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编辑责任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撤稿背后的责任疑云
热度 2 zhpd55 2011-9-1 23:41
撤稿背后的责任疑云
撤稿情况发生的几率 有逐年上升之势 ,有人以 Medline 数据库为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自 20 世纪 50 年代以来,截止 2007 年 10 月 21 日 ,MEDLINE累计收录已经发表的论文数量超过 1700 万篇,其中撤稿 871 篇。首次撤稿出现在 20 世纪 70 年代,但是之后的撤稿比例有上升态势。 来自 Thomson Reuters 科技信息公司的数据显示出同样的发展势态, 2001 年到 2010 年十年之间撤稿增加了 14 倍多,由 2001 年的 22 篇跃增到 2010 年的 339 篇, 2011 年的前 6 个月撤稿又有 210 启。 Infection and Immunity 主编和 mBio 主编联合撰文指出,撤稿率的高低与其杂志的影响因子( IF )之间有出其意料的正相关性, IF 越高的期刊,往往撤稿率越高。但是令人奇怪的是 SCI 刊源的《 Acta Crystallographica Section E 》, 2007 年曾经上升为国人 SCI 的贡献状元, IF 并不高( 0.41 ),但是撤稿特高! 2006-2010 年之间撤稿超过百篇。井冈山大学成为撤稿最多的中心区,除了个别人受到处理之外,似乎看不到撤稿后的其他处理结果。《 Acta Crystallographica Section E 》的指标变化如下: Acta Crystallographica Section E 的变化 However, the greatest number of retraction notices – 105 between 2006 and 2010 – were published by the crystallography journal Acta Crystallographica Section E , which has an impact factor of just 0.41. All the retracted papers relate to a large-scale fraud, detected in 2010, by two researchers at Jinggangshan University, in China, who were subsequently fired. 《晶体学报 E 辑》的特 点、 《 晶体学报 E 辑》十年成就了中国 1.2 万篇 SCI 论文 、 井冈山大学论文造假始末 已经有博文介绍。《临床微生物杂志》( Journal of Clinical Microbiology )近期因为撤稿备受关注,2011年上半年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总医院 Tianzheng Deng 等人因抄袭,论文撤稿之后,巴西有人也是在Journal of Clinical Microbiology杂志上发表的论文,因为抄袭了 4 年前已经在该刊发表的论文而被撤稿,但是这篇抄袭论文的再次发表,其中疑点多多,值得编辑同仁浏览,了解撤稿责任的背后故事,从中汲取经验教训。请看附件 should-journals.pdf
个人分类: 新观察|5827 次阅读|3 个评论
(补充新信息)对我国学术期刊的爱与恨——略谈我与编辑部的故事等
热度 1 Fangjinqin 2009-10-15 23:59
对我国学术期刊的爱与恨 略谈我与编辑部的故事等 方锦清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从 1958 年我进入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原子能专业学习起, 1964 年分配到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工作,至今我已经渡过了半个多世纪的春夏秋冬。回顾这个漫长却又短暂的科技生涯,历历在目,说来话长。其中,我与学术刊物结下了不解之缘。可以说,科学论文是反映一个科技工作者、甚至一个学校、单位和国家的科研实力和成果的极为重要的标志之一。这样,一个科技工作者,特别是理论物理工作者必不可少与学术刊物的编辑部发生紧密的联系。确实,自己就是如此,有不少与编辑部往来的故事,多少充满了我的苦辣酸甜,多少表现出我对学术期刊的爱与恨,多少有着我的亲身感受和体会,这些多少有时是千言万语难以表达的。特别是,我们这一代经过了我国文化大革命的洗礼之后,科技工作者多么盼望科学春天的到来,多么跃跃欲试,勇于创新,大展宏图,多么希望能够把科研成果尽快转变为生产力,多么需要能够及时发表自己的学术成果,以便与国内外进行广泛的交流,并促进我国和人类文明的共同发展。因此,我国学术期刊在国内外学术交流和科研成果开发中肩负着重要的使命,是科技与经济发展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应该能够对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发挥着重要的桥梁和促进作用。 在科学生涯中,我在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大致历程了 三步曲。第一步曲是,从 1972 年开始,在内部刊物发表文章(如中国核科技报告等)和出版公开的专业译著(如,统计力学(高等教育出版社),等离子体离子源物理(科学出版社)等)。第二步曲:从 1981 年起,闯入了我国的公开的核心期刊:在科学通报(中英文)和中国科学(中英文)公开发表了几篇论文,也在物理学报、原子核物理、中国物理快报(英文)、理论物理通讯(英文)、强激光与粒子束等十几种杂志上发表了不少文章,最近网站报道我国物理学论文被引用排序,本人名列第三名,而我国物理学高产作者也榜上名列第 11 名。其实,我心中有素,并不很在乎这些不够准确的统计结果,自己水平有限,只当作侧面反映一点研究概况和对我的激励而已,相信大多数人也不会在乎。第三步曲:从 80 年代后期 -1990 年起,闯进了国际著名英文刊物,首先在物理通讯 A (有 3 篇代表作),然后在 物理评论 E 、自然与社会中离散动力学、混沌与分岔国际杂志、复杂系统的进展和国际现代物理B 等国际著名刊物上发表了几篇论文。因此,我与国内外学术刊物的编辑部有一定的接触和了解,与编辑部的故事自然就在这里发生了,有所启迪,引人思考。 因为我正在参加 2009 年全国复杂网络会议( 10 、 15-10 、 18 ,青岛),时间有限,因此在这里,我只举几个实际故事来略述自己的观点、看法和建议,以实际行动参加这次博客学术期刊的讨论,我完全贵在参与,寄重望于我国学术期刊,非常期待我国期刊在国际学术期刊发展中有所作为和举足轻重的影响,我相信前途是光明的。 1 . 认真负责的责任编辑 首先,令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位中国科学英文版的老编辑,她十分认真负责,和蔼可亲,约我到编辑部,面对面仔细讨论和指导我的英文稿件修改。说来也巧,她也是从清华大学毕业的,算是我的老学长了,很遗憾我当时年轻,至今也知道她的姓名。她叮嘱我在当时手动打字机上写文章应该注意的事项目,这是我首次与老编辑的一次令人难忘的接触机会,使我受益匪浅。还有一位原来在科学通报的年轻编辑,后来成为中国科学的老编辑,近年也曾在会议上相遇,彼此也能够交换一些看法。在科学通报和中国科学都给我留下颇为深刻的印象,他(她)们保留和发扬两刊的老的好传统。像这样一些好编辑是刊物的中坚力量,他(她)们的辛勤劳动不仅对于作者是一种帮助和支持,而且对于刊物的发展真正作出了基础性的贡献。 不过, 2007 年我们又有一篇文章在中国科学(中英文)发表了。但是,这次我的感受与以前不大一样,由于某主编或编委大权在握,但是缺乏敏锐的眼光、紧迫感和高效率,即使已经通过审查的文章,也能积压 1 年多,说明这个编辑部体制不畅通,效率低,无法可依,令人无可忍何,导致发表周期过长了(快二年时间)。发表周期长可能是不少刊物的共同毛病。因此,过去的中国科学在我心中那种神圣的与相创新性的地位和作用大大不如从前了。他们也承认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明显减少了,无论从引用因子、创新性、关注度和发表周期等都明显走坡路了。根据内部编辑透露,甚至有的主编和编委都是挂名的,他们占着毛炕不拉屎,怎么能够办好知名杂志?如此,当然令新老作者和读者大为失望,我自然也越来越缺乏积极性给它投稿了。据说,中国科学今后稿件改成实行由院士和单位推荐制,最近又与自然科学进展合并了。这多少说明他们有改变现状的愿望,正在采取一些新的举措,难道这么改进就能够走出困境和恢复往日雄风?但愿如此!不过,从我国期刊如果不从根本上改变主编、编委到编辑工作作风、提高评审效率和编辑素质等整体水平,怎么适应国际期刊激烈的竞争环境并走向世界出版大国吗?! 2 . 目光远大的主编 更令我感动的是物理学进展的主编 冯端院士。 2007 年我们在物理学进展上发表的长篇综述:一门崭新的交叉科学:网络科学获得了 2008 年第六届中国科协期刊优秀论文二等奖。这篇文章的来龙去脉是这样的: 2006 年我在科技导报上发表了一篇论文: 网络科学的理论模型探索及其进展,该文 简要评述了复杂网络的分类和进展概况后,着重概述了我们正在开展中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近年来在网络科学的理论模型方面取得的与国际上的同步进展概况。完全出乎意料之外,文章刚刚出来 立即引起了 《物理学进展》主编冯端院士先生的高度关注。正值 2007 年元旦来临之际,冯端院士先生发来亲笔约稿函。 望能得到我的支持和响应。令我惊喜和感动是, 冯老 先生 提出了一个很好的建议,给了我们进一步整理、分析和系统总结研究成果的一个难得机会,对我们整个联合项目组起到了莫大的激励和促进作用。我深切体会到,冯主编能够在 八十多高龄, 如此敏锐地抓住当前今世界上新兴科学,并关心国内网络科学的发展。我们撰写的这篇综述文分上下篇,近 200 页长(二、三十万字),文章 最大的一个特色是,举我们一院二校(原子能院、上海交大和北京师大)联合组之力,合作撰写了网络科学的十大专题,重点突出地反映和 系统总结了 我们承担的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所取得的若干重要进展和主要成果,同时全面评论了国际上网络科学的进展与成果,提出了网络科学所面临的若干挑战性课题,并展望了网络科学美好而巨大的发展应用前景。由于这篇文章具有前瞻性、前沿性、交叉性和应用性,在国内供不应求,产生了比较广泛而深刻的实际影响,因而该文虽然2007年发表,2008年就成为物理学进展唯一获得的 2008 年 中国科协期刊优秀论文 。 从 1993 年至今,我已经陆续在物理学进展上发表了五个专题 8 篇长篇综述文,除了近年三篇与冯端院士有互动和直接联系外,以前其他文章都是自由投稿的,也都得到了目光远大的 主编 冯端院士以及他得力助手副主编 刘协桢 教授的有力支持。就是基于这些文章,我近 6 年来出版了两本专著(驾驭混沌与发展高新技术(2002),驾驭强流束晕与探索网络科学(2008)),而且对于推动国内新兴科学的发展,特别是年轻人走向世界,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这与上述主(副)主编的有力支持密不可分。 从上述不难发现:一个学术刊物的主编的主导作用对于一个刊物的成功和作者的成长有着何等的重要和推动作用! 同时,我值得指出的是,我的两本专著出版的整个过程中,都得到了原子能出版社的两位责任编辑认真负责和有益的合作,他(她)们的努力都令我感动。我深刻体会到,没有责任编辑们一丝不沟的辛勤劳动、帮助和互动是产生不了高质量的出版物(书籍等)。任何专著和论文的出版都与责任编辑的贡献分不开,他(她)们确实是功不可没啊!因此,我在著作和论文的末尾总是发自肺腑衷心地感谢他(她)们,以真心表示我对编辑们和主编深深的爱和特别的谢意。 3 . 鼠目寸光的武断主任 一方面我有上述那么幸运和良机,另一方面我也在国内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鸡肚小肠和鼠目寸光的武断编辑主任,迄今实属 罕见,刻骨铭心啊!有一个我本来不想提到的恩将仇报的一类小人,大有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态势。这次,为了推动我国期刊的健康发展,我不得不珍惜这个学术刊物讨论的良机,不妨在这里披露此事,以提供大家作为反面材料来分析,也许今后能够以此为鉴。事情是这样的:去年,我们在国内某英文杂志有一篇已经通过专家评审(没有任何疑义)的英文论文,编辑部于 2008 年 9 月通知接受发表(录用), 10 月 14 日 发来最后文章校样,并说将安排在2008年 12 月出版。但是,万万没有想到,编辑部一个武断主任,竟然很不情愿地在电子信中富有挑衅性的刁难说:你 的 文章错误太多, (批注:请注意,审稿专家并没有指出任何错误和修改意见,这里实属他个人无中生有,捏造!并没有指出错误在哪里? 明明是胡说八道!) ,有些是英语表达方面的,更多的是格式和规范方面的 (批注:哦,原来是抓住 格式和规范 问题,居然无限夸大,居心险恶!) 。 太难了 (批注:难在何处?这是一个编辑简单而起码的工作!) 。由于我的工作任务太重,希望您以后投稿时多考虑他刊。其实,我是该刊的老作者和特约审稿人。为了支持这个刊物,我每年通常只能给他们一篇文章,但是每年要为他们审查许多文章,特别是,经常有疑难的文章紧急求助于我,我总是有求必应,尽心尽责。但是,就是这个什么时候出现的武断编辑部主任,现在为了减轻他自己的负担,不欢迎我的稿件,不要我投稿了,居然剥夺了我投稿的权利?! 如果真的那么害怕编辑的艰苦工作,这次就应该响应号召,自动辞去主任,越快越好! 可见:武断主任的阴谋诡计及自作主张与许多国内外杂志不断向我约稿形成了极为鲜明的对比,这是国内外任何刊物在文章最后校样时也不会干出这种绝无仅有的卑鄙行径!目的是造成即使你文章发表了也不让你心里痛快,这就是 鸡肚小肠和鼠目寸光的武断主任的用心所在 。请问:国内外有哪家杂志的编辑主任胆敢这么做?这个武断主任的胡作非为究竟想干什么???孰不知我并不在乎在这个目前不著名的国内英文期刊上发表文章!更何况我的文章何恐没有发表的期刊? 因此,当时我出差刚刚回来,对此来信立即断然回信,并请转杂志的主编和编委会。我当时的复信如下: 我刚刚开会回来,收到很多 Emails ,其中有邀请约稿函和会议信息等。最引我关注和挑战的是你的信。虽然我非常忙,但是,面对你的挑战,我不得不被迫应战。 ( 1 )你说,我的文章错误太多 (批注:审稿专家没有提出任何错误和修改意见,你怎么就敢无端造谣,毁谤和捏造!), 有些是英语表达方面的,更多的是格式和规范方面的。太难了。请问:一个编辑,特别是主任:把作者文章中正确的概念和理论有意无意地篡改或修改成错误的概念和理论,这个问题比英语表达和格式等方面的问题,哪个更重要??一个往往自以为是的编辑就会干出这样的事情。你自己对照一下是不是?举例来说,把本文中涉及的复杂网络的一个最基本概念(特征量)之一(该领域里人人皆知): assortative coefficient(相称性系数) 改为 association coefficient(有关系数) ,就是一个典型的无知的错误!( 批注: 一旦发表出来将令人啼笑皆非!影响不堪设想! ) 你还沾沾自喜,自以为得意。过去,(我的文章中)你曾经也有一些类似的错误啊,可是我一而再指出,你就是太难改了!!( 批注: 现在有点是变本加厉了?!) 需要指出,我认为,修饰英语表达和格式等方面事情本来就是一个编辑应尽的责任和义不容辞的工作,可是你的说辞就是逃避责任、拈轻怕重的表现,是一种自我暴露! ( 2 )你公然提出由于我的工作任务太重,希望您以后投稿时多考虑他刊。这与我同日收到 来自物理学报、中国物理等联合发来对作者和审稿人的感谢信,两者形成迥然不同的对比!你明明是在大唱反调 , 意思很明白:就是不让我给你们的杂志投稿了。你这么赤裸裸的做法难道符合贵刊的办刊宗旨???难道你也有权利这么做吗?不是贵刊过去一直希望和提倡中国人尽量投稿给中国刊物吗?我这么响应号召难道做得不对吗?贵刊办刊的宗旨难道在你手里就真的改变了?! 为此,我提出下面意见: (1) 鉴于你的自以为是(和盲目武断)等表现,今后凡是我作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的文章决不会投给你任职期间的贵刊。请 武断 博士放心吧。但是由此产生的一切后果由你负责! (2) 今后我也决不接受你们的任何审稿要求。 (3) 在你承认上述错误态度和做法之前,我的文章目前暂时不在贵刊上发表。 (4) 否则,我将宣布撤消我文章。难道有人在乎文章非要在目前不出名的刊物上发表吗? 请对上述意见作出合理回答和解释。时间关系,不尽之言,必要时,我另与贵刊讨论。也请你不要浪费我的宝贵时间! 现在可以肯定:这个武断主任一直没有、也根本不敢把我的信转给他们刊物的主编和编委会来处理,自己也不敢给我回信,这充分说明心虚得很,理缺词穷。奇怪的是,该编辑部在一个多月前,又给我发来审稿邀请,被我立即断然拒绝了。我的回信是: 你们应该知道 : 我与贵编辑部武断主任有个约定 , 在他把持编辑期间 , 我既不投稿 , 也不参与你们稿件的审查 . 你们就让他包办专断就行了 . 对此,编辑部也哑口无声,此事也就销声匿迹了。但是 出乎预料,昨天(10月20日)编辑部又来函邀请我审稿。来函如下: 尊敬的方锦清老师 我刊于2009-08-28曾送上稿件1篇(编号:2009-1217,文题:A communication scheme with high security based on Lorenz system)请您评审。不知您是否如期收到?有什么问题,希望回复。我们期盼着您的审稿意见,......如不方便亦可Email附件发回。感谢您对本刊的一贯支持! 大家看,当需要你的时候,就称我尊敬的方锦清老师。 我又给他们编辑部回信: 谢谢来函. 但是,只有武断主任作出深刻检查和改变其错误. 我才能考虑接受你们的审稿要求.你们研究被武断主任蒙蔽了很长时间了,他一直不敢向主编和编委会反映情况.请你们仔细看下面博文,你们就会完全明白什么回事: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62669 请大家评论一下: 难道中国难道需要或容许这样的鼠目寸光 的 编辑主任把持刊物来振兴中国期刊?难道仅仅因为编辑部主任的无知、偷懒、缺乏基本道德和素质或不可告人的目的就可肆意篡改作者的论文中的重要概念或内容从而企图限制国内作者投稿?难道这么做就能够给刊物引进、开放国外的论文来加快刊物走向世界??岂不怪也!只 恐是到头来,还是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 不过,我在这里也想指出:上述问题与整个编辑部并没有多大关系。该编辑部的有关人员这么一而再来邀请我审稿是可以理解的做,他们只是被武断主任蒙蔽而已。出现上述问题的主要责任和关键是在于那个鼠目寸光的武断博士(好象是该期刊挂靠单位激光专业毕业的,知识面不过SoSo).现在, 我当然不能迁就他,因为迁就就意味着纵容他的卑鄙行径!令人难以想象,这个期刊怎么就依靠一个近亲繁殖的不肯下功夫的公子哥来办刊???难道在国内外就招聘不到出类拔萃的编辑部主任??? 没有想到:2009年10月22日该编辑部复函: 尊敬的方先生:您好,谢谢您的回复!我们一直感念您给予我们的帮助和支持,心存难以言表的感激。非常希望您消释前嫌,接受我们真诚的道歉。10/22 但是,编辑部向我道歉并不代表那个武断主任已经承认错误和改弦更张.因此,决不能掉以轻心! 4.学术期刊的出路在何方? 现在,有些杂志为了促销或脱困,他们采取各种招术,其中一招就是邀请你当特邀编辑和邀约你写稿。他们有的是真心实意,但是有的则是心不由衷,其实,这是有的杂志编辑部采取的一种欺骗或引诱的手段,也是为了杂志危机寻找脱困之策。我就遇到不少这样的杂志编辑部 、 出版社和新闻媒体和编辑们 这类的干扰(这里的故事很多,实在没有时间来写)。其中明显可以看出有的杂志是以商业为目的。比如, 他们作采访报道,可以违反国家新闻法规定,要求被访者承担版面费,这种以利益为驱动目的的报道已是司空见惯的了,也特别令人厌恶了。难道杂志社和媒体报道都要有偿服务吗?!有的杂志赤裸裸的广告:给研究生论文发表提供方便,当中隐含着:只要钱足够,什么都办到,包括学位在内.世界XXXX期刊曾经邀请我作特邀编辑并约稿,我有一篇校好的文章却被拖压了快一年时间,在我愤怒地不断追问下,他们终于吐出了真情,说是因为照顾研究生论文发表.目前,这种现象仍然不断地发生,有钱就发的垃圾文章不断涌现! 究竟应该怎么抵制当前学术期刊和出版界的不良现象和不当的做法? 我同意王志明博客的看法: 学术期刊的商品化进程,已经彻底背离了它服务学术交流的初衷。为了经济利益,他们可以不择手段制造许多垃圾期刊或垃圾文章。 我愿意与大家一起呼吁:不能把学术期刊当成商品,我国到了 该更新换代的时候了! 为此建议: 国家级或主要面向国内的学术刊物应尽量提供免费出版(如理论物理通讯(英文)就是一个不收版面费的少有杂志,已经作出了榜样),有些杂志可以根据文章质量给于完全和部分免费出版,今后学术期刊逐步走网络化 - 电子化道路!逐步走向自由开放地获取出版物的新模式。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满足广大的作者和读者的实际需要,中国学术期刊才有真正的广阔出路和光明的发展前景。 5. 如何看待国内与国外刊物发表的论文? 这是与上述问题密切相关的一个关心的问题,我曾经在博文 探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中的若干问题与建议 中提出我的主张。现在,我仍然坚持,不论国内还是国外发表的论文关键是看有没有创新性、应用性和国内外引用情况 , 而不是盲目崇拜国外刊物 . 并坚决支持 , 中国人在国内取得的科研成果应该立足发表在国内刊物为主 ,这并不排斥也不放弃在有条件和必要时敢于争夺或挑战国际顶级刊物的地位,洋为中用, 这样才是合情合理的 ,两者相辅相成.对于国内刊物 应该采取适当的鼓励和激励政策,就可以不断增加国内诞生的优秀论文和科研成果,从而扩大对国际科学界的影响。例如,过去陈景润和吴文俊的创新性的论文都是发表在我国科学通报和中国科学上,影响了全世界,结果国际上学术界纷纷主动找上门来,陈景润就是这么名扬天下的。 另一方面,科学史上有许多重大发现并不一定都发表在著名杂志上。例如, 1963 年发现蝴蝶效应而被誉为混沌的开创者之一的 美国气象学家 E. lorenz ( 罗伦 兹 )文章 决定性的非周期流, 就是发表在当时不出名的美国《大气科学》 杂志上,其提出的蝴蝶效应意思是,亚马逊流域的一只蝴蝶扇动翅膀,会掀起密西西比河流域的一场风暴。以此比喻混沌现象对于初值的高度敏感性和长期行为的不可预测性。另外一个例子是, 华裔(中国 台湾 ) 数学家 李天岩 ( 1945 年 6 月 生于 福建 )和导师约克( Yorke )合写的论文《周期三则乱七八糟》( Period Three Implies Chaos ),也是对 混沌 动力系统 作出重要贡献 的一篇著名论文,同样它也不是发表在最著名的数学刊物上,而是经过曲折投稿后才于 1975 年 12 月 发表在有一定科普味道的 《美国数学月刊》上 。 这些说明,任何一个科学发现究竟花落哪个杂志并没有先天性和预测性,而是需要科学家和刊物共同一起努力,排除困难,勇敢地去闯出一条新路。 因此,我认为,我国国内需要改变传统观念,应该强调和提倡以国内刊物为主,国外期刊为辅,为了与国际竞争,至少不要轻视国内核心刊物的文章和取得的优秀科研成果。当然,希望国内刊物要采取一些适当的激励政策和改革举措,只有这样才能办好国内学术刊物,才能改变观念,才能实现根本的转变,才能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科研大国的实际地位和影响 .
个人分类: 信息交流|7899 次阅读|1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8 03:0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