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CDC

tag 标签: CDC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美国CDC狂犬病专家回复关于眼部暴露的提问
热度 17 yanjx45 2013-11-28 15:48
博友 mz91 向美国 CDC 的狂犬病专家 Sergio Recuenco 博士咨询狂犬病毒抗体能不能彻底清除侵入人眼睛里的狂犬病毒, Recuenco  博士的回复是充分肯定的: The PEP interrupts such migration and will result in destruction of the virus inoculated in the current exposure, disregarding the entry point. ( PEP 可以阻止这种(病毒从眼部向脑)迁移,并导致此次暴露中病毒增殖被中止,不管病毒是从何处进入的。) 以下是 mz91 的 咨询和 Recuenco  博士回信的原文和参考译文: mz91 2013-11-27 00:37 尊敬的严老师您好!这是我咨询美国 CDC 的医生 关于狂犬病毒抗体能不能彻底清除侵入人眼睛里的狂犬病毒 的邮件,严老师您有何见解??? 我( mz91 ) : Dear doctor ! I want to ask you a question about rabies. The question is as follows. Can the rabies virus antibody in the human body kill all the rabies virus in a person's eyes? My situation is that some saliva of a rabid dog got directly into my eyes one month ago , and I was given rabies vaccine in my local CDC at once. Now I am certain that I have enough rabies virus antibody in my body for I had detection of serum antibody by RFFIT after given all the rabies vaccine. But some people say that the rabies virus antibody in the human body can not kill all the rabies virus in a person's eyes. And some people say that whether the rabies virus antibody in the human body can kill all the rabies virus in a person's eyes or not is uncertain at present. I am anxious about it and I do not know the scientific and correct conclusions, so I write this email to ask you for help. I'm looking forward to your reply. Thank you very much!!! 我( mz91 自己提供的译文 ) : 亲爱的医生,我想向您询问一个关于狂犬病的问题,问题如下。人体内的狂犬病毒抗体能够杀死人眼睛里所有的狂犬病毒吗?我的情况是:一个月前,一条狂犬的一些唾液直接进入到我的眼睛里去了,我立刻在当地的 CDC 接种了狂犬疫苗。现在我能够确信我体内有足够的狂犬病毒抗体,因为我在接种全程狂犬疫苗后使用 RFFIT 方法检测过抗体。但是一些人说人体内的狂犬病毒抗体不能杀死人眼睛里的狂犬病毒,一些人说目前并不清楚人体内的狂犬病毒是否能够杀死人眼睛里的狂犬病毒,我对此感到焦虑不安,我不知道科学正确的结论,因此写了这封邮件向您寻求帮助,我期待着您的回复,非常感谢您!!! 美国 CDC ( Dr. Sergio Recuenco )的回复 : We appreciate your concerns and I hope the answer below satisfies your consultation. By your email Iunderstand you had a rabies exposure, and you were administered a completerabies post-exposure prophylaxis (PEP), including human rabies immunoglobulin(one dose calculated by body weight on day 0, probably given in several shotsthe same day) and a total of 4 doses of rabies vaccine administered and days 0,3, 7 and 14 of the start of vaccination.    If the PEP was given correctly and the RFFIT values (antibody titers) after completion of the vaccination is adequate, then that means your immune system is able to produce the needed antibodies to prevent rabies successfully. The rabies virus has affinity with nervous tissue and will migrate using the nervous tissue cells towards the brain, contamination of mucosae (such as the walls of mouth/oral cavity, nose, and eyes ) are of concern for the possibility of inflammation or openings (e.g. cuts, scratches) that will easily allow entry ofthe rabies virus to the nervous endings present there, and for the close proximity with the brain. However, an intact mucosae is not expected to allowentry of the virus, but that could be hard to determine, and PEP can beindicated in potential rabies exposures to mucosae. If the exposure involves the eye, then the virus is expected to follow their attemptto reach the brain. The PEP interrupts such migration and will result in destruction of the virus inoculated in the current exposure, disregarding theentry point.    Additionally, I would like to say that if in the future you are exposed again to rabies you will only need 2 booster doses of the rabies vaccine, as indicated for patient that received a full PEP in the past.    Thanks for your consultation.    Best regards,           Dr. Sergio Recuenco           Rabies Program-CDC 参考译文: 感谢您的关注,希望对你的咨询的下述回答能使你满意。 通过您的电子邮件,我知道你曾有狂犬病暴露,而你进行了一次完整的狂犬病暴露后预防( PEP ),包括人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按体重计算在第 0 天的一次剂量,可能需要在当天分多针接种)和总共 4 剂量的狂犬病疫苗,分别在疫苗开始接种后的第 0 , 3 , 7 和 14 天接种。(注:原信中并未说接种了免疫球蛋白,此处的接种程序为美国 CDC 推荐的 4 针程序) 如果 PEP 正确进行,而 RFFIT 值(抗体滴度)在接种完成后是足够的,那么这就意味着你的免疫系统能够产生所需要的抗体,从而表明你已成功预防狂犬病。    狂犬病毒与神经组织有亲和性,将利用神经组织的细胞向脑移动,粘膜(如口腔外壁 / 口腔、鼻和眼)受病毒污染同时又可能有炎症或破口(如割伤、擦伤),则可能很容易让狂犬病毒进入,到达其中存在的神经末稍,并进一步向脑靠近。当然, 完整的粘膜预期不会容许病毒进入,但这可能很难完全确定 ,所以通常还是要求在粘膜有暴露于狂犬病的潜在可能时,采取 PEP 措施。如果暴露涉及眼睛,那么病毒移动到达大脑的“企图”也可能得逞。而 PEP 则可以阻止这种迁移,并导致此次暴露中病毒增殖被中止,不管病毒是从何处进入的。 另外,我想提醒你,如果将来再次发生狂犬病暴露,你在进行狂犬疫苗加强接种时只需要接种 2 剂,在过去接受过完整的 PEP 处置的病人都应当照此办理。 感谢您的咨询。 最好的问候, 博主回复  (2013-11-27   08:40) : 美国 CDC 当然代表了当今全球狂犬病研究的最高水平,英文水平好的人直接与他们交流可以获得最前沿、最可靠的资讯。    当然,也要考虑美国人均 GDP 比中国高得多,医保制度也比中国健全,而美国每年人狂犬病的病例数很少(接近于 0 ),所以他们的有些 “ 以防万一 ” 的举措不一定完全适合于中国。例如美国每因狂犬病死一个人,通常就会轰动全国,还会兴师动众地对死者周围的所有人进行风险分析,筛选一部分人作预防性疫苗接种。这在中国很难做到,也不一定真有必要。    Dr. SergioRecuenco  的回复讲得很好。你能将信件译成中文让更多英文不太好的人分享吗? 附: mz91 的再次留言  mz91 2013-11-28 01:41 尊敬的严老师您好!我是下面的 15587 楼,我的英文也不好,只是知道邮件的大概意思,很多地方不知道怎么翻译才妥当,因此,请严老师有空给出专业的翻译,并且恳请老师能写一篇博文,来从整体上正确地认识抗体能不能彻底清除眼睛里的狂犬病毒这个问题,让大家对狂犬病有科学正确的认识,不再受错误的观点所误导,不再恐惧狂犬病! 我附上我的提问的中文翻译,也翻译得不太好,如有不妥当的,请老师帮我纠正过来,真诚地从内心感谢严老师!!!    我的提问的中文翻译(注:已置于转载的英文提问后面)。
个人分类: 狂犬病防治|27199 次阅读|51 个评论
中国 CDC 又进一步
热度 1 lix 2013-11-6 15:31
声 明 时间: 2013-11-05   近期,个别媒体报道,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首席专家邵一鸣研究员被指盗用数据和剽窃,造成一些不良影响。我中心郑重声明:邵一鸣研究员等作者在英国医学杂志《柳叶刀》上发表的《 2003-2011 年中国抗病毒治疗预防艾滋病单阳家庭夫妻间传播的全国性观察队列研究》学术论文,不存在盗用数据和剽窃的行为,符合学术论文发表的相关要求。 特此声明。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二〇一三年十一月五日 http://www.chinacdc.cn/zxdt/201311/t20131105_89833.htm 应该为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的进步叫好!但是一些根本问题仍有待解决。例如,老邪上篇博文里一位匿名评论者提到的“喝汤”问题。个别有权者恰恰是利用这种“大家喝汤”的心理,挟持群众,对抗上级,垄断谋私。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328 次阅读|1 个评论
美国CDC评估本季度流感疫苗的有效性
热度 6 yanjx45 2013-1-21 08:32
美国 CDC (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于 本月 18 日 公布了对本季度流感疫苗防止流感病毒感染的 有效性 的初步评估。 每年由美国流感疫苗有效性网络对流感疫苗的有效性进行评估。将 急性呼吸道感染( ARI ) 患者都纳入这项研究。收集呼吸道样本,用 PCR (聚合酶链反应)方法确定流感病毒的存在。 本次评估的数据包括 2012 年 12 月 3 日 - 2013 年 1 月 2 日从 5 个研究地点收集的来自 急性呼吸道感染( ARI ) 的儿童和成人的 1,155 份样品。利用这些样品确定: 当前使用的流感疫苗的 有效性 估计为 62 % ( 95 %可信区间为 51 % -71 %)。这个数字代表了季节性流感疫苗在防止与 ARI (急性呼吸道感染)相关的实验室确诊的 流感病毒感染 的 整体有效性。 1,155 例 伴有 ARI 的儿童和成人中, 416 例( 36 %) 是甲型或乙型流感病毒阳性。其中 236 例( 57 %) 是甲型流感病毒(全部是 H3N2 亚型), 180 例( 43 %) 为乙型流感病毒。流感病例的免疫接种率为 32 %,未检测出流感病毒的个人的免疫接种率是 56 %。这后一类病人的 急性呼吸道感染 有可能是其他病原体引起的。 据了解,本季度的流感疫苗与当前流行的病毒是匹配得很好的。那么为什么疫苗的有效性只有 62 %?虽然这项研究并没有区分病人接种的是灭活(注射)疫苗还是感染性(鼻内接种)减毒活疫苗,在美国使用的大部分疫苗是灭活疫苗。因为灭活疫苗是用 甲醛 和 去污剂 处理过的,病毒蛋白不是在其原生状态,因此不能产生正确无误的抗体以提供最佳保护。由于鼻内接种的减毒活疫苗中含有感染性病毒,病毒蛋白未经改变,诱导的抗体能提供更强的保护。在小于 7 岁的儿童中,滴鼻疫苗能比灭活疫苗提供更高水平的保护。不幸的是,当前的供应商 FluMist 不能满足美国对此类流感疫苗的需求。 基于本次和其他类似的研究结果,有些人认为 没必要接种流感疫苗 。 这种推理是错误的 。即使你在接种疫苗后又得了流感,你可能还是比不接种疫苗要病得轻一些。美国 CDC 的观点是: 接种流感疫苗,即使只有中等程度的 有效性 ,已被证明对多项指标,如流感发病率、抗生素使用率、就诊次数、工时损失、住院率和死亡率等都有显著的降低作用。 (参考资料来源: http://www.cdc.gov/mmwr/preview/mmwrhtml/mm6202a4.htm?s_cid=mm6202a4_e  )
个人分类: 流感防治|8132 次阅读|18 个评论
美国CDC:流感疫情最新报告和图解
热度 5 yanjx45 2013-1-6 08:42
美国CDC:流感疫情最新报告和图解
美国今年有 中度严重 的 季节性流感 流行,目前可能正在跨越发病 高峰期 。 前言: 美国与中国同处北半球,纬度也大体相当。在当今全球化时代,各国相互交流频繁,中美两国流感流行的趋势很相似。美国多年来对流感有系统、科学的监测系统,美国的系统监测结果可弥补我国相应监测系统的不足,可为我国的流感防治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美国 CDC : 一. 2012 年第 52 周 (12 月 23 日至 29 日 )   呼吸道样本检测流感病毒 的结果 美国所有 50 个州和波多黎各地区都设有 WHO( 世界卫生组织 ) 和 NREVSS( 全美呼吸道和肠道病毒监测系统 ) 的合作实验室。这些实验室定期向美国 CDC( 疾控中心 ) 报告呼吸道样本检测流感病毒的结果,包括对部分流感病毒阳性样本进一步鉴定病毒的型和亚型的结果。 2012 年第 50 周 (12 月 9 日至 15 日 ) 检测的结果汇总在本博客已作过介绍: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47754-646839.html 2012 年 第 52 周 (12 月 23 日至 29 日 ) 检测的结果汇总如下表: 时间段 2012年第 52 周 检测样品总数     9,362 阳性样品数 (%) 2,961 (31.6%) 阳性样品的型和亚型 甲型流感 2,346 (79.2%) 2009 H1N1 亚型 25 (1.1%) 未检测亚型 1,112 (47.4%) H3 亚型 1,209 (51.5%) 乙型流感 615 (20.8%) 在提交的 9,362 份标本中,共有 2,961 份 (31.6%) 为 流感病毒 阳性。 其中 2,346 份 (79.2%) 是 甲型 流感病毒 , 615 份 (20.8%) 是 乙型 流感病毒 。 在 甲型流感病毒 阳性标本中, 25 份 (1.1%) 为 H1N1 (2009) 亚型 , 1,209 份 (51.5%) 为 H3 亚型 。其余的 1,112 份 (47.4%) 没有确定亚型。 自本次流行季节开始以来, 甲型流感 H3N2 病毒 在全美范围内占主导地位 ,其次是 乙型流感病毒 ; 2009 年 H1N1 病 毒经鉴定已很少见。优势流行病毒在不同的州和地区地区有些区别,但总的趋势都是 1968 年就出现的 H3N2 病毒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取代了 2009 年 H1N1 病毒。 二. WHO / NREVSS 合作实验室向美国 CDC 报告的 流感检测阳性标本 数量( 2012 年第 40 周 -52 周)全美汇总示意图: 说明: 时间段 : 2012 年第 40 周 -52 周,共 13 周,用 13 个柱形条表示。 柱形条中: 红色 :甲型病毒, H3 亚型; 黄色 :甲型病毒,未确定亚型; 绿色 :乙型病毒; 棕色 :甲型病毒, 2009 H1N1 亚型 。 黑色曲线: 阳性样品所占百分比。 此曲线略显下降趋势,可能预示 刚跨越发病高峰期,流行强度将下降。 此变化趋势还需根据以后数周的发展趋势来确认。 三. 门诊流感样病例 监测结果示意图: 据美国 门诊流感样病例监测网 ( ILINet ) 报告,在 2012 年第 52 周 ,美国有 5.6 % 的门诊病人是由于患 流感样疾病( ILI ) 而就诊。这个百分比高于全国 2.2 % 的 基准线 。 这种超额的百分比通常能反映流感流行强度的增加。 ( 不过单独就第 52 周来看,要考虑到百分比超额的部分原因可能是恰逢圣诞假期,人们的日常保健就诊数量减少,在以往年份也曾观察到这种情况。 ) ( ILI 的定义 为发热,温度为 37.8 ° C 或更高,咳嗽和 / 或喉咙痛。) 图中 橫座标 是 星期序号 , 纵座标 是 门诊 流感样疾病 ( ILI )所占的 百分比 流行年份: 2012 - 2013 (当前、季节性)  (红线)       2011 - 2012 (温和、季节性)  (绿线)       2009 - 2010  (大流行)    (灰线)       2007 - 2008 (中度严重、季节性)(兰线)       2002 - 2003  (中度、季节性) (黄线)      自然基准线          (虚线) 图中,从左至右有 2 个主峰, 第一个主峰 代表 2009 年 大流行流感 ,发病高峰期在第 44 周前后; 第 2 个主峰 代表 2007 - 2008 年 中度严重 的 季节性流感 , 发病高峰期 在 2008 年第 9 周前后。 图中 红线 代表 当前的季节性流感 ,显示的 流行强度 已接近 2007 - 2008 年 中度严重的季节性流感 ,而明显高于 2002 - 2003 年和 2011 - 2012 年 的季节性流感,是自 2009年H1N1流感 大流行以来最严重的一次季节性流感流行。从此图中可见, 今年的 季节性流 感目前正处于流行的高峰期,还看不出有明显下降的趋势,还不能确定流行强度在今后几周是否还会上升。
个人分类: 流感防治|11651 次阅读|12 个评论
Multi-agent Systems仍然是研究热点——参加CDC有感
热度 3 xiegming 2012-12-23 20:06
虽然这个学期课程比较多,但是还是挤出时间参加了在夏威夷召开的2012IEEE 控制与决策会议( 2012 CDC) 。这是第二次参加这个会议,上次参加还是7年前在剑桥。感觉会议规模实在太大了,欢迎晚宴就安排在海滩上,估计室内搞不定。傍晚的时分,大家聚在海滩自助餐,人潮涌动。会议举办地点是一个很大的海滩酒店,地势高高低低,这边平地进入其实是在四层,那边到海边要下到一层又是地面。寻找注册处、会议报告的地点都很费劲。如果路盲的话,简直要回不到住的地方。会议投稿2000多篇,录用1000多篇,做系统与控制研究的人真多啊。 翻看会议程序册,发现多智能体系统的研究仍然是文章数量最多的,大家从各种角度展开研究,既有横向推广,也有深入改进,还有各种应用的尝试。控制界关于这个方向的研究从2003年 A.S.Morse 发表在IEEE TAC上的论文 Coordination of Groups of Mobile Autonomous Agents Using Nearest Neighbor Rules算起,已经快10年时间了。至今还是这样热, 说明了几个问题: 1. 目前有关多智能系统可做的问题还不少; 2. 还没有更新的方向能够吸引大家的注意力; 3.想开辟一个大家都能够跟进的方向不容易。
个人分类: 记忆·感触·工作|8901 次阅读|2 个评论
美国CDC:关于2011年狂犬病疫情的讨论
热度 3 yanjx45 2012-12-1 10:28
美国CDC的相关专家在今年9月出版的JAVMA(美国兽医协会杂志)上发表的论文中,介绍了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2011年狂犬病监测的结果,本博客在上月已分别编译转载: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47754-631141.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47754-632782.html 以下是原论文中有关2011年狂犬病疫情的讨论: 美国CDC自2006年起就要求提交所有动物的狂犬病检测信息。 2008年提交的检测动物数达到最高值:121,728只。2010年报告的检测动物的数量显著下降(比2009年下降12.5%),这种趋势一直持续到2011年;这一年是自2006年以来检测的动物数量首次少于100,000只。 在过去的这5年里,全美国的实验室每年平均共检测112,837只动物 (95%可信区间,105,119只到120,554只)。     在涉及人和家畜的暴露时,对动物进行实验室检测是一项重要的公共卫生职能。 实验室检测所获得的信息经常直接决定某人是否需要进行暴露后处理。 每年在提交进行狂犬病检测的动物中至少排除了 99,000 只动物患有狂犬病。 先前的一项研究提出,为确定每一只动物是否感染狂犬病毒而进行的采样和检测大约要花费 400 美元。据此推算,美国每年以实验室为基础的狂犬病监测的总花费为 4,500 万美元。这笔费用大约相当于为额外的 15,000 多人进行暴露后免疫的费用。看来似乎是如果不做以实验室为基础的狂犬病监测,额外地接受暴露后免疫的人数将大大超过此数字。然而,尽管因减少需要做暴露后免疫的人数可以节约大笔费用,仍有必要进一步研究当前人的狂犬病暴露和暴露后处理的现状, 包括进行相关动物检测和实施暴露后处理的费用。改进 为 暴露后处理服务的狂犬病 监测,将使针 对 狂犬病 的 风险评估和预防变得更加切实可行和更有效率 。    在亚利桑那州的 Flagstaff ,明显地出现了 大棕蝠( big brown bat ) 狂犬病毒变种向臭鼬和狐狸的 宿主转移 ,正在进行的对相关病毒基因序列的分析表明,该地区从 2001 年到 2009 年至少发生了 3 起独立的转移事件 , 因为经鉴定 2001 年在臭鼬中出现了 2 个世系( lineages ),另有一个世系与 2009 年在灰狐中的狂犬病流行有关。向臭鼬和狐狸群体的宿主转移依然还只是暂时性的,这部分地是由于人类的控制措施在起作用,但尚不能确定如果不采取控制措施,这些病毒是否会继续长期存在。虽然被动检测并不能在当地臭鼬中查明病毒是否持续存在,但是 2011 年曾发现,美国大峡谷国家公园内有两只狐狸感染了 狂犬病毒变种 E fuscus ,这说明可能在朝向灰狐的宿主转移发生后,该病毒在灰狐中能持续存在并扩大传播;或者另一种可能是,该地区的蝙蝠与狐狸接触的几率持续提高。此外,自 2010 年以来,俄勒冈州南部的约瑟芬镇报道过一小群灰狐感染了狂犬病。这些案例可能有两种解释:一、由蝙蝠到狐狸的宿主转移确实开始发生;二、环境的改变导致狐狸和蝙蝠的接触不断增加。主动的监测 , 包括对该区域食肉动物中分离的任何病毒大量测序 , 是监控该区域正在发生的事件所必需的。此外,为了改进我们对狂犬病毒变种出现的认识,必须对提交供狂犬病毒检测的蝙蝠的种类作准确的鉴定,并对蝙蝠狂犬病毒变种进行序列测定。 在病毒变种演变的早期提前识别潜在的宿主转换,可能进行更全面的干预,从而更有可能控制和消除狂犬病。  美国在消除了犬狂犬病以后,给自由生活的野生动物接种口服的狂犬病疫苗是最关键的管理实践。 在过去的 40 年中,口服狂犬病疫苗的接种成功地消除了欧洲一些国家红狐中的狂犬病,并防止了犬狂犬病毒变种在德克萨斯州土狼中的传播。此外,正在不断努力消除德克萨斯州的灰狐狂犬病毒变种,并防止浣熊中的狂犬病毒变种向西的传播。迄今为止,美国使用口服狂犬病疫苗的食饵项目中采用的都是痘苗病毒基因重组狂犬病毒糖蛋白疫苗。 最近开发的一种新型重组人源腺病毒载体狂犬病毒糖蛋白疫苗已在加拿大开始使用。 美国为继续对该疫苗进行评估,于 2011 年 9 月在佛吉利亚州西部地区进行了一次现场测试。接近 8 万份疫苗食饵投放在面积接近 1,400 平方公里的地区。对食饵诱导的血清试验结果的分析正在进行中,得到的初步结果显示,腺病毒载体狂犬病毒糖蛋白疫苗与痘苗病毒基因重组糖蛋白疫苗相比,可导致更高的阳转率。这个结果与加拿大之前的实验结果相似。 除了采用新的诱饵和新的诱饵投放方案,美国将继续推进口服狂犬病疫苗接种,这将能提高疫苗的使用效果,确保该项计划的成功。  在全球范围内,努力要达到的主要目标是通过消除犬狂犬病来降低犬和人狂犬病的危害。 对全球狂犬病负担进行重新评估的初步结果表明, 现在每年人狂犬病死亡率明显高于 2005 年估计的 55,000 例。 已有证据证明可以成功消除犬狂犬病。 西欧已消除了犬狂犬病,在整个美洲也接近消除。 现在犬和人狂犬病主要分布在整个亚洲和非洲。 即使是在这些地区,由于 社区积极推动开展预防和控制工作,近期在建立适当的狂犬病消除计划方面已取得了成功。由于 消除犬狂犬病从而降低人狂犬病的死亡率将造福于全球每一个人,全球都应当共同努力来消除犬狂犬病。 为成功控制其他某些危害严重的传染病,只要采用高效的生物制品和经验证的有高性价比的干预策略就可能成功,而 仅采用这些办法是无法消除犬狂犬病的。 狂犬病通常被认为是一个经典的例证,可用于说明在医学实践中的“同一健康( one health )”的理念。现代的技术和手段已能够成功消除犬狂犬病,有助于在全球实现同一健康的理想。 为了动员各种资源朝此方向努力,世界各国对狂犬病的负担和我们已经具备的消除犬狂犬病的能力应当形成共识。 补充:美国 2012 年狂犬病最新资料 美国 2012 年上半年还没有人狂犬病病例报告。 美国农业部 (USDA) 野生动物管理署计划在 2012 年秋天对在浣熊中借助食饵接种腺病毒重组口服疫苗 AdRG1.3 的效果进行补充评估。该项评估将包括 2011 年佛吉尼亚州西部试验点的扩展,以及在俄亥俄州和纽约州新增加的两个试验点。 3 年前的 2009 年 5 月,美国报告了发生在德州的灰狐狂犬病毒变种的最后一个动物病例。目前正在进行扩大的监测活动以判断口服疫苗接种是否成功地消除了该变种。
个人分类: 防控战略|9631 次阅读|8 个评论
美国CDC关于预防狗咬的建议
热度 16 yanjx45 2012-11-6 13:43
目前狗对人类最大的危害是传播狂犬病,每年造成全球 5 万多人因狂犬病死亡。除了狂犬病以外,狗还可能对人造成直接伤害。由于 狗与狼从生物分类的角度看其实是同一种动物 ( 可相互交配并产生有生育能力的后代 ) , 狗也 天生具有较强的攻击性, 狗将人咬成重伤甚至直接咬死的事件在世界各国都经常发生。通常生活水平的提高会伴随有宠物 ( 主要是狗 ) 数量的迅速增加,这是一个必然的趋势。所以今后在全球狗直接咬伤人的问题会更加突出,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美国已消除了家犬中的狂犬病,在美国被狗咬伤是不会感染狂犬病的。但据美国最新统计,美国狗的数量已达 7500 万,狗与人的相对比例高达 1 : 4 ,是全球最高的 ( 全球平均比值在 1 : 10 左右 ) 。狗作为“人类最好的朋友”,在给人类带来各种好处的同时,也会带来一些危害。 美国 CDC 针对被狗咬伤这个问题,提出了如何进行有效防范的建议;这些建议已经过多年的修改和完善,值得我们借鉴: 1. 美国狗咬人的问题有多严重? 都说狗是人类最好的朋友,但在美国,每年大约有 450 万人被“最好的朋友”咬伤,其中大约 1/5( 约 88.5 万人 ) 伤情严重,需要请医生进行处治。在 2006 年,美国有超过 3.1 万人因被狗咬伤太严重,以至需要接受整形外科手术。 2005 年 -2010 年的 6 年间,美国每年直接被狗咬死的人数在 23 人到 34 人之间 ( 平均为 28.5 人 ) 。 2. 谁面临的危险最大? 儿童: 在儿童中, 5 岁至 9 岁的儿童被狗咬伤的发生率最高。在被狗咬伤后,儿童比成年人更多地需要接受医疗护理。 成年男性: 在成年人中,男性比女性更容易被咬伤。 被狗直接咬死的人中,小孩和老人占总数的 80%以上 。 家中养狗的人: 在儿童和成年人中,家庭中养了狗的被咬伤的发生率较高。家中养狗的数量越多,被狗咬伤的发生率越高。与家中不养狗的成年人相比,家中养了两只或更多狗的成年人被狗咬伤的发生率增加 5 倍。 3. 怎样防止被狗咬伤? 狗咬伤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预防的公共卫生问题,成人和儿童可以学会如何降低被狗咬的机率。 3.1. 在你将狗引进你的家以前首先要考虑: 咨询专业人员(例如,兽医、动物行为学家,或负责任的饲养员),以了解什么品种的狗最适合你的家庭。 有孩子的家庭不适于引进过去曾有攻击行为的狗。 注意发现一个孩子是否特别害怕或担忧与狗相处。如果一个孩子似乎特别害怕狗,在携带犬只进入您的家庭前要多观察、等待一段时间。 在购买或收养一只狗之前,花些时间熟悉狗。有婴儿或刚学走路的幼儿的家庭在引进狗时要特别当心。应当对所有的狗进行阉割或卵巢切除 ( 可降低其攻击倾向 )。 永远不要让婴儿或幼童单独与任何狗呆在一起。 不要与狗玩打斗性的游戏(例如摔角)。 对进入你的家庭的任何狗应进行培训,使之有正常的社会交往能力。教狗学会表示顺从的行为(例如,翻滚至将腹部暴露、可放弃食物而不咆哮)。 如果狗突然出现攻击性或不良行为,立即寻求专家的意见(如兽医、动物行为学家,或专业的饲养者)。 3.2. 给儿童的安全提示 为了防止儿童被狗咬,应当让儿童了解以下基本安全提示,并定期重复对儿童进行提醒: 不要接近陌生的狗。 不要从狗的身旁跑过同时发出尖叫。 当一个陌生的狗向你靠近时,要保持绝对静止状态(“静如松”)。 如果被狗扑倒,尽量将身体卷曲成球状,并静静地躺着 ( 装死 ) 。 如无成人监护,不要与狗嬉戏。 首先要确保狗能看到你并能对你进行嗅探,然后才能开始与狗嬉戏。 如发现流浪狗或显示出异常行为的狗,要立即向成年人报告。 避免眼睛直接与狗长时间对视 ( 可能被误解成是赌气、挑战 ) 。 不要打扰正在睡觉、吃东西或照顾小狗的狗。 如果被狗咬伤,要立即告知家长或其他成年人。 据中国 CDC 相关部门今年 4 月发布的调查资料估计,中国犬只数量为 1.3 亿只,已稳居世界第一位。中国人与狗数量的比例大约为 10 : 1 ,与全球平均比值相当。 中国狗的数量继续不断增加的趋势不可逆转。如达到美国目前的水平 ( 人与狗的比值为 4 : 1) ,中国将拥有 3 亿多只狗。中国作好应对 3 亿只甚至更多狗的准备了吗?如何做好狗的计划生育和全面管理,防止狗引发的狂犬病和其他各种可能的危害,是对中国各级政府部门的一项严峻挑战。
个人分类: 防控战略|25096 次阅读|50 个评论
新证据:狂犬病毒对人的致死率并非100%
热度 22 yanjx45 2012-8-23 14:04
美国 CDC 与秘鲁的研究人员合作进行的最新调查和研究证明,蝙蝠狂犬病毒有可能在少数人体内引发隐性感染,即狂犬病毒对人的致死率并非 100% 。 在目前已知对人类致病的病毒中,公认致死率最高的是狂犬病毒。人感染狂犬病毒后几乎 100% 是致命的。 检索科技文献,迄今只有 3 个未曾接种过疫苗的人在发病后仍然存活。 来自秘鲁亚马逊地区新的证据表明,该病毒对人的致死率可能不如以前认为的那样高,即狂犬病毒对人的致死率可能低于 100% 。 人狂犬病的传染源,是原已受感染的哺乳动物 , 通常是食肉动物或蝙蝠 。狂犬病毒传播给人类的典型方式,是经由这些动物的叮咬或抓伤。不久前在秘鲁曾有不少因暴露于吸血蝙蝠而引发的人狂犬病病例发生。对有病例发生的两个社区被吸血蝙蝠咬伤的风险进行了研究,以确定是否可能发生狂犬病毒隐性感染。研究对象共包括 92 人,其中超过半数的声称曾被蝙蝠咬伤。 从来自这一人群的 63 份血清样本中,检测到 7 份含有抗狂犬病毒中和抗体。在另外 3 人中发现针对病毒核蛋白的抗体,其中两人的病毒中和抗体也呈阳性。 这总共 9 位血清呈阳性者的存在表明,他们曾与蝙蝠有接触(被咬、抓,或发生未受保护皮肤的直接接触)。这些人中只有一人早先曾接种过狂犬病疫苗。 抗狂犬病毒中和抗体的发现表明,这些人很可能已受感染,但并未发展成致命的疾病。 也可能是他们接收到了足够大剂量的病毒足以诱发抗体,而 病毒并没有开始复制 。对该发现的另一个解释是,这些人感染了某种未知病毒,这种病毒与狂犬病毒是高度相关的,但它对人类是不致病的。 已经有许多关于野生动物狂犬病感染的血清流行病学研究。例如,狐狸等犬科动物血清阳性率较低( 0-5 %),而 5-50 %的蝙蝠能够检测到狂犬病中和抗体,说明蝙蝠对致命的狂犬病毒不敏感。与此相反,对人类狂犬病血清流行病学的研究很少。在一项研究中,在美国佛罗里达州专门狩猎浣熊的 30 位猎人中,发现有 2 人具有低水平的狂犬病毒中和抗体。在加拿大的 31 位因纽特猎人中,发现有 9 人有低水平的中和抗体。在另一项独立的研究中,在阿拉斯加的 26 位狐狸捕猎者中检出有 1 人具有高滴度的狂犬病抗体。所有这些人都未曾接种过狂犬病疫苗。 狂犬病毒每年在全球共造成 55,000 人死亡,因此,即使在秘鲁的研究结果表明存在隐性感染,这个结果也不会影响狂犬病将近 100 %的病死率。需要进行更广泛的研究,以确定是否非致命性的人类狂犬病感染比目前所认为的更常见。如果能弄清楚为什么某些人在感染狂犬病毒后不死亡,将有可能揭示哪些免疫和遗传因素能提供针对狂犬病的保护作用。 主要参考文献: 论文题目: Evidence of Rabies Virus Exposure among Humans in the Peruvian Amazon. 作者: Amy T. Gilbert, Brett W. Petersen, Sergio Recuenco, Michael Niezgoda, Jorge Gómez, V. Alberto Laguna-Torres and Charles Rupprecht. 发表的杂志: Am. J. Trop. Med. Hyg. 87: 206 (2012) . 原文(全文)免费下载网址: http://www.ajtmh.org/content/87/2/206.full#ref-43
个人分类: RV流行病学|23347 次阅读|46 个评论
Presentation: One of Dr. Hu CS’ doctoral theses:
hucs 2012-8-9 17:47
半部《论语》治天下,中国“种子”保健康。健康 · 和谐 · 幸福。 胡春松 胡大一 胡盛寿 One of Dr. Hu CS’ doctoral theses: Novel Strategies Halt Cardiovascular-Diabetes-Cancer Strips. Hu CS, Wu QH, Hong JY, Losordo DW, Hu SS, Hu DY. Dr. CS HuFrom Nanchang University, Nanchang, China. Introduction 1. Evidence of CDC strips 1. 1 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 and diabetes mellitus(DM) linked 1. 2 D M and cancers linked 1. 3 C ancers and CVD linked 1.4 CDC strips related mechanisms 1.5 CDC strips: classifications and significance 2. New strategies to halt CDC strips 2.1. Novel strategies developed by Dr. CS Hu, Dr. DY Hu and Dr. SS Hu. 2.2. Novel strategies for the early evaluation of risk factors 2.3 RT-ABCDEF strategy and Grade 210 prevention for NCDs or CDC strips 2.4 SEEDi, E(e)SEEDior HHLifor CDC strips 3. Our practice in OOH syndrome and SCD Summary 2.1. Novel strategies developed by Dr. CS Hu, Dr. DY Hu and Dr. SS Hu. Since Dr. CS Hu and Dr. DY Hu developed “Healthy SEED rulers” in 2005 according to their great clinical experience and conducted positively this novel strategy in clinical for primary and secondary preventions of CHD, CVEs and healthcare ( http://www.chinagene.cn/CN/news/news370.shtml ), not only by Yahoo.com.cn blog, but also by sent out and cited this paper, xx-xx then developed further into “E(e)SEED” due to the important role of environment. xx Together with Dr. SS Hu, this new strategy was still developed into more novel “ E(e)SEED-BasED” healthy lifestyles by innovated idea, and named “Hu’s healthy lifestyles(HHL)” in 2009(see Yahoo.com.cn blog and Chinese Sciencenet blog ). The key tips of these strategies for NCD, especially CDC strips as follows: Table 7. “E(e)SEED-BasED” strategy by Dr. CS Hu, Dr. DY Hu and Dr. SS Hu.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Key tips SEED E(e)SEED Hu’s healthy lifestyles(HHL) -- E(e)SEED-BasED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E(e) Environment Environment S Sleeping Sleeping Sleeping E Emotion Emotion Emotion E Exercise Exercise Exercise D Diet Diet Diet B Behavior /a age /s safety sex study E Education Employment Ethnic D Disease Drug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otes: This table showed the key Tips of “E(e)SEED-BasED” strategy, which including core risk factors(RFs) of human non-infectious chronic diseases(NCDs), especially those in CDC strips. ---- From: One of Dr. Hu CS’ doctoral theses: Hu CS, Wu QH, Hong JY, Losordo DW, Hu SS, Hu DY. Novel Strategies Halt Cardiovascular-Diabetes-Cancer Strips. (Manuscript of the full-text in preparation and it will be finished in this week.) Acknowledgments: …… 注:胡春松:南昌大学(医学院) 在职博士 导师: 吴清华 教授 南昌大学二附院心内科 共同指导教授:著名心内科专家 胡大一教授(欧亚科学院院士) 著名心外科专家 胡盛寿 教授(法兰西共和国外籍院士) 海外指导教授: Jun-Yan Hong, Ph.D.( USA ) , Douglas W. Losordo, M.D.( USA )
个人分类: 博士论文|3608 次阅读|0 个评论
One of Dr Hu CS’ doctoral theses: Novel Strategies Halt ...
hucs 2012-7-23 21:33
Novel Strategies Halt Cardiovascular-Diabetes-Cancer Strips Chun-Song Hu, M.D., Qing-Hua Wu, M.D., Jun-Yan Hong, Ph.D., Douglas W. Losordo, M.D., Sheng-Shou Hu, M.D. and Dayi Hu, M.D. Summary We found there were cardiovascular-diabetes-cancers(CDC) strips from evidence-based available literatures on clinical trials and analyzed related mechanisms. And we’ve already developed new strategies in our previous works for the prevention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cardiovascular events and healthcare, etc. These novel strategies, which including SEED(sleep, emotion, exercise and diet) intervention(SEEDi), E(e)SEED(environment + SEED) intervention(E(e)SEEDi) and even Hu’s healthy lifestyles(E(e)SEED-BasED ones) intervention(HHLi), also called “Chinese vaccine” or “hero for human health(HHH)”, as the core elements of “Grade 210 prevention”,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revention and management of human chronic diseases when combined with RT-ABCDEF strategy, for example, OOH syndrome, especially in halting CDC strips we discovered. Keywords: cardiovascular disease, diabetes, cancer, E(e)SEED-BasED healthy lifestyles (Manuscript of full text PPT in preparation) Outline Part I Evidences of Cardiovascular-Diabetes-Cancer(CDC) strips A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and Diabetes linked Evidences: Table Chart or diagram or figure or graph B Diabetes and cancers linked Evidences: Table Chart or diagram or figure or graph C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and cancer linked Evidences: Table Chart or diagram or figure or graph D CDC strips and related mechanisms Other evidences: From all above, we think that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diabetes and cancers were linked, each other, that is to say, there were CDC strips. These strips were related to mechanisms of multi-pathways and multi-targets. Table Chart or diagram or figure or graph Part II New strategies to halt CDC strips 1 Novel strategies we’ve already developed From SEED and E(e)SEED strategies to Hu’s healthy lifestyles(HHL) -- E(e)SEED-BasED healthy lifestyles Table Chart or diagram or figure or graph 2 Novel strategies for the early evaluation of risk factors 3 RT-ABCDEF strategy and Grade 210 prevention for chronic diseases Table Chart or diagram or figure or graph 4 SEEDi, E(e)SEEDi and HHLi for CDC strips. -- also called “Chinese vaccine” or “hero for human health”(H.H.H) Interventions for multi-pathways and multi-targets or RNAi, SOS Table Chart or diagram or figure or graph Part III Our practice in OOH syndrome
个人分类: 博士论文|2661 次阅读|0 个评论
国药中生集团公司参加《2012年中国狂犬病年会》
热度 6 yanjx45 2012-5-20 23:39
为积极配合 2011-2020 年国家中长期狂犬病防治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努力消除人间狂犬病,由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中国 CDC 、中国动物 CDC 等机构联合主办的《 2012 年中国狂犬病年会》于 5 月 17-18 日在京举行。国药中生集团公司是此次会议的唯一协办单位。 会议邀请了国内知名专家及世界卫生组织、世界狂犬病联盟、加拿大、法国、日本、泰国、菲律宾、澳门、台湾的专家和学者作大会报告,卫生部、农业部、公安部、中国科协等部门领导出席会议。共有相关专业人员 300 余人参加会议,共同分享世界各国防控狂犬病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成功经验。 国药中生集团公司杨忠东副总裁带队参加了此次会议。杨副总裁在开幕式的致辞中,简介了本集团公司在狂犬病的基础研究、疫苗和诊断试剂的开发和生产,以及全方位为社会提供与狂犬病防控相关的系统服务方面所作的突出贡献,表达了本集团公司继续为在中国消除狂犬病作出更大贡献的决心。 国药中生武汉公司狂犬病检测中心的严家新研究员在大会上作了题为“中国特有的狂犬病恐惧症和疫苗滥用”的专题报告。作为疫苗生产厂家的代表,不是盲目鼓动大家去打疫苗,而是带头宣传疫苗的合理应用,提出避免疫苗滥用的切实措施,充分体现了我们的企业是将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是将“关爱生命、呵护健康”当作企业的宗旨。该报告得到广泛的好评,有助于解决目前社会上广泛存在的狂犬病恐惧症和疫苗滥用问题,同时也以实例宣示本集团公司确实是在忠实践行“关爱生命、呵护健康”的理念。    ( 国药中生武汉公司严家新研究员供稿 )
个人分类: 狂犬病防治|6682 次阅读|18 个评论
国内CDC专家首次公开对狂犬病疫苗接种说不 !
热度 14 yanjx45 2012-4-28 11:37
(关于狂犬病的宣传,媒体和CDC都在进步。 本文也是本博主在多次批评媒体和CDC后,首次对他们提出表扬。) 从来只看到 CDC 的人大力宣传在什么情况下应当打狂犬病疫苗。现在事情正在发生变化。 破天荒第一次 ,最近中国 CDC 的专家也开始公开宣传 在什么情况下不应当打疫苗 ,而且用的是非常醒目的大标题 ( 见《武汉晚报》的报导 ) : 近日注射狂犬疫苗者猛增,专家称绝大多数没必要打 ( http://news.163.com/12/0419/02/7VDUKE4800014AED.html#from=relevant ) 中国狂犬病疫苗的大量滥用,与狂犬病疫苗接种机构 ( 主要是各地 CDC) 实行“来者不拒”的政策有关。 只要是前来 CDC 要求接种的人,不管你是被 蚊子咬了还是被鸡啄了一下,不管你原来接种过10 次还是 100 次 ,一律是再全程接种 5 针 ( 或 4 针 ) 。产品的包装就是一盒 5 支,一次付款。 有的专业养狗人每天都可能被狗抓一下或舔一下。每次来到 CDC, CDC都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开一盒 5 针疫苗 ( 一次付款 ) 。结果导致出现有的人一年打50 针,数年内总共打100 多针的奇闻。我们亲见的类似案例居然不止一起。有的网友前来咨询,问他打过多少针,听到的回答竟然是:“不好意思说,反正不止100 针”,或“恐怕要创造一项新的纪录”。 其实狂犬病疫苗的加强针半年内最多打 2 针,一年内最多打 4 针。象我们这样天天与高浓度狂犬病毒打交道的专业研究人员,实际上也很少有打加强针一年超过1针的(实际上平均是3-5年加强1针)。 许多CDC 的接种人员的明哲保身的逻辑是这样的:叫你不打疫苗,万一出了问题 ( 狂犬病一旦出问题就是人命关天的大问题 ) 就是我的责任;而打了疫苗后再出问题,则是你本人的问题或疫苗生产厂家的问题。再说,送上门来的钱不赚白不赚,少赚不如多赚。 CDC 的疫苗接种人员应当明白:你们不应当将自己当成是单纯的机械的“接种员”,老百姓是将你们当“医生”看待的,许多人甚至是将你们当神圣的“白衣天使”来顶礼膜拜的。如果你们对前来接种的人千篇一律地“来者不拒”,如何体现你们的专业水平?你们应当多学习和更新相关知识,不要总是让患者理直气壮地教训你们,而你们却总是愤愤不平而又 理屈词穷 。 宣传被所有的“温血动物”咬伤都要打狂犬病疫苗,只相当于 30 年前的小学生的水平。而一个当代 CDC 的“医生”至少必须懂得 哪些“温血动物”咬伤不必接种狂犬病疫苗 。 衡量一个 CDC 狂犬病疫苗接种人员的水平,一条重要的标准是看他是否能胸有成竹、准确无误地判定 在哪些情况下是根本不用接种疫苗的 。 希望有更多的 CDC 人员能全面、正确地掌握 在哪些情况下不必接种狂犬病疫苗 的知识, 尽快改变中国广泛存在的狂犬病疫苗滥用现状,避免社会资源和财富的巨大浪费, 让疫苗真正用到最需要的人身上 。 附《武汉晚报 (2012-04-19) 》的报导: 近日注射狂犬疫苗者猛增 专家称绝大多数没必要打 被老婆咬一口来打疫苗 这位有点荒唐 本报讯(记者 伍伟 通讯员 胡运海) 近日,随着气温上升,被动物咬伤的市民持续增加,每天到市疾控中心打狂犬疫苗的人比 3 月同期几乎增加了一倍。然而也有令疫苗专家啼笑皆非的案例,有位被鸡啄伤的市民赶来要求打疫苗,更有一位市民被老婆咬了一口,也要求打疫苗。 昨日上午,东西湖区农民刘阿姨在家被鸡啄伤后,立即赶到市疾控中心要求接种狂犬病疫苗。据了解,最近因被鸡啄到、被鸟啄伤后要求打预防针的人还真不少。 市疾控中心疫苗接种咨询组组长朱政纲告诉记者,现在人都知道被狗咬了要打疫苗,但很多市民“防卫过度”,被鸡、鸟啄伤了,也要求打狂犬病疫苗。他说:“ 鸟类根本不携带狂犬病毒,被鸟、鸡啄伤,绝大多数情况不用打狂犬疫苗 ,除非这只鸡刚被疯狗攻击过,恰好又啄了你一口,但这种概率极低。” 至于人咬人会不会得狂犬病 ,朱政纲强调, 只有咬你的人已出现了狂犬病的症状才有必要打。 朱政纲介绍, 在我国引发狂犬病的主要是狗,其次是猫,如被狗、猫、蝙蝠、狐狸、狼、猫鼬等动物致伤,建议及时进行狂犬病疫苗接种 。 ( 本文来源:汉网 - 武汉晚报 )
个人分类: 狂犬病防治|22445 次阅读|29 个评论
给媒体纠错:狂犬病可潜伏数十年?
热度 19 yanjx45 2012-4-26 09:21
本博主 4 月 17 日博文的题目为 《 CDC 医生论狂犬病 --- 笑话大全 ( 未完待续 ) 》 ,其中公布了博友提供的几则相关笑话。 有博友继续报料,报料的内容多数源自 CDC ,但全国许多知名媒体争相转载,在传播一部分正确知识的同时,也传播若干低级的笑话。 这样的宣传材料到底是 正面教材 还是 反面教材 ?发表这样的 报导 是 功大于过 ,还是 过大于功 ? 这是 个问题 。 以下是 博友 chenhao12112003 于 2012-4-18 提供的一份包含 2 条 “笑料”的报导: 《 被打过针的犬咬伤,也应接种疫苗 》 来源 : 洛阳日报: http://lyrb.lyd.com.cn/html/2011-11/17/content_793594.htm 转载 : 光明网: http://health.gmw.cn/2011-11/17/content_2984913.htm 人民网: http://health.people.com.cn/h/2011/1117/c226951-3916781196.html 搜狐网: http://roll.sohu.com/20111117/n325900741.shtml …… 转载该报导的标题和部分内容摘录: 《 狂犬病只能预防无法治愈 打过针的犬咬伤也应接种疫苗 》 2011-11-17 07:41:41   http://www.gmw.cn  来源:洛阳日报    ……   人被咬后,也应接种狂犬疫苗   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所长汤伯明说, 与人相比,犬只因体质不同,对狂犬病毒的耐受性也不同。 带有狂犬病毒的犬只可通过犬犬接触,将狂犬病毒传染给其他犬只。    犬只感染狂犬病毒后会出现三种情况 ,一是快速死亡, 二是慢性死亡,三是不会死亡。 对人而言 , 慢性死亡和不会死亡的带毒犬只威胁最大 。而且,犬只在感染上狂犬病毒后再接种狂犬疫苗,疫苗会失去作用。   人对狂犬病毒没有任何耐受性,病毒一旦在人体内发作便无药可治。狂犬病怎样传播?汤伯明说,狂犬病毒主要通过伤口侵入人体后,逐渐控制人的中枢神经从而导致发作。   常态下, 狂犬病毒在人体 的潜伏期是 3 个至 6 个月之间, 也有潜伏 数年乃至 数十年的情况 。 ……   (记者马毓鋆) 博主回复 (2012-4-18 22:56) :从这篇报导中可选 2 条上“笑话大全”: 1. 原文 : “ 犬只感染狂犬病毒后会出现三种情况 ,一是快速死亡, 二是慢性死亡,三是不会死亡。 ” 点评 : 二和三都是错误的。 犬狂犬病的潜伏期不超过半年 ( 各国海关对狗狂犬病的检疫期都规定为半年 ) 。 犬的狂犬病一旦发作,犬在 3-5 天内必然死亡,无一例外。不存在“健康带毒”的可能。 2. 原文 : “ 常态下,狂犬病毒在人体的潜伏期 ...... 也有数十年的情况。 ” 点评 : 没有科学 根据。 目前国际主流科学界 ( 包括 WHO) 承认的狂犬病最长潜伏期是 6 年 。 关于数十年的潜伏期,国际上认 为 是中国学术界 特有 的典型笑话 。 但至今还有人重复传播这样的笑话。 博主补充说明 ( 回复博友的询问 ) : zhylzc 2012-4-26 09:30 评论 那到底被打过针的犬咬伤,是否也应接种疫苗呢?还是先通过十日观察法,如果十日狗没死,就不用接种了? 博主回复 (2012-4-26 09:38) : 这篇报导中的下述说法是正确的: “ 为犬注射 “ 灭活狂犬疫苗 ” 后,其药力一般可维持一年,第二年继续为犬接种疫苗,可有效控制狂犬病发作率。只有犬注射此种疫苗后,动物检疫部门才能为养犬人出具相应的免疫证明。 ” WHO 也认为,只有 2 次接种过灭活疫苗后的犬才能认为是安全的。 而十日观察法则是更可靠的标准,适用于所有的狗。 “ 先通过十日观察法,如果十日狗没死,就不用接种了 ” 。 张其威 2012-4-26 10:23 评论 十日后狗死了,这时候人再接种狂犬疫苗是否为时过晚? 博主回复 (2012-4-26 11:52) :执行十日观察法时, 最可靠的方案当然是先打 1 针再观察。通常过 2-3 天可基本下结论,过十天则可绝对放心。 在根据当地疫情和狗群的免疫状况综合考虑风险极小的情况下 ,在不打针的情况下开始十日观察法,即适当冒点风险也是合理的。
个人分类: 媒体纠错|13164 次阅读|48 个评论
外国留学生居然敢罵中国CDC的医生愚蠢 !
热度 9 yanjx45 2012-4-3 13:41
罵得对?罵得好? 事件回放: 博友 cdc123 2011-12-25 ( 圣诞节 ) 10:11 留言: 严老师,圣诞快乐!很抱歉,在节日期间还来打扰您!我是 XX CDC 的一名 实习生 ,在平常的日子里,我主要负责注射疫苗和伤者的电话咨询。最近我碰到一个以我的能力难以解决的问题,想占用您几分钟时间,请教您一下! 这件事情是 6 天前 发生的,来的是一个来自 诺丁汉大学 的英国留学生,令人感到非常奇怪。他是 12 月 19 号被朋友家的德国牧羊犬咬伤大腿,属三级暴露。可是他来我们 CDD 的时候是带着那只德国牧羊犬的。他来了就对我的老师说:“我在来你们中国留学以前就打过了三针狂犬疫苗(他还说每个来我们中国的英国留学生都被他们国家要求接种以预防暴露 ) ,现在我在你们的国家又被狗给咬了,可是我不想这么快注射疫苗,现在我希望你们可以帮我观察几天这只可爱的德国牧羊犬,过几天我再决定要不要接受疫苗注射”。我们都知道他是要运用那个 十日观察法 ,可是一开始我们没有同意,再后来不知道怎么的,我们的几个医生就同意了! 过了六天 ,也就是昨天圣诞节前夕,那个英国留学生又来了,他说: “ 很高兴你们给我照顾可爱的狗,现在我知道他很健康,他咬我是因为这只狗亲吻我,喜欢我,我现在要带我亲爱的狗和我一起回去过圣诞节了! ” 因为十天观察期还没有到,所以医生们不同意,他又说: “ 这是我的狗,我有把他领回家的权利!我的朋友(狗狗)需要回家过节! ” 我们又建议他打疫苗,加强两针。可是他另外一个来自英国的朋友说了一句更加奇怪的话: “ 在我来中国之前,我一直听我的导师说,你们中国人特别的喜欢打疫苗和买贵得不能再贵的房子,我真是感到很奇怪,我觉得你们的疫苗完全可以留给需要的人! ” 然后他们就走了。 后来,我们医院也曾联系过他们,希望他过来加强两针。可是那个英国留学生就是不来,还说: “ 我就是不能理解你们为什么这么希望我打针,在英国象你们这样的行为被认为是很愚蠢的! ” 老师,我真的很奇怪, 他们外国人怎么对自己的生命保护意识这么淡泊?毕竟那只狗只观察了五天,还没有到十天。 要是有十天的话,我们是会同意他不注射的,关键是只有五天啊! 如果一个外国留学生在我们国家发病的话,对我们 CDC 可不利啊? 老师,说实话,我真的不太明白他们英国人的想法!!这是为什么啊?! 博主回复 (2011-12-25 14:06) : 你的问题是属于有明确、肯定答案的,很好回答。 老外是对的 ,你的考虑是错误的。 他打过疫苗,在风险不大的情况下,可以在观察狗的情况以后再决定是否打针。 (除了在发病期间)狗只在发病前 2-3 天有感染性,通常观察 2-3 天即可基本下初步结论。十日观察法是由五日观察法演变而来。绝大多数情况下观察5天足夠。十天是极端情况,通常没必要等那么久。从受伤者和这只狗的具体情况综合考虑, 6 天已足以下较肯定的结论。 已知狗没病,人就不用再接种。 老外说你们的 “ 行为是很愚蠢的! ” 说得并不过份。 另一博友的评论: 严老师,我看了您的很多留言和回复,其中有一条不知道您还记不记得: 是一个来自诺丁汉大学的英国留学生批评我们中国XX CDC 的医生的行为是很愚蠢的。难道作为一个中国人看到这里不应该心寒心酸吗? 连一个外国非专业的留学生懂得的正确科学知识比我们中国的专业医生还多,说句实话,不觉得羞耻吗? (当然,我无意冒犯 CDC 来提问的那位朋友,因为至少他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勇于提问,是很值得敬佩的。就像严老师说的那样, 现在很多年轻的 CDC 人员都在很快的进步。 )
个人分类: 狂犬病防治|18095 次阅读|14 个评论
常来严老师的博客,包你成狂犬病专家
热度 9 yanjx45 2012-4-2 08:29
信不信由你,反正我是信了。 以下先略举一例:一位曾经的恐狂症患者如何变成让真正的专家叹服的狂犬病专家。 后面还有好多好多的例子将要陆续发布。 ( 特别说明:说 中国天天都是愚人节 肯定是错误的。例如:今天就不是愚人节。 ) 博友 leeshienyung 2011-12-26 15:30 留言: 好久没来严老师的博客,看到 很多严老师的 “ 粉丝 ” 在帮助普及知识, 好开心。我在想,如果恐狂的人这么多,大家如果在严老师的帮助下,掌握了正确的科学知识,是不是可以成立一个组织,以此帮助更多的恐狂者。 上次和一个 宁波 CDC 的技术主任在一起吃饭,我说了一些在严老师博客上学到的知识,那个主任表示很惊讶,问我为什么懂这么多?而且这么专业?嘻嘻,我内心窃喜。我和他分享了严老师的一些经典问题,比如 发病前打完疫苗是否有用,比如疫苗有效期 等 。让我惊讶的是,他的回答也基本和严老师的观点一致。我马上就问了他毕业的学校, 浙江大学预防医学系 ,然后就开始讨论了很多相关的问题。饭后他说他完全想象不到是在 和一个非医学专业的人士讨论这么专业的问题, 还这么热烈。其实别人哪里知道这都是严老师的功劳,我完全是看了严老师的博客。 因为恐,所以认真的看 。 其他朋友还问,“你以前问过比这个 CDC 技术主任更权威的医生,但是都不相信,为什么就相信这个 CDC 的技术主任?” 我说那是因为我问了很多问题,而这个技术主任的回答主要观点都和严老师一致,所以我相信他。我说这个技术主任在学校里肯定是专业知识扎实,工作后,还不断提高、更新知识。 说了这么多,就是想感谢严老师,您也许意识不到您专业而简要的回答对一个人的帮助会是如此的大!您也许意识不到您的博客给成千上万的人和家庭带来了快乐和希望。我说的一点都不夸张,真的谢谢您。 博主回复 (2011-12-26 16:06) : 目前国内恐狂症的重要来源是某些 CDC 的医生,老百姓很信任他们,而他们却墨守成规,坚持一些过时的错误的观点,造成恶劣的影响。 你们这些非专业人士对 CDC 的某些医生也有很大促进作用。 对 CDC 的人也不能迷信。 现在许多 CDC 的医生也在进步,特别是年青的医生可能进步更快,他们更爱学习,更容易接受新知识,同时身上的包袱少,勇于承认过去的认识错误。 专业人士和非专业人士应当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相互促进。 希望你们年轻人发挥聪明才智,采取各种创新性的更有效的方式来促进科学的狂犬病知识的普及。 谢谢。
个人分类: 狂犬病防治|29546 次阅读|25 个评论
美酒不要加咖啡
songshuhui 2010-12-28 14:48
云无心 发表于 2010-12-28 11:53 对于七十年代出生的人来说,邓丽君大概是一个永恒的传说。她的许多歌曲都曾经弥漫了大街小巷。比如那首《美酒加咖啡》: 美酒加咖啡 我只要喝一杯 想起了过去 又喝了第二杯 明知道爱情像流水 管他去爱谁 我要美酒加咖啡 一杯再一杯 我并没有醉 不管是邓丽君还是这首歌的作者,大概都不会想到这首歌居然描述了一个科学事实:当把酒和咖啡一起喝的时候,不知不觉就喝了一杯又一杯,却还是感觉我并没有醉。几十年后的最近,美国疾控中心(CDC)和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对美酒加咖啡的喝法亮出了红牌。 在美国,饮酒一直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据疾控中心的统计,每年因为饮酒导致的死亡接近八万起。而在青年人中,把运动饮料与酒精饮料混合是一种时髦。运动饮料中含有咖啡因、糖以及其他成分。2009年佛罗里达大学发表的一项调查发现,运动饮料与酒精饮料混合喝的人,醉酒的发生率是单纯喝酒的三倍,而酒后驾车是单纯喝酒的四倍。2006年,在北卡10所大学进行的一次网络调查随机抽取了四千多个样本。统计发现,运动饮料与酒精饮料混合喝的人中,每周处于醉酒状态的时间差不多是单纯喝酒的人的两倍。而其他酒精导致的不良后果也大大增加,比如性骚扰与被性骚扰、乘坐喝过酒的人开的车、酒精中毒、以及受伤等等。 为什么咖啡因会让人更容易喝醉呢?FDA和CDC提供的解释是:在人们喝酒的时候,会根据一些主观感觉来判断自己已经喝下的酒量。但是咖啡因会屏蔽掉这种感知能力,所以喝酒者会不知不觉喝下更多,一杯又一杯了。但是,咖啡因不会帮助体内酒精的代谢,所以它只是欺骗你喝下更多,而不帮助解决喝下之后产生的问题。2006年《酒精中毒:临床与实验研究》上发表的一项研究支持了这一理论:在喝下同样的酒之后,同时喝运动饮料的人在头痛、虚弱、口干以及运动能力失调这些醉酒征兆方面都要明显低于单纯喝酒的人。但是,同时喝运动饮料却没有增加身体的反应灵敏性。 除了这种时髦的混喝,还有许多厂家生产加了咖啡因的酒精饮料。这种简称为CAB的饮料通常含有5~12%的酒精,以及相当含量的咖啡因。一般而言,厂家不会标出咖啡因的含量。这种饮料投入市场获得了巨大成功,尤其是在年轻人中间备受追捧。从2002年到2008年,市场占有率前两位的品牌销售量增加了67倍,达到了八千多万升。目前市场上,大约有30个厂家生产此类产品。 基于CDC的公告中提到的原因,FDA认为有必要对基于科学证据对CAB饮料的安全性进行严肃审查。2010年11月13号,FDA向生产这类饮料的公司发出公开信,说将会对这类产品的安全性和合法性进行考查。 从我们的习惯思维来说,酒精是传统食品,而咖啡因是一种植物精华,再加上深受群众欢迎(FDA说多达26%的大学生们会喝酒精加咖啡因的饮料),CDC的报告大概会受到公众的质疑。不过,根据美国关于食品药品的基本法律,如果一种故意加到食品中的物质没有有获得FDA特别许可,或者不被认为是GRAS,就会被当作是非法添加物。GRAS是一般公认安全的缩写,现在FDA对一种物质的GRAS认定采取备案制度。就是说,需要厂家自己组织专家,提供充分证据证明在所使用的条件下是安全的。FDA审查之后,对于这些证据没有异议,才会认可厂家的结论。但是,把咖啡因作为一种成分故意加到饮料中,FDA只批准了在不含酒精的饮料中可以不超过万分之二,而没有批准过加到酒精饮料中。另外,没有任何CAB的生产厂家提出过GRAS的申请,所以,CAB饮料就处于了一种非法和不安全的境地。 四天之后,四家生产CAB的公司成为了出头鸟。FDA向他们发出了警告信,正式指出他们加到酒精饮料中的咖啡因是不安全的食品添加剂,要求他们在十五天之内报告处理措施,否则就将通过法庭让他们停止销售。
个人分类: 健康|1100 次阅读|0 个评论
医学伦理问题:和美国疾控中心科学家的一次接触
zzkpumc 2010-12-4 09:12
今年12月1日到3日,有机会和美国疾控中心的几名科学家一起在唐山工作,对美国疾控中心(CDC)对于医学伦理问题的理解有了点滴的认识。 本次调研的目的是现场考察一个研究项目的可行性,以便为明年在美国NIH立项做准备。该项目的目的是追访1993年曾经接受过某项干预措施的孕产妇,观察她们和她们子代的健康状况,对该项干预计划的远期效应进行评价。按照RJ Berry的话说,这是目前全世界开展类似研究的唯一一次机会。 该项目的瓶颈问题是如何找到当年接受过干预的妇女们。当时,我认为这不是主要问题,只要有了姓名、家庭住址,就可以很容易地找到这些研究对象了。但是,在我看了RJ为我提供的文档后,才认识到本次追访有多困难。按照美国CDC伦理委员会的要求,当年,在收集的个案资料中,只保留了该研究对象属于哪个地区(地市级)的信息,至于该研究对象是哪个县的、哪个乡的,没有任何信息,更别提哪个村的和个人名字了。 最详细的材料是乡和村的交叉列表信息,即每个乡的每个村,有多少观察对象,而且,这些乡和村都是进行了随机编码的,至于某个编码代表哪个乡、那个村,就不得而知了。所有这些都给今天的随访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困难,但是,这样做的好处,正是医学伦理委员会和科研设计中所要求的。 1993年的研究项目的基础抽样单位是村,对抽到的村的所有育龄期妇女都进行了健康干预;在乡级卫生院保存了该乡管辖范围的每一个村的每名妇女的个案信息,这些信息逐级汇总。到国家一级,总数达到了10万人以上。这些接受健康干预的研究对象的妊娠结局和其他同村中没有接受干预的人有何区别?如何在观察和分析两个阶段尽可能排除认为误差的影响?在研究设计阶段,可能重点关注了干预药物和安慰剂的随机分配,在分析阶段则采用掩码的方式避免对干预地区的过分关注,在个案资料的保存过程中,则严格遵守个人信息和观察信息剥离的承诺,保证个人信息不外漏。所有这些虽然给今天的随访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但是,这样做仍然非常值得。后续工作中,还是有办法找到当年的研究对象的。 今天,如果能够重新找到她们,我们仍然要按照医学伦理委员会的要求,执行新的保密原则,一方面保证本次追访的客观、科学和符合伦理要求,另一方面,为可能存在的更远期的研究制造更大的障碍。 莫非,这就是美国CDC的医学伦理的基本要求?
个人分类: 医学笔记|6278 次阅读|4 个评论
登革热袭来
sstone2009 2009-10-7 14:14
从回来的路上,我仍在想着义乌的登革热。 据一位在医院工作的朋友讲,八月初他的一位亲戚出现了高热,全身情况比较重,那时候血液科的病房里同时收治了2例类似的病例。他大概了解了一下,病人都是同一个村的,病情都比较重,不同于平常见的一些疾病。当时,他们就汇报给了义乌市疾病控制预防中心(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CDC)。他们还计划过去现场做流行病学调查,却不知什么原因没有成行。CDC去调查了一番,却没有结果。结果就不了了之了。 到国庆节前,病例一下增到了两百多例。于是,市里的领导有点紧张了,据说还下了命令国庆期间,不准新发一例,引了不少笑话。不过,大家还是真的重视起来了,宣传、灭蚊、卫生等,诸项工作迅速展开,大有掀起运动之势。我想,义乌的登革热,也不会长久了。我也想,义乌的登革热应该有些启示。 义乌作为国际小商品城,世界各地人员来往频繁,使登革热发生成为可能。当今世界,由于交通高度发达,人和物的广泛流动,使许多传染病原有的流行区域时刻可以发生改变。这一特点需要医务人员,尤其是CDC工作人员充分意识到,由此加强戒备。 流行早期,义乌市CDC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却没有结果,大致可以归因于几个原因:一是调查人员的经验和研究水平可能存在问题,尤其是对这样几乎不能发生在本地的疾病,可能丧失了必要的警惕感;二是CDC与临床机构的合作,可能存在问题;三是检验设备有无充分利用起来,实验室数据积累是否充分,值得怀疑? 义乌登革热又是对社会应急系统的一次检测,从疾病发生到引起领导高度重视,到充分动员起来,至少有两个月的时间。这期间,如果一开始即得到应有的重视,并且每项工作和措施具有成效,也不至于领导说出不准新发一例的急话,引发笑话。这中间,应急系统的被动性显而易见,同时,社会对突发事件的客观认识不足(市领导尚且如此,民众会如何?专业人员当然清楚,但这样的领导会主动尊重科学吗?) 【登革热(Dengue fever)档案】 由伊蚊传播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 以发热、骨与关节剧烈疼痛、皮疹及淋巴结肿大为临床特点。 病原体:登革热病毒。 传染源:隐性感染者与患者。 媒介:主要为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 我国流行地区:广东、海南、广西。
个人分类: 医疗实践|3231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0 10:3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