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化学所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转载]华北电力与中科院化学所合作制备出高效反向结构聚合物太阳能电池
热度 1 tanyard008 2012-5-9 15:21
聚合物太阳能电池一般由共轭聚合物给体和富勒烯衍生物受体的共混膜夹在ITO透明正极和金属负极之间所组成,具有结构和制备过程简单、成本低、重量轻、可制备成柔性器件等突出优点,近年来成为国内外研究热点。传统器件结构使用透明导电聚合物PEDOT:PSS修饰ITO电极作为正极、低功函数活泼金属作为负极。PEDOT:PSS修饰层由酸性PEDOT:PSS水溶液旋涂在ITO玻璃上,酸性PEDOT:PSS对ITO具有腐蚀作用,同时器件顶部的活泼金属负极极易与环境中的水氧发生反应,这些严重影响器件的稳定性和工作寿命。近年来兴起的反向结构聚合物太阳能电池,使用低功函数材料修饰ITO电极作为负极、高功函数稳定的顶部电极作为正极,大大提高了器件的稳定性。但是,当前反向结构聚合物太阳能电池使用的负极修饰层材料主要是ZnO或TiO 2 纳晶,它们需要高温(200 o C)热处理才能具有较好的性能,这不适合在大面积柔性电极上的应用。因此,开发廉价、可溶液加工以及低温处理的负极修饰层对于将来柔性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实际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科技部和中国科学院的支持下,化学所有机固体院重点实验室与高分子物理与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华北电力大学合作,最近使用廉价、醇溶性钛螯合物TIPD修饰ITO电极作为负极制备的反向结构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器件结构和相关材料的分子结构见图1),在AM1.5, 100 mW/cm 2 光照条件下能量转换效率达到7.4%,而同样活性层传统正向结构器件的效率为6.4%(器件 J-V 曲线和光伏性能数据见图1),7.4%为反向结构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当前文献报道最高效率之一。( Adv. Mater. 2012 , 24 , 1476-1481.) 研究人员于2006年首次将TIPD用于传统结构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负极修饰层,使基于MEH-PPV/PCBM的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效率从无此修饰层的1.66%提高到2.52%( Appl Phys Lett, 2007 , 91 : 023509)。这一电极修饰层材料获授权中国发明专利1项(“一种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及其制备方法”,中国发明专利,申请日:2006年8月8日。授权公告日:2009年11月25日,专利号:ZL 2006 1 0089192.3)。近期,他们又将TIPD用于反向结构聚合物太阳能电池,使用TIPD修饰ITO作负极、MoO 3 /Al作为正极、PBDTTT-C/PC 70 BM的共混膜为活性层构筑了反向结构器件。研究了TIPD修饰层热处理温度对器件光伏性能的影响,发现60 o C热处理后使TIPD表面由亲水变为憎水,150 o C处理10分钟的修饰层器件性能最佳。这一最佳热处理温度与传统器件PEDOT:PSS修饰层的热处理温度相同,保证了TIPD修饰层将来在柔性基底电极上的应用。 图1 使用醇溶性TIPD为负极修饰层、基于PBDTTT-C/PC 70 BM的反向结构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器件结构和光伏性能 有机固体院重点实验室 2012年3月26日
2473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 化学所在氧自由基研究方面取得系列进展
yanrding 2012-4-27 18:17
化学所在氧自由基研究方面取得系列进展 原文: http://www.iccas.ac.cn/xwzx/kydt/201204/t20120423_3561915.html 2012-04-23 | 编辑:lidan |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 氧自由基是一类典型重要的化学反应中间体,它们广泛存在于大气、化学、生命等过程,氧自由基的捕捉与研究非常困难。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科院、科技部的资助下,化学所分子动态与稳态结构实验室的科研人员提出了新的研究思路:把氧自由基制备到具有明确分子结构的团簇上,通过调控团簇组成、尺寸、电子结构等因素认识氧自由基的结构与反应性,取得了系列研究进展,最近,科研人员受邀为美国化学会期刊Accounts of Chemical Research撰写关于氧自由基化学的研究综述( Acc. Chem. Res. 2012, 45 , 382)。 科研人员首先提出定义“氧缺陷指数”对金属氧化物团簇进行分类( Theor. Chem. Acc. 2010, 127 , 449),实验结合理论发现其中一类团簇(该指数为1的团簇)以氧原子自由基为反应活性中心与甲烷( Chem. Commun. 2010 , 46 , 1736)等非常稳定的小分子在室温下发生化学反应;进一步发现了氧分子吸附中的单电子转移是氧自由基自发产生的重要机制( J. Phys. Chem. A , 2010, 114 , 10024; 2011 , 115 , 10245)。通过研究二元复合氧化物团簇,发现在一系列团簇中氧自由基与主族元素铝( Chem. Eur. J. 2011 , 17 , 3449)、硅( J. Phys. Chem. C, 2010, 114, 12271; Chem. Eur. J. 2010 , 16 , 11463 / VIP article)、磷( Phys. Chem. Chem. Phys. 2010 , 12, 12223)而并非与过渡金属元素钒成键,这表明V 2 O 5 /Al 2 O 3 、V 2 O 5 /SiO 2 等催化剂中的载体成分也可能会参与表面化学反应。通过深入分析氧自由基的反应性,发现了团簇上氧自由基局部的自旋密度分布( Phys. Chem. Chem. Phys. 2010 , 12 , 3984; J. Phys. Chem. C. 2011 , 115 , 13329)和局部的电荷分布( Chem. Eur. J. 2011, 17 , 11728)可以显著影响自由基与一氧化碳、烷烃等分子反应的速率,这为调控氧自由基与稳定小分子的反应活性与选择性建立了理论基础。 图1调节氧自由基局部的自旋密度分布和电荷分布,有效控制其反应性 分子动态与稳态结构实验室 2012年4月23日
355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化学所超临界流体、离子液体相关成果荣获2011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二
wangshu 2012-2-16 17:45
http://www.iccas.ac.cn/xwzx/yw/201202/t20120216_3441154.html 化学所超临界流体、离子液体相关成果荣获2011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白春礼院长致函祝贺 2012-02-16 | 编辑:lidan |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 2012年2月14日,2011年度国家科技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刘延东在大会上宣读了《国务院关于2011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胡锦涛、温家宝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分别向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和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的代表颁发了奖励证书。 由化学所韩布兴、刘志敏、张建玲、姜涛、闫海科等为主要完成人的“超临界流体、离子液体及其混合体系相行为与分子间相互作用研究”项目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中国科学院白春礼院长致函祝贺,并向化学所广大科技人员致以热烈的祝贺。 科技处  2012年2月16日
个人分类: 化学|2378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化学所核磁实验室通知
wangshu 2012-1-11 16:22
深受其害 ================= 1. 核磁处理软件Mnova已经升级,请使用该软件的同学到化学所ftp服务器上下载相关安装文件和license文件,具体路径是/incoming3/Chemistry/NMR/Mestrenova. 最新版本为 7.1.0,license为2012. 安装方法和以前版本相同。 2. 使用氘代氯仿请注意。现已发现氘代氯仿在多种化合物(四硫富瓦烯、噻吩和卟啉等)的氢谱测试中有干扰,主要原因是长期保存的氘代氯仿会降解生产氘代盐酸(CIL推荐的氘代氯仿保质期为6个月),酸与化合物反应所致。因此在使用氘代氯仿时,如果出现异常现象,请考虑如下措施: a. 使用氘代二氯甲烷配置新溶液重新测量; b. 在氘代氯仿溶液中加入少量的NaHCO3或Na2CO3中和酸。 如果还有其它问题,请随时和核磁实验室联系。 分析测试中心核磁实验室 2012年1月9日
个人分类: 化学|2185 次阅读|0 个评论
一个问题:为什么像鸿飞这样优秀的老师,没能留在国内?
热度 7 csblizhaolin 2011-11-6 20:55
鸿飞老师的观点很显然得到了大部分人的赞同,很想问一个问题:像鸿飞这样优秀的老师,为什么没能留在国内,却去了我们党一直称为霸权主义国家的美利坚合众国!很有必要让中科院和中科院化学所的管理者们反思一下!
583 次阅读|11 个评论
普通/文艺/二逼化学所所猫
wangshu 2011-10-29 11:35
普通/文艺/二逼化学所所猫
蓝牙V570鼠标老是失去联系,搞得一上午写文章没心情,索性再做一个欢乐的所猫系列。
个人分类: 当下|3259 次阅读|0 个评论
第一次进入中科院化学所
热度 6 陈安博士 2011-6-3 15:14
  尽管中科院化学所离俺们不远,可是这才第一次进入。   因为体检。   自从那次发布中国知识分子的平均寿命堪忧的报道之后,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于知识分子身体健康的关注就更加厉害起来,科学院这样的知识分子扎堆的地方每年总组织至少一次全体体检。俺们就在这样的体检过程中从完全健康变成血压升高以及脂肪肝的。有这个预警,不管怎样,都是件好事。尽管那次寿命太短的调查现在看来很多实验设计和分析方法并不科学,甚至漏洞百出。   好在前列腺还没事。      这次的体检还有一个可喜的变化,那就是体检表变了,前两页是体检中心的设备介绍,颇有些广告的意思,第三页开始是体检内容,而原来单独附上的2-3张检查小纸条(分别是尿检、验血和妇科检查)则现在一股脑地方在了最后一页,简单地裁了一下,很容易撕下来。应该说,比以前要方便一些了。      体检使用了化学所1号楼的大厅和报告厅,以及二号楼的4层,看着化学所的瓶瓶罐罐,俺们这个做管理科学的人很是惊奇了一下——俺不见实验设备已经很久了。      化学所在科学网上的著名博主有已经离开那里在美国高就的王鸿飞老兄,不知道他当年是不是在这两座楼工作。
个人分类: 事论|3595 次阅读|12 个评论
和中科院亲密接触的日子
热度 2 chemicalbond 2011-5-30 20:50
和中科院亲密接触的日子
熟悉我博客的网友都知道我曾经在中科院学习过3年。以前也写过一篇短文,回忆曾经在研究生院学习的时光。 【参考: 玉泉路的那些日子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37346do=blogid=336837 】 不过,和中科院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在那之前就出过事。那是93年的暑假,我和武大化学系几个同学一起在武汉水生所从事暑假社会实践活动,参与了对东湖水污染的检测工作。由于武汉的气候特色,这第一次接触显然是非常的HOT 暑假期间,在寂寞的校园,晚上睡在宿舍楼顶上乘凉,仰望星空琢磨着如何打发以后的日子。那时候深受炸药奖的影响,一心想着早日离开武汉那个地方,去化学所的分子反应动力学实验室(因利用交叉分子束研究化学反应基本原理而获诺贝尔奖的李远哲先生帮助建立的,在化学所都叫它“分子束”)读研究生。后来真的考上了,在玉泉路学习一年之后就进了实验室。不过,遗憾的是很快就发现那些与激光和真空有关的实验并不是象很多报告里面暗示的那么好玩。本来我的动手能力就不灵,又赶上实验室的仪器几乎长期处于瘫痪状态,所以很多日子过得确实是非常的不爽。 幸运的是中科院在合肥还有个大学,那里有个同步辐射实验室。光化学站的张允武老师为我们提供了另一个战场。2年期间去过2次合肥,住在专家楼,吃住无忧。虽然有时候为了利用光源需要半夜加班,不过,有一套能够正常运转的仪器可以不断地产生结果,还有什么可以抱怨的? 最初我们是想考察一些有机小分子的光电离和光解离的过程,不过在飞行质谱上看到很多质量数非常高的谱峰,经验证才知道是形成了很多分子间的团簇。由于不纯的样品中含有微量的水份,我们也观察到有机小分子和水分子之间的2元团簇。虽然后来查到相似的结果在国外的文献中也有过报道,不过,这毕竟是自己亲自参与的意外的科学发现,还是颇有些成就感。 在合肥期间,出过一次事故。有个样品是 4H-噻吩,即一种硫醚。大概是同步辐射实验室的设计没有考虑化学实验的需要,好象没有通风设施,因此在实验过程中,泄漏了非常少量的样品到大气中(也可能是因冲洗试管而进入下水道),很快地,几乎整个国家实验室都是臭味熏天,影响了很多人的正常工作。我们几个都是来做实验的访问学生,一下子给吓坏了。这事显然是由于缺乏足够的有机化学知识而没有事先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不过,事已如此,我们还是主动地向张允武老师承认了错误。也许是考虑到我们不是故意犯错,张老师只是提醒我们以后要注意,并没有(让我们害怕的)写检讨之类的要求。 假如没有合肥的实验结果,我在化学所的2年就不可能写出几篇文章和后来的硕士论文,连毕业都是个问题。显然,这是要感谢张老师和他的助手们为我们提供的宝贵机会。即使后来我还有在美国的学习机会,离开化学所之后我再也没有从事相关的实验工作,但是手里有朱道本先生签名的中科院学位证书,感觉还是不一样的。 谨以此文献给曾经在中科院一起学习和工作过的同学和老师,感谢他们提供的各种帮助。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037 次阅读|4 个评论
作品发表情况二
热度 1 scimage 2011-5-24 17:04
作品发表情况二
与化学所客户合作的封面作品,作品发表之后,在所里的的公告。
个人分类: 发表作品|3371 次阅读|2 个评论
化学所库房的核磁管本周都换成NORELL
wangshu 2011-5-10 09:07
原来是上海有机所的管,13元,很脆,还有轻微的噪音, 本周换成NORELL ST500,质量较好,较结实,只要11元,在外边零售9元,批发8元. 国产的耗材质量不提高,价格还贵,又不上进,只能被淘汰。
2279 次阅读|0 个评论
化学博士太多了?- 好博士上天堂,坏博士走四方
热度 25 hongfei 2011-2-13 00:56
化学博士太多了?- 好博士上天堂,坏博士走四方
化学博士太多了? -好博士上天堂,坏博士走四方 2011.02.12 最近的一期美国化学会会刊Chemical Engineering News (CEN)上有篇文章Doctoral Dilemma:Is chemistry facing a glut of Ph.D.s?,讨论化学以及其它领域博士生产过剩的问题。 美国化学会CEN会刊Doctoral Dilemma:Is chemistry facing a glut of Ph.D.s?文章链接: http://pubs.acs.org/cen/science/89/8905sci1.html 记得若干年以前和所里分管研究生的副所长聊天,我问:现在咱们招这么多研究生,化学所一年毕业的博士就有一百多个,将来他们到哪里去找工作呢? 他想了想,回答说:你问的问题很好。但实话说这个问题我们还没有考虑过。不过,国内如果工作不好找,还可以到国外去做博士后嘛。 现在看来到国外做博士后也不见得一定是出路。CEN上的这篇文章说: Another anonymous graduate student who recently completed a Ph.D. in physical chemistry, specializing in nanotechnology, tells CEN: “I’ve sent out a total of about 60 applications to various companies that either listed nanotech-related Ph.D.-level positions or where my skill set could be applicable in other ways. I have yet to hear back about a single application.” The student believes that the hypearound nanotech isn’t matched by jobs. “I got stuck holding the bag with a Ph.D. that qualifies me for academic research and not much else,” he says. “ Basically, my options at the moment seem to be to postdoc forever or to quit science, neither of which is very appealing. ” 当然,对于博士和较为高级的专业人士来讲,找到一个合适的工作从来就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一件事情。事实上,文凭越高,需要找的工作越专门,理想的工作往往越不容易找。很多人以为读完博士可以增加自己找到好工作的机会,从来就是打错了算盘。博士最大的用处,是通过创造性的发现或者发明,为社会创造新的工作机会。那些不会发现或者创造新东西的博士,如果连书都教不好,只会成为社会的负担,饿死他们是应该的。 不管情形好坏,真正优秀和有创造性的人原则上总是工作去找他,而不是他去找工作。这正是所谓的:There is always plenty of room at the top。 There is always plenty of room at the top博文链接: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176do=blogquickforward=1id=37559 很对人会说:你这是站着说话不腰疼。我认识还几个非常优秀的人,他们照样找不到工作。 对此我只能说,也许他们认为的优秀其实并不是真正地优秀。在我看来,优秀的人是有一套绝活,不可随便能够找得到差不多的人替代的人。很多博士按照一般的标准也许算是很不错,但是他的导师手下的徒子徒孙里面差不多的人几年里面有一大把,这样的人能够优秀到什么地方去呢? 不管博士数目是多了还是少了,但其中优秀的只是凤毛麟角。 根据2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实施30周年纪念大会上公布的数据,30年来,中国共授予各类博士、硕士和学士学位分别达到33.5万、273.2万和1830万多人。照道理说,33.5万博士,如果按照1000所高校平均,每所高校也就只有335名博士。这个数目其实一点也不多。从数据上看,中国还是很缺乏博士的。所以现在土博士毕业后工作不好找,应该只是结构性的原因。 《中国已授予各类博士硕士和学士学位逾2100万人》新闻链接: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1/2/243776.shtm 2002年左右我就给自己的学生说:最近两年有个博士学位还是比较容易在国内大城市的高校找到个教师职位,不过估计等你们三五年后毕业时,这样的工作会越来越难找。所以,建议你们自己最好用高的的标准要求自己。如果还是按照现在的标准混,将来在大城市找不到工作,别说导师没你有提醒过你们。 事实证明,我还是有点先见之明的。 好博士上天堂,坏博士走四方。 走过四方以后,总会有个工作。实在不行,就上水泊梁山落草吧! 《好女孩上天堂,坏女孩走四方》博文链接: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176do=blogquickforward=1id=7686
个人分类: 教育科研|25177 次阅读|32 个评论
我们组的文章将被NPG Asia Materials做Highlight
wangshu 2010-5-10 10:46
:) http://www.ic.cas.cn/xwzx/kydt/201005/t20100510_2841956.html 化学所成功合成新的碳同素异形体-石墨炔 2010-05-10 | 编辑:lidan |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 近二十年来,科学家们一直致力于发展新的方法合成新的碳的同素异形体,探索其新的性能,先后发现了富勒烯、碳纳米管和石墨烯等新的碳的同素异形体,并成为了国际学术研究的前沿和热点。碳具有sp 3 、sp 2 和sp三种杂化态,通过不同杂化态可以形成多种碳的同素异形体,如通过sp 3 杂化可以形成金刚石,通过sp 3 与sp 2 杂化则可以形成碳纳米管、富勒烯和石墨烯等。由于sp杂化态形成的碳碳三键具有线性结构、无顺反异构体和高共轭等优点,人们一直渴望能够获得具有sp杂化态的碳的新同素异形体,并认为该类碳材料具备优异的电学、光学和光电性能,并将成为下一代新的电子和光电器件的关键材料。石墨炔是第一个以sp、sp 2 和sp 3 三种杂化态形成的新的碳同素异形体,最有可能被人工合成的非天然的碳同素异形体。 化学所有机固体院重点实验室科研人员长期致力于富勒烯等碳材料的合成、聚集态结构和性能的研究。最近,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科技部和中国科学院的资助下,在石墨炔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利用六炔基苯在铜片的催化作用下发生偶联反应,成功地在铜片表面上通过化学方法合成了大面积碳的新的同素异形体-石墨炔(graphdiyne)薄膜。研究结果还证实石墨炔是由1,3-二炔键将苯环共轭连接形成二维平面网络结构的全碳分子,具有丰富的碳化学键,大的共轭体系、宽面间距、优良的化学稳定性和半导体性能。所获得的石墨炔单晶薄膜具有较高的有序度和较低的缺陷,薄膜电导率为:10 3 -10 4 S m 1 。这种碳的新同素异形体的发现,使得受国际科学界高度重视的碳材料家族又诞生了一个新的成员。石墨炔特殊的电子结构将在超导、电子、能源以及光电等领域具有潜在、重要的应用前景。 研究结果发表在 Chem. Commun. 2010,3256-3258上。这一结果被认为是碳化学的一个重要进展,它将为大面积石墨炔薄膜在纳米电子的应用开辟一条道路。该论文一经发表,就被编辑选为Showcasing,文章网上出版后,立即被评为HOT article,并在一个多月中点击率排名一直第一,并成为 Chem. Commun. 为中国春节特选的Top article。Materials Today杂志和《自然》出版集团的NPG Asia Materials等也准备以Highlight形式报道。 详情和pdf下载见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21054
个人分类: 格物|5602 次阅读|1 个评论
我国科学家成功合成新的碳同素异形体
wangshu 2010-5-7 15:09
国兴做出这个真不容易,很赞! http://www.rsc.org/Publishing/Journals/CC/article.asp?doi=b922733d Chem. Commun. , 2010, 46 , 3256 - 3258, DOI: 10.1039/b922733d Architecture of graphdiyne nanoscale films Guoxing Li, Yuliang Li, Huibiao Liu, Yanbing Guo, Yongjun Li and Daoben Zhu We have demonstrated a methodology to generate large area graphdiyne films with 3.61 cm 2 on the surface of copper via a cross-coupling reaction using hexaethynylbenzene. The device based on graphdiyne films for measurement of electrical property is fabricated and shows conductivity of 2.516 10 -4 S m -1 indicating a semiconductor property. PDF下载: Architecture of graphdiyne nanoscale films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0/5/231845.shtm 作者:张巧玲 来源: 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10-5-7 9:15:52 选择字号: 小 中 大 我国科学家成功合成新的碳同素异形体 饱受重视的碳材料家族又诞生了一个新成员 最近,中科院化学所有机固体院重点实验室科研人员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科技部和中国科学院的资助下,在石墨炔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研究人员利用六炔基苯在铜片的催化作用下发生偶联反应,成功地在铜片表面上通过化学方法合成了大面积碳的新的同素异形体石墨炔(graphdiyne)薄膜,研究结果发表在2010年的《化学通讯》( Chem. Commun )上。 据悉,近20年来,科学家们一直致力于发展新的方法合成新的碳同素异形体,探索其新的性能,先后发现了富勒烯、碳纳米管和石墨烯等新的碳同素异形体,并成为国际学术研究的前沿和热点,形成了交叉科学的独立研究领域。碳具有sp 3 、sp 2 和sp三种杂化态,通过不同杂化态可以形成多种碳的同素异形体,如通过sp 3 杂化可以形成金刚石,通过sp 3 与sp 2 杂化则可以形成碳纳米管、富勒烯和石墨烯等。由于sp杂化态形成的碳碳三键具有线性结构、无顺反异构体和高共轭等优点,人们一直渴望能获得有sp杂化态的新的碳同素异形体,并认为该类碳材料具备优异的电学、光学和光电性能而成为下一代新的电子和光电器件的关键材料。石墨炔是第一个以sp、sp 2 和sp 3 三种杂化态形成的新的碳同素异形体,最有可能被人工合成的非天然的碳同素异形体。 化学所有机固体院重点实验室科研人员长期致力于碳材料的合成、聚集态结构和性能的研究。他们成功研究出石墨炔薄膜后, Chem. Commun 的审稿人在评价这一研究成果时表示:这是碳化学的一个令人瞩目的进展,大面积的石墨炔薄膜的制备是一个真正的重大发现,研究结果非常让人振奋,并将为大面积石墨炔薄膜在纳米电子的应用开辟一条道路。 研究结果表明,石墨炔是由1,3-二炔键将苯环共轭连接形成二维平面网络结构的全碳分子,具有丰富的碳化学键,大的共轭体系、宽面间距(4.1913)、优良的化学稳定性和半导体性能。所获得的石墨炔薄膜面积可达3.61cm 2 ,是高晶化的单晶薄膜,拉曼光谱显示了其特征峰在1382、1569、1926和2189cm -1 ,并证实该薄膜具有较高的有序度和较低的缺陷,薄膜电导率为:10 -3 -10 -4 S m -1 。 这种新的碳同素异形体的发现,使得受国际科学界高度重视的碳材料家族又诞生了一个新的成员。石墨炔特殊的电子结构将在超导、电子、能源以及光电等领域具有潜在、重要的应用前景。 《科学时报》 (2010-5-7 A1 要闻) 更多阅读 《化学通讯》发表论文摘要(英文)
个人分类: 格物|6386 次阅读|1 个评论
来自王炎同学的感谢信
jyzheng1234 2010-1-29 22:36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你们好!我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在这里表达我最诚挚的谢意和最真诚的感激之情。 刚刚过去的2009年对我来说是难忘的一年,在这一年里我不仅自己经历了一次手术,更不幸的是我可爱的妹妹在与病魔斗争了几年之后,最终还是被确诊为尿毒症。 2009年12月,妹妹的病情恶化,肌酐已经很高,而且高血压、心衰、肺部感染等各种尿毒症的并发症也相当严重,生命危在旦夕,不得不入院接受治疗,入院后不到一个星期就花光了父母东拼西凑来的一万多元。我来自一个农民家庭,从小,为了我们三兄妹的学业,家里已经是一贫如洗了。这几年来,为了给妹妹治病,花费了十几万的治疗费用了,这个贫苦的农民家庭更是债台高筑了,真的是再也没有办法借到一分钱来让妹妹继续治疗了。 正当我和父母一筹莫展,几乎要绝望了的时候。是我们2007级硕博班和实验室的同学们帮助了我,他们不仅给予我物质上的帮助,还积极地鼓励我,让我向更多的好心人求助。在他们的呼吁下,我得到了大家更多的帮助。这些帮助真的像冬日里里最灿烂最温暖的那一缕阳光,温暖着我的心田。虽然命运无情,但是人间充满了真爱。谢谢你们精神上的关爱和物质上的帮助。 目前共收到捐款49286.5元,其中已经有14055元用于妹妹的治疗,主要用于小妹近一段时间的透析费用、手术(透析管植入)费用以及住院的药物和治疗费用,剩余捐款将用于继续住院和肾移植手术费用的筹备。正是这一部分捐款才让妹妹得以继续治疗,现在妹妹已经脱离了危险,病情暂时稳定,需要进一步的治疗稳定身体的各种指标,是你们给了她生的希望。妹妹说过,无论以后的治疗历程有多么艰辛,她都会坚持下去的,因为有很多知名的和不知名的哥哥姐姐的祝福和关心与她相伴。 在这里我要感谢所有捐款老师和同学们,感谢后勤、机关和食堂的叔叔阿姨们,感谢你们的爱心捐助,是你们让一个花季少女重新看到了生的希望。虽然我不能一一向你们说声谢谢,但是在这里我用一颗感恩的心向所有伸出援助之手的好心人表示衷心的谢意和真诚的感激,祝愿好人一生平安! 此致 敬礼! 中国科学院 化学研究所2007级硕博生 王炎 2010年1月29日
个人分类: 未分类|3667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科院化学所第四次“公众开放日”将于9月19日举行(转载)
yujoak 2009-9-14 08:39
转载自: http://www.iccas.ac.cn 2009 年 9 月 19 日 (星期六),化学研究所将举行第四次公众开放日。此次开放日主题为化学促进可持续发展,将通过科普报告会、与科学家面对面、参观实验室、研究生招 生咨询等活动,带领大家进入神奇的化学世界。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是以基础研究为主,有重点地开展国家急需的、有重大战略目标的高新技术创新研究,并与高新技术应用和转化工作相协调发展的多学科、综合性研究所。 建所 50 多年来,为促进我国化学科学的发展和经济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知识创新工程以来,化学所基础研究和高技术创新研究均取得重要进展,多项创新性的重要成果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是具有一定国际影响、我国最重要的化学研究机构之一 。 热忱欢迎各级领导、科研机构、新闻媒体、企业界、大学和中小学师生及社会各界公众参加。 联系电话: 010-62554473
个人分类: 学术相关|3218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7 14:4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