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老家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巴蜀老家的美食
热度 8 dreamgirl 2011-2-15 09:48
巴蜀老家的美食
自踏上回家的列车,老爸的心就一直悬着(焦急地盼着他养了26年的女儿),他说这是老毛病了:踏上回家的车,要安全到家他才放心;返程的时候,该到的时候如果没有报平安他的心就会很紧张不安。父亲,他不会直白地说他有多么多么地爱自己的孩子,但从那焦急的来电你就知道你在他的心里有多么重要!我想,我越来越理解这爱是怎样的无私与深沉。 老爸会烧很多好菜,在家时间越来越少的我们,每次回家都是他最欢迎的‘客人’;享不尽的口福。 返程的时候,我的箱子总是死沉死沉的,别人一定不会知道那里面几乎全是各种各样的美食,父母恨不得把家里所有好东西都往里面塞。这次回京也不例外:香肠、腊肉、熏豆腐干、香豆腐干、核桃、醪糟、南瓜子、生花生米、熟花生...爸爸甚至想让我带家里的土鸡蛋,我怕打坏了坚持不要才作罢。 当然,2011这个一样又不一样的春节,我也吃到了那些过了很多年都不会忘记的美食,给大家秀秀吧! 1.打豆腐-- 老爸老妈的作品 传统的打豆腐:过滤豆渣 放入盐巴 成型的豆腐块 2.酿醪糟(米酒)-- 老爸的作品 酿醪糟:刚煮成的七八分熟的糯米 近景 3.老妈的作品 土鸡蛋,意外发现的两窝宝贝,乐坏了我们 妈妈挖的折耳根,四川人没有不爱吃的 放入盐、辣椒、麻椒粉、葱姜蒜之后 4.小弟的作品 小弟做的松鼠桂鱼 爸爸帮忙勾芡后的美食 4.牛刀小试--我的劣作 偶第一次尝试做南瓜饼 不算成功,但还凑合 我包的饺子 搁上点豌豆芽,别提多好吃啦 当然,过年也去县城逛了逛,几个同学坐在一起叙叙旧,然后一起排队等锅魁灌凉粉,吃水煮串串(老家的特色了)、酸辣粉;外地吃不到的正宗味道,过了很多年,当问了最怀念**什么的时候,说完那难忘的中学生活之后,这些小吃无疑也会成为附言,内心深处最美的回忆... 香油,依个人口味往里加葱姜蒜、辣椒、盐、醋... 毛肚----涮火锅时,我的最爱 水煮串串
个人分类: 享受生活|7262 次阅读|18 个评论
童年趣事——老家冬天的地屋子
热度 14 hcy98765 2011-2-13 11:47
童年趣事——老家冬天的地屋子 五十年代,我在上小学,有许多有趣的事情值得回忆。村里冬天的地屋子就是其中一件。 那时,农民们虽然都有了自己的土地,生产热情高涨,基本解决了吃饭问题,但总的说起来,农村还是贫穷落后。到了冬天,农活极少,村民们需要一个聚会和消闲的地方。如何解决?一个传统的办法,就是大家出义工,在村里挖一个近2米深, 面积约 50 平米的长方形大坑,上面象盖房子一样,搭上脊梁柴草,留一个门,立上一个可供上下进出的梯子,这就是所谓的地屋子。因地下的温度本来就是冬暖夏凉,再在里面生上一盆火,四周铺上柴草,所以,尽管外面大雪纷飞,天寒地冻,可地屋子里却暖烘烘的。一些闲了没事的人,特别是一些家境较差无取暖条件的人和一些单身汉,就凑集到这地屋子里,取暖避寒,说话聊天,抽烟打牌,消磨时光。条件虽然原始简陋,但大家却欢声笑语,其乐融融。村民们把这叫“蹲地屋子”。有时,会请村里读过书的人到里面去“啦大呱”(讲故事),一啦就是大半夜,大家或卧或坐,听得津津有味。我父亲就是一个“啦大呱”的高手。他因上过几年私塾,读过一些诸如《三侠剑》、《三侠五义 . 》、《七侠五义》、《包公案》、《施公案》等一类的剑侠、公案小说,记性又好,有时一讲就是一个多月,既不看本子,也不会“重本”。其报酬就是几口旱烟、一壶粗茶(火盆上方吊一个铁壶,可以一边烤火,一边烧开水,泡茶),你说他傻不傻,逗不逗? 有一年冬天,我们七八个小学同学,觉得村里的大地屋子人太多,太嘈杂,空气又不好,就自己动手挖土方,从家里拿了一些木棒、柴草,搭建了一个约七八平米的属于我们自己的地屋子。大家在里面说笑玩耍,看书学习写作业,其乐无比。那感觉,回想起来,好象并不比现在住星级宾馆差。 但这种快乐的时光很快就过去了。大约在一九五八年大跃进时,政府提倡“变冬闲为冬忙”,身强力壮的农民冬天要去开渠挖河修水库,再加上大炼钢铁什么的,村里冬天就再也不盖地屋子了,我们的那个小地屋子也垮塌报废了。一切都成了历史的记忆。 这件事给我的启示是,人适应和改造生存环境条件的能力是很强的。条件差有条件差的活法。只要有一个好的精神状态和社会氛围,在条件相对较差的情况下,照样可以活得健康快乐。我这个从地屋子里走出来的少年,不仅考上了大学,战胜了数不尽的艰难困苦,而且至今还活得健康,就是个证明。 当然,人往高处走。社会在发展,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也完全是合理的。谁也不愿再回到过去原始落后的状态。而这也就是国人梦寐以求地要实现现代化的内在动力吧! 过去的已经过去,愿普天下的人们都能有一个更加美好的明天。
8511 次阅读|29 个评论
我老家的照片
热度 5 yaoronggui 2011-2-10 15:40
我老家的照片
下面是我老家的照片,包含晚上和白天的夜景。我爸爸今年70岁了,他亲手做了两栋房子,确实非常不容易!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877 次阅读|10 个评论
春节归来
flly 2011-2-9 10:06
春节过去了,这个节是在老家过的。老家在安徽,水边的一个城市。 正值冬季,一个往返,感觉两地还是很有差异的 现在工作的城市空气不错,大概是因为没有什么工业的原因。而老家的空气不好,嗓子难受了好几天,主要离家不远就有一个化工厂,本来说都搬出去了,没想到还在生产。 现在城市的风很大,昨天晚上回来,夜里风呼呼的吹了一夜,而在老家,基本上没有风。孩子可以放心的带出去玩。 老家亲水,空气比较湿润,人感觉比较舒服,工作的地方很干很干,一包饼干打开以后,两三天都不会回潮,呵呵。 老家城市比较脏,工作的地方比较干净。这也算是一个区别吧,可能是两个城市的人口不一样造成的。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优点,也有自己的缺点。不知道哪些城市是比较适合居住的。似乎西南地区喜欢的人比较多一些。
个人分类: 杂感|2044 次阅读|0 个评论
泥土
yuliping 2011-2-7 16:25
小时候对泥土真的没有任何感情,泥土一直是和贫穷、填不饱肚子、肮脏联系在一起。懂事后这种愿望愈发强烈,远离农村,远离泥土成为学习的动力,等到考上大学,远离泥土的理想总算变成现实。 上大学的时候,我去过很多农村同学家里玩,他们大多数住在农村,我会和同学的父母聊起农事,比较和自己老家的不同。各地农村的差别实在太大,这远远超过城市的差别。比如湖北农村春节做的糍粑,和江苏下河地区做的粉团就完全不同;湖北很多地方种水稻根本不用抽水机抽水,只要将高处湖里的水往低处水田里放即可,远远比平原地区的江苏种水稻方便。至今我仍然喜欢到农村玩,而不太喜欢城市旅游。 工作以后,由于某种机缘,有机会将家建在扬州郊区汤汪九龙,当时基础设施很差,有一段路还是土路,刚开始还没有路灯。无论喜欢不喜欢,我又再次住在农村,离泥土又很近了。门前是一片农田,家西边不远是一条小河。孩子小的时候,我经常带着孩子在田埂边、河边溜达,玩在水面上漂瓦片的游戏,孩子有时会恶作剧将砖头扔进茅坑,玩得很是开心。 今天到郊区一亲戚家去,看到小区南边一片菜地,很是亲切,特地沿着田埂转了一大圈。一大片芦竹没人收割,不知谁放了一把火,烧掉了部分。因为现在郊区农村已经非常富裕,芦竹根本没有用处。而我小时候,芦竹可以用来做栅栏,防止邻居家的家禽吃庄稼。大的芦竹可以用来编床板,细小的可以用来当烧火做饭的柴火。小孩子最喜欢的是将芦竹花砍下来做小号,一吹发出单调而悠长的声音,经常比赛谁的最响,谁吹的时间更长。芦竹的生命力很强,将一根成熟的竹子横着埋在沟边,很快每个关节处都会冒出嫩芽,是很好的护坡植物。 现在想来,我和泥土的感情本来是天生的,根本无法割断。当年之所以带孩子到农田里玩,那完全是自己的一种本能。如果现在种田变成一种爱好,而不是一种谋生的手段,那么拥有几分地将是我很幸福的一件事情。我们这一代人,很多都是农村出来的,尽管绝大多数人已经完全城市化,但本质上的农村气息我认为是很难消失或去除的,只不过很多时候它处于潜伏阶段,在潜意识里影响着我们说话做事的方式。 人生真的是一种轮回,你反对的,不喜欢的,逃避的某种东西,可能真是你离不开的,甚至过了一段时间并不太讨厌的东西。如果问泥土给我带来了什么?我想应该有三点:务实的态度、低调的风格、刻苦的精神。一句话,都是土里土气的东西,年轻时曾经慨叹自己很多方面的不足,感慨泥土带给自己的负面影响,到了早过不惑之年的今天,真的应该感谢泥土。 2011.2.7 正月初五 俞立平 于扬州
个人分类: 生活其他|4043 次阅读|0 个评论
过年记忆
热度 3 cosismine 2011-2-3 13:47
(一)莲 莲是过年必吃的。老家在北方,少水,在我少时的记忆里,我甚至没有见过荷叶,也没有见过莲花,所以,一直不知道过年时,那些莲是从何而来。只是年根底,莲是家家户户都要买的。莲肉并不多,里面全是一根根通畅的管子,从根节的这一头,一直通到根节的那一头,极像是一个年里所要走的路,从这个年头,通到另一个年头。吃莲的习俗,大抵是取其通达的意思。 故乡吃莲,有两种吃法,一个自然是剁成馅,包成饺子,这一点好像不可取,那种通畅的感觉没有了,所以,总觉得吃莲肉饺子,有些浪费,我长这么大,也只尝过一个,好像是拜访幼时的班主任的时候,尝过一个。记忆力莲里的脆,却没有被剁碎到,咬起来,还是有些感觉的。 另一种吃法,比较传统,我印象里是过年时节,走到那家,都会端上饭桌来招待客人的。这种吃发,也比较简单,就是把莲横切成片,开水里稍煮一下,捞出倒到装有葱、姜、蒜、醋、酱油、盐等的盆里,等到客人来,就可以摆上桌子。那莲白净,脆爽,那莲上的眼,清楚,明朗。。。把莲肉装扮得极有美感。象征意义是心眼多,活络,路可以走得通达活络。。。 想到这里,让老公再次买了些莲,明天表弟来访,我做给他吃。 (二)旺火 我知道考旺火的时候,大抵已经很大了,也不知道从哪里听说的,反正有一年过年那天,我早早就把我弟弟叫起来,两个人掐了一把柴火就点着了,然后就在上面跳啊,跳的。母亲起来后,才告诉我,考旺火的柴火是极有讲究的,须前年留下的有根的甘草才行。可惜谷子好像一直不是农家青睐的作物,种得年份不多,好像我一直没有用满足要求的柴火,点过旺火。但只要我醒来,我老要跳,晋南不是煤产地,柴火也不是很硬,也因为就姊妹两个,一直没有出什么事情,我听同学说过,他们兄弟俩对面跳的时候,曾碰上而跌倒火堆里...... 后来嫁到晋中,是个媒产地,家家户户过年的时候,用煤垒起旺火台,下面放上木柴,也是起个大早去点旺火,只是那里点旺火的,都是家里的顶梁柱来点的,也不能跳,只是在自己家的院子里红红火火地着着,因为是煤,可以着很长时间,等所有的人都醒来,还着着,这旺,不用跳,就直接接进家门了。 今年和儿子老公一起打了会羽毛球,散了一会步,有感于上海的年味的况淡,儿子说起故乡的年,久远的记忆里想起这些许的记忆,和儿子老公一起,祝愿全家人,在新的一年里通达,顺畅,运道旺,祝愿我自己在新的一年里能有所转机,祝愿我儿子学习能更上层楼,祝愿,老公。。。。也祝愿所有的朋友们新年运道旺旺旺
3980 次阅读|6 个评论
回老家了,注定又是一个忙碌的寒假
woodenson 2011-1-27 14:48
晚上回廊坊的飞机,31日早上飞回。人说大学老师有两个假期,多么舒服,殊不知越是寒暑假,越是我们集中精力干活的时间。暑假忙出差,寒假整基金,这已经是一个规律。现在还增加了不少其他的任务,慢慢忙吧!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394 次阅读|0 个评论
暴雪 暴雪 我怎么回杭州过年啊?
xupeiyang 2011-1-23 09:55
听说27 - 28号 杭州还有暴雪,我怎么回老家过年啊!
个人分类: 我的日记|2539 次阅读|0 个评论
一夜不关的手机
zhudingju 2011-1-20 10:18
一夜不关的手机 朱定局 2011-1-20 昨天听说老家附近地震了,且在地震带上,赶紧打电话回家,得知一切安好,一颗心才放下。我平时不太爱用手机,晚上睡觉前一定会关上,昨晚没有关,是因为担心,一夜也没有睡安稳,只是间间断断地睡。我让父母出来避避,他们说家里没人照看,另外还有一些饭局,再说下大雪,去火车站也不方便,总之是不太想出来过年。真的很着急!
1 次阅读|0 个评论
老家安徽安庆发生4.8级地震
热度 4 wqb 2011-1-19 14:19
今天中午12点02分还和老家的母亲通了电话,没有想到刚撂下电话到厨房就接到侄女婿的短信,说安庆地震了,震感强烈。上网一查, 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11-01-19 12:07 在安徽省安庆市市辖区、怀宁县交界(北纬30.6,东经117.1) 发生4.8级地震,震源深度9.0公里。安徽合肥、马鞍山等地有明显震感。目前尚无人员伤亡的报告。” 天那,震中离我家也太近了,估计这有几里或者十几里。给家人打电话,开始是没有人接(人都跑出去了),后来给我小姐打电话,知道大家都还好,房子也没有裂,算是比较平安。 从我记事起,安庆连小震也没有过,其他地方地震也很少有震感,真想不到,这次震中居然在家门口了。但愿没有什么大震,老天保佑安庆!
个人分类: 家乡风情|2868 次阅读|2 个评论
简约为王:怀念我的博客老家
热度 6 liuli66 2011-1-19 08:10
简约为王:怀念我的博客老家
http://www.sciencenet.cn/u/liuli66/ ———————————— 20110226 以下仅供有关人士取用。谢谢。
个人分类: 杂感|443 次阅读|10 个评论
偷心的小城【组图】
pup 2010-10-7 15:22
那天的小城下着秋雨,我从寂静的浮桥穿过,晃悠到菜市场,见到眼前摆放得整整齐齐的蔬菜,乡民们赶集的期待,一点不逊色于我对往事的怀念。当我举起相机,对准这些沾满雨水的蔬菜时,乡民们哄笑起来,他们还不能理解,那记忆中的温润气息,对于一个三年不曾回到故地的小女人来说,是多么的具有诱惑力。
个人分类: 生活家|3341 次阅读|0 个评论
mirror - 镜兄唠家常
liwei999 2010-6-7 11:26
这是故乡和家族的价值所在,也是立委兄的福份。 (3168 bytes) Posted by: mirror Date: November 29, 2009 04:28AM 老家小的时候去过。最近带着孩子过去看了看,已经是面目全非了。乡下讲究男性继承,家父是独子,因此老家也就有名无实了。好在姑姑嫁到邻村,小时候回老家还有个去处。如今姑姑也没有了。连个落脚的地方也没有了。姑姑没有生男孩,因此财产都由姑姑的侄子们继承了。姑姑曾经认了一个同族的孩子来当儿子,所谓的养子。但是认养时孩子已经很大了,虽然给说了媳妇、成了家,但是合不来,后来又分家了。当时城里人的镜某很不理解为什么非要认领一个儿子。那时候也没有什么养老的概念。赡养老人的事情镜某这一代从来就没有想过。 祖父是乡下的农民,家父进城后给祖父上了个城里的户口,可以有一份口粮了。作为代价,老家就没有了,也就是说断了根了。当年回老家时,表姐们就带我们去老家的村子里,指点着一些房子、院子说这过去是你们的老屋。当时根本就没有什么财产的概念。用今天的视点看,那个老屋的房基地是个不动产,比京城没有土地的房产要有价值。当然,这个前提是镜某这里不能断了香火。 有一次祖父在澡堂洗澡摔倒了。那个时代里说是晕池子,今天看来是脑梗、或是心脏不好吧。送到了人民医院,当年还在北京白塔寺那里。也没有做什么手术。只是记得有个导尿管祖父很不满意。家父是个西医派,主张服从医院的医疗,为治疗方针父子俩吵过一架。 脑梗在今天看来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那时祖父可能已经过了七十了,害怕死在北京被火化,死活要求回到乡下,与他的闺女镜某的姑姑一起生活。回到乡下病就好了,至少没有什么后遗症。中学时代镜某放假去乡下,在今天看来一是为了让孩子们长见识,二是代替父母尽孝心吧。 镜某上小学时,祖父就讲他有一副棺材,而且也对同年代的老人们讲,毫不忌讳。那种感觉就如同今天人们显佩有辆汽车、有栋别墅一样。一有些余钱就让人买来黑漆涂棺材。棺材就放在乡下姑姑家放粮食的房里,镜某还被领去看过。黑暗的房子里,两个条凳架着一副黑糊糊的大箱子。如今电视剧多了,有不少棺材的场面。那个时代城里人见过棺材的人并不多。祖父对棺材的厚度也十很满意的,对镜某比划过板子的厚度。 印象中在中学期间三次去乡下看祖父,一次去看外祖母。祖父总是把七十不保年、八十不保月挂在嘴边。有一次老爷子感到自己快不行了,一定要与镜某一起回北京见他的儿子镜某的父亲。可到了北京老爷子就生病了。又吐又泻。老爷子怕死在京城里,又赶紧回到了乡下。也怪了,回到乡下并病就好了。又过了大约6-7年,祖父无疾而终。据说葬礼都是按照老规矩办的。镜某没有能去参加。只是听到了一些摔老盆等等的规矩。家姐认为那些都是迷信,对国家干部的披麻带孝的行为很是不理解。镜某则以为这些都是民俗,值得留下记录来。 祖母去世后的二十多年里,祖父都是一个人,也不知道他是否想过再婚。那个时代的乡下续弦恐怕要被人笑话的。祖父的耳朵有些背,平常很少与人说话。不抽烟、不喝酒、不读书、不看报。白天到村头去,吃饭时候回家。镜某不知道他平常都在想些什么,也没有听他说过家父小时候的故事,也没有听他说过奶奶的事情。也许那一代人一开口,新一代人就会以为是攻击社会主义吧。 据说祖父在乡下给家父也说过媳妇。家父当兵在外没有认人家,这事儿也就不了了之了。与家母的婚姻属于同事介绍。这类事情男人们一般不说,都是女人们说。家母那时在青岛市委的人事科,桌对面大姐的丈夫是青岛海军基地的一个官儿,为解决基地年轻军官的婚姻对象问题开拓了市政府的矿脉。家母的许多同事都与海军军官结婚了。家父说投奔海军是因为觉得有技术含量。但是到退下来的时候也没有能与技术联系上。 都变成了城里人了,人就没有根了。家父一代还有个组织关着,后一代就没有什么组织来关怀了。哪里是根呢?是人就避免不开问从哪里来的问题。立委三伯父立碑的事儿,与其讲是爱情,不如说是个寻根、寻求归宿。 http://www.starlakeporch.net/bbs/read.php?1,57500,57534#msg-57534 相关篇什: 《立委推荐:张诗群 - 魂牵一世生死情》 http://www.dingding.tv/bbs/read.php?tid=985page=e#a
个人分类: 镜子大全|3176 次阅读|0 个评论
老家的村子在 Google Earth
热度 3 zlyang 2010-4-1 20:56
老家的村子在 Google Earth 南堤下村 南堤下村周边 狗台疙瘩 狗台疙瘩特写 不知道狗台疙瘩是什么。就是一个土堆,什么时间堆起的?有什么目的? 灵寿石牌坊,三世中枢石坊 http://hi.baidu.com/188cjb/blog/item/bf50e2503b650d581138c24f.html 灵寿石牌坊座落于灵寿县城北关西街,是典型的明代石牌坊建筑。建于明崇祯十四年( 1641 年)。 该牌坊平面呈“口”字形,高 12 米 ,东西长 8 米 ,南北宽 2.6 米 ,通体用“灵寿绿”大理石仿木透雕而成。楼顶正脊两端置吻兽,正中脊饰为象驮宝瓶,火焰宝珠,前后两面明间正中额坊上均阳刻楷书“三世中枢” 4 个大字,相传出自隐逸朱仲福之手。前后两面下层额坊上刻 3 行楷书小字,内容系傅氏三代官阶及其夫人姓氏。主间上层正中悬挂匾额,其上竖书“皇恩龙赐” 4 字。在三层额坊栏柱之间深浮雕流云、仙鹤、游龙、麒麟、双凤等图案,镌镂精巧生动传神。 此牌坊是为傅氏三代即傅承训、傅承向、傅铤、傅永淳而敕建的。据《明史》《灵寿县志》记载,灵寿北关村傅氏,系明清时代河北地区“名门望族”几代名宦,官高禄厚,地位显赫。 1956 年被公布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河北省 灵寿县 北狗台乡(公社) 南堤下村
个人分类: 真傻个人材料|8223 次阅读|10 个评论
这村子好像我的老家
罗帆 2009-8-3 00:57
与思溪村相距不远,走过村口的几亩田,便进入 延村 。 一走进村子,妈妈便说:这村子好像我的老家。 我说,在湖南老家,村里的每家相隔较远,房屋的屋檐大,大多是土墙,不太像这里。但妈妈喃喃地说:差不多。 明清时期,徽商中的延村人外出经商致富后纷纷归乡买田造屋,从而形成建筑型制基本统一的村落。根据有关资料,延村现存有明代私塾和清代馀庆堂、聪听堂、笃经堂等民居 56 幢,多建于乾隆、嘉庆年间。房屋型式多为一至三层穿斗式木构架,风火山墙,青瓦坡顶;大门为石库门枋,水磨青砖门面,门罩翘角飞檐,门枋砖碉精湛;内分前厅、后堂、厨房等,前后均有浅天井;堂屋内三间两厢,方柱石础,格扇门窗,青石板铺地。 屋中多有天井,四边的屋檐向内倾斜,雨水自然从屋檐流入天井,有说法为四水归堂,寓意为财源滚滚而来。在延村并非家家户户都是富足人家,除了房屋的大小有区别外,体现在房屋的细微之处。 屋内梁枋、护净、门窗等处,精心采用浮雕、圆雕、透雕和线刻的手法,巧琢雕饰龙凤麒麟、松鹤柏鹿、水榭楼台、人物戏文、飞禽走兽、兰草花卉等图案,让人感到仿佛进入雕刻的画廊。 古老的明训书院在村子的尽头,走进院内,不难想象当年一派书声朗朗的景象。 书院之外,是葱绿的稻田,一望无际。 也许,妈妈在这里找到了回家乡的感觉。
个人分类: 旅途掠影|4108 次阅读|0 个评论
儿子站在废墟上
jlpemail 2008-2-16 18:49
距离京都若干公里,有个荒芜了多年的地方.正月初八那天, 我携子重新抵达了那片废墟.从这片废墟上,走出了一个人,一个怀 念过这片废墟的人.初春下午的阳光并不强烈,儿子不需要眯缝起 那双即将11岁的童眸. 我没有提议,是他自己自然地选择了跨立的姿势,一种略显自信 的姿势.瞬间的跨立,其实是一种告别昔日的文化暗示. 这片废墟,其实是肥沃的一方土,即将破土的是人间奇卉.
个人分类: 科苑记事|3046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01:4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