成果与刚开始预测不同,也没关系,只要能够将自己的想法表达清楚就好了。 Why-how-what 路径也称为 the golden circle ,是由内向外的思维路径,这种思考方法可以让自己发自内心的想写一篇有意义的期刊文章,而不是仅仅为了发表而发表。 综上所述,关于写作心态的分析,建议诸君在正式写作前,请一定要搞清楚为什么写,将格局抬高一点,发自内心地创作,以及接受发表期刊过程中必然十分艰难的规律。 02 其次,前期试验设计及写作过程也十分重要,但是具体到每个环节的思路,又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我只能将我的思路大致分享一下,诸君看看即可。 一、 要搜索和详细阅读与自己专题相关的文献,然后找出其中两三篇仔细阅读,其它文献可以跳读(与自己特别相关的细读)。参考别人的研究过程,确定自己如何安排实验,大概使用什么工具,并按照某篇参考文献的研究思路,将实验重复做一遍,从而更好地熟悉研究工具。 二、 研究的内容以自己专业背景为依托,搞清楚自己为什么写某个专题后,要搭建一个大致的框架,找出关键词,仔细思考,再仔细思考。 三、 制定实验计划,开始着手实验,得出实验数据,这个过程中一定要仔细分析,形成思路或者结果,并与同学或者老师进行讨论。讨论过程非常重要,这一过程极可能发现自己的错误或者形成新的思路,务必要重视。如果我们在实验过程中发现结果与自己的想法不一致,请不要随意放弃,一定要研究到底,因为不同结果的出现,也预示着更多新的可能和新的创新点。实验结果本身就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作为一名科研人员,一定要乐于拥抱不确定性,并进行客观的分析。 四、 实验基本上结束后,就要着手写作了,这个过程也应该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这里特别强调,写作之前一定要确定写作思路、写作重点和创新点,形成纲要,这样才能确保最终文章结构的流畅,重点突出。 因为我们写出来的文章是给读者看的,作者务必要站在读者角度来考虑,怎样写才能让读者轻松阅读并有所收获呢?当然,思路不是一成不变的,创作的过程也是思路不断调整的过程,文章也会不断完善。 文章写完后,如果需要翻译,自己英文水平很好,可以自己完成;如果自己水平一般,一定要借助 LetPub 这样的平台,通过他们专业的翻译和润色后,在英文表达的思维逻辑下,我们会进一步发现自己的不足,也许会有更多更好的想法。 如果不需要翻译,写作完成后,请务必请写作能力比较强的同学帮忙“挑挑刺”,看看自己哪些表达会引起歧义,是否有重复、前后颠倒的情况,然后及时调整,这个过程是为了更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五、 文章写完后,需要修改很多遍,好文章都是修改出来的,这也是规律。所以,如果某一段时间我们精力集中于这篇文章上,花了许多心思基本完成后,建议将其搁置七天。这七天,我们可以完全不去想它,七天之后,再去阅读和修改它,也许,我们会有更多更好的思路。如果修改的时候觉得自己文章很稀烂,这也是基本规律,请不要生气或者自卑,从另外一个角度看,这是好现象,我们可以发现文章的不足,也说明我们的思路愈来愈完善了,我们花时间修改就是。 六、 期刊文章并不像博士毕业论文那样需要长篇大论,我们只要将主题阐述清楚,论证严谨合理,逻辑清晰即可,所以不用刻意追求篇幅。当然,每种期刊格式要求是不一样的,我们一定要仔细阅读要求,然后按照要求来调整。 以上六点是关于写作过程的建议,希望对诸君有所帮助。 03 最后,我要特别强调一下写作陷阱,这也是我差点踩的坑,自然也是创作过程十分重要的地方,诸君一定要多加注意。 一、实验室有条件的一定要做实验,实验数据说服力更强,仅仅借助数字模拟软件是不行的(个别专业除外)。 二、文章一定要有创新点,作者也要非常清楚自己的创新点,然后表达完整清楚。创新点不必追求所谓的“大”或“小”,无论大小,都要阐释清楚,让读者知晓哪里是创新点,理解创新点的价值所在。 三、制定时间规划,宁早不晚,不要拖拉。做实验也好,写作过程也好,一定要让自己集中精力,尽快完成。 四、文章写完后一定要敞开胸怀,接受别人的“指指点点”。投稿前,我们要尽量找到更多的读者来阅读我们的文章,给出建议,这一点前面说过了,这里再次强调。为什么需要找别人看呢?“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个道理非常清楚。 但是,敞开胸怀真的不容易。 因为文章就像自己的“孩子”,我们也许花了不止十个月的时间来研究设计、实验和写作,自然会因为“禀赋效应”而过高评价自己的文章,因为思维定式而否定别人的思路,诸如此类。也许我们在请别人点评时,口头上对别人的建议“是是是”,实际上并不当回事,这样做肯定不利于文章的完善。 我们一定要明白一个规律,任何文章都可能存在某种缺陷,所以别人的点评一定要认真地听,我们自己要像跟着同学们一起研讨别人的文章那样,一起给文章挑毛病。要知道别人肯花时间看我们的文章,给出意见,并不是为了嘲讽这个“孩子”,而是希望“孩子”成长得更好。最后我们要明白,每个人的思路是不同的,如果我们参考别人的思路来思考,不仅可以发现问题,而且极有可能碰撞出新的火花。 最后,再次强调,一定要让别人帮忙看文章并给出意见,我们也要坦然地、虚心地接受并调整自己的文章内容。 祝大家发表 SCI 期刊文章走更少的弯路,研究过程中获得更大的成果。 附作者论文链接: Conjugate Heat Transfer Investigation on Swirl-Film Cooling at the Leading Edge of a Gas Turbine Vane 作者: 杜海芬 单位: 武汉大学 国际期刊和出版社推荐LetPub编辑服务 SCI论文英语润色 │ 同行资深专家修改 │ 专业论文翻译 │ 格式排版整理 │ SCI论文图片处理 │ VideoAbstract 学术翻译英译中 │ SCI论文查重 │ LaTeX论文润色 │ SCI论文写作讲座 │ 联系我们
3821 次阅读|1 个评论
投稿,是一种修行
热度 1 iiiiice 2018-8-13 08:33
\0 \0
3878 次阅读|1 个评论
科学通报-投稿
闻风而帼 2017-5-22 10:53
稿号 : N972015-00487 投稿时间 : 2015-07-09 11:44:26 文题 : 长白山天池火山岩浆系统再认识:岩浆演化热力学模拟研究 刊物 : 科学通报 稿件状态: 已录用 审稿轮次 : 复审R4 学科/栏目 : 地质学 / 论文 关键词 : 长白山,天池火山,岩浆系统,岩浆演化模拟 表格数: 1 图片数: 8 正文页数: 正文面数: 正文篇数: 字数: 12000 稿件文档 : 复审R4 中文正文 N972015-00487_复审R4_zh (162 KB 2015-07-09 10:11) 复审R4 修改说明 N972015-00487_复审R4_zh (333 KB 2015-07-09 11:11) 复审R4 中文图片 N972015-00487_复审R4_zh (28760 KB 2015-07-09 11:42) 复审R4 中文图片 N972015-00487_复审R4_zh (23402 KB 2015-07-09 10:21) 复审R4 中文附件 N972015-00487_复审R4_zh (30 KB 2015-07-09 11:10) 复审R3 中文附件 N972015-00487_复审R3_zh (30 KB 2015-07-04 20:53) 复审R3 中文图片 N972015-00487_复审R3_zh (23401 KB 2015-07-04 21:05) 复审R3 中文正文 N972015-00487_复审R3_zh (136 KB 2015-07-04 20:51) 复审R3 中文图片 N972015-00487_复审R3_zh (26721 KB 2015-07-04 21:23) 复审R2 中文附件 N972015-00487_复审R2_zh (1431 KB 2015-06-26 19:44) 复审R2 中文正文 N972015-00487_复审R2_zh (1266 KB 2015-06-26 19:47) 复审R2 修改说明 N972015-00487_复审R2_zh (374 KB 2015-06-26 19:47) 复审R2 中文正文 N972015-00487_复审R2_zh (3746 KB 2015-06-26 19:38) 复审R2 修改说明 N972015-00487_复审R2_zh (62 KB 2015-06-26 19:44) 稿件作者 : 作者顺序 作者类型 姓名 邮箱/电话 单位/研究方向 城市/邮编 第 1 作者 联系作者 郭文峰 guowenfeng@mail.iggcas.ac.cn 13811572799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火山岩岩石学、地球化学 北京 / 中国 100029 第 2 作者 联系作者 刘嘉麒 liujq@mail.iggcas.ac.cn 01082998203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火山学、第四纪地质学 北京 / 中国 100029 第 3 作者 普通作者 徐文刚 xuwengang@mail.iggcas.ac.cn 13124789834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地球化学、矿床学 北京 / 中国 100029 第 4 作者 普通作者 李稳 173205966@qq.com 15937170535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地球物理 北京 / 中国 100029 推荐/回避审稿人 : 姓名 Email 研究方向 工作单位 类型 回避 推荐 推荐 摘要 : 长白山天池火山是一座巨型活火山,在近代至少发生过数次喷发。虽然近年来没有再喷发,但是有关天池火山再次喷发的争论引起学界广泛关注。岩浆系统的研究是火山灾害和预测的基础,主要包括地球物理和岩石学两方面。本文综合近年来天池火山岩浆房地球物理探测发现,普遍认为在火山区中、上地壳存在分布范围较广的岩浆房,而在中地壳至下地壳也存在范围较为集中的岩浆存储区。鉴于地球物理方法具有多解性和不能给出岩浆成分信息等的局限性,本文用岩石热力学模拟来约束岩浆房的成分和深度。结果显示,(1)天池火山玄武岩在岩石圈地幔或更深不能经历斜长石的分离结晶,可能只经历少量橄榄石的分离结晶;(2)造盾低MgO玄武岩是原始母岩浆在地壳(约18~27 km,5~9 kbar)中演化后喷出的,而不是先前认为的从地幔岩浆房中演化后直接喷出形成的;(3)粗面质岩浆是由碱性玄武岩在约15~18 km(5~6 kbar,中上地壳)结晶分异形成;(4)天池火山岩浆系统可能要比先前认为的壳幔双层岩浆房模式复杂,地壳岩浆系统应该主体为玄武质岩浆,酸性岩浆只占很小的比例。这些信息对火山岩浆系统和喷发预测的研究有重要意义。 CoverLetter: 尊敬的老师您好,以下是我的投稿说明: 长白山天池火山是一座巨型活火山,在近代至少发生过数次喷发。虽然近年来没有再喷发,但是有关天池火山再次喷发的争论引起学界广泛关注。火山岩浆系统的研究可以理解岩浆上侵、存储和喷发的过程,是降低火山灾害和预测未来喷发研究的基础。当前,火山岩浆系统的研究工作主要包括地球物理探测和岩石学两个方面。本文综合了地球物理岩浆房探测的结果,首次利用岩石热力学模拟的方法来约束岩浆房的成分和深度。结果对天池火山岩浆系统有新的认识:1)天池火山玄武岩不能在岩石圈地幔或更深分离结晶斜长石。2)造盾低MgO玄武岩的主体演化是在地壳中进行,而在地幔中可能只经历少量橄榄石的分离结晶。3)天池火山岩浆系统可能要比先前认为的壳幔双层岩浆房模式复杂,玄武质岩浆占据下地壳和中上地壳应该为地壳岩浆系统的主体,酸性岩浆只占很小的比例。这些信息对火山岩浆系统和喷发预测的研究有重要意义。本文写作风格通俗易懂,对于关切中国的活火山的研究领域具有一定的启发性。 此致 敬礼 郭文峰
个人分类: 科研笔记|2 次阅读|0 个评论
《提高母语非英语作者成功发表的机率》白皮书发布,欢迎下载
liwenbianji 2015-3-3 17:05
BioMed Central 从2011年起与 理文编辑(Edanz) 联手,为母语非英语作者提供语言编辑、现场培训、教育讲座和在线学习课程。最近BioMed Central和理文编辑针对232篇经理文编辑润色过的投给BioMed Central旗下期刊的文章展开了一项调研。 在经理文编辑润色过的文章中,有 66% 被BioMed Central接受发表(其中日本作者为 75% ,中国作者为 59% ,其他地区为 68% )。这一数字要远远高于BioMed Central在2013年的整体录用率 39% (其中日本作者 44% ,中国作者25%,其他地区42%)。 使用信誉良好且高质量的语言编辑服务,最好可以成为作者服务整体战略的一部分,有望提高文章被接受发表的机率,对于帮助母语非英语作者顺利发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理文编辑是BioMed Central官方合作的语言润色公司 看理文编辑是如何提高向期刊投稿的稿件的语言质量 理文编辑 (Edanz) 帮助全球向BMC旗下期刊投稿的科研人员及临床医生准备他们的稿件。 理文编辑拥有超过400位专家编辑--他们全是拥有相关科研经验的,英语为母语的专业编辑。 所有向BMC旗下期刊投稿的作者在使用理文编辑的服务时,均可享受9折优惠。 点击阅读原文 - 提高母语非英语作者成功发表的几率  
3375 次阅读|0 个评论
第一篇SCI顺利录用及经验总结
热度 12 zywsict 2013-4-25 18:11
记得 2011 年从科大上完理论课回到研究所后,和导师商量研究方向,导师叫我向师兄师姐了解,最终确定了自己的研究方向 ( 实时系统低功耗设计 ) ,该方向在我们研究所是属于新事物,只有我一个人在做。我导师是领导忙的很对我科研上的事情从不过问,所以我很荣幸地成为了放养一族。 由于缺乏指导,一直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研究方法,也不知道如何做研究?在核心期刊上发表了一篇论文后,研究上遇到了瓶颈;在 2012 年 7 月 16 日,我抱着试试的心态将自己一篇不是很成熟的文章投搞到一 SCI 期刊,结果正如自己所料被拒,但给我很宝贵的 5 页审稿意见,在研究审稿意见的过程,我找到了自己的方向,解决了一直困扰我的问题。尽管这篇文章经过一次被拒,两次大修,最终还是逃脱不了被拒的命运(详细内容可见 艰难的投稿路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827932-682562.html ),但在每次的修改,研究审稿意见的过程中,我逐渐掌握了研究的方法,研究思路,如何写科研论文。因为这次投稿经历,我的第二篇文章在今天被顺利录用。 第二篇文章的投稿过程: Mar 08 2013 Submitted to Journal Mar 08 2013 Under Review Apr 7 2013 Required Reviews Completed Apr 17 2013 Required Reviews Completed Apr 22 2013 Minor Rivesion Apr 25 2013 Revision Submitted to Journal Apr 25 2013 with Editor Apr 25 2013 Accept 现在来说说我总结的经验。 第一,文章一定要有创新点,我录用的那篇文章,三个审稿人都非常认可我所做的工作,这是我文章顺利接收的首要条件。 第二,在引言文献综述一定要逻辑性,让审稿人觉得你对这个领域非常的了解。有个审稿人对我文章的评价就指出了这一点。 第三,在引言中一定要说清楚你所做的工作的意义,还有要说自己文章和别人的差别。 第四,摘要一定要写好,能够很好的概括自己的创新点,还有自己方法的优点。 第五,写作的时候,一定要避免使用中式英语,我已经吃过好几次亏,一定要认真检查稿件,是否有语法错误,还有是否多敲或者少敲空格。 第六,实验的部分一定要描述清楚,实验步骤要仔细,实验的结果要认真的分析。
个人分类: 精选|4464 次阅读|26 个评论
如何查询SCI期刊最新影响因子,投稿经验,审稿周期等【视频】
babybauble 2012-11-14 14:46
如何确认期刊是否为 SCI 期刊? 如何查询该期刊的最新影响因子? 这本期刊的审稿周期有多长? 这本期刊投稿好投么? 有没有其他人的投稿经验可以借鉴? 这些问题是在我们日常选刊或者查文献的时候确确实实存在的,但是却不知道该问谁。 其实谁都可以不用问,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只要有电脑和网络,一切搞定。 如果以下flash动画无法自动播放,可点击优酷原始链接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Dc0NjgwNzU2.html
5242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转载)谈谈我在《科研管理》、《南开管理评论》等期刊的论文发
brendaxie104 2011-5-5 22:06
呵呵,在论坛潜水1年有余,从本版面(人大经济论坛)获得不少帮助。吃水不忘挖井人,这两年来自己先后在《南开管理评论》、《中国软科学》、《科研管理》、《管理评论》、《管理科学》、《科学学研究》、《营销科学学报》、《研究与发展管理》、《管理学报》、《外国经济与管理》、《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中国科技论坛》等期刊上灌水10余篇,1篇英文论文也在本领域的B plus期刊上second round review中,斗胆谈谈个人科研体会!本人背景是工商管理学科的,从事营销战略和创新交叉领域的研究。首先申明本人水平有限,坛子里有不少高手,毕竟本人7次冲击《管理世界》均告失败,《经济研究》冲击2次也被鄙视,因此一些粗浅体会请大家轻拍,赏脸的给点鼓励就感激不尽了! 谈谈科研和发表论文的几点意见:一、理论积累很重要,这可能需要花费长期的时间进行文献阅读和积累,本人07年12月博士毕业,07年12月至09年3月间没有动笔写一个字,考读博士期间投的几篇稿完成了考核要求,此间每天8个小时以上的精读文献,粗算了一下精读过的论文至少有350+篇,加上博士第一年读的100多篇,基本上对本领域的文献熟知一二了。二、研究领域一定要具体,选择一个新兴的、细分的研究领域,深入专研下去,持续数年,你就会有收获。三、基本的研究方法和工具要掌握,我这领域基本上是做实证的,所以计量经济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这两门基础课程是要学扎实的,在此基础上,一些常用的统计软件和方法就很好学了,SPSS,STATA,LISREL,AMOS,等等要能熟练应用。四、端正心态,不要浮躁,更不要有投机心理。本人博士期间就发了3篇论文,2篇B,1篇A。其他时间全在读文献、学计量、学习各类研究方法、间或给博导写写横向课题的项目报告。工作的前两年也只有4篇论文,有时看着同事不停灌水,心理也挺着急,有段时间每晚睡不着觉,掉头发。但转念一想,每个人情况都不同,做好自己就行了。水滴石穿,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我从09年4月开始写论文,09年底就开始就论文陆续发表,现在的好多A类论文都是这段期间的积累,现在还有3篇A类在审。所以,心态非常重要,奉劝大家千万别急躁,沉下心来打好基础,一定会有收获。五、期刊选择:建议大家尽量瞄准好的期刊投稿,国内的学术圈子其实不大的,圈内认可的期刊也就那么几种,我们学校是以自然基金委管理学部的A\B类期刊表为标准的,现在这个期刊表也逐渐得到其他学校的认可,CSSCI里的垃圾期刊也不少,从长远角度来看,发这种垃圾期刊是对自己声誉的一种损害。六、不要怕据稿,我《管理世界》被拒了7次,《南开管理评论》被拒了3次,第4次才成功,要静下心来等待,审稿期长点别害怕,写完一篇,投出去,再接着写下一篇。被据也有收获,南开管理评论的几次据稿意见就令我心服口服,感到审稿人还是有水平,唯有不断提高自己!七、投稿前要研究各个期刊的风格,例如从我的投稿体会来看,《南开管理评论》的理论阐述一定要有深度,《管理世界》一定要和中国企业的管理实践紧密相连,而《中国软科学》则一定要在 结论与讨论部分阐明本研究的政策意涵,也就是说,需要把研究意义上升到政策高度,当然这会根据文章的具体选题而定。八、在写作时要对自己精益求精,我的建议是尽量阅读国外文献和原版书籍,少读国内论文,写作时不要着急,好论文是改出来的,一篇论文初稿完成后改个10遍以上很正常。不要写垃圾论文,一篇论文写上2个月、18页也 是很正常的,要追求理论的创新性、方法的规范性、数据的真实准确性、结论的可靠性和对管理实践的价值性。 以上一些粗浅意见请大家轻拍!祝福自己和大家今后可以多发表高质量的论文! 最后,我在2011年里的愿望就是希望自己今年能够成功获得国家自然基金委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的资助!也在此祝福自己梦想成真! 谢谢大家!提前祝大伙春节快乐,万事如意!
4812 次阅读|0 个评论
Anal. Chem.投稿经验!
热度 1 liup1207 2010-12-31 21:10
现在是2010年12月31日晚,明天将迎来新的一年! 今年是忙碌的一年,共投了3篇SCI(没法和一年5、6篇SCI的牛人们相比,),其中两篇已经刊出,另一篇投出去有20多天了,估计也快回信了。 今天把自己的第一篇SCI的经验总结一下,希望和大家分享一下。 第一篇论文的实验大概是从09年8月开始做的,中间断断续续大概做了4个月试验。由于我的专业是做能源方向的,之前也没有SCI经历,开始一直想着把论文发表在ENERGYFUELS这种专业期刊上。后来在试验过程中,在前人方法的基础了做了改进,也采用了新型的分析表征手段,最终建立了一种新的分析方法,试验结果还不错,所建立的分析方法也并未报道过。后来和老师讨论,最终决定将该成果发表到Anal.Chem.上。 然后开始论文写作,大概花了50多天完成英文稿,从2010年12月中旬到2010年2月22日(春节没有回家,基本上没有休息);后来在初稿的基础上有大大小小修改了10多次,终于在2010年的4月22日将论文投往Anal.Chem.编辑部,然后开始了漫长的等待,期间着手准备第二篇论文。 如老师所说,ACS期刊还真高效,在5月12号编辑就回信了,从投稿到回来审稿意见一共20天。还记得当时的情况,那天我在做实验,后来导师见到我给我说,咱们投的论文有消息了,不是好消息(没有说一点接收的意思),但是也不是坏消息(主编没有直接reject)。 后来看到审稿人的意见,一共3个审稿人。 第一个审稿人的意见给了主编很多影响: Recommendation:NotappropriatesubjectmatterforAnalyticalChemistry;recommendthefollowingjournalEnergyFuels,Fuels,OrganicGeochemistry,etc 既然他不同意发表在Anal.Chem.上,所以也没有提太多问题,他并没有说我们的文章质量差,我觉得他不太认可做石油的。他给的评价是4个GOOD。 第二个审稿人的意见比较中肯: Reviewer:2 Recommendation:Publisheitherasisorsubjecttominorrevisionsasindicated. 他大概提了10多个小问题吧,主要是一些细节性的问题,比较容易修改。特别是在创新性上给出了Excellent,其余的是GOOD。 第3个审稿人的意见也比较给力: Reviewer:3 Recommendation:Publisheitherasisorsubjecttominorrevisionsasindicated. 也是直接发表或者是小修后发表,大概提了6个小问题,其中有一个错误时英文单词拼写错误,这个比较汗(居然是在题目上的一个单词,两个字母写反了)!还好审稿人比较nice,并未因此而否定我们的工作。 后来主编结合3个审稿人的意见,给了一个机会(60天内大修,然后重新让第一个审稿人审或者换个审稿人): DearDr.XX: ThankyouforsubmittingyourmanuscriptforpublicationintheAmericanChemicalSocietyjournalAnalyticalChemistry.IthasbeenexaminedbyexpertreviewerswhohaveconcludedthattheworkisofpotentialinteresttothereadershipofAnalyticalChemistry. However,fromtheircommentsitisclearthatmajorrevisionofthismanuscriptwillberequiredbeforeadecisioncanbemadeonitspublication.Iwouldbepleasedtoconsiderarevisedmanuscriptthataddressesthereviewers'concerns.Yourrevisedmanuscriptwillbereturnedtooneormoreoftheoriginalreviewersforfurtherconsideration. Inadditiontotheserevisions,pleasebesuretomaketheformattingchangeslistedbelowthereviewers'comments. PleasesubmityourrevisiononyourACSParagonPlushomepage,alongwithacoverlettercontainingyourpoint-by-pointresponsetothereviewers'comments,within60days.Arevisionreceivedafterthisperiodwillbeconsideredanewsubmissionandwillbesubjecttoacompletereviewprocess. ThankyouforconsideringAnalyticalChemistryasaforumforthepublicationofyourwork. Withsincereregards, AssociateEditor AnalyticalChemistry 后来在30天内将论文做了调整,按照审稿人的意见对论文做了仔细修改,最后于2010年6月12日重新投稿。投稿后默默祈祷这次能中,本来以为主编还得再找审稿人评审呢,没有想到的是5天后收到导师转发的邮件,论文被直接接受。 到此,这篇论文告一段落,当收到接收信的时候,心里亦有轻微的喜悦,毕竟是第一篇SCI,但是很快归于平静了,科研之路才刚刚开始。 从这次投稿我也悟出了一些道理: 在做研究时,一定要给自己订一个目标,比如在开始试验时就要有个比较清晰的计划,比如成果最终以什么形式发表(paperorpatent),适合发表在什么期刊上;其次要尽可能找的将论文初稿写出来,因为想发在较高水平的杂志上没有个10多遍的修改时不可能的;另外一定要对自己的研究成果有信心(并不是盲目自信哦);还有就是将自己的文章在没有投出去之前多找几个人看看,尽量能让别人多提点建议;最后针对审稿人的建议一定要认真修改。 这只是我的一小点心得,希望对没有能与大家交流分享。 最后特别感谢我的两位导师及庄教授的精心指导,还要特别感谢老婆多年来的支持! 以此贴纪念即将逝去的2010年,希望在新的一年取得新的突破,也希望大家新年交好运!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1476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论坛摘录:投稿经验
shiyun 2010-2-24 18:17
审稿人接受或者拒绝一个稿件的原则:或者作者发现了新现象,或者提出了新方法,或者解决了一个既往没有解决的问题。 但仅仅如此还是不够的,论文在分析解决问题时方法要科学,推论要合乎逻辑,结论要可信,过程要经得起推敲。至于作者是来自大机构还是小单位,著名还是无名,新人还是老手都不是他审稿时考虑的问题。 目前他审的稿件中问题比较多的是: 推理不严密,逻辑漏洞比较多; 观点、方法老旧,将早已成共识的内容当新鲜宝贝; 相关知识积累、学习、研究较少,凭着一知半解生搬硬套,错误百出; 语法错误、标点错误、语句晦涩生硬。 最具创新性的稿件,应该思想性强、方法学改进突出,而并非是一味地强调或者炫耀数学技巧,因此多半通俗易懂; 特别晦涩难懂的论文,多半讨论的是很小的一个细节,应用面一般也较窄。 不公平的地方可能有,个别时候专家也可能有局限性,但是依我们的经验看绝大多数情况下审稿是公平的、客观的。 当然最为冤枉的时候是,我们的工作很前沿,但是文章写得不够好,优势表现不出来被拒稿,此时真是有苦说不出来。
个人分类: 著书立说|2273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贴】1个月:从大修到直接被主编接受
zhao1198 2009-9-13 23:45
一篇稿子投出去,最理想的境界肯定是直接被接受。不过一般别人看你的稿子不可能没有意见,金无足赤,何况还有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所以,能够有审稿人和编辑提供的意见和被修改的机会就是很理想了。基本,不管要求大修还是小修,说明审稿人和编辑都是在留给了接受的机会。但 是也有很多人经常抱怨修改后备拒。可见,修改的合理意见回复之重要性。 最近本人(转专业转方法转课题后)投出一篇稿子到aip某杂志。审稿约20(经历休息日)天后,收到修回意见。一为大修,一为小修。小修意见简单,认为结 果很漂亮,但是质疑为什么选择这个方法。大修意见首先承认了结果漂亮(前提很好),然后提出了若干意见,其中有两条特别难以处理,是关于机制解释问题,审 稿人 建议 了几个解释机制的方法以外;还提出了一个结果中的新现象,认为比其他结果更有趣,值得解释。当时拿着意见看到这里,脑袋就发懵了,如果重新将机制重新 讨论 ,工作量不堪设想,相当要重写了。另外,审稿人提出的新现象,看上去确实有趣,但却不是好啃的果子。好在有一个承认结果漂亮的前提,因此老鼓励自己,能回复好接搞定了。 教授现在基本不做科研,修回我知道只能靠自己。中间还发生一个不幸的插曲是,在某天摆弄aip系统时,把自己的稿子给撤换了下。当时在家里因为没用密码登 陆,以为肯定撤换不了,没想到aip系统设计的差,不需要密码,只要有编辑回复的链接就是默认密码登陆了系统。(ps 大家切记别轻易把自己的审稿和投稿的链接发给别人了)。第二天大早报告教授被批一顿,问我是不是撤稿,我不同意撤稿。当然后面没什么事情,但是我提心吊 胆,怕出问题,加上回复的问题还是心里把握不定,甚是难受。跑题了,sorry,一个星期的休息,调研后,开始确定回复。 小修意见,质疑方法,我当然不能承认。但是也没有反驳,我只在文中加了一句话,就是最近的工作证明这个方法非常有效,并引 文献 几篇。 大修意见。1,语法和文字问题,我回复是修改了这些问题,同时认真的检查了其他类似问题(确实字字句句扫了一遍,尤其是用搜索的方法,比如审稿人提的某单词问题,就通篇把这单词都搜索了确认)。2,审稿人问我为什么某表格中有个 数据 不列出来。其实这个数据列上后没什么意义,但是也没什么坏的影响。所以直接列上了这个数据。3,机制问题,审稿人认为我的机制解释不行,建议用他说的几个方法。我保留了自己的方法,同时在文中增加了一个小图,采用建议的方法补充了解释(是辅助原来的方法和解释)。4, 推荐 了结果中一个新的现象,但是审稿人是用了一个比如推荐这个新现象(确实之前我没发现)。但这个现象经过我思考后,找到了一个 理论 可 以解释 ,但是并没多大意义。由于审稿人只是用一个比如的提法列出的这个建议,因此,对于这条意见没做处理,当做没看到了:)(注意由于这个意见是和3在一起的, 都是关于机制里面的一个问题,不是单独列出来的,所以不处理没有引起其他问题。当时做好的准备是,万一审稿人要纠结这个问题就再给出解释) ---------- Dear Dr. ***, Thank you very much for your prompt treatment of our manuscript which we submitted for publication as an article in the ****。 We would like to express our sincere thanks to the two reviewers through you for their critical comments and constructive suggestions. We have tried our best to revise our manuscript according to their valuable suggestions. Attached please find the revised version, which we would like to submit for your kind consideration. Following is the response to the remarks from the two reviewers. As the response to the comments from Reviewer 1: The authors express sincere thanks to the reviewer for his/her valuable comments and constructive suggestions. ******** We hope our paper will be accepted as revised. Thank you very much. With my best wishes, Yours sincerely, **** 回复给主编和审稿人就用了这同一封信。从上面我对小修和大修的意见可以看到,我坚持了一个原则,就是所有的审稿人的意见我都接受了,而且在 论文 中 采用。呵呵,虽然有些不认同但没反驳,而且表现都是都做了接受并采用,但是这种采用很灵活,不是照着审稿人意见全做,而只是非常委婉的做了对应的处理。有 些朋友对于修改意见,可能不同意的就采用反驳方式,这肯定是不利于交流的。有些朋友对于修改意见,表示接受或者给出解释,但是在论文中没有增加(这可能让 审稿人和编辑觉得是不是不能公开发表出来!!!)而我的这个修改意见,让主编一看,光明磊落,所有意见都回复并在论文中有所体现。 当时将这个意见发给教授,教授投出后,还很后悔没有在致谢中致谢一下审稿人。幸运的是几天后,就接到了主编的接受意见,从时间和主编的处理来看,应该是没 有送审就被直接接受了。整个文章从投出去到经历大修接受后时间约1个月,一点个人的小经验分享给大家。对于大牛没用,但是对于和我一样在为点小文章拼搏的 人应该是有点意义的:)。
个人分类: Writing|7386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6 16:4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