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品牌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戏说品牌
laozu 2010-12-17 10:01
上星期去了趟湖州。湖州距上海虹桥机场 130 公里,以生产服装和地板闻名。这次去湖州是和我院服装系的教授同行,他们是搞全国服装大赛,而我是为这次大赛的赞助商浙江湖州的“金利衫”集团做品牌设计。 说来我和浙江有缘,之前的“康恩贝制药”和“康平建设”的 VI 都是俺老祖做的。 回来时,北京的一场大风让我们在虹桥机场苦等了 5 个多小时,除了喝茶、打牌就是到吸烟室去抽烟,很无聊!那就想想品牌吧。 应该说我们的品牌意识在增强,不论是企业还是消费者。但是,对于品牌的打造和经营东西方却有着很大的差异。虽说我们的政府和企业都意识到了品牌的重要性,可至今我们也没有一个在国际上站得住脚的品牌。形成这个局面可能原因很多,但归结起来其根源还是在我们的民族性上。 菲利普、松下、可口可乐、 LV 、范思哲等等,提到这些品牌我们会马上想到它们的品牌形象以及所经营的商品,而我们的商界巨贾们留下的又是什么?上个月的山西之行,看了许多庄园和大院,可这些一方富豪所经营的是什么后人却知道的很少,我们现在看到的就是一座座庄园和一座座大院。这就是区别所在。西方人做事讲究的是“旺事”,我们做事讲究的是“旺族”。记得在山西考察时导游对我们说,当有人在外面经商挣了钱回来就会盖房子、娶媳妇。当然,当赚了更多的钱时就会盖更多的房子、娶更多的媳妇。结果是,西方人留下了一个个世界知名的品牌,而我们留下了一个个世界知名的大院。 有人说了,老祖你真没文化,品牌咋了,那只不过是个商品,而一座大院留下的是文化。这要看咋说了。当文化成为一个有形的东西时它的使命就已经完成了,相比之下,无形的文化资产更具有生命力。前些年有人开玩笑说,假如全世界的可口可乐罐装厂一夜之间全都被大火烧毁了,全世界的银行都会愿意为之贷款,因为他们相信可口可乐也会在一夜之间起死回生。这就是品牌的无形资产的价值。如果乔家大院被烧毁了,谁会为之贷款重建,即使重建了又能怎样?谁会去看一座复制的长城! 我们的企业家缺少野心,说雄心吧,好听点儿。基本上是“小富即安”。那位说了,那可不是小富,瞧瞧人家大院的后花园相当于一座苏州园林。那又怎样?和一个国家比起来那又算个啥。不能否认,可口可乐已然成为米国的象征或者说符号,甚至有人断言,可口可乐会继“红十字”之后成为一个永恒的标志。而我们的企业或品牌有谁能做到这一点。 记得有一次去中国美院当评委,回北京去机场的路上,陪同的老师指给我看路边的一座座小楼,他说这里的农民很勤劳,他们做圆珠笔、做纽扣,几分钱都挣,后来都发了财。不能否认我们民族的吃苦耐劳的精神,但是,辛辛苦苦挣来的钱都变成了一座座小洋楼,我们却没有听说有谁打造出了让我们为之骄傲的民族品牌。 大院的故事还在延续。 说到底,你还真别不爱听,我们的骨子里就是“老婆孩子热炕头”。这不好吗?这也挺好!我就想天天这样,干嘛争来争去的。可是,要打造出一个站得住脚的品牌就不同了,它玩的是另一套游戏。 我是做视觉的,也深知做品牌仅靠视觉是不够的,但缺了它又不行,“酒香不怕巷子深”那只是一个传说。其实,有些道理企业的老总们了解的很,用不着你跟他们讲什么“理念”呀、“行为”呀、“视觉”啥的,如果他们不懂这些也不会成为同行业中的佼佼者,那我们缺少的又是什么?客观地说,我们现在不缺少一流的设计师,比如俺老祖,甚至可以说我们也不缺少一流的产品,缺少的只是一种精神。在这种情况下谈品牌塑造有点儿难。 不过,这次金利衫的老总和我们见面时的第一句话就说“我们要编好一个故事。”这让我对这个品牌有了一个期待。希望不是大院的故事、纽扣的故事。
个人分类: 漫话|2405 次阅读|6 个评论
中国核电的做强方针
热度 1 liweiyin2009 2010-12-10 15:04
与中核总总经理孙勤商榷 中核总集团最近获得全国十大优秀企业称号,我首先表示祝贺。在阅读了记者采访总经理孙勤的讲话后,我又有些话想与孙总经理商榷。 首先,我十分同意孙勤关于核电作为绿色能源,由大变强是硬任务和安全永远是永恒主题的提法。 每100万千瓦核电站取代一座同等规模的火电厂,可以向大气每年减排600万吨二氧化碳和7万吨二氧化硫,这对于当今响应改善大气环境的世界大课题,核电站确实有着巨大的优越性。不仅如此,选择核电,还可以大大节省煤炭,减少对煤资源的需求。此外,同样是绿色能源,和大型水电相比,没有那么大的环境和社会影响(诸如河流通航、上游泥沙淤积,居民迁移等),和供电能力较小,电价较高的风电和光电相比又有它单位机组发电能力大和电价不高于火电的优势。所以核电作为绿色能源,由大变强是硬任务的提法和做法是正确的。这确实让我国所有新老核电人员感到欣喜。目前,中国,作为一个国家,在建核电站的开工项目排在世界首位,对于这一点国内外似乎有些担忧,但是,对于一个有着约960万平方公里国土面积和14亿人口的一个正在发展的国家来说,这个数字并不惊人。也正因为这个,我对孙总经理的第二点十分认同。 核电属于绿色能源,但是却带着核字,也就是说,它带有着放射性污染的问题,。从美国三里岛和前苏联切尔诺贝利的事故以来,国际原子能委员会加强了对在建核电站的要求,譬如对原型和参照电站的区分,一些核电大国都在核电安全上下足了功夫,譬如,法国核电站中增加了安全监视系统,各国对在建的新型核电站都对反应堆厂房开始采用双层安全壳的做法等等,不仅如此,在核电站的建设和运行过程都特别强调一整套质保体系,强调使用有资质的公司,国家有独立行使对核工程监督的核安全机构(核安全局),强调对运行人员的培训和必须获取安全局颁发的运行执照等等。关于这一点,我在我的博客上已多次发文强调,在此不再赘述。我只是想说,总理强调是一回事,下面在遇到进度和质量的矛盾时,千万不要另是一回事,其次,保证安全必须有一套科学的管理体系,这套体系要深入每个管理者和工作人员的骨髓,而不是领导的强调。 在谈论安全的问题时,特别还要强调运行后的对设备管道的及时检查和维护,对有故障的设备和管道及时维修或更换。其次,对民众还要加大核电知识的普及,以减少不必要的恐慌。 但是我对孙总经理对核电做强的观点有些异议。何谓做强?做大和做强之间有无辩证关系?何为自主?引进和自主的关系是什么?什么是自己的品牌? 首先,核电是在国内做大的同时在做强。法国在成为核电强国之前并是因为先有了品牌,而是他们坚持核电为法国电力的主力,在全世界,法国核电站国内用电达到接近80%。法国把核电作为主要方向,取代石油发电,其中的原因还在于法国没有自己的资源,是在世界第一次发生能源危机的时候做出的决策,为了坚持从60年代起就不变的这个方针,他们从航空业引进了一整套质量管理体系,坚持对人员的培训,法国核电的安全运行和向外界开放(公关)使得周围国家都没有反对之声。他们对核电安全的重视,包括不希望他们出口的中国大亚湾核电站出纰漏,以影响法国国内外对核电的恐慌。此外,坚持运行人员与附近村落居民同住,凡是给核电站职工的福利都与居民共享,譬如小学,用电的方便等等,一个核电站建成,附近村落也都得到了发展,于是国内没有了反对声。国内的成就使他们赢得了在世界上的声望。1982年,广东在与法国电力公司谈判时,在开始,法国电力公司让他们替业主负责时,曾经一头雾水:法国电力公司主管法国的事,是法国的电力部,怎么要我们帮忙中国担当业主的责任(谈判中反复强调着responsibility这个字)?到1986年终于和广东签下了服务合同。到今天,法国电力公司在中国北京设立亚太分公司,真正走上了世界,其实,我倒觉得,是中国广东项目帮了他们的忙。法国的法马通也是对国内核电设备设计和供应、堆芯在役检查等的成功经验才让他们有了包括中国、美国的市场,而今成了现在的阿海珐公司,在世界上成了知名核岛供应商。 我们今天在转变发展方向,在强调国家民生问题的时候,在解决国内绿色经济的时候,核电首先是在国内发展,让核电首先造福于中国国民,而不是以能否出口为做强的目标。中国还有那么多的地方缺点,内地核电还需要发展核电,傍着大江是发展水电还是核电?大城市可否通过电网使用核电?在国内核电达到一定比例后,我们的队伍得到了锤炼,设备供应得到了保证,众多的核电站的运行都保证是优质的,到那时,强就会出现在眼前。 自主难道就以能否出口为标志?否也。 法国在60年代决定走核电道路时,首先想到的是从美国引进西屋900Mwe机组,人在美国接受培训,技术是美国的,当时美国西屋对他们的要求是,十年之内不准修改和变动。他们在底下,由法国原子能研究所(CEA)牵头,默默耕耘,在十年专利合同期满后,得出了他们自己的M310,其实M310的基本技术还是原来的900Mwe的基础,正好是在美国三里岛事故之后,他们在安全系统和安全检测上作了改动,M310就成了法国的,他们的格拉芙林电站(1985年投产)就是我们的参考电站,是我们大亚湾核电站引进的(1986年与法国签的合同)的机型(其实,他们在大亚湾又在格拉芙林基础上有改进)。 再举例说,日本看中了比利时原子能研究中心的废物焚烧炉,全部引进,还派了一位工程师在比利时搜集各种资料,比利时中心对他们提防的很紧。日本把设备引进后,加上搜集到的资料,组织了专门的人员进行消化,而后根据自己的特长,把废物焚烧炉的操作全部改成了数字控制,那是1985年,数字控制在世界上还在起步阶段,这样一来,这套废物焚烧炉就成了日本的技术,比利时人翻过来到日本去学习。 引进、吃透、改进加上时间(技术发展得很快,专利也有时间的限制),自己真正掌握,有所改进,就是自主。不能说我国目前只有70年代闭关自守时干的秦山一期300Wme才是真正自主的(注:那时也请了美国顾问,但是美国长时间来对我们实施设备进口限制)。这样一说,似乎我们改革开放以后在核电上就都只是抄袭了?一点没有改进,没有因地制宜,没有创新?实际上,我们有堆芯自己的计算,质保管理上的改进,有建设方案上的创新,有自己主控制室的设计等等,这都是属于我们自己的。其实,所有的技术都是在世界前人的基础上改进而得的。广东岭澳一期是法国的技术,但是二期已经成为了我们自主的品牌。我们首先可以自主地在国内发展,我们还需要解决内地建核电站的问题。 中国的国土面积,相对于人口来说,还是小的,如何提高单个机组的发电能力就是少与民争地,多提高国家土地的使用效率,所以,大功率机组的建设和消化不可忽视。 总之,核电在国内先做大、做强,就会有自主。企业要利润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国企首先是要造福于民,然后是出口赚外汇,这两者关系又是辩证的。至于出口,对于核电,这里还有国际政治环境和其他国家内部的问题,比较复杂。其次,如果谈出口,形式也可以多样,包括可以不妨和国外公司联手(我们已经不是20年前的中国,有了自己的实力),在经济全球化的今日这已不足为奇,国际公司有的是。这是后话。 总之,我希望中核总把国内建设搞好,真正成为国内外信得过的公司,说到品牌,对于核电,不同于一般民品,这才是一个重要的品牌。我在这里和孙总商榷。
个人分类: 未分类|4878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中国茶的七宗罪
hjf306 2010-11-29 22:31
  对于中国茶业,我一直知之甚少,之前有朋友向我要有关中国茶业方面的文章,而我一直以不懂而拒之,今日写这篇文章也纯属机缘巧合,出于作业需要才对中国茶业市场有一个盲人看象的认识,其实还是非常不懂。   在我们很多普通中国人的心里,也许一直都还认为,茶叶就是中国人的东西,但是这种犹如天朝上国般的认识和愚昧,的确是我辈为之羞耻的事情。虽然我们明明知道,中国的茶叶有几千年历史,中国的茶文化有几千年的历史,中国的茶品种和产区世界文明,可以说中国就是茶的王国世界茶的帝王,也许很多人还在认为中国的茶技术世界一流,中国的茶文化世界一流,中国的茶出口世界一流,中国的茶产品世界一流   但是我怎么也没有想到,我们这么这个发达国家的领袖,茶产区遍布大江南北,但是茶出口产量却连一个肯尼亚都不如;   但是我怎么也没有想到,我们这个改革开放的经济大国,茶生产历经千年历练,但是茶出口价格竟然连斯里兰卡都不如;   但是我怎么也没有想到,我们这个世界的三大文明古国,茶文化早在宋代便鼎盛非凡,但如今茶文化修养竟然连日本都不如;   作为一个普通的中国人,我真的不敢相信这是事实,但是,此刻我还是要细数我们当前茶业的七宗罪,哪怕这是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我也不怕继续重复地叫嚣,以恶心那些自以为是的人们,也恶心那些不可一世的茶业精英们。   为什么世界第一茶品牌不在中国?可悲: 6.7 万家茶厂不如立顿一家规模   在当今世界公认的三大饮料可乐、咖啡、茶叶中,世界茶叶第一品牌被公认为英国立顿。目前,立顿的红茶,每年的销售额现在已经突破 30 多亿美元,几乎相当于我们目前茶叶农业产值的 70% 。我国现有茶厂 6.7 万家,平均每个茶厂年生产茶叶 20 吨,但总的经营额却不如英国 立顿 一家。   与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茶叶经营分散,生产方式和生产设备落后,管理水平低下,缺乏领军的龙头企业。另外,标准不统一,好茶叶多,但品牌也多,价格上比较混乱。仅以龙井茶为例,目前就有 300 多个品牌在生产。在市场开拓、营销 FromEMKT.com.cn 和广告宣传等方面也相对落后,与中国茶业现状产生强烈对比的是英国茶业,这就导致我国茶叶出口将受制于人,难以开拓市场。   也许有人说我们中国茶叶名牌很多,非常响亮。如西湖龙井、黄山毛峰、信阳毛尖等,应该说这些品牌是非常响亮的,饱含了地方的文化,享誉全国。但是这些恐怕只能我们叫名茶,还不能称之为名牌。根据相关统计,在我国目前六七万家茶厂中,注册品牌的仅有近 1000 家,但提起名茶品牌,却难以让人脱口而出。业内人士将中国茶的这一现状称之为 有种类、有名茶、无名牌的 有名无 姓 时代 。而且在目前的中国,有一个不容忽视的现状, 95% 以上的企业只有产品没有品牌。比如茶叶,只有龙井、碧螺春、铁观音等产品类别,很少有企业品牌,行业如同一盘散沙,难以做大。 为什么世界第一茶出口不在中国?可怜:偌大的中国不及小小的肯尼亚   茶和茶文化都源于中国南部,继而扩展到全国、周边亚欧国家和美洲等更遥远的大陆。经过几千年的发展,茶叶已经从中国国饮,演变为世界三大饮料之一,与咖啡、可可齐名。    1886 年茶叶出口鼎盛之后,中国茶叶在国际市场的地位几经波折,从主导到微不足道,后又随着新中国的发展,重新登上国际舞台的前列。 1949 年,中国茶叶出口 9900 吨,只占有国际市场贸易量约 2% 的份额。 2008 年,中国茶叶出口 29.7 万吨,创汇 6.82 亿美元,均位居全球第三。虽然有望短时间内有望超越斯里兰卡,名列全球第二位,超过肯尼亚而位居第一也指日可待,但是中国茶的内功修炼还有待时日,前途依然茫茫。   为什么世界第一茶消费不在中国?可叹:几千年修炼不如别人百年修为   从目前来看,一直以来我们认为西方人主要咖啡,在喝茶方面一定没有中国人地道,也没有中国人饮量高。但事实恰恰相反,中国人对茶的认识与消费量还比不上发达国家,中国人均茶叶消费比不上欧洲,调查显示,中国人茶叶消费人均才 500 克,英国人却是我们的 4 倍多。虽然说中国人口基数大,但是从市场成熟度来看,中国茶消费市场越远不如英国。 中国茶产品消费的落后与不成熟主要表现在,一方面从消费人群来说,中国茶消费主流还是以中老年人为主,使得在快生活节奏下的年轻消费者很难有时间细细品味茶;另一方面从消费观念来说,在普通中国消费者心里,喝茶是中老人的事情,与年轻人是格格不入的。这导致很多年轻的中国人,日常并没有饮茶的习惯。所以市场教育和茶文化培养,还有需要做很大的努力。 为什么世界第一茶文化不在中国?可笑:茶的祖宗还不如茶的徒弟高明   茶是 21 世纪最大的绿色饮品,这是世界公认的。中国是世界上栽茶、制茶和饮茶最早的国家,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饮茶之风的兴盛始于唐朝,至今已有 1200 多年历史。   但如今,日本已经成为了茶文化的第一国都,而我国在茶文化领域,对茶文化的研究与普及,竟然不如日、韩及英国等国家。我们有最早的茶种植及饮用史,有公认的世界上最早的《茶经》,自唐朝起,茶与茶文化才开始传到日本。但如今,我们不仅在茶的种植、加工、营销、茶产品的深度开发上,有许多不如人之处,在深入发掘茶的文化内涵、弘扬茶的 和、敬、清、廉 精神,乃至陶冶人的性情、提高人的文明素养方面,也不如国外一些国家。   为什么世界第一茶标准不在中国?可怕:生产标准竟然掌握在别人手里   当前,农药残留问题是影响我国茶叶出口大幅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日本和欧盟都是重要的茶叶消费国,近年来他们相继实施更为苛刻的标准,包括生产过程标准、卫生标准、农药残留等。同时,有的国家还对我们实行双重标准,致使我们的茶产品出口,在国际市场上困难重重。   虽然这些年我们的茶产业已有长足的进步,但离全面达到这些国际标准尚有距离。以中国标准生产的茶叶不能顺应国际标准的需要,一方面说明我们的茶叶生产标准方面存在缺陷,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国际市场消费的高品质潮流。落后的生产标准和产品品质,使得我们不能更好地参与更高层次的国际竞争,也让我们失去了很多市场机会。 为什么世界第一茶技术不在中国?可气:只会简单加工不懂做精茶产品   在发达国家,基本上以红茶消费为主,即便喝绿茶,绝大多数也是从日本进口的。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副所长江用文指出,我国生产的茶叶基本上是初级产品,深加工产品只占 6% 左右。在日本的茶产业中,深加工产品占到约 1/3 ;欧美国家尽管不种植茶树,但茶叶深加工产业非常发达,有装备和技术一流的茶叶加工厂。这些国家十分重视茶叶新产品开发,近 20 年来袋泡茶消费量由占茶叶总消费量的 2% 上升到 90% 。   以红茶为例,中国红茶的优势在工夫茶,但欧美国家消费的红茶则是口味偏重的红碎茶,习惯及口味延续了几代人,要适应中国红茶,是非常艰难的。但是面对巨大的国际红茶市场,我们既没有进行消费的引导和宣传,也没有结合国际红茶的优势进行技术创新,以更好地发扬中国红茶的优势,同时适应、影响国外消费者的口味。这种落后的体制和思想,导致了中国茶业始终停留在历史,没有创新和革新,让中国的茶业发展停滞不前,也让我们丧失了很多成长的机会。   为什么世界第一茶价格不在中国?可耻:千年茶贸易定价权在别人手里   中国是名副其实的 茶祖宗 ,但中国茶在世界上缺乏影响力和美誉度,导致价格低廉,产、收比例颠倒。中国每年出口茶叶 2830 万吨,占年总产量近 1 / 3 ,在全球排第三。但出口的平均价格却只有每公斤 1.9 美元,折合人民币才不到 14 块钱,平均茶价比印度低四成,比斯里兰卡低六成。并以销往非洲等第三世界国家为主。而在这里面,要包含采茶、包装、运输等很多劳动力,所以基本挣不到钱。茶叶界有一句无可奈何的话, 好茶留给自己喝 ,完全是因为在国际上卖不到价钱。     也许看完了这七宗罪,你还不相信,但是我们不得不面对这种现实。虽然皇帝美丽的新衣听起来的确好看,但看起来未必那么斯文,所以我们必须血淋淋地去面对这样的现实和尴尬。其实,我们引以为傲的所有的东西其实都值得质疑,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贝最后我们却留给了历史, 100 年前我们的大清帝国还依靠茶实现了贸易逆差,并且征服了号称日不落的大不列颠帝国, 100 年后我们的茶叶出口主力竟然在亚非拉第三世界,从世界最强走向世界最弱,历史跟我们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而我们这些愚民们却还沾沾自喜,以世界茶业产量第一自居,并以世界茶宗自欺欺人。我不知道这是一种怎样的罪过,或者是一种何等的公德,毕竟我们将茶这种 21 世纪健康饮料推向了全世界。
个人分类: 茶道感悟|2744 次阅读|0 个评论
《镜子大全》de 品牌
liwei999 2010-10-24 08:21
米拉老师的东西立委才看得懂 (0 bytes) - atuzi 是看意境,而不是某个具体的说法。 (46 bytes) Posted by: mirror Date: October 15, 2010 05:28PM 对具体的说法,没有经历过的人大约也感受不出来。 这个要靠申报。如果需要,镜某可以给个证书, (619 bytes) Posted by: mirror Date: October 15, 2010 11:40PM 说月儿是可以看懂、听懂镜语的。 所谓镜像,是两个事情之间的对应关系。不是一个(件)事情。比如说解一元多次方程,一般人也就是到个能解个2次方程的档次。能知道n次方程有n个解就算是高层次的了。能把这个解的集合与群论联系到一起的,就是天才了。这位天才叫阿贝尔。这样的跨越很要紧。 对这样的段子,不知月儿能否听懂。这段里有n多个术语,立委能懂得不多。但是他能懂得镜说的意境是在说跨越上。是在说两个事情之间的对应。理解到这个层次,就是把群论理解成大家来论、七嘴八舌也不打紧了。 利用这个群论,阿贝尔证明了5次以上方程的解不能用各项的系数表达出来。也可以说,为了这个证明,阿贝尔创造了群论。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这要算是道德难题了。 (668 bytes) Posted by: mirror Date: October 16, 2010 04:53PM 总代理权在立委那里,镜某已经移交了。因此镜某也是无权授权。第二,收破烂与收集基本上是一纸之隔。原本是些破烂儿,但有心人收集了,就又有了一份儿价值。《镜子大全》已经是一个品牌了。但不妨月儿来作专题,抽出一些话题来修改补充。甚至可以不是镜某的独角戏,而是大家都可以来参与的那种。演戏其实就是一种大家都来参与的事情,买票看戏也是一种参与。 如果说按理解麦氏方程的模式论立委的理解能力,那么不单是立委了,就连大学的理工科教授也不见得能有什么理解能力。不一定只有一个理解的模式。所谓包容,就是镜某以为的立委的理解能力了。 对镜某来说,低估我的表达能力反而费解。也许是月儿表达了什么,镜某没有看出来?那也不是低估月儿的表达能力的事儿啊。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http://www.starlakeporch.net/bbs/read.php?1,69578,69715#msg-69715
个人分类: 镜子大全|3342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国沼气产业呼唤品牌时代的弄潮儿---谨以此文献国庆
caoman 2010-10-8 13:48
近年来,中国沼气产业发展迅速,实现了户用沼气向大中型沼气工程的转变。其中,得益于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援助,尤其是农业部们的各级领导。同时,感谢欧洲尤其是德国和丹麦等国家的技术支持和帮助,使我国在大中型沼气工程方面少走了很多弯路,主要工艺技术和设备已成功引进,并结合我国国情实现了关键设备的国产化。但其市场化运作机制的成功经验,却很少被我国业内人士所借鉴,也没有引起我国政府应有的重视。我国沼气产业发展机制仍然是政府主导型,而非市场主导型,并且政府对产业的主导工作重点停留在对投资资金的管控上,对工程质量和运行效果管控力度不足,缺乏行业统一规范管理。致使中国沼气产业的发展出现了政策不系统、机制不健全、建设突击上、运行无法管的现象,从而引发了行业内愈演愈烈的恶性价格战,严重阻碍了我国沼气产业的健康发展,中国沼气产业呼唤市场化运作和品牌时代的弄潮儿。 中国沼气产业现状问题 中国沼气产业在政府投资推动下迅速发展, 业主方面,建设目标不明确,原料相对单一,工程规模普遍偏小,很难实现正效益、甚至正产能, 供应商方面,有资质、有技术、有生产能力者很少,普遍规模小不职业,挂靠资质、草台班子、甚至机会主义者多, 政府方面,需要全面履行建设和运行的行业监管职责、出台原料和产品补贴政策、鼓励社会资本进入----- 建好的工程中,真正有多少能正常运行?又有多少能实现赢利?答案是很少! 请问:我们建沼气工程的目的是什么?不仅是为了得到国家扶持资金吧! 若是, 将给业主带来不赚钱、甚至赔钱,并有安全隐患的一块心病, 将给供应商带来无法消除的污点和反面的活广告, 将给政府带来不光彩的政绩、甚至惹祸上身。 中国沼气产业走到了发展机制变革的关键时刻! 中国沼气产业发展方向 国家和地方政府对大中型沼气工程的扶持力度越来越大、方式越来越多, 无论从环保、节能减排、新农村建设、发展新能源和循环农业等角度看,建都是必然。 既然建, 现在有建设资金补贴,应抓住机会去争取,否则将来没有此补贴也得建, 应定位为赢利项目,并选择有信誉、有资质、有实力、有售后服务的供应商; 若现在达不到赢利的目标,不等于将来也达不到,需制定投资回收和持续改进计划, 即有备而建,明确用什么方式和到什么时候才能实现赢利, 也就是说,现在能实现赢利更好,若现在不能要知道差距和完善与保障措施。 中国沼气产业需要既务实又有前瞻性的政策制定者、投资人和业主, 基于多方近期和远期利益,为行业发展负责的供应商,是中国沼气产业的未来。 中国沼气产业品牌时代 中国与欧洲的沼气产业相比, 表面上看是规模小,缺少行业监管,质量差,水平低, 深层次上看是发展机制不健康,不能完全依赖于政府,需要发挥市场的作用, 市场上看是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一段不良经历,从粗制滥造进入完善阶段前的低价竞争。 价格战的结果是客户与供应商的两败俱伤,走出低谷需要品牌的力量, 品牌是属于有社会责任、重视产品质量、守信用、能长期发展的企业。 谁能不只为自己利益参战,为客户价值和行业发展的共赢,勇敢的站出来? 推动中国沼气产业发展机制的变革和品牌时代的到来, 时代在呼唤弄潮儿, 天人愿以推动中国沼气产业发展为己任,勇创中国沼气产业第一品牌! 中国沼气产业发展保障 政策保障,没有原料开发和产品利用补贴政策,推动不了中国沼气产业从农村走向城市和工业化, 建设沼气工业化发展机制,作为国家产业发展政策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 天人提出了原料和产品广普补贴政策,并践行分布式沼气能源站和新农村能源站市场化运作机制; 技术保障,没有适合中国国情的技术和研发团队,解决不了随时都可能遇到中国特有的新问题, 建设生物能国家和企业研发中心,作为国家高新技术创新的一个重要内容, 天人成立了该行业国内第一个企业技术中心,开发出多项拥有我国自有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 设备保障,没有多种类、型号和物美价廉的设备,满足不了各种原料、规模和集中供应的需求, 建设沼气专用成套化设备生产基地,作为国家产业化基地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 天人建成了国内第一个成套化设备生产和组装基地,并实现了集装箱式批量供应; 服务保障,没有专业的售后服务队伍,胜任不了持续改进的赢利需求, 建设沼气工程售后和在线监管服务体系,作为国家监控沼气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 天人率先成立了全国客服中心并与各地合作伙伴实施本土化服务,正在开发和建设全国在线监控信息平台。 中国沼气产业在呼唤,呼唤市场机制的到来,呼唤品牌时代的到来,呼唤产业的工业化和现代化。天人敢于面对现实,立志从建设不赢利的沼气工程开始,制定了实现赢利的路线图(如建设生物能研发中心),并开始倒排日期(如今年完成赢利模式的中试,明年完成大试);天人敢公开承认所建工程等方面的不足,公开承诺对所做的一切负责到底,有责任和义务知恩途报感恩社会,把敢为天下先所积累的各种经验教训分享给大家(如天人之友),并作为行业内的无形资产(如行业标准);天人敢知难而进,勇做行业的开路者(如探讨市场化运作新农村能源站),抗起行业第一品牌的大旗,为中国沼气产业的发展鞠躬尽瘁。 天人中国沼气第一品牌!当之要无愧! 原文网址: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6a1d7f0100mjs9.html
个人分类: 生态学|3057 次阅读|0 个评论
170万:0
machan 2010-6-12 20:45
170万:0, 是什么比分如此悬殊?答案:170万个中国品牌中,0个世界100强知名品牌。见新华网新闻: 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10-06/09/c_12200358.htm http://finance.huanqiu.com/roll/2010-06/850330.html 其实一直很奇怪,走在外国人的商店,那些在中国如雷贯耳的名牌基本一个也看不到,现在才明白答案:原来,所谓国际知名品牌都不是真的其实,我们根本还没有国际知名品牌。 这让我回忆起,我关注过的事情: 1、某汽车厂收购一个国际知名汽车品牌,传出来收购后的发展方略是:管理层不动,原研发机构将减少、取消,或移到国内充分利用国内劳动力成本低、效率高的优势(大意)。俺不懂什么汽车,只是觉的怎么像一个农民收购了一个大城市的五星级饭店(饭菜质量好,但经营出现亏损),他说:我要保持大堂经理等管理层不动,厨师等工资太高,要换成农村老家的大厨以节省运营成本。这行吗?管理是重要,但是能重要到把厨师换掉的程度吗? 成本低、效率又奇高的研发,这世界上有吗?能有的话,只有一种,山寨! 2、另一汽车厂,用上百的廉价工人,代替需要进口的生产线。因为,即使这样,也比进口生产线便宜 为什么中国没有国际品牌?我觉的,这肯定是人的原因。 诚信是塑造品牌的第一要素,但是我们看到什么? 看到苏丹红鸭蛋、三聚氰胺奶粉、地沟油油条、豆腐渣校舍、劣质疫苗、伪造的汉芯、假学历假论文假证件、盗版的软件、瞒报的矿难、屏蔽掉的信息在这种环境下能生存下来的品牌,哪一年才能变成国际知名品牌? 无解的问题。 在我国,最便宜的是什么?最便宜的是人给我干活,别谈钱的事儿,你给我谈也行,那你明天就可以不上班了。第二便宜的是环境想怎么糟蹋就怎么糟蹋 看看那些国际品牌都是哪些国家的? 美国、德国、日本、韩国、英国、法国、芬兰、加拿大、意大利、瑞典、荷兰、瑞士 所以, 也许需要我们学习、改进的还很多
个人分类: 生活|2606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华牙膏还是中华的吗?
lxwang 2010-5-3 10:36
现在很多人都声称要支持国货,选牙膏就选中华牙膏,岂不知中华牙膏早不是我们国产的品牌了,你只需仔细看看管体,就会看到上面写着联合利华的字样,中华牙膏不是中华的了,这也着实让国人难堪吧,其实早在 1994 年初,联合利华旧取得了上海牙膏厂的控股权,并采用品牌租赁的方式经营上海牙膏厂的 中华 牙膏。想想我们身边充斥着多少洋品牌,家电、数码产品等这些高科技产品自不用说,大家都知道国外品牌的好,但一些生活用品,现在市场也被国外品牌充斥着,高露洁、佳洁士,你也会认为这些大品牌质量有保证吗?现在国产的一些品牌一点都不比它们差,云南白药、两面针、田七、冷酸灵不也挺好的吗? 最后再问大家几个问题: 大宝天天见,相信我们很多人都听着这个广告长大的,但你知道大宝还是国产的吗? 达能收购哇哈哈结果如何?还有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成功了吗?这些大家都知道吗?
个人分类: 观点评述,社会杂谈|2996 次阅读|1 个评论
中科三方第三方研究 出第4次互联网品牌调查报告
sz1961sy 2010-4-28 03:49
http://www.qianlong.com/ 2010-04-16 01:03:04 千龙网 第四次中国互联网络品牌认知、消费行为及满意度调查报告发布会   参加报告会的专家有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首席科学家、中国互联网协会副理事长钱华林教授,中国科学技术指标研究会陈兰英秘书长,市场研究协会翁瑞光秘书长,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管理学院副院长吕本富教授,中国互联网协会秘书长助理石现升,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肖明教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副主任刘志江,中科三方公司总经理杨风雷博士以及各主要媒体代表、各个支持门户代表约100多人。此次报告的发布得到了业内专家、互联网公司、广告公司、投资机构和媒体的广泛关注。在现场报告得到了专家的深入点评,也得到了业内人士的高度认可。   本次调查活动采取线上调查的方式,调查活动通过网民主动填答对品牌的认知和感受,从而解析相关互联网企业品牌发展状况,揭示品牌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为企业发展提供重要参考。调查也按照国际流行的市场学数据建立模型进行细分研究的办法,选择了与网民日常上网行为相关的十一个行业:网络视频、网络购物、财经网站/频道、汽车网站/频道、房产网站/频道、无线互联、安全防护、网络社区、浏览器、网络游戏、手机网游进行品牌认知、消费行为及满意度几方面评估,并评出了十六个相关奖项: 十六个相关奖项   最具知名度视频网站: 土 豆 网   最具知名度购物网站: 淘 宝 网   最具知名度汽车网站: 汽车之家   最具知名度财经网站: 新浪财经   最具知名度房产网站: 搜 房 网   最具影响力SNS社区: QQ 空间   最具影响力无线互联网站: 手机腾讯网   最具影响力安全防护软件: 奇 虎 360   最具影响力网络游戏: 跑跑卡丁车   最具影响力手机网游: 棒 棒 堂   网民最满意网络视频: P P S   网民最满意购物网站: 淘 宝 网   网民最满意汽车网站: 汽车之家   网民最满意财经网站: 和 讯 网 东方财富网   网民最满意房产网站: 淘 房 网 市场研究协会 翁瑞光秘书长   据市场研究协会翁瑞光秘书长会上介绍,目前中国大陆有大大小小各类市公调查研究公司20多家,但是一直坚持独立第三方研究互联网品牌认知、消费行为及满意度调查的公司却不多,其中北京中科三方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是值得尊重的一家,希望公众能从中科三方的研究报告中获得有价值的消费选择。 吕本富教授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管理学院副院长吕本富教授则期望中科三方公司好好地打好第三方研究这块品牌,做强做大为社会公众认知、为产业发展助力。(沈阳)   千龙网讯 4月15日,十多年来一直从事中国互联网专业互联网调研公司北京中科三方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在中国科学技术指标研究会(CSSTI)和市场研究协会(CMRA)支持下,发布了自己最新的互联网研究报告:《第四次中国互联网络品牌认知、消费行为及满意度调查报告》,该报告从5万多位分布在全国的网民提供的反馈数据,多角度全面解读了中国互联网行业十几年来的品牌建设状况。
个人分类: 数字家庭生活时代|961 次阅读|1 个评论
我们到底算几流?
热度 2 weijia2009 2010-4-19 09:46
这两天网上又在热议一位中国知名大学卸任校长的话 - 中国目前没有世界一流大学。他认为中国高校和世界一流大学相差很远,很远,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甚至都不是一代人、两代人就能完成的。评论者们认为这些话扯去了中国大学身上的最耀眼的遮羞布,还说这位前校长充当了捅破窗户纸的角色。与此同时网上又有人不客气地质问,这位校长大人其实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提倡者之一,在任时曾明确计划要在2015年前后,将他所领导的x大建设成为国际公认的世界一流大学!一个人在公众前的言论怎么能这样出尔反尔? 我觉得两种截然相反的言论还是可以想象的。人的认识有阶段性,领导在任时受手头上数据和意识形态领域的影响,所谓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而卸任后开始用自己的眼睛和脑子了,看问题和说话自然也就更接近于事物的本真了。一方面我们应该为中国高等教育多了个明白人而高兴,另一方面,我们是不是应该为中国的大学担忧呢?因为那些在任校长(和书记)们中的很多人和这位卸任校长从前一样,对现代大学发展的坐标体系缺乏根本性的认识。一个浅显的道理是 - 你连自己学校处于什么方位和状态都搞不清还能搞出什么像样的规划来呢?很不幸的事实是,中国的不少高校只怕就是被一批视角和视野都很成问题的船长们把着舵。 2005年上海交通大学和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合并,原上二医校长、时任交大常务副校长的沈晓明曾在全校做过一次交大新医学院的发展规划报告。记得在这个报告会上,交大规划发展处的一位负责人向沈校长提问,质疑其规划尤其是SCI论文数目的增长是否过于保守了。他意气风发地引用了交大的成功经验:从90年代末到04年左右5年时间本校SCI论文总数增长了十多倍,从每年几十篇到超过千篇,一下子跃居国内高校前列。沈晓明当时很平淡地解释了医学这个学科特点的不同和科研所需要的严谨性,认为眼下这个规划还是合理的。我坐在下面一面听一面在笑,科学领域不论是医学还是工程,哪一个不需要严谨呢?沈校长是个明白人,他不会赞成当然也不便否定交大这种工程化思维及其宝贵经验,话也只能这么说了。   我们的NCRC附近(开车仅15分钟)有一所大学叫Davidson College,规模很小且只有本科。我以前从没听说过,以为它也就是职业学校之类的小单位。去年他们学校来了十几个老师和我们交流,当我听了他们介绍目前从事的科研和本科生所参与的实验项目时,内心受到了震撼。再听他们的教学方式介绍,我坐不住了,忙跟身旁的同事讨教对方的来头,原来在Liberal Art的高校中,这个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村级单位居然是全国一流的,据说相当于National高校中的耶鲁的地位。回到家跟女儿要过一本大学介绍一查,原来Davidson College入学的SAT和ACT成绩要求,跟常春藤大学差不多,学费也一样。女儿说她中学有不少最优秀的学生的第一志愿不是Ivy League、不是Duke,而是这个叫Davidson College的小单位。其实在美国有很多同样优秀的、好品牌的Liberal Art大学,但想一想其办学还真不容易,一所这样的学校要化多大功夫才能吸引到(或者说跟像哈佛、斯坦福那样的高校竞争)最优秀的学生?才能让那些优秀学生的家长愿意支付同样高昂的学费,把子女往这个校门里送呢?我带着女儿实地去看过这个学校,很普通的校园,很平常的老师,很有活力的学生。那一次在校园走累了,去了附近的一家咖啡馆,结果没找到座位,整个店子被一群拿着书本在热烈讨论的大学生们占领了。 把中国的国立大学建成真正的世界一流恐怕需要一段漫长的时光,希望在我们有生之年能看到中国出现像Davidson College这样质量的私立学校。大学是属于社会的,它的质量和品牌建在人的心里,不是建在统计报告里的。数十年来,过于发达的权术,过于急迫的心情,过于虚假的数据,使得平淡、严谨和独立这些原生态的元素在我们今天的校园变得极其稀有。与其把中国大学说成是一群装扮入时却毫无气质的模特儿,还不如批评台后的那些设计师和决策者们,是他们的短视和愚昧使得中国的教育在今天还要重复数千年前邯郸学步、东施效颦的笑话。总有一天我们的管理者们和给他们提供数据的参谋部门会明白过来,这个世界上根本就不存在什么可供我们复制的世界一流大学的量化指标!就像功夫熊猫的老爸说的那样,There is no secret recipe!要建一流大学首先要有一流思想境界,在文化上是没有什么捷径可以赶超的,失落了原生形态的校园文化恐怕是产生不出一流思想的。当我们的教授不再去倾力钻营什么人才什么院士时,我们的校园才可能会出现社会公认的学术大师;当我们不再去纠集资源包装什么称号什么奖项时,我们也许真会出现诺贝尔奖;当我们的舵手们都会用自己的眼和心去看方向、识人才而不再急功近利瞎改航路时,当我们寂静的校园里少了众多的彩旗和大幅标语时,我们的高校也许就悄悄地入流了 高校的发展和科研人生一样,是个以平淡、务实、前后互济为主旋律的过程,闪光和卓越不会经常发生,因此我们不要天天折腾,祈求奇迹,梦想腾飞。要知道世上一流的境界都是在平实的山水之间,枫叶红了,芦花白了,落霞孤鹜起飞,秋水长天一色。当你有了朴实无华的心境,才能看到超凡脱俗的美景。
个人分类: 未分类|16558 次阅读|34 个评论
奶粉中的秘密
sheep021 2009-12-28 10:45
洋奶粉垄断新生儿第一口奶 不留父母选择余地 家长说法 第一口奶决定品牌 记者上周采访了广州几位新生儿的妈妈,她们的回答也证实了事实正如以上这位医生所说,医院冲调奶粉一般由护士来执行,而护士在冲调前并不会咨询家长想用什么品牌,而是使用医院的奶粉冲调好后就直接喂养宝宝。 虽然医院和奶粉生产商都表态说,不会告诉家长使用的是什么奶粉品牌以防宣传推广之嫌,但事实上,宝宝们对奶粉的喜好却比任何一种宣传都要来得直接和明显。一位梁姓妈妈告诉记者,她刚生宝宝时,由于母乳不足就给宝宝吃了些医院提供的雅培奶粉,但出院后自己再买其他品牌的奶粉宝宝却不爱吃,只好跑回医院咨询当初吃的是什么品牌再换回来,宝宝这才又恢复正常的食量。 另一位何妈妈则表示,儿子在还没满一周岁时曾发高烧住院,当时医院要求只能吃美素力奶粉,等儿子病好了也出院了,却发现再吃其他的奶粉会出现呕奶和拉肚子的现象,于是也没办法只能一直吃这个牌子的奶粉。之后,何妈妈曾嫌吃同一个牌子的奶粉让儿子不长肉,于是想换个惠氏试试,没想到换了后儿子又出现不良反应,所以最终只能又选回了美素力。何妈妈称,虽然自己并不熟悉这个品牌,但因儿子在医院已吃习惯,再换其他奶粉也不适应。 本博评论 : 关于这个第一口奶决定品牌的问题,是婴儿的本性,还是奶粉中加了什么特殊的东西,才达到这个效果? 如果是后者,哪位知道这个东西对人的潜在危害能有多大?
个人分类: 感悟中医|871 次阅读|2 个评论
教育科研之品牌信用
zhangt10 2009-11-4 09:26
这一阵子满世界的飞,也没有心情打理这里。在国内时碰到很不上道的人和事,火气一直都没消。涉及的还是世交,说起来是当自家的孩子看不计较,也算让我吃一堑长一智-某些人不仅不能信任还要提防其恶意,可毕竟还是很伤感情。前几天和朋友说起来,其实圈子是如何之小,问两三人就能晓得的底细,也是我疏忽了。与人为善虽是常道,碰到恶形恶状的,总不能白吃亏,自然我也会把负面的反馈加进圈子里去的。说起来这些有关的信息,也就是很常见的品牌信用了。 近来种种的风波,让我想起了一年前和某师兄讨论的母校专业现在排名和九十年代初鼎盛的反差。师兄关心的是与清华北大的特殊地位相比起来母校生源的起点不同问题。而我想到的是社会的演变如何成功的改变了学术的风气-由理想的纯真到现实的世故。当时我们各自提出的关键,一个有关等级分明的资源分配,一个有关忽悠成风的信用危机。说起来师兄其实是比我要乐观的多。资源的问题比起信用来,更容易直接解决。我想近期的很多人才计划,也算是用资源来试图解决问题的一种方式吧。 而从最近涂博悲剧的反应看来,品牌信用的概念还是相当的没有受到重视。而在已发展国家的商业运行中来看,信用其实是很重要的数值。企业也罢国家也罢都有专业的评估师衡量哪些是AAA哪些是A-。就不知道有没有人对科技和教育机构的诚信值在国际上给过评估呢?科技教育的所谓5C又可以用什么参数衡量呢? 5C-品质(Character)能力(Capacity)资本(Capital)抵押(Collateral)条件(Condition)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553 次阅读|1 个评论
中国产业不设防-转
sunapple 2009-6-24 08:17
悲乎屈原之痛中国产业不设防 悲乎屈原之痛 中国 产业不设防 前几天就看了中央二台关于金龙鱼上调油价的讨论。关于外资控股中国很多产业的说法早就知道,关于新加坡控股的金龙鱼系列食用油已经占中国食用油半壁江山,外资已经控股中国食用油加工 80% 的资料不仅贫道知道,国家相关部门肯定也很清楚。但是,无论中央还是地方,无论老百姓还是学者们都不太在乎,因为这都符合市场规则,也都是中国加入 WTO 允诺的。引进外资本来就是国策,引进外国先进管理也是国策。现在,连中央电视台这些迟钝的记者们也注意到了,这事情不那么简单。 报道中记者采访金龙鱼中国负责人,他讲金龙鱼系列提价 10% 的原因是国际大豆等价格有些上扬。记者接着采访其他相关人员,都指出期货与零售没什么关系,关键是大豆等油料的价格一直在下降,原料上升完全是借口。情况只与这些情况有关:到目前为止,中国食用油加工行业 80% 是外资控制;中国大豆进口 80% 渠道是外国公司控制;同时,中国油料产量从 2000 年达到近 5000 万吨, 2007 年的 4288 万吨, 2 年下降 14.2% 。而 2008 年我国大豆进口已经达到 3744 万吨,是 2007 年全国油料总产量的 87% 。 2009 年大豆进口又激增,一季度大豆进口就达到 1750 万吨,而且逐月增加,预计全年大豆进口不会低于 7000 万吨,是全国油料产量的两倍多,也就是中国油料 64% 将依赖进口。 这就是 2005 年 5 升装金龙鱼色拉油 35 元一桶, 2007 年 50 元一桶, 2009 年 3 月 60 元一桶,现在还要提价 10% 的原因。看到一则消息,专家评论说今后食用油价格主要看生产厂家的态度了。什么是态度,也就是脸色。也就是他们想涨想跌你是管不住的,中国人以后只有看外国人脸色来吃油了。哈哈,终于知道厉害了吧。只要你吃的油 80% 是外国控股企业生产的,他们用的原料 64% 是从外国进口的,而进口的 80% 是外资控制的,你能不看他们脸色吃油? 1992 到 2000 年,我国油料产量从 2800 万吨增长到近 5000 万吨,其中大豆从 1250 增长到 2010 万吨,年均增长 6.1% 。大豆是我国开放最早的农产品市场之一,根据 WTO 协议, 2001 年以后,我国大豆市场大门已经彻底打开。丰益国际(金龙鱼) 2008 年营业收入 291.45 亿美元,同比增加 77% ;净利润 15.31 亿美元,同比暴增 164% 。其他外资企业 ADM 、邦基、嘉吉利润分别为 18.02 亿美元、 10.64 亿美元、 39.51 亿美元。     怎么榨油企业在中国人手里就亏,到外国人手里就赚呢?是不是他们经营水平就是高呢?看完前面一段就知道,只要掌握了一个国家的油料和食用油的定价权,怎么能不盈利呢?     事情发生在 2003 年,当年 美国 大豆在芝加哥期货上市后,价格突然上升,中国加工企业大量高位吃进。此后又莫名其妙突然猛降,使中国加工企业每加工一吨油亏损 500 元,造成国内 70% 企业停产。 2003 年至 2005 年间,四大国际粮商( ADM 、邦吉、嘉吉和路易达孚)大举进入中国,通过低成本兼并重组,控制了中国 66 %的大型油脂企业,控制产能达 85 %。     外资控制中国榨油行业后,开始大量进口价格低出油率高的转基因大豆,使我国东北农民生产大豆没人收购,造成大豆产量自 2003 年后逐渐降低,到 2007 年年均下降 9% 。这就造成了当前中国食用油产业链的现状。     其实,早在 2004 年,有关大豆和食用油加工业的情况就有很多研究报告和警示,很多非主流研究人员在网上和内刊上发表过很多研究报告和建议,希望进行控制。     现在,很多非主流研究人员还在告诉有关单位:外资正用同样手法染指中国粮食加工业,肉类企业,而且已经大有斩获。     也许有一天,中国人的嘴,就会完全被外国人管着。到那一年的端午节,这些呕血的人大概也只有跳汨罗江的份了。     其实,中国被外国人完全控制的行业并不只食品业,利润最高的洗化行业早就被外资控制了。     l993 年,英国联合利华公司收购了中华牙膏。 l994 年,熊猫与美国宝洁组建合资公司北京熊猫宝洁洗涤用品有限公司,宝洁以65%的股份控股合资公司。2002年,北京日化二厂正式从宝洁手中收回了熊猫品牌。 l994 年,英国联合利华公司收购了著名品牌美加净, 该品牌原占有国内市场近20%。此前的1990年,上海家化与庄臣合资,美加净商标被搁置。跨国公司向上海家化投入巨资,实际上是将美加净逐出市场,为自己的品牌开路。上海家化的销售额从3亿元骤降至600万元。 2002 年,上海牙膏厂对外正式宣布将从联合利华手中收回美加净牙膏品牌, 但已失去了发展的宝贵时机。 l996 年,活力28集团公司与德国美洁时有限公司的合资公司湖北活力美洁时洗涤用品有限公司宣告成立,德方控股60%。7年后,中方收回品牌。 l996 年,德国汉高公司收购徐州海鸥集团有限公司。  2003年12月11日 下午,经历4 年的谈判,法国欧莱雅集团在北京宣布:欧莱雅集团正式签订了收购中国护肤品牌小护士的协议,完成其收购中国品牌的首个案例。此次对小护士品牌的收购,还包括其位于湖北宜昌市的一个生产基地以及小护士所有分销、管理系统,所有这些全部纳入欧莱雅旗下。相对收购之前小护士的知名度也渐渐在淡去。 2004 年 欧莱雅集团 又收购羽西。至此, 欧莱雅 在 彩妆 领域排名第一,在护肤领域完成两次并购后名列第二。中国化妆品市场的竞争已形成外资主导的局面。  2007年10月2日 ,德国拜尔斯道夫集团(Beiersdorf)( 旗下代表产品:妮维雅)以3.17亿欧元(约35亿人民币)的价格,收购了国内最大的日化企业丝宝集团85%的股份。   2008 年7月30日   ,几经博弈,力克宝洁、联合利华等众多对手,强生(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终于成功将北京大宝化妆品有限公司收归旗下。 大宝2005年销售额为7.8亿元(占全国市场1%),在国内护肤品企业中排名第一,这样,强生就拥有了大宝遍布全国的二、三线营销 网络 。 大宝是还会续写大宝,天天见的神话,还是从老百姓的视野中慢慢消失,这将不得而知。 美国 宝洁公司从1988年进人中国市场以来, 利用其品牌优势和税收优惠,基本上挤垮了国内洗涤品企业,国内 十大 民用洗涤剂品牌几乎全军覆没。 宝洁公司在华办了 10 家分公司,除上海沙宣是合资企业外其余 9 家是独资公司。 在成功推出飘柔、海飞丝、潘婷、舒肤佳、玉兰油、护舒宝、碧浪、汰渍等系列产品并主导了中国日化消费品潮流之后,终于在 2004年5月11日 ,与在华合作16年的老伙伴和黄分道扬镳,并宣告一个月内实现在华独资。宝洁公司仅 飘柔、海飞丝、潘婷、沙宣四个品牌,就占有60%以上的国内市场,超过了国际公认的垄断线。宝洁每招收一名员工,就意味着中国原洗涤剂企业有2~3名员工下岗。     其实哪里只有食品和洗化? 目前世界 500 家最大的跨国公司已有 480 多家在华投资办企业。据权威人士指出,早在 1995 年外商已对中国橡胶、轮胎、啤酒、造纸、洗涤用品、碳酸饮料、医药、电梯、机床、彩管、灯泡、集装箱、录像机、光纤光缆、移动电话、程控交换机、计算机、微电机、电子元件、轿车等 20 多个行业或产品形成了控制局面(《 经济 导报》 1998 年 5 月 20 日)。据中国企业管理协会 1995 年调查,进口品牌和合资品牌占中国销售市场在 60 %以上的产品有:轿车、洗发精(占 64 . 5 %)、香皂(占 87 . 1 %)、洗衣粉、美容化妆品、卫生巾、奶粉、可乐和汽水(占 70.4 %)、胶卷等几百种商品和上万种规格。据《经济参考报》 1996 年 8 月 12 日报道,洋货在中国市场占有率:摄录机占 99% 、传真机占 98% ,化妆品 75% ,洗发用品占 75 %。时间又过去了十多年,随着外商增资扩股,大肆收购兼并国有企业,大办独资和控股企业,外商特别是跨国公司进一步控制中国制造业,有全面收购中国机械装备工业的企图,并有全面主宰中国商品市场的危险。     从 90 年代中期到现在,是中国与西方矛盾最缓和的时期,中国是我家大门常打开,不仅不设防,而是千方百计吸引外资收购。尤其是地方 政府 积极性最高。出让国企吸引外资本来就是政绩,卖得越多越有本事。而且卖了地方国企,收入又是本地财政的。中央主管的商业部、外经贸部、银行等主要控制司局的负责人恰好是北大法律系的一个卖国团伙(最近都双规了),上下勾结,内外勾结,于是,中国在一个和平时期,高高兴兴地把国家最赚钱的行业都给了外国人。     国企由政府卖给外国人和私人企业,私人企业再卖给外国人。这个路子当然还在走。看到最近说要私企进入国企垄断行业,就知道新一轮又开始了。无非今后看不见政府卖国企给洋人,而是政府卖国企给私人,私人再卖给洋人。就这么一路卖下去,还能剩些什么呢?     贫道开过超市。小型超市销售最大的两个部类,一个是食品,一个是洗化,第三才是塑料制品等。以前我们都说外国超市里 80% 的产品是中国制造,其实中国超市里和外国超市里 80% 的产品都是洋人在中国制造。     看到这样一些介绍:屈原出身贵族,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怀王十五年(前 304 年),张仪由秦至楚,以重金收买靳尚、子兰、郑袖等人充当内奸,同时以献商於之地六百里诱骗怀王,致使齐楚断交。怀王受骗后恼羞成怒,两度向秦出兵,均遭惨败。于是屈原奉命出使齐国重修齐楚旧好。此间张仪又一次由秦至楚,进行瓦解齐楚 联盟 的活动,使齐楚联盟未能成功。怀王二十四年,秦楚黄棘之盟,楚国彻底投入了秦的怀抱。屈原亦被逐出郢都,到了汉北。怀王三十年,屈原回到郢都。同年,秦约怀王武关相会,怀王遂被秦扣留,最终客死秦国,顷襄王即位后继续实施投降 政策 ,屈原再次被逐出郢都,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 2287 年前,屈原投汨罗江而死。 中国现在似乎没有当年楚国的危险,虎狼之师的秦军还没有兵临城下,似乎还没人能像屈原那样绝望。屈原跳汨罗江后 56 年,楚国亡。 中美共治的梦,不就是秦楚黄棘之盟吗!
个人分类: 技术力论坛|2564 次阅读|2 个评论
体验营销将成为我们的重要需求
卫军英 2009-6-10 14:19
曾经提出“营销近视症 ”(Marketing Myopia)并在《哈佛商业评论》发表“论全球化”,且以此闻名天下的营销大师泰德·莱维特(Ted Levitt)教授,在我的感觉里是属于最有前瞻性的营销学家,这种前瞻性使得他像是阿尔文.托夫勒(Alvin Toffler)那样,具有未来学家的预言色彩。 早在1960年,当美国密西根大学的J.麦卡锡教授倡导营销4P框架时,莱维特教授即提醒道:“根本没有所谓的成长行业,只有消费者的需要,而消费者的需要随时都可能改变。”莱维特的观点对传统市场营销的既有成规提出了挑战,比如福特汽车自认为自己的成功是来自于改变生产线、大量生产而降低了成本。但莱维特确认为,根本原因是其洞悉了当时社会对廉价运输工具潜在的巨大需求所致。他批评当时许多公司管理层花费大量精力在生产流程和其他企业经营层面,但是却忽视了追踪消费者的需要和欲望(wants)。尽管莱维特的观点当时并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但是他却无疑为市场模式的变化提前敲响了警钟,此后的市场和营销背景的演变不断地对他的断言做出证明。后来莱维特在一次演讲中,曾经提醒与会的经理们,必须要思考一个严肃的问题:即他们所在的公司处于什么行业?5到10年后他们又将处于什么行业? 事实上莱维特一直在想我们灌输一种营销哲学,这就是营销模式的变化与本质的不变,用中国人的话说就是“万变不离其宗”。市场营销在本质上是人类为满足需求和欲望而达成交换的过程,因此不论营销手段和营销观念如何变化,其本质并不会改变。所以多年来对于形形色色的营销术语和营销理论,我一向认为本质上都只不过是一种营销手段和营销方式的更新。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所谓体验营销也是这样的,它是市场营销在新的经济社会背景下的一种需求。最早提出 最早提出了“体验经济”概念的是 阿尔温 . 托夫勒,她在1970年出版的 《 未来的冲击》( Future Shock ) 一书中 大胆地预言:“服务业最终还是会超过制造业的,体验生产又会超过服务业。”,2001年在中国中央电视台的“对话”栏目中,他再一次明确指出:服务经济的下一步将走向体验经济。1999年哈佛大学两位学者约瑟夫.派恩(B.Joseph Pine)和詹姆斯吉尔摩(James H.Gilmore)还一起出版了《体验经济》著作,从而使体验营销真正成为一个颇受关注的营销焦点。正因为这样,旭燕的学位论文写《体验营销的信息传播研究》,我觉得也是一种很有意义的尝试和探讨。 关于营销的术语和阶段的划分实在很多,而且往往煞有其事地把营销模式和观念更新看作是一种替代,我觉得要研究营销首先必须关注营销的本质,要看到这些划分在合理性中都存在着普遍共性。多年前我为了避免学生去背冗长拗口的营销概念,也是为了突出营销本质,曾经提出了一个简单的观点,说营销就是一种“需求对应模式”。认为营销的原动力来自于消费者的需求和欲望,因此任何营销的本质上就是为此而寻找合适的满足模式。体验营销之所以受到关注,这是因为人类的满足感很大意义上是建立在心理感受之上的,而现代商品尤其是品牌商品对消费者所带来的满足感,也是两个方面:物理价值的满足和心理价值的满足。物理价值来自于商品(品牌)的使用功能,心理价值则来自于品牌所具有的情感体验,比如你用一个时尚的Iphone手机,这不仅仅可以便利的移动通话和各种附加功能,而且还给你带来一种时尚潮流富有的情感满足,而后面这种情感满足则应该归之为体验经济或者体验营销的范畴之中。我不知道自己这样说明体验营销,不知道是不是超越了一般对体验营销的理解,但是我觉得所有关于营销体验的信息感受和心理性反应,都可以归结到体验营销之中。既然星巴克喝咖啡是一种营销体验,那么开一辆保时捷招摇而过也是一种营销体验,这里面都有消费者与品牌之间所达成的信息交流状态,也有消费者对品牌的参与(也叫做卷入)。所以研究体验营销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研究在体验营销信息场中,如何完成体验信息的交流和互动。在这个意义上,我赞成旭燕把它与整合营销传播相联系,整合营销传播中所讲的“接触点”、“共识”和“互动”在这里很有意义。她的论文核心论述了几个方面的问题: 1、 在体验经济时代,消费者甚至成了核心的信息源,提供着体验营销中的所有信息。在体验营销中消费者融合了传播者、媒介和接收者三种角色,成为体验营销互动中的主体。 2、 体验营销中由于消费者深度卷入了特定品牌的特定时间和特定空间的信息场,这个信息场是相对封闭的,相对与于以往的经济形态来说,体验营销中信息传播的“封闭式”传播效果更佳。 3、 体验营销的信息整合唯有突破简单的线性信息整合,达到“过程整合”——在同一个时空,各种品牌信息刺激消费者的感官,与消费者形成有效的互动,才能实现体验营销的价值。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论述了体验营销的信息整合方法,以及以往体验营销对信息整合中的疏失。 谈到疏失我倒是想到一些认识上的误解或者是理解歧义。最近看书看到有学者认为“体验经济注定只能是一种边缘经济,而不能成为经济主流。”原因是“体验的一个基本特征是给当事人留下难以忘怀甚至是刻骨铭心的记忆,这就注定了被体验的事在消费者生活中不可能反复发生,因为激动人心的体验——如一个人第一次看到大海时的体验——如果以在发生,当事人也会习以为常。所以世界对体验的需求实际上是有限的。”我觉得这实际上是没有认识到,人类对营销的心理满足需求是永恒的,虽然大多数消费者对一些极端体验(如蹦极、野外生存等),可能只有一次就不会再重复了,但是对心理满足的体验却会持久追求。举个例子,还说那辆保时捷车吧,它的驾驶者会开着它,在一种社会性的品牌参与中深深卷入,长期而持续地体验品牌的满足。再比如曾经写过的文章“烟草是人生的伴侣”,人们反复抽烟实际上每一次都是在重复着同样的体验。这再一次印证了莱维特预言式的营销断言,把握消费者的欲望和需求,这才是把握营销的本质所在。
个人分类: 营销传播|4540 次阅读|0 个评论
日产公司全球放弃NISSAN域名品牌?
sz1961sy 2009-2-6 18:30
昨天的《2009年随感录(3)日产(NISSAN)公司CN域名的国际玩笑》( http://w.org.cn/user1/4/archives/2009/1949.html )一文,因为是用30分钟时间涂鸦而成, 沈瑗杰 最主要是儿子沈瑗杰在旁边闹,无法让俺多点时间去找一些更有趣资料去写。 今天又花了点时间,找到一些有关日产公司域名品牌有趣资料,与大家分享一下: 首先,大家都推祟的国际域名NISSAN.com 是由是美国一家叫 Nissan Computer Corp. (ISP)、译名似乎称为日产计算机公司打着(ISP)唛头公司所注册,与日产公司无关。 而且注册记录中: Domain Name: NISSAN.COM Created on..............: 04-MAY-1994(1994年注册) Expires on..............: 05-MAY-2014(交费到2014年) Record last updated on..: 02-OCT-2008(2008年10月刚更新注册时间) 从下面这2条可知:Nissan Computer Corp. 确实是一家ISP公司所有: NS.NISSAN.NET NS2.NISSAN.NET 其次,日产公司有下列背景(2003年材料): 1.日产有在192个国家和地区进行运营的分支机构,有领先世界的汽车制造系统、欧洲最有效率的工厂、美国最具生产力的工厂;2.在发动机和传输系统等关键性技术领域保持着领先地位;3.日产和雷诺汽车公司建立的联盟给日产带来了强有力的支持,在地理区域、产品和技术上带来互补;4.日产拥有高超技术和尽职尽责的员工。 1999年法国雷诺公司买下日产公司36.8%的控股权后,派时年45岁的卡洛斯.戈恩到日产公司做执行总裁。收购日产时,日产已是8年中7年亏损,濒临倒闭。新日产总裁兼CEO卡洛斯.戈恩只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就使得连续7年亏损的日产当年盈利27亿美元,创造出了世界汽车界的奇迹。在2003年美国《时代》杂志(TIME)和美国世界新闻网评出的2003年全球最具影响力企业家中,卡洛斯.戈恩成为20位入围者之一。 卡洛斯.戈恩,1954年生于巴西,是黎巴嫩的第三代移民,后加入法国籍。长相酷似法国著名喜剧演员憨豆先生。能讲五国语言。1996年加入雷诺,通过关闭多家工厂节省了15亿美元,获得成本杀手的威名。此前,戈恩在美国米其林公司工作了18年,建立声名的第一个拯救行动是拯救米其林在巴西的业务。1999年到日本日产公司,现任日本日产汽车公司总裁兼CEO。他的绰号很多:成本杀手、破冰者、破坏者、Am-Pm、早七点到晚11点、独自挑战日本企业弊端大风车的唐.吉诃德、按下按钮的人、边际人他连续两年荣获美国汽车产业《AutomotiveNews》全球最佳汽车公司CEO称号;是英《金融时报》评出的2002年全球20位最受尊敬的总裁之一;是《商业周刊》2000年全球排名第四的十佳管理奇才。他还常常出现在世界诸多知名经济类杂志的封面。 笔者几年前也曾采访过原标致汽车公司全球CEO,2004年我们夫妇结婚宴上也有中国标致汽车公司公关部经理(法国人)参加,多少也算与汽车企业有些接触。 写此文时,据汽车媒体朋友讲:目前日产公司Nissan这个品牌已经被雷诺控股后,在中国市场主要用东风品牌,在国际上用英菲尼迪(infiniti)这个品牌。英菲尼迪(infiniti)是nissan的高端品牌,且在中国进口车全部是infiniti,国产车跟东风合作,逐步变成东风品牌。目前用nissan.不过域名一个是dongfengnissan,一个是zznissan. 日产以后的品牌就是infiniti,就像lengend变成lenovo一样。 最后,据了解,nissan品牌归日本公司管理,他们更侧重于nissan.co.jp这个官方域名。而目前进口车用英菲尼迪(infiniti)这个品牌( www.infiniti.com.cn ),所有就是没有人关心日产(nissan)这个品牌了。 由此,我们看到了一个曾经辉煌的日本汽车企业,由于频临破产而域名品牌体系逐渐淡化、没落的过程,甚至连nissan.com.cn 的解析也分身有术被一分为二的好玩现状(如果不是被笔者偶然撞上,估计日产公司永远也不知道吧)。而玉米虫想把nissan.cn 这个域名卖个好价钱,看来也很难说。除非把nissan.cn 这个域名专门做一个日产公司不良品质的3.15记录,那时才叫吸引用户。 哈哈! 沈阳(网名:sz1961sy) 2009年2月6日 16时58分写于北京家中 QQ:13022830 MSN: sz1961sy@hotmail.com   家庭博客: http://w.org.cn
个人分类: 讲讲域名注册商|959 次阅读|0 个评论
山寨化潮流中的品牌反思
卫军英 2008-12-19 16:40
山寨在成为一个时髦现象的同时,也逐渐成为一种潮流和一种文化。无论产业界和思想界怎样看待,这种起步于民间IT力量发起的产业现象作为一种草根力量,却正在成为推动经济和社会思潮发生转变的动力源。我不知道在中国产业发展中,是否可以说山寨化是一个趋势,但是说山寨化是一个必然的过程,却是不无道理的。从营销和品牌管理而言,山寨化过程不仅是对我们产业创新的一次推动,也是对于我们品牌观念的一次促动,它促使我们必须回顾和反思自己,对传统的品牌价值观念进行重新的审视。 山寨这个源于广东话的词语,原本是小型、小规模甚至有点地下工厂的意思,其主要特点为仿造性、快速化、平民化。山寨文化在中国IT业的崛起,如同中国传统武侠小说所演绎的故事那样:先是以非常规手法游走于主流圈子的边缘,然后逐渐坐大,最终向正统势力发起挑战,甚至取而代之。 其实来自于IT业的山寨化现象并不是今天才有的,也不仅仅是起始于IT行业。大约在7、8年前,杭州的一家以生产浴室取暖照明而著名的企业,曾经召集了一批媒体和专业人士前去座谈。这家以奥普浴霸名重一时的品牌,曾经是一个很有创新意识的企业,此刻正面临着令人困惑的苦恼,希望通过传媒界的呼吁能够帮助企业获得良好的竞争支持:在距离杭州不远的嘉兴附近,有个镇子正在形成大规模的浴霸复制和克隆的基地,它的产品在成本和价格上远远低于品牌响亮的奥普,因此在一定意义上对奥普形成了强大的市场压力。那一年我正好在装修新房,不久前买了两个浴室取暖的设备。记得当时在杭州家电市场,奥普浴霸的门店就在进口处,它的浴霸售价是每个500元,而在里面的另一个门店里500元可以买到2个差不多功能的产品。我问奥普的人为什么他要贵这么多,回答是品牌好且技术比较过硬,但是在略作比较之后我还是选择了后者。我的考虑很简单,这种浴室取暖产品本身并没有多少技术含量,如果就其品牌成本而言500元显然有暴利的嫌疑。因此出于功能价值考虑,我选择的是二者的平衡。现在有机会和这个公司的最高层对话了,我自然又提出了这个问题:为什么你比人家要贵这么多?因为在我看来你受到的竞争压力,最重要的原因来自于你本身的价格或者是成本因素。对方老板似乎有点委屈地回答,说自己的成本比那些仿制品要高,质量也比那些产品要高,技术含量和安全系数也要高等等。在这个回答中我最关心的是最后一个技术和安全系数,但是究竟如何高却心有疑虑。好在后来厂方带我们去参观了生产线,然而参观的结果却进一步强化了我的认识:这不是一个对技术依赖非常强的产品,因此它不应该以技术和品牌的名义获取过高的溢价。由此我想到了山寨化对传统品牌观念的冲击。 几年前在关于品牌误区的文章和有关品牌的论著中我都提到过这个问题。很多企业在品牌化的过程中,往往十分看重品牌溢价和品牌本身所拥有的利益优先权,而不适当地忽略了品牌利益中 与顾客之间的利益平衡,忘记了在经营管理中对交易成本的控制,一厢情愿的认为著名品牌的最大追求,就是从品牌中得到超额效益回收。由于品牌消费本身不仅体现为使用价值,而且还是一种心理体验,消费者在很大程度上愿意为他们的心理满足付出更多的价格。因此不少处于强势品牌的拥有者,往往从自我利益出发,在与消费者关系达成过程中,过于关注自身的利润获得,长此以往必然是失去忠实顾客的拥戴。实际上山寨文化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对这种品牌思想的嘲弄。山寨文化是以极低的成本模仿主流品牌产品的外观或功能,并加以创新,最终在外观、功能、价格等方面全面超越这个产品的一种现象。它的衍生物,将打破手机的束缚,而扩展到数码相机、鼠标、键盘等等方面,它的副产品同样可以在相关行业引发结构性震荡。山寨文化在抄袭与超越的羊肠小道上一路狂奔,尤其是挣脱了牌照的束缚,握紧了低成本高回报的福祉之后,它摧枯拉朽的震撼力与病毒营销的感染力,彻底颠覆了传统的行业潜规则,建立了以山寨文化为基础的价值序列。可以说,山寨文化已经深深地打上了草根创新、群众智慧的烙印,它是暴利行业的杀手锏,对平衡产业发展有着关健的作用。 就此我曾经提出过一个观点,那就是一个著名品牌在同样的背景下,应该比普通品牌更加具有价格竞争力,因为它具有更多成本低廉的基础。简单地说,在企业的获利逻辑中价格是唯一的决定因素,与价格密切相联系的是交易成本,它不仅体现在与顾客的交易之中,而且也体现在与供应商、渠道商、企业员工以及各种层级的相关利益群体者之中。从品牌管理角度讲,在保持一定的价格幅度同时,如果能够适当的降低交易难度减少交易成本,则就能够获得相应的利润回报。所以在这里品牌的意义应该体现在它对交易成本直接影响,由此而创造的利润上。从整合营销传播角度看,一个有价值的品牌所带来的不仅仅是价格提升,相反它还可以直接导致成本的下降。任何有价值的品牌不仅具有顾客认同的优先权,而且在生产流程上同样应该具有获得优势的优先权,其内部认同延伸到管理上也必然是简捷高效,各种优势最终必然反应在它的成本之上,也就是说一个强势品牌所带来的价值,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它所提供的商品成本低于一般竞争产品。山寨化的潮流,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对这种品牌思想的一个反证。
个人分类: 营销传播|3594 次阅读|1 个评论
提高产品的品质就能解决经济危机吗
huchangbo 2008-12-9 14:17
前些天号称全国最大的玩具厂合俊的倒闭使人们真切的感受到经济危机排山倒海的汹汹气势,此即近来所谓的合俊事件,经济大潮中,合俊的消亡引来众媒体的共同关注和思考,论及原因,众说纷纭,可是不知怎么的,却有这么一种主流的论点:合俊的倒闭是源于自己的技术陈旧,无创新,无自己的品牌,只做别人的代工。以上原因也自然的进一步引申和扩大到我国的制造业及其它各个行业。 但合俊的倒闭以及类似的倒闭事件其原因果真如此单纯吗?不可否认,上述这些原因在一定的时期和一定程度上的确严重的制约着我国的制造业。事实上,一个行业总是有一定的分工,它必然要求一些企业做低端,一些企业做高端,而且做低端的企业不仅是一些,而是一大些,正如食物链上的金字塔结构一般,少了谁都活不了。另外,低端和高端也都是相对的,现在所谓的低端,如果放在10年前,那绝对是高端了。假设做高端产品的确有更能生存下来的能耐,大家都在这一理念的指引下去争着做高端,那么就会避免类似合俊的悲剧吗?显然这也是不充分和不行的。否则,那些已处在产业高端的欧美企业如通用、福特和克莱斯勒公司在这次金融风暴和经济危机中不也一样捉襟见肘吗,裁员、减产、关闭、倒闭的呼声一阵一阵的。由此可见,想借高端之技这一护身符逍遥此市也未必过河自如。这就如同大家都争着做官,那谁去种地呢,社会总是需要种地的人的,尤其是人类社会,因此,社会也需要合俊这样的企业,即使它现在倒下了,但需要的时候它依然会存在,它的倒下,不过如同自然界中的春夏秋冬交替更迭一样自然。 新闻中报道的那些所谓凭借创新优势活的潇洒的企业,事实上不过是凤毛麟角,它们满足的需求很片面很狭小,他们的规模也不大,因此他们的成功或幸免于难也极不具代表性,如果他们平时并不完全依赖出口的话,那就更另当别论了。当然,我说这些并不是否定创新,而是说企业的创新不创新不是此次金融危机企业倒闭的本质原因。我们没必要在此次危机中否定自己以前引以为荣的经济业绩。正如做包子一样,你无论把包子做到如何地步,甚至做到只供眼睛欣赏的地步了,但面对的是一群饥饿的,口袋里就那么几块零钱的人群,我想你这时把包子做的高级了,价格提高了,说不定人家想要还要不了呢,而最终你这包子也卖不要出去了。 因此,在这个危急存亡之秋,再谈什么创新不创新,自主不自主,提升不提升品质,已经是画外之音了。所以,我们无论再怎么强调,也不能也不应该把需求这一最至关重要的因素给忽略和轻视,合俊的倒闭正如一个老百姓所言,现在吃喝都没钱消费了,谁还去花钱买玩具玩呢,也许主流的经济学家及教授对这近乎白话的道白可以不屑一顾,他们可以用什么什么高深的术语和原理解说一大堆,但事实正在在如此进行着。
个人分类: 纵横捭阖|2513 次阅读|0 个评论
东楼Kappa女:一场赤裸裸的品牌卖肉炒作
sxzx 2008-11-15 00:48
东楼Kappa女:一场赤裸裸的品牌卖肉炒作 作者:三峡在线 这 两天,东楼Kappa女事件再一次引爆了整个网络。这个怪怪的词迅速占据各大搜索引擎的前列。人们似乎都在寻找那段传说中的视频,事实上,很多的人们并没有找到网上传说中流传的22分钟版本,很多人说只看到了12分钟版本的视频。 以三峡在线的判断,东楼Kappa女绝对是一场赤裸裸的品牌卖肉炒作。具体理由如下: 1、 真正的偷拍还是故意所为? 东楼Kappa女事件视频一共12分钟,据说是东楼某Kappa女服务员与人性交易被拍摄并放到了网上的。这段视频三峡在线在十天前都看到过。女主角的专业的AV片不分上下,而且画质也算绝对清晰。试问,如此清晰的画面真的是偷拍所为?骗谁呢? 2、 半个月的事情为何选择光棍节旧话重提? 其实,这段视频早在半月前就已经出现在网络之中。然而,半个月后这个话题又被重新翻出,并得到广大网友热炒,出现在搜索引擎的热门搜索榜上,而且还故意放在11月11日将近之时,并戏称为光棍节贺岁篇。三峡在线觉得这绝对是一场有预谋的商业炒作。 3、 视频女为何打上了Kappa的标签? 视频出来之后,据网络中讲,视频女是一个Kappa的营业员。真的就如此简单就让一个年青的女子与Kappa轻松地联系到了一起?未必吧? 视频刚刚一出来,就被曝料此人是:上海东楼商厦Kappa专柜上班且善于口活的销售小姐陆**。据说有人还做了实地考察,前往她工作的地方。如此大的上海,茫茫人海中一个年青女子在第一时间就被锁定是上海东楼商厦Kappa专柜上班,就算今天的人肉搜索再怎么强大,也不至于强大到如此地步吧?不是故意曝料她与Kappa的关系,谁也不会相信! 4、 为何是在上海? 三峡在线看到网络中有人质疑:为什么是在上海,因为我们从Kappa中国的官方网站上可以看得出注册地在上海。有人分析:Kappa在国内的销售比起阿迪耐克无论从品牌到渠道都是远不及上述两个的,Kappa也国内赞助过不少赛事,比如明星足球队,也市场搞一些小型的比赛,但对于类似奥运会这样的大赛事来说也只能望洋兴叹了,眼睁睁的看着阿迪,耐克,李宁在奥运上风光无限,于是在奥运后搞这么一次事件营销可谓艺高人胆大,竟然使用如此的手段。无论是否成功,相信很多人已经记住了Kappa这个名字。 5、 Kappa的炒作并非第一次 三峡在线相信大家一定还记得奥运前Kappa的藏独服装事件吧?Kappa在其英国网站和米兰的专卖店公然开始出售印有ZD图案的衣服,虽然在并不是在中国市场,但在当时引起了我们的强烈不满。虽然Kappa中国市场当时公开表态,但还是被人们质疑为恶意炒作。因为通过这一事件,他们唯一需要的就是让人们重新记住这个已经远离中国市场的Kappa。不是吗?今天,东楼Kappa女事件也同样如此。 基于以上分析,三峡在线觉得东楼kappa女事件,绝对是一场地地道道的、赤裸裸的、有预谋的卖肉炒作。只不过,在很多人看来,这还算一场高明的炒作,至少忽悠了很多的网民。或许,正如网络中有人说的那样:炒作,就要有噱头,卖肉也要讲究策略。现在这年头,卖肉也是讲究科技含量的,不是简单的脱脱衣服,卖卖风骚跳跳舞就能解决问题,你得有创意,有卖点,有足够穿透力的视觉冲击,否则就是蛋打鸡飞,白忙活一场,还便宜了那些个色迷迷的鼠标,那样亏大了。或许这就是网络炒作的最真实模式。 只不过,三峡在线觉得,当人们从被忽悠与被欺骗中醒悟过来之后,也会不会像曾经的范伟送赵本山那样送给Kappa一幅对联:拐一年摇一年缘分啊,吃一堑长一智谢谢啊!如果真是那样,Kappa自然也必将蛋打鸡飞,白忙活一场。我以为。
个人分类: 社会时评|1809 次阅读|3 个评论
男人就应该对自己“狠”一点
wangyk 2008-3-28 02:54
男人就应该对自己狠一点 为满怀激情的迎接奥运会,最近,农业部要举行职工运动会。我单位自然要派员参赛。本人爱好打乒乓球,时常比划几下,在不爱此项或不擅此技的人眼中,看起来像高手。其实也就是中流,但没有砥柱!但矮子里面拔将军,乒乓球参赛资格是毋庸置疑的。 要打好球,首先硬件设施得跟上,需要有好球拍,还得配上一身好行头。平日里与球友切磋,因装备不够精良吃了不少亏。此次要参赛了,必须得借机武装一番。于是带着足够的钱和卡择一周末去了王府井。那里的体育用品还真是琳琅满目,但欺行霸市的主要还是洋品牌。我转悠了许久总觉得太贵下不了手。因为从小艰苦日子过惯了,养成了勤俭节约的习性。即使现在小康了富裕了,还是放不开手脚。我总琢磨,怎么就学不会大款的风度:不但特有钱还特会糟蹋钱?! 又转悠了几个商店,仔细比较了不同品牌的性价比,合计半天还在犹豫。其实,我过生日时,爱人已答应送我生日礼物一只乒乓球拍,并给一千元由我自己去买。眼看天色已晚,必须要发狠做决定了。就先从买拍子下手吧,毕竟已有专项资助。于是就去买了一只国手王浩用的那种红双喜拍托,再粘上两块狂飙的胶皮,一共 700 元。交完款后心里颇不宁静,想起中学时背柴卖炭靠苦力挣学费的经历,这简直是在犯罪!但我又不停的安慰自己,以后好好锻炼身体,少患一次感冒就赚回来了。 买完球拍又去买球鞋。为给自己打气,就借用那句广告词鼓励自己:男人就应该对自己狠点。我以前买的运动鞋价钱都是两位数的。结果买了一大堆,没一双好用的,不是打滑就是挟脚。球友也多次劝我买双好鞋。这次就发点狠,都装备好了。于是斥资 400 元买了一双标价 500 元打八折的运动鞋,再买一套耐克牌的运动短裤和短袖衫又花去 500 多元。不怕各位笑话,这是我为保健运动休闲不务正业破费最多的一次。 男人者,乃田地里从事苦力之人也。男人肩负家庭和社会重任,要养家、治学、立业,若不坚韧,不下苦功,不对自己狠点,难以成功成才,更难以承担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任。但男人终日奔波苦,又不善照顾自己,其实更需要关怀。为了可持续发展,为更好的履行使命,男人除了在追求学业事业方面应该对自己狠一点,在生活消费保健方面也应该对自己狠一点。 阿宽与各位男同胞共勉。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4834 次阅读|3 个评论
中国科技期刊的品牌化发展与经营策略
wangyk 2008-3-18 13:30
摘 要: 在分析中国科技期刊的发展规模、产业实力和品牌化经营的现状与困境基础上,阐述了科技期刊树立和经营品牌的重要现实意义。探讨了科技期刊品牌的内涵、价值及其在市场经营中的品牌效应,指出品牌应以内容和质量为本。借鉴国内外知名期刊的品牌发展经验,结合中国科技期刊的实际,具体探讨了塑造中国科技期刊品牌的途径和方法:准确定位,内容为王;确立个性,形成风格;增强读者亲和力、树立品牌忠诚度;培养办刊人的创新意识与应变能力;依靠高水平作者群的支持和编辑的敬业奉献;把握外部机会、顺时应变、借势树品牌;通过跨媒体互动树立品牌;期刊品牌的营销策略。最后指出,科技期刊的品牌塑造和经营要以人为本,循序渐进。 关键词: 科技期刊;品牌化;品牌塑造;品牌营销;经营策略;可持续发展 中国科技期刊的品牌化发展与经营策略 PDF 全文开放存取 -Open access to Full-text PDF
个人分类: 学术交流|3407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04:1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