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绍兴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绍兴平原河网水文预报
kongdaqi 2013-5-22 10:42
绍兴平原南部山区调洪蓄洪工程仅有一座平水江水库,溪江源短流急,洪水直接汇入平原河网,河网的调蓄能力不大,内涝是绍兴平原河网主要隐患。绍兴平原河网的洪水预报一直是困扰众多专家的一个难题。接下来我把我的观点说一下。 目前进行洪水预报有两种方法,一种是采用水文模型进行计算。一种是采用水动力学模型进行计算。先说一下这两种模型的优缺点。 用水文模型进行水文预报。在中国南方湿润地区应用效果比较好的是三水源新安江模型。三水源新安江模型在大中型水库和山区洪水的预报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绍兴的长诏水库,南山水库,石壁水库,陈蔡水库和汤浦水库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为防汛减灾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新安江模型中的汇流模型采用的是马斯京根分河段连续演算方法。马斯京根法的推导是从山区性河道推导得来的。众多专家认为,马斯京根河道演算法不适用于河流的下游。在实践中也证明了这一点。新安江模型在嵊州,花山站的断面预报中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在上浦闸以下,用经典的新安江模型进行洪水预报,效果很差。 另外一种进行洪水预报的模型就是水动力学模型。单纯的水动力学模型是没有预见期的。水动力学模型最简单的思路是根据上下边界的,计算中间的断面的水位,流量变化过程。要想让水动力学模型应用在洪水预报中间,就必须解决预见期的问题。河海大学王船海团队提出了新安江模型和水动力模型相结合的思路来进行平原河网和河口地区的洪水预报问题。 现在很多专家认为解决曹娥江下游(上浦闸 — 曹娥江大闸段)的洪水预报问题,应该采用水动力学来解决。我个人不同意这个观点。首先水动力模型除了要求边界条件外,对地形资料的要求也很高。但是曹娥江的下游地形变化是很大。可能一次大洪水过后,整个江道地形就变了。虽然水动力学模型的参数根据以往的情况都已经率定好了,但是因为江道地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采用断面变化前的资料进行水动力学模型计算,资料的可靠性上就出现了问题。但是有人提出,可以实时更新地形资料,但是测量曹娥江地形资料花费巨大,不可能高频率的测量曹娥江地形。另外水动力学模型开发好之后,操作对于基层工作者来说是有难度的。如果没有很扎实的专业功底,不能很好的调整糙率等参数。水动力学模型难以发挥其作用。 但是有人会问了,那我们进行绍兴平原河网预报的出路在哪里。我认为应该先把绍兴平原河网的水帐算清楚了。水帐都算不清楚的话,做水动力模型是没有用的。因为水动力学里面有两个方程,一个是质量守恒方程,一个是能量守恒方程。第一个方程说白了也就是算水帐。水帐都算不清,采用水动力学模型解决绍兴平原河网预报问题就是缘木求鱼。所以我建议应该首先算算绍兴平原河网的水帐。首先把绍兴平原河网的假想为一个水库。进入这个水库的水量,根据遥测雨量站点的测量是可以知道的。现在问题的关键是出去多少水我们不知道。所以现在没办法对绍兴平原河网的水量平衡问题进行分析。 所以我们现在首先需要迫切解决的就是要搞明白绍兴平原河网的两大排涝闸(新三江闸和马山闸)出去多少水的问题。在这两个闸上的河段由于河面宽,没办法用传统的缆道测流来测量。近年来,采用了先进的 M9 来测流,但由于在开闸放水的时候,水流流速过快。用 M9 测流也没有取得很理想的效果。所以新三江闸和马山闸的排涝水量的计算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如果把这个问题解决了,我们就可以知道这个系统出去了多少水。既然我们知道了这个系统进来多少水,也知道了出去多少水,就可以计算系统的水量变化量。进而可以率定各种参数。首先可以建立简单的产汇流模型,待平原河网的产汇流规律摸清之后,就可以建立更加精细的水动力学模型。
4402 次阅读|0 个评论
嘉兴死猪多,绍兴死鱼多
热度 3 xupeiyang 2013-4-1 14:20
绍兴是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同志的家乡,环境那么乱,不知道他怎么想的。 浙江经济发达,但环境很差,没有人管。 农村里还没有40年前干净呢。 癌症和疾病多,是必定的。 浙江绍兴市区越东小区门前河道遭受严重污染,数千斤鱼死亡。据小区居民介绍,附近有多家塑料厂、印染厂,部分企业偷排污染水进入河道,村民们不得不在发黑发臭的河中洗涤鱼、肉蔬菜,以及衣物。 浙江嘉兴餐饮老板:上海人不知吃过多少死猪 “上海人以前不知道吃过多少死猪。”嘉兴餐饮业老板表示,“死猪会用小面包往上海运,一般不会有事情。”他透露,就在黄浦江死猪事件爆发前,当地农民还把死猪放路边,黎明前就会被捡走,正规处理的人清早出来根本看不见死猪。(新华网)
个人分类: 环境生态|2669 次阅读|4 个评论
爱情名园——绍兴沈园
热度 6 gardening 2012-11-27 23:04
受陈吉德老师的博文“ 游绍兴沈园 ”的启发,我也将自己游览沈园的照片贴出,共赏名园美景。 沈园位于绍兴市区,占地 57 亩,原为南宋著名园林,园主系宋代越中大户沈氏,故称“沈氏园”。园内建有楼台亭阁,假山池塘,园林景点疏密有致,小巧精致,花木扶疏成趣,色调庄重典雅,颇有宋代风味,尤显“ 池台极盛 ”之风采。 沈园闻名更与陆游与唐琬悲凄动人的爱情故事密不可分 ,陆游初娶表妹唐琬,夫妻恩爱,却为陆母所不喜,被迫与唐琬分离。十余年后,他们春游沈园相遇,陆游伤感之余,在园壁题了著名的《钗头凤》词,唐琬看到后,感伤之余也依律赋了一首《钗头凤》。不久唐琬忧郁而死,陆游哀痛至甚,后又多次赋诗忆咏沈园,沈园十景: 断云情歌、诗境爱意、春波惊鸿、残壁遗恨、孤鹤之鸣、碧荷映日、宫墙怨柳、踏雪问梅、诗书飘香、鹊桥传情 ,也都表达人间爱情凄凉与怅惘,沈园亦有“ 爱情之园 ”之美称,是知名的爱情主题公园, 痴情男女的心中圣地 。 陆游的“ 钗头凤 ” 唐婉的“ 钗头凤 ” 今人的爱情蜜语
个人分类: 公园绿地|9644 次阅读|12 个评论
游绍兴柯岩
热度 1 陈吉德 2012-11-26 13:43
游绍兴柯岩
国家 AAAA 级旅游区,是以古越文化为内涵,融 绍兴 水乡 风情、古采石遗景、山林生态于一体的风景名胜区,始于 汉代 ,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历史,至 清代 ,有著名 “ 柯岩八景 ” 之称,为越中名胜。 “天下第一石”的“云骨”石,历代誉为“石魂”、“绝胜”,“巅若戴笠,足似立锥,上丰下削,自有一种奇异和惊险。青石丹书清光绪初年镌刻“云骨”两隶书大字,字比人高,字体刚劲,神形兼备,突显风骨和力量。“云 ... 阿Q:我先前比你阔多了! 阿Q:革命了…… 鲁迅和我,还有江的提字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4248 次阅读|0 个评论
游绍兴鲁迅故里
陈吉德 2012-11-26 13:33
游绍兴鲁迅故里
   绍兴鲁迅故里 是伟大的 思想家 、文学家、 革命家 鲁迅先生早年成长、生活的故土,是市区保存最完好、最具文化内涵和 水乡 古城经典风貌的 历史街区 ,占地 50 公顷,总投资 10 亿元。经过 2 年多时间保护和修缮后,鲁迅故里不仅再现了鲁迅当年生活的故居、祖居、三味书屋、百草园的原貌,还可看到鲁迅祖居从未对外开放的西厢房和近期恢复的周家新台门、寿家台门、土谷祠、鲁迅笔下风情园等一批与鲁迅有关的古宅古迹。 咸亨酒店在市区鲁迅路秋官第,临街朝南。酒店东侧,竖立着一座四柱塔形照牌。塔高二丈许,顶有瓦,有檐,檐下外侧悬一大“酒”字。四柱似竹,塔体中空。朝西面有黑底,上书“咸亨酒店”四个金字。店内摆设格局,悉如 ... 绍兴鲁迅纪念馆始建于1973年。2003年初,为恢复鲁迅故里的传统风貌,与环境尺度不协调的陈列厅被拆除,恢复为周家新台门。新建的纪念馆位于鲁迅故里东侧,它东接鲁迅祖居,西邻周家新台门,北毗朱家台门,南临东昌坊 ... 百草园在鲁迅故居的后面,占地近2000平方米,原来是新台门周姓十来户人家共有的一个菜园,平时种一些瓜菜,秋后用来晒谷。这是鲁迅童年时代的乐园。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4562 次阅读|0 个评论
游绍兴兰亭
陈吉德 2012-11-26 13:13
游绍兴兰亭
   兰亭,中国 绍兴 市兰渚山,是东晋世家大族兼书法家 王羲之 的园林大宅,这一带有 “ 茂林修竹,惠风和畅,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 ,是会稽 山阴 城的风景人文绝佳之处。东晋 士族 高官在兰亭举行盛会, 会稽 内史王羲之写下天下第一行书 “ 兰亭序 ” ,自此名扬海内外,是魏晋 风流 的朝圣地。有诗 “ 千红万紫竞繁华,莺燕多依富贵家。上巳兰亭修褉事,一年春色又杨花 ” 。又云 “ 兰亭丝竹。高会群贤,其人如玉。 曲水流觞 ,灯前细雨,檐花蔌蔌 ” 。 “鹅池”二字,相传“鹅”字为王羲之所书、“池”字王献之所书,父子合璧,成为千古佳话,被人称为“父子碑”。 碑上的“兰亭”两字,为康熙皇帝御笔所书。 流觞亭前,一条“之”字形的曲水 “流觞亭”为纪念“曲水流觞”活动而修建,亭上匾额“流觞亭”三个大字为光绪江夏太守李树堂题。 御碑亭,八角重檐,始建于康熙年间,56年毁于台风,83年重建。亭中立一巨碑“御碑”,系清朝原碑,已有300多年历史。碑的正面是康熙皇帝1693年所临写的《兰亭集序》全文,书风秀美,雍容华贵。碑的背面是乾隆皇帝175 ... 王羲之像 于右任书法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5007 次阅读|0 个评论
游绍兴大禹陵
热度 1 陈吉德 2012-11-26 12:08
游绍兴大禹陵
  大禹陵,位于浙江绍兴城东南稽山门外 会稽山 麓,距城 3 公里 ,相传是我国古代治水英雄 大禹 的葬地。周围群山环抱,奇峰林立,若耶清流潺潺东去,使大禹陵更显凝重、壮观。郁郁葱葱的会稽山旁依赫黄色的殿宇,屋群高低错落,各抱地势,气势宏伟。大禹陵本身是一座规模宏大的古典风格建筑群,由禹陵、禹祠、禹庙三部分组成,占地 40 余亩,建筑面积两千七百多平方米,被列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722 次阅读|0 个评论
游绍兴东湖
热度 1 陈吉德 2012-11-26 12:01
游绍兴东湖
东湖在绍兴古城东约六公里处,以崖壁、岩洞、石桥、湖面巧妙结合,成为著名园林,是浙江省的三大名湖之一。东湖虽小,但因它的奇石、奇洞所构成的奇景使东湖成为旅游业界人士公认的罕见的“湖中之奇”。日本旅游机构交通公社,曾在同时游历过杭州西湖与绍兴东湖的日本游客中作过问卷调查,对东湖的印象超过西湖,可见对东湖的赞誉并非绍兴人的自我感觉。 东湖所在地,原为一座青石山,秦始皇东巡时曾在此驻驾饮马,故被称为箬篑山。汉代以后,箬篑山成了绍兴的一处石料场,经过千百年的凿穿斧削,又是采用特殊的取石方法,搬走了半座青山,并形成了高达 50 多米的悬崖峭壁。劳动者取石还普遍深入到地下 20 多米,有的甚至四五十米处,日子一久,形成了长过 200 米 ,宽约 80 米 的清水塘。清末,绍兴著名乡贤陶浚宣眼光独到,利用采石场筑起围墙,对水面稍加拓宽,遂成山水相映的东湖。东湖经过百年的人工装扮,成为一处巧夺天工的山水大盆景。 乌蓬船 乌蓬船 社戏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4891 次阅读|2 个评论
游绍兴沈园
热度 2 陈吉德 2012-11-26 11:27
游绍兴沈园
沈园 ,又名沈氏园,位于中国 绍兴 市区鲁迅中路。宋时池台极盛,为 南宋 著名园林,内有 陆游 《 钗头凤 》题词。沈园占地 57 亩,分为古迹区、东苑和南苑三大部分,有放翁桥、冷翠亭、八咏楼、孤鹤轩、双桂堂、半壁亭、宋井、射圃、问梅槛、琴台和广耜斋等景观,新建陆游 纪念馆 ,东南有俯仰亭,西南有闲云亭、登亭可揽全园之胜。孤鹤轩之北,有碧池一泓,池东有冷翠亭,池西有六朝井亭,井亭之西为冠芳楼,供游人品茗。 陆游的《钗头凤》 唐婉的《钗头凤·世情薄》 双眼井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6242 次阅读|2 个评论
乌镇与绍兴的水系大不一样
xupeiyang 2012-11-8 12:58
这是乌镇 你去过绍兴吗? 建筑和水系是不一样的
个人分类: 世界名胜|3650 次阅读|0 个评论
6所“文理学院”获得自然科学基金38项, 绍兴第一, 20项766万元
热度 1 zhpd55 2012-8-28 10:44
6所“文理学院”获得自然科学基金38项, 绍兴第一, 20项766万元
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最近公布的2012年批准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有6所“文理学院”(包括绍兴文理学院、重庆文理学院、湖北文理学院、宝鸡文理学院、湖南文理学院、四川文理学院)申请的38项获得批准,资助经费共计1267万元人民币,其中绍兴文理学院无论是资助项目数还是经费总均居于6所院校之首。20个资助项目共计获得766万元资助经费,项目数占6所文理学院项目总数的52.6%;资助经费占6所文理学院项目经费总数的60.5%。获得资助经费最多的前5项,全部被绍兴文理学院包揽,他们分别是绍兴文理学院的孙斌祥申请的“基于非均匀开孔透壁通风管级配碎石的青藏高原宽幅公路路堤阴阳坡调控机理研究”,获得资助经费82万元人民币,项目完成时间:2013-01至2016-12;获得资助经费排名第二的是80万元人民币的有3项,分别是绍兴文理学院方泽波:“太阳能热光伏用稀土氧化物选择性辐射体的制备及物性研究”;绍兴文理学院董雁:“面向关键结构的机械零部件检索方法研究”;绍兴文理学院俞军:“超对称可积系统的对称性及局域激发”;项目完成时间均为:2013-01至2016-12月。排名第五的是绍兴文理学院李建法:“土壤矿物质在生物炭调控除草剂迁移中的影响与作用机制”,获得资助经费75万元人民币,项目完成时间:2013-01至2016-12月。除了重庆文理学院卢成武:“非凸稀疏先验图像恢复建模理论和算法”获得资助经费60万元人民币,项目完成时间:2013-01至2016-12月和重庆文理学院易文德:“基于时间序列特征的金融资产相依结构模型构建及应用研究”获得56万元资助经费(项目完成时间:2013-01至2016-12月)之外,其余项目经费均在30万元人民币以下。 详细信息请浏览: http://isis.nsfc.gov.cn/portal/proj_search.asp 或者参看附件。 Proj_List文理学院.pdf
个人分类: 新观察|7066 次阅读|3 个评论
我的家乡也是全国最富的城市
热度 2 xupeiyang 2012-3-27 10:06
我的家乡也是全国最富的城市
我们绍兴特富,江南水乡,文人很多,旅游好地,欢迎科学网的朋友去。 第11名:浙江绍兴市。 绍兴古称“会稽”,世界文化名城,也是春秋越国、吴越国、南宋等朝代的古都,有“华夏风流、国之东门、泱泱大邦、商贾巨富、天上仙都、天下无俦”的美誉,表达了古往今来的人们对这座华贵之城的由衷赞美。作为曾经的浙江中心,绍兴是联合国人居奖城市,民营经济活力第一城,中国一线民富强市,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和重要的交通枢纽。跨海发展的绍兴,着力构建华东重要的区域“经济商贸金融交通物流中心”,打造发改委定位的国际文化旅游城市,重塑“越中蔼蔼繁华地,江东都会古无双”的形象。 中国最富20大城市 北上广深榜上无名(组图) http://finance.people.com.cn/money/h/2012/0327/c227924-4208696785.html
个人分类: 西施故里|2836 次阅读|4 个评论
[转载]又是巨响又是震感 今天绍兴怎么回事
热度 1 杨学祥 2011-10-26 16:22
又是巨响又是震感 今天绍兴怎么回事 绍兴网  2011年10月26日 16:08:55 手机看新闻 本网快讯(记者 沈逸斐)今天下午3点22分,市区城东上班族们听到一声沉闷的响声,他们所在的办公大楼震动明显。 此前,1点55分,滨海上班族也听到疑似爆破声,并感觉地面在抖动,玻璃震动强烈。2点03分,他们再次感受类似震感。 据了解,除了市区城东和滨海,在柯桥、镜湖、袍江、平水、上虞等地,人们也一一有此感受。 对此,人们纷纷猜测,版本多样。记者遂联系了市环保局,被告知他们今天并没有收到绍兴范围内有工厂设备爆炸的消息。市公安局指挥中心工作人员称,他们尚没有接到任何爆炸的报警,但表示不排除开矿或者飞机音爆的可能。目前,公安已通知相关人员调查情况。 记者致电市地震局,但该局电话处于无人接听状态。 来源: 绍兴网 作者: 沈逸斐 编辑: 孟焕国 http://www.shaoxing.com.cn/news/content/2011-10/26/content_650180.htm
个人分类: 备忘录|2549 次阅读|0 个评论
江南水乡——乌镇
热度 8 mdzhao 2011-10-14 14:17
江南水乡——乌镇
江南水乡很多,曾经去过的有绍兴、周庄、西塘、南浔、甪直、诸暨、柯桥等等,不过,到了乌镇会感觉这真是典型的江南小镇,小桥流水人家,虽然为了发展旅游许多地方留下太多商业气息,但那些不太清澈的小河、河边古朴的老房子、带着潮气的空气,仍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记得去乌镇的这天没有太阳,后来看拍出来的照片都有点灰蒙蒙的,不过还是很喜欢。乌镇名人很多,最著名的大概是茅盾了吧?其实也不然,还是我对很多古代的名人不太熟悉,而茅盾的小说象《子夜》、《春蚕》、《林家铺子》等却是读了很多遍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个人分类: 旅游相关|6371 次阅读|9 个评论
文种和范蠡,如果你勾践,会选哪一个?
热度 7 陈安博士 2011-4-17 22:59
  文种的墓在绍兴,因为当时绍兴是越国的首都。   文种的墓很可怜,可是能存在就相当不容易了,估计也是历史看着他可怜,想留个念想。   文种和范蠡,是帮助勾践(音:狗贱)打败吴国的主要功臣,其实就是当年的浙江人和江苏人的一仗,开始是江苏人欺负浙江人,后来,就反过来了。   历史交代完毕。   范蠡在革命获得巨大成功之后,没和狗贱结账,奖金也不要了,主动走人了,这是真正的人才。   文种则不然,还想高官得坐,银子捞光。不光要工资和奖金,还要过去工作时一时没及时给的奖金,还想领退休工资,当然,也许是想离休。   弄这么个祖宗在越国,忒累,狗贱同学就把他干掉了。   所以,文种明显不是人才,是赖皮,狗才。   传说里,范蠡是带着大美女西施离开的,泛舟于哪里哪里,很享受。   我看过一部小说,是狗贱本来想在胜利之后好好享用一下西施来着,但是一个没看住,这个小三被狗贱的大老婆给扔河里淹死了,这个似乎更符合历史的逻辑。
个人分类: 史论|4489 次阅读|11 个评论
葛剑雄教授对国人信仰入木三分、振聋发聩的见地
热度 3 kexuepifu 2011-1-23 09:17
葛剑雄 (教授, 历史学 博士,博士生导师)祖籍浙江 绍兴 ,1945年12月15日出生于浙江 湖州 。曾任 复旦大学 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主任。现任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 教育部 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 发表史学专著20余部、论文百余篇。作品获“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理论研讨会”论文奖、“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奖”、“郭沫若史学奖”等。曾参加中国“人文学者南极行”活动,多次在 哈佛大学 、剑桥大学等国际著名高等学府进行学术交流。本人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 教育部 评为“作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著有《西汉人口地理》、《中国人口发展史》、《普天之下:统一分裂与中国政治》、《统一与分裂:中国历史的启示》、《简明 中国移民史 》(合著)、《中国移民史》《往事与近事》、《泱泱汉风》、《未来生存空间·自然空间》、《悠悠长水:谭其骧前传》、《悠悠长水:谭其骧后传》、《葛剑雄自选集》、《行路集》、《碎石集》、《千秋兴亡》(主编)、《长城的价值》等及论文百余篇。 在有记载的数千年中华历史上,恐怕没有比最近的60年更讲究信仰了。为此,当政者动用了从古今中外继承、借鉴和自己独创的无数花样翻新手段,然结果却严重地事与愿违——国人的信仰、道德竟然与官方投入成负相关,以至令人百般苦恼和万分焦虑地突破了底线!为了挽危机于既倒,媒体上出现了各种不同版本的分析和建议文字,官办主流报刊更是大卖力气。但拜读之后,均觉差强人意。有朋友会说:别眼高手低,你也来一篇!本人自认水平尚不如诸君,但有高水平的,他是谁?他就是大名鼎鼎的葛剑雄教授。这里转载的,就是他的博文。我相信,您读过之后,一定会有入木三分、振聋发聩之感,而且会大受教益。 附:                        寻找中国人的信仰                          葛剑雄   在与外国人的交往中常有人问起中国人的宗教信仰,当他们得知大部分中国人没有宗教信仰时,都会觉得不可思议。但这是中国的实际,并且至少已经存在了二三千年。不过他们大概并不了解,虽然中国人大多没有宗教信仰,却并不意味着中国人没有信仰。   权与佛、道、儒、鬼神早已合为一体,即使偶有冲突,如官府对某些民间崇拜的禁止、对某些宗教活动的取缔,也没有影响这种广泛的结合。改朝换代或皇权的盛衰并没有改变这种格局,反而会产生新的方式,或者使之更加广泛。例如,满族入主中原后,不仅全盘承接了明朝的格局,还密切了与藏传佛教的关系,加封了班禅额尔德尼。对外来宗教,只要它能服从皇权,主动适应中国的状况,就能得到容许,并为进一步传播获得空间。如利玛窦等擅自修改教规,宣称天主教与儒家学说暗合,容许信徒保持对君主、祖宗、孔子等诸多偶像的崇拜,所以不仅能在明朝生存,还赢得包括大学士徐光启在内的一批高官和社会精英的皈依,使天主教在中国有了传播的基础。一种信仰能够在如此广大的范围内得到长期延续,证明它适应了中国社会和民众的需要,无疑对中国社会的稳定和传统的延续起着积极作用。尽管从秦始皇开始,中央集权制度建立起来并逐步巩固,越来越具体和深入,但直到民国年间,政治权力的作用一般仅延伸到县一级,在发达地区才能延伸到部分镇、乡。法律条文堪称严密,但也无法贯彻于基层。中国式的信仰恰当地填补了这些空白,与宗族、乡绅结合,在日常动作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那时的乡村、山区、边远地区根本没有任何行政或军事机构,有的连保甲、乡丁一类治安人员也没有,更没有无所不在的警察和探头,要杀人越货易如反掌,而且几乎不会得到追究,但由于多数人相信因果报应,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还是不敢轻举妄动。即使盗匪也不会过分,如谋财不害命,劫财时给苦主留下保命钱。又如孝道得以长期维持,表面看似乎是儒家学说和统治者倡导之功,实际上是信仰的震慑作用。不孝行为不仅会受到法律的严惩,更会招致天罚。我幼时还不止一次在雷雨时听到老人的警告,不孝父母会被“天打煞”(雷击而死)。有时听到绘声绘色的传闻:某村某人当场被雷击劈死,背上显出乌黑的“不孝”两字,接着就是该人具体的不孝行为。所以每次打雷时,都会产   近来儒家学说得到主流肯定,于是有人声称中国人在历史上都信奉儒家学说,信仰孔孟之道。翻开历史,表面上似乎的确如此。特别是宋元以降,上至君相鸿儒,下至吏员生童,甚至贩夫走卒,无不崇奉孔孟,讲究三纲五常、仁义道德。实际上,真正的纯儒少而又少,绝大多数人只是打着孔孟的旗号,内心什么都信,佛道鬼神,打卦算命,因果报应,只要于自己有利,或者有一个能自欺欺人的解释,都可以接受,都不妨一试。   至于在民间,尤其是在汉族地区,一般人佛、道、儒都信,天、地、君、亲、师都拜,还有极其广泛的实用性、地方性崇拜。如各地有土地神(或称土地公公)、城隍,家门口有门神,灶头有灶神,理财有财神,科第有魁星,婚姻有月老,求子有送子观音,驱蝗求刘猛将,养蚕祝蚕花娘娘,治蛟找许真君,航海靠妈祖,还有风伯、雨师、雷公、电母、河神、海龙王、阎罗王、玉皇大帝等各司其职,简直无所不包,应有尽有。一个人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吉凶祸福,无不有相应的神或鬼督察照料,都可以通过虔诚的谟拜和丰盛的贡献得到相应的庇佑或化解。尽管表现形式不同,具体内容各异,这些崇拜的核心就是对因果报应的信仰,即相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如果说一时见不到效果,那是因为“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时候一到,一切都报”,所以祈求者完全可以“今世不修修来世”,在下一辈子得到弥补。   中国早期的鬼神信仰、多神信仰没有能发展成宗教,本土产生的道教先天不足,外来的佛教越来越与中国本土文化和社会结合,最主要的原因是中国的君主制度过于强大。皇帝作为“天子”体现了天命和天意,天则通过太阳黑子、日蚀、彗星、地震等各种天象和灾异显示自己的意图和警告。皇权与佛、道、儒、鬼神早已合为一体,即使偶有冲突,如官府对某些民间崇拜的禁止、对某些宗教活动的取缔,也没有影响这种广泛的结合。改朝换代或皇权的盛衰并没有改变这种格局,反而会产生新的方式,或者使之更加广泛。例如,满族入主中原后,不仅全盘承接了明朝的格局,还密切了与藏传佛教的关系,加封了班禅额尔德尼。对外来宗教,只要它能服从皇权,主动适应中国的状况,就能得到容许,并为进一步传播获得空间。如利玛窦等擅自修改教规,宣称天主教与儒家学说暗合,容许信徒保持对君主、祖宗、孔子等诸多偶像的崇拜,所以不仅能在明朝生存,还赢得包括大学士徐光启在内的一批高官和社会精英的皈依,使天主教在中国有了传播的基础。   在与外国人的交往中常有人问起中国人的宗教信仰,当他们得知大部分中国人没有宗教信仰时,都会觉得不可思议。但这是中国的实际,并且至少已经存在了二三千年。不过他们大概并不了解,虽然中国人大多没有宗教信仰,却并不意味着中国人没有信仰。近来儒家学说得到主流肯定,于是有人声称中国人在历史上都信奉儒家学说,信仰孔孟之道。翻开历史,表面上似乎的确如此。特别是宋元以降,上至君相鸿儒,下至吏员生童,甚至贩夫走卒,无不崇奉孔孟,讲究三纲五常、仁义道德。实际上,真正的纯儒少而又少,绝大多数人只是打着孔孟的旗号,内心什么都信,佛道鬼神,打卦算命,因果报应,只要于自己有利,或者有一个能自欺欺人的解释,都可以接受,都不妨一试。至于在民间,尤其是在汉族地区,一般人佛、道、儒都信,天、地、君、亲、师都拜,还有极其广泛的实用性、地方性崇拜。如各地有土地神(或称土地公公)、城隍,家门口有门神,灶头有灶神,理财有财神,科第有魁星,婚姻有月老,求子有送子观音,驱蝗求刘猛将,养蚕祝蚕花娘娘,治蛟找许真君,航海靠妈祖,还有风伯、雨师、雷公、电母、河神、海龙王、阎罗王、玉皇大帝等各司其职,简直无所不包,应有尽有。一个人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吉凶祸福,无不有相应的神或鬼督察照料,都可以通过虔诚的谟拜和丰盛的贡献得到相应的庇佑或化解。尽管表现形式不同,具体内容各异,这些崇拜的核心就是对因果报应的信仰,即相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如果说一时见不到效果,那是因为“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时候一到,一切都报”,所以祈求者完全可以“今世不修修来世”,在下一辈子得到弥补。中国早期的鬼神信仰、多神信仰没有能发展成宗教,本土产生的道教先天不足,外来的佛教越来越与中国本土文化和社会结合,最主要的原因是中国的君主制度过于强大。皇帝作为“天子”体现了天命和天意,天则通过太阳黑子、日蚀、彗星、地震等各种天象和灾异显示自己的意图和警告。皇   一种信仰能够在如此广大的范围内得到长期延续,证明它适应了中国社会和民众的需要,无疑对中国社会的稳定和传统的延续起着积极作用。尽管从秦始皇开始,中央集权制度建立起来并逐步巩固,越来越具体和深入,但直到民国年间,政治权力的作用一般仅延伸到县一级,在发达地区才能延伸到部分镇、乡。法律条文堪称严密,但也无法贯彻于基层。中国式的信仰恰当地填补了这些空白,与宗族、乡绅结合,在日常动作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那时的乡村、山区、边远地区根本没有任何行政或军事机构,有的连保甲、乡丁一类治安人员也没有,更没有无所不在的警察和探头,要杀人越货易如反掌,而且几乎不会得到追究,但由于多数人相信因果报应,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还是不敢轻举妄动。即使盗匪也不会过分,如谋财不害命,劫财时给苦主留下保命钱。又如孝道得以长期维持,表面看似乎是儒家学说和统治者倡导之功,实际上是信仰的震慑作用。不孝行为不仅会受到法律的严惩,更会招致天罚。我幼时还不止一次在雷雨时听到老人的警告,不孝父母会被“天打煞”(雷击而死)。有时听到绘声绘色的传闻:某村某人当场被雷击劈死,背上显出乌黑的“不孝”两字,接着就是该人具体的不孝行为。所以每次打雷时,都会产生莫名其妙的恐惧。连一些看来微不足道的不良习惯,也会受到天谴的警告,如不敬惜字纸,糟塌粮食,说话不老实等。   由于报应可以追溯到前世,延续到来世,这种信仰也淡化了社会不公,缓解了贫富对立,调和了官民冲突。个人和家庭的不幸和苦难可以解释为本人前世罪孽所致,或者是因此而形成的“命”中注定。他人之所以拥有财富、权力、地位、幸运是由于祖上积德或本人前世的孝行善行。要改变这种状态唯一的途径是从此听天由命,逆来顺受,为本人修来世,为子孙积德。否则,下一辈子依然做牛作马,不得翻身。而那些奸臣、贪官、为富不仁、怙恶不悛的人即使能逍遥法外,生前享受荣华富贵,到了阴曹地府也会受到应得的惩罚,并且比人间的刑罚更加严酷,人间只有打板子、上夹棍、砍头,最厉害的才是千刀万剐(凌迟),最终不过一死,而阴间会有十八层地狱,钉板、刀山、火海,只要想得出的刑具刑罚应有尽有,而且能一遍遍地用,死了再死。实在不够,让你转世为牛马,再来一个轮回。   其实早在先秦时代,学者已经明白:“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统治者再有权威和暴力,总会有人敢于对抗。人网再密,总有漏洞。唯有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神力无穷,没有哪个人逃脱得了。所以有时、有人明知这些不过是吓唬人的鬼话神话,甚至是自己骗出来的,但还是要以假乱真,弄假成真,大多是为了善良的目的,以便对潜在的罪犯产生心理上的震慑,使民众特别是孩童对“天地君亲师”、法律、伦理、传统、自然现象都保持敬畏。神道设教固然不可避免造成迷信,甚至导致愚昧,但在中国历史上的积极作用显而易见。即使是在天灾人祸频繁、分裂割据不断、行政机构瘫痪、鸡犬之声绝迹的情况下,绝大多数人还不愿或不敢突破伦理道德的底线,尽量避免“丧天害理”的行为,或者还会“良心发现”,主要还不是靠孔孟之道,而是神道设教的效果,使因果报应的观念深入人心。   神道设教固然不可避免造成迷信,甚至导致愚昧,但在中国历史上的积极作用显而易见。即使是在天灾人祸频繁、分裂割据不断、行政机构瘫痪、鸡犬之声绝迹的情况下,绝大多数人还不愿或不敢突破伦理道德的底线,尽量避免“伤天害理”的行为,或者还会“良心发现”,主要还不是靠孔孟之道,而是神道设教的效果,使因果报应的观念深入人心。   一旦这些观念都被作为封建迷信破除,又没有新的信仰替代,就会产生极其严重的后果。“彻底的唯物主义者是无所畏惧的”,用之于政治斗争或理论争论或许能鼓舞信心,振奋精神,增加胜算,让普通人当作处世原则却会造孽无穷。 千岛湖事件的凶手在抢劫了数十名台胞的财物后将台胞游客锁在舱内,游客没有反抗,因为他们认为劫匪会遵守“谋财不害命”的底结,将他们锁入舱内不过是让他们无法报警,增加逃遁的时间,谁也想不到劫匪居然杀害全部游客。 这位劫匪年纪不大,据说当过兵,属于“彻底的唯物主义者”。如果他信鬼神,并稍有敬畏之心,绝不会下如此毒手。   政治家并非不知道信仰的重要性,只是他们希望用政治信仰取代其他信仰。政治信仰的对象不能是神,只能是主义或领袖。但主义和领袖是具体的,不可能十全十美,更不可能万能。如果说主义还能通过不断地修正或发展使之长期保持神圣的话,领袖毕竟是人,总不能与时俱进到只有优点没有缺点,还得始终拥有常人所没有的能力和魅力,于是只能将领袖造成神。 记得我幼时唱的歌,还是“亲爱的父亲毛泽东,同我们一起过呀过呀快乐的节日”;“学习伟大的领袖——毛泽东”;他还是父亲,是可以学的。但到了 1966后,唱的已是“我们心中的红太阳”,“我们衷心祝福您老人家,万寿无疆,万寿无疆,万寿无疆”,甚至是整篇林彪写的《毛主席语录再版前言》。   政治信仰的确能起作用。且不说革命中的千辛万苦,就是内部的路线斗争或从未间断的什么斗争,按照常理无论如何是无法接受的,但信仰不需要求证,只要坚信其正确就行了。主义不会错,错的是有人没有按主义办。领袖不会错,错的都是背着领袖干的。凡自己的想法与主义不合,那肯定是自己错了,知识分子要检查阶级立场,工农出身者得提高理论水平。某杰出的隐蔽工作者是中共、军统、汪伪三料间谍,功勋赫赫,但解放后还被当作汉奸文人,长期关押,晚年方获平反。他的经历常人难以想像,要没有信仰,早精神崩溃了。据说他临终前已精神失常,可见要将政治信仰坚持到底实在不容易。   政治信仰也不容易恢复。文革初期,我虽然已是中学教师,还是与其他“革命小将”一样,决心紧跟毛主席闹革命,什么事都闻风而动,唯恐跟得不紧。《人民日报》发出“横扫一切牛鬼蛇神”后,不仅夜以继日贴别人大字报,还要引火烧身,鼓励学生贴自己大字报。但以后学校越搞越乱,社会上更乱,出现了很多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乱象怪事。以我当时的水平,也知道那些都不符合毛泽东思想,想不到有些事得到了毛主席最新指示的肯定。面对报上的白纸红字(当时最新指示大多以红色印刷),我还是认为毛主席不会错,肯定是下面的人隐瞒真相,欺骗了毛主席。但毛主席明察秋毫,怎么会上别人当呢?这种想法刚一露头,我马上警觉起来——这不是怀疑毛主席吗?多么危险!可是等到林彪“自我爆炸”,再听到毛主席给江青的信的传达时,我终于动摇了对他的信仰——既然 1966年就识破林彪阴谋,为什么还是让他干那么多坏事,还通过《党章》将他确立为接班人?既然洞察一切,怎么还让他出逃外蒙古?万一他不摔死,岂不是拿全国人民开玩笑吗?将毛主席当成神的日子从此一去不复返。   人类历史已经证明,对社会的绝大多数人来说,最简便易行的还是宗教信仰或准宗教信仰,如中国以往的神道设教、因果报应等。因为再强大的政党和政府都无法解决一切社会问题,完全消除社会不公,也不能使每一个人避免不幸遭遇;再发达的科学技术也不能解释自然界的一切未解之谜;再英明的领袖也不可能没有缺点,不犯错误;再先进的理论也不可能指导任何实际。但宗教和神是全能的,物质上不能精神上能,今世不修来世修,此岸办不到的事在彼岸办得到,其他信仰能取代吗?
2223 次阅读|3 个评论
中国的教育在哪里?--北大、浙大历史上四位绍兴籍著名校长的回答
kksonne 2009-10-22 07:21
注: 近日温总理的教育讨论得到 了多位大学校长的积极回应,如 饶子和回应温家宝:中国教育怎样培养出更多 李四光 , 杨福家回应温家宝:中国教育如何摆脱 危机 , 香港教育学院校长张炳良回应温家宝: 教育家 们在哪里 。 其实中国近现代不缺乏教育大家,缺少的外部环境与坚持。 请看看历史上几位优秀教育家的见解,他们都出国留学多年,接受中西方的教育洗礼,他们的思想迄今都有着重要指导意义。我作为小老乡为家乡有这些教育大家而深感荣幸,并以此激励自己。 我们教书,是要引起学生的读书兴趣,做教员的不可一句一句或一字一字的都讲给学生听,最好使学生自己去研究,教员不讲也可以,等到学生实在不能用自己的力量去了解功课时,才去帮助他。 蔡元培 平生做事全凭 三子 :以孔子做人,以老子处世,以鬼子办事。所谓鬼子者,洋鬼子也,指以科学务实的精神办事。所以胡适赞扬蒋梦麟是一位 有魄力、有担当 的校长。蒋梦麟 和新生谈话时提醒大家: 诸位在校,有两个问题应该自己问问,第一,到浙大来做什么?第二,将来毕业后做什么样的人? 竺可桢为这两个问题提出了答案。他说: 诸 君到大学里来,万勿存心只要懂了一点专门技术,以为日后谋生的地步,就算满足,而是要为拯救中华做社会的砥柱。 在竺可桢看来,当时大学培养出来 的人才应该是能 转移国运的领导人才 ,要能担负起 拯救中华 的重任。竺可桢教育思想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在于此。竺可桢 我个人被批判是小事,没什么,不过我想的是国家和民族的大事,我相信几十年以后,事实会说明我是对的。 马寅初    蔡元培 北京大学校长( 1916-1920 )浙江绍兴人 蔡元培 ( 1868~1940 ),字鹤卿,号孑民, 浙江绍兴人 , 汉族 ,原籍浙江 诸暨 ,民主主义革命家和 教育家 。数度赴德国和法国 留学 、考察,研究哲学、文学、美学、心理学和文化史,为他致力于改革 封建 教育奠定思想理论基础。曾任教育总长、 北京大学 校长、人学院院长、中央研究院院长等职。他为发展中国新文化教育事业,建立中国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做出了重大贡献,堪称 学界 泰斗 、人世楷模 。他提出了 五育 ( 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 ) 并举的教育方针和 尚自然 、 展个性 的儿童教育主 张。他试图通过贫儿院的试验和推广,逐步以学前儿童公共教育替代当时的家庭教育,最终实现学前儿童公育的理想。他是中国近现代美育的倡导者,主张从家庭教 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方面实施美育,设想通过胎教院、育婴院、幼稚园三级机构实施学前儿童美育:把胎教作为美育的起点;让婴儿及其母亲生活在由自然美 和艺术美构成的环境之中;认为幼稚园的美育一方面通过舞蹈、唱歌、手工等 美育的专题 进行,另一方面则要充分利用其他课内涵的美育因素,如 计算、说 话,也要从排列上、音调上迎合它们的美感,不可枯燥的算法与语法。 其 74 年的人生历程,先后经历了清政府时代、南京临时政府时代、北洋政府时代和国民党 政府时代,一路经历风雨,始终信守爱国和民主的政治理念,致力于废除封建主义的教育制度,奠定了我国新式教育制度的基础,为我国教育、文化、科学事业的发 展作出了富有开创性的贡献。教育论著有《蔡元培教育文选》、《蔡元培教育论著选》等。 ( from http://baike.baidu.com/view/2008.htm?fr=ala0 ) 蒋梦麟 北京大学校长( 1930-1945 ) 浙江余姚人(注: 1954 年余姚划归宁波,历史上一直属于绍兴) 蒋梦麟( 1886 - 1964 )原名梦熊,字兆贤,号孟邻,浙江 余姚 人。美国 哥伦比亚大学 教育学博士,曾任国民政府第一任教育部长、行政院秘书长,长期担任 北京大学 校长。六岁入私塾,十二岁入绍兴中西学堂。 1899 年随家迁往上海,入天主教学校读英文。 1900 年,因义和团运动起,举家迁回余姚,在余姚城某校习英文、算术。 1901 年,到杭州一教会学校习英文,后因学潮全体学生离校。 1902 年考入浙江省立高等学堂(前身为求是学院),改名梦麟。 1903 年入浙江高等学堂( 浙江大学 前身)学习,次年中 秀才 。 1904 年考入上海南洋公学(交通大学)。在急剧变动的大时代,在新与旧、中学与西学、维新与革命之间,他 尚未成熟的心灵 终于看清楚了 西化的潮流已经无法抗拒 。 1908 年他考取官费留美资格,留美近十年,成为杜威的学生, 1917 年获得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及教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创办《新教育》月 刊。 1923 年任北京大学代理校长。 1927 年 8 月至 1930 年 7 月,任国立第三中山大学( 1928 年改为 国立浙江大学 )校长。 1929 年 5 月至 1930 年 6 月兼任浙江省立高级中学(商科)校长(建国后改名杭州商业学校,即现在的 浙江工商大学 )。还先后担任过国民政府教育部部长、北京大学校长、行政院秘书长、 中国红十字会 会长等职。 ( from http://baike.baidu.com/view/131087.htm?fr=ala0 ) 马寅初 曾任浙江大学校长( 1949-1951 ) 北京大学校长( 1951-1960 )绍兴嵊州人 马寅初 ( 18821982 ),1882年6月24日出生在 浙江省 嵊县浦口镇。 中国 当代 经济学 家、 教育学 家、 人口学 家。1901年考入 天津北洋大学 (今 天津大学 )选学矿冶专业。1906年赴 美国 留学 , 先后获得 耶鲁大学 经济学硕士学位和 哥伦比亚大学 经济学博士学位。1915年回国,先后在 北洋政府 财政部当职员、在 北京大学 担任经济学教授。1919年任北大第一任教务长。1927年到浙江财务学校任教并任浙江省省府委员。1928年任南京政府立法委员,1929年后 , 出任财政委员会委员长、经济委员会委员长,兼任南京中央大学、陆军大学和 上海交通大学 教授。1938年初,任 重庆大学 商学院院长兼教授。1940年12月6日被 蒋介石 逮捕。1946年9月,到上海私立中华工商专科学校任教。1949年8月,出任 浙江大学 校长,并先后兼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委员、中央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副主任等职。1951年任北京大学校长。1960年1月4日,因发表《 新人口论 》被迫辞去北大校长职务。1979年9月,平反后担任北大名誉校长,并重新当选为第五届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委员。1981年2月27日,当选为 中国人口学会 名誉会长,1981年3月29日,当选为中国经济学团体联合会第一届理事会顾问。1982年5月10日因病逝世。主要著作有:《通货新论》《战时经济论文集》《我的经济理论 哲学 思想和 政治 立场》《中国国外 汇兑 》《中国 银行 论》《中国 关税 问题》《 资本主义 发展史》《中国经济改造》《经济学概论》、《新人口论(重版)》《马寅初经济论文集(上、下)》等。1993年8月获首届中华人口奖 特别荣誉奖 。 早在50年代初,他就注意并开始研究中国 人口 增长过快的实际问题。在著名的《新人口论》中,较系统的论述了中国的人口问题。提出了 我国人口增长过快 的命题,认为1953~1957年,中国人口很可能已超过1953年 人口普查 得出的年增殖率为20 的结果。如果按1953年统计的20 的增殖率估算 , 三十年后同实际的人口数字一比 , 就会差之毫厘而失之千里了 。并分别从加速积累资金、提高 科学技术 、提高 劳动生产率 和人民的 物质文化 水平以及增加工业原料等方面,对控制人口的必要性、迫切性进行了论述: ① 人口增长与资金积累的矛盾。他认为,因为中国人口多, 消费 大,所以积累少,只有把人口控制起来,使消费比例降低,才能多积累资金; ② 搞 社会主义 ,就必须提高劳动生产率,多搞大 工业 ,搞农业电气化、 机械化 ,然而,为安排好多人就业,就不得不搞中小型工业,农业搞低效率劳动,实际上是拖住了高速度 工业化 的后腿; ③ 和工业原料的矛盾。大办 轻工业 可以有效地积累资金,但是轻工业原料大多数来自农业。由于人口多、 粮食 紧张,就腾不出多少地种诸如棉花、蚕桑、大豆、花生等 经济作物 。同时,也由于农产品出口受到限制,就不能进口很多的 重工业 成套设备,影响了重工业的发展; ④ 全国人均不到3亩 耕地 ,大面积 垦荒 短 期内又做不到, 就粮食而论 , 亦非控制人口不可 。他尖锐地指出,控制人口实属刻不容缓,不然的话,日后的问题益形棘手,愈难解决。政府对人口若再不设法控制,难免农民把一切恩德变为失望与不满。他提出了定期举行人口普查,把人口增长纳入第二个、第三个五年计划的建议。 ( from http://baike.baidu.com/view/33641.htm ) 竺可桢 浙江大学校长( 1936-1949 ) 绍兴市人 竺可桢 (18901974) ,又名绍荣,字藕舫,汉族, 浙江 绍兴市 人 。我国著名的科学家和爱国教育家,当代闻名的科学家、 地理 学家和 气象 学 家,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人。毕生为国 求是 的气象事业开拓者 . 竺可桢 1890 年 3 月 7 日出生于浙江上虞。竺可桢 1910 年公费留美(竺可桢, 1910 年清华留美生),入伊利斯诺大学农学院学习。 1913 年夏毕业后转入哈佛大学研究院地理系专攻气象, 1918 年以题为《远东台风的新分 类》( A NEW CLASSIFICATION OF THE TYPHOONS OF THE FAR EAST )的论 文获得 博士学位。 1920 年秋应聘南京高等师范学校。 1927 年任东南大学地学系主任, 1928 年任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所长,建国前他先 后执教于武昌高等师范学校、东南大学和中央大学。 1933 年 4 月,竺可桢与 翁文灏 、 张其昀 共同发出成立中国地理学会的倡议,学会于翌年成立。 1936 年出任浙江大学校长直至 1949 年,为了婉拒 蒋介石 赴台湾的邀请,而辞去了浙大的所有职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 诞生后,他担任 中国科学院 第一任副院长,同时担任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副主席,中国气象学会理事长、名誉理事长,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等职。他还当选为历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并于 1962 年光荣地参加中国共产党。他对中国气候的形成、特点、区划及变迁等,对地理学和自然科学史都有深刻的研究。他一生在气象学、气候学、地理 学、自然科学史等方面的造诣很深,而物候学也是他呕心沥血作出了重要贡献的领域之一。我国现代物候学的每一个成就都是和他的工作分不开的。他始终从科学的视角,关注着中国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是 可持续发展 的先觉先行者。   竺可桢一生积极倡导并身体力行地从事科学普及工作,他一直认为科学普及事业是整个科学事业的一 个重要组成部分。他经常在各种场合提出:科学研究的提高与普及是互为因果、相辅相成的。越是高级研究人员,越应带头向群众进行科普宣传;一个科学家从事科普工作的成绩,应该计入他对科学事业的贡献内。自 19161974 年的半个多世纪中,他坚持带头进行科普工作,撰写科普讲稿、书籍约 160 余篇,内容除 地学、气象学、物候学外,还涉及天文学、生物学、科学技术史等许多学科,读者对象从科学技术人员到少年儿童多个层面。    1974 年 2 月 7 日 竺可桢因肺病在北京逝世,享年 83 岁。 ( from http://baike.baidu.com/view/21021.htm )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4349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6 08:4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