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成功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韩信作战如何随机而变
liux831 2008-12-14 15:51
十个成功秘诀: 1.优先工作(确定第一重点) 2.目标生活(如成为博士) 3.头脑风暴(最佳状态) 4.创造价值(言行有价值) 5.建立信誉(信任是很重要的) 6.运用灵感(灵机一动,计上心来) 7.提高效率(提高30%) 8.学会追补(差多少,补多少) 9.定期存钱(有钱相伴) 10.不断充电(通过学习,改进自己 韩信是著名的军事家。韩信作战,随机而变。成功者自有秘诀。 这正像研究思路,一种思路,先做模型,再进行实证;另一种思路,先有实例,再抽象模式。 袁隆平在培矮64S/E32的基础上,抽象出超级杂交稻的叶片应该是长、直、窄、厚、凹。国际水稻研究所则相反,先由计算机和人建模型,然后,按次模型进行育种。 袁隆平认为机遇很重要,因为他的助手在海南发现野败,进而培育出杂交稻。这是典型的因机遇而得天下的例证。 也有不是这样的例证。有一个院士,他主张先造成事实。比如,留学美国加州大学,1990年回国(那时海外留学生回国的很少)。组建国家队(国家重点实验室),申报院士,成立国家中心,自己推荐自己在一个领域做世界领袖。 希望广大网友分享成功故事。
个人分类: 未分类|1498 次阅读|0 个评论
一等斗鸡如何修炼成功
windest 2008-11-17 20:51
梁漱溟说,人一辈子首先要解决 人和物的关系 ,再解决 人和人的关系 ,最后解决 人和自己内心的关系 。就像一只出色的斗鸡,要想修炼成功,需要漫长的过程:第一阶段,没有什么底气还气势汹汹,像无赖叫嚣的街头小混混;第二阶段,紧张好胜,俨如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年轻人;第三阶段,虽然好胜的迹象看上去已经全泯,但是眼睛里精光还盛,说明气势未消,容易冲动;到最后, 呆头呆脑、不动声色,身怀绝技,秘不示人 。这样的鸡踏入战场,才能真正所向披靡,不战而胜。 转自《意林》杂志
个人分类: 生活感悟|1804 次阅读|0 个评论
什么是好工作-转载
zjgu 2008-11-16 04:06
外企员工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公司的成功, 并非个人的成功, 进外企的人往往并不能很早理解这一点, 把自己的成功90%归功于自己的能力, 当这些经理人40多岁了, 他们的薪资要求变得很高, 而他们的才能其实又不是那么出众, 所以走人 看待工作, 眼光要放远一点, 一时的谁高谁低并不能说明什么。 不赞成过于关注第一份工作的薪水, 更没有必要攀比第一份工作的薪水, 这在刚刚出校园的学生中间是很常见的。 去抢领先的位置并没有太大的意义。 刚进社会的时候如果进500强公司, 大概能拿到3k-6k/月的工资, 有些特别技术的人才可能可以到8k/月, 5年以后拿多少? 估计5k-10k了不起了。 起点虽然高, 但增幅有限, 后面的年轻人追赶的压力越来越大。 职业生涯就像一场体育比赛, 有初赛、复赛、决赛。 1、初赛的时候大家都刚刚进社会,做了经理。 2、复赛,单靠一点点努力和认真还不够,要有很强的坚忍精神,要懂得靠团队的力量,要懂得收服人心,要有长远的眼光  赢得了复赛以后,大约已经是一位很了不起的职业经理人了,当上了中小公司的总经理,大公司的副总经理,主管着每年几千万乃至几亿的生意。 3、 决赛来了,大家都是高手,只能等待对方犯错了,要想轻易击败对手是不可能的,除了使上浑身解数,还需要一点运气和时间。世界的规律依然发挥着作用,赢得复 赛的人已经不只是骄傲自满了,他们往往刚愎自用,听不进去别人的话,有些人的脾气变得暴躁,心情变得浮躁,身体变得糟糕,他们最大的敌人就是他们自己,在 决赛中要做的只是不被自己击败,等着别人被自己击败。这和体育比赛是一样的,最后高手之间的比赛,就看谁失误少谁就赢得了决赛。 三、什么是好工作 大家认为外企公司很好,可是好在哪里呢? 他们在比较好的写字楼,这是你想要的么? 他们出差住比较好的酒店,这是你想要的么? 别人会羡慕一份外企公司的工作,这是你想要的么? 那一切都是给别人看的,你干吗要活得那么辛苦给别人看? 另一方面,他们薪水福利一般, 并没有特别了不起, 他们的晋升机会比较少, 很难做到很高阶的主管, 他们虽然厌恶常常加班, 却不敢不加班, 因为你不干有得是人干, 出国真的有那么好么? 大多数还是在博士、博士后、访问学者地挣扎着, 至今只有一个正经在一个美国大学里拿到个正式的教职。 我有几个表亲也去了国外了, 他们的父母独自在国内, 没有人照顾,有好几次人在家里昏倒都没人知道, 出国,真的这么光彩么? 就像有人说的很多事情就像看A片,看的人觉得很爽,做的人未必。 好工作,应该是适合你的工作, 应该是能给你带来你想要的东西的工作, 小公司,未必不是好公司, 赚钱多的工作,也未必是好工作。 可能最好的已经在你的身边, 只是,你还没有学会珍惜。 人们总是盯着得不到的东西,而忽视了那些已经得到的东西。 四、普通人 中国的励志比较鼓励人立下大志愿, 卧薪尝胆,有朝一日成富成贵。 而国外的励志比较鼓励人勇敢面对现实生活, 面对普通人的困境,虽然结果也是成富成贵, 但起点不一样,相对来说,我觉得后者在操作上更现实。 我们都是普通人, 因此,我们不会买彩票中500万, 我们不会成为比尔盖茨或者李嘉诚, 我们不会坐飞机掉下来, 我们当中很少的人会创业成功, 我们之中有30%的人会离婚, 我们之中大部分人会活过65岁 李嘉诚比你有钱大致50万倍,他比你更快乐么? 有没有比你快乐50万倍,一定没有。 他比你最多也就快乐一两倍, 甚至有可能还不如你快乐。 寻找自己想要的东西不是和别人比赛, 比谁要得更多更高, 比谁的目标更远大。 虽然成为李嘉诚这个目标很宏大, 但你并不见得会从这个目标以及追求目标的过程当中获得快乐, 而且基本上你也做不到。 你必须听听你内心的声音, 寻找真正能够使你获得快乐的东西, 那才是你想要的东西。 成功有大有小, 快乐却是一样的。 我们追逐成功, 其实追逐的是成功带来的快乐, 而非成功本身。 职业生涯的道路上, 我们常常会被攀比的心态蒙住眼睛, 忘记了追求的究竟是什么, 忘记了是什么能使我们更快乐。 一夜暴富的新闻很多, 只见贼吃肉,不见贼挨揍。 我还是过普通人的日子,要普通人的快乐, 至少,晚上睡得着觉。 五、跳槽与积累 频繁跳槽的后果是让人觉得没有忠诚度可言,而且不能安心工作。 你所在的公司并没有那么烂, 你认为不错的公司也没有那么好。 没有问题的公司是不存在的。 与其如此,不如就在当下把问题解决掉。 很多问题当你真的想要去解决的时候,或许并没有那么难。 有的时候你觉得问题无法解决,事实上,那只是你觉得。    35岁以前我们的生存资本靠打拼, 35岁以生存的资本靠的就是积累, 这种积累包括人际关系,经验,人脉,口碑 如果常常更换行业,代表几年的积累付之东流, 一切从头开始,如果换了两次行业, 35岁的时候大概只有5年以下的积累, 而一个没有换过行业的人至少有了10年的积累, 跑长跑的人会知道, 开始的时候很轻松, 但是很快会有第一次的难受, 但过了这一段又能跑很长一段, 接下来会碰到第二次的难受, 坚持过了以后又能跑一段, 如此往复, 难受一次比一次厉害, 直到坚持不下去了。 大多数人第一次就坚持不了了, 一些人能坚持到第二次, 第三次虽然大家都坚持不住了, 可是跑到这里的人也没几个了, 这点资本足够你安稳活这一辈子了。 一份工作到两三年的时候, 有很多人会觉得厌倦, 其实这个时候比赛才刚刚开始, 工作两三年的人, 无论是客户关系,人脉,手下,和领导的关系,在业内的名气 还都是远远不够的, 这个时候, 还是要拿出前两年的干劲来, 稳扎稳打, 积累才刚刚开始。 你足够了解你的客户吗? 你知道他最大的烦恼是什么吗? 你足够了解你的老板么? 你知道他最大的烦恼是什么吗? 你足够了解你的手下么? 你知道他最大的烦恼是什么吗? 你凭什么觉得自己已经积累够了? 如果你都不了解,你怎么能让他们帮你的忙,做你想让他们做的事情? 如果他们不做你想让他们做的事情,你又何来的成功? 羡慕别人有个好爸爸,没什么不可以 问题是,你的下一代,会有一个好爸爸吗? 很多案例也证明即使一个人在一个行业非常成功, 到另外一个行业,往往完全不是那么回事情, 你想改变世界,还是想卖一辈子汽水? 是乔布斯邀请百事可乐总裁约翰斯考利加盟苹果时所说的话, 结果这位在百事非常成功的约翰, 到了苹果表现平平。 哪个行业的平均薪资比较高, 但是他们没说的是, 那个行业的平均压力也比较大。 看上去很美的行业一旦进入才发现很多地方其实并不那么完美, 只是外人看不见。 我认为选择什么行业并没有太大关系, 看问题不能只看眼前。 比如,从前年开始, 国家开始整顿医疗行业,很多医药公司开不下去, 很多医药行业的销售开始转行。 其实这个时候跑掉是非常不划算的, 两三年以后光景总归还会好起来的, 那个时候别人都跑了而你没跑, 那时的日子应该会好过很多。 再不行的行业,做得人少了也变成了好行业, 当大家都觉得不好的时候,往往却是最好的时候。 大家都觉得金融行业好,金融行业门槛高不说, 有多少人削尖脑袋要钻进去, 竞争激励, 进去以后还要时时提防,一个疏忽, 就被后来的人给挤掉了,压力巨大,又如何谈得上快乐? 也就未必是好工作了。 太阳能公司纽交所上市了, 国美苏宁也能上市, 卖茶的一茶一座, 卖衣服的海澜之家都能上市 其实选什么行业真的不重要,关键是怎么做。事情都是人做出来的,关键是人。 成功的人总是少数, 有钱的人总是少数, 大多数人是一般的,普通的,不太成功的。 因此,大多数人的做法和看法,往往都不是距离成功最近的做法和看法。 因此大多数人说好的东西不见得好, 大多数人说不好的东西不见得不好。 大多数人都去炒股的时候说明跌只是时间问题, 大家越是热情高涨的时候,跌的日子越近。 大多数人买房子的时候,房价不会涨, 而房价涨的差不多的时候,大多数人才开始买房子。 不会有这样一件事情让大家都变成功,发了财, 历史上不曾有过,将来也不会发生。 有些东西即使一时运气好得到了, 还是会在别的时候别的地方失去的。 看起来最近的路,其实是最远的路, 看起来最远的路,其实是最近的路。    多认识一些人,多和比自己强的人打交道, 同样能找到好的老师, 不要和一群同样郁闷的人一起控诉社会,控诉老板, 这帮不上你,只会让你更消极。 和那些比你强的人打交道, 看他们是怎么想的, 怎么做的, 学习他们, 然后跟更强的人打交道。 八、选择 去微软还是去IBM上清华还是上北大当销售副总还是当厂长 大多数人都没有什么选择。 但每天你都可以选择是否为客户服务更周到一些, 是否对同事更耐心一些, 是否把工作做得更细致一些, 是否把情况了解得更清楚一些, 是否把不清楚的问题再弄清楚一些 你也可以选择在是否在痛苦中继续坚持, 是否抛弃掉自己的那些负面的想法, 是否原谅一个人的错误, 是否相信我在这里写下的这些话, 是否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 生活每天都在给你选择的机会, 每天都在给你改变自己人生的机会, 你可以选择赖在地上撒泼打滚, 也可以选择咬牙站起来。 你永远都有选择。 有些选择不是立杆见影的, 需要累积 生活并没有放弃他,他也没有放弃生活。 10年的等待,他做了他自己的选择,他没有放弃, 所以时机到来的时候,他改变了自己的人生。 你最终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就决定在你的每个小小的选择之间。 你选择相信什么?你选择和谁交朋友?你选择做什么?你选择怎么做?我们面临太多的选择,而这些选择当中, 意识形态层面的选择又远比客观条件的选择来得重要得多, 比如选择做什么产品其实并不那么重要, 而选择怎么做才重要。 选择用什么人并不重要, 而选择怎么带这些人才重要。 大多数时候选择客观条件并不要紧, 大多数关于客观条件的选择并没有对错之分, 要紧的是选择怎么做。 一个大学生毕业了, 他要去微软也好, 他要卖猪肉也好, 他要创业也好, 他要做游戏代练也好, 只要不犯法,不害人,都没有什么关系, 要紧的是,选择了以后,怎么把事情做好。 我不敢说所有的事情你都有得选择, 但是绝大部分事情你有选择, 只是往往你不把这当作一种选择。 认真对待每一次选择, 才会有比较好的未来。 九、选择职业 500强的CEO当中最多的是销售出身, 第二多的人是财务出身, 这两者加起来大概超过95%。 现代IT行业也有技术出身成为老板的, 但实际上,后来他们还是从事了很多销售和市场的工作, 并且表现出色,公司才获得了成功, 完全靠技术能力成为公司老板的,几乎没有。 这是有原因的,因为销售就是一门跟人打交道的学问, 而管理其实也是跟人打交道的学问, 这两者之中有很多相通的东西, 他们的共同目标就是让别人去做某件特定的事情。 而财务则是从数字的层面了解生意的本质, 从宏观上看待生意的本质, 对于一个生意是否挣钱, 是否可以正常运作有着最深刻的认识。 公司小的时候是销售主导公司, 公司大的时候是财务主导公司, 销售的局限性在于只看人情不看数字, 财务的局限性在于只看数字不看人情。 公司初期,运营成本低,有订单就活得下去, 别人肯给生意做已经谢天谢地了, 客户的要求压倒一切,所以当然要顾人情。 公司大了以后,一切都要规范化, 免得因为不规范引起一些不必要的风险, 同时运营成本也变高,必须提高利润率, 把有限的资金放到最有产出的地方。 对于上市公司来说, 股东才不管你客户是不是最近出国, 最近是不是那个省又在搞严打, 到了时候就要把业绩拿出来, 拿不出来就抛股票, 这个时候就是数字压倒一切。 开始的时候我们想能做什么?, 等到公司做大了有规模了, 我们想不能做什么。 很多人在工作中觉得为什么领导这么保守,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错过很多机会。 很多时候是因为, 你还年轻, 你想的是能做什么, 而作为公司领导要考虑的方面很多, 他比较关心不能做什么。 选择什么样的职业, 和你究竟要选择什么样的人生有关系, 不适合找个销售的工作, 否则会是折磨自己。 有些人就喜欢出风头, 喜欢成为一群人的中心, 如果选择做财务工作, 大概也干不久, 因为一般老板不喜欢财务太积极, 也不喜欢财务话太多。 先想好自己要过怎样的人生, 再决定要找什么样的职业。 有很多的不快乐, 其实是源自不满足,而不满足, 很多时候是源自于心不定, 而心不定则是因为不清楚究竟自己要什么, 不清楚要什么的结果就是什么都想要, 结果什么都没得到。 为生活而工作, 不因为工作而生活, 生活是最要紧的, 工作只是生活中的一部分。 生活的各方方面都是相互影响的, 如果生活本身一团乱麻, 工作也不会顺利。 所以要有娱乐、要有社交、要锻炼身体,要有和睦的家庭 最要紧的,要开心, 我的两个销售找我聊天,一肚子苦水,我问他们,2年以前,你什么都没有,工资不高,没有客户关系,没有业绩,处于被开的边缘,现在的你比那时条件好了很 多,为什么现在却更加不开心了?如果你做得越好越不开心,那你为什么还要工作?首先的首先,人还是要让自己高兴起来,让自己心态好起来,这种发自内心的改 变会让你更有耐心,更有信心,更有气质,更能包容否则,看看镜子里的你,你满意么? 哪有时间娱乐、社交、锻炼? 那是人们把目标设定太高的缘故, 你没时间去健身房锻炼身体, 但是上下班的时候多走几步可以吧, 有楼梯的时候走走楼梯不走电梯可以吧? 办公的间隙扭扭脖子拉拉肩膀做做俯卧撑可以吧? 谁规定锻炼就一定要拿出每天2个小时去健身房? 你没时间社交,每月参加郊游一次可以吧, 周末去参加个什么音乐班,绘画班之类的可以吧, 去尝试认识一些同行,和他们找机会交流交流可以吧? 开始的时候总是有些难的,但迈出这一步就会向良性循环的方向发展。 而每天工作得很苦闷,剩下的时间用来咀嚼苦闷, 只会陷入恶性循环,让生活更加糟糕。 万科王石登珠穆朗玛峰的体验给我很多启发, 虽然在出发时携带大量的物资, 但是登顶的过程中, 必须不断减轻负荷, 最终只有一个氧气瓶和他登上峰顶。 登山如此,漫长的人生又何尝不是。 重新进入学校学习, 拿一个管理学位是有必要的    这个世界上有好想法的人很多, 但有能力去实现的人很少 人生最需要的不是规划, 而是在适当的时机掌握机会,采取行动。 大部分的人都有自己人生的理想, 很多人最终只是把这些理想当成是幻想, 然后不断的为自己寻找不能实现的藉口, 南非前总统曼德拉曾经说过, 与改变世界相比,改变自己更困难 完美的演出来自充分的准备, 勇于改变自己,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机会将不断出现, 快乐及有意义的人生来自于实现自己心中的愿望,而非外在的掌声。 人生有三个阶段, 一个阶段是为现实找一份工作, 一个阶段是为现实, 但可以选择一份自己愿意投入的工作, 一个阶段是为理想去做一些事情。
个人分类: 我的收藏|3504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30岁前的男人,需要完成的事
emlyn 2008-11-14 19:04
1,事业永远第一   虽然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虽然这句话很俗,但绝对有道理,所以30岁之前,请把你大部分精力放在你的事业上.   2,别把钱看得太重   不要抱怨自己现在工资低,银行存款4位数以下,看不到前途,现在要做的就是努力学习,即使你文凭再高,怎么把理论运用到实践还是需要一个很长的锻炼过程,社会永远是一所最博大的大学,它让你学到的知识远比你在学校学到的重要得多,所以同样,你也别太介意学历低.30岁之前靠自己能力买车买房的人还是极少.   3,学会体谅父母   别嫌他们唠叨,等你为人父了你就知道可怜天下父母心,在他们眼里你还是个孩子,但他们真的老了,现在得你哄他们开心了,也许只要你的一个电话,一点小礼物,就可以让他们安心,很容易做到.   4,交上好朋友   朋友对你一生都影响重大,不要去结识太多酒肉朋友,至少得有一个能在关键时刻帮助你的朋友,如果遇到这么一个人,就好好把握,日后必定有用,不管他现在是富还是穷.   5,别太相信爱情   心中要有爱,但请别说也别相信那些琼瑶阿姨小说里面的山盟海誓,世上本无永恒,重要的是责任,但女人心海底针,心变了,一切都成枉然,你要做的就是该出手时就出手,该放手时别犹豫.30岁之前的爱情不是假的,但只是大多数人都没有能真正把握好的能力,所以学会量力而行.   6,别担心至今还保留初吻   爱情不在多而在精,别以为自己20多岁还没碰过女孩子就害怕自己永远找不到老婆.以后你会有很多机会认识女孩子,要知道这个社会虽然男人多于女人,但现实是女人其实比男人更担心这个问题.男人30一枝花,你在升值而不是贬值,成熟的爱情往往更美丽更长久,所以不要像疯狗一样看到女孩就想追,学会品味寂寞.   7,不要沉迷于任何东西   所谓玩物而丧志,网络游戏是你在出校门之前玩的,你现在没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花费到这上面,否则你透支的东西以后都得偿还.一个人要有兴趣,爱好,但请分清楚轻重.   8,年轻没有失败   不要遇到挫折就灰心,年轻人要时刻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失败了,重来过;失去了,再争取别的。错过了,要分析,下次来,要把握;幼稚了,下次,成熟点。不要紧,会好的,哪怕到了极点,也不要放弃,相信一定可以挺过去。不要消极,会好的。曾经的错,过去了,总不能回味在过去。现在的,很好,累完了,很舒服。不要伤,总会有人在支撑你。   9,不要轻易崇拜或者鄙视一个人   人都有偶像,但请拥有你自己的个性.不要刻意去模仿一个人,因为你就是你,是唯一的,独一无二的,要有自信.也不要全盘否定一个人,每个人是有价值的,如果你不能理解他,也请学会接受.   10,要有责任心.   不管你曾经怎样,但请从现在开始做一个正直的人.男人要有责任心,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上,一个有责任心的人才能让别人有安全感,才能让别人觉得你是一个值得信赖的人.我们不要懦弱,但请不要伤害爱你的人和你爱的人,尤其是善良的女孩,因为这个世界善良的女孩不多了,即使不想拥有,但也请让她保持她美丽的心.   11,男人的外貌并不重要.   不要为自己的长相身高而过分担心,一个心地善良,为人正直的男人远比那些空有英俊相貌,挺拔身材但内心龌龊的男人要帅得多.如果有人以貌取人,请不要太在意,因为你不用去为一个低级趣味的人而难过.   12,学会保护身体   不要以为现在抽烟喝酒,熬夜通宵也没什么事.那是因为你的身体正处于你一生的黄金时段.30岁以后你就能明白力不从心这个词的意义了,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没有好的身体什么也做不了,所以要尽量让自己过有规律的健康生活.   13,别觉得一事无成.   你现在还没有资格谈成功,当然如果你有千万资产的除外.一开始太固定的职业并不一定是好事,或许在不断的改行当中,你会学到更丰富的知识,而且可以挖掘出自己的潜能,找到最适合你的工作.   14,请认真工作   即使你现在的工作再怎么无聊再怎么低级,也请你认真去对待,要知道任何成功人士都是从最小的事做起,或许你现在学不到多么了不起的知识,但起码你要学会良好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方法,这对以后很重要.   15,请认真对待感情.   不要羡慕那些换女人像换鞋一样的花花公子,逢场作戏的爱情只是让你浪费时间浪费精力,一个人最痛苦的不是找不到爱人,而是心中没有了爱,当你把我爱你3个字变成你最容易说的一句话时,那么你在爱情的世界里已经很难找到真正的幸福了.爱情没有公平,总有一个人比对方付出得多,即使没有结果,也别觉得不值,因为你的付出不光是为了她,也是为了你自己的爱,为爱付出是很可贵的,赞自己一下.   16.请留一点童心   在内心深处,哪怕只是一个很小的角落里,请保持一份童心,不是幼稚,但有的时候单纯一点会让你很快乐.所以不要太计较得失,生活本无完美.   最后说一点,学会尊重别人,这样别人才会尊重你!
个人分类: 精神感悟|2255 次阅读|0 个评论
像做菜一样做事
manman57 2008-11-2 13:08
鄙人在做菜 等方面似有天赋。虽很少看谱下厨,一但出手,却能将咸淡、搭配、刀法、火候之类拿捏得恰到好处。亲友尝过无不颔首,更何况,我是在多蔬少荤少放油原则下完成的。估计女同胞愿意同我搭伙,吃我的饭菜既健康又不乏滋味,呵呵。 扯远了。 今天说的,是要像做菜一样做事。倘如是,事必成。 其一,选择做什么菜。是菠菜鸡蛋,芹菜肉丝,糖醋藕片,还是都做,这有个选择。实际上,做什么都好,都很好吃且对身体有益处。选择了,就专注去做,不管是做盘菜还是做个酒楼。其二,干净利落很重要。蔬菜下锅前,要将烂叶子摘掉后用水泡,将脏物和农药残留拔掉。做事亦如此,不拖泥带水犹犹豫豫,不思前想后怨天尤人,清清爽爽,目标凿凿,这样可以身累心不累,且动力很强劲。其三,蔬菜下锅后,搭配和调料有讲究。同样的菜不同的搭配,滋味自是天壤之别。一个好汉三个帮,选对了人更重于做对了事。我们的朋友、同事、战略伙伴是谁,很大程度决定了这件事的味道如何,诸君不可不察。其三,高度关注火候。火候恰好,香;火候不到或过了,会很难吃搞不好还闹肚。做事也讲利索,讲时机,享受整个过程,手快心闲脑子转。不到火候决不掀盖,正所谓行百里而半九十;火候到了赶紧掀,不然效果大打折扣。最后,做菜要留有余地。厨师都知道,别等熟了再关火。因为锅有余温,所以八成熟就起锅,往盘中倒菜过程中,这菜便十分熟了。做人做事亦如此,给别人,也给自己留出自由的空间和距离,这样做事会很有节奏,很有美感,如同那云卷云舒一般。
个人分类: 未分类|3668 次阅读|1 个评论
—“缘语”(四)
manman57 2008-10-30 19:49
幸福的生活,都是由幸福的思维创造出来的; 快乐的生活,都是由快乐的思维创造出来的; 健康的生活,都是由健康的思维创造出来的; 不幸的生活,都是由消极的思维创造出来的 . 一句话:你的真实生活,都是由你的主观思维创造出来的! 举例: 缘聚缘散这件事。缘散了,消极看:是难过、是无奈,是自责,是埋怨;积极看:是放手,放过对方,更放过自己,更加广阔的、更加自由的、更加适合双方的,那明丽的天空,正等着你们各自翱翔呢!各自翱翔!少了一份对对方缺点的挑剔,多了一份对对方优点的欣赏,由痴男怨女改做彼此终生的红颜、蓝颜知己,友谊之路必将走得更加长远。换个思维,马上带动了行动,您亲自试试?不管用,我包退包换。 不去主观评判,只去客观感受; 不迎不拒,不欺骗自己,只去用心感受。 举例 坏情绪来了,不假装说我很好,只去用心感受这份坏情绪,不哄它走当然也不迎它来;不喜欢就是不喜欢,装着喜欢反倒更累,只去用心感受这份不喜欢;身心累了、倦了,疼痛了,不告诉自己我不疼,疼就是疼嘛,只去用心感受。慢慢地,疼痛的感觉也说不清是什么感觉了,总之是真的不疼了。这就如同您长久地盯着一个简单的,您再熟悉不过的汉字(如您自己的名字),盯着盯着,您会渐渐发现,这个字您居然渐渐地不认识了:这个字怎么会这么写呢?哈哈。
个人分类: 未分类|2689 次阅读|1 个评论
追求真理的哈佛精英培育法则 (摘自我学网)
jesonlee 2008-10-23 23:37
多年以来,在美国的学术界渐渐形成了一种学术标准,对真理的认真探索以及道德水准的提高至今仍然是这一标准的核心,而这一标准的源头,正是出自于哈佛大学。   追求真理的哈佛精英培育 法则   哈佛的创办者是一批从英格兰远道而来的清教徒,在他们的思想中,折射和衍生出一种求真求实的做人态度,影响着一代又一代哈佛人,教导他们以此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哈佛大学第19任校长昆西曾着重指出:大学最根本的任务就是追求真理,而不是去追随任何派别、时代或局部的利益。   哈佛学子威廉?詹姆斯在1903年开学典礼致词时说:真正的哈佛是无形的哈佛,藏于那些较为追求真理、独立而孤隐的(学生)灵魂里这所学府在理性上最引人称羡的地方,就是孤独的思考者不会感到那样的孤单,反而得到丰富的滋养。   的确,在哈佛,真理被摆在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求学的过程就是求真的过程。不断地掌握知识、探索世界的过程,就是不断接近真理的过程。   与柏拉图为友,与亚里士多德为友,更要与真理为友。威廉姆斯?艾米思的这句名言、哈佛的校训,为哈佛学子提供了学习和为人的第一准则。可以看出,哈佛校训强调的有两点:   哈佛重视传统,相信在伟大的传统中有深远的智慧,所以哈佛不大可能出现全盘反传统、全盘反历史的疯狂现象。   哈佛强调追求真理是最高的原则,无论是世俗的权贵还是神圣的权威,都不能代替真理,都不能阻止人们对真理的追求。   哈佛大学校徽   哈佛的校徽主体部分以三本书为背景,在上面的两本书上分别刻有VE和RI两组字母,在下面的一本书上刻的是TAS这组字母,VERITAS在拉丁文中就是真理的意思。   几百年来,哈佛大学正是在追求真理和勇于开拓的信念鼓舞之下,始终不遗余力地引导学生为理想、为实现人生价值进行不懈的追求和奋斗。也正是在这种生生不息的精神熏陶之下,哈佛才得以在美国的名牌大学中始终保持着独一无二的特色,从而造就了一代又一代的社会精英,在各种领域中做出许多影响重大的贡献。   哈佛大学塑造的精英之一、著名的思想家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曾在一次联谊会上发表了一篇名为美国学者的讲演。在演讲中,他强烈抨击了美国社会中灵魂从属于金钱的拜金主义,以及资本主义劳动大分工使人异化为物的现象,强调人的价值。这一演讲轰动一时,在民众中造成了巨大的反响。   要知道,爱默生极有可能因为这样的言论而遭到社会多方人士的指责或抨击,但哈佛的教育给予了他强大的精神动力,他觉得他有义务说出事实的真相,揭露出社会上存在的不良现象以及人们心中的不良思想。即使因此遭到打击或不公的待遇,也要坚持自己的想法和说法。   他认为,作为学者,其根本任务便是自由而勇敢地从事物的表象中揭示真实,以鼓舞人、提高人、引导人。通过对哈佛求是崇真的校园思想的深入认识和解析,并以此指导自己的思维,爱默生终于创立了自己独特的思想,提出了依靠自我,尊重自我,独立自助,崇尚个性的观点。   相信你自己,在追求真理旗帜的影响下,追求并坚持你认为是正确的道路。爱默生正是本着对真理对事实的不断探求,不因压力而违背自己的思想认识,才最终树立了自己的思想体系和人格魅力。   哈佛学子心中对于真理的探寻和执著精神,同样离不开其作为领导者的校长对于学校精神的坚持和发扬。   2000年,美国哈佛大学遴选校长,新卸任的总统克林顿和副总统戈尔被提名。但哈佛很快就把这两个人排除在外,解释理由是:克林顿和戈尔可以领导一个大国,但不一定能领导好一所大学,领导一流大学必须要有丰富的学术背景,而克林顿与戈尔都不具备。   后来,原任美国财政部长、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副行长萨默斯被挑选为新校长,因为他在经济学研究方面做到了一流,是国际知名学者。   虽然萨默斯最后被迫辞职,但完全是由于他个人的原因:他在学校管理方法和领导作风方面存在问题,导致他与同事的关系紧张并严重影响哈佛的团队精神,于是哈佛的教授纷纷向萨默斯投下了不信任票。   尽管萨默斯在财经界赫赫有名,但在哈佛这个校园里,他不能享有一丝的特权----这是哈佛精神的生动诠释,反对特权、崇尚平等,无论他的身上有多少光环,只要他是哈佛人,就要传承和发扬哈佛的精神,如此,学生耳濡目染,才会深受其思想精髓的熏陶。   也正是经过一代又一代哈佛人对于优良传统的秉承和不断努力进取,哈佛对于追求真理这样一个最初的思想,最终形成一种学校的传统精神和培养哈佛精英的重要学术标准和道德标准。   耶鲁:校园环境影响能力培养   在耶鲁,校方非常注重校园的学习环境对于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为了培养和提高学子们独立的思辨能力,提供一个自由良好的生长环境,耶鲁做了以下努力:   首先,耶鲁所设置的必修课相对来说比较少,绝大多数学生都能选择自己喜爱的课程。但是有一个条件,学生必须学习一些不同领域的课程。   在美国的高等教育中有这样一个观念,就是在学生头两年的学习中,他们需要广泛地涉猎各种各样的学科,而在后两年的学习中再确定自己的专业----这和很多国家包括我国的大学在大一刚进校时就让学生确定自己专业的做法有所不同。   耶鲁认为,如果刚进大学就分专业,那么学生对很多学科都还没有直观的认知度,选择的余地也非常狭小,一旦进入一个系,就等于为自己找好了一条已经确定的路,必须一步步走下去,没有什么可以探索的,空间很小,想转个弯都很难。而让学生涉猎不同的专业,则有利于他们更好地了解自己到底适合什么,并有足够的时间思考自己该选择什么。   其次,耶鲁大学实行教授治校的办法,由教授们组成教授会,参与学校的教学和具体事务的决策和管理工作。   耶鲁大学的教学力量一直是它引以为傲的重要资本,耶鲁认为,教授当家做主可以更好地保证学术的自由与发展。在耶鲁,教授们习惯于我行我素,各人的教学方式也出现了很大的自由度。   小型的研讨班是耶鲁课堂上经常见到的学习方式,教授们通过这样的形式鼓励和激发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并努力捍卫自己的观点,而且随时欢迎学生在课堂上对自己提出问题和质疑。   学术自由带来的积极后果,就是一个学生想往哪个方向发展,都会受到教授的鼓励和帮助,只要那是一个合理的发展方向,不管你的思维往哪个方向突破,教授们都会帮助你,扶持你。在你的独特思维形成的过程中,没有任何框框的束缚,也没有锁死的框架,没有人逼着你按照预先设定好的方向往前走,也没有人无端地阻止你限制你。这对于一个人思维素质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就像种子在良好环境下健康发芽,小树在自由空气中茁壮成长一样,耶鲁整个校园给人的感觉就是这样。耶鲁的教授一个个都桀骜不驯,敢于上书政府,敢于批评美国参军征兵法,法学院的教授甚至敢于直面美国国会。这种敢于挑战的精神和强烈的思维刺激,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极大的激励,使得他们敢于吐露自己的真实想法,在学术和为人处世上形成自己独到的新颖的新思想而不屈服。   第三,耶鲁大学始终坚持学术的独立性。为了维护耶鲁的传统独立精神,历届校长一直抵触来自政治和经济的压力,即使付出再大的代价也在所不惜。   越战时期,美国政府下令:凡是自称以道德或宗教理由反战者一律不准领取奖学金。当时美国各个名校都遵照政府的指示行事,唯有耶鲁大学,始终不移地坚守着自己学术独立的阵地,仍然以申请者的成绩为奖学金的评比标准而无视战争和政治的因素。为此,耶鲁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失去了联邦政府的一大笔基金,经济上几度陷入困境。但当时的校长金曼布鲁斯特,却在耶鲁学子中获得了极高的声誉和尊敬。社会的发展需要学生大胆地质疑社会现实,敢于向权威说不,这种学术为上、学术独立的精神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子们,让他们敢于坚持自己的学术和为人理想,绝不屈服。 耶鲁提倡讨论式课堂授课方式。   一位西方教育家讲过,大学的本质在于把一群优异的年轻人聚在一起,让他们的创造力互相激励,产生使他们终身受益的智慧。所以,教授是哪里的博士,出了多少专著,并不是主要的,重要的是大学的教学如何为学子们创造一种更有成效的互相激发智慧和创造力的环境。   曾经有位在耶鲁大学的中国留学生告诉我,他在耶鲁已经三年,竟然一次大课都没有上过,几乎都是研讨班形式的课。这种研讨班,五六个或十几个学生与教授围坐在一起,就自己的查阅的资料和思考的结果各抒己见,教授只是起引导协调的作用,学生的讨论才是最重要的课堂内容。这就是所谓年轻人智慧的互相激励。   最初,这位中国留学生十分不适应美国大学的课堂方式,学生如此的积极,而他几乎完全只听不说。结果,没多久,他就收到了一封教授写的委婉的信,信中问他,为什么上课总是不说话,有什么原因吗?这时,他意识到自己必须改变,也逐步放开自己,投入到热火朝天的课堂讨论中去。   即使是本科生,在听完教授的理论课之后,必须参加由研究生助教主持的研讨班。可以说,在耶鲁,研讨班贯穿了大学教育的始终。   我们可以看出,在这样的环境下,每个学生的角色已经不仅仅是受教育者,而同时是教育者。学生不仅有学的义务,更有为他人、课堂讨论贡献智慧、交流所得的压力。并且,在这样的教育体制中,能让不同背景的学生将各自的不同阶层、种族、文化中的经验带进课堂,社会各个集团的思想在这里交锋、整合,使学生接触到更多元化的信息和知识,培养了多角度的思辨能力。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在毕业后很快融入社会,为社会、国家贡献他们的智慧,同时也为社会的融合和稳定提供了部分基础。   斯坦福:敢于挑战,勇于冒险   斯坦福大学校长约翰?亨尼斯在谈到斯坦福的办学理念时说道:   我们的理念是要追求新的知识,推动我们的学业与学生进行交流,因为我们不断地进行研究,不断地进行教育,我们认为最重要的一个财产就是要双方都达到优秀,在教和学方面相互影响,而且都达到杰出的效果,这是我们大学的一个理念。   而对于这个理念具体表现在哪里,亨尼斯是这样说的:   斯坦福最有特点的、区别于很多世界其他大学的就是它有不断冒险的精神,在教学和研究方面都有这样的精神,不断地寻求和探索新的方向及新的理念。   很多新事物的出现或者新旧事物的更新换代,都离不开一些冒险和挑战的成分,如果只是在固有的圈子里面打转转,那么世界对你来说也就只有这么小了。在斯坦福这样的校园,处处显露出不断拼搏的踪迹,也处处充斥着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新鲜空气,身处这样的环境,自然无时无刻不被其影响着。   斯坦福的教育者认为,鼓励青年人自己去发现他们追求的答案,不是一种最容易的学习方法,但却是回报最丰厚的一种学习方法。教育能做出的最重要的一条贡献,就是发展学生追求创造性方法的本能和好奇心。   要知道,随着时间的推移,学过的许多东西都有可能会被忘记,但是一个人对于未知事物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对于提出问题和找出答案的能力却未必会消失。无论是哪个国家、哪个地区的学校,都应当明白这个道理,并认真汲取这个经验,因为学生能够接受到这种教育制度是他们作为教育者的重要职责,而学生能否接受到这种教育制度,亦是关系到他们自身能否在未来成长为精英的一个重要砝码。   对此,斯坦福大学教授、著名的化学家保罗?伯格有着自己的见解:   我们每个人都在寻求自己的幸福之路。1980年,我在瑞典接受诺贝尔奖时曾说过,我是获得了双重幸福的人。因为除了诺贝尔奖给我的声誉之外,研究工作本身也给了我难以用语言表达的欢乐----新的发现、开创新事业和进入无人涉足过的新领域----这些都使我感到无比激动和愉悦。这种巨大的幸福不仅科学家能够体会到,从事文学、音乐、艺术甚至商业的人,也可能获得可与之比拟的回报。每一个愿意在未知领域里冒险的人,都有可能获此殊荣。这种冒险极富挑战性和诱惑力,值得我们为之竭尽全力。   此外,斯坦福精英、雅虎创始人杨致远也曾经说过:青年人要有鸿远的梦想,要敢于尝试。尝试会有风险,但失败并不值得羞愧。只要敢于冒险,你定会前程致远,真正体验到人生的意义。   在美国,鼓励不断挑战和冒险的学术教育方针并非只针对大学生。很多同学在其青少年时代,就开始被灌输这样的学习思维。老师对于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往往不会给予直接的回答,他们并不认可学生采用那种不费脑筋的学习方法,而是鼓励他们到有关的书籍中自已去寻找答案,此外,他们还经常引导学生通过到图书馆查找相关资料或者亲自做实验的方法去寻求答案、解决问题。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会在若干时日后发现自己所得到的收益比预想的要多得多。   在进入高等学府之后,老师同样会鼓励同学们提出超出他们知识和经验以外,甚至是超出老师本人的知识和经验以外的问题,思考那些还未得出答案的问题和事物。   保罗?伯格大学期间成为学校课外科学俱乐部的成员,他的老师鼓励他通过实验来解决某些与自然界相关的问题。   他说:一开始,我只是重复已经做过的实验,随后,我被要求设计新的实验方法来解决我自己提出的难题。   在成为斯坦福的教授之后,保罗不仅自己始终对未知新领域秉持这样的冒险态度和研究精神,对于他的学生,也采取了同样的教育方式。他清楚地了解到,在任何时候,对于探索未知世界的激情并找出答案的强烈欲望,都是一个人向精英迈出的一个步伐。基于这样的校园文化以及对校园文化精髓的领悟,保罗终于成为病毒繁殖、侵袭正常细胞并使之癌变的最早研究者,获得了1980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而斯坦福大学第五任校长史德龄,还把斯坦福的创建本身看作是不避风险、敢于革新的表现。当然,在步骤上他却表现得十分稳妥,在破旧立新之前,要把新东西看准。他常常这样告诫自己的学生。结果,在他治校的19年间,新事物层出不穷,各项业绩都非常可观。   坚持在教学和科学研究中以挑战自我,勇于冒险为育人法则,通过追求知识与技术的不断革新,不断探索,斯坦福以此为基点来培养第一流的学生,使得有些斯坦福学子,即使在很久之后,还流淌着这样的血液。   造就挑战与冒险的理念,由此便派生出来许多类似的奇迹,斯坦福的精神,就是这样被催化、被辐射出去的。   这就是为什么在创校的初始阶段,同美国东海岸的其他大学相比,斯坦福大学只不过是一所名不见经传的乡村大学,但是到了1985年却被评为全美大学第一名的关键因素。属于后起之秀的斯坦福之所以能够后来居上,源于其本身的成长历程便是一条不断挑战自我、锐意革新的艰苦创业之路。
个人分类: 未分类|4161 次阅读|0 个评论
精心设计、提早准备、预约成功 ——致大学新生朋友的一封信
jesonlee 2008-10-22 11:54
精心设计、提早准备、预约成功 致新生朋友的一封信 又是一个火热的季节,看到有那么多青年朋友满怀激情地走进大学校门,充满理想、踌躇满志,准备大干一场,让我想起几年前自己刚刚走进大学校门时候的样子。一晃离开学校已经两年了,回首大学生活,很多心得希望与学友们共同分享。 有人说,学生和学校好比是产品和工厂的关系。学校就像是工厂,通过教育方式制造出他的产品学生,产品投入市场,是否能够销售出去,一方面要看企业的生产水平,生产技术,另一方面要看产品本身的品质和特点。经过高考,大家都是佼佼者,到了大学,彼此又会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共逐高下,以前我们面对的是高考分数同一条标准,进入大学,人才的标准更加多元了,学业成绩、实践经验、交际能力、社会关系、创新才能都是衡量我们的标准。 面对现在的社会形势,我不想过分美言你们所取得的成绩,毕竟是你们用自己十几年的寒窗苦读换来的今天幸福结果,我更愿意以一名过来人的身份和大家共同探讨走进大学的发展规划。进入大学,不仅是年龄段、学历上的变化,更是角色上的转换,对于一个大学生而言,最重要的能力也许已经不再是只记理论,考出高分的能力,而是运用知识,不断实践、塑造人格的能力。古语《大学》开篇就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就是这个道理 进入大学,就要学会积极主动地融入到新的氛围中,大学的学习课程比高中多很多,难度增加了很多,课程管理也大有不同。在高中,我们被当作孩子,老师宠着我们,不顺心的地方也可以向父母撒娇。大学里,大家都是成年人,老师与学生更应当是朋友的关系。学习之余,要学会自立,培养自信,特别是那些异地求学的同学,远离父母家人,就需要自己担当责任,学会与周围人相处,所以大学里面更加突出的是个人的能力。 现在大学多采用学分制的弹性管理方式,同一个专业,同一个班级的同学,会学习不同的科目,也会出现不同的结果。有的学业有成,满载而归,有的成绩惨淡,难于就业。客观地讲,当前的大学生已经不再是昔日象牙塔里的宠儿,人数众多使我们不得不面对就业的压力,你希望有一个怎样的前途,就需要有怎样的设计,所以很有必要从入校起始就很好地规划一下大学生活,所谓以就业为导向进行学业规划设计,就是这个道理。 这里所说的就业不仅仅包括到机关、企业单位等具体的职业选择,而是指面对毕业的宏观计划和安排,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就业从业、自主创业、继续深造(比如报考研究生、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出国留学等)。 就业从业和自主创业是终结性的选择,意味着个人告别了学生时代走向了正规意义的职场,而继续深造则是过渡性选择,意味着把选择留给了以后。这三种选择各有各的精彩,无所谓优劣高低之分,作何选择主要看个体情况,哪一条路更适合你。    选择一:就业从业    1、面对就业的压力 随着高校扩招,每年有更多的学生进入就业大军,同时以前选择继续深造的学生毕业后也加入进来,使得每年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2006年统计地区预计需求高校毕业生1665044名,与2005年各地已吸纳的2141233名相比有大幅度降低,降幅为22%。据有关部门统计,2007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413万人,与上年相比增幅达到22%,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以致于学生们不停地奔波于参加招聘会、网上投简历、托亲友联系工作    就业压力的增大,必然导致毕业生的薪金标准的降低。据统计,今年大学毕业生的期望薪金是1000元/月,而同样标准的农民工的期望月薪为1100元,于是很多人发出了读书无用论的叹息。 其实,这正是市场机制下的正常方式,按照优质优价的原则,我们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实力,夯实学习基础、加强锻炼、不断实践、丰富经历、转变观念,从进入大学伊始就主动从大学生就是精英的观念中走出来,以积极务实的心态应对挑战,争取离开大学会有一个比较满意的结果。其中我想着重说的是,考上名牌大学不等于一劳永逸,进入一般院校也万不可自暴自弃,因为现在用人单位越来越现实,他们招聘的不是院校,而是个人,只要个人能力出色,就会被认可,况且我一直认为不是名校早就名人,而是一个一个的名人通过不懈的努力在打造一所所名校。 2 、要明白社会需要怎样的人才,作好充分的准备 大学学习的周期很长,学习的科目也很多,但是是不是要同样用力呢?学习一定是要有所选择的。进入大学之后,要仔细考虑自己的兴趣爱好,结合自己的兴趣选择知识,基础科目一定要扎实学好,只有打好基础才能更好的学好其他科目。英语学习尤为重要,国际接轨的大背景下,英语作为一种必备的沟通工具,会有助于我们接收先进信息,适应社会需求。 3 、为了理想的工作而作完全的准备 在和很多就业者以及招聘单位的交流中,我发现,决定一个人能否找到合适工作的原因不仅仅在于你究竟拥有什么,而在于你为之准备了什么。大学里,最优秀的学生也许并不是学习成绩最好的学生,很多学习优异、出身名门的大学毕业生未必找到自己理想的工作。相反,很多成绩一般且毕业于并不十分著名学校的学生却找到了很好的工作,这决不仅仅是运气好坏的问题。要知道,证明个人价值的一项重要标准是得到别人认同的能力,你既要学会把工作和学习做好,更要学会如何让自己的工作得到别人的认可,这是一门重要的学问。 4、 考证:为就业增加一个砝码 大概从90年代中期开始,大学校园里就兴起了一股考证热。时至今日,考证依然是大学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而且,随着就业市场的变化,现在大学生考证也有了新的特点。有时候,考证不仅是学生证明自己价值的自主性选择,甚至成为学校的必须性要求,比如很多学校将英语四、六级和计算机等级证书视为学生能否毕业的必须条件。目前考证种类繁多,鱼龙混杂,这必然造成考证的泛滥,证书的含金量下降等问题。因此适当的选择自己适合的证书是一个必须正视的问题,以免花费大量没有必要的时间和金钱。 选择二:自主创业 面临就业择业的压力,不少学生改变以往的等待心理而选择了主动出击,进行自主创业。其实从宏观上来说,无论是就业还是自主创业都是一个创业的过程,无非是自己在这个过程中的地位和角度有所不同。 大学毕业,最重要的是尽快适应社会,转变自身的观念,为以后更好地融入社会,实现自身价值做好准备。大学期间,可以进行一定的尝试,学着接触社会,做一些兼职,也可以参加一些能够把所学的成果转化成为现实的生产力的活动,比如每两年一度的创业计划大赛,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竞赛,等等,也可以留心于一些大公司的暑期实习生计划,到优秀的企业中感受成熟的工作理念的良好的工作环境。不过,不管怎么说,大学期间最重要的还是要把专业知识基础打牢,不可舍本求末,荒废了学业。 选择三:继续深造 很多学生从进入大学开始就规划好了,本科完了读硕士、再读博士其实继续深造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在于为将来能够从事更好的职业积累知识,增加技能。但是学历并不等于能力,要从实际情况出发。现在继续深造的主要途径是提高学历水平和增加技能培训,都包括接受国内培训和国外培训两种方式。 1 、出国留学 很多学生对国外的教育寄予厚望,期望得到国外教育的机会。近年来大学毕业后出国读研的人也越来越多了,从统计数据上来看,2001年至2004年,半数以上留学生出境攻读硕士学位。并且随着留学市场的日益开放和各国留学政策对中国留学生的倾向性,出国读研呈稳步上升趋势。近年来,香港、澳门等地大学也向内陆敞开大门,吸引了一定量的毕业生。 国外的研究生教育差别很大,每个国家都在学制、费用、申请条件等方面有自己的相关规定。并且,相对国内研究生教育而言,出国读研市场存在着一定的信息不对等性和非透明性,选择到国外求学,一定要慎重选择适合自己的国家、学校和专业。同时要仔细选择合适的中介公司,问清楚出国求学的相关政策、要求、费用、奖学金制度,实习机会等相关问题,以免被骗。 2 、考研 很多学生鉴于本专科学历不够、学校牌子不响、就业平台不高而期望继续提高学历,报考研究生。通过读研来改善境遇,其实这只是将就业的时间推后了一段时间。从现在的就业形势看,很难对未来的研究生学历的就业前景表示乐观,特别是今年,本专科就业率首次超过研究生及以上的学历。2007年报考研究生入学考试,考生的总量来看几乎没有增加,而且其中往届生的比例超过应届生,这也说明更多的学生对于考研的选择越来越理性。所以,在选择考研之前一定要明确自己的定位,确定自己的目标,坚定个人的信念,不随波逐流,仅为考研而考研。 考研要有一个明确的目的。在你考虑是否要考研的时候,你应该考虑这样一个问题:考研到底能为你带来什么,你选择考研的真正目的是什么?一旦你发现考研其实对于你没有太实际的意义,那还是找一条更适合的道路去走。要知道,社会本身就是一个大学堂,很多时候,特别是达到本科之后,决定个人是否成才的最重要因素就不仅仅是学历和知识了。 综上所述,我个人认为,条条大路通罗马。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长处和成功的独特条件,大学对于我们也不仅仅只是一个学堂或者乐园。社会竞争的压力无时无刻不在给我们提出要求,因为努力,我们走过了黑色高考,那么我们要把这种努力和坚持延续下去,提早准备、预约成功、赢得我们的未来! (作者邮箱ljsh_sd@126.com)
个人分类: 未分类|3160 次阅读|0 个评论
生命是一种长期而持续的累积过程【转载】
haoxiaowei07 2008-10-19 19:02
生命是一种长期而持续的累积过程 彭明辉(台湾清华大学) 许多同学应该都还记得联考前夕的焦虑:差一分可能要掉好几个志愿,甚至于一生的命运从此改观!到了大四,这种焦虑可能更强烈而复杂:到底要先当兵,就业,还是先考研究所?   我就经常碰到学生充满焦虑的问我这些问题。可是,这些焦虑实在是莫须有的!生命是一种长期而持续的累积过程,绝不会因为单一的事件而毁了一个人的一生,也不会因为单一的事件而救了一个人的一生。属于我们该得的,迟早会得到;属于我们不该得的,即使侥幸巧取也不可能长久保有。如果我们看清这个事实,许多所谓人生的重大抉择就可以淡然处之,根本无需焦虑。而所谓人生的困境,也往往当下就变得无足挂齿。   我自己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从一进大学就决定不再念研究所,所以,大学四年的时间多半在念人文科学的东西。毕业后工作了几年,才决定要念研究所。硕士毕业后,立下决心:从此不再为文凭而念书。谁知道,世事难料,当了五年讲师后,我又被时势所迫,整装出国念博士。   出国时,一位大学同学笑我:全班最晚念博士的都要回国了,你现在才要出去?两年后我从剑桥回来,觉得人生际遇无常,莫此为甚:一个从大一就决定再也不钻营学位的人,竟然连硕士和博士都拿到了!属于我们该得的,哪样曾经少过?而人生中该得与不该得的究竟有多少,我们又何曾知晓?从此我对际遇一事不能不更加淡然。当讲师期间,有些态度较极端的学生会当面表现出他们的不屑;从剑桥回来时,却被学生当做不得了的事看待。这种表面上的大起大落,其实都是好事者之言,完全看不到事实的真相。   从表面上看来,两年就拿到剑桥博士,这好像很了不起。但是,在这两年之前我已经花整整一年,将研究主题有关的论文全部看完,并找出研究方向;而之前更已花三年时间做控制方面的研究,并且在国际著名的学术期刊中发表论文。而从硕士毕业到拿博士,期间七年的时间我从不停止过研究与自修。所以,这个博士其实是累积了七年的成果(或者,只算我花在控制学门的时间,也至少有五年),根本也没什么好惊讶的。   常人不从长期而持续的累积过程来看待生命因积蓄而有的成果,老爱在表面上以断裂而孤立的事件夸大议论,因此每每在平淡无奇的事件上强做悲喜。可是对我来讲,当讲师期间被学生瞧不起,以及剑桥刚回来时被同学夸大本事,都只是表象。   事实是:我只在乎每天二十四小时点点滴滴的累积。拿硕士或博士只是特定时刻里这些成果累积的外在展示而已,人生命中真实的累积从不曾因这些事件而终止或加添。常有学生满怀忧虑的问我:老师,我很想先当完兵,工作一两年再考研究所。这样好吗?很好,这样子有机会先用实务来印证学理,你念研究所时会比别人了解自己要的是什么。 可是,我怕当完兵又工作后,会失去斗志,因此考不上研究所。 那你就先考研究所好了。 可是,假如我先念研究所,我怕自己又会像念大学时一样茫然,因此念的不甘不愿的。 那你还是先去工作好了! 可是。。。。。。。   我完全可以体会到他们的焦虑,可是却无法压抑住对于这种话的感慨。其实,说穿了他所需要的就是两年研究所加两年工作,以便加深知识的深广度和获取实务经验。先工作或先升学,表面上大相迳庭,其实骨子里的差别根本可以忽略。在朝三暮四这个成语故事里,主人原本喂养猴子的橡实是早上四颗下午三颗,后来改为朝三暮四,猴子就不高兴而坚持改回到朝四暮三。其实,先工作或先升学,期间差异就有如朝三暮四与朝四暮三,原不值得计较。但是,我们经常看不到这种生命过程中长远而持续的累积,老爱将一时际遇中的小差别夸大到攸关生死的地步。   最讽刺的是:当我们面对两个可能的方案,而焦虑的不知何所抉择时,通常表示这两个方案可能一样好,或者一样坏,因而实际上选择哪个都一样,唯一的差别只是先后之序而已。而且,愈是让我们焦虑得厉害的,其实差别越小,愈不值得焦虑。反而真正有明显的好坏差别时,我们轻易的就知道该怎么做了。可是我们却经常看不到长远的将来,短视的盯著两案短期内的得失:想选甲案,就舍不得乙案的好处;想选乙案,又舍不得甲案的好处。如果看得够远,人生长则八,九十,短则五,六十年,先做哪一件事又有什么关系?甚至当完兵又工作后,再花一整年准备研究所,又有什么了不起?当然,有些人还是会忧虑说:我当完兵又工作后,会不会因为家累或记忆力衰退而比较难考上研究所?   我只能这样回答:一个人考不上研究所,只有两个可能:或者他不够聪明,或者他的确够聪明。不够聪明而考不上,那也没什么好抱怨的。假如你够聪明,还考不上研究所,那只能说你的决心不够强。假如你是决心不够强,就表示你生命中还有其他的可能性,其重要程度并不下于硕士学位,而你舍不得丢下他。既然如此,考不上研究所也无须感到遗憾。不是吗?   人生的路这么多,为什么要老斤斤计较著一个可能性?我高中最要好的朋友,一生背运:高中考两次,高一念两次,大学又考两次,甚至连机车驾照都考两次。毕业后,他告诉自己:我没有人脉,也没有学历,只能靠加倍的诚恳和努力。现在,他自己拥有一家公司,年收入数千万。   一个人在升学过程中不顺利,而在事业上顺利,这是常见的事。有才华的人,不会因为被名校拒绝而连带失去他的才华,只不过要另外找适合他表现的场所而已。反过来,一个人在升学过程中太顺利,也难免因而放不下身段去创业,而只能乖乖领薪水过活。福祸如何,谁能全面知晓?   我们又有什么好得意?又有什么好忧虑?人生的得与失,有时候怎么也说不清楚,有时候却再简单不过了:我们得到平日累积的成果,而失去我们不曾努力累积的!所以重要的不是和别人比成就,而是努力去做自己想做的。功不唐捐,最后该得到的不会少你一分,不该得到的也不会多你一分。   好像是前年的时候,我在往艺术中心的路上遇到一位高中同学。他在南加大当电机系的副教授,被清华电机聘回来开短期课程。从高中时代他就很用功,以第一志愿上台大电机后,四年都拿书卷奖,相信他在专业上的研究也已卓然有成。回想高中入学时,我们两个人的智力测验成绩分居全学年第一,第二名。可是从高一我就不曾放弃自己喜欢的文学,音乐,书法,艺术和哲学,而他却始终不曾分心,因此两个人在学术上的差距只会愈来愈远。反过来说,这十几二十年我在人文领域所获得的满足,恐怕已远非他所能理解的了。我太太问过我,如果我肯全心专注于一个研究领域,是不是至少会赶上这位同学的成就?我不这样想,两个不同性情的人,注定要走两条不同的路。不该得的东西,我们注定是得不到的,随随便便拿两个人来比,只看到他所得到的,却看不到他所失去的,这有什么意义?   有次清华电台访问我:老师你如何面对你人生中的困境?我当场愣在那里,怎么样都想不出我这一生什么时候有过困境!后来仔细回想,才发现:我不是没有过困境,而是被常人当作困境的境遇,我都当作一时的际遇,不曾在意过而已。刚服完兵役时,长子已出生却还找不到工作。我曾焦虑过,却又觉得迟早会有工作,报酬也不至于低的离谱,不曾太放在心上。念硕士期间,家计全靠太太的薪水,省吃俭用,对我而言又算不上困境。一来,精神上我过的很充实,二来我知道这一切是为了让自己有机会转行去教书 ( 做自己想做的事 ) 。三十一岁才要出国,而同学正要回系上任教,我很紧张 ( 不知道剑桥要求的有多严 ) ,却不曾丧气。因为,我知道自己过去一直很努力,也有很满意的心得和成果,只不过别人看不到而已。我没有过困境,因为我从不在乎外在的得失,也不武断的和别人比高下,而只在乎自己内在真实的累积。 我没有过困境,因为我确实了解到:生命是一种长期而持续的累积过程,绝不会因为单一的事件而有剧烈的起伏。同时我也相信:属于我们该得的,迟早会得到;属于我们不该得的,即使一分也不可能加增。假如你可以持有相同的信念,那么人生于你也会是宽广而长远,没有什么了不得的困境,也没有什么好焦虑的了。 摘自: http://transer.blogbus.com/logs/19256808.html
个人分类: 人生感悟|2988 次阅读|0 个评论
时下年轻男士要做的77件事
麦立强 2008-10-15 20:23
充实完善自我,学习改变命运 第1件事:学好专业 第2件事:记得为自己充电  第3件事:练就好口才 第4件事:打造自身影响力 第5件事:形成独特的个性 第6件事:勤于思考  第7件事:每天阅读  第8件事:学会理财 感受生活乐趣,快乐自己创造 第9件事:培养一项业余爱好 第10件事:来一次旅行 第11件事:体验一次惊险刺激的活动  第12件事:感受童心 第13件事:找个独处的时间  第14件事:看一次日出 第15件事:观一次大海 第16件事:拜见景仰的名人 第17件事:为自己种一棵树 第18件事:培养快乐的习惯 第19件事:开怀畅饮一次 第20件事:学做一道拿手好菜 打造职场精英,事业证明价值 第21件事:确定人生的奋斗目标 第22件事: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 第23件事:重视工作业绩  第24件事:养成有利于成功的好习惯 第25件事:承担工作中的责任 第26件事:打消错误的跳槽想法 第27件事:试着创业 提高交际能力,处世圆融豁达   第28件事:结交挚友  第29件事:善待并尊重对手  第30件事:学会礼貌地拒绝他人  第31件事:学会道歉  第32件事:构建好人际关系网  第33件事:学会赞美他人  第34件事:学会坦然接受批评 拥抱真情实感,体味人间真爱  第35件事:认认真真地谈一次恋爱  第36件事:把握恋爱成功的细节  第37件事:常与父母联系  第38件事:给爱的人写封情书  第39件事:给心爱的她送束鲜花  第40件事:经受一次爱的考验 第41件事:与恋人一起聆听自然的声音 第42件事:痛哭一场 第43件事:敬父亲一杯酒 第44件事:生日那天问候母亲  第45件事:常回家看看 第46件事:拜访恩师 第47件事:体味生命的可贵 关注自身健康,锻造强健体魄 第48件事:为健康做点投资 第49件事:戒除影响健康的坏习惯  第50件事:掌握健康饮食 第51件事:制定合理的健身策略 第52件事:培养运动的习惯 加强自我修养,展现男人魅力 第53件事:修饰仪容 第54件事:展现绅士风度 第55件事:培养成熟的个性 第56件事:学会倾听 第57件事:抛弃不良习惯  第58件事:每天做一件善事 第59件事:修炼自身魅力  第60件事:学会忍让 第61件事:时常自省 第62件事:学会控制坏情绪 登高望远,再上一个新台阶 第63件事:设立明确的致富目标 第64件事:激活自己的内在潜能  第65件事:当众讲一次话 第66件事:与创意拥抱 第67件事:培育一流品格 第68件事:在艰难中寻求突破 第69件事:学习承受挫折  第70件事:挑战未知事物 树立良好心态,快乐生活每一天 第71件事:与借口说再见 第72件事:把握决定一生的机遇 第73件事:学会低头,别怕认输 第74件事:锻造感恩的心 第75件事:接受不可避免的现实 第76件事:学会灵活变通 第77件事:告别对他人的过分依赖 http://wxz40.blog.hexun.com/24174483_d.html
个人分类: 励志修身|4355 次阅读|1 个评论
锤炼思想(7)——信念是用来成功的吗?
钱金凤 2008-10-4 23:22
信念是用来成功的吗? 回复 zhq 大凡事业有成的人,都有坚定的信念做支撑。而这种信念的来源,多半是对事业成功的追求。于他们来说,信念是成功的指导思想,所以也可以推论为信念就是用来成功的。当然,这是一种很现实的,值得推崇的观念,总比没啥想法,没啥追求要好得不知多少倍。 但我觉得,更值得推崇的应该是那种可以支撑我们一生之久的信念。这样的信念是我们活着的理由,是我们拼搏的动力。不要用事业是否成功,来衡量我们信念的正确性。对于我们的整个生命来说,事业只是我们的一部分。 回到您的问题,杨先生的好奇只是因为他想成功吗?这种好奇来自科学家对未知世界本能的探索的欲望,与后来他们的成功无关。什么是成功,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就是得到人们的认可。可是科学这东西,很多重大发现是很难在当代就被认可的。换句话说,真正的科学家,是那种不在乎什么成功的。因为上帝已经给了他们更好的赏赐,比起能得到人们的认可,更让人激动、兴奋,甚至疯狂。那是什么?就是发现的快乐! 造物主的智慧,就在于他将真理隐藏起来。而科学家的智慧,却在于去发现他们! 我不能痛快得回答说,我能在 5 、 6 年内做出重大成绩,不是因为我的信念不够坚定,而是因为我看重的不是重大成绩。我想很多成功的人,成功给他们代带来的光辉,只是他们人生的附属品。话又说到了发 paper 上,如果你把眼睛只盯在 paper 上,肯定发不出什么好的文章。而那些有重大意义的文章,往往就是在默默无闻的工作中,挖掘出来的。就像我们老板常说的,只要有认真的头脑和勤劳的工作,就不怕没文章。 虽然,我还没有在科研的路上走个开头,但我相信,科学是没法给期限的。不会有哪个大师能告诉人们,他在多长的时间内得到什么发现,又何况我们这些研究生呢? 还是那句话,我不会把科学当成事业,因为凡是事业,就有成败胜负之分。而科学从来就不该有这么一说。同意李亚辉老师的观点科学无所谓正确与否。那把科学当成什么呢?一种游戏吧,一种娱乐自己的游戏,而最后的奖品,由上帝来颁发! 不用成功来衡量科学。这是一条探索的路,也许没有追求,才是最好的追求。
个人分类: 锤炼思想|4370 次阅读|9 个评论
贺“神七”发射成功(五、七绝各一)
liuyuping 2008-9-27 10:22
贺神七发射成功(五、七绝各一) 刘玉平 (2008年9月25日夜) 七 绝 长啸神舟越九天,中华美梦此时圆。 英豪轻迈凌云步,喜伴嫦娥舞玉蟾。 五 绝 神舟越九天,四海梦今圆。 云外轻舒步,邀娥舞玉蟾。 图片来自人民网
个人分类: 未分类|2749 次阅读|2 个评论
七绝·贺“神七”发射成功
刘玉平 2008-9-25 23:26
七绝贺神七发射成功 刘玉平 ( 2008 年 9 月 25 日夜) 长啸神舟越九天,中华美梦此时圆。 英豪轻迈凌云步,喜伴嫦娥舞玉蟾。 图片来自人民网
个人分类: 诗词书画音|5817 次阅读|18 个评论
如之奈何于诚信与欺诈并重的国度?
可真 2008-9-18 17:20
刚读了李侠先生《 哲学断想之二十六:远逝的尊严 》一文,深感此文之妙啊!其文发前人所未发,思考角度独特新颖,令人佩服!读后感慨万分,本想在李先生文下留下自己的评论,但写着写着,自觉话语过长,若留在其评论栏里,未免喧宾夺主,故索性将其评论当作一篇博文发了算了。 在读李先生文章之前,宋襄公在我心目中的形象,一直还是蠢猪式的君主形象,这种形象是几千年的历史造就了的,我们一般人只是不自觉地接受了这个形象罢了。然而,李先生其文,却指出了这位蠢猪式的君主还有另外一种形象:涉及做人尊严的规则的守护者的形象。 我研究顾炎武思想,读《日知录》,尝见其中有一段话,讲到伦理道德问题,顾炎武认为,自春秋到明清之际,伦理道德一直处于总体递降过程中,其间只有东汉的伦理还算得过去,为其它时代所不及,至于明末,就更是整个民族都差不多沦为禽兽了,所以中华之国也随之而灭亡,而华夏之人便沦为异族统治的亡国奴了。今读李先生之文,感到宋襄公失败以后的中国历史,倒真如顾炎武所说的了,它乃是以诚信为核心的伦理道德日益沦丧的过程,迄止于今,中国国民的诚信之德已然丧失殆尽! 在现实生活中,我发觉,在私下场合的议论(一般都是实话实说)中,从未有人认为在这个社会上讲守诚信是必要的,相反认为,讲守诚信的人,就是蠢如宋襄公之类的笨人。结合李先生其文所论,我终于感悟到:当今国人之聪明,实堪称是前无古人,周无外人,唯此为最! 国人之聪明,是聪明在心中毫无诚信观念,行为上只有待人之虚伪礼节所以然者,也仅仅是为了避免宋襄公那样的败局,倘无外在压力,没有外界舆论制约与实在的外来威胁,则可能连虚伪礼节都不会顾及。 如今国人之心中念念在兹者,归结起来,一个字:成。两个字:成功。三个字:不失败。所以然者,因其坚信:成者为王,败者为寇。 为了成而不败,国人都是大丈夫气概,大丈夫能屈能伸屈则虚伪守信,伸则无法无天。 在这世上无与伦比的灵活屈伸运动中,诚信和欺诈是一回事,都是达到成而不败的工具,只要达到目的,无论是诚信还是欺诈都是好猫。 诚信与欺诈同样重要,这就是国人的成功之道或成功之要诀 。据此,若要说国人全然无诚信,这肯定是不对的,它就象说国人全然无欺诈一样荒唐。这里的问题完全不在于究竟有无诚信或有无欺诈,而在于何时用诚信,何时用欺诈。在这问题上,国人最信刘备随机应变信如神的那一套,最善于权宜行事:时宜于诚信,则用诚信;时宜于欺诈,则用欺诈。这个时宜是什么?时是决定成败的外部条件;宜是适于成功的外部条件。权宜的权,就是对其外部条件进行权衡、裁量,看其是否合乎自己成功的目的。这里权的标准唯在于这个自私的功利目的。权宜行事的思想实质就是在于以自我为中心的极端利己主义。在这种思想支配下,一切行为规则都是自为的,都由我决定,以我的需要为转移。在这种唯我主义的规则意识中,规则及其标准是完全不确定的,故在这种意识的实践形态中,实践者所坚持的不是唯一的行为标准,也不是双重的行为标准,甚至也不是一般的多重行为标准,而是根据自己的需要而随着外部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无限重行为标准,其外部条件变化有多快,其行为标准的变化就有多快。按照这种行为规则观念,什么公共理性,什么公共规则,都完全谈不上。 以自我为中心的极端利己主义者,是完全没有公共理性的,因而也完全不知公共规则为何。当其生活在一个相对开放的社会系统中时,他们也必然要面临要求其应当或必须予以遵守的公共规则,但是 面对这种规则,他们所考虑的不是怎样按其规则行事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而是考虑如何摆脱其规则的制约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如此就形成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局面 。春秋末年的老子早就看出了这一点,他认为任何一个统治者,无论他有多么聪明,其一人的智慧必然胜不过万众的智慧,因此,统治者凭其个人智慧而想出的任何一种治国良策,只要其一出台,立马就会出现无数对付和化解其国策的民间良策,这就是所谓智慧出,有大伪。智慧是指出于统治者个人智慧的治国良策,大伪是指出于众人智慧而能够化解其国策的民间良策,这些民间良策都是对国策阳奉而阴违的办法,故而谓之伪。正因为如此,老子主张大智若愚,即统治者根本不应该利用个人智慧来治其国,而是应该看到自己智慧的极其有限性,从而放弃以智治国的贼想,任百姓之自然,无为而治之。 实话实说,即便智慧高超如老子者,他也完全想不出一个有效的办法来对付这般以自我为中心的极端利己主义的国民,而只是想出了一个为任何统治者都无法加以实施的无为而治的玄道之法,这个办法其实也不过是一个馊主意,全无实用价值。 认真研究过《老子》又对国民性有精深理解的韩非,终于想出了一个用以对付极端利己主义者的极端专制主义的治国办法,这种集法术势为一体的治国办法,其思想实质就是要造就一个极端利己主义的国君来对付极端利己主义的国民。这个办法得到了秦始皇的赏识,觉得它很有实用价值,因为秦国自商鞅变法以来实际上就是采取了与此类似的治国方略,并且事实证明,这种体现法家思想的治国方略是颇见成效的,它使秦国从一个起家于三流之国(大夫之国)而后为平庸的二流之国(诸侯之国),迅速发展成为诸侯中的一流强国。正是秦国的这段发迹史,使秦始皇十分赏识韩非的治国方略。事实上,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就是按韩非治国方略的基本精神来强化集权主义的君主专制制度的,而且这个制度一直延续到清末而未有根本性改变。 中国的历史实际上已经证明,对付极端利己主义的国民最有效的治国之法,就是能造就极端利己主义国君的高度集权的封建专制主义制度。只是中国所处的时代不同了,民主潮流席卷全球,高度集权的封建专制主义制度过时了,根本行不通了。但是,对中国来说,最令人感到困惑的是:高度集权的封建专制主义制度是不能再搞了,但是极端利己主义的国民却是依然如故,这可怎么办呢?集权不行,而民主也真的是搞不起来,因为民主治国之要乃在依法治国,可是,对于缺乏公共理性的极端利己主义的国民来说,只要依法治国,就必然会出现如老子所谓智慧出,有大伪那样的局面,现在的情况差不多正是如此。 中国啊中国,怎么办?!有谁能不靠高度集权的封建专制主义制度而又能 治理好这个充满了极端利己主义者的国度呢?
个人分类: 伦理学|4861 次阅读|13 个评论
三十岁前如何成功
麦立强 2008-8-25 21:49
为什么从20岁到30岁的时间,才可以跳两级,但是很多人却在30岁到40岁一下子积累身家,成倍数上涨。因为30岁很重要!譬如,李嘉诚、比尔盖茨、杨元庆在30岁的时候,都抓住了转折。而他们做的,无非就是认清自己,解决现在和追逐未来。这看上去人要持续一生解决的问题。但是30岁的人,因为现实的种种情况,面对的问题更突出一些,由此锻炼出的能力也更优异。你的30岁做了些什么或者说将要有什么人生计划,欢迎留言与大家分享。 一:一个目标   一艘没有航行目标的船,任何方向的风都是逆风   1、你为什么是穷人,第一点就是你没有立下成为富人的目标   2、你的人生核心目标是什么?    杰出人士与平庸之辈的根本差别并不是天赋、机遇,而在于有无目标。   3、起跑领先一步,人生领先一大步:成功从选定目标开始   4、贾金斯式的人永远不会成功    为什么大多数人没有成功?真正能完成自己计划的人只有5%,大多数人不是将自己的目标舍弃, 就是沦为缺乏行动的空想   5、如果你想在30岁以前成功,你一定在25至30岁之间确立好你的人生目标   6、每日、每月、每年都要问自己:我是否达到了自己定下的目标 二:两个成功基点   站好位置,调正心态,努力冲刺,30岁以前成功   (一)人生定位   1、 人怕入错行:你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2、 成功者找方法,失败者找借口   3、 从三百六十行中选择你的最爱    人人都可以创业,但却不是人人都能创业成功   4、 寻找自己的黄金宝地   (二)永恒的真理:心态决定命运,30岁以前的心态决定你一生的命运   1、 不满现状的人才能成为富翁   2、 敢于梦想,勇于梦想,这个世界永远属于追梦的人   3、 30岁以前不要怕,30岁以后不要悔   4、 出身贫民,并非一辈子是贫民,只要你永远保持那颗进取的心。 中国成功人士大多来自小地方   5、 做一个积极的思维者   6、 不要败给悲观的自己    有的人比你富有一千倍,他们也会比你聪明一千倍么? 不会,他们只是年轻时心气比你高一千倍。    人生的好多次失败,最后并不是败给别人,而是败给了悲观的自己。   7、 成功者不过是爬起来比倒下去多一次   8、 宁可去碰壁,也不要在家里面壁    克服你的失败、消极的心态    (1) 找个地方喝点酒    (2) 找个迪厅跳跳舞    (3) 找帮朋友侃侃山    (4) 积极行动起来 三:三大技巧   1、管理时间:你的时间在哪里,你的成就就在哪里。    把一小时看成60分钟的人,比看作一小时的人多60倍   2、你不理财,财不理你   3、自我管理,游刃有余    (1) 创业不怕本小,脑子一定要好    (2) 可以开家特色店    (3) 做别人不愿做的生意 四:四项安身立命的理念   30岁以前一定要形成个人风格   1、做人优于做事    做事失败可以重来,做人失败却不能重来    (1) 做人要讲义气    (2) 永不气馁   2、豁达的男人有财运,豁达的女人有帮夫运    30岁以前搞定婚姻生活   3、忠诚的原则: 30岁以前你还没有建立起忠诚美誉,这一缺点将要困扰你的一生   4、把小事做细,但不要耍小聪明    中国人想做大事的人太多,而愿把小事做完美的人太少 五:五分运气   比尔盖茨说:人生是不公平的,习惯去接受它吧   1、人生的确有很多运气的XXXXX: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中国的古训说明各占一半   2、机会时常意外地降临,但属于那些不应决不放弃的人   3、抓住人生的每一次机会    机会就像一只小鸟,如果你不抓住,它就会飞得无影无踪   4、智者早一步,愚者晚一步 六:六项要求   1、智慧    (1)别人可以拿走你的一切,但拿不走你的智慧    (2)巧妙运用自己的智慧    (3)智者与愚者的区别   2、勇气    (1)勇气的力量有时会让你成为超人    (2)敢于放弃,敢于舍得   3、培养自己的领导才能、领袖气质    (1)激情感染别人    (2)三七法则实现领袖气质    (3)拍板决断能力    (4)人格魅力   4、创造性:不要做循规蹈矩的人    25-30岁是人生最有创造性的阶段,很多成功人士也都产生在这一阶段   5、明智    (1) 知道自己的长处、短处,定向聚焦    (2) 尽量在自己的熟悉的领域努力   6、持之以恒的行动力:在你选定行业坚持十年,你一定会成为大赢家 七:七分学习   1、知识改变命运   2、30岁以前学会你行业中必要的一切知识    a) 每天淘汰你自己    b) 在商言商   3、太相信的书人,只能成为打工仔   4、思考、实践、再思考、再实践 八:八分交际 朋友多了路好走   1、智商很重要,情商更重要:30岁以前建立起人际关系网   2、人脉即财脉:如何搞好人际关系   3、交友有原则   4、善于沟通:30岁以前要锻炼出自己的演讲才能 九:九分习惯   习惯的力量是惊人的,30岁以前养成的习惯决定着你的成功的大小   1、积极思维的好习惯   2、养成高效工作的好习惯    (1) 办公室    (2) 生活可以不拘小节,但要把工作做细    (3) 学习聆听,不打断别人说话   3、养成锻炼身体的好习惯   4、广泛爱好的好习惯   5、快速行动的好习惯 十:十分自信   1、自信是成功的精神支柱   2、自信方能赢得别人的信任   3、把自信建立在创造价值的基础上   4、如何建立自信    (1)为自己确立目标    (2)发挥自己的长处    (3)做事要有计划    (4)做事不拖拉    (5)轻易不要放弃    (6)学会自我激励    (7)不要让自己成为别人 十一: 11个需要避开的成功陷阱   1、只有功劳,没有苦劳   2、不要怀才不遇,而要寻找机遇   3、不要想发横财   4、不要为钱而工作,而让钱为你工作   5、盲目跟风,人云亦云,人做我也做   6、小富即安,不思进取,知足常乐   7、承认错误而非掩饰错误   8、脚踏实地而非想入非非   9、野心太大而不是信心十足   10、反复跳槽不可取   11、眼高手低   12、不择手段 十二:十二分努力   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1、小不是成功,大不是成功,由小变大才是成功   2、中国社会进入微利时代:巧干+敢干+实干=成功   3、努力尝试就有成功的可能   4、做任何事情,尽最大努力   5、把事情当成事业来做 后记: 1好的时候不要看得太好,坏的时候不要看得太坏。最重要的是要有远见,杀鸡取卵的方式是短视的行为。 2人,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 3在竞争中,你输了,那么你输在时间;反之,你赢了,也赢在时间。 转自 http://weilaiwansui.blog.hexun.com/22320109_d.html
个人分类: 私人空间|3355 次阅读|0 个评论
教育->科学->工程
entropy 2008-8-20 11:46
以前分不清:教授、研究员、工程师,几个系列的关系。6月份在同学的点拨下明白了。 教授:教书育人纸上谈兵 研究员:科学研究理上往来 工程师:付诸实践真枪实弹 回头看看,我都做了什么? 2001.7 浑善达克沙地,主要从事植物分类、土壤水分动态、植物根系分布、应用美国Li-cor公司1600气孔计测定植物蒸腾作用、植物生态学等植被恢复基础研究,持续至2003年。 2001.10 与内蒙古交通计院张工程师考察、研究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和阿拉善盟的穿沙公路。 2002.7 参加专业实习,贺兰山植被调查,利用GPS进行农区规划。 2002.7 随内蒙古农业大学兰教授到宁夏盐池进行植被调查。 2002.8 毛乌素沙地臭柏群落土壤养分、水分、植物根系分布研究 2003.7 浑善达克沙地,土壤水分动态分布研究。 2003.8与日本研究人员合作,进行臭柏根系分布研究。 2004.5~11 利用Li-cor公司生产的Li-6400研究毛乌素沙地主要植物种的光合作用特性。 2005.4 开始生态系统健康研究,持续至今。 2005.7 毛乌素沙地主要植物臭柏灌丛年龄分布研究。 2006.4 与日本研究人员合作,进行毛乌素沙地不同立地条件下,不同树种造林研究。 2006.8 安装、调试美国戴维斯公司Vantage pro气象站。 2006.8 利用日本产炉灰进行毛乌素沙地臭柏等植物改土造林研究。 2007.4 Vantage pro气象站调试。 需要想想了。
2341 次阅读|0 个评论
成功——合目的性的一种表现
entropy 2008-8-20 08:25
来自《邮差弗雷德》的四条原则 从 褪墨 作者: 弥缝 这篇文章选摘于《邮差弗雷德》弗雷德是美国的一名普通邮差,然而他实现了从平凡到杰出的跨越。他的成功之处在于通过自己的想像力和创造力为客户每天都提供超值的服务,让每一天成为自己的代表作。 原则一:每个人都能有所作为 不管你所工作的机构有多庞大,甚至也不管它有多么糟糕,第一个人在这个机构中,都能有所作为。上司可能对员工出色的表现设置障碍,或对之视而不见, 或者不能充分赏识和鼓励;也可能,上司愿意对员工进行培训,改善他们的业绩,并给予奖励。但不管环境的利弊顺逆,最终,卓越的工作表现,还是员工自己抉择 的结果。 想一想,你在工作中是为顾客和带来了喜悦,还是给他们增添了烦恼?你是帮助自己的组织与其目标更近一步,还是与它背道而驰?你的工作表现是因循普通,还是超凡脱俗?你是减轻了他人的负担,还是给他们添加了累赘?你是愿襄助他人脱颖而出,还是想拖人家后腿? 没有人能阻止你选择卓越。在第一天结束之际,关键的问题只有一个: 你做了什么有意义的事? 马丁路德金说:如果一个人是清洁工,那么他就应该像米开朗基罗绘画、像贝多芬谱曲、像莎士比亚写诗那样,以同样的心情来清扫街道。他的 工作 如此出色,以至于天空和大地的居民都会对他注目赞美:瞧,这儿有一位伟大的清洁工,他的活儿干得真是无与伦比。 没有任何工作是卑微的、不足道的,只要做这项工作的人是杰出的,不同凡响的。政客喜欢对我们讲:工作给人尊严。对外我并无异议。有一份工作,为自己和家人提供生活的保障,是非常重要的。但这只是硬币的一面。 我们很少听到的是:人也能给工作以尊严! 没有不重要的工作,只有看不起自己工作的人。 可能正是基于这一点,《福布斯》杂志的创始人、传奇BC福布斯才会说出如下一番话:做一个一流的卡车司机,比做一个不入流的经理,更为光荣,更有满足感。 原则二:成功的基石是关系 绝大多数寄给我的信件最终都到了我的邮箱,我出钱,美国邮政(U.S.Postal Service)为我提供服务,一点不多,一点不少。与此相对照,弗雷德所提供的服务却是让人惊叹的,这有许多原因,其中最主要的一条,就是我和他之间的 关系。在弗雷德之前,在他之后,我和其它任何邮差都没有建立类似的关系。事实上,弗雷德可能是惟一一个与我有某种私人交往的邮差。 道理很简单。冷淡的人提供服务时总是公事公办的态度。只有在服务人员和顾客之间建立某种关系和交往,服务才能人性化。弗雷德花费时间来认识我,了解我的需要和喜好,然后利用这些信息为我提供前所未有的优质服务。 弗雷德的事实证明,在任何工作或业务中,关系的建设是首要的 目标 ,因为关系的质量决定了产品或服务的质量。这也是为什么: 对雇员的人性有深刻认识的领导才能成功。 对用户的人性有深刻认识的技术才能成功。 对自己工作中的人性因素有深刻认识的邮差弗雷德才能够成功。 原则三:你必须持续地为他人创造价值,而这不必花费一分钱 没有足够的资金?没受过必要的培训?没碰到合适的 机会 ?换句话说,你是否抱怨自己缺少资源?你是否已经开始相信:无中生有是不可能的? 请想一想弗雷德吧。作为邮差,他拥有什么资源呢?一套蓝色的工作服,一只布口袋,就这些!他走街串巷为人送信,口袋里装满了邮件,脑袋里却装满了想像,使他能为顾客创造价值,这并没有让他多花一分钱。他只是比大多数邮差用心多一点,创造性多一点。 我认为,弗雷德的做法表明,他掌握了21世纪最重要的职业技能: 在不增加支出的同时,为客户创造更大价值的能力。 你也可以尝试用想像力代替金钱。你的目标应该是比竞争对手想得多,而不是花钱更多。 当今的高中或大学毕业生,职业生涯中难免都要有若干次失业的经历。但只要一个人具有可雇用性,失业就一定是临时的、短暂的。可雇用性是指具备任何雇主都会欣赏和需要的一套技能,不论是在何种行业,处于什么地理位置。 那么是什么技能使人具有可雇用性呢?能够增强右雇用性的技能有很多,但我相信,其中最为重要的一条是:不靠增加支出,为顾客和同事创造价值的能力。它的秘诀就是用想像力代替金钱,用创造性代替资本。 原则四:定期调整自我,振作自己 从弗雷德身上得到的重要启示,必然使我们自问:如果弗雷德能赋予邮差如此多的新意,那么你和我的工作中,难道不能更为奋发,有更多的创新吗? 有许多日子,你一早睁开眼就感觉沮丧乏力。你已经读过书、听过录音、看过录像、上完培训课程。你觉得自己已经做了能做的一切,但仍然是意志消沉,无精打采。处于这样的人生低潮,当你的 工作 责任心已经萎缩,当下班回家成为你每天的首要目标,这时,你该怎么办? 我个人的对策是:想一想那个过去曾经为我送信的人。因为,如果邮差弗雷德能以如此卓越的创新精神和责任心来完成把信入邮箱这样的工作,那么我也一样 可以调整工作态度,重新焕发青春,使自己微型机勃勃,我甚至可能做得更好。我相信,不论你从事什么工作,在何种行业,也不论你住在何处,每天早晨醒来,你 都是一个全新的人。你可以按照自己的选择,来塑造自己的工作和 生活 。 褪墨|时间管理 - 弥缝 褪墨是一个关注时间管理、个人提升和演讲技巧的博客。想提高自己?为什么不来 褪墨 看看呢~
2146 次阅读|0 个评论
有兴趣,科研就是一种无穷享受(转)
lingfeng 2007-7-24 18:50
有兴趣,科研就是一种无穷享受 中国科学院院士 马大猷 转自: http://www.mathedu.cn/Article/Expert/200512/20051222100300.shtml 丘成桐教授怎么会在基础研究中这么成功,在几乎数学的各个分支前沿都获得了突出成就?正像他自己说的,“ 来源于对数学的热爱和兴趣 ”,当然还有对基础研究的好奇心。第一次得到导师给的无人解过的世界水平的博士论文题目,主要是好奇。对论文深入思考时,越想越要想,兴趣大增,更爱专业。问题没有人解过,没有现成解,必须想出新的可能,于是大胆提出设想。如果问题得解,就是胜利;否则再想,直到大胆设想,得解,完成学位要求。这是巨大收获,喜悦无穷,对专业充满了热爱和兴趣。以后自己提出重要科技问题,自己解决,继续做出重要科学成果,热爱和兴趣越来越高,逐渐成为有经验的科学家,科学技术领袖人物,甚至科学大师。丘先生说,“ 搞学问如果没有激情,就达不到做大学问的地步 。”“数学是一门很有意义、很美丽,同时也很重要的科学,重要应用遍及物理、工程、密码学、统计理论、信息论、博弈论、飞机和汽车设计、经济和一些社会科学。——我真正享受到了研究数学的乐趣。”他对数学的热爱和兴趣溢于言表,研究是乐趣! 好奇心和个人有关,对专业的热爱和兴趣则是认识问题。所以基础研究的成功,需要好奇的天性和对专业的热爱和兴趣!而且基础研究必须从研究生做论文开始。 丘先生认为,中国在“文革”以前的数学研究已经接近世界一流水平,现在研究数学的人员和发表论文的数量增加很多,但实际水平反而降下来了。学生水平也是如此。他介绍,数学界有一个非常重要的“Poincare猜想”,100多年来没有一个数学家不想解它。现在已经有人为解决这个问题走出了第一步。继续下去,很可能获得第一流成果!他组织了一个讨论班,想引起对这问题的兴趣。 后来一些参加讨论的教授感到课题太难,不易发表论文,不想去研究,也不让感兴趣的年轻博士后研究。这个难得的机遇就失去了,很使丘先生失望。 但这只是一个例子,事实上,国内对重大研究工作有兴趣的人很少,就是基础研究工作也很难在教授、研究员中推行,甚至还有人认为基础研究也应在短期内获利!所以一流研究成果很难指望。但也难怪,原因是某些部门和单位竟然要求科技人员、教学人员、医生等“创收”,导致功利思想大为泛滥!基础研究是研究重大科学问题的手段,是国家科学水平的标志,是国力的源泉。这种现象如不改变,我们将无以面对全国人民和全世界华人的期望! 加强基础研究当然需要增加一些投入,但钱不是大问题,基础研究主要是脑力劳动,研究的目的是科学知识,如理论、规律、技术、方法等,需要的钱不多。主要是要给研究人员自由思索、毫无保留地发挥聪明才智的空间。要实行在科技研究工作中的学术自由政策,允许研究人员自主决定工作计划,选择和改变研究问题,决定研究路线、实验方法等。以人为本,在具体研究工作中不受任何干扰。只有这样,才有可能首创出一流贡献。 开发工作要把科学知识转化为实物,如仪器设备、产品、方法等。工作方法与基础研究完全相同,但是要充分发展,实验经费需要较大,要有所准备。技术创新(改进,革新),根据具体问题大小,费用可高可低。对工业都需要比较熟悉。 基础研究是探索未知科学知识,所需时间甚至于工作前途都很难估计。历史上,发现中子、发现中微子都因为已经有了实验现象,只要判断正确,花很短时间验证,测量就完成了。原子能,发现用α粒子轰击重金属镭可以把它的原子打裂成两半,产生很大能量并且再发射α粒子,形成连锁反应。这是原子弹的原理,是正常研究的成果。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美国组织了几乎全国的物理和工程力量进行研究和试制,花了4年功夫才研制成两颗原子弹,投到日本,用的时间和人力与发明时不能相比!把连锁反应变慢,没用多少时间就建成了原子能发电站,和平应用发展很快。后来氢弹开发很成功,称为核聚变。人们普遍认为和平时期聚变是人类未来的无穷能源,各重要国家都投入力量,作为重大问题进行研究。几十年来虽然成绩很大,聚变仍无法控制,甚至不知能否解决。 科学研究只有第一,没有第二,决不可重复别人的工作。 已有的研究成果人人可以应用,重复不但毫无意义、浪费时间,而且是严重的不端行为(剽窃),为科学界所不齿,甚至受到惩罚,不容于科学界。在另一方面,科学家对已有成果不可自满,要认真推敲有无忽略的地方。上面提到过的中子、中微子的例子就是前人得到实验结果就认为很满意了,没有进一步推敲。结果把重大的发现拱手奉让给别人。 跟踪也是重复,但后果有时更为严重,特别是对重大的新发展的项目。重大研究工作实际是国际竞争,要有竞争精神。只能在当时的基础上努力向前发展,不能浪费时间去跟踪,否则别人已前进了,只好再跟,越跟越跟不上。我国高新科学技术,如计算机、半导体等,开始工作时并不太迟。但是跟踪了五十年还不能自主,只有抄袭、引进,直到现在还没有根本改变,后果是国家科学落后、经济损失无法计算。跟踪思想必须彻底取消,要自主研究开发,加强基础研究,否则现在广泛注意的纳米研究也很有危险。 基础研究需要好奇心和对专业的热爱兴趣,但是基础很重要。基础最低是博士生训练,再高就要靠自己读书学习了,主要是与专业有关的学报和理论。 广泛阅读很有好处,最好的方法是“好读书,不求甚解” ,如陶渊明,只须注意主要概念,不及细节。这样便于应用,需要细节时可以再找原文。 学术交流对研究工作是极端重要的。参加学术会议、讨论会以及研究工作者个人间的往来,都可对每个人的研究工作以及未来设想有启发作用,有利于科学发展。基础研究的任何结果都要及时发表,取得科学界的承认和知识产权。避免被后来者抢先发表,失去可得的知识产权。因谦虚而延缓发表或不发表都是极大损失。我国缺少的是多产科技作者。对科学研究的奖惩制度是促进研究和论文发表的好方法。 做科学研究工作可能对国家做出重要贡献,享受到无穷乐趣。除了有时灵感来了,一段时间工作欲罢不能外,主要是脑力劳动,并不紧张。业余时间,可以过与家人团聚、发展个人爱好、游览参观等愉快的生活;也可以从事与专业无关的个人爱好的活动,或办些私事。丘成桐教授是很好的榜样。
个人分类: 好文推荐|5875 次阅读|1 个评论
极限成功法
lingfeng 2007-5-27 22:29
极限成功法 不知大家有没有这样的经历:一件事情,譬如要交的材料,要写的文章拖了很久还没有把它作完,忽然上面来了通知,要求我们务必在什么时候之前交上去。时间只剩下几个小时,这时我们便像换了个人似的,马上干脆利落的把文章写好,把材料弄齐,绝不会超过这个最后的期限。我便有这样的经历:当年发展为预备党员入党时,要交 4 篇思想汇报。开始听错了,误以为可以隔一段时间再交,便拖着不想写。后面才知道要与申请书一同交上去,当我得知这一消息的时候已经离最后期限只有一个晚上的时间了!我于是放下其它所有的事情,奋笔疾书写思想汇报。只花了半个晚上,两三个小时的时间就把四篇思想汇报写完了。要在平时,一整天都不一定写得出来,还得做无数次的思想斗争,承受巨大的痛苦:到底是今天写还是明天写?这么麻烦,现在不写可以吗? 我们每天都要用脚走路,用手做事情,运动员也每天要用脚用手去训练。但是为什么我们和运动员之间在身体素质和力量上相差这么悬殊呢?因为我们每天运动的负荷量是很小的,一定的,而运动员训练时必须使用很大的负荷量,经常必须做到自己的最大限度。这样,他们的身体素质和力量水平才能获得持续快速的提高。 无论是打球还是下棋,有经验的人都会知道:长期地同与自己水平相当甚至比自己水平还低的人打球或下棋,自己的水平是不会有什么提高的,或者提高会很慢。而当我们与高手对弈或对打时。我们的水平就能提高很快。原因何在?除了能够向高手学习时,另外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必须调动全身的能量,使出我们最大的能力去与高手抗衡。这样,我们的潜能才能充分的发挥出来。 记忆是有规律的。有意识的记忆比无意识的记忆记得牢些。所谓无意识记忆,就是你没有告诉自己要记住它,而是在不经意间记住的。例如每天在街上都可以看到许多陌生的面孔,很多人都会马上就被忘记了。所谓有意识记忆,就是我们告诉自己一定要把它记住,然后再去记忆。例如,看到一个人的面孔,因为他很重要,所以我告诉自己一定要记住他。这样,我就会比较快比较牢固的记下他的相貌。尝试回忆又称为强迫回忆,它的记忆效果就明显的比普通记忆要好的多。尝试回忆是指在记了一遍之后努力在脑海中回忆记忆的内容,使之再现出来。例如,看了一篇文章,然后把书合上,努力的回忆它究竟讲了些什么样的内容。这样记忆的效果要比单纯看书好两三倍。其实我们考前背题目就会使用这样的方法。尝试回忆的难度比普通记忆也要大许多,因为我们必须绞尽脑汁地回想起那些印象并比深刻的内容。 厚厚的一本教材,我们学了半个学期,却似乎根本还没学到什么东西,书看来看去还是在前面的十几页,几十页。然而一旦考试快要来临,我们就能在短短的几天之内把它看一遍,把重要的内容背下来,到考试时,就能顺利地通过,有时还能取得不错的成绩。可见,考前学习和记忆的效率真的要比平时高许多。 我们寝室有一个 40 公斤 的臂力器,放在那里已经有近 4 年的历史了。大一的时候我就一口气能弯三四十下,现在还是这个水平。后面买了一个 50 公斤 的,开始一个也弯不起来,到了第一天下午便可以弯五下,第二天便能弯九下,第三天变可以弯十几下了。我于是明白了一个很重要的道理:人的能力,必须在一定的负荷下才能不断地提高,锻炼如此,学习如此,工作和生活亦如此。 以上的事实告诉我们:人类具有巨大的潜能,这些潜能在没有任何压力,没有任何挑战的情况下是发挥不出来的。只有当面临威胁,承受压力和面对挑战的情况下,潜能才可以发挥出来。并且在一定限度的范围内,这种威胁、压力和挑战越大,人的潜能得到开发的程度也越大。人天生就具有适应环境的能力,无论是体力,还是脑力,能力的提高都是人类适应环境负荷的结果。 极限成功法正是利用这一原理,通过给人设立一定的挑战,自我加压等方法,使人的负荷达到或接近极限水平,从而提高效率,提升能力进而取得成功的一种方法。极限成功法可以运用到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等各个方面去,它的运用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它有优点也有缺点,同时,它也有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 一 . 条件 1 良好的健康状况。一个身体不健康的人是无法胜任高强度的工作的。只有拥有健康的体魄,才能维持较长时间的紧张和兴奋状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高强度的工作是极限成功法的必然要求。 2 一定的意志力。一个意志薄弱者碰到一点困难就会退缩,当然不可能要求他克服心理上的惰性。克服这种困难去做有挑战性的事情。 二 . 应用 我们怎样才能应用这一方法呢 ?在学习上,我们应该: 1 、克服拖延心理,需要记住的东西应该要求自己当时就记下来,而不要告诉自己可以留到复习的时候再去记。我经常觉得自己的记性不好,看一篇文章很快就会忘记,要背一篇什么东西也必须花很多的时间才能记住。但是,当我明白了这个道理,告诉自己应该马上把需要记忆的东西记下来之后,我只花了半小时就记住了孙子兵法的一篇文章,只花了三四十分钟就把大学英语精读教材一单元的课文背了下来。而如果按照平时的做法,以一种很放松的,没有压力,无所谓的态度去记,至少也要两三个小时才能背下来。 2 、尝试回忆。即努力在脑海中回忆所学的知识,当然你也可以念出来或写出来。必须指出: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率的方法。然而在没有外界压力的情况下要运用也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 3 、给自己设定更高的目标!很容易就达到的目标,不能调动我们的积极性,无法提高我们的能力,长此以往只会形成一种低水平重复。所以,我们必需给自己设定更高的目标。这个目标不能太低,也不能过高,必须是我们作了很大努力之后能够完成的。如果无论我们怎样努力也无法完成,那就没有实际的意义,相反还会使我们产生挫折感,打击我们的积极性。设立一个合适的,高难度的目标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目标即是努力的方向,它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其它方面。 在工作和生活方面我们也可以应用这一法则。主要包括: 1 、给自己一个正确的评价。大多数人都会对自己,也包括对别人作出偏低的评价,当然也有少数人对自己评价过高。真正能够完全正确地评价自己的人是很少的。正确评价自己之所以重要,是因为你如果认为自己不行,那么这种消极的心理就会阻碍你去进行行动。既然没有行动,没有尝试,当然就不会取得成功。永远都要记住:尝试往往导致成功。虽然尝试了也没有绝对的把握,但是没有尝试就觉得没有成功的希望, 阿诺尔德 . 贝奈特 说过:“真正的悲剧是一个人在生活中从来不敢展翅一搏,从未充分展现其才能,从未站直过身子。” 2 、要不断地接受挑战,尝试着去做一些你认为自己或别人认为你无法做到的事情。做到了之后接着再去做更有挑战性,要求更高的事情。其实,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你努力去做了,你通常所认为无法做到的事情一般都是可以做到的。就算失败了也没有多大的关系,失败是成功之母嘛。关键是自己要有接受挑战的勇气,要不断地挑战极限,超越自我。“沧海可填山可移,男儿志气当如斯!”人为什么能够超越自我?超越了自我之后还是自我吗?如果是的,那么“自我超越自我”这是否产生矛盾呢?其实这句话不能用静止的眼光去看待,而应该用变化的,发展的眼光去看待。超越自我指的是新我超越了旧我。 三 . 优缺点 任何事物都会有优缺点。极限成功法的优点在于:一是它能够提高效率。二是它能够不断地发掘我们的潜能,提高我们的能力。它的缺点是它的难度大,要求高,因而会容易使人疲劳。 四 . 注意事项 第一点 因为极限成功法难度高,强度大,所以就一定要注意劳逸结合,要注意适当地休息和放松。极限成功法不是蛮干,所谓物极必反,一味地追求高难度,高强度,而又没有必要的休息会有损身体。就象体育训练也必需有一个休息恢复的时间,训练强度越大,休息时间也越长。 第二点 目标不能定得过高,难度不能没设得过大。否则就难免要以失败而告终,而且使人产生挫折感,打击人的积极性。 在高强度的负荷下,旧有水平的体力,脑力及其它能力已经不能适应这种负荷了。于是机体便启动代偿机制,使人的体力,脑力及其它能力得到提高。但是任何的代偿都有一定的限度,一旦负荷超过了人体的代偿限度,就会出现相反的结果。表现为身体健康受到损害。所以,目标不能定得过高,难度也不能设得过大。
个人分类: 成功励志|1901 次阅读|4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7 09:5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