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材料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材料

相关日志

通过材料设计提高热电性能的思考
热度 2 xwang0822 2012-3-22 13:15
1.1.3 通过材料设计提高热电性能的思考 在 1.1.1.2 小节中已作介绍,好的热电材料要求具有高的 Seebeck 系数 ( α ) 和电导率 (σ) 、低的热导率 (k) 。这三个参数均以载流子浓度 n 和温度 T 为变量,形成关联体系,参数间相互耦合并互为牵制,强烈依赖于具体材料体系的能带结构。因此,基于理论指导,积极寻找促使诸参数均向有利方向发展的新思路,探索新的材料体系及制备方法,拓宽科学视野借鉴相关学科的新研究方法,并积极获取实验反馈以不断修正既有思路,是推动热电领域不断向前发展,促使热电转换效率不断提高的现实途径。现从能带和结构设计角度,对热电参数进行简单讨论: (1) 首先,从提高 Seebeck 系数 α 的角度进行讨论,通常半导体和半金属材料的 α 可由下式表征: ( 1.12 ) 其中, m* 代表载流子的有效质量, n 为载流子浓度, k B 为玻尔兹曼常数。由式( 1.12 )中可知, Seebeck 系数 α 与载流子有效质量 m* 成正比,同时与浓度 n 成反比。载流子有效质量 m* 可表达为: ( 1.13 ) 因此,可从能带结构调制的角度来选择热电材料和提升既定材料的 Seebeck 系数。建立材料体系在能量空间的坐标系,假设各向同性,以波矢量 k 为轴可形成费米球,对热电转换有贡献的载流子主要集中在费米球面附近几个 k B T 范围内,因此,一方面要求在导带底部,布里渊区不同方向 取极值处的能谷底部曲率要小即形状扁平,这样即可获取大的 m* ;另一方面, Seebeck 系数与载流子浓度 n 呈反比关系,这与电导率对 n 的要求正好相反。为调和这个矛盾,需要使费米能级落在谷底扁平而边沿陡峭且为多能谷结构的导带底附近,从而在获取相对高的态密度和 Seebeck 系数。同时,要求禁带宽带不可过大,以便利用调制掺杂的手段有效调制费米能级的位置。较好的热电材料其载流子浓度 n ~ 10 19 /cm 3 左右,接近简并态半导体水平。 基于以上考虑,可从掺杂工程和能带工程两方面提出技术方案。首先,对已选定的热电材料体系进行组分设计,在 Seebeck 系数和电导率两者之间进行调制被视为最常用的手段,比如,化学计量比的偏离或引入外来原子进行掺杂;再者,可通过控制材料微结构的方式来修饰和改善能带结构,如在禁带中引入邻近导带底的缺陷态制造迁移率边、制造低维纳米结构或超晶格结构,从而实现对能带形状、带隙宽度、态密度分布的人工干预,从而有效改善材料电输运特性,同时提高 Seebeck 系数;另外,设计块体多晶材料的晶粒尺寸,使其与某些与输运有关特征尺寸相比拟,如载流子平均自由程和德布罗意波长,利用边界和相界的散射实现载流子的能量过滤效应,可在实现迁移率和 Seebeck 系数的同时提升,等等。 由于 α 与载流子浓度 n 成反比,对于类金属材料,若单独从降低 n 同时调制 Seebeck 系数的角度分析,可通过技术手段(如纳米化使禁带蓝移)适当拉宽选定材料的禁带宽度,从而显著抑制在晶格热振动协助下从价带跃迁进入导带的载流子数量,同时,有意选择间接带隙材料可进一步抑制这种带间跃迁,毕竟这是一种选择性跃迁,除了满足带间能量差值外,还需要满足声子的准动量守恒。 对于好的热电材料,仅仅提升 Seebeck 系数显然不够,一味追求高的有效质量 m* 和低载流子浓度 n 并无意义,材料同时还应具有高的电导率 σ 。 (2) 电导率 σ 可简单表达如下: ( 1.14 ) ( 1.15 ) 其中, n 代表载流子浓度, μ 表示载流子的迁移率, τ 代表载流子平均自由时间。可以看到,载流子浓度越大,有效质量 m* 越小,则电导率越大,这与上述 Seebeck 系数 α 的要求正好相反。 由于热电材料需要在各个不同温区应用,实际上还需考虑各种材料之于温度的敏感性质,如本征激发过程对载流子浓度的巨大影响。 载流子在电场驱动作用的输运过程中,会遭遇各种散射机制,如电离杂质散射(小角散射),晶格振动散射(包括光学波和声学波),等同能谷间散射(准动量改变较大的非弹性散射),合金散射,中性杂质散射和位错、晶界、相界等缺陷散射机制以及载流子之间的散射。载流子散射机制的存在,使得载流子的平均自由程受到制约,同时对晶体中的电荷迁移和能量输运过程产生影响。这些散射机制的强度、几率和随温度的关系各不相同,在这些机制共同作用下,载流子在电场作用下以某个平均漂移速率沿电场方向总体做有序迁移。其中几种主要散射机制的弛豫时间和迁移率随温度的关系如表 1.1 所示。 表 1.1 各种散射机构下的弛豫时间和迁移率对载流子能量与温度关系 散射机制 驰豫时间 t 迁移率 非简并 简并 声学波 E - 1/2 T - 1 T - 3/2 T - 1 光学波 E 1/2 T - 1 T - 3/2 T - 1 离化杂质 E 3/2 T 0 T 3/2 T 0 合金散射 E - 1/2 T 0 T - 1/2 T 0 中性杂质 E 0 T 0 T 0 T 0 从式( 1.14 )和( 1.15 )可知,提高载流子浓度 n 和迁移率 μ 是提高电导率 σ 的直接途径,而弛豫时间 τ 和有效质量 m* 与迁移率 μ 相关。这需要深入考虑散射机制对电导率的影响。设法提升平均自由程和弛豫时间,从而提升迁移率,容易让人们联想到“纯净”无缺陷的材料,从制作成本以及材料机械特性考虑这并不具有现实意义,即便得到本征的单晶体材料,其电导率还将受到载流子浓度的制约,且对温度过于敏感。上文中已提到,尽管杂质电离对迁移率和电导率具有一定的损害,掺杂仍是提升载流子浓度的最有效途径之一,进而大幅提高电导率,然而,同时须考虑对 Seebeck 系数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而通过对量子阱和超晶格结构的人工能带设计,形成二维电子气体或空穴气体,可巧妙避免杂质电离等散射机制,同时可调制费米面附近的态密度,有机会实现电导率 σ 和功率因子的同时提升。另外,来自低维纳米结构的表面散射机制,虽存在对载流子输运的潜在不利影响,但若对比表面巨大的纳米结构表面进行改性,如通过表面活性剂等表面改性技术引入高密度表面态,则可能使纳米材料表面形成优于体输运的表面电输运通道,在不严重削弱 Seebeck 系数的同时大幅提升材料的导电能力。 (3) 下面讨论热导率 的相关影响因素,其组成简单表达如下: ( 1.16 ) 其中, 为晶格贡献热导率, 为电子热导率,由 Wiedemann-Lorenz 定律可知电子热导率与电子电导率成正比,比例为 Lorenz 常数。我们仅讨论晶格热导率。 ( 1.17 ) 上式中, C 为晶格热容量, v 代表声子即格波在三维空间的平均运动速率, l 表示声子的平均自由程。从式( 1.17 )可知,降低 v 和 l 是降低热导率 的直接途径。最直观的办法有,提升温度加剧晶格振动,通过合金化掺杂等手段和引入各类缺陷(如表界面、位错或外来杂质等)来破坏周期性势场,从而加剧对声子的散射。但这种引入散射机制以抑制声子运动的方法无疑同时会造成对载流子的散射,同时损害电导。针对这一矛盾,诸如电子晶体 - 声子玻璃等概念被提出,即寻找晶格中天然存在较大孔洞的材料,将外来离子填入孔洞,使框架原子与填充离子的振动模式耦合产生新式声学波,对声子造成散射进而降低晶格热导。再者,通过纳米尺度下的设计,使纳米晶或纳米结构的特征尺寸(小于电子平均自由程)与声子自由程相比拟,在不严重损害电导的前提下大幅抑制声子传播。 在上述三个主要热电参数互为制约的情况下,为寻找参数间的有机平衡从而提升热电优值 ZT ,并进一步扩大热电材料的温度区间和使用范围,各种新概念、新材料和新方法可引入到热电材料的设计与制备中,分述如下: (I) 考虑到 Seebeck 系数a和电导率 σ 之间的互为牵制,纳米尺度量子限域效应和能带工程人工调制带隙的思想被引入到热电材料的制备中。引用 Hicks 和 Dresselhaus 等人的结论,认为减少维度会使费米面附近的电子态密度变大,既增大了电导率,且使得载流子的有效质量增加,即通过超晶格量子阱 (MQW) 结构调和a和 σ 之间的矛盾,大幅提高能量因子( )。因此,二维、一维、零维纳米结构和低维复合的思想可引入到热电材料的制备中,通过对纳米结构的调控实现对热电性能的全面优化。另外,上述提到超晶格的多层结构,可造成声子在垂直平面生长方向的界面散射增加,从而降低材料的热导率。 (II) 考虑到上述所说电导和晶格热导之间的矛盾,“电子晶体声子玻璃” (PGEC) 概念的材料应运而生,该类材料通过结构调制同时具有较高的电导率和类似非晶态玻璃的热导率。如 Skutterudite 和 Clathrates 体系,其结构中存在一系列的结构空隙 ( 或笼子 ) ,可供插入外来原子,实现笼内填充原子与笼壁主体原子之间弱的键合,笼内插入原子的剧烈振动与主体原子晶格振动模式耦合形成新的光学支振动模式,从而降低材料的热导。同时,主体原子晶格仍保持良好的周期势场,载流子仍具有极好的迁移性能。另外, Zintl 相化合物则是利用其自身的复杂结构,比如在内部的多面体空隙笼式结构、管型结构、孤立线型络合阴离子基团等,以多角度对热导和电导参数进行调控,追求热电优值的优化。 (III) 利用载流子能量滤过效应,通过对纳米晶的尺寸调制,实现对高能量载流子和低能量载流子的比例控制,进而对迁移率进行控制。最近, Makongo 等通过在 Half-heusler 基体相 Zr 0.25 Hf 0.75 NiSn 0.975 Sb 0.025 中原位引入 Full-heusler 纳米第二相( 10nm ),纳米晶第二相界面对载流子的能量过滤效应,致使室温附近 Seebeck 系数提升,同时由于迁移率较 Half-heusler 基体材料显著提升,弥补了载流子浓度下降对电导率的影响。随温度升高,复合物的载流子浓度随温度指数上升,而迁移率仅线性下降,有效质量线性增加,致使材料的 Seebeck 系数和电导率随温度同时提升,在 775K 获取了高功率因子。俄罗斯学者 Bulat 等人 用机械合金化得到纳米粉末再 SPS 烧结制备具有纳米结构的 Bi x Sb 2-x Te 3 合金, ZT 值达到 1.12 。他们认为纳米晶界的能量过滤效应对载流子的散射可以导致 Seebeck 的增加,而纳米晶对载流子的散射和声子散射产生的电导率和热导率的下降基本相互抵消; (IV) 在微结构层面上,设计电子晶体 - 声子玻璃微结构。实现电输运与热传导的分离控制。如采用湿化学法合成亚晶态一维纳米结构薄膜,通过表面活性剂在纳米线表面制造大量表面态密度,使一维纳米结构表面具有极高的迁移率和导电性。一维纳米线的体相结构具有非晶性质,从而造成低的晶格热导。同时,纳米结构膜的多孔性,表面粗糙度等性质均有利于降低材料的热导率,且有机会提升 Seebeck 系数。 另外,通过引入适当种类和用量的巯基类小分子(如巯基乙酸、巯基丙酸、巯基乙醇和巯基乙胺等)含硫前驱体(如硫脲、硫代乙酰胺)或使用混合溶剂(在乙二醇中加入亚原子比例的硫代乙二醇),使 S 原子与目标产物固溶,或使含硫溶剂发挥作为表面活性剂的作用,如使巯基乙酸、硫代乙二醇分子原位钉扎在新鲜生成的纳米结构表面,均可用来调节和改善材料的电输运特性,并为可控获取 n 型和 p 型薄膜(或块体)材料提供契机。最近, Nature Materials上 报道一种通过湿化学法一步制备并调制掺杂硫族化合物低维纳米结构,而后致密化获取热电材料的方法。该法采用氯化铋或氯化锑,单质硒或碲为原料,高沸点的 1-5 戊二醇及三正辛基膦作为溶剂,外加巯基乙酸作为产物形状的导向剂、阻碍产物氧化及掺杂硫的供给剂。所制备的硫族化合物纳米片经冷压和 300 ~ 400 o C 真空烧结,得到了 ZT 值高达 1.1 的 p- 型和 n- 型的纳米晶块体材料。材料具有高的 ZT 值,主要源于纳米结构化( nanostructuring )及硫(巯基乙酸钉扎)在纳米表面的调制掺杂( 0.01 ~ 0.3 at.% ),从而使材料具有极低的热导率和高的功率因子; (V) 利用第二相纳米颗粒复合提高热电性能。引入含 Cu 纳米颗粒导体与 Bi 2 Te 3 基体进行复合,可视为热电材料发展的一个线索。以 Cu 复合的方式进行分类:首先, Cu 与 Bi 2 Te 3 固溶,同时, Cu 单质相与基体相复合。 CuHan 等 最近以单质为原料,分别用真空熔融法及 Bridgman 法制备 Cu x Bi 2 Te 3 (x=0-0.1) 多晶和单晶材料,认为 Cu 掺杂后进入 Bi 2 Te 3 结构中,位于范德华键合的 Te (1) -Te (1) 层之间。在 x=0.05 ~ 0.1 时,发现有 3 ~ 5 nm 的 Cu 纳米颗粒出现(而当 x≥0.1 时有 Cu 2.86 Te 2 相出现), Cu 纳米颗粒对声子产生散射,同时扮 Cu 起到施主的作用,使 Bi 2 Te 3 材料的导电类型从原来的 p 型转变为 n 型。 陈钢 等最近也研究了 Cu 掺杂的作用,他们也以单质为原料,但用高能球磨后热压烧结制备 Cu 掺杂的 n- 型 Bi 2 Te 2.7 Se 0.3 ,认为 Cu 可能位于结构中 4 个 Te (1) 原子形成的四面体间隙, Cu 进入此间隙后使得 Te 不易挥发,从而降低 Te 空位浓度,提高了垂直于基面方向的导电性。优化组分 Cu 0.01 Bi 2 Te 2.7 Se 0.3 的最大 ZT 值达到 0.99 ,而且发现 Cu 的掺入可以提高性能的重复性。 再者,以含 Cu 第二相的形式与 Bi 2 Te 3 基材料进行复合。采用湿化学法将 Cu 以前驱体原料(如 CuCl 2 等)的形式引入合金体系,或在致密化操作前,加入一定比例的 Cu 单质亚微米粉末。结合 CuHan 等的报道,以及我们自己的研究发现:当 Cu 在 Cu x Bi 2 Te 3 中的配比 x 较大时, Cu 还将以富 Cu 相(如 Cu 2-δ Te 相( 0.015δ0.222 ))的形式从基体中析出,与基体相形成复合材料,并对热电材料的组分和输运构成重大影响:第一,富 Cu 第二相的析出使原 Bi 2 Te 3 基体的结构失稳,通常基体中 Te 缺失,而 Bi 和 Sb 离子占据 Te 空位 V Te 形成 Bi Te 和 Sb Te 反位缺陷,大量贡献空穴从而大幅提升材料的电导率,提升电导率;第二,通过对固相合成中“固溶 - 析出”过程的控制,可使纳米级 Cu 2-δ Te 第二相从基体组织中析出,其作为离子导电体具有一定的导电能力,通过尺寸和组分调控可望获取高的 Seebeck 系数,同时,考虑纳米第二相的引入对热输运的抑制作用,除了纳米晶粒通常造成中长波声子散射,第二相的相界面还对中频声子散射提供了额外的贡献,达到提到 ZT 值的目的; (VI) 形成固溶体合金材料并织构化。固溶体、金属间化合物或超结构中由于晶格中不同种类原子间相互作用的牵制以及缺陷、无序度的增加,造成晶格畸变和应力严重,对晶格热声子的散射加剧,从而可显著降低材料热导率。如在 Bi 2 Te 3 基础上发展出来的 (Bi,Sb) 2 (Te,Se) 3 类固溶体材料是研究最早也较成熟的合金固溶体热电材料,在对本已较大的 Seebeck 系数和不错的电导率进行调制的同时,可降低材料的热导率。 另外, N- 型的 Bi 2 Te 2.7 Se 0.3 单晶的功率因子与取向性关联较大:与基面平行方向的功率因子比与基面垂直方向的要高得多 。这就使得 n 型 Bi 2 Te 2.7 Se 0.3 多晶材料的功率因子比其沿基面方向生长的单晶材料的要低得多。 Yan 等将高能球磨得到的 Bi 2 Te 2.7 Se 0.3 纳米粉末热压,再将已热压的块体用孔径较大的模具热压,使得晶粒取向更显著,结果垂直于热压方向的 ZT 值从 0.85 提高到 1.04 ,而平行于热压方向的有所降低,但这不影响其应用,因为在构建热电器件时只要利用高 ZT 方向即可。 (VII) 从元素组合体系设计的角度,构筑 “重费米子半导体”。 Slack 预言 U 3 Pt 3 Sb 4 这类重费米子半导体具有较好热电性能和发展前景。这类材料的载流子有效质量较一般半导体材料高很多倍,从能带结构上看,即载流子所处能谷结构变的陡峭,迁移率虽相对较低,但能态密度较大,具有较大的 Seebeck 系数,同时具有较强的声子散射能力。该类材料能带结构的特殊性源于镧系和锕系元素 f 原子轨道电子的特异性,重费米半导体材料还有 Ce 1-x La x Ni 2 , Ce 1-x La x Ln 3 , CePd 3 等。
16075 次阅读|2 个评论
科研仪器自主创新的隐性问题
热度 10 sulihong 2012-3-19 21:23
科学仪器设备产业是典型的国家战略性产业。需要长期计划和连续积累,不断更新,这已经成了国内的共识。但这不是一个简单可以在短时间内能解决的问题,很多事情我们在思考的时候也许得有一个成熟的过程,这一研究也需要科研大环境的配合。 好的制度会让大家把心力往事物发展目标方向去做,坏的制度只会将一个好的目标,作为一个伪装而被人利用去别有所图。 科学仪器研究和创新不可能是一个单个单位和短时间能完成的工作,难度恰恰来自于极端专业性,研制的不同阶段应当是不同的专业的单位来领头才合适。 选择刚开始的领头的单位,是科学研究水平最高的作为领头单位是最佳的,实际能做真正的高端仪器的单位,它的科研绝对处于国际顶端或者至少持平接近。因为很多高端仪器检测的材料或者相关测试数据本身是高端仪器设计和数据库参照的基准。很难想象,对于纳米材料微观检测,如果制备纳米材料的制备技术掌握得不好,单纯依靠设备和器件设计出仪器,这只是一个空架子,需要先有标准样品和测试数据,作为材料的标准和基准数据库的理论和软件,才有实质意义。高端仪器测试应用本身是尖端领域,实际获得准确真实的标准和数据库,是需要有高水平的前期专业研究作为铺垫的,而且还需要长期积累,数十年的积累或许才行。 有了这样的积累后,领头单位就可以换了,可以换作器件研发和设备制造为主专业单位来领头。这正体现了术业有专攻。 所以科学仪器创新必须制定的计划是按照三十到五十年年来定可能更合适,不是一个五年计划可以完成的;其次,高端仪器研制应当以科研积累多和研究水平高的单位牵头,其他单位配合,而国内科研往往对科研经费饥不择食的单位多,而不是理性的开始以真正的研究水平高,来确定领头单位,实际配合单位在这件事上长期来看并不是被动的,因为高端仪器的是一个马路警察各管一段,高度专业化协作的过程,前期是一个艰苦积累培养发育的过程,真正收获的和得益的却是后面配套单位,每个阶段应当是不同的专业单位领头。这有一个逻辑先后次序,而国内的科研经费分配还没有完全回归理性,大家一哄而上,有的是包打天下,以为自己无所不能,而不是看到此问题需要高度专业的科学分工才可以完成,把前期经费用多用在在做积累工作研究上,后期经费主要给设备和器件制造上,这需要真正有责任心和公正心的科学安排分配经费,而不是由着大家饥不择食的去争取或抢夺经费;还有的固守自己的技术,因为利益不愿共享,这是导致国内这一领域始终迟滞不前的固有原因,实际这需要制度的保证,仪器研发后的利益收获期要各个专业共享,才可以真正打通这一产业链。 我写此文主要是因为自己研究受制于尖端仪器分析发展的不足,才有感而发。
个人分类: 评论|4292 次阅读|10 个评论
《先进功能材料》推出“中国科学家纳米材料研究”专刊 2010-11
pikeliu 2012-3-11 19:40
《先进功能材料》推出“中国科学家纳米材料研究”专刊(2010-11-09 8:)(组图) 2010年11月09日14:12  来源: 科学时报 手机免费访问:hexun.com 好文我顶( 0 ) .txtcont a{ color:#03f; text-decoration:underline} .txtcont a:hover{ color:#900} 《先进功能材料》“中国科学家纳米材料研究”专刊封面 继2010年5月4日材料科学领域国际著名学术期刊《先进材料》(Advanced Materials)出版“中国科大专刊”后,Wiley出版社旗下的材料科学领域国际著名学术期刊《先进功能材料》(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鉴于2009年7月在中国科大成功举办第四届中美纳米 科技 学术研讨会上高质量的学术报告水平和影响,决定为此次会议出版能较全面反映中国纳米材料研究水平和特色的专刊。 经过一年多时间的精心准备和审稿过程,该刊于2010年11月9日正式出版“中国科学家纳米材料研究”专刊(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dfm.v20:21/issuetoc)。这是该刊自创刊十年来首次为我国出版专刊。由中国科大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俞书宏教授和中国科大校友、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讲座教授夏幼南教授担任本期客座编辑。本专辑汇聚了活跃在纳米前沿研究的我国及在美华人纳米研究学者所做出的最新研究成果,分别以特征综述论文和原创论文的形式,集中报导了我国和美国华人学者在纳米材料制备方法及纳米材料在生物医学、能源、光电器件及传感等应用基础研究领域所取得的最新成果。 俞书宏教授和夏幼南教授受邀为本期专刊撰写了题为“中国特色的纳米材料研究”(Nanomaterials Research with a Chinese Flavor)的编者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工程与材料科学部陈克新处长等应邀为本期专刊撰写了题为“材料研究在中国:有关无机和非金属材料的当前进展”(Materials Research in China: Current Activities Related to Inorganic and Nonmetallic Materials)的评论,概述了我国在无机纳米材料及非金属材料研究领域的现状和近十年来取得的部分优秀成果。本期专刊从一个侧面展示了中国纳米材料研究的特色和水平,同时也扩大了我国科学家纳米材料研究的国际影响,对今后进一步促进国内外纳米材料研究学者的学术交流和开展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来源:中国科技大学)
个人分类: 科技创新|2 次阅读|0 个评论
《一维纳米结构材料》(英文)周勇
ustcpress 2012-3-11 17:36
《一维纳米结构材料》(英文)周勇
丛书名:当代科学技术基础理论与前沿问题研究丛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友文库 (“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 出版日期:2009年7月 出版社: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正文页码:284页(16开) 字数:303千 定价:58.00元 编辑邮箱: edit@ustc.edu.cn (欢迎来索要目录、样章的PDF) 当当网购书链接: http://product.dangdang.com/product.aspx?product_id=20695454 【 内容简介 】纳米材料是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一个迅速发展的材料科学领域,受到人们广泛的关注。本书选择性的汇集了国内外中国科技大学校友在一维纳米材料的最新科技研究成果。书中介绍了一维纳米材料包括纳米线、纳米管和纳米带等当今研究的趋势、相关技术与未来发展方向 , 是化学、物理和材料等学科的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技术的前沿集成反映。 本书适合于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以及相关企业从事纳米材料研发的科研人员和管理工作者 , 同时也可作为相关专业的师生和爱好者学习参考用书。 【 作者简介 】周勇, 1972 年 4 月生。教授,博士生导师。 2000 年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学位。 2000 年 10 月- 2001 年 10 月日本京都大学博士后, 2001 年 11 月- 2003 年 6 月德国胶体与界面马普研究所洪堡学者, 2003 年 7 月- 2004 年 6 月日本国立物质材料研究所任特别研究员, 2004 年 7 月- 2008 年 3 月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任特别研究员, 2008 年 6 月- 2009 年 8 月新加坡国立大学任 research fellow 。 2009 年 9 月起任南京大学物理学院凝聚态物理学教授和博士生导师。
个人分类: 校友文库|3189 次阅读|0 个评论
《纳米功能材料》(英文)陈少伟、林文斌
ustcpress 2012-3-11 17:29
《纳米功能材料》(英文)陈少伟、林文斌
丛书名:当代科学技术基础理论与前沿问题研究丛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友文库 (“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 出版日期:2009年4月 出版社: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正文页码:636页(16开) 字数:650千 定价:118.00元 编辑邮箱: edit@ustc.edu.cn (欢迎来索要目录、样章的PDF) 当当网购书链接: http://product.dangdang.com/product.aspx?product_id=20602305 【 内容简介 】 纳米结构材料的研究与应用广泛存在于多个领域,包括化学、物理、生命科学与工程科学等。本书试图从纳米功能材料的化学与工程性能入手,探索材料尺寸影响材料性质功能的微观机理,并通过一些具体实例说明这些独特的材料性能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本书包括 4 个部分。第 1 部分(第 1 至 5 章)介绍了多种纳米功能材料(如纳米线、纳米颗粒)的制备、处理、功能化与表征。材料制备是实现材料应用的一个重要环节。第 2 部分(第 6 到 10 章)侧重于纳米材料的电子转移性能以及在纳米电子器件和分子电子器件上的重要性。第 3 部分(第 11 到 14 章)总结了近年来纳米功能材料在能源研究上的一些进展(如太阳能、燃料电池)。第 4 部分(第 15 到 17 章)介绍纳米材料在生物标定、检测和敏感器件中的应用。本书可作为从事纳米材料及其相关领域科研人员的技术参考资料,也可以作为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相关课程的辅助读物。 【 作者简介 】 陈少伟, 1968 年 2 月出生,美国国籍,美国加州大学圣克鲁兹分校教授。他长期以来从事与纳米材料相关的电化学研究,对纳米材料的纳米颗粒的光-电吸收与转化、传输与耦合及其调控与设计等有重大创新性研究,曾经得到电化学国际最高荣誉,国际电化学学会 Tajima Prize 。作为 PI 曾承担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近 300 万元,曾获得美国国家自然基金事业奖。他在包括 Science , Angew. Chem. Int. Ed , J Am. Chem. Soc., Adv. Mater. 等国际重要期刊上发表论文 97 篇,其文章被广泛引用,并被应邀在重要的国际会议上作大会特邀报告。 林文斌,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化学与药学教授,世界著名化学家,中国科学院海外评审专家。 1988 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1994 年获得美国伊利洛大学博士学位。 1994 - 1997 年在美国西北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 2001 年至今就职于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并于 2003 年和 2007 年先后被聘任为副教授和全职教授。林文斌教授在化学与生物化学及纳米医学方面有重要贡献,在包括 Nature Chemistry , J. Am. Chem. Soc. Angew. Chem. Int. Ed ,等世界顶级杂志上发表文章 160 余篇,文章被广泛引用, 1999-2009 年度为世界前十位化学家( Top Ten Chemists )。
个人分类: 校友文库|5458 次阅读|0 个评论
一种利用压痕法表征金属材料弹塑性力学性能的方法 (2011)
zsma81 2012-3-9 20:19
马增胜,周益春,黄勇力,潘勇,一种利用压痕法表征金属材料弹塑性力学性能的方法, 发明专利,申请号: 201110335724.8.
个人分类: 专利|2905 次阅读|0 个评论
材料交了,专心备考了。。。。
jieyu515 2012-3-7 22:14
之前的纠结,在各位的帮助下,已经做出了选择。今天也把相应的材料交给学校了。不知道还会不会出什么问题。现在只能攒人品了。。。保佑我申请CSC成功!!! 离考博的日子还有9天了。。。17,18号两天考。。。剩下的这几天奋力一博!能待在国内,能考上心理所,是最好的结果。 加油!!!!!!!!!!
个人分类: 博士考试|3828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学习发言中可以用到的(附录)材料
icstu1 2012-3-6 20:39
[转载]学习发言中可以用到的(附录)材料
初步整理出来 的 表格 图一 一脉相承(从…到…) 与时俱进(从…到…) 辩证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 共产主义的最高理想 工人阶级政党为领导核心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主体地位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根本任务 共同富裕的目标 公有制和按劳分配 以人民当家作主 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社会主义本质思想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思想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思想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思想 社会主义科学发展思想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思想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思想 社会主义和平发展思想 社会主义执政党建设思想 图二 五十年代的艰苦探索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关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推翻三座大山、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是全党和全国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八十年代的创立 邓小平时期( 78 - 92 )设计道路,创建理论 主要回答 “ 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 ” ( 78 - 82 )酝酿准备 ( 82—87 )观点提出 ( 1982 )十二大提出科学命题 ( 1984 )确立社会主义经济为商品经济 ( 1985 )世界主题新判断 ( 1986 )文明观 ( 1987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和三步走战略 ( 87--92 )形成体系 ( 1992 )计划和市场、社会主义本质、三个有利于 图三 九十年代形成体系 江泽民时期( 1989 - 2002 )坚持改革,推进理论 主要回答: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好执政党? 主要贡献: 经济上,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 政治上,提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目标 文化上,建设 “ 三个面向 ” 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纲领 党建上,形成了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核心的理论 目标上,提出 “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 新世纪的发展和完善 胡锦涛( 2002—— )深化改革 完善理论 主要回答 “ 什么是发展?怎样又好又快发展? ” 发展理念: 科学发展观 构建和谐社会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坚持自主创新 和平发展道路 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建 图四 理论层面 实践层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与中国基本国情的结合,多种理论和价值的综合,国外称“中国模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制度依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制度体现。 图五 理论层面 实践层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 、定义 是指导党和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 3 、主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社会建设) 2 、理论体系的 内涵 ,十七大报告对其做出了明确的界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 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5 、基本内容 经济 --- 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政治 -----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 文化 ----- 努力建设三个面向,民主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社会 ----- 始终把民生作为核心,达到 “ 学有所教,劳有所得,居有其屋,病有所医,老有所养 ” 。 外交 —— 时代主题、多极化、和谐世界、和平发展道路。 党建 - ---- 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自身建设,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4 、基本问题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首要的基本问题。建设一个什么党?怎样建设好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关键问题。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更好更快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6 思想路线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与时俱进 求真务实 8 、鲜明特点 时代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在准确判断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科学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既是一脉相承,又是与时俱进的理论。创新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突破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历史难题的理论体系。 开放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 表现形态 邓小平理论 “ 三个代表 ” 重要思想 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 7 、理论品质 一脉相承又 与时俱进
个人分类: D 种种最爱的知识(概念)列表|47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材料期刊----接收难易、影响因子、一审周期
mafei863 2012-3-6 12:41
材料期刊----接收难易、影响因子、一审周期 http://emuch.net/bbs/viewthread.php?tid=4117062 全名 影响因子* 投稿难易 一审周期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structural materials properties microstructure and processing 1.806 容易 超快,一般1-3周 materials letters 1.748 容易 超快,一般1-3周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1.181 容易 超快,一般1-3周 journal of materials processing technology 1.143 容易 超快,一般1-3周 nuclear instruments methods in physics research section b-beam interactions with materials and atoms 0.999 容易 超快,一般1-3周 journal of magnetism and magnetic materials 1.283 容易 超快,一般1-3周 rare metal materials and engineering 0.162 容易 很快,2-3周 journal of optoelectronics and advanced materials 0.577 容易 很快,2-3周 materials chemistry and physics 1.799 容易 很快,2-3周 applied physics a-materials science processing 1.884 容易 很快,2-3周 journal of nuclear materials 1.501 容易 很快,2-3周 materials transactions 0.753 容易 较快,3-4周 materials research bulletin 1.812 容易 较快,3-4周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materials in medicine 1.508 容易 较快,3-4周 journal of materials research 1.743 容易 较快,3-4周 computational materials science 1.549 容易 较快,3-4周 metallurgical and materials transactions a-physical metallurgy and materials science 1.389 容易 较快,3-4周 optical materials 1.714 容易 较快,3-4周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materials in electronics 1.054 容易 一般,4-6周 inorganic materials 0.455 容易 一般,4-6周 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 0.947 容易 一般,4-6周 materials characterization 1.225 容易 一般,4-6周 journal of electronic materials 1.283 容易 一般,4-6周
个人分类: 论文写作|0 个评论
[转载]现在纳米材料产业化现状怎样?
热度 4 caijj09 2012-3-3 12:06
  现在纳米材料产业化现状怎样?有谁能告诉我?   自己是做纳米材料的,课题组也在致力于纳米材料的产业化。虽说有的项目正进入工厂建设阶段,但对最终产品的性能及市场推广还不敢报太大的期望。之前跟老板出差,跟合作企业谈方案,谈生产建设,都会被老板的大胆给震住。只经过公斤级实验的产品就敢一步跃到3000吨/年?我不知道企业老总心里是什么感受,反正作为小硕,自己忐忑不安。作为工科学生,还是多少知道些常识,至少在化工行业,开工建厂前需要经历小试、中试,最后才是开车运行,而且随着生产规模扩大,中试的步骤也是分阶段,一步步提高产量的。另外一点,在和企业谈判过程中,老板在企业家们面前,拼命的忽悠纳米材料可以用在哪些地方,年需求量多大,当自己在写合作报告书时,才发现那些数据全是预测的。比如橡胶行业年产橡胶年产6000万吨的话,如果按产品质量的10%添加纳米材料,那么纳米材料在橡胶行业的年需求将达600万吨——这个数据的确会让有钱的企业老总们兴奋,以为找到一条发财的阳光大道。可现在真实的市场需求是多少呢?相信企业家们比我们待在实验室的研究人员更清楚。毛泽东同志就说过没有深入的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而现在我“老板”式的“专家”发言权太大了!虽然他曾经靠着这样的策略有过成功的案例,但每个项目都这样干,能让人放心吗?虽说学校提倡做科研要一流,做项目要“顶天立地”,但也不能不顾自己身高啊! 下面这篇别人的亲历记写于十年前,不知道现状怎么样,麻烦了解现状的前辈们多多指点。 纳米二氧化硅产业化亲历记 相关网址: http://hiking2008.blog.hexun.com/31579959_d.html http://emuch.net/html/200606/256185.htm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0c7031c0100v16p.html 一.纳米二氧化硅横空出世 1996年7 月26日,中国科学院固体物理研究所向国家专利局提出了《粒度可控非晶纳米二氧化硅的制备》专利申请,申请号为 96 1 17042.5。后来在1999年10月30日授予专利权。 1996年7月27日,中国科学院固体物理研究所与浙江舟山普陀三源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签订了“研究开发工业化生产二氧化硅纳米粉体材料”的技术合作协议书,双方合作中试“粒度可控的非晶纳米SiO2”,合作期限为5年,浙江方面给固体物理所20万元前期科研开发费用,协议签订后6天内先付15万元,还有5万元等建起生产线产品合格后再付清。协议书规定的主要技术指标为: 尺度:20—40纳米,晶相:非晶,比表面积:大于100m2/g,成分:99% 1996年9月固体物理所在收到15万元经费后,派出了由所长带队、我和小汪参加的三人小组去浙江舟山普陀升兴纳米材料有限公司,在现场指导纳米二氧化硅中试生产线的建设。(因为小汪要读研究生,所长决定今后由我代表固体物理所负责与舟山合作事宜),由于该公司技术力量很强,而我们对工业生产的设备研制和流程设计并不内行,事实证明那次现场指导成了一个笑柄,固体物理所关于设备方面提出的意见在生产中都没法用,导致厂方购买的离心分离机等设备无法使用而造成浪费。后来生产中所用的主要设备都是他们自己设计加工的,特别是纳米粉的收集设备没有现成设备可买。我们从舟山回来后不久,他们的正副经理黄总和刘副总亲自出马来我们固体物理所学习生产纳米二氧化硅技术。他们在我们的实验室里只用了半天时间就掌握了制备方法。他们回去后全力投入设备研制、安装调试工作,很快建起了年产3吨纳米二氧化硅的生产装置,并在1996年11月下旬就给我们寄来了2个纳米二氧化硅产品,其中一个是用去离子水制备的,另一个是用天然水制备的。我们分析测试后得到它们的粒度为20nm,比表面积都是643m2/g,比固体物理所实验室里制备的样品的比表面积大得多,这标致着纳米二氧化硅工业中试规模生产取得了成功,我们双方都为此而高兴。这也引起了新闻媒体的重视,许多新闻单位报道了这个消息。 1997年1月17日舟山日报首先在头版头条刊登“纳米二氧化硅在我市开发成功”的消息;1月29日浙江科技报刊登“纳米SiO2在舟山开发成功”;2月4日新华通讯社发出通稿“浙江舟山普陀升兴纳米材料开发有限公司最近成功开发出纳米材料家属中的重要一员——纳米SiO2”;接着科技日报在2月5日,粤港信息报在2月6日刊登了“我国成功开发出纳米SiO2”的消息;2月13日高新技术产业报,2月18日人民日报都报道了纳米二氧化硅开发成功的消息,3月4日舟山日报在头版头条再次刊登题目为“舟山,建个纳米产业基地如何”的文章,由于众多媒体的报道,使舟山升兴纳米材料开发有限公司的著名度大大提高,转瞬间使该公司成了纳米材料产业化的一颗耀眼的新星。 二.遭遇白碳黑 在新闻媒体大张旗鼓地宣传纳米二氧化硅开发成功的同时,许多应用单位也向升兴纳米材料公司发出了咨询信息,有的要求提供产品性能指标,有的要求提供少量样品做试验,有的询价要求购买。升兴公司的同志也主动出击,在一个多月时间内向2000多个应用单位发函介绍纳米二氧化硅,那时候向外邮寄出的样品数是很多的。他们的刘副总经理也参加了在广州和成都召开的有关橡胶和塑料生产以及微粉方面的会议,在会议上广泛接触了参会代表,宣传纳米二氧化硅的应用,结交了不少朋友。为了宣传纳米材料,老刘求知若渴,刻苦攻读我所张所长写的《纳米材料学》,据他估计这本书的四分之一能够背出来,可见工夫之深。但是接下来的事实也是残酷的,用黄总经理的话说“几乎没有回头客”,很少有继续要求进一步供货的。产品没有出路,纳米二氧化硅的生产也就没有了动力。在这种情况下升兴公司决定进行一次市场调查,他们希望我也参加,于是我和公司刘副总从合肥出发,先后走访了南京化工大学高分子材料系、南京理工大学材料系、南京曙光化工厂、华东理工大学高聚物材料和工程系,上海交通大学材料工程系等单位,这些单位的科研人员对纳米材料在橡胶、塑料、有机玻璃、玻璃钢、涂料等传统化工产品的改性寄予厚望,他们表示愿意继续合作进行实验研究,至于马上大批量的使用那是不可能的。在调查中我们知道了纳米二氧化硅主要是少量替代一种叫白碳黑的材料,白碳黑是什么材料那时候我还不清楚,另外从调查中知道了纳米二氧化硅必须要进行表面改性才能使用,象这样未经表面处理的材料是不能使用的。调查结论是:首先要解决纳米二氧化硅表面改性的问题,另外也要了解白碳黑到底是什么东西。因此从舟山回合肥时我到上海福州路科技书店去查找了有关书籍。真是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在许多有关橡胶塑料原副材料的书中都有关于白碳黑的详细介绍。《橡胶原材料手册》(化学工业出版社1996年1月第一版,于清溪主编)第485页写道:“用现代化方法生产白碳黑,大约始于本世纪30年代,随后得到进一步发展。 90%的白碳黑是沉淀法产品,………我国在90年代前后相继引进的沉淀法白碳黑生产技术,连同国内原有的生产能力,目前每年约有5万吨生产能力,可基本满足市场需求。”“白碳黑分沉淀法(湿法)和气相法(干法或燃烧法)白碳黑,均为无定形二氧化硅,无毒,系质轻而松散的白色粉状物。沉淀法白碳黑含有结晶水,故又称水合二氧化硅,二氧化硅含量87~95%,平均粒径11~100nm,表面积45~380m2/g。”所有这些描述都符合我们生产的纳米二氧化硅的特征。(后来证明我们的产品的含量指标为99%是永远达不到的)无论从比表面看还是从颗粒度看,白碳黑就是纳米二氧化硅,纳米二氧化硅就是白碳黑。而且白碳黑的分级就是按颗粒度大小或比表面积大小来分的,是真正的粒度可控。美国有ASTM分类标准,中国有GB10517~10530-89标准。特别是从生产设备名称、原材料和生产流程看,几乎与我们生产纳米二氧化硅完全相同。现将部分有关数据摘录如下: 《橡胶原材料手册》第487页表2-3-20白碳黑的ASTM分类命名 ASTM粒径 水合二氧化硅 ASTM粒径 水合二氧化硅 nm 比表面积m2/g商品 nm 比表面积m2/g商品 1~10 HS-010无 40~48 HS500无 11~19 170~300 HS-100有 49~60 HS600 20~25 150~200 HS-200有 61~100 HS-700有 26~30 130~175 HS-300有 101~200 HS-800无 31~39 60 HS-400有 201~500 HS-900无 《橡胶原材料手册》第487页表2-3-21 沉淀法白碳黑的分类(ISO/DIS 5794/3) 等级 表面积,m2/g 等级 表面积,m2/g A 201~260 D 101~135 B 166~200 E 61~100 C 136~165 F 20~50 《橡胶原材料手册》第487页表2-3-23白碳黑的分类(GB10517~10530—89) 类别 表面积m2/g 类别 表面积m2/g 类别 表面积m2/g A 190 C 136~160 E 71~105 B 160~190 D 106~135 F 70 《橡胶原材料手册》第488页列出了我国沉淀法白碳黑的主要牌号的比表面积的参数 牌号 BET比表面积m2/g 牌号 BET比表面积m2/g 沪东白碳黑 180 Hi-Si-233南昌 252 通化白碳黑 198 Hi-Si-255南昌 232 更楼白碳黑 364 青岛白碳黑 345 肖山白碳黑 212 湖南透明白碳黑 170 在《塑料橡胶加工助剂》这本书的第560页图12-3中给出了沉淀法制白碳黑的流程图: 这个流程图几乎与舟山升兴纳米材料有限公司的完全相同,而所用的主要的原材料也基本相同。 在《橡胶原材料手册》第535页上还列出了白碳黑的市场参考价:气相法白碳黑每吨42000元,沉淀法白碳黑每吨8000元。而我们生产的沉淀法纳米二氧化硅每吨是8~10万元。 从舟山回来后我的思想压力很大,这不仅是我们固体物理所的名声问题,更是关于到一个企业生死存亡的大事,特别是他们是民营企业,搞不好他们会倾家荡产的。但是,那时对我来说,如何能够使固体物理所摆脱被动局面是当务之急。我对白碳黑和舟山升兴纳米材料有限公司生产的材料的性能参数进行了比较,只有比表面积值可以利用。我们在合作协议书中定下的比表面积是大于100 m2/g,我们在实验室里虽然没有制备出比表面积高达600m2/g以上的材料,但是升兴公司第一次就制备出了比表面积高达643m2/g的样品,这应该说是对白碳黑的一个创新,是一个重要区别之处,这也应该算是在我们给定的制备方法基础上得到的结果。(凭良心讲,这一点升兴公司歪打正着,帮了固体物理所大忙,如果制备的样品的比表面积小于400 m2/g的话,那我们就什么话都没法说了,不知会如何收场。)另外考虑到升兴公司的同志也在查找白碳黑的资料,凭他们的办事能力,他们迟早也会找到这些材料的。 为了对升兴公司负责,同时也为了争取主动,我想我们应该将这些资料主动告诉他们(我认为主动告诉他们会避免更大的被动),以表明我们固体物理所是讲实事求是的。所以大约在97年4月,我将有关介绍白碳黑的资料复印后寄给了他们,舟山升兴公司的同志的心情是可想而知的,他们有一种被骗的感觉,几乎处于绝望的境地,多次打电话给我,表达他们的不满,认为我们固体物理所骗了他们,而且矛头直接指向张所长。我对此表示理解,但是我不承认我们是骗子,特别是张所长更不是。因为我们是固体物理所,不是化工研究所,白碳黑是化工行业中常用材料,我们搞固体物理的人不了解它只能说是一种失误而不是故意的欺骗。我对他们的黄总说即使上法庭打官司,有643m2/g这个比表面值我们也不会输的,它与白碳黑不一样。因为他们不找张所长,我又没有能力处理这件事,所以我不得不将有关材料复印后送交我所的崔副所长和单书记,将矛盾交给他们,希望他们与张所长谈。他们知道后对此非常重视,二人一起来到3号楼1楼的STM实验室向我了解有关情况,单书记还说在签合同时特别注意了这样的可能发生的问题,留有了余地,他们对此表示十分关心,先要我尽量处理好这件事。后来他们有没有向张所长说,我就不清楚了,我也就没有去多嘴。以后还是由我与舟山的同志联系,我们通过电话,在一次又一次的磨嘴皮中度过了近2个月时间。我想这一次肯定又要象其他与我们合作过的企业一样最后不了了之了。在这期间我们双方针对白碳黑和二氧化硅到底有什么差别还是做了不少试验,不仅测量进口和国产的气相法产品和纳米二氧化硅的物性,而且到用户单位去做它们的应用试验的比较。例如在上海亚明灯泡厂做纳米二氧化硅替代气相法白碳黑的试验,结果并不理想。 到了97年7月17日,我接到了他们公司刘副总的电话,7月19日他与周董事长要来合肥面见崔副所长和单书记,解决纳米二氧化硅生产项目的事情。7月19日是周末,他们包租了一辆桑塔纳从浙江直开合肥,下午1时多到达董铺岛,单书记没有来,我与崔副所长与他们见面会谈。他们情绪激动,首先表示了他们的强烈不满,说我们骗了他们,给他们带来了被动,造成了严重的损失。我们则坚持认为不存在故意欺骗的问题,如此大的比表面,白碳黑是没有的,特别强调张所长不存在欺骗的问题。即使与白碳黑工艺有相同之处,但白碳黑没有专利保护的问题,专利局是受理了我们的专利申请的(后来在1999年10月30日被授予了专利权就是明证)。那时尽管能这样说,但对我来说,我还是觉得内疚,是我们亏欠了人家。在那种情况下,他们知道向我们索赔是不可能的。但到底怎么办?如果就这样下马,他们就更加被动,象刘副总从舟山渔业公司这样国内最大的渔业公司退职出来、自己出资入股的,其他二位也是这样,都已经砸掉了国营企业的铁饭碗,他们没有退路。所以最后得到的结论是假戏也要真唱,要把纳米二氧化硅搞下去,在绝望中寻找希望,也许人生终将辉煌。他们有这个勇气,我们当然也要全力配合。特别是在纳米材料的比表面、粒度、杂质元素的分析方面我们要紧密配合,将纳米二氧化硅产品系列化,开发出与白碳黑不同特性的产品。 (全文版请看所给的网站: http://hiking2008.blog.hexun.com/31579959_d.html )
个人分类: 世间百态|5016 次阅读|5 个评论
指纹识别、印刻快速响应的新型聚合物纳米纤维膜传感材料
qiangzhang 2012-2-29 19:53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U2ODAwOTMy.html
2723 次阅读|0 个评论
年轻牛人怎么都出现在生物、材料方面了?
热度 5 fzj3893811 2012-2-29 18:23
看到武大引进29岁美女教授,一方面羡慕她们,年纪轻轻即作出这么出色的成果;另一方面,怎么报道的没见到过工程类的年轻牛人啊?谁能给分析分析。
5075 次阅读|5 个评论
2011年高分子, 纳米医学和生物材料领域期刊影响因子计算与预测
热度 1 yhtao 2012-2-28 07:00
大概算了一下高分子, 纳米医学和生物材料领域的一些杂志. 括号内为09,10年文章数目 Macromolecules 5.1 (1270+1365) Biomacromolecules 5.3 (427+471) Polymer 3.5 (753+769) 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polymer chemistry 3.9 (629+658) Macromolecular Rapid Communications 4.0 (286+289) Carbohydrate Polymers 3.6 (465+641) Macromolecular Bioscience 3.5 (138+163)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5.9 (1129+1352) Nanomedicine: Nanotechnology, Biology And Medicine 6.5 (58+92) Nanomedicine 5.4 (116+198) Biomaterials 7.4 (773+1010) Journal of Controlled Release 5.5 (266+454) acta biomaterialia 5.0 (369+537)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armaceutics 3.3 (526+650) Pharmaceutical Research 3.9 (250+260) journal of colloid and interface science 3.0 (878+946)
5735 次阅读|1 个评论
探春
热度 1 zhaodl 2012-2-27 18:55
探春
双休日,在家干了一天多的活——撰写修改上报材料、偿还上周欠下的审稿任务、完善网站信息等等,反正是跟上班差不多。今天缓过神来,有一种想写诗的欲望,往往是闲下来的时候才有这种打发时光的欲望。在朋友的“眼泪纷飞”启发下,写了一首七绝——叹春。写完后发现,叹春的谐音不就是探春吗?这两天阴霾密布,天气阴冷,没有一点春天的气息,但时节明明已经是早春了。所以,我心中产生了一种探春的想法,出去走走,到林间寻找一下春天的气息,说干就干。没有诗句,就将我一路采集的春息用照片记录下来。 探春——春江水暖鸭先知。 待春——翘首迎风待春归。 迎春——丛中含笑喜迎春。 怀春——老树枝间也怀春。 闹春——梅花争艳来闹春。 沐春——牡丹静静闲沐春。
个人分类: 社会生活|3118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9 01:3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