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俄国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中东铁路
热度 6 huailu49 2016-1-17 15:57
最近看《少帅》,将有关中东铁路的历史又重温了一遍。 中东铁路位于中国的东北地区,系 1896 年— 1903 年由俄国人修建。该铁路以哈尔滨为中心,西至满洲里,东至绥芬河,南至大连,整个路线呈丁字型,总长 2437 公里。其中由满洲里经哈尔滨到绥芬河的一段是中东铁路干线,长约 1480 多公里;由哈尔滨经长春到大连的一段是中东铁路支线,长约 940 多公里。 这条铁路初名为“东省铁路”、“东清铁路”,是从俄国赤塔经中国满洲里、哈尔滨、绥芬河到达俄国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的西伯利亚铁路在中国境内的一段。 为何俄国人如此热衷于修建这条铁路?原来沙皇俄国一直觊觎中国的东北地区,从 19 世纪 80 年代就开始酝酿建设一条穿过中国东北地区的铁路,抄近路连通远东重镇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同时也企图获得旅顺港作为其远东舰队的不冻港。甲午战争战败后,清政府与沙俄在 1895 年 签订了《中俄御敌互相援助条约》(简称《中俄密约》),允许俄国修筑东清铁路。同年 12 月,俄国提议将铁路定名“满洲铁路”,遭到李鸿章的反对后,只好定名为大清东省铁路(简称“东清铁路”)。 日俄战争日胜俄败后,根据 1905 年日俄两国签订的《朴次茅斯和约》规定,以长春宽城子站为界,以南的铁路交给日本,这一段改称“南满铁路”。 民国后,“东清铁路”改称“中国东省铁路”,简称“中东铁路”或“中东路”,长春以北段(即北满铁路)由中苏两国共同经营。1935年3月,苏联把中苏共同经营的北满铁路以1亿4千万日元卖给了日本扶植的伪满洲国。 抗战胜利后,苏联控制了全部中东铁路,改称“中国长春铁路”,简称“中长铁路”。解放后该铁路移交中国,其称谓一分为三:哈尔滨向西至满洲里段称为“滨洲线”,哈尔滨向东至绥芬河段称为“滨绥线”,哈尔滨向南至大连段称为“哈大线”。
个人分类: 读史笔记|6635 次阅读|14 个评论
俄国不支持亚投行,中国老大也不会参加阅兵
热度 3 gaoshannankai 2015-4-17 10:12
俄国对亚投行的态度,让一些喜欢给俄国人舔屁眼的中国人冷静了一番。 好好看看我此前多篇博文,对俄罗斯的情况的分析大部分都应验了。 这次俄罗斯阅兵,不会有太多国家参加,欧洲没有几个,跟着美国的更不会去。 亚洲最多一个朝鲜,中国肯定被邀请了,但是我估计习大大不会去。 中国作为战胜国,肯定要派人去,我看高级别领导都不要去, 他不是给一些红二代颁奖了,就让他们去,一来给了面子,二来等于我们没去。 俄罗斯想再恢复往日辉煌,已经是痴心妄想,对于俄罗斯未来的预测,我已经在 此前的一篇博文里面详细阐述过 未来世界发展的两条主线-你我都能看到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907017-861742.html 俄罗斯和前苏联地区工业将全面毁灭,沦落为 单纯的石油输出国,这些国家的总统逐渐女性化,年轻人整天 不务正业,极容易被极端势力吸引。 普京,你就别瞎折腾了
1606 次阅读|3 个评论
联合国的投票解读
热度 2 fs007 2014-4-2 08:05
寻正 俄罗斯军队入侵克里比亚,连军服都不换,只是把身上的徽标扯了,然后俄国上至总统,下到发言人,就可以掩耳盗铃,宣称那不是俄国军队,俄罗斯已经回到了苏联时代,把缺乏诚信与不要脸当成了常态。 俄式政治就是把漂亮话说得天花乱缀:为人民服务、人民民主专政、言论自由等等,俄式政治玩弄这些概念的频率远高于认真体现这些观念的民主社会。 在俄式政治游戏中,谁信那些官面话,谁就是大傻子,连讲的人都不相信听的人会相信,但官面场合,就缺不了这样的废话套话,所谓愚民政策,就是把听话的人当着大傻子,不管他们是不是。 俄国吞并克里比亚,联合国大会投票表决,100个国家赞成克里比亚公投(即俄罗斯吞并)无效,11个国家反对,58个国家弃权,结果表示联合国决议谴责俄国吞并之举。俄驻联合国大使称,差不多半数的国家都不支持这个决议,这样的结果是很鼓舞人的,相信这个趋势以后会越来越明显。 一个100:11的巨大差别的投票结果,俄罗斯可以做这样的解读,这在俄式政治中是常见的,其实中国人就不难面对这样的尴尬,大家都可以猜测不同的结果俄罗斯会如何解读: 全票反对:这样的结果是很鼓舞人的,是俄国正义的体现,我们的行动得到全体联合国成员的同意! 绝大多数反对:这样的结果是很鼓舞人的,我们的行动得到了大多数成员国的赞同,那些少数国家的投赞成票要么是误解,要么是别有用心,但联合国的投票民主机制起到应有的作用,表明了我们的行动是正义的! 微弱多数反对:这样的结果是很鼓舞人的,我们得到了多数国家的支持,那些少数国家应当遵守联合国决议,立即停止针对俄罗斯的恶意行为,那些认为联合国决议没有约束效力的国家是针对联合国机制别有用心的恶意攻击。 微弱多数赞成:这样的结果是很鼓舞人的,这个决议是无效的,因为起码半数以上的国家没有投赞成票,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国家会理解我们的行动。 绝大多数赞成:见上。差不多半数的国家都不支持这个决议,这个结果很鼓舞人的,相信会有越来越越多的国家理解俄国的立场。 极个别反对或弃权:这个结果是很鼓舞人的,因为它让我们见到了联合国投票过程的儿戏与某些国家别有用心的针对投票过程的操作,只有少数国家投反对票,那正体现了我们俄国不擅于也不屑于搞拉票行动,只有个别的国家才能按自己真正的心意投票。这个决议是无效的。 全体赞成:这个结果是很鼓舞人心的,因为它让俄国人民认识到了国际环境的险恶,其它国家都受到了俄国敌对国家的操纵,以至于没有一个国家敢跟俄国站在一起,同时,这又体现了我们俄国人民坚贞不屈的勇气,敢于直面前所未有的国际压迫。没有一个国家敢跟俄国站在一起,体现了这个投票过程完全受到了敌对国家的操纵,这样的结果是显然无效的! 流氓政治的表现形式就是,无论什么样的结果,它都能解读得正气十足,判断结果的标准随着结果而变化——当然,始终是以对自己最有利的方式去判断。 俄式政治曾几何时把中国从头到脚染过一遍,中国人也习惯于这样装腔作势,大家看看方舟子打别人假时《抄一小段也是抄》,自己剽窃就是科普可以例外,或者老婆剽窃就是硕士论文90%都有剽窃,就知道中国文化都已经被俄国豆浆玷污了。
个人分类: 趣侃乱弹|3891 次阅读|2 个评论
克里米亚只是前哨战:美欧俄的主战场在北极资源
杨学祥 2014-3-17 21:14
克里米亚只是前哨战:美欧俄的主战场在北极资源 杨学祥 我在 2007 年 8 月 7 日 指出,气候变暖使归属未定的北极成为一块任人争抢的肥肉,俄罗斯广阔的北极边缘与其目前的军事实力极不相称。我在 7 月 15 日 指出,未来的主战场在北极,俄罗斯可能惨遭瓜分。这就是地域政治。当然,中国也不能置身事外,东海和南海的资源也会成为亚洲争端的根源。蚕食中国,瓜分俄国,控制中东,这是美国的战略意图。对中国而言,美国支持亚洲群雄蚕食中国沿海岛屿,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难题。一旦亚洲战火燃起,美国将坐收渔翁之利。战争离我们并不遥远,多则十几年,少则三五年,我们的耳畔将重新响起隆隆的炮声 。近日俄国军事专家的分析为我的论断提供了权威证明 。 2007 年 8 月 2 日 ,俄罗斯科考队员在北极点下的北冰洋洋底插上了一面钛合金制造的俄罗斯国旗,打响了争夺北极资源的前哨战。 美国帮助其帮凶蚕食中国只不过是火中取栗,得不到切实的利益,北极才是争夺的焦点。如果科索沃也算一场前哨战,那么乌克兰内乱和克里米亚脱乌入俄是第三场前哨战。 中新网 3 月 17 日 电 据外电报道,乌克兰克里米亚官员 17 日称,克里米亚宣布从乌克兰“独立”,并正式申请加入俄罗斯联邦。 2 月 22 日 ,乌克兰发生政权更迭。乌克兰议会罢黜了总统亚努科维奇,修改了宪法,将总统大选定于 5 月 25 日 。克里米亚不承认乌克兰议会决定的合法性。 3 月 6 日 ,克里米亚议会投票通过该自治共和国加入俄联邦,并于 3 月 16 日 举行公投的决议。   克里米亚目前已经对公投结果计票完毕,公投委员会负责人马雷舍夫 17 日表示,根据对克里米亚全民公投 100% 选票的统计结果,参与公投的 96.77% 选民投票支持共和国加入俄罗斯。   国际观察团团长 ( 波兰人 ) 马捷乌什•比斯科尔斯基表示,克里米亚举行的公投符合所有国际准则并完全符合民主程序。共有来自 23 个国家的约 70 名观察员前来观察克里米亚公投,包括欧洲议会议员、各国议会议员、国际法问题专家和著名政治家。俄方观察员由俄罗斯国家杜马、联邦委员会及公众院成员组成。   此前,欧盟、英国、意大利、法国和美国的代表声称,他们不承认乌克兰公投结果。克里米亚议会议长康斯坦丁诺夫表示,西方政治家有关克里米亚公投是不合法的声明是“亵渎行为”。他说,公投是绝对合法的。 http://news.sina.com.cn/w/2014-03-17/170329727642.shtml 争夺北极资源的前哨战已经打响 杨学祥 光明观察刊发时间: 2007-8-7 10:03:00 http://guancha.gmw.cn 当政治庸人煞费苦心地计划减排二氧化碳气体用以减缓全球变暖的时候,政治强人却在利用全球变暖的机遇筹划抢夺北极的领海和资源。打出气候政治招牌的始作俑者,掩人耳目的两手更胜人一筹:一只手挥舞减排温室气体的政治号令,压制对手的经济发展;另一只手伸进北冰洋底,意在攫取尚无归属的资源和能源。英国仅仅把气候变化作为外交战略是最大的失误,现在英国国内也遭遇气候变化所造成的罕见洪水灾难 。事实证明,英国关心气候是假,攫取资源是真。 随着全球变暖现象的加剧,北冰洋可能将成为一座新的能源宝库,北冰洋上诸如汉斯岛等岛屿的战略重要性也大大提高。目前,加拿大和丹麦对汉斯岛的主权争夺已进入了白热化。随着气温上升,北冰洋水域面积扩大与通航时间大大增长,美国与英国越来越重视在北极水域军事演习,代号为“ 2007 ·冰”军演目的之一是为探索巴拿马运河之外的大西洋到太平洋的潜艇部队调动通道。另一目的是为了争夺北极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如此看来,英国政府于 3 月 13 日 建议进行一次长期限制二氧化碳排放的新环境立法不仅仅是为了在下一届国家选举中占领一个关键的战场,而且是为了争夺北极资源和航道而放出的政治烟雾。英国在气候与资源战略上实施两面手法:减排烟幕和资源争夺 。 针锋相对向来是强者的最优选择。 2007 年 8 月 2 日 ,俄罗斯科考队员在北极点下的北冰洋洋底插上了一面钛合金制造的俄罗斯国旗。活动组织者 4 日说,此次科考行动耗资 400 万美元。有媒体评论认为,俄精心策划此次代号为“北极- 2007 ” 的深海考察行动,其目的除科学研究外,意在通过宣称俄对北极大部分地区拥有所有权,增强本国政治经济影响力。俄罗斯此举引发各界争议。美国政府表示,俄科考队将俄罗斯国旗插到了北极点之下的北冰洋洋底,这一做法不具有任何法律效力。加拿大外长彼得·麦凯则宣称,俄罗斯在北极海底插国旗的行动“只是俄国人的一次作秀”,并不能支持俄罗斯对北极的领土要求 。争夺北极资源的前哨战已经打响。 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 5 日分析指出,争夺北极丰富矿产储量资源的“新冷战”已开始了,加拿大正投资数十亿美元来建造巡逻船维护其在北极的利益,而俄罗斯最近在北极海底的海床上插上了它的国旗。报道认为,国际社会保护和管理北极地区的努力更具有迫切性。一位美国海军上将曾称北极地区为“地球上最大一块未被开发的堡垒”。北半球的政治大国突然面临北极地区土地石油归属的激烈谈判 。 美国芝加哥大学的法学律师波斯尼尔称,国际海洋公约在北极的资源争夺战中可能不会起到非常大的作用。他说:“力量而不是国际法将决定这一问题,俄罗斯有关力量的表达是令人信服的,加拿大的力量展示还不能让人信服。”美国科学家很早之前就意识到了北极地区丰富的矿产资源,但是华盛顿对在阿拉斯加野生动植物保护地进行钻探持坚决反对的态度,这影响到了勘探工作。美国人也未能及时意识到气候变化产生的后果。数个美国官员上周抱怨说,“普京抓住了战略主动权” 。 围绕北极资源的争夺,世界力量正在重新组合,但领土和领海攸关者只有美国、加拿大、俄罗斯、丹麦、挪威等国。 2001 年,俄罗斯宣布对包括北极在内的半个北冰洋的所有权。除俄罗斯外,美国、加拿大、挪威、丹麦、芬兰、西班牙和瑞典等国,纷纷宣布有权在那里进行开采 。俄罗斯的最新动作很可能成为众矢之的。 据俄《观点报》 7 月 20 日 报道,近日军事专家分析说,在 10 年后美国会向俄罗斯发动进攻。俄罗斯必须尽快做好准备,迅速增强军事实力。惟有这样,俄罗斯才能抵御美国鹰派的侵略政策。俄罗斯军事专家协会副会长弗拉基米罗夫少将认为,美国人盯上了俄罗斯的矿产资源,所以要进攻俄罗斯。他预测,抢夺西伯利亚资源的战争 10 年后可能打响。开战的时间在 10 ~ 15 年之间,由美国率先发动入侵。弗拉基米罗夫认为,美国的另一个开战动机是,肃清最强大的地缘政治对手。这样可以让其他国家见识一下美国的厉害,对其言听计从俯首帖耳。俄地缘政治研究所所长伊瓦绍夫上将认为,美国会秘而不宣地投入战斗,因为美国社会现在有一种普遍的反俄倾向,把俄罗斯当作其在全球实行霸权的绊脚石,有人甚至主张以武力“一劳永逸地清除这块绊脚石” 。 气候变暖使归属未定的北极成为一块任人争抢的肥肉,俄罗斯广阔的北极边缘与其目前的军事实力极不相称 。我在 7 月 15 日 指出,未来的主战场在北极,俄罗斯可能惨遭瓜分。这就是地域政治。当然,中国也不能置身事外,东海和南海的资源也会成为亚洲争端的根源。蚕食中国,瓜分俄国,控制中东,这是美国的战略意图。对中国而言,美国支持亚洲群雄蚕食中国沿海岛屿,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难题。一旦亚洲战火燃起,美国将坐收渔翁之利。战争离我们并不遥远,多则十几年,少则三五年,我们的耳畔将重新响起隆隆的炮声 。近日俄国军事专家的分析为我的论断提供了权威证明 。 2007 年 8 月 2 日 ,俄罗斯科考队员在北极点下的北冰洋洋底插上了一面钛合金制造的俄罗斯国旗,打响了争夺北极资源的前哨战。 中国虽然与北极领土无缘,但这是捍卫中国近海资源的有利时机。是否承认中国的领土和领海,是当前区分敌人还是朋友的客观标准。 国家利益是国家行为的最高准则。尽管气候变化是战争的一个激发因素,但历史教训会让人类认识到:理智协调国家间的利益,合理整合和使用自然资源和能源,防止世界大战造成的人类灾难,是当前的首要任务。在战争的威胁下,欧盟向气候开战的计划必定化为泡影;消除战争威胁后的人类共同利益才能为人类适应气候变化开辟真实可行的坦途。战争还是和平?胜利还是失败?这不仅取决于利益和实力,而且取决于智慧和宽容 。 参考文献 1 . 杨学祥 , 杨冬红 . 关注全球变暖却忽视洪水 英国气候预测遭遇尴尬 . 2007-7-25 光明网 - 光明观察 - 随笔杂谈 show.aspx?id=5370 2 . 杨学祥 . 关注全球变暖的正面效应 . 2007-3-26 光明网 - 光明观察 - 网络评论 .show.aspx?id=4137 3 . 俄罗斯北冰洋底插国旗耗资 400 万美元。 2007 年 08 月 05 日 14:38 金羊网 - 羊城晚报 http://news.sina.com.cn/w/2007-08-05/143813597959.shtml 4 . 关新。媒体称俄罗斯在北极探险引发资源争夺战。 2007 年 08 月 05 日 15:04 中国新闻网 http://news.sina.com.cn/w/2007-08-05/150413597943.shtml 5 . 各国对本国大陆架行使“主权权利”。 2007 年 06 月 29 日 08:00 四川在线 - 华西都市报 http://news.sina.com.cn/w/2007-06-29/080012113007s.shtml 6 . 彭华。俄专家预测美十年后入侵俄罗斯 将爆发世界大战。 2007 年 07 月 25 日 10:21 来源:中国经济网 http://news.sohu.com/20070725/n251239012.shtml 7 . 杨学祥 . 气候变化将成为未来战争的根源:战争离我们有多远? 2007-7-13 光明网论文发表交流中心 .http://www.gmw.cn/03pindao/lunwen/show.asp?id=13760 8 . 杨学祥 . 中国睡狮梦方醒:战争离我们有多远? 2007-7-15 光明网论文发表交流中心 .http://www.gmw.cn/03pindao/lunwen/show.asp?id=13776 http://guancha.gmw.cn/show.aspx?id=5595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251449 本文引用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461981.html 杨学祥。争夺北极资源的前哨战已经打响。《新知客》 2007 年 09 期。
个人分类: 杂谈|2234 次阅读|0 个评论
2014年 - 中国科学与工业
benlion 2014-1-1 14:37
- 生命科学发展 中国近现代历史,自 1911 年曾国藩诞生,每隔约 30 年发生重大历史转折。 1840 年鸦片战争,欧洲开启电气化, 1872 年中国派遣留学生,约 1962 年到 1981 年 经历 中断, 1911 年辛亥革命,钱学森诞生, 1949 年新中国建立, 1978 年改革开放,而 2014- 年将进入新的改革时期。 中国教育、科学和产业,开启于洋务运动、留学回国和近代工业发祥,奠基了现代大学、医院和银行等,培养了中国科学家和实业家等。新的留学和回国,又将如何影响中国未来的现代化进展呢? 地理发现,欧洲宗教改革,进入全球文明,约 1840 年为近代与现代分期。 日本明治维新,进入近现代历史,也是欧洲近代与现代转型的电气化时期,日本已经成为科学和工业发达国家。蒸汽机、核能等能源技术,计算机和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发展,构成 2 次工业革命。 实验科学与系统科学建立,分别开启于 17 世纪和 20 世纪,形成物理学 - 化学、社会学 - 语言学和生物学 - 心理学的体系结构, 21 世纪进入学科整合和技术集成的时期,集中体现在生命机理与人工机器的研究与开发,构成新的科学与工业发展。 约 1976 年到 1996 年,国内科学、艺术和哲学的复兴时期,实证科学与综合哲学的讨论,孕育了系统哲学与实验科学的思考,也就是生物系统理论与实验、计算和工程方法的系统生物学概念形成。 国际上, 20 世纪 50 年代到 70 年代是系统科学的理论、计算机科学、微电子技术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时期, 80 年代到 90 年代的纳米技术和基因组等技术,导致了 1968 年提出的理论系统生物学在 1992 年从系统医学进入细胞分子生物系统的研究,也就是 2 个时期的科学理论与技术方法交叉恰好是中国。 改革开放以来,一部分大学毕业在国内,一部分留学海外,当大量留学回国之时,西方科学和技术却已经进入了新的一轮科学、技术与产业革命时期。 20 世纪 90 年代到 21 世纪初,导致了中国科学与工业发展的 3 个体系结构,也就是: 1 ) 1872 年到 1962 年引进的体系; 2 ) 1981 年到 2000 年的科学、技术和产业; 3 )系统与合成生物学体系。 (2013年12月27日参观上海自由贸易区 - 海洋博物馆和深水港口) - ( 21 世纪的科学、技术与产业) -
个人分类: 太平洋|2627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国●单层28方向无交叉立交桥》 俄文
pzh1945 2013-12-6 13:39
《中国 ● 单层28 方 向无交叉立交桥》 俄 文 «Однослойный мост развязки с 28 направлениямибез пересечения» «Траспортная модель безпересечения человека и автомобиля и бробки» Номер патента: ZL200710006847.0 ООО Ланьчжоускаякомпания по строительству моста и дороги «Чжун Пэн Чжэнь Хуа» Пробки явлются затором из-за пересечения людей и автомобилей, чтобыразрешить пробки, надо уменьшить количество «точек пересечения», чем меньшеточек пересечения, тем свободнее дорога. Без пересеченения, без пробки. «Однослойныймост развязки с 28 направлениями без пересечения» осуществляет ситуацию, вкоторой нет пересечения людей и автомобили, без остановки и нет пробки. Несколько «Однослойныймост развязки с 28 направлениями без пересечения», которые соединяются сполуподземным переходом, может установить городскую скоростнуюавтотрасса без пересечения и пробки. По сравнению страдиционным мостом развязки, этот проект имеет преимущества нижеследующие: A. Осуществить то, чтовсе автомобили и проходящие направляются по своему направлению без остановки,затора, светофора не нуждается. B. Осществить отделениелюдей и автомобили, катастрофа из-за борьбы за дороги между людьми иавтомобилями не будут. C. Уменьшить количество слоев, высоту, стоимость строительства,строительная площадка будут уменьшивать на более 50%. D. Можно превратить более 80 %земной дороги на переход дляувеличения пространства и площади. E. Вгороде, расположенном в холодном районе, можно полностюпокрыть полуподземный переход для решения проблемы долгосрочной замороженнойдороги зимой. Пэн Чжэнь Хуа, генеральный директор ООО Ланьчжоуской компании построительству моста и дороги «Чжун Пэн Чжэнь Хуа» Тел: 13321224128 Почта: pzh 887@ sohu . com 中国兰州中彭振华桥路有限公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惊涛扑岸 万亩湿地
个人分类: 专利|342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斯托雷平的悲剧
王铮 2013-12-4 14:37
【按】这篇文章可不是我授意发表的 斯托雷平的悲剧 斯托雷平通过“先稳定,后改革”创造了沙俄经济史上的黄金奇迹,但是他认为经济的富足自然带来政治上的自由,他阻碍宪政进程,试图通过经济的增长和稳定的秩序换取人们的支持,却心愿落空。俄国尝到甜头的同时却种下了酸果。 文/李锋(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政治学理论博士生) 不彻底的“分家” 1861年4月,在俄罗斯喀山省斯帕斯基县别兹德纳村,4000名农奴在安东•彼得罗夫的带领下聚集起来,拒绝向地主交纳代役租,认为地主和官吏篡改了沙皇2月19日颁布的废奴宣言。他们实在无法理解,在作为农奴的时候,他们还有重分自身使用的份地的权利,还有机会使用肥沃的土地。但是按照地主带来的文件,“地主有权占据农民的份地,地主还有权用自己的坏地换取农民的好地”,“农民要以村社的名义赎买土地,土地仍属于村社”,并且赎地金额远高于地价,在赎买后他们仍旧必须为地主服劳务,而地主和村社则摆脱了原本对农奴救助的义务。这怎么会是沙皇承诺的“解放”? 然而遗憾的是,沙皇的宣言确实就是如此,沙皇命令军队残酷镇压了农奴的叛乱,当场死亡农奴350余名,彼得罗夫被枪决。类似的现象在俄国各地重现,历史上出现令人讽刺的一幕:被解放者的农奴极力抗拒自己的“解放”。在解放后农民能够使用的份地反而比改革前更少,人均耕地面积由4.8俄亩下降到2.8俄亩。如果把传统的领主当作家长,作为领主附庸的农奴实际上就是家里的子孙,因此这次分家的过程就是大家长把几乎所有的财产占有,不再承担任何责任后把子孙踢出家门! 在这样的分家后,地主土地所有制和沙皇专制继续保持,农民获得了部分的人身自由,资本主义经济获得一定发展,但是整个社会都弥散着不满的气氛。到1905年日俄战争中俄国战败,整个国家更是陷入一片喧哗,革命的热浪骚动。敌视政府的各种人士广泛散布《革命号召书》、《革命动员令》之类的文件。在教育学学者联合会的会议上,学者们甚至互相交换写着“准备武装起义”、“援助革命委员会”等字样的帽子和手提袋,而一旦警察干涉大学,整个社会和报纸都大骂政府滥用暴力。1905年,黑海舰队的“波将金”装甲舰起义,沙俄附属国芬兰大公国炮兵宣布起义,全俄工人也掀起总罢工,莫斯科的武装工人甚至带上火炮、枪支在火车站等地发动攻击。在广阔的农村,不满的种子更是找到了肥沃的土地。从城市来的三个激进的鼓动分子带上一个姑娘就能够挑唆四百多名农民赶着马车毁掉了一座糖厂。 铁腕的改革 在大动荡的背景下,斯托雷平被任命为总理大臣。他声称在“一个人病危的时候就要进行以毒攻毒的治疗”,对恐怖分子的血腥暴力行为,绝对不能姑息。针对农民再次挑起的“分家不公”的诉求和反抗,斯托雷平毫不手软坚决镇压,绞死或者流放数千名暴乱者,“斯托雷平的领带”(代指绞索)在俄国飘扬…… 当第二届杜马不通过土地改革措施,他策划“六三政变”,直接驱逐国家杜马议员,将65个代表逮捕并流放到西伯利亚,他轻蔑地谈论“他们(议员)需要大动荡,我们需要大俄罗斯!”,“宪政、人权并不能带来秩序,铁腕手段才是解决之道。”他还把选举权的门槛提高,仅仅限制于富人及贵族之中,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帮助那些穷光蛋逃避那些他们并不真正想做的事情”,政治上的稳定才有可能。他拒绝向追求宪政的自由派妥协,而代之以推动省和县行政机构的改革,来扩大省长的权力和政府的权威,扩大县长的权力来取代地方自治领袖。斯托雷平在1909年10月1日对《伏尔加报》说到:给国家20年的安定,俄国会变得你们辨认不出来。而将斯托雷平作为偶像的普京在一个世纪后则别有深意的模仿道:“给我20年的时间,我将还你一个强大的俄罗斯”。 他将最大的热情投向村社与土地。在他看来,地主土地所有制是“心头肉”,而村社土地则是“眼前疮”,切不可“剜肉补疮”。如果每个人都是私有者,大家就成为“一条绳上的蚂蚱”,农民不满的根源也就消失了。换言之,既然“家长”分家分得不公正,那干脆让“长子”(富农)带头分家,站在家长这一边,这样其余子女即便有意见也无力反抗。 为了扶持“长子”,斯托雷平1906年11月22日发布法令,允许各农户退出农村村庄,自己份地通过赎买归其个人所有。针对贫户农民破产无力偿还的土地,国家将其集中起来,通过成立农民银行向富农贷款鼓励其兼并,而且按照1906年8月12日和27日命令,农民银行卖给富农的土地售价必须比标价低20%。国家鼓励成立集体农庄和单独田场,并推动农业技术的发展。经过这一系列措施,土地集中程度进一步提高。针对无地的农民,斯托雷平一方面推动他们进城成为工人,另一方面引导他们迁往西伯利亚开发土地。 斯托雷平的改革受到巨大的压力,在上任总理一个月后就在总理别墅遭到严厉的恐怖袭击,最后死亡27人,重伤32人,包括他唯一的三岁儿子和一个女儿。他秉承“我们痛苦地处决少数人,是为了防止血流成河”的理念,依旧坚持改革,继续深化严苛的政策,创造了臭名昭著的斯托雷平恐怖时代。 改革之后 不可否认,斯托雷平的铁腕措施确实收到了经济上的奇效。其中煤产量增长121%,棉花加工量增长62%,出口总额增长112%,国民收入增长78.8%,人均粮食产量达到历史最高值,超过整个斯大林时期,而俄国的粮食产量超过了阿根廷、加拿大和美国粮食产量的总合,成为欧洲最大的粮食出口国。如果联想到苏联长期作为世界第一大粮食进口国,这个成绩更显得难得。诚然,斯托雷平通过“先稳定,后改革”创造了沙俄经济史上的黄金奇迹,但是他认为经济的富足自然带来政治上的自由,他阻碍宪政进程,试图通过经济的增长和稳定的秩序换取人们的支持,却心愿落空。俄国尝到甜头的同时却种下了酸果。 实际上,经济的发展导致更大的贫富差距,村社的解体让封闭的农民逐步看到更加广阔的世界,也让他们对政治生活更加关注。但是斯托雷平拒绝根本的“政治改革”,漠视民众的诉求,各项措施以权贵利益为本位,不敢触动既得利益集团,改革实际上是有权势的私有者对无权农民的又一次剥夺,给农民带来沉重的苦难。而贵族和地主也认为改革剥夺了本属于他们的利益。最终导致地主、民主宪政派、革命派、民粹派、农民等左右各派均反对,甚至沙皇也不满意他的改革,与之关系紧张。每次觐见沙皇时,斯托雷平在公文包上都写好了印上当日时期的辞呈,“时刻准备接受圣上旨意的突然改变”。如果不是皇太后的干预,斯托雷平在1911年春就被沙皇赶出了朝廷。 然而由于社会中固化的利益冲突,即便在斯托雷平的铁腕下,原有体制下的继续改革也变得越来越难,社会发展进入一个瓶颈期,群众中不满和敌对情绪激烈,斯托雷平在剧场陪同沙皇看戏时被一个对社会心存怨恨的民粹分子杀死,最终未能逃开他人生的第十一次刺杀,在遗憾中饮恨而终。 在他死后,社会控制骤然弱化,兵营之中革命学说流行,士兵人人思变;知识分子远离政治,而一个粗俗淫邪、不学无术的农民却堂而皇之成为沙皇夫妇的座上宾,甚至能够决定俄国在一战中的军事决策:俄国军队在一战中直接使用明码传播军事信息,并对采取“暗码”感到无法理解。凡此种种都反映了俄国统治制度的衰朽和管理的混乱,也预示着一场更大烈度的暴风雨即刻到来。斯托雷平的改革没能解救俄国,最终只能以悲剧收场,同样悲剧的还有他自己,以及俄国的历史与人民。
个人分类: 在历史中思考|2828 次阅读|0 个评论
美国又输一局,小奥取消与俄总统会见
duke01361 2013-8-8 15:05
美国又输一局,小奥取消与俄总统会见 美国在斯诺等事件上依然耿耿于怀(埃德华-斯诺登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18980-713326.html ),指责俄国依然停留在冷战思维中。小奥已经决定取消9月份访俄。俄国方面对此并无过多期待。 俄罗斯国家杜马国际事务委员会第一副主席列昂尼德·卡拉什尼科夫为此评论说:在俄美关系中我们对美国已经没有什么期望,过去我们期望来自美国的经济援助,而现在确是我们通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购买美国国债。 综合其他消息分析,美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确实正在下降,相反中国、俄国等新兴经济国家却越发具有国际影响力。这里面的关键问题还是经济问题。对此,感觉最难的是澳大利亚。一方面澳洲依然希望在军事上与美国达成同盟,另一方面,澳洲经济越来越依赖中国经济,也希望同新加坡那样搭乘中国经济的顺风车。 当前人们最为担心的是有可能出现的中日冲突或中美关系紧张。这样会让很多国家选择自己的立场,而这将是极其艰难的选择。
个人分类: 先哲也闲着|1922 次阅读|0 个评论
俄国政治家与俄国孤儿
热度 2 fs007 2013-2-23 16:22
俄国政治家与俄国孤儿
寻正 民主也会出毛病,尤其是新生的民主国家,尤其是在国粹主义盛行的文化中,我们不应当忘记,德国纳粹是在民主选举中获得政权的。当今时代里一个纳粹德国的潜在候补就是继承苏联文化阴魂的俄国。 迈革里茨格法案 在2012年底美国通过了所谓迈革里茨格法案(Magnitsky Act)。该法案以俄国会计审记师塞尔格*迈革里茨格命名,因为他在调查贺米提资本管理公司(Hermitage Capital Management)涉嫌偷税漏税一案时,发现了大量腐败官员偷取资产的证据。 贺米提资本管理公司是一种称为活动家资金 (Activist Fund)的独特机构,它通过拥有公司产权的方式介入股份公司的营运操作,以达成公司既定的战略目标,有的活动家资金是非赢利性的,比如某个机构以保护环 境为宗旨,它就可以购买某个有着严重破坏环境行为的公司的股份,成为其股东,然后以股东资格影响公司的营运决策。贺米提是赢利性的,它通过股东压力改变公 司营运状况以创造效益。贺米提公司在市场上获得了极大成功,从1996创立开始,在十年内公司增值20多倍。 贺米提公司的成功是建立在揭露其参股公司的营运腐败并改善公司管理经营为基础的。民主后的俄国腐败丛生,贺米提公司在俄国的揭黑举措让它成为政府的眼中钉,显然,用偷税漏税这一罪名打击揭露社会黑暗的先行者成了俄国当局的首选措施。 贺 米提公司不受俄国当局所喜,在2005年,俄国驱逐了该公司创始人之一,罪名是妨碍国家安全,在2007年6月,贺米提公司在莫斯科的总部被内政部官员搜 查,移走大量材料,随后在10月,公司获知其旗下一股份公司欠债达数亿,公司高级管理层居然不认识代表旗下公司应诉的律师。在这种背景下, 贺米提公司找到莫斯科Firestone Duncan法律事务所,而迈革里茨格就是该事务所的审计师。 迈革里茨格经过一年的深入调查,发现俄国内政 部官员跟人内外勾结,以当初搜查中抢走的资料为凭,侵占了贺米提的三个子公司,非法提取了贺米提交付的2.3亿美元税款,然后把这笔账赖在贺米提身上。迈 革里茨格指控涉案的警官、法官、税官、银行、以及黑帮人员的协同操作,以达成陷害贺米提公司的目的。 迈革里茨格的调查是有力的,起码一个木工厂的 工头开始招认犯罪事实了,此时他被他所指控的警官喝茶了,这一喝就没回去了。在没有法庭判罪的况态下,他被非法拘押了11个月,承受了非人待遇,不知为什 么,恶性疾病随踪而至,胆囊结石、胰腺炎、胆囊炎,一个接一个,医生在2009年6月建议手术,但拘押中心主任认为他很健康,在装病,于是不了了之。在 11月,他据说是胃肠穿孔,腹膜炎,最终死于急性心肌梗塞。 在2009年12月,独立调查团体莫斯科公众 监督委员会的一位成员说他是被谋杀了。一年后,透明国际授予他诚信奖。在2011年7月,俄国正式的调查组承认他死于拘押人员拒绝给予他适当的医疗救助。 俄国政府一批涉案官员先后去职,但是,当局并未承认这些惩罚跟该案相关。在迈革里茨格死后,俄警方依然继续控告贺米提公司逃税。 迈革里茨格的命运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俄国政府在傲慢的普京的领导下,采用了“不干涉本国内政”这个金钟罩,以抵制国际压力。鉴于俄国政府上下一致地维护那些明显侵犯人权的官员以及其理直气状 的腐败,美国在去年年底通过迈革里茨格法案,其核心内容是针对俄国臭名昭著的人权侵犯者进行人身隔离,美国拒绝这些人入境,也拒绝这些人使用美国的财经系 统——说穿了,就是,你们这些人类败类,可以躲在俄国逍遥法外,咱们把你们没办法,象征性地表达对迈革里茨格的同情,不跟你们这些人渣打交道。 在普京以及诸多可能从腐败交易中获利的官员的 蛊惑下,俄国政坛群情激昂,要反击来自美国针对其内政的干涉。俄国的反制措施之一,就是中止美国人收养俄国孤儿的“权利”,其二是禁止“不安全的美国食 品”的进口,其三?不卖石油给美国人?可惜美国人还真不买俄国人的油,据说是熊味太重。俄国政客还会搞些什么乌龙,大概只有张开我们公产主义时代的想像翅 膀了。 雅可夫勒夫法案 俄国政客们急急忙忙地出台了迪马*雅可夫勒夫法案,你美国人牛,非得要跑我们俄国来大发善心,收养我们的孤儿,我们贫穷得有“志气”,再也不让美国人收养孤儿了。孤儿咋办?喂,这是“爱国主义者”该问的问题吗? 那么这位雅可夫勒夫又是什么大神呢?他是一个 21月大的幼儿,名叫切斯*哈里森,迪马*雅可夫勒夫是他的俄文原名。在2008年7月,他的养父把他忘在车里上班去了,下班才意识到自己忘了把他送托儿 所了,夏日车内的高温夺去了他的生命。俄国政客为了激发俄国人反美的民粹情绪,一概以谋杀跟俄国被收养孤儿相联系,因此有这么一个挟持孤儿的法案。 雅可夫勒夫法案的通过在俄国引发了数万人的抗议浪潮,然而,在民粹主义支撑的政体中,他们的声音仍然太弱小。一位民权工作者如此写道: “你们可能应当将之命名为丽莎*福蒙克拉法 案,她死于丛林中,因为当值警察忙于城市庆典…或者6岁的阿替俄蒙*楼韦可夫,他死于下水道,因为下水道井口未封闭…又或者是2岁的安拉*罗玛罗瓦,她死 于一个浅小的水沟,她在荒野里行走了数天,试图找到归家之路…又或者是10岁的依万*阿发拉塞夫,一个走失的被冻死的残疾儿童…” 俄国政府阻扰本国孤儿获得国际善心救助、获得 一个正常家庭的机会是不可饶恕的超越人类道德底线的犯罪行为。这种行为出于保护本就不应被保护的社会渣滓,针对意图惩罚限制他们的行为进行报复更是让人无 法接受。俄国政府有如纳粹,为了虚幻的国家利益或者面子,而置民众的实际利益于不顾。俄国政客们挟持了俄国孤儿对美国政府要挟,要美国政府对其自身的腐败 以及俄国的社会蛀虫掩面不顾。美国会改变自己的立场吗? 在美国儿童被封闭在车内死亡并不鲜见。在前不 久,就有报道一位中学副校长上班时忘了把2岁的女儿交给托儿所,然后潜心于工作中,熟睡于车里的幼儿就被热死了。在夏天,露天停车场(美国多为露天停车 场)中车内的温度很快就超过人的体温,达到危险状态。这样的事情年年都有报道,实际上,美国每年平均有接近40起儿童车内闷死案例,其中过半数是看顾者遗 忘所致。用这一案例来挑动民族情绪的俄国政客实在是恶劣无度。 俄国与美国儿童安全纪录 俄国认可双重多重国籍,也就是说,俄国孤儿们 尽管被美国家庭收养,他们仍然保留公民身份,因此,俄国针对被收养的孤儿保留了所有信息,并且进行适时追踪。据统计,在过去的20年里,美国人共收养了6 万俄国孤儿,其中有20人死亡。根据这样的数据,我们可以大致估计,这些收养儿童的死亡率为3.3人每10万每年(见下表)。 表一、2008年美国与俄国儿童死亡率对比 注:数据来源--世界卫生组织全球疾病负担数据库 这样的死亡率是极低的,相对于美国儿童而言,低得不可想像。美国儿童在1-14岁为39.7,在1-19岁为59.9,每10万人年,而因为外在原因事故事死亡率就分别达到7.8与17.7。这些儿童的死亡率还未达到因谋杀而死亡的特种死亡率水平。 相对美国儿童的死亡率,俄国儿童命运要相对悲 惨得多,总死亡率超出美国两倍不止。1-14岁儿童在俄国因外在原因死亡的死亡率几乎是美国的三倍。单从获得维持生命角度而言,俄国是儿童的梦魇。俄国政 客反复强调美国收养的“不安全性”,实在是厚颜无耻,如此颠倒黑白是非,本是独载体制的专利,居然俄国杜马的议员们也染上了此病,可见俄国民主病得不轻, 如果不是在和平时代,估计又是一个纳粹德国。 为什么收养儿童的死亡率远比一般儿童要低得多呢?这并非美国人特爱俄国儿童,如果有人统计美国收养的其他幼儿,比如中国人或者非洲人,会发现这是一个共性,因为存在着选择性差异。 收养者历经千辛万苦,一般都会考察被收养者的 健康状况,如果孤儿存在大的健康问题,收养者可能会另选,从而导致了被收养者选择性地比一般儿童更为健康。与这一趋势相反的是,有不少收养者收养的就是残 障儿童,而且,社会的一般趋势是抛弃不健康的儿童,收养者并没有太多的选择余地。 由于我们比较的死亡率中包括外在原因死亡率, 这不取决于收养儿童本身的健康状态,更多地取决于收养家庭的关怀程度,而正是这一指标上差异巨大,充分说明收养儿童得到了远比非收养儿童要多的关怀——事 实上这一点并不难理解,正常生产有十月怀胎的苦楚,但跨国收养所经历的困难要远超过正常生育,收养者有许许多多的机会从这一困难中走开,丝毫不会有心理负 担,而正常生育者大多水到渠成,并不经历心理上的挑战,也缺乏从中脱身的机会。 养父养母,尤其是跨国收养,可能比一般父母要多花精力与爱心关照子女。一项研究表明,美国养父养母花更多的时间照看幼儿并与之亲善(见下图),在6-17岁的儿童中,一般人群只有81%有校外活动,而收养儿童中达到85%,在国际收养儿童中,更是高达93%。 图一、收养及一般父母对子女的关爱对比 注:来源: Adoption USA( http://aspe.hhs.gov/hsp/09/NSAP/chartbook/chartbook.cfm?id=1 )该报告提供了更多关于美国收养儿童的信息,可为本文提供佐证,请参考。 做鬼也幸福 俄国无辜的孤儿们,大概只能得到余秋雨与王兆山式的安慰: 王兆山的江城子:孤身一人冤不诉,普京唤,杜马呼,党疼国爱,声声入废墟,十万儿童共一哭,纵做鬼,也幸福,举国反美救雏犊,盼警姑、唤军叔,民族大爱,再死犹不足。只盼坟前有屏幕,看崛起,同欢呼。 余秋雨的含泪劝告:你们成为孤儿以来的杰出表 现,已经为整个俄国赢来了最高尊严。你们所遭遇的幼年不幸,全俄国的政治家们、警察叔叔、杜马议员、文人墨客、乃至于活跃在街头巷尾的贩夫走足,全都感同 身受。数百名议员在同一时间全部肃立,默哀三分钟,这肯定是人类历史上最浩大、最隆重的悼念仪式。悼念对象,就是你们中的一员。你们纵然放弃了去美国的机 会,却也得到了死于母族父乡的待遇,一位佛学大师对我说,有无数贵人护持,你们今生是孤儿,往生就是菩萨,做了菩萨,你们还要维护俄国。我想,你们中已经 死了的,纵然有九个灵魂,也当安息了,命运之不公,原不是人类所能撑控的,你们应当看到普京总统,总理,总统对你们切实的爱,俄国杜马众议员千方百计改变 你们的命运,以及我们这些同族同胞舞文弄墨所寄予你们的同情,把这些力量凝聚在一起,排除那些拼命用更好的物质条件诱惑你们的美国人所带来的别有用心的压 力,把振兴俄国的这个艰巨任务一步一步地完成。俄国总统与杜马承担了这个艰巨任务的大部分,你们承担了一小部分,你们的任务就是任劳任怨地扮演好自己的角 色,让那些对俄国不怀好意的人,找不到我们的错失,避免横生枝节。 中国应当向俄国及时出口王兆山与余秋雨,反正我们多的是。
个人分类: 实事评论|5259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伊朗的发展与俄国, 美国
JRoy 2012-4-15 04:16
本文原载于《文史参考》2012年第8期   3月20日零时起,国内汽柴油价格每吨上调600元。这一上调幅度远超此前市场机构预测的400元每吨左右的水平,也创下了自2008年以来第二大涨幅。此次国内成品油价格涨幅较大主要是由于国际原油价格高涨,而国际原油价格高涨又和伊朗核危机密切相关,美欧自去年年底以来相继对伊朗采取了严厉的经济制裁措施,伊朗石油出口受到限制,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国际原油的供给。国内油价一涨,CPI也必然跟着涨,所以说,伊朗核危机和中国老百姓也是息息相关。   美国和伊朗的矛盾在于:美国坚持认为伊朗发展核武器,而伊朗坚持只是发展民用核能。双方为此僵持不下,美国为了掐断伊朗的经济命脉,甚至不惜“伤及无辜”,开始制裁与伊朗有经济往来的国家,尤其是从伊朗进口石油的国家。   美国之所以对伊朗发展核能如此忌讳,动辄喊打喊杀,倒不是伊朗核能水平有多高,而是因为美国在中东战略体系中给伊朗贴上的多重标签:反美国家、邪恶轴心、暴政据点、西方异质文明的代表、支持恐怖主义、阻碍巴以问题解决的国家等等——那是该有多恨。可是遥想当年,美国对伊朗可不是一般的好。    什叶派人数占优且长期掌权   伊朗和美国的对抗以及它在伊斯兰世界中的形单影只是有深刻的历史文化背景的。伊朗古称波斯,到1935年才使用现名,它有着辉煌的古代文明。公元前550年,也就是孔子刚出生的时代,居鲁士建立阿契美尼德王朝,史称波斯第一帝国,其鼎盛时期疆域东起印度河流域,西至巴尔干半岛,北起亚美尼亚,南至埃塞俄比亚。近700万平方公里土地,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帝国。此后又经过了塞琉古王朝(中国人称条枝)、帕提亚王朝(中国人称安息),公元226年,萨珊王朝建立,也被称作波斯第二帝国。那时,波斯文明处在世界文明的制高点上。   萨珊波斯和罗马帝国及它的继承者拜占庭帝国打了400年的拉锯战,谁也没搞定谁,结果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元气大伤的萨珊王朝于公元651年被阿拉伯帝国所灭。从那时起,波斯开始伊斯兰化,祆教徒被迫改信伊斯兰教。但波斯人和阿拉伯人毕竟不一样。在伊斯兰教创立之前,阿拉伯人文化相当落后,古代两河流域高度发达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早被人遗忘,和阿拉伯人没什么关系。而波斯人的文明已经延续了1000多年,不可能全盘被阿拉伯文化吃掉。同时,波斯文化也对阿拉伯文化进行着渗透和改造,像行政管理,阿拉伯帝国就因袭了许多萨珊王朝的政治体制。伊朗人的民族自豪感部分来自他们比伊斯兰教更为悠久的历史。   在宗教信仰上,伊朗和大多数阿拉伯国家也不同,只有伊朗是什叶派人数占优且长期掌握政权。在穆罕默德逝世后不久,逊尼派和什叶派两派就已形成,在阿拉伯帝国的倭马亚王朝和阿拔斯王朝,大多数时间里什叶派是受到打压的。1501年,萨法维家族在伊朗建立萨法维王朝,宣布以什叶派的分支十二伊玛目宗为伊朗国教,确立了什叶派主导伊朗的事实。两派互相看不起,这也导致伊朗和整个阿拉伯世界的不协调。    美国成为伊朗人赶走英、苏的希望   19世纪,国力衰落的波斯逐渐沦为英、俄两国的半殖民地。1941年,英苏军队开进伊朗,奉行亲德政策的巴列维王朝开创者礼萨·汗被迫退位,其子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即位,不过他是个傀儡。1943年,德黑兰会议,美英苏三大巨头悉数到场,可是自己家里来了如此尊贵的客人,主人巴列维直到会议开始几天后,才接到美英苏三国使馆发来的外交通报,会议上谈了些什么,他更是一无所知。   二战结束后,苏联想赖在伊朗不走,又支持伊朗的阿塞拜疆省和库尔德斯坦地区闹独立,美国出于遏制共产主义的立场,站在了伊朗的一边,这让伊朗政界和民众对美国好感顿生,美国成为伊朗人赶走英、苏的希望。   苏联人最终走了,可是英国人还在,他们控制的英伊石油公司垄断着伊朗石油。更可气的是,伊朗要向英伊石油公司买油,价格比英国高,甚至比从苏联进口还贵。伊朗国内掀起石油国有化的呼声,1951年4月,伊朗议会任命坚决主张没收英伊石油公司财产的摩萨台为首相。   英国人急了,军舰开进波斯湾,准备和伊朗兵戎相见,关键时刻美国出手挡住了英国。美国人对石油到底归谁倒不在乎,他们考虑的是英国动武会给苏联干涉的口实。美国人张罗着两家谈判,建议利润五五分成,结果英国人不让步、摩萨台不妥协,最终伊朗派兵占领了油田,英国人则开始对伊朗进行石油封锁和经济制裁,两国断交。由于无法输出石油,伊朗石油工业到1952年已经瘫痪,这就断了伊朗最重要的一个财源。经济形势不好,国内局势也开始动荡。   1953年,艾森豪威尔上台,而伊朗日趋混乱的形势让美国人忧心忡忡,美国决策者担心共产党会取得政权,从而使伊朗倒向苏联。美国逐渐和英国在推翻摩萨台政权、扶持亲英的扎赫迪上达成共识。    中情局颠覆摩萨台政府   负责组织政变的是前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的儿子、时任中央情报局中东行动处处长的克尔米特·罗斯福,行动代号“阿贾克斯”。巴列维国王对发动政变的支持与否事关重要,克尔米特亲自拜见国王,并把政变计划和盘托出,国王看到英美两大国都参与其中,知道自己已经没有回旋的余地,只好勉强同意了政变行动。   8月13日,国王签署了解除摩萨台首相职务、责成扎赫迪组织新政府的命令。8月15日晚8点半,根据扎赫迪的指示,国王卫队长纳西里带人逮捕了摩萨台的心腹外交大臣和运输大臣,并且占领了中央电话局。这时摩萨台提高了警惕。到深夜11点半,纳西里到摩萨台府邸传达国王诏书,并准备逮捕摩萨台,但摩萨台拒绝承认诏书的真实性,声称这是反对势力所为,因此他逮捕了国王卫队长,并下令全城搜捕扎赫迪。忠于摩萨台的部队和警察很快就设置了路障,一支装甲部队也开进德黑兰,政变遭遇挫折。巴列维看势头有些不妙,先躲到了伊拉克,然后又去了意大利。   关键时刻,中情局没有慌乱。克尔米特派人在德黑兰街头大量散发诏书副本,给人一种摩萨台抗旨不遵的印象。克尔米特出资5万美元,收买一些伊朗人组织了一场大游行,一连几天乱哄哄的搞得人心惶惶。美国军事顾问团则加紧向扎赫迪的部队提供装备。   8月19日,游行者袭击了政府办公大楼和支持摩萨台的报纸。与此同时,一支政变部队占领了电台并进行谴责摩萨台、支持扎赫迪的广播,伊朗军队总司令部也被政变者占领,之后政变者就向摩萨台的官邸开进,双方进行了激烈的交火,造成300余人死亡,摩萨台向扎赫迪一方投降,政变取得最终的成功。重新掌权的巴列维对美国感激涕零,完全倒向美国。   巴列维在美国的支持下,利用军队、警察、宪兵等国家机器压制民主,通过几次修改宪法,他独揽国家的行政、司法和立法大权,首相和议会慢慢变成了橡皮图章。他还组建了秘密警察组织“萨瓦克”,对政治反对派、宗教势力、知识分子、普通民众以及各级官僚实施严密监视,防止他们进行反对自己的活动,搞得伊朗人人自危。虽说国体是君主立宪,但是却越来越像君主专制。而独裁政权的支持者美国在伊朗民众心目中的形象也一落千丈,它不再是伊朗独立的保障、自由的化身,仇恨的种子就此埋下。    “白色革命”让宗教界变成反对派   有了强大的盟友,随着大权在握,巴列维发起了一场现代化运动,1963年初,被他称之为“白色革命”的自上而下的改革启动,之所以叫“白色”,意为一场不流血的革命。巴列维的雄心是让伊朗在2000年成为世界第五工业强国。为了使改革合法化,巴列维举行了伊朗史上前所未有的全民投票,并获得90%以上的赞成票。   这场改革的核心是土地改革,大土地所有者和清真寺把超过限量的耕地、果园交给国家,由国家分配给无地农民。这一政策极大地损害了宗教人士所享受的传统利益,因此招致宗教界的普遍反对和抵制。什叶派领袖霍梅尼从四十年代起就开始宣扬自己把伊朗建成一个政教合一的伊斯兰国家的理想,一直不停地对巴列维王朝的世俗政权进行抨击。为了对抗“白色革命”,霍梅尼宣布连续举哀8天。1963年3月22日,巴列维逮捕了霍梅尼,为了避免全国范围的骚乱,他不久又下令释放霍梅尼,同时警告说:“除了自由、独立和外国势力的作用这三点之外,你可以谈论一切。” 霍梅尼回答说: “除此之外,我还有什么可说的事情? ”他还对什叶派圣城库姆的信徒们自豪地说:“我准备让刺刀穿透我的心脏,但我绝不向暴君屈服。”巴列维再次拘捕霍梅尼,一场大规模骚乱随之爆发。   6月8日,狂热的群众举着霍梅尼的画像从圣城库姆涌向德黑兰, 结果遭到国王的血腥镇压,据悉有万余人死亡。1964年11月,霍梅尼被逐出国境, 从此开始了他长达15年的流亡生涯。从此,宗教界成为反对巴列维王朝的先锋。   从数字上看,“白色革命”确使伊朗经济飞速发展,1968-1978年平均年增长速度为16%-17%,人均国民产值从1960-1961年度的160美元跃增为1977-1978年度的2250美元。1973年,国际油价大涨,伊朗每年的石油收入从40亿美元猛增200多亿美元,从债务国突变为债权国。贫穷的伊朗突跃为世界第二大石油输出国而几乎成为财富的代名词。而最让人瞩目的是伊朗军事力量的发展。    海湾第一军事强国   从上世纪五十年代起,伊朗周边国家发生了一系列的政变、革命、战争和国内骚乱,包括埃及的纳赛尔确立了在阿拉伯世界的领袖地位、埃及和叙利亚联盟以及它们与苏联接近、纳赛尔分子在约旦推翻侯赛因国王的企图、1958年的黎巴嫩内战以及同年伊拉克国王被推翻等等。巴列维如同惊弓之鸟,既担心苏联的入侵,又担心阿拉伯激进势力对自己不利,于是向美国提出了军事援助的请求。但是艾森豪威尔、肯尼迪、约翰逊几任美国总统对伊朗的军事援助都很有限,在他们看来,伊朗想凭借一己之力和苏联搞军备竞赛简直是痴人说梦,如果苏联和伊朗冲突,美国必然干涉,伊朗当下要做的是把注意力放在经济建设上。枪不在自己手里,巴列维睡不安稳,而 尼克 松的上台终让他得偿所愿。   美国那时深陷越战泥潭,知道自己不大可能在中东出问题的时候再亲自出手。“世界警察”分身乏术,不妨培养一个“中东警察”。美伊一拍即合,1972年5月尼克松访问伊朗,其间向巴列维国王承诺,美国将向伊朗不限量地出售他所需要的任何常规武器,腰缠大把美元的巴列维一头扎进了世界上最先进的武器库。   美国国防部官员说:“巴列维国王比我们派去和他谈判的大多数人都更知道新式武器的发展状况。”美国驻伊朗军事援助顾问团总部每周要接待35个左右的武器销售商,当时的德黑兰是武器推销员的胜地。到1978年,美国当时最先进的战斗机F—14A伊朗已经有79架。几年间,伊朗成为海湾地区无可争议的第一军事大国,伊朗的空军和海军可以与海湾所有阿拉伯邻国的空海军联合力量相匹敌,其地面部队相当于伊拉克和沙特阿拉伯两国地面部队之和的两倍。1976年伊朗的国防开支接近90亿美元,居当年世界各国军费开支第七位。1977年,伊朗从美国进口武器的金额达到峰值——57亿美元。   踌躇满志的巴列维开始视自己为居鲁士的衣钵传人,并在1976年修改历法,废除伊斯兰教历,以居鲁士缔造波斯帝国为元年。伊斯兰教会认为这是死罪,那又怎么样?巴列维有40万装备精良的军队、有庞大的宪兵部队和警察力量、有令人生畏的安全机构“萨瓦克”、有外汇储备、有超级大国的支持??“世界第五”指日可待,“第三波斯帝国”触手可及。    坐在火山口上的国王   这只是事情的表面。伊朗国民经济的大幅度增长, 并没给普通人带来多少好处,国家财富多被王室贵族和政府官吏所吞噬,致使贫富日益悬殊,两极分化加剧。本来,接受了西方科学技术的知识分子们以为经济发展会带来民主,结果巴列维背道而驰让他们心怀不满。忽然发了石油财,国内热钱过多,物价飞涨,货币贬值,消费品短缺,住房也紧张,普通百姓怨声载道。宗教界则更不用提了。而当国家为抑制通货膨胀对先富起来的人加强税收制止投机时,这些人也站在了巴列维的对立面。支持国王的美国人更遭伊朗民众厌恶,“反国王”和“反美”是一回事。   1977年11月9日, 霍梅尼49岁的儿子穆斯塔法在伊拉克什叶派圣城纳杰夫猝死。霍梅尼断定儿子是被巴列维王朝的特务机关“萨瓦克”谋杀的,因为他死前的头一天晚上还十分健康。这一消息传到国内,引起穆斯林们的极大愤慨,由此引发了伊朗国内的抗议活动。伊斯兰革命的导火线终被点燃。   1978年1月9日,警察在圣城库姆向示威者开枪,造成约70人死亡、400人受伤的“库姆惨案”。1978年2月18日,“库姆惨案”发生后的第40天,12个城市爆发了反国王的示威。40天后,又有大批城市发生骚乱,这种每隔40天的悼念活动一次又一次动员了民众,参加者越来越多,宗教情绪越来越强烈,巴列维国王已经坐在火山口上。    传单与口号击败了强大的国家机器   就在“库姆惨案”发生10天前,美国总统卡特还在德黑兰称赞伊朗是多事地区的“稳定之岛”,可见一向消息灵通的美国情报机构对伊朗的危机没有预料,美国很长一段时间内对事态缺乏重视。9月8日凌晨,在德黑兰出现了严重的暴力冲突,有几百名示威群众被军队打死,几千人受伤。反对派称这天是“黑色星期五”,从此双方再无转圜余地,推翻巴列维的口号响彻全国。而霍梅尼在万里之外操控着伊朗的局势,他在巴黎总部的宣传人员把他的讲话录音通过长途电话传到库姆的伊斯兰反抗总部,然后再用电话传到伊朗全国的九千个清真寺。许多年轻的志愿人员立即把讲话印成传单,在几小时内做到家喻户晓。   直到11月2日,美国决策层才召开会议讨论伊朗危机。会议出现了根本分歧, 国家安全事务顾问布热津斯基主张用武力镇压,建立军政府;助理国务卿克里斯托弗、中央情报局局长特纳等人主张妥协,建立联合政府,后来国务卿万斯也支持这一策略。之后,美国给了巴列维一个模棱两可的态度:支持国王;不坚持要求国王成立联合政府;不坚持要求国王成立军政府。这让国王举棋不定、无所适从。   巴列维虽然贪恋权力,但却生性懦弱。他对西方大国有严重的依赖心理, 却怀疑反对派运动的高涨是美苏瓜分伊朗的阴谋。结果他一方面释放政治犯、逮捕一些贪污的官员,另一方面还是舍不得放弃权力回到君主立宪的路子上来。结果,反对派越来越激进,国王越来越众叛亲离。   美国人逐渐对巴列维丧失了信心,鉴于不断恶化的局势,12月7日,卡特表示美国对巴列维的前途“正在进行痛苦的重新估计”。1979年1月3日,美国决策层达成一致——遭其人民唾弃的国王已无法保护美国在中东地区的利益,美国希望通过丢车保帅谋求建立一个温和政府,以继续保持对伊朗的影响。1月6日,美国驻伊朗大使沙利文跑去见巴列维,说:“你离开伊朗的时间不再是以天计算,而是以小时计算。”说完还意味深长地看了看手表。   1979年1月16日10点37 分,巴列维国王和法拉赫王后登上连厕所都是用黄金装饰的专机,飞往埃及,在伊朗延续了2500多年的君主制的历史随之终结。2月1日,在数百万人的翘首期盼中,霍梅尼回到阔别16载的伊朗,4月1日,伊朗伊斯兰共和国成立。传单和口号就这样击败了强大的国家机器。    “美国的统治是伊朗不幸的根源”   事情还没完,2月20日,伊朗临时政府发表声明,要求引渡巴列维国王回国,接受人民的审判,并提出反对任何一个国家接纳他,将其视为对伊朗的不友好行为。于是,巴列维如丧家犬一样东躲西藏,从埃及辗转到了摩洛哥、巴哈马和墨西哥。卡特政府出于“人道主义”,允许他前往美国。10月22日,他抵达纽约。次日,美国务院发言人突然宣布,巴列维因患癌症,将在康奈尔医疗中心接受治疗。在伊朗民众看来,这是美国1953年发动政变、辅佐巴列维再次掌权的故技重施。霍梅尼宣布:“美国在伊朗的统治是我们一切不幸的根源,伊朗人民必将予以回击。”   1979年11月4日,3000名伊朗学生占领了美国大使馆,将66名使馆人员扣押为人质,要求美国立即引渡巴列维。10日,美国决定中止向伊朗提供武器和运送军事装备零件,冻结伊朗在美国包括银行存款在内的所有官方资产。12日至14日,美国又停止了同伊朗的石油贸易。1980年4月7日,美国宣布同伊朗断绝外交关系,要求伊朗关闭驻美大使馆和领事馆,所有伊朗外交人员和领事馆人员必须在8日午夜前离开美国。同时宣布:对伊朗实行经济制裁,动用被冻结的伊朗资产赔偿美国的损失,禁止伊朗公民入境。8日,伊朗革命委员会就美国同伊朗断绝关系发表文告,号召伊朗人民准备应付敌人的入侵。   4月24日,卡特批准了一项代号为鹰爪行动的跨军种联合秘密营救行动。由于事先准备不足,各兵种之间缺乏配合,营救行动因遭遇沙漠风暴导致的直升机故障而放弃,结果在撤退时,一架直升机与一架C-130大力神运输机相撞坠毁,8名美国军人阵亡。卡特通过电话广播向全国通告,宣称行动失败由自己负责。美国大丢面子。事件过后,伊朗为了防止美国人再使花招,把人质秘密转移到全国各地分散关押,使美国的营救人质行动彻底无望。   1980年7月27 日,饱经颠沛流离之苦的巴列维在埃及去世。9月22日,两伊战争爆发。人质在伊朗手中再无意义,美伊开始通过中间人进行谈判。作为释放人质的交换条件,美国同意解冻此前被冻结的80亿美元资产,并保证不就此事起诉伊朗。1981年1月20日,就在里根总统就职典礼后几分钟,所有人质被释放并交给美方。至此他们已被扣444天。   而此时的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已经成为一个政教合一的国家,总统仅仅是名义上的国家首脑,最高宗教领袖霍梅尼才是真正的主宰者。霍梅尼自认为是伊朗伊斯兰文化传统的真正代表,投射到对外政策上,伊朗奉行“输出伊斯兰革命”和“不要东方,不要西方,只要伊斯兰”。“东方”是指以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国家;“西方”是指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其侧重点在于反对被称为“大撒旦”的美国。霍梅尼时代,伊朗几成国际社会的弃儿。   投桃报李,美国担心伊斯兰革命会“传染”到对美国友好的中东国家,因而把伊朗视为中东地区最大的不稳定因素和主要敌人。有人甚至把拥有核技术的伊朗的潜在威胁比作“纳粹主义和希特勒主义”。   这就是美国和伊朗,从朋友到仇人的故事。
个人分类: 娱乐新闻|1829 次阅读|0 个评论
mirror - 俄国的两次人才抢夺
liwei999 2010-3-23 04:44
俄国有过两次。一次是帝制时代,一次是斯大林时代。 (1821 bytes) Posted by: mirror Date: January 06, 2009 01:41AM 以前说过,中国的院士与俄罗斯的不是一个档次。看看什么人创立的就知道了。俄国的是欧拉帮助彼得皇帝建立的。这是1730年左右的事情,至今有小三百年了。欧拉是什么级别的人物?按照朗道的分类,应该给个一级了吧?朗道自己认为是自己是二级。老爱、老牛是0.5级。 斯大林时代抢回来的是卡皮查。卡皮查当时在卢瑟福领导的卡文迪许实验室工作。做的是头一流的物理和头一流的设备。1934年回国探母被斯大林扣留,为他作了一个物理问题研究所。英国人把卡文迪许实验室的设备都送给了苏联。理由是没有卡皮查,谁也玩不转。氦气的大量液化是卡皮查的技术。也是他发现了朗道,为朗道作了一个理论物理问题研究所。 说朗道有多牛?炸药奖是朗道车祸之后急忙发过去的。因为冷战的原因,苏联的很多学术被过低地评价。为什么要急忙发?第一是不能给死人的规矩,第二是学界的压力。有种说法,朗道不拿,很多人都不好意思拿。中国的杨、李比起朗道来恐怕还要差一个量级吧。朗道的贡献还在于他的学派。这个学派是很要紧的东西。有这么个学派,那就有载入史册的东西了。 五十年代大学改制学苏联,有各种评价。但是苏联的教材也是能成体系的,不象国人,至今整不出来俩像样的教材来。 俄罗斯能有那样的人才是俄罗斯的福分。国人就没有那个福气了。斯大林扣卡皮查也是为了苏联的工业化。包括朗道,对苏联的产业发展也是有贡献的。钱学森算是个人物。但是美国人扣人、扣资料,与当年英国对苏联的态度大不相同。钱与卡皮查相差多少?恐怕没有可比性。 卡皮查级别的人才只能靠老天爷给好运气。运气不来只有等了,而且是耐心地等。要有等五十年一百年的勇气。静下心来,也许老天开眼,就给国人一个好运。 当年靠瓷器、靠丝绸、靠茶叶,国人的祖先也曾经风光过。美洲新大陆的财富不用腥国人的手就可以得到。但是近代以后,那种杀手锏没有了。国人靠什么发财?靠什么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不知道。所以说靠科技,说白了就是买彩票。 炼丹是大家都看好的方法。有个什么病的特效药,一直吃到人死,与毒品也差不多。唯一的区别就是看服用者有病没病。没病吃药就是毒品。但是抽象出来看经济的话,也就没有区别了。 原载星湖: http://www.starlakeporch.net/bbs/read.php?1,40866,4... 看来是要奔本土出的炸药奖啊。 (584 bytes) Posted by: mirror Date: January 06, 2009 06:51AM 太功利了。苏联当年扣留卡皮查也没有要那么多人。要从机制上做文章,不要从人上。过去请洋厂长来打工,结果又如何呢?数学可以请十个来。干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 其实问题很简单。让将来北清的校长候补们去地方的大学干干就可以了。地方的大学也是亲生的儿子,不能总是象后娘养的那样。把地方大学办得有声有色的人,再用来办北大、清华就是了。国人别的没有,时间还是付得起的。20年能把地方大学办好,中国的产业就有指望了。不能总期待着北大毕业卖猪肉不是?恐怕北大毕业的也不去小企业吧。 朋友说:劳动部对教育部不满。大学扩招,结果是中技中专揽不到学生,大学生毕业找不到工作。这就是国人办的事儿。 苏联是崇拜权威的社会,一个天才就可以打天下。 (236 bytes) Posted by: mirror Date: January 06, 2009 03:13AM 日本是靠另外的模式,不是一个英雄,而是靠平均的高度、团队的力量。 中国是什么呢?不好说。当年搞计划经济苏联人怪中国人不会搞。中国人有个灵活性。第一个五年计划是苏联人帮助搞起来的。这是个学术的宝库,值得研究。尤其是趁着人还没有死绝。 国人里当官的成功经验多, (250 bytes) Posted by: mirror Date: January 06, 2009 08:35PM 而办事的成功经验少。更不幸的是对不成功的经验也不去花气力去总结,结果就是糊弄。 从半导体的产业和汽车产也看,的确是需要团队。 需要的是重组。比如说拆科学院。留一些,给大学一些,给企业一些,就都活了。那笔钱当科学院的送葬费(遣散费)也是个用法。 已经超越了那个档次了。 (158 bytes) Posted by: mirror Date: January 05, 2009 11:00PM 其实北大清华应该把目光放到地方的大学上去。把五十个不入流的地方大学代入流,比北大清华成为一流都有意义。 连一个地方学校都无法殖民化,走向世界基本上无望。
个人分类: 镜子大全|3519 次阅读|2 个评论
胡锦涛等应该与奥巴马分享2009诺贝尔和平奖
王铮 2009-10-13 11:12
挪威诺贝尔奖委员会宣布将 2009 年度诺贝尔和平奖授予美国总统奥巴马之后,世界一片哗然,他自己也感惭愧。然而我倒认为,他的获奖是当之无愧的,不过这回诺贝尔和平奖应该与中国领导人,可能也包括俄国领导人,分享。 诺贝尔委员会说,授予奥巴马诺贝尔和平奖以表彰其致力于加强国际世界外交和世界人民之间的合作所做的非凡努力。奥巴马上台来致力而成功的世界外交产生的合作,主要是克服金融危机。如果没有中国政府致力于加强国际世界外交和世界人民之间的合作所做的非凡努力,而是坚持在人民币上做文章,坚持非和平的两岸路线,奥巴马能够成功吗?别的不说,中国不参加 G20 , 中国不表态支持减排二氧化碳,奥巴马能行吗?中国的事情不是被奥巴马说服或者压服的,而是决心做一个负责任的大国,而是自己积极合作。同样俄罗斯的合作与态度也是一样的。只不过俄罗斯乘机反击了分裂 为什么这个奖只授给了奥巴马,这就有点像中国针对 SCI 论文的态度。你用中文发表再多的文章,没有用,中国的成果计数只计算 SCI 。同样中国领导人、俄国领导人写的是中文、俄文,进不了 SCI ,所以他们再多的致力于加强国际世界外交和世界人民之间的合作所做的努力,也不是非凡的而是凡的。这是欧洲中心论的表现,这是一个对世界的讽刺。 诺贝尔和平奖,真的太政治化了。不是政治化,也是欧美化的。
个人分类: 也算作品|3545 次阅读|4 个评论
中医治本登上剑桥800年殿堂 俄国CTC电视台将来湖南采访
热度 1 yindazhong 2009-9-15 22:27
中医治本登上剑桥 800 年殿堂 俄国 CTC 电视台将来湖南采访 2009 年 9 月上旬,受大会主席 de Grey 先生的特别邀请,我应邀出席了剑桥 800 年校庆系列学术活动 --SENS4 ,向世界生物医学界报告了题为: Aging resolution, preventive treat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s medication as anti-stress and anti-aging strategy (中文意为:衰老解密与传统中医抗应激抗衰老策略)。我的幻灯片和报告基本反映了中西合璧,今古同辉的生物医学近年在中国的一些重要进展。从衰老机理到中医治本,将时髦与古老,现代医学与传统中医在解密衰老后的思想大碰撞中迸出的火花娓娓道出(几天后 SENS 将有大会主要视频节目下载,有关文章明年 2 月将在 Rejuvenation Research 全文刊出)。根据大会主席的热情推荐,俄罗斯 CTC 电视台将在今年十月上旬来湖南师范大学采访拍摄我们的衰老机理大揭秘研究成果。 因时间关系这里仅贴上一些在剑桥女王学院 Queens College 会议期间拍的照片及康河(康桥的母亲河)上的美景,供大家赏心悦目,益寿延年。
个人分类: 中西医集合|5580 次阅读|3 个评论
身后的世纪(之五)十月革命前世界大国的动向
自我源于思考 2008-4-2 15:03
上帝死了。尼采 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更接近上帝。普郎克 1895 年,一位新闻记者去瑞士的海登医院采访,无意中发现了享利杜南,这位国际红十字会的创始人在经营的公司破产后的 12 年里,他简直成了流浪汉,贫病交加,受尽了折磨,最终于 1892 年住进海登地区医院而不被人知晓,在那里度过了他生命的最后 18 年。 1901 年,第一届的诺贝尔和平奖授予了他。 1904 年的日俄战争在中国东北打起,国际红十字会就努力营救关外的难民。慈善运动也开始兴起,有许多富豪做慈善工作,回报社会受到了赞扬,如卡内基建立的基金会。社会福利制度也普遍在西方发达国家建立,如俾斯麦建立了德国的社会福利制度。 1907 年,美国立法反对童工现象。人们自始至终都在为了保护文明的成果而努力, 20 世纪初,美国的森林资源已经为原来的 20% ,俄罗斯也正在对西伯利亚进行掠夺式的开发,更严重的是战争的规模越来越大。这些问题都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如 1901 德国拜耳公司成立了废水处理委员会。 人类的博爱精神一直是延续下来的,但社会并不只有美好的一面。 虽然在二十世纪初科学的长足进步,但也有许多不协调的声音,法国的布伦德于 1904 年宣布自己发现了 N 射线,但是经一年多的轰动之后被证伪;在美国莱特兄弟的飞机试飞 9 天前,兰莱进行了一次失败的试飞,但他的飞机被有预谋地改装并在 1914 年成功地起飞,以此莱特兄弟争夺发明权。西方在探测石油、矿藏的时候,经常对一种魔杖的东西着迷,它被包裹上种种科学外衣,如引力原理,电磁场原理,心电感应原理(心电扫描仪在 1903 年被发明),用以说明魔杖的在实际应用中是如何神奇。世纪初,美孚在中国陕西打了几眼井,花了几百万美元,得出中国贫油的结论。美国胡佛在中国找矿藏时,许多老百姓大老远地跑去看他那双拥有魔法的眼睛。聂士城也揭穿过义和团民刀枪不入的把戏。后来共产党收编的武装中也有服朱砂以增强战斗力的,后经劝说改为服清水以减少对身体的损害。 伪科学,与迷信的思想在民间颇为泛滥,即便上层上层人物也不例外。西方的占星术、炼金术,在上层人物中广有市场,永动机这种东西一直没有消停过,不少投机分子用它来骗哄钱财;德国鲁登道夫将军(希特勒啤酒馆暴动的合作者)因为对炼金术的迷恋而被结结实实地骗了一把。中国的算命、风水就更不用说了,袁世凯到处请人为他吹嘘是真龙天子之类的东西。 但是命运总归是自己争取的,对于工人,要想增加工资,减少工时,就要通过罢工来实现,在世纪初中国已经有开平煤矿已经有过成功的罢工了,上海日本纱厂工人也有过成功的罢工运动。在美国,女性正在争取自己的选举权,同样在英国也是。而中国的女性却还是束着小脚。世界的社会运动一直没有平息过,德国的李卜克内西领导社会党争取工人权利,由于选举权的普及而被选入议会。而俄国的工人则没有这种优势,俄国的科技比较落后,在十月革命之前仅有两个:伊 巴甫洛夫因发研究条件反射、伊 梅契尼柯夫研究免疫吞噬现象而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发现元素周期律的门捷列夫也在喀山大学工作, 1903 年败于法国莫瓦桑后,于次年去世而惜与诺贝尔化学奖无缘。不但基础研究薄弱,俄国也没有发明大王的出现,只有在石油工业上的一些技术革新,使俄国在二十世纪初石油产量达到世界首位。但是俄国已经逐渐落后了,其标志是日俄战争的失败,俄国船队绕了半个地球从印度洋去打日本,结果被等待的日军歼灭,被迫投降。俄国又想争夺巴尔干,与新兴的德国发生严重利益冲突。俄国在经济上,由于 19 世纪末的工业改革而大量借入外债,比利时的贷款占首位,其次是法、德、英等国,又由于巴尔干问题,所以英法俄联合起来,对抗德奥。 在这时的俄国,明显比不上其余的国家,尤其是俄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家奴制仍有残余,但是它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正如日本一样,虽然它的经济也不强但是军事力量并不弱,所以统治者采取高压手段以维持原有社会关系,由于上层对下层没有丝毫妥协,一再武力压制,如 1905 年革命,使得俄国下层反抗性在各国中最强,再就是俄国工业集中,上千万工人都在伏尔加河左右,所以整体来看,其力量在世界工人中居首位。 1903 年,俄国社会主义者在其他国家举行会议,列宁以严密组织的态度成立了布尔什维克,即完全的革命的态度,这种态度得到大量工人和部分士兵的热情支持。 日本信仰的神道教认为天皇是神之后裔,日本在明治维新获得的巨大成功使整个民族对自己国家充满了希望,外国的科学技术通过留学生和财阀被移植到国内,二十世纪初,他们的工业产值超过了农业,从对中国战争中得到大量赔款和台湾省,上至天皇,下至平民,深深地感受到了欺凌弱者所带来的甜头。虽然在日本拥有选举权的人只有 1% ,但日本国际地位上升,与西方列强平起平坐,并在奥运会上取得好成绩,这种优越感驱使他们没有理由反省自己。对于俄国的胜利让更军国主义思潮席卷全国,先占满蒙,再占中国,称雄世界是她矢志不移的梦想,由于日本工业并不强大,尽管日本国内工人在财阀经济下境况不佳,工人反抗意识仍薄弱,这也是因为文化的原因,工运领袖片山潜在一战前被逐出境。日本的军国主义思想不断被加强。 德国一直沿着俾斯麦的铁血路线前进,在史里芬计划的要求下,德国积极修建铁路以备两线作战调兵,骄傲的威廉皇帝大力发展军事工业,妄图统一欧洲。德国在国外抢占殖民地,国内采用关税保护的方式,发展工业,俾斯麦成立了德意志中央银行,扶植金融业。国力的强盛推动国民去攫取更多的利益,一战前,德国战争热情高涨,下层贫困民众也急切希望通过再次战争胜利而过上富裕生活,其中包括来自奥地利的希特勒。真正的社会主义者(列宁语)李卜克内西违反党纪,在议会中投票反动战争。 在美国一直实行高关税来保护工业,并且施行抑农扶工的政策,在二十世纪初,美国的农民运动不断, 1/3 的农场被迫以抵押的方式向银行借债。这种政策对于工业的发展有实质性的帮助。美国工人的实际工资高于欧洲,以福特提出的口号让所有工人都买得起一辆汽车获得了阶级缓和的巨大成功,美社会党领袖曾几次参加总统选举。美国的少数民族权利争取较工人权利争取更为迫切,由于美国压迫华工,中国在1905年开展抵制美货运动。美联储在1913年成立,作为美国的中央银行。美国当时虽然有摩根财团、波士顿财团的大银行,但是仍有大量小银行存在,约有一万多个,银行由于急于扩大业务,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准备金就很少,一遇挤兑就被迫破产,由于法律程序不完善而使存款人蒙受损失,由此形成的金融恐慌又会影响社会中资金的减少,致使经济活动衰退。中央银行成立以后,这一方面有了保障,同时又对欧洲罗斯彻尔德家族的势力有了抵制,许多资料分析这一金融世家的衰落也与未能占领美国金融市场有关。在一战中,欧洲的罗斯彻尔德实力削弱,华尔街渐成为世界金融中心。 虽然他们有各种各样的矛盾,但是遇到某些问题时还能为了共同利益团结起来,如在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在武昌起义回国途中专门拜访法国东方汇理银行的西蒙,要求借款,遭拒。临时政府向各国借款均遭到拒绝,要求把中国的海关税收交归临时政府的要求更没有被理睬,在这种情况下,尽管许多民族资本家与华侨倾家产资助,财力不支的临时政府也不得不降低与袁世凯的谈判条件,孙中山让出总统职位,因为没有兵饷而出现革命军劫掠现象,军队统帅黄兴也被迫辞职。而袁世凯却从外国银行团取得巨额贷款,即善后大借款以平定国内局势。 但是,这点子团结比起他们的矛盾来说不算什么,由于历史的强大惯性,各国虎视眈眈地注视对方,尤其在欧洲,大家不断地扩充军备,训练士兵,气氛越来越紧张,终于因为奥匈帝国皇储被刺而激起了一个强大的政治漩涡,欧洲各国先后跃入战争陷阱,他们见证了以新式科技支撑起来血肉战场,巨大的搅肉机 迅速消耗了人们的信心,各国开始对这该死的战争勉力支撑,希望对方先倒下去。战争的最后由发了些战争财的美、日等国收拾了残局。 统治者的权威在战争中被削弱了,俄国在对德战争中接连失败,大片工业基地丧失,整个统治机器的各个链条都筋疲力尽,于是俄国首先发动了革命,推翻了帝制。这给列宁提供了机会,他回国后以辞职为胁,鼓动布尔什维克继续组织工人和水兵起义,严密的知识分子的组织,结合反抗性高的下层民众,在统治秩序削弱的时候显示了威力,在托洛茨基率领的起义者面前,孟什维克与资本家没有组织起有效的反击,继续对德作战并遭更大失败的资产阶级政府被推翻,人类历史上继巴黎公社之后,以无产知识分子为主的、代表纯粹下层民众的布尔什维克取得了国家政权。
个人分类: 昨天的世纪|2752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5 01:5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