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不良反应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酒引发的药物严重不良反应
热度 1 yangms88 2020-7-7 09:30
服用药物时饮酒,将引发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必须引起高度关注和重视。下面是一个示意表格,仅供参考学习。请正在用药治病者, 全力做好预防工作, 避免发生下列严重后果。 最后,祝大家 健康长寿!工作愉快!生活幸福!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679 次阅读|5 个评论
裸头草碱的1期临床试验未显示不良反应
zhpd55 2019-12-17 21:20
裸头草碱的 1 期临床试验未显示不良反应 诸平 Psilocybin is a naturally occurring psychedelic substance produced by psilocybin mushrooms, also called ‘magic’ mushrooms. 据“医学快报”( Medical Xpress ) 2019 年 12 月 13 日 提供的消息,英国伦敦国王学院( King's College London )和精神保健公司 Compass Pathways 的研究人员团队发布了 裸头草碱 (psilocybin ) 的 1 期临床试验结果。除了在美国神经心理药理学院( American College of Neuropsychopharmacology ) 年会上 ( annual meeting )宣布结果外,团队成员还与新闻界进行了交谈。他们 报告说 ( reported ),到目前为止,他们并未发现服用该药物的志愿者有不良反应。 裸头草碱是蘑菇中一种具有迷幻作用的成份,可有效降低癌症患者的焦虑情绪。但是,也有报道指出,裸头草碱具有积极和消极的身体和心理影响,该药可引发精神病发作 风险增加。目前,裸头草碱在美国还不能用于临床,因为它被美国药物管理局 (DEA) 列为一级药物。 在医疗机构中,医生已经测试过裸头草碱,用于治疗 丛集性头痛 ( cluster headaches ), 晚期癌症 焦虑症( end-stage cancer anxiety ), 抑郁症 ( depression )和其他焦虑症( other anxiety disorders )。尽管如此,还是有 科学家质疑裸头草碱作为治疗手段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英国伦敦国王学院( King's College London )和精神保健公司 Compass Pathways 的研究人员团队近日发布裸头草碱 (psilocybin) 的 1 期临床试验结果: 1 期临床试验仅用于测试该药物的安全性 - 并未试图找出该药物是否可减轻抑郁症状。没有一个志愿者患有抑郁症。这项双盲试验包括为 89 名健康志愿者提供 10 mg 或 25 mg 剂量的药物(或安慰剂),并进行后续治疗。对每个志愿者进行长达 12 周的不良反应评估。 研究人员想知道,分组治疗与一对一治疗是否会对结果产生影响。他们指出,每个 志愿者都 被指派了一名治疗师,他们与志愿者一起参加了治疗试验。 Compass Pathways 的代表告诉媒体,他们有兴趣了解是否有可能简化治疗程序以加快临床试验过程。他们还报告说,试验期间共进行了 25 次给药。 研究人员报告说,任何志愿者都没有严重的不良反应。轻微的不良反应具有迷幻性质。他们还发现,志愿者没有任何认知功能或情绪上的不良影响。他们通过试验得出结论,表明裸头草碱作为治疗慢性抑郁症的药物结合 治疗 的可行性。国王学院的代表指出,他们的研究是迄今为止裸头草碱规模最大的研究,并称结果令人鼓舞。更多信息请注意浏览相关报道。 Psychedelic drug to be tested for treatment-resistant depression in Houston Active ingredient in magic mushrooms reduces anxiety and depression in cancer patients The potential of psilocybin to alleviate psychological distress in cancer patients is revealed Psilocybin: Safety, Side Effects Intriguing Research
个人分类: 药物动态|4146 次阅读|0 个评论
说说西药不良反应危害(1)引子
francy 2018-11-16 16:35
2017年5月13日起,因为有机会参加了4次有关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行业专家(闭门)讨论会,对有关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问题有了进一步了解,并先后写了有15万字的《中药注射剂系列》系列文章,这个系列基本上给有关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问题做了专业的科普。 写《中药注射剂系列》文章参考专著一部分 有一位中国药典委的专家评论本人写的这个《中药注射剂系列》文章“把该科普的大问题都讲透了。”这个评价是对本人用半年多时间,恶补了一大批人医知识的最大鼓励。 写《中药注射剂系列》文章参考专著一部分 确实,只有读了包括《药物流行病学(第二版)》、《临床证据》及一系列相关专著,对有关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这些问题的理解、对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根据《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办法》,由国家实行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国家在每年发布的《药物不良反应报告》的理解,才能不误导公众。 中国中药协会中药注射剂安全有效性研究与评价专业委员会正式成立 为此,本人还在2018年4月28日中国中药协会中药注射剂安全有效性研究与评价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的专题报告会上,做了题为《一个媒体人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数据和舆情的反思》 本人发言标题《一个媒体人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数据和舆情的反思》 本人发言标题《一个媒体人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数据和舆情的反思》 只讲了不到18分钟,陆续收到新加我好友的参会代表评价: ★很钦佩您不受“只求点击率不顾事实”的某些扭曲媒体价值观的影响,能沉着求实分析的媒体精神和胆识。 ★感谢您的精彩演讲! ★我们做中药研发的是应该换个角度思考一下。 ★谢谢沈老师,我们就是没有自己的话语权,经常看到的都是关于注射剂的负面报道,正面的很少! ★沈老师,你好!您下午讲的很深刻! ★沈老师辛苦,以后还需多向您学习。 ★您好,我在中医院工作,非常荣幸,认识热爱中医的媒体人,从媒体人的视角了解中医,多联系! ★您好,刚听您的报告,很精彩,受益匪浅! ★下午听您作报告,让我耳目一新,从另一个角度看待中医药,对沈老师很钦佩。 作为一个媒体从业者,自己的观点能够得到行业专家认可并且能对行业健康、有序发展,是我们媒体人最欣慰的地方。 作者在浙江省红十字会门口自拍相 写了《中药注射剂系列》文章之后,据说其中几篇涉及到《药物不良反应报告》数据解读的数据,还在CFDA(现NMPA)的一个专家会议上被其中一位专家引用了(他的助手找我授权允许引用),足见媒体人的视野、有时也是对行业发展有促进作用的。 有不少朋友问我: 既然你可以写《中药注射剂系列》文章,是否也可以写“西药不良反应危害”问题? 我的回答是:应该可以,因为在国家发布的《药物不良反应报告》数据中,西药不良反应占90%以上,而中药不良反应基本上不会超过10%,这个占比还包括:几乎绝大多数因药物不良引起的死亡病例是由西药不良反应引起,所以,那些一直夸大中药不良反应的文章观点,往往不是符合循证医学的《临床证据》专业逻辑,是不负责任和欠缺专业素养的。 写《中药注射剂系列》文章参考专著一部分 本文开始,就开写这个西药不良反应问题的讨论,希望对公众的健康素养提高有帮助。 沈阳(sz1961sy) 14:02 2018/11/16 写于北京
个人分类: 说说西药不良反应危害|841 次阅读|0 个评论
药品的分类、注册和监管
liyou1983 2018-4-16 20:59
药品的分类、注册和监管 广州谭秦东(获医师资格证书和临床执业证书 ) 因 2017 年 12 月在网上发表 “ 中国神酒 “ 鸿毛(茅)药酒 ” ,来自天堂的毒药 ” , 2018 年 1 月内蒙古凉城县公安局以涉嫌犯罪而跨省抓捕,媒体虽对鸿茅药酒的注册、功能、安全性、不良反应等多有质疑,但这些板子好像打错了地方,鸿茅药酒应当是依法获得药品注册和广告销售资质的。据鸿茅药酒官网, 鸿茅药酒为国家认定的 “ 中华老字号 ” 和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 1992 年即获得内蒙古卫生厅药品批号,2002年国家药监局换发为国药准字 15020795 , 2016 年进入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录 ,2017年入选央视国家品牌计划,鸿茅国药股份有限公司 2017 年上缴税收即达 3.5 亿元 ,董事长鲍洪升等 10 人荣获内蒙古企业家联合会、内蒙古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协会、内蒙古信用促进会联合主办的 2017 内蒙古年度十大经济人物 , 4 月 13日 在呼和浩特光荣领奖。 1978 年成立国家医药管理总局,颁布《药政管理条例》,新药系指我国创制和仿制的药品。 1982 年改名国家医药管理局, 1984 年颁布、次年施行《药品管理法》, 1985 年卫生部颁布《新药审批办法》,新药系指我国未生产过的药品;已生产的药品,凡增加新的适应症、改变给药途径和改变剂型的亦属新药范围。 1988 年改回国务院直属职能局, 1994 年,国务院授权国家医药管理局颁发《药品生产企业合格证》和《药品经营企业合格证》, 1998 年成立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1999 年修订《新药审批办法》,新药系指我国未生产过的药品;已生产的药品改变剂型、改变给药途径、增加新的适应症或制成新的复方制剂,亦按新药管理。 我国新药分为中药、西药两大类。( 1 )中药。第一类:中药材的人工制成品;新发现的中药材;中药材新的药用部位。第二类:改变中药传统给药途径的新制剂;天然药物中提取的有效部位及其制剂。第三类:新的中药制剂(包括古方、秘方、验 方和改变传统处方组成者)。第四类:改变剂型但不改变给药途径的中成药。第五类:增加适应症的中成药。( 2 )西药。第一类:我国创制的原料药品及其制剂(包括天然药物中提取的及合成的新的有效单体及其制剂);国外未批准生产,仅有文献报道的原料药品及其制剂。第二类:国外已批准生产,但未列入一国药典的原料药品及其制剂。第三类:西药复方制剂,中西药复方制剂。第四类:天然药物中已知有效单体用合成或半合成方法制取者;国外已批准生产,并已列入一国药典的原料药品及其制剂;改变剂型或改变给药途径的药品。第五类:增加适应症的药品。但我国 1985 年《专利法》,明确规定对药品不授予专利权,只对药品的生产方法给予专利保护, 1993 年《专利法》才开始保护药品专利权。 2001 年为落实中国加入 WTO 的承诺,修订《药品管理法》,国内企业只能仿制非专利药,同时新药审批权全部收归国家药监局。 2002 年颁布《药品注册管理办法(试行)》,新药申请是指未曾在中国境内上市销售的药品的注册申请;已上市药品改变剂型、改变给药途径、增加新适应症的,按照新药申请的程序管理。仿制药是指生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已批准上市的已有国家标准的药品;但是生物制品按照新药申请的程序申报。 2003 年成立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2005 年修订《药品注册管理办法》,新药申请是指未曾在中国境内上市销售的药品的注册申请;已上市药品改变剂型、改变给药途径的,按照新药管理。郑筱萸 1994 年任国家医药管理局局长, 2005 年 6 月退休。 2002 — 2006 年,在申请药物临床试验、药品生产和药品进口,以及进行药品审批、注册检验和监督管理上极度混乱低效。( 1 )药品注册司 2002 年起统一颁发药品批准文号(国药准字, H 化学药, Z 中药,生物制品 S ,保健品 B ,进口 J )。为开展“地标换国标”工作,药品注册司临时成立一个专项办公室,三个月内换发 14.79 万次文号。( 2 ) 2004 年国家药监局受理新药申请 10009 种,同期美国药监局受理 148 种; 2005 年受理新药申请 11086 种。但 2003 — 2005 年通过审批的一类化学药仅 212 种,其中真正的化学实体 17 个,中药 22 个,仅占新药的 0.39% 。 2007 年 5 月 21 日《新京报》李欣悦报道,我国现有 17.2 万个药品批准文号,其中 15 万种为曹文庄 2002 — 2005 年任国家药监局药品注册司司长期间办理。袁越2014年报道, 我国已为 5000 多家企业审评通过了 18 万多( 国家食药监局数据为 18.9 万个,其中化学药 12.2 万个)药品批准文号颁发了批准文号,其中 95% (一说 90% )为 2007 年以前发放。 2015 年 8 月 18 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吴浈国务院新闻发布会上说,现在全国药品生产企业拥有的批准文号是 16.8 万个,真正在市场上销售产品的只有 5 万多个,企业每年新申报药品 8000 — 10000 个。 1949 — 2000 年,我国批准 1 类新药 35 种,全部为化学药,但似乎只有屠呦呦等人研发、 1986 年注册的双氢青蒿素获得国际认可。 2001 — 2017 年,国家食药监局批准生产上市 1 类新药 29 种,其中化学药 13 种。同时,郝和平任医药器械司司长期间,我国医疗器械审批也存在着严重的腐败问题。据说,为获得一份药品或器械批准文号,企业可能拿出几十万甚至上千万元的佣金,企业在各种审批环节的费用可能占到总成本的 60% 。( 3 ) GMP ( 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 GMP 原义为“优良制造标准”。 1988 年卫生部试行 GMP , 1998 年正式推行即“ 98 版 GMP ”资质认证。 GMP 最初自愿认证, 2001 年起强制认证,并要求 2004 年 7 月 1 日前完成,未获认证资格的药厂一律停产。 1999 年到 2002 年,仅有 1000 多家企业通过 GMP 认证;此后仅一年内,近 5000 家企业轰隆隆地过关;至 2004 年 6 月, 6000 多家企业通过 GMP 认证。 药品质量不仅取决于其原料药的纯度、浓度和晶型,还受到其辅料的质量和制剂的生产工艺,它们都是制药行业的高技术核心所在。我国药品 99% 以上属于仿制药,仿制药应当与被仿制药具有同样的活性成份、给药途径、剂型、规格和相同的治疗作用。我国 2002 年《药品注册管理办法》虽然规定固体口服制剂要做生物等效性试验,我国药品在试验方法上开始和国际接轨,但在法律规定、企业执行、行政管理、社会监督上都存在问题,一种仿制药可能有几家甚至上百家企业生产,药品质量参差不齐,如何监督保证 2007 年以前批准生产的仿制药质量?换句话说,我国居民通过医保购买到的大部分基本药物都是没有经过严格验证的仿制药。 2007 年修订《药品注册管理办法》,新药是指未曾在中国境内上市销售的药品;对已上市药品改变剂型、改变给药途径、增加新适应症的药品注册按照新药申请的程序申报;对已上市药品改变剂型但不改变给药途径,以及增加新适应症的注册申请获得批准后不发给新药证书(靶向制剂、缓释、控释制剂等特殊剂型除外)。仿制药是指生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已批准上市的已有国家标准的药品;但是生物制品按照新药申请的程序申报。按照 2007 年《化学药品注册分类及申报资料要求》,化学药品按 6 类 14 小类注册分类。其中, 1 类,未在国内外上市销售的药品:( 1 )通过合成或者半合成的方法制得的原料药及其制剂;( 2 )天然物质中提取或者通过发酵提取的新的有效单体及其制剂;( 3 )用拆分或者合成等方法制得的已知药物中的光学异构体及其制剂;( 4 )由已上市销售的多组份药物制备为较少组份的药物;( 5 )新的复方制剂;( 6 )已在国内上市销售的制剂增加国内外均未批准的新适应症。 2 类、改变给药途径且尚未在国内外上市销售的制剂。 3 类、已在国外上市销售但尚未在国内上市销售的药品。 4 类、改变已上市销售盐类药物的酸根、碱基(或者金属元素),但不改变其 药理作用的原料药及其制剂。 5 类、改变国内已上市销售药品的剂型,但不改变给药途径的制剂。 6 类、已有国家药品标准的原料药或者制剂。以上 1 — 5 类为新药, 6 类为仿制药。在 1 类药品研制中,尽管 2011 年国内新药注册申请超过了仿制药,但根据较低的国内药品标准研制的仿制药还占有主要部分,以至一种药品可能有几家、几十家甚至上百家企业重复性申请注册和低水平竞争生产。而 1.1 类药物至今还在起步阶段,企业研制的主要是 Me-too 药,即通过对已验证靶点有活性的化合物进行结构修饰而获得专利。此外, 3 类新药虽然是仿制药,但由于享有国家法律规定的政策红利,其中 3.1 类药物有 4 年新药监测期, 3.2 、 3.3 类也有 3 年新药监测期,新药监测期意味着未到期前国家药监局不受理进口和国产的注册申请,兼顾了首仿、新药之名的 3 类药品在我国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国内部分企业积极研制。据统计,我国 1.1 类新药从申请临床评审到获得生产批准文号平均 7.5 年, 3.1 类新药平均 8 年。 2014 年国家食药监总局药品审评中心受理化学药新药申请 7807 种,其中仿制药 2117 种,新药 1 类 2321 种,进口药 573 种,其他约 2800 种。 2009 年世界卫生组织( WHO )统计年鉴,中国进入 WHO 采购目录的药品 6 种,印度 194 种。 2001 — 2017 年,国家食药监局批准生产上市 1 类新药 29 种,其中化学药 13 种,生物药 16 种。全球(欧美、日、韩等主要国家) 2008 — 2017 年批准上市化学药 256 种,生物药 146 (含生物类似药)种。 按照 2007 年《药品注册管理办法》,以及《中药、天然药物注册分类及申报资料要求》,我国中药药品注册分类: 1 、未在国内上市销售的从植物、动物、矿物等物质中提取的有效成分及其制剂。 2 、新发现的药材及其制剂。 3 、新的中药材代用品。 4 、药材新的药用部位及其制剂。 5 、未在国内上市销售的从植物、动物、矿物等物质中提取的有效部位及其制剂。 6 、未在国内上市销售的中药、天然药物复方制剂。 7 、改变国内已上市销售中药、天然药物给药途径的制剂。 8 、改变国内已上市销售中药、天然药物剂型的制剂。 9 、已有国家标准的中药、天然药物。其中,注册分类 1 ~ 8 的品种为新药,注册分类 9 的品种为已有国家标准的仿制药药品。中药的功能主治,主要使用诸如祛风、散寒、补气、助阳、活血、安神、祛痰、滋阴、养肺、防风、通圣、止痛、止血、止呕等莫名其妙的中医药传统术语。 比如, 鸿茅药酒:秉承“融数方为一方,合数法为一法”的大方复治法原则,全方着眼全局,“祛风除湿、补气通络、舒筋活血、健脾温肾”数法并用, 67 味药材珠联璧合,药借酒力,酒助药势,适用于风寒湿痹、筋骨疼痛、脾胃虚寒、肾亏腰酸及妇女气虚血亏等病症。 我国《药品说明书和标签管理规定》,药品说明书、外标签应当包括不良反应、禁忌、注意事项,特别要警示不良反应。但我国中成药在注册批准时,大多没有按标准做Ⅰ、Ⅱ、Ⅲ期临床试验,缺乏可靠的实验或者文献依据,无法表述不良反应、禁忌、注意事项等信息。 2006 年 国家药监局《关于印发中药、天然药物处方药说明书格式内容书写要求及撰写指导原则的通知》规定 ,应当列出该药品不良反应、禁忌、注意事项,但 尚不清楚有无不良反应、禁忌、注意事项的,可在该项下以“尚不明确”来表述。 由此,我国大多数中药药品的不良反应、禁忌、注意事项等信息为“尚不明确”,或者为忌烟、酒、生冷、油腻等。 对于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儿童、老年用药,药物相互作用,临床试验,药理毒理,药代动力学,如未进行该项相关研究,可不列此项 。 2010 年《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做了改进,提高了制药厂的资质认证难度。 2013 年中国食药总局发布《关于开展仿制药质量一致性评价工作的通知》,决定对 2007 年《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实施前批准的仿制药彻底清查,不合格的将不予再注册,甚至注销其药品批准证明文件。 2012 年 国务院印发《国家药品安全 “ 十二五 ” 规划》,明确提出 “ 部分仿制药质量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较大差距 ” ,要求对 2007 年《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实施前批准的仿制药,分期分批与被仿制药进行质量一致性评价,其中 570 种纳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和临床常用的化学药在 2015 年前完成,这 570 种常用药品涉及 2400 家企业, 3.3 万个批准文号,九成以上文号为 2007 年以前批准。而进口新药在专利过期后仍然可以在中国市场上按原价格销售,并称这些药品为所谓的“原研药”,以区别于国产仿制药;进口药在药品招标时可以享受单独定价的所谓 “ 超国民待遇 ” ,导致国内进口药价格是国产仿制药的几倍。 我国新的药品分类注册申请如何改革? 2013 年国家药监总局公示《药品注册管理办法》修正案并征求意见。 2015 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决议在《药品管理法》修订之前,授权国务院组织开展化学药品注册分类改革。同年,国务院发布《关于改革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的意见》,把药品注册分类改革列为十二大改革任务之首项。我国新的药品分类很有可能进一步靠近国际惯例,向创新药、改良型新药、仿制药三分法靠近。按照《改革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的意见》的要求,新药被界定为 “ 未在中国境内外上市销售的药品 ” 。但在 2015 年《化学药品注册分类改革(讨论稿)》中,化学药品的注册分类从新药和已有国家标准的药品,调整为新药和与原研药品质量和疗效一致的药品(仿制药)。新药是指未在中国境内外上市销售的药品。根据物质基础的原创性和新颖性,新药分为创新药和改良型新药。创新药是指含有未在中国境内外上市销售的结构明确的具有生理或药理作用的化合物,且具有临床价值的药物,不包括使其成酯、成盐(包括含有氢键或配位键的盐)后的化合物,或者分子的其他非共价键衍生物(如络合物、螯合物或包合物)。改良型新药是在已知活性成分的基础上,对其结构、剂型、给药途径、适应症、用法用量、规格等进行优化,具有明显临床优势的药品。结构优化是指改变酸根或碱基(或金属元素)成盐、结晶水、结晶溶剂、晶型等。 2017 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成为国际人用药品注册技术协调会( ICH )正式成员。 2018 年政府机构改革,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并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组建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罗昌平、张映光:“郑筱萸罪与罚”,《财经》 2007 年第 8 期;朱恒鹏:“医疗体制弊端与药品定价扭曲”,《中国社会科学》 2007 年第 4 期; 张孝法:“我国药品注册审批制度的历史变革及解析 ”,《中国中药杂志》 2009 年第 20 期; 袁越:“中国人为什么吃不到新药”,《三联生活》周刊 2014 年第 23 期;袁越:“国产药的质量为什么上不去?”,《三联生活》周刊 2014 年第 38 期等。
个人分类: 胡天胡帝|1775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张俊华等:张伯礼教授谈中药注射剂相关问题
热度 1 fqng1008 2017-7-21 10:03
中药注射剂是不同于丸散膏丹的新剂型,开拓了中药给药新的途径。目前,中药注射剂在临床上广泛使用,成为工业产值增长最快的中药产品,一批中药注射剂发展成为销售额过数亿元、数十亿元的大品种。随着科学研究水平的进步、药品管理办法及相关政策法规的变化,中药注射剂的发展面临着更多的挑战,特别是上市后再评价的要求、医保报销限制等影响最为突出。如何科学看待中药注射剂、如何开展上市后研究、如何科学监管等等,还有许多问题值得探讨。中药注射剂成为管理部门、企业、医务人员和公众关注的一个重点,媒体也非常关注,提出了相关问题。张伯礼教授就一些共性问题谈了个人看法,整理如下。 1 关于中药注射剂安全再评价,为什么会有始无终? 答:国家 2009年提出对中药注射剂开展再评价工作,并发布了相关指导文件,中药注射剂企业和科研院所已经做了大量工作,有些企业已经基本完成了相关研究任务。目前,监管部门也在准备开展评估工作,鼓励先进,淘汰落后,避免 “ 搭车 ” 。 我强调的是,上市后再评价研究不仅仅是阶段性验收,需要贯穿产品整个生命周期。因为药品上市后,会面对更复杂的临床问题,包括合并疾病、特殊人群、合并用药等等。药品只要在市场上一天,就应该做安全性监测工作。企业应该发挥责任主体作用,做好品种上市后研究,提升生产质量,认知风险、管控风险、降低风险,保障临床用药安全。 2 此前安全性再评价听企业说需要企业自费?需要进行多少例安全再评价研究?您觉得合理吗? 答:安全性评价的目的是明确药品危险因素,进而为制定风险管控计划,指导临床合理用药、降低风险提供科学依据。这是企业为自己产品负责,也是为患者负责。药品安全性评价,企业是责任主体,也是企业的义务。安全性再评价应该是品种全周期的监测。为了在短时间内获取安全性相关数据,目前多采用集中监测的研究方法。不同品种,不同研究方案需要按照科学的方法计算样本量,比如目前常用医院集中监测方法,依据 “ 三例原则 ” ,基本把监测例数定在3万例。当然,样本越大信息越充分,结果的价值就越高。研究的质量非常重要,关键在于方案设计的合理性,数据采集的规范性和实 施全程质量控制的严谨性,否则数据质量有问题,会影响研究的价值。 3 此次药监部门又重提进行安全性再评价,您觉得难点在哪里? 答:重提再评价,就是对中药注射剂安全性再评价工作的推动和落实。从技术角度看,需要公认的方法和规范,同时兼顾效率和效益;从实施层面看,关键是如何将评估结果在监管中应用,评估工作做得好的品种是否能实现优质优价?评估结果不好,甚至没有完成相关工作的品种是不是要退市?这需要从法律和管理层面系统策划;从长远看,如何帮助企业转变观念,变 “ 要我做 ” 为 “ 我要做 ” 至关重要,树立主体意识、责任意识、质量意识,把品种质量和安全看成企业的生命线,积极主动的研究 好、管理好,这需要加强引导。 4 现代中药注射剂工艺有了哪些方面的大变化?相比80年代以前的中药注射剂? 答:中药注射剂研发生产对科技的要求较高。1941年第一支中药注射剂 “ 柴胡注射剂 ” 是在特殊时代背景下研制出来的,限于当时的科技水平,其工艺比较落后。八十年代之前研制的注射剂从现在科技水平看,有较大缺陷。经过实践的检验,不断有品种被淘汰,同时,也有一些基础比较好的品种,不断引入新的科技,提升了工艺和品质。这也是再评价的主要原因。 5 提到未来单味药或单一成分注射剂将是发展趋势,这种说法你认同吗?复方和单味药注射剂的安全性相比如何? 答:中药注射剂属于新的剂型,在起效快的同时,也增加了风险性。成分越复杂,对其安全性、有效性系统认识就越困难。我一直强调:对于中药注射剂研制,搞不清的成分尽量多去掉,而对口服制剂,说不清的尽量保留。至于单药还是复方,要用研究数据说话,疗效好才是硬道理。 6 中药注射剂的有效性如何证明?中药注射剂的有效性是否能够仅仅用 “ 在基层用量大 ” 来证明? 答:药物的属性就是防病治病,在证明有效性方面,中药注射剂与其他药物一样,需要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重要的是证据的质量,并且证据成链。这要求临床定位明确、方案设计科学合理,数据管理严格,研究结论可信。如果只是因为说 “ 在基层用量大 ” ,就证明中药注射剂有效,这个从逻辑上是说不通的。有效,需要经过研究证明的。 7 有专家说中药注射剂的有效性评价应该向西药一样执行一致性评价,您怎么看? 答:有效性评价和一致性评价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一致性评价,是针对仿制药而言。中药注射剂需要的是提升批次间的一致性,这也需要药品管理办法的调整,以支持这方面的工作。 8 中药注射剂目前不良反应越来越多,但也有人进行反驳,说是用量日益增多,那么用量增加意味着不良反应增加的这种说法是否合理? 答: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增多,原因是多方面的。每种药品发生都有不良反应或副作用,有一个发生概率范围,基础用量大,使用的人多了,出现不良反应的绝对数量自然会增加。就剂型而言,中药注射剂的风险比其他中药剂型要高;而中药注射剂和化药注射剂相比,有数据表明,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与西药相似,并略低一些。药物不良反应高低不是衡量一个药物安全与否的唯一标准。化疗药不良反应几乎100%,常用的喹诺酮类抗生素不良反应发生率约10%左右,这比中药高得多。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不良反应,无法进行管控,这种风险最高,也最不安全。 还有不良反应不是不良事件,基本概念大家还非常容易混淆,很多不良事件,与药物没有关系,是临床不合理使用造成的,也被认定是中药注射剂引起的不良反应,是错误的。 9 中药注射剂会产生不良反应的原因有哪些? 答:不良反应的概念要清楚,首先是合格药品,按照说明书明确的主治病症,在规定的用法用量下使用,发生的与药物相关的不良医学事件才称得上是不良反应。这个是与药品相关的,固有的,所有药品都会有不良反应。中药注射剂产生不良反应,与其化学成分、辅料关系最大,也有患者个体差异的因素。 10 很多人说联合用药导致不良反应增多,这种说法合理吗? 答:中药注射剂化学成分复杂,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研究还不充分,因此,应该单独使用,不建议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这是目前控制风险的有效办法。联合用药是否增加不良反应,需要研究数据,中药、西药都要做研究,修改完善说明书,而不仅仅要求中药做。此外,这也需要药品管理办法的完善,要鼓励中药注射剂向高质量发展,给产品升级换代的政策空间,而不仅仅是管制。 11 目前有没有关于中药注射剂联合用药的使用规范?谁来监管? 答:我们已经出过几本指导性的书,中药注射剂临床合理使用指南,给基层医务人员看,给西医同道看,也给广大患者看。同时组织了专门的合理使用培训,全国各层次医院讲解,产生了较好作用。 12 中药注射剂产生不良反应,与药物本身不稳定性有关,那么现在有什么办法减低这方面的问题吗? 答:保证中药注射剂的成分稳定,批次间一致性,需要从原料、提取、制剂等环节进行监测和控制,保障产品质量。并要加强工艺参数范围优化和谱效关系研究。中药制药技术和装备的升级换代将起到重要作用。药品存储和运输也要制定相应的规范和要求。此外,这也需要药品管理办法的完善,要鼓励中药注射剂向高质量发展,给产品升级换代以政策空间,而不仅仅是管制。 13 中药注射剂适应症有的达30多种,这与现在 “ 按病种付费 ” 的政策不一致,同时适应症多是为什么?这样合理吗? 答:适应症多少要看做过了多少临床研究,到底能治哪些病,要有实实在在的数据,而不是推理。今后中药注射剂说明书也需要明确优势,临床定位明确。许多中成药是针对证候,适应症较多,这是可以理解的,但要加强上市后评价,明确优势和特色。 14 有人说中药注射剂越来越向辅助用药发展,目前市场上辅助性中药注射剂和治疗性中药注射剂的各占多少? 答:治疗、辅助是相对的。美国批准的许多新药也是辅助药,辅助也是治疗。主导也好,辅助也好,关键是解决临床问题。简单认为中药比西药疗效差,把 “ 辅助 ” 当作 “ 低等 ” 的代名词,这是一种认识偏颇。如果没有研究证据支撑,简单将中药划分辅助用药也是不科学的。 15 中药注射剂生产难度更高,为什么价格如此低? 答:这个说法比较笼统。中药注射剂价格有的可能高,有的比较低。但相比化学药,中药定价普遍低。这可能有偏见,认为化学药研究成本高,是高科技,中药研究成本低。我们希望对药品定价有一个合理的规范,更希望推行优质优价,给中药和西药同等的待遇,不可歧视。 16 目前市场上大品种少,大企业少,此次目录出来限制部分药物的使用,会不会引起新一轮市场洗牌?如何看待未来趋势?企业如何应对? 答:把品种做大,做强,这是趋势。以前靠销售,现在要靠科研。目前中药注射剂的研发,与之前不同,标准越来越严格,技术要求越来越高,投入也越来越大。对能解决临床问题的品种,企业要有超前意识,加大科技投入,积极推动品种技术不断升级,提高科技内涵,就会不断赢得市场。而忽视研究,不愿在科研方面加大投入,其产品市场也会有限,甚至有可能被淘汰。 但是,我们希望为中药大品种培育营造良好环境,对于一个大品种,化学药可以销售到几百亿美金,而中药只是几亿美金,销售额高的中药即被限制销售,而化学药不被限制,这是不公平的。各级政府管理部门应该鼓励大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培育优质中药,形成大品种、大品牌,这需要良性的政策导向和企业积极主动地做好研究。
个人分类: 思考中医|1332 次阅读|1 个评论
争议中的“中药注射剂”
热度 3 fqng1008 2017-6-30 16:52
刚才看到《光明网》发布的“中药注射剂系列专访【导言】”得知,该系列将从: 历史回顾篇、专家解读篇、产品展示篇、原料检测篇、临床应用篇、中国智造篇、不良反应篇、百姓受益篇、走向世界篇、产业发展篇十个篇幅 ,全面展示中药注射剂产业的现状及未来,向大家展示真相,全面反击中伤中药注射剂的不负责任行为。而且,这批稿件将由光明网药品频道组稿,由北方网(天津)、华龙网(重庆)、江苏网(江苏)、南方网(广东)、中山网(广东)、湖北日报网(湖北)、红网(湖南)、大河网(河南)、河北新闻网(河北)、长城网(河北)、大众网(山东)、齐鲁网(山东)、鲁网(山东)、青岛新闻网(山东)、中新网山西分社(山西)、东北网(黑龙江)、天健网(辽宁大连)、江西手机报、江西网健康频道(江西)、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江西)、四川在线(四川)、南昌新闻网(江西)、内蒙古新闻网(内蒙古)、广西新闻网(广西)、云南网(云南)、宁夏健康网(宁夏)等近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近30家政府新闻网站的健康频道主编以上资深媒体人用现场直击、专家面对面、历史数据、临床采访、循证医学材料,向中外公众展示近80年来的中药注射剂故事。 一下子,把我这个圈内人也带进“中药注射剂”这个熟悉而又陌生的话题中。 一、什么是中药注射剂 中药注射剂是指从药材中提取的有效物质制成的可供注入人体内,包括肌肉、穴位、静脉注射和静脉滴注使用的灭菌溶液或乳状液、混悬液,以及供临用前配成溶液的无菌粉末或浓溶液等注入人体的制剂。 可以说,中药注射剂是传统医药理论与现代生产工艺相结合的产物,突破了中药传统的给药方式,是中药现代化的重要产物。与其他中药剂型相比,注射剂具有生物利用度高、疗效确切、作用迅速的特点。但在另一方面,由于高发的不良反应,中药注射剂在未来的发展中受到极大的挑战。甚至有人说它,“不仅谋财,而且害命!”(见2017年01月18日07:29新浪新闻· 我有话说 ) 。尤其是北京大学讲席教授家 饶毅 在网易未来论坛现场发言,认为现在有一批中药厂要大量向全国推销中医注射剂,这不仅把西医要求的科学检验绕过去,也把中医要求的不能大量推广绕过去,这种做法是一个商人做法,这是伪科学,是为了谋财害命。这大概是《光明网》组织大规模反击的原因之一。 二、中药注射剂的发展历程 据说,中药注射剂诞生于1940年前后,八路军一二九师首创“柴胡注射液”以解决药物紧缺所用。1954年武汉制药厂对柴胡注射剂重新鉴定并批量生产,成为中国工业化生产的第一个中药注射剂品种。随后,中国科研人员又陆续研制成功了茵栀黄注射液、板蓝根注射液等20余个品种。1970年前后,在中草药群众运动的高潮中,曾用于临床的中药注射剂达到1400余种,其中有资料报道的有700余种,但绝大部分仅作为医院制剂生产、使用。其后,中药注射剂经历了一个小低潮,甚至没有进入1985年和1990年版的《中国药典》。1990年代之后,出现了迅猛增长的趋势,1999-2006年,我国中药注射剂市场年均增长率超过30%。2006年中药注射剂的“鱼腥草事件”导致行业整顿,行业发展遇到一定挫折,开始进入一个平稳低速增长期。 自2011年,国家实施“限抗”政策以来,中药注射剂作为另外一种调配利益的药品崛起。中药注射剂的销售规模从300亿元已经上升到800亿元。据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中药注射剂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前瞻》统计,中药注射剂近5年来的复合增长率约为22%,虽较之前30%的增长速度有所下降,但仍高于中成药15.78%和整个药品市场18.23%的收入增长速度。目前,我国有303个企业具有134个中药注射剂品种1255个不同剂型规格的生产批文,其中常用品种50多个,2012年中药注射剂市场规模大约在320亿左右。 但据中康CMH数据显示,我国2015年中药注射剂市场规模为877.06亿元,同比2014年增长仅0.85%;预计2016年市场规模将以1.60%的低增长率达到891.10亿元。在医保控费、医院调整药占比、规范临床路径等一系列医改政策措施下,关于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报告、停用、限用的消息频出,辅助用药等多重因素影响下中药注射剂的市场增长放缓,部分品种出现负增长。 三、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 随着药品不良反应的重视,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事件大致如下:2004年,葛根素注射液引起溶血现象,被立即修订说明书;2005年,莲必治注射液、穿琥宁注射液等品种因严重不良反应被修改药品说明书;2006年6月,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共接到鱼腥草注射液不良反应报告5488例,严重药品不良反应258例,死亡44人,鱼腥草注射液被暂停销售使用;2008年,茵栀黄注射液和刺五加注射液的不良反应;2009年,发生双黄连注射液致死事件;2009年,清开灵注射液被曝出不良反应事件;2012年6月26日,国家药监局发布的《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中,提示了脉络宁注射液和喜炎平注射液的严重过敏反应。 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2015年)》,2015年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共收到中药注射剂报告12.7万例次,其中严重报告9798例次(7.7%)。2015年中药不良反应/事件报告中,注射剂占比例为51.3%,与2014年相比降低2.1%。2015年中药注射剂报告数量排名居前的类别是理血剂、补益剂、开窍剂、清热剂、解表剂、祛痰剂,共占中药注射剂总体报告的97%。报告数量排名前五名的药品分别是:清开灵注射剂、参麦注射剂、血塞通注射剂、双黄连注射剂、舒血宁注射剂。 早在2001年,梅全喜教授就带领团队密切关注中药注射剂的安全问题,撰写发表了40余篇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文献分析论文,并出版了3本关于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专著《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与应对》、《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速查》和《中药注射剂安全应用案例分析》,根据数据显示,临床不合理使用已成为目前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事件频发的主要原因,其中药证不符、配伍不合理、超剂量使用、选用溶媒不当、滴速过快、改变注射剂的输注方式及忽视特殊人群用药禁忌等为临床不合理用药的主要表现。因此,他认为“不应该对中药注射剂感到过度恐慌。70%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都是由于临床不合理使用造成的。如果操作得当,可以做到预防和避免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出现。” 他认为,与西药相比,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相对较低。以已停用的中药注射剂中的鱼腥草注射液为例,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鱼腥草类注射剂从1988年~2006年4月13日发生的不良反应有5 000余例(不排除有未上报病例),其中严重不良反应222例,按此计算鱼腥草注射液不良反应大致发生率为1/50 000,严重不良反应大致发生率不到1/10000 000,严重不良反应占整个不良反应事件的4.44%。 与西药中的青霉素类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对比,根据统计显示,青霉素G的过敏反应发生率为1%~10%,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也达4/10 000,各地因青霉素过敏而致死的情况屡有发生。再如阿奇霉素,其不良反应率高达12%,而其严重不良反应(过敏性休克)占其不良反应的22.2%”。 梅全喜分析,通过对比可以看出,鱼腥草注射液不良反应发生率属于正常数值范畴。青霉素类抗菌药物虽然在临床使用时已增加了皮试等干预性措施,但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还是远远高于鱼腥草注射液。此外,记者发现国内有大量文献报道,目前药品不良反应仍然以抗菌药物居首位,不乏有许多严重甚至导致死亡的不良反应发生,但未见该类抗菌药物叫停。 可见,不管是中药还是西药都会在治疗疾病过程中产生治疗作用,也会给患者带来毒副作用,这也是药物双重性作用基本规律之一。在梅全喜看来,“中药注射剂在临床应用的疗效值得肯定,特别是在临床危急重症的救治方面都可以发挥很好的效果,已经得到临床医生的认可。” 四、新国家医保目录与中药注射剂的限制使用 2017 年2月23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网站对外发布《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17年版)》(以下简称:国家医保目录)。在2017年版的国家医保目录中,中药增补数量超过预期,而中药注射剂、辅助用药的使用则受到了限制。 这是继2009年国家医保目录发布之后,2017年伊始,人社部发布国家医保目录。据了解,在2017年版药品目录中,西药和中成药部分共收载药品2535个,较2009年版目录增加了339个,增幅约15.4%。其中西药部分1297个,中成药部分1238个(含民族药88个)。中药饮片部分未作调整,仍沿用2009年版药品目录的规定。 据了解,在此次公布的国家医保目录中,中药注射剂的用药受到了限制,如双黄连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莲必治注射液、热毒宁注射液、喜炎平注射液、鱼腥草注射液、痰热清注射液等都限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使用。这些产品过去大量在二级以下医疗机构应用,销售额超亿元、甚至十亿元。而多家三甲医院甚至“封杀”中药注射剂。 在此前业界流传的一份“暂停使用的中成药针剂名单”中(可见:22种中药注射剂被停用,全是大品种),大部分是独家品种,其中有12个品种在2015年中药注射剂市场规模排名TOP20品种中。据了解,大部分停用的中药注射剂品种也被列入辅助用药的名单中。其中参麦注射液、血塞通注射液、银杏叶注射液在2015年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数量排名前五。 近日,医保目录调整再次启动,除了新品种调入外,一些存在问题的原医保品种也有可能被调出,有分析称用量巨大、不良反应问题较多的中药注射剂被调出的风险相对较大;同时,医保目录调整政策对辅助用药的态度偏负面,对此类用药严格管控,因此辅助用药类中药注射剂接下来的发展不容乐观。 注:红色部分为名单中停用的品种 五、中药注射剂药品安全性、有效性的再评价 中药注射剂再评价工作于2009年启动,此后”无疾而终”。原因之一在于中药注射剂再评价在实施过程中针对的主体是大企业和大品种,“这些企业才能够有能力有资本去进行自查和改进,小企业和小品种仍处于无序发展状态”。而最近,一度消失在公众眼中的中药注射剂再评价工作也被官方反复“高调”提起。 2 月27日,国务院食安办主任、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毕井泉提出要启动中药注射剂药品安全性、有效性再评价工作。而在去年10月的“全国安全用药月”启动仪式上,他也曾公开强调这项工作。 一位不愿具名的专家透露,国家对中药注射剂行业最近关注很高,中药注射剂未来有可能实行类似仿制药的有效性、安全性的一致性评价工作。“这意味着以后要淘汰生产同一类产品的厂家,很多疗效不太好、产品单一同质性很高的企业将很可能被淘汰出局。” 六、中药注射剂存废之争 事实上,由于不良反应事件的频繁发生,中药注射剂一直存在着存废之争 。 注射剂的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也是最严格的,其中最主要的是注射剂必须成分清晰、药品纯净度高、疗效有充分证据、毒副作用明确。这是国际医学界的共识,也是最基本的原则,而中药注射液将大量未知成分注入人体,违反了注射剂的基本技术要求。以清热解毒注射剂为例,处方组成为金银花、黄岑、连翘、龙胆、生石膏、知母、栀子、板蓝根、地黄、麦冬、甜地丁、玄参共12味药,所含化学成分可能多达数百种,但国家药品标准只需测定1种化学成分。 在北京,继朝阳医院称一直没有使用中药注射制剂后,同仁医院、天坛医院等均被证实目前没有使用中药注射剂。积水潭医院中医科日常诊疗也已经不再使用中药注射剂。据了解,中药注射剂在三甲医院的使用正日趋严格。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多家三甲医院中医科均慎用中药注射剂,而且北京地区部分样本医院禁用中药注射剂时间已久。 与西药注射液相比,中药注射液的成分要更加复杂,因为剂型本身特性、临床配药过程中操作不规范、临床不合理的联合用药、企业说明书对不良反应标注不明确等原因,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较多。 中药注射液由于缺少明确信息,患者既不能忽视它的风险,又不能清楚地判定风险。而且,国家标准对中药注射剂的中药提取物一般只检测一两种主要物质,对附属物的检测标准暂时不足。而对多种类的中药材组合制药或一些稀有药材,因其含有很多不明物质,现有标准很难完全确认其安全性。据行业报告统计 数据 显示:目前中药注射剂不足整个中药市场品种的3%,但其不良反应事件却占到整个中药行业的七成左右。 目前,国内已通过国家质量标准的中药注射剂约有140种,绝大多数是八十年代前开发的品种。中药注射剂的产品多是依据以往的经验来调配生产,在安全性、稳定性等方面难以定性,药企研发的新品种,也很可能在检测这一关就过不了。事实上,药物成分越多,研发过程就越复杂,难度则越大。如果不能用科学理论来控制风险,行业升级无从谈起。 但业内也有观点认为,中药注射剂在心血管系统、抗肿瘤、抗细菌抗病毒感染三方面有明显长处。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表示,中药注射剂在临床急救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中药现代化的重要成果。 国外一般把年销售超过10亿美元的药品叫做“重磅炸弹”,其中很多药都是专利新药,并在全球销售。目前,挖掘培育单品销售额超过10亿美元的“重磅炸弹式药品”已经位列国家重大专项。张伯礼指出,中药注射剂是我国最为接近“重磅炸弹式药品”的品类。 但据医药代表称,中药注射剂往往属于独家品种,在药品招标中享有单独定价权,利润空间较大,在二三级城市医院使用较多。就2016年A股上市药企中的中药注射液大品种2015年销售情况看,米内网统计排名前十的分别为参芪扶正注射液、血必净注射液、痰热清注射液、热毒宁注射液、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注射用血栓通、艾迪注射液、疏血通注射液、注射用益气复脉、参麦注射液。而前7位均为2015年销售量达10亿以上的大品种。 但最新发布的2017版医保目录显示,26种中药注射剂被限制使用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使用,上述销量前10的品种有4种名列其中。这些品种的使用也只针对特定情况,如参附注射液只限于阳气虚脱的急危重症患者使用,清开灵注射液只能用在于急性中风偏瘫、神智不清的患者。 七、辅助性中药注射剂 东南大学医保研究所所长张晓介绍说,最新版医保目录中26种被限制使用的中药注射剂大部分为辅助性用药,以后医保目录会定期调整,中药注射剂中越来越多的辅助性用药将会被撤出医保目录。 事实上,由于利润空间很大,越来越多的中药注射剂正在向“辅助性用药”的边界发展。之所以辅助性中药注射剂会有很多企业生产,“和治疗性中药注射剂相比价格差别不大,但标明的适应症范围很多。” 以内科用药排位第一的舒血宁注射液为例,中国医疗保险研究会《2009-2011年全国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住院患者中药利用情况分析》报告显示,其使用费用24.93亿元,治疗疾病数量由2010年的138个增加至2011年的154个,其中,超适应证使用(超出说明书范围使用)的费用达12亿多元。 “现在医改方向是按照病种收费,按病种付费的前提就是有临床路径,有明确规定什么阶段用什么药,什么症状用什么药”。张怀琼表示,在整个链条中,如果不去除辅助用药,会影响单病种的费用控制。 此外,辅助性中药注射剂通常需与其他药物联合用药,但不良反应的事件频发。华中科技大学健康政策与管理研究院院长方鹏骞对财新记者表示,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最大问题在于“不可预测性”,严重致死事件已发生多起。 一些三甲医院已经在减少使用中药注射剂。而江苏省、安徽省、云南省、北京市等陆续出台辅助用药名录,明确限制使用辅助药,要求医疗机构在使用中注意用量。以北京为例,去年9月份北京市将部分药品确定为“辅助用药”,其中,规定被确定为“辅助用药”的中药注射剂包括注射用红花黄素、参芪扶正注射液、瓜蒌皮注射液、鸦胆子油乳注射液、香菇多糖注射液。 来自红日药业、中恒集团等上市公司的财报显示,血必净注射液、血栓通等部分品种已经出现销售下滑苗头。
个人分类: 思考中医|5372 次阅读|4 个评论
疫苗的安全性果真如注射一只蒸馏水吗?
热度 4 wya 2016-3-30 13:25
问题疫苗事件曝光后,无论是世界卫生组织,还是国内医药管理部门,以及医药专家和院士们,口径无比一致:过期疫苗十分安全,不良反应极低。 甚至打包 票: 高福:这种疫苗应该是没有起到疫苗该起的作用, 绝对不会 引发副反应。 从来没有人愿意提及任何一个不良反应数字,所以只好自己百度一下了: http://www.cdr-adr.org.cn/ 国家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 -总局药品评价中心 的 网站挺大,但每种药物或疫苗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数据在哪里?难道是只能向领导汇报,而 需要 对群众保密吗? 目的:探讨减少接种百白破疫苗不良反应的有效措施。方法:对2009年1至12月出生的满3个月到2周岁的儿童在汕头市下蓬医院接种百白破疫苗出现的不良反应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9年1至12月共接种百白破疫苗10551人次,发生不良反应1300例, 发生率12.32%, 其中接种吸附全细胞百白破疫苗疫苗(DTwP)9411人,发生不良反应1255例, 占13.36%。 第l 6卷第 1 0期 21 l 0 0年 0月 河北医学 H EB I E I N E M D CI E Vo . 6, . 0 11 No 1 Oc ., 0 0 t 21 接种百白破疫苗不良反应监测分析_文库下载 http://www.wenkuxiazai.com/doc/f7448630915f804d2b16c19a.html 我中心注射狂犬疫苗不良反应监测与分析 作者:聂正霞 来源:《维吾尔医药》2013 年第 07 期 摘要:目的:监测注射狂犬疫苗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并分析不良反应发生的年龄、性别分 布,发生时间及不良反应表现等。方法:以我中心收治的 1200 例接种狂犬病疫苗的患者为监 测对象,按暴露后免疫程序予以患者狂犬疫苗注射。监测并统计本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 年龄、性别分布,不同针次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以及不良反应主要表现及比例分布。结果:本 组患者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100 例(8.22%) 。(2~10)岁年龄阶段的发生率为 33%,显著高于 其他各年龄阶段的发生率(P0.05)。 不良反应病例中,第 1、2、3、4、5 针疫苗注射后,不 良反应的发生率依次为 36%、25%、23%、12%、4%。不良反应的表现及比例分布依次为头晕 头痛(6%),恶心呕吐(3%),发热乏力(30%),淋巴结肿大(4%),注射部位红肿、瘙 痒、硬结(46%),全身皮肤红斑、丘疹、荨麻疹(11%)。结论:我中心注射狂犬疫苗不良 反应的发生率较高,监测工作不容忽视。 疫苗品种的差异: 白白破分全细胞白白破和无细胞白白破。前者效果好,但不良反应非常多。后者安全,也同样能预防疾病。无细胞的分进口和国产的,价格差10倍这 样。国产是10多块。 http://www.doc88.com/p-87487238099.html 疫苗不良反应及监测 【作者】 苏文全 ; 辛小韵 ; 高飞 ; 【Author】 SU Wen-quan,XIN Xiao-yun,GAO Fei.Liaoning Yisheng Biopharmaceutical Co.Ltd,Shenyang 110131,China 【机构】 辽宁依生生物制药有限公司 ; 【摘要】 疫苗在预防与控制人类传染性疾病方面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被广泛使用的同时其不良反应也日益暴露。因此,疫苗的不良反应及监测成为了医疗卫生事业关注的一个新的焦点。本文分析了造成疫苗不良反应的原因,总结了其不良反应的各种临床表现,并结合实际疫苗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建立了较完善的疫苗不良反应监测系统。 【关键词】 疫苗 ; 安全性 ; 不良反应 ; 监测 ; 【所属期刊栏目】 药物不良反应 (2009年17期) 百度了一下疫苗的成分: 人用精制VERO细胞狂犬病疫苗及精制地鼠肾细胞狂犬病疫苗均为轻度混浊白色液体,久放形成可摇散的沉淀, 含硫柳汞防腐剂 疫苗必须保持良好的稳定性,因为它们要离开生产车间,在运货卡车上颠来颠去,还可能遇到其它情况。因此有时需要 添加一些化学物质作为稳定剂 ,以保持疫苗持续有效。这些化学成分必须经过各种权威机构认可,它们不仅是安全的,而且在疫苗中含量极少。 如果疫苗盛放在多剂量瓶中,那么就需加入 消毒剂 。这样一来,每剂疫苗被取出时,任何入侵的外来物质都会被立刻消灭。硫柳汞(Thimerosol)在科学界十分流行。但是,制药业基本上不再使用这种消毒剂,因为 很多人担心硫柳汞可能造成某些不良反应 。(参见有关疫苗的传闻一节的边栏)事实上,尽管会导致成本上升,但多剂量瓶仍然逐步被单剂量瓶所取代。现在只有在 流感 疫苗中还存在微量硫柳汞,而且在几年后也会成为历史。 疫苗的主要成分 疫苗 的基本成分包括抗原、佐剂、 防腐剂、稳定剂 、灭活剂及其他活性成分。疫苗抗原成分的免疫功能、免疫原性应该长期保持并有很好的稳定性,疫苗及其配伍剂在使用后不良反应越少越好。 1.抗原 抗原是疫苗最主要的有效活性组分,是决定疫苗的特异免疫原性物质。抗原应能有效地激发机体的免疫反应,包括体液免疫或(和)细胞免疫,产生保护性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最后产生抗特异性抗原的保护性免疫。免疫原性较强的抗原有各类 蛋白质、多糖等,类脂 则较差。有些免疫原性较弱的抗原可以通过与佐剂合用来增强免疫应答。 2.佐剂 佐剂能增强抗原的特异性免疫应答、增强抗体应答、增强疫苗的黏膜传递、增进免疫接触和增强抗原的免疫原性等。理想的佐剂除了应有确切的增强抗原免疫应答作用外,应该是无毒、安全的,且必须在非冷藏条件下保持稳定。目前疫苗中最常用的佐剂为 铝佐剂和油制佐剂,新型佐剂包括细菌毒素 、CpG序列、脂质体以及细胞因子等。 3.杀菌剂和防腐剂 防腐剂用于防止外来微生物的污染。一般液体疫苗为避免在保存期间微量污染的细菌繁殖,均加入适宜的防腐剂。大多数的灭活疫苗都使用防腐剂,如 硫柳汞、2―苯氧乙醇、氮仿 等。 4.保护剂或稳定剂 为保证作为抗原的病毒或其他微生物存活并保持免疫原性,疫苗中常加入适宜的稳定剂或保护剂,如冻干疫苗中常用的乳 糖、明胶、山梨醇 等。 5.灭活剂 灭活病毒或细菌抗原的方法除了可用物理方法如加热、紫外线照射等之外,也常采用化学方法灭活。常用的化学灭活试剂有 丙酮、酚、甲醛 等,这些物质对人体有一定毒害作用,因此在灭活抗原后必须及时从疫苗中除去,并经严格检测,以保证疫苗的安全性。 6.其他 疫苗在制备时还需使用 缓冲液、盐类 等非活性成分。缓冲液的种类、盐类的含量都可影响疫苗的效力、纯度和安全性,因此都有严格的质量标准。 http://news.163.com/16/0408/07/BK46G52200014JB6.html http://china.huanqiu.com/article/2016-04/8808243.html?from=bdwz 农业部:发展转基因是党中央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记者 冯华   今天(13日)上午,农业部新闻办公室举行了一场非常吸引眼球的新闻发布会,不是肉价上涨,也不是菜价上涨,而是“农业转基因”。据记者了解,这是农业部首次主动召开有关转基因的新闻发布会。
个人分类: 社会观察|3609 次阅读|12 个评论
国外重大药害事件的教训
lilianda 2014-12-30 08:06
国外重大药害事件的教训 李连达 李贻奎 近来国外多次发生重大药害事件,性质恶劣,后果严重,触目惊心,应引以为戒。据澳大利亚《悉尼晨锋报》 12 月 8 日报道,辉瑞药厂生产的治疗帕金森病药 Cabaser ,近 200 人服用后发生不良反应,形成毒瘾及性瘾。由于药厂隐瞒不良反应,未明示这类副作用,受害者索赔。本月辉瑞与 160 名受害者达成共识,尚待有关部门处理。 另一起更严重的药害事件是英格兰合成药物中心的制药企业生产的类固醇药物。 2012 年生产 18000 瓶,销往美国 23 个州、 76 家医疗机构,约 13000 人用药。由于药物污染,已有 750 人发生不良反应,半数以上是真菌性脑膜炎,已有 64 人死亡。据中国新闻网 12 月 17 日:美国检察官办公室发言人 17 日指出马萨诸塞州的制药企业已有 14 人被捕,包括 2 名创办人。由于药物被污染,造成真菌性脑膜炎疫情大爆发,死伤惨重。该药使用过期原料,未经妥善消毒处理,未检测药品质量,以确保药物未受污染,保证用药安全。更严重的是药厂隐瞒不良反应,伪造记录。有数名受害者及家庭提起诉讼,指控罪名还包括欺诈、销售假药等。该药厂已申请破产,吊销生产执照,并有 14 人被捕。还发现该药厂在 2002 ~ 2003 年曾因药物不良反应被投诉。 2014 年 3 月又因眼科药的问题被提诉。继而又查出本案类固醇药物污染诱发的严重药害事件。 我国有些药厂不重视安全问题,甚至隐瞒不良反应,欺骗公众,坑害病人。应从国内外一系列重大药害事件中吸取教训、引以为戒。 大量药害事件表明,唯利是图,不重视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及药品质量,甚至隐瞒药物的不良反应,是引起重大药害事件的主要原因。 不接受教训者,必将受到更严重的教训与惩罚。
8229 次阅读|0 个评论
美国高等法院:统计显著性不是必须的借口
热度 1 yaomc 2011-3-24 09:59
昨天看了一个新闻,是说美国国等法院对于一则股民投诉一家医药公司的诉讼中,股民说公司应该早点把药物可能产生的某则不良反应的事情告诉他们,而不能以那些副反应没有统计性显著差异为借口不公布出来。我的理解是:制药公司的药物只要在临床上涉及到某些不良反应,哪怕是这些不良反应与药物没有直接关联,也要告诉大家,公布出来,而不是自认为没有统计性的显著差异而忽略掉。而且该公司还说,如果都公布出来的话,可能会吓到投资者(WK,有那么严重吗?难道有很多药物的不良反应都出现,但都被制药公司压下去了?) 统计性显著差异在我们的科研中也经常用到,而且很多的决断都是以此为主要依据的。比如最近在Nature Medicine上发表的有关糖尿病标记物的论文中,就提到五个氨基酸之所以拿出来作为标记物可以用于预测糖尿病的发生或发展情况,也是以它们的统计性差异P0.001作为一个主要判断依据。可见,如果统计性显著差异不再是一个借口的时候,那么对于科学家和企业来说,作出决定更要小心和细心。 原新闻:http://blogs.nature.com/news/thegreatbeyond/2011/03/us_supreme_court_statistical_s.html
个人分类: 中药分析|3237 次阅读|2 个评论
疫苗安全手册
热度 1 fs007 2011-1-18 12:12
寻正 『 返回疫苗专辑主页面 』 〖按:原文发表在《南都周刊》,商业性转载请与该杂志联系,非商业性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原文中有比本博客中更为简短的常规疫苗简介,在此略去。〗 疫苗的安全性又一次成为民众关心的焦点。现代医学提供的一系列强制或者推荐疫苗究竟有多少效益,又有什么样的潜在危害,本手册将系统地为你一一梳理。    疫苗安全手册   3月17日,山西问题疫苗事件被媒体曝出。几十名儿童注射疫苗后或死或残或引发各种后遗病症。3月26日,广州又有3名小学生疑因接种甲流疫苗致病。当问题疫苗的受害者及其家长还在苦苦等待最终调查结果出炉的时候,3月29日,曾经因疫苗质量问题被勒令停产整顿的江苏延申居然已重装上阵。疫苗的安全性又一次成为民众关心的焦点。现代医学提供的一系列强制或者推荐疫苗究竟有多少效益,又有什么样的潜在危害,本手册将系统地为你一一梳理。   从来没有绝对安全的疫苗   疫苗本质上就是不安全的。科学上所谓的“安全”实质上是经济净效益,即疫苗的好处大过疫苗的坏处(效益风险+成本);“安全”的另一个含义是指疫苗的风险在人体可以承受的范围内,比如常见的短暂的接种疫苗后的不良反应,但绝对安全是不存在的。   3月17日,《中国经济时报》报道《山西疫苗乱象调查》,揭露山西卫生厅下辖疾病控制中心官商合谋、置操作规范于不顾向下属机构配送大量问题疫苗,一石激起千层浪。   要不要相信专家?科学教导人要有怀疑精神,而专家们又一再以科学的名义要我们遵守他们制定的规则,信与不信,成了一个两难问题。   疫苗到底安全么?   疫苗的别名就叫模拟“坏蛋”   人体是一个精致的系统,在发生疾病后总能自愈或者试图启动自愈机制。   人体自愈机制中免疫系统占据核心的作用。免疫系统中有三大体系:非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它们的作用分别相当于派出所治安警察、警察局与武警、及国家安全局。   如果有病原体侵入人体,先是“派出所”派出非特异性免疫出面清扫。如果控制不了,就报至“公安局”,启动体液免疫,“成立专案组”,生成有特异性的抗体。抗体就是针对病原的“海捕文书”及“导弹”,它可以直接中和病原使之不起作用,也可以引来吞噬细胞,将病原绳之以法。另外某些细胞只产生少量抗体,但可以长期存活,下次如果遇到同一病原入侵,则可以快速启动生产抗体的免疫活动。   然而人体的警察工作效率并不高,它们抓坏蛋时总是误伤群众,它们有时还很糊涂,没有坏蛋时专抓群众,造成了各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起来棘手无比。   事实上人体的很多疾病都是不适当的免疫反应的结果,警察巡捕开着警车到大街上抓坏蛋,病原的确消灭了不少,但人体损伤更大,比如患上急性肝炎,乙型脑炎,或者细菌性肺炎,病原本身造成的损害远远不及间接带来的后果。   疫苗的功能成分是诱导体液免疫产生特异性抗体的抗原,疫苗的别名就叫模拟坏蛋。   疫苗越“坏”越不安全   疫苗大致分两种,一是全细胞疫苗,二是成分疫苗。   成分疫苗是病原的一部分而非全部,采用时只提取供产生抗原的部分;   全细胞疫苗中,又有灭活疫苗和减毒活疫苗。灭活疫苗采用的是通过化学物理方法杀死的病原作为疫苗,也就是尸体疫苗;减毒活疫苗,相当于拔了牙的毒蛇,有其形而无其实。   免疫接种的作用有二,一是为病原体“坏蛋”画像,二是训练身体的免疫系统。比如乙型脑炎,大多数人都会有合理的免疫反应,乙脑病毒入体,由于缺乏身份证,又拿不出护照,称职的警察巡捕见一个抓一个,画影成像,产生抗体,大家什么感觉都没有就过去了;但是在每50人到200人之中,有那么一个不幸者,其免疫警察开着警车上了大街,对首脑机关一番狂炸,这人就得了脑炎;得脑炎者中,有的警察特黑心,不但弹药带得足,还炸得猛,把整个人都毁了,这种情况占脑炎病患的1/4到1/3。   总而言之,疫苗的作用就是通过训练身体的免疫能力而让其防御体系针对病原进行合理的反应,提供相片识别让它不产生歇底斯里的过度免疫反应,从而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护身体其它部分不受伤害。身体功能正常,才是人体整体功能正常的根本。   既然号称“模拟坏蛋”,如果不够“坏”,就不能引起“警察局专案组”体液免疫的“重视”,起不到诱发免疫反应的作用,所以一般而言,减毒活疫苗能诱导最强的免疫反应,灭活疫苗次之,成份疫苗最弱。从安全性角度来说则相反,减毒活疫苗最不安全。   疫苗本身是坏蛋,所以本质上就是不安全的。科学上所谓的“安全”实质上是经济净效益,疫苗的好处大过疫苗的坏处(效益风险+成本),而不是一味强调疫苗的安全;“安全”的另一个含义是指疫苗的风险在人可以承受的范围内,比如常见的短暂的接种疫苗后的不良反应,绝对安全是不存在的。   不安全因素很多   不良反应(Adverse Events),也叫副作用(Side Effects),指的是针对疫苗我们所不期望的事件与效果。我们希望的效果是免疫系统成立“专案组”,产生持续有效的抗体,一旦有病原入侵,可以有效地有条有理地应对,既不让病原大量繁殖,又不让身体过度反应。   疫苗产生严重副作用导致不安全事件发生,主要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人体千差万别。普遍适用的剂量针对某些人就过度了,另外一些人就太低了,疫苗副作用大多涉及过敏性反应。   作用机制不明。针对任何一个疫苗我们并没有全面认识其发生机理,某些病原使用成分疫苗有效,另外一些则要用减毒活疫苗,还有很多病原根本造不出相应疫苗。   每一个疫苗都是成百上千的失败代价换回来的。细菌病毒并非单一成分对人体起作用,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还得容忍其它不明或者已明成分的不良反应。比如说在研究乙脑疫苗时,针对现在的二代细胞培养疫苗Ixiaro,研究者采用对照组给安慰剂,安慰剂中只含免疫佐剂(加强免疫效果的称为免疫佐剂)与稳定剂(使疫苗性质稳定不变性的称稳定剂),结果对照组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达到57%。   杂质与掺假。疫苗的生产是一个复杂的生物过程,使得最终产物成分极为复杂,对于已知的成分我们可以监测,研究其危害风险,但针对未知成分就没办法了。疫苗中总含有一定量的杂质,导致不良后果的产生。   过程越复杂越容易出错。疫苗生产过程当然给生产商留下了故意或者疏忽的空间向疫苗中掺入不明或者已知成分,这些成分会产生不良效果。   2008年3月,大连金港安迪生物制品有限公司就因为违规向疫苗中添加免疫增强剂而招回其产品,其中大量的产品已为消费者使用。山西问题疫苗曝光更揭示了疫苗生产出厂以后,还有储存不当,管理不善,违规操作的一系不安全因素,最终进入消费者体内的疫苗的安全性相应地也就无法保障。   接种受伤害 国家应赔偿   疫苗的副作用轻微的大家不在乎,大家不在乎的专家知道很多,而大家在乎的严重副作用专家又知道极少,基本上处于无法判断的程度。   疫苗副作用的发生机制不明是一条明确的规律,专家并不能为民众带来更多的科学上的信心。   这是关于疫苗安全性的一大悖论。如果我们明确知道某种副作用的发生机制,那么我们就有可能防止该副作用的发生,某种成分引起了副作用,我们就会在设计上去除该成分或者采用其它方式限制其作用。   疫苗的副作用轻微的大家不在乎,大家不在乎的专家知道很多,而大家在乎的严重副作用专家又知道极少,基本上处于无法判断的程度。   这是关于疫苗安全性的第二大悖论。美国1991-2001年间疫苗副作用登记系统(VAERS)的数据,我们可以列举一些常见的疫苗副作用(按报告次数排列):发热、注射部位不适超敏感、皮疹、注射部位水肿、充血、注射部位疼痛、感染、躁动、瘙痒、疼痛、肌肉酸痛、荨麻疹等等。   常见副作用专家知道最多是一个简单的数学原理,比如说百白破三联疫苗,其发生躁动的几率为1/3,如果研究人员观察10例接种者,就有超过99.998%的几率观察到这样的副作用。   而不常见的反应比如过敏性休克,发生率远远不到百万分之一,而疫苗的临床试验上万人就是极为难得的了,成本极为高昂,如果研究人员观察1万例,他能发现这一严重副作用的几率不到1%。   首先采用排除法   目前,疫苗不良反应的认定依赖于排除法,排除法是生活中逻辑推理的基本方法。   逻辑推理中,要证明A引起B,首先A要先发生(时间条件),然后存在A引起B发生的机制(充分条件),最后还要在没有A发生时B不发生(必要条件)。在生活中这种推理方式往往简化为排除法,A先于B发生,B不是由其它原因造成的,就是A造成的。   在台湾的疫苗伤害案件的审理中,排除法占据显著的位置。1977-1998年间,台湾共受理27件因乙脑疫苗伤害而申请赔偿的案件,给予赔偿的20例中有12例都基于无法排除因果关系。受害人接种了疫苗,然后发生了严重的不良反应,如果你不能确定有其它原因造成这一后果,或者无法说明为什么疫苗不会造成这一后果,那么,其因果关系就可以认定。这是平常逻辑思维中的最基本的法则。   严重不良反应是小概率事件,只能在疫苗投入大规模使用后才能被发现,因此中国建立疫苗不良反应登记体系刻不容缓。   如果我们要求疫苗生产厂家在研究明确了严重副作用之后才批准其生产,基本上我们就断绝了疫苗开发的希望。因此,疫苗的严重副作用基本上都是在大规模使用后才有机会研究了解的。   建立不良反应登记体系   美国在1986年通过《全国儿童免疫伤害法案》,建立了“疫苗不良反应报告系统”(VAERS),将疫苗统一编号,通过编号识别生产厂家、批次、分销商、以及服务人员,以利于疫苗不良反应报告的分析,从而允许临管机构采取适当的行动。VAERS置于国家疾病防御中心与卫生部的双重临管下。   1999年一种叫RotaShield的轮状病毒疫苗在美国被及时从市场中取缔,因为VAERS发现报告该疫苗使用后小儿肠套叠风险增加。   类似的体系见于世界各国,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成立了一个国际性的药物监督机构(PIDM),近一半的国家是该机构的成员。   中国是1998年加入PIDM的,然而迄今仍未有疫苗不良反应登记体系。如果查看有关新闻,总很容易看到卫生部官员或者下级卫生行政部门发出的通告,“某疫苗接种多少万人,无严重不良反应报告”,缺乏登记体系,这种说法就是信口开河。   中国采用地鼠肾细胞(PHK)株生产乙脑疫苗就备受质疑,而中国报告的结果都好得出奇,连轻微副作用都缺乏,放着这么好的疫苗不用,国际上仍然坚持用日本人生产的有着严重副作用可能性的鼠脑疫苗,为什么呢?当中国不认真采集数据、不以科学的方式来临管与使用疫苗时,用PHK细胞株生产的疫苗反而听上去太好而令人无法相信。   2010年3月8日,中国疾控中心主任王宇就直言中国的疫苗质量有待提高,1周以后山西问题疫苗被曝光,为他在政协的发言提供了直接了当的注脚。   合格的疫苗对暴露在室温下有一定的抵抗力,山西疫苗的问题更多的可能是疫苗本身是否合格的问题。   设立疫苗不良反应登记系统并允许民众公开查询,可以形成作用巨大的临督制约机制,减少谋财害命的投机行为。   在被动登记项目之外,尚需要主动识别疫苗的副作用,因为依靠受害人及相关人员主动报告必然有漏报。   针对可能存在的疫苗的较长期作用,由于缺乏时间上的紧密连接,比如说超过1周后发生的副作用,就很难让人意识到它跟疫苗相关而进行适当的报告。针对这些缺陷,就需要主动地识别接种人员的医疗事件,从中发现相关的副作用,才能依此最终提供可靠安全的疫苗。   设立国家赔偿是政府应尽的责任   疫苗伤害是现实问题,对伤害进行赔偿是解决社会问题的根本出路,中国宜建立国家赔偿机制。   由于发现疫苗严重不良反应所需要的巨大社会成本,也就导致了现实的疫苗会产生严重伤害,这种伤害尽管从整体上是不得不为疫苗的巨大社会效益埋单,但承担它们的却是不幸的个别人,基于谁受益谁补偿成本的原则,这些因疫苗受到伤害的人应当得到国家补偿。   针对某些疫苗,比如脊髓灰质炎疫苗,尽管从群体角度来说全民免疫属于理性行为,但针对特定的个体来说,接种疫苗是净损失,因为承担了风险而得不到相应益处——在脊髓灰质炎基本消失的时候,个体没有感染该病毒的风险。不过,如果人人都拒绝接种,则脊髓灰质炎又可能会传播开来了。因此,设立国家赔偿是政府应尽的责任,一味地推诿派专家出面否认疫苗的风险,既不科学,也不道德。   自德国于1961年率先设立疫苗伤害赔偿以来,法国、日本、瑞士、丹麦、新英格兰、瑞典、英国、美国、意大利、挪威等国相继设立了这样的项目,大多由国家财政出资,或者像台湾地区那样由厂商与社区共同分担,羊毛出在羊身上,最终还是社会共同承担其资金。 『 返回疫苗专辑主页面 』
个人分类: 疫苗专辑|6212 次阅读|0 个评论
“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有点不科学哦
sheep021 2010-9-20 11:06
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第32期) 关注中西药复方制剂维C银翘片的安全性问题 2004年1月1日至2010年4月30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病例报告数据库中有关维C银翘片的病例报告数共计1885例,不良反应/事件主要累及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皮肤及附属器等。其中维C银翘片严重病例报告共计48例,约占所有报告的2.55%,无死亡报告。 本博品论: 本博认为,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第32期)公布的数据不科学,理由如下: 通报中只说了半句话,容易让人产生误解: 2004年1月1日至2010年4月30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病例报告数据库中有关维C银翘片的病例报告数共计1885例 但通报没有指出,2004年1月1日至2010年4月30日,维C银翘片的销量或服用人次是多少。这非常重要。 否则,就不能得出药品不良反应率。因为,公布的数据就没有任何意义,除了有负面意义之外。除非这种不良反应案例在某一时间段内激增! 如果这样的话,价格低,销量大,使用面广的药品,不良反应案例相应就会多,是不是说这个药就一定不安全呢? 而价格高,副作用多,副作用大的药物,因销量小,使用面小的药品,不良反应案例相应就会少,是不是说这个药就一定安全呢? 因此,单单一个药品不良反应案例数量,不能反映一种药品的安全性。以此数据来发布通报,是不科学的。最起码是不严谨的。 如果有人再拿这个片面的数据大做文章,那就是别有用心了。甚至有点伪科学了。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559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卫生部:强化麻疹免疫不会增加不良反应
xupeiyang 2010-9-7 06:52
新华网北京9月6日电(记者周婷玉)今年9月11日起,我国将对适龄儿童开展大规模的麻疹疫苗强化免疫。为何要强化免疫?疫苗是否安全?接种后是否有危害?针对这些热点问题,卫生部6日在其官方网站一一给予回应和解答。 这次强化免疫对儿童家长不收取任何费用,疫苗及注射器费用均由国家财政负担。 关于疫苗质量,卫生部表示,本次全国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所使用的疫苗,是由各省按规定向国内具有生产资质的企业招标采购的国产疫苗,所有疫苗均经中国生物制品检定所每批检测合格。 卫生部指出,这次之所以实施强化免疫,主要目的一方面是为既往未接种过疫苗的儿童、或因个体差异等其他原因免疫不成功的儿童提供一次补种的机会,从而使儿童产生有效的免疫力;另一方面在短时间内对特定人群开展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可迅速提高人群免疫力,形成免疫屏障,有效阻断麻疹病毒传播。 麻疹疫苗接种后,一般情况下个体可以得到有效保护。但也因人而异,接种后没有产生抗体的情况称为免疫不成功,这部分人在周围有麻疹流行的情况下有可能被感染。 据介绍,通常情况下,麻疹疫苗在孩子8月龄接种首剂成功率为85%,在18月龄复种时血清抗体阳转率约为95%。完成2剂次接种的,血清抗体阳转率可能达到99%,但仍存在免疫不成功的人群。免疫不成功的人群累积到一定程度就可能导致麻疹局部暴发。 卫生部指出,对于人群来讲,需要有至少95%的人有抗体才可以产生人群免疫力,形成免疫屏障,阻断麻疹病毒传播;对于个体而言,通过强化免疫再次接种麻疹疫苗,可以使未接种麻疹疫苗或接种后免疫无应答的孩子增加产生抗体的机会,降低感染麻疹的风险。而且,即使个体没有产生抗体,通过强化免疫建立起来的人群免疫屏障也会对孩子们产生保护作用。 卫生部表示,强化免疫为各种原因导致免疫不成功的人群提供了一次补种的机会,特别是对于免疫史不详或未完成2剂次免疫的人群尤为必要,因此国际上在开展强化免疫时,通常不考虑目标人群既往的麻疹疫苗免疫史,都接种1剂麻疹疫苗,以便建立起高水平的人群免疫屏障。因此,除具有接种禁忌证的人群外,其他目标人群都应在强化免疫期间接种麻疹疫苗。 卫生部同时强调指出,国内外的研究均表明,多次接种麻疹疫苗不会增大不良反应发生的概率。 此次全国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是消除麻疹的重要措施,是政府在充分考虑个体及群体疾病控制效果的基础上为解决公共卫生问题采取的举措。家长有权利让自己的孩子得到预防麻疹的机会,同时也有义务为建立全人群免疫屏障、保护我国儿童不受麻疹疾病的侵扰作出贡献。 疫苗接种需要家长知情同意,如有发热等身体不适、禁忌证等情况可缓种或不接种麻疹疫苗。 世界卫生组织将强化免疫定为消除麻疹的最有效策略之一,世界各国的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比如,美洲对泛美卫生组织报告麻疹发病情况的41个国家中的39个于1989年至1995年期间进行了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和每4 年进行1次后续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2002年11月以来,美洲区未发现有本土麻疹病毒传播。 日本从2008年开始针对13岁至18岁儿童分年龄组分别开展强化免疫,持续5年。2009年麻疹发病数较2008年下降了93%,目前麻疹发病维持在较低水平。 2004年至2009年,我国开展麻疹疫苗强化免疫的省份在强化免疫后麻疹疫情均显著下降。如贵州、新疆、海南等省在强化免疫后麻疹疫情较强化免疫前降幅均在90%以上。贵州发病率由2004年的23.3/10万下降到2005年的0.7/10万。 2009年我国麻疹发病率为3.9/10万,为有麻疹监测数据以来最低水平,其中开展过强化免疫活动的省份和未开展过强化免疫活动的省份在发病情况方面差异显著: 2009年开展强化免疫的省份较2008年下降44%,而未曾开展强化免疫的4个省份仅下降1.6%。 (本文来源: 新华网 ) 关于 麻疹疫苗 免疫 强化 的 新闻 各区县(自治县) 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咨询电话 2010/09/07 麻疹及脊灰疫苗强化免疫中旬启动 2010/09/07 强化免疫不会增加不良反应 2010/09/07 强化免疫不会增加不良反应 所有麻疹疫苗均产自国内 卫生部回应麻疹疫苗强化免疫热点问题 2010/09/06 山西省卫生部门大力开展强化免疫麻疹疫苗 2010/09/06
个人分类: 医学科普|1921 次阅读|0 个评论
谈谈口服抗乙肝病毒药物的副作用
热度 1 fqng1008 2010-8-18 17:02
按:医院的患者教育要我做个讲座,因为最近的《公告》弄得人心惶惶,就想到该讲讲这个题目。 一、引子:患者的恐慌 网友发文:大家如何看待各种抗病毒药物的副作用问题请教正在抗病毒的战友?! 拉米的变异耐药性,阿德的伤肾性,恩替卡韦可能的致癌性!我已经到了需要治病阶段,但是被这些药物这样那样的副作用感到害怕,有正在进行抗病毒的战友吗?大家都进来说说吧,上那种药物好呢 ? 减少耐药性,恩替卡韦似乎是最好的选择,但是恩替可能的致癌性也让人害怕,并且这种副作用由于使用的时间短,还不知道会不会有!上拉米起效快,变异高;阿德起效慢,长期服用伤肾;恩替卡韦目前看疗效最好,但是使用时间短,其副作用还无法全面评估;不治疗病毒不断复制,肝硬化,肝癌,假如维护肝功能呢,呵呵,太一厢情愿了。恩替如果吃久了也致癌,那和肝癌还不是一样吗?都是死,还花钱死,不值得了。 二、单玉泽事件 2001 年, 浙江工程学院科研处工程师单玉 泽 死亡事件将葛兰素史克告上法庭 。 《杭州都市快报金周刊》患者哥哥的陈 述 :    1990 年前后,体检时查出 HBsAg 阳性。    1996 年前后,每天一副中药治疗。    1999 年 12 月 1 日,杭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服用贺普丁(即拉米夫定)    2000 年三四月份, HBV DNA 转阴(从没有医生跟我们讲要定期检查,严密观察等, 推荐吃药的医生说至少要吃一年 ) 。    2000 年 9 月,浙医一院化验结果病毒指标阳转,出现黄疸。让住院但放不下工作。 10 月 30 日,住杭州市第六人民医院 , 停拉米夫定 。住院期间,胆红素越来越高,白蛋白降低,出现腹水,牙龈经常出血 。    2000 年 12 月 1 日,转杭州铁路中心医院,肝功能继续恶化,黄疸不退。 12 月 29 日,组织专家会诊, 认为是停药所致 ,建议继续恢复拉米夫定。    2001 年 1 月 13 日,陪妻子坐车取单位发的大米和苹果,买手机,给儿子买玩具小枪。    2001 年 1 月 16 日晚,开始出现烦躁,计算能力下降, 17 号上午不认识人了。请另一位肝病专家会诊,建议赶快转到浙医一院。    1 月 18 日中午,转到浙医一院。主管医生说吃拉米夫定还应该定时化验。开始上网查询,拉米夫定临床应用指导意见在血小板低的情况下不应该吃,吃药后产生这样的情况应该停药,保肝处理。而弟弟的血小板一直偏低。    1 月 19 日中午,吃了一小碗炒面,下午两点开始恶心,随即吐血,插三腔二囊管抢救。    1 月 20 日 14 : 00 ,抢救无效死亡。 讨论:该患者可以诊断为乙型肝炎肝硬化,因为:( 1 )长期血小板低下;( 2 )住院时出现腹水,死于上消化道大出血,并插三腔二囊管抢救。以上病史说明,在拉米夫定应用早期,一般肝病医师经验不足,意见不一致,不恰当的停药是该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 2000 年 9 月第一次出现病毒指标阳转和黄疸应该是停药所致,而非病毒变异,后来一再停药导致病情反复,而死亡的直接原因是由于 1 月 19 日中午的炒面,引起食道或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抢救无效死亡。 三、李立力事件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通报》   安徽 19 岁的李立力服用替比夫定(商品名素比伏) 1 年,因横纹肌溶解导致多脏器衰竭死亡。合肥市司法鉴定科学技术研究所最终结论:李立力死于服用替比夫定所致的肌损害。   案件今年 3 月 9 日第一次开庭,此前,作为为李立力提供治疗的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以庭外调解的方式,赔偿李立力家属 24 万元。   引发该案件的主要原因是,医生缺乏与病人的沟通和对用药的指导,药监部门也缺乏与医院之间的沟通渠道。实际上,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2008 年 10 月 21 日的一份内部文件显示,包括宁波宗瑞医院、解放军 113 医院、金华市中心医院等均有关于素比伏不良反应的报告。但浙江省内的此类信息与李立力所在的安徽省没有形成有效共享机制。事后, 诺华公司强调,素比伏上市以来,说明书已经更新至第三个版本,关于素比伏可能造成的不良反应描述越来越详细、越来越易懂,不仅对于医生有警示作用,对于普通患者也便于理解。 亡羊补牢: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发布第 30 期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警惕治疗乙型肝炎的核苷类抗病毒药替比夫定和拉米夫定的横纹肌溶解症。提醒广大医务工作者,警惕拉米夫定和替比夫定引起横纹肌溶解的风险。并提醒病人,必须在医师指导下严格按照说明书用药,用药后如出现不适,立即到医院就诊。比如大家熟知青霉素的不良反应,它也是可以致命的,但不会因此就不使用,而是要恰当地使用药物。 四、公平评价抗乙肝核苷类药物的不良反应 1. 拉米夫定不良反应多发生于艾滋病治疗中 《通报》中说: 1999 年在中国上市,目前有 3 个规格,商品名分别为贺普丁( 100mg ,用于伴有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和病毒活动复制的、肝功能代偿的成年慢性乙型肝炎病人的治疗)、益平维( 150mg 、 300mg ,与其它抗逆转录病毒联合使用,用于治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的成人和儿童)。也就是说,治疗乙肝的用量只有每天只有 100mg ,而治疗艾滋病每天需要服用 300mg ,是治疗乙肝的 3 倍。尤其是拉米夫定治疗艾滋病时需要和齐多夫定等至少三种药物联合应用。因此药监局所说的不良反应绝大多数发生在治疗艾滋病的过程中,而且肌病及横纹肌溶解症多数与齐多夫定相关。 国内外医学文献,在治疗乙肝过程中只有 3 例发生肌病和横纹肌溶解症和 3 例肾损害的报道,均发生在肝肾移植术后的病人中,这些病人一般还同时服用抗排异药,抗排异药中的他克莫司也有引起横纹肌溶解症和肾损害的报告。其他不良反应有锥体外系反应共 8 篇 20 例,血小板减少 2 例,急性胰腺炎 1 例,白血病 1 例,另外还有几例过敏反应、脱发等。 拉米夫定于 1998 年被批准用于治疗慢性乙肝, 1999 年在我国上市,已经应用了 10 年之久,我国有 200 万人服用拉米夫定治疗。上市了这么久,应用患者广泛,这么少的不良反应报道,说明拉米夫定长期治疗是非常安全的,不良反应极为罕见。 2. 阿德福韦酯肾损害的发生率取决于使用剂量 由于阿德福韦酯可以治疗对拉米夫定耐药的患者,且我国阿德福韦酯的价格比较便宜,因此使用阿德福韦酯的患者估计和拉米夫定差不多。 临床试验中,医生发现阿德福韦酯的肾损害与剂量相关,每天 30mg 治疗 1 年有 8% 的患者发生肾损害,而剂量减少到每天 10mg 治疗 1 年肾损害的发生率为 0 ;连续治疗 5 年,肾损害的发生率为 3% ~ 8% ,而且停药或减量后都会好转。到目前为止全球只有 1 例肾移植的患者服用阿德福韦酯后发生急性肾小管坏死。阿德福韦酯的肾损害主要表现是血磷降低和血清肌酐升高,只要服药的患者注意检查肾功能和血磷都可以及时发现,不会造成严重后果。 3. 恩替卡韦动物试验剂量是人类最高推荐剂量( 1.0mg/ d)的几倍至几十倍 2005 年被批准用于治疗慢性乙肝,说明书中提到它在动物试验中发现了一些动物肿瘤的发生率增加。其实,动物试验所用的剂量是人类最高推荐剂量( 1.0mg/ 每天)的几倍至几十倍。参加恩替卡韦上市前临床试验的患者目前服用恩替卡韦已经有 7-8 年了,没有发现肿瘤发生增加的情况。恩替卡韦上市了 5 年,已经有 125000 病人年在使用恩替卡韦治疗,但没有发现人类肿瘤增加的情况。 3 年前,美国 FDA 又联合包括我国在内的多国参加的临床试验,有 12000 位乙肝患者参加了这项试验,恩替卡韦与其他药物进行临床对照,专门观察肿瘤发生的情况,到目前也没有恩替卡韦与肿瘤的发生有关。 检索国内外文献,只有德国一位作者发现晚期肝硬化且肝肾功能都非常差的肝病患者在使用恩替卡韦后有 5 例发生乳酸酸中毒。我国只有 1 例恩替卡韦引起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 1 例恩替卡韦引起上肢周围神经损害的报道。 4. 替比夫定使用期间应定期监测 2006 年被批准用于治疗慢性乙肝, 2007 年在我国上市。到 2009 年,估计全球大约有 95231 病人年接受了替比夫定的治疗。替比夫定确实有引起肌病和可能性,临床研究中,治疗 2 年肌病的发生率为 0.3% ~ 0.88% ;治疗 4 年肌肉相关不良事件报告总数为 4% ,其中肌痛 3% ,肌炎 1% ,大多数患者在停药后都会好转 。 替比夫定上市后,我国发生了少数横纹肌溶解症的病例。为什么替比夫定上市后肌病的发生会比上市前的临床观察严重呢?在一种新药上市后,许多医生对它不够了解,在治疗过程中不像临床试验的患者那样进行严格的定期监测与随访,一些患者也自认为服药后肝功能正常,病毒复制阴性,就不定期到医院检查了,导致患者的肌病发生后没有及时发现而加重。 另外,一些患者本身就存在潜在的肌病。我国一位患者服用替比夫定后发生横纹肌溶解症死亡,死亡后调查发现他在使用替比夫定治疗前就在周期性麻痹。许多药物(如他汀类的降血酯药)也可以引起肌病,甚至大量饮酒也可导致横纹肌溶解症。一些医生甚至为了加强抗病毒的效果把替比夫定和干扰素联合起来使用,干扰素不仅可增加替比夫定对肌肉的毒性,还会增加周围神经病的风险,周围神经病的发生率为 16.7% ,而单独使用替比夫定治疗,周围神经病的发生率只有 0.3% 。 但是,替比夫定相关性肌病是完全可以预防的,在服用替比夫定期间,应该定期到医院去检查,最好每三个月就检查一次,每次除了检查肝功能和乙型肝炎病毒学指标外,还应该检查肌酸激酶( CK )。 CK 主要存在于心肌和骨骼肌中,亦有部分存在于脑和甲状腺细胞中。在正常人的血液中含量很少。但当肌肉和心脏受到损害时,它就从细胞中释放出来,使血中 CK 水平升高。如心肌梗死、肌炎、横纹肌溶解、甲状腺减退等疾病的患者血中的 CK 水平明显升高。 在替比夫定治疗过程中出现 CK 升高不要慌张,可以先观察一下。在服用替比夫定期间 CK 升高大于正常值上限 7 倍以上是很常见的,大约为 12% ~ 14% ,但有 10% 以上都是一过性升高,在 3 个月内自动降到正常,只有 3% ~ 4% 的患者可能会发生肌病。因此,是否停药或换药主要是看有没有肌肉症状,如肌肉疼痛、肌肉无力等。如果若 CK 升高至正常值上限 5 倍以上、并同时伴有肌痛者,或没有肌肉症状但 CK 持续升高至正常值上限 5 倍以上 3 个月不能恢复或进行性升高者,立即停用替比夫定,改用或暂时换用其他有效的抗病毒药物治疗。除了 CK 升高以外,医生还会对病人进行全身肌肉的检查,检查肌力和肌肉压痛的情况,判断肌病的严重性,必要时还要进行肌电图和肌肉活组织病理学检查。轻症肌病一般停药后即可逐渐恢复,对停药后恢复较慢的患者可用辅酶 Q10 治疗。严重肌病需要立即住院治疗,以免发生严重并发症。 5. 总体评价 四种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核苷(酸)类似物中,拉米夫定和恩替卡韦不良反应最少,阿德福韦需要监测肾功能,替比夫定需要监测 CK ,但长期应用 95% 以上的人都是安全的,少数人只要定期到医院监测,也能完全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对于药监局的《通报》应该全面理解,不要看到《通报》就盲目停药,停药后很可能导致肝病加重,随便停药带来的后果可能比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更大。目前的抗病毒治疗可有效地抑制乙肝病毒复制,促进肝功能恢复正常,改善肝纤维化,减少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改善乙肝患者的生活质量,这对慢性乙肝患者的好处明显高于那些少见甚至罕见不良反应的风险。
个人分类: 肝病手记|8423 次阅读|2 个评论
药品安全与不良反应国际文献计量分析报告
xupeiyang 2010-2-3 16:50
http://www.gopubmed.org/web/gopubmed/1?WEB01rkfz6pofi0a8I4fI8sI0 Drug Safety and adverse drug reaction 100,000 of 292,767 documents semantically analyzed statistics Top Years Publications 2008 15,295 2007 14,610 2009 13,959 2006 13,866 2005 13,027 2004 12,180 2003 11,222 2002 4,942 2010 427 2001 163 2000 110 1999 86 1998 41 1997 11 1 2 3 ... 9 Top Countries Publications USA 28,979 Japan 7,452 China 6,141 Germany 4,728 Italy 4,681 United Kingdom 4,255 France 3,717 India 3,633 Canada 3,205 Spain 2,688 South Korea 2,461 Brazil 2,368 Netherlands 1,636 Australia 1,578 Taiwan 1,490 Turkey 1,454 Poland 1,083 Sweden 1,050 Belgium 969 Switzerland 922 1 2 3 ... 9 1 2 3 ... 143 Top Cities Publications New York 1,353 Tokyo 1,239 Seoul 1,147 London 1,063 Boston 1,007 Houston 985 Beijing 975 Baltimore 753 Paris 750 Rome 714 Chicago 663 Shanghai 634 Toronto 627 Taipei 624 Philadelphia 619 Madrid 579 Bethesda 573 Barcelona 550 Milan 549 Los Angeles 503 1 2 3 ... 143 1 2 3 ... 217 Top Journals Publications Toxicol Sci 1,500 Toxicology 1,314 Food Chem Toxicol 1,111 Environ Toxicol Chem 999 J Clin Oncol 993 Toxicol Lett 978 Aquat Toxicol 926 Toxicol Appl Pharm 913 Chemosphere 876 Mutat Res-fund Mol M 814 Toxicol In Vitro 801 Clin Cancer Res 743 Ann Oncol 578 Toxicon 562 Cancer 558 Environ Health Persp 507 Reprod Toxicol 494 Chem Res Toxicol 482 J Ethnopharmacol 478 Brain Res 477 1 2 3 ... 217 1 2 3 ... 2361 Top Terms Publications Animals 54,753 Humans 49,675 Patients 25,345 Evaluation Studies as Topic 24,228 Pharmaceutical Preparations 22,105 Rats 20,787 Adult 18,041 Dose-Response Relationship, Drug 16,913 Mice 16,814 Proteins 15,803 Middle Aged 14,147 Neoplasms 11,836 Aged 11,824 Oxides 10,856 Tissues 10,347 Drug Therapy 9,650 Genes 9,355 Therapeutics 8,799 Apoptosis 8,282 Cell Line 8,269 1 2 3 ... 2361 Top Terms Publications Cells, Cultured 8,235 Enzymes 8,095 Metabolism 8,043 metabolic process 7,931 Treatment Outcome 7,877 DNA 7,747 Safety 7,739 Antineoplastic Agents 7,726 Cell Survival 7,666 Time Factors 7,412 Rats, Sprague-Dawley 7,265 apoptosis 7,095 Antineoplastic Combined Chemotherapy Protocols 6,900 Neurons 6,741 Rats, Wistar 6,741 Oxidative Stress 6,731 Lung 6,547 Serum 6,234 Antioxidants 6,117 Wounds and Injuries 5,759 1 2 3 4 ... 2361
个人分类: 信息分析|2062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事件
xupeiyang 2009-10-26 13:22
2003年1月1日~2005年6月30日有关葛根素注射剂的新发不良反应病例报告共1006例,其中11例死亡。   2004年11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因葛根素注射剂可引起急性血管内溶血等严重不良反应发布了关于修订葛根素注射剂说明书的通知。   2005年,莲必治注射液、穿琥宁注射液等品种因严重不良反应被修改药品说明书。   2006年6月,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共接到鱼腥草注射液不良反应报告5488例,严重药品不良反应258例,死亡44人,鱼腥草注射液被暂停销售使用。   2007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了25种具有严重不良反应的中药注射剂。   2008年10月5日,云南省红河州6名患者使用了标示为黑龙江省完达山制药厂生产的两批刺五加注射液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其后3例患者死亡。   2008年10月19日上午,卫生部紧急通报,陕西省志丹县人民医院使用山西太行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茵栀黄注射液后,有4名新生儿发生不良反应,其中1名出生9天的新生儿死亡。   2009年2月9日至10日,青海省大通县有3名患者静脉输注标识为黑龙江乌苏里江制药有限公司佳木斯分公司生产的双黄连注射液后,发生疑似不良反应。2月10日,其中一名62岁的女患者因抢救无效死亡。 http://news.sohu.com/20091026/n267724719.shtml
个人分类: 中医药学|2051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8 20:0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