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工具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我常用的文献管理工具(个人用户)
doublejing 2011-3-28 13:57
使用环境仅为互联网。很多软件的功能在有权限时才可用或好用,以下介绍的均为没有权限或不需权限即可顺利使用的软件工具。 1、NoteExpress:常用功能是输出论文的参考文献和编写、查看批量文献的笔记。 http://www.reflib.org/index_chs.htm/ 2、Quosa:常用功能是批量下载、打开、浏览文献。 http://www.9669.com/soft/2/60/64/14117.html 3、灵者更名:常用功能是批量文件改名中的“删除”和“插入”。 http://www.05sun.com/downinfo/50191.html 4、随着研究深入待续……
2333 次阅读|0 个评论
人類爲什麽要過這種效率不高的節日?
热度 6 jiangjinsong 2011-2-2 23:34
前些天看到有著名博主提出類似的問題 我很能理解 因為我自己過去曾是極端無趣男 曾經只用一個功利的標準去衡量一切 還沾沾自喜地認為自己非常理性 這是典型的工具理性氾濫 非常可笑 手段膨脹 而遺忘目的 不知道生活是人類一切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 而誤以為生活本身是一個可以當做手段 可以任意定制、切割、鍛壓、壓榨的對象 節日這種看似極其低效率的生活方式 實際上有深刻的哲學意涵 爲什麽節日里大人辛苦小孩高興 因為爲了功名利祿、GDP、SCI整日勞碌辛苦的大人們 其實是不適應節日的那種生活方式的 節日其實不在於大吃大喝各種儀式 關鍵在於徹底放鬆享受生活 大人們鬆不下來 總是在緊張 即使很努力地放鬆 卻越放鬆越鬆不下來 對於放鬆來說努力沒有著力之處 而孩子們天然們就掌握了放鬆的能力 或者說他們根本就不知道啥叫放鬆的能力 一切天然現成 節日其實是從沉淪於功利、刻板的活動中解放出來 回到生存的本真狀態 節日的意義正是一種中斷、停頓 正是對效率的否定 對合理性的超越 正是不必計算 沒有節日的人生是多麼的荒蕪 它不是沒有娛樂 而是沒有意義
个人分类: 口無遮攔|2379 次阅读|10 个评论
[转载]提高科研效率的五个软件
LuDoor 2010-12-23 07:40
提高科研效率的五个软件,总结的可以哦。在收藏中也有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95760
个人分类: 科研方法|5 次阅读|0 个评论
演示文稿的制作技巧、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续八) _全景链接
icstu1 2010-11-15 15:11
全景链接 讲演,做 PPT ,写文章等 是我们每个人经常遇到的任务. 但是,面对这些任务,很多的人总是不能 做的非常完美。 做 PPT ,写文章等与讲演在整理思路和表达技巧方面的规律是相同的 我们将给您介绍一种结合传统和现代最新技术的 沟通与说服技巧, —— 演讲制作工具 帮助您通过讲演,做 PPT ,写文章等等途径来获得成功。 十大关键步骤包括: 始终牢记目的性 —— 通往 B 点 ;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83971 脑力激荡 —— 通过 左脑右脑分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83971 (思维管理)、 开发 思维的创造性 , 管理 知识(白板) ,实现 知 识的综合或者细化 ; 罗马柱 —— 形成 分主题要点 ; 选择合适的 叙述结构 ; 选择合适的 开场白; 文字的表现技巧 ; 图表 的使用原则; 内部链接 、 外部链接 ; 个性化定制; 附表检查工具 。
个人分类: E 请教专家看法和学习的访谈|495 次阅读|0 个评论
关于文献工具使用的一点忧虑
zilu85 2010-11-7 09:57
总有人向我请教citeSpace的用法,所以有些本来不想说的话,不得不说。和大家一样,觉得这是个很好的文献分析工具,尤其是可视化方面做的非常好,所以一接触到这个软件的时候,也满心欢喜地研究了一番,写了几篇如何使用的体会,写这些博文,一是为了和大家交流,也是为了记下来给自己看;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发现这个软件一直缺乏一个系统想尽的说明书,作者所发表的文章几乎都是介绍其内部算法的,比如什么是前沿啊,基础啊,之类的,所以觉得有必要把使用这个软件的基本步骤梳理一下。 但是,现在看来,有关知识图谱的研究论文已经呈现了铺天盖地的趋势,有同学给我留言就是我要用Citespace写文章,请您指导我如何使用。 这么说吧,比如你要了解未知的世界,如远方一片被浓雾笼罩着的森林,你会用望远镜,也可能用夜视镜,或者卫星图,或者通过Google的地图,总之,你要借助一个工具。不同的工具会给你呈现出不同的视觉图像,比如是俯瞰还是平视,比如是红外线的,为什么?因为这些工具的工作原理不同。所以,在使用一个文献研究的工具之前,你要弄清楚,这个工具是如何定义前沿,如何定义知识基础,它计算突发词的方法你是否接受?这些还都是在讨论中的问题,你可以在一边使用中一边体会和判断,但是不应该毫无保留地全盘接受这个工具内部所蕴含的算法。换言之,你要记住,你如果使用Citespace分析某个领域,就意味着你已经接受认可了陈超美老师所提出的关于前沿、基础等等的观点,并愿意将用这些观点所看到的世界景象传播出去。 这就是软件发明者一再发表论文解释其原理而非软件具体使用步骤的原因吧。 有的工具,如微波炉,仅仅是一个加热功能,出来的是半成品,虽然也附带给你一些菜谱,但是具体如何用你自己创造,你做什么菜都可以。 但是,有的工具,集成化的程度高,已经把发明者的一些思想固化在里面了,这无可厚非。 只是作为使用者你要想清楚,如果你要吃火锅就用从厨房里拿火锅炉子,不要用错了。如果全中国文献计量的研究者都用一种方式展示某个学科主题的研究历史、现状或结构,那就和全国人民都认为美国人民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是一样的。
个人分类: 休闲|5542 次阅读|3 个评论
主题概率模型模型仿真工具
LuDoor 2010-11-3 05:50
国外流行的主题概率模型工具: 国外流行的主题概率模型工具
个人分类: 科研方法|2560 次阅读|2 个评论
基于工具的设计
jianghzhit 2010-9-14 05:17
刚一看到这个题目,您马上就会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有非基于工具的设计吗? 人类是先进工具的创造者和使用者;人类的发展历史也就是发明生产工具的发展史;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 . 卫灵公篇》)。例如,如果有一种或一组十分有效的工具能够容易地解决在系统仿真及相关领域的教学与研究遇到的问题,它可以将使用者从繁琐、无谓的底层编程中解放出来,把有限的宝贵时间更多地花在解决科学问题中,这无疑会提高工作效率。 据我所知,基于工具的设计( Tool-based Design )思想最早见于 Hanselmann 博士的论文 。 实际上其就是工具的集成,它是一体化设计思想(或者叫集成优化设计思想)的充分体现。路甬祥曾提出五化一新的概念来概括机械电子技术的发展趋势。五化一新包括集成化、智能化、网络化、绿色化、多样化和持续创新。持续创新包括突破性创新和集成化创新。他特别强调:集成化创新: 根据应用的需要,把已有的技术、最适合的技术集成起来,组成一个新的技术,这也是创新,而且是非常有作为的创新。中国航空工业发展研究中心的赵群力 指出集成设计包括技术的集成、系统的集成、过程的集成、人员的集成和管理信息的集成。我想还应该包括工具的集成,而基于工具的设计正是这种集成的体现。 那么什么才算是先进的基于工具的设计过程?产品的设计或开发过程实际上就是设计信息被加工传递的过程,如何正确快速地加工信息,并使其完整顺畅地流向下个设计阶段呢?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在开发过程的各个阶段,都采用先进的工具,组成一个接口一致的工具链,从而形成流线化设计,达到快速、高质量地完成产品开发的目的。这里的要点就是 工具链与接口一致性 。工具之间要匹配,包括 功能、性能和接口的匹配 。 我们不仅要发明单一的先进工具,而且要发明易于集成的工具,这正是我们最应该投入资源去做的。 参考文献: H. Hanselmann, Development Speed-Up for Electronic Control Systems,Distributed on the occasion of Convergence 98, October 1921, 1998, Dearborn, USA 赵群力,飞机一体化设计技术,航空科学技术,2004,3
个人分类: 科研心得|3539 次阅读|0 个评论
怎样让孩子喜欢英语学习
lhj701 2010-8-7 19:09
自己的孩子不太喜欢学习英语,拿来考试试卷一看,尽管是初中二年级英语,却是听力、阅读、写作无一不考,词汇语法、阅读理解、完型填空主客观试题无一缺省。深感现在英语要求也的确比原来高了,自己知道英语学习需要慢功夫,仅仅背单词就令孩子头大了,加上缺乏语言环境,如果早先的基础没有打好,不喜欢是必然的事情了。 怎么让孩子喜欢英语学习呢?看到孩子的暑假作业有一个自学推荐内容:学习《新概念英语第二册》10课。眼睛顿时一亮,自己就是通过学习新概念英语开始了英语自学之旅,现在闭着眼睛立即可以背出许多课文。第二册那些文章短小精干、语法集中、情节有趣,适合重复学习。现在让孩子学习这些文章,显然可以增加孩子的阅读量,增强孩子英语学习的语境,非常适合初中学生的英语学习。 网上的音频资料很多,有美音的、英音的,还有现成的pdf文本格式。先用《千千静听》带歌词显示播放2遍,然后帮孩子排除一下生词,再边读英语边讲解每一句汉语意思,最后让孩子读熟就算可以了。 自己特别推荐一款软件《三耳电脑可视数字复读机》,因为我在教孩子过程中发现尽管文章很有趣,可孩子还是觉得有些枯燥,硬压着学又不行。因为孩子喜欢电脑敲字,这个软件可以将文章音频自动断句(当自动断句位置不太对时,也可以自己手动调节),利用它的歌词听写功能,将每一句的复读次数设置为永远,这样可以让孩子重复听写每一句,然后将内容敲到电脑上(我开始不是让孩子靠听懂默打到电脑上,而是看着文字打到电脑上,这样可以降低难度。当然如果能靠听就将文字打出来,最好不过了)。我发现利用这种打的方式,可以充分利用孩子的听、看、写(手敲字)协同作用,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此外,这种方法还会带来另外一种好处:让孩子学会电脑盲打。所以在一开始就要教会孩子正确的双手盲打姿势。 现在和孩子一起,已经学习了近30课,孩子觉得这些文章很不错,学习起来有兴趣,说他做梦遇到和外国人讲英语了。我自己也更有信心利用一学期将96课和孩子全部学完,然后重复。另外,利用早晨吃饭的时间,播放所有课文的音频内容以增加语感,也是一种不错的多接触英语的办法。过去自己忙于自己的事情,很少帮助孩子学习。现在通过这种方式,希望孩子能喜欢上英语。
个人分类: 英语学习|5710 次阅读|0 个评论
试一试,把citeSpace 再说明白些
热度 3 zilu85 2010-1-22 17:13
【博主按】这是我编写的一部教材中对CiteSpace的介绍,估计这一次我是把这个东西想明白了,就是不知道能不能说明白。请各位赐教。 CiteSpace : 由美国德雷赛尔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的陈超美开发。该程序可以登录到cluster.cis.drexel.edu/~cchen/citespace后免费使用。 如何表现一个研究领域?CiteSpace的开发者陈超美认为:可以用研究前沿和知识基础随着时间相对应地变化情况来表示一个研究领域的状况。 研究前沿(Research Fronts):在CiteSpace中,采用一种突发词检测算法来确定研究前沿中的概念,基本原理就是统计相关领域论文的标题和摘要中词汇频率,根据这些词汇的增长率来确定哪些是研究前沿的热点词汇。根据这些术语在同一篇文章中共同出现的情况进行聚类分析后,可以得到研究前沿术语的共现网络。因此,研究前沿系指临时形成的某个研究课题及其基础研究问题的概念组合,也是正在兴起或突然涌现的理论趋势和新主题,代表一个研究领域的思想现状。 研究前沿的知识基础(Intellective Base):即含有研究前沿的术语词汇的文章的引文,实际上它们反映的是研究前沿中的概念在科学文献中的吸收利用知识的情况。对这些引文也可以通过它们同时被其他论文引用的情况进行聚类分析,这就是同被引聚类分析(co-citation cluster analysis),最后形成了一组被研究前沿所引用的科学出版物的演进网络,即知识基础文章的同被引网络。 因此上,CiteSpace就是利用三个网络(研究前沿术语的共现,知识基础文章的同被引和研究前沿术语引用知识基础文章)随着时间演变的情况来寻找研究热点及趋势,并以可视化的方式展示出来。 具体做法包括:首先,下载相关文献,用户可以从Web of Science中检索并以固定格式下载某一主题的文献记录,主要包括作者、题目、摘要和文献的引文等字段,将检索到的文献记录输入到系统之后,系统会生成对文章标题、文摘和描述词的频率统计,然后设置参数,如确定要分析领域的总的时间段范围和分割后每一个时间片段的长度等;运行系统后会得到研究前沿术语的共现网络,知识基础文章的同被引网络和研究前沿术语引用知识基础文章网络三种可视化的结果。
个人分类: 生物医学文本挖掘|28162 次阅读|6 个评论
模型检验(结束语)(100101)
ymin 2010-1-1 15:24
模型检验(结束语)(100101) 闵应骅 学习完模型检验(model checking)三位创建者的文章以后,现在可以说几句结束语了。 科学大家就是科学大家。他们就模型检验28年来的发展,对历史、研究动机、已有成就及今后发展做了高度的概括和总结,指明了方向。但是,真要想做这方面的研究,还需要就其中的一个问题,查阅文献,深入下去才行。 当今,在计算机工程与科学领域,困扰我们的一个问题是复杂性。系统很复杂,计算很复杂。但是,真要定义什么叫复杂,倒是一个很困难的问题。计算复杂性有一成套的理论,基于图灵机可计算性,有所谓P问题、NP问题。但是,实际上,一个多项式复杂性的问题可能你算不了。例如解线性方程组是多项式复杂的,但是,13亿人建一个13亿阶的方程组,可能现在的超级计算机也算不了。反过来,NP难的问题,在IC设计与测试领域比比皆是。SAT就是一个典型的NP难问题。对于特定的NP问题,我们完全能够用启发式方法,得到很有效率的解。有些过去望而生畏的问题现在已经有了有效的解。例如,OBDD(有序二进制判决图),测试生成,模型检验等。本人上世纪提出的布尔过程,由于复杂性问题而得不到响应。但是,你想一想,我们现在IC设计与测试中碰到的判决问题、优化问题,哪一个是简单的。计算机发展到如此强大,不就是为了处理复杂问题的吗?所以人类的智慧一定会越来越善于处理复杂问题。 我想,如果我们请一位博士生,读几篇模型检验的文章,然后写一篇综述,他一定会列出许多模型检验工具,说明它们有哪些功能。林林总总一大堆,内容似乎很丰富。三位大师的文章不是这样的。他们指出的是基础性的问题、前瞻性的问题。这对科学研究才是最有益的。商业工具只是根据基础研究成果,变成大众便于使用的工具。所以,工具一定是要落后于研究的。没有研究出方法来,就不会有工具出现。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方法都会变成工具。工业界认为有助于实际问题解决的方法,工业界才会把它变为工具,工具好不好最后要看用户满不满意。所以,研究成果的意义最后还是要工业界说话、要实际说话。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嘛!正因为如此,基础研究一定不能削弱,但又不能追着出成果。产品开发很需要做,但不能代替基础研究。
个人分类: 学术导航|4269 次阅读|0 个评论
一个文献分析的软件:Bibexcel
热度 13 zilu85 2009-11-16 11:04
把自己开发的文献共现矩阵生成软件叫做BICOMS,在给研究生上选修课《文本挖掘在科研选题中应用》的时候试用,同学们总是问我,我们没有软件,课程结束后怎么办?其实我也没有想好这个软件将来怎么使用:是收费?还是全免费?还是开发网络版?还是注册后可以免费下载? 忽然有一位同事告诉我网上也有一个免费使用的文献计量分析的软件,免费下载。拿来用一用,功能和我的差不多,总归不是自己开发的,用起来还是不顺手。但是,英文说明书看过了,顺手就翻译过来了。把它上传到了CSDN的下载频道上了,竟然如石沉大海。所以就在这里再发一个吧:) 利用 Bibexcel 进行文献计量分析和引文分析快速指南 Alan Pilkington 【 a.pilkington@rhul.ac.uk 】 概述与安装 本人使用 Bibexcel 业已多年,一直向大家推荐这个工具。但是,总是被人们问及如何上手使用,每次拿它进行分析的时候,总是要回头再次读一读自己手写的笔记。所以,我感到有必要就如何利用 Bibexcel 进行文献计量分析写出一个介绍性的东西,希望能给大家提供有用的信息。如果有任何建议或者发现任何错误,请通知我。 Bibexcel 是一个用于文献计量分析、特别是引文分析的完美工具。用户可以在 www.umu.se/inforsk 网站上获得最新版本。其安装也十分简单,只需要把文件拷贝到硬盘的目录下即可,记住要把帮助文档也放在一个目录下。如果本指南不能满足你的需求请到该网站上浏览网页。 利用 Bibexcel 进行引文分析 第一步要有用于分析的来源数据。在引文分析中,来源数据就是从《科学引文索引》、《社会科学引文索引》中检索到来源文献。这两个数据库是商业数据库,是 Web of Science 或者 ISI 数据服务的组成部分,你所在的大学可能已经订购了它们。 《科学引文索引》和《社会科学引文索引》的使用 和平时一样,使用 WOS/ISI 检索功能检索到来源文献。在开始下载文献之前,必须了解你研究的内容。如果是对一种期刊的文章内容进行分析,其来源文献很容易确认下来。比较复杂的研究有可能是针对某一作者或者大学的某个系的文献记录。无论你的计划是什么,如果你是要从《科学引文索引》和《社会科学引文索引》中下载数据,下载和准备数据的步骤都是一样的: 在 WOS ,下载前需要对要下载的记录进行标记。然后开始下载所选择的论文,保证下载项目中包括论文的引文。可以通过 download for future analysis (为进一步分析而下载)或者通过电子邮件发给自己,两种方式都生成纯文本文件。 如果下载的文献记录过多,下载中有的时候会导致数据传输超时。可以打开已经得到的文件查看(可以用 Bibexcel 中左上角的窗口找到文件,在左下角的窗口中可以看到文件的内容,也可以使用文本编辑器),找到文件的最后几行,看看是否存在 HTML 格式错误,如果有错误就表明下载中出现了超时。如果出现超时,解决的办法只有重新下载并注意减少下载记录的数量,比如减少检索的年限。如果是分段下载的,必须记住,在下一步分析之前,要把分离的文件重新组合到一起。用文本编辑器(如记事本)打开这些文件,剪切和粘贴,要保证在合成的文件的顶部只有一个文件头,而不是在已下载的每一个部分的开头: FN ISI Export Format VR 1.0 利用文本编辑器可以很容易查看纯文本中的数据,但是在使用诸如 MS word 之类的字处理器时候要当心,因为它们会增加字符、重新定义过的行格式和其他可以在后来引起问题的东西。 需要注意观察的是 unix 和 Windows 的行末尾和换行是不同的,而 Bibexcel 是采用 Windows 格式,所以需要在 Bibexcel 中打开来源文件(在左上区域)然后观察文件是否只含有一行文字(在右下角)而不是整整齐齐的文字块,这时你需要把换行改为 Windows 格式。利用 editpad lite 完成这项工作,该软件可以在 JGSoft 上免费下载。 为了进一步准备和分析,在 Bibexcel 或者文本编辑器中打开的原始数据文件应该是下面这个样子: FN ISI Export Format VR 1.0 PT Journal AU Brown, S Blackmon, K TI Aligning manufacturing strategy and business-level competitive strategy in new competitive environments: The case for strategic resonance SO 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 NR 190 CR 1998, IND WEEK 1207, V247, P22 YOUNDT MA, 1996, ACAD MANAGE J, V39, P836 ZAJAC EJ, 2000, STRATEGIC MANAGE J, V21, P429 ZAJAC EJ, 1989, STRATEGIC MANAGE J, V10, P413 BP 793 EP 815 PG 23 JI J. Manage. Stud. PY 2005 PD JUN VL 42 IS 4 GA 929TJ J9 J MANAGE STUD-OXFORD UT ISI:000229369000004 ER PT Journal AU Brown, S Cousins, PD TI Supply and operations: Parallel paths and integrated strategies SO BRITISH JOURNAL OF MANAGEMENT NR 105 CR ANDERSON JC, 1991, INT J OPER PROD MAN, V11, P86 BADRI MA, 2000, OMEGA, V2, P155 BEACH R, 2000, INT J OPER PROD MAN, V20, P7 WOMACK J, 1996, LEAN THINKING WOMACK J, 1990, MACHINE CHANGED WORL ZAIRI M, 1992, INT J OPER PROD MAN, V12, P34 BP 303 EP 320 PG 18 JI BRIT. J. MANAGE. PY 2004 PD DEC VL 15 IS 4 GA 874LZ J9 BRIT J MANAGE UT ISI:000225353200002 ER PT Journal AU Laycock, M TI Transforming Rover, renewal against the odds 1981-1994 - Pilkington,A SO LONG RANGE PLANNING NR 1 CR PILKINGTON A, 1994, T ROVER RENEWAL ODDS BP 738 EP 739 PG 2 JI Long Range Plan. PY 1996 PD OCT VL 29 IS 5 GA VW288 J9 LONG RANGE PLANN UT ISI:A1996VW28800021 ER 现在,你可以开始使用 Bibexcel 了 ... 开始分析 Bibexcel 因其灵活性而十分强大,但过于灵活会在刚开始使用的时候会带来一点点困惑,有的时候好几件事情通过一个步骤就完成了,有的时候需要把几种不同数据集结合在一起来处理文件。使用 Bibexcel 过程中需要帮助的时候可以按 F1 获得帮助,但是这个帮助往往是面向比较熟练的用户,老用户明确自己要做什么因而需要略加指点后在 Bibexcel 下完成的任务。幸运的是还有一些笔记来填充教程和快速指南留下的空缺。 首先,确定要分析的数据。按照上述步骤已经下载了文本文件中,有一个字段标识符为 CR (或者 CD )表示引文(在下载来源文献记录时,你需要明确指出要下载引文),因为这是文献计量学最关注的内容,很多分析会使用到这个数据,但是你也可以利用软件分析其他感兴趣的字段。 转换到 Dialog 格式 为了把你的数据转换成 Bibexcel 可以处理的格式,需要对数据做进一步的准备。这方面内容在 Bibexcel 的帮助文件中有很多介绍,运行 Bibexcel 时按下 F1 进入帮助系统,查询索引和条目,如下载、转换到 dialog 和数据准备( downloading, convert to dialog, preparing the data )。在阅读分析步骤之前阅读介绍部分有益无害。 简短地说,准备数据包括如下步骤: 首先,检查文件是否是 Windows 格式的结尾(如前所述)。 为了进行转换,利用 Bibexcel 左上角的窗口来导航来查看从 SCI 中获得的数据,这些数据将在右侧标有 the list 的窗口上出现。在 Bibexcel , 一般使用左上角的窗口来选择要处理的文件,在菜单中选择一个项目来执行任务,或者点击 start/prep 按钮中的一个。 让你的数据变成 Bibexcel 的正确格式的第一步是选择好你的数据文件然后点击 Misc/ Converttodialog/ convertfromWebofScience 菜单。 如果没有这样处理过文件,则需要通过在左上角选择原始数据(使用 view file 查看文件按钮来检查),然后利用菜单命令: Misc/Converttodialog/ convertfromWebofScience 。最后会得到一个 .doc 文件(与你原始文件同文件名,只不过是以 .doc 结尾)。 在抽取出你要进一步分析的字段之前,选择和查看这个文件,比如在每一行的开头是否有完好的标签( PT-, AU-, SO-, CD-, PY- 等),这些标签表明记录的内容,是否有干净的行结束标识 | 和记录结束标志 ER || 。注意 Bibexcel 如何把分号作为的字段中多个条目的分隔符,比如作者和引文。这些分隔符会有助于以后分析中把各个条目分割开来。 PT- Journal| AU- Brown S; Blackmon K| TI- Aligning manufacturing strategy and business-level competitive strategy in new competitive environments: The case for strategic resonance| SO- 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 NR- 190| CD- 1998, IND WEEK 1207, P22, V247; 1998, IND WEEK 1207, P24, V247; ADLER PS, 1990, P55, CALIFORNIA MANAG SPR; ANDERSON J, 1991, V1, P86, INT J PRODUCTION OPE; ZAJAC EJ, 2000, V21, P429, STRATEGIC MANAGE J; ZAJAC EJ, 1989, V10, P413, STRATEGIC MANAGE J|BP- 793| EP- 815| PG- 23| JI- J. Manage. Stud| PY- 2005| PD- JUN| VL- 42| IS- 4| GA- 929TJ| J9- J MANAGE STUD-OXFORD| JN- 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 2005, V42, N4, P793-815| UT- ISI:000229369000004 ER || 简单抽取字段 查看 .doc 文件的时候,你会注意到有一个叫做 TI- 的字段(表示标题,其他的如 AU 表示作者, PY 标识出版年, CR 或者 CD 标识引文等)每一个字段都可以抽取出来形成一个文件用于进一步分析。 例如,如果要分析论文的标题词,可以当作寻找将不同论文联系到一起的关键词,最常用的单词是什么? 这个时候,需要抽取出 TI- 字段的内容,通过选择 .doc 文件(如前面查看文件时候的步骤)开始,将( TI )标签放到 old tag (旧标签)框内(左下角),从中间上部的 PREP 旁边的下拉菜单选择正确的数据格式( blank separated field to treat each word alone ,字段由空格分隔使每一个单词独立计数),然后按下 PREP 按钮来执行操作,产生一个新的 .out 文件,这个 .out 文件用于进一步分析,按下 F1 查看进一步操作这些数据的帮助内容。利用左上角的框来查看 .out 文件,注意所需要的单词是如何保留下来的,还有对标题中含有这些单词的来源文献的链接(第一列中的数字),这个程序功能强大的原因之一可以很容易地查看不同来源论文之间的链接。下面是一个 title.out 文件的例子(第一列的数字表示来源文献): 1 Aligning 1 manufacturing 1 strategy 1 business-level 1 competitive 1 strategy 1 case 1 strategic 1 resonance 2 Supply 2 operations 2 Parallel 2 paths 2 integrated 2 strategies 3 conceptual 3 synergy 3 model 3 strategy 3 formlation 3 manufacturing 4 Technology 4 portfolio 4 alignment 4 commercialisation 4 investigation 4 fuel 4 cell 4 patenting 你还可以用来自其他数据源(如数据库或者 excel )生成自己的 .out 文件,然后用 Bibexcel 执行下面分析步骤。只要保证是同一格式并且是纯文本。 基本分析 通过在选择和查看文件(屏幕左上角)产生了 .out 文件中(如果升级了可能叫做 .oux )项目的频次,然后用左边中间的窗口中使用 whole string, sort descending, start 生成一个 .cit ( citation )频次文件。现在,我们就可以打开 .cit 文件查看哪些词在来源论文的标题中出现最多。我现在使用的文件显示出 manufacturing 出现了 9 次,然后是 strategy 和 strategic: 9 manufacturing 8 strategy 6 Strategic 4 management 3 operations 3 competitive 3 investigation 2 learning 2 Literature 2 relationships 2 links 引文分析 文献计量学中最为常用的方法之一就是引文分析,而 Bibexcel 使得数据获取的步骤以及分析都相对容易。最大的问题往往是从原始数据中仅仅抽取出部分所需要的引文信息。 第一步是从 .doc 文件中抽取全部引文信息,所以要重复上述步骤只是在 old tag box 窗口中用 CD 标签并且选择 any ; separated field ,产生 .out 文件,文件中列出每一条引文及其来源文献号: 1 ADLER PS, 1990, P55, CALIFORNIA MANAG SPR 1 ANDERSON J, 1991, V1, P86, INT J PRODUCTION OPE 1 ANDREWS KR, 1971, CONCEPT CORPORATE ST 1 ANSOFF HI, 1965, CORPORATE STRATEGY A 1 PILKINGTON A, 1998, V41, P31, CALIF MANAGE REV 1 ZAJAC EJ, 2000, V21, P429, STRATEGIC MANAGE J 2 BEACH R, 2000, V20, P7, INT J OPER PROD MAN 2 BESSANT J, 2003, V23, P167, INT J OPER PROD MAN 2 BRAGLIA M, 2000, V28, P195, OMEGA-INT J MANAGE S 一般用户都愿意对全引文格式进行分析,但是最好是抽出来按照作者 + 标题分别进行分析,还可以在使用 author.title 和年代进行分析之前对数据进行清洗(例如对一种缩写进行标准化)。 如果想要在 .out 文件中抽出作者,首先查看 .out 文件,在左面中部的面板上选择被引作者,选择去掉重复和生成新的 .out 文件,按下 start 开始按钮,生成一个 .oux 文件,仅仅列出作者(或者至少是应该在作者字段位置上的条目,如果文件格式正确的话) 1 ADLER PS 1 ANDERSON J 1 ANDREWS KR 1 ANSOFF HI 1 BAHRAMI H 1 BAIN JS 1 BARNEY J 1 BARNEY JB 1 BATES KA 1 BEACH R 1 BERRY WL 1 BESSANT J 1 BOEKER W 2 COUSINS PD 2 CROSBY P 2 DANGAYACH GS 2 DSOUZA DE 2 DURAY R 2 DYER JH 2 ELLRAM L 2 ELLRAM LM 2 FARMER D 2 FEITZINGER E 2 FLYNN BB 3 GRANT RM 3 HAKSEVER C 3 HAMMER M 3 HART SL 3 HAX AC 3 HAYES RH 3 HENDERSON JC 3 HEWLETT CA 用户可能希望在进一步分析之前用 excel 或者其他软件来去掉第二个首字母缩写,使得数据更加规范。我一般愿意使用 excel 的分列菜单把姓和名字首字母缩写分开,然后用 LEFT 功能把第一个首字母缩写提出来然后与名字 CONCATENATE (串联)在一起。这样一来,用文本编辑器或者 excel 可以把这些数据一起放到与 Bibexcel 的 .out/.oux 兼容的同一个纯文本格式的文件中。 这样你就可以对其进行频数统计生成 .cit 文件,如此一来可以发现高被引作者: 27 PILKINGTON A 11 HAYES RH 11 SKINNER W 9 HILL T 7 PRAHALAD CK 6 LEONG GK 6 MINTZBERG H 6 PORTER ME 6 STALK G 6 SWINK M 6 VOSS CA 6 BARNEY J 6 WOMACK J 6 HAYES R 从 .out 文件还可以采用同样的步骤来抽取其他元素,比如出版物的标题,甚至一些元素的组合。 Bibexcel 利用 SCI 中的条目格式来辨认所要抽取的部分,所以如果想要期刊条目,你只需要获得那些带有有效的卷标和页码信息的条目,这些工具小心使用,因为在 SCI 中的数据经常出现格式不正确的情况。 共现和网络 了解了来源文献或者引文中的各个字段的频数之后,一种有意义的探索是了解引文或者字词之间的关系和网络 / 地图。这种探索在 Bibexcel 中叫做共现,在帮助文件的生成矩阵部分有介绍。 可以用你需要的任何数据建立共现矩阵,比较有意义的共现包括标题词、作者、期刊名或者项目的组合,比如用作者、期刊、年代来确认某一篇论文。我经常手工制作一个 .out 样的文件输入给 Bibexcel ,分析来自不同数据库的专利数据的共现。 共现分析中必要的步骤包括生成一个含有频数的 .cit 文件,有助于选择分析的项目,然后使用这个索引来分析 .out/.oux 文件,在 .coc 文件中生成共现数据。然后这个文件可以转换成为类似 excel 四格表的矩阵,其中单元格的数字是行和列标题的频数。 在进行这种分析的时候,我们往往只是关心引文之间的关系是否存在而不是一篇论文是否有很多引文,所以一般最好采取额外的步骤来去掉重复的条目。可以使用中间左边的框,对 .out 或者 .oux 去掉重复标识,生成一个新的文件。 为了生成共现或 .out 文件,首先查看 .cit 文件,然后选择你要分析的单词 / 作者 / 标题 / 引文字串(在主窗口中涂蓝)。在 .cit 文件中把要分析的条目加亮之后,按照 Analyse: Coocurrance: slectunits via list box 操作:仅仅获得在 the list 窗口中的项目。然后,在左上角中选择你的 .out 文件(不要查看该文件,因为你要保持你刚刚选择的单词加亮中),然后操作 Analyse: Coocurrance: make pairs via listbox ,生成了 .coc 或者共现文件。查看这个文件看看结果。 .coc 文件中包含共现频次以及配对的两个项目,例如对于作者共现文件: 17 PILKINGTON_A HAYES_R 16 VOSS_C HAYES_R 15 HAYES_R HILL_T 14 MEREDITH_J HAYES_R 14 VOSS_C MEREDITH_J 14 HAYES_R SKINNER_W 13 VOSS_C HILL_T 12 PILKINGTON_A HILL_T 或者标题词共现文件: 6 manufacturing strategy 4 Strategic Management 3 strategy competitive 2 strategy new 2 mass customisation 2 manufacturing study 2 strategy case 2 manufacturing competitive 2 strategy strategic 2 competitive case 2 competitive strategic 我个人一般使用像 UCINET 之类的程序对这些数据进行进一步的网络分析,因为 .coc 文件与带有标记的 .DL 格式数据文件类似,但是把频数放在最左边而不是右边的一列,把数据转移到 UCINET 相对容易。如果你也想做这些分析,请阅读 UCINET 的帮助文件了解如何把数据输入到分析软件中去。 我采用的步骤包括把 .coc 文件输入到 excel 中去,剪切左侧一列的频数并复制到右边,把所有三列剪切粘贴到一个文本编辑器,给文件添加标题使其具有 DL 格式,比如: 从 UCINET 中获得的结果往往会提供有关数据矩阵状态的清晰视图,如下图,并且可以使用更多的分析工具。 Pilkington 个体网的作者同被引图 一般用户都需要一个含有 .coc 文件中项目的正方形矩阵。为了把 .coc 文件中数据列表转换为矩阵,像从前那样选择同样的单词加亮它们:使用 analyse: coocurrance: select units via listbox ,然后选择你的 .cit 文件,操作 analyse: make a matrix ,生成一个 .ma2 结果矩阵文件,由于它仍然是纯文本文件,可以用于其他程序中。 将这些矩阵文件输入到其他程序中的一个问题是,矩阵中只有每一列的顶部带有标签而侧面行则没有。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把文件输入到 excel ,插入一个新的空列,把顶部第一行拷贝下来然后选择 edit: paste special: transpose ,把标签加到每一行的前面。这就生成了一个带有完整标签的正方共现矩阵,更像一个四格表可以输入到 SPSS 中进行因子分析,对项目进行统计分组。 引文耦合 对于引文共现和同被引分析在描绘文献之间关系上还有一些争议,有人推荐使用引文耦合( bibliometric coupling ,书目对)。引文耦合不是分析不同被引文献之间的联系,而是显示和分析来源文献之间的联系,不用说,使用 Bibexcel 中的共现单元方法也可以实现这种分析。 今后的可能 这只是我用 Bibexcel 完成自己工作时候所需要的步骤,等到你查看菜单和帮助文件的时候你会很清楚认识到这个软件还可以做很多事情。 Alan Pilkington 9.1.06 10 【翻译: zilu85@hotmail.com 】
个人分类: 生物医学文献计量学|74909 次阅读|26 个评论
“钻木取火”所用的工具猜想图及质疑
famingkuang 2009-9-30 13:02
虽然我能复制原始人钻木取火的工具,但我不承认钻木取火是人类最早的取火方法。象这样的工具应该是人类文明已经很发达了才能做成。百度词典是这样说的: 燧 人氏 Su r nsh 中国古代传说钻木取火的发明者 , 教人熟食 有圣人作 , 钻 燧 取火以化腥臊 , 而民说之 , 使王天下 , 号之曰 燧 人氏。《韩非子五蠹》 我相信,燧人氏所使用的取火工具与我上图的应该相类似。 记得小时候上山放牛的时候,山上有一种非常硬的白石头(石英?),我们经常用这种石头在晚上相互撞发出火花,我的父亲在没有别的取火工具的时候常常用这种石头撞击出来的火花点燃用艾草叶子加工做成的艾絮来点烟。 所以我猜想,原始人最早的取火工具是用石头相互撞击的方法,发明的过程大概是这样的: 在新石器时代,原始人类已经懂得制造石斧、石刀之类的了,当然他们总是去寻找最坚硬的石头做他们的石斧、石刀,在加工的过程中,石头与石头的碰撞过程中经常会冒出火花,当时的原始人类肯定会想尽一切办法用这种火星去点燃枯木、枯草,当一颗火星掉进棉絮里的时候,他们终于成功了! 所以我认为,钻木取火不是人类最早的取火工具。撞石取火才是人类最早使用的取火工具。 古代木工用的摆钻,又叫弓钻。
个人分类: 智慧点滴|943 次阅读|8 个评论
人类思维的八大工具
chrujun 2009-9-15 21:39
人类思维的八大基本工具如下: 1. 记忆。 思维的基础 2. 联想。 3. 模式识别。儿子小时把狗识别成奶牛。 4. 推理。包括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 5. 经验。 很多时候并不可靠 6. 发明创造。 发明天才很少 7. 实验。 8. 直觉。 有时发挥重要作用 前四点用在思维过程中。 初稿,未完整!
个人分类: 哲学与科学|4842 次阅读|2 个评论
自造武器:能判断常识的,一定不是常识
大毛忽洞 2009-9-13 07:53
自造武器:能判断常识的,一定不是常识 武器就是一种工具,而且是一种最昂贵的工具。 我们学习和研究,也需要一种武器(工具)。 好的武器一般买不到,只能自己造! 造工具也需要工具,能造工具的工具,一般不是普通的工具。 能判断常识的,一定不是常识。 进化论认为,人是从猿猴进化而来的。 有两个动作对进化非常重要: 第一是直立行走; 第二是制造工具。 对人的身体而言,直立行走的转折点是屁股。从爬行到直立,身体的上部以屁股为中心转动了一个角度, 这是人类所进行的最早的 转动操作 。 制造工具是人类进化的第二个里程碑。 实际上,国家发达和不发达的主要差别在于制造工具的水平。 如果我们自己能把这个工具造出来,则说明我们有造工具的工具。否则,我们只能去买一个商品工具,然后再来造我们自己的工具。 关于基础研究,我们嚷嚷了很多年了。 究竟什么是基础研究? 答案是五花八门: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智者见智,仁者见仁。 俺的观点是折腾科学的基础就是一种基础研究。 例如,在量子力学建立的初期,就有两种表示,可是后来费曼又折腾出一个路径积分。 余瑞璜 先生的经验电子理论,是归纳出来的,其理论核心包括两部分内容: 原子的杂化态构造和原子的空间分布规律(等同键数目)。 前者(原子杂化态)很复杂,即使能折腾(研究)出一点新的结果,也无法直接检验。后者(等同键数目)却是可以检验的,但是需要一个工具。 如何清点晶体空间里的化学键数目,这涉及到晶体学最基本的东西,其中包括很多常识性的东西。 折腾科学的基础(包括教科书里的东西)是一种很危险的研究工作,如果让学生来干,很容易犯一些概念性的错误,这对学生的答辩是致命的。 因此,折腾基础的东西,需要很长的时间,因为先要造一个工具,在这漫长的自造工具的过程中,既出不了文章,也出不了什么鉴定。如果让俺领着几个年轻人干,最后的结果是把年轻人给害了(没有文章,没有成果,你让人家怎么活呀?除非你是银行分行的行长)。 因此,只能,也只有俺自己折腾了。 对于评审人的所谓团队评论,俺斥之为鸡毛(蒜皮)性的评议。 参见:《同行评议意见》:只评鸡毛,不评科学 230 空间群理论(空间群表)虽然被写进了教科书,但是空间群本身(或被使用过程中)仍然有一些问题。 例如, Cu 的空间群是 225 号。 Pearsons Handbook 告诉你, Cu 的 4 个原子呆在 4a 位置。 实际上, Cu 的 4 个原子也可以呆在 4b 位置。 原子呆在 4a 位置的 Cu 和原子呆在 4b 位置的 Cu ,是 100 %等价的晶体结构。 由此可见,用空间群(原子坐标)来描述晶体结构仍然是不惟一的。 客观上, Cu 原子在空间的排列是惟一的。 既然空间群的描述不是惟一的,就应该存在一种惟一的描述方法。 这方法就是键络模型,究竟有几个参数,这要等到俺把 230 空间群扫描完之后,才能有最后的结论。俺用的是归纳法,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如果用一个魔方来隐喻, 4a 位置的 Cu 就是原子呆在魔方的 8 个角上和 6 个面的中心。 4b 位置的 Cu 就是原子呆在魔方的中心和 12 个棱的中心。 严格讲,魔方角上的对称性和魔方面心的对称性是不同的,在复杂结构有时会反映出这些差别。 又例如, Mg2Ni 是一种比较简单的结构,空间群为 180 号。 文献 Physical Review B 76, 075125(2007) 的描述是: Ni(3 b ) , Ni(3 d ) , Mg( 6 f ) , Mg(6 i ) 多数实验文献都如上描述。 而文献 Landolt-Brnstein - Group III Condensed Matter 的描述是: Ni ( 3 a ) , Ni ( 3 c ) , Mg( 6 f ) , Mg( 6 j) 一个 Mg2Ni 晶体(空间群 180 号),不同的研究者给出了不同的表述方法。 实际上以上两种描述是完全等价的。 虽然从空间群( No. 180 )看, 3a 、 3c 、 3b 、 3d 位置的对称性是一样的, 6i 和 6j 的对称性也是一样的。 实际上, 3b 位置上的原子,在 Mg2Ni 中的环境是不同的;同样, 6i 位置上的原子,在 Mg2Ni 中的环境也是不同的。 例如,在相同键距的情况下,有的 3b 原子周围有 4 个 6i-Mg 原子,而有的 3b 原子,周围只有 2 个 6i-Mg 原子。 然而, 180 号空间群标注出所有的 3b 原子都有相同的对称性,实际上不是这样的。 由此可见,确定 余瑞璜 先生电子理论的等同键数目,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其本质是如何清点晶体空间中的化学键(键络)。 附录(原子后面的数据是笛卡尔坐标, SP 坐标是晶体学坐标) 6i-Mg---3b-Ni d===,2.6518 6i-Mg:,3.935,.7302,-11.0256, Z=,1 SP coordinates=,.675,.837,-.333 配位原子: 3b-Ni: ,5.205,0,-13.236 SP coordinates=,1,1,-.5 3b-Ni:,5.205,0,-13.236, Z=,4 SP coordinates=,1,1,-.5 配位原子: 6i-Mg: ,3.935,.7302,-11.0256 SP coordinates=,.675,.837,-.333 配位原子: 6i-Mg: ,5.205,-1.4695,-15.4464 SP coordinates=,1.163,.837,-.667 配位原子: 6i-Mg: ,5.205,1.4695,-15.4464 SP coordinates=,.837,1.163,-.667 配位原子: 6i-Mg: ,6.475,-.7302,-11.0256 SP coordinates=,1.325,1.163,-.333 6i-Mg---3b-Ni d===,2.6518 6i-Mg:,3.935,-.7302,-19.854, Z=,2 SP coordinates=,.837,.675,-1 配位原子: 3b-Ni: ,5.205,0,-22.0644 SP coordinates=,1,1,-1.167 配位原子: 3b-Ni: ,5.205,0,-17.6436 SP coordinates=,1,1,-.833 3b-Ni:,5.205,0,-17.6436, Z=,2 SP coordinates=,1,1,-.833 配位原子: 6i-Mg: ,3.935,-.7302,-19.854 SP coordinates=,.837,.675,-1 配位原子: 6i-Mg: ,6.475,.7302,-19.854 SP coordinates=,1.163,1.325,-1
个人分类: 科学魂:独望天涯路|5362 次阅读|3 个评论
钱伟长论科研工具与问题
musicriver 2009-9-6 14:29
钱伟长论科研工具与问题 40 年前我认识几位老先生,其中包括我和钱学森的老师冯卡门,还有我的博士导师辛棋教授。他们两个人都给我讲过,做一番事情,我们用的工具要恰到好处,目的在于解决问题。我们应该是解决问题的屠夫,屠夫需要很好的刀,杀猪杀牛,一刀下去恰到好处立刻就死了,没有什么挣扎。这把刀不要超过需要,刚好就行了。还有一批人是专门做刀,整天在磨刀,是刀匠.刀匠是需要的,可是如果整天地欣赏,我这把刀磨得多好啊,而不去用就不好了。一个是著名数学家,一个是在科学上卓有成就的工程师,他们都反对科技工作者轻视实用,这个思想非常明确。换句话说, 不要作刀匠,要作屠夫 。我们非线性科学的发展,这句话也很关键。 希望大家能去找最好的刀,去杀最难的间题 。一刀下去正好,不要迷恋于不断改进刀。还有一种说法是发明电子计算机的冯诺依曼讲的,他讲得更明白,他说我们为了解决问题,必须从所有的方面来找解决间题的办法,去找出这个工具来解决间题。要捏着鼻子跳海,跳海很危险。因为不会游泳就会被淹死。所以要学会游泳,会在数学的海洋里寻找工具,可是一定要懂得找到了工具就算了,不要老待在里头,这个海太大,你一辈子也游不完。 摘自 钱伟长:谈谈非线性科学,1994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595 次阅读|2 个评论
科学网博客需要更方便用户
apiaceae 2009-5-12 15:51
Windows Live Writer 现在已经是Bloger门经常使用的工具。科学网的博客系统的API没有发现,希望能够有所改善,这样方便大家发布自己的博文。
个人分类: 随笔|2319 次阅读|0 个评论
人的本质
刘玉平 2009-3-19 00:22
很早就考虑写这个话题了,它可能源自朦沌的亘古,并将延续到遥远的未来许多哲学文章那种罗列堆砌概念、缺少适当实例的表达方式,让一般人感觉云里雾里。加上本人非哲学专业,因此,想尽量写得简单明了一些。与大家交流自己的一点粗浅认识,欢迎批评指正! 人的本质 人 ,作为一种特殊的高智能生物, 人性 应当包括人的生物属性和人的非生物属性这两个不可或缺的方面。人的生物属性,体现了人与生物的统一,是人的基本属性;人的非生物属性,体现了人与生物的对立,是人的特殊属性。 人的本质 ,按我们大多数人所接受的 马克思 的经典定义,是指 人的非生物属性, 又称为 人的特性 。 马克思理解的 人的特性 ,是 自觉自由的活动 、是 劳动 、是 社会关系的总和 。在我国理论界,通常也分别从意识性、劳动实践性、社会性三方面使用 人性 或 人的本质 一语。 马克思在一百多年前的经济、科学、文化等背景下,提出这样的认识,无疑是人类认识的一次重大飞跃。但是目前对人的本质的理解,有陷于空泛化、教条化的迹象,已经与现代科学技术的诸多新发现不相适应,也违背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两大基本认识原则。 那么,人与生物的本质差别是什么呢?就从分析马克思提出的 自觉自由的活动 、 劳动 和 社会关系的总和 这三个方面入手,谈一下自己的粗浅认识吧。 首先,自觉自由的活动即通常所说的意识性,其重要标志是语言文字。 树叶随着季节的变更,颜色由鹅黄 绿黄 / 红; 含羞草,会因外物触碰而收拢可见,一般意义上的意识,是生命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是区分生物与非生物的重要标志,而不能成为区分人与生物的依据。 那么作为人类意识性重要标志的语言呢?其实许多动物种类内部也是有语言交流的,只不过这些语言没有完全被人类所理解罢了:我们常说鸟语花香,鸟类的谈情说爱,通风报信,都是靠鸣叫来完成的;猫,悠闲高兴时会发出呼噜呼噜的声音,而我们一般熟悉的喵声,兴奋渴求时短暂而柔和,恐惧哀怨时绵延而凄厉。此外,动物还会使用分泌或感觉特殊的化学物质,以及发射或接受特定的物理信号,来传达或获取信息。诸如:蝙蝠会用超声波感知障碍物和猎物,小狗会用它的尿液和粪便来标记领地和记住往来路径,鸽子通过对磁场的灵敏感应来判断方向和确认位置,某一类蝴蝶会从弥散在空气中的千万种不同的花香中分辨出自己喜欢的那一种花香等等。 但是,作为信息交流工具的生物语言,往往局限于某一特定的种群内部,而且没有抽象出独立于自然的形式。而人类的语言,通过进一步抽象成独立于自然的文字,承载着人类对周围世界的信息的识别、提取、加工、交流和传播,以其形式的抽象性、(不同种群间的)可交流性以及发展演化性等为重要特点,可能算得上人与生物在意识性方面的一个关键区别。 其次,我们来看一下劳动或劳动实践性。 按照马克思思想的观点,劳动是整个人类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它既是人类社会从自然界独立出来的基础,又是人类社会区别于自然界的标志。马克思主义还认为,劳动创造了人本身。一般, 劳动 是指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使用劳动工具所进行的有目的的生产活动,是生产的最基本要素,是人类对自然界的积极改造,其根本标志在于制造工具。 因此,为了生存而进行的本能性实践活动,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劳动。例如:许多动物会从自然界选取合适的材料,选择适当的位置,修建出供它们避风挡雨、繁衍生息的巢穴,而且有些动物种类巢穴的精致程度不逊色人类的豪宅。此外,许多种动物会打猎捕食,还会教育下一代学会劳动及捕食及娱乐。比如海豚就有一套让人叹为观止的捕猎技巧和方法。 那么,以通常所认为的制造工具这一具有标志意义的判据来看呢?似乎是人所独有,但在我最喜爱的 CCTV-3 动物世界这一栏目中,曾多次看到诸如:大猩猩也会制造简单工具,如打磨石块等(参见 视频 : 科学家拍到黑猩猩会制造工具捕食白蚁 ); 会制造工具的乌鸦(视频) ; 生活在佛蒙特州森林里的盘腹蚁 ,会把植物碎片或小泥团当作海绵吸收尸体里的汁液,然后再进行搬运等等之类的报道。 看来某些动物具备了制造简单工具的能力,但人类从自然界中获取的制造工具的物质材料,不仅仅是对自然物质物理性状的加工,而且演化发展到提取其中的金属、能源等特殊物质成分,用来制造比较复杂的、并不断变化改进的工具,可能是人类与生物在劳动上的重要区别。其中,对火与水这两大自然力量之潜能的开发和利用,应该具有重要的标志意义。 第三,什么又能体现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呢? 小刺猬认为,社会,实质就是同一生物种类内部,为了生存与发展而形成的协调不同个体之间利益分配的组织。 蜜蜂、蚂蚁、鸟、海豚、狼、猿猴等等,从低等的节肢动物到高等的哺乳动物,许多种类的生物是社会化的。它们都有与同类的其他种群相区分的、在一定范围内的领袖与疆域,而且等级森严、分工明确、协作生存。例如蜜蜂和蚂蚁这些低等动物所建立的王国,其社会化及严密的组织分工所体现出来的智慧,在一定程度上也让人类自叹弗如。 前一段时间,在 CCTV-3 动物世界播出的家族的荣耀系列专集中,看到过这样一则故事:狮子是一种小规模群居社会型动物,通常一个狮子群落由一只雄狮、 2~3 只雌狮以及他们的幼狮组成。因争夺领地,一个群落的雄狮战死,两只丧失了丈夫的母狮,一只无奈地跟随了胜利者,另一只被迫流落他乡,到了另外一个群落寻求加入,经过了好几天的考验而被收留下来。 反观人类社会的历史,各个不同的群体分分合合,群体中个体数量从少到多,群体规模从小到大,伴随着种群、民族、种族的融合,社会分工、社会阶层等诸多社会关系的形成与发展演化,是人类社会历史的总体发展趋势。这在表象上,很难以与生物界严格地加以区分。因此,要从社会性方面,将人与动物截然分开,可能还需要更深入的探讨、需要从更高层次上来提取合适的判别依据。
个人分类: 思考与品读|11534 次阅读|17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17:0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