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奥运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奥运

相关日志

奥运真谛:作弊不行,不作弊更不行
热度 1 laserdai 2012-8-9 01:39
可能很多人都认为,奥运会上的绝大多数人都是老老实实的运动员,这种 先入为主的偏见 非常强烈,所以当羽毛球队员严格执行比赛规则的时候,被认为是假打球,引来世界媒体一阵口诛笔伐,最过火莫过于新华社记者扬名,居然喊道;国羽输球又输人,丢人丢到家了 这可是地地道道的中国二傻,因为根本不配作大傻。 奥运中那么多运动员,绝大多数作弊,总会有人说出来的。现在就出现了,南非的一位拿了金牌的游泳运动员就吐露了事情: 大家都作弊,你作弊了也不一定行,如果不作弊就更不行。 所以, 奥运玩的标准就是利用大家公认的台面上的规则,而不是台面下的潜规则。 详细参见。 南非蛙王承认作弊夺金 http://2012.sina.com.cn/zq/aq/2012-08-08/114649039.shtml 范德伯格称他在水下偷偷多用了几次“海豚式打腿”,并强调这一“小动作”在当今游泳选手中很常见。 范德伯格说:“如果你不这么做,你就会落后。当然,这不是什么很光彩的事儿,但总有人会这么做并逃脱处罚,我可不想因此牺牲我的成绩和我四年的艰苦训练!” 由于泳联未设水下视频裁判,参赛选手有时常因经不住诱惑而偷偷违规 ,但一旦被裁判抓住,将被取消比赛资格。 根据视频回放,范德伯格一共使用了三次“海豚式打腿”,但他认为自己的冠军无可厚非 。范德伯格说:“之前澳大利亚还为此抗议过,我觉得这真好笑,因为 如果你看回放就会发现,我旁边泳道的(澳洲选手)里卡德干了和我一样的事儿,但他们对此闭口不提 。 每个人都在挑战规则,冲击规则的最底线,如果你不这么做,那是你自己不够努力!”    虽然范德伯格这番口无遮拦,但其金牌被撤销可能性十分渺茫,国际泳联能做的只能是增设视频回放裁判,毕竟,裁判仅仅在泳池边观察会给参赛选手太多可乘之机。
个人分类: 社会文化历史|3863 次阅读|2 个评论
打酱油,过伦敦,看老“战士”摔跤
热度 4 cgh 2012-8-8 05:17
打酱油,过伦敦,看老“战士”摔跤 打酱油,看见刘翔在伦敦狠狠的摔了一跤,服?还是不扶? 是哪个将军派一个没有战斗力的受伤士兵去战场? 中国是一个尊老爱幼的国家,怎能让一个伤员为个人、为国家,拼了小命? 中国是一个有军事思想的国家,怎能让一个受伤的战士去保家卫国? 中国是一个强大的国家,怎能让一个受伤的人冲在前面? 中国是一个仁义的国家,怎么让一个摔倒的同胞独自爬起? 不管你扶不扶,反正我是没有扶。 不管你服不服,反正我是服了。
个人分类: 杂谈|2944 次阅读|4 个评论
刘翔不应该这么靠近公众
sz1961sy 2012-8-7 22:11
光明网 卫生频道 卫生原创 刘翔不应该这么靠近公众 2012-08-07 20:20:31   来源:光明网卫生频道   沈阳 今天,2012年8月7日,2012年30届伦敦奥运会第11天,数以亿万计的中国人都聚焦一个运动员身上,它就是2004年奥运会110米跨栏冠军刘翔。 刘翔代言广告 在这一天,您打开QQ,刘翔扑面而来;在这一天,您打开MSN,刘翔的广告和半决赛出局同样送到您面前;而北京地铁东单一号同十号线上奥运英雄们广告最大二个人是刘翔和李娜,李娜第一轮就出局,刘翔在伦敦奥运会上再次让中国民众失望,不过,他兑现了给腾讯公司的广告词,让公众在终点等他一脚走到。 QQ登陆框上的刘翔图片 CCTV-2在8月7日“第一时间”中讨论了“奥运与(过度)商业”问题,刘翔和李娜这二个被称为奥运英雄的商业偶像,再次拿不到代表体育精神的奖牌(不一定是金牌),说明中国历任奥运英雄,到了应该反省的时间了。 刘翔代言广告(沈阳 摄) 多一些赛场上的冲击力,少一点商业上的忽悠,也许才能回归奥运精神,才能对得住皮埃尔•德•顾拜旦(Le baron Pierre De Coubertin,1863~1937)先生倡导的奥运会。 刘翔在伦敦奥运会(沈阳 摄) http://health.gmw.cn/2012-08/07/content_4737675.htm
个人分类: 光明网卫生时评|458 次阅读|0 个评论
刘翔应枪声而倒,是虫不是龙,背后商业铜臭恶心
热度 3 laserdai 2012-8-7 18:47
Bolt跑完百米以后,对伦敦奥运的关注已经完全淡了下去,只需要最后看看闭幕式上英国人还玩什么把戏,以及最后奖牌榜数据再发篇评论就可以了,没有想到,居然还有一个刘翔,刚才写博文的时候,看到其人气远远超过这几天的饶毅。 对于刘翔,从来没有主动关注过,但是迫不得已,被迫关注过一些,媒体如此热捧,我们的生活一天也离不开媒体,不得不接受骚扰。 还记得这个虫子在北京奥运会上的表演,背后的铜臭令人恶心,远超当年的龙须沟。 前几天看到这个虫子退赛,还说为了什么备战奥运,感觉到明显是猫腻,但是没有丝毫妨碍我的利益,随他去吧。 现在看到了,这个虫子在伦敦奥运上的精彩表演,又是应枪声而倒 ,证明连一只爬虫都不是,爬虫也要爬到终点吧?! 背后的铜臭不知道有多少?如果这个虫子不出场,背后的商业利益损失多少。想到这些,越发感到恶心。 说句适中的话,刘翔是虫而不是龙。
个人分类: 社会文化历史|3570 次阅读|6 个评论
再见,刘翔(照片记录刘翔比赛过程)
热度 2 pukin 2012-8-7 18:14
再见,刘翔(照片记录刘翔比赛过程)
看奥运110米栏直播,没想到刘翔最终以惨烈的方式彻底结束了自己的运动生涯。不管怎么说吧,刘翔是中国田径的一个传奇,祝愿刘翔早日康复! 第一个跨栏把刘翔的伦敦奥运的脚步彻底给封死了 刘翔摔倒的一瞬间 这个曾经世界上百米跨栏最快的背影离我们远去了 刘翔无奈、惆怅的表情 刘翔瘸着腿,向着终点跳跃 , 刘翔瘸着腿,跳到了终点,他俯下身子,深深亲吻曾带给自己荣耀、失意和历练的栏架 比赛虽然残酷,但运动员之间的友情和互助精神令人感动
5331 次阅读|2 个评论
Nature 道歉了吗?什么才能改变外国人对中国人的不公?
热度 2 qyu111 2012-8-7 14:47
著名科学杂志Nature 在我们称作“道歉”的文章中用了三个 regret (遗憾、抱歉),一个 apologize (道歉)。 第一, regret 网络技术问题,没有能力把所有的评论都登出来。 第二, regret 用错了题目(内容没错,只是前面的题目没有反映文章内容)。 第三, regret 一个数字上的误差,把 2011 年误写成了 2012 年。 Apologize 什么? Apologize 以上的 regret 的三个“错误”。 这是三个什么错误? 听起来是技术错误。不是种族歧视,不是偏见,更不是不公平。 这是道歉吗?Nature为偏见和不公承认错误了吗?我们“赢”了吗? 这次奥运会我们看到了很多外国人对中国人的不公。特别是外国媒体对叶诗文的责问,和昨晚的体操裁判对体操运动员陈一冰的打分。 应该怎样看待外国人对中国人的不公? 外国媒体是凭印象说话,体操裁判打的是印象分。这么说起来,那就是外国人对我们中国人印象不好了? 为什么外国人对中国人的印象不好?除了别人的偏见,我们自身有没有问题?我们的社会上有没有造假的风气?我们在外国的华人有没有给人以文明和礼貌的形象?我们自身的表现是不是给外国人一个好印象?我们每一个人问问自己,我们自己的行为是给我们的运动员加分还是减分? 对外国人的偏见集体抗议是一种形式,咆哮怒骂也是一种形式。这也许是我们多数人喜欢的、容易发泄情绪的形式。 除了抗议外国人的偏见之外,还有没有更好的方式? 昨晚体操运动员陈一冰给我们展现的是另一种形式:微笑着举起双手向观众致意,向对手祝贺。回应的是观众席上的一片由衷的掌声。 哪种形式更体现了一个民族的文明、大度、和气概?更能改变外国人对中国人的印象?更能体现奥林匹克精神?谁在世界观众中是真正的赢者?我想叶诗文也是用她的成绩和甜美、自信、大度的微笑征服了观众、征服了媒体、征服了世界。 我们的抗议信征服了 Nature 吗? Nature 诚心诚意的道歉了吗?我们改变了Nature对我们的态度吗? 如果叶诗文和陈一冰哭闹、争吵、愤怒、抗议、斗争,会让中国人的形象更好还是更糟?我们自己喜欢和欣赏这样的形象吗? 情绪人人都有,控制情绪才是文明。 抗议和斗争只能激起更大的情绪, 微笑和大度才是最后的赢家。 我们在外国人眼中的形象和印象不是一两个运动员就能够塑造的,中国人的形象是每一个中国公民共同塑造的。如果中国人每一个人都能像叶诗文和陈一冰一样,自信、大度、宽容、谦虚、礼貌、守规、文明、微笑,中国一定能赢得世界公民的尊重和掌声。
个人分类: 时事评论|5255 次阅读|0 个评论
好运成双
热度 4 profjin 2012-8-7 08:02
最近运气不错。 一是昨天参观伦敦奥运村时,有幸遇到好几位著名运动员,包括乒乓球女双冠亚军李小霞,丁宁,篮球运动员王治郅,前女排队员赖亚文,前射击运动员王义夫,并当了一回十足的粉丝,和这些名人都合了影。此事以后有空再详述。 二是今天得知今年四月申请的欧盟项目(FP7)被批准了,总经费为200多万欧元,我拿到50多万欧元。这是我两年前离开衣食无忧的工业界转到饿死也没人管的学术界后拿到的第一个欧盟项目。该项目的主要目的是借助生物的形态生成机理,研究基于基因调控网的 swarm systems 的自组织机理研究。很开心!
3761 次阅读|7 个评论
科学界的金牌是什么?
热度 7 jitaowang 2012-8-6 06:07
科学界的金牌是什么 ? 作者王季陶 对科学技术的评价体系的议论很多 , 似乎也没有得到太多的有用的结果 . 其实也可以参照奥运会的评价体系来考虑 . 不同的是 1. 科学界只有金牌 , 没有银牌和铜牌 . 2. 最后的裁判是科学发展史 . 教育也是很好的检查标准 . 一般情况下 , 能够进入大学本科基础课教材的内容 , 比仅仅能进入大学专业课或研究生课的内容更具有普遍的基础意义 . 能够进入中学课堂或教材的科学发展内容更是极其罕见的 . 可以肯定的是 : 科学界的金牌不是 SCI, H-index, Science 和 Nature 等 . Nobel 奖确实具有金牌的性质 , 但也不是全部 . 金牌的性质就是在一定学科领域中 ( 如一级学科 , 二级学科 , 三级学科 , 而不是微不足道的或自言自语的 “ 学科领域 ”) 推动科学发展的世界第一 . 也就是领域性创新发展 . 1948 年上海的聋哑人楼文敖到伦敦参加奥运会长跑比赛一事给当时高中生的我留下一定的印象 . 结果楼文敖被一双破钉鞋刺破了脚 , 马拉松赛跑没有到终点就退出了比赛 . 当时的中国人被国内外都骂成 “ 东亚病夫 ”. 如今中国在奥运会的奖牌榜总数名列前茅 . 年青人可能对 “ 东亚病夫 ” 一词都不知道 . 这就是实实在在的国家进步和发展 . 尽管一直在叫没有拿到 Nobel 奖 , 而如今我国的科学水平不会比 1948 年的我国奥运会水平差 . 两弹一星的成果并非科学意义上的金牌 , 但是同样体现出国家的科学技术水平进入世界的前列 . 而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水平和我国的青蒿素贡献都不会低于 Nobel 奖的水平和贡献 . 因此 Nobel 奖也不是唯一的 “ 金牌 ” 标准 . 任何人为的标准都可能存在偏差或不足 . 不必唯 Nobel 奖是求 . 当前的关键: 需要高度重视具有领域性深远意义的国际领先基础研究成果 . 而且这方面正是体现我国科学界金牌水平的关键所在 !
个人分类: 科学发展|4622 次阅读|16 个评论
澳洲电视转播奥运故意乌龙,遭遇观众很批
laserdai 2012-8-6 04:00
前面博文说过,奥运会上存在两个大的PK对,首先是美国对中国,再次是英国和澳洲。 2008北京奥运上英国队略占优势而胜出澳洲,这次伦敦奥运东道主英国队更是气势汹汹,是要大嬴澳洲队,给这个总想脱离英联邦的成员一个好教训。 果不其然, 伦敦奥运东道主英国队服了超级兴奋剂,得超级星期六稳坐金牌第三 ,所以本博主对英国队的关注已经完成,现在转向澳洲。 直到现在,澳洲队的成绩为,金牌1枚,银牌12枚铜牌7枚,总数20枚,看总牌数还不错,和韩国队并列第八位,但是问题就在金牌数量上,才有区区1枚,勉强不光头而已。 东边的邻居,新西兰队的成绩为,金牌3枚,银牌0枚铜牌4枚,总数7枚。这金牌数目可是澳洲的三倍 澳洲的电视媒体感觉到很没有面子,开始乌龙舞弊了,以糊弄国民。 干脆大多数时间报道游泳项目,因为这是澳州的强项,得到了很多奖牌。同时,不提金牌数目,只说奖牌项目,这样就使得一般的观众认为,咱们澳大利亚还是比东边的主要竞争对手新西兰强得多得多 其实,澳大利亚获得的金牌很糟糕。 因此,澳洲观众坐不住了,很批之。
个人分类: 社会文化历史|3288 次阅读|0 个评论
【微博】赞姚明
热度 7 pukin 2012-8-5 08:09
【微博】赞姚明
姚明说得真好,有分寸,该表达的意思全表达出来了,是一个睿智的体育天才。 “田忌赛马只是改变了比赛的出场顺序,但马在赛场上跑的时候是全力的,我解释到这里我觉得已经可以说明我的态度了。我只是对运动员感到非常可惜。”
3557 次阅读|11 个评论
呼吁:必须给《Nature奶车》断奶
热度 27 xqhuang 2012-8-4 20:56
呼吁:必须给《Nature奶车》断奶 奥运会,真热闹;Nature,真热闹;科学网,真热闹,...,2012,最后的疯狂?不停地对自己说:一定要hold住,不要凑这个热闹!真不好意思,还是经不住“热闹”的诱惑,来 科学网凑凑热闹。 小将叶诗文在伦敦奥运会女子400米混合泳的比赛中勇破世界纪录,可喜可贺!对叶诗文的惊人表现,有人认为根本“不可能”,甚至暗示她可能服用禁药。在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 证明叶诗文清白之前,任何人可以质疑,甚至胡说八道,谁能自证清白?但是,一旦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利用现有最先进的检测手段证实叶诗文清白之后,仍在兴奋剂问题 上大做文章,那就是别有用心。很简单的道理,如果还有疑问,质疑者应该直接质疑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而不是叶诗文。 《Nature》,中国人称之为《奶车》,《奶车》自己不会产奶,却有人犯贱把最好的奶无偿(甚至自掏腰包)送上车。《奶车》最大的本领就是忽悠,它把收集来的“免费奶”忽悠 成“奶黄金”,然后高价出售牟取暴利。以前,《奶车》不接受“中国奶”,说“中国奶”质量差,这纯粹是借口,真正的原因是中国人穷,喝不起《奶车》的“奶黄金”。近 年,《奶车》发现中国人不差钱了,就以接受“中国奶”为诱饵,让中国人订“奶黄金”。现在,中国人不仅要出“卖奶费”,还要再出高额的“买奶费”,多少中国纳税人的血汗钱 就这样源源不断地滚进《奶车》的腰包里? 在中国学术界重奖《奶车》论文的影响下,短短几年时间,《奶车》在中国横行霸道,这难道没有某些“爱国海龟”的一份功劳? 这些人为了个人的利益,夸大《奶车》的影响和 作用,实在是祸国殃民。《奶车》是打着科学旗号的商业快车,通过吸睛实现吸金,是它惯用的手段。不夸张地说,这些年是中国人的奶水养肥了《奶车》,非常不幸,我们又养了 一只白眼狼。由于中国学人的盲目热捧,《奶车》的自我感觉越来越好,它常以挑逗中国人的神经、挑战中国人的底线为乐,试图通过诬陷叶诗文矮化中国,彻底暴露了《奶车 》双重标准的丑陋嘴脸。 某些人,不知是傻还是天真?《奶车》都骑到咱们头顶拉屎,还有啥道理可说?中国必须给《奶车》some colors to see see!《奶车》必须无条件撤下Ewen Callaway的文章,必 须责成作者向叶诗文公开道歉,《奶车》还必须承诺不再发表类似有违科学准则、带有种族歧视的文章。否则,中国将对《奶车》实施“断奶计划”: (一) 中国所有单位,停止订阅任何《奶车》产品。 (二) 中国所有单位,取消关于《奶车》论文的奖励规定。 (三) 任何单位和个人,在科技成果评奖、人才项目、基金申请、职称申报、院士评选时,不得使用《奶车》上的文章,否则一票否决。 请相信,没有《奶车》,中国科学会更好、更健康!
个人分类: 乱七八糟|4215 次阅读|52 个评论
抗议《自然》杂志对叶诗文的偏见 征集海内外签名
热度 98 科学网编辑部 2012-8-4 20:53
伦敦奥运会上,中国16岁游泳健将叶诗文捷报频传,以优异成绩获得了400米和200米混合泳两块金牌。 但是,不顾叶诗文多次化验毫无迹象曾用禁药的事实,对国际泳坛名将公开说明自己也曾在青少年发育期成绩很快进步的历史熟视无睹,西方媒体多次负面报道叶诗文,引起人们纷纷议论。 2012年8月3日,享有很高国际声望的科学刊物《自然》发表记者Ewen Callaway的新闻报道,认为叶诗文成绩异常,而目前化验并不能查出所有可能的用药。此文引起海内外大批学生、学者的愤慨。很多人致信《自然》,指出Callaway搞错事实、歪曲真相。 就此,北京大学留美学生王立铭发起国内外学生签名,向《自然》总编提出抗议。 抗议信中称:“Callaway先生的这篇文章,不仅仅在科学上充满错误和误导性,而且也带有强烈的政治偏见。这样的文章使自然杂志蒙羞。我们看到,今日自然杂志已经进行了部分的自我纠正,包括更换带有偏见的副标题,以及修正数据方面的错误。我们对此表示欣赏,同时敦促自然杂志继续采取更有效的行动来挽回声誉。” 抗议信中强烈要求:“自然杂志立即撤回该文并公开向叶诗文及所有被无端指责的运动员道歉”。而在此之前,所有参与签名抗议的学生、学者将不再为Nature投稿、审稿,不再订阅Nature及其子刊,不在Nature上登任何广告。 现将抗议信转发(中文版、英文版), 有意参与抗议签名的学生、学者请点击 http://goo.gl/W67lX 踊跃参与。 如遇网络或其他问题,无法通过上述链接参与签名,亦可发邮件到 sciencenet@foxmail.com ,注明“姓名、机构、国籍、email、职务职称(可选)、地址(可选)”,由本网代为统计转发。为了方便确认您的身份,发邮件请尽量使用机构邮箱。 附: 抗议信转发(中文版、英文版): 对自然杂志的抗议公开信.pdf Open protest to Nature.pdf
个人分类: 国际视窗|30757 次阅读|133 个评论
【微博】咦,日本人咋也金牌至上呢
热度 4 pukin 2012-8-4 17:21
【微博】咦,日本人咋也金牌至上呢
唉,这日本人也是,体育的意义就在于大众健身吗,奥运精神重在掺和吗,交白卷有啥了不起啊。 建议中国的公痔们空降小日本,批判他们金牌至上的错误观点,给日本人好好洗洗脑
3475 次阅读|5 个评论
奥运与我何相干
热度 56 饶毅 2012-8-4 11:12
奥运与我何相干 如果有人要说题目这句话,我肯定是其中之一。 我不爱好体育,做学生的时候体育常常翘课(还有一门政治无法翘课,只能开小差看其他的书);不好运动,可以坐上几天不动,逼自己运动时选最偷懒的偶尔旱冰,等到勘察北大哪里有地并请求学校解决生物发展的必需空间后,旱冰也减少到只在小区里转;还有落后愚昧的偏见,当儿子小时候立志要做奥林匹克击剑运动员的时候,我没多吭气,等他不要做的时候,我暗自松了一口气;不看体育比赛,出国前看一点电视上的足球,在美国统共看过一次美式足球(斯坦福大学对加州伯克利)、一次棒球(忘记了谁对谁,只记得一位买冷饮的特别有趣的吆喝声);对奥运也兴趣不大,在国外的时候都没收看,某年华人批美国播音员歧视中国,我毫不知情,回国后的两次奥运,我看了开幕式。 虽然对运动无兴趣,不过,体育运动所相关的一个问题:群体互动,却与我近年的科学研究相关。我们迄今主要研究动物的社会关系,对人的研究不多,不过需有所了解。 以国家、地区的代表队参加奥运,彰显了人类社会性的一个方面:组群性(这是我对 parochialism 的粗糙翻译)。人是群居动物,但分成不同组,组可能很小到两个人的小组,也可能很大到国家、肤色的“种族”。心理学多次研究观察到,多数人对待组内的人优于对待组外的人。甚至将同一群人临时随机分组,都会出现对内好、对外差,假以时日,可以愈演愈烈,在某大学做这样的实验曾出事故、尴尬收场。可见,组群性在进化上有好处,也有坏处。种族偏见和种族冲突,就是其坏处的体现。 世界锦标赛和奥运的一个希望是各国人民平等竞赛,加强理解与合作。不过,国家和地区代表队,自然也在某种程度体现组群间竞争。现实的世界,不同国家和“种族”之间的关系虽有很大和解趋势,并非毫无问题。 在个人层面,是否属于组群,不完全由自己定,也与现实有关。有过一些人想做世界公民,与世界语一样,都难以实现。 奥运并不只影响运动员,也与我这种体育盲有关,虽然我们无需提倡和追赶有些组群对体育和国家过度密切的联系,比如英国足球迷们。 我国的外交低于我们的国力,中国人的国际形象也低于我们的实际。当然,我们确有问题要不断改进,但我们也常受不公平对待。与主办今年奥运的英国相比,我们这两个缺点尤为突出。 外交上,九十年代任英国外相 Douglas Hurd 曾用拳击比喻英国外交,认为英国是打高于自己重量级的拳,也就是二流实力的国家参与一流国际外交事物。可能中国现在是反其道行之,外交能力和做法低于自己国力。容易想到三个简单例子: 1 )一些小国和地区的护照都很容易旅行欧美,而外交部迄今无法让中国护照旅行欧美容易些; 2 )既然我国不承认鸦片战争后签署的不平等条约,不仅收回租期 99 年的九龙、而且收回割让的港岛,那么香港回归就不应该有英国人参加仪式,这是我国外交官的失策; 3 )对美关系中,既然我们认为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我国外交部就应该停止说中美关系的核心是台湾问题,是我国外交部门愚钝才把内政作为外交。我国如何处理台湾是内部事情,与美国无关。历史早已远离美国人调停国共合作时代,可外交部好像似乎以为现在更接近 1947 年。连常人都能想到的事情,外交部都不能做到,有时疑问外交部是否翻译出身者太多,不在做外交,还在做翻译。 形象上,我以前有时故意问外国人,鸦片战争是谁卖鸦片给谁,大多数不知道,要告诉他们是发生在中国和英国之间,他们常猜是中国卖鸦片给英国,因为英国人在世界上是绅士形象,怎么可能卖鸦片给形象不佳的中国人。等他们知道英国当年通过炮舰把鸦片卖到中国,平衡与中国的茶叶和丝绸贸易,都很惊讶。这个故事我已疲劳,不过今年暑假在香港又不经意地遇到。有个 MIT 的女教授对中国人很好,且曾多次访华(包括香港)。会议休息时我在望海小亭读有关鸦片的历史书,她正好走过,看到我的书后说,啊对了,以前你们香港种鸦片卖给英国哦,她还问香港的天气是否比较适合种鸦片。我不禁失声笑了起来,给她和另外一个白人不厌其烦讲历史概要。 偏见不仅是外国人,也在于现代华人,有不少自动认为中国人如果和英国人或美国人争论,问题在于中国人,而不分清事实。 2005 年,我曾在美国批评科学界对华人和亚裔的歧视,因为我提供了数据,很快得到杂志、学会的报道和重视。凡是白人对此都有点不好意思,表示支持的多,反对的少。几个学会的理事会立即改正,有几个杂志也立即、或逐渐改进。很好玩的是,多数华人联系我的时候都是表示反对意见。有些人害怕,有些人不能区分感谢美国给华人提供机会与实际还有的歧视是两回事情。有些人到美国多年以为学习了“美国精神”,却不敢像其他族群一样提合理的意见。还有华人认为我是急于“做官”。我既然敢带头公开提意见,我就知道得益的不可能是我。实际上,我批评白人是我已经知道自己要离开美国,特意给其他留在美国的华人朋友一个礼物。我很高兴不仅一些学会和杂志有明显改善,而且有些朋友在过了几年后得到较好待遇,还来信感谢我,虽然是否源于几年前的后效应并非很清楚。以后得靠留在美国的华人,不能等到个案受不了的时候,掌握主动发起第二次、第三次争取正当权益,而不偃旗息鼓。 奥运会羽毛球比赛是挺难看,不过首先该罚是修改规则的国际羽联,其次是我国羽联和球队,最后才是运动员。 如果北大生科院宣布谁在 Nature 上发表论文可得奖金百万,那么,给了奖以后,如果发现论文造假,首先应该挨罚的应该是宣布这一规则的院长,因为他没有说清楚,而以论文发表在 Nature 为唯一标准。(这不是纯粹假设的笑话,这个事情实际发生过,原北大生科院院长在农大当校长时宣布,而且农大落实此悬赏奖了两篇论文的作者,一篇 Nature 、一篇 Cell ,现在同行基本都不信这篇 Nature ,作者没挨罚,校长升了官)。 游泳健将叶诗文一事,经好些学生和同事多次 email 后看了相关信息。有些华人说我国运动员确实以前舞弊过。是,但美国运动员也舞弊过,且相当严重。不能因此对我国运动员就都持怀疑态度,特别是检验多次没查出问题的运动员。如果说黑人也有过舞弊的运动员,现在只要黑人出成绩就打问号,肯定被说成种族歧视。 我支持学生们提抗议,但不支持抵制。 Nature 不同部门管科学论文和新闻两部分,其科学部门水平较高,而新闻部门水平较低、且非核心。 Nature 的新闻在世界上极少人重视,一般西方媒体不在乎 Nature 的新闻。有些学生提出今后不引用 Nature 发表的科学论文,我认为这不对。 Nature 的论文是全世界科学家的研究工作,在同一领域的论文,其他作者写论文的时候需要引用,否则是惩罚无关于不公平对待叶诗文的科学家。 我给 Nature 总编的 email 发信后,得知美国 15 岁女选手 Katie Ledecky 的进步比叶诗文快,几周内自我刷新 5 秒,而叶诗文用了一年刷新 5 秒。美国人和西方媒体赞叹 Ledecky 之余,不像前几天大谈叶诗文多奇怪。要说西方媒体没有偏见,恐怕说不过去。
个人分类: 社会|35762 次阅读|51 个评论
兴奋剂争议和生物实验的难重复性
热度 3 chemicalbond 2012-8-4 11:09
近日奥运会上中国游泳运动员叶诗文破纪录拿金牌,也引发洋人对她是否服药的疑问,和无数国人的爱国情操不断发酵。【1-2】 很多人虽然生物书也没有少念,甚至科研也做了很多年,却依旧容易让那崇高的爱国主义冲昏了头脑。 兴奋剂的检测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药物分子千变万化,某些细微的修饰都可能导致其经过人体代谢之后产生完全不同的变化。而且,从各种药物研发的结果也可以看出,阿猫阿狗的代谢会完全不一样,运动员A和运动员B的代谢结果也可能完全不一样。当然,药物或者兴奋剂对帮助治病或者提高运动成绩的效果也会因人而异。 另外,生物实验是臭名昭著地难以重复。如果有人对此还有质疑的话,是否可以假设一个实验,让叶诗文到游泳池里面再去游几次,看看成绩是多少,跟伦敦奥运成绩比比如何? 基本可以肯定她是无法重复的。否则,任何指控都将会是徒劳无益的,很多人也没有必要在网上辛苦地泼洒民族主义了。这跟很多生物实验难以重复是一个道理,里头的变量太多了,无法完全实现调控。 很多人也许还记得美国田径运动员,Marion Jones, 曾经是牛B得一塌糊涂,拿金牌就跟玩玩似的,大块大块地拿。2000年悉尼奥运的时候就进帐3金2铜。各种检测手段都没有把她逮住,最后还是她自己承认了服药的罪行。后来,美国奥林匹克委员会主席 Peter Ueberroth对琼斯事件的发表声明,要求琼斯立刻归还她所获得的奥运会奖牌。尤伯罗斯表示,“她的认罪迟到了很久,内心的羞愧和不诚实罪恶感令她坦承一切。” 【3】 我们不是运动员,实在无法知道他们的成绩是如何获得的,虽然听到阴谋论总是让人觉得不爽,但是过分高潮的爱国情操也多少有点小孩子气 【补充:某些网民也许需要恶补有关背景知识,包括中国运动员曾经服用兴奋剂的著名事件。凤凰网上有图文说明: 《金牌背后一些事》第5期:兴奋剂之殇 http://2012.ifeng.com/tupian/jinpaibeihouyixieshi/detail_2012_08/03/16534811_0.shtml#p=1 】 【1】致《自然》杂志总编的信:有关叶诗文的新闻报道 ht tp://blog.sciencenet.cn/blog-2237-598917.html (北大爱国主义院长领导着科学网200多号博主向《自然》杂志叫板) 【2】Nature 真热闹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5865-598417.html 【2】美国田径运动员 Marion Jones 的服药的前前后后 http://zh.wikipedia.org/wiki/%E9%A9%AC%E9%87%8C%E6%81%A9%C2%B7%E7%90%BC%E6%96%AF
个人分类: 体育世界|3059 次阅读|9 个评论
奥运比的是什么?——读Nature“奥评”引发的思考
热度 2 qyu111 2012-8-4 11:03
中国游泳运动员叶诗文的优秀成绩因为出乎外国人的“意外”,引发了媒体大众大量的评论和争论。在道德、精神、种族和政治歧视的争论基本平息之后, Nature ,一个国际权威科学杂志上的评论不仅激起了新一轮的政治讨论,同时也引发了一场科学的讨论和思考。 如果 Nature 的文章不是针对某一个运动员,而是就运动员服用药物本身进行讨论,那这篇文章中提出的建立运动员成绩档案的建议也不妨是一个科学、合理的建议。一方面可以加强运动员的禁药监控,另一方面也是一种研究和比较运动员成长的方法。这个数据统计出来也能揭示一些有科学价值的关于人和体育运动的规律。但Nature针对叶诗文说事,就把自己放进了“八卦”的行列,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发议论,背离了Nature作为一个科学杂志的严肃性、科学性。 但讨论和争论是一个好事,虽然有时候会弄得大家愤怒和心情不愉快。但问题总是越争越明,我们从讨论和争论中也会思考,也会学习到很多东西。好像没有必要把一个记者的文章上升到事关民族尊严的高度。 对这些争论进一步思考,就引发出一个问题:奥运比赛比的是什么? 我们总结归纳一下不难得出一个结论: 奥运比赛是比两个东西:一个是运动员的拼搏精神;另一个是竞赛技巧。 而在大众的心目中,精神远重于技巧。一个理想的金牌是精神和技巧结合的金牌,但一个没有金牌的精神远远重于一个没有精神的金牌。 精神与技巧,这是我们在比赛场上能看的到的东西。 然而我们在比赛场上没有看到的是场外的另一种较量:那就是科学训练的较量。 其中最不为人知的是运动员饮食的较量,营养科学的较量。 一个人从一个普通人到一个奥运冠军,要经过方方面面的科学训练。这些科学训练中的一个重要的一项就是饮食和营养。体育学科里的一个重要学科就是“运动营养学”。运动营养学的目标就是增强人体各器官的运动能力。 肌肉是机体器官运动的动力源泉。运动员的体质的基本是肌肉,运动的表现是肌肉活力的体现,没有肌肉细胞就没有运动,没有肌肉就没有运动员。肌肉又是雄性动物的特征,肌肉的生长是在雄性激素的刺激下生长的,肌肉细胞的生长和功能是受肌细胞生长因子调节的。 运动员的培养落实到细胞和分子水平就是对肌肉细胞的培养和管理,运动员的较量也是肌肉细胞的较量。 肌肉细胞的生长由两方面的因素决定。一是精神的因素,即意志精神指导下的运动和锻炼;另一种则是物质,即肌肉细胞生长所需要的营养和生长激素。因此,运动员的培养是意志培养和物质培养的结合。我们希望在奥运会上看到的是意志的竞赛,而不是物质的竞赛。然而科学研究更多关注的和能够关注的是物质的因素。 我们在奥运会上看到的是运动员意志的较量,看不到的是每个国家在科学上的较量。这个科学的较量一方面体现在运动员的技巧训练上,另一方面就体现在营养训练上,也就是“吃”上。现在奥运限制的只是“吃”中的很小的一部分,即几个禁药。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家们尽可以研究出各种增加肌肉细胞数目和增强肌肉细胞功能的方法和食品,这些食品冠上“激素、类激素或间接激素”的名字,就会被列入奥委会的“禁药”。科学家发明一个“肌肉增强剂”,奥委会就会禁一个, 这个“科学发明”和“禁”的较量将成为科学家和奥委会的较量、各国科学技术的较量。 如果奥运只是比意志,比精神,那就不要技巧训练和饮食培养。 说的本质一点,运动技巧、运动器械、运动饮食都是运动意志之外的“投机取巧”。 如果可以比技巧训练,那为什么不可以比饮食训练?不可以比科学发明?不可以比“肌肉增强剂”的发明和创造?如何界定“食”和“药”?中国人有很多吃的学问,是不是也可以纳入竞赛的一部分? 对于运动技巧的发明和器械的改进,奥运都是鼓励的,而对饮食的科学,是不是也应该鼓励?如何鼓励? 科学,给奥运出了一个难题:技巧多了,精神还剩多少? 也许像伦敦奥运开幕式向世界展示的一样:自然的才是最美的。
个人分类: 文化生物学|3213 次阅读|2 个评论
《Nature》今天火了!
热度 3 coachliwei 2012-8-4 08:31
奥运眼下如火如荼,茶余饭后码字间隙的最大话题非它莫属。中国游泳军团的崛起让人振奋,同时也带来了巨大争议。16岁萌妹小叶最后开挂般的冲刺让西方国际友人惊掉了眼镜,同时也带上有色眼镜。一时间Dope和Drug成为粘在他们嘴边的字眼,尽管IOC和WADA发表小叶Clear的声明,仍巴拉巴拉个不停,无非就是说小叶服用了目前监测不出来的药物。自然科学界大佬《Nature》按耐不住站出来支招了,今天(2012.08.03)online发表《Why great Olympic feats raise suspicions》一文,其核心内容就是讲Performance profiling这种方法could help to dispel doubts。文章开头提到小叶的表现引起巨大争议,X专家提出赛前一段时间服药可以提高竞技水平,但赛后的尿检仍可为阴性,于是XX专家提出根据项目的年龄分门别类逐一建立运动员数据库,把平时训练和比赛时的成绩记录在案,再建立统计学模型,根据以往的成绩和人类生理极限,从而判断是否服药。 以下是原文:to create databases that — sport by sport and event by event — record how athletes improve with age and experience. Longitudinal records of athletes’ performances would then be fed into statistical models to determine the likelihood that they ran or swam too fast, given their past results and the limits of human physiology。具体怎么操作不知道,我想大概或许maybe就是如果最后模型给出P0.05,你丫就认倒霉吧。本人认为Nature上这篇文字并不科学,无非就是提出一个设想,没有Data支持的设想还是投《Medical hypothesis》吧!尽管以NEWS explainer 形式刊登。好戏在后头,华人圈的大BOSS、小虾米们纷纷在Nature网站留言反驳,刚开始还比较文明和理智: 1.It is shame on Nature to publish such low quality article. It only shows Nature is no longer one of top Journals. 2. If you can not take any evidence to proof your comment, you should apologize. The paper is bias!! 3.Obviously, there is no Science in Nature. 后来就开始攻击杂志和作者了: 4.NATURE: international weekly journal of jokes. 5..I can understand why you are this shallow as you only have a master degree. 我现在明白为何作者仅仅拿到硕士学位了。。。。。。。这招太狠了,这是谢耳朵的留言吗,哈哈 更搞的在后面:Demon Editor, I represent the Moon I destroy you. 我代表月亮消灭你。。。。。消灭你。。。消灭。。。你。。。 再后来nature关闭了评论,editor说了sorry: The comments below are a sample of the outrage with which this news story was greeted. We are sorry that it has offended so many readers, but we stand by the piece. We strongly reject suggestions that it was motivated by bias or racism; our intention was to investigate the science behind a controversy arising from the current Olympic Games. The first paragraph states that Ye has never had a positive drug test and notes that much of the discussion of her win “has been tinged with racial and political undertones”. We are no longer accepting comments on this news story, and because of the volume of comments, some early posts have disappeared. We intentionally deleted only those posts that violated our Community Guidelines 中国研究生立功了!前两年把BBRC水的一塌糊涂,现在又靠这招冲垮了老牌牛逼杂志!!
3751 次阅读|7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4 02:5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