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大锅饭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人民公社没有调动农民积极性事出有因
热度 3 蒋高明 2015-4-16 17:21
人民公社没有调动农民积极性事出有因 蒋高明 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土地改革,翻身的农民有了自己的土地。这时,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是空前高涨的。但分地后实行依然是私有化,即单干,经过几年的时间,农村很快就出现了两极分化。那些有青壮劳动力和牲口的农户,在耕种能力上比较强,可那些老弱病孤寡的家庭虽然得到了土地,但依然很贫困,生活压力逼迫他们将分到的土地廉价租给别人耕作,甚至出现了个别农民私自买卖土地的现象。针对这种情况,一些贫困户自发合作起来,利用人心齐的热情,与富裕中农抗衡。浩然的小说《金光大道》和《王国藩穷棒子社》的故事,就是介绍了当时北方农村的初级合作社历史。 中央逐步看到了农民合作的好处。一些合作社对土地投入大,人心齐,即使在恶劣的条件下,也使粮食产量超过了单干户。由此, 农业合作化运动 开始出现高潮, 1956 年 完成了高级合作化,每社平均 200 户左右。 1957 年 冬和 1958 年 春的 农田水利 建设高潮,大大改变了农业生产条件。由初级互助组,到合作社,到合作 联队 、联社。因此,一个更大范围的农民合作形式,即人民公社开始在全国蔓延了。 用客观的历史的眼光来看,人民公社化运动,是 中国共产党 在五十年代后期全面开展社会主义建设中,为探索 中国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所作的一项重大决策。 当时国家“一穷二白”,加上以西方为主导的国际社会对中国采取经济封锁对策,各项事业百废待兴,吃饭还是几亿人的大问题,而农业产量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依赖于水利建设。 毛泽东 考虑到当时以大搞兴修水利为特点的农业生产建设的发展需要,觉得需要办大社。于是, 1958 年 3 月,中共中央政治局 成都会议 通过了《关于把小型的农业合作社适当地合并为大社的意见》。意见指出:“为了适应农业生产和文化革命的需要,在有条件的地方,把小型的农业合作社有计划地适当地合并为大型的合作社是必要的。”会后,各地农村开始了小社并大社的工作,有的地方出现了“共产主义公社”、“集体农庄”,有的地方出现了“人民公社”。 1958 年 7 月 1 日 《 红旗 》杂志第 3 期《全新的社会,全新的人》一文中,比较明确地提出“把一个合作社变成一个既有农业合作又有工业合作 基层 组织单位,实际上是农业和工业相结合的人民公社”。这是在报刊上第一次提“ 人民公社 ” 的名字。是年 8 月 6 日,毛泽东视察 河南 新乡 七里营 人民公社时,说人民 公社 的名字好。 9 日,在与 山东 领导的谈话时说:“还是办人民公社好……”,并指出公社的特点是 一大二公 。谈话在报纸上发表后,各地掀起了办人民公社的热潮。 8 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 北戴河 召开 扩大会议 ,会议通过了《 中共中央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 》。 9 月初,《 人民日报 》公布了这一决议,全国迅速形成了 人民公社化运动 的热潮,仅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就基本上实现了人民公社化。 到年底,全国 74 万多个 农业生产合作社 合并成为 2.6 万多个人民公社,参加公社的农户有 1.2 亿户,占全国总农户的 99% 以上。 出发点很好的人民公社化运动,为什么没有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甚至还造成了“三年自然灾害”期间饿死人的现象呢?这是因为,那次缺乏科学规划,缺乏实践的农民合作运动,在具体操作中,偏离了正确的路线,造成了大量资源浪费,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农民劳动积极性受伤害,造成社会生产力的极大破坏。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为标志的“左”倾错误严重泛滥,给一些不怀好心的人可趁之机,一些希望看笑话的人趁机推波助澜,将这场轰轰烈烈的运动几乎变成一场闹剧。如有段时期,一些地方领导理解的人民公社就是一切都是共有的,除了集体吃饭,甚至孩子都是集体的,“老婆能不能公用,还要请示上级”的荒唐想法。 理想化的人民公社,脱离了几千年来小农为主的社会现实,违背了 生产关系 要与 生产力 相适应的规律。由于在合作化运动的后期已出现了过急过猛的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人民公社化运动又出现了急于向 共产主义 过渡的情况,刮起了“一平二调三收款”的“ 共产风 ” 。 鉴于这些严重现实, 1958 年 11 月中共中央工作会议( 第一次郑州会议 )后, 毛泽东 和中共中央开始逐步纠正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错误。 1961 年,毛泽东主持制定了《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草案)》,进一步明确了在现阶段人民公社实行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制度,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克服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促进农业的恢复和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然 而,人民公社并非一无是处。在当时机械、化肥、水利、道路等农业基础设施极度困乏的年代,如果采取的是单干,就不可能解决当时的中国人吃饭问题。事实上,在三年自然灾害发生之前的 1959 年,中国北方许多农村还是大丰收的,当时由于错误的宣传,以为今后就进入共产主义了,一些粮食烂在地里都没有人捡起来。那些丰收的粮食就证明,在艰苦环境下,人形成合力,是能够克服自然困难的。人民公社给后来的农村联产承包创造了大量的农业基础设施尤其是水利设施,直到 40 年后,那些设施还在起作用。 提到当年的水利设施,就不能不说河南林州市的红旗渠道。 2010 年 10 月,笔者出差到河南林州,近距离感受了举世闻名的红旗渠雄姿,感慨良久。 这条总长 1500 公里 的输水渠,要穿越太行山,是林县农民农原始的工具建立起来的。为修建这条生命渠, 70 多名农民牺牲在悬崖峭壁上;为节省资金,农民们用土法制作炸药;在困难的时期,用以充饥的竟然是野菜。这样下来,红旗渠的建设者们为国家节省资金 1293 万元(文革期间的钞票 1 元值现在的 50-100 倍)。那个时候没有贪官,没有承包商,好钢都是用在刀刃上的。红旗渠是特殊年代的产物,她是时代精神的产物,是人间奇迹。其施工难度之大,质量之高,功能之巨,完全有资格成为世界遗产 “ 人是要有点精神的”。毛泽东主席的这句话,至今有深刻的道理。物质不是万能的,如果迷失了人生方向,物质刺激不出来世界第一。今天重新红旗渠,无论出动千人也罢,万人也罢,钱虽花了不少,但远远没有造出了红旗渠那样的世界奇迹。 在红旗渠现场,我看到了污浊的渠水和水中漂浮的垃圾,令人痛心。当年红旗渠引入的滚滚清水,如今充满了污染物,红旗渠水颜色发生了变化。这样的水还能够灌溉么?我们追求物质的结局,带来的是精神的轰塌,道德良心的泯灭,最终可能造成人类文明的提前灭亡。
个人分类: 建言新农村|3822 次阅读|3 个评论
大锅饭的演化
热度 2 fanxiaoyingz 2013-12-30 11:36
大锅饭的演化 什么是大锅饭,这个问题很有趣。在大跃进时期,一个农业单位——比如一个生产队的社员都很忙,为了节省大家吃饭时间,大队组织专门人员做饭,让更多的人参加其它劳动,然后吃饭时间大家不计成本,不限制饭量吃饱喝够。以上事例得出大锅饭的特点是: 1 ,资格:只要 是本单位的成员都获得吃大锅饭的资格; 2 ,成本:大锅饭的饭量只有总成本控制,没有个人成本控制,也就是说吃好吃坏只有一个标准,但是个人吃多吃少不限量; 3 ,标准,大锅饭的吃饭标准实际上大家一样,没有因为成员之间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而变化。 这个就是大锅饭,大锅饭被后来许多人诟病,最有道理的理由是违反了经济的成本原则和按劳分配原则。 实际上,大锅饭在中国由来已久,而且我发现目前在农村有越演越烈的趋势,而且大锅饭在世界各地都有出现。在《七侠五义》中有关于大锅饭的最早描述,小侠艾虎去找师傅走到路上是又饥又渴,忽然到了一个村子发现一些渔民在吃大锅饭,有些渔民拿来了桌子,有些拿来椅子,有些拿来酒,有些拿来菜,有些拿来鱼肉等等,最后大家凑到一起,热闹热闹开开心心,为了一个喜事,艾虎一看有吃的,也凑近去大吃一顿。 这个关于大锅饭的最早描述告诉我们,大锅饭从远古就已经存在。尤其是原始社会,为了氏族内所有成员都存活大家一起居住一起打猎,然后吃大锅饭,原始社会的大锅饭是一种制度,是一种常态,是人们群居的一种必然现象。而在后来的阶级社会中之所以出现大锅饭是因为人们对那种非群居生活的厌倦,是人们对人类寂寞孤独的天然反抗,是人们之间互相依存互相帮助互相信任的选择,是人的几万年群居生活所产生的基因的天然表露。 中国的大锅饭到后来逐渐演化成为了一种习俗,就是吃喝习俗。中国人在出生的孩子满月、一岁时候生日、结婚、死亡等的时候都有隆重的仪式,伴随这种仪式的是大锅饭,吃喝风。在农村,为了举行这种仪式,吃这种好饭,主家一般叫来村子里的许多人提前布置家具,盤锅,搭棚,洗菜,杀猪宰羊,杀鸡杀鱼,做饭,然后在正式仪式这一天请来远路亲戚朋友、左邻右舍、村民乡亲,大家热热闹闹地吃喝玩乐一天。有意思的是,在人民公社时期,农民自发的这种吃喝风得到了有效遏制,甚至在文化大革命中被禁止,提倡俭朴简单。但是自从八十年代以后这种风气再次流行起来,而且愈演愈烈,从农村蔓延到了城市,从简单演绎地更加复杂,从民间蔓延到了政府机关。而且近几年陕西的农村的这种吃喝风演变地周期变长,规模更大,令人叹为观止。 上世纪八十年代,陕西农村人举办婚礼的主食是面条,宴席是八个小碟子凉菜;到了九十年代则改变为几个凉菜几个热菜;到了现在基本上是八个凉菜、八个热菜,鸡肉鱼肉牛肉猪肉必须都有,最后是一个汤,主食是面条、馒头。上个世纪的时候一般是仪式举行以前的许多杂活由“劳客”来干,干完活自己回家吃饭;现在的农村则更有意思,提前两天有事情就开火做饭,参与干活的都在主家吃饭,早饭晚饭都保证吃够;仪式完了第二天拆宴席棚、收拾桌椅和锅碗瓢盆还吃一顿,依然有就有肉,当然是免费的。所以,从目前的趋势看,农村的这种吃喝风大锅饭是越来越厉害。 这种趋势有它的原因。包产到户以后家家户户自己造饭,做饭是要付出劳动的,做饭是需要原料的,做饭是需要技术的,有许许多多的人原料少技术差,生活质量出现下降。尤其是男人,生吃冷睡现象在农村比较普遍。而现在的农村大多数是留守人员,一般家庭中只有一两个人,一方面做饭成本相对较高,另一方面做好一顿饭之后的剩饭往往比较多,三一方面现在得农村人不缺少粮食所以对吃饭不感兴趣,提不起胃口,人只有在争抢饭食的时候才会有胃口。所以现在的农村人自己做饭的动力已经不足。这个成为近年来农村大锅饭盛行的社会动力。从另外一个原因讲,现在的农村人粮食多余充足,而金钱不足,所以对于主家来说不存在负担不起的问题。 我曾经举办过两次较大规模的大锅饭。一次是父亲在 2001 年去世后,那次从父亲去世第三天就叫来专业厨师给 劳客 亲戚做饭,一直到第七天父亲下葬仪式完毕。另一次是 2009 年母亲去世也是这样, 仪式完毕那天下午还剩余了好些菜和面条,又给劳客们吃了一顿 ,剩饭剩菜基本吃完 。 其实,近几年官场的吃喝风的来源就是源自于社会和民间的这种大锅饭,毛主席把自己的下属管束得比较严厉,而小邓则把吃吃喝喝不当做贪污浪费,所以官场吃喝风越刮越烈,到了几年前甚至到了九千亿。 从经济上来说,大锅饭是违反经济原则的。这种借口各种仪式举办的大锅饭实际上是不计成本的,主家必须根据劳客数量安排饭菜和面条,即使不是劳客,而是左邻右舍来吃饭也不能拒绝,所以它实际上是一个按照需要确定饭菜数量的活动,不是按劳分配。大锅饭也不可能是等价交换,并不是说我干了多少活吃相应的饭菜,而是吃饱吃好为止,与干活多少没有关系。 从社会亲情上讲,大锅饭是完全符合人性的。大锅饭是对小家庭生活的一种逆反;是人们群居生活的一种回望;是对美好可口饭菜的一种奢望;是对过高的做饭成本的一种修正;是对亲情的一种培养。不可否认,由于我们的社会制度看重个体自由,人们之间的交往越来越少,人们之间的亲情友情越来越淡漠,所以人们的寂寞感、无聊感、失落感与日俱增。城市人对这种感情的修正缺乏有效方式,而农村人借着各种仪式的机会来增加亲情和友情,消除自己的这些感觉。 由于现代社会青壮年许多出外打工,留守人员都是些缺乏自主经济能力的人,老年人不能再劳动、小孩子劳动能力不足,病人和残疾人丧失了劳动能力,所以整体来说农村人的生活质量不是很好。而他们热切地想提高生活质量,希望得到亲情友情的心理在大锅饭中激烈地表现了出来。这就是现在农村大锅饭越演越烈的根本原因。 大锅饭不仅在中国有,而且在外国也很盛行。欧美国家的人们经常举办 party 和各种聚会,也是借此放松一下,团聚一下。这个不计成本。 尼采说“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大锅饭从某些方面来说是不合理的,但是从另外方面来说确是非常合理的。它也许代表了一种社会趋势,这种趋势和另外的趋势截然相反;它也代表了一种财富再分配方式,也许有一天这种方式会占主导位置,尤其是在消费领域。它也可能代表了一种未来生活方式,这种方式下人们可以无忧无虑衣食无忧地生活,完全按照自己的兴趣和意愿或者社会需要学习和工作。 大锅饭其实就是人类劳苦生活的一抹缝隙,是精神枷锁的瞬间释放,是劳动苦痛的一种放松,是对剥削奴役的暂短反抗,是人情的暂短聚合。
个人分类: 社会科学|2386 次阅读|4 个评论
高校科研管理,大锅饭的遗风该刹车了!
热度 3 huangsz759 2012-11-24 01:04
大锅饭、浮夸风、大跃进,这种在我国经过轻易尝试、付出沉重代价的劳动分配制度,今天在农村看不到了,但我分明在高校的科研管理中看到了这种荒谬错误制度的遗风。 大锅饭,是试图实行公有制、快速实现共产主义而尝试的制度。每一个农户的土地、畜牧及工具都被改为公社所有,由中央发号施令,县干部指导生产。农民劳动记工分,口粮上交集体,公共食堂吃饭,实行人民公社。结果,公社之间引发天文数字般的竞争生产。在这种浮夸的数字下,中央错误决策,大办水利、大办钢铁等一个接一个的“ 大办” ,大量的青壮年劳动力被抽调去参加所谓“ 野战兵团” , 留在家里从事生产劳动的主要是一些老弱病残。同时,在工分制度下,一个积极生产的辛勤农民的贡献,会被其它农民分享;另一方面,一个散漫懒惰的农民,可以分享其它比他勤劳的农民的贡献。这是因为同样在田“工作”八小时,是否真的从事生产、效果如何并不容易监察。结果,数以千万计的人的饥寒交迫,不堪回首,教训之深刻难以想象。 高校的科研制度也是类似的。用于科研活动的几项资源:资金上交并由学校统一调配使用,人才需求由人力资源处决定,实验室建设由学校验收,聘请专家来校开展学术交流也由学校来做。然后开始记工分:教师的科研项目、发表论文、申请专利等等。然后吃公共食堂了:工分高的职称、职务高,工资、待遇好。然后,造假、浮夸风就出现了:千方百计地搞到科研项目(经费),实验室只管建设不管使用、出效益,论文、专利数量飙升,……。灾难来了:大量经费浪费,科研水平低下,形形色色的论文造假,垃圾专利比例奇高,大量科技成果无人问津,造假者青云直上,正直勤劳者不忍成果被“分享”而伤心离去。深入分析:工分制度下,学校无法有效监督教师提交的成果、论文、专利是否用心所为,实用成果和垃圾成果放在一起同等记工分,严重打击高能力者的积极性,最后可能被逼无奈也参加为了纯粹增加论文、专利数量的无聊游戏。 为什么学校无法有效监督教师提交的成果、论文、专利是否用心所为?因为这种监督,好比是“ 伯乐相马只看相片 ”:伯乐眼光再好,但只看相片,能判断出千里马吗?教师提交的论文、专利原件和复印件、到账经费证明、哪怕是科技成果奖励证书,都不过是打扮的像千里马的普通马的相片而已。 其实,应该“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让马自己跑起来,判断是不是千里马不是很容易、很明显的吗?甚至伯乐都不需要了。科技成果好不好,通过市场、用户来证明应该是最终的手段。成果好,自然被企业应用,提供用户喜爱的产品和服务,研究人员或团体因此直接获利。好比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自己种粮食自己吃。 这种健康的科研制度下,科研团体的成果所产生利益主要归自己所有和支配,人才需求、提供的待遇由科研团体自己决定,自己出资按实际需要建设实验室,只要自己有钱,可以多请专家来交流,自己也可以多出去调研、学习。造假、浮夸风自然停息,多劳多得,高能力者多得,科研活动进入良性循环。
1939 次阅读|13 个评论
。。。
metanb 2011-12-1 18:06
大锅饭没错,错在不是所有的人都愿意或都能够付出同样的劳动。
个人分类: 魔鬼辞典|1715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共同富裕
dongzg101 2011-8-19 18:05
薄熙来:我们提出分好“蛋糕”,不是大锅饭 2011年08月19日 01:40 来源: 重庆晚报 字号: T | T 53924 人参与 723 条评论 打印 转发 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 薄熙来:和谐社会最重要的基础是民心,要让90%以上的人满意 群策群力进行“集体创作”,才能做好重庆这个大“作品” “共同富裕”是大事,做大事就要大家干,要一起想办法 17日,中共重庆市委召开市级各民主党派、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代表暑期谈心会,听取大家对重庆发展的建议。市委书记薄熙来,市领导张轩、范照兵参加了会议。 薄熙来说:“这些天,咱重庆很热,气温上了40℃,但同志们的发展热情更高。今天各民主党派、各界人士济济一堂,建言献策。‘共同富裕’是大事,做大事就要大家干,要一起想办法,都使劲儿,才能众志成城。下面就请大家畅所欲言。”简单的话语后,大家抓住机会,围绕共同富裕的问题,积极建言献策。 时间到了12点,薄熙来提出,让更多的与会代表发言,多听取一些意见和建议。大家又抓紧时间,纷纷谈体会、提建议。 和谐社会最重要的基础是民心,而民心不是10%、15%的人满意就行,是要让90%以上的人满意 大家发言后,薄熙来说,同志们都是各个方面的代表人物,阅历丰富,思想活跃,听了大家的意见和建议,很开脑筋。 薄熙来说,市委刚开了九次全会,做出了“缩小三个差距、促进共同富裕”的决定。这是一篇大文章,当然也有困难,说心里话,市委、市政府也是有压力的。有人担心,论经济发展程度,东部沿海比我们起步早,“蛋糕”大得多,重庆现在就着手缩小三个差距、促进共同富裕,是不是有点超前了?“共富12条”能不能落到实处?这对咱重庆的的确确是很大的考验。但从历史发展进程来看,这一步又非走不可,而且早抓比晚抓要主动得多。如果贫富差距拉大了,再回过头做文章,解决起来就更难,社会问题也会更多。锦涛总书记强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看和谐社会最重要的基础就是民心,而民心不是10%、15%的人满意就行,是要让90%以上的人满意,这就要求共同富裕。所以,这个事必须做,早晚要做,现在就要下决心。对促进共同富裕,咱民主党派的同志态度鲜明,积极拥护,还实实在在地想办法,出主意,市委、市政府很感谢大家! 共同富裕,才能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完全符合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 薄熙来说,前些年,“打黑除恶”,铲除了一批黑恶势力和“保护伞”,使百姓生活更有安全感;“唱红”唱的都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歌,是为满足群众的精神生活;组织20万机关干部“大下访”,解决了20多万件信访案件,就是为这些家庭排忧解难;市纪委开展“三项治理”,是对干部队伍的严管;组织部落实“三项制度”,是要让基层干部对人民群众有亲情;“人大代表在行动”、“800委员助推区县发展”,都是立足于改善百姓生活。至于“五个重庆”、“民生十条”更是家喻户晓。就像刚才韩德云同志所说的,实现共同富裕这个总目标,市委、市政府和人大、政协是一步一步走过来的,是一个有逻辑、不断积累的过程。所有这些工作,都是一个目的,就是践行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给老百姓办实事,最后就要归集到共同富裕。 薄熙来说,我们搞改革开放,目的决不只是让少数人发家致富。小平同志多次强调共同富裕,他曾强调:“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必须搞共同富裕”。他的话语重心长,非常深刻。共同富裕,才能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完全符合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 薄熙来说,对我们拿出的“共富12条”,也有些人怀疑,重庆有没有这个本领,能不能把这件大事办下来。依我看,咱重庆人的特点就是肯干,只要看准了,是说干就干,干就干成。这次落实“共富12条”,重庆人也会拿出这样的劲头儿。 健康的生产关系能有力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如果贫富差距拉大了,社会便难有和谐 薄熙来说,讲到分“蛋糕”和做“蛋糕”,我看分好“蛋糕”并不妨碍做大“蛋糕”,两者是辩证的统一,并不矛盾,重庆既要分好“蛋糕”,也要做大“蛋糕”。讲经济总量,重庆连续3年GDP增速保持在15%以上;讲效益,财政去年增长49%,也不错。开放方面,今年上半年进出口增长103%;利用外资,2007年10亿美元,今年可达100亿美元;去年我市对外投资50亿美元,也排在全国前列。我们在强调分好“蛋糕”的同时,“蛋糕”本身也在加快做大。还有人说,你们搞共同富裕是不是“吃大锅饭”啊?是不是“走回头路”啊?这更谈不上了。实际上,实现共同富裕更需要改革精神,比如户籍制度改革,对消除城乡差别具有突破性的意义。又如鼓励创办微型企业,推动公租房建设,也都是重大的改革创新之举。我们提出分好“蛋糕”,不是大锅饭、不讲市场规律,不要做大“蛋糕”;恰恰相反,健康的生产关系能有力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如果贫富差距拉大了,社会便难有和谐,大多数人会失去发展的动力。 一定要集思广益,群策群力,进行“集体创作”,才能做好重庆这个大“作品” 薄熙来说,人才是创新和发展的源泉,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一个地方就大有希望。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汇聚了不少工业、农业、科技、学术、外经、外贸等各方面的优秀人才,大家都积极行动起来,为重庆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重庆就大有前途。 薄熙来说,在共和国建立和发展的历史上,各民主党派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年重庆谈判,各民主党派人士就与我党通力合作,积极配合,贡献很大。共产党人一贯尊重历史,牢记和各民主党派风雨同舟、荣辱与共的宝贵经历。这些年,各民主党派发挥自身优势,为重庆的发展做了不少实事。今天开这个座谈会,就是在实施重大决策之际,充分听取民主党派同志们的意见。 薄熙来说,重庆是西部地区的直辖市,要搞好发展,光凭党政两套班子远远不够。8万多平方公里,3200多万人口,有很多市委、市政府听不到、看不到、想不到的事情,一不小心就会犯官僚主义的错误,而克服官僚主义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多听、多看、多想、多接触方方面面的人。民主党派联系广泛,有很强的代表性,一定要集思广益,群策群力,进行“集体创作”,才能做好重庆这个大“作品”。 要破解共同富裕这个大课题,需要更多人出谋划策,各民主党派就是一个大智库 薄熙来说,全国政协和各民主党派中央,都十分关心重庆发展,贾庆林主席和民主党派中央的领导同志陆续来渝考察,给我们很多指导和帮助。刚才大家提了很多中肯的建议,比如发展乡村旅游,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比如明确共富的指标体系,扶持特色产业,鼓励农民创办微型企业,还有关注农村空巢老人,发挥企业工会作用,重视区县财政负担,等等,都很有价值。要破解共同富裕这个大课题,需要更多人出谋划策,各民主党派就是一个大智库。 薄熙来说,刚才一些民营企业家在谈到共同富裕时,积极性很高,讲得很动情。有人想,企业家谈共富,是不是有些矛盾呢?其实不然,真正认识共同富裕的企业家,才是大智慧,才是有长远的眼光。现在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中,投资和出口之弦已经绷得很紧了,但消费却相对滞后。如果企业利润率搞得很高,一般劳动所得却不多,社会消费不足,矛盾积累起来,那无论是微观经济、宏观经济,都会产生很大的麻烦。所以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也是发展经济的重要动力。我们的企业家,能够站在这个高度看问题,尤其令人欣慰。 薄熙来说,在改革开放中,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具有独特的优势,希望大家在重庆发展的关键时期,凝心聚力,贡献才智,发挥更大的作用。据重庆日报
712 次阅读|0 个评论
让您看看什么是真正的大“锅”饭
热度 13 wangxh 2011-7-25 10:07
让您看看什么是真正的大“锅”饭
现在城里人都追求田园生活,那种自然、静谧、清新、翠绿的确令人流连忘返。啊哦,还有农家饭,也是最具吸引力的之一。下面让您见识一下什么是真正的东北农村大锅饭: 活蹦乱跳的虾爬子 看着挺恶心人的巴梢--章鱼 等待下锅洗礼的花盖螃蟹 花蚬子们吐舌慢溯,全然不知它们的几分钟后的命运! 这就是煮海鲜的大锅 已经煮熟花蚬子——那是相当鲜美 这是煮熟的蛏(cheng)子,还冒着热气哩! 这个大家都认识,可是等俺准备好相机,就剩下这几个喽!大学教师有时也会变成狼的,呵呵! 农村人做刀鱼就是有点儿咸、火候大些 刚出锅的玉米饼子,包管吃饱! 让你们抢,再来两大盆——照到这里,俺感觉我们不仅是狼,更像肥头大耳的那些家伙们~ 这是饭后的“果盘”。
个人分类: 社会|4477 次阅读|27 个评论
大锅饭
热度 3 lakeebird 2011-6-14 09:19
哈尔滨的小吃中还有一道菜让我印象深刻,上菜的翠花没告诉菜名,只是我们到饭馆以后,看到每台桌子中间都内嵌着一口超级大的锅,桌子下面的一边有烧火的地方,里面还有燃烧的木材,锅里热气腾腾咕咕咚咚的煮着什么东西,翠花说是新鲜的鱼。拿起巨大的捞勺捞了捞,果真是,里面还有许多木耳、白菜、粉丝、萝卜等菜。第一次见到那么大的锅摆在桌面上,以前只在食堂等地方见过,惊讶之余赶忙拍照。 大家围着大锅开始议论纷纷,大锅饭局开宴,说实话味道很不好。那么新鲜的鱼被这样煮了那么久,鲜味早就没了,又混了那么多杂菜的味道,简直吃不出是啥味道。一顿饭下来我没吃多少,倒说了N次的“浪费”,浪费了那么好的食材,浪费了那么大的一口锅。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057 次阅读|4 个评论
身在德国(6)——德国式大锅饭
jumper 2010-12-14 02:17
一直听说德国人办事是最严谨的、最高效、最守信的,我看不并全是这样的,至少从我办理的临时电话卡来看,有些德国人办事还真不怎么厚道。 德国的网络与电话业务需要申请注册并签订至少两年的使用合同,只有德国公民或长期居留权的人才能办理手续,直接通过银行账户转账方式支付相关费用,如果想要停止业务的话必须本人办理注销才行。不过一般驻外国大使馆最长只能发3个月(90天)的签证,只有到了当地再延长签证时间。我刚到德国时由于签证还没有办理延签手续,所以不能申请宽带网络和注册电话号码,不过可以办理一种临时电话卡(Prepaid card),这种卡不用注册,可充值,不用注销,属于即用即抛型,类似于国内的不记名电话卡,地摊上、报刊亭都能买到。由于急于和国内联系,而且留在德国的时间也不够两年了,所以就买了一个prepaid卡。没想到这件事把德国劳动人民的社会主义大锅饭精神体现的淋漓尽致。 我买手机卡的地方是一个Mobilcom专卖店,里面的伙计极力推荐我办一个叫 Vodafone Callya International的卡,说打到中国每分钟只要4分钱。我和他们说我看不懂德语的服务条款,并多次和他确认,希望能帮我办好,他一直排胸脯说没问题。但他办事效率极低,也不怎么会敲键盘,而且输了几次我的名字都搞错了,两个小时还没搞定,我就干脆先回办公室先去干会活儿再来。两个小时后再来时手机卡办好了,我就用新办的卡给国内打了一个电话,结果通话不到三分钟就断了(电话卡本身带10欧花费),并收到短信说我的余额不足。第二天我去问他的时候他说需要24小时后才能生效,并让我充值25欧。我以为这回可能没问题,又打了一个国内长途,不到十分钟电话又断了,又收到余额不足的短信。第三天我又去找他,他说忘了给我开通International的业务了,又让我冲值25欧。我心想这回怎么也不会有问题了,由于急事又需打电话,结果又是不到十分钟电话就断了,并再次收到余额不足的短信。期间我让德国同事给Mobilcom店里打了几次电话询问情况,店员说给我办卡的人休假去了至少3周回来,其他人支支吾吾,总说了解情况后就打电话过来,不过之后就石沉大海。我还特意给Mobilcom服务电话打了两次电话,每次得到的回复都是他们先了解一下情况,并一定和我联系,不过每次都杳无音讯。和国内不同的是,在德国不少服务电话都是收费的,而且收费非常高。这一段时间同事经常问我电话卡的事情是如何处理的,我说一直没有等到他们的消息,同事很无奈地抱怨说Socialism(社会主义),我想可能和国内过去常说大锅饭的意思差不多吧。 为了这个电话卡,我已经去了6次店铺,每次得到答复都是让我先回去等着随后和我联系,但我回来后总也等不到他们的音信。上次我去的时候,正好店老板在,我跟他说一下这个情况,他说你再冲一次值,我来付话费。结果我去充值返回店里时老板已经走了,剩下的伙计说不知道这事。 一直到现在我再也不敢用手机打长途,而且也懒得去找了。不过吃一堑长一智吧,慢慢和德国人接触中我发现,东德有很多人是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的,因为他们不需要读多少书就能在社会上找到一份收入不低工作,而且德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又好。甚至很多人小学毕业就工作了。不过他们只能从事一些体力工作、或者服务性工作,这些人的素质非常差,头脑简单,说话随便,不守信用,如果碰到这些人,一定要小心。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3981 次阅读|4 个评论
我们村的“最先进”的“高科技”通讯实验
fangzhengji 2010-12-11 16:04
1980年大队开始实行包产到户单干,结束了大锅饭的合作社时代,分地分牛分农具,每家每户的喇叭也不再广播村里、队里、社里的各种指令,很快也就成了孩子们手中的玩具。队里唯一的有线电话很快就失去了独有的特权因为它不再指挥大众上山下地,也不再指挥群众饭后开批斗会。可关于它的一个传说却依然能在70、80、90后的孩子玩笑中流传。 据说,刚拉上有线电话的时候,群众都去看热闹,啥么,这个东西能干啥么?有我的一双脚跑得快...,群众对它充满质疑和好奇。于是一场比赛或者说实验就登场了: 老支书给隔了几道山几道沟的邻村的支书挂电话:让***来我们村一趟吧,呵呵,通话开始后王二念叨着我就不信它能比我走得快,就拔开一双大脚开始丈量他闭着眼睛都能摸着的几道沟几道山,他只走了一半的行程,就遇到邻村老朋友:老王,弄啥去?我们支书让我给你们队捎个话来着,你这是干啥去?哈哈,我们支书接到电话了派我来接你稍得话来了么!...
个人分类: 物理实验|4176 次阅读|1 个评论
打破大锅饭:加权学分制应成为大学教改关键点
arithwsun 2009-10-4 11:21
学分计算方法,可分两种,一种是,只要学生成绩及格,即将课程的周学时数,记为相应学分,学好学坏(只要成绩及格),都是相同的学分。 另一种则是,国外通行的 GPA( Grade Point Average )成绩算法。大意是,由教师先将学生原始百分制成绩,换算成字母评分制,比如从及格开始,分为 C,C+, B-,B,B+ A-, A, A+ 共8级,对应不同的权值(可称做积点),然后以此积点(权值)乘以周学时数,即为该课程学分。 下面表格,是一个百分值和评分值 /积点值的换算关系表格,基本上类同现在的出国留学申请时用的成绩换算单。(注:这个换算关系最好只应用于非荣誉类课程,对于荣誉类课程,应该鼓励老师根据班级具体授课情况给学生评分,如学习代数学II时,往往班上最好学生的原始总成绩也就是80多分,该授课老师应该有权自己制定字母评分准则,譬如,授予最好学生以A+成绩。) 百分值 评分值 积点(加权值) 96-100 A+ 4.0 90-95 A 3.7 85-89 A- 3.5 80-84 B+ 3.0 75-79 B 2.5 70-74 B- 2.0 65-69 C+ 1.5 60-64 C 1.0 该课程学分 =学生积点数课程周学时数 如一个学生,数学分析 I考试得到80分,积点为3.0,该课程学时数为8学时(包含习题课学时),则其数学分析I所得学分为 该学生所得的数学分析 I学分=3.08=24学分 而另一个学生,若考试成绩更好,得到积点 4.0,则他的数学分析I学分所得为32学分。 根据各门课程学分,就可以计算出总学分 /荣誉学分和总积点/荣誉积点。 学生的总学分 =学生各门课程学分之和 学生的 荣誉学分=学生各门荣誉课程学分之和 学生的总积点=学生的总学分/选修课程总数目 学生的荣誉积点 =学生的荣誉学分/选修荣誉课程数目 利用字母评分制度和积点制度,加权计算出总学分 /荣誉学分和总积点/荣誉积点的好处是,可大大简化综合成绩单的评判工作,对人才市场/保研/出国/给予非常明晰的显示度。评奖单位/用人单位只需要看看,总学分、总积点是多少,荣誉学分、荣誉积点是多少。若用人单位对学科知识经验丰富,则可再进一步仔细看其所关注的课程类的分类学分/分类积点值。因此,这种GPA算法,在国外施行学分制的大学中,早已成为常例。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将一个教学计划方案的学分计算方法设想为: a) 普通课程,将原始的百分制成绩换算成字母评分制,换算关系由学院统一设定 (如上表),自动化执行。 b) 荣誉课程,任课老师需要根据班级授课情况,个性化地将本班学生的原始百分制成绩换算成字母评分制(必须保证住由低到高的对应关系)。 c)在加权求和计算总学分和总积点时,需要将字母评分换算到不同的积点权值(如上表),换算关系,由学院统一设定,自动化执行。 上述 3 条中, a), c) 部分均由院里制定,可由计算机自动化执行,所以难度不大。难度集中在 b) 部分,需要荣誉课程的每位任课老师,在传统的成绩计算之后,增加一道程序。这件事情虽小,但因为是要求很多老师去做,反而可能会成为教改中最难的部分。 采用这种接轨于西方大学的学分计算方法,也源于学生的要求和压力,尤其是那些准备出国的本科生们。长期以来,他们的国内原始百分制成绩,只能通过表单(跟上表单非常一致),进行硬性换算,得到相应积点成绩。因为国内数学系考试较难,高阶课程 80 多分就算通常意义下最好的成绩了,导致数学系学生的 GPA 成绩很低,必须专门说明,方能使得国外大学理解。 这里,我们规定,荣誉类课程的字母评分成绩由任课教师自行给出,就可以避免这种情况,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扫清障碍增加帮助。实际上这也是西方大学的工作常态,字母评分由任课教师自行确定,学生成绩单上只有字母评分成绩,是看不到原始百分制成绩的(他们可要求查自己的卷子,但仍是看不到其他学生的原始百分制成绩)。若一味强求那个标准换算表单,不管是中国大学还是西方大学数学系,只能降低考试标准,从而显示不出真正优秀的学生。 大家绝对不用多虑,担心其中有可能会出现教师随心所欲、加大分数放水的现象发生。一者是,大学教师是高智商、高修养人群,要相信他们的自律水准;二者是,原始百分制成绩和字母评分换算表,必须保持分值由低到高的对应关系,教师很难将一个原始分数特别低的学生,越过其他同学,提成 A 类成绩,顶多是微调其换算界限,提升或压低一些换算界限边缘的学生评分,这种影响,就已经很微弱了;三者是,原始试卷和成绩换算关系表单会在系里作为档案资料,保存若干年,以供行政系统和教学委员会检查监督之需,在开始施行之初,更可以要求,每位荣誉课程老师,期末时提交该课程原始成绩和字母评分换算表,行政系统和教学委员会检查监督通过后,方能施行。 当然,在计算总学分 /总积点时,我们也可能采取不同的加权算法,但是为了保持跟西方大学现有GPA计算方法的接轨,方案采取了上表中的设定,即最高积点值设为4.0,百分制中的80分会对应到积点3.0,70分会对应到积点2.0,60分对应到积点1.0,这些关键点的设置,跟西方大学算法保持一致,其他细微之处,可能跟具体的西方大学稍有不同(他们也不是每个学校都完全一样的),对于接轨,已是足够了。 我们不仅从接轨角度,从理性角度,也可以分析一下,这些积点加权值的取法,是否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一般来说,我们假定,资质普通,用功程度普通的学生,其成绩应该是 70分左右,相应积点值为2.0左右,而最好学生的积点值为4.0,即 最优学生积点值 : 普通学生积点值~2 : 1 这个 2倍的设定,看来是合理的。除使得学业完成情况,一目了然,还能使得学生的学习更加弹性化,有些学生,比较适合深钻,每门课程力求优秀,这样只需选修相对较少的课程,即可达到很好的总学分,超过课程选修要求中的总学分下限,而有些学生,适合面广,学的课程较多,也可达到很好的总学分。这两种类型的人才培养倾向,都值得鼓励。 而那种只求 60分万岁的学生,则因为 普通学生积点值 :60分学生积点值=2:1 从而虽然每门课程都及格了,但是加在一起,即使是多选些课,也还是完不成普通学生需要完成的总学分下限。这从制度上,就根本性地否定了 60分万岁的那种学习态度和学习方式。 总学分计算办法,本来就是学分制的重要一环,只不过长期被国内所忽视。中国学生的学业怠惰现象(大学成绩 60分万岁现象),很大程度就源于我们过去不合理的第一种学分计算方法。 一个课程,所有及格学生的学分值,都是相同的,这有点像一度施行的大锅饭 公社化食堂制度( 见相关新闻综述 ),结果却搞得,种地的农民自己没饭吃。过去的那种学分计算方法,也有此种效用,从制度上,降低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搞得老师很累,在很认真很负责任的老师的督促下,班上才会再多出10%的学生认真学习,就跟当年的文革情况一下,在高层领导的亲力而为之下,全国也才能只出大寨那样的几个先进典型。 通过制度设计,若我们采用西方大学规范的总学分计算方法(或者进一步采用改进版),根据我们的教学经验,相信中国大学生也会像西方大学的大学生一样,普遍地刻苦学习专业知识,甚而倍之。 这是我的认识和猜想,请其他关心此问题的老师们指正。 延伸阅读: 大学建设:学分制的设计和改进 大学精英教育:建重点班不如开荣誉课程 大学建设:教学制度设计的任督二脉
个人分类: 大学建设|6749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2 08:4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