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人口分布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广义胡焕庸线”的存在被证实!
热度 8 zlyang 2017-8-26 13:17
汉语是联合国官方正式使用的 6种同等有效语言之一。请不要歧视汉语! Chinese is one of the six equally effective official languages of the United Nations. Not to discriminate against Chinese, please! “任何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 [注:手稿中删去了以下这一段话:“这些个人使自己和动物区别开来的第一个历史行动并不是在于他们有思想,而是在于他们开始生产自己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编者注] 。 因 此第一个需要确定的具体事实就是这些个人的肉体组织,以及受肉体组织制约的他们与自然界的关系。当然,我们在这里既不能深入研究人们自身的生理特性,也不能深入研究各种自然条件——地质条件、地理条件、气候条件以及人们所遇到的其他条件 [注:手稿中删去了以下这一段话:“但是,这些条件不仅制约着人们最初的、自然产生的肉体组织,特别是他们之间的种族差别,而且直到如今还制约着肉体组织的整个进一步发达或不发达。”——编者注] 。 任 何历史记载都应当从这些自然基础以及它们在历史进程中由于人们的活动而发生的变更 出发。 ” 马克思 和 恩格斯 :《费尔巴哈》(1845—1846 年)。《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 卷第 24 页。 https://www.marxists.org/chinese/marx-engels/03/003.htm “广义胡焕庸线”的存在被证实! 2014-12-24 真傻提出: “类似胡焕庸线,非洲、南美洲、美国、欧洲等处也有类似的植物生长的边界线,即广义的胡焕庸线。在农牧业为主的社会,植物生长的情况,与人口密度的分布有一定的关系:人必须一定量的水、粮食和蔬菜。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853546.html 发 表于 2015-11-23 19:42 人口分布,直接受到水资源等客观条件的制约。因此,植物的繁茂状态,是人类存在的先决条件,但不一定有人(如太冷)。在天气较暖的地区,这两种分布应该有较强的相关性。 http://bbs.sciencenet.cn/thread-2379584-1-1.html http://www.tech110.net/home.php?mod=spaceuid=11851do=blogid=74006 目前看上去被证实存在: 搜狐,2017-06-17,原来每个国家都有一条“胡焕庸”线 http://www.sohu.com/a/149799395_534679 这几天, 一条 82岁 高龄的地理分割线又火了。这就是中国人口分布的分界线,也称作“胡焕庸线”。 (1)美国U型 线也和“胡焕庸线”类似,与美国的地形 、降雨量分割线基本吻合。 (2)加拿大由于北方太冷,其超过90%的加拿大人口居住在距离美国边境250公里以 内的南部地区,因此加国的“胡焕庸线”也大致位于此线附近。 (3)俄罗斯 的“胡焕庸线”是一条近似 斜线,基本分割了俄罗斯的欧、亚地区和南部地区。俄罗斯欧洲部分人口,就占了全国的75%。 (4)澳洲地广 人稀,其“胡焕庸线”可以大致用一条分割东西部的直线来表示。澳洲大部分人口位于直线以东,主 要集中在东南部沿海的悉尼、墨尔本、布里斯班等城市。线的西部只有零星的城市。 (5)日本 的“胡焕庸线”,则是一个倾 斜的矩形。矩形内的关东平原(东京)、浓尾平原(名古屋)、近畿平原(大阪、京都、神户)、濑户内海沿岸和九州岛的福冈,是日本人口最密集的区域。 (6)法国是典型的一城独大(首都)型,类似的还有西班牙。大巴黎都会区(下图圈内)的人口就占全法国人口的20%,GDP占全法国近40%。 (7)最后看全球的人口分布。 世界的“胡焕庸线”可以较简单粗暴的概括为“ 深V地 带”,该地带内的西欧、印度、中国是世界人口最稠密的地方。当然,还有美国、埃及北部、西非、巴西东南岸、东南亚爪哇等人口聚集地。 相关链接: 2014-12-22,胡焕庸线:清晰可见(美卫星的植物碳汇图)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853546.html 2015-3-30, Zenas(真傻,Zheng-Ling YANG)个人创新观点汇总(第一批) http://bbs.sciencenet.cn/thread-2379584-1-1.html 2015-10-01,胡焕庸线:尚未突破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924668.html Population density (people per km2) map of the world in 1994. Red and pink areas denote regions of highest population density. https://en.wikipedia.org/wiki/World_population#/media/File:World_population_density_1994.png World population, From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The distribution of human world population in 1994 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b/bc/Population_density.png Population, From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感谢您的指教! 感谢您指正以上任何错误 ! 感谢您提供更多的相关资料! http://www.sohu.com/a/149799395_534679 美国的人口密度分割线是一个不规则的U型线。 算上阿拉斯加、夏威夷及其它的一些海外领地,U型线内外的面积大约为50%对50%,人口比例为14%:86%,GDP比例约为11%:89%。虽然比例没有中国的悬殊,但仍然有地域分布不均的情况。 美国U型 线也和“胡焕庸线”类似, 与美国的地形、降雨量分割线基本吻合。美国人口主要分布在东、西海岸、五大湖沿岸、密西西比平原和南部德州、佛州,避开了中西部地势较高的落基山脉和科迪勒拉山脉。
个人分类: 人类的宇宙环境|9348 次阅读|29 个评论
中国村镇落布局的合理性(1): 依地势而建
蒋高明 2015-2-15 18:37
中国村镇落布局的合理性之一: 依地势而建 蒋高明 打开中国地势图,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的地势从西到东是逐级下降的,从青藏高原最高峰 8848 米 ,一直下降到沿海海拔只有一两米。中国地势分为三级台地,第一阶梯与第二阶梯以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为界,平均海拔在 4000 米 以上,以高原为主,世界上最高的高原 —— 青藏高原就分布在那里;二三阶台地以大兴安岭、太行山、雪峰山为界,海拔 1000~2000 米 ,以高原盆地为主;第三阶梯以东地区,海拔多在 500 米 以下以平原丘陵为主,有黄淮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两广丘陵等,是中国粮食的主要来源区域。 西北部和青藏高原等地因暖湿气流被阻碍,降雨很少。黄土高原由于水土流失等各种原因,水资源也很紧张。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四川盆地交界处,特殊的地形导致水资源十分丰富。中国人群最高的居住地在 4000 多米左右,而沿海只有几米。这样的特点恰好说明,在长期的人类进化过程中,形成了特殊的具体格局,这些格局是从食物供应、水源、建筑材料、防御等特点考虑的。中国村镇形成因此具备其自然属性的合理性。。。 我国到底有多少城镇,相信很多专家也说不清楚,这是因为不同年代中国城镇数量变化很大。 1978 年,我国万人以上的城镇共 1497 座,平均每万平方公里 1.56 座 。城镇密度最大为江苏、浙江两省,分别为 8.74 和 6.38 座/万平方公里,密度最小为西藏和青海,只有 0.02 和 0.11 座/万平方公里。城镇密度大的省份包括江苏、浙江、安徽,广东和福建等五省,而小的省份包括云南、内蒙,甘肃、宁夏、新疆、青海和西藏等七省(区)。 而到 1985 年,我国共有各类城镇 7928 座,平均每万平方公里有 8.26 座城镇。由于我国正处于城镇经济大发展时期,城镇网密度的分布既继承了历史上城镇分布的基础,又受到了国家生产力布局自东而西推移的影响,表现为代表历史遗存主流的城镇网,密集分布于东南的格局基本未变;同时作为新城市(镇)迅速崛起的 “ 三线 ” 建设地区,其城镇网密度正在发生根本的变化。 1999 年,全国城镇人口 3.89 亿人,占总人口的 30.9% 。全国设市城市 668 个,建制镇 19000 多个。 1978-1998 年期间,我国城镇化水平提高了 13 个百分点,年均增长 0.63% ,是前 29 年我国城镇化速度的 2.5 倍,是世界同期城镇化平均速度的 2 倍。期间,我国城镇化过程实现了持续、稳定的增长,进入了加速发展阶段。 从全国城镇网密度看,全国平均每 1210.6 平方公里就有一个城镇,而东部地带每 438.6 平方公里拥有一个城镇,中部和西部则分别为 1049.3 平方公里和 2531.6 平方公里拥有一个城镇,总体上仍然表现为东密西疏的城镇网分布规律。而从各省区城镇网密度图看,我国 “ 三线 ” 建设的重点地区,如黔、滇、陕、豫、鄂、湘及川等省区,城镇网密度与城市网密度有明显的变化,尤以湘、鄂、黔、滇四省区最为突出。全国城镇网密度表现为环渤海湾最密,东部、东南沿海、陕、鄂、湘次之,豫、皖、赣、桂、川、黑再次,西部地带最疏的特征。海拔越高,居住的人越少,那里地广人稀。 这就是说,我国的城镇密度是由东向西逆降的,是与我国各省区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口密度相适应的。就全国范围讲,集聚型城镇主要分布在东半部,集中在几个平原三角洲地区,如黄河、长江、珠江三角洲地区,与这些地区良好的水热资源条件有关,即能够生产大量人口所需要的食物,并由此带动了产业化分工。城镇分布受自然、技术及社会经济等因素的制约,而天然的地势条件是决定人口分布的最主要原因。 许学强、胡华颖、张军 . 1983. 我国城镇分布及其演变的几个特征 . 地理经济 . 第 3 期 .
个人分类: 建言新农村|3448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国人口分布情况
zhao1198 2009-10-12 17:59
中国人口分布情况 我国人口地区分布的总特点是: 东部多,西部少;平原、盆地多, 山地、高原少;农业地区多,林牧业地区少;温湿地区多,干寒地区少; 开发早的地区多,开发迟的地区少;沿江、海、交通线的地区多, 交通不便的地区少。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按各省(区)人口平均密度可分成4类地区: ①非常稠密区。每平方公里人口在400人以上,包括沪、京、津、苏、鲁、豫、粤、浙、皖等6省3市。本区土地面积较少,为89.1万平方公里,仅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9.4%。而人口却达到4.91亿,占全国总人口的38.8%,平均每平方公里高达552人。本区地势平坦,水热资源较丰富,开发历史悠久,工农业较发达,交通方便,城市数量多,故人口最为稠密; ②稠密区。每平方公里人口在200-400人之间,包括渝、冀、鄂、湘、辽、闽、赣、琼、晋、黔等10省市。本区土地面积为147.56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15.5%,人口4.18亿,占全国总人口的33%,平均每平方公里283人,高于全国平均人口密度的1.13倍。本区除辽、晋外,大部分处于亚热带、热带丘陵山区,水热资源充沛,开发历史悠久,农业、工业有一定基础。故人口密度较大; ③较稠密区。每平方公里人口在100-200人之间,包括桂、陕、川、吉、云、宁等6省(区)。本区土地面积为155.36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16.3%,人口2.4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94%,平均每平方公里155人,高于全国平均人口密度。本区除吉林外,基本上位于第二阶梯,以山地、高原为主,社会经济发展受到一定经济限制,因而人口较少。但本区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四川盆地、汉中盆地、径渭平原农业发达,因而人口密度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④稀少区。每平方公里人口在100人以下,包括黑、甘、蒙、新、青、藏等6个省(区)。本区地域辽阔,土地面积为559 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59%,人口1.13亿人,只占全国总人口的9%,平均每平方公里20人,远远低于全国平均的人口密度。本区地处边疆和内陆,多高山、高原和荒漠,自然条件差,开发历史较迟,交通不便,经济基础薄弱等,因而人口很少。此外,在全国各省(区)、各地区内,由于自然、社会经济条件的差异,人口密度仍有较大的差别。例如,四川成都平原,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在800人以上,而川西山区每平方公里却在100人以下。
个人分类: 中国_经济|4679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9 04:1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