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银行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冒险的代价:美国“信贷社危机”回溯
fouyang 2010-6-30 10:02
中国有句俗话: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换成金融界行话,就是高风险带来高回报。现代金融工程的种种发明和产品,说到底就是在风险和回报之间打转,以满足客户不同的需求。基于各种模型,公式,风险和回报的权衡被量化。往日的投机,如今成了戴着科学光环的对冲。 然而,风险这头怪兽并不那么容易被驯服。它每每探出丑恶的头,把华尔街以至整个经济拖入危机。目前由美国次贷问题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不仅给美国和世界经济带来巨大动荡,也迫使美国的纳税人承诺七千亿之巨款支撑陷入困境的银行和投资行。这场灾难引起民怨沸腾,也给共和党的竞选带来致命一击。这不禁令人想起二十多年前美国的另一场危机:持续整个八十年代的信贷社(Savings and Loan)危机。虽然从涉及的行业和金额,以及涉及的金融工具的复杂性来说,现在的危机都要远远超过信贷社危机,但是这两个危机有一个共同点:两者都是因为风险管理的失败而引起的。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回顾一下信贷社危机这段历史,对我们了解今天和预见明天会很有帮助。 美国的信贷社(Savings and Loan 又称thrift)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大萧条期间建立的,旨在提供住房贷款,帮助民众拥有住房。与商业银行相比,它的业务比较简单,仅限于接受个人存款和提供居民房屋贷款,而不从事针对商业机构的银行业务。政府对信贷社的监管也和对银行有所不同。和银行一样,信贷社的存款也有联邦政府提供的保险。但在 1989年以前,它的保险提供者是联邦信贷保险公司(Federal Savings and Loan Insurance Corporation,或FSLIC)。虽然它由联邦政府背书,但理论上它是自负盈亏的。任何来自政府的资助都需要国会批准。相比之下,银行的保险提供者联邦储蓄保险公司(Federal Deposit Insurance Corporation,或FDIC)是直接由财政部支持的。 美国的信贷社危机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到九十年代初才基本解决。它可以分为两个阶段。1979年至1982年间,由于利率变化而引起许多信贷社陷入亏损以至破产边缘。政府放松了有关法规,希望这些企业能自救。这是第一个阶段。在第二阶段,1982年起,信贷社行业出现快速增长。但资不抵债的企业也迅速增多。这个趋势持续到1989年。1987年起,政府开始动用国库进行救援。到1995年救援工作基本完成。 第一个阶段的危机,主要是由于七十年代的利率高涨而造成的。信贷社的基本运行模式,是以短期的存款来资助长期的房屋贷款。一旦把存款得来的资金注入贷款,就需要以新的存款来支付老存款的提取,直到贷款到期。在这期间,由贷款收来的利息可用来支付存款的利息。这个模式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来一直没有问题,但到七十年代却遇到了困难。首先,由于通货膨胀造成利率上升,使得存款利息支出增加。但是长期贷款是固定利息的,就造成信贷社入不敷出的亏损局面。而且在利率上升时,固定利率贷款的市场价值自然下降,使得信贷社的资产情况变坏。其次,当时联储会采取紧缩银根的政策对付通胀,引起利率倒挂,即短期利率高于长期利率。这样,信贷社即使新的生意也必然亏损(长期贷款得来的利息不足以支付短期存款的利息)。更为雪上加霜的是:由于利息高涨,社会上出现很多新的存款方式如货币市场(money market)。而信贷社的存款利率是受管制的,没有竞争力。这样信贷社的存款减少,引起迫在眉睫的现金流困难。 这些问题造成不少信贷社资不抵债,实际已经破产。照理,FSLIC应该关闭这些机构,进行理赔。但是当时政府没有这样做,其主要原因是FSLIC已经没有足够资金去理赔,而当时的政治环境又使得从政府注资十分困难。另一方面,有关人员也相信这些困难来自于利率上升这个短期因素。等到经济状况改变,利率下降之后,这些问题都会烟消云散。而目前只要现金流没有问题,即使资不抵债的信贷社也可以继续运行。在里根自由经济的理念指导下,联邦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放松监管的措施,以期信贷社提高盈利,改善资本状况,度过难关。 这些陆续推出的措施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改变会计规则,使得账上的资产状况得到改善,以增加公众信心,保证现金流。这些措施包括: 》降低净资产的要求(从5%到4%和3%)。这使得资产不足的信贷社得以生存(但资不抵债的风险更高)。对新建立的信贷社要求更低。 》允许在出售资产(例如房屋贷款)时,对因为利率变化造成的价值损失分到十年中减扣。这样当年的账面营业损失就会减少。 》允许信贷社将贷款资产以高于市场的价格卖给保险机构(FSLIC)换取所谓资产证(net worth certificate)而计入资产值,而在市场变化后(资产增值后)再换回。这等于是FSLIC替信贷社承担了资产价值变化的风险;如果信贷社破产,FSLIC就承担了资产贬值的损失。这个方法隐藏了信贷社资产不足的表现。 》允许信贷社将营业部房屋等财产计入净资产要求中。因为这部分财产是很难变现的,这实际上是降低了运营资产的要求。 》把商誉(goodwill)的减扣时间从十年增加到四十年。商誉是购买资产时,所付价格与资产的实际价值的差别,也就是所谓的无形资产。举个例子:如果一家信用社已经资不抵债,其实际价值为负100万。而因为它在营运中还能赚钱(每年2.5万),另一家公司可能愿意无偿收购它。这样,收购公司就需要扣减100万的商誉。如果分40年减扣,每年要扣2.5万,正好与收购资产产生的盈利相抵,而不亏钱。显然,减扣的年份越长,这种收购案就越有吸引力。另一个例子更奇怪:如果有一笔100万元的房屋贷款,5年到期,期间只付利息,到期才还本金。因为它的利息比现行利息低,所以市场价只有80万。如果一家公司花100万买了这个贷款,它就需要扣减20万的商誉。分40年,则每年扣5千。但是5年到期后,这笔贷款还是能返回100万的价值(本金)。所以5年中贷款的价值从80万增加到100万。公司可以每年计入4万收益(再加上利息收入)。两者相抵,原来受损失的贷款,就因为转了个手,居然就变成赚钱的了!当然,这只是账面上的戏法,因为还有剩下那些年的扣减要对付呢。这个规定,意在鼓励其他机构收购有问题的信贷社或有问题的资产,免去了FSLIC理赔的责任。同时,没有扣减完的商誉还留在资产报表上,有助于满足净资产储备的要求。所以,商誉的宽松处理从收支和资产两方面都带来了好处,尽管仅仅是账面上的。值得一提的是,在目前的金融危机中,类似的规定又被实行了(见2008年9月17日的《纽约时报》)。 第二类措施是放宽经营上的限制,让信贷社从事获利更大(往往风险也更高)的业务,希望由此增加它们的盈利,度过难关。这些措施包括: 》把存款保险限制从每户四万提高到每户十万。这样鼓励储户多存钱,帮助信贷社的现金流。但是保险费却没有涨,等于FSLIC无偿地承担了更多风险。 》允许跨州的存款。所谓存款掮客应运而生。他们从储户那里收集大批资金,在全国范围内选择利率最高的信贷社存款。这种追逐最高回报的热钱,更加速了信贷社从原来的社区组织到纯利润推动经营的蜕变。 》放宽拥有者的限制,允许更多种类的公司收购信贷社,并允许收购中更大的借款比例。这样等于为信贷社行业注入资金,使得有问题的信贷社得以生存下去。但是结果是大批投机资金涌入,改变了行业的经营传统而大大增加了风险。而且还造成利益冲突的情况(见下文)。 》去除利息限制,允许信用社用高利率吸引存款。这对改善现金流有利,但也迫使信贷社从事风险更高的投资来偿还高利率。 》允许信贷社进入其他贷款领域,特别是商业地产开发的贷款。这不仅带来高风险,还造成了开发公司收购信贷社,反过来为开发项目提供贷款的利益冲突局面,更增加了风险。 总的说来,这些措施鼓励信贷社大大增加营业风险,并扭曲了营业表现,把盈利提前,把亏损推后。除此之外,信贷社行业还自己发明了种种技术进一步增加风险和修饰报表。例如: 》炒地皮:把一块土地在几家机构间反复倒卖,提高价格。这样每家都有盈利,而最后一家的亏损直到清算时才显示出来。 》定时炸弹贷款:开发商贷款的数额包括初始费用和利息支付。这样借款者在贷款到期前一分钱都不用自己出,所有风险都由信贷社承担。也因为此,信贷社得以收取高额的贷款费(反正是贷款本身出),改善当年的运营业绩。而这些背着巨额贷款的开发项目更难盈利,从而就更容易破产(特别是开发商没有任何资金投入),给信贷社造成损失。 》现金买垃圾:借款给别人来购买信贷社自己拥有的烂帐财产,从而隐藏损失。 》稻草人贷款:提供多个贷款但实际资金流入同一个项目,增加风险。 》刮油:把增值的财产出售,把贬值的财产留着。这样增值的部分反映在交易盈利上,而贬值的部分则不反映在账面上。(会计原则是:对于持有的财产,不按市场价格波动来调整。只有真正交易时才调整价值。这个规定有其道理:市场价格往往不稳定,而且有时很难估计。反正财产有涨有跌,平均下来差不多。但是刮油 的做法,就引进了系统误差,使得企业的财产值在账面上被高估了。) 由于这些原因,在1981到1982年的财政困难后,信贷社竟然进入一个兴隆时期。特别是得克萨斯州,由于石油业的兴旺和房地产价格上扬,信贷社更是快速发展。在这几年中,信贷社数量剧增,盈利也非常亮丽(至少在纸面上)。不久通胀压力减小,利率回落,信贷社的困境应该解除了。然而好景不长。1984年以后,因为油价下跌,房地产泡沫破灭和各种隐藏的问题爆发,同时政府又收紧管制,信贷社又一次进入危机。这就是第二阶段了。 这一次,政府别无选择,只能动用巨款注入FSLIC清算破产的信贷社。后来又把信贷社保险并入FDIC,用健康的银行系统来帮助救助信贷社。一直到 1995年,救助的任务才算基本完成,信贷社数量减到高峰时的一半,退出了银行业主流。这次救助,总共花了纳税人大约一千二百亿美元,外加几百亿美元的 半公半私的债劵。 回顾这段历史,我们可以看出高风险经营可以说是信贷社危机的主要原因。当然这期间有不少广为报道的犯罪行为,有些是信贷社及其客户的高级主管,也有些涉及到政府官员。但是从总体上说,由于犯罪造成的损失只占总损失的很小部分(有人估计为5%)。同时风行的垃圾债券也对信贷社危机有贡献,但也不是主要的。是什么造成了当时的高风险经营呢?以下我们总结几条,并与目前的金融危机参照。 高风险的主要原因是对利润(特别是账面上利润)的过度追求。追求利润本来是所有企业的共性。但是一个企业应该权衡短期利益(包括利润)与长期利益(包括安全性)。这种权衡的结果也受经营条件的影响。在1981至1982年,信贷社面临利率倒挂,常规业务亏损是不可避免的。为了生存,只好竭力追求利润,而置风险于不顾。类似的利润压力也是目前次贷危机的成因之一。由于美国政府多年的低利率和宽松货币政策加上巨额贸易逆差,美国投资市场上资金充盈,从而回报就下降。于是投资机构为了维持经营业绩,就有高风险行为的动力。而企业让数字说话的传统,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只要经营业绩(利润)亮丽,投资者,同行和政府监管机构就不会对企业运作太挑剔。而其背后的风险,也就不被质疑了。再者,在从事高风险经营时,风险(特别是系统性的风险如利率变化,市场泡沫破裂等)往往不是随时发生的。但与之关联的高回报却是经常性的。所以从一段时期看,投机越厉害的企业业绩越好。而这种业绩设定了行业的盈利标准,而诱迫其他企业跟风而行,直到危机发生算总帐。所以虽然大多数从业人员是清醒的,但整个行业发疯的现象却层出不穷。 其次,风险和回报的承担者不同也是一个重要因素。信贷社有联邦保险,最终的风险由政府承担。所以储户根本不用担心信贷社的风险。从事高风险投资的信贷社,反而有条件提供更高的存款利息,从而更有竞争力。特别是当信贷社已经资不抵债时,连管理层也没有控制风险的动力了。他们避免破产倒闭的唯一希望,就是赌博成功而得到超额利润。如果赌博失败,他们的下场也和不赌博一样而已。政府为了避免理赔而让资不抵债的信贷社继续经营以期翻本,从整体上说只会让他们越陷越深。从另一个层次上说,对于高级管理人员来说,他们的报酬与企业表现的联系是不对称的。企业赚钱时,他们可以按比例得到奖金和股票利益。企业赔钱时,他们失去奖金和股票利益,但只限于当年的收入。所以从自身利益来说,与其让企业保持稳步小赚,不如大赚大赔。这种管理人员与企业的利益冲突,在今天的华尔街仍然存在并且风行。另一层利益冲突来自信用评估公司。他们从证券发行者那里收取费用,为证券发行者的产品背书。这种收入结构很可能影响到他们的中立性。 对风险的评估也是一个难题。百多年来,金融界对风险评估很重视,发展了一套定量方法,并有专门评估的百年老店。除了参照穆迪,斯普等专业机构的评级外,大的投资机构还有自己的模型来评估各种金融产品的风险。保险业的精算更是看起来无懈可击。这种情况给人一种安全感:风险评估已经是一门科学,其结果是可靠的,客观的。但实际上远不是如此。风险评估不论程序如何复杂精致,其出发点总是以往的统计数字。所以,它的结果只有在市场参与者行为不变的情况下才有效。然而,现实世界并非总是稳态发展的。常常是一个新的金融潮流或概念改变了很多人的行为,而风险评估不能及时跟上。当年的房产开发热潮与信贷社和开发公司之间的私通,以及今天的次级贷款,都是这样的例子。更糟糕的是,同样道理,会计规则改变的影响也很难预测,因为这种改变也会改变人们的行为。信贷社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保险机构对风险预测不现实。在躲避目前理赔的同时,大大增加了未来的风险,而使自己陷入更深的泥潭。这次次贷危机开始时,从政府到企业对危机的规模估计远远不足,也是因为套用以前贷款违约的统计数据,而没有考虑到过去几年放贷行为的变化。特别是可变利率的贷款在利率上升和房价下跌同时发生的情况下非常危险,而这种情况在可变利率贷款风行以来还没有发生过。所以过去的经验并不能反映未来的风险。希望通过这些历史教训,业者对于风险估计的可靠性有个现实的认识。 与之相关的,是利用保险来管理风险的做法。信贷社危机中,信贷社成批倒闭而使得联邦保险机构无力应对,是第二阶段问题的根源。次贷危机中,为房贷债劵提供保险的AIG的保证金不足也是影响企业间信心和信任,从而使银行间资金往来停摆的重要原因。在这两个危机面前,保险机构及其背后的政府起了双重的作用。一方面,它作为风险的最后承担者,为行业和公众提供了信心,保证了系统正常运转。但另一方面,有了保险,企业和其客户就不关心风险,而他们恰恰是最有条件监控风险的。这就是所谓的道德风险(moral hazard)。如何平衡这两个作用,是一个讨论了很久但还没有答案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保险这个概念并不适用于所有风险。保险的基本做法,是从各家收来保险费,用来救助有需要的客户。这对于随机发生的灾难(如事故或疾病)是有效的。但金融界的某些灾难是全行业性的:灾难一来,每家都需要救援。而这是不可能靠保险费的储备来满足的。所以避险的方式除了保险和企业自身的资本后备外,还需要针对市场性和行业性危机的对冲措施。对冲已经是目前常用的避险措施,但尚未列入监管法规中。由于对冲比起资本后备和保险要复杂得多,这也要求监管机构更为专业和积极。 政府在危机面前的应对失据,也有不容推卸的责任。危机初起时,政府往往采取消极的对策,希望业者自行摆脱困境。信贷社危机第一阶段中,政府采取放宽经营和会计限制的对策。基于对这个危机短期性(与利率超高有关)的认识,这个对策不能说不合理。但问题是,对随之而来的投机行为和可能的后果预计不足,没有采取有效监管。在危机初现时,出于种种原因反而更放松了监管,一直到不可收拾的地步。最后换了一届总统,才在1989年采取快刀斩乱麻的方式以国库注资彻底清算关闭有问题的信贷社。这次也是如此。华尔街投机之风盛行已经多年,政府一直听之任之,对于新推出的种种产品也没有相应的管制法规跟上,对于金融机构过度运用杠杆,借款和证券重组等工具的行为也不予管制。到了危机爆发,才在目瞪口呆之后出手救援。 金融业的重要性,体现在它对整个经济健康的影响。在其他行业,业者操作失当的后果通常局限在本行业。如果提供的产品不对,自然卖不出去而停止。但是金融行业的产品是资金,而资金是不会过剩的。金融行业的操作造成资金配置失衡,并不总是会被市场纠正。相反,整个经济会变得畸形来适应这种配置。在信贷社危机和这次的次贷危机中,资金不顾风险流入房地产,就造成房地产建造过热和价格泡沫,进而影响到消费者信用和其他行业。这样,面对恶果的,就不光是始作俑者,而是整个经济了。而房地产和股市是特别容易受影响的牺牲者,因为它们运行的价格没有客观基准,而是取决于需求(即资金数量)的水平。而且这两个行业本身就有很多投机者。所以,对金融业的管制和其他行业不同,不能完全依靠市场反馈,而且对安全性的要求也应该更高。从对国计民生的影响来说,金融行业的重要性可以和医药业相比,但其受监管的程度和方式却大不相同。这里有很多可以深思的问题。 经济行业自由经营,自负盈亏,是天经地义,政府不应该当保姆。但是另一方面,政府的职责是看管好国计民生。如果企业行为的后果会危害到公众利益而有可能依赖政府救助,那政府不监管其经营就是失职。平心而论,政府对金融业的管制是一直存在的,也有专门的机构负责。但是各种条例的制定与实施是否合乎客观规律,则很值得检讨。首先一个问题,是政治考量的干扰。信贷社危机的第一阶段中,政府采取放宽管制饮鸩止渴的对策,主要就是因为想避免联邦保险机构 FSLIC的事实破产公开化而造成政治影响。在2006年,政府为了推行帮助低收入和少数民族拥有房屋的社会政策,指令房利美和房地美(Fennie Mae 和Fredie Mac)购买含有次级贷款的证券。具有半官方性质的两房进入次贷市场不仅为这个高风险的市场注入巨资火上加油,而且对投资界释出政府会为次贷市场背书的信息,引发更大的投机热。可见,在遇到难题时,政客们往往把放松管制,鼓励冒险作为无本万利的应对措施。但最终往往造成更大的经济成本。另一个问题,是政府的法规往往跟不上经济形势的变化和创新。长期以来,信贷社的经营范围被限制在居民存款和居民房屋贷款。这样当短,长期利率倒挂时,它们面对亏损就无计可施。这一次,在次级贷款及其衍生证券出现时,也没有适当的会计和融资法规来规范这个新市场。所以,政府管制机构的独立性和专业性需要大大加强。 次贷危机爆发后,金融界的业者学者眼镜跌了一地。连自由经济的大师格林斯潘都认错,并坦承到现在都不能解释背后缘由。他说:现代的风险管理框架在几十年中被确认无疑。但是这幢大厦却在去年夏天轰然倒塌。更重要的问题,是在这个废墟上我们将建设何种新的理论和实践。虽然这场危机迫使政府和纳税人出手救援,但这并不标志着资本主义制度的终结。相反,这场危机的原因也许恰恰是资本主义的基本原则被违反(例如得利益者出成本)。如上所述,信贷社危机和次贷危机是最近两次最大的金融危机而且有不少共同之处。回顾信贷社危机的始末,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这次危机背后的深层原因,为将来的资本主义金融系统建立完善一些的安全体制。
个人分类: 政治经济|3116 次阅读|0 个评论
信用卡不开通会收取年费吗
lxwang 2010-5-4 14:59
刚看到一位博主发的使用信用卡时的一些教训,我自己也拥有两张信用卡,其实很多学生手中都有一张两张的信用卡,有的并没有开通,原因是前两年各大银行为了推行自己的信用卡业务,在中科院研究生院以及各个高校都推出办信用卡送礼品的优惠,反正只要提供学生证就能办,而且各个银行的信用卡都是免年费或者刷够几次就能免年费的,还有各种各样的小礼物拿,何乐而不为,不夸张的说,很多人都是奔着这去的吧。我身边有些人只要碰见推销办卡业务的就去办,最后竟然手里有四五张信用卡,后来也不开通,理所当然的认为不开通就不会产生费用,礼物到手就好。再后来,网上有新闻说有人信用卡不开通,结果发现不开通也要收费,这着实让一些人紧张了一阵。最终这引起一场舆论,大家都很有意见,后来有些银行发布消息说自己的信用卡不开通就不会产生费用,然而,哪些收,哪些不收,相信很多人心里都没底。用招商银行大学生信用卡即 YOUNG 卡的人应该很多,目前 YOUNG 卡的政策市不激活不会收取年费,但是,银行也保留了未来对不激活信用卡收取年费的权利。其他一些银行政策如下: 工商银行 95588 客服热线:没启用的信用卡,肯定不会收取年费。 中国银行 4006695566 信用卡服务热线:不开启信用卡就不收年费。 建设银行 4008200588 信用卡服务热线:不开通信用卡也会收取年费,每年 80 元。 交通银行 95559 客服热线:不激活也收年费,普卡 140 元,金卡 200 元。 中信银行 95558 客服热线:通过刷卡可以免交年费的信用卡,不启用就不会收年费。但像白金卡等其他类型的信用卡,不启用也会收取年费。 另外,农行、民生、兴业、广发、华夏等银行不激活免收年费。
个人分类: 观点评述,社会杂谈|7096 次阅读|0 个评论
由GDP说起,浪子回头金不换
jove20020 2010-5-2 16:33
谈起之前先看看《统计局副局长论GDP局限:不能全面反映社会进步》 ------------------------------------------------------------------------------------------------------------------------------------------------------------------------------------------------------------------------------------------------ 统计局副局长论GDP局限:不能全面反映社会进步 中新网5月1日电 新一期《求是》杂志刊登国家统计局副局长许宪春的文章,详细阐述了GDP这一指标的局限性,列出其诸多“不能”。   文章说,在通常情况下,GDP是反映一国经济增长、经济规模、人均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结构和价格总水平变化的一个基础性指标,因而是国际上普遍适用的考察国民经济发展变化的重要工具。正确认识并合理使用这一指标,对于考察和评价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状况具有重要意义。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深入发展,仅凭GDP这一指标来评价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并不能得出全面正确的结论。   GDP不能全面地反映经济发展。首先,GDP没有充分地反映公共服务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政府部门提供的行政服务、公共安全服务、教育服务、医疗卫生服务、环境保护服务等公共服务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GDP核算以市场活动为主体,它衡量经济活动的标准尺度是市场价格,由于政府部门提供的公共服务不存在市场价格,目前国际上通行的做法是利用政府部门提供这些公共服务投入的成本来衡量其价值,而这些投入成本远不能反映这些公共服务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其次,GDP不能反映经济发展的质量差异。不同国家的产品质量、拥有的品牌数量差异很大,尤其是经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具有显著差异;不同国家的技术水平、劳动生产率、资本生产率、资源产出率差异很大;不同国家的排放强度也具有很大的差异。GDP没有反映出这些经济发展质量的差异。   第三,GDP不能准确地反映财富的增长。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它所拥有的财富存量,而不仅仅是当期新增加的财富;一个国家的人民生活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国家的人民所拥有的财富存量,而不仅仅是当期新增加的财富。经济增长质量不高会导致财富的巨大损失和浪费,导致财富存量的减少。在这种情况下,财富存量不能与经济增长率保持同步增长,从而GDP不能准确地反映财富的增长。   第四,GDP没有反映非市场性家务劳动。家务劳动对于人民生活来说是必不可少的。经济发展程度不同的国家,家务劳动的市场化程度截然不同。一般来说,发达国家家务劳动市场化程度比较高,而发展中国家家务劳动市场化程度比较低。不管家务劳动市场化程度高低,这些劳动本身都是存在的,但由于GDP只计算市场化的家务劳动,从而导致经济发展程度不同的国家,其GDP具有一定程度的不可比性。   GDP不能全面地反映社会进步。一是GDP没有充分地反映公共服务在社会进步中的重要作用。由于GDP利用政府部门提供这些公共服务投入的成本来衡量其价值,它没有充分反映这些公共服务在社会进步中的重要作用。二是GDP不能反映就业状况。GDP反映的是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但是它并不涉及多少人参与了这种生产成果的创造活动,更不涉及还有多少人希望参与到生产活动中去,因此,它不能反映一个国家的就业状况。三是GDP不能反映收入分配是否公平合理。GDP是一个生产指标,不是一个收入分配指标,它只是利用这几种收入形式反映生产活动成果,不能完整地反映收入初次分配,更不能反映收入再分配,从而不能反映一个国家收入分配是否公平合理。四是GDP不能反映社会福利改善情况。例如,GDP不能反映社会最低生活保障、失业保障、医疗保障、住房保障的改善情况。   GDP不能反映资源环境的变化。GDP是反映经济发展情况的指标,但是经济发展势必消耗自然资源,也往往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例如消耗土地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矿产资源;例如水污染,空气污染、土地污染等,GDP没有反映经济发展所带来的资源消耗成本和环境损失代价。GDP也不能全面地反映人类的自觉行动对自然环境的改善。因此,国际上有人提出绿色GDP的概念,这是一个科学的理念,但实际操作起来很困难。目前,国际上还没有一套成熟的方法计算绿色GDP,还没有一个国家的政府统计部门正式发布绿色GDP数据。   GDP不能全面地反映人民生活水平的变化。一是GDP没有充分地反映行政服务、教育服务、医疗卫生服务等公共服务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作用,从而它不能全面地反映这些公共服务的改善对人民生活水平的影响;二是由于GDP不能反映就业状况、收入分配状况和社会福利状况,从而它不能反映这些方面的社会进步所带来的人民生活状况的改善;三是由于GDP不能反映自然环境的变化,从而它不能反映环境损失和环境改善对人民生活质量的影响。   文章最后强调,不能奢望GDP能够满足方方面面的要求,世界上没有哪一个统计指标能够做到这一点。关键是我们要清楚利用GDP能够做什么,不能够做什么,在它的适用范围内,正确地使用它;在超过GDP适用范围的领域要发挥其他合适的统计指标的作用。 来源 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100502/08013307730.shtml ------------------------------------------------------------------------------------------------------------------------------------------------------------------------------------------------------------------------------------------------ 终于有人出来说话了,前期这个GDP被炒的飞上天,搞笑的就是各省的GDP总和高于国家统计的,大跃进时代之风又盛行,谁之过,还不是那些一味追求数量而不注重质量的结果,从中国GDP构成来看出现这种现象也是理所当然,尤其国家...万亿信贷投资支撑国家经济建设,重复建设的结果,永无休止,GDP上升也是不可避免,也是小博早期在新浪博文中指出要注重产业结构调整,把注重区域经济建设的规划落实到实处,把改善民生的口号废掉,切实执行可行的战略规划,国家要发展,没有战略规划视野,一样会被国际大国牵着鼻子走,最终将断送中国稳定快速发展的机遇,政府对于金融掌控的无能之举必须要快速转变,合理引导资金去向而非强制限制市场发展,市场发展必有市场的规律,一旦离开游戏规则,则暴毙。 房地产行业也一样,国家虽然屡出重拳,在小博看来,短期意义尚可,要谈长期,则是无能之举。中国成为现在的GDP数量大国,没意义,GDP质量强国才可,GDP的构成要进行调整,要发生质的改变,要摆脱过于依赖房地产行业的弊端,中国的人均GDP低的可怜,即使上升,也是少数人占据大部分资源,而多数人只是被上“虚假”的圣衣,收入也罢,消费也罢,没有什么可炫耀的,中国的等级分布甚是明显,很多人享受不到中国发展所带来的胜利果实,环保,民生,医疗,核心技术的品牌建设,等等,国家引导市场而非强制市场, 小博希望未来中国人民的福利待遇得到一个较大的提升,政府若有心,实现的时间应该不会长,寄予厚望。 所谓浪子回头金不换,就看怎么操作了。
个人分类: 社会现象|978 次阅读|0 个评论
银行贷款资产风险评价方法
lxj6309 2010-4-15 18:05
银行贷款资产风险评价
个人分类: 系统科学与系统工程学|3964 次阅读|0 个评论
杯具!3月份新增贷款量超额完成3600亿
qlms 2010-4-12 18:23
上个月温总理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今年的新增贷款量控制在 7.5 万 亿左右。 为了实现温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目标,银监会刘明康主任多次声称要严格监管商业银行的放贷行为,促使银行业按照 3 : 3 : 2 : 2 的比例按季发放 新增 贷款。也就是说,一季度的新增贷款的额度大约为 2.25 万亿左右。 因为一月份和二月份的新增贷款量分别为 1.39 万亿和 7000 亿,所以使我对刘明康主任的讲话深表怀疑。于是在上个月底写了一篇《 三月份新增贷款,喜剧?杯具? or 闹剧 ? 》的博文,并对所可能出现的结果做了一番评论。 今天,中国人民银行的网站公布了《 2010 年一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报告 》,结果很杯具,三月份的新增贷款依然达到了 5100 亿元,看来全年超额完成年初的新增贷款目标,应该是确定无疑的,房价在充足的货币供应下,估计一时半会也不会降下来。不过令人感到欣慰的是,没有超过7000亿,所以不会上演闹剧了。 最近,更让我难以理解的是,在这样的放贷形势下, 银监会刘明康主任仍然在最近的博鳌论坛上宣布《 中国今年新发贷款或达 7.5 万亿 》。 不知道他这么说,到底是忽悠,是吹牛,还是真的有底气? 我一直认为,政府官员如果能实事求是地做事,其实对人民来说,是一个最好的结果,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大家能够正确认识当前的形势,作出适合自己的判断 。 附 2010 年一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摘要 : 2010 年一季度,中国人民银行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继续实施 适度宽松 的货币政策,积极引导货币信贷合理增长,进一步巩固我国经济回升向好的势头。 一、货币供应量增长 22.50% 2010 年 3 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 (M2) 余额为 65.00 万亿元 , 同比增长 22.50% 。 二、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增加 2.60 万亿元 一季度本外币贷款增加 2.80 万亿元,其中,人民币贷款增加 2.60 万亿元,外币贷款增加 292 亿美元。 三、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增加 4.04 万亿元 四、银行间市场交易活跃 五、国家外汇储备增长 25.25% 2010 年 3 月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 24471 亿美元,同比增长 25.25% 。一季度国家外汇储备增加 479 亿美元,同比多增 402 亿美元。 3 月末人民币汇率为 1 美元兑 6.8263 元人民币。
个人分类: 物理与经济|3990 次阅读|6 个评论
[转载]信贷投放1500亿“红线”难守 3月信贷望环比增长
qlms 2010-3-22 11:34
http://finance.eastmoney.com/100322,1328234.html 我的看法:按照最近几年的国务院和人民银行的调控方式看,实际贷款增量超过年初预期目标的可能性是100%的,超出的比例,也逐年提高。狂发贷款现在已经变成一种正常的事态,结果当然是通货膨胀是不可避免的。 货币当局倡导 均衡放贷、防止贷款大起大落 的监管理念,而商业银行坚持早投放、早受益的经营目标。经过商业银行和监管机构的博弈,3月商业银行信贷投放节奏将如何演化?   3月信贷规模将是决定2010年信贷情况的关键因素,银行能否打破一季度冲规模的惯例将很快见分晓。    2月份CPI涨幅为2.7%,距离3%的警戒线只有一步之遥,如果再辅之以天量的信贷投放,势必火上浇油,不利于通货膨胀预期管理。3月信贷激增又将演化为宏观调控的政策难题。如果信贷继续大幅冲高,那么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发行定向央票可能会很快到来,加息时间窗也将打开。    3月信贷不会锐减   数据显示,继1月 1.39万亿 元的增幅之后,2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 7001亿 元。按监管机构制定的3:3:2:2的2010年信贷季度投放比例要求,考虑全年7.5万亿元的目标,一季度新增贷款应控制在 2.25万 亿元左右,而现在前两个月新增贷款即已超过 2万 亿元。按此计算,3月新增信贷规模仅剩 1500 亿元。   另外,监管机构的放款频率要求是季不过3、月不过4,即一个季度放款量不能超过全年信贷总量的30%,一个月放款量不能超过当季信贷总量的40%。如此来看,3月份信贷也几乎没有新增的空间。   对于3月信贷是否会出现锐减,银行方面传出的信号依然乐观。   工商银行董事长姜建清曾表示,从该行3月上旬的新增贷款数据来看,信贷规模并没有出现锐减,贷款发放节奏仍然是很平稳的。   中国建设银行董事长郭树清说,单就工作日来看,3月就要多于2月份,预计3月新增贷款量将与正常年份的平均数相当。他还表示,建行并没有专门对房地产方面的贷款进行收紧,今年贷款发放结构仍以面向基础设施建设为主。   交通银行董事长胡怀邦则称,交行全年贷款总量仍将保持合理增长,满足实体经济的需求,尤其是对在建项目的资金支持。    信贷多增有合理性    某银行研究部人士表示,3月份信贷额度突破1500亿元的可能性非常大 ,全年的信贷节奏很可能演变成4222,即一季度放款将占到全年的40%左右。 按照7.5万亿元的信贷目标,估算3月份的新增人民币贷款将达到9000亿元左右。   这位人士认为,由于宏观经济仍在复苏之中,货币政策不能收紧过快,所以今年的整体流动性仍比较充裕。考虑到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状况,以及4万亿项目贷款的后续配套资金, 7.5万亿的信贷目标也可能会有所突破 。其实,银行的信贷投放安排,也是商业银行和监管机构的一种博弈。从商业银行角度考虑,肯定希望早投放,早受益。银行在年初突击放贷的现象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按照近十年的信贷投放节奏来看,一季度的新增信贷增长占到全年的40%左右。   标准普尔金融业务评级董事曾怡景表示,3月的人民币信贷额即使比2月多,也在情理之中。内地银行在第一季度的信贷增量往往都是全年最高的,随后的三个季度会逐步减少。作为银行来说,第一季度较之最后一季度放贷就可以多收三个季度的利息。他认为,2月有一周的春节假期,所以2月信贷比1月有所减少不能完全看作是银行收紧的结果。3月的信贷很可能超过2月,但不会比1月多。   中行相关人士认为,监管部门一指引三办法的实施,加速了商业银行的放贷冲动。由于新的监管办法要求银行加大对信贷投放的精细化管理,要求商业银行进行受托支付,这样必然对企业客户的用款带来一定的不便。所以,为了规避监管政策,我们一般也希望企业客户能尽早提款和用款,这样3月份的信贷增长比2月份要快一些。   专家预计,3月份信贷增量将环比增加,考虑到2月CPI超出预期达到2.7%,通胀预期会继续强化。如果短期内流动性增加过多,会推升通胀压力。因此,未来货币当局还会通过提高准备金率来减少银行体系内的流动性,平滑年内信贷增长,控制信贷投放节奏,积极引导未来信贷投入向均衡方向发展,这是在信贷适度宽松的政策背景之下进行的微调,将对通货膨胀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   对于银行季度冲时点放贷,有专家认为,监管机构对月末的商业银行的集中投放肯定要进行严控,现在监管机构已经让商业银行逐日上报信贷投放数据,即使考虑到员工业绩考核的压力,商业银行冲时点也会有所收敛。    抢额度银行各显神通   目前,多家银行在放贷额度上管控得比较紧。不少银行采取了拉存款、还了再贷、提价、调整结构等方式进行应对。   某大型银行相关人士表示,非常明显地感到了信贷头寸的紧张。进入3月份以来,我们各个团队都在拼命投放,授信执行部门都压着十几笔贷款。大家都预期月末信贷仍会非常紧张,像2月份中旬以来,基本上就不能放贷款了,所以本月初大家都在拼命抢额度。   某股份制银行人士说,目前不少中小银行的信贷额度非常紧。尤其是央行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之后,有些银行的存贷比即将突破75%的监管红线,银行已经无法继续新增贷款。目前我们最为看重的是存款而非贷款,行里已经开了动员会,要求我们全力以赴拉客户、拉存款。   各个分支行基本上都是还了再贷,当天空出额度后立即将贷款放出去。现在信贷审批部门手中已经压着不少贷款合同。上述人士表示,1月份至今,全分行新增贷款20亿元,其中绝大部分是2月16日之前投放出去的。春节过后,由于总行额度控制得非常紧,新增信贷不超过5亿元。尤其是3月份以来,总行只给了2亿元的信贷额度,有用款需求的企业或者个人基本上都要排队。   这位人士估计,毕竟3月份是员工绩效考核的关键时点,月底应该还能空出1-2亿额度。现在只要有了额度,立即放款。甚至我们不得不和信托公司合作来做信托贷款,这样才能勉强维护和重点客户的关系。   从目前情况看,利用信托平台募资,再置换银行信贷资产为银行理财产品的运作模式,在监管当局收紧银行信贷时大量涌现。目前,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压力愈加明显,各行信贷规模受限,银行放贷冲动亦随之受到抑制,信贷理财计划自然成为银行腾挪信贷空间、释放挤占的资本和拨备主要策略。   由于大企业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进行融资,所以信贷资源的紧张对其影响并不大。但是这几个月,小企业客户的日子不好过。商业银行有关人士透露,在整体信贷资源紧张的情况下,小企业客户受到了明显的挤压。某股份制银行有关人士说,2月中旬之后,该行对中小企业的授信就暂停了,3月份才又开始打开闸门。   在信贷额度紧张的同时,银行开始通过加价来区分客户。中国银行已经明确上收了信贷审批的权限,要求中行下辖各分支行对企业贷款利率定价上浮10%,而需要维持基准利率和贷款利率下浮的客户需要总行进行审批。   在近期新增贷款结构上,银行收益率比较高的中长期贷款占比持续增加。兴业银行鲁政委表示,近期银行中长期贷款增加较多,但以企业户中长贷为主,居民户中长贷增幅放缓。   分析人士认为,3月份票据融资可能会继续下降。不同于2009年上半年的情况,当时很多银行需要用票据来占信贷额度。目前企业的信贷资源很紧张,而票据融资对银行的利润贡献非常小,所以银行无动力再扩张票据融资了。 1500亿元还是9000亿元 ?这是两个截然不同的预测,但同时指向了3月份的信贷投放规模。
个人分类: 媒体的文章|1911 次阅读|0 个评论
为什么银行门口的狮子一个张口一个闭口?(转)
eduman 2009-12-20 21:54
说法一、 民间习俗狮子是镇宅神兽。也有避邪的作用,而且狮子的嘴一个张开一个闭合,两者代表吐纳之意,有些放麒麟,麒麟也是神兽,而且有助于风水,特别对那些门对水(河,江)的,有驮水的作用。 银行前面的狮子嘴巴一张一闭,张是招财,闭是守财,钱财只吃不吐的意思。 古老的庙前正门两侧的石狮左公右母,公狮张口注视来往信众;母狮子闭口护子,表现传统社会男尊女卑、各司其职的特性。 还听说一种说法是它们在念佛号,一个阿,一个弥。 很多银行门口的并不是石狮,而是貔貅。 貔貅,音读皮休,是龙的第九子。貔貅是一种凶猛瑞兽。在南方,一般人是喜欢称这种瑞兽为貔貅,而在北方则称为辟邪。 貔貅有镇宅辟邪,趋财旺财的作用,所以股票交易所、银行、赛马、期货等行业的机构喜欢在门口摆放貔貅。 貔貅为什么有趋财旺财的作用呢?,据说貔貅没有屁眼,只往里进,不往外出,所以有敛财的作用。 这应该算是我国的传统在汉书西域传上有一段记载:乌戈山离国有桃拔、狮子、尿牛。孟康注日:桃拔,一日符拔,似鹿尾长,独角者称为天鹿,两角者称为辟邪。辟邪便是貔貅了。  说法二、 这种做法是抄袭香港汇丰银行的,人家的寓意是:张口代表公开(帐务清白的意思);闭口代表保密(保护客户隐私的意思)。 根本与中国传统无任何关系。
个人分类: 文摘|6031 次阅读|0 个评论
币通天下,银行异地(跨行)转账佣金是不是太高?
cwhm 2009-9-10 23:37
记得看乔家大院,晋商乔致庸奋斗一辈子就是为了汇通天下,货通天下,直到乔家的票号开遍全国,为商人异地兑换银两提供了安全和方便。今天汇通天下,货通天下早已不是梦,更现代化的网络使其变得更加的安全,便捷,及时。银联更使随时随地都有到任何银行网点存款,取款,甚至到了国外也可以看到我们的银联。 就是到了电子货币的今天,银行异地存款,跨行取款还是要收取1%的佣金,甚至100元的跨行异地取款可能收取高达4元的费用,这些费用是不是太高了。想想100年前的,乔致庸时代,那个时候异地汇兑收取佣金是理所当然的,毕竟兵荒马乱,异地携带银两是多么的不安全,再说了那个时候可没有电子货币,更没现在这么便利的网络,所以那个时候异地汇兑是个多么复杂挑战的事情,所以收取佣金是理所当然的,不过不太清楚那个时候的乔家票号的佣金收取的是多大的比例? 现在电子汇兑年代,1%的佣金高不高,对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对于下岗工人确实不低,这个可以算是银行税吧,不过这个税比个人所得税还厉害点,没有起征点,你存多少,取多少都得收。所以才有了2004年《天下无贼》里片头,身为在外务工人员的傻根(王宝强 饰演)要携带6万元现金回乡,同事劝他从邮局汇款,但傻根坚持随身携带并解释说,6万元从邮局汇款就变成了59400元,600元都可以回家买一头驴了。
个人分类: 我思故我在|1875 次阅读|0 个评论
西方发达国家为什么很少听说抢银行的
liaorongzhen 2009-8-18 20:23
在瑞典呆了快两年了,前段时间有个同学要办瑞典签证续签,因为是读硕士,没有工资,签证必须要存款证明,同学就找我一个朋友借钱,3万克朗,和3万人民币差不多。那个同学让我朋友把钱从nordea银行取出来再给那个同学,主要是怕转帐的话别人能看出来是借的钱。于是我朋友就去银行取钱,银行的工作人员很热心,问为什么不转帐了,那样安全又方便,我朋友只好找了个理由,说她要借给一个刚来的朋友,那个人还没有办银行卡。工作人员说,他们银行暂时没那么多现金,约定说过两天会有。也许都不相信,堂堂斯德哥尔摩的一个nordea大银行的分行一天居然没有几万的现金。我朋友只好过了两天再去,可是去了别人还是说没有足够的现金,得到下周。最后我朋友是又跑了一趟才取到3万的现金。我想如果是劫匪知道的话至少不是什么银行的总部或者有金库的话是打死也不会去做这笔赔本买卖的。 西方发达国家银行卡和信用卡使用非常普及,因此大家几乎干什么都刷卡,或者可以网上直接转账。连小偷们也只能小打小闹的,除非看到像中国人的,大家都习惯带大量现金,经常听说同学出去玩有被偷几百欧的。因为这边大家都很少带钞票,所以假钞也没有了市场,来瑞典这么久了也没听说过这边有假钞。就算你印出来了,估计也没人敢买,根本用不出去呀。大家发工资,干什么都是转帐,刷卡也很安全。不像咱国内,假钞技术更新换代,假钞经常可见。主要是大家经常带着现金交易,市场巨大,印假钞的公司估计都想在中国市场上分一杯羹。如果咱国内也大量使用刷卡购物,连小摊小店也能刷卡的话,估计小偷会少很多,假钞也就几乎没有了,小银行也没啥抢的了。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4852 次阅读|2 个评论
今日观察资料六(7.13-7.17)
rbwxy197301 2009-7-22 17:50
东航与上航的合并是否可以让我们得到更好的服务;楼市的风险是否可以得到有效的监控;力拓窃密案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呢?姚明华丽的转身将带给中国体育什么样的变化?银监会文件精神能够很好地贯彻?我们拭目以待。 东航+上航=?(2009.7.13) 根据东航发布的公告,东航集团将会通过股份置换的方式,合并上海航空公司,原来的上海航空将成为东航的全资子公司,但上海航空的品牌仍然保留。这样的一场几经波折的联姻能否收获甜密的爱情呢?中国航空业从做大到做强,路究竟还有多远? 警惕楼市金融风险(2009.7.14) 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近日宣判,北京华运达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从2000年开始的一年半的时间当中,虚构了257名购房者,骗取银行按揭贷款高达7.5亿元,开发商邹庆一审被判处无期徒刑。层层设防的银行贷款制度下,7.5亿元的巨款究竟是如何被轻松骗出的呢?面对房地产市场的狂飙猛进,金融机构究竟该如何防范巨大的金融风险? 力拓窃密案的双重警示(2009.7.15) 昨天,外交部新闻发言人秦刚就此事表示,这一案件是一起司法的个案,它不会影响到中国与国外企业的合作。中国的机密到底是怎样被力拓所窃取的呢?扑朔迷离的细节背后,又揭开了钢铁行业什么样的潜规则? 姚明收购上海男篮,从球员到老板(2009.7.16) 称呼姚明的方式其实有很多,比如说小巨人、球星、选秀状元、慈善大使等等,现在又多了一个,老板。昨天上海男篮的拥有者上海文广集团正式地宣布,他们把上海男篮所有的股权,转让给了姚明全资拥有的上海泰戈鲨客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姚明也正式成为了自己的母队上海东方男篮的老板。姚明的此举,仅仅是为了向严重亏损的上海男篮伸一把援手呢?还是一次目标长远的商业运作?这次的收购会给中国的体育产业的发展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银监会严防次级卡(2009.7.17) 在昨天下发的这份文件当中,银监会明确地要求,全国的银行不得向18岁以下的学生发放信用卡,同时呢,还在信用卡的发行、年费的收取、持卡人的信用管理各个方面都提出了具体的要求。银监会的这项新政到底能不能遏制信用卡的滥发趋势呢?它将对中国的信用消费市场带来什么样的一些影响? 以上资料摘自: http://space.tv.cctv.com/act/platform/view/page/composePage.jsp?pageId=PAGE1234855612706242
个人分类: 每周观察|3584 次阅读|0 个评论
商业银行“傍大户”有害无益
simonjo828 2009-4-16 19:44
  上海商报2009年04月07日   据中国银行家协会最新收集的数据显示,目前全国19家主要银行中,5000万元以上的大客户贷款占贷款总额比例约60%。按市场通常的标准,大客户贷款保持在40%左右对银行来说比较适宜,若超过50%,即意味着贷款进入风险区,大客户贷款占比高达60%意味着目前银行业存在贷款集中度过高风险。   在国际金融危机持续蔓延的情况下,为了应对经济发展的困难,我国出台了一系列针对银行业积极扶持企业走出困境的措施。在这一宏观政策背景下,我国的银行业贷款在金融危机爆发后很快出现了大幅增长的势头。尤其是在今年1、2月份,新增贷款分别达到了1.62万亿元和1.07万亿元。3月份新增信贷与1、2月份相比,呈现稳中有降的情况,总量仍然可能接近8000亿元。而3月份的M2同比增速将在18.12%左右。   这样的信贷狂飙为我国的投资需求提供了一个比较大的空间,但是从结构来看,票据融资占全部新增贷款的比例分别达到了38.5%和45.5%;企业中长期贷款占比为32.3%和34.4%;企业短期贷款占比为21%和14.8%;居民贷款占比仅为7.5%和4.1%。从这个信贷结构分析,中小企业贷款明显不足。虽然前段时间央行、银监会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信贷结构调整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指导意见》,提醒特别注意防止金融机构贷长、贷大、贷集中和存贷期限严重错配产生新的系统性金融风险。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各大银行对这一问题还是没有当回事。   国内银行一向都是傍大户,而轻中小企业,这是不争的事实。目前看来,这一偏向的程度似乎在显著提高。考虑到信贷增长的基数已经很高了,所以贷款集中的规模将是令人吃惊的。监管部门规定各银行对单一客户要求贷款不能超出银行资本金余额10%,但目前有的银行超过一两个甚至两三个百分点;银监会还要求对企业集团贷款不能超过资本金余额的15%,但有的银行竟然达到17%。这都显示出部分银行为了利润不惜垒大户。但是,商业银行信贷集中于某一部分客户,将面临严峻的风险,很容易形成大量的不良贷款甚至呆账,最后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   当前银行的信贷风险超出预期也从另一个方面显示了我国资本市场的缺陷,这种缺陷对经济的稳定发展形成了一个很大的制约作用。我国银行业在促进经济发展过程中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尤其是在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当中,缺乏相应的灵活机制,造成中小企业市场融资渠道的单一局面,而当别的渠道没有开通,银行贷款渠道又常常梗阻的时候,这种单一局面的存在,既不利于中小企业走出困境谋得发展,也不利于银行业自身的信贷安全。
个人分类: 经济评论|2927 次阅读|0 个评论
银行两三事
liangjin 2009-3-31 18:33
旧上海的金圆券 爷爷是解放前的老银行,是旧上海的小职员、老白领。小时候,他给我讲了很多老银行的故事,可惜,由于对银行没有任何概念,那些故事在我的记忆中都是零散、片段的,只记得他提到业务前台受理,业务单子用轮子滑到后台结账,觉得很好玩。但更深印象的故事是,老蒋逃跑前,是怎么发金圆券骗老百姓的钱的。那时,旧政府发公报,用金圆券换黄金、外币,私藏的黄金,一律没收!然后是一次又一次通缉,下最后期限,追加惩罚等等,把老百姓手中最后一点点黄金、外币逼出来。等最后期限一过,金圆券便大幅贬值,前后使用不到一年,贬值超过数万倍,最后类同垃圾券。这在货币史上也难见其右。这等于旧政府白白抢走老百姓手中的真金白银,后来运到了台湾。爷爷也就是这样被榨干了他的积蓄。爷爷每每谈到这件事都心痛不已。 (金圆券,图片摘自 http://baike.baidu.com/view/80870.htm ) 人民银行异地存储 年少时,银行的概念是存钱,我还一直纳闷,存钱不是应该给保管费吗,为什么倒付利息呢?当时全国只有一家银行:中国人民银行。我们下放到农村去,妈妈带了一个南京的存折,上面有50元钱,因为没有到期,舍不得取出。到期后在农村,走了十几里路,到了镇上的一家人民银行下属的信用社,想把钱取出来,却遭到拒绝,因为他们没有底账。后几经周折,50元钱还是呆在本子上,我妈怎么也不明白,人民银行不是一家吗?直到若干年后回南京才解决了这笔陈年旧帐。那时的存折,简单的一个小本子,每次存储交易一笔,在折子上手写记下一笔,再各盖储户和银行的印章,就算成交了。要计算利息,业务员噼里啪啦一通算盘,再小本子上再记上一笔。 中国人民银行现在已升级成专门行使国家中央银行职能的央行,存储业务交给了其它银行。 里斯本的美元帐号 第一次出国,当时允许用人民币兑换200美金,汇率大概是1:7。我在北大攻博时的生活费好像只有三四十元一个月。我用尽了所有的积蓄又借了钱,几乎是我两年的收入,兑换了这200美金。这200美金当然对我来说是很大一笔钱。到了葡萄牙,当地那时还没有欧元,用的是埃斯库多,银行服务比当时的国内不知道先进多少。好在银行里用英语没有问题,我就这样经过了第一波现代银行基本知识扫盲。由于人民币不流通,在国内是可以存美元的,我舍不得把这200美金换成那弱势的埃斯库多,就说要存美元。不想里斯本大街上那些银行都说不开美元帐号。我到处打听哪里可以开美元帐号。终于有人告诉我,葡萄牙商业银行可以开美元帐号。我摸摸索索地找到了商业银行,一座富丽堂皇,古色古香的楼房。门口有个穿礼兵服的门卫,不同一般银行的凡响。我见到心里就开始打小鼓,但摸了摸口袋里的200美金,还是硬了头皮走了进去。不过门卫很客气地问我,有什么事?我说开美元账号。门卫立即打了一通电话,然后把我引进了一间布置典雅的会客室,让我等一会。我心想这次总算找对地方了。会客室里铺着地毯,维多利亚式的家具,书架上展放着精装古书,墙壁上挂着贵族的画像,完全是古典欧式布置。更让我吃惊的是,一个打扮精致的女孩给我端来了一杯南欧咖啡Espresso和一块小蛋糕,让我受宠若惊。我正不知所措地喝着咖啡,一会看看桌上的花,一会翻翻沙发上的杂志,一位穿着西装笔挺的绅士走了进来,轻声问我:你要存美元?我点点头,他说跟我来。我跟着他穿过两道长长的走廊,上下了两次电梯,然后来到了一个没有窗户,好像隔音的密间。看着密间里简单的办公家具,我忽然有了一种恐慌感,便更使劲捏了捏口袋里的200美金。绅士关上了门,示意我坐下,然后自己坐下,才问我第二句话:多少?我脱口而出:200 Dollar 。他顿了顿,还是一脸严肃,尊贵的小姐,非常感谢您信任并选择我们银行,我很荣幸能为您效劳。但我很遗憾现在不能帮您,因为我们这里开美元帐号至少需要200万美元。您是不是回去把差额补齐后再来开帐号?我保证你一定会得到我们最好的服务! (葡萄牙埃斯库多,现在已由欧元取代,退出了市场,进入历史 1$ 250 escudo 图片摘自 http://www.51766.com/xinwen/11000/1100052142.html ) 面试雷曼兄弟 回国前,我曾和著名投资银行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有过一次亲密接触。那是雷曼兄弟在伦敦的总部要找一个有数学背景的金融工程师,猎头公司把我的资料送给了他们,他们表示很有兴趣面试我。我接到通知时傻了眼,因为那时我已基本决定回国,并且已通知原来的公司要离职,进入了回国程序。想来想去,先看看再说,如雷漫耳的雷曼,有这样的面试机会也是一段难得的经历。 既然要去,就要好好准备。我做了如下几件事:1. 恶补雷曼兄弟的信息,上网搜了一遍。充分了解其历史,规模,业务范围等基本知识;2. 加强相关投资银行的知识;3. 尽量了解、分析和研究雷曼所增职位的信息;4.复习我的强项金融数学和相关计算机知识。 雷曼兄弟控股公司成立于1850年,总部设在纽约,在英国伦敦和日本东京还设有地区性总部。 雷曼兄弟控股公司通过它的分支机构 向全球企业、政府部门、市政当局、投资机构和高资产净值个人客户提供各种金融服务。公司主要业务分三大块:资本市场业务、投资银行业务和投资管理业务。资本市场部门为机构投资者的资本流动提供服务,包括二级市场交易、融资、抵押贷款发放和证券化、大宗经纪等业务,以及对固定收益和权益类产品的研究等。这些产品包括现金、衍生工具、有担保的融资、结构性工具和投资。它还提供如下权益类和固定收益类产品:美欧亚股票、政府及代理机构证券、资金市场产品、高级别公司证券、高收益率新兴市场证券、抵押和资产支持证券、优先股、市政证券、银行贷款、外汇、融资和衍生产品。另外这一部门还投资于房地产、私募股权和其他长期投资类别。投资银行部门主要向企业、机构和政府客户就合并、收购和其他金融事务提供建议和咨询。另外该部门还通过承销公开或非公开发行的负债及权益类工具帮助客户进行融资。投资管理部门又分为私人投资管理和资产管理两大块。私人投资管理主要向高资产值个人和中间市场机构客户提供投资与财富咨询和资本市场执行服务;资产管理部门主要向高资产净值个人客户、共同基金和其他中小型市场机构投资者提供个性化投资管理服务。 - 文字摘自 http://www.rmburl.com/richqy/200809/20080918144453.html 面试头天,我从爱丁堡赶到伦敦,住在一个朋友家里。朋友打开她的衣橱,帮我调整衣饰,研究每个细节。使我看起来更像金融城的分子。主要要给对方一个自己人的感觉和干练,亲和的印象。第二天,我来到了坐落在金融城里的雷曼兄弟那栋玻璃大楼。911后,这里戒备森严,经过检查后,我进入大厅,将面试通知交给接待台后的接待小姐。她打了一通电话,叫出面试负责人,一个典型的英格兰人。他用卡打开了通往电梯的栅栏,乘电梯领我上到高层,穿过一个被隔成一小间一小间电脑办公空间的大房间,走进了一间小会议室,给我倒了一杯速溶咖啡,让我坐下来等。过了一会,面试车轮战就开始了。一个个人进来,有男有女,有当地人,有印巴人,我已记不清到底有多少人,但肯定不下10人。每个人从不同的角度问我不同问题,有人出道数学题,有人让我编一段程序,有人考我Black-Sholes理论(金融数学的里程碑),有人试我应用软件、程序语言、数据库能力,有人要我谈对当时一些金融新闻事件的看法,有人问了我其它不着边际的问题。狂轰滥炸结束后,停了一段时间,那位领我上楼的英格兰人再次露面,告诉我回去等通知,可能继续去见他们的高层。又问我有什么问题。我反戈一击的时候到了。我详细向他了解所增职位,主要是职能、责任、要求、待遇、特点、培训、前景等方方面面。从这次谈话,我了解到,这个位子,偏重后台的IT,为前台的衍生品交易服务。较少机会接触到我所心仪的衍生品构造,计算方面的工作。 经过一番痛苦地抉择,分析了利弊,我觉得这个职位虽然收入很高,但如果为钱,我也不会从原来的公司辞职。这个机会应该不错,却不是非常理想,不足以让我中断我的回国进程。最后一刻,我决定放弃了进一步面试的尝试。 几年后,雷曼兄弟垮台,引发金融海啸。我后怕了半天,庆幸当时我做了一个多么正确的决定。不然的话,我今天岂不是在海啸口上首当其冲,冲进了英国的失业大军,在伦敦的金融城手持CV,到处漂泊,四下碰壁? (A worker carries a box out of the Lehman Brothers offices in London's Canary Wharf district on the day it filed for bankruptcy , 图片和解说摘自 2008年10月1日 Daily Mail Reporter )
个人分类: 忆海拾珍|5767 次阅读|1 个评论
警惕国际资本对我国财富的掳掠-(转)
sunapple 2009-3-31 08:39
警惕国际资本对我国财富的掳掠 蒋佩春 2009-2-8 国际金融大鳄围猎中国财富。对赌协议华尔街精英们炼就的创新金融衍生品成为他们屡试不爽的锐利武器。从中国著名企业到普通的银行投资理财者,正在经受这些大鳄们的饕餮围歼,鲜血淋漓,断肢残躯。 一、中国名企折戟对赌协议 潮落时才知道谁在裸泳!金融海啸冲击波之下,中国企业千亿国资陷金融衍生品对赌困局! 中信泰富倒在澳元门下,外汇杠杆式合约使其巨亏186亿港元;双铁遇到了同样的麻烦,中铁报损20亿,铁建损失3.5亿;国航燃油套保巨亏68亿,两年的盈利一朝付水东流;东航的燃油套保亏损62亿,将不久前70亿的政府注资基本打了水漂;纷纷中招的还有深南电、太子奶、中国高速传动、碧桂园等等,一个个国内著名企业劫数难逃,折损在国外投行的马下,什么东西,成为外国投行的屠龙刀,让国内名企鲜血淋漓,断肢残躯? 导致国内名企纷纷落马的致命武器便是华尔街精英们的杰作,一种对于国人来说新异而陌生的金融衍生品对赌协议。 对赌协议是在期权概念影响下发展起来的一种金融衍生品,顾名思义,同时也加入了赌术中博弈双方的对决:对赌的双方对于未来不确定情况进行一种约定,约定的条件出现,一方可以行使一种权利,约定的条件不出现,另一方可以行使一种权利。 对赌协议的出现最早是投资方与融资方之间展开。国际投行作为金融领域的食肉动物,通过情报寻猎目标,物色有潜力而又亟待融资的对象,在充分掌握对方详尽资料后,利用对方一时的困难或急切的需求,切入时机出击,以苛刻的条件与对方签立城下之盟,从而获得超常规的利润。 蒙牛和大摩的对赌协议曾被称为成功的模式受到吹捧。摩根士丹利、鼎辉、英联三家投资机构2003年与蒙牛签订对赌协议,再次通过可换股文据向蒙牛注资3523万美元,折合当时人民币2.9亿元,约定未来换股价格为0.74港元/股。双方约定,2004-2006年,如果蒙牛复合年增长率低于50%,蒙牛管理层要向3家国际投资机构支付最多不超过7830万股蒙牛股票或支付等值现金;反之,3家国际投资机构要向蒙牛管理团队支付同等份。 2005年4月由于蒙牛业绩增长迅速,国际投资股东与管理层之间的股权激励计划提前兑现,蒙牛管理层获奖6260万余股蒙牛股票。三家机构表面上输给了蒙牛管理层,实际上只以支付本金为598.76万美元的可换股票据的方式提前终止了双方协议。而他们对蒙牛的投资因为蒙牛业绩的高速增长获得了550%的高回报。 受到蒙牛成功的鼓舞,有些企业以为这样的超常发展之路可以同样效仿,他们不知道铤而走险的成功注定是特例而不是常态。当时信心满满的企业如太子奶、碧桂园等很快就尝到了对赌协议的杀伤力!破产的魇影已经把他们缠住,多年的辛苦经营成果付水东流。 对赌协议中的布局者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他们就像过去街头摆设棋局引人对弈赌博的骗子,无论你作何选择,他们都不会输,所有的变化都在他们精研的掌握之中。相反,他们会让你选择看似优势胜利在望的一方,一旦走下去,等待你的是落入陷阱任凭宰割的结局。 近年来国际商品市场价格剧烈震荡,一些企业为了避免受到商品价格走向的波动,采取期货套期保值的方式,维系生产经营的稳定。于是国际金融资本又开始瞄准企业这方面的需求,以高端客户名义向中国企业兜售并不适合它们的所谓高端金融衍生产品,攫取超额利润,而将风险和危机转嫁给他人。中航油、中信泰富、国航、东航、深南电等一批中国企业纷纷中招,成为华尔街金融危机的买单者。 二、对赌协议国际投行屠龙中国财富的致命武器 对赌协议的特点是什么,它为什么具有如此巨大的杀伤力?深南电与高盛旗下的新加坡子公司杰润订立的协议很能说明问题。 2008年3月12日,深南电与杰润签订了对赌协议。协议有两份,第一份协议有效期从2008年3月3日至12月31日。双方约定,国际原油期货价格位于62美元/桶之上低于63.5美元/桶时,深南电每月可获杰润(油浮动价62美元/桶)20万桶的收益;高于63.5美元/桶时杰润需每月向深南电支付30万美元;如果石油价格低于62美元/桶,则深南电需要向杰润支付(62美元-浮动价格)/桶40万桶。第二份协议约定从明年1月1日开始,为期22个月,红线抬高至64.5美元/桶,且杰润公司具有优先选择权。 协议签立时,国际市场原油价格在108美元/桶之上,且油价呈上升趋势。但7月中旬油价见顶,10月下旬跌破62美元/桶,深南电的噩梦开始了。协议开始最初7个月,深南电每月收到杰润30万美元,总共不过210美元。油价跌破62美元后,每跌1美元,深南电就要赔出40万美元;以2008年12月原油价格收盘价44.60美元计算,差价17.40美元桶40万桶,仅12月份深南电就要付给杰润696万美元!而7月份油价上升到145.78美元时,油价曾高出红线83.78美元,但深南电的收益钉死在30万美元。7个月的收益不抵一个月的亏损的1/3,其收益风险不对等如此!如果第二协议实行,深南电必陷万劫不复的深渊! 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清楚华尔街精英们设计的的金融衍生品对赌协议的本质。其特点为:一,双方的利益是互逆的,你赔的就是我赚的;只有你损失的最大化,才是我利益的最大化。二,条件的不公平不对等。限制你的利益,设置我的防火墙;开阔我的利益闸门,置你风险最大化境地。 三,华尔街的精英们不仅目光锐利,视线长远,还有强大的国际活动能力和巨量资金的调动能力。期货金融市场的潮起潮落宽幅震荡,其中不无金融大鳄们在中兴风作浪。他们善于将舆论的宣传、权力的借助、经济名人的效应完整地构织一个美丽的陷阱。否则无以解释中国名企们短短时间内飞蛾投火般地落网。四,上当的企业在最初的蛊惑之下,还被这些国际投行玩弄金融法律的协议文件搞得晕头晕脑,上百页的故弄玄虚的名词术语让搞实业的企业家门一时间根本无从懂起,云山雾照下稀里糊涂地签了字。从此被牵上了噩梦般的风险之旅。 对赌协议表面上披着期权协议的外衣,实际上是逸出于期货市场之外的场外交易,属于私下交易,不受监管和保护。北京工商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所长胡俞越说,场外交易是个无底洞,一旦中了圈套就没有办法解套。鼓动企业签署这些华尔街骗子们兜售的这些协议的是谁?有关方面要挖挖这个黑洞,这样坑蒙拐骗我们的企业是不行的! 三、鬼子已经悄悄进村:对赌协议进入银行理财领域 胡教授及大多数人所不知的是,其实鬼子已经悄悄进村。进村的对赌协议不再是场外交易、私下交易,而是披上了合法的外衣,以银行代客理财名义渗透到我国的大中城市,正在大肆网渔我国的民间资本。急先锋则是一家英国的老牌银行。 这家外资银行推出的一期期理财产品已经造成一批批客户损失惨重,其对客户资金的重创因为金融风暴的掩盖尚没有被大多数人觉察,但明白上当的苦主之抗议声已是风起潮涌。试析其众多产品中的一款作一剖视。 该产品以年收益40%招揽客户,分为两期,一期1.5年,二期1年。一期名称为瑞银1.5年期美元内需动力股票篮子挂钩可转换结构性票据。一大堆故弄玄虚的专业术语拼盘般堆砌后面,其内容也简单:合同规定观察四只香港的股票,以2007年9月7日为初始日,只有四只股票中表现最差的股票的价格位于初始日收盘价的8596%之间,客户该日才有相当于年化30%的利息收益。一期协议声言保本,但表现最差股票价位跌破了初始价的65%便触发不保本警戒线,客户本金按股票到期价位与初始价位的比例计算,转入不保本的二期,风险提示:二期可能全部本金会丧失。 魔鬼藏在细节中,合同条款表达了仇视客户收益的特点:一、只允许客户的利益与四只股票中表现最差的股票挂钩;二、股票上涨对客户是有益的,但当股票价格达到初始价位的96%时合同便自动终止,截至了客户利息收益的延续。对赌协议的核心特点在协议中十分鲜明:银行与客户利益互逆,股票上涨对客户有利时,合同设置了防火墙,抑制客户利益继续发展。股票跌破初始价位的85%,银行可以不付息白白占用资金;跌破65%触发不保本警戒线,银行可以不还本吞占客户本金。在这两道线合同敞开了无底洞,没有任何止损措施,因为只有让客户风险最大化,才是银行的收益最大化。 为了使得合同条款满足银行利益的最大化,该银行还坐庄表现最差股票。2007年9月7日正是香港股市自2003年以来这波牛市的冲顶时期,此后两个月恒生指数涨了7976点,涨幅达整个牛市高度的1/3,正是上冲最凶最猛的时期。参照的三只股票分别涨了46%、36%、17%,而这些与客户利益无关;与客户利益系牢的表现最差的股票被庄家从9月7日就打压下来,与大盘走向背道而驰,步入漫漫熊途,3个月后破掉65%的触发线,最终跌到3.54元间盘整,使得客户资金损失7折以上。 耐人寻味的是该协议虽然是欺诈合同,却也有着西方强盗特有的率直,其在合同中毫无掩饰地注明:根据美国1933年证券法,本理财计划并未且不会进行登记注册。因此,本理财计划既不在美国境内发售,也不向居住在美国境内的美国人提供。本理财计划仅向中国公民提供。 该理财协议不容于西方民主社会完善的金融市场和法律秩序,而公然宣称只对中国公民发售!他们为什么这么有恃无恐?他们如此胆大妄为依仗的是什么?令人深思! 受欺诈的中国投资者正在醒悟,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了事情的真相,义愤的潮流正在酝酿涌动。如何面对金融领域的新问题,时代将考验我们。中国金融改革开放历史将记录这些事件!   金融风暴掩盖下的欺诈 ----渣打银行有毒理财产品剖视 蒋佩春 2009-2-18 金融风暴肆虐下,QDII金融理财产品走入低潮,亏损已经成为众多投资者心头难以挥去的黯淡之云。但是,偶然间却存在着必然,无论金融危机是否发生,有些投资者的投资注定损失惨重,因为他们遇到的是有毒产品。 时过一年余,越来越多的渣打银行的投资者对他们银行理财的金融资产折损大半,甚至血本无归的态势陷于焦急、惊讶、愤怒的情绪变化之中。他们交涉、投诉、乃至走上了诉讼之路。多次交涉使得他们对于外资银行的面目有了清醒的认识。通过互联网交流的空间,全国各地的渣打苦主得到了共识,他们遇到了混迹于投资理财形式下的吞噬客户资本金的巨鳄,金融市场中披着羊皮的狼。这样的断言绝非耸人听闻。 试举其QDII200706产品剖视。该产品分二期,一期1.5年,二期1年。一期名称为瑞银1.5年期美元内需动力股票篮子挂钩可转换结构性票据。一大堆故弄玄虚的名词拼盘般堆砌,最后落在票据上。也就是说,客户的钱,渣打没有自己去理财,而是买了瑞银出的票据。从法律上,渣打玩了个金蝉脱壳。客户的利益,便由票据决定了。 瑞银的票据有没有真出?出的票据都卖给了谁,有谁会去买这种票据?除了渣打还有瑞银,无人知晓。但客户签的合同条款,则是渣打与瑞银联合密谋搞出来的。至于所卖的对象,合同条款明目张胆地挑明只卖给中国公民。 洋洋数十页半个米粒大小的中英文对照协议云山雾罩,其核心内容规定观察四只香港股票,以2007年9月7日为初始日,只有四只股票中表现最差的股票的价格位于初始价的8596%之间,客户在该日有年化30%的利息收益。股价超过96%,合同自动终止。跌破85%,没有利息;跌破65%,触发不保本警戒线,1.5年到期后转为二期不保本票据。风险提示:届时可能丧失全部本金。 渣打银行的代客理财的协议条款强烈地表达了仇视客户收益的特点:一、无论其真买还是没买观察的四只股票,客户的收益并不和平均的收益挂钩,而是系牢在表现最差的股票上。二、股票上涨代表客户利益方向,但是当表现最差股票价格达到初始价位的96%,合同规定自动终止,截止了客户收益的持续。 换句话说,如果表现最差股票价格超过96%继续上涨,银行就要按合同按日付息给客户,银行在此设置了防火墙,为自己做了止损。 银行将自己的利益放在客户利益的对立面,双方利益互逆。银行希望的方向,也就是股价下跌。跌破初始价位的85%,银行可以不付息白白占用客户资金;跌破65%,触发不保本警戒线,银行可以不还本金,到期按初始价的百分比例转换到不保本的二期产品,在那里等待客户的是可能丧失全部本金!在有损客户利益的方向,银行毫无止损措施,而是敞开了无底洞! 这就是渣打银行为中国客户设计的代客境外理财产品!这种以侵吞客户本金为目的的欺诈合同,却混在以信托为理念的代客理财产品中!与信托法受托人管理信托财产,必须恪尽职守,履行诚实、信用、谨慎、有效管理的义务的规定大相抵牾。 渣打银行通过短信等方式招揽客户,吹嘘自己的理财产品。自称具有150年历史,具有丰富的国际投资经验,理财业绩位于国内同行之首。去年的理财收益率达到48%,该产品预计可年收益率达到40%。客户心里想,达不到40%,达到30%也好,哪怕只做到一半,达到20%年收益也可以了。他们做梦也没想到,渣打银行微笑面孔的后面,是画皮中朝着生吞活剥客户本金去的精魅原形。 他们为了引诱客户买他们的产品,声言一期产品保本。但又在诺言后面,埋伏了触发不报本的扳机,最后他们亲自扳动了不保本的扳机。 说是观察四只股票,假如四只股票都涨上去,客户的收益虽然因合同的防火墙而自然终止,渣打的如算盘还是要落空。他们设计了该产品的条款,就希望条款能够真正发挥作用,收到网里的大鱼不会跑掉。要做到这一点,他们在合同之外还亲自坐庄标的股票。 被他们选中作为表现最差的股票的是汇源果汁。合同中规定2007年9月7日作为观察初始日,这一天,汇源果汁经过前数日慢推,达到11.82港币,次日便被打下来,在初始价的9085%间徘徊。9月21日是合同开始生效日,在合同生效满一个月,让客户拿到整一个月的利息后,10月22日,股价跌破初始价位的85%,从此便步入漫漫熊途。3个月后跌破不保本警戒线初始价的65%,最后跌到3.54元间,使客户资金损失70%以上。 2007年9月7日,正是香港股市自2003年来牛市的冲顶时期,短短两个多月,恒生指数涨了7976点,涨幅达5年牛市的1/3,正是上冲最凶最猛的时期,其它3只观察股票分别涨了47%、36%、17%,而表现最差股票汇源果汁却早早背离大盘反向下行。 是汇源果汁基本面不好吗?综合指标排列中位居第三,比它还差的国美电器冲到20元之上,汇源果汁价位不足其1/3,其异常走势除了人为控制原因,无从解释。有人根据自己的利益需要在压抑股价,而坐庄的大股东中,渣打银行的名字赫然在目! 2008年9月3日,一条爆炸性新闻公布:可口可乐准备以12.20元收购汇源果汁。汇源果汁股价冲天而起,最高达到11.28元。渣打银行紧急通知,将把汇源果汁股票从股票篮子中剔除出去。对于客户利益有利的事情,对于他们就是坏事情,这就是他们的理财观念。他们一方面宣布剔除汇源果汁股票出股票篮子,另一方面他们自己却加紧增仓,大量购进汇源果汁股票。 好在蒙牛遇到了有毒奶粉事件,蒙牛可以替代汇源果汁坐在表现最差股票席上。蒙牛的初始价位是31.5元,毒奶事件后,蒙牛股价掉到7元,不足初始价位的1/4,客户赎回就要折损八成以上,渣打银行松了口气:网里的鱼不会跑!这就是合同设计中为什么要选四只股票的缘故。 金融风暴下,国际大银行纷纷宣告亏损。渣打银行不但没有亏损,反而赢利超预期,2007年全年赢利40.35亿美元,增长27%。其中贡献很大的一部分就是开发大陆市场,贩卖有毒产品的功绩。 但是渣打银行忘记了银行的生存之本信用与声誉!没有了生存之本,带上骗子的帽子,它还能笑多时?让我们拭目以待!   对赌合同能否进入银行代客理财领域的法律思考   对赌合同是在期权概念影响下发展起来的一种金融衍生品。对赌双方对于未来不确定情况进行一种约定,约定条件出现,一方可以行使一种权利,约定条件不出现,另一方可以行使一种权利。 对赌合同的出现基本是投资方与融资方之间展开。国际投行作为金融领域的食肉动物,通过情报寻猎目标,物色有潜力而又亟待融资的对象,在充分掌握对方详尽资讯后,利用对方一时的困难或急切的需求,切入时机出击,以苛刻的条件与对方签立城下之盟,从而获得超常规的利润。 近年来国际商品市场价格剧烈波动,一些企业为了避免受到商品价格走向的波动,采取期货套期保值的方式,维系生产经营的稳定。于是国际金融资本又开始瞄准企业这方面的需求,以高端客户名义向中国企业兜售并不适合它的所谓高端金融衍生产品,攫取超额利润,而将风险和危机转嫁给他人。中航油、国航、东航、深南电、太子奶、中国高速传动、碧桂园、中信泰富等一批中国企业纷纷中招,成为华尔街金融危机的买单者。 金鹏期货董事长常清教授说:衍生品本来就很少人懂,一份合同100多页,表述云山雾罩,还加上一大堆数学公式,企业能看懂吗?表面上看没有任何风险,稀里糊涂签了字,这实际上是一个打着衍生品名义的金融诈骗。北京工商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所长胡俞越认为,中信泰富、深南电、国航、东航曝出的亏损,包括以前的中航油事件,都是起因于不受监管场外金融衍生品市场(OTC),国外投行在其中起的作用必须追究。他们做的根本不是期货市场的套保,而是场外交易。场内市场是有标准的合约并被监管,而场外交易往往只是交易双方私下的协定,不透明,是个无底洞,一旦中了圈套,面临的就是亏损的万丈深渊。 就在人们惊呼中国企业接连栽倒在国际金融资本的设局中时,很少有人意识到外资银行已经不甘寂寞,在在投资理财的合法形式下开始了对于中国民间资本的屠掠。某外资银行买了投资理财产品的客户惊讶地发现,他们的投资理财的本金令人惊讶地缩水下去,折损巨大,趋势显示他们的投资有可能全军覆没。 这家外资驻华银行采用的就是在格式合同下设计的对赌条款。以极不对等不公平的条件规定了双方的利益,通过暗设陷阱,将客户资金引入极为危险的境地。对赌合同是零和博弈的游戏,客户资金的损失正好是银行获得的收益。大多数客户开始以来一直以为投资的亏损乃是金融海啸的缘故,但超乎异常的巨额亏损使得一些投资者开始觉察到欺诈的可能。去年以来,上当的客户一片哗然,抗议声不绝,有愈演愈烈之势。尽管大多数客户对于这种侵吞模式不能深明其理,但投资理财资本金在短短数月损失殆尽的结果还是让他们在震惊中觉察到中了圈套,纷纷然寻求说法,要求讨回公道。 事件处于发展之中。金融风暴已经造成社会诸多不安定因素,这家外资银行又给国内社会激增了不和谐的因素。作为金融监管部门的银监会不可掉以轻心。假如默认对赌合同可以进入代客理财领域,势必引起其他银行群起效尤,引发更大的信任危机和社会动乱。 银行利用代客理财形式推行暗含陷阱的对赌合同作为谋财之道,是将银行经营导向一条危险之路,于理于法皆难说通。 代客理财作为一种金融关系的建立属于信托关系,银行凭借自身的诚信、专业的金融知识和丰富的理财经验,接受客户的信任和托付,行使理财职责。他们的天职就是帮助客户资金获得最大化收益。我国信托法和金融监管法规条例都有明确表述。《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第二十五条:受托人????为受益人的最大利益处理信托事务。受托人管理信托财产,必须恪尽职守,履行诚实、信用、谨慎、有效管理的义务。中国银监会颁布的《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风险管理指引》第十一条:商业银行????确保个人理财顾问服务的各项管理制度和风险控制措施体现了解客户和符合客户最大利益的原则。而这家外资银行却朝着客户资本金亦即信托标的下手,通过设立对赌协议攫为己有,完全违背了代客理财关系原则,贪婪嘴脸毕显,陷自己于不义。 银行作为金融机构,生存的根本是信用。这家外资银行,刚刚批准进入中国大陆,得到批准可以开展投资理财的业务,竟然利欲熏心,舍本求末,抛弃自己的信用,追求利润的冲动忘了作为银行业生存的根本,朝着自己的衣食父母客户大下杀手攫取不义之财。他们忘了自己是银行!却做了等同于路边小贩、皮包公司的一锤子买卖的短期行为!显示了他们办行理念之不智。 在信托关系中,受托方的身份决定了其对于委托方的委托标的负有责任。就像企业经理人对和董事会负有责任一样,管理好企业使企业赢利并得到发展是其职责。假如企业经理人凭借自己对于企业的了解,利用其中的漏洞谋算企业,将企业的财富转移到自己的名下,他就是破环了这种信托关系,不仅没有尽到应该信守的职责;还触犯了法律,走上了犯罪的道路。同理,这家外资银行的投资理财业务已经构成了不法的事实。 所以,在代客理财领域引入对赌协议,完全破坏了其本身的信托关系属性,而将委托人与受托人从利益一致的关系转变为对立的互逆关系:只有损坏委托人的利益才能使得受托人获利,委托人损失的利益部分正好是受托人获利的部分。这种对立互逆关系的确立,作为受托银行必然利用自己强势的一方的权利,设计不对等不公平的协议条款,将对方陷于资本金危险的境地,让对方遭受损失从而扩大自己的收益。 这种做法在是违背我国法律的。我国《民法通则》第四条规定,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公平、等价有偿、诚实信用的原则。第五十九条规定,对于显失公平的、行为人对行为内容有重大误解的民事行为,一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关予以变更或者撤销。《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对于显失公平或者合同当事人因重大误解签立的合同,也做了同样的规定。《信托法》第二十七条也规定:受托人不得将信托财产转为其固有财产。受托人将信托财产转为其固有财产的,必须恢复该信托财产的原状;造成信托财产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从刑法上来说,利用构设陷阱合同欺诈钱财,数额巨大,将触犯刑律。银行公然以代客理财名义设立对赌协议欺诈客户资金,将走上犯罪的危险之路。 由上法律分析得出:在代客理财领域引入对赌协议是行不通的。它破坏了市场经济环境下的信托关系,其发展还将近一步与民法、合同法、信托法等产生抵触和冲突。现代化市场条件下的市场行为必然要受相应的法律法规约束,只能在其适当的环境下运行,超出规范之外就会引起混乱,造成秩序的破坏。金融创新绝不能以破坏现有市场规范为代价,相反,所有的金融创新,都必须要有新的市场规范去维系它,这是实现金融市场繁荣与和谐的保证。 附件: 集体走访紧急请求 事由: 关于渣打银行(中国)有限公司涉及重大社会影响、情节特别恶劣、危害后果特别严重的金融违法行为,提出共同的走访事项。 走访人: 联系人: 1 ...... 2...... 女,岁,汉,住所地及联系地址:...... 电话: 请求: 一、根据《国务院信访条例》第十八条 走访人定于2009年2月10日上午9时,就渣打银行(中国)有限公司涉及重大社会影响、情节特别恶劣、危害后果特别严重的金融违法行为,采用紧急信访方式推选代表5人,提出共同的信访事项,请求贵局依法指定接待场所予以接待。 二、根据《国务院信访条例》第五条,因走访事项的特别重要性,请求贵局主要领导亲自接待来访、听取信访工作汇报,研究解决信访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并根据第二十六条、必要时,立即报告国务院,通报有关主管部门。 三、根据《国务院信访条例》第二十二条,自收到信访事项之日起15日内书面告知信访人受理情况。 事实和理由: 2006年起渣打银行《中国》有限公司获取人民币经营业务,同时开展境外理财业务,然而该行却不思依法经营,并故意采用虚假事实,虚构理财计划的宣传和介绍材料,预期收益率的测算数据、测算方式和测算的主要依据。并诱使普通投资者投资境外理财产品,涉嫌: 1、QDII产品为诱骗投资人特别设计,该美林风险指标没有被实践检验过(风险指标失效)。 2、涉嫌产品的资金没有根据合同进行投资(或按标的额)存有合同欺诈行为。 3、故意不作风险披露:(1)、不按约定投资目标、范围、组合和限制交易情况;(2)、故意隐瞒重大影响的突发事件及时披露。 4、故意就格式条款对投资人权益有悖交易的习惯以及诚实信用和公平原则。 5、故意设置障碍不让投资者按合同进行基金赎回,故意不作有关市场监测指标作为理财计划合同的终止条件或终止参考条件时。 综上,为维护法律尊严,维护金融投资者的合法权益,经部分利益相关人的授权,推选代表5人,根据贵局法定职权范围、管辖关系,提出集体走访紧急请求,望贵局依法书面告知信访人受理情况。 此致 敬礼 至: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上海监管局: 联系人: 2009年2月日 抄报: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务院办公厅   附件: 关于渣打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在销售QDII境外理财产品过程中涉嫌重大违规违法行为的投诉   渣打银行(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渣打银行)在销售其QDII境外理财产品过程中主要涉嫌如下重大违规,违法行为。 1. 理财合同中的有关条款,明显违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的诚实信用原则和遵循公平的原则,以及《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中要求商业银行在开展理财业务时,要遵循符合客户利益和审慎尽责的原则。渣打银行在其QDII境外理财产品销售合同中载明:境外产品发行人对其文件是否完全准确,详尽不承担责任,境外产品发行人就投资于理财计划的合法性和合适性并无责任。 渣打银行在理财产品销售合同中载明的上述条款显然十分无理和荒谬,为自己日后不负责任的行为埋下伏笔。通俗地讲,也就是说理财产品发行人在理财产品出现任何问题时,都可以对因自己的过失或任何其他不当行为给投资者造成的损失不负任何责任。因为他们可以说当初合同的表述因为某某原因而不准确或不够详尽。那么根据该条款,他们可以不承担任何责任。 这显然有悖于公平和审慎尽责的原则。依据正常交易习惯,理财产品的发行人应该本着审慎尽责的原则,对其理财产品的表述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以及理财计划的合法性和合适性负完全责任。试想,如果我们投资者购买了一款理财产品,日后发生了亏损并证明的确是因为理财产品的文件表述不准确,不详尽而误导投资者购买的,或日后证明此理财计划的投资是非法的或不合适的,因为在合同中有上述条款,所有责任都由投资者自负,卖者不负任何责任,天理何在?此条款显然有失公允。纯属霸王条款。 2. 渣打银行在QDII产品销售过程中,客户风险测试不规范,风险评估流于形式,风险揭示不到位,并且涉嫌虚假宣传误导投资者购买其理财产品。据众多投资者反映,在做风险测试时,多数情况都是销售人员引导投资者选择答案以便投资者顺利通过测试,能成功购买其发售的理财产品,个别销售人员甚至帮客户做风险测试,然后要客户签个字。渣打银行在2007年11,12月份发售了两款名为 美林聚焦亚洲结构性投资,理财计划编号为:QDII200710(USD) ,QDII200711(USD)的境外理财产品,渣打银行在发售此两款产品时,其销售人员对客户均宣称两款产品有做空机制,涨跌无惧,具备攻守双重策略,在预期上涨市况下,可1.25倍放大投资,增加收益,在预期市况不佳的情况下,可启动做空机制,卖出指数组合,获得收益。正所谓涨跌无惧。而正是这两款所谓涨跌无惧的理财产品却出现了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严重亏损,在2008年10月份亏损一度达到将近70% , 到2009年3月4日时,此两款产品仍然巨亏将近60%。既然当初渣打银行在其销售产品时宣称涨跌无惧,而面对现实的巨大亏损,渣打银行就应该主动出来给广大投资者一个交待,然而让人十分失望地是,渣打银行不仅没有主动地给广大投资者一个说法,而是对广大投资者的投诉采取极其不负责任的做法即:推脱责任,相互推委和拖延。这从另外一方面也暴露了渣打银行的投诉处理机制不完善不健全。还有一个让人费解的现象就是,在渣打银行多款QDII产品东窗事发,被曝巨大亏损的2008年9-10月间,据多数投资者反应,当初销售这些QDII产品的销售人员都不约而同地离职了或调换了原先的岗位。这难道是一种巧合吗? 这种巧合不得不让人深思。 3. 信息披露不充分,严重缺失。 依据《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中的相关规定,要求商业银行在理财产品存续期间内,有义务向客户提供其所持有资产的相关帐单,账单上应列明资产变动,收入和费用,期末资产估值等情况。而渣打银行在其理财产品QDII200704, QDII200705, QDII200706, QDII200707, QDII200710和QDII200711中的每月理财产品月结单中,涉嫌故意隐瞒重要信息,误导投资者。上述几款产品中除QDII200704,QDII200705和 QDII200706在最初的几个月的产品月结单中有显示产品在月结单报告期末的市值。而其他三款产品一开始在产品月结单就没有产品市值这个重要的信息。而QDII200704,QDII200705和QDII200706在随后的产品月结单中产品市值这个重要的信息也神不知鬼不觉地消失了。在渣打银行理财产品月结单中仅仅显示了一个含糊的信息结束日之结余,每个月在此信息项下所显示的金额和投资者当初投入的本金是一样的,除此含糊不清的信息之外,再也找不到其他任何有价值的信息,这种月结单明显流于形式,月月相同,涉嫌故意误导投资者。因为多数投资者看到这种产品月结单都误以为投资的本金还没有损失,只是没有收益而以。正是因为渣打银行这种信息披露的严重缺失,造成了广大投资者错过了及时止损的黄金时间,被动深套,造成了现在的巨大亏损。再者,渣打银行在其2008年9月份的一份宣传资料中声称他们在2008年1月份就预警了全面金融风暴,渣打银行在明知有全面金融风暴的情况下,不但没有及时对其广大的理财产品投资者进行风险提示,而是瞒天过海,在月结单中静悄悄地把最重要的市值信息给缺失了。这不仅明显违背了其在代客境外理财协议中所承诺的银行有义务按照其管理自身财产相同程度的谨慎管理客户委托其投资的资产。而且也明显有悖于商业银行应有的职业道德。 综上所述,渣打银行的上述恶劣行为严重扰乱了正常的金融秩序,破坏了社会稳定,国内各主要财经媒体对渣打事件都进行了系列跟踪报道,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全国多个省市的受害者自发成立了渣打苦主联盟将进行集体维权。渣打银行为推脱责任一味强调买者自负,而忽视了银监会反复强调的卖者有责的大前提。为了维护广大投资者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避免出现大规模投诉,上访等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在3.15消费者维权日来临之际,恳请上海银监局有关领导责成渣打银行依据银监会《关于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中的相关精神,立刻限期整改,建立全面、透明、方便和快捷的客户投诉处理机制,并对上述投资者反应较为集中的投诉立即在公开媒体上给广大投资者一个合理的解释,并对因其不当行为或过失给投资者造成的损失进行全面赔偿。如渣打银行在近期内仍然不能给投资者一个合理,满意的答复,我们全体渣打苦主将进一步联合起来去国家相关部门上访,一定要讨回公道,维权到底。  
个人分类: 技术力论坛|4192 次阅读|0 个评论
我国银行引进外资的原因、后果与解决方法
huangwd99 2009-1-30 09:04
我国银行 引进外资的 原因 、后果与解决方法 黄卫东 改革开发30年来,我们经济有了 一定 的增长,同时银行也积累了大量坏帐,有内部资料透露,坏帐率占70%以上, 公开报道的坏帐率也超过20%,但是国外难以找到我们的官方数据, 而通常国际公认的警戒线为 3 - 5% ,我国银行坏帐比例远远高于西方公认的危险水平,按照西方经济学理论,我们的银行处在十分危险的境地。 这使国内经济界和金融界人士忧心忡忡。 所谓坏帐,就是银行无法收回的贷款。通常企业新建生产线,都需要从银行贷款。我们国家很多基础设施,也是银行贷款来建设。坏帐率高就是难以收回的贷款占总贷款比例高。由于不能收回的贷款通常基本损失,而能够还贷的贷款部分利润仅是贷款利率,约5%左右,因此,坏帐率应低于贷款利率,银行才能盈利。我们国家的银行如果每年坏帐率都高于贷款利率的话,银行资金就会不断减少,直至损失殆尽,从而银行倒闭。因此,银行高坏帐率是非常危险的事情。 为了挽救我们的银行,我们引进了战略投资者。国家无偿投入6000亿,改善银行状况,低价吸引国外银行参股,总共引入外资137亿美元,合人民币约1千亿,让外资参股10-20%,从而引入国外的管理经验和技术,来改善银行经营状况。到目前为止,已有1-2年,在此期间,银行给国外战略投资者派发利润8000亿元以上。最近,这些外国投资者在约定不准转让期限已满时,纷纷抛出股份,减少持股比例。 这使我们损失了上万亿元人民币。 然而,更重要的是使我们的战略对手了解了中国糟糕的经济现状,这使他们采取行动,以为中国必然陷入动乱,从而使2008年成为中国的多事之秋。他们 引发了包括金融危机,强迫人民币汇率上升,石油价格大起大落,外资企业逃离中国,西藏动乱,奥运火炬事件,售武台湾,假人民币等多项事件。国内的汉奸们也积极配合,抛出了08宪章,粮食红线,土地私有化,反对新劳动法,降低工人工资等。目的是产生大批失业人员,使中国陷入动乱。例如,美国金融危机,老百姓收入减少,导致消费减少,从而使中国企业出口市场萎缩,导致中国出口企业产品积压,工人失业。人民币汇率上升,使出口产品价格上涨,导致销售减少;石油价格大涨,使出口商品运输费用增大导致价格上涨等。之所以中国没有出现动乱,是因为我们的失业工人大都是农民,他们在农村还有一块得以活命的土地。如果我们的数以千万计的失业大军,加上他们的家庭,人口可达到上亿,没有任何收入来源,政府又不及时资助的话,中国陷入动乱就是必然。这是中国古代几千年历史所证明的,老百姓没有生计,是中国发生动乱,不断改朝换代的主要原因。 我们引入战略投资者是否能够达到改善银行经营状况的目的,到目前为止, 还 没有相关报道。从金融危机以来,国外银行的经营状况和表现来看,纷纷倒闭 的国外银行和金融机构的所谓经验和技术,并不能挽救这些国外银行,指望它们来挽救中国的银行,也是不现实的。 我们的银行产生大量坏帐的原因是我们的分配制度。 现在国家每年收税和各种收费 , 达到了国民产值一半左右,远远高于发达国家10%左右水平,而老百姓消费仅占国民产值36%左右,远远低于发达国家70-80%水平和一般国家60%左右水平, 全国有十亿人收入仅能满足基本生活需求, 使大量工业消费品没有市场,大量建设的基础设施 和商品房屋等使用率低,从而 无法收回投资,导致银行积累大量坏帐。 在 老百姓收入很低,消费能力很低时, 盲目建设基建项目,很可能建成的项目,象阜阳机场和珠海机场一样,由于使用人数少,无法收回投资,成了无效投入 ,变成银行坏帐 。 1996年 投资总额达60多亿元珠海机场,设计年旅客流量1200万人次,计划服务整个珠江西部。但是,由于珠三角西部的经济总量不如预期,自建成十余年来,珠海机场的使用率最高只达到设计能力的6%,无法实现用盈利偿还投资欠债的设想。1998年建成的 安徽阜阳机场,在没有建设之前,曾经被当时的市领导定位于比上海、广州机场还要大的国际机场,后来,由于财力有限,规模变小,不过,该机场飞行区仍按4C级标准建设,可以满足波音737、空中客车A320以及MD90等国内主流干线客机的起降要求,航站楼设计负载能力也可以满足高峰每小时600人次进出港的需求。但是,当地 老百姓 收入很低,在迄今为止的10年时间内,阜阳机场基本处于闲置状态。 由于积累的物质财富,包括最稳定的钢筋混凝土设施,不断自然衰退,需要很大维护成本,在使用率不足时,往往成为社会负担。科学美国人2007年第8期曾发表文章《人类消失以后》,预测无人维护时,一年后水的冻融效应就使得街道上布满了斑斑裂痕,四年后,住宅和写字楼就成了冻融循环的牺牲品,开始了走向崩塌的第一步。二十年后城市水流纵横,泥淖遍地,街道毁损。一百年后大多数房屋的屋顶都已塌落损坏。这些都说明,基础设施需要维护,没有人使用的设施实际是一种负担 ,更不可能收回投资,从而不可避免产生银行坏帐 。 我们建设的房屋, 由于 大量空置,也 使银行产生了很多坏帐 。古人观察到的社会现象,富不过三代,就是这个道理。 因此,要解决银行坏帐问题,必须提高普通劳动者收入,从而提高基础设施利用率,使基础设施通过提供的服务获得收入能够偿还贷款,减少银行坏帐。另一方面,搞基础建设,必须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评估设施使用率和投资收益,以避免不能收回投资而产生银行坏帐。盲目建设难以收回投资的基础设施,短期内是无法改变的。 更多分析参见: http://www.sciencenet.cn/u/huangwd99/
个人分类: 经济|1341 次阅读|0 个评论
为什么2008年是我国的多事之秋?
huangwd99 2009-1-25 11:02
为什么2008年是我国的多事之秋? -- 谈 谈 我国银行高坏帐率原因 与解决方法 黄卫东 2008 年中国发生了很多事情,使中国步履艰难。主要包括:美国引发金融危机,降低美国购买力,使中国出口大幅度下降,导致大量企业倒闭;控制石油大幅度涨价,使中国出口的低价值商品海运成本大幅度增加,导致出口减少,大量工人失业;强迫中国大幅度提高人民币汇率,使中国出口商品价格自然上涨,从而减少竞争力,导致大量工人失业;大量外资企业外逃,导致大批工人失业;挑起西藏动乱,妄想使中国陷入动乱;奥运火炬传递时,搞破坏活动,抹黑中国国际形象;向台湾出售武器,公开支持和鼓动叛乱。这些事件无不说明,我们的战略对手美国在行动。精英权贵们醒醒吧,相信美国,就是相信敌人;储存美元,就是帮助我们的敌人。敌人每时每刻都在想尽办法分裂肢解中国。 为什么2008年中国成了多事之秋?这是我们的银行引入所谓的战略投资者,让战略对手了解了中国情况所致。 改革开发30年来,我们的经济有了较大的增长,同时银行也积累了大量坏帐,有内部资料透露,坏帐率占70%以上, 公开报道的坏帐率也超过20%(但是国外难以找到我们的官方数据), 而通常国际公认的警戒线为 3 - 5% ,我国银行坏帐比例远远高于西方公认的危险水平,按照西方经济学理论,我们的银行处在十分危险的境地。 这使国内经济界和金融界人士忧心忡忡。 为了挽救我们的银行,我们引进了战略投资者。国家无偿投入6000亿,改善银行状况,低价吸引国外银行参股,总共引入外资137亿美元,合人民币约1千亿,让外资参股10-20%,从而引入国外的管理经验和技术,来改善银行经营状况。到目前为止,已有1-2年,在此期间,银行给国外战略投资者派发利润8000亿元以上。最近,这些外国投资者在约定不准转让期限已满时,纷纷抛出股份,减少持股比例。 这使我们损失了上万亿元人民币。 然而,更重要的是使我们的战略对手了解了中国糟糕的经济现状,这使他们采取行动,以为中国必然陷入动乱,从而使2008年成为中国的多事之秋。他们 引发了包括金融危机,强迫人民币汇率上升,石油价格大起大落,外资企业逃离中国,西藏动乱,奥运火炬事件,售武台湾等多项事件。国内的汉奸们也积极配合,抛出了08宪章,粮食红线,反对新劳动法,降低工人工资等。目的是产生大批失业人员,使中国陷入动乱。之所以中国没有出现动乱,是因为我们的失业工人大都是农民,他们在农村还有一块得以活命的土地。如果我们的数以千万计的失业大军,加上他们的家庭,人口可达到上亿,没有任何收入来源,政府又不及时资助的话,中国陷入动乱就是必然。这是中国古代几千年历史所证明的,老百姓没有生计,是中国发生动乱,不断改朝换代的主要原因。 我们引入战略投资者是否能够达到改善银行经营状况的目的,到目前为止, 还 没有相关报道。从金融危机以来,国外银行的经营状况和表现来看,纷纷倒闭 的国外银行和金融机构的所谓经验和技术,并不能挽救这些国外银行,指望它们来挽救中国的银行,也是不现实的。 我们的银行产生大量坏帐的原因是我们的分配制度。 现在国家每年收税和各种收费 , 达到了国民产值一半左右,远远高于发达国家10%左右水平,而老百姓消费仅占国民产值36%左右,远远低于发达国家70-80%水平和一般国家60%左右水平, 全国有十亿人收入仅能满足基本生活需求, 使大量工业消费品没有市场,大量建设的基础设施 使用率低,从而 无法收回投资,导致银行积累大量坏帐。 在经济活动没有跟上的情况下,盲目建设基建项目,很可能建成的项目,象阜阳机场和珠海机场一样,由于使用人数少,无法收回投资,成了无效投入 ,变成银行坏帐 。珠海机场当年的投资总额达60多亿元,设计年旅客流量1200万人次,计划服务整个珠江西部。但是,由于珠三角西部的经济总量不如预期,自建成十余年来,珠海机场的使用率最高只达到设计能力的6%,无法实现用盈利偿还投资欠债的设想。1998年建成的 安徽阜阳机场,在没有建设之前,曾经被当时的市领导定位于比上海、广州机场还要大的国际机场,后来,由于财力有限,规模变小,不过,该机场飞行区仍按4C级标准建设,可以满足波音737、空中客车A320以及MD90等国内主流干线客机的起降要求,航站楼设计负载能力也可以满足高峰每小时600人次进出港的需求。但是,当地收入很低,在迄今为止的10年时间内,阜阳机场基本处于闲置状态。 由于积累的物质财富,包括最稳定的钢筋混凝土设施,不断自然衰退,需要很大维护成本,在使用率不足时,往往成为社会负担。科学美国人2007年第8期曾发表文章《人类消失以后》,预测无人维护时,一年后水的冻融效应就使得街道上布满了斑斑裂痕,四年后,住宅和写字楼就成了冻融循环的牺牲品,开始了走向崩塌的第一步。二十年后城市水流纵横,泥淖遍地,街道毁损。一百年后大多数房屋的屋顶都已塌落损坏。这些都说明,基础设施需要维护,没有人使用的设施实际是一种负担 ,更不可能收回投资,从而不可避免产生银行坏帐 。古人观察到的社会现象,富不过三代,就是这个道理。 因此,要解决银行坏帐问题,必须提高普通劳动者收入,从而提高基础设施利用率,使基础设施通过提供的服务获得收入能够偿还贷款,减少银行坏帐。另一方面,搞基础建设,必须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评估设施使用率和投资收益,以避免不能收回投资而产生银行坏帐。盲目建设难以收回投资的基础设施,短期内是无法改变的。 更多分析参见: http://www.sciencenet.cn/u/huangwd99/
个人分类: 经济|4711 次阅读|0 个评论
在国内的换汇遭遇 – 质疑护照是不是有效证件
rjxie 2009-1-15 14:26
回国出差、探亲或者旅游的时候有时需要在银行进行外币兑换,尤其对于在国外呆的时间比较长、手头没有人民币的中国公民。我每年都有3-4次在国内参加学术会议的机会,所以经常要用日元换点人民币,捎些礼物或者国内好吃的给老婆和孩子。每次回国之前,总要在家里翻出些上次回来没用完的人民币,装在兜里,再顺便带上些日币备用。但也有人民币不够用的时候。有一次回国,下午4点半左右到达上海浦东机场。因为我的老师6点左右在酒店等我一起用餐,我就直奔出租车乘车点准备打的。可突然想起我兜里的人民币不到30块(打的得150元左右),赶紧回头赶上要开的机场六线(票价20元)。结果是迟到了,6点40才到。 这次回国带了几百块,到了上海后又跟表妹借了500,可是到了临回日本的那天,兜里只剩下不到100块。因为想着没钱了可以到银行里去换(以前都换过的),前一天晚上我把表妹给我的银行卡还给了她。第二天早上表妹上班去了,我也出去准备采购些东西带回日本。去超市购物之前,我特地到隔壁的中国建设银行去换汇。我8点40到了银行的门口,才知道他们9点开始营业。我看见营业厅里营业员站了一排,估计在听小组长的一天安排。于是,我在隔壁的一家药店等待银行营业。过了9点,我进去领了《个人兑汇》的第1号。虽然有12个窗口,但听到我的号的时候已经是9点30了。到了5号窗口,我对营业员说,我要换2万日元的人民币。同时递上的还有我的护照。营业员先是将两张日币在点钞机上走了一遍,问我有没有身份证。我说,98年出国的时候户口被注销、身份证被收缴了(现在出国不需要了),现在就剩下护照了。她有点犹豫,喊过来一同事,问用护照可不可以换汇。这位同事翻看了我的护照,问我是不是中国护照。我说是的。她再问,有没有外国的永久居留权?我答到,没有。她说,那不能换的,外汇管理局有规定的。我说,我以前用护照在工商银行里换过的。她说,在这里不可以的。我看没辙,就对营业员说,我不换了,你把钱还给我吧。 我心里还想,白等了半小时,到工商银行去换吧。 走了10来分钟到了一家工商银行,人比较少,很快就到了窗口。营业员是一年轻小姑娘,问我要干什么。我说,换汇。她说,把证件拿过来。我通过小窗户递上护照(我想起来了,日本和德国的银行柜台是没有窗口和栅栏的,营业员通常是站起来跟客户对话的。在国内的银行办事咋看上去像是在探监)。小姑娘好像有气地说,你的身份证呢?我说,我出国很多年了,没有身份证。她说,护照上也没有身份证号码。我说,我换了几次护照,第一本上有的,现在都没有了(关于此事,我还特意问过领事馆的工作人员,为啥新换的护照上没有身份证号码。他们说,就是没有的)。小姑娘马上坚决地说,不可以换的。我赶紧说,以前我在工商银行换过的。她生气地说:那你去给你换的那家去吧。把护照通过小窗退回来了。同时,还找来一张纸,用笔划给我看外汇管理条例。我坚决地说,我用不着看的,估计你的业务水平太低。说完,我抬腿走出工商银行。心里还在想:我是中国公民,换些人民币咋那么难呢?算了,不跑了,去机场换吧。 下午我在机场顺利地用护照换了钱,不过银行要收50元的手续费(机场外的银行是不受手续费的),这也许是中国特色吧。 总结这次换汇遇到的问题,一个核心问题就是护照算不算有效身份证。对于出国比较早的人来说,出国前户口要去派出所注销,同时上缴身份证。所以,我能证明我是中国公民的唯一证件就是中国公安局或者大使馆颁发的中国护照。一年前,工商银行在为我开户的时候,我就是使用我的护照当作有效身份证件的,当时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于是我只有纳闷的份了:为啥换汇的时候护照就成不了有效身份证了呢?这都是事实。可是银行不顾这些事实,非得坚持要身份证,而且口口声声说是外汇管理局的规定。我真的开始怀疑营业员的水平以及国内制定法规的模凌两口和不严谨。这让我想起我刚看到的一则新闻。10年前由于在银行存款不需要以实名储存,李某以文莲的名义存入20万元款项,并取得了存单和密码。10年后当李某来到银行要求兑付存单时,因不能提供身份证明而遭拒绝。无奈之下,他一纸诉状将银行告上法院。银行方面辩称,他们对以文莲名义存入20万元款项的事实并无异议,但是依照相关法律规定,存单的支取必须出示存款人的有效身份证件。李先生并非存单上记载的存款人,不符合支取条件,无权要求兑付存单本息。法院认为,李先生存入20万元时,我国尚未实行个人人民币银行存款账户实名制,银行无需审核存款人的真实身份,存款人以他人名义或以虚构的姓名存款,也同样不为法律所禁止。因此对于实名制实施之前的存款账户,不应将户名与取款人身份完全一致作为确认账户所有人的必需或唯一条件。当然,最后徐汇区法院判令银行应接受李先生提取存单本息的请求,结清李先生以文莲名义存入银行的20万元整存整取定期存单。 后来,我查了一下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和工商银行对于个人兑汇的规定以及外管局的《个人外汇管理办法》,总结如下: 中国银行 的办理流程:客户持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填写相关单据、交付现钞即可办理。 有效身份证件包括 :本人身份证(中国公民、户口簿(十六岁以下中国公民)、军人身份证件(中国人民解放军)、武装警察身份证件(中国人民武装警察)、港澳居民往来内地通行证(港澳居民)、台湾居民往来大陆通行证(台湾居民)、 护照(外国公民或有护照的中国公民)。 建设银行 的服务对象:个人结售汇业务适用于境内个人与境外个人,其中: 境内个人是指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含临时身份证)、军人身份证件、武装警察身份证件的中国公民。 境外个人是指持护照、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的外国公民(包括无国籍人)以及港澳台同胞。 工商银行 的操作指南:对于境内个人,境内个人经常项目项下非经营性结汇超过年度总额的, 凭本人有效身份证件 及证明材料在银行办理(需自带复印件) 《个人外汇管理办法》: 对于持中华人民共和国护照及境外永久居留证的个人按境外个人进行管理。银行在为其办理结售汇业务时,在个人结售汇管理信息系统中国别栏选择中国,护照号栏输入护照号码,同时在信息录入页面备注栏中输入永久居留证号码。 对于仅持中华人民共和国护照的个人,不能办理个人结售汇业务。 通过比较发现,中国银行是认可护照作为个人的有效身份证件的,建设银行不承认护照的有效性,而工商银行则是比较模糊没有详细说明。更为有意思的是外管局的规定,我只有护照没有居留权,所以应该不是境外人士;我没有身份证只有护照,所以应该不是境内人士。敢情我既不是境外人士也不是境内人士,我不仅要问:WHO AM I?
15051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大家都在玩庞氏骗局,谈我们的经济是如何运行的
huangwd99 2008-12-19 10:04
大家都在玩庞氏骗局 张建平 最近,随着纳斯达克股票市场公司前董事会主席莫道夫(Bernard L. Madoff因涉嫌诈骗500亿美元资金被儿子告发而于上周四被美国联邦调查局逮捕一事的披露,庞氏骗局一词随为人们所熟悉。 庞氏骗局又称金字塔骗局,之所以称为庞氏骗局,和一个名叫查尔斯庞齐的投机商人有关。其实谓之庞氏骗局已经亵渎了这种骗术的悠久历史,因为庞氏从事这种骗术还不到一百年。 查尔斯庞齐(Charles Ponzi)是一位意大利裔投机商,1903年庞齐移民到美国,1919年他开始策划一个阴谋,诱骗投资者向一个事实上子虚乌有的企业投资,并许诺投资者将在三个月内得到40%的利润回报。在有投资者上当之后,Ponzi便把新投资者的钱拿一部分付给最初投资的人,说这是他们的投资获利,从而诱使更多的人上当。庞齐成功地在7个月内吸引了三万名投资者。这场阴谋持续了一年之久才被人告发,被后人称之为庞氏骗局。 其实这种骗术十分古老,庞氏虽说将之发挥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但是还是有受之有愧之嫌。要知道这种骗局起源何时,只要想一想拆东墙补西墙、空手套白狼、寅吃卯粮等等这些耳熟能详的词汇的起源就知道了。 现在,受到国家打击的非法传销集团就是用这一招聚敛钱财的,他们用后加入者交纳的钱给上线发薪,这样谁发展的下线越多,谁就收入越丰厚,从而给骗人者更高的诈骗鼓励和动力,也诱使受骗者转变成骗人者。 人人都知道的骗局又称赌局,堵谁运气好,成为公开骗局当中最终的赢家。博彩就是公开的庞氏骗局:用前面彩民的钱的一部分奖赏其中的幸运儿,然后大力宣传幸运儿的幸运(决不能提更多的赔本者的存在),让更多的想幸运的人参与其中。 用后来受骗者的钱补贴前面的受骗者,这其实已经属于十分笨拙的方法,因为更快速地行骗方法是直接用受骗者自己的钱去补贴受骗者自己。当你的钱交给骗子的时候,他会十分守信用地定期付给你投资回报,但是那其实只是你的投资的一部分。如果你欣喜于投资的成功,就会投入更多的钱进去,还会号召你的亲朋好友一起参与进去。 现在的一些商铺、酒店搞所谓的反租式销售就是这种骗术。用你自己的钱的一部分以租金的名义返还给你,让你乐呵呵地把钱送给他,陶醉在我买他的楼他反而给我钱的得意之中。 空手套白狼属于消极型的骗术,还有积极型的庞氏骗局,即骗子并非是空手,而是事先布局有所投入的。某国企制造农用汽车,骗子以当地农资经销的旗号现金购买两辆试销,结果很快卖掉,又如此重复买了几辆,都是很快销售,于是骗子就和国企的销售部门谈判,称产品适销对路,深受当地农民欢迎,因此要建立直销点大规模销售,并愿意交纳保证金。结果国企上当,在收取了20~30%定金之后,一次发货100辆。一个月之后和骗子失去联系,国企急忙前往查看,骗子已是人去楼空。骗子的确是把汽车销售了,只不过是以远低于市场正常价格销售,怎么能够不畅销?在最后一批货回笼货款远远超过之前骗子的投入之后,便卷款而逃。 如果说Madoff和Ponzi的骗局都是因为投资对象是子虚乌有的话,那么很多这类骗局却是有实体投资项目的,这个实体恰恰是骗子骗人的得力工具。当年深圳宝安有一个广客隆,算是一个商业企业,是玩庞氏骗局的高手。骗子每次行骗都长期精心布局,先以投资名义和招商引资心切的地方政府谈判,获得廉价土地,然后注册公司,大肆宣扬,引来无数建筑商材料商参与建造大型商场,商场建成之后便全国招商入驻,当然入驻的商家要交纳不菲费用。建筑商和材料商愿意带资参与,因为有政府支持这个招牌;商家愿意入驻,因为有政府官员剪彩的漂亮的大楼在那里。最后,骗子在将第一批入店的商品卖得七七八八之后便逃之夭夭。这个广客隆的骗子据说更名改姓如此骗了十多次,次次得手。据说这个骗子一直逍遥法外。类似这种骗局多如牛毛不胜枚举。 其实现在很多实业界人士也是在玩庞氏骗局。按照企业的正常经营方式早已经是难以运转了,而企业之所以还在运转,一靠银行借贷,借后还前,二靠占用供应商的大量资金。在这个维持过程中,企业的经营者不断从中抽取资金,其个人收入越来越多。就像当前金融危机下那些摇摇欲坠的企业其高管都个个腰缠万贯一样。实体在此仅仅充当一个更让人容易上当的道具作用。 那些空手套白狼的骗子往往会嘲笑借助于实业道具的骗子,企业家现在都以玩资本运作为荣,自以为是高级的资本家,视实业家为低级玩家,低级资本家。但是实业家也有自己的长处,第一,具有合法性,因此第二,更具有欺骗性。如果纳斯达克的莫道夫真的弄一个企业在那儿做幌子,现在恐怕还不致于被抓。拿企业当道具玩庞氏骗局的最新玩法是,设法把企业弄成上市公司,然后设法让它倒闭退市,这样连第二轮欺骗都省去了,还合法。 可以这么说,庞氏骗局的历史和借贷的历史一样长久。借贷本身就是用后来弄到的钱(不论是如何弄到手的)去偿还之前的债务。在现代货币经济的理论和实践上,借贷行为被称美其名曰投资。靠借贷维持的现代经济,本身就是一个大的庞氏骗局,你我都身置其中。 自从纸币出现尤其是和一般等价物脱钩的纸币出现之后,庞氏骗局几乎就是经济的惟一运行方式。追求货币增殖的厂商是没有货币发行权的,货币的惟一源泉是货币当局。所谓的投资即借贷,就是用货币当局钱在谋求自己囤积的前提下,还要加息归还给货币当局,这可能吗?不玩庞氏骗局又能怎样? 货币经济自身其实是无法维持稳定运转的(《西方经济学的终结》,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P270)。居民部门永远不可能用厂商部门产品成本的一部分(即居民劳务收入)去购买厂商的产品,这样厂商就必亏无疑了。厂商中的个体当然不去追求整个部门的赢利,其实都是在行骗,希望骗到更多的居民能够把从其它厂商个体那里挣得的收入用于购买自己的产品。在这场货币骗局当中,只要有厂商获利,必然有厂商亏损。在货币当局没有无偿注入货币的情况下,整个经济体的赢利必然、永远为零。 现代货币理论可以说一塌*涂,本身就给庞氏骗局留下了广阔的空间。居民去年到厂商的餐馆里吃了100元的饭(最终消费,GDP),给付了100元货币。今年吃了200元的饭,给付了200元的货币。货币当局因此说,今年的GDP比去年上涨的100元,所以要增发100元的货币。问题是,增印的100元货币给谁呢?给厂商还是居民?为何?假如政府增发货币不和GDP挂钩,假如政府增发货币量为零,而社会净收入不为零,则一定表现为一个帐面上的债务。即在货币流通中总有至少一个环节是没有实际货币支付的(同上,P273)。 诈骗罪是指诈骗他人钱财,但似乎尚无法律禁止诈骗自己这种行为。其实,拆东墙补西墙、寅吃卯粮就是最经常被人们用于自身的庞氏骗局。为了能够骗到自己,国家可以把自己的左口袋和右口袋分开,左口袋起名叫政府抑或财政部,右口袋起名为货币当局或中央银行,让左右口袋之间相互借贷,形成投资,从而促进经济发展。日本政府最近就宣布向日本央行大举借贷,用于拯救金融危机。 所谓金融危机,其实就是银行业针对货币当局的一场公开的庞氏骗局私有银行没有货币发行权,但又想要货币增殖,怎么办?你当局不给我注钱,我就停止投资,让金融陷入危机。不过,货币当局似乎乐于被银行业所骗所要挟,货币当局心知肚明注入到经济体内的货币十有八九不可能如数返回,更不可能加量返回,因为那意味着一场更大的危机。 黄卫东评:国家发展经济目的是建设自己国家。出口获得外汇目的是购买自己所缺少的物资。现在拿着大量外汇投资国外,想骗财,结果必定被骗。购买美国国债,由于美元贬值速度超过国债利率,同时是财富损失。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http://www.pinggu.org ) 详细出处参考: http://www.pinggu.org/bbs/dispbbs.asp?boardid=56id=397680
个人分类: 转载|1709 次阅读|2 个评论
房价上涨必然有危机——任何人都看得懂的经济理论
newniu 2008-10-29 09:15
近二三十年来,世界上发生了许许多多大小不一的经济危机。日本现在还没有从上世纪的经济衰退中走出。阿根廷经济危机,东南亚经济危机,墨西哥经济危机,以及现在的全球性金融危机。经济危机如影随形,在世界各种制造着不大不小的麻烦。不过这些危机都远离中国,仿佛是遥远的事,用不着思考。直到最近的危机才让人感觉到有点寒意。当经济老大美国身上出现危机时,全世界都跟着出现了问题。美国打喷嚏,我们感冒;我们接受了全球化带来的发展,也不得不接受它带来的危机。我们不知道怎么做才好。 小危机不断出现,大危机也时常光临,当我们注意一下这些危机发生的过程时,会清晰地发现一条经济繁荣和萧条的规律。它类似于男女感情的发展,从偶然的相遇开始,经过初始阶段的接触慢慢进入热恋,最后以结婚成为爱情的高潮,也成为爱情的坟墓。经济的开始阶段,社会需求繁荣,似乎只要开一家工厂或者当上小老板都可以迅速致富,每个人脸上都充满了笑容,这是我国上世纪80年代。随着经济发展,各经营单位之间的竞争加剧,开始出现企业破产倒闭。竞争加剧,倒闭者大量出现,与此同时巨无霸企业也涌现出来。大型企业主导了市场的竞争,例如家电企业海尔、长虹等。我国90年中后期就遇到这种情况,国企倒闭工人下岗。与此同时,经济出现增长乏力现象,政府为了刺激经济,开始降低利率。在低利率刺激下,经济进入下一阶段,大型企业努力扩张,人们开始借款消费。经济表现为股票价格上涨,企业利润水平上涨,房地产价格上涨。我国21世纪开头就是这种做法,政府降低利率,努力启动房地产市场。下一阶段是严冬阶段,经济发展一落千丈。 当经济萧条时,一种很自然的想法是让人们花钱,甚至是从银行借钱花。需求拉动生产,花钱可以帮助提高经济繁荣。可是借钱消费遗留了一个问题这钱总要还的。还钱会抑制消费,这个问题没有人去细想。借贷暂时促进了经济繁荣,也埋下了未来萧条的种子。当下的繁荣是以未来的萧条为代价,当积累的借贷越来越多时,问题慢慢爆发,并以加速度放大,开始是金融危机,最终以经济危机收场。我们现在似乎正处于金融危机之中。 许多有头脑的人可能会想为什么这些危机发生的过程一模一样?许多经济学给出了答案,我也给出一个解释。在这里我先借用一下郎咸平的理论海尔现象。他在解释房价越来越高时,曾经指出由于企业家做企业不赚钱了,把原本搞企业的钱去搞房地产了,如海尔不把钱投入到本行业研发,做起了房地产。现在我们明白了两件事:海尔等企业有钱;企业很难做。企业为什么难做? 在这里,我们不得不提到马克思的观点。在马克思看来,资本主义生产能力的巨大增长同劳动群众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即生产与市场需求之间的矛盾或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矛盾是社会的基本矛盾。在追逐高额利润的驱使下,所有资本家都拼命发展生产,加强对工人的剥削,结果是劳动者有支付能力的需求落后于整个社会生产的增长,商品卖不出去,造成生产的相对过剩。这成为引起经济危机的最根本的原因。 我们也不得不说,中国内需不旺完全能够用马克思的理论来解释,只需要把其中的几个主语修改一下即可。在中国,富人(富有的企业)有钱无处花,没有投资方向,比如海尔。穷人(穷企业)无钱没法花,房子,医疗处处需要钱,但就是没有钱,比如某些农民、白领等。当这个死结越拧越紧,最终形成经济危机。这时就有人想到借钱给穷人花,很显然买房子是最好的方式。房子可以抵押,由穷人通过工资每月付款。当借钱买房时,很自然会形成一段自我增强的繁荣期,不过很多经济学家称之为回光反照期,因为再向后往往是灾难时期。为什么是回光反照?有两个原因,一、借钱总要还的,当还钱时会抑制需求。二、房子有一些特殊性质。在各种贷款方式中,买房子很容易贷来钱,并不是银行仁慈,而是从形式上看,房子容易升值和保值。虽然银行说得很好,比唱得还好听,但是无法掩盖他们的经济目的。他们绝对不会贷款给你治疗大病,虽然这比买房子更急切。房地产是经济活动的基础性产业,意思很直接房地产并不能促进经济发展,但是可以阻碍经济发展。这类似于人的基本需求商品,它们不能保证你生活愉快,但是它可以让你不快乐,例如道路交通。假设道路很宽,只有你一个人在使用整个道路,你并不会感觉到多快乐,因为你只是占一小片地方。然而如果道路拥塞,你会骂爹骂娘,感觉很不爽。粮食同样此类问题,家里就算有满仓的粮食,随便吃,你也不见得会高兴。然而如果粮食稀少,大米价格快速提高,你会在吃饭上多花钱,会降低生活质量。房地产同样如此,它虽然不能促进经济发展,但是可以拖经济的后腿。房地产还有稀缺性、垄断性等特点。这些特点使房子变成了一种非常特别的商品。 当政府采取刺激房地产的政策时,富人们的钱有了流动的方向。例如我国温洲地区的资金有上万亿,这批资金流动到什么地方,什么地方的房子价格就快速向上窜。由于其它领域不够活跃,巨量资金在房地产领域找到了一条出路。然而房地产的发展并不是无限的,房子不断被建设,房子价格不断上涨。显然这个游戏不能永远继续下去。虽然大家知道玩不下去,可是又不得不玩。当房价处于高位之后,银行不敢不放贷款,否则房价就会降下来,甚至原来已经购买房产的客户放弃还贷,把房子交给银行。这时的房地产完全处于逆水行舟的情况房价要么上升,要么下降,根本无法平稳。银行也无路可退,只有不停发放贷款。由于房子高价,吸引大批资金来建设房子,总会有一天银行和投机者承受不起,房价大跌,银行受损,泡沫破了。 美国次级贷为什么破灭?原因在于次级贷假设房价在不断上涨,如果不上涨,马上会出问题。我国的房地产投机同样是基于房价不断上涨。投机者认为房价不断上涨,所以大家纷纷购买,希望赚个差价。当房价处于上涨通道,投机者自然会紧握自己手中的房子,不会出售。市场中房子稀少,进一步促进价格上涨。假设房价涨得慢了或者不涨了,那么投机者开始向外出售,买得慢慢变少,卖得变多。这必然会造成房价下跌。下跌又进一步造成投机者出售,更进一步推动下跌。既然房价不可能永远上涨,就会有下跌那一天。当泡沫破灭,由于银行是资金大头,受损害的首先是银行,引起经济下滑。 除了让泡沫自行崩溃以外,政府还有两条路可走,一是快点让泡沫破灭,直接限制房屋买卖行为或者出让大批土地建房,使房地产价格快速回落;二是设法使房子价格保持在高位,让真正用户一点点把高价房吃掉。第一条路是最好的,地产价格回落到正常价值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和民生,制止暴利。然而、当大家都兴高采烈时,没有人愿意做一个带来痛苦的坏人。从讲政治的角度看,没有官员会这样干,也不想留一个不好的名声。 第二条路很容易被选择,比如减少房地产生产,死死地抬着房价,以保护银行。这种情况类似于当年的日本,经济慢慢衰退,实体经济和民生受到巨大影响。现在三星的市值已经超过了索尼。日本人不能说不勤劳,也不能说不聪明,为什么近20年,经济始终徘徊不前?很重要一点是他们过于保护银行,保护富人。银行存款富人占大头,银行倒了富人最吃亏。 房价高涨必然要危及实体经济、危及银行,这已经成为基本定律,以上也介绍了原因,希望大家批评指正。
个人分类: 经济流转|3688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11:2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