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一氧化碳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Aqua卫星监测加州大火产生的一氧化碳
xuxfyuwp 2020-10-13 21:05
9 月 6 日至 14 日在加州大火造成的大气中一氧化碳浓度三天平均值。红色和橙色区域为较高浓度区。 美国 Aqua 卫星上的大气红外探测仪( AIRS )捕获了近期自加州林火造成的的一氧化碳烟羽。截至 9 月 14 日,加州发生 28 起一定规模的野火,包括 8 月 17 日开始的连片大火,过火面积超过 471,000 英亩,是加州有史以来最大的林火。 动画显示了 9 月 6 日至 9 月 14 日期间一氧化碳浓度在 3 英里( 5 公里)高度以上的三天平均值。红色和橙色区域表示一氧化碳浓度极高,大于 350ppbv ( parts per billion by volume )。一氧化碳的正常浓度显示为黄色和绿色,含量在 30 到 50 ppbv 之间。 伴随火和烟、灰释放出来的一氧化碳是一种污染物,在大气中能持续约一个月,并且可以远距离传播。这些被测出的气体位于较高海拔处,对我们直接呼吸的空气影响很小,但若随强风向下传播,则会严重影响空气质量。一氧化碳会同时对空气污染和气候变化产生影响。 野火产生的强烈热流将一氧化碳带向空中,通过 AIRS 仪器进行检测到这一过程。空中的西风急流将一氧化碳羽吹向整个美国并跨越大西洋。 AIRS 与先进的微波探测仪( AMSU )结合使用,可探测到来自地球的红外和微波辐射,这两个仪器协同工作,共同观测来自地球表面及以上的信息。该系统具有 2,000 多个感应大气不同区域的通道,从而获取到地球天气、气候变量的三维结构,包括大气温度和湿度,云量和高度,温室气体浓度及其他大气现象。 AIRS 和 AMSU 安装在 NASA 的 Aqua 航天器上,于 2002 年发射进入地球轨道,由 N 位于加州的喷气动力实验室( JPL )管理。
个人分类: 文章|4605 次阅读|0 个评论
星际分子掠影(二)一氧化碳($^{12}$CO……)
qianlivan 2013-10-21 09:34
基本参数 理论计算的$^{12}$CO的电偶极矩为0.125德拜,实验测量值为0.122德拜(Scuseria et al. 1991)。最近也有一些不同的结果,相差在30%以内(Woon Herbst 2009)。 常见跃迁 常见CO跃迁是转动跃迁($J=1\to $0, 2$\to $1, 3$\to$2...)。$^{12}$CO $J=1\to 0$的频率是115.271203 GHz,爱因斯坦A系数是$7.4\times 10^{-8}$,(分子氢,或者说通过碰撞激发CO跃迁的分子)临界密度大约是740 $\rm cm^{-3}$。$^{13}$CO $J=1\to 0$的频率是110.201370 GHz,爱因斯坦A系数是$6.5\times 10^{-8}$,临界密度大约是650 $\rm cm^{-3}$。C$^{18}$O $J=1\to 0$的频率是109.782182 GHz,爱因斯坦A系数是$6.5\times 10^{-8}$,临界密度大约是650 $\rm cm^{-3}$(Rolhfs Wilson 2005)。 发现 星际$^{12}$CO分子是Wilson等人1970年在猎户座分子云中发现的(Wilson et al. 1970)。其它几种同位素分子随后被发现(Penzias et al. 1971)。 应用 通常认为分子云中主要成分为H$_2$(此外,曾经有研究表明相比H$_2$,H与CO碰撞的截面要小一个量级, Balakrishnan et al. 2002)。CO跃迁由H$_2$激发,所以CO跃迁强度反映了H$_2$分子的数量,可以用CO跃迁的强度计算CO柱密度,进而测量H$_2$的柱密度(13CO和H$_2$的丰度比大约是$1.7\times 10^{-6}$,Frerking et al. 1982)。 12CO跃迁通常是光学厚的,所以12CO跃迁可以用来估计分子云的温度。$^{13}$CO谱线也常作为模板拟合冷中性氢谱线(Li Goldsmith 2003)。 参考文献 Balakrishnan et al., 2002, ApJ, 568, 443 Frerking et al. 1982, ApJ, 262, 590 Li Goldsmith, 2003, ApJ, 585, 823 Penzias et al. 1971, ApJ, 165, 229 Rohlfs Wilson, 2005, 射电天文工具,343页,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Scuseria et al., 1991, J. Chem. Phys., 94, 6660 Wilson et al. 1970, ApJ, 161, 43 Woon Herbst, 2009, ApJS, 185, 273
个人分类: 知识|3421 次阅读|0 个评论
一氧化碳(CO)的抗炎作用与机制
ssbbww 2012-11-16 17:07
一氧化碳( carbon monoxide , CO )在机体内由血红素加氧酶 (HO) 催化血红素产生, CO 过去曾被认为是破坏细胞呼吸作用的有害物质。近年来的研究发现 CO 是一种气体信号分子,在离体和在体模型中对由内毒素诱导产生的各种细胞因子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作为 机体内一种重要的化学气体信使,参与了炎性反应引起的氧化应激反应、缺血再灌注损伤、内毒素休克等病理过程,发挥着重要的抗炎、抗凋亡和细胞保护作用。 近年来, CO 作为炎性反应一系列病理生理反应中的一种新的内源性介质和干预因子开始受到重视。 我们前期研究也发现增加内源性 CO 可以有效地缓解急性炎症反应,表现出重要的细胞保护作用和抗炎效用,但其机制尚未完全明确。 既往研究常采用吸入 CO 作为外源性 CO 的来源,它的弊端较多:装置复杂、吸入浓度较难控制和维持、难以在实验需要时追加剂量、易导致碳氧血红蛋白 (HbCO) 血症等。 外源性一氧化碳释放分子( tricarbonyldichlororuthenium ( Ⅱ ) dimer , CORM )是近年来新合成的一种一氧化碳复合物,经适当溶剂溶解后,在生理环境中可以持续释放 CO 发挥生理作用 ,其浓度控制相对容易且正确, 在一定生理剂量时并不提高动物体内 HbCO 的浓度, 长期使用追加方便,使得外源性 CO 的应用领域得以快速拓展。 我们的研究证实 , 外源性 CO 对严重烧伤后早期重要脏器(肝、肺、肾、小肠等)的炎性反应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 CLP 脓毒症小鼠干预,也能明显抑制全身炎症反应,保护重要脏器,改善凝血系统的过度活化,从而提高动物生存率(我们已经发表近 20 篇相关文章)。 希望感兴趣的同道多多交流。
8545 次阅读|0 个评论
单原子铂依然保持稳定,且具有催化氧化活性
热度 3 zhpd55 2011-8-2 08:33
单原子铂依然保持稳定,且具有催化氧化活性
中美科学家发现,以铁氧化物为载体的单个铂原子(Pt_1/FeO_x)照样可以发挥催化作用,使CO转化为CO_2.相关研究结果发表于2011年7月22日在 《 Nature Chemistry》网站 。 催化作为关键的核心技术,长期以来在国民经济的诸多方面,如石油炼制、合成化肥、合成纤维和汽车尾气处理等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近年来,资源优化利用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强大需求使与能源、环境、农业和人类健康密切相关的化学工业面临着一场重大的革新和变革,作为主导和关键技术的催化也正在经历着一场重大的科学和技术的创新,催化科学和技术的发展更加强调通过对催化过程和催化剂的选择和调控,追求温和条件下目标产物100%的选择性一直是科学家的奋斗目标。 铂和其他贵金属微粒被固定在氧化物的表面,作为催化剂已经广泛应用于汽车尾气处理以及众多工业领域。但是,催化作用仅仅局限于铂以及贵金属材料的表面,因此提高其比表面积,是其微粒尽可能小就成为催化剂制造商的一个难题,因为亚纳米粒度大小的微粒,倾向于扩散和凝聚而导致催化剂失活。 中美科学家联手通过调整共沉淀过程中的温度、pH以及其他参数,是粒度尽可能小所面临的问题迎刃而解。中方的研究团队是来自中科院大连物理化学研究所的Botao Qiao and Tao Zhang ( Dalian Institute of Chemical Physics )以及北京清华大学的 Jun Li (Tsinghua University, in Beijing);而美方的是来自美国密苏里大学的 Jingyue Liu (University of Missouri)等人。他们制得了以铁氧化物纳米晶体为载体,而且在其表面上分散着单个Pt原子,将这种催化剂应用于氢过量而CO很少的体系中,进行CO的催化转化实验结果表明,不仅单个Pt原子是稳定的,而且催化活性是其他应用于CO氧化转化反应中的Pt催化剂、Cu催化剂的2-3倍。 详细内容请浏览: http://doc.sciencenet.cn/DocInfo.aspx?id=2515
个人分类: 新科技|5926 次阅读|4 个评论
[转载]氧化锡修饰碳载铂2钌3催化剂:抗一氧化碳中毒催化剂
林凡 2011-3-4 17:46
Effect of Addition of SnO x to the Pt2Ru3/C Catalyst on CO Tolerance for the Polymer Electrolyte Fuel Cell J. Electrochem. Soc., Volume 158, Issue 4, pp. B448-B453 (2011)(Published 2 March 2011) ABSTRACT REFERENCES (31) Guoxiong Wang , Tatsuya Takeguchi , Ernee Noryana Muhamad , Toshiro Yamanaka , and Wataru Ueda Catalysis Research Center, Hokkaido University, Sapporo 001-0021, Japan SnO x -modified Pt 2 Ru 3 /C catalysts were prepared by depositing SnO x nanoparticles onto a commercial Pt 2 Ru 3 /C catalyst at different p H values together with a post-treatment in reduction atmosphere to improve the catalytic activity for H 2 /CO electro-oxidation. The structure and morphology of Pt 2 Ru 3 /C and SnO x -modified Pt 2 Ru 3 /C catalysts were characterized by x-ray diffraction and scanning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Electrochemical activities were evaluated by CO stripping voltammetry and a single cell test in combination with on line microgas chromatograph analysis and in situ infrared reflection–absorption spectroscopy (IRRAS). The Pt 2 Ru 3 /C and SnO x -modified Pt 2 Ru 3 /C catalysts had similar morphology and particle size. Electrochemical, on line microgas chromatograph analysis of anode outlet gas and in situ IRRAS measurements indicated that the SnO x -modified Pt 2 Ru 3 /C catalyst prepared at the p H value of 5 during the SnO x deposition process exhibited the greatest CO tolerance by improving the CO electro-oxidation efficiency. 2011 The Electrochemical Society History: Submitted 6 November 2010; revised 14 January 2011; published 2 March 2011 Permalink: http://dx.doi.org/10.1149/1.3552942
个人分类: 燃料电池|1514 次阅读|0 个评论
把吸烟者挡在研究生行列之外
热度 8 longfo 2011-2-8 17:28
禁止招收吸烟研究生的倡议 烟草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杀手,是导致多种种疾病的罪魁祸首。烟草内含有尼古丁、一氧化碳、焦油、放射性物质以及砷、汞、锡、镍等重金属元素。吸烟是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远远超过了吸毒、艾滋病和其他疾病。中国每年死亡人口中四分之三死于烟草危害。 被动吸烟也是人类的杀手,美国的调查表明, 1995 年到 1999 年,美国 每年 死于二手烟危害的大约 3.5 万人,而且女性致肺癌的人数目前已经超过其它癌症死亡人数的总和,这多拜二手烟所赐。吸烟是肺癌的元凶,肺癌已经成为癌症死亡原因第一位,然而烟草危害还不仅限于肺癌,烟草广泛参与了多种癌症,是癌症发病的最主要促进因素。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二手烟危害,无异于持枪杀人,将很多爱好健康的健康人推向了死亡的边缘,其行为之卑劣,其用心之狠毒,其影响之恶劣,为国人叹为观止,在封建王朝当有诛九族,灭全家之罪过。 大学是人才聚集之地,是国家未来发展之希望,是我国走向繁荣的重要推动力,尤其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交通大学等著名学府更是承担着国之重任。大学禁烟,校园禁烟,当是禁烟之重任。不然国之良将将死于校园,国之栋梁将夭折于卑鄙行径之下,国将不国,家破人亡。 现在教室里、厕所里、宿舍里、实验室内、校园里、办公室里、操场上、图书馆里,到处可见烟蒂和吸烟者无耻的身影,残害着国家幼小的花朵。在这个世界上,校园禁烟如此失败,中国当属一怪。 昔落寞清朝尚可见林则徐烧鸦片,今我泱泱中华却还在校园内残害国家的未来。于我心痛之,彻心彻肺。我辈怎不见花之凋零,却可容忍那违法吸烟之辈。 研究生导师是我国素质最高之一族,把持着国家科学发展和政策方向,是国家的火车头和发动机。研究生是国之栋梁之栋梁,担负着国家未来的发展。国家的发展,国家的健康维系在这一群人手里。决不能让那些冷面杀手混入这个行列,有则诛之。故而,我向广大的研究生导师提出如下倡议: 1、 不当众吸烟,不在公共场合吸烟; 2、 不敬烟,不强迫别人吸烟; 3、 相同条件下,不录取吸烟者作为自己的硕士、博士; 4、 面试时把是否吸烟作为面试题目,并作为考核标准之一; 5、 不推荐吸烟考生攻读硕士、博士; 6、 发现学生吸烟,当进行劝阻,如在公共场合吸烟,当给予警告做出相应处理; 7、 鼓励实验室、课题组内无烟化; 8、 积极配合宿管人员处理宿舍吸烟的学生; 9、 吸烟的导师带头禁烟,少吸烟; 10、 逐步实现课题组无吸烟硕士、博士,把吸烟者挡在高等人才之外。 我们的学术环境在逐步恶化,吸烟是一个推动器,多少人因为吸烟被迷惑了心智,多少人因为二手烟而患病死亡,我们学术队伍,应该逐步实现无烟化,尤其要把吸烟阻挡在高等教育之外。积极排除吸烟者,是对健康人的负责。我们不歧视吸烟者,但是我们更尊重健康人的健康。希望各高校的导师们在下面签字,保证不吸烟,少吸烟,不招收吸烟者进入科研队伍。谢谢各位老师。 一年一度的研究生面试又要开始了,希望各位老师响应倡议,为了我国的发展,科学的进步,把吸烟者挡在研究生行列之外。
3027 次阅读|42 个评论
一氧化碳的毒性和解毒
yaoronggui 2010-8-9 00:37
一氧化碳跟血液里的血红蛋白结合成稳定的碳氧血红蛋白,随血液流遍全身。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结合力要比氧与血红蛋白的结合力大 200~300 倍,因此,一氧化碳一经吸入,即与氧争夺血红蛋白,同时,由于碳氧蛋白的存在,妨碍氧合蛋白的合成和正常解离,使血液的带氧功能发生障碍,造成机体急性缺氧。医疗上常用静脉注射亚甲基蓝进行解毒,这是因为一氧化碳与亚甲基蓝的结合比碳氧血红蛋白更牢固。
个人分类: 化学与生活|5063 次阅读|0 个评论
验证CO的方法
yaoronggui 2010-6-11 06:54
2010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 ( 全国 I 卷)化学试题第 29 题( 4 )问: 验证 CO 的方法是 。真题具体内容见: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33825 真题提供的标准答案: 点燃气体,火焰呈蓝色,再用一个内壁附着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烧杯内壁的石灰水变浑浊 下面这几个答案也可以: 利用它的化学性质即可燃性和还原性。 1 、 可燃性:点燃该气体,先用冷而干的烧杯罩在火焰的上方,观察有无水珠生成,再迅速把烧杯倒过来,向其中倒入石灰水,观察有无浑浊。若没水珠,只有石灰水变浑浊,它就是一氧化碳。 2 、还 原性: 把该气体通入灼热的氧化铜,再把生成的气体导入澄清的石灰水,若黑色的粉未变红色,石灰水变浑浊,就能说明该气体是一氧化碳。 3 、 CO 与 PdCl 2 溶液发生反应产生黑色金属钯粉末,反应中有水参加,可利用氯化钯检测 CO 对大气的污染程度,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O + PdCl 2 + H 2 O = Pd + CO 2 + 2HCl 下列气体燃烧时产生蓝色火焰: H 2 燃烧: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 S 燃烧:(空气中)持续燃烧有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氧气中)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实际上是硫蒸汽燃烧) CO 燃烧: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蓝色的火焰 CH 4 燃烧:甲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明亮并呈蓝色的火焰 H 2 S 燃烧:硫化氢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个人分类: 高中化学|4651 次阅读|0 个评论
无形杀手无处不在-冬季将临警惕一氧化碳中毒!
xue40 2009-10-14 13:36
一氧化碳中毒-无形杀手无处不在 几年前我曾有感山西省蒲县一教学点6名寄宿小学生突然死亡震惊全国的事件,一时间有关死因的种种议论和推测莫衷一是,后经警方多方勘查和实验证实,6名幼小的生命死于宿舍内仅一板之隔的一台3000瓦发电机运行时产生的一氧化碳。发表一篇文章叫一氧化碳中毒-无形杀手无处不在以求警示民众警惕生活中的无形杀手,引起人们对一氧化碳中毒的重视。然今天看来这一话题仍不陈旧,每逢秋去冬来,我们又迎来了一氧化碳中毒高发期。值此,我将原来的文章略做调整发表于此,其心一如既往。 1. 发电机是怎么产生一氧化碳,导致人死亡的呢? 一氧化碳是一种最常见的无色、无嗅、无味、无刺激性的有害气体,素有无形杀手之称。任何含碳物质在燃烧不完全时均可产生一氧化碳。我们知道,发电机通常是通过燃烧燃油产生动力来发电的。各种燃油就是高含碳物质,同汽车发动机一样,发电机在运行时同样会产生大量的含有一氧化碳的废气,同时它还要消耗大量环境中的氧气。由发电机运行导致的一氧化碳中毒在发达国家尤为常见。据资料显示,即使在对居民进行了很好预防一氧化碳中毒的宣传教育情况下,美国2005年还是在温暖的8月飓风卡特里娜登陆佛罗里达时,由于电力中断,人们纷纷采用小型发电机发电,据不完全统计仅2天之内就导致28人一氧化碳中毒。而在美国阿拉巴马州和德克萨斯州卡特里娜和丽塔两次飓风登陆时由于上述同样原因先后导致78人一氧化碳中毒,其中10人死亡。据调查显示,这些发电机均是安装在室外,仅是与居室窗子或通风口较近就导致了如此多的中毒事件发生。目前正直冬季,在我国山西这一比较寒冷的地区,在那么一个相对更加密闭的室内,将一个3000瓦的发电机和6名幼小的生命同处一室,其悲剧的发生就不足为怪了。这一事件再一次用血的教训给我们敲响警钟-无形杀手无处不在,一氧化碳就在我们身边,要时刻警惕一氧化碳中毒。 2. 目前一氧化碳中毒都有哪些新的形式? 一氧化碳中毒是包括发达国家在内的世界上许多国家最常见的有害气体中毒。在我国北方,尤其是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因为老百姓取暖做饭都要烧煤,那时频繁发生中毒死亡事件,俗称煤气中毒,人们对一氧化碳中毒并不陌生,且经常保持着高度的警惕性。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居住环境的改善,燃气取代了烧煤,燃煤导致的一氧化碳中毒日渐减少,人们预防一氧化碳中毒的意识逐渐淡漠了。殊不知一氧化碳这一无形杀手却始终没有远离我们的日常生活,而且随着现代物质生活的改善,这一无形杀手又以多种新的形式悄悄的,可能比以前更亲密的方式藏在我们身边。目前常见的形式有如下几种能够:燃气热水器,燃油和燃气暖气,炭火:如炭火锅、炭火盆;燃气灶:如煤气灶、液化石油气灶、天燃气灶;内燃机:如汽车发动机、发电机等。 20世纪90年代初期,随着我国城市居民居住条件的改善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逐渐搬出了平房住进了楼房,为了洗浴方便纷纷安装了煤气热水器。由于经济因素早期热水器通常档次不高,没有密闭进排风系统,安全性不强。再加上安装不合理,大多被安装在居室内,有的甚至还被安装在浴室内,导致大量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发生。当时因煤气热水器中毒死亡的事件时有发生,更有阖家闭户惨不忍睹的案例。目前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北方城市居民提高了对煤气热水器的安全认识,逐渐淘汰了早期的煤气热水器,换上了安全性较高的密闭式燃气热水器或电热水器,这一原因导致的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在大城市中发生越来越少。但在中小城市和农村,特别是我国南方许多地区,这种原因导致的一氧化碳中毒还呈增高趋势。例如就在今年11月28日在我国安徽省芜湖市著名的傻子瓜子创始人年广九长子与一名女子神秘死亡于房中。经芜湖市警方缜密勘查,确认两人系在封闭环境下长时间使用液化石油气热水器所致一氧化碳中毒死亡。此外,随着燃气设施,如:燃气炉灶、燃气暖气等的应用的不断增多和长时间使用后的老化,使这一安全隐患在我国城市和农村都应给与高度重视。 目前随着我国不同城市居民汽车保有量的不断提高,汽车发动机燃烧的废气导致的一氧化碳中毒发病呈逐渐增高势头。有资料显示,目前美国每年约有2000多例一氧化碳中毒患者中,在汽车内因汽车尾气导致的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占大多数。尤其在冬季,密闭车窗,开着汽车暖风,长时间呆在车内或汽车发动状态长时间停在车库内均可导致严重的一氧化碳中毒发生。 还有在寒冷的冬季,人们喜欢躲在密闭的居室内吃炭火锅,殊不知炭火燃烧过程中可产生大量一氧化碳,导致严重的一氧化碳中毒,同样致人死亡。此类中毒案例不仅在我国北方,而且在我国南方地区也屡见不鲜。尤其在吃火锅的时候喝上2两,迷迷糊糊,早期中毒症状不易引起人们的警觉,危害更加隐蔽。例如今年7月北京宣武区4人因在包厢吃火锅导致集体一氧化碳中毒。去年12月广东省茂名市在一餐馆内吃火锅的12名食客因一氧化碳中毒被集体送往医院救治。此外,目前城市平房区和农村居民通常采用土暖气炉为屋内供暖,由于炉具假冒伪略,被老百姓称之杀人炉的存在和炉具安装不合理,与居室没有完全隔离或炉灶间与居室留有通道相连,也是导致大量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发生的主要形式。在我国南方地区大多无供暖设施,冬季寒冷时老百姓通常采用炭火盆取暖也是引起一氧化碳中毒的原因之一。总之,要教育我们的人民,要始终保持高度的警惕,要时刻预防生活中可能发生的一氧化碳中毒。 3. 一氧化碳中毒有哪些症状? 一氧化碳中毒有急性和慢性之分。我们通常说的一氧化碳中毒大多指的是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症状年表现与中毒程度、患者既往健康状况,以及中毒时活动状况有关。轻度中毒患者表现为:剧烈头痛、头晕、四肢无力、恶心、呕吐、意识模糊、嗜睡。原有冠心病的患者可出现心绞痛发作;中度中毒则患者出现昏迷,对疼痛刺激还有反应,瞳孔对光反射和角膜反射存在,腱反射减弱,呼吸、血压和脉搏可有改变;重度中毒患者出现深度昏迷,大小便失禁,各种反射消失。出现肺脑水肿,呼吸急促,心律失常等多种并发症,严重可致死亡。此外,上述中重度一氧化碳中毒患者虽经积极抢救临床消失,自我感觉恢复如常以后,还会有部分患者经过一段时期(通常是2-60天)的时间,我们称之为假愈期后再次出现表情淡漠、反应迟钝、谵妄、无自主要求,痴呆甚至昏迷等意识障碍;或同时出现肢体僵硬、行走不稳、大小便失禁,出现震颤麻痹综合征表现。部分患者还会出现癫痫发作,继而昏迷等表现。临床上统称之为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该病虽经系统治疗有相当部分患者可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甚至痊愈,但病情痛苦,疗程长,致残率高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严重的经济负担和社会负担。 4. 一氧化碳中毒的病理机理? 一氧化碳中毒主要是由于一氧化碳进入体内以后与血红蛋白牢固结合,降低甚至剥夺血液携氧能力引起组织缺氧导致的。CO吸入体内后,85%与血液中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稳定的碳氧血红蛋白。由于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比氧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大240倍。即使吸入较低浓度一氧化碳即可产生大量的碳氧血红蛋白,碳氧血红蛋白不能携带氧,而且不易解离,比氧合血红蛋白解离速度的小3600倍。那么大量的血红蛋白一旦被一氧化碳结合后便失去了携氧能力。血液就失去了输送氧气的功能,机体组织得不到氧供便发生了一系列病理改变,甚至危及生命。患者一氧化碳中毒的程度与患者所处的环境中一氧化碳的浓度和时间成正比。也就是说,如果环境中一氧化碳浓度很高,即使几分钟就可致人死亡。有时虽然环境中一氧化碳浓度并不高,但患者在该环境中停留时间很长也同样可导致严重的一氧化碳中毒。 5. 一旦发生一氧化碳中毒后怎么办? 在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救治上,要始终牢记时间就是生命,这里时间指的是:患者脱离中毒气体的时间越快越好;保持患者通气道通畅,有效改善缺氧越早越好;尽量让患者保持安静不动越静越好;抓紧护送到有高压氧舱的医院,交给专业的医务人员救治越早越好。要注意如下几方面: ① 发生一氧化碳中毒后首先要迅速开窗换气,关闭毒源,有条件的情况下迅速撤离中毒环境; ② 要将患者在注意保暖的情况下放置于通风良好的环境中,解开领扣,清理患者口中呕吐物和假牙等异物保持其呼吸道通畅,并保持静卧,减少一切不必要的活动和刺激以减少体内的氧耗; ③ 有条件时应迅速给患者经鼻管高流量吸氧; ④ 抓紧与急救人员联系,尽可能迅速将患者送到具有高压氧舱的医院救治; ⑤ 千万不要对患者采用民间流传的灌醋、灌凉水、接地气的土方法,其后果贻害无穷; 实践证明,绝大多数患者,即使中毒程度很重只要治疗及时可靠,患者预后还是良好的。 6. 如何预防一氧化碳中毒? 过去老百姓对传统的煤火引起的一氧化碳中毒了解较多,所采用方法也经济使用,如:合理安装风斗,注意居室通风换气,经常检查和清理煤灶火门、烟道。而现在城市生活中我们要根据生活环境的改变和可能的一氧化碳毒源的改变,更加增强防范一氧化碳中毒的安全意识,要每一个居民都知道随着现代的燃气、燃油、取暖和居室密封条件的改善,一旦发生一氧化碳产生和泄漏,其浓度更高,范围更广,危害更大。要呼吁科学预防一氧化碳中毒设施的建设。主要注意如下几点: ① 在必要的地方,如:厨房、居室和一切有一氧化碳毒源的区域安装一氧化碳报警器; ② 定期的请专业人员检查燃气管道、炉灶、燃气和燃油器械的安全性,确保其处于安全工作状态; ③ 要注重居室与毒源绝对隔离,切不可再犯山西省蒲县惨案人与发电机同处一室的错误; ④ 不要在密闭的室内吃碳火锅、点炭火盆; ⑤ 不要长时间在密闭的车厢内靠发动机供暖,更不能在发动机持续燃烧的状态在车厢内睡觉; ⑥ 长时间在开着发动机且停滞的车内停留时要注意保持车内的通风换气; ⑦ 不要在车库内长时间开着汽车发动机,要保证车库的安全统风; ⑧ 要经常检查一切废气排泄管道的通畅情况,确保废气排泄畅通无阻。
个人分类: 一氧化碳中毒及迟发性脑病|4533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08:5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