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转移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亥姆霍兹联合会于利希中心的4项待合作技术项目
Helmholtz 2013-4-20 22:42
德国于利希中心是亥姆霍兹联合会的成员之一,也是德国最大的单体科研机构之一。它拥有5000员工,年度科研经费超过5亿欧元。它有7个研究院,共有近50个不同的研究所。 http://www.fz-juelich.de/portal/EN/AboutUs/FactsFigures/_node.html 于利希具有显著的跨学科综合性研究的特点,这次该机构优先推荐了四个技术项目,希望在中方能找到联合技术开发的企业或科研合作单位。有兴趣者,欢迎与亥姆霍兹北京代表处联系: 1, 甲醇燃料电池 DMFC 技术,该单位已经做到 1-3 千瓦连续 72 小时工作、总工作期 20000 小时– 适合在远离电网情况下的补充用电。 1,FZJ_DMFC1.pdf ; 1,FZJ_DMFC2.pdf ; 1,FZJ-Presentation DMFC3.pdf 2 , 可以在工业以及家庭甚至个人护理中使用的无溶剂清洗液(已经研究 20 余年) 2,FZJ_Mikroemulsion1.pdf ; 2,FZJ-Microemulsion2.pdf 3 ,定位于人工骨科或牙床用材料的粉末钛金属加工技术(可以良好地兼容在骨头以及骨肉组织中并且通过渗透生产而成为组织的一部分); 3,FZJ Biomaterials Bram3.pdf ; 3,FZJ_Porous Titanium1.pdf ; 3,FZJ-Porous Titanium2.pdf 4 , 基于中子激发的伽马射线探测的罐装多种元素物体成份的技术(可以用于废物废水测量以及回收物品的成份检验)。 4,FZJ_MEDINA1.pdf ; 4,FZJ-MEDINA2.pdf
个人分类: 亥姆霍兹技术转移|3674 次阅读|0 个评论
亥姆霍兹联合会德国癌症研究中心21待转移技术项目
Helmholtz 2013-4-20 22:10
德国癌症研究中心DKFZ是德国最大的医学健康研究中心,也是德国 亥姆霍兹联合会的18个成员之一。 http://www.dkfz.de/en/index.html 。DKFZ现有员工 30 00人,其中近10000人是科研人员,分布在70多个科研团队中从事癌症与肿瘤发病的机理机制研究,包括新的诊断、预防、治疗手术以及相关设备的开发。 下面是该中心新提出来可以与外部科研机构或科技型企业联合开发的第一批21个技术试剂与装备项目。 有感兴趣者,欢迎与德国亥姆霍兹联合会或德国癌症研究中心的相关人员联系: 1, 针对 Microcephalin 基因 MCPH1 的单克隆抗体( P-871 ); 1,DKFZ_P-871 MCPH1.pdf 2 ,针对 HDAC11 基因的 单克隆抗体 (P-1040) ; 2,DKFZ_P-1040 HDAC11 Deubzer.pdf 3, 可兼容 MR 用于临床前成像的光学层析( OT )装置( P-734 ) 3,DKFZ_P-734 MR-OT Peter.pdf 4, 可兼容 MR/ CT/ PET/ SPECT 上做临床前成像的光学层析装置( P-706 ) 4,DKFZ_P-706 OT Detektor Peter.pdf 5, 可兼容 PET 做临床前成像的光学层析( OT )装置( P-655 ) 5,DKFZ_P-655 PET-OT Peter.pdf 6, 光学层析成像( OT )与 SPECT 及 CT 组合用于临床前成像( P-560 , 725 , 794 ) 6,DKFZ_P-560_725_794 SPECT-OT Peter.pdf 7, 可用于提高高分辨率扫描显微镜和阵列阅读器性能的四镜扫描仪( P-750 ) 7,DKFZ_P-750 Quadscanner Engelhard.pdf 8, 个人用磁场通量监测剂量计 ( P-1032 ) 8,DKFZ_P-1032.pdf 9, 便宜并可重复使用的光学及荧光显微镜的观察测量室( P-818 ) 9,DKFZ_P-818 Dross FCS Messkammer.pdf 10, 可用于胶质瘤的诊断和预后指标的单克隆抗体( P-897 ) 10,DKFZ_P-897 Moldenhauer NF1.pdf 11, 质谱分析中用于绝对定量分析蛋白质和其他分子的置换肽( P-739 ) 11,DKFZ_P-739.pdf 12, 一种低价格增强 3D 高分辨率荧光显微镜的手段:荧光激发显微镜( P-803 ) 12,DKFZ_P-803_FAM.pdf 13, 专用于超高场强磁共振成像的天线组件( P-978 ) 13,DKFZ_P-978 Coil HF MR.pdf 14, 同轴核磁共振断层扫描装置( P-911 ) 14,DKFZ_P-911 coaxial MRT.pdf 15, 压电控制的定位和多叶准直器的驱动( P-973 ) 15,DKFZ_P-973 Piezo MLC.pdf 16 ,多叶准直器的位置感知方法和定位系统( P-959 ) 16,DKFZ_P-959 Magnetsensor MLC.pdf 17, 高分辨率显微镜的图像稳定装置( P-743 ) 17,DKFZ_P-743 Engelhard.pdf 18, 多光子多点显微扫描设备( P-658 ) 18,DKFZ_P-658 Multispot.pdf 19, 用于 CT 引导下进行肝脏射频消融手术的针式导航系统,( P-819 ) 19,DKFZ_P-819 liver resection.pdf 20, 用于强度调制的放射疗法( IMRT )全新一代 Pendular 准直器( P-530 ) 20,DKFZ_P-530_Echner.pdf 21, 跟踪医疗手术的导航器件与软件( P-481 ) 21,DKFZ_P-481_Vetter.pdf
个人分类: 亥姆霍兹技术转移|2469 次阅读|0 个评论
工厂搬走了,污染为什么没搬走
jiangming800403 2013-1-16 13:06
首钢搬到曹妃甸去了,北焦也搬到了京唐港边上的盐碱滩,与属于开滦集团的中润煤化工联合组成了全球最大的独立焦化企业。随着京津产业转移,曹妃甸外、京唐港附近也有了千万吨级钢铁和焦化,百万千瓦级火电基地。但是渤海岸边的风比城市里面还是要清新得多,曹妃甸与京唐港之间还是处于半自然状态的乐亭三岛——石臼坨(菩提岛)、半月坨和打网岗,是省级海洋湿地保护区和新兴的滨海旅游区(山寨为“新戴河”)。只有企业规模大了,才值得上治理措施,搞循环经济,谁见过给汽车尾气脱硫呢?而且即使有废气排放也给北风吹进渤海湾喂鱼去了。 我们没有美国那种低密度的城市连绵区。我国中心城区的人口密度一般都会达到每平方公里3万甚至更高,北京1000多万人口,主要集中在六环以内不到1000平方公里的建成区内。随着家用轿车的普及,北京四环之内的汽车密度,应该也是在世界最高之列。 六环以内的建成区不足北京市面积的1/10,但是世界最大的单体城市之一。占20%左右的汽车源主要集中不足1/10的建成区范围内,仅此一项就是北京平均污染压力的二倍,而燃煤、扬尘、农村点源污染,以及外来污染物,不会只影响六环以内的市区。在区域空气污染的大背景下,机动车尾气,使城市空气污染达到了灾难的水平。而京西、京北的山里就不会有什么PM2.5。
个人分类: 能源、大气环境与气候变化|3796 次阅读|0 个评论
如此折腾何时了
热度 26 何裕民 2013-1-16 09:57
年前的一天,某老病人来看门诊,坐在第一位。这位病人已经是我七年的老病人了。最初,她一直多愁善感,很细腻,患的是卵巢癌,四、五年前,病情已经非常稳定了,康复得很不错。这次来了,她却大惊小怪地告诉我说:“何教授,我这次是死里逃生啊!好不容易逃过来了。”我问怎么回事?她说一个多月前,她突然天旋地转、恶心呕吐,然后,被急送进医院。医院又是查脑CT,又是查核磁共振,然后,又做了全身PET/CT检查……!我说“为什么?”她说“好几个医生都怀疑她是转移……”。但我觉得很奇怪,一方面,她的情况很稳定,已经稳定七八年了;另一方面,卵巢癌转移到脑子的情况很少;而且,一个多月前的情况,她现在很好啊!转移可能吗?…… 我详细问了她发病前情况。她告诉我,就觉得突然天旋地转,然后就恶心呕吐,眼睛不能睁开……我联想到她的体质,她本身就是多愁善感,很细腻的,中医认为这是眩晕易发的体质类型。我说“你以前应该经常有眩晕发作”她点了点头,肯定了。但强调没有这么厉害!我继续分析,告诉她,像是典型的内耳眩晕急性发作,并分析说:“这次发作,有两个可能:一个是过度劳累,一个就是情绪剧烈波动。”她尴尬地笑了,说她和大女儿吵了一场之后的三四个小时,就出现这个症状。这就非常典型了,其实,是一个典型的急性内耳眩晕,是因为情绪剧烈波动后导致内耳血管痉挛,继发性内耳膜迷路水肿,从而出现的“眩晕”,这是临床非常常见,也非常普遍的病症。通常,这种情况在敏感多疑妇女中尤其常见,约20%以上女性有过发作。 我说:“这么简单的问题,你为什么不跟医生说清楚呢?”她说“没有医生问我,我进去以后医生就说‘你脑子里转移了’,那个医生说‘你高度怀疑’……这个叫做CT,那个叫做磁共振,最后还是没法定夺,只能花了几千块钱做PET……”。她接着说:“我当时检查做了半个月,我真的想自杀,当时我想我肯定是复发了,因为一个医生比另一个医生说得更严重……” 其实,这是一个很典型的类似神经症反应,值得如此兴师动众,大动干戈的使用这么多的现代化武器进行检查吗?看来,完全不必要!只要认真问问病史,了解一下以往史,不难诊断;稍做解释,稍做处理,给病人一些心理支持;给些提示,让她防范一下以后的情况,这个问题就很好解决了……何必如此折腾!当然,她是肿瘤患者,怀疑转移原则上没有错,但注意观察,加强叮嘱,不就可以妥当处置了吗! 今天的医患关系,为什么“梁子”越结越深?很重要的一点,我们现在更多是用仪器在检测,而不是脑子在思考!看似客观,却缺乏智慧!如果用脑子思考的话,像这种情况就会得到避免,既可以节省大量医疗费用,又不至于让患者处于高度紧张和恐惧状态。
个人分类: 何裕民谈肿瘤|2652 次阅读|26 个评论
[转载]肿瘤生长和转移研究获进展
zlhtcm 2012-9-18 16:02
近日来自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田聆课题组在国际著名肝脏疾病杂志Hepatology上(最新影响因子11.665)上发表了题为“MicroRNA-7 inhibits tumor growth and metastasis by targeting the phosphoinositide 3-kinase/Akt pathway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的研究论文,在肝癌中证实MicroRNA-7通过靶向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了肿瘤生长和转移。 肝细胞癌(HCC)因恶性程度高,被称为癌中之王。在世界范围内肿瘤相关性死亡因素中排名第三,全球每年有超过50万新患者。我国是肝癌高发国家,每年约有11万人死于肝癌。肝癌的预防和治疗是世界性难题,至今仍缺乏有效治疗手段。肝癌发生发展的机制研究受到国内外医学界和生命科学界的广泛关注。 近年随着肿瘤研究的深入,miRNA已经成为肿瘤生物治疗领域的一个新亮点,越来越引起研究人员的关注。目前,人类已经发现400余种miRNA,可以调控人体中1/3基因的表达水平。如果相关的miRNA发生突变,激活相关癌基因的表达或引发抑癌基因的缺失,就会导致肿瘤的发生。近期的研究揭示microRNA-7 (miR-7)在胶质母细胞瘤、乳腺癌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但其在肝癌中的功能尚不清楚。 在这篇文章中,研究人员通过体内外实验均证实miR-7抑制了肝癌细胞的生长和转移。首先研究人员筛查和确定了miR-7的一个新靶点磷脂酰肌醇-3激酶催化亚基δ(PIK3CD)。miR-7过表达会特异性且显著地下调PIK3CD的表达。在体外实验中,研究人员发现表达miR-7的亚克隆显示G0/G1期细胞周期阻滞导致的显著细胞生长抑制和细胞迁移能力受损。为了确定机制,他们检测了PI3K/Akt信号通路,发现在miR-7过表达亚克隆中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和p70S6K下调,而4EBP1则上调。 研究人员还确定了两个新型假定的miR-7靶基因mTOR和p70S6K,这进一步表明miR-7有可能是PI3K/Akt信号通路的一个关键调控因子。在异种移植动物实验中,研究人员发现miR-7过表达有效抑制了肿瘤生长,使得肿瘤体积减小平均达到3.5倍,并在裸鼠转移模型中阻断了从肝脏到肺脏的肝外转移。肺表面可见结节数量减少了32倍。在临床肝癌样本中也证实了miR-7 与PIK3CD之间存在相关性。 这些结果表明miR-7具有肿瘤抑制因子的功能,在体内外通过PI3K/Akt/mTOR信号通路在抑制肝癌肿瘤形成和逆转转移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通过靶向PIK3CD、 mTOR和p70S6K,miR-7有效地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上述结果表明miR-7有可能是治疗肝癌一个潜在的治疗或诊断/预后靶点。(来源:生物通 何嫱)
个人分类: 学术信息|1584 次阅读|0 个评论
关于技术转移的定义
热度 1 lgjszy 2012-5-2 15:53
关于技术转移的定义 技术转移的英文: Technology Transfer ( 缩写 TT) 。 联合国 《国际技术转移行动守则(草案)》 (1985 年 6 月 5 日 ) 中,把技术转移定义为: 关于制造产品、应用生产方法或提供服务的系统知识的转移,但不包括货物的单纯买卖或租赁。 技术转移交易特别是指下述安排之一: (1) 各种形式工业产权的转让、出售和授予许可,但不包括在技术转移交易中的商标,服务标志和商品名称除外; (2) 以可行性研究、计划、图表、模型、说明、手册、公式、基本或详细工程设计、培训方案和设备、技术咨询服务和管理人员服务以及人员训练等方式,提供的诀窍和技术知识; (3) 提供关于工厂和设备的安装、操作和运用以及交钥匙项目所需的技术知识; (4) 提供关于取得、安装和使用以购买、租借或其他方法得到的机器、设备、中间货物和(或)原料所需的技术知识; (5) 提供工业和技术合作安排的技术内容。
个人分类: 教学笔记|7895 次阅读|2 个评论
周末闲话-12:谈“跨界”
热度 14 sqdai 2012-2-5 09:06
今年春晚,农民歌手“大衣哥”朱之文成了新的“草根偶像”,他的出色的歌喉和憨厚的谈吐赢得了人心。他的成长经历,有不少发人深思之处。他曾表示:“要成为中国唱歌唱得最好的农民。”(从电视纪录片中可见,他还是最会干农活的歌手)。这位“大衣哥”似乎正在向这个目标挺进。依我看来,这就是成功的“跨界”——从“基层农业界”一步跨进了“文艺界”。他的日后发展还有一些未知数,但至少目前他的前景看好。 这里说的“跨界”,指的是不同领域的跨界;即使在同一领域里,也有各种不同类型的跨界,例如,类似的“草根”歌手李玉刚、潘倩倩就实现了男女声声乐领域的跨界。 这样的跨界来之不易,需要付出长年累月的辛勤。你看,朱之文二十余年如一日,不断练歌,在清晨的乡间小路上、在“汗滴禾下土”的田间,一直在引吭高歌,琢磨演技。他文化水平不高,靠着这种坚忍不拔的执著追求,才有了今天的成功。当然,其中也有很多专家的扶持,今年春晚,原先安排著名歌唱家蒋大为与他合唱《我要回家》,蒋大为手把手地教会朱之文掌握了歌曲演唱要领,后来才改成由朱独唱,要是没有“绿叶”帮衬,“红花”也不会这么美。 文艺生活如此,科研生活何尝不是如此! 我们经常说,与发达国家相比,在科学技术领域中,我们的一流人才、一流成果相对较少,这种落后态势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科研人员的创新精神不足,不少人抱残守缺,不敢轻易“跨界”,也许是一个原因。经我留心观察,除了有小部分优秀人物敢打敢拼,敢“吃第一只螃蟹”,很多人只会跟在别人后面小打小闹,有些人几十年固守一个狭小的领域,从不敢轻易越界、跨界。这样,日子过得虽然安稳,终究没有大出息。 学界也有“跨界”好手,其中钱学森、钱伟长先生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他们在认准了方向之后,敢于闯进别的新兴领域或需要开拓的新阵地,做出一番有声有色的事业。钱伟长先生敢于说:“国家的需要就是我的专业”,什么问题都敢去尝试(当然有时是非常时期的无奈,例如,研究高能电池那会儿)。 学术上的跨界并不容易,与上面提到的朱之文等人的跨界一样,需要持之以恒的扎实努力,需要夯实深厚的专业基础。跨界需要有胆识,有热情,有恒心。我很佩服林家翘先生。在他的学术生涯中,曾涉足多个领域,在流动稳定性、非线性波动、星系动力学等领域做了开创性的工作,提到动力来自对科学的持久的激情,直到耄耋之年,他还在生物数学领域辛勤耕耘。他的善于跨界的能力源于他厚实的知识基础。记得他在他的那本应用数学名著中曾经提到,有人评价一位应用数学家,说此人就会摄动理论,不过,什么问题到了他的手里都变成了摄动问题,并得到出色的解答。这就说明,要跨界,必须以坚实的实力做基础,要有一技之长。 然而,我们的才能、水平毕竟与大师相去甚远,我这里提及的“跨界”一般指的是在某个领域中的方向转移,“在一棵树上吊死”是不可取的。我过去论及这类转移时,有博友强调“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出不了大师,对此,我部分地赞同。我们需要在一个学术领域上做持之以恒的努力,但固守某一个分支方向,不敢越雷池半步,满足于解决一些枝节问题,一般也出不了大师。 我们的科技事业要大发展,需要不拘一格地培育人才;而作为每个个人,需要在博大精深的方向上狠下功夫,学会跨界是一个要点。科学技术在日新月异地发展,学科之间在不断交叉融合,我们不能鼠目寸光、抱残守缺,该出手时就出手,该跨界时就跨界,而跨界要有志、有识,要下苦力。 写于 2012 年 2 月 5 日晨
个人分类: 灯下琐语|5174 次阅读|20 个评论
首次发现细菌DNA转移到人的细胞中——F1000上一篇14分的文章
热度 1 dgjguoxue 2011-12-13 01:47
首次发现细菌DNA转移到人的细胞中——F1000上一篇14分的文章
首次发现细菌DNA转移到人的细胞中——F1000上一篇14分的文章 一般说来,细菌介导DNA进入真核生物的例子就只有根瘤农杆菌,也就是农杆菌通过侵染植物伤口进入细胞后,可将T-DNA插入到植物基因组中,并且可以通过减数分裂稳定的遗传给后代。这是唯一的例子吗?来自瑞士巴塞尔大学(University of Basel)的一个小组近期发现一类革兰阴性的兼性厌氧菌——汉赛巴尔通体(Bartonella henselae)能通过第四分泌系统( type IV secretion system )将DNA转移到人的细胞中去,此项研究发表在 PNAS 上,题为 Conjugative DNA transfer into human cells by the VirB/VirD4 type IV secretion system of the bacterial pathogen Bartonella henselae 。在著名的F1000网站上,此文被评了14分,是相当高的一个分数,足见其影响力,来自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at Stony Brook)的Benot Lacroix和 Vitaly Citovsky评价道:“ This seminal paper reports the first case of DNA transfer from a human bacterial pathogen, Bartonella henselae, to the host human cell. Furthermore, B. henselae becomes the second known bacterium, after 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 that can transfer genetic material into eukaryotic cells. Agrobacterium, that genetically transforms plants, has been considered to represent the only known naturally occurring case of trans-kingdom DNA transfer from bacteria to eukaryotes . This study broke this dogma , demonstrating that a human pathogen, B. henselae, is capable of genetically transforming its host cell. In fact, this discovery was not entirely unexpected as Agrobacterium can, under laboratory conditions, transform non-host organisms, such as fungi and animal cells, indicating that the mechanism for DNA transfer is evolutionarily conserved ”,来自华盛顿大学(University of Washington)的Gene Nester也评价道:“ This article is interesting because it demonstrates that the bacterial pathogen Bartonella henselae can transfer DNA into human cells by a type IV secretion system. This is the only known case of such DNA transfer into human cells, except for the transfer by the plant pathogen Agrobacterium under laboratory conditions . The authors have presented convincing evidence that a cryptic plasmid in B. henselae can be transferred at a low frequency into a human endothelial cell line. Transfer is increased 100-fold if a secretion signal is fused to the C-terminus of the Mob protein of the plasmid. Various regions of the plasmid are shown to be integrated into the human chromosome, a process that appears to depend on cell division. The authors suggest that Bartonella might serve as a vector for gene delivery systems for DNA vaccinations and gene therapy”,足见此项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并在构建相关基因工程载体和基因治疗方面提供了一项策略 。 PNAS全文详见附件,F1000上的链接 http://f1000.com/12877956 。 首次发现外来基因转入人体Conjugative DNA transfer into human cells by the VirBVir.pdf
4257 次阅读|1 个评论
“科学网大学”成果转移服务中心
热度 4 syeechina 2011-4-17 08:04
受“科学网大学”英文服务中心启发,成立“科学网大学“成果转移服务中心。 依据: 1、A=浙江经济发达,游资涌动,科技资源缺乏 2、C=“科学网大学”是成果拥有者天地 3、B=“科学网大学”成果转移服务中心 结论: A=0 C=0 B=0 A+C=0 A+B=0 B+C=0 A+B+C=1 最后:“科学网大学”成果转移服务中心 成立
2622 次阅读|8 个评论
trpc6通道是G2/M期转移和人胶质瘤形成的必要因素
xupeiyang 2010-9-6 13:52
http://portal.elseviermed.cn/tabid/97/ID/2582/Default.aspx trpc6通道是G2/M期转移和人胶质瘤形成的必要因素 Essential role of trpc6 channels in G2/M phase transition and development of human glioma Ding X, He Z, Zhou K, Cheng J, Yao H, Lu D, Cai R, Jin Y, Dong B, Xu Y, Wang Y 2010/8/19 16:31:00 向好友发送电子邮件 收件人: (请填写电子邮箱地址,如果有多个邮箱请用逗号,分开。) 发件人:(电子邮箱地址) 内容:(可选) 最多填写200字。 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2010, Volume202, Issue14 相关研究文献分析 http://www.gopubmed.org/web/gopubmed/1?WEB0v101iftwxbaqIqI11I00h001000j100500001002000001200301011000606 window.setTimeout(function() {var param1 = '1?WEB0v101iftwxbaqItI11I00h001000j10040001';var param2 = '5969940102028124860';var param3 = 1;if (replaceFromServerUrl(param1+'&rl',param2,param3)) {window.location=param1;} ;}, 20); 136 documents semantically analyzed Top Years Publications 2010 41 2009 18 2008 17 2006 12 2007 11 2005 10 2004 5 2003 4 1997 3 2002 3 2001 3 1999 3 1998 2 2000 2 1992 1 1994 1 Top Countries Publications USA 68 China 31 Japan 9 Germany 8 Taiwan 3 France 2 United Kingdom 2 Hong Kong 1 Canada 1 India 1 South Korea 1 Sweden 1 Italy 1 Israel 1 Iran 1 Netherlands 1 Turkey 1 Poland 1 Switzerland 1 Russia 1 1 2 3 4 Top Cities Publications Houston 13 Shanghai, China 7 Bethesda 4 Wuhan 4 Suzhou 3 Detroit 3 Xi'an 3 San Diego 3 Boston 3 Tbingen 3 Baltimore 3 Phoenix 3 Los Angeles 3 Tokyo 2 Rochester, MN, USA 2 Tokushima, Japan 2 San Francisco 2 Seattle 2 Chongqing, China 2 Philadelphia 2 1 2 3 4 1 2 3 4 Top Journals Publications J Natl Cancer Inst 18 Cancer Res 13 J Biol Chem 8 J Neurosurg 6 Int J Cancer 5 Bmc Cancer 4 J Neurooncol 4 Neuro Oncol 4 Ai Zheng 4 Clin Cancer Res 3 Expert Opin Ther Targets 2 Lab Invest 2 Neurosurgery 2 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2 Cancer Sci 2 Endocrinology 2 Zhonghua Bing Li Xue Za Zhi 2 Oncogene 2 Plos One 2 Gut 1 1 2 3 4 1 2 3 ... 48 Top Authors Publications Yung W 6 Lang F 4 Sawaya R 3 Gmez Manzano C 3 Fueyo J 3 Kondo Y 2 Wang J 2 Gong W 2 Steck P 2 Liu T 2 Jiang H 2 Fine H 2 Pastorino S 2 Mari? D 2 Aldape K 2 Yuan J 2 Yu Y 2 Platoshyn O 2 Landsberg J 2 Rao J 2 1 2 3 ... 48 1 2 3 ... 113 Top Terms Publications Humans 111 Neoplasms 98 Proteins 89 Glioma 89 Cell Line 80 Animals 77 Brain Neoplasms 74 Mice 73 RNA, Messenger 68 Cell Line, Tumor 67 Genes 65 Gene Expression Regulation, Neoplastic 54 Cell Proliferation 53 Reverse Transcriptas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53 Cell Cycle 52 cell cycle 48 Glioblastoma 46 Blotting, Western 45 Tissues 44 RNA 44 1 2 3 ... 113
个人分类: 肿瘤研究|2453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广西凤山县暴雨后频现地震 集中转移1527名村民
杨学祥 2010-7-10 16:30
广西凤山县暴雨后频现地震 集中转移1527名村民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7月10日08:31 南方日报 江洲乡中小学的安置帐篷。赵洪杰摄    一个国家级贫困县地震预警转移样本   又是暴雨过后出现地震。6月28日12时41分,广西西北部地区河池市与百色市交界的河池凤山县江洲乡陇善村,发生3.0级地震,18时20分平乐乡寅亭村发生2.5级地震。此后,短时间内高频率的地震创造地震史上的一个纪录据广西地震台网测定,截至7月8日上午8时,震区累计发生0级以上地震次数总共2362次。   7月2日,凤山县作出了一个大胆决定,将受影响的1000多名灾民集中异地转移对于一个年财政收入不足7000万元的国家级贫困县来说,这意味着将投入非常大的人力、财力和物力。一位当地官员说,几乎是全县总动员。   成本的确非常巨大,但人命关天,万一演变成大的灾害,谁也负不起责任。凤山县国土局副局长卢发国说。南方日报记者发现,此次大迁移是基于洪涝灾害、次生地质和地震灾害的整体考量,而保证群众的安全无疑放在了首要位置。   这样的决心是如何下定的?如何在恐慌情绪和迁移成本间作出抉择?凤山县这次大迁移可视为当下基层政府处置应急突发灾害事件的一个样本。   □囿于目前地震预报的技术现实与任务目标不相匹配的尴尬,地震专家对此次事件态度谨小慎微,迁与不迁是个难题   □1527名村民集中转移安置,凤山付出了巨大的成本。如何在恐慌情绪和迁移成本间作出抉择?   □全县总动员保证安置工作有条不紊,但及时辟谣,主动引导舆论同样不可或缺。假如全球板块活动处于活跃期,此次凤山地震预警大转移会带来怎样的启示?    地震史上的高频率纪录   据我所知,这是有地震历史记载以来,短时间内发生地震频次的最高纪录。凤山县县委副书记杨卫群说。   汶川、玉树等大地震后,人们感知这种自然灾害的神经时刻紧绷。囿于目前地震预报的技术现实与任务目标不相匹配的尴尬,谣言也通过网络、短信和口口相传等路径扩散开来。   最初几天极大的恐慌情绪蔓延于当地,县城很多居民甚至睡在广场上。当地村民的房屋出现不同程度的开裂。6月29日,凤山县决定将江洲乡陇善村、相圩村以及平乐乡寅亭村的村民从家里转移到村中的开阔地带。   由于事态严重,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广西环境地质监测总站以及广西地质勘察院的专家组,在7月2日凌晨到达江洲乡。   专家组给出了一个科学的解释。8天时间,2362次地震,结论是:由暴雨引起的地质构造性活动。   为了避免恐慌,7月1日当地震累计次数达到701次后,凤山县委县政府决定不再向媒体公布数字。    大迁移的决心如何下定?   6月29日凌晨,广西地震局副局长杨传贤带队,赶到灾区。   但直到目前,地震局没有给出一个明确意见,只提供了一些监测数据,预报的说法也是模棱两可。卢发国感觉到,地震局的同志对于预报的态度非常谨慎。   下定异地转移的决心绝非易事。生产生活都要停下来,1000多人吃喝拉撒都要政府埋单,成本不可想象啊。杨卫群表示。   最初,县政府决定让村民住在平旷地的简易条布帐篷里,一旦发生地震就敲锣打鼓发出预警。但持续的地震让陇善村山坡出现了长约200米的地裂。   一时间,人心惶惶。   7月2日,凤山县委、县政府根据专家组的意见,在请示了上级政府后终于作出决定:将1500多群众集中异地安置,并且不计成本。   基于洪涝灾害、次生地质和地震灾害的整体考量,据第一次地震发生4天后,迁还是不迁,政府选择了前者。   全县总动员。杨卫群说,为了这次转移安置,凤山县抗震防洪救灾指挥部成立了12个工作小组,每个小组都由几个县领导主抓,确保这次应急突发公共事件万无一失。    临时安置点的集体生活   截至7月7日下午3时,凤山县需转移安置的1527人有1291人集中转移到了江洲乡中小学校安置,投靠亲友86人,留守人员150人。   近日,南方日报记者驱车前往离凤山县城60公里外安置点。太阳毒辣,相圩村一队队长、53岁的王爱峰,光着膀子站在江洲小学院子里。7月3日,他和老伴被县公路局的车接到了这里。   人可以走,但家里的生活用品和家畜成了问题。凤山县抗震防涝指挥部决定,每三至五户人家,可以留下一人负责照看,其余人必须搬走。一天时间内,武警、消防官兵在两个安置点,搭了100顶帐篷,10分钟一顶,这是政治任务。一位官员说。   1200多人一下子涌进了与江洲乡连在一起的中小学,如何保障生活秩序成了大问题。   王爱峰说,最开始时安置点一度混乱。几天后,凤山县抗震防洪指挥部摸索出一个安置村民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群众管理群众。   南方日报记者在安置点发现,自己管理自己后,并没有过过集体生活的村民们维持了相当好的公共秩序,用一名工作人员的话说是这里像一所没有放假的学校一样。而最初,安置点每天需要部署60名公安,如今10人就可以应付。   ■ 启示    及时辟谣也很重要   从此次转移来看,当地政府确实投入了巨大的成本。除了民政部门拨款外,其余临时性花费须由凤山县暂时承担。杨卫群透露,现在凤山县县长预备金只剩下100万元,如果再发生大的灾害,资金上就会捉襟见肘。   但无论如何,这次转移安置赢得了民心。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教授裴建国也表示,这体现了政府负责任的态度。   杨卫群唯一留下的遗憾是,在恐慌情绪蔓延的处理上,基层政府还欠缺一些经验。杨卫群说,关于地震消息的传播和相关舆论,他们采取了内紧外松的政策,放开媒体报道,同时保持政府内部紧张。   因为预报意见不多,辟谣本应该成为地震局最好的露面形式,但河池市地震局一位副局长告诉记者,地震局也只能是向政府建议。   杨卫群说,通过这一次地震灾害的政府应急突发处置,他们在获得丰富经验同时,也看到了及时辟谣等软性措施的重要性。统筹:胡念飞 南方日报特派记者赵洪杰 发自广西河池 http://news.sina.com.cn/c/sd/2010-07-10/083120650232.shtml
个人分类: 科普文章|1916 次阅读|0 个评论
科研创新:SYT-SSX1促进滑膜肉瘤转移和侵袭的功能和机制研究
xupeiyang 2010-7-6 14:42
国内外相关文献对比分析结论: 国内检索到探讨 SYT-SSX 对滑膜肉瘤 增殖、凋亡的影响的文献报道 ,研究 SYT-SSX 融合基因不同亚型在滑膜肉瘤中的表达情况的报道 ,国外检索到通过案例探讨 SYT-SSX 对滑膜肉瘤转移有影响的报道 ,通过小鼠实验分析 SYT-SSX 融合基因亚型对滑膜肉瘤作用的报道 ,并提出以遗传学的基因为基础的小鼠模型是一种研究滑膜肉瘤疾病的较好方法 。但未见通过体内外实验检测 SYT-SSX1 对滑膜肉瘤转移和侵袭的影响 ,并通过芯片和酵母双杂交技术探讨其中的分子机制的文献报道。 该课题的创新点: (1) 通过体内外实验检测 SYT-SSX1 对滑膜肉瘤转移和侵袭的影响。 (2) 通过基因芯片,探讨 SYT-SSX1 对转移相关的分子的影响。 (3) 通过酵母双杂交技术,探讨 SYT-SSX1 对滑膜肉瘤发生发展的影响的分子机制。 编号: 2010045
个人分类: 创新评论|2957 次阅读|0 个评论
评论:S100A14在乳腺癌侵袭转移中的功能和作用机制研究
xupeiyang 2010-7-4 13:20
该课题的创新点: 1 . S100A14 在肿瘤侵袭转移中的功能; 2 .采用双抗体夹心 ELISA 的方法检测血清中 S100A14 的分泌量; 3 . S100A14 在组织标本中的表达与乳腺癌转移及预后的相关性; 4 . S100A14 与 p53 、 MMP2 以及 ErbB2 相互调节; 5 .研究 S100A14 与 EGF 通路的关系。 编号: 2010128
个人分类: 创新评论|3091 次阅读|0 个评论
健康之路:棺口杏
KONGX 2010-5-10 06:17
2001 年的春节,大学马上要毕业,工作还没有找到,妈妈病重中,到一个亲戚家拜年。他家二儿子,在镇上开了个超市,收入当然也不错。这个世道,有钱人说话的口气就是不一样。他跟我说ldquo;你这个大学上了有什么鸟用,你还是早点拜个师傅学点本事去吧!rdquo;。我很不解,他就开始跟我讲棺口杏的故事。 这是他亲身经历过的事情,是他老婆那边的一个亲戚,一个女孩子才 20 岁,查出来胃癌,在南京最好的一家医院开刀,开进去就关上了,腹腔里面全都是转移灶,医生没有办法治,让她回家吃点好吃的吧! 想想看, 20 岁的女孩子,如花的年龄,就这样被医生判了死刑很快执行,哪个家长不急啊!到处打听哪里有名医,哪里有好药!终于打听到 20 公里外的一个山里住着一个神医,大医院看不好的病他能看好。听到这样的消息,谁都会兴奋起来,何况只有 20 公里,就算 2000 公里也要试试啊! 就这样家里人就到了神医那里,神医听了听情况,说自己要看一看病人才知道。家里人就把神医请到家里,神医摸了女孩的脉搏,看看舌苔,然后说,我这里有样万金难求的好药,包能治好这个女孩的病。什么药,棺口杏。 棺口杏,顾名思义,是长在棺材上,靠近死者嘴边的杏。这种杏,专业术语应该叫真菌,长出来可不容易了。第一:棺木必须是上等木材制造,楠木,一般的木材长不出来;第二:死者睡到棺木里的时候,还有气,最后一口气,要吹到棺木上;这两点还不够,第三:死者在去世前要吃过人参,这样叹出来的气才能长棺口杏。 我就很不解了,这样的杏长在棺材里面,你怎么找的到,他回答我,是这个山里的神医有一次采药的时候意外发现的。有这样的好药,大家肯定一定认为会很贵吧,没有,这位神医心地善良,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只要 1000 元。 这个年轻的小女孩在喝下了棺口杏后,再加上神医的调理,一个月后活蹦乱跳,打扮的风姿朝展的跟一帮朋友们出去玩。家里人那个开心啊,做好锦旗去答谢神医。 这就是他家二老板跟我说读大学有鸟用的原因。当你看到一个医生家里挂满了锦旗,写满的是感谢,这是何等的尊贵。除了锦旗来感谢医生以外,中国人还有一种更传统的方法,杏树。医生看好了病,病人在医生家后面种上一颗杏树,ldquo;杏竹成林rdquo;是对医生最高的评价。杏跟医生、医学生就有不解之缘,很多医科大学的社团都有一个杏字,比如我就曾经做过大学ldquo;杏竹文学社rdquo;的社长。 我,那时候,一个只有 5 个月就要毕业,还没有找到工作的本科生,人才市场上只见人才不见市场。我能跟这个神医比吗?人家能把肿瘤医好,我找工作还要求爷爷拜奶奶,所以也不能怪咱们二老板的口气。 我信了吗?不可能,能把这样的晚期恶性肿瘤治好的神医只有两种可能,误诊和奇迹( P=10 - 8 )!到目前为止,奇迹我还没有见到过;武夷山老师见过,但是说的太笼统,不是所有的淋巴瘤西医没有办法治, Hodgkin's 淋巴瘤 5 年存活率 98% , M3 型白血病 5 年存活率 95% 。 几年之后我从上海瑞金医院回到家乡,又遇到二老板,再问关于棺口杏的故事,那个不幸的女孩在回光返照三个月后离开人世! 启示: 1). 晚期器质性肿瘤不可盲信中医 . 2). 中医是中国目前的 alternative medicine.
个人分类: 行医路上|3800 次阅读|1 个评论
破洞转移
sheep021 2009-12-29 09:51
一个铁锅用久了,破了一个洞,找人补好,过了一段时间,另一个地方又破了一个洞,再不好,过了一段时间,另一个地方又破了一个洞, 按下葫芦浮起瓢,不仅癌症会转移,破洞也会转移哦。 究其本质,不是破洞在转移,而是铁锅在不断腐烂!!! 一个转移,转移了多少双眼睛的注意力!!! 看到的是现象,而现象背后,才是本质。洞穿显现,直达本质,需要的是一颗独立思考之心,而不是漂浮不定之眼和人云亦云之嘴。
个人分类: 感悟中医|851 次阅读|1 个评论
怎样对待国际研发产业对华转移(赵刚) ZZZ
pikeliu 2009-11-22 22:40
怎样对待国际研发产业对华转移 发布时间: 2009-10-25 | 作者:赵刚 http://www.stdaily.com 2009年10月25日 来源: 科技日报 作者: 赵刚   进入21世纪以来,发达国家为争夺和利用全球科技资源,提升国际竞争力,加大了向中国、印度等新兴发展中国家RD转移的力度。根据联合国贸发组织的调查,62%的跨国公司将中国作为20052009年设立海外研发机构的首选地。面对国际研发产业转移的这一新趋势,我国政府既要运用适当的鼓励政策,也要采取必要的保障措施,以有效提高我国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快速的经济增长,巨大的市场潜力,丰富优质的科技人力资源,这些促使中国成为全球跨国公司RD投资的焦点。截至2007年底,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研发机构已达到1160家;截至2006年底,全国外资研发机构累计投资达190.79亿美元。   国际研发产业对华转移的利与弊   跨国公司研发产业的对华大规模转移,对中国的研发产业既带来发展的机遇,也提出挑战。   利:近年来,外资研发投入增长很快,外资企业研发经费增长速度和投入强度明显高于内资企业。外资研发投入成为我国研发投入的重要来源。   跨国公司在华从事研发活动,创造了大量高薪工作岗位,对抑制我国优秀人才流向海外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也吸引了若干来自海外的研发人才。人才集聚和培养作用较为明显。伴随研发人才不断从外资研发机构流出,由此而产生的知识溢出效应也将显著。除此而外,外资在华在开展研发活动,也将世界先进的创新理念和管理经验带进我国,对国内科研管理在组织和制度上都起到了示范作用,也提升了相关领域的技术层次和技术水平。   弊:目前,在华外资研发机构的研发人员绝大多数都来自国内本土人员,大量的科技人员流向了外资研发机构,使得我国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的人才更为缺乏。同时,跨国公司借技术优势占据了我国相当大的市场,在华研发机构进一步强化了这种优势,使得我国企业在与跨国公司的竞争中处于明显的劣势。更为严重的是,跨国公司通过大规模并购,强化了外资在一些重点行业的技术垄断。此外,跨国公司在与国内企业和科研院所合作中还存在着科研资源流失的现象。   借机提升,中国仍面临诸多问题   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研发机构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几乎全部集中在上海、北京、广东、江苏、天津、浙江、福建和大连等省市,世界500强在华研发机构在长三角地区的集中程度更为明显。   在跨国公司与国内企业的博弈过程中,本土企业的吸收能力、技术差距是影响博弈结果的关键因素,吸收能力越大、技术差距越小,溢出效应越大,反之,挤出效应越大。本土企业同跨国公司的技术差距较大,使得本土企业在博弈中不占优势。国内企业若习惯于通过购买技术或技术许可权来实现其技术升级时,就会减弱它们通过自身研发提高技术水平的动力,形成对跨国公司技术的依赖。   外资研发机构以产品开发为主。在华跨国公司研发机构的研发活动主要集中在应用研究和产品开发环节,较少涉及核心技术和基础研究;也有少数规模较大的著名跨国公司的在华研发机构从事一些基础研究和核心技术的开发。   外方倾向于采取独资形式,以此强化对研发机构的严格管理和控制,防止技术的外溢。并采用内部化方式将技术的转移限于母公司和子公司之间,保证技术扩散不仅少,而且非常缓慢。外资企业抑制本地企业的创新活动,在中国的不少行业已经形成了垄断或寡头垄断,使本地企业被迫退出市场,原有的研发队伍解体、人才流失,对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培育造成了负面影响。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跨国公司的在华研发机构主要为利用国内科技人力资源,集中在与中国的大学和科研院所,与企业的合作相对较少。跨国公司研发人员流动效应不明显。由于外资企业的吸引力强于本地企业,在华外资企业的研发队伍较为稳定,人员流动性低,即使有少量研发人员被高薪聘走,大都仍进入其它外资企业工作。   我国怎样应对国际研发产业对华转移   发达国家研发产业转移对我国本土企业的技术创新既有溢出效应又有挤出效应,两者同时并存,方向相反。面对跨国公司研发全球化的趋势,我国政府既要运用适当的政策鼓励他们更多地来华进行研发投资,也要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国内科技资源大量被吸出。   加强对跨国公司研发活动的宏观管理 政府不能对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活动放任自流,而应该对不同行业不同地区采取不同的政策。例如重点鼓励跨国公司投资于高新技术行业,鼓励跨国公司投资于中西部地区。   帮助本土企业提高技术吸纳能力 要建立为企业技术服务的机构,弥补企业在技术吸收过程中信息不足的缺陷;要建立企业技术开发基金,为国内企业技术改造和创新提供必要的金融支持;要制订各种优惠政策,加速国产化进程。   重视跨国公司人才 通过提高完善用人机制和人才奖罚待遇,以优厚的条件吸引这些掌握重要技术的人才回流到国内企业中,这样就可以把跨国公司的先进技术带过来,从而提高了国内企业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打造国际科技研发中心 应进一步改善高科技园区的管理与服务水平,增加与国外科学园区的交流,提高国内高科技园区的国际化水平,力争用20年左右的时间,在国内的重点产业如软件、生命科技、新能源、新材料、医药等领域打造几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研发中心。   坚持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 对于核心的关键技术,决不可能依赖跨国公司,必须集中力量自主开发。但由于中国的自身财力有限,不可能在财政收入中拿出更多的钱去进行所有高新技术的研究开发,有效的办法是减少一般性的技术引进,将有限的财力集中在少数关键的技术上。   引导跨国公司提高在华研发活动的档次 要鼓励跨国公司提高在华研发机构在其全球研发网络中的地位,鼓励其在华研发活动更多地针对母公司在全球市场的应用。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 本篇文章来源于 科技网|www.stdaily.com 原文链接: http://www.stdaily.com/kjrb/content/2009-10/25/content_117437.htm
个人分类: 科技创新|2687 次阅读|0 个评论
肝癌转移特定分子标记物研究论文信息分析
xupeiyang 2009-11-4 12:26
http://www.gopubmed.org/web/gopubmed/1?WEB0zwzydl07ik4gIlI1I00f01000j10040001rl Snail or Twist or Slug andmetastasis 12 documents semantically analyzed Top Years Publications 2009 7 2007 3 2006 1 2005 1 Top Countries Publications USA 4 Taiwan 2 Japan 2 Germany 2 France 1 United Kingdom 1 Top Cities Publications Taipei 2 Boston 1 Los Angeles 1 Sagamihara 1 Baltimore 1 Durham 1 Berlin 1 Munich 1 Lyon 1 Cardiff 1 Top Journals Publications J Pathol 2 Cancer Res 2 Hepatology 1 Crit Rev Immunol 1 Int J Oncol 1 Mol Biol Rep 1 Cancer Biol Ther 1 Clin Cancer Res 1 J Cell Biol 1 Ann Surg Oncol 1 1 2 3 4 Top Authors Publications Wu J 1 Yang M 1 Chen C 1 Chau G 1 Chiou S 1 Su C 1 Chou T 1 Peng W 1 Lai H 1 Liu C 1 Chao T 1 Su P 1 Lee H 1 Shih Y 1 Su H 1 Chu T 1 Yu M 1 Lin Y 1 Kuperwasser C 1 Dimeo T 1 1 2 3 4 1 2 3 ... 16 Top Terms Publications Neoplasm Metastasis 12 epithelial to mesenchymal transition 11 slug 11 Neoplasms 10 Humans 9 Cadherins 8 Transcription Factors 8 Genes 8 e-cadherin 7 Mesoderm 7 Down-Regulation 6 Mice 6 Tissues 6 Epithelial Cells 6 Animals 5 Prognosis 4 Carcinoma 4 signal transduction 4 Breast Neoplasms 4 Twist Transcription Factor 4 1 2 3 ... 16 http://www.sciencenet.cn/htmlpaper/20091141054205247697.shtm 科学家们鉴定出引发肝癌转移特定分子标记物 肝细胞性肝癌(HCC)或原发性肝癌由肝脏的上皮组织恶化而来,通常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或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导致。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估计美国国内每年有15,000名男性和6,000名女性被诊断为HCC。据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2004年的报道,全球有632,000例HCC患者,其中发病率最高的地区是西太平洋地区和非洲。 台北退伍军人总医院的研究者调查了HCC的分子机制,而由于HBV的高流行率(15-20%),HCC是台湾最常见的肿瘤之一。这项研究第一次提供了多个上皮至间充质转化(EMT)分子标记物的综合概况,并发现在HCC中Snail和Twist蛋白是EMT的主要诱因,而Slug蛋白则不起主要作用。这项研究由国家科学委员会部分资助,发表在十一月号的《肝脏学》杂志,此杂志由美国肝脏疾病研究协会承办。 上皮至间充质转化(EMT)是人肿瘤侵袭和转移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步骤,描述了上皮细胞不再彼此黏附,而转变为具有成纤维细胞特性的一个过程。EMT过程始于主要的EMT调节因子(包括Snail,Twist和Slug蛋白)对上皮钙粘蛋白(E-cadherin)功能的抑制。 上皮钙粘蛋白(钙依赖的黏附分子)是一类存在于上皮细胞中帮助组织细胞粘结的蛋白。当上皮钙粘蛋白不存在了,癌症细胞就可以转移移动。 吴家成(音)教授和同事们收集了123例原发HCC病人的肝癌和癌旁组织的样品,这些病人于1990年至2002年间在台北退伍军人总医院接受了肝癌切除手术。在60.2%病人中发现了上皮钙粘蛋白功能的减弱。吴教授解释:我们发现在上皮钙粘蛋白功能减弱的患者中,无肿瘤的时间和总的存活都有一个统计学显著的减少。上皮钙粘蛋白表达降低也常与肿瘤体积较大和多发性肿瘤相关联。 结果显示,Snail和Twist蛋白(控制基因何时开关的转录因子和蛋白)的共表达指示了最糟糕的HCC病人预后。吴教授认为:我们的研究第一次证明了这两个蛋白(Snail和Twist)虽然独立工作,却共同促进EMT。 根据这个研究,Twist蛋白的过表达与HCV相关的HCC有相关性,这部分解释了这种肝癌的高度转移性和次中肝癌患者的不良预后。吴教授认为:我们的结果提供了必须的信息,可用来决定HCC病人的预后,为将来发现新的HCC的治疗方法提供了基础。 更多阅读 《肝脏学》发表论文摘要(英文) http://www3.interscience.wiley.com/journal/122542499/abstract?CRETRY=1SRETRY=0 Hepatobiliary Malignancies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independent effect of twist and snail in promoting metastasis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Muh-Hwa Yang 1 2 3 , Chih-Li Chen 4 , Gar-Yang Chau 5 6 , Shih-Hwa Chiou 1 7 , Chien-Wei Su 1 8 , Teh-Ying Chou 1 9 , Wei-Li Peng 7 , Jaw-Ching Wu 1 3 7 * 1 Institutes of Clinical Medicine, National Yang-Ming University, Taipei, Taiwan 2 Division of Hematology-Oncology, Taipei Veterans General Hospital, Taipei, Taiwan 3 Genomic Medicine Research Center, Taipei Veterans General Hospital, Taipei, Taiwan 4 School of Medicine, Fu-Jen Catholic University, Taipei, Taiwan 5 Faculty of Medicine, National Yang-Ming University, Taipei, Taiwan 6 Division of General Surgery, Department of Surgery, Taipei Veterans General Hospital, Taipei, Taiwan 7 Department of Medical Research and Education, Taipei Veterans General Hospital, Taipei, Taiwan 8 Gastroenterology, Department of Medicine, Taipei Veterans General Hospital, Taipei, Taiwan 9 Department of Pathology, Taipei Veterans General Hospital, Taipei, Taiwan email: Jaw-Ching Wu ( jcwu@vghtpe.gov.tw ) * Correspondence to Jaw-Ching Wu, Department of Medical Research and Education, Taipei Veterans General Hospital, No. 201, Sec. 2, Shih-Pai Road, Taipei 112, Taiwan Potential conflict of interest: Nothing to report. These authors contribute equally to this study. fax: 886-2-28745074 setDOI("ADOI=10.1002/hep.23221") Funded by: National Science Council; Grant Number: NSC93-2321-B-010-012, 94-2321-B-010-010, 95-2321-B-010-005, 98-3112-B-010-017 Ministry of Education, Aim for the Top University Plan; Grant Number: 96A-D-T304, 97A-C-T501 Taipei Veterans General Hospital; Grant Number: V97ER2-016, V98ER2-017 Fu-Jen Catholic University, Taipei, Taiwan; Grant Number: 109531030990-3, 109631030990-3 Abstract The 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 (EMT) is critical for induction of invasiveness and metastasis of human cancers. In this study we investigated the expression profiles of the EMT marker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MT markers and patient/tumor/viral factors, and the interplay between major EMT regulators in huma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 Reduced E-cadherin and nonmembranous -catenin expression, the hallmarks of EMT, were shown in 60.2% and 51.5% of primary HCC samples, respectively. Overexpression of Snail, Twist, or Slug, the major regulators of EMT, was identified in 56.9%, 43.1%, and 51.4% of primary HCCs, respectively. Statistical analysis determined that Snail and Twist, but not Slug, are major EMT inducers in HCC: overexpression of Snail and/or Twist correlated with down-regulation of E-cadherin, nonmembranous expression of -catenin, and a worse prognosis. In contrast, there were no such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samples that overexpressed Slug. Coexpression of Snail and Twist correlated with the worst prognosis of HCC. Hepatitis C-associated HCC was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Twist overexpression. HCC cell lines with increased Snail and Twist expression (e.g., Mahlavu) exhibited a greater capacity for invasiveness/metastasis than cells with low endogenous Twist/Snail expression (e.g., Huh-7). Overexpression of Snail or/and Twist in Huh-7 induced EMT and invasiveness/metastasis, whereas knockdown of Twist or Snail in Mahlavu reversed EMT and inhibited invasiveness/metastasis. Twist and Snail were independently regulated, but exerted an additive inhibitory effect to suppress E-cadherin transcription. Conclusion: Our study provides a comprehensive profile of EMT markers in HCC, and the independent and collaborative effects of Snail and Twist on HCC metastasis were confirmed through different assays. (H EPATOLOGY 2009.) Received: 30 March 2009; Accepted: 9 July 2009
个人分类: 肿瘤研究|2655 次阅读|0 个评论
眾多海龜中會不會冒出個李嘉誠來?
jiangjinsong 2009-9-25 20:42
吳 飛鵬先生的博文 在中国做研发和技术转移就象喝苦丁茶 介紹了國內從事技術研發和技術轉移的艱辛,批評了相關的政策。 我覺得國人由於受過去科舉考試的影響,重視讀學位,不重視學技術的文化也是很重要的原因: 這都是飽含艱辛的親身體會,的確值得重視! 向吳老同志學習、致敬! 好像日本人在這方面比我們高明,據說過去有日本人到美國混入工廠中偷得技術就回國,才不把打狗脫當回事呢! 有的日本人到外國去學了點什麽做咖喱、做批薩的手藝,回日本開個小店,日子過得很好,如果聰明的中國人能向笨笨的日本人學習,中國發展得會更快的。 博主回复:所以,今日的日本掌握着世界上最先进技术的四分之三。 其實,如果能不受流俗的影響,做出一點實實在在的事出來,對國家和人民有較大的貢獻,個人也會得到相應的回報。就拿老吳同志來說,日子就過得挺滋潤的嗎!(至少不用為拿不到項目發愁,他老人家是把送上門來的經費給拒了,很牛很強悍的說!) 網上亂逛,發現原來香港首富李嘉誠就是在國外偷了點技術起家的。 如果有些在海外留學的朋友能像李嘉誠那樣留心吸收點有用的技術回國,國家自然強盛,自己的發展也會挺順的,也就不用在科學網博客上發牢騷了,呵呵。 意大利偷师学艺 成就塑胶花大王   人们都称李嘉诚为塑胶花大王。李嘉诚的成功与他敏锐的洞察力密不可分。作为塑胶厂老板,李嘉诚每日都在寻求着塑胶业的动向信息。而李嘉诚扎 实的英语童子功再次帮了他。一天,在翻阅英文版《塑胶》时,李嘉诚读到了这样一则简短的消息:意大利一家公司已开发出利用塑胶原料制成的塑胶花,并即 将投入批量生产,推向欧美市场。李嘉诚立即判断,塑胶花的面市将会引起塑胶市场的一场革命。   机不可失,1957年春天,李嘉诚揣着强烈的希冀和求知欲,登上飞往意大利的班机去考察。他在一间小旅社安下身,就迫不及待地去寻访那家在世界 上开风气之先的塑胶公司的地址,经过两天的奔波,李嘉诚风尘仆仆来到该公司门口,但却戛然却步。他素知厂家对新产品技术的保守与戒备。也许应该名正言顺购 买技术专利,然而,一来,长江厂小本经营,绝对付不起昂贵的专利费;二来,厂家绝不会轻易出卖专利。   情急之中,李嘉诚想到一个绝妙的办法。这家公司的塑胶厂招聘工人,他去报了名,被派往车间做打杂的工人。李嘉诚负责清除废品废料,他能够推着小车在厂区各个工段来回走动,双眼却恨不得把生产流程吞下去。李嘉诚收工后,急忙赶回旅店,把观察到的一切记录在笔记本上。   整个生产流程都熟悉了。可是,属于保密的技术环节还是不得而知。假日,李嘉诚邀请数位新结识的朋友,到城里的中国餐馆吃饭,这些朋友都是某一工 序的技术工人。李嘉诚用英语向他们请教有关技术,佯称他打算到其他的厂应聘技术工人。李嘉诚通过眼观耳听,大致悟出塑胶花制作配色的技术要领。   最终,李嘉诚满载而归。回到香港,李嘉诚快人一步研制出了塑胶花,填补了香港市场的空白。同时,李嘉诚掀起了香港消费新潮流,长江塑胶厂由默默无闻的小厂一下子蜚声香港塑胶业界。   1958年,长江公司的营业额达到了一千多万港元,纯利一百多万港元。而这一年,李嘉诚刚好30岁,真正的三十而立。   平心而论,以今天的商业准则衡量李嘉诚当年的行为,值得商榷。但在那个年代,偷师和模仿是很普遍的现象,无可厚非。李嘉诚创大业的勇气和他随机应变的精明都能给我们启迪。
个人分类: 科學文化|3783 次阅读|14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8 18:5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