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劣根性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国民劣根性:亡羊不补牢,候牢边捉狼!
热度 8 lbjman 2015-3-16 22:32
1、从目前权力结构体制和管理运行体制看,国家治理的层次结构破漏百出。 2、在某些人下台时全民欢呼雀跃,隐喻这种破漏是一种全局性的内在缺陷。 3、以上两种情况的存在更凸显出国民的劣根性:亡羊不补牢,候牢边捉狼!
350 次阅读|8 个评论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无法休停的脚步。。。。
热度 1 yanghualei 2015-3-2 20:49
昨天晚上做火车的时候,和一个退休的老教师, 1954 年的,在那胡聊。其在陈述他的一生,有很多成绩,最自豪的,我从他眼中和口语中,可以感觉到,还是他的学生。当然也有遗憾,在谈及遗憾的时候,其说,有几次可以下海的机会,特别是去深圳和海南的时候,其都错过了,在谈及原因时候,其看了看窗外,说,这估计是人的劣根性,不愿意放弃自己即得的利益。 感觉他小时候家庭比较好,是 78 级之前的大学生,说当时下海的人,往往是那些单位不是太好,或者在单位混的不怎么样,不受到重视,或者生活比较窘迫的,同时自己又有所追求的。我想了自己的家乡,以前 90 年代去南方打工的,大多也是那些生活相对窘迫的,不被大家看起的,相反,那些是村里的队长,村长啊,种田比较好的,田地比较多的,生活殷实的反而比较少。 我说了一句,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他说,也可以这样说吧,小到家庭,大的国家。然后陷入了沉默。 我就再想,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周期的现象呢? 那些生活不好的,处在边缘不受重视的人,更愿意放弃自己当前处在边缘化的地位,更愿意放弃既得利益,有更强烈的渴望,去寻找新的发展机会,最终往往新的发展机,会被这些有强烈渴望寻找新机会的边缘人找到,引致其处在核心,使得原本核心的人处在边缘 。而新的边缘地带的人,有更少既得利益,更少受到关注,同样有更强的渴望,也更愿意放弃既得很少的利益,去寻找新发展的机会,同样,新的机会又被这些边缘人找到,这样一直循环下去, 即新的发展机会永远是被边缘人和光脚的人找到,新的发展机会永远是被最愿意放弃自己既得利益的人找到。 当 然上述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是源于大家都不愿处在边缘,都想处在核心,同时由于不愿意放弃既得利益,往往使得具有先发优势的个体,丧失新的发展机会,而新的机会通常被没有先发优势的个体找到,即愿意放弃既得利益的个体找到,引致。 为什么大家都不想处在边缘,为什么大家都想变得富有,无论是在金钱上,还是权利和名誉上,当然这三者通常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近代历史证明,如果落后,特别经济上落后,落后就要挨打,就被别人欺负。 我们为什么要竞争,想处在核心,实际上就是不被别人欺负,不挨打,这就是人性的又一劣根,欺负弱势群体 。 也正是这些,落后就要挨打,就要被别人欺负和看不起,所以大家都不愿落后和处在边缘,想处在核心,又由于处在边缘和核心地带的既得利益不同,引致核心地带的人往往不愿意放弃既得利益,错失发现新的机会,边缘地带的人获得新的发展机会,这样一直的轮回,一直的你追我赶,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社会进步了,但人累了。 很多时候,看似社会和自然的问题,实际是人的问题,是人的竞争引致, 我们可以约定,我们没有边缘和核心,同时没有欺负,我们就没有这样你追我赶,没有那样匆忙的脚步 ;可以不发展那么快, 可以走慢点,可以少生产点,少消费点, 可以不污染那么严重, 但 实际上,这是不可能的,这是人的博弈,博弈充满了不信任。我,我的国家和我的子民不信任,处在落后的地位上,而不受到欺负,而不挨打,所以我们要处在核心,我们要复兴,即使存在阵痛。
3069 次阅读|6 个评论
中国人无缘诺奖原来是因为这个
热度 34 Majorite 2014-10-9 09:01
中国人无缘诺奖是因为太聪明 2014 年度的诺贝尔医学、物理和化学奖已经揭晓,获奖的有英国、美国、德国和日本等国的科学家,就是没有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中国人,有人把其原因归之于中国的传统文化 —— 不鼓励创新,也有人认为是中国官本位的教育与学术体制不好。中国现在能成功发射卫星,把载人宇宙飞船送入太空,下潜到数千米的深海,所有这一切都不是开创性的,不过是在延续别人的理论,重复别人的做法而已。得不到诺贝尔奖,不是因为中国人不聪明,而是中国人太聪明。太聪明几乎是中国一切社会问题的根源 ! 有个叫老憨的人(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84f3170101cv4x.html )在其博客里写道:“南京死三十万不是鬼子太残暴(强大),而是国人太聪明 !!” 【要知道去杀三十万只猪或狗,一不小心还会弄个工伤事故、感染死亡什么的,难道三十万南京人真的是猪狗不如?五个日本鬼子就可以押着两千人去屠杀!!虽然那五个日本兵有枪,但是那两千人并没有被捆着,完全可以动手反抗。可是他们没有,因为大家都是聪明人,他们明白虽然两千人肯拼命肯定能赢,但是第一个冲上去的肯定会死,所以他们聪明地独善其身,把希望寄托在有其他人第一个冲上去。可惜的是,大家都是聪明人,没有笨人,所以他们就只能像猪一样任凭屠杀。虽然每一个人都是聪明人,但是聚在一起却只是一群聪明的猪而已!!】 老憨还分析了去年几个维吾尔歹徒在昆明火车站砍人事件。【当我看到资讯上说一家餐馆里面躲了 200 多人的时候我想哭又想笑!! 8 个暴徒而已!!拿的只是刀不是枪!!只需要十几个人操起桌椅冲出去!几把砍刀就可以让一百多号人倒在血泊里?现在已经击毙的,加上抓了的,一共不过 8 个人,还有两个女的,没有枪,只有长刀,居然砍死 29 个,砍伤 130 个?武警来了,他们还当场跑了五个??难道所有的人第一意识都是逃命??难道没有人站出来跟他们搏斗??有媒体提到,一个饭店老板娘救了 200 多人,讲到所有躲进小饭店的男人都不知所措。我想问,躲在女人庇护下发懵的男人们,不感到到悲哀吗?这一次是暴徒,如果是侵略者,是不是又要上演几个日本兵就可以屠杀一个村子的事情?】这又是中国人太聪明的一例,自己不愿出力反抗,却希望寄托在有其他人第一个冲上去。可惜的是,大家都是聪明人,没有蠢材,所以让 6 男 2 女砍死 29 个,砍伤 130 个,吓得上千人到处躲藏。 中国人也渴望自由与民主,渴望用宪政保护自己利益,但是他们祖祖代代在极权与暴政面前只有忍气吐声的份。为什么?还是因为人人太聪明,总希望别人第一个冲上去,胜利了,然后自己享受民宪的成果。结果,谁都不冲,只有永远做奴才的份。即使几百年有个人勇敢地冲上去,推翻了皇帝,可是他也不傻,自己做起皇帝来,他才不愿与人民分享权力。 今天万维网上又有一个人撰文( http://blog.creaders.net/humvee2012/user_blog_diary.php?did=193662 )论证中国式的聪明。正是因为中国人太聪明,所以不喜欢花死力气做事,精于变通,老于世故,喜欢走捷径。太费脑筋、太花时间的事都不愿干,这样怎能做出原创性的科研?中国人搞人情、走后门、送礼行贿都是走捷径图自己方便而破坏制度的具体表现。在现在那些留学生中官二代与富二代没有人学科学技术就是明证,大多学商、学管理的,因为正是那样来钱快。因为太聪明,所以善于引进、搞拿来主义,模仿、抄袭、山寨他人。追热门、恋跟风,一窝蜂赶时髦发文章,发文章的目的是得奖励做院士而不是追求真理。连杰出人才都想引进,我们的大学还去下功夫培育人才?手机是西方人发明的,可是我们中国人用的最多。我们享受着西方人原创的科技成果,却不花功夫自己去研发。正是因为太聪明,我们中国人很容易骄傲自满,除了轻易佩服自己外很难真心佩服别人,绝不轻信别人,更不谈信仰和价值观 , 不论上帝真主还是佛祖仙人一概不信,太聪明的人只相信对自己有利、能为自己带来实在好处的 , 发展自己才是硬道理,否则一切都是他妈的胡扯。正因为中国人太聪明,所以民主选举行不通 , 即使一人一票地选举 , 最后的结果肯定是每个人都不服别人 , 岂不天下大乱 ? 正是因为太聪明,才有有便宜不占王八蛋的硬道理 , 削尖脑袋往上爬是因为深知 让领导先走 的好处,所以才天下熙熙皆为利来 , 没有占到小便宜就是吃了大亏,才有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才有外国的好东西来一件毁一件(博士、院士等)。 所以,中国人无缘诺奖实在是因为太聪明, 可惜聪明不等于智慧。
个人分类: 中华民族|6868 次阅读|47 个评论
老鼠屎是如何坏了一锅汤的?
热度 5 zhangpengju 2012-12-6 14:05
切糕的刀果然很快,一刀下去,切出了中国人的劣根性,国人骨髓里流出来的最精华的东西,还是几十年前的糟粕。 媒体的对切糕事件报道,有多少是可信的?很少有人去考证,大多数人就是顺应着媒体的报道,主动去相信它们,貌似上了媒体的当,其实二者是沆瀣一气,狼狈为奸,把对切糕的炒作进行到底,满足一下内心最肮脏的一面:歧视! 所有对弱者的丑化,都是为了借贬低别人来抬高自己,显示优越,显示高贵。尽管一个人在歧视、嘲笑别人的时候,可能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内心真实的动机,但在潜意识中这种欲望一定是存在的。 极少一部分从新疆到其他省份买切糕的人,根本代表不了新疆人的整体素质,更代表不了维族人的素质;一部分科研搞的好的人,代表不了中国科研的整体水平;极少一部分河南人代表不了1亿多河南人的整体素质;这些道理大家都明白,但是为什么还有人(某些科学网名博)认为一粒老鼠屎会坏了一锅汤呢?有兴趣的可以探讨一下这个有趣的问题。 ------------------------------- 老鼠屎是一种动物的粪便,基本可以确定的是,这种粪便是不可以为人类所食用的。汤是什么汤,我们不知道,姑且认为是牛奶鸡蛋醪糟汤吧。这种汤,营养丰富,用的是三鹿的牛奶,人造鸡蛋,转基因醪糟,人们可以喝。那么,为什么老鼠屎掉到了汤里面,这个汤就变坏了呢?坏了且不能喝了?言下之意就是这些汤变成了坏汤,且汤变坏的原因是老鼠屎。这就是大多数人的逻辑: 老鼠屎(垃圾)+好汤-》坏汤。根本原因是老鼠屎。 我不得不说,逻辑太完美了。 我们设想一下,老鼠屎这种垃圾如果要变坏一锅好汤,是不是必须要和这锅汤发生能量或者物质的交换?这个交换或者是通过辐射,传导,扩散;并伴随着电荷交换,能级激发,退激,荧光等等过程,等到这些过程进行足够长的时间之后,这个汤才会变坏;也就是说,需要几种途径,有的途径是需要媒介和载体的。如果老鼠屎刚刚落入汤中,我们用 超快的手 将老鼠屎从汤中捞出来,是不是可以避免汤被破坏?如果,我们怕热,不想把它捞出来,那么我们可以用一种胶囊把它裹起来,不让老鼠屎和汤进行能量和物质的交换,这下是不是汤就不会变坏了? 问题来了,现在汤已经变坏了,或者快要变坏了。变坏的途径是要有能量和物质的交换,这个交换的载体是什么?主要通过什么途径变坏的? 答案是什么? 求正解!
4714 次阅读|10 个评论
老乡,您能不能对俺善良点?
热度 34 gfcao 2012-8-4 00:30
老乡,您能不能对俺善良点?
我历来觉得中国农民是全世界最朴实的农民,也是最善良、最吃苦耐劳的农民,但农民与农民是很不相同的,就像十个指头伸出来有长短一样,有时某些农民的某种劣根性会让你啼笑皆非。 第一次遭遇的尴尬是汽车被自行车撞了。那是大约三四年前的事,邓东皋先生身体有恙,委托我替他上中大基地班的实变函数课。我驱车从学校出门去中大上课,远远看见几个农民骑着自行车飞快奔了过来,我担心碰上他们,便主动将车停了下来,没想到一位女士骑在车上丝毫没有减速的迹象,径直向我的车冲了过来。只听哐的一声,自行车的前轮撞上了我汽车的右车灯,将灯罩刮了个口子。我下得车来与她理论为何撞上我的车,还没等女士开腔,一位农民大爷上来帮腔:“少罗嗦,报警就是了,不就是开个车,你以为你有什么了不起吗?”我的天,这都哪儿跟哪儿啊?正好有一警察骑着摩托路过,警察下了车,了解情况后说道:“没规定自行车撞了汽车需要赔偿,你反正买了保险,报险就是了。”我不禁叹息一声:“这世道还有道理可讲么?躺着中枪居然白中了。”担心影响上课,我便对警察叔叔说:“既然你这么说了,我尊重你的意见,就此作罢。”灰头土脸地开车走了,这是我难得碰到的窝囊事,被人撞了,对方居然理直气壮。 第二次则是上次去桂林开会,我们从银子岩到了遇龙河,导游把遇龙河夸得像朵花似的,形容得天上有地上无,还说张艺谋的《英雄》曾在这里取过景,俺们经不住导游的鼓动,便兴致勃勃地去了。到了一看,不禁大失所望,遇龙河漂亮自然没得说,可是在当地毫无规划的胡乱开发下已经面目全非,早失去了它原有的美丽。河的上方每隔数百米便有高压线横跨河面,河中央星罗棋布般矗立着由几个竹排搭成的简易亭子,这些亭子大多做烤鱼、烤虾等食品买卖。我与一位同事共乘一副竹排,一个农民伯伯帮助我们撑着竹排缓缓向前,每到一个亭子附近,他都要将竹排靠上去,劝我们买这买那,我们一是肚中并不饥饿,二是担心食品的卫生不过关,都表示不想买。这位农民伯伯有点不乐意了。到了拍照的亭子边,老伯伯再次将竹排靠了上去,劝我们打印几幅刚刚拍的照片,有点心烦的我们看照片并无什么特色,再次谢绝了。这下惹恼了老伯伯,他将竹排掉了个头,竹排背对着我们向前划。突然,我和同事感到肩膀上、头顶上凉飕飕的,抬头一看,农民伯伯将河底的泥巴带了上来撒了我们满头满身,我的相机包上也是斑斑点点,幸亏我用身子护住了相机,才不至于让泥水污了机身。我没怎么在意,以为是伯伯不小心弄上来的,可四处看看别的竹排,人家身上都干干净净。正疑惑间,竹排再次掉过头来,直向一颗生满虫子的槐树冲了过去,我不由喊道:“老伯,你这是干啥?”老伯一言不发,只管往前冲,我与同事连忙低下头,但槐树的树枝太低,实在避不开。我知道槐树上生满了一种毛毛虫,这种毛毛虫身上的毛非常厉害,一旦沾到身上疼痛难忍,我小时候便领教过它的厉害,我们老家把它称为“洋辣子”。眼看着要撞上去了,说时迟那时快,我瞧准了那颗最大的树丫伸出手去使劲折了下去,终于躲过了一劫。我回过头来对那伯伯说:“你这是干嘛?何必如此?”那伯伯依然一声不吭,只顾划他的竹筏。我们悻悻地上了岸,本想找他理论,可转念一想:“能理论出什么来?在这么个毫无管理可言的地方,弄得不好还会争执起来,这个哑巴亏也只能吃了。” 俺也曾经是农民,俺老家的农民虽也有这样那样的缺点,却也不至于如此,是谁造就了这样的农民? (1) (2) (3) (4) (5) (6)可惜有鬼影 (7) (8) (9) (10) (11) (12) (13) (14)
个人分类: 随笔|5531 次阅读|70 个评论
洋海龟与橘枳典故的反绎
热度 14 zhumengjin 2012-8-1 20:18
很久没写博文,名字也已从博客排行榜上消失,今天冒个泡,hello一下老朋友们。 看到科学网有多篇博文数落部分洋龟的“不是”,不禁想起橘生淮南这个典故来。有些洋龟在国外表现得中规中矩,但为什么一旦回国、甚至身在国外而与国内打交道的过程中,他(她)们反而将国内部分学者的劣根性演绎得比土鳖还有过之而无不及?为何这些洋龟甘愿违背学术良知,要从橘变枳,面对国内外学术界要采取天壤之别的双重行事标准? 国内出台了很多人才计划,这些人才计划除了提升国内的研究水平之外,同时还寄望于这些洋龟们将国外良好的学术风气也一同带进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净化国内学术风气的作用。这些洋龟们在国外熏陶多年,按理应该将身体里的污秽净化殆尽。 但是,事实并不乐观,不断浮出的恶劣案例表明,有些洋龟利用国人崇拜“洋墨水”的心理,不按国外的学术规范行事,有些肆无忌惮的劣行对中国学术界的破坏作用,甚至比国内的某些混混型土鳖还要大。目前,没有数据直接表明这类洋龟占了多大的比例,但洋龟头顶光环,他(她)们的地位毕竟要高出土鳖很多,即使是很少的比例,所产生的破坏作用也会给中国学术界带来非常严重的伤害。这是一个需要正视的问题!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为何?水土异也!同样的人,为何在国外、国内表现完全不同?答案很明显,中土与外邦的水土异也!这里的水土指制度性的学术环境。事实证明,仅仅依靠层出不穷的“人才计划”引进所谓的“人才”这条路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国内的学术问题的,如果不加强国内学术规范的制度性建设,仅仅像老一辈学者那样依靠学术道德自律来维持学术界的风气,中国学术界的乱象不可能得到根本的改善。
个人分类: 科研时评|7940 次阅读|23 个评论
谈谈我们中国人的“劣根性”
热度 3 zhaozydabao 2012-7-6 12:59
本人普通在读硕士一枚,资历尚浅,观点、看法不成熟,不喜误入。 谈谈我们中国人的 “ 劣根性 ” 记得早在小学、初中的语文课本上学鲁迅文章时,讨论最多的就是关于当时国人的 “ 劣根性 ” 问题。当时懵懂的我怎么也不明白 “ 劣根性 ” 到底是怎么回事,不过人云亦云、跟着老师鹦鹉学舌罢了。 直到最近发生了一件事情,我才真正意识到了 “ 劣根性 ” 问题的严重性。怪不得鲁大师当年恨不得 “ 弃医从文 ” 来拯救国人了! 我是一所普通二本学校的一名农学类在读研究生。学校经费很是欠缺,大家做实验基本上都是靠个人的 “ 主观能动性 ” 。尤其是我们农学类的,一旦实验开始就会比农民还农民,基本上试验地的活都是我们自己做,包括翻地、除草、浇水等。一些实验条件好的实验室还好都有自己的完整体系,学生也都能有条不紊的进行实验。而我们的实验室只有我一个研究生(估计只有不入流学校才会出现这种情况的,牛人勿喷),导师恰好有不在国内,所以一切和实验相关的东西全靠自己,您能想到的一切! 当然,我并不是强调我们多辛苦,我知道现今无论什么专业的研究生都很辛苦。我只是说我们做实验确实比较困难。 今年春天我在学校附近(相对的附近而已)租了片试验地,有将近 2 亩。从实验设计到翻地种植,除了实在干不了了同学帮忙外,其余全都是自己干的。由于一方面要进行普通的大田管理,一方面还要进行我的试验,基本上自从苗子长出之后都泡在了实验田中。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今年我们这里降水太少,旱情比较严重, 1 亩多地的实验材料基本上全靠我人工从井里打水养活的(好多情况都赶不到农民浇地)。 我的勤快和努力很快得到了周围农民的一致夸奖。而且我人虽然比较老实,但也算能说会道的,和周围农民很快也都熟悉了。自我感觉和他们关系还算可以。 介绍这么多情况主要是来衬托下面发生这件事的。 我由于实验需求在试验地搭建了 3 个小型拱棚( 1.2 高 *2 宽 *120 长),拱棚是用新买的塑料布覆盖的,相对来说还算值钱(一个拱棚的塑料布大概值将近 100 元)。到了 5 月份天气开始变热该撤塑料布了,由于太忙和带塑料布不是太方便,本准备过段时间再弄的。 我们这里都是 6 月初收麦子,收获后立即种上玉米,之后再浇地。由于我做实验天天下地,所以当周围农民收麦子时也都多少帮点忙。也想着趁他们浇地顺便把我的试验田也浇下。 6 月 4 日周围农民开始浇地,我也和他们一样都挨了号排队。 本来 5 日晚上 10 点左右就该我浇地了,结果我地北边的那家说他明天有事,让他先浇,我明天白天再浇,这样不用夜里干活。我想着也不在乎这 10 来个小时就让他先浇了。 可是第二天当我在去地里的时候,发生了一件让我难以想象的事情: 我拱棚上的塑料布没了! 天哪,我真的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5 号那天我是下午 8 点(天已经开始黑了)才走的, 6 号我上午 8 点就到地里了。肯定是晚上谁拿走了!这是我的第一反应。我租的地边有一块坟地,农民一般没事都不敢晚上去那里。 当我细心观察我拱棚周围时,我发现了两种脚印(一个是成年男子拖鞋的花纹,另一个是 12 、 3 岁小孩子运动鞋的花纹) ,我立刻就想到了我地南边的那家人(水泵的主人), 5 号下午他在浇地,正好和他侄子( 12 、 3 岁的样子)一起,他们是到晚上 10 点多浇完,接着就是我地北边的那家(本来是我)。他侄子鞋的花纹我记不清了,但那天穿的绝对是运动鞋, 因为那天下午浇地时我帮他们摆水带是看到的! 当时没留意花纹,南边那家的主人的拖鞋的痕迹缺实实在在的在他地边有好多的,一看便知! 天哪,我当时真是不知道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我知道我地南边那家的家庭条件不是太好,地主人的妻子患有癌症,家里比较困难。每次我在地里时,只要他干活不方便时我都会帮下忙的,他收麦子、种玉米、浇地时我都帮他干了活的。 虽然不算有恩与他,但他怎么也不至于做这样的事情啊?! 说道这里,还有一件事情我要说下,就是 5 月初,有次浇地(也是他架的水泵),我当时 1 亩地,他管我要 150 元(农民 1 亩 50 元,包浇)。当时老师没有给我相关的经费,我自己生活费确实不多了,那次就没谈成,后来我让我的地主人出面给我浇了下(用的他的水泵,花了 75 ,包括人工费)。 我强忍着心头的怒火,想着无论如何先浇了地再说,毕竟实验重要。可是当我在重新看水井时,却发现水泵撤了!天哪!我还没浇地啊,不是说好了上午轮到我浇地了吗?! 本来我只是怀疑他偷的我的塑料布,现在看来已经无需怀疑了! 我虽然不是雷锋,但扪心自问, 自从我在这里租地以来的确帮了他不少忙。虽然那次他的高价浇地费我没有答应他,但我自认为我对的起他。现在想想,感觉昨晚地北边浇地的安排也绝非偶然。我真的不敢想他为何要偷走我的塑料布,更是处心积虑来为难我、不让我浇地。 我郁闷的回到了学校,找同学老师倾诉。让我想不到的时,我这并不是特列!学校凡是在外面租地的老师都有过类似的事情出现过: 学校试验地浇水无端阻止过不止一次(不让用水井,非让老师额外掏钱)!试验地打药时农药竟然被抢,光天化日下的抢!玉米组老师辛辛苦苦做的一种实验材料被偷了将近 80% (只是因为这个组合玉米煮起来好吃)!种植的实验材料被无端的破坏(没有理由,只是破坏)! 等等,这类事情太多了! 我同学还跟我说了一个种子公司的事情,真假我不知道,只是传说。说是 一家公司从南海繁育的育种材料(不是品种的那些),运回来之后,被一群农民偷走了一多半,混了下卖掉了!那些可是育种材料啊,千金难求的材料啊,竟然被偷走当成普通玉米卖掉了 ! 老师也安慰我说,丢了几块塑料布不算啥,不值多少钱。她前几天在市区钱包被偷了,里面有她半个月工资呢!还有银行卡、身份证! 几个本科生师弟、师妹也安慰我说,这事情哪里都有!他们家东西放到门口都有人拿!别说我这在距离学校很远的试验地了。还有个小师妹说, 一次他们村里换电线杆,电线杆来来后竟然有人将新电线杆用铁锤杂碎了偷里面的钢筋去买! ...... 等平静下来时,我给我的地主打电话说了下情况。地主竟然告诉我那人平时手脚就不干净! 后来,我去地里遇见了北边浇地的那家人。我问他知道情况不,他说他不知道!那天晚上他是在南边那家人之后浇的地,我的地只有不到 20 米宽,我想就算晚上天再黑,也不至于一点都不知道吧。同样,我也遇到了南边的那家,问他为什么不等我浇地,他说那天他又急事就把水泵撤了;问塑料布,他说不用想,肯定是捡破烂的人偷的!他经常看见捡破烂的人在这片溜达(哎,经常在这片地溜达的除了我就没别人了)! 我自从租地后,几乎天天都会下地干活。之前他们见我时和我聊天,都感慨我这研究生读的不容易,很是辛苦,相当可怜。从当初他们的眼神和说话的语气中,我感受的出了他们说的是肺腑之言。就连 5 号下午我自地里回来之前还在为我的辛苦而同情我。然而,却没有想到,他们随后就对我下了“毒手”! 我承认,我丢的东西的确不值钱,也不过 200 多点,在那些动辄上千万上亿经费大家眼中根本不算啥。但是对于连平时浇水都靠自己打水而进行实验的我,确实是一大笔钱。最让我难以接受的是,我当天下午还在帮助他,他晚上就偷我塑料布! 说句实话,我知道他针对的不是我,而是“国家的人儿”!在他眼中,我虽然勤劳辛苦,但我仍然是“公家人”,而且是那种容易欺负的“公家人”。地主就安慰我说,你们那么多钱,什么百万、千万上亿的,还缺这点小钱吗?!别往心里去! 想想也是,“公家的事”都不是个人的事情!他们觉得我们又不是做自己的事情,都不会太较真。也许正是这个原因才使得我们租地比其他人租地高了近 3 倍(我们一年租地费用是 1500 元 / 亩,而普通的则是 500/ 亩)!浇水等费用也要比普通的 3 倍(上面有具体数据)!实验材料也经常被盗和破坏!也许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使得有人在村里用锤砸碎电线杆取其中钢筋时,大家都彼此心领神会的假装不知道!也许正是这个原因,使得人们敢在光天化日之下 抢取 我们的实验物品! 我有个小时候的伙伴,家里比较穷,初中毕业后没几年就去当兵了。回来后就去当了保安,后来托关系做了城管。前阵子给我打电话,说当城管很爽,看见啥不顺眼就拿走 ! 我就打趣他说,你们家人现在也老家县城摆小摊,你就不怕那里的城管像你们一样做坏事吗? 他说,没事,我这边多收点就把那边的损失补回来了! 我又问他,你小时候不是忒胆小吗?现在怎么干这样的活不怕吗? 他说没事,反正这是给公家办事,不怕的! 说一个关于豆腐渣工程的事。我是 06 年上的本科,我们恰好赶上学校刚建的教学楼装修好了。我们十一开始使用那些教学楼了。可是在 10 月底的一天,我们正在上课,突然从教室顶部掉下了一块天花板,蹭着我的右肩掉落了下来!当初是在合教上课,房子相对高些。也真是我命大,如果我当初在往右坐一个座位,说不定我现在已经该上幼儿园了!你千万别认为我说的重点是豆腐渣工程和那落下了的天花板,我想说的是,我被天花板惊着之后,包括我在内的全班同学除了吓了一跳之外,就再也没有事了!没人向学校反映这件事,只是以为学校自己肯定会知道并且处理的!直到前天,一个本科小师弟跟我说,前阵子他们考试时教室天花板掉下来砸着人了! 我两个哥哥都曾在建筑工地打过工,他们说,很多时候都是胡来的。为了省钱,那些大小工头们回想着法子减少材料的利用,或者换成廉价材料。而他们为了保住那一个月相对较高的工资都不敢对外乱说! 毕竟建的那些东西自己也用不着!出问题也是建筑商的事! 近年来,人们越来越关注将经济发展,也越来越重视物质享受,使得整个社会越来越浮躁,原本朴实的人们也都变得丰富多彩了。我不知道那种围观警察宪兵杀人而叫好的国人现在是否也有了,我只是感觉自己现在变得越来越“坏”了!自己周围的人也不是那种自己想象中的样子了。 我不敢想象,当一个人带着自己未成年的侄子偷一个刚刚帮助过自己人东西时的心情,那个和叔叔一起偷刚帮助过自己人东西的孩子的心情我更是难以想象。希望我永远都想不到!希望这是那个孩子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做这样的事情!希望他能很快忘掉这件不光彩的事情!希望这件事不会影响他的做人方式、不会影响他看世界的方式!希望他的行为不会影响他小伙伴们!如果这一切都与我的希望偏离的话,希望大家能够原谅我的过失,这一切都是我的错,我应该及时的将塑料布收回的。 我不是鲁大师,没有留过学,没有学过医,不能医治人们身体上的疾病,更写不出鲁大师那样能拯救过人的文章。我看到了人们身上的一种根深蒂固的疾病,但我无能为力!
个人分类: 社会百态|69 次阅读|6 个评论
[转载]中国人的劣根性
热度 2 jhpan620 2011-10-20 14:56
现将所见一文转载如下: 中国人的劣根性? 这两天无论是海外的文学城还是国内各个互联网,大家都在为广东发生的一起二岁女童先后遭两辆车碾过十余路人无人施救的事件而愤慨。通常,我只是乖乖的呆在文学城看新闻、分享自己的观点,可最近我正好在国内,上文学城不仅要翻墙,而且有时手脚不利落还会摔下来,就只好在国内的互联网收取资讯(因大陆的电视新闻含金量太低基本都在歌功颂德)。 有趣的是对这同一事件的反应,海外和国内却也有一些差别。除了共有的义愤填膺外,文学城多了“五毛”的解围,而互联网则多了实质上的回应。如:“如果是我,我也不敢救”等。 这些年,诸如这类能扯上道德,素质的事件中,人们的反应大多指向政府、法官、指向贫富不均、社会道德低落等等,很少有指向自己的。我这里有一篇文章,作者是谁,我无从得知。但这篇文章却从一些实例中写出了中国的问题。虽然有一些我不是 100% 的苟同,但也值得人们去深思反省。不多费话了,您自己来看来想。篇幅长了一点,但值得好好一读。 ZT: 《人劣根性分析 -- 群体犯罪》 首先我来讲个故事,这是发生在几年前的 “ 安利退货门事件 ” ,故事发生在中国经济最活跃的城市上海(本人也是上海人 ) : 自九十年代后期,随着跨国企业进入中国,西方世界与中国才在基本的生活层面真正开始相互接触。在跨国企业大批量迁往中国的过程中,一家名叫 “ 安利( Amway ) ” 的美国保健品跨国公司,也希望在这片它并不熟悉的土地上开展蓝图。 作为一家排名世界 500 强、并且是前三十名的国际知名企业, 安利公司直销制度体系显得非常独特,并且被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另眼相看,形容为 “ 最无懈可击的激励制度 ” 、被哈佛 MBA 和中国人大 MBA 列为教材案例 ,这家公司自然是实力雄厚,对中国市场充满了期待。然而,正是这家巨型企业,在中国最繁荣的城市上海,领略到的是东方人的不可思议之处: 刚进入中国的安利,一切制度是以它在欧美的设计为标准。 按美国安利规定,产品实行 “ 无因全款退货 ” :不管任何原因,如果顾客在使用后感到不满意,哪怕一瓶沐浴露用得一滴不剩,只要瓶还在,就可以到安利退得全款 —— 注意哦,是退全款!这项制度在美国施行了很久,一直是安利公司的信誉和品牌象征,退货率微乎其微 ( 估计那 " 微 " 也是在美国的中国人 ) ,安利的产品是优质的。然而在中国, 精明的国人很快以 “ 特色 ” 的方式震撼了美国人 :很多中国人回家把刚买的安利洗碗液、洗衣液倒出一半,留用,然后再用半空的瓶子、甚至全空的瓶子去要求全额退款。在上海,刚刚开业不久的安利公司,每天清早门口排起了退款的长长队伍,络绎不绝,人潮涌动,一时间,令安利的美国人大吃一惊。 美国人怎么也搞不明白:作为拥有半个世纪经营经验、一整套完整制度体系的安利企业帝国,他们 “ 全额退款制度 ” 在西方实行一直良好,为何到了中国,竟然遭遇如此数量巨大的退货?真的是产品质量不好吗,以致于引起成百上千的中国老百姓要求退货? 但由于承诺在先,安利还是顶着每天的巨大亏损,忠实履行了退货承诺。然而,令人更加惊异的现象发生了:一方面是产品销售量剧增,大大超乎公司的预期;可另一方面,拿着空瓶子前来退货的顾客也越来越多,最后竟然达到每天退款高达 100 万元,还得倒贴 30 万元产品 —— 终于让美国安利吃不消了!从这之后, 安利公司迅速对中国的制度进行修改:产品用完一半,只能退款一半;全部用完,则不予退款 !自此,安利(中国)改变了其公司制度,转变了原先安利(美国)的营销模式,开始 逐步领悟 “ 中国特色 ” 。 傻乎乎的美国人被精明的中国老百姓耍懵了 ,上海市民们在这场 “ 退货风波 ” 中或许暗自冷笑,为自己得到的小便宜而沾沾自喜。很多美国人至今也搞不明白:为什么他们被哈佛大学引以为豪的最先进的制度体系、被誉为 “ 完美无懈可击的一整套激励制度 ” ,在中国这片神奇的土壤上,竟遭遇滑铁卢般的惨败?中国人,真是太奇怪了, 这完全是一个不遵守游戏规则的世界 。 在已故的美国作家阿伦特、法国社会心理学家勒庞的笔下, 现实社会中有一群这样的人:群氓。他们并没有犯什么伤天害理的罪行,为的只是图自己的小便宜、或是盲目从众,而最终的结果却是导致了整个社会群体的混乱、更大的丑恶,对整个社会造成极大的损害(信用损害、道德损害、物质损害 —— 如果我们倒退回 30 年前,是不是能找到似曾相识的情景?),而真正的罪魁祸首却无法从他们当中找到,因为他们每个人并不是大奸大恶。阿伦特因此也称之为 “ 平庸的邪恶 ” 。 事实上,这种 “ 平庸的邪恶 ” 现象普遍发生在我们中国民众身上,大大小小的事件,层出不穷,就在你我周围,也就是你我每个人心照不宣的小伎俩。尤其,发生在 中国最发达的城市、最具有现代公民素质的城市 —— 上海 ,这样一件当年轰动的 “ 退货门事件 ” ,无疑是给国人自己打了一记重重响亮的耳光! 透过这个经济层面的现象,我们发现的是一个令人尴尬的中国现象:即使是 西方最优的制度和文化(被哈佛与世界首富认可),到了中国,就陷入泥潭,不仅不能有效实行,反而被国人给 “ 特色化 ” 、同化了 。 记不太清楚是谁(可能是新加坡总理李光耀),曾经说过一段话,大概意思是: 任何制度的设计、哪怕是世界顶尖学府和精英设置的体系,都经不起中国人的糟蹋,因为中国人是最精于钻空子的,无孔不入,即使是堪称完美的制度也仍然防不胜防,所以,唯一的办法就是 —— 用专制手段 。 这段话大概是这个意思,一直在我脑海中印象深刻。当然,这样的话会令今天我们所有有良知、有现代公民素质的中国人感到愤怒,会刺激我们大多数网上的愤怒青年们。我们的社会在发展,我们已经是全球不可忽视的力量,能够左右世界经济格局,我们应该有条件拥有最完善的制度、应该达到美国那样的社会憧憬。怎么可以说,我们没有资格具备现代公民的素质呢? 然而事实或许恰恰正是这样: 我们确实仍然是一群群氓!并且,这种群氓心理在中国社会的各个角落,无孔不在 。 我有几位大学同学,在政府部门的县、镇一级做公务员,多年的好友,只要有时间,平常电话、网络常常联系,都能与他们交流一些东西。有一位同学就说,现在基层的问题多如牛毛,事情不大,却整天像苍蝇一样嗡嗡地难以处置,上也不得,下也不得,上不敢得罪,下也不敢得罪,而当地老百姓的一些作为更让他哭笑不得,理想被现实的无奈取代。 他说的有一个事件很值得让我深思:一个外地货车,运的是某种食用油(大概是吧,我是听说的),行至到该乡村的崎岖道路时,因为路面不平,翻了车,货袋破了,黄油流了出来。司机急的是团团转,不知如何是好,这时,该地的村民们出现了,一个、两个、三个、四个 …… 越来越多,司机心想:这下有救了,有人帮忙来了!谁知这些村民们个个拿着袋子,并不是来救援,竟然是冲上前装油,一袋、两袋 …… 装得满满,喜滋滋地拎回家去!司机惊得目瞪口呆,却又无可奈何,拦不住,而村民们更加有恃无恐,甚至去扯那些本没有破的货运袋子,把完好的口袋全撕破了,汩汩的油流出来,不长时间,一整车的货就分到了这些村民手中,他们一个个喜形于色,仿佛白白捡了天大的便宜,却把那司机气煞得是怒火朝天,却无计可施。 货运车不是一辆,后面跟着来的司机们全都怒了,联合起来找当地政府,要求赔偿,惩罚那些 “ 刁民 ” 。政府倒是挺重视,派人前来处理,可村民们不答应,死活不肯把黄油还给司机,双方发生冲突,有人员损伤。闹到后来,村民们不肯善罢罢休,大骂政府是吃里扒外的东西,向着外地人,要求政府必须对村民们赔偿精神、损伤。于是乎,这件令人无奈而两边不是人的事件,最终还是让当地政府做出让步,对两方都进行安慰,自己掏腰包补偿双方,才得以消停。 该同学是当事人之一。他在大学时,也曾是愤世嫉俗的青年,侃侃而谈天下大事,动辄自言 “ 以后我要是当政了就如何如何 ” 之类话语,如今在基层干了两年,当年的意气风发早已不见,有的只是无奈的苦笑,说:罢了罢了,在中国,就是这样 …… 想必再多过几年,这样的事再见得更多,也就心态麻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任它风雨欲来,我已岿然不动了。 农民们辛苦,但并不一定善良;农民们不容易,但他们同样愚昧无知 。对于当代的知识分子来说,我们似乎天然地把农民这个群体当作值得同情的对象,但我们恰恰没能够真正深入他们的生活,了解到他们思维的本质。这些 “ 群氓 ” 们在自己田间地头、自己狭小地盘上,同样为了争夺利益而相互内斗:为占小便宜而损人利己的群体思维模式、农村里为争灌水溉田而相互拆台、为争山林而两村人大打出手、为了点蝇头小利不惜偷盗电线放火烧山、还有最为频繁的地方利益两伙村民相互间、动辄就是扛锄头群殴不怕事小、或是张家长、李家短然后恩怨相互往死里整 …… 总之,鲁迅的一句话: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 中国地域差距之大,现象可谓千差万别。 上海的市民们疯狂退货的举动、与田村老农们疯狂抢货的举动,在我看来,却并无二致 ,恰恰是映照了我们这个时代 —— 或者说是 千百年来一直未变的国人群体心理 。我的眼前浮现出的是这样的群氓 —— 无论是在高楼大厦的繁华城市、还是在穷乡僻壤的山间田边,他们都为着自己心里的小算盘、小利益做精确的打算,想着的是那点便宜,如何才能最快、最有效地到达自己手里? 说到这里,我又想起一个中国特色的现象:领取退休金。 中国老一代人们的退休,通常是从自己单位、机关里领取退休金,而由于老人们的行动不便,这种按时领取退休金的行为通常由子女们代领。而在中国,许多老人去世之后,子女们不主动通知原单位、并且继续以老人的名义领取养老金的现象普遍存在,有新闻报导曾有老人去世十年后,其子女依旧在以老人的名义去领养老金。事实上,这种 “ 群体贪小便宜 ” 的现象在中国早已是公开的秘密,全国大大小小成百上千城市、乡镇,不知有多少老人的子女们在钻这样漏洞。乃至于传出某市镇的单位,大呼退休金不够发,不得已要求退休老人必须拿当天报纸亲自拍照片,证实本人还活着,才能领取养老金 —— 当然,这引起老人们的子女群体的抗议,认为是对人格的歧视。而在领取退休金的背后,却通常是人们潜意识里的心态:反正是国家的钱,既然没阻止我领,也没发现,我为什么不领?我这不算贪污犯罪吧? 中国有成千上万个城市、乡镇和单位机关,这种公然在老人死后、继续以老人名义领取退休金的中国特色方式,数目之多,倘若真的一五一十严查起来,恐怕严重得惊人。这其中,数量上占多数是平头百姓的退休职工,他们的子女为贪图老人的几百元退休金,年年月月如此,尽管他们个体认为区区几百元并不算违法,但 这种 “ 群体犯罪 ” 的可怖性恰恰展现了中国人内心的劣根 。这让我想起了八十多年前的 鲁迅所写的《再论雷峰塔的倒掉 》一文,一个有着千百年历史背景、西湖十景之一的文物建筑 —— 雷峰塔,因为老百姓们传说此塔的砖块搬回家可以 “ 辟邪 ” ,于是纷纷偷挖雷峰塔的砖头,你一块,我一块,纷纷搬回家,按人民群众的说法是:我就搬一块砖头,不算犯法啊。于是,最终, 雷峰塔在这样 “ 集体无意识犯罪 ” 的行为下,轰然倒塌,尸骨无存 !这,才是我们的人民的真实本质。 这种思维的普遍性,深入每个人的内心,不论是高高在上的官员,还是普通的平头百姓,只要任何人得到了钻空子的机会,就会不择手段地去捞取最大利益 ,并且,他们并不认为这是可耻,而是心安理得地接受这一切、身体力行地去为之去 “ 争取 ” 。 现实社会中的许多现象,给予我们一个巨大的问号:难道制度真正能够解决所有问题吗?对于精明算计的国人来说, 恐怕任何完美的制度都依然能被钻漏洞,所有的体制都约束不了国人 。 当这个时代的人们在高呼 “ 完善体制 ” 时,我恰恰认为, 制度是不能解决一切问题的,其实质的问题首先在于 “ 人 ” 。同样是乘坐公交车,在美国为了鼓励人们出门坐公交,规定凡乘坐四十五次以上(无人监督),就可申请领取一定的奖金,美国人都很遵守这条规则,而不少中国人却借此虚报次数,以获取奖金;在澳洲,有一条规定 “ 不得擅自从国外寄食品、或不知名中草药物进入澳洲,否则将严厉查处,如果难以查到国外的寄件人,就会对该国国内的收件人进行罚款 ” ,澳洲人从未想过这条规则有何漏洞,而有中国人却为了整别人,竟故意寄违禁品去澳洲,利用该规则,以使收件人受到惩罚。 同样的制度,同样的环境里,美国、澳洲可以遵守,而国人却绞尽脑汁地寻找漏洞 。对此,我们该做如何解释呢? 鲁迅笔下,雷峰塔的轰然倒塌,归功于每个 “ 百姓 ” 的功劳,每个人贪一点小便宜,抱一块砖回家,造就了一个悲剧。而如果全民参与这种 “ 群体犯罪 ” 的话,恐怕倒掉的就不只是一座雷峰塔那么简单。 我不禁要问:谁说人民就是善良的、无辜的? 如果说那些借老人名义领取退休金的子女们,贪的只是一点点小钱。那么在曾经《南方周末》所报导的一则 “ 重庆市民假结婚骗取房子 ” 的新闻中,我们看到的是平民百姓们更加触目惊心的 “ 群氓 ” 行为: 重庆市的一个小镇 —— 人和镇,竟然在 2005 年创造了世界上最不可思议的离婚记录。这个人口仅有 2 万人的小镇,短短一年时间里竟有 1795 对夫妇离婚,然后是假结婚、假再婚、重婚 。这种滑稽的群体表演,原因在于重庆市的一份征地补偿办法规定:一、一对夫妻只能分一套房,但离了婚单独立户,就可以各分一套房,并以优惠的价格购买;二、配偶为城镇户口且无住房,可以申请多分配一间屋,从一室一厅变为一室两厅。如此优惠、良好的保障制度,在中国这片神奇的土壤上,再一次遭遇类似 “ 安利退货 ” 般的嘲弄,这再一次让我质疑:究竟是制度本身的问题,还是这个社会群体出了问题? 据《南方周末》报导,该镇的老百姓无论年龄大小,纷纷踊跃加入离婚队伍。 “ 村里老太爷老太婆都来离婚了 ” , “ 七八十岁走不动路,儿孙扶着来的、背着来的都有,一大家人,有说有笑地排队 ” 。面对如此离婚热潮,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徐南雄很无奈地说: “55 号令规定离婚分户可分房,新婚姻法又简化了离婚程序,我们没有理由去阻止离婚。 ” 而对于大多数村民们来说,离婚只是第一步,接下来是更加复杂的任务:再婚。于是人们又一次行动起来,最关键的是找人。村民们发动一切亲朋好友,在政策划定的 “ 老重庆 9 区 12 县城镇户口 ” 范围内寻找结婚对象。村民们甚至开始 “ 悬赏 ” ,赏价从最初的六七千元一路飙升到上万,重赏之下 “ 丈夫 ” 和 “ 妻子 ” 源源不断涌来。 这样的事例我不想再说了,在我们这片特色的土地上,一切皆有可能。没有办不到,只有想不到,国人对于体制、环境的超强适应能力,还有极具特色的现实想象能力,真是令人惊叹叫绝而又不可思议。 历朝历代,百姓们通常会大骂贪官、大骂权力垄断者,因为那些人往往有比我们更顺捷的管道,去获取本不应得的利益。我们常常说:官是黑的、丑恶的,而民都是无辜的、善良的 —— 其实这是自欺欺人的说辞。在 “ 安利退货 ” 、 “ 农民抢黄油 ” 、 “ 退休老人子女冒领退休金 ” 这些发生在平民百姓身上的事情中,我没有发现 “ 人民 ” 的任何善良之处,恰恰相反,我发现的是:普通百姓只要一旦获得了某种权力(哪怕是临时的),有机会更改游戏规则时,他们表现出来的群体犯罪行为、集体窃取,与那些贪官、腐化分子的作为没有两样,甚至表现得更明目张胆,更加令人可怖,因为 —— 每个人都堂而皇之地认为自己无错。民与官,不过是同属一个共同的群体罢了。而这个群体,就是我等诸位国人。 当阿伦特在用其笔调描述 “ 群氓 ” 的现象时,她是否知道,这个词语真正、彻底地适用于我们这个国度。 个体的行为,孤立来看,并不足以产生多么严重的影响,而一旦这个群体的每一个人都如此的话,将会汇聚成为一股洪流,产生极大危害。对于国人来说,不可能有真正的公平公正。倘若有一天,我们真能施行一个公平公正的体制、或是自上而下的进行全面改造,那么我相信,这一切终究被国人的小便宜、小利益、小团体心理所取代,渐渐演化的仍然是颇具中国特色的你我之间的算计、抢夺,乃至亘古不变的 “ 窝里斗 ” 、 “ 相互拆台 ” 。 在今天国人的思维里, 1966-1976 这段延续十年的历史事件一直是国家与民族丑陋的伤疤 ( 文化大革命 ) 。作为每一个平头百姓的个体,都有理由对这段历史充满了义愤填膺般的愤恨。几乎所有的人民都将其归罪于国家的领袖,认为这完全是个人集权下的恶果 —— 这种说法尤其盛行于今天 40-60 岁这一代人当中,他们今天成为了社会的主导群体,自然有了对过往历史的评价权。 然而事实恰恰不是这样。如果不是国人群体本身就拥有惊人的破坏力,如果不是因为人们相互之间本就有猜忌、嫉妒、互整的传统心理,如果不是我们这个民族千百年来积累下来的群体犯罪思维,我很难相信,仅仅凭借某个人的号召,就能掀起如此大的一股浪潮? 国人的 “ 选择性失明 ” 的劣根性再一次暴露无遗 :恰恰是 40-60 岁这一年龄阶段的人们,在当年那场延续十年的事件当中,正值他们青春岁月的愤怒青年时代 —— 正是他们,主演了这场悲剧,他们举一反三地发挥自己的破坏力和想象力,将整个民族的劣根性进行了一次经典的登场演出。 回想当年,这些 20 多岁的年轻人,与今天许许多多的网上的愤怒青年一样,高呼 “ 革命 ” 、 “ 革新 ” 、 “ 造反有理 ” ,对现行制度的一切充满了愤恨和挑衅,他们目中无人、见人就咬。这个群体对上级、长辈的反叛,演化成从 “ 文斗 ” 的大字报、 “ 破四旧 ” ,发展到 “ 武斗 ” 的打砸抢、抄家,红卫兵秉持着 “ 激进的就是正义 ” 的狂热信仰,对国家机关、政府体系进行破坏性的冲击,尤其在对待那些当年打江山的老革命、老同志时,这些年轻人把他们内心的狠毒表现得淋漓尽致:肆意踢打、辱骂,剃成癞痢头以示人格侮辱,戴高帽、挂贴牌进行游街,私闯民宅抄家,肆意没收他人财产 …… 这无异于一场大规模群体犯罪,而犯罪的人们竟然将此称作 “ 正义 ” 。发展到后来,就是砸教堂、捣庙宇、挖坟墓、焚烧文化典籍、毁坏文物古迹,以后的受害者逐步涉及到工商业者、上层民主人士、名作家、名演员、中学教师 —— 而在这其中,红卫兵们的内部又演化出不同的势力代表, “ 造反派 ” 、 “ 极左派 ” 、 “ 保守派 ” ,他们相互间争权夺利,大打出手,俨然是整个社会以 “ 正义红旗 ” 的名义,变成了黑社会式的江湖世界。 中国式的 “ 群氓 ” 们无比狂热,群体犯罪的丑恶心理下,是比 “ 安利退货 ” 、 “ 搬倒雷峰塔 ” 严重数千倍的社会损伤。 我们需要真正反思的,是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领袖的三言两语,就能轻而易举地调动起整个群体的狂热 ? —— 这根源恰恰不在某个人的威信力量,而在于这个群体本身就拥有着 恐怖的群体犯罪心态 。这是一场规模浩大的 “ 中国群氓们 ” 的历史性演出。而 作为民族的最高领袖者,无疑是洞悉了民族心理的这种丑恶心态的。只不过,领袖负责打开了这个潘多拉魔盒后,魔盒里的所有卑劣人格、心态都一涌而出 ,就再也控制不住,延续达十年之久。 与其说是领袖引导了民众的行为,倒不如说,这是民众们集体无意识的利用领袖的言辞、来达到人民内心深处隐藏的目的。当年的红卫兵、红小兵们肆意抄家、打人、凌辱他人的人格时,往往借助的是领袖的语录,一句 “ 毛主席教导我们 ” 就足以掩盖他们自身的邪恶。我的外公、爷爷当年都曾被游街示众, 而将他们打倒、羞辱的那些红卫兵们,恰恰是当年那些他们用尽心血培养的青年干部 。与今天的社会现状类似,在那个年代的这群年轻人心里,对老一辈人充满了不信任,在这些青年眼里,那些老顽固思想落后、早已被糖衣炮弹的 “ 资产阶级 ” 、 “ 里通外国 ” 所腐化,他们正是 “ 祸国殃民 ” 、 “ 残害群众 ” 的罪魁祸首 —— 怎么办?红卫兵们,兄弟姐妹们,都回应起来吧, “ 革命无罪,造反有理 ”—— 革那些老顽固的命、打烂他们的旧世界、抄他们的家、把他们游街示众、让他们受尽折磨! —— 这,就是 “ 群氓 ” 们心底最真实的本质,群体犯罪的最经典的一次上演。 人们常说,有什么样的领袖,就有什么样的国民。我看来恰恰相反,应该是 有什么样的国民群体,才会产生什么样的领袖。领袖不过是看透了民众们的内心世界,洞悉了他们的所思、所想,于是,领袖们的轻轻撩拨,就足以把这个群体引导到一个狂热的状态。与之类似,德国的纳粹思潮、日本的军国主义,都无疑彰显了这样一个事实:领袖可以更换,但群体思潮依然狂热,人民的群体思维代代相传 。 红卫兵的主体正是当年 20 岁左右的年轻学生,正是这群愤青而无知的学生,在今天已成为 40-60 岁的社会中坚力量。随着改革开放、经济的发展,这个年龄段的人们自然而然拥有了经济上、社会舆论的话语权,这伙当年 “ 群体犯罪 ” 的人们,没有丝毫的忏悔与反省 ,今天依旧用谎言自欺欺人,把历史的罪责推到某个个人的身上,却把自己打扮成无辜受害的模样 —— 这个群体的犯罪心理,与那 “ 安利退货 ” 、 “ 农民抢黄油 ” 、 “ 搬垮雷峰塔的百姓们 ” 一样,竟然表现得心安理得、理所应当!他们并不认为自己做错了什么,反而认为自己的行为是大众中的一员:既然大众都这么干了,我一个人又需要承担什么过错呢? 中国有句名言: 法不责众。这正是我们这个民族的最大丑陋之处 。一个人犯错,遭到千夫所指、过街喊打;而 一群人犯罪,则是理所应当,集体无意识地掩饰。这是整个民族的悲哀 。 尽管今天的中国已经改革开放了 30 年,社会硬件方面的发达已经登峰造极。但我依然看到,上海的市民、田间的农夫乃至网络上 无处不在的愤怒青年,他们的心态与 30 年前红卫兵没有丝毫差别 。 而倘若我们将目光再回望千百年的历史长河,遥伸至历朝历代,会看到 在各个时代里,这样相同本质的 “ 群氓 ” 是何其多也:仇视一切外来事物而又愚昧无知的义和团、刚刚进城就立刻腐败堕落的太平天国式农民、刚刚占领北京城就贪图享乐迅速灭亡的李自成农民军、把明末抗清将领袁崇焕碎尸万段、分尸吃肉的北京城百姓 …… 注:这种 “ 群氓 ” 意识与人性是由数千年封建社会的愚民政策与愚民所造成,而对这种 “ 群氓 ” 意识与人性的改造,关键在于教育与教育体系,这是“钱学森之问”的焦点,教育体系是由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组成,新闻宣传与舆论导向正是社会教育的重要组成。目前中国社会的教育与教育体系现状正是问题的症结所在。
2746 次阅读|2 个评论
立此存照
热度 1 liuxiaod 2011-9-29 20:21
“有人说争论反映了中国人的劣根性,其实不是这么回事。中国人得奖我很高兴,但是只是屠呦呦一个人得奖,感觉不公平。”施凛荣说,去年底,他与张剑方联名向诺贝尔评奖委员会写信表达了这样的观点。
个人分类: 历史|2906 次阅读|1 个评论
屠呦呦、青蒿素、腊斯克奖、周维善,以及中国学术界的劣根性
热度 72 hongfei 2011-9-19 04:31
屠呦呦、青蒿素、腊斯克奖、周维善,以及中国学术界的劣根性 2011.09.19 前些天看到屠呦呦获得本年度腊斯克临床医学奖的消息,很为她感到高兴。 我因为没有得过疟疾,从事的又是物理化学中的激光光谱学的研究,所以以前对于青蒿素的发现及其药物的研究没有任何了解。直到2008年太太采访周维善先生发表《周维善院士讲述青蒿素结构测定经过》文章的时候,才顺便有机会把她收集的相关资料,包括屠呦呦的《青蒿及青蒿类药物》和张剑方的《迟到的报告》,以及一些早期的论文和文献浏览了一下,也听说了一些所谓的争议。 科学网《周维善院士讲述青蒿素结构测定经过》文章链接: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1/9/213826.shtm 那篇《周维善院士讲述青蒿素结构测定经过》文章的主题,不过是要澄清一些有机所参与青蒿素结构测定的事实。据说那前后中央电视台探索频道和凤凰卫视都在制作与青蒿素抗疟相关的专题节目(俺没看过),有一些参与过青蒿素研究工作的人通过这些节目争相讲述自己参与的经历与贡献,奇怪的是听说这些节目上面居然没有屠呦呦。 在读过太太收集的那些资料和后来发表的《周维善院士讲述青蒿素结构测定经过》文章后,我根据自己对科学研究的认识,得出的基本结论是应该明确屠呦呦及其中药研究所研究小组是青蒿素的发现者,也应该明确他们的发现对于后来的整个青蒿素及其药物研究有关键的作用。因此,对听说的那些争议也觉得不太能理解。我在得知今年屠呦呦获得本年度腊斯克临床医学奖的新闻后,也觉得从科学发现的角度来讲,是实至名归。 读那篇《周维善院士讲述青蒿素结构测定经过》文章,我的基本感觉是尽管青蒿素结构测定和全合成对于后来的研究发展非常重要,但周先生讲述的整个目的是希望不要夸大这部分工作的重要性,而且还争来争去。 太太说屠呦呦本人曾经对她的这篇《周维善院士讲述青蒿素结构测定经过》有个意见,说文章中应该提及后来生物物理所所作的青蒿素X射线结构测定工作。太太说生物物理所的工作可以在这篇文章提及,但之所以没有专门提及是因为这篇文章主要是讲述有机所的工作,生物物理所的工作尽管对整个青蒿素的研究有意义,是确认了有机所工作的基本结果,但对有机所的这部分工作本身并没有直接的帮助。另外,有机所的研究应该对生物物理所的研究有所帮助。如果真要这样写,恐怕倒真会贬低生物物理所的工作了。屠呦呦觉得生物物理所所的工作很重要,大概是因为站在她的角度,她自然会更关心结构的最后确认,而对得到正确结构的过程不一定那么看重。总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在整个问题中也许并不是那么关键的细节。 《周维善院士讲述青蒿素结构测定经过》文章中对于屠呦呦及其同事发现青蒿素的描述基本准确。文中说: “周维善说,青蒿是一株救命草。找到它的人,是中国中医研究院研究员屠呦呦和她的同事们。” 而这一点,据说正是其它一些人对屠呦呦的发现权表示有争议的地方。 前几天我在看到郝炘的博文《青蒿素的成就:不要忘记周维善》之后,跟太太说:“这下好了,你这篇本来是诣在不要乱争功文章,现在很多人肯定会误以为是要拿来争功的了。” 郝炘博文《青蒿素的成就:不要忘记周维善》链接: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714do=blogid=486659 果不其然,今天看到廖俊林《屠呦呦见证中国文化人劣根性》的博文,上面就说: 青蒿素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都没评上院士,周维善做点技术性的工作,反而评了院士,实在是莫大的讽刺。在屠呦呦获国际大奖的情况下,周院士的旧闻再次被翻出来,好象自己真有份这个拉斯克奖一样,不能不说国人实在是糊涂,也有些脸厚。 廖俊林《屠呦呦见证中国文化人劣根性》博文链接: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60310do=blogid=487688 我在中国化学界厮混料这么多年,上大学的时候就知道黄鸣龙和周维善先生的名字,也知道周先生于1991当选中国科学院的院士,但从来不知道他是因为做青蒿素结构测定的工作而当选成院士。周维善当选的是有机化学领域的院士,以我的了解,相信化学界同行们再糊涂,也没有人会仅凭青蒿素的结构测定这样的工作就会被选为有机化学方面的院士。即使青蒿素的结构测定工作算是周先生当选院士的工作之一,他主要还是凭借他多年来在有机化学领域的多方面的研究成就而当选的。再说,科学网最近将三年前那篇《周维善院士讲述青蒿素结构测定经过》文章再贴出来,最多是借此机会让大家顺便了解过去科学网上有关青蒿素研究的相关报道,跟“好象自己真有份这个拉斯克奖”能有什么实际的关系? 所以,廖俊林博文中的那段话,只能是他自己的臆测和胡乱解读。 大概因为和方舟子吵架过多,廖俊林也沾染了一些方舟子习惯于臆测和诛心的不良习气。比如,方舟子就能够轻易地把施一公这种用各种标准来看都算具有高尚情操的真正的科学家描述成为破坏规则的不良之徒,在我看来完全是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当然,这正是符合他经常引用的鲁迅先生的那句名言“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但是廖俊林作为著名的反方人士,应该在这个问题上做得更好才是。 参与过青蒿素研究这样重要工作的人,多多少少希望自己曾经的工作得到承认,是人之常情,并不是什么中国人或者中国文化人的劣根性。原创性的科学发现,没有众多后续研究者的不懈努力和参与,也很难发展成为真正对社会有所贡献的技术和产品。屠呦呦获奖,主要是对青蒿素的最初发现,这并不否认其他研究者工作的重要性。取得了重要的成就,论功行赏总是应该的,如果因此其他人的成就和贡献不被肯定,也是不好的。 中国科学界的劣根性究竟表现在什么地方呢? 记得1987年Charles John Pedersen (October 3, 1904 – October 26, 1989) 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时候,他已经从杜邦公司的研究部门退休18年之久。他在他的Nobel奖自传中的最后一句话是: I retired from Du Pont in 1969. During my retirement, I have pursued interests in fishing, gardening, bird study and poetry. Nobel网站Charles John Pedersen自传链接: http://www.nobelprize.org/nobel_prizes/chemistry/laureates/1987/pedersen-autobio.html 事实上,近几十年来中国科学家最为悲惨的地方,并不是自己做出的重要成就没有得到承认,而是多年来基本的生存状况和待遇极为低下,以至于人们普遍认为只有做院士和得大奖才算是得到了补偿,在不少事情上人性中普遍的劣根性也常常被放大。 据我所知,过去几十年的中国大陆科学家,即使贵为院士,很多人不仅到了80岁还在鞠躬尽瘁,而且也才刚分到一套100多点平方的公寓房不久,而更多的人连这点基本的生存条件都谈不上。这样的生存状态下,人们常常为了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整天扯皮,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哪里还顾得上钓鱼、种花、观鸟和诗歌? 《庄子·大宗师》中说: 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 近几十年中国学术界这个不大的池塘,按照无产阶级为人民服务的办法,水没放多少,鱼倒是放得很多。能够做到所谓相呴以湿,相濡以沫,最多是表面上看起来像,下面还不知道怎么咬来咬去,鱼吃鱼呢。 这才是所谓劣根性的根源。
个人分类: 科学人文|44342 次阅读|98 个评论
屠呦呦见证中国文化人劣根性
热度 84 fs007 2011-9-18 13:51
寻正 以诺贝奖与拉斯克奖得主Joseph L Goldstein(他在1985年获得这两项奖)为主席的24名裁判决定授予中国屠呦呦教授以2011年的拉斯克临床医学奖。拉斯克奖跟诺贝尔奖一样,可以多人分享,Goldstein就跟Michael Brown分享了拉斯克基础医学奖(Brown也是他诺贝尔奖的伴当)。若论拉斯克临床医学奖,在1986年就由三人分享,1996年有四人分享,最近的2009年也是三人分享。中国关于青蒿素的发现争议多多,累及屠呦呦没有评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为什么拉斯克奖评奖委员会不考虑给多人颁奖,而只单授予屠呦呦一人呢? 这一点来自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的米勒*路易斯在《细胞》杂志上专门撰文说得清楚不过: “没有文献,没有出版记录,到底谁才是发现青蒿素的主要贡献者呢?当我们 (Miller与苏) 于2007年着手探究青蒿素研发的历史时,我们对问题的答案还一无所知。 经过深入的调查研究, 我们毫无疑问地得出结论: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中药研究所的屠呦呦教授是发现青蒿素的首要贡献者。1969年1月,屠呦呦被任命为北京中药研究所523课题组的组长,领导对传统中医药文献和配方的搜寻与整理。1981年10月,屠呦呦在北京代表523项目首次向到访的世界卫生组织研究人员汇报了青蒿素治疗疟疾的成果 (Tu, 1981)。” 事实上,稍有识别能力的人不难得出路易斯同样的结论,这是拉斯克奖评奖委员会根本不提中国的其他贡献者与合作者的原因,也基于同样的理由,屠呦呦在《自然医学》杂志上专稿也只交待她自己以及她的团队所做的工作,而不提及他人的贡献,当然,如果屠呦呦愿意,她可以选择提及那些自称有潜力问鼎青蒿素发现者的合作者与竞争对手,但这是她的权利,纵观青蒿素发现历程,屠呦呦这么做有充分的理由。 不少人仍然在幻想青蒿素得诺贝尔奖,屠呦呦的竞争对手们还在幻想着跟她一起同领诺贝尔奖。这些人多意识不到他们的贡献距屠呦呦的贡献差了多远的距离。我们来做一个思想实验,假如这些人有资格同领奖,应当如何排次序? 排在屠呦呦后面远远地列居第二位的我认为是云南的罗泽渊,他的发现是高产量黄花蒿并改良了提取技术。罗泽渊也许是唯一有希望在屠呦呦没有领先发现青蒿素的情况下能脱颖而出的人。 远远地排在罗泽渊之后的,是广东的李国桥。李国桥的工作主要是临床鉴定,这对青蒿素的推广作用几乎不可替代,后来李国桥在把青蒿素向国外宣传推荐中也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李国桥之后,其他人根本就没有资格问鼎发现权。上海的李英与广西的刘旭,已经是开发第二代药物了。山东的团队模仿得没有出彩的地方,所以也排不上号。帮助屠呦呦鉴定化学结构的周维善院士连李英与刘旭都不能比,他纯粹就是做技术员的活,毫无新意。若论青蒿素的化学合成,最先完成的是新加坡的化学家,被人家后来居上赶超,实在没必要 凑这份热闹 。 论及屠呦呦发现的创新性,国人常把“两弹一星”挂在嘴上,显示国人完全不懂得什么是创新。要理解屠呦呦的贡献与其发现权之无可挑战性,就要了解什么是创新。 创新是无中生有,原子弹最早有人在1934年提出,迟至1939年美国开始尝试,到1945年成功,这个过程是从无到有的,所以称为创新。继美国开发出原子弹之后,苏联研制了他们的原子弹,但这个过程已经没有创新性了,他们是在“模仿 ”。“模仿”远比创新容易,因为第一,模仿者有必然成功的希望,绝不会在不成功之前就放弃。第二,模仿者有模仿优势,比如可以从公开的信息中获得相关信息,还甚至可以偷窃别人的设计。 打个比喻,创新者是在旷野中游荡,要找到宝藏所在,创新者可能走到宝藏所在地,只需要一转身就能发现,但偏要错过,他们很多时候并不知道能发现什么。而模仿者则有一个粗造的指南针,如果偷窃别人设计成功,则有一个精致的指南针,而且他们知道他们在找什么。 所谓的“两弹一星”无非模仿游戏,模仿的对象还不只一家,其创新性完全无法跟青蒿素的发现相比,几乎是零。这是为什么北朝鲜这样的国家也能进行模仿的原因,真要叫他们搞这样的创新,其成功率为零,但只是模仿,即使是北朝鲜弹丸之国,还民不聊生,也极有可能成功。 你如果明白了这个道理,就很容易理解为什么我说列于屠呦呦之后的罗、李等人根本无法跟她相比。罗泽渊、李国桥的工作在有了屠呦呦的工作的前题下,如果他们不做,其他人完全可以取而代之。但屠呦呦的贡献抹去,则不会有青蒿素这个发现的存在,或者必须有另外的机遇产生。 正如“两弹一星”这个模仿游戏产生大批中国院士一样,中国人不懂得原创的价值,导致了屠呦呦的贡献被忽略低估。屠呦呦被拉斯克奖评奖委员会列举的文献有六篇,共有四篇是中文,只有两篇是英文,在中国数论文篇数计算贡献的背景下,少得可怜,也土得掉渣,然而,她的贡献就是不能抹杀,那些发表英文几十篇的,都只能远远地排在她的后面。 屠呦呦的经历,见证了中国颠倒的学术评估体系,如果说中国有学术评估体系的话。屠呦呦本人从未获得她应获得的荣誉,“国家重大科技成果奖”不是发给她的,而是“523”这个大项目的,甚至不是她所领导的团队的。迟至1979年,屠呦呦得到了一个“国家发明二等奖”!国家发明二等奖就获得了仅次于诺贝尔奖的拉斯克奖,那中国的国家发明一等奖岂不是都是诺贝尔奖水平级的?我很好奇1979年国家发明一等奖有些什么东东。(网上搜一下,有这个“高钛型钒钛磁铁矿的高炉冶炼新技术”,呵呵,不用说了吧?) 屠呦呦竞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几乎又是一场屈辱。中国科学向来是政治的二奶,正如其发明“二等化”一样,无数看不见的黑手伸向了屠呦呦的政治前途,毫无疑义地,她落选了,如果落选而抱怨恐怕都会被嘲笑得鼻青脸肿。最稀奇古怪的嘲笑是,她动用了政治力量试图纠正阻碍她当选的黑势力。屠呦呦面临的是中国文化的势力悲剧,众口灼金,作为一个资历浅的科学研究者,屠呦呦是因为当时特殊的政治环境而成为领军人物的,他的老公在牛棚里,说明她没有政治后台,既没有政治后台,又没有科学资历,她在自己的团队中都恐怕不是很能镇住台。其结果是连她的团队都有人眼红她的成果,处处要求她承认他们的贡献——他们忘记了,她连自己那份贡献都还没得到承认。 屠呦呦在内遇狼,在外则有群虎,几乎所有在相关领域工作的人都或多或少感觉到她的发现的重要性,都急于在该领域确立自己的地位,他们确立自己的地位的唯一方式,就是“站在巨人肩上”。她的贡献的确伟大,但还没有得到承认之前,就被众多的小巨人压垮了。中国人最为可耻的劣根性,就是他们站在巨人肩上不是看得更远,而是拉屎拉尿,竭尽诋毁之能事,狂贬科学巨匠搞伪科学,就能证明中国人的科学功底。得诺贝尔奖最多的大科学家鲍林,在中国科普作者的持续诋毁下,几乎变成了伪科学的代名词。 在人类合作模式中有两种方式,难的是把工作做好,老板因之得名气,升职,接着自己被提上来。从短期上来说,很难,但长期却是最有效的投资。易的是不专心工作,专找老板的难堪,让老板被解雇走人,接着自己被提上来。从短期上来说,较易,在中国喜欢阴谋的环境中,老板很容易被暗箭射伤落马,但长远来说,老板未必是省油的灯,尝到阴谋的甜头,就此变成阴谋家,反而不会做事了,最终只有刷马桶的份。 青蒿素中国领先世界十多年,如果在该领域内工作的这些人能精诚合作,不踩屠呦呦,你们投之以李,屠呦呦报之以桃——顺便说一下,国外大师们的生活环境大抵如此,相互提拨,皆大欢喜——真正的原创工作可能会为中国科学院增加一大批有实力的院士!然而,整个青蒿素行业成了典型的三条龙变成一条虫的悲剧,十年优势在1980年代就几乎化为乌有,到现在已经在研发水平的上远远地落后于世界了,由于非洲引入黄花蒿的种植,中国几乎连原料基地都保不住了。 青蒿素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都没评上院士,周维善做点技术性的工作,反而评了院士,实在是莫大的讽刺。在屠呦呦获国际大奖的情况下,周院士的旧闻再次被翻出来,好象自己真有份这个拉斯克奖一样,不能不说国人实在是糊涂,也有些脸厚。 我从数月前关注青蒿素与屠呦呦,阅读过大量的竞争者对相关事件的描述,这些人都或明或暗地诋毁屠呦呦的学术能力与水平,但翻来覆去,我就没有看到基于事实的评论,捕风捉影几乎是司空见惯,攻击者都暗示自己有无数的证据,但没人舍得拿出来,拿出来的, 如我前文所述 ,又经不起检验。看看这个关于 竞选院士的评论 ,再看看 这个教育她要谦逊的建议 ,这就是我在众多屠呦呦的批评者写作中最常见到的形态,每个人都有一肚子怨气与怨恨,但没有人愿意提供实证,而愿意提供的实证, 反而显示了屠呦呦的行为光明垒落 。 回到我命题上来,我认为屠呦呦见证了汉文化的劣根性与肮脏之处。如果屠呦呦身处外国它乡,极有可能她的成果能得到极早的承认与传播,随之兴起一批大师,一个产业。中国,有一个灭杀大师的文化,那就是阴谋诡计,政治无所不在,如果一个人要获得成功,就得要擅于政治,如果尝到钻营的甜头,就成了虎头大师——有架子,没内容;如果象屠呦呦成了政治的牺牲品,就被踩在脚下,没资源,没成长环境,更多的潜力没有发挥就被无休无止的诋毁陷害给消耗掉了。 在我结束本文之前,我用“屠呦呦 奖 2011”这个组合搜索Google,共获得48.3万个结果。在这个结果之上,我加入“争议”一词,共获得6.7万个结果,说明诋毁屠呦呦的,仍然阴魂不散。有不少新闻,描述屠呦呦获得拉斯克奖的篇幅,远不如他们描述所谓“争议”的要多。我实在不明白,哪里来的争议?中国人好糊弄,但国际专家不好糊弄,所谓发现权“争议”,也可以休矣。连拉斯克奖都不能熄灭嫉妒之火,中国科学环境的险恶,可见一斑。 编后按:国外也偶出现过发现权争议,争议者远不如屠呦呦文静低调,除了强调自己的贡献,几乎不还击诋毁者。真正有争议者,的确会影响到授奖评估。不缀述。
个人分类: 人物评论|21396 次阅读|96 个评论
[转载]中国人的劣根性是思维能力不足造成的
热度 1 windlight 2011-8-6 14:33
中国人的劣根性是思维能力不足造成的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a3971d0102dru6.html 选自《中国人的思维危机》 作者:宋怀常 茅于轼推荐 是什么造成了中国人的劣根性?有人说是中国的文化传统造成的,有人说是中国人天性如此,笔者以为,中国人国民性中的大部分缺陷及劣根性都与思辨能力的不足有莫大的关系。因为思辨能力不足,不善于推理,造成看问题的表面化、片面化、简单化,思考问题不够长远、不够深刻,鼠目寸光、浮躁浅薄,对于一种行为在未来可能产生的后果推断不清楚甚至是推测错误,看不到或看不清某些行为给自己、给别人以及给群体带来的危害。 趋利避害是人的自然本能,一般情况下,人之所以在某些时候采取某些做法,是因为他们认为这些做法对自己是有利的。一些中国人之所以会窝里斗、死要面子不认错、奴性十足等,是因他们认为这些做法对自己有好处,认为自己能从这些做法中获得利益,而没有认识到这些做法对自己带来的不利。 中国人的劣根性是思维能力不足造成的选自《中国人的思维危机》 作者:宋怀常茅于轼推荐 是什么造成了中国人的劣根性?有人说是中国的文化传统造成的,有人说是中国人天性如此,笔者以为,中国人国民性中的大部分缺陷及劣根性都与思辨能力的不足有莫大的关系。因为思辨能力不足,不善于推理,造成看问题的表面化、片面化、简单化,思考问题不够长远、不够深刻,鼠目寸光、浮躁浅薄,对于一种行为在未来可能产生的后果推断不清楚甚至是推测错误,看不到或看不清某些行为给自己、给别人以及给群体带来的危害。 趋利避害是人的自然本能,一般情况下,人之所以在某些时候采取某些做法,是因为他们认为这些做法对自己是有利的。一些中国人之所以会窝里斗、死要面子不认错、奴性十足等,是因他们认为这些做法对自己有好处,认为自己能从这些做法中获得利益,而没有认识到这些做法对自己带来的不利。 有些做法只是从近期来看或是暂时来看有利于自己,但从长远来看,自己却会受到损失,甚至这种损失要大于自己曾经的收获。比如中国人之间的互相争斗,结果往往是两败俱伤。有些做法表面上对自己有利,但却伤害了自己所在的群体,群体的损失反过来又会造成个体的损失。 下面我们具体地谈一谈中国人的劣根性与思辨力之间的联系。 五、不知反省 反省即在内心省察自己的思想、言行有无过失。虽然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吾日三省吾身”的格言,但中国人仍是一个不知反省的民族,对于自己曾经的错误,中国人总是想方设法加以掩饰,或者是绝口不提、装作没有发生过的样子,或者是寻找各种借口进行辩解。中国人很少去反省自己究竟犯了什么错误,更谈不上去改正错误、弥补不足了。 对于文革的荒唐岁月,我们总是把罪恶归结于某个领导人的错误以及少数人的阴谋,而不去对民族、制度、文化、思想等做更深层次的反省。似乎大家都是无辜的,都是清白的。当时,有那么多的人被批斗、被关押、被打死、被逼疯、被污辱、被损害、被自杀,还有更多的人告密、整人、杀人、辱人。但几十年过去了,我们很少听到有人反省自己曾在文革期间告过密、批过人、整过人、杀过人,虽然很多这样的人到现在仍活在世上,甚至是活得逍遥自在,是的,他们觉得自己是无辜的、清白的,错误都是别人的。 当谈起中国的近代史的时候,我们总是说我们的屈辱是帝国主义造成的,他们总是欺负我们,他们太凶残、太贪婪了。每次战争失败,我们总是说人家武器太先进了,我们武器太落后了,而很少去反思自己的错误与缺憾。 就思维方面来看,中国人的这种拒绝反省的个性是由于他们看不到自我反省给自己带来的巨大的好处。 很多学者认为,反省思维是智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在1983年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他认为过去对智力的定义过于狭窄,未能正确反映一个人的真实能力。他在《心智的架构》(Frames of Mind)这本书里提出,人类的智能至少可以分成7个范畴(后来增加至8个),其中一个就是“内省”。哈佛大学另一位心理学家珀金斯则于1996年提出“真智力”(true intelligence)理论,他核查了大量关于智商测验和促进智商的研究,认为智商包括三种主要的成分或者维度,其中一个就是反省智力,它包括自我监视和自我管理。 遗憾的是,中国人的脑子里普遍缺乏这种智力。 西方人善于反思甚至是喜欢反思,黑暗的中世纪,是西方人自己说的,是对历史的反思,而现在的研究表明中世纪并不是曾经认为的那样黑暗。而中国人喜欢夸自己的民族是多么伟大,并不断地炫耀自己的历史,好象自己的历史全都是光明与辉煌,还时不时地贬低别人是多么愚昧。 我有时会看到一些文章和著作,说美国即将衰落或是美国即将崩溃,甚至说美国是凶残狡猾的诈骗犯,再一看作者,竟然是美国人写的!比如不久前美国人约翰·珀金斯就写了一本《经济杀手:美国欺诈全球真相》,揭露美国政府和跨国公司在世界各地大搞“经济暗战”,通过伪造财政报告、操纵选举、贿赂、敲诈甚至暗杀等手段,操纵并控制别国的政治精英和经济命脉,为美国霸权主义服务。作为中国人,我真的是太惊讶了,这样赤裸裸地揭露或者说是“抹黑”美国的作品竟然能在美国公开出版?这样的作者要是在中国岂不是要被视为特大号的汉奸?他在中国不可能活得下去,光口水就能淹死他! 美国人经常批评自己的国家,不断地给政府挑毛病,简直到了吹毛求疵的地步。著名的麻省理工学院教授诺姆·乔姆斯基则几十年如一日,写了《美国强权与新官僚》、《与亚洲交战》、《失败的国家:国力的滥用和对民主的侵害》等多部著作,不断地批判自己的祖国——美国。 美国正是在这种自我批评中成长为世界强国的。我们的近邻日本,在我们的印象中好象是一个不知反省的民族,但在历史上,日本是一个善于反思的民族,它的强大与这种敢于反思自己不足的民族精神是分不开的。 日本民族可以说是一个自虐性的民族,舆论界不但对政府,连日本人本身的缺点、缺陷,也天天被批得体无完肤。自明治维新以来,日本论坛上“日本人劣等民族说”甚为流行。自1891年以来,就有三宅雪岭的《真善美日本人》、《伪恶丑日本人》。从日本人的“奴隶根性”论,到“日本人畸形”说等等,“丑陋的日本人”百余年来不知已被说了几千万遍,甚至有人(教育部长)主张废止日本语,使用法语当国语。日本政府或日本人天天被骂,骂了百多年,并未见日本亡国灭种。为何柏杨先生仅写了一本《丑陋的中国人》,社会反应却是“闻丑则怒”,群起而攻。天天惶恐,中国人一被人指摘“丑陋”,就会亡国灭种。中国人真的如此脆弱吗? 在当前中国,也有很多人对中国的前途担忧,但很多话最多只能在私下里说说,或者在网上讨论一下。这不仅仅是政治原因,更重要的原因是中国人不善反省,更不喜欢反省,普通人也难以接受不好听的话。批评中国的言论,哪怕是自我批评,都会被认为是“唱衰中国”,会引起部分国人的强烈不满,甚至是谩骂。 六、好骂 毫无疑问,中国的网络环境是很肮脏的,简直就是无人管理的公共厕所和垃圾场。看看各大网站的评论,到处是污言秽语,臭气冲天。这充分证明了,中国人是世界上最好骂、也最善骂的民族。很多谩骂,其用语之下流、卑鄙、恶毒,我是深感震惊的。 中国人擅骂,骂人语言之丰富多彩、酣畅淋漓,骂人传统之历史悠久、根深蒂固,绝对是世界之最。特别是中国人骂中国人的时候,往往比骂外国人更有劲、更兴奋、更毒辣。甚至是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这也是中国人窝里斗光荣传统的最精彩的注角。 中国人难以接受不同观点,对不同观点的批驳最后往往会演变成政治上、道德上的攻击,以及人身的辱骂。经常看一些新闻后的评论,如果观点稍有不同,三句之内,必然开骂。如果碰上地域攻击,那就会盖上一座高耸入云、口水四溅的帖子楼。经常怀疑,是不是这些人都是不讲理的泼妇?三天不骂街就嗓子干痒?而实际上,这些人相当一部分都是受过良好教育的国民,只能以国民性解释之。 中国人不仅擅于骂人,也很喜欢骂人,甚至骂人成癖、成瘾。一日不骂,则胸闷气短、精神委靡;恶言一出,则心情舒畅、心花怒放、精神抖擞矣。中国人为什么这么好骂?原因很多,但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们不善于思辨,缺乏思维的深度,不会辩论,不会讲理,只会谩骂。讲理讲不过,打又不敢打,只能动动嘴皮子。同时又缺乏理性,听不得不同观点,一听对方的观点与自己不同,就奋起反驳,而不去考虑人家的观点到底有没有道理。他们总是会忘记那句大家都会背的名言: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而心理上来看,骂人无疑是一种精神胜利法。骂别人是傻B、白痴,似乎自己就成了先知与天才,精神上便感到了快乐。在语言上搞了别人的妈,那别人就成了他的儿子,他在精神上便胜利了。 如同那阿Q,看见王胡捉虱子,自己也捉,却没有人家捉得多,也没有人家咬得响,不由得大失所望,愤愤不平,嘴巴便痒痒了,他将衣服摔在地上,吐一口唾沫,骂道:“这毛虫!”阿Q本想施展平生绝学——精神胜利法,将王胡骂之为“毛虫”,精神上便可获得胜利的快乐。谁想这王胡偏不买账,不但反骂阿Q为“癞皮狗”,而且扭住阿Q的辫子,将阿Q的头在墙上连碰了五下,给了阿Q这生平第一件屈辱。可想,精神胜利法抵不过拳头。你就是再能骂,抵不过一个大嘴巴。 很多人动不动就骂人家是汉奸、卖国贼,恨不得食其肉寝其皮 有些做法只是从近期来看或是暂时来看有利于自己,但从长远来看,自己却会受到损失,甚至这种损失要大于自己曾经的收获。比如中国人之间的互相争斗,结果往往是两败俱伤。有些做法表面上对自己有利,但却伤害了自己所在的群体,群体的损失反过来又会造成个体的损失。 下面我们具体地谈一谈中国人的劣根性与思辨力之间的联系
个人分类: 知道分子 分享|3060 次阅读|2 个评论
李侯悬案论中国知识分子的劣根性
热度 3 冯用军 2011-4-23 15:29
我读大学那会,首读柏杨《丑陋的中国人》,当初还觉得这个怕有台独分子对大陆老祖宗的污蔑? 后来在科学网开博后,渐渐理解了: 中国文化传统里,就有文人相轻、文人相妒的陋习,就有好革命、好动武的坏脾性,喜欢秋后算账、喜欢瞎折腾,还是鲁迅痛打落水狗、接人伤疤、爆人老底那一套,其行径跟当年余杰痛批余秋雨上位一样。 娱乐界、演艺界、梨园界靠出卖色相、肉体、名誉上位也就罢了,知识界,科学界,教育界,没想到也有人靠这种下三滥的手段上位。 之前有肖传国与方舟子的“文武斗”,包括某博主统计的王鸿飞事件、嵇少丞事件、曹天德罗教明事件等,现在是李小文与侯成亚的“全文行”,估计快演变成“全武行”了。 科学网是需要争鸣,但应是学术的争鸣、观点的争鸣,而不是人身的攻击、人品的诬陷。 中国知识分子,咱们教育界、科学界、学术界,好不容易安省几年,好不容易有一个比较自由的大好局面,大家要倍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术环境和平台,千万不可意气用事,毁了自己,连带毁了别人,也毁了科学网。 如果万一不行,你们俩就采用英国的绅士方式,决斗算了,不要把科学网搞得“腥风血雨式”的,对大家都不好,我们年轻一点的也不乐意看到“为老不尊”的局面。 在下奉劝李小文同志、侯成亚同志(想必都是党内同志),两位都是老同志,一个是忘年交、一个是四川老乡,都德高望重,要给我辈年轻人多做榜样、多带好头,不要让外行来看热闹,说我们科学界、知识界、教育界如何如何不团结,我们要爱惜自己的羽毛,科学界才后继有人、科学才会有可持续发展: 《易经》曰:“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辨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做人要“宽”、要“仁”,即要宽待“友好的学术争鸣”、“力行近于仁”,而做学问、做研究就是要“聚”、要“辨”。“聚”就是集中史料、宏观把握,“辨”就是观点交锋、辨明是非。
个人分类: 国家教育科学院|2704 次阅读|5 个评论
朋友当官,就非弟兄之感觉了
热度 2 lin602 2011-4-21 21:42
看看历史上许多事件,也挺有意思的,朋友一起打天下,其中一人成了领导甚至成为皇帝,这一起打江山的朋友就改变了性质,成了非弟兄的感觉,而是上下级关系,最厉害的,成为皇上与臣子关系,甚至最后还进行诛杀。 看看周围,这种例子也不少,地位相当时相互之间是朋友,地位变了,彼此之间感觉上就是上下级了。甚至为了利益,还成了仇人。 唉,一起可以共苦,但很难一起同甘。 人的劣根性?
3169 次阅读|3 个评论
说得相当好,“在日本的 华侨也显示了某些劣根性”
热度 3 liwei999 2011-3-18 05:45
说得相当好,“在日本的 华侨也显示了某些劣根性”。 作者: mirror (*) 日期: 03/17/2011 07:50:44 总结一下经验和教训 说得非常好。比起当地受灾的人们,全世界人们都应该反思以下:如果北京的人都要有辐射的影响,那么当地的人还要不要活了呢? 镜某的朋友这几天算了一下大气扩散的量级。两百公里开外东京的辐射物质的浓度,即便是天天刮东北风,也要比当地低5个量级。低五个量级是个什么概念呢?就是原本一年挣一百万,低5个量级后一年挣10块钱的感觉。 灾区的人能活下去、要活下去。如果是个有良心的人就应该知道如何行动。就是作为“祈祷”,也要与灾民们同在才是。 撤侨的正面理解可以是给日本政府减少负担。并不是因为辐射的危险。当然,愿意为航空公司做贡献也不是坏事儿。 镜某没有开盐业公司。如果是的话,趁机卖盐也是个发财的方法。 ----------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个人分类: 镜子大全|2454 次阅读|3 个评论
文人相轻的劣根性何时能除?
chrujun 2010-12-31 17:13
历史上,往往是大老粗,或是胸怀广阔的人,能够做大事。 而文人,往往自视清高,目中无人,所以干不成大事。弥衡就是最极端的例子,他目中无人,把谁也不看在眼里,最后被大老粗一刀剁了。 文人无法成大事的根本原因是缺乏团队精神,他们无限放大别人的缺点,根本看不见别人的优点。 中国文人最应该培养的是团队精神,不能走历史老路。 众人拾柴火焰高,一个人只有最大限度地去团结别人,发掘和利用他人的优点,才能够成就一番事业。 在科学网, 饶毅 和 施一公 是拥有团队精神的典范。 他们通力合作,联合署名发表了多篇呼呼改善中国科技体制的文章。就凭这一点,我非常看好他们。 也许用不了多久,他们就会在中国科技史上写下隆重的一笔。
个人分类: 中国观察|6305 次阅读|6 个评论
镜子“微博”:“中国心”
liwei999 2010-12-6 16:03
立委按:标语党,也许你说。现在不是时兴微博么?看成微博好了。镜子的微博,至少比那些洋洋洒洒的水贴要耐琢磨得多,不说字字珠玑,句句闪光是真的。鲁迅 柏杨以来,剖析国人的民族劣根性,还有比这更精妙的么?一针而见血见肉见骨头: 中国人都是狙击手 (镜兄更正:狙击手的版权属于北美崔哥。镜子引用在这里,我觉得是恰到好处)。爱之深,责之切,此之谓也。 中国心就是人不俊俏没人说。人一漂亮些,再稍微捯饬一下, 作者: mirror 日期: 12/05/2010 11:59:42 风言风语就都冒出来了。中国人都是狙击手。
个人分类: 镜子大全|2369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8 14:1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