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罗马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罗马

相关日志

罗马耶路撒冷圣十字殿
Mech 2020-1-22 22:55
罗马靠近梵蒂冈,教堂级别普遍很高。其他国家很少的乙级圣殿似乎随处可见。按重要性,无疑首先是四座甲级圣殿,我都去过,也都不止一次。地位稍低的就应该是罗马朝圣七大殿中除了四座甲级圣殿外的三座乙级圣殿,我去过两处。只有 2000 年新晋朝圣七殿的没有去。耶路撒冷圣十字殿 ( Basilica di Santa Croce in Gerusalemme ) 就是去过的朝圣七殿之一。在罗马旧城墙边,靠近玛焦垒门。 据说该教堂有海伦娜皇后从耶路撒冷带回的圣物,钉在耶稣十字架上的铁板、二顶荆棘冠冕、一根钉子和三小片耶稣背负的十字架残片。据说最初是圣海伦的一个小堂,在 320 年。 325 年扩建为教堂。现在教堂的主题部分是 16 世纪所改建,因此建筑有巴洛克风格。 教堂中人不少,不知道是不是马上有法事。拍些照片,包括祭坛上的华盖。 教堂中更有特色是圣海伦小堂。有海伦娜巨幅雕塑。据说还有部分前述圣物 ( 有些移放圣彼得大教堂 ) ,但我没有看到。 教堂曾有鲁本斯的三幅画,但两幅现存于法国 ( 但似乎不是卢浮宫 ) ,另一幅遗失。现在还有些油画。屋顶的壁画不太清楚。几个祭坛上的油画都是圣徒的故事。 圣伯纳德奇迹般地从圣塞萨尔遗骸中拔出颗牙 (Saint Bernard Miraculously Extracts a Tooth from the Relic of Saint Cesarius) , Giovarnni Bonatti 作于 17 世纪, Mariani 临摹于 1750 年 克 雷沃的圣伯纳德诱使反教皇的维克多四世在教皇英诺森二世面前卑躬屈膝 (Saint Bernard of Clairvaux Induces the Antipope Victor IV to Humble Himself Before Pope Innocent II)Carlo Maratta 西笃会三位创始人之一莫利斯的圣罗伯特之母的梦 (The Dream of The Mother of Saint Robert of Molesme one of the Three Founders of the Cistercian Order)Raffaele Vanni 作于 1673 年前 教皇圣西尔维斯特向君士坦丁展现使徒圣彼得和保罗画像 (Pope Saint Silvestro shows Constantine the effigy of the Apostles Sints Peter and Paul)Luigi Garzi 作于 1675 年 使徒圣托马斯的怀疑 ( 《约翰福音》 20:24-29)(The doubt of Saint Thomas the Apostle (John 20: 24-29))Giuseppe Passeri 作于 1675 或 1686 我的“朝圣”之旅,也颇不容易。第一次准备去时,半路上鞋坏了。那已经算我最好的鞋了,在国外买的品牌越野凉鞋。第二次地图准备不充分,路线不确定,也放弃了。第三次找到了,但没有开门,推测是中午休息。第四次才进去。转眼那已是一年半之前的事情了。正在读《耶路撒冷三千年》。想到这个教堂,整理了照片贴出。 罗马游博文 罗马中转:功课篇 罗马中转:计划篇 罗马中转:第一日 罗马共和国广场 罗马许愿池 罗马万神殿及其他 罗马圣母与殉道者大教堂 罗马圣王路易堂 罗马圆柱广场及其他 罗马天使和殉道者圣母大教堂 罗马中转:第二日 罗马竞技场 罗马君士坦丁凯旋门 罗马古城市广场:神庙遗址 罗马古城市广场:凯旋门和大殿等 罗马古城市广场:全景 罗马古城市广场望周边教堂 罗马圣彼得大教堂:外观 罗马圣彼得大教堂:雕塑 罗马特拉斯波提纳圣母堂 罗马圣彼得大教堂:油画 罗马圣彼得大教堂: 华盖 罗马圣彼得大教堂:其他 罗马特拉斯波提纳圣母堂 罗马圣天使城堡 罗马圣天使桥 罗马埃马努埃莱二世桥及其周边 罗马圣母大殿:外观 罗马圣母大殿:内部 罗马圣母大殿:雕塑 罗马中转:第三日 罗马街景 罗马行2015 博文汇总 罗马圣伯多禄锁链堂 罗马卡比托利欧博物馆
个人分类: 风光过眼|3881 次阅读|0 个评论
程碧波:纹明,从旧地图与中国古文献研究大秦(7.0版,下篇)
chbibo 2019-12-11 15:48
程碧波:纹明,从旧地图与中国古文献研究大秦(7.0版,下篇)​ (接上篇)四 历史发展:伊甸、亚述、迦勒底和迦南 根据目前学界研究,亚述帝国(英语:Assyria empire,公元前935年—前612年)是兴起于美索不达米亚(即两河流域)的国家。西元前626年,巴比伦尼亚宣告独立,由亚述派去驻守该地的迦勒底贵族那波帕拉沙尔自立为王,建立新巴比伦王国,并与伊朗高原西北、同受亚述统治的米底人结成同盟,于公元前612年攻陷亚述首都尼尼微,亚述帝国覆亡,遗产被新巴比伦王国及米底瓜分。 《耶经.列王记下》记载亚述王攻击以色列。杨氏直译本《耶经》将“亚述”写为“Asshur”(这是希伯来语的发音,读作“ashúr”。希伯来,见图76,其希伯来语为 “עברית”, 实际发音为“yubreite”,现英文为“Hebrew”,原意是“渡过河而来的人”。根据《耶经》和其他史料记载,犹太人的族长亚伯拉罕率领其族人从两河流域的乌尔城(Ur)渡过幼发拉底河和约旦河来到当时被称为“迦南”的地方。因此“希伯来”实为“逾泊来的”。希伯来文与古汉语一样亦是从右向左书写),其它版本《耶经》将“亚述”写为“Assyria”。《耶经.创世纪》记载“耶和华又对他(亚伯兰)说,我是耶和华,曾领你出了迦勒底的乌尔,为要将这地(迦南)赐你为业”。各版本的《耶经》将“迦勒底” 写为“Chaldeans”或“Chaldees”或“Chalde'ans”。Chaldeans的音标为“‘kældiən”,其余两个单词的发音类似。“乌尔”则均 写为“Ur”。《耶经.创世纪》记载“他们又带着迦南地所得的牲畜,货财来到埃及。”各版本的《耶经》均将“迦南”写为“Canaan”。《耶经.列王记下》:“以利亚对以利沙说,耶和华差遣我往耶利哥去。”各版本的《耶经》均将“耶利哥”写为 “Jericho” 根据以上信息,先来确认伊甸、亚述和迦勒底所在。见西元1635年丙地图82。 图82西元1635年丙地图,伊甸、亚述与迦勒底 在西元1635年丙地图82中,在上方找到了亚述的具体信息“Asyria”,其与“Assyria”发音完全相同。在下方找到了迦勒底的具体信息“Caldea”,其与“Chaldean”发音基本相同。 图82中左边所标“edir”就是“伊甸”。《耶经.创世纪》中“伊甸”写作“eden”,其音标为“iːdən”,与“edir”发音“i:diə”极近。再看《耶经.创世纪》中说:“And the LORD God planted a garden eastward in Eden; and there he putthe man whom he had formed……And a river went out of Eden to water the garden;and from thence it was parted, and became into four heads……The name of thefirst is the Pishon; it winds through the entire land of Havilah, where thereis gold……The name of the second river is the Gihon; it winds through the entireland of Cush……The name of the third river is the Tigris; it runs along the eastside of Asshur. And the fourth river is the Euphrates。”翻译为中文为:“神在伊甸的东边立了一个园子,把所造的人安置在那里……有河从伊甸流出来,滋润那园子,从那里分为四道……第一道名叫Pishon,就是环绕Havilah全地的。在那里有金子……第二道河名叫Gihon,就是环绕Cush全地的……第三道河名叫Tigris,流在亚述的东边。第四道河就是Euphrates。”从此描述可知,在Edir的东边有一个园子,有河从Edir流出,滋润那园子。第一道河为最北边的支流,流经Elbet和Imamushen(故称Be+shen=Pishon,类似“京广铁路”的组合称呼),环绕Herin(即Havilah)全地;第二条河为流经Gianbet和Sem(故称Gi+Sem=Gihon),环绕Cushe(即Cush)全地;第三条河就是Tigris河,在亚述的东边(虽然底格里斯河的源头并不在Edir,但因为从Edir流出的河流与底格里斯河在东北方向汇合,因此亦可称底格里斯河为Edir流出的河流的分支);第四道河就是Euphrates。由此可见,图77与《耶经.创世纪》的描述吻合。有文章认为伊甸园应在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的共同源头,这是不对的。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没有共同源头。其次各个版本的《耶经》中都写的是“a river”从“Eden”流出,然后在园子里分为四道,若伊甸在两河源头,则不会是“a river”流出,也不会是“a river”在园子里分为四道。 《耶经.创世纪》记述“Andthe ark rested in the seventh month, on the seventeenth day of the month, uponthe mountains of Ararat”,中文译为“七月十七日,方舟停在亚拉腊山上”。现常认为Ararat山在土耳其东部,海拔5000多米,具体位于塞凡湖之南。但土耳其东部这座山被称呼为Ararat已经是很晚的事。西元1432-1450年甲地图78中这座山称为“Cochias M.”,见甲地图83。 图83西元1432-1450年甲地图,Cochias M. 图83中,上方“Chocivan”即“塞凡湖”,其南方的山当时被称为Cochias山。其被当地人作为高加索山的兄弟山,故发音与高加索相近。后来才被改称为Ararat山。而之前的Ararat山见西元1432-1450年甲地图84。 图84西元1432-1450年甲地图,亚拉腊山 图84中,M.Anna即Ararat山,也即亚拉腊山。两河流域四面环山,只有波斯湾一个出口。在下特大暴雨时易爆发大洪水。故若真有方舟,则其一定是在Anna山上,而不可能在土耳其东部海拔5000多米的山上。且应是区域性洪水,不大可能是全球性大洪水。 继续看西元1570年乙地图85。 图85西元1570年乙地图,迦勒底 图85中并无迦勒底(Caldea),但有Caldar。故图82中的Caldea应是从Caldar所衍生的区域名称。此外,图85中没有图81中Edir的标识及其建筑。而Caldar这个词的意义将在后文显现出来。再看西元1432-1450年甲地图86。 图86西元1432-1450年甲地图,Casdar 图85中的Caldar在图86中成为Casdar。字母只有“l”和“s”的区别,但读音绝然不同。推测应是书写转抄错误,然后类似汉语中的通假字而保留下来。从图86中可知,“s”的草写与“l”的确可能混淆。换言之,迦勒底的真正发音正是来自中国文献记录的“迟散”。因此,包括《耶经》在内的西方文献中,凡出现“Caldar”,以及“迦勒底”为“Caldea”、“Chaldeans”、“Chaldees”或“Chalde'ans”的内容,均应断代为根据西元1432-1450年以后的史料所创作。图86中亦无图82中Edir的标注及其建筑,因此西元1432时伊甸建筑尚未建立。 现再看迦南所在。见西元1570年乙地图87。 图87西元1570年乙地图,迦南与耶利哥 图87中,上方Caron或Caren应为迦南,而下方Ierico即为耶利哥。再见西元1432-1450年甲地图88。 图88西元1432-1450年甲地图,迦南与耶利哥 图88中,上方Cran或Caren应为迦南,而下方 Ierico即为耶利哥。 《耶经.列王记下》中说:“何细亚第九年亚述王攻取了撒马利亚,将以色列人掳到亚述……这是因以色列人得罪那领他们出埃及地,脱离埃及王法老手的耶和华他们的神,去敬畏别神。”可见亚述王在以色列出埃及之后仍存在。而出埃及在鄙作《从旧地图研究尼罗河出海口与两河流域的演化》一文中已证为远在西元1219-1319年之后。而从本文证据来看,汉朝及其之前,埃及被辽阔的尼罗河弱水所覆盖,为大秦所未知之地(日所入也)。在西元643-667年之前,大秦掌控中东(包括大食),之后中东进入唐朝疆域,一直到安史之乱的西元755年。出埃及与被亚述王攻击,均应发生在西元755年之后。汉朝及其之前波斯湾北上直达Samara,迦勒底地区的乌尔(Ur)、乌鲁克(Uruk)等地区极可能被波斯海湾覆盖,所以亚述驻军在乌尔、乌鲁克等迦勒底地区的时间应在汉朝之后。但此时大秦掌控相关区域,后又并入唐朝疆域,所以亚述驻军在乌尔、乌鲁克等迦勒底地区的时间应在西元755年之后。见图89。 图89两河流域上Nippur、Schuruppak、Uruk等位置 而《耶经》中关于迦勒底的文字均表述为“Chaldeans”或“Chaldees”或“Chalde'ans”,而不是Casdar(迟散),故其所述的迦勒底亚述驻军及攻占尼尼微等事件均应在西元1432-1450年以后。《耶经.创世纪》中记载伊甸中流出一条河流,在园子里分为四道,在地图上只有西元1570年乙地图和西元1635年丙地图吻合。但乙地图中Caldar的发音与迦勒底差异尚存,丙地图中进化出了Caldea的区域名字,且乙地图中尚无edir及其建筑,而丙地图中出现了edir及其建筑,所以《耶经.创世纪》应写于西元1432-1450年之后,更可能在西元1635年前后。 《耶经》中说“Thou shalt not take the name of the LORD thy God in vain”,译为中文为:“不可妄称主人你神的名”。而《耶经》处处都称呼“God”,这说明“God”并非人名。“God”应是一个身份称呼。 见 西元1721年 图90(Map of Turkey, Arabia and Persia,John Senex) 。 图90西元1721年地图,Countryof Gad 图90中,上方为“Country of Gad”,说明这里有个封国或领地名称为“Gad”。则Lord Gad就是Gad领地领主。《耶经》中Lord God就是Gad领地领主。 见图91( A rabia Agreeableto Modern History,Herman M oll) 。 图91西元1715年地图,Gad领地 《耶经.以斯拉记》中,出现“Now in the first year of Cyrusking of Persia”。“Persia”即“波斯”。这是讲迦勒底王将以色列人掳到巴比伦后,又被波斯征服,波斯王决定让以色列人重修耶路撒冷。由前述分析,“波斯”一名应在甘英(西元97年)之后出现。《耶经.历代志》说“Andall the kings of Arabia and governors of the country brought gold and silver toSolomon”,即所罗门时代有“阿拉伯诸王”,而大食(阿拉伯)应是西元600年后才从波斯分离出来独立建国。前述“迦勒底”而不是“迟散”、以及“Edir”和四条河流信息,都指向《耶经》主要故事内容写于西元1432-1450年之后,更可能在西元1635年前后。 《耶经.以斯帖记》在讲述波斯王帮助以色列人对待敌人时说:“Now it came topass in the days of Ahasuerus”。中文译为“现在是亚哈随鲁作(波斯)王的时候”。学界认为“亚哈随鲁(Ahasuerus)”是西元前485-465年波斯帝国阿契美尼德王朝的国王泽克西斯一世。问题在于,niv版(新国际版(NewInternational Version),是目前最普遍的英文版本,用的人也最多)《耶经.以斯帖记》中将波斯王的名字写为“Xerxes”,其第一个字母发音为“eks”,比“Ahasuerus”的发音多了一个区分度极大的“k”。“Xerxes”与“Ahasuerus”发音出现了“k”和“h”的差别。希伯来文中,“k”对应于“ כ ”,“h”对应于“ ה ”,“b”对应于“ ב ”。在希伯来人工抄写的文献中,若一个希伯来字母被一种译本认为是“ כ ”,同时被另一种译本认为是“ ה ”,那么它实际上就应该是“ ב ”。而《耶经.以斯帖记》的波斯王希伯来文为“ אֲחַשְׁוֵרוֹשׁ ”,若将此单词中的“ ה ”恢复为“ ב ”,即“ אֲבַשְׁוֵרוֹש ”,则其英文发音将为“Abshurosch”,中文发音为“阿巴斯(或塞)鲁士”。这正是波斯萨非王朝中兴的君主阿巴斯一世(西元1587—1629年在位)。 《耶经》中记载了多个波斯王。《耶经.以斯拉记》中记载“In the first year of Cyrus king ofPersia”,“Cyrus king of Persia”允许以色列人在耶路撒冷重建Gad的神殿。在“Cyrus king of Persia”到“Darius king of Persia”统治期间,当地人贿买谋士,要败坏他们的谋算(“hired counsellors against them, to frustrate their purpose”)。在“Ahasuerus”登基开始(“And in the reign ofAhasuerus, in the beginning of his reign”),当地人上本控告犹大和耶路撒冷的居民(“wrote they unto him an accusation against the inhabitants of Judahand Jerusalem”)。在“Artaxerxes”统治期间,比施兰、米特利达、他别,和他们的同党,用亚兰文字、亚兰方言上本向“Artaxerxes”奏告以色列人筑城反叛。“King Artaxerxes”下令耶路撒冷停工。直到“Darius king of Persia”第二年(“So it ceased untothe second year of the reign of Darius king of Persia”),“King Darius”找到了“In the first year of KingCyrus”所签发的允许耶路撒冷筑城的圣旨,允许耶路撒冷继续重修完成Gad的神殿。从《耶经.以斯拉记》来看,Gad神殿的修建经历了“Cyrus”、“Ahasuerus”、“Artaxerxes”、“Darius”四个波斯王。 《耶经.以斯拉记》的叙述存在矛盾。从Cyrus元年允许重建耶路撒冷殿开始,历经Ahasuerus统治,直到第三位波斯王Artaxerxes才下令中止耶路撒冷殿修建,在如此漫长的时间,耶路撒冷殿为何还不能完工?再对比《耶经.尼希米记》所记述。“in the twentieth year of Artaxerxes the king”,以色列人“Nehemiah”向“Artaxerxes”说“我列祖坟墓所在的那城荒凉,耶路撒冷城门被火焚烧”,“求王差遣我往犹大,到我列祖坟墓所在的那城去,我好重新建造”。于是“Artaxerxes”同意了,还给“Nehemiah”派了军队和马兵,以及诏书。重建之时当地人很不满,同谋要来攻击耶路撒冷,使城内扰乱。但“Nehemiah”下令“修造城墙的,扛抬材料的,都一手做工一手拿兵器”,确保城墙完工。并且“Nehemiah”说:“Moreover from the time that Iwas appointed to be their governor in the land of Judah, from the twentiethyear even unto the two and thirtieth year of Artaxerxes the king, that is,twelve years”。因此“Nehemiah”当时被委任为耶路撒冷的省长,从“Artaxerxes”20年到32年,一共任职12年省长。以禄月二十五日,城墙修完了,共修了五十二天(“So the wall wasfinished in the twenty and fifth day of the month Elul, in fifty and two days”)。因此在《耶经.尼希米记》中,耶路撒冷殿从“荒凉、被火焚烧”的状态到请求重修、获得波斯王许可、重修受当地人阻挠、一手做工一手拿兵器、神殿完成的整个过程,是在“Artaxerxes”统治时完成的,且前后只用了五十二天。并且本件事情的叙述者自身是主持此事且任职12年之久的耶路撒冷省长“Nehemiah”,其权威远超《耶经.以斯拉记》的未知名作者(《耶经.以斯拉记》中关于“以斯拉”的描述为第三人称,因此本部分内容不是“以斯拉”亲作。“This Ezra went up from Babylon; and he was a ready scribe in the lawof Moses, which the LORD God of Israel had given: and the king granted him allhis request, according to the hand of the LORD his God upon him”)。 对《耶经.以斯拉记》和《耶经.尼希米记》还有另一理解,就是认为《耶经.以斯拉记》的内容发生在《耶经.尼希米记》之前。这样就有几个问题:(1)《耶经.尼希米记》中的波斯王Artaxerxes最晚,就轮不到《耶经.以斯拉记》中波斯王Darius来下令废止Artaxerxes的停工命令,以继续重修耶路撒冷城;(2)Darius下令重建完成耶路撒冷殿之后,耶路撒冷殿将在《耶经.尼希米记》中再次“荒凉、被火焚烧”,而《耶经.以斯拉记》中列出了包括《耶经.尼希米记》中Artaxerxes在内的四位波斯王的连续统治期间,从未说过耶路撒冷殿“再次”“荒凉、被火焚烧”;(3)《耶经.尼希米记》中Nehemiah说:“那时,有我一个弟兄哈拿尼,同着几个人从犹大来。我问他们那些被掳归回,剩下逃脱的犹大人和耶路撒冷的光景”,说明此时耶路撒冷城的“荒凉、被火焚烧”与犹大人被掳是同一事件。而《耶经.以斯拉记》中四位波斯王统治期间,乃至整部《耶经》中都并没有记载犹大人再次被掳的事件。所以“被掳归回”就是犹大人被迦勒底军队掳到巴比伦,然后被波斯释放归回耶路撒冷这一事件。此时“耶路撒冷的光景”不是重修之后的光景。 再有一理解是,认为有Artaxerxes一世和二世、Darius一世和二世等。这种理解就更荒谬,《耶经》中对于父系血缘非常看重,不可能不交待清楚一世和二世的区别,不可能把父子的名字完全写为一样。《耶经》中对连续四个波斯王的名字之间有何血缘等关系没有任何交待,这是很蹊跷的。这种理解也不能解释《耶经》没有记载犹大人再次被掳的问题。 事实上,仔细观察“Abshurosch”这个名字,可以发现其重音位置不同,就将发出不同声音。重音在“ Abs hurosch”,则为“阿巴斯”;重音在“Ab shurosch ”,则为“Cyrus(塞鲁士)”,“Cyrus”的“C”又可发音为“K”,故可转音为“居鲁士”;重音在“A b shu rosch ”,则走音为“Darius(大流士)”;重音在“ Abshur o sch ”,则为“Artaxerxes(亚达薛西)”。此外,“Xerxes”亦可把第一个“X”发音为“Sh”,也即“Ab shur o sch ”,则为“薛西斯”。而“Ahasuerus”则为“亚哈随鲁”。波斯王冈比西斯(不是《耶经》中人物)发音为“Cambyses”,亦应是“ K ing Abshur o sch ”。因此《耶经.以斯拉记》中的多个波斯王,其实都是同一人:Abshurosch。这就能解释《耶经.以斯拉记》与《耶经.尼希米记》的相关矛盾。由于《耶经.以斯拉记》的作者身份不够,其所听说的波斯王在不同人说来,重音不同,就会听成不同名字,其记入文献就会出现问题。波斯王阿巴斯、塞鲁士、冈比西斯、薛西斯、亚哈随鲁、居鲁士、大流士、亚达薛西都是同一人,这吻合从前述安息到西元97年之后的波斯,再到后面发展历程的整个历史。 西元1623年,阿巴斯一世趁伊拉克人民反对土耳其苏丹穆斯塔法一世统治举行起义之机,兴兵攻占巴格达,经过5年时间收复了包括巴格达、巴士拉在内的整个两河流域。至此,阿巴斯一世已经统治着一个西至底格里斯河,东至印度河的庞大帝国。这也吻合《耶经.以斯帖记》所说“this Ahasuerus who reigned fromIndia even to Cush, a hundred and seven and twenty provinces”。Cush是两河流域中的一个地名,见图76中的黄色标注“Cu∫e”。 《耶经》所记述的历史开始清晰起来。 背景: 西元755年安史之乱之后唐朝力量渐微,大食反噬大秦,大秦臣属大食,进入阿拉伯时代。推测系因 其气候恶化、土地沙漠化,兼尼罗河水量降低,沃土出现,故大秦有部分民众分散至埃 及 和今欧洲 (因此明朝时传教士将埃及称为大秦,亦不算错),而另一部分循海路回归南亚大秦。大秦国力分散,又有大食以及后来突厥攻打,处于分裂之中。西元9世纪后半叶起,阿拉伯进入分裂和衰落时期。西元1258年,阿拉伯阿拔斯王朝首都 巴格达被蒙古 托雷之子 旭烈兀攻陷,阿拉伯帝国灭亡。蒙古人向西扩张,迫使土耳其人向西迁移。最初土耳其人依附于罗姆苏丹国,西元1299年,土耳其趁塞尔柱罗姆苏丹国分裂,正式宣布独立,此即奥斯曼土耳其。土耳其在西元1396年的尼科堡战役中,一举打败了匈牙利、法国、德国等国联军,占领巴尔干大部土地。但此时,中亚 西察合台蒙古后裔帖木儿帝国 开始向小亚细亚扩张。西元1402年,在安卡拉战役中,奥斯曼军惨败于帖木儿军,君主巴耶塞特被俘。但同年朱棣靖难成功,在南京称帝,帖木儿放弃奥斯曼土耳其,回师大明。奥斯曼土耳其得以向两河流域扩张。 《耶经》所记载的事件,正是在奥斯曼土耳其征服两河流域的时期。 当时阿拉伯半岛上Gad领主势力曾达迦勒底。Gad就是图85的Caldar,即《后汉书》记载的“迟散”。 见西元1800-1884年地图92(Kingdoms of the Successors of Alexander: After the Battle of Ipsus, B.C. 301, Edward Weller) 图92 西元1800-1884年地图,迦勒底的Mygdonia Mygdonia今译为今希腊城邦的“迈多尼亚”,学界认为灭亡于西元前22年,而两河流域的Mygdonia是希腊半岛向两河流域的希腊文化输出。问题是,Mygdonia恰好是“My god adonai”的合写,意即“我的god领主”,无论从宗教还是god领主意义上,都应先有迦勒底的Mygdonia,后有希腊半岛的 Mygdonia 。 Gad(Caldar,下称Gad)将迦南分封给希伯来人,让希伯来人扼守住进入阿拉伯半岛的大门(即原大秦的安都西边)。但Gad内部出现分裂,同时天气干旱,迫使希伯来人南入埃及求生,受到埃及奴役。视希伯来人为自己力量的某Gad领主指令希伯来人再回迦南,并令希伯来人只忠于此Gad领主自己,不得忠于Gad中的其他任何人(《耶经.出埃及记》:“Thou shalt have no other gods before me”,句子中说“other gods”,说明god不止一个)。当时迦南已有其他人居住,故发生了与希伯来人的战争,在此Gad领主的帮助下希伯来人赢得战争。希伯来人建国以色列,羽翼渐丰,而Gad领主力量渐弱,以色列试图从Gad独立(《耶经.创世纪》“Andhe said, Thy name shall be called no more Jacob, but Israel: for as a princehast thou power with God and with men, and hast prevailed”,中文译为“那人说,你的名不要再叫雅各,要叫以色列。因为你与神与人较力,都得了胜”。因此Israel实为“与神力”,这在反映以色列独立于Gad乃至试图对Gad不利的意愿)。所罗门死后以色列即分裂,土耳其控制的亚述攻击以色列,Gad领主袖手旁观。以色列无奈向Gad领主表达效忠以求援。Gad令迦勒底军队攻击亚述,取胜后Gad指令迦勒底军队继续攻击以色列。以色列向迦勒底军队投降,以色列人被迦勒底军队从耶路撒冷掳到巴比伦作奴隶。但迦勒底军队在战争中壮大成藩镇割据,毁灭了Gad有关的耶路撒冷殿。Gad领主无奈,与波斯联合。西元1623年,波斯打着清君侧的旗号攻占巴比伦,然后将部分以色列人送回耶路撒冷重修Gad殿,并继续作奴隶。Gad领主不得不往南退却,直到西元1721年左右,Gad领地已经南退到阿拉伯半岛最南部(见图90、91)。 以色列的独立,对已处于内忧外患的Gad领主来说是致命的,它引来了亚述强敌,造成迦勒底的藩镇割据,最后把巴比伦拱手送给波斯,使Gad领地失去迦南和巴比伦两大屏障。所以《耶经.以斯拉记》中的波斯王Artaxerxes说“this city(耶路撒冷城)of old time hath made insurrection(起义、反叛、暴乱)against kings, and that rebellion(叛乱) and sedition(煽动叛乱的言论/行动) have been made therein”,这说明以色列被当时的人们视为在之前反叛了kings。并且这个kings是人,不是虚无缥缈的其他事物,否则波斯王Artaxerxes等人不会认定其为反叛行为。此kings即kings of Gad。 Gad领主禁止子民直呼其领主名字,与中国习俗类似。现学界通过把西方古文献中重复性大的词语认定为当时君王名字,从而破译西方古文献的方向是错误的,因为避君王名讳的原因,君王名字除了在宗庙家谱等场合,在其它地方是不可能出现的。而西方普遍存在的原罪记忆,则与流放有关。见《尚书.舜典》“大罪四裔,次九州之外,次千里之外。”“四裔”,在四海之外。 《耶经.新约》的内容几乎没有历史背景,因此其历史价值远不及《耶经.旧约》。但仍可探寻到蛛丝马迹。《耶经.使徒行传》中记载:“And found a certain Jew namedAquila, born in Pontus, lately come from Italy, with his wife Priscilla;(because that Claudius had commanded all Jews to depart from Rome and came untothem”,中文译为:“遇见一个犹太人,名叫亚居拉,他生在本都。因为Claudius命令犹太人都离开罗马,所以新近带着妻子百基拉从意大利来。保罗就投奔了他们。”可见此时意大利已有罗马。按本文前述意大利开始有罗马的时间,此事若真,则应发生在西元1275年之后。《耶经.使徒行传》记载了保罗传道过程:“And there the centurion found a ship of Alexandria sailing intoItaly”,中文译为“在那里百夫长遇见一只亚力山大港的船,要往意大利去”。根据鄙作《从旧地图研究尼罗河出海口与两河流域的演化》一文,西元1400年前,埃及亚历山大港应不存在。大秦的亚历山大港全名为“Alexandrete”或“Alexandreta”,而埃及的亚历山大港全名为“Alexandria”。故《耶经.使徒行传》中的“Alexandria”应是埃及的亚历山大港。故《耶经.使徒行传》所载应为西元1400年以后。保罗亲见了司提反(十二使徒之一)的被害,因此与耶稣为同一时代人。由此推知,《耶经.新约》不但写于西元1400年之后,其反映的内容亦是在西元1400年之后。而《耶经.使徒行传》中司提反说:“Then came he out of the land of the Chaldaeans”,中文译为:“他就离开迦勒底人之地”。而本文前述,凡出现“迦勒底”为“Chaldeans”的内容,均应断代为西元1432-1450年以后的史料所创作。而司提反讲“Chaldeans”,说明司提反本人应为西元1432-1450年以后。事实上,《耶经.约翰福音》(其作者为十二门徒之一约翰)明显借鉴了《道德经》。《耶经.约翰福音》开篇即说:“In the beginning was the Word, and the Word was with God, and theWord was God”,中文译为“太初有道,道与神同在,道就是神。”“Jesus saith untohim, I am the way”,中文译为“耶稣说,我就是道(路)。”再分析《耶经.约翰福音》中的“We have found the Messias, which is, being interpreted, the Christ”,中文译为:“我们遇见弥赛亚了(弥赛亚翻译出来,就是基督)”。问题是,同为拼音文字,Messias与Christ的发音完全不同,互译的证据不足。 本文认为《耶经》中“ Chris t”是一个身份,其实应为“祭司”(《周礼.春官》“若军将有事,则与祭有司将事于四望”,译为现代文:“若军队将交战,就同掌管祭祀的官吏祭祀四方名山大川”。 “祭司”一般也用为礼部司官的通称 )。因此Christ正是Gad领主派出的祭司。故《耶经.希伯来书》又 说“consider the Apostle andHigh Priest(祭司) of our profession, Christ Jesus”,中文译为(Christ未译):“你们应细心想想,我们公认的钦使和大祭司,Christ耶稣”。因此 《耶经.希伯来书》明确给耶稣赋予的职位就是大祭司。这事实上是用当时通行语言对“Christ”汉语发音的解释。“ Chri st mas ”应为“祭墓”(《周礼.春官》“成葬而祭墓”、“凡祭墓为尸”)。《耶经.尼 西米记》 说:“why should not my countenance be sad,when the city, the place of my fathers' sepulchres, lieth waste……that thouwouldest send me unto Judah, unto the city of my fathers' sepulchres, that Imay build it”,中文译为:“我(尼西米)列祖坟墓所在的那城荒凉,我岂能面无愁容……求王差遣我往犹大,到我列祖坟墓所在的那城去,我好重新建造”。本句话说明三点,一是尼 西米给出重建耶路撒冷殿的理由是其“列祖坟墓”而非Gad,说明这个殿是祠堂而非与列祖无关的神的场所,换言之,Gad一系是被作为列祖来看待;二是尼西米关心其列祖坟墓,说明此时尚有祭祖习俗;三是尼西米看重列祖坟墓, “祭墓”就是理所当然的; 图90、91中,下方为“Kingdom of Caresen”,此即凯撒王国。西元1623年后,波斯军队进攻阿拉伯伊拉克,引发了1623~1639年战争和 3年波土战争 。波斯和土耳其在血腥的战争中两败俱伤,日益沦为英法两国的殖民地。因此Caresen王国亦是与Gad并列的两大领地,其在耶稣时代趁波土之争,力量达到迦南一带,并可能与意大利诸国有所合作,以试图对抗土耳其和波斯。因此《新约.马太福音》中法利赛人问耶稣:“Tell us therefore, Whatthinkest thou? Is it lawful to give tribute unto Caesar, or not?”中文译为:“请告诉我们,你的意见如何。纳税给凯撒,可以不可以?”耶稣回答:“Render therefore unto Caesar the things which are Caesar's; and untoGod the things that are God's。”中文译为:“Caesar的归Caesar,God的归God”。其实际乃指在Caresen领主与God领主之间作选择。 五 《山海经》与昆仑 本文前述高加索山的名字系来自昆仑山的称呼。有人认为,高加索山高达海拔5642米,其中有火山,西边是黑海(黑水),东边是里海,南边是红海(赤水)、波斯湾以及沙漠,高加索山下又有河流环绕,这符合中国《山海经》记载“ 西海之南,流沙之滨,赤水之后,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昆仑之丘。 有神,人面虎身,有文有尾,皆白,处之。 其下有弱水之渊环之,其外有炎火之山,投物辄然 ”的特征。本文又论证高加索山原名昆仑山,这似乎应该就是高加索山为昆仑山的铁证了。所以现在来研究昆仑山到底在哪里。 昆仑山一词,最早来自《山海经》。《山海经》内容看似零碎杂乱,实则有规律可寻。因时间久远,一些小地名已经变化极大,故对《山海经》应先确定大地标,这就是《山海经》中的四海。 正如尼罗河与两河流域的冲积平原发展,数千年前,中国的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亦大幅朝西退缩。下图91中红线是黄河和长江流域的40米海拔等高线,红线以东在数千年前处于沼泽和大海地带,也即流沙和大海。山东半岛有高地突出。 图93华北平原海拔40米等高线 对比下图,上图93中40米海拔等高线所划的沼泽与大海区域尚偏保守。 图94历年黄泛区 再看西元前6000年华北平原的古海岸线示意图95 。 图95西元前6000年黄淮海平原(华北平原)古海岸线示意图 图95是根据全新世气候变化图、牡蛎礁测年技术和黄淮海平原纵比降及其泥沙堆积速率反推,并根据黄河、海河等河道输沙量和黄渤海大陆架地形等绘制而成的古海岸线示意图。可见本文采取的海拔40米等高线作为海洋和沼泽岸,已极保守。 《山海经》多处提到流沙。一提到流沙,人们就想到西域的沙漠,这是错误认识。流沙,是流动性很强的沙淤,因此指的是沼泽。《山海经》时代,渤海朝西部有较大突进。此突进部分与今天渤海合称北海。渤海古称沧海,又因地处北方,故有北海之称。《海内经》说“ 东海之内,北海之隅,有国名曰朝鲜。 ”故东海正是今东海,而北海正是今勃海。故北海和东海已经定位。《南山经》载“ 南山经之首曰䧿山。 其首曰招摇之山,临于西海之上……又东三百五十里曰箕尾之山,其尾踆于东海,多沙石。 汉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淯,其中多白玉 ”。然后“ 凡䧿山之首,自招摇之山以至箕尾之山,凡十山,二千九百五十里 ”。《南山经》中从招摇之山到箕尾之山一路向东。说明从西海到东海距离约位二千九百五十里。古时一里与现在相差不大。因此西海不可能在西域。《西山经》记载“ 西山经华山之首,曰钱来之山,其上多松,其下多洗石……又西二百五十里,曰騩山,是錞于西海……凡西经之首,自钱来之山至于山,凡十九山,二千九百五十七里 ”。《西山经》从华山一路西行到西海的騩山,距离为二千九百五十七里。而华山在今陕西省,处于四川东北且靠正北,从华山一路西行到西海旁边的騩山,不可能到达四川。故西海不可能是四川盆地。所以西海应是青海湖为主的水系,古时青海湖远大于现在的规模。考虑到黄河流域在古时亦可能积水,因此西海可能还包括西部的部分黄河流域。见下图96左边红线所画范围,应为西海。 图96《山海经》西海 现确定南海。《山海经》中帝王所葬之地,不会随着地名而变化。所以帝王葬地是重要考证依据。《海内经》说“ 南方苍梧之丘,苍梧之渊,其中有九嶷山,舜之所葬,在长沙零陵界中 ”。《大荒南经》说“ 有阿山者。南海之中,有泛天之山,赤水穷焉。赤水之东,有苍梧之野,舜与叔均之所葬也……帝尧、帝喾、帝舜葬于岳山 ”,故帝尧、帝喾、帝舜均葬于湖南。南海在湖南范围,故只能是洞庭湖。见下图97中最下方的红线圈。 图97《山海经》南海 至此,四海已定。此四海并非国界,并非古时中国人所认识的领土或世界范围,它只是地标。所以才有海外经和大荒经。 《山海经》中有三大中心。一是黄河三角洲中心,二是巴蜀中心,三是湖南中心。并且《经》中在三个中心之间转换时,并无过渡语言,易让人误以为属于各自中心的两地毗邻。黄河三角洲与巴蜀之间有崇山峻岭相隔,交通不便,开发较晚。黄河三角洲与湖南之间多系平原,交通方便,因此将四川北边和湖南部分同划入《海外南经》中。部分原因亦应是海外经部分撰写最早,测量技术受限,在四川与黄河三角洲之间测量时,易出现方位误差。现来看昆仑的描述。 《大荒西经》说:“ 西海之南,流沙之滨,赤水之后,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昆仑之丘。有神,人面虎身,有文有尾,皆白,处之。其下有弱水之渊环之,其外有炎火之山,投物辄然。有人戴胜,虎齿,有豹尾,穴处,名曰西王母。此山万物尽有。 ”《西山经》说:“ 又西三百二十里,曰槐江之山。南望昆仑,其光熊熊,其气魂魂”。《海外南经》说:“昆仑虚在其东,虚四方。一曰在歧舌东,为虚四方 ”。《海内西经》说:“ 昆仑之虚,方八百里,高万仭。上有木禾,长五寻,大五围。面有九井,以玉为栏。面有九门,门有开明兽镇之。 ”《海外北经》说:“ 共工之臣曰相柳氏,九首,以食于九山。相柳之所抵,厥为泽溪。禹相柳,其血腥,不可以树五谷种。禹厥之,三仞三沮,乃以为众帝之台。在昆仑之北,柔利之东。 ”《海内北经》说:“ 帝尧台、帝喾台、帝丹朱台、帝舜台,各二台,台四方,在昆仑东北。 ” 《山海经》中赤水、黑水、甘水和流沙等都不唯一,携带泥沙之河常称为赤水。河流三角洲地带常称为流沙。清冽的大河常称为黑水。《大荒南经》的南海之外有赤水,《大荒西经》的西北海外亦有赤水。事实上,除非在沙漠,凡有大山必有大河,凡有大河必有流沙,有河浑浊则被称为赤水,有河深幽则被称为黑水,下有深潭则被称为弱水。单凭昆仑周围布局的描述难以研判昆仑所在。 在西海之南可称为昆仑的,一是岷山。但“南望昆仑,其光熊熊”,此“熊熊”之光,应是红色热烈之光,岷山只可能是青色或白雪覆盖,不可能有“其光熊熊”。其次“其外有炎火之山,投物辄然(燃)”,岷山也无炎火之山以投物辄燃。有人主张高加索山有火山,但高加索山的火山是死火山,而即使其有活火山,也并不吻合“炎火之山”的描述。“南望昆仑,其光熊熊”,若是活火山,则其正在喷发,有浓烟毒气,有巨大热量,并不适合人靠近投物。“投物辄燃”之意,就是不投物则没有明火燃烧,或者至少火烧得不旺,且即使投一块石头也“辄燃”,或火烧更旺。“投物辄燃”不是火山的特点。火山喷发之际有巨大声响,《山海经》也没有讲述。所以“火山”说并不吻合《山海经》。“虚四方”,是指昆仑墟上大下小,悬于虚空,刘安《淮南子.地形训》曰:“ 昆仑之丘,或上倍之,是谓悬圃 ”,换言之即空中花园。高加索山和岷山均不满足此条件。更不用说从与东海的位置就可以把高加索山直接排除了。 金荣华、华仁葵等人认为昆仑墟就是山西析城山。“炎火之山”就是析城山附近的十八罗汉山有火红的红石岭,仿佛“炎火之山”,“虚四方”就是苗圃很高。如图98。 图98析城山十八罗汉峰 这种解释是牵强的。没法解释“投物辄燃”。不过十八罗汉山如同莲花盛开,上大下小,可称“虚四方”。红石岭与十八罗汉山合在一起,可称“南望昆仑,其光熊熊”。但十八罗汉山还不是悬圃。 山西大同也有中国著名的第四纪火山群,但也是沉寂了约10万年的死火山。成书于约西元220年--266年的《魏土地记》中说“ 平城西三十里......火山水注之。 水发火山东溪,东北流出山。 山有石炭,火之,热同樵炭也。 ”平城即山西大同。《魏土地记》指出了山西大同火山系由煤矿燃烧所致。山西煤矿极其丰富,常有自燃现象。若无外界干扰,其表面的煤灰会降低氧气供给,使得明火不旺。若有物投之,砸开煤灰供氧增加,火势就会上腾。煤矿自燃可容人靠近,且煤矿自燃的声音远小于火山喷发。故恰是煤矿自燃最为吻合《山海经》“其外有炎火之山,投物辄然(燃)”的表述。 那么“虚四方”又是何意呢?见卫星三维地图99。 图99西元2019年10月析城山卫星地图 此图99中 ,析城山顶部呈碗状,可称“宛丘”。另一奇特之处,是其顶部朝外部延伸,延伸部分在底下形成虚空。符合“虚四方”。山顶为苗圃,可称“悬圃”。“虚四方”的结构不稳定,易坍塌。但从昆仑被称为悬圃到现在已过数千年,“虚四方”的效果仍留存较好,可见当初之胜景。通常将“悬圃”解释为高山上的苗圃,这是不对的。高山草原很多,但像这样“悬空”的并不多。西方的空中花 园应参考了中国昆仑山的悬圃传说。析城山顶海拔1889.5米。作为对比,湖南雪峰山终年积雪不化,海拔为1934米。可知析城山顶保证不积雪以成空中花园的悬圃,已达到其高度极限。见析城山山顶实图100。 图100析城山顶的悬圃 山峰四面如城,有东、西、南、北四门分析,故曰析城。析城山顶另有五处通路与四门合称“九门”。亦与《山海经》相合。人们一直不知“析”为何意。“析”实指“分列离析”。因为其山不是朝中间会聚,而是下小上大,往外离析,以“虚四方”,形成悬圃,故名析城。见图101。 图101析城山的九门 此外析城山还有大量洞穴。 从“其外有炎火之山,投物辄然(燃)”、“虚四方”、“面有九门”、“其光熊熊,其气魂魂”等特征来看,析城山都吻合昆仑条件。高峻如天山,《大荒西经》另有称呼“天枢”:“ 大荒之中,有山名日月山,天枢也。 吴姖天门 ”。 昆仑已定,再来看《山海经》,就豁然开朗。 102800里昆仑墟 图中红线所指处即为析城山所在的山脉(析城山仅在此山脉西南角上一小点,此山脉看起来是个小坷垃,实则包括中条山、王屋山、太岳山、太行山和五台山)。此山脉四周被水冲刷出深沟,可知此山脉称之为方圆800里的昆仑是合适的。昆仑北边是汾河冲刷的深沟,昆仑西边是汾河和黄河冲刷的深沟,昆仑南边是汾河和黄河汇合后冲刷的深沟,昆仑东边是黄河河道以及流沙。《海外北经》中说“ 禹厥之,三仞三沮,乃以为众帝之台。在昆仑之北 ”。禹三仞三沮是指相柳毁坏河堤,河水泛滥,不可种庄稼。禹治河,补筑河堤,补筑三次,又沉陷三次。此地就称为“众帝之台”。见下图103。 103众帝之台 上图103中,众帝之台可能有两处(分别用两条红线标明),一是昆仑中部靠西有一沉陷(析城山以北),可能导致河水漫灌入昆仑,二是昆仑北部有一沉陷,亦可致河水漫灌到昆仑以东的大片平原。大禹最可能在此两地修筑众帝之台。有人认为《山海经》中的众帝之台是埃及金字塔,这是没有弄清众帝之台是河堤。最下方是大禹疏浚河水处,掏空这里,黄河与汾河的水流就泻出,减少在昆仑及其以北、以西和以南泛滥的可能。大禹再疏通昆仑东边的黄河河道(今有大禹黄河故道),减少对昆仑以东平原的泛滥。若昆仑南部的河道没有疏通,则昆仑将被一片汪洋包围,是以“有弱水之渊环之”。众帝之台是河堤,与众帝所葬不能混淆。 《西山经》说:“ (昆仑之丘)是实惟帝之下都,神陆吾司之。河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无达。赤水出焉,而东南流注于泛天之水。洋水出焉,而西南流注于丑涂之水。墨水出焉,而四海流注于大杆。是多怪鸟兽 ”。相关河水,均可以汾河、黄河(赤水)以及北部的辽河(墨水)等来解释。 昆仑既定,现看《山海经》的整体结构。 先看海外经。 海外经最早。经中各地只有方位没有距离。《海外南经》从西南的结匈国开始往东,包括黄河三角洲之西南靠近四川部分(“昆仑虚在其(结匈国)东”)和湖南(“狄山,帝尧葬于阳,帝喾葬于阴”)。黄河三角洲西南部多为崇山峻岭,开发困难,作为新开发之地与湖南中心一起放入《海外南经》。《海外西经》从《海外南经》中的结匈国往北经轩辕之国,到长股之国为止。其中不经过岷山或喜马拉雅山等天堑,符合结匈国之前定位。轩辕之国在甘肃天水附近,定位正确。《海外北经》从《海外西经》的长股之国往东有钟山、众帝之台、禹所积石之山(治水工程)、平丘(有两山夹上谷,二大丘居中,名曰平丘,见图102)、北海。从《海外南经》《海外西经》到《海外北经》是封闭路线。《海外东经》的范围存疑。《海外东经》提到“ 丘……在东海……一曰嗟丘。一曰百果所在,在尧葬东”,但这只能判定嗟丘在尧葬地东边(例如近似为同一纬度),不能确认嗟丘与尧葬地靠近(尧葬地湖南距离中国的东海岸也甚远)。由《海内北经》中“倭属燕……朝鲜在列阳东”,日本、朝鲜都被列入海内,故《海外东经》描述的并非中国东海岸以西的地理。 《海外东经》载“ 帝命竖亥步,自东极至于西极,五亿十选九千八百步。竖亥右手把算,左手指青丘北。一曰禹令竖亥。一曰五亿十万九千八百步 ”。读者对“步”的单位较陌生,但“步”的单位最稳定,其它长度单位可能随人为规定而变,但“步”的长度只与人体相关,不会随人为规定而变化。成人一步(左右脚各跨一次为步)约1.5米,300步约450米。古时1里为300步,古时1里与今天1里较近。 五亿十万九千八百步折算为1667032里,远超今天地球80152里的周长。再看《周髀算经》中“ 四极径八十一万里,周二百四十三万里 ”的数据,将“周二百四十三万里”除以2,得北极到南极的半周距离为1215000里。1667032里和1215000里两个数据较近。《周髀算经》中“四极径八十一万里”等问题,在鄙书《国计学国计民生的系统科学》中已讲述:在球极投影坐标系下,八十一万里按照百里一寸的实测数据缩小十倍,正是地球周长八万一千里。《周髀算经》中“周二百四十三万里”,是指将地球按照球极投影方法,一个极点不动,另一个极点撕开平铺到与之前极点相同的平面上,另一极点就被拉伸为最大圆周,此圆周的直径即地球周长,称为日光四极,此圆周周长即地球周长(也即日光四极)乘以圆周率。此圆周的一半就易被后人认为是从一极点到另一极点的距离。 现按《周髀算经》计算过程,将《山海经》时代的数据带入计算。 《后汉书.郡国一》载“ 地有十二分,王侯之所国也……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一度二千九百三十二里,分为十二次,一次三十度三十二分度之十四,各以附其七宿闲。距周天积百七万九百一十三里,径三十五万六千九百七十一里……此黄帝创制之大略也。 ”黄帝正是将大地当作地球来计算。按《周髀算经》将数据缩小十倍,每度293.2里。再乘以圆周365.25度,得大地周长107091.3里,再按450/500的比例折算成今天的里,得大地周长为107091.3*450/500=96382.17(今里),与今天地球实周长80152里相差20%。以《后汉书.郡国一》中周天积(大地实际周长的10倍)1070913里为日光四极,得将极点拉伸所得最大圆周周长为1070913*3=3212739(里)。再取此周长的一半得3212739/2=1606359.5(里),这基本上恰好等于五亿十万九千八百步所折算的1667032里。 《后汉书.郡国一》又载“ 《帝王世记》曰:‘自天地设辟,未有经界之制。三皇尚矣。诸子称神农之王天下也,地东西九十万里,南北八十五万里’ ”。按《周髀算经》将数据缩小十倍,神农时代测得地东西90000里,南北85000里。这正是地球东西周长和南北周长。 《山海经.中山经》载“ 禹曰:天地之东西二万八千里,南北二万六千里 ”。其它如《后汉书.郡国一》《淮南子.地形训》载为“ 四海之内,则东西二万八千里,南北二万六千里 ”,系为记载错误。“天地”是全球,“四海之内”仅是一小区域。由黄帝已知全球数据来看,《中山经》载的“天地”是全球数据。东西二万八千里,南北二万六千里正是地球的东西直径和南北直径,地球东西周长为28000*3=84000(里),地球南北周长为26000*3=78000(里)。此数据与神农及黄帝测量的数据有异,且未用十倍来表达,并比黄帝的数据精确。《后汉书.郡国一》又说:“ 是以《山海经》称禹使大章步自东极,至于西垂,二亿三万三千五百里七十一步。又使竖亥步自南极,尽于北垂,二亿三万三千五百里七十五步。 ”《后汉书》的表述与《山海经》不同。《后汉书》说大章测量东西极距离,而《山海经》说竖亥测量东西极距离。且《后汉书》的二亿三万三千五百里七十一步(根据《五经算术》:按黄帝为法,亿可指十万或万万。此“亿”应解读为“十万”)与《山海经》的五亿十万九千八百步(此“亿”应解读为“万万”)差距太大。《后汉书》实际记载了日光四极的大圆周长,则日光四极为233500/3=77833.33(里),这正是以南北二万六千里为直径来计算的地球南北周长78000(里)。 黄帝创制中,其将大地划为365.25度,每度对应地面距离2932里,实际每度对应地面距离293.2里,则距周天积(以观测点对应地心为圆心的地球周长)1070913里,实际107091.3里,折算为今天的长度单位为96382.17里,并用28星宿将地面分区。这是规范的地球测量和分区方法。这证明了本文对《山海经》中全球地理数据的解释。后世《后汉书》《淮南子.天文训》等书籍只是记载上古流传的数据,并未搞清楚其计算方法,故对数据常望文生义。但这些书籍所载数据,为不同次测量结果下的各方面数据,数据虽在一定精度内咬合,却很少能一点不差地咬合上。这说明的确是上古数据的记录,而非后世伪纂。后世伪纂极可能记录下同一计算过程的各个数据,导致各个数据精确咬合。 本文以上天文解释,不像其它近现代研究一样,通过改变“亿”、“1里为300步”的含义来凑数。本文以“步长”为上古与现代的联系纽带,较好地规避上古与现代长度计量的标准差异。 计算地球东西周长的难度比计算地球南北周长要高几个数量级。将两根竿在同一经线上相隔100来里(保证时钟一致),测量日中时的日影,就可计算南北周长(若有一根竿处于日中无影,则更好计算)。计算东西周长就难得多。先要按照计算南北周长的方法,确定自己所在纬度,然后在东西方向上隔相当长的距离设置观测点,在两个观测点调整时钟为一致,这需要极精密的授时技术,再根据东西两个观测点的日影差异及地面距离来计算所在纬圈周长。最后还要在大地为圆球的粗略假设下,将纬圈周长通过纬度变换为赤道周长。若说测量地球南北周长可凭几人之力完成,测量地球东西周长则须依靠国家体系来完成。《大荒西经》说“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日月山,天枢也。吴姖天门,日月所入。令黎邛下地。下地是生噎,处于西极,以行日月星辰之行次 ”,黎邛为什么要到西极去行日月星辰之行次?不同纬度观测到的日月星辰是不同的,但同一纬度观测到的日月星辰没有区别。所以唯一的解释是在不同经度建立天文观测点,配合授时系统计算地球东西周长等与地球经度相关数据。《山海经》能得到这样接近真实数据的结果,令人惊叹。《山海经》中有很多山都是“日之所入”、“日之所出”,这说明《山海经》认为“日之所入”、“日之所出”有很多地点,如何解释?事实上,“日之所入”、“日之所出”应该就是指国家设置的天文观测站所在地,而汉朝及其之后的后世将其理解为太阳升起或落下的地方了。 “竖亥右手把算,左手指青丘北”,说明竖亥是算出来的,不是实地去测量的。如果把大地当作平面,不可能计算出从东极到西极的距离。只有把大地当作球形,才可能仅仅通过“右手把算,左手指青丘北”计算出东西极距离。这充分说明了《周髀算经》与更上古时伏羲黄帝天文的传承性。中华天文的地球建模、地球数据以及球极投影的方法,的确应追溯到黄帝乃至伏羲时代。 再看大荒经。大荒经相对海外经就更为准确。 《大荒南经》重点的地理坐标是“ 南海之外,赤水之西,流沙之东 ”、“ 有阿山者。南海之中,有泛天之山,赤水穷焉。赤水之东,有苍梧之野,舜与叔均之所葬也 ”、“ 帝尧、帝喾、帝舜葬于岳山 ”,均是在讲湖南为中心的地理。 《大荒西经》说“ 有轩辕之台,射者不敢西向射,畏轩辕之台。有轩辕之国 ”,应是甘肃天水一带。“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日月山,天枢也。吴姖天门,日月所入……帝令重献上天,令黎邛下地。下地是生噎,处于西极,以行日月星辰之行次。 ”“下地”后为“西极”,因此西极可能在帕米尔高原以西。黎邛,音“li qiong”,可能是“黎靬(li qian)”“黎轩”的来源。见图104(西元1885年,Palestine,or, the Holy Land; Persia, Afghanistan and Beluchistan,由芝加哥的Rand McNally出版) 。 104 西元1885年地图,黎邛:吴姖天门 上图104是哈萨克斯坦与中国交界附近。最左边是日月山(R.Yar Yakehi),日月山右上角是黎邛(Alexamlrovskaia,又名黎靬),黎邛上方是生噎(Semiavsk),左下角是天山(Tien shan),天山右边是天枢(Oksu),天枢上方是天门(L.Temurlu),天门右边是吴姖(Hwuiyuen)。中国甘肃现有黎靬县,传说其人为西方黎靬移民,若此传说为真,则应为哈萨克斯坦的黎靬人。从三维地图上看,哈萨克斯坦的海拔从帕米尔高原的海拔4000多米迅速下降到海拔400来米,可称为“下地”。而阿富汗吐火罗一带的海拔仍然保留在2000-3000米之间,可称上天。所以黎邛下地是指黎邛往西北方向走,重献上天是指重献往西南方向走。 “西海之南……有大山,名曰昆仑之丘”即为昆仑墟。“西南海之外……此天穆之野,高二千仞”应是今新疆。可见《山海经》中言极高是用“天”字,而非“昆仑”二字。 《大荒北经》中 有“ 东北海之 外……帝颛顼与九嫔葬焉(应在朝鲜与中国接壤附近) ”、“ 北齐之国 ”、“ 河济所入,海北注焉。其西有山,名曰禹所积石 ”、“ 北极天柜,海水北注焉(应为贝尔加湖) ”、“ 群帝因是以为台。在昆仑之北 ”。 《大荒东经》中有“ 东海之外大壑,少昊之国。少吴孺帝颛顼于此,弃其琴瑟。 ”《大荒东经》基本覆盖(但不限于)《海外东经》中描述的区域。而《海外东经》和《大荒东经》中的地名均为现中国本土陌生的地名。本文认为《海外东经》和《大荒东经》描述的是美洲。当时应该是一路往北通过白令海峡过去。《北山经》中“ 凡北次三经之首,自太行之山以至于无逢之山,凡四十六山,万二千三百五十里 ”,从太行山往北一万两千三百五十里,已经到达白令海峡。《大荒北经》中说“ 东北海之外……帝颛顼与九嫔葬焉 ”,这说明古时东北海外经白令海峡到美洲一带被视为颛顼的势力范围。如图105。 图105西元2019年10月,《北山经》 上图105中南北红线部分为太行山到白令海峡的距离,今天的距离为12800里。与《北山经》中的12350里吻合。度过白令海峡后,《山海经》就认为属于海外东方了,说明《山海经》的确把大地当作地球来认识的。 现在看北美洲中哪些地方与《海外东经》《大荒东经》吻合。此地名考证应与本文后面的《东山经》一起考察。见北美地图106(西元1630年,Nova Totius Terrarum Orbis Geographicaac Hydrographica Tabula. 这是Willem Blaeu的第一本世界地图集,地图上没有序号,所有的地图都显示了早期状态) 。 图106西元1630年地图,北美地图 上图106最左边为明星山(C.Mendocine),其右边为司幽之国(Sierra),司幽右上方为青丘之国(Chichuco),青丘国右下方为合虚山(Ahacas),合虚山正下方为甘水(Granadab),甘水下方为波谷山(C.Boxa),波谷山下方为皮母地丘(Puri∫icatio),合虚山右边为孽摇頵羝(Naguater),孽摇頵羝下方为凶犁土丘(Xualatino),凶犁土丘下方为长差丘(又名嗟丘)(Tochrepio),长差丘右边为玄股国(Xagues),长差丘正下方为汤谷(Guatulco,其它地图上又有写为Guatuco)。其中青丘国、汤谷、玄股国在《海外东经》《大荒东经》中均有记述。长差丘在《海外东经》中记述。明星山、司幽之国、合虚山、甘水、波谷山、皮母地丘、孽摇頵羝、凶犁土丘在《大荒东经》中记述。 与图106同一幅地图的北美最东边,有《大荒东经》所记载的“ 有女和月母之国……是处东极隅以止日月 ”。见图107中“Ioavaz”,从发音和位置来看,均与“女和月母”吻合。 图107西元1630年地图,北美东部地图 再看北美地图108(西元1662年,Nova Et Accvratissima Totius Terrarvm Orbis Tabvla) 。 图108西元1662年地图,北美地图 上图108中,最上方为鞠陵于天(Quigata),鞠陵于天下方为黑齿国(Honduras),黑齿国下方为扶桑(B.de Fouseca)。右上角为流波山(La Bermuda)。黑齿国在《海外东经》《大荒东经》中均有记述,扶桑在《海外东经》中有记述。鞠陵于天、流波山在《大荒东经》中有记述。 扶桑、汤谷、玄股、黑齿正是今天玛雅所在地。流波山即今天的百慕大。 现在来看海内经。 《海内南经》覆盖从福建、湖南到四川弱水的区域,地名均为我们所熟悉。 《海内西经》包括四川为中心的区域(“后稷之葬”)和黄河三角洲西北区域(“流沙出钟山,西行又南行昆仑之虚,西南入海,黑水之山”)。 《海内北经》说“ 帝尧台、帝喾台、帝丹朱台、帝舜台,各二台,台四方,在昆仑东北 ”、“ 盖国在钜燕南,倭北。倭属燕 ”、“ 朝鲜在列阳东,海北山南。列阳属燕 ”、“ 列姑射在海河州中 ”“ 明组邑居海中。逢莱山在海中。大人之市在海中 ”,这些均为熟悉的地名和方位。 《海内东经》包括西北东部和湖南东部。“ 钜燕在东北陬。国在流沙中者埻端、玺㬇,在昆仑虚东南 ”、“ 琅邪台在渤海间,琅邪之东。其北有山,一曰在海间 ”、“ 会稽山在大楚南 ”。 《海内经》则讲述黄河三角洲、四川和湖南三大中心。“ 东海之内,北海之隅,有国名曰朝鲜 ”、“ 西南黑水之间,有都广之野,后稷葬焉 ”、“ 西南有巴国。大皞生咸鸟,咸鸟生乘厘,乘厘生后照,后照是始为巴人 ”、“ 南海之内,有衡山,有菌山,有桂山。有山名三天子之都 ”、“ 南方苍梧之丘,苍梧之渊,其中有九嶷山,舜之所葬,在长沙零陵界中 ”、“ 北海之内,有山,名曰幽都之山 ”,这些均为我们熟悉的地名和方位。 再看山经。山经是《山海经》中有方位和距离数据的内容,且山经出现异常。 《南山经》的方位是由东往西。“ 南山经之首曰䧿山。其首曰招摇之山,临于西海之上 ”、“ 又东三百五十里曰箕尾之山,其尾踆于东海,多沙石。汉水出焉 ”、“ 凡䧿山之首,自招摇之山以至箕尾之山,凡十山,二千九百五十里 ”。见图109。 图109西元2019年11月卫星地图,东海岸到西海距离 见图109,从数千年前的东海岸线到西海,现测红线距离约为2256里。与《山海经》距离二千九百五十里相合。由于这是测量山,而不是测量海,因此山的起算点很模糊,此距离只是核实数量级的正确性。 《南山经》“ 东五百里曰漆吴之山。无草木,多博石,无玉。处于东海,望丘山 ”、“ 凡南次二山之首,自柜山至于漆吴之山,凡十七山,七千二百里 ”。不能确定柜山在哪,只能确定漆吴之山在东海边。但从东海到柜山已可达七千二百里,说明已经在青海湖以北,可以越过青海湖到达帕米尔高原。 《南山经》“ 又东五百里曰发爽之山。无草木,多水,多白猿。泛水出焉,而南流注于勃海 ”、“ 凡南次三山之首,自天虞之山以至南禺之山,凡一十四山,六千五百三十里 ”,这一带可辨识的地理标志是渤海。其余地名均较陌生。其位置应在辽宁往西穿越蒙古抵达哈莎克斯坦附近。 可见《南山经》中的“南部”已经抵达渤海以北。 《西山经》的方位是由东往西。“ 西山经华山之首,曰钱来之山,其上多松,其下多洗石 “、” 又西二百五十里,曰騩山,是錞于西海 ”、“ 凡西经之首,自钱来之山至于山,凡十九山,二千九百五十七里 ”。 《西山经》“ 凡西次二经之首,自钤山至于莱山,凡十七山,四千一百四十里 ”。 《西山经》“ 西次三经之首,曰崇吾之山,在河之南,北望冢遂,南望䍃之泽,西望帝之捕兽之丘,东望䗡渊 ”、“ 又西三百五十里,曰天山,多金玉,有青雄黄。英水出焉,而西南流注于汤谷。凡西次三经之首,崇吾之山至于翼望之山,凡二十三山,六千七百四十四里。 ” 《西山经》“ 西次四经之首,曰阴山 ”、“ 凡西次四经自阴山以下,至于崦嵫之山,凡十九山,三千六百八十里 ”。 《西山经》的钤山、莱山、阴山、崦嵫山均难以确认地点,但西次三经从东到西六千七百四十四里,则已经趋近帕米尔高原。 《北山经》的方位是由南往北。“ 凡北山经之首,自单狐之山至于堤山,凡二十五山,五千四百九十里 ”、“ 凡北次二经之首,自管涔之山至于敦题之山,凡十七山,五千六百九十里 ”、“ 凡北次三经之首,自太行之山以至于无逢之山,凡四十六山,万二千三百五十里 ”。这三条南北线中,前两条南北线应止步于贝尔加湖东北边的贝加尔山脉。而北次三经则往东北行进,沿海边走向白令海峡。 《东山经》的方位是由东北往东南。《东山经》中的众多地名亦为陌生,东次一经三千六百里中,唯有“泰山”熟悉。东次二经六千六百四十里中,唯有“姑射”前文述及,东次三经六千九百里中唯有“岐山”熟悉,东次四经一千七百二十里中唯有“北海”前文述及。在移民过程中,常常会为陌生的地点命名为故乡某地点的名字,因此孤证不立。只有毗连多个地点的名字及其方位均吻合、或者有重大人文事件发生地(例如某帝王所葬),才可断定为同一地点。而《东山经》中的几条经线均为陌生。推定应为美洲地形。 《东山经》的“东次三经”中记载“ 又东次三经之首,曰尸胡之山……又南水行八百里,曰岐山……又南水行七百里,曰诸钅句之山……又南水行七百里,曰中父之山……又东水行千里,曰胡射之山……又南水行七百里,曰孟子之山……又南水行五百里,曰流沙,行五百里,有山焉……又南水行九百里,曰 。 图109 西元1885年地图,妫水、大夏与大月氏 先确定地理标志妫水(音gui)。妫水即图111中左边Oxus河流。按《史记》大夏在妫水南,因此为图111的中间Badakshan;大月氏在大夏和妫水北,因此为图111的右边Darwaz。又由 “ 大月氏在大宛西可二三千里 ”可知大宛在大月氏正东。见西元1885年图112(与图111 为同一地图): 图112西元1885年地图,大月氏、大宛和康居 图112中左下为已定位的大月氏,右边即大宛(Dawan)。其位置的确亦正在一大弯处。可知现在注音“Da Yuan”是错误的。大宛现在中国境内,图112最右边大写字母“C”即为“China”的首字母。“ 大月氏……北则康居 ” 、“ 康居在大宛西北可二千里 ” ,因此图112最上方即为康居(Kokand)。 再见西元1885年图113(与图110为同一地图): 图113西元1885年地图,康居、亚历山大(黎靬或黎轩)和奄蔡 “ 奄蔡在康居西北可二千里……临大泽,无崖,盖乃北海云……安息……北有奄蔡、黎轩 ”,因此图113右下方为已定位的康居(Kokand),康居正上方为黎轩(Alexandrian),最左边为奄蔡(Niyaz)。奄蔡左边为咸海,故《史记》说“ 临大泽,无崖,盖乃北海云 ”。咸海与里海相邻,应是咸海与里海被汉朝称为“北海”。可见那些认为里海是汉朝所说西海的判断是错误。再见西元1885年图114(与图113为同一张地图): 图114西元1885年地图,大宛、扜鰛、于窴和乌孙 图114最左边为大宛(Dawan),大宛右边为扜鰛(音“wu wen”,即Oshokwas),扜鰛右边为于窴(Khotan)。最上方为乌孙(Ustin)。再见西元1885年图115(与图114为同一张地图): 图115西元1885年地图,大夏、印度和身毒 图115左上角为已定位的大夏,最下方为身毒(Sinde),身毒上方为天竺(Jetch),天竺上方为印度(Indus)。而大夏正下方Hindoo仅供参考。从本土看出,印度、天竺和身毒各有具体地点,不是现在所认为的同一地点。今天的India,在“坤舆万国全图”上称为“应帝亚”,并非印度、天竺或身毒。见《坤舆万国全图》116: 图116坤舆万国全图,应帝亚(India) 图116中, 在坤舆万国全图之时,India仍处于原始部落状态。图116中左边红线处有说明:“ 应帝亚……人生黑色弱质,其南方少穿衣,无纸以树叶为书,用铁锥当笔。其国王及其各处言语不一。 ”这与处于今巴基斯坦的天竺、印度和身毒完全不在同一个文明层次。所以从应帝亚传播什么文明到西方是不可能的事,除非西方比应帝亚还落后。 巴基斯坦没有种姓制度而今印度有,有其历史原因。 正如何新所说, India与印度、天竺不是一个概念。 郦道元《水经注.卷一》说:“ 释法显(西元334-420年)又言……自河以西,天竺诸国,自是以南,皆为中国,人民殷富。中国者,服食与中国同,故名之为中国也。 ” 中国与印度、天竺关系极为密切。《旧唐书》载“ ( 王玄策)走至吐蕃,发精锐一千二百人,并泥婆罗国七千余骑,以从玄策……俘(中天竺王)阿罗那顺以归……开元八年……南天竺国王尸利那罗僧伽请以战象及兵马讨大食及吐蕃等,仍求有及名其军。玄宗甚嘉之,名军为怀德军。九月,南天竺王尸利那罗僧伽宝多枝摩为国造寺,上表乞寺额,敕以归化为名赐之。十一月,遣使册利那罗伽宝多为南天竺国王 ”。 释氏《西域记》记载:“ 恒曲次东有瞻婆国城,南有卜佉兰池,恒水在北,佛下说戒处也。恒水又径波丽国。即是佛外祖国也,恒水又东到多摩梨轩国,即是海口也……大秦一名梨靬。 ”这里的多摩梨轩国在恒河的东海出口,为Palmyras。见图117(与图115为同一张地图)。 图117多摩梨轩国 下面是西元1721年地图118(Map of Turkey, Arabia and Persia,作者John Senex曾担任安妮王后的地理学者,1728 年被选入英国皇家学会 ) 图118 西元1721年地图,托勒密(波罗蜜)王朝 图118中左上方为罗马(Rama),罗马左下方为The Holy Land(神圣地),与罗马合称即“神圣罗马帝国”。罗马右下方为Palmira遗址(ruins)。Palmyra现被译为“巴尔米拉”,学界认为这是希腊语“棕榈树”,但它也是梵语“棕榈树”。印度将佛教等经书用棕榈树的叶子来记载,此即贝叶经。“Pa”的梵语发音为“Bə”,Palmira正是“波罗蜜”。而Ptolemy(托勒密)正是Palmira(波罗蜜)。因此托勒密王朝实为有佛教基因的波罗蜜王朝。见西元1683年地图119(Syrie Ancienne,Manesson-Mallet, Allain) 图119 西元1683年地图,波罗蜜(托勒密)王朝 图119中,左边是凯撒帝国(Cassiottide),右边Palmyrene以一个领地或封国的地位用大字体标示,大字体下方为具体的Palmyra城市。此时Palmyrene王国尚未成为遗迹。再见西元1555年地图120(La sphere des deux mondes, conposée infrançois, par Darinel pasteur des Amadis, Boileau de Bouillon, Gilles) 图120 西元1555年地图,波罗蜜(托勒密)王朝 图120左下方正是Ptolemais(托勒密),Ptolemais右上方为Cæ∫area(凯撒),将Ptolemais与凯撒右上方的Palmyra隔开,说明托勒密正受凯撒攻击,被隔离成两个托勒密(波罗蜜)。Ptolemais与Palmyra距离之近、被凯撒隔离,证明了Palmyra正是托勒密。Palmyra左上方亦为凯撒(Casiotis),为罗马所在。最右上方为Europus(欧罗巴),本文推测“欧罗巴”实是“幼(发)拉(底河)坝”,然后被移植成为欧洲的名字。学界认为西元前30年 罗马 的凯撒灭掉托勒密王朝,而地图119、120表明凯撒灭掉托勒密王朝的时间是西元1683年左右。托勒 密王朝一共十三世,享国275年,可知托勒密一世应在西元1408年左右(1683-275=1408)。埃及金字塔“Pyramid”的名称已说明其建造者和年代:“Pyramid”也即“Ptolemy ta”或“Palmyra ta”,故金字塔也即“托勒密(波罗蜜)塔”,后又引申为“棱锥体”。托勒密(波罗蜜)修建吉萨大金字塔,这再次验证鄙作“从旧地图研究尼罗河出海口与两河流域演化”中的结论“吉萨大金字塔的修建亦应在西元1400年以后,再早误差不超过一百年”,以及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阿基米德、托勒密、欧几里得等人均为西元1400年左右。1623年传教士艾儒略在《职方外纪》中载“昔国王尝凿数石台如浮屠状”、下埃及的莎草纸原型应是贝叶经、上埃及的象征是莲花,均体现了波罗蜜王朝的佛教基因 。但Palmyra不是现中文所指婆罗门,中文婆罗门乃指Brahman。其史实为:西元1241年蒙古第二次西征攻占威尼斯,随窝阔台去世而部分撤回。西元1260年蒙古旭烈兀(托雷之子)第三次西征攻陷叙利亚,蒙哥大汗去世,旭烈兀命怯的不花镇守 叙利亚 ,自率部东归。1368年明朝建立元朝灭亡,明朝对中亚的西察合台蒙古后裔 帖木儿汗国 要求按元例进贡。1387年起,帖木儿多次遣使向明朝 进贡 。《明史》载:“ (洪武)二十七年八月,帖木儿贡马二百。其表曰:‘恭惟大明大皇帝受天明命,统一四海……为亿兆之主……臣无以 报恩,惟仰天祝颂圣寿福禄,如天地永永无极’ ”。1396年,帖木儿扣押明帝国与奥斯曼帝国使节, 对外宣战。西元1401年帖木儿占领叙利亚。西元1402年,在 安卡拉战役 中,帖木儿军大胜奥斯曼军,占领俘获其君主巴耶塞特。同年朱棣靖难成功,在南京称帝,帖木儿回师与大明交战,死于途中。此后帖木儿帝国分裂,对明彻底称臣纳贡,其中一个即莫卧儿帝国。托勒密(波罗蜜)王朝应是帖木儿留在大秦的军队所建,其修建的波罗蜜塔(Pyramid),正是集 中国皇陵、 佛教石浮屠与蒙古帝国雄心于一身的宣示。比萨斜塔(Torre di Pisa)似与蒙古托雷(Torre)有 关, 应是蒙古人建在托雷之后。 蒙古西征亦是东方科技西传。黄忠平引《史集.合赞汗传》:“ (1300年)9月15日星期六 ,王旗停驻于篾刺合。第二天, 前去参观天文台……他降旨在地的高大拱顶建筑和阿卜瓦卜--必儿附近建造一座预定为某些功效的天文台。他清楚地叙述了这些功效,以致在场的学者们都对他的卓 越的论断感到惊讶,因为过去从未做过这样的事。学者们说:‘建造这样的天文台很难。’ 教导他们,让他们仔细地着手建造天文台,并按照他的指教建成它。他们 和所有精巧的建筑师们一致认为,类似这样的天文台, 从来没有人建造和知道过。 ”亚历山大图书馆是西方对波罗蜜王朝图书汇集的记忆,它的原型是的黎波里 ( Tr ipoli) 图书馆。 帖木 儿信奉伊斯兰教,但其时伊斯兰尚为多学说交汇 之时,天文台等兴建体现了当时伊斯兰吐故纳新的开放精神。波土战争后,中近东沦为欧洲的殖民地,伊斯兰经被修改,例如伊斯兰经开篇就引用年代更晚的《耶经》,包括出埃及记、基督教、以色列被征服等波土战争前后的内容,使得《耶经》比伊斯兰经更悠久和更权威,不能体现当初伊斯兰 “收集全世界的书”、 “实现世界知识总汇”的气象。中近东人民的中兴,取决于他们是否和在多大程度上能恢复历史记忆。 这是文艺复兴的真相。 现确定安息位置。《史记 》载“ 安息在大月氏西可数千里……其西则条枝,北有奄蔡、黎轩……初,汉使至安息,安息王令将二万骑迎於东界。东界去王都数千里。 ”,《汉书.西域传》:“ 乌弋山离国……行可百余 日,乃至条支。国临西海,暑湿,田稻。有大鸟,卵如瓮。人众甚多,往往有小君长,安息役属之,以为外国。善眩。安息长老传闻条支有弱水、西王母,亦未尝见也。自条支乘水西行,可百余日,近日所入云……至乌弋山离,南道极矣。转北而东得安息……安息国,王治番兜城,去长安万一千六百里。不属都护。北与康居、东与乌弋山离、西与条支接……地方数千里,最大国也。临妫水。 ”《后汉书》:“ 条支国城在山上……转北而东,复马行六十余日至安息。后役属条支,为置大将,临领诸小城焉。安息国,居和椟城,去洛阳二万五千里。北与康居接,南与乌弋山离接……自安息西行三千四百里至阿蛮国。从阿蛮西行三千六百里至斯宾国。从斯宾南行度河,又西南至于罗国九百六十里,安息西界极矣。自此南乘海,乃通大秦。 ” 上面这段话中,《汉书》时安息都城为番兜城,从乌弋山离转北而东得安息;《后汉书》时安息都城为和椟城,从条支港转北而东复马行六十余日至安息。故安息部分国土(可能就是都城)在条支港东北方向。见西元1744年地图121(New Mapof Persia,Isaak Tirion) 。 图121西元1744年地图,番兜城、和椟城 图121中,左边为蕃兜城(Fasado Kobin),右边为和椟河(Hindment),因此和椟城可能是对蕃兜城的另一称呼(若考虑b与d的走音,Kobin亦为Khodin)。见西元1881年地图122(Persia, Afghanistan and Baluchistan,Chicago-based Rand McNally) 图122西元1881年地图,番兜城、和椟城 图122中即番兜城、和椟城(Ft.Koh Khvadja),从Khvadja可知,将Kobin研判为Khodin是有根据的。现看图123中蕃兜城与条支港的地理位置。 图123西元2019年11月卫星地图,条支港与蕃兜城位置 由图123,从条支港到安息都城蕃兜城(蕃兜城左上方的湖水,即Mear zara湖),正 是东北方向。由《汉书》,从乌弋山离到条支需要百余日,而《后汉书》:“ 条支国城在山上……转北而东,复马行六十余日至安息 ”,故安息此地距离乌弋山离不会远,所以此距离是合适的。从唐朝吐火罗道十六都督府来看,亦正处于波斯都督府所辖位置。 安息与条支在条支东部有边界,但在条支西部分界并不明确。《汉书》《后汉书》均说安息隶属条支,此后则条支隶属安息,实际俱为一体,其中还有阿蛮等诸国。直到安息改名波斯,而后大食从波斯分裂。本文不划分安息与条支在条支西部的边界。 《北史.西域》载:“ 汉氏初开西域,有三十六国。其后,分立五十五王,置校尉、都护以抚之……西域自汉武时五十余国,后稍相并,至太延中为十六国。分其地为四域:自葱岭以东,流沙以西为一域;葱岭以西,海曲以东为一域;者舌以南,月氏以北为一域;两海之间,水泽以南为一域。内诸小渠长,盖以百数……大秦国,一名黎轩,都安都城,从条支西渡海曲一万里……居两海之间 ”。可知西域所分四域,置校尉、都护以抚之,两海(红海河波斯湾)之间、水泽(当时两河流域为海湾和沼泽)以南的大秦即为其中一域。前述两河流域的掸(Sem)国王雍由调即汉大都尉。 综合如图124。 图124 汉朝西部四域 汉朝灭亡后,波斯从安息分裂。《魏书.西域》载“ 波斯国,都宿利城,在忸密西,古条支国也……河经其城中南流……其王姓波氏,名斯 ”。唐(西元801年刊印)《通典》载“ 波斯,后魏时通焉。在达曷水之西,都宿利城。有河经其城中南流,即条支之故地也。大月氏之别种。其先有波斯匿王,其子孙以王父字为氏,因为国号焉。王姓波斯。户十馀万。东去中国万馀里,西去海数百里,东南去穆国四千馀里,西北去拂菻四千五百里……大食,大唐永徽中,遣使朝贡云。其国在波斯之西……遂灭波斯,又破拂菻及婆罗门城……有国以来三十四年矣。初王已 死,次传第一摩首者,今王即是第三,其王姓大食……杜环经行记云:‘一名亚俱罗。其大食王号暮门……苫国在 大食西界,周回数千里。造屋兼瓦,垒石为壁。米穀殊贱,有大川东流入亚俱罗……天竺……或云婆罗门……从月氏、高附国以西,南至西海,东至盘起,皆身毒之地……有别国数十,国置王。虽各小异,而俱名身毒’ ”。 由唐《通典》知,波斯在古条支国内,其西边距海只有几百里,西北距离拂菻(大秦)有四千五百里,且在达曷水之西。由此定位可在西元1744年地图125(New Mapof Persia,Isaak Tirion) 图125 西元1744年地图,波斯宿利城与大食亚俱罗城 图125的最右边为达曷(Kehement)水,达曷水左下方为地图时代所标示的波斯堡(Persepolis),波斯堡右下方为宿利城(Shiras)。有河经宿利城中南流。宿利城离西海数百里,唐时波斯湾南上,故距大秦拂菻四千五百里。所有描述一致。这说明,中国古籍所说的波斯,即为波斯主体,而非波斯的边缘部落。永徽二年(西元656年)大食遣使到唐朝时,其国成立34年,故大食于西元622年建立。但其灭亡波斯则在永徽二年之后,故 《通典》的语序有乱。图118左上边为大食都城亚俱罗(Iarjaria),亚俱罗接近巴格达。这亦说明,中国古籍所说的大食,亦为阿拉伯主体,而非阿拉伯的边缘部落。波斯王阿罗憾所说“ 又充拂林国诸蕃招慰大使,并于拂林西界立碑,峨峨尚在。宣传圣教,实称蕃心。诸国肃清,于今无事 ”,此拂菻正是阿拉伯半岛之拂菻。 波斯王子多次向唐朝求援,正是请求唐军维护两河流域之秩序。史书载高宗不允。其实高宗一直在准备出兵,但当时唐朝所患者不是阿拉伯而是吐蕃,吐蕃地处高原生命禁区,占之无益,不占又为患。吐蕃拦截中国本土与西域要道。《敦煌藏文吐蕃史文献译注》载“ 至羊年(高宗显庆四年,西元659年)...... 达延莽布支于乌海东如与唐廷苏定方交战,达延战死,且以八万败于一千。 一年 ”,唐高宗得以于西元661年置西域十六都督府,置大秦州。《旧唐书》载“ (吐蕃)后与吐谷浑不和,龙朔(西元661年)、麟德中递相表奏,各论曲直,国家依 违,未为与夺。 吐蕃怨怒,遂率兵以击吐谷浑。吐谷浑大败。 ” 《西藏王臣记》等西藏史料记载西元667年 “伦布噶(即吐蕃大相禄东赞)为报此恨,又率领藏军十万,大袭唐军,噶尔卒于军中。此后又盛传唐军(苏定方)入藏,急将觉阿释加像迎至神变寺,藏于南镜门内,以泥封门,别绘一文殊像以掩之。未几,唐军果至,纵火烧布 达拉宫 ”。唐高宗咸亨元年(西元670年)四月诏右威卫大将军薛仁贵率众十余万以讨伐吐蕃,薛仁贵兵败。唐高宗仪凤三年(西元679年)唐军与吐蕃再战于青海,先胜后败。吐蕃疆土扩张南至婆罗门,西又攻陷龟兹、疏勒等四镇,北抵突厥,地方万余里。武则天临朝后,多次发兵征讨吐蕃,互有胜败,武则天长寿元年(西元692年),武威军总管王孝杰大破吐蕃之众,克复龟兹、于阗、疏勒、碎叶等四镇,乃于龟兹置安西都护府。武则天长安二年(西元702年)吐蕃请和。此 后吐蕃时降时叛,天宝六载(西元747年,唐玄宗年号)诏副都护高仙芝讨伐并击败吐蕃,于是拂菻、大食诸胡七十二国皆震恐,咸归附。安史之乱后唐朝自顾不暇,被吐蕃截断西域通道,西域各都护府仍孤军奋战数十年。唐朝的确已经竭中央政府之力来保障西域之安定。 唐时波斯既灭,波斯遗民往东回归乌弋山离的安息旧地。随着阿拉伯的分裂和明朝的壮大,波斯从乌弋山离的安息基地再次壮大,遂有阿巴斯一世从印度河流域到两河流域的扩张。从战史上看,中国与波斯向来唇齿相依。中国强大,常就是波斯强大之时,中国内乱,常就是波斯衰弱之时。此一格局至今未变。随着欧洲崛起,大秦作为西部前线的地位日益加强。而西藏作为西域天枢,于今完全回归中国,此为中国之幸,亦为世界和平之保障。 七 对语言学的启示 本文研究对于语言学有两启示。 一是中国汉字的读音基本上稳定。以前那些大幅改变汉字读音来作为上古音的研究需再次核查。单音节发音只能在象形文字中才可能做到,因为象形文字除了语音,还可以从字形进行区分。拼音文字绝不可能做到单音节发音,否则对同音字不具有区分度。即使是汉语发音,若失去象形文字载体而转为拼音文字,也会很快转变为包含此汉字读音的多音节。若拿此多音节文字来作为上古汉语发音,就是本末倒置。而若出现单词里重音的变化,则此单词的汉字读音就可能消失。语言学的研究,语音仅参考要素之一,语音比对必须与其它历史文献和考古相互印证。 二是西方拼音文字有相当部分的确是对汉字的拼读。《汉书.西域传》说“自宛以西至安息国,虽颇异言,然大同,自相晓知也”,虽然西方不同的拼音文字演化到现在的差异已经较大,但在历史上的确可能经过了《耶经》所说的“天下人都说同一种语言”的时代,因为那时全球中心就是大秦和中国,西方不同的拼音文字都可能以汉字作为相通的共同桥梁。以汉字作为基础词汇,研究西方拼音文字的演变,应是正确方向。从本文看出,西方的拼音文字的粒度很粗,相同汉字组成的不同语句,西方的拼音文字是“拼出来便算”,不会考虑不同语句中是否有相同的汉字粒度,所以有五花八门的拼音文字,但发音仍相近。 本文大胆研判,西方古代字母文献,现代西方人可能已经难以辨识,但现代中国人则可能读懂。 八 总结 本文: 明确给出汉朝、唐朝等时代的西域大秦路线及地名位置。 明确给出罗马、希腊、亚历山大、托勒密等西方古经济文化中心的地理位置。 明确给出《山海经》中各个部分的地理位置及其数据含义。 中国古代文献全面支持了鄙作“从旧地图研究尼罗河出海口与两河流域的演化”关于尼罗河出海口和两河流域地质变迁的所有结论。 本文指出:西方历史中的有不少人名和地名具有一定真实性,但其均以大秦为蓝本,进行系统放大。西方对史料的修改是轻率的。 中国古代文献与历史地图精确吻合。这也证明黄忠平所说的,中国文献资料的可靠性,有能力作为世界历史的校准器。 大秦作为中华文明在西方的次生文明,在那之后一直到现在,始终发挥着深远影响。 从本文可知,秦汉之争并未随着咸阳的攻破而落幕,它的余烬从中原扩展到整个亚欧大陆。它分化为延续周朝的封建国家文明和秦后成型的统一国家文明,从几千年前一直燃烧到今天,并在今后一定时期内仍将熊熊燃烧。 西元755年之前,若 问大秦(黎轩、黎靬、拂菻、罗马和希腊)何在,则安息以东,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大秦(黎轩、黎靬、拂菻、罗马和希腊)。 战城南 去年战桑干源,今年战葱河道。 洗兵条支海上波,放马天山雪中草。 万里长征战,三军尽衰老。 匈奴以杀戮为耕作,古来唯见白骨黄沙田。 秦家筑城避胡处,汉家还有烽火燃。 烽火燃不息,征战无已时。 野战格斗死,败马号鸣向天悲。 乌鸢啄人肠,衔飞上挂枯树枝。 士卒涂草莽,将军空尔为。 乃知兵者是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 ——李白 夏 德著,朱杰勤译,《大秦国全录》自序,2008年 Hondius Jodocus. Map of the Turkish Empire ,around 1600-1625 Ortelius Abraham, Representation of the Turkish Empire, around 1570 Blaeu.Willem Janszoon,Turkish Empire,around 163 5 Edward Stanford Ltd., A Map of the Countries between Constantinople and Calcutta: I ncluding Turkey in Asia, Persia, Afghanistan and Turkes tan, 1885 Isaak Tirion,New Map of Persia,1744 Abraham Ortelius,A New Description of Asia,around 1570. Ptolemy’s Geographia, Sixth Map of Asia, 1578 苏莱曼著,刘半农、刘小蕙译,《苏莱曼东游记》,民国二十五年六月 al-Idrisi, The Excursion of the One Who Yearns to Penetrate the Horizons , around 1154. Commission des sciences et arts d’Egypte, Atlas of Egypt and Parts of Bordering Lands (Plates),1818 Abraham Cresques, Catalan Atlas,1375. Pietro Vesconte,Liber secretorum fidelium crucis ,1321. al-Idrisi, The Excursion of the One Who Yearns to Penetrate the Horizons , around 1154. Century Company, Persia (Iran), Afghanistan and Baluchistan,1897 Edward Stanford Ltd., A Map of the Countries between Constantinople and Calcutta: Including Turkey in Asia, Persia, Afghanistan and Turkestan, 1885 Pierre M.Lapie,Map of Asiatic Turkey, Persia, Afghanistan, and Arabia,1831 Thomas Gamaliel Bradford,Persia, Arabia, Tartary, Afghanistan,Thomas Gamaliel Bradford,1835 John Senex,Map of Turkey, Arabia and Persia,1721 Frederick de Wit,New Persia, Armenia, Anatolia and Arabia,1666 Heinrich Kiepert,Map of the Near East,1855 Abraham Cresques, Catalan Atlas,1375. Pietro Vesconte,Liber secretorum fidelium crucis ,1321. AbrahamCresques, Catalan Atlas,1375 PietroVesconte,Libersecretorum fideliumcrucis ,1321. Arrowsmith, Aaron,Chart of the world,1790. Henri Abraham Chatelain,Map of the Empire of the Turks in Asia and Africa,1719 Frederick de Wit,New Persia, Armenia, Anatolia and Arabia,1666 Ortelius, Abraham, Typus orbis terrarium,1587. Ortelius, Abraham,1570. John Senex,Map of Turkey, Arabia and Persia,1721 Herman Moll,Arabia Agreeable to Modern History,1715 Edward Weller,Kingdoms of the Successors of Alexander: After th e Battle of Ipsus, B.C. 301,1800-1884 华仁葵、李立政、宋泽霞,《中华文明圣地昆仑丘》,2018年11月 Rand McNally,Palestine, or, the Holy Land; Persia, Afghanistan and Beluchistan,1885 Willem Blaeu,Nova Totius Terrarum Orbis Geographica ac Hydrog raphica Tabula,1630 Joan Blaeu,Nova Et Accvratissima Totius Terrarvm Orbis Tabvla,1665 Edward Stanford Ltd., A Map of the Countries between Constantinople and Calcutta: Including Turkey in Asia, Persia, Afghanistan and Turke stan, 1885 John Senex, Map of Turkey, Arabia and Persia,1721 Manesson-Mallet, Allain,Syrie Ancienne,1683 Boileau de Bouillon, Gilles ,La sphere des deux mondes, conposée in fran?ois, par Darinel pasteur des Amadis,1555 Isaak Tirion,New Map of Persia,1744 Chicago-based Rand McNally,Persia, Afghanistan and Baluchistan,1881 Isaak Tirion,New Map of Persia,1744
个人分类: 纹明|0 个评论
程碧波:纹明,从旧地图与中国古文献研究大秦(7.0版,上篇)
chbibo 2019-12-11 14:48
​摘要: 本文从旧地图与中国古文献出发,研究中国古称大秦的人文地理。本文给出了汉朝、唐朝以及元明时代西域大秦的明确路径,指出大秦、黎轩、罗马、 希腊、托勒密王朝等的真正位置及其断代,恢复了相关时代的西域历史。本文从旧地图与中国古文献出发,全面解读《山海经》,从而整合相关历史,重新界定纹明。本文是《 从旧地图研究尼罗河出海口与两河流域演化 》的姊妹篇。 关键词: 纹明;大秦;吐火罗道;山海经 按:本 文核心内 容已在杂志上发表,受非学术因素制约,杂志上内容较为保守。 现已于2019年11月20日将全文公布。 学 术不易,尊重版权,转引请注。 一 引言 大秦常见于中国史书。学界多将其定为以意大利半岛为本部的罗马,德国夏德认为其为叙利亚、埃及及小亚细亚在内的罗马东部 。本文将旧地图与中国古文献结合,得出全新结论。本文研究方法是将旧地图和中国古文献中的标志性大地理特征、方位距离特征和局部地名考证三者交验。本文多次引用三幅地图,一是Map of the Turkish Empire,地图上有“TURCICIIMPER II”(土耳其君主苏丹穆罕默德二世,西元1432-1481)的半身像 。 其年代应为西元1432-1450年之间(参见《从旧地图研究尼罗河出海口与两河流域的演化》一文),以下简称甲地图。 图1 甲地图 二是Representation ofthe Turkish Empire,出自Flemish地理学家和学者Abraham Ortelius(1527-1598)于1570年出版的第一版《Theatrum orbis terrarum》。 以下简称乙地图。 图2 乙地图 三是约西元1635年Willem JanszoonBlaeu(1571 ‒ 1638)在阿姆斯特丹绘制的奥斯曼土耳其地图 。以下简称丙地图。 图3 丙地图 以下地图中方位,若无特别说明,皆指划红线处的方位。 二 旧地图与文献分析 中国叙事史书所载里程,常为实际行走的里程;中国天文科技类古籍所载里程,常为直线里程。故前者里程常远大于后者里程。 西域历史,较详实的是甘英西行路线(西元97年)。范晔(西元398-445年)《后汉书.西域传》说:“ 自皮山西南经乌秅,涉悬度,历罽宾,六十余日行至 乌弋山离 国,地方数千里,时改名排持。复西南马行百余日至条支。条支国城在山上,周回四十余里。临西海,海水曲环其南及东北,三面路绝,唯西北隅通陆道。土地暑湿,出师子、犀牛、封牛、孔雀、大雀。大雀其卵如甕。转北而东,复马行六十余日至安息。后役属条支,为置大将,临领诸小城焉……自玉门、阳关出南道,历鄯善而南行,至 乌弋山离 ,南道极矣。转北而东得安息。 ” 皮山,即新疆皮山县。乌秅在皮山西南,现不详,应是今巴基斯坦Batura一带。悬度为今巴基斯坦Shandur。罽宾国为今巴基斯坦Haji abad。以黄线标示路径,如下图4。 图4 2019年10月12日卫星地图,皮山至罽宾路线 《汉书.西域传》:“ 自玉门、阳关出南道,历鄯善而南行,至 乌弋山离 ,南道极矣 ”,说明乌弋山离是南方极限,濒临大海。 西元1885年图5(A Map of the Countries betweenConstantinople and Calcutta: Including Turkey in Asia, Persia, Afghanistan and Turkestan,Edward Stanford Ltd.) 。 图5 西元1885年地图 ,(罽宾)至乌弋山离 图5中,Vashak,Wushutee即乌弋山离。左下角Teez即条支。再见西元1744年图6(NewMap of Persia,IsaakTirion) 图6 西元1744 年地图,(罽宾)至乌弋山离 图6中,Woesteine、Woe∫t即乌弋山离。Wonen应是乌难离。西元1567年图7(A New Description of Asia,Abraham Ortelius) 。 图7 西元1567年地 图,(罽宾)至乌弋山离 图7中Gvzarate即乌弋山离。由以上三图可知其南方区域为Vashak,Wushutee、Woe∫t、Woesteine、Gvzarate,后改名为今天的Balochistan(俾路支省),音近“排特”。 甘英“ 复西南马行百余日至条支。条支国城在山上,周回四十余里。临西海,海水曲环其南及东北,三面路绝,唯西北隅通陆道 ”(《后汉书.西域传》)。 故甘英从 乌弋山离 往西南行到海边的条支。今Pozm Tiyab(即恰巴哈尔海湾西部半岛),东部半岛称为Tis。Pozm意为港口,条支即Tiyab港之音。此西部半岛临波斯湾出口,今海拔70-80米,周回四十余里,海水曲环其南及东北,三面路绝,唯西北隅通陆道,与《后汉书.西域传》描述一致。且此港处于波斯湾出口开阔处,距阿拉伯半岛最短海路345公里。与《后汉书.西域传》“ 海水广大,往来者逢善风三月乃得度,若遇迟风,亦有二岁者,故入海人皆赍三岁粮。海中善使人思土恋慕,数有死亡者 ”吻合。转北而东,复马行六十余日至安息,亦与地理吻合。见西元2019年10月卫星地图8。 图8 西元2019年10月卫星地图,条支 图9是西元1881年Rand McNally and Company, Chicago出版的地图。图中条支港标注为“Teez”。 图9 西元1881年地图,条支(Teez) 从乌弋山离到条支的路线为图10: 图10 西元2019年地图,从乌弋山离到条支的路线 “ 海中善使人思土恋慕,数有死亡者 ”常被解释为抄袭古希腊的海妖歌声的故事,这不对。从条支横渡波斯湾,船只远离陆地,定位困难,可能遇上海市辰楼而迷失方向。所以“思土恋慕”,而非“思女恋慕”或“思歌恋慕”。 《后汉书.西域传》“ 自安息西行三千四百里至阿蛮国。从阿蛮西行三千六百里至斯宾国。从斯宾南行度河,又西南至于罗国九百六十里,安息西界极矣。自此南乘海,乃通大秦。其土多海西珍奇异物焉……有松柏诸木百草。人俗力田作,多种树蚕桑……大秦国,一名犁鞬,以在海西,亦云海西国 ” (注,此蚕与中国蚕不同。 《魏略.西戎传》: “ (大秦)名曰海西布……或云非独用羊毛也,亦用木皮或野茧丝作 ”)。 此乃指从安息东界到安息西界,并非 指从条支到安息西界。见西元1432-1450年甲地图11。 图11 甲地图,南乘海通大秦 由图11,阿蛮国即Ormus,斯宾国即Zebet,斯宾国南度的河即幼发拉底河,于罗国即Orcho,从Orcho往南渡海到大秦疆域。 汉朝时波斯湾比图11更加北上,上游河床更低,故Zebet与Orcho间只有注入波斯湾的一条河。 图11过分往西北倾 斜,故从Orcho往南渡海的路线看起来是往东南走。“ 乃通大秦 ”,故汉时大秦国都应在Orcho的南面。见图12(NortheastAfrica and Arabia,Stieler)。 图12 西元1875年,大秦(Dschailan、Dschenabi) 图12中Dschailan和Dschenabi 均为 大秦拼音 ,应是大秦的两城市。最上标注为G.Akhdar(阿卡德),此即阿卡德人来源。 再见图13(这张来自托勒密地理的地图于1578年出版) 的阿拉伯半岛南部。 图13 西元1578年地图,大秦(Dacharemoize) 及图14(西元1478年地图。这是有史以来第二张阿拉伯半岛地图)阿拉伯半岛南部。 图14西元1478年地图,大秦(Dacharemoeze) 及西元1432-1450年甲地图15的阿拉伯半岛南部。 图15 甲地图,大秦(Be∫charin) 图15中Be∫charin下面是城镇De∫me,发音亦近“大秦”。参考图12、13、14、15,可知“Be∫charin”应发音为“De∫charin”。“B”与“D”的相互走音,在本文古文献中较常见。De∫me应是大秦都城所在。汉时大秦的政治经济中心在阿拉伯半岛东南部,原因后述。“ 以在海西,亦云海西国 ”,故波斯湾正是中国古称“西海”。 《魏书.列传》(载西元386年到西元550年史实):“ 大秦国一名黎轩,都安都城。从条支西渡海曲一万里,去代三万九千四百里。其海傍出,犹渤海也,而东西与渤海相望,盖自然之理。地方六千里,居两海之间……从安息西界循海曲,亦至大秦,四万余里 ”。 由《魏书》知,在甘英300年后,大秦首都已改为安都城。安都城在图17中塞浦路斯岛以东的Aliduli。从条支往西渡过波斯湾后(见图16红色路径),再曲向北到Aliduli,路程有一万里(见图17红色路径)。亦可从安息西界往北沿海到Aliduli,路程有四万余里。文行先生认为“四万余里”不合理。 本文作者在《北史.西域》中发现记录:“ 从安息西界循海曲,亦至大秦,回万余里 ”。唐初李延寿于西元629年开始编纂《北史》等五代史,《北史》的史料来源主要是《魏书》。《北史》与《魏书》关于“大秦”的词条解释,除了《魏书》为“四万”,《北史》为“回万”之外,其余俱同。《北史》仅比《魏书》晚70多年。故《魏书》“ 从安息西界循海曲,亦至大秦,四万余里 ”,应为后世抄写错误,《北史》“ 从安息西界循海曲,亦至大秦,回万余里 ”才为正确。《魏书》时,安息已裂为波斯和安息,《北史》说:“ 安息国,在葱领西都蔚搜城。北与康居,西与波斯 相接……条支国在安息西。 ”故“ 从安息西界循海曲,亦至大秦,回万余里 ”,系为从条支港东边的安息西界,沿海岸进入波斯湾东岸北上,再到大秦,路程为一万余里。(见图17黄色路径)。Aliduli左边“ 其海傍出,犹渤海也 ”,即地中海。Aliduli扼守地中海与波斯湾之间的咽喉要道,实为建都之地。此时大秦开始面对外敌压力,实行“天子守国门”策略。换言之,在汉时,大秦北方应较荒凉落后,尚无外敌威胁,是以其政治经济中心集中于南方鱼米桑蚕之乡。 “从条支西渡海”和“从安息西界循海曲”到安谷城的路径图16。 图16 西元2019年10月地图,从条支西渡海路径(红线) 再见西元1432-1450年间的甲地图17的后续路线。 图17 甲地图,从波斯湾两边分别到安都城路径 《魏略.西戎传》(记载西元220-254年史实)载大秦内部信息。“ 泽散王属大秦,其治在海中央,北至驴分,水行半岁,风疾时一月到。最与安息安谷城相近。西南诣大秦都,不知里数。驴分王属大秦,其治去大秦都二千里。从驴分城西之大秦,渡海飞桥长二百三十里,渡海道西南行,绕海直西行。且兰王属大秦,从思陶国直南,渡河,乃直西行之且兰三千里,道出河南,乃西行,从且兰复直西河之汜复国六百里,南道会汜复,乃西南之贤督国。且兰汜复直南乃有积石,积石南乃有大海,出珊瑚、真珠。且兰、汜复、斯宾、阿蛮北有一山东西行,大秦,海西东各有一山皆南北行。贤督王属大秦,其治东北去汜复六百里。汜复王属大秦,其治东北去于罗三百四十里渡海也。于罗属大秦,其治在汜复东北。渡河,从于罗东北又渡河。斯罗东北又渡河,斯罗国属安息,与大秦接也。大秦西有海水,海水西有河水,河水西南北行有大山,西有赤水,赤水西有白玉山,白玉山有西王母,西王母西有修流沙,流沙西有大夏国、坚沙国、属繇国、月氏国。四国西有黑水,所传闻西之极矣。 ” 西元 1432-1450年间甲地图 18,泽散为“Cor∫can”,在今天迪拜所在的半岛(阿拉伯半岛的半岛),故“其治在海中央”。其正对波斯湾东面的Alocheshtan(安谷城),故“最与安息安谷城相近”。(从)西南到大秦都不知里数。泽散其北为Arabia Felix(驴分,此即被学界称 为“腓尼基人” ,希腊语为“Phoenicia”,实为Felix,即大秦的封国)。 图18甲地图,大秦内部区域 图18中即从安息西界的Alocheshtan(安谷城)最与“其治在海中央”的“泽散王”相近(见黄线)。 “ 从驴分城西之大秦,有渡海飞桥长二百三十里,渡海道西南行,绕海直西行 ”。从卫星地图上看,卡塔尔半岛即驴分城。从泽散王到其疆域之北的驴分城,海路需要半年,有较大顺风时一月可到。见西元2019年10月卫星地图19。 图19 西元2019年10月地图,驴分城与泽散王 图19中水平黄色路径即为二百三十里渡海飞桥,然后西南行。红色路径即绕海后直西行。从卡塔尔半岛往西到大陆本部今约170里(中有巴林岛),今其海深约1-2米,此地久无河流冲积,且2000年前海平面比现在约低1米。故当时海深应介于沼泽和1米之间,可能架200来里的渡海飞桥(例如四川跳墩)。驴分疆域离大秦都安都城直线2000里。 图19中的橙线即泽散王到驴分城的海路,卫星地图上距离约900里。无风时半年可到,日均行5里(直线距离)。风疾时一月到,日均行30里(与目的地的直线距离)。当时的航速是合理的,海船远陆定位困难(甘英作为陆上将军,对于航海导航未必熟悉,必定要多绕圈子,不可能船头对准目的地直线航行)、波涌浪急(西元8世纪阿拉伯人苏莱曼《东游记》中说:“ 从波斯湾运货出去,都要装在中国大船里,因为 风浪很凶险。 ” )、人力划桨精力有限、物资装载、做饭吃饭、洗衣、打鱼、收集雨水、睡觉、乃至每工作几天就需要休息一两天等因素加总,有效工作时间并不多。这也为衡量当时此区域的航海水平提供了一个参考。 《新唐书.西域下》载: “ (拂菻)臣役小国数十,以名通者曰泽散,曰驴分。泽散直东北,不得其道里。东度海二千里至驴分国 ”,似乎从泽散朝东度海2000里至驴分国。但《新唐书》为宋代欧阳修等编纂,其参考了《魏略.西戎传》。《魏略》说:“ 泽散王西南诣大秦都,不知里数 ”,《新唐书》就写为“ 泽散在东北,不得其道里 ”。《魏略》说:“ 驴分王属大秦,其治去大秦都二千里。从驴分城西之大秦,渡海飞桥长二百三十里 ”,《新唐书》就写为:“ 驴分王属大秦。从其(泽散王)治之东部度海去驴分国二 千里。 ”《新唐书》与《魏略》大意未变,但却有了歧义,且把大秦都与驴分国视为只差230里的渡海飞桥,故泽散王离驴分城2000里。实际上《魏略》说的是驴分国边界距离大秦都2000里。 西元 1432-1450年甲地 图20中,卡塔尔半岛西南为QuBelh(且兰)。图20中黄色路线,即从Cde(思陶国)往南渡河,再西行亦到且兰。且兰再往西为Amansirifdin(汜复国),其西南为Aden Regn(贤督国)。且兰汜复直南有积石山,积石山南是大海。且兰、汜复、 Alibinlali (疑为斯宾Asibinlali,l和s在草写时易混淆,参考本文后Casdar转化为Caldar的过程) ,Aman(阿蛮,即今阿曼)北部的山为东西走向,整个大秦(阿拉伯半岛)的东面和西面各有一山为南北走向。汜复 国处于阿拉伯半岛南北走向的中部。地图与文献吻合。 图20 甲地图,黄色路线为从思陶渡河到且兰再西到汜复的路径 图20中且兰右下是Dolfar,可能是“东方”之意。见后文分析。 Orcho(于罗)在汜复国边界东北, 黄色路线为由南往北向Orcho行进。 距于罗340里的地方需渡海(由西元 1432-1450年甲地 图21,波斯湾在此位置的南北宽度(图21中南北向的黄线间隔)可达300里)。从于罗渡河,在于罗东北又渡河(幼发拉底河),到C.Nouo(斯罗)。从斯罗东北又渡河(底格里斯河,即到安息)。可知西元220-254年间,由于波斯湾北上,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的河床较低,波斯湾以北只有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并无图21中幼发拉底河所分流的另三条河流。斯罗国属安息,与于罗接壤,因此“与大秦接也”。此即从大秦连接安息的陆路(《汉书》载“有飞桥数百里,可度海北诸国”,应是汉时于罗和斯罗间被波斯湾隔浅水隔离,故有数百里飞桥以度)。 图21 甲地图,于罗与斯罗 以Samara为标志,看西元2019年10月卫星地图22。 图22 2019年10月卫星地图,Samarra 图21和图22的Samarra地址仍存,可作古今地图比较。图22中Samarra以南朝波斯湾的方向上,陆地海拔不超过70米,地势较平缓。除非有水,否则不足以形成行路障碍。图21中大海已经接近Samara,《汉书》又载“ 有飞桥数百里,可度海北诸国 ”,故在汉武帝之前,图21中Orcho和C.Nouo之间的路径亦被波斯湾隔离,需数百里飞桥才能过,说明波斯湾浅水区北与图22中Tharthar湖连接,否则直接走Tharthar湖与波斯湾之间的陆路即可。Tharthar湖较深,且南北长达160里,绕行Tharthar湖的代价高昂,故在Tharthar湖之南浅水区架设数百里飞桥。后世史书渐无“有飞桥数百里,可度海北诸国”的记录,应是波斯湾随着时间逐渐南退,Orcho和C.Nouo之间的路径不再有水相隔,无需飞桥。图21的波斯湾方向比图22中波斯湾的真实方向要往西倾斜得多,故Orcho、C.Nouo和Samarra真实位置并不如图21中倾斜。正如Felix即腓尼基人,Samarra亦应是Sumerian(苏美尔人)。 《魏书》 (载西元386年到西元550年史实): “ 从安息界安谷城乘船直截海西,遇风利二月到,风迟或一岁,无风或三岁。其国在海西,故俗谓之海西。有河出其国,西又有大海。海西有迟散城,从国下直北至乌丹城,西南又渡一河,乘船一日乃过,西南又渡一河,一日乃过。凡有大都三:从安谷城陆道直北行之海北,复直西行之海西,复直南行经之乌迟散城,渡一河,乘船一日乃过,周回绕海,凡当渡大海六日乃到其国 ”。 《魏书》说“ 安谷城乘船直截海西 ”,然后往北到迟散城和乌丹城。安谷城虽距泽散王“其治在海中央”最近,但 由安谷城到泽散王再沿陆路往北是 不经济 的路线 ,且从安谷城到海中央的泽散王是往南行,而非“直截海西”。从安谷城“直”西到驴分城附近,然后北上,是更优路径。“直截”二字强调正西航线。见图23。 图23 西元2019年10月卫星地图,从安息界安谷城乘船直截海西 图23中黄线为从安息界安谷城乘船直截海西的航线,直线约1340里。随着距离增远,航海定位、物资准备、人员精力等问题愈突出,再兼安谷城附近海峡收窄,波浪更急,是以耗时更多。若有风浪迷航,三岁到达亦不为奇。 其国在海西,故俗谓之海西。有幼发拉底河出其国,其西有红海(或红海分支)和地中海。 乌丹城和迟散城的方位是,从波斯湾东岸(安谷城)往北到斯罗和于罗,进入大秦疆域(海西),直往南行到Vmbar(乌丹城, Vmbar应系 Vmdar的 走 音 ),再南行到Casdar(迟散城),此为绕海路径(见黄色路线),西南方需要途径两条河,每条河乘船一天才能过。若要直渡大海,则需六天才能过(见前“距离于罗340里的地方需要渡海”,红色路线)。安谷城、 乌丹 城和迟散城是从条支到大秦途中最大的城市,可见 西元386年到西元550年左右 沿途其它城市尚未兴起。从西元 1432-1450年甲地 图24可知,此时波斯湾已拦在于罗和大秦南部通路之间,这再次证实笔者《从旧地图研究尼罗河出海口与两河流域的演化》一文中波斯湾北上并有向西南伸出的判断。如图24。 图24 甲地图,乌丹城与迟散城 《旧唐书.列传》:“ 拂菻国一名大秦……至于盛暑之节,人厌嚣热,乃引水潜流,上偏于屋宇,机制巧密,人莫之知。 ” 大秦国土东西狭长,纵跨多纬度,是以其国土南部偏热。前已述及,汉朝时大秦国都应在南方。 《新唐书.列传》:“ 拂菻,古大秦也,居西海上,一曰海西国。去京师四万里在苫西,北直突厥可萨部,西濒海,有迟散城,东南接波斯。地方万里,城四百,胜兵百万……自拂菻西南度碛二千里,有国曰磨邻,曰老勃萨。其人黑而性悍。 ”见 西元 1432-1450年甲地 图 25。 图25 甲地图,拂菻方位 见图25,Aliduli西南邻侧有Barin和Belinas(即拂菻,古音Balim或Balam),Aliduli下方是Ra∫len(其中文音为“麻啰弗理”,或“麻林”)。唐《慧超往五天竺传》记有大、小拂临:“ 小拂临国傍海西,北,即是大拂临国 ”,Belinas应为小拂临,Barin为大拂临。其北是土耳其(突厥可萨部)。波斯湾的 C.Nouo(斯罗)东部是Sem, “苫”即Sem。拂菻正在苫西方。拂菻的东南(通过于罗和斯罗)连接波斯。其西南约2000里碛(Desert,沙漠)有国M.oreb(磨邻)。见 西元 1432-1450年甲地 图26 。 图26 甲地图,自拂菻西南度碛二千里,有国曰磨邻(M.oreb) 《宋史.列传 》:“ 拂菻国东南至灭力沙,北至海,皆四十程;西至海三十程,东自西大食及于阗(Khoten)、回纥、青唐乃抵中国……元丰四年十月,其王灭力伊灵改撒始遣大首领你厮都令厮孟判来献鞍马、刀剑、真珠,言其国地甚寒,土屋无瓦 ”。见西元1432-1450年甲地图27。 图27 甲地图, 拂菻四方 由图27, Barin、Belinas或Ra∫len东南至M.Lion( 灭力 )沙、北至黑海均为四十程;西至地中海三十程。东则连 西大食及于阗(Khoten)、回纥、青唐乃抵中国(无须渡海)。其纬度与北京相近,故其国地甚寒。 《魏略.西戎传》(载西元220-254年史实):“ 大秦西有海水,海水西有河水,河水西南,北行有大山,西有赤水,赤水西有白玉山,白玉山有西王母,西王母西有修流沙,流沙西有大夏国、坚沙国、属繇国、月氏国。四国西有黑水,所传闻西之极矣”。 《后汉书.西域传》 : “ 或云其国西有弱水、流沙,近西王母所居处,几于日所入也 ”。见图28 (The Excursion of the One Who Yearns to Penetrate the Horizons,Muhammad al-Idrisi (西元1100–1166),存在法国国家图书馆,标记为Arabe2221) 。 图28西元1154年, The Excursion of the One WhoYearns to Penetrate the Horizons 由图28,红海东分支在西元1154年之前连死海,直抵大马士革。后因流沙及河沙阻塞而断。而红海西分支亦应直上北非海岸,甚至连地中海。西奈半岛可能只有极北端与大秦或埃及相连。见图29。 图2 9 西元2019年9月谷歌地形图 故大秦西的海水,应指红海东部分支。此分支以西即今西奈半岛。见图30。 图30 西元2019年的西奈半岛,河水西南,北行有大山 西奈半岛上费兰绿洲的河水在西奈半岛西南,往北有提赫高原,海拔500-1600米。山的西面即红海西部分支,称为赤水(也即红海)。 赤水之西即为今埃及。黑水,亦称弱水。其力不能胜芥,鸿毛不能浮,故名弱水。弱水不应是海水,因为海水的浮力大。弱水也不是小河,因为小河能浮物,而应该是浩渺汹涌、鸿毛难浮的淡水大江。当时的尼罗河恰好满足此条件。从拿破仑三维地图及今天三维卫星地图可知,尼罗河曾覆盖的区域远大于今天的尼罗河流域,其甚至将大片陆地冲进了红海,称得上“弱水”二字。故西奈半岛在《坤舆万国全图》上又称“黑入多”。见图31 。 图31 西元1798-1801年,埃及记述.尼罗河三角洲3D地图 红海之为红海,可能是当初尼罗河冲刷进红海之中,导致红海浑浊所致(亦可能来自南方为赤的中国五行学说)。白玉山是被尼罗河冲刷出裸露石头而成。见 西元 1432-1450年甲地 图 32。 图32 西元 1432-1450年甲地图,红海西岸 图32中,坚沙国因被尼罗河冲刷,迁移到Gaza,此外有Zues(属繇国)、Azirut(月氏国)、Dacatli(大夏国)。西王母,则有《新唐书》第221卷《列传》云:“ 拂菻西南际海岛有西女国,皆女子,多珍货,附拂菻。拂菻君长岁遣男子配焉。俗产男不举 ”,可能是西女国风俗要对男孩动手术,以致影响生殖能力。故某些种族系与大秦杂交而成,带有大秦人种的生理特征。此四国之西有尼罗河弱水天堑,当时地中海西部原始荒芜,与大秦舟楫相通较少,致使尼罗河西部区域为不可知,也妨碍了大秦向西发展,惟知日所入。是以称埃及为“日所入”(后来埃及又称厄日多)。 大秦又称黎轩,或黎靬,应来自“Alexamlrovskaia”一词(见后文) 。西元1375年地图35(CatalanAtlas(加泰罗尼亚地图集)和 西元1321年地图36(英 国图书馆所藏的Pietro Vescont Portolano海图)上,在尼罗河出海口本无Alexandria,后用红色字体补注。但在大秦临近土耳其的西北海边却一直有Alexandreta的原注。这说明真正的亚历山大港是 大秦的西北海港。见图33、34、35 、36 。 图33 西元1570年乙地图,大秦的Alexandreta 图34 西元 1432-1450年甲地图,大秦 的Alexandreta 图35 西元1375年,尼罗河出海口处的红色补注Alexandria与大秦的原版Alaxandreta 图36 西元1321年,尼罗河出海口处的红色补注Allexandria与大秦的原版Allexandrerete 图33最下方有“Gibelleto”,西元1178年《岭外代答》载“ 大食国西有巨海。海之西,有国不可胜计,大食巨舰所可至者,木兰皮国尔。盖自大食之阯盘地发舟,正西涉海一百日而至之 ”,此“阯盘地”正是“Gibelleto”。另有版本《岭外代答》记作“陁盘地”,见图33最左边、图34最下方有“Tripoli”,此即“陁盘地”。夏德等人误将“阯盘地”或“陁盘地”认为是尼罗河三角洲的Damietta港。大秦西北角Alexandreta的水较浅,不能适应大船,故大船后来转移到Gibelleto。“Gibelleto”是真正的直布罗陀,实为“及埠里头”。今直布罗陀的拼音有“ Betoto ”、“ Gibraltar ”、“ Gib ”、“ Gibrceremony ”等写法,但无“Tr”开头。故若有“陁盘地”称谓,则必为大秦西北部“Tripoli”。 Muhammad al-Idrisi在MS Arabe 2221(法国国家图书馆藏,约1250-1325年)中除了圆形世界地图外,还有一尼罗河三角洲地图,其上描绘亚历山大城、亚历山大灯塔、马留提斯湖、廷尼斯湖、拉希德、杜姆亚特等诸多城镇 。此图中尼罗河出海口凸向大海(至少不是海湾),与敝文“从旧地图研究尼罗河出海口与两河流域的演化”中说此地图时代尼罗河出海口为海湾的判断矛盾。如图37。 图37 Al-Idrisi的尼罗河三角洲地图 以下Konrad Miller的现代摹本能看得更清: 图38 Al-Idrisi的尼罗河三角洲地图的Konrad Miller现代摹本 图37中几无文字信息,现代摹本标注众多文字且把尼罗河出海口画得更凸出,此摹本应称为改写本。但此非关键。以亚历山大灯塔塔尖为北方,图37、38中,亚历山大灯塔的西边(图37、38的正上方为西南方向,塔尖指北)不远处的海岸陡然朝北几乎呈直角状转折,并且朝北延伸的海岸线极长。rasid(拉希德)、damiat(杜姆亚特)等在亚历山大灯塔右边,故亚历山大灯塔右边是东方,其左边是西方。因地图倒置,故灯塔为参照物的左边就是地图右边。这与尼罗河出海口的真实地理位置冲突。见图39。 图39 Al-Idrisi的圆形世界地图 在同是Al-Idrisi所画的圆形世界地图(地图上方为南方)中,尼罗河出海口的西边(也就是地图的右边)没有任何呈直角向北转折的巨大海岸。实际上尼罗河出海口的西边也没有大幅向北转折的海岸。图37作为局部细节地图,Al-Idrisi对此基本地理形态还是清楚的。所以图37、38不是尼罗河出海口。此灯塔也不是尼罗河出海口的亚历山大灯塔。那么图37原版绘制的是什么地方呢?看下图40。 40 西元2019年11月卫星地图,大秦西海岸的Alexandreta和Gibelleto 上图40是将地图上东南下西北方向放置时,大秦西海岸,即地中海东海岸的地理图。与图36相同。由图33和34,图40中最下方红字为“Alexandreta”,“Alexandreta”上方红字为“Torto∫a”,“Torto∫a”上方红圈即灯塔。灯塔左边为“Tripoli”,红圈上方为“Gibelleto”。故图37是大秦在地中海东岸上的Alexandreta和Gibelleto一带。图40中右下边是塞浦路斯岛屿,再看图37,在塞浦路斯岛屿处直接被粗鲁地涂掉。而图38则干脆全部画成海洋,并标上尼罗河出海口处的各个地址。可见对相关原始文献的篡改也是有意的、系统性的。 图37指出灯塔在Tripoli附近。故本文用卫星地图在大秦的地中海岸Tripoli位置寻找,得下图41。 图41 西元2019年11月卫星地图,大秦地中海岸边Gibelleto或Tripoli的灯塔 地图41中找到灯塔。虽然这是西元2019年11月的地图,并不能笃定其在几百年以前就有灯塔,但当把它放入证据链后,证明力就很强。 图33、34中的“Triboli”、“Torto∫a”、“Gibelleto”等发音,就对应着中文的“塔”、“堡”、“里”、“里头”等含义。 在大秦东海岸也有一城市名为Alaxa,这是“阿荔散”的名称来源之一,其更容易到达东方。见 西元 1432-1450年甲地图42。 图42 甲地图,Alaxa 故《那先比丘经》等文献说阿荔散(Alexandreta)在大秦国,这是正确的。但此时大秦国和阿荔散均不在埃及。埃及此时尚被无边弱水覆盖。 大秦所在地又被称为黎凡特(Levant),为“东方”之意,此“东方”并非指地中海的东方,而指大秦的东方,即中国。“ 其人端正长大,衣服车旗拟仪中国,故外域谓之大秦”,“其俗人长大平正,似中国人而胡服,自云本中国一别也 ”。中国史书对此相貌描述并非轻率为之。《史记.大宛列传》:“ 自大宛以西至安息,国虽颇异言,然大同俗,相知言。其人皆深眼,多须珣,善市贾,争分铢。俗贵女子,女子所言而丈夫乃决正。其地皆无丝漆,不知铸铁器。及汉使亡卒降,教铸作他兵器。得汉黄白金,辄以为器,不用为币。 ” (先前1.0、2.0版写为“不知铸钱器”,范蠡舟指出《史记.大宛列传》中记载的是“其地无丝漆,不知铸铁器”,经查范蠡舟为正确,特此更正)。中国史书亦分得清楚“似中国人”和“不似中国人”。此信息亦确证,自大宛以西至安息原不知铸铁器和兵器,亦无货币经济,是汉朝教会了他们铸铁器和兵器。秦朝赵佗(西元前240-137年)建 南越国,往西发展占大秦。当时大秦气候适中、土地肥沃,是西方弱水以东唯一的平原地带,堪称西方之中原。称Levant应为心怀故土之意。 大秦与南亚、东南亚,原本一体扩张,呈东西犄角之势,所以南亚亦有称为大秦之地 。最早提到 印度大秦的是《那 先比丘经》(也称《弥兰王问经》)。《那先比丘经》说:“ 今在北方大秦国,国名舍竭……其国王,字弥兰,以正法治国。 ”南传《弥兰王问经》中记载印度萨竭那城的国王弥林达(即弥兰)的问答:“ 譬如长老马哈摩嘎喇那子帝须曾为我佛世尊所见,他们也为佛所见过,他授记说:‘于我般涅槃五百年后,他们将出现于世。凡我所说的微妙法与律,他们将以质问、譬喻使之清晰明白而得分别’。于他们中沙马内拉变作印度萨竭那城的国王名弥林达 ”。故弥林达应是佛陀去世(西元前544年)500年后( 西元前44年后 )出生 。《 弥兰王问经 》记载的问答事情应在西元元年前后,其写作完成应更在此之后。此时秦始皇的秦朝早已灭亡(中国秦朝灭于西元前207年)。《 弥兰王问经 》中,印度长老问弥林达王:“ 大王,何处是你的出生地?”“尊者,有一岛名亚历山大,我即出生该处。”“大王,从此去亚历山大有多远?”“尊者,有两百由旬。” “大王,从此去迦湿弥罗有多远?”“尊者,十二由旬。” 一由旬约四十里;迦湿弥罗,即罽宾。印度萨竭那城距离罽宾为十二由旬即480里,萨竭那城距离亚历山大为两百由旬即约8000里(汉译本《那先比丘经》写为“两千由旬”,即80000里,应系当时翻译错误)。而这8000里与《北史》“回万余里”相合。故秦朝灭亡后,从南亚到阿拉伯半岛沿线,一路均是大秦火种,以及彼此尚有隶属关系。唐玄奘在《大唐西域记.卷四》至那仆底国(至那,即**,China,也即秦)条中记述:“ 昔迦腻色迦王之御宇也,声振邻国,威被殊俗,河西蕃维畏威送质。迦腻色迦王既得质子,赏遇隆厚,三时易馆,四兵警卫。此国则质子冬所居也,故曰至那仆底。质子所居,因为国号。此境已往,洎诸印度,土无梨、桃,质子所植,因谓桃曰至那你,梨曰至那罗阇弗呾逻。故此国人深敬东土,更相指语:‘是我先王本国人也’ ”。唐玄奘在《大唐西域记.卷一》中记载:“ 昔健驮逻国迦腻色迦王威被邻国,化洽远方,治兵广地,至葱岭东,河西蕃维畏威送质。迦腻色迦王既得质子,特加礼命,寒暑改馆,冬居印度诸国,夏还迦毕试国,春、秋止健驮逻国。故质子三时住处,各建伽蓝,今此伽蓝即夏居之所建也。故诸屋壁,图画质子,容貌服饰,颇同中夏 ”。因此不能说南亚有个大秦,其它地方就不能有大秦。阿拉伯半岛的大秦地理位置是明确的,《北史》明确定位于波斯和条支国东部、以葱领西都蔚搜城为都城的安息国之西界为起点,“ 从安息西界循海曲,亦至大秦,回万余里 ”,此大秦就绝不可能还是在南亚。《后汉书.西域传》说“ 天竺国一名身毒……西与大秦通 ”,但这只是说“相通”,并不是说“相连、相邻”,《后汉书.西域传》还说:“ (大秦)与安息、天竺交市于海中,利有十倍……其(大 秦)王 常欲通使于汉,而安息欲以汉缯彩与之交市,故遮阂不得自达。 ”汉朝时安息尚未如《北史》所描述的分裂,其西界直达波斯湾,天竺只能在安息之东。若此大秦与天竺相邻,则安息就不可能遮阂大秦与汉,大秦可以经天竺到汉。 本文重点阐述阿拉伯半岛的大秦。 《宋书.列传》:“ 若夫大秦、天竺,迥出西溟 ”。西溟,即《坤舆万国全图》中的小西洋,也即今阿拉伯海。大秦虽陆路被安息阻隔,但海路与印度、安南等相通。《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 永宁元年(西元120年)掸国王雍由调复遣使者诣阙朝贺,献乐及幻人能变化吐火,自支解,易牛马头,又善跳丸,数乃至千,自言我海西人,海西即大秦也。掸国西南通大秦。明年元会,安帝(西元107—126年)作乐于庭,封雍由调为汉大都尉,赐印绶、金银、彩绘各有差也。 ”文中说掸国西南通大秦,则应是Sem。Sem为波斯湾之北,处于大秦与安息陆地连接处,故使者说自己为海西人。Sem国王被封为汉大都尉。大秦在西方属于相对发达的文明,但仍属于中华的次生文明。由此亦可解释,在汉朝时大秦的国都为何在阿拉伯半岛的东南,因为此地正是秦人从中国海路首先到达阿拉伯半岛的地方。本文再推测:Levant或由“黎明”(“黎明”一词已知最早见于《史记.高祖本纪》“黎明,围宛城三匝”)而来。而阿拉伯(大食)兴起之时臣属于大秦,故又称黎明时代。 “东方”应在图20的“Dolfar”,“东方”和“大秦”的地名,均靠近从海路东来登陆之地。西奈半岛的“Sinai”即指大秦西部。大秦后期,部分大秦民众迁移埃及,Sina(西那人)逐渐成为中国人的称谓之一,这应是以sina称呼中国人的渊源(但**则是来自China)。见西元1432-1450年甲地图43。 图43 甲地图,大秦西部地名 图43中,大秦西部有众多发音前缀为“西”的地名。“The’ama”、“siangar”近似“西安”,体现了当地人民对安宁的渴望。 大秦之北,地名多以“Be”为前缀。见西元1432-1450年甲地图44。 图44 甲地图,大秦北部地名 图44中,大秦北部众多发音前缀为“北”的地名。“Bech”近似“北京”。“Bech”的地位还真可与“北京”在中国的地位相比。《耶经.创世纪》中说“And Resen between Nineveh and Calah:the same is a great city”,译成中文为“和尼尼微,迦拉中间的利鲜,这就是那大城。”图44黄线标注中,Mo∫ul河岸的东岸就是Nineveh城(见后文图77、78),Canrau即Calah,Ni∫ibin即在Nineveh和Calah之间的Resen。几大城所聚之地,的确可称“Bech”。 三 历史发展:大秦、罗马和希腊 大秦“ 置诸小王甚多…… 其王无有常人,皆简立贤者。国中灾异及风雨不时,辄废而更立,受放者甘黜不怨 ”,这正是秦朝初建,其将领沿袭春秋战国的封建制度和协商议事制度,以及加上移民文化的特征。这为欧洲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基调。其它天文、耕种、刺绣、蚕桑、钱币、祭天、不信鬼神等各知识体系和习俗,亦几乎为中国翻版。汉朝时安息亦极强盛,幅员辽阔。《史记》第123卷《大宛列传》第63记载汉武帝时(西元前140-86年)“ 初汉使至安息,安息王令将二万骑迎于东界。东界去王都数千里。行比至过数十城,人民相属甚多 ”。 再看诸国关系。《后汉书.西域传》说:“ (安息)后役属条支,为置大将,临领诸小城焉 ”,《魏略.西戎传》(西元220-254年):“ 前世又谬以为强于安息,今更役属之,号为安息西界。 ”《诸蕃志》(西元1170-1231年):“ 大秦国(一名犁靬),西天诸国之都会,大食番商所萃之地也。其王号麻啰弗理安都城……递年大食国王有号素丹者,遣人进贡。如国内有警,即令大食措置兵甲抚定……天竺国,隶大秦国;所立国主,悉由大秦选择……唐贞观天授中……(大食国)其国本波斯之别种,隋大业中,有波斯之桀黠者探穴得文石以为瑞,乃纠合其众,剽略资货,聚徒浸盛,遂自立为王,据有波斯国之西境……称其国与大秦国为邻。 ” 《新唐书.西域下》载“ 永徽二年(西元656年),大食王豃密莫末〈腻〉始遣使者朝贡,自言王大食氏,有国三十四年,传二世 ”。可知“伊斯兰”之“伊斯”实为“食(yi)氏”。《唐会要》载:“ 显庆二年(西元657年)十一月。伊丽道行军大总管苏定方……置蒙池昆陵二都护府……以摄舍提啖部为双河都督府……皆置州府,西尽于波斯,并隶安西护府 ”。 河南洛阳出土石碑《陶斋 藏石记》记载“ 大唐故波斯国大酋长、右屯卫将军、上柱国、金城郡开国公、波斯君丘之铭。君译阿罗憾,族望,波斯国人也。显庆年中,高宗天皇大帝以功绩有称,名闻 ,出使召至来此,即授将军北门 领使,侍卫驱驰。又充拂林国诸蕃招慰大使,并于拂林西界立碑,峨峨尚在。宣传圣教,实称蕃心。诸国肃清,于今无事。岂不由将军善导者,为功之大矣。又为则天大皇后招蕃王,建造天枢,及诸军立功,非其一也 ”。《新唐书.志第七十七》:“ 龙朔元年(西元661年),以陇州南由令王名远为吐火罗道置州县使,自于阗以西,波斯以东,凡十六国,以其王都为都督府,以其属部为州县。凡州八十八,县百一十,军、府百二十六。月支都督府,以吐火罗叶护阿缓城置。大汗都督府,以嚈哒部落活路城置。条支都督府,以诃达罗支国伏宝瑟颠城置。领州九:细柳州以护闻城置。虞泉州以赞候瑟颠城置。犁蕲州以据瑟部落置。崦嵫州以遏忽部落置。巨雀州以乌离难城置。遗州以遗兰部落置。西海州以郝萨大城置。镇西州以活恨部落置。乾陀州以缚狼部落置。天马都督府,以解苏国数瞒城置。高附都督府,以骨咄施沃沙城置。脩鲜都督府,以罽宾国遏纥城置。写凤都督府,以帆延国罗烂城置。悦般州都督府,以石汗那国艳城置。奇沙州都督府,以护时犍国遏蜜城置。领州二:沛隶州以漫山城置。大秦州以睿蜜城置。姑墨州都督府,以怛没国怛没城置。旅獒州都督府,以乌拉喝国摩竭城置。昆墟州都督府,以多勒建国低宝那城置。至拔州都督府,以俱蜜国褚瑟城置。鸟飞州都督府,以护蜜多国摸逵城置。王庭州都督府,以久越得犍国步师城置。 波斯都督府 ,以波斯国疾陵城置。右隶 安西都护府 。” 《旧唐书.列传》(西元643-667年):“ 自大食(阿拉伯)强盛……遂臣属大食焉(西元643-667年)。 ”《梁书》(西元502-557年):“ 波斯国,其先有波斯匿王者,子孙以王父字为氏,因为国号。 ” 现看《新唐书》中十六个都督府。《汉书.姑墨国传》载:“ 姑墨国……东通龟兹六百七十里 ”,姑墨州都督府在今新疆。不在本文分析之内。下图40来自西元1897年出版地图“Persia (Iran), Afghanistan and Baluchistan” 。 图45 西元1897年地图,唐朝吐火罗道十六都督府 图45中,最西北角是阿富汗(AFGHAN)。其右边是月支都督府吐火罗(Khulm)。吐火罗右上是叶护阿缓城(Khwajaghar)。叶护阿缓城右边是至拔州都督府(Falzabad),其下是俱蜜国(Jirm)。至拔州都督府右上为悦般州都督府的石汗那国(Shighanan),石汗那国下方为艳城(Yumkhana)。俱蜜国下方为写凤都督府的帆延国(Firgamu),帆延国下方为罗烂城(Lapis Lazuli)。罗烂城下方为高附都督府的骨咄施沃沙城(Khawak Pass,在图46上写为Girdshakpass)。骨咄施沃沙城左下方为鸟飞州都督府的护蜜多国(Hindu)。护蜜多国正下方为波斯都督府的疾陵城(Ghazni)。护蜜多国正左方是大汗都督府(Dahan-i)。大汗都督府左下方是嚈哒部落活路城(Aokhorak)。下图46是高附都督府的骨咄施沃沙城拼写(西元1885年,A Map of the Countries between Constantinople and Calcutta:Including Turkey in Asia, Persia, Afghanistan and Turkestan,Edward Stanford Ltd.) 。 图46 西元1885年地图,高附都督府的骨咄施沃沙城 图46中左边为吐火罗(Khulm),右边为骨咄施沃沙城(Girdshak Pass,之前地图39上写为Khawak Pass)。 图45所在的地图虽详细,但其最北只到天马都督府。因此换成图46所在的西元1885年地图来看更北的都督府。见图47。 图47 西元1885年地图,唐朝吐火罗道十六都督府 为方便定位,上图47最下方为吐火罗。最左上为天马都督府的数瞒城(Samareand),数瞒城正右边是束离州的达利薄纥城(Karateghin)。地图最上方为王庭州都督府(Chinas),王庭州都督府右下为久越得犍国(Khojend,同样此语音有失,在后面地图48中为Khodjend),久越得犍国下方为步师城(Kostaka)。久越得犍国的发音见下图48(西元1831年,Map of Asiatic Turkey, Persia,Afghanistan, and Arabia) 。 图48 西元1831年地图,王庭州都督府的久越得犍国 往西北见图49(西元1835年,Persia, Arabia, Tartary, Afghanistan,ThomasGamaliel Bradford) 。 图49 西元1835年地图,旅獒州都督府的乌拉喝国 图49最上为旅獒州都督府的乌拉喝国(N.Urghenzo),其右下方为摩竭城(Amoo Gihon)。最左边为天马都督府的数瞒城,以作位置参考。上图最左边的海为里海。 脩鲜都督府以罽宾国为基准,不再阐述。再看条支都督府。见图45所在的西元1897年地图图50。 图50 西元1897年地图,条支都督府东部 图50右下角为条支港定位。图左边为崦嵫州的遏忽部(Kuh-i Birg),遏忽部右边为犁蕲州的据瑟部(Dizak),据瑟部下方为诃达罗支国的伏宝瑟颠城(Koh-i Bampusht)。据瑟部右上为遗州的遗兰部(Kharan),遗兰部右边的为虞泉州的赞候瑟颠城(Khozdar),赞候瑟颠城左边为细柳州的护闻城(Jhalawan),最长的横向红线处为诃达罗支国(Baluchistan),诃达罗支国下方为乌离难城(Urnach)。但这仅是条支都督府的东部。下面看条支都督府的西部图。见与图50同一张地图的西元1879年地图51、52。 图51 西元1879年地图,条支都督府郝萨大城和活恨部 西海州最右下为条支港定位。条支港左上为郝萨大城(Hechan),其在安谷城以南。上图左边为镇西州的活恨部(Hormuz),其在安谷城以北。 图52 西元1879年地图,条支都督府缚狼部 图52即条支都督府缚狼部(Ferashband)。 现看奇沙州都督府。见西元1721年地图53(Map of Turkey,Arabiaand Persia) 。 图53 西元1721年地图,奇沙州都督府护时犍国 《新唐书》说“ 奇沙州都督府,以护时犍国遏蜜城置 ”。图53中,左边为“Ahuaz or Haruize Keu∫c”,音近为“护时犍”,右下为“Farsistan”,音更近为“护时犍(音qian)”。右上为“Amebad”,此为“遏蜜城”。再见西元1654年地图54(New Persia,Armenia, Anatolia and Arabia,Frederick de Wit) 。 图54 西元1654年地图,奇沙州都督府护时犍国 图54中上方“Chusjstan”即“护时犍国”,下方“Neeramez”即“遏蜜城”。再看西元1570年乙地图55。 图55 西元1570年乙地图,奇沙州都督府护时犍国 图55中上方“Su∫tra”即“护时犍”,而下方“Mecrumes”应为“遏蜜”。再看西元 1432-1450年 甲地图56。 图56 西元 1432-1450年 甲地图,奇沙州都督府护时犍国 图56中上方“Su∫tra”即“护时犍”,而下方“Mecrumes”应为“遏蜜”。 《新唐书》说:“ 领州二:沛隶州以漫山城置。大秦州以睿蜜城置。 ”见西元1570年乙地图57。 图57 西元1570年乙地图,奇沙州都督府沛隶州与漫山城 图57是两河流域北部亚美尼亚。上方为“Bereps”,即为“沛隶”(又有记为“沛簿”,则是取 Be re p s重音),下为“Mar∫angiu”,此即为“漫山城”。再见西元 1432-1450年 甲地图58。 图58 西元 1432-1450年 甲地图,奇沙州都督府沛隶州与漫山城 图58,上为“Bereps”,即为“沛隶”,下为“Mar∫angiu”,此即为“漫山城”。沛隶州即亚述地区(见后文)。再看大秦州。由西元1570年乙地图59。 图59 西元1570年乙地图,大秦州的睿蜜城 图59中,“Irmin”即“睿蜜”城。再看西元 1432-1450年 甲地图60。 图60 西元 1432-1450年 甲地图,大秦州的睿蜜城 之后 ,大食与吐蕃兴起,屡有反叛,但在安史之乱之前均被平息。《新唐书.西域下》载:“ 为吐蕃阴诱,妻以女,故西北二十余国皆臣吐蕃,贡献不入。安西都护三讨之无功。天宝六载(西元747年,唐玄宗年号)……诏副都护高仙芝伐之……遂平其国。于是拂菻、大食诸胡七十二国皆震恐,咸归附……拂菻,古大秦也,居西海上,一曰海西国。去京师四万里,在苫西,北直突厥可萨部,西濒海,有迟散城,东南接波斯。 ”可见天宝六载,再次归附于唐的拂菻的确是阿拉伯半岛的拂菻,也即阿拉伯半岛之大秦。 再看昆墟州都督府,以多勒建国低宝那城置。见西元1570年乙地图61。 图61 西元1570年乙地图,昆墟州都督府 图61的最上方为多勒建国(Georgianl),多勒建国右下方为低宝那城(Derbent),最下方为昆墟(Cabuchnu∫a),其正是昆仑墟( C ab u ch nu ∫ a)。昆墟处于高加索山旁边,高加索山的拼音是 Caucasus ,其实际上是昆墟的另一重音: Ca b uc hnu ∫ a。故高加索山名字来自“昆仑墟”的命名。中国传说的昆仑墟是不是这里呢?本文会后述。再看西元 1432-1450年 甲地图62。 图62 西元 1432-1450年 甲地图,昆墟州都督府 图62中,上方Georguria、Giorgia,都近音多勒建,因距离相近,都在多勒建国内。Giorgia下方为昆墟,昆墟右边为低宝那城。 两河流域的西文为“Mesopotamia”,来自希腊文,意为“在两河之间的土地”。本文研判,“Mesopotamia”乃是中文拼音。由前文“希伯来”实为中文“逾泊(幼发拉底河与约旦河)来的”一词,在两河流域,“泊”与“河”是混用的。前文所引《唐会要》说苏定方“ 西尽于波斯”设置双河都督府 ,“双河”又可称“双泊”。而“Me”为“Media(中文:媒介)”词头“媒”之意,故“Mesopo”即为中文“媒双泊”,即“在两河之间的土地”。“Sopo”的确又被称为“Sche(双河)”,见西元1855年地图63(Map of the Near East, Heinrich Kiepert) 图63 西元1855年地图,两河流域:双河(Meschhed) 图63中划红线处均为双河(Sche)之称呼。最上方为Scherkat(双河坎),双河坎左下为Sachneh(双河里),双河里右下角为Hebheb(河北),河北右边为Scheraban(双河坝),双河坝右下方为Schatt(双河沱或双河头),双河沱正左边是Hilleh(希腊,实为河南之意),河南左上方为Meschhed(媒双河的,也即“在双河之间的”),可知“Mesopotamia”原本应为“Mesopoedamia”,“ed”即汉语“的”,表示被动语态。 西元661年唐朝吐火罗道所设十六个都督府均已定位完毕。如图64。 64西元661年,唐朝吐火罗道十六都督府 上图64中的罗马、希腊等标注,在本文后述。 黄忠平认为唐朝疆域正西到黑海一带。但唐朝疆域远不止此。从图64,奇沙州都督府控制护时犍国、沛隶州和大秦州,昆墟都督府控制高加索山脉,扼守黑海和里海咽喉。由于唐朝已经控制亚述,故大秦视为咽喉的安都不再重要,故唐朝在大秦设置的控制点为阿拉伯半岛西南角的Irmin(睿蜜)城,以控制红海出口,与条支都督府呼应。唐朝未对地中海和埃及方向设防,说明此时地中海和埃及方向较荒芜,对大秦未构成威胁。唐朝重点防御北部陆地来敌。其宏大格局已非大秦自身的实力所能比拟。而奇沙州的命名,也能体现大秦的特点。 《旧唐书.地理三》载:“ 右西域诸国,分置羁縻州军府,皆属安西都护统摄。自天宝十四载 (西元755年)已前,朝贡不绝 ”。 但安史之乱终止了唐朝的脚步。 现梳理出安史之乱前历史。 由图25,大秦其王号Raflen(地图25的原文为Ra∫len,疑为地图语音有转)Aliduli(麻啰弗理安都城)。甘英时(西元97年左右)条支统治安息;安息科技孱弱,对大秦不构成威胁,大秦北方无忧,是以大秦国都在南方繁华之地。及汉使亡卒降,教授安息铸作兵器等技术,安息遂强,至西元220-254年之前反吞条支,威胁大秦。大秦遂迁都北方安都,扼守地中海与波斯湾相夹的交通要道,“天子守国门”。有波斯人于隋大业(西元605-618年)在安息西部的一个石洞中拿出一块刻着文字的石头作为神物(此可能为耶经渊源),自立为王,遂有大食,与大秦相邻,听从大秦号令。大秦还通过海路与天竺联系,乃至统治天竺部分地区。但大秦沙漠化日趋恶劣,人民流失,大食日强而大秦日弱,安都被毁而拂菻兴。唐朝疆域延伸至大秦,唐令波斯王阿罗憾充拂林国诸蕃招慰大使,平息拂林战乱,并于拂林西界立碑,并令阿罗憾宣传中华教化,诸国肃清。史书所记西元643-667年大秦臣属大食,实际上是大秦臣属唐朝,但直接领导者为波斯王阿罗憾,而大食与波斯同出一脉,且奇沙州都督府设在后来的大食所在地,故而被记为“大秦臣属大食”。武则天时继续平息西域叛乱,建造以帕米尔高原为枢纽的天枢上国体系。武则天自命弥勒佛转世,对西域宗教演化起关键作用(弥赛亚Messia与弥勒佛Maitreya同源)。西元755年安史之乱,唐朝力量朝东部退缩,吐蕃和阿拉伯兴起。此外波斯来源于安息(Asia,为古条支国)的君王姓名。甘英之时,尚为安息,未改名为波斯。 综上,大秦的文明与东方血脉相连。而除了与东方的联系之外,均是完整自生,为“西天诸国之都会”。罗马正是“西天诸国之都会”的大秦的一部分。见西元1635年丙地图65。 图65丙地图,西元1635年地中海东岸,罗马(Rama) 图65地中海东岸以东,耶路撒冷(Ierushalem)附近即Rama(罗马),下方Pietrade∫ti即拜占庭(Byzantine),上方为Ca∫air即凯撒(Caesar)。再见西元1570年乙地图66。 图66乙地图,西元1570年地中海东岸,罗马(Rama) 图66中最左边为地中海,地中海东岸耶路撒冷(Ierusale)附近亦有Rama(罗马)。右边Pietrade∫ti即拜占庭(Byzantine)。上方为Co∫air即凯撒(Caesar)。 意大利半岛的Roma参见 西元 1432-1450年甲地图67。 图67甲地图 ,意大利半岛上的罗马 图67中红色标注是意大利半岛的Roma。对比 西元2019年10月卫星地图68 。 图68意大利半岛的Roma与大秦的Rama之距离 图68中,意大利半岛上的红圈为Roma,地中海东岸的红圈是大秦的Rama。 再看更古老的西元1375年地图(法国国家图书馆收藏的《加泰罗尼亚地图集》)。见图69 。 图69西元1375年加泰罗尼亚地图,Rama 图69中意大利半岛的Rama为红色补注(注,这里写为Rama),其原版地图上并无Rama。再看英国图书馆所藏西元1321年Pietro Vescont Portolano海图。图70 。 图70西元1321年Pietro VescontPortolano海图,Roma 图70中右上方的Roma写了两次,一是红色补注Roma,一是重墨Roma。重墨有一黑线指向红色批注Roma位置,而红色补注Roma的空间并不紧张。此组合很奇怪。唯一解释是:红色补注Roma处原有其它地名文字,故有后来者在旁边用重墨写了Roma文字,并用线条指向此位置。再有后来者直接擦除此位置上的其它地名文字,再填上红色补注Roma。换言之,图65的原版地图中亦无Roma。图70左下方有Larma,此即西元1225年中国典籍《诸蕃志》中记载的“芦眉国”:“ 斯加里野国,近芦眉国界,海屿阔一千里,衣服、风俗、语音与芦眉同。本国有山穴至深,四季出火 ”。“斯加里野”即西西里岛。图70中,Larma就在西西里岛旁边,与今罗马相隔甚远。因此不要把《诸蕃志》的芦眉国误认为罗马。西元1178年中国古籍《岭外代答》记载“ 有眉路骨惇国。居七重之城,自上古用黑光大石叠就,每城相去千步 ”,有人也解释为罗马,这就更离谱了,文中没有地理位置交待,发音亦完全不同,大食诸国与罗马亦风马牛不相及。再看西元1258-1291年Carte Pisane地图71。 图71西元1258-1291年CartePisane海图,Roma 图71是已知现存最古老的波特兰海图,因发现于比萨而被叫做“比萨海图”。其真实年代可能在图70之后。图71上的Roma(图中红色标线处)亦是红色补注。 图69、70、71均是精细地图。其原版均无Roma或Rama,说明在西元1375年之前,罗马在意大利半岛上存在的可能性极小。考虑到地图测绘与出版的时间差,故保守估计,至早在西元1275年前,意大利半岛上不存在罗马。历史上真正的罗马就是大秦的罗马(Rama)。 再看拜占庭(Byzantine)。见西元1570年乙地图72。 图72西元1570年乙地图,君士坦丁堡 由图72的君士坦丁堡(Con∫tantinopolis),在此地图上不叫拜占庭(Byzantine)。再见西元1432-1450年甲地图73。 图73西元1432-1450年甲地图,君士坦丁堡 由图73,红线处为君士坦丁堡(Con∫tantinopolis)。它在此地图上也不叫拜占庭(Byzantine)。再看西元1375年加泰罗地图74(法国国家图书馆收藏) 。 图74西元1375年加泰罗地图,君士坦丁堡 由图74,红线处为君士坦丁堡(Con∫tantinopolli,本地图为南上北下),此时连君士坦丁堡本身都是后来的红色补注。图中正上方画出两个建筑以标示当地的城市,君士坦丁堡的位置却无建筑标示,说明西元1375年君士坦丁堡不存在,或不足以形成城镇。再见西元1321年Pietro Vescont Portolano海图75 。 图75西元 1321年Pietro Vescont Portolano海图,君士坦丁堡 由图75,红线处为君士坦丁堡 (Con∫tantinopoli), 君士坦丁堡仍是后来的红色补注,故西元1321年君士坦丁堡存在的可能性的确很小。再看西元1432-1450年甲地图76。 图76西元1432-1450年甲地图,拜占庭 承接西元1570年乙地图66,西元1432年-1450年甲地图76上右边Pietrade∫ti即拜占庭。左边为Hebron,也即 Hebrew (希伯来),上方为Ca∫air即凯撒(Caesar)。 君士坦丁堡为何被学界说成是拜占庭?学界解释说是因为希腊人这样称呼君士坦丁堡。现来看希腊又在哪里。 图69、70、71所在地图的希腊半岛上,没有希腊“Hellas”或其变体的地名。按学界观点,在相当长时期内,古希腊不是一个国家,而是泛泛的地域概念,直到西元1832年,希腊才独立建国。故图69、70、71的希腊半岛地图上无“Hellas”地名。问题是,在大秦地图上却标明了Hella或Halla。见西元1790年地图77(Chartoftheworld,Arrowsmith,Aaron) 。 图77西元1790年地图,大秦的希腊(Hella) 再看西元1719年地图78(Map of theEmpire of the Turksin Asia and Africa,Henri Abraham Chatelain ) 。 图78西元1719年地图,大秦的希腊(Hella) 图78中标注希腊(Hella)、罗马(Rama)和亚历山大港(Alexandretta)。另一城市尼尼微(Ninive)也很重要,因为学界认为尼尼微早已在西元前612年被迦勒底联军攻陷后化为废墟,不知所在,事实是西元1719年其仍然存在。尼尼微城市在西元1654-1666年之间亦存在。见图79(New Persia, Armenia, Anatolia and Arabia,Frederickde Wit) 。 图79西元1654-1666年地图,尼尼微城 再见西元1587年图80(Typus orbisterrarum。Ortelius, Abraham所作的第一本真正的地图集 ) 。 图80西元1587年地图,大秦的希腊(Halla) 再见西元1570年地图81(Ortelius Atlas,Abraham Ortelius,1570年) 。 图81西元1570年地图,大秦的希腊(Halla) 罗马与希腊均在大秦北方,在大秦定都南方时,不是大秦的政治经济中心。因此罗马与希腊的发展,是大秦迁都到北方安都之后开始的,可以断代为远在甘英之后,也即远在西元97年之后。安都在记载西元386年以后历史的《魏书》中出现,因此罗马与希腊的发展,极大可能在西元386年之后。 综上所述,大秦、罗马、希腊和黎轩,均在大秦疆域之内,为大秦的城市或封国。这可以解释中国史书对大秦、罗马、希腊和黎轩的记载。(待续)
个人分类: 纹明|0 个评论
《淡淡人生亦有痕》 观光游览篇(58)
duzhanchi 2019-7-15 10:11
4.6.退休之后 ( 25) (一)国外( 2) 二零零七年( 2) 5月19日 ,清晨乘汽车出发,进入山区,翻越卢迪山,多隧道,垭口海拔 1050米,有冷杉林。下山,来到 沃尔特湖 畔,海拔 450米处,停车观景。近看,湖水清澈湛蓝,湖面 扁舟荡漾, 湖 周林木苍翠 。远眺,群山连绵不断,峰顶白雪皑皑,山坡林海茫茫,间有草地绿毯。 继续前进,入意大利境内。 意大利 位于亚平宁半岛。属亚热带地中海型气候。三面环海,中南部有亚平宁山,北部有阿尔卑斯山,最高峰为勃朗峰,位于意大利与法国交界处,海拔 4810米;两山之间为波河平原,波河是最大的河流。公元前为罗马帝国。14-15世纪,意大利文艺空前繁荣,成为 欧洲 “文艺复兴”的发源地 ,文化和科学巨匠层出不穷。十九世纪建立意大利王国。 翻过尤利安山,南行,进入平原地区。中午来到威尼斯。 威尼斯 位于意大利北部,素有 “亚得里亚海明珠”之称。建于公元五世纪,是中世纪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的故乡。四周环海,仅一长堤与大陆想通。全市有120余个岛屿,是名符其实的“ 百岛之城 ”。全城有177条河道,400多座桥梁,是举世闻名的“ 水都 ”、“ 桥城 ”,无车皆船,船即巴士,是唯一的交通工具。其中大运河为最,全长约4公里(3800米),呈S形,将威尼斯一分为二,著名的里亚托桥横跨其上。全市有120座教堂,120座钟楼,64座修道院,40多座宫殿,古迹之繁富,举世罕见。“威尼斯及其港湾”于1987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餐后,乘车过自由桥(迎宾桥),进入威尼斯,抵达港口码头,乘船顺朱代卡水道、圣马可水道,前往威尼斯市中心。两岸有富丽堂皇的宫殿,有巍峨高大的教堂, 有摩尔式的住宅、旅馆、店铺 ,风格各异, 争妍斗艳。至 里阿托岛 下船,来到位于威尼斯市中心,圣马可区的 圣马可广场 。这 是是威尼斯的政治、宗教和传统节日的公共活动中心。广场上,人流熙攘,群鸽飞舞,互不相扰,各得其乐。东南角有 圣马可钟塔 ,始建于九世纪,重建于十六世纪,为罗马式,高达 98.6米,顶端为镀金带翅天使,挺拔秀丽。广场东为圣马可教堂,西为 拿破仑舞厅, 两侧有古公署和新公署,后者现为科雷尔博物馆 。不远处,有马可 ·波罗故居。 圣马可教堂 ,始建于公元九世纪( 829年),重建于十一世纪,曾是中世纪欧洲最大的教堂。外观以拜占庭式风格为主,又融哥特式、伊斯兰式、文艺复兴式、东方式为于一体,正面有5座罗马式大门,上方有各种大理石雕像、浮雕和花形图案;顶部有穹顶五个,一大四小,上有尖塔和金星。教堂内部,为罗马式和哥特式,有400根大理石柱;从地板、墙壁到天花板,全是细腻的马赛克镶嵌画;其主题涵盖了十二使徒的布道、基督受难、基督与先知以及圣人的肖像等;画面覆盖金箔,闪闪发光,故有“ 金色大教堂 ”之称。教堂亦是艺术宝库,藏品丰富,其中的金色铜马,与真马同大,神形惟妙惟肖。 之后,来到位于 圣马可水道 畔 的小广场,东、西各有一根高大花岗岩圆柱,顶部分别为带翅的雄狮青铜雕塑和威尼斯守护神圣泰奥多罗雕像;西侧是建于十五世纪中叶的圣马可图书馆,宏伟庄重; 近海处有执政官宫,现为艺术和兵器展览馆 ;东侧为总督府,现为市政大厦,富丽堂皇;再东有连接法院和监狱的叹息桥,建于十六世纪,为巴洛克式石桥。坐在水道边小息,观望浩瀚的大海,可见三个岛屿,从左至右依次有圣乔治马乔雷教堂、齐泰莱教堂和圣玛利亚教堂。 之后,参观吹制玻璃品表演;技艺娴熟,工艺 精细 ,制品华美。然后,进入 水面街道,贡多拉船(凤尾船)来来往往。小船狭长,首尾尖翘,形似弯月,独具特色。陆面街道,曲折狭窄,窄者仅一米宽,邻里开窗就能攀谈握手。 傍晚,入住威尼斯帕尔多酒店。 20日,离酒店,过大桥,经过海边的泻湖,至陆地。前行,途径帕多瓦,过阿迪杰河和波河,从博洛尼亚翻越亚平宁山脉,垭口海拔700米。森林茂密,覆盖率可达90%,林间有开垦斑块。下山驶入 佛罗伦萨 ,海拔 25米。 佛罗伦萨 位于阿尔诺河谷,四周丘陵环抱。公元一世纪时即成为古罗马军事要塞;文艺复兴时期,是 意大利诗歌和绘画的摇篮 ,是 欧洲艺术文化和思想的中心 。但丁、薄伽丘、波特拉克均出生于此。十四世纪后期,出现了米开朗琪罗、达 ·芬奇、伽利略等伟人。市内有40多个博物馆、美术馆,60多座宫殿和许多教堂广场,收藏有大量艺术精品和精美文物,具有“ 鲜花之城 ”的美誉。《佛罗伦萨历史地区》于1982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进入市区,街道、教堂、民居古色古香,优美和谐,整洁庄严,有的房屋上雕有家族族徽和名人标志,颇具绅士格调。 午餐后,到老城区参观。圣玛利亚 ·德尔菲奥雷大教堂,亦称 圣母百花大教堂 ,名列世界第四。十二世纪开工,十四世纪建成,历时 130多年。为哥特式建筑。外墙用彩色大理石镶嵌,似斑斓白花。上有大圆顶,直径达45米。主教堂正面顶上为圣母玛利亚雕像,左右是十二耶稣门徒雕像。大门上有青铜浮雕。内部陈列有众多雕塑,壁画采用蛋彩画技术,色彩鲜艳,经久不衰,至今依然光彩夺目。教堂旁,有乔托钟楼,建于十四世纪,亦为哥特式风格,是佛罗伦萨的标志。高达85米,外墙均由绿和白色大理石装饰,与百花大教堂和谐统一。教堂对面,有圣乔瓦尼洗礼堂,公元五世纪建成。外墙亦为白绿两色大理石装饰;东门为“天堂之门”,其上青铜浮雕描述旧约圣经故事;南门和北门上的青铜浮雕描绘新约圣经故事。 之后,来到 胜利雕塑广场 (市政厅广场)。广场有大卫大理石雕像及大力神、海神和希腊神话故事中的人物雕像。附近的小巷内,有坦丁故居,重建于 1900年,现为坦丁博物馆。大家纷纷议论坦丁的名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南行,经过国家博物馆(原为麦迪奇家族银行)、圣三位一体教堂、旧宫和乌菲齐宫。沿路建筑物上见有哥伦布、伽利略与牛顿等名人雕像。来到阿尔诺河畔。河上有旧桥,桥上有木制廊屋,是市内最古老、最具特色的桥。 晚饭后,乘车观看阿尔诺河上的古桥,来到南畔,沿盘山公路至 米开朗琪罗广场 。广场中央耸立着米开朗琪罗的大卫青铜雕像复制品。在此俯覧全市景观。广场南,有圣救世主教堂和圣米尼亚托教堂(圣十字教堂)。后者之内,设有坦丁纪念堂及米开朗琪罗、罗西尼等 276位名人的坟墓。 其后,来到蒙地卡蒂尼,海拔 40米。入住 Valtorta 酒店。 21日,清晨出发,南行,中午到达罗马。 罗马 是意大利的首都,位于特韦雷河(台伯河?)下游平原,建于小山丘上。西为第勒尼安海。全城有教堂、修道院 700余座,7所天主教大学。相传公元前2000年就有人在此居住;八世纪即建立城邦,为教皇国的首都,自称其为“ 永恒之城 ”。罗马古城如同一座巨型的露天历史博物馆,古建、古迹及其残垣断壁比比皆是。诸如潘提翁神殿(万神殿)、圣天使古堡、智慧之神教堂、圣玛利亚大教堂、科洛西姆竞技场、凯撒庙、圣天使桥、图拉真纪念柱、西班牙宫、威尼斯宫、帝国宫、元老宫、蒂都凯旋门、凯旋柱、特拉亚诺市场、古罗马广场、人民广场、总统府广场、无名英雄纪念碑,等等,难以一一尽数。 午饭后,参观市中之国 -梵蒂冈。 梵蒂冈 位于罗马城内西北角,特韦雷河西岸;是 天主教世界的中心 ,教廷的所在地。公元八世纪中叶形成罗马教皇国,梵蒂冈是教皇的住所; 1870年,教皇国并入意大利,1929年梵蒂冈成为教皇主权国家。其领土内主要有:圣彼得广场、圣彼得大教堂、西斯廷教堂、阿比西尼亚神学院、列高利博物馆、艺术陈列馆、首长官邸、广播电台、教皇图书馆,以及建于十六世纪的天文台等。其中,教皇图书馆建于十五世纪,是著名的收藏早期手抄本和古版本的图书馆,内有一本十七世纪绘制的手抄本《中国地图》。 列高利博物馆 ,建于公元前五世纪末期,是 世界上最古老的博物馆 ,有 12个陈列馆和5个艺术长廊,内有大量雕像、石膏像和油画。 进人梵蒂冈国门,即为 圣彼得广场 。广场呈椭圆形,可容纳 50万人。地面用黑色小方石块铺砌,四周为半圆形大理石柱廊环抱,柱高18米,共4排284根;中央为一方尖碑,高30米,左右各一大喷泉。回廊与圣彼得大教堂两旁的建筑相连。 圣彼得大教堂 始建于尼古拉五世教皇年间,历时 150多年才最后完成;是梵蒂冈的中心,为文艺复兴和巴洛克艺术的殿堂,是米开朗基罗、拉斐尔、勃拉芒特和小桑加洛等大师们的杰作;可容纳5万人。由5个建筑群组成,圆穹隆顶直径42米,顶尖为十字架,总高137米,是 世界上最大的天主教堂 ,也是梵蒂冈的教廷教堂,又名圣百名禄大教堂。正门两侧,立有拿着钥匙的圣彼得雕像和手持宝剑的圣彼得雕像。教堂内,共 5个长廊大厅,地面用名贵的斑岩铺就,花纹别致,光滑明亮。内部处处都是精美的雕刻、壁画和嵌镶画。其中,米开朗基罗的大理石 雕像《母亲》 ,为 教堂的镇山之宝 。中央大厅有一尊圣彼得青铜像,其右足异常光亮,乃信徒经常抚摸和亲吻所致。厅顶天花板装饰得金碧辉煌,精致华美。廊内侧排列着 140尊人物雕像,规模宏大,气势雄伟。大教堂四壁有小教堂、祭坛和雕像。 之后,到罗马市区,参观君士坦丁凯旋门和罗马 -斗兽场。 君士坦丁凯旋门 ,是诸多古凯旋门中最大的一座,建于公元四世纪,为古罗马式。门高 28米,有四根半露圆柱和三个拱门组成,雄伟壮观。其上刻有歌颂君士坦丁丰功伟绩的各种图案和人物浮雕。 古罗马斗兽场 ,建于公元一世纪;呈战舰状,用于人与兽厮杀。高 57米,共4层,可容纳5-8万名观众。其立柱的装修风格多样,有多立斯式、爱奥尼亚式、科林斯式。 然后,乘车观光希腊神庙、图拉根石柱(罗马柱)、古罗马集市废墟和凯撒神庙等。 其后,来到 威尼斯广场 。该广场是 罗马最大的广场 ,位于内城中心跑马场街。广场南面有维克多 ·埃马努埃尔二世的大理石纪念碑,此人是意大利统一后的第一个国王。东边有威尼斯保险公司;西边有威尼斯大厦,系文艺复兴式建筑,曾先后为威尼斯共和国大使官邸、墨索里尼官邸、艺术博物馆。入内参观,之后登上祖国祭坛,观看燃烧的长明。 傍晚,来到 特来维喷泉 ,俗称 许愿泉 。原为公元 19年古罗马修建的一条水道,称之为“ 童贞洁白之水 ”,十八世纪整修重建成喷泉,高26米,中央有三尊石像,中为海神,左边图案象征富饶,右边石像象征安乐。喷泉水量丰富,供给几个广场喷泉用水,绰绰有余。不少游客背向喷泉,抛掷硬币,以求吉祥、幸福。 晚间,来到罗马北 40公里处,入住 Pratolungo 酒店。 22日,沿海边北行,海拔约10米。沿途为森林,间有农田。中午在“北京餐馆”就餐。 下午,来到靠近利古里亚海的比萨,参观比萨大教堂。比萨是科学家伽利略的诞生地。城内多教堂、洗礼堂、塔楼、钟楼,为古罗马式和哥特式风格,装饰雕刻精细。 比萨大教堂 主要由大教堂、钟塔和洗礼堂组成。其中, 比萨教堂斜塔 最为出名, 1987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该塔是大教堂的一座钟楼,是比萨共和国为纪念战争胜利而建,建筑风格为早期罗马式。塔由大理石砌成,呈圆筒状,高约55米,共八层,最上一层为钟亭,其余各层是空廊。该塔,1174年动工,由于地基浅而松软,建到第三层时发生倾斜,纠正未果,于是停建;一个多世纪之后,再次开工,至1350年完工,历时长达170余年。几个世纪过去了,因伽利略的自由落体试验而闻名,其间还经历过地震,斜塔依然巍然不动,真乃奇迹,传为美谈。 而后,继续沿海边北行,至拉斯佩齐亚,翻越亚平宁山,经数个隧道,垭口海拔 650米。下山来到 皮亚琴察 ,海拔 60米。入住Class饭店。
个人分类: 观光游览|1864 次阅读|0 个评论
欧洲回眸(十六):电影中的罗马贝尼尼地标:土气水火
热度 1 huaqx2016 2019-1-14 10:48
欧洲回眸(十六):电影中的罗马贝尼尼地标:土气水火 - 华庆新 - 笔者在另一博客文章 《 雕刻大师贝尼尼 - 再造罗马的功臣 》介绍了雕刻大师、建筑大师贝尼尼的佳作。其实他还参与建造了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整个罗马城都留下了他的雕刻建筑印记。 该文介绍贝尼尼奉献给宗教、给民众的大型建筑、雕像, 本文将其中一段编为单独一篇短文,就 丹 · 布朗的 电影小说中罗马的贝尼尼雕像景点介绍几句。当然,半世纪前电影《罗马假日》是以罗马各色景点作为铺垫背景,融汇知名景点于故事情节之中,成为经典电影,令人难忘! Rome was not built in a day 。学英语的都不会忘记这话。是的,罗马非一日建成。历经几千年古罗马历代帝王,到意大利之父埃曼纽二世,再到万千罗马民众,都对这座当今最盛名的城市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有一人不该被忘记,这就是 17世纪初中的贝尼尼。过去的意大利 五万 里拉钞票上印着贝尼尼头像,还印着: “ 他对罗马城,不是贡献巨大,而是再造了罗马。 ” 此外,他还设计了维 也纳的美泉宫,一座比凡尔赛宫小些但更精致的翻版。环顾世界,没有哪位雕刻家给一座城市打下如此的标记! 2003年美国作家丹 · 布朗的小说 《达 · 芬奇密码》 出版,并以 750 万本的成绩打破美国小说销售记录,成为有史以来最卖座的小说。小说集合了侦探,惊悚和阴谋论等多种风格,把读者观众媒体带进罗浮宫,激起了大众对某些宗教理论的普遍兴趣。 如果说小说和电影《达 · 芬奇密码》再造了达 · 芬奇的神秘,继后的电影《天使与魔鬼》则把贝尼尼的雕像作品捧为科学的圣殿和标识。电影以梵蒂冈为场景,而罗马的四座祭坛都是贝尼尼的作品。 其实此小说发表在前,而电影出品于后。 《 天使与魔鬼 》( Angels and Demons )這部小說和丹 ·布朗的其它作品相似,所有情節都發生在一天之內,由一件謀殺案開始,然後快速展开剧情,快節奏穿梭許多欧洲的知名場景。小說的故事內容,牽扯到一個古老組織光明會與罗馬天主教會之間的冲突。这个光明会相当于现代的宗教极端组织、恐怖组织,却有诸多科学家参与。小说內容涉及宗教和科学之间的爭议,故事情節隨著一個企圖趁选举新任教宗時炸毀梵蒂岡的陰謀展開。《 天使与魔鬼 》小說虛構了四座「科學祭壇」,分置在罗馬东南西北四個角落,各自對應四大元素中的:土、氣、水、火,構成一條通往「光明教堂」的「光明路徑」。而这四大元素又隐含在贝尼尼的雕刻作品中雕像的手指方向。 据小說指稱,為躲避梵蒂岡教宗追查,保護光明會祕密,「科學祭壇」用宗教藝術品掩飾。而贝尼尼以及早逝的拉斐尔,还有许多知名科学家、艺术家都是光明教的秘密成员。【当然,这都难以考据查证!】 土 :基吉小聖堂( Chigi Chapel)的《哈巴谷與天使》(Habakkuk and Angel,请见图1); 气 :圣彼得广场方尖碑下的《西風》( West Ponente,见图2); 水 :納沃納廣場的四河噴泉(本文图 3-5) 火 :维多利亚聖母教堂( Sa nta Maria della Vittoria)的《 圣特丽莎的恍惚 》(Ecstasy of Saint Teresa ,见笔者另一博客文章《 雕刻天才贝尼尼的艺术杰作 》图 6) 《天使與魔鬼》電影版於2009年5月公映。 主演仍為 《达 · 芬奇密码》的主演 湯姆 · 漢克斯,他和导演还前往故事中主要的研究設施:歐洲粒子研究中心進行參觀,见证威力驚人的反物質,並穿插进電影片段。拉斐尔 35岁英年早逝,遗言就是埋进基吉小教堂,是为土塚。圣彼得广场方尖碑下,有每45度共八个方位的图标,其中西风正指向圣彼得大教堂,此即西风。“ 圣特丽莎的恍惚”雕像,描写圣女心中燃起了情爱之火而不能自制,暗指 ‘火’。四河喷泉代表水,更是显而易见的。至于四尊雕像的哪位手指揭示奥秘,则费思量! 图 1 基吉小聖堂【土】 图 2 聖彼得廣場方尖碑下的《西風》【气】 图 3 四河噴泉之恒河雕像(左右侧视) 【水】 图 4 四河噴泉之多瑙河雕像(左)、尼罗河雕像(右) 【水】 四河喷泉在纳瓦纳广场,离天使堡、天使桥不远。四河喷泉介绍请见博客: 游欧洲 品艺术(五 ) :雕刻大师贝尼尼 - 再造罗马的功臣 或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031747do=blogid=1137291 图 5 左:南美拉普拉他河雕像,右: 四河喷泉之中的方尖碑【水】 图 6 《圣特丽莎的恍惚》雕像, 维多利亚聖母教堂( Santa Maria Della Vittoria) 不过,我感觉这个电影从头到尾恐怖黑暗,阴森森的,又穿插许多明目张胆的暗杀镜头,虽然有贝尼尼的雕刻大作,也没能好好让观众欣赏。似乎太刻意描绘期间的阴谋和环环相扣的凶杀,大大减弱了电影应有的艺术品位和良好情趣。当然电影对梵蒂冈接棒选举和其中的宗教礼仪内部运作,对背后的利益团体殊死角力的描绘,令人过目难忘。小說和电影最后虽然沒有明確寫出「光明教堂」位在何方,不過明顯直指知名的聖天使城堡,它正在这四个祭坛的十字交叉位置中心(图 7) 图 7 站在埃曼纽二世桥下远望圣天使堡和圣天使桥 聖天使城堡和圣天使桥位于圣彼得大教堂东方,可说是罗马最古老的城堡和罗马最美丽的古桥。限于本文篇幅,笔者已有专题介绍《 欧洲回眸(十一):罗马苍穹下:罗马最美丽古桥 最悠远古堡 》。而贝尼尼正是在圣天使桥上雕刻出两座形态各异的天使,为这罗马最美桥梁增添光彩。(电影 《天使與魔鬼 》可在视频网站搜索观看。) 下文将专题介绍 《 丹 • 布朗的电影《但丁密码》及小说《地狱》评介 》 (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2a26c930102wn33.html ),那是 丹 • 布朗的第三部电影。其中会重点介绍相关佛罗伦萨的景点。 2013年12月5日于克利夫兰,2019年1月上传于波士顿
个人分类: 旅游游记|9715 次阅读|1 个评论
游欧洲 品艺术(五):雕刻大师贝尼尼-再造罗马的功臣
huaqx2016 2018-9-27 10:34
游欧洲 品艺术(五):雕刻大师贝尼尼-再造罗马的功臣 - 华庆新 - Rome was not built in a day。学英语的都不会忘记这话。是的,罗马非一日建成。历经几千年古罗马历代帝王,到意大利之父埃曼纽二世,再到万千罗马民众,都对这座当今最盛名的城市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有一人不该被忘记,这就是17世纪初中的贝尼尼。意大利老人都还记得现在被欧元取代前的意大利 五万 里拉钞票上的贝尼尼头像,记得上面印着: “ 他对罗马城,不是贡献巨大,而是再造了罗马。 ” 作为当时最知名的雕 刻家、建筑师,贝尼尼从 20岁开始就雕塑了传世杰作, 如笔者在另一博客文章 《 游欧洲 品艺术(四)贝尼尼的雕刻杰作:博尔盖赛博物馆 》 (点击可读)介绍的陈列在博物馆的佳作。其实他还参与建造了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整个罗马城都留下了他的雕刻建筑印记。此外,他还设计了维 也纳的美泉宫,一座比凡尔赛宫小些但更精致的翻版。环顾世界,没有哪位雕刻家给一座城市打下如此的标记! (一)奉献给宗教的贝尼尼雕像 圣彼得大教堂的广场回廊如张开的双臂拥抱游客,拥抱世界。圣彼得大教堂竣工后,教皇委托贝尼尼充实教堂内部,并在教堂外部设计一个广场(圣彼得广场)。贝尼尼不无得意地说:“没有比两臂拥抱的姿势更好的设计方案了”。是的,广场“两臂”的四排多立克柱式(希腊三种柱式之一)的廊柱上,贝尼尼设计了140个先知的雕像。两个不同时代的教堂与广场,边建设边修改,没有整体规划,但贝尼尼将两者融汇为一个整体。现在这建筑既标志天主教拥抱全世界5.6亿信众的宽大胸怀,也标示着历代教皇君临天下的威严气势。贝尼尼以其艺术将两者表达到极致! 圣彼得大教堂是罗马(或说是梵蒂冈)的首要地标,贝尼尼为它增添了浓墨重彩! 图 1 从圣彼得大教堂顶部俯瞰贝尼尼设计的广场和回廊,张开双臂,确实精妙而恢弘 图 2 贝尼尼设计的回廊细部。虽然这先知不是他所雕刻,但都是他设计指导学生完成的 走进圣彼得大教堂,穹顶和总体设计是米开朗哲罗的杰作,继后的华盖等内装饰则由贝尼尼完成。 图3 圣彼得大教堂内景 包含华盖 图4 贝尼尼设计的教皇就坐的华盖 1503 年,当时的教皇尤利乌斯二世决定重建圣彼得大教堂,而那时还没有意大利,只有五个相对强大的公国:罗马、佛罗伦萨、威尼斯、米兰、那不勒斯。开始的战争慢慢被外交争斗、艺术比拼所取代,教皇从‘外国’ 佛罗伦萨‘挖墙脚 ’ 请来了米开朗基罗和拉裴尔。而每个教皇都有自己的个性,就像每位国家领导人都有自己的主张,梵蒂冈的设计和建造没有总体规划开会论证。而贝尼尼正是从文艺复兴大师手中接棒,要完成这 ‘ 罗马帝国崩溃后,最大的一项建设工程 ’ 。可是他的内部设计似乎全然吻合先前大师的设计思路,使现在观众看到一座里外辉煌的世界最大天主教教堂。他为教皇设计的座椅 “ 华盖 ” ( Baldacchino ,图 4 )高 29 米,比三层楼还高,以青铜,包金修建,华盖下面是圣彼得墓葬入口,后面是圣彼得的宝座、雕像和透光窗户(图 5 ) 图5 左 华盖后面靠墙的圣彼得宝座 右放大的左图左下侧雕像头部 也正由于意大利五强的外交艺术比拼成为争霸所在,教皇对艺术家的尊崇也极大提高了他们的社会地位。文艺复兴后,艺术和艺术家都得到高度肯定。贝尼尼在这些知名艺术家中早就以神童闻名天下,也善于公关结交,他与历届教皇关系远非他人所比。贝尼尼又对天主教十分虔诚,对教皇的委任十分尽心,也才有现在这些流芳万世的杰作。华盖是他 1624 年接手( 26 岁),到 1635 年( 37 岁)完成,他把他的青年时段奉献于此。而图 5 所示的 圣彼得宝座,则是为基督的首座大弟子圣彼得设计的教坛,是贝尼尼 1656年到1666年(58-68岁)老年后的主要雕刻杰作。细看图5右侧那老人头部脸部表情,他双目紧闭,是在回想自己一生的经历,在回味一辈子的甘苦,还是平静地表达对人世间的博爱?人们尽可以凭自己的想象发挥,而后面的光芒和整个天使飞翔在云端的造型,都给人以庄重祥和之感,令人不由得地崇拜这神圣的宗教,崇敬这伟大的艺术创作。而与此同时,他也在圣彼得大教堂外规划设计修建双臂回廊,这教堂内外建设都是贝尼尼的不朽功劳,他也就此完成历代教皇的重托,以艺术 宣扬天主教的胜利。 从他 1624 年开始倾力打造华盖,实际上他已经成为圣彼得大教堂的总设计师、雕刻家兼建筑主任。回廊上高耸云端的先知,并不是他本人亲力亲为,因为那时他已六十开外,但设计思想、理念都出自他。具体雕刻则由学生团队完成。他是位旷世奇才,活到 80 岁,为重建罗马城,劳苦辛勤工作近 60 年。贝尼尼的雕刻精美,数量惊人,规模也远超所有前人。残破的罗马,由于贝尼尼的大量精美绝伦的创作和后人秉承的风格,把罗马打造成一个充满绚丽豪华装饰的现代世界级都市。 正由于贝尼尼的盛名以及和历届教皇的良好关系,教皇们都竞相请他为教皇设计建造陵墓陵寝,为教皇雕刻他们的半身像。其中出名的有 1632 年雕刻的 席皮奥内 ·博 尔 盖塞红衣大主教, 1627-1647年间修建的教皇乌尔班八世陵寝,有1657年雕刻的教皇亚历山大七世半身像,1671-1678年又建造了亚历山大七世的陵墓,通高12米,是一组有数名女子婴儿陪衬的大型雕刻。这都可说成是他对他笃信的天主教的奉献。除此之外,他还雕塑了 法国皇帝路易十四的雕像( 1665年,现存凡尔赛宫)。 (二)奉献给民众的贝尼尼雕像 除去贝尼尼的宗教题材雕塑,他还奉献给罗马民众以街头、广场、桥梁雕塑。代表作是四河喷泉。 图 6 四河喷泉之恒河雕像左右视角不同凸显肌肉的不同 四河喷泉( Fontana dei fiumi )位于纳沃纳广场( Piazza Navona ),是罗马的十几个主要广场之一。公元一世纪曾是古罗马的图弥山竞技场,后来演变为市场。贝尼尼的设计和全面改造,使这里成为罗马的最出名广场之一,它建于 1651 年,是贝尼尼的重要公众雕塑作品之一。它以 17 世纪知道的全世界 “ 四条大河 ” 为代表,雕建了四个大理石巨人作为‘代言人’。纳沃纳广场是南北走向的长方形广场,四河喷泉在纳沃纳广场中部,其上是一方尖塔。 它们 分别代表:亚洲的恒河(位于东南角)、欧洲的多瑙河(西南角)、非洲的尼罗河(东北角)和美洲的拉普拉塔河(西北角)。其中以恒河巨人造型最突出最大气,是四河雕像之冠。如图 6 所示,巨人目光平静,俯瞰大地,肌肉雄健,是伟男子。 根據印度神話,恆河是從印度教三大主神中的 濕婆神 (Shiva) 腳下流出的河流,並且是女神居住的地方, 含 ‘ 不滅 ’ 、 ‘ 永恆 ’ 之意。 恆河位於印度北部,全長 2,500 公里。 其实亚洲第一长河是长江,可能当时欧洲并不知晓其长度。 图 7是欧洲多瑙河雕像,多瑙河 源自於德國黑森林中的小溪,全長 2850 公里,是歐洲第二大河流。多瑙河流經德國、奧地利、匈牙利等十多個國家, 到罗马尼亚三角洲汇入黑海, 是世界上橫跨最多國家的河流。多瑙河雕像的肢體動作誇張, 不过整个造型中规中矩,还很端庄,是否无心中流露出贝尼尼对欧洲文明的崇敬。图 8是 尼羅河 雕像,但无法看到脸部。很奇怪的是 尼羅河雕像的頭 和 臉被 一 塊 遮羞 布遮 住 ,左手則試圖將布 扯 開,是 否 不願看到尼羅河泛濫成災的情景。 尼罗河 全長 6700 公里,是世界上最長的河流,源於非洲中部, 由北向南 穿過蘇丹 与 埃及,注入地中海。尼羅河流經的 东非大裂谷孕育了古人类,也为古 埃及人 提供 創造 当时 高度文明的基石。 图7 多瑙河 雕像 图8 尼罗 河 雕像 下面图 9是 拉 普 拉他河 雕像,此河 全長 4700 公里,是南美第二大河,也是南美洲的經濟支柱,灌溉了周邊肥沃的土壤。拉 普 拉他河雕像以 光头 仰臥的姿態靠在噴泉上,左手手臂朝著天空延伸。 贝尼尼在每个巨人雕像下设计了喷水口,源源泉水既象征这孕育四大洲文明的长河,也以潺潺水流为巨型石雕增添灵动生气!贝尼尼 以擬人化的巨人雕刻呈現出四河特色,並利用椰子树和動物來表示各地的風景。 图9 拉 普 拉他河 雕像 图 10 四河喷泉和方尖碑 纳沃纳广场北面 目前的 喷 泉完成于 1878 年 , 增加了 “ 海神波塞冬与章 鱼 搏斗 ” 雕塑(图 10)。因为在四河喷泉南面,本来有1653年贝尼尼雕刻的摩尔人雕像,后增加北面雕像以达到广场总体布局的平衡。天神宙斯(Zeus或罗马神话的Jupiter)有海神波塞冬(希腊神话的Poseidon或罗马神话的Neptune)和冥王普鲁托(Pluto)两兄弟,三者分管天地、海洋和阴间。 “ 海神波塞冬与章 鱼 搏斗 ”组 雕,彰显神威的海神手拿三叉戟正刺向代表恶魔的可怕章鱼,周围是女神、海马和小天使作陪衬,雕刻得十分精美。 摩 尔 人 喷 泉 ( Fontana del Moro ) 位于广场南端,早先由 Giacomo della Porta 设计 于 1575 年 , 有海豚和四个特里同。 1653 年由贝尼尼增加了摩 尔 人雕像。 1874 年 , 原雕像被移往他处 , 代之以 复 制品 陈 列在广 场 上。贝尼尼雕塑的特里同 是个肌肉发达的古希腊罗马神话中未成年海神, 为 人鱼形状,有四个海豚尾翼。如图 11所示,建于1642年。他头部后仰,双臂举海螺饮水并喷射出水流。下面又有四只倒立的海豚尾巴支撑,构思奇特。海豚尾巴上,有教皇头饰与十字交叉的钥匙和巴贝里尼蜜蜂纹章。 而现在安放在广场南端的组雕,刻画一个非洲人 (或者是北非的摩尔人), 站在海螺壳中 , 与一只海豚 摔跤 , 周 围 是四个 特里同,四周是 玫 瑰色 大理石 喷 泉池中,称为摩尔人组雕。不过现在我看到的特里同,不如贝尼尼亲手雕刻的鲜活灵动,因此我还是选取不在纳瓦纳广场的雕像,而是被挪出广场的贝尼尼原作(图 11),目前在巴贝里尼宫门前。而巴贝里尼宫 (现在是 Galleria Nazionale d'Arte Antica),也是贝尼尼为教皇乌尔班八世的巴贝里尼家族所帮助设计兴建的。 贝尼尼作为 早期杰出的巴洛克艺术家,其艺术创作据动态特征,在形式上喜欢把物体的扭曲化的表象化,给人以幻想的空间效果。 图 11海神组雕在纳瓦纳广场北端 图 12 特 里同 雕像 其实贝尼尼在罗马设计的第一个喷水池是海王子喷水池 (1640年),此外 破船 喷 泉 ( Fontana della Barcaccia )也是贝尼尼父子二人合作完成的。 图 13 破船 喷 泉四周总是人流不断 罗马的知名景点西班牙台阶( Spanish Steps)下端的破船噴泉 ,相传是因为 1598年罗马发大水,竟然有条破船从台伯河被冲到此, 喷泉则由教皇烏尔班八世委託貝尼尼父亲改建的 , 為廣場增加了歡樂气氛。我初看这破船,还以为是一条肚皮朝上的大鱼,瞪着大眼。再看则不然,是设计優雅的噴泉,很有流動感。更早先的噴泉很小,不起眼 。 贝尼尼的父亲彼得 · 贝尼尼將原來的噴泉外圍作了一條半淹在水池中的船 , 噴泉的水先流入破船 , 再從船的四邊慢慢溢出 , 而整座噴泉几乎和街面齐平 , 似乎真像是漏水破船行將 沉 入地面。贝尼尼父子二人最终在 1627年完成建造,为罗马增添一处欢快的景点。而 西班牙廣場也曾經出現在 奥黛丽 ·赫本主演的经典电 影 《罗馬假日》的場景中 。 (三)电影小说中的贝尼尼雕像 2003年美国作家丹 · 布朗的小说 《达 · 芬奇密码》 出版,并以 750 万本的成绩打破美国小说销售记录,成为有史以来最卖座的小说。 小说集合了侦探,惊悚和阴谋论等多种风格,把读者观众媒体带进罗浮宫,激起了大众对某些宗教理论的普遍兴趣。 如果说小说和电影《达 · 芬奇密码》再造了达 · 芬奇的神秘,继后的电影《天使与魔鬼》则把贝尼尼的作品捧为科学的圣殿和标识。电影以梵蒂冈为场景,而罗马的四座祭坛都是贝尼尼的作品。 其实此小说发表在前,而电影出品于后。 《 天使 与 魔鬼 》( Angels and Demons )這部小說和丹·布朗的其它作品相似,所有情節都發生在 一天 之內,由一件謀殺案開始,然後快速 展开剧 情 ,快 節奏穿梭許多 欧 洲的 知名 場景。 小說的故事內容,牽扯到一個古老組織光明會與罗馬天主教會之間的冲突。这个光明会相当于现代的宗教极端组织、恐怖组织,却有诸多科学家参与。小说內容涉及宗教和科学之间的爭议,故事情節隨著一個企圖趁选举新任教宗時炸毀梵蒂岡的陰謀展開。《 天使与魔鬼 》小說虛構了四座「科學祭壇」,分置在罗馬东南西北四個角落,各自對應四大元素中的:土、氣、水、火,構成一條通往「光明教堂」的「光明路徑」。而这四大元素又隐含在贝尼尼的雕刻作品中雕像的手指方向。据小說指稱,為躲避梵蒂岡教宗追查,保護光明會祕密,「科學祭壇」用宗教藝術品掩飾。而贝尼尼以及早逝的拉斐尔,还有许多知名科学家、艺术家都是光明教的秘密成员。当然,这都难以考据查证。 土:基吉小聖堂( Chigi Chapel)的《哈巴谷與天使》(Habakkuk and Angel,请见图14); 气:圣彼得广场方尖碑下的《西風》( West Ponente,见图15); 水:納沃納廣場的四河噴泉(本文图 6-9); 火:维多利亚聖母教堂( Sa nta Maria della Vittoria)的《 圣特丽莎的恍惚 》(Ecstasy of Saint Teresa ,图16,见笔者另一博客文章《 游欧洲 品艺术(四)贝尼尼的雕刻杰作:博尔盖赛博物馆 《天使與魔鬼》電影版於2009年5月公映。 主演仍為 《达 · 芬奇密码》的主演 湯姆 · 漢克斯,他和导演还前往故事中主要的研究設施:歐洲粒子研究中心進行參觀,见证威力驚人的反物質,並穿插进電影片段。拉斐尔 35岁英年早逝,遗言就是埋进基吉小教堂,是为土塚。圣彼得广场方尖碑下,有每45度共八个方位的图标,其中西风正指向圣彼得大教堂,此即西风。“ 圣特丽莎的恍惚”雕像,描写圣女面对小爱神的情爱利箭,心中燃起了爱欲之火而不能自制,暗指 ‘火’。四河喷泉代表水,更是显而易见的。至于四尊雕像的哪位手指揭示奥秘,则费思量! 图 14 基吉小聖堂 图 15 聖彼得廣場方尖碑下的《西風》 下面这座保存在罗马维多利亚圣母大教堂的《圣特丽莎的恍惚》雕像,是贝尼尼雕刻的另一丰碑。它刻画圣女特丽莎在爱神面前迷离的眼神和面部恍惚复杂的表情,确实是贝尼尼的妙手给大理石以新的生命。他的雕塑技艺在 50岁时达到又一顶峰。 图 16 《圣特丽莎的恍惚》雕像 不过,我感觉这个电影从头到尾恐怖黑暗,阴森森的,又穿插许多明目张胆的暗杀镜头,虽然有贝尼尼的雕刻大作,也没能好好让观众欣赏。似乎太刻意描绘期间的阴谋和环环相扣的凶杀,大大减弱了电影应有的艺术品位和良好情趣。当然电影对梵蒂冈接棒选举和其中的宗教礼仪内部运作,对背后的利益团体殊死角力的描绘,令人过目难以。小說和电影最后虽然沒有明確寫出「光明教堂」位在何方,不過明顯直指知名的聖天使城堡 (图 15 ) ,它正在这四个祭坛的十字交叉位置中心. 图 17 站在埃曼纽二世桥下远望圣天使堡和圣天使桥 聖天使城堡和圣天使桥位于圣彼得大教堂东方,可说是罗马最古老的城堡和罗马最美丽的古桥。阁下有时间其点击: 欧洲回眸(十一):罗马苍穹下:罗马最美丽古桥最悠远古堡。 笔者有专题介绍。而贝尼尼正是在圣天使桥上雕刻出两座形态各异的天使,为这罗马最美桥梁增添光彩。(电影 《天使與魔鬼 》可在视频网站搜索观看。) 图 18 五万里拉的原意大利纸币印着贝尼尼30多岁时的自画像和特里同雕像(图12) 诚如我在上文所说:贝尼尼是天才,又长寿,特别勤奋,当然高产。漫步罗马街头,他的作品随处可见;又为九位教皇工作达 60年;用一件件杰作把罗马点缀成一座 巴洛克 式的城市。贝尼尼是罗马之子,又是罗马之父;既是罗马艺术灵气之子,又是再造罗马的大功臣。贝尼尼无罗马,难以成就其绝世天才;罗马无贝尼尼,难以显示今日辉煌,再享万城之城的辉煌与荣耀。在贝尼尼之后, 新建筑大量涌现,古遗迹一一出土:罗马广场在十九世纪被挖掘出来,只适合放羊,而现在是罗马最著名的旅游热点之一。罗马帝国时代的元老院、神庙、纪念堂、凯旋门等数十座古代建筑遗迹,也在十九世纪被再发现并加以保护。 到二十 世纪,罗马全城被列为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罗马确实非一日建成,罗马建成亦非一人之功。但贝尼尼可谓最大功臣,他的巴洛克式的建筑、雕刻永留人间! 最后说句玩笑话:希望现在的 3D技术不久将会打印复制出贝尼尼等雕刻天才的绝世雕像! 2013年12月5日写于克利夫兰,2018年9月26日修改上传
个人分类: 艺术文化|892 次阅读|0 个评论
从罗马到佛罗伦萨
Mech 2018-4-19 07:47
乘高速列车,从罗马到佛罗伦萨只需要 1.5 小时。车厢里人很少,座位坐了不到两成。我买的二等座,不知道一等座有什么不同。列车的名字叫红箭,最高时速接近 250 公里。这样风驰电掣地开,拍照估计拍不好,因此干脆没有拍。 意大利人口似乎集中在城市。这段距离只有两个很小的村子和一个稍微大些的镇子。因此有些人烟稀少的感觉。 山多水少。高速列车过山洞压力有变化,耳朵不太舒服。小河好像只看到两条。有些像我生长的北方。 平地一望无际,颜色比较单调。没有种东西的就是黄色,种了的是绿色,或者绿色还开着黄花。 很多时候也看不到多远,绿树或道路建筑档住了视线。 总之,没有什么好看的。
个人分类: 风光过眼|2989 次阅读|0 个评论
罗马行2015博文汇总
Mech 2018-2-3 20:17
因为转机,在罗马前后停留了三个半天。这是我喜欢的城市。准备找机会住上半年。这 3 日的走马观花,算是打前站实地考察吧!如果还有机会去的话。 32 篇博文及其链接如下。 罗马中转:功课篇 罗马中转:计划篇 罗马中转:第一日 罗马共和国广场 罗马许愿池 罗马万神殿及其他 罗马圣母与殉道者大教堂 罗马纳沃纳广场 罗马圣王路易堂 罗马圆柱广场及其他 罗马天使和殉道者圣母大教堂 罗马中转:第二日 罗马竞技场 罗马君士坦丁凯旋门 罗马古城市广场:神庙遗址 罗马古城市广场:凯旋门和大殿等 罗马古城市广场:全景 罗马古城市广场望周边教堂 罗马中转:第三日 罗马圣彼得大教堂:外观 罗马圣彼得大教堂:雕塑 罗马圣彼得大教堂:油画 罗马圣彼得大教堂:华盖 罗马圣彼得大教堂:其他 罗马特拉斯波提纳圣母堂 罗马圣天使城堡 罗马圣天使桥 罗马埃马努埃莱二世桥及其周边 罗马圣母大殿:外观 罗马圣母大殿:内部 罗马圣母大殿:雕塑 罗马街景 Addio, Roma!
个人分类: 风光过眼|2501 次阅读|0 个评论
罗马街景
热度 1 Mech 2018-1-6 09:50
走在路上或乘在车上随手拍的照片。
个人分类: 风光过眼|4417 次阅读|2 个评论
罗马中转:第三日
热度 1 Mech 2017-12-19 20:26
这是两年前的日志。《 第一日 》和《 第二日 》早就贴出了。最后一天忘记贴了。抄抄冷饭。 第三天是凭空多出来的,用来补课,去比较远的圣彼得大教堂和天使城堡一带。为此需要乘地铁。在宾馆结账寄存行李后出门八点多,地铁很挤,虽然没有上海高峰时候人多。不过秩序比较乱,第一列车没有挤上去。下车又按照地图走了一段。其实随着人流走就可以,只是在去博物馆还是大教堂分岔时要看一下地图。 虽然时间还算早,但已经排了很多人。大概是我意大利排得最长的队,比佛罗伦萨圣母百花大教堂排的队还长。我前面是团中国游客,后面是对白人情侣。我请他们帮我以大教堂为背景拍张照片,也提议帮他们合影。人很多,但队伍走得还快。终于进了大教堂。很壮观,事实上是最大的教堂,最后一天很适宜,压轴大戏。大教堂看得比较仔细。结束后觉得不去其它收费的区域了。 在去天使城堡时,遇到一个人请我帮忙拍照,我顺便也请她帮我拍一张。路过个教堂, 特拉斯波提纳圣母堂, 进去转转,也休息一下。 天使城堡没有进去。在外面看看。天使桥也很有特点。 为保险,原道返回乘地铁。不过还是出错了。感觉人越来越少,有些不对。问一下,果然错了。后来就不断地询问,总算找到地铁站了。 回到火车站后,先找到去机场大巴的车站,以免带着行李走错路。 还有时间,再去大圣母大教堂。先看见教堂的背面,以为不开门。后来走到前面,走进去。也很不错,但有些匆忙。 离开教堂,去宾馆取行李,上大巴去机场。罗马中转结束。
个人分类: 风光过眼|2463 次阅读|6 个评论
罗马埃马努埃莱二世桥及其周边
Mech 2017-11-2 08:32
圣天使桥附近,还有座桥,埃马努埃莱二世桥 ( PonteVittorio Emanuele II ) 。该桥为埃马努埃莱二世大街 ( CorsoVittorio Emanuele II, Rome ) 的西北起点, 1911 年开始修建。埃马努埃莱二世 ( VictorEmmanuel II of Italy ) 为第六世纪后首位统一的意大利国王, 1861 年登基。虽然是现代桥梁,在圣天使桥旁,也不违和。 桥头和桥上有些雕塑。 周边建筑,随手拍几张照片。 与圣天使城堡隔河斜对的那个穹顶是佛罗伦萨人的圣约翰圣殿 ( SanGiovanni dei Fiorentini ) 。
个人分类: 风光过眼|3187 次阅读|0 个评论
罗马圣天使城堡
Mech 2017-10-14 08:28
从圣彼得广场沿着协和大道东行,过了 特拉斯波提纳圣母堂 ,就到了圣天使城堡 ( Castel Sant’Angelo ) 的南门。对着 圣天使桥,桥以后另写。 圣天使城堡最初是罗马皇帝哈德良 ( Hadrian ) 在公元二世纪建筑的陵墓,安葬了多位罗马皇帝。公元四、五世纪成了抵御西哥特人和东哥德人入侵的城堡。公元六世纪,黑死病肆虐,教皇格里高利一世 ( Gregory I ) 在城堡上方仿佛看见大天使 ( Michael ) 持剑飞翔,认为是天使抗击病魔。随后瘟疫结束。于是有了圣天使城堡之名。后来陆续改建,成为教皇的宫殿,并与梵蒂冈有暗道相通。也用作监狱,据说在此羁押过布鲁诺。现在为国家博物馆。圣天使城堡声名鹊起也部分因为出现在电影《罗马假日》和小说《天使与魔鬼》中。 城堡上的大天使像,始于文艺复兴时期。 16 世纪是石像, 18 世纪换成铜像。 顺便一提,在圣天使城堡东,有圣女凯瑟琳娜 (SantaCatharina) 像,事迹我不详。
个人分类: 风光过眼|6031 次阅读|0 个评论
古典时期遗产
热度 2 lvnaiji 2017-10-11 10:12
吕乃基 古典时期,(或称为古典时代)是对希罗世界(以地中海为中心,包括古希腊和古罗马的一系列文明)文化史的广义称谓。古典时期留给后人丰富的遗产。 1. 就近代科学革命而言,希腊的遗产主要是以下方面: 在 本体论 上,确认独立于人的存在或实体。有一个独立于人的存在,也就意味着有一个独立于存在的人。人,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奇迹。 在 认识论 上,认为存在是可以认识的。首先是主客体分离。虽然并不彻底,但毕竟是萌芽和开端。近代科学革命走向主体和客体的彻底分离。其次,所谓可以认识,就是发现事实,揭示规律和必然性,不论是因果决定论还是目的论。由此逐步形成一直延续到晚近的哲学传统:从变化中寻找不变者,由纷繁的现象揭示本质和规律。这就是“有底之思”,是近代科学兴起与发展的根源之一。 在 方法论 上,由直觉提出“始基”、“本原”、“公理”,随后演绎推理。 在 心智取向 上,主要是向外探索。其对象主要是自然。这一点与古代中国和印度形成鲜明对比。 在人类文化的初年,由于各民族不同的境遇,面临的最主要的生活课题不同,因而人的三大矛盾——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人与自身的关系——在人类生活中的地位也不同,于是便形成不同的文化方向。 希腊民族生活在多山靠海的环境中,航海通商,首先是认识自然。中华民族生活在广阔的平原,以农为生 , 年复一年相对稳定的生活形成天人合一的观念,人与人的关系便成为文化的首要课题,由此便生长出一种伦理精神,以解决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使社会和谐发展。印度民族生活在一个自然屏障强大、土地富庶 、 外界很难刺激 、 内部缺乏张力 、 优裕而安宁的环境中 , 主要精力不是应付外部世界,而是转向内心,注重未来与来世的生活,侧重解决人与自身的关系问题。思辨的传统与优势,生长出特有的宗教精神。 希腊向外探索尤其是探索自然的心智取向,在文艺复兴运动和近代科学革命中得到继承和发扬光大。 最后,在 价值观 上,古希腊人崇尚智慧,知识至上。苏格拉底的知识始于怀疑,他的智慧在于挑战自己之所信,“我知道我不知道”。西方文明成为在时间上不断反省的文明。苏格拉底的教育是雅典城邦民主政治中多元性和论争性的产物,因而使知识和文明在空间上开放。亚里士多德的名言是: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欧里庇得斯对拥有知识者的羡慕之情既进一步说明上述探索自然的心智取向,也表明知识至上的价值观。柏拉图在他的《理想国》中安排了三种人:哲学家、军人以及生产者和商人,其中最高等的是有知识和理性的哲学家 , 哲学家应成为国家的统治者。 2. 古典时期所留下的丰厚遗产中也有罗马的贡献。 恺撒和奥古斯都把城市文化和生活方式带到当时蛮荒一片的西欧。正是在被罗马征服过的这些地区,成长起日后的西欧文明 。 罗马法是罗马人留给后世文化最宝贵的财富之一,包括民法、万民法和自然法。民法和万民法以判例和原则为基础。原则源于习俗、元老院法令、元首命令和大法官的文告等。民法限于罗马公民,万民法适用于帝国境内所有民族。值得一提的是自然法 , 自然法不是司法实践的产物,而是哲学的结晶。 西塞罗宣称,“真正的法律是广泛流传于所有人之中的、永恒不变的、与自然和谐一致的健全的理性。为了避免法令违背这个法则,宗教决不能禁止或部分废止它,我们也无权通过元老院或人民使我们自己不受其约束”。这一法则凌驾于国家之上,任何公然反对这一原则的统治者将自行变成暴君。将抽象概念发展为司法原则是罗马文明最光辉的成就之一 。 如果说希腊人奠定人类文明的出发点并着手从认识上解决人与自然的关系,罗马人即以同样的原则处理人与人的关系 。 毫无疑问,基督教——由犹太人创建,经过希腊理性整理,罗马人奉为国教,是古典时期留下的至少同样宝贵的遗产。 基督教将希腊人确定的原则扩展或深入到人的内心。 3. 古典文明在人生的三大问题上都作出了贡献。 三个方面互相关联。由希腊人开启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一点实际上是作为“逻辑的起点”核心的部分。罗马人并未沿着这条路继续走下去,人与自身的关系得到了极大强化,并反过来规定了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的关系。基督教的性恶论与罗马法相通,人犯有原罪,任何人都可能作恶,因而必须有法为底线。但向上可以由忏悔、赎罪和行善而进入天国。下有底线,上不封顶。 从更大范围讲,个人本位易于通往宗教。由于时时意识到个体的存在,对他人有疏离感,易于自我迷失,缺乏归属(萨特:他人即地狱),因而诉诸宗教。在集体本位中,个人融合于集体之中,不必考虑或根本没有意识到个人的存在。 理性是认识的利器,但在理性之光的投射之下,往往使事物的另一面变得黑暗。这既是由于理性本身的局限,“世界比所以为的要大”,也因为人自身的弱点。理性不及之处,信仰慰藉人心。古典时期始于理性的觉醒,终于虔诚的信仰。实际上,理性与信仰正是下文谈到的“两分”的结果 ; 反之也可以下此断言:在理性不充分之处,也不会有虔诚的信仰,“临时抱佛脚”即是明证。 4. 古典时期的遗产可以归结为两个字:超越。 本质超越现象,认识超越实践,理性超越经验,知识超越意见,人类超越自然,个人超越集体,法律超越个人 。 古典时期确立两分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集中体现在对超越本身的追求。可以说,始于希腊并在相当程度上延续至今的西方文明的根本特征就是超越。本体论意味着有一个超越的目标,认识论和方法论给出超越的途径,心智取向表明超越的源头是以自然界为主的外部世界,而知识至上的价值判断引导人们走上超越之路。最终,信仰超越一切。 可以从以下方面来理解超越 : 有待超越的对象 :自然界的现象、日常活动、外部世界(自然界和集体)、个人的行为与认识(如各异的始基演化说),以及未经推敲的传说等。 途径 :直观、思辨、猜测、类比、归纳、怀疑、诘问、讨论,以及投票等。超越之路主要是由下而上,如归纳、形成公理等;也有上下结合,如罗马法是判例和原则结合。必须指出,超越的途径不仅指由对象到结果,而且包括 将 结果反过来来解释事例。后者对结果具有检验、修正甚至否定作用。这一逆向的路径十分重要,与由对象到结果顺向的路径共同保证对象与结果二者之间的平权,以免对象被结果压垮。 结果 :因人而异的自然哲学体系、目的论、理念、希腊化时期的科学、绘画与雕塑、史学和罗马法等。关键在于,结果是有序或有规则的,因而可以为人所理解。形成相应的嵌入或非嵌入编码知识。 动机和作用 :揭示变化之后的不变者、现象之后的本质、多样之后的一致。进一步深究可以发现,超越的动力来自于“张力”:人与自然(主要是大海)的张力,渴望理解、把握和征服;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张力,培育了理性和罗马法; 由前二者 导致的人与自身的张力,产生了对理性的均衡——信仰。正是这三大张力,造就了一系列超越。 相比较而言,中国在人与自然之间并无如此强烈的张力,由此可推知一系列传统文化的特征;至于个人之间的纷争,只需权力辅之以伦理即可解决。缺乏张力的中国造就了诸多“合”或“和”。在这一视角来看, 与西方的超越相对应,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质便是“合”,混合,融合,整合……。 此处尚需说明,自然哲学要求构建包罗万象的体系,以及揭示本原和第一因,由此潜在地通往一神教。 理性终止之处,信仰开始之时 。其实,自然哲学和基督教二者间并没有绝对的界线。二者相通之处显示前者的非理性因素乃至信仰,以及后者的理性因素。 从人类的三大根本问题的关系来看,整个古典时期, 由希腊到罗马,始于人与自然的关系,继于人与人的关系(由城邦制、共和制到帝国,由诡辩派到罗马法),终于人与自身的关系。 希腊人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城邦制、共和制和罗马法中自然法的基础,但罗马帝国人与人的关系已疏离了原初阶段人与自然的关系,而基督教更背离了人与自然关系的初衷。作为原始综合的自然哲学,以及在科学中最为简单、初等的几何与力学都不可能构成人与人以及人与自身关系的科学基础。 再进一步说,希腊人并未在人与自然关系上,为人与人以及人与自身的关系提供物质基础。古典时期的繁荣建立于奴隶劳动的基础上。缺乏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的关系为基础,人与自身的关系即归于虚妄,至多只是良好的愿望。纵然如此,人类总冀望在天地间安身立命,知晓未来,并对命运抱有希望。如前述,于是便由个人本位和理性通往基督教。 超越,始于希腊兴起之时的自然哲学,在希腊化时期的科学中渐次完善,扩展到艺术和史学领域,在罗马法仍清晰可见,即使在基督教的形成与发展中也可见超越的印记,并在日后发挥更大作用。 从哪里开始?从希腊开始。希腊人从哪里开始?从超越开始。超越从哪里开始?从人与自然的关系开始。 罗伯特· E ·勒纳等 . 西方文明史,第 1 卷 . 北京: 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3 . 177 罗伯特· E ·勒纳等 . 西方文明史,第 1 卷 . 北京: 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3 . 189 , 190
个人分类: 科技史|3560 次阅读|6 个评论
罗马特拉斯波提纳圣母堂
热度 1 Mech 2017-9-23 07:19
特拉斯波提纳圣母堂 ( Chiesa di SantaMaria in Transpontina ) 在从圣彼得广场到圣天使城堡的协和大路南。不在计划上,从圣彼得大教堂到圣天使城堡路过,进去看看。 门面不是很大,有些像缩比的澳门大三元 ( 圣保禄大教堂遗址 ) 。 进入教堂,内部有些出乎预料的金碧辉煌。 高高的穹顶上有圣母升天图。还有其他油画,但拍摄出来效果比较差。 当时刚看了圣彼得大教堂。有些审美疲劳,而且人也疲劳。没有仔细拍摄。
个人分类: 风光过眼|3175 次阅读|2 个评论
燕然未勒背后的气候贡献
热度 7 fpe 2017-8-14 22:13
燕然未勒背后的气候贡献 今天的新闻,是《燕然山铭》找到了,让那些《战狼 2 》的粉丝们激动不已,“犯强汉者,虽远必诛”,无疑又添加一点证据。这里有一个历史的谜团,为什么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动用倾国之力,都不能消灭的匈奴,被成长安市上的小混混窦宪和东拼西凑的杂牌军(六军俱备,及南单于、东乌桓、西戎、氐羌侯王君长等人,猛骑三万。战车疾驰,兵车四奔,辎重满路,一万三千多辆。)消灭了?中国学生都知道一句古诗“燕然未勒归无计”,却很少有人想到其中的根本性原因在于气候。这里我来说一说其中的气候背景。 图解:史学家班固跟随窦宪出征北伐,在《后汉书》中记录了他给窦固写作的拍马屁文章。 至少在公元 77 年之前,汉帝国在西域和匈奴的对抗中处于收缩状态,班超还在熟悉环境,关宠上书求救,耿秉出屯救援,发张掖、酒泉、敦煌和鄯善兵救之。公元 77 年,汉罢伊吾卢屯兵,匈奴遣兵复屯之。这是汉帝国的收缩状态,也是国力收缩的标志。 可是,突然之间,战略形势变了,(建初)八年( 83 年), 北匈奴 三木楼訾大人稽留斯等率三万八千人、马二万匹、牛羊十餘万,款五原塞 降。一般我们的历史书总是说这是匈奴内讧造成的,可是考虑到公元 79 年发生的维苏威火山爆发,全球的气候曾经发生的全球性气候降温,我们可以认为北方草原发生了白灾(雪灾)或黑灾(旱灾),极大地削弱了草原的武装实力。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相比,对气候的变化更敏感,一旦发生黑灾或白灾,以及相应的瘟疫疫情,导致牲畜和人口大批死亡,必然会发生内讧和争端。虽然我们并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样的天灾,但从南匈奴和鲜卑都开始猛攻北匈奴,草原战略态势突然发生巨大变化来看,他们的内战更能够反映当时的灾情与实力对比。当时北匈奴遭受了很大的挫折,实力发生很大的衰减,所以才会被汉帝国趁虚而入,攫取了胜利的果实。 从匈奴的前后动态来看匈奴的兴亡受到气候的很大制约,暖相气候匈奴实力膨胀,冷相气候实力大减,被动挨打。一般认为公元之交的气候变冷对于匈奴实力的衰减有很大的关系,那一次变冷,不仅让王莽的改革失败,也改变了匈奴的实力。 61 年(暖相),匈奴打败于阗。 89 年(冷相),东汉与南匈奴联手,打败北匈奴。 91 年(冷相),北匈奴逃往西方。 94 年,南匈奴单于师子立。新降的北匈奴部众对单于师子不服,在同年,十五部二十几万人皆叛变,胁迫前单于屯屠何之子奥鞬日逐王逢侯为单于,匈奴再次分裂,东汉派遣大军以及乌桓、鲜卑兵共四万人大败逢侯,逢侯遂率众出塞,汉军追赶不及。 107 年,逢侯趁东汉放弃西域之际,控制西域,胁迫诸国共同搔扰东汉边疆十几年。 118 年,逢侯被鲜卑击败,率领百余人投靠东汉。 119 年(暖相),北匈奴攻陷了伊吾,杀死了汉将索班。为了对付西域的北匈奴,东汉朝廷任命班勇为西域长史,屯兵柳中,班勇于 124 年、 126 年两次击败北匈奴,西域的局势开始稳定。在班勇离职后,北匈奴势力又重新抬头,汉将裴岑于 137 年率军击毙北匈奴呼衍王于巴里坤, 151 年(冷相),汉将司马达率汉军出击蒲类海,击败北匈奴新的呼衍王,呼衍王率北匈奴又向西撤退。这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次北匈奴的记录。这时候漠北草原的主人已经是鲜卑,曾经的匈奴部落和奴隶了。也就是说,匈奴民族在气候脉动发生变化之时,没有及时调整好自己,被自己曾经的部下和对手的联合打败,最后变成了气候的移民。 匈奴人在于公元 360 年(暖相)左右突然进入了欧洲人的视野,随后在称为巴兰比尔的王的领导下开始了他们的征服战争,第一个目标便是当时称为阿兰的突厥人国度。当时的阿兰国堪称强国,阿兰王倾全国之兵与匈奴军战于顿河沿岸却遭惨败,阿兰王被杀阿兰国灭,阿兰余部最终臣服于匈奴。匈奴在西方史书第一次出现即伴随着阿兰国的灭亡,整个西方世界为之震动。消灭阿兰国之后,开始于东哥特(日耳曼部落)发生冲突,又消灭了东哥特,推动西哥特向西迁移。西哥特人进入罗马,尾随而来的匈奴王阿提拉在公元 450 年(冷相)实力达到最高峰,让西罗马帝国不断媾和。很可惜,阿提拉很快死去,帝国立即分裂,反而是另一支日耳曼人的部落进入罗马,推翻了西罗马帝国,这是 476 年,又是一次维苏威火山爆发( 472 年)带来的影响。公元 474 年,北魏孝武帝拓跋弘废除寒食节,是对气候变冷的一种响应措施,北魏马场南迁,也是对北方气候恶化的应对措施。 最后,汉武帝终其一生好大喜功、对外穷兵黩武、对内横征暴敛,与匈奴作战虽有重大胜绩,也颇多惨败,并给西汉的财政、经济、社会和环境带来严重破坏。但是并没有给匈奴造成很大的迫害,反而是气候变化导致的黑灾白灾,给草原脆弱的生态和经济带来致命的打击。长安街头的小混混,国舅大将军窦宪,很大程度上是利用了自然灾害打击下的草原部落脆弱的人口危机和经济结构以及部分由此导致的内乱与分裂,居然达到了史无前例的高度,可以说是个人的运气,也是农耕民族比草原民族更抗气候危机的结果。气候创造历史,能不相信吗? 顺便说一下,在历史上,唐朝消灭突厥,吉嘎斯打败回鹘,吐蕃发生内乱,西夏崛起,女真入侵,所有这些民族冲突,都是气候发生脉动的结果。人类社会的命运,离不开地理和气候条件的制约,这是亨廷顿的“环境决定论”,虽然有很大的缺点,仍然有很大的真理成分,至少在民族冲突上存在很大的洞见。 图解:庞贝城掩埋下的壁画,背景是未爆发的维苏威火山。公元79年的爆发,极大地改变了历史。
个人分类: 消防以外|6692 次阅读|10 个评论
第二章 从希腊开始(上)
热度 4 lvnaiji 2017-1-24 09:44
“世界上有许多奇迹,而最伟大的则是人。” ——索福克勒斯 (公元前 496 ~前 406 年 ) “当我醒来之时,不禁自问,我怎么变成了一个人,这种堕落是怎样发生的?” ——普洛提努斯 (公元 3 世纪的罗马哲学家) 希腊、希腊化和罗马这三大文明共有的有别于以往诸文明的卓越特征是世俗性。宗教再不像古代美索不达米亚和埃及那样吸引人们注意并让人们花费大量财力。国家现在更加独立于祭司阶层之外,精神生活也从有组织的信仰条件的专断中解放出来。此外,人类自由和强调个人利益的理想超出了构成两河和尼罗河文明的专制主义和集体主义。只是到了罗马文明发展的后期专制主义才开始得到重申。大致也在同时,一种新的宗教 —— 基督教开始重塑罗马世界居民的生活。 ——罗伯 特 · E · 勒纳等:《西方文明史》 第二章 从希腊开始 希腊人破天荒第一次以自然本身来解释自然,从自然内部寻找其运动、变化的原因,而不是如这之前的原始宗教求助于神灵或任何超自然之物。正是在古希腊,人们形成了对自然、对人,以及对人与自然的关系全面系统的观念,构成古代朴素辩证的、天人合一的自然观。这一“逻辑的起点”是近代科学否定的对象, 是 现代科学辩证复归的对象,也是在更高的水平上超越的对象。 从公元前 6 世纪以后的约 300 年间,希腊所达到的成就, 不仅是科学史上极其重要的一环,而且是欧洲乃至世界文明史上光辉灿烂的一页。这些希腊人在科学上与前人比较继承了什么,发展了什么,又如何一直延续到罗马时期?他们为什么能达到这些成就,这与他们的文化背景有何关系?他们的科学和文明最后又为什么衰落? 第一节 古希腊的科学 古希腊的科学可分为前后两个发展阶段,分别具有不同形式。前一阶段自公元前 7 世纪至公元前 5 世纪,主要表现为自然哲学 ; 后一阶段由公元前 5 世纪至公元前 3 世纪,科学与哲学开始分化。在科学中既增添了理性色彩 、 逻辑的力量,也开始对具体事物感兴趣,逐步分门别类地研究。 一、以物理学为主干的自然哲学 自然哲学是当时的一种科学的,同时也是哲学的形态。如果说它是科学,但主要以思辨的形式,是对一些根本问题如万物的本原 、 第一因的探讨,这是在物理学之后( Metaphysics )(古代与近代泛指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因而是哲学。如果说它是哲学,但考察的对象主要是自然,这又如同科学,故称自然哲学。 古希腊文明并非一夜之间从地中海冒出来 ,任何文化皆有其源流。“古代世界的各条知识之流都在希腊汇合起来,并在那里由欧洲的首先摆脱蒙昧状态的种族所产生的惊人的天才加以过滤和澄清,然后再导入更加有成果的新的途径 。 ” 在原始宗教、古代神话流行期间,人们就开始设想、猜测宇宙问题。古巴比伦人和古埃及人有过对他们所居住的世界乃至宇宙的种种猜测。希腊神话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先前宗教、神话的综合,力图将反映各种自然物和自然现象的个别神及其行为编织在一个庞大的神的谱系之中,对各种自然现象乃至社会中的一切给出一个无所不包的解释。这是原始宗教的顶峰。自然哲学即突破这一界限, 开始人类对自然 、 自身以及天人关系认识的新阶段。 自然哲学的第一位代表人物是泰勒士。亚里士多德坚持区分两种人,一种他称为神学家,是在神话框架内处理科学,另一种人则摆脱了神话。泰勒士是历史上第一位有别于神学家的自然哲学家 。斯底克斯( Styx )是地狱里的一条河,神们常以其名义发誓。 人们凭借发誓的东西无疑是最尊贵的。然而这是十足的神话。泰勒士注意到万物或多或少都含有水,因而水是万物的始基,它是一种实实在在的经验中的东西。因而,泰勒士代表了由神话到朴素唯物主义的转折点,从此便开始了古希腊自然哲学时期。 自然哲学的具体内容虽然因人而异,但一般都是从有限的、直观的观察中抽象出万物的始基和各种变化的始因,由此经各种方式演绎出万物。其通用模式是始基变化说。 泰勒士认为存在一种东西,它是其余一切事物产生的始基,其他事物毁坏后又回到它之中,这就是不灭的物质——水。阿那克西曼尼以为始基具有无限性,万物“从之”而出,并“依照永恒的运动”而“归于它”。始基的原始形式是一种混沌的涡旋运动,然后在运动中逐渐变化。阿那克西曼德则认为始基是空气。辩证法奠基人赫拉克利特认为世界是按规律燃烧和熄灭着的活火。火成万物,万物复归于火。德膜克利特认为万物的始基是原子,恩培多克勒提出四元素说,后为亚里士多德所发展。斯多葛哲学属于后期,主要讨论伦理, 在涉及自然方面, 认为物体具有一种“张力” ,从物体中心开始努力以求扩张,然后又回到内部以凝结成一统一体。在毕达哥拉斯和柏拉图那儿,万物的本原分别是数和理念,这属于第二时期的观念,其中的区别在后面还要谈到。 对于始基如何变化出万物也有种种说法,如气凝聚为水,再凝聚为土、为石 ; 反之,石飞散,由土、水而成气 。 或通过旋涡、混合的过程;或通过不同原子间的勾结、碰撞而形成万物。物体的性质不仅与原子的种类有关,而且还取决于不同原子间的位置和次序。这里含有最初的结构概念。赫拉克利特的名言:“人不能两次走进同一条河流”,强调自然中一切都处于永恒的变化发展之中。毕达哥拉斯提出 “ 凡是存在的事物都要在某种循环里再生,没有什么东西是绝对新的 。 ” 这使我们想起现在提倡的循环经济。 古希腊自然哲学的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对第一阶段自然哲学作了总结。自然和人类的技艺一样,是“被引向一个目标的思想”,是无可商量也无可选择的“天道”,是为了一个“ 未来的然而 在存在的次序上却是在先的善所吸引的有目的的存在”。对于一切“由于自然”而存在的万物来说,并不需要“外在的”原因 。总之,在古代自然哲学家看来,自然是内部联系的统一的整体,是活生生的、自己发展变化的有机体。 在一些具体问题上,古希腊学者们也提出 了 自己的见解。阿那克西曼德相信,最初的生物是在由蒸发造成的原始的潮湿中,也就是在土、气和水的混合物中形成的。“人开头就和另一种动物,即鱼一样 。 ” 恩培多克勒主张,由于生命的自然条件,迫使生物以适当的器官去适应之。条件改变了,生物也就应改变它的器官或重生一个器官,只有适应生存条件的生物才能生存下来,其余的都灭绝了。这俨然是缺乏证据的达尔文的进化论。毕达哥拉斯也谈到“一切生来具有生命的东西都应当认为是亲属” 。在某种意义上,这 一思想超过了 19 世纪与赫胥黎辩论的那位主教。 在以后谈及近现代的 发展时将会看到,现代的科学假说与古代的天才猜测相映成辉。 二、物理学成为分支的自然哲学:理性与分化时期 在第一阶段虽有理性的萌芽,但也看到了猜测和臆想,看到了以美妙的词句、大胆的设想来代替确凿的根据和严密的推理。在人的思维进一步发展时,就会对自然哲学的先驱们提出疑问:以一种经验的、感官的、具体的、个别的东西如水、气、土等,怎么能说明无限丰富多彩的事物?在这种情况下开始提出一些较为抽象的始基,如巴门尼德的“存在”、原子、数、理念等。同时,注意的中心逐步由自然移向人生,移向社会,移向对认识本身的反思。如果说在第一时期物理学(即对自然的探究)是哲学的主干,那么在 第二时期物理学 只是哲学主干上的一个枝条了。从巴门尼德开始,苏格拉底、柏拉图,还有毕达哥拉斯,逐步踏上另一条路径,哲学的讨论日渐远离感性的具体的自然界。例如,必然性在自然哲学中即体现于始基演化说,但在柏拉图那儿是创造者有理性的计划,甚或一种“命运”。柏拉图还对技艺之类横加指责。丹皮尔写道:“柏拉图是一位伟大的哲学家,但在实验科学史上,我们不能不把他算作一个祸害 。 ” 亚里士多德的两重性也反映了哲学和科学的分离。 这一时期在对自然的认识上理性的增长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数学的发展,这里首推毕达哥拉斯学派,这一学派于当时在数学上达到很高的水平。古埃及、印度等地由经验来画直角,在中国是“ 勾 3 股 4 弦 5 ”。这一学派则首次用演绎方法加以证明。另一项突出成就是认识到第一个无理数 ,被后人称作数学史上的第一次危机。 是经验感官、实地测量所无法把握的,唯有凭藉理性。柏拉图则把数学看作是通往理念世界的唯一道路,声称不懂数学者不能作他的学生。其次,理性的增长表现在对逻辑的研究上,其中最著名的是亚里士多德的《工具论》,主要讨论以三段论为核心的演绎法,是逻辑学史上的重大发现。 理性是希腊人留给后人的巨大财富。巴比伦人研究星斗只是用来占卜,埃及人掌握形体的关系以建造陵墓,掌握了药物以制造木乃伊。希腊人从他们的先辈那里学到了许多东西,但他们使自己的知识研究成果转向了一个新的目标:理性地理解人和宇宙。他们的成就被看作是“精神的发现” 。 如果说理性的增长是对第一阶段直观、想象的否定,那么关注具体、个别的事物,作分门别类的研究则是对前一阶段思辨的包罗万象的体系的否定。随着知识的积累和细致的观察,对自然的研究到这一时期开始呈现 分化趋势 。亚里士多德既是前一阶段自然哲学的集大成者,又是自然哲学走向分化的先驱。 原始的一体化的一个特点就是越过大部分未发现的事实,以思辨将极有限的事实联系起来,为满足体系而增减或修改事实,以编织成能解释一切的网。亚里士多德走向分化的标志就是在这一点上批评自然哲学,表示要从事实出发。例如毕 达哥拉斯学派认为 10 是一个完善的数字,因此天上运动的发光体必然也有 10 个,当时只见到 9 个,必然还有一个看不见的“对地星”。亚里士多德批评了这种不顾事实的戏法 。不仅如此,他自己即从事具体的、个别的研究。在他的《气象学》(书名本身即说明知识的分化)中讨论了天与地之间的区域,即行星、彗星和流星的地带,关于虹、色彩视觉的学说等。最能反映这一特点的是他在生物学领域的研究。他将动物学分成三部分:动物生命的一般现象,动物的各部分及其机能,以及动物的生殖;后两部分类似于今日的解剖学、生理学以及遗传学与胚胎学。他提到约 500 种动物,有些叙述相当精确细致,并附有插图,可能亲 自观察过 ; 另有一些动物的知识来自渔人、猎人、牧人和旅行家。无论是亲自观察或求教于渔夫等,在先前是受到卑视甚至非难的。亚里士多德关于动物分类的体系十分接近现代系统的分类体系。他还将生物按其完善程度划分由植物到人的等级,这种划分隐含着某种进化观念。同时,由于等级间的衔接,因而“它们的连续性使它们的界限不易辨认” 。既作分类,又认识到亦此亦彼,体现了朴素的辩证思想。 亚里士多德之所以在生物学上取得如此成功,如丹皮尔指出的,“是因为生物学直到近年来为止,一直主要是一门观察科学” ,如果仅限于客观地描述对象,实际上古希腊人可以做到与拥有现代仪器之前的近代人相差无几。然而,一旦试图提出解释,探索事物间隐密的联系时,亚里士多德即显示出自然哲学的特征,即使在接近近代人的生物学领域亦复如此。例如他认为,呼吸的目的是血液要与空气接触以得到冷却,这一说法竟延续了许多世纪。类似的还有他关于“害怕真空”之类臆测。我们必须注意到亚里士多德一身而二任的特性,有一段话颇能说明这一点。他批评前人关于呼吸的见解时说:“这些作者所以不能对事实给予很好 地 说明,主要原因在于他们不熟悉内部器官。”到此为止 , 我们看到的是一位现代科学家。然而亚里士多德紧接着又说,这是因为“他们不承认自然界的任何行为都有一个最后因” 。这又是一位十足的自然哲学家。 亚里士多德集自然哲学之大成,开实证科学之先河。之后,他的学生德奥弗拉斯特及其继承人斯特拉敦继续沿着知识分化的道路,在希腊化时期达到高潮。 三、自然哲学与原始宗教、实证科学的关系 自然哲学与原始宗教有两点不同。首先,尽管自然哲学显得幼稚、独断,毕竟看不到神的插手,而是以自然解释自然。这正是理性的萌芽,人类的觉醒,“是欧洲思想的开端” 。在被认为是“古代希腊一次最有名的证明活动”中,恩培多克勒以“火法分析”“证明” 其万物由土、火、气、水组成的“四要素说”。其次,自然哲学确认自然界具有规律,或为在先的“善”所引导,或如原子论者留基伯所说,“没有什么事情无缘无故而发生,一切事情的发生都有原因和必然性” 。原始宗教则认为,自然现象由神们支配 , 各自随心所欲,难以捉摸;彼此行为不一,难以协调。 自然哲学与原始宗教又有若干相似点。它们在思想方法上仍有类似。自然哲学依然缺乏坚实的事实基础和严密的逻辑论证。更为重要的是,自然哲学否定了个别的、任性的神,但在心目中并不绝对地否定神,泰勒士说“万物皆水”,而他的另一名言是,“万物都充满着神”。当然这并非什么具体的神,而是指充满宇宙的永恒而不朽的东西。这里还可举出亚里士多德的“善”和柏拉图的最高理念。于是,自然哲学排除了原始宗教,同时也为更高级、更为普遍抽象的一神教作了准备。自然哲学与原始宗教在方法上的相似之处为 尔 后的实证科学所否定。 自然哲学在内容上与实证科学有以下四点不同。首先表现为前者的有机自然观,以工匠的工艺过程,以人类社会中的现象来类比自然过程。例如阿那克西曼尼认为“云是像 织 毛毯一样由空气压成的,把云再进一步压缩就变成了水”。他将世界的形成视为烹调过程,火是其中起促进作用的活跃因素。赫拉克利特持一种如商业和货币的观点:“万物都换成火,火又换成万物,正如货物换成黄金,黄金又换成货物一样”。天文学家盖明诺在谈到毕达哥拉斯学派时写道, “ 对于神圣和永恒的天体来说,设想它们运动时而快,时而慢,甚至停止在所谓行星站上,都是不能容许的。即使在人类活动范围内,这样一种不规则性也是不合一个上流人的从 容举止的 ……由于这个理由,他们就根据均匀的圆周运动假说来解释宇宙现象的问题” 。同样,“柏拉图的物理学和生物学带有拟人观的色彩,甚至带有伦理的色彩” 。而亚里士多德著名的“四因说”(质料、形式、动力、目的)即是对工匠技艺的高度抽象和概括,然后应用于包括自然在内的一切领域。他的弟子德奥弗拉斯特主张,“我们必须一般地参考手工艺的方式来进行研究,并在自然过程和人工过程间寻找类似之处” 。将人工过程与自然现象作类比来探索自然,这本无可非议。自然哲学却未经验证由类比直接导出自然是活生生的、具有预先设定目的的智慧的有机体。因而,自然哲学作为对现象的超越打上了主体的印记,显示了超越的不彻底性,这就与实证科学有本质区别。 其次,与上面这一点有关的,是自然哲学的“质的物理学”的观点。如水、火、土、气四元素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万物。这样,万物的性质包括色、香、味等都是固有的,与物质不可分。阿那克萨哥拉认为,有多少种物质就有多少种种子。到亚里士多德,冷热干湿也成为本质,轻者上浮,重者下落也 是其本质使然 。这样,物质之“质”便不可探究,不属科学的对象。 因此 ,自然哲学作为对现象的超越还留有现象各自形形色色的特征,与现象还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此处有必要在自然哲学中提出原子论。原子论在上述两点上迥然不同于其他学说。该学说不将人与自然作类比,自然由无生命的原子组成,原子除形状有异外无质的区别。如德莫克利特指出:“按照通常说法,有甜有苦,有热有冷;按照通常说法,有色彩。其实,只有原子和虚空。”显然,原子论既无主体的踪影,又清除了任何特定对象的色彩,因而原子论最接近近代科学,接近非嵌入编码知识。 自然哲学与实证科学的第三点区别是,前者提供包罗万象的体系,亦即在知其然之前就想知其所以然;近代科学则提供各种具体的、个别的知识,在认识的第一步,但求知其然,不问其所以然,准备在知其然后再问其所以然。过犹不及 , 这一点区别表现出自然哲学在缺乏必要基础的情况下的过度超越。 最后,自然哲学与近代科学在研究方法上也有很大区别。前者以猜测、思辨、直观的方法,在得出结论时没有充分的事实依据和严密的逻辑推理,得出结论后也难以验证;后者则经由观察,实验积累资料,然后进行分析、归纳、演绎、综合,并得到验证。 尽管自然哲学与近代科学有如许之不同,古代哲人的宏愿连同他们的体系在近代科学兴起之际被搁置 ,然而现代人 又在重温他们的旧梦,试图探索万物的本原,再现宇宙演化史,正在向古代自然哲学这一逻辑的起点作辩证的复归(后现代主义走得更远)。 第二节 希腊化时期和罗马的科学 一、希腊理性与古老经验的结合 希腊化时期 指公元前 3 世纪到 公元前 30 年 的近 300 年。 这一时期科学发展 的 总的特点是继续走向分化,在数学、力学、天文学和医学等领域取得丰硕成果,同时也呈现出衰退的阴影。 欧几里得几何学是希腊理性精神与埃及等古老文明中有关丈量土地的经验的结合,不仅是希腊化时期数学的杰出成就,而且也是整个数学史、科学史乃至文明史上的伟大成果。欧几里得首先从经验中得出一些不证自明的公理,然后由此出发经过一系列的演绎,建立起严密的几何学体系。欧氏几何的建立首先使人类既确信自然的有序和规律,又认识到自身理性思维的力量,从而进一步发展理性思维。其次,欧氏几何严密的逻辑 、 无懈可击的论证,成为日后哲学史上唯理论的一个源泉。最后,欧几里得的公理化方法在自然科学的各门学科,乃至社会科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在力学上作出重大贡献的是阿基米德。阿基米德成功地将公理化方法和实验方法结合起来,将希腊理性精神与久已使用的杠杆设施结合起来,得出了杠杆原理。他还发现了浮力定律。随着欧几里得将潜在于土地测量中的知识转化为几何学,阿基米德也开始将古代潜在的力学转化为非嵌入编码知识。然后他就将这些知识推向极致:宇宙就像一架按机械力运行的庞大机器 。 “给我支点,我将撬动地球 。 ” 阿基米德还有不少机械发明,其中有一种作战机械曾将罗马 军队阻于城外达三年之久,于公元前 212 年城破为罗马士兵所 杀。传说在罗马士兵扬起刀时他只是说,别弄坏我的图形。 在天文学上,阿利斯塔克提出,“恒星与太阳是不动的,地球沿一个圆周的周边绕太阳运动,太阳则在轨道的中心 ”。 为了解释在地球运动时为什么看起来恒星不动,他正确地假定,这是因为恒星与地球的距离远大于地球轨道的直径。希帕克进而提出均轮和本轮,不仅能很好地说明观测事实,而且能作出正确的预言。托勒玫在他影响深远的《至大论》中概括了当时天文学的知识,用 80 多个圆来表示天体的运动。《至大论》是天文学的百科全书,日心说则被结合到宗教教义中,影响后世 1500 年之久。 医学在这一时期也得到较大发展。原始时期,医学与巫术融合在一起。荷马时代,对于创伤较为客观的描述和治疗与巫术式的医学并存。到古希腊自然哲学时期,那种先从有限事实中构想出本原再加以演绎建立体系的特征也出现在医学中。如先提出关于人的本性和生命起源的种种独断的观点作为基础,由此指导治疗。提出四元素说的恩培多克勒认为健康有赖于体内四种元素的平衡。 约公元前 420 年,在自然哲学后期即知识走向分化之时,有 著名的希波克拉底医学学派。他们具有更多的科学精神,主张细致的观察,如要求每天打破一个鸡蛋以观察孵化过程。他们也对一些疾病作了正确描述,并提出适当的医疗方法。希波克拉底在论及“圣”病羊痫疯时写道,“我觉得,这种被称为圣病的疾病并不比其他任何疾病更神圣。人们之所以认为它神圣, 是因为他们不了解它 ……实际上所有事物在这方面完全一样,都有前因可找” 。这一医学学派还在一定程度上作了解剖。有名的希波克拉底之誓宣示:医师要处处为病人着想,要保持你自己一生与这一行业的纯洁与神圣。这一誓言应该对现在的医生也有所启迪。在理论上,这一派仍受自然哲学影响,认为人体内有四种体液:血液、 黏 液、黑胆液和黄胆液,分别主多血质、 黏 液质、忧郁质和易怒等四种类型的人。在福尔摩斯的探案中仍可见“体液说”的影响。 希波克拉底后在希腊化时期的著名医生有赫罗菲拉斯,史说他是第一个公开作人体解剖的人 。他的 医学特点 就是大量的经验,几乎没有什么理论成果。他对内脏器官作过很好的描写,并且认识到智慧之府是大脑,而不是如亚里士多德所主张的心脏。 希腊化时期科学发展具有两个特点。首先是理论研究,将积累的经验上升为理论,将潜在于工具中的知识显示出来,将零散的知识系统化。或者说,将希腊的理性精神与埃及、中东,两河流域等地古老文明中的经验结合起来。这主要表现在数学、力学和天文学。其次,由思辨的研究转到从经验出发,这一点似乎正与前者相反,但并非将已有的理论转化为应用,而是撇开已经存在的理论——自然哲学,从实际观察开始,积累资料。这一特点主要表现于医学的进展上。从渊源和对 尔 后科学的影响而言,希腊化时期科学的这两个特点确实表现了两种不同的科研倾向。前者植根于自然哲学中的理性化特点,源于对探索自然界普遍规律的爱好 ; 后者则可以追溯到亚里士多德对生物的分类,对各个细节的描述,源于工匠们大量的经验之谈。这两种倾向在文艺复兴时期分别演变为笛卡尔和培根的科学方法。 希腊化时期的工程技术在三方面:军事工程、科学仪器和机械玩具之类。除了阿基米德的有关发明外,值得一提的还有希腊化末期或罗马时期的希罗,后者发明了虹吸器、测温器、空气抽压器和据说是最早的蒸汽机——利用管口喷出蒸汽的反冲力使带有喷气管的臂在一个轴上旋转,也可认为是喷气发动机的前身。 二、条条道路通罗马 这一时期约从公元前 30 年到公元 4 ~ 5 世纪。罗马时期的 科学主要在医学和工程技术,还须提及与化学密切相关的炼金术。前两者继承了希腊化时期的第二个特征,炼金术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第一个特征,同时显示出复杂的关系。 公元 14 年,在罗马建立了第一所公立医学校,随后建立了西 方世界的首批医院和最早的国家医疗体系。当时的名医塞尔苏斯描述了许多外科手术,体现了“惊人的” 现代精神。在他之后对后人产生巨大影响的是盖伦。盖伦统一了当时的医学流派,使各种医学知识系统化,同时也发现了许多新现象。他影响后世 1500 年之久的是关于人体功能的理论,认为存在三种元气,这既与自然哲学合拍,又适应当时兴起的宗教观念。他还认为血液在血管中往复涨落,心脏中膈有看不见的细管供血液流过。 罗马时期工程技术有较大发展,主要在市政建设方面,如建筑、给排水工程,尤以道路修筑闻名于世,有“条条道路通罗马”之美名。此外 , 农业和畜牧业也有发展,如维吉尔的《农事传》 、 科路美拉的《农业论》等,对中世纪的庄园管理产生重要影响。 此外 , 有必要提及普林尼的工作。他的《自然史》是一种大杂烩。普林尼从总的宇宙理论开始,这是自然哲学;他认为宇宙由天空及其间的星球组成 ,这 都是神的表现,这是宗教;然后又谈到地理、森林、动物,这里涉及分门别类的知识;其中他十分认真地记下各种传说如独角兽、凤凰等;他还描绘了农业、园艺、酿酒、冶炼等,这些涉及各种技术;最后,他又虔诚地叙述了各种巫术的实践和功效,完全不清楚事实与谬误的区别。这本书为后人提供了研究的资料,但也充分暴露出当时知识的混杂。这也说明罗马人对自然并无自己的 独立见解 ,述而不著,只是满足于前人所传下的一切。一种戏谑的说法是,他们擅长的是排水系统,而不是脑力系统 。 在古罗马的科学中必须谈及炼金术。炼金术的实践中包含化学知识。它的理论外壳对于探索科学以外的思潮如何影响科学,对于理解由希腊到罗马科学何以衰落也具有重要意义。进而可由对这一典型事例的解剖中分析科学如何从人类的原始思想,从实际应用,从非科学以至伪科学的观念,以及从宗教中产生。 远古时期,技术操作常要作宗教仪式和祈祷,如匠人在融化矿石提取物质时须向地神赎罪,因为他们要从地神处夺来物质。公 元前 7 世纪在亚述文字记载中,把提炼金属与生育仪式联系起来。公元前 5 世纪的波斯神话中,一位原始神祗被杀后,头变成 铅,血化成锡,骨髓成为银,骨头变成铜,灵魂化作金。在占星术的观念中,太阳滋育万物,大地中生长黄金。在各星体中,太阳代表金,银白色的月亮为银,金星、水星、火星、木星分别为铜、汞、铁和锡,最远最冷的土星代表最阴暗的铅,可见在巫术和宗教中,金属及其冶炼已蒙上神秘色彩,金属有了贵贱之分。这一时期在地中海沿岸出现一种行业,利用原始的化学方法制造昂贵物品的赝品, 如人造珍珠 、 廉价染料 以及貌似金银的合金等,这些都成了商品。 到后期巫术有所消退,自然哲学扩大了影响。炼金术士到柏拉图那里,特别是到亚里士多德质的物理学中寻找理论根据。某种金属如金之所以是金,是由于它的金黄色,不生锈等。金黄色之属性可与金这一实体分开,赋予其他金属,使之成为金黄色,后者也就成为金子。炼金术士还从自然哲学的有机自然观和原始宗教中认识到,金属也是活生生的,各种贱金属努力向上完善自身。只要将贵金属的灵魂赐予贱金属,后者便提升到贵金属之列。在宗教的语言中,就是灵魂可以与机体分离,并可转世托生。于是,制造赝品这一技艺与“理论”——原始宗教,以及自然哲学中的错误成分结合起来。在现代人讨论科学与技术的关系之时,剖析炼金术这一奇特的例证是饶有兴味的。虽然“理论”在当时颇有影响,但产品却肯定经不起实践检验。罗马皇帝戴克里先于公元 292 年下令禁止炼金术,焚毁有关书籍。炼金术后在阿拉伯复活并传回中世纪的欧洲。 炼金术的孪生兄弟是占星术。占星术源于埃及、中东和波斯,是一种准宗教现象。在《旧约全书》中,先知以赛亚警告以色列人:“让那些观天象的、看星宿的、在月朔说预言的都站出来,救你脱离将要临头的事情”。在希腊人兴起的早期,人们并不怎么相信占星术,他们主宰自己的命运。到后期,柏拉图已谈到“某个灵魂都属于某个星球” 的信条。在希腊化时期,特别在塞琉古王朝,占星术士为希腊名流摆弄天宫图来算命占卜,记载有关预言的泥板大大 增加 。罗马时期进一步普遍接受占星术,表现为对自己命运无所适从。有几位罗马皇帝反对占星术是因为占星术限制了他们行动的自由,甚或作出对他们不利的预言,并非基于任何科学知识。此处还可见到平民与统治者间这一有趣的区别。由上对占星术简略的回顾,可瞥见各个时期科学精神乃至人类精神的某种变化。 三、希腊化时期与罗马时期科学之异同 希腊化时期与罗马时期科学的相似之处在于两者都注重积累资料,主要表现在医学和工程技术方面。 相对而言,两者的不同点更为突出。首先是罗马科学在学术上衰微、实用主义盛行。没有希腊化时期的伟人与硕果,所见者是普林尼和他的《自然史》。罗马继承了医学,发展了工程技术,这本身就说明了问题。炼金术、占星术也是为了实用。在希腊化时期这一点并不突出。欧几里得为了心灵的要求,为了严密与和谐。阿基米德发明机械装置并非为了应用, 相反他对此引以为耻 。古希腊散文家普洛塔克写道,伟大的阿基米德“并不认为发明各种军用机械是值得他认真研究的,而仅仅把它们看作是他研究几何学时的消遣” 。其 次,在对数学的态度上,除了在 3 世 纪后半叶第奥方达斯的代数学研究外,罗马人一般避免数学,例如不用数学和测量,而以定性的方式来表达地理。 最后,罗马的科学与希腊化时期的科学最大的不同还在于,在罗马的科学中渗进了越来越浓厚的宗教色彩。炼金术和占星术即说明了这一点,同时也表明由超越——不论其正确与否——回过头来应用于实践的努力。而它们的不成功则证明这种超越的错误。这是由于学术空气下降,宗教影响乘虚而入;还是因宗教的影响而削弱了学术气氛,抑或二者相互影响?下一节还要讨论这些问题。 虽然如此,罗马毕竟保存并在一定程度上传播了希腊文明。在罗马帝国崩溃前夕,著名学者波埃修斯出版了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 著作以及有关数学 、几何、天文和音乐的著作,中世纪的西欧由此才有所知晓希腊科学的部分内容。 丹皮尔.科学史.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9 . 40 罗斑.希腊精神与科学起源.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65 . 62 罗素.西方哲学史.上卷,马元德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1 . 59 罗斑.希腊精神与科学起源.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65 . 327 梅森.科学史.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77 . 117 罗素.西方哲学史,上卷.马元德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 59 丹皮尔.科学史.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9 . 62 霍利斯特.西方传统的根源.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1999 , 103 ~ 104 丹皮尔.科学史.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9 . 51 梅森.科学史.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77 . 33 丹皮尔 . 科学史 .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9 . 69 ~ 72 丹皮尔.科学史.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9 . 69 ~ 72 斯鲁威尔.西方无神论简史.张继奇译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2 . 6 张功耀.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革命. 长沙: 湖南人民出版社, 2005 . 5 丹皮尔.科学史.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9 . 60 梅森.科学史.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77 . 17 ~ 20 丹皮尔.科学史.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9 . 66 梅森.科学史.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77 . 34 罗伯特· E ·勒纳 、斯坦迪什·米查姆、爱德华·麦克纳尔·伯恩斯 .西方文明史,第 1 卷. 北京: 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3 . 438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吴象婴等译, 上海: 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8 . 214 梅森.科学史.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77 . 45 丹皮尔.科学史.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9 . 101 罗伯特· E ·勒纳、 斯坦迪什·米查姆、爱德华·麦克纳尔·伯恩斯 .西方文明史,第 1 卷. 北京: 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3 . 186 弗伯斯等.科学技术史. 北京: 求实出版社, 1985 . 62 ~ 64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上海: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8 . 246
个人分类: 科技史|2278 次阅读|10 个评论
罗马圣彼得大教堂:雕塑
Mech 2016-1-25 11:22
圣彼得大教堂中有许多人物雕塑。但光线不佳,而且人头攒动,拍照很不容易,有些拍摄了但不成功。如游客竞相摸脚的圣彼得铜像 ( 可能是贝尔尼尼的作品,也有说是康比欧 ) ,拍摄出来的照片虚了。贝尔尼尼的《圣朗基努斯 (SaintLonginus) 》也没有留下照片。多数雕塑名称和作者现在写不出来。能记多少算多少,聊胜于无吧! 我想所有艺术珍品中价值最高的当推米开朗基罗的《哀悼基督 (The Pietà) 》。作于 1498 年到 1499 年。米开朗基罗 24 岁,是他唯一签名雕塑。因为曾被疯子用地质锤破坏,现在有巨大的防弹玻璃保护。光线很暗,我拍摄几张,只有一张没有虚。还有个贝尔尼尼的作品,两个小天使,在本笃十三世 (BenedictXIII, 1328-1423, 1394 年起在位 ) 墓前的圣水钵旁。 哀悼基督 贝尔尼尼的小天使 女性人物相对比较少,拍了照片的有知道事迹详略不等的三人。圣海伦娜 (S.Elena) 是君士坦丁皇帝的母亲。据说在公元 4 世纪初,到耶路撒冷朝圣时,历尽艰辛找到了钉死耶稣的那个十字架,最后把它带到罗马献给教廷的故事。 1639 年为鲍尔济 (A.Bolgi) 为其雕塑石像。克里斯蒂纳 (1626-1689) 本是瑞典女王, 1656 年放弃王位到梵蒂冈作修女。波兰国王乔瓦尼二世的孙女玛利亚·克莱蒙蒂娜·索比埃斯基的雕像,事迹不详。 圣海伦 克里斯蒂纳 玛利亚·克莱蒙蒂娜·索比埃斯基 圣人很多。没有一一拍照,拍照的详情也不知。贴三张照片看看热闹吧。 最醒目的是历代教皇的雕塑。其中最特别的是庇护八世 (PiusVIII, 1761-1830 , 1829 起在位 ) 的雕像,最上面是基督耶稣,左右分别站着的则是圣彼得和圣保罗,教皇庇护八世下边跪着双手合十祈祷。由雕塑家皮耶罗于 1866 年完成。主流的教皇是由两位或更多女性护驾,这些女性代表某种抽象的美德。格里高利十三世 (GregrioXIII, 1502-1585, 1572 起在位 ) 雕像两边的女性象征虔诚和刚毅,下面的浮雕描绘为制定新历法的场景。英诺森十二世 (InnocentXII, 1615-1700, 1691 起在位 ) 雕像两边的女性象征仁爱与正义。本笃十四世 (BenedictXIV, 1675-1758, 1740 年起在位 ) 的雕像两边的女性象征智慧和无私。格里高利十六世 (GregrioXVI, 1765-1846, 1831 年起在位 ) 雕像两边的女性象征智慧和谨慎。利奥十一世 (Leo XI , 1535.6.2.-1605.4.2., 1605.4.1. 起在位 ) 、英诺森十一世 (Innocent XI, 1611-1689,1676 年起在位 ) 和克雷芒十三世 (Clement XIII , 1758-1769,1758 年起在位 ) 雕像下的浮雕故事和两边女性象征均不知。庇护七世 (Pius VII, 1742-1823,1800 年起在位 ) 的雕像不仅有两位女性,而且还有两个天使。贝尔尼尼的最后作品,亚历山大七世 ( Alexander VII , 1599-1667 , 1655-1667 年在位 ) 的雕像有象征仁慈、正义、真理、智慧的四位女性,并 有 挥舞沙漏计时的死神从坟墓中爬出。可惜照片没有拍好。还有的教皇头上有天使或女性,各拍了一张,但名字没有在照片上因此不知道是那位教皇。 庇护八世 格里高利十三世 英诺森十二世 本笃十四世 格里高利十六世 利奥十一世 英诺森十一世 克雷芒十三世 庇护七世
个人分类: 风光过眼|10754 次阅读|0 个评论
罗马古城市广场望周边教堂
热度 1 Mech 2016-1-14 09:31
罗马古城市广场周边有些漂亮的教堂。没有走近,多数不知道名字。 广场东北有罗马圣弗朗西斯科教堂 (SantaFrancesca Romana) ,似乎不对公众开放。 西北也有座很建筑很精美的教堂,但不知道名称。 西南有座较为朴素的教堂,仍不知道名称。
个人分类: 风光过眼|3285 次阅读|3 个评论
罗马古城市广场:全景
Mech 2016-1-11 11:13
这次只贴几张全景式或多景式的照片,因此不需要再对其中的遗址作具体说明。具体遗址的照片及其说明,参阅《 罗马古城市广场:神庙遗址 》和《 罗马古城市广场:凯旋门和大殿等 》。
个人分类: 风光过眼|4623 次阅读|0 个评论
罗马古城市广场:凯旋门和大殿等
Mech 2016-1-8 22:22
遗址除了神庙,还有些其他建筑。 圣道东端为提图斯凯旋门 (Arch of Titus) 。罗马皇帝 多米提安 81 年所建,纪念其兄罗马皇帝提图斯镇压犹太人。他摧毁了犹太人的圣殿,只剩现在的哭墙。 沿圣道西行,有高大的建筑物遗址, 马克森提乌斯 大殿 (Basilica of Maxentius ) 。为 马克森提乌斯 皇帝开始建造,但完工于君士坦丁皇帝。 圣道的西端是塞维鲁凯旋门 (Arch of Septimius Severus) 。建于公元 203 年。纪念塞维鲁皇帝及其两个儿子在 194-195 年和 197-199 年两次战胜波斯人。 上图凯旋门旁为古罗马公共讲坛遗址。想象如莎士比亚剧本 Julius Caesar 所写,安东尼在此发表演说,“ Friends, Romans, countrymen, lend me your ears;... ”当然,安东尼应该说拉丁文。安东尼的演说一举转变罗马人的观念,开启了凯撒谋杀者们的败局。 两个分别是灰色花岗岩和白色大理石的柱子,是光荣榜 (Honorary Bases) 的遗址。原来下面方形基础的一侧刻有帝国晚期的名人。但字迹都已失传。原有 7 根,后来恢复两根。 还有根佛卡斯圆柱 (Column of Phocas) 。为东罗马帝国佛卡斯皇帝在 608 年所立,庆祝他自己杀掉前任皇帝及其 5 个儿子而称帝。 佛卡斯圆柱后面的带钟楼的楼房,为 12 世纪时的元老院。但现在已经不属于古城市广场。
个人分类: 风光过眼|3928 次阅读|0 个评论
罗马古城市广场:神庙遗址
Mech 2016-1-7 08:27
城市广场其实是真正的古罗马废墟。遗址众多,目不暇接。遗址中最多的是神庙 ,异教 ( 即基督教之前 ) 时代供奉神的建筑。这些遗址大多只剩下几根大柱子。我沿着圣道 (Via Sacra) 从东向西走,先看北边,再看南面。 最东端的维纳斯和罗马神庙 (Templeof Venus and Rome) ,崇拜女神维纳斯和罗马城。为哈德良 (Publius AeliusTraianus Hadrianus, 76-138) 皇帝自任建筑师建筑,开工于 121 年, 135 年正式揭幕, 141 年安托宁皮尤斯完成。哈德良罗马帝国安东尼王朝的第三位皇帝,是位哲学家帝王。该神庙 307 年毁于大火,马克森提乌斯 (Maxentius, 278-312) 皇帝加以重建。在竞技场上拍摄的神庙遗址全景。 有座所谓的罗慕路斯神庙 (Templeof Romulus) 。我确实不知道为什么英文解说词加“所谓的 (so-called) ”。罗慕路斯是神话传说中罗马城的缔造者。该神庙为 马克森提乌斯 皇帝在 307 年为纪念童年去世的儿子所建。教皇斐理斯 (Felix) 五世曾将此改为圣科斯马斯和圣达米安教堂 (Churchof Sts Cosmas and Damian) 的前庭。 保存最为完整的是安东尼和福斯蒂娜神庙 (Temple of Antoninus and Faustina) 。安东尼 (Antoninus Pius, 86-161) 为哈德良养子,他和他的继任者均由哈德良指定。五位哲学家皇帝的安东尼王朝就是以他命名。其妻子福斯蒂娜美貌,但传闻她不贞不忠。安东尼对传闻不予理睬。妻子死后,安东尼为其修建神庙,以志纪念。未再婚,但有一妾。该神庙结构完整,不同角度多留些照片。 附近应该有凯撒神庙遗址,但没有注意到。 最西端是 韦斯巴芗神庙 (Temple of Vespasian) ,现在只剩些三根柱子。该神庙提图斯 和多米提安 是为纪念其父亲于 79 年所建。这三位罗马皇帝也是罗马竞技场的督建者。 也在最西端稍北些,是农神庙 (Temple of Saturn) 。也只有大柱子。据说是该区域现存最古老的建筑,兴建于公元前 501 年到 497 年之间。也是当时国库所在地。那时候罗马共和国刚建立,还是个很小的城邦国家。因其古老 , 多留些照片。旁边还有多根比较矮的柱子,不知道是什么遗址。 卡斯托和普鲁克斯神庙 (Temple of Castor and Pollux, 双子星神庙 ) 。罗马神话中的卡斯托和普鲁克斯即是希腊神话中的狄俄斯库里,斯巴达王廷达瑞俄斯的妻子勒达和宙斯 ( 化身天鹅使其怀孕 ) 的双胞胎兄弟,也是美女海伦的兄弟。为纪念公元前 499 年或 496 年里吉洛斯湖战役胜利,于公元前 484 年修建。传说在战斗中双胞胎兄弟卡斯托和普鲁克斯帮助罗马人取得胜利。现在这个神庙只有三根柱子。 附近有个灶神庙 (Temple of Vesta) ,也只剩几根柱子和相联的墙体。修建于公元前 31 年,在 64 年被大火焚毁, 191 年重建。 导游牌上在西南角还有个玛格那玛特神庙 (Temple of Magna Mater) 。罗马神话中的玛格那玛特就是喜欢神话中的盖亚,紧跟着混沌出现的第二个神,堪称万神之母。可惜那个地方没有过去,因此没有看到。
个人分类: 风光过眼|7301 次阅读|0 个评论
罗马君士坦丁凯旋门
Mech 2016-1-5 10:05
君士坦丁凯旋门靠近罗马竞技场。为君士坦丁 (Favius Valerius Constantinus, 272-337) 为纪念 312 年战胜马克森提乌斯 (Maxentius, 278-312) 皇帝控制西罗马帝国而完工于 315 年。 如 《世界文明史 ( 第三卷 ) 》 标题 所示,古罗马双雄并立,凯撒和基督。君士坦丁似为两者之间的连接,成为划分古罗马和中世纪的人物。他是第一位公开尊崇基督教的罗马皇帝,在 313 年发布的《米兰诏书》承认基督教的合法性,他本人到临终时也受洗成为基督徒。君士坦丁实际上是东罗马帝国的开创者。 330 年,他重建和扩展的古城拜占庭,作为罗马帝国的首都,后被称为君士坦丁堡。该城虽然几度陷落,但直至 1453 年被奥斯曼帝国攻陷后东罗马帝国完全颠覆前,都是东罗马帝国的首都。 君士坦丁凯旋门由三个拱门构成,高 21 米 ,宽 25.7 米 ,深 7.4 米 。由于修建时间比较仓促,其诸多装饰从其他皇帝的纪念建筑拆卸而来。例如凯旋门顶端的八块长方形浮雕来自奥理略皇帝纪念碑 ( 原件已藏罗马首都博物馆 ) 。只有两个小拱门上方的圆形浮雕描绘了关键的台伯河上米尔维安桥之战的场面,此战为击败马克森提乌斯的决定性战役。 游客较多,又有围栏,拍摄比较困难。从不同角度留了几张照片。
个人分类: 风光过眼|5729 次阅读|0 个评论
罗马竞技场
热度 1 Mech 2016-1-3 10:47
罗马竞技场,又称为古罗马斗兽场、罗马大角斗场、罗马圆形竞技场等。通行的意大利名称是 Colosseo ,意思为“巨大的”。并非因为竞技场本身巨大,在当时也只是中等规模,而是因为竞技场在 暴君 尼禄皇帝的金宫原址上兴建,该位置原有尼禄的巨 像 (colosseo) 。 竞技场在当时罗马帝国属于中等规模建筑。罗马皇帝韦斯巴芗 (Titus Flavius Vespasianus, 9-79) 于 72 年开始修建。 韦斯巴芗原是驻扎埃及平定犹太人的罗马军队统帅。以军事力量结束尼禄后罗马三位短命皇帝的混乱统治,开始较为稳定的统治。死后其同名长子提图斯 (Titus Flavius Vespasianus, 39-81) 皇帝继位,并继续督建竞技场。提图斯去世后,继位的弟弟多米提安 (Titus Flavius Domitianus, 51-96) 皇帝在 82 年完成修建。具体设计者的姓名现已不知,劳工是八万犹太战俘。 《世界文明史 ( 第三卷 ) 》 473 页这样描述: 韦斯巴芗选择尼禄 “ 金宫 ” 花园中的湖当作剧场所在地。位于 Caelian 及巴勒登丘山中间。它是由石灰质松石构建成椭圆形,约 1790 英尺 左右。外墙高 157 英尺 ,区分为 3 层,第 1 层有一部分是用 Tuscan-Doric 圆柱、第二层用伊奥尼亚式圆柱,第三层是用科林斯式圆柱所支持,每个柱间的空隙上都有一个拱门。主廊上有桶状拱顶做屋顶,有时以中古时代的修道院式交叉。内部也分三层,每一层都用拱门支持,区分为同心圆圈形的包厢及座位,由楼梯分割成为 “ 楔形 ” 。现在内部的设置,是由巨匠在一大块石质中刻成圆拱、通道及座位。塑像及其他装饰品点缀了整个剧场,很多排的座位都是用大理石制成。共有 80 个入口,其中两个是专为君王及其随员使用;这些入口及出口能在几分钟之内把巨碗型的剧场疏散一空。 287 英尺 长、 180 英尺 宽的竞技场,包围在一条 15 英尺 高的墙内,墙顶上装着铁栏栅,以防观众受到野兽的伤害。 现在所见的竞技场其实是遗址。 217 年的大火和 442 年与 508 年的两场地震造成严重破坏。 15 世纪时教廷为了兴建教堂等将此作为采石场。直到 1749 年,由于早期有基督徒殉难,教廷宣布竞技场为圣地并 开始正式保护。该遗址已成为罗马的象征。让人联想凯撒的罗马: 骄傲、威风、辉煌、现实、残酷、邪恶、混乱而又崇高 ( 《世界文明史 ( 第三卷 ) 》 474 页 ) 。
个人分类: 风光过眼|4431 次阅读|1 个评论
罗马中转:第二日
热度 2 Mech 2016-1-2 11:29
该文是去年暑假里参加 ICSV22 归途的日记。或许是航班一折腾,回家后就忘记贴在博客上了。现在补贴出来。 会议在中午就结束了。我赶一点多的快车从佛罗伦萨到罗马。不到三点已经到了宾馆。快车晚点十分钟,但我找宾馆一点没有耽搁。路线不仅正确,而且最优。 烈日当空,天气很热。起码还有五个小时的日照。我决定去凭吊古罗马遗址。鉴于时间较紧,而且脚也起泡,改变边走边看模式。直接乘地铁去斗兽场。罗马站的地铁在火车站下面两层,而且是两线交汇站。连找带问,总算乘对了车,只有两站。 从地铁站出来,马上就看见斗兽场。虽然在电影和照片见过,见到本尊还是很震撼。规模巨大,苍凉中带着遒劲,与意大利那种迟暮美人的印象不太协调。旁边就是 君士坦丁凯旋门,相比之下。没有斗兽场那种震撼感。 排长队,购票。入场仔细观看,拍照无数。鉴于地方重要,想自己也留张照片。而且斗兽场取景容易,那个方向都可以。请位带相机的白人女孩子帮忙,她还挺认真,照了两张。我又问她是否需要帮忙,也帮她拍张照片。 斗兽场出来又在凯旋门另一侧拍照。入斗兽场前已经在一侧拍照了。 在斗兽场就凭高远眺了罗马城市广场遗址,心向往之。出来赶紧走过去,又要验票,但买票人不多。我突然想到与斗兽场可能是联票,不用再买。问过售票员果然如此。 我理解,罗马市场是一大片罗马遗址的总称。遗址的建筑用途各异,政治、宗教、经济等。面对人世间的沧海桑田,感慨万千。中国人或许对罗马兴衰别有情怀。雄霸全球的文明古国,先被外来的基督教思想征服,最终被蛮族毁灭。罗马文明其实已经中断,不论是罗马教廷还是东正教已及意大利各邦国,都不是罗马文明的继承者。边看边想,不知不觉到了七点清场的时候。好在我基本看完了。 乘地铁回去。比来时难度稍大的是没有人工售票了,只能在机器上买。好在已经知道票价,也不是难事。 到宾馆后,脚已经很不像话。穿休闲鞋脚底板磨疼,换成凉鞋,脚后跟上面都打出泡。罗马市场里面的地更糟,连不平的石头地也没有全覆盖。
个人分类: 风光过眼|3437 次阅读|4 个评论
经罗马到雅典
Mech 2016-1-1 18:37
在雅典召开的 ICSV23 的 Early OWL 注册在去年年底截止,比随后的提前注册少 80 欧,比正常网上注册少 135 欧,更比现场付费少 180 欧。我想还是缴费算了,开会申请不至于不批准吧。 这次的 session 有些变化。去年参加 ICSV22 的非线性振动 session 没有了。相近的只有振动半主动控制 。我拟交流的结果是关于非线性隔振中传递率定义的讨论,严格而论,不算是半主动控制,但有些相关。因此投摘要时还有些忐忑。我是很想去雅典的。结果组委会还抓差让我 chair 这个 session 。现在已经有 12 篇摘要。我看在 ICSV23 的近百个 sessions 中已经算不错了。便无为而治,没有再去主动邀请同行投稿。 注册时同时把宾馆也订好了。会议提供链接的价格比网络上的似乎略高,但对雅典的宾馆不熟悉,也就不折腾了。会场的宾馆太贵,另外找一家报销额度之内的。名字我也喜欢,用天后之名。 除了报批手续,唯一的问题就是航班了。我这才注意到,上海与雅典居然没有直飞的航班,而且国内其他城市似乎也没有。这就有境外转机的问题了。 单纯从距离考虑,伊斯坦布尔可能最近。过去换过机,但没有出机场玩过。但土耳其不是申根国家,要出机场就需要签证,因公护照也许不需要,但总是不太方便。比较近的申根国家城市又有直飞航班,大概就是罗马了。当然德国法国的城市也有,但毕竟远些。 综合考虑,可能就要在罗马中转了。去年去佛罗伦萨开 ICSV22 ,在罗马中转,走马观花,市内的主要名胜应该算是都去过了。希望今年的故地重游能顺利成行。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856 次阅读|0 个评论
共和最后依然为帝国所取代
jiangming800403 2015-11-24 21:54
罗马共和国最后依然为帝制所取代。当然罗马最早的独裁者比元老会更能代表平民和自由人的利益。民主的雅典也先后败于斯巴达和马其顿。
个人分类: 读史方舆|1458 次阅读|0 个评论
罗马天使和殉道者圣母大教堂
Mech 2015-7-27 11:30
天使和殉道者圣母大教堂用戴克里先浴场 (Thermae Diocletiani) 残余部分兴建。由米开朗基罗在 1563 年修建,一年后他就以 89 岁高龄辞世。戴克里先可能是最后一位残酷迫害基督教徒的罗马皇帝。不知道是不是因此把以他名字命名的浴场改进的教堂名称中有殉道者。 教堂入口就建在浴场的残垣断壁上,大师构思固然奇特,但有些其貌不扬。教堂内部却是金碧辉煌蔚为壮观。除主祭台外,两边还各有小礼拜堂。 天使和殉道者圣母大教堂入口 主祭台远景 主祭台近景 小礼拜堂远景 小礼拜堂近景 另一个小礼拜堂远景 圣母大教堂,有许多圣母塑像。还有些比较少见的彩色圣母塑像。这些圣母像的来由我完全不清楚。有个小礼拜堂上还有幅圣母升天的油画,不知道出自何人手笔。 圣母塑像 圣母塑像 圣母塑像 圣母塑像 圣母塑像 圣母塑像 圣母升天的油画 教堂有个小庭 教堂有个小庭院,更能看出是当年罗马帝国浴场遗址。庭院中还有伽利略的铜像,是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 -WFS 的礼物,由李政道教授设计。 庭院一角 伽利略铜像
个人分类: 风光过眼|8253 次阅读|0 个评论
罗马圆柱广场及其他
Mech 2015-7-26 13:47
从圣王路易堂出来,准备原路往宾馆走了。不料走错了路,到了圆柱广场。这段路当时走得就比较糊涂,事后就更不清楚了。 快到圆柱广场时,看见个教堂,圣安德鲁大教堂 (Basilica di Sant\'AndrewDella Valle) 。门前有喷泉。没有进去。 圣安德鲁大教堂 广场上的圆柱最初是 193 年所立奥勒留圆柱,纪念奥勒留皇帝带兵战胜日耳曼人。奥勒留 (Marcus AureliusAntoninus Augustus) 真正是“哲人王”,著有《沉思录》传世。不过皇帝当得似乎不怎么样,在安敦尼王朝由盛到衰的转择点。前 4 位皇帝都没有按血缘传位,他破例传给自己的儿子,安敦尼王朝的末代皇帝。圆柱由大理石柱体和铜像构成,柱体上有浮雕。铜像原来可能是是奥勒留,现在的是圣保罗,由教皇西斯廷五世在 1589 年下令更换。 奥勒留圆柱 奥勒留圆柱 广场周围的建筑有东侧的圆柱宫 ( 又称圆柱画廊 ) 、南侧的圣巴多罗缪小教堂、西侧的魏德金宫 (Palazzo Wedekind) 和北侧的基吉宫 ( 意大利政府总理官邸 ) 圆柱宫 圣巴多罗缪小教堂 魏德金宫 基吉宫 不远处,有个教堂,未入内,也不知道名字 一个不知道名字的教堂 还有个带塔楼教堂,而且是橙色和红色,有些特别。是 圣西尔维斯特堂 (Chiesa di San Silvestro inCapite) 。在院子里转转,有些柱子似乎是古罗马的遗迹。出来不远,又是个教堂,不知道名字,也没有进去。 圣西尔维斯特堂正门 圣西尔维斯特堂一隅 圣西尔维斯特堂中的古代柱子 又一个不知道名字的教堂
个人分类: 风光过眼|6513 次阅读|0 个评论
罗马圣王路易堂
Mech 2015-7-25 08:06
在 万神殿 即 圣母和殉道者大教堂 和 纳沃纳广场 之间,有个不是特别显眼的教堂,就是 圣王路易堂。教堂建于 1518-1589 年,曾得到得出身于佛罗伦萨梅第奇家族的法国王后凯瑟琳 (Caterina Maria Romoladi Lorenzo de' Medici) 的资助。这座教堂的外立面由摩尔人喷泉 ( 没有中间那个摩尔人 ) 的雕刻者波尔塔设计,内部由摩西喷泉的设计者方塔纳完成。外立面上有些法国名人像,查理大帝、圣路易、圣克洛蒂尔德等,可惜我实在是与塑像对不上号。 圣王路易堂正面上部 圣王路易堂正面左下部的雕塑 圣王路易堂正面右下部的雕塑 该教堂是献给圣母、圣丹尼和法王路易九世。因此主祭台上有圣母升天像,众人对玛利亚的空棺墓议论不定,圣母已在天使簇拥下升往天堂。教堂中还有凯瑟琳王后的画像。她不仅是法王亨利二世之妻,也是随后三位法王之母,还差点儿成了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的婆婆。据说凯瑟琳王后对细腰女儿的喜爱开了西方束腰之风尚,虽然她自己的腰围达 40 厘米 。 圣母升天图 凯瑟琳王后画像 该教堂最有名的画是卡拉瓦乔的三幅描绘圣马太生平的名作,《圣马太蒙召》、《圣马太受天使启迪》和《圣马太殉教》。有一张没有照好,还有张无法正面拍摄。很无奈。 圣马太受天使启迪 圣马太殉教 另有几幅画和雕塑拍摄得挺清楚,但没有仔细看名字和作者。现在也写不出了。贴出来看个热闹吧! 虽然教堂外面看起来有些平常。里面的建筑还是有恢宏的感觉。尤其是屋顶的壁画,更增加气势。 内部建筑 屋顶壁画 力与美 据说圣王路易堂是法国在罗马的国家教堂,而 共和国广场 旁的圣女苏撒纳堂是美国在罗马的国家教堂。国家教堂到底意味着什么,我不清楚。
个人分类: 风光过眼|6184 次阅读|0 个评论
罗马纳沃纳广场
Mech 2015-7-24 10:51
纳沃纳广场是罗马帝国时代的遗址,虽然遗迹现在已经不可见。公元 1 世纪,皇帝 提图斯 (Titus) 下令修建 该椭圆形竞技场。到了 15 世纪,已经是市场。 17 世纪, 教皇英诺森十世 (Innocent X) 启动广场修建, 建成了著名的雕塑和建筑,遂为观光名胜。 广场上最著名的要算四河喷泉 (Fontanadei Quattro Fiumi) 雕塑。由贝尔尼尼建于 1651 年,是其成熟时期的巅峰之作。喷泉中的人物雕塑分别象征着多瑙河、尼罗河、普拉特河和恒河,这四条河似乎代表着欧洲、非洲、美洲和亚洲。多瑙河神手里托着英诺森十世的牧徽,由象征至高无上权力的钥匙、三重冠和一个盾牌组成,盾牌上是三朵百合和一只衔着橄榄枝的鸽子。喷泉中的方尖碑是罗马的仿制品,埃及花岗石上用象形文字刻着罗马皇帝维斯帕西安 (Vespasian) ( 提图斯之父 ) 、提图斯与多密提安 (Domitian)( 提图斯之弟 ) 的名字。在惊悚电影《天使与魔鬼 (Angels Demons) 》 ( 与《达芬奇密码》一样是根据丹 · 布朗小说改编 ) 中,四河喷泉代表科学派水的祭坛。 四河喷泉 四河喷泉 四河喷泉 多瑙河河神背影、恒河河神和尼罗河河神侧影 多瑙河神背影、英诺森十世牧徽和恒河河神 在广场南端还有座喷泉,由波尔塔于 1575 年设计。 1653 年贝尔尼尼在原有的海豚和人鱼 (Triton ,海神之子,海中信使 ) 之外,增加个摩尔人站立正中。因此被称为摩尔人喷泉。不过,现在的摩尔人雕塑为复制品。喷泉后面的白色建筑是英诺森十世出资兴建的潘菲利宫,现在近百年来是巴西住意大利大使馆。 摩尔人喷泉 摩尔人喷泉 除喷泉外,还有座讲堂,圣阿涅塞教堂 (SantaAgnese in Agone) 。据说阿涅塞是位修女, 13 岁因不愿意嫁给异教徒而惨遭杀害,遇难的地点就是现在的教堂。广场旁还有 圣安德列亚教堂。 圣阿涅塞教堂 圣阿涅塞教堂 圣安德列亚教堂 纳沃纳广场本不在旅游计划上,事先没有做功课。而且当时还在纠结要不要往回去,因此看得也不仔细。海神喷泉都没有看。四河河神应该有正面照片,哪怕是逆光。这些实在是件憾事。只是走过路过,自然可能有所错过。
个人分类: 风光过眼|6775 次阅读|0 个评论
罗马圣母与殉道者大教堂
热度 1 Mech 2015-7-23 10:55
圣母与殉道者教堂是昨天贴出的万神殿的正式名称。现在万神殿是一神教的教堂。意大利的教堂中都有艺术品,油画和雕塑。用相机翻拍油画需要光线巧合,至少我用的傻瓜机如此。拍摄几张油画效果都不理想。贴些全景和雕塑的照片。
个人分类: 风光过眼|5240 次阅读|1 个评论
罗马万神殿及其他
Mech 2015-7-22 10:21
万神殿是罗马帝国时代的遗迹,机缘巧合,全貌得以大体保存,虽然局部也有损毁。有人说该神殿是保留最完整的古罗马遗迹。 人们有时候误以为万神殿是公元前共和国时代的遗物,那其实是现在已经不见踪迹的旧庙。该旧庙为屋大维的副手阿格里巴在公元前 27 年为纪念屋大维击败罗马对手安东尼和及其盟友埃及艳后克里奥帕特拉所修建。不幸在 80 年被大火焚毁。 125 年,罗马 皇帝 哈德良 命人在旧庙原址上兴建了现在的万神殿,却不知道为什么在廊柱上方任性地刻下了阿格里巴修建的说明 (M·AGRIPPA·L·F·COS·TERTIUM·FECIT) ,让人们误解是共和国时代的建筑。公元 609 年东罗马帝国皇帝将万神庙献给罗马教皇卜尼法斯四世,后者将其名为圣母与殉道者大教堂 (Basilica Santa Maria ad Martyres) ,保存至今日。十六世纪教皇乌尔班八世,为了建造圣彼得大教堂的青铜华盖,命人拆下并熔化了万神殿门廊天花板上的镀金青铜板,还命人在万神殿门廊两侧各建钟塔以与其它教堂一致,直到十九世纪后期才被拆除。 由于这段历史,我认为万神殿的建筑属于罗马帝国时代,而室内的教堂属于基督教时代。教堂的照片另文贴出。 万神殿 万神殿正面 万神殿的建筑特点是有直径 43.3 米 、高 43.3 米 的巨大穹顶,据说仅次于建成于 1436 年的佛罗伦萨圣母百花大教堂的 43.7 米 穹顶。穹顶顶部更有个直径 8.9 米 的圆形采光孔。穹顶无法用相机拍摄全貌,采光孔的壮观也无法用照片反映。这正是旅行需要身临其境的原因。贴三张照片,聊胜于无。 穹顶及其圆孔 穹顶及其圆孔 穹顶及其圆孔 万神殿对面有个小广场,其中有根高 14.5 米 的方尖石碑。从网上查到,这根方尖石碑原来为埃及法老王拉西斯二世公元前十四世纪 ( 古埃及最强盛的时代 ) 建造并立在赫利奥波利斯 ( 开罗附近 ) 。十八世纪被移至万神殿店前,并在方尖石碑顶端装饰了一颗代表教皇克雷蒙十一世的星形十字架。石碑的周围喷泉建成于 1711 年。泉水不断从石人嘴里流出,两旁有石雕的动物。 方尖碑正面 方尖碑侧面 万神殿附近还有亚德里安诺神殿遗址,只剩下 11 根巨大的柱子。这个圣殿的历史我不清楚,没有找到中文或英文资料,意大利文又看不懂。亚德里安诺似乎是哈德良皇帝的妻子,因此该神殿有时也称为哈德良神殿。完工于 145 年。现在遗址被嵌入一座十七世纪的建筑。受场地限制,相机无法在理想角度拍摄全景。 亚德里安诺神殿遗址 亚德里安诺神殿遗址 亚德里安诺神殿遗址
个人分类: 风光过眼|8431 次阅读|0 个评论
罗马许愿池
Mech 2015-7-20 11:18
由于《罗马假日》,许愿池名声远扬。许愿池 (Fontana di Trevi) 的本意只是三岔口喷泉。很不巧,我到的时候正在维修。据说该喷泉经常处于维修中,因此也不能说是特别不巧。 泉本身已经不可见,泉后面站在战场上的海神 ( 图 1) 仍可见,但战车和马被遮住了。海神管水,雕像常在喷泉附近出现。后面的宫墙上有多幅浮雕。侍立海神左右的是两位女神,姓名不详 ( 记忆中不是罗马神话中主要神祗 ) ,左边的象征丰收 ( 图 2) ,右边的象征健康 ( 图 3) ,丰收和健康自然也是水的副产品。宫墙顶端的雕塑 ( 图 4) 寓意不清楚。稍微下面一排的四位女神代表四季。我推断,未必正确,左边两位是夏和秋 ( 图 5) ,右边两位是冬和春 ( 图 6) 。另有两幅浮雕,似乎是讲述罗马大军缺水 ( 图 7) ,有少女指出泉眼 ( 图 8) 的故事。 图 1 图 2 图 3 图 4 图 5 图 6 图 7 图 8 由于维修,难见全貌,只拍摄上述局部的照片,也难以完全避免工程的影响。
个人分类: 风光过眼|3535 次阅读|0 个评论
罗马共和国广场
Mech 2015-7-18 23:01
从宾馆往许愿池方向散步,路过共和国广场。该广场是《罗马假日》中公主出逃遇到记者的地方。 在网上查到该广场 是为纪念 1885 年意大利从王制改为共和制而建造。核心为水仙女喷泉 (Fontana delle Naiadi) ,四位水仙女 (Naiadi)分别靠 在不同动物上,动物 ( 及其代表水的来源 ) 有海马 ( 海洋 ) 、水蛇 ( 河 ) 、天鹅 ( 湖 ) 、怪蜥 ( 泉水 ) 。说实话,我在现场没有看出各种动物是什么。而且我个人理解,希腊神话中 Naiadi 只管溪水和泉水,海、河、湖有更大的神来管。喷泉正中有位抱着大鱼的男人或男神。 东北方向有两座几乎对称的弧形建筑,一个是宾馆,另一个不清楚。虽然是实用建筑,装饰也很精美。照相机没有广角,不能拍全。 水仙女喷泉及其弧形建筑 水仙女喷泉局部 另一座弧形建筑及其水仙女喷泉局部 建筑上的雕塑 北和西北方向有三座教堂。最南的是 天使与殉教者圣母大殿,门面为米开朗基罗利用古罗马旧浴室设计。这个教堂后来有专门去过,更多的图片以后贴。几乎正北面的是胜利之后圣母教堂 (Santa Maria della Vi) ,好像是乙级宗座圣殿,但没有进去,其中有贝尔尼尼的雕塑《圣女特蕾莎的沉迷》。贝尔尼尼风流倜傥,体现情欲之深刻,超过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卡拉瓦乔等不近女色的大师。中间一座教堂是圣女苏撒纳堂 (Chiesa di Santa Susannaalle Terme di Diocleziano) ,没有进去。据说特色是有英语布道等。前面有个很小的喷泉,好像叫摩西喷泉,墙上那位雕塑自然是摩西了,我第一眼看以为是朱庇特,第二眼看又像龙王。 天使与殉教者圣母大殿正门 胜利之后圣母教堂正面 胜利之后圣母教堂侧影 圣女苏撒纳堂 圣女苏撒纳堂 摩西雕塑 走过路过,随手拍些照片。
个人分类: 风光过眼|4894 次阅读|0 个评论
罗马中转:第一日
Mech 2015-7-14 03:25
第一个半天的计划变动很大。这里只谈行程,照片整理好后另贴。飞机稍微有些误点,机场大巴能赶上的跳掉一班,下面一班又误点。到市内车站天完全黑了。我发现谷歌地图的截图和路线都不足以找到宾馆。没有 WIFI 不能在线,谷歌地图威力大减。 翌日启程出师不利。按谷歌地图上车,发现车行方向是反的,而马路对面并没有车站。当时虽然已经快到 9 点,但为周末,行人稀少。我只好回宾馆前台,问清楚反向的车站距离挺远,而且在马路转角的路上。我匆匆赶上车,又有新的问题,必须用交通卡,不收现金,我硬币白白准备好了。这样乘了一站赶紧下来。 面对上述变故,我想还是把车票买好再说。上次去意大利,在网上买了车票似乎也没有太大便利,因此这次现场买。其实我下车的地方离车站可能更近,但我为保险起见,还是先回了宾馆,再从宾馆到车站。 车站很大,刚到感觉很乱。连买票的地方都找不到。车站好像没有问询处。问了警察,找到了售票大厅。买票排队用银行的方式,先排队取号。我前面有 20 多人。有很多售票机,而且有美女要帮我到售票机上买票。我不知道该付多少小费,再说自己估计也会用,就自己试试。很容易就买好了票。有了票,心里踏实些,可以专心去观光了。 经过前段尝试,发现谷歌线路并不好用。路牌不是很完备。因此决定放弃乘车到最远处的计划,从近往远玩,走到那里算那里。 先去许愿池。路上路过一个天使与殉教者圣母大殿 (Santa Maria degli Angeli e dei Martiri) ,属于乙级宗座圣殿。进去看看人很多,就没有仔细看。路过有四仙女喷泉的共和国广场 (Piazza della Repubblica) 。还有另外两个教堂,但都没有进去。到许愿池,发现正在维修。因此也不能许三个愿望了。其实我本来也没有打算许,因为必须有个愿望是再回罗马。罗马再有机会去也挺好,但毕竟不是我的愿望。许愿池的名气大过内容,在维修中也不觉得特别遗憾。 从许愿池往万神殿去,路不远,也好找。路过亚德里安诺神殿 (Tempio Adriano) 遗址。虽然只剩排柱子,仍很壮观。万神殿的正式名称为圣母与殉道者教堂 (Basilia Santa Maria ad Martyres) ,看过后,不打算再往远走去圣天使城堡,周围随便看看。纳沃纳广场 (Piazza Navona) 正面看看,没有进去,体会一下巴洛克风格的建筑,前面还有著名四河喷泉和摩尔人喷泉。也进附近的 圣王路易堂 (Piazza di San Luigi de'Francesi) 看看。 本打算原路返回以求保险。不小心走错路了。到了圆柱广场 (Piazza Colonna) ,旁边有意大利总理官邸基吉宫 (Palazzo Chigi) ,门口有 2 个仪仗队般的兵。还有圣巴尔多禄茂及亚历山大堂 (Chiesa dei SantiBartolomeo e Alessandro dei Bergamaschi) 。 又路过天使与殉教者圣母大殿时,里面人已经不多。少去了甲级宗座圣殿圣彼得大教堂,就加个乙级的看看。里面隐隐约约有乐声,颇有 仙乐飘飘处处闻 的意境。很意外在后面的院子里见到李政道主持设计的伽利略铜像。当时没有看出来。因为感觉像在古罗马遗址上所修,以为那个大胡子的铜像是主神朱庇特。但手里拿着个旱烟杆,不对劲。如果是伽利略,那自然是望远镜了,实在是太细了些。 回到宾馆取行李,时间还早。旅游的悲哀是时间还有,力气没有了。当然,中转更悲哀的是力气还有,时间没了,没赶上车。按说走几个小时对我应该没有什么。但路实在不好,很不平。结果到后来腿有些要抽筋的感觉,好像打羽毛球到 2 个小时差不多。另外穿着凉鞋,脚好像起泡了。鉴于自己在意大利有乘错车的前科,还是早些去车站吧。 在车站很顺利,就是等得久些。乘车去佛罗伦萨,在罗马的第一个半天结束。
个人分类: 风光过眼|3126 次阅读|0 个评论
罗马中转:计划篇
Mech 2015-7-13 00:44
总体上,第一个半天侧重基督教文化,第二个半天侧重古典遗迹。由于位置的关系,也不是那么绝对。看看非常简略的地图,对方位有大概的了解,就订好了两个半天的行程。 第一个半天,圣彼得大教堂 (Basilicadi San Pietro in Vaticano) 和广场 (Piazzadi San Pietro), 圣天使堡 (Castel Sant’Angelo) 和圣天使堡桥 (Ponte Santa Angelo), 万神殿 (Pantheon), 许愿池 (Fontana di Trevi) 。圣彼得大教堂是世界上最大的教堂,圣天使城堡和万神殿都是古典建筑改用于基督教。许愿池是相对较新的建筑,但因为电影《罗马假日》而名声鹊起。 第二个半天,古罗马广场 (RomanForum), 罗马斗兽场 (Colosseo), 君士坦丁凯旋门 (Arcodi Costantino), 马杰奥尔圣母堂 (Santa Maria Maggiore) 。前三个都是古典建筑的遗迹。后一个教堂离我住的的宾馆比较近,有空也可以去。 后来又借助谷歌地图,准备了具体路线。第一个半天,从宾馆公交车到圣彼得大教堂,车行 18 站 20 多分钟,两边步行 700 多米不到 10 分钟。然后走 800 米 10 分钟到圣天使城堡。过圣天使桥走 1.2 公里 15 分钟,到万神殿。万神殿到许愿池 700 米 。从许愿池到车站买票,然后去宾馆取寄存的行李乘火车去佛罗伦萨。 第二个半天,从宾馆到斗兽场, 1.3 公里 ,走 15 分钟。这可比我订宾馆的网站上说得远多了。君士坦丁凯旋门离斗兽场不远, 400 米 , 5 分钟。再去罗马广场要走近 1.3 公里 13 分钟,要先回到斗兽场。罗马广场去圣母堂, 1.6 公里 , 23 分钟。圣母堂到车站只有 500 米 。买了票,去宾馆取行李乘车去机场。
个人分类: 风光过眼|2897 次阅读|0 个评论
罗马中转:功课篇
Mech 2015-7-12 04:45
到佛罗伦萨开会,需要在罗马中转。由于航班时间,往返都需要在罗马过夜。这样就各有半天时间,可以各处转转。 罗马是个非常特殊的城市。西方文明的源头有两种在这里集大成,肇始于雅典的希腊罗马文明和肇始于耶路撒冷的希伯来文明。用现在的话说,罗马人善于集成创新。时光流逝,战无不胜的罗马帝国面对蛮族的入侵不堪一击,兴起生机勃勃的基督教随着体制化也渐渐失去吸引力。随着文艺复兴向罗马的传播,用黑格尔的术语,古典与基督教经历了正和反,走向了和。于是理性和信仰相映成辉。补充了诞生于不列颠、成型于美利坚的经验,理性 - 信仰 - 经验的三重奏成为世界文明之歌的主旋律。 功课主要是了解罗马的历史。较为详尽但仍以普通读者为对象的书当推《世界文明史》第三、四、五卷 ( 共 7 册 ) 。其中也不是全关于罗马。第三卷《凯撒与基督》中基督教的形成就是在中东。第四卷《信仰的时代》也包括主要在中东的伊斯兰文明和犹太文明。在关于文艺复兴《 世界文明史 ( 第 5 卷 ) 》,罗马只是其中一个部分,虽然因为教皇在罗马而成为重要部分。 罗马的历史,对于罗马帝国的建立和征服了解比较多,因为很多是打仗的故事,小时候就感兴趣。也是多种罗马帝国史的侧重甚至主题。基督教征服罗马的历史,也了解比较多,毕竟这是纯粹理念完胜强大暴力的罕见 ( 如果不是唯一 ) 例子。因此第 3 卷限于时间就暂时没有读,以后有时间再读。第 4 卷读了前两册,第三册在出发前扔在读,但没有读完。只有第 5 卷全部通读了。 除历史外,理解艺术作品还需要罗马神话的知识。这方面我读过《埃涅阿斯纪》和《变形记》等拉丁经典作品的汉译本和英译本,还有有些常识。出发前没有另行补课。
个人分类: 休闲阅读|2526 次阅读|0 个评论
“罗马”到底是个什么国?——“罗马”的国号问题及其他
热度 19 lev 2015-2-24 23:09
“罗马”到底是个什么国?——“罗马”的国号问题及其他 引子 今天看了一部近期上映的电影...... 就这部“大片”本身,兄弟我就不发表意见了。之所以去看,是因为其中涉及的一个自己十分关心的历史素材,即远征帕提亚( Parthian , 本国史书称为安息)的罗马第一军团余部之下落(这个问题和同一历史时期北匈奴西迁终局都是兄弟素来感兴趣的素材,只可惜那些看起来“极有意味”的观点直到今天还没有配备足够强的证据链,更多依赖于零散的旁证与假设推演)。 当然,历史素材毕竟只是电影的佐料,电影需要这点佐料,但我们不必在电影里去 考究史实和逻辑——我们付钱进戏院是购买娱乐,不是去评阅试卷。但是有些东西是可以聊聊的,尤其是那些具有那些具有“史普”价值的“经典小瑕疵”(所谓“经典”就是复现率极高的意思),比如...... “罗马帝国”,您穿越了吧? 罗马将军立在阵前,身后是东征军团的残兵败将,眼前是未知的东方世界...... “罗马”赋予的荣耀支撑着别无选择的将军,在战阵前报上了名号(好吧,是 English ):我是“罗马帝国”( Roman Empire )...... 打住! 电影的故事背景大致在53BC到20BC之间(以罗马与安息的战争状态计),即汉元帝、汉成帝在位期间。这一时期的罗马,按其基本政治制度,确实处于“帝国时代”,也就是所谓“罗马帝国”的由来,而之前先后经历的“王政时代”与“共和国时代”,一般习称为“罗马王国”( Roman Kingdom )与“罗马共和国”( Roman Republic )。 但是,所谓“罗马帝国”(还有“罗马王国”与“罗马共和国”)均是后世史家的创造,系后世历史学名词,怎么可能出自一个帝国时代的将军口中呢? 对以纪律和法制闻名的古罗马人来说,国号的使用是一个严肃的事情,尤其是在军国政事、法令文书以及战争外交等重要场合——打个比方,今天的 China、Republic of China、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还有个 Chinese Taipei ) 就务必在不同场合谨慎选择使用。 而所谓“罗马帝国”的正式国号其实与“罗马共和国”时代的国号是一致的,拉丁语为 Senatus Populusque Romanus, 缩写为 SPQR, 一般英译为 The Senate and People of Rome, 汉译为“元老院和罗马人民”——兄弟我窃以为这个汉译有些别扭,故意译为“元老院和人民的罗马”。 SPQR 这个国号沿用时期自“共和国时代”始(509BC)历经“帝国时代”直到“东罗马帝国”(1453)灭亡(至于东西罗马与神圣罗马无涉主旨,按下不表),近两千年历史。这个国号的“长寿”与共和国末期到帝国初期的政治变革有关。罗马进入“帝国时代”的历史节点一般有两种算法:其一以执政官凯撒击败“前三头同盟”的克拉苏(即东征帕提亚的统帅,后兵败身死)与庞培后晋位“独裁者”算;其二以屋大维晋位“元首”(首席元老与第一公民,加尊号“奥古斯都”)算。两种算法的产生源自凯撒和屋大维的共性与差别。“共性”即凯撒的公开独裁和屋大维的实质性独裁都在实际上破坏了以元老院为基础的贵族民主政治(共和制度),催生建立了帝国制度。所谓“差别”即凯撒名实兼具的无上至尊剥夺了元老院最后的“尊严”(也就是名义上的尊严,元老院制度的建立就是为限制“王政时代”遗留的独裁制度,王国被推翻后,任何与“君王“相联系的东西都是不被容忍的),他最终为此付出了血的代价。而屋大维的高明在于吸取凯撒的教训,向元老院支付名义上的尊贵换取更多的实际权力,最终营造出一副元老院与奥古斯都“共治天下”的和谐假象(比如把帝国境内的部分行省划归元老院支配),其中保留共和时代的国号更是安抚元老院的点睛之笔,后世东西罗马自然因袭不爽。 总而言之,罗马将军自报家门时称“罗马帝国”不如称“罗马共和国”靠谱,称这些后世历史学名词不如直接呼“罗马”靠谱! 当然啦,对一部电影(又不是历史纪录片!)而言,这个问题根本不能算错误——至少比电视剧里孝庄太后动辄自称“我孝庄......”(那是她老人家的谥号)靠谱多了。 外篇·“东西南北,有前有后” 唐尧虞舜夏商周,齐楚燕韩赵魏秦...... 别看中国字那么多,能作国号的就那么几个。历史足够长久,政权生生灭灭。五胡汉化,追慕远祖,凡此种种,国号重名也就不稀奇了。 为分辨计,后世史家不得不做相对区分,常规方法如下: 一、法统相继,中兴复国者以“前后”分,比如前汉后汉等; 二、北狩东迁、衣冠南渡者以“东西南北”分,比如西周东周、西汉东汉(也就是前汉后汉)、西晋东晋、南宋北宋、西辽、北元、南明等; 三、群雄并立、割据地方以地域、姓氏分,比如蜀汉、成汉、冉魏、萧齐(南齐)、刘宋与赵宋(北宋南宋)、朱明等。 凡此种种均为后世名词,原则上不可能在指谓政权的当时出现。 老版《三国演义》电视剧就出过问题:诸葛亮北伐誓师时的旗帜上写有“蜀”,这是绝对不可能的。刘备在蜀地建立的政权申明继承汉的法统,其国号为汉或者大汉——在国号前加“大”(相当于great)亦是循例(尤其是统一政权),旨在恢复中原,若称“蜀”则无异于自贬为地方政权(其他人不知道,诸葛亮肯定不答应嘛)。蜀国在当时是魏晋两代对刘备政权的称呼,即意指其为地方割据政权,在魏晋的法统传承体系中,汉已经寿终正寝了(通过名义上的“禅让”),所以他们也不会称呼“蜀汉”。在陈寿的《三国志》中采纳魏晋法统体系,故也称故国为蜀(类李密《陈情表》中 “少仕伪朝” 云云)。 结论 只有四个字——小心穿越!
个人分类: 莫名其妙|5706 次阅读|45 个评论
古罗马的社会福利
热度 1 maqingping 2014-3-20 11:36
本文 是由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拙著《 养老金和社会保障的理论与实践》中的一小节,贴于此处与对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政策感兴趣的博友、网友交流。拙著在当当网似乎得到一些好评, http://product.dangdang.com/22729768.html 公元前 123 年,罗马共和国保民官 ( Tribune ) 盖约 · 格拉古 ( Gajus Gracchus, 158-122BC )建立定额供应低价粮食的政策,所有罗马公民都可以按固定价格购买每月的定额谷物 ( Garnsey P, Rathbone D 1985; Barlett 1994; Hedenberg 2010 ) 。最初的目的不完全是作为食品补贴,更多的是减少谷价季节变化。这一做法与中国在 1953-1993 年期间实行的城镇居民粮食供应制度十分类似。 1953 年 10 月,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全国粮食紧急会议,通过了《关于实行粮食计划收购与计划供应的决议》(即统购统销的决议),并在全国实施。 1955 年 8 月 25 日国务院发布的《市镇粮食定量供应暂行办法》规定:根据城镇居民的劳动差别、年龄大小,分别确定市镇居民的具体供应级别和每月口粮定量标准。居民可持购粮证到指定粮店购买规定品种的粮食。 1993 年 2 月 18 日,《国务院关于加快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颁发,《通知》提出,积极稳妥地放开粮食价格和经营,实行了 40 年的城镇居民粮食供应制度 ( 即统销制度 ) 被取消。 罗马共和国的定额供应低价粮食制度在不同时期也有所不同。独裁官 ( Dictator ) 苏拉 ( Lucius Cornelius Sulla Felix , 公元前 138 年 - 公元前 78 年) 执政期间,政府在公元前 90 年左右停止以固定价格供应谷物 ( Barlett 1994; Hedenberg 2010 ) 。在公元前 73 年,政府恢复低价供应谷物给罗马公民 ( Barlett 1994 ) 。公元前 58 年,保民官克劳迪乌斯( Publius Clodius Pulcher , 93-52BC )取消对供应谷物的收费,免费供应谷物。免费供应吸引了大量农村贫民到罗马,同时奴隶成为自由民后也有权利得到免费谷物供应。到恺撒执政时期,有 32 万人领取免费粮食。凯撒通过要求有关部门更仔细检查领取人的公民权而将免费领取粮食人数减少为 15 万人。到奥古斯都执政期间,领取免费粮食的人数又增加到 32 万人。公元前 5 年,奥古斯都开始限制免费粮食的发放,根据收入情况,只发给贫困家庭,最终领取的人数稳定在 20 万人左右。此后,领取人需要凭票领取免费食物。免费提供粮食一直延续到(西)罗马帝国灭亡 ( Barlett 1994; Hedenberg 2010 ) 。罗马帝国的其他城市,包括君士坦丁堡、亚历山大里亚和安提克也逐渐开始提供免费食物 ( Jones1986 ) 。 公元 98 年上任的罗马皇帝图拉真( Trajan , Marcus Ulpius Nerva Traianus ,公元 53-117 ,公元 98-117 在位 )增加了社会保障项目,设立了贫儿补助金( Alimenta ),帮助各地的孤儿和贫穷儿童,为他们提供金钱、食品补贴和受教育的机会。贫儿补助金最初的资金来源是达契亚战争得到的战利品,后来由物产税和慈善捐助维持。现代学者对图拉真的贫儿补助金实际获益人的数目有争议。不少学者认为很多贫穷儿童没有得到贫儿补助金的帮助。塞佛留( Septimius Severus ,公元 145-211 ,公元 193-211 在位 )任皇帝期间在免费粮食中增加了免费食油 ( Barlett 1994; Hedenberg 2010 ) 。公元 274 年,皇帝奥勒利安(又译奥勒良, Aurelian , Lucius Domitius Aurelianus, 公元 214 或 215 –275 , 公元 270-275 在位)将享受社会福利的权利改为烤面包,并增加了免费猪肉。有时免费食物还包括葡萄酒。罗马政府不仅提供免费或低价食物,而且提供公共娱乐和艺术项目,例如竞技场和角斗等活动多由政府出资举办 ( Barlett 1994; Hedenberg 2010 ) 。 罗马的社会保障制度像现代福利国家制度一样给政府造成沉重的财政负担。古罗马货币有金币奥里( aureus )、银币第纳尔( denarius )、铜币阿斯( as )和赛斯特提( sestertius ) , 其中以银币第纳尔最为重要。古罗马还没有现代货币系统印纸币的选择, 因此选择了降低银币中银含量的办法来增加货币(银币)发行量,使货币实际上贬值。这与现代福利国家通过财政赤字、发行货币来维持高福利是一样的,结果都是货币贬值、通货膨胀。 当第纳尔在公元前 268 年首次发行时,含有 94% 的银。尼禄( Nero Claudius Caesar Augustus Germanicus , 公元 37-68 ,公元 54-68 在位 )将含银量降低为 90% 。图拉真( Trajan )又把含银量降低为 85% 。马克 · 奥勒留(马尔库斯 · 奥列里乌斯, Marcus Aurelius Antoninus ; 公元 121-180 , 公元 161-180 在位 )将含银量减少为 75% 。塞佛留( Septimius Severus )进一步将含银量降低为 50% 。到三世纪中叶,第纳尔含银量只有 5%, 而到公元 268 年含银量为 0.02% ,“银币”实际上已基本上不含银了。奥勒利安( Aurelian )在公元 274 年的货币改革中,将银币含银量恢复到 5% ( Barlett 1994; Hedenberg 2010 ) 。由此可见,实行福利制度的政府的财政措施惊人的相似,两千年来并无太大变化。
个人分类: 经济学|4261 次阅读|1 个评论
圣诞游罗马,论宗教与科学及两性平等
热度 20 AlecXu 2014-1-4 09:20
圣诞假期间,我和女友选择去罗马晒太阳,好补补因为瑞典冬天日照时间不足可能短缺的维生素D。由于意大利在西方文明发展历程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去罗马晒太阳得到的自然不仅仅是维生素D了。 谈到罗马,不能不提及梵蒂冈,而谈到梵蒂冈,又不得不提宗教。梵蒂冈这么一个世界上最小,占地0.4平方公里的城中之国,本就是罗马帝国赐给天主教教皇的封地。因为 教皇 在天主教中的地位,而天主教又是基督教中最大的一支,梵蒂冈自然也成为了基督教圣地。对于基督教信徒而言,拜访梵蒂冈其意义应该不亚于藏传佛教的信徒拜访布达拉宫的那种敬畏之心。对于我这样的唯物主义无神论者,除了观光旅游这样直接目的,目睹一下处于森严等级之顶的神职人员生活的奢华,就是想象一下中古世纪教会对底层人民的物质盘剥和精神控制有多残酷。 要说教堂,不同国家大大小小的教堂,我是看得很多了。如果抛开建筑艺术的角度,此前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捷克斯洛伐克首都布拉格悬挂着一条已经干化的小偷手臂,用于警醒后人不要偷盗的圣詹姆斯教堂( Church of St James )。这条手臂已经有四百多年的历史,现在看不出手臂的形状来,有点像烧焦了的熏肉。 布拉格 的 圣詹姆斯教堂 在富丽堂皇的建筑里挂“熏肉”,除了原本所具有的警示性现实意味,又是怎样一个令人感慨的行为艺术啊! 位于梵蒂冈,作为世界最大,而且又是基督教圣殿的圣彼得教堂( St. Peter's Basilica ),当然不会把彰显宗教丑恶,践踏人权的证据堂而皇之地拿出来展览,它展现的是西方基督教世界在雕刻,绘画和建筑艺术和技术的瑰丽和宏大, 以供世人以及信徒瞻仰膜拜。圣彼得教堂的内饰金碧辉煌,雕塑硕大而栩栩如生,让人赞叹教宗搜刮的民脂民膏之丰厚。而瑞典最大的乌普萨拉大教堂相比之下,寒酸得不是一点半点。北欧设计的现代简约之风大概也是因着历史上经济不济的现实原因而做的考量和妥协吧! 梵蒂冈的圣彼得教堂 罗马值得逛的教堂,除了梵蒂冈的圣彼得教堂,值得专门一提的是始建于1562年的天使与殉教者圣母大殿( Santa Maria degli Angeli e dei Martiri )。 它非常值得去,倒不是因为艺术和其聚集的财富(如果是从这个角度来看的话,它并不突出),而是因为它在历史上和科学的邂逅(虽然这场邂逅一点也算不上罗曼蒂克,但的确让科学和宗教之间多了一点暧昧的意味)—— 教皇 克雷芒十一世( Clement XI )雇佣了 天文学家 Francesco Bianchini 于 1702 年在这座教堂的地板上完成了长达45米的日晷线( Meridian line )的刻画,用于检验格里历法( Gregorian calendar ,今称公历)的准确性。为了完成这个日晷线的刻画,人们不得不“凿壁偷光”,将教堂顶部原有的一部分截去,于是今日我们能看到教堂顶部一处明显的缺口,如见我这次参观时专门拍摄的照片。 天使与殉教者圣母大殿 教堂内部的凿壁偷光(手抖了,没拍好) 在我看来,如果忽略教堂本身的宗教意味,这座建筑几乎可以被当成一个博物馆。堂内如今还安置了一个伽利略球摆,这可算是机械钟的鼻祖了。无怪乎这座教堂顺带就做起科普来,摆上了海报,介绍起来伽利略 及其球摆和日晷线的设计以及日晷方位与季节变化的关系。因为该座教堂与天文学的关系,华人科学家李政道还设计了一个5米高的伽利略铜像通过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赠与了该教堂。下有照片为证。 (哈,我是拍摄者,并非景中人) 不为大家所知的是,尽管在今日伽利略被 认为是现代自然科学的鼻祖,他却因为1610年使用自己发明的天文望远镜观测到支持哥白尼日心说的天体运动而被天主教认为有严重异端嫌疑在1633年被判处终身监禁,禁止向外界宣传自己的研究,最终 软禁 终老在家。直到1992年, 教皇 若望·保祿二世( John Paul II )才公开承认天主教对伽利略的审判不公。 当然,更为人所知的宗教对人类探索自然提出不同于宗教的见解而遭受不公正审判的故事,是布鲁诺被烧死。对比布鲁诺,伽利略遭受的待遇就好多了。公正地说,宗教在人类探索自然科学的历史中,扮演的角色是复杂的。在人类的自然科学史上,也有不少科学家是在接受神职人员的资助下,开展的科研工作,甚至科学家本人就在某个教堂担任神职。 面对这样一个悖论,徜徉于恢宏的教堂,我想:宗教在人类历史上,某种程度上承担了部分制衡皇权的制度性角色。皇权和神权,在西方历史上是一种既相互利用与合作,又有着彼此制约的功能,套用现代政治术语,这相当于两权分立。皇权掌有对物质(包括土地和人)的直接统治管理和所有权(这其中也包括军权)。神权,也就是宗教,掌握的是对人精神世界的控制权,同时它也能 在很大程度上 做到的经济独立(比如信众的捐赠)。西方历史上,皇权的继承,程序上需要神权的授予,但又因为皇权具有军权,神权也不可能真正能挑战得了皇权的权威,而要受它的限制。但科学的发展依然得益于两者之间权力的相互制衡。但是这权力制衡的作用,并不需要由神权来完成。现代法制基础下的政党政治,具有非常强的权力制衡的能力,对于已经越过了有神论的中国,并没有必要再回到借由神权控制思想的时代。西方科学的发展,事实上也得益于宗教和科学的最终剥离。在这一点上,英国历史学家 尼尔·弗格森(Niall Ferguson)在BBC 纪录片《文明:决定人类走向的六大杀手锏》也认为自然科学在西方之所以能够青出于蓝从而超越阿拉伯世界正是因为西方宗教和科学的分离。这里打个岔, 尼尔·弗格森和BBC合作拍的纪录片个人观点非常强,目前6集我看过3集,其中的不少观点我并不认同。比如第一集中谈到中国在技术上长期领先世界,却在 明朝 郑和下西洋之后因为皇权更替莫名其妙地闭关锁国从此走向衰败之路, 尼尔·弗格森就在节目中流露出对西方敢于征服世界,从外界获取(坦白说是抢夺)资源的肯定...... 离开了教堂,兜兜转转,不时地也能在街头看到不少修女,有的戴着白头巾,有的 戴着黑头巾。不觉心生奇怪,难不成修女也分种类(话说,在瑞典生活超过6年了,我还真没见过修女)?问题的答案是,没错,修女也分级别的。用通俗的话讲,白头巾的算是学徒级的,黑头巾的才是正式的。这不查不要紧,一查就更是让人确认了宗教对人的盘剥和控制。天赋人权,人人生而平等,这样的基督教道德观是名副其实的对人的欺骗。修女这个群体的存在,其本身就是基督教违背人人平等原则的一个赤裸裸的证据。为什么这么说呢? 要说明这个问题,就得先讲讲什么才是修女。修女者,首先得是宗教信徒,但是普通的女信徒还远不能被称为修女。修女是需要在教会多年修行的,从开始修行到正式成为修女,通常需要5到8年。要成为正式的修女,女信徒们必须要宣誓所谓“三绝”——即绝财,绝色,绝意。绝财者,并非简单的要求不可有拜金思想,事实上是要求她们要把个人资产全部捐出给教会(连医保,退休金都没有)!绝色者,自然是承诺不可有性行为了。而绝意者,是绝个人之独立意志,其实是强调要服从,英文正是obedience。正式做出承诺前,要做一个临时承诺,相当于大约三年的考察期。 经过那么多历练,正式“三绝”了的修女,在教会中相当于什么角色呢?通俗地说,她们是不拿工资的服务员,服务对象是神职人员和普罗大众。有一亟需说明的地方是,把私有财产悉数捐出的修女们,她们并不属于神职人员,在绝大多数宗教国家,修女的生活费也需要靠自己(比如卖果酱,面包等为生),教会并不负担。传统地来讲,天主教对于修女们有一个所谓的封闭宗教秩序(enclosed religious orders),修女是不被允许和外界世界接触的,所谓的不让人世间的事情侵扰了修行。 由于这个封闭宗教秩序的存在,甚至在英国都存在特殊情况以外修女不可外出,如果外出修女也不被允许谈论外面的世界。 当然,今天的修女们并非所有的都这样被限制人身自由,否则即便我们在罗马街头也肯定难得见到修女了。相比之下瑞典,则是先进太多了。在瑞典,女性可以做神父,和男性一样成为神职人员,这在世界绝大多数国家是完全不可想象的事情,即使是号称“自由”的USA。我想,在有生之年,看到梵蒂冈推选出女 教皇 ,是比中国足球队拿上世界冠军还要不靠谱的事情。 是为2013年底我的罗马游记。 电影“罗马假日”提到的真理之口(貌似在古代可以用来吓唬人,当测谎仪用) 关于修女话题的拓展阅读: 1. http://www.dailymail.co.uk/home/you/article-2518262/Extroverts-make-best-nuns-A-rare-insight-cloistered-lives-silent-sisters-Londons-Tyburn-Convent.html 2. http://romancatholicvocations.blogspot.se/2008/04/nuns-facing-grim-retirement.html 3. http://www.standard.co.uk/lifestyle/lifting-the-veil-on-life-in-a-21stcentury-monastery-6767279.html
个人分类: 社会科学|8588 次阅读|32 个评论
闲说“元旦”
热度 7 fdc1947 2013-12-31 08:18
 明天是2014年元旦,祝各位新年快乐!在这新年前夕,与各位闲说“元旦”。 元者,始也;旦者,朝也,明也。元旦,就是一年的第一天,又称元日、新年。新年新岁,人们往往有所感想,诗人就写诗表达自己的情怀。如年过四十的孟浩然,仍未出仕做官,写一首《田家元旦》,抒发了他徘徊于求官与归隐的矛盾之中的情怀:“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我年已强仕,无禄尚忧农。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政治家王安石则用一首《元日》表现他推行新法的心志:“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从时间坐标轴上,每一天似乎都是等同的,元旦这一天也是人为地指定的。但是,一旦被指定了,这一天就显示了它与其他日子的不同。 古人对于时间的认识,我想,最显眼的莫过于日、月。日出东方,晚上日落西山,一日就过去了,第二天,便是一个新的日。这就是一日。月从一点儿也看不见,到一个月牙儿,变成半个月亮的上弦月,又变成圆月,即“望”,有变成半个月亮的下弦月,又变成残月,最后又看不见了。随即又是一个新月......这就是一月。用日、月两个天体的名称来称呼两个时间间隔,这是很自然的事情。比月再长的时间间隔,那便是年。从植物春天的发芽,夏日的茂盛,到秋收冬藏,这一年四季的物候,应当是最直观的年。《说文解字》:年,谷熟也。这应当是人们对年早期的认识。更精确的认识,应当建立在天文观测上。至少可以从可观测的影子的长短来判断。于是就有了日影最短的夏至,和最长的冬至,有了日夜中分的春分和秋分。今天人们知道了,日、月、年这三个时间间隔分别对应着地球自转、月绕地公转和地绕日公转的周期。但是,月不是日的整数倍,年也不是月和日的整数倍。处理它们之间关系的不同的方法,形成了不同的历法。 在中国的历法中,月是从人们尚难以见到月亮的那一天——“朔日”,开始计算的。元旦就是一年的第一个朔日。所以,元旦又称元朔、正朔。历法是国家的头等大事,只有定下来历法,各地才能够弄清楚何时应当做何事。《尚书·尧典》就说:“ 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 ”。日历由天子发布,故称皇历。而定下何日为一年的起点——元旦又是制历的出发点。 所以确定“正朔”是一个朝代的头等大事。改朝换代就叫“改正朔”。 辛亥革命以前,我们中国都使用阴阳合历。元旦一定是朔日。辛亥革命成功,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正式通电各省:“中华民国改用阳历,以黄帝纪元四千六百零九年十一月十三日为中华民国元年元旦。”革命党人用“黄帝纪元”避开了“宣统三年”这样讨厌的字样,他们引进西洋历法,改变传统的正朔,以西洋的格里历为标准纪年。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是朔日的元旦。在这个意义上,这是开辟历史的大事。 民国元年1月13日,孙中山发布《临时大总统关于颁布历书令》,令内务部编印新历书。从此,元旦便割断与朔日的联系。 我们用了西洋的历法,西洋的新年成了我们的元旦。那么,西洋的元旦是从哪里来的呢? 上面曾经说起过,年、月并不是日的整数倍,年也不是月的整数倍。一个朔望月平均是29.5306日,一回归年是365.2422日。后者是前者的12.368倍。我们可以把一月定为29日或30日,以使其平均为一个朔望月。如果这样的话,一年就不能只是12个月。反过来,如果要坚持一年有12个月,那么。要么放弃月的长度平均等于朔望月,要么放弃年的长度是回归年。 有些人选择了放弃年的长度是回归年而坚持月的精确度,这样他们能够在一月之内精确地看到月圆月缺的整个周期。但是,他们的一年只有354到355天。这样的历法称为阴历,现在的伊斯兰教历就是一种阴历。 他们的新年元旦有可能在春夏秋冬的各个季节 。 我想,人类历史上早期的历法大概都是阴历,因为看到月圆月缺的整个周期毕竟是除了日出日落以外最明显的自然周期。但是,随着人类生产和经济的发展,春夏秋冬的周期对于人们的重要性越发显露。于是,有人便选择了放弃月的长度平均等于朔望月而坚持回归年的精确性。这便是阳历。在阳历中,月只是在字面上与月亮保持着一致罢了(英语中也是如此month——moon),与月的盈缺无关。 犹太人和我们中国人既不想放弃有月圆月缺的月,又不想放弃有春夏秋冬的年,于是,有了阴阳合历。用29天或30天的月,平均起来就有了可以看到月圆月缺的月,用12个月或13个月的年,在一个较长时间内作平均,这“年”仍然与回归年一样。 这体现了中国人和犹太人的智慧 。 但是,古代的罗马人不愿意这样。他们最早也曾经用过阴历和其他历,到了被人们称作凯撒大帝的儒略·凯撒第三次任执政官时,他们接受了最早由埃及人创造的阳历。这就是儒略历。儒略历与现在的“公历”,差别不是很大。据说,开始时,凯撒希望把冬至作为新历的元旦,可是执政官的上任日期是原来的初一即朔日。那天是罗马纪元709年,即现在所用的公元前45年1月1日。 从此,他们的元旦就与朔日分家了 。 儒略历规定,每隔三年设一闰年,平年365天,闰年366天,历年平均长度为365.25日。在与一回归年的365.2422日多了11分14秒,这个差数虽然不大,但累积下去,128年就差一天。春分的日期,在公元325年是3月21日,到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时的1582年,竟提前到了3月11日。于是,格里高利颁发了改历命令,内容是:1582年10月4日后的一天是10月15日,而不是10月5日;凡公元年数能被4整除的是闰年,但当公元年数后边是带两个“0”的“世纪年”时,必须能被400整除的年才是闰年。其历年平均长度为365日5时49分12秒,比回归年仍长26秒,过3000年只存在1天的误差。这是一个相当小的误差。这就是现在人们所用的格里历,也就是所谓“公历”。明天元旦,就是从他们那里引进的。 教皇管不了东正教,东正教仍然用儒略历。这样,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发生在1917年11月7日的俄国革命被称作“十月革命”,因为那是儒略历的10月25日。到了1918年,列宁的俄罗斯国家也开始用格里历,可是东正教却仍然用儒略历。因此,现在俄罗斯的圣诞节在“公历”1月7日——那时候哈尔滨的圣索菲亚大教堂也热闹非凡——正是儒略历的12月25日。 如果他们继续用儒略历 ,不久的将来,他们的圣诞节将变为“公历”1月8日。 东正教的新年元旦也将从现在的“公历”1月14日变为1月15日 。 我们虽然在100多年前已经从理论上把新年、元旦与朔日脱离了关系,可是,我们在心底里总是不大情愿承认元旦就是新年,在人们的心里,只有正月初一才是新年。我们中国人最擅长调和,于是,1914年,也就是在推行西历后的仅仅两年之际,袁世凯政府就给了旧历新年一个新的名分——春节,并放假一天。 2014年是春节诞生一百周年 。这样,我们就有了两个官方的年节。 到了30年代,南京的国民政府比北洋的国民政府“西化”一点,也即现代化一点,他们企图学习日本的样子,把历法一元化,称原来的夏历为“废历”,想把春节的习俗平移到新历的元旦之上。但是,中国实在太大,质量大,惯性就大,改变就难,加上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等等领域,当时的南京政府并没有真正强有力的一统天下,当年设想的各种“现代化”措施都被日本人的炸弹炸得灰飞烟灭。 1949年以后,我们对于当年的许多西化的措施并不感兴趣,相反, 我们的春节比元旦更像个过年的样子 。至于这样的两次“过年”对于经济、教育等领域是否带来不方便甚至损失,那就不是几句话就能够说清楚的了。 
个人分类: 谈天说地|5472 次阅读|16 个评论
条条大路真的通罗马吗?——议中国“教学方法”
热度 1 shehuiguanli 2013-11-4 12:19
条条大路通罗马;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这就是中国的教学理论,一些极其错误的教学思想充斥中国教育界,使中国教育不但没有向前,甚至倒退几十年。 最近一个怪相,70年以前的“民国”教材竟然被大家争相传颂。 有消息报道,全国20000多人不愿到学校学习,宁愿自己在家学习。 为什么我国教育部不分析这些现象的原因,找到解决方法呢? 我找到“天下第一”教学方法,竟然找不到任何地方推广。 一、中国传统的教学方法全部是错误的 我通过研究,终于发现中国的教学方法全部是错的,包括小学、中学、大学,包括各个学科,有很多错的离谱。 举例来说,中国小学数学教学。 很多人有这样的经验,中学数学教师、大学数学教师、大学生、研究生、教授,解答出来的小学数学问题的方法都是错误的,老师是不给分的。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因为中国的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了一个“所有人”都不会采用的“思维方法”。浪费学生多年的时光,却收获了大量的垃圾。 二、为什么“中国传统的教学方法全部都算错误的”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我们的目标是“从长沙到北京”,结果我们是“从长沙到广州,但从广州我还是到达了北京”,我的“走法”正确吗?恐怕没有人会说我的“方法”正确吧。 中国的教学方法就是这样一个方法。学生花费很多时间,绕了很多弯路,没有学到需要学习的知识。这就是为什么中国学生每天学习 10 多个小时(好像违反劳动法耶),效果并不好的主要原因。 三、条条大路真的通罗马吗? 不通的。 如果没有目标,哪里都是罗马,没有多少价值。 如果目标很小,随便什么方法都很容易到达,当然方法不重要。 如果是真正的“罗马”呢?恐怕还没有到达“罗马”,人就“牺牲”了。要知道,“唐三藏”仅仅到达印度,都花了 10 多年,何况还有“神仙”相助。 这也是中国“无法”获得“诺贝尔”奖的主要原因,大多数科学家都“牺牲”在“路”上。 四、国外的教学方法科学吗? 我稍微了解了一下美国的教学方法,一个比较科学的教学方法,远优于中国的教学方法。 两个方面: 1. 把“前人”的思维过程教给学生,这是很正确的方法,虽然他们也没有找到思维规律,思维规律一定“寓于”思维过程中。 2. 采用“案例”教学,这也是教学思维的重要方法。 很多人会告诉我,中国也采用了类似的方法教学。 不要忘了,中国人“心很急”,不会教学“思维过程”的,总是喜欢“吃快餐”,把“结果”告诉学生。 再次呼吁,中国教育部应尽快研究并推广“天下第一”的“系统科学思维教学法”。
559 次阅读|2 个评论
虹桥路的别墅·罗马的废墟(旧文新图)
热度 30 YC2011 2013-6-7 08:06
虹桥路的别墅·罗马的废墟 曾泳春 中国传统民居,北京是四合院,上海是石库门。北京的四合院,估计已经快要消失殆尽了吧!一直想亲眼看一看四合院,这样的愿望到现在也没有实现。而我倒是从时尚杂志中看到一些四合院,比如洪晃和章含之曾经住过的四合院,洪晃在四合院里摆出正宗英式下午茶招待朋友,那是华丽丽的纸醉金迷。而我想看的,是北京人家富有京派生活气息的四合院,喝豆汁,吃炒肝,再来一碗油茶面。院子里有棵大槐树,槐花盛开时,有蜜蜂萦绕。 上海的石库门有两种,老式石库门和新式石库门,都还能看到,但也越来越少了。老式石库门有上百年历史了,可以在新天地看到。今天,新天地已经成为上海的客厅,在那里游荡的多是外国人。每天午后,一群群的外国人,坐在新天地喝酒、喝咖啡,在慵懒的阳光下,他们能这么消磨一下午,享受中国传统文化带来的奢华。 淮海中路从高安路到乌鲁木齐路那一带,我以为是上海很美的一条路,以前各国领事馆都设在这里。这段路有一片典型新式石库门,“上海新 邨 ” ,这些石库门房子是 30、40 年代建的,有点像联体别墅,形成整整齐齐的一条里弄。《长恨歌》里,王琦瑶就是在这样的弄堂里,度着一个上海女人的一生。 上海虹桥路一带,曾经有许多别墅,而现在的虹桥路,是一条宽广得让人心慌的大路,太多的车呼啸而过。而就在车水马龙的街角,偶尔还能看到几幢几乎废弃了的别墅,掩映在上海初夏浓密的法国梧桐树荫下。 写这些文字,是想到终有一日,这些好东西,统统会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钢筋水泥,让人心慌的高楼,而且它们都有个好听的名字,叫现代化。这些都还没完,村庄、河流、麦田更是迅速消失在“农村现代化”潮流中。中国人对传统文化的漠视,对现代化的追求,我认为才是浮躁的原因。 据《新民晚报》介绍,这是周璇居住过的别墅,她在这个虹桥路的别墅里一直居住到去世。 破败的英式乡间别墅,掩藏在虹桥路的繁华里,后面就是现代化的高楼,算是一个奇迹。这个别墅很快也会被修整,成为都市人纸醉金迷的场所。 让我们来看看罗马,罗马人如何保护罗马的废墟。 就算是一堵沧桑的危墙,罗马人也不停地修修补补,让它矗立在城市的中央。 罗马斗兽场,几乎无法再抵挡岁月的沧桑,罗马人不停地修补,不曾放弃。 罗马,一半是好战,一半是浪漫 周杰伦,《 夜曲 》。我最喜欢的周杰伦的歌。 为你弹奏萧邦的夜曲 纪念我死去的爱情 而我为你隐姓埋名 在月光下弹琴 对你心跳的感应 还是如此温热亲近 怀念你那鲜红的唇印
9482 次阅读|58 个评论
引力是什么——在罗马参观“圣人伽利略”的展览
热度 1 sunbaoxi 2013-4-5 19:50
在靠近罗马 Termini 火车站的天使的圣玛利亚教堂里,正在举办一个名为“圣人伽利略”的展览。当年被罗马教廷判为罪人并且终身监禁的伽利略的生平和科学贡献在天主教的教堂内展出,多少令我感到诧异。 展览概括了伽利略主要的科学贡献,比如,相对性原理的提出,落体定律以及对物体的惯性质量和引力质量一致性的探讨等等。伽利略是经典力学的奠基人,他的研究工作为牛顿提出万有引力定律的创造了条件。牛顿把伽利略关于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和力之间关系的研究和行星绕太阳的圆周运动联系起来,指出引力是所有有质量的物体之间的相互吸引,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同时也是该物体改变其他物体惯性的能力大小的反映。爱因斯坦从惯性质量和引力质量的一致性出发,提出引力和因为参照系的选取而产生的惯性力在局域空间上可以用相同的数学来描述,从而指出引力的本质是描述时间和空间的度规张量的改变。星光在太阳引力场中的偏转的观测证实了爱因斯坦理论的正确性。当天文观测仪器伸向更为广阔的宇宙时,似乎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也遇到了麻烦。人们又提出各种各样的宇宙模型,如暗物质、暗能量等等。当人们无法解释新的物理现象的本质时,总是倾向于归因于存在一种从来未曾发现的新物质,比如,历史上的燃素说、热质说和以太理论等等。也许,当人们对宇宙范围内的运动规律和宇宙的起源有了深入的理解后,暗能量、暗物质等就像以太一样成为只能在物理学史的课本中才能找到的名词。 啊,引力。万物之间的吸引,时间和空间的弯曲。千百年来你吸引了多少智者的思考。啊,引力。你是上帝赋予的第一推动,还是爱因斯坦的神奇玩具?又将是谁,揭开你最后的神秘面纱?
个人分类: 旅游札记|4290 次阅读|2 个评论
苏格兰的罗马天主教教会领袖也辞职了
热度 1 laserdai 2013-2-26 06:04
上篇博文关注到: 天主教皇本笃十六世突然宣布辞职,600年来首位 这辞职有点传染性,又好像有了连锁反应:英国苏格兰的罗马天主教教会领袖也辞职了 英国最资深罗马天主教神职人员--基斯·奥布莱恩枢机主教(Cardinal Keith O'Brien)周一(2013年2月25日)宣布辞去圣安德鲁斯和爱丁堡大主教的职位。 在此之前有指称说, 在1980年代他曾对一些神父有不恰当行为 。奥布赖恩本人对此指称表示有争议。什么叫索不恰当行为,这里没有说明,但是说了是对一些神父,那意思很明显,欺负了小哥们。唉!天主教里面净是这样的事情。 苏格兰罗马天主教会称,梵蒂冈教皇已经接受了他的辞呈。教皇可是刚刚辞职的。 奥布莱恩枢机主教在一份声明中说,他已经提交了辞呈,该辞呈将在下个月他75岁生日时生效。但是, 教皇本笃十六世“现在决定我的辞呈将从今天开始生效”。看来教皇这次比较严厉,多做一天都不行。 他说,教皇将任命一个过渡人物代理他的职务,直到他的继承人正式任命为止。 在声明中,奥布莱恩枢机主教说,“回顾我的神职生涯,对我做过的好事,我要感谢上帝。 对我的任何失误,我要像所有被我得罪过的人表示道歉。”就是不说这失误是什么,反正大家都猜得到。 如此一来, 奥布莱恩枢机主教将不会参加新教皇的选举,致使英国在这一选举中没有代表 。反正英国的国教是亨利八世开始的新教,英国圣公会,选教皇没有这神圣的一票也没有什么。 奥布莱恩枢机主教在星期天(24日)没有出席在爱丁堡圣玛丽大教堂举办的周日弥撒,该弥撒是为了庆祝教皇本笃十六世在位八周年而举行的。 本笃十六世教皇在2月11日宣布退位 。本周梵蒂冈将选出他的继任者。 英国《观察家报》报道说,来自圣安德鲁斯和爱丁堡教区的三名神父和一名前神父在教皇宣布退位之前一周,向教皇驻英国特使安东尼奥·曼尼尼大主教(nuncio Antonio Mennini)抱怨奥布莱恩枢机主教在1980年代对他们有过不恰当的行为。
个人分类: 社会文化历史|2576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2 罗马困局
热度 1 gothe 2013-1-10 18:14
2 罗马困局 修订者序:本版修正了一些错字和病句,重新讨论了茶党问题(经过更深层次的阅读,笔者发现实际上茶党组织松散,还没有初版中那么大的危险),航天的内容增加了 Glory 卫星的内容,和新预算内容也进行了增补。 作为本系列的第二篇,笔者在这里将要探讨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 --- 美国的科研情况和发展趋势。不可否认的是,被称为 “ 新罗马 ” 的美国作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在绝大多数科研领域都占有绝对优势。目前来看美国科研经费较充足,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在发达国家中算不错的。同时美国还采取了较为积极的移民政策。这使得美国有机会吸引全世界最优秀的人才。但是美国目前的基础科学科研也出现了严重的可持续性发展问题。对美国科学发展的历史现状和未来进行分析,是对我国的科研规划和发展有相当的借鉴作用的。 在 19 世纪末期,美国成为世界上第一大工业国,庞大的工业生产能力催生了巨大的工程学研究需求,而工程学水平的提高又依赖于基础科学的发展。在强大工业增长的刺激下,美国的工程学和基础科学研究开始高速扩张。 20 世纪初,迈克尔逊和莫雷成为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美国科研小组,这标志着美国科学正式走上了世界舞台。在一次世界大战之前,美国的工业产值已经超过了排名第二的德国的一倍(美国工业占世界比重的 38% ,德国占 15.7% )。一战和经济危机并没有导致美国工业比重的严重下降。二战期间,美国的工业比重更急剧上升,一天下水一艘的自由轮运载着打不完的坦克和飞机奔赴欧洲和太平洋战场。最终美国依靠强大的军事工业生产能力和苏联一起用蛮力推平了德国和日本。在此期间,大量欧洲一流科研人才西渡美国, “ 如过江之鲫 ” ,极大地加强了美国的科研力量。战后,美国又挑起了和苏联的全面军事对抗,对于基础科学的投入大大增加。 1958 年,美国通过了国防教育法,以法令形势加强数学物理教育。冷战期间,在阿波罗计划、航天飞机、全核舰队和 ATF 等强大的国防项目牵引下,美国的基础科学全面开花。美国在重工业,生物医药业,高科技农业等方面缺乏大型国有企业,其工业生产依赖于私营公司。在私营公司和大学的游说下,美国于 1980 年通过了 Bayh-Dole Act ( 拜杜法案 ) ,允许大学等受联邦经费资助的科研单位作为专利的持有人。这相当于由国家承担全部研发费用,而学校、院系和研究人员获得全部收益,是化公为私的终极形势( http://news.sohu.com/20100826/n274491110.shtml )。该法案极大地刺激了美国科研界的热情,也顺便将滥用经费牟利的行为降低到最低。当全部经费都成了研究所和 PI 牟利的工具时,再在小地方动手脚岂不是自讨没趣?于是,所有的教授都拼命地想着申请经费,做新课题,发表新文章,申请新专利。系主任拼命的试图扩大研究所规模,建新楼,招新 PI 和新 PhD 以求产生更多专利。甚至有些院系提前拿未来的联邦经费做担保,募集经费扩建新的研究机构( Bruce Albert , Overbuilding Research Capacity,Science 329 1257 , 2010 )。而处于科研界最顶层的学校和大公司,则雇佣了庞大的游说团体,以 “ 保证美国竞争力 ” , “ 促进创新 ” , “ 知识经济 ” 等等花哨的噱头,要求国会和州议会不断增加经费,以供自己申请专利牟利。美国科学在这种具有典型自扩增特性的管理模式刺激下,一骑绝尘,彻底甩下苏联。红色帝国拼命撒院士头衔和苏联英雄勋章,安排黑海疗养也无法弥补金钱的巨大驱动力。等苏联倒下之后,美国科学界颇有一种 “ 拔剑四顾心茫然 ” 的感觉。从支出单位看,美国联邦政府在 2009 财年投入了 680 亿美元的科研经费( Jorge Cham 总结, http://www.phdcomics.com/comics/archive.php?comicid=1305 ),这些经费主要用于支持基础科学研究。而中国政府在 2008 年的基础科研投入为 270.3 亿元(第二次全国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 RD )资源清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一号) http://www.stats.gov.cn/tjgb/rdp ... 01122_402684868.htm )。按照汇率 1:6.8 计算,美国的基础科研总投入约是中国的 17.1 倍。以学科为标准,美国每年投入约 40 亿美元进行生命科学研究,欧盟年投入约为 10 亿美元,世界其他国家生命科学投入之和都小于欧盟,何况美国了。( Colin Macilwain , Funding in 2011: East Heats Up as West Cools Down , Cell 144 167 , 2011 ) 然而,任何一个人都知道,在现实中指数增长是不能无限制进行下去的。美国现在的基础科学研究,也遇到了严重可持续发展问题。问题的表象可以参见 2010 年 1 月 4 日的《自然》, “ 美国科学遇到大寒流 ” ( US Science Face Big Chill , Nature , 469 009,2011 )。笔者不是美国人也不是英国人,不用顾忌什么英美特别关系,更不必为了民主自由涂脂抹粉。因此笔者就把自己所见所闻所想写出来了,欢迎拍砖。不过拍的时候请用数据,不欢迎脑补流和喷子。 美国基础科学所面临的最根本问题,是基础科学研究与去工业化的矛盾。美国工业曾经是世界的巅峰。 1948 年美国的工业生产比重占全球的 56.4%, 一个国家的生产能力就超过全世界剩下的所有国家。但是在 2009 年,美国的工农业生产总值被中国超过。在比较工业规模时,常采用用电量作为参考。 2010 年 1-9 月份,中国用电量超过美国,达到美国的 100.4% 。中国发电量是美国的 93.6% ,比一年前提高 9.2% ( http://hi.baidu.com/notheal/blog ... 52b37234a80fb3.html )。至于美国粗钢产量被中国超过之类的东西,已经是 Too old 的旧闻,提不起人们的兴趣。而且我必须提醒读者的是,与常见的吹嘘美国的文章所述不同,美国的去工业化是广泛的。美国的高技术产业和低技术产业一样在衰退。以大型民用飞机为例,波音公司 ( 及合并前的麦道 ) 出口的大型民用飞机是美国最大的单项出口物品。 1992 年时,克林顿政府曾经因为欧洲给空中客车公司提供高额的新机开发补助而向 WTO 提出抗议。当时有人提出要求美国政府向波音提供等量开发补助,以去除不公平竞争。当时的波音非常自信地拒绝了: “ 我们完全有能力依靠自身利润完成新机研发,不需要依赖政府补贴 ” 然而当 2005 年,波音不情不愿的开始 787 (后来的 7E7 )的研发时,波音不得不邀请三家日本公司参与关键的机翼研发。为何?因为日本政府给他们的新机研发补贴非常高,降低了研发风险。说白了,波音自己已经无力也无意愿开发新机,但是美国政府不愿意波音渐渐退出民用大飞机市场,于是给波音找了三家日本公司,由日本政府提供补贴以分担研发费用。从此波音变成了所谓系统集成商,丧失了独立研发新机的能力。( John Newhouse , Boeing versus Airbus, vintage books, New York 2008 )当冷战末期美国人得意洋洋地嘲笑苏联和东德大型机研发不利,需要偷窃美国零件的时候,他们未曾想到, 20 几年后世界上第一大芯片制造商是台积电,第二大是台联电。天河 1A 成为了世界上运算速度最快的计算机,排名第三的是星云也是中国制造。在航天领域,美国在土星五号和航天飞机时代的绝对优势也丧失了, 2010 年世界航天发射数量最多的国家是俄罗斯( 31 次),美国仅仅和中国并列第二( 15 次),美国航天产业在俄罗斯的竞争下节节败退,占主导地位的 ULA 只能靠 NRO 和 NASA 等的政府合同合同苟延残喘。从以上这些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从高端制造业到劳动密集型产业,美国的工业在全面衰退。 去工业化所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工程学研究的萎缩。而工程学研究的萎缩又会传递到基础科学研究上。当波音把新型民航客机的机翼研发交给日本的时候,为什么还保留研究机翼效率的风洞,投巨资研究新的机翼效率 CFD 算法和软件呢?也不需要维持耗资巨大的 CFD 用超算中心。同样的事情在航天领域也在发生。美国希望私人公司研发新型火箭和太空船,因为私人公司 “ 更有效率,能更好的控制成本 ” 。 OSC 那样的私人公司是怎样控制成本的呢?在火箭中采用成熟部件减少新技术的应用并就能极大地降低风险,控制成本! Nasa 顾问委员会的成员 Esther Dyson 在卡塔尔的 Gulf Time 上撰文( http://www.gulf-times.com/site/topics/article.asp?cu_no=2item_no=411242version=1template_id=46parent_id=26 ),认为 Nasa 更适合发经费和做科研,而私人公司更适合进行日常发射任 务。我不知道 NASA 未来的工程师们是怎么在没有任何实际火箭研发经验的情况下预先研究下一代火箭的相关技术的。这种没有实际工程经验只进行预研项目的模式,在中国古代被形容为 “ 闭门造车 ” 。事实上,各个私营航天公司为了控制成本,纷纷使用成熟火箭部件,力争将研发费用控制在最低。大推力火箭发动机是重型火箭的难题,为了降低成本,避免研发风险,私人公司积极选用成熟的发动机。 OSC 的金牛座火箭用的是和平保卫者洲际导弹的一级,米诺陶火箭用的是民兵或和平保卫者洲际导弹的一级,而金牛座 2 火箭则使用苏联 N1 火箭一级的发动机。这种能省则省的态度已经产生了恶果。金牛座火箭曾经在 2009 年发射 NASA 的轨道碳观测站( OSO )载荷时因为整流罩( fairing )动作机构出现问题而失败。问题出现后 OSC 并没有弄清该次发射动作机构失效的真正原因,只是简单的将动作机构工作模式加以更改。结果今年 3 月发射 Nasa 的 Glory 环境监测卫星时又一次发生了同样的整流罩未分离的悲剧。这种为了省钱而减少研发,用成熟火箭部件搭积木的模式,已经开始显现的恶果。面对科研需求锐减的严峻情况各个学校的校长 PI ,和他们的 spin-off 高技术公司将研发重点从为了生产服务渐渐改变成为了科研本身服务。对于超算的工业需要越来越少,怎么办?开始研究一些大气,细胞之类的超复杂系统,再把超算发展维护合同外包给计算机系的同事就好。针对重大疾病的新药研发不出来?可以先研发一系列实验室里用的试剂盒嘛,反正试剂盒也能申请专利,能卖钱。要是两个教授能各开一个公司互相买技术就更好了,反正课题经费花的是纳税人的钱,不花白不花。源源不断的联邦经费就这样通过种种渠道到了 Spin off 公司的股东(就是是 PI 和大学)手里。这时候的科研已经从为社会其他部门提供新技术新工艺的 “ 力量倍增器 ” ,变成了一个自我膨胀的吞金巨兽,一个利益相关者从联邦科研经费中牟利的管道。 要从本质上解决美国基础科学的问题,只有一个可行方案,就是理顺科研和生产的关系,将美国重新工业化。奥巴马虽然在不同场合呼吁美国重新工业化,但是他不敢提及的核心问题就是美国去工业化的根本原因是普通美国劳动者享受了过高的生活水平,导致劳动力成本过高,使得劳动力性价比低的不可接受。这直接导致了工作机会流入中国等劳动力性价比更高的国家。一些人鼓吹所谓 “ 美国模式 ” (现在已经改称 “ 德国模式 ” ),宣称高福利能带来高劳动生产率,从而使得企业在高福利国家仍然能取得比在低福利国家更高的利润。在一定范围内提高福利确实能提高劳动者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但是这种提高显然是有限的,不足以弥补美国和中国的工资差异。例如在现代社会,劳动者的数学、科学和阅读水平与工业生产的劳动生产力呈正相关。然而美国学生在 2009 年的 PISA 测试中数学分数为 487 ( OECD 国家平均值为 496) ,排名 31 / 34 。科学分数 502 ( OECD 平均值 501 ),排名 23 / 34 ,阅读分数 500 ( OECD 平均 493 ),排名 15 / 34 。作为对比,中国上海的学生在三项测试中分别是 600 , 575 , 556 ,均为第一名。( Jeffery Mervis,Shanghai Students Lead Global Results on PISA, Science 330 6010 , 2010 )中国其他 21 个省份的信息没有被公布,但显然上海在标准化考试(如高考)能力上不是全国最好的。这就说明除非美国的劳动力成本能降低到上海水平或者稍低,否则在美国进行工业生产是亏本的。照目前情况看,除非美国改变民主代议制政体,通过行政手段大幅降低人民生活水平,同时提高劳动强度;或者放弃市场经济,采用计划经济体制强迫企业在美国国内亏本生产工业品,否则美国重新工业化是不现实的。随着时间推移,美国去工业化将越来越深入。美国基础科学渐渐成为空中楼阁,陷入了越来越深的危机。 基础科学在美国所面临的另外一个本质问题是科学与民主代议制的矛盾。科学本质上是专制的,是一种实验结果的专制。当实验结果与科技工作者的理论矛盾时,不管这个理论的支持率多高,支持者多么显赫,都会被 “ 专制 ” 的实验结果无情的打翻在地。这种科学方法论和民主代议制的根本性矛盾,在科研经费充足,国家平稳发展时不是问题,议员先生们会直接忽略那些拿着实验结果的科学家的 “ 异端邪说 ” 。一旦科研经费不足,国家发展遇到挑战需要作出抉择,这种本质性矛盾就会暴露出来。它和科学与去工业化的结构性矛盾一起,与美国特色的政治体制法律体制相结合,表现出了一些非常令人担忧的现象。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是美国特色的体制问题。 第一种令人担忧的现象就是美国一些政治势力试图利用政治手段否认科学理论。在这方面一个突出的例子就是智能设计论,一些基督教团体试图通过竞选郡教育委员会和诉讼的方式要求学校在教授进化论的同时教授上帝创造生命派的智能设计论。表面上,这些团体试图证明自己仅仅表示一种 “ 科学 ” 态度,提供一种 “ 其他的 ” 假说。但是,这是不符合科学方法论的。因为如果一个人支持属于智能设计论的基督教上帝创生命假说,那么他/她就同样应该支持采用类似逻辑构建的,同样属于智能设计论的凉宫春日教凉宫春日创造人类假说和意大利面条教的意大利面条创造人类假说。然而那些基督教团体却从来没有试图在学校里普及凉宫春日教派或者意大利面条教派的观点。可悲的是,虽然智能设计论不符合科学方法论,但是基督教保守派在美国不少地方都与进化论支持者形成拉锯,甚至有越来越多的支持者。基督教保守派的这种行为,本质上属于用意识形态来强行压制科学理论。它和苏联早期为了反对资本主义而压制摩尔根学派有异曲同工之妙。 如果说 “ 智能设计论 ” 还是一个暂时可以控制问题的话,那么美国官员拒绝承认环境变化,则可能演化成一个全球性灾难。人类活动可能对气候产生影响是现代科学界的共识。虽然由于科学技术发展程度的限制,人类对于未来气候变化的预测能力有限,对于气候变化的影响还不能精确估计(甚至气候变化可能对于某些国家有益),但气候变化影响的程度需要通过科研来解决,不是政治家能否定的。可惜的是,从布什政府开始,美国国内一些政治势力开始采取各种手段否定气候变化。这包括允许公共关系官员官员对于联邦政府的科研机构网站上的科学内容进行编辑( Censoring truth, NewYork Time, Feb 9 2006 ),限制联邦政府科研机构雇员与新闻界接触,要求科研人员必须在公共关系官员在场或者监听的情况下才能接受采访,甚至审查科研人员的讲座讲稿( A.C. Revkin, ClimateExpert Says NASA Tried to Silence Him, New York Yime, Jan 29 2006 )。这种公共关系官员和联邦科研机构科学家的明争暗斗终于在 2006 年被曝光。 2006 年 1 月 29 日, Andrew C. Revkin 在纽约时报发表文章 “Climate Expert SaysNASA Tried to Silence Him” ,指责 NASA 总部雇员 George C. Deutsch 命令 NASA 戈达德研究中心的公共关系官员 L. MacCarthy 禁止戈达德中心主任 J.Hansen 接受 NPR 的采访,仅仅是因为 “NPR 是美国自由主义倾向最严重的媒体之一 ” 。 NASA 本部的某官员威胁如果 Hansen 继续发表全球变暖的言论,他将 “ 承受严重后果 ” 。 Deutsch 甚至宣称 “ 我的工作就是使总统先生看上去英明神武 ” ( Mr. Deutsch said his job was "to make the president lookgood" )。随后网友发现 Deutsch 在大学未毕业时就退学参加了布什总统的连任竞选团队(这可不是一般草根后代所能拥有的幸运)。布什连任成功后,他被布什总统直接任命为 NASA 公共关系官员,并没有如他简历中宣称的那样在德州 AM 大学毕业。几天后 Deutsch 不得不因此而辞职。随后 NASA 修改了媒体政策,放弃公共关系官员对于科学家接受采访内容的审查权,但仍然对 “ 非涉密敏感话题 ” 保留了足够的权利( Eli Kintisch, RevisedNASA Media Rules Promise Greater Openness, Science, 312 32, 2006 )。两年后 2008 年, NASA 发表报告认为没有证据显示美国政府上层在此事中起干扰作用,时任戈达德中心公共关系常务助理主任的 Dean Acosta 激烈抨击了该报告的可信性。( A.C. Revkin, NASA Office Is Criticized on Climate Reports, NewYork Time, Jun 3 2008 )笔者也认为该报告的可信性不足。因为 Hansen 对于如何和政客打交道有丰富的经验,而且在美国决策圈中有广泛的人脉。在 Deutsch 才 7 岁的时候, Hansen 已经在美国国会就气候变化问题作证了。显然 Deutsch 背后还有其他人,否则 Hansen 这样一个研究中心主任级别的老油条不可能被一个 24 岁的大学肄业生在 NASA 内部的彻底压制,以至于必须靠记者发表文章的非常规手段来翻盘。随着共和党在中期选举中全面控制众议院,政客和科技工作者在气候变化领域的斗争全面升级。 2009 年,现任众议院议长,俄亥俄州众议员 J Boehner 在接受 ABC 采访的时候说: ” The idea that carbondioxide is a carcinogen, that it is harmful to our environment, is almostcomical” (题外话:笔者真想不明白参议院先生怎么会认为有人觉得二氧化碳是致癌物,强烈怀疑议员先生不知道 carcinogen 的词义。)直接否认气候变化的存在。至于正在竞争众议院能源和商务委员会主席职位的 John Shimkus ,竟然在 2009 年的国会听证会上引用《圣经 • 创世纪 8:22 》的原文(大意 : 只要地球还在,播种和收获,日夜春夏冷热交替就不会停止)来否认全球变暖的潜在危害!( Elizabeth Kolbert,Uncomfortable Climate, New Yorker, Nov. 22nd 2010 )笔者写到此处彻底抓狂了。一个世界上总碳排最大,人均碳排仅次于卡塔尔的超级大国,竟然拒绝相信观测数据,而拿 2000 年前的宗教教义指导自己的能源政策!! 这和浩劫期间做任何决定都要引用一段语录的行为有 TMD 什么区别?!要知道太祖语录好赖还有关于工业化的论述,而 2000 年前连像样的热机都没有。美国已经为自己的鲁莽付出了代价。布什政府停止了克林顿政府时期美国能源部与中国华能集团合作的下一代碳捕捉型发电机组( Next Generation CarbonCapture , NGCC )的研究。而当去年奥巴马政府重启 NGCC 研究的时候,中国的华能集团已经能将 NGCC 的碳捕捉成本从 100 美元 / 吨降低到 30-35 美元 / 吨,抢先达到了在欧洲碳交易市场交易的商业化门槛。( Jeff Tollefson , Low-cost carbon-capture project sparks interest , Nature 469 676, 2011 )奥巴马政府想恢复 NGCC 研究,而又对中国人的 ”Secret Sauce” 一无所知,在设计新机组时需要参考中国的研究成果,因此只能与中国签约要求合作。 在通过政治手段不断玩弄科学理论的同时,美国某些政治势力也没有放过 “ 外行领导内行 ” 的机会,不断在某些具体科研计划上指手画脚。意识形态和党派斗争干预具体科研决策,是另外一种正逐渐变得广泛的值得担忧的现象。这几年被影响的最惨的就是人胚胎干细胞研究了。布什政府上台后,基于自己派别的宗教信仰决定抑制人胚胎干细胞( hesc )研究。于是布什总统签署命令,限制用联邦经费资助人胚胎干细胞研究。如前文所述,联邦科研经费是美国科研的根本,这项限制极大的影响了美国 hesc 研究,触及了前述高技术公司,学校, PI 利益复合体的根本。作为应对,高技术发达的加利福尼亚州的一些病人活动团体决定通过发行债券募集资金来资助 hesc 研究。为了能让这个动议通过,动议提出方宣称可以在 5 - 10 年内将成果实用化,用商业回报支持后续研究。这简直是异想天开,目前 hesc 的基础研究还处于相当初级的阶段,即使是将 hesc 用于药物筛选等非临床性应用都有很多难以解决的技术问题。偶尔进行的一两例临床干细胞治疗也是高价格小批量的研究测试,无法收回成本。可见无论是禁止研究派还是大干快上派,对于干细胞研究的估计都不是基于客观技术水平和现实需要,而是制定政策者的主观愿望。这种拍脑袋式的政策,必然有隐患,果然,随着加州政府财政紧张导致的融资能力严重下降, CIRM 未来经费来源出现了问题。奥巴马政府上台后,解除了布什签署的禁令,但是美国一些宗教团体仍然使用了法律手段短暂的停止了联邦经费对 hesc 研究的支持。全球不少 hesc 研究者幸灾乐祸地看着他们在 NIH campus 的同行慌慌张张冻存细胞。最令人担忧的是,这个官司目前还没有停止,而美国国会对此事态度暧昧。在美国 hESC 研究的闹剧中,影响 hESC 研究不是美国人民的健康需求,也不是美国经济的支撑能力,更不是本学科的客观发展规律,而是不同政治集团和利益集团的角力。 图一,调查结果显示美国科学家认为,人类胚胎干细胞研究受到政治的严重影响(来源: Science 2011 ) 这种角力,影响的不仅仅是干细胞研究,对其他领域也有广泛的影响。布什下台后,其一手倡导的 “ 星座 ” 火星探索计划人走茶凉,被奥巴马政府放弃。奥巴马政府希望采取一种风险更低,更灵活的策略进行深空探索。在 2010 年的 NASA 预算法案中,参议院要求 NASA 在法案生效后 90 天内提出一个完整的新型重型火箭方案,经过 5 年工程开发在 2016 年达到可用状态,并且总研发经费小于 100 亿美元。而 NASA 上一个运载工具研究项目 - 航天飞机花费了 3 年时间提出方案, 9 年工程开发,总共研发费用达到了 200 亿美元( 1980 年币值)。 NASA 在 90 天的法定要求中完成了分析,认为现有的进度要求和预算无法达到国会的要求( http://www.spaceref.com/news/viewsr.html?pid=35782 )。这个时候一件让人啼笑皆非的事情发生了。参议院相关的科学委员会的 4 名议员联名写信给 NASA ,声明 “ 我们感谢 NASA 的努力,但是同时按照指定预算和进度廉价高效的生产重型火箭不是可选项,而是法律的要求, NASA 必须用过去的经验提出一个能符合进度和预算的方案。 ” ( http://www.spaceref.com/news/viewpr.html?pid=32471 )这 4 名参议员有一名本科专业是远东学(洛克菲勒,富 N 代),另外三人学的是法律,没有任何工程学和基础科学经验。他们竟然在指摘 NASA 的火箭专家如何造火箭!写到这里,笔者不禁恶毒的想,这几位尊敬的议员先生为何不立法要求 NASA 开发一种能把载荷加速到每秒 40 万公里速度的新型火箭呢?要知道这种新型火箭一旦开发成功能够一劳永逸地甩下中俄的航天计划。 最后笔者想谈谈茶党运动。在本文的第一版中,笔者对茶党运动的危害做出了错误过高的估计。经过了一些深入阅读,笔者发现茶党对于政治正确的影响力还是相当有限的,茶党目前还是一个松散的组织,佩林也远没有太祖那样强大的号召力。茶党在体制内的同情者也主要集中在共和党右翼,在军队警察中没有成建制的支持者。因此相比而言,其缺乏对美国现行体制进行颠覆性破坏的能力。但是他们对于政治正确的影响力仍不能小觑。由于共和党领导的众院在 2011 年财政预算上与民主党领导的参院和奥巴马的分歧太大, 2011 年预算难产并且最终导致美国政府差一点关闭。预算难产的背后是美国对于赤字的看法的变化,在茶党运动开始之前,美国上下对于日益增加的赤字和外债并不真正担心。奥巴马上台之初通过了数额巨大的刺激计划,并且进行了 QE2 以刺激经济。而随着茶党上台, “ 财政赤字和外债应该被消灭 ” 这一观点已经深入人心,甚至连奥巴马都不得不承认应当合理预算,逐步消灭外债。在这种情况下,最后通过的 2011 年预算实际上已经减小了科研投入。奥巴马所谓为了 “ 赢得未来 ” 而大幅增加 DOE , NSF , NIST 经费的方案已经显得不切实际。目前奥巴马并没有一个有效的方法在不加税的情况下增加财政收入,为其庞大的科研刺激计划买单,他甚至无法说服国会议员们继续投钱来支持在共和党人看来浪费的基础科研研究。目前看来,除非美国政治格局发生重大变化, 2012 年美国的基础科学投入将在 2011 年基础上继续缩减。唯一的问题是削减的速度,共和党和茶党要求剧烈缩减科研投入而民主党认为应当缓慢的削减。基础科研的资金密集特点也导致了其在民主政体下的易损性。正如 Nature 说的大实话: “ 试图规避风险的政治家总是喜欢削减诸如科研的长期投入项目 ” ( Impossible arithmetic , Nature 470 305 , 2011 )笔者认为,在这种全民反赤字的氛围下,奥巴马还是能在 2012 年大选和几个科学家的饭碗面前做出正确选择的。 本质上,美国的科研衰落将是相对的。美国仍然拥有强大的工业份额,因此即使衰退,美国占世界科研份额也只是从绝对领先变成与其工业份额相似的水平。这意味着,衰落后的美国仍然会拥有世界上前五名的科研实力和相匹配的研究队伍(按照最理想估计, 2009 年美国占世界工业份额 19% ,中国日本各占 15% ,按照对美国不利的估计方法,直接比较工农业产值或者 GDP ,美国占中国的 60-80% 左右)。美国正在调整其整体预算政策,尤其是 2012 年的预算。因此现在还无法具体讨论美国科研衰退的具体形式。最理想的形式就是类似于英国的光荣衰退。连续长时间稳定降低科研投入,直到投入水平达到可承受标准。但这要求美国两党达成共识,通力合作,这在目前的情况下是比较困难的。中等形式就是在激烈的政治竞争中,科研经费在近几年内急剧缩减,同时美国通过法律手段限制高科技移民,缩小科研队伍。最恶劣情况就是美国两党无法就经费问题达成一致,导致政府关闭,乃至出现国债流拍等不可控状态(去年曾出现美国国债暂时流拍的现象)最终对于科研等非必须项目采取严格的预算限制,导致一些科研机构解体,科研工作者失业。笔者认为,美国现在的摆在台面上的预算案基本上在中等情况到最好情况之间,但是考虑到茶党和共和党右翼强大的削减赤字意愿,从中上到中下的各种情况都有可能发生。
1585 次阅读|1 个评论
罗马天主教会比时代“落后200年”,科技方面十大遗憾
热度 4 laserdai 2012-9-2 06:18
' 罗马天主教会比时代“落后200年 ” '这话是一个很牛的牛人说的,最后面介绍这位牛人是谁。 先说这个罗马天主教会比时代落后200年,在科学和技术方面是什么样子,并总结出十大遗憾。 以前罗马天主教会拒绝日心说,烧死了布鲁诺。达尔文害怕教会的迫害,一度想到死后才出版那个什么《物种起源》。所以罗马教会比较牛,让一些科学家害怕,不过我根本不怕。还有不怕的,看过此文后请点击一下下面的‘推荐到博克首页’,作为统计目的。 比现在落后200年,应该是在1810年前后,这就是教会现在的水平,科技方面可以总结为, 1. 既然已经接受了日心说,那么地球是应该围绕太阳转的,所以牛顿的万有引力理论是接受的。 2.. 大概知道瓦特和蒸汽机的故事,知到能量守恒,但是不知道动量守恒。 3. 根本不懂量子论,不接受爱因斯坦那一套光-电理论。 4. 不接受相对论,不管广义还是狭义,所以爱因斯坦再次不受待见。不接受质量就是能量,能量就是质量的观点,不明白时空弯曲是怎么回事。 5. 不知道宇称守恒不守恒是怎么回事,也不接受杨振宁的规范对称理论。 6. 不知道黑洞是什么,根本不懂霍金那一套是否具有任何学科的意义。 7. 不知道宇宙大爆炸理论,不明白宇宙在膨胀还是收缩。 8. 不知道基因是什么,蛋白质凭什么是双螺旋的辫子结构, 9. 一定不知道化学可以造人。 10. 不知到可以简单得克隆人,甚至制造实验室人畜杂交。 更多待补充。 所以我明确感到,十分有必要给《 圣经 》再增加新的一部分了,以前的两部分是《旧约》和《新约》,这新的一部分应该叫做《现约》,供教徒们学习。 《现约》主要内容讨论科学知识,目录待拟定,也将分为很多章,每位写一章或者几章,称作福音,比如我写的一章叫做《 戴德昌福音 》。 回头说说这话的牛人,是当今罗马天主教的二号人物(第一号是教皇), 意大利枢机主教马蒂尼,刚刚与8月31号去世, http://blog.sina.com.cn/s/blog_8625acac01011tim.html 意大利报纸《晚邮报》(Corriere della Sera)发表马蒂尼主教生前在八月份接受的最后一次采访,他在采访中说,“教会已经陈旧,我们的祈祷室里已空洞洞。” 马蒂尼是在得知走到生命的尽头后接受了这次采访。马蒂尼曾被认为是教皇的人选之一。 这位2005年在教皇保罗二世去世后,差点把罗马教会一分为二。看看当年的故事回放,很有意思: 2005年4月18日报导,来自五十二个国家的一百一十五名枢机主教,将于十八日开始进行秘密会议,选举新教宗。梵蒂冈观察家表示, 目前由德籍主教拉晋泽和意大利主教马蒂尼为首的两派似乎陷入僵局,新任教宗人选尚不明朗。 枢机主教团已于十七日下午五时起,陆续抵达下榻的圣女玛尔大宾馆。他们将在此享有饭店式的隆重招待,但没有电视、广播、报纸等外界讯息,亦不能和外界通讯。 十八日上午十时,枢机主教团将在圣伯多禄大教堂作弥撒,随即于下午开始在西斯汀教堂进行 秘密会议 。 依照保罗二世于一九九六年颁布的教廷宪章,主教团应于首日会议的格林威治时间下午二时三十分起进行投票。然而情况显示,自教宗四月二日辞世后已集会多次的枢机主教团,至今仍未确定宪章中规定的投票时间。 观察家相信,在一周以上的集会后,主教团对新教宗人选仍无共识,但目前已有德籍主教拉晋泽和意大利主教马蒂尼为首的两大集团浮上台面。预料双方均无法掌握三分之二票数的绝对多数,即使如此,他们掌握的票数仍能对新教宗人选产生关键的影响。 在此同时,梵蒂冈已准备迎接新教宗的诞生。祈福广场上已拉上巨型红色布幔,届时教廷将依往例在此宣布“Habemus Papam!”(我们有新教宗了)。 梵蒂冈的《罗马观察报》表示:“这是等待的时刻…天主的子民都了解,必须经过等待的过程,毋需仓促或急燥,任何一天都是迎接新任教宗到来的好日子。” 后来,会议后终于冒出了白烟,外面的无数媒体和信徒一起欢呼,终于选出了新教皇,是德国裔的本笃十六世, 马蒂尼在关键时刻让位,避免了一次很严重的分裂危机。在最危急的时候,挽救了教会,挽救了上帝。
个人分类: 社会文化历史|4221 次阅读|11 个评论
罗马见闻
热度 7 yh77 2012-8-28 00:48
罗马见闻
下午看了Imax版的蝙蝠侠4,场面依旧火爆,但是克里斯蒂安 贝尔显得又老又瘦,有点像他演《机械师》的形象——那真是瘦得毛骨悚然。晚上回来后横竖无事,发几张7月份在意大利开会,路过罗马的照片。 Rome实在是一个太有历史的城市,对于初来乍到者,城市里重重叠叠的古迹视觉冲击力极强,放眼看去,尽是教堂、古建筑、雕像,每个广场都可以搜出一连串故事,每块砖似乎都饱含历史的纵深——这直接导致我后两天都懒得动相机了,审美疲劳了。 1. 古罗马废墟前雕像:小的们,给我冲! 2. 雕像 3. 雕像 4. 雕像太多,鸽子们也毫无敬意 5. 威尼斯广场, 完成了意大利统一大业的维克多·埃曼纽尔二世 6. 古罗马废墟 7. 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 8. 圣天使城堡 9. 圣三一堂下,一位父亲在教儿子用相机 10. 圣彼得大教堂内的修女 11. 街头银匠,活脱脱一个指环王中的矮人武士 12. 梵蒂冈的护卫,别看站得宝相庄严,实际在打瞌睡 13. 梵蒂冈弥撒 14. 圣三一堂下著名的大阶梯上的美女,这里是格里高利派克遇见奥黛丽赫本的地方
6878 次阅读|14 个评论
印象英伦 -- 约克
热度 4 JRoy 2012-8-7 06:12
印象英伦 -- 约克
约克 -英国英格兰东北部城市,北约克郡首府,隶属于约克郡-亨伯,并具有自治市地位。位于福斯河与乌斯河的交汇处,西南距利兹32公里,位于乌斯河(Ouse River)河畔、利兹东北偏东,起初为盖尔人的居点,后为罗马人、盎格鲁人、丹麦人和诺曼人占领。约克与罗马帝国及维京人有很深的渊源,其建城历史可以回溯到西元71年,曾是罗马下不列颠(Britannia Inferior)的首府。丰富的历史资产带动了约克的观光业,每年多达两百万的游客使约克成为除伦敦以外,游客最多的英格兰城市。约克同时也以其巧克力工业及约克大学而著名。 至于在行政区划方面,1996年4月1日时设置的约克市(City of York)则包含了传统上的约克市区与一些邻近的教区,是英格兰的郡级行政单位──单一管理区(Unitary authority)──之一,隶属于约克郡-亨伯,并具有自治市地位。根据2006年的统计,整个约克市行政区内的人口约有 186,800 人。 现代的约克市设立于1996年4月1日,是一个拥有自治城市地位的单一管理区,其范围除了传统上的约克市区本身之外,许多以前属于周遭哈罗盖特(Harrogate)、拉伊代尔(Ryedale)与塞尔比(Selby)等几个区的教区,也在行政区改制时被划入约克市的范围之内。约克市的周围大部分是被北约克郡所包围,东侧则是另一个单一管理区、约克郡东瑞丁(East Riding of Yorkshire)。除此之外,北约克郡也是约克市的名誉郡(ceremonial county)。
个人分类: 文艺欣赏|3711 次阅读|11 个评论
中国 - 世界的中心
benlion 2012-7-18 08:08
谷歌世界地图,可以看到: 意大利的希腊 - 罗马文化复兴之后,欧洲延伸到环太平洋,两翼形成俄国 - 印度、巴西 - 南非的联结,北非、西亚和中亚、南亚构成穆斯林新月地带,中国则处于世界文明的中心。 前面 思考过中国的几种情形: 一、非洲和中国以中东土尔其 - 印度为轴线对称; 二、中国与欧洲以北非 - 西亚 - 中亚为轴线对称。 俄国、南美为欧洲东(东正教)、西(天主教)罗马文明的延伸,北美和澳洲在中东两端的日耳曼*(神圣罗马)新教文明。 穆斯林文明的新月地带延伸到非洲、中亚、西亚和东南亚,只有中国及周边韩、日等仍可称之佛教 - 儒家文明;因此,类同于公元前后的以色列在环地中海的情形 ,也就是一种新的文化创造时期 。 注 * :二战前英国皇室本叫汉诺威王朝,英语也是从德语演变而来。
个人分类: 2012|2274 次阅读|0 个评论
奸商是消防队的鼻祖
热度 3 fs007 2012-7-7 07:15
寻正 这是公元前七八十年间发生的一个场景 1 : “克拉苏,克拉苏……”一阵悲急的声音响彻罗马的大街,“哈,又有人着火了,快去叫兄弟们准备好了,老板就要出来了!”一个壮汉向旁边人分咐到。 克拉苏冲出院门,一边冲一边减,“阿罗斯,把所有的人叫齐,快点!比我晚到十息的人领钱减半!” 一大群扛着水桶的人逐渐汇集,朝罗马西区的一个正燃起大火的院子跑去。领头的,是一个名叫克拉苏的人。克拉苏一边分咐身边的人准备工具,查看水源,一边走向院子前焦急等候的院子主人齐哈扎,“齐合扎,你的院子火真大,这火估计得把院子全烧了。全烧了后这块地皮值2000千个金币,我给你三倍的价钱,6000金币,你卖不卖?” “我的天啦,克拉苏,我这院子前年有人出价20000金币,我都没有卖。怎么能几千金币就卖给您了?”齐合扎焦急地说,“快点,克拉苏,叫您的人动手吧,我出3000个金币,只要您的人把火灭了,我出3000个金币!” “不行,齐合扎,我的人只灭我的火,你的火呀,他们灭不来!你6000都不卖?那我就等这儿好了,等火烧一阵,你估计卖得更便宜!” “克拉苏,我求您了,6000个金币,我给6000,叫您的人动手!您给他们每人发两个金币都可以尽赚5000,快动手,我求求您了!” 克拉苏无动于衷,他带来的500名壮汉都跃跃欲试,但没人动手灭火。齐合扎急得团团转,指挥自己的奴隶打水救火。带着绝望的心情,齐合扎又来到克拉苏面前,“克拉苏,给我10000金币,这院子是您的了!” “不,这火都烧了好一阵了,我现在只愿出5000金币,你再不卖,我叫我的人撤了,明天来买地皮!”克拉苏略带生气地说。齐合扎无力看了两眼院子里的大火,叹了口气,说,“这院子是您的了。”转身咒骂着自己的奴隶,叫他们带着东西离开。 克拉苏简单地一挥手,那数百名壮汉立即开始了有条不紊地灭火程序,一条长龙源源不断地把水送到院子里,院子里有的人泼水,有的人架梯,有的人撤墙,有的人搬家俱,火势逐渐减少,终于在东侧一角传来欢呼声,火完全灭了,克拉苏得意地转头分咐道,“明天叫多压金来看看,他早就想买这幢院子了,看他是折价买这院子,还是要我恢复它到从前的样子!” …… 美国的星空网络(Stars Network)正在拍摄《斯巴达克斯》(Spartacus)的第三季,让人翘首以待。在第三季中,估计斯巴达克斯的宿敌克拉苏(Marcus Licinius Crassus)就要上场了。 国人估计对斯巴达克斯耳熟能详,而克拉苏就只在历史课本中见到过,然后就忘了。大家都羡慕比尔*盖茨有钱,比他有钱的没几个,其中就包括克拉苏。克拉苏可能是历史上最有钱的人,早在罗马共和国时代,他就有两亿金币,真正的富可敌国——斯巴达克斯就是他一个人出钱募兵并领军镇压了的。 无论是中外标准,克拉苏都是一个标准的奸商,以权谋私是一定的,大概是他起家的基础。他给人类创造的文化遗产之一就是消防队。是的,第一个组织有效消防队的就是克拉苏,凭其奸商品质,他发现了这么一个发财的最佳途径。克拉苏的消防队严格地说应叫消火队,因为他只消火不防火,防火就是防碍他生意。 在上面的镜头中,如果齐合扎不妥协,克拉苏的消火队将会袖手旁观到底,让大火彻底毁掉着火的建筑。克拉苏臭名昭著,齐合扎在派人唤他前来时就有了心理准备,所以在犹豫一阵之后,不得不忍痛割舍自己的产业,将之贱卖给克拉苏。 无论克拉苏多么冷血残酷,他是消防队的鼻祖却是不假。作为一种商业模式,火灾是偶发现象,克拉苏的确需要受害者支付极高价格使用他的灭火队,才能维持其正常运作。他常年雇佣多达500人,其费用并不仅仅局限于当天或近期这500人的生活消耗。由于每一次火情不一样,让克拉苏的灭火队难以制定价格标准,于是乎克拉苏采取了这种近乎掠夺的方式完成交易,成就其恶名。 克拉苏的灭火队因为其贪婪而不可靠,更因为在公元前53他阵亡于征战安息而彻底消失。但罗马作为当时最大的都城的火灾隐患却因为罗马的繁荣而加深。在公元6年,奥古斯都大帝下令征奴隶交易税,用于建立世界上第一个政府组建的消防队,称为都城看护队(Vigiles Urbani),这样,消防队就用不着每次救火前还要跟房产主讲价,浪费宝贵的救火时间。 都城看护队有一个总管,称为看护统领(Praefectus Vigilum),领骑士衔(即低等贵族),下辖7个片区队,每队有队长一名,称为Tribune,相当于千夫长。不过,罗马的千夫长领兵不足1000人,下面只有七个小队,领队是一名百夫长,每小队才70-80人而已。罗马被奥古斯都分为14个区,每个片区队分管两个区。在最初,都城看护队有3500人左右,随着罗马的繁荣扩大,到公元205年时,都城看护队扩大了一倍。 都城看护队是按军事编制来管理的,也属于半军事组织,在非常时候,也被用于军事目的。同中国宋代 开封 汴京成立的军巡铺制度几乎一模一样, 开封 汴京军巡铺设立了望火楼,会针对不安全用火发出警报,都城看护队同样地要在夜间巡视,如果有火灾立即救火。 除了救火之外,看护队也负责警察职务,防偷防盗,逮捕逃跑的奴隶等等。重大刑事案件则有另外的部门负责,主要是都城部队,后者的地位比看护队要高。同样地,宋代 开封 汴京的军巡铺铺兵也是半军事性质,起着夜间警察的作用,而重大案情则需要转交其它部门。宋代 开封 汴京的军巡铺跟罗马的都城看护从组织形式到人员配备都差不多,连人员多由外来人口组成都极相似。 相对于克拉苏所创建的灭火队而言,都城看护队与军巡铺在职能上更加完备,在灭火之外,还起组织社会有效防火的作用。如果罗马人不按规定防火,比如在家里准备好灭火用具,以及备用大量的灭火用水,都城看护队可能会将之鞭打示众。由于火灾发生频率低,让看火之人成为夜间巡警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了,宋代消防队跟罗马消防队组织形式与职能的相似性实属必然。留美消防学者麻庭光论及宋代军巡铺制度,却认为中国最早的消防队因为警察职能而不专业化,同样组织起来的罗马消防队却是专业化的 2 ,让人忍俊不禁。 中国出现专业的消防队比罗马晚1000年,而汉唐盛世中国的都城发达程度恐怕不亚于罗马,但中国传统文化压制商人太过于厉害,这1000年大概就是缺了克拉苏这种奸商创造性的代价。 注: 1 此场景及克拉苏之外人物均为虚拟,没有雷同,只有巧合,切莫当真。 2 详见麻庭光《军事消防有弊端 -- 评苏东坡对宋代军巡铺制度的观察》: 自从1135年杭州城发生大火,杭州成为行在之后的军巡铺制度一直得到加强,到淳祐十二年(1252年)臨安已有消防隊20隅,7队,总计5100人,有望火楼10座,接近古代罗马帝国首都全盛时期的 全职消防部队 Vigiles的规模(7000人)了,这却是苏老头难以预期和想象的。……火灾烧的是当地居民的财产,与外来人口组成的军巡铺关系不大,所以军巡铺制度不是以人为本的选择,却是一种以治安为主要目标, 兼顾消防的业余化队伍 。 【按:黑体为本文强调所加。】
个人分类: 对话麻庭光|7008 次阅读|5 个评论
国家的去民族化和民族的去神圣化:对文明和利维坦之追问
热度 3 techne 2012-6-30 22:57
本文很荣幸地发表于爱思想学术网头版头条。这是笔者第二次享此荣誉。此前投稿多日没有回应,本以为本文无法发表,故后面笔者又作修改准备改投他处。没想到爱思想学术网敢于发表这篇文章,而且是头版头条。此处发布的是修改后版本,同爱思想学术网发布的稍有不同(预计网站日后也将更改)。   笔者要特别强调:北京大学自由包容的环境,激发出了这篇文章的草本。对此笔者感到非常幸运,因为换任何其它一所学校,都不会产生并容忍这篇文稿。笔者在此还特别地要向吴国盛老师表达谢意,吴老师的浪漫和自由奔放,也是激发出这篇文稿的重要动因。尤其,在经历了很多人情世故,在对中国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之后,笔者终于日渐清醒地意识到:在这样的环境下,吴国盛老师能取得今日的成就,是多么的不易。而这也非常值得我等晚辈的景仰。   ——谨以此文纪念北京大学那难忘的时光。 国家的去民族化和民族的去神圣化: ——对文明和利维坦之追问 王 键   一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在法兰西学院的一次演讲中,让.米歇尔.福柯曾引用过一位历史学家的追问:“在中世纪写下的历史中,有什么不是对罗马的颂扬?”的确,在近代之前的西方诸国,一向以标榜自己是罗马的后裔而自豪。   那么在这里,笔者想套用个类似的句式追问一下:“在华语文化几千年写下的历史中,有什么不是对中国和中华文明的颂扬?”的确,在中国的主流历史中,人们从来有意无意地都以标榜自己是中国和中华文明的正统承继者而自豪。   这对于迄今绵延不绝的历朝历代专制独裁统治者是如此,对于各类反对派和嫉世愤青也同样如此。近现代“千年变局”中所有那些闪着光环的名字,几乎都笼罩在这一巨大阴影中。甚至于“打倒孔家店”的激进呼声,也不过是认为孔夫子念了歪经,而从未怀疑民族、国家、文明称谓本身可能存在的问题。   然而,如果说罗马的崩溃最终却导致了西方的兴起,以及最终进入近代以来各个民族意识勃起的时代。那么,换个视角,我们却可以发现:正是那个曾不可一世却走向穷途末路的罗马帝国的彻底崩溃,使得西方世界意外地得到了一个契机。由此,西方人终于能够告别罗马,摆脱掉罗马中心主义狭隘视域的钳制,重新去发现他们自己。   也正是由此,西方世界之成员,才最终有机会在彼此的映照中越过蛮荒和战火,历尽坎坷和教训,最终走入一个在自由民主的框架约束之下,实现多元民族文化共处的“后民族”时代。   在这段演讲中,福柯又曾接着他的那个问题追问:“在20世纪写下的历史中,有什么不是对革命的颂扬?”的确,在20世纪的历史中,充满了革命的历史和对革命的颂扬。在中国尤其是如此。然而,中国式的革命却更让人想起俄狄浦斯的神话,仿佛一种命运的轮回。   那么,在当今这样一个中国,在已经开始不断标榜“告别革命”的历史时代中,对那些仍然被幽闭于华语文化之中的人群来说,我们应该告别的,还有应该保守的,都是些什么呢?   笔者以为,如果说,千年罗马的崩溃以及后来西方那不断颠覆的历史证明其在某种程度上走向了一个后罗马文明的全新时代,那么对于中国,一个还从未经历罗马及其众多后裔所曾经受的那么多严峻考验的,不但巨大而且封闭的洞穴式文明而言,那种在华语文化中迄今仍绵绵不绝的对民族、国家和文明这些经典叙事的不断颂扬和神圣化,到底意味着什么呢?   二   这是个残留着神圣化却又俗不可耐的时代。   每个国家都未能免俗地在标榜自己拥有一个多么伟大、勤劳、智慧、万众一心的民族;每个民族都在宣扬自己有一段多么光辉灿烂、绵延不绝的神圣历史和文明……;而每个自以为是的伟大文明,也都在喋喋不休标榜自己是人民心中的唯一,是那些可被自己轻易吞噬的每个小民心目中别无选择的世俗上帝。   而此时此刻,笔者忍不住想要跳出来歇斯底里般地叫嚷一番的是:够了,这一切都已被不厌其烦地宣讲了几千年!   ——然而,我们这些人,一个一个沉默羔羊似的小民,对于这些不能免俗的训导教条,难道不早就听够了吗?   几乎每个黄袍加身的被尊称为学者的御用文人都在闭目宣讲我们这个民族和国家是多么不同凡响。   但转脸一看,那个被美其名曰为民族、国家或文明的利维坦怪兽,却从来都不曾间断地在其粉饰太平、欲盖弥彰的谎言和历史中昭示我们:它无比贪婪,多么丑陋,无恶不做。   在遮天蔽日的历史中,个人,每个臣民,仿佛一粒粒尘沙……一个个人却都像懦弱无能的婊子,像随意玩弄任人戏耍的小宠物;而反过来,那个神圣无比、不可侵犯、无所不能的太上皇,那架遮天蔽日无法无天的巨机器;却可以随意地把一个又一个小民玩弄于股掌之间,骑在他们脖子上,随意处置凌辱奴役他们,在毫厘间吞噬掉他们的短暂人生。   那就像是一种永无休止,苦难无边的奴隶人生……   甚至于:那个被称为民族、国家或文明的太上皇,居然被莫名赋予了这样一种超限的神圣权力:它可以要求他的任意一个臣民去牺牲,去死,去自愿地或不自愿地,成为它之下的绝对的、无条件的祭品。这简直像是一种世俗中心的宗教,一种不是宗教却胜似邪教的教派。   原来,那个一直都在被到处颂扬的作为“我们”之根的,神圣无比的太上皇,真的竟然可以如此邪恶吗?   三   罗马为何崩溃?   如果说,在过去,罗马帝国的衰亡,后罗马时代的民族国家的兴起,这一切分分合合的发生,并不只是蛮族入侵的意外结果,还源于对启蒙前后和个人权利意识之兴起的响应。那么同样,那个老生常谈的民族国家之瓦解,为何不可谓同样是启蒙和个体权利意识进一步向前推进的结果?被闷在黑暗铁屋里忽悠了几千年的奴隶和群氓,没理由永远被忽悠下去。倘若生在牢里,即使是天然归属的身份,也无法改变监狱的实质属性。鲁老夫子叫嚷的好:昏昏欲睡,黑暗铁屋,不如捣毁它!   是的,在这样的不可遏制的癫痫和躁动中,笔者忍不住要揭穿那个笼罩在每个人头上之嗜血狂魔的真实面目:原来,并不是每个被美其名曰为民族、国家或文明的东西,都有足够的资格在这个世界上存活。   如果这是只名副其实的嗜血狂魔,如果它不能保证其国民的人性生活,如果它不能保护言说的自由,不能尊重异端的权利,如此等等,如果它像个监狱,或黑暗铁屋,如果这一切真的发生了……那么,这样美其名曰的“文明”、“民族”或“国家”,它难道充其量就只不过是一种“洞穴中的集体”吗?   洞穴幽闭的效应,早已为这样的集体人群笼罩了命运的阴影。而一旦遇上个阳光普照的日子,这种洞穴中的集体人群甚至根本都不敢睁开眼睛,原来它根本就是见不得光的。群体的眼睛已经适应了黯淡,无法面对明亮和光线。那么,洞穴集体难道不是免不了要树倒猢狲散吗?   是的,这种无比刺耳的反噬血演说不会因其刺耳以及另外一些嗜血狂魔之支持者的愈加歇斯底里而停止叙述:这是一种铁一般冷冰冰的事实。在这个不断信息化、日趋透明和阳光的时代,洞穴式集体根本没有足够的资格被称为人的集体。而被称为人的那种生命体,根本没有理由念念不忘,谢主隆恩,非要为维护一个黑暗幽深的洞穴而战。   要囚犯为牢房感到自豪,要奴隶为监狱打拼?   毕竟,归根到底,一个人之所以有资格被称为人,并不是因为他吃饭睡觉养家糊口,交配繁殖繁衍生息,如此等等——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他具有一种可能只被人所具有的而区别于动物的本质。   这将是一种永不衰竭的、走出洞穴的冲动和渴望。因为只有人才会不断去追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我到底是不是个人?我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笔者以为,只有尊重了这些共识,那些争执不休的有关传统或民族国家的问题,才可能是真正有意义的,是的确同“人”有关的问题,而不仅仅是一种用来糊弄三岁小孩,如同劣质童话或蹩脚神话一般的宏大叙事。   四   然而,形形色色的保皇派和卫道士依然热衷于为这个嗜血狂魔一般的太上皇辩解,欲盖弥彰的谎言扑面而来:“记住,山下的女人是老虎……”。当然,这绝不是全部。还有,“祖宗之训不可违”;紧随其后的,则是那仿佛一条接一条环环紧扣的无穷无尽的锁链。   “记住,我们是一群无比善良的猫咪,而洞穴的外面都是野狗——它们非我族类,人人得而诛之,离它们远点……”;   或者,“金窝银窝,不如我们的‘猫’窝……”;   甚至,“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还有,“落叶归根,祖国乃父母之邦,你的根在那里……”;   于是,民族、国家或文明这些充满偶然性的世俗归属之地却奇怪地受到了如此的神圣化,居然被描绘成只能有唯一的那么一个。在一个洞穴密布的世界中,你别无选择。所以,请你别去选择地去爱它吧!   就这样,民族、国家和文明这种模棱两可的神圣化产物,对内时总是被描绘为美好的,它从来都是“慈眉善目”、“与人为善”的“王道乐土”。至于对外,它甚至也从不会做“恶”;这是因为那些需要被杀死的敌“人”,说到底都是非我族类,甚至根本不是“人”。而去消灭他们,剿灭这些蛮夷,乃是天经地义,是无可厚非的。好一个华夷之辨!   在这样的利维坦哺育方式下,对外时,国家终于变成一种彻底自私、冷血、可以吞噬一切的没有人性的凶恶猛兽。无论这个猛兽作了什么,“我们”都可以给其找到理由,都可以,也必须对之合理化。这个理由以一种看似中性无比冷酷的判断被赤裸裸地表达了出来:“国家之间唯有利益……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至于它从谁的嘴里说出来,那根本不重要。   至于什么道义?那等同于弱智。   或者,它改头换面,以一种隐性的、务须多言的自我中心判断模棱若现地吐露出来:“为了我们文明的伟大复兴!”……“只有我们的一切才是最好的,我们决不能输给‘他们’!”   我们的利维坦,永远是正确的。   ……;……   五   可是,作为一个个终有一死的个体,一个个一天天走向生活的终点——死亡的人;我们这些一个一个的人,其价值到底意味着什么呢?   笔者有时不禁畅想,就算是一只被紧紧拴住的狗,还可能免不了会时常想要挣脱锁链,奔向远方……。然而,我们毕竟不是一条又一条的狗,而是一个又一个的活生生的人。更不要说:在思想的世界里,我们又如何得自由?   谈起利维坦式的怪兽和个人,也许只有在这样一种意义上,这一个又一个的“人”,才有可能凸现出其充分的价值。那就是:作为这样的人,我们首先必须有能力,让那个无所不在、无可替代的吸血鬼式的太上皇远离,约束它那把手中举起随时落地的屠刀,让利维坦立地成佛。   这奇怪地会是一个在世俗信仰中驱魅又在超越世界中招魂的世界——当然,这不仅仅发生于现实中,而首先是在我们的头脑中。我们已看到世俗世界太多的疯狂、无耻和堕落,利维坦需要的是信仰和超越世界的训导,而不是反过来由它来张牙舞爪地决定谁才是合适的精神制品。   因此,现在请你们,这些微不足道的渺小臣民们记住:民族、国家和文明这些东西,不再是些可以肆意骑在你们头上的,可以肆意玩弄戏耍你们,甚至要你们去无条件牺牲的太上皇,它们甚至都不再是些由垄断企业生产出的那些让消费者大众别无选择的基本生活必需品。   ——实际上,它们更像是些可怜巴巴的、有待售出的打折的或二手旧物库存商品。   是的:在当今这样一个时代,地理屏障已如此模糊,以至于除了金星、火星——奔赴地球上的任何人居地区,都可以如此方便和快捷。那些可以为保皇派和卫道士们籍以用来在一个封闭且静止不变的世界中歌颂伟大英明太上皇之正确的天然屏障,已开始可以愈加被那些遭洞穴幽闭的人群所穿越。   全球的自由信息肆意流淌着,即时的讯息,远隔千山万水的人们的真实生活,可以如此轻而易举地呈现在我们的眼前。   “山下的女人是老虎”的谎言,不可避免被戳穿了;在近乎对称的信息挥洒和自由权利面前,利维坦的爪牙把持的防火墙和过滤词显得如此可笑……。   曾被西方人顶礼膜拜的罗马中心主义的崩溃……大英帝国的塑造与瓦解……几百年前追求独立的新大陆的不断自我发现和茁壮成长,这些,终于造就了一个全新的人类世界,一个又一个“后民族”的涌现。   与之相应的,那“只有一个既定归属”之神话,终于不可避免地被戳穿了……,所有的人都难免会问,我们究竟是谁?   那么看来看去,赘余之谎言所需面对的真理,只有这么一个了:“祖国如同母亲……”,可这究竟怎么可能才是真的?   被感动者热泪盈眶仿佛进行着可歌可泣。而笔者却在血淋淋的历史中,不忍要揭穿这个最后的谎言:不要再自欺欺人了!好好看看吧,迄今为止的那些民族、国家和文明,其中的绝大多数,不过是些野性十足的利维坦,是冷血的——仿佛一只没有人性的妄图吞噬一切的巨兽!   这只遮天蔽日力大无穷的利维坦,不是母亲,反倒更像是个世俗化的上帝。“小心点吧!”生活于恐惧中,我不得不说。   六   写到这里,笔者忍不住像戳破皇帝新装的小孩子般大声叫嚷:既然民族、国家和文明这些垃圾货色,既然它们只不过是些利维坦怪兽而已,那我们何必留恋,依依不舍,别无选择地依附于它?   那么,“我们”,这些新人类,请你不要再给这群充斥野性的怪兽以苟延生存和继续作恶的机会了。让我们一起驯服它们吧!   既然所有的那些被称为民族、国家和文明的怪兽,说到底都不过是些卖不出去的、要依靠地理屏障、文化壁垒或贸易保护和谎言欺骗才能维持下去的东西;那么我们,这些新人类,或某种后人类的存在物,就应当鼓起勇气,先在思想中塑造出一只自己更心仪更富有人性的驯化宠物!   让利维坦变成“我们”的宠物,而不是让我们成为利维坦的奴仆!   至于那些冷血的、没有人性的东西,那些奄奄一息饥饿不堪的怪兽,让他们快去死吧!那些垃圾货色,死的越快越好!   那些过了时、过了气的所谓伟大民族、国家和文明!   也只有当我们鼓起勇气,追问我们是谁,选择那个真正属于自己的归属之地,我们才能真正发现自我,真正找到我们自己——“寻找自己心灵的故乡”,亚里士多德曾如是说。   七   所以,我们应当去挑选文明,而并非只是让文明来挑选我们。   我们应当去挑选那些更自由、更人性、更有尊严和幸福的民族、国家和文明,而不是让那个无处不在的伟大太上皇或遮天蔽日的巨机器来肆意凌辱、奴役、挑选谁应该是我们之中的优胜者——这一切让我们越来越变成一个又一个只知道忙于争食、谄媚一笑、阿谀地用虚伪谎言去讨好一个又一个太上皇的仿佛无思想的猪类,或某种宠物一般的动物,它却被美其名曰“人”。   那么,要实现这个划时代的里程,为了建立一种告别野蛮的游戏情景,一个新竞争框架,一个新文明的基础,以保证那些更自由、更富有人性、更丰富多彩的民族、国家和文明,那些更具备善意、更易驯化并更具备可改良基因的利维坦,让它们有足够的机会能够存活下去,以供我们对其进行训导和挑选。“我们”,首先应当去确立下面这样一个共识:   关于文明之选择,国家应当去民族化,而民族应当去神圣化。   只有在这个条件满足之前提下,只有最终打破这些横亘在众多凶恶的野生利维坦之间的壁垒和条条框框,我们才有可能作为一个真正的人去驯化野兽——而不是作为被凶残利维坦所驯化的一条狗、一头猪或一个奴才,或一个又一个特定的野蛮族类,苟活于一个神圣的利维坦至上的丛林世界里。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罗纳德.里根曾说过:“这是个正在等待和充满希望的世界”。然而,这个正在等待和充满希望的世界,更应当属于“我们”——这样一群勇于选择文明的新人类,或某种后人类的物种。它不应当属于那些嗜血狂魔式的利维坦,或者那些由它们所滋生、豢养出的,通常被美其名曰为“人”类,却冷血般听命于野兽其一切邪恶勾当的忠实奴仆和爪牙。   那可以被驯化的利维坦,才是属于“我们”的希望。 (作者简介:毕业于北京大学,在上海从事科研工作)
个人分类: 思想文化|1855 次阅读|3 个评论
[转载]杀死阿基米德的刀(转自校内)
热度 1 clj344 2012-6-14 09:38
罗马士兵闯入阿基米德的住宅,白衣飘飘的老者在沙间作画几何图形,痴醉如多情的少年。 “你们等一等再杀我,我不能给世人留下不完整的公式!” 军人愚钝的脚,踩到了他的图。“走开,别动我的图!” 他没能说完这句话。他的几何图形多了一抹嫣红。 虽然灵魂屹立如初,身躯却颓然坠入脚底的尘埃。 杀死阿基米德的刀,游刃有余地刺穿人类文明。 死在异族的手下,总能正名,总是幸福。 “长途押解,犹如一路示众,可惜当时几乎没有什么传播媒介,沿途百姓不认识这就是苏 东坡。贫瘠而愚昧的国土上,绳子捆扎着一个世界级的伟大诗人,一步步行进。苏东坡在示众,整个民族在丢人。”备受诟病的余秋雨,年轻时也有一腔豪迈,他笔下的苏东坡们至今仍在“突围”,而他早已化身羽扇纶巾,谈笑间强撸灰飞烟灭的沽名钓誉之徒。 泱泱中华,五千年来,多少仁人志士。不是每个人都有被游街的荣誉,不是每个人都能“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杀死阿基米德的刀闲置了,换做了喑哑的土布袋,囫囵一个馒头。哪里能有“慷慨歌燕市”的资格。 苏轼也是幸福的,谭嗣同也是。来者不可追的无上荣光。 伟大总是死在卑鄙渺小的手中。用牛刀杀鸡,蔚为壮观。射杀大象,几颗小子弹干净利落,不留痕迹。 或者一开始就不要阿基米德,不要苏轼,不要谭嗣同。 有人问“为什么没有大师”,答案很简单。 难道要那么多大师,再去铸造那么多把刀去一一杀戮,岂不自讨罪受? 如同对待早恋,“扼杀在摇篮中”。 教育注重实用,流水线上标准化的零件。死心塌地的螺丝钉们,轰轰烈烈地驱着庞然巨物向前进,向前进,直到一鼻子栽入万劫不复。众人酩酊,坠地之前,喜笑颜开。 途中一颗螺丝钉崩落了,她在野草闲花中静静地看着。 这是一个无须“刀”的年代。 理性带来了集中营,铁窗,肢解台,焚尸炉。 刀,太具体。好像雪亮的眼睛能一眼看穿罪人似的。 罪人在天幕后暧昧地笑,撒下花花绿绿的糖果,翩翩飞舞的白鸽和黛绿色的气球。 友人告诉过我,结束掉一个人只需要短短几秒。锁喉,轻轻地,轻轻地,一扭。 然后数十年积攒的梦想,情爱,知识,就烟消云散。 原来每个人的手都可以是巨灵之掌。 那把刀,交予了阿基米德自己手中,是自己动手,还是等别人动手? 海子古铜色的身躯背着山海关的碧海晴天,卧下,就此有了诗歌的忌日。 他的同学俞敏洪一边用唾沫搓着手指数钞票,一边笑嘻嘻,那年海子写诗,我也写诗呢。 很庆幸海子没有活下来。 阿基米德是幸福的,自己的庭院,自己的画笔,自己的追随者。 有过花开花落云卷云舒的好时光。没有租税劳役,没有好事者游说其入世。 不像苏格拉底。 有人说他的衣袍有伤风化,谈吐不合时宜。 雅典这匹昏庸的纯种马,清醒之后,毫不犹豫地踩死那只牛虻。 阿基米德的刀,化作鸩毒,刺穿愁肠。 你读懂自己读懂人类的那一刻,必然是他们判你死刑的日子。 人生长恨水长东。战火纷飞,摧毁不了他指下的鸳鸯蝴蝶。 人本来就是小历史。不懂文学的人,说“一个时代就要有一个时代的文学”。 那是鸿蒙初辟。 至于后来,每一代都有潜伏的记忆,都有千年泡不开的忧伤。 糊好箱子,险些被红卫兵抄了家。一个静谧的清晨,翻身下床,竟然跌死。啼笑皆非。 他的剧本依旧一步步粉墨登场。 又是一颗炸弹陨落。重洋之外的林语堂,啜了一口清茶。我读的是诗书,投笔从戎,是对精神家园最大的弃绝。 经得起当代多大的诋毁。才经得起历史多大的赞美。 我们眉间都有刀伤。 杀死阿基米德的那把刀,在额上打开小洞,汩汩摄着灵魂。 惶惶然地在原地东倒西歪,不知何处去。脑间沟壑没有穆斯的泉。 偶得了一个真理,欣欣然地振臂高呼。无奈焚书坑里的灰烬里有着同样写照。 历史怕她走得太快,太快,要有伤痕,要流血,要忏悔,要祭奠。 那把刀伤到了她的脚跟。 顾城的魂在树洞里嘤嘤哭泣,眨着眼睛。他不是杀人狂,他只是青年时代灵魂受了刀伤的艺术家。 北岛站在没有侩子手没有黑影,自由的风狂飙过的荒原。他想着北京的绿树红墙。 他老了,他是纯洁善良的人,他只想回家。 知道么?那把刀在一些异样的目光中。 那把刀多少次在午夜刺伤我的心? 我一个人,漫卷诗书,孤单单地, 孤单单地, 不敢回家。
3098 次阅读|1 个评论
【新西游记】在罗马斗兽场险些被偷
热度 16 陈安博士 2012-6-8 06:35
    如果说我在科学网上有一个最大的愿望就是上照片的头版头条的话,那么,在生活方面我最大的愿望就是走遍世界200个国家和地区了,算是从个位数跨入二位数了,前路漫漫,至少还得走40年才能真正实现完全部的理想。     在欧洲,我认为有四个必去的地方,伦敦、巴黎、罗马和巴塞罗那。如果再加一个城市,我选莫斯科。     除了巴尔干半岛还没有涉足过,南欧的亚平宁半岛和伊比利亚半岛算是去年都到过留痕了。     而对南欧的整体印象,是懒。如果描述得稍微浪漫一点,则是南欧人普遍都沐着地中海温暖的阳光想三想四,就是不想正事。     希腊如此,西班牙和意大利也不例外。     也所以,小偷现象在南欧就成了普遍的了,我先说说在古罗马斗兽场遇到的小偷。     进入斗兽场之后(这里的游记单写,不着急,印象深刻着呢),就是围着椭圆形的场地转啊转的,想象斯巴达克斯们在这里和凶猛动物的生死较量,到了大约属于视线最佳的那个位置,留影是必然的,在留影之后,有旁边的游客用英语请我去帮他照一张,我就把包往身后一背,拿起了他的手机给他拍照。     照完一张要还他手机,他说横着再来一张吧,俺们心善,就满足了他的要求,他乐呵呵地在残破不全的遗迹中在自己的手机里留下了中国游客快门下的影子。     然后就继续转,我顺手就把自己的包从背上取了下来,发现竟然拉链大开,好在里面除了水和地图卫生纸之类的东西,其他什么都没有。仔细回忆了下,推断就是在给人照相的当口包被小偷们的同伙检查了的。     罗马啊罗马,想着好莱坞大美女赫本的《罗马假日》,看着俺的被拉开的包,倒吸一口凉气啊。     博文结论:资本主义国家太可恶!
个人分类: 新西游记|5801 次阅读|27 个评论
罗马与布鲁塞尔:一幢建筑临两条街
热度 9 陈安博士 2012-5-30 06:35
罗马与布鲁塞尔:一幢建筑临两条街
   对于我国或者亚洲的建筑,很少有一座建筑物在街角的情况,因为我们不习惯让大门对着大街,即便不得不如此,也会弄个泰山石敢当啥的挡在门口。    但是,西方不一样,从大街一步迈到家里的情况可谓屡见不鲜。    还记得在看电影《刺杀肯尼迪》的时候,说到了疑似凶手奥斯瓦尔多最后待的那幢建筑物就有两个门牌号的现象,这样的情况在欧美太常见了,本文最后一图就是俩门派号的。    这里给出罗马用一座建筑物分开两条街的几张照片,其实,大家看巴黎的凯旋门那里,更为明显,因为从凯旋门往四面看,刚好是均等的12分割,等哪天上几张照片瞧瞧。 一 二 三 以下是布鲁塞尔街头所见 四 五 六 七
个人分类: 新西游记|4694 次阅读|24 个评论
站在古罗马古希腊曾经辉煌的‘废墟’前
热度 2 lin602 2012-2-19 15:22
参观古罗马与古希腊的‘废墟’,站在这些古废墟的残墙断垣前,心里无比感慨。曾经无比强大无比辉煌的‘国家’都已经成为过去,在历史上留下光辉一页的同时,也给世人留下了深刻的思考。 1 这些‘废墟’建于二千多年前,不得不佩服他们的智慧及科学技术,更佩服他们对神与民主的崇敬。古罗马的‘元老院’为现代政治的民主提供了鲜活的示范。 2元老院体现古罗马人的权利主张,凯旋门则体现了他们对征服别人的赞赏(现在国际政治中还有这成份吗),而斗兽场则揭示了同样是人的‘兽’性,当五万古罗马人坐在这斗兽场中看同样是‘人类’的奴隶之间、奴隶与猛兽之间的血腥撕杀时的兴奋与如雷的喊声,让我们看到人性之中的恶。这三个基本点,就是人性!只不过是另一种形式出现,或者被法律抑制而已。你以为现在的人比古代人要好多少?只不过权力制约权力,法律制约‘恶性’而已。 3 古埃及、古印度、古中国、古希腊、古罗马、西班牙葡萄牙、然后是英国法国,他们都在世界不同时期有过非常非常辉煌的时期,是世界的领跑者,但如今,他们都先后慢慢退出先进行列。现在是美国‘老大’。美国也会‘老’吗?他们的国会大厦二千年后会不会成为今天的‘古罗马废墟’? 4 古希腊与古罗马时代,政治上是相对比较民主的,有元老院对掌权者进行制约。但是,奇怪地出现了中世纪的‘非民主’时代。再经过文艺复兴加上英国与法国大革命,世界政治出现了如今的格局。如今的格局,会不会后面再出现逐渐对民主的限制,甚至........ 5人会老的,文明会老吗?国家会老吗?全人类全老吗? 坐在希腊宾馆床边草草几句,不成系统。
3549 次阅读|4 个评论
两个签名如闪电一般,照亮了罗马灰暗的天空
热度 10 陈安博士 2012-2-6 06:07
两个签名如闪电一般,照亮了罗马灰暗的天空
  罗马竞技场(斗兽场)内围墙上的签名,这几个字我认得,书法端得一流。   第二个签名我也认得。   以上两个在墙上的签名如闪电般的亮度把罗马灰暗的天空照了个透亮,在破败不堪的斗兽场遗址中显得格外耀眼。
个人分类: 新西游记|5130 次阅读|18 个评论
文明模式的容量与其发展限度
benlion 2012-2-1 09:11
也许比较合理的解释是:一个文化(包括艺术、哲学、科学、管理等)的研究范式和体制模式都存在自身的限度,这个限度必然限制其发展,希腊 - 罗马文明的终结也是一样,中国古代文化结构和体制也一样,文艺复兴的欧洲建立了新的研究范式和体制,从而产生了其容限内可以发展的成就,中国历史朝代的变更和文化模式的限制其发展出新的文化范式,在欧洲经历千年黑暗,可以在重新获得希腊 - 罗马文献和从东方文化中的学习建立一种新的模式,这种模式和范式、体制在我们并没有转型或学习过来,在文化(包括哲学、科学和艺术等)的研究方法、规范和体制上尚没有充分掌握这个新的模式,一旦掌握了方法、规范和体制的要诀或精神,就可形成一个对传统文化、对自然和社会研究的创新时期。一个最近的案例是系统生物学的理论、数学形态在 60 年代已经建立,但是这种形态的范式限制了其自身的发展,许多早年研究的西方科学家论述到世纪之交形成的实验与理论再度结合的研究范式才又给这个学科领域的发展带来了新机,这就是 21 世纪系统生物学能够迅速在全球发展的基础 - 范式、方法等是影响科学研究的重要原因。 科学研究从分析到综合,文化的研究从文化的解构,然后文化要素的重建构成新的文化模式,文明的交替就是这么一种发展历程,每一种文化模式或结构有其历史阶段或时期,当一种文化模式出现危机,可能在别的地区正在孕育和形成一种新的文化模式,也许中国正在环太平洋地区探索、实践与形成人类的一种未来文明模式,还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可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其中东罗马帝国到拜占廷帝国,再到奥斯曼帝国的文明交替在欧洲与中国丝绸之路的交流影响很大,后一个文明体奥斯曼帝国封锁了这条途径,于是欧洲寻求新的途径而导致了地理大发现。 - 环太平洋文明(2)-
2475 次阅读|0 个评论
2011[绝命呼吸].Respire.2011.DVDRip.XviD-VoMi.rmvb下载地址
lcj2212916 2012-1-26 10:04
片名:呼吸/绝命呼吸/ 灵魂脱壳   类型:恐怖 惊悚   地区:欧美   语言:英语   主演:Tracy Teague Mathew J. Wr 剧情简介   古罗马人相信气绝的瞬间灵魂可以挣脱躯体的束缚,气绝瞬间蕴含的能量不但能够治愈顽疾亦可益寿延年。早在20世纪30年代,Robert Kaminsky博士尽毕生之力试图控制气绝瞬间蕴含的能量。Susan Jordan是一家小杂货铺的老板,在这家店里Robert Kaminsky博士生前所有的一个匣子得到两个陌生人的特别关注:一个是希望借匣子的力量拯救自己奄奄一息的女儿的Raif Collins;另一个则是动机异常神秘的Alex Poe。Susan很快便认识到守护匣子和其中蕴含的秘密已经让自己陷入一场危险的纷争之中... 在古罗马人们相信当快死的人的最后一口气包含着灵魂,而最后这口气则有着治愈的神效。1930年代,Susan开着一个饰品店,店里的一个曾是Kaminsky教授的箱子里的秘密,却引来了很多危机.... 大小:364.89MB 免费网盘下载: http://www.ctdisk.com/file/4350479
2475 次阅读|0 个评论
罗马的日出
热度 1 seisman 2011-9-3 11:00
罗马的日出
2005.11.1
2718 次阅读|2 个评论
罗马问泉
热度 7 yonglie 2011-6-27 08:35
在意大利流落几天,看了太多的东西,混沌一片,不知从何说起。歌德到罗马的第一天大概说过,当亲眼看见以前零星听过和读过的东西时,新的生活就开始了。可是,当我带着模糊的图像来看眼前的东西时,它们的形象完全不同了。很多东西在看过之后才发现已经错过了——就像在街头与一个人擦肩而过,拐过十八个弯儿后才猛然想起原来是她!可想再追回她时,路已经迷失了,时间也溜走了。 离开罗马前几个小时,想起好多地方还没去“相遇”,如安妮公主当年流浪的地方,还有三个美国姑娘扔硬币的地方——那两个电影有时容易混淆,因为故事都是“罗马之恋”。去哪儿呢?还是去许愿吧,去找那三枚硬币( Three Coins in the Fountain ), 希望再来罗马。 罗马的喷泉数不清,有广场的地方好像都有喷泉,幽深的巷子里也有,从精美的雕塑流出来。不但好看,还好喝,好清凉。即使在罗马经历的东西都忘了,那些泉水也会常常在胸中滴落。难怪本土作曲家 Ottorino Respighi 要为他的故乡写《 罗马的喷泉 》( Fontane di Roma ):黎明的朱利亚谷喷泉( Valle Guliae ),早晨的特里顿喷泉( La fontana del Tritone al mattino ),中午的特莱维喷泉( La fontana di Trevi al meriggio ),黄昏的美迪奇别墅喷泉( La fontana di Villa Medici al tramonto ) ——我还一个没去呢。【留下原文,是为了方便与地图和指南对照,我一个意大利文也不认识。】 遗憾的是,头一天我找错了地方,到 了 Navona 广场 。那儿是有一个喷泉( Foutana del Fiumi ), 是大雕塑家 Bernini 在 1651 年为教皇 Innocent 十世设计的。方尖塔下的四个雕像是 Bernini 的学生做的,代表地球上的四大河流,也代表那时知道的四大洲:恒河、尼罗河、多瑙河、普拉特河。虽然 Respighi 的曲子没写 Fiumi ,它流淌的旋律,和 斯美塔那的伏尔塔瓦河 一样优美,而那泉水浮动的遐想也仿佛从那长河流过。 广场上有很多酒吧,卖画的摆好了地摊儿,游客(也许还有主人)们坐在泉边,水面浮动着明亮的阳光。那么狭小的空间里交融那么多的时代、地域和生活,才是真正的罗马一角。走在罗马的街头,就像穿梭在不同的时代,说不定哪块石头上就有某个皇帝的脚印。 穿过广场旁边的小巷子,就到了 Pathenon ,和那个同名的希腊建筑一样,它也是“万神庙”,可惜关门了。一团红色的新楼将斜阳挡在外面,它显得阴冷灰暗,它那著名的白色的巴洛克圆顶,要到远处的山丘上才能望见。 据说万神庙遭过几次劫难。教皇 Barberini (即 Urban VIII )拆了它的横梁为自己在 圣彼得大教堂 里造华盖(在教堂里看到那辉煌的青铜华盖,我惊呆了)——于是罗马人借他的名字说了一句名言: Quod non fecerunt Barbari, fecerunt Barberini (What the barbarians left standing, Barberini contrived to destroy) ——巴巴人没破坏的东西,被巴巴尼毁了。( Barbarians 是希腊人和罗马人对外族的称呼,如我们的古人说的“蛮夷”。有趣的是,牛津大辞典真的有一个义项说,中国人也用 barbarian 来蔑称外国人——对应哪个词儿呢?) 更遗憾的是,今天还是错了地方,到了西班牙广场下的那条小石头船,听说安妮来过,可我记不清那场戏了。 还有更难过的,去西班牙广场的路上,经过了一个小广场,远远有个喷泉,没有片刻停留就走过了——经过了太多的喷泉,有点儿麻木了。回来查地图,才发现那竟然就是那首交响诗描写“ 早晨的 Tritone 喷泉 ”——早晨错过早晨的泉水,不但错过了好地方,也浪费了好时光,只有用负的时空间隔来描述它了!(就是说,这段经历不应该发生在那个世界里。) Tritone 喷泉也是 Bernini 做的。 Tritone 是希腊神话里掌管大海的波塞顿的儿子,是一条美男鱼。他吹响海螺,能抚平海上的暴风雨。在 Respighi 的曲子里,这个喷泉随着突然的 法国号涌来,仿佛在大海里欢呼。以后我去海边,他们还会不会吹着海螺来欢迎呢? 真正许愿的地方是中午的 Fontana di Trevi 。背着它,从肩膀上扔硬币,如果扔进了水池,就有机会重回罗马。我连扔硬币的地方都没找到,大概难回了——也许我还是爱因斯坦的决定论者,不相信扔骰子,当然也无缘扔硬币。 【遗憾,照片还没整理好,待以后补充。】
个人分类: 游记|5117 次阅读|14 个评论
一些创新是在失误中偶然得出的——创新一例
热度 2 Flyingriver 2011-5-26 10:18
当年,马可波罗来中国学厨艺,可谓虚心求教、躬身实践。时间不长就基本掌握了几个比较拿手的食品制作方法。 回到罗马后,他便急匆匆小试牛刀。第一道餐点是制作馅饼,他擀面皮、切料拌馅,可是,制作过程中他忘记了要将馅料置于饼中,而是撒在饼上。故此,中国的馅饼没有制作成功,却创出了个新品牌——披萨。 此外,他制作面条时不经意间制成了筒状面条,因此,意大利成为欧洲几乎唯一流行面条的国度,现在,“意大利”面条地球村里都可买到。 所以,学习中不应该围绕着框框一成不变,而要自由挥洒并容许失误,这样或许会有新创造、新发明。
个人分类: 小品——不止一笑|3466 次阅读|4 个评论
罗马之柱:集簇(Clustering)的技术
tengyi1960 2011-5-17 10:08
从松散的概念构建一个经过精心组织,具有清晰焦点的演讲 —— 是一种古老的技术(当我围绕着论坛从一个点走到另一点时,我会在六根不同的大理石柱子底下停一会儿,这些柱子是我记忆的助手。每根柱子都象征着并提醒我一组演说的概念)。 因此,我们不必记住几十个特别的细节,而只需要记住六个关键概念就可以了。 而每一个关键的概念会提示我与之相关的一系列细节。 集簇技术会把写满白板的 40-50 个概念减少为五六个“罗马柱” —— 组织其他的关键概念。每一根“柱子”都有一组下属的概念。这样你就不必要从细节层面去组织众多的概念,而从更高的视角去组织它们。 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现象。 看着写满概念的白板,你将发现那些关键性集簇会从一片混乱中慢慢浮现出来(有的人是在休闲中甚至在睡梦中闪现的“灵感”)。 请用彩笔标注那些最重要的概念,使之脱颖而出。 在你辨认集簇时,你会发现自己辨认的链接和连线是你以前从来没有想到的(别人的观察和知识给予的补充)。 你还可能添加新的想法和概念,并寻找到新的概念之间的关系。 如果您再能够考虑到一些结构化的问题(下一步的问题):就更佳。
个人分类: 我与图书馆|4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数千名罗马人因5月11日地震传言外逃
杨学祥 2011-5-11 11:14
数千名罗马人因5月11日地震传言外逃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5月11日08:43 环球时报   环球网记者梁旭报道 法新社报道,数千名罗马人因出现地震传言而逃离家园。据地震学者拉菲尔·班单迪预测,2011年5月11日意大利首都将出现地震。   班单迪自己研究的地震预测理论并未得到学界公认,但其却预测到了1976年意大利弗留利的地震。安莎社报道称,5月11日前夕罗马很多商店宣布临时停业,商家和工作人员表示“危险日”要在郊外度过。罗马市长不得不开通一条热线来安抚市民。   班单迪(1979去世)遗产研究基金的负责人也出面安抚恐慌市民,他们称据现有资料无法证明罗马发生“毁灭性”地震就是在2011年5月11日这一天。   报道称,罗马大地震传言出现于2009年4月,当时意大利中部发生强烈地震,震源距罗马85公里,有308人遇难,12万人失去家园。受此地震影响最严重的是拉奎拉镇--阿布鲁佐大区首府,当时的G8峰会为表示与灾民共度难关将召开地点改在拉奎拉举行。 http://news.sina.com.cn/w/2011-05-11/084322443497.shtml
个人分类: 备忘录|1754 次阅读|0 个评论
杂志名中的“ACTA”,Sinica
热度 1 pingcn 2011-4-15 17:02
刊物中的Acta,Sinica的意思—— 1. Acta : 学报(拉丁文) -------------------------------------------- 公元三十年左右罗马各地的总督每年都要向罗马皇帝汇报政绩, 写成年度报告, 称为acta. 刊名中常见的有:Acta(学报)、Journals(杂志)、annales(纪事)、Bulletin(通报)、 Transactions(汇刊)、Preceedings(会刊)、Reiew(评论). Sinica 才表示“中国的”(拉丁文) 一直误以为ACTA表示“中国的”,汗。。。
221 次阅读|1 个评论
全世界的湖水里同时落下石头——写给YC
热度 11 陈安博士 2011-2-25 05:33
在罗马—— 啜一口阳光下的咖啡 在伦敦—— 品一杯悠闲的下午茶 或者,在肯尼亚的Kisumu—— 以一口矿泉水作为刷牙的清饮 就够了呀,真的就足够了吗? 还是把我扔到世界上最大的湖泊一侧吧 我愿意看那一块石头 从空中落下,直入湖底 想象着世界上的所有湖水也有石头同时落下 那一层层的碧波 缓缓地在我的眼眸里绽放,逐次绽放 就醉了呀,真的就迷醉了吗? 还是让你去那理性的他方吧 让你感性的心不断纠结 纠结于离开或者依然留下那略显平静的眼光 让你因爱生恨,再从恨回到爱 让你在不忍忘记的每一瞬 还想结伴去彼岸漂流 而此岸,已无路可走 匆匆总是游客的标签 ——我走过了 ——我没有留下 就这样道别吧 任那被荡漾起的全世界的湖水 继续弥散,弥散在广袤的宇宙里
个人分类: 艺论|4022 次阅读|17 个评论
法人与符号运算
sunphase 2011-1-27 21:07
法人是罗马人的伟大发明。罗马人发现自己的社会生活中,出现了大量团体,比如船主、商人集团、军队、元老院、政府、政党、支持某一政党的公民团体等等,这些团体互相影响,经常发生各种纠葛。如何在法律上处理这些纠葛呢?首先必须厘定这些团体的权利和义务,为方便起见,罗马人把每个团体都想像成一个独立的人,起名叫法人。 法人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一个足球队。扩大这个概念吧,一群鱼、一个国家、一个物种也是法人。自然界的法人代表是谁?是上帝、是佛陀、是玉皇大帝。法人的概念是人类思维的必然结果。人们总倾向与把一堆物品归类,再给一个名字作为标志,这就是表象,人实际操纵的是表象。西方人善于这种符号操作,从他们的数学、宗教、法律都可以感觉到,他们善于把事务符号化,然后进行运算。 当然,我们中国人也会符号操作,与西方人的区别在哪儿呢? 对庄子来说,符号化是一种粗糙的表达方式,道是不可说的。要想说,得先把变化不拘的道固定,再分割切块儿,随之道的分裂,文明才开始。对道的任何表达都伴随着扭曲和错误。换句话说,要想试着表达,必须忍受对道的扭曲。 西方人就是这么做的,因为任何做的层面都涉及对自然的某种表达。符号化时可以粗糙一些,因为目的有限,只要做对有限的事情就可以了。 西方人没有完整的道这个重负,他们放心大胆的玩儿起符号运算,发展了完善的数学体系,法律体系,宗教体系,他们追求局部的道,他们增强了符号运算的可操作性。他们在技术这种操作层面更具有可复制性。他们更接近知行合一。他们获得了更大得生存优势。
1249 次阅读|0 个评论
罗马式“亮剑”
热度 2 freedom110110 2011-1-27 09:14
来源: 上海证券报      吴锦宇   近几年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的意大利各行各业,凭借不断吸取经验和教训,以及对未来的信心,渐渐在危机中抢占了商机,并开始对未来经济复苏的商战进行布局。    年 初,意大利菲亚特(FIAT)集团与中国广汽经过一系列艰苦谈判,最终达成协议,将在中国湖南长沙建立一个年产14万辆小汽车及22万台发动机的生产厂。 与此同时,菲亚特将提前从今年下半年起在中国生产吉普车。预计2012年起将在中国占有20万辆车的份额,一下子突破了菲亚特在对华业务上的瓶颈,实现其 “西方不亮东方亮”的经营发展战略。    在 经济危机时代,意大利零售业巨头考普(coop)集团尽管整体业务上升,但非食品业务依然下滑严重。由于政策原因,液晶电视及解码器的销售增长非常迅猛, 其他家用电器及服装类则下降很多。考普集团通过市场调研发现,经济危机改变了很多人的消费模式,而超市的自有品牌因为低价,越来越受到消费者青睐。得益于 此,考普的自有品牌业务值增长了8%,而数量增长了10%。最后结论是,应继续推进消费者购买价廉物美的产品。考普集团遂大胆做出一项决定,计划到 2012年前投入7亿欧元,拓展其在意大利零售网络,计划加大在南方的资金投入,在意大利全国新开55家店,大部分在南部,特别是现代零售业相对触及较少 的区域,包括布里亚、西西里亚以及卡拉布利亚地区。在创新模式方面,考普计划继续推广电话业务,并且在内衣及服装方面加大自有品牌的投入。目前,考普品牌 的销售收益已占其总营业收入的四分之一强,年销售约为27亿欧元。预计2011年其自有品牌的销售将达到30%的营业收入比例。根据考普的扩张计划,其新 的投入将创造约4000个就业机会,而高失业率的南部将是主要的受益地区。    意 大利超市业巨头柯纳德(CONAD)集团执行总裁加米隆·德·贝拉尔迪认为,只有就业率提升,才能带来稳定的消费提升。通过调研,柯纳德决定采用从药店到 加油站的大规模扩张战略,今年开设了意大利第一家在体育场馆内的大型购物超市,并且扩大服务范围。过去几年,柯纳德集团在其购物中心开设了40家药店,计 划在未来三年扩大到100家。此外,柯纳德集团联同运营商共同开设了5家加油站,在加油站旁边设立超市,便于加油的车主短暂休憩和购物,一举两得,将两个 互不相干的行业嫁接起来形成互补,结果是加油站和超市的业绩双双直线上升。而且,2010年下半年2家眼镜店也同药店一起被重新整合,药店中有眼镜销售和 保健服务,用“健康”这个生活中最重要的理念将两个关联度密切的行业整合为一个复合型产业,一下子带动了在经济危机中受到冲击的眼镜业。    米 兰国际时装周与巴黎、伦敦和纽约时装周并称为全球四大国际时装周。它以巨大的传播力和商业价值著称,被业内人士誉为引领世界时装设计和消费潮流的“晴雨 表”。为了在金融危机中重振米兰时装界的辉煌,2010年上半年意大利全国时尚协会专门聘请国际知名管理咨询公司为其于9月底的2011春夏女装米兰时装 周出谋划策,最终整合行业优势,“亮剑”国际舞台。    过 去相当一部分时装秀是在偏僻的米兰展馆举行,而另一部分在市中心,由于表演场地相隔非常远,而米兰市中心交通拥挤,因此极不利于业内专业人士、VIP买家 和铁杆粉丝的观赏,更不利于名模的串场表演。为此,意大利全国时尚协会毅然决定,彻底放弃采用了几十年的传统做法,实行更宽松更有效的组织管理,将表演场 地全部集中在市中心相隔仅十几米的四幢历史建筑物内,与米兰大教堂近在咫尺。为方便在各个场所之间往返,主办方还提供免费自行车。通过对参演的品牌公司访 谈后发现,在为期六天的展演有限时间里,大品牌公司都争先恐后想选中间三天表演,其目的就是为了配合例如像美国《时尚》(Vogue)杂志主编等世界顶级 奢侈品管理期刊负责人的日程安排,令其能尽量减少在米兰的逗留时间,但这对于小品牌公司来说非常不公平。有鉴于此,意大利全国时尚协会断然采用备受争议的 全新日程表,安排了更为平衡的行程。    另 外,为严格筛选参展公司,意大利全国时尚协会还决然去掉了一些游泳衣品牌、内衣品牌和一般大众品牌。这引起了业内的轩然大波。对此,意大利全国时尚协会主 席马里奥·波塞利说,该决定在全球金融风暴下是非常困难的,但是必不可少的,某些品牌与米兰国际时装周风格不相符合,必须拿下,以显示其专一特色和国际标 准。该协会希望激发创意,突出米兰在世界时装界的地位。令人大跌眼镜的是,被除名的品牌竟然包括爱丽娜·米罗(Elena Mirò)这样的国际知名品牌。    (作者系意大利摩德纳大学产业与劳动关系国际高等研究院研究员)
2196 次阅读|1 个评论
让喷泉告诉你:“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
热度 1 jianxu 2010-7-21 23:25
意大利的罗马是世上少有的千年古都,始建于公元前 753 年。将罗马的特点概括为三步一广场,五步一教堂肯定算不上是夸张。而喷泉则是广场中最为主要的元素,少则一只,多则一组。 据说 罗 马人 喜欢将美好的愿望寄托于雕塑、圆柱等实体建筑物上。每一座喷泉都有其独特的含义,表达着相思、解忧、愿望等情感或者梦想。 特雷维喷泉 ( Fontana di Trevi ) ,又名许愿池。 为典型的巴洛克风格 , 建于公元 1762 年 。 喷水池以许愿而扬名。传说只要游客背对着喷水池将钱币投入池中,便可有机会再度回到罗马。 在罗马的诸多喷泉中, 许愿池应该是 最棒的。 纳沃纳广场 ( Piazza del Navona ) 的四河喷泉( Fontana dei Quattro Fiumi )。四河喷泉中的雕塑分别象征着多瑙河、尼罗河、普拉特河和恒河四条天堂河流以及亚洲、非洲、欧洲和美洲这在当时已知的世界四个角落。 人民广场 ( Piazza del Popolo )。从古罗马时代起,人民广场就是进入罗马城的重要通道之一。它经历了文艺复兴、巴洛克和新古典主义三个时期而逐渐形成。 共和国广场 ( Piazza della Repubblica )。 此 广场是纪念 1885 年,意大利的政体从王制改为共和制而命名的。而一般的罗马人更喜欢沿用其旧名埃塞得拉 (Esedra) 广场。埃塞得拉的意思是古罗马的会议堂。这个广场以纳亚蒂仙女喷泉 (Nayadie) 而闻名,是全罗马最大的喷泉之一。 西班牙广场 ( Piazza di Spagna )。此广场是巴洛克大师贝尼尼的杰作。台阶下的 破船喷泉 是贝尼尼的父亲彼得罗 贝尼尼的作品。 科斯美汀圣母教堂( S. Maria in Cosmedin )前的一处喷泉。这个小教堂因 真理之口 而名扬世界。那是一具雕有河神头像的大理石雕像。是古罗马时代的一只井盖。相传,若谁不说真话,它就会咬住他的手。 有机会观赏到罗马的喷泉,自然会感叹到 罗马 真的 不是一天建成的 ! 相关链接 瑞士喷泉小汇
个人分类: 海外见闻|16939 次阅读|9 个评论
罗马印象
热度 2 wliming 2009-10-30 12:17
我1997年到了一次罗马。 罗马这个城市的风格跟欧洲太不一样了,有点像埃及之类的非洲国家,整个城市有一种黄土的色调。走进斗兽场,古城遗址,有种进入古代或者中世纪的感觉。罗马这些残垣断壁体现了罗马人对历史的热爱。在中国,我们只是在新疆甘肃宁夏的荒无人烟的戈壁和沙漠地带看到过这样的情景,只要有人的地方,历史都早已灰飞烟灭。 罗马街头的摩托车满天飞,是欧洲城市少有的现象。中国大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等等多年前就禁止摩托车了。可是,罗马人喜爱摩托车,也许是因为方便而且省钱。罗马的城市的建筑显得很陈旧,城市绿化也远不及西欧其他城市。罗马火车站周围,那个乱象绝对是比广州火车站还乱,而且脏。那里有些便宜的家庭旅馆,跟广州前些年的拉客小旅馆很相似,脏乱不堪。 罗马盛产小偷,而且多是妇女小偷。我在一个去梵蒂冈的公共汽车上就遭遇了一个妇女小偷。她怀抱着小孩,胳膊上盖着衣服之类。我穿着牛仔裤,很自然地想把手装到裤袋里。伸手进裤袋的时候,猛然感觉到里面已经有一只手,我大吃一惊。还好,她没来得及拿走我的钱包。我还见到一次,几个中东人围住一个游客直接要钱。讨钱的小孩子也有。所以,在罗马,你还以为是在广州。 去了罗马,不能不去城中之国梵蒂冈,不能不去见教皇。据说梵蒂冈总人口只有3000人,多为神职人员。梵蒂冈博物馆珍藏着世界著名的油画,雕塑等各类稀世珍品,可以跟卢浮宫比美。这里的壁画(包括拱形天花板上的壁画)不少出自米开朗基罗之手,其精美程度绝非莫高窟的丑陋壁画可以比拟。 宏伟的梵蒂冈大教堂给人震撼的感觉。教皇只在每周三出来一次见游人,所以,去梵蒂冈是要选好时间的。梵蒂冈这国家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竟然还有自己的邮票,主要是卖给游客做纪念。
个人分类: 人生|3087 次阅读|5 个评论
人是……
lvnaiji 2009-8-12 20:07
备课中收集了一些历史上关于人和自然的论述。放在一起看,结合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品味其来龙去脉;再比较中国实际,体察中国的发展阶段,颇有意味。 世界上有许多奇迹,而最伟大的则是 人 索福克勒斯(公元前 496 ~前 406 ) 当我醒来之时,不禁自问,我怎么变成了一个 人 ,这种堕落是怎样发生的?普洛提努斯(公元 3 世纪的罗马哲学家) 古典文明兴希腊,衰罗马,竟然有如此大的落差! 轻视自己的人,在上帝那里就受到尊重。不顺从自己的人,便顺从了上帝。可见你应当把自己看得很渺小,这样,在上帝眼中,你就是大的。中世纪神学家安瑟伦。(这样的话听来真是很熟悉。试比较:螺丝钉、驯服工具、昆仑山上一棵草、默默地。然后,组织上)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 但丁 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彼得拉克(试比较当代中国层出不穷的典型和榜样) 我是一个人,这个头衔比一个君主还要高些。原因是,神并未创造君主,神唯有创造人,使得我成为一个人。 对于惩罚世人并要求世人放弃一切的上帝, 爱他?我不爱他,我恨他 。路德 从中世纪走出来,同样反差强烈。 人像一棵柔弱的芦苇,但是一棵有思想的芦苇。帕斯卡尔。 这或许是相对公允的评价。 (试比较人定胜天、征服自然、喝令三山五岳开道,我来了) 相关的资料笔者仅仅收集到近代之初,若能把之后的名言也收集到手,想必更有价值。
个人分类: 人文|4408 次阅读|2 个评论
罗马放下身段 “化缘”四方-------吴锦宇
freedom110110 2009-8-11 15:34
http://www.cnstock.com/paper_new/html/2009-04/17/content_68457196.htm 来源:上海证券报 吴锦宇(意大利摩德纳大学产业与劳动关系国际高等研究院研究员) 罗马放下身段 化缘四方 亚平宁半岛上的经济保卫战之一     经合组织首席经济学家克劳斯席密特-黑贝尔表示,意大利今年的经济数据可能是经合组织30个成员中最差的。意大利各大经济研究机构一致认为, 他们正在经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为严重的经济衰退。面对危机,从去年到今年,意大利政府联合各类企业,想方设法,竭尽所能,运用各种经济手段来阻击经济 衰退,而化被动保护为主动的走出去战略,放下身段,化缘四方,就是其中一种,值得我们细加研究和借鉴。   走出去的第一步是重点投资能源行业。    去年11月,意大利总理贝卢斯科尼与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签署了两国间的合作与能源产业投资多项协议。由此,俄罗斯大型石油公司卢克(LUKOIL)公 司与意大利ERG S.p.A.公司下属炼油厂签署建立合资企业的战略协议,在意大利投资13.5亿欧元。此协议不仅为意大利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也让俄罗斯通过在欧洲设立 分公司获得最大利润,还可以通过土耳其向欧洲提供汽油分销网络。全球第三大电力公司意大利国家电力公司则与俄罗斯能源公司签署了能源领域合作备忘录。意大 利国家电力公司将在2013年之前在俄罗斯上游天然气、发电和电力销售等领域投资21亿欧元,更新和改造俄罗斯现有的陈旧设备,使其更先进和效益更好,最 终使俄罗斯的发电量增加到9,300MW(兆瓦)和治理环境污染。尽管全球性经济危机还在进一步蔓延,但意大利国家电力公司还是确认其在俄罗斯的能源投资 合作承诺。据保守估计,这些协议将在未来3至4年内为双方产生超过50亿欧元的经济价值。而确保来自俄罗斯能源的供应,对意大利起着关键作用。   第二步是重启核电工业计划。    1987年,也就是在乌克兰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泄漏事件一年之后,意大利通过立法,在全国境内停止一切核能工业,并且关闭了其境内最后一座核电站。但 去年冬天俄罗斯与乌克兰爆发斗气风波后,意大利重新走上了核电道路,并将全面恢复重建4座关闭多年的核电站。这将直接促进意大利电价的迅速降低减少企 业经营成本以及居民日常生活费用,并能在他国停止电力供应的情况下,保证意大利国内的企业生产和民用生活的最低用电量。今年2月,罗马与巴黎签署协议,宣 布两国企业将在核能领域展开全面合作,其目的最终帮助意大利恢复建立起自己的核电工业体系。   第三步是加大力度开拓非洲市场。    据预计,今年全球经济将继续衰退,而非洲将经济增长5%左右。非洲市场成为意大利对外贸易出口的最佳选择和机会。非洲是钻石、白金、黄金和铀等原材料产 地,不但是意大利的战略伙伴,同时也是意大利众多中小企业出口的重要市场。今年意大利政府将扩大对外出口的希望寄托于非洲,把地中海临近国家和地区作为第 一贸易地理伙伴,为其将来更大规模的投资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了扩大对非洲的经贸往来,上月初,意大利经济发展部主管对外贸易的副部长乌尔索带领一个高级代 表团访问埃塞俄比亚和坦桑尼亚。6月,罗马政府将与非洲发展中国家20国部长进行高级商贸会晤,将加大力度开拓非洲市场的手段作为反金融和经济危机的最佳 良方。   第四步是全面加强与中国的经贸交流。   众所周知,前几年欧美国家的保护主义和文化体制等差异阻碍了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但在金融危机面前,意大利企业瞄准中国,不仅是因为中国有他们所缺少的资金,更因为中国有其所渴求的巨大市场。    本月,意中基金会宣布,意中商会(Camera di Commercio Italo Cinese)正式并入意中基金会,并在意中基金会中新组建了战略委员会,任命意大利前总理,现任众议员Gianni De Michelis为主席。两机构合并后,意中基金会的会员单位增加到近400家。至此,意大利终于可以用一个声音与中国进行商贸对话了。    上个月,7家意大利皮鞋制造企业顶住压力,获得许可在北京产权交易所挂牌转让股权。这7家意大利皮鞋制造商股权转让项目都是属于米兰产权交易所与北交所 的合作项目,项目企业均属于意大利的中高端品牌,具有一定的国际影响力和较高的设计水平,销售网络除意大利国内市场外,还遍及欧洲、日本、美国等全球市 场,这些企业的股权结构主要有管理层持股、家族私人控股、股权投资公司控股等形式,经营情况相当稳定。   意大利皮鞋制造业大多数是中小 企业,而且长期占据着高端市场。这次经济危机对他们冲击甚大,大都已处于资金链断裂的边缘,故迫切希望能够与中国企业合作。而这些企业的品牌、销售体系以 及设计水平正是中国企业所缺少的,通过股权合作,中国企业能分享这些企业的设计、品牌与销售渠道,提升软实力 ,打造真正的核心竞争力,顺利打开海外市场,进而进军国际高端市场,扭转中国制鞋业在国际分工链中的不利地位。中国投资者可以借机进入意大利制造业,为 中国企业进入意大利甚至欧洲市场打下基础。对于意大利来说,更多的或是看中了未来潜力巨大的中国市场,真是一举双赢。
个人分类: 未分类|2624 次阅读|0 个评论
看罗马,很悲伤
schuetzenhof 2009-8-8 04:06
两年前去的罗马,始终没敢下笔写这座伟大的帝国之都,她给我的是摧毁性的震动,是痉挛的心痛。 罗马城里的每一个砖块、每一个雕塑都是历史波流中闪光的金子,沧桑、璀璨、华贵、深邃,其间的震撼力,远非人能凭空想象的。 每一个残垣断壁都颠覆着我对历史的认知,都勾挑着我对古老中国眷恋的痛。那些早已经拜读了的古代史,在这片废墟面前显得很苍白,文字的渲染远不及废墟中那来自远古的印象摄人心魄。 一、 古罗马废墟折射出中国之古的缥缈 看古罗马的废墟,泪水不知不觉中噙满双眼,那个同期的中国在哪里?仅仅在书里吗? 古罗马通常指从公元前 10 世纪初在意大利半岛中部兴起的文明, 那个时期正是中国的西周( 前 11 世纪中叶 ~前 770 年 ), 奴隶制国家同时在地球的东西两个大洲出现了 。 当历史的脚步迈进东周, 中国进入了春秋战国时代 ,亚洲东土被无数个小国分割,哲学思想也兴旺发达了起来,出现了诸子百家的局面。这个时期,就在公元前510年,在地中海沿岸的 欧洲大地上,建立了一个罗马共和国 。 罗马共和国 有三件大事 : 1 .兼并土地、扩充版图。 罗马共和国从一个亚平宁半岛上的小国家,通过无休止的战争发展成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称霸地中海的大国,这些连绵不断的 战争最后以《埃及艳后》的故事结束了 。 2 . 平民与贵族的斗争进行了两个世纪, 罗马共和国终于建立了罗马法, 废除了平民与贵族不能通婚的限制,为实行欧洲式人权走了第一步。 3 .经济的发展激起了社会矛盾,破产者与大地主,无权者与当权派,骑士与元老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最终导致西西里奴隶起义和斯巴达克起义。 此一时刻的东方,中国同样开始各国兼并,七雄争霸,伟大的 秦始皇建立了统一的中国 。此后,雄才大略的西汉汉武帝继续西扩,霍去病大将军讨伐匈奴,把中国版图推至祁连山以西地域。 西汉的历史终结于靠嫁女儿做皇后而取得皇位的王莽建立的新朝 。 用胡适教授的话说: 王莽是 社会主义者、空想家和无私的统治者,他的失败是因为这样的人过早地在中国出现了。 虽然是王莽第一次把海南岛和西域羌族并入中国版图,然而他的新政却由一场轰轰烈烈的改革引发出一场轰轰烈烈的革命,农民和地主都纷纷起义了。 正如电影《 埃及艳后 》所描写的渥 大卫打败了安东尼之后( 安东尼和埃及女王克莉奥帕特拉在海战中失败,两人于次年在 亚 历山大 城自杀) ,建立了罗马帝国 奥古斯都 (公元前27年公元476年)。与罗马帝国相匹配的,是中国的东汉(公元8年220年)和魏晋南北朝时期。 如今,罗马城市的这片古罗马废墟,主体是罗马帝国的遗存,以及部分罗马共和国的残迹。古罗马帝国盛世之时,曹操、诸葛亮、刘备、周瑜等也活跃在中国大地上。在罗马共和国时代,秦皇汉武、孔孟百家、花木兰都建立过奠基中国疆域和中华文化的功绩。 然而,从西安到洛阳,那昔日中国皇族的辉煌却只能从书本里的只言片语中去揣摩了。看着这些完完整整地摊摆在面前的罗马帝国废墟,怎能不为古老中国的丢失而伤悲呢!? 奥古斯都渥大卫创立了罗马帝国之后,就开始了其巨大的建筑计划,他慷慨赞助艺术和雕塑,实施修建了阿波罗神庙和罗马广场,万神庙和 斗兽场 等,使罗马文化达到前所未有的鼎盛。 罗马 斗兽场: 血雨腥风似乎渗透了它的墙土,散发着凄凉的壮美,走廊里 留下了条条长长的血痕。 一切安静了下来,野兽的躁动的低吼声依稀从走廊的尽头传来,在寂静中我隐约听到吱吱嘎嘎绳索升起重物的身影,咔一声巨响,仿佛什么东西在头顶上的斗兽场响了起来,一阵欢呼声从头顶上方传来,我抬起了头,在欢呼声中我听到人们高呼:尤伦塔斯。   雄狮尤伦塔斯!雄狮尤伦塔斯!雄狮尤伦塔斯!那一声声有节奏的呼喊声,把房间都震撼了。 战斗一场一场地进行着,欢呼声起跌不当,我看到不停地有人扶着上身、膀子上、腿上流着鲜血的角斗士们走过,有的还在呻吟着,我的心开始颤栗,浑身抖得不能自制,天啊!人之初,性本!? 据不完全统计,共约有七十万人死于这个竞技场。 君士坦丁凯旋门提多凯旋门 塞韦拉斯凯旋门 罗马论坛万神殿安东尼神殿 特莱亚诺市场韦斯巴希阿诺神庙 圣天使城堡 埃马图埃及纪念大厦 二、条条大道通罗马   美国人做世界霸主的梦想由来已久,他试图利用其经济的强大优势操纵世界,但是自911之后,他的这个梦想越来越渺茫了。   而天主教的精神领袖罗马教皇统治全球天主教徒的时代已经长达一千五百年之久。今天,在天主教的世界里依然是 条条大道通罗马 。 听天主教徒讲了一个故事:有三个人都希望进天堂,成为圣者。他们选择了三种不同的道路。但是他们都相信:条条道路通罗马。 事实上,这句成语最早就是出自 天主教。据说 十二世纪天主教徒广为流传的说法是: 不管你做什么,以哪种方式,但是最终的决定在罗马教廷的教皇 。    世界天主教中心 梵蒂冈 是 罗马的 城中之国。1929年墨索里尼代表意大利政府和罗马教廷订立拉特兰条约,罗马教廷承认罗马作为意大利国家首都的地位,意大利政府则承认罗马教廷对 梵蒂冈 范围内的主权。    从此,梵蒂冈山坡上的圣皮特罗大殿、宗座宫殿、西斯廷礼拜堂、博物馆,以及其他各种建筑就共同组成了一个独立的王国。 梵蒂冈大门 梵蒂冈--独立王国 梵蒂冈圣皮特罗广场 古罗马帝国的砖建筑
个人分类: 天马行空|6441 次阅读|6 个评论
帕瓦罗蒂歌声覆盖罗马(转发)
黄安年 2009-3-2 15:40
帕瓦罗蒂歌声覆盖罗马(转发)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09 年 3 月 2 日发布 这里转发的好友许令仪转来的幻灯片 : 帕瓦罗蒂歌声覆盖罗马的夜景 , 共 16 幅 , 资源共享。
个人分类: 摄影图片集锦(09A)|3720 次阅读|0 个评论
参赛博文:罗马遇偷记
guoxiangyun 2008-10-14 14:47
罗马遇偷记 上大学时我就看过《罗马假日》这部电影,前天晚上又和妻子在电视前熬到半夜看了一遍。由于电影中罗马街头的许多景物都非常熟悉,所以看起来感觉特别不同,似乎又回到十年前我们去罗马旅游的时候。尤其是当我看到美国记者 布莱德里在特莱维喷泉( Fontana di Trevi ) 前借小游客相机的时候,不由得想起了那次旅游时在喷泉附近被小偷光临的情景。 详细内容见参赛博客: http://blog.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01740 1. 费了好大劲才找空儿在喷泉前排了张照片 2.特莱维喷泉也叫许愿池(照片源自互联网)
个人分类: 海外观察|4321 次阅读|1 个评论
历法变革正当时
热度 1 剑走偏锋 2008-3-7 11:56
历法变革正当时 一、现行纪元、历法的缺陷 1 、纪元的不合理: 公元之纪元以基督出生之年为公元一年,这实为基督教纪元法,或可称为西元,实在不应该被称为公元。故伊斯兰国家坚持自己的纪元,泰国也使用佛教纪元,我国台湾地区长期使用民国纪元。 2 、历法的缺陷: 目前的历法为阳历,是以古罗马儒略历为基础,由于当时罗马皇帝的随意更改,该历法在月份天数等方面,均带有随意性(如二月不吉利,不断将二月天数缩减到 28 天,而在位皇帝出生的月份天数增加等),使得月份天数没有规律。现代的每个人几乎都经历了小学时期记住月份天数的困难,生活中都遇到过这种月份天数带来的不便,如出租车司机二人轮流开车,一个是每月单号开,一个是双号开,肯定是单号开的划算,一年要多出五天。 同时,该历法在一年的初始日(元旦)的设定上不科学。原罗马官方历法定每年的冬至为新年的第一天,但因为当地民间习惯把冬至后的十天作为新年开始日,所以才有了目前的元旦。这种习惯使得目前的元旦不是春天才开始(立春),并不是真正的一年之始。冬天被人为分割成二年,即上年的十一月 5 日至年底和次年的 1 月 1 日至二月 3 日(立春前)。以至于今天人们说今年的冬天很冷还必须加上月份,否则搞不清今年的冬天是指年初的一月还是指上年的 11 月、 12 月。 3 、星期的缺陷: 现在的星期计算法是按西方的礼拜习惯,一周七天分别按西方的日、月、水星、金星、木星、土星与火星等七个星宿对应,后五个星星的排序是按照它们跟地球的近远进行排列。星期天至星期六分别为 Sunday、Monday、Tuesday、Wedsday、Thusday、Friday、 Satday 。这种星宿标识法将太阳恒星、地球的卫星(月亮)与太阳的行星(金、木、水、火、土等行星)并列一起,并不科学。更重要的是,一周七天的计算法,使得一年天数与每月天数(无论是 30 天或 31 天)都不能被 7 整除,造成每天都难确定是星期几,造成人们日常生活的当便。只能借助日历图,现在的挂历、台历,主要都是为了标明你要找的那一天到底是星期几,也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 4 、一天计时的规定: 现在的一天计时是以夜间 12 点(或凌晨 0 点始)为始与终,这样,造成了一个夜晚(第一天的 6 点 PM 到第二天早上 6 点 AM )被人为地分割成二半,一半属“今天”,一半属“明天”(见下图),以致于“我们昨天晚上一点半才睡”这句话也被认为是错的,应该是“我们今天早上一点半才睡”,但人们在习惯上还是把晚上算作为一天之内,所以有时当某人说“我们昨天晚上二点睡”,还真不明白他指的是今天凌晨二点才睡还是昨天凌晨二点才睡。 图 1 : 现行一天由二个不同一天的半夜与一个白天组成: 0 点 6 点 12 点 18 点 24 点 ----------=========------- 二、纪元与历法的变革 建议对现行制历法(包括纪元、星期等)进行变革,改变目前不科学、不合理的纪元及历法等,使之更符合人们的生活习惯。可以与日本、韩国、东盟及伊斯兰国家等,一起向联合国建议进行变革(曾经有西方一位女科学家向联合国提出历法变革方案,但英、美以传统习惯为由拒绝)。如果英美等基督教国家拒绝变革,则可以与东盟与日、韩、俄、印度等南亚国家及中亚、西亚国家一起先进行变革,如果难以联合进行,则我国可以先自行进行。简便的历法与纪元,将极易于为人们所喜好,老历法会为人们所抛弃,日本民治维新的历法变革、民国初中国历法的变革(从农历到儒略历)人们也能迅速适应等事实说明了传统习惯对历法变革的阻碍并不大。 1 、纪元变革: 在纪元上,以世界公认的人类最早的可确切定的纪年(如首步历法初年,古埃及,或两河流域、中国、印度等最早文明的确切纪年)作为元年,使其成为真正的“公元”,而现行的所谓“公元”则改称“西元”或“基督纪元”。如果只有中国进行历法变革而其他国家未进行,则可以以我国最早的确切文明纪元,如夏朝元年(假设为现公元前 1780 年),作为元年,可称为“中元”纪元, 2008 年即为中元 3788 年。以后全球统一变革后再改使新“公元”纪元。 2 、历法变革: 对现行的儒略历法进行重大改革。阳历一年仍为 365 天,分设 12 个月,每季为三月,对应春、夏、秋、冬四季。但将每月固定为 30 天;新年第一天( 1 月 1 日)固定为立春之日(春天第一天,现历法的 2 月 4 日,与农历春节也相近 ---- 农历春节围绕立春前后 14 天内波动), 1 、 2 、 3 月为春季, 4 月 1 日为立夏(现历法 5 月 5 日), 4 、 5 、 6 月为夏季; 7 月 1 日为立秋日(现行历法的 8 月 7 日), 7 、 8 、 9 月为秋季; 10 月 1 日为立冬(现行历法的 11 月 7 日), 10 、 11 、 12 月为冬季。 360 天以外的 5 天则不计算具体日数。将 12 个月 360 天分为五段,每段为 72 天(如一周为 6 天,则相当于 12 周),多余的五天均匀插入。插在头 72 天后(即 3 月 12 日)的那日,称为“春余”日;插在第二段后,相当于在 5 月 18 日后的那天称为“夏余”日;插在第三段后,相当于在 7 月 30 日后的那天称为“秋余”日;插在第四段后,相当于在 10 月 12 日后的那天称为“冬余”日;还有一天则为一年的最后一日,称为“年余”日(见下图圈上红点)。这样一年可达到 365 天,并能保证每季的第一天分别为(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每季中间的一日( 2 月 15 日、 5 月 15 日、 8 月 15 日、 11 月 15 日分别为春分、夏至、秋分与冬至,为下图圈中的黑点)。 图 2 : 历法变革后的历法 年余 立春 1.1 冬至 春分 冬余 春余 立冬 10.1 立夏 4.1 秋余 夏余 秋分 夏至 立秋 7.1 因地球绕行太阳一圈的实际时间为 365.25 天,所以阳历每四年要闰一天,并将这一天加入到 2 月(如 2008 年 2 月 29 日)。新历法也一样,也闰一天,这一天按地球运行具体情况,科学地插入某一天后,称为“闰日”,以保证每季的第一天与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每季中间的一日与春分、夏至、秋分与冬至高度吻合。 3 、星期的变革: 改变目前的每周七天的计法,改行每周六天制。这样,一年 12 月,每月 30 天为五周(),每周 6 天,共 360 天(可做成月日钟,与时钟原理相同), 5 个余日与闰日作为节日,不计具体日数与星期几。每星期六天,周一至周六分别代表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与地球(此六星均为太阳行星,太阳为恒星,月亮为地球的卫星,不宜与太阳行星并列),分别与中国古代的五行基本原素(金、木、水、火、土)对应,加上一个气(空气原素),对应地球,作为休息天,按地球人自谦习惯,放在周末,而也符合中国人的习惯,而不似西方习惯将星期天放在头一天。这样每月为 5 周,每周为 6 天,每年 60 周,每周六(地球日)为星期天或休息天。每月的 1 、 7 、 13 、 19 、 25 日固定为周一, 2 、 8 、 14 、 20 、 25 日固定为周二,同样, 6 、 12 、 18 、 24 、 30 为周六或星期天。这样,人们就不必再像现在一样要为不知道每一天为星期几(或要借助月历表)而苦恼。 4 、一天计时时间的变革 : 恢复人们的作息习惯,把一日一夜作为一整天,而不像现在,把昨天晚上的后半夜( 0 点到 6 点)、今天白天( 6 点到 18 点)、今天前半夜( 18 点到 24 点)作为一天(见下图上部分)。因而,每一天的早上(现在的 6 点)应改为 0 点,这样一天( 0 点到 24 点)则为:白天( 0 点到 12 点)、晚上为( 12-24 点)。同一个晚上就不会像现在一样被分割到二天里(见下图下部分)。 图 3 : 改革前后的一天的对比 0 点 6 点 12 点 18 点 24 点 现行一天 --- ----=============------------ 0 点 6 点 12 点 18 点 24 点 改革后 ---- ============----------------- 这样,迎接新年时(包括元旦或春节,大家只需在新一天来临之时( 0 点,即现在的六点)庆祝一次就可,不必在 24 时( 0 时,实际上是半夜)除旧迎新一次,而到了新年第一天(现早上 6 点左右),按人们传统习惯这才是新的一天到来,又要除旧迎新一次。 5 、节假日的相应变动: 按中元纪元及历法, 5 个“余日”与四年一天的闰日为天然节假日;一年 60 周的每周六或星期天为休息日,共计 60 天。两者合计 65 天;将 24 个节气中的立春(新历法的 1 月 1 日)、立夏( 4 月 1 日)、立秋( 7 月 1 日)、立冬( 10 月 1 日)与清明(新历法的 2 月 1 日)共 5 天作为法定节假日;中国传统的农历节假日:除夕、春节(农历正月初一,这两个节日是围绕着立春前后 14 日内波动),元宵(阴历正月十五)、端午节(农历 5 月 5 日)、中秋(农历八月十五)共 5 天;政治节假日:国庆节一天;这样,一共有 76 天节假日。 在此基础上,建议再增设 10 个只有纪念意义而不放假的节日: 新历 2 月 2 日 (相当于目前公历的 3 月 6 日)作为环境日或地球日(开展植树植草、清理垃圾、治理污染等活动), 3 月 3 日 (与农历 3 月 3 日相近,相当于目前公历的 4 月 7 日)作为母婴节(妇女与小于 3 周岁的婴儿)以替代目前的国际妇女节, 4 月 4 日 (相当于目前公历的 5 月 8 日)作为儿童节( 3 ~ 16 周岁的少年儿童,民国时期包括目前的台湾仍将 4 月 4 日作为少儿节),以替代目前的61国际儿童节 5 月 5 日 (相当于目前公历的 6 月 9 日)作为青年节(易于与目前的五四青年节联系,作为 16 ~ 35 周岁的青年的节日), 6 月 6 日 (也是新历法的周六,星期天)作为工作节或劳动节,以替代目前的国际劳动节, 7 月 7 日 作为爱情节(纪念农历的七夕节,中国情人节), 8 月 8 日 为父亲节( 88 音同爸爸), 9 月 9 日 作为中年节(为 35 ~ 60 周岁的中年人的节日), 10 月 10 日 作为老年人( 60 周岁及以上)的节日, 11 月 11 日 作为互助日或帮困日(意为尽管只是一个人,只要团结互助 1111 也并不孤单)。 其他行业性或政治性的非放假的节日仍可以保留,如建军节、建党节、教师节、记者日等。植树节则并入环境日。 与目前的节假日( 115 天)相比,新历法的假日减少了 25 天,但将每工作日时期从目前的 8 小时工作制改为 7 小时工作制(实际上在机关及大部分事业单位,实际每日工作时间不会超过 7 小时),全年工作时间为 2023 小时,与目前的 250 天工作日共 2000 工作时相比,仅增加 23 小时,再扣除四年一闰日的假日(相当于每年近 2 小时),仅多出 21 小时。这每年 21 小时( 3个工作日 )作为可累积使用的假日(最长累积不超过 10 年),视单位工作需要与个人休假需要,由单位与个人协商进行灵活安排。 (图片无法粘贴,报歉)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5265 次阅读|3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0 22:3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