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人文关怀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相师之道》:孔子用仁爱点亮健康人文之光
热度 1 zhengyongjun 2019-7-23 10:02
【译文】 有个叫冕的盲人乐师来拜见孔子,走到台阶边,孔子说:“小心台阶。”走到坐席旁,孔子说:“这儿是坐席。”都坐下以后,孔子说:“某人在这边,某人在那边。” 师冕辞别后,子张问道:“这是与盲人乐师交流的方式吗?”孔子说:“是,这本来就是帮助盲人乐师的方式啊。” ———— 【评析】 健康人文(health humanities),是英国The University of Nottingham的P. Crawford等人针对医学人文(medical humanities)学科封闭、包容性差等缺点,在2010年提出的一个新的学科概念。健康人文概念,不仅丰富了原来的医学人文学的内容,拓展了实践范围,而且 融合 了越来越多的医疗保健和健康从业人员,去关注健康事业中的社会人文问题。新构建的健康人文学科, 囊括 了文化研究、残障研究、女性主义、建构主义、生态主义等诸多理论,从人文科学的视角研究人类的疾病与健康问题。不仅深化了人们对疾病、残障、痛苦和照料等健康问题的认识与理解,而且对生命与死亡等人类重大议题,进行了深层次的理论探讨。 残障研究是健康人文学科重要的研究内容。记不清在那里看到过这么一句话:“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不在于有多少座高楼、多少富豪,而在于弱者是否有足够的尊严活着。”残障不仅是一种生理体验,也是一种社会体验。残障作为一个社会问题,出现在社会科学诸学科的视野之中。残障者在社会生活中面临的一系列新问题,传统医学范式已无力解释和回应。学者开始反思,社会整体结构对个体残障者所造成的影响。与传统医学范式不同,社会范式认为残障不仅仅指个体遭受损伤,而且社会和物质环境对残障者的自由都会造成严重限制。当社会环境中的软硬件条件,譬如城市盲道、电梯和自动门等盲人专用设施,建设不力或受到破坏后,对肢体残障者的自由出行会造成严重影响。社会尽最大努力消除残疾人出行的障碍, 在大街、商场、车站等公共设施,为残障者设计专用或者可以使用的便利设施 。在社会就业方面,政府在制度和文化层面上,帮助残障者掌握劳动技能,并为其提供就业机会,积极促进残障者就业。社会和家庭对残障者保持应有的宽容和体贴,让残障者和正常人一样健康地生活。所以,在健康人文视域下,社会范式不仅关注个体遭受损伤身体的康复,而且会呼吁社会政府组织对影响残障者身心健康的社会态度与环境,进行全方位的治理与构建。健康人文概念下的许多内容,也是传统医学人文学体系中所谓的社会人文关怀。 孔子是如何对待残障人的呢? 《论语》卫灵公篇中的“相师之道”,生动描写了孔子对残障人的健康人文关怀细节。在春秋时期,宫廷乐师一般是盲人。盲人作为视力残障者,他们行动不便,迫切需要身边人的帮助。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他们却常常遭受正常人的漠视甚至歧视。当孔子接待一个名叫冕的盲人乐师时,及时告诉他小心脚下台阶,引导盲人入座,体贴入微地为盲人介绍坐在他身边人的名字。并且不忘现场教学,以身作则,教育身边的弟子们如何关爱视力残障人士。儒者怀着朴素的人文情怀,仁者爱人,通过亲身实践,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对弟子进行言传身教,用仁爱点亮那个时代的健康人文之光。 孔子思想中的健康人文智慧,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宝贵遗产。在现代健康人文理论的视域下,进一步发掘传统文化中关于生命健康、心理健康、生活方式等方面的智慧,对于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新时期下,如何利用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讲述“健康中国”的故事,是个大课题。《论语》“相师之道”故事,可算作一个好的素材。 参考文献(略)
个人分类: 闲言碎语|4673 次阅读|4 个评论
寺庙建筑可否提供无障碍设施?
热度 2 jiangjinsong 2017-3-22 20:15
为了保障残疾人的权利,公共建筑应该提供无障碍设施,这已经成为国际普遍共识了。中国许多地方已经就此立法,比如我所生活的北京。当然,离真正落实还有一个过程,因为社会各界对保障残疾人权益的认识 需要 逐步加深 。我就亲眼看过一张照片,是某年召开两会的时候,有一位人大代表还是政协委员,拄着双拐,在一群消防队员的搀扶下,攀登层层台阶,进入某著名大会堂。我不禁纳闷:难道某大会堂居然违法北京市地方法律,没有提供无障碍设施? 我印象中传统寺庙 大多数 好像一般都是台阶 很多 ,殿堂也往往都是高门槛,好像也几乎没有什么盲道,估计对于残疾人来说,进殿拜佛不太方便。这可能是因为寺庙的设计者往往都喜欢沿袭传统的建筑样式,没有考虑现代保障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新观念。 我佛慈悲,寺庙的建筑设计是否也应该与时俱进,将众生平等的理念落实在建筑的无障碍设施上,让更需要关怀的残疾人也能获得佛法甘露的滋润?
个人分类: 科學宗教|8080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兰交大博文学院登门道歉 患癌女教师获赔50万元
杨学祥 2016-8-24 07:04
兰交大博文学院登门道歉 患癌女教师获赔50万元 2016年08月23日23:37 新华网 兰交大博文学院登门道歉 患癌女教师获赔50万元   央广网兰州8月23日消息(记者焦健)兰州交通大学博文学院院长陈玲等人今天下午两点多来到了患癌去世女教师刘伶利的家中,向刘伶利的父母道歉。 随后,校方与刘伶利老师家属对补偿问题具体商谈,双方达成和解,并现场签署了《和解协议书》。 《和解协议书》中包括兰州交通大学博文学院向刘伶利家属已经补发的工资57600元,丧葬抚恤金14400元;补偿所有医疗费40万元、亲属救助金6万元、抚慰金4万元,以上三项共计50万元将于签约2日内付清。   来源:央广网 http://news.sina.com.cn/c/nd/2016-08-23/doc-ifxvcsrn9065284.shtml 大学教师患癌被开除 校领导回应家属:别给我哭 已有 836 次阅读 2016-8-19 10:34 链接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97377.html 发表评论 评论 (7 个评论) 删除 回复 wqhwqh333 2016-8-20 06:47 权利任性,权利没有一点仁慈。 下面网友说到资本,这个案子与资本无关。完全是权利在作怪,权利比资本邪恶一万倍。 博主回复(2016-8-20 14:56):他们的权力是谁给的,是用钱买的,不交好处费,难用假文凭骗钱。 删除 回复 shenxian12 2016-8-20 06:00 资本一来到人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留着鲜血和肮脏的东西。该校领导就是典型奸商的做法,剥削压榨劳动者,当劳动者没有价值了,就立刻辞退,没有道义,没有廉耻,一切为了利益。 博主回复(2016-8-20 14:53):有人办教育是为了后代,有人办教育是为了金钱:比如补习班、考研班。 删除 回复 周少祥 2016-8-19 11:50 声讨这种没人性的决定 博主回复(2016-8-19 15:46):让它关门大吉。 删除 回复 蔡小宁 2016-8-19 11:39 学校冷血 博主回复(2016-8-19 15:45):当教育爱上金钱。 删除 回复 shenghoenyue 2016-8-19 11:06 让前总理温家宝给这位大学校长讲讲他在学校得病时所受到的关怀。 删除 回复 shenghoenyue 2016-8-19 11:05 让前总理温家宝给这位大学校长讲讲他在学校得病时所受到的关怀。 删除 回复 杨学祥 2016-8-19 10:42 人文大学是否应该多一点人文关怀?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1033 次阅读|0 个评论
陈敬朴:怀念恩师刁培萼教授
热度 2 zgbjcjp 2014-2-10 22:32
怀念恩师刁培萼教授一一培萼春风化雨 精神归去来兮 良知当有真言 留下一声叹息 [刁培萼(1927.11.19-2014.1.8)南京师大教科院教授 根据生前遗愿,遗体捐赠医疗事业;不开追悼会] 陈敬朴 一、1985-1988年,南京师大教育系本科函授课堂内外的刁培萼教授 初识刁培萼教授,是在淮阴教院参加南京师大教育系办的“专科起点三年制本科函授(1985-88)”苏北班,教育哲学课堂。 一头银发,笑容灿烂,类似“芜湖铁画”的板书,面对教育系专科班升上来的一群少男少女追星般“刁老师、刁老师”欢呼而应对如流的潇洒,“可敬可爱老教授”印象鲜活。 我以42岁“高龄”、23年教龄进课堂,常遇小青年异样眼光。为全神贯注听讲,我坐第一排。珍惜这第4次“上大学”的机会。 第一次,1960年,武汉市15中毕业,报考武大中文系,却(因家庭出身)录取黄冈大学机械制造系。一年后黄冈大学停办。申请转学,守候3天,终于批准。第一次大学,读了一年工科。 第二次,1961年7月,插班黄冈师专中文系二年级。母亲贫病中逝世,奔丧悲痛,患胸膜炎、肺结核住院。62年7月毕业。到阳新县教育局函授部教语文。第二次上大学,读了一年文科。 第三次,1965年8月,华中师范学院中文系本科函授,因文化大革命中断。 1982年,在任教语文20年之后,如东县教师进修学校派我任校长培训班班主任,教学校管理。没教材,也没人请教。我一方面带学员搞教育调查,一方面把企业管理与行政理论搬过来“救急”。但心里发慌:为避免淘汰,必须进修! 第四次,1985年,南师大教育系“专科起点三年制本科函授”招生。我一口答应领导的“任务不减,学费不报,路费自理”三令,通过了哲学、教育学、心理学、大学语文考试,第四次“上大学”。 仰慕刁老师,是听了他的课之后。刁老师的课有几个特点: 一是不按书本体例讲,而是讲观点,出思想,闪光的卓见。尽管有他著的《马克斯主义教育哲学》,但听讲比看书过瘾。正如我们南通同学、省海门中学校长屈宝贤评价:刁老师讲课海阔天空,不时冒出闪光的东西,令人一震…… 二是直接从教育实践、甚至从社会现实个案入手,几句话撩起兴趣,听似不经意“连问带讲”,把观点、理论阐释了。 三是批判性强。从来没有平铺直叙,站得高,联系教育实践中的弊端,颇具杀伤力。 四是爱憎分明,喜形于色,极富感染力。在他的课堂上,师生开心地笑,是一大特色。 教育哲学是启迪思想的课。一次课间,我向刁老师谈了我对师范生社会适应性的看法。获得刁老师的肯定:“师范生社会适应性”是多学科关注的问题。哲学可以写、社会学可以写、心理学可以写……你要写哲学范畴的,就要抓住一个哲学命题切入口。”“我抓‘自在与自为’可以吗”?“好嘛!” 于是我写出《师范生社会适应性的培养》。一稿3份:一份交刁老师,教育哲学考核作业;一份交如东县教师进修学校,学期教学总结;一份投稿。后发表于《江苏教育研究》1987年第9期。这是刁老师提纲挈领指导下写的,拍照于下: 1 2 顺便说下:当年为我们授课的南师大教育系老师,无论刁培萼、杨祖耕、程希贤、班华、范云门、周立人、程昌柱等老教师,还是高谦民、张维仪、王振宇、谭顶良、乔建中、傅宏等中青年骨干,个个敬业、尽职、尽心,专业课都讲得如数家珍。 正是南师大这些老师引导,我学理论、学方法,学精神、学态度,一步一步地走上教育科学研究之路。 三年函授学习,部分课程的考核作业投稿后先后发表。除上述《师范生社会适应性的培养》,还有7篇。 课堂上,刁老师讲中国教育问题与对策,介绍农村教育研究。我知道了: 南京师大一批老师有志于农村教育研究; 1986年就成立了“南京师大农村教育研究中心”; 已经编写了一本《农村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3 三年函授教育,使我真正从一个语文教师转为能够胜任校长班教育管理学的教师(这期间,我被评为管理学讲师)。 感谢刁老师及所有给我们上课的老师! 二、1987年7月,连云港江苏省教育思想研讨会,刁教授风采 江苏省教育学会1987年7月在连云港召开第二次教育思想研讨会,我提交论文《偏见-教书育人的大敌》。见到刁老师,刁老师对“教书育人”多有点评。会上南师大毕业者常簇拥在刁老师周围。 会议组织参观时,我一直在刁老师身边。过海轮渡,有幸和刁老师合影。 老师刁培萼:笑容可掬,风度翩翩,潇潇洒洒;大海烘托背景,音容相貌永存 学生陈敬朴:喜出望外,气色朗朗,乐乐呵呵;小包内存笔记,做人求学跟进 4 5 1988年7月,三年苦读,终于获得南京师范大学本科函授毕业证书;即任县教育局教科室副主任。 三、1988-1990年,刁老师把我推上全国农村教育整体改革讲习班的讲坛 刁老师的农村教育研究接地气,铺天盖地。 “接地气”。是指他直接到农村教育第一线,与农村中小学教师、校长、县乡教育行政干部交朋友,认识农村教育特点与需求。 “铺天盖地”。“天”,“虚”指高端理论,存在于精神世界;“实”指髙层领导。他以哲学家的敏锐眼光,看到中国教育的重点与难点是农村教育。宏观的,全国农村教育改革的专业化指导;中观的,县一级农村教育改革实验;微观的,是农村儿童行为的教育化。而农村儿童即“铺天盖地”的“地”。 作为县教科室副主任,科研项目需要,多次到南京,有了更多接触刁老师等南京师大老师的学习机会。 有次到刁老师家,不在饭点。谈完事要走,刁老师已为我下了碗面。暑天,刁老师说,天气太热,这是刚下的凉面:煮好的热面捞起,冷开水一来,加上酌料。真好吃。 刁老师告诉我一些他正在作的课题:《农村儿童问题行为与教育》(下面专门讲)。还有需要我参加研究的课题,就是南京师大教科所与“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合办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的研讨会与讲习班。 我欣然接受任务。 1990年1月3日,收到了刁老师从北京写来的信。告知: (1)南师大教科所、教育系编著的《农村教育学》获大奖。 (2)1990年5月举办全国农村教育讲习研讨班已定。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通知:陈敬朴以《农村教育整体改革评估方案》与《农村教育整体改革评估指标体系》两文参加“农村教育整体改革的评价原则与评价指标专题研讨会”;在“全国农村教育改革讲习研讨班”讲学,题目是《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的实施目标、管理与评价》。 信寄自北京21112医院(现66400医院),吴老师住院治疗,刁老师陪护。刁老师心系工作,写信给我。信封是吴教授所写。 1989.12.29 6 我依据刁老师的叮嘱,加紧研究,初稿用挂号邮寄北京。信件来来去去数封,粘贴如下: 1990.3.22 7 1990年4月2日,第三稿复印件寄南京刁老师。 半月后收到刁老师1990.4.18的回信: 8 修改稿再寄南京刁老师。 1990.4.24,收到刁老师回信: 9 文稿均送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查,批准。 1990年5月6日赴南京,刁老师家,校对南师大打印的《农村教育改革实验的实施目标、管理与评价(含评价方案)》。 10 1990年6月5日,南京师大南山宾馆,全国农村教育改革讲习研讨班。60余名教育局长、科研工作者到会。 6月7日,听刁老师讲学:中国农村教育改革走向(与农村文化建设的关系) 6月8日上午,听鲁洁教授讲学:农村“贫困经济”与“贫困文化” 6月12日上午,中央教科所农教室主任李少元讲学 6月13日上午,陈敬朴讲学:农村教育改革实验的实施目标、管理与评价(含评价方案) 6月14日,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赵学漱召集小型座谈会。 前排:陈敬朴,李少元,华中师大游心超,赵学漱,鲁洁,刁培萼…… 11 四、江苏如东,刁老师“农村儿童发展与教育”:研讨会、讲习班、成书 一个子课题:农村少年儿童问题行为与教育(“农村儿童发展与教育”项目第五子课题) 一个研讨会:江苏省“农村儿童发展与教育”第五次研讨会(江苏省如东县教育局1990年12月) 一个讲习班:南京师范大学教科所“农村儿童发展与教育”讲习班(如东县1990年12月,江苏、安徽两省百余人到会) 一本专题论文集: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农村少年儿童问题行为与教育对策》(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8月) 一本农村教育研究专著:刁培萼主编《农村儿童发展与教育》(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3.11) “农村儿童发展与教育”课题是刁老师主持的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七五规划项目(1986-1990)。我是在课题运行的第4年,新增子课题“农村少年儿童问题行为与教育”时,被刁老师“点”中的。 刁老师指导我去南京师大华夏图书馆查阅百科全书等文献资料,从源头“问题儿童”、“问题行为”上起步。 在刁老师、市教科所和县局支持下,成立了“农村少年儿童问题行为与教育对策”课题组。拟定了调查提纲。落实九月一日交初稿。并先后对马塘小学、县一中、掘港中学等课题调查进行辅导。 讲习班开班前夕,合作者釜底抽薪,不参加了!我正在市教科所,县局有人电话打给市教科所找到我,问:讲习班办不成了,研讨会还开不开?要开,你得找南师大要经费(原打算是用讲习班的收费办研讨会,不要县局钱,也不要南师大钱)。我心急如火,市教科所长羌以任鼓励我:“老陈,我向全市各县区发通知,调兵遣将去如东。你打电话求援。”我当即拿出在南京讲习班获得的名单,专挑外省县教育局长。已是年底,又是寒冬,工作已定,哪有人来江苏如东?不甘心!终于,安徽省铜陵县教育局唐懋勋局长,接电话便听出我是谁,满口答应将县校长班几十人派来! 立即电话告诉刁老师。因为是否办得成研讨班涉及研讨会,刁老师很牵挂。老师放心了。 1990年12月21日,“农村儿童发展与教育”第五次研讨会在如东县召开,来自全省的40余名代表到会;交流论文40余篇。刁老师主持会议。 12 “农村儿童问题行为与教育”研讨会代表合影,第一排有刁老师、顾建军老师(陈敬朴) 13 “农村儿童青少年发展与教育”讲习班 南师大教育系刁培萼老师、高谦民老师、戴联荣老师及如东教科室陈敬朴等讲学。南师大农村教育研究中心顾建军老师到会。 讲习班老师与部分学员合影,第一排有刁老师、髙谦民老师(陈敬朴) 14 讲习班老师与来自安徽省铜陵县校长班的学员合影,第一排有刁老师、髙谦民老师(陈敬朴) 15 研讨会和讲习班结束后,我大病一场。就躲在家里整理研讨会稿子,编书。抓紧出书! 刁老师来信了:高满意度的总结,给我宝贵的鼓励! 1991.1.22 16 刁老师直接指导“农村儿童发展与教育课题组”编辑了《农村少年儿童问题行为与教育对策》。 91年8月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17 如何将“农村儿童发展与教育”课题总体成果尽快出版,成为刁老师和课题组都焦虑之事。 18 这时1993年,我已调入南京师大教育科学研究所。当时没电话,所内相互联系,往往向对方校内邮箱放纸条。这就是刁老师在我邮箱内放的信,是我收到的几十张纸条中,唯一用毛笔书写的“纸条”。刁老师责任感、事业心,跃然纸上。 但北京人教社希望《农村教育学》重修第二版,而出版新书需审批等明年计划,坐等不是刁老师风格。北京之路走不通,刁老师托人联系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农村儿童发展与教育》于1993年11月正式出版。为该课题画下完美的句号。 19 五、刁老师主持国家哲学社科重点项目“农村教育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研究” 全国教育科学规范办把刁老师申报的“农村教育与农村精神文明”课题纳入教育部的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八五重点项目“农村教育综合改革与社会全面进步”之中,于是“农村教育与农村精神文明”成为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八五重点项目的子课题。 刁老师主持这个课题,有几个特点: 一是利用这个课题纳入到教育部重点项目的背景,在组织实施时,先与教育部联系,请他们到会,促成地方省、市、县支持。 二是广泛利用已结识的重点市、县、挍,组织壮大研究队伍。课题组成员谢少波,就是刁老师看到报刊谢少波写的精神文明评估指标,联系上,邀请他参加。 三是计划周密,组织衔接不断线,保证研究活动定向有序。每次研讨,都确定好下次研讨会的地点与时间,落实好具体负责人。 四是对每个研究者,都尊重、信任,爱惜。凡参加研讨会,都发通知给研究者工作单位,并有邀请函给相关领导,与其研究者同来会议。既保证课题组成员按时到会,又扩大研究队伍,扩大课题以及南师大的社会影响。 五是在理论上强有力的宣讲。这是“农村教育与农村精神文明”课题成功主因。我想,这也是有关方把刁老师纳入教育部课题、提升课题组含金量的原因。 第一次研讨会 91.12南通县。“农村教育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刁培萼主持,香港大学教育学院程介民院长作学术报告。80余人到会,交流论文50余篇。 南师大教科所刁老师、谢隆英(第一排)、顾建军(第二排)等老师到会 陈敬朴(刁老师身后)作为如东县教育科学研究室副主任率如东成员到会。 20 第二次研讨会 92.12丹阳练湖。课题已正式纳入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八五规划重点课题《农村教育综合改革与社会全面进步》。 50余人到会,交流论文60余篇。课题组写作班子第一次会议。 陈敬朴作为南京师范大学农村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协助刁教授组织会议。 21 第三次研讨会 93.10,江阴青阳中学。包括总课题组30名成员在内共80余人到会,交流论文80余篇。 第一排安坐者均省部级领导及各路诸神。刁老师与顾建军站在后排,谢隆英与陈敬朴坐在前排矮凳上。 22 第四次研讨会 94.4湖南益阳市,国家教委综改办雷克啸到会,课题组负责人刁培萼、顾敦荣、顾建军、陈敬朴出席。 南师大教科所与湖南省教委联合举办研讨班,刁老师、陈敬朴等人作“农村教育改革与农村儿童发展”讲座。 会后考察了益阳、汩罗、长沙县等地的教育。 23 书稿初稿讨论会(1) 94年昆山市。南师大刁培萼、陈敬朴在会。雷克啸、总课题组负责人吴椿到会。 24 书稿初稿讨论会(2) 95.锡山市。书稿修订稿讨论会。刁培萼老师委托陈敬朴主持讨论。吴椿、雷克啸、游心超等到会。 25 书稿审定稿会议,苏州(96.1)。后陈敬朴统稿,写《后记》交出版社。 98.6刁培萼主编《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26 过了两年,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八五重点项目《农村教育综合改革与社会全面进步》评定为国家级大奖,作为子课题的“农村教育与农村精神文明研究”,即《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也成为国家级大奖的获得者。这也为刁老师的学术生涯应有的奖评。 六、刁老师的接力棒:从农村教育研究规划到国际农村教育培训,从农村教育研究生到外国农村教育专家 (一)将陈敬朴调入教科所,从制定农村教育研究规划起步 1990年6月,在南师大参加农村教育研讨会并讲学时,一次宴会邻座,南京师大教科所所长鲁洁教授介绍了教科所与农村教育研究中心,介绍了刁老师的工作。悄悄说:你愿意到我们教科所来,搞农村教育研究吗? 我一听,蒙了,“非分之想”啊!这怎么可能?所以,我当时未正面回答。 1992年1月,再次收到鲁洁教授的来信。我愉快地回应了南京师大的召唤。 这期间,刁老师再一次来到如东县城,第一次到我的家,甚至气定神闲,悠悠然在我家睡了一个午觉。 以后,我才知道:刁老师是为我的调动而来,实地考察…… 1992年10月23日,我坐县局卡车去南京剑阁路40号院内,先去另一栋的鲁洁教授家,鲁老师不在家,冯书记笑眯眯的给了我钥匙。我打开502的房门,刁老师事先为我请好的几个搬运工也来了,帮我把家具物品搬上5楼。 刁老师来了,问我一路顺利否,询问搬运工的态度与服务,满脸笑容。 鲁老师上来了,气喘嘘嘘,笑呵呵地问我:满意吗?我环视这干净套房:厨房,卫生间,两间房朝南,太好了!鲁老师笑着说:知识份子就是这样,太容易满足了。 第二天,我去省人事厅办手续。工作人员查询了有关资料,使劲盯着看了看我,说:“陈敬朴,陈敬朴!南师大为了你花掉了3个(我,妻随夫、小女儿随母)进人(进南京市)指标”。我才知道南师大为我付出代价的份量,默默告诫自己:一定要做出像样的成果! 有天,楼下共用车棚,我正码放自行车,一位白头发老同志来取车,先问我哪里的?再问叫什么?然后大声叹道:“陈敬朴?你就是陈敬朴啊!要调进来、调进来,就是调你啊!”事后我才知道他是南京师大副校长王球。才意识到:为了我,鲁老师、刁老师做了多少努力、甚至承担了多大风险! 我被任命为南京师范大学农村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学研究室主任。原本刁老师的职务。 鲁老师说:不能让你过得太窝囊…… 刁老师说:教科所的老师都是顾大局的,你的工作你大胆负责去做…… 吴也显老师说:你的宿舍整理好了吗?还有什么要帮忙、还缺什么东西,只管提出来。 首要任务制定农村教育研究规划。 我请教刁老师,了解当初编著《农村教育学》时的背景,以及曾经有过的设想…… 农村教育研究规划初稿交给鲁老师和刁老师,一次次修改,请求帮助。 这里有一份鲁老师写给刁老师的“纸条”,刁老师约我交谈时,又将它转给了我,我珍藏至今。 27 回头再看这份《农村教育研究规划》,鲁老师和刁老师的观点是对的。10年成果累累,但不少目标未实现。 尽管如此,当年南师大农村教育研究者是怀着怎样的志向自我激励、努力工作的,鲁洁教授、刁培萼教授是怎样脚踏实地规划农村教育研究的,这份规划可见一斑。 故将这份《农村教育研究规划》粘贴于下: 28 29 30 31 32 33 在订规划同时,接下了公共课教育学任务。1993年2月开始为中文系3个班一百多学生讲了一学期教育学。系副主任髙谦民曾悄悄坐后排听了课,在系会上称“学生到得齐,陈老师还组织学生讨论……” 刁老师让我在他的课上,给3个博士生介绍国际乡镇社区教育会议学术动态及参会感想。 我意识到:这都是为了让我尽快熟悉高校学术生活。 (二)培养农村教育专业的研究生 1994年开始招农村教育专业方向的教育学研究生 1994年5月。农村教育专业方向招生。我开农村教育研究、基础教育研究等课。 第一个农村教育研究生苗素莲(现任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教育学院副教授),开课即拿着《农村教育学》登门拜访向刁老师请教,由刁老师上了第一课:如何学做人,学做事,学做学问。 从刁老师家回来苗素莲很兴奋,感慨:研究教育哲学的教授去研究农村教育。有震撼,引起思索…… 这期间,鲁洁教授的韩国博士生林世汉、吴康宁教授的韩国研究生罗汝顺选修了“农村教育研究”,几位来南师大进修的西部地区高校教师选修了“基础教育研究” 1997年5月,第一个农村教育研究生论文答辩,刁老师任答辩委员。 34 35 2000年,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委托,接受外国农村教育硕士研究生 尼日利亚农村成人教育工作者努菲娜为“南京基地”第一个农村教育硕士留学生。我通过翻译讲课,其他挍内外老师英语授课。毕业论文为英文。2003年,努菲娜通过毕业论文答辩 36 (三)为农村教育研究课题攻下难题 1.关键问题突破性解决 农村教育重头是基础教育。 1993年5月我承担了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项目《市场经济条件下基础教育矛盾与对策》,刁教授是课题组第一成员。 1994年我带农村教育专业方向的教育学研究生,先后开讲《基础教育研究》、《农村教育研究》两门课。 什么是基础教育?基础教育的本质与性质是什么?我必须弄明白。在钻研过程中,我提出了上述问题。 感谢我的老师刁培萼教授,他提出:“基础教育是实施国家文化的。”这一论断提纲挈领,使我豁然开朗。 我把这一哲学之决断作为理论基础,得出的结论: “基础教育的本质是人文文化(人文精神)与科技文化(科学精神)的教育化、普及化、人格化。” “基础教育是国民素质的基础教育,是实施国家文化的规范教育,是国家法定的公民基础教育,是其他一切教育的基础”。 基础教育是实施国家文化的规范教育。何为国家文化?当时的结论:国家文化是国家(政府)运用政治符号(宪法、国体、政体、舆论倾向等)在国民中制造共识所规定的体现自己意志与目标的思想理论(国家哲学)、道德行为规范(国家道德)、文化与文明要求(国家文明)。任何一个国家都会为巩固其政权而确定其国家文化,并使国家文化成为体现其国家哲学、国家道德、国家文明的结构完备的正统文化。任何一个国家都是充分运用其国家权力及其对全社会的法制影响力实施国家文化的。在和平建设时期,教育方式是实施国家文化的主要方式,通过国家课程使国家文化以教育目标、教育原则、教育内容的形式呈现给中小学校的师生,使国家文化的基本内容、基本原则、基本要求可传播化,可为教师与学生内化,成为学校教育正常运行的基本依据。(陈敬朴著《基础教育矛盾与对策》第五章“认识基础教育的本质特征”,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12) 课题成果《基础教育矛盾与对策》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二等奖。 由刁老师“基础教育是实施国家文化的”这一论断引起的对国家文化的探讨,20年了,我仍在探讨中。 2.提供了方法论的指导 农村教育研究,必须有坚实的实证研究及其大样本调查、或访谈观察分析等质的研究做依据。在我承担的几个课题中,学习刁老师,选择了有针对性的目标人口、组织了面广量大的调查研究。 前文总结的“刁老师主持‘农村教育与农村精神文明’几个特点”中的方法论,我都学习并采用了。我的6本专著《基础教育矛盾与对策》(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12)、《基础教育概论》(苏州大学出版社2000.10)、《为教育共同发展作证》(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6)、《让孩子享受优质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10)、《农村教育发展水平的质量评价研究》(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2)、《农村义务教育质量保障机制》(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2)等都提供了佐证。 在实施“市场经济条件下基础教育发展中的矛盾与对策”研究时,1994年11月,委托淮阴教科所在金湖办了一个讲习班,用这个讲习班的经费在金湖开研讨会,并请来江苏省省长助理王珉和省教委副主任周德藩到会,对70多位与会者讲全省教育改革与发展特点,讲基础教育意义。这就是学习刁老师如何组织大课题的经验;学习刁老师在如东、湖南办研讨班扩大研究成果,以班养会(研讨会)的经验。 方法论正确了,研究成果就有保证了。 南京师大教科所的研究活动使我方法论的学习受益匪浅。 (四)鲁洁教授、刁培萼教授两位导师决策指向,是国际农村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南京基地的定海神针 1999.2.8,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南京师范大学挂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农村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南京基地”铭牌。 南京师大之所以获得此牌,重要原因之一, 是南京师大农村教育究中心已成立12年, 拥有鲁洁、刁培萼等一批知名学者, 有中国第一本《农村教育学》等理论成果, 有中国第一个农村教育专业研究生导师, 有农村教育研究生。 陈敬朴任南京基地常务副主任(在这之前,1997年5月陈敬朴晋升正高,被任命为教科院教育学系主任,并领衔成功申报教育经济与管理硕士学位授权点)。为国际农村教育高级研讨班主编专业培训教材《农村教育导论》(中、英文版)时,刁培萼教授的研究经历及其研究成果受到重视。在成功完成为编写中英语教材任务后,邀请各相关人士到金陵饭店“庆贺”。我请来刁老师,带5个研究生向刁老师敬酒谢师。 合影时,我牵刁老师手请至中心位,再请其他人各择其位 37 1999-2001,在鲁洁、刁培萼等专家支持、指导下,陈敬朴成功完成了两期国际农村教育高级研讨班培训任务;成功完成了3位外国农村教育专家来华承担农村教育课题研究并写出研究报告的任务。 “国际农村教育高级研讨班”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委托实施的组织行为。42天时间里,学员在听课、考察、讨论的基础上,各自撰写的关于本国农村教育理论与实践的论文。论文是获取《结业证书》的必要依据;并呈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及各相关国际组织进行学术交流。 第一届国际农村教育高级研讨班结业:评判委员会鲁洁教授担纲 38 皋登博士,南非农村教育计划署主任。南京基地专家工作室第3位专家。中国南非农村教育:受教育机会和课程发展的比较研究。皋登博士与陈敬朴合影 39 南京师范大学农村教育研究中心能够承担国际农村教育研究与培训任务,有鲁洁、刁培萼等资深教授德高望重,形成强大的“气场”。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外部环境对南京师大农村教育研究者的工作保证: 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秘书长于富增、杜越,审时度势、全力支持、亲临现场。 南京师大校长公丕祥体恤“农村来的”,关心、倾听、鼓励。忘不掉那次同机回宁,顺路送我,车停芳草园3号西南路口,我下车告辞,公校长也执意下车,道别后我向北走去,进侧门时不经意回头一瞥,远处公校长居然还站在车旁目送,见我回头即向我摆摆手,那景、那情…… 教育科学学院书记高谦民与院长杨启亮,对农村教育研究情有独钟,尽力而为,一路绿灯。 学员均来自发展中国家,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官员或研究者。如何与之相处? 刁老师的“和气亲民”,耳闻目睹,用于自身,使培训顺利。 外国学员勤学、自律、友好。我累病后,几位非洲学员去医院看望我。结业典礼上,全体学员起立向我致谢礼。 (五)培萼春风化雨,精神归去来兮;良知当有真言,留下一声叹息 退休5年之后,2008年12月,江苏大学学报编委会邀我去开会,路过南京,正好去看看鲁老师、刁老师。列车早上到南京,吃过早点,到了宁海路。刁老师、吴老师都在家,互问近况,都很开心。 三人围坐在沙发上,聊开了…… 之后,谈及农村教育研究: 刁老师:(学校)农村教育(研究)怎么样了? 陈敬朴:(沉默) 刁老师:(联合国)教科文那边有联系吗? 陈敬朴:我不再有联系了。 …… 刁老师:留下来的研究生呢? 陈敬朴:走的走了,留下的不知道有没有人搞农村教育(研究)。 刁老师:(停顿了好一会)农村教育(讲一半停了下来),怎么说呢? 陈敬朴:(看着刁老师有些凝重的神情) 刁老师:哎—— 陈敬朴:(刁老师“一声叹息”,我心情也沉了下来;看吴老师,吴老师神情凝重) 刁老师这“一声叹息”,是刁老师面对面留给我的最后的“话语”。 良知本有真言,留下一声叹息。 刁老师这一生,涉猎学科及其成果颇丰:哲学、教育学、社会学、文化学…… 农村教育学则是涵括了整个哲学社会科学各个学科的学问。 仅学了哲学社会科学其中一个或两个学科,搞农村教育研究还是会感到很多欠缺。 而一旦深入农村、深入农村教育、深入农村教育研究,则会对整个哲学社会科学各个学科有亲切感、吸附力、归宿感。 这也可以解释: 大凡农村教育研究的大师, 如陶行知、梁漱溟、黄炎培、晏阳初等,加上我们的刁培萼先生, 都是人品、人格、人性上给人启迪的先驱; 是善心、善言、善行在身,可亲、可信、可敬的长者。 农村,相对城市而言是欠发达地区 农村人口、尤其是农村少年儿童,是社会的弱势群体 农村教育,相对于城市教育是缺少资源的弱势事业 农村教育研究,相对于其他教育领域的研究是弱势事业,往往被学院派看成是不能入围的另类 农村人、农村学生、农村教育者、农村教育研究者,见人矮三分! 因此,从事农村教育研究需要信仰、需要理想,耐得住孤独,受得住困难,能挺起腰杆有自信心。否则受不了冷嘲热讽、冷眼相待、冷酷无情的打压。 真正研究农村教育的,特别珍惜别人帮助,因为来之不易,永远感激。 从陶行知早年在南京髙师搞平民教育运动提倡生活教育,到南京师范大学成立农村教育研究中心、出版《农村教育学》,间隔两代人。 从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招收第一个农村教育研究生,到接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委培的外国农村教育研究生,只有6年…… 农村教育在农村,但中国从事农村教育研究的大师,陶行知、梁漱溟、黄炎培、晏阳初,加上我们的刁培萼等,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城里的学者。 在农村教育第一线工作30年,尤其是在如东县教师进修学校教干训班管理学,我把农村教育工作当成可观察、可描绘、可测量、可评价的对象去研究,乐此不疲。由普通农村教师自愿成为农村教育研究者。 调到县教育科学研究室,我有了农村教育研究专业 调到南京师大农村教育研究中心,招收农村教育研究生,我把农村教育研究专业当成职业,准备干到退休。 当“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农村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南京基地”的牌子进南师大,我把农村教育研究职业当成事业,希望实现1993年初制定的《农村教育研究规划》中所有目标。 退休了。没有了任何功利,离农村越来越远,但对农村教育、农村社会、农村城镇化、社会改革与发展、国家未来的关注,越来越强烈,农村教育研究事业正渐渐成为一种人生。 刁老师“一声叹息”,启迪了良知与良心的对话…… (六)怀念恩师:搞农村教育,要智商,更要情商;要自信自力,更要善心善行 1.教科所一次活动中 刁老师和鲁老师开心地笑,吴也显老师和王坚红老师抿嘴含笑。 40 2.梅花山赏梅 41 3. 刁老师发言神采奕奕 42 4.陪刁老师与吴也显老师在如东海边(中间女士马塘小学挍长曹玉兰) 43 5.1995.7大连“全国愉快教育理论论证会” 刁老师、吴老师,我,作为锡师附小和南京琅琊路小学开展愉快教育(乐学教育)学术顾问,与锡师附小丁谷怡校长和琅琊路小学李敬光校长,出席国家教委副总督学陈德珍在大连召开的“全国愉快教育理论论证会”。 44 6.1998年秋,龙江小区芳草园新居 那时,调入南京师大教育科学研究所已6年。一切来之不易:全是公事公办。让老领导、老教授为我调动安排操心操劳,让两位青年所长为我入所上岗费心费力。我“农村来的”,何功德之有?要谢恩。 郑重请了4家:鲁老师和冯书记,刁老师和吴也显老师,朱小蔓(母亲),吴康宁(孩子)。 45 46 怀念刁培萼老师! 怀念在南京师大教科所为“改革开放时代中国农村教育研究”而与导师们共同创业的岁月! 怀念执行国际农村教育研究与培训任务的那些年,那些一心为事业拼搏的人;那些可爱的“老外”! 怀念农村教育第一线那些默默无闻的教育工作者朋友及他们的学生,你们在哪儿,你们好吗? 更牵挂着当今农村教育改革发展及其研究的人文关怀…… 2014年2月10-13日于北京太阳园
个人分类: 感恩|5234 次阅读|4 个评论
歌颂科学
sunyu367 2013-12-14 09:09
歌颂科学 科学是可以歌颂的,尽管文学(或文艺)的两大主题是“战争与和平”、“阴谋与爱情”。 虽然歌颂科学的作品是“小众”的,但是,它们对科研工作者具有更特殊的意义。 以科学技术为题材的音乐作品有很多,影片《星球大战》的系列音乐、歌颂航天精神的《大漠深处》、在火红年代脍炙人口的《我为祖国献石油》、纪念科学家马祖光先生的《你是光》、前北大校长“凤叔”的《化学是你 化学是我》等。 我也写过两首与科学研究有关的歌曲《 歌曲贺寿----水龙吟*共享化学 》和《人工晶体之歌》,这里与各位朋友分享一下。当然,非常业余,见笑了。 水龙吟 • 共享化学 ——祝贺中国化学学会 80 华诞 八十年岁问沧桑 , 事业正值兴旺。 分子原子 , 科海纵横 , 乘风破浪。 分析经纬 , 拓扑方圆 , 理论传讲。 看中华福地 , 风物长宜 , 珍资源 , 惜宝藏。 旧年家国遥想 , 困顿中举步踉跄。 归鸿惊起 , 故园鸣龙 , 英才德榜。 今夕何夕 , 满目俊秀 , 百花齐放。 当贡献学问,辛勤创造,父老共享。 人工晶体之歌 许多人赞美你天然的瑰丽 可知道你经历炉火洗礼 书上说你蕴藏着无限神奇 千百次打磨才令人着迷 人工晶 体 你是一个好梦 你承载了多少 科学的希冀 人工晶 体 你是一片 深情 你把生命化作 技术的动力 都说你生就一段古典风韵 千变万化又推陈出新 都说你 堪当大用富国强军 声光电磁 奏出时代宏音 人工晶体 你是一片祥云 你将能源化作文明光晕 人工晶体 你是一幅美锦 你用信息编织生活温馨 传说读懂你要有严谨思绪 原子是音符 晶格是乐曲 传说欣赏你总有无穷乐趣 精妙的推演 展现美的定律 人工晶 体 你是一部长剧 每一个惊喜 都预示美好结局 人工晶体 你是一种追寻 每一次发现 都相约新的 期许 如果有机会,我还希望继续写下去,也希望音乐界的朋友能够更多地关注科学技术题材的作品创作。我真诚的希望,中国的科研歌曲能够像中国的军旅歌曲一样繁荣,有一大批词曲作者和歌唱家,可以抒情,可以咏叹,也可以闲聊。他们理解科学研究,并且能够把感受告诉更多的朋友。这应该算是人文关怀和科技关怀的一种美妙的结合吧!
3391 次阅读|0 个评论
文心雕凤(之二)------凤凰涅槃
sunyu367 2013-12-9 13:49
文心雕凤(之二)------凤凰涅槃 一直想写一点儿关于废物利用的东西,但是,现实中废物利用的成本往往比直接使用初级原料的成本高。其原因大概是,废物利用是将分散的东西收集起来,如果废物的制造者不进行必要的分类,收集工作将犹如大海捞针;而天然采集资源,往往直接选择资源的富集区,节省了收集成本——此处不得不感谢自然力量的恩赐。所以,仅仅把一些废物利用的设想拿出来讲,而不解决收集资源的问题,没有很大的现实意义。让废弃物凤凰涅槃,从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角度来看,可以说是一个梦想,这个梦想的实现,需要以人文之心雕琢其灵魂。 当然,涅槃的前提是,主体是凤凰,也就是说,首先应找到废物的利用价值,才可能变废为宝。最近的天气,雾霾横行,如果能利用雾霾进行或促进社会生产,岂不是功德无量,然而,那又谈何容易。辩证地看,历史上,雾霾并非一无是处,“草船借箭”的故事脍炙人口,那便是利用雾霾在战争中克敌制胜的典范。不过,但凡用于战争的东西,多少都会遭人诟病,而新的发明创造往往都率先用于战争——也包括没有硝烟的战场。利用雾霾打仗恐怕是不行的了,而利用雾霾发自然灾害之财,亦绝非生财有道。 那么,雾霾真的一无是处了吗?文人的纸笔,往往比科学技术的尺规“豁达”些,山水氤氲的景色不知融入了多少千古文章,多姿的黄山云海,奇幻的海市蜃楼,又翩翩惹来几多感叹。雾霾,出现在不该出现的地点,出现在不需要它的人面前,是祸害;而出现在合适是时间地点,出现在欣赏者的面前,或许就不是那么不招人待见了吧。如果我们的城市布局规划、自然景观修饰以及气象控制技术,能够将雾霾控制在某处某时集中出现,比如孤帆远影的江面,层林尽染的山间,仙风道骨的庙观,岸芷汀兰的小洲,飞流直下的瀑布,荷塘月色的庭院,岂不美哉。从科学技术角度看,雾和霾都属于微小的凝聚态物质,它们悬浮于空气中,尺寸增一分则沉降,减一分则飞扬,我们似乎有办法促使沉降或飞扬,使其转化为有效的大气降水,在灵魂深处洗礼人类的贪婪和愚昧。 从废物利用的可实践性来看,个体的分类和利用,是举手之劳,却善莫大焉。当然,那是产品行为,而非商品行为,我们的劳动不是为了交换,如果一定说是“交换”,那就姑且看成人类向自然之神的虔诚救赎好了。我常常会欣赏那些独具匠心的产品包装,它们凝结了设计者的劳动,而真正的使用价值却体现在促进商品购买的事情上,着实辜负艺术,却又是分明的无奈。我常常把它们剪成各种形状,粘贴成各种图画,或是折叠成各种小东西。记得,小时候,经常看到用一分、二分、五分纸币折叠拼插的“工艺品”,我们不妨将牛肉粒、鳕鱼干、大白兔奶糖之类的方寸包装如法炮制,倒也不辜负印刷机夜以继日的工作;而用包装纸做剪纸及贴画,既节约纸张,又使作品更加丰富,也更具人文关怀。倘若我们不将那些令人懊恼的打印错误的纸张团球、撕碎、扔掉,而将他们折叠成小纸盒,承装一些果皮纸屑,再一并扔掉,也算物尽其用,又何苦落得个暴殄天物的罪名。 文心雕凤,愿冷落在角落里的宝贵资源,在人文关怀和科技关怀下,涅槃重生。这也算作我的一个中国梦吧。
2520 次阅读|0 个评论
充满人文关怀的科技论文结尾
热度 1 qhhuangscut 2013-11-14 14:40
今天读到 Bimal K. Bose (IEEE life Fellow) 很早前(1993)的一篇review 文章 《VARIABLE FREQUENCY DRIVES -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S 》, 第一次看到这么特别、充满人文关怀的科技论文结尾,特在此分享,节选如下: ”Before concluding, it is perhaps not irrelevant to mention that power electronics and drives, and in gene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ave greatly benefited so far only a handful of industrial nations on earth leaving behind the majority of nations underdeveloped and struggling for survival. It is unfortunate that with so much resources on earth and with the availability of tools of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re is so much sufferings on earth, and more than 85% people in the world struggle with hunger and disease. With the vanishing barriers of geographical distance, communication, culture and language in this tiny planet, we are increasingly becoming dependent on each other in everyday life. In our global society, the affluent nations can no longer live in islands, ignoring the sufferings of poor and unprivileged neighbours. We need to help each other so that poverty and sufferings are banished from earth and healthy environment is created so that every individual can be productive with the best of his capability for greater benefit of the humanity. “
个人分类: 科研天地|5869 次阅读|1 个评论
反思——部分小说戏剧作品中为突出主要人物而忽视普通生命的现象
热度 1 sunyu367 2013-4-19 00:41
反思 ——部分小说戏剧作品中 为突出主要人物 而忽视普通生命的现象 有时会看到一些小说、电视剧、动画片和电影等文艺作品中的情节和镜头:主角一出手几个“喽啰”便应声倒地,刻意地让一些坏人的死法和死相呈现出貌似能令人快慰的喜感,英雄于乱军之中取他人性命如探囊取物~~目的自然都是突出人物形象和矛盾冲突,属于正常的作品表现手法,尽管心里并不是很舒服,但也不会太在意。 然而,最近看到一些生命被剥夺的现象,隐约感觉与这些不经意地忽视普通生命的事情有关。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血雨腥风的事情并不是很多,所以,通常只能在文艺作品中淡看刀光剑影,品味血色浪漫,崇尚英雄无敌。但是部分文艺作品潜移默化地让我们的目光关住中心人物而忽视普通人,这多少有些滴血的残忍。 “战争与和平”、“阴谋与爱情”是文学作品的两大主题,人们习惯用“生与死”体现其中的终极矛盾,有的作品会尊重每一个生命,有的作品则只强调主要人物,由于后者体现的矛盾更为集中,往往更受普通受众欢迎,有些大片看上去很过瘾,有的人物成为大众偶像,是有这方面原因的。虽然这些情节和片段都不是真实的,但人类并非生来便有悲天悯人的情怀,自我中心的生存方式普遍存在,所以凶杀和暴力对人心里状态的侵蚀性是存在的,尤其对青少年。尽管这种侵蚀绝非主观故意,但破坏似乎难以挽回,这也就是“少儿不宜”约定的初衷。 如果一个人连生命都可以漠视,无原则地以自我为中心行事,就可能为了自己的目的牺牲他人利益,就可能为了圆自己美好的领袖梦而将无辜的人绑架在自己“神圣”的战车之上。作为知识分子,或许不会做那些取命追魂的事情,但无法关注普通人的生存状态,漠视普通的学术生命和政治生命,就无法承担完整的社会责任,多么悲哀。 或许, 过于悲观地看待那些以牺牲普遍人文关怀为代价突出矛盾和人物的表现手法,以至于观之色变,没有必要。但理性解读这些表现手法的确是有必要的。反思——部分小说戏剧作品中为突出主要人物而忽视普通生命的现象,应该有必要吧。 夜空,繁星闪烁,无论它们距离我们多远或多近,无论我们对它们漠视或凝眸,它们都兀自闪烁,恰似每个生命的光彩。
2690 次阅读|1 个评论
谴责北京BTV-青少频道《谁在说》栏目
热度 3 controlhopeless 2012-10-31 22:11
谴责北京BTV-青少频道《谁在说》栏目
从10月29日到10月31日,北京电视台青少频道《谁在说》栏目,连续三日播放了节目 《我的爱人像个谜》 。下面是其节目制片人孔曼: 该节目通过节目主持人、所谓节目嘉宾、心理专家,层层剥茧,将一个表面强势,实则身心曾受到来自社会和家庭伤害,已近不惑母亲的痛苦经历,暴露给世人。在节目组的“好心的帮助下”, 1)夫妻中的丈夫认识到,妻子一直在欺骗他。 2)观众和其丈夫猜测到了,夫妻中妻子大女儿的身世。 该家庭得到的帮助是: 1)丈夫目前不再要求离婚,双方同意首先为小女儿治疗先天性心脏病。 2)节目组为小女儿联系了医院,免费做了检查、确诊(并未治疗)。 3)节目结束时,丈夫给节目组送了锦旗,表明解决了一些问题。 4)节目结束,编导暗示希望得到社会进一步关注。 以上是积极的一面。节目组应该受到谴责的是:将一个家庭的隐私暴露给社会。而且节目组一定是做了其它无耻的事情,比如会在节目录制前和当事人签一些法律免责文书等。 相信在未来,由于节目组未能保护好当事人家庭隐私,会给这个家庭带来伤害。你们现在为这个家庭所做的一切将远远不能弥补你们播下的罪恶。你们不能将当事人家庭再一次推向社会,你们必须为你们的过失承担一切,这包括帮助他们将小女儿的病彻底治好以及治疗大女儿的眼伤,并为大女儿的未来(包括教育)承当由于你们来自商业的不良居心所带来的损失。总之就是一包到底。 对夫妻双方要说的话:同是这个世界上可怜、苦命之人,你们应该互相体贴、尊重,互相呵护、互相帮助,完成子女养育义务,共同走完人生。MD,整个节目下来,似乎没听到节目组说过以上这样的人话。
个人分类: 不说白不说|6097 次阅读|6 个评论
科索沃的人文关怀、文化与教育的反思、宗教与“神学”的思考
pww1380 2012-8-8 23:51
科索沃的人文关怀、 文化与教育的反思、 宗教与“神学”的思考 ——博文阅读与思考笔记 ( 8 ) 杨文祥 1 .( 80 .) 祝贺曹然来到一个新的起点。 科索沃问题是一个需要分别从地缘政治学、社会学、民族学、文化人类学和宗教诸角度进行深入研究和综合研究的现实问题。 赞同并欣赏曹然在研究和思考这个问题上的基本立场——无论从哪一个领域切入这一问题的研究,都不能脱离一个价值前提,这就是对当地底层民众的人文关怀。 只有如此,这一研究和思考才有可能与人类文明的历史进步构建起内在的联系,从而形成这一研究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曹然《〈 Lens 〉 杂志 8 月号 —— 普里什蒂纳:篝火又点燃了,野兽无心安眠 》阅读手记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607286do=blogid=599559 2 .( 79 ) “酱缸文化”的本质是在酱缸里越腐朽 , 越神奇 , 物极必反 , 否极泰来。 ———— 张伟老师的上述见解,在我看来,这是目前对酱缸文化最准确的定义。我本人亦当由此深入思考我们的“酱缸文化”。 ——张伟《 马一浮:释学问 ( 来自道里书院论坛 ) 》阅读手记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55668do=blogid=552054 3 .( 78 .) 尽管痛苦和迷茫,但仍要相信希望的力量。正如我在元旦期间写的散文诗中所说的那样: 只要生命还在呼唤着阳光,阳光还在创造着生命,这个世界便始终存在着希望。 ——参见杨文祥《 天下苍生的关切 光与影的舞蹈 —— 张玉秀摄影佳作欣赏( 5 ) 》评论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96942do=blogid=591895 4 .( 77 ) 今日中国的出路在于改革的深化。 而深化改革的突破口,就应该是作为民族命运和国家前途的决定因素的教育管理体制,首先是高等教育管理体制。 ——刘广明《 大学之殇:他们为何对 “985 工程大学 ” 说 “ 不 ” ? 》阅读感言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59436do=blogid=600252 5 .( 76 .) 为官者如果爱的是真神善鬼,而且是一种虔诚的信仰而不是狐假虎威实用主义地借鬼神之力以营私倒也无妨。因为对真神善鬼的敬畏最终还是要回到心系民间疾苦的正轨——人间正道上来,否则他们所信仰的就不会是真正的真神善鬼。 可怕的是他们为了私利而把自己的灵魂交给了魔鬼撒旦。如果是这样的话,中国的读书人除了也把灵魂廉价地出卖给魔鬼之外,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重走屈原的老路——“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参见杨文祥《 天下苍生的关切 光与影的舞蹈 —— 张玉秀摄影佳作欣赏( 5 ) 》评论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96942do=blogid=591895 6 .( 75 .) 创新是一个决定民族命运的重要问题。 在我们这里,最缺乏的就是创新。世人之所以开口即称“古老的中国”,一则在于其数千年之久的悠久历史,二则在于其数千年来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基本上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这一谚语十分贴切地描述了中国社会是一个怎样的小农社会。尽管目前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了,可是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依然故我。 我们这里最不缺乏的同样是创新。经济萧条,经过我们的创新,转眼之间就成为“经济疲软”。失业被我们一创新就变成了“待业”。此类创新,可以说是遍地开花,不胜枚举。“协同创新”恐怕也很难逃脱如此命运。 —— 刘旭霞 《 关于创新的几点思考 》阅读笔记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21287do=blogid=591596 7 .( 74 .) 韩老师的分析十分正确。 否定之否定,宇宙运行的辩证法则,人类社会便存在、运行于其中的某一个环节之中。 ——参见:杨文祥《 端午节的思考与思考过后的恐怖与震撼 —— 杨学祥博文佳作〈叹屈原 论古今 〉 阅读心得》评论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96942do=blogid=591586cid=1945276goto=new 8 .( 73 .) 毋忘国耻,毋忘国难。 让七七事变的警笛长鸣, 让东方的睡狮不再酣睡,让中华之魂保持警醒。 ——读杨正瓴《〈 纪念七七事变 75 周年 〉 以及科学网相关博文链接 》阅读感言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107667do=blogid=589911 9 .( 72 .) 抟沙为塔,集腋成裘。 所谓治学,就是整理思想。平日的瞬间灵感,飘忽的思绪,是日后深入思考与系统化整理的思想基础。 ——参见杨文祥《 从科学与艺术的内在联系到爱心、美与理想主义的价值拷问——博文佳作阅读笔记( 7 ) 》评论 http://bbs.sciencenet.cn/blog-496942-589577.html 10 .( 71 .) 先生说的有些道理。 不过从宗教的立场上看,神不会抛弃任何人,即使他自甘堕落。 如果从世俗的立场上看,作为一个中国人,即使现实令人完全绝望,我们也必须创造绝地求生的机会,绝不可在主观上自甘堕落,自甘卑贱。 也许从环保研究出发,就可找到创造今日诺亚方舟的独特途径。 ——参见杨文祥《 从社会系统结构、逆向淘汰机制到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评论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96942do=blogid=589527
个人分类: 吹过竹篱的清风:鉴赏集|3211 次阅读|0 个评论
致敬实验动物:科学领域的人文精神
fqng1008 2010-10-12 17:52
今天,从一份叫《国际肝病》的小报上看到这样一段文字: 如果有一天人类攻克了丙型肝炎或乙型肝炎,最先要感谢的或许不是直接关爱患者的临床医生,也不是在实验室中甘于寂寞的科研工作者,而是不会说话也无法选择自己道路的大批实验动物。先不论动物实验有无伦理学不妥和应当如何改进,没有实验室模型,人类健康卫生事业会倒退几十年,这想必不是凭空臆测。因此,在我们还不能脱离动物实验,需要掌握和了解动物模型研究的现状和进展时,请对它们抱有敬意! 是的,我们曾经以科学的名义剥夺了多少实验动物的生命,当我们自以为神圣的时候,却从来没有站在动物的角度考虑。我想,是动物保护主义者最先觉醒,他们的行动才使我们的神圣大打折扣。直到今天,我们人类终于开始反省,开始以平等的姿态对待别的物种,尊敬它们的牺牲包括奉献,这是人文主义在科学领域里的体现。 最近看到我国科学界乱哄哄的争执,可以发现我们的科学家是多么的缺乏人文情怀。那些从西方回来的海龟,那些土生土长的土鳖,那些科学界的精英和中国科学的未来,我们的能够承担科学振兴的重托吗?似乎一己之名利就是问题的全部,可以你死我活,可以谎言连篇,可以唯利是图,可以把犯我者视为仇敌,可以丧失道德底线。看看我们的精英,我们的脑子里还有多少人文情怀?! 当然,也许不怪他们,因为我们的社会生态就是如此恶劣,甚至还要恬不知耻地说是最好的制度。想想,一个成天以维稳为要的国度,一个随时屏蔽舆论的国度,还要宣称最好是多么的可悲......
个人分类: 谈情说爱|3569 次阅读|1 个评论
存钱与存爱
caoman 2010-8-3 08:55
这里的钱指的是广义的资本 ( 资金和资产 ) ,爱指的是广义的人文关怀。 金融危机的出现,促使人们再次思考存钱的作用和存爱(相对存钱而言,指将爱存入能回报的人)的意义。 存钱的目的是需要用钱的时候有钱用。通过存入保险柜、银行、购买黄金古董和保险等方式进行,有养老、风险防范、心理安慰等作用。其作用能否实现,受客观环境变化影响很大。如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使百年银行破产,数十年的辛苦泡汤,存钱的人心碎,更有甚者,跳楼、自杀,所谓人为财死,何其惨烈!此时没有存钱的人却安然无恙。 存爱的目的是需要爱的时候得到爱。通过对知恩图报的人施爱,有自我价值实现、满足、欣慰等作用。其作用能否实现,受爱的对象、种类和形式等多种因素影响。爱有很多种,包括父母的爱、恋人的爱、孩子的爱、朋友的爱、同事的爱、上级的爱、陌生人的爱、社会的爱 。爱的表现形式多样,包括关怀、慰问、包容、严责 ,一个鼓励、一个微笑,都是爱的信号。爱让以柳传志为代表的中国企业家慷慨解囊挽救面临资金危机的蒙牛集团,爱让谭千秋在汶川地震中用天使的翅膀护住了四个孩子,爱让铁达尼号的露丝经历了冰山浩劫依然笑对生活,爱让神圣的耶稣复活!没有施爱的人必将会被爱遗忘。 以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存钱与存爱本质上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求,钱以满足物质需求为主,爱以满足精神需求为主,在一定条件下两者可相互转化,互为补充。有些人先有钱后施爱,如慈善家;有些人用钱来表示爱,如朋友、恋人。爱能赢得钱,但钱不一定能换取爱。存钱是对自己未来和身边人不自信的表现,是一种自我保护的行为,是顾虑社会和生活的反映;存爱是对自己未来和身边人充满信心的表现,是一种积极主动的行为,是拥抱社会热爱生活的反映。存钱,用时要到银行提取,要办完手续才能用,试想当面临生命危险没能力提取或办手续时,存钱还能发挥应有作用吗?存爱,不去银行就可提取,无时无刻感受到爱、被爱包围。 存钱很容易学会,怎么存爱呢? 首先,找到爱的来源,有一颗爱人的心。知道要想得到爱,必须先贮存爱(即付出爱),存爱的好处更甚于存钱,就可产生爱的原动力。 其次,要具有施爱的技能。利用各种机会训练施爱的技能,增加爱的产量。每一次面对挑战和灾难,每一次面对误解和漠视,每一次面对不满和批评,每一次面对刁难和指责,都是在面临一场爱的考验,是对施爱技能的训练。鸟巢一代的开放心态、人文关怀受到了全世界高度的评价,就是因为经历了汶川地震、南方雪灾等一次次爱的训练。 最后,要学会存爱和接受爱。存爱需选准对象、时机和方式,否则会助长邪恶。当爱到来的时候,要心怀感恩之心接受爱,并做好付出爱的准备,去影响感染身边的人学会付出爱、接受爱,直至人人都会献出爱、接受爱,形成良性循环,社会将充满爱。 衡量一个人的价值,不能只看存和拥有多少钱,还要看创造多少财富,更要看存和拥有多少爱。
个人分类: 观点|2845 次阅读|1 个评论
科学精神与人文情怀——教育之终极目标
jhongbing2 2010-6-29 22:42
今日开博,作文一篇,小议教育之目的,以作庆祝! 窃以为,培养科学精神与熏陶人文情怀乃是教育的终极目标。 何为科学精神?一言蔽之, evidence-basedthinking 。亦即,言之有物,点之有理,断之有据。何为人文情怀?追寻人生之意义。亦即,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亘古不变的精神追求。 当下,科学精神无疑备受关注,因其与一国之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生产力决定了经济关系,经济关系又决定了诸国之间的相对 地 位。没有科学精神的国家,很难想象 能全面拥有先进的科学技术。如何培养科学精神呢?我想须做到以下三点:M astering evidence-basedthinkingability 、掌握多种思维框架与养成开放的心态。 Evidence- basedthinking ,毋庸多言,其本身即科学精神之实质。如何做到呢?有人提出 CRF(Conclusion-Reasons-Facts) 的思考框架,不妨一用。 创新是我们经常提的口号,也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可是什么是创新呢?大家各说不一,这里我比较赞同这样的观点:创新就是你拥有多少种不同的观点, 也就是一个人能够按照多少种不同的思维框架或者角度去想问题。角度的多寡决定了一个人眼界的宽广程度。要想掌握多种思维框架,必须不停地阅读、思考、实践,别无他路。 开放的心态是科学精神的必要条件。一个具有科学精神的人必定是一个心态开放的人。这里的开放心态是指能容得下不同意见,愿意听取不同声音,主动寻求别人的批评,主动寻求别人的帮助。以下是我去年写的一篇日记,也是我 心态 开始由封闭转向开放的起点: 门外站了两个小时,终于等到导师了! 可是说话的时候仍然感到底气不足,心虚得很,一是因为研究做的不好,还没 有上道,心虚。二是因为对老师的尊敬,所以显得恭敬。 导师本来还有其他的事情要做,他不知道我在外边足足等了两个小时,可是看见他的学生在外边等着自己,不忍心拒绝,就把我叫进办公室。 导师说我终于主动找他了,可是他不知道,我已经找他好几回了,不过那几次都没见到他,不是因为我没有勇气找他,不主动,而是因为我现在连要问的问题都不知道是什么,找他也没有什么结果。以后就不会这样想了,老师说,不要用自己的想法给自己设限,其实自己想的那些问题,那些困难都是不存在的,是自己的思想、自己的观念限制了自己的发展。回头想想,老师说的的确有道理。 大胆一些,不要怕给别人找麻烦,不要怕去求别人。不去求人,还求什么啊?求老天爷的时候总是那么的虔诚,那么的自然,但是去求别人的时候为什么就那么不自然呢?把每个人都当成老天爷就行了。老师之所以商业和学术搞的都这么成功,就是因为他知道求别人,敢于求别人,善于求别人。他一个人的能量是很有限的,他说,但是如果每个人都愿意与你共享他们的资源,那你拥有的资源将是无限的。小富靠俭,大富靠天!天是什么,天就是芸芸众生,天就是你能够接触的人,那些愿意与你共享资源的人。这是商场的名言,但是在学术上,这个普通的道理仍然发挥作用。 想到这些,觉得再多站两个小时也值!敬师不到,学艺不高!以自己的诚意,往往能使导师感动。即使不感动,也起码觉得你尊敬他,他也愿意将经验告诉你。 科学精神的培养极其重要,但与之相伴的更为重要的是熏陶人文情怀。 人文情怀、人文关怀都是一些抽象的概念,我不太懂,我对他们的解读就是人生的意义,就是追问自己,活着是干什么吃的。如果说科学精神是求真的精神,那么人文情怀应当就是求善的精神。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我不愿懵懵懂懂、稀里糊涂地过一辈子。每个人来到这个世上都有他的使命,只要能够认清自己,找到自己的使命,尽力去完成它。这就是有意义的人生。 我很感到很悲哀,因为这么长时间我都没有想到这个问题;可又很高兴,因为毕竟还是想到了。这应当感谢我的师兄simon还有被称作中国式管理之父的曾仕强先生。 之所以说它比科学精神更重要,我的道理很简单:善良比聪明更重要。所有的人最终结局都是一样的(曾仕强):不了了之。不过有的是心安理得地不了了之,有的是死不瞑目地不了了之。寻找到生活的意义才能够让你心安理得。 寻找 到 生活的意义不是件容易的事,所以教育应当培养我们这方面的能力。 红丙不敏,至今仍在追寻中,希望各位先进朋友、长辈贤士不吝指教。
个人分类: 随笔|5218 次阅读|0 个评论
科技文化促进社会和谐
梅珍生 2010-5-28 13:21
梅珍生 科技文化是与科学技术有关的文化,是缘于科学技术而生成的一种文化形式,是以科学技术的发生发展为根据,并对科学技术本身和科学技术的社会运用进行认识与反思的观念结晶。科技文化以科学技术为载体,是人类文明与社会进步的标志,是不断作用于人、自然、社会而演化出的一种崭新的文化形式。科技文化在和谐社会建构中如何定位?科技文化与人文文化和人性发展是何种关系?我们需要何种科技文化?武汉理工大学 杨怀中 教授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课题的最终成果《科技文化与当代中国和谐社会建构》,对这些问题作出了颇具理论深度的回答。 该成果提出科技文化是第一文化,科技文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资源,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揭示了科技文化何以成为第一文化。发展和弘扬科技文化的前提是科技文化必须本土化,适应和谐社会构建的需要,中国传统文化必须吸纳科技文化,努力建设具有中国文化传统的融科技文化与人文文化于一体的现代化文化;和谐社会必须建立在丰厚的文化底蕴上,呼唤以科技文化为核心的先进文化体系,和谐文化本质上是一种与时俱进的先进文化;强调科技文化在和谐社会构建中的价值定位,不仅表现在促进经济的发展上,同时也表现在社会的组织管理、运作关系及机制上,表现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表现在科技文化与和谐社会的互动及其机理上。概言之,发展科技文化、建设科技文化,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科技文化,是构建和谐社会提出的时代课题。 在科技文化与社会发展的关系问题上,西方学术界有一种思潮,即在批判科学主义的同时,连同科学技术一起批判,把现代社会中人与自然的紧张、人性失落等问题,都归因于科技文化。这实际上是将科学主义与科技文化等同,将科技文化与人文文化割裂,将科技发展与社会和谐对立,是一种典型的两极对立思维,是在社会发展问题上用一种片面性代替另一种片面性,它完全漠视了科技文化对和谐社会建构的作用。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必须建立在丰厚的文化底蕴上,必须有和谐文化的支撑。培育与现代和谐社会相适应的人道主义精神、宽容精神、法治精神、诚信精神、创新精神等,是构筑和谐社会文化底蕴的内在要求。在和谐社会构建中,必须实现科技文化与人文文化的融合。今天,科学技术已超出单纯的工具价值,它本身就是一种极具穿透力和震撼力的文化,在社会文化中居于基础性的地位。这就要求我们把发展科技文化放到人性的丰富和完善、提升人与自然关系的自觉性等高度上来考察,努力建设融科学与人文精神于一体的科技文化。 尽管科技时代人类生存的状况不容乐观,科学技术在带来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诸如环境污染、生态危机等负面问题,但这些问题并非是无法克服的。我们倡导科技文化正是为了兼容人文文化与科学技术的积极因素,力求在保障科学技术的良性发展、减少科学技术可能带来的危害的同时,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更加和谐。科技文化并非文化的初始形态,它是人类实践和文化积累发展到一定条件下的产物。科技文化的生成和发展有着更为深刻的社会发展前提和社会生活背景,其内部结构所特有的复杂程度和有序程度决定了科技文化具有十分严谨而精致的自身建制,其外在功能上普遍、深刻的社会影响决定了科技文化又具有非常庞大而系统化的社会建制。 科技文化是一种集科学性、人文性、创新性、普适性为一体的新型文化。它不但是系统化、理论化的知识体系,而且蕴涵了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科学道德、科学规范、价值观念与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内容。科技文化与社会的互动首先表现在,科技文化推动人类实践方式的提升。和谐社会构建不仅需要提升实践方式,而且需要培育健全的社会人格,而科技文化正是以培育社会人格为中介参与社会互动的。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真正实现,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良性发展,更离不开科技文化的保障和支持。这就从文化哲学的高度,鲜明地回答了时代所提出的重大问题,对科技文化在当代社会的价值作了准确的定位,丰富和深化了和谐社会理论,体现了对人类命运和当代中国现实的深切关怀。 载《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0-5-13
个人分类: 一瓣书香|3913 次阅读|0 个评论
也谈医学的人文精神
sts 2010-4-15 09:11
上世纪 70 年代以来,伴随着医学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也带来了许多危机: 不断更新的诊疗技术导致了医生花费更多的时间在实验室,而不是在病人床边聆听病人的陈述和与病人交谈;医生更加关注病人的躯体问题而忽视病人的情感,因为躯体问题能被测量,情感问题则不能,而且医生们相信如果躯体问题解决了其它问题都将迎刃而解。简而言之,现代医学试图以技术去消解医学的非技术维度。 与关注医疗技术进步相对,当今医学界也涌动着回归社会、回归人文的思潮,这是由于就医学而言,由于经常面对病痛与死亡,医生如忽视病人的价值,不探求生命的意义和医学之目的,其后果是难以想象的。强调医学应是以人为本,医学不仅只是对疾病的医疗,更需对病人的诚挚关怀和细致的热情照料,更需关爱病人的情感需求。 提倡医学的人文精神正成为 21 世纪医学发展的主旋律,它不仅是对医生的要求,也是对整个卫生保健服务的期望。现代医学已发展成为囊括探索生命奥秘、防治疾病、增进健康、缓解病痛的一个庞大的综合体系。社会呼唤医学界重新审视医学的目的和价值,期盼医学人文精神传统的复兴。这是因为: 一. 人文精神是医学的源头 医学自其诞生之日起就是以一种对他人的关怀和慈善的面貌出现在历史舞台上的,医学一直被认为是最具人文传统的一门学科,医生则被认为最富有人情味的职业,我们不难从我国和西方医学发展的历史上看到医学所闪耀的人文精神的光芒。 (一)我国古代医学中的人文精神 中国自古就认为医乃仁术,我国传统医学是人文主导型医学,具有丰富的人文精神资源。《黄帝内经素问》就有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的论述,可见生命之珍贵。晋代杨泉在《论医》中写道,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唐代名医孙思邈在《大医精诚》中提出: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并要求医者对病人要不分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做到普固一等,皆如至亲。 既用脑,又用心;有时,用心之处要甚于用脑。这样的医生,才是患者和社会真正需要的。由此不难看出,在行医过程中是不是用心,是检验一位医生人文素养的试金石。 (二)世界古代医学中的人文精神 仁爱救人不仅是中国古代 医学 崇尚的精神,也是西方古代 医学 人文精神的核心。《希波克拉底誓言》提出医生的唯一目的是为病人谋幸福;《迈蒙尼提斯祷文》写道,启我爱医术,复爱世间人。 美国著名医学家、人文主义者奥斯勒( W. Osler )指出,作为医生需要不断提醒自己,在看病人时,应当坐下来,哪怕只是 30 秒钟,病人会因此放松,更容易交流思想,至少感到医生愿意花时间对他的病人有兴趣。这是医生的基本哲学。 1988 年,世界医学教育会议通过了《爱丁堡宣言》,其中明确指出:病人理应指望把医生培养成为一个专心的倾听者、仔细的观察者、敏锐的交谈者和有效的临床医师,而不再满足于仅仅治疗某些疾病。医学模式的转变,要求医学教育必须做出相应的转变 , 不仅应该培养医生的科学精神,还要培养其人文精神。 历史表明,无论中外古今的 医学 ,都是将救死扶伤、仁爱救人的 医学 人文精神渗透到诊断、检查、治疗、护理等临床实践的各个环节之中。 医学 人文精神的价值存在于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的临床实践中。我们今天又该如何理解医学的人文精神呢? 二. 现代医学的人文精神 (一)什么是人文精神 在西文中 , 人文精神一词常译作 humanism, 意为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 , 表现为对人的生命、尊严、价值的维护、追求和关切 , 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重视 , 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 , 并在人的全面发展中善于反思、审视自己,对自己的行为、思维、心态具有自我批判精神。 (二)什么是医学的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是人类创造的价值和理想,指向以人为主体的全面关怀。随着 当今医学模式从单纯的生物模式向生物社会心理医学模式转变 ,它把人的健康问题置于其所处社会关系中去理解。这样,当一位病人呈现在医务工作者面前时,就不仅只是作为疾病载体的人体,而是一个完整的人,就要求医务工作者注重对其生命内在质量的关怀。这就是医学人文精神。 医学 人文精神的核心就是关爱生命。瑰丽多彩的生命现象、奥妙无穷的人体、复杂多变的疾病,既是 医学 永远认知的对象,也是促使 医学 发展的内在精神力量。 医学实践的特点,决定了医学人文精神集中体现在对病人的价值,即对其生命与健康、权利与需求、人格与尊严的关心和关注。它对医务工作者的基本要求是:尊重病人的生命价值、尊重病人的人格与尊严、尊重病人的医疗权利。 (三)医学的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 医学的人文精神是相对于医学的科学精神而言的,与医学的人文精神相比,医学的科学精神更注重于依靠技术手段来达到治病救人的目的,所以不断涌现的现代化诊断、治疗技术将医生的注意力从关注病人吸引到寻找致病原因、分析偏离正常值的数据、发现细胞或分子的结构和功能变化上,在此病人被简化为因机体的某一部位损伤或功能失常需要修理和更换零件的生命机器。 医学科学为患者的疾患提供物质保证,医学人文精神为患者的身心康复提供精神支持;医学技术手段解决的是患者的生理痛苦,医学人文方法安抚的是患者的心理冲突。医学科学将患者从病魔的阴影下挽救出来,将活着的希望带给患者,使患者获得有限的具体的满足;医学人文精神将患者从心灵煎熬中解放出来,将生命的价值赋予患者,使患者获得无限的永恒的生活激情;医学科学指导什么是正确有效的治疗,人文医学指导什么是好的治疗。在这种情况下,医生将对病人说,我有知识,我会用我最好的知识为你提供你所需要的最好的服务。 三. 复兴医学的人文精神 (一)建构充满人文关怀的医患关系 医学人文精神要求在疾病的治疗过程中,更注重医护人员与患者的沟通、对话与交流,并通用一种平等的态度对待患者,对待疾病和生命。医患之间通过平等、和谐而有效的沟通,尽量消除交流障碍,让病人成为医生的好伙伴;而医生通过与患者的流通,也能从根本上找到患者致病的原因,为正确开展诊疗服务。而精神病人做为心理上和行为上有特殊困难的病人,医生在对其进行诊疗的过程中肯定克服了许多难以想象的不便,但是当困难再次来临的时候,大家首先考虑到这是做为一名医生的职责,这正是医学的人文精神的体现。 建设充满人文关怀的医患关系,还要求医务人员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即一切以病人为中心。以病人的利益为重的理念。要将病人至上作为医疗实践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处理好病人利益和医务人员利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物质利益和精神利益的关系。随着社会主义市场医疗体系的改革与发展。以医疗为中心的医学模式逐步被以病人为中心的医学模式所取代。这就要求医务人员不仅要有高水平的医疗技术。更要有高素质的思想道德水平:不仅要解决病人的躯体病痛。还要关心病人的心理需求;不仅仅是病人来求医。还要主动为病人提供平等优质的服务。 (二)建构以患者为中心的医院文化 作为医院的管理者要时刻劳记:和谐的人文精神是医院可持续发展的基石。随着社会进步和人们观念的转变,病人在知情权、参与权、隐私权及人性化服务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适应和满足这些要求,就是要让患者在就医诊疗的全过程,都能感触到尊重、关爱、公平与保护,以建设和谐的医院人文环境。一是环境优美的就医环境。医院是一个特殊的场所,特殊的环境,病人这一服务对象又是一个有着特殊生理与心理需要的人群,医院环境建设应牢牢扣住病人的二重需要,努力创造出一种具有广泛兼容性和高度亲和性的有利于生理和心理的环境;二是制定细致周到的便民措施,让病人感到热情、放心与方便; 三是在治疗检查过程中,根据病人情况,为病人选择最佳的方案、最优的价格; 四是积极开展健康教育,使病人对所患疾病的知识有所了解,明白如何治疗、如何防治,以便调适心理,主动配合;五是加强院后跟踪随访,根据病人情况,以电话、信函、家访等形式,了解病人情况,指导病人的家庭康复。 笔者认为,做为我国各类大型医院,其发展目标即要考虑建筑规模的领先,更要强调服务水平的一流。温馨服务营造和谐气氛,人性化的医疗服务需要注重服务中每个细微之处给人们带来的感官体验。认真调查研究患者的需要,给就诊者带来全新的舒适体验,创造出值得回忆的感受。应将服务理念分解成一件件具体的工作,各个部门各司其职做好细节工作,患者可以从医院就诊过程中的细枝末节中评判医院服务是否温馨、是否人性化。如医务人员的服装是否整齐,轮椅、担架车是否齐全,医护人员接待用语是否得当,住院环境是否干净舒适,营养配餐是否科学等,医院每年开展类似下社区进学校投身公益活动则可以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这些细节会影响患者对医院的满意度,如果得当,还可在营造温馨医疗服务中起到重要作用。 (三)为职工创设充满人文精神的成长环境 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要求,人自身价值的实现是人们追求的最终目标,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发展目标是实现医院以人为本的重要举措。每个人都有生长的需要,因此要为每位医护人员的成长搭建广阔的平台,让职工成为与医院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如评选先进、提供进修培训机会、开展新技术研究、开展名医名护宣传等,而我院先后选派几十位骨干医生到美、德、澳、加等国家先进的精神卫生机构进修,不但使医院临床诊疗水平大幅提升,而且让职工有了优越的归属感。一家有发展潜力的好医院就应该让每一位职工都有成长的机会,让人才成长这股活水有机地流动起来。 另一方面还要树立以医务人员为主体的管理理念。现代管理的基本理念认为:管理即服务,如果医务人员能从管理者那里得到优质的服务,他们也会把这种服务传递给广大患者。医疗服务文化的实践主体是全体医务工作者.而医务人员的工作态度、工作热情、工作质量、工作效率又直接关系到医院的生存与发展.同时.它又与人们对医疗实践的评价和医学的发展息息相关。高素质的医务人才和管理人才,和谐亲密的人际关系,有利于增强医院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有利于探讨和解决现代医学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从而推动和促进医学的发展。 孔子曾言: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医务人员的人文素养如何,不仅关系到他们在患者心目中的形象,而且关系到医院长期发展的基础是否劳固,甚至折射出我们整个民族的文明程度。因此,只有文医渗透、文医融合,注重医学技术进步与人文关怀的整合 ] ,培育医学人文精神,提高医务人员的人文素养,才能使其在医疗实践中关注人的生存质量、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关心人的生活环境,自觉地尊重患者的人格和自尊,才能发自内心地关心和爱护病人 ] 。 ] 李鲁.以医学人文课程为基础的全科医德教育改革与实践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0 ; (6) : 25 ~ 28 . ] 马存根.试论医学人文索质的养成及其辐射功能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02 ; (6) : 30 ~ 31 .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4264 次阅读|2 个评论
学术学术
llgkyy 2010-1-5 19:32
学术殿堂 老子 孔子 屈原的 墓门大开 学者们 在里面进进出出 一纸一纸的论文 便从打印机中流出 与老子无关 与孔子无关 与屈原无关
个人分类: 未分类|3016 次阅读|0 个评论
raw的精神
jiyipeng 2009-11-1 20:51
《IF》(《假如》) I RAW 的人文关怀。 Are losing theirs and blaming it on you; 《IF》(《假如》) 全文如下: If you can keep your head when all about you 假如你能,在别人不知所措却对你横加指责的时候 保持清醒的头脑; If you can trust yourself when all men doubt you, 假如你能,在所有人都怀疑你的时候仍然相信自己, But make allowance for their doubting too; 并能体谅别人对你的怀疑; If you can wait and not be tired by waiting, 假如你能等待且又充满耐心,, Or, being lied about,dont deal in lies, 或者,从不用谎言去应付谎言,也不用仇恨去回击仇恨, Or, being hated, dont give way to hating, 既不故作正经也不夸夸其谈。 And yet dont look too good, nor talk too wise; 假如你充满梦想-但绝不做梦想的奴仆; If you can dream - and not make dreams your master; 假如你勤于思考,却不只想不练; If you can think - and not make thoughts your aim; 假如你能,在遇到胜利和困难时态度同样平静; If you can meet with triumph and disaster And treat those two impostors just the same; 假如你能容忍你所说的真理, If you can bear to hear the truth youve spoken Twiseted by knaves to make a trap for fools, 被无赖用作捕捉愚人的陷阱, Or watch the things you gave your life to broken, 或看着你所献身的事业轰然倒塌, And stoop and build em up with wornout tools; 你能屈身拾起残破的工具把它们重建。 If you can make one heap of all your winnings 假如你能,把所有赢来的筹码 And risk it on one turn of pitch-and-toss, 都押在一把赌注上, And lose, and start again at your beginnings 输光后仍能重新再来, And never breathe a word about your loss; 且对输赢只字不提。 If you can force your heart and nerve and sinew 假如你能,在运气不佳身心俱疲之时, To serve your turn long after they are gone, 仍能全力以赴抓住机遇, And so hold on when there is nothin in you 在一无所有只剩意志支撑的时刻, Except the Will which says to them:Hold on!; 咬牙坚持到底。 If you can talk with crowds and keep your virtue, 假如你能,与三教九流为伍而独善其身, Or walk with Kings -nor lose the common touch; 与王公贵族同行而不忘本色; If neither foes nor loving friends can hurt you; 假如无论是敌是友不能伤害到你; If all men count with you, but none too much; 假如所有的人对你来说同等重要; If you can fill the unforgiving minute 假如你能把每一分宝贵的光阴, With sixty second worth of distance run - 化作六十秒的冲刺。 Yours is the Earth and everything thats in it, 你就拥有了整个世界, And - which is more - youll be a Man my son! 但最重要的是,你已经成为了一个真正的男人。
个人分类: 时事|2419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贴:所谓的人文关怀——《建国大业》的侧脸
lvnaiji 2009-10-9 23:48
吕乃基转贴: 青年论坛_北青网 天天副刊 安安的南方 所谓的人文关怀《建国大业》的侧脸 九月的最后一天,和乐乐去电影院看了《建国大业》。之前听到的诸多评价都是:这是一部明星堆出来的片子。请作好笑场的准备。诸如此类。 于是,我甚至已经打算把它当作一部搞笑片来看。 但事实是,它并没有我想象的那般轻佻,那种深沉是渐渐洇出来的。 的确,笑点没有辜负我。从各种演员不伦不类的出场,到冷不丁冒出的滑稽台词。这一点,从影院里不绝于耳的笑声便可见一斑了。 然而,我终究不觉得这是一部多么欢欣,以及激跃的电影。因为在巨大的喜悦的间隙里,依旧氤氲着一抹化不开的肃杀氛围。 镜头不再是共产党独挡一面,而是徘徊在国共之间。只是在国民党的视线中,色相永远是黯淡的灰。而这片灰,慢慢地侵占了我的视野。纵使我不断告诉自己,这是一部讲述共产党建国的电影。 纵然后来,蒋介石已深谙:欲国不亡,党便要亡;若党不亡,国便要亡。但党国终于还是大势已去,他已无从选择了。有一幕,他坐在青石阶上,蒋经国慌忙道:父亲,地上太凉了。便要将他扶起。但许久,他才应道:哦,那你也坐下吧。接下来,这父子之间的谈话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父亲的一句你在上海的表现,让我欣慰。我突然觉得很悲伤,为了一个历史从未给过他赞颂的人。 也许,这个世界本来就不是非黑即白的。我们所拥趸的,是光明,我们所颠覆的,便一定是黑暗----这个世界,不是简单如逻辑就可以诠释的。曾有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对共产党的描述总是趋向无限的光明,在他们身上,我们看见的只有义无返顾,只有义胆忠魂。而对于国民党,总是无所不用其极地彰显着他们的卑鄙险恶,他们永远只是黎明前的黑暗。 历史真相的细末究竟是怎样的,已不得而知。但我宁愿相信,他们只是殊途同归。他们都是为了建立一个自由,民主的中国。一如冯玉祥,一如蒋经国。但是,蒋介石走错了路,便败得体无完肤。 其实,我想说的是信仰。无关政治,只从人性的角度注视这个被无数人膜拜的,神圣的存在。当目睹着党国江河日下,行将破灭时,那些将士的眼泪,我是感动的。那同样是他们的信仰,与无数共产党为之奋斗终生,即便放弃生命也在所不辞的,同样的信仰。他们为它倾注了同样的虔诚,同样的坚守,撑持他们的,是同样美好的期待。 所以,那只是单纯的信仰崩塌时的悲伤,我们每个人都会有的悲伤,而不是他们的咎由自取。 我们亦会看到,他们信仰失落后的孤独,而不会说,那是反动派的下场。于是,当宋庆龄走出寓所,看见南京城解放后,驻守遍街的解放军,蓦然眼泪盈眶时,我相信,那不仅仅是对共产党历尽千辛万苦而终成正果的释然,不仅仅是对获得新生的中国的沉默的祝福,那里还有一种惆怅,一种讳莫如深的牵挂的断裂。 信仰的崩塌,这几乎是人生最大的悲剧。既然是悲剧,就把它当作悲剧来演吧。所以,最后,轰炸北平的计划几欲实施却受阻了,蒋介石侧然道:算了,行动取消吧。那时,我感到了一种释然。 一切,都万劫不复了,罪恶也好,信仰也好。 还是有人,愿意真诚地去注视这样一个人,这样一段历史的。我多少有些感动。在这部电影里,国民党不再作为反衬共产党的高尚而存在,不再被俯视,甚至敌视,而是获得了一种平视,至少在镜头前。所谓的人文关怀,便是如此吧。
个人分类: 人文|3098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8 08:4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