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自然博物馆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北京自然博物馆-动物篇
pkucarer4300 2012-12-4 09:08
标本很多,直接上图了:
个人分类: 摄影|5912 次阅读|0 个评论
重庆自然博物馆--招聘地质学与古生物学硕士博士毕业生
热度 3 BihongFu2010 2011-3-3 15:32
我的老朋友重庆自然博物馆馆长欧阳辉先生(中国著名恐龙研究专家)前两天来电,希望推荐几名优秀地质古生物硕士、博士毕业生,据欧阳馆长说条件很优厚。下面是重庆自然博物馆的简介,其新馆预计今年年底开馆,有意者请与我联系。 E-amil:fbh007@yahoo.com 重庆自然博物馆 重庆自然博物馆是中国综合性自然历史博物馆,位于四川省重庆市枇杷山。前身是中国西部科学院,1944年成立中国西部博物馆,1949年以后,先后改建为西南人民科学馆、西南博物院自然博物馆、重庆市博物馆自然部。1981年改为现名。 该馆藏有地质矿产、古生物、动物、植物、土壤和旧石器等标本近7万件,模式标本和其他珍稀标本100余件。四川地区不同门类、不同时代的代表性恐龙化石标本都有收藏,已装架展出的骨架标本有8具,同时还收藏有100余件恐龙足印化石标本。此外,馆藏维氏中国古鳖(晚侏罗世)是世界最早发现的鳖类化石之一;蛇颈龟标本是除欧洲之外少有发现的珍品;成渝龟是中国已知最早龟类的代表,在同类的世界记录中也属罕见,其化石对研究早期龟类演化具有重要意义。动物标本有国家保护动物大熊猫、牛羚、金丝猴、小熊猫、雪豹、毛冠鹿、绿尾虹雉、大鲵(娃娃鱼)等标本。植物标本包括221科、1500余属、2400余种,有不少是珍稀植物标本。 该馆办有“四川恐龙化石陈列”、“四川脊椎动物陈列”、“生物进化展览”、“恐龙化石对外展出回国汇报展览”等。此外,还辟有动、植物教学参考室和其他临时展览。 该馆编辑出版有《四川侏罗纪恐龙及其地层》(合编)、《铜梁旧石器文化之研究》(合编)与《剑龙》等书。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7098 次阅读|4 个评论
欧洲游记03:参观日内瓦的自然博物馆
kd652 2009-12-4 09:41
参观了日内瓦的自然博物馆: 达尔文像 看珍禽标本 世界真奇妙 授带鸟? 另一类穿山甲? 这是什么兽啊?
个人分类: 海外游记|4244 次阅读|3 个评论
法国国家自然博物馆掠影
venking 2009-10-15 22:35
法国国家自然博物馆掠影 刘晓 法国国家自然博物馆(Musum National d'Histoire Naturelle)位于塞纳河左岸的巴黎第五区,是法国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大的自然科学类博物馆。它的前身是1626年建成的皇家药用植物园( Jardin Royal des Plantes Mdicinales ),后来演变为侧重自然研究的 皇家植物园(Jardin du Roi)。17、18世纪,这里成为巴黎植物学、解剖学和化学的研究中心。启蒙运动时期,在博物学家布丰(Comte de Buffon, 1707-1788)近半个世纪的主持下,这个植物园成为研究中心兼博物馆,其收藏居欧洲之冠,享有很高的声誉。 图片:位于植物园的布丰座像 法国大革命时期,作为王权的象征,皇家植物园一度前景堪忧。但真正的博物学收藏被视为学术研究的一部分。1793年6月10日,它被国民公会改组为国家自然博物馆,增设了动物园和图书馆,原来植物园中不同级别的职位改为等级相同的9个教授席位,次年正式开馆。博物馆不再是少数权贵享乐的场所,而是致力科普和科学实验,起到公共教育的作用。拿破仑时代,稳定的政局和远征使博物馆获得长足发展,动植物收藏品及实验室大幅扩充,研究人员的质量和数量均属领先。自然博物馆的出现,引起了欧洲和世界各国纷纷效仿。 达尔文之前的进化论 自然博物馆开馆不久,馆内三名从事形态学研究的博物学家就开始了关于进化论的探讨。在达尔文的名著《物种起源》(1859)发表以前,这些进化论的先驱们已经从不同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生物进化学说的最先提出者是拉马克(J. Lamark,1744-1829),他认为高等动物是由低等动物演变而来的。受百科全书思想的影响,拉马克对科学的许多分支都有所涉猎,因此视野较广。拉马克最初研究植物,在布丰的帮助下,1778年出版名著《法国全境植物志》( Flore Fran aise ),从而当选法国科学院院士,并进入皇家花园工作。1793年,拉马克应聘为博物馆无脊椎动物学教授,开始了他长达35年的动物学研究。无脊椎动物是动物学中最复杂的部分。在1801年完成的《无脊椎动物系统》一书中,拉马克首次把无脊椎动物细分成十个纲,这种划分是对林奈分类法的补充和发展,故生物学史把拉马克称为无脊椎动物学的创始人。通过植物和无脊椎动物的研究,拉马克于18世纪末开始思考整个生物界的内在联系,1809年发表《动物学哲学关于动物博物学的思考与阐述》一书,第一次系统地论述了生物进化的思想,提出物种之间的界限不是绝对的,生物在时间上是不断进化的。他还提出了两条解释生物遗传和变异的法则: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 在拉马克生前,由于缺乏精确证据的支持,进化论的影响还不大,两条法则也饱受争议。他的成就不被看重,晚景凄凉,甚至难觅葬身之地。但他的学说作为生物学和进化论发展的一部分,具有重大意义。1909年,在《动物学哲学》发表100周年之际,博物馆所在植物园的大门内侧建成了一座拉马克的半身雕像,雕像下写着:献给进化论的创始人(见封面)。 圣提雷尔(. G. Saint-Hilaire,1772-1844)是博物馆高等脊椎动物学教授。该馆创建之初,年仅22岁的圣提雷尔就受聘该讲席。他曾与拿破仑一起远征埃及,开展了很多有价值的工作。通过对鱼类等脊椎动物进行比较研究,1818年他出版了《解剖哲学》,运用比较的方法,得出不同物种在结构上的一致性。圣提雷尔认为,自然环境的变化导致动物形态的变异,这种变异是有机质的内在特性所决定的,进化是突变的,环境条件不起主要作用。圣提雷尔还将居维叶(G. Cuvier,1769-1832)介绍到博物馆,任动物解剖学助理教授。两个年轻人充满热情,起初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可以说,比较解剖学就是他们共同创立的。 图片:圣提雷尔 居维叶的贡献是对现代动物的构造和古代化石加以系统比较。他1812年出版的《化石骸骨的研究》复原出150种绝种的哺乳动物。居维叶将绝种的和现存的动物划分为四个主要分支,通过化石研究,他发现了不同时代地层化石的历史差异。这些材料本来能为进化论提供直接的科学根据,但他是虔诚的基督徒,笃信神创论和物种不变的观点,从而提出灾变论。 凭借早期大量卓越的工作,居维叶很快便取得权威地位,名声传遍世界,身边总是聚集着来自世界各国的合作者和学生。他为了坚持自己的观点不惜压制不同意见,成为生物学的独裁者。他不仅极力贬低拉马克的成就,还对圣提雷尔的观点发动攻击。居维叶去世后,法国生物界的教授席位多为他的学生们长期占据,其学说更加教条化,进化学说因而在法国止步不前。 博物馆现状 今天的自然博物馆主要由大演化馆(Grande Galerie de l'volution)、比较解剖学和古生物学馆(Galeries dAnatomie compare et de Palontologie)、矿物学与地质学馆(Galerie de Mineralogie et Geologie)、植物园、动物园等组成。此外,博物馆的分支机构还包括人类馆(Muse de l'Homme),以及位于法国北部的克莱尔动物园(Parc Zoologique de Clres)。 图片:植物园入口处的猛犸象 博物馆的各个展馆分布于植物园中。植物园对公众免费开放,来自世界各地的花草树木种类繁多,令人叹为观止。里面拥有精品玫瑰种植园、阿尔卑斯植物园、生态园以及温室、菜园、树林等。游人穿梭于展馆之间时便可欣赏植物园的美景。 园内最引人注目的建筑是大演化馆,该馆前身是1889年开馆的动物学陈列馆,但由于藏品超负荷以及战火受损等原因,从1965年起关闭,直到1994年整修开馆,新馆美丽而充满现代气息。四层面积共6000平米。一层是海洋动物,入门即可看到一具须鲸骨架和巨型鲨鱼标本。二层陈列陆地生物,包括非洲草原哺乳动物、撒哈拉沙漠动物、极地动物、美洲雨林动物等。三层中间是由大象引领的一群动物队列,仿佛奔向诺亚方舟,场景极为壮观。一侧的长廊里展示了已经灭绝的或濒危动物的标本,如澳大利亚的袋狼,以及马达加斯加象鸟的一枚蛋。本层还展出了许多模型、图版等,在这里,会让人们思考人类对自然的影响:渔猎、采集、对生物多样性的破坏,以及对动植物的驯化、繁育。四层介绍现代的进化观念,可以欣赏到动物多样性之美。 图片:行进中的动物队列(大演化馆三层) 比较解剖学和古生物学馆于1898年开放。进入该馆首先会看到一个没有皮肤的诺亚在招手迎客。身后数百个动物的骷髅,朝向同一方向。四周是比较解剖学的展示,如鱼类、爬行类、鸟类、哺乳动物和人类的大脑、内脏的标本。还可以看到各种畸形的人体标本。二层展出古脊椎动物化石标本,当然,少不了梁龙、乳齿象、猛犸象、鱼龙这类庞然大物。三层是无脊椎动物部分。 图片:招手的诺亚 矿物学与地质学馆则展出了令人艳羡的天然矿物和皇家珠宝。游人仿佛置身水晶洞窟的梦幻之境,无数的天然金块、紫红水晶、红蓝宝石、黄玉等等,光彩夺目。鼎铛玉石,金块珠砾,昔日财富与权力的象征,已被用作科学研究和公众展览。当然,展出的只是其24万件藏品的极小部分,该馆仅陨石就多达2500块。 博物学传统 在科学史上,博物学传统是与数理传统同样重要的两大研究范式。博物学也称自然史(natural history,字面意为自然研究),以前泛指除数理科学以外的一切自然科学。从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古罗马《自然史》的作者普林尼、文艺复兴时期的达芬奇,到44卷《自然史》的作者布丰、拉马克、圣提雷尔、居维叶、达尔文等,都是博物学大家。1666年巴黎科学院成立之初,将科学划分为数理科学和自然科学,后者包括化学、植物学和解剖学,即对应着自然博物馆的研究领域。博物馆在理化方面的研究也很突出,甚至一度与巴黎大学相抗衡,如化学家盖-吕萨克(J. Gay-Lussac,1778-1850),1832年任法国自然博物馆化学教授。应用物理学教授贝克勒尔(H. Becquerel,1852-1908)因发现铀的放射性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其工作也是在博物馆完成的。 图片:贝克勒尔 后来随着科学学科的分化,博物学的地位逐步边缘化。19世纪以来,自然博物馆在法国生物学界的地位逐渐被从事实验生物学研究的巴斯德研究所取代,20世纪的分子生物学更是在分子水平上整合了生物学。但博物学作为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方法和传统,在解决目前人与自然关系的难题,以及自然和人文教育方面,仍将长期发挥其独特的优势。 法国自然博物馆本身也是一个研究和教学机构,自17世纪起就以实证教学对抗经院传统的巴黎大学的教学。目前博物馆拥有30多个研究室,学科涵盖动物学、植物学、人类学、自然保护、物理学、化学、地质学、矿物学、古生物学等,有数百名科学家在该馆从事基础研究工作。1993年,该馆率先开设博物馆学(Musologie)博士课程,表明博物馆学在法国被认同为一门学科。博物馆学的目的在于培育博物馆学的研究者以及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的知识讯息传播的研究者与教学者。课程强调博物馆的社会责任,重点从事观众研究和知识传递的研究。 2007年10月,来自全球36个国家93个自然博物馆和动植物学研究机构的200多位代表相聚巴黎,共同庆祝伟大的博物学家布丰诞辰300周年,并召开题为21世纪的自然史研究机构:应对我们共同的未来的国际会议。会议由法国国家自然博物馆承办,大会发表布丰宣言,将自然博物馆的工作定位为:对自然界的进一步探索,培训不同动植物类群的分类专家,并向人们特别是青年人普及这些知识。 自然博物馆与中国 值得强调的是,自然博物馆丰富的藏品乃至法国生物学的发展,离不开自18世纪以来几乎从未停息的科学探险。法国博物学家的探险范围不仅包括遍布世界的殖民地,还扩展到南极地区,他们带回大量新的物种和材料,出版的报告至今仍具有重要价值。 自然博物馆对生物资源极为丰富的中国充满兴趣。1962年来华的法国传教士大卫(J. P. A. David,1826-1900,中文名谭卫道)就受博物馆之命采集中国动植物标本,十余年收集物种数以千计。1866年,他在北京皇家猎苑发现大卫神父鹿,即 麋鹿 。1869年,他在四川见到了大熊猫,并把这种黑白熊命名为panda,自然博物馆将他送回的熊猫皮制成标本展出后,引起轰动。风靡世界的熊猫文化,此为肇始。该标本至今仍在大演化馆中展出。 图片 谭卫道 1914年,另一名法国传教士,探险家和博物学家桑志华(E. Licent, 1876-1952)来到天津,创立了北疆博物院。他将在中国的发现寄给法国自然博物馆等机构,引起了关注。1922年,自然博物馆派出古生物专家德日进(P. Teilhard de Chardin, 1881-1955),与桑志华组成法国古生物考察团,对中国的史前考古做出了重大贡献。桑志华在中国考察25年,著述16种,德日进在中国24年,著述达41种。两人均被北平研究院聘为外籍特约研究员。 图片:天然博物院与北平研究院生物部大门 中国早期生物学研究机构的建立也明显受到自然博物馆模式的影响。1929年,曾被用作皇家花园和动物园的北平农事实验场被改组为天然博物院(今北京动物园),北平研究院生物部下设的动物、植物和生物三个研究所,分别与天然博物院的动物园、植物园及动植物标本陈列室合作成立,三所在博物院内新建的大楼被命名为陆谟克堂(拉马克旧译陆谟克),以纪念这位进化论的创始人。中央研究院也是先于1930年成立自然历史博物馆,1934年改为动植物研究所。( 参考文献与图片来源 巴拉泰等 2006.《动物园的历史》. 乔江涛译. 中信出版社. Caullery, M. 1975. French Science and Its Principal Discoveries since the Seventeenth Century . New York: Arno Press. http://www.mnhn.fr. http://members.virtualtourist.com/m/a05dc/18308/4/#1860286. http://www.xtbg.ac.cn/News/General/554.html. 罗芃等1997.《法国文化史》. 北京大学出版社. 孙景云主编2004.《天津自然博物馆建馆90周年文集》.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个人分类: 未分类|4191 次阅读|0 个评论
北京--CQC的会议—天坛公园与自然博物馆(下)
chowsiutung 2009-9-27 19:31
(下)一大早起来退了房,想到联系的人不愿意见我,何苦呢,还是去溜达溜达吧,到了天安门问一警察:国家博物馆开吗?答案是no,哦,又省省了。到了天桥,迫不及待对着德云社那种极像旧时厂房的房子拍了几张,可怜的手机,可怜的我,相机几乎自己都想不到用。。。因为某个小朋友喜欢相声,呵呵。。。 去天坛逛逛吧。嗬,人真够多的,不过像我这种年龄的却是极少,尤其是还拎一鼓鼓囊囊的大包。。里面的啥子,我就不摆了,总之是黑热闹。。。我只是想起,哦,这是在北京,或许也只有这里的人们才可以享受这么优秀的资源,恩,恩,跟昨晚上的感受一样。 我只是对自然博物馆很感兴趣,或许我不该从事环境学,maybe ecologist or archaeologist or anthropology。。。昆虫馆,恐龙馆,动物馆,海洋生物馆,都是美不胜收,让我留恋往返。。 这样吧,肯定是有虎头蛇尾之嫌,因为隔了太久,当时心里怎么想的,都想不起来了。。。 还是及时动笔比较好。。
个人分类: 未分类|1731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17:2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