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时间段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感受
热度 4 liyan1990 2013-2-1 21:14
从雅安回来,直接跑到火车站买了一张站票回家,其实买站票的一瞬间我也不知道为什么,12个小时,第一次体验,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体验成了在经历很多事情前面的名词,我体验徒步旅行,体验支教,体验和自闭症孩子相处,体验去不同城市不是以旅游为目的的生活和观察,体验和不同的人聊天设身处地的了解他们的情况和需求,在不断的体验里面,深刻的感受到不同层次人的状态和生活,慢慢了解了求同存异的深刻含义。 这次也一样,我买了站票,我想感受春运时候到底是什么样的状态,所以我没有回避最拥挤的时间段,选择最不能让人的接受的方式,我想去了解会发生什么,我会以什么样的忍耐和感受度过12个小时漫长的时光,我会不会后悔,我会不会坚持不住,我很想知道,但是我更想感受,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但是我还是做了。 当我这学期背着帐篷徒步6个小时在山边的时候,终于明白以前羡慕的徒步的壮阔和勇敢背后更多的是艰辛和热爱,他们走无人走过的路,点火,做饭,包括抵御寒冷和黑暗,这一切都是我所始料未及的,第一次明白很多东西并不是我们所想象的,我们住最便宜的地方,吃最便宜的东西,以省钱为目的感受和体验真的对我生活带来很大的冲击,让我以另一个视角重新看待我的生活。 当我参加公益活动和自闭症孩子一起的时候,当我看到他们尖叫以及一些列的反应的时候,当我干了很多事情他们无动于衷的时候,我第一次明白他们的生活,他们的世界,当我给他们画画看到他们的笑容的时候,一瞬间竟感觉可以温暖和融化全世界。我第一次了解这样的一群孩子的生活,也第一次了解这个社会存在着这样的孩子,我们给予的帮助真的很有限,我们的知识很有限,就会有一种无助之感,他们一直在我心里,有机会要为他们做点什么,我默默的对自己说。 当我住在雅安,每天沿江跑步的时候,不是以一种旅游的心态更多的感受,我观察人们的生活习惯,观察这里的环境,观察人们的消费习惯和需求,不断地和成都,西安这些我熟悉的城市相比较,也真的感受和发现很多差异和不同。也许所谓的成长就是来源于这样的感受和体验中的吧。 以前的旅游计划被我改变为了感受计划,我想去敦煌感受历史的遗迹,想去看丝绸之路留下深深的车辙,我读了很多敦煌的书被灿烂若星辰的过去文化所震撼;我想去可可西里保护藏羚羊,从我看到招募志愿者的那个时候开始我就一直很想去,这也是我一直坚持跑步的一个理由之一,我想去看看藏羚羊如何迁徙如何奔驰,我想去真切的做一些事情正如口号所说的:用生命的一个月,换藏羚羊一片蓝天,我不想以后到一个地方拍拍照,没有过往的匆匆行走,起码在我年轻的时候不愿这样,我想去感受生生不息的代谢和一个地方历史和真正的情怀。 写了这么多,归结一点就是:感受,我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这个思想就深深的影响着我,感受中并不都是好的,也有痛苦的,艰辛的,后悔的,但是正是这种看似当初很负面的情绪,正是让我成长的巨大契机,就像破土一瞬间一样,这些让我成熟,让我懂得忍耐和怜悯,懂得不同人的生活,学会尊重更多的包容,懂得谦卑,懂得生活。这些回首都是财富。
个人分类: 生活随感|4182 次阅读|16 个评论
经济物理文献分析
yanghualei 2013-1-5 14:13
1 把所有的经济物理学文献按照时间划分,在每一个时间段内,归属的各个学科所占的比例。然后看这个比例的动态变化。看经济物理学是属于经济学,还是物理学,还是管理学,抑或是哲学之类的,是属于应用学科,还是理论学科。 2 把所有的经济物理学文献根据其所处的杂志,然后看那个杂志刊发的文章占总经济物理的文章最多,这些杂志是属于哪些学科,并且这些杂志的质量,就是这些是本领域的高质量杂志吗? 3 把所有的经济物理学文献根据作者所在大学和区域,看那个大学和区域所占的文章最多,寻找经济物理学的研究中心。并且看下这些学校和学院的归属地,以及学校的综合实力。 4 计算经济物理学的所有论文,看这些论文的引用率,是那些学科的杂志引用的,不包括自引的。然后可以看出经济物理学是那些学科在关注这些学科,还是外界都不所知,仅仅是自引。 5 计算经济物理学的引用文章的归属学科在不同的年份所占的比例,然看这这个比例的动态变化,说明经济物理学这个学科在朝着哪个学科迈进,就是是属于哪个学科。并且分析这些引用经济物理学杂志的质量。 6 分析经济物理学文章里面引用的文章是经济学多还是物理学多,还是其他多,各占多少比例。然后比较经济学对经济物理学的引用量,来说明经济物理学对主流经济学的影响。 7 看看最顶级的经济学杂志刊发的经济物理学文章的数量是多还是少,当然包括最顶级杂志对经济物理学文章的引用量的多少。
个人分类: 交叉科学|283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反应谱分析法与时程分析法
ChenboBlog 2012-11-16 12:02
转自: http://hi.baidu.com/wfeng584/blog/item/1a3966dd6654c3cc8c102921.html 从理论上讲,如果反映谱分析所用的反映谱是时程分析分析时用的地震波所产生的反映谱,而分析又限於弹性阶段,两者几乎没有差别,因为反映谱分析(取足够的模态)只是忽略了影响很小的高阶效应。 但是如果结构进入非弹性阶段,只有用时程分析 反应普法有几个假设:1,结构是弹性反应,反应可以叠加;2,无土结的相互作用;3,质点的最大反应即为其最不利反应;4,地震是平稳随机过程. 而时程分析是把地震过程安时间步长分为若干段,在每时间段内安弹性分析,算出反应,然后再调整刚度和阻尼.总得一句话,就是步步积分法! ① 反应谱方法是一种拟静力方法,虽然能够同时考虑结构各频段振动的振幅最大值和频谱两个主要要素,但对于持时这一要素未能得到体现,震害调查表明,有些按反应谱理论设计的结构,在未超过设防烈度的地震中,也遭受到了严重的破坏,这充分说明了持时要素在设计中应该被考虑。 ② 反应谱方法忽略了地震作用的随机性,不能考虑结构在罕遇地震下逐步进入塑性时,因其周期、阻尼、振型等动力特性的改变,而导致结构中的内力重新分布这一现象。 ③ 反应谱方法假设结构所有支座处的地震动完全相同,忽略基础与土层之间的相互作用。 时程分析方法是一种相对比较精细的方法,不但可以考虑结构进入塑性后的内力重分布,而且可以记录结构响应的整个过程。但这种方法只反应结构在一条特定地震波作用下的性能,往往不具有普遍性。 我国反映谱方法的曲线是由255条地震波的地震反映的平均值,而非包络值,体现的是共性,但无法反映结构进入塑性的整体结构性能。时程方法体现的是具体某条地震波的反映,不同地震波作用下结果的差异也很大,需要合理选波。 底部剪力法/反应谱法/时程分析法一些有用的概念 http://hi.baidu.com/histruct/blog/item/465ce38787299023c75cc357.html 从传统的观点来看,底部剪力法,反应谱法和时程分析法是三大最常用的结构地震响应分析方法。那么正确的认识它们的一些关键概念,对于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HiStruct在此简单的总结一些,全当抛砖引玉。 1. 底部剪力法 高规规定:高度不超过40m、以剪切变形为主且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的高层建筑结构,可采用底部剪力法。底部剪力法适用于基本振型主导的规则和高宽比很小的结构,此时结构的高阶振型对于结构剪力的影响有限,而对于倾覆弯矩则几乎没有什么影响,因此采用简化的方式也可满足工程设计精度的要求。底部剪力法尚有一个重要的意义就是我们可以用它的理念,简化的估算建筑结构的地震响应,从而至少在静力的概念上把握结构的抗震能力,它还是很有用的。 2. 反应谱方法 高规规定:高层建筑结构宜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对质量和刚度不对称、不均匀的结构以及高度超过100m的高层建筑结构应采用考虑扭转耦联振动影响的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反应谱的振型分解组合法常用的有两种:SRSS和CQC。虽然说反应谱法是将并非同一时刻发生的地震峰值响应做组合,仅作为一个随机振动理论意义上的精确,但是从实际上它对于结构峰值响应的捕捉效果还是很不错的。一般而言,对于那些对结构反应起重要作用的振型所对应频率稀疏的结构,并且地震此时长,阻尼不太小(工程上一般都可以满足)时,SRSS是精确的,频率稀疏表面上的反应就是结构的振型周期拉的比较开;而对于那些结构反应起重要作用的振型所对应的频率密集的结果(高振型的影响较大,或者考虑扭转振型的条件下),CQC是精确的。这是因为对于建筑工程上常用的阻尼而言,振型相关系数(见高规3.3.11-6)在很窄的范围内才有显著的数值。 3.反应谱分析的精确性 对于采用平均意义上的光滑反应谱进行分析而言,其峰值估计与相应的时程分析的平均值相比误差很小,一般只有百分之几,因此可以很好的满足工程精度的要求,正是在这个平均(普遍性)意义上,我们认为反应谱分析方法是精确的。但是对于单个锯齿形的反应谱而言,其分析结果与单个波的时程分析,误差可以达到10-30%之间,因此在个别(特殊性)意义上而言,反应谱分析结果是有误差的,因此,规范规定对于复杂的或者高层建筑需要采用时程分析进行补充计算和验证。 4.反应谱分析与时程分析对于高阶振型计算的不同之处 一般反应谱的高频段是采用平台段来表达的,实际上对于高阶振型反应不显著的结构而言,反应谱适用性很好,也足够准确。但是对于高柔结构而言,一般高阶振型的影响比较显著,采用时程分析的时候,等于其高频段的峰值并未被人为削成平台段,因此采用时程分析的时候此频段的地震响应可能很大,一般表现为高层建筑的顶部或者对其他结构对高阶振型影响显著部位,其地震响应峰值比反应谱分析结果要大(但是总体的剪力和弯矩差别则没这么明显)。 5.时程分析 理论上时程分析是最准确的结构地震响应分析方法,但是由于其分析的复杂性,且地震波的随机性,因此一般只是把它作为反应谱的验证方法而不是直接的设计方法使用。高规规定: 3 7~9度抗震设防的高层建筑,下列情况应采用弹性时程分析法进行多遇地震下的补充计算: 1)甲类高层建筑结构; 2)表3.3.4所列的乙、丙类高层建筑结构; 3)不满足本规程第4.4.2~4.4.5条规定的高层建筑结构; 4)本规程第10章规定的复杂高层建筑结构; 5)质量沿竖向分布特别不均匀的高层建筑结构。 3.3.5 按本规程第3.3.4条规定进行动力时程分析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应按建筑场地类别和设计地震分组选用不少于二组实际地震记录和一组人工模拟的加速度时程曲线,其平均地震影响系数曲线应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所采用的地震影响系数曲线在统计意义上相符,且弹性时程分析时,每条时程曲线计算所得的结构底部剪力不应小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求得的底部剪力的65%,多条时程曲线计算所得的结构底部剪力的平均值不应小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求得的底部剪力的80%。 2 地震波的持续时间不宜小于建筑结构基本自振周期的3~4倍,也不宜少于12s,地震波的时间间距可取0.01s或0.02s; 4 结构地震作用效应可取多条时程曲线计算结果的平均值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结果的较大值。 HiStruct提醒大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A,选波的时候不仅与场地的情况有关,也与结构的动力特性有关,这样才能选出适合的地震波。 B,双向地震分析的时候主次向应该采用不同的地震波。 C,可适当调整地震波的峰值以满足规范的要求,但是不能调整太大,那样可能导致地震波与抗震设防水平和场地不适合。 D, 所谓“在统计意义上相符”指的是,其平均地震影响系数曲线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所用的地震影响系数曲线相比,在各个周期点上相差不大于 20%。 时程分析反映一次地震作用的影响; 反应谱分析涵盖了一个地区地震作用的整体统计影响。 来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376b2f0100coa7.html ) - 关于时程分析和反应谱分析的区别_dianel_新浪博客 即使是相同场地类型和设计地震分组的地震波也可能给结构带来不同的相应结果,从这一点上看,时程分析有其局限性,属小样本容量下的计算结果。 斜张桥梁抗震设计方法:    常用的结构抗震设计方法有震度法和动态分析法两种,动态分析法中又包括反应谱法和时程分析法动态分析法比震度法有了较大的改进,它同时考虑了地面运动和结构的动力特性。其中反应谱方法中一个重要概念是动力放大系数,或称标准化反应谱。其定义为:    β(ω,ξ)=|U+Ug|max/Ug,max   式中,右端项的分子为单质点体系动力反应的绝对加速度反应,分母为地面加速度反应的峰值。    应用反应谱计算结构地震反应,首先要计算结构的动力特性和各阶振型参与系数,然后按各阶振型对某项反应的贡献程度进行线性叠加,得到这项反应的最大值。我国“震规”中的验算方法就是建立在反应谱理论的基础上的,但反应谱理论在大跨度桥梁抗震验算上的应用还存在一些问题,如“震规”中加速度反应谱,或桥址场地设计加速度反应谱的适用范围大都在5s以内,而大跨度桥梁是长周期结构,它们的基本周期大都大于5s,在长周期范围动力放大系数β的取值对大跨度桥梁的地震反应的准确性至关重要。项海帆教授早在八十年代初就对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中的反应谱提出了长周期部分的修正意见,王君杰副教授也提出了“长周期地震反应谱的取值和规范化应以强震记录位移反应谱的统计结果为依据”的观点,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对当前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中的反应谱的长周期部分的修正和补充方法,增加了表达长周期地震反应谱特性的参数;其次大跨度桥梁地震反应组合中,如何考虑地震动的空间变化也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因为对于大跨度桥梁,地震动的空间变化效应是不可忽略的。另一个在大跨度桥梁抗震分析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在多分量地震动作用下振型组合问题,目前常用的组合方法有SUM法(最大值绝对值之和法)、SRSS法(最大值平方和的平方根法)、CQC法(基于平稳随机振动理论导出的完全二次组合法)等。由于CQC方法计入了振型间的相关性,较好地考虑了密集振型间的强耦合性,而大跨度桥梁的动力特性具有自振周期长、频率密集和阻尼较小的特点,因此CQC方法对大跨度桥梁的地震反应分析更为适用。除此以外,在反应谱分析中给出的反应值基本上还是弹性反应,不能做到真正的非线性分析。总之,反应谱方法在大跨度桥梁的方案设计阶段,对结构的抗震性能进行粗略的评估还是可行的,但是对于重要结构或大跨度桥梁的地震反应分析则应进行专题研究。    一个很重要的步骤,就是在桥址地震危险性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结构的时程反应分析,这在大多数工程抗震设计规范中都提出了这一要求。时程分析法与反应谱法相比具有能进行结构的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考虑复杂场地的非一致激励影响、能给出任意截面(或结点)的任意一种反应的时间历程等特点,而这些方面在大跨度桥梁地震反应分析中是必须考虑的。但在进行时程分析时也应该注意到地震波选用的随机性,因为地震是一个随机事件,它发生的时间、空间、强度、频谱成分、波形等等都是不确定的。而时程分析法还是一个确定性分析法,它是根据地震危险性分析中的人工地震波作为分析依据。所以,为了提高分析结果的可靠性,一般要求在同一钻孔位置给出一组(一般3~5条)地震波,然后取各条地震波反应的最大值。    用动力可靠度理论进行结构在风载、地震荷载作用下的安全性评估也是近年来各国学者研究的热点。它以概率的形式来评价结构的安全程度,与确定性分析方法相比又前进了一步,它的研究说明人们在地震对结构的作用以及如何确保结构的安全、功能和经济方面的认识正在逐步提高。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交通枢纽的便利越来越重要,路桥的修建已成为当今国家重视的首要问题及必然问题,河南鑫荣重工有限公司是专业生产预应力锚具等路桥用品,受到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所生产的产品也受到了广大新老用户的一致好评!
10616 次阅读|0 个评论
FacetNet:A Framework for Analyzing Communities and their Evo
chenhao317 2012-10-16 22:16
传统的动态社区发现算法把社区和它们的演化割裂开来研究,这样每个时间段社区结构都是独立发现的,会造成社区结构高频率的短暂变化。 本文引入了FaceNet论文框架,框架里的社区结构由当前的网络结构和历史数据共同决定,从信息论和概率生成模型两个角度来解释,并证明其了等价性。文中给出了一个提供了能收敛到局部最优解的迭代算法。 从概率生成模型角度来说,文章把整个网络的演变看做隐马尔科夫链,网络结构服从狄利克雷分布 \ 通过求最大后验概率来获得新的最有可能网络结构。 从信息论的角度来说,文中使用了一个cost函数, \ CS用来衡量社区模型与当前观察数据的一致性,CT用来衡量相对于历史社区模型的连续性。 CS和CT都是使用信息论中的相对熵计算出来的 \ 文中还证明了两种衡量方法的等价性,并通过模型提出了三种社区图:成员归属图,社区关系图,社区演变图。社区的数目是由软模块度来确定的,在社区数目变化,重新修改最大后验概率的公式之后,可以证明其依旧有效。 【1】2008-WWW-FacetNet:A Framework for Analyzing Communities and their Evolutions in Dynamic Networks 【2】
1121 次阅读|0 个评论
哲学速记,时间是人的本质
热度 2 yue 2012-9-27 22:17
过去和未来是客观,但是不是存在。过去在哪里?未来还没有来。 现在是客观和存在。但是也有困难,作为时间段,对于自然界来说是不正确的,对于人类,现在则是时间段。 对于自然界,如果是时间点,也麻烦,是无穷小,而无穷小是不存在。 对于自然科学,时间是基本要素,例如在 FT=MV 中。但是时间是运动的量。不是实体,不是物体。当人类思考自然现象,必须用时间尺度,但是自然界本身应该没有时间。因为,自然界只有存在,没有过去和未来。 但是在自然界中,也进化出了时间,因而时间绝不是人类的特权。例如植物有时间问题,即生物钟。生物钟能够达到非常精确的水平。动物有感觉,而具有时间感。 对于人类,时间是最基本的要素。首先,人的本质就是过去建立起来的,没有对过去的把握,人就不能生存,即失忆。时间就是记忆。其次,没有未来,同样人不能生存。人高于动物,除了有发达的对过去的记忆外,就是对未来有意识。 时间就是客观的运动在客观的记忆中的必然表现。因而既是客观,又是主观,即采用了心理形式。即运动量对于记忆,必然具有的形式。 由于时间是心理,同样在心理的范围内,时间是可逆的。 而未来不过是存在的继续。没有未来的意识完全不是人,甚至落后于许多高级动物。 因此,时间是人的本质。
个人分类: 普罗米修斯 哲学|3650 次阅读|4 个评论
自由意志系列7:想象力是有限的,人脑可能根本不能认识mind!
热度 5 jingpeng 2012-4-5 20:20
自由意志系列7:想象力是有限的,人脑可能根本不能认识mind!
在博文《 一块石头有意识吗? 》中,已经提到这个观点了,感觉还没阐述清楚。主要是从彭罗斯的相空间论推出来的。人脑的神经元大约有和突触个数非常大,已经区分出来的神经元种类有200多,神经元间的连接网络更是错综复杂。这是基本固定的结构,神经元可以在毫秒量级的时间段内放电,而且不断变化。通过突触的长时程增强和长时程抑制作用,改变突触连接特性,保存记忆和技能。而每个神经元的树突棘spine也会在小时的时间尺度内变化形态,几天后,整个神经元的形态会发生巨大的改变!所以,人脑的相空间是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大的!!!!!! 但是,不管相空间有多大,神经元和突触连接等等都还是有限的,相空间还是有限的。思考的一种状态,对应着脑的一种状态,也就是相空间上的一个点。所以,人能想象的东西,也是有限的。 目前,有人提出,脑对世界的认识,取决于输入的信息。一个红绿色盲的人,怎么想象红色的苹果呢?假如一个人没有触觉和视觉,是认识不到世界是三维的。所有想象,只能是经验到的事物的重组。比如我们无法想象光的波粒二象性,对原子的想象,也只能用球来近似质子、中子和电子,这种想象是极为不准确的,但我们只能如此,因为经验到的可以比拟的,没有微观的结构。 认识到这种局限性或许是非常重要的。蒲大师打了一个很好的比方,一个细菌不管怎么努力,永远也不能认识人。这种层次的差异,生物体本身就决定了细菌的局限性。对于mind或者上帝,可能也是一样的,我们就像那个细菌一样,极为渺小卑微,无论如何努力,都无法认识深层的意义。因为我们本身的结构就决定了想象与认知的局限性。 那我们是不是可以放弃,消极怠工了呢?我觉得还是有希望的,那就是改造人脑,改进他,甚至直接创造超越人体极限的人工智能。这个智能可以想象我们不能想象之”物“.首先,我们还是需要理解智能,理解mind的产生。似乎陷入了一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但我们还是要寄望于神经科学,给于一线生机,至少可以认识mind产生的必要的物质条件,然后创造这个物质条件,看有没有人工智能产生! 所以,我们还是有活可干的。 ------------------------------------------------- 早上吃饭的时候,突然有个想法。即使造出超级“脑”,也会像婴儿一样,需要输入信号,进行训练,才能有“自己”的想法。而我们能输入的信号和经历,都是我们已有的经验,仍然继承了人本身的局限。这个“脑”所想象的,仍然只能是我们经验的组合! 这是个令人绝望的结论。看来,能做的,只是搞清楚脑的物理结构和各种化学变化了。或许,某些隐藏的性质,还没有认识到,我们才觉得如此困惑。就像古代人看到火,觉得很神奇,就像魔术一样。后来对化学反应机理理解透彻了,就能理解火的产生了。还有,在进化论提出之前,物种的繁姿多彩,也让人“自然”地认为是上帝的创造。或许,我们对意识产生的困惑,也是因为理解不够透彻,脑内的物理属性隐藏了深刻的奥秘。 PS: 这个图片的链接,真的值得一读。把心理状态的层次,分析得太透彻了! Science cannot solve the ultimate mystery of nature. And that is because, in the last analysis, we ourselves are part of nature and therefore part of the mystery that we are trying to solve. ----------Max Planck 参考资料: 【1】 罗杰 彭罗斯 (许明贤 吴忠超 ),皇帝新脑,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第二版) 【2】 Mcginn Colin, The Mysterious Flame: Conscious Minds In A Material World, Basic Books, 2000
个人分类: 哲学-自由意志|4986 次阅读|11 个评论
目标锁定——文章和文献
oaiwqiyao 2012-3-10 09:36
效率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工作时间内逛网站,收邮件。没有每时每刻盯住自己的目标。 同样,在长时间段内成果差的原因是时间被分割,没有好好地盯住自己的目标。 因此,要时时刻刻提醒自己要盯住自己的目标,残忍地告诉自己要放弃一些其它的喜好。 要每天问问自己,自己是否在围绕远期目标在奋斗; 要隔一阵子反省自己,离目标到底有多远。 2012年真的太重要了,35岁之前的一个槛!!!! 文章、文献!!!!
个人分类: 如何达到自由学术王国|0 个评论
提高博客点击量-----关键是发表的时间段
热度 1 胡业生 2012-2-7 21:56
理性和学术早上发,八卦新闻晚上发 点击会大幅度上升。这里面规律如何解释呢?
2117 次阅读|3 个评论
过年闲聊
sunjw 2012-1-24 14:18
过年其实很无聊,吃喝与迎来送往,成为这段时间段生活主体。然而人情又不可没有,亲朋好友平日里走动少,只有节日、主要是春节才有这样的交往,所以也不能怠慢。 今年过节北京的蔬菜很贵,贵的有些离谱。平日里很少去超市买菜,因为那都是老伴的事。过年了,不能总是闲待着,所以到超市走走,感到并不像有些经济学家说的,要有适当的承受通涨的空间。物价问题确实很有压力。 看到去年评出的十大经济学家,很有感触。看来毛主席说的很对,要有反潮流精神。对中央政策的解读和对中央政策的批判,显然不在一个档次上。如果经济学的良心就是批判,那又如何建设一个新世界? 讲到批判,最近北大的孔教授成为了众议的热点。我不能同意孔教授的言辞,也坚决反对族群的分裂。但我也确实希望香港同袍们好好反省。看来确实是“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 初一去孔庙,发现交通很困难,进到里面确也游人寥寥,回来才知道因为去雍和宫上香的人太多所致。看来孔夫子还是不如宗喀巴大喇嘛有号召力。然而我等读书人,初一拜孔夫子也是应该的。
2224 次阅读|0 个评论
感悟
baoxinqi 2011-12-29 22:45
最近忙着写结题报告,有很多感悟,找到了做学问的真谛,时时刻刻的抓紧时间,不浪费每分每秒,做事情认真严谨,统筹安排好时间,做好详细的计划,按照计划进行每一步的操作. 人生也是这样,确立一个目标,提出目标实施的方法和步骤,计划好每一步需要做的事情,安排好时间段,确立如何体现完成每一步的任务. 通过各个阶段做的事情的积累,最终才能累积出自己的人生硕果.
个人分类: 科研感悟|3268 次阅读|0 个评论
运动时间段的选择
wcgczf 2011-12-29 00:24
通常于餐后 1—3 小时之间活动为佳,因为此时血糖水平升高。避开药物作用高峰,以免发生低血糖。若必须在药物作用高峰时运动或体力劳动,应适当增加饮食。
个人分类: 科普|2821 次阅读|0 个评论
午后,子夜,清晨——校园
热度 3 zhangqifeng0504 2011-11-23 22:14
午后,子夜,清晨——校园
这两天口袋中一直揣着那个破的不能再破,旧的不能再旧的相机,抓拍了几张校园在不同时段的景色,供博友们一同欣赏! 注:清晨和子夜的路不是同一条 难得一见的蓝天,映得实验室大楼越加干净(午后) 背着阳光,法国梧桐上青黄相间(午后) 子夜十二点,校园的马路上灯火通明,万籁俱寂(子夜) 突然看到远处的阑珊灯火中还有一个人,貌似在等。。。(子夜) 东方渐渐变得红亮,一起去迎接新的希望(清晨)
个人分类: 图片摄影|3464 次阅读|5 个评论
Chambers,Low frequency sea level
ppthelion 2011-7-21 20:11
个人分类: Study_little_thing|0 个评论
[转载]写论文需要一段安静不被打扰的时间
zhangqw 2011-6-30 13:42
最近深刻地体会到:写论文要想效率高,需要一段安静不被打扰的时间,一鼓作气写完。这样的时间的特征如下: 1、最好是有完整的几天或者更长时间的时间段,而不是半天或者几小时这样的时间段。少于1天的话,可能论文思路还没理顺好呢! 2、在这完整的时间段内,不能有一些需要惦记的杂事:例如报账、收发很多e-mail、找人盖章、找人签字、开会、组织活动、有很多电话要打。一旦有一些杂事打扰,可能刚静下心来想到的一些思路又会被打断。做完杂事之后要想接着理清楚思路,效率就大打折扣了。 3、在这完整的时间段内,如果需要查资料,最好是能够以最快捷的方式查到,而不是跑到图书馆或者其他地方来获取。一旦查资料很费事,那么思路可能又会被打扰。所以在动手写论文之前,最好是把准备工作做好,把能够想到可能要参考的文献都下载好。 而我发现,其实作为一个科研人员,很难有这样的时间来安心写论文,所以写论文的效率就大打折扣,需要花很长时间才能写好一篇论文。 (转自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00071do=blogid=460513from=space )
198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matlab中lsim的使用
ChenboBlog 2011-5-22 10:31
用lsim函数求出的是在整个时间段内结构的位移和速度响应,结果是2n*m阶矩阵上面n行是位移矩阵,下面n行是速度矩阵,n是结构的自由度数,m离散的时间个数,有了这个结果,下一步就可以画出结构的位移或速度时程曲线。 在matlab里对控制系统分析时,不论是LSI(适合用Z变换分析)系统还是LTI(linear time invariant)(适合S变换分析)系统。都相差无几,只是调用函数略有不同。下面的列表包括了实施变换的重要命令。 residue(n, d) 计算多项式之比n(s)/d(s)的部分分式展开 lsim (SYS, u) 计算/绘制系统SYS对输入向量u的响应 step(SYS) 计算/绘制系统SYS的阶跃响应 impulse(SYS) 计算/绘制系统SYS的冲击响应 pzmap(n, d) 计算/绘制系统SYS的零极点图 residuez(n, d) 计算多项式之比n(z)/d(z)的部分分式展开,写成z-1的函数 d lsim (n, d, u) 计算系统函数为n(z)/d(z)的系统对输入向量u的时间响应 dstep(n, d) 计算系统函数为n(z)/d(z)的系统的阶跃响应 dimpulse(n, d) 计算系统函数为n(z)/d(z)的系统的冲击响应 zplane(z, p) 由极点零点向量p和z绘制零极点图 这些命令中很多都是对LTI系统的一些说明有效的。其中一个说明是关于传递函数的,"SYS"由"TF(num, den)"代替,"num"和"den"分别是系统函数分子分母的系数向量。对于以多项式之比的方式给定的连续或离散时间系统的系统函数,计算和绘制频率响应由几种有用的命令。 bode(n, d) 绘制一个CT系统的波德图,系统函数是多项式比n(s)/d(s) freqs(n, d) 计算系统函数为n(s)/d(s)的一个CT系统的频率响应 freqz(n, d) 计算系统函数为n(z)/d(z)的一个DT系统的频率响应 应用举例 假设要对一个LTI系统进行分析,系统的传递函数如下: 5s H(s) = --------------- (在这里如果把s改成z,就成了LSI系统了。分析方法一样,调用函数参看前边的介绍) s2 + 2s +101 clc,clear; num = ; %Define numerator polynomial den = ; %Define denominator polynomial t = linspace(0, 10, 401); %Define a time vector u = cos(2*pi*t); %Compute the cosine input function figure(1); = lsim (num, den, u, t); %Compute the cosine input function plot(t, y, 'r', t, u, 'b'); %Plot the output in red and the input in blue xlabel('Time(s)'); ylabel('Amplitude'); figure(2); d lsim (num,den,u);%Compute the cosine input function as LSI 参考资料均来自百度引擎,希望各位版友遇到问题不要盲目发问。要多搜索,我对控制系统分析也只是略知门径。里边一些理论知识也至今未搞明白,matlab只是一个分析工具,会使用并不代表你就弄懂了其中的原理。所以建议专门做这个方向的版友先打好基础,有了基础再使用分析工具才会得心应手、以不变应万变! 2 关于Z变换    Z变换(Z-transformation)   对离散序列进行的一种数学变换。常用以求线性时不变差分方程的解。它在 离散时间系统 中的地位,如同拉普拉斯变换在连续时间系统中的地位。这一方法 ( 即离散时间信号的Z变换)已成为分析线性时不变离散时间系统问题的重要工具。在 数字信号处理 、计算机控制系统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离散时间序列 x(n) 的Z变换定义为X(z)=x(n)z-n ,式中z=e,σ为实变数,ω为实变量,j=,所以z是一个幅度为eб,相位为ω的复变量。x(n)和X(z)构成一个Z变换时 。Z变换有如下性质:线性、移位、时域 卷积 、求和、频移、调制 、微分以及乘 an 。 这些性质对于解决实际问题非常有用 。 已知Z变换X(z)求对应的离散时间序列称为Z变换的逆变换 。
11001 次阅读|0 个评论
今天天气终于好了,大庆最美好的时间段来了
热度 1 zhijieleng 2011-5-16 11:47
今天天气终于好了,大庆最美好的时间段来了
最近阴雨,阴冷的天气让人郁闷,难怪我们引进人才不顺相当一部分是因为太冷。 今天终于天气好,心情也好了! 发二张照片:一张是参加哈师大校庆的照片,一张是在鲜花盛开的校园。
3770 次阅读|1 个评论
科技成果滞后于政策多久?
abovesky 2011-4-22 17:00
潜伟 制定科技政策当然希望获得相应的科技成果。我们若把目光放到漫长的古代岁月,或许能够更清楚科技成果与科技政策的关系。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曾长期领先于西方,特别是宋代保持了一个西方望尘莫及的科学技术水平,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甚至有些学者认为可与欧洲产业革命发展初期相提并论。其实,欧洲产业革命时期科学技术的发展应归功于“中产阶级”的推动,而中国宋代科学技术发展,除了极少数如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是个人独自研究外,其余绝大部分应归功于统治阶层的大力推动。   有学者采用统计分析的方法,从权威文献中收集了宋代各项重大科技成果,以这些成果对生产、生活、科技发展以及推动社会进步方面所起的作用,揭示物质运动特性和规律的深刻程度,在科技史上的意义等为标准逐项评分。再以每50年为一个计时单位,将科技成果得分取对数,可得科技成果指数。若以《宋史》本纪中的科学技术内容为统计对象,以50年作为一个计量单位,得出这些时间段内科学技术内容的句频,也就是帝王对科学技术的关注度,可以当作是当时科技政策的定量指标,取其对数值作为科技政策指数。这样,以时间为横坐标,以科技成果指数和科技政策指数为纵坐标,可以分别得到宋代的科技成果曲线和科技政策曲线。   比较两条曲线,发现二者有着惊人的相似。科技成果曲线在1050年和1300年前后有两个高峰值,而在1200年是个低潮;科技政策曲线则显示在975年和1275年分别有两个高峰,而在1125年有个低潮出现,这恰恰是南北两宋的分界期,政权的更替使朝廷无力更多关注科技活动。两条曲线波形一致,相位有差异,反映出宋代科技政策确实与科技成果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科技政策推动促成了科技成果的产生,但是科技成果曲线比科技政策曲线要滞后75年。   现代科技成果滞后于政策多少时间还没有具体研究过,或许更短一些?我国从1950年成立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开始核科学研究到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花了14年时间;从1958年毛泽东发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号召到1970年“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花了12年时间。“两弹一星”工程集中全国优秀的人才,也无法在短时间内一蹴而就,更毋需多言耗时更长的难以规划的原创性基础科学研究。   历史的考察可以给大家一些启示:领导层的关注、科技政策的出台并不能立即得到预期的科技成果,往往科技成果要比科技政策有一个相当长的滞后期。反观我国现在的一些政策制定,常常出于急功近利的考虑,希望能够立竿见影,却不从根本上治理一些问题。科研成果的产生,往往需要“百年树人”的精神,需要几代人的不懈努力。拥有平稳的政治环境,拥有长期的科技政策体系,才能够更有效地发挥政策引导的作用,重大科技成果才能源源不断地涌现出来。 (作者系北京科技大学科学技术与文明研究中心副教授,《科学学研究》编辑部主任) http://digitalpaper.stdaily.com:81/kjrb/html/2010-11/19/content_82290.htm?div=-1
个人分类: 科技话题—以史为镜|1699 次阅读|0 个评论
学随机过程和近似代数中
热度 2 yanghualei 2011-3-25 08:14
泊松过程是一个具有独立增量和平稳增量的计数过程, 两相邻事件发生的间隔好像符合指数分布,任一时点上事件发生的次数符合以时间和速率乘积为参数的泊松分布 ,如没有时间没有时间发生,有非常小的时间段则几乎没有事件发生,泊松过程一般用于计数,如某点到来的顾客数,某时点接到的罚单,到某时点被记录的事件数等,那 为什么泊松分布如此广泛?源于二项式分布广泛,更确切的说是伯努利两点分布广泛,即要么发生,要么不发生,这当然要排除模糊两点 如果每次伯努利实验的概率与实验次数有关,并且次数趋于无穷的时候,此概率趋近于0,则有伯努利合成的所谓的不完全二项式分布就是泊松分布,事实上这个泊松过程就是一个跳跃度为1的阶梯函数,若把把相邻两次发生的时间间隔相加就得到一个服从一定参数的г分布,而对泊松过程的推广一般有复合泊松过程,就是把计数的泊松过程当作一个变量嵌入某个过程中,非齐次泊松过程是其虽各增量具有独立性,但不在具有平稳性,条件泊松过程是,即在一定条件的泊松过程,这有很多,在此不说。 一般把有限集合A有其元素的个数称谓其的势,记住/A/, 有限集合势相等必须元素个数相同,到无限集合则未必,有时候在某种程度其竟然和其儿子等势; 把一个有集合A所有子集构成的集合称为此集合的幂集,记住;集合之间的基本运算是交并差余;势有限的集合的交的势,一般遵从排列的正负交错原则,对于集合间映射定义与随机变量相反;向量的和和数数乘满足全部代数定律,这就给我们提供用向量去表述方程的思路,如多项式可以用多项式的系数生成的向量表述,傅里叶级数可以用2n+1空间上的数取表示,实际上向量代就是一个平移,其可以拆分,其又可以合成,最让我惊讶的是, 向量的夹角竟然和柯西-西瓦兹不等式是等价的,为什么?如果在n维欧式空间中,任两个向量的夹角可以写成/cos/=ab//a//b/,而/cos/是小于1的 ,换一下位置就生成了那个不等式...
个人分类: 数学沙滩|4104 次阅读|11 个评论
科学与心灵之约
kejidaobao 2011-2-12 13:26
文/杨书卷 心灵的奥秘与心智活动的产生,一直被科学界视为最神秘又最引人入胜的领地。但直到20世纪末期,在最新的“脑部影像学”技术的发展中,科学家通过了解人的行为、思想、情绪在脑部所产生的影像变化,才真正将大脑科学与思考、与认知的心灵层面做出了“具象化”的结合。至此,人类对自我心智的探索终于以大脑科学为基础,开始稳步前行,并在不长的时间段中成就斐然。 近日,此科学领域就曝出一条轰动性的新闻。据1月24日香港《文汇报》报道,美国科学家成功将思想植入猴子的脑袋,让猴子“学懂”解读人类讯息,这是世界上首次成功将电子信息传送到灵长目动物脑内的实验,目的是为了将来四肢瘫痪者可运用意念自如控制机械骨骼,但若技术发展成熟,这项试验的意义可能更不平凡:将来人与人之间的“意念沟通”也许已不遥远。 研究由美国北卡罗来纳州杜克大学的Nico Aires负责。他和其他的科学家在猴子的头骨钻了一些小孔并植入微芯片,用来输入数据到猴子的大脑皮层。实验准备了2个盒子,其中一个包含食物,猴子通过输入的数据知道食物到底在哪个盒子里。在这之前,他们还通过同样的方式,让猴子成功地“解读”电极输入信息,来控制计算机屏幕上的游标,并通过网络控制一个机械人行走。 Aires迈出了大脑科学的关键一步:将信息直接传送到大脑皮层。然而科学家指出,要真正让四肢瘫痪的病人自如控制机械骨骼,信息的流动必须双向,使病人感受到步法和行走速度等“感官讯息”,Aires的下一步研究将会更具挑战性。 其实,Aires的技术在另一方面的应用更加令人兴奋:将来人类可通过大脑信息,直接和个人计算机的操作系统及软件交互交流,更可发展为“大脑网络”,让人类以大脑信息直接沟通。现在,信息界巨头英特尔、谷歌和微软皆已成立“脑袋机械”部进行相关研究。不过在这方面,博得头筹的却是美国的PLX设备公司。 PLX研发出一款适用于手机iPhone的应用程序,通过具有脑机接口的头盔,读取使用者脑电波,转成数字信号传输至iPhone。使用者只要集中注意力,即可以用脑电波操作iPhone中一些游戏软件中的图形和物体。现阶段可以用此程序进行操作注意力训练游戏,未来则有望实现大脑直接操控电脑等设备。 “人类大脑是世间最有力、最复杂的事物,”PLX的首席执行官Paul Lowchareonkul 对这一技术的未来充满信心,“这是我们第一次能够驾驭它的神奇力量,将它与日常技术连接起来。而且,技术不会停留于此,在其他领域的应用也具有无限的可能性。”(1月15日英国《每日邮报》) 而在大脑的情绪认知方面,近来也有饶有兴味的发现。美国康奈尔等大学学者的一项联合医学研究表明,许多处于青春期的少年往往做出无所畏惧的一系列叫成年人无法接受的大胆举动,这一现象实为生理变化的后果,是大脑发育的必经阶段。 研究者通过对实验鼠展开反复实验,发现一些哺乳动物青春期时,会产生一种恐惧记忆抑制效应,使脑内管理情绪反应和记忆的“杏仁体”与“海马体”两个部分表现出非活跃状态,使动物对恐惧经历的记忆力降低,进而表现为一种无所畏惧、敢于再次冒险的性格现象。这种大脑效应只在青春期出现,随着年龄增长及大脑进一步发育而消失。 所以,并非青春期的孩子故意反复犯错惹父母生气,而是大脑发育到这一阶段使孩子们对恐惧感“暂时性失忆”。研究者之一的Siobhan S. Pattwella认为,这一发现不仅有助于了解青春期少年,而且也将对成年人的疾病治疗产生积极意义,有可能辅助治疗那些在承受外部打击后出现恐惧症和忧虑紊乱症的患者(1月10日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 中国科学家在此领域也有突出的表现。中国科学院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罗劲研究员和张文彩博士等人研究证明,在医学和心理学领域被称为“安慰剂效应”的产生可能与脑内的“膝下扣带回”这一区域的功能有关。 头疼吃点药就会好,当病人有了这样的信心后,即使给他服用没有药效的“假药”,病情也会出现某种程度的好转。这种神奇的效果医学界已广泛认识,但人的身体和神经系统究竟会如何“感知”这一变化,并会做出怎样的反应,一直以来仍是个谜。研究组通过脑功能成像分析显示,可能正是“膝下扣带回”的作用,使得原本只具有镇痛功能的安慰剂治疗“转移”到缓解不良情绪上,发生“迁移现象”,从而揭示出人脑依靠安慰剂信念效应调节不良情绪的机制。罗劲认为,本研究对现代人在高压力、快节奏条件下,防治各种身心疾病、及时而有效地调节和管理不良情绪有着一定的启示作用(1月23日《北京科技报》)。 人类对自我的探问,早已存在于最古老的历史思考中。尽管现代的大脑技术不断出新,对思考与认知的心灵层面有了更多有效的科学解释,但当我们发现得越多,越会惊叹于生命与心智的不可思议而产生更多的疑问。人是怎么做决定的?我们如何思考,如何感觉?情绪是什么?如何用仪器来理解智慧、恐惧、幸福、记忆?大脑神经活动现象背后的高层次心智整合的关键究竟又是什么?生命的复杂性,注定了这场物质与精神之间的对话,才刚刚展开。■
个人分类: 科技风云|2658 次阅读|0 个评论
明年可以酒后开车了,哈哈
lin602 2009-10-20 22:22
今天看到报道,整治酒驾行动延至12月底(见扬子晚报今天第二版)。尽管其中还有进一步整治的要求,但这种标题的说法,让人难以认可。 本来整治醉酒驾驶不是专项的范围,应该是延续的,不间断的法律及执法行为,但这种标题上的说法及布置,会让人觉得不同时间段执行法律有不同标准的感觉。中国都会搞运动式的,运动头上,谁碰上谁倒霉。有时候不出事,没有关系,一出事,就搞运动式解决一下问题,过这个时间段后,事情又有新的变化,这是经常的。 非常正常与严肃的问题,被人为地搞糊涂了。要想在中国搞好法治,执法严与执法标准是前提,执法不应该是逼的,是应该的才是。
个人分类: 未分类|3779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 06:1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