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区块链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区块链

相关日志

数字技术与COVID-19
lisw05 2020-8-13 20:48
数字技术与 COVID-19 在过去的十年里,大量的数字工具 ( 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 ) 得以发展。在今年的新冠肺炎大流行中,它们被用来 阻击 COVID-19 疫情大 爆发。 李升伟 /编译 2020 年应该是医学和科学领域令人兴奋的十年的开始,几种可以应用于解决重大 临床 难题 和疾病 的数字技术 得到了 发展和成熟。这些数字技术包括物联网( IoT ) 与 下一代电信网络 ( 如 5G) ;大数据分析 学 ; 充分 使用深度学习 的 人工智能 (AI) ;和区块链技术。它们是高度相互关联的:物联网(例如 : 设备和仪器 的互联 )在医院和诊所的 发展 促进了建立一个高度互联的数字生态系统 ,使得可以进行规模化实时数据采集,然后 可以使用人工智能和深度学习系统, 来 了解医疗 卫生 趋势,建模风险关联和预测结果。 并且,这得到 了 区块链技术 的增强 , 区块链是 一 种 带有密码协议的反向链接数据库和一 种 不同组织的分布式计算机网络,将网络 进行 点对点集成 , 确保数据在多个物理位置复制,并 完善 算法来确保数据 的 安全 和 可以追 踪 。 然而, 在 2020 年 的前 3 个月 里 ,世界 猝不及防地 面临着一场 生死攸关 的全球健康危机:一种新的冠状病毒引起的呼吸系统疾病 (COVID-19) 的爆发。随着 COVID-19 知识 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它似乎不像最初想象的那样致命(死亡率约为 2% ),尽管更具传染性 。 鉴于全球化 进程 和中国对世界贸易 及旅游业 的相对重要性 提高 ,在 2020 年 爆发的 COVID-19 的影响 远远 大于 2003 年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 (SARS) 的影响。 如何应对 2020 年的 这场 新危机? 它 与 2003 年 SARS 疫情有何不同 呢 ?许多国家依靠传统的感染控制和公共卫生措施 的 外推 来 遏制 COVID-19 大流行,类似于 2003 年用于非典的措施。这些措施包括中国的 强有力隔离 检疫措施(例如,在湖北省 有 6000 多万人 得到隔离 ),以及 对 数 以 百 计的 接触追踪者 ( 例如 :新加坡、香港、韩国 ) 进行艰苦细致的接触追踪。然而,这些措施 对于 2020 年 大规模爆发的 COVID-19 并非治本之策 。 新的数字技术能 否在 COVID-19 爆发中大显身手 ? 在本文中,我们探讨了四种相互关联的数字技术(物联网、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和区块链)在解决 COVID-19 方面的潜在应用,包括对两种传统公共卫生战略的提升:( 1 ) COVID-19 的监测、监管、检测和预防;( 2 )减轻 COVID-19 对卫生健康事业的间接影响。 COVID-19 的监测、监管、检测和预防 首先, 物联网 提供了一个平台,允许公共卫生机构访问数据,以 便对 COVID-19 大流行 疫情进行 监测。例如, “世界计量器 ( Worldometer ) ” 网站( https://www.worldometers.info/coronavirus/ )针对 COVID-19 在世界 范围大流行的疫情, 提供了实时更新的实际 患病 人数,包括每天新的疾病病例 、 疾病分布的国家 及 疾病的严重程度( 治愈 、危 重病情 或死亡) 。美国 约翰 ·霍普金斯大学系统科学与工程中心还利用从美国疾 病预防 控 制 中心、世界卫生组织、欧洲 疾病预防控制 中心、中国 疾病预防控制 中心和中国 “丁香园” 网站 ( 汇总了来自中国国家卫 健 委和中国 疾控中心 数据 ) 收集的数据,为世界各地的 COVID-19 病例 建立 了实时跟踪地图。 其次,大数据还提供了对病毒活动进行建模研究的机会,并指导各国的医疗 卫生 政策制定者加强 对 疫情的准备。使用三个全球数据库 --《 官方航空指南 》 ,腾讯 公司 (中国深圳) 基于定位的服务 和武汉市交通管理局 的数据库,吴等人对 中国 国 内外的 COVID-19 疾病活动 进行 了 “ 即时播报 ”和预测 的建 模研究,可供卫生当局用于全球公共卫生规划和控制。同样,使用 《 世卫组织国际卫生条例 》 、 《 缔约 成员 国自我评估年度报告工具 》 、 《 联合外部评估报告和传染病脆弱性指数 》 , 吉 尔伯特等人评估了非洲国家在 抗 击 COVID-19 方面的准备和脆弱性 , 这将有助于提高非洲各 国 卫生 部门 的认识,以更好地为病毒爆发做好准备。 第三,数字技术可以增强公共卫生教育和交流 。 在新加坡,政府与 脸书公司( Facebook ) 拥有的 WhatsApp 合作, 使 公众 获得 关于 COVID-19 和政府举措的准确信息 。 多个社交媒体平台 ( 如 Facebook 和 Twitter) 目前被医疗机构用来提供“实时”更新,并与公众 互动、 澄清不确定性。此外, 在中国, 一些面部识别 技术 公司 ( 例如 SenseTime 和 Sunell) 运用 热成像面部识别技术,识别在不同 扫描点处体 温 升 高的人 。 第四,人工智能和深度学习可以增强 COVID-19 的检测和诊断。提供准确和低成本的 检测 来诊断 COVID-19 的 需要 构成了 一 项 挑战。 中国 与 亚洲、中东和非洲的 其他发展中国家的 许多 周边 医院没有 检测 或资源来准确区分 COVID-19 和“普通流感”。到目前为止,印度尼西亚只有两 例 报告病例,尽管 存在与 中国游客 的 大量接触( 2019 年巴厘岛有 120 万中国游客),但卫生当局决定 对 243 名从武汉返回但无症状的公民不进行 检测 , 原因是检测 的成本 高昂 (该 检测 试剂被报价为 将 近 75,000 美元)。对 COVID-19 的替代诊断和筛 查检测 将非常有用。 在这方面,中国有大量的 COVID-19 阳性病例数据集( 70,000 例) ,它们 是深 度 人工智能和深度学习的理想数据集 。 然后,这种人工智能算法可作为疑似病例的初步筛选工具(例如,前往中国、伊朗或韩国的旅行史,或暴露于确诊病例),以便 进一步对高风险 患者 进行 验证性实验室 检测 或 进行 隔离。 虽然大多数患者 是 COVID-19 的 轻症 病例,但医生 不得不 应用 技术密集水平 相同的方法来分离、治疗和监测所有患者。人工智能算法可以帮助医生将 COVID-19 患者分为 潜在的 三组: 80% 患有轻度疾病; 15% 患有中度疾病; 5% 患有严重疾病,包括高死亡 风险 的疾病。最后,人工智能还可以促进发现治疗 COVID-19 的新药物。 缓解 COVID-19 的影响 虽然 集中 解决 COVID-19 的直接影响是重要的,但在许多医疗环境中,保持核心 的、 关键的临床服务是很重要的。在许多国家,最初的反应是医疗 机构 减少甚至停止许多临床服务,包括关闭诊所和推迟医疗预约或择期 手术 。然而,如果 COVID-19 大流行超过 6 个月,这种战略就不可能无限期地持续下去。 卫生护理 系统应 有 计划 地 使用数字技术。例如,可以通过使用远程医疗咨询 设施 来建立 “虚拟诊所”,从外围站点上传成像数据 ( 例如胸部 X 光 片 和 / 或胸 廓 CT) 并做出远程解释 。这将确保患者继续接受标准的临床护理,同时减少患者在医院场所的身体拥挤。对于其他重要的医院活动(如研究和教育),正在越来越多地探索 使用 虚拟电子学习平台,以消除实际会议。 其次,利用各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分类系统可能会减轻医生的临床负荷。在线医疗 “聊天机器人”可以帮助患者识别早期症状,教育人们 讲究 手卫生的重要性,并在症状恶化时转介人们接受 有关的 医疗治疗。此外,用于检测和记录患者数据(例如,每日体温和症状)的 手机 软件可能会阻止对轻度流感 样症状 患者不必要的医院咨询 。 这些数据也可以 结合人工智能 算法 的发展 来检测 COVID-19 。 第三,中国许多医院正在与区块链公司和药店合作,将病人的药物送到他们的 家 门口。通过使用区块链,医院可以确保及时交付药物,并进行准确的跟踪。 总之, 在 世界继续依靠经典的公共卫生措施来应对 COVID-19 大流行 之际 ,在 2020 年, 人们惊喜地发现 有 一系列 广泛的数字技术可用于加强这些公共卫生战略 。 还有一个更长远的目标 : 在 2020 年,立即使用和成功应用数字技术来应对全球重大公共卫生挑战, 将有 可能增加公众和政府对这 类 技术的接受程度 ,并泽及 其他医疗领域的疾病,包括未来的慢性疾病。俗话说, “危机提供了机会” ; 这场 2020 年的第一场大危机为数字技术提供了一个巨大的机会。 附件: 表1 数字技术和它们对公共卫生战略的影响 数字技术 公共卫生措施 物联网 大数据 人工智能 区块链 1.COVID-19 的监测、监管、检测和预防(与 COVID-19 直接相关) +++ +++ ++ + 事例 1. 实时跟踪和实况更新美国、英国和中国的各种联机数据库。 1. 对疾病活动、潜在发展和传播区域进行建模。 1. 从胸部成像( X 线)对 COVID-19 进行检测(北京医院)。 1. 一旦 COVID-19 疫苗研发成功,制造和配送这些疫苗。 2. 现场追踪高危地区(韩国: Coronamap.live )。 2. 对抗击疾病爆发的各个国家的准备和脆弱性进行建模。 2. 通过临床数据、成像和人工智能对疾病进展进行预测。 2. COVID 相关疾病和死亡的保险索赔。 2. 减轻影响 ( 与 COVID-19 间接有关 ) +++ ++ +++ ++ 事 例 1. 虚拟诊所(中国平安)。 1. 各种疾病药品供应的商务建模。 1. 人工智能自动诊断疾病(中国中山眼科中心) 1. 向当地药房或在病人门口分发病人常规用药。 2. 通过 WhatsApp 传播公共信息(新加坡) 2. 用人力预测方法对剧院和诊所的经营效益进行建模。 2. 医疗“聊天机器人”解决公众对 COVID-19 的询问。 数字技术的可能影响,包括:( 1 )疾病监测、监管、检测和诊断;( 2 )缓解影响。 + ,低( 任何政府官网都没有明确的例子) ; ++ ,中度(有一个明确的例子); +++, 高度(两个或更多例子)。 原文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1-020-0824-5
个人分类: 数字技术|122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基于区块链的传染病监测与预警技术
Kara0807 2020-8-13 10:38
基于区块链的传染病监测与预警技术 欧阳丽炜 1,2 , 袁勇 2 , 郑心湖 3 , 张俊 4 , 王飞跃 1,2,5 1 中国科学院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北京 100049 2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复杂系统管理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190 3 科罗拉多州立大学电子计算机工程学院,美国 柯林斯堡 CO 80523 4 武汉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2 5 青岛智能产业技术研究院,山东 青岛 266109 【摘 要】 利用传染病预警技术和系统来监测传染病异常暴发趋势并及时准确预警,是传染病早期防控的关键。现行传染病预警系统尚存在智能化程度不足、关键信息流通不畅和分布式协同决策困难等问题。基于区块链分布式计算架构,结合人工智能、大数据和智能合约等新兴信息技术,提出了一种传染病监测与预警技术及其实现框架。该技术可高效集中多方监测力量,灵活集成多种预警手段,在安全和保护隐私的前提下构建知识集成和智慧互联的分布式协同监测环境,并以智能合约作为公开公正的、软件定义的监测代理来实时融合决策、监测疫情和自动预警,从而兼顾预警准确性与及时性要求,避免孤证和决策偏差。 【关键词】 区块链 ; 智能合约 ; 人工智能 ; 传染病监测 ; 分布式协作 【引用格式】 欧阳丽炜,袁勇,郑心湖, 等. 基于区块链的传染病监测与预警技术 . 智能科学与技术学报, 2020, 2(2): 135-143. OUYANG L W, YUAN Y, ZHENG X H, et al. A novel blockchain-based surveillance and early-warning technology for infectious diseases . Chinese Journal of Intelligen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20, 2(2): 135-143. 1.引言 急性传染病的暴发和全球流行将直接影响公众生命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利用传染病预警技术和传染病预警系统实时监测传染病异常发生或增加的趋势以进行早期预警和及时干预,是防控传染病的关键策略。我国传染病预警体制和技术尚存在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及知识化程度不足的问题,由此导致的对早期未知疾病监测不敏感是预警延迟的重要原因之一。 结合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及智能合约等新兴信息技术,有望改进我国传染病预警机制、技术与系统。近年来,在智能技术的推动下,与传染病预警技术相关的研究呈现预警数据多元化和预警模型复杂化的趋势,以症状监测、媒体监测和互联网检索等为代表的智能化预警技术,正逐步成为提高传染病暴发监测灵敏度和生物恐怖袭击早期发现能力的重要手段 。区块链是一种全新的去中心化基础架构与分布式计算范式,智能合约作为其重要扩展是一种无需中介、自我验证、自动执行合约条款的计算机交易协议,两者结合将成为构建多种大规模分布式协作系统的理想数字基础设施 。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区块链的传染病多方决策融合监测与预警关键技术及其实现框架。该方法集成了多种预警手段和多方监测资源,具有隐私协作、安全可信、长期激励和自动预警等特点,可避免孤证偏差、决策失误和关键数据流通不畅等问题。 本文所提技术旨在融合人工智能、区块链和智能合约等技术手段与人机监测优势,一方面基于人工智能技术使智能算法具备专家级精准领域知识和探测异常的能力,减轻人为甄别与上报的压力;另一方面基于区块链和智能合约技术维护多方人工和机器直报通道,使智能合约作为软件代理全程核验、评估、追溯、对比、融合上报信息,一旦发现异常,则向社会相关部门预警,降低人工或机器预警错误和预警延迟的风险。 本文组织如下:第2节概述了当前传染病预警技术和系统的发展现状,介绍了密码学、区块链和智能合约等相关关键技术;第3节提出了基于区块链的传染病多方决策融合监测与预警关键技术,详细介绍了其基础架构、预警流程和关键组件实现;第4节讨论并分析了本文所提技术对现有系统可能带来的改进和增强;第5节对全文进行了总结。 2.文献回顾 2.1 传染病预警技术和系统 传染病预警是指通过一定的传染病预警技术,在传染病暴发前或发生早期,从传染病监测数据中发现和识别传染病发生数量超出期望常态水平的异常情况,发出警示信号,以提醒传染病暴发或流行可能发生的风险和其发生范围可能扩大的风险。传染病预警技术是传染病预警的关键,预警数据和预警模型的质量将直接影响传染病预警结果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传统的传染病预警技术是基于临床诊断和实验室确诊的病例进行监测的,采用时间模型、空间模型和时空模型等单因素模型分析数据,预警结果准确性较高,但及时性相对不足。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除常用的医疗卫生系统的电子健康记录外,互联网检索、社交媒体讨论、电商销售趋势、可穿戴设备监测数据等患者在医疗卫生系统外生成的及时性强的公共卫生大数据逐渐成为新的传染病监测数据源 。基于机器学习、深度学习、无监督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的具有更强数据解析能力的智能化预警技术,被用于分析多源新型传染病数据中不同因素之间的联系和变化规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009年谷歌公司基于互联网检索数据预测流感趋势,预测结果与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的数据呈现高相关性;Odlum 等人通过无监督聚类算法分析与埃博拉相关的推特短消息,监测到埃博拉病毒在尼日利亚的早期暴发,这些都是传染病预警技术的典型应用。总的来说,传染病预警技术的相关研究呈现预警数据多元化和预警模型复杂化趋势,传统监测手段和智能监测手段的结合有利于兼顾预警结果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将传染病预警技术应用于传染病暴发或流行的长期探测,需在预警技术的基础上建立可直接应用的传染病预警系统。在传染病预警系统中尽可能地引入多种可靠智能预警技术有利于提高系统主动监测能力和实时预警灵敏度,提供多源预警依据,降低决策偏差风险,实现从电子化到信息化再到智能化的转型升级。然而,现有智能算法种类繁多,使用时有一定的专业要求,多种算法的筛选集成也需要多方监测力量的长期协作,并需要解决集成能力弱、互操作性差、关键数据流通不畅等问题才能满足多方大规模分布式协作需求。因此亟须在现有的软/硬件设施基础上,借助区块链天然的分布式架构,构建可集成多种监测技术、整合多方监测力量的分布式预警技术框架。 2.2区块链与智能合约 区块链是众多现有技术的组合,本节主要介绍与本文技术设计和实现相关的密码学基础以及区块链、智能合约的概念、原理和应用。 2.2.1 密码学 密码学是区块链实现安全隐私协作的基础,区块链中涉及的密码学算法主要包括公钥密码学、哈希算法与默克尔(Merkle)树等。 公钥密码学又称非对称密码学,其使用一对公钥和私钥,包括公钥加密算法和数字签名算法。用户选取私钥后,区块链采用常见的非对称加密算法——RSA 算法或椭圆曲线加密算法生成相应公钥,公私密钥满足公钥加密后消息只有私钥可解,私钥签名后消息可用公钥验证,且公私密钥不可相互推导,通过验证数字签名可确保消息传输的完整性、发送者身份认证准确性和交易不可抵赖性。本文预警技术要求所有用户传递消息时按照公钥密码学对隐私消息进行加密签名或验签解密,从而保护隐私,避免欺诈。 哈希算法是能够把任意长度的输入串映射成固定长度的输出串的一种算法,具有单向性、抗强碰撞攻击等性质,相同明文经哈希算法计算后将得到相同的数字摘要,在区块链中,哈希函数可用于数据完整性验证、数据加密、共识算法工作量证明和区块链接等。 Merkle 树是一种在叶子节点中存储信息的哈希值、在非叶子节点中存储所有叶子节点合并哈希值的二叉树或多叉树。区块链采用Merkle树数据结构快速归纳和校验区块数据的存在性和完整性,区块头存储 Merkle 树根哈希值而不必封装所有底层数据,即可检索和确认任意一个交易,实现数据溯源和防篡改 。 2.2.2区块链 区块链是一种将数据区块按照时间顺序组合而成的链式结构,是去中心化系统中各节点共享且共同维护的分布式数据账本。具体地,区块链技术利用加密链式区块结构来验证与存储数据,利用分布式节点共识算法来生成和更新数据,利用自动化脚本代码(智能合约)来编程和操作数据 。一般来说,区块链可按许可权限分为公有区块链、联盟区块链和私有区块链。其中,公有区块链面向全球所有用户,任何人都可以在其中读取数据和发送交易;联盟区块链由若干与业务相关的机构共同参与管理,每个机构都运行着一个或多个节点,读写权限仅对联盟内的节点有限度地开放;私有区块链的读写权限由某个组织或机构控制,参与节点的资格被严格限制。借助区块链的高冗余存储特性可存储和保护重要隐私数据 ,避免因中心化机构遭受攻击或权限管理不当造成大规模数据丢失或泄露,共识算法和Merkle树哈希技术可防止数据被篡改,非对称加密和多重签名技术可灵活配置数据访问权限 ,星际文件系统(inter planetary file system, IPFS)就是一个采用区块链计算范式的分布式存储和共享文件的网络传输协议,IPFS网络节点将构成点对点分布式文件系统,根据文件内容的哈希值进行寻址,无需网络代理即可全球共享。本文预警技术将采用IPFS 存储预警数据、预警算法等文件,主链上共享时仅传递加密后的文件的哈希值,并记录交易记录,从而减轻主链的数据存储压力。 2.2.3 智能合约 智能合约的概念最早于 1994 年由美国计算机科学家Nick Szabo提出,他将智能合约定义为“一套以数字形式定义的承诺,包括合约参与方可以在上面执行这些承诺的协议”。区块链上的智能合约可被看作运行在分布式账本上预置规则、具有状态、条件响应的,可封装、验证、执行分布式节点复杂行为,完成信息交换、价值转移和资产管理的计算机程序 。具体地,智能合约代码用 If-Then和 What-If 语句预置了合约条款的相应触发场景和响应规则,智能合约经多方共同协定、各自签署后随用户发起的交易提交,经节点验证后存储在区块链的特定区块中,用户得到返回的合约地址及合约接口等信息后即可通过发起交易来调用合约。合约创建或调用交易在节点的本地沙箱执行环境(如以太坊虚拟机)中进行,合约代码根据可信外部数据源(即预言机(Oracles))和世界状态的检查信息自动判断当前所处场景是否满足合约触发条件,以严格执行响应规则,并更新世界状态。通过将核心的法律条文、商业逻辑和意向协定封装在智能合约中,可构建各种各样运行在区块链上的去中心化应用(decentralized application,DApp)、去中心化自治组织(decentralized autonomous organization,DAO) 和去中心化自治企业(decentralized autonomous corporation,DAC),智能合约将在区块链构建的虚拟数字世界中担任各方共同信任的软件代理,安全准确地履行合约。 区块链及智能合约具有去信任、分布式、开放自治、公开可溯源、信息不可篡改等特性,它们的去中心化基础架构与分布式计算范式天然适合构建大规模多方协作系统,已在公共卫生领域中被初步应用于电子医疗数据共享 、隐私敏感数据访问控制和医疗药品溯源 等。本文旨在提出一种利用区块链和智能合约技术的高度扩展性和互操作性构建传染病多方决策融合监测与预警关键技术。 3. 基于 区块链 的传染病多方决策融合监测与预警关键技术 为充分集中政府、医疗机构和社会公众三方的监测力量,长期、高效、实时、稳定地进行传染病预警和社会信息公开,本节提出了一种基于区块链的传染病多方决策融合监测与预警关键技术。该技术一方面可利用去中心化数据与组件共享市场和疫情信息协同监测市场,在安全隐私的前提下促进多源预警数据共享、多种预警技术集成以及多监测方的长期参与和协同挖掘,保证预警准确性;另一方面可将预置决策融合算法和异常探测规则的智能合约作为不停机实时监测系统,提高预警及时性。以下将从基础架构、预警流程和关键技术实现3个方面进行介绍。 3.1 基础架构 图1 展示了本文预警技术的基础架构。基于区块链的传染病多方决策融合监测与预警关键技术整体构建在一条区块链上,根据用户身份、数据特征和监测模式分为利用闭源数据的政府端基于规则算法的闭环监测、利用闭源数据的医疗机构端基于联邦学习的联盟检测和利用开源数据的社会端基于开放区块链市场的协同监测3个子模块,各子模块用户通过本模块端口定制客户端,即集成了智能合约的去中心化应用,与其他模块用户或区块链进行数据交互以完成各自监测任务,交互时所有隐私文件将被加密存储在 IPFS 中,区块链上仅存储公开文件的哈希值和全部交互记录供验证和追溯。 图1基于区块链的传染病多方决策融合监测与预警关键技术框架 系统包含智能合约权限管理组件、智能合约监测组件(开源数据)、智能合约监测组件(闭源数据)、智能合约决策融合组件和智能合约信用激励组件5个主要智能合约组件,每个组件由一组运行在区块链上相互继承调用的子合约组成,并根据功能需求设定不同的使用权限和数据可见性。预言机将作为系统中智能合约的可信外部数据源,链接经验证的链下权威站点、IPFS地址或其他指定区块链等数据源,供合约查询外部世界状态、检查触发条件和执行合约。 系统包含2个预警通道:一个是行政机构结合政府端、医疗机构端和社会端决策信息,经行政审核通过后发布的疫情预警通道;另一个是智能合约决策融合组件根据预置算法,融合医疗机构端和社会端的决策信息进行判断,达到预警条件后自动发布的疫情预警通道,该预警通道发布预警时将同时公开决策依据、预警级别和预警疾病模糊搜索对应的健康防护建议,从而对未知疾病起到早期防治的效果。 3.2 预警流程 本节将介绍本文预警技术的完整运行机制和预警流程,具体步骤如下。 (1)各端口用户执行疫情监测任务 政府端提供基于规则算法的闭环监测数据接口,主要包括:规范化传染病预警技术接入接口,供社会端智能化预警技术组件简易接入和替换;政府端预警信号的响应处理信息汇总接口,以统一的格式实时汇总政府端监测到的预警信号及其核验结果,汇总接口接入智能合约信用激励组件,作为评估医疗机构端和社会端机器决策质量的参考。 医疗机构端进行基于联邦学习的联盟监测。医疗机构基于联邦学习等隐私计算架构,在不交换各自隐私数据的前提下共同训练得到统一共享监测模型,以此作为标准监测模型来反向监测各医疗机构的传染病疫情,并在发现异常后直接通过预设的内置程序上报给智能合约监测组件(闭源数据),从而减轻医疗机构端传染病人工甄别及上报压力。 社会端进行基于开放区块链市场的协同监测。社会端基于区块链构建去中心化数据与组件共享市场及疫情信息协同监测市场,以众包协作的方式获取多源监测信息。其中,系统中各用户可以自由选择在去中心化数据与组件共享市场中提交、开发或验证预警数据集和智能化预警技术组件。算法组件和数据集将在按需加密后存入IPFS,供索引寻址和全球共享,所有提交到市场的数据和算法都将被分配包含其自身详细信息的算法ID和数据ID,它们的质量评分在初次提交时被初始化,并在后续监测过程中由买家评估或信用激励组件更新。政府端和医疗机构端可按需采购市场中的算法组件,从而降低数据分析难度。疫情信息协同监测市场包含人工监测和算法监测2种监测模式:人工监测即系统中任意用户可在市场中提交人工监测结果和证明材料,证明材料需公开存储在 IPFS 中,并支持智能合约和预言机核验与评估;算法监测即社会端账户提供算力,自由组合不同质量评分的数据和算法,实时监测疫情并在市场中提交监测结果。人工监测结果和算法监测结果将被分别分配人工决策ID 和算法决策 ID,并记入区块链,上报智能合约监测组件(开源数据)进行融合,最后将融合结果上报给智能合约决策融合组件。 (2)开/闭源决策融合触发系统预警 智能合约决策融合组件按照决策质量、预警疾病和预警范围,对一段时间内接收到的智能合约监测组件(闭源数据)/智能合约监测组件(开源数据)的监测报告进行筛选和分类,根据不同疾病的特点和监测需求采用多种预警策略,最终将传染病监测决策融合结果作为系统预警进行发布,并通过模糊搜索算法匹配与所预警疾病对应的预防性健康建议。 (3)智能合约信用激励组件反馈激励 智能合约信用激励组件将在预警全流程中实时接收和记录来自政府端的响应处理信息、来自医疗机构端/社会端的融合监测结果以及来自预言机链接权威站点的疫情信息。在实际疫情发生后,按照判断结果反向溯源,评估所有账户、机构、数据、算法的信用和质量,更新相关评分、投票权重和奖惩贡献者等,从而提供系统长期监测的激励。 3.3 关键技术实现 3.3.1 基于 区块链 的联邦学习 联邦学习是谷歌公司于 2016 年提出的一种用于解决数据孤岛问题、保护数据隐私的新型机器学习框架,在此框架中用户通过交换和融合本地模型参数,共同建立虚拟联邦模型,以在无需交换隐私数据的前提下聚合训练数据,提高模型精度。由于医疗机构的医疗数据一般难以共享,而相同范围的传染病监测又需要采用标准模型,因此联邦学习的架构特别适合医疗机构端的统一监测。现有框架常配置在中心化云端或服务器上,存在单点故障和数据丢失的隐患,本文系统引入基于 区块链 的联邦学习模式以解决上述问题。 以基于症状监测的预警技术为例,利用机器学习算法从历史诊断数据集中学习疾病特征后对未知诊断数据进行分类的过程,可转化为一个有监督机器学习分类问题。记包含n k 个症状的数据样本的第k 个医疗机构的本地症状数据库为 。本地分类模型对本地症状数据库D k 的经验风险,即本地分类模型目标函数可形式化为式(1): 其中,w为模型参数。 则由 m 个医疗机构组成的全局模型需使整体分类误差最小,即全局模型目标函数形式化表示如下: 其中,p k 为第k个本地分类模型在整体模型中的权重。 每轮迭代中,本地分类模型读取全局模型参数,更新本地模型参数,基于本地数据计算模型梯度后,将加密梯度传输至全局模型,全局模型按照目标函数聚合梯度,并更新全局模型参数,反复多次,直到满足迭代停止条件即可获得理想全局模型,将其用于患者疾病诊断则可反向监测各本地数据库。根据已知疾病的特点,将传染病的症状监测模型训练数据分为CT影像数据、电子病历数据、心电图数据和网络直报数据等,未知疾病则可用聚类模型、主成分分析、对抗网络等半监督或无监督学习方法进行异常监测。 联邦学习的交互关键在于模型参数的加密传输和融合,基于区块链的联邦学习可将交互过程上链以避免抵赖或数据丢失,根据各医疗机构的数据量和模型质量还可评估各医疗机构的贡献大小,按照贡献值更新本地模型在全局模型中的融合权重来提高全局模型精度,或反馈医疗机构经济激励,从而鼓励更多参与者持续贡献。本文提出的预警技术支持2种基于区块链的联邦学习模式:链下聚合与合约聚合。链下聚合即采用参考 中的链式联邦学习方法,各医疗机构在本地计算模型后任意选取一个验证节点提交包含模型参数、数据量和模型运行时间的交易,验证节点验证数据量与模型运行时间的匹配程度后打包交易上链,医疗机构实时下载新区块内其他子模型的所有参数并在本地聚合,验证节点根据验证任务量获得奖励。在此模式下,本系统需建立专用联盟区块链网络,并定期采用跨链技术将联盟链数据锚定在主链上,以保证数据安全和训练效率。合约聚合是更简洁的模式,医疗机构计算本地模型参数后利用同态加密技术加密,并上传加密数据至权重聚合智能合约,合约计算融合权重并返回结果,同态加密技术的特点是:对经过同态加密的数据进行某种处理后得到的输出在解密后与未加密原始数据用同一方法处理后的输出一致,因此合约融合权重时权重参数仍保持隐私加密。由于智能合约的计算能力有限,合约聚合模式对模型类型和同态加密算法的要求较高。 3.3.2 开放区块链市场与决策融合算法 社会端智能预警技术的预警机制为以互联网或物联网大数据为模型输入,通过人工智能强大的数据拟合能力对特定传染病的期望常态水平进行建模,随后反向监测、识别和发现不符合常态数学模型的异常情况,从而达到预警效果。高质量预警数据和可信预警模型是社会端提交的预警决策正确预警的关键。 图2 为本文系统开放区块链市场协同监测流程,本文所述的用户ID、数据ID、算法ID、人工决策ID和算法决策ID等关键参数如图2所示。系统中交由 IPFS 存储的数据包括共享预警数据、共享智能化预警技术和人工决策举证材料等。所有用户、数据、算法和决策的信用/质量评分由智能合约权限管理组件初始化,并在后续由智能合约信用激励组件进行记录和更新,更新方式包括用户验证和系统评估2种。在用户验证中,人工决策可以被任意用户验证,数据和算法则需用户先获得使用权限才能进行验证;在系统评估中,系统视政府端响应处理信息、医疗机构端和社会端决策融合结果、权威站点疫情信息等为正确预警结果,定期对市场内相关提交决策进行比对评估。所有验证和评估结果提交至智能合约信用激励组件后,组件根据预设规则前溯奖惩相关用户和更新相关数据评分,如对于一个正确算法决策来说,决策提交账户、算法提交账户、数据提交账户等均可获得经济激励和信用评分提升,相关算法和数据获得质量评分提升;经济激励以区块链通证的形式发放和流通,来源可包括错误决策惩罚、恶意用户惩罚和政府定期激励等。提交者可对具有信用和质量评分等量化指标的数据和算法等数字资产进行定价,并配合相应区块链数据检索系统、需求匹配系统共同构建去中心化数据与组件共享市场。 图2开放区块链市场协同监测流程 智能合约监测组件和智能合约决策融合组件的输入数据为格式规范的结构化决策数据,处理时可在语义层次进行判别融合,或在数据层面进行加权融合。具体地,智能合约监测组件和智能合约决策融合组件中一般包含决策选择算法和决策融合算法2种关键算法,决策选择算法设定决策筛选规则,决策筛选规则中可组合提交者信用、提交者押金、算法质量、数据质量等筛选指标,快速过滤海量决策中的无效或恶意决策;决策融合算法设定决策融合规则,决策融合规则根据举证评分、预测精度、质量评分等因素设定人工和算法决策的融合权重,以获得精准的共识决策。一般认为,来源于医疗端临床数据的监测结果准确性更高,而来源于社会端社会数据的监测结果及时性更好,通过调整两者的融合权重可兼顾疾病监测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4.讨论与分析 下文从预警数据、预警技术和预警主体3个方面对本文提出的基于区块链的传染病多方决策融合监测与预警关键技术进行讨论。 (1)预警数据:开/闭源信息融合、可信联通与隐私计算 在引入多源化预警数据时,普遍存在开源预警数据噪声大、闭源预警数据难共享和关键隐私数据流通不畅等问题。本文提出的技术在社会端构建了去中心化数据与组件共享市场及疫情信息协同监测市场,对所有用户、数据、算法和决策进行身份认证和信用追溯,从而在长期监测周期中鼓励低噪声数据和高质量算法的共享及可信多源决策的融合。对于政府医疗数据等隐私敏感数据来说,本文采用基于区块链的联邦学习隐私计算架构,在不交换隐私数据的前提下训练共享模型,提高模型精度,统一监测标准。对于社会化疫情监测过程中关键数据信息的可见性问题来说,建议采用密码学技术和智能合约权限管理组件加密传输信息、维护联盟白名单和设定交互权限,实现选择性隐私协作。 (2)预警技术:基于可扩展智能算法组件的多决策去中心化融合 本文提出构建去中心化智能算法组件市场:将机器学习、深度学习、自动机器学习等智能预警算法或权限管理、信用激励、决策融合等智能合约封装为可插拔式的标准化程序组件,加密存储在IPFS中,然后提交至区块链市场进行交易、共享和评估。用户只需根据自身能力和需求上传/验证数据、开发/验证组件、申请使用权限和提交决策,即可扩展更新系统和参与协同监测。同时,由于所有数据、算法和决策均可溯源、可评估、可配置,智能合约决策融合组件将通过预置决策筛选规则和决策融合规则实时筛选和融合监测周期内的全部决策,然后预警,从而避免孤证决策偏差。 (3)预警主体:长期激励、多方大规模协作 疾病监测是长期连续地收集、核对、分析疾病动态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的资料的过程,针对特定传染病数据集和传染病预警技术的高水平短期研究,缺乏及时与法定传染病预警系统整合并在其中长期发挥作用的方法和激励。同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通常需要大量不同学科、不同专业、不同工作背景的、地理分散的贡献者协同工作、集体决策和共同执行,而传统传染病预警系统一般由指定团队参与研发运维,其他拥有监测能力的科研单位和社会机构等难以持续投入力量。本系统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架构和通证经济激励解决上述问题,并促进构建知识集成的智联网环境 。系统中的智能合约信用激励组件将实时收集、比对各参与方的信息和预警结果,对全体参与者和参与元素进行反向评估和贡献量化,从而提供分布式协作的长期激励,调整数据算法和决策权重,提高分布式决策精度。 5.结束语 本文基于 区块链 、智能合约、 人工智能 等多种技术手段提出了一种基于 区块链 的传染病多方决策融合监测与预警关键技术。该技术由政府端基于规则算法的闭环监测、医疗机构端基于联邦学习的联盟监测、社会端基于 区块链 的开放市场协同监测三大监测模块共同组成,可在安全隐私的前提下促进多源预警数据联通共享、多种预警技术扩展集成和多方监测力量长期协同监测,系统中预置规则不停机的智能合约将作为公开公正的、软件定义的监测代理,在监测异常时实时预警,从而有利于传染病疫情的公众防控,避免孤证决策偏差和关键数据流通不畅。随着 区块链 跨链技术、第二层扩展解决方案、可信计算硬件和同态加密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本文提出的关键技术架构有望应用在自主研发安全可控的 区块链 即服务( blockchain as a service,BaaS)上,并形成专注于传染病监测预警的智能 区块链 系统。 作者简介 About authors 欧阳丽炜(1996-),女,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复杂系统管理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硕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计算、区块链和智能合约 。 袁勇(1980-),男,博士,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复杂系统管理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块链、商务智能、计算广告学 。 郑心湖(1987-),男,科罗拉多州立大学电子计算机工程学院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计算、机器学习、数据分析 。 张俊(1981-),男,博士,武汉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智能系统、人工智能、知识自动化及其在智能电力和能源系统中的应用 。 王飞跃(1961-),男,博士,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复杂系统管理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经济与社会安全研究中心主任,青岛智能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主要研究方向为平行系统的方法与应用、社会计算、平行智能以及知识自动化 。
个人分类: 智能科学与技术学报|2194 次阅读|0 个评论
区块链时代网络发布规范
flysky97 2020-7-2 09:17
区块链时代网络发布规范 1、原创者对自己发文负责,通常情况下应该有作者识别标识; 2、公开网络一律禁止非必要情形下的无意义复制粘贴式转载; 3、转载只注明原文链接即可,由读者确定是否打开链接; 4、禁止简单编辑后即作为个人作品的“剽窃”式转载。
个人分类: 科技|0 个评论
如是我闻皆于梦中12. 求败者联盟——心智评价系统(完整版)
dhlyd300 2020-6-24 15:23
笔者问:“ 关于未来,作为一个高校教师,我最为关心的首要问题是: 中国目前的科研评价体系能够在现有社会制度体系下做颠覆性的重构吗?如果可以,这种 重构的原理是什么 ? 过程又是如何展开 的呢 ?” 四维永道答:“科研评价实质是对人的心智的评价,这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而中国社会几千年形成的所谓“人情社会”,对于这个问题的解决尤其困难,以契约精神建构的现代西方科研评价体系,情况比中国好一些,但也是问题丛生,事实上,西方科研评价系统的腐败趋势正在加速。 很多人已经意识并揭示了现有科研评价体系的问题:比如网络上关于“论师娘的优美感”论文的讨论,又比如“钱学森之问”等等,但总的情况是批评揭示问题很多,建设性的方案很少,体制内专家们的一些所谓的改革方案实际上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使问题更加严重。 事情的转折点,其实就发生在 2020 年,中国最高层发布了所谓的“揭榜选帅”政策,这实际上向外界宣示了国家最高决策层已经充分意识到了目前评价体系的严重问题,并且下决心彻底解决这个问题(“揭榜选帅”实际上就是类似过去的“揭皇榜”,意味着“有重疾,太医院的众多国手太医们已经束手无策了,没办法只好向天下遍寻高手,而事实上,这种所谓民间高手,几乎是不存在的,所谓“大贤隐于朝,小贤隐于野”,当前时代下的“贤达们”实际上还是在体系内,只是评价体系把他们都隐藏了”) 2020 年末,有一批人开始建设一个所谓的“ 求败者联盟 ”,正是这个系统的建立和完善,彻底解决了中国科研评价问题。” 笔者问:“ 求败者联盟是一个什么东西?为何能解决如此困难的问题?” 四维永道答:“求败者联盟名字的由来本身就是科研评价系统不断完善的产物,要理解这个系统的工作原理,需要通过一个类比来说明,很多人都有医院做 CT 检查的经验,这里就用 CT 来做类比说明。 CT ( Computer Tomography 计算层析成像)的工作原理如图 1 所示,其数学基础是 Radon 变换,本质上是利用对同一个对象的多个不同角度的低维投影信息获取高维信息。其核心构成包括: 1 )能够穿透检测对象的投影射线源(对象的不同内部组织必须对射线有不同的吸收率); 2 )探测穿过对象射线的传感器阵列; 3 )旋转机构(通过旋转对象或者射线源 - 传感器,获取对象不同角度的投影信息); 4 )算法程序(根据 Radon 变换建立数学模型,设计算法,把算法编制为计算机程序,计算传感器阵列数据重构对象)。根据 Radon 变换的数学原理,只要投影变化的角度足够小,投影数据足够多,就可以实现任意精度的目标对象重构。 图 1. CT 工作原理图 ( 利用多个一维投影数据重构一个二维对象 ) 与 CT 原理一样,对人的心智评价,也需要投影射线源、探测传感器、旋转机构和重构算法。事实上这套人类心智评价系统,最开始的名字并不是“求败者联盟”,而是叫做“ 基于区块链的科研绩效评价系统 ”。” 笔者问:“这个“基于区块链的科研绩效评价系统”是如何开启解决科研评价问题之门的呢?” 四维永道答:“ 2020 年中国最高层发布了所谓的“揭榜选帅”政策后,刺激了一批人,他们决定开发一套全新的系统,从根本上实现人类心智的客观、公正和高效评价,从而彻底解决科研绩效的评价问题。 经过反复的研究和讨论,他们决定创建一套类似 CT 原理的系统,来评价科研绩效,其工作过程如下:首先,利用第三代区块链技术 (联盟链技术: Hyperledger Fabric )创建一个超级账本区块链系统,每个高校和研究机构作为一个节点接入区块链,而高校和研究机构的科研人员个体作为用户,通过各自单位的节点进入区块链系统,利用智能合约( Channel Code 或者叫做通道链码)进行 三种交互 : 1 )发布自己的代表作品(自己的文章、专利,如果没有自己的代表作品,也可以发表自己认为最有水平的他人文章、专利的评价综述,总数不能超过 N 篇); 2 )对他人发表的代表作品进行评价打分 (数量不限); 3) 对别人评价自己代表作的打分评价再评价打分(要求对最开始的 M 个评价必须在规定时间内给出评价打分,超过 M 的评价可以自行决定是否亲自给予评价打分,还是由系统给出一个默认的回应分数);最后,各高校和研究机构根据每个科研人员的 四种分数 ( 自己给别人代表作的评价打分、自己打给别人评价自己代表作打分的再打分、别人给自己代表作的评价打分、别人给自己评价别人代表作打分的再打分 )的情况,设计相应的算法,给出每个科研人员的科研绩效。 通过四种分数重建科研人员心智的实现原理,参照类比 CT 工作原理,用图 2 来说明,从图中可以看出,对心智进行投影重建比 CT 复杂多了,所以对算法和数据的积累都有很高的要求。” 图 2. 四种评价分数的 CT 类比投影图 笔者问:“通过 CT 的类比图示说明,我基本明白了“ 基于区块链的科研绩效评价系统 ”的工作原理,但这个系统的实施路线图是如何展开的呢?” 四维永道答:“系统的展开实施大体分为四个阶段: 1. 原始数据积累阶段:最初发起“基于区块链的科研绩效评价系统”的建设者们很有智慧,他们首先基于第三代区块链技术建设了一个初步的系统,然后通过游说,说服了几个省的高校工委的书记们,选择了几个条件合适的高校作为试点,具体操作如下:试点高校教师通过本校区块链节点进入系统,完成代表作发布、对他人代表作打分、对他人对自己代表作打分的再打分,按照规定数量完成打分的教师,其年度科研绩效的基础部分即视为合格,足额发放,科研奖励性绩效的评价则延续已有的方案执行,但是没有完成区块链打分的教师,不能发放科研奖励性绩效; 2. 心智评价算法初步应用阶段:当区块链打分数据积累到一定数量时,向全社会公开招募算法开发者,经过筛选合格的团队,可以发放证书进入区块链系统,访问区块链的打分数据,开发完善心智评价算法;高校工委组织专家定期测评各开发团队的评价算法,通过评审的算法,在系统上以智能合约的形式发布,各高校根据自己的情况,自由选择多个算法(被选中的算法,通过智能合约给开发团队付费),对本校教师的科研进行评价,每种评价的结果反馈给每个教师,由教师对每种算法打分评价(教师多数会选择对自己有利的算法),学校汇总教师对评价算法的打分情况,按照分数的高低排列,最终选择本校本年度的执行评价算法(通过教师投票选择评价算法,可以最大限度减少分歧阻力),最终执行算法不能固定,必须每年投票决定; 3. 系统的推广阶段:经过前两个阶段的不断积累完善,系统向更多的高校推广,并且对大企业、专业研究机构开放,比如:华为、腾讯、阿里、百度和中科院系统,同时更多的算法评价团队进入系统参与各具特色的评价算法开发;科研的公平、公正、公开和诚信的风气开始初步建立; 4. 系统的完善阶段:更多的机构进入系统,形成了一个生机勃勃、良性发展的超级生态系统,比如:( 1 )央行的数字货币在系统里得到充分测试和应用,所有数字产权交易都是通过数字货币完成;( 2 )国家基金的选题、评审和结题都是在系统内完成;( 3 )一些工程技术类的研发性项目的招投标和验收也在系统内完成;( 4 )几乎在所有科学技术领域都出现了许多超级研发团队,获得了高额的投资,产生了强者恒强的现象;( 5 )系统自然涌现出公平、高效的知识产权纠纷仲裁机制。 之后,系统更名为“ 基于区块链的心智评价系统 ”” 笔者问:“通过前面的讲述,我基本明白了“基于区块链的心智评价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实施过程,但是为什么系统最后的名字叫做“ 求败者联盟 ”呢?” 四维永道答:“ 随着系统的不断完善和扩展,出现了许多最初开发者们所没有意料到的情况: ( 1 )现存的大量科研管理机构职能基本被系统取代了; ( 2 )科研论文期刊、杂志,甚至专利机构的作用也基本被系统取代了; ( 3 )大量的论文和其他数字技术使用中文首发在系统,英文表述的比例日趋下降; ( 4 )通过邀请和背书机制,系统向全世界扩展,系统成为了世界科研合作、成果展示和交易的平台; ( 5 )出现了许多以系统为生的多种新业态,比如提供评价打分作弊服务和专业打击作弊的算法服务,二者相互竞争,促进系统不断升级完善; ( 6 )知识产权仲裁公正、高效,每次仲裁由系统随机选择相关行业的“独孤求败者”组成仲裁庭进行判决; 当然,最重要的一个现象,是系统自发产生了一批各个领域杰出的代表人物,他们具有如下的特质: ( 1 )具有公认的超一流专业素养和成果; ( 2 )具有公认的学术品格和超凡的人格魅力; ( 3 )已经财富自由,其科学研究的目的不再是追求财富积累; ( 4 )已经精神自由,有良好的精神生活环境(比如美满的家庭、富足的精神生活); ( 5 )对未知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深刻的孤独感,促使他们有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和殉道者的心态,其最高的追求是求得灵魂的大自在; 人们把具有以上特质的人称之为“独孤求败者”,他们处在行业的塔尖,强烈的孤独感,促使他们希望发现和培养超过他们的人才。 正是一大批“独孤求败者”在各个领域的出现,科研生态全面进入了公平、公正、公开和廉洁高效的时代,他们给系统注入了灵魂,指明了系统的发展进化方向,整个人类社会的科学研究群体仿佛是一个巨大的生命体,人类的创新能力有了指数级的提升,从而进入一个全新的创新驱动发展的时代。 最后,用现代复杂系统科学的术语来给你做一个类比总结:单个的人类个体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系统,这个系统有两个特殊的“虚拟层结构”,一个是 DNA 基因,负责细胞的新旧更新和个体的繁殖,另一个是大脑,负责产生自我意识和无尽的想象力,给个体注入灵魂;“基于区块链的心智评价系统”好比是 DNA 基因,负责科研生态整体的日常新旧更替,而“求败者”群体,则是科研生态整体的大脑,负责产生科研共同体的整体自我意识和无尽的想象力,给这个巨大的科研共同体注入灵魂,为系统源源不断提供负熵,使系统向更高维度有序进化,从根本上杜绝了所谓“一流人才用二流,二流用三流,三流用下流”的传统管理系统腐化堕落的发展宿命。 有鉴于此,人们把系统最终命名为“ 求败者联盟 ”。” ******************************************************************************** 注释 第三代区块链技术的说明: n 区块链作为一种由多种技术创新组合诞生的新技术,主要涵盖密码学,网络传输协议,分布式存储等技术概念。主要概念包括:(1)交易: 区块链数据存储的基本单位;(2)区块:区块链数据存储的主要单位;(3)节点:构建分布式区块链网络的基本单位;(4)共识算法:对交易达成共识的算法逻辑或机制;(5)记账权:添加区块链账本记录的权利;(6)智能合约:基于区块链共识的逻辑代码。 n 第三代区块链实现模型 注释 两种评价打分表的说明: 附注:原创图文, 转载请予以标注。
个人分类: 求败者联盟——心智评价系统|2192 次阅读|0 个评论
如是我闻皆于梦中11. 求败者联盟——心智评价系统(5)
dhlyd300 2020-6-23 20:02
笔者问:“通过前面的讲述,我基本明白了“基于区块链的心智评价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实施过程,但是为什么系统最后的名字叫做“ 求败者联盟 ”呢?” 四维永道答:“ 随着系统的不断完善和扩展,出现了许多最初开发者们所没有意料到的情况: ( 1 )现存的大量科研管理机构职能基本被系统取代了; ( 2 )科研论文期刊、杂志,甚至专利机构的作用也基本被系统取代了; ( 3 )大量的论文和其他数字技术使用中文首发在系统,英文表述的比例日趋下降; ( 4 )通过邀请和背书机制,系统向全世界扩展,系统成为了世界科研合作、成果展示和交易的平台; ( 5 )出现了许多以系统为生的多种新业态,比如提供评价打分作弊服务和专业打击作弊的算法服务,二者相互竞争,促进系统不断升级完善; ( 6 )知识产权仲裁公正、高效,每次仲裁由系统随机选择相关行业的“独孤求败者”组成仲裁庭进行判决; 当然,最重要的一个现象,是系统自发产生了一批各个领域杰出的代表人物,他们具有如下的特质: ( 1 )具有公认的超一流专业素养和成果; ( 2 )具有公认的学术品格和超凡的人格魅力; ( 3 )已经财富自由,其科学研究的目的不再是追求财富积累; ( 4 )已经精神自由,有良好的精神生活环境(比如美满的家庭、富足的精神生活); ( 5 )对未知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深刻的孤独感,促使他们有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和殉道者的心态,其最高的追求是求得灵魂的大自在; 人们把具有以上特质的人称之为“独孤求败者”,他们处在行业的塔尖,强烈的孤独感,促使他们希望发现和培养超过他们的人才。 正是一大批“独孤求败者”在各个领域的出现,科研生态全面进入了公平、公正、公开和廉洁高效的时代,他们给系统注入了灵魂,指明了系统的发展进化方向,整个人类社会的科学研究群体仿佛是一个巨大的生命体,人类的创新能力有了指数级的提升,从而进入一个全新的创新驱动发展的时代。 最后,用现代复杂系统科学的术语来给你做一个类比总结:单个的人类个体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系统,这个系统有两个特殊的“虚拟层结构”,一个是 DNA 基因,负责细胞的新旧更新和个体的繁殖,另一个是大脑,负责产生自我意识和无尽的想象力,给个体注入灵魂;“基于区块链的心智评价系统”好比是 DNA 基因,负责科研生态整体的日常新旧更替,而“求败者”群体,则是科研生态整体的大脑,负责产生科研共同体的整体自我意识和无尽的想象力,给这个巨大的科研共同体注入灵魂,为系统源源不断提供负熵,使系统向更高维度有序进化,从根本上杜绝了所谓“一流人才用二流,二流用三流,三流用下流”的传统管理系统腐化堕落的发展宿命。 有鉴于此,人们把系统最终命名为“ 求败者联盟 ”。” 附注:原创图文, 转载请予以标注。
个人分类: 求败者联盟——心智评价系统|2024 次阅读|0 个评论
如是我闻皆于梦中10. 求败者联盟——心智评价系统(4)
dhlyd300 2020-6-23 20:01
笔者问:“通过 CT 的类比图示说明,我基本明白了“ 基于区块链的科研绩效评价系统 ”的工作原理,但这个系统的实施路线图是如何展开的呢?” 四维永道答:“系统的展开实施大体分为四个阶段: 1. 原始数据积累阶段:最初发起“基于区块链的科研绩效评价系统”的建设者们很有智慧,他们首先基于第三代区块链技术建设了一个初步的系统,然后通过游说,说服了几个省的高校工委的书记们,选择了几个条件合适的高校作为试点,具体操作如下:试点高校教师通过本校区块链节点进入系统,完成代表作发布、对他人代表作打分、对他人对自己代表作打分的再打分,按照规定数量完成打分的教师,其年度科研绩效的基础部分即视为合格,足额发放,科研奖励性绩效的评价则延续已有的方案执行,但是没有完成区块链打分的教师,不能发放科研奖励性绩效; 2. 心智评价算法初步应用阶段:当区块链打分数据积累到一定数量时,向全社会公开招募算法开发者,经过筛选合格的团队,可以发放证书进入区块链系统,访问区块链的打分数据,开发完善心智评价算法;高校工委组织专家定期测评各开发团队的评价算法,通过评审的算法,在系统上以智能合约的形式发布,各高校根据自己的情况,自由选择多个算法(被选中的算法,通过智能合约给开发团队付费),对本校教师的科研进行评价,每种评价的结果反馈给每个教师,由教师对每种算法打分评价(教师多数会选择对自己有利的算法),学校汇总教师对评价算法的打分情况,按照分数的高低排列,最终选择本校本年度的执行评价算法(通过教师投票选择评价算法,可以最大限度减少分歧阻力),最终执行算法不能固定,必须每年投票决定; 3. 系统的推广阶段:经过前两个阶段的不断积累完善,系统向更多的高校推广,并且对大企业、专业研究机构开放,比如:华为、腾讯、阿里、百度和中科院系统,同时更多的算法评价团队进入系统参与各具特色的评价算法开发;科研的公平、公正、公开和诚信的风气开始初步建立; 4. 系统的完善阶段:更多的机构进入系统,形成了一个生机勃勃、良性发展的超级生态系统,比如:( 1 )央行的数字货币在系统里得到充分测试和应用,所有数字产权交易都是通过数字货币完成;( 2 )国家基金的选题、评审和结题都是在系统内完成;( 3 )一些工程技术类的研发性项目的招投标和验收也在系统内完成;( 4 )几乎在所有科学技术领域都出现了许多超级研发团队,获得了高额的投资,产生了强者恒强的现象;( 5 )系统自然涌现出公平、高效的知识产权纠纷仲裁机制。 之后,系统更名为“ 基于区块链的心智评价系统 ”” 附注:原创图文, 转载请予以标注。
个人分类: 求败者联盟——心智评价系统|1949 次阅读|0 个评论
如是我闻皆于梦中9. 求败者联盟——心智评价系统(3)
dhlyd300 2020-6-23 20:00
笔者问:“这个“基于区块链的科研绩效评价系统”是如何开启解决科研评价问题之门的呢?” 四维永道答:“ 2020 年中国最高层发布了所谓的“揭榜选帅”政策后,刺激了一批人,他们决定开发一套全新的系统,从根本上实现人类心智的客观、公正和高效评价,从而彻底解决科研绩效的评价问题。 经过反复的研究和讨论,他们决定创建一套类似 CT 原理的系统,来评价科研绩效,其工作过程如下:首先,利用第三代区块链技术 (联盟链技术: Hyperledger Fabric )创建一个超级账本区块链系统,每个高校和研究机构作为一个节点接入区块链,而高校和研究机构的科研人员个体作为用户,通过各自单位的节点进入区块链系统,利用智能合约( Channel Code 或者叫做通道链码)进行 三种交互 : 1 )发布自己的代表作品(自己的文章、专利,如果没有自己的代表作品,也可以发表自己认为最有水平的他人文章、专利的评价综述,总数不能超过 N 篇); 2 )对他人发表的代表作品进行评价打分 (数量不限); 3) 对别人评价自己代表作的打分评价再评价打分(要求对最开始的 M 个评价必须在规定时间内给出评价打分,超过 M 的评价可以自行决定是否亲自给予评价打分,还是由系统给出一个默认的回应分数);最后,各高校和研究机构根据每个科研人员的 四种分数 ( 自己给别人代表作的评价打分、自己打给别人评价自己代表作打分的再打分、别人给自己代表作的评价打分、别人给自己评价别人代表作打分的再打分 )的情况,设计相应的算法,给出每个科研人员的科研绩效。 通过四种分数重建科研人员心智的实现原理,参照类比 CT 工作原理,用图 2 来说明,从图中可以看出,对心智进行投影重建比 CT 复杂多了,所以对算法和数据的积累都有很高的要求。” 图 2. 四种评价分数的 CT 类比投影图 注释 第三代区块链技术的说明: n 区块链作为一种由多种技术创新组合诞生的新技术,主要涵盖密码学,网络传输协议,分布式存储等技术概念。主要概念包括:(1)交易: 区块链数据存储的基本单位;(2)区块:区块链数据存储的主要单位;(3)节点:构建分布式区块链网络的基本单位;(4)共识算法:对交易达成共识的算法逻辑或机制;(5)记账权:添加区块链账本记录的权利;(6)智能合约:基于区块链共识的逻辑代码。 n 第三代区块链实现模型 注释 两种评价打分表的说明: 附注:原创图文, 转载请予以标注。
个人分类: 求败者联盟——心智评价系统|2320 次阅读|0 个评论
如是我闻皆于梦中8. 求败者联盟——心智评价系统(2)
dhlyd300 2020-6-23 19:56
笔者问:“ 求败者联盟是一个什么东西?为何能解决如此困难的问题?” 四维永道答:“求败者联盟名字的由来本身就是科研评价系统不断完善的产物,要理解这个系统的工作原理,需要通过一个类比来说明,很多人都有医院做 CT 检查的经验,这里就用 CT 来做类比说明。 CT ( Computer Tomography 计算层析成像)的工作原理如图 1 所示,其数学基础是 Radon 变换,本质上是利用对同一个对象的多个不同角度的低维投影信息获取高维信息。其核心构成包括: 1 )能够穿透检测对象的投影射线源(对象的不同内部组织必须对射线有不同的吸收率); 2 )探测穿过对象射线的传感器阵列; 3 )旋转机构(通过旋转对象或者射线源 - 传感器,获取对象不同角度的投影信息); 4 )算法程序(根据 Radon 变换建立数学模型,设计算法,把算法编制为计算机程序,计算传感器阵列数据重构对象)。根据 Radon 变换的数学原理,只要投影变化的角度足够小,投影数据足够多,就可以实现任意精度的目标对象重构。 图 1. CT 工作原理图 ( 利用多个一维投影数据重构一个二维对象 ) 与 CT 原理一样,对人的心智评价,也需要投影射线源、探测传感器、旋转机构和重构算法。事实上这套人类心智评价系统,最开始的名字并不是“求败者联盟”,而是叫做“ 基于区块链的科研绩效评价系统 ”。” 附注:原创图文, 转载请予以标注。
个人分类: 求败者联盟——心智评价系统|2337 次阅读|0 个评论
如是我闻皆于梦中7. 求败者联盟——心智评价系统(1)
dhlyd300 2020-6-23 19:50
笔者问:“ 关于未来,作为一个高校教师,我最为关心的首要问题是: 中国目前的科研评价体系能够在现有社会制度体系下做颠覆性的重构吗?如果可以,这种 重构的原理是什么 ? 过程又是如何展开 的呢 ?” 四维永道答:“科研评价实质是对人的心智的评价,这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而中国社会几千年形成的所谓“血亲政治,人情社会”,对于这个问题的解决尤其困难,以契约精神建构的现代西方科研评价体系,情况比中国好一些,但也是问题丛生,事实上,西方科研评价系统的腐败趋势正在加速。 很多人已经意识并揭示了现有科研评价体系的问题:比如网络上关于“论师娘的优美感”论文的讨论,又比如“钱学森之问”等等,但总的情况是批评揭示问题很多,建设性的方案很少,体制内专家们的一些所谓的改革方案实际上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使问题更加严重。 事情的转折点,其实就发生在 2020 年(中国农历庚子年),中国最高层发布了所谓的“揭榜选帅”政策,这实际上向外界宣示了国家最高决策层已经充分意识到了目前评价体系的严重问题,并且下决心彻底解决这个问题(“揭榜选帅”实际上就是类似过去的“揭皇榜”,意味着“有重疾,太医院的众多国手太医们已经束手无策了,没办法只好向天下遍寻高手,而事实上,这种所谓民间高手,几乎是不存在的,所谓“大贤隐于朝,小贤隐于野”,当前时代下的“贤达们”实际上还是在体系内,只是评价体系把他们都隐藏了”) 2020 年末,有一批人开始建设一个所谓的“ 求败者联盟 ”,正是这个系统的建立和完善,彻底解决了中国科研评价问题。” 附注:原创图文, 转载请予以标注。
个人分类: 求败者联盟——心智评价系统|0 个评论
清华大学雨课堂主讲嘉宾邹晓辉大综合公益课直播回放 第九课 人工智能之魂
geneculture 2020-6-10 18:44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j5411W7DA/ 一键搞定视听回放
个人分类: AI系列|1271 次阅读|1 个评论
融合区块链技术的机构知识库科学数据监护模型研究
terahertz 2020-1-2 10:23
(本文发表于《现代情报》2020年40卷第1期P101-109) 摘要 建设可长期使用和保存的数据监护平台是开展科研数据监护服务的核心环节和关键。 文章针对机构知识库科学数据监护平台存在的数据规范性、可信任度、安全性和隐私问题,利用区块链技术的安全、公正和去中心化等特性,提出融入区块链技术的机构知识库科学数据监护模型。 本模型能够实现机构知识库科学数据监护的基本功能,保障数据存储的安全,提高科学数据共享的效率、利用率和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关键词 :区块链,机构知识库,数据监护,科学数据,数据管理 链接:融合区块链技术的机构知识库科学数据监护模型研究 http://221.8.56.50:90/Jwk_xdqb/CN/abstract/abstract4746.shtml
个人分类: 发表论文|1782 次阅读|0 个评论
仿量子计算机设计免费培训势在必行
accsys 2019-12-16 07:22
区块链在彷量子计算机面前十分脆弱。为避免国外捷足先登,特免费培训那些有志于彷量子计算机设计制造的国内单位或个人。关于彷量子计算机,本人博文有相关论述。有兴趣者可以查看。本次培训初定于一月学校放假前一周。食宿自理。地点在北京。参加者需有CPU设计经验。请先将姓名等信息发往accsys@126.com,回信会通知具体培训时间和地点。 参考资料:自己设计制作CPU与单片机(人民邮电出版社) 姜咏江 2019年12月16日
个人分类: 仿量子计算机|1688 次阅读|0 个评论
区块链的应用场景是多方互不信任但平等记账且人手一本
lennylv 2019-11-13 11:38
区块链的特色“去中心化”和“抗抵赖”实际上是通过数据冗余来解决的:预设所有参与方互不信任(否则中心化效率更高)但是人人平等,所以通过人手保留一本全体参与方(更精确地说 51% )认可的账本,从而达到区块链最迷惑人的特色。 我们来看中新网介绍的“成功应用”: “把全国 491 个城市的公积金中心用区块链连起来,使得这 491 个城市里面的每一个市民,如果要办理公积金的话,非常方便。 如果不用区块链技术,你要么把数据全部集中在一起,要么就是分散在各地。 以前大部分人可能在一个单位工作到退休。现在的年轻人可能一年在杭州,一年又在北京,再半年在上海,因此他每次要办理公积金就很不方便。比如他搬迁到杭州,他要去查之前在北京、上海的公积金,从技术上说,没有区块链以前,杭州的公积金中心要去北京公积金中心调数据,很麻烦。而有了区块链,杭州的公积金中心就能很方便又可信地调到他几年前在北京交的公积金。 491 个公积金中心连起来的系统,这就算是链上,而每个公积金中心管理自己的市民的信息系统,是传统的信息系统。这样通过链上的跟链下的结合起来,就是数据协同。当然除了这个以外,还有好多在金融等其他领域的运用。” 这完全是为用区块链而用区块链的多此一举、误用区块链的故事。我们只要看银行用户的应用场景就可以了:大银行的用户在杭州存钱然后到青海取钱,那是轻而易举的事情。这通过中心化的技术支持的非常好。更加极端的例子是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存取完全打破了地域的限制。 这 491 个公积金中心是互不信任吗?不是!完全是地方保护主义造成的信息孤岛。中心化反倒是最好的解决方案,只要中央的政策而已。就好比省界高速公路收费站的问题,在金融完全电子化的背景下,完全可以取消省界的路卡而同时又保证了各个地方的经济利益。这完全是政策方面的问题,而非技术方面的问题。 区块链的“链”不是为了解决数据共享的问题,而是为了解决数据动态扩展的问题。就上面举的公积金中心的问题,技术上是“不共享”的问题,用“链”绝对不是好的解决方案,中心化存储是自然的高效解决方案。天猫、微信的金融数据不会比公积金中心少吧? 这里还要辨析一个误区:中心化存储和分布式存储。常有误解区块链的分布式记账优于银行的中心化记账。实际上,银行等中心化记账,指的是逻辑上只有中心一本账,但是物理上自然是被“分布”记在多个物理设备上的,甚至重复记录了不止一本的物理账本。就好比富豪把一份遗嘱复制了放在好几个地方一样。 而区块链的所谓分布式记账,则是每个参与方各自拥有一个物理账本!这与传统上的“分布式”技术不是一个概念。所以,更加准确的说法是:区块链实现了参与方独自记账并独立持有账本的方式。这样看来,区块链的应用场景就不再是那么普遍了。
1968 次阅读|0 个评论
一个问题测准你懂多少区块链
Babituo 2019-11-13 10:44
区块链技术最近被热捧,多少出乎技术人的意外。 为方便领导干部努力学习区块链技术,有人甚至推出了《领导干部区块链技术读本》。 一个分布式数据库技术,引起这么大的反响,实属罕见。 领导一起学技术,是好事,各级领导干部在学习完区块链技术之后,到底学懂了多少呢? 我这里提出一个问题来进行测验: 请问,在区块链共识机制中,为什么要设计通过矿工比拼算力来选举记账权? 当然,我在这也帮各位领导问问给你们上课的老师,也请他们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反正,我实在搞不懂,为什么要这么设计,所以想,能回答这么设计的理由的人,必定对区块链技术理解得比较到位了。 或许回答这个问题等价于回答:为什么要通过比拼现代军事五项全能来选举美国总统的选举人? 请高手指教。
个人分类: 信息探索|1959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认知比特币:价值多次元的两面钱
热度 1 liuyu2205 2019-11-7 02:27
认知比特币:价值多次元的两面钱 周剑铭 在通俗化的解释中,比特币及它的组织结构过程 —— 区块链被解释为 “ 去中心化 ” 的分布式 “ 账本 ” ,这只是一种借用现实中的熟知事务进行的类比,由于比特币具有完全不同于现实事务的特殊性,这样的解释反而妨碍了人们对比特币的认识,常常是把支持比特币的区块链作为比特币的基本属性去解释比特币,使人无法真正理解比特币的本质 —— 比特币的价值,如何?为何?因此无论是技术细节上的何种解释或是以熟知事务的类比,都使很多人对比特币的认识不得要领,一头雾水。实际上,比特币在技术上的组织形式和方法与传统货币不同並不是比特币的本质性所在,以此不但不能解释它自身和作为货币的真正本质,反而把比特币和区块链本质的虚拟属性直接作为了比特币的实在性,使无数的热情处在不理解的崇拜和追求中。 全面地看,比特币在形式上是一种虚拟符号,这种虚拟符号与信息的基本单位 “ 比特 ” 相同,但作为比特币的比特信息以特定规格的信息 “ 块 ” 以链式(线性)的自组织过程中产生、存贮和流通,这种区块链式组织方式具有产生、记录、存贮的自身唯一性并同时具有已发生的信息块链记录的匿名式确认、以及可复制并再发生的公共性。 比特币的产生(最大数量 2100 万枚)、存贮、流通是由特定的算法、机器算力和互联网的加密通信等技术的规则(协议)和能力决定的,特定算法的算力和互联网上的通信、存贮的加密技术和能力是比特币和区块链的物理基础,这由物理实在支持的虚拟符号表达确定性成为了比特币的自身使用价值。这样,比特币具有了虚拟性与实在性结合的两面,是虚拟性和实在性的两面钱,但在确定性上是一致的,可以成为一种新的使用价值 —— 一般性等价物,符合作为货币的交换价值的用途,而且符合人们所期望的 “ 去中心化 ” 的 “ 信任 ” (价值)的要求,从而使比特币可以成为一种(虚拟的)现实货币。所有这些性质和关系是作为货币的比特币的本质。 与传统纸币的价值的历史形成和现在由市场及中央银行或国家银行的支持和保证不同,比特币作为货币的交换价值并不直接在市场中产生,而首先是由人们直接以货币身份接受的程度和普遍性所决定的,这实际上是比特币的二次使用价值的交换价值的实现,这种交换价值具有不确定性,因此,作为现实货币的比特币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结合的两面钱。对于作为货币的比特币来说,如何融合这种两面性才是真正的问题。 一旦采用了以比特币作为现实(虚拟)货币,比特币就承接了货币原初和本质的价格 - 价值决定机制(市场调节功能),这种去中心化的优越性,正是很多经济学家一直孜孜追求的目的。 人为什么需要比特币的替代,主要地(技术上的方便和经济性等在此不论)是人们想利用比特币这种虚拟符号形式所具有的自身确定性去替代传统货币的社会机制决定的(欠)稳定性,这里的前提思想就是存在这样一种复杂性替代:传统货币的原生市场的决定性(即黄金的货币价值功能)被人为的机制性(中央银行、国家银行)所僭越。因此现在的比特币替代主要就是因为,人们需要比特币自身本质的虚拟形式的确定性去取代传统货币中人为的机制对货币原生市场机制的僭越,因此历史地看,这是以虚拟符号机制的形式确定性去取代社会机制的(欠)稳定性。我们也可以这样超简化地说:作为货币的比特币的出现就是对一种已有货币机制的替代的再替代。 中本聪发起的 “ 比特币 ” ( Bitcoin )只是由区块链技术支持的 “ 代币 ” 或 “ 通证 ” ( Token )中的一种,已具有作为商品交易支付货币的现实性,这是比特币作为真正货币的使用价值的实现,但目前的比特币交易主要是比特币从业企业的投资融资,即将存量的比特币直接交换传统货币,这实际上是比特币的第三次价值化了,而且其它很多借助区块链技术正在大量产生的代币,大部份都是采用直接发币融资( ICO )的道路,这样就将代币与数字货币和其它数字金融工具直接挂钩,这就造成了代币与传统货币和金融工具的混淆和混乱(从政策层面上看,比特币大体上是作为一种新的金融工具而被勉强按受的),也就会造成与现行货币管理制度的直接冲突。 在理论和认知上,对比特币的性质和功能仍然存在很大的、甚至对立性的分歧;同时,比特币的接受性也被自己进入市场所带来的各种影响所左右,人们暂时无法形成对比特币的本质的理解和普遍性的接受,所有这些问题都需要在对比特币本质的全面认知的基础上才能历史性地解决。 人类社会对虚拟现象的现实可接受性一直是人类自身的秘密,从神话、宗教、到艺术和心理,以及今天的 “ 虚拟现实技术 ” 的各种应用,都是与人自身直接相关的漫长的历史过程,因此今天对比特币的多重价值属性的认知和它所具有的虚拟形式的确定性与现实应用的不确定性的融合性问题及解决,是人类社会文明的历史进程一个具体反映。 注:此文转载于: - 爱思想: http://www.aisixiang.com/data/118860.html - 今日头条: https://www.toutiao.com/a1649324638368775/
个人分类: 周剑铭论中国思想与中西文化系列文章|2440 次阅读|1 个评论
一个区块链上拍卖的案例
outcrop 2019-11-6 23:09
关于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场景,对很多博友来说可能没有近距离的基础和感受。刚好正在关注并参与一场完全在区块链上的进行的拍卖活动。 这次拍卖的数字资产是AENS(Aeternity Naming System)系统的域名,全球范围内任何拥有Aeternity代币的用户都可以发起任何域名的拍卖,发起之后这个拍卖会进入公示期,域名越短,公示期越长;如1-4位域名的公示期长达2个月。任何账号都可以对公示期内的拍卖域名进行加价,加价后拍卖公示期重置。如果新的公示期内没有其他人竞拍,那么这个域名就归最后拍卖赢家拥有。 为了展示完整的拍卖过程,我就注册一个13位长的iousciencenet.chain,公示期为0,可以马上生效。 1、准备注册 2、确认注册 3、注册成功 成功拍得iousciencenet.chain域名后,对这个域名就可以做指向pointer操作;指向钱包地址的话,就可以通过任何能够解析域名的网站来访问钱包,如: https://www.aeknow.org/iousciencenet.chain 而这一切,全部发生在区块链上;拍卖成功之后,所有Aeternity的全节点都记录了拍卖过程的细节。如: iousciencenet.chain成功拍卖的交易hash: https://www.aeknow.org/block/transaction/th_hsvkdSyxyBgQWLthsH5SLW3zZwJ5uZtGAcvkX8SyVkmGH1fPx 已成功拍卖的域名: https://www.aeknow.org/aens/finished 正在拍卖的域名: https://www.aeknow.org/aens 拍卖加价记录示例: https://www.aeknow.org/aens/viewbids/Microsoft.chain 而这一切过程,是透明切无人监督的。这是一个典型的区块链拍卖场景,应该也走在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拍卖系统的最前沿。 拍卖的AENS域名,则是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域名系统,也是值得探讨的另一个应用场景。
个人分类: 计算机应用技术|5027 次阅读|0 个评论
区块链的“去中心化”其实是“多中心化”
lennylv 2019-10-31 10:47
常常听到宣传区块链的特性时,用到了“去中心化”这个词,并且根据解释描述,似乎可以理解为“无中心化”,从而可以突破中心化的垄断云云。其实,这是对区块链的大大误解。 实际上,区块链是通过“多中心化”来“去中心化”:区块链的所有参与者(账本拥有者)都是一个平等的中心,通过一个独有的物理设备,保持一个独立的账本。通过所有中心的一致表决来实现平等。所以,不要轻易理解“去中心”就是“无中心”。 由于通过多中心一致表决来实现平等,所以,如果参与者少了,就不容易实现平等:因为容易控制 51% 而作弊。但是,参与者一旦多,那么,存储成本和访问效率必然是个大问题。
3105 次阅读|0 个评论
两种新型区块链浅析:DAG-based和Sharding-based
threewells14 2019-10-29 22:25
本文假设读者有一定的区块链背景知识。 1. 引言 区块链起源于中本聪在 2008 年发表的比特币白皮书,它介绍了世界上第一个分布式加密货币。由于其核心技术——区块链具有数据持久化、防篡改、防抵赖、可靠性高以及去中心化等特点,在金融、征信、审计等众多重要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引起了国内外业界广泛的重视。 区块链系统由数据层、网络层、共识层、激励层、合约层、应用层组成。其中,数据层包含交易数据和加密技术等;在网络层,区块链采用 P2P 网络模型,消息转发和传播机制也属于网络层的范畴;共识层包含不同区块链系统采用的各种共识机制,大多数区块链系统都采用了基于工作量证明 PoW 共识机制;激励层则决定了系统中货币的发行机制与分配机制;合约层和应用层,可以运行智能合约,支持去中心化应用的开发。 然而目前基于比特币风格的区块链有以下几个显著的缺点: 1 )可伸缩性差 :随着系统中节点数量不断增加,无法提高系统的吞吐率和交易处理速度。 2 )吞吐率低 :比特币系统平均每秒处理的交易数量是 7 笔。 3 )确认延迟高 :由于比特币区块产生速度为 10 分钟,确认延迟至少 10 分钟,而且由于分叉现象,习惯上认为 60 分钟后才可以认为交易已经被确认。 4 )高能耗 :由于 PoW 机制,节点需要通过挖矿来争取记账权,因此会消耗大量的电力资源。据估计,比特币挖矿每年消耗数十 T 瓦时电量,足够一个中型国家的耗电量。 因此,为了使得区块链能满足实际应用需求,必须解决以上问题,尤其需要提高区块链系统的可伸缩性和吞吐率。针对这些问题,近年来涌现出了多种解决方案,其中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基于有向无环图( DAG )的方法,将单链结构变成图结构;另外一种是基于分区( Sharding )的方法,将单链分布存储变成多链并行分布存储。 2. DAG 图型区块链 DAG 图型区块链主要改进了比特币区块链的数据层和共识层,如下图所示。 图 1 DAG 图型区块链与比特币的不同 2.1 系统概述 2013 年 9 月, NXT 社区中有用户提出以 DAG 图作为区块链的底层数据结构以提高系统整体性能,将比特币区块链系统中的链式存储结构改成 DAG 图存储,即区块 DAG , DAG 图中连接粗粒度的区块。 2014 年 12 月出现第一个细粒度区块的图型区块链系统 RaiBlocks 。每笔交易作为单独的存储单元,或者说,一个图区块中,只包含一笔交易。 Byteball 是另一个细粒度区块的分布式账本系统,它通过最短路径最优父节点算法,选出一条全网共识的主链。 DAGCoin 虽然提出较早,但是后并没有代码实现,直到来 Byteball 出现。它在 Byteball 的基础上进行修改,让每一笔交易都直接参与维护全网的交易顺序。这样,图型区块链进一步演变成了完全抛弃比特币区块链的一种解决方案,当交易发起后,直接广播全网,无需打包区块,提高了处理速度。 2016 年 7 月推出了 IOTA 系统, IOTA 里既没有区块,也没有挖矿和矿工,这就代表没有交易费,提高了整个网络的吞吐量。另一个备受关注的图型区块链系统是 Nano (由 Raiblocks 更名而来),采用了一个用户一条链的方式,只记录自己的交易,也只有自己可以修改记录,不与其它帐户共享数据,从而使所有的交易都可以并行执行,能提供秒级的交易确认速度和无限可伸缩性。 2.2 系统模型 DAG 图型区块链沿用比特币区块链的 P2P 网络结构来组织全网节点, P2P 网络的特点是网络中的每个节点都是对等的地位且互相连接,不存在类似于 C/S 架构中的中心化服务器,不存在特殊层级的节点,这保证了区块链系统的自治性、开放性和公平性,每个节点都承担着验证数据区块、保存数据区块、转发消息等功能。 比特币区块链上,新发布的区块会加入到原先的最长链之上,并且以所有节点都认为最长的链为准,依次无限延伸。而 DAG 中,一个网络节点要发起一笔新的交易时,需要在网络中找 2 笔(或更多)其他交易去验证,并且将自己新发起的交易指向这两笔交易,整个网络就是这样一点一点扩大出去的。正因为这样的设计,整个网络中验证交易的责任从传统的矿工转移到了网络的每个节点上,这样的设计促使网络中每一个节点都积极的参与验证其它交易。 2.3 数据结构 比特币区块链将粒度较大的区块连接在一起,形成不可篡改的链条,而 DAG 图区块链采用了以每笔交易为基本存储单位和处理单位,相当于细粒度的区块。在执行过程中,由每笔交易对它之前的两笔或以上交易进行验证。如图 2 所示, DAG 区块链中每个节点只保存一笔交易和该节点验证过的节点哈希值,节点 U1 被 U2a 和 U2b 两个节点所验证,节点 U2a 被节点 U3a 、 U3b 和 U5a 所验证。 图 2 DAG 区块链的数据结构 当用户向区块链中添加数据时,它创建一个新的存储单元并将其广播给其他节点,每个单元中必须包含一个或多个先前单元的哈希值,与本单元直接相连的单元称之为父单元,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得各单元之间有序,如果尝试修改其中一个单元,必须改变它所有的子孙单元,如此就保证了数据的防篡改性。如果沿着父子链的历史单元前进,当同一个单元被多个后来的单元引用时,会观察到很多分叉,当同一个单元引用多个较早单元时,就会出现融合。最终形成一个有向无环图 DAG 结构。 2.4 共识机制 DAG 图型区块链采用的共识机制分为 PoS 、 Witness 、 DPoS 、 Tangle 几种,下面分别介绍。 2.4.1 基于权益证明 (PoS) 最初由 PeerCoin 区块链系统所采用,该方法与要求证明人执行一定量的计算工作不同,权益证明要求证明人提供一定数量加密货币所有权即可,权益证明机制根据每个节点拥有代币的比例和时间,等比例地降低节点的挖矿难度,从而加快了寻找随机数的速度。这种共识机制可以缩短达成共识所需的时间,但本质上仍然需要网络中的节点进行挖矿运算。值得一提的是,以太坊目前虽然采用 PoW 共识机制,但是其创始人 Buterin 提出,以太坊会经过一个过渡期 PoW+PoS ( Casper 协议),然后转变共识机制为 PoS ,目的是为了提高网络效率。由此可见, PoS 相比于 PoW 更适合实际应用。 2.4.2 见证人机制 (Witness) Byteball 区块链中提出的共识机制,它根据规则选取主链从而决定交易的全局顺序,见证人( Witeness )是系统中长期实名并且声誉比较高的组织或者个人,他们参与系统维护,并自愿频繁发起交易单元的节点,对于消极工作甚至作弊的见证人,可以经过用户投票更换。在 Byteball 中,从任何一个顶端单元出发到达创世单元的最优路径称为候选主链( Candidate Mainchain )。最优路径通过选择最优父单元产生,全部节点运行一致的选取最优父单元算法,递归的选取出主链。如图 3 描述了稳定主链和稳定点的形成。 图 3 稳定主链和稳定点的形成 最优父单元选取策略需满足的 3 个条件: 条件 1. 在选择最优父单元时,见证级别最高的父单元为最优父单元; 条件 2. 如果见证级别相同,则单元级别最低的作为最优父单元; 条件 3. 如果见证级别和单元级别都相同,则选择单元哈希值( base64 编码)更小的作为最优父单元。 其中,单元级别是由当前单元出发至创世单元的最长路径长度定义为单元级别,见证级别是从当前单元的最优父单元开始沿主链回溯,并对路径中不同见证人进行计数(相同见证人只计数 1 次),当遇到的见证人数足够多时(超过大多数的已知见证人,以当前单元的见证人列表为准)停止回溯;然后计算停止位置的单元级别,将其称作当前单元的见证级别。 不同的候选主链会在某个单元位置交叉(最差的情况是在创世单元交叉),该交叉点称为稳定点( Stable Point )。对于所有候选主链,从稳定点到创世单元的路径完全相同,该路径称为稳定主链( Stable Mainchain ),如图 3 所示。稳定主链是一条确定的路径,根据这条路径,与之相关的所有单元均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排序,其序号称为主链序号( MCI, Main Chain Index )。创世单元的 MCI 为 0 ,依次加 1 直到链尾。对于不在主链上的单元,其 MCI 等于主链上最先包含(直接或者间接)该单元的那个单元的 MCI 。 MCI 代表了从主链视角来看单元在 DAG 中的总序,总序使得全网达成共识。 DagCoin 是建立在 Byteball 上层的全新区块链,因此它的共识机制和 Byteball 相同。 2.4.3 基于代理权益证明 (DPoS) 该方法是基于权益证明的改进, Nano 项目采用了 DPoS 共识机制, DPoS 的方法由 EOS 系统创始人提出,即每位持币人都有权投票选出代理节点,持币量少的人也能参与投票。在 Nano 中每个节点基于持有的 XRB ( Nano 中的流通货币)数量来选取代表,拥有的 XRB 越高,所选的代表权重就越高,最终全网会产生若干个权重较高的代表来验证交易,维护网络运行。为了使一笔交易生效,节点必须发送交易到验证器节点,即,所选取的高权重代表,该节点验证交易,然后将其广播到与其连接的其他验证器节点。每个后续验证器节点都会执行相同的验证和传递过程,直到交易传遍整个网络。 2.4.4 缠结( Tangle ) Tangle 是 IOTA 系统采用的共识机制,是一个有向无环图( DAG )数据结构。随着越来越多的交易被添加到缠结中,一个“权重”被添加到附属的祖先交易中。当交易有足够的权重时,交易将显示“确认”状态。理论上,如果整个网络中有足够的交易流,这个确认过程可以在快到几秒钟内完成。该共识机制的创新之处在于不再采用网络中的一个子集(如矿工)去专门负责维护共识,而是全网所有的参与者都进行网络交易的验证工作。 IOTA 中共识机制与交易过程是一体的,它是其内生的组成部分,可以使 IOTA 系统在没有任何交易费用的情况下进行扩展。 2.5 小结 表 1 总结了几个比特币区块链和 DAG 图型区块链出现的年份( Year )、数据结构( Data Structure )、体系结构( Architecture )、共识机制( Consensus )、项目状态( Project Status )、开源情况( Open Source )几个方面的情况。在数据结构上比特币区块链将多笔交易打包进区块,区块之间形成稳定的链条,而 Byteball 、 Dagcoin 、 Nano 和 IOTA 区块链中,每笔交易以及父母单元的哈希值构成一个基本单元,各单元之间通过哈希值紧密连接,从而形成一个有向无环图,其中 NXT 较为特殊,它将仍然以粗粒度的区块作为基本单位,只是不再是一个区块连接一个区块,而是一个区块连接若干个区块。在体系结构上,列举的区块链均采用 P2P 网络结构。在共识机制上,比特币采用 PoW 共识机制,而以太坊采用 PoW+PoS 混合的 Casper 共识机制, DAG 图型区块链中, NXT 采用了 PoS 共识机制, Dagcoin 系统是基于 Byteball 的源码修改而来,所以也暂时采用和 Byteball 相同的 Witness 共识机制。目前,表 1 中的各个项目都已经通过各种方式发行货币,开始流通,属于在生产环境下的系统,大多数已经开源,但 Dagcoin 仍然没有开放源码,而 IOTA 只是开放了部分源码,对系统中的协调器部分代码闭源,因此导致其公平性备受争议。 表 1 DAG 与传统区块链的对比 3. 分区(Sharding)型区块链 分区型区块链主要在系统模型和共识层对区块链进行了改进,每个区块中的数据结构几乎和比特币相同,因此,可以参考比特币的数据结构。 3.1 系统概述 数据库中拓展存储容量的一个有效方法是采用分片技术,其目的是将庞大的数据集划分成多个子数据集,分别存储在不同的节点上,使得不同节点上的交易可以被并行处理。对于区块链系统,分区机制通过将全网节点划分成不同的集合,划分系统的通信资源、计算资源、存储资源,使每个集合独立并行地运行,从而提高区块链系统的吞吐率和可伸缩性。 目前,已经提出许多基于分区的区块链的解决方案,最初提出将分区技术应用于公有链的是 Elastico 系统, Elastico 系统将区块链网络划分成了多个组,每个组处理互不相交的交易数据,在每个组中,独立运行 PBFT 共识机制 , 然而 PBFT 协议需要极高的网络带宽,且对于可任意加入的公有链系统来说,容易遭受女巫攻击( Sybil attack )。因此, Elastico 系统设计了基于 PoW 的准入机制,防止女巫攻击。分区的方法虽然提高了吞吐率和可伸缩性,但是它没有解决跨区域的交易产生的事务原子性问题。 在此基础上,又提出了 Zilliqa 系统和 OmniLedger 系统。它们在事务的原子性问题上,对 Elastico 系统进行了改进,其中, OmniLedger 系统在跨区交易过程中,加入了两段封锁提交协议,保证了事务的跨区事务的原子性,并使用了称为 ByzCoinX 的共识机制,它是由 ByzCoin 改进而 来。随后 RapidChain 系统被提出,它将 PBFT 与纠错偏码( erasure-code )相结合,减少了 PBFT 带来的巨大通信量,但是它对网络带宽仍有较高的要求。 Monoxide 是一种在继续沿用 PoW 共识机制的分区方案,它提出了诸葛连弩挖矿( Chu-ko-nu mining )算法解决了 PoW 共识机制在分区后算力被稀释,从而导致对单区域恶意攻击难度降低的问题,也通过最终一致性原则解决了跨区域交易的事务原子性问题。 分区型区块链在数据层几乎和比特币相同,但是它改变了网络结构,采用了多层的 P2P 网络,并且消息转发的方法也进行了优化。部分分区型区块链在共识层采用 PBFT 类型的共识机制,而 Monoxide 在解决了算力稀释问题的情况下,仍然采用了 PoW 共识机制。 图 4 由 8 个节点构成的分区型区块链 3.2 系统模型 区块链是一种线性的单链结构,单链结构并发度低。分区的方法将全网的节点分成了若干个组,每个分组相当于一个相对独立的区块链系统,每个组中有若干个节点。所有的区块数据也被划分到多个组中,每一组只保存和本分组相关联的区块数据,但是这些数据组合起来仍然是一个完整的账本数据,尽管物理上是分区存储多个小组中的多条链在逻辑上组成了全局链。如果全网包含 n 个分组,区块数据被分成 n 份,分别保存在各组中,全网所有节点的存储开销缩小为原来的 1/n 。同时,在需要处理的交易数量一定的情况下,由于每组可以分别处理交易,使得系统吞吐量变为原来的 n ,在不考虑跨区域交易的情况下,通信量也会随着分组而减少为原来的 1/n ,系统的伸缩性也得到了提升,因为随着分组的增多,系统整体处理能也会呈线性增长。 如图 4 ,在一个由 8 节点组成的网络中,每 4 个节点组成一个分组,各组内组成了 P2P 网络,各组之间也可以互相通信,这样组成了一个两层的 P2P 网络。一个完整的区块链数据被分割到 2 份,每个分组中保存其中的一部分。而各个分组内的 P2P 网络节点保存着相同的数据,因此构成了一个可以并行处理交易数据并产生区块的系统。 3.3 数据结构 分区型区块链的各个分组中包含了多个并行延长的区块链,它们的区块结构和比特币区块链类似 , 如图 5 ,分区区块链和比特币区块链都是由一系列包含了交易信息的区块组成,它的基本组成单元我们称之为区块。每个区块分为区块头和区块体两部分,区块头包含了版本号、父区块哈希值、时间戳、难度值、随机数和默克尔树根等信息,区块体包含了所有具体交易信息,这些信息经过默克尔树生成过程,最终生成树根保存在区块头中。如上所述,区块头中包含了前一个区块的哈希值,子区块又会包含它的哈希值,这样就形成了一条联系紧密的链条,其中某个部分修改,就要修改之后的所有区块。特例是区块链中的首个区块叫做创世区块( genesis block ),它没有父区块。 图 5 分区区块链的数据结构 3.4 共识机制 分区区块链的共识过程发生在每个小组内部,在每组中并行地运行着共识协议,处理并存储交易信息。部分分区型区块链系统之所以不使用 PoW 共识机制,是因为分区带来算力稀释问题导致单区域对攻击难度降低,所以采用了 PBFT 协议,它可以避免基于算力的恶意攻击,但是 PBFT 会伴随着巨大的通信开销,同时也面临着女巫攻击的风险,通常这些系统提高了准入系统的要求,使得其成为系统内节点的难度大大提高,从而避免女巫攻击。 Elastico 采用了 PBFT 共识机制, OmniLedger 采用的是 ByzCoinX 共识机制,而 RapidChain 采用了改进的 PBFT 协议, Monoxide 则采用了 PoW 共识机制,因为它通过诸葛连弩挖矿( Chu-ko-nu mining )算法解决了 PoW 共识机制在分区后算力被稀释问题,使得攻击单个分区和攻击整个系统一样困难。 3.4.1 实用拜占庭协议 PBFT 及其改进协议 实用拜占庭协议 PBFT 共识协议每一轮共包括 3 个阶段:预准备阶段、准备阶段和确认阶段。在准备阶段,由主节点发布包含待验证记录的预准备消息。接受到预准备消息后,每一个节点进入准备阶段,主节点向所有节点发送包含待验证记录的准备消息,每一个节点验证其正确性,将正确记录保存下来并发送给其他节点。直到某一个节点接收到 2f 个不同节点发送的与准备阶段接收的记录一致的正确记录,则该节点向其他节点广播确认消息,系统进入确认阶段。在确认阶段,直到每个诚实节点接收到 2f+1 个确认消息,协议终止,各节点对该记录达成共识。 Elastico 系统采用了 PBFT 共识机制。 OmniLedger 系统中的 ByzCoinX 共识机制实际上是对 PBFT 的修改,但是相对减少了协议的通信开销。 OmniLedger 区块链由一条身份链和多条子链构成,它使用了一个随机分配协议将所有的验证器(全节点)分配到不同的子链中。在每个子链中仍使用 PBFT 共识算法达成一致性。而在 RapidChain 中延续了 PBFT 共识协议,但是它通过被称之为 Gossip-IDA 的消息传递协议减少了通信带来的巨大开销。它将每一个即将传播出的消息分割成若干个块,在网络中传播消息的碎片而不是整个消息从而减少了通信量,各个节点通过接收到的消息通过纠错偏码的方法组合成原消息。 3.4.2 诸葛连弩挖矿算法( Chu-ko-nu ) 比特币等大多数区块链系统都采用 PoW 共识机制, PoW 最初用来应对服务与资源滥用、或是拒绝服务攻击等。在比特币中,必须选择一个节点来记录一段时间内的交易信息。最简单的办法是随机选择,但是这种方法极易受到攻击而失效。另外的办法是提高成为记账人的条件,即工作量证明。 诸葛连弩挖矿算法是对基于工作量证明机制算法的改进, PoW 算法矿工节点经过算力竞争,由胜出者产生全系统中唯一的下一个区块,它的安全风险在于当恶意节点掌握全网算力一半以上时,可以逆转已经发生的交易造成双 (double spending) 问题,由于这样的算力很难达成,这种攻击难以实现。在分区后,总体的挖矿算力被划分到不同的分组中,会导致攻击单个区域只需要达到该区域的算力的一半即可,所以在分区后仍然使用 PoW 会带来安全隐患。 诸葛连弩挖矿算法允许任何一个分区内矿工在成功解决哈希难题时,同时在多个分区产生多个区块,但是每个分区最多产生一个区块,通过这种方式,使得每个分区内的矿工算力放大,从而达到攻击单个区域和攻击整个系统有着相同量级的算力要求。 3.5 小结 表 2 分区区块链与传统区块链的对比 表 2 总结了几个比特币区块链和分区型区块链出现的年份年份( Year )、数据结构( Data Structure )、体系结构( Architecture )、共识机制( Consensus )、项目状态( Project Status )、开源情况( Open Source )几个方面的情况。在数据结构方面,分区区块链保留了比特币区块链中大部分的数据结构,均以区块为单位组织数据。相比于数据结构,分区区块链变化较大的是体系结构,分区区块链不再是所有的节点组成一个 P2P 网络,而是将多个节点分成若干组,每组中有局部的 P2P 网络,组和组之间又形成一个高层次的 P2P 网络,形成分区 -P2P 的模型。在共识机制方面, Elastico 采用 PBFT 协议,但是该协议面临着巨大通信开销,因此 Zilliqa 共识将 PBFT 与 EC-Schnorr 多重签名结合, Rapidchain 共识将 PBFT 与 ErasureCode 相结合减少了通信量,而 OmniLedger 中的 ByzCoinX 是指每个分组包含了若干验证器节点,分区内通过 PBFT 达成共识后,各验证器节点之间通信,分区之间不再需要运行 PBFT 协议,从而也减少了通信量。特别的, Monoxide 系统采用了 PoW 共识机制,它解决了分区后总算力被稀释导致的 PoW 共识机制的安全性问题。上述的分区系统中,只有 Zilliqa 开始投入运营,并且公开源码,其它的分区区块链均处于实验阶段,且没有公开源码。 4. 总结与展望 表 3 列举了各区块链系统的性能指标,包含区块链类型( Type )、容错性( Fault Tolerance )、是否需要挖矿( Mining )、交易手续费( Transaction Fee )、去中心化( Decentralization )、交易确认延迟( TX Confirm )、吞吐率( Throughput )以及可拓展性( Scalability )。 表 3 各区块链系统的性能对比 在容错性方面,两种传统区块链和 Monoxide 容错率都达到 1/2 ,而采用 PBFT 类共识的分区区块链 Elastico 、 Zilliqa 、 OmniLedger 以及 RapidChain 的容错率和 PBFT 本身的容错率一致,为 1/3 。在挖矿方面,采用了 PoW 类共识的传统区块链以及 Monoxide 需要挖矿,而 DAG 图型区块链 NXT 、 DagCoin 、 Byteball 、 Nano 以及 IOTA 和采用 PBFT 类共识的 Elastico 、 Zilliqa 、 OmniLedger 以及 RapidChain 分区区块链不需要挖矿。在交易手续费方面,两种传统区块链一般需要支付较多的手续费才可以在系统中发起交易, DAG 图型区块链中 NXT 、 Dagcoin 、 Byteball 只需要支付较少的手续费, Nano 、 IOTA 和分区型区块链不需要手续费。在交易确认速度上比特币至少 10 分钟,以太坊约 18s , NXT 约 1 分钟, Dagcoin 约 30s , Byteball 在 1 分钟以上, Nano 在 10s 之内, IOTA 在 60s 之内, Elastico 约 800s , OmniLedger 、 RapidChain 、 Monoxide 分别是 20s 、 8s 和 15 秒。在吞吐率方面,以每秒处理的交易次数为单位( TPS ),比特币达到约 7TPS, 以太坊平均 30TPS , NXT 约 100TPS , Nano 和 Zilliqa 在理论上分别可达 7kTPS 和 1.4kTPS, 而 OmniLedger 、 RapidChain 和 Monoxide 在实验条件下最高可达 6kTPS 、 7kTPS 和 6kTPS 。在去中心化程度上,两种传统区块链、列举的分区区块链、 NXT 以及 Nano 是完全去中心化的,而 DAG 图型区块链 Byteball 和 IOTA 的共识机制中分别存在存在着 “见证人”、“协调器”等中心化的组件,因此并不是完全去中心化。在可拓展性上,两种传统区块链几乎无法实现拓展,而 DAG 图型区块链有较好的可 拓展性,分区区块链在理论上可以随着网络节点和分组数的增加实现线性的无限拓展。安全性方面,传统区块链既有理论上基于算力的容错模型,又经过实际运行,充分证实了其安全可靠,分区区块链经过分区,面临着单分区遭受攻击的风险, DAG 图型区块链中的中心化组件遭受攻击也给系统的安全性带来隐患。 图 6 区块链不可能三角 就目前来看,无论采取哪种区块链的变种结构,都很难同时在去中心化性、扩展性、安全性三个方面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如图6的去中心化需求-扩展性-安全性的不可能三角,每种技术都很难同时在这三方面获得良好的效果。 因此,考虑不同的业务应用对三个性质的要求各不相同,未来可能需要一种能够在不可能三角之间灵活调节的区块链系统,甚至是一种能够自适应调节的区块链系统,以满足各种业务不同的去中心化性、扩展性、和安全性需求。 本文来自东北大学大数据研究组 作者:张长贵,李晓华,张岩峰,聂铁铮,于戈 http://faculty.neu.edu.cn/cc/zhangyf/
个人分类: 区块链|6347 次阅读|0 个评论
闲话区块链、加密数字货币等
热度 3 outcrop 2019-10-28 12:03
在今年6月份Libra预热的时候,写过一篇博文《 区块链加密数字货币可能没有防御战 》;没想到习主席上周就明确提出认真学习发展区块链,今天也出来了权威消息:《 黄奇帆:中国央行或成全球率先推出数字货币的央行 》。国家高层的响应速度很快! 基于区块链(或类似技术)数字人民币出现的话,对内可能对资金的流动做精准的监测、分析和控制;对外则意味着突破地域的局限,让人民币惠及全球每个有电子设备的角落(网络都可以不是刚需)。这也是扎克伯格的梦想。中国目前的移动支付站在世界前沿,但对周边以及全世界的渗透力,仍然有限;区块链加密数字货币技术上目前已经比较成熟,阿里腾讯等公司有天然的技术和应用优势。如何走出去,是接下来需要直面的问题。 无币区块链,则可能集中在企业机构之间以联盟链的形式出现,通过区块链技术,保障数据的可靠、可信、透明和可溯源等特性。 但无论讨论何种区块链技术,是无法绕过比特币(Bitcoin)以及相关的加密数字货币;如同谈飞机绕不开莱特兄弟的飞机。虽然比特币只是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之一,但区块链这个概念本身,直接源于比特币。另外,数字人民币走向全球的话,当下的加密数字货币已经具备很好的国际化构架和受众,作为切入点可能具备事半功倍的效果。当前的加密数字货币与国家的区块链产业,初期以共生共赢的状态存在,可能更利于数字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 最后希望区块链这一项通过计算解决信任问题的好技术,能被切实地用于更多造福人类的场景,而不仅仅是资本的狂欢与收割。
个人分类: 计算机应用技术|3533 次阅读|8 个评论
祝贺央行锚定了数字货币的回归路
caozhengjun 2019-10-7 14:13
一、要闻回顾 日前央行行长易刚在记者会上阐述了央行数字货币的研发计划。 其要点是:( 1 ) 研发中的数字货币只替代一部分现金 。( 2 ) 坚持中心化管理 。( 3 )在现有电子支付基础上演变出来的新技术。( 4 )没有时间表。 二、要闻解读 数字现金 ( e-cash )并不是一个新生概念,早在 1990 年代,就有一些激进的密码学大咖投身进去,设计了框架、算法,投入资金成立了公司。在 2000 年代初,这些公司都 相继失败,脱离了人们的视线。失败的主因是什么?过分迷信于密码技术,忽视了货币的本质和人们的消费习惯。 这些数字现金和人们日常使用的纸币相比,缺点是非常明显的。纸币携带方便,使用方便;数字现金必须存放在磁性介质里,比如 U 盘,需要借助于外来电子设备读取数据,转移数字现金,颇为麻烦。数字现金的安全性也不如纸币安全,浸水后就毁啦,不小心磁化后就蒸发啦。数字现金是肉眼看不见的电子数据,毫无实感,不能用来擦手、点烟,连耍酷的道具都做不了! 数字现金和当时迅速发展起来的电子支付技术相比,唯一好处是 --- 匿名的。电子支付是在后端结算系统的实时帮助下,先把 A 电子账簿里的数额扣除掉,然后再记入 B 的电子账簿,它是一种电子化的 记账系统 ,后端结算系统能够追查出每一笔交易的具体情况。这种记账式的交易系统提高了金融机构的运行效率、监管效率,也增强了个体用户存款的安全性。银行卡的丢失、损坏,不会危及用户的存款安全。无处不在的微信支付、支付宝、银联的闪付都是记账式的,方便快捷,安全高效。 面值型的数字现金是没有出路的 ! 央行坚持中心化管理, 这与依托于区块链的比特币等各种数字货币截然不同,过去各种媒体宣扬的去中心化已经被央行摒弃了。用户在去中心化交易系统中保留的一点点隐私和生活中无意间泄露的隐私比起来,太不成比例啦!坚持去中心化的比特币等数字货币,只是某些人自娱自嗨的炒作标的,割韭菜的道具。下手早溜得快的比特币的伪信徒正在地中海游轮上,看着 K 线喝着美酒啦。 下表列出了银行卡、数字现金、数字货币的一些区别。比特币系统也是记账式的,与密码学上讨论了很多年的数字现金相比,无论是系统的稳定性还是交易的便捷性,比特币都没啥优势可言。比特币信任系统所依托的区块链思想来源于公钥密码学发展初期的公钥链,已经被淘汰了。 借助于区块链来构建人与人之间的信任简直就是笑话! 所幸的是利用区块链收割的对象都是一些自我感觉良好、科技认知敏感的中上阶层,整天忙于插秧割稻的农民兄弟是不会迷信这些术语和概念的,因此它的社会危害还没有各种 P2P 非法集资来得严重。 从专业的角度来看,比特币系统的白皮书都不能算是一篇合格的会议论文。至今那些声称自己是中本聪、澳本聪的人士都是些没有 PhD 的社会闲人。这个系统极可能是某个或某几个热爱网络游戏的中级工程师开发的,当初没有玩客响应,他(他们)自己都没当回事,最初找到的那些比特币 ( 一些特殊的比特串,它们的数字指纹满足一定的格式 ) ,可能早就丢弃了。比特币沉积几年后突然被炒火了,到底是啥原因,或许只有 FBI 能够洞悉这一切。 三、技术聚焦 历经 5 年的研发后,央行坦然承诺数字货币的推出没有时间表,技术也可能依托于现有的电子支付技术,本质上还是记账式的,这对于那些已经被广大用户认可的公司(腾讯、阿里,银联等)无疑是个好消息。 五大行客户的存款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中之重,其重要性绝不亚于三峡大坝,因此央行数字支付技术研究后续的研发可以聚焦于: (1) 硬件设施的自给自足。目前,数据存储设备尚可依赖于国内的一些生产企业,但数据处理设备,尤其是电脑芯片,我国的生产能力明显不足。将来一旦国际环境发生剧烈变化,设备进不来,市民们难道还要排队到营业点去题写存折吗?因此,央行数字技术研究所可以利用自己的超然地位,组织人力物力,集合相关行业的技术精粹,制造出足以应对危机的硬件设施,哪怕只是适合行业的芯片,不是通用的芯片,也是造福于民的大功德! (2) 专有操作系统及软件的自主创新。据说一些网点操作系统用的还是微软的 XP ,数据库用的是前不久宣布关闭中国研发中心的甲骨文公司的 Oracle ,认证算法用的是 RSA , …… (3) 电子支付接口的整合工作。如今有些地方用户需要下载安装多种 app ,以便应付不同消费点的支付要求,这显然是工作整合没到位,监管滞后造成的。 数字货币这样的字眼极易产生误导,易行长的这次解释澄清了许多疑点,央行锚定的技术回归路径是清晰的,与当前各种炒作的数字货币彻底划清了界限,这当然是一件非常值得庆幸的事!
个人分类: 应用密码学|5310 次阅读|0 个评论
为刘锋大作《崛起的超级智能》所写的序(下)——四大关系
lvnaiji 2019-7-9 19:42
吕乃基 书中还涉及到该领域前沿的若干重大关系。 其一,互联网大脑与人工智能的关系。 一部自然史,存在以下一组组关系:宇宙起源和基本粒子生成,恒星演变与各种核素生成,地球(太阳系)演变与生命起源。 上述各个环节中,前者的作用类似于熔炉或舞台,后者则类似于舞台上的演员。舞台与演员,在相互作用中协同演变。 例如,地球(太阳系)是化学进化、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的温床和摇篮;反之,化学进化、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又在地球上留下了自己的印记,进而改变了地球,典型事例就是由还原性大气转变为氧化性大气。 随着自然界的演化,在演员与舞台的关系上,演员的地位与作用愈加凸显,具有越来越大的“能动性”;与此同时,演员与舞台越来越彼此融合,不可分割。 历经跌宕起伏,人工智能强势回归。什么是人工智能的“舞台”或用武之地? 一方面, “在人工智能大规模与互联网结合之前,互联网的大脑还处于半休眠和肢体局部瘫痪的状态,人工智能激活了互联网各个节点和各神经系统,使得互联网作为一个完整的神经系统开始运转起来” 。 演员——人工智能,赋予舞台——互联网,以生命。 另一方面,互联网赋予人工智能以用武之地,或许更确切地说,互联网赋予人工智能之“舞台”以特定的形式——网络,以此协调人工智能各分支的关系 :感官,如视觉、听觉、触觉(值得注意的是,人工智能在有意无意之间无视对于人间美食如此重要的味觉,以及在一定程度上淡化对于所有动物不可或缺的嗅觉,意味着某种不同的进化道路)的关系,由社交网络等形成的群体智能,反射弧所连接的决策与行动,特别是左右脑,也就是人机之间的关系,以及上述所有关系的关系。关于人际关系和人机关系后文还将述及。 其二, 中心还是网络? 表现之一是互联网大脑与区块链的关系。 回顾互联网的“初心”,阿帕网的意图是,“设计一个分散的指挥系统”,这些“分散”的指挥系统彼此间平权。“所有计算机生来都是平等的 ,”此言令人想到“人生而平等。” 人际,以及个人与国家之间是契约关系,计算机之间则由 TCP/IP 互联。 然而作为“脑”,必然有层次,例如条 - 行业,块 - 区域、城市,企业,以及条块结合,进而必然指向、形成、需要一个中心。在互联网的发展中,云计算及其集中化趋势也验证了这一点。区块链则 “对应一种(在进化史上)古老的神经系统试图反抗互联网的神经中枢化趋势”,“区块链也只能作为互联网云计算架构的一种补充而无法成为主流。” “互联网形成了两大类型的应用架构,中心化的B/S架构和无中心的对等网络(P2P)架构”。 在技术上,分散,每一个点都要存储和计算海量的数据,付出能耗,需要自行升级,实际上难以做到;集中,则有信息传输时滞和失真等问题。中心化还伴随着权力的集中和侵犯隐私。 作者认为,对于“中心”这样 “同时具有运动员和裁判员身份的问题等等,将来可以通过商业的方式,政治的方式逐渐解决。” 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在月球背面着陆或许提供一个案例:大部分内容和时间段中心化,包括着陆区域,最后由探测器自主决定着陆地点。 分散与集中,去中心化与中心化,发散与收敛,某种程度上还有上文述及的人工智能与互联网的关系,会是互联网大脑和超级智能未来发展中的某种 “张力”,既是发展的动力,又将影响演化的方向。 “过去装在电脑机箱里的各个单独部件——存储信息的硬盘、处理信息的微型芯片、操控信息的软件——现在已经可以分散在世界各地,通过互联网集成,并供每一个人分享。” 这番话在某种程度上形象地表现了中心化与去中心化的关系:中心,并非固定不变,而是流动变化着的每一个人。 其三,互联网大脑的智商与情商。 作者及其团队提出并测算了包括互联网大脑等在内的一系列智商,开拓了对于认识与实践均有重大价值的领域。笔者以为,由此可以提炼出相应的“规则”,成为作者提出的“十大规则”中的某项新的规则。 实际上书中已经突破“智商”的本来意义,在某种程度上进入“情商”的范畴,例如“ AI 价值智商”中的“价值”。“十大规则”中的 “规则7:挖掘互联网大脑的情感特征将获得超额回报” ,还有“沃民高科建立的沃德社会气象台”等,实际上关系到人的“意向性”。 就人工智能界所区分的强、弱人工智能而言,书中所述大致都是“弱”人工智能,由此最终形成的 “统一的互联网大脑” ,以及“超级智能”,在这样的“叙事”中,作者并没有专门述及“强”人工智能。不过,既然在实际上关系到“意向性”,也就涉及到作者未直接提及的“强人工智能”。 从根本上说,无论是智商还是情商,都是基于人类的水准和需求,这一点在目前阶段合理且可行,问题在于今后。作者认同互联网大脑所拥有的超级智能是一种“涌现”。 互联网大脑的“智商”能一直以人类的智商和情商标准来衡量吗 ?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互联网大脑“左右脑”的关系。 十年来,作者思想的一大飞跃,是将人类的智能,“群体智能”引入互联网大脑。“人”成为互联网大脑新的重要元素, 从外在到内置,从高高在上引领,到人机平等相待。 由此引发两个问题。 其一,“群体智能”中的“群体”是谁? 人,或许只是在基因和生理上属于同“类”,在文化基因和心理上不是同“类”。人类,因“文明的冲突”而在漫长的岁月内耗、争斗不断,乃至你死我活。刘锋看到, “科幻电影中‘天网’、‘矩阵’、‘奥创’与人类的对抗,在现实中归根结底依然是不同人之间的斗争。” 赵汀阳 进一步描绘了这样的图景:假如将来出现两种以上的超级人工智能系统,相当于存在两个上帝,其结果可能非常惨烈,战争的可能性将远大于联合的可能性,类似于两种一神教难以相容。从当今世界的状况来看,这样的预见未必是杞人忧天,无稽之谈。 “群体”还有知识和经济上的贫富差别,“折叠”。能够作为“群体”,有相应的权重,有资格有能力与机器智能互动者是少数人,贫者少有或没有机会成为群体中的一员。如果考虑到基因编辑,这种状况就更为现实。 “群体智能”中的“群体”是谁?这是另一个题目,留给人文社会科学的课题。 刘锋的新作关注的是人类作为整体与互联网大脑的关系。 “一方面将右侧的人类、商业机构、军事机构、政府机构链接起来形成互联网的右大脑-云群体智能,另一方面将左侧的传感器、音频视频监控、机器人、交通、生产、办公、家庭智能设备链接起来形成互联网的左大脑-云机器智能” 。 重要的是,互联网左右大脑的关系。 “ 互联网的左大脑-机器云端智慧并不具备独立的智慧和进化能力,互联网的右大脑-人类群体智慧是驱动互联网前进的核心动力。 ”“ 失去人类支持的互联网,它的智慧和进化速度也将几乎为零。 ” 在一篇谈论百度搜索的文章中,作者写道 ,社交筛选 + 机器筛选,成就了目前最好的搜索引擎解决方案。在微信 7.0 版,机器推荐依然不是形式上的重点,这不是微信团队不懂机器筛选技术,恰恰是他们对技术局限和期望目标之间矛盾的认知清晰,不想滥用技术。把微信做一些日常的搜索,因为这里有类似传统搜索引擎推荐的机器算法网页,也有微信公众号意见领袖的观点,也有朋友圈里身边意见领袖的评论。这就是“社交和机器双重筛选。” 其二,动态来看,互联网左右大脑的关系就是“人机回圈”。 正是在人机之间的一次次回圈中,人的智能渐次转移到“机”,转移到左脑。即使来无踪去无影的“棋感”,也可以条分缕析。由阿法狗到阿法元,从一个局部可以窥见这一转移过程。在人机回圈之时,“机机回圈”悄然发生。排除不相干的“意向”(还有味觉、嗅觉),更加高效;没有彼此间的争斗,故而形成中心。此消彼长,机机回圈终将取代人机回圈,同时也超越属于人类,也限于人类的意识运动和意向性。 在更大范围,技术作为整体,倾向于有自己的动力、体系,甚至目标(直接),倾向于引导需求,而不是被需求所引导。(《科学技术对文化的挑战》) 人类的智能乃至生命,最终在未来的超级智能中获得永生。 显然,以上所论之四大关系,仅述及所涉及领域沧海之一粟。 两点未尽之言。 其一是生物技术。既然类比人类大脑,大脑有其物质基础,由 DNA 和蛋白质等构成的脑细胞和组织;那么可以顺理成章提出这样的问题:什么是互联网大脑的“载体”或者物质基础,群体,机器,还是群体 + 机器?鲍捷提出“脱碳入硅” ,基因编辑是否可能为“碳”的未来留有一席之地? 谷歌公司已宣布进军基因科学和生物科学领域,即实现“人工智能 + 基因科学”。人类身体的技术化与人类精神的技术化终将合一,成为同一个进程,也即从自然人向技术人演进的过程 。最新的进展是“脑机接口”。 其二是量子计算机。量子计算机的原理和语言与现有的计算机大不相同,有可能对人工智能与互联网产生深刻影响。 2016 年 7 月,美国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发布《推进量子信息科学:国家的挑战与机遇》报告,认为量子计算未来有望颠覆人工智能等诸多科学领域。 洋洋洒洒 15 余万字。作者翱翔于互联网与人工智能等科技前沿,在灵光闪现之时提炼出“互联网大脑”。在互联网大脑的视野下,科技前沿令人眼花缭乱的发展有了头绪,互联网与人工智能未来的趋势也有了眉目,新的可能也将不断涌现。作者及其“互联网大脑”不会止步,必将伴随科技大潮继续前行。 作者在书中写道, “‘上帝’不再需要,也不能‘创新’出新的,未知的知识。因此上帝的f(C)=0,这是非常奇特的结论。” 而 “活着的我们存在的意义是 为那1%的概率努力 让未来的生命能终有一天自省终极目标 让未来的生命能进化到地平线之上” 感谢刘锋,让我先睹为快,以及受其大作的激发而写出上述文字。 是为序。 https://baike.baidu.com/tashuo/browse/content?id=9e811c1412759a312a92e55ffr=qingtianlemmaId=9969353 赵汀阳 https://mp.weixin.qq.com/s/4nStnWwlfRpX_FsDMsSfng https://mp.weixin.qq.com/s/ENIRMhsrNDi72rE44zJMkQ 鲍捷, http://36kr.com/p/5070536.html 孙周兴 | 我们需要一种新的生命哲学 https://mp.weixin.qq.com/s/QdAnGRZMcfdPUuptgCELGQ
个人分类: 科技|3635 次阅读|0 个评论
区块链加密数字货币可能没有防御战
热度 1 outcrop 2019-6-24 11:17
最近随着Facebook计划推出Libra区块链加密货币的消息,区块链加密数字货币再一次走进大众的视野;相关的解读文章比较多,我就尝试用大白话稍微做一个介绍。 区块链加密数字货币有三个核心的概念:区块链、加密、数字货币。区块链指的是不可篡改(篡改代价极大)分布式账本,全世界每一个全节点,都(尽量)实时同步着同样的账目,比如全球比特币节点的账目,一定是一致的。加密指的是非对称加密算法,公钥可以用来作为钱包地址,私钥可以用来签名交易,加密消息等;比如Aeternity项目采用了ED25519椭圆曲线算法来实现公钥私钥。数字货币则比较好理解,就是字面意思。 作为数字资产,区块链加密数字货币首先要安全,需要有共识算法来作保障。所谓共识算法,就是在数学算法上来解决一个问题:人们凭什么相信你这个数字货币是可靠的?目前流行的共识算法有POW(工作量证明)、POS(股权证明)、DPOS(授权股权证明)、BFT(拜占庭算法)等。比如比特币采用的共识算法是POW(工作量证明)。 根据价格的稳定性,目前市面上流通的数字货币可以分为两种:稳定币和非稳定币。稳定币如TUSD、USDT等通过公司铆定的法币美元代币。非稳定币如比特币,随着供需的变化,价格变化极大。 前面是关于区块链数字货币的基础知识,回到最近的主角Libra。技术实现上,Libra采用BFT共识算法。从发布的测试网络来看,功能还很简单,支持命令行工具,还没有api、sdk等外围支持,应该是以技术展示为目的。 上周(6月18号)Facebook发布的这款区块链加密数字货币的白皮书,目标宏大,尝试锚定一篮子货币。这个起步,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美元锚定黄金,然后抛弃黄金单飞的往事。由于互联网的无地域限制,Libra一旦在部分经济强势地区(如美国)流行,积累到一定的社会能量后,只要不断网,Libra可能率先直接取代部分小国家的法币,接管其铸币权。成长后的Libra对其他国家法币的冲击力,可以远甚于美元。 相对于微信、支付宝等中国强势的互联网支付产品,Libra借助区块链技术的一个明显优势在于账目的透明性:账目在每一个节点都有;这一点对很多用户来说,意味着透明、安全、可靠。 Libra的最初阻力,可能源于欧美等国家自身;不过从预留71个席位来看,这是对传统金融行业的示好,虚位以待他们的加入。一旦稳定的联盟形成,那么在下一代互联网下,区块链+5G,可能爆发出极大的金融能量。只要不断网,很难拒绝。 中国目前的移动支付站在世界前沿,但对周边以及全世界的渗透力,仍然有限;区块链加密数字货币技术上目前已经比较成熟,阿里腾讯等公司有天然的技术和应用优势。但如何走出去,可能还需要加紧出台相关策略。 区块链加密数字货币如互联网一样,没有地域限制;对中国来说,短期的防守可能没问题,但CNY想要想走向全世界,区块链加密数字货币还需要积极努力进取。
个人分类: 计算机应用技术|4281 次阅读|2 个评论
区块链能让学术传播改头换面吗?
热度 1 editage 2019-6-14 12:20
区块链这一概念十多年前被首次提出,近几年才 逐渐 得到应用。别看它刚起步不久,凭借比特币(数字加密货币支付系统)在金融等领域的应用,短时间内已经风靡全球。数据的去中心化和自我监管是区块链的两大主要特质,使其能在多个行业中发挥作用。科研界的一些利益相关者认为,区块链能在很大程度上解决科研和学术传播中现有的问题。 去年底,科技公司 Digital Science 发布了一份名为 《科研中的区块链应用:关于新型学术传播的观点》 的报告,探讨了如何用区块链解决出版业和学术传播面临的挑战。本文在简单概述该报告的基础上,强调了其中最精彩的几个论点,最终把话题引到区块链是否能被学术传播接纳上。在此之前,我们有必要对区块链及其主要功能进行简要介绍。 零基础入门篇:什么是区块链,以及它是如何运作的? 区块链技术的起源可追溯到 20 世纪 90 年代初期,但在 2008 年发布的一份白皮书 中,区块链和比特币的概念才正式成型。该文署名为 Satoshi Nakamoto ,其真实身份尚未证实,可能是某位或多位研究人员。简单来讲,我们可以把区块链看作一个由无数区块组成的数字分类账。每个区块记录着一笔交易,并在加密后链接到前一个区块,从而形成一个链条。 谈起 对区块链的理解 , Blockgeeks 公司 CEO 、企业家、营销专家、区块链推广者 Ameer Rosic 说:“把它想成计算机网络中被复制了数千次的一张表格,定期更新该表格是整个网络存在的意义。当你有了这样的画面,那你对区块链就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区块链独有的特质已经让它被捧成下一个 人工智能。 这些特质分别有: 数字化: 区块链中的所有信息都实现了数字化,可以省去手动记录的麻烦。 权力下放 / 去中心化: 区块链分类账既不属于某一个人所有者,也不存储在单一系统中。系统中的每个参与者都手握一份分类帐副本,可以根据个人需要对信息进行处理。 全票审计: 区块链承载的信息是有门槛的。简单来讲,当有新的区块想要加入时,只有在其他参与者通过对其数据的验证后,该数据块才能成为链条的一部分。 加密: 区块链上的每个数据块都带有加密保护和时间戳。这就意味着,数据块的建立是不可逆的。只能添加新的区块,不能编辑或删除旧的,也让整个链条更加稳固安全。 对区块链有了基本的了解后,接下来就可以进一步讨论它在科研领域的应用了。如果你对区块链产生了兴趣,可以参考文末链接进行更多深入阅读。 区块链如何解决研究和学术传播中的问题 合作和沟通是搞研究的两大特点。从研究本身到后续发表,都需要研究人员合作完成。然而,共同作者间要经历的数百甚至数千次沟通,再加上地域阻隔带来的障碍,不可避免地让合作变得更具挑战性。此外,确立研究结果的优先级、不可重复性、注册研究方案等其他科研常见问题也有待解决。而在发表和传播研究结果上,不断涌现的同行评审和掠夺性出版商相关的问题同样让人难以忽视。 区块链能解决这些问题吗? 上文的 Digital Science 报告中阐述了如何用区块链技术重新诠释、完善研究和学术传播 。以下关键问题都能通过区块链技术解决: 可重复性: 当人们说科学已死时,常会用研究的 不可重复性 加以佐证。导致研究不可重复的原因有很多,报告中提到这是“一个涉及多方的多面问题,没有任何一方能对其单独负责,也没有一个简单的解决办法”。最常见的导致研究不可重复的原因包括数据采集失误、研究方法不完整或不准确以及复杂的技术。 区块链有助于简化研究过程,让调查结果来得更直接。利用区块链技术,研究人员可以注册研究方案和实验设计。数据块不可逆的特性让这些实验假设和记录一旦建立就没有修改的空间。此外,在上传和维护数据时使用时间戳给这些记录拉出一条天然的时间线。项目组成员能接收和处理来自全球的数据,这些数据分析的结果将以一个新区块的姿态加入整个链条,也意味着其他项目成员也能随时获取这些数据。总的来说,区块链的使用可能会降低研究的不可重复率、加快研究过程、防止篡改数据。 同行评审: 同行评审 向来 被视为学术出版的支柱。这一机制试图用同一研究领域审稿人的认可作为背书,增加文章可信度。然而,同行评审体系本身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编辑常找不到匹配的审稿人、审稿人存在偏见、评审过程容易被人为操控等。因此,缺乏透明度和成本高就成了同行评审为人诟病的两点。此外,大多时候它还让发表流程变得拖沓缓慢。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学术界已经尝试了“开放式同行评审”和“发表后同行评审”这类不同的变体机制。不过这些解决方案都有着各自的问题,而区块链技术能在发表前后都给审稿人提供一个匿名安全的评审环境。区块链技术对新增数据要求验证的审核特点会让同行评审的可操纵性降低,从而让整个流程更客观安全。 期刊: 期刊 持续在 论文发表的诸多媒介中挑大梁。问题是,尽管处于数字化时代,但作者要想对发过的论文作出修改还存在一定难度。此外,期刊还无法灵活地接受数据集和实验报告等多元的研究形式。越来越多的掠夺性期刊也成了一大隐患。 用区块链技术向读者推送任何论文相关的修改和变更,都能确保信息的同步更新,运营起来更加轻松、有条理。此外,上传到区块链中的数据集和实验报告也能不拘于形式得以发表。作者和期刊之间的经济往来更加透明,且所有记录都将永久保存在区块链中,这就让掠夺性出版商很难施展。 区块链会被学术界采纳吗? “以诚实、高效、协作和创造性为宗旨,区块链具有重塑整个科学激励机制和结构的潜力。” 德国放射学家、 Blockchain for Science 创始人 Soenke Bartling 博士说。他的项目致力于收集关于区块链如何让科学更开放的各种观点。 能为科研界正面临的诸多棘手问题带来答案,包括增加流程透明度、简化知识传播过程,区块链技术显然是个非常有吸引力的选择。然而, Digital Science 的报告中也承认从当前模式切换到区块链并不简单。我们今天看到的科研已经经历了数百年的发展,运转模式的改变需要每个利益相关者身体力行去学习和适应。此外,报告中还提到,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经费来源又是另一个问题。 “人们正在接受区块链这种技术,并将其运用到生活中发挥作用。”国际 科学技术医学 (science, technology, medicine, STM) 协会,标准与技术负责人 Eefke Smit 说。她认为,了解区块链如何运作,并承认这可能会成为彻底改变学术界的一种技术,是利益相关者要走出的第一步。除此之外,法兰克福金融与管理学院区块链中心主任 Philipp Sandner 教授 / 博士补充说:“总的来说,区块链技术肯定能用在学术传播和科学上。”他预计区块链将用于众筹,基金单位会将其作为分配基金的途径,还能用来记录追踪每笔款项的去处。 总之,区块链技术在学术出版和传播中的应用前景不错,但要落地还要克服很多困难。 Digital Science 的报告中也指出“区块链的现状和早期的互联网类似”。因此,出版商、研究人员、基金单位、期刊都应该积极探索将区块链引入学术界的必要性、有效性和紧迫性。 意得辑专家视点相关推荐阅读: 现代科研最令人忧心的问题是什么? 科研发表落入不端深渊? 学术沟通的数字化变革:我们期待更多改变 科研发表的未来 给青年研究人员的建议 欲了解更多区块链信息,可参考下列文章: What is Blockchain Technology? A Step-by-Step Guide For Beginners What is Blockchain Technology? - CoinDesk Key characteristics of the blockchain - Deloitte
个人分类: 学术讲座|2444 次阅读|2 个评论
假如将来出现两种以上的超级人工智能系统
热度 4 lvnaiji 2019-5-30 09:40
吕乃基 假如将来出现两种以上的超级人工智能系统,也就是相当于存在两个上帝,其结果有可能非常惨烈,战争的可能性将远远大于联合的可能性,其中的道理类似于两种一神教难以相容。 (赵汀阳, https://mp.weixin.qq.com/s/4nStnWwlfRpX_FsDMsSfng ) 初读这一段文字,有石破天惊之感。 在某种意义上,赵汀阳提出这一假想的缘由,较之假想本身更值得玩味。 一句常听说的话是,科学无国界,但是科学家有国籍。库兹韦尔预言,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奇点人”将会到来。 类似地是否也可以说,奇点人无国界,但是先成为奇点人的人有国籍。特朗普在2017年底放弃“网络中立”,俄罗斯正在打造“第二互联网” 。为此,已经有人提出“互联网宪章”。当然还有形形色色的防火墙。 自互联网问世之日起,现实世界就开始了向虚拟世界的移民。虚拟世界既是现实世界的延伸,又不同于现实世界,是“喧嚣的小镇在湖面上平静的倒影”,去除了偶然、情感、曲折、倒退,留下了必然、理性。一开始移的只是知识,地图、百科全书,随着区块链的发展,开始移过程、关系(智能合约)和价值。 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随着现实世界向虚拟世界移民在广度和深度上的拓展,虚拟世界在“总和”中的权重日益增加,以至有必要考虑在虚拟世界的“球籍”。如果不能在虚拟世界立足和拥有一席之地,在现实世界的影响也将萎缩。 十几年前,刘锋首次提出“互联网大脑”这一概念。笔者曾多次与刘锋讨论互联网大脑与中心化、去中心化的关系。现在看来,还要考虑是否可能出现两个互联网大脑。 在中美技术战中,美国正在不择手段把华为驱逐出西方的5G阵营,华为的5G或许可以在非洲和发展中国家布局。分裂,不仅是5G,而且是整个科技领域。 赵汀阳的可怖预言,似乎正在成为现实。
个人分类: 科技|2891 次阅读|8 个评论
区块链4.0(下)
热度 4 lvnaiji 2019-2-2 19:32
吕乃基 四、区块链+人工智能 溯源链创始人王鹏飞在18年初提出,人工智能代表先进生产力,区块链代表新的生产关系 。这一说辞将现实世界的两个核心的概念范畴移植到虚拟世界和未来世界,有助于生活在现实世界的人类,理解人工智能与区块链在虚拟世界和未来世界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然而在一定程度上也可能会限制相应的想象力。类似的说法是 ,人工智能是自学习,区块链是自组织。 1. 人工智能与区块链相互赋能 用人工智能优化区块链的各个层面及其基础设施。 每个智慧合约都会生成关于交易的人工智能模型,按照输入条件设定执行出来的结果应有一个合理区间,高于上限或低于下限肯定不对。用户可通过申诉委员会申诉,人工智能模型容易对此进行分析判断。 基于人工智能的形式验证技术,可以理解为区块链的杀毒软件。在形成智能合约的过程中主动发现代码与合约的漏洞。 生成对抗网络,通过不断自我攻击,发现漏洞。合约生效前,人工智能一直在进行自我攻防测试。 吃一堑长一智。虚拟现实技术的价值之一是,虚拟吃一堑,现实长一智。虚拟现实技术的这一优势可以应用到区块链 。 其一,可以作为学习机。新手做区块链,会碰到一些不能在链上的操作,可以先在虚拟区块链上做场景化、有序化的案例。 其二,可以作为实验室。很多攻击实验、安全实验需要在虚拟区块链上测试。 其三,也可以作为孵化器,。新的想法、算法、难度调整的机制,先在虚拟区块链上做,如果表现良好,再拿到真实链上去,保证区块链的项目从法律上、政策上合法合规。 反过来,区块链技术也可以推进人工智能 。 各种 人工智能 设备通过区块链实现互联、互通。统一的区块链基础协议让不同的人工智能设备在互动过程中积累学习经验,提升人工智能的智能。 开源的公链用于管理人工智能,对外输出人工智能服务。 算力通过区块链离散地组合起来,更多公司参与大规模计算,厘清分配奖励,成本端会发生大的变化,对中心化的算力机构依赖性变弱,甚至会出现新的组织形态,从而改变整个人工智能行业的布局。 人工智能所需的资源是 数据 。区块链打破信息孤岛,去中心化鼓励数据共享。获得数据溯源,保障数据的可靠性,保护隐私。 2. 超能硅基生命的存在是一个系统 有人曾以一个活生生的小镇与之在湖面上平静的倒影,比喻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关系。现实社会中的个人有感性、理性与悟性,类似量子叠加。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际有契约关系,更多是无需契约的彼此间的 默契 和情感关系,类似量子纠缠。移到虚拟世界的只是理性与契约(智能合约),排除“不确定”;如同量子态的坍缩。 区块链的作用不只是“信任”,而且是“确定性”。“确定性”是结果,“信任”是建立“确定性”的过程 。 正是在这一过程中,一方面, 互联网的自我意识觉醒 ,有区块链生态网络大数据基础,基于人工智能的智能合约将成为互联网“灵魂”的 载体 。另一方面是 人的数字化,人因区块链而获得永生。 众多业内人士预言人工智能的未来形态,作为哲学家的赵汀阳的观点颇有价值: 超能硅基生命的存在是一个系统 。 人工智能的未来形态 不是孤立的拟人个体。一些个体形态的机器人,只是属于超能系统的各种专用“零件”,可以在各个相对独立有限的领域,例如围棋、记忆和计算等单项超过人类,但不是全能冠军,更不可能是独立思想者。 超级人工智能的最优存在形态不是与人形相似的个体,而是与网络相似的 系统 。以网络形式无处不在的系统化存在,其优势是使任何个人的反抗都不再可能,因为人类的生活将全面依赖智能网络,而且网络化存在具有极强的修复能力,很难被彻底破坏。 只有一个“灵魂”或主体性的 系统化存在 才是超级人工智能的最终形式,有业内人士称之为“互联网大脑”(刘锋)。如果说,超级人工智能的最终形式,其灵魂(生产力)是人工智能,那么这种“系统化的存在”(生产关系),或许就是正在不断扩展和完善的区块链。 硅基生命的人工智能最终将超越拟人模式进入 上帝模式 ,成为像上帝那样无处不在的系统化存在。人类只有像思考上帝的概念那样去思考超级人工智能,才能理解超级人工智能的本质。 3. 如果出现两种以上的超级人工智能系统 赵汀阳进一步设想, 假如将来出现两种以上的超级人工智能系统,相当于存在两个上帝,其结果可能非常惨烈,战争的可能性将远大于联合的可能性,类似于两种一神教难以相容。 这一设想有石破天惊之感。 然而在某种意义上,赵汀阳提出这一设想的缘由,较之设想本身更值得玩味。 一句常听说的话是,科学无国界,但是科学家有国籍。库兹韦尔曾提出未来人工智能的“奇点人”。类似地是否也可以说,奇点人无国界,但是先成为奇点人的人有国籍。 特朗普在2017年底放弃“网络中立”,俄罗斯正在打造“第二互联网” 。为此,已经有人提出“互联网宪章”。 顺理成章的推论就是,区块链有没有国籍? 近日发生的中美贸易战震惊了世界,围绕芯片的中兴事件更是震惊了中国。由芯片而操作系统而根服务器在美国的互联网,每一个层次的背后都有美国的身影。 改革开放,中国由与国际接轨一路走来,而今, 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濡以沫,还是各奔前程?未来中国有可能面临中美纽带从经济到科技及教育等一定程度的脱钩。中国是否下定决心自力更生,对中国乃至世界是非常重大的战略判断 。 要虚拟世界的球籍,还是赋予虚拟世界以国籍? 目前,中国和美国在同一起跑线上,或相距不远。区块链基础技术的竞争主要在主链,全球范围内大部分主链在美国诞生,运营。中兴事件,痛定思痛,“我们不能像错过芯片、操作系统一样去错过主链这样的机会。”陈磊表示,迅雷作为做区块链基础底层研究,致力于做世界上最快主链的公司,特别希望能够看到政府的支持和国家的关怀。 金融地摊玉丰的观点(文献8)是,没有公链,中国的区块链就等于是现在的手机和电脑一样,没有自己的操作系统。如果都用以太坊技术,那么基本等于中国的区块链不用搞了,又是第二个中兴。所以中国区块链的技术人员一定把中国的公链底层协议,公链标准,公链基础做出来,尤其是国家的法币。 陈磊和玉丰的希望或许表达了部分业内利益相关者的心声,在本文的第二部分中,已提及政府方面对区块链的理解。未知公链与公链之间的界面或接口,是平稳过渡,还是“非常惨烈”。面对上述观点,元道先生的观点是,不会有中国区块链和美国区块链,正如互联网一旦产生就是全球化产物。 库兹韦尔预言,“奇点人”将于2046年降生,另有研究者认为会在数百年后,更大的可能是,由人类社会到超级人工智能时代的转变不是一朝一夕之间,而是一个经历几十年到数百年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两种形态的存在并存,逐步演化。 按赵汀阳关于超级人工智能的最终形态是“系统化存在”的观点,实际上可以说,这一过程自互联网诞生之日起已经发生,被称为“价值互联网”或互联网“下半场”的区块链,将这一过程大大往前推进了一步。“以虚驭实”,意味着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在某种意义上也就是人类社会与超级人工智能,这并存的两种形态至今的关系发生某种质的变化。 上帝,是超级人工智能的系统化存在,还是在其之外的某个或某些监管者? 一方面,以虚驭实,区块链将以理性、规则和确定性超越和改造现实社会,另一方面,现实社会也将以强大的惯性,譬如人类社会的权力,特别是大国之间的巨大争斗,抵御区块链对现实社会的改造,以及扭曲、分裂区块链;这两种力量之间的博弈,将在数十年到数百年的时间维度,以及全球或更大的空间展开。 对超级人工智能的未来,赵汀阳多说了一点,漏说了一点。多说的是在人类社会建构所谓“天下体系”,看看现实世界,乌托邦了;而漏说的则是基因编辑。 4. 哥德尔程序炸弹与51% 阿西莫夫的“机器人三原则”为人所熟知,人工智能的高速发展一再提示人类,要对人工智能“留一手”。 赵汀阳给出的建议是:“ 哥德尔程序炸弹 ”。 如果人工智能试图主动修改或删除给定程序,就等于同时启动自毁程序;如果人工智能试图修改或删除自毁程序,也等于启动自毁程序。相当于为人工智能植入任何方式都无法拆除的自毁炸弹,即任何拆除方式都是启动自毁的指令,这是技术安全的保证。 这种自毁炸弹具有类似于哥德尔悖论的自毁程序,即使人工智能具有哥德尔水平的反思能力,也无法解决哥德尔自毁程序 赵汀阳承认,“哥德尔程序炸弹”只是一种哲学想象,在技术上能否实现,取决于科学家的能力。 不过,由“哥德尔程序炸弹”可以联想起区块链的一个关键数字:51%。 单个矿池的算力超过51%就可以为所欲为。但比特币这么多年下来,为什么没有出现这种情况?事实上出现过很多次,包括BTCGuild、ghash,都曾经接近甚至超过51%的算力,然而最终没有出现51%通吃。 这是因为,一旦矿池算力接近甚至超过51%,群众就开始担心,币价会下跌,矿工们纷纷退出这个矿池,最后矿池自己主动限制算力增长。因为比特币设计的是一种共赢机制。大家都在一条船上。 算力如此,分布式账本的51%也是如此。 本文第二部分提及,把政府对区块链的监管本身做成智能合约。同样,有没有可能以区块链来实现人工智能的自我监督? 由此看来,区块链是否具有某种“反身性”? 人工智能可以在双手互搏中进化;区块链,是否也可以在反身性中自我迭代? 代结束语 未来已来。 普里戈金分岔图的分岔点既偏离、突破原有的轨迹,同时又留有“记忆”或路径锁定。在“未来”中必然“选择性”地 包含了当下人的一部分心理和社会意义上的基因,譬如某种自爆设置,如“哥德尔程序炸弹”,以及不舍的权力。 选择,既是未来与现在的博弈,也在于被分裂的现在自身的博弈。 区块链4.0:区块链+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中的“人”是谁? http://industry.caijing.com.cn/20180122/4397443.shtml 金融地摊玉丰 https://mp.weixin.qq.com/s/dBmhia-dozzmBfz7jvC6sQ https://mp.weixin.qq.com/s/mkm36wJNavrHE4oB6HGsPQ http://m.sp.uczzd.cn/webview/news?app=hwnewty-iflowaid=6197068064097717850cid=100zzd_from=hwnewty-iflowuc_param_str=dndsfrvesvntnwpfgibicpktrecoid=14871715679584891407rd_type=recosp_gz=1activity=1dn=16086021892-204167e9 https://mp.weixin.qq.com/s/zksnfgA4i-tmh6-NHWdg6w http://www.ciotimes.com/ctqy/131505.html https://mp.weixin.qq.com/s/4nStnWwlfRpX_FsDMsSfng http://news.sina.com.cn/o/2018-06-10/doc-ihcufqif2071768.shtml 秦晖 https://mp.weixin.qq.com/s/wQBE3ZxhfUbewNi9k3RYJw
个人分类: 科技|5740 次阅读|9 个评论
区块链4.0(中):虚拟世界的“球籍”——良币驱逐劣币
lvnaiji 2019-1-29 07:54
吕乃基 “劣币驱逐良币”为人所熟知。在一个没有道德追求与法律底线的世界,在“最小作用量原理”和“经济人假设”的驱使下,劣币(个人、公司、机构,乃至国家)倾向于以更小的投入、代价和风险获得更大收益。久而久之,坚守底线者在投入产出比的竞争中失利而被淘汰出局。 人人皆知,社会须有道德追求与法律底线,然而为何难以在现实中奏效? 其一,权大于法。这一点已是路人皆知,此处不再重复。与此相关的是,对违法违规者惩治不力,以至虽受到惩治,整体上说,违规者依然胜出。对遵纪守法者的激励则有可能扭曲守法者守法的初衷。 其二,道德与情感模糊、贬低法。高尚的道德要求实际上高不可攀,一旦从虚无缥缈的云端跌落,其结果可想而知。中国传统文化崇尚伦理道德,有趣的是,同时也意识到“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在伦理道德领域难辨高下,往往争论不休,譬如“家国”孰先孰后。“合情”先于、优于“合理”,而“合情”,则嵌入于特定的语境,以及按远近亲疏,各色人等。 形成对比的是,前不久发生在美国的哈德逊河迫降。在中国传统文化看来,机长无疑是英雄,然而在美国社会中,却是举行听证会,会上对机长的行为提出一连串质疑(详见《萨利机长》),最终将看似毋庸置疑高尚的道德落实到事实与逻辑的基础上。 其三,漠视规则,缺乏契约精神。这一点在这次中美贸易战和中兴事件中暴露无遗。 材料、能量、信息,被称作人类社会的三大支柱。人们已经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信用,较之这三大支柱更为重要。 TPP 及TIPP等国际的条约在现实世界争议不断,在执行中充满欺诈、违规。在相当程度上,WTO就是在有些国家这样的违规中走向名存实亡。如果把相应的规则经由现实世界经由区块链移到虚拟世界,这些条文就能真正发挥作用,而违规者清除出局。 区块链在共识基础上形成的智能合约,不可篡改。现实世界经济和社会运行的种种关系和过程正在以及越来越广泛深入地转移到区块链上,因各种原因而不能转移者,将被虚拟世界遗弃。 区块链的最大价值就是信用。在此意义上,由现实世界进阶到由区块链建构的虚拟社会,就是由无信用或弱信用社会进入信用社会。 这一“进入”的过程,就是良币驱逐劣币。 “球籍”,不仅在现实世界,而且在虚拟世界。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关系包括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后者的权重正在变得越来越大。劣币被驱逐,就是在虚拟世界被开除球籍。
个人分类: 科技|2267 次阅读|0 个评论
区块链4.0
热度 2 lvnaiji 2019-1-23 14:06
吕乃基 摘 要 :区块链是当今炙手可热的技术前沿。本文从尚未成型的“通证经济学”入手,梳理关于中心化与去中心化之争。区块链将推进良币驱逐劣币。区块链4.0可能是区块链与人工智能的结合。现实世界中的国家之争,现实世界中的权力与未来世界之争,可能会影响人类社会走向未来的途径和未来世界的建构。 原文刊于《系统科学学报》2019,1 笔者曾发过“ 虚实之间的‘区块链’ ” ,核心观点是: 由实到虚,以虚驭实,“我管人人,人人管我”,以及“良币驱逐劣币” 。本文是对区块链4.0的理解,包括“通证经济学”、中心化与去中心化,良币驱逐劣币,以及区块链+人工智能。 一、通证经济学三要素:代币、社群和共识 任何个人、群体、组织,任何设备的特殊能力、资源,都可以以通证确权,获得特定社群的认可,也就是形成共识,以及在社群中发行定向的代币。 代币是该区块链运行的动力,以激励社群,维系、扩大和推动社群的运行。不发行代币的区块链,只是承担记录功能的分布式账本。作为实体的纸币的流通是看不见的,没有人知道一张纸币何来何往;区块链可以让数字货币的每一笔动向都 有“链”可查 ,同时还保护参与者的隐私 。 共识之一是,社群对发行代币者所拥有资源和能力的认可,之二是对未来发展的期许。 每一个社群都有属于自己的区块链。每一个个人和设施都可以加入不同的社群,充分展示个人多方面的才学,发挥设施的多种功能, 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无需任何中心授权和中介介入。 代币、社群和共识,代币相应于迄今人类社会中的经济,社群相应于政治,共识则相应于文化。围绕“通证”,一种新的经济学、社会学和文化学正在形成之中。 二、去中心化 关于区块链的一大争议点是“去中心化”,去中心化必然受到现有中心的抵制。 中心化与去中心化之争涉及两个方面,与现有互联网之争,以及与现实世界中的权力之争。前者主要在技术和经济层面,后者主要在政治层面。 Barlow 于1996年2月8日发表《赛博空间独立宣言》。《宣言》声称:传统的政府,再也无法统治互联网。然而事与愿违,虽然Barlow本人仍然对20年前的独立宣言深信不疑;著名的《连线》发现,在20年后的今天,我们却生活在一个日益“局域化”的互联网中,包括美国国家安全局对美国本土,以及全球范围内进行的大规模监视、美国FBI去“暗网”执法的时代。互联网入口成为控制力更强的渠道;电商、游戏的开发商和玩家则把利润交给电商平台。 区块链的发展摆脱20年来互联网形成的中心,在经济上,生产者可以把产品和内容直接推广出去,不需要经过平台,被互联网渠道和流量入口盘剥 。美团点评高级副总裁王慧文觉察到,区块链撕裂了中国互联网,中国互联网的主要矛盾从巨头与创业公司的矛盾,转变成古典互联网与区块链之间的矛盾。 虽然如此,互联网和被称为互联网“下半场”的区块链,实际上在技术层面难以分割“上下场”。马化腾强调,作为中心的云计算对于产业升级和公司管理的极端重要性。服务器的私有属性决定了数据的最终控制权属于服务器的控制者,数据很难自由流动和迁移。互联网已经形成巨头垄断,以至无法重建一个 Facebook 去打败 Facebook 。 “ 去中心化”的分布式系统,最终承载于中心化的互联网服务之上,中心化的底层传输网络,可以轻易打击和控制“去中心化”的互联网产品 。 用区块链技术,去中心化强调所有的节点都保留完整的数据,每发生一笔交易,就同步给其他用户,在现实中无法实现,必须有部分中心化的信息节点(刘锋) 中心化的互联网与去中心化的区块链在技术层面还有合作的空间。 通证经济学所涉及的就是在公链基础上的私链及若干私链链接起来的联盟链。 云计算可以加速区块链技术成熟,推动区块链从金融业向更多领域拓展。反过来,物联网以传统的中心化网络模式进行管理,需要巨大的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建设及维护投入,基于中心化的网络模式也存在安全隐患;区块链的去中心化特性为物联网的自我治理提供方法,帮助物联网中的设备理解彼此,进而知道不同设备之间的关系,实现对分布式物联网的去中心化控制。 为了提升整体效率和体验,同时避免区块链牺牲效率的弊端,借贷宝在借贷供应、决策、风险控制等方面充分引入了区块链去中心化概念,但在身份鉴权、支付、贷后管理等一系列辅助环节仍然保持中心化状态 。 总体而言,技术层面的中心化与去中心化之争,涉及新老技术背后利益的重新分配, 新技术动了老技术背后的奶酪,这是“争”的缘由;但由互联网到区块链在技术上具有继承的一面,这是争论双方不可能一拍两散,进而开展某种合作的依据。 至于区块链与现实世界的权力之争,各国央行对比特币的举措就是明证。有一篇文章的标题是,“ 央行 与区块链的爱恨情仇 ”。在中国大数据领域应用典型的贵州省,贵阳市常务副市长徐昊的观点是:区块链本质是去中介化,中心不可能去掉。 区块链与现实世界的权力之争,核心是监管。 一种观点认为,区块链想要在金融领域实现颠覆极其困难,提倡去中心化几乎不可能。短期,可能是三到五年,也可能是十到二十年,但一定不是永远。 倾向于维持现实世界权力的设想是,“秩序互联网”和“主权区块链”,前者创新社会组织方式、治理体系、运行规则等。后者意味着,区块链技术发展必须在国家主权范畴下,在法律与监管下。要求设“超级后门”,以便对区块链进行上帝般的监管。 网络中有一些特殊的节点拥有“穿透”和“干涉”整个网的能力。一旦发现节点出现问题,司法部门可以对账户和节点上的资产进行冻结。监管机构有予以撤销或强制停止的权力。“法定数字货币的推出,加上主权区块链,塑造一个透明的世界,资产的流转、数据的流动,都将难逃法眼。”“很多巨头的项目,都(主动)给监管留好了后门,可以随时监控。” 想起若干年前联想引入ERP之后,杨元庆的一番感言。联想的运行,部门、员工、设备、产品,如同透明的金鱼缸里游动的金鱼,一目了然。关键是,杨元庆本人在金鱼缸外,对联想进行“上帝般的监管”。 在技术相对稳定和常规发展时期,监管与技术的关系相对均衡;新技术问世打破均衡,监管出现某种程度的空白。新技术在社会化过程中引发一些因素的野蛮生长,例如炒比特币,发空气币等等,对“去中心化”的刻意强调也引起监管部门的警觉。作为对无序现象和过度渲染的反拨,有可能走向监管过度,由此也引发业界的担忧。搜狗CEO王小川的理解是,区块链的生存空间在“公司信用之上,国家信用之下”。在央视财经的节目中,Don Tapscott希望政府要保护消费者,民众,同时让好的技术繁荣发展,以及创造创新型的经济。 一位区块链专家这样预测区块链的命运:“要么就是绝对的自由,要么就是绝对的集中。”这么说,看来绝对化了。 有人认为,区块链技术不应该贴上“去中心化”的标签。开放是必要的,但全面、无限制开放不合理。去中心化不是目的,只是手段。去中心化和中心化,阴阳相互依存,符合相互演化的道家辩证哲理。这一说辞貌似辩证,失之空泛。 可以确定的是,技术的发展必然不断消解现实世界的权力结构。或许张首晟的理解是区块链所引发的监管之争的解决之途,那就是把 政府对区块链的监管本身做成智能合约。 http://mp.weixin.qq.com/s/bM4TPTC3AVGWzl1gC1McOg 鲍捷 http://36kr.com/p/5116582.html?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 http://www.8btc.com/yuan-yu-ming-ben-zhi?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 https://view.inews.qq.com/a/20180424A1ERNR00?uid=100008925644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 https://c.m.163.com/news/a/DJ4SKD8R05129QAF.html?spsw=1spssid=b4bd4394666db081 e8d27099ed2fde8dspss=newsappfrom=timeline http://mp.weixin.qq.com/s/2E7qyvcrfcgbiMDiAhFM1w
个人分类: 科技|5793 次阅读|4 个评论
比特币是特解;区块链是比特币用揭露散布总账方式的称谓
geneculture 2018-12-9 00:01
比特币是特解;区块链是比特币用揭露散布总账方式的称谓。-邹晓辉 \0 知识区块链与资金区块链的关系.ppt \0 附录 : § 2008年11月1日一个自称中本聪的人在一个隐秘的密码学评论组上贴出了一篇研讨陈述,陈述了他对电子货币的 新设想 —— 比特币 就此面世,比特币的首笔交易完成。 § 比特币 用 揭露 散布总账 摆脱了第三方机构的制约 ,中本聪 称之为 “ 区域链 ” 。 § 用户乐于奉献出CPU的运算能力,运转一个特别的软件来做一名“挖矿工”,这会 构成一个网络共同来保持 “ 区域链 ” 。这个过程中,他们也会 生成新货币 。买卖 也在这个网络上延伸 ,运转这个软件的电脑真相破解不可逆暗码难题,这些难题包含好几个买卖数据。 第一个处理难题的“矿工”会得到50比特币奖赏,相关买卖区域加入链条。跟着“矿工”数量的添加,每个迷题的艰难程度也随之进步,这使每个买卖区的比特币 生产率保持约在10分钟一枚。 § 从 比特币的本质 说起, 比特币的本质 其实就是 一堆复 杂算法所生成的特解 。 § 特解是指方程组所能得到无限个(其实比特币是有限 个)解中的一组 。 每一个特解都能解开方程并且是唯 一的 。 § 以人民币来比喻,比特币是人民币的序列号。知道了 某张钞票上的序列号,你就拥有了这张钞票。 挖矿的 过程 就是通过 庞大的计算量 不断的 去寻求 这个 方程组 的特解 ,这个方程组被设计成了 只有 2100 万个特 解 ,所以, 比特币的上限 就是 2100 万。 https://en.wikipedia.org/wiki/Satoshi_Nakamoto https://en.wikipedia.org/wiki/Shinichi_Mochizuki
个人分类: 数学|1858 次阅读|0 个评论
知识区块链与资金区块链的关系日渐明朗
geneculture 2018-12-8 08:47
区块链网络系统(技术)与比特币信用体系(金融)之间的复杂现象及其本质,在融智学三部曲即言识软硬形式化系统工程、教管学用社会化系统工程以及物意文道智能化系统工程的语境下,可概括为两个“三信”即“信用信任信誉”和“现象信息、本体信息与本真信息”及其相互之间的结构关系。这样,这个看似复杂的情形也就简单而条理化了。未来的智能化网络系统(技术)和智慧的信用体系(金融)也就水到渠成或瓜熟蒂落地自然形成或建构起来了。就2100万个解的数学方程而言,也不再神秘了。它可视为是学界和业界探寻的第一个比特币信用体系(数字金融)的一个典型示例(至于还有没有更好的体系?可继续探索)而与之相应的(“挖矿”即“解方程”或“解难题”的找币过程)获取比特币的(类似挖金矿的)方式方法也就可理解了。这是市场交易(即相互买卖的)方式方法之外的找矿法。至此,比特币和区块链的神秘面纱也就自然而然揭开了。余下的事情就是:踏踏实实地改进金融体系及其网络系统(不再庸人自扰,自乱阵脚;不再投机取巧,自我毁灭) -邹晓辉 中美塞尔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塞尔科技董事长 知识区块链与资金区块链的关系.ppt
个人分类: 学术研究|1 个评论
知识区块链与资金区块链的关系日渐明朗
geneculture 2018-12-8 08:47
区块链网络系统(技术)与比特币信用体系(金融)之间的复杂现象及其本质,在融智学三部曲即言识软硬形式化系统工程、教管学用社会化系统工程以及物意文道智能化系统工程的语境下,可概括为两个“三信”即“信用信任信誉”和“现象信息、本体信息与本真信息”及其相互之间的结构关系。这样,这个看似复杂的情形也就简单而条理化了。未来的智能化网络系统(技术)和智慧的信用体系(金融)也就水到渠成或瓜熟蒂落地自然形成或建构起来了。就2100万个解的数学方程而言,也不再神秘了。它可视为是学界和业界探寻的第一个比特币信用体系(数字金融)的一个典型示例(至于还有没有更好的体系?可继续探索)而与之相应的(“挖矿”即“解方程”或“解难题”的找币过程)获取比特币的(类似挖金矿的)方式方法也就可理解了。这是市场交易(即相互买卖的)方式方法之外的找矿法。至此,比特币和区块链的神秘面纱也就自然而然揭开了。余下的事情就是:踏踏实实地改进金融体系及其网络系统(不再庸人自扰,自乱阵脚;不再投机取巧,自我毁灭) -邹晓辉 中美塞尔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塞尔科技董事长 知识区块链与资金区块链的关系.ppt
个人分类: 学术研究|1318 次阅读|0 个评论
2018年书单(20)
热度 3 zywsict 2018-10-19 08:43
1 《史记四》 司马迁(中华书局 2011 ) 2 《汉书 05 册》 中华书局( 2000 ) 3 《汉书 06 册》 中华书局( 2000 ) 4 《后汉书 07 册》 中华书局( 2000 ) 5 《后汉书 08 册》 中华书局( 2000 ) 6 《 峪中对 —— 管理机制对话录 》 陈安,白瑞珍 7. 《省委班子》 许开祯 8. 《新省委书记》 闻雨 9. 《驻京办主任》 王晓方 10 . 《驻京办主任二》 王晓方 11 《驻京办主任三》 王晓方 12 《侯卫东官场笔记》 小桥老树 13. 《 明朝那些事儿 》 当年明月 14 《金瓶梅》 兰陵笑笑生 15 《后汉书 09 册》 中华书局( 2000 ) 16 《三国志 10 册》 中华书局( 2000 ) 17 《笑傲江湖》 金庸 18 《秩序的重构》 金东航主编 19 《未来版图》 麻省理工科技评论 20 《区块链人工智能数字货币》 亚当·格林菲尔德 更多精彩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文忆天下”或搜索ZYWHQU 相关博文 2017 年书单( 24 本) 2016 年书单( 20 本) 2015 年书单( 100 本) 2014 年书单( 110 本) 2013 年书单( 130 本) 2012 年书单( 106 本)
个人分类: 书单|2741 次阅读|6 个评论
区块链4.0:区块链+人工智能(下)
lvnaiji 2018-6-18 16:51
吕乃基 四、区块链+人工智能 溯源链创始人王鹏飞在18年初提出,人工智能代表先进生产力,区块链代表新的生产关系 。这一说辞将现实世界的两个核心的概念范畴移植到虚拟世界和未来世界,有助于生活在现实世界的人类,理解人工智能与区块链在虚拟世界和未来世界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然而在一定程度上也可能会限制相应的想象力。类似的说法是 ,人工智能是自学习,区块链是自组织。 1. 人工智能与区块链相互赋能 用人工智能优化区块链的各个层面及其基础设施。 每个智慧合约都会生成关于交易的人工智能模型,按照输入条件设定执行出来的结果应有一个合理区间,高于上限或低于下限肯定不对。用户可通过申诉委员会申诉,人工智能模型容易对此进行分析判断。 基于人工智能的形式验证技术,可以理解为区块链的杀毒软件。在形成智能合约的过程中主动发现代码与合约的漏洞。 生成对抗网络,通过不断自我攻击,发现漏洞。合约生效前,人工智能一直在进行自我攻防测试。 吃一堑长一智。虚拟现实技术的价值之一是,虚拟吃一堑,现实长一智。虚拟现实技术的这一优势可以应用到区块链 。 其一,可以作为学习机。新手做区块链,会碰到一些不能在链上的操作,可以先在虚拟区块链上做场景化、有序化的案例。 其二,可以作为实验室。很多攻击实验、安全实验需要在虚拟区块链上测试。 其三,也可以作为孵化器,。新的想法、算法、难度调整的机制,先在虚拟区块链上做,如果表现良好,再拿到真实链上去,保证区块链的项目从法律上、政策上合法合规。 反过来,区块链技术也可以推进人工智能 。 各种 人工智能 设备通过区块链实现互联、互通。统一的区块链基础协议让不同的人工智能设备在互动过程中积累学习经验,提升人工智能的智能。 开源的公链用于管理人工智能,对外输出人工智能服务。 算力通过区块链离散地组合起来,更多公司参与大规模计算,厘清分配奖励,成本端会发生大的变化,对中心化的算力机构依赖性变弱,甚至会出现新的组织形态,从而改变整个人工智能行业的布局。 人工智能所需的资源是 数据 。区块链打破信息孤岛,去中心化鼓励数据共享。获得数据溯源,保障数据的可靠性,保护隐私。 2. 超能硅基生命的存在是一个系统 有人曾以一个活生生的小镇与之在湖面上平静的倒影,比喻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关系。现实社会中的个人有感性、理性与悟性,类似量子叠加。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际有契约关系,更多是无需契约的彼此间的 默契 和情感关系,类似量子纠缠。移到虚拟世界的只是理性与契约(智能合约),排除“不确定”;如同量子态的坍缩。 区块链的作用不只是“信任”,而且是“确定性”。“确定性”是结果,“信任”是建立“确定性”的过程 。 正是在这一过程中,一方面, 互联网的自我意识觉醒 ,有区块链生态网络大数据基础,基于人工智能的智能合约将成为互联网“灵魂”的 载体 。另一方面是 人的数字化,人因区块链而获得永生。 众多业内人士预言人工智能的未来形态,作为哲学家的赵汀阳的观点颇有价值: 超能硅基生命的存在是一个系统 。 人工智能的未来形态 不是孤立的拟人个体。一些个体形态的机器人,只是属于超能系统的各种专用“零件”,可以在各个相对独立有限的领域,例如围棋、记忆和计算等单项超过人类,但不是全能冠军,更不可能是独立思想者。 超级人工智能的最优存在形态不是与人形相似的个体,而是与网络相似的 系统 。以网络形式无处不在的系统化存在,其优势是使任何个人的反抗都不再可能,因为人类的生活将全面依赖智能网络,而且网络化存在具有极强的修复能力,很难被彻底破坏。 只有一个“灵魂”或主体性的 系统化存在 才是超级人工智能的最终形式,有业内人士称之为“互联网大脑”(刘锋)。如果说,超级人工智能的最终形式,其灵魂(生产力)是人工智能,那么这种“系统化的存在”(生产关系),或许就是正在不断扩展和完善的区块链。 硅基生命的人工智能最终将超越拟人模式进入 上帝模式 ,成为像上帝那样无处不在的系统化存在。人类只有像思考上帝的概念那样去思考超级人工智能,才能理解超级人工智能的本质。 3. 如果出现两种以上的超级人工智能系统 赵汀阳进一步设想, 假如将来出现两种以上的超级人工智能系统,相当于存在两个上帝,其结果可能非常惨烈,战争的可能性将远大于联合的可能性,类似于两种一神教难以相容。 这一设想有石破天惊之感。 然而在某种意义上,赵汀阳提出这一设想的缘由,较之设想本身更值得玩味。 一句常听说的话是,科学无国界,但是科学家有国籍。库兹韦尔曾提出未来人工智能的“奇点人”。类似地是否也可以说,奇点人无国界,但是先成为奇点人的人有国籍。 特朗普在2017年底放弃“网络中立”,俄罗斯正在打造“第二互联网” 。 顺理成章的推论就是,区块链有没有国籍? 近日发生的中美贸易战震惊了世界,围绕芯片的中兴事件更是震惊了中国。由芯片而操作系统而根服务器在美国的互联网,每一个层次的背后都有美国的身影。 改革开放,中国由与国际接轨一路走来,而今, 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濡以沫,还是各奔前程?未来中国有可能面临中美纽带从经济到科技及教育等一定程度的脱钩。中国是否下定决心自力更生,对中国乃至世界是非常重大的战略判断 。 要虚拟世界的球籍,还是赋予虚拟世界以国籍? 目前,中国和美国在同一起跑线上,或相距不远。区块链基础技术的竞争主要在主链,全球范围内大部分主链在美国诞生,运营。中兴事件,痛定思痛,“我们不能像错过芯片、操作系统一样去错过主链这样的机会。”陈磊表示,迅雷作为做区块链基础底层研究,致力于做世界上最快主链的公司,特别希望能够看到政府的支持和国家的关怀。 金融地摊玉丰的观点(文献2)是,没有公链,中国的区块链就等于是现在的手机和电脑一样,没有自己的操作系统。如果都用以太坊技术,那么基本等于中国的区块链不用搞了,又是第二个中兴。所以中国区块链的技术人员一定把中国的公链底层协议,公链标准,公链基础做出来,尤其是国家的法币。 陈磊和玉丰的希望或许表达了部分业内利益相关者的心声,在本文的(上)中,已提及政府方面对区块链的理解。未知公链与公链之间的界面或接口,是平稳过渡,还是“非常惨烈”。面对上述观点,元道先生的观点是,不会有中国区块链和美国区块链,正如互联网一旦产生就是全球化产物。 库兹韦尔预言,“奇点人”将于2046年降生,另有研究者认为会在数百年后,更大的可能是,由人类社会到超级人工智能时代的转变不是一朝一夕之间,而是一个经历几十年到数百年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两种形态的存在并存,逐步演化。 按赵汀阳关于超级人工智能的最终形态是“系统化存在”的观点,实际上可以说,这一过程自互联网诞生之日起已经发生,被称为“价值互联网”或互联网“下半场”的区块链,将这一过程大大往前推进了一步。“以虚驭实”,意味着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在某种意义上也就是人类社会与超级人工智能,这并存的两种形态至今的关系发生某种质的变化。 上帝,是超级人工智能的系统化存在,还是在其之外的某个或某些监管者? 一方面,以虚驭实,区块链将以理性、规则和确定性超越和改造现实社会,另一方面,现实社会也将以强大的惯性,譬如人类社会的权力,特别是大国之间的巨大争斗,抵御区块链对现实社会的改造,以及扭曲、分裂区块链;这两种力量之间的博弈,将在数十年到数百年的时间维度,以及全球或更大的空间展开。 对超级人工智能的未来,赵汀阳多说了一点,漏说了一点。多说的是所谓“天下体系”,乌托邦了;而漏说的则是基因编辑。 4. 哥德尔程序炸弹与51% 阿西莫夫的“机器人三原则”为人所熟知,人工智能的高速发展一再提示人类,要对人工智能“留一手”。 赵汀阳给出的建议是:“ 哥德尔程序炸弹 ”。 如果人工智能试图主动修改或删除给定程序,就等于同时启动自毁程序;如果人工智能试图修改或删除自毁程序,也等于启动自毁程序。相当于为人工智能植入任何方式都无法拆除的自毁炸弹,即任何拆除方式都是启动自毁的指令,这是技术安全的保证。 这种自毁炸弹具有类似于哥德尔悖论的自毁程序,即使人工智能具有哥德尔水平的反思能力,也无法解决哥德尔自毁程序 赵汀阳承认,“哥德尔程序炸弹”只是一种哲学想象,在技术上能否实现,取决于科学家的能力。 不过,由“哥德尔程序炸弹”可以联想起区块链的一个关键数字:51%。 单个矿池的算力超过51%就可以为所欲为。但比特币这么多年下来,为什么没有出现这种情况?事实上出现过很多次,包括BTCGuild、ghash,都曾经接近甚至超过51%的算力 一旦矿池算力接近甚至超过51%,群众就开始担心,币价会下跌,矿工们纷纷退出这个矿池,最后矿池自己主动限制算力增长。因为比特币设计的是一种共赢机制。大家都在一条船上。 算力如此,分布式账本的51%也是如此。 区块链4.0(上)提及 ,把政府对区块链的监管本身做成智能合约。同样,有没有可能以区块链来实现人工智能的自我监督? 由此看来,区块链是否具有某种“反身性”? 人工智能可以在双手互搏中进化;区块链,是否也可以在反身性中自我迭代? 区块链4.0:区块链+人工智能。未来已来。 http://industry.caijing.com.cn/20180122/4397443.shtml 金融地摊玉丰 https://mp.weixin.qq.com/s/dBmhia-dozzmBfz7jvC6sQ https://mp.weixin.qq.com/s/mkm36wJNavrHE4oB6HGsPQ http://m.sp.uczzd.cn/webview/news?app=hwnewty-iflowaid=6197068064097717850cid=100zzd_from=hwnewty-iflowuc_param_str=dndsfrvesvntnwpfgibicpktrecoid=14871715679584891407rd_type=recosp_gz=1activity=1dn=16086021892-204167e9 https://mp.weixin.qq.com/s/zksnfgA4i-tmh6-NHWdg6w http://www.ciotimes.com/ctqy/131505.html https://mp.weixin.qq.com/s/4nStnWwlfRpX_FsDMsSfng http://news.sina.com.cn/o/2018-06-10/doc-ihcufqif2071768.shtml https://mp.weixin.qq.com/s/wQBE3ZxhfUbewNi9k3RYJw https://mp.weixin.qq.com/s/Jl1T090gYPo9w5mqIPdYjw
个人分类: 科技|3238 次阅读|0 个评论
区块链4.0(中)由“劣币驱逐良币”到“良币驱逐劣币”
lvnaiji 2018-6-16 21:36
吕乃基 “劣币驱逐良币”为人所熟知。在一个没有道德追求与法律底线的世界,在“最小作用量原理”和“经济人假设”的驱使下,劣币(个人、公司、机构,乃至国家)倾向于以更小的投入、代价和风险获得更大收益。久而久之,坚守底线者在投入产出比的竞争中失利而被淘汰出局。 人人皆知,社会须有道德追求与法律底线,然而为何难以在现实中奏效? 其一,权大于法。这一点已是路人皆知,此处不再重复。与此相关的是,对违法违规者惩治不力,以至虽受到惩治,整体上说,违反者依然胜出。对遵纪守法者的激励往往会扭曲守法者守法的初衷。 其二,道德与情感模糊、贬低法。高尚的道德要求实际上高不可攀,一旦从虚无缥缈的云端跌落,其结果可想而知。中国传统文化崇尚伦理道德,有趣的是,同时也意识到“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在伦理道德领域难辨高下,往往争论不休,譬如“家国”孰先孰后。“合情”先于、优于“合理”,而“合情”,则嵌入于特定的语境,以及按远近亲疏,各色人等。 形成对比的是,前不久发生在美国的哈德逊河迫降。在中国传统文化看来,机长无疑是英雄,然而在美国社会中,却是举行听证会,会上对机长的行为提出一连串质疑(详见《萨利机长》),最终将看似毋庸置疑高尚的道德落实到事实与逻辑的基础上。 其三,漠视规则,缺乏契约精神。这一点在这次中美贸易战和中兴事件中暴露无遗。 材料、能量、信息,被称作人类社会的三大支柱。人们已经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信用,较之这三大支柱更为重要。 TPP 及TIPP等国际的条约在现实世界争议不断,在执行中充满欺诈、违规。在相当程度上,WTO就是在有些国家这样的违规中走向名存实亡。如果把相应的规则经由现实世界经由区块链移到虚拟世界,这些条文就能真正发挥作用,而违规者清除出局。 区块链在共识基础上形成的智能合约,不可篡改。现实世界经济和社会运行的种种关系和过程正在以及越来越广泛深入地转移到区块链上,因各种原因而不能转移者,将被虚拟世界遗弃。 区块链的最大价值就是信用。在此意义上,由现实世界进阶到由区块链建构的虚拟社会,就是由无信用或弱信用社会进入信用社会。 这一“进入”的过程,就是良币驱逐劣币。 “球籍”,不仅在现实世界,而且在虚拟世界。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关系包括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后者的权重正在变得越来越大。劣币被驱逐,就是在虚拟世界被开除球籍。
个人分类: 科技|3032 次阅读|0 个评论
“智能合约‘是否能取代”合约“和”公证“?
soupain 2018-6-16 12:39
在区块链的相关讨论中,“智能合约”是一个出现频率极高的词汇。“智能合约”是区块链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区块链技术实现核心价值“信用”的重要环节之一。然而人们往往通过“智能合约”的字面意思对其做出简单的解读,将之描绘为一种能够在未来取代“合约”和“公证”的技术。在各类媒体报道文章中,“智能合约”被大量的曲解和误读着。笔者特在此围绕“智能合约”概念对以下问题逐一展开解读:“智能合约”到底是什么?“智能合约”和传统意义上的合约有什么区别?“智能合约”到底能否取代法律概念上的“合约”和“公证”? “智能合约”到底是什么? 对于“智能合约”的定义是各种各样的。有的文件将“智能合约”定义为“一种用计算机语言取代法律语言去记录条款的合约”。作为法律从业人员而言,这种定义方法是完全错误的。 还有文件将“智能合约”定义为“基于区块链的图灵完备的编程脚本语言,适合各种区块链数据结构和共识协议”。这种定义方法也不准确。比特币所采用的语言是“图灵不完备”的,但是比特币语言中同样植入了“智能合约”。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联合数十家单位于2017年5月16日发布的《中国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发展论坛标准 CBD-Forum-001-2017》中,将智能合约 (smart contract) 定义为“以数字形式定义的能够自动执行条款的合约 ”,“注:在区块链技术领域,智能合约是指基于预定事件触发、不可篡改、自动执行的计算机程序。” 备注里的这句话揭示了“智能合约”的本质。“智能合约”本质上是一种“计算机程序”,而不是“合约”。不要通过“合约”的基本特征去理解“智能合约”,而要通过“计算机程序”的基本特征去理解“智能合约”。 不过这种定义仍然没有清楚的解释“智能合约”到底是什么。 要理解“智能合约”,得从中本聪设计比特币的转账功能说起。 假如你是2009年的中本聪,你已经找到了解决双重支付的方法,现在要设计比特币的转账功能了。你会怎么做呢?通常的设计方案会是这样: 发送方向比特币网络发一份广播,其内容是这样的:“从A地址转账1 BTC给B地址。同时附上A地址私钥的签名”。网络各节点收到广播,校验签名合法。于是从A地址扣掉1 BTC,给B地址加上1 BTC。 简洁明了对不对?但是如果是这样的设计,我们就无法看到今天区块链技术在各领域的落地扎根、欣欣向荣。中本聪的设计方案是这样的: 发送方向比特币网络发一份广播,其内容是这样的:“我要转账1 BTC,并且我提供了一段脚本,这段脚本作为钥匙可以打开这1 BTC上的锁;同时,我根据接收方的要求为这1 BTC加个新的锁”。 网络各节点收到广播,运行脚本,发现确实能“开锁”,于是根据发送方的指令给这笔比特币换上一把“新锁”,这笔比特币也就有了新的主人。当接收方想使用这1 BTC时,只要能提供一段新的脚本作为钥匙打得开这把新锁就行。 乍一看,中本聪的设计似乎非常繁琐和反直觉,然而这样的设计却另辟蹊径,打开了一个全新的天地。脚本是一种简单的计算机语言,比如JavaScript就是一种脚本。比特币的脚本可以表述的内容非常灵活,远远超出了一对一转账的范畴。例如:A可以按照约定加锁,设置必须由收款人B和担保人C同时签名才能支配某笔比特币(担保交易),也可以设置B、C、D中任意两人签名就能支配(联名账户);也可以设置B必须在一年后才能动用某笔比特币(延时支付),也可以设置任何人都能支配(撒钱)或者都不能支配(烧钱)。通过这套内置的脚本编程语言,你可以灵活地编写出各种各样的约定——而这其实就是“智能合约”的来源。用比特币脚本编写的合约系统,使得比特币成为了人类历史上第一种可编程的货币。 注意,中本聪这种设计思路和传统方式最大的变化就是,货币移交的重心不在于从一方转移到另一方,而是在权属变化的同时预设了“开启条件”。这个“开启条件”的预设思路是根植于区块链技术的本身设计思想的。因为区块链去中心化,分布式存储,所有数据每个参与节点都有相同的一份,那么大家拥有同样的数据,怎么才能分清各自的权益呢?方法就是给所有的数据都加上对应的“锁”,某个人或某组人用自己的专属钥匙才能开启对应的“锁”,从而获得对自己权益的处分权。传统货币动用前也会验证签名和密码,但是验证的目的仅仅在于校验身份。比特币则不仅仅是校验身份,而且还校验是否符合“开启条件”。这个预设的“开启条件”就是区块链所说的“智能合约”。 对于区块链技术应用的其他领域,此处的比特币转账替换成价值的传递、转移、交换即可。 “智能合约”和传统意义上的合约有什么区别? 了解了“智能合约”的来源,我们就可以比较一下“智能合约”和传统意义上的“合约”有什么不同了。 合约,即合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对合同的定义为“本法所称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规定了十五种典型合同,买卖合同,供用电、水、气、热力合同,赠与合同,借款合同,租赁合同,融资租赁合同,承揽合同,建设工程合同,运输合同,技术合同,保管合同,仓储合同,委托合同,行纪合同,居间合同。其他常见的合同如抵押合同、质押合同、留置合同、探矿权合同、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承包合同等物权性质的合同在没有特别法规范的情况下适用合同法总则或类推适用合同法相关分则。 合同的内容由当事人约定,一般包括以下条款:当事人的身份信息,标的,数量,质量,金额,履行期限、地点和方式,违约责任,解决争议的方法以及参与各方的权利、义务,中止、终止、解除条件等。 合同的订立步骤可以分解为: 1,一方发出要约。 2,受要约人同意要约内容,做出承诺。 3,承诺生效时合同成立。 “智能合约”完整的订立步骤为: 1, 参与方经过商议,约定合约的具体内容。这一步是人与人的谈判、讨论、商议的结果,是人的活动。 2,用编程脚本语言编写脚本,将约定好的内容通过程序的形式表现出来。这一步是将特定的“锁”制造出来。 3,原权益方开启自己的权属,并将区块链货币或价值按照约定加上上一步制作的“锁”,从而实现权属的转移。但是权益并不直接进入新的权益方,而是等待新权益方用“钥匙”开启。 4,在预设的开启条件达成时,新权益方相当于通过特定的“钥匙”打开了“锁”,编程脚本自动运行,新权益方获得区块链货币或价值的处分权并进行处分,也许是加一把新的“锁”。 对于“合约”而言,是由参与各方签署成效后,再由参与各方各自按照约定执行;而“智能合约”存在本身就意味着其已经在执行过程中了,约定内容在“智能合约”诞生之前已经商定好了。“智能合约”更像以程序“if-then”的基本逻辑中的一个触发条件,一旦条件触发就自行执行程序的下一步。所以“智能合约”本质上是一个脚本程序,以程序“if-then”的基本逻辑为基础来运行。这种脚本程序之所以叫“智能合约”,是因为其编写目的是为了实现事先商定好的合约内容的。反过来看,只有能够通过编程实现的合约内容才能成为“智能合约”的实现对象,这就注定了“智能合约”的实现对象是非常有限的,因为不是所有的人类活动都能够通过编程实现的。 对于“合约”而言,在执行过程中,参与各方都有违反合约的可能,“智能合约”则没有这种“人性风险”,“智能合约”一旦设定好,只有作为“钥匙”的脚本满足“锁”的“开启条件”时,才会执行。 “合约”的执行是参与各方进行的人类活动,而“智能合约”的执行其实是执行一段程序,对虚拟价值进行处分。 对于“合约”而言,环境条件的改变可能会导致合约需要用补充协议、变更协议的形式加以调整。“智能合约”则不具备这种灵活性。“智能合约”更适合在稳定的环境中进行大量重复性运作的应用场景。 “智能合约”到底能否取代法律概念上的“合约”和“公证”? 很多对“智能合约”的介绍文字都宣称“智能合约”将能够替代法律概念上的“合约”和“公证”,通过以上对比和分析,显然我们能得出否定的结论。 “合约”的使用广泛渗透在人类活动的层层面面,其双方只要合意达成一致即可成立的特性,使得“合约”具备最大限度的灵活性,从而方便的应用在各个场景。 “智能合约”是以程序为基础的虚拟世界当中的特有产物,是在特定应用环境内反映了某种合约关系的程序,按照“if-then”的基本逻辑运行,适用于特定的场景,其功能较为单一,执行较为简单,适用于在稳定的环境中进行大量重复性运作的应用场景。 “智能合约”相对于“合约”,就跟“机器人”相对于“人类”类似,前者缺乏灵活性,但在稳定环境、单一功能、大量重复性运作的应用场景能发挥替代后者的威力。 “智能合约”会随着区块链应用的普及使用而逐步渗透到人类生活中。由于区块链应用还是发展的初级阶段,“智能合约”对人类社会的影响还微乎其微。 即使将来区块链应用普及了,“智能合约”仍然只能局部替代“合约”,因为,再一次强调,不是所有的人类活动都能够通过编程实现的。 要注意的是,“智能合约”所要调节的未必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可能是物与物之间的关系,机器与机器之间的关系。“智能合约”在虚拟世界中,以及“合约”在人类世界中,会发挥各自专属领域的作用。 “公证”是一个很好的比较例子。 确实有区块链应用在尝试在做线上“公证”应用。2015年9月,初创公司Stampery尝试用比特币区块链技术解决数据的认证问题。“你可以为任何文件生成不可改变的、准确的证明,证明其存在和完整性。世界上的任何人都可以自动证明某个文件是在何时创建的,且之后再未改动过,”“使用Stampery 的理由与为文件做公证的理由一样。它能很好地保护知识产权,证明遗嘱、宣誓、合同、家庭纠纷中的通讯等等的有效性。”2017年4月,微软将Stampery技术整合到了Microsoft Office Outlook。 尽管Stampery有其优势和价值所在,但在宣传上和一些新生事物一样,总是拼命的夸大其词。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令第103号《公证程序规则》,公证机构受理公证申请后,应当根据不同公证事项的办证规则,分别审查下列事项: 1,当事人的人数、身份、申请办理该项公证的资格及相应的权利; 2,当事人的意思表示是否真实; 3,申请公证的文书的内容是否完备,含义是否清晰,签名、印鉴是否齐全; 4,提供的证明材料是否真实、合法、充分; 5,申请公证的事项是否真实、合法。 公证机构可以采用下列方式,核实公证事项的有关情况以及证明材料: 1,通过询问当事人、公证事项的利害关系人核实; 2,通过询问证人核实; 3,向有关单位或者个人了解相关情况或者核实、收集相关书证、物证、视听资料等证明材料; 4,通过现场勘验核实; 5,委托专业机构或者专业人员鉴定、检验检测、翻译。 公证机构经审查,认为申请公证的事项符合《公证法》、本规则及有关办证规则规定的,应当自受理之日起十五个工作日内向当事人出具公证书。 通过以上分析和比较,我们可以看出两者的重要区别是,一份公证书在出具之间会经过详尽的实质性审核;而Stampery所谓“公证”的前提是假定文件的实质性审核已经完成,文件是真实有效的,即没有虚假材料的可能,也没有当事人恶意欺诈的可能,其对文件的证明作用仅限于表面性、格式性审核。 要说Stampery所谓的“公证”能够取代法律概念上“公证”的作用,显然是低估了人性的复杂程度。 结语 “智能合约”本质上是一种“计算机程序”,是以程序为基础的虚拟世界当中的特有产物,是在特定应用环境内反映了某种合约关系的程序。 “智能合约”所要调节的未必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可以是物与物之间的关系,机器与机器之间的关系。 “智能合约”在虚拟世界中,发挥其专属领域的作用,就像“合约”在人类世界中,发挥其专属领域的作用。两者未来会并存,谁也不会完全取代另一方。 一份公证书在出具之间会经过详尽的实质性审核,而区块链技术的“公证”仅对文件进行表面性、格式性审核,所以它不可能取代法律概念上的“公证”。 备注:原创作品。 作者:曹旭,盈科上海律师事务所国际合伙人,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IEEE会员;聚焦互联网与人工智能新时代、新生态法律研究与服务,国际法律服务,公司法律顾问与创业法务支持。 首发于:无讼
1378 次阅读|0 个评论
区块链技术正在积极促进世界能源产业变革
ciccasduanhq 2018-6-15 13:55
区块链技术作为一种去中心化的数据库技术已经成为当下“ ABCD ”新潮组合的重要一极。(注: A 代表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 人工智能; B 代表 Block Chain ,区块链; C 代表 Cloud Serving ,云服务; D 代表 Data , 大数据 ) 很多情况下,大众习惯于将区块链等同于比特币,将其定义为一种纯金融产品,却忽略了区块链技术的本质是一种去中心化、不可篡改、集安全与强制背书为一体的分布式数据库存储技术。 区块链技术成熟性还不够。不管是被誉为超越比特币的第二代区块链技术——以太坊,还是被寄予厚望的企业级区块链平台—— Hyper ledger (超级账本),目前都处于早期开发探索阶段。然而,我们依然可以看到,区块链技术正在各应用领域逐步扎根。 能源行业正在发生深刻变革,能源互联网、碳交易、电动汽车 + 智能交通、分布式新能源 + 储能、智能电网等不断兴起,这些变革和区块链的去中心化、开源共享以及智能管理有着天然的契合性。今天,我们就来谈谈区块链技术如何深刻改变世界能源产业的未来。 美国学者杰里米•里夫金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中描绘了未来人类生活模式宏伟设想:数亿人将于家里、办公室、工厂等各个场所生产出自己的绿色能源,并在“能源互联网”中彼此分享,如同信息化社会的当下,各种搜索引擎、论坛等发布、分享信息,电子商务买卖商品。 能源互联网本质是信息技术与工业技术的深度融合。是互联网 + 能源生产、传输、存储、消费深度融合的产业发展新形态。也是工业互联网在能源领域的实质性落地。既是未来能源行业的发展方向,也是能源革命的实现形态。 当区块链与能源互联网碰撞后,又能激发出哪些火花? (一)美国: Trans Active Grid Trans Active Grid 建立于布鲁克林微电网( Brooklyn Microgrid )中,由美国能源公司 LO3 与西门子数字电网公司及比特币开发公司 Consensus Systems 合作,于 2016 年 4 月建立。是全球第一个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能源市场。 Brooklyn Microgrid 实现了社区间居民的点对点电力交易,允许用户通过智能电表实时获得发、用电量等相关数据,并通过区块链向他人购买或销售电力能源。用户可以不需要通过公共的电力公司或中央电网就能完成电力能源交易。 相比于从中央电网购买电力, Brooklyn Microgrid 不仅能够让社区电力的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进行基于区块链的本地能源交易,并平衡当地的生产和消费,还促使交易更加透明,价格更加便宜。那些在自己屋顶上安装太阳能电池板的消费者可以在区块链技术的帮助下将过剩电力回馈到本地电网,出售并直接从购买者那里收到付款。 (二)德国( 1 ):高效能源交易社区 Conjoule Conjoule 平台是一个高效能源交易社区,并获得了东京电力公司( TEPCO )和德国能源公司等投资,于 2017 年由 Innogy Innovation Hub 开发并运营,正在为德国不同城市的可再生能源的生产者和消费者,以及电池拥有者和其他灵活性能源提供 p2p 市场,无需中介机构就可进行交易,且所有交易都会被记录在区块链平台上。在这个平台,可以自由选择他们销售电力的对象,包括当地的公司、学校以及水力公司等。 (三)德国( 2 ):区块链电动汽车充电系统 Share Charge “ Share Charge ”区块链平台由 Innogy SE (德国能源和天然气供应商 RWE 的子公司)推出,依靠以太坊网络来运行,在德国已建成几百个基于区块链的电动汽车充电站。德国近 50000 个电动车主中,有 92% 在自己的家里为电动汽车充电,“ Share Charge ”平台首先在电动汽车上安装智能充电插头;其次在手机上安装充电 APP ;第三应用基于区块链的全自动支付系统。为了实现多样化电动汽车和充电模式的统一性交易,以付费方式共享其家庭充电站,一旦用户在平台注册登记了车辆信息,就能把法定货币转到数字钱包里。之后,不管在什么时候,只要他们连接到充电站,以太坊区块链就会把对应的充电费用转给充电站运营商,并将每笔交易记录下来。不仅提高了清洁能源的运用。还显著降低了 Innogy SE 的运营成本。 (四)英国:能源界的 eBay 总部位于英国的 Electron 公司,为支持电网运营商和公用事业公司推出的灵活性的产品,利用区块链技术,建立了一个分布式的天然气和电力计量系统,包括资产注册、灵活交易和智能计量表数据保密系统,客户可以在短短 15 秒内从一个供应商切换到另一个供应商。 Electron 获得了日本能源行业巨头东京电力公司的投资,其终极目标是打造能源界的 eBay ,并正在建立了一个能源联盟,包括几家英国公共事业公司,比如 Baringa 、英国电力网络公司( UK Power Networks )、 Northern Powergrid 、以及 Open Energi 、 EDF Energy 和 Shell 。 (五)中国( 1 ):能源区块链实验室 2016 年 5 月在北京成立的能源区块链实验室打造了一款低成本、高可靠的碳资产开发和管理的区块链平台,产品以基于区块链的互联网服务为表现形式,提供基于区块链的便利化碳资产开发平台。通过发行以核证碳减排量( CCER )为基础资产的数字资产——碳票,平台将碳资产开发各环节的参与方纳入基于区块链的共享协作分布式可信账本,实现基于区块链的文件和数据传递、以及评审和开发过程中的参与方互动,通过过程重塑,打造碳资产开发高效协作网络。 目前,能源区块链实验室正携手合作伙伴还在开发多款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能源互联网应用,包括电动汽车账户管理、分布式光伏售电清结算、虚拟电厂考核计划等,覆盖能源生产、配送、消费、交易、管理等多个环节。 (六)中国( 2 ):生态系统 Energo 2016 年 10 月,中国区块链团队 Energolabs 成立,旨在建立由一系列去中心化能源应用组成的生态系统 Energo ,其核心是一套基于 QTUM 和 Mirco-grid 的清洁能源计量、登记、管理、交易与结算的去中心化系统。 目前, Energolabs 已在东南亚、澳洲开始推广和部署 Energo 网络。 (七)中国( 3 ):万向创新聚能城 2017 年 5 月,万向区块链股份有限公司面向全球发起项目招募,将在未来 7-10 年投入 2000 亿元在浙江萧山打造一个以新能源汽车和相关制造业为核心的 10 平方公里的数字城市——“万向创新聚能城”,其区块链应用场景包括分布式能源系统、居民身份与电动车设备 ID 登记在同一账本上的“共享经济”模式、追踪动力电池及二次回收用作储能电池、智能制造、机机对话、智能家居与智能社区服务等。 (八)中国( 4 ):智能合约,虚拟交易分布式电站清洁能源 2018 年 2 月,深圳蛇口招商局慈善基金会携手 TUV Nord ,新能源交易所、熊猫绿色能源集团及华为共同发起的能源区块链项目,将区块链技术应用在新能源领域。分布式电站每日所发出的清洁电力放入能源互联网平台,当用户选择清洁能源时,区块链技术将生成智能合约,直接配对电站与用户之间的点对点虚拟交易。 (九)中国( 5 ):北京未来科技城区块链微电网管控与交易系统 北京融链科技集团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分布式数据区块链化装置——融链魔方,可以有效解决实时数据区块链转化、分布存储等问题。继承了该技术的区块链数据基层搭建平台和上层大数据处理平台已经在北京未来科技城神华集团工业园区内落地,能针对能源电力交易、加氢站与 FCVs ( Fuel Cell Vehicles ,燃料电池汽车)、智慧能源与智慧电网等不同场景提供智能化的数据处理方案,实现了对整个项目安全、精准、高效的数据监管。 (十)中国( 6 ):其他 2018 年 3 月 30 日,中化集团下属中化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成功用区块链技术完成了一船从中国泉州到新加坡的汽油出口业务,并为全球第一单有政府部门参与的能源贸易区块链应用项目。 2018 年 4 月 3 日,国家电网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交了一项名为“关于区块链的电力交易管控方法及装置”的专利申请正式对外公布。该项发明涉及一种能源互联网系统,目的是解决如何克服能源互联网中心化机构管理方案中运行成本高、安全性差以及用户隐私难以保证的问题。 目前来看,区块链在中国能源产业领域的落地并不受限于技术的落后。事实上,中国能源系统的信息化水平和产业技术实力接近甚至超过部分发达国家。中国能源领域的区块链技术创新最起码与国际先进水平齐头并进,处于“跟跑”阶段。 从本质上来看,能源互联网同区块链技术都必须构建于普遍的智能设备物联网之上,设备的普遍智能化和互联化将和能源互联网的发展互为表里。而区块链技术同样强调价值网络参与主体的物联化和智能化,基于区块链的智能合约,其作用并不是仅仅是为解决能源系统中的交易摩擦提供了重要途径。 毋庸置疑,区块链技术正在高速发展之中,放眼全球将在能源领域有更多应用实践创新。 GTM Research 最新发表的《 2018 年区块链在能源领域的发展》对目前全球范围内区块链在能源领域的未来发展做出了四个预测:针对区块链进行的能源设施投资将呈现增长态势;能源设施将进入试点阶段;能源批发贸易将努力实现商业化部署;商业模型将实体化。 参考文献:略
个人分类: 技术评论|2587 次阅读|0 个评论
小黄车真的要黄了?戴威还可以出这招!
热度 1 PKJay 2018-6-14 16:59
小黄车真的要黄了?戴威还可以出这招! 6月1日,有消息称ofo资金链紧张,虎嗅称ofo总部大规模裁员属实,管理层巨变属实,ofo开始卖广告。 ofo的主要问题在于: 资金短缺; 除摩拜外,大资金在扶持小对手; 损坏小黄车无力维修,街面大量ofo单车骑行困难。 同属校友的黄珏华给北大戴威出这招: 资金紧张可以卖广告:定位+地图+大数据针对性强,效果更好。(想象停车后知道附近新开了烤串店) 对手众多怕什么:把最老一批自行车涂上公益标志拉到三四线城市让大家免费用,拉高挣钱门坎。(想象小城市也布满了小黄车) 拉联盟修小黄车:共享单车欠城市修车师傅一份生计,修理多次报修的ofo可以共享一段时间该车收益,等同向师傅们贷款。(想象未来出现游动的修车师傅) 偏僻区域共享管理:共享单车同样欠交通线末端摩迪和黑车师傅一份生计,管理报备ofo车可以共享该车收益,减小单车损坏与丢失。(想象未来出现有人的ofo管理站) ofo在单车的黄金地段管理最好骑的单车。(想象随便扫码一辆ofo都好骑) 对手想学,小黄车存量最多谁怕谁?! 北大方正培训中心开启to B服务 前期帮老板读写区块链白皮书, 后期培训区块链工程师 大数据,请等候。。。 邀请函 |区块链的技术与前景及其对商业的冲击研讨会 方正学子 5天前 区块链 到底是什么? 如果你对区块链技术及其使用场景和应用前景尚不了解,而且这方面的信息经常让你感到困惑;如果你正在考虑采用这些技术,你需要评估和决断;如果你是一个其它领域的研究人员,需要了解这些技术的方方面面,那么就请来北大方正培训中心。你一定能在我们隆重推出的这个技术讲座系列里,找到适合你的培训课程。 本期,我们将引导你解决: 区块链到底是什么?它能解决什么问题?它的未来是什么?我们可以有哪些收获?到底什么是价值互联网? 关于我们 北大方正培训中心成立于1993年,依托北京大学、方正集团的深厚资源,集国内知名高等学府与顶尖IT企业成功经验之大成,为众多学子提供了高质量的培训服务平台。 区块链有多火? 除了您所了解的比特币和以太坊,大量行业推出了区块链项目。2018年上半年新推出区块链应用白皮书的行业:游戏与虚拟现实、社交与沟通、金融、物流与供应链、交通旅游、投资、保险、信息技术、商业与零售等。部分项目见下图。 说明 区块链项目白皮书是区块链项目团队对外公布的可代表官方立场的文件,内容一般是项目详细介绍与官方说明,例如这是一个基于区块链技术的xx方案,初衷与愿景是什么,可以解决怎么样的问题,技术是怎么用的,商业模式如何,是否会发行Token,如果发行各参与者的权益如何分配,项目未来的规划如何等等。也就是说,通过一份白皮书,你可以具体的知道一个区块链项目的详细信息。 为什么在币圈、链圈里大家都这么关系白皮书? 为了让大家了解并支持项目,通常要有一份详细的官方说明文件,方便让大家信服。如果一个项目团队连白皮书都拿不出来,或者白皮书漏洞百出,那么就可以直接宣判该项目死刑,这对投资者而言十分重要。 如果区块链项目团队不差钱,并且踏踏实实的做事情,等到区块链产品做好直接摆在你面前,你还会很在意白皮书什么的吗? 问题是,你看到的可能只是包含一堆技术术语白皮书。 通过这次研讨会,您能获得什么? 纠正有关区块链的各种错误观念; 理解这项技术的内涵、局限和问题; 构想可能的应用场景。 认识区块链技术在商业应用中的风险; 理解该技术对金融秩序可能的冲击; 把握区块链技术带来的商机。 正确辨别围绕区块链各种商业宣传的真伪; 真正进入区块链技术的大门; 奠定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基础。 为什么要选择我们? 👉聘请长期在美国工作的技术和投资专家做讲师,让您物超所值。 👉硅谷技术大牛从中立的、纯技术的角度讲解区块链技术、比特币网络、以太坊网络及各种其它代币,帮助您提高理解形形色色区块链白皮书的能力。 👉不搞噱头、不注入水分,只为让您最直观地了解区块链到底是何物,它又能为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收费标准:3000元/人 报名联系人:张老师 手机:18611921567 微信:2357306565 门票尊享服务: 1、研讨会VIP座席 2、获得《2018中国区块链产业发展白皮书》一册 3、加入区块链技术咨询群组,与专家随时零距离沟通  4、五星级标准午餐(茶歇供应) 5、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系列讲座优惠资格 师资介绍 研讨会安排 时间:2018年6月30日 地点:北京文津国际酒店 报名方式: 长按或用手机扫描二维码跳转
个人分类: 商业策略|650 次阅读|1 个评论
区块链4.0:区块链+人工智能(上)
lvnaiji 2018-6-11 09:49
吕乃基 6月7日, 应中国科普研究所、《民主与科学》杂志社、九三学社北京市委员会之邀,作了关于“区块链”的发言 http://s2.rabbitpre.com/m2/aUe1ZicQfC?lc=1sui=V3oMKcy9openid=o7kepwVTS_owpCcoGxOXR7ZB0vDwaccess_token=10_FW9wwcYzl7Elcauj4sscxkgu-0vFc0R9wW3lcR-Lgr0hk-msv1rXfVNri4pOy44OJ3nDR3uXQlrVt4w3eRdcVQ#from=share 以下是由ppt加以整理、修改的内容。因部分内容已经在公众号上传过了,核心思想是, 由实到虚,以虚驭实,“我管人人,人人管我”,以及“良币驱逐劣币” 。有兴趣的网友可以自行搜索( 虚实之间的“区块链” http://mp.weixin.qq.com/s/bM4TPTC3AVGWzl1gC1McOg ),此处仅涉及对“通证经济学”、中心化,以及对区块链4.0的理解。分“上下”两次上传。 1. 通证经济学三要素:代币、社群和共识 任何个人、群体、组织,任何设备的特殊能力、资源、意向,都可以以通证确权,获得特定社群的认可,在社群中发行定向的代币,以激励社群,维系、扩大和推动社群的运行。共识之一是,社群对发行代币者所拥有资源的认可,之二是对未来发展的期许。每一个社群都有自己的区块链,作为实体的纸币的流通是看不见的,没有人知道一张纸币何来何往,区块链可以让数字货币的每一笔动向都 有“链”可查 ,同时还保护参与者的隐私 http://36kr.com/p/5116582.html?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 、 每一个个人和设施都可以加入不同的社群,充分展示个人多方面的才学,发挥设施的多种功能, 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无需任何中心授权和中介介入。 代币、社群和共识,代币相应于迄今人类社会中的经济,社群相应于政治,共识则相应于文化。 2. 去中心化 关于区块链的一大争议点是“去中心化”,去中心化必然受到现有中心的抵制。 中心化与去中心化之争涉及两个方面,与现有互联网之争,以及与现实世界中的权力之争。前者主要在技术和经济层面,后者主要在政治层面。 Barlow 于1996年2月8日发表《赛博空间独立宣言》,《宣言》声称:传统的政府,再也无法统治互联网。然而事与愿违,虽然Barlow本人仍然对20年前的独立宣言深信不疑;著名的《连线》发现,在20年后的今天,我们却生活在一个日益“局域化”的互联网中,包括美国国家安全局对美国本土,以及全球范围内进行的大规模监视、美国FBI去“暗网”执法的时代。互联网入口成为控制力更强的渠道;电商、游戏的开发商和玩家则把利润交给电商平台。区块链的发展,生产者可以把产品和内容直接推广出去,不需要经过平台,被互联网渠道和流量入口盘剥。 ( http://www.8btc.com/yuan-yu-ming-ben-zhi?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 ) 。美团点评高级副总裁王慧文表示,区块链撕裂了中国互联网,中国互联网的主要矛盾从巨头与创业公司的矛盾,转变成古典互联网与区块链之间的矛盾。 虽然如此,互联网和被称为互联网“下半场”的区块链,实际上在技术层面难以分割。马化腾强调作为中心的云计算,对于产业升级和公司管理的极端重要性。服务器的私有属性决定了数据的最终控制权属于服务器的控制者,数据很难自由流动和迁移。互联网的巨头垄断,无法重建一个 Facebook 去打败 Facebook 。 “ 去中心化”的分布式系统,最终承载于中心化的互联网服务之上,中心化的底层传输网络,可以轻易打击和控制“去中心化”的互联网产品。 https://view.inews.qq.com/a/20180424A1ERNR00?uid=100008925644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 用区块链技术,去中心化强调所有的节点都保留完整的数据,每发生一笔交易,就同步给其他用户,在现实中无法实现,必须有部分中心化的信息节点(刘锋) 中心化的互联网与去中心化的区块链在技术层面还有合作的空间。 云计算可以加速区块链技术成熟,推动区块链从金融业向更多领域拓展。反过来,物联网以传统的中心化网络模式进行管理,需要巨大的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建设及维护投入,基于中心化的网络模式也存在安全隐患;区块链的去中心化特性为物联网的自我治理提供方法,帮助物联网中的设备理解彼此,进而知道不同设备之间的关系,实现对分布式物联网的去中心化控制。 为了提升整体效率和体验,同时避免区块链牺牲效率的弊端,借贷宝在借贷供应、决策、风险控制等方面充分引入了区块链去中心化概念,但在身份鉴权、支付、贷后管理等一系列辅助环节仍然保持中心化状态。 https://c.m.163.com/news/a/DJ4SKD8R05129QAF.html?spsw=1spssid=b4bd4394666db081 e8d27099ed2fde8dspss=newsappfrom=timeline 总体而言,技术层面的中心化与去中心化之争,涉及新老技术背后利益的重新分配, 新技术动了老技术背后的奶酪,这是“争”的缘由;但由互联网到区块链在技术上具有继承的一面,这是争论双方不可能一拍两散,进而开展某种合作的依据。 至于区块链与现实世界的权力之争,各国央行对比特币的举措就是明证。有一篇文章的标题是,“ 央行 与区块链的爱恨情仇 ”。中国大数据领域应用的一个典型是贵州省。贵阳市常务副市长徐昊的观点是:区块链本质是去中介化,中心不可能去掉。 区块链与现实世界的权力之争,核心是监管。 一种观点认为,区块链想要在金融领域实现颠覆极其困难,提倡去中心化几乎不可能。短期,可能是三到五年,也可能是十到二十年,但一定不是永远。 倾向于维持现实世界权力的设想是,“秩序互联网”和“主权区块链”,前者创新社会组织方式、治理体系、运行规则等。后者意味着,区块链技术发展必须在国家主权范畴下,在法律与监管下。要求设“超级后门”,以便对区块链进行上帝般的监管。 网络中有一些特殊的节点拥有“穿透”和“干涉”整个网的能力。一旦发现节点出现问题,司法部门可以对账户和节点上的资产进行冻结。监管机构有予以撤销或强制停止的权力。“法定数字货币的推出,加上主权区块链,塑造一个透明的世界,资产的流转、数据的流动,都将难逃法眼。”“很多巨头的项目,都(主动)给监管留好了后门,可以随时监控。” http://mp.weixin.qq.com/s/2E7qyvcrfcgbiMDiAhFM1w 想起若干年前联想引入ERP之后,杨元庆的一番感言。联想的运行,部门、员工、设备、产品,如同透明的金鱼缸里游动的金鱼,一目了然。关键是,杨元庆本人在金鱼缸外,对联想进行“上帝般的监管”。 在技术相对稳定和常规发展时期,监管与技术的关系相对均衡;新技术问世打破均衡,监管出现某种程度的空白。新技术在社会化过程中引发一些因素的野蛮生长,例如炒比特币,发空气币等等,对“去中心化”的刻意强调也引起监管部门的警觉。作为对无序现象和过度渲染的反拨,有可能走向监管过度,由此也引发业界的担忧。搜狗CEO王小川的理解是,区块链的生存空间在“公司信用之上,国家信用之下”。在央视财经的节目中,Don Tapscott希望政府要保护消费者,民众,同时让好的技术繁荣发展,以及创造创新型的经济。 一位区块链专家这样预测区块链的命运:“要么就是绝对的自由,要么就是绝对的集中。”这么说,绝对化了。 有人认为,区块链技术不应该贴上“去中心化”的标签。开放是必要的,但全面、无限制开放不合理。去中心化不是目的,只是手段。去中心化和中心化,阴阳相互依存,符合相互演化的道家辩证哲理。这一说辞貌似辩证,失之空泛。 可以确定的是,技术的发展必然不断消解现实世界的权力结构。或许张首晟的理解是区块链所引发的监管之争的解决之途,那就是把 政府对区块链的监管本身做成智能合约。
个人分类: 科技|1465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王飞跃:区块链如何为人工智能解锁新的领域
Kara0807 2018-6-10 22:03
本文来源:科技行者 部分内容来源于第二届世界智能大会王飞跃教授、袁勇 副研究员的报告 这是一个智能产业兴起的时代,人工智能、区块链正在成为数字化世界的两股变革力量。学术层面,结合AI与区块链的突破性技术越来越多,但在现实层面,两者的实际应用却很少。不过我预计在不久的将来,区块链和人工智能结合的应用会越来越多。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看看区块链如何为人工智能解锁新的领域。 区块链智能之史前纪元:智能产业的兴起 人工智能语言最早的收获就是机器证明,中国在此领域最好的成果也是机器证明。从1943年MT模型提出一直到现在,我们走过了智能的五个阶段,包括:智能1.0阶段“启发智能(Heuristic Intelligence)”,智能2.0阶段“逻辑智能(Logistical Intelligence)”,智能3.0阶段“计算智能(Computational Intelligence)”,智能4.0阶段“网络智能(Network Intelligence)”,智能5.0阶段“平行智能(Parallel Intelligence)”,现在就是人机结合、知行合一、虚实一体的智能。 智能时代诞生了智能产业。智能产业的狭义定义出现于2010年,指以新兴的社会计算方法,有效地协合汇集社会智慧,实时地利用三网(互联、电信、电视)数据,发掘企业、社团、社会的重大问题,设计、推演、评估、实施解决方案。 而大数据作为智能产业的核心技术的同时,也引发了智能产业的一系列核心问题,比如数据安全、信任缺失、建模与计算复杂等等。 直到区块链和AlphaGo两个热点话题出现,为智能产业蓝图弥补了建模和计算两块重要拼图,使得智能产业由信息技术时代跨越到智能技术时代。 区块链:理想与现实的博弈 2010年,正值英国皇家学会成立350周年纪念,Tim Berners Lee、James Hendler与我赴伦敦英国皇家学会组织人工智能相关的研讨会,第一次与大名远扬的英国情报组织MI5的人员坐在一起,知道了TOR与区块链的关联,也第一次了解区块链可能的非比特币用途,唤起了我对其的初步兴趣。 要说如何定义区块链,可以从两个角度解读。表象的区块链=信用机器(Trust Machines)+真相机器(True Machines);本质的区块链在于使传统上难以流通和商品化的“注意力”与“信用度”成为可以批量化生产的流通商品,革命性地扩展了经济活动的范围与提高效率的途径。 从大数据技术,到区块链技术,涌现了智能经济与智慧社会。为什么这么说?我的观点有三: 1、 区块链为实现平行智能经济和智慧社会奠定了坚实的数据基础和信用基础; 2、 区块链实现了“数据民主”,可实现软件定义的、去中心化和去中介化的经济与社会系统; 3、 区块链与物联网相结合形成的智能资产使得联通现实物理世界和虚拟网络空间成为可能,并可通过真实和人工社会系统的虚实互动和平行调谐实现社会管理和决策的平行优化。 区块链智能之“真和道” 从上文不难预见,区块链结合人工智能,正好把注意力、信用变成可以批量生产、可以流通、可以交流的商品,带来一个新的世界,一下子扩展了我们的经济活动,开拓了我们的视野,提高了效率途径,所以它是一场革命。 因为区块链的技术特点可以总结成两个字“真和道”,“真(TRUE)”相当于“可信(Trustable)+可靠(Reliable)+可用(Usable)+高效(Efficient)”,“道(DAO)”就是“分布式与去中心化(Distributed,Decentralized)+自主性与自动化(Autonomous,Automated)+组织化与有序性(Organized,Ordered)”。 正因为这两个特质,区块链有能力成为未来智能经济与智慧社会的基石。以区块链为基础的数字加密货币将成为支撑智能经济而流通于智联网中的智能介质;且各类“良性”ICO将成为智能经济与金融系统的有效补充;区块链,特别是相应的共识机制和智能合约等技术,最有可能成为构筑智能经济与智慧社会之大“道DAO”的地基。 1、道(DAO) 先来细说一下“道DAO(去中心化自治组织)”,是指通过一系列公开公正的规则,可以在无人干预和管理的情况下自主运行的组织形式。这些规则往往会以开源软件的形式出现,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购买该组织的股份权益,或者以提供服务的形式来成为该组织的参与者。 去中心化自治组织让学术思想与分布式人工智能一脉相承,只是因为几十年前分布式人工智能没有核心技术支撑,也没有应用场景,当时没有得到应有重视,现在区块链出现以后,分布式人工智能预测会再一次崛起,这就意味着,区块链可以让大规模分布式节点根据一系列公开公正的规则达成共识,基于公开透明且不可篡改的账本,在没有第三方干预和管理情况下,形成自主自治智能化的组织,这就是“道(DAO)”主要的思路。 “DAO”的表现形式非常早,起源于中国人发明的“人肉搜索”,这是约2000年前后出现的网络形态,当时,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和复杂系统管理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团队正在研究社会计算,研究互联网舆情,且专门立项组织科研团队研究“人肉搜索”。到了2006年,国外高校把“人肉搜索”换了一个名字叫做众包,延伸出一系列形式,比如众包、众筹、众创等。从学术上来讲,所有这些网络形态本质就是CMO(CeSMOs,cyberenabled social movement organizations的简称,动态网络群体)。CMO是道的早期形式,相当于互联网版本。当然我们可以反过来说,现在DAO实际上是区块链版本CMO,只是区块链技术对于我们原来互联网版本CMO提供一些良好的系统,更加去中心化,更加自主和自治,更加组织和有序了。 区块链和“DAO”对于传统管理(包括企业管理和组织管理)带来的影响是变革性的。传统的管理架构是金字塔式,久而久之暴露了一系列问题,包括:机构臃肿、管理成本居高不下,人浮于事、推诿扯皮现象多发、管理效率低下,管理层次多、信息传递不畅,权力集中在上层、下层自主性小、创新潜能难以有效释放。现在有了区块链有了“DAO”,可以变革管理,每个人都可以参与到组织的治理,提高决策民主化,发挥每个人决策性和创造性。而且由于智能合约,各项决策可以公开透明。此外区块链技术实现组织信息传输和处理的网络化,实现自动化管理,节约了管理成本。 目前DAO已经出现了一些应用,比如“DASH(达世币)、Steemit。达世币是全球首个自主管理、自主融资的加密数字货币系统,每个人都有权直接向达世币网络提交项目方案,任何有助于达世币发展的提案,例如市场营销和研发等等,都可能获得资金支持,也就是说,达世币为自己的发展和应用推广注资,由此保证达世币生态系统的稳健发展。而Steemit是对那些提供高质量社交媒体内容的作者加以奖励,博客写手、企业以及读者共同参与其中,奖励是以代币形式实现,以此激发更多优秀内容的产出。 当然,DAO也存在一些瓶颈。比如法律上的认可度问题——区块链智能合约究竟是否具有和普通合约一样的法律效力,至今仍在争论。还有安全性问题,2016年6月发生的以太坊硬分叉事件就是一个例子,当时区块链业界最大的众筹项目TheDAO遭到攻击,被攻击前,该项目共筹集到1亿5000万美元,最终导致价值5000万美元的以太币资产被分离出TheDAO资产池。 2、真(TRUE) 再来细说一下“真(TRUE)”相当于“可信(Trustable)+可靠(Reliable)+可用(Usable)+高效(Efficient)”。 “可信(Trustable)”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决策可信。 比特币诞生于2008年末,诞生的初衷就是要解决中心化的机构、银行和政府与用户之间信任的问题,区块链把中心化信用、监管和控制变成了去中心化,自主向上共识和共治。好处是什么呢?因为我们都知道人都是有限性的,人的决策有不可信的,而机器的共识消除了人的不可信。 第二,网络可信。 原来是中心化的网络,现在区块链出现以后,网络转化为去中心化、点对点的网络,在这个网络中,每个人都是平等的,没有中心机构,也没有任何层级机构,因此达成的共识是非常可信的。 第三,数据可信。 从技术角度看,区块链用共识算法来更新数据,数据如果要上链,需要所有节点同意,需要每一个人都来维护,所以每个人都相信这个数据。 第四,账本可信。 区块链账本基于哈希值存储链式结构,这个结构还有共识保护,保证了账本难以篡改且不可伪造。 “可靠(Reliable)”体现在,区块链相对来说比较完善行之有效的技术,比如非对称加密、哈希函数、时间戳,可以让区块链比较安全可靠。另外,区块链采用分布式存储,每一个节点都会有完整的账本,一方面可以避免单点布账对网络带来的影响,另外一方面让伪造账本、篡改账本成本大大提高,因此账本是非常可靠的。正是因为这种可靠性,让区块链非常适合存储和保护一些重要隐私的数据,来避免中心化的机构因为误操作或攻击所带来的隐私数据的丢失和泄露问题。 “可用(Usable)”就比较明显,有一些统计数据可以佐证。根据World Economic Forum 2015年调查报告显示,到2025年,世界GDP总量的10%将存储于基于区块链的技术中;PwC预测,到2020年,77%的全球金融服务产业将在其生产系统或流程中采用区块链技术。可用性让区块链适用于一些典型的应用场景,比如智能合约、数字资产、共享经济、共享账本等等,应该说,现在的区块链是一个比较底层的技术,我们预期,未来的区块链会像互联网一样,应用于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整个演进过程才刚刚开始。 “高效(Efficient)”需要强调的一点是,区块链提高的不是技术和性能效率,而是社会效率。众所周知,区块链技能性能效率并不高,而区块链大规模地使用可以打造一个去中心化、去信任化、去中介化的社会,在这个社会方面,通过科学机制、激励机制,可以使良性参与者越来越多,预期会出现驱逐劣弊的效率。 “真TRUE”最新的案例是VIANT公司的一个运行于微软Azure、基于以太坊的区块链平台,用区块链提高渔业供应链管理的效率。针对从鱼捕捞上来到上桌的全产业链进行溯源和监控,当鱼捕捞上来以后,把捕捞的视频和图片打上标签,存储在链上,整个物流信息也都会上链,所有合作伙伴都可以看到数据,另外在消费端,消费者扫二维码能够看到这整个物流信息,从而得知这个鱼是不是真的。 新纪元:平行智能与平行区块链 目前来说,我们的社会、组织、企业的形态都在快速走向一个虚实平行的态势。科研方面,美国自然基金会2006年提出了CPS(Cyber Physical System,信息物理系统),是工业4.0的核心;到了2010年,只有CPS是不够的,还需要把人和社会的复杂因素纳入到这个范围当中来,所以提出了CPSS(Cyber-Physical-Social Systems,社会物理信息系统)。产业方面,西门子提出了数字化工厂,美国防部和GE提出了数字卵生计划(Digital Twins),SAP提出软件定义网络,这些都是领军企业在平行系统方面一些探索和尝试。政府方面,李克强总理曾表示,世界正在被网络化连接、数字化描绘,虚拟社会与现实世界融合化发展,数字经济、智能社会正大踏步向我们走来。 从2004年起,复杂系统管理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自动化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青岛智能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王飞跃开始研究平行智能,发表一系列的论文,提出了平行社会基础理论和核心方法。2005年到2009年,王飞跃又研究了平行军事工程,包括平行部队、平行武器(航母、导弹等)。 什么是平行智能?平行智能的物理形态就是联通物理、心理、人工世界的平行机,这三个世界正好对应到物理空间、心理空间和赛博智慧空间。 而平行区块链主要用于解决CPSS平行社会环境的复杂问题。怎么解决?把物理定义的机器和软件定义的机器连接起来,很多实验不能在真实系统中做的,这时候可以在人工系统做计算实验,通过计算实验把优化的结果算出来以后,再反馈到实际物理定义的机器上去,通过虚实结合、虚实的反馈,平行的演化对于物理实际系统做优化,这就是整个平行智能的思路。 从这个角度看,平行区块链不失为一个摸着石头过河试错的方案,适用于三种场景。一是当成学习机,新手要做区块链,碰到一些不能在链上的操作,可以先在人工链上做场景化、有序化的案例;二是当成实验室,很多攻击实验、安全实验都需要在人工系统上去做;三当成孵化器,有一些新的想法、算法、难度调整的机制,可以先在人工链上去做,如果表现良好,再拿到真实链上去,这在技术上是沙盒的概念,用区块链监管沙盒,保证区块链的项目从法律上、政策上合法合规,所以平行区块链可以从技术上保证是合情合理。 区块链驱动智能经济与智慧社会 从2013年起,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和复杂系统管理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开始研究智能经济和智慧社会,2014年,团队在青岛专门设立了智慧社会、智能经济两个研究所。 智慧社会就是虚实结合平行社会,这种平行社会称之为社会5.0时代,该思想于2013年提出,现在成为学术热点,日本政府专门把社会5.0列为国家规划。 社会5.0主要的内容包括: · 1个系统基础CPSS:打通社会系统、物理系统、信息系统; · 1个核心方法ACP:应用于人工社会、计算实验、平行执行; · 2个空间:打通物理空间、虚拟空间; · 2个基础设施:形成平行空间中两个基础设施,一个是区块链,另一个是智联网; · 3个主题:产业的社会化、软件定义产业,知识自动化; · 4个主要特征:产业系统和智能技术深度集成,系统数据和调控管理控制过程全面透明,数据和模型集成,人在环内的知识集成; · 4个创新:新智能方法论、新智能科技架构、新智能功能、新智能调控管理控制范式。 新的智能经济时代,区块链可以为我们带来两类商品:注意力和信任。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司马贺曾称,注意力和信任不能大规模生产,不能称之为商品,其实互联网出现以后,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注意力的问题——因为互联网经济出现之后,社会媒体出现了,电子商务出现了,计算广告出现了,一瞬间把社会上所有的商品和服务带到大家的面前,便可以解决注意力的问题,所以衍生了所谓的眼球经济、注意力经济。但是,互联网没有解决信任问题。未来区块链到来以后,不仅可以解决注意力问题,还可以解决信任问题。它像一个机器生产产品一样,是自动化的,这种信任不是人对人之间的信任(因为人对人之间不是主观信任),而是人对数据、人对区块链账本的信任,所以到时候,注意力和信任都不再是稀缺的资源,而是智能经济时代新的商品。 可想而知,一旦建立了区块链之“道DAO”和此“道DAO”上的知识机器人体系,“信任”和“注意力”将不可避免地成为智能经济的新“商品”,并借助智联网迅速演化成人工世界上无限的智能大市场。 毋庸置疑,区块链智能技术是一项必将产生强烈冲击的颠覆性的革命技术,已引起许多相关人士的担心。然而回顾历史,我们不应对此过度焦虑。 随着智能技术的进一步成熟和普及,尽管传统的银行和法律机构及业务方式将发生深刻变革,但将会有更多的从业人员:因为将来经济合同和司法条例将编程到每一个智能产品,每一个智能过程,每一个智能组织,相应的业务范围将被大大扩大和深入。而且,智能产业和智能经济将引起社会问题的“范式转移”。相信基于区块链和智联网的智能经济和社会,将大大减少信用的成本,大大提高犯罪的代价,必将引发社会行为及其经济活动与业务的深刻变化。 而且,可以基于虚实互动的平行智能和平行区块链技术打造可编程的平行经济系统,进一步使经济系统变为可编程的经济活动。同时,利用计算实验改进实际的社会经济实验,可大大降低实验和监管的成本,以虚驭实,使“吃一堑,长一智”变成在人工世界中“吃一堑”,在物理世界和心理世界中“长一智”。在人工系统中不断的试错。 预测世界的最好方法就是创造世界,平行经济将“制造”出“人机物”的新“三元经济”,形成平行社会并“催生”出新的社会行为,使“无形之手”演化为“智慧之脑”。这就是从牛顿范式向默顿范式的转移,正如《共产党宣言》所言:智能经济“就是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 个人认为,未来的管理一定是平行管理。企业中每一个员工一定要有三个伴身的机器人一起成长——第一个是描述机器人,实时搜集你的信息,抓取你的数据,对你进行建模;第二个是预测机器人,根据大数据,预测不同时间舱里面反应的趋势;第三是引导机器人,根据前面两个人的结果,对于你的行为主动干预和引导。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和复杂系统管理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正在研究相关平台。 智慧社会与平行社会的未来方式应该是,游戏与动漫的科学化,仿真与模拟的常态化,经验与知识的数字化、动态化、实时化。智慧社会与平行社会的未来作用是,用“人工”影响“现实”,用“虚的”影响“实的”;用“未来”来影响“历史”,用“无的”影响“有的”;是“水晶球”的科学化与仪表化,对未来进行感知,进而对未来进行统计。
个人分类: 德先生|831 次阅读|0 个评论
吕乃基6月7日北京讲座
热度 1 lvnaiji 2018-6-6 16:25
区块链:我管人人,人人管我 http://s2.rabbitpre.com/m2/aUe1ZicQfC?lc=1sui=V3oMKcy9openid=o7kepwVTS_owpCcoGxOXR7ZB0vDwaccess_token=10_uIuoRW7InHNsnx0BqCtTLjKDVgZ_q2qiONO5fP0Vdx8zuVHOPJ2ZQtucUPioUFR7YGDyQ5nyzCxPaQKknsPPFw#from=share
个人分类: 科技|2585 次阅读|3 个评论
如此浮躁的国内计算机界如何适应中国梦的需要?
热度 3 accsys 2018-6-6 07:23
如此浮躁的国内计算机界如何适应中国梦的需要? 姜咏江 如果“跟风”科研盛行,毫无疑问体现出一个国家科学技术的落后。如今,我国在科学的许多领域已经摆脱了跟风科研的状况,然而在计算机这个“高科技”领域仍然如此,真叫人唏嘘。 如今国内计算机界所谓的“区块链”又成了热点,一下子又冒出了许多专家。所谓区块链的科学研讨会一时高热。为什么会这样?说到底两个字,浮躁! 所谓的“区块链”是新的东西吗?完全不是。将加密的文档通过哈希表函数进行存放,这是早已有之的保密存放技术。至于比特币的加解密问题也不是什么开天辟地的新东西,何至于计算机科技界如此轰轰烈烈? 别浮躁,踏踏实实地研究点超前的计算机科学的东西,才会改变“跟风研究”的可悲局面。 请看前些天收到的计算机界报告会部分内容简介: 附件:大会日程 5 月 25 日 8:30~8:40 开幕式 8:40~11:05 区块链技术报告,主持人:祝烈煌教授 1. 区块链技术发展 本报告将从技术角度分析区块链面临的挑战,澄清关于区块链的常见误区,解读区块链的 “ 时间不可逆 ” 、 “ 价值守恒 ” 、 “ 可编程 ” 、 “ 自带商业模式 ” 等特征。介绍区块链隐私保护、区块链与人工智能结合等技术前沿。 报告 人:白硕 ,中科院计算所研究员,世界区块链组织首席科学家, ChinaLedger 技术委员会主管,上海阡寻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2. 密码学——区块链信任之源 简述密码学基本概念,区块链的工作机制与应用,密码学在区块链中的作用,当前重密码的区块链系统中密码的应用,分析密码在区块链链通信层、账本层和应用层的隐私保护、安全审计、监管、追踪、打击违法犯罪活动中的作用。 报告人:伍前红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 3. 区块链安全与自主可控 报告以区块链的安全问题为核心。首先介绍了区块链的发展现状,并给出了自己对区块链发展的展望,重点讨论了区块链的形式化描述。然后深入从算法、协议、实现、使用、系统的角度分别介绍了区块链面临的安全性威胁,并分析了区块链的安全性挑战,最后分别给出了区块链安全问题的应对方法。 报告人:斯雪明 , 复旦大学教授 4. 区块链技术与电商平台产品信息追溯和防伪模型 在分析区块链技术的基础上,针对电子商务活动中存在的假货问题,提出借助区块链技术实现信息追溯,并结合物联网技术构建了产品防伪模型。针对电子商务交易中的产品信息层级,所带来的产品信息追溯困难和产品防伪漏洞,提出结合物联网技术,将产品信息客观公正地加入到电商平台产品信息区块链中的产品信息追溯和防伪模型。为进一步推进区块链技术应用于电子商务,遏制假冒伪劣产品以及维护商品流通秩序提供了新思路。 报告人:朱建明 ,中央财经大学教授 5. 聚合 GAMMA- 签名及其比特币应用 在本报告中,我们简要介绍聚合签名及其对区块链和密码货币的意义,回顾已有的聚合签名及其局限性。通过具体的攻击,我们表明 Schnorr 签名在用于聚合签名时是不安全的。我们给出第一个不需双线性对的聚合签名方案,该方案基于 Yao-Zhao 所给出的 GAMMA- 签名。当应用于比特币时,签名容量可以缩小大约 50% ,验证时间提升近 5 倍,并且所需的修改非常小并利于支持隔离见证和利于抵抗延展攻击。 报告人:赵运磊 , 复旦大学教授 11:05~12:30 技术论坛—区块链关键技术进展 主持人:雷凯 13:30~15:35 区块链产业报告,主持人:管刚,慧科教育集团高级副总裁 1. “产业区块链”:逻辑与案例 结合版权保护、供应链金融、商品溯源等区块链实际应用案例,介绍“区块链 + ”价值互联网、“区块链 + ”可信数字经济、“区块链 + ”与资金脱虚向实、“区块链 + ”供给侧改革和消费升级、“区块链 + ”新型共享经济等区块链应用领域。 报告人:于佳宁, 工信部信息中心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 2. 区块链实践之供应链金融 供应链金融是被认为适合区块链应用于实践的场景之一。以布比自有的区块链系统 BubiChain 为基础设施,构建了面向金融服务机构与供应链上的中小供应商的金融技术服务平台。通过区块链的共享方式打通贸易链条的应收账款等关联关系,释放大型企业的信用,并将智能合约应用于清分和结算,降低了供应商融资门槛,保障了还款安全。在金融机构与供应商之间架设了一个桥梁,促进金融服务的达成。 报告人:李军 , 布比网络联合创始人兼 COO 3. 华为区块链平台关键技术及经验分享 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应用区块链,迫切需要高性能、强安全隐私保护、易用的企业级区块链平台及区块链云服务 (Blockchain as a Service) ,报告首先介绍华为区块链平台能力、关键技术、未来构想及华为云区块链服务( BCS )设计开发经验;然后分享区块链平台在企业级应用实施中面临的挑战及应对思路。 报告人:曹朝, 华为区 块链 技术负责人 4. 微众银行在区块链的探索和应用 本报告介绍微众银行牵头发起的金链盟发布的联盟链底层平台 Fisco Bcos 在架构、性能、安全和易用性等各方面的设计理念和特点,满足金融级高频交易场景需求和高效运维体系,同时介绍了金融业务需求的成功应用场景,包括对账、仲裁等多个应用场景。 报告人:李辉忠, 微众银行区块链高级架构师,区块链底层平台技术负责人 5. 浅谈区块链安全态势 本报告围绕区块链安全态势展开讨论,重点介绍了区块链 1.0 到 3.0 遇到的安全事件和安全问题,以经典的安全事件以例,从共识协议、算法安全、智能合约安全等研究方向进行分析,并提出应对措施。 报告人:高雪峰 , 360 信息安全部负责人, 360 Nirvan Team 创始人。 15:55~17:25 大会论坛——区块链未来:价值爆发还是泡沫破裂? 主持人:祝烈煌,北京理工大学教授 王 伟,北京交通大学教授 15:55~17:25 青年人才托举计划座谈会 主持人:袁晓如,北京大学教授 19:30~21:30 YOCSEF AC 会议 。。。。。
个人分类: 随笔|4161 次阅读|5 个评论
区块链技术可以帮助拯救环境吗?
热度 4 lionbin 2018-5-2 09:25
区块链进入普通人的视野,也许是比特币价格的热炒,也许是勒索病毒要求人们使用数字货币来支付恢复电脑内容的赎金,也许是新闻中看到的在黑网上购买毒品的交易。总之,近两年来,区块链技术开始迅速为普罗大众所听闻。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它甚至弯道超车盖过了也是刚刚兴起的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风头。世界各国开始大范围的鼓励和支持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和落地应用。大家都期盼,2018年能成为区块链技术广泛应用的“元年”。 这里不准备花费太多时间解释区块链的技术本身。简单地说, 区块链技术的基础,是构建一个不可变分类账的交易数据库,它可以看做是一种分散的、可创造信任的超级计算机 。目前一些开发者、企业、银行、甚至音乐人士已把区块链技术应用在投票、供应链中的产品追踪、股权交易、货币支付、音乐家“创意护照”等用途上。一年前,瑞典农业大学的生态学家Guillaume Chapron在 Nature 周刊上发表了一篇文章“The environment needs cryptogovernance”,论述了区块链技术如何用来帮助拯救我们的环境。论文发表的当日, Science 周刊记者采访了Guillaume Chapron,讨论了有关货币、政府和信任的未来。本文就是根据这篇文章和采访记录整理而成。 1. 用计算机来建立信任 区块链技术的优势,就在于它如何接近信任。该系统并不是要检查每一方的可信度,而是假定每个人都会表现出自私的行为。但无论贸易商多么贪婪,区块链则一直会保持诚信,即使当事人不能,也可以信任。 如果人类总是无法建立信任,也许应该用计算机算法来取代它们。 其实, 环境危机的日益增加,就是因为缺乏信任而导致的。 彼此不为人知的多个参与者之间,从公司和政府到个人消费者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为欺诈和失败的政策创造了很多机会。环境危机在传递中,其中要经过许多媒介,要经过第三方或者权威机构的定性评价这种中央控制的系统。比如,超市所出售的鱼,供应链很长,甚至超市最后都不知道它出产自哪里,因此,一些环境不可持续的商品就有很多机会进入供应链。而如果这是基于区块链的供应链,这将意味着,当消费者在购买鱼时,他知晓供应链的每一步,而且这个链条不能被伪造。例如,英国伦敦的技术平台Provenance正在开发基于区块链的协议来跟踪资源和原材料,它与印度尼西亚渔业公司合作,追踪供应链中可持续捕捞的鱼类。矿物质、木材或食物也可以参照这样的方法。海关官员可以通过使用便携式DNA条码扫描仪来发现非法交易的动物部位或植物。 如果生态足迹与物联网相连,其他商品可以在区块链上标记其生态足迹,传感器记录制造过程对环境的影响。 例如,沃尔玛正在通过在区块链中记录农场原产地和储藏温度等信息来跟踪其猪肉供应链。公司也可以追踪他们使用的水、能源或原材料。企业或消费者的整体环境影响可以记录在区块链和可持续行为中,这些行为可以通过退税等激励手段获得奖励。可以想象的是,建立这样的商品生命周期记录也非常有助于发展循环经济。 2. 智能合约保证计划的事件必须发生 在区块链支持的“加密治理”时代,法律可以用计算机代码编写的“智能合同”来代替,信任、法律和执法完全可以外包给计算机代码。区块链技术建立起来的智能合约可以保证计划的事件必须发生。智能合约的优点非常明显,其执行与相关各方的意愿、批准或行为无关,不可能退出,它们不需要可信的第三方或托管来管理,而且这种方式很便宜。换句话说,智能合约可帮助用户以透明无冲突的方式交换金钱、财产、股份或任何有价值的物品,同时避免中间商的参与。例如,货物到达时自动支付发票,这是通过制定用计算机代码编写的商业逻辑“智能合约”来完成的。该代码使用在区块链上实现的以太坊的编程扩展,智能合约在满足特定条件时自动执行。所以,有人说智能合约将在未来取代律师这个职务。 的确,计算机代码不会像人类的自然语言那样含糊不清,它们独立于现有的法规或机构。 智能合约完全可以用来建立自主数字实体来管理自然资源。例如,我们可以用卫星来远程监测生物多样性,如果我们在某个地区达到了一定数量的生物多样性,合同中所设立的对当地社区的奖励就会立即执行。 这种自然资源将被加盖可持续性证书,允许社区进入这些认证产品的市场。享有自然资源所有权的社区可以通过比特币直接获得生态系统服务或实现保护目标。这样,健康的生态系统可以取代其他形式的资本储存。社区可以通过区块链进行可再生能源交易,快速可靠,无需第三方控制。 区块链可以确保保护和开发资金按照预期使用。资金可以跟踪,附加有特定目的,有一个到期日或在项目时间表里满足条件时自动释放出来。这样,资金就不可能被吸走,因为中间人被切断了。区块链可以更容易地收集防止野生动物对作物造成破坏的保险,支付是立即执行的,这样可减少延误或腐败。 3. 自然资源和资产的所有权证明 区块链可以证明任何可以数字化的东西的存在和所有权。区块链可以肯定地证明,某个记录的信息(一段数据、文件、交易、证书、事件或身份)在特定时间存在。如果一个资产可以被分配一个唯一的数字标识符(比如条形码),那么它可以被包含在其中。该标识符通过一个加密函数运行,该函数将其转换为一个唯一的数字和字母串,称为哈希(hash),存储在区块链中。哈希函数仅在一个方向上运行 - 哈希值不允许返回并获取生成它的原始文档,并且用户无法猜测哪个文档会为他提供特定的散列值,这意味着这样的证书不能伪造。稍后可以重新计算哈希以证明资产在特定时间是存在的,却没有必要透露资产本身。类似的,还有土地登记、文凭证书,科学数据或医学数据。当然, 区块链无法对输入的系统数据或文件的真实性进行认证明,但可以通过其他手段进行评估。 例如,可以使用加密密钥基础设施确保评估人员的身份和声誉,这意味着只有经过认证和信誉良好的评估人员才能输入数据。也就是说,对评估人员的身份和声誉记录,本身也是一个区块链。可以理解的是,那些由传感器自动生成的数据,比如射频识别芯片、温度、水质和各种传感器,是可以经过哈希后直接输入区块链的。 4. 增加公众参与环境决策的责任心 区块链也可以影响决策。区块链投票是组织选举的一种非常便宜和安全的方式。按照现有的方式,如果你想组织一场关于如何管理自然资源的投票,无论是森林还是渔业,你需要规划基础设施,需要设立投票箱,需要告诉人们什么时候去投票。这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人力物力。最终,人们也许还不相信最终的结果。通过区块链,就可以使用智能手机和密码认证进行投票,并获得强大的安全性。这样, 公共、共享和不可变的资产与交易登记就可以帮助公众监督政治家来真正负起责任。 投票也可被视为一种交易。 例如,区块链投票已被韩国社区政府用于当地预算投票;丹麦政党的内部选举以及塔林证券交易所上市的纳斯达克上市公司的股东也正在实施;澳大利亚邮政正在考虑将其用于大学和公民选举;莫斯科市正在探索应用区块链来绕过投票欺诈。地方社区完全可以通过临时投票授权来管理自然资源。例如,只有在基于社区的民主程序批准下获得捕获配额的情况下,鱼才可以在平台上进行交易。 问题与挑战 当然,区块链技术也遇到一些发展障碍。比如,比特币交易速度很慢,每秒限制在7笔,而Visa信用卡网络平均每秒交易2,000笔。为了运行和检查其复杂的算法,比特币需要一个高度计算能力的专用“采矿农场”网络,这要使用整个城市相当数量的电力。比特币每年消耗约10.4太瓦时电力,几乎是谷歌作为公司使用的两倍(5.7太瓦时),所以我们需要开发一种更节能的算法。像任何新兴技术一样,区块链需要时间和鼓励才能被逐步接纳。比特币的好处和风险对于人们来说还是很难理解,因为技术太复杂了。 区块链法律以计算机语言的“如果-那么-其他”的形式出现,其实是一种新的法律体系了。人类法律语言的细微差别,都必须由经过培训的律师进行解释;而编程语言则由明确的机器指令组成,法院不太可能理解计算机代码,而程序员有可能不了解他们的代码在真实世界中的含义。 区块链技术已经进入了经济领域,并成为其中重要的环节,可持续性发展也是其中之一。可持续发展科学家和区块链开发人员也许应该面对面来讨论问题和解决方案。当Science的记者问题“有很多生态学家对区块链的方法感兴趣吗”?Guillaume Chapron是这样回答的:我还不知道是否有将区块链技术链接到解决环境问题的学术论文,我们需要更多的发展......我们拥有比特币这样的加密货币,我提议通过投票和合同来探索依赖密码学的环境治理。 当人们越来越了解区块链能够胜任什么时,他们将会产生出越来越多的新想法,这是我们目前无法想象的 。我的论文旨在激发思考。 参考资料: http://www.sciencemag.org/news/2017/05/can-bitcoin-s-cryptographic-technology-help-save-environment (doi:10.1126/science.aal1221) Chapron G. 2017. The environment needs cryptogovernance. Nature, 545: 404-405.
个人分类: 一起读顶刊|11571 次阅读|9 个评论
如何重塑我们的价值观
热度 8 lionbin 2018-4-29 16:30
2018年4月,Mariana Mazzucato出版了一本新书《万物价值:加入并决策全球经济》(The Value of Everything: Making and Taking in the Global Economy)(后简称《万物价值》) 。同月,Robert Costanza在 Nature 周刊上做了书评 ,称之为“透彻而充满激情的新书”,并高度赞扬了Mariana Mazzucato所呼吁的提高生产力、平等和可持续的经济,这将重燃我们长期辩论的主题:我们真正想要生活的世界究竟是什么。 这两位何许人也?先简单介绍一下。作者Mariana Mazzucato目前在英国萨塞克斯大学科学政策研究部(SPRU)担任RM Phillips创新经济学主席,她侧重于探讨创新经济学、金融和经济增长,以及国家在现代资本主义中的作用,提出了以创新为导向的包容性增长建议,《新共和》杂志称她为“关于创新的三位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Costanza是澳洲国立大学Crawford公共政策学院的生态经济学教授。1997 年 ,Costanza及其合作者在 Nature 周刊上发表了题为“The value of the world's ecosystem services and natural capital ”(全球生态系统服务及自然资本的价值)的文章 ,他们综合了全球己出版的用各种方法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评估结果,首次开展了对全球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估算,引起了全球的广泛关注。 Ecological Economics 杂志顺水推舟,在1998 年出版“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专辑对这方面的研究予以讨论,掀起了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研究的热潮。因此,Costanza可称为是生态经济学领域最牛的人物了。 《万物价值》提出了一些看似平常但难于回答的问题: 谁是我们世界财富的真正创造者,我们如何才能确定其价值? Mariana Mazzucato认为,如果我们要彻底改变日益恶化的体系,而不是继续养活它,我们迫切需要重新思考财富的来源。 我们需要用一种更可持续,更“共生”社会来取代目前的“寄生”制度 。 的确,价值以及如何评价价值一直是经济学中最受争议,也最容易误解的观点之一。2008年的金融危机,只是对即将出现的问题(例如气候破坏,大规模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下降等)的尝试。早期的经济学家专注于从土地(弗朗索瓦·魁奈和'重农学派')、劳动力(从亚当·斯密到卡尔·马克思)和资本的价值生产。在这些认识中,价值决定了价格。目前主流的“边际主义”概念则以市场交换为基础: 价格是由市场中供求关系的相互作用决定的,它决定价值,具有价值的唯一东西是获得价格。 这对于价值创造与价值获取之间的区别, 非劳动收入(例如租金)的性质以及价值应如何分配的观点具有重要意义。 今天的金融和经济危机的核心问题,其实是隐藏的明显问题 。在现代资本主义中,从股东红利到银行家奖金所获得的报偿,比价值创造有更多回报。但是,只有创造价值才能驱动健康经济和社会的生产过程。我们可能误认为财富获得者是制造者,因为仅仅通过创收的市场就证明了其层次和分配。这其实忽视了真正的价值,导致了不平等的产生,因为根据这一逻辑,所有收入都可以赚取收入,没有具体分析其是否是具有生产力。遗憾的是,这似乎是目前经济思想的核心纲领。 为了充分说明这些问题,《万物价值》列举了边际主义方法的令人担忧的影响。这包括(错误)衡量国民收入和实际财富,混淆金融投机与价值创造,滥用专利制度(这是扼杀而不是鼓励创新),低估政府和公共产品,包括公共基础设施,生态系统和社会网络。这样的探索揭示了边际主义方法如何嵌入其中,以及它如何扭曲了经济体培育创新、公平和真正进步的能力。 具体来说,国际国民账户体系和国内生产总值(GDP)都是以市场交易为基础来评估经济活动的——只有在市场上出售的商品和服务才被计算在内。这些活动大部分都是有益的,但有些恰好是要被看作需要避免的成本,而GDP则混淆了二者的区别。例如,犯罪增长需要更多的警察和安全设备,这也会增加GDP,但更多的犯罪是不可取的;增加的空气和水污染、严重疾病和离婚率在GDP中也表现为正值,而志愿者工作,生态系统服务和社区支持则没有获得什么价值分配。所以,Mazzucato指出, GDP“证明了收入和财富的过度不平等,并将价值获取转化为价值创造”。 《万物价值》还解析了“赌场资本主义”如何将市场投机看做创造价值,而不是真正关注其他地方的价值创造。例如,美国公司长期以来重视自己所获得的财富数量,而不是其为其经济所创造的价值。事实上,一些宣称推动创新的公司,在其发展中实际上都依赖与公共资金,但之后则是花费资源提高股价和高管薪酬,在并没有为市场提供实际价值的情况下获得高额回报。这种寄生行为只会越来越糟糕: 领先的美国公司正在从财富和知识的再分配中获利,却没有回报给那些使他们盈利的社区。 比如 ,Mazzucato曾经在她之前的著作“创业国家”中认为 ,公共投资一直是创新和产品开发最重要的驱动因素。如果没有政府赞助的技术开发,如Siri、GPS、互联网和Touch ID,iPhone就不可能存在。然而,如今的苹果公司与许多生物技术公司一样,正在进行大规模的回购计划,他们最关注的是如何获取最大的价值,如增加股东利益的支出并游说国家减少税收政策,然而他们忘了税收本是为其软件提供最初资金的重要举措。因此,为了挽救我们的经济免受下一次危机,促进经济 长期 稳定的增长, 我们需要重新思考资本主义市场,重新思考国家的位置,并重新定义和衡量我们的社会价值,甚至还有越来越迫切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在人类对地球产生影响的人类时代,我们需要重新定义这些目标,并重新评估哪些资源真的很稀缺。价值应被视为对地球及其所有居民的可持续福祉的贡献。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就是迈向在理想经济和社会中达成广泛全球共识的重大步骤。 评估一个健康,可持续的星球,公平,社区生活质量的提升必须回归到经济学的核心。 在这里,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应该尤其受到关注, 生态系统是价值的创造者,但这些价值如何融入到我们的经济体系中。 区块链技术的发展,不仅可为货币提供服务,其实可以用来监视任何有价值的东西。这种全新的货币体系,能表达经济价值之外的更多价值,打通自然与经济、社会之间的联系。 这种具有扩展性和分散性的价值体系还能体现出最大的公平性,我们可以据此创造一种全球性的、可信赖的和可获得的通货,将自然资产的生产者有效而安全地与资产消费者进行连接。更具革命性的是,区块链将各种交易公开且永久地记录到分类账中,并且该动态分类账通常可供需要副本的任何人使用,因此它可以打开整个追踪过程进行审查,同时防止任何垄断的第三方控制系统,维护其最大的公平性,让呵护自然的行为得到最大的价值回报。考虑到该文的长度,关于区块链技术可能带来的生态系统价值的评估,之后撰文继续论述。 参考资料: Mariana Mazzucato, 2018. The Value of Everything: Making and Taking in the Global Economy. Nature 556, 300-301 (2018). doi: 10.1038/d41586-018-04534-1 Costanza et al. 1997. The value of the world's ecosystem services and natural capital. Nature 387:253-260 https://www.penguin.co.uk/books/280466/the-value-of-everything/ https://www.netgalley.com/catalog/book/128899
个人分类: 一起读顶刊|13300 次阅读|16 个评论
区块链记录中国历史【第一例】
outcrop 2018-4-24 11:23
大约 20小时之前(Apr-23-2018 07:02:20 AM +UTC),一位以太坊(Ethereum)用户(地址: 0x44938b01da1feb3f6fa1cf38870ee564e25d9bf3 )在以太坊的区块链上花了0.0007787 Ether(当前大约3.3元RMB),用Input Data记录了北大最近发生的事,是我所知道的在区块链上较为详细记录中国历史事件的第一例。看起来是一个简要版的自述(需要点击Input Data的“Convert To Ascii”按钮阅读,英文中有部分乱码,不影响阅读): https://etherscan.io/tx/0x2d6a7b0f6adeff38423d4c62cd8b6ccb708ddad85da5d3d06756ad4d8a04a6a2 虽然各类区块链平台一直可以记录一些简讯和数据,但这次应该是中国第一件公开记载在区块链上的事情,值得关注和纪念。 区块链记录历史事件的意义在于 :基于区块链技术,一旦发布在链上,那么地球上每个节点都能同步到记录的数据,从此也无法更改。 期待有一天这类技术能流行,并且得到权威的支持。 该区块链记录发布之后,清华大学的匿名以太坊用户通过类似的方式表达了支持: https://etherscan.io/tx/0x548f15260c1f67af26cff021d993f600256c75e34b619f6b86e8a724d20bb097 还有其他人对此表达了关注: https://etherscan.io/tx/0x5724a82946a8342b493d6dea3558423965d3fb81cca988f6e2232ebcab83b375 该以太坊用户也做了回应: https://etherscan.io/tx/0xcbef194168de1fd7b76615decbfaa7daf702b9e45d792ce917a9bfc4cca4b5db 这,就是区块链的应用之一。 =========================== 15:50更新=========================== 在链讨论越来越多,清华、UCLA两所名校的以太坊用户也出现在链,赞;毕竟在链发布ascii点评还是需要一定区块链基础技术,有一定门槛的。 甚至有人在链做了一个小结: 0xThe event gives an initial demo of how a blockchain based decentralized reputation system works. Due to the popularity of blockchain and Ethereum, it gains higher attention than it might have. It has some obvious advantages over traditional such systems in that: 1. It will always be available to the public, which means there will never be a 404 time as long as Ethereum system is running. Note that even etherscan.io is dead, people still have other methods to extract the information. 2. It is immutable and can not be manipulated or revised by any one, not sender or receiver or owner, as long as it is there, it is there, done. The main concern of such a system is malicious attack. The attacker may publish misleading information about someone or an organization. Bear in mind this article should be recorded forever, I am very cautious about what I am saying and I shall be as objective as possible, onl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building a decentralized reputation system. The first several blocks in the transactions history is as follows, 1. Block 5490366, Transaction hash:0xf2ed73666103ecd1d489eaa01cf389efe8fb8698d5e6e04f37974934e9d4a3bb Apr-23-2018 06:54:27 AM +UTC , first transaction happened from 0x01cf9c288692ed1b1197af1453995a0a3109a022 to 0x44938b01da1feb3f6fa1cf38870ee564e25d9bf3 the information publisher. The transaction transferred 0.0011 Ether, the from another account. Whether the from and the to accounts are controlled by the same person is super difficult to track. The purpose of this first transaction is to fund the publisher enough ether to publish the extra data included in the next transaction the publisher transferred to his/her own account. 2. Block 5490403, Transaction hash:0x2d6a7b0f6adeff38423d4c62cd8b6ccb708ddad85da5d3d06756ad4d8a04a6a2 Apr-23-2018 07:02:20 AM +UTC, Yueluo, according to utf-8 format data, wrote an article to Peking University teachers and classmates, describing his/her suffering after submitting Information Disclosure Application Form  to Peking University on the morning of April 9, and ask for responses from Peking University. The extra data revealed who the author is, so anyone who is suspicious about this information have the opportunity to ask the author for an validation. 3. Block 5492770, Transaction hash: 0x548f15260c1f67af26cff021d993f600256c75e34b619f6b86e8a724d20bb097 Apr-23-2018 04:56:44 PM +UTC, About 10 hours later, a guy from Tsinghua leave a message Disappointed by the official statement of Peking University, hope PKU will not stand on the wrong side of this issue. Keep strong! --Anonymous, in Tsinghua University 4. Block 5494757, Transaction hash:0xd331f34d0a816906ae881e20145345ed5c19da529b621774daee59c6d92e45bb Apr-24-2018 01:04:22 AM +UTC, Someone send a transaction with nothing included, but from the record, we can see this sender, was interacting with some smart contracts. 5. Block 5494829, Transaction hash:0x5724a82946a8342b493d6dea3558423965d3fb81cca988f6e2232ebcab83b375 Apr-24-2018 01:27:35 AM +UTC, an anonymous message Are you Yuexin or a close friend? If yes, please take care. I want to make a donation. We do care! sent from 0x99a8eBdFd2101daCad6313eba309620FB5f8dd37, who seems to be involved in Ethereum for sometime according to his/her transaction records. 6. Block 5495077, Transaction hash: 0xcbef194168de1fd7b76615decbfaa7daf702b9e45d792ce917a9bfc4cca4b5db Apr-24-2018 02:31:07 AM +UTC, the publisher 0x44938b01da1feb3f6fa1cf38870ee564e25d9bf3 replies No If you are interested, you may check the rest of the transactions and see what's going on there. Now let's illustrate how malicious attacks can be avoided in a fully de-centralized reputation system with extra evidence. You may use the methodology to validate any statement including the one published in 0x2d6a7b0f6adeff38423d4c62cd8b6ccb708ddad85da5d3d06756ad4d8a04a6a2 For example, the other day I heard a guy complaining about and their terrible services. let's first suppose the message is a malicious attack before we have any further evidence to support the argument. The best practice is to (buy regus's services yourself and then decide whether the complaints are true or not, but the cost is too high.) Then you may want to (check the comments and reputations of regus.) If you search the key word regus on google, bing or baidu(the mainstream search engines),the first page is almost all about regus advertisement, little information can support the statement that regus is terrible. Do remember the search engines are all profit driven. However, when search for regus complaints, a website called suddenly pops up in the first page of searching results. This might also be a malicious attack website that regus competitors build, so let's check the and . So when it comes to regus case, we can be 99.9% sure that regus services are really terrible and should never subscribe. We are at a turning point where the disadvantages of adopting a third party dominated information release system is gradually outweighing the advantages of embracing it.
个人分类: 计算机应用技术|8531 次阅读|0 个评论
漫谈比特币和区块链
热度 7 caozhengjun 2018-4-24 10:24
漫谈比特币和区块链 曹正军 目前区块链的研究如火如荼 ,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货币品种繁多 , 宣传资料满天飞 . 既有正面的吹捧 , 也有反面的诋毁 . 那么这种技术到底使用了哪些密码算法又有啥特点呢 ? 比特币的历史起源 2008 年 8 月 18 号 , 域名 bitcoin.org 注册成功 . 2008 年 10 月 31 号 , 署名为 Satoshi Nakamoto ( 中本聪 ) 的用户在 http://www.metzdowd.com/pipermail/cryptography/ 讨论区发帖 , 声称正在研究一种新的电子货币系统 , 并提供了论文预印本 (Bitcoin: a peer-to-peer electronic cash system) 的下载链接 http://www.bitcoin.org/bitcoin.pdf . 论文共 9 页 . 从专业角度看 , 这不是一篇合格的论文 : l 文字间距大小不一 , 没有经过专业的排版处理 , 像样点的 IEEE 会议都会拒稿 . l 列出了 8 篇文献 , 但文献 在正文中没有被引用 . 本科毕业设计出现这种情况心里都会犯怵的 . l 文章的主体是由 8 个流程图和对应的解释文字构成的 , 没有定义名词、术语 . ``bitcoin 只出现过两次 , 一次是在标题中 , 一次是在域名中 . 2009 年 1 月 , 中本聪在 SourceForge 网站发布了比特币系统的开源软件 , 制作了第一个区块 ( 按约定格式组织起来的一些数据 ), 这个区块里面有这样一句话 ``The Times 03/Jan/2009 Chancellor on brink of second bailout for banks(2009 年 1 月 3 号 , 泰晤士报 , 财政大臣将对银行进行二次纾困 ). 开源软件发布后 , 据说中本聪大约挖了 100 万个比特币 . 比特币的第一次转让是在中本聪和 Hal Finney(1956-2014) 之间发生的 , Finney 获得了 10 个比特币 . 2010 年 , 中本聪把网络预警密钥 (network alert key) 和代码的控制权移交给了 Gavin Andresen. 2014 年 , Ted Nelson 声称 , 比特币的创始人是京都大学数学教授望月新一 (Shinichi Mochizuki). 此人因为宣称证明了数论方面的 ABC 猜想而名声大噪 . Nelson 给出的三个依据是 : 望月新一足够聪明 , 可以开发出比特币;望月新一不使用传统科学同行评审机制 , 习惯于自行发布论文 , 让其他数学家探索其中奥妙;比特币符合望月新一的水准 . 这样的理由确实让人瞠目结舌 ! 2016 年 11 月 , Andresen 宣称中本聪是澳大利亚人 Craig Wright 的化名 , 但质疑并未停息 . Ted Nelson (1937---), 美国人 , 他创造的词汇 hypertext 、 virtuality 已经成了行业术语 . Shinichi Mochizuki (1969---), 日本人 , 京都大学教授 , 1992 年获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学位 ( 导师 Gerd Faltings). 2012 年 8 月公布了关于 ABC 猜想的预印本 . 什么是比特币 比特币既不是有面值的电子图案 , 也不是一串特定的电子数据 . 根据原论文的描述 , 比特币是由一个依附于互联网的点对点开放平台、一个公共的交易账簿、一个约定的奖励机制和一个交易验证方法构成的系统 . 用户需要下载专有的客户端应用程序或使用在线应用程序才能加入该系统 . 一个系统本身是没有计量单位的 , 那么为什么又常常说 1 个比特币、 0.25 个比特币呢 ? 事实上 , 这个系统中的电子货币没有专用的名称 , 人们借用了系统的名称来称呼它 . 该电子货币究竟是什么样的 ? 它就是一个数字签名链 (We define an electronic coin as a chain of digital signatures) , 没有固定的面值 , 数据中记录了电子货币的个数 . 比特币是怎样 `` 炼成 的 比特币是通过运行哈希函数 (SHA256) 生成的 . 每 10 分钟 , 一旦某个用户最先找到了一个符合要求的比特串 , 使得与之相关的哈希值符合约定格式 ( 比如哈希值的前 16 位都是 0), 系统就打赏 50 个比特币 ( 也就是一段用来描述该事件的文字 ) 给该用户 . 赏金每四年减半 , 系统也会更新约定格式 ( 比如哈希值的前 32 位都是 0), 使得计算难度越来越大 . 2018 年的赏金是 12.5 个比特币 . 据估计 , 比特币的总数大约是 2100 万 . 寻找哈希函数的输入使得它的输出符合指定格式 , 这是毫无意义的靠蛮力计算解决的问题 , 绝不是宣称的数学难题 . 这是对数学难题的曲解 . 数学难题一般是指有一定理论意义的命题 , 需要一定的研究章法和数学技巧 . 中本聪在论文中明确指出 , 要想“挖出”比特币就必须付出工作量证明 (proof-of-work), 也就是利用计算资源不停地选择比特串 ( 固定长度 ) 输入到哈希函数 , 验证其输出的字符串是否符合约定的格式 . 用户获得比特币的途径有 : (1) 挖矿 . 每隔 10 分钟 , 靠蛮力计算最先找到符合要求的比特串 ; (2) 购买 . 用法定货币向他人购买虚拟的比特币 ; (3) 赚交易费 . 新交易广播后系统需要确认它的合法性 , 最先确认该交易的用户可以获得一点交易费 . 确认的方法是追溯哈希链 , 需要计算若干个哈希函数值 , 验证若干个数字签名 . 比特币使用的密码算法 比特币系统仅仅使用两种密码算法 , 哈希函数 SHA256 和数字签名算法 ECDSA. 比特币系统内的信任关系是通过数字签名来实现的 . 加入比特币系统的用户需要自行配置自己的私钥和公钥 ( 实质是公开参数 , 不依赖于公钥基础设施 PKI). 私钥用来做数字签名 , 公钥供别人用来做验证 . 不需要任何加密算法 , 这个真相会不会让那些动辄就说加密货币的大 V 们露出底裤呢 ? 比特币系统使用的是椭圆曲线数字签名算法 ECDSA, 曲线方程是 y^2 = x^3 + 7 (mod p), p=115792089237316195423570985008687907853269984665640564039457584007908834671663. 基点 P 的坐标 (x, y) 是 : x=55066263022277343669578718895168534326250603453777594175500187360389116729240, y=32670510020758816978083085130507043184471273380659243275938904335757337482424. 用户随机选取 sp , 计算 Y=sP. 公钥是 Y, 私钥是 s. 比特币的优 / 缺点 任何交易都需要信任基础 . 利用第三方 ( 比如银行、支付宝等 ) 搭建信任关系的优点是 , 系统稳定、方便快捷、效率高、易于监管等 . 缺点是用户必须是实名的 , 尽管交易双方有时不知道对方是谁 , 但第三方能够追查出来 . 中本聪声称比特币的主要特点是 : 利用 P2P 网络阻止双重消费 ; 无需铸币厂也无需信任中心 ; 交易参与人可以是匿名的 ; 新币是通过工作量证明产生的 . 结合其实践情况 , 比特币的优点可以归结为 : 发行机制是公平的 , 大家都可以参与;交易是匿名的 , 能够保护用户的隐私;如果 51% 的用户是诚实的 , 那么资产就是安全的;总量是有限的 , 能够抵制通货膨胀 . 可以看出 , 比特币最大的优点就是匿名性 . 匿名真的那么重要吗 ? 它是把双刃剑 , 是在用稳定性换取隐蔽性 . 对于资产保管来说 , 这是极不明智的 . 一旦用户自己丢失了开启比特币账户的口令 , 谁帮你挂失呀!如果用户的私钥被盗取 , 又有谁能帮你追回资产呢 . 纸币发霉了 , 去银行还能换新的回来 . 存储比特币的 U 盘掉进泰晤士河 ( 有过这样的报道 ), 消防员山姆大叔能帮你捞回来吗 ? 因此 , 无论哪种电子货币 , 只要把保管责任 完全归咎于 用户的 , 都是为了占便宜 . 比特币系统很安全吗 ? 一个依附于互联网的点对点开放平台 , 如果应用程序开发人员修改规则怎么办 ? 断网、断电怎么办 ? 51% 的用户呼啦啦地都跑了怎么办 ( 一个自发的、松散的组织何来向心力和凝聚力 )? 到时候能找到一个可以拉横幅的地方吗 ? 比特币系统中的每一笔新交易都要全网广播 , 每个参与人都可以参与挖矿竞争 , 或者参与追溯它的哈希链 . 这种松散的、无序的竞争机制导致平台的管理效率非常低 , 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 . 比特币的最大功能就是为投机者提供了一个虚拟标的物 . 它不创造任何社会价值 , 包括美学的、科学的、宗教的 , 反而消耗了大量的社会计算资源 . 它也不具备稀缺性 , 人们已经炮制出一千多种虚拟货币 . 下面的截图只列举了一部分虚拟货币 , 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去网上搜搜 . 互联网是个只需要概念不需要氧气的生态环境 . 无论是风币还是火币 , 盯紧的都是人民币 . 区块链 比特币系统利用区块链 (block-chain) 技术来组织数据、关联数据、验证数据、更新数据 . 每个区块 (block) 看作是一个电子帐簿 , 它包含了前一个区块的哈希值 (Prev Hash), 临时选取的标识符 (Nonce) 和若干个交易记录 . 系统内所有区块构成了一个超级账簿 . 每个区块内部按如下方式为各个交易建立起追溯链 . 下图是包含 4 个交易的情形 . 每个区块占用的存储空间大约是 1M, 平均包含 2500 笔交易 . 每笔交易记录主要包含如下几个部分 : l 当前交易内容 . 描述交易比特币的数量 , 网络时间戳或者工作量证明等 . l 收款人的公钥 . 指明交易比特币的归属账户 . l 付款人对前一个区块和收款人的公钥串接后的指纹作出的数字签名 . 供收款人验证交易本身的合法性 , 同时防止敌手篡改数据 . 每笔交易的数据结构如下图所示 : 哈希函数便于验证数据的完整性 , 是区块链的核心工具 . 它保证了交易与区块之间的隶属关系 , 保证了交易与交易之间的关联性 , 保证了区块与区块之间的关联性 . 哈希函数的单向性还被用来 `` 炼币 . 因此 , 称比特币为哈希币 ( 杂凑币、散列币 ), 将显得更高大、更贴切、更形象 . 从会计学角度来看 , 区块链的创新之处在于 , 只管交易不管人 . 它无需为每个用户创建一个专有账户 , 每个用户都可以自发地为自己创建若干个账户 . 总账簿只按照交易归类 , 不按照用户归类 . 每增加一笔交易 , 总账簿都得更新系统的哈希链 , 必须做到牵一发动全身 . 这种极端低效的技术 , 我们真的伤得起吗 ? 本文来自作者的书稿《现代密码算法概论》
个人分类: 应用密码学|30631 次阅读|7 个评论
区块链
热度 1 richor 2018-3-18 17:04
比较认真的入门文: http://www.wanbizu.com/baike/201610277824.html 或 公众号文章 (内还附视频哟) 【理论基础】 区块链是比特币的底层技术和基础架构,其本质是一种分布式记账系统。 在比特币系统中,节点是这么组织交易的:发生时间相近的交易会被放在一起,形成一个区块,然后每个区块按照时间顺序首尾相接,后一个区块里会写着前一个区块的编号,所有区块组成一个链条的形状。这个链条从第一个区块(也就是创始块)开始,到最新的一个区块为止,记录了比特币历史上所有已经确认的交易记录。 Leslie Lamport ,因其在分布式计算方面的贡献,获得 2013 年图灵奖。他提出了很多问题,包括“拜占庭将军问题”。区块链是对该问题的一种解决方案。 【比特币的通俗理解】 目前成功的应用就只有比特币,可以通过比特币来理解区块链: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1094848 王恒的回答。 这里的重点就是,从 A 找到 a1 这个解到被确认得到一个比特币这个过程,涉及的就是“拜占庭将军问题”。 【拜占庭将军问题的区块链解决】 http://www.cnblogs.com/charlesblc/p/6271472.html 注意拜占庭将军问题与“两军问题”不同。 这里的才是拜占庭将军问题,而不是许多小城主觊觎拜占庭城内财富的那个。 【比特币发展历史】 1991 年,由贝尔通信研究所( Bellcore )的 Stuart Haber 和 W. Scott Stornetta 第一次提出关于区块的加密保护链产品。 1992 年,他俩和哥伦比亚大学的 Dave Bayer 发表论文,将哈希树引入产品设计中,提高了效率。 Satoshi Nakamoto (中本聪) 2008 年 11 月 1 日发布了比特币白皮书,并于 2009 年 1 月 3 日首次挖出比特币。他是比特币的开发者兼创始者。但其本人是谁,至今没有发现。 关于比特币的通缩属性,有各种说法: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2537793 我认为这些讨论是有益的,但人类社会不会有那么一天。 【区块链技术相关】 荣膺 MIT2017 十大突破技术的 zero-knowledge proof (零知识验证)的密码协议,就是基于的区块链。该技术一举解决了加密货币背后的隐私隐忧,使得加密货币得以更加蓬勃的发展。 但是最近这是有点过了,其中炒作成分为大, 此文 很中肯。 没有任何一个人是因为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发现区块链解决方案是最好的方法,从而变成区块链信徒的。 \0 比特币与其说是货币,更像是一种商品。社会建立在其之上,则相当不稳固。 \0
2480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北大教授蔡剑:量子计算突破很快,区块链不改造可能失效
quantumchina 2018-3-16 21:14
来源:人民网   近日,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管理实践教授蔡剑在清华MBA学生加密经济学俱乐部沙龙上进行分享时表示,虽然这个量子计算机目前(体积)还是很大,但是这个技术很快就会突破,现有的区块链技术如果不改造可能就会失效,很容易被解构和重构,也将可以做假。   蔡剑还同时指出,对区块链和比特币的争论把一个好的技术和一个代币等同起来,是有问题的。区块链是一种好的技术,但好的技术如果被错用,可能更会大量超发货币引起通货膨胀。 区块链这种技术的价值是需要整个社会体系里面在区块链之上有一个社会货币定价的准则 。   他还表示,一个货币当中如果不能根据市场的价格增加货币供应量,是很差的货币,会出现通胀紧缩,被人囤货。当被锁定的代币快速进场交易之后,目前持有的那些用户可能一夜之间经历币值大跌。 而且,政府监管措施的出台,有可能会让ICO所发的代币一夕之间被打回原形,成为旁氏骗局 。   以下为演讲内容(有删改):   今天讲的只代表个人不代表任何组织,这个题目我没有答案,希望在座同学们提供答案,一块来探讨。区块链、代币背后影响了我们过去好几个学科的基础假设,都在这几年当中受到了质疑,现在不只是经管学院焦虑,计算机系也焦虑,可能传媒学科也焦虑,这是一次整个科学范式的改变。   区块链对经济学的影响   从科技哲学来讨论,讲几个例子:第一个,在经济科学里面,区块链把过去长期使用的货币概念颠覆掉了。因为我们经济学关注两个概念,一个价格,一个价值。过去价格是基于货币,这个货币我们默认是国家法定货币,在这个基础之上才建起来经济学整个宏观的大厦。现在出现了自发货币之后,经济学家开始茫然了,没有考虑到这样一个现象:每一个公司、每一个社群都可以发行自己的数字货币,这样我们所谓研究的变量就会非常复杂,过去很多模型就不好解释了。   举一个简单例子,最早马歇尔讲经济学里面的定价,商品经济情况之下是一个供求曲线,这个是经济学的定义,教科书里面讲的二维的分析,需求和供给取得了一个中间市场的均衡价格。但今天就不是一个二维图了,关于这个定价,就会有上万种的货币可以去定价的,出现了超级货币市场,这是个题目。这是第一个区块链对经济学的影响。   过去讲货币是什么,为什么谈比特币和区块链的争论?我觉得应该做一个辨析,我们是否犯了一个基础错误,把一个好的技术和一个好的货币等同起来?这是有问题的,区块链是一种好的技术,是一个好的“印钞机”,但好的“印钞机”如果被错用,可能更会大量超发货币引起通货膨胀。津巴布韦货币最大面值一百万亿,只能买一筐鸡蛋。但津巴布韦在纸币印刷技术跟人民币差不多。所以好的货币一个前提条件是要稳定币值,我不希望明天出去以后滴滴打车,包括我们生活服务价值每天涨50%,这肯定不是好的货币,不是好的市场。但我也不希望这个价格每天跌50%,也不是好的市场。   所以区块链产生比特币以后,比特币的增值并不是因为比特币本身含义增值,比特币是一个媒介,媒介本身没有价值,是因为这个概念的增值,因为我们讲互联网当中一直谈论互联网商业模式,很多人说怎么看商业模式,看待经济价值,实际上很多时候看的是流量,流量本身背后代表并不是点击有价值,而是社会知名度,社会知名度就像荷兰的郁金香,是通过口碑传播出去的。我们说是一个网络,还不是完全网络,是一传十十传百的病毒式的传播,基本上很多公司,很多股票,很多价值事物,当80%人都认定它有价值的时候,意味着他开始准备崩盘了,区块链是这样,比特币是这样,乐视股票也是这样,荷兰郁金香过去也曾经是这样的,过去我们炒的邮票也是这样,只要它能够进入到一个网络化的传播的场当中,都会有这样一个情形产生出来,这叫价格和知名度对比。   几年以前我就判断,说区块链这种技术是好的,但是它的价值是需要整个社会体系里面在区块链之上有一个社会货币定价的准则,这个准则目前不掌握在区块链或者比特币这群人手里面,还是掌握在经济学家,或者是中国人民银行这样的决策者手中,目前区块链理论还没有突破。   量子计算对区块链技术的影响   区块链技术出现以后,我在思考,到底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区块链背后是一个叫层层加密的打包算法,这相当于每个人都要钥匙放在钥匙里面,这个钥匙里面带着钥匙,所以你要把这个钥匙破解的成本非常高。一个好的货币技术一定要提高破解成本,降低识别真假的成本。中国宋朝当时白银出了问题,白银当时鉴别真假成本很高,几钱银子搞一小时,但是白银破解成本很低,做假成本很低,这就是差的货币。实际上今天的区块链是一个好的技术,降低我们识别真假的成本,人们都相信它,用技术很快计算出来,同时增加了破解成本,这是区块链作为货币技术的两大假设。   但今天区块链有一个重大假设也已经立不住了,比如说区块链是不是不可以被攻破?量子计算机已经出现了,可以在一秒钟当中把这个链重解再重构,可以做假的。这个技术已经宣布,准备量产了,虽然这个量子计算机还是很大,但是很快这个技术就会突破。五年以后我们可以判断,现有的区块链比特币的技术如果不改造的话,它可能就失效了,是可以被做假的。你想一想,如果这个加密技术有人把钥匙轻易破解以后,整个货币技术还有意义吗?没有意义了,那个时候就相当于每个人不但有比特币,每个人还有自己建的印钞机,在自己家里面,如果出现这种情况,这个系统又崩塌掉了,所以我是不看好比特币这个技术。   量子计算与区块链背后的线性计算用传统CPU(1010这样分解集数算法)的根本区别是什么?量子计算是用量子干涉,这边是20个量子,那边20个量子,它们进去以后互相交涉,出来以后甚至计算设计者本人也不能来得及想里面是不是科学,就信就好了,因为宇宙当中追寻最小作用原理,你只要相信这一条就相信他计算出来的结果,就可以做分析,原来你可能花好几天时间,现在它可以一秒钟给你算出来,就是这样一个结果。这个结果原理是不一样的,是用量子生产,有一个测不准原理,测不准反而是更高层次的一种计算方法,最近我们研究提出每个人心智都带有量子计算特性,只不过我们意识不到,这种感觉和直觉定量化了。   所以区块链并不是单纯的金融技术,它警醒了我们,计算机要改变。现在这一步当中核心知识产权和IP,很多还在竞争当中,所以华为和阿里巴巴花了重金,上千亿争抢下一个高地。 来源链接: http://capital.people.com.cn/n1/2018/0315/c417685-29868762.html
个人分类: 量子计算|2089 次阅读|0 个评论
区块链智能合约将重塑经济世界
热度 1 SmartHandsome 2018-2-22 23:00
先说一则新闻:近日,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立法者已经提交了一项法案,如果能够顺利通过,那么该州的电子记录法律将会认可区块链签名和智能合约。 区块链技术最重要的是什么? 时间进入2018,仿佛人人在谈论区块链。那么,作为比特币的底层实现技术,区块链最重要的是什么呢?去中心化?当然重要!区块链就是要来革“中心化”的命,依靠参与者自身达成共识,产生信任。P2P传输的分布式技术? 当然重要!区块链系统的消息机制(广播、同步、传输等)就靠这个了。加密技术?当然重要!没有加密技术,分布式账本“裸身”公之于众,数据和交易安全谁来保证? 然而,这都不是最重要的!笔者认为,最重要的是token。 既然是分布式,既然节点是自由加入和退出,对于一个区块链网络,我为什么要加入,还要贡献我计算机的算力、存储和电力呢? “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图片来自互联网) 没有token就没有游戏规则,没有token就不会有参与者,产生token是为了激励参与者积极参与,产生token,整个体系才能正常和顺利运转。 token 解决了谁愿意来参与达成共识,为了什么而达成共识的问题。 以郎咸平为代表的一些经济学家认为,比特币这些虚拟货币,没有对应任何实物,仅仅是虚拟世界的算法产生的,怎么可能会有价值呢?笔者认为,在现实世界,体力劳动可以产生价值,脑力劳动可以产生价值,在虚拟世界,算力劳动同样可以产生价值。你有拥有计算能力,你的计算能力参与了“劳动”,自然应该得到相应的“报酬”。 有人举例说,试想,这个世界突然诞生了一个小国家,然后发行了自己的货币,作为一个国家的法币,你愿不愿跟它兑换,愿不愿意跟它发生经济活动,可以认为是同样的问题。 虚拟世界的QQ币,游戏币不在十几年前就存在么?有人愿意花钱买,有人管么?因此,现实中的法币与虚拟币的兑换,不是什么问题。 不同之处在于,很多区块链项目,或者披着区块链外衣的项目,为了项目的推进,在项目之初,把一部分系统将会产生的token进行预先发售( Initial Coin Offering , ICO ),购买的人相当于先入为主,既成为了系统的第一批玩家(参与者)——作为分布式节点算力的提供者,也拥有先发优势,以便项目成功了,token可以看涨。 (图片来自互联网) 然而,项目是谁在运作?要干什么?有没有意义?能不能成功?风险有多大?是不是募集了钱之后就跑路了?……在所谓的技术风口上,对于广大参与者,可能很难判断。因此,为了防止大规模诈骗行为发生,从社会治理和影响的角度,国家进行了叫停。不过,笔者认为,这种一刀切的模式,也会妨碍真正的创新。 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对虚拟世界的治理,这些年越来越有挑战,而我们远远还没有跟上。一味的逃避和拒绝,是解决不了问题的,终将被历史的滚滚洪流所淘汰。 区块链可编程意味着什么? 区块链可编程就是在区块链上编写和运行智能合约(Smart Contract)。如果说区块链技术是让人们可以在去中心化的情况下达成共识,那么,智能合约则决定了可以达成什么样的共识。如果说区块链只是一个分布式的记账方式形成的公共账本,那么智能合约则进一步结合千千万万个不同的应用场景和经济活动,约定了谁与谁、在什么情况下记账,进而产生什么样的账本。 因为智能合约基于区块链,去中心化,“没有中间商赚差价”,记录可追溯,不可篡改,同时条件达成了就自动执行,无法人为干涉,以及被第三方机构控制,所以,能够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实现商业活动透明化而增强信任。 (图片来自互联网) 商业场景中,只要合约条款能够程序化、条件化、逻辑化,都能够用智能合约来表达。 因此,区块链智能合约在这方面的潜力和作用,怎么夸大,都不为过。 不会编程的法律专家不是好谈判官 插一句题外话,笔者最近想提高商业谈判技术,就利用不太多的闲暇时间怀着无比认真和上进的心情看了杨幂和黄子韬主演的电视剧《谈判官》。尼玛!都看到二十多集了,字幕上一个字都没有放过,居然一条有用的谈判技术都没有学到。全是一派“狗血”的商业活动和剧情,以及“过家家”一样的人际关系。我呸! (图片来自互联网) 回到正题。未来,区块链体系基础架构搭建完成,大多数人利用区块链就是编写智能合约了。合约合约,就是共同约定的规则。现实中的商业活动,常常需要法律顾问或者律师,来帮忙制定合同或者合约的条款。智能合约,是运行在区块链上的计算机程序,需要用一定的计算机语言编写出来。编写智能合约的跨界人才,将会非常稀缺,要么程序员学法律,要么律师学编程,然后代表公司或者个人去谈判,一边谈一边协商,一般形成条款,一边敲代码,保证准确无误,方能部署运行。 (图片来自互联网) 智能合约的局限和挑战 当然,智能合约并不是完美的。比如下面就是它的缺点或挑战。 1 、一旦部署,不可更改 现实商业活动中,一旦发现合约有漏洞,或者情况发生了不可预知的变化,可以双方或多方协商,对合约条款进行修改。然而,智能合约一旦在区块链上部署,就无法修改或撤回。最多只能重新部署,且无法覆盖。因为,智能合约必须保证任何一方在任何时候看到的执行结果都是一致的,且不可篡改,同时,同样的输入,输出必须是确定的。 2 、当前的法律地位 智能合约既然是合约和规则,在执行的过程中就不可避免产生争议,一旦一方不认可执行结果,需要上诉,既然是人与人之间的经济活动,涉及了法律问题,就仍然需要人的权威机构介入和仲裁。当前,区块链的地位尚未确定,智能合约又将如何得到法律的认可和公平公正的裁决呢?或者,至少得到法律的保护呢?这才有了开头美国加州提交的法案的重大意义。 结束语 有人说,麻将是中国传统的区块链项目,四个矿工一组,先碰撞出13个数字正确哈希值的矿工可以获得记账权并得到奖励。乍看起来,貌似大家都在为了先生成一组符合规则的数据吃吃碰碰,争先恐后,先成功生成的人赢了这一局,输家给钱,结束,进行下一轮。跟工作量证明中生成区块哈希值挺像,然而这个形象的例子勉强算是在生成“区块”,却没有重要的“链”,同时,这个体系和机制也没有在生成新的token,更没有非对称加密技术。所以,这个,准确说,跟区块链项目的边都不沾。 (图片来自互联网) 虽然可以看作是一个段子,却不可否认,当前人们对火热的区块链技术的认识,尚存多少片面和偏见。泡沫有多严重。 然而,“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比特币的价格疯涨也罢,遇冷也罢,都阻挡不了区块链技术席卷和改变世界的滚滚之势。 各国对比特币、各种币的态度欢迎也罢、拒绝也罢、暧昧也罢,即将承载新型经济和商业活动的区块链智能合约就在那里,不离不弃,不悲不喜。
1611 次阅读|1 个评论
亦来云——未来口袋里的云系操作系统(Part 1)
steemitcn 2017-12-8 09:22
解说:Bradley 转译:慢慢行走的玄子 已经解说者同意转译。 今天我们要给大家介绍的是亦来云。 你们应该还不了解这是什么。 这是一个革命性和令人兴奋的区块链项目,它是区块链应用小蚁NEO背后的系统。 我们将要介绍的是小蚁NEO的stellar概念,你懂的,亦来云的合作商。 我们提到它,因为在上个月30号旧金山有一个聚会,里面有我要为大家揭开的关于亦来云的一些非常重要的信息。 第一部分是从陈榕聚会中说的内容中获得的非常重要的信息点——亦来云是什么。 陈榕是亦来云团队的核心人物。我们会看到亦来云是什么。 第二部分,我将介绍我们研究发现的亦来云和其他重要企业间的关系,包括Onchains。 所以我们现在一起来看看亦来云到底是什么? 亦来云实际上是一个操作系统,它的主要核心成员要韩锋教授。 韩锋教授是很关键很重要的人物,因为我们很清楚地看到他跟区块链的明星人物都有很强的关系,他也对这个系统有很多的贡献,因而是一个聪明的家伙。 还要给大家介绍的人物是陈榕,他也是关键人物,因为在聚会中作了演说。他构建了亦来云的很多基础概念, 也是亦来云背后的关键人物,将介绍他们在推动NEO全球化中的作用。 所以亦来云是世界上首个基于互联网基础框架的操作系统,而不是应用。 很显然,这是一个像微软系统的东西,但亦来云是基于互联网基础框架的操作系统,让各种应用包括NEO在亦来云巨大的框架上运行。 所以网络信息传输应该会在操作系统分离,禁止应用程序直接访问网络。 当我们谈论陈榕到底在meetup中的ppt讲了什么的时候,他本质上讲的是禁止程序直接访问网络, 让我们从电脑病毒入侵的高度关注中解放出来,从而更加关注系统。这个革命非常重要,让亦来云跟以太坊有别。 陈榕在演说中讲了亦来云如何以及为什么是这样子。 本质上我们认为亦来云包含两种概念: 一个就是亦来云是区块链操作系统,是区块链驱动操作系统,但我们认为这里有中国云的概念,你可以在亦来云官方网站上看到这个概念,一个辉煌的网站。这就是亦来云的云的定义,把我们从区块链的深坑中纠正过来,走向一个更强健的本质上基于云端的应用操作系统。 所以当我们谈论云的时候,你谈论的是这么一个重要东西: 不仅仅在中国,也在世界起着重要的角色的云。 为什么说这个具革命性的意义,因为它是与区块链有关的云端技术平台,并且它有17年的积淀。 还没有经过市场的验证,但它很可能成为和微软系统一样伟大的平台。 我尝试想清楚亦来云到底是什么,因为我获得Dapp和云之间许多的关系图像, 这也让它们间的联系更加清晰。直到他们的演说前,这种关系图我已经积累一些了。 他们在正式场合提及云概念。因为stellar是非常快的网络系统,是非常快的区块链,在它的关键设计上。 非常关键的模式,更重要的是它的p2p网络。 电脑和移动端的应用在p2p系统运行是非常不同的。 还有陈榕,他是网络智能生态经济系统方面的教授,于清华大学工作, 是区块链领域的专家,在亦来云初创阶段首先提出了亦来云的概念,开创了17年历史的亦来云。 还有个关键人物是Jed McCaleb ,他被戏称为中本聪,更重要的是他是Stellar和ripple的创建人, 他是p2p网络的创建人。他提出p2p为各种应用在NEO连接亦来云平台间起桥梁作用的可能性。 他的点对点网络让各种应用良好运行在亦来云。非常帅的家伙。 这一系列的公告,是我获得关于亦来云的一些信息的文章,你们也可以从这些链接中下载。 让我们看看团队的核心成员。戴眼镜的这位是陈榕。第二位的是韩锋教授,也是核心团队成员之一,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成员,或者说明星级成员是,他是最早比特币社区五位中国成员之一,这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我们接下来介绍的第二部分会提到他,他同时也是NEO和onchains的CEO,他是亦来云和小蚁NEO直接关系链,这对于NEO关系链非常重要。 接下来我们将会介绍理事会。 我这里将要插进两个非常重要的人物介绍,我确定一下他的名字, 你可以认他为主要顾问,他对于小蚁NEO的讲解不错,他有良好的教育背景。 非常感谢来自chico顾问团的tyler。 如果没有你们,我不会获得这些非常重要的信息,这是了解和stellar内部关系的关键点。这个点本对于我来说是不清晰的。我再次思考stellar的重要。这就是它。 接着让我们看一下框架。 Elastos是世界上第一个使用互联网作为基础层基础设施而不是应用程序的互联网操作系统。 Elastos方法强调,网络通信应与应用计算分离,禁止应用程序直接访问网络, 以消除互联网上的大部分病毒和攻击(特别是DDoS攻击),这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 Elastos是一个开源系统,已经获得富士康集团和其他行业巨头超过2亿人民币的研发赞助。 我怀疑微软也有参与进去,因为有许多证据表明。 但也有许多中国投资家参与进去,这个我将会在第二部分做介绍。 所以,看看富士康也参与进来了,你就意识到他们有多大,一系列的企业参与进来。 亦来云开发了很长时间,17年了,有适当的窗口时间,很明显是现在。因为现在有区块链的新气象。因为我们能看到它在做大动作。 所以它是什么呢? 在大规模的分散式应用的帮助下,Dapps和apps可以通过区块链上准确的确认和合同转让安全地植入,数字化的各种作品、合同、创意和知识产权成为数字世界的资产。 Elastos在传统的互联网上创建一个全新的智能经济区。 这里有一个更重要的信息要提及,就是在12月底,他们会重新启动和发行亦来云代币——ELA。 这里还有一个重要的信息点要提及就是它的整个基础框架实质上是各种云技术的守护端。 这很重要。 因为在此之前还没有哪个操作系统能够做成这样子,能够让基于它的应用和应用支持通过点对点技术传输信息,这是亦来云做的一个非常宏伟的事情,很有趣的事情将发生。 所以在旧金山聚会中揭开的安卓系统的问题,安卓被转译成C++,这样做与安全有关与提升效率无关,这就是为什么本体网络ONT非常重要的原因。 是安全和信任的城堡。并排运行或者和通过NEO对齐。这就是亦来云和本体网络ONT有关的原因,因为信任系统是必需的,因为它把信任分散化。 你不用出去外面做区块链上的信任鉴定,你只需要通过网络或者任何的外设认证,只需要通过数据机制。这个绝对厉害,因为这个能不是传统模式的像以太坊那样直接接触区块链,它不需接触到云端,因为信任系统直接就在NEO这样的区块链应用中, 这意味着网络不是必需的。然后你应该关注的叫做映射的智能技术,它允 许移动端点对点信息传输,这就是亦来云。 亦来云是通过云底层技术,让移动端点对点进行信息传输的操作系统。 它通过云端控制应用,允许应用通过NEO上的信任系统进入。更重要的是点对点网络,让它更与众不同,让它相互作用。这让它和以太坊不同。不仅它自身的互联网层阻隔病毒入侵, 这是一个运用NEO作为框架作为区块链运行的开源项目条款。它在12月底公测和发布。用了17年做亦来云, 实在不可思议。 从陈榕那听说,它本应在2018年12月运行,成为一个可行的操作系统, 从而最终的开关隆重打开。 分散式ID被用来发布所有这些数字资产、网站、虚拟系统和各种浏览器。 因而这里面有个本体网ontology包含其中。 让大家了解虚拟网络的重要性是必要的。因为虚拟系统在亦来云系统上创建。 它在系统中内建。这是亦来云运行的关键因素,通过云端正常运行。 分散式ID直接与本体网Ontology关联,因为这是它运行的前提,这提供了直接和NEO关联的识别地图,很明显地也就是现在能和亦来云关联。 因为这属于NEO协议。 因而,下一点是亦来云正在建立虚拟系统,正在建立虚拟浏览器、正在建立虚拟网络以及数字内容。 他们为什么做这些呢? 因为他们想让任何事物可溯。因为如果任何信息可溯,就有信任,就有系统性。 因此,实质上在售卖一个系统,就像微软那样,不同的是它基于云端运行。 这是它具有革命性意义的点,因为它的底层也有区块链技术。 因而它和中心机制的微软有很大的不同。 海量的点在这里总结: 不要忘记的是亦来云和以太坊不同点是,dapps不是运行在区块链中的, 而是运行在互联网基础层技术的亦来云技术基础框架中的。 因而Dapps可以在移动端、在电脑端、在云端、在网页端运行。 但如何实现这些呢? 事实上Dapps就像我们说的运行在云端。如果去调查,如此之多的主型企业这样做,实际上反映亦来云的兼容性。 云端,比如说阿里云等云服务商的信任系统会为Dapps使用,而不是为区块链使用。 我之所以在这里要提到这些,是因为这是第二部分的内容。 如果你知道BAT,BAT是指百度阿里巴巴腾讯,大家需要注意的是这都是第二部分内联系的内容, 我非常确信举的阿里巴巴只是反映云技术应用非常广泛的一个实例。 所以NEO为亦来云带来区块链技术,亦来云操作系统为NEO提供Dapps和云端和操作运行技术。Dapp让两者关联。 Stellar在Dapp和亦来云之间起什么作用呢? 它是点对点的网络系统。在演说中叫做edonkey。 用它可以传播信息,更重要的是,把信息通过更重要的出口传给世界,非常棒。 关于云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信息是拥有这样功能的云能让任何事情能实现,比如说分享视频分享观念分享研究报告分享游戏分享图像, 你能在任何地方分享。在这个层次,这就是怪不得为什么一些企业,比如说脸书不能成为像亦来云这样的操作系统,这就是为什么油管不能像亦来云这样。这就是亦来云了不起和有益的地方。 然后总结一下。 第一点,NEO是区块链平台。 第二点,stellar是在亦来云上点对点的网络。 jed很显然是ripple和stellar的创始人,他是点对点网络的核心人物, 陈榕和他共同工作过五年时间,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项目,构成了这完整的结构系统,让亦来云和小蚁NEO联合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开源区块链基础应用服务平台。 可以把NEO想象成平台上的房子。 一句话总结说,他们做着的亦来云将成为很著名的网络时代3(web3),或者说智能网络。 任何人都能够从使用亦来云技术中得益。智能网络需要很多的应用。 所以智能网络相当于瞬时的应用,因为这些应用不需要通过第三方中介, 而是直接从亦来云网络中发送信息到各种移动客户端。关键点就是他们在最顶层建立的虚拟系统。最顶层的系统建立了信任机制返回到本体网络ONT。 Jed说下一代chrome系列浏览器会基于点对点构造,将没有ip地址,这令人震惊。 你知道的,现在的网页系统都有ip地址。未来浏览器的改变是在亦来云基础上作出的。 我现在要讲一点其它的从会议中得来的关键信息。 我在之前一些日子里做调查得到的亦来云和其他更大的企业间非常重要的关系,甚至还包含一些与政府之间引起争议的问题。 主要会放在企业上,比如说作为亦来云重要投资商的富士康,调查发现他们之间有非常重要的科技金融间的联系。 同时如果你做调查,会发现中国政府在ICO被禁之前还是支持亦来云的,中国政府也是亦来云背后的支柱。 如果你关注富士康、中国政府支持亦来云这些点,这些和NEO也有关。你会发现onchains和政府之间的关系,我确实看到很多这方面的资料。但更重要的是不仅仅是由于NEO的关系, 更是因为亦来云是一个伟大的中国区块链项目,很明显的也有它有企业市场还有大型企业甚至是政府支持的因素在里面。 关注一下亦来云的重要点,亦来云和以太坊相比,不同的地方是,它不是把应用或者说dapps装在区块链而是把它们放在云端运行,这样它成为世界性的操作系统,这让NEO也成为有竞争性的平台应用,这让NEO也成为有竞争性的重要平台应用,因为亦来云是如此重要,它具革命性的技术将改变互联网系统。 这让人们重新思考信息将如何在设备之间传输,因为点对点技术让它如此的具分散性,它会在区块链上运行。
个人分类: 投资理财|1697 次阅读|0 个评论
比特币用例分析-挖矿——续3
Babituo 2017-11-30 11:10
挖矿 用例价值: 为记账提供一张共同认可的账簿。 用例启动时机: 完成交易验证后,为抢先找到一张账簿,矿工们开始一个人为设定的计算力竞赛的过程,率先计算出结果的人,有权创建一张新的账簿。如果得知账簿已经被其他矿工抢先创建出来了,自己就会放弃这一轮,转到为下一轮记账做准备,因为要争取时间在下一轮胜出。 用例脚本 1. 矿工启动一个计算过程,寻找一个随机数,使得用这个随机数进行一连串复杂计算后,取得的结果能满足一个验证条件。 a) 这个寻找和计算的过程很费计算资源,也需要一定的计算时间,而且取得正确的结果,谁早谁晚,还靠点 “运气”,好比瞎猫撞死耗子。当然,跑的越快的瞎猫(算力越强的电脑),撞到死耗子(算出随机数)的机会还是大些。 b) 但对这个计算结果是否合乎统一的计算规则的验证却很容易,可以让得知结果的矿工立即作出验证。 2. 撞到死耗子的矿工立即创建一个新数据块,附上上一个数据块的验证码,以及根据验证码算得的本数据块的验证码,以及自己找到的随机数(供大家验证我是费了劲才算出这个账簿来的)。这就是一张新出炉的账簿了。 3. 接下来就是回到记账用例中做记账和广播了。 例外: 2.1如果在不同的地点,有多个矿工“几乎同时”找到新的账簿,广播到每个其他矿工处,由于有网络传输的延迟,而且延迟时间和传输距离及网络路径相关。可能导致不同地点的人最早收到的最新账簿不同,或同时收到多个不同的账簿。接收者会同时记录多个可能会得到发展的新账簿,由此会产生链接分叉的情况。但在连续的后续几个链的发展中,很快就会自然分出胜负,唯一最长的链会“自然”形成共识。 用例实现的要点: 1. 挖矿的过程,看似是毫无意义的计算,浪费电力。这也是比特币系统被诟病较多的槽点。但这却是为了让新账簿创建工作不被某大佬独霸,同时,也不让太多的矿工同时得到有效新账簿而设计的一个 “巧妙”做法。好比跑一百米,分出第一名胜负难的话,那就跑42公里,看第一还有几个人来争? 2. 把这个做法和新比特币的发行挂钩,可以用 “挖矿的能量消耗和现实货币的造币相比较,消耗的能量其实小得多”的辩驳,来获得一丝安慰。同时,也解决了新比特币的发行问题。 事实上,这是利用了经济社会的逐利本质的假设建立起来的机制。矿工为了获得建账和记账的报酬,自然不惜投入重金构建自己的计算力。而造成算力竞赛的局面。算力竞赛的结果,最终是否能自行形成均衡的态势,只能走着瞧。 实际上,这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比特币的最终命运,是收敛在某种算力均衡的平衡态(所谓纳什均衡),还是崩溃于算力竞赛的失衡 ?还有算力的“无意义”消耗,随着竞争的激烈程度也不断加大,最终也难以收敛,最终必将成为比特币系统自身发展的障碍。 3. 抛开挖矿机制的经济学意义不说,对于比特币系统而言,却是维持区块链的可靠性和群体信赖的关键机制。也就造就了区块链(就是那个分布式账本)这个可以得到普遍信赖的数字记录媒介。而区块链的应用价值,正是依赖于它的不可篡改的公正性来消灭了人们对信任的心理需求 ——人们只有在缺少信任的时候,才需要信任,当信任可以成为自然的背景,人们在心理上自然会“忘记”对“信任”的需求,就像人对“空气”的需要一样。确实,当人不需要为“信任”支付成本的时候,“信任”存在于经济学中的意义也就消失了,这确实是一笔“巨大的节省”。 反向思考一下:如果挖矿是虚拟货币系统的最佳实践机制,却产生了可靠的分布式数据媒介 ——区块链这个高价值的“副产品”。如果我们只是为了直接得到这个副产品,而不必建造一个虚拟货币系统,我们还一定要“挖矿”么? 点到了。
个人分类: 智慧城市|3697 次阅读|0 个评论
比特币系统的用例分析——续2
Babituo 2017-11-29 14:40
用例分析 转账 用例价值: 让比特币能可靠地从买家转移到卖家。 用例启动时机: 在一个交易方需要转移比特币到任意指定的另一方的任何时候。 用例脚本: 买家选择要转移的目标卖家以及要转移的比特币数量,确定转移。 系统可靠地将买家的比特币转移到卖家。 在转账的同时,系统会保存转账记录(使用 “记账”用例)。 买家和卖家都可以查询到转移的记录。 例外: 2.1如果系统接到一个虚假的转账要求,系统将识别出来,阻止转账。 2.2如果系统接到一个无法执行的转账要求,将阻止转账。 用例实现的要点: 系统要确保每次转帐都需要可靠完成。 需要从正确的发送者转移到正确的接收者处。 需要转移正确的比特币数量。 需要保证发送者有足够的比特币转移数量。 系统自动为交易者记录交易数据。 系统不需要通过唯一的中心服务器来实现转帐及记录(银行模式)。 系统能识别无效转账(冒充别人给自己转账,转账金额超过余额等); 记账 用例价值: 在不依赖任何中心服务器情况下完整、可靠、严密地记录全部的交易数据。 用例启动时机: 在连续的时间段内持续进行,通常是每 10分钟左右进行一次。 用例脚本 系统把所有的交易记录广播给所有矿工。 矿工收集到时间段内所有系统进行的交易记录。 矿工验证交易的有效性。 矿工进行 “挖矿计算”(扩展“造币”用例)获得账簿。 矿工将交易记录记入账簿。 系统评选最快完成账簿,串链到全局统一的账本中。 例外: 3.1系统对无效的交易记录进行报警和剔除。 6.1如果串链时产生分支,系统会自发地选取一条唯一的主干来串联账簿。 用例实现的要点: 交易的有效性验证包括交易过程中的业务规则和例外的处理。需要所产生的账本记录不可被恶意篡改,如有篡改应会被立即发现并自动抛弃,修复正确账本。 会有很多矿工顺着他们手头的账簿链回溯验证账簿之间的关联性,如中间有任何篡改之处,回溯就会失败,篡改就会被立即发现,结合后面谈到的奖励机制,矿工为了让自己的工作获得认同,会毫不犹豫舍弃这些被篡改过的链。 所以,被篡改的账簿,不仅可以被立即发现,而且根本就 ”活不下去“。 产生记录交易的账簿的权力不能轻易被垄断,否则,账簿就容易被恶意操控,失去可信赖的基础。这也是系统不能通过唯一或少量的中心服务器来实现转帐记录的原因之一。 一个统一账本不断用 “账簿链接”的方式来收录“随时间推进陆续产生的账簿,这些帐簿是用来记录这个时间段内产生的所有交易记录的。如何确保整个网络的账本唯一(以一条账簿链为准)?不仅需要账簿之间上下关联,而且需要整个网络所记录的上下关联是唯一的。如果出现分叉(几乎同时在不同的矿工处产生了两个以上账簿,并发到了全网的所有结点处,虽然记录的内容是正确的而且相同的,但会导致后续记录链的分裂,使系统无法提供统一的验证依据),系统的后续记录会自动地做出唯一的主链选择。 上述两点实际是以谁产生的记录为准的问题,目前用这样的机制来解决: 人为地让产生一个账簿记录变难,使得记录不能随便就能产生。 让成功产生出新账簿的矿工获得奖励,成功的条件不仅仅是账簿能最快产生出来,而且是处在后续账簿链接 ”生长“最快,也就是最长的链上,这样两个条件自我激励,就会让矿工总会自动选择当前最长的链来产生后续的账簿,以确保自己的账簿获得公认的有效而获得奖励。 对矿工的奖励,就是发行新的货币给矿工,这样的设计 巧妙地 解决了等价于 ”在现实的货币中要让制造假币困难“的问题。为人为增加账簿产生的难度找到了合理的价值定位。所以,在”造帐“的同时,也在”造币“。 如果有人想通过恶意攻击得利,那攻击者就需要垄断或操控系统足够数量的矿工,大批量地来制造交易假象,这样所需成本高过 N倍的制造假币的成本,因而变得无法实施。 待续...
个人分类: 智慧城市|3526 次阅读|0 个评论
比特币系统的顶层用例模型-续1
热度 1 Babituo 2017-11-28 22:37
比特币系统的顶层用例模型 比特币系统: 是本文建模的目标系统,为交易者提供 “通过比特币网络进行交易”的服务。 用例视图 主角及关系分析 主角:交易者,买者,卖者,矿工。 交易者: 通过使用比特币在网络上进行买卖交易的人。 买者: 通过使用比特币在网络上进行购买某种价值的人。 卖者: 通过使用比特币在网络上进行出售某种价值的人。 矿工: 通过 “挖矿”争建帐簿创生比特币,并通过记账赚取记账费。 主角关系: 买者是交易者的一种;卖者是交易者的一种;买者和卖者之间进行交易。 一次交易是卖家和买家之间发生的一次交换行为。矿工为交易行为提供基础服务。 待续...
个人分类: 智慧城市|3941 次阅读|2 个评论
比特币系统模型分析——区块链技术研究心得之一
Babituo 2017-11-27 09:09
对于以“无处不在的可靠计算”为目的的分布式计算系统而言,区块链技术意味的是“无处不在的可靠数据”。所以,应该好好学习、研究和发展区块链技术。 从比特币谈起。 人类贸易活动中的一个巨大问题 自从人类发明了货币,物物交换的行为被商品交换的行为替代。货币的巧妙之处在于:人们可将一次交易分解为了两个方向相反的过程,即价值转移和权证转移的过程。这样就彻底从 “ 物物交换要求交换双方必须同时拥有对方认可的等价物 ” 的强约束中解放出来了,自此开辟了大大促进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繁荣昌盛的商业贸易活动。 也正因如此,人类的贸易活动,天然就产生了这两个过程必须同步的问题,也就是: “如何保证价值的转移和货币的转移两个过程要么同步完成,要么同步取消?”的问题。人类为此付出了高昂的代价,主要是在执行货币的生产,储存及其使用转移过程及其管理上付出的代价。“交易成本”就是对这些代价的一个统一的称呼。简言之,对于交易双方而言,银行业的服务就是代价。 一般侠义以为,交易成本仅包含管理货币及其转移活动带来的消耗,殊不知:几乎人类社会所有的交易相关的问题,本质上都只不过是 “ 对货币及其转移过程的管理失当 ”所造成的一种具体现象。由该管理不当带来的损失,也是交易成本不可忽视的大块头部分。简言之,对于交易双方而言,为建立信任付出的代价,以及因信任缺失带来的损失,让交易这个简单的行为付出了极其高昂的成本。 这么说来, 交易成本高始终是困扰人类贸易活动的一个巨大的难题。 回顾到人类在发明商品交换的行为之前的交换行为,是 “物-物交换”,直接交换价值,交易中只发生一次价值的转移过程,而且是双向的转移,因此交易成本几乎是0。如果能找到一种交易方法,既可获得“物-物交换 ” 的 0交易成本的好处,又获能得商品交换的 可灵活异步交换价值 的好处,不就会发起一场交易方式的革命么?怎么才能做到? 有一个办法是:保证商品交换中的货币转移过程能伴随价值转移的过程绝对可靠地进行。即,能确保如下两点: 价值转移成功,货币转移也自动成功,价值转移失败,货币转移也失败; 货币转移能成功,价值转移才进行,货币转移不能成功,价值转移就不会进行。 这样的话,货币完全可以 “隐形存在”,交易者可以完全不必关心货币转移过程是怎么进行的。一个交易的过程被分解为如下两个环节串行地进行: 提交交易合约,请求验证; 验证通过,则执行交易,验证不过则取消交易。 如果可以做到这样的效果的话,交易者只需把精力放在形成合约上,验证的事会及时可靠准确地进行。人类贸易活动的交易成本,就可缩减为维持一个系统运转的成本,这个系统负责对所有的货币及其转移过程进行自动同步处理。这个系统的运转是永不犯错的、而且是任何个人和私利集团都无法实施有效干涉的。 基于互联网的 P2P对等网络协议来构建和运行一个这样的系统,就是比特币系统给出的解决方案! 待续...
个人分类: 智慧城市|4428 次阅读|0 个评论
剧透:智慧城市信息系统设计——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证权服务系统
热度 1 Babituo 2017-11-16 09:50
......。此处删节2000字 .....。此处删节1000字。 .....。此处删节5000字。
个人分类: 智慧城市|2741 次阅读|2 个评论
别让“云”飘走你的财富
ncepuztf 2017-10-22 20:01
  云集品与云联惠       十一回老家探母发现:云集品泛滥内蒙古凉城县,据公安的同学说全县 24 万人口参与云集品者达 4 万,于是上网查了查,也问了问周围的人们,多数人被套在里面不能自拔,少数人还做着发财梦。 云集品和云联惠的套路都是利用行为决策科学的“ 沉没成本谬误 ”,先引诱人们投入,后人们逐步被以美丽大大饼引导和担心已投入的金钱损失,在推拉双驱动下,人们“自愿”不断投入或通过拉人头回本。其实,用当地的话说,这叫: 破 瓦片擦屁股,越划越深! 对于这种明显有传销嫌疑的,为何人们纷纷上当? ( 1 )看其演讲宣传视频可知,这类组织宣传的慷慨激昂,扛着习主席中国梦的大旗和手拿李总理互联网加的法宝,政府怎么好意思打击? ( 2 )其获利机制较为复杂,拉人头,有层级,按照层级返利相对隐蔽,这为公安机关界定增加了困难,但其事实表现确实如此。 ( 3 )根据其宣传明显是为梦想一夜暴富的人设置,交钱返点买东西,质次价高,入后各种套路,拉人头回本。 云集品的危害已经相当明显: ( 1 )回家吃的米面全是劣质的,都是云集品消费者被“强迫”购买又低价卖出的,人们为了早日回收投入必须将其商品高价买回变现;为了返点,会员每月还有低消限制; ( 2 )整天被亲朋间的拉人头入会骚扰,严重影响人们的关系,威胁社会和谐。由于没有听从“共同致富”劝导而翻脸者数不胜数; ( 3 )邮局院内云集品商品堆积如山,卫生纸酒类米面整车拉回,甚至各单位办公室也是成堆,这些用不了的商品占用三分之二的物流运力,主要是卫生纸,米面,酒; ( 4 )有亲戚被同事雇帮忙专门网上买东西,买回来也不好找到,因为快递几乎爆仓。 ( 5 )市场被扰乱。能入住云集品商城和云集品同流合污的,甚至可以卖空买空,直接赚差价,本地一家声誉良好的粮行就是因为走空单赚差价被食药局查处退出。但是如果他不和云集品狼狈为奸获取利益,他在当地的经营便举步维艰,因为人们高价购买的云集品正在当地低价倾销! 云联惠也好不到那里去,我表妹的婆婆被劝诱入会,还为表妹和妹夫办理入会,正梦想拉够下家 出彩 赚大钱,我喊她,醒醒吧!我还知道华电有老师已经卖掉房子专门从事云联惠“事业”,几次拉我爱人听讲座入伙,几近恼羞成怒。我不得不整天劝说她以抗拒被洗脑。 关于云集品,知乎上有些较为详细的解释: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3797447?sort=created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2408945 关于云联惠,腾讯曾有详细说明: http://news.qq.com/a/20170615/027439.htm 从事证券 20 多年的同学告诉我,一切超过 7%年 收益的投资都不要相信(风险极大),如果说有人告诉你有短期翻倍的投资项目,如果这个人你能相信他,不妨借钱给他,只要他给你固定年收益 10% 即可,大头让他去赚,这叫反证法,如果他这都不肯,显然这故事连他自己都不信,你又怎么信呢?如果是不熟悉的,你又何必信他? 还有个值得警惕的是数字货币和区块链,没怎读过书的同学的妹妹拍着胸脯大谈数字货币和区块链,言必称中央首长已经向其保证,绝对合理合法还能增值发财,她是卖酒赠送数字货币和区块链的,居然做得有声有色,行销全国!        
个人分类: 囧事趣事|2444 次阅读|0 个评论
区块链很热门(171012)
热度 4 ymin 2017-10-12 09:10
区块链很热门( 171012 ) 闵应骅 最近区块链特热火, IEEESpectrum 2017 年 10 月号上发表了 7 篇长文是关于区块链的,还有一篇介绍中国区块链发展,国内这方面的文章就更多。我关心的是区块链的软硬件有什么新的东西。大致翻了一下,有点失望。没有人谈区块链对计算机体系结构、软件的数据结构和方法论有什么特殊的地方,主要是功能方面的创新。现在 IT 系统的功能简直是无所不包,而关注点常常是去中心化。本来,分散和集中、民主和专制问题的争论在 IT 行业持久不断。 P2P 是计算机想摆脱通讯的限制,事实证明可行,自己就可以点对点通讯;比特币想甩掉纸币,进行商品交换,试图用密码和程序取代中介服务。实质上,区块链不过是一个分布式而且安全的数据库。 一个比特令牌由一人传给另一人,与政府无关,可信性全靠一堆计算机。其他服务是不是也可以不要中间人?譬如,给视频和文艺作品的存储或重播的作者付版税、给飞机延误的旅行者付赔偿费?这三件事情已经在以太虚拟机上实现,但响应者寥寥。而区块链现在每天都有方案出现。微软给用户提供试验工具, IBM 和英特尔合作开发开源的区块链,大银行也在跟随形势,适应自己。区块链本质上是一个分布式的公共账本,任何人都可以对这个公共账本进行核查,但不存在一个单一的用户可以对它进行控制。在区块链系统中的参与者们,会共同维持账本的更新:它只能按照严格的规则和共识来进行修改,这背后有非常精妙的设计。 原则上说,钱只是一个会计工具,即体现价值、分配所有权和提供交易工具的方法。一直以来使用现金,由于制造假钞很困难,所以无需记录某人的钱是从哪里来的,也无需追究这 50 元现钞是谁印的。但如果你能跟踪每张票子的流动,这张纸就没有必要了,钞票就变成数字记录了。创造一个单一的世界通用的数字总帐就是区块链。其所以称之为链,是因为只有最终端用户得到了新信息才能产生变化,每一个新的添加或区块包含数千个链中的交易。交易检测、聚集、验证、添加区块都由一批所谓矿工 (Miner) 负责。用户的占有关系由比特币区块链确定,通过公钥和密钥。矿工的主要职责是保证交易的不可逆性。他们没有集中管理,操作自治。 比特区块链记录每一分钱的输入输出 , 及相关内容,每个记录的元数据只能用 40 字节。存储量是个大问题。而相关记录可能很多,譬如飞行保险系统还要知道何时起飞、何时降落。分布式文件共享服务可能解决这问题。可信用户是否真可信?教育记录,譬如毕业证、成绩单,索尼、 IBM 正筹建这样的区块链。各种东西都可以用区块链。但是,你是否真需要一个区块链,下面这张图回答了这问题。 据我看,这个事理论上说实现起来并没有太大的难度,但技术问题还是很多。主要问题是可靠性、安全性能不能达到人们的要求。这个问题很大,现在的微信支付、支付宝支付,许多人不敢用,就是担心它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分散的设备容错过去做得比较少。过去对集中式的大型计算和存储设备的容错方法比较多,而让分布式的每台计算机都搞冗余就比较困难。过去强调第三方验证,特别是我们国家,你听广播、看文章,碰到问题的解决方法就是加强管理,其实就是尽量集中。管理也可能发生问题,发生贪腐的可能性更大。 当前互联网的服务平台,本质上是信任中介。比如淘宝这样的平台,除去线上买方和卖方流量,他们解决的其实就是几大问题,一个是信任和安全,一个是支付,还构建了一个买和卖的网络平台。区块链是一个超级平台,是一种按照时间顺序将数据区块以顺序相连的方式组合成的一 种链式 数据结构 , 并以密码学方式保证的不可篡改和不可伪造的分布式账本。区块链技术是利用块链式数据结构来验证与存储数据、利用分布式节点共识算法来生成和更新数据、利用密码学的方式保证数据传输和访问的安全、利用由自动化脚本代码组成的智能合约来编程和操作数据。空洞地可以这样讲,实现和推广可不那么容易。是不是能得到广大群众和政府的认可,还需要走着瞧。
个人分类: 学术导航|11299 次阅读|14 个评论
虚实之间的“区块链”
热度 4 lvnaiji 2017-8-29 08:22
吕乃基 原文的缩写稿刊于《高技术与产业化 》 2017,7。与马老师多年合作愉快。以下是未删减的原文。敬请指正! 在麦肯锡的一份报告中,将区块链技术称之为继蒸汽机、电力、信息和互联网科技之后,目前最有潜力触发第五轮颠覆性革命浪潮的核心技术。 区块链是一个分布式、共同维护、透明、不可伪造篡改,以及有明确归属权信息,存放在虚拟世界的记录系统,是利用分布式技术和共识算法重新构造的一种信任机制。 作为支撑比特币发展的基础技术,区块链被普遍推崇为下一代全球信用认证和价值互联网的基础协议之一。它的出现预示着互联网的用途可能从传统信息传递逐步转变成为价值传递,从而对传统产业特别是金融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革命和挑战,包括去中心化等等。 从根本上说,区块链技术的影响在于重组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关系。从尽可能详尽和一一对应地把现实世界的信息移到虚拟世界,虚拟世界只是现实世界被动的映射,到虚拟世界日益深入地回过头来对现实世界进行操作;也就是从由实而虚,到以虚驭实。其核心是改造现实世界,提升现实世界的有序度。 一、由实到虚 第一步,“移”。 由信息高速公路到互联网的初衷是传输知识,以及存贮和提取知识,把人类所拥有的知识例如《百科全书》,甚至大英图书馆搬到虚拟世界。移编码知识,移信息,谷歌地图旨在把所有地理地貌人文景观商店学校一网打尽。越来越多、已经、正在,以及有待移动的关于自然界和人类活动的信息汇成“大数据”。眼下进一步的发展是移人类在面向自然界的实践过程中所形成的知识,如自动驾驶,以及所有人类有规可循的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知识,如博弈,哪怕是围棋中的棋感、美学和大局观。一句话,把“客观”存在的知识,不仅是波普尔的“客观知识”世界3,而且客观的意会知识,移到虚拟世界。 一旦这些知识(广义)移到虚拟世界,就在相当程度上甚至完全摆脱了现实社会中时间和空间的羁绊,摆脱与特定主体的牵连,摆脱上下文、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的束缚,进而打破国家与民族的壁垒与界限,去除意识形态的纷争,屏蔽掉现实世界的所有随机涨落,“人间喜剧”的喜怒哀乐,让知识和规律说话。让知识飞!知识可以在虚拟世界重新排列组合,只有一个条件,按已知的规律飞。虚拟世界既可以让人充分体验在现实世界不可能实现的经历,让稀缺并易于陷入争辩的理想实验在虚拟世界看得见,甚至“摸得着”,也可以回过头来用于现实世界,在 虚拟世界吃一堑,现实世界长一智。 有些现实世界的数据和知识因产权归属而不允许或只能部分移,或因“有关部门”的封闭而移不过去,由此导致大数据的割裂、缺失而不成其为大数据。还有那些被篡改作假的数据,如点击率、好评等,能否以及怎样进入虚拟世界尚有待时日。 第二步,编程。 可编程经济 的基础就在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和设备完全互联互通,以及完全被数字化。 互联网上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不再依靠现实生活中的这些规则,如校友、老乡、同事、亲戚等来规定人际关系,而是数字化的关系。先抹掉人与人的差别,都是陌生人,处于启蒙运动者提出的“自然状态”,或者罗尔斯的“无知之幕”;继而抹掉人与物的差别。在物联网,机器设备都会拥有户口。IBM物联网白皮书称“设备民主”(可以联想到技术哲学家拉图尔的“对称”概念)。虚拟世界的运行由此超越现实世界的纷争而建立于严格的规则——编程——的基础之上。在此意义上,“编程”也是“移”,只是“移”的不是数据,而是“规则”。 从现实到虚拟,从中心、干预、嵌入、模糊、意会,到去中心化、非嵌入、精确和编码;现实世界在虚拟世界重构。虚拟世界不是现实世界简单的映射、投射,而是选择性重构。这样的“选择”,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一场没有硝烟的革命。 “革命”的核心是虚拟世界的“球籍”。个人也好,公司也好,国家也好,存在于现实世界,至少可以“我思故我在”;然而随着越来越大的现实世界移到虚拟世界,虚拟世界的权重越来越大,不参加者将在虚拟世界自我边缘化。软件定义一切势在必行。形形色色、大大小小、不同用途的软件,定义了数据、模型、功能,定义、过程,定义了规则、网络,虚拟的数字世界,定义了可以定义的一切 。 现今世界约 50 亿人以及 20 万亿美元的资金被挡在全球经济活动之外,原因之一是资产所有权存在争议。这些财富将因区块链技术得到释放 ,加入市场,加速资本流动,带来前所未有的财富机遇。已经有人在想象一个当地法律均靠以太脚本订立的小镇 。甚至想象一个不靠地理边界而是基于智能合约的法规和权益的国家,未来的人们甚至可以自由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虚拟国度。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一种新的法律形式已然诞生。当人类社会做不到时,虚拟世界可以做到。 任何一种哪怕是再强大的社会“软件”,如果不能遵守互联网的逻辑和规则行事,不想或不善于嵌入到互联网所构造的操作系统当中去,它就无法发挥其应有的社会影响力,在现实世界被边缘化,沦为现实世界的弃儿和“价值孤岛”而失去自己的价值和影响力 。 “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当社会关系不断由现实世界迁移到虚拟世界,乃至以后者为重,人在现实世界的地位就受到动摇。没法移到虚拟世界,不能映射,更不能操作的现实世界,有可能在虚拟世界被开除球籍,回过头来没法在现实世界与他人交往。 二、以虚驭实 1. “动词” 在自动驾驶 的事例中,摄像头先将道路实时场景转化为数据,“移”到虚拟世界,编程。下一步就是替代,产生具体可执行命令输出,排除人的疲劳、误操作和形形色色的情绪干扰。 区块链技术意味着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关系进入了新的时期。“我们将会有很多 动词 ,一些无形的东西,一些服务,可能会比一些实际物体更重要。” 这些动词的核心,就是“以虚驭实”。 区块链是一个分布式、共同维护、透明不可伪造篡改的、有明确归属权信息的记录系统,是利用分布式技术和共识算法重新构造,存放在虚拟世界的一种信任机制。 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人类进步的长河就是一部不断消除摩擦的历史 。所谓“摩擦”,包括信息摩擦;互动摩擦,如交易成本,随着规模提高,以及需要管理的资源(包括中介机构)的增加而上升,还有很多资产处于闲置状态无法进入市场;创新过程也会产生新的摩擦。从引入货币取代易货交易,到以数字签名代替火漆印章,见证了消除摩擦的努力。区块链技术在某种程度上重新定义传统意义上的企业和各种社会组织的边界,乃至主权国家的边界,从而将进一步消除“摩擦”。 长远来看,行业和社会将越来越多地应用区块链网络,期待整个行业的业务模式,甚至总体经济实现结构性转变。有关条文,例如WTO在现实世界争议不断,在执行过程中充满欺诈、违规或者自说自话。在相当程度上,WTO就是这样一步步走向名存实亡。如果把相应的规则由区块链技术移到虚拟世界,那么这些条文就能真正发挥作用。数字化抹掉现实社会源于利益、权力、亲疏、信用,以及意识形态等形形色色的纷争;虚拟社会可以强制执行,以虚驭实。一旦发生背叛、双重标准和强权,就会被虚拟世界所唾弃,回到现实世界也将不受待见。 区块链技术对于中国正在进行的供应链结构性改革亦可起到重要作用 。 其一,由于数据在交易各方之间公开透明,从而在整个供应链条上形成一个完整且流畅的信息流,以确保参与各方及时发现供应链系统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升供应链管理的整体效率。其二,避免供应链纠纷。数据不可篡改和时间戳的存在性证明,能很好地运用于解决供应链体系内各参与主体之间的纠纷,实现轻松举证与追责。其三,用于产品防伪。数据不可篡改与交易可追溯,可根除供应链内产品流转过程中的假冒伪劣问题。 目前,在国家的层面上也已经有一些设想与计划 。澳大利亚与俄罗斯试图将区块链引入到选举中,防篡改、可追溯、匿名和安全。从公司选举和社区选举这类小型选举做起,然后逐步推广到议会选举,甚至全民公投。 2. 我管人人,人人管我 区块链让具有价值负荷的事项得以推行。在此意义上,区块链的作用,在于由数字互联网到价值互联网,从以“知你为何”为基础实现自动化,转化到以“望你为何”为依据争取智能化 。“望你为何”,即充溢着价值。人们对区块链的信任逐渐超过对中心化公司与机构的信任。 在更大的视野下,区块链可以类比为互联网的TCP/IP协议,就像互联网刚开始出现时那样。因此,区块链不仅是一种技术,更是世界运作范式的转移 ,甚至从根本上颠覆企业乃至整个社会的管理模式。 在虚拟世界运行的区块链,胜过无时无刻都要面对信任和意识形态之类而内耗的人类。人因其社会属性而决定了在超过150人后就难以管理,或意见不一,或难以沟通,每个人一有机会就可能选择背叛。正如弗里德曼所言 :以理性经济人观之,在追求私利方面,上帝与魔鬼没有区别! 从博弈论的视角来看,区块链的核心就是两个字:规则。各方同意,甚至无需第三方,按规则运行,从而保证重复博弈,进而演进博弈。现实世界把涉及人际关系的部分主动让渡给虚拟世界,是人相互竞争下必然发生的转移。以“有规无情”的区块链来约束人无时无刻自发的回归自利本性的趋势,这是人类改造自身的大方向。人类的基础契约,如教育、经济和法律,其正常运作都将由区块链来承载,最终所有的社会组织在不同程度上都会被以区块链为代表的社会机器取代 。 关于共产主义的两句论述:物质极大丰富,精神极大提高;前者基于科学技术的进步,知识经济、虚拟现实技术,以及共享经济等的发展,可以做到,其中也确实含有精神的提升,如创新和共享 ;但人的自利本性,决定了精神不可能“极大提高”。至于“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前半句做不到,后半句想得美。 区块链为解决人作为“类”的精神难题提供了可能性: 那就是“我管人人,人人管我”。 三、虚实之间 并不是现实世界的一切都可以、需要,以及乐意移到虚拟世界。 公众世界与私人世界 迄今为止,社会的运行需要科学技术,也需要情感,美,以及宗教情怀;随着区块链的推进,留在现实世界的只是个人隐秘的信仰,也就是不能被软件定义的部分 。区块链从降生之日起就在于处理人际关系,取代各执一词难以执行的法律,说不清道不明的伦理,进而难辨高下的道德,排除人际关系的亲疏好恶,摒弃种种违规或无限规则。 至于“意向性”与喜怒哀乐,虽然不可避免与他人有关,但主要是个人自己的事情,留在现实世界便是。形形色色的情感纠葛,围棋大赛中的荣誉感,乃至李世石“为人类而战”等等,不能“编程”也罢。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移到虚拟世界的主要是公众世界,而留在现实世界的主要是私人世界。虚拟世界按规则处理公众事务,现实世界则为个人的内心留有充分的空间和时间,即使在区块链席卷现实世界,在“奇点”到来之后。区块链也为所涉及的个人隐私设置了安全保障。 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关系“就像一个小镇倒映在平静的湖面上,” 真实的小镇与平静的湖面不可相提并论。 从一个角度看,由现实世界到虚拟世界是“降维”,舍去了五光十色或高尚或邪恶的现实,剩下的是冷冰冰的数据和程序;而从另一角度看,由现实世界到虚拟世界是“升序”,是熵减 。 国家主权 区块链,尤其是区块链的去中心化特征将如何影响现有体系,对于现有的监管机构和行业来说,有哪些与区块链不兼容?政府和行业相关利益方对此的立场,将会对区块链的发展速度和方向产生重要影响。 数字货币的核心就是一套高可信度、高一致性、高透明度;规则严密;公平、公开、公正的数学算法,虚拟货币必然对法定货币构成威胁。货币作为国家的经济基础之一,政府一定要有实际控制能力,不然宏观调控无法施展。公有链是无须许可、点对点对等网络,而央行则希望成为拥有某些专属权力的特权节点,可以运用这些专属权力,许可或不许可某些节点的加入、监督和追踪数字货币的流动。区块链相对去中心化的网络结构,与人类习以为常的中心化和第三方担保认证的中介模式,存在巨大的冲突 。有人认为,“讨论用技术的创新手段替代或者部分替代传统体系,实际上是在讨论如何在旧有的法律、社会和金融机构中重新分配权力。”这或许是问题的根本。 此外,当存在着多方互信问题时,区块链方案体现出高效性,但当不存在信任问题时,中心化方案效率更高 。 有人认为 ,虽然主权国家的金融制度被区块链金融颠覆很难,甚至“几乎不可能”,但这种“不可能”“一定不是永远”。 中国特色 中国的传统文化,尤其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部分,其包容性与和谐的主张,被认为将在21世纪走向世界。然而,在互联网,特别是区块链的发展中,“包容”与“和谐”难以被“编程”和“定义”。有关的主张,是否会还没有来得及走向世界,先被虚拟世界抛弃,继而在现实世界打入冷宫? 中国还有太多因种种因素,如权力的干预,情感的渗透等,致使公众事务往往成为个案和下不为例,还有难以把握的“精神”、“原则”等等;这些处理方式同样因过不了编程这一关而被屏蔽于虚拟世界之外。此外,中国拒绝谷歌,设置高墙屏蔽。这些移不过去的部分,哪怕再有价值、传播的力度再大,也难以逾越现实世界中形形色色的壁垒,也有可能死在“最后一公里”。除非改变现实世界,否则将被虚拟世界排除在外。 2016 年4月下旬刚成立的中国分布式总账基础协议联盟,技术委员会主任白硕认为 ,“我们不能在还没有想清楚区块链在中国金融领域如何落地的情况下,贸然与国际上的区块链组织接轨,也不能让每个金融机构各自为战一盘散沙。” 中国拥有足够大的大数据和最强大的政府,后者的核心就是区块链技术所要“去”的“中心”。 当下的状况可以认为是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之间的某种博弈,要么现实世界因前述种种原因不能移到虚拟世界,区块链因达不到51%的多数比例而受阻;要么整个商业、整个市场都是建立在区块链上,当区块链上的数据足够多的情况下,智能合约可发挥的作用才会更大,才更不容易被外界条件所干扰 。Facebook 和谷歌都有超过20 亿人挂在他们的主要平台( Facebook 和安卓)上,其他十几个服务上也拥有十亿多用户。有人认为 ,这种覆盖面更有用,因为它提供了丰富的数据以及多样性。中国的科技公司可能很强大,但数据单一,缺乏国际影响力。 最新的一项进展是量子计算机。即使具有高度随意性例如中国特色的人际关系,随着关于量子与意识关系的研究升温,量子计算机发展成熟,是否可以期待有新的计算机语言,譬如“全球脑” ,将遵循模糊(fuzzy)逻辑。概念是这样,行为是那样; 有时这样,有时那样;从而可能在区块链技术的一侧另辟蹊径? 四、质疑 区块链走到舞台的中心,自然也就成为各种质疑的众矢之的。 2016 年7月,Gartner公司发布了年度新兴技术成熟度曲线(参见注释22)。眼下的区块链正处于“期望膨胀期”,随即可能就会进入断崖式的“幻灭期”。 对于目前的“期望”存在以下争议。 其一,信用。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认为,区块链的核心是“程序公正”,并不关涉前因后果,这一点类似于三段论,保证推理过程,至于大前提是否正确与之无关。信用亦然,不是绝对的真,而是有条件的真,技术中立,不能判断是否公平。有可能一开始的记录就是错误的,只是如实记录下来了(参见注释22)。智能合约的设计者也需要考虑合约在执行后外界条件变化(非区块链内条件)的情况下的业务方案,例如所谓“不可抗力”。还有,“最终解释权”又该如何处置? 一个相关的问题是,私钥泄漏或丢失将损害用户的信用资产。用户“被遗忘”的权利与区块链无法篡改的特性存在本质矛盾 。 其二,争论的一个核心是“去中心化”。争论各方从不同角度各抒己见。在哲学的高度,认为区块链技术不应该贴上“去中心化”的标签 。开放是必要的,但全面、无限制开放不合理。去中心化不是目的,只是手段。去中心化和中心化,阴阳相互依存,符合相互演化的道家辩证哲理。在现实世界,“人人”不可能彻底平权,国家并没有消亡,这样的现实必然会在虚拟世界有所反映。 在行政层面,前中国银行行长、现任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区块链研究工作组组长李礼辉表示,区块链完全“去中心化”的特性在金融领域并不适用。 在具体操作上,区块链如果要保证信用的去中心化,需要用户等待公链上的确认,就不太可能做到高频交易。而私有链则触动了区块链的核心——信用。或许,可行的是以牺牲一定信用为代价,既提高交易频度,又实现隐私保护的“广义侧链” 。去中心化共识技术的应用将会服从幂律分布 ,大多数的应用太小不足以保证自由区块链的安全;大量的去中心化应用,尤其是去中心化自治组织,需要进行应用之间的交互。作为编织这一金融基础设施的基本平台,企业级区块链的基础建设将变得十分重要。 此外,区块链在资源占用和能耗方面先天具有很大的负担,是一种高成本方案。 目前,业内的一个趋势是,弱化区块链的“去中心化”特征,强调分布式。中国区块链研究联盟副主任肖风认为 “如果我们不确定这一点,区块链很难被金融体系所接受,它也很难被知识产权等等领域所接受,如果你想完全去中心化,它就不可能被应用在现有的很多很多的体系当中”。 区块链的发展过程在一定程度上与此吻合。区块链1.0——数字货币,可编程货币;2.0——数字资产与智能合约,可编程经济;3.0——DAO、DAC(区块链自洽组织、区块链自洽公司)扩展到区块链大社会(科学,医疗,教育etc);4.0 ——区块链+人工智能、区块链+能源。在“版本”的升级过程中,区块链有待与现实社会中的社区、企业、行业、政府逐步融合。 地球不是平的,区块链也不是“平”的,如同无厚度无中心的二维的平面,区块链有一个如同计算机7层那样的金字塔框架,完全的“去中心化”只存在在于深入虚拟世界的塔尖,不食人间烟火;区块链的塔底则越来越植根于纷繁多彩的现实世界,存在形形色色高低不等的中心。 最后,问一个多半是外行的问题。区块链是否可以“自我学习”,区块链是“静态”,还是“动态”? 肖风,区块链 10 年足以翻天覆地,但它到底是什么 http://www.jiemian.com/article/657145.html 走向智能 | 数字虚体:深度掌控物理世界解读《三体智能革命》 http://www.v2gg.com/quanzi2016/woailvxing/20160919/103735_2.html 区块链技术将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 http://d1.bter.com/article/6918 什么是以太坊( Ethereum ) http://www.tuicool.com/articles/AVR3um 喻国明:“互联网”是整个社会的“操作系统”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5/0822/21/26799112_494130144.shtm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革命背后的深刻原因 http://mt.sohu.com/20161009/n469837955.shtml kk2016/9/14 在武汉的讲演 IBM 范斌:如何选取区块链的应用场景? http://sowm.cn/tmtpost/article/VvaAzq.html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550662290723097wfr=spiderfor=pc 盘点政府可利用区块链的八大方式 http://tieba.baidu.com/p/3897739263 王飞跃:迈向知识自动化 http://www.cas.cn/xw/zjsd/201401/t20140103_4009925.shtml 互联网进化:“区块链 + ”会取代……等“中介”吗? http://m.huxiu.com/article/164219/1.html 卢周来,经济学视角下的《信任》 http://3y.uu456.com/bp_5rllf8919e0088t3wpqm_1.html 脱碳入硅。 http://36kr.com/p/5070536.html 吕乃基,论“物质极大丰富”科学技术辩证法 2006 , 1 《人类简史》作者:算法胜利,自由意志将终结 http://mt.sohu.com/20160830/n466717120.shtml 戴维•杰勒恩特,转引自 http://www.360doc.com/content/09/0111/13/4089_2309532.shtml 肖风:数字货币的价值起源 http://mt.sohu.com/business/d20170520/142172866_241625.shtml 区块链技术应用的机遇与挑战 http://finance.sina.com.cn/wm/2017-06-14/doc-ifyhfhrt4181547.shtml 杨税令:互联网这只神兽正在进化出自我意识 http://www.ciotimes.com/ctqy/131505.html 中国分布式总账基础协议联盟今宣布成立 http://www.xnbzg.com/service/article.html?id=103 区块链在传统版权确权与交易中如何应用? http://mt.sohu.com/20160815/n464209002.shtml http://www.sohu.com/a/162408464_473283 全球脑:互联网进化与人类智慧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4/0629/14/10857169_390729292.shtml 区块链在征信业应用的探讨:优势与特点及场景分析 http://www.sohu.com/a/155742727_305272 区块链是否意味着完全去中心化? http://www.softic.com.cn/content-13-10010309-1.html 刘敬思:区块链如何应用在传统版权的确权与交易中? http://www.tmtpost.com/2436686.html 以太坊 (Ethereum ): 下一代智能合约和去中心化应用平台 http://ethfans.org/posts/ethereum-whitepaper http://finance.sina.com.cn/money/bank/bank_hydt/2016-08-21/doc-ifxvcsrn8811284.shtml
个人分类: 科技|7542 次阅读|8 个评论
未来社会:比特币+X
vegagrid 2017-7-23 20:32
“互联网+”已经成为各行业的发展趋势,而随着比特币为代表的数字货币的快速发展,未来社会发展将逐步发展成为“比特币+”。 首先,就像互联网技术一样,比特币为代表的数字货币将成为全球价值流通的媒介。比特币取代美元成为世界统一货币的趋势不可避免。尽管美国对比特币持保守甚至敌对态度,比特币最终将把美元体系打垮。 其次,比特币的去中心化特征将改变目前以中心化结构为主的社会和金融体系。“互联网+”的本质是通过统一的技术平台降低各个行业在信息互通的成本,提高信息化和自动化程度。而“比特币+”的本质是减少价值流通的中间环节,降低交易成本并提高速度。 目前,除了个人之间的比特币交易之外,很多商家已经接收比特币支付,即C2C和B2C已经实现。一旦B2B以及C2G(Goverment),B2G等比特币交易方式得到实现,“比特币+”将成为现实。
个人分类: 数字资产与区块链|2433 次阅读|0 个评论
国家应开展针对数字货币的金融安全研究
vegagrid 2017-7-20 15:23
国家应开展针对数字货币的金融安全研究
个人分类: 数字资产与区块链|2 次阅读|0 个评论
是否采用区块链技术取决于业务模式
vegagrid 2017-7-17 18:59
区块链技术无疑是一项重要的创新。但是和任何技术一样,区块链技术只能在其擅长的领域发挥作用。 区块链技术的一个特征是去中心化,即需要网络中多个节点达成共识才能完成记账,也就是说网络中没有节点具有集中控制能力。 在实际应用中,这种特征需要和具体业务相匹配。如果业务本身就是集中控制方式的,那么采用区块链技术未必能带来好处。 实际上,很多应用的业务场景都是集中式的,特别是一些成员之间高度信任的组织和结构,很多业务的执行无需采用共识过程。 比特币区块链的初衷是就是实现去中心化的自由货币。人们其实都知道这种方式有显著的优势,只是在区块链技术出现之前无法实现而已。这种去中心化的 业务需求与区块链技术完美匹配,也使得比特币为代表的数字货币大获成功。 因此,采用区块链技术之前,需要认真考虑实际业务是否真的需要去中心化,否则采用采用传统的中心化成熟技术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个人分类: 数字资产与区块链|2495 次阅读|0 个评论
比特币区块链:自由货币是大势所趋
vegagrid 2017-7-16 15:10
当各个国家纷纷开始支持比特币合法化的大趋势下,如何应对比特币成为国际流通货币是必须正视的问题。 最简单的一个场景就是,如果未来国际贸易结算采用比特币,意味着所有进出口企业必须使用或接受比特币支付。 同时,对于普通百姓来说,投资比特币已经是现实的选项。当比特币支付合法化后,比特币的通缩性会使人们更倾向于支付或接收比特币。 当比特币普及到一定程度后,同样由于比特币的保值性,大的电商一定会支持比特币支付。 毫无疑问,比特币的安全、保值特性会得到老百姓的欢迎,而且这个过程将非常之快。因此,现在要考虑的主要问题不是怎么禁止以比特币为代表的数字货币,而是何时以及采用何种方式拥抱数字货币。
1690 次阅读|0 个评论
区块链技术应用正在走入误区
vegagrid 2017-7-15 00:57
区块链技术似乎已经成为万能药,看上去所有行业都可以用它实现去中介化。 没错,只要你能写个中心化的算法,那么一定可以用区块链技术实现一个去中心化的版本。 可是,在我看来,不能说多数,但是有很多应用场景采用区块链技术并不是更好的方案。 如果你深刻理解中本聪发明比特币的原因,你应该知道比特币的使命是代替中心化管理的法币。而这种中心化会不可避免的导致货币增发等问题。 而如果用区块链来实现版权登记,那么对应的中心化版权管理算法中的”增发”问题是什么?好像没有这样的问题吧。因为版权只是一种权益证明,而不是可以量化流通的价值。版权和货币还是有本质区别的。 因此,我认为,非货币属性的数字资产采用区块链技术进行管理并不一定比传统方法好。很多中心化算法也可以通过一些增强措施实现安全可信。事事都用区块链来解决并不是有效的方式。
个人分类: 数字资产与区块链|1975 次阅读|0 个评论
比特币会替代法币吗?
vegagrid 2017-7-13 23:41
毫无疑问,我的回答是会,一定会。 首先,比特币就像石头里蹦出来的孙悟空,其产生无需谁的准许,自然也就没人有权力禁止它。只要有机会,就会野蛮生长。 第二 ,比特币代表了先进的技术,或者说是先进生产力。人类第一次用一种无法作弊的方式来发行和管理货币,这种方式将传统银行远远抛在脑后。 第三,比特币反映了人类的终极理想:天下大同。未来全世界人民都将持有并使用比特币,再也没有什么汇率或者外币。货币本身不再成为自由交换的障碍。
个人分类: 数字资产与区块链|1677 次阅读|0 个评论
数字货币仍然是区块链技术的主要应用
vegagrid 2017-7-11 22:07
最近,区块链的各种应用开发纷纷出现,ICO也相当的热闹。但是,仔细观察,我们就能发现目前真正能实际运行、具备完备生态系统的区块链应用仍然还是数字货币或加密货币,如比特币、以太币、莱特币等等。 我自己的一个判断是,只有当加密货币成为主流时,区块链的其他应用才可能繁荣起来。实际上,有点讽刺的情况是,有些人虽然对区块链技术无比推崇,但是对比特币却保持距离。 区块链技术的成功,首先要依赖于比特币等数字货币的成功。因此,如果你是个区块链技术的支持者,那么就先从热爱比特币开始吧!
个人分类: 数字资产与区块链|2195 次阅读|0 个评论
国家应尽快建立数字货币储备机制
热度 2 vegagrid 2017-7-10 17:02
目前,以比特币为代表的数字货币总市值已经接近800亿美元。虽然与法币总量相比还差几个数量级,但是由于数字货币的快速发展,数字货币已经引起很多投资机构的关注。数字货币已经从少数民间爱好者的收藏品逐步成为大众关注的新型投资产品。 由于现在数字货币的匿名性,很难了解哪些机构或者哪些国家是数字货币的主要持有者。但是,从一些国家对数字货币的支持态度我们其实不难推断出这些国家很可能提前囤积了数目可观的数字货币,一旦数字货币成为主流流通货币,这些数字货币储备将成为重要的金融资产和稳定器。 虽然数字货币的前景还有一定的不确定性,但是其关键技术和运行机制基本上得到了认可。这也是一些国家准备推出自己的数字货币的重要原因。 然而,我的观点是和发行自有数字货币相比,对现有数字货币尽快进行储备可能是更有效的办法。首先,现在数字货币的总市值还很小(相比约70万亿的美元),因此可以用很低的成本储备客观数量的数字货币。其次,规模持有数字货币可以对数字货币的价格产生积极影响,促进现有数字货币价格的稳定以及普及率。相比之下,发行自有货币需要承担更大的风险。 建议国家尽快对数字货币的储备机制进行调研和试验,成为全球数字货币领域的领导者和领先者。
个人分类: 数字资产与区块链|1923 次阅读|1 个评论
基金委应考虑资助比特币区块链研究
vegagrid 2017-7-9 18:59
最新的消息,美国NSF资助了一项比特币的研究项目,金额为四十五万美元。虽然金额不大,但是反映了一个积极的信号:学术界开始认真对待比特币了。 虽然我国具体情况和美国不同,但是比特币和区块链同样是近几年的热点。目前,比特币和区块链主要还是由企业推动,导致一些高风险的技术研发难以开展。因此,基金委可以承担类似风险投资机构的作用,资助一些高风险但是高收益的研究项目。 我认为,可以考虑资助两类项目,一类是区块链的关键技术研发,而另一类是研究比特币带来的金融风险。
个人分类: 数字资产与区块链|1854 次阅读|0 个评论
比特币将会成为对抗金融霸权的工具
vegagrid 2017-7-8 16:08
大多数人可能想不到,目前真正将比特币作为流通货币的地方是一些被美国制裁的国家。其实,仔细想想也毫不奇怪。经济制裁主要的一项主要措施就是通过银行切断资金往来,而这需要强大的金融实力才能奏效。 而比特币恰恰让这种传统金融强权失去作用。试想一下,如果全球贸易都采用比特币来结算,现有的这些强势货币还有什么用处? 事实上,现在一些国家对比特币的支持态度多多少少反映了这一点。我猜想,在比特币合法化后,一些国家会进一步囤积比特币,作为类似黄金储备的数字资产储备。这个过程不会很长,就像互联网一样,可能十年就会改变世界。 如果人人都爱比特币,美元又如何兴风作浪呢?
个人分类: 数字资产与区块链|1576 次阅读|0 个评论
比特币对传统金融行业的冲击
热度 1 vegagrid 2017-7-8 00:01
不管人们愿不愿意,比特币已经成为事实上被接受的数字资产。 我毫不怀疑比特币的生命力,唯一好奇的事情是何时比特币及其衍生品彻底淘汰现在的金融行业,五年,十年还是二十年? 颠覆性技术的破坏力通常都很惊人。比特币带给人类的是不会造假和人为贬值的货币,其核心是去中心化的算法。 这个发明很像就像收银机。美国人的一种思考逻辑就是尽可能把人做的事情用机器来完成。当他们觉得收银这个活儿即容易出错又容易有人作弊,就发明了收银机这个玩意儿。 比特币其实就是一种翻版的收银机,杜绝了现在金融行业有意或者无意的犯错,自然也会最终取代这些中心化的系统。
个人分类: 数字资产与区块链|3313 次阅读|1 个评论
“使民放铸”与比特币
vegagrid 2017-7-6 22:49
在看比特币维基百科时,发现一个条目“使民放铸”,说的是汉文帝开放铸币权,产生自由货币的典故。 这让我非常惊讶,惊叹我们的祖先竟能创造出这么伟大的事物。而且事实上这种自由货币也非常成功,由于可以从铸币中获益,因此民众踊跃的参与在短期内弥补了货币不足的问题,极大的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由于政府制定了铸币标准并严格监管,使得铸币质量不断提高,最终达到“良币驱逐劣币”的效果。这种自由货币机制竟然成功运行了近百年,产生了中国历史上成色最好的铸币“四铢钱”或“半两”,对文景之治也起了重要作用。 仔细分析,其实可以发现,“四铢钱”和比特币有很多相似之处。首先,二者都是“竞争”货币。通过政府的监管,只有质量好的“四铢钱”才会被流通;而比特币则需要记账权的竞争来保证记账信息的真实性。其次,二者都是非中心化的。人人都可以铸造“四铢钱”,只要符合铸币标准即可;类似的,人人都可以参与比特币生产,只要付出算力就可以。 我不由得再一次赞叹我们祖先的这一伟大发明,这可是两千年前的事情啊。西方类似的自由货币也只是银行出现以后的事情,最多不过几百年历史。 而比特币,我认为这种数字化自由货币有可能是解决现有世界金融系统各种弊端的终极武器。
个人分类: 数字资产与区块链|5667 次阅读|0 个评论
个人电脑产业的新机遇:区块链数字货币生产
vegagrid 2017-7-6 10:38
这个题目用通俗的说就是,传统PC有可能转型为矿机。 注意这里的矿机不是比特币矿机,而是用来生产以太币这类ASIC resistant数字货币的通用计算机 。 不久前一家国内PC厂商的市场部向我咨询桌面网格的事情,他们想策划一个市场活动,试图把他们已经售出的PC构建成志愿计算池。 而我对他们的建议是利用这些资源建立数字货币矿池可能是更好的方案,毕竟挖矿目前能有很好的收益,而不像志愿计算那样完全是无偿做贡献。当然,考虑到目前挖矿主要依靠GPU,这个方案可能需要对原有的PC进行升级,需要付出一定的成本。 实际上,更进一步的话,PC厂商实际上可以推出挖矿/办公双用途电脑,电脑空闲时可以去挖矿。考虑到现在PC的使用率越来越低,这种电脑无论对个人还是企业来说都是尽快收回硬件投资的可行方法。实际上,一些配备独立GPU的高端游戏主机在不运行游戏时可以转变成高性能的矿机,这对于一些游戏玩家以及网吧都是不错的主意。 后来不知这家PC厂商有没有考虑我的建议,不过要是有这样的电脑生产出来,我是很乐意尝试的。
个人分类: 数字资产与区块链|2272 次阅读|0 个评论
区块链技术和人工智能本质上是一回事
vegagrid 2017-7-5 23:05
看了题目,您可能会认为完全不靠谱。那么我来讲讲我的理由吧。 人工智能现在最成功的代表是深度学习,这一点大家应该不会质疑。以阿尔法狗(Alphago)为例,通过对大量棋谱的 深度学习,计算机算法战胜了最强的人类棋手。要知道,几年前人们还不敢相信机器能够在围棋方面战胜人类,因为围棋走法的变化是几乎是天文数字,现有最强大的计算机也无法在限定时间内搜索到可行解。 那么我们看看区块链的典型应用比特币,其本质上是通过大多数区块链节点达成共识,确认某笔转账交易的合法性。 那深度学习和区块链技术有什么关系呢,看上去完全没啥关系啊。 好吧,我认为,二者本质上都是通过“少数服从多数”实现了有效的求解。 区块链的共识机制是显而易见的“大多数人说了算”,为什么深度学习也是“少数服从多数“呢?回顾深度学习的过程,其实我们能够发现学习算法在决策时实际上是选择了大多数人的决定,而这种大多数则是用统计方法基于大量数据计算出来的。 就拿阿尔法狗来说吧,通过对大量棋谱的学习,算法实际上是用一群人(棋谱)来对战一个人类棋手,每走一步其实质就是这群人进行投票,根据多数人的决定来走子。 这种“大多数”算法虽然不一定能找到最优解,但是 战胜一个人却绰绰有余。 看起来,对于一些常规方法难解的问题来说,“少数服从多数”可能是一种有效方法吧。
个人分类: 数字资产与区块链|4027 次阅读|0 个评论
需要对比特币进行技术监管
vegagrid 2017-7-5 11:25
最近央行解除了主要交易所对比特币提币的限制,但是杠杆机制没有放开,以防止风险。 实际上很难讲这种行政措施能否有效监管比特币交易,因为比特币交易完全可以不通过交易所来完成。通过一些线下比特币交易平台,人们还是可以面对面完成比特币交易,这种交易方式基本上是无法禁止的。事实上,比特币爱好者们正在开发一些去中心化的交易所,避免中心化交易所的实名交易。 那么彻底禁止比特币是不是就万事大吉了?答案是否定的,除非彻底切断互联网,否则比特币依然会在通过线下流通。 所以,通过行政措施对比特币进行监管很难奏效,只能导致比特币的黑市化。 我认为,更好的方式是加强对比特币的技术监管。首先,比特币交易内容并非完全匿名;其次,所有交易数据都可以公开获得。这两个特征使得我们可以通过技术手段追踪重点账号的交易情况。例如比特币黑市(网络丝绸之路)创始人的比特币账户就处于美国政府的监控之下,任何交易都会追踪并成为定罪依据。 既然行政监管无法奏效,技术监管应该成为重点考虑的途径。
个人分类: 数字资产与区块链|1564 次阅读|0 个评论
透过勒索病毒事件看比特币和金融业的未来
fealock 2017-7-4 16:24
发表于5月7日《联合早报》言论版 本月 12 日爆发的 WannaCry 勒索病毒席卷全球,据 15 日英国广播公司报道, 15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超过 20 万台电脑遭到侵袭,致使包括政府、医疗、交通、大学、邮政、通信、汽车制造在内的多个部门受到影响,是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勒索病毒感染事件。新加坡有少数购物商场和零售店也遭受袭击,但没有接获关键信息受到影响的报告。 这次事件值得关注的一个环节是,黑客选择了比特币( Bitcoin )作为支付手段。受感染的电脑都会弹出一个页面,要求用户在 3 天内向其提供的比特币账户(目前知道黑客提供了三个不同的账户)支付价值 300 美元的比特币,否则就会翻倍至 600 美元,如果 7 日内不支付赎金则会永久删除文件。然而,据最新消息披露,截止 16 日,黑客只获得了价值约为 5.9 万美元的比特币。 与病毒在世界范围内所造成的上亿美元的损失相比较,这点收入可谓微不足道。相关人员分析,这极可能是因为绝大多数人不了解比特币,即使想付赎金也被挡在“技术门槛”之外。那么,为什么黑客会选择这个不为大众所熟悉的比特币作为支付手段呢?比特币极其背后的运行机制对目前的金融系统意味着什么? 2009 年 1 月,化名为中本聪( SatoshiNakamoto )的人在网络上发布了比特币软件系统(似乎跟 2008 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不无关系)。这个软件系统是一个分布式记账货币体系,主要通过四个关键机制来生成货币,并在可信可靠的基础上实现交易。这四个关键机制是:分布式共识、非对称加密、工作量证明记账和区块链。 分布式共识机制,就是每个参与者都可复制保存一份总账本( ledger ,包含所有历史交易数据的记录),只要获得系统中 51% 及以上账本的确认,货币的归属和支付交易就可进行。考虑到账本分布极广(所有连网参与比特币交易的机器),篡改或伪造账目几乎是不可能的,这也是比特币“去中心化”特性得以实现、可以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流通的基础。 对比特币这种加密货币而言,非对称加密是指“账号”和“密码”(或“公匙”与“私匙”)的设置遵循不对称原则,即从密码可以推算出对应的账号,但从账号不能推算出密码。账号是为了系统中对账和记录而设,密码是由现实中的人所掌控。两者都不与电脑 IP 挂钩,且比特币的持有者一般不需要身份登记和验证,只要拥有密码就可以支配相应账户中的比特币。这是比特币“匿名性”的根源。 工作量证明记账机制是指,在每个参与者都可以记账的规则下,每 10 分钟左右只有一个人能成功记下新账页,目前成功记账者可以获得 12.5 个比特币的奖励(也被成为“挖矿”,随着比特币价格飞涨,这已经成为专业玩家的游戏,一般的个人电脑上已经不能挖到矿了),这也是比特币发放新币的形式。但根据创始人中本聪的设计,新币生成每 4 年会减少一半,并最终在 2140 年达到 2100 万枚的时候停止生产。由于货币量恒定,比特币可望消除通货膨胀,这也是创始人的理想之一。 最后,比特币背后的区块链( blockchain )技术,是指通过哈希函数把每个账页的信息压缩称简短摘要,即哈希值,嵌入下一个账页,从而把整个账本变为一条信息连。如此一来,所有的交易记录都能锁定在最新的哈希值里,方便世界各地连网电脑中储存的账本之间进行核对,也可以有效防止对历史记录的篡改。 综上所述,相较于法定货币(包括数字化的法币),比特币具有“去中心化”和“匿名性”的显著特征。此外,比特币目前已经成为全球货币市场中价值最高、体量最大的加密货币。据主流比特币网站 bitcoin.com 本月初的实时统计, 1 比特币的价格已经突破 1500 美元( 1576.5 美元),并且被预测在未来 13 年里,价格还会呈指数级增长,最终可能暴涨 350 倍达到 50 万美元。另外一方面,尽管认识比特币并参与交易的人数仍然有限,但近年来用户规模飞涨,从 2013 年的 12 万人猛增到今年的 650 万人。 这些应该是黑客选择比特币的原因,实际上比特币最早的广泛使用,也是在非法交易领域。 2011 年初兴起的“丝绸之路”( SilkRoad )网站,用户超过 100 万,约 70% 的交易都与毒品有关,且主要使用比特币交易。 2013 年 10 月该网站被 FBI 查封,比特币的非法应用受到遏制。 同时,随着各界对比特币关注和了解的深入,对其合法应用的探索也越来越广泛。除了比特币行业内部交易,目前全球有超过 4000 家公司在专门提供比特币支付兑换服务的第三方支付机构(如李嘉诚投资的 Bitpay )支持下接受比特币支付。德国、美国、欧盟等国家政府都接受了比特币可以作为合法支付手段。新加坡 2014 年就承认比特币交易,并公布了相关税收条款,在新加坡提供比特币交易业务的公司包括 FYB-SG,CoinHako, Coin Republic, itBit 和 CRXzone 。 比特币背后的区块链技术在经合组织( OECD )科技政策委员会提交的《 2016 科技创新展望报告》中被列为未来十大科技趋势之一,并预测,通过取代跨境支付、证券交易和其他金融基础设施,该技术每年能为全球银行服务节约 200 亿美元的成本。近期召开的首届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区块链峰会上,世界货币基金组织( IMF )前首席经济师、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教授 SimonJohnson 就对区块链技术的影响非常乐观,认为这项技术极其支持的加密货币不仅有望让金融系统更加有效稳定,还能惠及贫困家庭,增加社会公平性。 但是,来自康奈尔大学的计算机学教授 EminGun Sirer 也提出警示,他认为区块链技术还非常不成熟,人们需要保持冷静和审慎态度来看待其发展和影响,尽管其潜力巨大,但在技术探索过程中会遭遇很多失败,而要减少失败,就要“设计合理的架构、协议、应用场景、安全系统、技术开发规范等”来解决目前发展该技术的关键性问题。当然,对于数据的安全性也是亟需考虑的问题,因为在重要信息都数字化、网络化之后,网络病毒的侵袭只会越来越多,一旦袭击超过控制,后果不堪设想。
个人分类: 未分类|4322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平行区块链 | 王飞跃教授丹佛大学论道区块链技术发展趋势
Kara0807 2017-5-4 11:27
平行区块链 | 王飞跃教授丹佛大学论道区块链技术发展趋势 2017年4月2日至3日, 第一届区块链与知识自动化国际研讨会 ( The First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Blockchain and Knowledge Automation, ISBKA 2017)在美国丹佛大学成功召开,来自中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的50余位专家齐聚一堂, 共同探讨区块链与知识自动化领域的热点问题和技术进展。 ISBKA 2017由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Intelligent Industries, Association for Intelligent Science and Technologies、中国自动化学会、中国人工智能学会、青岛智能产业技术研究院等12家国内外学术组织联合主办或协办,由丹佛大学承办。 本次研讨会由中科院自动化所王飞跃教授和丹佛大学 Kimon Valavanis教授担任共同主席,邀请了中科院、丹佛大学、清华大学、爱迪德技术有限公司、SAP、北京交通大学等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做主题报告, 针对新兴的区块链和知识自动化研究中的热点技术、发展趋势、以及在能源、交通等领域的应用前景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广泛的交流。 王飞跃教授首先致开幕词、并做 “Parallel Blockchain: Concept, Techniques and Applications”大会报告, 首次提出并解读了 “平行区块链”的概念、技术与应用模式。 王飞跃教授认为,以比特币区块链为典型代表的区块链和分布式账本技术本质上是一种新型的数据结构和系统架构,能够实现去中心化、去信任、安全可靠的描述智能( Descriptive Intelligence);而未来以虚实结合、人机混合为特征的智能系统和复杂社会系统,更多地是需要基于预测智能(Predictive Intelligence)和引导智能(Prescriptive Intelligence)的实验、分析与决策。 王飞跃教授提出的 “平行区块链”技术,即是平行管理与控制理论方法与区块链技术的有机结合,通过实际系统与人工系统的“链上”平行互动与协同演化,为目前的“描述性”区块链技术增加计算实验与平行决策功能,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未来复杂社会系统。 王飞跃教授同时介绍了其团队在区块链技术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其与中科院自动化所袁勇副研究员在《自动化学报》合作发表的 “ 区块链技术发展现状与展望 ”是目前国内CNKI数据库中下载量和引用量最高的区块链技术综述文章。产业布局方面,王飞跃教授任院长的青岛智能产业技术研究院自2015年起即启动了“天链工程”,首期启动了区块链+交通、区块链+农业、区块链+健康、区块链+金融等子工程,目前在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果。王飞跃教授报告中认为: 从目前的源自比特币的区块链、智能合约和深度学习技术,到未来基于 ACP方法的平行区块链、平行动态规划、描述-预测-引导“三体”智能,是区块链技术驱动的智能产业的必然发展趋势 。 --------------------------------------------------------------------------------------------------------------------------- 《麻省理工技术评论》、《君子》、《财富》杂志评定的2016年最佳书籍之一 入选“2017年度最激动人心之科学著作”的决选名单 《机器崛起》已在德先生旗下求知书店上架(识别下方二维码可进入购书直通车),现预定本书享8折优惠! 求知书店 德先生作为《机器崛起》的官方宣传平台,后期将持续为大家奉上该书的扩展阅读、推荐序以及各路大咖精彩评论。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德先生。
个人分类: 王飞跃教授|2711 次阅读|0 个评论
从由实而虚,到以虚驭实——一个外行眼中的“区块链”(全文)
热度 1 lvnaiji 2016-10-27 11:59
吕乃基 在高技术发展的前沿,除了一直处于热点的基因编辑、VR、纳米技术等等之外,人工智能在围棋大赛后大热了一阵并延续至今,眼下最热门的或许是区块链技术,乃至有戏言道,“一言不合就聊区块链”。 在麦肯锡的报告中,将区块链技术称之为继蒸汽机、电力、信息和互联网科技之后,目前最有潜力触发第五轮颠覆性革命浪潮的核心技术。 作为支撑比特币发展的基础技术,区块链被普遍推崇为下一代全球信用认证和价值互联网的基础协议之一。它的出现预示着互联网的用途可能从传统信息传递逐步转变成为价值传递,从而对传统产业特别是金融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革命和挑战,包括去中心化等等。 区块链技术带来的影响是革命性的。从根本上说,区块链技术的影响在于表明了这样一个信号,重组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关系。从尽可能详尽和一一对应把现实世界的信息移到虚拟世界,虚拟世界只是现实世界被动的映射,到虚拟世界开始并日益深入地回过头来对现实世界进行操作;也就是从由实而虚,到以虚驭实。其核心是改造现实世界,提升现实世界的有序度。 已看过前两部分的网友,请直接跳到第三部分,“质疑”。 一、由实到虚 由信息高速公路到互联网的初衷是传输知识,以及存贮和提取知识,把人类所拥有的知识例如《百科全书》,甚至大英图书馆搬到虚拟世界。移编码知识,移信息,谷歌地图几乎把所有地理地貌人文景观商店学校一网打尽。越来越多越来越大已经、正在,以及有待移动的关于自然界和人类活动的信息汇成“大数据”。眼下进一步的发展是移“客观的意会知识”,也就是人类在面向自然界的实践过程中所形成的知识,如自动驾驶,以及所有人类有规可循的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知识,如博弈,哪怕是围棋中的棋感、美学和大局观。一句话,把“客观”存在的知识,不仅是波普尔的“客观知识”世界3,而且客观的意会知识,移到虚拟世界。 在自动驾驶 的事例中,系统的数个摄像头将道路实时场景转化为数据。系统中的算法翻译该数据,即理解道路信息及背景信息,然后在交通规则与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再考虑时限、油耗等因素,最终到达目的地。由人工驾驶到自动驾驶的关键是,在由实到虚的过程中排除疲劳、误操作和形形色色的情绪干扰,产生具体可执行命令输出,如:加速,减速或者角度旋转。对于无人驾驶汽车,数据意味着打破未来汽车行业的观念以及改善道路安全。 一旦这些知识(广义)移到虚拟世界,就在相当程度上甚至完全摆脱了现实社会中时间和空间的羁绊,摆脱与特定主体的牵连,摆脱上下文、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以及语境的束缚,进而打破国家与民族的壁垒与界限,去除意识形态的纷争,屏蔽掉现实世界的所有随机涨落,“人间喜剧”,喜怒哀乐,让知识和规律说话。让知识飞!知识可以在虚拟世界重新排列组合,只有一个条件,按已知的规律飞。虚拟世界既可以让人充分体验在现实世界不可能实现的经历,让稀缺并易于陷入争辩的理想实验在虚拟世界看得见,甚至“摸得着”,也可以回过头来用于现实世界,在虚拟世界吃一堑,在现实世界长一智。 然后就进入到了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最高境界,可编程经济,可编程经济翻译成通俗语言,就是计划经济 。可编程经济的基础就在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和设备完全互联互通,完全被数字化。 互联网上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不再依靠现实生活中的这些规则,如校友、老乡、同事、亲戚等来规定人际关系,而是数字化的关系。先抹掉人与人的差别,都是陌生人,处于启蒙运动者提出的“自然状态”,或者罗尔斯的“无知之幕”;继而抹掉人与物的差别。在物联网,机器设备都会拥有户口。物与物自主交易(可以联想到技术哲学家拉图尔的“对称”概念)。IBM物联网白皮书称设备民主,就是设备获得了自主的、自由的信息传输和价值交换的权利,不再需要依靠中介机构,也不再需要人,自己就可以完成。 然而并不是现实世界的一切都可以移到虚拟世界,大致有以下情况。其一,难度大而一时移不过去,例如某些久远年代部落中的绝技等。其二,有些知识因产权归属而不允许或只能部分移,在中国则是有关部门的封闭而移不过去,由此导致大数据的割裂、缺失而不成其为大数据。还有那些被篡改作假的数据,如点击率、好评等,能否以及怎样进入虚拟世界。其三,因种种因素如权力的干预,情感的渗透等而成为个案、下不为例,随意变化,以及模棱两可或不知所云的“精神”、“情”等等,因过不了编程这一关而被屏蔽于虚拟世界之外。最后,有些情况则是现实世界拒绝虚拟世界的介入,譬如中国拒绝谷歌,设置高墙屏蔽。这些移不过去的部分,哪怕再有价值、传播的力度再大,也难以逾越现实世界中形形色色的壁垒,也有可能死在“最后一公里”。 上述第一种情况,在一定程度上还是有规可循。一旦有足够多的传感器并掌握足够大的数据,有强大的计算能力进行分析,就有可能逾越这一壁垒。第二种情况,其一是设置某种权限供两个世界之间实现有条件沟通,其二是打通部门之间的壁垒,其三,设定前置的甄别机制。第三和第四种情况,除非改变现实世界,否则将被虚拟世界排除在外。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四种难以移到虚拟世界的情况,倒有三类与中国有关。 从现实到虚拟,从中心、干预、嵌入、模糊、意会,到去中心化、非嵌入、精确和编码;现实世界在虚拟世界重构。虚拟世界不是现实世界简单的映射、投射,而是选择性重构。这样的“选择”,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一场没有硝烟的革命。 “革命”的核心是虚拟世界的“球籍”。个人也好,公司也好,国家也好,存在于现实世界,至少可以“我思故我在”;然而随着越来越大的现实世界移到虚拟世界,虚拟世界的权重越来越大,不参加者将自我边缘化。软件定义一切势在必行。形形色色、大大小小、不同用途的软件,定义了数据,定义了模型,定义了功能,定义了机器,定义了过程,定义了规则,定义了网络,定义了虚拟的数字世界,定义了制造业,定义了可以定义的一切 。 现今世界约 50 亿人以及 20 万亿美元的资金被挡在全球经济活动之外,原因是资产所有权存在争议。这些财富将因区块链技术得到释放 ,加入市场,加速资本流动,带来前所未有的财富机遇。 已经有人在想象一个当地法律均靠以太脚本订立的小镇 ,居民也会非常清晰地意识到法律的执行和适用范围。甚至可以想象一个不靠地理边界而是基于智能合约的法规和权益的国家,未来的人们甚至可以自由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虚拟国度。因此,随着以太坊的出现,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一种新的法律形式已然诞生。 当人类社会做不到时,虚拟世界可以做到。 任何一种哪怕是再强大的社会“软件”,如果不能遵守互联网的逻辑和规则行事,不想或不善于嵌入到互联网所构造的操作系统当中去,它就无法发挥其应有的社会影响力,在现实世界被边缘化,沦为现实世界的弃儿和“价值孤岛”而失去自己的价值和影响力 。 “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当社会关系不断由现实世界迁移到虚拟世界,乃至以后者为重,人在现实世界的地位就受到动摇。没法移到虚拟世界,不能映射,更不能操作的现实世界,有可能在虚拟世界被开除球籍,回过头来没法在现实世界与他人交往。 从另一个角度说,迄今为止,社会的运行需要科学技术,也需要情感,美,以及宗教或宗教情怀;但是随着区块链的推进,宗教等人文主义将被“数据主义”取代。数据主义认为,宇宙是由数据流组成,而实体或现象的价值由其对数据处理的贡献决定。留在现实世界的只是个人隐秘的信仰,也就是不能被软件定义的部分 。这种说法固然有其漏洞,因为这里所谓的“数据主义”,其实是由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在内现实世界的运行及运行的规律,因而在“数据”中本来就包含有“人文主义”;但是在现实社会也确实存在不能被软件定义的部分。 中国的传统文化,尤其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部分,其包容性与和谐的主张,被认为将在21世纪走向世界。然而,在IT、互联网,特别是区块链的发展中,是否会还没有来得及走向世界,先被虚拟世界抛弃,继而在现实世界打入冷宫?软件定义一切将会重塑整个世界。国家(公司、个人)的强大与否,取决于有多少现实世界移到虚拟世界,或者说在虚拟世界拥有多大“疆域”,以及与回过头来与现实世界的互动。 当下的状况可以认为是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之间的某种博弈,要么现实世界因前述种种原因不能移到虚拟世界,区块链因达不到51%的多数比例而受阻;要么整个商业、整个市场都是建立在区块链上,当区块链上的数据足够多的情况下,智能合约可发挥的作用才会更大,才更不容易被外界条件所干扰 。 二、以虚驭实 区块链技术是比特币的底层技术,比特币在没有任何中心化机构运营和管理的情况下,多年运行非常稳定,没有出现过任何问题,有人注意到了它的底层技术,把比特币技术抽象提取出来,称之为区块链技术 ,或者分布式账本技术。瑞银专家认为,区块链是一项潜在的变革性技术。未来二十年,区块链及相关技术给世界带来的影响,将和互联网在过去二十年里产生的影响一样深远,意味着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关系的进入了新的时期。“ 我们将会有很多 动词 ,一些无形的东西,一些服务,可能会比一些实际物体更重要,这就是未来的趋势。 ” 这些动词的核心,就是“以虚驭实”。 区块链从最抽象的角度来看,就是一个分布式、共同维护、透明不可伪造篡改的、有明确归属权信息的记录系统,是利用分布式技术和共识算法重新构造的一种信任机制,存放在虚拟世界。 区块链有以下主要特点: 去中心化。“去”来自政府和资本的权力,自己管理自己,同时也是去自我中心。DAO(Decentralized Autonomous Organization )是“去中心化自治组织”。 去中心化必须在拥有众多节点的系统中或在拥有众多个体的群中才能出现或存在。去中心化,不是不要中心,而是由节点或个体来自由选择中心。任何人都是一个节点,任何人也都可以成为一个中心。任何中心都不是永久的,而是阶段性的,任何中心对节点都不具有强制性。 开放性。系统开放,除了交易各方的私有信息被加密外,区块链的数据对所有人公开,任何人都可以通过公开的接口查询区块链数据和开发相关应用,因此整个系统信息高度透明。 自治性。区块链采用基于协商一致的规范和协议(比如一套公开透明的算法)使得系统中的所有节点能够在去信任的环境自由安全的交换数据,对少数“人”的信任改成了对机器,或者说许许多多陌生人的信任,免中介,任何人为的干预不起以及不必起作用。 信息不可篡改。一旦信息经过验证并添加至区块链,就会永久存储,以比特币为例,只有在控制了全网超过51%的记账节点的情况下,才有可能伪造出一条不存在的记录。当加入区块链的节点足够多的时候,这基本上不可能,从而杜绝了造假的可能。因此区块链的数据稳定性和可靠性极高。 匿名性及信用积累。由于节点之间的交换遵循固定的算法,其数据交互无需信任(区块链中的程序规则会自行判断活动是否有效),因此交易对手无须通过公开身份的方式让对方自己产生信任,有助于信用的累积。信任,既是对可追溯既往的积累,也是对透明未来的期望。存储在区块链上的交易信息公开,但是账户身份信息高度加密,只有在数据拥有者授权才能访问,从而保证了数据的安全和个人的隐私。 基于以太坊的支持编程的区块链协议,不仅能实现各种区块链应用,而且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以太坊可看作是一台“全球计算机”:任何人都可以上传和执行应用程序,并且程序的有效执行能得到保证,这种保证依赖的正是以太坊系统中去中心化的,由全球成千上万的计算机组成的,鲁棒性极强的共识网络。以太坊 的目标,就是将区块链技术所具有的去中心化、开放、和安全这三大特点,引入到几乎所有能被计算的领域。 “智能合约”是其中的一个主要领域。一直以来,法律体系都存在着两个问题:首先,合约或法律是由充满歧义的语句定义的,第二,强制执行合约或法律的代价非常大。而以太坊,通过数字货币和编程语言的结合,解决了现行法律体系的这两大问题。 编程语言是人类用来控制计算机工作,而反过来,计算机则无法猜透人类的意图,因此用任何编程语言写好的指令,对计算机必须准确无误没有歧义,以保证在同样的条件下,这段代码按既定步骤执行。这种特性正是人类现行法律与合约中所缺失的。有了以太脚本(Ether Script),就可以订立具备这种特性的合约。在以太坊上用代码实现人类社会中各式各样的法律与合约,可以有严格明确定义,并且可以自动执行 ,这就是智能合约。传统合约的顺利执行必须基于双方或者多方的信任之上,否则肯定会有利益受损的一方;但是智能合约则抛开参与方信任的前提,仅依靠代码强制执行即可 。 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 人类进步的长河就是一部不断消除摩擦的历史 。所谓“摩擦”,包括信息摩擦,信息不对称,信息无法获取,以及信息风险;互动摩擦,如交易成本,随着规模提高,以及需要管理的资源(包括中介机构)的增加而上升,还有很多资产处于闲置状态无法进入市场;创新过程也会产生新的摩擦。摩擦导致成本上升,阻碍全球商业贸易活动发展,放慢脚步,甚至停滞不前。从引入货币取代易货交易,到以数字签名代替火漆印章,见证了数字(非嵌入)创新所推动的不断进步。区块链技术有可能帮助消除上述“摩擦”,在某种程度上重新定义传统意义上的企业边界,近期内可以实现的效益包括缩短时间、降低成本和风险。 长远来看,行业和社会将越来越多地应用区块链网络,期待整个行业的业务模式,甚至总体经济都能实现结构性转变。有关条文,例如TPP及TIPP在现实世界争议不断,由国会或国家批准要过关斩将,而后的执行更是充满欺诈、违规或者自说自话。在相当程度上,WTO就是这样一步步走向名存实亡。如果把相应的规则由区块链技术移到虚拟世界,那么这些条文就能真正发挥作用。数字化抹掉现实社会源于利益、权力、亲疏、信用,以及意识形态等形形色色的纷争;虚拟社会可以强制执行,以虚驭实。一旦发生背叛、双重标准和强权,就会被虚拟世界所唾弃,回到现实世界也将不受待见。 区块链让具有价值负荷的事项得以推行。在此意义上,区块链的作用,在于由数字互联网到价值互联网, 从以“知你为何”为基础实现自动化,转化到以“望你为何”为依据争取智能化 。“望你为何”,即充溢着价值。人们对区块链的信任逐渐超过对中心化公司与机构的信任。因此,区块链不仅是一种技术,更是世界运作范式的转移 。 在更大的视野下,区块链可以类比为互联网的TCP/IP协议,就像互联网刚开始出现时那样。进而把互联网视为构造社会、市场和行业全新格局的建构性的要素和力量,互联网+,就是按照互联网的法则和逻辑来重新统合社会的运作模式和管理模式 ,甚至从根本上颠覆企业乃至整个社会的管理模式。 政府和行业相关利益方如何看待区块链,如何认知区块链对现有体系的影响也会对区块链发展速度产生重要影响。尤其是区块链有去中心化的特征,这对于现有的监管机构和行业来说,有哪些是不兼容的? 目前,在国家的层面上已经有一些设想与计划 。在中国最热的房地产领域,瑞典计划将房地产交易放到区块链上,只要买卖双方同意交易并签订买卖合同;从这时候,交易中涉及到的所有主体—银行,政府,中介,买方,卖方,就能跟踪合同执行情况,实时进行交易确认,绝对安全公平。格鲁吉亚共和国正在开发区块链土地注册系统,以表明其政府的现代与透明。在看似落后的加纳,所有权注册登记后就无法被篡改,表明该国不存在腐败行为,以吸引外国投资者。 澳大利亚与俄罗斯试图将区块链引入到选举中,防篡改、可追溯、匿名和安全。从公司选举和社区选举这类小型选举做起,然后逐步推广到议会选举,甚至全民公投。 2016 年4月下旬刚成立的中国分布式总账基础协议联盟,技术委员会主任白硕认为 ,“我们不能在还没有想清楚区块链在中国金融领域如何落地的情况下,贸然与国际上的区块链组织接轨,也不能让每个金融机构各自为战一盘散沙。” 目前虽然有不少行业已经有了区块链应用,但要产生真正的影响需要一段时间。同时,还有很多应用怎么落地,怎么跟现有的企业融合,怎么有效提升生产力,也是需要摸索。 由实到虚,以及以虚驭实,以此重温关于共产主义的两句论述:物质极大丰富,精神极大提高;可以有新的理解。基于科学技术的进步,知识经济、虚拟现实技术,以及共享经济等的发展,物质极大丰富 可以做到,其中也确实含有精神的提升,如创新和共享;但人的自利本性,决定了 精神不可能“极大提高”。 “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前半句做不到,后半句想得美。 区块链为解决人作为“类”的精神难题提供了可能性: 那就是 “我管人人,人人管我” 。 从根本上说, 区块链从降生之日起就在于处理人际关系 ,取代各执一词难以执行的法律,说不清道不明的伦理,进而难辨高下的道德,排除人际关系的亲疏好恶,摒弃种种违规或无限规则。至于“意向性”与喜怒哀乐,虽然不可避免与他人有关,但主要是 个人自己的事情,留在现实世界 便是。形形色色的情感纠葛,围棋大赛中的荣誉感,乃至李世石“为人类而战”,不能“编程”也罢。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 虚拟世界主要是公众世界,现实世界主要是私人世界。 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修正本文第一部分的观点,现实世界未必都移到虚拟世界,现实世界为个人的内心留有充分的空间和时间,即使在区块链席卷现实世界,在“奇点”到来之后。 然而,公众世界与私人世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弗里德曼说过一句话 :以理性经济人观之,在追求私利方面,上帝与魔鬼没有区别!一旦公众世界在虚拟世界的“我管人人,人人管我”之下, 无论上帝还是魔鬼,在区块链上一视同仁。 面对如此条理化规范化的虚拟世界和公众世界,现实世界与私人世界的情感或崇高或卑鄙——本来是投射到公众世界方为公众所知而有此评价,也就或多或少失去了原有的价值,剩下的只是更加私密的恋情亲情,和内心深处的心理活动。反过来也可以解释一种现象,越是因种种原因不能或拒绝移到虚拟世界的现实世界,就越是强调伦理道德,如“感动”、“最美”,等等;而在现实世界已经在相当程度上条理化规范化的公众世界则无需如此强调,照章办事就是了。 以虚驭实,由公众世界而及私人世界。 三、质疑 区块链走到舞台的中心,自然也就成为各种质疑的众矢之的。 2016 年7月,Gartner公司发布了年度新兴技术成熟度曲线 。眼下的区块链正处于“期望膨胀期”,随即可能就会进入断崖式的“幻灭期”。 对于目前的“期望”存在以下争议。 其一,信用 。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认为, 区块链的核心是“程序公正”,并不关涉前因后果,这一点类似于三段论,保证推理过程,至于大前提是否正确与之无关。 信用亦然,不是绝对的真,而是有条件的真,技术中立,不能判断是否公平。而所谓的信用就是不做假,有可能之前的记录是错误的,但如实记录了 。智能合约的设计者也需要考虑合约在执行后外界条件变化(非区块链内条件)的情况下的业务方案,例如所谓“不可抗力”。还有,“最终解释权”又该如何处置? 其二,认为区块链技术不应该贴上“去中心化”的标签 。 开放是必要的,但 全面、无限制开放不合理。去中心化不是目的,只是手段。去中心化和中心化,阴阳相互依存,符合相互演化的道家辩证哲理 在具体操作上,区块链如果要保证信用的去中心化,需要用户等待公链上的确认,就不太可能做到高频交易。而私有链则违背了区块链的核心——信用。或许,可行的是以牺牲一定信用为代价,既提高交易频度,又实现隐私保护的“广义侧链” 。 去中心化共识技术的应用将会服从幂律分布 ,大多数的应用太小不足以保证自由区块链的安全;大量的去中心化应用,尤其是去中心化自治组织,需要进行应用之间的交互。 世界经济论坛调查报告预测,到2025年,全球GDP中有10%的相关信息将用区块链技术保存。在未来的几年中,作为编织这一金融基础设施的基本平台,企业级区块链的基础建设将变得十分重要。 区块链的发展过程 在一定程度上与此吻合。 区块链1.0——数字货币,可编程货币;2.0——数字资产与智能合约,可编程经济;3.0——DAO、DAC(区块链自洽组织、区块链自洽公司)--区块链大社会(科学,医疗,教育etc);4.0 ——区块链+人工智能、区块链+能源。在“版本”的升级过程中,区块链有待与现实社会中的社区、企业、行业、政府逐步融合。 区块链还存在所谓五大迷思 。 处于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之间的区块链,并不是两个世界之间截然分明的分界线,两个世界之间不是一纸之隔,而是在结构上有一个如同计算机7层那样的层次框架,在时间上有一个层际间的逐一提升过程。 再者,即使具有高度随意性例如中国特色的人际关系,随着关于量子与意识关系的研究升温,量子计算机发展成熟,是否可以期待有新的计算机语言,譬如“ 全球脑 ” 将 遵循模糊(fuzzy)逻辑。概念是这样,行为是那样; 有时这样,有时那样。 这不正合“朕意”吗? 此外, 虚拟世界也有随机涨落和蝴蝶效应,因为代码的世界总会存在bug、病毒、木马,它们的作用也有随机性,也可能广泛传播,造成大面积的系统瘫痪。 一句话,区块链技术在发展中。例如,区块链技术开发、研究与测试工作由于涉及多个系统,因此,时间与资金等成本问题将阻碍区块链技术的突破。但利用云平台搭建测试环境,上述问题将迎刃而解 。 科幻作家阿瑟 • 克拉克曾经说过 :“当一位杰出但又上了岁数的科学家称某事是可能的时候,他几乎肯定是正确的。当他称某事是不可能的时候,他很可能是错误的。” Techcrunch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革命背后的深刻原因 http://mt.sohu.com/20161009/n469837955.shtml 肖风,区块链 10 年足以翻天覆地,但它到底是什么 http://www.jiemian.com/article/657145.html 走向智能 | 数字虚体:深度掌控物理世界 解读《三体智能革命》 http://www.v2gg.com/quanzi2016/woailvxing/20160919/103735_2.html 区块链技术将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 http://d1.bter.com/article/6918 什么是以太坊( Ethereum ) http://www.tuicool.com/articles/AVR3um 喻国明:“互联网 ”是整个社会的“操作系统”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5/0822/21/26799112_494130144.shtm 《人类简史》作者:算法胜利,自由意志将终结 http://mt.sohu.com/20160830/n466717120.shtml 区块链在传统版权确权与交易中如何应用? http://mt.sohu.com/20160815/n464209002.shtml 区块链是个什么鬼?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6/1017/09/33542116_599032933.shtml kk2016/9/14 在武汉的讲演 赵余: https://zhuanlan.zhihu.com/p/20633823 区块链技术将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 http://d1.bter.com/article/6918 IBM 范斌:如何选取区块链的应用场景? http://sowm.cn/tmtpost/article/VvaAzq.html 王飞跃:迈向知识自动化 http://www.cas.cn/xw/zjsd/201401/t20140103_4009925.shtml 互联网进化: “ 区块链 +” 会取代……等 “ 中介 ” 吗? http://m.huxiu.com/article/164219/1.html 喻国明:“互联网 ”是整个社会的“操作系统”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5/0822/21/26799112_494130144.shtm 盘点政府可利用区块链的八大方式 http://tieba.baidu.com/p/3897739263 中国分布式总账基础协议联盟今宣布成立 http://www.xnbzg.com/service/article.html?id=103 吕乃基,论“物质极大丰富”科学技术辩证法 2006 , 1 卢周来,经济学视角下的《信任》 http://3y.uu456.com/bp_5rllf8919e0088t3wpqm_1.html http://mt.sohu.com/20160817/n464744769.shtml 区块链在传统版权确权与交易中如何应用 http://mt.sohu.com/20160815/n464209002.shtml 区块链是否意味着完全去中心化?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3OTM0NTQwMw==mid=2649914256idx=1sn=9107fb23849280653f48c29259e65db6chksm=87b23804b0c5b1129b11cde23aebf98b5186f1d001f337e966ac34a3f5947e080ee353b60ebcmpshare=1scene=1srcid=0929pnyXCrJCj2PGy3JMo5eIpass_ticket=9Bu%2BIDGTZoP8th9UTltybnLrnhl%2BhvChGy%2Bqfuy5Alm58SBGOrPiq2QgVRUY92Rv#rd 刘敬思:区块链如何应用在传统版权的确权与交易中? http://www.tmtpost.com/2436686.html 以太坊 (Ethereum ): 下一代智能合约和去中心化应用平台 http://ethfans.org/posts/ethereum-whitepaper 区块链,百度百科 破除对区块链的五大迷思 http://www.tmtpost.com/2440868.html 全球脑:互联网进化与人类智慧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4/0629/14/10857169_390729292.shtml Google 云宣布将提供区块链测试服务 http://36kr.com/p/5053498.html 文摘 | 拯救未来 人工智能安全研究的兴起 http://www.v2gg.com/nanren2016/xiaoshuodaquan/20160907/65116.html
个人分类: 科技|2615 次阅读|4 个评论
从由实而虚,到以虚驭实——一个外行眼中的“区块链”(二)
热度 7 lvnaiji 2016-10-23 07:38
吕乃基 二、以虚驭实 区块链技术是比特币的底层技术,比特币在没有任何中心化机构运营和管理的情况下,多年运行非常稳定,没有出现过任何问题,有人注意到了它的底层技术,把比特币技术抽象提取出来,称之为区块链技术 ,或者分布式账本技术。瑞银专家认为,区块链是一项潜在的变革性技术。未来二十年,区块链及相关技术给世界带来的影响,将和互联网在过去二十年里产生的影响一样深远,意味着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关系的进入了新的时期。“ 我们将会有很多 动词 ,一些无形的东西,一些服务,可能会比一些实际物体更重要,这就是未来的趋势。 ” 这些动词的核心,就是“以虚驭实”。 区块链从最抽象的角度来看,就是一个分布式、共同维护、透明不可伪造篡改的、有明确归属权信息的记录系统,是利用分布式技术和共识算法重新构造的一种信任机制,存放在虚拟世界。 区块链有以下主要特点: 去中心化。“去”来自政府和资本的权力,自己管理自己,同时也是去自我中心。DAO(Decentralized Autonomous Organization )是“去中心化自治组织”。 去中心化必须在拥有众多节点的系统中或在拥有众多个体的群中才能出现或存在。去中心化,不是不要中心,而是由节点或个体来自由选择中心。任何人都是一个节点,任何人也都可以成为一个中心。任何中心都不是永久的,而是阶段性的,任何中心对节点都不具有强制性。 开放性。系统开放,除了交易各方的私有信息被加密外,区块链的数据对所有人公开,任何人都可以通过公开的接口查询区块链数据和开发相关应用,因此整个系统信息高度透明。 自治性。区块链采用基于协商一致的规范和协议(比如一套公开透明的算法)使得系统中的所有节点能够在去信任的环境自由安全的交换数据,对少数“人”的信任改成了对机器,或者说许许多多陌生人的信任,免中介,任何人为的干预不起以及不必起作用。 信息不可篡改。一旦信息经过验证并添加至区块链,就会永久存储,以比特币为例,只有在控制了全网超过51%的记账节点的情况下,才有可能伪造出一条不存在的记录。当加入区块链的节点足够多的时候,这基本上不可能,从而杜绝了造假的可能。因此区块链的数据稳定性和可靠性极高。 匿名性及信用积累。由于节点之间的交换遵循固定的算法,其数据交互无需信任(区块链中的程序规则会自行判断活动是否有效),因此交易对手无须通过公开身份的方式让对方自己产生信任,有助于信用的累积。信任,既是对可追溯既往的积累,也是对透明未来的期望。存储在区块链上的交易信息公开,但是账户身份信息高度加密,只有在数据拥有者授权才能访问,从而保证了数据的安全和个人的隐私。 基于以太坊的支持编程的区块链协议,不仅能实现各种区块链应用,而且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以太坊可看作是一台“全球计算机”:任何人都可以上传和执行应用程序,并且程序的有效执行能得到保证,这种保证依赖的正是以太坊系统中去中心化的,由全球成千上万的计算机组成的,鲁棒性极强的共识网络。以太坊 的目标,就是将区块链技术所具有的去中心化、开放、和安全这三大特点,引入到几乎所有能被计算的领域。 “智能合约”是其中的一个主要领域。一直以来,法律体系都存在着两个问题:首先,合约或法律是由充满歧义的语句定义的,第二,强制执行合约或法律的代价非常大。而以太坊,通过数字货币和编程语言的结合,解决了现行法律体系的这两大问题。 编程语言是人类用来控制计算机工作,而反过来,计算机则无法猜透人类的意图,因此用任何编程语言写好的指令,对计算机必须准确无误没有歧义,以保证在同样的条件下,这段代码按既定步骤执行。这种特性正是人类现行法律与合约中所缺失的。有了以太脚本(Ether Script),就可以订立具备这种特性的合约。在以太坊上用代码实现人类社会中各式各样的法律与合约,可以有严格明确定义,并且可以自动执行 ,这就是智能合约。传统合约的顺利执行必须基于双方或者多方的信任之上,否则肯定会有利益受损的一方;但是智能合约则抛开参与方信任的前提,仅依靠代码强制执行即可 。 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 人类进步的长河就是一部不断消除摩擦的历史 。所谓“摩擦”,包括信息摩擦,信息不对称,信息无法获取,以及信息风险;互动摩擦,如交易成本,随着规模提高,以及需要管理的资源(包括中介机构)的增加而上升,还有很多资产处于闲置状态无法进入市场;创新过程也会产生新的摩擦。摩擦导致成本上升,阻碍全球商业贸易活动发展,放慢脚步,甚至停滞不前。从引入货币取代易货交易,到以数字签名代替火漆印章,见证了数字(非嵌入)创新所推动的不断进步。区块链技术有可能帮助消除上述“摩擦”,在某种程度上重新定义传统意义上的企业边界,近期内可以实现的效益包括缩短时间、降低成本和风险。 长远来看,行业和社会将越来越多地应用区块链网络,期待整个行业的业务模式,甚至总体经济都能实现结构性转变。有关条文,例如TPP及TIPP在现实世界争议不断,由国会或国家批准要过关斩将,而后的执行更是充满欺诈、违规或者自说自话。在相当程度上,WTO就是这样一步步走向名存实亡。如果把相应的规则由区块链技术移到虚拟世界,那么这些条文就能真正发挥作用。数字化抹掉现实社会源于利益、权力、亲疏、信用,以及意识形态等形形色色的纷争;虚拟社会可以强制执行,以虚驭实。一旦发生背叛、双重标准和强权,就会被虚拟世界所唾弃,回到现实世界也将不受待见。 区块链让具有价值负荷的事项得以推行。在此意义上,区块链的作用,在于由数字互联网到价值互联网, 从以“知你为何”为基础实现自动化,转化到以“望你为何”为依据争取智能化 。“望你为何”,即充溢着价值。人们对区块链的信任逐渐超过对中心化公司与机构的信任。因此,区块链不仅是一种技术,更是世界运作范式的转移 。 在更大的视野下,区块链可以类比为互联网的TCP/IP协议,就像互联网刚开始出现时那样。进而把互联网视为构造社会、市场和行业全新格局的建构性的要素和力量,互联网+,就是按照互联网的法则和逻辑来重新统合社会的运作模式和管理模式 ,甚至从根本上颠覆企业乃至整个社会的管理模式。 政府和行业相关利益方如何看待区块链,如何认知区块链对现有体系的影响也会对区块链发展速度产生重要影响。尤其是区块链有去中心化的特征,这对于现有的监管机构和行业来说,有哪些是不兼容的? 目前,在国家的层面上已经有一些设想与计划 。在中国最热的房地产领域,瑞典计划将房地产交易放到区块链上,只要买卖双方同意交易并签订买卖合同;从这时候,交易中涉及到的所有主体—银行,政府,中介,买方,卖方,就能跟踪合同执行情况,实时进行交易确认,绝对安全公平。格鲁吉亚共和国正在开发区块链土地注册系统,以表明其政府的现代与透明。在看似落后的加纳,所有权注册登记后就无法被篡改,表明该国不存在腐败行为,以吸引外国投资者。 澳大利亚与俄罗斯试图将区块链引入到选举中,防篡改、可追溯、匿名和安全。从公司选举和社区选举这类小型选举做起,然后逐步推广到议会选举,甚至全民公投。 2016 年4月下旬刚成立的中国分布式总账基础协议联盟,技术委员会主任白硕认为 ,“我们不能在还没有想清楚区块链在中国金融领域如何落地的情况下,贸然与国际上的区块链组织接轨,也不能让每个金融机构各自为战一盘散沙。” 目前虽然有不少行业已经有了区块链应用,但要产生真正的影响需要一段时间。同时,还有很多应用怎么落地,怎么跟现有的企业融合,怎么有效提升生产力,也是需要摸索。 由实到虚,以及以虚驭实,以此重温关于共产主义的两句论述:物质极大丰富,精神极大提高;可以有新的理解。基于科学技术的进步,知识经济、虚拟现实技术,以及共享经济等的发展,物质极大丰富 可以做到,其中也确实含有精神的提升,如创新和共享;但人的自利本性,决定了 精神不可能“极大提高”。 “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前半句做不到,后半句想得美。 区块链为解决人作为“类”的精神难题提供了可能性: 那就是 “我管人人,人人管我” 。 从根本上说, 区块链从降生之日起就在于处理人际关系 ,取代各执一词难以执行的法律,说不清道不明的伦理,进而难辨高下的道德,排除人际关系的亲疏好恶,摒弃种种违规或无限规则。至于“意向性”与喜怒哀乐,虽然不可避免与他人有关,但主要是 个人自己的事情,留在现实世界 便是。形形色色的情感纠葛,围棋大赛中的荣誉感,乃至李世石“为人类而战”,不能“编程”也罢。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 虚拟世界主要是公众世界,现实世界主要是私人世界。 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修正本文第一部分的观点,现实世界未必都移到虚拟世界,现实世界为个人的内心留有充分的空间和时间,即使在区块链席卷现实世界,在“奇点”到来之后。 然而,公众世界与私人世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弗里德曼说过一句话 :以理性经济人观之,在追求私利方面,上帝与魔鬼没有区别!一旦公众世界在虚拟世界的“我管人人,人人管我”之下, 无论上帝还是魔鬼,在区块链上一视同仁。 面对如此条理化规范化的虚拟世界和公众世界,现实世界与私人世界的情感或崇高或卑鄙——本来是投射到公众世界方为公众所知而有此评价,也就或多或少失去了原有的价值,剩下的只是更加私密的恋情亲情,和内心深处的心理活动。反过来也可以解释一种现象,越是因种种原因不能或拒绝移到虚拟世界的现实世界,就越是强调伦理道德,如“感动”、“最美”,等等;而在现实世界已经在相当程度上条理化规范化的公众世界则无需如此强调,照章办事就是了。 以虚驭实,由公众世界而及私人世界。 区块链是个什么鬼?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6/1017/09/33542116_599032933.shtml kk2016/9/14 在武汉的讲演 赵余: https://zhuanlan.zhihu.com/p/20633823 区块链技术将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 http://d1.bter.com/article/6918 IBM 范斌:如何选取区块链的应用场景? http://sowm.cn/tmtpost/article/VvaAzq.html 王飞跃:迈向知识自动化 http://www.cas.cn/xw/zjsd/201401/t20140103_4009925.shtml 互联网进化: “ 区块链 +” 会取代……等 “ 中介 ” 吗? http://m.huxiu.com/article/164219/1.html 喻国明:“互联网 ”是整个社会的“操作系统”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5/0822/21/26799112_494130144.shtm 盘点政府可利用区块链的八大方式 http://tieba.baidu.com/p/3897739263 中国分布式总账基础协议联盟今宣布成立 http://www.xnbzg.com/service/article.html?id=103 吕乃基,论“物质极大丰富”科学技术辩证法 2006 , 1 卢周来,经济学视角下的《信任》 http://3y.uu456.com/bp_5rllf8919e0088t3wpqm_1.html
个人分类: 科技|3395 次阅读|20 个评论
从由实而虚,到以虚驭实——一个外行眼中的“区块链”(一)
热度 4 lvnaiji 2016-10-20 15:29
吕乃基 在高技术发展的前沿,除了一直处于热点的基因编辑、VR、纳米技术等等之外,人工智能在围棋大赛后大热了一阵并延续至今,眼下最热门的或许是区块链技术,乃至有戏言道,“一言不合就聊区块链”。 在麦肯锡的报告中,将区块链技术称之为继蒸汽机、电力、信息和互联网科技之后,目前最有潜力触发第五轮颠覆性革命浪潮的核心技术。 作为支撑比特币发展的基础技术,区块链被普遍推崇为下一代全球信用认证和价值互联网的基础协议之一。它的出现预示着互联网的用途可能从传统信息传递逐步转变成为价值传递,从而对传统产业特别是金融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革命和挑战,包括去中心化等等。 区块链技术带来的影响是革命性的。从根本上说,区块链技术的影响在于表明了这样一个信号,重组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关系。从尽可能详尽和一一对应把现实世界的信息移到虚拟世界,虚拟世界只是现实世界被动的映射,到虚拟世界开始并日益深入地回过头来对现实世界进行操作;也就是从由实而虚,到以虚驭实。其核心是改造现实世界,提升现实世界的有序度。 全文分三次发布。一、由实到虚;二,以虚驭实;三、质疑。 一、由实到虚 由信息高速公路到互联网的初衷是传输知识,以及存贮和提取知识,把人类所拥有的知识例如《百科全书》,甚至大英图书馆搬到虚拟世界。移编码知识,移信息,谷歌地图几乎把所有地理地貌人文景观商店学校一网打尽。越来越多越来越大已经、正在,以及有待移动的关于自然界和人类活动的信息汇成“大数据”。眼下进一步的发展是移“客观的意会知识”,也就是人类在面向自然界的实践过程中所形成的知识,如自动驾驶,以及所有人类有规可循的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知识,如博弈,哪怕是围棋中的棋感、美学和大局观。一句话,把“客观”存在的知识,不仅是波普尔的“客观知识”世界3,而且客观的意会知识,移到虚拟世界。 在自动驾驶 的事例中,系统的数个摄像头将道路实时场景转化为数据。系统中的算法翻译该数据,即理解道路信息及背景信息,然后在交通规则与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再考虑时限、油耗等因素,最终到达目的地。由人工驾驶到自动驾驶的关键是,在由实到虚的过程中排除疲劳、误操作和形形色色的情绪干扰,产生具体可执行命令输出,如:加速,减速或者角度旋转。对于无人驾驶汽车,数据意味着打破未来汽车行业的观念以及改善道路安全。 一旦这些知识(广义)移到虚拟世界,就在相当程度上甚至完全摆脱了现实社会中时间和空间的羁绊,摆脱与特定主体的牵连,摆脱上下文、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以及语境的束缚,进而打破国家与民族的壁垒与界限,去除意识形态的纷争,屏蔽掉现实世界的所有随机涨落,“人间喜剧”,喜怒哀乐,让知识和规律说话。让知识飞!知识可以在虚拟世界重新排列组合,只有一个条件,按已知的规律飞。虚拟世界既可以让人充分体验在现实世界不可能实现的经历,让稀缺并易于陷入争辩的理想实验在虚拟世界看得见,甚至“摸得着”,也可以回过头来用于现实世界,在虚拟世界吃一堑,在现实世界长一智。 然后就进入到了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最高境界,可编程经济,可编程经济翻译成通俗语言,就是计划经济 。可编程经济的基础就在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和设备完全互联互通,完全被数字化。 互联网上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不再依靠现实生活中的这些规则,如校友、老乡、同事、亲戚等来规定人际关系,而是数字化的关系。先抹掉人与人的差别,都是陌生人,处于启蒙运动者提出的“自然状态”,或者罗尔斯的“无知之幕”;继而抹掉人与物的差别。在物联网,机器设备都会拥有户口。物与物自主交易(可以联想到技术哲学家拉图尔的“对称”概念)。IBM物联网白皮书称设备民主,就是设备获得了自主的、自由的信息传输和价值交换的权利,不再需要依靠中介机构,也不再需要人,自己就可以完成。 然而并不是现实世界的一切都可以移到虚拟世界,大致有以下情况。其一,难度大而一时移不过去,例如某些久远年代部落中的绝技等。其二,有些知识因产权归属而不允许或只能部分移,在中国则是有关部门的封闭而移不过去,由此导致大数据的割裂、缺失而不成其为大数据。还有那些被篡改作假的数据,如点击率、好评等,能否以及怎样进入虚拟世界。其三,因种种因素如权力的干预,情感的渗透等而成为个案、下不为例,随意变化,以及模棱两可或不知所云的“精神”、“情”等等,因过不了编程这一关而被屏蔽于虚拟世界之外。最后,有些情况则是现实世界拒绝虚拟世界的介入,譬如中国拒绝谷歌,设置高墙屏蔽。这些移不过去的部分,哪怕再有价值、传播的力度再大,也难以逾越现实世界中形形色色的壁垒,也有可能死在“最后一公里”。 上述第一种情况,在一定程度上还是有规可循。一旦有足够多的传感器并掌握足够大的数据,有强大的计算能力进行分析,就有可能逾越这一壁垒。第二种情况,其一是设置某种权限供两个世界之间实现有条件沟通,其二是打通部门之间的壁垒,其三,设定前置的甄别机制。第三和第四种情况,除非改变现实世界,否则将被虚拟世界排除在外。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四种难以移到虚拟世界的情况,倒有三类与中国有关。 从现实到虚拟,从中心、干预、嵌入、模糊、意会,到去中心化、非嵌入、精确和编码;现实世界在虚拟世界重构。虚拟世界不是现实世界简单的映射、投射,而是选择性重构。这样的“选择”,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一场没有硝烟的革命。 “革命”的核心是虚拟世界的“球籍”。个人也好,公司也好,国家也好,存在于现实世界,至少可以“我思故我在”;然而随着越来越大的现实世界移到虚拟世界,虚拟世界的权重越来越大,不参加者将自我边缘化。软件定义一切势在必行。形形色色、大大小小、不同用途的软件,定义了数据,定义了模型,定义了功能,定义了机器,定义了过程,定义了规则,定义了网络,定义了虚拟的数字世界,定义了制造业,定义了可以定义的一切 。 现今世界约 50 亿人以及 20 万亿美元的资金被挡在全球经济活动之外,原因是资产所有权存在争议。这些财富将因区块链技术得到释放 ,加入市场,加速资本流动,带来前所未有的财富机遇。 已经有人在想象一个当地法律均靠以太脚本订立的小镇 ,居民也会非常清晰地意识到法律的执行和适用范围。甚至可以想象一个不靠地理边界而是基于智能合约的法规和权益的国家,未来的人们甚至可以自由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虚拟国度。因此,随着以太坊的出现,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一种新的法律形式已然诞生。 当人类社会做不到时,虚拟世界可以做到。 任何一种哪怕是再强大的社会“软件”,如果不能遵守互联网的逻辑和规则行事,不想或不善于嵌入到互联网所构造的操作系统当中去,它就无法发挥其应有的社会影响力,在现实世界被边缘化,沦为现实世界的弃儿和“价值孤岛”而失去自己的价值和影响力 。 “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当社会关系不断由现实世界迁移到虚拟世界,乃至以后者为重,人在现实世界的地位就受到动摇。没法移到虚拟世界,不能映射,更不能操作的现实世界,有可能在虚拟世界被开除球籍,回过头来没法在现实世界与他人交往。 从另一个角度说,迄今为止,社会的运行需要科学技术,也需要情感,美,以及宗教或宗教情怀;但是随着区块链的推进,宗教等人文主义将被“数据主义”取代。数据主义认为,宇宙是由数据流组成,而实体或现象的价值由其对数据处理的贡献决定。留在现实世界的只是个人隐秘的信仰,也就是不能被软件定义的部分 。这种说法固然有其漏洞,因为这里所谓的“数据主义”,其实是由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在内现实世界的运行及运行的规律,因而在“数据”中本来就包含有“人文主义”;但是在现实社会也确实存在不能被软件定义的部分。 中国的传统文化,尤其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部分,其包容性与和谐的主张,被认为将在21世纪走向世界。然而,在IT、互联网,特别是区块链的发展中,是否会还没有来得及走向世界,先被虚拟世界抛弃,继而在现实世界打入冷宫?软件定义一切将会重塑整个世界。国家(公司、个人)的强大与否,取决于有多少现实世界移到虚拟世界,或者说在虚拟世界拥有多大“疆域”,以及与回过头来与现实世界的互动。 当下的状况可以认为是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之间的某种博弈,要么现实世界因前述种种原因不能移到虚拟世界,区块链因达不到51%的多数比例而受阻;要么整个商业、整个市场都是建立在区块链上,当区块链上的数据足够多的情况下,智能合约可发挥的作用才会更大,才更不容易被外界条件所干扰 。 Techcrunch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革命背后的深刻原因 http://mt.sohu.com/20161009/n469837955.shtml 肖风,区块链 10 年足以翻天覆地,但它到底是什么 http://www.jiemian.com/article/657145.html 走向智能 | 数字虚体:深度掌控物理世界 解读《三体智能革命》 http://www.v2gg.com/quanzi2016/woailvxing/20160919/103735_2.html 区块链技术将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 http://d1.bter.com/article/6918 什么是以太坊( Ethereum ) http://www.tuicool.com/articles/AVR3um 喻国明:“互联网 ”是整个社会的“操作系统”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5/0822/21/26799112_494130144.shtm 《人类简史》作者:算法胜利,自由意志将终结 http://mt.sohu.com/20160830/n466717120.shtml 区块链在传统版权确权与交易中如何应用? http://mt.sohu.com/20160815/n464209002.shtml
个人分类: 科技|4149 次阅读|9 个评论
区块链与未来互联网
SmartHandsome 2016-7-17 10:21
区块链技术绝对是一门让人兴奋不已的技术。 作为比特币的底层实现技术,人们今天对于区块链技术的讨论和期望已经远远超出了数字货币的范畴。 采用区块链实现的比特币是一个去中心化、分布式的账本系统,由全网对所有交易历史进行记录(记录的过程俗称“挖矿”、参与记录的人被称为“矿工”、每次交易最后只有最先算出来的人经过全网确认获得记录权,并获得奖励——一定数额的比特币),这种方式做到了全网认同和监督,交易历史可追溯、无法篡改、真实完整和公平公正。全民都可以是参与者、见证者和积极贡献者。 如果说 TCP/IP 协议的互联网 1.0 时代带来的是信息的自由传输和交换,那么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互联网 2.0 时代将带来价值的自由流通、转移和交易。 互联网 1.0 让每个人都能自由平等的接入和分享,实现了信息的自由流通,但无法保证信息的真实和可信任,互联网 2.0 时代,区块链技术实现并建立起来了互联网空间的全网信任机制。 从技术上看,区块链是在点对点网络上构建的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利用非对称加密算法进行加密的每个数据存储单元被称为区块,区块与区块按照时间顺序相连形成的链条,成为区块链。 所有的数字资产、可数字化的资产、或者资产的数字化,都可以采用区块链技术在互联网上进行流通、转移、交换和交易。 虽然区块链技术目前存在高能耗(很多节点计算、只有一个有效)、交易效率低(需得到全网监督和确认)、容量限制(每个节点保存副本的量)、 51% 算力攻击等问题,但技术发展的脚步和趋势已经无法阻挡。它必将带来一个更加公平、透明、平等、公正的互联网社会。 区块链必将成为新一代互联网的基础设施,基于区块链的应用生态也必将爆发,犹如今天的“互联网 +” ,“区块链 +” 的概念必将火爆全球。区块链 + 能源,区块链 + 教育,区块链 + 健康,区块链 + 汽车,甚至区块链 + 数据……基于区块链的应用将无处不在。 那时候,阿里巴巴、淘宝、链家……这种提供中介服务和信用担保的商业模式必将被颠覆。
2305 次阅读|0 个评论
链遍江湖,链链不同
butine 2016-7-5 13:19
主导私有链取代公有链这一进程的主要是金融界。区块链技术及其复杂,也极富争议性。包括被德勤认为最具颠覆性意义的区块链支付应用,也被认为可能威胁银行的地位。因此德勤提出,各银行间应加强合作,共同应对这个挑战,转向区块链技术尚未深入的领域。比如第一个区块链金融财团联盟R3 CEV,现在已有数十家金融巨头,合作紧密,积极推动区块链在银行界内的运用。R3正在着手为区块链技术在银行业中的使用创建区块链代码、制定行业标准和协议,并称将在一年内启动其区块链项目,银行可以通过使用这种通用共享账本技术,大幅减少协调成本。 2月初,央行行长周小川接受财新专访时,也对区块链表明了理性务实的开放性态度。 将区块链技术从比特币中分离出来后,金融界人士迫切希望能将其运用到自身环境中,而对比特币界所期待的去中心化、自由货币的乌托邦并不在乎。全国人大常委、财经委副主任吴晓灵,就在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举办的首次培训会上表示,央行提到的数字货币和现在基于区块链的数字货币不完全一样,后者是无中心的,而央行的是有中心的,“尽管用的是同样的信息技术,但发行、运作的原理不一样,这方面还有很多问题、很多工作需要我们去探讨”。今年年初,英国政府发布了一份名为《分布式账本技术:超越区块链》的报告,提到英国政府计划开发一个为政府管理提供服务的“中心化”的分布式账本系统,而非“去中心化”。这意味着英国政府并未接受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 中国和英国同时在区块链的中心化问题上发声,表明央行、政府、法定货币等方面是不会运用去中心化的区块链的。 中心化与去中心化,新旧金融体系之间的博弈,这都是争论缘起的原因。 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国外的比特币从业者,或是计算机科学家大多反对联盟链和私有链,而金融界人士支持比特币的人居多。可以说两方都是某种程度上的既得利益者,比特币从业者在比特币,也就是公有链上投注了大量心力,公有链向私有链的转变必然会影响他们的利益;金融界人士也不希望坐视公有链领导的去中心化、去中介化革了银行、交易所等的命,因此提早在区块链上布局,希望借此新技术维持金融机构的领导地位。 理性的声音: 除去两派人士的论战的喧嚣,业界还是存在冷静的声音呼吁大家理性看待这一问题。其中的代表就是以太坊的创始人VItalik Buterin和《经济学人》杂志。 Vitalik Buterin是以太坊的创始人,以太坊于2015年7月上线以来的迅速崛起,是基于区块链技术上进行智能合约应用开启无限可能性的代表案例。作为另类区块链中的优秀改进,以太坊致力于打造一个提供超强图灵完备脚本语言的优秀底层协议。在该协议的基础上,用户可以创建任意的高级智能合约、众筹协议、货币、投票、公司管理或其他去中心化应用。 尽管年纪轻轻,Vitalik Buterin的观点却十分有前瞻性,他很早就看到了比特币和基于比特币区块链改良的币在实现多样化功能上的困局,因此希望在底层布局,建立一个用于实现区块链广泛应用的协议。以太坊这一平台的建立,正是他将区块链领域的资源团结整合起来的方法。在2014年的最后一天,他在自己的博文《在孤岛上》这样写道: “即便数字货币社区的人们不会全都团结起来站在“比特币”的旗帜下,有一点还是值得争论的,那就是我们需要以某种方式团结在一起,努力建立一个更加统一的生态系统。“ “对生活,对数字货币界以及等等事情来说,如果比特币不足以强大到成为一个切实可行的支柱,那我们为什么不建立一个更好的以及更加可升级的分布式系统来替代它,并且在新的系统上重建每一样东西?” ——Vitalik Buterin 《纽约时报》的文章将以太坊看作一种可与比特币匹敌的虚拟货币,但VitalikButerin的初衷并不是再造一个比特币,智能合约和对搭建私有链的支持才是以太坊的核心竞争力。2015年8月份,他在博客上也专门写到了对公有链和私有链的看法。不同于其他非金融界的区块链圈内人,他没有一棒子把私有链打死,而是很客观的通过分析需求来分析两种区块链的存在意义。 “任何事物从任何角度分析,讲都是一个成本效益分析。如果用户们想要专门用来执行特定功能的特定网络,那么网络将会为此而存在,如果用户想要一个执行通用目的的高效网络,它同样会存在。” “金融机构对这种系统有着很大的兴趣,这也导致了部分人的激烈反对,他们认为这样的发展,是违背了去中心化的本质,这是那些守旧落伍的中间商们孤注一掷的行为(或者说只是简单地提出了一个非比特币的错误应用)。然而,对那些仅仅是因为想更好造福人类,或者只是继续寻求为客户提供更优质服务的人们而言,公共和私有区块链有什么实际差别呢?” 他引用David Johnston(Dapps Fund Managing Director)的比喻来解释这种共存,“区块链就好像程序语言:他们彼此都有自己的特殊属性,并且从程序语言的历史上来看,很少有程序员能够虔诚的遵循唯一一种语言。我们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使用最适合的方法。” 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因地制宜因势利导,这是Vitalik Buterin的观点。 《经济学人》对区块链的态度也不是非黑即白,2015年10月底,《经济学人》刊登了使区块链技术广为人知的封面文章《区块链,信任的机器》,明确将区块链技术从比特币“不好的名声”中抽离出来,提及了多项区块链在私有链方向的应用。 “ 这一创新,其承载的延伸意义已经远远超出了加密货币这个范畴。区块链让人们可以在没有一个中央权威机构的情况下,能够对互相协作彼此建立起信心。简单的说,它是一台创造信任的机器。 ” “ 区块链是一个貌似平凡的过程,但是有潜力改变人们和企业之间互相协作的方式。比特币狂热分子已被纯粹的自由意志给迷住了,即数字货币能够超越任何央行的这种理想。真正的创新不是数字货币本身,而是铸造出它们的信任机器,而它的希望远远不仅如此。 ” 文章中提到“在一个分布式的系统里面,没有信任的地方,区块链就发挥作用了。”,这与Vitalik Buterin不同需求对应不同区块链类型的想法不谋而合,不拘泥于类型,而是专注于适应应用场景。 当然《经济学人》也不是一边倒的打压公有链(比特币),偏向私有链,在2016年3月份刊登的文章中,就表达了银行界对区块链技术过度狂热的担忧。 “在技术最终得到应用前,过高的期望会带来失望。” 即使区块链会深刻地改变社会,这个技术也必然需要经过时间的磨炼,需要不断地进行发展,需要探寻如何和现实世界相结合。现在的区块链技术,有些像是早起的互联网时代,现在来谈Web2.0或许为时尚早。《经济学人》这篇文章只不过再次提醒我们,我们经常会高估技术短期内产生的影响,而低估长期可能产生的影响。 我们认为,公有链和私有链并非是非黑即白的对立关系,关键还是要针对特定的应用场合的需求,选择合适类型的区块链。橘生淮南则为枳,强行推崇、推行单一的区块链体系只能无功而返,因地制宜才能解决问题。 随着区块链技术的快速发展,不排除以后公有链和私有链的界限会变得比较模糊。因为每个节点都可以有较为复杂的读写权限,也许有部分权限的节点会向所有人开放,而部分记账或者核心权限的节点只能向许可的节点开放,那就会不再是纯粹的公有链或者私有链。 目前国内外对区块链技术都处于初创和研究阶段,尽管有来自监管者的关注和积极讨论,但区块链到底如何应用仍是关切者的共同疑问。若是为区块链而区块链,反而因为过度设计,丧失了使用新技术的意义。 目前市场的情绪是,总感觉很多问题可以基于区块链技术得到解决,但是实施起来还是困难重重。主要的困难点不是技术上的,还是其经济效益。国内的区块链应用必须找到能够为客户切实创造价值的应用场景才会成功。 对于公有链,对于一些全民参与的应用场合,例如医疗、公证、彩票等方面,就有它独特的优势。而像投票、民调、去中心化自治公司、组织等方面,还是需要政治环境发生改变,公众认可程度提高之后才能提上议事日程。同时在搭建公有链时也需要考虑到成本、可控性、实用程度等方面 实际上,公有链技术实现后能惠及的人群的想法,正是公有链发展最大的障碍。在行业外,区块链还不被人所熟知,人们很难完全将信任票投给这个解决信任问题的技术。 不被熟知的公有链的竞争对手是概念深入人心的中介们。事实上像房屋中介、UBER等中介(此处称UBER为中介不太恰当,可以理解为一种目录化的公司),基于互联网的发展,已经对自身进行了全面的改造,减少了费用,提高了方便程度,并且建立了评价机制,足以满足公众的需求,在人们心中树立了良好的口碑,那么公有链在这些方面就有些无可奈何。所以公有链在应用上很难立刻撼动中介行业中现有的几座大山,彻底的去中介化也很难实现。 同样,公众对完全去中心化并不感兴趣,对他们而言最重要的是便利。 以支付为例,支付宝之类的第三方支付短期内足以满足人们的需求,也许区块链建立的去中心化支付机制有些更好的地方,但这不足以使民众大规模地更换支付系统。 就如同互联网上千千万万个节点都是离散的,但最后人们还是需要门户网站、社交平台等中心将彼此相连。这样的观念无所谓对或错,只是现阶段不接纳完全去中心化,这需要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现今区块链的发展还将会是缓慢渐变的,由内而外的。量变引发质变,当人们逐渐改变了观念,那时就是公有链时机成熟,大放异彩的时代。 而私有链,由于范围小,可以率先在较小的圈子中进行实验,不需要得到全民的理解和认可,只需要参与者的认同。IT界、金融界、企业界中的有识之士意识到区块链的颠覆性意义后,便可以立即搭建私有链在行业中落地发展,这样更多的应用机会也促进了私有链的发展。 私有链的灵活性也使得它在实际落地的过程中较公有链占优势。根据不同的应用场合,所需特性不同,会需要定制化强的区块链服务,这样的市场中就需要有做BaaS(区块链即服务)的企业来提供个性化部署区块链的解决方案。“区块链即服务”即把区块链当做一个基础设施,并在上面搭建各种满足普通用户需求的应用,我们 的云象区块链也是作为一个半开放的平台,为企业级的B端客户进行服务,提供身份验证、电子证据保全、供应链管理、产品追溯等商业智能合约应用。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今后私有链的发展可能会领先公有链一步,会更早解决自身的不足,吸纳公有链的优点。而不同的私有链也会有针对不同应用场合,发展出自己的特色。链遍江湖,链链不同。
2202 次阅读|0 个评论
物联网走向物“链”网
热度 1 butine 2016-7-5 13:17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个概念诞生以来一直被人追捧,专家普遍认为,如果“物联网”时代来临,人们的日常生活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物联网的发展前景十分乐观,市场调研机构IDC发布的最新报告预计,到2020年全球物联网市场规模将从2014年的6558亿美元增至1.7万亿美元。到2020年全球物联网终端(如汽车、冰箱等存在于物联网内的一切互联设备)数量将从2014年的1030万个增至2950万个以上。有机构预计,到2020年,中国物联网市场规模预计将达10万亿元人民币。物联网市场将成为未来万亿级别的蓝海市场,使我们真正走向智慧家居,智慧城市,智慧地球。 物联网市场的迅猛发展,对智能设备的管理运营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实际上,物联网发展应用至今,我们仍未看到物联网大规模建设的案例。主要是因为物联网,尤其是当前中心化的物联网,没能解决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 传统的中心式计算模式,例如云计算,在安全性、隐私保护、融通性等物联网重要属性方面可能并非最佳选择。目前智能设备之间的连接和计算基本上是基于对第三方的信任,而随着智能设备数量呈现指数性增加,摆脱这种信任所带来的不确定性是必然趋势。 但当人们的目光投向区块链时,却有了意想不到的收获,区块链的各种特性可以很好的契合物联网的问题,两者结合优势融合,将爆发出不可估量的能量。今后,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与区块链(blockchain)强强联手,走向物链网(Chain of things),令人期待。 IBM 的设备民主 最早提出运用区块链技术解决物联网存在的缺陷的是IBM。IBM在2014年发布了他们的物联网白皮书《设备民主,去中心化、自治的物联网》,其中提到要建立“去中心化、自治的物联网”。 白皮书展望了物联网的前景和机遇,也分析了物联网想要做大亟须解决的问题。白皮书显然受到“去中心化”思想的影响,其中提到的“设备民主”理念与密码学和密码学货币的理念高度契合,而这正是区块链的根本。 在回答物联网为何需要重新启动时,IBM谈到了物联网面临的五大挑战: 挑战1:连接成本 许多现有的物联网解决方案成本十分高,因为除了这些服务的中间人成本外,与中心化云和大型服务器群相关的基础设施和维护的成本也十分高。 挑战2:失去信任的互联网 在物联网中,形成信任是非常困难的,而且维持信任的成本非常高。 现在大多数物联网解决方案,为中心化的机构提供了未经用户授权,就能够收集和分析用户数据,接近控制用户的设备的能力。 为了被人们广泛应用,隐私和匿名性也必须被整合到物联网的设计中,给予用户控制自己隐私的能力。 挑战3:设备制造商会过时 在物联网世界,在过长的设备生命周期中,软件更新和设备维修成本将在长达数十年中增加制造商的负担。设备还在用,制造商已经倒闭了。 挑战4:缺少使用价值 简单地连接到网络并不能使设备更智能,更出色。联网和智能只是设备产生更好产品和服务的一种手段,而不是最终目的。我们不该为了物联网而物联网。 挑战5:破损的商业模式 大多数物联网的商业模式是:售卖用户数据或者做针对性广告。这些期望是不切实际的。阻碍从用户数据中获得价值更深层的原因是,普通消费者用户可能开放共享自己的数据,但是企业用户不会这样做的。 另一个问题是对从物联网智能设备应用程序获得收入的预期过于乐观。缺少可持续盈利的商业模式阻碍着物联网向前发展。 总结一下白皮书的观点,高效廉价的数据处理模式,保障物联网信息安全的信任机制,可持续盈利的商业模式,这三点是物联网必须解决的问题。 其实这三个问题是相互关联的。 首先来看数据处理模式。传统的物联网模式是由一个中心化的数据中心来负责收集各个连接设备的信息,但是这种方式在生命周期成本和收入方面有着严重的缺陷。为了解决这个问题,IBM认为未来每个设备都能实现自我管理,从而无需经常性地进行维护。因此,这些设备的运行环境将是去中心化的,它们连接在一起以形成一个分布式网络。这样整个网络的寿命就会变得很长,并且运行的成本也将降低很多。 而要实现去中心化的分布式网络,就要解决各节点的信任问题,这就是上文第二个的问题。在中心化的系统中,信任是比较容易的,因为存在一个中心化服务器来管理所有的设备,各节点的身份,并且可以处理掉坏的节点。但这对于数量几十亿的设备来说,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即使成功,成本也令人咋舌。 只有有利可图,存在成熟的商业模式,具有极大商业价值,才有解决以上两个问题的动力,三者环环相扣。 因此,IBM提出,需要建立一种去中心化的物联网解决方案,实现去中心化,设备自治。由中心转向边缘,“是时候从数据中心迁移到门把手了”。 而这样的去中心化解决方案满足下列三条必要条件: 1、无需信任的点对点通信 2、安全的分布式数据分享 3、一种健壮的、可扩展的设备协作方式 可以说,中本聪设计的区块链技术完美的对应了以上三点。运用区块链技术,可以为物联网的世界提供一个引人入胜的可能性。在调查之后的几个月,IBM深信在物联网革新的问题上, “ 区块链提供了一个优雅的解决方法 ” 。 IBM是最早宣布他们对区块链的开发计划的公司之一,它在多个不同层面已经建立了多个合作伙伴关系,并展现了他们对区块链技术的钟爱。在2015年1月,IBM宣布了一个项目——ADEPT项目(自动去中心化点对点遥测技术),一个使用了P2P的区块链技术的研究项目。IBM和三星还为ADEPT提出了一个概念验证,使用区块链数据库建立一个分布式设备网络(一种去中心化物联网),由ADEPT来提供一种安全并且成本低的设备连接方式。 除了应用区块链技术,IBM还将将智能合约和人工智能Waston融入ADEPT中。根据可行性报告显示,未来的家用电器,如洗碗机,可以执行一份“智能合约”来发布命令,要求洗涤剂供应商进行供货。这些合约给予了设备支付订单的能力,并且还能接收来自零售商的支付确认信息和发货信息。这些信息会以手机铃声提醒的方式通知洗碗机的主人。 这样一来,区块链承诺的无摩擦价值交换,智能合约带来的设备交互能力和人工智能所具有的提高大规模数据分析速度的能力,三者相辅相成,能构建更强大、更智能的物联网。 正如IBM全球企业咨询服务部的副总裁保罗·布罗迪(Paul Brody)所言,他们的目标是建立一个更加智能的设备网络,这个设备网络在运行期间能够分享能源和带宽,做决策,和最大程度地提高效率。它是一个既有中心化系统,又有去中心化系统的生态系统。这个解决方案的核心就是区块链技术。 ADEPT平台由三个要素组成:以太坊、Telehash 和 BitTorrent。 对照之前白皮书中提到的三点必要条件,无需信任的点对点通信对应的是Telehash,安全的分布式数据分享对应的是Bittorrent。健壮的可拓展的设备协作方式,则对应以太坊。之所以选择以太坊,是因为它具备更强的扩展性,和更优秀的社区资源。随着ADEPT和以太坊的影响力不断提升,区块链在物联网中烙下的印记将会越来越深。 除了IBM在探索区块链在物联网领域的应用,还有其他公司也在这个领域深耕。Filament和Tilepay是其中有名的两家公司,他们分别从硬件基础和商业模式上挖掘着区块链在物联网领域的无限可能性。 Filament的底层硬件 Filament公司原先的设想是建立网状网络(Mesh Network)上的无线家庭安全系统。现在他们把公司的发展目标定位在工业用例上,实现设备之间的连接。Filament的理论是,建立一个平台,使得通过去中心化方式连接的设备能相互沟通。 2015年8月,Filament 宣布完成了500万美元的A轮融资,投资方是Bullpen Capital、Verizon风投和三星风投。Filament 的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艾瑞克•詹宁斯(Eric Jennings)认为,Filament 是一个使用比特币区块链的去中心化物联网软件堆栈,能够使公共分布式总账上的设备持有独特身份。通过创建一个智能设备目录,Filament的物联网设备可以进行安全沟通、执行智能合同,以及进行小额交易。用他的话来说:“为什么使用区块链?因为它可以使系统更强大,更有价值。” 鉴于这一设想,詹宁斯认为他的项目与ADEPT项目在本质上是相似的,不同的是它将针对工业市场,使石油、天然气、制造业和农业等行业的大公司实现效率上的新突破。通过利用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堆栈,企业可以更好地管理物理采矿作业或农业灌溉,不需要再使用效率低下的中心化云方案或文件式的老方案。 为实现这一设想,Filament 公司推出了他们的传感器设备,Filament Tap和Filament Patch。 FilamentTap 是一种便携式的连接设备,内嵌传感器检测环境,可以很方便的连接到设备上开始监控。Tap能够快速部署无线网络,与周边10英里以内的节点(其他Taps)通信,并可以电话、平板电脑和计算机进行沟通。与之配套的Filament Patch,则用来延伸该技术的硬件,可以实现硬件项目的定制。 Filament的技术堆栈将使用五层协议:blockname、telehash(Telehash的创始人就在Filament团队中)、智能合同、pennybank和BitTorrent。Filament传感器的运行依赖于前三层协议,后两层协议是供用户端选择的。 每个设备都将配备处理公司的全部五个通信协议的能力。 blockname能够创造一个独特的标识符,存储在设备嵌入式芯片中的一部分,并记录在区块链上。Telehash,反过来,提供端到端的加密通信。BitTorrent则支持文件共享。 通过硬件和技术堆栈,Filament建立了一个基于区块链的,去中心化的物联网软件堆栈。对这个堆栈进行操作,可以实现智能合约、小额付款等更多的功能。《区块链革命:比特币背后的技术正在如何改变货币,商业和世界》一书的联合作者 Alex Tapscott,则将其称为物账本(the Ledger ofThings),可以记录所有发生在物联网中的事。通过它,可以安全可靠的处理物联网间传输的海量信息。这样的物联网,开放、透明和安全,而且没有核心故障因素,并且有创建和执行智能合约的能力。从电网,运输到金融方面产生了巨大作用。 Filament公司正在进行关于Tap设备与邻近的10英里远的设备通信的测试。用Filament Tap可以监视电力设施,省去了昂贵的物理检查的需要。如果设备倒了或着火,破坏偏远社区的电力,由于互联互通,通过其他设备也可以提醒电力公司。 Filament公司还设想其他使用传感器来形成一个通过比特币技术的供电网络。基于区块链,这也是可以实现的。现在纽约已经开始实验,建立一个“布鲁克林微型智能电网(Brooklyn Microgrid)”,通过区块链和以太坊,可以进行对绿色能源产生的过剩电能的点对点交易。 区块链将在安全,透明度和大数据管理方面能够改善物联网,而Filament公司希望从底层硬件出发,努力证明这一点。 Tilepay 的物联网支付系统 Tilepay(物付宝)对物联网的探索则集中在支付领域和商业模式。 Tilepay希望能基于区块链,为现有的物联网行业提供一种人到机器或者机器到机器的支付解决方案,实现对物联设备传感器的实时接入支付。 Tilepay的眼光很长远,他们看到了物联网真正未被发掘的价值:传感器的数据。正如物联网之父凯文•艾什顿说过的:“物联网价值不在数据采集,而在数据能否共享” 全世界几乎有无限的数据量,而人类在采集世界数据方面并不擅长。因此,人们建立了一个非常低成本的,与互联网相连的,遍布全世界的传感器网络。计算机能够用这些自动化的传感设备获取信息。但我们真正需要的,是在传感器网络中得到整体的图景,这才形成了采集数据的物联网。 当传感器收集了数据后,是否有价值取决于信息是否能够共享。 传感器铺设是物联网的架构基础之一。然而,当今大部分传感器都掌握在私有网络中,只为单一应用服务。这种现状违背了真正的物联网愿景——数据共享。 举几个例子,停车场管理公司为了检测停车位的使用状况,安装了一个大型的传感器网络。这样的基础设施建设需要花费大量的金钱,但如今它却只能用来判断停车位情况,这其中蕴藏着宝贵的数据,可以提供给研究人员参考;有些紧跟科技潮流的水务公司,可能会在水龙头上安装传感器,某些卫生组织希望通过这些传感器追踪洗手的频率,为将来制定政策收集数据,但由于这些传感器的数据只属于这家公司,也无可奈何。 显然在这个过程中,物联网的数据也没有很好的分享到需要的人手中。这一方面是因为公司们没有意识到市场对物联网数据的渴求,另一方面,物联网也缺乏一个很好的分享,交易的商业模式。一些云平台,如Xively,Thingspeak,Thingful支持个人分享传感器数据,但由于没有对数据拥有者的奖励机制,使其不愿意提供良好结构并持续稳定的元数据。 因此我们需要建立一个物联网的全球数据市场,进行数据交易。这时有人提出了一个奇妙的设想:既然是传感器为我们提供的数据信息,我们是不是可以直接向传感器支付费用呢? 2014年,两位瑞士的学者发表了论文《如何通过比特币交换传感器数据并实现传感器自盈利》,其中就提到了这样的设想:建立一个由传感器端,请求端,传感器库组成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下传感器可将其测量数据值上传至世界范围的数据市场中,利用比特币区块链进行数据交易。 而这正是Tilepay正在做的,整合全球IoT数据,实现设备自盈利,建立传感器之间去中心化的“支付宝”,。这家公司开发了一个基于比特币区块链的去中心化的支付系统SPV(Simplfied Payment Verification),通过这个系统,硬件设备或者传感器能够快速加入区块链网络。只需要填写硬件设备传感器的ip地址,即可注册硬件设备。注册后,所有物联网设备都会有一个独一无二的令牌,并用来通过区块链技术接收支付。Tilepay 还将建立一个物联网数据交易市场,使大家可以购买物联网中各种设备和传感器上的数据,并以 P2P的方式保证数据和支付的安全传输。SPV系统不仅有windows客户端,还有iOS和安卓移动端的钱包,可以在移动端方便地管理自己名下的物联网设备和虚拟货币。 想象一下,区块链和物联网结合之后,每个传感器都可以进行数据交易,一个私有的气象监测站下属的空气质量传感器,可以通过Tilepay搭建的平台实时出售当前的空气质量数据,任何人和单位都可以通过应用程序购买它的当前数据查询空气质量,类似耐克等运动应用就可以购买该数据,并为其用户提供无污染跑步路线。 再试想一下,无数的设备、传感器都接到区块链上,机器与机器之间自己沟通,机器自己付账、自动工作。那会是一个怎样的景象。智能硬件最大的问题就是数据共享,区块链正好弥补这一点,卯榫相合,前景巨大。通过区块链,物联网能真正实现数据去中心化共享,“机器——人”的服务共享。让每个人都可以利用这些数据做科研或者改善生活。物联网走向物链网,同时拓宽了区块链和物联网的市场,彻底颠覆我们的生活。 当然,梦想是性感的,现实是骨干的。由于物联网技术的复杂性,上下游产业链较长,再加上区块链的发展、成熟需要时间,走向那个智慧物联网世界还有很长的路。但现在, Tilepay已经整合了物联网与区块链技术的相关厂家,共同开发并着手制定了相关产业标准。 在软件开发上,Tilepay联合了来自爱沙尼亚的ignite 软件开发公司专注于比特币区块链技术和智能合约的开发。另外Tilepay还携手物联网领域的Google: Thingful.net,这家网站汇集了全球无数的物联网传感器实时数据,包括能源,健康,环境,风力,温度,湿度等各方面的传感器实时数据,类似物联网领域的Google搜索引擎。Tilepay将与Thingful.net深度合作,使传感器节点支持Tilepay的协议和功能,可以让设备在Tilepay的去中心化交易市场自动交易自己的数据,并受到bitcoin或者tilecoin的小微付款,这些付款收入属于设备的持有人。 在硬件产业链上,Tilepay主要和上文提到的Filament公司(当时名为Pinoccio)合作开发区块链网络,使Filament公司的所有开源硬件都可以加入到Tilepay的网络里面。此外,Tilepay还与Cryptotronix,ATMEL等硬件制造商和智能穿戴设备开发商nymi合作,为物联网领域带来基于比特币区块链的硬件小微支付方案。 Tilepay在实现设备自盈利的道路上,留下了一个又一个坚实的脚印。 区块链对于物联网的最大意义,在于在海量的智能设备之间建立了低成本的、互相直接沟通的桥梁。同时又通过去中心化的共识机制,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和私密性。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智能合约技术,又将智能设备变成了可以自我维护和调节的独立个体。 优势互补,区块链和物联网的联合,将带来更智能的生活。
2396 次阅读|1 个评论
区块链技术与未来金融发展
butine 2016-7-5 13:15
一个没有领导者和控制者的全新组织 ——The DAO(DistributedAutonomous Organization,即分布式自治组织),没有传统的企业组织架构,只通过计算机代码创建和自动运行,从4月30日创建到5月16日,短短两周多时间,已经募集了1070万个单位的以太币(Ether),大约价值1.1亿美元(一个单位的Ether价值约10美元),创造了区块链众筹项目的惊人记录。尽管就目前而言,The DAO还是理论上的产品,但其众筹受到热捧,表明区块链技术已经在全球逐渐获得越来越多的认可。 2015 年9月 , 由金融技术公司R3 CEV领导发起的区块链联盟宣布成立。该联盟主要致力于区块链概念验证的试验和区块链技术标准的制定,以及探索实践用例,并建立银行业的区块链组织。该联盟成立至今已吸引了包括花旗银行、瑞士信贷、德意志银行、富国银行、汇丰银行、摩根士丹利、摩根大通、高盛、加拿大皇家银行、荷兰ING银行、巴克莱银行、澳大利亚国民银行和法国 兴业银行 等42家巨头银行参与,这表明银行之间对于如何利用区块链用于金融层面达成了原则上的共识。 花旗银行还在内部发行了自己的数字货币“花旗币”;瑞士联合银行(UBS)在区块链上试验了二十多项金融应用,包括金融交易、支付结算和发行智能债券等。 2015 年12月30日, 纳斯达克 也完成了基于区块链平台的首个证券交易,对于全球金融市场的去中心化树立了里程碑的意义;澳洲证券交易所也已考虑使用区块链替代原有清算和结算系统,并计划在2016年底启动对清算和结算系统的升级。 国外银行及金融机构在区块链方面的频频举动也引发了国内的广泛关注和重视。2015年10月,首届全球区块链峰会“区块链—新经济蓝图”在上海举办,来自央行金融研究所、央行征信中心、上海证券交易所、陆金所、德勤会计事务所等全球约200位包括银行、支付、证券、大宗商品等金融行业及其他对区块链技术应用前景有兴趣的行业专业人士参加。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的文件中也再次提到了区块链技术,“虽然有人认为比特币及其区块链技术还不够稳定,但也无法忽视其对于支付带来的革命性变化。究其根源,是互联网和新技术发展带来了分布式支付清算机制的拓展,进而可能推动分布式金融交易创新。”2016年1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召开数字货币研讨会,提出争取早日推出央行发行的数字货币。 作为支撑比特币发展的基础技术,区块链技术近年来受到互联网和其他领域专业人士的热捧,被普遍推崇为下一代全球信用认证和价值互联网的基础协议之一。它的出现预示着互联网的用途可能从传统信息传递逐步转变成为价值传递,从而对传统金融行业带来前所未有的革命和挑战。前美国财长萨默斯就曾表示,区块链技术“极有可能”永久改变金融市场。 高盛 此前也曾表示,区块链技术在金融服务、共享经济、物联网都存在无限的想象空间。区块链技术能够大幅提升资本市场和金融机构的效率,甚至可能引发部分市场功能的脱媒。股票、外汇和信贷等的交易结算,可能因为区块链技术的引入而彻底改变。以跨境支付为例,在传统支付模式下需要两至三天的处理时间,而区块链采用点对点的支付方式只需几秒至几个小时。西班牙桑坦德银行发布的研究报告提出,通过减少跨境支付、证券交易及合规中的成本开支,区块链技术每年能为银 行业 节省150亿至200亿美元。 众所周知,金融在现代社会及经济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融通资金的过程中,引发了信息传递、交流沟通、交易确认、账户记录、支付结算、资金转移等一系列活动。在这系列活动的背后,支撑金融有效运转的要点是信任关系,然后才是建立在信任基础上的交易成本降低、交易效率提升、金融风险控制、金融安全防范等问题。当前金融体系仍主要靠强化中心化来解决信任问题。为维护信任,在金融业的发展历程催生了大量的中介机构,包括托管机构、第三方支付平台、公证机构、银行、政府监管部门等。但中介机构处理信息仍依赖人工,且交易信息往往需要经过多道中介的传递,从而使得信息出错率高且效率低下。在实践中,权威机构通过中心化的数据传输系统收集各种信息,并保存在中心服务器中,然后集中向社会公布。中心化的传输模式同样使的数据传输效率低、成本高。区块链基于共识机制建立起来的集体维护的分布式共享数据库,具有去中心化、去中介化、无须信任系统、不可篡改、加密安全、交易留痕并可追溯、透明性等优点,可以有效绕过诸多中介,降低沟通成本,提高交易效率,快速确立信任关系或在交互双方未建立信任关系时即达成交易,进一步靠近了金融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要求。同时, 在区块链环境下,形成无人干预和管理的自主运行系统,大大降低现有技术下的系统管理和维护成本,提高了金融业体系的经济效益。因此,可以明确的是,区块链技术在金融系统的逐步应用过程,是 金融脱媒脱介 的过程,是金融弱中心化去中心化的过程,是交互信任方式转变的过程,是金融淡监管去监管的过程,从而实现由手动金融向自动金融转化,由间接金融向直接金融转化,由封闭金融向开放金融转化,由歧视金融向平等金融转化,由监管金融向自治金融转化,最终实现自金融(即人人金融)和共享金融。 目前,区块链技术在数字货币、信贷融资、支付清算、数字票据、证券交易及登记结算、代理投票、股权众筹、跨境交易、保险经纪等方面从理论探讨走向实践应用。上述领域的共同特点是 对信任要求高且传统信任机制成本高。 以比特币为代表的数字货币是区块链技术最为成功的运用。与传统纸币相比,发行数字货币能有效降低货币发行及流通的成本,提升经济交易活动的便利性和透明度。这种数字货币具有超币种、超国界、超主权、实时结算的特点,一旦在全球范围实现了区块链信用体系,数字货币自然会成为类黄金的全球通用支付信用。基于区块链的数字货币在全球范围内趋于统一规则和结算体制之前,可能在世界各国先出现各自发行的数字货币,在本国流通的同时,可通过共享接口与其他国家数字货币实时通兑。但区块链的技术基础和金融的本质要求必然会使得数字货币规则在全球趋于统一和一致。 与现有的传统支付体系相比,区块链支付在交易双方之间直接进行,不涉及中间机构,即使部分网络瘫痪也不会影响整个系统运行。如果基于区块链技术构建一套通用的分布式金融交易协议,为用户提供跨境、任意币种实时支付清算服务,则跨境支付将会变得便捷高效和成本低廉。 在票据市场,基于区块链技术实现的数字票据能够成为更安全、更智能、更便捷的票据形态。借助区块链实现的点对点交易能够打破票据中介的现有功能,实现票据价值传递的去中介化;数字票据系统的搭建和数据存储不需要中心服务器,省去了中心应用和接入系统的开发成本,降低了传统模式下系统的维护和优化成本,减少了系统中心化带来的风险;基于区块链的信息不可篡改性,票据一旦完成交易,将不会存在赖账现象,从而避免“一票多卖”、打款背书不同步等行为,有效防范票据市场风险。 有价证券交易市场也是区块链技术大有作为的领域。目前传统的证券交易模式,具有交易流程长、交易效率低、综合成本高的缺点,且存在强势中介和监管机构,金融消费者的权利往往得不到保障。应用区块链技术,买卖双方能够通过智能合约直接实现配对,交易执行的效率可大幅度提升,并通过分布式的数字化登记系统,自动实现结算和交割。由于录入区块的数据不可撤销且能在短时间内被拷贝到每个数据块中,录入到区块链上的信息实际上产生了公示的效果,因此交易的发生和所有权的确认不会产生争议。与以往交易确认需要“T+3”天不同,在区块链上,结算和清算的完成仅以分钟为单位计算(即在区块链上确认完成一笔交易的时间),且可节省大额的费用支出。据估算,美国两大证券交易所每年所需清算和结算的费用高达650-850亿美元,但如果将“T+3”天缩短一天为“T+2”,每年费用将减少27亿美元;如果降低为10分钟,那节约的费用以及效率的提升,无疑更为巨大。另外,在证券发行市场,引入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股票自主发行系统,可推动股票发行注册制进程,大大提升新制度下的股票发行效率。 在权益证明方面,由于区块链上的每个参与维护节点都能获得一份完整的数据记录,利用区块链可靠和集体维护的特点,可对权益的所有者确权,尤其是股权证明可获得长足应用。股权所有者凭借私人密钥,可证明拥有该股权的所有权,股权转让时通过区块链系统转移给下家,流程清晰,产权明确,记录完整,整个过程无需第三方的参与便可实现。 在代理投票方面,目前广泛运用的股东代理投票机制程序繁琐且效果一般。通常资产管理人向代理投票经纪人发出投票指令,指令随后被传递给投票分配者,再由投票分配者将指令传递给托管人以及子托管人。托管人请求公证人对投票指令进行公证,然后向登记方申请并完成登记,最后投票信息汇总到公司秘书处。这个流程复杂且非标准化,投票信息存在被不适当或不准确传递或丢失的风险。此外,由于托管人及子托管人使用不同的传输系统和字符识别系统,导致投票的追溯和确认非常困难。即使时下比较流行的网络投票,也是围绕私密且中心化的系统进行的,尽管已经比较便捷,但是仍然存在投票数据丢失和被篡改的风险,存有被暗箱操作的空间。但利用区块链技术,投票人的任何投票记录,一旦写入到区块链,都将被永久保留且无法篡改,如有必要,事后还可以随时提取投票数据作为证据,从而确保投票人的权益不受损害或破坏。 在征信及信贷方面,目前银行信贷业务的开展,主要还是考虑借款主体自身偿债能力等金融信用。各银行将各借款主体的借还款信息上传至央行的征信中心,需要查询时,再从央行征信中心下载参考。这套流程不仅工作量大(包括上传信息和下载信息的工作量),而且还存在信息不完整、数据不准确、使用效率低、易被恶意篡改等问题。利用区块链技术,依靠程序算法自动记录海量信息,并存储在区块链网络的每一台计算机上,信息透明、篡改难度高、使用成本低。各商业银行以加密的形式存储并共享客户在本机构的信用状况,客户申请贷款时不必再到央行申请查询征信,即去中心化,贷款机构通过调取区块链的相应信息数据即可完成全部征信工作。此外,基于区块链的智能资产能构建无需信用的借贷关系,在区块链上已注册的数字资产能通过私人密钥随时使用。银行向借款人借出资金时,可将智能资产作为抵押,智能合约的自动执行可锁定抵押的智能资产,而贷款还清后可通过合约条件自动解锁,借贷双方出现争议的概率可大幅降低。同理,该项技术也可以直接应用在企业与企业、个人与个人、企业与个人之间的资金拆借,尤其在陌生人之间借贷方面,可突破互信关系难以建立的困境,使得借贷变得更加便利高效,借贷环境更加友好,借贷违约风险更低。另外一个重要应用是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债券自动发行体系(或称为“数字企业债券”),由发行人自主在区块链上注册,如果抵质押或第三方担保,相关资产或担保也一并注册锁定,债券投资者通过各自端口接入自动发行体系进行认购,发行人还本付息后,可通过合约条件自动解锁,债权债务关系自动解除。 尽管从目前来看还没有确立成熟的底层区块链技术平台方案,容量的可扩展性、隐私保护、无法以净额结算、事后不可追索等技术难题也有待解决,大规模应用区块链技术还要重设IT架构和再造业务流程,但这些都只是技术层面的问题。而真正考验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植根并成长的是监管机构和金融机构本体,区块链内在的“去监管化”和“去中心化”特质会不会使得市场主体没有动力驱动技术创新。但由于区块链是基于数学算法的技术,交易各方信任关系的建立完全不需要借助中介机构或权威中心,建立信任关系的成本几乎为零(在区块链金融基础设施和附属基础设施建立的前提下),且区块链代码开源开放,无地域限制,网络格局分布式互联,为未来普惠金融和共享金融的建立及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为全球金融融合统一创造了物质条件。单就从这一点来看,区块链技术必将在未来金融发展中确立核心地位,并和金融相互依托、相辅相成,并共赢未来。 国内区块链专业技术互联网企业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微信号:云象区块链
3126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3 10:5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