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图灵机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图灵机状态转移函数为什么是部分函数?
热度 1 accsys 2014-11-8 15:11
图灵机状态转移函数为什么是部分函数? 姜咏江 图灵机是神秘的机器,能够很通俗地将它解释清楚文章很难找到。为了透彻地理解图灵,我们不妨先对图灵机定义做一点详细的研究。 1.1.1. 图灵机的数学定义 关于图灵机的数学定义一般介绍如下: 一台图灵机M是一个七元组,{Q,Σ,Γ,δ,q0,qaccept,qreject},其中 Q,Σ,Γ 都是有限集合,且满足: (1)Q 是有限状态集合; (2)Σ是输入字母表,其中不包含特殊的空白符 □; (3)Γ 是带子上字母表,其中 □∈Γ且 Σ Γ ; (4)δ:Q×Γ→Q×Γ×{L,R}是转移函数,其中L,R 表示读写头是向左移还是向右移; (5)q0∈Q是起始状态; (6)qaccept是接受状态; (7)qreject是拒绝接收状态,且qreject≠qaccept。 这是啥意思?定义的(2)和(3)条比较好理解,Σ可以理解成英文的字母符号表,最简单的可以将它理解成Σ={0,1}。Γ是写在带子上的字母表,为了区分不同的连续表达的意思,用空格来区分这是书写的常规。这里说 Σ Γ 是因为集合Γ比集合Σ多了一个空格字符□。我们用最简单的情况考虑,理解Γ={0,1,□}。 用一定位数的二进制数可以表达语言文字。例如,8位的西文ascll编码表,或者16位的unicode编码表。16位的汉字编码表等。将Γ带子上的“格子”是理解成单独的0和1,还是理解成由一定位数的二进制编码组织的数据?这是理解好图灵机的一个关键问题。笔者认为,将带子上的格子理解成能写入固定位数的二进制数较妥。 定义中的(5)是任何机器运行所必需的条件。q0∈Q是说q0也是一个状态,但究竟是怎样的一种状态?却是留下了进一步想象的空间。 定义(6)和(7)的理解是多样的。接受状态和拒绝状态是指什么?是指转移函数接受读写头读出的字符还是拒绝? 定义中最难理解的是δ:Q×Γ→Q×Γ×{L,R}这个转移函数。关于转移函数的讨论,我们用具体的问题来看一下。 表 1是我们设计的一个二进制两位数乘法运算的图灵机转移函数。Σ={00,01,10,11}。不考虑空格和怎样打印输出,实际这个转移函数就是δ:Q×Σ→Q×Σ。左面Σ是读入的二进制数,右面的Σ应该是输出两位的二进制数。 从表 1的实际乘法运算,我们看到好几项乘法的结果都不在Σ中,此时图灵机就不能够识别,因而会产生拒绝的情况,造成停机。 本来两位二进制数乘积应是{00,01,10,11,100,110,1001}这是两位数的乘法运算值域,但Σ中不包含100、110、1001,也就是说函数不构成满射,所以才叫部分函数。 表中能够返回 q 0 的情况就叫接受状态 qaccept 。 Q={q 0 ,q 1 ,q 2 ,q 3 ,q 4 ,qaccept,} 。定义中的 qreject 实际上应不属于 Q ,不然就造成了悖论。 表 1 两位数乘法运算图灵机转移函数 序号 前状态Q 输入 乘法结果 后状态Q 1 q 0 00 q 1 2 01 q 2 3 10 q 3 4 11 q 4 5 q 1 00 00 qaccept 6 01 00 qaccept 7 10 00 qaccept 8 11 00 qaccept 9 q 2 00 00 qaccept 10 01 01 qaccept 11 10 10 qaccept 12 11 11 qaccept 13 q 3 00 00 qaccept 14 01 10 qaccept 15 10 100 qreject 16 11 110 qreject 17 q 4 00 00 qaccept 18 01 11 qaccept 18 10 110 qreject 20 11 1001 qreject 2014-11-8
个人分类: 科研讨论|8726 次阅读|1 个评论
悖论的可笑,用比较公理说事
accsys 2014-11-8 04:32
死人问:"我死了吗?" 我们每个人都会认为上面的这句活毫无道理,因为死人是不会说话的。 理发师说:"我给不自己刮胡子的人刮胡子。" 被问:"你给不给自己刮胡子呢?" 这两句话竟然成了著名的悖论! 问题出在哪里?原因是违反了比较公理的不同性质不能比较的原则。 说话是活人具有的属性,死人不具备这种属性,因而不能统一在一种性质的逻辑当中。 同样,理发师和请理发师理发的人是处在不同性质之中的人,因而不可以把理发师放在让理发师理发的人中比较。 逻辑推理就是一种计算,也就是一种比较。因而不可以放到不同属性之中进行。 图灵机的停机问题被搞成了悖论,也是因为违反了不同性质不能比较的原则。图灵机只有在工作时,才可以讨论状态变化,而不工作的图灵机就没有了状态变化的属性了,如何硬要放到状态变化属性中讨论?
个人分类: 教学笔记|3874 次阅读|0 个评论
一个能够让你明白图灵机的例子
热度 2 accsys 2014-11-3 14:58
一个能够让你明白图灵机的例子 姜咏江 读了图灵的文章,根据我的理解,设计个逻辑运算的例子: 设 M= ( Q ,Σ,Γ,δ, q0,qaccept,qreject )其中Σ={ 0 , 1 , + , * ,!}, Γ={ □ , 0 , 1 , + , * ,!}。Γ的书写格式为“! x ”“ +xy ”“ *xy ”并要以“ □□□□ ”间隔。 表格中的 L 、 R 表示读写头左移一格或右移一格。每个字符占用一格。运算结束以后再读入一个空格,让读写头晃一下,再进入开始状态做下面的运算。 从 表 2‑1 我们可以看到,在此表中图灵机的状态集合 Q={ x,y,z,z0,z1,f,f0,f1,end,erro } ,其中 x 是初始状态, end 是运算结束状态, erro 是停机拒绝状态。 表中 symbol 是读写头每次读入的内容,它与 m-config 一起构成了定义域元素,而经过操作行为 Behaviour ,其中包括移动读写头和输出(打印)数据,而转化为最终状态 Final m-config 。这一前一后的状态转换,形成了有序的运算操作,最终在不出现错误的情况下,得到运算的结果。 注意, operations 一栏 p0 , p1 , p* 分别表示读写头往当前格子上写 0 、 1 和 * 字符,移动 R 或 L 与它们排在一起,表明了动作同时,也标明了先后顺序。 表 2 ‑ 1 图灵机状态变化表 Configuration Behaviour 解释 m-config. symbol operations Final m-config. x □ R x x=q0 。 x 是接受开始状态。 ! R y * R z + 0 1 R R,P*,R,P*,R R,P*,R,P*,R f erro erro Y ( 逻辑非) □ R,P*,R,P*,R erro Erro 是拒绝状态 0 R,p1 end 接受 1 R,p0 end ! R,P*,R,P*,R erro 拒绝 * R,P*,R,P*,R erro + R,P*,R,P*,R erro Z (逻辑与) □ R,P*,R,P*,R erro 0 R Z0 接受 1 R Z1 ! R,P*,R,P*,R erro 拒绝 * R,P*,R,P*,R erro + R,P*,R,P*,R erro Z0 (逻辑与) □ ,P*,R,P*,R erro 0 R, p0 end 接受 1 R,p0 end ! R,P*,R,P*,R erro 拒绝 * R,P*,R,P*,R Erro + R,P*,R,P*,R Erro Z1 (逻辑与) □ R,P*,R,P*,R erro 0 R, p0 end 接受 1 R,p1 end ! R,P*,R,P*,R erro 拒绝 * R,P*,R,P*,R Erro + R,P*,R,P*,R Erro f (逻辑或) □ R,P*,R,P*,R erro 0 R f0 接受 1 R f1 ! R,P*,R,P*,R erro 拒绝 * R,P*,R,P*,R Erro + R,P*,R,P*,R Erro f0 (逻辑或) □ R,P*,R,P*,R erro 0 R, p0 end 接受 1 R,p1 end ! R,P*,R,P*,R erro 拒绝 * R,P*,R,P*,R Erro + R,P*,R,P*,R Erro f1 (逻辑或) □ R,P*,R,P*,R erro 0 R,P1 end 接受 1 R,P1 end ! R,P*,R,P*,R erro 拒绝 * R,P*,R,P*,R erro + R,P*,R,P*,R erro end (正常结束) □ R,L,R x 让读写头晃动表达继续逻辑运算 0 erro 拒绝 1 erro ! erro * erro + erro erro Any way qreject 停机 从 从 表 2‑1 我们不难看出,影响下一个状态出现的每一个过程都与原来的状态 Q ( m-config )和输入数据 Symbol (属于集合 Γ中元素 )有关。经过 operations 操作,才到达了新的状态 Q' ( Final m-config )。显然这种确定的映射可以用 Q'= δ (q, γ )来表示, q∈ Q , γ∈ Γ。 表 2‑1 就是具体的映射 Q'= δ (q, γ )。 图灵机的 qaccept 在这个例子中就是 end ,而 qrejet 就是 erro 。 特别要说明,当我们将 Q 、Σ和Γ中的元素也都用二进制数表示的时候, Q'= δ ( q, γ )就是函数。 下面添加详细的解释。 例如,我们要计算逻辑值 1 和 0 的与运算和或运算结果。先可以在带子上安格写入: □□□□*10 □□□□ +10□□□□ 这里要用 4 个空格区分两组运算,这是设计的规定。初始化时读写头定在最左边的位置。开始状态是 x ,与读写头读入的一个空格“ □ ” 组成一组“ x 和 □ ”,向右在 operations 栏有 R ,这是让读写头右移一格后,进入了下一个状态,从表上看,这种情况的下一个状态仍然是 x 。这样连续进行 4 步,在第 5 步,读写头将读到“ * ”,根据表中“ x 和 * ”状态的规定,现将读写头右移,并决定出状态“ z ”。第 6 步要到左边状态栏找到“ z ”,这时读写头会读出“ 1 ”。依据“ z 和 1 ”向右见到“ R ”,这是将读写头右移一位的控制,并在下一个状态栏找到状态 z1 。回头再到左边栏找到“ z1 ”,这时读写头将读到“ 0 ”。第 7 步,要依据“ z1 和 0 ”一行的操作“ R , P0 ”现将读写头右移一位,然后在空格位置写上“ 0 ”,并进入到“ end ”状态。第 8 步,左面的“ end ”状态若有读写头读进空格,则依“ end 和 □ ”行,见操作项是“ R,L,R ”,这是晃动读写头,表示运算结束,前面写出的“ 0 ”就是 1 和 0 做与运算的结果。如果读写头读入的是错误的数据,会连续打印出2个星号“**”表明带子上的输入有误,那么就会进入“ erro ”状态,拒绝继续执行,同时停机。 不是错误的情况,仍然可以让读写头继续读。因为得出结果之后由“ end 和 □ ”状态确定的下一个状态是 x ,因而又回到了开始运行的情况。连续地 3 次读到空格后,就可以读到“ + ”,按着与运算的查找方法,就可以最后得出 1 和 0 做或运算的结果了。 2014-11-3
个人分类: 计算机核|51475 次阅读|3 个评论
理解图灵机
accsys 2014-10-24 13:58
理解图灵机 姜咏江 1. 图灵机定义 图灵机用形式语言定义从维基百科摘抄如下: Following Hopcroft and Ullman (1979, p. 148), a (one-tape) Turing machine can be formally defined as a 7- tuple where Q is a finite, non-empty set of states Γ is a finite, non-empty set of tape alphabet symbols b∈ Γ is the blank symbol (the only symbol allowed to occur on the tape infinitely often at any step during the computation) ∑ is the set of input symbols q0 is the initial state F is the set of final or accepting states . is a partial function called the transition function , where L is left shift, R is right shift. Anything that operates according to these specifications is a Turing machine. 按照现代计算机的观点,我理解如下: 图灵机 M 是一个七元组 M= { Q ,Γ, b ,Σ,δ, q0 , F }其中 1. Q 是一个非空有限状态集; 2. Γ是可输入到带子上非空有限字符集; 3. 空格 b 是带子上计算步骤的间隔符; 4. Σ是不包括空格的输入符号集; 5. δ是不包括 F 的 Q ×Γ空间到 Q ×Γ× {L,R }的函数,称为转换函数。 L 是左移, R 是右移; 6. q0 是初始状态; 7. F 是输入或结束状态。 任何机器符合以上七个条件,就是一个图灵机。 2. 如何理解图灵机 结合现代计算机,对七大条件的理解十分重要。 第一, Q 不能理解成程序的指令集,而应理解成解决问题的函数查找变化表。 第二,Γ是数据集,也就是往带子上写的数据。图灵机带子上数据和问题是在接收状态下用特殊方法写上去的,在运行状态可以由读写头改写。 第三,空格做为带子上单词或数据的分隔符,故不应包含在输入字符集中。 第四,转换函数δ是具有函数特性的规定。也就是每次从带子上读到一串问题和数据,都会转换成函数问题,解决的方法就是查表(表是函数的一种表达方式)。通过状态表可以找到问题的答案,然后将答案写入带子上的问题描述部分。读的过程,读写头要从左向右逐步移动,以便并实现理解问题的和数据,建立该问题的状态表,这些都是预先用表函数的方法建立好的。这一部分不是图灵机自身可以完成的事,是人们的思维结晶,是一种问题的解题方法。因而一切可解的问题的解法都在其中。 对于状态转换函数的理解是理解图灵机的关键。我们可以将图灵机运行解释以下: ( 1 )输入状态是接收问题及数据的过程,也就是要把问题用Σ中的符号顺序写到带子上,不论单词或数据之间要用空格分开,才能辨认和理解。比如在带子上写上“求 3 加 2 的和”,这是中文描述,数学上可以写成 3+2 =。这一过程图灵机自己不能做,所以要有输入状态。这一状态图灵机不工作。 ( 2 )图灵机要有开始工作的问题,这叫初始化状态 q0 。问题已经写到带子上了,那么图灵机的读写头位置一定要放在问题描述开始的地方。假如问题是从左向右写的,那么读写头就要从左向右逐个格子阅读,理解问题的本质。譬如读入“ 3 ”它就会在状态表中找到能够放置数的地方,读到“ + ”,它就要找到加法表,再读到“ 2 ”,它就应该在表中找到 3+2 = 5 。查表的过程是图灵机自己完成的吗?实际还不是,是“他”完成的。他完成之后,将结果 5 通过读写头写到现在读写头的位置,因为问题已经解决了,覆盖掉问题在带子上的符号,不影响问题的解决。 ( 3 )如果带子上写的问题很复杂,或者有好几个问题,那么读写头当然要移动。向右去读新的问题,向左往往是去处理尚未完全解决的问题。不要将左右移动读写头只是一个格子移动就要去查状态表,有时候要连续移动若干个格子,不进行读写。比如,重新解决前面描述的一些问题等,这要重新去读。 ( 4 )停机状态是必须的。 F 除了是前面说的需要往带子上写问题之外,当问题已经完成之后,做为终结形式用停机状态最好。 在图灵机理解当中,第 5 条 is a partial function called the transition function , where L is left shift, R is right shift. Anything that operates according to these specifications is a Turing machine. 一般要理解清楚 partial function ,这是在不完全论域上的函数,function在这里理解成一般变元论域上的不完全映射比较更好。 如何构造转换函数,图灵机并没有解决。到了现代计算机的时代,从冯 . 诺依曼之后,这些问题才可以用机器运行实现。 2014-10-24
个人分类: 科研讨论|7202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基因研究揭示人类长出手指和脚趾的数学原理
热度 1 crossludo 2012-12-18 14:39
基因研究揭示人类长出手指和脚趾的数学原理   科学家通过研究已经发现了同人类手指和脚趾生产紧密关联的机制原理   据国外媒体报道,科学家通过研究已经发现了同人类手指和脚趾生产紧密关联的机制原理,此外其还揭示了基因管理在鳍进化变成四肢的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性。   法国蒙特利尔临床研究所(Institut de recherches cliniques de Montréal,IRCM)玛丽-克米塔(Marie Kmita)带领她的研究小组通过对多个学科的综合研究得出上述结果。该项科研成果被刊登在12月14日的《科学》杂志上。研究人员将基因研究同数学模型相结合之后,他们发了能够证明 图灵机制(Turing mechanism) 的实验证据,1952年英国数学家、逻辑学家、密码学家图灵就为模型的形成提出数学方程式,该模型为人类 描述了均匀分布的物质如何激发最初的等效细胞形成复杂的形状和结构的过程。   一位参加研究的科学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此之前图灵机制在学界一直存在争议,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便是人们还没有找到一种可靠的数学模型作为图灵机制的表现形式。通过将其与基因研究相结合,我们成功地证明了图灵机制的存在。”人类手指和脚趾的生产发育都由一种名为 Hox 的基因控制,而这些基因在“工作”时就依赖于类似图灵机制的数学模型。
个人分类: 科研迷题|1277 次阅读|1 个评论
通过孪生图灵机获得广义双语的协同操作
geneculture 2012-9-22 20:27
通过孪生图灵机获得广义双语的协同操作
本文 旨在 介绍一种通过孪生图灵机获得的三类双语之间协同操作的间接形式化双语信息处理系统。它不仅可以通过数学,而且可以通过汉语,以间接计算的方式 完成 图灵测试。其 步骤 为:a.采用二进制数计算,用两台图灵机相互测试,从而完成图灵测试;b.采用十进制数间接计算,以空格序号测试另一台图灵机,从而完成图灵测试;c.采用十进制数间接计算,以汉语单音节的“字”的相关序号测试另一台图灵机,从而完成图灵测试——此时其等价形式是代码化的塞尔中文屋。由此可见的 意义 是:虽然数学运算仅发生于机际,汉英或英汉双语对话仅发生于人际,但是,凭借计算机的辅助可以达成交流。不仅如此,术语和俗语的知识本体也可以通过其在具体表格中的唯一的十进制代码实现测序定位。因此可以说,人际或机人之间完全可以按照函数关系实现双语转换。
个人分类: 双语信息处理|3123 次阅读|0 个评论
神经科学杂谈6:电脑和人脑的最大不同--计算和记忆
热度 2 jingpeng 2012-9-3 10:05
神经科学杂谈6:电脑和人脑的最大不同--计算和记忆
电脑和人脑的原理 我们使用的电脑是一个图灵机,简略地说,本质上是一个有限状态自动机(finite-state automaton)加上一条纸带(tape)。这个状态机可以实现一些固定规则的字符转换,如果按照二进制的计算规则设计这个状态机,就可以实现自动的加法计算过程。但是光有计算,只能相当于简单的计算器,缺点是缺乏记忆,只能识别regular set,应用在regular language上。加上这个tape,就是弥补记忆的不足,可以识别phase grammar定义的语言,功能上得到扩展,能够实现乘除运算了。这个tape是一个无限长的纸带,上面写满了01,计算机可以在纸带的任意位置读写。早期的电脑就是老老实实地读写纸带的,现在改进成了磁盘,U盘等等,但本质上是一样的。这种设计结构,是针对计算设计的,只要电流流过,就通过有限状态机的转换,实现了计算,所以电脑叫计算机是名符其实,这个学名还更准确些。电脑的记忆也是显式的,纸带上存放的是什么,可以直接读取,你也可以删除特定的文件。显式的存储有一个缺陷,就是鲁棒性不足,磁盘坏道了一点,那这点信息就丢失了。当然,为了弥补这个缺点,实际上我们的电脑在存储和传输信息的时候,通过冗余和校验,来提高鲁棒性。图灵机还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太机械化。这是各个组成部分都定义明确带来的,图灵机有完整而明确的理论,概念区分非常清晰,什么样的有限状态自动机可以处理什么类型的语言,都可以很明确地证明。这是一个优点,却也形成电脑的一个致命的缺点,缺乏模糊性和通用性,设计的特定程序,只能处理特定的问题。要处理更复杂的内容,提高适用性,就必须提高算法或者程序的复杂度。这种策略面对简单的模型世界,还是成功的。但应用到真实世界的问题,就出现很多理论上可计算,实际上算不出来的情况,典型的就是旅行商等NP hard问题。这个问题大大限制了程序和算法的通用性,根源就在于现在的电脑是图灵机。 而人脑则很不同,计算和记忆都是隐式的,而且计算似乎是通过记忆间接实现的。人脑组成的关键是神经元网络,输入的神经电冲动经过这个网络,输出特定模式的神经冲动信号。所有的记忆都分散存储在各个神经元内部。你记起一个人,动用了大量神经元的记忆,所以这个人的形象和事迹是分散存储在多个神经元上的。这种记忆存储是隐式的,你不能找到某个神经元是存储这个人的(也有研究找到了这种神经元的,但现在还有争议)。这种系统和机制的好处就是鲁棒性非常强,你杀死个把神经元,对你这个人几乎没有影响,不会影响系统整体的输出模式。还有一个好处,就是想法难以检测,如果拿你做个磁共振成像,就知道你喜欢谁,那这个世界就没那么多感情纠纷,或者说没那么有意思,立马变枯燥了。另外,人脑也有弊端,就是不适合计算,所以敌不过现在的电脑。你要做个简单的计算,先要背乘法口诀,实际上是通过记忆实现计算的。另外,人脑网络实际上是一个输入模式,对应特定的输出模式,由于网络的复杂性,这种模式的匹配可以有广泛的适应性,使得人能够应对复杂的真实世界。 人工智能的出路 图灵机在理论上是很强大的,几乎可以实现任意类型的计算,这也是被人感兴趣的主要原因。基于图灵机,早期的人工智能野心勃勃地开发通用问题求解器(General Problem Solver),虽然在一小块数学领域内成功了,推广到复杂的真实世界,却遭遇了巨大的困难,一直没有很大进展。根据人脑和电脑原理的区别,我这个外行,斗胆提提想法,人工智能可能有两条出路: 人工神经网络 。人工神经网络的发展历史很早,也出现了一些简单的应用,但在接近人脑的功能上,也是几十年没大进展了。相对于人脑的几十亿个神经元,现在的人工神经网络是很小的,简直弱爆了!虽然理论上可以证明,三层神经元网络可以实现任意的计算,但要接近人脑,我觉得,三层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更多。而且结构上,人脑也是高度复杂的,不是按照简单的层来区分的。人工神经网络的结构可能也要接近人脑才行,最好是直接在人脑神经网络结构上,进行模拟。但我们现在连鼠脑的神经连接结构都不清楚,更不用说人脑了。现在越来越热的连接组计划,就是要搞清楚这个问题。最近有一个野心勃勃的计划,通过超级计算机来模拟人脑,他们基于的连接模式是很简单的功能柱,全部是仿真出来的,并不是基于真实神经元连接结构。即使是这样,他们也有实力竞争欧洲一个十亿欧元的大项目,可见这个问题是多么重要。但是,即便是现在最NB的超级计算机,计算和并行的能力也比小小的人脑小多了。所以,这个项目投资巨大,但我大胆预测,在十年内效果可能并不显著,不会像鼓吹的那样,产生原创的思考,甚至作诗写小说!主要依据是:(1)缺乏真实人脑的神经元连接结构;(2)计算机的并行能力不足,而且消耗大量计算资源;(3)需要经验的积累,来训练这个网络;(4)”知识“的表示和编码问题没有解决。这种基于图灵机的模拟仿真,即使有接近无限快的计算能力,无限快的网络传输,无限大的存储,无限复杂的程序和算法,得到的智能可能也是一种假象,只是像人的表现罢了,没有真正的自由意志。即便通过了图灵测试,也只能实现弱人工智能,在博文《 西尔勒的中文屋子 》中有详细的解释。 仿生学 。图灵机虽然可以做任意类型的计算,但还是离真实世界有一步不可跨越的界限--可计算性。真实世界的物理过程是不能完全用计算仿真的,某些过程具有不可计算性!比如三体运动。仿生学是我认为最有前景的人工智能方向,因为是通过物理作用来模拟,而不是通过计算来模拟,可以克服不可计算的问题,有希望产生强人工智能的“脑”。通过技术的改进,还有希望能力比人脑强,那就真的到”奇点“了,科技进步的速度到达转折点。我在博文《 Creating the Impossible ! -- 创造意识 》中有详细的分析,这里就不展开了。这里牵扯很多伦理问题,不是这里讨论的内容。 人脑和电脑 参考资料: 【1】 H.Rosen, Kenneth. 离散数学及其应用 . Translated by 袁崇义.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7. 【2】 何小阳的科学网博客,计算机不能做什么?系列博文 【3】 罗杰·彭罗斯. 皇帝新脑 . Translated by 许明贤 and 吴忠超.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7. 【4】 拉塞尔, and 诺文. 人工智能——一种现代方法 . 北京: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4. 【5】 雷·库兹韦尔. 奇点临近 . Translated by 李庆诚, 董振华, and 田源.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1. 【6】 DeFelipe, J. “From the Connectome to the Synaptome: An Epic Love Story.” Science 330, no. 6008 (2010): 1198. 【7】 Miller, Greg. “Blue Brain Founder Responds to Critics, Clarifies His Goals.” Science 334, no. 6057 (November 11, 2011): 748 –749.
个人分类: 科学-脑|11439 次阅读|7 个评论
学术讲座: 超出图灵机的云计算
热度 3 Xiaogangjin 2011-11-21 14:19
讲座题目 :超出图灵机的云计算 讲 座 人 :中国工程院院士、欧亚科学院院士 李德毅 教授 时 间 : 2011年11月23日(周三) 8:30~10:00 地 点 :浙江大学(玉泉校区)邵科馆212 讲座提纲 : 一、互联网改变了计算机和软件的工作模式 二、网络科学十年形成对互联网的新认识 三、超出图灵机的云计算 四、云计算展望 欢迎广大师生参加!特别希望本学期学习《计算理论》课程的同学参加! 李德毅院士简介 李德毅,中国工程院院士,欧亚科学院院士,现任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和军队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电子学会云计算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国防大学兼职教授。 http://cspo.zju.edu.cn/redir.php?catalog_id=21530object_id=29473
个人分类: 学术讲座|4573 次阅读|8 个评论
邹晓辉设想的一系列孪生图灵机的代数描述和它的可间接计算原理图
热度 2 geneculture 2011-11-1 17:07
邹晓辉设想的一系列孪生图灵机的代数描述和它的可间接计算原理图
http://www.xmind.net/share/geneculture/zou-xiaohui-twin-algebraic-description-of-turing/ http://www.xmind.net/share/geneculture/from-a-to-c-of-gradual-convergence-of-twin-turing-principle-1/ http://www.xmind.net/share/geneculture/indirect-calculation-based-on-bury-the-hatchet-language-twin/ http://www.xmind.net/share/geneculture/numbers-rank-and-condemnation-personally/ 摘引自: 软件工程学科何以独特——形式化方法的双重路径* 邹晓辉(在教育部示范性软件学院2011年10月23日北京院长联系会议上发言稿而整理的论文) http://www.xmind.net/share/geneculture/methodology-of-the-place-and-everything-in-its-right-place/ 1.《软件》杂志(学术交流,免费网站): 《软件》杂志 2011年 第6期 http://www.ccomsoft.com/kanlist.asp?ids=154 专家论坛 协同智能计算系统——理论模型及其应用 邹晓辉 邹顺鹏 《软件》杂志 2011年 第5期 http://www.ccomsoft.com/kanlist.asp?ids=153 专家论坛 间接计算模型和间接形式化方法 邹晓辉1,2,3 邹顺鹏1 附:仅需读摘要和附图可由此进入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94143do=blogid=493188 2.中国知网(学术资源,收费网站): 邹晓辉,邹顺鹏. 协同智能计算系统——理论模型及其应用 . 软件 . 2011(06) http://www.cnki.net/kcms/detail/12.1151.TP.20111004.1537.001.html 邹晓辉,邹顺鹏. 间接计算模型和间接形式化方法 . 软件 . 2011(05) http://www.cnki.net/kcms/detail/12.1151.TP.20110907.1007.001.html
个人分类: 信息学基础研究|3758 次阅读|3 个评论
基于第二信息基本定可由两个并行图灵机组成一个虚拟的孪生图灵机
geneculture 2011-10-12 02:37
ZouXiaohui2:31:36 图4 从a到c逐渐收敛的孪生图灵机原理示意图 由图4可见,左边a是由并行的两个图灵机组成的一个虚拟的孪生图灵机,中间b和右边c均可视为左边a的等价形式,且各具特征:其中,b描述基于“同义并列、对应转换”法则而建构的天平式计量转换装置,其构造原理由实施例c描述的基于可穷举汉语单音节字的文本符号有限集来说明。 遵循定理2 而构造的“双列表”经过广义双语文本的理想分类可实现:数与字之间或机与人之间的合理分工与高度协作,故具有可分可合的 协同智能计算 特征。其运行方式可达到 标准化与个性化 融为一体的使用效果。 图4 所示的a、b、c 三种基本形式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它们(各类数据的“双列表”)都是由左右对称的虚拟表(VTL 和VTR)所组成的;而a、b、c 三种基本形式又各有其自身独特性: 并行计算模型 a 是纯二进制数设定的可计算数上限; 分布计算模型 b 是左列表十进制数和右列表可计算格之间一一对应关系的体现,以虚拟ge 格的形式来进行 虚拟计算, 进而,可为协同处理不同类型的数据结构提供一系列通用的转换平台; 虚拟云计算模型 c 是 左列表十进制数和右列表可间接计算的单音节字 之间一一对应关系的体现,是 以汉语为例 所体现的 间接计算模型与间接形式化方法 的结合。这就是图4 从a 到c 逐渐收敛的 孪生图灵机原理 。 这样设计的目的 在于为最优化数据结构和好算法的选用 提供 一个协同智能计算系统平台。因为由a 到b 再到c 可计算数的上限是在依次 逐步收敛的 ,最重要的是b 和c 两类虚拟的孪生图灵机的结合不仅可让间接计算的文本数据有很好的收敛性,而且,还可为算法的优选和数据结构的优化以及进一步为广义文本的理想分类 提供典型实施例 。 from: 《软件》杂志 2011年 第5期 http://www.ccomsoft.com/kanlist.asp?ids=153 专家论坛 间接计算模型和间接形式化方法 邹晓辉
个人分类: 信息学基础研究|2174 次阅读|2 个评论
道可道非常道--有关今年诺贝尔化学奖的科普故事
热度 27 lujiangxiao 2011-10-8 13:47
道可道非常道--有关今年诺贝尔化学奖的科普故事
    听到今年诺贝尔化学奖的消息,脑子里浮现出一大串故事:准晶体,王浩瓷砖问题,彭罗斯地板,图灵机, 意识的硬难题 ...... 当天晚上浮想联翩,竟至失眠。周五教课开会虽然很累,但还是迫不及待地漏夜写出来与大家分享。很粗糙,也比较长. 望大家包函,跪求批评意见。 丹尼尔 · 舍特曼 Dan Shechtman 独得一百四十万若贝尔奖的事让很多人奇怪。现在科学越来越依靠团队作战,一个人独领风骚的发现很少了。一般得诺奖的项目常常是几个大团队竞争,甚至同时在顶级杂志上发表。相比之下 舍特曼是单干户,他 在电镜下发现准晶体的时候别人都不信,他的原始文章艰难奋斗了两年才得以发表。从这种情况看他一个人得奖完全是应该的。 为什么准晶体的发现让很多权威难以相信呢 ?  要回答这个问题先要懂得什么是晶体。广义来讲,晶体就是空 间中有周期重复的对称性排列。比如一面砖墙,当你定下一块砖的位置,平移八寸就是另一块砖的位置,再平移八寸还是一块砖。同理上移一个尺度,下移一个尺度 也是一块砖。这就叫周期重复的对称排列。周期重复的对称排列是个很强的限制,在二维空间里一共只有 17 种周期对称排列方式。这些方式也叫糊墙纸群( wall paper group )。原本是伊斯兰寺院里千百年来排列马赛克(小瓷砖)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在沙俄时代有个科学家叫依果菲得洛夫( Yevgraf Stepanovich Fyodorov )从数学上证明了二维17种 周期对称排列并 在 1879 年推导到三维空间,点群的空间周期对称排列只有 230 种(可惜这个天才科学家在1919年苏联剿匪时期饿死了)。自 1912 年晶体结构学建立以来,晶体结构观察中对此规律的支持是根深蒂固的。因此在 舍特曼在电镜下看到 快速冷却后的铝锰合金表面那些整齐排列而没有空间对称的结构时,连他自己也不相信,在纪录本边上连画几个问号。所谓准晶体,就是周期排列而没有空间重复对称的花样,下图比较晶体和准晶体。 二维晶体wall paper p4m,周期排列而且在空间上平移对称。 二维准晶体,周期排列而没有空间对称    舍尔曼发现的意义是,虽然晶体结构理论是牢不可破的,但该理论没限制 准晶体存在的可能,从此道理来讲准晶体的发现是一种典型的跳出藩篱(think out of box)式思维的结果。 谈起准晶体的跳出藩篱,我还要提一下中国数学家王浩的工作。王浩( 1921-1995 )是山东人,最出名的是于 1959 年在牛津大学当讲师的时候,曾写了一个计算机程序,只用九分钟的时间就证明了罗素和怀海德的经典教科书《数学原理》中罗列的几百个的数理逻辑定理。 王浩的另一项工作引出了数学中的两维准晶体,由他的学生跳出藩篱。这就是所谓“王浩瓷砖问题( Wang tiles )”。王浩瓷砖是正方形,同样大小,每边有颜色的砖。王浩瓷砖问题是说,如果用一套瓷砖,在相邻的边颜色相同的情况下能否一块一块地排列在无限大的地板上,条件是瓷砖不许旋转或镜像。王浩在 1961 年提出一套证明,说只要瓷砖的种类有限,就一定可以无限至地周期地排列下去。注意,这里“周期排列”就是我们所说的广义晶体结构。 可是几年后王浩的一个学生罗伯特伯格( Robert Berger )却证明王浩错了。伯格的工作证明用一套有限种的王浩瓷砖可以排列成非周期重复的地板,这种非周期重复的花色就象准晶体一样。 图为一套十三种的王浩瓷砖,可以象准晶体那样铺成非周期重复的地板。     提到非周期重复地板,最著名的还是罗杰彭罗斯( Sr. Roger Penrose 1930- )的工作。 彭 罗斯爵士是英国物理学家,由于对宇宙学的杰出工作为英国皇家学会封为爵士。 1988 年他和霍金因为对宇宙学的贡献而分享当年的沃尔夫奖(是世界上公认的终生成就奖之一)。 彭 罗斯虽然主要成就是研究黑洞,但也爱研究趣味数学( Recreational mathematics )。 1971 年他发现了所谓 彭 罗斯瓷砖,就是有非周期重复的花样的准晶体。 彭 罗斯地板有几个有趣的特性,比如可以越排越大,即同样的花样在不同的空间尺度下重复。还可以同时出现镜像对称和旋转对称等。 图为 彭 罗斯站在一块 彭 罗斯地板上。       咱们说了那么多令 周期排列而没有空间重复对称的跳出藩篱 ,这和图灵机有啥关系呢?图灵机是 一种 想象中的逻辑机器。世间的所有逻辑运算,包括加减乘除,推理论断等都可以拆解成一步一步的简单逻辑过程,在最简单的逻辑机就是图灵机,由阿兰图灵( Alan Mathison Turing )于 1936 年提出。 图灵绝对是个天才,在 1936 年 还没有计算机,但他已经把说明当代一切数字计算机的逻辑能力都可以拆解成图灵机可以完成的过程。换句话说,就是图灵机与一切逻辑计算机完全等价。一切计算 机能干事的图灵机都能干,一切图灵机不能干的计算机也不能干。再推广一点,人类进行的一切逻辑推理也可以拆解成图灵机的运算过程,也即人类能干的一切逻辑 过程图灵机都能干。这么说,图灵机不是和人的智力水平一样了吗?    当然不是的。因为象品罗斯地板这样的准晶体就是人能创造出来而图灵机不能创造的,跳出藩篱的东西。还记得刚才提过的王浩在他瓷砖问题上的错误吗?王浩证明了他的瓷砖排列过程是 和图灵机完全等价的逻辑过程,因此得出了“只要瓷砖的种类有限,就一定可以无限至地周期地排列下去”这个结论。可是他的学生偏偏找出了一个特例推翻他的证明,就是那个数学上的准晶体。 是个图灵机不可解的问题,需要跳出图灵机才有解。     库尔特 · 哥德尔 ( Kurt Gödel , 1906 - 1978 )在 1931 年 提出了哥德尔“不完全定理”。通俗地说就是一切逻辑系统都有漏洞,有其显而易见却不能在该逻辑系统中解决的问题。这漏洞就是有关系统本身的问题,不能自圆 其说。连系到图灵机,就是说图灵机虽然和人类的逻辑水平等价,却存在有无数个图灵机不能解决而要靠人类思想跳出该逻辑系统之藩篱才可以解决的问题。这些问 题就是关于系统本身,或者说是有关“我”的问题。就是说人类有关于“我”的意识而机器是没有的。 1989 年 彭 罗斯写了一本书,叫“皇帝的新脑”( emperor’s new mind )。在书中他试图说我们迄今所有的一切科学 理论,都不能解释人类的自我意识是怎么回事。这本书在中国也很有名。几年前他来学校作报告,我专门拿一本中文盗版的书找他签字留念。他很高兴听到他的书竟 能火到值得盗版的程度。他在书中提示解释意识需要靠“量子纠缠”,我个人对此并不同意,意识的产生可以靠“玄出”(emergence)过程(下图),不见得需要超级物理理论.    图为玄出的一个实例,白蚁在沙漠里搭的巢。沙漠里的树在几百万年来逐渐死光了,只能住在树干里的白蚁怎样适应?如果让人类工程师来帮助白蚁,他一定会设 计出这种由土堆成的,树干形的堡垒。但人类工程师的设计需要人类的智能。而建造这个宏伟结构白蚁们并没有一个个体是这个结构的设计师,也没有一个白蚁懂得 它对种群保护的意义。这就象人的大脑中没有一个神经细胞知道人在想什么,思想是神经细胞活动玄出的结果(也见我以前的博客文章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91685do=blogid=397828)。    我们今天的神经科学家都在研究人脑里可以用逻辑来表述的过程。 遇到人类自我意识这样的问题, 一是绕着走,绝口不提或者说意识不过是个幻觉。 二 是二元论,也就 是把大脑和意识分开,说意识不过是住在神经网络机器里的鬼魂(ghost living in the machine)。 三是试着把你的工作硬扯到能解释自我意识的高度。 但是现代哲学告诉我们,如果你想解释“我”的存在,就一定会碰到所谓“意识的硬难题”( the hard problem of consciousness )。这个硬难题近年来由绝顶聪明的哲学家戴维乔莫斯( David John Chalmers   1966- ) 清楚地表述出来。但实际上历史上从古希腊到现代哲学家,包括 彭 罗斯都有论断。意识硬难题有很多种表述方法,我最欣赏的一种说法是,“如果你能说清自我意识是什么,那你说的那东西就不是自我意识”。这也就是老子说过的,道可道,非常道。 (草稿,还在不断修改中,欢迎批评)
10652 次阅读|48 个评论
图灵机演示软件 V.02 及使用说明
热度 1 kghao 2011-9-30 22:01
图灵机演示软件 V.02 及使用说明
图灵机演示软件 V.02 及使用说明 为直观地了解图灵机的执行过程,我用 HTML5 设计了一个图灵机的执行演示软件,放在博客上同大家共享。欢迎大家使用(给学生讲课很有用),并请提出宝贵意见。 图灵机演示软件V.02说明 作者:西北大学 郝克刚 此图灵机演示软件是为直观地了解图灵机的执行过程而设计的。演示软件设计为一个 .html 文件,用浏览器演示。由于浏览器 IE 不支持 HTML5 的 Canvas 功能,本软件只能用 firefox 或 chrome 浏览器观看。这些浏览器可以很容易从它们的官方网站免费下载。 演示可用浏览器直接指向链接,或将 .html 文件下载到本机上浏览(见文后附件)。演示软件的界面由图灵机显示窗、控制按钮区和规则显示区三部分组成。画面出现后,按如下步骤进行。 1. 选择用例 。软件设计了三个演示用例,可以点击演示: Ⅰ , Ⅱ , Ⅲ( 或按键盘的 1 , 2 , 3 键)进行选择。 2. 设置初始字 。演示用例选择后,在规则区中显示其规则列表,并在图灵机的带子上设置初始字“ 1 ”。可以用点击初始字: + ( 或按键盘的 ↑上箭头键)来增加初始字的值。以后可以用点击 “ l ”( 或按键盘的↓ 下箭头键)来恢复初始字“ 1 ”。 3. 执行 。设置初始字后,规则区中适用的规则呈红色。点击向右的三角形图标( 或按键盘的 回车键 Enter )图灵机单步执行一步。点击向右的双三角形图标( 或按键盘的 空格键 Space )图灵机将自动执行。再点击双杠图标( 或按 空格 键) 一次,图灵机将暂停。在自动执行的过程中,可用点击向右并带丨的三角形图标(或按 K 键)加快或还原执行的速度。按照图灵机的规定,在没有适用的规则时,执行将中止。可点击向左并带丨的三角形图标( 或按键盘的 退格键 Backspace )回到执行的开始。 4. 显示窗的调整 。点击图灵机显示窗左、右下角的三角形( 或按键盘的← 左箭头、 → 右箭头)可任意调整显示窗的显示位置。在图灵机自动执行时,会自动调整显示窗的显示位置,不必手工干预。 5. 演示用例 Ⅰ 。二进制数的展开。初始字是一个二进制数。通过图灵机的执行,得到的结果是长度等于此数值的由一串“ 1 ”组成的字。 6. 演示用例 Ⅱ 。求 2 的 x 次方。初始字是一个二进制数 x ,执行结果是 2 x 二进制表示。 7. 演示用例 Ⅲ 。这是对通用图灵机执行的一个示意,本软件并没有真正实现通用图灵机,只是一个简单的表述。当选择演示用例 Ⅲ 后,规则区显示的应当是通用图灵机的规则(本软件只是示意,显示的并不是真正通用图灵机的规则。)当第一次选择 Ⅲ 时,我们演示的是用通用图灵机执行二进制数的展开的例子(相当于演示用例 Ⅰ )。当再次选择 Ⅲ 时,我们演示的是用通用图灵机执行求 2 的 x 次方的例子(相当于演示用例 Ⅱ )。在设置初始字的过程中,在图灵机带子上除设置计算的初始字外,还分别把相应(用例 Ⅰ 或 Ⅱ )的计算规则编码后也放在带子上。可以自动执行来示意计算的过程,最后用点击向右并带丨的三角形图标(或按 K 键)加快执行速度,并最终显示计算结果。 附:图灵机演示软件(用 firefox 或 chrome 浏览器浏览) 图灵机演示软件 TMshow02.html 演示软件说明 TMshowmanu02.doc 也可使用下述链接: http://mainpage.nwu.edu.cn/hkg/home/games/turing/TMshow02.html http://mainpage.nwu.edu.cn/hkg/home/games/turing/TMshowmanu02.doc
个人分类: 学术交流|8476 次阅读|1 个评论
谈谈无穷Petri网。2011全国Petri网学术年会上的报告
kghao 2011-8-18 19:22
2011 第十三届全国 Petri 网理论与应用学术年会上的报告 报告题目: 谈谈无穷 Petri 网。 报告人: 郝克刚,西北大学信息与技术学院教授。 报告时间: 2011.8.20. 报告地点: 北京外国专家大厦二楼多功能厅。 内容简介: 一般在讨论和应用 Petri 网时,总假定 Petri 网的位置和转移集合是有穷集。如果允许它们是无穷集,则称其为无穷 Petri 网。不要以为所有的无穷 Petri 网系统都是难以捉摸,不可执行的。如果我们限制 所有的转移的入弧数和出弧数是有穷的 ,这样转移是否可激发就能够判定,而且激发后转移托肯的动作也是可以完成的。如果再加上每一步只允许执行有穷个互不冲突转移的激发的限制。无穷 Petri 网系统就可以同有穷 Petri 网系统一样地执行。我们把这样的无穷 Petri 网的子类称为可执行无穷 Petri 网。 报告着重介绍的是可执行无穷 Petri 网的一个子类,称为递归无穷 Petri 网。所谓递归是指:无穷 Petri 网由两个有穷 Petri 网(一个称基始一个称递归模版),按照如下的方法来动态地构造。以基始 Petri 网为基础,然后一个一个地同由递归模版逐个生成的具有同样结构的有穷 Petri 网,按照一定的方法串连起来。具体说就是用共享接口中的位置和转移的方法来动态地构造。系统的初始标识也按类似的方法构造。我们研究了这类网的某些属性。 有趣的是我们可以严格地证明,递归无穷 Petri 网同图灵机是等价的。即图灵机的结构以及操作执行过程,可以完全用递归无穷 Petri 网系统来描述和表达。从而解决了长期困惑我们的,无穷 Petri 网同图灵机是如何等价的问题。报告将简要介绍证明的思路。 作此报告,是想引起大家研讨这些理论问题的兴趣,听听同行们的看法、意见和建议。 讲稿: 递归无穷Petri网2011.pps
个人分类: 学术交流|3926 次阅读|0 个评论
论大衍之数、莱布尼茨的普遍逻辑和通用图灵机
热度 2 gl6866 2011-7-15 14:41
16日我应邀参加北师大举办的《2011国际莱布尼茨学术研讨会》,研讨会给每人35分钟的时间,其中25分钟为报告,10分钟为讨论。二者不可混用。我今天刚刚将参会的PPT文件赶制出来,明天就要报告了。现在将我的PPT文件的pdf版本传到网上,供大家批评指正。我的发言题目是:On Universal Number of Heaven and Earth, Leibniz's Universal Character and Universal Turing Machine (论大衍之数、莱布尼茨的普遍逻辑和通用图灵机)。但愿能对人有所启迪。 On UNHE, UC UTM.pdf
个人分类: 学术论文|3322 次阅读|14 个评论
[转载]网上找到的一个不错的元胞自动机学习资料2
Babituo 2011-5-5 14:43
元胞自动机研究的相关理论方法 元胞自动机与相关理论和方法的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方面,元胞自动机的发展得益于相关理论的研究,如逻辑数学、离散数学、计算机中的自动机理论,图灵机思想;另一方面,元胞自动机的发展也促进了一些相关学科和理论(如人工智能、非线性科学、复杂性科学)的发展,甚至还直接导致了人工生命科学的产生。另外,在表现上,元胞自动机模型还与一些理论方法存在着较大的相似性,或者相对性。下面,我们对元胞自动机的一些相关理论方法,以及它们与元胞自动机模型的关系进行简要讨论。 1.元胞自动机与人工生命研究 人工生命是90年代才刚刚诞生的新生科学,是复杂性科学研究的支柱学科之一。人工生命是研究能够展示自然界生命系统行为特征的人工系统的一间科学,它试图在计算机、机器人等人工媒体上仿真、合成和生物有机体相关联的一些基本现象,如自我复制、寄生、竞争、进化、协作等,并研究和观察"可能的生命现象"(Life-as-it-could-be),从而使人们能够加深理解"已知的生命现象"(Life-as-we-know-it)(Longton,C·G·,1987;吴建兵,1998)。 元胞自动机是人工生命的重要研究工具和理论方法分支,兰顿(Christopher Langton)等人正是基于对元胞自动机的深入研究提出和发展了人工生命。同时,人工生命的发展又为元胞自动机赋予了新的涵义,元胞自动机模型得到科学家们的重新认识和认可,并在90年代又一次成为科学研究的前沿课题,其理论和方法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另外,元胞自动机与其他的人工生命研究方法有着很大的相似性。元胞自动机模型与神经网络、遗传算法等其他人工生命方法一样,都是基于局部的相互作用,来研究系统的整体行为。另外,元胞自动机、神经网络、L—系统都可以归为非线性动力学中的网络动力学模型,它们相互联系,关系密切。目前,一种被称为元胞神经网络(Cellular Neural Network,简称CNN)的模型就是元胞自动机与神经网络结合的产物。 2.元胞自动机与"混沌的边缘" "混沌的边缘 (On the Edge of Chaos)(Langton C. G.,1992;M. Waldrop,1997)"是当前复杂性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成果和标志性口号,为圣塔菲(Santa Fee)学派的旗帜。所谓的"混沌"并非科学意义上的"混沌",而是Chaos本身的原有涵义,即与有序相对的"混乱"、"无序"的概念。因此,"混沌的边缘"应当被理解为"混乱的边缘"。或"无序的边缘",而与混沌动力学的"混沌"没有直接联系。其实,"混沌的边缘"完整的含义是指:生命等复杂现象和复杂系统存在和产生于"混沌的边缘"。有序不是复杂,无序同样也不是复杂,复杂存在于无序的边缘。 "混沌的边缘"这个概念是Norman Packard和Chhstopher Langton在对元胞自动机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的,在此我们予以简要介绍。 Langton在对S. Wolfram动力学行为分类的分析和研究基础上,提出"混沌的边缘"这个响亮的名词,认为元胞自动机,尤其是第四类元胞自动机是最具创造性动态系统--复杂状态,它恰恰界于秩序和混沌之间,在大多数的非线性系统中,往往存在一个相应于从系统由秩序到混沌变化的转换参数。例如,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水龙头的滴水现象,随着水流速度的变化而呈现不同的稳定的一点周期、两点或多点周期乃至混沌、极度紊乱的复杂动态行为,显然,这里的水流速度。或者说水压就是这个非线性系统的状态参数。Langton则相应地定义了一个关于转换函数的参数,从而将元胞自动机的函数空间参数比。该参数变化时,元胞自动机可展现不同的动态行为,得到与连续动力学系统中相图相类似的参数空间,Langton的方法加下 (谭跃进,1996): 首先定义元胞的静态(Quiescent State)。元胞的静态具有这样的特征,如果元胞所有领域都处于静态。则该元胞在下一时刻将仍处于这种静态(类似于映射中的不动点)。现考虑一元胞自动机,每个元胞具有k种状态(状态集为Σ),每个元胞与n个相邻元胞相连。则共存在kn种邻域状态。选择k种状态中任意一种s∈Σ并称之为静态sq。假设对转换函数而言,共有nq种变换将邻域映射为该静态,剩下的kn-nq种状态被随机地、均匀地映射为Σ-{sq} 中的每一个状态。则可定义: 这样,对任意一个转换函数。定义了一个对应的参数值λ。随着参数λ由0到1地变化,元胞自动机的行为可从点状态吸引子变化到周期吸引子,并通过第四类复杂模式达到混沌吸引子 因此,第四类具有局部结构的复杂模式处于。秩序"与"混沌"之间,被称之为"混沌的边缘",在上述的参数空间中。元胞自动机的动态行为(定性1具有点吸引于十周期吸引子-"复杂模式"-混沌吸引子这样的演化模式。同时,它又给元胞自动机的动力学行为的分类赋予了新的意义:即λ低于一定值(这里约为0.6),那么系统将过于简单。换句话说,太多的有序而使得系统缺乏创造性;另外一个极端情况,λ接近1时。系统变的过于紊乱,无法找出结构特征;那么,λ只有在某个值附近,所谓"混沌的边缘",系统使得极为复杂。也只有在此时,"生命现象"才可能存在。在这个基础上,兰顿提出和发展了人工生命科学。在现代系统科学中。耗散结构学指出"生命"以负墒为生,而Langton则创造性的提出生命存在于"混沌的边缘"。从另外一个角度对生命的复杂现象进行了更深层次 探讨的。 3.元胞自动机与微分方程 微分方程有着三百多年的发展历史。一批伟大的科学家,如Euler、Caus。Langrange、Laplace、Poisson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而且,后来发展的偏微分万程对量子力学等现代物理学的产生相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一大批的物理规律就是利用偏微分方程来惟理和表达的,如麦克斯维方程等。恩格斯还指出“自然界的统一性,显示在关于各种现象领域的微分方程的 '惊人类似'之中"。总之,微分方程是现代科学的语言,也是科学研究中最为重要的研究工具之一。 微分方程的主要特点是时间、空间均连续(如果方程中有空间因子的话),这是建立在时空连续的哲学认识基础上的。而元胞自动机则是完全的空间离散、时间离散,在这个意义上,微分方程和元胞自动机一对相对的计算方法 (Toffoli.T.,1987)。 在人工计算的情况下。由符号组成的(偏)微分方程可以灵活地进行约简等符号运算,而得到精确的定量解。这是其优势。但在现代计算机日益发展,已成为我们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时,微分方程却遇到了一个尴尬的问题。即计算机是建立在离散的基础上的,微分方程在计算时不得不对自身进行时空离散化,建立差分方程等;或者展开成幂系列方程,截取部分展开式;或者采用某种转换用离散结构来表示连续变量。这个改造过程不仅是繁杂的,甚至是不可能解决的,但最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微分方程也失去了它的自身最重 要的特性----精确性、连续性。 而对于元胞自动机来讲,脱离计算机环境来进行运算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是借助计算机进行计算,则非常自然而合理,甚至它还是下一代并行计算机的原型。因此,在现代计算机的计算环境下,以元胞自动机为代表的离散计算方式在求解方面,尤其是动态系统模拟方面有着更大的优势。元胞自动机虽然在理论上具备计算的完备性,但满足特定目的构模尚无完备的理论支持,其构造往往是一个直觉过程。用元胞自动机得到一个定量的结果非常困难,即便是可能的话,元胞自动机也将陷入一个尴尬,元胞自动机的状态、规则等 构成必然会复杂化,从而不可避免地失去其简单、生动的特性。 然而,证如物理学家玻尔所说,"相对的并不一定是矛盾的,有可能是相互补充和相互完善的"。二者互有优缺点,相互补充,都有其存在的理由。但在现代计算机环境下,对于元胞自动机这一类相对来讲还处于幼年阶段的离散计算方式,需要予以更多的关注和支持。在地理学中,Lowry、Wilson、张新生(张新生,1997)等人的空间动力学模型都是基于微分方程的模型,由于这些模型大多是复杂的非线性微分方程,无法求得其解析解,需要按Euler方法或Runge-Kutta方法对微分方程进行一步或多步差分,完成相应的计算机模型或在GIS支持下的空间分析模型。对于这些模型,我们都可以构建相应的元胞自动机模型。 4.元胞自动机与分形分维 元胞自动机与分形分维理论有着密切的联系。元胞自动机的自复制、混沌等特征,往往导致元胞自动机模型在空间构形上表现出自相似的分形特征,即元胞自动机的模拟结果通常可以用分形理论来进行定量的描述。同时,在分形分维的经典范例中,有些模型本身就是,或者很接近元胞自动机模型,例如下面我们提到的凝聚扩散模型,因此,某些元胞自动机模型本身就是分形动力学模型。但是,究其本质,元胞自动机与分形理论有着巨大的差别。 元胞自动机重在对想象机理的模拟与分析;分形分维重在对现象的表现形式的表达研究。元胞自动机建模时,从现象的规律入手,构建具有特定涵义的元胞自动机模型;而分形分维多是从物理或数学规律、规则构建模型,而后应用于某种特定复杂现象,其应用方式多为描述现象的自相似性和分形分维特征。然而,这些分数维究竟能够给我们提供多少更有价值的信息?分形理论的进一步应用问题尚末得到解决 (仪垂祥,1995)。 此外,两者都强调一个从局部到整体的过程,但在这个过程的实质上,二者却存在巨大的差异。分形论的精髓是自相似性。这种自相似性不局限于几何形态而具有更广泛更深刻的含义;它是局部 (部分)与整体在形态、功能、信息和结构特性等方面而具有统计意义上的相似性。因此,分形理论提供给我们分析问题的方法论就是从局部结构推断整体特征(陈述彭,1998)。相反,元胞自动机的精华在于局部的简单结构在一定的局部规则作用下,所产生的整体上的"突现"性复杂行为;即系统 (整体)在宏观层次上,其部分或部分的加和所不具有的性质(谭跃进等,1996)。因此,分形理论强调局部与整体的相似性和相关性,但元胞自动机重在表现"突现"特征,即局部行为结构与整体行为的不确定性、非线性关系。 5.元胞自动机与马尔科夫(链)过程 马尔科夫过程(MarKov Process)是一个典型的随机过程。设X(t)是一随机过程,当过程在时刻t0所处的状态为已知时,时刻t(tt0)所处的状态与过程在t0时刻之前的状态无关,这个特性成为无后效性。无后效的随机过程称为马尔科夫过程。马尔科夫过程中的时同和状态既可以是连续的,又可以是离散的。我们称时间离散、状态离散的马尔科夫过程为马尔科夫链。马尔科夫链中,各个时刻的状态的转变由一个状态转移的概率矩阵控制。 马尔科夫链与元胞自动机都是时间离散、状态离散的动力学模型,二者在概念上有一定的相通性。尤其是对于随机型的元胞自动机来讲,每个元胞的行为可以视为一个不仅时间上无后效,而且在空间上无外效的马尔科夫链。 但是,即使是随机型的元胞自动机也与马尔科夫链存在相当大的差别。首先,马尔科夫链没有空间概念,只有一个状态变量;而元胞自动机的状态量则是与空间位置概念紧密相关的;其次,马尔科夫链中的状态转移概率往往是预先设定好的,而随机型元胞自动机中的元胞状态转移概率则是由当前元胞的邻居构型所决定的。 6.元胞自动机、随机行走模型和凝聚扩散模型 随机行走模型(Random Walk Model)模拟的是统计数学中提供"最可能状态"常用的数学模型。它的基本思想为:给定空间中的一个粒子:它在空间中的移动矢量 (包括方向和距离)是由跃迁概率的随机量所控制,由此可以模拟诸如自然界中的分子布朗运动、电子在金属中的随机运动等复杂过程。其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单个粒子的运动规律的研究。但是,随机行走模型中粒子可以是很多个,但是它们遵循的规则都是一个统一的随机规程,而且它们之间的运动是相互独立的,互不影响。如果考虑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就可能构 造出其他基于随机行走的模型,例如凝聚扩散模型。 凝聚扩散(Diffusion-Limited Aggregation)模型,简称DLA,可以看作是一个多粒子的随机行走模型,而且它的计算空间也往往是一个离散的格网。它是由A·Written和Sander于1981年首先提出的。其基本思想如下:给定初始点作为凝聚点,以它作为圆心做一个大圆,在圆周上的一个随机点释放一个粒子,为简单起见,它的运动通常规定为一个随机行走过程,直到它运动至与已有的凝聚点相邻,改变它的状态为凝聚点,不再运动;再随机释放一个粒子;直至凝聚。重复上述过程,就可以得到一个凝聚点的连通集,形似冬日里玻璃上的冰花。凝聚扩散模型还可以有不同的形式,如释放点可以在一个四边形中的顶部,从而在下面省长出形似荆棘的灌丛。而1984年,R·F·Voss提出的多粒子凝聚扩散(Multi-Particle Diffusion Aggregation)模型是对凝聚扩散模型的改进和发展。其基本思想是:在给定的离散空间中,依照一定的密度随机散布自由粒子,在中心设置一个凝聚点作为种子点,也可以随机布设若干个凝聚点作为种子,然后各自由粒子随机行走,一旦与凝聚点相邻,则变为新的凝聚点,直至所有的自由粒子"凝聚"。 元胞自动机、随机行走模型、凝聚扩散模型都是典型的分形图形的生成方法,在很多情况下,它们都可以生成相似的复杂图案。但它们之间仍存在着一定的差别。 随机行走模型与元胞自动自动机的差别在于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随机行走模型通常只是考虑单个粒子的运动,而元胞自动机模型中则通常存在众多的元胞;第二、即使模型中,存在多个粒子,随机行走模型通常并不考虑粒子间的相互作用,粒子的运动是相互独立的;第三、随机行走中的粒子是运动的概念,而元胞自动机的元胞通常是一个状态变化的过程;第四、随机行走中的粒子的运动空间可以是离散的,也可以是连续的,但在元胞自动机中,元胞都分布在离散的空间网格上。 凝聚扩散模型。尤其是多粒子凝聚扩散模型与元胞自动机则非常相似:时间空间离散;模型中存在粒子的相互作用,且这种作用具有局部特征,即自由粒子在有凝聚点为邻居时,状态转变为凝聚点。特殊的是这种转变只是一个单向的转变,凝聚扩散模型在最终达到一种定态吸引子;粒子的运动遵循相通的规律,可以进行同步计算。因此。在广义上,凝聚扩散模型可以归为元胞自动机的一个特例。但是,它们之间仍存在以下几个不同点:一、元胞自动机模型面向的是整个网格空间,而凝聚扩散模型面向的是特定粒子的运动;二、元胞自动机的元胞通常只有状态的改变,其空间位置是固定的,而凝聚扩散模型中的粒子不仅有状态的变化,更是一个运动的粒子。三、凝聚扩散中,多个粒子通常可以同时占据一个格网空间点,而元胞自动机模型中,每个格网点只能有一个元胞。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讲,凝聚扩散模型与下面提到的多主体模型更相似,可以看作是粒子间不存在目的性、竞争、协作等智能特征的"无头脑"的主体模型。 7.元胞自动机与多主体系统 多主体系统(Multi-Agent System,简称MAS)是分布式人工智能的热点课题 (史忠植.1998),主要研究为了共同的、或各自的不同目标,自主的智能主体之间智能行为的协作、竞争等相互作用。基于主体的模型(Agent Based Model,简记为ABM),简称主体模型,又称基于实体的模型(Entity Based Model,简记为EBM),或基于个体的模型(lndividual Based Model,简记为IBM),是多主体系统的一个子集,其主要特征是每个主体代表了现实世界中一个智能性、自治的实体或个体,如人群中的个人,生态系统中的植物个体、动物个体,交通流中的汽车,计算网络中的计算机,经济系统中的经营者等。而在多主体系 统中,组成系统的个体可以是任何系统部件,如组成专家系统的是一条条意见。 一些基于主体的模型中的主体是具有空间概念的,交通流中的汽车,生态系统中的动植物个体等;但有些并不具有空间概念,如计算网络中的计算机。对于那些有空间概念的主体,其空间表示即可以是连续的,如一组实数坐标对;也可以是离散的,即格网空间中的行列值。而元胞自动机与这种具有离散空间概念的主体模型非常相近,二者均研究在离散空间上个体间的相互作用而形成整体上的复杂行为。但仍然存在很大的区别; (l)主体模型中的主体可能是可以移动的,如动物个体;但也有可能是不可以移动的;而元胞自动机模型中的元胞个体通常是不可以移动的,元胞自动机在整体上的运动是通过元胞个体的状态变化来实现的。 (2)在基于格网空间的主体模型中,格网只是作为主体的空间定位,多个主体可以占据一个格网点;而在元胞自动机模型中,每个格网点只能拥有一个特定状态的元胞。 (3)在本质上讲,可以说,主体模型是面向(通常是稀疏,分布在网格空间上的个体的,而元胞自动机则是面向整个网格空间的。在模型运行时,主体模型将只考虑个体的行为,而元胞自动机将考虑整个元胞空间上的每个格网 (元胞)的状态。 8.元胞自动机与系统动态学模型 系统动力学 (SystemDynamics,简称SD)是一间分析研究反馈系统的学科,也是一门认识系统问题和解决系统问题交叉的综合性学科。它最初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Jay W·Forrestr教授于1956年开发提出,其特点是引入了系统分析的概念,强调信息反馈控制,是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和决策论的综合产物,非常适于研究复杂系统的结构、功能与动态行为之间的关系。通过分析系统结构,选取适当因素,建立它们之间的反馈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一系列微分方程,构建系统动态学方程,进一步考察系统在不同参数和不同 策略因素输入时的系统动态变化行为和趋势,为决策者提供决策支持。由于它能够对实际系统进行动态仿真,因而系统动力学模型可作为实际系统,特别是社会、经济、生态复杂大系统的"实验室"(Forrester。J·W·,1969;裴相斌,1999;李一智等,1987)。 系统动态学模型在地球科学研究中具有比较广泛的实用性。因为它着眼于系统的整体最佳目标,不是单纯追求个别子系统的最佳目标,有助于实现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各子系统之间的协调,采用无量纲的综合研究。同时,该模型仍采用的一阶微分方程组,带有延迟函数和表函数,又能引入投入一产出反馈回路的概念,能比较直观、形象地处理某些比较复杂的非线性问题 (陈述彭,1991)。但是,系统动态学也有"先天不足",而限制了它在地球科学中的应用。 (1)首先,SD对系统的描述带有主观性。建模者对系统结构的认识,主要包括因素的选取及其相关关系的描述,就直接反映在模型中。而复杂系统的不确定性、非线性等复杂性特征决定了它的系统结构具有混沌性,不同人对它的描述可能有很大的差别,因而,系统动态学在地学建模中,难免会受到个人主观性的干扰,而影响模型的模拟结果。 (2)其次,SD缺乏全面的协调指标体系。复杂系统中有许多因素是定性的,需要一个量化的过程。那么,多个相关因子的分类、分级定量标准就需要从系统的高度进行协调,这往往是系统动态学模型的一个难题。 (3)最后,缺乏空间因素的处理功能,难以刻画空间系统中各要素在空间上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反馈关系(张新生,1997;裴相斌,1999)。这对其应用于空间复杂系统研究是个致命的限制。 系统动态学模型与元胞自动机都是采用 "自下而上"的研究思路,利用系统要素间的反馈等相互作用,来模拟和预测系统的整体的动态行为,它们都是研究复杂系统动态变化约有力工具。但是,二者又有所不同:首先,在模型机制上,CA模型基于系统要素间的空间相互作用,而SD则更多的考虑要素间指标属性的关联关系;其次,在模型表现形式上,CA是时间、空间、状态全离散的,转换规则也往往表现为参照表形式,而SD则表现为系列的微分方程组,时间、属性及要素间反馈关系的表达都是连续性质的i第三,在结果表 现上,CA模型表现为系统空间结构的时空动态演化,而SD模型的结果是系统某个社会经济指标的动态变化;最后,在应用上,CA模型多用于复杂系统的时空演化模拟,而SD模型缺乏空间概念,更适于社会经济系统的模拟预测。 元胞自动机的应用 元胞自动机可用来研究很多一般现象。其中包括通信、信息传递(Communicahon)、计算(Compulation)、构造 (ConsTruction)、生长 (Growth)、复制 (Reproductionj、竞争(Competition)与进化(Evolutio,])等(Smith A.,1969;Perrier,J.Y.,1996)。同时。它为动力学系统理论中有关秩序 (Ordering)、紊动 (Turbulence)、混沌 (Chaos)、非对称(Symmetry-Breaking)、分形(Fractality)等系统整体行为与复杂现象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模型工具 (Vichhac。G,1984; Bennett,C,1985)。 元胞自动机自产生以来,被广泛地应用到社会、经济、军事和科学研究的各个领域。应用领域涉及社会学、生物学、生态学、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数学、物理学、化学、地理、歹境、军事学等。 在社会学中,元胞自动机用于研究经济危机的形成与爆发过程、个人行为的社会性,流行现象,如服装流行色的形成等。在生物学中,元胞自动机的设计思想本身就来源于生物学自繁殖的思想,因而它在生物学上的应用更为自然而广泛。例如元胞自动机朋于肿瘤细胞的增长机理和过程模拟、人类大脑的机理探索(Victor.Jonathan.D.,1990)、爱滋病病毒HIV的感染过程(Sieburg,H.B.. 1990)、自组织、自繁殖等生命现象的研究以及最新流行的克隆 (Clone)技术的研究等 (ErmentroutG。B。,1993)。 在生态学中。元胞自动机用于兔子-草,鲨鱼-小鱼等生态动态变化过程的模拟,展示出令人满意的动态效果;元胞自动机还成功地应用于蚂蚁、大雁、鱼类洄游等动物的群体行为的模拟;另外,基于元胞自动机模型的生物群落的扩散模拟也是当前的一个应用热点。在信息学中。元胞自动机冉于研究信息的保存、传递、扩散的过程。另外。Deutsch(1972)、Sternberg(1980)和Rosenfeld(1979)等人还将二维元胞自动机应用到图像处理和模式识别中 (WoIfram.S.,1983)。 在计算机科学中。元胞自动机可以被看作是并行计算机而用于并行计算的研究(Wolfram.S.1983)。另外。元胞自动机还应用于计算机图形学的研究中。 在数学中,元胞自动机可用来研究数论和并行计算。例如Fischer(1965)设计的素数过滤器(Prime Number Sieves)(Wolfram,S.1983)。 在物理学中。除了格子气元胞自动机在流体力学上的成功应用。元胞自动机还应用于磁场、电场等场的模拟,以及热扩散、热传导和机械波的模拟。另外。元胞自动机还用来模拟雪花等枝晶的形成。 在化学中,元胞自动机可用来通过模拟原子、分子等各种微观粒子在化学反应中的相互作用,而研究化学反应的过程。例如李才伟 (1997)应用元胞自动机模型成功模拟了由耗散结构创始人I·Prgogine所领导的Brussel学派提出的自催化模型---Brusselator模型,又称为三分子模型。Y·BarYam等人利用元胞自动机模型构造了高分子的聚合过程模拟模型,在环境科学上,有人应用元胞自动机来模拟海上石油泄露后的油污扩散、工厂周围废水、废气的扩散等过程的模拟。 在军事科学中,元胞自动机模型可用来进行战场的军事作战模拟"提供对战争过程的aq理解(谭跃进等,1996)。 元胞自动机作为一种动态模型,更多的是作为一种通用性建模的方法,其应用几乎涉 及社会和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在此我们不在一一介绍。 参考文献 陈述彭,地球科学的复杂性与系统性,地理科学,10(4)。1991。 陈述彭主编,地球系统科学,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李才伟,元胞自动机及复杂系统的时空演化模拟,武汉: 华中理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1997。 李元香,格子气流体力学的九点矩形模型,武汉大学学报。并行计算专刊:22-32,1991。 李元香,康立山、陈硫屏,格子气自动机,清华大学出版社与广西技术出版社,1994。 李一智、林巍和,系统动态学,长沙: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1987。 史忠植,高级人工智能,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 裴相斌,中国科学院地理所博士论文:辽宁诲岸带城市化和环境污染的调控研究,1999。 谭跃进、高世揖、周曼殊,系统学原理, 长沙: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1996。 吴建兵、杨杰、吴月华、刘际明、何多慧,人工生命与人工智能,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 PRLAl.11 (3) : 274~279, 1998. 夏培肃,英汉计算机辞典,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牡,1984。 谢惠民,非线性科学丛书: 复杂性与动力系统,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1994。 仪垂祥,非线性科学及其在地学中的应用,北京:气象出版社,1995。 张新生,中国科学院地理所博士论文:城市空间动力学模型研究及应用,1997。 Amoroso, S. and Patt, Y., Decision Procedures for Surjectivity and Injectivity of Parallel Maps for Tes sellation Structures, J. Computer System Sci.. 6, 448-464, 1972. Bays, C., A New Candidate Rule for the Game of Three-Dimensional Life ? Complex Systems 6 (5) ,1988. Bays, C., Candidates for the game of life in three dimensions, Complex Systems, 5 (1), 1987. Bays, C., Classification of Semitotalistic Cellular Automata in Three Dimensions, Complex Systems,(2), 1988 Bennett , C and Grinstein G., Role of Irreversibility in Stabilizing Complex and Nonenergodic Behavior in Locally Interacting Discrete Systems,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55: 657 ?660 ? 1985,Culik, II K., Hurd, L P. and Yu, S., Computation Theoretic Aspects of Cellular Automata, Physic D. 45: 357-378, 1990. Deutsch, E. S., Thinning Algorithms on Rectangular ? Hexagonal and Triangular Arrays, Communication ACME 15, 8Z7, 1972- Dewdney, A. K., The Cellular Automata Programs That Create Wireworld , Rugworld and Other Diver sions, Scientific American, 262: 1, 146 149, 1990. Dewdney,A. K., The Game of Life Aaquires Some Successors in Three Dimensions, Computer Recre ations, Scientific American, pages: 8~13, Feb. 1987. Ermentrout G. B. and Edelstein-Keshet L. Cellular Automata Approaches to Biological Modeling, Jour nal of Theoretical Biology 160: 97~133, 1993. Forrester, J. W., Urban Dynamics, The MIT Press, 1969 Gardner, M., On Cellular Automata, Self-reproduction, the Garden of Eden and the Game "Life", Scientific American, 224 (2): 112 117, February 1971. Gardner, M., The Fantastic Combinations of John Conway's New Solitaire Game "Life",Scientific American, pages 120 123, October 1970. Gardner, M., Wheels, Life and Other Mathematical Amusements, W, H. Freeman, New York, 1983. Gutowitz,H. A.,A Hierarchical Classification of Cellular Automata, Phydica D 45, 136~156, 1990. http://gold.cchem.berkeley.edu/gavinc/Java/CA/Polymer.html . Longton C. G., Life at the Edge of Chaos, in C. G. Langton, etc. (ed), Artificial Life II, pp41-91. New York: Addison - Wesley, 1992, Longton, C G..,1987,1990, 1992,Artificial Life, I, II, III, Addison Wesley Pub. M. Waldrop 著,陈玲译, 复杂:诞生于秩序与混沌边缘的科学,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 Perrier, J. Y., Sipper, A. G. and Zahnd, J., Toward a Viable, Self-reproducing Universal Computer.Physica D, 97: 335 352, 1996. Rosenfeld, A., Picture Languages , Academic, New York' 1979 Sieburg, H. B., McCutchan, J. A. , Clay, 0 K., Cabalerro, L. and Osrlund, J J, Simulation of HIV Infection in Artificial Immune System, Physica D 45, 208 ?227 ' 1990. Smith A, Cellular Automata Theory. Technical Report 2, Stanford Electronic Lab. , Stanford University, 1969. Sternberg, S. R., Language and Architecture for Parallel Image Processing, in Pattern Recognition in Practice, edited by E. S. Gelesma and L. N. Kanal , 35 , 1980 Toffoli, T., Margolus N,, Cellular Automata Machines: A New Environment for Modeling. The MIT Press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1987. Turing A M., On computable numbers with an application to the entscheidungs problems, Proc. London Math. Soc., 2: 544 ?548, 1936 Vichniac, G, Simulating Physics With Cellular Automata, Physica D, 10: 96 ?115 ? 1984. Victor, Jonathan ? D., What Can Automaton Theory Tell Us About The Brain? Physica D 45 ?205~ 207,1990. Wolfram, S., Statistical Mechanics of Cellular Automata. Reviews of Modern Physics, 55 (3): 601~ 644 July 1983. Wolfram, S., Theory and Applications of Cellular Automata, World Scientific, Singapore, 1986
个人分类: 信息探索|6313 次阅读|0 个评论
成卦法与图灵机
热度 2 gl6866 2011-3-2 13:49
上个世纪30年代,日本学者五来欣造出版了一部题为《儒教对于德国政治思想的影响》的书。这本书虽然是一部政治学的著作,可里面却充斥着大量有关莱布尼茨与白晋关于《易经》的通信,这就令这本书中日本大打折扣了,因为对于从事政治学到人对《易经》没兴趣,而弄《易经》的日本人则对五来的政治学不感兴趣,甚至听都没听说过五来的书。倒是中国人的感觉比日本人灵敏,而且看出了这部书莱布尼茨与白晋关于邵雍先天图研究的意义。民国时期刘百闵将该书中涉及到《易经》的部分摘编发表,这才让中国人了解到几百年前欧洲人便对《易经》开始有所探讨了。实际上,五来欣造在自己的政治学著作中夹杂那么多有关《易经》的论述,不外是在强调中国人的“政治理想是道德政治”而已,所谓道德政治就是不以力为政治要素,而以“德为政治要素,不以力服人而以德化民。”那么《易经》作为百经之首,自然也就首当其冲了。 在五来的书中他说:“莱布尼茨以0与1表示一切数,易经以阴和阳显示天地万有,都是天才的闪烁。这东西方的两大天才,籍着数学的普遍的直觉的方法,互相接触,互相认识,互相理解,以至于互相携手。在这一点上莱布尼茨把东西两大文明拉紧了。他的二进制算术和《易》就是象征东西两大文明相契合的两只手掌。”特别是他指出了数学的普遍的直觉的方法,亦即运用抽象符号语言的数学,对于东西方两大文明互相接触、认识和理解,以至互相携手的重要作用。 但是从科学史的角度看,莱布尼茨的二进制数学与当代的计算机科学并没有什么联系。现代计算机的理论基础是图灵机,那么如何才能将中国的易学的相关因素与图灵机联系起来,就成为当下的一个基本任务了。我自己则从易经筮法的成卦法找到了线索,通常成卦法被解释为“同余式”,而我则将其解释为“递归论”,然后从这个角度便将这个算法与理论计算机的图灵机联系了起来,也就是说,从可摹状函数构造一个图灵机。
3428 次阅读|4 个评论
递归梦的判定性与图灵停机问题--盗梦空间科普札记之三
热度 7 tangchangjie 2010-11-3 11:08
盗梦空间科普札记之三: 递归梦的判定性与图灵停机问题    上文 盗梦空间科普札记之二: 用科学家的目光看《盗梦空间》 议论了思想植入问题。本文试图通俗地描述盗梦空间中的江湖险恶,想说明“递归梦是否停止”这一问题是不可判定的,设计中稍有不慎(如上篇博文第25条评论指出的Bug,附录中的C语言程序没有考虑边界条件),递归梦就是不归路。 为了区别现实与电影,先考察: 1 递归梦与连续梦 人真的会做嵌套梦吗? 在上篇博文的评论第20条,游客xuesnow 给出了自己的体验:“如果自己在梦中梦到自己醒了,而且醒了两次。就是醒来一次,其实还在梦里,再醒来了一次,还是在梦里。最后醒来,头痛,看到了现实的世界。这是不是N=3的情况?” 问了一下,好多人都有过类似体验,大多发生在睡得不太深沉时,例如夏天午睡,或紧张思索科学问题不得其解时,迷迷糊糊,好像醒过几次,也有人在深层次的梦中憋尿时,会醒多次,总睁不开眼,等等。 这里可能有多种类型: (1) {(A梦)(B梦)(C梦)},是连续梦,好像连续电视剧; (2) {A梦 } ,是递归梦,属于尾递归; (3) { A梦上集 A梦下集 },是递归梦,属于中递归。可能中间递归消耗能量比较多,较多体验者报告醒后头痛、昏沉; (4) {A梦 } ,是递归-连续 混合梦。 …..,和可能还有其他类型.   作为调侃,给一个 基于内容的 梦型区别 方法:递归梦(3)中,C梦完后,会回到B梦下集,B梦完后,会回到A梦下集,做梦人可能记得有明显的(像计算机程序)递归栈; 而在情况(2),做梦人已经记不清楚,需仪器记录后用模式识别等技术。这就引出了下面的:    2 一个新的模式识别课题 。对上述问题,有兴趣的研究者可借用仪器,先记录下脑电波数据流,然后用数据流挖掘的方法,如 挖掘聚类、分类、关联、干预,等等, 找出其中的模式或梦类的关系;特别是:从一个梦退出,返回上一层梦,或链接下一集梦的流模式,进行深入研究。估计是比语音识别还难的问题,有兴趣的不妨试试,是否能得到基金支持,那就难说了。 下面的讨论是基于《盗梦空间》平台,将戏说戏,将戏说科学,有戏说,也有科学。 3 后续讨论的背景知识 。   后续讨论稍微有点复杂,尽量由浅入深,压低到高中二年级数学题的难度。拟用通俗的方式,模仿了教科书 中关于图灵机停机问题的递归法证明过程;透过证明,明眼人能看得见 康托 (Georg Cantor,1845-1918)在证明“实数不可数”时用的 对角线方法 ,其技术要点是“反身+否定”;这里只不过借用读者从前篇博文得到的本体知识和电影故事的启发,增加了点趣味性和通俗性。 4 本文主要结论 为简捷描述思路,需要一些(类似于教科书文献 的)符号和术语。   用M表示梦的编码(可理解为源程序),s是梦中要处理的字符串(它描述某对象),M,s称为一个“梦--串对”。M(s)表示梦中处理s, 而P表示一个通用的梦 串对判定程序。    本文主要结论是:    命题 递归梦是不可判定的,即不可能设计这样一个通用程序P,它能检查一切的梦串对M,s对应的那个梦是否会醒过来 。    思路: 用反证法,假定这样的P存在。命题的难点和突破点都在“ 一切 ”二字,既然P对 一切 的梦串对M,s作出判定,那么,对 特殊 的梦串对也能判定。 于是,设计了一个 特殊 的 梦串对M,s, 在梦中调用程序P,P又调用梦串对M,s为参数,实现了 梦里用程序处理梦 ,递归,最后推出了矛盾。证明方法类似于MIT 教科书 P.139 关于停机问题的第二个证明,即用递归方法的证明。     还需对符号做些说明:   P(M,s)=真,表示P分析梦串对的结论是:在梦M中去处理对象s ,一定会醒过来;   P(M,s)=假,表示P分析梦串对的结论是:在梦M中去处理对象s ,永不会醒过来,相当于进入盗梦空间的迷失域。      有了这些准备,下面开始证明 。:(如看起困难,直接跳到 第5小节)    证明 用反证法:假定有这样一个程序P,对任意的梦-串对M,s, P不会死循环,即能在有限步后得出结果P(M,s),结果值在集合{ture,false}中。    (1) 设计一个嵌套梦 ,其C语言程序如下,先给出语句,再解释: bool M ( s) { Do-some-thing( ); //这里做一些平凡的非递归的梦境;   OK = ! P (M,s); // 据对P的假设,P在{true,false}中,而 !表Not(否定)    // 直观上借用了百姓说法,梦是反的 return OK; } 程序经仔细检查,除了假设满足条件的P存在以外,其他部位没有问题。 (    (2 )导出矛盾 其实大功已经告成,就在下列矛盾中:   如果在P的参数中(相当于二层梦)的M ( s)= 真; 则OK= !P (M,s)=假, 推出最后结果M ( s)= 假;   如果在P的参数中(相当于二层梦)的M ( s)= 假; 则OK= !P (M,s)=真, 推出最后结果M ( s)= 真; 真个是“假作真时,真亦假”, 矛盾了。   (3) 矛盾根源: 都是P惹的祸 。“P有限步后会出结果”是构造这个程序的基础,避免这个矛盾的唯一出路是P (M,s)无限循环,根本不出结果;换言之, 满足条件的通用程序P不存在 ;   结论 不可能设计这样一个通用程序P,不是程序员的水平问题,而是本质上的不可能。 明眼人立即看出,这是 图灵机停机问题 在盗梦空间(递归类程序集合)上的一个投影。 ( 4)典型问题答疑, 为易理解,简答博友几个典型问题    (a) 评论8和11 :在梦M (s)中调用P(M.s).为什么看起不像传统的递归? 答 :设F是反编译器(例如,把EXE变成汇编源程序),P(M.s)=P(F(M),s),看起就是递归了。在教科书的中译本 P136-139中,通过打印程序自身的过程 SELF实现,SELF可看成是这个反编译器F;这部分内容不太难,但稍有点长。Sipser, Michael 的窍门在于,在语法上,利用“P有限步后会出结果”回避了句法(syntactic)上的递归(也就不需要深度控制),但在语义上是递归的。   (b) 评论8 :把此文的程序中的P去掉,在 评论8 给出了那个程序及相关问题。    答: 评论8 构造的M(...! M(s)...)不合理,M(s)是否终止尚未判定,如果没有深度控制和初始值,运行时堆栈上会压入一系列否定算子,直到栈溢出死机;而如果有递归深度控制与初始值,则根据深度的奇偶性返回值,导不出矛盾。我们的,或文献 上的程序,加了P, 由P的通用性,知道P在有限步后,一定返回值 True 或False ,程序总体构造上就没有问题。     5 严重的后果 :由于不可能设计程序来检查 递归梦(其实,它也是一个程序);盗梦者所设计的梦到底是梦幻般的的旅游还是不归路,就成问题了。 通俗和严格常常难以两全,上述证明(或说明)的重点在思路和框架,有若干细节,写出来反而更难懂,欢迎内行批评指正。 到此,我们可以说,递归梦很美,盗梦空间有风险,入梦探险需谨慎。 参考文献 Material: Sipser, Michael (@MIT), Introduction to the Theory of Computation. PWS Publishing Company, 1997 ,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2002。 ) Michael Sipser (麻省理工学院),计算理论导引(第二版), 中译本 , 唐常杰 陈鹏 向勇 刘齐宏 译,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2006.7 相关博文 :   盗梦空间科普札记之一: 梦里乾坤递归深,醒来可知在哪层 ? 盗梦空间科普札记之二: 用科学家的目光看电影 ; 盗梦空间科普札记之三: 递归梦的判定性与图灵机停机问题 ; 盗梦空间科普札记之四: 中美学生思维差异、RSA蓝军以及盗梦算法争议与实验 可计算理论是门修养课-研教散记11 (去年的博文);   知识的共创和共享-研教散记(4) 可在出版社网址下载课程的PPT,1600页面)
个人分类: 科普札记|16278 次阅读|22 个评论
电脑人心 之 计算机能思维吗?(二)图灵的机器(5)丘奇-图灵论题
luocun 2010-9-30 08:27
上回我们看到,停机问题这个良定义的问题,不能由图灵机来解决。那么像停机问题这样的图灵机不可解或者说不可计算的问题,究竟是有很多呢,还是只是个别呢? 其实,有另外一种论证,可以说明绝大多数将自然数映射到自然数的函数是图灵机不可计算的。这个论证的思路是把一切可能的图灵机进行点数,把它们排个队。 首先,请注意图灵机的有限性。这个 我们在讨论通用性的时候 说过。除了带子之外,图灵机所有其他方面都是有限的。记号的种类是有限的,控制器的可能状态数是有限的,读写头的可能移动是有限的。这样一来,任何特定的图灵机,其指令表中包含的五元组的数目也就自然是有限的。这就意味着,我们可以把图灵机们按照它们各自的指令表来排队。比如,把指令表视为一个句子,每个五元组视为一个单词,同时将组成五元组的记号种类、控制器状态和读写头移动方向视为字母并规定其字母表顺序。这样,我们就可以像把英语句子按字母顺序排序那样来给图灵机排序了。由此我们可以说明所有可能图灵机的集合是可数(无穷)的。因此,可能图灵机的数目和自然数一样多。(更准确地说,图灵机集合的基数和自然数集合的基数相同。) 另一方面,将自然数映射自然数的函数个数是不可数(无穷)的,远远超过我们用来给图灵机点数的自然数集合的大小,而至少有[0 1]区间里的实数那么多个。(因为这种自然数到自然数映射的集合至少有自然数的幂集那么大。) 由此可见,从自然数到自然数的函数个数比可能的图灵机的个数要多很多。(在集合的基数序列里要整整高出一阶。)这就意味着必然存在着图灵机不可计算的函数;而且,事实上有无穷不可数那么多的函数是图灵机所不可计算的。跟不可计算函数的数目比起来,可能图灵机的数目相对而言小到可以忽略不计。所谓停机问题只是这些不可计算函数中的一个有趣的例子罢了。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谓不可解,是相对于图灵机而言的,所以也叫图灵机不可计算或者图灵不可计算。这里的论证并没有说明其他的跟图灵机不同的机制也不能解决图灵机的停机问题,虽然这些别的机制也可能有自己的停机问题。 这里的讨论表明,存在这数学上良定义的函数,其映射是图灵机这种机制所不能实现的。正如哥德尔曾经指出的,如停机问题这样的不可计算函数的存在,表明了语义是超越纯粹的机制的,就是说哪怕在自然数算术这样一个很简单的领域里,数学语义上可以严格一贯地定义的映射也不能为纯粹机制加以有效执行。 在过去六七十年乃至今天,有不少人由此得出结论说,既然我们一方面能够理解和把握停机问题这类情况,尤其是哥德尔句子为真这样的事实,而机器却不能机械地解决停机问题或者推导出哥德尔句子,因此人的理解或者直觉能力不是机器能够实现的,完全的人工智能也就是不可能的。这个推断成不成立,咱们以后会专门详细讨论。 不过,图灵机并非唯一的计算模型。前面提到过丘奇对不可判定性的工作,他用的模型叫做演算,这个是后来Lisp程序设计语言的基础。此外,还有由克林尼(Stephen Kleene)在哥德尔工作基础上加以整理推广的递归函数(recursive functions)、波斯特(Emil Post)的波斯特产生式系统(Post production systems)等等。再后来,有戴维斯(Martin Davis)提出的S编程语言。这一模型对于程序员来讲会比较直观。它非常简单,只有三种指令,分别是加1、减1和条件转移: (1)x i = x i + 1 (2)x i = x i 1 (3)if x i = 0 goto LABEL 这个模型下的程序由上述三种类型的指令行构成。每行有仅属于自己的唯一标记(LABEL),可以用在转移(goto)语句里面来指明转移的目标。这个模型假定了存在很多下标变量x i 可用,它们起的作用是存储器,跟图灵机的带子相当。不过,这个可是随机存储器(RAM)!您要有兴趣的话,可以试着用S编程语言来写点小程序。(提示:您可以先考虑如何把一个下标变量拷贝到另一个下标变量,由此构造出赋值语句来。) 在1930年代的短短几年里面递归函数、演算、图灵机等等先后被提出,人们很快证明了他们之间的任何一对都是等价的。所谓等价,在这里的意思就是说一个模型能做的,另一个模型也都能做;反之亦然。 当然,要谈两个模型之间的等价性,就必须有一定的准则来界定各个模型要做的事情。比如说,你不能要求演算去做图灵机能做的移动读写头,因为演算里根本就没有读写头;此外,你也不能要求任何这些模型给你炒个小菜或者打个华尔兹的拍子啥的。在这里,等价性证明采用的准则很简单,就是看这些模型如何实现自然数到自然数的函数映射。所谓等价的意思就是说,对于任何一个自然数到自然数的函数映射,如果一个模型能够实现此映射,那么另一个模型也能实现该映射;反之亦然。因为我们前面看到,图灵机并不能实现全部这些映射,所以这个准则并不是空洞的,因为有可能存在某个映射是图灵机不能做的,演算可以做;或者说反过来。 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等价关系是相当的行为主义的,它只关心输入和输出──如果有输出的话──两端的符合,其他任何方面都不管。模型里面具体如何运作,算法是什么,运作有多快,需要多少存储等等全都无所谓,经典计算和量子计算之间的区别也无所谓。 不管怎么样,既然这些特定的模型一个个地被证明为相互等价,人们就在想:嘿,咱们是不是抓住了一点什么具有一般性的东东呢?是不是说所有这些模型共同指向了直观上的计算或者可计算概念的本质呢?由此就有了著名的丘奇-图灵论题(Church-Turing thesis): 任何直观上可计算的函数都可以由某个图灵机来计算。 这个说法之所以叫做论题(thesis)而不是定理(theorem),是因为直观上可计算这个概念是没法形式化,所以也就不可能有形式化的证明。直观上可计算,其大体意思恐怕是说按照某种确定的过程来一步一步地、机械而有效地把输入变形到输出。与其他等价的模型相比,图灵机有个特点,就是它一方面把这个思想给形式化了,另一方面又保留了机器之为机器的直观性。由此,我们可以理解为什么哥德尔会认为,是图灵机这个模型的提出,真正把有效可计算性这个概念给抓住了。 丘奇-图灵论题提出至今有70多年的了。它也不是没有人反对,今天也还有人在尝试提出与图灵机不等价的,计算能力超越图灵机的模型。不过,迄今为止还没有任何被断言为超越图灵机的计算模型被普遍接受为合理的、符合直观可计算观念的模型。所以,今天的主流观点依然认为这一论题是对的,以图灵机为代表的这批计算模型确实抓住了直观上的可计算性。
个人分类: 电脑人心|12585 次阅读|1 个评论
宇宙是一台庞大的非确定性图灵机
热度 1 dulizhi95 2010-1-31 11:21
宇宙是一台庞大的非确定性图灵机
个人分类: 未分类|4449 次阅读|3 个评论
李德毅:超出图灵机的云计算
libing 2009-9-20 11:24
2009年7月19日,第七届北大CIO班结业典礼暨云计算论坛在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坛隆重举行。 19日上午,北京大学CIO班教务办公室主任姚乐主持结业典礼。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副主任王子舟教授致辞。山东东阿阿胶信息总监沈渴望、东经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运营总监王甲佳、湖南亚华乳业有限公司信息部部长杨晓云、艾欧史密斯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中国区IT总监陈红先后代表学员发言。 19日下午,部分北大CIO同学会成员、部分特邀CIO、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毅、用友公司应用集成事业部总经理张帆、EMC公司全球副总裁范承工、中国电子学会云计算专家委员会姚宏宇等围绕云计算时代的IT应用展开对话,深入探讨云计算这一热门话题,就云计算的演化路径、实施策略等阐述了各自的观点。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毅先生应邀发表了题为《超出图灵机的云计算》的演讲,本文根据现场录音整理而成。   很高兴今天有这么一个座谈的机会,而且在北大百年讲堂里面,可以把一些问题稍微讲的松一点。我是在部队工作的,我们部队里面CIO叫做首席信息官。每一个阶段都有一个CIO,正在往这方面的努力。这个实际上是美国国防部首先做起来的,CIO到底有什么职责和职能,我想大家都明白。姚老师说咱们的北大CIO班已经办了第七期了,这个大家在课上肯定已经讲过。   现在问题是CIO难当在哪里呢?因为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发展太快。所以,你得跟得上技术和产业。我们讲全球的信息化,或者我们国家的信息化,应该讲两句话,一个是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的迅速发展,这个大家都理解。第二句话是对全社会各行各业全方位的渗透。所以,这一句话把我们信息官搞的很辛苦。   我今天讲一讲云计算,希望大家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再往前走一步。图灵机大家都知道,是我们计算机的一个理论模型。1936年产生的,是一个天才的数学家图灵,他说数学问题可以用一种模型来表述它,也可以做一些解。后来冯若伊曼就把计算机按照图灵的模型做出来了,之后1944年和1945年的时候,全世界第一台计算机出来了。所以不管在哪一个机群或者是网络,还是网格还是并行和分布的,基本上都是在图灵机上干活,所以我们都把它叫做面向图灵的技术。现在我说beyond就是说它被超出了。有的同志看到我的题目爱把它写成超越了,我比较计较,超越就叫做跨过去了,超出了,因为云计算里面仍然有相当分量的图灵计算。但是它比图灵技术更广泛。所以我今天想讲一讲它超出了哪些地方。下面我讲五个问题:互联网改变了计算机和软件的工作模式;网络科学十年形成了对互联网的新认识;超出图灵机的云计算;云计算的基本任务;云计算对信息产业的影响   第一,互联网改变了计算机和软件的工作模式   年轻人爱看未来,我们老头子就爱看过去。我们有一句话叫做历史照亮了未来发展的道路。我们想一想从图灵机1936年24岁的天才数学家图灵写了这篇论文之后,我们世界发生了什么变化?其中一个重大的变化就是冯若伊曼先生他要求图灵一起来做冯若伊曼的计算机,把它物化了,说你这个模型是理论的,能否把它物化成一个物理的东西。后来到1968年就开始有软件工程的思想。大家想软件就像一个产业了,但是事情没有按照原先的三个大事件的轨迹往前走。到1969年美国国防部率先组建了一个网,叫做ARPANET,ARPANET不久被作为原形变成了Internet,84年到现在25年。所以现在是互联网的天下。后来又过了五年,我们大家对互联网不满足了,觉得互联网对我们老百姓离得太远,又有人发明了一个万维网,在互联网的基础上搞了一个超文本。所以,现在大家都在万维网上工作,特别不是搞IT行业的,因为信息是互联网的载体。所以基本上是在万维网上工作。   1998年有两位全球著名的科学家发现网络可以把它作为一个科学问题来研究,我这里打了七个点,这七个点就是图灵机到现在,有几个重大的事件,甚至七个点对应了七个人,因为他们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实际上不止这七个点。大家看到后面有一大堆的里程碑,一个一个台阶往前走,所以要把这七个里程碑再细分,就有20几个里程碑。时间比较紧,我就说三个里程碑.我们耳熟能详的,特别是40岁以上的人都经历了的。所以你要把七个里程碑再往宏观来讲的话,就是三个里程碑。   我们看看历史照亮未来发展的道路。这三个里程碑到底是什么意思?大家回顾历史,我们当年有三个速度大家应该记住,一个是通讯发展的速度,一个是存储器发展的速度,一个是微电子或者是集成电路发展的速度。通讯发展的速度我们把它叫做吉尔德速度。吉尔德先生说互联网的带宽每六个月翻一番,存储器的容量或者是存储器的性能价格比每九个月翻一番。微电子、集成电路或者CPU的性能价格比大概上是十八个月翻一番。我们知道这个社会应该是和谐发展的,通讯发展的非常快,六个月翻一番,集成电路是十八个月翻一番,存储器是十二个月翻一番,这个社会就要打破平衡了。我们国内很少有人说这个事情。正因为如此这三个翻一番,所以,我们这个社会就进入了网络时代或者是信息时代。但是通信比存储发展的快,存储比集成电路发展的还快,大家知道吗?   我想讲一个例子大家听一听,2000年的时候,我们计算机进入了各家各户,我们的端口速度是100MBPS。我是搞通讯出生的,我们当时搞程控交换机在一个城市里面,每一个端局的端口速度就是100MBPS。100M是一个什么概念呢?就是1500个化路端局,现在变成一家用了。所以,我们人类在享用通讯给我们带来的便捷。像我这个年龄的时候,我们以前部队离休干部都是小号,现在已经没有小号了,已经都是大号了。大号才一个化路,我们以前没有办法的时候,用一个东西并级,那就是说通讯的带宽不够,现在给一家1500个化路,这不是很奢侈吗?所以我们发财了,我们通讯是发财了,大家都没有想过这件事情。   再看看无线进入3G时代,2MBPS走在路上,我们一边走路一边看图片,一边走路一边发邮件,一边走路一边听MP3。MP3里面的东西在哪里弄来的?在网上,因为通讯传输速度快,所以我们在享受着通讯科技进步给我们带来的便利。在这样情况之下,计算机发展也是很快的,所以IT公司就在想,怎么办,我们把通讯给用足了。我想举一个例子,我们一个人,因为工伤事故两个手断了,这就麻烦了,结果他就非常的刻苦他就拿两个脚来写字,这就叫做平衡性的发展。结果字写的很漂亮,人们发现他的脚潜力很大,现在我们通信、存储、计算机当然都是应用了,刚才我说了十八个月翻一番也很厉害。但是通讯发展更快,所以,网络就出现了。这不是很简单吗?网络出现了,我们就可以把很多事情拿在网上来做,而不一定在你自己家里做。   这时候我们在家里做事情有什么问题,我们来看看图灵技术有什么问题。小伙子图灵他24岁写了一篇文章的标题叫做《论可计算机及其在判定问题中的应用》,中间有个词不太好念,什么原因呢?图灵发表这篇论文的时候,他用的是德语单词,所以我们现在好多做研究的他不看经典论文,他不一定对论文产生的背景了解。他为什么用德国单词呢?他这篇论文是回答德国大学家希尔伯特在1900年提出的著名的23个数字难题之中的第10个问题,问题涉及逻辑的完备性,即是不是所有数学问题在逻辑上都可以解的。这篇论文说:并不是所有的数据问题在逻辑上都是可解的,有一些数据问题是不可解的。哪些问题是可解的呢?他给了一个例子,也就是我们说的图灵机模型。他说一个自动计算机的理论模型,这样的论题可以做一些事情。可以把推理作为一系列简单的机械动作,被称作为图灵机的模型,有许多等价描述。歪打正着,图灵机模型到上世纪60年代却转变成用来说明可计算能力的模型。   因为他的贡献之大,过了30年之后,人们决定设立图灵奖,用图灵的名字来说明计算机里的重大问题。所以从1966年开始就有图灵奖。到现在为止有几十位图灵奖获得者。几年之后冯若伊曼要求图灵说我们把它物化一下,我们来做一个模型,做一个物理的计算机来实现你的模型。果然实现了,所以我们把计算机的诞生认为是冯若伊曼先生的结果。冯若伊曼说计算机是由控制器、运算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组成。但是冯若伊曼比图灵又近了一步,他认为程序可以存储起来,存储的程序和一个数据没有差别,我们把存储的程序按照地址顺序进行操做,这就是机器指令。所以他的进步也很大,有了这个想法之后,慢慢的计算机才变成今天这个样子。   程序设计和软件工程:在每一个层次上都能够进行程序设计。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过程是分析问题、建立数学模型、选择数据结构、设计算法、编程等等。这些问题我想大家都清楚。   Robert EKahn和Vinton GCerf他们两位因为在TCP/IP协议方面所取得的杰出成就,他们在2004年荣膺图灵奖,2005年获得美国总统颁发的总统自由勋章。又过了五年,伯纳斯李将超文本引入互联网,创建万维网。他发明了两个东西:传输协议和超文本协议,有了这两个个东西以后,我们发现英特网上面有万维网,于是所有的东西都连在了一起。上面一直到GPS,下面到手机。在这个过程当中,工程师为了画图方便,就把网络用手隔一下,像云一样,用云作为LOGO表示网络资源,这个早就有了,不是什么新鲜玩意。   现在我们到了一个无处不网、无时不网,人人上网、时时在线的时代。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有电的地方就有互联网,有互联网的地方就有云计算。因为这个时代已经到了这个时候了,所以我们是否还在一台电脑上做事情?就好像爱迪生发生电的时候,每个人自己搞一个发电厂,在发电厂自己发电自己用。有人建议发电厂为什么不搞大一点?那就是上网了,所以说云计算并不新奇。   我刚才讲了,通讯的发展速度、存储器的发展速度和计算机的复杂速度,我们大家都很享受这个发展速度。但是有一个问题更严重,信息的复制量开始了,网络环境下信息每18个月产生的数据量等于过去几千年的数据量之和。这一句话在当时还不敢讲,信息的速度比通讯的增长速度还快。联合国科教委组织说三个月翻一番,如果三个月翻一番和六个月翻一番这样信息发展太快了。所以人们一开始迷茫了,我们掉到了信息的汪洋大海里头了,因为那个是六个月翻一番,这个三个月翻一番,这怎么得了?这就是人们的一个诅咒信息的东西,这个东西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这个东西垃圾太多了,大家都在抱怨。像我们部队的指挥所里面我们不需要这么多,你阻碍了我的决策。所以现在有一个词叫做数据挖掘或者信息挖掘,网络化数据挖掘。所以,我们并不需要这么多的信息,人们需要最感兴趣的最需要的信息。   所以,这样一来的话,电脑已经不稀奇了。所以这个历史是一个特殊的历史阶段。所以现在出来了这样一个很时髦的话语,30年前电脑被送进千家万户;20年前,网络被送进千家万户;现在服务被送进千家万户。   我想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我们北京大学要搞绿化,那我们北京大学的校长说要成立一个绿化队,雇30个人,给学校所有的树、花浇水、灌溉、除草。绿化队的队长说:不行,30个人不够,学校这么大,要雇100个人。后来慢慢发现绿化可以社会化,我们可以在北京找一个园林公关公司给他签一个合同,给他提一个要求,开会的时候你必须给我摆花。所以园林公司就全给所有大学服务了,这个大学校长很高兴,以后就可以把员工省了。这叫做园林社会,为什么要搞园林队呢?如果每家都搞一个员工队的话,我们没有那么多人力资源。但是有了园林公司的话,我们就可以省很多事。所以云计算一点都不复杂,我们安安心心做我们的事业,做我们公司的主渠道的工作,所以服务送进千家万户有可能了。   我简单讲三个例子在我们计算机领域里,电子邮箱一开始出现的时候大家很时髦,每个人的名片上都有邮件地址。邮箱大家正常的想法是挂在自己家门口,后来慢慢人们发现电子邮箱不能挂在家门口,要是挂在家门口的话,要出差到外面邮件就看不到了。所以慢慢就把邮箱放到网络上了。gmail现在是免费邮箱,千千万万的人都用免费邮箱,但是邮箱的空间无限大,这样一来电子邮箱好像是一个免费的货物,但是他在做其他的生意把大家都吸引过来了。所以电子邮箱放在家门口就好像是绿化的需求,不一定要有自己的速度,也就是来回传递,到我这来要有最好的状态。   第二个例子就是操作系统,操作系统我们看到Windows发展的历史。Windows操作系统的演化,由于Windows面向太多的企业、服务器和个人等不同应用,成为千人一面的操做系统,软件规模越来越庞大。操做系统对硬件配置要求越来越高,电脑耗能成为全球变暖的祸首之一。所以,这样一来操作系统到了今天。   用户不需要千人一面的操做系统,用户需要的是便宜、简单、省电、多元、个性化的端机;很快的上网速度;个性化、轻量化的操作系统成为大势所趋。   第三个例子是个人网页,我们以前建一个网页要多长时间。十多年前我们建一个网页可能需要一个礼拜,现在一个小孩子甚至是一个中学生可能拿一个鼠标点击一下建一个网页就只需要一个下午。 这是什么原因?是软件的发展。现在哪个公司的软件是自己写的?很多公司都不是自己写的。   当然通信和网络还是一个问题,如果网络不是一个大问题的话,如果沟通不是一个大问题的话,我们应该怎么使用互联网?怎么样使用计算机?所谓网络就是IP连接,把所有的集成连在一起,这就是一个科普的定义。管理问题是计算机跟计算机是怎么样交互,我认为有三种:1、消息传递;2、数据交换;3、程序调用。所以,程序调用表现出来的新鲜的事物,如果不是固定的速度的话,我觉得也要有三个东西需要研究:   一是计算机病毒,能够通过修改其他程序并把自身拷贝包含在其中而感染这些程序的程序,在计算机之间传播。   二是网络蜘蛛,在万维网中各站点爬行,捕获网页内容。   三是网络机器人,网络机器人就是这台机器控制另外一台机器。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我们看到互联网完全突破了图灵机的描述范畴。互联网上的计算机以交互为中心,此计算机可以影响彼计算机的运行状态和物理距离几乎无关;CPU只是网络上一个个自治节点中的可计算部分;结点可以是异构的;结点之间可存在弱耦合的关系。   互联网的促成,集中统一的调度,顺序的、确定性的输入,不能描述互联网的工作机理。互联网成功实现了一群实现自我价值的人。有博客、播客和派克、威客。博客成为面向公众的个人信息发布系统,还衍生出移动博客、图片博客、群体博客等。威客是一个很好的东西,我帮人人,人人帮我。   互联网是什么?它一定不是一台图灵机,互联网成为人人感知和认知不可或缺的装备,使得人的感知能力和认知能力挣脱了时间和距离的束缚,得到极大的延伸;互联网成为人与人之间沟通不可或缺的装备,使得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沟通质量和效率得到极大的提升。   社区是什么?社区成为网上从事某种专项事物的人群,或者从事某种专项服务。我特别想讲的是社区的思想,最好的社区,可大可小,专项可粗可细,而且这个社区是无穷无尽。社区的出现巧妙地解决了人工智能中无法解决的常识知识的界定和表达问题。   这是我讲的互联网的发展改变了计算机和软件的工作模式。   第二,网络科学的十年形成对互联网新的认识   在1998年在资产杂志上有一个作者,他发表了一个模型,叫做小世界模型。他认为包括互联网在内的网络具有小世界的特点。不到一年,另外一个科学家在科学杂志上又发表了一篇文章,他发现二八定率。一批物理学家们很快转入对网络科学的研究,并又回到物理学家的门槛,这一批人很可敬可爱。   网络是无界的,网络是一个无厘头。怎么样理解一些网络?我把这个结果告诉大家,理解一些包括互联网和社会关系网在内的这些网,如果它具有以下几个假设的话,它往往表现得很好的疏离度。   互联网不是交响乐,没有总指挥,没有人为它规定开始、中间和结尾,在互联网发展史的任一时刻,都有协议和规范来定义它的架构,可是这一架构从来没有完整的规划,没有所谓的顶层设计。万维网亦然。   如果具有以上性质的话,包括互联网、万维网在内,常常具有小世界现象的,无标度和不均匀性、脆弱性和鲁棒性并存,级联失效和连锁崩溃。   所以,真正推动网络发展的,我认为应该是青年人,是一些70后们。好比举一个例子,Google的这个笑嘻嘻的小伙子,他发明了一个算法PageRank算法,因为这个算法,所以Google的搜索引擎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中间这个小伙子他发明了HITS算法,现在成为美国最年轻的工程研究院院士。右边这个小伙子,他发明了GN算法。尤其是乔恩克莱恩伯格2006年获得信息学领域最杰出数学成就奖。所以可以看到70后他们是推动网络前进的主力军。 任何人,作为网络的端用户,其端机上的资源,包括计算资源、存储资源、软件资源和信息资源等和网络上的资源相比,都变得微不足道。无论用户是在进行网络计算、对等计算、还有信息搜索,哪些事情由端机承担?哪些事情由边缘网承担?我们看两个极端状况,一是,网络上没有任何信息资源,网络仅仅实现即时的交换,回到传统通信的交换时代。二是,所有信息资源都在主计算机(虚拟机)上,端机仅仅是人机即时交互,回到传统的主机/终端模式。   然后迅速提出一个网格计算和云计算。我们看看网格计算的区别:依托专网或互联网,将部分处于不同地域的、资源参加的计算机组织起来,统一调度,利用闲散的计算资源,组成一台虚拟的超级计算机,形成超级计算能力。   云计算:广大用户依托互联网上某些结点强大的信息资源,包括存储资源、计算资源、软件资源、数据资源、管理资源、为我所用,强调需求驱动、用户主导、按需服务,即用即付,用完即散,不对用户集中控制,用户不关心服务者在什么地方。所以这个可以叫做One for many。   有了云计算,广大用无需自购软、硬件,无需将自己的软硬件系统交给他人托管,甚至无需知道是谁提供的服务,只关注自己真正需要什么样的资源或者得到什么样的服务。   对于大量的中小企业,不再需要一开始就花费大量的投资来购买部署计算机软硬件设备和聘用维护人员;不必担心因为高估自身业务受欢迎的程度而过度部署造成资源浪费。买单买什么?买知识产权(许可证)?买硬设备?买软件?买配制?买电?买电子垃圾?买服务:通信带宽、存储空间、计算能力成为社会的公共基础设施。   中小企业是云计算的最大受益者,用户应用成本的降低以及应用自由度的增加,是云计算带来的基本驱动力。很多地方都在说云计算就像水电一样,水电大家都知道是一个基础设施,信息是不会损失的,但是要求服务的时候我们是很仔细的。所以,信息的传输是双向的,不像电一样,你是发电的,我是用户,我只是耗电的,并不发电。但是在互联网当中,可能每个人都会产生信息,双重角色,是个性化、工业化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之下,我们看到由于通讯的发展、网络的发展,由于人的介入,网络是怎样超出了图灵机的模型的呢?   第三,超出图灵机的云计算   从初始字符串到终态字符串,可认为是确定空间点到点的映射,无法解决不确定性问题;通过时钟频率把模拟量近似为数值量,并解决了读写磁头等动作的快慢,等粒度的细分决定了数字化程度,至于这样的近似是否可行,数值量如何返回模拟量,均不在图灵模型考虑之内;图灵模型中没有考虑输入输出的形式化方法,输入输出、人机交互没有出现在计算过程中。   举一个例子,比如说在Google上打一个云计算,他给我们的答案是一样的,你打和我打都是一样的。我们现在是要知道你是一个退休干部,你只是想了解什么是云计算,给你500个解你可能都觉得多了,我可能是一个云计算的开发商,我可能要五万亿都不够,你怎么知道我们俩个用户之间的角色不一样,你给我们安排不同的方案?这叫做粒度计算。整个图灵的模式根本就没有人介入,输入和输出根本就没有,现在网络时代要把输入输出作为一个最重要的形式,所以图灵太局限了。   我们这些科技工作者,尤其是计算机科技工作者不小心把图灵设成了一个可计算的模型,实在是有点悲哀。因为图灵说并不是所有的数据问题都在图灵上可解的,有一些是可解的,例如图灵模型。我们现在原有的人把图灵当成了老祖师爷,认为他解决了图灵技术的问题。图灵要是活着的话肯定很不高兴。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这30年来,我们软件IT产业是怎么变化的,现在我们从软件定制到软件产品到企业解决方案,然后面向大众的成套软件,然后到网络增值服务,最后到云计算。从以产品带服务向以服务带产品方向发展。以前我是给你卖软件,给你做培训服务,叫做以产品带服务。现在我们以服务带产品,我替你杀病毒,以服务带产品。现在手机也是发展到了这个程度,你只要买几百块钱的花费,我把手机送给你。所以,以服务带产品的时代到来了。   软件工程危机归根到底是图灵危机,由于我们过渡的关注CPU,忽视了人机交互,忽视了机器行为通过人群的参。图灵模型作用的扩大化,尽管图灵命题主要说的是数学的弱点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图灵机不能够做什么,如停机的不可判定问题。但是计算机科学家们却逐渐开始讲图灵机用来说明可计算能力的模型,进而作为一种解决所有计算问题的模型,把图灵机作用扩大化了。   我们看看图灵在发明了图灵模型之后,他自己做了一些什么事。图灵自己也认为图灵机并不适于作为解决计算问题的通用模型。包括图灵和图灵将获得者米尔纳,他们开始尝试试用交互机来扩展图灵的模型。所以这种情况已经很多了,包括图灵本人的尝试。   所以,今天我来给各位CIO讲一个公式,希望你们能够记住,网络不等于世界上最大的计算机;网络不等于图灵机。   超图灵计算模式,Wegner、Leenwen等人提出基于图灵机的交互机器模型,如Site机、交互机、多流交互机、持续图灵机等,企图扩展图灵机使其具有动态输入和输出能力。尽管已经证明这些模型的表达远远比图灵机强,但是他们是描述单个交互机系统,而不设计符合系统。实际上在图灵模式出来以后,很多人都在研究,但是都没有好好的用互联网这样的一种形势。   网络计算强调把计算机嵌入到网络、环境或日常工作中去,让电脑笔记本消失,人们注意的中心回归到要完成的任务本身。   1991年施乐公司前首席科学家Mark Weiser提出普适计算思想。例如,他在办公室门前建造了一个喷水池,用喷水量和水柱高度来模拟显示网络上的当年全球股价的走势。   关注大众人机交互,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游戏,我们举一个例子,好比说我们在网络上做一个游戏,有人说你看到这个图片有什么感想?我们两个人猜问题,大家可以看到图片上是一个小孩子在一个车上戴着一个帽子,好像在做一个游戏,实际上你是对这个图片在做一个图片标注。因为现在网络上我们需要的是图片的处理,图片处理就要进行标注,标注是谁标?是大家来标。比如说我给你一幅图,你说这个图是讲什么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因此不同的人说出不同的场景,有的说是海滩、有的人说是大海,有的人说是人群,也有的人说是谈话,也有的人说是天空。如果这个图片要正好是卖铃铛的人,他肯定会想到这是一个铃铛。但是更多人认为这是一个海边的谈话。   所以,云计算一个很重要的思想就是利用大众的人,你在这个过程当中,你是在做游戏吗?不对,你是在做程序的开发者,你是在编程,你是在帮他的忙。深圳有一家公司专门提供MP3的下载,你下载五首音乐,我就收你一点点小钱,但是你下载了五首音乐以后,我看这五首音乐都是谁的粉丝,我马上给你推荐这五首音乐的人。然后你看这还有好的,我要,然后又点了几首。这个公司一个老板六个员工,一年八亿人民币。你以为是你在做他的用户吗?不对。你点了这五首歌,我就知道有人对这五首歌很关注,你在做社会标注,我马上把你的标注拿出来作为一分子放在我的库里面。于是别人跟你这个步骤相关三首歌的时候,我就把另外两首歌也推荐给你。这个做法多聪明。   我们想想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我干了一辈子,我就是搞人工智能的,我也写了一本书跟人工智能有关的。因为我们应对的就是把人类智能用图灵机能够理解的算法和语言符号填到图灵机里面去。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人工智能工程师们就是图灵机的奴隶,很悲哀的。   通过群体标注,图片如此分类;社区常识决定不同社区不同标注;对文本进行群体标注会如何?对视频图像进行群体标注又会如何?通过标注可否实现跨媒体检索?因此,互联网给我们一个很好的机会,就是用群体智能来捕捉图灵机智能。因此,云计算要是超出了图灵机计算,云计算的可能性更大,这就是我今天要讲的这个题目。   因此一个新的理念出现了,大众既是软件的使用者,也是软件的开发者;既是服务的消费者,也是服务的提供者。图灵没有考虑过这样的群体智能产生的模式。维基百科的创始人吉米威尔士想到了。我想我们的CIO都参加的大会很多,我建议你们多看看维基百科,不要光看Google,Google是老百姓看的,CIO要看的至少是看维基百科。   为什么大家都喜欢云?天空中大量云滴构成的云,远观有形,近观无边,千姿百态,漂移不定,有时如朵朵棉花,有时一泻千里,或淡或浓。   量子物理中的电子云,云计算一定是基于网络的。网络为大众提供了一个个虚拟的、丰富的、按需即取的数据存储池、软件下载和维护池、计算能力池、多媒体信息资源池、客户服务池,提供一个人与人沟通的便利点。   我列了一个图表说明什么叫做云计算,我把它列举用水的生态循环。在地球上有很多的水库,Google也有水库,就是数据中心,或者叫做搜索引擎,它需要蒸发,蒸发形成就是服务的发布。服务可以聚合,而且聚合的大小与云滴可大可小,但是有用户需求的时候,又落到地面上。所以,人是调剂水生态环境不可或缺的一个社会群体。。云计算是调节它的信息资源相互服务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社会。   人工生命之父克里斯兰顿有一个大胆的设想,他说,生命的本质在于物质的组织形式,而不在于物质的自身。把这一句话用到网络上就是,信息资源网络的本质在于信息资源之间的组织形式,而不在于承载信息的图灵机自身。云计算的提出有可能导致软件工程的重大变革,突破图灵机模型的束缚:不在于单台图灵机上的软件,而在于网络上软件之间相互作用。因此,引发对计算机CPU核、操作系统、交互这三者关系再认识。   软件的网络化性质比单台图灵机上软件单元的性质更强烈地影响着网络软件的整体行为和特性,甚至出现涌现,如计算机病毒在全网的突然泛滥等。有了软件的几种服务之后,版本的概念消失了。因为所谓的版本是作为产品卖出去打一个包。因此软件将没有版本的概念,采用永远在用的软件开发模式。谷歌的Gmail,Gdoc已经采用。这种模式淡化了软件产品的生命周期,服务商可以无数次在线更新软件。   因此,我们在云计算里面运用了三句话:一是,Saas改变了操作系统、中间件等作为产品配制在客户端的传统,软件可以租用;用户端可以零安装、零维护、零剩余。   二是,出现同一个应用软件系统,同时租给许多不同用户使用。   三是,PaaS:比如说亚马逊的一个虚拟计算单元,相当于1.2Ghz的Intel Xeon的32位处理器、1.7GB内存、160GB存储器,付费为每小时0.1美元,在S3上存储1GB的数据每个月只需0.16美元。   第四,云计算的基本任务   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的感知、存储、处理、发布、传播和租用;这个资源当然云包括计算在内。网络化数据挖掘:用户主导、面向领域的跨系统、跨媒体、即时定制的服务或者服务组合。其实我们已经感受到,现在手机上都做了定制服务,说你要什么单程的时刻表吗,定制一下,要航班和气象吗,只要定制一下就可以了。因为通讯相对来说便宜,再说,你通讯不用,他赚不到钱,他当然鼓励你多发短信。   目前,太多的定义和太多的解释,使云计算成为皇帝的新衣。迫切需要业界的合理布局。所以,我们成立了云计算专家委员会。李开复、张亚勤等等这人都来到了云计算组。他们在做一些什么呢?   第一个是虚拟计算。   第二个是变粒度和粗粒度计算;云滴在不同粒度上提供服务,云滴的弥散性雾;云滴的聚合云团;对服务资源不同层次的管理和动态扩大,从不同的粒度上对云所提供的服务资源进行处理,形成面向不同社区用户、不同使用目的、表现形态各异的云滴和云。WEB服务聚合,分布在网络中的WEB服务是云计算中的一个个云滴。这样一来,云计算用户才能选择不同的服务。   第三个是:不确定性计算。不确定性有多种:随机性、模糊性。好比我们通过索索引擎进行搜索,同一个云计算关键字,我们有几千个几万个搜索结果,这就是搜索结果的不确定性。   第四个是:软计算。根本上是定型定量转换计算。自然语言理解:词计算、语义计算、文本计算、语音计算等;语构、语义、语境理解;图形图像理解;流媒体理解。我们要在内容层面上做产品,而不是一天到晚卖服务器。   也许,目前人们体积的云计算还仅仅是冰山上的一角。   第五,云计算对信息产业的影响   影响一:信息产业面临重新洗牌。   大量的中小企业软件开发商面临着工作平台、工作对象、工作方式的重组;在云计算的大潮中是做大做强还是被淘汰?要么做大做强服务,成为大款;要么傍大款,依附发展。你想淘宝网的发展,淘宝网的发展告诉了我们一个真理,在家里就可以做买卖,现在很多人在家里就可以赚钱。   如同电力时代高压传输问题解决之后,大规模甚至超大规模核电厂的建立一样,信息时代做大做强的大规模甚至超大规模的数据中心、信息中心、存储中心、软件中心、计算中心的建立,势必成为未来云计算的基本要素。   影响二:软件产业结构面临调整。   云计算使得信息服务的社会化成为可能,改变精细化了大众需求,催生新的市场和新的服务业;软件产业结构发生变化,基于内容的信息服务业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在基于内部服务更加集中化、专业化的同时,也更加碎片化、精细化。   影响三:软件开发的组织方式面临改变。软件频繁地被重用和重组;   影响四:大众普遍参与形成群体智慧。   影响五:网络端设备多元化、个性化。网络环境下泛在的计算:端产品IX更加简洁、多样;泛在的计算将成为重要趋势。   我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个人分类: 云与服务|7342 次阅读|3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11:4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