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中国科研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倘若中国科研界今天有领军人物获得了诺贝尔奖
热度 3 Opiggie 2011-4-20 16:51
最近,因为某些想法而wiki了下博弈论,当然就看到了大名鼎鼎的疯子納什,深为普林斯顿的包容所折服,也顺便看到了 赖因哈德·泽尔腾 ,这个也许是离我最近的诺奖获得者了。但是,前段时间听同校经济系的同学说起他的演讲毫无逻辑,十分难以follow。不过,看他在诺奖网站的自我简介里却是有两句甚是有味的。 I had to learn to trust my own judgment rather than official propaganda or public opinion. This was a strong influence on my intellectual development. 看了这句,让我想起的并非,现在很多人缺乏独立思考,相反,我倒是认为我们的独立思考是太过了,不仅有直接的独立思考,甚至在此一步上,更深深地思考,我虽如此想,但是我该怎么说呢? 例子明显, 泽尔腾继续说道, My first contact with game theory was a popular article in Fortune Magazine which I read in my last high school year 我想会这样介绍自己研究动机的大牛在中国是不太有的吧,太下里巴了。。。(在此,也该反思科研过程中是否就该抱着学术搜索引擎) 自此,我忽然起了一个奇怪的念头,倘若中国科研界今天有领军人物获得了诺贝尔奖对我国科研的发展真的有益吗? 鸟尽弓藏,兔死狗烹。向来是中国官道首选的手段,在这样的原则下,疯子是无力挤进领军的,因为他尚不被认可有弓,狗之用。这样,大批诺奖得主估计都得徘徊在体制之外了。 中国科研领军人物,先不论科研水平,卖相首先得好,人情必须练达,更不可有方向性错误。 研究获奖首先感谢国家,研究心得自是阳春白雪。 在此,不免抱怨一句,在中国,学的真本事确实是难啊,让我们这些心智不熟的毛头小子还得先看穿迷雾才行。 这样的科研领军人物,获得诺奖之后,示范的是什么?我看多半不是对真理的追求,而是成为体制自我标榜的卖点,进一步培养体制内人的有力依据,如此看来,似乎无人得奖反倒是更好了。 在此,恳请大牛们,有了好成果一定努力捂住,直到去行政化之革命功成。到时以堂堂正正的科研人的姿态来发表,而非弓狗之态去邀功。
3958 次阅读|4 个评论
“我对中国的科研抱慎重乐观的态度”
leshiru 2011-4-12 15:56
今天去见了我们化学系的一位年青老师,他最近在Advanced Materials发表了两篇。我以前一直觉得我们学校是工科学校,虽有一级学科点,一直觉得水平很一般,难以在高影响因子上的期刊发表文章。自从去年有一篇在德国应用化学上的合作文章以来,陆续有几篇是我们学校的文章,我们这个老师在Advanced Materials发的文章的意义是这是我们学校第一篇独立完成的在Advanced Materials上发的文章。 大概七八年前我们学校的化学系能发表一篇英文就不错了,四五年前发影响因子三点几的也可以,可是现在随便抓一个博士生不可能没有影响因子三四左右的文章,虽然在七八影响因子的期刊上有困难,但已经在向那个方向发展。 下午听了一个国家纳米中心来的人做的报告,挺佩服,这个人开始是学仪器的,作报告过程中明显觉得固体物理基础很好,工作很漂亮,在Science上发了文章。 由此想到饶毅老师的观点“我对中国的科研抱慎重乐观的态度”,我觉得他的观点应该是正确的。
3754 次阅读|0 个评论
基于千人、顶级千人的中国科学体系图
sheep021 2011-2-19 17:27
基于千人、顶级千人的中国科学体系图
顶者,钉也。千者,纤也。没有钉子,纤夫们也无处着力啊。需要用顶级千人把他们牢牢顶在工作线上 拣到篮里就是菜,顶回来的都是才: (顶级千人) (千人) 钎人与千 人 科学网,不仅是中国科研的写照,也是中国科研的希望 基于千人、顶级千人的中国科学网: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80 次阅读|0 个评论
科学网,不仅是中国科研的写照,也是中国科研的希望
热度 4 sheep021 2011-2-19 17:12
一、科学网,是中国科研的写照 这个已经有很多博主谈过。此处省略一万字。 二、科学网,是中国科研的希望 如果所有中国科研人员都像博主们热爱科学网的劲头工作(被分级,被打压,被封杀,被……。但却赶都赶不走,骂也骂不回,最多假装休博几天,继续战斗),那中国科研一定能一日千里,无坚不摧。 中国科学院,有必要效法科学网进行改革。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57 次阅读|5 个评论
对真实水平的藐视才会最终害了中国科研
热度 1 zhiwei 2011-1-7 04:27
博文《对国产博士就业歧视最终会害了中国科研》读后感 陈儒军老师的博文《对国产博士就业歧视最终会害了中国科研》(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401278 )得到了很多的推荐和评论。土鳖和海龟的讨论最终还是不可避免地扩展到刚毕业的博士层面上。 虽然我很认同博文论点和论据,但是不赞同一定要在博士前面加上国产的和海外的的说法。不是说陈老师这样说了不好,是觉得很多人这样说了,也这样做了很不好。 为啥要一定划分界线?非要给博士也扣上三六九等的帽子,然后让他们(我们)从年青起就站在对立面上?土博士们联合起来把海博士们搞土,海博士们团结起来把土博士搞臭,这可不好玩。 这样的所作所为以及对土博士就业的歧视,实际上就是对一个人真实水平的歧视。简单地看盖在脑门上的章来判断一个人,难道不是对真实水平的藐视么?即使所有的土博士和海博士都公平地就业了,如果在其日后的发展中不能以实力论高低,我们国家科研就有戏了?所以个人觉得,对真实水平的藐视最终害了中国科研的说法更靠谱一点儿。 是骡子是马,割块肉煮煮尝尝!肉好吃就行,谁管你是喂啥长大的。虽然没有做过详细的统计,但是欧美加工的海博士平均水平略高于国产博士的平均水平应该是公认的,但平均对个人来说实在不给力。我家的平均收入还高于国民平均收入呢,大街上比我有钱的还不照样多的是?广州有个房地产老板是比我有钱,难到你就能说每个广州人都比我有钱? 所以啊,还得因人而已,土博士不一定有多大本事,海博士也不一定没本事,是吧?反正就是个博士。 俺还是那句话,能者能有所劳,能者多获!(俺也不反对任何国家有政策性倾斜的保护主义)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8283 次阅读|6 个评论
对国产博士就业歧视最终会害了中国科研
热度 2 chrujun 2011-1-5 14:56
近年来,国产博士碰到越来越严重的就业歧视。不少高校和科研单位在用人上明确排除国产博士的就业机会,只要洋人为我们培养的博士。最终导致国产博士还不如研究生好就业,薪水比研究生还低。 这就导致国产博士文凭的吸引力迅速下降,真正优秀的好学生极少愿意为读国产博士浪费青春。我的一个学生在中科院一个研究所读研究生,导师和单位领导多次动员他读博士。我也劝他继续深造。他还是不为所动,研究生毕业后找了一家单位就业。最近,听说他在准备考托福和GRE,计划出国读博士。对他来说,国产博士文凭已经没有多大价值。 高校也在为优秀博士生源大伤脑筋。我工作的高校曾经出了一个政策,可以把准备出国留学,还没有被海外学校录取的学生直接弄成硕博连读。 但响应者寥寥无几,我的两个学生都不为所动。 我们知道,博士生是科研的主力军。 如果优秀研究生不是直接工作,就是出国留学,中国的博士生生源肯定会快速下降,甚至出现等米下锅的局面。据我所知,已经有不少单位招不满博士生了,在生源上已经没有任何选择余地。 博士生生源质量下降,国内单位更不愿意接纳博士就业。这又导致更多的人不愿意读国内博士。这就会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导致国内博士生培养大滑坡,给中国科研造成致命打击。 为了让中国的博士生教育走向良性轨道,我们不仅要增加博士生的待遇,更重要的是给博士生就业创造公开、公平和公正的就业环境,人为歧视国产博士就业,最终受害的还是中国科研。
个人分类: 科研心得|12755 次阅读|34 个评论
也谈中国科研问题的根源
热度 1 zhumengjin 2010-12-18 22:22
【文化、自律和制度是解释中国科研问题的三种观点。的确,国内科研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有不良文化、自律缺失等方面的原因,但造成国内科研环境如此混乱的根源还是制度及其执行的缺失......】 《科学》杂志9月3号刊推出了题为《中国的科研文化》(China's research culture)的社论。很显然,在很多人看来,中国科研潜规则横行的弊病主要在于中国的不良科研文化。 按照惯常思维,文化是经过长期的历史积累、沉淀过程而形成,要在短时间内改变一种文化基本上是不可能的。这种思维的背后实际上也折射出很多人的悲观看法:中国科研问题基本无解! 中国的科研问题确实是在不良科研文化的背景下发生的,但不良科研文化是否必然会导致不可救药的科研问题?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认识问题,应该要彻底弄清楚。 为了形象地理解这个问题背后的逻辑,先谈一个大家都熟悉的例子。我们知道,新加坡是移民国家,其国民的主体是华人移民,时至今日新加坡仍然深受华人文化的影响。在上世纪早些时候,新加坡国民的素质也很低,在公共场合随地吐痰等劣习亦随处可见。为什么现在的新加坡国民已经没有了大陆华人常见的陋习?这种转变是如何发生的?其实,大家都知道答案,那就是新加坡从法律高度制订并执行了非常严格的惩罚措施。可以说,新加坡良好的社会文化秩序是罚出来的。 从新加坡的这个例子可以看出,良好的制度及有效的执行完全可以纠正和规避不良文化的影响,也可以改变不良文化本身。 现在再回到中国的科研文化。中国科研文化真的有罪魁祸首那么大的作用么?这多少有点高估中国科研文化的嫌疑。事实上,中国传统文化对我们今天所谓的科技都称为奇技淫巧,我国的传统文化对科学技术的看法持非常极端的否定态度。在中国的正统文化里面,科研是无法登堂入室的。 虽然古中国有所谓的四大发明,但与古希腊等传统文化相比,中国传统文化一直缺乏科研的元素。 直到 进入20世纪中叶后,中国才真正具备常态意义上的科研活动。所以,稍夸张地说,中国是一个缺乏科研历史的国家。 没有科研文化的厚重历史,也就没有科研文化的丰富内涵。 中国科研文化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恐怕连文化特质、文化惯性等基本文化属性都尚未完全定型。 所谓的中国科研文化,其实根本不值一屑。更夸张一点,从历史沉淀的角度来看,中国科研文化其实就是一个没有多少内涵空架子,其成型的内容比中国科研文化这六个字多不了多少,所以没必要过分抬高中国的科研文化。 针对《科学》社论提出的中国科研文化论、蒲老提出的自律问题,科学网不少博主提出了自己不同的观点, 他们认为国内科研问题的根源主要在于制度及其执行的缺失,我也更倾向于后者。的确,中国科研问题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有不良文化方面的原因,也有自律缺失的问题(大家都知道,对圣人有效的自律对普通人基本无效),但造成国内科研环境如此混乱的关键根源还是制度及其执行的缺失。 在思考中国科研问题时,我们不能将科研文化的影响渲染得太重,也不应倚重对普通人基本无效的自律,如果过分看重两者,我们将找不到解决中国科研问题的出路。其实,中国科研文化没有人们所认为的那么大的影响,自律也不可能去约束少数德高望重者之外的多数人。在文化、自律、制度三者之中,制度及其执行才是解决中国科研问题的关键。中国的科研问题并不是没有解决的办法,关键是有的人不想去解决。 你想,新加坡的社会文化尚且可以通过法律制度来制约和改变,难道没什么内涵的中国科研文化反而不能吗?
个人分类: 科研时评|20386 次阅读|9 个评论
“体制”与“自律”
boxcar 2010-12-8 08:45
昨天晚上看到了一群牛人(王鸿飞、蒲慕明、施一公、饶毅)的文章【 1, 2, 3 】簇集在科学网博客的置顶区,那点击量自然相当的高。讨论的话题不算太新鲜,是从饶毅、施一公二位教授几个月前在 Science 上发表的那篇关于中国研究文化(跑关系其实疑似烟酒文化)的文章而来。据我所知,这个话题已经在科学网博客热议了好几轮,这次的新鲜之处在于另一位大牛蒲慕明教授在接受《科学新闻》专访时点评该文并呼吁中国科学家自律;而本网的超级名博王鸿飞老师又迅速响应,写下了后留学时代与后归国时代-蒲慕明、饶毅、施一公及其它 【1 】;施、饶二教授没有把蒲教授的点评当作寻常博友或读者的评论处理,而是很郑重地专门写了篇博文对《蒲慕明:中国科学病在何处?》一文的回应 【3】。有趣的是,今天早上我又看到那个脚踏实地的土鳖,仰望星空的猴子黄秀清老师又拿彩字秀给中国科研算了一卦【 4 】。看来,这是个海归土鳖老少咸宜的话题,估计就是这两天的热点了,咱也赶紧进来凑个热闹,抓紧早上的时间写一篇博文,说说我对这个要体制还是要自律的问题的浅见。 如果把法治和人治放到一块对比,绝大多数人(没机会治人或制人的)、除了极少数已经稳稳地抓牢了实权者,一般都会更欢迎法治。大家在极力呼唤一个好的体制,其初衷就在于此,都希望能在一个好的体制下让自己得到认可,即使不被充分认可,输也要输得心服口服。我很遗憾地说,这很可能只是一个美好的、但却很难实现的理想。原因很简单,评价其实很不易,即准确地评价自己做到自知与客观地评价别人做到知彼都很困难。如果很多人都不肯秉持公平公正,而是过高地评价自己而过低地评价别人,自己得出的评价结论与别人不同,就很容易产生不满,从而抱怨体制不公平和不合理。如果不能找到一个大家都能充分认同的评价标准(其实这应该是一个具有好的兼容性和操作性的东西),这种不满的情绪就会在一些人的心中长期存在下去,这种批判体制的声音也将长期存在,一个能被叫好的体制就很难被认为已经建立了。 相比于呼唤体制的强大声音,倡导自律的声音就太过弱小了。原因很简单,每个人都期待自由,而不希望受到过多的约束,例如,那个不但曾经仰望星空,而且还曾大闹天宫的猴子孙悟空,他脑袋上的那个紧箍咒是东海观音菩萨戴上去、由唐僧师傅掌握着咒语的,这可不是猴子自己扣上的,扣的原因很简单,怕他的自律不够。戴上这个紧箍咒,就算是进入了体制,其好处是有了合法、体面的身份出国留学考察,回来就修成了斗战胜佛,享受到了待遇。坏处自然是自由受到了很多约束和限制,甚至带来了不小的麻烦,猴子胆敢不自律,不听唐僧师傅的话而违反规定去乱打乱闹,师傅不免要行使念咒的职权,这时猴子会痛不欲生。不过,如果猴子某一天忽然练成了铁头功而不再畏惧紧箍咒,师傅还有别的更灵的咒语可念么? 体制和自律的关系,其实与法律和道德的关系差不多,有区别、有矛盾,但也必然有密不可分的联系。这对儿法与德,就像法国和德国一样,打过 N 多年的 M 次仗,最后还是一块去搞欧盟了。我记得中学阶段时学的《法律常识》中曾有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原则。 对应到体制和自律这里,有法可依就是需要一个好的科研体制被科学工作者们依靠,这是大家的期望,也是立法机关和管理机构该做的事,但后面的有法必依则首先要靠体制内的人们的自律,执法必严与违法必究则是在随后考验执法者的自律,如果哪个环节自律不够,想法设法要钻法律(或体制)的空子,再好的体制也没辙。没有了自律的配合,体制就变得千疮百孔,也就不会有传说中的好体制。这就像如果社会道德已经彻底沦丧,严刑峻法也无济于事一样。 ~~~~~~~~~~~~~~~~~~~~~~~~~~~~~~~~~~~~~~~~~~ 参考: 【1】 王鸿飞:后留学时代与后归国时代-蒲慕明、饶毅、施一公及其它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91305 【2】 蒲慕明: 蒲慕明:中国科学病在何处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0/12/241185-1.shtm 【3】 施一公,饶毅:对《蒲慕明:中国科学病在何处?》一文的回应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91322 【4】 黄秀清:科学算卦:中国科学病在何处?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91378
个人分类: 科学网|7249 次阅读|19 个评论
中国科研加速融入全球化进程
icstu1 2010-12-7 12:01
个人分类: P 辩论的准备案例过程记录、组织和展开|1371 次阅读|0 个评论
亚运金牌、奥运金牌和中国科研
phd9992000 2010-11-17 08:48
这几天亚运很热闹。仔细观察金牌榜,发现中国的金牌分布和韩国、日本还真不一样,我们金牌多,但银牌和铜牌要少得多,呈现倒金字塔分布;他们则是银牌、铜牌比金牌多,比较符合常规。 是不是集中 国家力量人工培训运动员,而不是个人出自爱好、自己业余训练,比赛的结果都这样呢?这题目还真值得研究。其实到了亚运、奥运的水平,金、银、铜牌的水平差距已经很小,就看各自发挥如何了。 也可能是,我们谦虚一点,拿了金牌,银牌和铜牌让给别人,总不能自己吃着碗里的、看着盘里的、还想着锅里的。穷寇勿追,既吃肉又喝汤,弄得别人光在一边看,那样太不厚道了。像乒乓球那样,动不动就把奖牌囊括,弄得别人都不愿和我们玩了。 管理纳税人机构每年投入很多钱训练运动员。如果计算一下成本,可能每块金牌以百万、千万计。以小人之心推测一下,这些亚运、奥运金牌也就给机构增添一点虚荣,和国民身体素质提高有多大关系呢?这些金牌真的表明了国民的体育竞技水平很高吗?从市民健身场所的缺乏看,偶觉得关系不大。如果把这些钱转投到市政体育设施建设,国民会幸福5倍不止吧。 中国科研的情况也类似。机构投入了很多钱,很多人也花了很多钱。但从国际视野看,中国的整体科技水平似乎没有多大进步,国民的科普和科技素养也未见多大提高。 显然是投入方向和效率出了问题。另外也需要做大、做强底部,夯实基础。
个人分类: 科教感悟|1845 次阅读|6 个评论
给学者一片宁静的天空 商鞅变法不可用于学术界
chrujun 2010-11-15 11:16
商鞅变法发展经济可以,但不适合学术界。中国教育和科研出现的种种问题,根本原因是将商鞅变法用于学术界。商鞅变法的原理和现有企业管理一致,做错了,惩罚、降级;做好了,奖励、升官、发财。 一些本来有可能成为科学家的苗子,刚干出一点成绩就给官当、给各种荣誉、给各种大项目,好苗子逐渐陷入争名夺利的怪圈,被毁了。 一些科研遇到挫折,一时没有发表论文的天才,也因为各种惩罚,被毁了。 学术界有学术界的规律,最重要的规律是学者只有能够静下心来做事,才能出成绩。牛顿在封闭环境里埋头苦干两年,三大力学定律、万有引力和微积分,全搞定了。牛顿当官后,就没有什么科研成就。 让学者追名逐利,利用企业管理手段来管理教育和科研,注定会毁掉学者的科研能力。
个人分类: 科研心得|3834 次阅读|2 个评论
施一公 饶毅教授一针见血 中国科研大有希望
xupeiyang 2010-10-18 17:16
中国科技工作者已经不必多加评论,感谢两位科学家说出了全国人民的心声,感谢科学网。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0/10/238865.shtm 施一公 饶毅:经费分配体制该改了 简单但重要的起点是基于学术优劣,而非靠关系,来分配所有新基金 ●尽管近年来中国研究经费持续以20%的比例增长,但研究经费分配的严重问题却减缓了中国潜在的创新步伐 ●目前正是中国打破各种潜规则、建立健康研究文化的良机。一个简单但重要的起点,是所有新的研究基金必须基于学术优劣分配,而不再依赖私人关系
个人分类: 科学名人|3272 次阅读|1 个评论
三权鼎立的取经团队,劳逸结合的黄金组合
sheep021 2010-10-13 13:41
《西游记》的西天取经团队,被称为一个劳逸结合的合金组合: 团队的核心人物:唐师傅,根正苗红,绝对处于领导位置。 团队的骨干人员:悟空 八戒 沙和尚。看他们一路上的表现基本上是三权鼎立制: 三分之一看 三分之一干,剩下的三分之一在捣蛋 。 另外还有不少妖精给他们啥风点火、逗趣儿、解闷儿。免得一路上过于枯燥乏味。 中国科研是不是也是一部《西游记》呢? 科学界是否也存在 三分之一看 三分之一干,剩下的三分之一在捣蛋的现象呢?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702 次阅读|0 个评论
今天看到了好博文:《科学》杂志现任主编谈中国科研问题
xupeiyang 2010-10-12 11:45
博主评论: 衷心感谢朱教授的博文。布鲁斯?艾伯茨的几个观点应该告诉全体中国科技工作者和科技管理部门的领导,使我们真正清醒头脑,而不是在科技发展的漫长黑夜中摸索,找不到正确的方向。 朱猛进 博主的回复:有很多专业媒体参加,希望这些科学记者们能提炼出真正有价值的信息传递给大家。 《科学》杂志现任主编谈中国科研问题 朱猛进的博客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72433#t1
个人分类: 科技评价|2695 次阅读|0 个评论
《科学》杂志现任主编谈中国科研问题
热度 1 zhumengjin 2010-10-12 10:54
2010年10月11日,美国《科学》杂志现任主编布鲁斯艾伯茨和亚太分社主编理查德史通应我校邀请参加生物技术与现代农业的科普与沟通系列学术活动。美国《科学》杂志亚洲编辑Richard Stone等就中国转基因水稻研发现状、科学证据在转基因食品决策中的应用、理解和传播、转基因食品健康安全的研究、与转基因和食品安全有关的媒体活动的争议:现状和挑战等具体议题做大会报告。 他们很敬业,很辛苦,白天、晚上都在马不停蹄地为我们作报告。对于报告的具体内容我就不多说了,因为有包括《科学新闻》在内的全国多家媒体参与,后面肯定会有陆续报道。但《科学》杂志主编在报告、座谈过程中先后透露和表达的几个观点对我的感触很大。可以说,布鲁斯艾伯茨一直比较关注中国,2008年曾经采访过温家宝总理,并在Science杂志上专文发表。我认为,作为一个世界知名杂志的主编,布鲁斯艾伯茨比很多西方人都更加了解中国,他真正思考过中国的科研现状,他也真正看到了中国科研问题的一些关键症结所在: (1)中国成名学者不下实验室(布鲁斯以自己作对比,间接表达); (2)过于重视发表论文,对经费和职称考虑得太多; (3)在学术思想上不敢做超越专业领域前辈的事情。 这些虽然不是最关键的体制问题,但毫无疑问都是限制中国科学研究正常发展的真正症结所在。对于科学家下实验室的问题, 布鲁斯艾伯茨自 己在担任美国科学院院长时,依然还在实验室。 相比之下,放眼国内,中国学者一旦成名就几乎不再下实验室,很多年轻学者甚至是刚刚做上研究生导师后就不再亲自参加实验。 他认为关注真正的科学问题对于科学家来说是最重要的,学者如果过于重视发表论文,对经费和职称问题考虑得太多,就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关注真正的科学问题。 在学校圆桌会议座谈时, 布鲁斯艾伯茨毫不忌讳地坦言,中国在全世界所有国家中,是《科学》杂志拒稿率最高的国家,而瑞士是接受率最高的国家。 谈及原因,他认为中国学者比较尊重前辈,在学术思想上不敢做超越专业领域前辈的事情,所以很难做出在某些领域改变人们思想的突破性成果。
个人分类: 科研时评|18193 次阅读|39 个评论
[转载]《纽约时报》:欺诈行为日益猖狂威胁中国科研
kexuechuanbo 2010-10-10 13:02
《纽约时报》:欺诈行为日益猖狂威胁中国科研 科研诚信缺失;学术剽窃与造假现象严重;处罚力度不够 10月7日,《纽约时报》以《猖狂的欺诈威胁着中国的快速发展》(Rampant Fraud Threat to Chinas Brisk Ascent)一文描述了以中国学术界为主的各行业的各种欺诈现状。以下为文章概要: 诚信缺失 中国在建立世界级教育体系和发展具有科学与工业竞争优势的前沿研究上取得了让人瞩目的成就,但科研诚信缺失却正在阻碍中国的发展潜力,并威胁着国际科研合作。文章引用率指标带来的压力,催生出一大堆抄袭和造假的文章。 剽窃与造假 中国政府的一项调查显示,在6家国家顶级机构中的6000名科研人员中有大约1/3的人承认参与过学术抄袭和造假行为。而在另一项对32000名研究人员的调查中,大约有55%的人承认曾知道他人存在学术欺诈行为。即便学术欺诈行为被曝光,出于人际关系和维护研究机构名声的考虑,同事和领导通常也会为其极力隐瞒,就算最后无法掩盖真相,相应处罚往往也是不了了之,剽窃者不用承担任何责任。 肆无忌惮 问及中国学生对学术抄袭的看法,回答都是令人吃惊般的若无其事。有学生称,同学之间相互交换答案以及抄袭论文很常见,并不会觉得影响不好或者尴尬。而中国的一名泌尿科医师肖传国因为被学术打假而雇凶伤人,其所在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在表示对此震惊之余,也只是称会等待司法审判结果出来后再做处理。(科学网 张笑/编译) 更多阅读 《纽约时报》原文报道(英文) 《纽约时报》头版长篇报道中国学界欺诈猖獗 作假已成国之痛 78.8%人认为全社会应该零容忍 转载自科学网科学网的博客作者:张笑 来源: 科学网 www.sciencenet.cn 发布时间:2010-10-9 12:43:37
个人分类: 期刊传播史论1|2420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国科研是大有作为的,前景是光明的
热度 2 stone1971111 2010-9-11 08:44
这 段时间,看了不少有关中国科研的讨论,从科研体制到基金分配,再到研究生培养,再到行政与科研的关系,再到研究风气,再到杂志的水平,再到N人计划等科研人才体制等等等,唯独没有一个人谈中国科研的前途在哪里。我是个地道的土博士,就我这一点点的知识和判断来看,中国的科研还是大有作为的,前景是光明的。 首先,中国有巨大的科研需求,这些需求将最终推动科研的进步。中国的需求是全方位的,试举几点: 一、中国面临的问题比任何国家都多,因此给科研供应需求的能力就很强。诸如,环境问题、人口问题、能源问题、粮食问题、健康问题等等,都是中国的最大问题。这些问题都是世界级的难题,而中国尤甚。 二、中国现在是制造业大国(产值大而竞争力不强),在很多领域,只有贴近生产一线,才有真正的需求,远离生产谈需求是不可能的。美国已经意识到制造业空心化带来的远不是就业的问题,连带的科研的土壤也日渐贫乏。中国的科研人一定会抓住制造业现场的问题。 三、中国的多样性。中国在世界上最具有多样性,如气候、环境、地理、文化、种族等方面来看,都具有独一无二的多样性,这些多样性保证了这个团体能够被多样化的土壤培养,从而产生优质的结果。 四、中国的独立性。中国和日本、韩国等小国不同,在关键战略领域不能对外有任何的依赖性,必须自力更生,独立自主,否则永远不要谈强大,这些就决定了中国需要在几乎所有领域建立自己的团队,而且是在世界上有竞争力的团队。上述方面都决定了中国科研人的目标是不缺乏的,甚至是过剩的。 其次,中国有独特的哲学,这些哲学必将培养出独特的科学人才。中国文化的独特性是毋庸置疑的,尤其是几千年来积累下来的思维方式,尽管有其弱点,但是也有其优点。在这种哲学熏陶下,辅之于西方的文化,就能产生优秀的人才。不同的哲学引导科学向不同的方向发展,未来的胜负一定是哲学观、世界观的差异造成的。中国的优势还远远没有发挥出来。 复次,中国目前存在的问题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不值得大惊小怪。一个年轻人成长的过程,都要经历类似学徒、学生、朋友、老师等不同的发展阶段。中国由于历史的原因,西方的文化在中国的传播是很短暂,我们在科学技术领域只是个学徒而已。还没有到高级阶段。正如有些博文提到,在30年以前,大学生都很稀少,甚至是高等数学能够学明白的人都很少,这样的人群离科学技术的前沿显然是有距离的。少量的高端人才的引入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科研发展路线中的历史阶段问题。还只能从教育入手,踏踏实实的用自我的文化结合西方的文化,培养自己的苗子,一代人,两代人,甚至5代人之后,中国总能完成从学徒到老师的过程。历史已经有明确的发展轨迹说明上述问题。比如,80年代,我们国家在电器产品方面是非常落后的,组装的能力都没有,而现在已经深入到专用元器件和协议、标准等层面,这说明,产业还是不断地在升级,参与其中的人的科学素质也在不断地提高。再好比我们所,十年前想发表国际期刊论文都是凤毛麟角,但是现在就很普通。这些都是扎扎实实的进步。 再次,中国人是开放的,进取的,勤奋的。中国的文化的核心是实用主义,这个对于科学研究来讲,既有好处,也有坏处。好处在于,对于有用的科学技术,中国人不需要牵引,自然就会主动学习和使用。只要是有利益的,中国人跑的比兔子都快。这种逐利心理虽然有时候会导致急功近利,但是中国同样不缺乏理想主义者。中国人的勤奋也是世界知名的,几千年的苦难让每个中国人都知道收获是需要付出的。这种情况从中国人在世界上经商的勤奋性可以看出,在科研领域,也是中国人勤奋的多。假以时日,这些付出必然会有结果。 最后,中国人很聪明,善于玩游戏。西方的科学技术研究到了近现代,已经越来越像个大的游戏,而中国人的参与会让这些游戏规则尽快的完善和提升。中国人钻空子的能力是一流的,这些能力有时候带来的是负面的,但是,即便是坏人坏事也一样是社会的推动力。正是这些坏人坏事才让世界具有免疫能力,更健康。直到有一天,中国人终于把科研的游戏玩熟了,中国人甚至可以玩到艺术的层面去。君不见,几千年来,中国出了无数的大师(尽管不是科学上的),但是,这种能力如果被运用到了科学领域,一样会很强大。 总之,当大家都在对中国科研失望的时候,其实,也正是因为我们已经了解什么是好的,什么是正确的。也正是我们对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有一种责任感,所以我们才会失望,才会骂娘。黎明前的黑暗总是让人着急,让人烦躁,但是,黑暗终会过去,天总会亮的。历史的发展不以某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相信,给中国时间,给我们自己时间,我们只要不断地在努力,包括骂娘,中国总会进步。而且说不定,科学技术的发展方向最后都是中国发动也不是不可能。毕竟,对于世界到底需要什么这个问题,中国人有独特的视角。正是这些看法,我才觉得中国是有希望,而且是大有作为的,甚至要做好当领导的准备。 瞄准中国的需求,采纳中国的文化,正视自己的缺陷,善用自己的聪明,唯如此,中国科研才能发展,而且一定发展。
个人分类: 科研随想|5949 次阅读|7 个评论
中国男足与中国科学研究之相似性
ssglwu 2010-6-16 10:54
吴国林 我本人打一点羽毛球、摄一点影、读一点书与写一点有原创的东西。我也很难看一场足球,但是,今天早晨朝鲜对巴西足球队的比赛,我是从开始到结束全部看完。 纵观主流媒体,对朝鲜足球队今天早晨对巴西队的表现,好评如潮,朝鲜队赢得世人的尊敬!而中国足球队,花了那么多的钱,没有一点精神,更没有艰苦卓绝的训练,仅知道如何在国内圈钱,钱拿得多多的,就是一群行尸走肉! 联想到中国的科研与高水平大学的建设,真有点像中国男足!在女性主义看来,科学是男性的,因此,她们要反对科学。由此看来,欧洲是一个男人的世界,才有科学的繁荣。而目前的中国男人太差,阳刚气都没有,何来科学的繁荣?! 我们在改革开放之前,国家尽管贫穷,但有令世界尊重的两弹一星,现在富了,除了最近的高铁之外,还有什么东西让世界为之震动?中国的科学研究、高水平大学建设除了成天唱创新,除了花了大把的纳税人的钱,又有什么东西呢?什么东西都是老外如何如何说,而没有自己的说。目前中国人比过去有钱了,但道德往下了。君不见有几多跳楼者、还有更没有人性的砍杀小学生或孩童;有些人缺乏理想、缺乏为理想而奋斗的精神。一个只知钱、而缺乏精神的民族,是一个必将失去自我的民族。这正是我们的国歌所唱的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代 ,不是枪与炮的直接的物质侵略,而是精神的侵略!
个人分类: 追求真善美|3817 次阅读|6 个评论
倔人版PK1:中国足球 PK 中国科研
wangxh 2010-3-27 22:25
有些事儿,真是不比不知道一比就明了。看过几个版本的 中国足球 PK 中国科研 ,刚才倔人俺也搞了一个版本,文字均来自俺的记忆、理解和推理,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请挑挑毛病: 项 目 中 国 足 球 中 国 科 研 终极目标 足球世界杯 - 有理想 诺贝尔奖 - 有抱负 内练一口气 外练筋骨皮 足球职业化 - 方向正确 863 计划 /973 计划 - 目标明确 第二绝招 吸星大法 重金聘请外籍教练讲课 重金聘请高水平球队到中国旅游 引进外籍教练 重金聘请诺奖得主到中国讲学 第三绝招 辟邪剑法 健力宝少年足球队坚决践行足球要从娃娃抓起的最高指示 公派留学 - 即使学成不回国,几十年后对国家发展也是有利的 第四绝招 九阴白骨爪 引进外国优秀球员 - 即使不能引进优秀外籍球员,中国出去的能够打上主力的也可以 优厚的待遇招 海归 - 回国后 1 年干 2 、 6 月均可以 第五绝招 降龙十八掌 买入场券 - 不要忘记某官员的惊世一抽把中国队抽进了幸运小组从而首次杀入世界杯决赛圈 ???只要外国有人敢接招,中国绝对有人敢出狠招儿。可是这是科学,不是以商业、娱乐为目的的足球 第六绝招 葵花点穴手 黑哨,官哨,赌球,被冠军 腐败,抄袭,造假,假汉芯 无招胜有招 被国人遗忘的角落 何去何从当深思??? 声明: (1)只是就事论事,绝对没有攻击谁谁谁的意思; (2)世上 许多事儿,本无对错之分,出发点可能都是好的,只是地点、时间、场合不合适,导致截然不同的结果,甚至无法挽回的恶果!比如医生对病人说谎有利于治疗,足球比赛作弊毁掉的整个足球运动。 (3)中国足球,实在对不起,鄙人不是故意贬低你!俺也曾经是那么那么地爱着你,可是你不争气,所以只能把你遗忘在一个角落里,心气儿不顺时拿你说点事儿,这是我们文化中表示爱的另一种方式恨铁不成钢!
个人分类: 科研|3203 次阅读|5 个评论
中国科研的前途(一)
sunqiji 2009-10-27 17:11
简单地可以说,我国的科研整体水平比60年前有很大提高。但是大家更关心的是如何使我们科研水平进入更进一步发达的阶段。可是,大家都知道,我国的科研界,就如其他行业一样,非常浮躁,非常功利,非常缺少第一流的工作。以至于连科研界内的那些有识之士对这些腐败之风都不满意了,随便看一看科学网谈科研的文章后面的留言尽如此。如何来对待这个问题呢?谩骂抱怨虽一时之快,却不具有行动意义。如何来思考和辨别以至于求得解决之道才是应该努力之所在,我愿和大家一起来探讨收集一切对于科研有利的因素。为了表述的更简明清晰,分话题来讨论。 1 引进海归 最近引进海归的话题来的比较多,但是毫无疑问,引进海归的目的在于本土研究,若忽视了本土科学家的培养,则引进毫无意义。问题之关键在于,如果本土研究只停留在星星点点围绕外国科学家吃剩下的残羹冷炙里赚点汤汤水水,而不将这一颗颗星星组合起来以形成本土学派的话,那么本土的青年一代如何站到巨人的肩上呢?每一代都这样出国留学吗?这样的风气如何来造就本土研究?科学是积淀的,如果没有前人积淀的滋养,每一代人要重复走他前辈的路,那么你一万年后仍然是配角。 因此,只有本土的中国学派方能真正改变今日之科学研究。这才是科研之内功,真正精髓之所在。如何来得到本土学派呢?唯有大师领航。当年普林斯顿在一夜间大师云集,故也在一夜间立于世界。当年华罗庚回国,于是就有中国现代数学的中国学派。倒不说引进海归不重要,相反要引进,更要引进大师,像普林斯顿一样,为什么事隔多年,在中国仍未出现学习普林斯顿的壮举呢?如果说国情不一样,试问,哪里不一样? 是制度。 当然会带来新的问题,但问题不在于引不引进,而在于如何引进。比如投机取巧等行为 http://blog.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65073 。我们应当引进大师,尤其是具有感召力的大师,而不是仅仅一般人才。不但要引进大师,还要培养大师!
个人分类: 未分类|17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6 03:1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