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淮安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淮安盱眙黄花塘新四军军部纪念馆
terahertz 2017-11-20 10:24
2017年11月18日参观了位于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黄花塘镇的新四军军部纪念馆。
个人分类: 经典收藏|3571 次阅读|0 个评论
淮安的锦葵
热度 5 huailu49 2016-5-22 14:54
个人分类: 植物天地|2696 次阅读|14 个评论
淮安行
huailu49 2016-5-20 20:00
个人分类: 人文地理|5 次阅读|0 个评论
吴府的金银花
huailu49 2016-5-19 08:25
在淮安的吴承恩故居后花园,有一片金银花正值盛花期,花香四溢......
个人分类: 植物天地|2439 次阅读|0 个评论
芳草地
热度 3 huailu49 2016-5-16 17:06
个人分类: 城市园林|2927 次阅读|6 个评论
钵池山的早晨
热度 1 huailu49 2016-5-16 06:21
据当地人说,钵池山虽然算不上淮安最大的公园,但却是最美的公园......
个人分类: 城市园林|4180 次阅读|2 个评论
吴府后花园
热度 4 huailu49 2016-5-14 14:45
这里说的吴府,指的是淮安的吴承恩故居。
个人分类: 城市园林|2472 次阅读|8 个评论
都梁春光
热度 2 huailu49 2015-4-1 06:21
盱眙,隶属江苏淮安,别称都梁
个人分类: 人文地理|1917 次阅读|4 个评论
高绪仁担任江苏省第十八届运动会运动损伤医疗专家
GaoXurenKnee 2014-4-8 12:17
江苏省第十八届运动会于2014年由江苏徐州市和淮安市联手举办。 江苏省第十八届运动会青少年部篮球(男女乙组) 比赛于2014年4月8日~4月15日在中国矿业大学(文昌校区)体育馆、徐州市体育馆举行。 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骨科(徐州二院骨科)运动损伤关节镜专家高绪仁担任比赛现场运动损伤医疗专家。 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骨科(徐州二院骨科)运动损伤关节镜专家高绪仁(上图:中) 担任比赛现场运动损伤医疗专家。 上图:常州队与南通队在进行女子乙组篮球比赛中 江苏省第十八届运动会徐州赛区 青少年部篮球(女子乙组)竞赛日程 日期 序号 比赛时间 组别 比赛队 比赛 场地 4月8日 1 9:00—10:30 A组 常州VS南通 徐州市体育馆 2 14:30—16:00 B组 南京VS盐城 3 16:00—17:30 徐州VS无锡 4月9日 4 9:00—10:30 A组 南通VS苏州 5 14:30—16:00 B组 无锡VS南京 6 16:00—17:30 盐城VS徐州 4月10日 7 9:00—10:30 A组 苏州VS常州 8 14:30—16:00 B组 南京VS徐州 9 16:00—17:30 无锡VS盐城 4月11日 10 9:00—10:30 决 赛 A3——B4 11 14:30—16:00 A1——B2 12 16:00—17:30 B1——A2 4月12日 13 8:30—10:00 B3—A3B4胜 14 10:00—11:30 A1B2负—B1A2负 15 14:30—16:00 A1B2胜—B1A2胜 江苏省第十八届运动会徐州赛区 青少年部篮球(男子乙组)竞赛日程 日期 序号 比赛时间 组别 比赛队 比赛 场地 4月8日 1 9:00—10:30 A组 南京VS苏州 矿大体育馆 中国矿业大学体育馆 2 14:30—16:00 B组 连云港VS盐城 3 16:00—17:30 常州VS南通 4月9日 4 9:00—10:30 A组 苏州VS徐州 5 14:30—16:00 B组 南通VS连云港 6 16:00—17:30 盐城VS常州 4月10日 7 9:00—10:30 A组 徐州VS南京 8 14:30—16:00 B组 连云港VS常州 9 16:00—17:30 南通VS盐城 4月11日 10 9:00—10:30 决 赛 A3——B4 11 14:30—16:00 A1——B2 12 16:00—17:30 B1——A2 4月12日 13 8:30—10:00 B3—A3B4胜 14 10:00—11:30 A1B2负—B1A2负 15 16:00—17:30 A1B2胜—B1A2胜 江苏省第十八届运动会青少年部参加排名的县、市、区名单 一、各县(市)参加排名单位 南京市 :溧水县、高淳县、江宁区、浦口区、六合区、 无锡市: 江阴市、宜兴市、锡山区 徐州市: 丰县、沛县、铜山县、睢宁县、邳州市、新沂市 常州市: 金坛市、溧阳市、武进区 苏州市: 吴江市、昆山市、太仓市、常熟市、张家港市、吴中区 南通市: 通州市、海门市、启东市、如东县、如皋市、海安县 连云港: 赣榆县、东海县、灌云县、灌南县 淮安市: 涟水县、洪泽县、金湖县、盱眙县、楚州区、淮阴区 盐城市: 响水县、滨海县、阜宁县、建湖县、射阳县、大丰市、东台市、盐都区 扬州市: 仪征市、江都市、高邮市、宝应县、邗江区 镇江市: 丹阳市、句容市、扬中市、丹徒区 泰州市: 泰兴市、姜堰市、兴化市、靖江市 宿迁市: 沭阳县、泗阳县、泗洪县、宿豫区 二、各区(省辖市的)参加排名单位 南京市: 鼓楼区、玄武区、秦淮区、建邺区、白下区、下关区、栖霞区、雨花台区 无锡市: 惠山区、崇安区、北塘区、南长区、滨湖区 徐州市: 泉山区、鼓楼区、云龙区、九里区、贾汪区 常州市: 天宁区、钟楼区、新北区、戚墅堰区 苏州市: 沧浪区、平江区、金阊区、虎丘区、相城区 南通市: 崇川区、港闸区 连云港市: 新浦区、海州区、连云区 淮安市: 清河区、清浦区 盐城市: 亭湖区 扬州市: 维扬区、广陵区 镇江市: 京口区、润州区 泰州市: 高港区、海陵区 宿迁市: 宿城区 江苏历届省运会概况 第一届省运会 于1953年8月23日至25日在南京举行,大会设6个竞赛项目:田径、体操、游泳(含跳水)、自行车、举重、摔跤。参加单位有南京、徐州、南通、无锡、苏州、常州6个市和34个县市及省级机关选拔的130名优秀运动员组成的混合队。运动员共622人,其中田径404人、体操67人、游泳98人、自行车76人、摔跤9人。这届运动会是江苏重新建省后的首届全省运动会,因南京公园路体育场和原中央体育场年久失修,故借用南京大学田径场作为主会场,进行田径、体操、举重、自行车比赛,游泳比赛在中山陵园游泳池进行。   本次运动会打破男子10项、女子6项游泳省纪录。    第二届省运会 于1955年10月2日至4日在南京举行,大会仅设3个竞赛项目:田径、体操、自行车。参加单位有54个,即:南京、无锡、徐州、镇江、常州、苏州、南通7个市以及泰州、海门、沭阳、松江、启通、新海连、如皋、新沂、海安等46个县(市)和省级机关。运动员共有466人,其中男318人、女148人。   本届运动会共有22个小项,46人次、8个接力队创了省的新纪录,其中镇江市运动员查家琴以6分16秒8的成绩破女子3000米自行车全国纪录(田径场)。    第三届省运会 于1957年9月1日至3日在南京举行。大会设3个竞赛项目:田径、体操、举重。第一次被列为省运会比赛项目的举重,后来成为江苏体育的支柱之一。参加单位有21个,即:南京、扬州、镇江、常州、无锡、苏州、南通、靖江、泰州、徐州、新海连、常熟12个市以及松江、苏州、镇江、扬州、南通、盐城、淮阴、徐州8个专区和江苏省军区。运动员共有909人,其中男612人、女297人。   本届运动会有16人次、3个接力队破13项田径省纪录:有33人次25项、8个总成绩破举重省纪录。    第四届省运会 于1958年11月2日至8日在南京举行。大会设8个竞赛项目:田径、篮球、排球、足球、手球、射击、航空模型、航海模型。表演项目有乒乓球、举重、拳击、摔跤、自行车。参加比赛和表演的有11个单位,即:南京、无锡两市;常州、苏州、扬州、淮阴、南通、徐州、盐城7个专区以及江苏省军区和南京体院。运动员共有2011人,参赛人数创下新纪录,这一纪录直到1974年才被打破。   本届运动会有89人次、4个接力队破48项次省纪录、2项全国纪录(徐州宋云英、王桂英分别创女子自行车和射击全国纪录)。    第五届省运会 于1959年5月31目至6月9日在南京举行。比赛项目有田径、篮球、足球、射击、航空模型、武术6项;表演项目有体操和举重两个项目:测验项目有游泳一项。参加的单位有10个,即:南京、无锡两个市以及徐州、苏州、南通、淮阴、盐城、扬州、常州7个专区和江苏军区。运动员共有1072人,其中男717人、女355人。   本届省运会掀起大破纪录的狂飙,一共有58人、7个接力队81次破45项省纪录,有5人达运动健将标准,35人达一级运动员标准。    第六届省运会 于1960年9月28目至10月3日在南京举行。这届运动会的目的是提倡田径运动,促进各地重规田径运动的开展和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以求迅速改变当时我省田径项目薄弱的状况。大会专以田径一项为比赛项目,这在江苏历史上是空前绝后的。参加比赛的70个单位分市、县两个组。市组有l1个单位,即:江阴、徐州、苏州、无锡、扬州、南通、新海连、常州、镇江、南京1O个市和江苏军区;县组有59个县。运动员共有1393人。其中男805人、女588人。   本届省运会有8人、1个接力队破7项省纪录,1人一项平省纪录。这届运动会既是第一次以田径一项为比赛项目,又是第一次以市、县为单位进行比赛(市、县分组)。    第七届省运会 于1964年10月18日至21日在南京举行。大会设有9个竞赛项目:田径、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游泳、举重、射击、无线电收发报。参加单位有18个,即:南通、苏州、扬州、镇江、徐州、盐城、淮阴等7个专区和南京、无锡、苏州、常州、镇江、扬州、南通、连云港、徐州、盐城、淮阴共11个市。运动员共有1897人。   本届运动会从3月份开始,先后在市县让分项分区进行比赛。10月份,田径一项在南京进行决赛。   第八届省运会 因“文革”而推迟6年之久,于1974年9月1 5日至21日在南京市举行。大会设16个竞赛项目:田径、体操、游泳、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举重、围棋、中国象棋、国际象棋、射击、技巧、自行车、武术。参加单位有16个,即:南京、苏州、无锡、徐州、常州、南通、连云港7个市以及南通、苏州、徐州、盐城、扬州、淮阴、镇江7个地区和江苏省生产建设兵团、江苏省军区。运动员共有3700多人。   本届运动会从4月份开始,先后在1 2个市、县进行比赛。9月份,田径、垒球、排球、足球4项集中在南京进行决赛。此次运动会有10人19次破全国青年纪录、34人45次破25项省纪录。     第九届省运会 于1978年9月16目至23日在南京举行。大会设18个竞赛项目:田径、体操、技巧、游泳、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举重、围棋、中国象棋、国际象棋、射击、无线电收发报、航空模型、自行车、武术。参加单位有17个,即:南京、无锡、徐州、苏州、常州、南通、连云港7个市以及镇江、苏州、扬州、南通、盐城、淮阴、徐州7个地区和江苏省军区、省高校、南京铁路分局。运动员共有3989人。   本届运动会,在游泳、举重、射击等项目上,共有49人67次破了45项省纪录。    第十届省运会 于1982年9月16日至19日在南京举行,决战阶段前后只有4天。大会设1 8个竞赛项目:田径、体操、技巧、游泳、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举重、击剑、围棋、中国象棋、国际象棋、射击、无线电测向、航空模型、武术。参加单位有17个,即:南京市、常州市、无锡市、苏州市、南通市、徐州市、连云港市、镇江地区、扬州地区、苏州地区、南通地区、徐州地区、淮阴地区、盐城地区、省高校、省公安、省军区。运动员共有3861人。   本届运动会在田径、游泳、举重等项目上多次打破全国青年和江苏省纪录。   第十一届省运会 于1985年至1986年在徐州等地区四个部(中小学部、高校部、职工部、优秀运动员部)进行比赛。除中小学部的田径决赛,高校部的篮球、乒乓球决赛,职工部的篮球、足球决赛,优秀运动员部的田径、乒乓球比赛集中于1986年10月4日至8日在徐州市进行外。其余各部各项比赛分散在省内若干市、县进行。比赛项目,中小学部设20项:田径、体操、技巧、游泳、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垒球、毽球、举重、射击、击剑、棋类、航空模型、航海模型、无线电测向、摔跤、武术;优秀运动员部除集体项目外,凡是有优秀运动员的项目(24项),只要有两个单位报名的均进行比赛。参加运动会的有11个省辖市、60所大专院校、16个职工系统。运动员共有966人,其中男583人、女383人。 本属运动会对竞赛体制进行了改革,把第十一届省运会放到省会以外的市——徐州市举行,这在我省历史上是第一次。同时,将过去以地区为单位综合组团参加省运会改为高校、中小学、职工、优秀运动员4个部分组织竞赛,并分别以省高教局、省教育厅、省工会、省体委为主,组织各个部的比赛,提高了职工、高校、中小学运动员参加比赛的积极性,推动了体育活动的开展。 第十二届省运会 于1990年4月下旬至9月上旬在南京等地进行,比赛设青少年部(甲、乙组)、高校部(甲、乙、丙组)、职工部,各部分开比赛。青少年部(甲、乙组)共设25个项目:田径、体操、游泳、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击剑、射击、跳水、举重、摔跤、柔道、无线电测向、技巧、围棋、中国象棋、国际象棋、航空模型、蹼泳、武术和作为表演项目的艺术体操、航海模型。除青少年部甲组的田径、排球、乙组的游泳、射击、击剑。高校部甲组的篮球,职工部的乒乓球、桥牌于1990年9月2日至8日集中在南京市举行外。其余各项比赛分散在若干市、县先后进行。运动员共有6259人。   本届运动会上,青少年部有2人9次超5项纪录,3人2队5次超4项世界纪录,9人9次破4项省成年纪录,184人20个队407次打破183项省年龄组纪录。    第十三届省运会 于1994年3月27日至9月9日在无锡等地进行。比赛设青少年部、高校部、职工部,各部分开比赛。比赛项目,青少年部有25项:田径(含普通中专组)、体操、艺术体操、技巧、游泳、排球、篮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跳水、男子举重、女子举重、击剑、射击、自行车、皮划艇、摔跤、柔道、拳击、象棋、围棋、国际象棋、武术。除青少年部的篮球(甲组)、田径(不含普通中专组)、击剑、举重、高校部本科组的排球、职工部的乒乓球于1994年9月4曰至9目集中在无锡市举行外,其余各部各项比赛分散在若干市、县先后进行。获得本届运动会青少年部团体总分第一、二、三名的代表队分别是南京市、苏州市、徐州市。在比赛中共有9人23次超15项世界纪录,10人14次破11项省成人纪录,101人253次破142项省年龄组纪录。有26人达到运动健将标准,其中7人达到国际健将标准。全省有8880余名运动员参加了比赛,这又是一个新纪录。    第十四届省运会 于1998年4月8日至9月11目在南京等地进行。比赛设青少年部、高校部、职工部。各部分开比赛。比赛项目青少年部有21项:田径、游泳、击剑、射击、体操、乒乓球、羽毛球、举重、篮球、排球、柔道、摔跤、跳水、皮艇、自行车、足球、拳击、网球、武术、艺术体操、技巧。   获得本届运动会青少年部金牌总数第一至六名的代表团分别是南京、苏州、徐州、无锡、南通、常州。获总分第一至六名的分别是南京、徐州、苏州、无锡、常州、南通。获得职工部金牌总数前三名的代表团分别是南通、省公安厅、徐州,总分前三名的代表团分别是徐州、省石化厅、南京铁路分局。   本届省运会共有4人破4项省纪录。80人23队163次破69项年龄组纪录,41人达运动健将标准,319人达一级运动员标准。来自全省各省辖市、各行业体协和64所高校的14000名运动员参加了本届省运会共49个项次、780枚金牌的争夺,参赛人数远超上届。    第十五届省运会 于2002年10月19日至22日在苏州落幕。此前,高校部的足球、青少年部的射击等项目已先后在南京、常州等地举行。比赛设青少年部、高校部、职工部和社会体育部等四个部,共进行了54项(602项次)比赛,其中社会体育部为本届省运会新增设的。   参加本届大赛的运动员、裁判员和工作人员超过2万人次,在省运会历史上前所未有。本届省运会共有1人4队6次超5项世界青少年纪录,1人1队2次平2项世界青少年纪录,9人9次破5项省纪录,31人5队82次破31项省青年纪录,124人28队263次破121项省年龄组纪录,1人达国际健将标准,35人达运动健将标准,417人达一级运动员标准。   在最重要的青少年部的比赛中,南京、苏州、徐州、无锡、常州、淮安、南通、盐城分别排在金牌榜前八名的位置。总分榜前八名依次是南京、苏州、徐州、无锡、常州、南通、盐城、连云港。在县区金牌榜上,苏州的吴中区、徐州的铜山县和常州的武进区位居前三位。   第十六届省运动会 于2006年10月在南通举办,设青少年部、高校部和职工部共63个大项、947个小项,15000多名运动员参赛,是项目最全、规模最大、参赛人数最多的一届省运会,也是首次采取申办方式确定城市、首次设立纪律检查委员会、首次使用现代信息技术管理竞赛的一届省运会。 本届省运会竞赛成绩优异,8队50人69次破33项青少年部纪录,16名运动员达到运动健将水平,151名运动员达到一级标准;32人49次破27项高校纪录。 在代表各市的青少年部比赛中,金牌榜、奖牌榜和总分榜排列如下: 南京、苏州、南通、无锡、徐州、常州、扬州、淮安分列金牌榜前8位; 南京、苏州、徐州、南通、无锡、常州、扬州、淮安分列奖牌榜和总分榜前8名。 第十七届省运会 于2010年10月在常州市举行,本届省运会设青少年、高校和职工三个部,共设1204枚金牌,参赛运动员人数超过19000人,包括裁判员、工作人员在内,参与人员超过24000人,是历届省运会中规模最大、参赛人数最多的一届,也是竞争最为激烈的一届。 青少年部共有246人、199次破106项省年龄组纪录,27名运动员达到运动健将水平,659名运动员达到一级运动员水平。高校部共有23人次破15项省大学生田径、游泳最高纪录。 由各市组团参赛的青少年部比赛中:南京、苏州、常州、无锡、徐州、南通、扬州、镇江分列金牌榜前8位; 常州、南京、苏州、徐州、无锡、南通、泰州、连云港分列奖牌榜前8位; 南京、常州、苏州、无锡、徐州、南通、扬州、泰州分列总分榜前8位; 81个代表团分获青少年部、高校部和职工部体育道德风尚奖。 建国前,民国时期江苏共举办过 4 次省运会 第一届:1930年3月18日-23日,南京。 第二届:1931年9月21日-23日 镇江。 第三届:1933年9月19日-22日 镇江。 第四届:1935年9月12日-15日 镇江。 江苏省第十八届省运会主题口号阐释 “逐梦省运,跃动江苏” 口号简洁明畅,朗朗上口,包含了丰富的信息。既有“中国梦”的“梦”元素,又体现了“跃”、“动”的体育因子;“省运”的是运动会之“运”和“命运”之“运”的融合,“省运”让我们期待,更需要我们去奋斗、去拼搏。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说,“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在徐淮广袤肥沃的大地上,运动员追逐“更高、更快、更强”的梦想,人们群众追逐安居乐业、幸福和谐的梦想,最终实现江苏的整体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江苏省第十八届省运会吉祥物介绍 吉祥物以徐州的“汉玉龙”和淮安的“美猴王”形象为原形,设计成活泼可爱、欢乐吉祥的“徐州泥塑”造型形象,突出了徐淮地域特色和历史文化底蕴。 吉祥物头飘祥云,寓意“幸福江苏、和谐省运”;脚踏祥云浪花靴,象征着汉风楚韵、生态省运;“汉玉龙”整体色彩选取徐州的城市代表色“龙腾黄、青玉绿”, “美猴王”整体色彩选取中国红黄喜庆色彩,吉祥喜庆;他俩手翘大拇指,是对省运健儿和两地联办的称赞,伸开双臂热情的向大家跑来,欢迎全省各地运动健儿欢聚徐州、淮安。 徐州古称彭城,汉玉龙取名叫“彭彭”;美猴王叫“淮淮”,表示淮安——寓意本届赛事在徐、淮两地举行,充分体现两地联办省运会的高涨热情和同心同德建设幸福家园的精神风貌。 江苏省第十八届省运会会徽介绍 一、图案以“徐州、淮安”汉语拼音开头字母“X、H”与数字“18”进行巧妙组合,成为激情跨越的运动员、熊熊燃烧的体育圣火、昂扬腾跃的巨龙以及蜿蜒流淌的运河,突出江苏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徐州、淮安鲜明的文化特色,彰显江苏体育的独特魅力。 二、昂扬的巨龙代表历史文化名城——徐州,蜿蜒的运河代表中国运河之都——淮安,突出两市举办的特色。 三、熊熊燃烧的体育圣火烘托出运动赛场火热的竞技氛围,同时昭示着江苏体育事业红红火火的美好明天。
个人分类: 爱生活 爱膝关节|2007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转载】淮安大学:任重而道远
caiyanjiang 2012-3-2 20:48
淮安大学:任重而道远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cb67590100izxe.html 无意间在网上看到这篇文章,作为一个苏北人,深有感触,希望淮安大学能在不久的将来屹立于苏北大地。 【导读】常州大学,让常州进入“大学”时代 近日,中国教育部正式致函江苏省人民政府,同意江苏工业学院更名为常州大学。常州历史上有了第一所综合性大学,从此迈入“大学”时代。至此,江苏省 44 所本科层次高校综合性大学达 24 所。 2010 年 5 月 29 日,江苏工业学院将迎来“常州大学”的揭牌庆典。 江苏高教的南北悬殊 放眼全江苏,目前沿江八市除泰州外,都已拥有至少一所以上的综合性大学。即使建市较晚的泰州,从 2004 年开始,在江苏省政府的关心和江苏省教育厅的支持下,与南京理工大学、南京师范大学联合办学,分别成立了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两所独立学院,按照本科院校的标准进行建设,圆了泰州高等教育的本科梦。 2008 年 2 月 ,正式启动了泰州大学筹建工作,成立了筹备领导小组,明确提出“力争 2012 年筹建泰州大学”。在教育部公布的“ 2009 年中东部地区申报设置高等院校初审结果”中,泰州大学(筹)名列其中。 我省的高等教育在全国相对发达,但高教空间布局很不均衡。在高等教育领域,苏北地区(除徐州外)表现的与其在经济领域一样,一如常态般的败得彻底,至今尚未建成一所综合性大学。 淮安需要一所“大学” 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淮安,地处苏北中心区域,伴随着涟水机场、连淮镇扬铁路等一系列重大项目的建设,淮安在苏北的重要地位越发凸显。但由于缺少高层次的综合性大学的支撑,使淮安经济、文化建设缺少相应的高层次平台和载体。 近年来,淮安正在不断融入长三角经济圈,淮安大学的筹建无疑将为淮安的经济发展提供更多人才需求和科研支撑,有利于增强淮安城市的竞争力,能够使淮安成为辐射苏北 2000 万人口的高教强市。同时,一所大学的兴建也能提升一个城市文化品位,提升一个城市的形象,无论在硬实力还是软实力等方面都能为城市的发展不断注入新鲜血液,不断地为地方经济提供持续发展的后劲。 淮安能够筹建“大学” 淮安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的积淀,作为革命老区、一代伟人周恩来总理的故乡,早在 1945 年,中共中央华中分局即在淮安地区兴办高等教育,在华中党校的基础上建立了华中建设大学,成为当时华中解放区的最高学府。解放后,淮阴师范学院和淮阴工学院的前身也于 1958 年相继创办。而近年来,淮安经济迅速发展,交通立体网络形成,三大产业迅速崛起,高等教育得到进一步发展,现已形成以淮师、淮工本科教育为主导,多所高职院校同步发展的教育格局。目前,淮安高等教育在校生约有 10 万人。淮安现有高校的办学规模、基础设施、师资队伍、教学科研水平等方面已达到综合性大学的建校标准,已基本具备综合性大学的雏形。 期待:淮安大学,还有多久? 淮安大学,是一个关心淮安,关心淮安高教事业的人们,经常谈论的话题和一直的期待。而就目前而言,淮安大学还仅仅是一个能够给予“淮安复兴”的概念。 早在本世纪初,淮安以及苏北就有不少有识之士提出筹建淮安大学,近年来,筹建淮安大学的声音不绝于耳。今年省两会期间,淮阴师范学院党委书记郑勇研究员在人代会上再次提出在淮安筹建综合性大学。 而在政府层面,淮安筹建综合性大学早已纳入地方发展规划,从“十五”到“十一五”,但至今依旧还是一个遥远的期待,这不免让人产生一种现实与理想的落差。 破题:内外并举,强强联合 就淮安大学未来的筹建方式,笔者听到过几种方式。那么淮安大学究竟应该怎么筹建? 从筹建背景来看,淮安大学的筹建,必须走内外并举之路,驻淮高校应当在筹建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实力,淮安市政府应当积极牵头筹建淮安大学,力争能够举淮安之力,早日建成综合性大学。同时,还要寻求外界帮助,与国内外知名院校积极合作,提高教学科研水平;市委、市政府积极寻求省委、省政府支持,以便能够尽快得到教育部的认同,不断提升“筹建淮安大学”的战略高度。 从筹建方式来看,淮安大学的筹建,必须走“强强联合”之路。省内外一些综合性大学的筹建经验以及淮安高校目前的自身实力表明,资源整合,合并办学是首要选择。虽然在 2008 年淮阴师范学院曾提出过“学院下一步的目标是取得硕士单位授予权,为筹建地方综合性大学奠定基础”,淮阴工学院也提出过“建设淮安理工大学”的宏伟目标,但是笔者认为,两所高校即使都能够单独升格,也不利于未来淮安综合性大学的发展。淮安应该在现有高校的基础上,以至少一所本科学院为主体,辅以二到三所高职院校,并且尽快升格淮安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以及提高其办学竞争力,充实淮安现有高校中的医科劣势。实现整合后,应当有效整合现有高等教育资源,避免学科专业重复设置,同时,淮安大学组建成功后,一定要有效控制办学规模,做到“宁缺勿滥”。 【笔者后记】 如今的淮安可谓是四面楚歌,与淮安相邻的连云港正在淮海工学院的基础上积极筹建江苏海洋大学,并且淮海工学院已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盐城也在以盐城师范学院和盐城工学院为基础积极筹建盐城大学。淮安大学的筹建,任重而道远。 (本文参考文章:2008年6月23日"淮水安澜"论坛老邢文章《淮安大学:一个遥远与期待并存的概念》;2010年1月20日《淮安日报》《淮海晚报》文章《淮安,综合性大学何时走来?》)
个人分类: 转载的精彩文章|3892 次阅读|0 个评论
城市更名的是与非——从襄樊改名襄阳的营销学思考
fjjing 2010-12-8 01:18
今天从官方媒体证实,经国务院批复同意,湖北省襄樊市更名为襄阳市。 我做的第一件事是给一位原襄樊籍好友发了一条短信:热烈祝贺家乡恢复古名襄阳,并有望成为湖北首府,促进武汉中央直辖,襄阳学者也更具原产地效应。建议隆重庆祝,邀三国剧组和射雕剧组及金庸大侠等参加庆典并剪彩。好友回复:我代表襄阳人民谢谢你。 城市名称是城市历史文化的沉积和升华,是城市无形资产的符号表达和重要组成部分。她不仅与城市现住市民戚戚相关,她同时也与历史上出生于此或旅居于此的人有着千丝万缕的无法剪断的联系,甚至还与相邻地区或有文化渊源的其它地区相关。由此说来,城市更名并非换个名字本身那么简单。回到前面的短信,我原来一直无法解释好友的睿智,现在我有了一个合理的答案:原来他是襄阳人!襄阳人杰地灵,那里是诸葛孔明的故乡。(刻板印象) 近来很多城市提出更名或酝酿更名,如云南思茅市更名为普洱市,似乎与当地盛产普洱茶有关;江苏淮阴市更名为淮安市,据说与周恩来总理出生于淮安有关;还有湖南大庸更名为张家界市、四川灌县改为都江堰市、四川南坪改为九寨沟县、云南中甸县更名为香格里拉等等。也有一些城市曾提出更名问题但迟迟未议,最典型的是河北省会石家庄,其更名的理由就是认为石家庄名字太土,与省会形象不符。估计,随着襄樊更名为襄阳获得国务院批复,石家庄更名的议题又会被重新提起。 对于城市更名褒贬不一,赞同者名曰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反对者则认为名称只是形式,城市更名耗资巨大而与经济发展无关,甚至可以给领导扣上政绩工程的帽子。本博认为以下一个问题值得思考: 首先,无论是城市管理者还是普通市民,意识到城市名称对于城市形象的影响这是市场意识和品牌意识的觉醒和进步。但是,城市更名不比个人改名,它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工程,同时耗费巨大的社会成本,因此第一个要研究问题就是有谁来决定城市的更名问题。我想一定不应该是少数领导或所谓专家说了算,也不应该是市民提出改名就一定要改,而应当有一个城市名称的命名或更名的规则和程序。 其次,应该研究评价一个城市名称好坏的标准。这个标准应该是多维度的,既应该有经济的标准,也应该有文化的标准,甚至还应该有政治性的标准和竞争性的标准;既应该有站在本地居民视角的标准,也应该有站在外地人和潜在旅游者视角的标准,甚至还应该有站在历史故人的视角的标准。云南思茅更名普洱市基本上只体现了经济性标准,不知道思茅中还包含那些历史与文化。江苏淮阴更名淮安或许过多考虑了所谓政治性标准,淮阴改淮安真的会使周恩来总理的形象更伟大吗?恐怕不能(估计周总理在世的话他老人家还未必同意)。淮阴改淮安会使淮安变得更有文化吗?不知道。我只知道一定会有很多不是淮安的淮阴人找不到回家的路,或者历史上的淮阴人哪怕是淮阴侯再也无家可归。云南中甸更名香格里拉后让万千潜在的旅游者魂牵梦绕,也有一些城市改名之后让旅游者找不着北。城市名称标准的评价没有统一绝对的客观指标,试图找到一个让所有人都满意的名字是不现实的,但是城市管理者必须权衡各类人群的感受,让尽可能多的人对名字给予认同。 最后,城市更名不同于品牌命名或更名的完全商业化的传播,作为更名城市应尽量利用行政化手段和免费的公关宣传,以减少城市更名过程中耗费巨大的社会成本。城市更名必须顺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必须顺应文化传承的需要,必须顺应市民和相关群体情感表达和寄托的需要。凡事一定有规则,绝对不能一窝蜂式地想改就改,也不能明知名字不好因为改名有成本就不作为。前面提到石家庄更名动议,据说政府发言人曾表示因为成本高达10亿之多,这成为一个非常好的拒改的理由。其实,本博不赞同官方的这个解释,改与不改不应该仅仅在于这区区10几个亿的成本,作为一个省级政府只要减少一点公务招待费用,或者缩减一点公务用车的范围和标准,甚至让纪检部门努力工作多挖出一个贪官来,这更名的成本费用就不用愁了。 思考题 城市更名如何体现市场营销观念? 城市名称与品牌名称的异同点何在? 城市命名中可否有一些参照的规则? 什么是刻板印象和原产地效应?
个人分类: 未分类|4108 次阅读|0 个评论
单之蔷:这事与国家测绘局无关—淮安建分南北的标志
陈龙珠 2009-9-19 07:38
来源 :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bb0d010100f6q4.html?tj=1 单之蔷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执行总编( http://baike.baidu.com/view/1769595.htm ) 相关分析 : 南北分界线之争背后利益博弈 江苏淮安建立一个中国南北分界线的标志,曾引起很大争论,因为河南的信阳和安徽的蚌埠也建了这样的标志。当时的争论是围绕着这些市谁更符合建标志的条件,以及中国的南北分界线到底在哪进行的。我觉得当时的争论很健康,后来事情就过去了。 没想到此事又起风波。昨天看新闻,竟有一条是:国家测绘局批准淮安建的中国南北分界线的标志为国家正式标志。 看到这个新闻第一反应就是反感。因为本来这是有几个地方在争得事,既有地方利益之争,也有道理知识之争。没想到淮安人了解中国,知道红头文件的厉害,他们会运作,竟然搬动了国家测绘局,由国家测绘局下了红头文件。这下子抢了先头。 首先想到的是河南信阳,安徽蚌埠去国家测绘局申请,国家测绘局会批吗?既然国家测绘局也承认中国南北分界线是一个长达一千多公里,宽达几百公里的带状区域。这个区域从西部甘肃境内的秦岭开始向东经过陕西、湖北、河南、安徽、江苏直到大海。那么这个区域内有几十个地级市,上百个县级市,几百个县,几千个镇,如果他们都去国家测绘局申请建中国南北分界线的标志,国家测绘局批吗?不批准,公平何在?批准了,沿着这个带无数南北分界线标志建起来,真是又一条长城诞生了。 再说,这秦岭一淮河一线,分南北,分的只是中国的东部地区。因为中国的主流文化在东部农耕区,因此一说事,想的只是东部,总是忘了中国还有西部广大地区。难道南北只有东部才有,西部就没有吗?其实西部也是可以分南北的,其实西部有一个很好的分南北的界限,就是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乌鞘岭六盘山,然后接上秦岭淮河一线,这样中国大地的南北之分才是完全的。 莽莽昆仑的确把中国西部分成截然不同的两个地区,一个是沙漠、盆地塔克拉玛干;一个是高原青藏高原;不过有意思的是中国西部的南北是倒置的,即南边的青藏高原反而冷,北面的塔克拉玛干盆地反而热(这里都是指年均温度)。 还有就是这些分界线都不是一条线,那些构成这条线的大山都不是窄窄的一条岭,都是宽达几百公里的一片山地,因此这西部的南北分界线也要经过许多城市,许多县城,许多村镇,如果按照国家测绘局的思路,这西部的这些地区也可以申请建立中国南北分界线的标志,那国家测绘局批不批呢? 其实我想说的是,南北分界线的事跟国家测绘局无关。因为南北分界线是地理学家构造的一个概念。这个概念与给中国划分区域有关,划南北分界线,实际上是把中国分成南方、北方两个区域。区域不是自然界本身所固有的,自然是连续的,不存在一个个区域,区域是地理学家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在地表上,专门抽取某几种要素,省略其他要素而构造出来的知识和概念体系。这些区域只能在地图上画出来。在大地上是画不出来的。既然在大地上画不出来,干国家测绘局啥事。国家测绘局是管测绘的,测绘是很精确的,但南北分界线是很模糊的,是无法测绘的。因此这事跟国家测绘局无关。 如果说这事跟谁有关,我觉得跟中国地理学会有关,如果是中国地理学会认可的中国南北分界线,那还靠点谱。 南面用红色象征南方亚热带气候特征。 作者 汤苗苗 . 北面用蓝色象征北方温暖带气候特征。 作者 汤苗苗 .
个人分类: 社会思考|4404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1 22:4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