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专业认证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转载]关于安全科学和专业认证的几篇短文
热度 1 Greg66 2020-9-20 21:50
建立HSE管理体系有多重要 关于安全科学,你研究什么 安全专业培养目标的具体化 为什么通过认证、为什么不通过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实质-机制 科学的定义 安全科学的定义 什么是模型/事故致因模型 网站对hazard的解释
个人分类: 1|2005 次阅读|2 个评论
培养目标这样?
Greg66 2019-7-15 21:24
培养目标这样? 关键词:专业认证 培养目标 1. 识别危险 2. 设计对策 3. 实施方案 4. 测量绩效 5. 终生学习、专业忠诚 6. 领导力与团队精神 7. 职业方式或者工程伦理
个人分类: 1|2453 次阅读|0 个评论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关于条款4.1 的学习体会(1)
热度 1 Greg66 2019-4-26 16:08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关于条款4.1 的学习体会(1) 一、中国工程教育认证标准(2017.11)的条款4.1的表述如下: 4.1 建立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机制,各主要教学环节有明确的质量要求,定期开展课程体系设置和课程质量评价。建立毕业要求达成情况评价机制,定期开展毕业要求达成情况评价。 二、工程教育认证通用标准解读及实用指南(2018版)对条款4.1的解释如下: 本标准项关注两个机制的建立,即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机制和毕业要求达成情况评价机制。这两个机制的核心是面向产出的课程体系合理性评价和课程质量评价。面向产出的课程质量评价是指评价应聚焦学生的学习成效,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必须与该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相匹配。课程质量评价是质量监控的核心,也是毕业要求达成评价的依据。 课程质量评价的对象包括各类理论和实践课程,评价的目的是 客观判定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相关的课程目标的达成情况。在课程质量评价的基础上,可以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毕业要求达成进行评价。 毕业要求达成情况评价机制是检验和判断专业人才培养的“出口质量”是否达到预期质量标准(即毕业要求)的重要保障机制,也是专业“持续改进”的基本前提。毕业要求达成情况评价是通过收集和确定体现学生四年学习成果的相关评估数据(包括课程质量评价数据和学生表现评价数据),并对这些数据进行定性或定量的统计分析和结果解释后,对应届毕业生达成毕业要求的情况做出的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可以判断学生各项能力的长处和短板,为专业教学的持续改进提供依据。 【专业自评和专家考查重点】 (1) 专业各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要求是否明确,是否与毕业要求相关联,是否体现在课程教学大纲和相关教学管理文件中。 (2) 专业的课程 质量评价 机制是否建立,评价内容、依据、流程、周期和责任人是否明确。 (3) 课程质量评价的组织是否规范,课程质量评价是否成为课程教学的必备环节,由课程责任教授组织实施。课程质量评价依据与结果的合理性是否有专门的机构把关和审核,该机构一般由熟悉本专业教学工作的专家组成,由专业责任教授负责。 (4) 课程质量评价的内容是否聚焦学生学习效果,专业核心课程的评价数据是否能证明:1)课程目标与所支撑的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合理;2)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能够有效支持课程目标实现;3)课程考核方式能够反映课程目标的实现情况等。 (5) 专业毕业要求达成情况的评价机制。机制是否建立,包括评价方法、依据、流程、周期和责任人是否明确。 (6) 专业是否根据每项毕业要求的不同特点,采用适当的方法开展评价。评价方法是否合理,是否具有可操作性,是否覆盖全体学生。 (7) 专业已经开展的毕业要求达成情况评价记录是否能证明评价工作能够定期开展,评价依据和方法合理,评价结果能客观反映毕业要求的达成情况。 【常见问题】 (1) 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机制没有聚焦毕业要求,监控的方式仍以传统的课堂听课为主,仅仅关注教师的课堂表现,质量监控与毕业要求达成没有明确的关联。 (2) 对面向产出的课程质量评价的理解不到位,评价没有聚焦课程目标的达成以及对相应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支撑。课程质量评价机制不完善,实施效果不佳。 (3) 毕业要求达成评价方法单一,主要采用根据课程考试成绩的算分法。 三、一些看法 标准条款4.1提到了要建立“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机制”、有明确的主要“教学环节”质量要求、定期开展“课程体系”和“课程质量”评价、“毕业要求”达成情况评价。 标准解读提到,标准条款关注两个机制,一是“ 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机制、二是毕业要求达成情况评价机制。进一步解释了课程体系合理性评价和课程质量评价是上述两个机制的核心,也解释了课程体系合理性评价、课程质量评价、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的做法,但是没有解释什么是教学过程、教学环节,使得本条执行有一定困难。 课程体系合理性评价的通行做法是通过培养方案的重新制定实现的,课程质量评价主要应该评价每一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法是否对应毕业要求的确定指标点。 课程体系的合理性评价、课程质量评价后,还需进行学生表现,之后才能进行达成度评价。但是标准和解读中,未对学生表现评价的做法予以说明和解释,学生表现评价也有一定的困难。 没有做法的、没有规定定义的,实际上可以自己做出自己的定义,自己规定自己的做法,这大概就是用自己的尺子量自己我想。
个人分类: 1|4328 次阅读|1 个评论
专业认证的“前世今生”——细说我国专业认证的发展历程
热度 1 UDDATA 2018-9-10 13:37
所谓专业认证(Specialized / Professional Accreditation,即专门职业性专业认证)指的是专业性(Professional)认证机构针对高等教育机构开设的职业性专业教育(Programmatic)实施的专门性(Specialized)认证,由专门职业协会会同该专业领域的教育工作者一起进行,为相关人才进入专门职业界从业的预备教育提供质量保证。它主要对专业学生培养目标,质量,师资队伍,课程设置,实验设备,教学管理,各种教学文件及原始资料等方面的评估,指向一所学校的具体专业或专门学校。 专业认证的作用和意义 1)通过专业认证,明确工程教育专业的标准和基本要求,促进各院校和专业进一步办出自己的特色;改善教学条件、增加教学经费的投入,促进教师队伍的建设和专业化发展;发现大学相关专业院系教学管理的薄弱环节,促进建立科学规范的教学质量管理和监控体系,从而提高大学教学管理水平。 2)通过专业认证,加强高等工程教育与工业界的联系。把工业界对工程师的要求及时地反馈到工程师培养的过程中来,引导高等工程教育专业改革与发展方向,密切高等工程教育和工业界的关系,使工业界参与工程师培养过程中的培养方案的制定、培养过程的改进与培养成果的验收,促进工业界对高等工程教育的了解和支持。改善高等工程教育的产业适应性,促进高等工程教育为工业提供合格的工程师。 3)通过专业认证,推动工程教育改革。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各国高等工程教育对质量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高。美国工程与技术认证委员会ABET近几年在高等工程教育方面提出11项学生核心能力指标(EC一2000),这些能力指标旨在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沟通、合作、专业知识技能、终生学习的能力及世界观等等,为教师、教育机构在设计课程上提出了明确方向与要求。 4)通过专业认证,促进高等工程教育的国际交流,提升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国际竞争力。使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能够公平地参与国际就业市场的竞争,满足进人国际就业市场的现实要求并获得公平待遇,提升国际竞争力。 国际上专业认证的发展 在国际工程教育认证机构发展演变中,1989年由美国、英国、加拿大、爱尔兰、澳大利亚、新西兰6个国家的工程专业团体发起成立的工程教育本科专业认证国际互认协议《华盛顿协议》(简称WA)诞生,目前,在世界上关于工程教育学历或从业资格互认的国际性协议中,WA是签署时间最早、缔约方最多的,也是世界范围知名度最高的工程教育国际认证协议。WA有18个正式成员,包括澳大利亚、加拿大、中国、中国台北、中国香港、印度、爱尔兰、日本、韩国、马来西亚、新西兰、俄罗斯、新加坡、南非、斯里兰卡、土耳其、英国、美国,6个预备成员,包括孟加拉国、哥斯达黎加、墨西哥、巴基斯坦、秘鲁、菲律宾。 在2001年缔约的《悉尼协议》,主要针对国际上工程技术人员学历(一般为3年)资格互认,目前成员有澳大利亚、加拿大、爱尔兰、新西兰、南非、英国、中国香港和中国台北8个国家和地区。 2002年签订的《都柏林协议》,针对一般为两年,层次较低的工程技术员学历认证,其目前正式会员有加拿大、爱尔兰、南非和英国。 2008年签订的《首尔协议》,针对的是高等教育阶段的资讯教育,目前正式会员有韩国、美国、澳大利亚、英国、加拿大、日本、中国香港和中国台北。同年在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签署了《堪培拉建筑教育协议》(简称《堪培拉协议》),针对的是高等教育阶段建筑教育,目前正式会员有中国、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墨西哥、韩国和中国台北。 国内专业认证的发展 1985年以来,我国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专业评估及专业认证的探索和实践。土木工程专业认证是我国按照国际惯例进行职业性专业认证并与国际接轨的首例认证。 1992年,建设部首先在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天津大学和东南大学等4所学校展开专业认证试点工作。 1993年至1998年期间,对21所高校的土木工程专业进行了认证,之后建设部继续启动了城市规划、工程管理、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的认证。 2004年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成立,明确提出动员行业协会、专业学会等社会组织参与,逐步探索将专业评估与专业认证、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的质量保障体系。 2005年,我国开始构建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逐步开展专业认证工作,加快实现国际互认。 2006年3月17日,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成立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委员会的通知》。同时,机械工程、电子工程、化工、计算机等4个专业试点工作组先后成立,并完成了对8所高校的认证试点。清华大学等8所参加专业认证试点工作的高校获得了“通过认证,有效期3年”的结论。其中,化学工程与工艺类专业2个,分别是清华大学和天津大学。 2007年教育部成立了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委员会,设立了机械类、化工类2个专业认证分委员会,电气类、计算机类、地矿类、轻工与食品类、交通运输类、环境类、水利类7个专业认证试点工作组。在2006年机械工程、电气工程、化工、计算机等4个专业率先开展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试点的基础上,2007年又有环境、水利、轻工、食品、地矿等5个专业纳入试点范围。同时,清华、哈工大、同济、上海交大等10所大学已被列为工程教育改革试点学校。此外,教育部今年将对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等18所高校的18个试点专业进行入校认证,其中参加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认证的高校是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和北京化工大学。截至2007年底,教育部总共将在10个专业开展80多个专业认证试点工作。 2009年,我国认证学科将达到近30个,同时申请加入《华盛顿协议》。 2013年6月19日,经国际工程联盟大会正式表决,全票同意接纳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为《华盛顿协议》的预备成员。 2016年6月2日国际工程联盟大会《华盛顿协议》全会全票通过了中国的转正申请,中国成为第18个《华盛顿协议》正式成员,这标志着我国工程教育质量得到国际认可,工程教育国际化迈出重要步伐。 2017年,教育部发布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突出学生中心,突出产出导向,突出持续改进,这是向全国全世界发布的第一个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纵观我国高校专业认证方面的实践和探索,有力推动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和专业内涵式发展。 当前大陆地区推进国际工程教育认证的组织机构主要有三个:一个是中国科协所属的“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它已正式加入《华盛顿协议》(简称WA)和“亚太地区工程组织联合会”(简称FEIA),其主要推进WA认证;第二个是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所属的“中国建筑学会和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教育评估委员会”,它也已正式加入《堪培拉建筑教育协议》(简称《堪培拉协议》),其主要推进建筑学本科教育专业认证;第三个是“《悉尼协议》应用研究高职院校联盟”,该联盟是无任何官方背景,由中国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与评估研究会牵头,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全国11家高职院校共同发起成立的纯民间组织。该联盟目前虽尚未申请加入《悉尼协议》,但已参照《悉尼协议》范式,致力于《悉尼协议》应用研究和推进高职工程教育专业建设和实践。这三个机构虽均具有较强的“独立性”,但其权威性却明显不够。 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正在经历传统产业结构的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由低端粗放转向高端精细,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所以需要大量的工程类专业人才。此外,经济全球化和《服务贸易总协定》推动了人才国际化,也增加了对高等教育中专业人才的需求,而我国高等教育正在大众化,高校每年培养的大学生达700余万,其中工科毕业生的占比较大,为保证和提高工程类人才培养质量,同时实现国际对我国工程类专业人才质量和人才流动的认可,就必须在工程类专业建设上寻求国际通行的认证标准和程序,将专业认证作为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手段。
个人分类: 教育评论|2675 次阅读|2 个评论
工程专业和安全工程专业认证中的非传统工程内涵问题
After50 2018-4-20 21:11
工程专业和安全工程专业认证中的非传统工程内涵问题 吴 超 /2018-04-20 一、工程专业认证的 “ 工程 ” 内涵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工程 传统意义的“工程”定义“是指科学和数学的某种应用,通过这一应用,使自然界的物质和能源的特性能够通过各种结构、机器、产品、系统和过程,是以最短的时间和最少的人力、物力做出高效、可靠且对人类有用的东西。将自然科学的理论应用到具体工农业生产部门中形成的各学科的总称。”(工程 _ 百度百科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B7%A5%E7%A8%8B/890231?fr=aladdin )由工程的定义很快就能够推论出“工程教育”和“工程专业”教育的内涵。总的来说, 传统工程专业是基本不涉及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 。 但在 2017 年 11 月修订的 “ 工程专业认证标准 ”http://www.ceeaa.org.cn/main!newsList4Top.w?menuID=01010702 中,其中 “3 毕业要求 ” 中, 12 条标准中就有 6 条(一半)强调人文社会科学问题 。如: “ 标准内容: 3. 设计 / 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 复杂工程问题 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单元(部件)或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 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 ” “ 标准内容: 6. 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专业工程实践和 复杂工程问题 解决方案 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 ” “ 标准内容: 7. 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 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 ” “ 标准内容: 8. 职业规范: 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 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 “ 标准内容: 10. 沟通:能够就复杂工程问题 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 ,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 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 ” “ 标准内容: 11. 项目管理:理解并 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 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 在 “5 课程体系 ” 中, “ 标准内容: 4. 人文社会科学类通识教育课程 (至少占总学分的 15% ),使学生在从事工程设计时 能够考虑经济、环境、法律、伦理等各种制约因素 。 ” 也特别强调人文社科类课程。 总的来说,尽管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适用的是工科专业,但认证标准的导向倾向于重视工程教育与社会科学的大交叉,对社会科学课程所占的比例要求较大,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工科要求。因此, 这就要求长期接受传统工程教育的认证专家也要有新工程的思维和知识去开展工程教育的认证工作 。 另外,在教育部关于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认定结果的公示 http://www.moe.gov.cn/s78/A08/A08_gggs/s8468/201801/t20180123_325345.html 中,其中在新工科综合改革类项目 202 项中,设立了“学科交叉融合类项目群” 11 项,这些项目都是大交叉融合研究。也说明国家对工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和对工科人才具备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重视。从新工科的英文表达: Emerging Engineering Education ( 3E ),也可以看出, 新工科的内涵是以交叉与融合为特征 。 二、安全工程专业认证更需要考虑该专 业工程与管理并重的特点 这一问题笔者论述过多次(科学网—高校安全类专业应能授予多种类型的学位 - 吴超的博文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32981-1006199.html 2016-10-1 20:46 ),虽然安全科学与工程类专业在中国高校能够从无到有独立成为一个一级学科或一个门类已经来之不易了,由于中国该专业发展的历史原因,多年来仅能授予的工学学位,因而也纳入工程专业认证的范畴。但安全工程专业的属性毕竟是工程与管理并重、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交叉的专业,如果按照传统工程教育的定义,则有可能扭曲安全专业的正常发展。因此, 这就要求长期接受传统工程教育的认证专家不仅要有新工程的思维和知识去开展安全工程专业的认证工作,而且更要考虑安全工程专业实际上是一个非工程专业的实际情况 。 在国际上,安全类专业是业界公认的综合交叉学科,安全学科涉及理、工、文、管、法、医、政治、经济、教育等,安全问题存在于生产生活各个领域,安全无处不在。安全要以人为本,安全的服务对象主要是人,而解决人因问题主要靠社会科学。从预防控制事故的三大对策(工程、教育、管理)来看,安全问题也是主要靠社会科学。 如果安全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按传统工科的专业来规划,课程设置、工程训练环节、实习实验实训、毕业设计等就要按工科来制订和实施及考核,我们高校培养的大量安全专业人才就会出现一味的工科思维方式,从而不能全面看待和很好解决实际工作中的安全问题,毕业后一下子很难适应在基层从事安全管理方面的工作。安全科学与工程是一门综合交叉学科,从学科的属性和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分析,安全科学与工程类专业应该可授予管理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工学、理学或医学学位才是科学和合理的,其中最需要先解决的学位类型是管理学。多年来对安全工程本科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的统计表明,大部分毕业生都在公司企业和各级组织从事安全管理工作,因此,授予管理学学位是很正常和适宜的。 总之,安全工程专业认证要考虑该专业的非工科属性,不要让狭隘的工程定义扭曲了安全工程专业的正常发展。
个人分类: 教学资源|3735 次阅读|0 个评论
英国皇家化学会成立170周年---我的贺礼
热度 3 yolandahongmei 2011-12-21 15:13
今年是国际化学年,恰巧也是英国皇家化学会(RSC)成立170周年。1841年,英国皇家化学会作为最早的专业出版机构发表了42篇文章。170年后的2011年,其专业期刊已经超过30个,涵盖众多化学相关研究领域,今年共发表了20.419篇文章。据今年的最新影响因子统计结果显示,RSC期刊的平均影响因子为5.4,远远高于全球2.54的化学期刊平均影响因子。此外,其83%的期刊影响因子都在3以上;在全球排名前20的化学类期刊中,有25%是来自英国皇家化学会。 为了庆祝其成立170周年,在2011年年底的时候,我花了点时间对其所涉及的一些领域做了一下归纳,也算是对自己加入RSC后的一份总结吧!我个人认为,对于化学工作者来说,很多还是很有帮助的,希望大家可以参阅一下。 作为RSC来说,大家最为熟知的当然是他的出版业务了。以下是RSC一些代表性期刊及其最新影响因子(RSC最新创立的期刊,都可以免费阅读两年)。 1 .GeneralChemistry 1)ChemicalCommunications5.8 2)ChemicalScience(2010-Present) RSC 主打综合性期刊,希望可以和 JACS,Angew.Chem. 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3)GreenChemistry(1999-present) 5.5 4)ChemicalSocietyReviews26.6 2.AnalyticalChemistry 1)Analyst(1876-present)3.9 2)AnalyticalMethods(2009-present)1.45 3)JournalofAnalyticalAtomicSpectrometry4.4 4)JournalofEnvironmentalMonitoring1.8 3.Organic Biology Chemistry 1)OrganicBiomolecularChemistry3.5 2)MedChemComm(2010-Present) 3)MolecularBioSystems3.8 4)CatalysisScienceTechnology(2011-present) 4.InorganicChemistry 1)DaltonTransations3.6 2)CrystEngComm(1999-Present)4.0 5.PhysicalChemistry 1)JournalofMaterialsChemistry(1991-present)5.1 2)PhysicalChemistryChemicalPhysics3.5 3)SoftMatter(2005-present)4.5 4)FaradayDiscussions4.5 6.Others 1)EnergyEnvironmentalScience(2008-Present)9.4 同类期刊中排名第一 2)PolymerChemistry(2010-present) 3)Nanoscale(2009-Present)4.1 4)LabonaChip(2001-Present)6.3 5)RSCAdvances(2011-present) 英国皇家化学会作为非营利性国际组织,自成立以来,就以推动化学学科的发展作为自己的使命和目标。除了作为一个知名的出版机构,他还承担了以下角色: 1. 化学信息中心 http://www.rsc.org/Library/About/index.asp 如果你是我们的会员,在这里,你基本可以找到所有你想要获得的化学资源。 2. 会员组织:为全球广大化学工作者提供交流的平台。 http://www.rsc.org/Membership/Benefits/index.asp A) MyRSConlinecommunity ( 免费注册加入 ) : http://my.rsc.org/home B) Localsections: 为会员提供服务 http://www.rsc.org/Membership/Networking/LocalSections/index.asp C)DivisionsandInterestgroups : 部分会员独享 http://www.rsc.org/Membership/Networking/InterestGroups/index.asp D)GreenChemistrynetworks http://www.greenchemistrynetwork.org/index.htm E) ChemNet http://www.rsc.org/Membership/Networking/ChemNet/index.asp 3. 化学专业资质认证机构 http://www.rsc.org/Education/Qualifications/index.asp 比如:高校化学学科的国际认证 ( internationalaccreditation); 个人: CharteredChemist(CChem) ; CharteredScientist(CSci) 。 4. 化学教育及国家相关政策的推动者及执行者。 http://www.rsc.org/education/ http://www.rsc.org/science-activities/ 英国皇家化学会为广大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众多的化学教育教学资源,并为他们开展多姿多彩的活动。 5. 国际会议及相关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 http://www.rsc.org/conferencesandevents/
个人分类: 英国皇家化学会|4940 次阅读|6 个评论
专业认证参考手册
xcl2822 2010-7-25 18:44
肖长来,吉林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2010-7-25 国际上工程师国际间互认体系主要包括两个层次、六个协议。 两个层次是指学历互认和专业资格互认;六个协议是指《华盛顿协议》、《悉尼协议》、《都伯林协议》、《工程师流动论坛协议》、《亚太工程师计划》、《工程技术员流动论坛协议》。 学历层次上的协议有三个:《华盛顿协议》、《悉尼协议》、《都伯林协议》。 《华盛顿协议》 (Washington Accord) 是 1989 年由美国、加拿大、英国、爱尔兰、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国的民间工程专业团体代表上述 6 国签订的国际性协议。该协议承认签约国所认证的工程专业 ( 主要针对四年制本科高等工程教育 ) 培养方案具有实质等效性,认为经任何缔约方认证的专业的毕业生均达到了从事工程师职业的学术要求和基本质量标准。 是一个有关工程学士学位专业鉴定的国际相互承认的协议。 认证 (Accreditation) 是高等教育为了教育质量保证和教育质量改进而详细考察高等院校或专业的外部质量评估过程。 CHEA (美国高等教育认证机构) 认证是认证机构颁发给高校或专业的一种标志,证明其现在和在可预见的将来能够达到办学宗旨和认证机构规定的办学标准。 USED (美国联邦教育部) 认证是高等教育质量保证过程,认证决定学校或专业是否达到了已有的关于功能、结构和表现的质量标准。认证过程也促进学校或专业的改进。 LCME (美国医学教育认证机构) 学校认证( Institutional Accreditation )以整个学校为对象,并对其整体进行评价的认证活动,确定其基本教育质量及其可持续性。 专业认证( Specialized/Professional Accreditation ):对一所学校的具体专业或专门学校的认证,专业认证被认为是职业准备的范围和质量的基本保证。 专业认证主要对专业师资队伍、课程设置、实验设备、教学管理、各种教学文件及原始资料等方面的评估。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目标 ( 1 )构建我国工程教育的质量监控体系,推进我国工程教育改革,进一步提高工程教育质量; ( 2 )建立与注册工程师制度相衔接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构建工程教育与企业界的联系机制,增强工程教育人才培养对产业发展的适应性; ( 3 )促进我国工程教育的国际互认,提升国际竞争力。 我国工程教育认证的意义 我国于 2009 年申请加入《华盛顿协议》。如果一切顺利,预计到 2011 年,我国已取得认证的高校工科专业毕业生将会获得海外就业的通行证,到国外就业时会享受与其他成员国学生同等的待遇。 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其意义在于( 1 )促使我国工程教育与国际接轨,( 2 )实现国际互认,( 3 )提升国内培养的工程师在国际竞争中的竞争力,( 4 )提升国内工程教育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影响。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认证参考手册
个人分类: 学习交流|3152 次阅读|0 个评论
教育部专家到吉林大学进行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认证现场考察
xcl2822 2010-6-13 12:08
肖长来,吉林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2010-6-13 2010年6月1日,教育部专业认证专家(分别来自河海大学、四川大学、黄河水利委员会、南京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中国水利学会、同济大学)和教育部仲裁委员会专家(来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一行8人来到吉林大学进行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认证的现场考察。 2日上午,在吉林大学南校区的东荣大厦,认证专家听取了专业负责人的汇报,提问了一些问题。之后考察了吉林大学生物、化学、物理三个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下午专家赴朝阳校区听课、查阅资料、进行专业及基本技能测试、访谈(教学管理人员、教师及实验人员、在校学生、毕业生及用人单位代表)。 3日专家继续听课、查阅资料,考察了地学实验教学中心、土力学和土质学实验室、水利工程实验教学中心、气象与地下水长期观测试验场、国土资源部地下水资源及其环境系列模型开放实验室等。 4日上午专家现场考核意见反馈会议,总体认为吉林大学水文与水资源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明确,办学思路清晰,地学基础宽厚,地下水特色鲜明,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专家也提出了几点重要的专业建设建议,包括增加地表水监测仪器设备、购买水文年鉴(地表水和地下水)、改善教师学院结构等。这些对于吉林大学进一步提升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水平和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专业认证需要持续不断的努力,本专业教师深感专业认证的必要性及其重要性,在认证过程中不断提升教师自身的能力,提升教育水平和质量,为专业的发展、品牌专业的建设尽智尽力 !
个人分类: 教学实践|4053 次阅读|0 个评论
2009年有两个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点通过国家专业认证
chenyuanfang 2010-2-11 08:56
教育部近日发文公布 2009 年通过工程教育认证的专业点名单,其中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点有两个,它们建设情况如下: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以水文学及水资源学科博士点、农业水土工程国家重点学科、国家节水灌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杨凌)为依托,紧密结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掌握水文、水资源及水环境等学科专业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素质高、能力强、有创新精神的高级专门人才。 2008 年被评为陕西省特色专业建设点。自 1985 年创办以来,该专业已培养本科毕业生 700 多名,目前年招生规模在 30 ~ 60 人之间。承担该专业课程教学的教师有 38 人,其中教授 10 人,副教授 17 人, 16 人具有博士学位。 内蒙古农业大学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以该校农业水土工 程学科 博士点、农业水土工程国家重点(培育)学科、水文学及水资源学科硕士点、内蒙古自治区重点实验室 内蒙古水资源利用与保护实验室为依托,紧密结合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掌握水文、水资源及水环境等学科专业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知识面宽、素质高、能力强、有创新精神的高级专门人才。自 1978 年创办以来,已培养本科毕业生 803 名,目前年招生规模在 30 ~ 60 人之间。该专业 2007 年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品牌专业, 2009 年被批准为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承担该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教学的教师 36 人,其中教授 17 人,副教授 13 人, 14 人具有博士学位。 此前本专业通过认证专业点包括河海大学、武汉大学、四川大学和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点。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4453 次阅读|0 个评论
吉林大学地下水科学与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介绍
xcl2822 2009-9-19 15:48
肖长来,吉林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2009-9-19 吉林大学(原长春地质学院)是全国最早开设水文地质专业的高校之一, 1952 年开设水文地质本科专业, 1954 年招收首批硕士研究生, 1980 年首批硕士学位授权点, 1990 年获博士学位授权点。 1997 年国家学科调整,水文地质专业划归二级学科水文学及水资源(隶属于一级学科水利工程),本科专业调整水文与水资源工程,部分为勘察技术与工程(水文地质与环境地质方向)。 2002 年水文学及水资源专业被遴选为吉林省首批重点学科, 2006 年再次被遴选为吉林省重点学科。 2006 年在一级学科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拥有博士后流动站)下获得自设博士点地下水科学与工程, 2007 年将本科专业勘察技术与工程(水文地质与环境地质方向)更名为地下水科学与工程。 2007 年地下水科学与工程所在的一级学科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被评为国家一级重点学科, 2008 年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专业被评为国家特色专业, 2009 年申请并获得水 利工程 博士后流动站。地下水科学与工程、水文学及水资源具有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是吉林大学 211 工程和 985 工程重点建设的学科。 上述学科点在中国科学院院士 林学钰 教授带领下,在水资源与水环境领域,特别是在地下水资源、环境地质、水文地质及灾害地质领域的许多方面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在国内率先引进并开发了地下水溶质运移模型和管理模型,开创了我国地下水管理模型研究向实用性发展的历史,形成了自己的优势和特色,在国内外有很大影响,与美国、英国、德国、法国、俄罗斯、日本、荷兰、加拿大等 12 个国家有科研合作关系。近 5 年,承担完成 973 、 863 、国家支撑及省部级课题数十项,目前承担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 863 重大项目、 973 项目子课题、科技部应急项目、国家自然基金、省部级重点项目 60 余项。 据不完全统计,本专业从 1952 年至 2009 年 6 月本专业已经累计培养 7032 人,其中博士研究 生 82 人,硕士研究生 393 人,本科生 5968 人,函授及联大约 589 人( 1959-1983 年为 549 人)。 毕业生中杰出的 代表有吉林大学 林学钰 教授( 1957 年本科毕业),南京大学薛禹群院士( 1957 年硕士毕业),国土资源部徐绍史部长( 1980 年毕业),美国伯克利实验室 终身 教授许天福( 1984 年本科、 1987 年硕士毕业),吉林大学长江学者 杨悦琐 教授( 1984 年本科、 1987 年硕士、 1995 年博士毕业),首都师范大学副校长、 俄罗斯工程院院士 宫辉力 教授( 1986 年本科、 1993 年硕士、 1996 年博士毕业)。 此外有众多的毕业成为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天津大学、河海大学、长安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太原理工大学、西北农林大学、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等国内高校和研究院所的学科带头人和技术骨干,也有许多人成为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外有关科研机构的技术骨干。 2002 中国大学二十强综合实力纵览,吉林大学水文与水资源工程排名为 6/20 。今年在开设水文与水资源工程院校关注度排行榜上,吉林大学排名第四。 目前学校努力争取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认证,建设好地下水科学与工程国家特色专业。在现有吉林省省级精品课专门水文地质学、吉林大学精品课地下水动力学基础上,力争进军国家级精品课,再争取一门省级、一门校级精品课。将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成为吉林大学的品牌专业,使更多更优秀的毕业生成为学科发展、人才培养和国家社会经济建设的栋梁之材!
个人分类: 科学研究|12196 次阅读|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30 20:2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